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模板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模板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通过观察和分析牌的组成部分及牌的制作方法,让学生有目的地设计自己的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设计能力以及相互的协作能力。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强化学生的设计意识,培养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及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牌的设计制作和玩的方法。
难点:牌的设计制作方法、材料的使用合理以及设计是否美观、大方和实用。
(三)学习材料。
图画纸、彩色打印纸、水彩笔、油画棒、剪刀、胶棒以及可以利用的废弃物。
教学活动:
组织教学。
导人新课。
提问:
分组研究。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以下几类问题:
1、书上的图片里,你最喜欢哪一副牌?哪儿最有特点?
2、就一副牌说说它的制作步骤。如果你制作这副牌会注意什么?
3、你们组成员认为你们可以用什么用具制作“牌”?用什么方法制作更新颖、美观?
讨论与分析。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先看课本第18页的小组讨论问题,根据问题明确每个人的分工。
(每人设计两套四个字母的牌。)。
例如:blke,gme,
艺术实践。
教师辅导,学生制作。
课后展示。
让学生说说本组同学谁的设计最有特点,谁的设计看,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另外有什么教训需要吸取。
教学目标:
1、学习书籍推介设计、队角布置设计与制作、课程图标设计与组合应用的方法,了解班队活动角的设计、制作与布置的各种方式及表现形式。
2、训练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美术设计与组合应用的能力。
3、.增强学生集体合作意识和参与班级活动的自信心,养成有序地进行设计与制作的工作态度。
教学重点:增强学生集体合作意识和参与班级活动的自信心。
教学难点:训练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美术设计与组合应用的能力。
教学活动: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二、了解队角。
1.队角一般都有一个主题,我们来看看这个队角是什么主题的呢?(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主题)。
2.为了表现这个主题,队角的教育与宣传内容有哪些?
3.队角还有咨询箱、工具箱、小队日志、中队日志等项目内容。
4.这个队角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吹塑纸、彩纸、图片等)。
三、探究设计方法。
1.我们教室原来的队角是什么主题?你准备用一个什么主题来创意我们的队角?(学生表达创意)。
2.比较队角你觉得哪一个更好?为什么?分析,小结:构图散乱、颜色灰暗的不好,层次分明的好。
3.说一说教材上设计方案草图的特点。
4.你想设计一个怎样的布置方案?我们来试试用草图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尝试草图设计训练)。
5.反馈与指导布置方案的设计。
四、分工设计。
1.根据座位分布,分出8个小组,组内自选小组长。小组成员合作,每组选定和完善出一个队角布置方案。对分工提出建议:
每组由3人设计队角教育与宣传内容,l一2人设计小队或中队日志封面,l一2人设计医药箱等物品的外观。
2.学生分工设计。
五、展示评述。
每组派代表来介绍本组的设计方案,说说分工情况,将准备用一些什么材料来制作。其他同学说说,觉得最有特色、看实用的队角设计是哪个?对设计有特色的小组给予表扬和鼓励。
第二课时。
一、任务导入。
二、学习制作方法。
1.根据所带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以及上节课的设计进行排版。排版注意疏密变化、均衡协调。
3.队角刊头的制作可以剪贴,也可以绘画。
4.应同时进行队角周围的咨询箱、医药箱等的制作。
三、分工制作。
学生分工合作进行队角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示评价。
1.分小组布置队角,展示于教室角落。
2.说一说,自己组队角的特色。评出秀的队角布置,师生共同贴到教室的队角处。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用简洁明了美观大方的图案表明课程的特征。
教学难点:直观而形象,简洁而美观的设计各门课程图标;集体合作作业的组织。
一、欣赏导入。
怎样把普通的课程表美化成充满创意又美观有趣的课程表呢?
2.我们来看看这张表有什么特点?(课程用形象的图形来表示)。
3.揭示课题——课程图标设计。
二、认知了解。
1.借助学科活动的工具材料、活动形式、特有符号、象征图形等进行设计,以突出各门课程的特点。
2.用最简练的图案(形象或文字)表明课程的特征。
三、探究设计方法。
第一幅罗列太多内容,不精练。第三幅外形散乱,不美观。
板书:“简洁”。
看到它你会想到什么课呢?
还有什么课也可以用工具材料表示?(科学课、信息课、数学课)。
2.数学课还可以用什么表示?板书:特有符号。
还有什么课具有很典型的符号?(音乐)。
3.同学们看这个是什么课程的活动形式?板书:活动形式。
怎样把这样的场景图案化成代表课程的图标呢?
学生上台绘出草稿,大家进行评选。
老师指导:精简到2—3个内容并进行排版。
4.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个图标,看看它精选哪些内容?是怎样排版的?想想它是代表什么课呢?(思想品德课)板书:象征图形为什么它也是用了象征图形呢?师生互动交流。
5.讲一讲它是怎样进行综合运用的。
6.看看这个课程表上周二第三节课是什么课。
怎么看出来的?老师再指几节课,让学生判断。
7.说说你最喜欢哪个图标,为什么?你想设计哪一科的图标?
四、分工设计。
1.六人一组分配工作纸,每人按组内分配完成一课的图标设计。
2.图案设计大小合适、简洁美观、色彩鲜艳、富有创意。
3.剪下图标,插入课程表底纸,准备参加“精彩二选一”。
五、集体组合、展示评述。
1.学生将完成的图标设计参加“精彩二选一”的游戏,通过互评被选为优秀者即可组合进入大课程表。
2.将完成的课程表贴在教室一角,为我们大家的杰作鼓掌。
通过这一课我们运用集体的力量美化了教室,你们还有什么收获呢?
美术老师要启发学生进行创作设计,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的作品。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四年级美术上册说课稿,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和运用色彩冷暖知识,给学生一把打开色彩知识大门的钥匙,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色彩冷暖对比中的美感,培养色彩美感意识,提高学画色彩画的兴趣。
2、引导学生从盲目用色到懂得_运用、色彩冷暖配置的知识上,有目的地正确地表达自己对色彩的感觉。
教学重难点:
1、从感性到理性去认识_,并会运用色彩冷暖对比的知识。
2、了解产生冷暖对比的原因,认识冷暖色彩并会正确运用。
教具学具:水粉颜色、毛笔、笔洗、调色盒、色相卡、色轮。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请学生放置好学习水粉画的用具及美术书。
二、新授:
(一)导入。
教师提问:(1)你喜欢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教师小结:看来大家都很有个性,都有自己比较喜欢的颜色。
(2)那你为什么喜欢穿这种颜色?
分别让生谈谈自己的感觉。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给予小结,边板书“冷、暖”两种感觉。
(3)通过观察,你体会并感觉到色彩有什么属性?
---色彩有冷与暖。
(二)导入课题:“色彩的冷与暖是色彩的一种属性。这节课我们就来体会一下这种冷与暖的感觉,好不好?”
板书课题:色彩的冷与暖。
三、讲授新课:
(一)结合作品,讲述色彩的冷暖对比是怎样产生的。
“色彩有有彩色和无彩色之分。除了黑、白、灰属于无彩色外,其余的色彩属于有彩色。这一节课我们来研究感觉一下有彩色的冷与暖。我们知道不同的色彩给人以不同的感觉,色彩的冷暖是人们长期经验中联想的结果。”
1、看冷暖不同色调的作品。
(1)冷色调画面《雪地》,问:这幅画面给你什么感觉?
---给人以冷的感觉。
(2)暖色调的画面《日出》,问:这幅画面给你什么感觉?
---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3)同时欣赏这两幅画面。
启发提问:这两幅画面为什么会给人以不同的感觉?
师根据回答情况小结:那是因为它们有不同的色调(色彩总倾向)。通过观察比较,我们体会到不同色调的画面给人的冷暖感觉是不一样的。比如在温度相同的室内,一个屋子涂成蓝色,另一个屋子涂成红色,两间屋子给人的感觉差别就很大。两间屋子给人温度差别可以达到三、四度,原因是蓝色能减慢人们的血液循环,给人感觉较冷;而红色刺激人们的神经,使血液循环加快,给人感觉较暖。
2、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讲解,体会色彩的冷与暖。
回忆我们刚才作品里所见,再联想一下可以发现,在我们的周围生活里,什么事物常常给我们以冷和暖的感觉?看哪位同学想象的更丰富。
分别让生起来举例,如:太阳、火焰给人以暖的感觉;天空、大海给人以冷的感觉。
(二)放映色轮,让生观察并谈谈对不同颜色的感觉,从色轮中区别冷暖。
(1)在12个基本色相中,最亮的_和最暗的紫色是以色彩明度为基准划分的。
提问:仔细观察,在冷暖对比中最暖的是什么色?(朱红色)最冷的是什么色?(蓝色)这两色是冷暖对比的中心轴。
(2)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寻找色彩冷暖的规律。
提问:谁能从色轮中找出冷色和暖色?
将色相卡分成两部分摆放(冷、暖两个序列),并说出自己分的规律。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给予小结:偏红偏黄的色彩属于暖色,偏蓝偏绿的色彩属于冷色。因此在色环中红、橙、黄属于暖色,绿、紫、蓝属于冷色。
(3)绘画中色彩的冷暖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如:黄和黄绿比?黄暖黄绿冷;黄绿与绿比?黄绿又显得暖,而绿则比黄绿冷。所以,色彩的冷暖决不是死记硬背才能记住的它需要相对比较去感觉。
(4)同样的一幅画面,用不同的冷暖色调表现时,给人的感觉是全然不同的。冷与暖不同的色彩感觉在绘画中当然是很重要的问题。一样的画面它们的冷暖色调是完全不同的。
(三)结合色相卡讲解色彩的补色对比。
在色彩中最富有明快强烈对比作用的是两个相互起补色关系的色彩,也就是三原色和三间色相对的三组色(显示色相卡),红绿、黄紫、蓝橙。在色彩中称它们为补色对比(板书)。补色对比在绘画中运用很多,如我国民间年画中具有这种典型特征。
四、作业要求:
(一)内容:用不同的色彩组合,填涂一组同样的图形,看看它们的画面感觉有何不同,体会色彩冷暖对比中的美感。(用色彩冷暖涂色印样)。
(二)要求:将这四幅图分别涂成冷的、暖的、暖色调中偏冷的和冷色调中偏暖的。涂色时应注意色彩的搭配。
五、学生作画,教师指导:
六、讲评学生作业,课堂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体会线条带来的不同感受,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耐心细心的学习习惯。
2.学习用点线面进行排列造型。
教与学准备:水粉颜料调色盘水桶排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欣赏点线面的抽象画来揭示课题。
1.名师名画。
a.教材中德国女画家--康定斯基的绘画201号。
b.凡高----向日葵。
c.抽象画。
d.照片故宫城门现代城市。
2.日常用品。
a.时钟。
b.自行车。
c.雨伞。
d.建筑物。
二.教授新课。
1.体会线条的韵律美和音乐相同的地方。
2.学习运用线条;认识抽象画给人们带来特殊的视觉美感,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布置作业实践活动的细则。
四.作业评价。
教学目的:
1、认识重叠图案的艺术特点,美术的节奏增强学生审美感受能力。
2、发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想象力《美术的节奏》。
教学重点:学习多种形式的重叠排列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处理重叠的遮挡关系。
教学具准备:课件、彩纸、剪刀、胶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展示课题)。
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看见物体互相重叠排列的现象,今天我们来试试看物体互相重叠会产生什么效果。
三、授课。
1、通过课件演示,引导学生欣赏并提出问题,通过欣赏这些重叠的图形你有什么感觉?
师归纳:通过把大小、形状相同或不同的图案运用多种排列方式进行重叠排列,能产生不同的美感。
2、启发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你们在生活中看见什么物体重叠排列,具有什么美感?
3、师示范步骤:先构思设计好图形后画出或剪出图形再进行重叠排列。
4、启发学生进行创作设计。
5、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的作品。
四、作业要求:画出或剪刀动物、人物重叠排列。
五、教师巡视辅导。
六、作品展示。
教师要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大胆创新,学生通过欣赏学习和自己的想象,增强民族自豪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四年级美术说课稿,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教学目标:
教具准备:编织工艺品\\彩条\\电教资料。
学具准备:彩色纸条,(旧挂历纸.广告纸.各种彩条)教学过程:。
2.不同颜色彩条的搭配形成不同图案3.图案的组织。
五.立体纸带的偏织,结合课文技巧图例1.先编织底部。
2.放入形状物体,向四边往上编织3.收尾及绑带。
64.完成。
5.回一,先编织底部,两头合拢,便成船形。
六.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带材料,编织成各种物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大胆创新。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把名人名作用水墨或其他方式加上自己的想象画出来操作目标:学生通过欣赏学习和自己的想象,参照艺术家的原作,用各种方式进行表现。
情感目标:借助名画的形式画出对生活的回忆和感受教学重难点:通过学习,用各种工具临摹改编名画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生自学,相互讨论,全班交流四,作品评析:
欣赏书上的学生作品,与高更原作进行比较分析(主体物,构图的表现方式)。
讨论:怎样才能完成变体画。五,尝试练习:
c,墨色的运用:焦,重,浓,淡,清。六,学生作业。
选择《高更你早》或《故乡的梦》进行改编,方式不限七,作业展评。
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师生共同评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将上节课作业展评。讨论作业的创作表现效果二,欣赏:欣赏中国汉代画像石,木版年画三,讨论交流:
a,欣赏书上的儿童画作品。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观看各种花灯,引导学生感受传统节日,回忆丰富多彩的灯会场景,抓住灯会活动中表现力的一面,让学生回忆,想象,让学生了解华灯这一种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特色。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花灯,收集有关花灯的资料,着重利用多方面的信息让学生感受、表现花灯。
教学难点:回忆丰富多彩的灯市场景和各式各样的花灯,抓住灯市活动中。
2有表现力的一面,让学生学会运用不同材料、不同绘画方法,发挥想像,表现热闹欢快的灯市场景或绘画出造型独特的花灯。
1.观看视频、激发兴趣:观看具有代表性的不同花灯和灯市的有关视频引导学生感受花灯节欢快的氛围,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多媒体课件展示)。
2.讨论探究:组织学生讨论所看过的花灯,并尝试介绍这些花灯有什么特色。
教师:刚才看的花灯你最喜欢哪种花灯?为什么?还有谁来说一说?
学生:我喜欢走马灯,因为走马灯里猫和老鼠还会动,很奇怪,而且做得很精致。
教师:谁见过走马灯?
学生:因为走马灯里有一个火球,火球能散发出热量,热量带动灯转。教师:热量带动灯在转,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我是自己想出来的。
3界,拓宽学生思维5.教师示范。
首先我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贺卡》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即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本节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结合小学儿童的学龄特点,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课件)。
思想目标:
体会贺卡的意义,形成加上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贺卡,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设计和制作。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生活情感的表达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课件)。
教学重点是:
贺卡的结构形式。学生认识、了解各种个性贺卡,并能动手绘制一张。
教学难点是:
贺卡的设计构思,材料运用的巧妙,作品有创意。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四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一)向学生介绍为朋友、老师、长辈祝贺生日、新年等应该怎样做,送贺卡是一种最常用的方法,如果能自己设计制作一张贺卡则更有意义。
(二)展示课题:做贺卡。
说明:结合实际生活来引出课题,可使学生更有学习的兴趣,从而产生学以致用的愿望。
说明:
以实物展示,边欣赏边讲解,让学生有一个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为以下的课堂作业做好准备,增加学生的创作灵感。
师生共同交流收集的各种贺卡,分析作品的材料运用及表现方法,激起创作的热情。
(四)贺卡的设计方法及制作过程。
1、根据赠卡的目的的选定贺卡的类型。
2、根据内容构思适合的图案内容。
3、裁取纸张,折叠成贺卡形状。
4、用铅笔描绘构思好的图案及文字等。
5、上色,应根据图案内容确定色调。
6、修剪外形或开挖窗口等。
7、填写贺词、赠言。
说明:这些步骤是设计一张贺卡的一般方法,教师在讲授时一定要边示范边讲解,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贺卡的制作过程。
(五)学生作业,巡视指导。
1、学生可自行选定贺卡的类型及形式。
2、根据所定贺卡,设计图案色彩及外形。
3、每个学生应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独立完成贺卡的设计与制作。
4、在巡视过程中要重点帮助设计有困难的学生,启发他们的创造思维,从而顺利完成作业。
说明:由于是要求学生独立设计完成作业,所以教师应该着眼于辅导学生根据方法步骤,设计并制作完成作业。
(六)完成作业,分析讲评,总结本课教学情况。
1、选取3-4张好的作品,请作者从构图、色彩、表现手法、表现心情等方面讲解。学生评价,部分有代表性的作业展示评比。
2、分小组欣赏,每组选1-3张作业展示在黑板上,介绍挑选原因。(要多分析每张贺卡的优点,加以表扬。还可请小作者讲述一下设计思想。)。
3、表扬学生的创造性劳动及成果,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课件)根据教学活动的安排,板书设计分三部分:课题贺卡基本特征示意图和展示区。
总之本节课通过精心设问、合作探讨、动手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他强调把学生当成发现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行探究,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互助、参与合作意识,实现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教学效果很好,一句话:只要教师转变观念,大胆的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满足他们好奇、好动、好说的特点,教学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我心中的未来》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即“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本科的教学时数为2课时。我所授的是第1课时。
这节课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学生,这一阶段的儿童是想象思维最为活跃的时期,他们快乐的充满童真童趣的,不守约束的想象会像火上一样喷涌不止,因此,我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总目标》所倡导的“培养学生欣赏评述能力,体验美术活动乐趣,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维,激发创新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并结合本年级的年龄特点,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科的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用多种绘画形式表现出想象中的未来。
2、培养学生的构图、造型、色彩等综合美术能力。
3、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4、联系实际生活,想象未来生活变化,激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5、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构思、想象、构图及造型的表现。
教学难点:构思、构图新颖、独特、能充分体现心中的未来。
针对这一学段的学生活泼想象丰富的特点,创设与教材享适应的乐学氛围,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我打算用两种方法进行教学:
1、情境激励法,根据本课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我采用创设情境的手段,让学生充分感受出示的片断场景,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有力地解决了本课重点。
2、德育渗透法,各门课程之间要结合自身特点,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因此,课堂上教育学生从小爱科学,善于观察善于发现,从点滴小事做起,改善改变我们的未来,从而解决了本课的难点。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科学的学习是一把开发学生智能的金钥匙,也是学习取得成效的必要条件。我准备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为主的学法指导:
1、自主互助探究学习法,让学生通过观看课件中的内容,做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大胆想象心中的未来。
2、合作交流法,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大胆表现自己的奇思妙想,目的是给学生之间提供不同的学习对象,听取不同的看法,分享彼此的经验,拓宽学生思路,达成教学目标。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培养,使学生能够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体验美术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促进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形成创新意识,培养个性。”
(一)、导入阶段。
(二)、引导阶段。
2、欣赏作品,提高审美,介绍多种绘画形式的作品:彩笔绘画,蜡笔绘画,水彩画等。本节课是第一课时,主要从构图和绘画内容上进行引导。
(三)发展阶段。
虽然学生作品为半成品,但也透露出学生们的创新和发现,展示采用自评为主,互评和教师简评为辅,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培养学生造型表现力及构图能力。
3、培养学生动力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想象、构思、创作。
教学难点:取材新颖、独特,构图完美,造型生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同学们是否到游乐场玩过?你们都玩了些什么呢?
学生回答。
师导出课题:梦幻之国。
2、激发想象:同学们你们大胆发挥想象自己设计出有趣、新颖的游乐设施,我们比一比谁相象出的设施最棒。
3、欣赏:引导学生欣赏优秀作品。
先让学生自己欣赏作品,再请个别学生说出对作品的理解,最后老师从作品的构思、构图、色彩、技法上进行补充和讲解。
4、归纳作画步骤:
a、思取材b、构图c、确定表现技法d、完成作品。
三、布置作业:用绘画等形式表现儿童游乐园的场面。
四、课堂辅导:巡回指导,协助创作上的困难。
五、作品赏析:展示作品,并点评。
六、课堂小结:师总结本堂课学生学习及掌握知识的情况,鼓励学生不断努力提高。
教学目的。
1、初步掌握有关的汽车知识及其构造。
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及动手制作能力。
3、从小树立远大理想、认真科学。
教学重点、难点。
汽车的构思及设计。
课前准备:汽车图片、彩色绘画颜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简介人类交通工具的变化。
二、讲授新课。
1、出示汽车图片。
2、了解汽车的构造。
3、谈谈现有汽车的不足。
4、针对不足指出改进设想及理由。
三、学生练习。
1、定草图。
2、修改。
3、定稿。
4、上色。
四、作业展评。
1、展示作业。
2、作业欣赏。
3、教师小结。
五、课后拓展。
用废弃的纸盒等材料做自己设计的汽车。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六册第1课《我们的社区》。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及手段、学习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介绍本课的设计:
首先,我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我们的社区》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即初步认识线条、形状、色彩与肌理等造型元素,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观察、绘画、制作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激发丰富的想象,唤起创造的欲望。
教材中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回忆小区的环境、设施及人们在小区活动的情景。特别适合该年龄段的学生心理及生理特点。教材中选入了6幅形式各异的学生作业,有的用线描,有的用彩墨,有的用刮画和黑白画的形式,各不相同;既有学生个人完成的,也由学生集体合作完成的长卷。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按要求自带小区的图片,丰富教学资源。
根据本课的指导思想、教材结构和内容来分析,结合三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a、通过观察、回忆、表现社区,了解社区的特点。学习儿童画的表现方法,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儿童画创作能力。
b、体会不同的学习方法,了解学习中的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提高驾驭学习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a、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重点突出,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b、在欣赏中,体验作者对生活美的感受,体验构图的美感;在探索中,体验多种物体的前后遮挡画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通过观察、记忆、表现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关注环保的意识,以及对造型活动的兴趣;增强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本着三年级美术新课程标准,在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学目标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学习重点:通过观察、回忆、表现社区,了解社区的特点,学习儿童画的表现方法。
学习难点:人物动态及画面的组织。
三年级学生已经了解美术工具和材料,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会用线条和色块来表现他们所知道的东西。现在的孩子以独生子女居多,他们接受信息的途径很广,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联想奇特,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现画面;好奇心重,爱表现自己,但动手能力较差,只能用简单的工具和绘画材料来稚拙地表现自己的想法。而《我们的社区》这节课就是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想法,符合学生发展的特点。
教法:直观教学法、演示教学法、合作探究教学法等。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形式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生成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学法:因为本课的课程含量较大,四十分钟内要完成的教学任务较多,所以本课教学主要加强合作式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另外本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体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课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并增强与人合作的意识,学会与人沟通与人合作。
教学手段: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
依据教学目标和三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我设计以下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播放课件)。
在上课之前,播放一些小区片断。(包括有该班学生居住的小区片断)。
目的:让学生在休息之余观看大屏幕,并对屏幕中出现的小区片断发生兴趣,为后面的引入新课埋下伏笔。
提问:我们刚看到了这么多的小区。谁能谈谈自己家住的小区什么样?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儿?(学生:依次谈出自己的印象。)。
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们的社区》一课。
出示课题《我们的社区》(播放课件)。
(二)、讲授新课:(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破解难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设置了注重观察、互动、交流的三个活动,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体验、生成、内化,从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探究合作意识。
活动一:
首先,问学生:谁先做一做小区中人物的动态(角色体验),其他同学猜一猜他们做的是什么动作?(鼓励学生大胆参与活动,先让基础差的学生汇报,然再依次汇报……)。
目的':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的动态特点,学会体验认真观察的重要性,领会学习效果与学会观察方法有关。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给每名学生参与活动的机会。
然后引导学生看美术教材2、3页,根据自己的观察,理解教材中作品的含义。我设置三个问题:
1、观察小区环境、设施以及人物活动的特点;
2、小组内互相表现不同的人物动态;
3、谁能到黑板前画出来小区的景物和任务的活动?
目的: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2、3页上的学生作业,引导学生分析黑板上学生画的社区及人物,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活动二:
问学生,那些地方抓住了社区和人物的特点?(交流经验、资源共享)。
在活动一的基础上,让其他学生去体验基础较好同学的学习方法,学生畅所欲言,要求:学生发言不全面时,其他同学可以做补充,学生初步产生互动。
分组讨论:
1、这些作品从那些角度表现了社区?
2、画面上如何表现前后关系?
3、用了那些表现方法?
目的:把有价值的学习方法、观察方法记下来,为以后的学习作为参考;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为合作探究做准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合作的学习能力。
活动三:
教师组织小组内交流,小组间交流,小组间合作完成作业(合作探究,动手实践)。
学生已经感到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和了解了其他同学的学习方法后,为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设置了“合作学习”这个环节。
活动过程:布置作业,教师巡视指导。采用小组合作的办法解决以下问题:
1、在合作学习中,小组内准备以小区的那部分作为表现内容难题,有什么困惑?
2、构图不好,对你的作品会带来什么影响?
3、画面空洞,存在的问题的症结在哪里?
学生回答:汇报自己组想要画的主要内容。存在问题的原因,一是没有考虑整个画面的全局;二是心中无数,随意性太大。
学生回答上述问题的同时,老师把自己的方法展示该同学们,供同学参考,学生完成作品。
目的:体验学习方法不当的危害,探索科学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式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完成个性化作品。
六、说小结、评价、知识拓展(实物展台展示学生作品。)。
教师总结、组织学生之间互相展示、介绍本组作品,相互评价。然后,展示几幅学生在小区的写生作品。提倡学生到小区中写生,如描绘一个小区内劳动、比赛、演出的场面等等。
提问:你喜欢这些写生作品吗?回家试一试。
目的:针对三年级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进行了分层训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课堂小结,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明扼要的课堂评价,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美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学生写生作品展示,进行知识拓展,揭示了艺术来源于生活的真谛,培养学生大胆实践的能力。
1、我们的社区。
新课程环境下的美术课堂,仅仅一块黑板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大量的图片欣赏,感知探究,演示操作都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带来异彩纷呈的视觉盛宴,因此本课的板书主要设计三部分:课题、板演区、奖励区,主要的目的是组织教学、学生开展探究活动、课堂的评价。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结合教学目标和教材特点,采用多媒体课件,运用角色体验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使通过观察、回忆、表现社区,了解社区的特点,学习儿童画的表现方法,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增强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下午好!我们庆幸自己能存在于这样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里,也感谢自己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让我们亲身体验色彩的美丽。世界上的色彩何其之多,不一样的色彩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心情,让你处在这个色彩独有的心境里,于是便有了对色彩的感悟。心情是看不见的,却可以体验,心情是抓不到的,却紧随身边。不同的心情可以用不同的色彩来表现。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小学美术教材第七册《用色彩画心情》一课。
在美术的课堂中,每一个学生都是一道灵动的风景,“用我心画我画,用我i情表我意,,’使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充满情趣,充满魅力,让他们实现最自由,最幸福,充满激情的学习旅程。
因此我想通过“情境教学”的模式,试图为孩子们打造一个充满诗画而又情意浓浓的课堂,和他们展开对色彩情感的认识和研讨。我用典型的黑、白、红、黄等几个颜色,让学生多角度地去感受和体会美妙的色彩。通过欣赏、对比、想象、讨论,把学生带到一个色彩的世界里,体会色彩的性格。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格列高利认为:“颜色知觉对于我们人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是视觉审美的核心,深刻地影响我们的情绪状态。”本课通过探索色彩的奥秘,学习运用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从个人主观感受出发,了解色彩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我拟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欣赏画家名作,使学生产生对色彩探索的好奇心,让学生作美感表达,使学生感受“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2.初步了解色彩这一美术语言,让学生大胆运用色彩尝试着表达自己的心情。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对本课的教学环节设计如下:
上课之初,我将请同学们从自己所在的小组选派1到2位同学上台前的纸箱中随意抽取一张写有不同心情的卡片,用夸张的表情表演出来,再请同学们根据他所传达的信息来猜猜卡片上写的应是哪一种心情?通过这个环节的创设使学生增强对形象的初步感受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活跃课堂气氛,为后边的欣赏体会做铺垫。
欣赏的程序是:描述、分析、评价。这个程序能够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分析美术作品,给学生创造了一个主动探索的机会。在这个环节,我将分以下四步带领同学们循序渐近的去了解和体会色彩情感的魅力。
首先,我通过对梵高作品《夜晚的咖啡馆》的描述,让学生透过色彩强烈的画面强化视觉感受和心理感受。让每一个学生走进画面,成为画中的一员,使学生感受“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借助毕加索的《一个盲人的早餐》,鼓励学生用简短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我把自己欣赏该画的心得和学生进行交流,倾听学生用不同见解去分析作品,他们会懂得艺术家使用的每一笔色彩都不是随意的,而是和作品的主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学生表达的过程就是一个体验的过程,就是一个进一步感受和深入理解色彩情感的过程。
接下来通过两张相同画面、不同色彩的画,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给他们分别取一个可以表达画中心情的名字,并且运用美术术语进行评价总结,透过这个环节的设计,使他们更深刻的理解色彩的感情。
最后,观看迪斯尼动画片《梦幻20xx》中因人物心情的变化而引起画面色彩变化的片段,增加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扩展学生的视野。学生的积极性被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使美术课真正做到寓教于乐,美中育人,点燃学生的创作欲望。
请学生闭上眼睛,伴随着欢快或悠扬的音乐,想象自己来到梦幻般的色彩环境里,这些神奇的色彩带给你什么感受?请同学们回忆当自己快乐、兴奋、伤心、委屈、痛苦……时,最希望用什么方式去表达这种心情?在这样的心境驱使下,大胆而富有创新的进入自己的创作阶段。此环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既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探究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充分利用多媒体,及时的、适时的展示学生作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兼顾生生之间欣赏、交流,满足各自的心理需求,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三、拓展延伸: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人群、不同的信仰、不同的文化背景对于色彩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在亚洲信仰佛教的国家里代表着神圣的黄色在欧美国家却是警告、怯懦的寓意。再如西方人认为白色高雅纯洁,而到了中国却不是那么的受欢迎等等,让学生利用各种学习渠道去了解、去搜集这方面的知识,让有限的美术课堂学习植根于宽广的生活大背景。
新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教育不再是单纯的技术训练,不能从丰富的人文背景中剥离出来,在课堂中,我和孩子们徜徉于艺术的海洋,感受色彩,收获文化,一起放飞心灵,美美的欣赏,美美的感受,美美的表达,师生共同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求知、求趣、求美。
以上是我对《用色彩画心情》一课的分析,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了解杯子各部分结构、材料、用途等知识,设计一个造型新颖、使用方便的杯子。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杯子的设计制作方法,设计制作能力与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物以致用、以人为本的理念,感受艺术创作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分析杯子各部分的设计意图,了解功能与造型之间的关系,掌握杯子的设计步骤与方法,创作一幅杯子的设计图。
难点:能够巧妙的结合材料、造型与装饰,设计一个既实用又美观的杯子。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采用谜语的形式导入课题:前后一个样,独耳旁边站。天天大口张,喝水不吃粮。
谜底:杯子。
(二)新授。
展示不同时代的杯子,《牛角杯》《云形玉杯》等,了解从古至今杯子的在造型以、功能以及材料上的发展。
2.引导学生欣赏不同造型的杯子,并结合生活经验讨论杯子的材料:玻璃、金属、陶瓷竹木等等。
3.分析杯子的结构并小组讨论杯子各部分的功能,为什么要这么设计。
4.欣赏新颖独特的杯子,并思考杯子的设计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5.出示各种杯子,请学生说说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三)练习。
要求:
1.造型美观、功能方便。
2.考虑到使用对象。
3.标出尺寸、名称和功能。
学生创作过程中我将在班级内进行巡视辅导。
(四)展评。
评出:造型奖、最多功能奖、创意奖。通过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五)小结拓展。
总结重难点,鼓励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发散思维,大胆创作。
四、板书。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解放军叔叔,喜欢解放军叔叔。
2、完成一幅解放军叔叔肖像写生作品。
3、有余力的学生再完成一幅头像速写。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学生收集有关解放军的图片、故事。准备绘画工具。
2、有条件的学校,课前可带学生搞一次与当地驻军的联谊活动。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请一位解放军叔叔来做模特儿。先请他讲讲军队中对战士军风纪的要求,然后请同学评一评这位解放军叔叔的军风纪(主要是着装与精神状态)。
(若没有条请到解放军叔叔,那么教师可以用录像、图片等资料来增进学生对解放军的了解。课业形式也可以由写生变为创作。)。
2、发展阶段。
根据班级学生的造型能力,教师可选择让模特儿站立、坐着,或做一些战士常见的动作。
引导学生观察解放军叔叔的大体形态,并记录下来。主要观察比较头部、躯干部分与四肢的比例关系。教师可用当堂示范引导学生观察:先观察大体,用基本形将观察到的头、躯干、四肢的基本形状记录下来,然后,将画稿举到稍远处,再对照模特儿,观察、调整。
再进行细部刻画。可以从头部开始,从上到下,一边观察一边绘画。要抓住人物最有特征的部分,进行仔细描绘。
全部写生完之后,还有必要对画面进行调整。
对于写生速度较快的学生,可以建议他们再写生一幅战士的头像。
(三)课后拓展。
参观军营,阅读军事题材的文艺作品,创作与解放军叔叔有关的绘画作品。
1、观察、寻访本地的老房子,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体验老房子带来的视觉冲击。
2、用色彩或线条造型表现,现地现老房子的美感。
(一)课前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老房子的资料。
2、画夹、铅笔或钢笔、水粉、油画棒等。
(二)设计方案。
1、教学策略:感知生活、现场写生、记忆复述、综合创作。
2、课前每人对本地老房子进行初步了解,在集体活动中注意倾听别人的评述,并表达自己的见解。
第一课时,带领学生寻访当地有特色的老房子,师生共同观察老房子的造型、色彩、特点,可让学生触摸粗糙的墙壁,倾听老人们的讲述,并根据自己对老房子的理解与同学交换看法。有了深入的感性认识之后,选择写生的角度,不一定是全景式的,可选择有特色的窗棂、房顶、飞檐等作为主要写生对象。
第二课时,提示学生回忆自己在写生老房子时的感受,将自己的对老房子的整体感觉(这种感觉是全方位的,听、看、触、摸等都参与其中)联系起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来决定表现方法。提倡将写生中的素材重新进行组合,适当地添加、想象,或利用线的重组来表现每个学生心目中的老房子,它可以是客观的,也可以是完全主观的。
观察老房子时是否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对隐藏于老房子中的故事是否表现出强烈的好奇。
在绘画时是否敢于尝试新的表现手法(如油画棒混色、点彩,钢笔线描等)。
3、能否用简单的词语表达自己对自然和美术作品的感受。
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的表现效果,通过看看、画画的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作愿望。教师在引导学生对老房子不断接触的实践中逐渐发现和总结,进行探究性的学习,鼓励学生对自己的所感所想进行有个性的表达。
力和线造型能力。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以及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
重点:了解自行车的基本结构,学习线造型的表现方法。
难点:如何用线精细地表现自行车。
白行车、图画纸、彩笔等。
语言组织教学。
探究式学习活动
l自行车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线有什么不同?
2谁能到黑板上画出自行车的某一部分?
组织同学们猜一猜是哪部分。
教师用线演示自行车局部写生方法,引导学生观察线的变化和衔接等。
学生观察、学习用线写生的方法。
你认为教材上的学生作业哪些部分画得好?对你有什么启发?
组际之间进行交流。
他们观察得很仔细、表现得很具体、线条画得很丰富
学生动手实践
布置作业。
巡视辅导。
教师组织学生小结、评价。
同学之间互相介绍、评价自己及他人的作品。
展示几幅表现一组自行车的学生作品,引导学生回家可以进一步写生。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kouhaodaquan/206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