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讲话稿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专业13篇)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专业13篇)



编写计划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整个计划的内容和要求。计划书是一种详细描述实现特定目标或解决特定问题的书面材料,是一个具体可行、逻辑清晰的规划工具。在编写计划书时,可以采用分步骤的方法,将大目标分解为小目标,并设定明确的时间节点和责任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计划书范文,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

湖州市教育局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各市属有关学校:

为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巩固和发展我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成果,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和省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视频会议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以国家、省相关课改文件和省、市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转变教育观念,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面向全体学生,改革育人模式,推进因材施教,构建富有时代精神、体现多元开放、充满生机活力、多层次可选择的学校课程体系,培育师资队伍,深入推动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根本,实现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实现义务教育特色化、多样化、有品质发展,促进全市教育的现代化。

“课改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健全教育行政部门“一把手挂帅、各处室联动、社会资源整合”的工作机制,完善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研究、指导、服务机制,强化课改的各项保障机制,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对课程改革的重视、理解和支持,确保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持续健康发展。

“完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育评价”的总体目标,加快拓展性课程建设,完善课程体系,转变育人模式,使更多的课程选择权交给学生、课程开发权交给老师,课程设置权交给学校,形成并完善基础性和拓展性课程有机统一、适合本校特点、符合学生需求的课程体系。以高度的课程自觉,稳妥推进拓展性课程的选课走班,科学合理安排课时计划,加强课程开发编撰,努力整合课程资源,切实完善管理制度,全面提升管理者的课程领导力和教师的执行力、创造力。促进学校特色培育,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学校必须根据学生兴趣和特长,拓展性课程的开发开设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选择性,推进选课走班,建立多层次、多元化、可选择的课程体系和自主选择课程制度,为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发展创造条件要广泛听取教师意见,发挥教师的主动性,以教师的发展为导向,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平台,结合深化课改,努力创造师生共同成长的人文环境。深化课改的主体和主阵地是各义务段学校,鼓励义务段学校开拓创新,尊重义务段学校在课改中的自主权和首创精神。各学校要立足本校学生情况、发展目标和教育资源,分层次开发丰富多样的拓展性课程,体现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的独特性及差异性,培育学校课程特色,进而创建学校办学特色,推进办学模式和育人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求。。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既要坚定课程改革的决心和信心,创造性地探寻课改的途径和办法,又要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分步到位。既要全面推进,又要防止盲目冒进、形式主义和做表面文章。要结合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完善,明确学校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分阶段规划、各阶段的举措、阶段性评价与改进、各项保障的不断完善等。。统筹考虑小学、初中、高中课程的相互衔接,明确各学段的教育功能和课程目标要求。加强各类课程、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整合,组织跨学科教学和主题教育活动。加强与高中、科研机构、社会团体、行业企业、社会实践基地的合作,通过自主开发、合理利用、有序引进、资源共享等途径,整合各类课程资源,制定本地、本校的课程规划,促进区域内的相互借鉴、共建共享,引导学校科学设计和安排课内外、校内外活动,营造协调一致的良好育人环境。。注重课程改革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查找新问题,积极开拓,大胆试验。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核心价值观教学,为全体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注重教学方法改进,改革传统低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推进体现学科本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改革,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对话的课堂文化;注重教育评价改革,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探索形成多形式、人本化的学生发展评价机制;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断强化教师的课程建设能力和教材开发能力;重视学校的质量提高、特色培育和品牌创建。。要根据省课程改革指导意见的总体要求,制定有特色的学校课程规划,分层开发丰富多样的拓展性课程,探索建立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有机统一的课程体系。要开齐开好两类课程,统筹协调课时安排,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要求,不增加周标准课时数和周教学时间总量,不减少品德、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和活动的平均周课时数。。在课程建设与实施中,要坚持立德树人,强化德育课程,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意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和学习、生活习惯。要积极探索长短课、大小课、跨年级、多学期等课时安排方式。每学年拓展性课程课时占总课时的比例,一至六年级。

15%。

左右,七至九年级。

20%。

30%。

5

天、五至九年级每学年不少于。

10。

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时间。市、县教育局要加强对学校课程开设计划的指导和检查,控制基础性课程教学的课时总量,确保品德、体育与健康、艺术等必修课程的开设,同时对本地区课程开设计划提供指导意见。

为加快学校课程改革的步伐,提高课程开发和开设的水平,为。

2016。

4

所试点学校,并于。

6

22。

所,其中,市属。

2

所试点学校,每个县区。

4

所试点学校,分别包括。

2

所初中,

2

所小学,各试点学校在按照省课改方案开展试点的同时,在课程建设上应各有侧重,各县区要按照一所小学、一所初中开展体艺特长类课程建设为主进行申报,一所小学、一所初中开展实践活动类课程建设为主进行申报。试点学校从课程目标、内容、结构、评价等有侧重地研究和开发符合本地特色与实际的拓展性课程,市、县区教育局要以现场会、研讨会、展示成果等形式定期开展研讨活动,做到“试点推进、成果共享”,加快推进我市义务段学校课程建设。

加快对本地课程资源的调研,我市。

2003。

年启动的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已取得一定成效,部分学校形成了一批有一定质量的校本课程,各县区要总结本区域内课改的成功经验,引导学校在巩固原有课程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启动新的课程建设规划。各学校要充分利用家长、社区、普通高中、职业中学和湖州师范学院等高校资源,努力开发、积累、整合、丰富和完善学校的课程资源;同时为教师、家长和学生参加学校课程建设提供条件,特别是鼓励教师扩宽专业领域,编写适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校本教材,并逐步形成系类。各县区教育局要统筹规划本县的课程资源,依托可利用的社会机构资源、网络资源和可引进(或购买)的国际国内资源进行统筹规划,提供课程资源库或课程目录,为各校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与开设提供指导与帮助,促进学校的选修课程建设。

各县区要组织开展精品拓展性课程评比,对优秀课程进行展示在此基础上,市教育局将组织开展市级精品课程评比,对已入围市级精品课程的,要组织力量深度开发,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引领作用。

“教育科学和谐考核”指标体系,市教育局将对各县区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情况进行专项督导,重在抓落实。各县区要建立对学校深化课改工作的监控机制,将学校课程规划和拓展性课程建设与实施情况,列入“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估”指标。各学校要探索建立对教师在拓展性课程开发开设等方面的监控机制,使课改的各项工作扎实有效。

为巩固课改成果,市教育局将在。

2017。

学年启动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示范展评活动,重点展评学校在阅览室、实验室、专用教室、活动场地的建设和管理以及在课程体系建设、拓展性课程建设、课程实施、教学方法变革等方面取得成效。

成立以局长为组长的市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区要成立相应的课改专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制订课程改革实施意见,统筹规划和全面部署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各项工作,指导、检查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工作方案的制订、实施等相关工作,积极推进《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的实施。各学校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深化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要强化深化课程改革主体意识,制定本校课程实施办法,科学制定学校课程规划,完善学校课程体系;要加强和完善课程的规划与开发、课程实施与评价、课程资源建设等方面配套的管理制度。。以深化课程改革为契机,稳妥推进教学方法变革,尤其是要改变传统低效的课堂教学模式;鼓励学校推进小班化教育,多形式实施协同教学、个别化教学;加强初高中衔接教育,在初中阶段组织探索由学生自主选择的分层走班教学;引导教师改进作业布置和批改,着力推进。

“轻负高质”,严控作业量和作业时间,推广分层作业、个性化作业和实践作业,合理使用各种批改形式。

-->。

2015。

年师训计划,

2015。

7

月启动全市的培训工作,对试点学校的校长、分管校长、教务主任、骨干教师进行培训,并组织校长、教师外出学习交流,通过培训切实转变教育理念,把握课程标准,提高校长深化课改的领导力,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与开设能力。同时,还要加强在职教师兼任学科的专业培训,培养“一专多能”的中小学骨干教师。

加大对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配套设施建设,加强阅览室、实验室、专用教室、活动场地的建设和管理,加强信息技术投入,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逐步提高教师配备与培训、拓展类课程开设设施与设备等方面的支撑能力市教育局设立课程改革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教师培训、教材开发、专家指导、购买课程资源、配置选课软件、精品课程展评等,县教育局要加大对课程改革专项资金的投入,促进深化课程改革的实施。深化课改的关键在评价,各县区要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完善区域教育质量管理制度;推广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建立和实施九年一贯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积极推进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各县区要按照省、市有关要求,严格控制区域性。

“统测”,各学校要严格规范校内考试评价,各县区教育局要加强督查,市教育局要定期组织随机督导。将学校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列入对市县教育工作考核和教育科学和谐发展考核体系。拓展性课程开发和教学情况作为教师评职评优、绩效考核的重要考核指标。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心得体会范文精选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新课程标准在教学理念、课程目标、教学过程与方法、策略与评价等方面都有了新的改革与创新。它体现了当前教育教学与时代发展的新趋势。它以实现各个学科的课程整合为首要任务,超越了学科壁垒,并首次提出了外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性质,构建了“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核心的课程目标体系,解决了课程理念和目标设置的一致性问题,宣告了“知识+技能”时期的终结,倡导了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

二、新版英语课程标准更具学科特点。

修订后的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注重素质教育,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整体设计目标,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优化评价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丰富课程资源,拓展英语学习渠道。新旧课标中教育教学理念的对比,改变了原来课程理念也适用于其他学科的普适性问题,使理念更加具体,更加具有针对性。有利于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把握、理解和落实。

三、新版英语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

课程标准倡导体验、参与、实践、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以描述学生“能做什么”为主线,强调学生用所学的英语做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交流与合作能力。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如何将学习内容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之中;应更加关注如何为学生提供最有利于语言学习的环境和尽量真实的语境;同时必须关注学校的整体课程设置与实施在行为养成上做了什么,是怎么做的。

四、新版英语课程标准更加需要创新型教师。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以创新的精神寻求优良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我想,要做一个创新型教师,至少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在使用教材上要创新。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和学习的情况,对教材的顺序做出适当的调整,将教学内容重新组合和不断补充扩展。我们要依靠教材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

2、教法上要不断创新。在积极进行课改的过程中,我们要增强教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使静态的文字变成生动活泼的语言实践活动,积极创设情境教学,使学生在情境中用,在运用中不断学习。

3、要有新型的师生关系。我们在整个教育教学中要始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创建民主、融洽的师生交流渠道,当好学生的良师益友。师生之间要有互动,既互相帮助又互相鼓励,形成一个共同探讨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的新局面。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让我更加认清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在新的理念指导下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切切实实地以新的角色和学生相处,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教育的主体和获得知识的主动者,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让学生学会学习英语的方法,通过英语学习了解世界,为培养学生开放、包容的性格,发展跨文化交流的意识与能力尽一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尽一份心。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熟悉课程标准,才能真正地实施课程标准,才能让课程标准对一线教师起到真正的引领作用。在此过程中,我认为最权威的解读者就是我们一线教师自身。我会在看似平凡、琐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找到突破口,挖掘出自身职业的生命动力。相信在经过无数细节的精打细磨之后,自己必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Word文档

一是完善了培养目标。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结合义务教育性质及课程定位,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

二是优化了课程设置。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双减”政策要求,在保持义务教育阶段九年9522总课时数不变的基础上,调整优化课程设置。将小学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初中原思想品德整合为“道德与法治”,进行一体化设计。改革艺术课程设置,一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八至九年级分项选择开设。将劳动、信息科技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

三是细化了实施要求。增加课程标准编制与教材编写基本要求;明确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课程实施职责、制度规范,以及教学改革方向和评价改革重点,对培训、教科研提出具体要求;健全实施机制,强化监测与督导要求。

(二)关于课程标准。

一是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各课程标准基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

二是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基于核心素养发展要求,遴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设计课程内容,增强内容与育人目标的联系,优化内容组织形式。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

三是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各课程标准根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特征,形成学业质量标准,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为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和考试评价等提供依据。

四是增强了指导性。各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一学一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

五是加强了学段衔接。注重幼小衔接,基于对学生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发展水平的评估,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依据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合理安排不同学段内容,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了解高中阶段学生特点和学科特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之际,实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对推动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勤勉认真、行而不辍,不断创新实践,把育人蓝图变为现实,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培养目标2。

二、基本原则4。

三、课程设置6。

四、课程标准编制与教材编写11。

五、课程实施13。

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旨在保障每位适龄儿童、少年接受教育的权利,提高国民素质。

义务教育课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反映时代特征,体现中国特色,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突出全纳性、全面性和基础性,发展素质教育,培养时代新人,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人才基础。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心得体会

《义务教育法》规定让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是学校、家长和社会的义务。谁违反这个义务,谁就要受到法律的规范。家长不送学生上学,家长要承担责任;学校不接受适龄儿童、少年上学,学校要承担责任;学校不提供相应的条件,也要受到法律的规范。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法的强制性以及法律责任。同时也认识到作为一名教育一线的教师所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明确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该履行的义务和遵守的行为规范。尤其对其中第二十九条“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和变相体罚”感触颇深。教育的核心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自尊和受人尊重是人生存的一种基本需要。”在教育工作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哪怕是一个不十分出色的孩子,只要老师关心他,重视他,为他提供各种机会,他也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孩子。为此苏霍姆林斯基曾告诫说:“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里,不应该挫伤他心灵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

教师应树立真心诚意对待学生,诚心诚意把学生当主人的观念,使他们在信任与被重视的良好的教育氛围中健康成长。而第四章第二十九条“教师在教育学生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作为老师,应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宗旨,用真诚和全身心的爱走进学生的心灵,在教育学生时,应讲究方式,注重艺术,三思而后行。面对那后进的、犯错误的学生,老师应该怎么办呢?首先是要放平心态,用发现的目光来看待学生。即使在最难教育的学生面前,也要信心百倍,透过学生气人的一面,看到他可爱的一面,看到他的热情上进。作为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在学习上产生错误。

苏霍姆林斯基说:“老师无意间的一句话,可能造就一个天才,也可能毁灭一个天才。”因此教师一定要用仁爱之心和宽容之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是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人格。我们在追求一种教育理想,一种发展的理想,这种理想我们并不强求最后百分之百地实现,事实上,在追求的过程中,每个人、每所学校都会得到真正的成长,而每个人、每个学校真正得到发展了,才是实实在在的素质教育目标实现。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培训方案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实施“国培计划——20xx年普通高中课改实验省教师远程培训项目”的通知》(教师厅函[20xx]5号),和《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为确保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于20xx年秋季全面展开,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立足甘肃实际,借鉴先期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省份和我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有益经验,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帮助教师准确理解和把握高中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结构、内容和教学要求,增强实施新课程的紧迫性和责任感;了解和掌握新教材的编写思路、体例特征、结构特征及各学科之间的关系;了解和掌握高中课程改革实施的情况,促进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逐步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管理能力、研究能力、指导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完善高中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体系,为教师终身学习提供支撑和保障,为各普通高中学校顺利实施高中新课程提供师资保障。

(一)培训学科:思想政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等13门学科。

(二)培训内容: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总体情况及各学科课程方案的介绍;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结构框架和主要内容介绍;各学科有关重要内容的解读;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式方法的培训;有关指导学生有效学习方法的辅导;教学评价方法的指导;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师教研活动特别是校本教研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等。

(三)培训对象:20xx年我省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各普通高中(含完全中学、民办高中,下同)起始年级学科教师、学校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分学科参加)、省市县高中学科教研员,共计约1.5万人。

(一)准备阶段:6月5日—7月20日,各市(州)完成各学科班级组织工作,组织对班主任、辅导教师和技术人员的培训,配发课程资源,组织学员做好学习前各项准备。

(二)培训阶段:7月28日—8月6日,组织思想政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等13个学科教师学习。每天5学时,共计50学时。其中学习视频课程2小时,在线学习、交流和研讨时间不少于3小时。

(三)总结阶段:8月7日—8月17日。各市(州)培训主管部门将本地区培训工作总结报告(电子版)报送至“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远程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邮箱。

(一)本次远程培训工作在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进行,省教育厅专门成立项目管理小组,由分管副厅长担任小组组长,成员由省教育厅基教处、师范处、财务处、民教处、督导室,省教科所、省电教中心负责人以及十四个市(州)教育局负责人。省教育厅成立“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远程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以下简称项目执行办公室),执行办公室设在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所。项目执行办公室在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领导小组和省项目管理小组的领导下,负责对我省培训实施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和组织管理,协调多方力量组织开展培训工作。主要包括研究制定培训实施方案,组织新课程省级骨干培训,组织培训者培训,加强与教育部相关部门和各网络平台服务单位的沟通、联系。省教育厅成立巡视督查组,对各地培训工作进行巡视、指导与督查,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二)网络培训服务平台的主要职责。“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挂靠在中央电教馆)负责项目组织实施的具体协调工作。通过招标机制遴选有关专门网培训机构提供远程培训的服务和技术支持工作,具体任务分配为: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负责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学科;北京今日园丁科技文化有限公司负责物理、化学、生物学科;北京百年树人远程教育有限公司负责思想政治、信息技术学科。

网络平台的主要任务和职责是:参与培训课程资源开发和培训光盘制作,协助专家团队进行教学,组织专家在线辅导、远程答疑,提供教务管理服务,制作操作指南,配合培训者培训的实施,组织在线研讨和提供培训信息交流服务,提供技术支持与咨询服务。

(三)各市(州)教育局的主要职责。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进一步分解、细化我省的远程培训项目实施方案,制定本地区针对培训工作的保障措施和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市直高中的培训工作;成立检查小组,对各县(市区)培训工作的准备、进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及时向网络平台服务单位和省教育厅上报本辖区辅导教师、班主任、联络员、参训学员编班情况等信息;审核各县、区呈报的学员培训成绩报表;为本辖区远程培训项目的实施提供相应的配套经费,并对本地区培训工作进行全面总结。

(四)各县(市区)教育局的主要职责。根据上级主管部门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和本县(市区)学校、教师分布的具体情况,确定本县(市区)集中学习点(以下称为“学习中心”);做好本县(市区)各“学习中心”班主任、指导教师、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员的遴选工作;及时向所在市(州)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上报本县(市区)班主任、指导教师、联络员、学员编班情况等信息;制定本县(市区)保障培训工作顺利实施的相关措施和应急预案,对培训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做好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选派辅导教师的接待和在各学习中心的分配工作;做好本县(市区)普通高中教师参与培训的相关信息的收集、存档、上报工作。

(五)普通高中的校长、“学习中心”配备的班主任和指导教师是培训的具体组织者、管理者、指导者,对顺利实施和完成本次远程培训任务、保证培训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校长的主要职责是:担任“学习中心”的主任,全面负责该中心培训期间的组织和管理、协调工作;对班主任和辅导教师履行工作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确保所有参加培训的教师按时参加培训,保证培训质量。

班主任的主要职责是:负责组织和管理本班学习活动,了解本班学员学习进度,记录学员学习活动参与情况,对跟进不足的学员进行督促,检查审核作业。辅导教师的主要职责:负责本班学习指导,组织并引领学员研讨,点评并推荐优秀作业,编辑并提交学习简报。各地要选择富有经验和责任心的骨干教师和教研员担任班主任和辅导教师,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聘请已进入实验省区的高中课改优秀教师承担辅导工作。同时,要切实发挥教研部门的力量,要求各市(州)教研部门积极总结和利用在“甘肃省基础教育网络教研教师教学远程研修”平台中开展的两次研修经验,保证本次培训的顺利实施。

(六)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配备网络技术人员,其职责是:密切配合网络平台服务单位开展工作,协助行政部门、班主任、辅导教师进行管理与辅导,解决学员在注册及学习中遇到的相关技术问题,做好本地的技术保障工作。

(一)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对进入新课程的高中一年级各学科教师进行系统的全员岗前培训,原则上各学科任教教师都必须接受不低于50学时的系统岗前培训,并经考核合格才能上岗。

(二)组织方式:采取班级化组织管理。组班方式以县为单位,分学科组班(网上虚拟班级)。每个班不超过100人,设班主任和辅导教师各1名。各市(州)、县(市区)要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组织学员以县(市区)为单位按学科集中参训。各市(州)、县(市区)根据实际情况设立若干“学习中心”,组织学员集中培训。

各市(州)、县(市区)高中学科教研员、各学校中层以上管理人员按相应学科组班进行学习。

(三)学习方式:由市(州)、县(市区)集中安排学员在“学习中心”学习。其学习形式主要包括:通过多媒体投影在线或离线(dvd光盘播放)集体收看专家主讲的视频课程;辅导教师组织学员针对专家授课内容结合各自教学实践开展网下的研讨和交流;学员个人借助可上网的计算机自学网上的拓展性课程资源和相关学习资料,参与网上的案例研讨和专题讨论,提出问题或咨询,接受专家的问题解答和教学指导;按要求完成相关作业等。

(四)辅导方式:本地研讨、在线交流与专家答疑相结合。本地研讨应在班主任与辅导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开展。在线交流应在本地研讨的基础上,在课程专家团队的主持和指导下,组织学员进行学习交流和专题讨论。针对各地学员学习研讨和交流中普遍关注的突出问题,由课程专家集中答疑指导。

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远程培训工作从20xx年6月启动,分阶段、分学科逐步推进。具体实施步骤为:

(一)6月10日前,各市(州)应负责将参加本次培训的不同学科的教师人数(含高中学科教研员、各高中学校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学校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等设施设备的数量及技术状况以电子文本的形式上报“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远程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邮箱。另外,各市(州)对各县(市区)学校上报的上述信息数据进行认真审核,按照参训学员的数量和分布状况,设立和确定“学习中心”。(注:“学习中心”在冠名时可以其所在学校为基础,冠以“xx高级中学学习中心”、“xx学校学习中心”等),确定学习中心负责人与技术保障人员。指定“学习中心”所在学校的一名校长和两名副校长担任“学习中心”的主任和副主任,负责培训期间该“学习中心”培训的具体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

(二)6月11日,省教育厅将通过视频会议方式,组织进行对管理者进行培训,一是部署我省“国培计划——20xx年普通高中课改实验省教师远程培训项目”工作;二是对各市(州)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学习中心”负责人、技术保障人员进行培训,主要内容包括培训流程,各级培训管理者的职责任务和工作要求。

(三)6月20日前,各市(州)按附件2的信息上报要求(相关表格请在省科所网站下载:),完成统计参加培训相关信息:

1.将各县(市区)应接受培训的教师按学科进行编班,原则上每个学科为一个班,并确定每个培训班级培训期间所在的“学习中心”。对于学员人数超出50人以上的较大班级,可再将其划分为若干个学习组,便于组织网下的交流、研讨。

2.为每个培训班级配备一名班主任和培训辅导教师,对人数较少的小学科,可二个班级配备一名班主任。

3.各市(州)指定一名同志作为联络员,负责与“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远程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和各网络平台服务单位的沟通、联系、接洽工作。

(四)7月1日前,各网络平台服务单位将帐号分配到我省;7月10日前,完成辅导教师、班主任的注册报名工作;7月20日前完成学员注册报名工作,以便学员及早体验网络平台操作。7月22日班主任在各学校校长的配合下完成审核确认工作,7月24日之前,“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远程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将确认信息(线下)上报给平台,7月25日完成用户调整工作。

(五)7月15日前,省教育厅将组织全省培训者培训,届时邀请国家学科课程专家及网络平台教学管理和技术人员对我省班主任与指导教师进行培训。

培训者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介绍培训组织流程、培训辅导者工作职责、课程主要内容、讲解课程特点、组织交流研讨与辅导答疑的方法和技巧、教学教务管理与技术操作办法与流程、学习简报内容与编制、与课程专家组交流沟通及信息反馈形式与办法。期间,组织学员做好学习前准备。

在此期间网络服务平台应完成的主要工作有:

1.相关网络平台服务单位将向市(州)教育局送达各络视频课程的dvd光盘,各市(州)教育局根据县区上报的“学习中心(学校)”数向各县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发送,最终逐级配送给辖区内各“学习中心”的培训点。

2.完成计算机网络检测、dvd光盘播放测试、学员网上注册、分班、预览相关课程资源等工作。

(六)7月28日至8月6日,培训工作正式实施。在此期间,各“学习中心”负责人(校长、副校长)、班主任,应认真组织本中心的教师按照网络远程培训课程表的安排到指定的培训点集中进行培训;班主任负责对参训学员集中培训的考勤和日常管理。辅导教师在业务上具体指导参训学员的网上学习和组织网下集体研讨、交流等活动。

(七)网上远程培训工作结束10天内,辅导教师应根据有关规定,综合评定出学员的培训成绩并交给班主任;班主任经审核无疑义后应将学员培训课程、课时、成绩等信息呈交县(市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归档保存,作为学员进行继续教育登记和颁发结业合格证书的凭据。

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各“学习中心”对培训工作做出认真的总结,对培训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要纳入本年度“教师培训年”评选表彰活动中。

对成绩合格的学员,省教育厅颁发由教育部监制的普通高中教师新课程培训合格证书,同时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学时登记。

(一)组织保障。为了确保培训工作顺利实施,省教育厅成立了项目管理小组,并在省教科所成立了项目执行办公室,由省教科所负责组织实施。各地也应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统筹协调当地的培训工作。各相关部门和组织管理、辅导人员要密切配合,各司其责,确保远程培训各个环节落实到位。各普通高中校长要特别重视本次培训工作,保证每位教师完整参加培训全过程,并严格实行持证上岗。

(二)质量保障。培训期间,省教育厅将组织人员分赴各地检查、督促培训工作。省教科所要组织省级专家团队深入培训现场指导培训工作,发现问题要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培训结束时要提交高质量的评估报告。

(三)应急保障。各地要认真做好培训的准备工作,对突发情况要做到快速有效应对。对黑客、病毒攻击等导致培训无法进行的情况,制定应急预案,保证尽快恢复正常;对培训过程中出现停电、设备故障及其他突发情况等,要有应急措施,确保培训的顺利实施。

(四)经费保障。

本次活动经费采用分级负担:

2.省教育厅负担本次培训中管理者培训费用,班主任与指导教师培训费用(不含交通费),督查指导工作、省级管理组织费用以及班主任与指导教师的工作补助等费用;对于在培训中获得优秀的班主任与指导教师给予表彰奖励。

4.各县(市区)及各校承担本次活动中对各“学习中心”班主任与指导教师集中培训费用,县级管理组织以及督查指导,场地、设备使用维护及其它费用(上网费、电费等)。

本次活动不向培训教师收取任何费用。

本实施方案的解释权归省教育厅“甘肃省普通高中课改试验远程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如需咨询相关问题请与办公室联系。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Word文档

国家课程标准规定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和课程实施等,是教材编写、教学、考试评价以及课程实施管理的直接依据。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加强思想性。有机融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法治、国家安全、民族团结、生态文明、生命安全与健康等教育内容,反映科技进步新成果、经济社会发展新成就,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坚持素养导向,体现育人为本。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依据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凝练课程所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体现课程独特育人价值和共通性育人要求,形成清晰、有序、可评的课程目标。基于核心素养培养要求,明确课程内容选什么、选多少,注重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关联,加强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突出课程内容结构化,探索主题、项目、任务等内容组织方式。原则上,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可设计拓展内容,供学有余力或有兴趣爱好的学生选学,不作统一考试要求。合理规划和科学设计实践活动,注重让学生经历活动过程,强化情感价值体验,提出素养导向、切实可行的教学建议。体现正确的学业质量观,明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与具体表现,注重对价值体认与践行、知识综合运用、问题解决等表现的考查,建立有序进阶、可测可评的学业质量标准。

注重学段衔接与科目分工,加强课程一体化设计。注重幼小衔接,科学评估学前教育结束后学生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的发展水平,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依据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把握课程深度、广度的变化,合理安排不同学段内容,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了解高中阶段学生特点和学科特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不同课程涉及同一内容主题的,根据各自课程的性质和育人价值,做好整体规划与分工协调。

课程标准编制要适应“六三”学制、“五四”学制的相关要求。

2.教材编写。

教材编写须落实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基于核心素养精选素材,确保内容的思想性、科学性、适宜性与时代性。创新体例,吸收学习科学的最新成果,强化内容间的内在联系。创新教材呈现方式,注重联系学生学习、生活、思想实际,用小故事说明大道理,用生动案例阐释抽象概念,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加强情境创设和问题设计,引导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变革。充分利用新技术优势,探索数字教材建设。关注学生认知发展特点,强化教材学段衔接。

按“六三"学制、“五四"学制分别编写教材。

义务教育课程心得体会

近日,国家教育部正式发布了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20xx版),引起了国内基础教育界专家学者和广大教师的密切关注和热议。英语作为一门外语,体现着人文性与工具性的融合统一,它的社会功能随国家与社会发展需要而定。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新课标必须与时俱进,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顺应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潮流。

上一次课标发布是在20xx年,每一次更新,都决定了未来中国教育的发展方向,这对于所有学生、老师和家长来说,这都至关重要,因为它决定着教学与测试的原则与发展方向。

那么新旧课标之间具体都有哪些大的变化呢?总体上看,在新课标学科课时设定上,英语课时的占比为6-8%,与道德与法治并列,在所有学科中排名倒数第三,课时减少明显。从一些重要细节和数据来看,还有以下变化。

在新课标中,英语课时的占比为6-8%,与道德法治并列,在所有学科中排名倒数第三。这两年我们经常听到,一些人建议取消“英语主科的学习地位”。但是这次新课标出炉,确定了未来十年英语还会健在。但从课时占比上来说,英语学科在公校内的定位无疑是越来越低了。

一方面是英语课时量减少,可另一方面英语考试难度却在增加。学生们之间的成绩落差会越来越大。对比20xx年的旧课标和20xx年的新课标:

第一、课程难度等级变化。20xx年旧课标将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内容分为五个等级。而新课标将课程内容减少为三级,而且每一级后面都有一个“+”号级别。从五级降为三级,这就意味着每一级台阶的坡度会更大。特别是每一个级别后面,都设置了一个“+号”级别,很耐人寻味。按照新课标原文的说法,“级别+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选择。

第二、词汇量增加。旧课标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词汇量为1600个,而新课标最高级别的词汇量是 20xx个。多出来的这400个词汇,就是出现新课标的最高级别“三级+”, 教授三年级英语一年时间还没到,对于三年级英语的课外阅读量达到1500-20xx词。

第三、阅读写作要求增多。在阅读这一项,旧课标的要求是7个,而新课标将阅读和听力放在一起,普通要求是13个。同时,增加了三个“+号”考察细分项。经过上面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新课标之后的考试难度上限提高了。

传统外语课堂,往往会局限在课本中。而“真实的课堂”,更多地使用生活中的真实语料,要求学生运用英语来理解信息并且表达自己。其实不仅是在中国,现在美国外语教学界也在越来越转向“真实的交际课堂”,最核心的一点就是建立在“真实课堂”的原则基础上、进行有意义的交流。新课标中对于小学三、四年级的表达与交流能力目标是:能围绕相关主题,运用所学语言,进行简单的交流,介绍自己和身边熟悉的人或事物,表达情感和喜好等,语言达意;在书面表达中,能根据图片或语境,仿写简单的句子。

这一制度的实施,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了解了新课标所面临的形势、机遇和挑战之后,我真的是受益匪浅,从中得到了许多启发和深深的思考。因此,我明白了新课标下我们的老师应该做什么:

第一、更新教学观念。新课标强调对主题的选择更多的是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合学生年龄阶段的主题作为编写的主线。因此,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努力用学生的眼光看待问题,理解学生的生活,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挖掘身边的教学资源。这会使学生有话要说,有话可说。因此,英语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时刻做好学习接受新知识的心理准备。与此同时,英语教师必须更新观念,不断创新,不断尝试,时刻以全新的面貌面对学生,进而时刻引导学生不断求知、求新、求进步,更好地完成学业,同时不断丰富各方面知识,储备各种能量,成为真正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新人。

第二、变革教学方式。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新教材的教学必须依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创建以活动课为主的教学模式。重点培育学生用语言进行沟通的实力。采用听、说、唱、玩、演的方式,激励学生主动参加,大胆表达使学生从动脑、动口、主动思维参加教学活动。如低年级学生可敏捷处理教材内容,将其编成儿歌、童谣。课堂中多采纳嬉戏教学法,加上老师敏捷亲切的身体语言,使得课堂丰富多彩、轻松活跃。培育学生能在图片、手势的帮助下,听懂语速较慢的话语或录音材料。

第三、创设丰富情境。教师用自己充溢激情的表情和动作去感染学生,让学生主动的参加到学习中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创设情景,相互沟通,启发学习动机,树立学习信念。直观情景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之中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技巧。老师要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课文来创设情景,如打电话、购物、生日聚会、旅游、问路等,为学生供应运用英语进行沟通的机会。

面临着新观念、新课标、新教法等一系列新面孔,教师必须从传统的“教书育人”向“科研型”“、学者型”转变,在教学改革中不断探索最佳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寻求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自觉主动地进行教学反思和自我监控,促进自我成长,才能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如果我们能开展有效的教学科研活动,并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不断总结和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创造新的教学经验,探索新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在繁重的教学中实践我们的教科研成果,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通过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我迎接了新理念新考验新挑战。我相信只要大胆运用新理念、新方法到课堂实践中,努力落实新课标,就会不断的提升自我发展空间,努力做一名合格的小学英语老师。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心得体会50字最新精选大全,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更多最新优秀资讯请继续关注职场职场站!

义务教育课程心得体会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xx年版)》(以下简称新方案)作为我国义务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在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的热切期待中终于面世。新方案中更加明确的培养目标、更加系统的课程设置和九年贯通的课程与学业标准,全面体现了党的教育方针,体现了对时代特征、中国特色、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深度融合,为中小学的教育实践提供了清晰的方向和路径。我们要研判校情,统筹谋划,锚定改进领域,研究策略方法,加强自我评估,以创造性落实新版课程方案为契机,全面提升学校课程的整体育人能力。

义务教育面向所有适龄儿童、少年,突出全纳性、全面性和基础性。新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育人目标,提出五大基本原则,聚焦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面向全体,面向未来,进行了课程系统化的设计。

当前教育实践还有一些需要克服的割裂现象,比如学段断层、三级课程设计系统性不够、面对不同的学生需求针对性不强等。学校课程建设要“顶天立地”。“顶天”就是要聚焦国家和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聚焦育人目标和课程标准的落实;“立地”就是要深入研究学校实际和回应学校每一个孩子的真实需求,强化针对性。既要充分发挥国家课程的主体性和基础性作用,又要发挥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补充拓展功能,进行一体化系统设计。要建立必修和选修机制,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最适合自己的课程组合。新方案为学校预留了充分的探索空间,为更好的满足每一个学生需求提供了更多可能。近年来,在xx十一学校课程建设成果的基础上,xx十一xx实验中学针对初中学段的特点,开展了积极探索,围绕育人目标,将国家主干课程、学科拓展课程、特长赋能课程三级体系整体设计。用丰富的课程尽量覆盖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孩子打开视野和边界;用多样性课程,满足孩子多样化需求。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充分说明新方案是可行的,更加符合育人规律。

新方案中强调,要坚持素养导向、强化学科实践、推进综合学习、落实因材施教,把劳动课程单独列出,重视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双减”的要求,转变讲授式的被动学习,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培养高阶思维与能力,必须从改变学习方式开始,特别是打破学科边界,打通学校与社会生活的链接,打破时间、地点束缚,提供更多元的资源支撑,用最适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学得更好。

跨学科任务式学习把真实的问题引进课堂,通过有意思、有意义、有可能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面对真实问题的挑战,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把紧扣课标的学习量规和成功标准贯穿其中,培养自我评估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开启深度学习,提升核心素养。比如,xx十一xx实验中学数学建模课程的学习产品《校园监控系统改进建议》,成为学校安全管理改进方案,不但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的意义,更让学生体会到用模型思想解决问题的重要性,从而提升思维品质。这种学习超出学科本身,能更好发挥其综合育人的价值。充分发挥学科实践活动的育人价值,让学生在做中学,能大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拓展思维视野。

新方案实施,关键是教师,同时也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要引导教师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成长规律的研究,提高全方位育人能力;帮助教师打破竖井式分科的边界,提升跨学科学习设计能力;抓住实施中的关键点,如作业设计、学习任务设计、考试与命题、多元评价方式等,通过项目研究进行突破。发挥校本研修作用,建立跨学科大教研机制,培育先锋学科,搭建分享平台,把教师培养成学习的领导者。

我们要牢牢抓住新版课程方案实施的契机,全面提升学校课程的育人能力。用勇于改革的创新行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才培养贡献自己的力量。

义务教育课程心得体会

线上学习了xx师范大学文学院xx教授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的全新解读,我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与体会。

价值引领,以文化人。从课程标准可以看到继承和弘扬优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样的内容,无论是在我们的课程目标还是在我们的课程内容都得到了一种彰显,在这里可能老师们也一直在关注这个,实际上这里非常重要的就是强调语文课程它的育人价值的一种体现,也是核心素养的这样的一种体现。

素养为纲,任务导向。在这个课程标准里我们可以看到非常明显的两个体现是素养型的课程目标和结构化的课程内容。那么素养型的`课程目标到底是和我们原来的课程目标有什么大的差别或者是差异。结构化的这个课程内容方面,我们可以看到从课程标准里做了很多的探索。那么这样的一些探索,我们到底怎么来理解和认识?以及我们在未来如何落实?这是这次课标修订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这个变化。

课程标准当中可以看到就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我们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强调了实践主线。那么实践的主线,大家可以看到,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做了一定的整合,强调的是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也就是语文实践活动的一种表现。

主题统整和强调情境这方面,我们强调真实的语文情境,统整的学习主题,典型的实践活动。那么我刚才和大家分享的就是我们20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那义务教育的课程改革推进的过程当中,我们一直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由于我们的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和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在一定程度制约了我们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真正的落实。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这次课标修订的过程当中,在这方面做了很大的探索和努力。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

一年内,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总量和时长得到有效管控,课业负担有效减轻。三年内,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教育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严禁布置竞技类、超课标、机械性以及惩罚性作业,严禁给家长布置作业,严格落实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五四学制为三至五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初中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90分钟的要求。

全面建立“基础性作业+弹性作业”模式,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增强作业的层次性和可选择性,提高作业质量和针对性。

教师要按时回收、批改、反馈作业,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对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要坚持面批,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

强化学校课程实施主体责任,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学校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提高难度、加快进度。重视艺术、体育、劳动、科学等教育,不得随意挤占、减少课时。

各区市教研部门要加强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指导,分学段、分学科制定教学基本要求,推动学校健全完善教学管理规程,统筹制定教学计划。学校要改进教学方法,打造高效课堂,做到应教尽教,让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

学校要强化师德教育和教学基本功训练,多渠道组织开展教师教学基本功培训及展示活动,不断提升教师师德修养,提高教师课程开发、课堂教学、作业与考试命题设计、实验操作和家庭教育指导等能力。

准确把握考试功能,大幅压减考试次数,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义务教育其他年级由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期末考试,初中年级可适当安排一次期中考试。学校和班级不得组织周考、月考、单元考试等其他各类考试,也不得以测试、测验、限时练习、学情调研等各种名义变相组织考试。不得面向小学各年级和初中非毕业年级组织区域性或跨校际的考试。初中毕业年级可在下学期总复习阶段组织1—2次模拟考试。除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外,不得组织任何与升学挂钩的选拔性考试。学校期中期末考试实行等级评价,一般分4至5个等级,考试结果不排名、不公布,不得按考试结果给学生调整分班、排座位、“贴标签”,初中各学期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和初三下学期模拟考试成绩不得与升学挂钩。

要创造条件建好用好综合素质评价平台,强化学生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审美素养、劳动和社会实践评价,发挥其评价引领作用,精准提供发展所需资源,尊重学生差异,创新学生差异发展路径。

学校要广泛深入宣传课后服务实施方案和服务特色,使家长、学生充分了解课后服务时间、服务内容、组织形式等有关安排,积极引导有需要的学生自愿选择参加课后服务,不得强制或拒绝学生参加课后服务。学校要健全课后服务工作管理机制,广泛听取家长意见,完善课后服务相关工作,确保学生课后服务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即学校每周5天(工作日)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开展2小时,且结束时间要与各区市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具体服务时间由各区市结合实际弹性确定,对家庭按时接送仍有困难的学生,要提供延时托管服务,实施弹性离校,为家长接孩子提供便捷。

课后服务主要开展作业辅导和素质拓展活动。引导小学生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引导初中学生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对学有困难的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课业辅导帮助,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

市教育局及区市教育部门、学校要利用国家和省市及各区市教育教学资源平台以及学校网络平台,免费向学生提供高质量专题教育资源和覆盖各年级各学科的学习资源,组织优秀教师开展免费在线互动交流答疑,引导学生用好免费线上优质教育资源,做强做优免费线上学习服务,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课程心得体会

因为学习,才有荀况的“学不可以已”,才有刘向的“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新课程改革对当前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转变观念,适应新课改是我们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故课标学习迫在眉睫。

在20xx版新课标中,语文课程学段要求以“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四大核心素养为暗线,以【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四类典型的语文实践活动为明线,双线融合呈现目标内容。

语文学习任务群是由若干同类任务的学习单元组成的课程群组。每个学习单元以学习主题为统领,以学习任务为导向,以学习活动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资源和学习评价等关键要素,打通课程内容、学生生活和语文实践,追求语文课程促进学生成长的综合效应。小学语文课程包含三个层面的学习任务群,第一层是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包含“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一个学习任务群;第二层是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包含“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三个学习任务群;第三层是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包含“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两个学习任务群。

白晶老师以各种主题的单元、各种题材的文章为例,深入浅出地示范了语文学习任务的设计,特别强调了语文学习任务一定要读写结合,体现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

xx老师是全国习作训练方面的顶级专家,他带领我们再次细细研读课标的“表达与交流”部分,告诉我们要明确表达类型,强调表达意愿,重视表达情感,遵循“快乐为首”原则。何老师认为,在起步阶段,鼓励在阅读中积累就好,边读边写,读写共进。何老师介绍“百字作文天天练”“学生自改”是极好的方法。对于这一点,我是非常认同的。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也是很重视学生的自评互评,而且实践证明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何老师反复强调,我们要重视课内习作指导,全年16次,一次都不能少!不能用讲评代替作文指导!何老师提醒我们,老师要注意统篇教材作文科学设计的决定性三要点:教材训练点、写作支撑点、教学着力点,支撑点要转化为可视化、真实性、能参与的情境,确保作文有真实的情境、有具体的任务、有集中的思考、有明晰的读者、有过程的推进,让写作关闭美颜依然美美的。

学而不思则罔。在接下来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将博观约取,学以致用,有的放矢转化“他人经验”为自身实践基石。

义务教育课程自查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规范我校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我们本着“全面落实国家课程、开全地方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开足课时、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原则,努力提高我校课程实施水平和教育质量,使我校的课程实施逐步走向了规范化,取得了良好成效。现汇报如下:

1、课程理念方面。理念是工作落实的前提,我们高度重视课程理念学习,为确保学校顺利且有效地实现课程实施,我校制定了新课程理念学习制度,以集体与自学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每位老师做到学习有记录,并通过理论测试、课堂实践等形式作为检查学习效果的主要方式。对于新的课程理念,学校通过会议进行宣传;在校园文化建设上,由于学校正在改建,资金不足,未能使校园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尽最大努力地体现教育理念中。在新课程实施中,结合学校实际,确立了符合素质教育的办学思想,有自己学校规划、工作计划和总结。

2、课程开设方面。我们将课程开设上升到政治、法律的高度来对待,按照《山东省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指导意见》的相关文件精神开设各类课程、开齐各类课程,开足各科课时,坚决杜绝随意增减周课时数的现象发生发生,教师个人课程表与学校总课程表、班级课程表安全一致。学校成立监督监控领导小组,每周进行不定时巡查,对违反课程设置计划、私自调课的现象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就地解决,使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按要求、按规定进行正常开课,从未发现任何违规现象。我们立足学校和学生实际,在实践活动中针对不同年级开设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我校始终坚持科技为先的教学宗旨,加强师生科技探索意识,引导学生动手习惯积极,着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奠基!学生们在小发明、小制作活动中,自己动手,搜寻各种废旧材料,创作了各种科学器材,且行之有效。我校在校刊《望之园》的基础上,又增设了《望之园》特刊《地震来了--怎么办》、《礼仪.育人.安全.环保》、《行为养成教育》等,以学校周围的历史文化名人、历史典故为题材,让学生了解本地的文化资源,从而激发学生爱校之心。并形成了我校自身特色。

3、课程资源方面。教师队伍建设及办学条件,在配备上虽然没有配足配齐音、体、美、英语等专职教师,大部分语文、数学任课教师与学历也不对口,老龄化严重,但努力发挥现有教师的作用,每位老师都兼代多门课程,保证了开齐课程。教学设施(实验室、图书室、器材等)配置上正逐步完善。

我们在合理配置校内资源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其它资源。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上课,从人力、物质、时间、信息资源上开发利用家庭资源。学校对校外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进行分析,让学生能够到仲村集场进行实践活动,使学生的书本知识能够得到应用,自身能力能够得到锻炼,为此学校制订了切实可行的活动实施方案、落实活动措施,使我校的课程资源得到了开发和利用。

4、课程实施方面。教学研究是学习教学工作的重点,我们高度重视学校的教学研究工作。建立了完善的教学研究制度、研究机构;有针对性地制定操作性强、切实可行的教学研究计划;定期开展主题明确的、形式多样的教学研究活动。如每学期都进行听评课活动、人人一节公开课活动、课堂教学示范研讨活动、讲课比赛活动、课堂教学质量测评活动和专题研究活动,并详实记录活动开展情况,并及时进行总结,不断积累丰富经验,使我校的课堂教学研究水平不断提高。教师上课,备课上能够把握课程标准,吃透教材,对重难点的分析到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教学目标;比较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上课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以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能力为中心,运用灵活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分层次培养,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练习安排适当,绝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学校同时开展了常规教育和专题教育活动,利用重大节日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爱家乡、安全、道德法制等活动,有效地落实素质教育目标。学生每天早上8:00到校,在校学习时间不超过6小时,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9小时,从不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给学生补课。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每天家庭作业总量不超过1小时。学生集体体育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一切教材和教辅资料,均由上级主管部门做主,学校没有集体给学生订买任何资料。

5、课程评价、考试及成绩反馈方面。县镇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管理基本规范》的落实,取消了一切形式的统一考试,我们积极响应号召,取消百分制,统一使用等级制评价;平时的检测成绩反馈实行“三不”,即不公布、不张贴、不排队;测试题符合课标要求,密切联系实际,重视能力考查,;学生评价以激励性评价为核心,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方面进行评价,内容上分成过程评价和期末评价两种。过程评价主要有单元考查、课堂表现、作业、写字、学习态度等构成平时成绩,期末评价用试卷进行,成绩记录以等级进行。对于地方课程的评价,以激励性评价为核心,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6、学校特色教育方面。在校本开发方面,我校在坚持“教学质量是关键,科技创新为中坚”的思想指导下,形成特色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学校注重学生的自身潜能,根据自己的特长,全方位给学生创设发展个性平台。如我校师生在xx年苍山县首届艺术节上制作的运载火箭、天文望远镜、潜望镜、摄影等荣获一等奖,制作的各种根雕作品有六人获得二等奖、七人获得三等奖,并且荣获团体二等奖的好成绩。又在今年(xx年)小发明、小制作活动中,我校师生创作了绿色能源综合发电装置、地震报警系统荣获一等奖。我校始终坚持“富民强国”应以“科技为先”的教学理念,加强了师生科技探索意识,全面引导学生的动手习惯,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努力奋斗!

总之,新课程的改革,需要我们孜孜不倦地探究;新世纪的教育,需要我们兢兢业业地奋斗!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改进教学管理,分析课程实施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使课程改革之路越走越稳!

文档为doc格式。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

适龄儿童少年与其法定监护人的户籍和实际居住地是确定其施教区的主要依据。适龄儿童少年与其法定监护人在同一户籍,且户籍与实际居住地保持一致,就可以认定适龄儿童少年符合施教区条件。

指适龄儿童少年及其法定监护人在施教区范围内具有常住户口或居住证,凭居民家庭户口簿或相关材料进行认定。

指适龄儿童少年及其法定监护人在施教区范围内有合法固定住所且实际居住,凭房产证或其他相关证明材料进行认定。商业用房、办公用房、工业用房等不作为施教区内房产进行认定。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作为施教区内房产进行认定:

1、适龄儿童少年及其法定监护人在施教区内有房产(用途为“住宅”)且长期居住的,根据房产证进行认定。

2、因适龄儿童少年及其法定监护人无房产,随其祖父母、外祖父母长期共同居住在施教区内的,可按施教区内祖父母、外祖父母的房产证进行认定。(曾祖父母、曾外祖父母房产,必须提供产权赠予适龄儿童祖父母、外祖父母或父母的合法赠予书。)。

3、适龄儿童少年及其法定监护人在施教区外无房产,但实际居住在施教区范围内且住房是法定监护人所在单位合法自建的,可根据所在单位提供的适龄儿童少年随法定监护人正常居住的有效证明材料(原始合同文本、购房票据等)进行认定。

4、适龄儿童少年及其法定监护人在施教区内新购房产(当年8月31日前交付使用),依据提供的购房合同、契税缴纳、房屋维修基金、房产证正在办理或二手房个人所得税证明材料及房产过户正在办理等具有法律效力的相关材料等进行认定。

5、居民自建房但无房产证的,按当地街道办(居委会)在拆迁时开具的原始“指界通知书”(居委会指定地界让居民自建房屋的通知书)或者购买宅基的原始票据进行认定。

6、被拆迁人选择货币补偿方式安置且施教区外无房产的,或者选择产权调换方式安置且房屋为期房的,拆迁过渡期间两个学年度内,其子女可选择在原住址施教区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入学。两个学年度后,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入学。

7、户籍随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监护人在施教区内有房产,适龄儿童少年为孤儿或其父母双方均为不在本地的现役军人或公派出国工作的专家、技术人员,以适龄儿童少年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房产进行认定。

8、房产证上有多名房屋所有权人的,以适龄儿童少年法定监护人排在第一位进行认定(以房产证上排名第一位或产权份额者是否为适龄儿童法定第一监护人进行认定)。

从xx年起,按施教区入学的适龄儿童少年,在小学阶段六年或初中阶段三年内,已用于施教区生源资格认定的房产,不再作为其他新生入学资格认定的条件(多子女户除外)。

z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