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讲话稿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模板15篇)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模板15篇)



范文范本对于提高写作水平和技巧有着重要的作用,是我们学习的必备工具。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典型范文范本,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参考。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

(四)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

三、课程设计思路。

(一)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确定课程目标体系和课程内容:体育与健康课程设置了课程目标体系以及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为各地区和学校制定课程实施方案以及教学计划提供明确的指导,保证学生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

(一)运动参与:运动参与是指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态度及行为表现,是学生习得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锻炼身体和提高健康水平。形成积极的体育行为和乐观开朗人生态度的实践要求和重要途径。

(二)运动技能:运动技能是指学生在体育学习和锻炼中完成运动动作的能力,它反映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基本特征,是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和实现其他学习方面目标的主要途径。

(三)身体健康:身体健康是指人的体能良好、技能正常和精力充沛的状态,与体育锻炼、营养状况和行为习惯密切相关。

(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是指个体自我感觉良好以及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状态与过程,与体育学习和锻炼、身体健康密切相关。

(一)设置学习目标的建议1.在目标多元的基础上有所侧重。

2.细化本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

3.目标难度适宜。

(二)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的建议1.体现“目标引领内容”的思想。

2.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3.充分考虑学生的运动兴趣与需求。

4.适合教学实际条件。

5.重视健康教育。

1.了解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和发展情况,以及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为制定下一步教学计划做好准备。

2.判断学生在体育与健康学习过程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以便改进教学。

3.发现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潜能,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和个性的机会,鼓励和促进学生进步与发展。

4.培养与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

1.体能。主要根据学的实际情况以及参考《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确定体能测试的指标,评价学生的体能水平。

2.知识与技能。主要根据本标准的学习目标与要求,以及教学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评价指标,评价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程度,以及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能力等。

3.态度与参与。主要对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的出勤率、课堂表现、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探究问题,以及课外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参与体育与健康活动的行为表现等进行评价。

4.情意与合作。只要对学生在体育学习和锻炼中的情感表现、意志品质、人际交往与合作行为等进行评价。

卫生健康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汇编

20xx年x月xx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正式发布。此次教育部门针对《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做出多处调整,全面提升了义务教育阶段的体育与健康课的比例,体现了国家对青少年体育工作的高度重视。

结合线上学习,线下仔细研读新课标,我发现《课程标准(2022版)》较之以往的课程标准变化明显,其中,“体育与健康”课占总课时比例10%-11%,超越外语(6%-8%)和理化生、科学(8%-10%),成为小、初阶段仅次于语文和数学的第三大主科。与此同时,新课标还明确学校需充分利用课后服务开展体育锻炼等,发展学生的特长。

新版《课标》主要有以下几个变化:1。完善了培养目标;2。优化了课程设置;3。细化了实施要求;4。强化了育人导向;5。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6。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7。增强了指导性;8。加强了学段衔接性。

如何才能将新课标更好的与日常教学相融合,这是每一个一线教师都应深思的问题。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对新课标浅薄的认识。

第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2022年版课标坚持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强调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深度融合,主要目的是通过体育与健康教育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充分利用体育课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重视把体育锻炼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解决“学生未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问题。重点关切学生身心健康,特别是体质健康状况。

第二,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新课标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规律,贴近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充分反映学生的成长需要。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以学定教,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出发,根据学生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结合课程内容整体设计,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三,围绕核心素养制订学习目标。2022年版课标强调教师结合学校与学生实际,基于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制订与细化学习目标,并根据学习目标确定达到不同水平的内容要求与学业要求,设计适宜的教学活动与情境。教师要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机渗透到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健康教育、跨学科主题、专项运动技能学习的学习目标中。为此,体育教师要明确核心素养内涵,尽可能的丰富自身知识、提升自身能力、优化教学态度,提升教学专业素养,以满足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能力需要。

第四,落实“教会、勤练、常赛”,实现“学、练、赛、评”一体化新课堂。体育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由教师的教为主转向以学生的学为主,保证学生课堂练习时间和练习质量。落实“教会、勤练、常赛”,建构“学、练、赛”一体的课堂教学体系,真正“教会”学生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让课堂成为比赛的常态,在比赛中增强运动能力,提升学生抗挫折和情绪调节能力。

鉴于以上的学习和思考,我感受到作为一名体育老师肩上的责任重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时刻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落实“教会、勤练、常赛”建构“学、练、赛”一体的课堂教学体系。在实践中学习,不断研究、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把最好的体育课呈现给我的学生,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乐”。激发他们的运动兴趣,培养他们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

本文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通过核心素养实现学科育人目的,以及解决体育与健康学科“固有顽疾”等方面,阐述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修订背景,并从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方面,论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方面设置的逻辑与特点,同时解读了新修订课程标准在实施中可能遇到的“应用情境”创设、学业质量评估及大单元设计等方面的重点、难点问题。

关键词。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体现思想性、方向性、先进性和科学性。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是修订2022年版课标的根本精神和关键要求,是深化我国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突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全面发展。

一、本次修订的主要价值取向。

(一)修订背景。

2022年版课标的修订工作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开展的,重在体现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重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重在面向未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应对当今世界复杂局面的挑战,服务国家义务教育发展战略,着眼培养时代新人的要求,旨在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提供源源不断的后继力量,具有更高的政治站位。

第二,深刻领会并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重要文件精神和要求,以“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注重课程的育人特征和功能,聚焦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教师教学架桥,为学生健康成长导航,具有更强的目标导向。

第三,紧密结合时代要求和体育与健康学科特点,重视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特别是重点解决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未有根本性好转、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学生上了9年的体育课一项运动技能未掌握、学生未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四大问题,引导体育教师树立改革创新意识,变革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提高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质量,具有更强的问题导向。

(二)价值追求。

第一,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2022年版课标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引领,坚持党的领导,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基本立场,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体育,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致力于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健全人格和强健体魄,帮助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二,坚持“健康第一”。

2022年版课标坚持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强调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深度融合,主要目的是通过体育与健康教育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与党中央、国务院近二十年颁布的一系列相关文件强调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保持高度一致,重点关切我国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特别是体质健康状况依然不容乐观的现实。2022年版课标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目标。

第三,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2022年版课标关注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改革,关注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反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新变化、科学技术进步新成果,及时更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容和方法体系,充分体现新时代“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现实要求,充分考虑地区和学校差异,积极推进以校为本的实施策略。同时,2022年版课标注重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体育的魅力,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

第四,坚持科学论证与继承发展。

2022年版课标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规律,贴近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充分反映学生的成长需要,促进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充满活力地健康成长。2022年版课标对二十余年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实践做出了系统梳理,总结提炼并继承成功经验,确保课程改革的连续性。同时,发现并切实面对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修订与完善。

第五,体现“健身育人”的本质特征。

为了改变“学科中心观”“技术中心观”,充分发挥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育人功能,2022年版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将以往单一传授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转变成培养核心素养的过程,促进广大体育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在引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激发运动兴趣,学会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方法,体验运动的乐趣,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三)希望解决的问题。

第一,明确课堂运动负荷要求,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解决“不出汗”的体育课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未见根本好转”的问题。

2022年版课标强调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每节课群体运动密度应不低于75%,个体运动密度应不低于50%,每节课应达到中高运动强度,班级所有学生平均心率原则上在140-160次/分钟;不仅专门设置了体能学习内容,还提出每节课应有10分钟左右体现多样性、补偿性、趣味性和整合性的体能练习,以保证每节实践课具有足够的运动负荷,让学生获得充分的运动体验,真正改变“不出汗”的体育课现状,提高学生的运动效果,有效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得到根本性好转。

第二,以“教会、勤练、常赛”为抓手,建构“学、练、赛”一体的课堂教学体系,真正“教会”学生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摒弃“无运动量、无战术、无比赛”的“三无”体育课,解决“学生学了9年体育课,绝大多数学生未能掌握1项运动技能”和“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问题。

2022年版课标强调结构化运动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要求学生侧重在应用的情境(如对抗练习、比赛或展示等)中学习知识与技能。提出在尊重不同水平学生的意愿和需求的基础上,3-6年级从六类专项运动技能中各选择至少1个运动项目,7-8年级从六类专项运动技能的四类中各选择1个运动项目,然后对每一个运动项目实施完整、系统的大单元教学,9年级让学生结合学校实际自主选择运动项目进行学练,帮助学生在初中毕业时学会1-2项运动技能,并能够在比赛中得以运用。此外,2022年版课标强调采用游戏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通过不同数量、时间、形式、场景,以及个人与小组间的各种挑战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练、赛”环境中体验运动的乐趣,让学生爱上体育与健康课,能够真正了解体育、参与体育、享受体育。

第三,重视把体育锻炼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解决“学生未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问题。

2022年版课标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评价等多方面强调要帮助学生养成锻炼习惯,不仅在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中特别强调发展学生的体能练习、“运动认知与技战术运用”“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健康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运用”等,帮助学生形成坚持锻炼、终身健康所需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也在学业质量中增加了与锻炼习惯有关的评价指标,如,水平四球类运动的学业质量中规定,“每学期通过现场或多种媒介观看不少于8次所学球类运动项目的比赛,并能够对某场高水平比赛做出分析与评价”,以及“每周运用所学球类运动技能进行3次(每次1小时左右)课外体育锻炼”等,并通过布置体育与健康家庭作业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体育锻炼和健康实践活动。

二、2022年本站版课标的主要变化与突破。

(一)坚持“健康第一”,提炼核心素养。

2022年版课标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宗旨,提炼了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的三个方面。运动能力是指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健康行为是指增进身心健康和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综合表现,体育品德是指在体育运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体育伦理,以及应当形成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三个方面密切联系、相互影响,在解决复杂情境的实际问题过程中整体发挥作用,并在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过程中得以全面发展。2022年版课标强调紧紧围绕核心素养开展教学,促进中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二)基于核心素养,开展课程设计。

1、明晰课程目标。

2022年版课标阐明了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提出课程目标:掌握与运用体能和运动技能,提高运动能力;学会运用健康与安全的知识和技能,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养成良好的体育品德。这三点分别对应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的三个方面,充分体现了课程“健身育人”的本质特征。

2、设置课程内容。

遵循“目标引领内容”的原则,2022年版课标不仅根据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和体育与健康教学规律设置课程内容,还充分考虑学生的生长发育特点、体质状况、运动基础、兴趣和需求等,提高教学内容选择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保证义务教育阶段教学的基础性、多样性和系统性,发挥不同运动项目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生在体验不同运动项目魅力的基础上掌握专项运动技能。

首先,针对水平一目标,专门设置基本运动技能的课程内容,为体能和专项运动技能学练奠定基础。针对水平二、水平三、水平四目标,分别设置体能和专项运动技能的课程内容,使学生形成比较丰富的运动体验,满足学生多样化的运动需求,在此基础上掌握1-2项专项运动技能。

其次,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整体设计健康教育内容,针对水平一、水平二、水平三目标侧重基础的卫生习惯、营养膳食、合理作息、视力保护、安全意识等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健康与安全的认知、意识和行为;针对水平四目标侧重健康与安全知识、技能、方法的学习与运用,促进学生形成健康与安全的生活态度。

3、倡导新型教学方式。

2022年版课标强调教师结合学校与学生实际,基于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制订与细化学习目标,并根据学习目标确定达到不同水平的内容要求与学业要求,设计适宜的教学活动与情境;倡导教学方式多样化,将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主动学练意识,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生活应用情境和真实运动情境的创设,强调用结构化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复杂问题;运用信息化教育技术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信息化意识和能力。

4、构建综合性学习评价。

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主要评估学生通过学习达成核心素养的程度。2022年版课标构建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从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方面对学生的学业成就表现做出总体描述。学业质量起着连接核心素养和学习评价的桥梁作用。2022年版课标要求教师对学生实施学习评价时,应从学业质量的描述中提炼出具体的测试内容,并细化为不同的测试指标;强调设计贴近生活、具有较强应用性的情境,观察和评价学生运用结构化的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业质量让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更加明确应该教哪些内容,教到什么程度。2022年版课标强调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对性评价与绝对性评价相结合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重视增值性评价,健全综合评价。

(三)着力创新改革,完成四个转变。

2022年版课标强调面向未来、改革创新,秉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高度重视以体育人、综合育人理念的渗透,努力实现从“知识导向”向“素养导向”转变、从“单一技术导向”向“结构化知识和技能导向”转变,从“简单情境”向“复杂情境”转变,从单纯的“体育教育”向“体育与健康教育及多学科融合”转变。这四个转变有助于学生从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中获得健康的身心、强健的体魄和全面的发展。

2022年版课标还设置了跨学科主题学习,将体育与健康教育与其他“四育”加以融合,增加了与国防教育和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开拓了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解决体育与健康实践问题的教育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裨益。

三、课标实施中的重点与难点。

(一)广大教师如何迅速理解并转变观念。

在推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体育教师是改革的关键。只有让广大体育教师学习新课程、理解新课程、实践新课程,2022年版课标所描绘的全新场景和积极变化才能成为现实。一线教师对于新修订课标的接受、理解需要一个过程。如何让教师迅速领会、深入理解新的理念和方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是2022年版课标贯彻实施过程中的一大难点。针对这一问题,不仅需要引导体育教师深入学习和理解2022年版课标,加强教师的课程意识和教学能力,还需要教师利用实践证明有效的、可操作性强的课程模式和优质课程,有效促进2022年版课标的落地实施。此外,2022年版课标还强调教师培训的重要性,重视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人员的构成,提出了立足学校实际,完善教研体系等具体要求。

(二)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应用情境”“落实知识和技能结构化学练”

2022年版课标提出要创设应用的情境,开展结构化的知识和技能教学,对于长期习惯单一技术教学的体育教师而言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核心素养的形成不能脱离相应的学习情境,教师在创设体育与健康学习情境时应紧紧围绕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的培育,根据课程目标,选择教学内容,采用有效方法,挖掘教学资源,创设应用情境。不同项目对于应用情境的要求不尽相同,球类运动最好的应用情境是比赛,花样跳绳、健美操等项目的应用情境更多指向展示与表演等。体育与健康的知识、技能具有层次性和关联性特征,其层次性指的是知识之间和技能之间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的递进关系,关联性指的是知识之间和技能之间的联系及相互促进的关系。体育与健康知识之间如何关联、运动技能之间如何组合等问题将是体育教师在贯彻实施2022年版课标过程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三)如何制定不同项目的学业质量。

学业质量指的是学生在完成体育与健康课程某一水平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也就是“学到怎样才算好”,是以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依据,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所做的整体刻画,用以反映课程目标的达成度。这就要求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习目标和学业质量上下贯通。2022年版课标以部分项目为例,提出了学业质量的内涵和行为表现。如何以核心素养为依托,结合不同学段、不同项目的具体特点,形成可测、可评、可量化的体育与健康学业质量,是2022年版课标贯彻实施过程中的重点任务之一,需要广大专家、学者以及一线教师共同努力探索和实践。

(四)如何设计与实施大单元教学。

为了落实“教会、勤练、常赛”,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的运动技能,2022年版课标提倡大单元教学。大单元教学是对某个运动项目或项目组合进行18课时及以上相对集中、系统和完整的教学。同时,要加强课内外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通过较长时间的连续学练,掌握所学的运动技能。要避免把一个完整的运动项目割裂开来、断断续续实施教学,或在一个时间段内教授不同项目,导致运动技能学习的负迁移。大单元教学既能使学生掌握所学项目的运动技能,又能加深学生对该项运动完整的体验和理解。综上所述,2022年版课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学、练、赛”为抓手,提炼出了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个方面的核心素养,并以此为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新的课程理念需要新的教学实践落实,因此,广大一线体育教师要在认真学习和深刻理解2022年版课标精神的基础上,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全面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答: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2、课程的价值是什么?

答:(1)增进身体健康;(2)提高心理健康水平;(3)增强社会适应能力;(4)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能力。

3、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4、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是什么?

答:(1)根据课程目标与内容划分学习领域;(2)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划分学习水平;(3)根据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要求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4)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加大课程内容的选择性;(5)根据课程发展性要求建立评价体系。

6、课程学习领域的划分和目标。

答:(1)运动参与目标;(2)运动技能目标;(3)身体健康目标;(4)心理健康目标;(5)社会适应目标。

7、课程学习水平的划分和目标。

(答案《标准》p63—65)。

8、课程的管理是如何区分的?

门根据国家对课程的总体设计,规划符合不同地区需要的课程实施方案,包括地方课程的开发与选用;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

三级课程管理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9、实施新课程对教学素材选取的要求是什么?

答:《课标》指出,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继承和发展传统体育文化的基础上吸收现代体育文化;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年龄和性别特征,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经验;教材内容的安排要多一些简、易、新,少一些繁、难、旧,加强教材的拓展与学科的整合;教材要多样化和具有开放性,要突出重点,不求面面俱到。教师应该大胆地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结合实际需要,重新选编,创造性的处理教材,以更好地适应本地区、本学校、乃至本班级学生的特点,真正地转变到“用教材教”的轨道上来。

10、选择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是什么?(见《标准》p34)。

答:(1)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年龄和性别特征;(2)运动形式活泼,能激发运动兴趣;(3)具有健身性、知识性和科学性;(4)对增强体能、增进健康有较强的实用性;(5)简单易行。

11、新课程实施要求教师如何使用教材,选取教学内容?

(2)分组教学的基本形式随机分组。

优点:简单迅速。

缺点:学生易形成等级观念和自卑感异质分组(同组内学生存在差异,但各组之间差异不大)。

优点:相互激励,活跃课堂氛围合作型分组。

优点:有助于促进学生达成学习目标帮教型分组(学生之间的直接帮助)友伴型分组(分组进行活动时选择与自己关系较为密切的同学在一起练习)。

1、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

2、教师要给学生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

3、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竞争力以及迎接挑战的能力。

4、通过布置适当形式的家庭作业,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以及对社会健康问题的责任感。

5、发扬教学民主,经常听取学生的意见,与学生一起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以适当的方式对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2)加强教法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1—6年级的教学可根据学生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情绪变化较大而身心发育快的特点,采用主题教学、情景教学、复式教学等方法,充分发挥游戏活动的作用,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中学阶段的教学可根据学生自制力和理解力迅速增强的特点,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运动习惯的形成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要加强对新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研究,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14、课改提出要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请举出五种不同的学习方式。答:自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情境教学法、程序式教学法、微格教学法。

15、课程评价应包括哪三个方面?

答:课程评价应包括对学生学习、教师的学习和课程建设三个方面的评价。

16、新课程要求学习评价的重点是什么?(见《标准》p42)。

答:比较强调:评价与教学过程较为相关的态度、行为等;评价对体育与健康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评价运动技术的运用和参与程度;既评价最终成绩,又评价学习过程和进步幅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

17、学习成绩评定形式有哪三种?

答:(1)学生自我评定;(2)组内互相评定;(3)教师评定。

18、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中的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

答: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是课程标准中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领域目标的核心。主要体现在学生学习中的情绪、自信心和意志表现,对他人的理解与尊重、交往与合作精神等。

19、教学效果的评价目的是什么?

答: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的目的,是通过客观、公正、及时、可靠地评定体育教师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发现教学活动中的优点和不足,提供具体、准确的反馈信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工作,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20、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区别是什么?

答:形成性评价是在某项教材的教学过程中,为使教学效果更好而不断进行的评价,它有助于及时了解阶段性教学结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以便及时反馈和调整教学。形成性评价的进行比较频繁,通常在教学过程中和单元学习结束后进行测验或评价,着重于判断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形成性评价与过程功能相似。

终结性评价,又称事后评价,是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进行的评价。如期末的考核、考试,目的是验明学生是否达到了相应的教学目标。他注重教学的结果,判定最终的学习成果,并做出成绩评定。终结性评价与成果评价功能基本相同。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一、填空题:共分,每空格分。

1、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2、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努力构建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在强调体育学科特点的同时,融合与学生健康成长相关的知识。

3、根据多维健康观和体育学科的特点,借鉴国际体育课程发展的经验,体育与健康课程设置了(课程目标体系)以及(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为各地区和学校制订课程实施方案以及教学计划提供明确的指导,保证学生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

4、体育与健康课程建立了有利于学生进步与发展的多元学习评价体系,要求对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态度与参与)、(情意与合作)进行综合评价,提倡在以教师评价为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重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主动性、积极性及自我评价能力。

二、选择题:共分,每题分。

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坚强的意志品质、良好的体育道德是课程目标哪个方面的内容()。

a、运动参与b、身体健康c、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4、以下属于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项目的是()。

a、武术b、竹竿舞c、踢毽子d、抖空竹e、荡秋千。

5、在课程目标中,身体健康的目标是()。

6、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目标是()a、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7、课程设计思路的依据是()。

d、可读性e、发展性f、差异性。

9、如何保证体育设施和器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abc)a、开发与利用校内外的场地和设施资源。b、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c、妥善保养场地、设施和器材。

10、制订本校的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计划应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abcdefghij)。

a、对本标准和“方案”精神的理解与把握。

b、对学校教育改革背景、体育与健康教学现状、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课程资源、体育传统项目等的分析。c、明确提出本校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d、制订本校课程实施策略与计划。e、确定各水平和年级的具体学习目标。

f、确定各水平和年级的教学内容与课时数分配范围。g、提出教法运用与学习指导的基本要求。

b、学会调控情绪的方法;

c、形成合作意识与能力;d、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

h、具体规定各水平和年级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成绩评价方案,包括具体的内容、方法和标准等方面。

i、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j、提出教学管理方面的具体要求。

三、判断题:共分,每题分。

1、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增强体能。(v)。

2、应高度重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做到区别对待、因材施教,特别要关注体育基础较差的学生,有针对性地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v)。

3、师应结合实际,将课程目标具体化,提高目标的可操作性,有计划、有步骤地促进学习目标的达成。(v)。

4、各地、各校不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自行确定各水平学生不同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内容的权重分配。(x)。

5、敢于进行难度较大的体育活动是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三中,心理健康领域中开始要求的。(v)。

6、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对弱者的尊重与关爱,是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三中,社会适应领域开始要求的。(v)。

四、简答题:共分。

1.如何理解新课程标准中的四个基本理念?

答: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四)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体育与健康课程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2.写出自己所教年段(水平)关于“运动技能”之“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的学习目标以及达到该目标时,学生能够掌握的技能和方法。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体育课程性质有非常明确定位:“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从这一定位来看,体育与健康课教学离不开身体锻炼这一形式,而运动技能的学习是身体锻炼的载体。学生只有通过运动技能的实践与应用,才能达到体能的增强、技能的掌握和行为态度改变的目的,而丢掉运动技能教学的体育课将失去体育课的本质属性,将丢掉学生的健康。因此,我们应从小学开始,逐步进行运动技能的学习,从而在运动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建立兴趣、形成意识、养成习惯,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与方法,进而运用到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可是当前的体育课堂,由于对“技能教学”真义理解偏颇,出现两个怪圈:一是过分追求运动技能的系统性与完整性,不分年龄、不分学段、不考虑特点,严格按竞技化的模式,成人化的招法进行学与练。其结果是运动技能掌握一般化,学生没有获得运动情感,学得不高兴。二是运动技能教学过分随意化,一味让学生自行去学习、体验、感受,缺乏有效的引导。其结果是,根本没学会什么动作,充其量只能是学生自己在进行身体活动,学生根本体验不到技能掌握、提高后的快感。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运动技能教育教学是当前我们体育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首先,要辨清运动技术与运动技能的区别与联系。我国历来把“三基”作为体育教学的任务之一。“三基”即是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但是基础教育的各门学科提的均是“双基”,即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可见,运动技术是体育学科特有的,较为明显地反映了体育学科的性质。我们有许多老师把运动技术说成运动技能,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资料显示运动技术被定义为“能充分发挥人的机体能力的合理、有效地完成动作的方法”。运动技术是固有的,本身客观存在的,是默会知识,它必须在实践中获得体验才能最终掌握。运动技能是通过后天的学、练逐步提高的。现在中小学的体育课针对这一问题存在两种误区,具体表现为:一方面,有人原封不动地采用了高水平技术于体育教学之中,造成与学生的实际脱节,与体育的教学目标相悖;另一方面则认为技术对中小学生来说没有意义,应当彻底地排除技术传习式教学,把体育课上成身体锻炼课。看来这两种误解均是不足取的。

运动技术学习是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和主要内容。在运动技能教学中可将运动技术游戏化,通过游戏手段和表现形式,以学习运动技术为内核的这种教材化改造来增加运动技术学习的趣味性,将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感到枯燥、单调的教材,巧妙地转化为学生尤为喜好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的较量中掌握应学的运动技能,同时体验并感悟到运动和技术学习的乐趣所在。例如,哈尔滨市49中李铠老师的《蹲踞式跳远》一课就是将蹲踞式跳远的技术动作通过几个行之有效的游戏来达到练习、强化、提高技术动作的目的,起跳接球赛提高了学生的跳远能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练习兴趣。完成了助跑、起跳、跑成腾空步;短程助跑起跳成腾空步单脚触高物;慢跑起跳空中收腹成蹲踞落地;中短距离助跑跳远;全程助跑蹲踞式跳远等动作。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在循序渐进中学会了技术动作。

其次,是针对教学环境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体育课堂确立“弹性教学模式”。通过对学生的了解,对学生在体能、技能上所达到的水平基础上,制定出弹性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基础与需要进行分组教学,力求使所有学生在体育课堂上都能得到符合自己的收获。对体能好的同学要提出技术要求;对技术好的学生提出经验类、战术类的要求;对基础差的学生应以兴趣、调动积极性进行参与为主,使他们较快地在头脑中建立起对所学运动技能的概念,并辅之以鼓励性语言,而后通过简单动作的尝试,逐步过渡到主动积极练习、提高的阶段。

第三,重视运动技能教学的同时,不能忽视非运动技能的教学。事实上,非运动技能因其实用性和趣味性,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和欢迎,是重要的体育课程资源。我们不能将以非运动技能作为主要内容的体育教学说成是没有运动技能的教学,看成是没有内容的活动课、游戏课和休闲课。相反,只要非竞技运动技能的教学有实用价值,正是体育教师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充分开发课程资源的好时机。

总之,体育课的特点就是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动起来,学到体育运动技能知识。学生在课中进行相互评价技能的掌握情况和自我评价所学的技能颇为重要。现在许多课中都有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内容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学生在课中对自己、对他人、对小组同伴、对班集体,甚至对老师做出一些评价,都能使运动技能学习更加理性化,使课堂充满活力,教学变得有效。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体现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2.奥运会火炬象征着世界的和平。3.铁饼比赛场地的落地区角度是40度。4.成年男子排球比赛使用的网高是2.43。7.三大能源物质是指糖、脂肪和蛋白质。8.体育教学模式是由教法体系、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组成。9.掌握运动技能就是建立运动反射的过程。10.技能、体能和技战术指挥是构成足球竞技能力的三大要素。

1.上好体育课应具备的新观念。

一、课前准备:

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

2、制订计划。

3、调查研究。

4、认真备课。

5、课前要布置、检查好场地器材。

二、课堂教学。

1、合理安排分组教学。

2、精心安排教学内容。

3、灵活运用各种教法。

4、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根据学生情况区别对待,因材施教。

6、要有适宜的运动负荷。

7、创造性地设计课堂教学结构。

8、课堂上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三、课后教学活动。

1、收拾好器材。

2、写好课后小结。

四、评价与测试2.简述评价体育实践课的标准。.对教师的专项能力的要求提高了,同时又要一专多能。2.新课程的体育实践课比以往要好上多了。3.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更多的同学参与近来。3.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3.试述激发学生上好体育课兴趣的方法。

一、体育课堂教学中设置疑问,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预见地给学生“设置疑问”亲身体验,解决问题。

二、教学方法要兴趣化,教学手段要多样化,低年级的学生就是好动,爱新鲜,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这是一种教、学相长,教、学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

三、体育活动课的选择性活动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4.试述《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体育老师要求的新变化。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新的学校体育课程标准和新一轮的体育课改应运而生。体育教师既是新课标的执行者,又是不断实践、完善和丰富新课标的创造者。现代生活方式要求体育教育的最终归宿是实现体育的生活化,体育教师应成为体育文化的传播者和学生终身体育的引路人。体育教师只有加强学习,拥有厚实的文化底蕴和广博精深的业务素养,才能与时俱进,适应新课标的要求。5.制订实践课学时体育教学计划的方法与步骤。1指导思想2教材选择3教法和组织安排4教学步骤:开始,准备,基本,结束。

6.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有哪些?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1.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2.学生学习简介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4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能动性相结合。

卫生健康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汇编

通过参加了义务教育《健康课程标准》的培训,作为教师,在思想上受到很大的震动,教育观念得到了更新。让我自身有了非常大的收获,颇有些感悟。

一、了解对教师的要求:

1.建立教学质量的管理:任何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就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所以我们一定要把质量放在首位。

2.加强对运动技术学习的要求。让学生真正能够擅长掌握一到两项最好是两到三项运动技术,既可以用于自己锻炼,增加自己的体育信心。又能够体现运动乐趣。

3.防止出现“非体育”的教学。这些东西不是我们的体育文化,也不是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身体的最好的方法,更不是能够帮助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运动技术。

4.防止教学中的“温情化”。运动的乐趣不是这样的。相反只有让学生经过刻苦的锻炼,不断地取得成功,掌握运动技术,才能够体验到运动中真正的乐趣。

二、提高了思想认识:

通过学习,我们在教育观、教学观、课程观,知识观,学生观、人才观、质量观、考试观等教育思想方面恐怕都有重新认识和认真反思的必要。其次,随着新课程的运行,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照此要求,我们任重道远,确需努力。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经常地进行科学研究,才能从平凡的、司空见惯的事物中看出新的方向、新的特征、新的细节。这既是教师形成创造性劳动态度的重要条件,也是教师工作兴趣、灵感的源泉。

三、明确了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

学习是为了更好的工作,所以我要把这段时间学习的理念带到今后的工作当中去,我不再满足自己只是一个一板一眼的“教书匠”,虽然我成不了教育家,但我愿意做一个有个性,有想法,有追求的好老师!如果我真的用心去做了,我的学生也会更快乐,更幸福!我们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把这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充分的运用到课堂中、渗透和感染每一位体育工作者,为学生“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培养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展望未来的工作、学习之路,将是永无止境而又艰难曲折的,而我却愿在这快乐而无止境的追求中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总之,这次培训让我相信,只要我们善于学习,乐于学习,敢于实践,勇于创新,一定会为我们的体育教育教学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原文详细

体育与健康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

(一)核心素养内涵。

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方面。

1.运动能力。

运动能力是指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运动能力包括体能状况、运动认知与技战术运用、体育展示或比赛三个维度,主要体现在基本运动技能、体能、专项运动技能的掌握与运用。

2.健康行为。

好,预防运动损伤和疾病,消除运动疲劳,保持良好心态,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等。

3.体育品德。

体育品德是指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体育伦理,以及形成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体育品德包括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和体育品格三个维度。体育精神主要体现在积极进取、勇敢顽强、不怕困难、坚持到底、团队精神等;体育道德主要体现在遵守规则、尊重裁判、尊重对手、诚信自律、公平竞争等;体育品格主要体现在自尊自信、文明礼貌、责任意识、正确的胜负观等。

核心素养的上述三个方面密切联系,相互影响,在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过程中得以全面发展,并在解决复杂情境的实际问题过程中整体发挥作用。

(二)总目标。

1.掌握与运用体能和运动技能,提高运动能力。

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学生能享受运动乐趣,掌握各种体能的学练方法,积极参与各种体能练习,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的相应要求,改善体形,保持良好的身体姿态;在学练多种运动项目技战术和参与展示或比赛的基础上掌握1〜2项运动技能;认识体能和运动技能发展的重要性,掌握所学运动项目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了解并运用所学运动项目的规则;经常观看体育比赛,并能简要分析体育比赛中的现象与问题;形成积极的体育态度,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会运用健康与安全的知识和技能,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性,积极参加校内外体育锻炼,逐步形成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掌握个人卫生保健、营养膳食、青春期生长发育、常见疾病和运动伤病预防、安全避险等知识与方法,并运用在学习和生活中;了解和体验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积极应对挫折和失败,保持良好的心态;主动同他人交流与合作,知道在不同环境下进行体育锻炼的方法和注意事项,逐步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3.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养成良好的体育品德。

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学生能理解参与体育学练、展示或比赛对个人品德塑造的重要性;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在遇到困难或挑战自身身体极限且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能克服困难、坚持到底,与同伴一起顽强拼搏;遵守体育游戏、展示或比赛规则,相互尊重,诚实守信,具有公平竞争的意识和行为;充满自信,乐于助人,表现出良好的礼仪,承担不同角色并认真履行职责,正确对待成败;能将体育运动中养成的良好体育品德迁移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因为正文内容过多,请大家通过网盘下载课程原件。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在几年的新课程改革中,我们是摸索着前进的,我们是在探索中总结,一边学习一边教学。通过总结,我们舍去了不合理的方法,发扬光大正确的思路,使我们的新课程改革不断的完善,不断地走向成熟。

在几年的探索中,我个人认为,新课改应是在围绕着体育课未进行的,我们应在课前,课中,课后体现出课程改革的新面貌,新思路。

要上好一节体育课,备课是必不可少的,课改前应备课,课改时也应备课,但备课的重点却不一样,我认为,课改中的备课,应备教材、备教法,但更应备学生,应充分考虑学生是否对教材有兴趣,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针对学生的爱好兴趣来调整教法以及训练手段。

上好一节课,首先应看到是否完成课的任务,但是,在上课过程中,单单为了完成任务而完面任务是远远不够的。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我们应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学生服从指挥到自觉行动。在体育课中,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学习,对生活,对身体的好处,使他们学会如何自觉,自主地锻炼身体,从而能让他们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都能很好地参加体育锻炼,而不仅仅是在体育课上。

在课堂中,教师应改变指挥者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在课堂中与学生一起活动,指导学生活动,更重要的是和学生一起探索,使学生体会到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在学习中得到无穷的乐趣,使他们的身心都得到锻炼。

应该说,体育课不仅是培养学生身体健康的课堂,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让他们有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心态,更有着坚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精神,有开拓创新的精神,有团队合作精神等等。

课后反思是体育课的一个必要环节,没有反思,就不会提高,没有反思就不会看到长处及短处。反思有多种形式,一堂体育课应反思的问题是很好的。但我认为,一堂体育课更应该反思的是这堂体育课有得到学生的认可吗?这堂体育课中,学生有没有积极参与,教师有没有积极参与;学生的身心有没有都得到锻炼。而不应该只是反思。你的讲解是否清晰易懂,学生是否学会了动作技术。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xxxx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于今年4月正式由教育部发布,对推进我国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深化改革和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作。新课标明确在基本理念中提出,落实“教会、勤练、参赛”要求,注重“学、练、赛”一体化教学。其中,“教会”是实施勤练和开展常赛的基础,“勤练”是掌握技能和增强体质的过程,“常赛”是运用技能和培养品德的有效手段。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互为依存。下面将谈谈我个人的心得体会。

“教会”——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教会”是指体育教师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发展特点,设计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学生通过积极的课内外学练,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和专项运动技能,且能在特定的环境中快速、准确地做出反应,运用所学的知识、技战术,在行动中表现出良好的学科素养。每个水平段“教会”的标准不尽相同,应是一个螺旋上升的呈现,最终达到学生在日常生活或比赛场景中灵活自如的运用。

“勤练”——质量兼并,寓练于乐。

“勤练”是指尽可能地多练、经常练,时间是前提,主动性是关键。体育课是“勤练”的主阵地,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练时间的重要性,要多法并举地为学生赢得足够的课堂学练时间。不过,“勤练”也不只是量的积累,还要注重质的保障。教师应注重提高学生的学练积极性,综合各种教学要素,有效设计教学,确保课堂具有吸引力,寓练于乐,乐不知疲。新课标强调采用游戏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通过不同数量、时间、形式、场景,以及个人与小组间的各种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练习环境中体验运动的乐趣,让学生爱上体育与健康课,能够真正了解体育、参与体育、享受体育。

“常赛”——赛中检验,赛中成长。

“常赛”是指通过比赛对学生运动技能掌握程度和体能发展水平进行实战性检验。它能展示学生的运动风采,给学生带来荣誉感和自豪感,让学生对体育运动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从内心深处真正爱上运动。同时,竞赛还是实现体育特殊育人价值的重要手段,对培养学生积极进取、遵守规则、责任担当等良好体育品德发挥积极作用。我们可以利用体育课组织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竞赛活动,可以使学生充分体验运动的乐趣与魅力,有助于学生学习、巩固和运用运动技能,还能促进学生体育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教会、勤练、常赛”是对体育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与当下的社会发展形势相适应,是新时代的发展新要求,同时反映出国家对体育教育事业的重视,以及未来体育工作的重点方向和工作特征。作为新时代的体育教师,我们更应该将“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教学新模式落实到位。

小学体育健康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教育部近日发布《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xx年版)》。新课标将于20xx年秋季学期开始正式施行。新课标规定九年义务教育各年级均要开设“体育与健康”课,占总课时比例10%-11%。与20xx年版的课标相比,新课标中体育与健康的'课时占比虽是10%-11%,但课时数并未增加。但体育课的内容与强度将有很大变化。

在内容方面,新课标除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健康教育外,收录了六大类“专项运动技能”,分别是:球类、田径、体操、水上或冰雪、中华传统体育和新兴体育,除传统体育项目外,还收录了攀岩、滑板、花样跳绳等新型体育项目,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选择和设计其他运动项目课程内容。

在运动强度方面,新课标提出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业质量标准,对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标准做了界定,提出要“科学设置运动负荷”,每节课应达到中高运动强度,班级所有学生平均心率原则上在每分钟140-160次。无难度、无强度、无对抗、不喘气、不心跳、不出汗的体育课,无法磨炼学生意志品质,将逐渐消失。

小学体育健康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20xx年6月26晚,如东的体育同仁们在电脑前认真学习了潘绍伟教授的报告。潘教授花了三个多小时,从核心素养、课程理念、体育教师的方面给我们开展了一堂生动的讲座,并与我们进行了许多交流,解答了很多我们平常的困惑。

在讲座结束后,我也向潘主任提了一个自己的困惑,潘教授的解答再加上对于讲座的内容对我的触动,让我深刻的感觉到,时代在进步,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体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我们应该通过不断的努力、学习来成就一个更好的自己!

作为高中体育教师,要紧抓体育分项教学,这时就对我们的能力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不能只满足自己的专项,体育老师应该多去提升自己,开展自己的第二、第三专项。我自己而言,我是专项田径短跑的,可能按照我的本身能力来说,我擅长的是短跑运动员的培养与训练。但是很明显,这在高中体育课堂里是不切实际的。于是我去想办法提高自己,我喜欢打篮球,我就多学多打,多看比赛,多学习比赛吹罚规则,也许教篮球基本功我不太标准,但是在实战运用中我能交给学生很多;再比如足球,我的足球技术很一般,但是我研究比赛,研究战术,我有丰富的带队比赛经验,我也能给学生传授一些东西;同样的'健美操、排球……这些我们可能更加生疏,但是也可以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潘教授说的一句话让我很触动,他说:姜老师,我不知道你能不能理解我的观点,但是我希望你们的高中体育课堂能让学生真正的快乐起来,不要让他们在这个本应该他们还是孩子的高中阶段过得那么的无趣,不要让他们失去孩子本该有的天真快乐,而变得“成熟”、“老气横秋”。

是啊,体育、运动能让人快乐,也可以让人释放压力,体育课应该让孩子们爱上体育运动,就像我们常说的,我们的目标:促进你们终身运动的培养!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4月21日,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xxxx年版)》,新课标将于xxxx年秋季学期开始正式施行。我将学用新课标,探索如何让学习任务不仅有形式的创新,而且能真正推动教学观念、课堂结构形态和运转模型等根本性转变,助力学生体育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发展。

快乐视角,创新课堂。

新课标特别强调,新兴体育类运动在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和地域体育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欲、好奇心与冒险精神等方面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其中时尚运动类项目有助于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我们的体育课堂要能创新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创建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感受到运动的快乐,使其在快乐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感受体育的乐趣,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得以提升,确保学生在课堂中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立德树人。

新课标明确要求学校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体育与健康课程在高度关注对所有学生进行激励与指导的基础上,针对不同身体条件、运动基础和兴趣爱好的学生因材施教;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与学习评价方式,为学生创造公平的学习机会,促进每一位学生产生良好的学练体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更好发展。每个学生都具有自身的独特性,我们要能够“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特点,采用针对性的方法因材施教。关注细节,结合教材特点,渗透德育工作。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扬长避短,用心培养学生道德品质。

激情调动,彰显魅力。

教师要能用自己的激情点燃学生的激情,能依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调节语速、语调及语言的激情,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感染学生,吸引学生,让学生爱上我们,爱上体育课,也就是人格魅力吸引学生。

不断学习,完善自我,用心教学,在体育教育研究中砥砺前行!

小学体育健康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20xx年版《体育与健康》课标看着与日版相似,但不论是从课程性质还是课程理念,都改变了好多。新课程标准贯彻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课程。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个性培养,把学生的健康意识、交往合作意识作为重点。对于同一教学目标、教材内容,采用新颖独特的教法,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课堂上要通过“学”“练”“赛”使一些单调枯燥的教材内容,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快乐、愉快、和谐的情感与气氛,充分照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满足学生的需要,既让学生喜欢学、乐于学,又让他们知道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自觉主动地发展体育能力和个性,增强体力和智力,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又能确保人人皆有所获,充分享受体育的乐趣。快乐简单的体育简而言之就是寓教于乐,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着重围绕《新课程标准》进行改革,走进学生心灵,尊重学生的选择。我们的教学目标应定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上,应该让学生喜欢并且会进行体育锻炼。传统的体育教学,教师关注的是教学计划、内容是否完成,忽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出现了喜欢体育但却不喜欢上体育课的怪现象。体育新课标的实施,使广大体育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突出以学生为本,关注个体差异,所有的教学内容须为教学目标服务,教师要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重新选择,建构教材来教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这才能增进喜欢上体育课进而达到爱锻炼身体的目的。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