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教学工作计划,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考虑到不同科目和年级的特点,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各种教学工作计划的优点,加以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指名读题。
提问:怎样列式?为什么?
这道算式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分数计算有什么不同呢?
揭示课题。
2、探索计算方法。
学生操作,教师适当指导。
交流:根据你的操作,说说1/2+1/4的得数是多少?
想一想,如果不看图,计算1/2+1/4时,先要做什么?
完成书上的填空。
3、把例1的问题改成:黄瓜的面积比番茄多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学生尝试解答。
评讲。
重点提问:计算时,要先做什么?
1、指名读题。提问:除了计算之外,题目还有哪些要求?
2、学生独立计算并验算。
3、讲评。
提问:5/6-1/3的得数是多少?作为得数,3/6和1/2哪个更简洁?
指出: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提问:你是怎样计算1-4/9的?为什么要把1转化成9/9?
你是怎么进行验算的?
4、总结方法:
总结: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计算后要自觉验算。
学生计算,并选择一题进行验算。
交流。
下面的计算对吗?不对的,请帮助改正。
2/5+1/4=3/9=1/3。
1/6-1/24=4/24-1/24=3/24。
3/5+3/10=6/10+3/10=9/10。
1/6+1/8=1/14。
1、做练习十四1。
学生各自涂色,并写出得数。
同桌互相检查。
2、做练习十四3、4。
指名读题后,学生独立解答。
其中第4题提醒学。
生根据要求的问题正确选择条件。
集体交流。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练习十四2。
本节课的.教学体现了“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主要有以下的特点:
把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通过已学知识的迁移,为学生探究方法提供可能,课堂中有效渗透转化的思想。
习题的练习既能突出本节课的重点,起到巩固深化的作用,又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增长学生的智慧。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材p104—106。
【教学目标】。
2.通过探究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让学生体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养成规范书写、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学具准备】。
每组学生一张圆形纸,一张长方形纸,直尺,彩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从“3/8”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师:你对3/8有哪些了解?
学生可能从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真分数、分数与小数的关系等方面来回答。
【设计意图】。
(1)复习分数相关知识。
(2)当学生提到分数单位时,让学生列举和3/8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进而引入“同分母分数”,重点让学生回顾同分母分数的分数单位是相同的。
师:看到这些同分母的分数你还想了解什么?
学生汇报之后引出课题(板书课题《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二、合作探究——同分母分数加法的意义、算理、计算方法。
1.开放问题中感受分数加法的意义。
(1)根据1/8和3/8这两个分数列加、减法算式。
1/8+3/83/8-1/8。
(2)根据加法算式提出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算式提出数学问题,在开放性的题目中感受分数加法的意义。】。
2.自主探究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
在独立思考1/8+3/8的计算结果和验证方法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算理。
3.感知并总结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1)让学生汇报1/8+3/8是怎样计算的,初步感知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教师在此过程中规范书写。
(2)习题巩固,进一步感知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层次一(计算结果是真分数)2/7+3/7=2/9+4/9=。
层次二(计算结果是假分数)5/12+7/12=3/5+4/5=。
【以上为20分钟教学内容】。
三、推理迁移——同分母分数减法的意义、计算方法、算理。
1.开放问题中感受分数减法的意义。
根据3/8-1/8提出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算式提出数学问题,在开放性的题目中感受分数减法的意义。】。
2.由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推测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1)由加法直接推测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类推的方法来推测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2)用推测的方法独立计算3/8-1/8。
3.解释算理。
引导学生说出为什么分母不变(分数单位相同)。
4.习题巩固。
通过7/9-2/9=7/10-1/10=两道习题巩固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四、拓展深入——进一步探究“1”减几分之几的减法。
1.提出问题引入“1”减几分之几的减法。
有一个西瓜,平均分成四份,老师口渴吃了1/4个,还剩多少个?1-1/4。
2.自主探究计算方法。
3.习题:1-3/7。
五、交流心得,总结收获。
教学内容:教材第89—90的内容及第108页练习二十三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含义,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计算比较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能力。提高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和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正确计算比较简单的同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填空:
(1)3/4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个1/8是5/8,7/12里有()个1/12。
(3)3个1/5是(),4/7是4个()。
小结: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分子是几,就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谈话:我们在三年级已经学习过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这个知识。
二、教学实施。
1、出示例1。
提问:观察图,你都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把一张饼平均分成8份,爸爸吃了3/8张饼,妈妈吃了1/8张饼,求爸爸和妈妈共吃了多少张饼。
提问:要求爸爸和妈妈共吃了多少张饼,怎样列式?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学生思考并口答:1/8+3/8,表示把两个分数合并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
提问:你能算出结果吗?怎样想的?
学生可以这样思考:1/8是1个1/8,3/8是3个1/8,合起来也就是4/8。
提问:1/8+3/8的和是4/8,为什么分母没变,分子是怎样得到的?
板书:1/8+3/8=(1+3)/8=4/8=1/2。
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上面的计算过程:
观察图可以看出结果是4/8,也就是1/2。注意: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2、p105做一做第2题第一排。
3、提问:通过解答上题,想一想分数加法的含义是什么?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加法?
小结:分数加法的含义与整数加法相同,都是表示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在计算同分母分数加法时,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
4、出示例2。
请学生看题,试列式并计算。
请学生汇报计算过程:3/4—1/4=(3—1)/4=2/4=1/2。
提问:为什么用减法计算?分数减法的含义与整数减法相同吗?
因为这道题中已知两个数的和是3/4,其中一个数是1/2,求另一个数是多少,所以用减法计算。分数减法的含义与整数减法相同。
提问:计算过程中,为什么分母不变?你能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吗?
5、小结:观察例1和例2有什么共同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怎样计算?(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共同归纳概括。)。
师: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05页的“做一做”和第107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109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选择2、3个题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并让学生说一说应注意什么。
3、完成教材第109页练习二十一的第2题。
其中()—1/12=11/12。
7/5—()=3/5,让学生说说是依据什么关系进行计算的?
例13/8+1/8=(3+1)/8=4/8=1/2。
例23/4—1/4=(3—1)/4=2/4=1/2。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四、小结。
【教学要求】。
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出结果。
2.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仍然适用,并会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简算能力。
3.体会分数加、减法运算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建议】。
1.加强直观,凸显过程,培养数感。
学习分数加、减法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可直接相加、减”的算理。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应注意充分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加强直观认识,借助直观图的演示或学具操作,建立表象,理解算理;另一方面要为学生创设参与、探索、概括计算法则的空间,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的过程,鼓励学生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揭示算理,概括法则,培养数感。
2.加强对比,沟通联系,促进迁移。
本单元中教材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推导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推导,从整数和小数加、减法的意义,计算法则,加减混合运算顺序到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直至加、减法运算定律和性质的推广,无一不体现着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种内在联系,注意对比和沟通,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感悟新旧知识之间的共同点,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学习新知,这样不仅省时、突出重点,还培养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迁移、类推能力。重视口算,强化关键,培养能力。本单元中,分数加、减法中的分子、分母一般都不大,很多计算题可以直接口算出来,因此在计算正确的基础上,提倡能口算的尽量口算,以便提高学生的计算熟练程度和口算能力。
除重视口算训练外,还应注意练习的针对性,抓住分数加、减法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进行练习。当学生计算熟练后,要注意指导学生的计算法则,适当省略式题计算的思考步骤,简缩思维过程,培养求简思维。同时根据计算式题的具体特点,鼓励学生选择灵活的算法或进行简便运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4.认真审题,自觉检查,培养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重点关注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学生整体感知算式的特点,确定题目的运算顺序。教学中还应重视教给学生险验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检验习惯。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运用知识的迁移,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意义,能运用分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验生活中的数学乐趣,培养学生的推理、归纳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课题。
课件出示主题图:一张饼平均切成了8块,爸爸吃了其中的3块,爸爸吃了腾蛟二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培训总结”title=“洪峰腾蛟二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培训总结”/张饼;妈妈吃了其中的1块,妈妈吃了腾蛟二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培训总结“title=”洪峰腾蛟二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培训总结“/张饼。
1.自主探究。
(1)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选择性地板书两个问题,并请学生列式解答。
2.沟通旧知。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引入教学,把知识的学习转化为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沟通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根据情境所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探究新知,明确算法。
出示问题1: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多少张饼?
(1)你能计算出结果吗?请试一试。
先独立计算,再小组合作,在学具上涂一涂、画一画验证计算结果。
(2)学生汇报交流。
方法一:腾蛟二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培训总结“title=”洪峰腾蛟二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培训总结“/。
教师:仔细观察这个算式,为什么分母没发生改变?分子又是怎样得到的'?
结合课件演示,引导发现:腾蛟二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培训总结”title=“洪峰腾蛟二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培训总结”/和腾蛟二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培训总结“title=”洪峰腾蛟二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培训总结“/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分数单位相同,都是腾蛟二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培训总结”title=“洪峰腾蛟二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培训总结”/。所以,可以把3个腾蛟二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培训总结“title=”洪峰腾蛟二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培训总结“/和1个腾蛟二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培训总结”title=“洪峰腾蛟二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培训总结”/直接加起来,它们的和等于4个腾蛟二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培训总结“title=”洪峰腾蛟二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培训总结“/,也就是腾蛟二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培训总结”title=“洪峰腾蛟二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培训总结”/。
方法二:腾蛟二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培训总结“title=”洪峰腾蛟二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培训总结“/。
教师:观察计算结果,有什么不同?(提醒学生注意: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方法三:化成小数计算。
引导: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在适用性方面不如上述的方法。
板书完整的计算过程:
(3)根据刚才的计算过程,说说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法?
小结:同分母分数相加,分子相加,分母不变。
【设计意图】巧借学具,数形结合,深刻理解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又为学生探究同分母分数减法进行了铺垫。同时借助已有知识经验,理解结果不是最简分数的应化成最简分数。
2.自主学习同分母分数减法的算法。
出示问题2:爸爸比妈妈多吃了多少张饼?
(1)学生尝试,独立完成。
(2)学生反馈,分析算理。
教师:计算时为什么分母不变?计算结果应该注意什么?
板书完整的计算过程:
(3)引导学生归纳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小结:同分母分数相减,分子相减,分母不变。
(1)观察上面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交流讨论,共同归纳概括。
小结: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化被动为主动,变接受为发现,获得自主探索的成功感受。同时,总结归纳出计算法则,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三)知识应用,巩固提升。
1.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做一做”第1题。
2.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做一做”第2题。
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计算结果要注意什么?
3.春蕾小学图书馆中各类图书情况如图所示。
4、渗透转化思想,培养迁移、类推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ppt课件、同样大的长方形纸片若干张。
一、复习导入:
1、填一填。
1/2=/4=4/()。
2、找出下列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6和87和1411和9。
3、将下列各级分数通分。
1/4和3/87/10和5/6。
4、抢答:
1/5+2/53/7+2/74/9+5/9。
5/8-3/811/15—11/157/12—5/12小结: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
ppt出示:同学们在手工课上折纸。淘气用一张纸的1/2折一只小船,笑笑用同一张纸的1/4折一只小鸟。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会解决这些问题吗?(学生列出算式。)。
先估一估它们的和(差)是多少?
ppt出示:
1/2+1/4在()之间。
a、0—1/2b、1/2—1c、1—2。
2、尝试探索,操作验证。
师:大家估计的正确吗?我们可以用折纸的方法进行验证。
出示操作提示:
(1)在长方形纸上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涂出它的1/2;
(2)再用不同的颜色涂出它的1/4;(不重复)。
(3)观察两种颜色一共占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学生动手操作后,反馈估算结果。指名说说3/4是怎么得出的。
同桌交流。小结:异分母相加,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法的方法进行计算。(板书)。
4、自主尝试:1/2—1/4。全班交流计算结果及异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5、试一试:
完成课本“试一试”。(3/4+5/89/10—1/6)。
独立完成,同桌检查。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巩固异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
2、课本“练一练”第3题。
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3、大家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已经掌握得较好了,接下来同学们来当一次小老师,帮小马虎看看他的计算是否正确。
2/3+1/4=2/12+1/12=3/12=1/4。
11/14—5/7=11—5/14—7=6/7。
(1)先独立思考。
(2)谁来当老师,帮他指出问题?
(3)通过这道题的练习,你想给小马虎提点什么建议呢?
4、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中的数学世界来解决问题。
我们每天都制造很多的生活垃圾,环卫工作人员对我们在生活中所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整理,得出以下结论:
废金属占生活垃圾的1/4;
废纸张占生活垃圾的3/10;
塑料袋占生活垃圾的2/5;
其它垃圾占生活垃圾的1/20。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四、拓展延伸:
1、有红、黄、蓝三根彩棒,红棒比黄棒长3/4米,蓝棒比黄棒短1/6米。
(1)红棒与黄棒相差多少米?
(2)如果蓝棒比黄棒长1/6米,红棒与蓝棒相差多少米?
引导学生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尝试解决。
2、(1)1/2+1/3=1/3+1/4=1/4+1/5=1/3+1/5=。
(2)1/2-1/3=1/3-1/4=1/4-1/5=1/3-1/5=。
a.观察特点;b.计算,找规律;c.举例应用。
五、课堂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2、师:在我们的身边数学无处不在,希望同学们能运用今天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设计:
1/2+1/4=2/4+1/4=3/4。
1/2—1/4=2/4—1/4=1/4。
《折纸》这一课主要是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反思本课节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谈。
1、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灵活使用教材。
教材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生活化的情境,两个小同学在手工课上进行折纸。分别用去了张纸的1/2和1/4。通过比较两个人用纸的多少,引发了学生对如何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数学信息学生提出了一些问题并进行了解答。在解答中,学生们遇到了困惑,正是因为这一困惑的出现引起了学生对这种算式该如何计算思考。通过观察、分析、估算和讨论交流,使学生认识到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因为分数单位不同必须要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学生的探究计算法则的过程中,体会一步步推理,理解算理。
2、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在实际操作、感知的过程中建立数学技能。
本课教学中借助折纸情境,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提问解答的活动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在学生猜测、验证算式结果并归纳总结出法则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分数知识相关的数学模型,激发并满足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欲望。
3、进行估算,注重对学生估测能力的培养。
本课教学中在合作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前都设计了让学生先估一估的环节,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并充分调动感官,结合自己已有的学习经验对加减法算式结果进行估算。这样的设计有助于促进学生自觉地运用所学的估测知识对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初步感知。
本堂课也出现一些不足,如:个别学生以往的“找两个数的公倍数、通分”知识中间有缺漏。折纸过程中,时间过多导致学生练习时间少,练习量不足。以后在新课前事先准备一些旧知识,以利于新旧知识间的迁移,学生容易走进新课堂,容易掌握知识。
1、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转化思想在解决新的'问题中的价值,发展数学思维。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验数学学习过程的探索性,获得成功的乐趣。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我们在三年级已经学过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你会计算下面的题目吗?
出示口算题:
2/4+1/47/9-5/94/8+3/88/10-7/10。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数的加、减法。
文档为doc格式。
。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二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二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我自认为本课比较简单,就是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的法则进行计算,可这两天布置作业时,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却大不如以前,大部分的学生都有错题,改得我的头都快晕了。问题的原因在哪,我十分疑惑。
还记得第一次月考后,我班的试卷批完后,我仔细分析了他们的考试情况,20分的计算题,全班25人中21人丢分,我十分生气,认为他们做题不认真,于是我从那天起,每天留6道计算题,目的是提高他们做题的准确率,端正他们做题的态度。一段时间下来,他们做题的准确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我认为初见成效。可学期刚刚过半,问题又出现了,他们做题还是不认真,我又陷入深深的思索中。
这两天我开始了对学生实施做错题目进行惩罚的措施,在这样的惩罚措施之下作业的正确率还真有了很大提高,但是我也看出了学生的那不愿的情绪。这使我的内心始终感到不自在,但我还没有找到更加两全其美的有效方法,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摸索,让学生们能够考出一个非常好的成绩。
教材第110一112页的内容及第113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一4题。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认识将旧知识转换成新知识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2.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和验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和验算。
3.通过学习回收有用垃圾的计算,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经历操作、观察、归纳等数学活动,知道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减的道理,发现异分母分数的计算方法。
3、在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过程中,发展数学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等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答结果并说说计算方法:
2、最后一题你为什么直接不能得出结果?这节课讨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板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二、探究新知。
1、出示四色图。
(1)红色部份占整个正方形的几分之几?蓝色部份呢?
(2)这两部份共占整个正方形的几分之几?你能列式吗?猜一猜:会是几分之几?
(4)小组内交流:
l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结果的?
l他人是怎样算的?
(5)全班汇报:
l折的思路(一起折一折:先折出1/2,画上红斜线,再折出1/9,展开在其中一份没有颜色的地方画上蓝斜线,观察:两种颜色一共占了几分之几?)。
l画的思路(课件演示)。
l计算:
2、讨论:红色部份比蓝色部份多几分之几?你能列式计算吗?算一算。
(1)同学计算。
(2)折纸验证。
3、小结:两个不同的分数单位相加减,不能直接计算,要先通分,再计算。(板书:通分)。
1、出示绿色部份,是几分之几?
2、你能算出红色部份和绿色部份共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吗?先估计一下:是几分之几。
3、独立计算并与同桌交流方法。
4、汇报:
(1)是多少?与你的估计一样吗?
(2)怎样算的?你能验证吗?(在同学回答的基础上课件演示)。
(3)为什么不能直接相加?
(4)你有什么结论?(异分母分数相加,不能直接计算,要先通分,再计算)。
5、红色部份和绿色部份哪块大?大多少?你能列式计算吗?试一试。
7、汇报,选择两题计算。
三、拓展练习:
1、看图列式计算。
(1)。
(2)。
2、用,,三个分数组成分数加减算式,可以写几个?请你写出来。
3、计算这些算式的结果:
+;+;+;-;-;-。
4、填方框: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疑问或新的见解?
上完这节课,我感受颇多,随手记下了如下教学反思:1、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变传统的接受学习为主动探究学习。本节课的教学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情境中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学生发现分数单位不同无法相加减,只有先通分划成同分母分数,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的法则进行计算。上述过程中,完全是学生自主探索的成果,而且在整个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主动探究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2、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究空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识本单元是学生在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公倍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只要掌握好了关键知识―通分,其他的学习内容就比较容易学会。因此教学时,我留给学生了足够的探究空间,设置了合适的情境,勾起了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把与学习新知有关的旧知或方法加以自我检索,架好认知桥梁,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新知,实现知识的迁移,逐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从而使学生理解道理、掌握方法、学会新知。3、联系学生实际,利用情景贯穿课堂好的课题引入能引起学生的知识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和求知欲能引人入胜,辉映全堂。新课导入的'艺术就在于能把生活的的问题作为例题,使学生切实体会到学习数学知道的必要性,从而积主动地学习。课的开始,引出八戒吃西瓜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紧接着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小组合作,帮八戒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高涨起来,从实际情况来看,效果还是不错的,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当然,这节课也有令人遗憾的地方,就是在练习的设计上缺乏趣味性、层次性,有待今后改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1、经历操作、观察、归纳等数学活动,知道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减的道理,发现异分母分数的计算方法。
一、复习引入:
1、口答结果并说说计算方法:
2、最后一题你为什么直接不能得出结果?这节课讨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板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二、探究新知。
1、出示四色图。
(1)红色部份占整个正方形的几分之几?蓝色部份呢?
(2)这两部份共占整个正方形的几分之几?你能列式吗?猜一猜:会是几分之几?
(4)小组内交流:
l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结果的`?
l他人是怎样算的?
(5)全班汇报:
l折的思路(一起折一折:先折出1/2,画上红斜线,再折出1/9,展开在其中一份没有颜色的地方画上蓝斜线,观察:两种颜色一共占了几分之几?)。
l画的思路(课件演示)。
l计算:
2、讨论:红色部份比蓝色部份多几分之几?你能列式计算吗?算一算。
(1)同学计算。
(2)折纸验证。
3、小结:两个不同的分数单位相加减,不能直接计算,要先通分,再计算。(板书:通分)。
1、出示绿色部份,是几分之几?
2、你能算出红色部份和绿色部份共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吗?先估计一下:是几分之几。
3、独立计算并与同桌交流方法。
4、汇报:
(1)是多少?与你的估计一样吗?
(2)怎样算的?你能验证吗?(在同学回答的基础上课件演示)。
(3)为什么不能直接相加?
(4)你有什么结论?(异分母分数相加,不能直接计算,要先通分,再计算)。
5、红色部份和绿色部份哪块大?大多少?你能列式计算吗?试一试。
7、汇报,选择两题计算。
三、拓展练习:
1、看图列式计算。
2、用,,三个分数组成分数加减算式,可以写几个?请你写出来。
3、计算这些算式的结果:
+;+;+;-;-;-。
4、填方框: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疑问或新的见解?
教学目标:
1、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必须先通分的道理,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进一步培养学生自觉验算的良好习惯。
3、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出示卡片口算。
2、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板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3、为什么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可以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因为分母相同,也就是分数单位相同,单位相同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根据情境提问题并列式。
向学生介绍什么是生活垃圾,以及生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情况。渗透不乱扔垃圾,自觉把垃圾分类处理的环保教育。
用课件出示例1的垃圾分类图,请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引导并指名学生列式:1/4+3/103/10-3/20(板书算式)。
2、比较不同,导入新课。
教师:黑板上这两道题,同学们能直接算出结果吗?(不能)刚才那些题你们算得特别快,为什么这两道不行呢?它们有什么区别吗?(指名回答)。
教师:是的,像黑板上这样,由不同分母分数组成的加减法,叫异分母加减法。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不同。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板书课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三、新课。
一例1(1)1/4+3/10。
1、理解分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
教师:我们先看第一道加法题:1/4+3/10,为什么分母不同,就不能直接相加呢?(指名回答: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数单位就不同,就不能相加)。
看扇形图加深理解。图片出示:
教师:我们再从图上看一下,用两个大小相同的圆表示单位1,根据分数的意义,涂色的部分分别表示1/4和3/10。1/4的分数单位是1/4,用这样的一个大扇形表示,3/10的分数单位是1/10,用这样的一个小扇形表示,它们的大小不同。1/4+3/10就是用一个大扇形加上三个小扇形,能直接相加吗?所以,1/4+3/10因为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
2、引导学生合作交流。
教师:只要解决了什么问题,1/4和3/10就可以直接相加了?(转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
用什么方法可以转化呢?同学们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吗?
你们可以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再和小组同学一起讨论研究。
学生分组讨论、试算,教师巡视指导。
3、集体交流。
教师:都研究的差不多了,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哪个小组同学愿意到前边谈谈你们的想法?
各小组介绍各自的计算和思考过程,引导学生比较评价,选出最好的方法。
板书:1/4+3/10=5/20+6/20=11/20。
4、课件演示。
教师: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再从图上看一看1/4+3/10的过程。课件出示:
教师:1/4和3/10因为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所以同学们就用通分的方法,把它们转化为分母相同的分数5/20和6/20。这样分数单位就相同了,都是1/20。你看表示1/4和3/10的两个图形都变成了由许多个大小一样的小扇形组成的图形,就可以直接相加减了。
二例1(2)3/10-3/20。
1、引导学生用刚才探索出来的方法,计算3/10-3/20。请一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试算。
2、请板演的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这道题的。
三总结计算方法。
1、教师:我们已经计算出两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题了,你们考虑过没有,我们计算这类题的关键是什么呢?(通分)结合以上的计算,同学们能试着总结出异分母分数的计算方法吗?可以跟同桌交流一下。
2、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把这个计算方法写在黑板上。(板书: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计算)齐读一遍。
四、阅读课本。
教师:今天我们所学的是课本110页和111页的内容,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阅读一下这两页,再回顾反思一下新知识,如果有什么疑问还可以提出来和大家交流。
四、巩固练习。
1、计算1/3+5/6=5/8-5/10=(黑板)。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目的是: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教学过程中,教师宜抓住“化异为同”这一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面临的新问题。教学过程可照以下的程序设计。
一、基本训练。
2.计算1250+125、1.38+6.2、2/9+5/9三题,回答下面的问题:
(1)计算整数加法要注意什么?
(2)计算小数加法要注意什么?
(3)同分母分数相加,为什么可以把分子相加,分母不变?
二、进行新课。
1.巧引妙转,引入新课。教师出示同分母分数加减题2/4+1/4、32/40-15/40、21/60-8/60,要求学生口算、回答计算法则及解题依据。学生说清分数单位相同可以直接相加减这一算理,教师板书计算结果,又布置学生把题目中不是最简分数的约成最简分数。学生边说教师结合前面的板书板书出以下的形式。对照板书,让学生比较化简前后算式的异同,从而引入新课。
(附图{图})。
2.启发谈话,引导观察。教师说:“异分母分数相加减,怎么算?我们还没有学过,但这3道异分母分数加减题,我们又都知道了它们的结果。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结果是怎么得到的呢?同座同学互相讨论讨论。”
3.尝试练习,共同探究。教师出示尝试题:计算1/2+1/3,4/5-2/15,请俩学生上台板演,其余学生独立试算。学生尝试练习,师生集体校正后,教师组织学生自学课本,讨论下面的思考题:
(1)分母不同的两个分数,能不能直接相加减,为什么?
(2)如果不能直接相加减,怎么办?
(3)异分母分数相加减与同分母分数相加减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4.直观演示,验证算理。教师出示3个大小形状相同的.长方形图,在上两个图中,用阴影分别表示1/2和1/3,上下平移相加得出第三图中的阴影(如下图)。然后提问:相加后,图中的阴影部分是2/2吗?是2/3吗?是多少呢?继学生观察、思考,教师组织以下操作谈话:
(附图{图})。
生:6份。
师:阴影部分应是这样的几份?
生:5份。
师:阴影部分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呢?
生:5/6。
师:所以1/。
[1][2]。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10页、111页例1。
教学目标:
1、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必须先通分的道理,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进一步培养学生自觉验算的良好习惯。
3、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出示卡片口算。
2、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板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3、为什么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可以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因为分母相同,也就是分数单位相同,单位相同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根据情境提问题并列式。
向学生介绍什么是生活垃圾,以及生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情况。渗透不乱扔垃圾,自觉把垃圾分类处理的环保教育。
用课件出示例1的垃圾分类图,请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引导并指名学生列式:1/4+3/103/10-3/20(板书算式)。
2、比较不同,导入新课。
教师:黑板上这两道题,同学们能直接算出结果吗?(不能)刚才那些题你们算得特别快,为什么这两道不行呢?它们有什么区别吗?(指名回答)。
教师:是的,像黑板上这样,由不同分母分数组成的加减法,叫异分母加减法。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不同。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板书课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三、新课。
一例1(1)1/4+3/10。
1、理解分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
教师:我们先看第一道加法题:1/4+3/10,为什么分母不同,就不能直接相加呢?(指名回答: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数单位就不同,就不能相加)。
看扇形图加深理解。图片出示:
教师:我们再从图上看一下,用两个大小相同的圆表示单位1,根据分数的意义,涂色的部分分别表示1/4和3/10。1/4的分数单位是1/4,用这样的一个大扇形表示,3/10的分数单位是1/10,用这样的一个小扇形表示,它们的大小不同。1/4+3/10就是用一个大扇形加上三个小扇形,能直接相加吗?所以,1/4+3/10因为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
2、引导学生合作交流。
教师:只要解决了什么问题,1/4和3/10就可以直接相加了?(转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
用什么方法可以转化呢?同学们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吗?
你们可以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再和小组同学一起讨论研究。
学生分组讨论、试算,教师巡视指导。
3、集体交流。
教师:都研究的差不多了,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哪个小组同学愿意到前边谈谈你们的想法?
各小组介绍各自的'计算和思考过程,引导学生比较评价,选出最好的方法。
板书:1/4+3/10=5/20+6/20=11/20。
4、课件演示。
教师: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再从图上看一看1/4+3/10的过程。课件出示:
教师:1/4和3/10因为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所以同学们就用通分的方法,把它们转化为分母相同的分数5/20和6/20。这样分数单位就相同了,都是1/20。你看表示1/4和3/10的两个图形都变成了由许多个大小一样的小扇形组成的图形,就可以直接相加减了。
二例1(2)3/10-3/20。
1、引导学生用刚才探索出来的方法,计算3/10-3/20。请一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试算。
2、请板演的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这道题的。
三总结计算方法。
1、教师:我们已经计算出两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题了,你们考虑过没有,我们计算这类题的关键是什么呢?(通分)结合以上的计算,同学们能试着总结出异分母分数的计算方法吗?可以跟同桌交流一下。
2、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把这个计算方法写在黑板上。(板书: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计算)齐读一遍。
四、阅读课本。
教师:今天我们所学的是课本110页和111页的内容,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阅读一下这两页,再回顾反思一下新知识,如果有什么疑问还可以提出来和大家交流。
四、巩固练习。
1、计算1/3+5/6=5/8-5/10=(黑板)。
集体订正。请学生讲一讲算法。
提醒注意:结果能约分的要约分成最简分数,结果是假分数要化成带分数。
2、验算2/3-4/9=2/9()3/5+2/7=5/12()。
教师:小明也运用今天学的新知识计算了两道题(课件出示),但他没有检查就跑出去踢球了,他计算得正确吗?同学们能帮他验算一下吗?在练习本上写出验算过程。
交流验算方法和结果。引导学生体会分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相同,一定要养成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3、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下面我们用新知识解决一个生活中的问题。
请学生把提出的问题和解答的过程写在练习本上。
集体交流展示。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同学们通过积极探索和互相的合作交流,自己找到了计算的方法,并解决了许多相关的问题,都非常不错。老师希望同学们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在生活中解决更多的问题。
板书设计:
例:(1)1/4+3/10=5/20+6/20=11/20。
(2)3/10-3/20=6/20-3/20=3/20。
1、使学生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的推理、归纳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1、我们学过哪些数的加减法运算?
【设计意图】明确学习方向。尽快切入主题。
2、你还记得怎么算吗?
生:记得。
3、板书:562+340.56-0.32。
师:在本子上做做看,并想一想你为什么这么做?
4、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生:2+4=66+3=95照抄。
为什么不把2和3加?
生:因为2在个位,3在十位。
2+4也就是2个一+4个一=6个一,6个十+3个十=9个十(板书如下:)。
2个一+4个一=6个一6个0.01-2个0.01=4个0.01。
6个十+3个十=9个十5个0.1-3个0.1=4个0.1。
【设计意图】回顾旧知,利于迁移。
5、回顾一下你是怎么算的?(等待沉默)把你的思考过程表示出来,当然也可以选择画图等。
a、(1)图-----用分数的意义解释;(学生都习惯用两个图表示,可否在课前渗透。如何渗透。)。
(2)用文字描述。
(3)口头表达:用分数单位来解释。(提示:没画图但照样能说明白的请举手)。
(4)师:结合图来沟通两种看似不同的方法:刚才两位同学都讲得很好,其实1份就是1个,3份就是3个,1个加3个就是4个。(是否需要重复)(板书)。
b、(1)图-----用分数的意义解释;
(2)没有同学能用分数单位去解释。
(3)师:1份和3份加起来是4份,那么一份是几份之几,3份是几个几份之几,谁会说1个加3个就是4个。(是否需要重复)(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的解释,进行沟通突出如何加的问题。
6、请仔细观察这两个加数有什么特点?
生:分母相同。
师:是的,分母相同我们就说他们是同分母分数,你能否举一个同分母分数相加的算式,并把它计算出来。(再写两个)。
7、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用几个几去说)。
8、仔细观察这些算式和结果,(放慢速度)你发现什么?
生:每道算式的分母都相同(都是同分母分数相加)。
师:都是怎么算的?
生: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师:还有没有不同的表达。(咦,你怎么看出分母不变,分子相加的,故意引到1个加3个就是4个,只能说分数单位不变,它们的个数相加。……单位的个数就是分子。哦!原来真的是分母不变,分子相加。----板书)。
c、化成小数计算。
引导: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在适用性方面不如上述的方法。
【设计意图】巧借学具,数形结合,深刻理解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又为学生探究同分母分数减法进行了铺垫。同时借助已有知识经验,理解结果不是最简分数的应化成最简分数。
师:为了把我们怎么算的过程表现的淋漓尽致,我们可以这样表示。
请你把刚才的算法完整的表示出来。(提醒学生注意: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2、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板书:几个几分之一-几个几份之一=几个几份之一)。
生:同分母分数相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减。(与加法合在一起: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板书“减”)。
【设计意图】:利用概念同化,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总结方法。
(1)观察上面算式,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交流讨论,共同归纳概括。
小结: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化被动为主动,变接受为发现,获得自主探索的成功感受。同时,总结归纳出计算法则,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1.出示教材第90页“做一做”第1题。
2.出示教材第90页“做一做”第2题。
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计算结果要注意什么?
3.春蕾小学图书馆中各类图书情况如图所示。
(1)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文艺类图书共占图书总量的几分之几?
(2)其他图书占图书总量的几分之几?
【设计意图】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既巩固了知识,又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4.拓展练习。
【设计意图】本题是一个开放性的变式题,无论思维方式、解题角度、开放程度等方面,都有积极意义。同时,再次沟通了分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和验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和验算。
教法:观察法实践操作法发现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定向导学(2分钟)。
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和验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和验算。
二、自主学习(5分)。
自学内容:课本93页的`内容,重点看黄底色的内容。
时间:5分钟。
方法: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思考:
1.什么叫生活垃圾?从统计表中看出生活垃圾有哪几类?
2.垃圾回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它们在垃圾中共占几分之几?怎样列式?(1/4+3/10)。
3.1/4+3/10,分母不同,要先干什么?4和10的最小公倍数是多少?试算一算。(要先通分,4和10的最小公倍数是20)。
4.3/10和3/20谁大?怎样比较?大多少?计算时先干什么?试做一做。(同分子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先通分再相减)。
三、合作交流(12分钟)。
1、分母不同说明什么不同?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先通分,然后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3、跟踪练习。
94页做一做1题、2题。
四、质疑探究(8分)。
注意每道题中两个分母的特征,是特殊关系的直接找出最小公倍数。
五、小结检测(13分)。
1、本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2、检测(堂清作业)。
95页1题、4题。
六、板书设计。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先通分,然后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目标:
4、渗透转化思想,培养迁移、类推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教学准备:ppt课件、同样大的长方形纸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填一填。
1/2=/4=4/()。
2、找出下列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6和87和1411和9。
3、将下列各级分数通分。
1/4和3/87/10和5/6。
4、抢答:
1/5+2/53/7+2/74/9+5/9。
5/8-3/811/15—11/157/12—5/12小结: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
ppt出示:同学们在手工课上折纸。淘气用一张纸的1/2折一只小船,笑笑用同一张纸的1/4折一只小鸟。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会解决这些问题吗?(学生列出算式。)。
先估一估它们的和(差)是多少?
ppt出示:
1/2+1/4在()之间。
a、0—1/2b、1/2—1c、1—2。
2、尝试探索,操作验证。
师:大家估计的正确吗?我们可以用折纸的方法进行验证。
出示操作提示:
(1)在长方形纸上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涂出它的1/2;
(2)再用不同的颜色涂出它的1/4;(不重复)。
(3)观察两种颜色一共占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学生动手操作后,反馈估算结果。指名说说3/4是怎么得出的。
同桌交流。小结:异分母相加,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法的方法进行计算。(板书)。
4、自主尝试:1/2—1/4。全班交流计算结果及异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5、试一试:
完成课本“试一试”。(3/4+5/89/10—1/6)。
独立完成,同桌检查。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巩固异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
2、课本“练一练”第3题。
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3、大家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已经掌握得较好了,接下来同学们来当一次小老师,帮小马虎看看他的计算是否正确。
2/3+1/4=2/12+1/12=3/12=1/4。
11/14—5/7=11—5/14—7=6/7。
(1)先独立思考。
(2)谁来当老师,帮他指出问题?
(3)通过这道题的练习,你想给小马虎提点什么建议呢?
4、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中的数学世界来解决问题。
我们每天都制造很多的生活垃圾,环卫工作人员对我们在生活中所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整理,得出以下结论:
废金属占生活垃圾的1/4;
废纸张占生活垃圾的3/10;
塑料袋占生活垃圾的2/5;
其它垃圾占生活垃圾的1/20。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四、拓展延伸:
1、有红、黄、蓝三根彩棒,红棒比黄棒长3/4米,蓝棒比黄棒短1/6米。
(1)红棒与黄棒相差多少米?
(2)如果蓝棒比黄棒长1/6米,红棒与蓝棒相差多少米?
引导学生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尝试解决。
2、(1)1/2+1/3=1/3+1/4=1/4+1/5=1/3+1/5=。
(2)1/2-1/3=1/3-1/4=1/4-1/5=1/3-1/5=。
a.观察特点;b.计算,找规律;c.举例应用。
五、课堂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2、师:在我们的身边数学无处不在,希望同学们能运用今天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设计:
1/2+1/4=2/4+1/4=3/4。
1/2—1/4=2/4—1/4=1/4。
教学反思:
《折纸》这一课主要是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反思本课节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谈。
1、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灵活使用教材。
教材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生活化的情境,两个小同学在手工课上进行折纸。分别用去了张纸的1/2和1/4。通过比较两个人用纸的多少,引发了学生对如何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数学信息学生提出了一些问题并进行了解答。在解答中,学生们遇到了困惑,正是因为这一困惑的出现引起了学生对这种算式该如何计算思考。通过观察、分析、估算和讨论交流,使学生认识到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因为分数单位不同必须要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学生的探究计算法则的过程中,体会一步步推理,理解算理。
2、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在实际操作、感知的过程中建立数学技能。
本课教学中借助折纸情境,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提问解答的活动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在学生猜测、验证算式结果并归纳总结出法则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分数知识相关的数学模型,激发并满足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欲望。
3、进行估算,注重对学生估测能力的培养。
本课教学中在合作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前都设计了让学生先估一估的环节,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并充分调动感官,结合自己已有的学习经验对加减法算式结果进行估算。这样的设计有助于促进学生自觉地运用所学的估测知识对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初步感知。
本堂课也出现一些不足,如:个别学生以往的“找两个数的公倍数、通分”知识中间有缺漏。折纸过程中,时间过多导致学生练习时间少,练习量不足。以后在新课前事先准备一些旧知识,以利于新旧知识间的迁移,学生容易走进新课堂,容易掌握知识。
1、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理解,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进一步增强数感。
2、通过练习练习,使学生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过程的探索性,获得成功的乐趣和体验。
难点: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挂图。
目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基本练习通过分子都为1且分母最大公因数只有1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对比练习,巩固对异分母分数加,减计方法的理解,并启发学生发现一些计算规律,从而进一步提高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能力。
2、指导完成练习十四第5题。
(1)学生完成后展示学生作业,交流计算结果。
(2)指导探索规律。
教师指出: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1,分子都是1的分数相加,得数的分母是两个分母的积,分子是两个分子的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1,分子都是1的分数相减,得数的分母是两个分母的积,分子是两个分子的差。
(3)请学生举出几个类似的可以用这样的规律计算的算式。
学生独立完成左边两组题的计算。
学生进行观察,并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的发现,再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
学生明确规律后根据规律直接写出右边两组题的结果。
学生举例,互相交流。
综合练习。
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通过第6,7题的练习提高学生估计及对计算结果的把握能力,进一步增强数感。
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观察实物图进行估计,再利用估计的数据解决相关问题,培养学生收集信息,选择信息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堂总结帮助学生对本节课要掌握的知识进行梳理。
1、完成练习十四第6题。
学生判断后教师组织汇报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帮助学生进行归纳:分数是否接近1/2,看分子是否接近分母的一半;分数是否接近0,看分子是否接近0;分数是否接近1看分子与分母是否很接近。
2、完成第7题。
教师组织汇报交流,追问:你是怎么想的?
让学生通过计算来验证自己的估算是否正确。
3、指导完成练习十四第8题。
(1)理解题意,明确两个量杯中各有多少毫升水。
(2)指导方法:400毫升和800毫升应该等于多少升呢?你是怎样想的?
4、指导完成练习十四第9题。
(1)理解题意。
(2)指导方法:估计一下每种蔬菜摆放的面积大约各占货架的几分之几?你是怎样想的?
(3)让学生独立完成(2)(3)题的计算,教师组织交流结果。
通过练习,你有什么收获?在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作业:完成补充习题第41页。
1/2+1/3=(2+3)/(2×3)。
1/2-1/3=(3-2)/(2×3)。
接近0:1/10,2/25。
接近1/2:4/7,9/20,7/15。
接近1:8/9,11/13。
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判断,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在小组中先估计,然后汇报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并与估算结果比较估算是否正确。
学生观察图片,先得出两个量杯中分别有2/5升,4/5升,再独立完成(1)(2)问题的解答。
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交流,指名上台指图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独立完成(2)(3)题的计算,并进行汇报。
学生自由发言。在分数大小比较的练习中可以渗透类似的题目,让学生用运用估算的方法比较大小,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内容:
教材80页例1,练习十四1~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转化思想在解决新的问题中的价值,发展数学思维。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验数学学习过程的探索性,获得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在三年级已经学过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你会计算下面的题目吗?
出示口算题:
2/4+1/47/9-5/94/8+3/88/10-7/10。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数的加、减法。
二、教学例1。
1、出示例1。
指名读题。
提问:怎样列式?为什么?
这道算式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分数计算有什么不同呢?
揭示课题。
2、探索计算方法。
学生操作,教师适当指导。
交流:根据你的操作,说说1/2+1/4的得数是多少?
想一想,如果不看图,计算1/2+1/4时,先要做什么?
完成书上的填空。
3、把例1的问题改成:黄瓜的面积比番茄多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学生尝试解答。
评讲。
重点提问:计算时,要先做什么?
三、教学“试一试”
1、指名读题。提问:除了计算之外,题目还有哪些要求?
2、学生独立计算并验算。
3、讲评。
提问:5/6-1/3的得数是多少?作为得数,3/6和1/2哪个更简洁?
指出: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提问:你是怎样计算1-4/9的?为什么要把1转化成9/9?
你是怎么进行验算的?
4、总结方法:
总结: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计算后要自觉验算。
四、完成“练一练”
学生计算,并选择一题进行验算。
交流。
五、诊断练习。
下面的计算对吗?不对的,请帮助改正。
2/5+1/4=3/9=1/3。
1/6-1/24=4/24-1/24=3/24。
3/5+3/10=6/10+3/10=9/10。
1/6+1/8=1/14。
六、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四1。
学生各自涂色,并写出得数。
同桌互相检查。
2、做练习十四3、4。
指名读题后,学生独立解答。
其中第4题提醒学。
生根据要求的问题正确选择条件。
集体交流。
七、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八、作业。
练习十四2。
教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体现了“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主要有以下的特点:
把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通过已学知识的迁移,为学生探究方法提供可能,课堂中有效渗透转化的思想。
习题的练习既能突出本节课的重点,起到巩固深化的作用,又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增长学生的智慧。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kouhaodaquan/166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