首页 > 范文大全 > 口号大全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大全(21篇)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大全(21篇)



教学计划不仅考虑到教材内容的覆盖,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使教学更加个性化。接下来,我们将分享一些精选的教学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

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

1、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样的'教训。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

一、检查预习。

1、预习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回答。

2、指名朗读课文,别的同学当小老师,指出字音及句子方面的问题。

3、投影出示2000年前黄河及两岸情况图片,师配乐读第三自然段。

4、放实景录像,黄河流域的近况

5、体会摇篮与祸河的含义,产生大吃一惊的切身体会。

二、学习第二部分

1、4--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1)具体说出黄河变化两方面的原因。

(2)这两个原因有什么关系。

(3)如果不制止,后果会怎样?

2、导读第6自然段。

3、学生交流学完第6自然段后理解的黄河变化的两个原因是什么?

4、同桌协作,完成下表。

黄河变化的原因两大原因的关系严重后果治理方案

自然原因

5、流所填表格。

三、品读:揭示中心,试谈体会

1、品读回顾全文,理出文章脉络:变化原因治理。

2、根据文章层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环保小队上台汇报:西安环境保护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原因何在。

4、师:从黄河的变化中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应该怎样保护环境?应在小组中就西安环保问题提出建议。

5、在班中集体交流自己小组拟订的环保建议。

四、作业。

请同学们将自己调查的西安地区环境问题及建议写下来,寄给省政府有关部门。

板书设计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2000年中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数据

数千年前气候温暖森林茂密

后来含沙最大是长江68倍查资料

原因气候变寒暴雨集中

开垦放牧森林草原

治理保护森林资源规划用地修筑水库

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3、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1、教师:在小黑板上写出资料袋里的内容。

2、学生:自读课文,理解生字词。

1、出示小黑板,指名重点读保护母亲河行动的内容。

2、听了资料袋的.介绍,你最想说什么?最想问什么?

3、为什么要行动起来,拯救黄河呢?我们阅读了《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篇课文,就一定会明白的,而且也一定会发出同样的呼吁。板书并齐读课题,突出怎样变化。

1、请大家谈一谈,你准备采用什么方法来读懂这篇课文呢?

师生确定:先读熟课文,再围绕课前阅读提示读懂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读顺,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3、围绕提示,默读自学,圈点批画,教师巡回指导。

注:引导学生围绕提示的思考问题,在全班交流。

1、了解黄河的变化,适时引导学生感悟重点语句,并有感情地朗读重点段,如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联系第三自然段,边听范读边想象,感悟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联系第一和第四自然段中的数字并与摇篮对比,感悟忧患。

2、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要引导学生重点理解社会原因,即人的原因,通过图示、图片或课件,感受恶性循环之理和水土流失之害。再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激起学生的痛惜之情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3、畅谈启示可以结合最后一自然段和资料袋的内容。先放开学生谈自己受到的启示,再引导学生读科学家数管齐下的治黄方案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心声,教师适当补充国家治理黄河的情况。

1、教师小结:我们通过读书和交流读懂了这篇课文。同学们,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可是现在却成了一条祸河,成了一把悬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头上的利剑。让我们把我们对黄河母亲的关心,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对人类活动和环境保护之间的深刻认识,对行动起来,拯救黄河的强烈愿望,融入到课文的每一句话中,通过我们的深情朗读表现出来吧!(教师的这段介绍应该满怀激情)

2、学生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注:可以引导学生演讲,写调查报告等。并且要及时反馈,把这个活动比较深入地开展下去。

2、全班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写治理黄河的方案。(教师可以补充相关的资料)

注:1、2项可以选择一项作为重点深入下去。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

1、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

幻灯片、投影仪、录像。

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

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预习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回答。

2、指名朗读课文,别的同学当“小老师”,指出字音及句子方面的问题。

3、投影出示2000年前黄河及两岸情况图片,师配乐读第三自然段。

4、放实景录像,黄河流域的近况。

5、体会“摇篮”与祸河的含义,产生“大吃一惊‘的切身体会。

二、学习第二部分。

1、4——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1)具体说出黄河变化两方面的原因。

(2)这两个原因有什么关系。

(3)如果不制止,后果会怎样?

2、导读第6自然段。

3、学生交流学完第6自然段后理解的黄河变化的两个原因是什么?

4、同桌协作,完成下表。

黄河变化的原因两大原因的关系严重后果治理方案。

自然原因。

人类的破坏。

5、流所填表格。

三、品读:揭示中心,试谈体会。

1、品读回顾全文,理出文章脉络:变化原因治理。

2、根据文章层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环保小队”上台汇报:西安环境保护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原因何在。

4、师:从黄河的变化中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应该怎样保护环境?应在小组中就西安环保问题提出建议。

5、在班中集体交流自己小组拟订的环保建议。

四、作业。

请同学们将自己调查的西安地区环境问题及建议写下来,寄给省政府有关部门。

板书设计。

2000年中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数据。

数千年前气候温暖森林茂密。

后来含沙最大是长江68倍查资料。

原因气候变寒暴雨集中。

开垦放牧森林草原。

治理保护森林资源规划用地修筑水。

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

幻灯片、投影仪、录像。

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预习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回答。

2、指名朗读课文,别的同学当小老师,指出字音及句子方面的问题。

3、投影出示年前黄河及两岸情况图片,师配乐读第三自然段。

4、放实景录像,黄河流域的近况。

5、体会摇篮与祸河的含义,产生大吃一惊的切身体会。

二、学习第二部分。

1、4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1)具体说出黄河变化两方面的原因。

(2)这两个原因有什么关系。

(3)如果不制止,后果会怎样?

2、导读第6自然段。

3、学生交流学完第6自然段后理解的黄河变化的两个原因是什么?

4、同桌协作,完成下表。

黄河变化的原因两大原因的关系严重后果治理方案。

自然原因。

人类的破坏。

5、流所填表格。

三、品读:揭示中心,试谈体会。

1、品读回顾全文,理出文章脉络:变化原因治理。

2、根据文章层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环保小队上台汇报:西安环境保护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原因何在。

4、师:从黄河的变化中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应该怎样保护环境?应在小组中就西安环保问题提出建议。

5、在班中集体交流自己小组拟订的环保建议。

四、作业。

请同学们将自己调查的西安地区环境问题及建议写下来,寄给省政府有关部门。

板书设计。

2000年中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数据。

数千年前气候温暖森林茂密。

后来含沙最大是长江68倍查资料。

原因气候变寒暴雨集中。

开垦放牧森林草原。

治理保护森林资源规划用地修筑水。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

1、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

幻灯片、投影仪、录像。

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

一课时。

1、预习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回答。

2、指名朗读课文,别的同学当“小老师”,指出字音及句子方面的问题。

3、投影出示2000年前黄河及两岸情况图片,师配乐读第三自然段。

4、放实景录像,黄河流域的近况。

5、体会“摇篮”与祸河的含义,产生“大吃一惊‘的切身体会。

1、4——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1)具体说出黄河变化两方面的原因。

(2)这两个原因有什么关系。

(3)如果不制止,后果会怎样?

2、导读第6自然段。

3、学生交流学完第6自然段后理解的黄河变化的两个原因是什么?

4、同桌协作,完成下表。

两大原因的关系。

严重后果。

治理方案。

自然原因。

人类的破坏。

5、流所填表格。

1、品读回顾全文,理出文章脉络:变化原因治理。

2、根据文章层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环保小队”上台汇报:西安环境保护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原因何在。

4、师:从黄河的变化中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应该怎样保护环境?应在小组中就西安环保问题提出建议。

5、在班中集体交流自己小组拟订的环保建议。

请同学们将自己调查的西安地区环境问题及建议写下来,寄给省政府有关部门。

10。

2000年中。

决口1500多次。

改道26次……。

数据。

数千年前。

气候温暖。

森林茂密。

后来。

含沙最大。

是长江68倍。

查资料。

原因。

气候变寒。

暴雨集中。

开垦放牧。

森林草原。

治理。

保护森林资源。

规划用地。

修筑水《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语文实践课(一)创设情境导入,提出读写要求。

1、播放影像资料,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观看影像资料后,指名回答课文主要内容。

教师板书:灾难摇篮原因治理。

2、复习电子文稿制作方法,提出读写要求。

指名回答电子文稿的制作方法,教师相机投影:

一、筛选、下载资料;

二、整理、编辑资料;

三、完成并存盘;

四、展示、介绍电子文稿。

然后教师提出读写要求,要求学生选定主题后,在与电子资料库的对话中阅读、筛选有关资料,进行资料重组,制作出一个图文并茂、声形并茂的电子文稿,实现阅读与写作的一体化。

(二)检索阅读资料,协商制作文稿。

1、分组选择主题,自主查阅,筛选资料;

2、分组协商讨论,进行探究学习;

3、教师监控学习过程,开展个别化教学;

4、分组完成电子文稿的制作。

(三)分组汇报展示,指导评议修改。

1、学生分组汇报,展示电子文稿;

(四)引导学生总结,升华学习体会。

总结本课的收获,并希望学生对电脑的学习,为读写一体化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已不可回避地面临着挑战与变革,就我们的阅读与写作而言,其变革更为巨大。当代信息技术所导致的阅读方式变革突出表现在:从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阅读;从单纯的阅读文字发展到多媒体电子读物;在同电子资料对话中的高效率检索式阅读。

对传统写作方式和写作教育的挑战突出表现为:从手写走向键盘输入、鼠标输入、扫描输入、语音输入;图文并茂,声形并茂的多媒体写作方式;超文本结构的构思与写作;在与电子资料库对话中阅读与写作的一体化。

为顺应时代的发展,我们的教育教学从教学模式到师生关系到教学手段和组织形式都必然进行一系列的变革。为此,我们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一些大胆的探索。《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课的活动课教学就是我们这种实验探索中的一次尝试。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一篇阅读课文,介绍了黄河变化的原因,教育人们要保护好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处罚。课文围绕“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讲了四个方面的内容:灾难、摇篮、原因和治理。课文就黄河变化的前因、后果及相关知识点到即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意犹未尽。因此,我们抓住学生余兴未了这一时机,将课堂教学的内容向课外、向校外、向社会这个广阔的天地延伸、拓展,同时为了充分体现信息技术时代阅读写作方式的开放、灵活、高效等特点,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语文实践活动:制作了一个存有黄河视点、防汛、水文源头、治理黄河和黄河风情等内容的,包括文本、音频、视频、静画等多种形式的电子资料库,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认识水平,我主要选用“自学探究”式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从中学会方法、获取信息资料,在与电子资料库的对话过程中,通过快速检索资料,学习面对未来信息社会中大量的信息,能够迅速检索、筛选处理信息所需要的信息资料,使学生充分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习交流的组织者,学习兴趣的激励者。

开课时,我就提出了读写一体要求——自主检索阅读资料,完成一个图文并茂的有声有色的电子文稿。有了这个富于创造性的学习任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给激发出来了,我抓住时机指导学生理清课文的框架,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自主构建读写框架,再打开资料库,逐段进入学习资源、小学部、语文、四年级、黄河,然后通过“关键字检索”窗口输入关键词语,如“黄河”、“泥沙”等,几秒种后,电脑就在通读资料库中所有信息的基础上,筛选出相关资料,供你阅读。各小组再根据各自的选题,抓住联系,利用键盘、鼠标输入等方法协作完成一个图文并茂的电子文稿,虽然文稿内容主要是由资料库中下载的文字,图片或者是影音资料组合成的,但其文本结构是前所未有的,因而属于学生们的“创作”成果,这种读者与资料库之间的人机对话,显然是信息社会中一种极其重要的阅读——写作能力。

各组再选派代表介绍并展示各自的电子文稿,每组介绍、演示完毕,其他同学提出修改、完善意见,修改完,再把各小组的电子文稿组合成一篇完整的图文并茂的文稿。

这样的教学设计,实质上就是在尝试将信息技术课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9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

1、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幻灯片、投影仪、录像。

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

一课时。

1、预习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回答。

2、指名朗读课文,别的同学当“小老师”,指出字音及句子方面的问题。

3、投影出示2000年前黄河及两岸情况图片,师配乐读第三自然段。

4、放实景录像,黄河流域的近况。

5、体会“摇篮”与祸河的含义,产生“大吃一惊‘的切身体会。

1、4——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1)具体说出黄河变化两方面的原因。

(2)这两个原因有什么关系。

(3)如果不制止,后果会怎样?

2、导读第6自然段。

3、学生交流学完第6自然段后理解的黄河变化的两个原因是什么?

4、同桌协作,完成下表。

两大原因的关系。

严重后果。

治理方案。

自然原因。

人类的破坏。

5、流所填表格。

1、品读回顾全文,理出文章脉络:变化原因治理。

2、根据文章层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环保小队”上台汇报:西安环境保护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原因何在。

4、师:从黄河的变化中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应该怎样保护环境?应在小组中就西安环保问题提出建议。

5、在班中集体交流自己小组拟订的环保建议。

请同学们将自己调查的西安地区环境问题及建议写下来,寄给省政府有关部门。

10。

2000年中。

决口1500多次。

改道26次……。

数据。

数千年前。

气候温暖。

森林茂密。

后来。

含沙最大。

是长江68倍。

查资料。

原因。

气候变寒。

暴雨集中。

开垦放牧。

森林草原。

治理。

保护森林资源。

规划用地。

修筑水《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语文实践课(一)创设情境导入,提出读写要求。

1、播放影像资料,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观看影像资料后,指名回答课文主要内容。

教师板书:灾难摇篮原因治理。

2、复习电子文稿制作方法,提出读写要求。

指名回答电子文稿的制作方法,教师相机投影:

一、筛选、下载资料;

二、整理、编辑资料;

三、完成并存盘;

四、展示、介绍电子文稿。

然后教师提出读写要求,要求学生选定主题后,在与电子资料库的对话中阅读、筛选有关资料,进行资料重组,制作出一个图文并茂、声形并茂的电子文稿,实现阅读与写作的一体化。

(二)检索阅读资料,协商制作文稿。

1、分组选择主题,自主查阅,筛选资料;

2、分组协商讨论,进行探究学习;

3、教师监控学习过程,开展个别化教学;

4、分组完成电子文稿的制作。

(三)分组汇报展示,指导评议修改。

1、学生分组汇报,展示电子文稿;

(四)引导学生总结,升华学习体会。

总结本课的收获,并希望学生对电脑的学习,为读写一体化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已不可回避地面临着挑战与变革,就我们的阅读与写作而言,其变革更为巨大。当代信息技术所导致的阅读方式变革突出表现在:从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阅读;从单纯的阅读文字发展到多媒体电子读物;在同电子资料对话中的高效率检索式阅读。

对传统写作方式和写作教育的挑战突出表现为:从手写走向键盘输入、鼠标输入、扫描输入、语音输入;图文并茂,声形并茂的多媒体写作方式;超文本结构的构思与写作;在与电子资料库对话中阅读与写作的一体化。

为顺应时代的发展,我们的教育教学从教学模式到师生关系到教学手段和组织形式都必然进行一系列的变革。为此,我们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一些大胆的探索。《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课的活动课教学就是我们这种实验探索中的一次尝试。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一篇阅读课文,介绍了黄河变化的原因,教育人们要保护好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处罚。课文围绕“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讲了四个方面的内容:灾难、摇篮、原因和治理。课文就黄河变化的前因、后果及相关知识点到即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意犹未尽。因此,我们抓住学生余兴未了这一时机,将课堂教学的内容向课外、向校外、向社会这个广阔的天地延伸、拓展,同时为了充分体现信息技术时代阅读写作方式的开放、灵活、高效等特点,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语文实践活动:制作了一个存有黄河视点、防汛、水文源头、治理黄河和黄河风情等内容的,包括文本、音频、视频、静画等多种形式的电子资料库,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认识水平,我主要选用“自学探究”式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从中学会方法、获取信息资料,在与电子资料库的对话过程中,通过快速检索资料,学习面对未来信息社会中大量的信息,能够迅速检索、筛选处理信息所需要的信息资料,使学生充分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习交流的组织者,学习兴趣的激励者。

开课时,我就提出了读写一体要求——自主检索阅读资料,完成一个图文并茂的有声有色的电子文稿。有了这个富于创造性的学习任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给激发出来了,我抓住时机指导学生理清课文的框架,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自主构建读写框架,再打开资料库,逐段进入学习资源、小学部、语文、四年级、黄河,然后通过“关键字检索”窗口输入关键词语,如“黄河”、“泥沙”等,几秒种后,电脑就在通读资料库中所有信息的基础上,筛选出相关资料,供你阅读。各小组再根据各自的选题,抓住联系,利用键盘、鼠标输入等方法协作完成一个图文并茂的电子文稿,虽然文稿内容主要是由资料库中下载的文字,图片或者是影音资料组合成的,但其文本结构是前所未有的,因而属于学生们的“创作”成果,这种读者与资料库之间的人机对话,显然是信息社会中一种极其重要的阅读——写作能力。

各组再选派代表介绍并展示各自的电子文稿,每组介绍、演示完毕,其他同学提出修改、完善意见,修改完,再把各小组的电子文稿组合成一篇完整的图文并茂的文稿。

这样的教学设计,实质上就是在尝试将信息技术课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

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

1、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

教具准备。

幻灯片、投影仪、录像。

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预习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回答。

2、指名朗读课文,别的同学当小老师,指出字音及句子方面的问题。

3、投影出示前黄河及两岸情况图片,师配乐读第三自然段。

4、放实景录像,黄河流域的近况。

5、体会摇篮与祸河的含义,产生大吃一惊的切身体会。

二、学习第二部分。

1、4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1)具体说出黄河变化两方面的原因。

(2)这两个原因有什么关系。

(3)如果不制止,后果会怎样?

2、导读第6自然段。

3、学生交流学完第6自然段后理解的黄河变化的两个原因是什么?

4、同桌协作,完成下表。

两大原因的关系。

严重后果。

治理方案。

自然原因。

人类的破坏。

5、流所填表格。

三、品读:揭示中心,试谈体会。

1、品读回顾全文,理出文章脉络:变化原因治理。

2、根据文章层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环保小队上台汇报:西安环境保护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原因何在。

4、师:从黄河的变化中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应该怎样保护环境?应在小组中就西安环保问题提出建议。

5、在班中集体交流自己小组拟订的环保建议。

四、作业。

请同学们将自己调查的西安地区环境问题及建议写下来,寄给省政府有关部门。

板书设计。

20中。

决口1500多次。

改道26次。

数据。

数千年前。

气候温暖。

森林茂密。

后来。

含沙最大。

是长江68倍。

查资料。

原因。

气候变寒。

暴雨集中。

开垦放牧。

森林草原。

治理。

保护森林资源。

规划用地。

修筑水。

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8个生字。

2、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3、搜集黄河资料,激发学生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1、了解黄河的变化,变化原因及治理黄河的办法。

1、学生课前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

2、教师准备课件。

一、分享资料,导入新课。

1、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搜集了有关黄河的资料,谁来分享一下。

2、同学们搜集了这么多资料,老师也搜集了一些黄河的图片。【课件】看,在中国地图上这条像“几”一样的河流就是黄河。黄河是多么的蜿蜒曲折,气势磅礴。今天,我们就来了解黄河,看看它是怎样变化的。

3、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词。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1、指名汇报。

2、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变化原因治理启示。

四、自读自悟。

接下来,请孩子们带着阅读提示里提出的这四个问题【课件】,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拿出笔来在书上画一画,在感受深刻的句子旁写写自己的体会。开始吧!(小组交流)。

五、反馈交流。

(一)、感悟黄河的变化过程。

1、哪些自然段写黄河的变化过程,黄河在数千年到数万年前是怎样的?

2、读了这段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孩子们看,这就是昔日的黄河【课件】向往吗?谁来试着读读这段话?难怪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板书:摇篮)作者把黄河比喻成摇篮,可见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我们的民族就像小孩一样在黄河这个温馨、舒适的摇篮里逐渐壮大起来的。

4、一起来读读这段话。

5、可是,后来黄河变了,它变得怎样了?

6、你觉得此时的黄河像什么?他的表现令人大吃一惊。

孩子们,从这些数字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8、【课件】你们看,黄河发大水了,洪水冲毁了人们的房屋,使得人们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想象一下,此时此刻的人们会怎样诉说心中的苦楚?像这样人们不停地诉说心中的苦楚,就叫叫苦不迭。

9、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的灾难不仅令我们震惊更令我们心痛。此时的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板书:忧患)。

10、你还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黄河变了?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下游河道中。问题就出在这4亿吨悬河。”【课件】。

师:你读懂了什么?

师:对,唐代刘禹锡也曾用“九曲黄河万里沙“的诗句来说明黄河含沙量大。

(二)、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

1、学生汇报(这两个原因我们可以归纳为什么?)(板书:自然原因社会原因)。

2、对这两个原因,你怎么看?谁是主要原因?【课件】。

3、这样不断的恶性循环,就像课文里说的(最后一句)。你的心情如何?

(三)、畅谈体会。

【课件】黄河,曾经是摇篮,如今是忧患。孩子们,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孩子们,你们意识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儿女们也都意识到了,保护黄河迫在眉睫,需要我们行动起来。(板书:保护环境)。

(四)、知黄河的治理方案。

1、请大家看看课本41页的资料袋,还有课文的第七自然段都是写治理黄河的办法。要想把黄河治理好,关键是什么?(板书:管住泥沙)。

2、小结。

六、拓展延伸。

1、小练笔:我们生活的周围环境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我们的学校、小区、木兰溪等。请你选择一处,写写它存在的环境问题,并提两三点建议。

2、小结:这节课,我们读懂了《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也懂得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作业:

1、继续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为治理黄河出出主意。

2、搜集描写黄河的诗句,读读背背。

变化摇篮忧患。

原因自然社会。

治理管住泥沙。

启示保护环境。

小学四年级《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她。下面由应届毕业生考试网小编为大家提供小学四年级《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

课文介绍了黄河变化的过程、变化的原因及其治理的方案,告诉人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课文先写了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的苦难,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但它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接着,从黄河含沙量的现状分析黄河变化的原因;最后写科学家设计了治理黄河的方案。这是一篇说明文,文章条理清楚,材料确凿,数据详实,字里行间包含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环保意识。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的方法,进一步提高略读能力;二是使学生从中受到启示,培养环保意识,激发保护母亲河的责任感。

四年级的学生对河流的只是有简单了解,具有一定的环保意识,大部分学生有查阅资料的能力,初步掌握了预习课文的一般方法,对说明文也不是很陌生。但学生对黄河的历史以及现状不是很了解,环保意识仍然有待提高,还没意识到其实保卫黄河自己也可以出一份力。在词汇量上,说明文的表达方式上仍有待提高。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一篇阅读课文,它围绕“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讲了四个方面的内容:灾难、摇篮、原因和治理。是教育人们要保护好大自然环境。在设计中,我运用默读,朗读等读书方法,让他们自主学习,质疑探究,促进其思考和理解。这是培养自学能力,语感和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习交流的组织者,学习兴趣的激励者。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3.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和图片,制作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师:咱们上节课学习了哪篇课文?生:自然之道。

师:从这篇课文你获得了什么启示,联系你们的生活实际来谈一下。

生1: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生2:我们要爱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

生1:我国的第二长河。干流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公里。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脉,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个省、区,在山东垦利县注入渤海。

生2:黄河上游躲在峡谷中流动,水力资源丰富,可供发电。

生3:中游绝大部分流经黄土高原,年平均流入黄河的泥沙约16亿吨,水色浑黄,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师:这个图片是什么?生:中国地图。师:这两条线代表什么?生:长江黄河。引出“几”字形,加深理解。

师:老师相信你们在课下一定是对黄河做了一番了解,才可以回答的这么棒,来为自己鼓下掌吧。

师总结对,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们的祖先很早很早以前就生活在黄河流域,可是很多年以后,黄河变了,成了一条祸河,给两岸人民带来了灾难。那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呢?今天咱们就一起学习第十课,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同学们默读下课文导入,看看本课学习目标有几个。

预设:生:黄河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为治理黄河出出主意。有什么启示。

师评:你真会读书,相信你已经对课文知识有了一个很好地理解了。

师:接下来快速默读课文,注意读准字词,读通句子。概括下文章的主要内容。

师:接下来咱们看一下字词,老师相信字词也一定掌握的很好了。哪个同学读一下。

字词:经营 限制 乃至 媲美 侵蚀 开垦 折腾 忧患生息 繁衍河床

频繁 悬河 流域 苦难 六亩 祸河 不折不扣 叫苦不迭

生读,领读,同位相互读一下。 师:读的声音真洪亮,关键是非常准确。

师:谁来说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

生:黄河有中华民族的摇篮,变成了祸河,人们正在治理它,黄河变好的美梦一定可以实现。

师:黄河曾经是一条“好河”,那里森林茂密,土地肥沃;后来由于黄土高原气候转寒,人们无限制地开垦,致使黄河凶猛暴烈起来,变成了一条“祸河”,现在有了治理黄河的方案,黄河变好的梦想一定可以实现。

师:接下来,把时间交给你们,通过自读课文,来解决刚才课文导入里的学习目标。ppt呈现三个问题。

师:不过在读之前老师有两个小要求,1.自读自悟圈点勾画相关词句,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体会。2.小组合作交流,选出代表汇报。生开始读,师在课堂走动,提示,解决学生的疑问。此环节3分钟。

1. 黄河发生了变化,变化前是什么样的呢?

师:大家讨论完了吧,好,咱们先看第一个问题好吗?哪个同学想说一下?

生:黄河过去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而后来却成了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

师:什么是摇篮?哪位同学来说一下?

生:摇篮是小孩子睡觉的地方,现在是指发源地。

师:“摇篮”是小孩在很小的时候休息、睡觉的地方。我感觉“摇篮”应该是温馨、舒适的,就像是美美甜甜地躺在妈妈的怀抱中睡觉,让人看了有一种幸福的感觉。这里把黄河比喻成摇篮,我想是为了告诉人们黄河是人类的发源地,我们的民族就像小孩一样在黄河这个温馨、舒适的摇篮里逐渐壮大起来的。

生:说来话长,在数千年到数万年前,黄土高原乃至黄河流域,自然条件是好的,可与今日的江淮流域媲美。“媲美”就是比美的意思,就是说在数千年到数万年前,黄土高原乃至黄河流域,自然条件良好,就像现在的江淮流域一样美丽富足,是个人们心目中理想的居住地。

生:那时候,黄河流域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尤其是下游一代自然条件更好。”

师:你从这句话里体会到什么?

生:这句话说明这里很适合动植物的生长活动,也一定会更适合人类的生存发展。“气候温暖,土地肥沃”,人们可以在这里自由耕种,老天爷照顾,还有良好的土地,人们的日子一定过得很快乐。

生:这句“因此,我们的祖先才选择这里生息繁衍。”“因此”表示的是因果关系,正是有了前面这些条件,这些的祖先才会选择这里生息繁衍,生活养育后代。

师:刚才听了×××的话,我的眼前就好像出现了人们在气候温暖,土地肥沃的黄河流域生活、耕作的景象,你们有没有出现这样的`场景呢,向大家描述一下。

生:在气候温暖,土地肥沃的黄河流域,农民在田地里自由耕种,渔民在船只里满载着捕鱼的收获,妇女们在家里纺织,老人们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闲谈,孩子们快乐的玩耍,嬉戏。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人们是那么幸福,无忧无虑。

生:应带着美好的感情读。生:读的时候好像眼前就有这样的景象。

生:“媲美”应该读的重一些。师:你们能读出来么?生:能。师:谁试一试?

师:×××读出了美好的黄河流域,让我们感到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2、可是后来它却发生了变化,怎样变化的呢?

生:课文中这样写的“人们都说……苦难”从这一段说明了黄河虽然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但它在近2000年来却给人们带来了苦难。

生:课文中列举了数字,“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这些数字说明黄河发生了变化,给人们带来了苦难。

生:这里用“深重”来描写苦难,再加上前面的决口、改道,让人感到心里沉甸甸的,好像要透不过气来了。

师:那你能不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呢?生读文。师:你是怎样把你的感受读出来的?生:“竟决口……26次”读得稍快一些。“深重的苦难”读的低、慢,表示我的心情很沉重。

生:老师,我不明白这里“表现”这个词为什么要加引号?

师:谁能帮帮他?

生:这里把黄河当成人来写,赋予人的情感,说明黄河虽然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但是人民并没有忘记她是中华人民的摇篮,是中华人民的骄傲,作为黄河的儿女将永远把它视为神圣的母亲河。

师:谁还想说?

生:读了这一段“可是……忧患”我知道黄河由“摇篮”变成了“忧患”。

生:从“凶猛暴烈”这个词能看出来她就像一个脾气暴躁的老人一样在发着脾气,还有从“叫苦不迭”这个词说明人们在不停的叫苦,也就是黄河一直折腾,不让人们得到安逸。

3.师:黄河有好河变成了祸河,原因是什么?

生:我从课文中“黄河……大水灾“这一段知道了是由于泥沙多使黄河形成了悬河。而悬河的决口是使人们受到灾难的直接原因。

生:读了这句“据……原因”我知道黄河变化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二是……。

此处师呈现ppt,自然和人为原因。

生:人们越开垦,水土流失就越严重,肥力就要下降,农作物就要减产,人们就更要开垦耕地,水土流失就更严重。越垦越穷,越穷越垦,长此以往,人为地造成了恶性循环,给母亲河增加了负担,使她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

师:这里用了这么多的越字,有什么含义吗?

生:连续用了12个越字,强调了人为因素造成了黄河泥沙的增加,以事实为例分析透彻,点明了人类的肆意破坏才是黄河变化的罪魁祸首。

老师板书: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土地-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农作物大量减产-无限制地开垦放牧。

师:考虑一下是单个原因造成的,还是两方面呢?哪个又是主要原因呢

生:两个方面,人为原因是主要的原因。

生:“把黄河治理好,关键是要把泥沙管住,不能让他随心所欲流进黄河”。

师:奥,治理黄河的核心问题,就是治理泥沙。

师:此处用了个词不折不扣,不折不扣什么意思啊?造个句子。

生:不打折,表示完全,十足,彻底。

师:你们以前还学过不-不-的词语吗?

生:不知不觉,不伦不类,不上不下,不依不饶,不见不散。

生:破坏森林是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师:为什么是自杀行为呢?

生:破坏森林是导致水土流失加快的直接原因,而破坏森林的又是人类自己,这不是自己毁掉自己的自杀行为吗?同时点明治理黄河的办法。

师:科学家亲自为治理黄河设计治理方案,一定要,尽快等词表明科学家治理黄河的决心和信心。那你们谁来读读,得用什么语气来读?(坚定有力)

师:读的真有力。大家课下都搜集资料了,黄河从一条好河,变成了祸河,但是经过中华儿女的不懈努力,黄河正在慢慢的变好,结合你们搜集的资料,同学们来说一下现在的黄河又有那些变化呢。

生:从破坏森林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得出,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就要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师:她能从文中的一句话,总结出一个道理,懂得了怎么做,真会读书,从书中找到了答案。

师:现在人们已经收到了惩罚,是不是啊?

师总结感受: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可如今却成了一条祸河,成了一把悬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民心头的利剑。让我们关心黄河母亲,关注环境保护,充分认识人类活动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行动起来,拯救黄河,拯救我们身边所有被破坏的自然环境。

6.点明写作方法

师总结:本文通过列举调查数据,科学研究结果等大量事实,描写黄河流域的自然条件有好变坏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使我们清楚的了解要保护好森林资源,保护好环境,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那么咱们以后在写作中用事实来讲道理的时候也要借鉴这篇课文的写法。呈现ppt。

(师:无数的科学家为母亲河的健康贡献了自己的毕生精力。那么,当这中华民族的骄傲,华夏儿女的母亲河遇到困难,无法自拔时,我们作为黄河的儿女应该怎么做呢?开动一下脑筋想一想治理黄河的办法。

生:老师,我长大了之后,培植出一种粮食作物,让它在黄土高原安家落户,既能给人们提供生命的粮食又能够起到固定泥沙的作用,使它不再进入黄河。

生:我要在船下安一种装置,把泥沙重新带回中上游。

生:我会培养一种藻类植物,形成网状结构,起到做过滤泥沙的作用,不再让泥沙流到黄河中下游。

生:我想发明一种药水,每当连降暴雨,黄河咆哮时,把它投入水中,使它遇到水产生化学反应,变得温顺、平缓、不给人们带来灾难。

生:我以后要发明一种仪器,能够控制天气,不让他连降暴雨,不至于水量增大,水面升高,造成决口,破坏人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师:同学们的注意都很棒,相信在咱们的共同努力下,黄河一定会再次成为摇篮。此处呈现ppt。)黄河的诗句吧,世界地球日。

此处绿色字体的内容,如果时间够用就讲,不够,就略过。

这节课,我们读懂了《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篇课文,了解了许多关于黄河的知识,也懂得了人类与大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让我们每个人都能自觉的爱护大自然,为保护、改善、美化人类的生存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1、摘录好词句

2、同学们,在我们的家乡,也有一些河流,我们应该怎么保护他们,让他们永远美丽动人呢?请大家在课下设计一条保护家乡河流的环保标语,比一比谁写的最有号召力,最能打动人心。(自选)

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土地---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

土壤肥力下降----农作物大量减产----无限制地开垦放牧。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

1、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幻灯片、投影仪、录像。

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

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预习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回答。

2、指名朗读课文,别的同学当“小老师”,指出字音及句子方面的问题。

3、投影出示20xx年前黄河及两岸情况图片,师配乐读第三自然段。

4、放实景录像,黄河流域的近况。

5、体会“摇篮”与祸河的含义,产生“大吃一惊‘的切身体会。

二、学习第二部分。

1、4——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1)具体说出黄河变化两方面的原因。

(2)这两个原因有什么关系。

(3)如果不制止,后果会怎样?

2、导读第6自然段。

3、学生交流学完第6自然段后理解的黄河变化的两个原因是什么?

4、同桌协作,完成下表。

黄河变化的原因两大原因的关系严重后果治理方案。

自然原因。

人类的破坏。

5、流所填表格。

三、品读:揭示中心,试谈体会。

1、品读回顾全文,理出文章脉络:变化原因治理。

2、根据文章层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环保小队”上台汇报:西安环境保护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原因何在。

4、师:从黄河的变化中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应该怎样保护环境?应在小组中就西安环保问题提出建议。

5、在班中集体交流自己小组拟订的环保建议。

四、作业。

请同学们将自己调查的西安地区环境问题及建议写下来,寄给省政府有关部门。

板书设计。

20xx年中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数据。

数千年前气候温暖森林茂密。

后来含沙最大是长江68倍查资料。

原因气候变寒暴雨集中。

开垦放牧森林草原。

治理保护森林资源规划用地修筑水。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

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的过去和现在,知道黄河变化的原因及其内在的联系,从中受到启示,培养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语句。

3、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了解黄河的变化过程

:理解造成黄河变化的原因

一、揭示课题

1、(板书“河”)生齐读。有水的地方就有生命,河流哺育了人类。中华民族灿烂的五千年文明也源自一条大河。(板书:“黄河”)请同学们充分有感情的朗读这个词。

(生答,师板书:前、后、原因)

二、速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2、谁来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课文。

生答: 原来——摇篮

后来——忧患

原因——水土流失

治理——管住泥沙

三、再次读文:

师:现在请同学们默读阅读提示和课文,看一看还有哪些问题你不能解决?(学生默读)

师:谁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原来的黄河是什么样的?)

(预设: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

师:你的问题提得很好,也很有价值,能够围绕课文的主要内容来提问,还有问题吗?

(预设:引起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师:你也很会学习,能抓住课文的重、难点进行提问,还有吗?

(预设:怎样才能治理黄河?)

师:你真是个有爱心的好孩子,知道保护环境,希望你能为治理黄河提出一点合理化的建议。

师:(出示幻灯片3)下面我们就以课文中这四方面的内容为主题,采用小组合作研究的方式来学习研究。大家可以先从你感兴趣的角度确定研究的主题。

(1)黄河原来是什么样的?

(2)后来黄河变成什么样了?

(3)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怎样才能治理好黄河?

四、全班交流:

a:(生读第三自然段)

师:读了这段话,你的感受是什么?说说你在文字的背后看到了什么?(看到了温暖适宜的气候,看到了美丽的自然风光,看到了人们在这里安居乐业、看到了灿烂辉煌的华夏文明……)

b:生:学习了这部分知识后我觉得课文中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摇篮”指发源地。

c:生:我感受到原来的黄河就象一位美丽温柔的母亲,用自己的乳汁哺育着自己的孩子。

师:说的真好那就让我们怀着对母亲的爱,深情的读这一段。齐读。

(气候温暖,森林茂密;河水清澈,土地肥沃)

师:美吗?(美)(出示幻灯片11)原来的黄河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板书:摇篮)

(预设:“黄河在近20xx年……苦难”) 【板书:后】

a:课文第一自然段列出了黄河泛滥的具体数字(20xx年、1500多次、26次)列数字是常见的说明方法,这不仅仅是一些数字,从这些数字中我仿佛看到了(黄河两岸的人民在洪水中挣扎,看到了他们家破人亡,听到了孩子的哭号)

b:这些数字的背后分明是黄河泛滥地区人民的血泪。

3、师:20xx年1500多次,改道26次,多么惊人的数字,黄河每次决口改道都会给两岸人民带来巨大的损失,深重的灾难,在这里,作者用了“20xx年、1500次,改道26次”这种列数字的方法让我们具体而深刻地感受到了黄河带给人们的灾难,这些可怕的数字深深地刺痛了我们的心。(出示幻灯片12)再来读这段话 “黄河在近20xx年……深重的苦难。”

师:不到两千年就泛滥了一千五百多次,不到两年就是一次灾难。人们还没有从第一年的灾难中恢复过来,又面临新的灾难,人们怎能不叫苦不迭呢?母亲河成了祸河,摇篮成了忧患。(板书:祸河)

4、师:你还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黄河变坏了?

(预设:“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下游河道中。”(出示幻灯片13)

师:找得很准确,在这一段文字中,作者列举了很多数字:16亿吨、12亿吨、4亿吨,具体而形象地说明了泥沙大,作者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列数字)

师:对,唐代刘禹锡也曾用“九曲黄河万里沙“的诗句来说明黄河含沙量大。请男同学一起把这个句子读一遍。

5、师:黄河还发生了哪些变化?

(预设:问题就出在这4亿吨……悬河。)

师:也就是说黄河变成了悬河,那么,什么是悬河呢?(出示幻灯片14)解释:河床高于地面,远远看去就像悬在地上一样,故称悬河。

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怎能不让我们心痛。我们不禁要大声问:黄河变成这样,这是为什么?

6、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第六自然段,找出黄河变化的原因。

(生读出课文中两方面的原因。)(出示幻灯片15女生齐读、16男生齐读)(板书:自然 社会)。

a:生:我认为是人类的破坏造成的,人们“无限制”的开垦,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自然气候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可以改造自然环境,使它向好的方面发展。但是人祸是不能饶恕的。

b:这种人为的破坏太严重了,4亿吨泥沙,一辆大卡车装4吨。要一亿辆这样的卡车,这些数据触目惊心。

师: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c:因为穷。(指名读第六段最后两句)

师:你觉得这些人是些什么样的人?

d:愚昧的人,正是这些人为的破坏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再加上天灾造成的水土流失,现在的黄河满目创伤已经无力哺育她的儿女。

师:最后这一句用什么语气读,(伤心、愤怒)谁再读读。指名读(2、3名)

8、生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师:新中国成立后,科学家们为治理黄河设计了那些方案?(生回答、板书:治理方案出示幻灯片17)这些方案可以防止水土流失,达到根治黄河的目的。这么多方法,课文中用了一个词“数管齐下”其中都围绕着治黄的关键“管住泥沙”。治理黄河的希望和梦想终将实现(出示幻灯片18)。

师:学习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有欢乐、有忧伤、有自豪、有愤怒,也有自责和反思,更有希望与梦想。

六:总结:

一堂《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让我们看到了黄河的过去和现在,我们的情感也随之跌宕起伏,有欢乐、有忧伤、有自豪、有愤怒,也有自责和反思,更有希望与梦想。让我们再静静的看看壮丽的黄河,让我们和母亲河一起跳动。(播放链接3)

七、板书设计;

摇篮 祸河

(前) (后)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

一、聚焦“摇篮”

2.曾经有人说,黄河就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板书],你想到些什么?

3.齐读第3自然段,读出那摇篮一般的感觉。

二、检查预习,明确自学任务。

2.自由读课前连接语,提炼主要问题: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启示?实践活动。

三、提炼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谨严的思路。

1.呵呵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默读圈画,写感受。

2.1自然段。

(1)数字背后,你仿佛看到怎样的黄河?()的黄河。

(3)数字的背后藏着苦难啊!齐读。

3.5自然段。

(1)感受对比手法。

(2)想象:高出10米,几乎相当于3楼的高度,逐年升高的黄河,需要不断增高堤坝,对百姓来说,什么感觉?苦遇上决口,黄河两岸的百姓就更苦了,他们会怎么说?这就叫——叫苦不迭啊!

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此时的黄河吗?

板书——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

发现这句话,这段话在文中的作用。

板书忧患:曾经令人心驰神往,此刻却让人心惊胆战。

小结:这样的总起句和过渡句,抓住了就可以把课文的内容提炼出来。

4.67自然段。

(1)——黄河变化的原因与对策这两段也可以通过提炼关键句的方式说得更简练学生自读。

(2)提炼:自然原因人为原因。

科学家设计了多种方案治理黄河。

(3)结合板书4个关键句,说说课文浓缩文。

四、细读6自然段,感受启示。

1.曾经的黄河是美丽的摇篮,哪里温馨,温暖,可后来竟成了忧患,魔都圈画写出祸患严重的句子,读读,说说启示。

2.汇报:

(1)对比“4000吨”“550万亩”与“许多吨”“许多亩”的区别,感受原文的准确,更好地写出黄河忧患的危害之大。

(2)“越”句式特点的发现。

师生配合读。

能向后推推看吗?

究竟谁是背后的黑手?

五、创设情境,说说启示。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是九义教材小学语文第九册的选读课文,是一篇检测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学习材料。

课文先写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的苦难,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但它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接着,从黄河含沙量的现状,分析黄河变化的原因;最后写科学家设计治理黄河的方案。告诉人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2.教学重点。

了解黄河变化的过程、原因及治理的方案.

3.教学难点。

根据小组研究主题,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制作电子文稿。

信息的浪潮席卷全球,人类不可避免的走进以网络技术为特征的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技术已悄然向网络教学过渡。根据网络教学及学科特点,结合单元教学目标、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黄河变化的过程,明确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科学治理黄河的方案。

能力目标:通过信息技术课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引导学生自主协作学习,在获取、过滤、分析、处理、重组信息的过程中实现阅读与写作的一体化。

情感目标:通过电子简报的制作,让学生充分体验网络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通过组织学生讨论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的教训和学习课文后受到的启发,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渗透科学的自然观,激发学生热爱母亲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情景导入法:通过播放黄河的美丽风光及黄河洪水泛滥的片断对比,引出课题。

任务驱动法:通过呈现任务的方式明确学习目标。

演示法:通过地上悬河形成过程的演示,加深对黄河变化过程的理解。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网上交流,调动全体学生参与。

四、说学法。

协作式学习方法: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在机房座位安排上,三个人一组,好中差结合,便于交流合作,协作学习。

探究性学习方法:提出要求,由学生采用探究性学习方法,自己设计、解决,从而达到复习巩固、拓展延伸的目的。

讨论、总结学习法:通过讨论、总结归纳和思考练习,让学生对已有的知识活学活用,自己创作出新颖别致的电子文稿。

本教学设计,尝试将语文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课程进行整合。由于条件的限制,该课只能在模拟网络环境下进行,以多媒体计算机和局域网为学习工具,以网络为重要的信息来源。因此,需要在互联网上下载有关黄河内容,制作成一个包括文本、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的微型网站。网站结构示意图如下:

1.情景导入初读课文。

首先,指导学生进入网站主页。主页以动态的形式展示黄河及黄河流域的图片,同时配以气势磅礴的《黄河大合唱》的背景音乐,使学生对黄河产生直观的印象、美的感受。并通过滚动字幕介绍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我们的祖先很早就生活在黄河流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激发学生对黄河的热爱。当学生还沉浸在黄河的美丽风光时,再出现一组黄河洪水泛滥,引出黄河变了,它是怎样变的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带着疑问,点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理清文章条理,为课文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2.精读课文加深理解。

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以任务驱动为教学的出发点,让学生进入学习辅导区。学生根据学习的内容和要求、自己的学习能力,有步骤地、有选择地自主学习。抓住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破坏森林是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等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欣赏视频、动画,聆听音频信息、查看文本材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呈现任务拓展延伸。

课文就黄河变化的前因、后果及相关知识点到即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意犹未尽。因此,我们应抓住学生余兴未了这一有利时机将教材的内容向课外延伸、拓展,充分利用校园网、国际互联网提供的丰富的教学资源,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对信息进行检索、筛选和处理,培养学生自主协作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提出以下读写要求:

(1)阅读课文后,写出自己学习后的真实感受和学习后不能解决的问题,在讨论区发表。

(2)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主题作为研究方向,与其他同学交流,并成立一个学习小组。

(3)根据研究主题,自主查阅学习资源库中的资料,完成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电子文稿。

这组富于创造性的学习任务,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出来了。教师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辅助学生分组自选主题,自主构建读写框架。

4.筛选整理制作文稿。

根据自主构建的读写框架,指导学生进入网站的学习资源库,自由选择学习方式:或通过文本、音频、视频等信息资料的目录进行检索,或欣赏视频资料,或聆听音频信息,或输入关键字进行模糊查找筛选一系列相同主题的文本、音频、视频资料进行阅读。资料收集完毕,学习课文写作方法,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通过小组的协作交流,把收集的资料整合在一起,共同制作图文并茂的电子简报。

学生在分组协商制作文稿时,教师则通过主控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实施监控,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辅导,实现个别教学。这不仅培养了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充分发展。这样,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通过人机对话,提高了阅读写作能力。

5.成果展示作品评价。

展示评价作品,是知识的汇集、共享过程,学生的获得远远超过个人所能及的知识,是信息的深度加工。把学生完成的作品放在作品展示区展示,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学生作品的评价,可采取小组自评,师生点评的方式。在评价过程中,肯定成绩的同时应对不足之处加以补充,以便围绕主题重组材料,修改文稿结构、语句、版面设计等。

6.延伸课外网上交流。

浓厚的学习兴趣,高昂的学习激情,不能因课堂教学的结束而中止,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我还在微型网站上设计了一个讨论站点,组织学生进行网上交流,调动全体学生参与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保护母亲河、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等专题讨论。

变化过程。

变化原因治理方案。

水土流失摇篮合理规划。

人为破坏祸河修筑水利。

保护母亲河保护大自然。

通过以上的板书设计,我们可以理出文章的脉络:科学家从黄河变化的过程、原因中,寻找出治理黄河的方案;中华民族的摇篮因为水土的流失、人为的破坏变成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祸河通过合理规划、兴修水利,黄河变好的梦想一定能成为现实。由此激发学生保护母亲河、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网络环境下,语文学科阅读写作教学发生的变化表现为:教师由知识的传授着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学习过程的引导者、交流讨论的组织者;传统的阅读与写作各自为政的局面转变为在与网络对话中初步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由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转变为具有明显互联网时代特征的网络教学防止两个极端:一是教师只顾对着电脑讲,忽略学生动手动脑,使网络教学流于形式;二是放任自流,会导致语文课成为上网课。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一篇阅读课文,它围绕“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讲了四个方面的内容:灾难、摇篮、原因和治理。是教育人们要保护好大自然环境。在设计中,我运用默读,朗读等读书方法,让他们自主学习,质疑探究,促进其思考和理解。这是培养自学能力,语感和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习交流的组织者,学习兴趣的激励者。

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的过去和现在,知道黄河变化的原因及其内在的联系,从中受到启示,培养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语句。

3、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图片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1、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她的名字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条河,她的名字叫黄河。

2、你能背诵哪些关于黄河的诗句吗?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千里黄河此一弯,寒风激浪射潼关。——唐太宗。

过渡: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是亿万中华儿女成长的摇篮,但它又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那么黄河又是怎样由“摇篮”变成“祸河”的呢?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黄河,去看看她是怎么变化的。(板书课题:黄河是怎么变化的)。

二、自读质疑。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提出自己的疑问(学生质疑)。

三、探究交流。

(一)现在老师考考大家:谁能用文中的词来说说。

(2)后来黄河变成什么样了?

(3)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怎样才能治理好黄河?

板书:原来——摇篮后来——忧患原因——水土流失治理——管住河沙。

(二)全班交流。

1、谁能找到文中描写黄河原来样子的句子?愿意读读吗?

a:(生读第三自然段)。

师:读了这段话,你的感受是什么?说说你在文字的背后看到了什么?(看到了温暖适宜的气候,看到了美丽的自然风光,看到了人们在这里安居乐业、看到了灿烂辉煌的华夏文明……)。

b:生:学习了这部分知识后我觉得课文中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摇篮”指发源地。

c:生:我感受到原来的黄河就象一位美丽温柔的母亲,用自己的乳汁哺育着自己的孩子。

师:说的真好那就让我们怀着对母亲的爱,深情的读这一段。齐读。

(气候温暖,森林茂密;河水清澈,土地肥沃)。

师:美吗?(美)。

a:课文第一自然段列出了黄河泛滥的具体数字(20xx年、1500多次、26次)列数字是常见的说明方法,这不仅仅是一些数字,从这些数字中我仿佛看到了(黄河两岸的人民在洪水中挣扎,看到了他们家破人亡,听到了孩子的哭号)。

b:这些数字的背后分明是黄河泛滥地区人民的血泪。

3、师:20xx年1500多次,改道26次,多么惊人的数字,黄河每次决口改道都会给两岸人民带来巨大的损失,深重的灾难,在这里,作者用了“20xx年、1500次,改道26次”这种列数字的方法让我们具体而深刻地感受到了黄河带给人们的灾难,这些可怕的数字深深地刺痛了我们的心。再来读这段话“黄河在近20xx年……深重的苦难。”

师:不到两千年就泛滥了一千五百多次,不到两年就是一次灾难。人们还没有从第一年的灾难中恢复过来,又面临新的灾难,人们怎能不叫苦不迭呢?母亲河成了祸河,摇篮成了忧患。(板书:祸河)。

4、师:你还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黄河变坏了?

(预设:“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下游河道中。”

师:找得很准确,在这一段文字中作者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列数字),作者列举了很多数字:16亿吨、12亿吨、4亿吨,说明了什么?(具体而形象地说明了泥沙大)。

师:对,唐代刘禹锡也曾用“九曲黄河万里沙“的诗句来说明黄河含沙量大。请男同学一起把这个句子读一遍。

5、师:黄河还发生了哪些变化?(预设:问题就出在这4亿吨……悬河。)。

师:也就是说黄河变成了悬河,那么,什么是悬河呢?(解释:河床高于地面,远远看去就像悬在地上一样,故称悬河。)。

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怎能不让我们心痛。我们不禁要大声问:黄河变成这样,这是为什么?

6、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第六自然段,找出黄河变化的原因。

(板书:自然社会)。

a:生:我认为是人类的破坏造成的,人们“无限制”的开垦,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自然气候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可以改造自然环境,使它向好的方面发展。但是人祸是不能饶恕的。

b:这种人为的破坏太严重了,4亿吨泥沙,一辆大卡车装4吨。要一亿辆这样的卡车,这些数据触目惊心。

师: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c:因为穷。(指名读第六段最后两句)。

师:你觉得这些人是些什么样的人?

d:愚昧的人,正是这些人为的破坏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再加上天灾造成的水土流失,现在的黄河满目创伤已经无力哺育她的儿女。

师:最后这一句用什么语气读,(伤心、愤怒)谁再读读。指名读。

8、生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师:新中国成立后,科学家们为治理黄河设计了那些方案?

师:同学们有什么好的方案吗?

(这么多方法“数管齐下”“管住泥沙”,相信治理黄河的希望和梦想终将实现)。

师:学习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有欢乐、有忧伤、有自豪、有愤怒,也有自责和反思,更有希望与梦想。

四、环保拓展:争做环保小卫士。

同学们,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有幸福美好的发展前景,才能为子孙后代造福,保护环境,保护母亲河,人人有责。但仅仅靠我们保护环境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我们社会上人人都行动起来,那我们的环境就会焕然一新了,今天我们知道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就让我们为环保出一份力,向社会个各人士发出我们的呼吁。

将自己的呼吁写在卡片上,送给自己的亲朋好友……。

板书设计:

黄河(母亲河)。

过去————摇篮(自然环境好)。

后来————忧患(变化————含沙量,大水灾,改道)。

原因————水土流失(自然:气温转寒,暴雨;保护母亲河。

人为:人口增多,砍伐)保护环境。

治理———管住河沙(牧林为主,保护资源,人人有责。

规划用地,修筑水利)。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是“大自然的启示”。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自然,了解自然,在对自然的观察、了解、发现中受到有益的启示。同时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等思维品质;提高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和默读与自学能力。

因为本课是略读课文,要求学生粗知文章大意,课堂上只要抓住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语的理解不作为要求。课堂上要进一步放手让学生以自学的方式、联系自己查找的资料独立完成“黄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等内容的梳理,充分体现了略读教学在教学方法上的要求,更要放手,要让学生运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

本篇文章的教学,虽然有成功之处,但也存在许多不足。在教学中,虽然给学生了自主学习的时间,但仍然不敢放手,不能随机应变,老是想把学生拉到自己设计好的线路上来。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又是让人难以预料的,所以课堂上会出现教学思路混乱,一个问题重复讲的现象。课文内容的学习始终离不开词句,只有抓住了关键的词语,深入体会,才能更深层次的理解文章内涵,本节课的教学中虽然也注意了,但只是“蜻蜓点水”,如在教学黄河是一条祸河时,只抓住了一些数字,而没有抓住“决口”“改道”等词语,在讲解悬河时,虽然用了课件,但没给学生讲清楚,学生自然也就体会不到它的危害性。语文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内容,还要让学生弄清作者用什么方法写的,本节课教学忽略了这一问题。

语文教学既要立足文本,又要超越文本,语文就在生活当中。本节课的教学不足之处很多,成功之处甚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多像别人请教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语文课上,针对不同类型的文章,教给学生恰当的学习方法,恰当地运用媒体资源,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综合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文档为doc格式。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这篇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给予我很多很多的启迪。

黄河流域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哺育了我们中华儿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很久很久以前,黄河像一位温柔、慈祥的母亲。茂密的森林是她那绿色的外衣,肥沃的`土地是她那柔嫩的肌肤。她为中华民族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让华厦子孙在幸福、美好、甜蜜的生活里一代又一代地生息繁衍。

可是,后来她的儿女不懂得保护森林,爱护黄河母亲的外衣。他们无限制地砍伐、开垦、放牧,使森林毁灭,让黄河失去了天然的保护层,撕碎了黄河母亲的外衣,把母亲柔嫩的肌肤暴露在烈日风霜之中。随着岁月的流逝,母亲的肌肤干裂了,萎缩了,殷红的鲜血从母亲身上无数的伤口中流淌出来。母亲憔悴了,伤心了,泪水喷涌而出。那悲愤的泪水化作洪水猛兽,冲毁河堤,冲向农田,给中华儿女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黄河啊,母亲!您的儿女已经彻底醒悟。我们为过去的无知感到愧疚,我们不再砍伐树木,我们要营造更多的森林,为母亲重新编织一件更美丽,更鲜艳的外衣。用我们一颗颗炽热的爱心精心呵护母亲,不要让母亲在受伤害。我们不愿再让母亲落泪,我们愿永远看见您灿烂的笑脸。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一篇阅读课文,它围绕“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讲了四个方面的内容:灾难、摇篮、原因和治理。是教育人们要保护好大自然环境。在设计中,我运用默读,朗读等读书方法,让他们自主学习,质疑探究,促进其思考和理解。这是培养自学能力,语感和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习交流的组织者,学习兴趣的激励者。

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的过去和现在,知道黄河变化的原因及其内在的联系,从中受到启示,培养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语句。

3、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了解黄河的变化过程

理解造成黄河变化的原因

图片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1、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她的名字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条河,她的名字叫黄河。

2、你能背诵哪些关于黄河的诗句吗?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千里黄河此一弯,寒风激浪射潼关。——唐太宗

过渡: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是亿万中华儿女成长的摇篮,但它又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那么黄河又是怎样由“摇篮”变成“祸河”的呢?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黄河,去看看她是怎么变化的。(板书课题:黄河是怎么变化的)

二、自读质疑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提出自己的疑问(学生质疑)

三、探究交流

(一)现在老师考考大家:谁能用文中的词来说说

(1)黄河原来是什么样的?

(2)后来黄河变成什么样了?

(3)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怎样才能治理好黄河?

板书:原来——摇篮后来——忧患原因——水土流失治理——管住河沙

(二)全班交流

1、谁能找到文中描写黄河原来样子的句子?愿意读读吗?

a:(生读第三自然段)

师:读了这段话,你的感受是什么?说说你在文字的背后看到了什么?(看到了温暖适宜的气候,看到了美丽的自然风光,看到了人们在这里安居乐业、看到了灿烂辉煌的华夏文明……)

b:生:学习了这部分知识后我觉得课文中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摇篮”指发源地。

c:生:我感受到原来的黄河就象一位美丽温柔的母亲,用自己的乳汁哺育着自己的孩子。

师:说的真好那就让我们怀着对母亲的爱,深情的读这一段。齐读。

(气候温暖,森林茂密;河水清澈,土地肥沃)

师:美吗?(美)

a:课文第一自然段列出了黄河泛滥的具体数字(20xx年、1500多次、26次)列数字是常见的说明方法,这不仅仅是一些数字,从这些数字中我仿佛看到了(黄河两岸的人民在洪水中挣扎,看到了他们家破人亡,听到了孩子的哭号)

b:这些数字的背后分明是黄河泛滥地区人民的血泪。

3、师:20xx年1500多次,改道26次,多么惊人的数字,黄河每次决口改道都会给两岸人民带来巨大的损失,深重的灾难,在这里,作者用了“20xx年、1500次,改道26次”这种列数字的方法让我们具体而深刻地感受到了黄河带给人们的灾难,这些可怕的数字深深地刺痛了我们的心。再来读这段话“黄河在近20xx年……深重的苦难。”

师:不到两千年就泛滥了一千五百多次,不到两年就是一次灾难。人们还没有从第一年的灾难中恢复过来,又面临新的灾难,人们怎能不叫苦不迭呢?母亲河成了祸河,摇篮成了忧患。(板书:祸河)

4、师:你还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黄河变坏了?

(预设:“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下游河道中。”

师:找得很准确,在这一段文字中作者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列数字),作者列举了很多数字:16亿吨、12亿吨、4亿吨,说明了什么?(具体而形象地说明了泥沙大)

师:对,唐代刘禹锡也曾用“九曲黄河万里沙“的诗句来说明黄河含沙量大。请男同学一起把这个句子读一遍。

5、师:黄河还发生了哪些变化?(预设:问题就出在这4亿吨……悬河。)

师:也就是说黄河变成了悬河,那么,什么是悬河呢?(解释:河床高于地面,远远看去就像悬在地上一样,故称悬河。)

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怎能不让我们心痛。我们不禁要大声问:黄河变成这样,这是为什么?

6、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第六自然段,找出黄河变化的原因。

(板书:自然社会)。

a:生:我认为是人类的破坏造成的,人们“无限制”的开垦,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自然气候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可以改造自然环境,使它向好的方面发展。但是人祸是不能饶恕的。

b:这种人为的破坏太严重了,4亿吨泥沙,一辆大卡车装4吨。要一亿辆这样的卡车,这些数据触目惊心。

师: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c:因为穷。(指名读第六段最后两句)

师:你觉得这些人是些什么样的人?

d:愚昧的人,正是这些人为的破坏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再加上天灾造成的水土流失,现在的黄河满目创伤已经无力哺育她的儿女。

师:最后这一句用什么语气读,(伤心、愤怒)谁再读读。指名读

8、生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师:新中国成立后,科学家们为治理黄河设计了那些方案?

师:同学们有什么好的方案吗?

(这么多方法“数管齐下”“管住泥沙”,相信治理黄河的希望和梦想终将实现)

师:学习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有欢乐、有忧伤、有自豪、有愤怒,也有自责和反思,更有希望与梦想。

四、环保拓展:争做环保小卫士

同学们,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有幸福美好的发展前景,才能为子孙后代造福,保护环境,保护母亲河,人人有责。但仅仅靠我们保护环境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我们社会上人人都行动起来,那我们的环境就会焕然一新了,今天我们知道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就让我们为环保出一份力,向社会个各人士发出我们的呼吁。

将自己的呼吁写在卡片上,送给自己的亲朋好友……

板书设计: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黄河(母亲河)

过去————摇篮(自然环境好)

后来————忧患(变化————含沙量,大水灾,改道)

原因————水土流失(自然:气温转寒,暴雨;保护母亲河

人为:人口增多,砍伐)保护环境

治理———管住河沙(牧林为主,保护资源,人人有责

规划用地,修筑水利)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是“大自然的启示”。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自然,了解自然,在对自然的观察、了解、发现中受到有益的启示。同时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等思维品质;提高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和默读与自学能力。

因为本课是略读课文,要求学生粗知文章大意,课堂上只要抓住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语的理解不作为要求。课堂上要进一步放手让学生以自学的方式、联系自己查找的资料独立完成“黄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等内容的梳理,充分体现了略读教学在教学方法上的要求,更要放手,要让学生运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

本篇文章的教学,虽然有成功之处,但也存在许多不足。在教学中,虽然给学生了自主学习的时间,但仍然不敢放手,不能随机应变,老是想把学生拉到自己设计好的线路上来。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又是让人难以预料的,所以课堂上会出现教学思路混乱,一个问题重复讲的现象。课文内容的学习始终离不开词句,只有抓住了关键的词语,深入体会,才能更深层次的理解文章内涵,本节课的教学中虽然也注意了,但只是“蜻蜓点水”,如在教学黄河是一条祸河时,只抓住了一些数字,而没有抓住“决口”“改道”等词语,在讲解悬河时,虽然用了课件,但没给学生讲清楚,学生自然也就体会不到它的危害性。语文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内容,还要让学生弄清作者用什么方法写的,本节课教学忽略了这一问题。

语文教学既要立足文本,又要超越文本,语文就在生活当中。本节课的教学不足之处很多,成功之处甚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多像别人请教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语文课上,针对不同类型的文章,教给学生恰当的学习方法,恰当地运用媒体资源,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综合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以前,我只知道黄河的凶猛暴烈。自从学了《》这篇课文后,我才知道:“早在数千年到数万年前,黄土高原乃至黄河流域,自然条件是很好的。那儿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因此我们的祖先才选择这里生息繁衍。”可为什么到了现在黄河却成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一大祸害呢?其中,除了自然原因外,我们人类的破坏是造成黄河变化的另一主要原因。由于人类无限制地开垦放牧,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色植被遭到严重毁坏。因此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每年,黄河流域每平方公里就有四千吨宝贵的土壤被侵蚀掉,相当于一年被破坏耕地五百五十万亩。”

我大吃一惊:“哇噻!五百五十万亩到底有多大呀?如果这种情况一直继续下去,许多年后,我们的国家会变成什么样的呢?我们的后代该到哪儿去居住呢?”

说到黄河,我就想到自己的家乡。记得爷爷告诉过我,在他们小的时候,山上密密麻麻的都是树,密得连人都挤不过去。可是现在,村子周围的山上都是光秃秃的,连一棵象样的树木都找不到了。遇到多雨的时候,山上到处滑坡,泥石把人们的菜地填平了,把绿油油的禾苗淹埋了,把家乡的马路也堵塞了。泥水还把路面冲得坑坑洼洼,人坐在汽车上就象坐在花轿上一样,一颠一跛的,容易晕车的人,非把肚子里的'东西吐光不可。再看看那河水,一片浑黄,长年下来,真不知道带走了家乡多少肥沃的土地。怪不得人们的庄稼是越种越差呢!

亲爱的乡亲们,请你们别再上山滥砍乱伐了!现在,你们虽然得到了一些小小的利益,但是,你们将来失去的或许就会是最美丽的家园!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的过去和现在,知道黄河变化的原因及其内在的联系,从中受到启示,培养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语句。

3、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的重点:了解黄河的变化过程。

教学的难点:理解造成黄河变化的原因。

一、揭示课题。

1、(板书“河”)生齐读。有水的地方就有生命,河流哺育了人类。中华民族灿烂的五千年文明也源自一条大河。(板书:“黄河”)请同学们充分有感情的朗读这个词。

(生答,师板书:前、后、原因)。

二、速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2、谁来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课文。

生答:原来——摇篮。

后来——忧患。

原因——水土流失。

治理——管住泥沙。

三、再次读文:

师:现在请同学们默读阅读提示和课文,看一看还有哪些问题你不能解决?(学生默读)。

师:谁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原来的黄河是什么样的?)。

(预设: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

师:你的问题提得很好,也很有价值,能够围绕课文的主要内容来提问,还有问题吗?

(预设:引起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师:你也很会学习,能抓住课文的重、难点进行提问,还有吗?

(预设:怎样才能治理黄河?)。

师:你真是个有爱心的好孩子,知道保护环境,希望你能为治理黄河提出一点合理化的建议。

师:(出示幻灯片3)下面我们就以课文中这四方面的内容为主题,采用小组合作研究的方式来学习研究。大家可以先从你感兴趣的角度确定研究的主题。

(2)后来黄河变成什么样了?

(3)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怎样才能治理好黄河?

四、全班交流:

a:(生读第三自然段)。

师:读了这段话,你的感受是什么?说说你在文字的背后看到了什么?(看到了温暖适宜的气候,看到了美丽的自然风光,看到了人们在这里安居乐业、看到了灿烂辉煌的华夏文明……)。

b:生:学习了这部分知识后我觉得课文中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摇篮”指发源地。

c:生:我感受到原来的黄河就象一位美丽温柔的母亲,用自己的乳汁哺育着自己的孩子。

师:说的真好那就让我们怀着对母亲的爱,深情的读这一段。齐读。

(气候温暖,森林茂密;河水清澈,土地肥沃)。

师:美吗?(美)(出示幻灯片11)原来的黄河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板书:摇篮)。

(预设:“黄河在近20xx年……苦难”)【板书:后】。

a:课文第一自然段列出了黄河泛滥的具体数字(20xx年、1500多次、26次)列数字是常见的说明方法,这不仅仅是一些数字,从这些数字中我仿佛看到了(黄河两岸的人民在洪水中挣扎,看到了他们家破人亡,听到了孩子的哭号)。

b:这些数字的背后分明是黄河泛滥地区人民的血泪。

3、师:20xx年1500多次,改道26次,多么惊人的数字,黄河每次决口改道都会给两岸人民带来巨大的损失,深重的灾难,在这里,作者用了“20xx年、1500次,改道26次”这种列数字的方法让我们具体而深刻地感受到了黄河带给人们的灾难,这些可怕的数字深深地刺痛了我们的心。(出示幻灯片12)再来读这段话“黄河在近20xx年……深重的苦难。”

师:不到两千年就泛滥了一千五百多次,不到两年就是一次灾难。人们还没有从第一年的灾难中恢复过来,又面临新的灾难,人们怎能不叫苦不迭呢?母亲河成了祸河,摇篮成了忧患。(板书:祸河)。

4、师:你还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黄河变坏了?

(预设:“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下游河道中。”(出示幻灯片13)。

师:找得很准确,在这一段文字中,作者列举了很多数字:16亿吨、12亿吨、4亿吨,具体而形象地说明了泥沙大,作者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列数字)。

师:对,唐代刘禹锡也曾用“九曲黄河万里沙“的诗句来说明黄河含沙量大。请男同学一起把这个句子读一遍。

5、师:黄河还发生了哪些变化?

(预设:问题就出在这4亿吨……悬河。)。

师:也就是说黄河变成了悬河,那么,什么是悬河呢?(出示幻灯片14)解释:河床高于地面,远远看去就像悬在地上一样,故称悬河。

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怎能不让我们心痛。我们不禁要大声问:黄河变成这样,这是为什么?

6、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第六自然段,找出黄河变化的原因。

(生读出课文中两方面的原因。)(出示幻灯片15女生齐读、16男生齐读)(板书:自然社会)。

a:生:我认为是人类的破坏造成的,人们“无限制”的开垦,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自然气候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可以改造自然环境,使它向好的方面发展。但是人祸是不能饶恕的。

b:这种人为的破坏太严重了,4亿吨泥沙,一辆大卡车装4吨。要一亿辆这样的卡车,这些数据触目惊心。

师: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c:因为穷。(指名读第六段最后两句)。

师:你觉得这些人是些什么样的人?

d:愚昧的人,正是这些人为的破坏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再加上天灾造成的水土流失,现在的黄河满目创伤已经无力哺育她的儿女。

师:最后这一句用什么语气读,(伤心、愤怒)谁再读读。指名读(2、3名)。

8、生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师:新中国成立后,科学家们为治理黄河设计了那些方案?(生回答、板书:治理方案出示幻灯片17)这些方案可以防止水土流失,达到根治黄河的目的。这么多方法,课文中用了一个词“数管齐下”其中都围绕着治黄的关键“管住泥沙”。治理黄河的希望和梦想终将实现(出示幻灯片18)。

师:学习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有欢乐、有忧伤、有自豪、有愤怒,也有自责和反思,更有希望与梦想。

六:总结:

一堂《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让我们看到了黄河的过去和现在,我们的情感也随之跌宕起伏,有欢乐、有忧伤、有自豪、有愤怒,也有自责和反思,更有希望与梦想。让我们再静静的看看壮丽的黄河,让我们和母亲河一起跳动。(播放链接3)。

七、板书设计;

摇篮祸河。

(前)(后)。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

1、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教具准备。

幻灯片、投影仪、录像。

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预习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回答。

2、指名朗读课文,别的同学当“小老师”,指出字音及句子方面的问题。

3、投影出示20xx年前黄河及两岸情况图片,师配乐读第三自然段。

4、放实景录像,黄河流域的近况。

5、体会“摇篮”与祸河的含义,产生“大吃一惊‘的切身体会。

二、学习第二部分。

1、4——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1)具体说出黄河变化两方面的原因。

(2)这两个原因有什么关系。

(3)如果不制止,后果会怎样?

2、导读第6自然段。

3、学生交流学完第6自然段后理解的黄河变化的两个原因是什么?

4、同桌协作,完成下表。

黄河变化的原因两大原因的关系严重后果治理方案。

自然原因。

人类的破坏。

5、流所填表格。

三、品读:揭示中心,试谈体会。

1、品读回顾全文,理出文章脉络:变化原因治理。

2、根据文章层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环保小队”上台汇报:西安环境保护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原因何在。

4、师:从黄河的变化中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应该怎样保护环境?应在小组中就西安环保问题提出建议。

5、在班中集体交流自己小组拟订的环保建议。

四、作业。

请同学们将自己调查的西安地区环境问题及建议写下来,寄给省政府有关部门。

板书设计。

20xx年中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数据。

数千年前气候温暖森林茂密。

后来含沙最大是长江68倍查资料。

原因气候变寒暴雨集中。

开垦放牧森林草原。

治理保护森林资源规划用地修筑水。

文档为doc格式。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

1、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教具准备。

幻灯片、投影仪、录像。

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预习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回答。

2、指名朗读课文,别的同学当“小老师”,指出字音及句子方面的问题。

3、投影出示20xx年前黄河及两岸情况图片,师配乐读第三自然段。

4、放实景录像,黄河流域的近况。

5、体会“摇篮”与祸河的含义,产生“大吃一惊‘的切身体会。

二、学习第二部分。

1、4——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1)具体说出黄河变化两方面的原因。

(2)这两个原因有什么关系。

(3)如果不制止,后果会怎样?

2、导读第6自然段。

3、学生交流学完第6自然段后理解的黄河变化的两个原因是什么?

4、同桌协作,完成下表。

黄河变化的原因两大原因的关系严重后果治理方案。

自然原因。

人类的破坏。

5、流所填表格。

三、品读:揭示中心,试谈体会。

1、品读回顾全文,理出文章脉络:变化原因治理。

2、根据文章层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环保小队”上台汇报:西安环境保护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原因何在。

4、师:从黄河的变化中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应该怎样保护环境?应在小组中就西安环保问题提出建议。

5、在班中集体交流自己小组拟订的环保建议。

四、作业。

请同学们将自己调查的西安地区环境问题及建议写下来,寄给省政府有关部门。

板书设计。

20xx年中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数据。

数千年前气候温暖森林茂密。

后来含沙最大是长江68倍查资料。

原因气候变寒暴雨集中。

开垦放牧森林草原。

治理保护森林资源规划用地修筑水。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

3、齐读第3自然段,读出那摇篮一般的感觉。

1、正音:*媲美繁衍侵蚀开垦*折腾不折不扣[多音字正音规则记少不记多。]。

2、自由读课前连接语,提炼主要问题: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启示?实践活动。

1、呵呵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默读圈画,写感受。

2.1自然段。

(1)数字背后,你仿佛看到怎样的黄河?()的黄河。

(3)数字的`背后藏着苦难啊!齐读。

3.5自然段。

(1)感受对比手法。

(2)想象:高出10米,几乎相当于3楼的高度,逐年升高的黄河,需要不断增高堤坝,对百姓来说,什么感觉?苦遇上决口,黄河两岸的百姓就更苦了,他们会怎么说?这就叫——叫苦不迭啊!

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此时的黄河吗?

板书——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

发现这句话,这段话在文中的作用。

板书忧患:曾经令人心驰神往,此刻却让人心惊胆战。

小结:这样的总起句和过渡句,抓住了就可以把课文的内容提炼出来。

4.67自然段。

(1)——黄河变化的原因与对策这两段也可以通过提炼关键句的方式说得更简练学生自读。

(2)提炼:自然原因人为原因。

科学家设计了多种方案治理黄河。

(3)结合板书4个关键句,说说课文浓缩文。

1、曾经的黄河是美丽的摇篮,哪里温馨,温暖,可后来竟成了忧患,魔都圈画写出祸患严重的句子,读读,说说启示。

2、汇报:

(1)对比“4000吨”“550万亩”与“许多吨”“许多亩”的区别,感受原文的准确,更好地写出黄河忧患的危害之大。

(2)“越”句式特点的发现。

师生配合读。

能向后推推看吗?

究竟谁是背后的黑手?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