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口号大全

老师和学生说话读后感大全(14篇)

老师和学生说话读后感大全(14篇)



读后感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个人对所读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并展示出个人的思考能力和文学素养。最重要的是,希望通过这些读后感范文的阅读,能够激发和提升你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

这是一本值得所有老师深刻反省并掩卷沉思的好书。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吉诺特博士把教育心理学理论转变为大量幽默而富有人情味的短剧、对话和故事情节,告诉老师应该如何摒弃拒绝性的语言,转而使用新的能被接纳的语言,向我们充分介绍了如何应用语言交流来创造信任和愉悦的气氛,也为我们提供了同孩子进行交流的方法和技巧,帮助我们正确处理孩子的学习、心理等问题,教育孩子健康成长。

例如,在《最佳师表》和《最差师表》的两个章节中,作者列举了截然相反的两种教育方式和态度的若干真实的小故事,鲜明而生动的指出:在理论上,任何老师都知道什么教育是好的,我们对此拥有无数的理念。但不幸的是,没有人能够仅仅靠教育理念就能教育好小孩。在处理班级里的各种琐碎事务—孩子之间言语的触犯,日常的冲突,以及突发的危机等等的时候,最佳师表的老师们会尊重孩子,摒弃语言上的暴力,比如训话、责难、嘲讽等,不逼迫孩子承诺和保证,不让他们的内心产生罪恶感。就事论事,对孩子提供及时恰当的帮助。然而最差师表的老师们则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采取疏远冷漠的态度,侮辱和攻击性的语言来跟孩子们进行本来可以避免的争斗、冲突甚至战争。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教师的教育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给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很高的要求。聪明的老师对自己的用语非常的敏感。他知道学生获得多少知识有赖于老师的教学风格。因此他能够善解人意,在对话中传达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

看完这本书,我觉得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学生的成功与失败,表扬学生还是批评学生,促进学生进步还是抑制学生发展,是我们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想想自己也许在不经意间我的言语曾经伤害了孩子,我却不知道。这本书中的内容使我懂得了不少教育的艺术。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

前段时间,我读了美国教育学家——海姆g吉诺特博士的《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在这本书中,博士用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生动的例子,向我们介绍如何运用语言交流来创造信任和愉悦的气氛,从而促使孩子在学校里愉快的学习。读完之后,深有同感,同时也觉得,作为老师,要掌握生气的艺术。生现在实施了素质教育,实施新课改,对老师的要求更高,再加上现在是法制社会,在很大的程度上,禁止了老师对学生采用惩罚手段。现实要求我们老师改变“封建家长式的惩罚教育”,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当然,教师也不是圣人,不是天使,学生还是有调皮捣蛋的学生,老师也还会不可避免地碰到令人生气的情况,那我们怎么办呢?气,谁都有生气的时候。但教师是门特殊的职业,就要掌握生气的艺术,表达生气的尺度。

记得一位老师讲了关于她女儿在学校里的一件事:女孩是位住校生,在上课时间快要到时,才发现昨晚将数学课本落在了寝室里,她急忙跑去拿。等她回来时,上课铃已响过了。她想都没想,就冲进了教室。老师当然不高兴了,阴着脸:“出去!一点礼貌都没有!”女孩又气喘吁吁地跑出教室,关上门。然后,敲敲门,小心翼翼地喊:“报告!”没想到,老师气冲冲地说:“我没有你这样不遵守时间又没礼貌的学生,你去寝室睡觉去!”女孩的倔劲也上来了,真的回到寝室睡了一觉。自己也是一位教师,听了这事后,觉得这位老师的方法欠妥。学生迟到,打断了自己上课的思路,真的很生气。但在这时候,不应该对学生进行诊断——是个“不遵守纪律又不讲礼貌的学生”,并且是在全班同学的面前,何况在此时她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老师完全可以压住火,向她坦陈自己的想法:“我不喜欢在上课的时候被打断,这很让我生气!”然后,可以让学生回到座位上。在课后与学生交流,请他说说迟到的原因及礼貌问题。这样,既尊重了学生,也使学生心悦诚服。

海姆g吉诺特博士建议我们:在与学生交流的`时候,应该尽量避免对孩子进行诊断或预言。更不要把孩子的往事或者孩子的家人牵扯进来。诊断孩子是危险的,将孩子与别人进行对比也是有害的。这可能会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心理暗示和影响。孩子总是会不由自主地实现老师对他的悲观预测。他很可能成为老师所说的那种人。我懂得了,当我们在生气、愤怒时,要懂得如何表达愤怒而不造成伤害。要知道生气的艺术在于不侮辱别人,不进行人身攻击,不伤害孩子的心灵。这样样有利于表现出老师的风度,也使学生更加信任你,体会到你对他的关爱,从而使他更喜欢学校,对学习更有兴趣。所以,海姆g吉诺特博士告诉我们,老师应该恪守黄金法则:可以愤怒,但不可以带侮辱性。我想:当我们掌握了生气的艺术,也就能体现我们对学生真诚的爱,能够在自己今后的工作中,与学生有心与心的交流,能够培养出更多出色的学生,从中体验到更多更大的快乐!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

前几天读了《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一书,给我的感触颇深。作为一名老师,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都有被学生气得说不出话的时候。然后就采取惩罚的手段,让学生认识到犯错以后,会有什么结果。其实,我觉得这样做,并不能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究竟错在哪里,反而使学生觉得很委屈,不服气,甚至从心底里有点蔑视老师,认为老师没有什么本领,只知道惩罚。

生气,谁都有生气的时候。但教师是门特殊的职业,就要掌握生气的艺术,表达生气的尺度。

我懂得了,当我们在生气、愤怒时,要懂得如何表达愤怒而不造成伤害。要知道生气的'艺术在于不侮辱别人,不进行人身攻击,不伤害孩子的心灵。这样样有利于表现出老师的风度,也使学生更加信任你,体会到你对他的关爱,从而使他更喜欢学校,对学习更有兴趣。

我想:当我们掌握了生气的艺术,也就能体现我们对学生真诚的爱,能够在自己今后的工作中,与学生有心与心的交流,能够培养出更多出色的学生,从中体验到更多更大的快乐!

读了《老师怎样与学生说话》,给我的启发很大,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会有更多的收获的,会学会怎么样和学生进行沟通。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

拜读了汤姆.g.吉诺特博士的《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一书。作者在当老师时曾经写下过这样一段文字:我惶恐地意识到,我成了教室里的一个决定因素。我个人的方法可以创造出教室里的情境,我个人的情绪也可以左右教室里的气氛。作为一名教师,我拥有巨大的力量来让孩子们过得痛苦或者欢乐。我可以成为折磨孩子的工具,也可以成为鼓舞孩子的火花。我可以带给他们羞辱或者开心,也可以带给他们伤害或者拯救。在所有的情况下,一次危机是骤然升级还是逐步化解,一个孩子是获得进步还是日益堕落,我的态度都着重要的影响。也许,几十年后,新的学习环境和新的教学方法将有助于解决现在的很多教育问题,但是,无论什么时候,老师是中肩负着一项重要的职责:那就是创造出对孩子的学习有益的情感氛围。

这段文字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回想自己曾经因为有学生总是不能完成作业、惹是生非而冷言相向,曾经因为孩子伤害了别人而不顾他的感受马上请来了家长……这些都无不伤害了孩子。

书中还谈到表扬的艺术,评价式的表扬是有害的,赞赏式的表扬是有意的。评判式的表扬只能引起孩子的焦虑、依赖和自卫。我们应当对孩子表达我们对他的努力、帮助、工作和成就的喜悦和赞赏,然后由孩子本人自己做出判断。

回想自己平时,也经常对孩子说:“你真棒”“你真了不起”,才知道这些都是评判性的表扬,都是无益的,有时反而会让人觉得很不舒服甚至产生恐惧,它会让孩子倍受压力,引起反感和逃避。今后教学上应该尽量避免评价式的表扬,尽量表扬孩子的行为,描述孩子的努力和成就,不以及我们的感受,不将形容词与孩子的品性联系起来进行表扬,让孩子不受外界评判的干扰,做到自我激励和自我评价。

常规管理能使班级形成良好向上的风气,凝聚班上每个孩子的心,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不会用成人的意志来克制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具有惹是生非的能力,反而会有受委屈的感受。如果这时采取处罚的方式,只会使孩子发怒且不听教诲,令孩子心怀怨恨,甚至产生报复的念头。这样孩子是没有心情和时间去读书的。有时我们与学生一起制定了一些纪律,可自己却经常出现一些自相矛盾的做法。如:

(1)出尔反尔。如老师吩咐学生收起拼写试卷,拿出数学课本。学生照做了,可老师又问:“谁的拼写得了满分?”

(2)过分啰嗦。为了达到目的,他们本可以用最经济的方法简明扼要地处理事情,可我却过分的哆嗦唠叨。

(3)琐碎的要求。全体一致一次就能做到的事,却繁琐地要求学生一步一步来完成。

(4)“容易分心”。课堂上注重细枝末节,经常为了训斥一个分心的学生搁下主要的活动。

(5)爱打岔。经常在学生还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大声训斥学生,任凭自己的需要随时打断学生的活动。

(6)飘忽摇摆。经常在中途搁下一项活动而开始另一项活动。看到这些觉得挺好笑,可细一想自己有时何尝不是这样呢?要想更好的进行班级管理我们自己首先要自律、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做到“眼观四面”、“注重整体”、“把我动态”,多发掘孩子的优点、保全孩子的面子。

这本书像是给我注入了一剂强行针,作为父母和老师我要深刻反省并掩卷沉思,时刻谨记书中的教诲,要谨言慎行,用自己的爱和智慧去帮助学生做一个有人性的人。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

第一、与学生谈话首先要注意态度和蔼,语气亲切。这样,学生易于接受,敢讲真话,会向你敞开心扉。

第二、教师与学生谈话宜“讨论式”进行。

在学习和集体生活中,学生常常会碰到一些难题,当学生同你讨论某些问题时,你们的意见可能会有分歧。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宜和学生进行讨论,层层剖析,引导孩子正确理解,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分析、判断、辨别的能力,切忌生硬训戒,让学生充耳不闻,口服心不服,感到迷茫。

第三、教师在与学生交谈时可变换角色,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当教师想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家庭情况时,不妨试着变换一下角色,做一个大孩子,从学生的某一爱好或喜欢的亲朋好友谈起,或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和他们共同打乒乓球、踢毽子、做游戏,在大家在心情愉悦、感情融洽的氛围中引人话题。当学生觉得你是那么随和可亲,跟自己很合得来时,就会滔滔不绝地向你述说,让你了解他们的一切。此时,你跟学生的感情也就更加亲近了。

第四、谈话多以夸奖鼓励为主。

作为教师,往往对学生寄予厚望,希望愈深,对学生的短处就“恨”之愈切。这样难免就会高谈阔论,用大话说教,处处加以批评指责。可是,学生并没有听进去,反而带着很大的抵触情绪,或者当做耳边风,更严重的还可能产生报复情绪。其实,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做教师的要善于发现并及时鼓励。夸奖和鼓励是对学生的信赖,它能帮助学生克服缺点,注入信心和力量,帮助学生扬长避短,不断地进步和完善。

一个班集体中的学生性格各异,有的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交谈,遇到困难和挫折就大哭鼻子,或者乱发脾气,这时,教师千万不要厌烦,不要大声责骂学生,甚至发火,倾盆大雨般地批评学生,使学生如履薄冰,更加自卑。此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神态和动作,设计几个玩笑,引他破涕为笑,缓和一下气氛,再因势利导地交谈,这样,教育效果可能更好。

第六、与学生谈话可带一点自己批评,助以适当的爱抚动作。

当教师跟学生在某件事上关系比较紧张时,做教师的'不能一味以师长的面孔自居,而应该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平等的地位,说说自己应该负哪些责任,哪些地方没有帮助关心到学生。哪些地方对学生的态度不够正确等,这样,学生会自觉查找自己的责任,会学着理解和体谅老师。

第七、对学生在交谈中说出的内心秘密.老师绝对要保密。

有的学生做错了事,老师给气昏了头。这时,老师务必要先弄清事情的原委,千万不要高声叫喊;“请家长来,告诉你家长!”相反,教师既要帮助孩子认识错误,辩明是非,又要为学生保密,不让学生面子扫地,背上思想包袱。

第八、教师与学生谈话时,应引导学生感受美的生活,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

目前学生校园生活中也会有各种社会现象的折射,他们常常会碰到一些烦心的事情。当学生愿意跟你探讨这些问题时,教师千万不要教他们避开烦恼,消极处世,而要引导学生正视现实,分析事物,积极地处理矛盾,并帮助学生激起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感,去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

这本书的作者是海姆·g·吉诺特博士,美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家。他把教育心理学理论变成了大量幽默而富有人情味的短剧、对话和故事情节,为所有的老师和家长提供了同孩子进行交流的主法和技巧,帮助他们正确处理孩子的学习、心理等问题,教育孩子健康成长,让我们从中领会到交流的原则。面对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情况,老师都应该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地灵活对待。

书中的这段话让我感慨万千“在与孩子交流的时候,应该尽量避免对孩子进行诊断和预言。更不要把孩子的往事和或者孩子的家人扯进来。诊断孩子是危险的,将孩子与别人对比也是有害的。这可能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心理暗示和影响。孩子总是会不由自主的实现老师对他的悲观预测。他很有可能成为老师所说的那种人。”

教师对孩子进行诊断和预言,是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最常见到的景象。有时,我也是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就不由分说地将学生训斥一通,把和这件小事有关的所有往事都联系在一起,教育学生,给他贴上一个“差生”的标签。有时拿他和班级中的孩子对比,一味地数落他。读了这本书以后,我才了解到原来诊断孩子是这么危险的.,将孩子与别人对比更是是有害的。这可能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心理暗示和影响。这样,会毁掉孩子的自信心和自我形象,会促使孩子破罐子破摔。孩子就总是会不由自主的实现老师对他的悲观预测。他很有可能成为老师所说的那种人。

我想,以后在遇到学生犯错误时,我应该就事论事,关键在于,老师是否能够主动地了解当事人的状况,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良现象,并亲自给予同感和安慰。如此下去,学生才不会继续无理取闹。这样,我也才能了解到孩子们需要的是什么。正如书中所说那样,“他们需要得到他人的认可,尊重,喜欢和信任,他人的鼓励,支持,加油和风趣,还需要自己去开拓,实验才能取得成就。”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

一、公平对待每一个孩子,必须承认,孩子之间的差距是存在的。根本无法要求每一个孩子都达到你心目中的高度。然而每个孩子肯定有其长处所在。我们往往会忽视这点。教育不应该仅仅是培养高分数、获奖多的孩子,更应该充分利用教师搭建的舞台,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在这舞台演出的机会。

二、只需要解决当下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会想得很远,说得太大。吉诺特在作品中强调必须“就事论事”然后才能解决问题,想办法把当前存在的问题处理好,这样才能让孩子有思索的空间,改变的机会。如果把事情扯得太远,或许自己是好心,但孩子却不这么想,会觉得你罗嗦,烦琐而于事无补。

三、温和着愤怒,每一个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都或多或少都遇到这样的事情:某个孩子同一个错误连续犯,通过几次谈话丝毫没有改变。粗暴的批评往往是火上浇油,我们确实很愤怒,但我们这个时候更需要冷静,可以表达自己的愤怒,但不能带有侮辱和攻击性的语言。

《老师和学生怎样说话》一书还有许许多多我们常常会忽视的教育教学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同时我们身边的同事也有许多好的方法值得我们不断学习和总结。把爱交个孩子,让梦想在校园绽放。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而传道,授业,解惑都需要教师运用“说话”去实现。教师,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一种“说话”的职业。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说话的艺术。”因此,作为一个天天和学生打交道的老师来说,掌握说话的艺术显得尤为重要。最近,我阅读了《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并发现了自身的诸多不足。掩卷沉思,感慨良多,脑子一直出现了这样几个词:尊重、激励、期待、耐心。

尊重:

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师生之间同样如此。教师与学生谈话要维护学生的自尊心,教育的核心,就本质来说在于让学生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教育家爱默生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因此,我们在做学生工作时,应该采取平等、关心、爱护的态度,而不是简单、粗暴,甚至讽刺、嘲笑、训斥、体罚。教师气量如海、大度待人,不仅可以避免矛盾激化,还会随时间的推移,去改变对方的态度。

激励:

“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和鼓励。”“人的内心深处都有渴望别人赏识的需要”。激励,是教师对学生经常采用的一种教育方式。激励艺术是一项重要的教育艺术。运用好激励这一教育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探求新的知识,大胆地进行创造性思维,顽强地克服各种困难,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实现目标。

期待。

传说古希腊有一个雕塑家叫皮格马利翁,有一次他雕刻少女塑像。在雕塑过程中,他对这尊塑像产生了深深的爱情,诚之所至,金石为开。他的真诚愿望终于感动了爱神,塑像变成了真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诚热烈的期望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效果。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期待是一种教育力量,如果教师能对学生寄予真诚的期望,那么,对学生在接受教育教学中的进步必有裨益。

耐心:

爱好学生容易,爱差学生难。尤其是当我们在一个后进生身上费尽心思却老是出现反复或者明知故犯屡教不改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对学生散失信心。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有没有耐心或具有耐心的程度怎样,能如实地反映出一个教师自我修养的程度。因此,我们在面对千差万别、性格各异的学生的时候需要有足够的耐心,要学会等待。教育就是要不抛弃、不放弃。这是我们老师的一种责任,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美德、教育不是万能的,但我们都该努力地使自己有所作为!

《老师和学生说话》读后感

“老师和父母一样,都需要高水准的交流能力。聪明的老师对自己的用语非常的敏感。他知道,学生获得多少知识有赖于老师教学风格。因此,他能够善解人意,在对话中传达出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他能够敏锐地感觉到哪些交流方式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这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海姆g吉诺特博士著作的《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

看到里面列举很多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并且做出最佳老师与最差老师的做法对比。最佳老师认为不能相信训话的力量。他们从不对孩子们讲大道理,不让孩子有罪恶感,也不要求孩子们做出什么保证。他们不对教室里的日常小事追根究底,也不对孩子的过去和遥远的未来忧心忡忡。他们只着手处理现在的事。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此时此地有一个沮丧的孩子需要帮助。

其中给我印象深的'是一个老师发现黑板上画着一副描绘自己头像的漫画,画面传真而又滑稽,全班同学都在等着看老师反应。似乎在看笑话,而这位老师盯看一会后,说道:“画的不错,我都舍不得擦掉了,最好还是让这位画家先在纸上重新描摹保存下来,我对他的天分由衷的赞赏。”

这位老师很好的表现出了他的成熟。他没有对这幅画进行反击,也没有被孩子的恶作剧伤害到。他没有去找出画画的孩子并且批评他,也没有对孩子进行毫无作用的说教。相反,他鼓励了孩子们的创造性,并且表现出了对艺术的尊重。

想想自己,因为带高年级四个班,书本是公用的,之前强调过要保护好。有天无意发现书本上不知道被哪个孩子瞎涂瞎写,有点点生气,但还是原谅了。谁知道上课书发下来,学生反应说有好几本都写了脏话,还撕烂了,我一看到立马脸色都变了,更加的来气。书本怎么可以这样对待?这是学习文人的天地怎么能被故意的玷污,这是多么可耻的?最后我发怒了,也许学生被吓着了,没人承认,但是还是没找到最终恶作剧者。在这,我看到自己的缺失,我没有处理好,没有真正进入学生内心。他们也许只是一时的无意,一时的觉得好玩,没想到后果,而我因为这吵他们一顿,想想自己真的不应该。从这本书中看到自己的错误,以后真的应该注意自己说话的方式。

在遇到一些各种各样的情况时候都需要我们老师做出有益而现实的反应。因为老师的反应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不仅可以决定班级气氛趋向合作还是敌对,孩子们的情绪趋向赞同还是辩驳。老师要在日常的琐碎事务中通过技巧来一个小小的改变。

《老师和学生说话》读后感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本书告诉我们,语言既能使人文明,也能使人野蛮;既能使人受伤,也能使人得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方式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骂人和训话,是语言暴力最常见的表现。一些老师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就不由分说地将学生训斥一通,把和这件小事有关的、和这件小事无关的所有事件都联系在一起,倾盆大雨般的骂过来。最让学生难堪的是,老师为了自己“爽”,常联系学生的人品进行一番讽刺和挖苦,让学生感到无地自容。骂人是教师的一大忌讳,这只能让学生也学会骂人,并引起学生的憎恨。嘲讽就像砒霜一样,会毁掉孩子的自信心和自我形象,会促使孩子破罐子破摔。

要鼓励孩子学习,教师和家长要给予孩子恰如其分的期望。比如,在面对升学压力的情况下,每个孩子都会竭尽所能,争取取得好的成绩。这个时候如果老师和家长给孩子一些貌似仁慈的话语,说不定会打击孩子奋斗的信心。比如说“你只要尽力就可以了,不管结果如何,我们都会满意的。”孩子在听了这样的话语之后,会认为家长和教师已经不再看好自己,认为自己“连起码的要求都做不到”,说不定还会因此而自作聪明地认为,还是不要努力比较保险。

巴金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对私塾老师我很少讲真话。因为一,他们经常用板子打学生;二,他们只要听他们爱听的话。你要听什么,我们就讲什么。编造假话容易讨老师喜欢,讨好老师容易得到表扬。对不懂事的孩子来说,这样混日子比较轻松愉快。我不断地探索讲假话的根源,根据个人的经验,假话就是从板子下面出来的。”

巴金描述的私塾,现在已经不复存在,给学生打板子的事情也是严禁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用虚假的话语欺骗学生的现象却丝毫没有改善。一个孩子因为起床晚了迟到,教师坚决不相信孩子的话语,非要他说出个子丑寅卯来,没有办法,孩子就开始编假话哄骗老师开心。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老师,在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教育时,说起话来一套一套,但事情出现在自己身上的时候,那就是另外一幅模样。要求别人做到的事情,自己基本上都做不到,“为人师表”的话语成了极大的讽刺。

《老师和学生说话》读后感

寒假有空拜读了美国吉姆·吉诺特博士撰写的《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一书。让我收获了许多有价值的对孩子进行教育管理、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措施和方法,深受启发。

吉姆·吉诺特博士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儿童心理学家,他是培养孩子方面的权威。因此听了同事的对此书的推荐很感兴趣,遂买来一读。在这本书中很少有高深、玄妙的教育理论,大多是一些简短、生动的一线教师与孩子沟通的小案例。从这些案例中我知道了什么样的行为是最佳师表、什么样的表现是最差师表;怎样与孩子进行恰当的交流;如何艺术地表扬孩子;怎样进行常规管理等等。一个个鲜活的小例子让我进一步感受到作者所说的“教师是教室里的一个决定因素。教师个人的方法可以创找出教室里的情境,教师个人的情绪亦可以左右教室里的气氛。作为一位教师,我拥有巨大的力量让孩子们过得痛苦或者快乐。我可以成为折磨孩子们的工具,也可以成为鼓舞孩子的火花。我可以带给他们耻辱或者开心,也可以带给他们伤害或者拯救。在所有情况下,一次危机是骤然升级还是逐步化解,一个孩子是获得进步还是日益落后,教师的态度都有着重要影响。”

在书中众多的教育小案例中我感觉最温暖的部分是老师用小纸条、小信件安慰孩子、管理学生的内容。

案例1、老师给孩子们发新书,当发到9岁的'保罗时新书发完了,保罗哭了,并且说出“我恨我的名字,我恨学校,我恨每一个人”的话语。在处理这件事时,老师用一张温馨的小纸条及时的安慰和帮助了保罗:

亲爱的保罗:

我知道你很难过。你热切地希望拿到你的新书,但却让你失望了。除了你,每个人都拿到了新书。我会想办法,让你尽快拿到你的新书。

你的真诚的老师。

语言不多,寥寥数语,让保罗马上安静了下来,他会永远记住这一温馨的时刻。

案例2、10岁的波特专门爱打岔。别人讲话他都要不请自来的对所有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老师对他无可奈何,只好给他写了一张纸条:

亲爱的波特:

我写这张纸条是想请求你的合作,请你每节课限制自己只说两次话,好吗?如果你觉得意犹未尽,还有意见需要发表的话,请你写便条或者写信告诉我。盼望你的回信。

你真诚的老师。

同样是简短的小纸条,温暖的两句要求。波特收到老师写给他个人的信后十分得意。他捧着信一读再读,努力按信上的要求与老师配合。

案例3、7岁的安东尼向来都让老师气恼不已。又一次他在课堂上一而再再而三故意摔倒来干扰全班。老师多次告诫都没有效果,后来老师写了一封信寄给了他。在信中,老师热切地请求安东尼合作,一起维护好班上的纪律,还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意见。第二天安东尼早早就来到学校,并且对老师说:“我不知道我摔下去会扰乱全班,我不会再那样做了”。并且在离开的时候还说了:“谢谢你没有告诉我妈妈,她要是知道了,准会发疯的。”

案例4、8岁的安迪成了班上的受罪羊,其他孩子总喜欢欺负他、打他,而9岁的杰是这帮小孩的主要打手和所有恶作剧的头头。老师非常愤怒想要严厉惩罚杰,但她还是克制住了自己,为了避免争论,给杰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她给杰写了一封信:

亲爱的杰:

安迪的妈妈告诉我,说他的儿子很不快乐,有很多人骂他、排斥他,使他非常悲伤而且孤独。我对此非常关心。你是班上的领袖人物,所以我想征求你的意见。我相信你对受难者也会非常同情。我们该怎样帮转安迪呢?请你回信告诉我你的建议。

你的真诚的老师。

杰没有给老师回信,但是他不再欺负安迪了。杰的老师因为能克制冲动,不施加惩罚又不进行责备,她用含蓄的文字来表达恳求,流露出自热而然的关怀。她注重的是解决问题,跟杰的良心和自尊对话,结果得到了有益的反应。

这些小案例中老师帮助孩子、教育管理学生所用的写小纸条,写信的方式是我在工作中不常用的方法,虽然这种方法不能立刻见效,不能马上解决问题,但是正是这种看似慢进的方式尊重了孩子,给了需要帮助的孩子、需要教育的学生最温柔的呵护,让人感觉温暖、而且影响效果深远。

阅读一本好书,就是跟许多智者学习。这本书不但让我学习了一些教育的智慧,也更让我感受教育更应该充满善良和温暖。正象一位校长对老师们所说的“阅读、写作、数学等学科,只有在用来把我们的孩子教育得更加有人性时,才显得重要。”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

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被它的书名深深地吸引了我的眼球。因为老师每天都要与学生接触、交流,那么老师的语言是多么重要。它可以成为师生建立良好关系的桥梁,它也可以成为师生之间的战争导火索。因而我选择了这本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海姆。吉诺特博士的著作《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进行阅读学习。

这本书中写了有关老师和孩子之间的交流场景,而且都用了短剧的形式来加以描述。通过这种形象生动的案例,让我们从中领会到交流的原则。面对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情况,老师都应该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地灵活对待。在对话中传达出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

现在中国的教育正处在教育的变革之中,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家长对教师的期望也更高,学生也更需要教师的尊重和理解。教师的关怀、理解都要通过语言传达给学生。而我们教师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往往会以说教法为主进行交流沟通,对于学生所犯的错误会直接训斥。实践告诉我们,其实这种做法没有多大的效果,对于大的孩子而言反而会产生负面的情绪。然而在我迷茫困惑之际,阅读了《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本书。从这本书中我学习到了最佳的教师表现不是对学生训话,他们从不对孩子讲大道理,他们不让孩子有罪恶感,也不要求孩子做出什么保证。他们不对教室里的日常小事追根究底,也不对孩子的过去和遥远的未来忧心忡忡。他们只着手处理现在的事,只有做好现在的事才能把所有的事做好!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此时此地有一个孩子需要帮助。通过关心、安慰、同情、艺术技巧等方式来表现。通过恰当的交流,孩子对教师的信任是可以逐渐激发和培养的,这样可以使孩子健康的成长,同时也可以使孩子对自身内心世界的信任建立起来。教师在与学生交流中表扬是经常用的方法,在这本书中介绍表扬的艺术,它建议我们教师要使用建设性的表扬,那就是描述孩子的努力和成就以及我们的感觉,千万不要评价判断孩子的性格和品行。我们应该让孩子自己做出对自己的评价。

在教育教学中离不开常规管理,我们通常在常规管理中责罚孩子。这种处罚只会使孩子发怒并且不听教诲,令孩子心怀怨恨,甚至产生报复的念头。这样孩子是没有心情和时间去读书的。在常规管理的.实践中,我们需要避免造成孩子的怨恨,努力激发孩子的自尊。让孩子的学习有安全感,即使学习失败了也不怕,只要消除孩子的恐惧就能引得孩子跃跃欲试,鼓励孩子勇于学习。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

下面为大家带来《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

 


作为一个教师,一个非常普遍的教育行为就是通过话语和学生进行沟通,表达自己的观点,指点学生的行为,维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但这些习以为常的教育行为我们做得如何?我们会和孩子进行有效的对话吗?海姆·g·吉诺特所着的《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本书告诉我们,语言既能使人文明,也能使人野蛮;既能使人受伤,也能使人得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方式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我惶恐地意识到,我成了教室里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我个人的方法可以创造出教室里的情境,我个人的情绪也可以左右教室里的气氛。作为一位老师,我拥有巨大的力量来让孩子们过得痛苦或者欢乐。我可以成为折磨孩子的工具,也可以成为鼓舞孩子的火花,我可以带给他们羞辱或者开心,也可以带给他们伤害或者拯救。在所有的情况下,一次危机是骤然升级还是逐步化解,一个孩子是获得进步还是日益堕落,我的态度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语言暴力,是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最常见到的景象。

骂人和训话,是语言暴力最常见的表现。一些老师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就不由分说地将学生训斥一通,把和这件小事有关的、和这件小事无关的所有事件都联系在一起,倾盆大雨般的骂过来。最让学生难堪的是,老师为了自己“爽”,常联系学生的人品进行一番讽刺和挖苦,让学生感到无地自容。骂人是教师的一大忌讳,这只能让学生也学会骂人,并引起学生的憎恨。嘲讽就像砒霜一样,会毁掉孩子的自信心和自我形象,会促使孩子破罐子破摔。

侵犯隐私,是语言暴力的一种体现。老师看到一位平时活泼好动的孩子安静地坐在那里沉思,就走过去问他怎么了。孩子说没什么,教师还不罢休,说“你可以告诉我,我能理解你的心事,你究竟因为什么而烦恼?”孩子说没有为了什么而烦恼,教师继续说:“听着,对我来说,你就是一本打开的书。我了解你的性格,也知道你的情绪。你一定有什么心事,对吗?”……老师可能是出于好意,但对孩子来说一点帮助也没有。有品位的人从不刺探别人的隐私,保持礼貌就是要保持距离。喧嚣、冗长而且多嘴多舌地提供所谓的帮助只会让人觉得尴尬,只能导致抵制和怨恨。

质问,也是一种语言暴力。一个孩子向老师哭诉,说自己站在大厅里,一个高年级的孩子走过来,打了自己头。老师听了之后说:“他只是走过来然后就打了你,是这样吗?”孩子说是的。老师又问:“我不相信,你一定做了什么了。”孩子说,我真的什么也没做。老师说:“我每天都会站在大厅里,怎么没有人来打我?”孩子听了之后更加大哭了起来。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本该做的事情是倾听而不是指责,是同情而不是否认事实。教师总是站在自己的推理上去想问题,而不是理解孩子的感受和遭遇,是质问这种语言暴力产生的根源。

语言暴力的形式还有很多。

要鼓励孩子学习,最基本的做法是让孩子们的学习有安全感,即使学习失败了也不用害怕。学习的主要障碍是对失败、批评和出乖露丑的恐惧。

要鼓励孩子学习,教师首先就要在班级中营造减少恐惧的氛围。一位老师在这方面很有心得。在开学之初,老师给每个同学发了一份信,信中写道:“我有一个问题需要大家帮忙。我想鼓励所有的同学都来积极回答问题。但是,我发现有的同学害怕这样做,因为他们怕答错了被其他同学取笑。我希望大家帮个忙,如果有人答错了问题,其他人请不要对他取消逗乐。我不允许我们的班上有同学用语言或者手势暗示别人‘你是傻瓜’,这样会伤害别人的感情,从而阻碍了学习上的进步。请大家自告奋勇地站起来说‘我有不同的答案’,切忌攻击别人。”这位老师是对他的学生说的,也是对所有的家长和其他教师说的。

要鼓励孩子学习,教师和家长要给予孩子恰如其分的期望。比如,在面对升学压力的情况下,每个孩子都会竭尽所能,争取取得好的成绩。这个时候如果老师和家长给孩子一些貌似仁慈的话语,说不定会打击孩子奋斗的信心。比如说“你只要尽力就可以了,不管结果如何,我们都会满意的。”孩子在听了这样的话语之后,会认为家长和教师已经不再看好自己,认为自己“连起码的要求都做不到”,说不定还会因此而自作聪明地认为,还是不要努力比较保险。

要鼓励孩子学习,教师和家长要避免过于夸张的诱导。当孩子在某一学科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如果你对他说:“试试看,很简单的”,那他可能会做类似的推论:“即使我用尽全力去学,也只能证明我会做简单的事情;如果我失败了,就说明我连简单的事情也做不好。”推论的结果是,只要去做就是有风险的,如果不做就不会丢脸。

鼓励是一门艺术。用来鼓励学生学习的方法很多,不管那种方法,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不能采用羞辱的手段逼迫孩子就范。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培育孩子的进取心和自信心,是孩子喜欢学习的关键。

聪明的老师对自己的用语非常敏感。他知道,学生获得多少知识有赖于老师教学的风格。因此,他能够善解人意,在对话中传达出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他能够敏锐地感觉到哪些交流方式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说和听是同时进行的。对学生成长有益的话语,并不一定都能让学生明白和理解。这需要学校和教师再听这一环节上做文章。为了教导孩子学会倾听,某学校规定了讨论式的学习必须遵循的规则:每个人在发表自己的看法之前,必须先复述前面一位同学的'讲话内容,直到对方满意为止。这条规则并不像听起来那样简单,它所揭示的正好是恰当交流的核心所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之后,老师和学生都产生了奇妙的变化:他们都变得说得少,听得多,而且从设身处地的领会中受益匪浅。

为人师表者既要做到使自己的教育卓有成效,又要防止自己的言行举止表现伪善。没有什么比虚情假意更能使一个人身败名裂的了。没有人能够装得关怀体贴、尊重他人而最终不被察觉。只有做老师的技巧,却没有做人的真诚,迟早都会被人识破。在师生之间的交流中,除了表里一致外,别无他法。

巴金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对私塾老师我很少讲真话。因为一,他们经常用板子打学生;二,他们只要听他们爱听的话。你要听什么,我们就讲什么。编造假话容易讨老师喜欢,讨好老师容易得到表扬。对不懂事的孩子来说,这样混日子比较轻松愉快。我不断地探索讲假话的根源,根据个人的经验,假话就是从板子下面出来的。”

巴金描述的私塾,现在已经不复存在,给学生打板子的事情也是严禁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用虚假的话语欺骗学生的现象却丝毫没有改善。一个孩子因为起床晚了迟到,教师坚决不相信孩子的话语,非要他说出个子丑寅卯来,没有办法,孩子就开始编假话哄骗老师开心。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老师,在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教育时,说起话来一套一套,但事情出现在自己身上的时候,那就是另外一幅模样。要求别人做到的事情,自己基本上都做不到,“为人师表”的话语成了极大的讽刺。

当教育不是发自内心的时候,当教育的语言不带着教人为善的情感的时候,教师那伪善的眼神和牵强的微笑就会很快被学生所感受到。学生就会想法设法迎合教师的心思,以让自己在学校能够轻松愉快。为什么在各个行业之中,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如此之高,就是因为教师这个岗位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我的请求是:希望你们帮助学生做一个有人性的人。永远不要用你们的辛勤劳动,去栽培孕育出学识渊博的怪兽,身怀绝技的疯子,或者是受过教育的纳粹。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

我们每天都在和学生打交道,因此掌握和学生说话的技巧,跟学生进行有效地沟通就显得十分必要。但事实上,有些时候我们会被学生的情绪所左右,而说一些不得体的话语,引起学生的反感。事后静下心来,觉得自己很幼稚,不够成熟。但如何避免这类事情的发生,始终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

就在今年暑假,校长推荐了一本不错的书,名字叫《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我从中找到了答案。这本书的一大特点就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阐述每个观点。有些故事就像发生在自己身边,读起来很亲切,有些观点也很新颖,很实用。

就拿书中的这段话来说,“老师有得天独厚的机会来消除学生在幼年时代所受的不良影响。他们可以影响到孩子的人生是变得更好还是更坏。成长的经历铸就了孩子的性格和命运,父母在其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老师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他们和父母一样,也能够打开或者关闭孩子的心灵之门。”可见,老师的言行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我们要像阳光、雨露般滋润孩子的心灵,给他们以温暖、关怀、同情、理解、尊重,使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不枉“教师”这一光荣称号。

书中的一些理念潜移默化的影响了我处理学生问题的方式、方法,使问题的解决更科学、更有实效性。就拿两个学生打闹一事来说吧。有天课下,张家续和韩继开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起争执,互相指责。要是放在以前,我肯定要调查个水落石出,然后批评教育一番。估计要一两节课才能解决问题。而这一两节课却能做一些更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于是,我把他们分开教育,对他们分别说了同样的话:“今天老师不想追究是他先和你闹,还是你先和他闹,总之,你俩这样无休止的指责是不对的。我们要做的是管好自己,和同学和睦相处。你说对吗?”他们认同了我的观点,事情就这样轻松解决了。就像书中所说,只要不影响学生的品行与修养,就“不对教室里的日常小事追根究地”。我们要艺术的处理发生在教室里的琐碎事件。

恰当的沟通是直达孩子内心最快捷的方式,能使孩子信任的将手交给我们扶持。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