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讲话稿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说课稿(专业12篇)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说课稿(专业12篇)



教案模板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重要参考,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模板实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一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说课稿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中的内容。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知道口算时“要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加”,同时也较熟练掌握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之后教学的这些都为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奠定了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

一年级下期的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并且会用多种方法计算10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本班孩子在学习中对自己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收集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能积极参与操作、观察等数学活动,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2、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样化的`算法。

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激发数学兴趣,发展数学思维。

重点: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理解进位原理,提高计算能力。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情景教学法、操作实验法、发现法成为了我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年级的孩子在数学学习中,他们更喜欢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形象具体的直观操作,丰富多彩的游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激起他们参加学习活动的热情,孩子们在本节课中通过操作实践、观察分析、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这一论述告诉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所具有的激励因素,让孩子明确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并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以此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动机。

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评课稿

赵老师的教学准备都很充分,环节设计合理、过程衔接过渡自然,引导及时,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融洽,互动充分,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努力实践了生活化的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理想。下面简单说一下听课后的体会和收获:

1、引导学生在经历发现信息整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9加几、8加几的计算。

2、倡导算法多样化,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思考和选择。注重及时反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3、注重了算法的优化。

4、自主、合作探究方式效果好。

5、教师的问题引领到位,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对学生的学习能够及时进行评价,激励性评价较多。

6、教师的板书引领直观,富有指导性,重点突出。直观,导向性强。

7、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很及时。

8、学生的主体性强,计算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9、练习设计题型比较丰富,圈一圈、算一算,看图计算,看谁算得快,题量充分。

1、练习设计若增加解决生活化得问题,效果更好。

2、稍加强主板书的突出,导向性更强。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说课稿

2、教材简析。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是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进位加法”和“100以内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今后学习万以内的进位加法和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教材提供的情景是由学生身边的活动实例引出计算问题,并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设计有摆小棒和交流计算方法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的学习活动,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算法的多样化,增加了学生思维的含量,给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机会。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计算能力较强。

3、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计算能力较强。本节课学生将利用这些知识自主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多种算法,作为教师要积极鼓励。

4、教学目标。

结合学生的实际,根据学段目标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理解进位的原理,能比较熟练的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

(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知识迁移的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说教法。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情景教学法操作实验法发现法成为了我本节课的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2、说学法。

一年级的孩子在数学学习中,他们更喜欢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形象具体的直观操作,丰富多彩的游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激起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

孩子们在这节课中将通过操作实践,观察分析,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时教学过程我分四大环节:

第一环节,复习铺垫,导入新课:我先出示一组口算题,请学生回答,并说说24+5的计算过程,这是我就说:前面我们已经学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

通过复习,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记忆,为促进知识的迁移,学习新知作铺垫。第二环节,创设情境,探索新知:这里将分三个层次来组织学生探索新知.

1、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材创设了三个孩子玩画片的情境,他们分别有24张、6张、9张画片。让学生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加法问题,并列出算式。把这些算式根据已有认知基础进行了分类板书,9+6,24+6,24+9,24+6+9.计算9+6时请生谈谈自己的算法。24+6+9可以留待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后再解决。这里通过多媒体创造出生动的生活情境中提取例题,符合学生的年龄、认知特征,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容易为学生所感知,所接受。从学生列举出的4个等式中筛选出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为学生认识新知提供了背景。

2、教学24+6:

提问:24+6等于多少呢?有困难可以请小棒来帮忙。学生先独立操作、思考,再交流。交流时可请学生上台边操作边讲解、述:先算4+6=10,即将4根和6根小棒捆成一捆,再算10+20=30,即1捆和2捆合起来一共3捆。最后再请学生复述一下计算过程。

这里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索算法,再讨论交流,进行算法整合,确认算法,并通过动手操作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3、教学24+9:

提问:你能算出24+9的和吗?请学生分小组讨论,先摆小棒,再讨论算法,接着请学生边演示边讲述计算过程。这里有不同的算法,既可以先算24+6=30,再算30+3=33;也可以先算4+9=13,再算20+13=33。教师将这两种算法都予以肯定。这里让学生经历动手操作—感性认识—理性认识过程,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4、对比总结:

观察24+6和24+9这两题与复习中的“24+5”一题作比较计算时有什么不同?得出:今天学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需要向十位上进一,这种加法是进位加法,并揭示课题。接着请学生解决24+6+9这一题。

这一环节孩子们通过摆小棒自主探究解决了遇到的新问题,建构了数学知识的意义,接着又让他们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共享学习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使枯燥的计算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形象直观了。

第三环节,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1、先圈一圈,再计算:

让孩子圈了以后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圈?然后根据圈的过程算出每题的得数.让孩子明白两位数与一位数相加的算理,并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再通过计算练习来进一步巩固计算方法。让学生把由不同圈法表现出不同的计算思路向全组交流,在交流中体会不同算法的不同特点。

2、出示三组题,每组都以一道20以内的进位加法带出3道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学生先独立计算,再把每组4题进行比较,通过对比,沟通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与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创设购物情境,拓展应用: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计算的题目和以前计算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题目有什么不同?(个位相加满十了)这样的加法叫什么?(进位加法)。

师:进位加法的得数有什么特点?(原来十位上的数增加了1)为什么?(个位相加满十了,送给十位1个十,所以十位上的数就多了1个)让学生自己说说。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没有把计算方法简单教给孩子,而是力求在生动的情景中让每个孩子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加以建构,亲身探索了算法的过程,理解了“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孩子们在这节课中将通过操作实践,观察分析,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轻松愉快的学习新知。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这部分教材是在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安排的。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又为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打基础。例题通过分别求大客车和中巴车、大客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座位这两个实际问题,使学生从心理上喜欢接受这些计算并迅速进入思考算法的状态。然后教材分别以学生自己探索的形式呈现了多种算法,大致有三个层面:一个层面是通过有序的数数获得相加的和;第二个层面是通过物化活动,用学具摆一摆、拨一拨获得结果;第三个层面是运用数的组成,把新口算转化成已经掌握的口算。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口算方法,防止混淆,教材还安排两位数加整十数与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法比较,借以渗透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相加的思想。“想想做做”第1—3题分三个层次:第1题用算珠拨一拨并说出结果,把形象的动作计算与抽象的思维计算结合起来理解算法;第2题使学生通过对比练习进一步体会两位数加整十数与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同点,进一步掌握算法,巩固算法;第3题应用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难点是比较例题里两道题计算方法的不同点,关键是领悟相同数位的数相加的原理。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以及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这些加法的口算方法。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概括算理、形成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主动合作意识,发展学生的概括推理和比较能力。

3、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起学好数学的信心。

围绕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过程我分四大环节:

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入例题,学生从中收集信息,积极主动地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使学生产生了解决问题的兴趣,主动地探求新知。

第二环节,自主探索,领悟算法:这一环节分为三个层次来组织教学:。

第一层,教学45+30(两位数加整十数):

1、提问:你们知道45+30=多少?我先让学生用小棒和计数器进行操作,然后学生自我探索算法,然后分组交流计算方法。

2、再全班汇总算法,交流时边媒体演示边请学生讲解:先将4捆小棒和3捆小棒合。

复述一下计算过程。教师板书计算过程。

3、整理算法:这些算法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讨论后交流:不管十个十个数,还是摆小棒,或者是拨计数器,都是要把30和40相加,再加上原来个位上的5,得75。

4、学生练习:36+20xx+5633+50。

学生口算并说说是怎么算的。

这一层次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探索,交流45+30各种算法,从动手操作教具,到脱离实物思考,使学生明确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的道理,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1、谈话:根据刚才的口算,你能很快想出45+3怎样算吗?

2、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交流算法。

3、教师整理算法,媒体边演示操作过程边让学生说出计算方法,5和3想加等于8,再40和8合起来是48。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5+3=8,40+8=48,强调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

4、学生练习:65+23+5626+3。

学生口算并说说是怎么算的。

老师协助学生整理并演示思考过程,帮助学生进行计算方法与策略的迁移,进一步理解了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提高了学生的计算类推能力。

第三层,比较45+30和45+3。

提问:这两题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学生小组内交流,再师生共同得出: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

通过两道题计算方法的对比,使学生能够发现、比较出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计算方法的区别,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原理,突破了难点,开阔了学生的思维,建立了新的认知结构。

第三环节,巩固深化,应用算法:这里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第1个是基本练习(直接口算),进一步巩固口算方法。第2个练习是游戏——给燕子找窝(学生带头饰,根据卡片上题目的得数找相应得窝)。引发学生参与的兴趣,提高计算正确率。第3个练习时应用练习(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旨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整个练习层次分明,层层递进,形式多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激励评价:“这节课大家学得很专心,投入,获得了不少的新知识,请小朋友谈谈你自己的收获好吗?”通过学生谈收获,师生共同总结全课,不仅使学生对本课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梳理的过程,而且培养了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本课教学我力求以学生为本,让他们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动手实践、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评课稿

x老师的《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整理和复习》这节课。20以内进位加法是学习多位数四则计算的基础,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备的基本功之一。因此这部分内容是本学期一个重要学习内容。《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整理和复习》这节课是对20以内进位加法学完后进行的一堂整理与提高的课。教学主要的目标是:首先巩固学生对凑十法的理解和运用,能正确、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其次,引入了进位加法表,根据学生的能力,引导他们发现“列”与“行”里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分析推断能力。

人的认识活动和情感是紧密相联的,创设和谐、民主的学习情境,师生之间的情感交融,能促成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因此,x老师在整个教学中均精心设计一个个带有诱导性的游戏情境——以学生闯关为主线的各种情境,让学生始终处在一种欲罢不能的境地,为进入每个新的学习情境奠定基础,使教学活动在知识、情感两条主线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着得以完成。

学生的数学能力是在学习数学的生活中表现出来和发展起来的。x老师在本节课的设计中,重视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愉快地领悟出一些“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他们通过“算、投、分、说、举”等教学活动,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学生在动中思,在动中学,在动中发现,在动中归纳。

x老师把本节课的教学环节设计为让学生动手操作整理的过程,每个四人小组一套算式卡片,在合作中,根据你发现的规律来把这些算式排排队。我认为,如果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已经能够说出为什么这么排的时候,其实已经发现了规律。如果给学生一个现成的表格,或者根据规律来把表格补充完整,这样就是把学生的思维框住了。而x老师的设计正是将学生的思维充分活跃起来,没有将学生的思维框住,敢于这样尝试的老师是好老师。不过在后面的发现规律中,没有引导充分,以至于要使学生更具体地从加法表中竖着看、横看着、斜着看的不同角度去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出计算规律,在掌握规律的基础上运用规律去简缩计算过程,达到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的提高,这一目标没有很好地达成。

整节课的知识点整理算完整,且学生积极性算高,但我觉得上课的时候没让学生很好的总结比较记忆方法,还有学生只顾自己发言,却不能耐心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对学生的听课习惯有待提高。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说课稿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位于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期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这部分内容是今后学习万以内的进位加法和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孩子们掌握了“20以内进位加法”和“100以内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学习的。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既注重了口算,又继续介绍竖式计算,体现了计算方式和方法的多样化。

一年级下期的孩子已经能熟练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并且会用多种方法计算100以内的不进位加,能正确地进行竖式的书写与计算。

本班的孩子在学习中对自己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收集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能积极参与操作,观察等数学活动,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和孩子已有的认知水平,我拟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弄清“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理,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2、参与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数学活动,获得克服困难的成功体验,深化积极的学习情感。

3、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有关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运用,体会数学的价值,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由于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相对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将本课的重点确定为: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由于“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这一知识非常抽象,难以理解,因此理解“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法成为了本课的难点。

本节课我准备了以下教学具:小棒课件实物投影仪。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情景教学法操作实验法发现法成为了我本节课的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年级的孩子在数学学习中,他们更喜欢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形象具体的直观操作,丰富多彩的游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激起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

孩子们在这节课中将通过操作实践,观察分析,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这一论述告诉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所具有的激励因素,让孩子明确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并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以此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动机。

因此第一个教学大环节是。

1、出示情景图。

课本中例1的情景图呈现的是两个孩子在停车场收集到的27和8这两个数据,来揭示新知,而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对情景图进行了大胆的处理,增添了一个新的数据11,让孩子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把这些算式根据已有认知基础进行了分类板书,在已经学过的算式中选择11+8和27+11来谈谈自己的算法。接着让孩子尝试算27+8,在孩子尝试后,询问孩子:你在算的时候遇到了什么新问题吗?我认为这样处理的好处是让孩子在情景中,自然地复习旧知,并引出新知,既为今天的学习作了铺垫,又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一年级的孩子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而这一数学知识的抽象概括性与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之间的矛盾,而教学手段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孩子们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在操作实践,观察分析的活动中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

在这个环节中,我安排了3个教学活动来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活动1、摆小棒。

孩子遇到了27+8个位相加满十这个新问题,该怎么处理呢?请孩子用用小棒边摆边思考并说一说,7和8相加满十了,你是怎么办的?接着四人小组交流摆小棒的方法。然后请孩子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摆法,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可能会出现这样一些摆小棒的方法。

(1)先拿出27根小棒,在摆出8根。然后从8根里拿出3根和7根合起来。捆成一捆。

(2)先拿出27根小棒,在摆出8根。然后从7根里拿出2根和8根合起来。捆成一捆。

(孩子们通过摆小棒自主探究解决了遇到的新问题,建构了数学知识的意义,接着又让他们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共享学习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使枯燥的.计算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形象直观了。)。

这一环节为孩子们提供了展示、交流的好机会,并且充分的发挥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及时快捷的优势。让课堂成为展示思维过程的平台,成为学生积累财富、资源共享的“加油站”

活动2、展示算法。

(1)这个活动主要研究竖式计算。

我尽可能地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让孩子在知识的建构中,理解并形成数学的思考,这种数学化的思想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

活动3、小结。

在计算27+8的时候,遇到了十位相加满十,我们是怎么办的呢?

在孩子们通过自我小结以后揭示课题并进行板书。

活动4巩固练习:课堂活动1圈一圈算一算。

让孩子圈了以后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圈?然后根据圈的过程算出每题的得数。让孩子明白两位数与一位数相加的算理,并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再通过计算练习来进一步巩固计算方法。

三、自主尝试发散思维。

荷兰著名的数学教育学家费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孩子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是引导和帮助孩子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

因此,在教学例题2时9+75。我放手让孩子自己尝试计算9+75,鼓励孩子们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然后交流汇报。并根据孩子的汇报板书计算方法。这也有助于促进孩子迁移学习能力的培养。展示了算法多样化的理念。体现求异思维。

四、主要是处理练习题。

1、巩固练习课堂活动2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样算37+6的?

2、深化练习课堂活动3说一说和的十位上是几?

这里主要是要孩子通过独立思考,集体交流,说一说和的十位是几?是怎么得出来的?

五、小结:你今天学习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六、游戏:抢答赛巩固今天所学知识,提高孩子计算兴趣。形成课堂高潮。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没有把计算方法简单教给孩子,而是在生动的情景中让每个孩子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加以建构,亲身探索了算法的过程,理解了“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激发了孩子的学习热情。

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评课稿

2.充分考虑并罗列各个知识要点,精心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梯度练习,举一反三,促进学生乐学、学会、会学。

3.课堂气氛和谐,师生默契,教师的语言、板书简炼,富于启发,教学活动井然有序,课堂时效较高。

1.“整理得数相同的算式”这一环节,最好能用课件纵向陈列所有的算式(写出得数),便于引导学生发现变与不变的规律。找得数是12的算式时,不一定要让学生亦步亦趋地有序地找,只要抓住“两个加数同步变化”这个要素进行评讲即可,使教学过程更具开放性,学生的思维空间更具弹性。

2.规律重在应用,可设计一些应用性的练习,如:8+5=5+□,9+□=7+6,5+6○7+8等,一方面加深对规律的认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自觉应用的意识,使其真正“为生所用”。

两位数加一位数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二单元加和减(一)第24~25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教学了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减整十数的基础上安排的,它是为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打基础的。

教材通过求两辆汽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这个实际问题提出例题,列出两个加法算式,然后分三段进行教学的。先教学两位数加整十数,再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最后通过想想做做巩固算法,拓展练习。

(二)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在实践操作,合作交流中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比较例题的计算方法的不同点。

(三)目标定位。

根据教材特点,我制定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与同学合作、自主探索的意识。

从学生熟悉的、心理上乐意接受的事例出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观察、比较、操作等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帮助引导学生用观察、操作、比较等学习方法来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初步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为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媒体出示三种不同座位的汽车图,组织学生观察讨论:从图中你了解到了什么?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在此基础上,引出两道求一共有多少座的加法算式(45+30=,45+3=),这里联系学生实际引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自主探索。

我分三段进行教学:

2、在这个基础上出示45+3=,也让学生合作交流算法,全班汇报,师根据汇报板书计算过程,得出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法算理。

3、比较45+30和45+3,让学生小组交流,比较两题在方法上的异同,学生根据板书,议一议,说说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全班交流,得出结论,并渗透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相加的思想。

在每段教学中,以学生自己探索的形式呈现许多算法,大致有三个层面:一个层面是提高有序的数数获得蟓家和;第二个层面是提高物化活动,用学具摆一摆、拨一拨获得结果,第三个层面是运用数的组成,把新口算转化成已掌握的口算进行计算。这样把认知的过程还给学生,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出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在比较中领悟相同数位相加的原理。

(三)实践应用。

这部分内容分三个层次教学:

1、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先拨一拨,再说出结果,把形象的动作计算与抽象的思维计算结合起来,使学生内化思路,理解算法。

2、想想做做第2~6题,让学生再独立做做,再小组比较交流,从而进一步掌握算法,逐渐达到能算对的程度。

3、最后通过第7题,让学生应用新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同桌交流图意,列式解答,班内集体交流。

两位数加一位数说课稿

2、教材简析。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是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进位加法”和“100以内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今后学习万以内的进位加法和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教材提供的情景是由学生身边的活动实例引出计算问题,并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设计有摆小棒和交流计算方法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的学习活动,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算法的多样化,增加了学生思维的含量,给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机会。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计算能力较强。

3、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计算能力较强。本节课学生将利用这些知识自主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多种算法,作为教师要积极鼓励。

4、教学目标。

结合学生的实际,根据学段目标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理解进位的原理,能比较熟练的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

(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知识迁移的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1、说教法。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情景教学法操作实验法发现法成为了我本节课的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2、说学法。

一年级的孩子在数学学习中,他们更喜欢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形象具体的直观操作,丰富多彩的游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激起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

孩子们在这节课中将通过操作实践,观察分析,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时教学过程我分四大环节:

第一环节,复习铺垫,导入新课:我先出示一组口算题,请学生回答,并说说24+5的计算过程,这是我就说:前面我们已经学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

通过复习,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记忆,为促进知识的迁移,学习新知作铺垫。第二环节,创设情境,探索新知:这里将分三个层次来组织学生探索新知.

1、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材创设了三个孩子玩画片的情境,他们分别有24张、6张、9张画片。让学生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加法问题,并列出算式。把这些算式根据已有认知基础进行了分类板书,9+6,24+6,24+9,24+6+9.计算9+6时请生谈谈自己的算法。24+6+9可以留待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后再解决。这里通过多媒体创造出生动的生活情境中提取例题,符合学生的年龄、认知特征,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容易为学生所感知,所接受。从学生列举出的4个等式中筛选出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为学生认识新知提供了背景。

2、教学24+6:

提问:24+6等于多少呢?有困难可以请小棒来帮忙。学生先独立操作、思考,再交流。交流时可请学生上台边操作边讲解、述:先算4+6=10,即将4根和6根小棒捆成一捆,再算10+20=30,即1捆和2捆合起来一共3捆。最后再请学生复述一下计算过程。

这里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索算法,再讨论交流,进行算法整合,确认算法,并通过动手操作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3、教学24+9:

提问:你能算出24+9的和吗?请学生分小组讨论,先摆小棒,再讨论算法,接着请学生边演示边讲述计算过程。这里有不同的算法,既可以先算24+6=30,再算30+3=33;也可以先算4+9=13,再算20+13=33。教师将这两种算法都予以肯定。这里让学生经历动手操作—感性认识—理性认识过程,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4、对比总结:

观察24+6和24+9这两题与复习中的“24+5”一题作比较计算时有什么不同?得出:今天学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需要向十位上进一,这种加法是进位加法,并揭示课题。接着请学生解决24+6+9这一题。

这一环节孩子们通过摆小棒自主探究解决了遇到的新问题,建构了数学知识的意义,接着又让他们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共享学习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使枯燥的计算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形象直观了。

第三环节,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1、先圈一圈,再计算:

让孩子圈了以后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圈?然后根据圈的过程算出每题的得数.让孩子明白两位数与一位数相加的算理,并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再通过计算练习来进一步巩固计算方法。让学生把由不同圈法表现出不同的计算思路向全组交流,在交流中体会不同算法的不同特点。

2、出示三组题,每组都以一道20以内的进位加法带出3道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学生先独立计算,再把每组4题进行比较,通过对比,沟通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与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创设购物情境,拓展应用: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计算的题目和以前计算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题目有什么不同?(个位相加满十了)这样的加法叫什么?(进位加法)。

师:进位加法的得数有什么特点?(原来十位上的数增加了1)为什么?(个位相加满十了,送给十位1个十,所以十位上的数就多了1个)让学生自己说说。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没有把计算方法简单教给孩子,而是力求在生动的情景中让每个孩子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加以建构,亲身探索了算法的过程,理解了“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孩子们在这节课中将通过操作实践,观察分析,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轻松愉快的学习新知。

两位数加一位数说课稿

1、教学内容: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下册第六单元《加和减(二)》的第一课时。

2、教材分析: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是在学生能比较熟练地口算100以内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先教学和是整十数的(特殊情况),再教学和是非整十数的(一般情况)。突出了进位的基本原理是“10个一是十”,有利于学生依据已有的数学知识理解“满10进一”的操作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学计算的一般情况,就能把进位的原理、方法灵活地应用到各个具体的计算中去,逐渐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

3、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本节课学生将利用这些所学,通过知识的综合、迁移,自主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每位学生所用的时间长短和方法会有所不同,需要老师的点拨、引导和积极鼓励。

4、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理解进位的原理,能比较熟练的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

(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知识迁移的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在师生活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学习信心。

教学重点:使全体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是非整十数)的算法多样化及优化。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组织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数学思想方法迁移过程中,探索性地解决新问题,亲历探索的过程。情境教学法、操作法、发现法是我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年级的孩子在数学学习中,他们更喜欢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形象具体的直观操作,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吸引他们的注意,激起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孩子们在这节课中将通过操作实践,观察分析,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教学环节,为学习提供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机会。通过语言表达、边摆边说的教学环节,从中体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体验成功的快乐。

第一环节,复习铺垫。

课前两分钟先进行20以内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训练,并复习24+3的口算方法是:先算4+3=7,再算20+7=27。通过复习,有效唤醒学生对旧知的记忆,为促进知识的迁移,学习新知作铺垫。

第二环节,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

利用主题图,创设三个小朋友交流收集画片的情境,学生主动搜集信息:小明有9张画片,小亮有24张画片,小红有6张画片。请学生选择其中的两个条件,提出加法问题。指名回答时,老师将学生所选的两个条件进行连线,渗透既不重复也不遗漏的有序思考思想,并依次进行板书:9+6,24+6,24+9。哪一题算起来最简单?6+9=15最简单,另外两题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两位数加一位数。

2、教学例1。

24+6的得数是多少?估计有不少学生已经会算了,得数是30,这时可以充分利用学优生的资源,提出关键问题:24的十位上是2,表示2个十,加上6等于30,2个十变成了3个十,这是怎么回事?哪位小朋友能来当小老师,用小棒来说明,为什么会多出来1个十?因为4根小棒和6根小棒合起来是10根小棒,10根小棒要捆成1捆。如果没有了小棒的帮助,你能不能来说说24+6的思考过程,先算4+6=10,再算20+10=30,接着组织全班各种形式来说思考过程。最后进行对比小结,24+6和刚才的24+3有什么不同?完整揭示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教学例1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索算法,再讨论交流,确认算法,并通过实物操作演示来突破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3、教学例2。

刚才我们计算了24+6=30,现在请你来估计一下,24+9的得数是几十多?说说你的理由。得数到底是三十几呢?提出关键问题:先算什么?先算4+9=13,再算什么?再算20+13=33。哪位小朋友能用小棒来验证、解释一下我们刚才的思考方法。接着组织全班各种形式来说思考过程。

除了这种方法外,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也可以用小棒来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大家。估计可能有的方法:一种是,从9根中拿出6根和24根合起来凑成30根,先算24+6=30,再算30+3=33;另一种是,从24根中拿出1根和9根合起来凑成10根,先算1+9=10,再算23+10=33。三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老师最喜欢第一种方法,在下面的做题过程中,你会越来越感觉到它的优点。

各种算法都要鼓励,但“个位加个位”的方法思路更好些。它有三个优点:一是和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以及24+6的思路是一致的,相对稳定的思路易于学生掌握;二是已经熟练掌握的20以内进位加法口算,能支持这种思路的运行;三是与笔算法则一致,有利于以后竖式计算的教学。所以,在练习中要逐步优化这一种算法。

4、对比小结。

观察24+6和24+9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都是进位加法,以前学的24+3是不进位加法。

第三环节,巩固深化。

1、先圈一圈,再计算。

先圈一圈,帮助学生明白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算理,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通过写思考过程来进一步巩固算法。请学生把不同圈法表现出的不同思考过程进行全班交流,提醒孩子注意思考过程应与圈的方法相对应。

2、算一算,比一比。

三组题,每组都以一道20以内进位加法带出3道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通过对比,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到一位数加一位数是基础,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第一步计算;二是引导优化算法。

3、拓展应用。

这一题,题目已知信息多,要解决的问题多,思考过程比较复杂。要根据问题找到画面中的人,再阅读他说的话,再从货摊上找到他所购买的商品及对应的价格,才能列式计算。题目更接近生活现实,增加搜集信息和整合信息的难度,增加问题的挑战性,提供更多独立思考的机会,以不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方法是?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没有把计算方法简单教给孩子,而是力求在生动的情景中让每个孩子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加以建构,亲身探索了算法的过程,理解了“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孩子们在这节课中将通过操作实践,观察分析,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轻松愉快的学习新知。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评课稿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及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所以在设计这节课时,我依据学生已有的旧知识,通过小组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究,从而得出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本节课我放手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发现解题中,当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时,要向十位进一,这个一要写的小一些,在十位数的右下方。在本节课中,突出了以下两大特点:

首先,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和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教师的作用体现在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眼前的问题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之间的关联方面,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情境与空间,让学生自主地去讨论、思索,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当学生有了不同的想法或困惑时,教师就要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恰当点拨、引导,使学生进一步反思,找到正确的方法并得出正确答案。在本节课中,我抛砖引玉的将问题抛出,让学生在四人小组中通过摆小棒,拨计算器,理解当个位上两数相加满10时,我们就会把这10根小棒捆成1捆,变为一个十。在研究竖式计算时,我就点了一下,对于满10怎么向十位进1,孩子可以很好的接受。

其次,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本节课注重了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学生在操作中明白算理;在小组讨论中发表自己的想法,同时也学会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作出适当的评价和补充。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在不同观点碰撞中产生绚烂的火花,培养他们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思考交流习惯,并在一定程度上训练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语言。

不足之处在于学生在实际列竖式计算时,对于进到十位的小1的处理上不理想,有的学生将小1写的很大,我问答这个1要怎么写时,他们可以很清楚的说出要求。其次,有部分学生在自己第一次列竖式计算时出现了这样的错误:

38。

+24。

1

——62学生将小1自成一行。我下面要加强对学生做题的多练习,在练习中让孩子明白两位数加两位数竖式计算时要注意哪些点。

两位数加一位数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这部分教材是在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安排的。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又为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打基础。例题通过分别求大客车和中巴车、大客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座位这两个实际问题,使学生从心理上喜欢接受这些计算并迅速进入思考算法的状态。然后教材分别以学生自己探索的形式呈现了多种算法,大致有三个层面:一个层面是通过有序的数数获得相加的和;第二个层面是通过物化活动,用学具摆一摆、拨一拨获得结果;第三个层面是运用数的组成,把新口算转化成已经掌握的口算。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口算方法,防止混淆,教材还安排两位数加整十数与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法比较,借以渗透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相加的思想。“想想做做”第1—3题分三个层次:第1题用算珠拨一拨并说出结果,把形象的动作计算与抽象的思维计算结合起来理解算法;第2题使学生通过对比练习进一步体会两位数加整十数与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同点,进一步掌握算法,巩固算法;第3题应用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难点是比较例题里两道题计算方法的不同点,关键是领悟相同数位的数相加的原理。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以及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这些加法的口算方法。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概括算理、形成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主动合作意识,发展学生的概括推理和比较能力。

3、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起学好数学的信心。

围绕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过程我分四大环节:

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入例题,学生从中收集信息,积极主动地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使学生产生了解决问题的兴趣,主动地探求新知。

第二环节,自主探索,领悟算法:这一环节分为三个层次来组织教学:。

第一层,教学45+30(两位数加整十数):

1、提问:你们知道45+30=多少?我先让学生用小棒和计数器进行操作,然后学生自我探索算法,然后分组交流计算方法。

2、再全班汇总算法,交流时边媒体演示边请学生讲解:先将4捆小棒和3捆小棒合。

复述一下计算过程。教师板书计算过程。

3、整理算法:这些算法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讨论后交流:不管十个十个数,还是摆小棒,或者是拨计数器,都是要把30和40相加,再加上原来个位上的5,得75。

4、学生练习:36+2030+5633+50。

学生口算并说说是怎么算的。

这一层次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探索,交流45+30各种算法,从动手操作教具,到脱离实物思考,使学生明确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的道理,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1、谈话:根据刚才的口算,你能很快想出45+3怎样算吗?

2、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交流算法。

3、教师整理算法,媒体边演示操作过程边让学生说出计算方法,5和3想加等于8,再40和8合起来是48。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5+3=8,40+8=48,强调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

4、学生练习:65+23+5626+3。

学生口算并说说是怎么算的。

老师协助学生整理并演示思考过程,帮助学生进行计算方法与策略的迁移,进一步理解了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提高了学生的计算类推能力。

第三层,比较45+30和45+3。

提问:这两题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学生小组内交流,再师生共同得出: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

通过两道题计算方法的对比,使学生能够发现、比较出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计算方法的区别,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原理,突破了难点,开阔了学生的思维,建立了新的认知结构。

第三环节,巩固深化,应用算法:这里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第1个是基本练习(直接口算),进一步巩固口算方法。第2个练习是游戏——给燕子找窝(学生带头饰,根据卡片上题目的得数找相应得窝)。引发学生参与的兴趣,提高计算正确率。第3个练习时应用练习(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旨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整个练习层次分明,层层递进,形式多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激励评价:“这节课大家学得很专心,投入,获得了不少的新知识,请小朋友谈谈你自己的收获好吗?”通过学生谈收获,师生共同总结全课,不仅使学生对本课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梳理的过程,而且培养了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本课教学我力求以学生为本,让他们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动手实践、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两位数加一位数说课稿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的自主探究意识、主动合作意识和不怕困难的精神。

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情境导入,自主探究。

新授课。

1课时。

捆扎好的练习本,磁性教具,课件。

1、30+65+2060+49+40。

30+6050+2060+4050+50。

2、65是有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29是有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今天学校新到了一批书,老师打算发给同学们,我们班有65个同学,我们先算算有多少本书,看够不够发给同学们。

1、观察,课件出示主题图。

要求: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数一数,你知道它们有多少吗?一捆有多少本?

数学书有多少本?语文书有多少本?

2、小组讨论:

看图提出问题,谁能提出不同的问题?怎么能算出来。

3、合作探究:

如果要你算出有多少本数学书,你能怎样算?

想一想,你是怎样列式的?用小棒摆一摆,你是怎么算的?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5、全班反馈:

a动手操作,理解口算办法。

b总结算法,计算时要注意计算的单位,个位上的数要加在个位上。整十数要加在十位上。

6、比较算法,加深理解。

让学生认真观察两个算式,

这2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怎样计算?你是怎么想的?(分组说,后指名全班交流)。

1、p61的做一做。先在书上完成“做一做”第一题,请同学讲一讲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并举几个例子口头考考其他同学。

2、p63的练习十一的第一题和第二题。

(1)独立计算后集体订正。

(2)指名说53+4和20+67是怎么计算的?

(3)你是怎么算的?

(4)小组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出示p63:3图。

(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能完整说出来吗?

(2)你根据这些信息列出算式吗?

(3)说出结果,你是怎么算的?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这一节是在学生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及第三章学习的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其中要让学生掌握的主要方法是让学生要据数的意义,把两位数拆成一个整十数与一个一位数,再和另一个整十数或一位数进行相加,最后再求和。

说起计算,总是学生的强项,所以这节课和上节课一样,先出示书61页例1的两个问题让学生来解答,根据之前的学习部分聪明的学生很快能列式求出答案。这时再追问一句,你是怎么算的?这两道题的算法有什么不同之处?这时再给学生一个思维碰撞的机会,他们经过计论很快就可以得出当两位数加一位数时,要先用这个两位数的个位和这个一位数加,再加上原来的整十数。当两位数加一个整十数时要先用这个两位数的整十数再加分出来的一位数就相对简单。

最终得出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个位和个位相加,十位和十位相加。接着再出几道练习,先让学生想想该怎么想,说说自己的想法,怎么做,再进行计算,也取得不错的效果。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