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口号大全

小学督学调研报告大全(16篇)

小学督学调研报告大全(16篇)



通过撰写调研报告,可以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依据,帮助其做出正确的决策。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在写作过程中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小学调研报告

xx(校长)

xx(各教研组长和年级组长)

1.学校规定每学期初进行三天教科研培训,聘请专家来校讲学,进行新教师培训和校本教研活动。

3.青年教师每学年写一篇教学论文,其他教师写一篇教学论文或总结。

4.每学期对教师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存入个人成长袋并与年终考核挂钩。

1.“给教师的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著

2.“班主任工作” 魏书生著

3.“说课、听课与评课” 教育科学出版社出

4.“共同应对”-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困惑与思考 常州高教研室编著

5.“课程与教学”上

小学调研报告

小学阶段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很重要,它为笔算,估算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能更好的读懂学生,使小学生的口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因此,确定调研课题为《小学数学口算能力》作为调研报告主题。

1.了解全校一至六年级学生数学口算能力的水平。 2.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口算能力和数学教学提供科学依据。

我校教导处对全校一至六年级学生进行了数学口算能力调查,参加这次能力调研的学生有207人。

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竞赛法,个别访谈法。 问卷调查法:你掌握了哪些口算的方法与技巧? 访 谈:你会新旧知识之间的转化吗? 你认为熟练地口算对你的计算有帮助吗? 竞 赛 法:学生参与的100道口算题的计算。

这次质量调研试卷共设计了100道口算题。混合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同时也混合了小学阶段各学段设计到的整数,分数,和小数。 学生答题情况乐观, 说明我校学生的口算能力比较可喜。

综上所述,本次调研的结果还是比较乐观可喜,这为我校发展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学科的依据。

小学调研报告

20xx年xx月xx日上午,阳光明媚,天气不错。我对小区旁的草坪、垃圾箱实地调查。在调查的过程中,我增长了不少见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调查的过程中,我收获了许多,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

(一)、由于人们环保意识薄弱,经常是垃圾到处乱扔。所以草坪上垃圾箱周围各种生活垃圾随处可见。在草坪上,你可以看见被丢弃的快餐盒、塑料袋、酒瓶、泡沫……甚至是一些家禽家畜的尸体也能看见,原先美丽整洁的草坪变得惨不忍睹,垃圾的臭味越来越大。人们在清洁了自身的同时,却把所有的污垢留给了草坪,这是多么不道德啊!我们仿佛听见了它在悲哀地哭泣。

通过调查,我发现了许多的问题,我想提出以下的几个建议:

有关部门可以通过分发传单到各户、墙报宣传、环保知识讲座等方法来增强大家的环保意识,教育大家不要再往草坪中乱扔垃圾,倾倒废水、废渣等,垃圾一定要扔在指定地点,尽量不用、少用塑料袋,要积极使用可再生利用的用品,减少白色污染。并自觉维护小区的卫生。多学习和宣传有关环保的法律,积极向环保部门举报破坏环境的行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重新回到原来的美丽。我们真的希望能在再次看见清洁的草坪,看见蝴蝶、蜻蜓在飞舞,看见我们的笑脸。

相信通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家园会变得越来越美好。让我们以**市争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这一活动为新的起点,为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家园而行动起来吧!

通过这次自我组织活动,我深入了解了环保知识,增长了社会见识,锻炼了社会实践的能力。

我相信,只要大家以身作则,都来争做环保小公民,就一定能使我们小区草坪重新找回清洁,找回美丽。

小学调研报告

靖边县位于榆林市西北,地处塞北边陲。北于内蒙古接壤,西临宁夏,是历史上汉族与回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相融合的地区。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县逐步成为陕北地区一个重要的商业重地,外来人口增长迅速,少数民族人口也迅速增加。截止20xx年我县约有少数民族1500人,期中回族约754人,蒙古族约468人,壮族约278人。县委县政府也加大了对民族教育的投入,使得民族教育得到较快的发展。

一、民族教育基本情况

我县民族教育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上级教育部门和民族事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各项工作开展的井然有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主要表现在靖边民族小学的发展上。

二、落实民族教育方针政策

我局始终将民族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优先重点发展民族教育。按照国家的民族教育政策和方针的要求,站在民族教育事业民族发展和民族团结的高度来思考,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并解决。

三、我县民族教育工作现状及特色

1、特设靖边县民族小学

开办了首个以民族教育为特色的城区县办小学。从20xx年至今已连续输送少数民族毕业生累计268人,其中,在校民族学生121人,为我县的民族教育做出了重大贡献。

2、独特的校园民族文化建设

(1)、每学期开展民族文化周活动

民族小学每学期开展回族、蒙古族文化周活动。活动周期间,学校专门采购民族文化用品、布置特色文化教室、安排民族文化知识竞赛等活动。

(2)、特设民族语言选修课

民族小学专门聘请回、蒙族教师各二人,开设有民族语言选修课。在学生自愿的情况下,选修本民族的语言课程。

(3)、开设校内民族教育扶贫基金。

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家境贫困,上学困难。民族小学设有少数民族教育扶贫基金。迄今为止,先后扶助马帅、姬小霞、马鑫泉等25名贫困生。

四、我局加大民族学生扶困助学力度。

1、加大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补助资金,从20xx年起,我县实施教育零收费,补助住宿生生活费。

2、加大高中教育阶段民族学生助学金。

我局对县内两所高中的民族学生进行统计,结合两校助学金制度,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奖励比汉族学生高80%。

五、我县民族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民族教育资金匮乏

县委县政府虽然大力支持民族教育,但是在教学设施和设备方面有待改进,搞好民族教育任需大力投入。

2、教学场所、设备有限

我县民族小学是唯一一所民族教育特色小学,可是受到学校场地和设施的影响,教育教学受到限制,有待进一步改善。

靖边县教育局 20xx年2月21日

小学调研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今年来,我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重中之重。市政协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个中心工作,组织力量深入农村,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开展专题调研。根据市政协的部署,政协台港澳侨联络委组成调研组,就我市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现状,采用座谈会、访问、个别谈话等形式开展为期一周的调研活动,深入市教育局、鸿山镇、永宁镇、祥芝镇,与分管领导、教委主任、中学校长、部份小学校长和校董进行座谈,个别访问了审计局、教育局中教、小教、幼教、器材、计财等科室负责人。调查表明,目前我市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紧张,学校运转困难,师资力量匮乏,教师队伍难以稳定,外来工子女就学压力加重,存在着不少不容忽视的困难与问题。

目前,我市共有农业人口23.5万,占全市户籍人口的76.8%。农村中小学共68所,占全市各类学校数的41.98%,其中中学11所,小学57所,农村中小学学生27500多名,占全市中小学生总数的45.6%,农村中小学教职工1542人,占中小学教职工总数的40.28%。此外,还有幼儿园(班)63个,就学幼儿6700多名。多年来,我市针对农村教育相对薄弱的状况,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增加了对农村中小学教育的投入,着力做好“二改二加强”工作,即着力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改善农村中小学师资教育队伍建设,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学装备,推动农村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与区市教育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与问题。

(一)布局欠缺合理,亟需规划调整

一是存在小规模学校的现象。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出生人口逐步减少,生源随之减少,农村小规模学校随之出现。据统计,我市生数不足200名的小学就有8所。由于农村学校规模小,校本学生人数少,师生比例不合理,办学的规模效益很低,造成校舍设备、教育资金和师资力量的严重浪费,教师无法专职化,教育质量难以提高。当前,拆并校工作仍存在困难,既有并校后学生接送困难、交通安全隐患等客观原因,也有相当部分村委、村民、华侨阻挠并校等主观原因。如:祥芝古浮小学三年前就已不足200人,教委三年来做了大量的协调工作,但因50%的村两委和村民不同意而停止。二是存在“多校一地”的现象。“三校一地”,即银江中学、小学、幼儿园同在银江中学校园内使用,银江中学实验室、美术室、音乐室腾给小学和幼儿园办学,无法开展相关课程,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不到锻炼;“两校一地、一校两地”,即永宁中学初二到高中年段在新校舍,初一年段与永宁中心小学同一旧校舍办学;“幼小一地”,即普遍存在着幼儿园附设在农村小学的现象。众所周知,各校学生的年龄特点、作息时间、管理方法、教学活动和行为规范要要求不同,这样的“多校一地”,不但无足够场所开展活动,学生全面发展受到制约,而且也造成了学校管理十分困难,教学活动互相干扰,教育质量受到不良影响。

上述两种截然相反的现象,前一种是生源太少,规模过小,造成校舍、设备、师资的浪费;而后一种是校舍设施的不足,互相影响,制约教育教学的发展。事实表明,我市农村中小学校亟需合理布局,教育资源亟需优化整合。

(二)教育经费紧缺,学校运转艰难

在调查中,教委、学校、校董会纷纷反映:办学经费车薪,学校运转困难。由于办学经费不足,有的学校教师差旅费出现困难,无力派教师参加培训,无法进行教研,只能以看cd代替培训;有的教学设施坏了,费用巨大,不能维修;有的学校无力支付维修、保养、更换的费用,因担心设备、仪器损坏而停止使用,使之成为摆设;有的教学仪器、图书资料、体育设施、实验用品等配备不足,实验课开设率低,制约了教育质量、学生素质的提高。如:东明小学校长反映,经费十分紧张,难以支付电脑室的监控、多媒体电灯、电脑配件等费用,甚至因支付不起矿泉水费而取消学生的技能训练和比赛。又如:祥芝中心小学反映,今年市财政拨付公用经费共计5万多元,仅第一季度的电费就达1万多元等等。据测算,500人规模的农村中学比城市中学少收6万元,支出却比城市中学多支出3-5万元,等等。显然,我市农村中小学经费紧缺问题十分突出。

上述问题的出现,既有改革发展的必然,也有工作不到位的原因:一是农村税费改革的启动,在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农村教育也出现了复杂的新情况。以前我市农村学校可以收杂费(小学每生每年收90元,中学每生每年收120元)、借读费(小学每生每年收800元,中学每生每年收1300元),但是,从今年起,我市按照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全部免除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和借读费后,原来作为教育经费的杂费和借读费两个重要来源的渠道被取消,造成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总量出现较大缺口。学校必要的经费来源减少,办学经费得不到保障,农村中小学的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二是市财政投入只能保证教师工资和学校的基本运转。据教育局的统计,03年我市预算内教育经费8033万元,其中教职工人员经费7735万元,学校公用经费319万元;04年预算内教育经费8850万元,其中教职工人员经费8531万元,学校公用经费319万元;05年预算内教育经费8850万元,其中教职工人员经费8531万元,学校公用经费319万元;06年预算内教育经费13405万元,其中教职工人员经费12662万元,学校公用经费443万元,学校设备费300万元。这份数据显示,我市预算内教育经费虽然做到逐年增长,但主要用于人员工资,公用经费投入少。三是教育附加费没有全额用于教育。《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泉政[20xx]文2号明确规定“城乡教育附加费足额征收、专款专用,全部用于教育”,然而,绝大部份乡镇都没有把所征收的教育附加费全额投入于教育,有的乡镇甚至还采取变通办法挪用。审计局曾对我市9个镇(街道)20xx年度征收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的征、管、用进行审计,发现部分镇(街道)支出代征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手续费偏高,超过规定的比例,挤占专项资金5万元;有6个镇(街道)扩大教育事业费附加的开支范围,挪用教育事业费附加86万元。20xx对全市教育费附加开展专项审计,发现7个镇(街道)共挪用教育费附加88万元。四是村财和社会支持办学力量有限。长期以来,我市村(居)、旅外华侨、企业对农村中小学办学给予很大支持,但因相当部份村(居)、旅外华侨尤其是菲律宾经济萧条、企业支持办学没有完善的机制等各种因素,村(居)、社会支持办学和奖教奖学难以保障。

可见,我市农村中小学教育存在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不够完善的问题。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势必会导致办学条件和办学效益差,严重阻碍农村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进一步调整、完善农村教育投入和管理体制势在必行。

(三)教师严重流失,队伍难以稳定

教师是教育的重要载体,在整个教育工作链中起着主导的作用,教师队伍的稳定对于保障和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正常发展至关重要。然而,许多迹象表明,我市农村教师队伍存在不稳定的现象,问题较为突出。倘若不着手解决,将会给我市农村中小学教育事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调查发现,许多教师不安心在农村执教,争相往市区调,优秀骨干教师外流,教师严重流失,师资十分紧缺。如:祥芝镇教委反映,近十年有六、七十名从学校毕来后,只在该镇从教五、六年,正值成为骨干发挥作用时相继调走的,留下的教师要么年轻要么年老,致使中青年骨干教师匮乏,教师结构不合理。据永宁教委统计,近十年有近百名骨干教师外调,造成优秀教师严重流失。总之,学校普遍反映,精心培养的骨干教师纷纷调往市区,农村学校成了市区学校培养骨干教师的基地,从而也影响了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城乡差距明显:一是办学条件差。市区学校的设备已达一类标准,而农村还未达到二类标准,相当部份学校办学条件十分简陋,设备、多媒体、运动场、电脑室、语音室、实验室等专业教室等设备不全。有的农村小学甚至比市区小学落后了50年。二是生存环境差。如:学校周边工业多、环境污染,不适合人居;有的学校没建教师宿舍,教师无处安身,许多教师在市区购置住房,盼望尽快调离,改变环境。三是工作条件差。校舍简陋、配备落后、设施不足、家长素质低、生源质量差、班生规模大、工作量多、压力重,制约了教师能力发挥,影响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四是子女受教育环境差。农村教师的子女不能就读于市区公办学校,为了让子女能就读于市区公办。五是福利待遇差。农村教师的奖金福利远远差低于市区教师,存在着待遇不公平的现象。

(四)外来学生剧增,就学压力加重

随着我市农村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外来工纷纷涌入,外来生就学日益增多,给我市农村学校造成巨大的压力和困难:一是数量大。导致教室不能容纳,设备无法配齐,储备教材不够,班生规模超编,师资力量紧缺。如:鸿山镇福民小学现有学生964名,每学期新增50名外来工子女。每班生数已达54人,无法再容纳外来生。据预计,随着年底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建成,近万名外来工将带来二、三百名子女入学;永宁中心小学教师紧缺,班生数达58人,已经严重超标,教室十分拥挤,等等。二是所占比例大。相当部份学校外来生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有的已超过半数,如:祥芝大堡小学现有604名学生,其外地生占441名,占总生数73%。原来为了本村学生就学,村委、村民义不容辞,捐款助学,但是现在学生结构已发生变化,本地生少、外地生多,村级办学的积极性不高,筹集资金投入教育的力度有所减弱。再者,因村财有限,即使全力投入,也难以满足大量涌入的外来工子女就学的需要。三是流动性大。外来工频繁更换工作,子女随着不断转学,许多学校每周有都外来生入学转入,给学校管理造成十分不便。四是随意性大。中途转学、提前离校或超时归校的现象经常发生,教材版本、进度不一、语言不通,给教师的教学带来极大困难,制约着农村教学质量的提高。

显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积极应对我市工业化发展给农村中小学校带来的冲击,妥善解决外来工子女入学问题,切实减轻学校的压力,是一项急迫的任务。

(一)作为重中之中,确保优先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农民的素质决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决定农村文明的程度,决定农村现代化的进度。发展我市农村基础教育,强化我市农村中小学校教育功能,是提高我市农民文化素质的主要手段,也是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因此,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大发展农村中小学教育。一是党委政府把农村中小学教育纳入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教育宏观政策制定上充分体现农村教育目前重中之重的地位,切实把农村中小学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优先满足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的需要,保障农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二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发挥好独特作用,不断推进教育改革创新,扎实做好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各项工作。三是建立市领导挂钩农村学校的制度,把领导挂钩到农村,同时赋予一定的义务、权力、财力,切实为学校排忧解难,积极解决制约农村教育的问题。

(二)优化学校布局,整合教育资源

为了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针对我市中小学校布局不合理的现状,建议,一是把我市农村中小学校的布局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中,按照“立足发展、着眼长远、方便群众、确保安全”的原则,统一规划,科学布局,留有余地,适当调整,合理拆并,改善办学条件,整合教育资源,做到学校布局的整体优化和协调发展;二是把幼儿教育纳入我市初级教育的内容,确保每个镇都在一所初中学校、一所中心小学及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目前,我市9个镇(办)中只有祥芝和永宁两个镇有公办中心幼儿园。三是盘活被撤销、合并学校的现有资产,所得资金用于改善办学条件。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是培养人才的人才。教师队伍的建设,在整个教育环节中至关重要。师资力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育质量。各级政府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发展农村教育的关键性工作,采取切实措施,稳定教师队伍,提升教师素质,为农村教师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一是出台吸引教师在农村执教的配套政策,例如,建设农村教师住房,解决子女上学,提高农村教师的津贴、补助标准,把提高农村教师待遇落到实处,让他们安心农村教育,切实解决农村教师队伍不稳定的现状。二是针对农村学校教师紧缺现状,适当放宽农村学校教师配置的师生比,增加农村学校的教师编制,切实减轻教师因缺编而造成的沉重课时负担,避免长期的超负荷运转,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学习和研究教学,提高教学水平,适应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教学需要。三是充分发挥市进修学校的作用,加大对农村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的培训力度,通过一至二年的全脱产进修、鼓励教师自学进修提高学历和学习兄弟学校先进的教学管理经验等途径,整体提升农村教师素质,确保他们适应新的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需要。四是延长支教时间,加大城乡学校对口支援和教师交流力度,增强城乡教育互动融合。也可适当引进高学历的研究生带动教学教研质量的提高。五是切实可行地解决农村代课教师的问题,由市财政按各校缺编的教师人数拨付给学校聘请,提高代课教师的待遇。

(四)采取有力措施,加大经费投入

“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大教育投入。经费落实得好,则农民得实惠,孩子得希望,教育得发展;如果落实得不好,则影响的是一个地方的农村教育事业,是一大批农村孩子的未来。农村中小学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稳定可靠的投入是搞好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物质保证。为保障农村教育投入,建议政府,一是将农村教育经费全额纳入预算,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教育,确保落实教育“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二是从新增农业税中划出一定的比例用于农村义务教育,以“确保农村教育的投入不低于农村税费改革前的水平”;三是按照《教育法》国家鼓励境内、境外社会组织和个人捐资助学的规定,积极鼓励社会各界在自愿的基础上捐资、集资发展农村教育。四是征收的教育附加费专款专用,全额用于教育,不得挪作它用。五是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农村中小学设备添制、校舍维修、教师的继续教育等等公用经费标准。六是建立专门的教育经费,用于资助农村家庭困难学生和残疾学生接受教育的扶困助学制度。

(五)给予政策倾斜,扶持外来生学校

《义务教育法》(草案)规定流动人口子女享有与当地适龄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解决在流入地区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是流入地政府应尽的责任。流动人口也是纳税人,为我市的经济发展和建设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其子女教育应该得到我市本地入学儿童同等的待遇。然而,随着我市发展建设的加快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镇级工业集中区正在整合兴办,外来工子女日益增多给农村学校的经费、设施和教学等方面带来巨大的压力。当前,正值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际,市委倡导“以工哺农、以城带乡”方针,深入人心。在此,建议由市政府出台政策,采取措施对外来生学校给予倾斜,由市财政按外来工子女入学人数增加经费,确保学校经费的足额投入。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既是民族的希望,也是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希望所在。发展农村中小学教育事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之中,是提高农村劳动力全面素质的关键,是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需要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采取得力措施迅速加以解决,也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共同关心和支持。

小学调研报告

被人们尊称为“渔王”然而“渔王”年老的时候非常苦恼,有个渔人有着一流的捕鱼技术。因为他三个儿子的渔技都很平庸。于是经常向人诉说心中的苦恼:真不明白,捕鱼的技术这么好,儿子们为什么这么差?从他懂事起就传授捕鱼技术给他从最基本的东西教起,告诉他怎样织网最容易捕捉到鱼,怎样划船最不容易惊动鱼,怎样下网最容易请鱼入瓮。

长大了又教他怎样识潮汐、辨鱼汛…凡是常年辛辛苦苦总结出来的经验,都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了可他捕鱼技术竟然赶不上技术比我差的渔民的儿子!一位路人听了述说后,问:一直手把手地教他吗?为了让他得到一流的捕鱼技术,教得很仔细很耐心。一直跟随着你吗?为了让他少走弯路,一直让他跟着我学。

路人说:这样说来,错误就很明显了只传授给了技术,却没有传授给他教训,对于才能来说,没有教训与没有经验一样,都不能使人成大器!

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走进了新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已经成为我教师共同关注的焦点。下面的一则故事让我看到自己的影子。

渔夫的苦恼不正是我的苦恼吗!为什么我认真地备课,辛辛苦苦地上课,教学重难点千叮咛万嘱咐,学生却不领情呢?新课程标准为我指明了方向。英语课程标准中新增加的内容有学习策略、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创新精神、中西方文化差异、健康的人生观、终身学习等,特别强调人的发展和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强调学生的情感态度,强调文化交际意识以及健康的人生观。今后教学我主要从学习策略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入手。

21世纪的文盲不是那些没有知识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有效的学习策略不仅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和质量,有利于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高效地掌握知识、培养技能以及形成高尚的品德,还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学习策略的掌握与自己学习策略的生成,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创新。

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学习策略的训练,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意识地尝试和使用学习策略,观察学生的学习策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咨询,不要轻易地否定学生的学习策略,更不能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想这就是“授人以渔,终身得鱼”的道理吧!

1、给学生一个空间,让学生自己往前走。学生有自己的思考余地,顺着他们喜欢的方向前进,他们才会不自觉地坚持走下去。就像人类需要改善居住的环境,大的房子活动空间就大,就更加舒适、自由。孩子更加向往自由,更喜欢无拘无束。

2、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教师在课堂上要创造条件,学生知道说什么、做什么,不知不觉地感知和操练。例如:

3、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找答案。学生本来是勤学好问的。让他们自己通过各种方法、手段、途径找到问题的答案,学生的思维更加敏捷。

4、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们自己去讨论。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而问题的答案不确定,这就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总结。自己解决不了的事和别人商议、讨论,增加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合作意识,为他们走上社会适应社会的复杂性提供了保障。

作为教师,我们要注意的是: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赖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死抓学生,只顾眼前利益,不顾学生将来的传统教学只是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教学。给掌心的沙子留点空间,也许就不会有沙子从指缝漏掉了。

小学调研报告

4、欠缺工作领导艺术,不注意在工作中形成正导向。领导工作大多停留在布置的多督促检查的少,更谈不上总结反馈了,因此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扼杀了教师工作中的积极性及创造性,不能调动全体教师的争好、争优、向优秀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建议每项工作都要做到有布置,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奖惩分明,从而让教师把心思全部集中到工作上。

5、教师队伍从结构上呈现出"三多一少"的局面:即接班民办转正教师多、非师范院校毕业生多、中师生拔高使用多,中青年骨干教师少("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基本没有)且因地方偏僻,教师流动比较大,每当通过多年培养,能做为教学骨干使用的时候就从学区调离了,近几年来先后就有20多人从学区调离,然而上级又不能及时的补充或者调走的及退体的人多而补充的人少,导致教师数量紧张,有的学校没有音体美信专职教师,均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音体美信课不能保证,且导致所有人员工作量大,因此投入学习进行能力提高的时间及空间明显不足且中老年教师人数偏多,特别是小学,老龄化严重,跟不上现代教学工作所需要的快节奏、新要求。另外就这一部分教师从思想上分析,家在城里的多为年轻教师,大部分教师不能一门心思扎根农村搞教学,而是削尖了脑袋,托人情想办法要进城;家在本地农村的多为年龄大的老师,这些人又大多得过且过,吃老本,不思进取,不谋发展;还有一部分教师的实际教育教学能力已远远达不到素质教育应有的要求,部分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教学方法落后,缺乏新的教育理念、驾驭课堂及从事教育教学所必备的新技能。

6、教师自身素质欠缺,课堂上没有激情,职业倦怠感明显,对学生没有爱心、耐心、责任心,表现出明显的教学盲目性、随意性。教师在课堂上观念落后,课堂教学能力缺少强有力的理论依托,学生对教师的讲解不感兴趣。

7、教育理念落后,教学目的不明确。我们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和技能,更好应用到实践中。在教学中,教师没有很好的履行"引领者"、"组织者"、"指导者"的职责,常常居高临下,总以一个讲师的姿态,用单一的问答方式讲解知识,严重忽视学生学习知识过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抹杀,丧失学习方法的培养,导致学生学习的低效,教学质量不高。

8、不注重学习,为完成任务迎接检查而完成各项教学工作。备课时对课标的要求不明确,吃不透教材,没有很好的思考钻研如何使用巧妙、多变、实用的教法和学法而让学生学会、会学,而更多采用的是备课抄教案、上课照本宣科。教学方法呆板、落后、单一,违背新教材的要求;同时上课图省事,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应付着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手段单一,现有的多媒体设备不会、不能充分利用,使学生听课没有新鲜感,经常产生厌烦的心理,学习无兴趣,学习动机得不到激活。

9、课堂无激励或激励评价功能运用不当。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然而很多教师在课堂上,都一个样,不能很好的运用教学评价激励功能,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时学生答错了,教师不是鼓励和引导,而是一味的批评。课堂气氛沉闷,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很累。

10、学校教研氛围不浓,只是常规性的听听课评评课,甚至还有只有听听课而已的,教学工作缺少主动反思及实心真意的交流,课题研究等一系专家型教研工作,缺乏长久有力的指导,老虎吃天无法下手。

11、优秀生源大量流失、留守儿童日益渐多,爷奶辈只管吃穿,不管学习;在家的家长忙于生计或者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对学生学习不闻不问等现象极其严重,导致农村教师既要抓教学,又要抓学生教育的孤军作战现象也是制约学校质量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

教师层面存在的问题,归为以下几种类型:

a、专业不精型

原因:(1)专业不对口。所学专业没能在教学中发挥作用,而是因学校工作需要改教了其他学科。

(2)教学经验少。教学时间短,对教材不熟悉,教材理解不透彻,重难点抓不准,缺乏系统的学科知识。驾驭课堂能力不强,不能随机应变,预设有余,生成不足。

(3)专业底子不足。由于多数教师是普通班出身,业务知识不精,底子薄,缺乏过硬的教学本领,自身所拥有的一桶水的容量本身就少,给予学生的一杯水就微乎其微了。

(4)适应不了新课改。部分老教师对新教材、新教法持质疑态度,不肯接收新的教育理念,不愿及时充电学习。素质教育倡导至今依然我行我素,因而形成了"业不精新群体".

b、素质欠缺型

原因:(1)先天因素。有些教师自身素质存在着某些问题,如:语言啰嗦;语速过快或过慢;动作慢,反应慢,工作效率低;缺乏严谨的工作态度,考虑问题不全面,办事拖拉;没有时间观念,走哪儿歇哪儿,无目标,方向性不强。

(2)后天因素。不注重学习专业知识;不注重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提升,没有把学生当成大人那样给予足够的尊重;不能面向全体,特别是后进生,缺乏耐心、细心和爱心;教学方法陈旧,课堂气氛沉闷;处理问题的方法简单、粗暴;不能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影响了教师形象。

c、安于现状型

原因:(1)不思进取。满足于现状,工作不积极主动,不求上进,能拖则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没有真正以校为家,没有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看。缺乏责任感,只是为糊口而工作。

(2)前途无望。觉着岁数大了,上不了优质课、公开课等,学校评优选先于自己无缘,于是心灰意冷,甚至产生厌倦情绪,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只凭老本混日子。

(3)自以为是。尽管自己的教育教学存在着问题,却不肯正视,甚至误解领导、老师、学生的意见、建议,自认为"无论我怎样,学校都不能把我怎么样",一意孤行,我行我素。

d、忙于应付型

原因:教师身兼数职,临时性的工作多,影响了教师工作的自主性。很多教师疲于应付检查,缺乏个性的做法,也缺乏深入思考的时间,成天盲目、被动地跟着上级的指挥棒转,身心疲惫,影响了工作效果。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整改措施及建议:

(1)加大教师招聘力度,在多才能优中选优;其次,拟定并出台《教师流动管理办法》,让所有的教师知道自己在这个地方应最少服务多少年、怎样做可以到什么地方,如此以来才能心稳,才能一门心思的投入到教育教学中来。

(2)加强培训。针对所有领导及教师专业素质及思想道德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采取全员培训、学科培训、专题培训、专项培训等方式,实施持证合格上岗制度,切实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及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

(3)开放课堂。课堂随时开放,学生家长、领导推门听课。教师才有认真准备每一节课的紧迫感与动力,才会在舆论与监督下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中心教研组赛教采用限时备课讲课的方式,以常态化教学水平论高低。倡导教师间相互观课,每学期不少于25节,要求有全面的听课记录,学期末写出听课报告,从授课教师、听课教师两个层面总结反思,共同改进,实现双赢。

(4)加强学习交流。埋头苦干,不如高人指路;用耳朵听一千次,不如用眼看、真实感受一次。进一步加强与名师及名校的交流力度,开展系列活动,寻找学校间的差异,将找到差异作为促进学校发展的资源和动力。加大对交流教师的奖励力度,激发其积极上进的一面,学年末评出优秀交流教师。

(5)改革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紧紧围绕"突显学生主体地位,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的教学模式。要依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已有学习水平来整合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程序、选用教学方法、选取教学组织形式。要坚决贯彻落实教师课堂讲授限时规定,着力解决讲与练、教与学、知识传授与能力发展、教程推进与方法融合等关系问题,确保课堂教学的高效。要敢于突破教育教学传统,正确处理好传统与现代、改革与继承之间的关系,按照"构建——实践——反思"的思路构建自己的教学模式。

(6)建立教学资源库。教学资源库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设计、学案编制、课堂实录、训练检测、经典试题、教学反思、教材解读、课标研读、教学交流、教育理论等方面。教学资源库中资料的来源可以是教师的原创,也可以是教育名家的资料选摘。教学资源库的建立可以先以学校为单位,之后以学区为单位,最后实现学区全覆盖。

(7)在教育均衡的大前提下,解决优质生源不外流的现象。然而对于农村学生放学学习无人管的实际,建议在农村及城区之间实施差异化管理,鼓励农村学校延长学生在校时间,从而缓解学生不完成作业或不按时完成作业的现象等。

小学调研报告

课外阅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和提高学生文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正确地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因此,怎样看待校学生课外阅读,引导校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提高学生语文水平,这是目前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地域文化、经济发展、教育观念等诸多方面的原因,我县农村校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茅坪镇属于白河县较为发达的乡镇,但相对于其他地区来说,仍很贫困,经济比较落后,文化也不够发达,加之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和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的制约,小学生课外阅读量少,阅读能力低下,严重影响语文教学工作,制约着素质教育的实施。

通过思考,我发现我校小学生课外阅读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也受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的制约。为此,我进行了这次调查研究。

调查的目的:一是了解我校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二是通过调查,了解影响学生课外阅读的因素,以利于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扬长避短,提高教学质量。

(1)调查法:此次调查问卷为学生调查问卷,共发出120份,收回120份学生问卷。其中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态度等。

(2)文献研究法,查阅阅读心理相关的文献资料并研究相应的阅读心理指导对策,帮助小学生培养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果。

通过调查研究,我发现纸坊小学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

(1)学生课外阅读量少。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读过的课外书很少,一学期大概能阅读6—10本的学生只有52人,不到百分之50%,而一学期大概能读1—2本的仍有26人,占20%。

(2)学生阅读能力低下。通过访谈发现,绝大多数学生读课外书只看情节,走马观花,喜欢看“脑筋急转弯或儿童漫画之类的娱乐书”的有34人,占25%。

(3)学生课外阅读资源贫乏。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有阅读的兴趣却没有书可看,学生看“与学习有关的复习资料,如《课课通》《一课三练》一类的”的有54人,占48%。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我分析,原因有以下几点:

(1)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来源匮乏。首先是学校藏书数量少,内容陈旧,而且大多数学校图书室未向学生开放,学生想读书却无处借阅.其次多数学生家中没有图书,学生放学回家想看书却无书可看。

(2)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各级学校教师不能给学生提供阅读的条件和机会,一味地应付抽考、会考,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语文和数学两科的课业学习上,课外作业挤占了学生的课余时间,就连节假日也要对付大量的家庭作业,学生想读书哪里有时间和精力?同时,许多家长也认为读课外书籍影响学习,因此,不让学生看课外书,一旦发现,轻则没收,重则毁掉,学生在家里想看书也不敢看。

(2)各级学校领导、教师应转变观念,努力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改形势,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丰富学生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而这些都有赖于学生的课外阅读,因为课内学习毕竟是有限的。

(3)科任教师要重视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首先应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才会有阅读的内部动力。其次要进行阅读指导。一要指导学生正确处理课内、课外阅读的关系;二要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读书,鼓励他们多读好书;三要让学生每天花一定时间读书,养成习惯;四要做好读书笔记;五要定期举行读书会,让学生交流读书体会。

(4)学校应积极与家长联手,从改善家庭环境、营造家庭文化氛围入手,创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气氛,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例如定期召开家长会,及时向家长反馈孩子的阅读现状,同时了解孩子在家中的阅读情况。教师也应经常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和学生在家中的学习生活和课外阅读等情况,教师与家长应该多沟通,共同为孩子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大多数同学在阅读时常常走马观花,不注意细节,还有些同学阅读常常虎头蛇尾,不能坚持到底。所以,同学们在选择阅读内容应该要有目的、有系统地进行,在阅读时,要仔细认真,深刻体会,并且安排好阅读时间,阅读后,适时的写下阅读心得体会。阅读时还可以通过一些活动结合书本知识,在学中做,从做中学。

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经常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指导学生有目的、有选择的阅读,则小学生阅读能力强,反之,阅读能力就差。

在家庭环境中,家庭文化氛围浓,书籍报刊丰富,那么学生有书可读,其课外阅读状况就好,反之,无书报可看,学生想读也是枉然,其课外阅读势必是纸上谈兵。另外学生家长有一定的文化修养,爱读书看报,对孩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其影响力是很大的,反之,学生家长文化素养低,爱好庸俗,不读书不看报,对孩子反面的影响也不可低估。

每节语文课前的三分钟谈天说地或好书推荐,设置班级“读书档案表”,做到一课一名句、一日一诵读、三日一古诗、一周一美文、一周一好书、一周两习作、一月一交流。每月评选“诗文诵读大王”“读书之星”。

可以采用“激将法”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随时与学生交流阅读体会,帮扶着学生读完一本本有价值的书。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做为一名引领学生阅读的教师,要“授生以渔”,从而让学生终生与书为伴,让书伴随着学生健康成长,让书成为他们人生中的“指路明灯”。

小学调研报告

本次调研,我校根据县教体局调研文件要求,从幼儿园到小学的不同参训对象开展培训需求调研。发放调研问卷15份,回收有效问卷15份,在提交问卷的培训对象中,教龄在5年以上的有10人,这些人基本上都全程参加了我县组织的继续教育,对继续教育工作的发展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他们的态度和建议有利于对培训工作的全面审视和规划;他们的意见应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适性。

(一)根据问卷分析,老师们对新一轮培训的期待主要有:

1、根据问卷分析,我校教师认为自身素养最需要加强的是教育科研能力、分析选择教材内容的能力、运用教学方法的能力。

2、我校教师普遍认为学校培训应重点落在课堂组织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钻研教材、教学设计的能力上。同时希望参加的培训方式主要是主题研讨活动、专题讲座、听说评课。

3、对于20xx年培训的课题名称及培训模式,有20%左右的教师提议进行专题讲座和主题研讨,针对最新教育理念、信息技术、有效组织教学等几个方面。

(二)存在问题。

对于参加校本培训,我校教师普遍认为教学任务重、时间紧是影响参加培训的第一要素。

二是内容的问题。过去培训内容的确定,主要是自上而下确定的,教师们主要是被动接受。培训重理论轻实践的成分还是很大,培训的内容往往与教师的需求还是两张皮,培训的针对性还不强,对实践的指导还不够。

三是方式的问题。过去的培训主要是集中培训。集中培训主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组织开展,一人讲,数百人听,方式单一,受训者被动接受,效果不好。往往流于形式,成为教师的负担。

四是成果转化的问题。各种培训的训后跟进不到位,形成了培训结束,就画上了“圆满”句号的现象,使得有限的培训成果失去了及时转化为自己或指导他人实践的最佳时机。

一是希望加强培训工作的组织管理,建立健全教师培训工作的激励奖惩制度,进一步调动教师参训的积极性,让老师们在参加培训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精神鼓励和实惠。

二是要真正从教师的现实需要出发,设计培训内容。如果要增强老师们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活动要更有针对性,要与老师的教学任务相关。

信息技术培训等,不能大一统、大呼隆。以便每位老师都能在培训中得到不同的收获和发展,并做到固定培训时间,提前计划培训内容,使各种培训具有延续性,少走过场,将培训落到实处。

四是希望加强培训者队伍建设,组建名师讲学团,开展巡回教学指导,加大对学校层面业务指导人员的培训力度。

小学调研报告

一年一度的期末考试越来越进了,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可能的提高复习效率,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近日我校对全体教师的期末复习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本次调研的情况汇报如下:

3、各教师能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向40分钟要质量,提高复习课的有效性。但也能打时间仗,充分利用自习和休息时间,着重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4、我校在期末复习期间注意引导学生劳逸结合,每天坚持做好校园集体舞和间操,并保证学生一小时的体育活动。

2、教师的复习课随意性大,方法单一,效率不高。主要存在问题包括:

(1)部分教师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2)复习备课与计划不符;

(3)复习课等同于习题练习课,以试卷为复习内容,先做试卷,然后讲试卷,试卷批改后未作具体分析,评讲时也就没有针对性,更不用说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和学习内容的梳理了,这样做导致耗时多而效率低。

3、学校大部分班级的部分学科提前结束课程,让给语数外教师复习。

1、进一步认识期末复习的重要性。期末复习是帮助学生对一学期所学内容的回顾重温,是对所学知识体系的进一步建构整合,是帮助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一环,同时也能使学生的考试成绩在原来基础上有较大提高。因此要进一步关注期末复习工作,认真对待复习现状,对于发现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要求,上好复习课,提高复习的效率。

2、加强复习期间的教学管理。各教师要在认真分析前一阶段的复习情况,提出改进措施,提复习效率。学科教师要分析本班学生情况,关注后进生,切实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同时调整好复习计划,多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坚决杜绝以考试代替复习的现象。要认真查漏补缺,真正找到学生的薄弱环节,对症下药,效率优先。

3、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复习课的研究。

小学调研报告

为了进一步加强小学实验教学,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办学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县局的指示和部署,特成立了镇宁自治县教育和科技局xx年实验教学工作检查小组,于xx年11月15~18日,对江龙、本寨、沙子、募役、丁旗和大山六个乡镇中心小学的实验教学工作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

对抽到的乡镇采用调查实验开出率、抽查学生实验操作技能、抽查教师实验操作技能及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进行调研。

(一)调查实验开出率。

深入班级与学生谈话、检查各班实验目录及进度调查实际实验开出情况。

(二)抽查学生实验操作技能。

根据该校三至六年级班级数或学生人数确定被抽学生实验的组数,一般每年级2—4组,每组5人,被检查到的学生当场操作所指定的实验内容,后由检查小组按相关要求进行评分。

(三)抽查教师实验操作技能。

凡担任实验教学的教师都是此次检查的对象,具体形式是每年级抽取一名实验教师(担任科学课的行政领导必做)当场操作所指定的实验内容,后由检查小组按相关要求进行评分。

(四)召开座谈会。

实验结束,分别组织全校实验教师和相关领导进行座谈,反馈实验教学实施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谈自己的认识和建议。

(一)总体情况。

1、实验开出率:各校均能按课程计划开设科学课,但实验开出率较低,从拟定的实验目录来看,部分学校严重压缩学生分组实验,用演示实验代替或纯粹无实验。

2、实验完成情况:本次调研活动,共抽查学生人,能独立完成实验的占,在老师的指导下才能完成的占,完全不会做的占;共抽查教师人,能按要求完成实验的占,不能完成实验的占。

3、操作技能情况:教师自身的实验操作水平严重影响学生操作技能的高低,部分学校教师相关学科的知识面窄,储备不足,极需提高。具体体现在:

(1)器材选用不当、不足。

a、《拓印树皮》实验,学生选用铅笔及油性笔效果不佳,换为蜡笔效果会更好。

b、《食盐、面粉、沙在水中的溶解》实验,三个烧杯大小不一,食盐、面粉和沙的取量不一,造成实验无法对比。

c、《观察蚂蚁的身体》实验,无器材控制蚂蚁的活动范围,造成蚂蚁到处乱跑,不便观察。

d、《光的直线传播》实验,不能合理利用实验室资源“光学实验盒”,自制教具不规范造成实验失败。

e、《阳光下影子的变化》实验,没准备投影绘图纸,直接在课桌上投影绘图,造成环境污染。

(2)操作不规范。

a、使用搅拌棒时,严重碰撞烧杯杯壁及杯底,并在没清洗的情况下在多杯混合物中混乱使用。

b、使用温度计时,不注意液柱是否断开,手心接触红色液泡造成读数不准确。

c、使用测力计时,对测力计上出现的两类刻度分辨不清,读数方法不正确(俯视或仰视)。

d、使用酒精灯时,用火机点燃。

e、《溶解的快慢》实验,用凳子脚压碎糖果,不规范。

(二)原因分析。

1、各校重视程度不够。受传统“重主轻副”思想的影响,多数领导和教师对本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不能很好地意识到科学课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作用。

2、师资队伍极不稳定,没有专职的科学教师,往往是兼职的,教师工作量重,并且更换频繁,每一年对科学学科来说,新教师是难以把握学科教学理念的。

3、教学仪器闲置,教师很少用或不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xx县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据统计,xx县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约xx万人,占全县农村人口的%,即平均一户农户近一人在外务工、经商或常驻城市,大部分的农村孩子成了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不到位,加之人口居住比较分散,给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小学教育带来了难题,直接影响到农村未成年人素质的提高,影响到素质教育的进程。面对困惑与挑战,xx镇中心校提出了拆并薄弱村小、组建寄宿制,实施规模办学、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文江教育迅速崛起的办学思路。于x年xx月,xx镇xx小学率先实施了农村小学寄宿制,通过一年多的实践,基本上解决了农村双亲或单亲外出务工,学生由祖父母或亲戚看管、甚至无人看管,导致学生厌学、逃学、失学的问题,实现了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的农村教育新格局。

随着农村学龄儿童逐渐减少留守儿童增多,广大农村特别是边远山区的学校布局分散、平均办学规模小、小学在校生班额过小、教育资源利用率低、教学质量不高、教师队伍不稳、优秀教师外流、教学质量呈下降的态势等问题日益突出,要解决这些矛盾问题,在农村实施寄宿制学校是边缘山区地方未来农村教育的有益尝试。

(一)农村教师数量与质量的客观现实农村师资匮乏是不容回避的现实。首先是教师严重缺编,xx镇的村小,除城郊的两三所以外,几乎都是一班一师,其中代课教师xx名,占x%,具有中师学历以上教师,占%,其次,师资不稳定,偏远村小由于生活条件、工作条件较差,村小教师待遇也差,造成教师不能安心工作。第三是师资结构不合理,村小均没有图、音、体、外语等必要的专业学科教师,无法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二)农村教育基础设施与管理的客观现实其一,村小投入不足,设备设施落后,办学条件差。村小点多面宽,无法保证一一投入。薄弱村小的校舍简陋、设备设施不足(所村小的学生都没有条件学习计算机),活动场地狭窄,许多必要的活动无法开展。村小生源逐年下降,盲目投入也将造成很大财力浪费。其二、村小管理相对薄弱。由于村小规模小,不能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缺乏规范管理。同时,村小得到上级直接管理的机会又相对较少,因此,村小的整体管理水平低下。

(三)农村学生流动与留守儿童的客观现实让农村学生如何能享受城市学生同等教育是当代中国教育的现实性问题。一方面,农村学生流动问题普遍存在,村小向村完小流动,村完小向中心校流动,中心校向县城重点小学校流动,也给城市教育教学带来难度。另一方面,家庭条件较差、问题学生、留守学生则成为农村教育最大的难题,不仅影响到这些孩子本身的健康成长,也影响到农村人口素质,影响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国策,是一个值得思考和关注的社会问题。

xx镇中心校通过深入调查,广泛宣传,本着“调整布局、方便入学、改善条件、确保质量、稳步发展”的原则,首先在偏远的滥田小学率先实施寄宿制,把离校太远、年龄偏小、家庭困难的留守学生集中起来进行统一吃、住、学习和管理,经过教师广泛宣传动员、家访、调查核实,本着家长同意,学生自愿的原则,最终有27名学生参加了寄宿制,其中,男生xx人、女生xx名。

(一)提供实施“寄宿制”学校的软硬件设施基本保障。

一是硬件设施方面,经过认真思考、精心测算、反复研究,结合该校实际,多方筹资xx万元,改善必备基础实施。主要是利用原来的两间教师办公室改建男女生宿舍,新建学生食堂和教师办公室,学生浴室,改建厕所;新添电视接收设备,男女生床位各张,安通无线接入电话等,确保了在x年秋期开学前全部投入使用。

二是软件建设方面。首先是制度建设,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成立了住校生管理小组,各类人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责,建立健全了住校生的:如《住校生行为规范》、《住校生内务管理条例》、《住校生管组职责》、《住校生管理实施细则》、《住校生安全》等规章制度。学生一住进学校,就进行制度教育,凡事做到有章可循。

(二)筑牢实施“寄宿制”学校的规范管理“四个统一”机制。

一是统一作息:全体住校学生统一按照学校规定的作息时间,按时作息,努力让学生养成自觉遵守作息时间的好习惯。

二是统一食宿:学校安排专门负责学生食宿的生活教师,监督学生吃饭、睡觉,让学生逐步养成生活有规律,勤俭节约、不挑吃穿的好习惯。

三是统一活动:全体住校学生按时出早操和参加体育锻炼,统一收看《新闻联播》、少儿节目。

四是统一辅导:教师进行统一辅导,学生有问题可及时问老师,老师也对这部分学生的作业情况做到了心中有数。

(三)强化实施“寄宿制”学校的后勤管理体系建设。一是学生生活安全方面:生活上,采取教师采购,工友做饭,合理搭配,按需供应,按实结算,不让学生交一分钱的水电费以及燃料费,平均每周生活费不到xx元,每月生活费不超过xx余元。多数学生家长每月都能按时寄生活费到学校,大部分家庭对于此项支出完全能够承受。安全上,坚持每天学生睡觉前进行寝室检查,夜间至少查铺两次,如果遇到学生生病,值班教师及时送医院,并及时与家长联系。二是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由于留守学生与父母相处的时间不多,缺少情感与心理关怀,亲情缺失,个性孤僻和胆小,甚至表现出偏执、冷漠和自私。为此,学校开通了亲情电话,让学生家长通过电话与自己的孩子说说心里话,使孩子时时刻刻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同时也可以向教师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三是值班教师的管理方面。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以全校教职工为成员的学生管理小组,每晚安排男女教师各一名进行值班,做到时时有人管,事事有人管,按照值班考勤打分与年度考核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管理。值班考勤内容包括:按时清理学生人数,按时按实填写好相关表册,准时到岗,督促学生参加晨操,查铺工作,登记表现异常的学生情况,以及周五下午清校工作,早晚自习辅导,就餐管理记载等。

xx小学在实施寄宿制学校建设过程中,全校师生齐抓共管、同甘共苦,爱教并举,大胆实践,取得“五个转变”和“五个满意”的成效。

(一)五个转变。一是思想转变了。因学生整天住在学校,学生的思想动向教师能及时掌控,通过教师耐心细致的教育,变得更懂事,变得不再整日思念外出的父母,学习也更用心,对父母外出务工挣钱的艰辛也更加理解。如:三年级的井小刚同学,住校前由奶奶带养,经常夜不归宿,奶奶也多次找到学校与教师交换意见,但均不见效,自从住校后,该孩子非常遵守学校作息时间,学习也有了很大进步,就连星期天都不愿回家。二是成绩提高了。学生住校后,增加了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的机会,师生关系变得更加和谐融洽,学生学习习惯明显好转,学习成绩明显提高。一期来,住校的xx个学生,有xx个学生成绩明显提高,其中、学生进步特别大,总体来说年级越高进步越明显。三是兴趣广泛了。学生住校后,课外时间安排恰当,每天除坚持“两操一活动”外,课余时间可打篮球、乒乓球、做游戏……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兴趣爱好更加广泛。四是行为转变了。学生住校后,由于学校对住校生实施了比较规范的管理,狠抓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以“四个统一”作保障,学生行为习惯明显好转。一位住校生家长是这么说的:“自从住校后,孩子回家没以前野了,懂事多了,也比以前听话了”。五是,能力增强了。学生寄宿后,统一过集体生活,住校同学之间有事互相帮助,感情更加融洽,自主管理能力明显增强。

(二)“五个满意”一是学生满意。寄宿制学生整天和老师在一起,丰富的校园活动和融洽的集体生活,与住校前的孤独闲散,枯燥无味,生活无规律,学习上有困难无人帮助的生活相比,满意率达%。二是家长满意。一方面,寄宿制的实行,对留守学生进行“监护人――学校――外出家长”双向互动管理模式,家长可通过学校的“住校生管理电话”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孩子各方面情况。另一方面,学生的生活有专人管理,学习有老师辅导,外出务工家长可放心出去挣钱,所以学生家长对寄宿制学校管理满意。三是教师满意。留守学生往往在家缺乏管教,学习成绩不稳定,个人习惯差,好不容易在学校形成的一点好习惯,也因家教工作的缺失劳而无功,实施寄宿制后,留守学生思想动态全在教师的掌握中,师生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学校成了温暖的大家庭。四是学校满意。实施寄宿制,缓解了农村教育发展与政府投入不足的矛盾,有利于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发挥规模办学效益,将三年级以上学生逐步向中心校、完小相对集中,有利于师资的整合(如:教学质量薄弱教师可作为生活辅导教师,教师的结构也会得到相应改善),有利于教育资源的整合,教育管理成本相应降低,教育教学质量将得到保证。五是社会满意。实施寄宿制,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真正实现农村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载体,是农村教育和经济发展结合的最佳形式,有助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让外出务工人员更安心工作,让留守孩子能更健康地成长,让整个社会更和谐发展。

xx镇xx小学校寄宿制建设揭开了该县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序幕,虽然取得阶段性成效,显现出对学生发展的诸多优势,但针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一些不利因素,也必须不断加以克服,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为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全面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不利因素。

二是困难学生寄住难。部分留守学生家庭经济太困难,住校生活费得不到保障,而这类学生离校太远、年龄偏小、每天往返学校需几个小时,造成至今尚未住校。

三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配套。由于学生在校时间相对比原来多,与父母或亲人接触太少,缺乏亲情沟通,学校没有专业心理辅导教师和开设心理课程,将会造成留守学生孤癖、古怪、扭曲的个性。

(二)今后工作努力方向.

一要完善配套设施。寄宿制学校中,应完善学生寝室和食堂,完善体育锻炼设备设施,购置部分必须的图书,为学生的校园生活提供硬件保障。

二要增加教职工编制。适当提高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教职工编制标准,根据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实际需要,增配学校后勤管理人员、学生生活辅导员、医务保健人员和安全保卫人员的编制,确保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三要提高生均公用经费。寄宿制学校建设完成后,学校各方面的运转成本都明显增加,必需确保运转经费正常。四要加大“两免一补”投入。农村留守孩子教育是一项庞大的社会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仅靠学校一方可能心有余而力不足,应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生的“两免一补”。例如有的留守贫困学生,家境贫寒,生活困难,无力负担每月的生活费。五要规划科学合理。农村寄宿制学校要建设在跨乡镇中心场镇或人口流向相对集中的地方,建设后能保证办学规模,以降低投入成本和管理成本,从而产生规模效应。

为了了解我们班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寻求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与方法,特对本班学生进行调查。

调查问卷、采访、上网查找。

先调查我们班同学学习习惯,再去查一下有关资料,然后去采访老师,听听老师的意见或建议。

1、调查阶段:

(1)确定活动的主题。

(2)确定活动的方案。

(3)进行调查、采访、发放问卷、搜集有关资料。

2、分析阶段:

我制定了小学生学习习惯调查问卷,采访的对象是我们班同学。我共发出42张,收回42张有效问卷。然后我对问卷进行了分析,发现我班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存在的问题,需要改进的地方。

我班同学学习习惯现状分析:

(1)我们班有68%的同学有制定的习惯,说明我们班有多于一半的同学都是有计划地学习。

(2)我们班有74%的同学可以做到出声早读,这是一个好习惯,可以把文章记得更清楚。出声早读的好处:一个人通过一个晚上的休息,大脑完全没有了疲惫的感觉,早上开始读书,会激发大脑皮层的兴奋,那么,早上读书,记忆力比较好,自然就事半功倍啦。

(3)我们班有64%的同学能合理安排假期时间,说明我们班的同学自理能力和安排能力较好。

(4)我们班有58%的同学有偏科现象,原因是老师表扬或批评了他(她),所以导致了偏科现象。偏科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这个问题会影响我们部分科目的成绩。

(5)认真倾听的习惯欠缺。许多学生认为认真倾听就是专心听老师讲课,这种理解是片面的。在课堂中,许多学生不善于听取同伴的发言,急着发表自己的见解,往往喊着“老师我”,有抢答现象。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大部分学生喜欢发表各自的见解,不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来修正自己的答案。

(6)边读边思考的习惯没有养成。边读边思考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有24%的学生认为自己很少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从考试看,有一些题目不是不会做,而是缺乏细心,没有读懂题目,不知道从何做起,不会审题。

(7)学习缺乏自主性。许多学生都是在家长与教师的督促下进行学习活动。在课堂中,不能自始至终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一旦不在教师的视野范围之内,就容易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有的学生比较喜欢看电视,有的每天看,有的放下作业就看,有的一有机会就看。

做完作业主动检查的学生不多。有23.2%的学生不会勤查工具书。

3、行动阶段:

(1)上网查找资料。

(2)制定并发放倡议书。

小学调研报告

自从20xx年我校“农远”工程开展以来,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关怀下,我校远程教育工作逐渐地开起来。下面就我校实际情况自检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我们学校成立了农远领导小组,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校长是第一责任人,远程教育管理员是直接责任人,实行专人管理专人负责制度。有专用教室,确保符合要求。为做好远程教育设备的防火、防盗、防雷工作,专门安装了防盗门窗及避雷措施。设备齐全,定期进行维护,卫生条件良好。在工作上分工明确,但因卫星接收天线损坏,无法接收信号。

为提高设备资源使用率,我们要求学校管理员及时从互联网上搜索信息资源,做好记录,资源目录,定期对教学资源进行保存工作,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学校管理员参加了县级培训,随后,远教资源的下载、应用全面启动。为提高设备、资源使用率,我校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对全校教师进行培训,制定了具体的培训计划和制度,培训内容涉及电脑基本操作、网上浏览、远程教育资源登陆、资源下载、编辑整合等。

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我校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整体上,农远工程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

1、现在我校还有新教师和个别老教师在应用上存在技术障碍,对技术不够熟练。

2、部分资源的版本跟我们的实际课本不相符合,不能较好应用到教学实际中去。个别学科没有相应资源。

3、虽然大多数设备都能正常使用,但部分设备老化现象比较严重,维修比较困难,比如卫星天线和高频头等。

4、资源信息量过大,接收时间过长,偶尔停电和放假会影响部分资源的接收。

为了更好的接收信息和工作需要,我校已经开通了网络。以弥补农远设备的缺陷。

小学调研报告

4月10日至5月中旬,xx小学围绕教育办学行为、教学质量、师德师风、安全管理、硬件设施等五大问题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并接受社会各界反映的问题,对我校教育教学管理“解放思想、跨越发展”大讨论的成效和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细致的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学校高度重视主题调研实践活动,把活动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认真研究,切实加强领导,学校成立调研专班,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担任组长,组员有。领导小组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重视此次调研活动,实行一把手亲自抓,班子成员分工抓,明确专人具体负责,马艳负责办学行为、教学质量的调研,周远国负责硬件设施的调研,罗云负责师德师风安全管理的调研无尽智负责学校党建等教育民生问题的调研,确保调研活动扎实有效深入开展。

(一)积极开展学习讨论

学校以年级组、处室等为单位,组织党员干部和教工,学习《党史》,学习《国家十二五中长期教育规划》《市教育局十二五发展规划》,紧密联系实际,组织教职工围绕“立足新起点,实现新跨越”的`主题,开展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讨论,学校利用每周一教师例会,开展教师论坛活动,党支部书记、校长陈永秀做了《强化四种意识,争当优秀校长》为题的讨论发言,副校长马艳做了《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构建高效课堂》,副校长周远国做了《树立宗旨观念,为学校跨越发展提供强大的后勤保障》。通过论坛,认真查找在思想观念上存在的影响加快学校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由这些思想观念所造成的在思维方式、精神状态、工作作风、创新意识、发展思路、工作机制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二)广泛征求意见

学校党支部召开党员会议,征集党员干部对学校发展建设、教学管理等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在中层以上干部中发放问卷调查,对学校安全管理,后勤服务,教育教学等方面进行问卷;五月上旬,学校利用三天时间分年级召开全校家长会,共有1400人次参加家长会,发放调查问卷300份,收到家长意见建议近百条。除此外学校还设立征求意见箱,公布投诉电话,开设校长热线,广泛征求社会上的群众,学生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三)认真梳理意见

学校将自查的问题和各层面征求的意见,进行认真归类汇总,具体情况如下:第一天气渐渐炎热,希望学校在教室安装电扇,让学生能防暑降温。第二后勤要加食品卫生安全的管理,注意餐盘的消毒,不能出现洗细现吃的现象。第三膳食营养搭配要合理,食品花色种类瑶多样化,注重低年级孩子的饮食喜好。第四要丰富学生课外活动。第五要让孩子在校吃到热饭菜。第六要保证学生在校的午休。第七减轻学生书包的重量,不用带回家的书,教师要提醒学生尽量放在学校。班主任工作要做细。第八教师要注重弱势群体,关注内向、成绩不好的孩子。给予这些孩子更多的鼓励和支持。第九当孩子出现异常学习状况和思想状况时,希望能得到与教师沟通的机会。第十建议教师能与本版学生家长建立qq群,方便交流。

学校党支部高度重视调研工作,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已经落实到班级、落实到人头,并制定了整改承包人,整改路线图,对群众不满意的问题做到彻底整改,直到群众满意为止。

小学调研报告

同学们: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使我们终身受益。对于我们学生来说,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了,将会改变你的学习成绩。知道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意义,良好学习习惯的内容以后,就应该自觉地培养好习惯,克服坏习惯,让好习惯伴随终生,让坏习惯尽快与你告别。

那么,怎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下面教你们几个办法:

一个良好习惯的形成是不容易的,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也是如此。它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长期训练,持之以恒。

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受情景因素的影响。在习惯形成的过程中,在自己的自制力还不十分强的情况下,应从控制自己的活动时间和活动空间入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学会控制自己,约束自己。

小学生多数自制力比较差,在好习惯形成过程中,容易出现反复,容易出现跟着感觉走的现象。这就要求自己要严格监督自己,发现有偏离,立即作出调整。培养习惯,就像走路一样,发现走的路线不对,及时调整到对的轨道上去,久而久之,一条小路便踩出来了。

为了验证本次拍摄的小学美术录像教材在缺少美术师资的农村学校使用的有效性,获取实际应用的第一手资料,总结经验和不足,为下一阶段拍摄做好准备,经研究选择大通区xx小学进行实地调研。xx年4月2日下午,市电教馆馆长、市教研室xx老师、谢区四小xx老师、淮师附xx老师、九一小xx老师我们一行六人,在大通区电教馆馆长的陪同下来到xx小学。原定听2节课的,但因车辆半途抛锚,耽误了近一小时时间,结果就听了一节课。

xx小学是一所规模不大的村小,共有8位教师,80名学生,实行包班上课,学校每个班级均已安装交互式多媒体设备,但教室未通互联网。学校安排了一年级的学生给我们使用,全班20人,在包班的张老师的操作下。应该说,张老师素质很高,利用光盘资源上课的方法和技巧掌握的很好,虽然事先并没有看过光盘,不了解授课内容,但她根据光盘播放内容,主动对课堂教学进行了组织,适时播放、暂停,对学生进行提示和提醒。近40分钟光盘播放完成时,全班学生基本都绘出了手型画,有的学生甚至画了3张,录像课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效果较好。

课后我们参与的老师进行了座谈,大家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着重对存在的问题和可以改进的地方进行了探讨。

总的来说,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要让学生觉得是在电视里的老师是在为他们上课,他们不是在被动的观看。

刚开始播放录像片时,学生完全没有进入角色,都在静静的观看录像,后来在张老师的提醒下,学生们才开始伸出小手,拿出画笔,跟着电视上老师模仿。

这说明录像教材没有和学生建立有效的直接关联,在第三方张老师的介入下,学生们才意识到自己要跟着做。

2、教学中所用例子脱离农村学生实际。

教学中所用的例子除了大公鸡,其他的如水母、热带鱼等都不是农村学生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出现这样的名词时,没有具体的形象辅助,造成认知上的障碍,没有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拓展不了学生思维。

结果学生作业模仿较多,大部分都画的大公鸡,因为大公鸡他们最熟悉;创意较少,用色也很单一。

3、未能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录像片中,没有设置电视机前的小朋友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的内容,学生们被动观看电视里小朋友回答问题,由于生活环境的差异,学生无法理解教学内容,领会不了教师授课意图,造成学习目标模糊。

4、节奏太快,学生缺少思考空间。

虽然拍摄时已注意到这个问题,但实际使用时还是觉得教学环节进行太快,缺少“留白”时间,学生无暇思考,或所有问题录像片中的小朋友都已回答,他们根本不用思考。

学生无法思考,不知怎样思考,自然无法产生有创意、个性化的作品。

5、电视机前的学生作业如何评价。

一节课完成时,老师对录像内的小朋友的作品进行了简单的评价,但电视机前的学生作业该如何评价?不能一节课上完了,学习目标有没有达到,学生自己不知道。

6、时间过长。

实践证明,如果要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场组织教学的教师有必要进行停顿甚至重复播放;录像片中学生做作品的时间太长,音乐和现场声对电视机前学生完成作品是一种干扰。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我们认为可以从教师备课和拍摄制作两个角度来进行。

对于授课教师,在备课和上课时要注意:

1、开头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片的开头,要引起学生注意,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清晰知道本节课要做什么,需要哪些工具材料。

2、、例子要符合农村孩子特点。

所举例子应接近农村孩子生活实际,为他们所熟知的事物,不能离他们生活太远。在举出事物例子时,课件应同时展现实物,让学生能进行对比认知。

3、引导电视机前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设置教学活动时,明确告诉他们要做什么,并给他们留出时间思考,形成虚拟的交互,再通过电视里小朋友的回答让电视机前的学生做对比,以加深理解。

4、要始终明确,本教学片拍摄目的是教会电视机前的学生,而不是拍摄现场的学生。

拍摄现场的学生实质是录像教学用的教具,他们在镜头前展现的每一个画面、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应该是传递的有用的教学信息,是帮助电视前的学生完成学习的资源。

因此,录像片中的现场,生成性内容不是必需的,一切必须是授课教师可控的,甚至是预设的。

5、给出评价量规。

要给出精简的、容易操作的评价量规,让现场组织教学的老师能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或学生能根据评价量规。

对于拍摄和编辑,要做到:

1、录像课各个环节要清晰。

要和授课教师做好沟通,根据美术课程的特点,明确教学过程的环节框架,在每个环节开始和结束时,要有明确的语音和幕提示。

这样便于录像片使用时教师组织教学。

2、画面要展现有效信息。

以电视机前的学生角度,设计屏幕上应该出现的信息。多用特写、课件内容,完整展现教师示范和学生示范过程。

小学调研报告

阳春三月,春光明媚,百花争艳,省教育厅德育处于20xx年3月23日——20xx年3月27日在xx市教育局有关人员的陪同下,先后对xx市麒麟区第七中学、麒麟区北关小学、麒麟区东关小学、沾益县第四中学、沾益县太平小学、沾益县幼儿园、xx市第一小学、xx市第一幼儿园、xx市民族中学、**市第一中学等学校进行了有关德育工作的调研。通过参观校园、随机听课、教师座谈等方式,了解学校德育工作开展情况,现将调研结果回报如下。

1、“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这些学校的共识,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普遍认识到位。学校大多设有德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一般有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政教主任,团委书记等人为副组长,年级组长和班主任为主要组成人员。“全员德育”的理念已经深入到各个学校,学校已经认识到“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事事、处处都能育人”。

2、注重制度建设。为了从制度上保证德育工作深入持久的开展下去,许多学校制定了《师德考评实施细则》,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度;定期举办班主任培训班,不断提高班主任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育人能力;建立健全优秀班主任、优秀德育工作者评选表彰机制。一些学校针对教师制定了《优秀教师评比方法》、《师德标兵评选办法》、《优秀年级组评选办法》、《文明办公室评比方案》等等,以规范教师行为,要求教师以身作则,做学生表率,塑造良好的师德形象;针对学生制定了《学生一日常规》、《课堂常规》、《文明班级标准》、《文明学生标准》等,严格评比,在评比中找差距,在评比中得到提高。

3、注重教师师德的培养。学校普遍开展“讲师德、塑师表、铸师魂”活动,把师德建设与教师的成长结合起来,坚持落实“师德承诺制”和“师德一票否决制”,把教师的师德和“评优评先”考核挂钩,保证德育队伍的纯洁性。活动中,大家认识到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要时刻注意自己言行的示范性,主动用自己的言行实践《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努力做到以崇高的理想引导学生,以健全的人格感染学生,以宽广的胸怀善待学生,以渊博的知识赢得学生。一些学校多次举办师德建设专题讲座,通过教师礼仪规范等方面的学习,时时提醒教师加强服务意识。

4、坚持课堂教学为德育的主阵地。课堂是学校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不仅因为学生在课堂里度过的时间最多,也因为课堂教学内容是经过精挑细选出来的有针对性的内容,这些内容大多蕴涵着丰富而深厚的德育内容。课堂教学处理得好,对学生来说,将会是一种潜能的唤醒,心灵的触发,情感的陶冶,将是其他任何方式、任何途径不能取代的。将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5、注重环境育人。学校环境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能够体现一个学校的文化特色和氛围。许多学校积极探索实现学校文化特点的方式方法,充分利用校园的环境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创新班级文化、走廊文化、板报文化建设的新形式、新思路,科学绿化校园,让校园的每一草、每一木、每面墙,都会说话,强化育人氛围,培养学生热爱环境、讲究卫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集体、健康向上的良好品行。

6、以养成教育为重点。xx市中小学幼儿园十分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他们普遍认为品德形成的基础应该是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因为习惯形成品格,品格决定命运。比如xx市第一小学制定了《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案》。以“五个教育”、“六个养成”为主要教育内容,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五个教育”既校纪校规教育、基本道德教育、卫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人生理想教育。“六个养成”即养习惯、养兴趣、养知识、养方法、养能力、养责任。通过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强、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质,养成文明、健康、向上的优良品质。

7、以学生活动为载体。xx市中小学幼儿园除了重视课堂教育外,还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将德育工作贯穿其中。一些学校以班为单位开展学习、纪律、礼仪、卫生、劳动、安全等各项比赛活动,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多数学校坚持周一升旗仪式制度。升旗仪式上除了加强常规教育外,十分重视加强长期目标的德育渗透,以丰富多彩的教育知识为内容进行国旗下讲话,内容包括校纪校规、安全、礼仪、学习、国情、时事等,短短二十分钟的升旗仪式,把爱国教育、理想教育、行为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既庄严实在、又有教育效果。一些学校还积极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读书对一个人品性的熏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倡导、指导学生读书的前提下,让学生收集健康、有意义、有时代性的图书进行学生间和班级间的交流,实现“我读一本书,他读一本书,我们共读许多书”的读书氛围,达到在读书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团结、互助习惯的目的。

8、注重家校联系。德育工作的开展只靠学校是有限的,如果能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正确价值观的培养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学校都很注重与学生家长的联系与沟通。通过走访、开家长会、开家长培训课等方式达到相互配合、相互了解,相互促进的目的。

建立网络平台。

一些学校充分利用网络来加强与家长、

社会的沟通。如xx市第一幼儿园建立学校网站,网址向社会公示,让外界了解学校的发展情况,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日常活动和学校的安排,家长对学校可以及时提出建议和意见,方便学校改进工作,对学校的发展非常有利。

建立短信平台。

有些学校利用手机比较普及的便利条件,建立互信台,将学校信息及时通过短信的方式告诉学生家长,便于家长和学校沟通,了解学生的情况。

建立班级文化特色牌。

这方面xx市第一中学做的非常成功。学校要求每个班级要打造自己班级文化特色,并将其写在教室门口的特塑料框中,达到让其他人监督和自我提醒的双重效果。

xx市第一中学班级特色牌。

多媒体的广泛利用。

xx市第一中学、xx市民族中学已经实现了班班有多媒体。多媒体的广泛使用不仅大大增强了教学效果,而且还可以丰富学生们的课外生活。民族中学规定,晚上7:00—7:30全校师生必须在教室里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让全校师生关心新闻,了解国内外大事。

5、开展“创星”活动。

一些学校通过开展“创星”活动,将德育工作细化为不同的活动,激发学校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如**市麒麟区北关小学在班级开展“学习明星”、“作家小明星”、“书法小明星”、“劳动小明星”等,**市沾益县三道坎苗族小学开展的创星工程等都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1、希望各校领导能给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以不断提高教师的德育素质。

2、当地教育局要组织各校领导出去参观学习,吸收外地学校德育工作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本校实际不断创新本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方式,形成自身特色。

3、不断更新管理观念,引导教师爱学校,爱学生,爱教育事业。充分发挥学校老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并在教学活动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小学调研报告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xx年工作安排,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韦瑞灵为组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姚美兰为副组长的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于20xx年4月13—17日开展了全市中小学教师编制使用情况的专题调研。调研组深入到田东、平果、靖西、田林等县的部分县城高中、初中、小学和乡镇初中、小学(包括中心校、村小和教学点),进行实地查看,与学校领导和教师详细了解中小学教师编制使用情况。在xx市、田东、平果、靖西、田林县召开了座谈会,听取市、县人民政府和教育、编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等部门的工作汇报,征求市、县城各高中、初中、小学校长及教师代表和部分乡镇初中、小学校长、教师代表的意见建议,对全市中小学教师编制使用情况得到了较为全面的了解。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领导,把中小学教师编制使用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近年来,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中小学教师编制使用,把它当作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具体表现在:一是把中小学教师编制使用当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二是把中小学教师编制使用当作整个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突破口来抓;三是把中小学教师编制使用当作推动全市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办人民满意教育来抓。全市中小学教师编制使用总体良好,推动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二)落实编制总量,确保中小学教师编制使用稳步推进。

加强中小学教师编制使用,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优化教职工队伍,对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基础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市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强领导,统筹规划,搞好组织协调,认真做好了本市中小学教师编制核定工作。

目前,全市共有中小学校2142所,其中,高中22所、初中166所、小学1814所(含教学点536个),特殊教育11所、中职学校20所、公办幼儿园109所。

全市共有中小学生645089人,其中,高中58638人、初中141197人、小学342374人(含教学点12178人);特殊学校学生921人,中职学校学生58236人,公办幼儿园学生43723人。

全市共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共33319名。基本编制30451个,其中,高中3614个,初中8340个,小学16154个,特殊教育224个,中职1047个,幼儿园1072个;附加编制2860个,其中高中152个,初中421个,小学2238个,特殊教育8个,中职32个,幼儿园9个;后勤人员控制数配置数8个,均核定在中职学校。

(三)做好编制使用,确保中小学教学正常运行。

编制使用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实施办法(修订)》(桂编发〔20xx〕5号)规定的标准来执行。市级和各县(区)均能按照核定的编制限额,为各中小学校设置岗位,使用编制,配备教师。全市实有在编教职工30702人。其中:高中3378个,初中8473个,小学16924个,中职834个,特殊教育185个,幼儿园906个。严格按照文件规定的编制使用,保证了全市中小学校教学工作的有序运转。

(一)中小学教师编制空编现象比较严重。

全市共有2600多个空编,其中:小学空编1468个,情况尤为突出,而小学又是义务教育的基础,是最重要的环节。从县区来看,右江区、德保县、靖西县、凌云县、乐业县、隆林县、西林县空编数量都在200个以上,空编最多靖西县、隆林县、西林县,空编达400个以上。一方面,有2600个空编没有用,另一方面,全市中小学缺少教师共3874人。调研中普遍反映,各县(区)教师编制在同系统内不能互相调剂使用,教师在同系统内不能互相流动,是造成空编的主要原因。

(二)自然减员和调动后教师补充不及时。

一是老师退休或调动后,没有及时进行招聘补充,造成教师补充“断档”。二是中小学教师编制没有进行动态管理,对短缺的、急需的老师没能做到“退一补一”,及时补充。由于教师队伍补充不及时,出现了“一个教师跨任多职、兼上多班”现象,每天从早忙到晚,超负荷工作,影响到老师的健康。同时,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师老龄化加重,年龄层出现“断层”。全市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中40岁以上11178人,占农村教师65。8%;50岁以上4555人,占农村教师26。8%。三是有部分老、弱、病教师及借调人员占编不在岗,致使补充不了教师。

(三)学科结构性缺编较多。

一是小学阶段的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含通用技术)等学科专业教师严重短缺。二是初中和高中阶段的英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等科目教师缺乏。有的学校由于缺乏相应的学科教师,规定的课程未能正常上课;有的学校由于学科教师紧缺,只能跨年级教学,或由其它学科教师兼任,影响了教学质量,影响了学生德、智、美、体、劳的全面发展。

(四)中小学教师岗位有编制但招录不到教师。

一是招聘方式不够灵活,门槛太高,特别是目前中小学教师招聘模式为定点、定岗、定校,偏远的乡镇中学和村级小学难以招聘到教师,造成中小学编制出现空编。二是农村教师工作生活环境较差,待遇低,每年的计划招考岗位都有部分岗位无人报考或报考比例不足1:3,招考计划无法完成。三是教师岗位设置不尽合理,晋升难,边远学校教师积极性严重受挫。

(五)后勤服务人员没有配备或配备不足,加重了老师的工作量和学校的经济负担。

农村学校营养餐实施以后,后勤人员编制和配备跟不上,工作由老师去做,由于农村学校地处边远,采购困难,增加了老师许多的工作量;有的学校反映,应配备的校医没有配,学生生病需要老师送去医院,但医院离学校又远,来回不便;有的学校反映,后勤人员配备不足,学校被迫从公务经费或学校的小卖部收入出钱来请保安、食堂后勤服务人员等,否则,很多学校后勤工作根本无法开展。

(六)大班额问题比较突出。

一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推进,进城务工人员不断增多,城区中小学的生源逐年扩大,形成了“大班额”很严重的现象,不少小学一个班学生超过了80人。二是现行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过低,教师配备不够,许多学校不得不合并教学班,造成“大班额”教学普遍存在,而大班额的存在,使学生患上近视等疾病,给校园安全带来诸多弊端,不仅影响教育教学工作效果,而且危害到学生的身心健康。

(一)提高认识,开拓创新,把教师空编用好、用活。

中小学教师编制工作事关我市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事关广大教师的切身利益,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难度大,社会关注程度高。市人民政府及其教育、编制、人社、财政等部门,要提高思想认识,把我市中小学教师编制使用当作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结合实际,开拓创新,督促指导有空编的县区人民政府拿出解决2600个空编(含中职、特教、公办幼儿园)的方案或办法,逐步消化空编,使现有编制用好、用活,发挥编制应有的作用。

(二)重核编制,动态管理,努力均衡教师资源。

一是根据近年来教育形势的发展和变化,编制、教育、人社等部门应综合考虑师生比例、边远乡村学校班级的实际、乡镇中心校承担对村完小(教学点)的管理等实际情况,来重新核定各县区中小学教师编制,不搞一刀切。二是严格按照桂编发〔20xx〕5号文件要求,在总编不突破的情况下,由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在校学生数的变化和义务教育发展的需要,对所辖各中小学校的教师编制进行动态管理,统筹和灵活调剂教师编制,使教师编制能从富余地区向紧缺地区调剂、从空编学校向缺编学校调剂、从城区学校向乡镇学校调剂;使教师由“学校人”变为“系统人”,在县域内合理流动,进一步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三是积极探索和推行教师轮教制度,建立县城学校与农村学校之间、优质学校与相对薄弱学校之间的联盟交流,使富余教师合理公平地流动到师资紧缺学校。

(三)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建立有效的教师补充机制。

一是教育部门要准确把握每年自然减员的数量、结构,做好每年的招考招聘计划,同时联合编办、人社、财政等有关部门做好招聘工作,并形成制度,避免出现教师编制空编现象,保证教师队伍的新老交替。二是探索通过适当降低门槛和多次招考的办法招聘教师。三是继续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招聘新的特岗教师到农村任教,改变目前农村学校教师年龄偏大,学历层次偏低,部分学科教师配套不足等状况。四是做好顶岗教师的审批和管理,确保教师因脱产学习、产假、病假离岗期间顶岗工作。五是加大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定向培养力度,尽量将更多的师范类院校全科教师毕业生吸纳到教师队伍中来。六是建立学科富余教师转岗制度,通过转岗培训,补充短缺学科师资。七是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师因病退休服务工作机制,使因病因伤无法正常工作的中小学教师的出口更为顺畅,以腾出编制招聘相应岗位教师,确保不再出现教师“断档”和年龄“断层”的现象。

(四)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办学环境,提高乡村教师待遇。

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努力改善教师的工作、生活环境。一是进一步加大教师周转房建设力度,满足到乡下轮岗交流教师的周转住宿,为促进师资均衡提供保障;在县城建设教师保障性住房,努力解决教师的住房需求。二是进一步落实上级对义务教育阶段农村教师每人每月200元生活费补贴,并力争扩大范围,提高标准;同时,按不同情况再安排一些差异化补助。三是在晋级晋升、评先评优等方面向农村学校倾斜,将职务(职称)评聘向农村教师倾斜,将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1年以上的工作经历作为申报评审高级教师职务(职称)和特级教师的必备条件等,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大力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

(五)做好学校后勤服务人员控制数核定,切实减轻学校和教师的负担。

在重新核定学校教师编制时,同时核定学校后勤人员控制数,根据核定的实际情况,尽量采取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的方式解决聘请学校后勤人员,切实减轻学校的经济负担和任课老师的工作负担。

(六)做好学校布局调整,努力缓解“大班额”的问题。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并逐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大班额”问题。要根据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推进,进城务工人员不断增多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做好学校布局调整,努力新建、扩建、改建一些学校,努力解决城区学校大班额的问题,使学校班额符合国家标准。对教育资源较好学校的“大班额”问题,要通过实施学区管理、建立学校联盟、探索集团化办学等措施,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合理分流学生。

(七)加强请示汇报,如实向上级提出增编计划。

《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第八章第一节明确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指示,给xx教育事业发展带来了有利的机遇。针对调研中群众普遍反映的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不足、按师生比例在边远农村小学难操作、以及调研中发现教师超负荷工作、老龄化严重、大班额现象等等问题,各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以实施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为契机,从统筹城乡教育、促进均衡发展、科学发展出发,充分考虑农村中小学校区域广、生源分散、教学点多等特点,如实向上级提出增编计划,努力争取上级给予增编,以此推进全市中小学教育事业均衡协调繁荣发展。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