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讲话稿

菜园小记教案设计(模板17篇)

菜园小记教案设计(模板17篇)



教案模板中的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达到可操作性,方便教师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下面是一些经过验证的教案模板,希望对你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菜园小记教案

吴伯箫,现代散文家,山东莱芜人,著有《烟尘集》《北极星》等散文集。1938年4月到延安,曾参加1941年到1942年的“大生产运动”。这篇文章写于1961年。当时由于严重的自然灾害和苏联的背信弃义,国家处于经济严重困难时期。作者认为自己是一个在延安生活了8年的人,“有责任介绍延安的革命传统,宣传延安的革命精神”。他应《人民日报》的要求,先后写了包括《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窑洞风景》《歌声》在内的一组散文,满怀激情地歌颂了延安军民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激励人民战胜困难,夺取胜利。

1.粗读课文,整体感受美点。

明确:课文表达了作者热爱劳动、热爱边区火热的战斗生活的思想感情,表现了延安军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苦为荣、以苦为乐的革命精神面貌。

(2)学生交流阅读感受。

请学生读出自己喜欢的词、句、段,并且说说它们美在哪里。

(解说:本文语言质朴、明朗而优美,蕴涵着深厚的感情,轻声朗读可能比大声朗读或默读更容易让学生入情入境,获得丰富的感受。学生在没有教师或录音朗读“干扰”的情况下的阅读是一种“真实的阅读”,也是“发现”的起点。安排这些活动的意图是让学生自主初步感受文本,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交流阅读感受有利于构建一个生生互动的立体教学网络。)。

2.抓住线索,理清课文思路。

(采取“分小组讨论一全班交流一教师点拨”的方式进行。)。

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文章围绕这条线索写了哪些事?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

明确:文章以菜园为线索,把与菜园有关的事情贯穿起来,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是文章的引子。由议论“种花好,种菜更好”很自然地引出对延安蓝家坪菜园的回忆。

第二部分(第3—6段),写菜园的概貌。

第三部分(第7段至篇末),写种菜的乐趣。

(解说:散文的线索是把全部材料连缀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脉络,是作者行文的思路。从线索入手理清思路,往往能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3.检查学生对生字难词的掌握情况。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绛紫自给石窠腌渍煦暖姹紫嫣红韭菜涔涔精神矍铄窖藏沁人心脾五彩斑斓。

(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解说:将字词检查放在最后一个环节是为了避免破坏导入新课时创设的学习情境,让学生马上进入对文本的感受阶段,有利于保持学习的兴趣。)。

1.熟读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在叙事、写景中抒发内心感情的?

2.积累文中的优美词语。

一、导语设计。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菜园小记》这篇课文,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作者笔下充满田园乐趣的菜园,一起欣赏菜园的景,·了解园中的事,体会文中的情。

(解说:精练的导语既创设了学习情境又简要交代了学习目的。)。

二、研习课文。

1.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明确:作者抓住菜园是果园又是花园的特点,运用铺陈的手法,先果园,次花园,最后落笔到菜园。作者在文中告诉读者,“种菜的乐趣不只是在吃菜的时候”,“施肥,松土,整畦,下种等等种菜的整个过程随时都有乐趣”,重点写了播种、管理与丰收的乐趣。

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后派代表发言,教师点拨小结。

菜园小记教学设计A

1、学习作者准确精当的用词来表现事物的特点。

2、了解作者层次分明、有条不紊的介绍事物。

(二)能力训练点。

1、学习在记叙中进行描写、抒情、议论,领会综合运用几种表达方式的好处。

2、学会有层次地阅读、描写事物。

(三)德育渗透点。

劳动不仅能从物质上创造财富,而且可以塑造一个高尚的灵魂,培养学生养成“勤劳动,爱劳动”的好品德。

(四)美育渗透点。

在劳动中产生美,劳动创造美。

学法引导。

本文语句清新,可指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参照课前预习提示,对比阅读吴伯箫的另一篇散文《记一辆纺车》,领会本文的写作意图和主旨。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理解本文的写作意图和主旨是本文学习重点,可采取让学生联系学过的《记一辆纺车》作对比阅读。

2、有层次地写景,以及在记叙中融人描写、抒情、议论是本文学习的难点,教师可通过必要的分析来解决。

3、课文标题是“菜园小记”,可在文章开头却用了不少的笔墨来写果园、花园,是不是偏离了中心,可以删去?这些问题容易在学生心目中产生疑惑,教师适当穿插介绍有关散文文体的特点,了解“形散而神不散”的内涵。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录音机。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文章涉及到的内容。

2、与《记一辆纺车》比较阅读,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3、教师设置思考讨论题,与学生共同突破疑难问题,理解本文的层次结构。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和结构,理清写作的层次,体会本文生动、优美的语言特点和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特点。

(二)整体感知。

本文写于1961年,中国经济处于暂时的困难时期,为了鼓舞人们的斗志,渡过困难时期,吴伯箫写了一系列以回忆延安生活为主题的散文,《菜园小记》就是其中一篇,文章通过“小记”有关菜园的一些往事,用语清新,并插以适当的描写与抒情,表达了作者希望继承和发扬当年延安军民的精神风貌,可读性很强。

(三)教学过程。

1、由苏轼《菜羹赋》导人,引出俗语:“吃鱼不如钓鱼乐”。其实,吃菜是一种享受,种菜的整个过程也其乐无穷。

2、听课文录音,要求:

读准音,感受清新的语言,以及在行文中运用谚语、俗语和古诗,使文章摇曳多姿,生动有趣。

3、指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体会听读中的要求,并思考下面问题(投影):

明确:

(1)1―2节,由种花好,说到种菜更好,引起对延安蓝家坪种的菜园的回忆,其中“延安蓝家坪”点明地点,“想起”表明是回忆。

(2)3―6节,按照由四围到中间先写果园,再写花园,最后写菜园,介绍了菜园特色概况,重点介绍了我们的菜地。其中5、6小节插入了一些说明,点出了延安开展大生产的背景。

(3)第7小节,介绍了我们的那块菜地在那儿的条件是最好的。

(4)第8小节,写了积肥与听课学知识的事。

(5)第9―12小节,分别介绍了蔬菜的种植、管理与收获。

4、指导细读课文,每个同学选读自己喜欢读的语句或段落,并用简短的语言说说喜欢读的理由。通过学生自由选读,进一步熟悉课文,亲近语言文字,并在学生简短的点评中体会在记叙中抒情、描写增强表达效果的特点。例如:选读第1小节,可点评生动的描写,整齐的句式,以及引用俗话,语言亲切自然。

选读第9小节末尾,拟人、排比、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的运用,生动的描写中抒发了作者在劳动中感受到的无穷乐趣。

选读第10小节,更是将抒情、描写、议论紧密结合,表现出一种真正的田园乐趣。

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多读多说,也可参与学生的点评,并多给予肯定的评价。

(四)总结、扩展。

本节课,我们着重从文章整体入手,通过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通过细读、选读进一步感受本文语言的整齐、优美、生动,同时体会到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的作用。这节课主要感受到语言的美,其实文章中不少词语选用还十分精当,抓住了事物的特点,这一点可引导学生课后进一步品读,并在自己的习作中模仿、借鉴。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继续体会文章精炼、生动的语言;比较阅读《菜园小记》与《记一辆纺车》,理解本文创作主旨。

(二)整体感知。

课文题目曰“小记”,其实“小”中有“大”,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个时代延安的精神而貌。在那个艰苦的年月里,大家响应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开展大生产运动,实行生产自救,一边战斗,一边生产,不仅从经济上保证了战斗,而且锻炼了大家的意志,培养了与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的精神。吴伯箫在1861那个同样困难的时期写下这篇回忆性的散文,是希望能够发扬当年延安的这种精神战胜当前的困难。

(三)教学过程。

1、复习上一课有关知识,检查上一课作业。

2、进一步体会、品析词语运用的准确、生动。比如:成语的使用,姹紫嫣红、五彩斑斓、竞肥争绿等等,增加了语言的丰富内涵和表现力。再如:叠词的使用,施施肥、培培土、浇浇水、窄窄浅浅、吸吸烟、说说话等等,使语言亲切自然。

3、比较阅读《记一辆纺车》与《菜园小记》体会本文创作主旨。

(1)研读课文5、6小节有关语句,结合《记一辆纺车》所了解的背景,明确这里点明了在延安开展大生产运动的背景。

(2)研读课文9、10、1l、12小节,抓住文中“种菜是极有乐趣的事情”、“种菜的整个过程,随时都有乐趣”、”那时候人是会感到劳动的愉快的”、“一切都使人感到一种真正的田园乐趣”等句子,以“乐”来写种菜劳动,表现了以苦为乐,战胜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在劳动中产生的高尚情操与情趣。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一步品味语言:如“就从那里会长出又绿又嫩又茁壮的瓜菜的新芽哩”、“那些新芽,条播的行列整齐,撒播的万头攒动,点播的傲然不群,带着笑,发着光……”这些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无不表现出劳动的乐趣。指导以“乐”为中心进一部感悟语言,体会中心。

(四)总结、扩展。

通过本节课的语言品味和与吴伯箫同时期的作品《记一辆纺车》的比较,可以看到那个时代人们的那种不怕困难,战胜困能的斗争精神和以苦为乐的乐观主义精神,在1961那个特殊的艰苦岁月里,多么需要那个时代的延安精神呀!这就是“小记”中蕴含的“大主题”。同时这篇课文中作者那清新、优美、精炼的语言也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为了加深对本文语言的体会,可指导学生做这样的扩展题,《果香四溢的八月》、《菜场一览》等等,要求抓住花果、蔬菜的特点,从色、香、味等多种角度进行片断摹写。

布置作业。

第一课时:

1、继续朗读课文,摘录生动优美的词语和句子。

2、正确朗读和书写下列词语。

姹紫嫣红肥硕蔷薇木槿菜畦濯。

石窠精神矍铄煦暖芫荽腌渍。

第二课时:完成课后练习一、二题。

菜园小记

一、思想主题。

本文记下了延安大生产时期垦地种菜的劳动过程,以及当时人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语文教案-菜园小记。目的是教育和鼓励人们继续发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精神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传统,战胜困难,度过难关。本文的激励和教育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作者并没有进行简单的空洞的政治说教,而是通过对开地种菜这些微不足道的生活琐事进行细致的描绘,字里行间流露出感人至深的教育作用,给人以鼓舞的力量。

二、以小见大的写法。

本文记叙延安当年生产自救的革命战斗生活,延安大生产运动,彻底粉碎了敌人妄想困死我们的阴谋。在延安的人,在所有抗日根据地的人,不但吃得饱,穿得暖,而且坚持了抗战,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大家在工作、学习、战斗的空隙里种蔬菜”,因为大家把种菜同整个革命战斗的胜利联系在一起,因此就“一亩园十亩田”这么大的劳动量来说,大家不觉得苦,反而认为是乐。吃菜是乐,种菜是乐,积肥是乐(早晚散步时做)等等无一不是乐,一点看不出苦,看不出累,足见延安当时“以苦为乐”的精神。本文正是通过一个菜园小记,反映了这样一种大的精神风貌。

三、记叙、描写与抒情的融合。

本文写的是种菜的事,但记叙当中,对菜园概貌的勾画,对菜地与人们劳动情况的介绍,对瓜菜生长与丰收景象的描写等等,都非常生动形象。在记叙与描写中,又寄寓着一种“田园乐趣”,显得自然而亲切,十分感人。如第十段中,作者用动词重叠式“伸伸腰”“擦擦汗”“看看苗”等,流露出一种轻松愉快之情,表现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四、质朴而优美的语言。

本文语言的质朴,与所表现的生活是相一致的,同时也表现作者质朴的人格和纯熟的语言表达功力。话怎么说,文章就怎么写,朴素自然,不矫揉造作。如:“有人侍弄过,算是熟菜地”“用柳罐打水,抬抬手就把菜浇了”“种烟要打杈、掐尖”“不要费太大的劳力”“平房的左右前边河边,……”等等,语言质朴还表现在引用农谚、俗语等方面。

质朴的语言自然也是明朗的,语言的明朗还因为句子多半短小活泼,或长短相间,讲究对称,或叠词运用,形成和谐节奏,浓郁抒情笔调。

五、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的教学方法建议。

比如学《菜园小记》,我引导学生这样想像:先看书,看书之后,在大脑中放映菜园的图像。这图像越来越鲜艳,越来越逼真,越来越大,好像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不是在我们的脑子里,而是在我们的周围。一行行的果树下面是一片片的菜园,我们就站在菜园里,站在畦垄上,前后左右是嫩绿的菜苗,空气中飘来泥土的芳香,花的芳香,菜的芳香。我问“踩上菜畦了吗?”学生们闭着眼睛,笑眯眯地说:“踩上了!”“闻到土香、花香、菜香了吗?”悟性好的同学可以回忆起过去闻过的土味、花味、菜味。于是便答:“闻到了!”“那么我们开始间苗吧!”于是同学们弯下腰去间苗,一时间课堂上充满了愉快的气氛,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菜园小记》。同学们在这种身临其境的想像感知过程中,品尝到了田园乐趣,深深理解了文章的中心。(魏书生)。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将自己的主观情感融于叙事写景之中。教学这样的文章,要引导学生循其形,入其境,体其情,深入领会文章意境美;深入文本,发挥想像,换位思考,通晓文章的情理,让学生受到情感美的熏陶;注重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强化鉴赏过程中的审美愉悦,加深对散文美的多方位认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解题。

1.介绍写作背景。

2.介绍作者吴伯箫。

三、研习课文。

1.粗读课文,整体感受美点。

明确:课文表达了作者热爱劳动、热爱边区火热的战斗生活的思想感情,表现了延安军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苦为荣、以苦为乐的革命精神面貌。

(2)学生交流阅读感受。

请学生读出自己喜欢的词、句、段,并且说说它们美在哪里。

(解说:本文语言质朴、明朗而优美,蕴涵着深厚的感情,轻声朗读可能比大声朗读或默读更容易让学生入情入境,获得丰富的感受。学生在没有教师或录音朗读“干扰”的情况下的阅读是一种“真实的阅读”,也是“发现”的起点。安排这些活动的意图是让学生自主初步感受文本,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交流阅读感受有利于构建一个生生互动的立体教学网络。)。

2.抓住线索,理清课文思路。

(采取“分小组讨论一全班交流一教师点拨”的方式进行。)。

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文章围绕这条线索写了哪些事?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

明确:文章以菜园为线索,把与菜园有关的事情贯穿起来,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段),是文章的引子。由议论“种花好,种菜更好”很自然地引出对延安蓝家坪菜园的回忆。

第二部分(3—6段),写菜园的概貌。

第三部分(7—12段),写种菜的乐趣。

(解说:散文的线索是把全部材料连缀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脉络,是作者行文的思路。从线索入手理清思路,往往能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3.检查学生对生字难词的掌握情况。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在叙事、写景中抒发内心感情的?

2.积累文中的优美词语。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菜园小记》这篇课文,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作者笔下充满田园乐趣的菜园,一起欣赏菜园的景,了解园中的事,体会文中的情。

二、研习课文。

1.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1)默读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来写菜园。

菜园小记

1.学习延安军民以苦为乐、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文中优美的意境。

3.学习文章以小见大和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

4.品味文章精妙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1.鉴赏文章的意境美和情感美。

2.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

3.品味文章精当的语言。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情境激趣法、冥想入境法、诵读品味法、点拨互动法、合作探究法、讨论交流法等。

总体构想。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将自己的主观情感融于叙事写景之中。教学这样的文章,要引导学生循其形,入其境,体其情,深入领会文章意境美;深入文本,发挥想像,换位思考,通晓文章的情理,让学生受到情感美的熏陶;注重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强化鉴赏过程中的审美愉悦,加深对散文美的多方位认识。

媒体设计。

多媒体课件或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媒体显示:mtv歌曲《南泥湾》及抗日战争时期延安军民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场景。)。

由我国著名歌唱家郭兰英首唱的歌曲《南泥湾》曾经传遍神州大地,唱响半个多世纪,至今仍然深受人民的喜爱。这一方面是因为它曲调悠扬、旋律动听,但更重要的是因为它所表现的抗日战争时期延安军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教育、鼓舞了一代又一代新中国的接班人。我们今天学习的《菜园小记》也从一个很小的侧面表现了革命前辈的高尚情操。

大家还记得我们初一学过的陶渊明的诗《归园田居》吗?“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一幅优美的月夜归耕图蕴涵着诗人归隐的自豪与田园的乐趣。那么,在艰苦的抗日战争年代,战士们曾经体验到的田园乐趣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走进吴伯箫和他战友的菜园,一起去感受战士们种菜的乐趣与延安军民的精神风貌。

(解说:在散文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运用音像教学手段或声情并茂的开场白,创设一个与文章基调相一致的生活情境与情感基调,带学生置身于相应的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的情感与作品的情感积极交融,产生强烈而深厚的情感反应,从而唤起学生的审美感受。)。

二、解题。

1941年皖南事变后,国民党为了扼制我党我军的发展,在陕甘宁边区聚集重兵,对延安军民实施严密的经济封锁,边区军民的生活一度陷入困境,甚至到了“每天要买到蔬菜就买不到油盐柴火,要买到油盐柴火就买不到蔬菜的地步”。在艰苦的年月里,边区军民响应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他们自己动手开荒、种地,纺棉、织布……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粉碎了敌人的阴谋,抗日根据地的军民不但吃得饱,穿得暖,而且坚持了抗战,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菜园小记》写的就是作者对延安蓝家坪开荒种莱岁月的深情回忆。

吴伯箫,现代散文家,山东莱芜人,著有《烟尘集》《北极星》等散文集。1938年4月到延安,曾参加1941年到1942年的“大生产运动”。这篇文章写于1961年。当时由于严重的自然灾害和苏联的背信弃义,国家处于经济严重困难时期。作者认为自己是一个在延安生活了8年的人,“有责任介绍延安的革命传统,宣传延安的革命精神”。他应《人民日报》的要求,先后写了包括《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窑洞风景》《歌声》在内的一组散文,满怀激情地歌颂了延安军民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激励人民战胜困难,夺取胜利。

三、研习课文。

1.粗读课文,整体感受美点。

明确:课文表达了作者热爱劳动、热爱边区火热的战斗生活的思想感情,表现了延安军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苦为荣、以苦为乐的革命精神面貌。

(2)学生交流阅读感受。

请学生读出自己喜欢的词、句、段,并且说说它们美在哪里。

(解说:本文语言质朴、明朗而优美,蕴涵着深厚的感情,轻声朗读可能比大声朗读或默读更容易让学生入情入境,获得丰富的感受。学生在没有教师或录音朗读“干扰”的情况下的阅读是一种“真实的阅读”,也是“发现”的起点。安排这些活动的意图是让学生自主初步感受文本,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交流阅读感受有利于构建一个生生互动的立体教学网络。)。

2.抓住线索,理清课文思路。

(采取“分小组讨论一全班交流一教师点拨”的方式进行。)。

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文章围绕这条线索写了哪些事?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

明确:文章以菜园为线索,把与菜园有关的事情贯穿起来,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是文章的.引子。由议论“种花好,种菜更好”很自然地引出对延安蓝家坪菜园的回忆。

第二部分(第3―6段),写菜园的概貌。

第三部分(第7段至篇末),写种菜的乐趣。

(解说:散文的线索是把全部材料连缀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脉络,是作者行文的思路。从线索入手理清思路,往往能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3.检查学生对生字难词的掌握情况。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绛紫自给石窠腌渍煦暖姹紫嫣红韭菜涔涔精神矍铄窖藏沁人心脾五彩斑斓。

(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解说:将字词检查放在最后一个环节是为了避免破坏导入新课时创设的学习情境,让学生马上进入对文本的感受阶段,有利于保持学习的兴趣。)。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在叙事、写景中抒发内心感情的?

2.积累文中的优美词语。

第二课时。

一、导语设计。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菜园小记》这篇课文,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作者笔下充满田园乐趣的菜园,一起欣赏菜园的景,・了解园中的事,体会文中的情。

(解说:精练的导语既创设了学习情境又简要交代了学习目的。)。

二、研习课文。

1.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明确:作者抓住菜园是果园又是花园的特点,运用铺陈的手法,先果园,次花园,最后落笔到菜园。作者在文中告诉读者,“种菜的乐趣不只是在吃菜的时候”,“施肥,松土,整畦,下种等等种菜的整个过程随时都有乐趣”,重点写了播种、管理与丰收的乐趣。

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后派代表发言,教师点拨小结。

菜园小记教学设计A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散文,可以根据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细心体会文章的思路和线索,领悟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体会作品记叙、描写中浓郁的抒情特色和作者清新、优美、质朴的语言风格。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前,播放歌曲《南泥湾》。上课后,由歌曲引入歌曲的背景,即1942年的延安大生产运动,再引入对课文的学习。

2.介绍延安大生产运动。

1942年,也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反共高潮,配合日寇重重封锁我们陕甘宁边区,妄想困死我们。当时边区的经济极端困难:没有衣服穿,没有鞋子穿,甚至没有饭吃,其他就更不用说了。为了战胜困难,彻底粉碎敌人的阴谋,毛主席号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边区军民热烈响应,开荒种地,纺线织布,连毛主席也种了一块地。结果不但吃得饱,穿得暖,而且坚持了抗战,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听朗读带。

注意疑难字词的读音。

2.解决疑难字词的读音。

姹紫嫣红木槿甬路菜畦。

篱笆自给石窠涔涔沧浪。

濯雪茄腌渍畦垄间苗。

3.词语摘抄。

肥硕绛紫傲然不群老当益壮干脆爽口。

煦暖矍铄万头攒动沁人心脾。

学会摘抄词语,有益于词语的积累,为语言表达作好基础准备。

4.要求学生从自己所摘抄的词语中选取三个词语说一段话。

目的在于检查学生对词语的掌握程度,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三、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

1.学生迅速默读课文。

2.讨论:这篇文章的结构层次应该如何划分?

讨论后明确:全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开篇点题,种菜比种花好。

第二部分(第217段):写菜园景象。

第三部分(第8-12段):写种菜的.全过程。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学生齐读第一部分。

2.提问:本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明确:是第一句,即“种花好,种菜更好”。

3.作者从哪个角度强调了“种菜更好”呢?

学生回答后明确:作者采用比较法,将“花”与“菜”进行比较,花美供欣赏,菜好供食用。种菜更好,是从实用价值的角度强调的。引用俗语“瓜菜半年粮”便说明了这一点。

五、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教师范读第二部分。

要求学生在听读时,迅速画出能够大致表明每段中心意思的句子。

2.提问:第3-7段依次记叙了什么内容?请结合各段中心句回答。

读完后,明确:第3段--说是菜园,其实是果园。

第4段--果园也是花园。

第5段--说的菜园,是就园里的隙地开辟的。

第6段--在延安的同志,大家都在工作、学习、战斗的空隙里种蔬菜。

第7段--我们种的那块菜地,在那园里是条件最好的。

可以让学生在了解上述中心句子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3.提问:请用一个字概括本部分的中心内容。

明确:即“美”。这部分作者先从整体角度写了菜园的景象美,再从局部角度写了菜园的景象美。前后互相补充,全面具体地展现了菜园的景象。

4.第6段不写行不行?为什么?

明确:不行。这段文字交代了蓝家坪菜园种菜的特殊历史背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年延安军民大生产运动,作品深刻而丰富的思想意义也就得以充分体现,这就是“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简单回顾上课时内容,引入新课时。

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指名学生朗读第三部分。

2.引导学生思考:这一部分各段依次写了菜园种菜的哪些事情?

学生讨论后明确:第8段,写了学习种菜的乐趣。

第9段,写了菜园播种的乐趣。

第10段,写了菜园管理的乐趣。

引导学生明白,这一部分以种菜过程为序写了菜园劳动全程的乐趣,一幅幅画面流光溢彩,绚丽多姿,劳动的乐趣,蕴含在华妙美丽的画卷之中。

3.请用一个字概括这部分的中心内容。

明确:即“乐”字。

4.学生齐读课文第10段,思考:这一段一共写了几个画面?

明确:写了两个画面:暮春耕种图、夏夜纳凉图。

5.细心体会:这两个场面在写法上有什么异同?

明确:不同的是:前者侧重写白天劳动时延安军民心理感受的劳动愉悦,后者侧重通过晚上纳凉聊天展现延安军民的高尚心灵和远大理想。

相同的是:两个特写镜头都运用了记叙、描写和抒情三者结合的手法。无论是白天劳动,还是月下聊天,叙事均简洁洗练。阳光煦暖,春泥芬芳,蔬菜飘香,寥寥几笔,便描写出一派春光。而在这景物描写中,也散发出浓浓的喜悦之情。

6.学生自行朗读第11、12两段,体会作者种菜喜获丰收的快乐之情。

这个内容通俗易懂,可以只让学生自行体会,不必分析。

三、综合评价。

1.品读文章的语言之美。

学生自行品读,明确:这篇文章的语言优美,主要是因为如下几个原因:

(1)词语的运用妥帖而富有色彩之美。

(2)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语言生动活泼。比如,那段对瓜菜新芽的描写,有比喻、拟人、排比、引用、反问,这些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把一幅新芽图写得清新可爱,充满了诗情画意。

(3)恰当引用了农谚俗语和古人诗文,语言质朴简练。

(4)多处注意运用了叠音词语,使文句具有了音韵美,而且增加了表现力。

2.默读全文,感受菜园之美,想想:作者为什么能够将一个普通的菜园写得如此美丽?

3.提问:(1)你曾经参加过哪些体力活动?有什么体会吗?(2)作者把劳动写得充满乐趣,这样写是否有些失真?请谈谈你的看法。

以上两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答案不求全面,只求了解;只求学生能够有所领悟,不求细致深入的理解。

四、布置作业。

(《初中语文第六册教案》人教社延边教育出版社)。

菜园小记

教学设想。

这篇文章内容通俗易懂,阅读困难并不大,只是由于年代久远,学生对其中所包含的感情难以有所共鸣。在教学时,可以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层层深入,逐步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感情,了解当年延安军民的战斗风貌,感受延安人民以苦为乐,以苦为荣,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乐观精神,把握课文的现实意义。在教学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思考,主动质疑,以培养学生鉴赏散文的能力。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疏通阅读障碍。

1.播放朗读带,学生在听读的时候,注音疑难字词的读音。

2.学生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并采用师生互相提问的方法解决其中疑难字词的字首。关于疑难字词的读音以及所摘抄的词语请参看“教学设计(a)”。

三、整体感知,品味文章的结构美。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简要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2.思考:围绕着菜园,文章记叙了哪些事情?

3.思考:这篇文章的结构层次应该如何划分?

4.思考:各个部分之间的内容有什么内在联系吗?

5.思考: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四、深入理解,品味文章的内容美。

2.提问:用一个字概括菜园的特点,思考,文章是如何写出菜园的'这个特点的?

3.提问:用一个字来概括劳动的滋味,思考,作者从哪些角度写出了这种劳动的滋味?

6.提问:散文强调“形散神不散”,请回答,这篇文章的“神”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简单回顾上课时内容,引入新课时。

二、寻读感知,品味文章的语言美教师提示:这篇文章的语言优美、清新、朴实而又通俗,富有表现力,请大家细心体会。

2.学生体会:这篇文章在语言上是如何做到优美、清新、朴实而又通俗,富有表现力的?

3.学生自行默读全文,然后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段落朗读,要求读出感情。

4.指名多名学生先后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学生朗读后,教师要注意及时肯定学生朗读的优点,并指出其中的不足,以引导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学习迁移。

注意,这两篇文章都是歌颂延安精神的优美散文,但写作角度不相同,如果说,《记一辆纺车》是从“丰衣”的一个侧面热情讴歌了轰轰烈烈的延安大生产运动,那么,《菜园小记》则从“足食”的角度热情赞美了延安军民热爱劳动的高尚品质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两篇文章都具有清新、优美、质朴的语言风格和浓郁的抒情特色。

《菜园小记》教案设计

1、学习作者准确精当的用词来表现事物的特点。

2、了解作者层次分明、有条不紊的介绍事物。

(二)能力训练点。

1、学习在记叙中进行描写、抒情、议论,领会综合运用几种表达方式的好处。

2、学会有层次地阅读、描写事物。

(三)德育渗透点。

劳动不仅能从物质上创造财富,而且可以塑造一个高尚的灵魂,培养学生养成“勤劳动,爱劳动”的好品德。

(四)美育渗透点。

在劳动中产生美,劳动创造美。

学法引导。

本文语句清新,可指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参照课前预习提示,对比阅读吴伯箫的另一篇散文《记一辆纺车》,领会本文的写作意图和主旨。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理解本文的写作意图和主旨是本文学习重点,可采取让学生联系学过的《记一辆纺车》作对比阅读。

2、有层次地写景,以及在记叙中融人描写、抒情、议论是本文学习的难点,教师可通过必要的分析来解决。

3、课文标题是“菜园小记”,可在文章开头却用了不少的笔墨来写果园、花园,是不是偏离了中心,可以删去?这些问题容易在学生心目中产生疑惑,教师适当穿插介绍有关散文文体的特点,了解“形散而神不散”的内涵。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录音机。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文章涉及到的内容。

2、与《记一辆纺车》比较阅读,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3、教师设置思考讨论题,与学生共同突破疑难问题,理解本文的层次结构。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和结构,理清写作的层次,体会本文生动、优美的语言特点和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特点。

(二)整体感知。

本文写于1961年,中国经济处于暂时的困难时期,为了鼓舞人们的斗志,渡过困难时期,吴伯箫写了一系列以回忆延安生活为主题的散文,《菜园小记》就是其中一篇,文章通过“小记”有关菜园的一些往事,用语清新,并插以适当的描写与抒情,表达了作者希望继承和发扬当年延安军民的精神风貌,可读性很强。

(三)教学过程。

1、由苏轼《菜羹赋》导人,引出俗语:“吃鱼不如钓鱼乐”。其实,吃菜是一种享受,种菜的整个过程也其乐无穷。

2、听课文录音,要求:

读准音,感受清新的语言,以及在行文中运用谚语、俗语和古诗,使文章摇曳多姿,生动有趣。

3、指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体会听读中的要求,并思考下面问题(投影):

明确:

(1)1―2节,由种花好,说到种菜更好,引起对延安蓝家坪种的菜园的回忆,其中“延安蓝家坪”点明地点,“想起”表明是回忆。

(2)3―6节,按照由四围到中间先写果园,再写花园,最后写菜园,介绍了菜园特色概况,重点介绍了我们的菜地。其中5、6小节插入了一些说明,点出了延安开展大生产的背景。

(3)第7小节,介绍了我们的那块菜地在那儿的条件是最好的。

(4)第8小节,写了积肥与听课学知识的事。

(5)第9―12小节,分别介绍了蔬菜的种植、管理与收获。

4、指导细读课文,每个同学选读自己喜欢读的语句或段落,并用简短的语言说说喜欢读的理由。通过学生自由选读,进一步熟悉课文,亲近语言文字,并在学生简短的点评中体会在记叙中抒情、描写增强表达效果的特点。例如:选读第1小节,可点评生动的描写,整齐的句式,以及引用俗话,语言亲切自然。

选读第9小节末尾,拟人、排比、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的运用,生动的描写中抒发了作者在劳动中感受到的无穷乐趣。

选读第10小节,更是将抒情、描写、议论紧密结合,表现出一种真正的田园乐趣。

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多读多说,也可参与学生的点评,并多给予肯定的评价。

(四)总结、扩展。

本节课,我们着重从文章整体入手,通过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通过细读、选读进一步感受本文语言的整齐、优美、生动,同时体会到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的作用。这节课主要感受到语言的美,其实文章中不少词语选用还十分精当,抓住了事物的特点,这一点可引导学生课后进一步品读,并在自己的习作中模仿、借鉴。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继续体会文章精炼、生动的语言;比较阅读《菜园小记》与《记一辆纺车》,理解本文创作主旨。

(二)整体感知。

课文题目曰“小记”,其实“小”中有“大”,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个时代延安的精神而貌。在那个艰苦的年月里,大家响应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开展大生产运动,实行生产自救,一边战斗,一边生产,不仅从经济上保证了战斗,而且锻炼了大家的意志,培养了与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的精神。吴伯箫在1861那个同样困难的时期写下这篇回忆性的散文,是希望能够发扬当年延安的这种精神战胜当前的困难。

(三)教学过程。

1、复习上一课有关知识,检查上一课作业。

2、进一步体会、品析词语运用的准确、生动。比如:成语的使用,姹紫嫣红、五彩斑斓、竞肥争绿等等,增加了语言的丰富内涵和表现力。再如:叠词的使用,施施肥、培培土、浇浇水、窄窄浅浅、吸吸烟、说说话等等,使语言亲切自然。

3、比较阅读《记一辆纺车》与《菜园小记》体会本文创作主旨。

(1)研读课文5、6小节有关语句,结合《记一辆纺车》所了解的背景,明确这里点明了在延安开展大生产运动的背景。

(2)研读课文9、10、1l、12小节,抓住文中“种菜是极有乐趣的事情”、“种菜的整个过程,随时都有乐趣”、”那时候人是会感到劳动的愉快的”、“一切都使人感到一种真正的田园乐趣”等句子,以“乐”来写种菜劳动,表现了以苦为乐,战胜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在劳动中产生的高尚情操与情趣。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一步品味语言:如“就从那里会长出又绿又嫩又茁壮的瓜菜的新芽哩”、“那些新芽,条播的行列整齐,撒播的万头攒动,点播的傲然不群,带着笑,发着光……”这些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无不表现出劳动的乐趣。指导以“乐”为中心进一部感悟语言,体会中心。

(四)总结、扩展。

通过本节课的语言品味和与吴伯箫同时期的作品《记一辆纺车》的比较,可以看到那个时代人们的那种不怕困难,战胜困能的斗争精神和以苦为乐的乐观主义精神,在1961那个特殊的艰苦岁月里,多么需要那个时代的延安精神呀!这就是“小记”中蕴含的“大主题”。同时这篇课文中作者那清新、优美、精炼的语言也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为了加深对本文语言的体会,可指导学生做这样的扩展题,《果香四溢的八月》、《菜场一览》等等,要求抓住花果、蔬菜的特点,从色、香、味等多种角度进行片断摹写。

布置作业。

第一课时:

1、继续朗读课文,摘录生动优美的词语和句子。

2、正确朗读和书写下列词语。

姹紫嫣红肥硕蔷薇木槿菜畦濯。

石窠精神矍铄煦暖芫荽腌渍。

第二课时:完成课后练习一、二题。

文档为doc格式。

《菜园里》教案设计

一、教学要求: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卜、又、心、风”4个生字,认识2个笔画“了、乙”和2个偏旁“走、几”。

2.正确、流利朗读儿歌。

3.认识-些蔬菜,了解它们的一些特点。

4.通过劳动实践,买菜、种种菜,激发进一步了解蔬菜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

1.请家长带孩子到菜市场了解一些蔬菜,买一种蔬菜带到学校来。

2.老师准备九种蔬菜和有关蔬菜名称的字词卡片,每位孩子也准备一套词卡。

3.制作.课件:有关萝卜生长在土里的情况和南瓜生长过程的颜色变化。

三、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认识表示蔬菜名称的汉字,了解有关蔬菜的`特点是本课的重点、难点。

四、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平时最喜欢吃哪些蔬菜?

2.你知道这些菜种在哪里?

3.出示课题:菜园里。

二、认识蔬菜和名称。

1.出示挂图,学生自由说说这幅图。

2.小组学习词语。

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认识每一种蔬菜后,从自己的词卡中找出相关的蔬菜名称读一读,注意把音读准。

3.老师将九种蔬菜名称的词卡贴在黑板上,会读的同学当小老师,取一个词带大家读一读。

4.以开火车的形式检查读音。

5.巩固词语:做找朋友的游戏,

三、认字。

四、识记字形,书写指导。

1.老师在田字格范写,边写边提示,学生书空笔。

顺。

2.学生练习书写。

3.作业讲评。

五、布置作业。

借助拼音读读儿歌,把文中的生字圈起来,想想你读懂了什么。做做课后作业“画画连连”,怎么想就怎么连。

第二课时。

一、复习蔬菜名,开火车读词卡。

二、检查“画画连连”作业。

1.同桌交流:你是怎么连的?为什么要这样连?

2.请学生展示作业,介绍自己的作业。

过渡:蔬菜的颜色这么多,这么美,课文是怎么介绍的呢?

三、学习课文。

1.初读课文。

2.借助拼音读读课文,把生字的字音读准。

3.同桌互相对读,正音。

4.细读课文。

读读课文,想想你要向同学介绍哪一种蔬菜,请你上讲台拿着这种蔬菜向大家介绍。

5.熟读课文。

(1)激趣引读:老师引读前面的名词和最后一句的前半句,后面的部分由学生读。

(2)学生自由读,把课文读熟。

(3)读得好的同学将儿歌读给大家听,评评谁读得有感情。

(4)有感情地齐读。

四、认记生字。

1.把课文中七个要求会认的字找出来读一读。

2.读给同桌听,认一认,帮一帮。

3.做摘西红柿的游戏,摘一个西红柿,认一个字。

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复习巩固“又、风”两个字,练习扩词说句。

2.学习新笔画、新偏旁,学生书空。

3.交流记字方法。

4.观察田字格,老师范字,学生唱笔画书空。

5.练习书写。

六、读词练习。

1.写好字的同学读一读课后的“我会读”。

2.将这些词读给小组长听,会读就印上一朵小红花,不会读请同学帮助。

七、扩展练习。

从“我会读”这道题中,随意选两三个词说一、两句话。

教学追记:

菜园里由本站会员分享,,请注明出处!

《我的菜园》教案设计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幼儿能用说、唱、表演等游戏形式,表现歌曲中的小菜园。

2、能力目标:幼儿通过讨论交流,能大胆创编第二段歌词。

3、情感目标:幼儿喜欢、乐于参与音乐游戏,感受创编的快乐。

活动重点:

幼儿能用说、唱、表演等游戏形式,表现歌曲中的小菜园。

活动难点:

幼儿通过讨论交流,能大胆创编第二段歌词。

活动准备:

2、经验准备:小兔子是怎么走路的'?小兔子喜欢吃什么?小兔子是怎样吃东西的?

活动过程:

一、教师组织谈话,幼儿激发兴趣。

1、师:小朋友们,今天有一只可爱的小兔子要去小菜园了,我们要不要和它一起去啊?

2、分发小兔子头饰,出示小兔子玩偶。小兔子:“今天天气真好,咕噜噜,肚子饿了,我要去我的小菜园逛逛,看看有什么好吃的。”

3、师:哇,有这么多好吃的呀,我们和小兔子一起去吧。

二、教师创设情境,幼儿在情境中学习歌曲。

1、出示ppt,播放青菜、萝卜、蘑菇、毛豆的图片,一边预习歌词。

2、请上带着小兔子头饰的大班小朋友随教师表演情景。

4、师:小兔子看见了什么?(青菜、萝卜、蘑菇、毛豆)它刚刚肚子饿了对不对,小朋友,你肚子饿了的时候是怎么吃东西的?(引导孩子模拟大口的吃东西,发出“啊呜啊呜”的声音)。

5、教师弹钢琴演唱歌曲,请大班小朋友表演情景,幼儿小声跟唱。

三、教师提出问题,幼儿大胆创编第二段歌词。

2、引导幼儿说出种上吃掉的蔬菜。

3、教师弹钢琴和幼儿一起回忆第一段歌词,大班小朋友表演情景。

4、幼儿创编第二段歌词,教师弹琴,幼儿演唱第二段歌词。

5、师:小朋友你们真棒,看,你们种下的青菜、萝卜、蘑菇、毛豆都长高了,我们又可以吃了,哪只小兔子想去吃?(请几位幼儿上台表演唱)。

6、师:小兔子们真棒,你们吃完后都知道再种上,蔬菜又长出来了,我们一起去小菜园吃跑肚子吧。

7、教师播放ppt,教师组织幼儿离开座位,播放音频,幼儿一边表演,一边演唱歌曲。

活动延伸:

师:小兔子把小菜园种到了我们的表演区,哪只小兔子想去小菜园美美的吃上一顿啊?我们还可以在小菜园里种上其他蔬菜呢,出发吧!

《我的菜园》教案设计

常听妈妈说,外婆家有一片菜园,假日里,我来到了外婆家,在这里,我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假期。

一天清晨,我带着刚出生不久的小狗漫步于菜园之中,放眼望去,这是怎样的一个菜园啊!阶梯般的田地上生长着各式各样的蔬菜,深秋的韵味早已带给他们别致的形态,昔日青翠欲滴的叶子上已经绣满了岁月的痕迹,当叶子慢慢凋零时,也就预示着秋天的结束与冬天的来临。

行走在这样一片枯黄却不单调,萧条的土地上,每隔十几步就会有一棵桃树或者梨树,那光秃秃的枝条上有着仅剩的几片残叶在微风中摇摇晃晃的,宛如一片片舞动的云彩。有人说,云彩是上帝来不及摘走的花,那么这摇曳的残叶,则是深秋未来得及带走的彩蝶,他们仿佛正在酝酿着最后一次飞舞。

“扑”的一声,引起了我的注意,原来是一根树枝,轻微的碰撞却使得叶子漫天飞舞,最后落回原地,我低下头,猫着腰从树枝下穿过。我突然觉得人生就是这样,就在这个动作的瞬间,就像是时间之门,我穿过了他,留下了该留下的,带走了该带走的。

我在微风中欣赏着菜园,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妙,这是,当我在一次回过头,再看那根引人遐想的树枝,却发现那活泼灵巧的小狗在那寻寻觅觅,也许对于他来说,这是一个新奇的,值得探索的世界,而对于我来说,这却普通的只能在我的记忆中一笔带过。

待满园叶子铺上一片金黄,我带着小狗出院时,才发现今天的菜园显得格外宁静,宁静的同时又不失美丽。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我的菜园》教案设计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童年有许多好玩的东西,有好看的玻璃球,挖土的小铲子,装沙子的小盆,然而这些好玩的东西全都来自我姥姥的菜园。

记得童年里,一到下午,我的姥姥就到家来接我,到了姥姥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我的所有玩具拿出来,用玻璃球弹墙玩,把它们一一的摆好,然后再一一的发射,然后就用小铲子来捉蚂蚁。就在一次,我捉蚂蚁时,看到了一只大蚂蚁和一只毛毛虫打起来了,只见大蚂蚁把这只毛毛虫咬得滚来滚去,最后又来了几只大蚂蚁把这只毛毛虫咬得动弹不得,把它举起来抬到洞穴里去了。看了这一次后,把我的兴趣给激发出来了后,我于是就想抓一只大蚂蚁来玩,可是大蚂蚁跑的太快,一连几次都让它跑了,好不容易抓到一只大蚂蚁,把它放进透明的瓶子里观察,大蚂蚁一会儿左走右跑,一会儿又想爬上来,可是都掉了下来,我又往里面倒了一些水,看看蚂蚁会游泳不,可是蚂蚁没有沉下去淹死,而是在水面上扑腾着,我又用一根小棒子把它按到水底下,可是它不一会儿又浮了上来。

到了第二天早上,天气很热,直射头顶,可我不管这些,我掀开一片小叶子,只见一两只七星瓢虫已经在上面了,我把它们迅速装进了瓶子,一旦慢一点,他们就有可能在你眼皮子底下飞走了,七星瓢虫可不会游泳,我把瓶子装上水,它们因为太“胖”就翻身了,肚子朝上,几条腿在水中扑腾,真是好玩极了。

说到小昆虫,最好玩的要属菜园中的蚂蚱了,它们可真是难抓住,但是你在一些很高的菜叶上面留心,它们就会在那个上面,这个时候不要心急也不要害怕,蚂蚱不会咬人,可能是它被抓住后挣扎的动作太强烈,促使一些胆小的人松开了手,我把蚂蚱放在小盒里饲养,看着它们一蹦一跳的。

姥姥家的菜园,充满了我童年的乐趣,在我心中是一个永恒的回忆。

《我的菜园》教案,《我的菜园》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本课选自曼德拉的自传《自由路漫漫》。曼德拉于1994-1999年任南非总统。他从青年时代起就为争取黑人的自由解放进行了不屈的斗争。本文反映的是曼德拉在狱中的一段菜园生活,表现了他对自由的渴望和追求,显示了他不屈的斗争精神和乐观向上的精神态度。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精读课文,抓住曼德拉对待狱中生活的态度,体会任人物坚强不屈、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课文最后一部分,作者从耕种菜园中体会到的深刻的人生道理。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理解、品读曼德拉在狱中不懈的斗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分析文字,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文章中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感受曼德拉为了追求自由而倾注毕生心血,努力斗争的精神,激发学生心中向上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和大家初学了22课,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第22课。

2、学生朗读课题。

3、其中的“我”指的就是(曼德拉),他在课文中的身份是一个(囚徒)。

二、分析课文第一部分。

1、在书本中,电视中,你见过囚徒吗?他们过的是怎样的一种生活啊?

2、学生交流。

4、学生读书,交流(苦役;艰难的时日;狭窄的牢房)。

5、师:越是狭窄的牢房越是没有自由,它时时刻刻在提醒着囚犯:你是囚犯,你是罪人,你不配享有自由!

6、那么,在如此艰苦的时日里,曼德拉又是怎么做的呢?

7、交流:洗洗衣物------。

8、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

(想方设法为每天的生活寻找些许慰藉;使狱中生活充实一点)。

9、出示上面两句话,让学生体会他这样做的目的。

11、板书:乐观向上、积极。

12、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三、分析课文第二部分。

(一)。

1、是啊!曼德拉是一个乐观向上,积极生活的人,也是一个对菜园情有独钟的人。

3、朗读。

4、交流:(亲密接触)读好这句话。

5、是的,作者对菜园一直以来就是如此“情有独钟”,以至于他刚到罗本岛,他就要求当局允许他在监狱的院落里开辟一方菜园。但是,这一方菜园他得来容易吗?读读课文第三小节,再来说说。

6、学生朗读第三小节,交流(多年来,一直拒绝,但是最终)。

7、你从中又觉得曼德拉是个怎样的人呢?

8、板书:坚持不懈。

(二)。

1、对这来之不易的菜园曼德拉格外珍惜,格外爱护。他为菜园做了些什么呢?自己读读课文四、五、七按节,边读边做做记号!

2、交流:

a)成天都在地里不停地挖掘。

(谈谈自己的体会,抓住红色的字;朗读体会)。

b)首先选种了---。

(说说他这样做的原因;从产量增长中,你有什么感想)。

c)订阅书籍,学习耕种,了解方法,更加可贵的是作者不怕失败。

3、在曼德拉的辛勤劳作下,作者的菜园一片生机盎然,收获的季节到了,曼德拉来到了他的一方菜园.他看到了什么,他情不自禁地说----(出示图画,学生练习说话)。

(三)。

1.是啊!多么美好的一切啊!曼德拉辛勤耕作这一方菜园,收获的不仅是硕果累累,更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2.读读第八节,谈谈自己的感受。

3.理解"一丝自由的滋味"(少有的;一方)。

4.朗读第八节。

四.分析课文第三部分。

1.作者收获的不仅是心里上的自由,更加获得了生活中深刻的哲理.

2.收看录象。

4.四人小组讨论,联系实际,说说你们的理解。

5.指名交流。

6.朗读这段话。

五.总结课文。

1.让我们一起记着这位为了黑人的解放事业,穷尽毕生心血,坚忍不拔的伟大领袖曼德拉,记着在菜园中发生的感人的故事.

2.记着他的这段响亮世界的话语:"斗争就是我的生活,我会继续为自由而战,直至我死."。

附板书设计:

积极向上。

坚持不懈。

不辞艰辛。

《识字二菜园里》教案设计

整堂课中,我看到孩子们始终情绪高昂,学习的兴趣很高,学得主动,因此学习的效率较高,本课的识字重点完成得较快。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做的比较好。

一、创设情境,激活学生识定的欲望。

“知之者,中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六七岁的孩子,特别活泼好动,对身边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如果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情境,总能激发出他们的热情,使他们尽快地、全身心地投入到误用字教学过程中。如我在开始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今天,蔬菜宝宝来到了我们教室里,它们是来考我们的,你们接受挑战吗?看看哪些小朋友能战胜他们?识字的兴趣就在无形之中被激发出来,还有谁不去认的呢。反馈时效果很好。

另外在巩固生字时,我创设了摘辣椒的情境,学生的热情更高了,黑板上的辣椒成了学生的焦点,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二、教给识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虽然汉字的形体千变万化,字字都有差异,但是汉字作为音形意的结合体,又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随着识字方法的积累,学生的识字能力越来越高,他们能够利用“熟字记忆”、“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猜字谜”等好方法识字。有些学生的识字方法真是让你大开眼界。我班学生就“菜园”二字,想出了“草字头加采”、“彩减去三撇换上草字头”、“方框加元”等方法。学生在交流识字方法时,要尊重学生的选择,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会不断地积累识字方法,形成自主识字的能力。

三、快乐游戏,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巩固识字。

对于儿童来说,游戏是他们的天堂,在游戏中一切都能解决,而且效果出奇的好。在课堂快结束时,我设计了“摘辣椒”的游戏,所有会读的和不会读的都想来试试,对于他们来说摘辣椒是最重要的,也是很好玩的,但我们都知道,他们在摘辣椒的同时,也巩固了所学的生字。

这堂课中,我感到遗憾的是容量太多,有些环节被我删掉了,有些环节匆匆而过。

《父亲的菜园》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感受并学习父亲的执著和勤劳。

2、认识本课生字。

3、积累并学习描写人物言行的语句。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导入:

我们常吃的蔬菜有哪些?知道蔬菜是怎样种出来的吗?这个过程需要付出怎样的劳动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父亲的菜园》,相信你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板书课题,指导“亲”“的”写法。齐读课题。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这片菜园。

二、初读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正音:箢箕、一担、狰狞、气馁、贫瘠。

交流课文主要内容:这篇课文写了“父亲”通过艰辛的开荒、填土、育肥,在荒凉贫瘠的山坡上为家人开辟出了一处菜园。(指导概括课文的方法)。

三、再读感悟:

(一)这是怎样的一处菜园呢?孩子们,我们快速浏览课文倒数第二自然段,读出有关的语句。

出示:在父亲的精心伺候下,原本贫瘠的死黄土,变得黑亮,锄头挖下去,还能翻出蚯蚓来。远远望去,父亲的菜园就像一块碧绿的`翡翠,嵌在荒凉的山坡上。

理解精心伺候的意思。指导朗读。

父亲是怎样精心伺候这片土地的呢?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孩子们,我们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

1、出示:每天天还没亮,父亲就扛着锄头,挑起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着一担柴草回家来。

作者从哪方面写出了父亲的勤劳?(每天天还没亮、直到傍晚,才、挑着一担柴草回家)。

作者通过父亲的早出晚归写出了他的勤劳,那么父亲在菜园里劳作时又是怎样的情景呢?想象一下,也可以用“直到……才”的句式说一说。

指导朗读。

2、出示:那天,父亲正在吃午饭,把碗一丢,抓起铁锨就冲进了暴雨中……。

从哪些词语中读出了父亲的着急的心情?

想象冲进暴雨后情景,理解父亲的心情。指导朗读。

3、出示:父亲没有气馁,他在坡地的边缘砌了一道矮墙,再从山脚下把土一筐一筐挑上去,盖住了那可怖的岩石。父亲的双肩红肿,脚板也磨起了泡。

从哪些方面写出了父亲的执著?

设想挑土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理解父亲坚持不懈的品质。

指导朗读。

4、出示:就在我做着吃香喷喷的炒豌豆的美梦时,父亲却把那一片豌豆全翻在泥土里。

翻走了什么?

翻进了什么?

为今后翻出了什么?

5、出示:父亲说:“我们不能光顾眼前,也真难为了这片荒地,它是拼了命才养出这一片豌豆来的。就这样榨干它,以后就别想吃瓜吃菜了。这一季豌豆就用来肥土吧。”

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从哪些词语中读出了他对土地的热爱?

指导朗读。

总结写作方法:我们在写人物时也应该学习这种方法,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表现人物性格。

6、出示:远远望去,父亲的菜园就像一块碧绿的翡翠,嵌在荒凉的山坡上。

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个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指导朗读。

五、总结:

明明是我家的菜园,为什么题目中叫“父亲”的菜园呢?

全家人收获的仅仅是蔬菜吗?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设置:

写一个你熟悉的人,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表现人物性格。

《菜园里》一年级教案设计

豆角萝卜南瓜。

白菜卷心菜西红柿。

豆角青青细又长,

黄瓜身穿绿衣裳。

茄子高高打灯笼,

萝卜地下捉迷藏。

辣椒长个尖尖嘴,

南瓜越老皮越黄。

红绿黄紫真好看,

菜园一片好风光。

《菜园里》是一年级第一册识字(二)中的一篇看图归类识字。本课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以一幅表现菜园景色的插图,九个蔬菜名称的词语,一首生动活泼的描述蔬菜特点的儿歌组成。

为了使识字课也生动有意思,课堂中,我主要通过情境的创设,把学生引入比较真实的蔬菜宝宝家。学生学得兴致挺高的,看来这个设想还是符合了学生的特点。回忆教学过程,有几点还是比较令我满意的。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在上课伊始,我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课件,以蔬菜宝宝的来信,带领学生去蔬菜宝宝家做客这一大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和兴趣,同时在“门牌”的创设中,学生轻松地认识了“蔬菜”。接下来,我说“迫不及待了,让我们一起进到里面去看看吧!”板书“里”,很自然的,学生理解了“里”的意思。再出示菜园图,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击蔬菜名称,而后以“小朋友们,这些蔬菜娃娃见你们来了,可高兴拉,瞧,它们都带来了自己的名片,看,有照片还有名字,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他们吧。”,出示蔬菜宝宝“名片”,导入识字教学。

小学语文一年级《菜园里》教学反思:在最后的识字巩固环节,我以“喜欢这些蔬菜宝宝吗?蔬菜宝宝也喜欢你们,它们要变成一道道美味送给大家,不过,它们要先考考大家是不是都已经和生字宝宝交上了朋友。”带领学生有兴趣得进行识字复习,让学生“报菜名”进行字词的拓展学习,这环节在学生中掀起了一个小高潮。我以一个又一个的情境创设,把学生一下子就带进轻松、愉悦的'语文乐园天地,让课堂与快乐不再分离。

二、朗读形式多样,调动学生情趣。

识字离不开朗读,朗读能帮助学生识字,读多了,学生与字见面次数也多了,自然字也就记住了。一年级学生如果以为地让他们用单一的一种方法一味地读,学生很快就会厌倦下来,没有了兴趣,自然对识字也就提不起精神了。所以在识字教学中,我先出示有图片加音节的生字,再去掉图片,读读带音节的生字,最后去掉音节读读生字,体现生字教学的层次性,这样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学生在多次与生字词见面后,很自然地记住了,教学效果也就好了。在认读生字过程中,我采用自由读、指读、赛读、轮读、抢读、男女分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变换各种口味,学生读的兴趣也就能始终保持高昂。在课文的朗读中,我也用问读、接读等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多样的形式才会始终吸引着学生。

三、运用趣味游戏,活跃学生乐趣。

一年级学生非常喜欢做游戏,既然游戏可以帮助他们集中注意力,那么课堂上,我就引入了两个游戏。“贴商标”游戏,让学生找出对应的蔬菜名称,不仅考学生的识字情况,也考验了学生的反映速度,他需要和图片对应起来,同时在学生的“对对对……”拍手声和齐读声中,生字再一次深刻地和学生见了一次面。在“猜猜看”的游戏中,通过猜动作,猜口型,猜谜语,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帮助学生提高了识字的能力,学生在游戏中兴趣盎然识字,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成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课堂也证明了学生确实是喜欢这样有意思的识字的。

这节课的教学中虽然做到了以上几点,但还存在着些不足的地方。

1、课堂的及时生成。

在让学生说说你还知道什么园时,有些学生说了和“园”字同音的“圆圈,元旦”,我随即在黑板上把这两个字写上了,之后就没再去理会了。我想要是我把整个词语写上,在复习巩固环节,再让学生读读,这样不仅让学生区别了同音字,又增加了识字量。这是一个很好的课堂生成点。

2、评价的多样化。

老师的评价对学生是非常重要的,一句好话足以让学生增强信心,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特别是一年级学生,我的评价语还欠生动丰富。

识字教学如何让学生既有兴趣又学得扎实?教学永远是不断改进的艺术,我将不断反思,不断进取!

《菜园里》教案设计

结合本课的特点,学生的学情,我制定了以下学习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1种笔画和1个偏旁。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认识一些蔬菜,了解它们的特点。

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随父母去一次菜市场,认识一些蔬菜,并制作一张你认识的蔬菜的卡片。2、课件,生字卡片,蔬菜图卡及词卡。

教学时间安排:2课时。

说教法:因为本课以识字为重点,把看图、识字、学词结合起来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了。所以我打算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学习生字、新词,解读来自生活的信息。在朗读教学中,我采用领读、开小火车读、你听我读、赛读、男女生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识字教学中,我采用课件演示和教师板书相结合,体现教师的主导性。

说教学过程:遵照学生从直观到形象的心理认知特点,我为第一课时设计如下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兴趣是做一切事情的力量源泉。一位名人曾说:“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为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到学习带来的乐趣。如:我课件出示买菜画面,并出示九种蔬菜的实物:“这节课我们要给它们贴上标签。”这种实物的出示,可以给学生带来直观的形象教学,又调动起学生识字的乐趣。

二、初读课文,认识九种蔬菜。

当学生为九种蔬菜命名感到为难时,出示儿歌,通过小组读、讨论,判断九种蔬菜的名字。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想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探究。在教学前,先抛给学生一个问题:“读课文时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引发学生积极质疑,主动探究、思考的习惯。

三、主动识字。

在认识了各种蔬菜后,利用给蔬菜贴上标签的游戏,引导学生主动识字。教师用“用什么方法来记这些字呢?”既留给学生自主识字的权力,又能让学生在原有生活实际基础上快乐地识字。识字后,通过各种游戏让学生加以巩固,真正做到“乐中学,学中乐。”

四、读中感悟。

字词的教学离不开文本,学习字词又是为了能更好地朗读、理解课文。字不离文,文不离字。在学生学会了本课要学的生字、新词后,让学生更好地运用到文本中去,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环节。本课的儿歌琅琅上口,能极大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因此,我通过合作组读、同桌读、对读、齐读、指读、赛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感知蔬菜的特点,体验读书的快乐,同时通过读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拓展延伸。

文本是教材,并不是教学最终的目的。因此,我在最后学有空间的情况下设计了让学生模仿文中的儿歌,给你知道的蔬菜编儿歌的环节。既让学生再一次巩固了识字,又强化了学生对其它蔬菜的直观形象认识;既培养了美感又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实现了对教材的拓展、延伸、补充,确实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六、写字。

一堂课中,要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各种感官,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因此,写的环节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最后的几分钟里,我安排了“卜”“心”的书写教学环节。

板书:

菜园里。

色卜。

形心。

公开课《父亲的菜园》教案设计

《父亲的菜园》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8课的课文,这篇课文写了“父亲”通过艰辛的努力,在荒凉贫瘠的山坡上为家人开辟出了一处菜园,赞扬了父亲执著、勤劳的品质。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提供公开课《父亲的菜园》教案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思想品德要求: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父亲不怕艰辛和困难、坚持不懈的好品质,要知道想获取成功必须勇于克服困难,坚持努力奋斗。

知识要求:学习生字、新词;知道课文中写了父亲什么事,表现了父亲的什么品质;能找出描写父亲言行的句子。

能力要求:学习从课文内容体会思想的方法;想像父亲遇到的困难和怎样克服的;有感情的读文。

重点难点:能抓住描写父亲言行的句子,体会他的作用。

教具准备:常规、挂图

教学时间:两课时

学生发表看法

1、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想办法解决

2、 汇报学习情况解决了哪些问题

1、 读第一、二段。小组讨论为什么要开垦新菜园?

2、 父亲要开垦新菜园家人态度如何?用个词语来说明,父亲的态度如何?也用个词语来说明。

3、 哪部分具体介绍了父亲开垦菜园的过程?他遇到什么困难?是怎样克服的?(学生默读在书本上批注)

4、 全班讨论

5、 结合学生的句子谈谈哪些话语很感人?原因是什么?注意抓住动词。

6、 经过父亲的努力结果如何?

7、 读了课文你受到什么教育?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