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提高阅读效果和阅读体验的一种方式,它可以增强我们对书籍的记忆和理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读此书,从她说起,一位宛若仙子的女子,与我甚是要好,20xx机缘巧合结缘佛教,20xx暑假回家乡与她见面,言谈间对生的从容、对死的坦然让我刮目,临别送我几本书,其中一本---《了凡四训》,暑假期间得空细细品读,颇有些许沉淀,借此机以为记。
一、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也能够被创造。
了凡先生在少年时,遇到一位孔先生替他算命,算他一生的寿命到五十三岁,命中无子,当官的话可以做到县长。他每年拿国家多少待遇,考试第几名,都算得很准,了凡先生一对照,一点都没错,所以就深信不疑。既然一生的命都已定,所以心就定了,没有妄想。世间人追求功名、财富,而了凡先生没有这个念头,因为他晓得命里没有的,求也求不到,所以干脆就不想了。
后来,他和云谷禅师在禅堂里,坐了三天三夜,没有打一个妄想。禅师很佩服他,说道:“你的功夫了不起,一般人做不到。”他回答说:“我的命被人算定了,打妄想也没有用。”云谷禅师听了哈哈大笑说:“我以为你是圣人,原来你还是个凡夫。”随后,云谷禅师的一番教导,使得他顿悟。于是,他立志改变自己的命运,不但考取了进士,而且还有了两个儿子,活到了74岁。
这正是《了凡四训》所讲,“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
二、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发心去改,善莫大焉。
《了凡四训》与佛经有着相似之处,目的皆在“与人为善”、“护善念”。那么,又应如何“护善念”呢?这就需要平定你的心,去掉“贪嗔痴慢疑”这“五毒”,不被名利富贵等物欲所动心,将坚定的正念、正信坚持下去。
只要一心一意地发善心,做善事,正的念头出现在前,那么邪恶的念头,自然就污染不上我们的心灵。即便是有过错,有过失,只要发心发愿去用心改正,一样能回归自然,回归到我们最真实最善良的一面。
三、虚心使人进步,谦虚是成功的助力器。
“满招损,谦受益”,这句训诫一直成为世人的座右铭。在《了凡四训》一书中,同样阐释了“谦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须使我存心制行,毫不得罪于天地鬼神,而虚心屈己,使天地鬼神,时时怜我,方有受福之基。彼气盈者,必非远器,纵发亦无受用。稍有识见之士,必不忍自狭其量,而自拒其福也,况谦则受教有地,而取善无穷,尤修业者所必不可少者也。”这是说,人若谦虚,神明相佑,人若骄满,神明相拒。
路漫漫,把每一天当成修行。
《了凡四训》是了凡先生自述自己行善积德改命的方法,遗训后人。是说,虽然别人给他算过卦,似乎命中一切早注定,但是后来在佛门高僧云谷禅师的开导下,他开始积极修善,又使得命运有了新的改变、提升,可谓“求子得子,求长寿得长寿”,在各方面都得到了好结果。所以《了凡四训》作为修身立命的一个特别好的典范,一直为大家所推崇。
《华严经》云:“尔时,如来以无障碍清净智眼,普观法界一切众生而作是言:‘奇哉!奇哉!此诸众生云何具有如来智慧,愚痴迷惑,不知不见?我当教以圣道,令其永离妄想执著,自于身中得见如来广大智慧与佛无异。’”
亦云:“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但以妄想颠倒执著而不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
所以,我们的人生是完全可以改变的,只在于:我们千万不要被命数所束缚。今生,无论是有病也好还是健康也好,贫困也好,富贵也好,都是上辈子种的因在今世结的果,但是只要我们现在好好修行,就会得到今生报或者是来世报,这对我们的心灵都是一个比较大的保证,因为人身难得,被命数所拘而无所作为,岂不可惜!
刚才赵育松女士针对自己从小事做起来而行善,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我十分随喜赞叹,但也想从另一个角度来谈一谈自己读《了凡四训》的体会:我觉得如果改变自己的命运,最重要是要修心。而关于修心,我想给大家谈12个点,和大家一起探讨:
第一不怨人:我们要经常反省,找自己的毛病。善施舍、能忍辱就能了人间债。
第二不生气:上火是龙吟,生气是虎啸,人能降着住气火才能修有所成。
第三要认错:学他人的优点是“聚灵”,找他毛病是“收赃”,聚灵是收阳光,心里温暖能够养心,而收赃是存阴气,心里阴沉就会伤身,认识自己的错误则能生智慧水,要随方就圆,才能上善若水。
第四,五行。五行,金、木、水、火、土,和佛家的四大:地、水、火、风,道家的五元,儒家的五常有对应之处。
第五,三界,我们讲性存天理、心存道理,身尽情理,这和道家的三华、儒家的三纲是有相通之处的。
第六,三性,人有天性,禀性和习性,我们要想做一个身体健康人,就必须要去习性,化秉性,圆满天性。
第七,三命,有说法是:人都有天命,宿命和阴命。人之性与天命是相关的,什么是天命?道义就是天命,命好全在自己,根本不在算命,我们只要有为众人的心,不是只有为自己的心,这种心本身就是人间的天堂。
第八,性与命,无论修命不修性,还是修性不修命,这都是修行的一个病态。性、命双修才很重要。
还有第九四大界、第十道,第十一立命,第十二化性等等。
我所讲的以上十二点是学了《了凡四训》以后又看了一本书:王凤仪的《言行录》,讲如何修身养性的,而觉得可以和《了凡四训》结合起来,结果就让我个人非常受益。
最后,以《了凡四训》的一段话作为结尾,与大家共勉: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请记住:我命在我不在天,谢谢大家!
三年前,朋友送给我一本《了凡四训》,当时读完后,我半信半疑,觉得内容迷信离奇,不足以信。后来,王小虎校长在大会上多次提及此书,让我再次有机会拿起它,这次再读后感受不太一样,结合自己我谈些自己的体会。
作为老师,首先要修改自己的言,解决口舌争端问题。不再随意评论攻击其他国学和玄学界的前辈和名人,如果有必要可以实事求是地做些中肯的点评。其次,对评论自己的人,善意的批评要接受,恶意的攻击要不放在心上。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于给自己褒扬的人要知道感恩。
阴阳五行的观点是,一个事物的发生和发展总是有两个方面,事物本身不具备善恶,善恶的评判取决于你的视角。这个视角往往又决定在时间和空间的位置。在适当的时间和合理的位置,人要口出恩言。
其次,要解决身体不佳的问题。由于想的多伤神,说的多伤精,运动少导致脾无法运化而肥胖。
解决的办法,我将学生以6人以小组,分成8组,每组选出一位负责任的组长,当我的教学任务偏重时,我可以吩咐组长去执行,如平时的听写默写,作业订正,都可以由组长去检查落实。每周至少四次的活动,比如游泳,打球,跑步等等活动。同时在课前也要进行一些唱歌练声练气放松心情的工作。
根据五行学的观点,人要得到一样东西,必然会失却一样东西。很多人明明知道是错,却无法改过,不是没有毅力,是害怕失去。改正缺点的同时会增加自己东西,但也会失去东西。因此在改过的时候,必须明白自己得到什么,失去什么。那种只有得到,没有失去的观点,不是阴阳五行学的理论,事实上也不存在。不过一般大众比较喜欢听。
再次,要修炼自己的心境。用境法,配合自己上面的行为,这是内修的方法。以准提境作为自己护身符。如唐太宗说的:以境照人,可以整衣冠。以史为境可以知兴衰,以人为境可以明得失。
在《了凡四训》中,有个功过格,写着他积善的过程记录。还有一个就是准提咒。很多人看了就过去了。其实这很重要,是他改命的三个方法之一。
镜子的功能是要求自己的心能像镜子一样,虽然印射出世界的万象,但本身还是一层不染。就像我们说的五行可以有万物类像,但五行本身的定义没有变化。在生活中,主要表现为你要交接好的人,高尚的人,心里要想好的事,这样你的心境就会美好。其次,就是如果镜子出现了不好的东西,镜子不会反对,它会接受。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看到了,遇到了不顺利的境况,首先不是拒绝,而是接受。所谓风风雨雨都接受。再次,就是不要去擦镜子,希望这个不好的像擦掉。要知道这个心像虽然在镜子中,但要改变,还是要自己去处理。也就是大家说的,先接受它,再处理它,这样才能放下它。
如果你的心真能到了最高境界,境子中的像就没有什么好和不好的区别,我们现在做不到,那么就多接触好的东西。其实世间一切的美好,都是要用不好的东西成就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有病方为贵,无伤不是奇,格中能去病,财禄两相随。最后,必须抛弃以自我为中心的认知世界的方法。这样才能根本方向上不犯大的错误,也才能灵活的处理各种关系,并知道自己的错误。如果以自我为中心,一切的决定以为是自己的,那么根本没有办法抵挡魔鬼的诱惑。如果生辰八字是你,那么大运流年都是你遇到的人和事,其中有好,有坏。大多数人到了这个时间段自然会认为要这样做,并认为这是自己的意志。其实很多时候,是一种选择。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不是为了成功,是为了成长。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使命。只要你能成长,那么奖品就是成功。我很欣赏日本超一流棋手武功宫正树,他说:我下棋不是为了胜负,而是为了追求棋道,因此总是认真的下每一盘棋。
好书不厌百回读,今后的工作中,我应把《了凡四训》作为教学、教育工作的指导,常读常悟,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
了凡先生在第一篇立命之学中就直指了一个问题,那便是人的命运真是被注定的吗,人的命运可能通过人的行为去改变吗?如果一个人的行为是被注定的,那么他的命运也就是被决定了的,而一个人倘若可以用自己的行为去改变命运,而且那种行为的意愿来自自己而非其他,那么他的命运便决定于自己而非其他了。从了凡先生的命运中,我们看到,多做善事,种善因,可以改变命运,而且,“一息尚存,弥天之恶,犹可悔改”,“一念猛厉,可以涤百年之恶”,了凡先生劝世人行善,改变了自身的命运,可以说是佛教智慧的体现。
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则是了凡先生开出的改变命运的三剂良药。改过之法首先要端正改过的态度,所谓发耻心、发畏心、发勇心,然后要明白改过的方法,便是从事上改,从理上改,从心上改。耻心、畏心、勇心给我的触动很大。
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只有有了耻心,才能够主动的去反省自己的行为,然而曾几何时我已经将反省渐渐淡忘,以至于自己做了很多错事,要别人的提醒才能够自知,别人指出的错误毕竟有限,那些我茫然不自知的错误又何止千万,对错误不自知,以为自己做的问心无愧,实际上却是一点一点的堕落,这些错误,可能就是我烦恼的根源,可能就是我为人处世上的缺陷,任由这些错误存在,最后只会贻害自己。
发畏心则是告诉我要有一颗虔敬之心,敬畏之心,也就是小时候父母经常教导我的慎独。的确,很多时候虽然并没有人去监督我,但是这不代表我可以为所欲为,了凡先生说,我们虽然“过在隐微”,但是“天地实鉴”,被人看破就会一文不值,我觉得倘若排除了鬼神的监督,排除了别人发现的可能,这种畏心依然是必要的。“头顶三尺有神明”,人必需要有一颗敬畏的心。
发勇心则是教导我要当机立断,改变以前的种种不端,从现在开始,反省自己,用道德约束自己,不给错误以任何可乘之机,勇猛精进,过则无惮改。
了凡先生用一本《了凡四训》告诉世人,人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改变的方法就是要多积善行,多培养善德;易经同样告诉我们: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对于我们这些在俗世学佛的人一定要认真践行《了凡四训》所说的金玉良言,发耻心、畏心、勇心,多行善事,多积德行,远离颠倒梦想,证悟菩提。
愿世间一切有情众生,早脱轮回,往生西方极乐,证得佛果。
一位家庭教育指导师告诉我,每年要读200本书来提升自己,我也在按照她说的话来做,她还说读完后要记得写读后感。
立命之学是了凡先生把他自己改造命运的经过,同他所看到的一些改造命运的人的种种效验,告诉他的儿子,要儿子明白不要被这个“命”字束缚住,要竭力去做种种善事,不可以做坏事,以此来创造命运,而得到一个快乐美满的人生。
书中具体内容表述,了凡原名袁学海,字袁黄,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孔先生,孔先生算出袁黄一生的命运,而后各种经历证实了孔先生说的句句真实,起初,他也曾与命运抗争,但是,每一次都逃不脱命运的安排,于是,袁黄失去了奋斗的信心,最终悟出:别跟命争,争也白争,从此,彻底认命。然而,一次机缘他认识了云谷禅师,禅师告诉他“命是什么?是心!心不变,命不变。心变,命亦变!”经过一番长谈,袁黄彻底改变了心境,大彻大悟,改名为了凡。
从此后,发誓要每日行善,自此,命运的轮盘彻底转变。
平常人才会被数所束缚住,若是一个极善的人,数就拘他不住了。因为极善的人,尽管本来他的命数里注定吃苦,但是他做了极大的善事,这大善事的力量,就可以使苦变成乐,贫贱短命变成富贵长寿。而极恶的人,数也拘他不住,因为极恶之人,尽管他本来命中注定要享福,但是他如果做了极大的恶事,这大恶事的力量,就可以使福变成祸,富贵长寿变为贫贱短命。
所有的福田,都决定在每人的心里,福离不开心,心外没有福田可寻,所以种福种祸,全在自己的内心,只要从心里去求福,没有感应不到的!
了凡先生一生做善事,给子孙后代永世造福。
我在高中时读的《了凡四训》,当时就对其中的"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观点有深深的认同感。长期以来,我总是对这世界上的种种不公平很深的厌恶,因为我自己也因为户口和其他原因遭受到了种种我自认为不公平的待遇。我真的不愿意承认这些不公平与生俱来。对不公平的思虑使我成天神魂颠倒。因而《了凡四训》给我提供了思想的出路。
《了凡四训》告诉我们,命运虽有定数,但是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唯一改变命运的办法,就是去行善,就是去布施。
也许你会不同意这个说法。很多恶人也是家财万贯啊,对吧。但是我想说,即使这是不对的,我信它至少没有坏处:一旦我相信了这个观点,那么我便不会再作恶。因为我知道我自己的恶果会作用在我自己身上,因而,社会会少一些作恶的人。
按照佛家的说法,行善,即布施,有法布施,财布施和无畏布施三种。法布施是将善知识传授给他人,让他人心生欢喜。财布施,显而易见,就是将自己的财富贡献给他人。最后的无畏布施,是安慰众生,是他们脱离对事物的恐惧。
行善看似很简单,分类也的的确确很简单。但是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对行善践行却告诉我,行善并不是那么容易。原来我总是以为,给别人讲讲题,帮他们答疑解惑,便是行善,便是布施,而且还是果报最多的法布施。作为学习比较好的我来说,这也不难。但是随着学习负担的加重,加上进入清华后排名的落差,让我很难适应。我找不到行善的机会了。
真的没有了么?
还是,我的我执心让我必须要比别人强,才有时间,才有心情,去布施?
然而布施不是居高临下的。
进入清华以后,我的我执严重到连和他人交流都有问题的地步。我经常独自一人,经常在脑海里翻山倒海一样想着自己的事。我太自命不凡了,然而在一群优秀的人里,我失去了自己的站位。我刚刚意识到这一点,但愿意识到会加速问题的解决吧。
最后我想引用我们高中化学老师的一句话:如果你们以一个平凡人的心态去做事情,那么你什么事情都能做好。
《了凡四训》是明朝时期袁了凡为教育后代子孙而留下的家训,原名《戒子文》,对于被后人所拍成的电影,我受益匪浅。了凡先生平生是个人尽皆知的大善人,做了许多善事,因此也颇受人们的尊敬。他教育我们,人的命数是有限的,应当多多行善积德。但对于极善极恶的人,命数却不能约束他们。因为极善的人,如果平生做过许多善事,那么他原本贫穷的命数就会因为善事的多少而有可能变得富贵长寿,相反,极恶的人如果平生做过许多恶事,即使他的命数是大富大贵也会因此变得一穷二白。所以,了凡先生便劝诫我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即使你不相信命数,但多做好事也是人生中的一大亮点啊!了凡先生通过他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自己是可以改变命运的。他年轻时曾有位道长给他算了一卦,那道长所算的和他命运要经过的也都相符,道长曾说,他命里无子。但因为了凡先生积善太多,命数改变,了凡先生幸运的得下了一个儿子。他认为:命运分先天和后天,先天命运是上天注定的,而后天命运则是由先天命运转化而来的。如果一个人行善积德,命运便会因他而改变,往好的方向转换;如果一个人作恶多端,命运便会因他而改变,往坏的方向转换。所以,命运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的,这句话也是有一定道理的。而了凡先生则又做了补充,应竭力行善,竭力断恶。善也有大小善之分,虽说大小善都是积德,但也有大小功之分。相传有个县令,无意中被黑白无常错勾了魂,阎王便让牛头马面称他一生的功过,结果功大于过。县令感到奇怪,他平时并没有做很多好事啊。阎王说:“你曾阻止凡间皇帝动用百姓兴修水利,劳民伤财,虽未拦下,但你一念之间为所有老百姓着想,就是大功一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大善有时可能只是一念之间,不一定非要做完上千百万的小善才叫大善。小善只为一人,而大善则为天下人。所以,我们也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也要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啊!看完这短短的视频,我原本浮躁的心也归于平静了,我由此领悟了很多,我也会努力,做一个行善积德的人。
《了凡四训》共分为四个部分:“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虽然文章篇幅短小,但是寓理深刻,内涵丰富,兼融儒道佛三家思想,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深邃与浑厚。这本书虽然不是佛经,但很多高僧大德却把它当作佛经一样尊重。如在民国初年,印光大师对这本书极力提倡,他的弘化社先后印送这本书达百万册以上。细细品读《了凡四训》,我有如下感想:
一、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也能够被创造。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这是《了凡四训》中关于“立命之学”的直接诠释。何谓“立命”?即是指创造命运、改变命运,不为其所束缚、禁锢。我们的命运不是上天注定的,它始终掌握在我们的手中,我们才是命运的主人,命运是可以创造和改变的。了凡先生在少年时,遇到一位孔先生替他算命,算他一生的寿命到五十三岁,命中无子,当官的话可以做到县长。他每年拿国家多少待遇,考试第几名,都算得很准,了凡先生一对照,一点都没错,所以就深信不疑。既然一生的命都已定,所以心就定了,没有妄想。世间人追求功名、财富,而了凡先生没有这个念头,因为他晓得命里没有的,求也求不到,所以干脆就不想了。
后来,他和云谷禅师在禅堂里,坐了三天三夜,没有打一个妄想。禅师很佩服他,说道:“你的功夫了不起,一般人做不到。”他回答说:“我的命被人算定了,打妄想也没有用。”云谷禅师听了哈哈大笑说:“我以为你是圣人,原来你还是个凡夫。”随后,云谷禅师的一番教导,使得他顿悟。于是,他立志改变自己的命运,不但考取了进士,而且还有了两个儿子,活到了74岁。
现在呢,知识改变命运、机会改变命运的事情太多了,放牛郎能够成为政府高官,贫困户能成为百万富翁……这正如《了凡四训》所讲,“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
二、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发心去改,善莫大焉。
纵观古今中外历史,再伟大的人,再有声誉的人,也难免会犯错误。有些人,因为一点小错误,断送了性命;有的人,因为犯下错误,成为千古罪人。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错误都是致命的,绝大多的过错是能够避免或是改过的。那么,如何去改呢?《了凡四训》中提到“改过之法”,即:第一,要发耻心;第二,要发畏心;第三,须发勇心。“具是三心,则有过斯改,如春冰遇日,何患不消乎?然人之过,有从事上改者,有从理上改者,有从心上改者;工夫不同,效验亦异。”即是说,如果能发这三心,就能去除弊病,找回自我,重新做人。
“何谓从心而改?过有千端,惟心所造;吾心不动,过安从生?学者于好色,好名,好货,好怒,种种诸过,不必逐类寻求;但当一心为善,正念现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如太阳当空,魍魉潜消,此精一之真传也。过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斩毒树,直断其根,奚必枝枝而伐,叶叶而摘哉?”《了凡四训》与佛经有着相似之处,目的皆在“与人为善”、“护善念”。那么,又应如何“护善念”呢?这就需要平定你的心,去掉“贪嗔痴慢疑”这“五毒”,不被名利富贵等物欲所动心,将坚定的正念、正信坚持下去。
只要一心一意地发善心,做善事,正的念头出现在前,那么邪恶的念头,自然就污染不上我们的心灵。即便是有过错,有过失,只要发心发愿去用心改正,一样能回归自然,回归到我们最真实最善良的一面。
三、虚心使人进步,谦虚是成功的助力器。
“满招损,谦受益”,这句训诫一直成为世人的座右铭。在《了凡四训》一书中,同样阐释了“谦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须使我存心制行,毫不得罪于天地鬼神,而虚心屈己,使天地鬼神,时时怜我,方有受福之基。彼气盈者,必非远器,纵发亦无受用。稍有识见之士,必不忍自狭其量,而自拒其福也,况谦则受教有地,而取善无穷,尤修业者所必不可少者也。”这是说,人若谦虚,神明相佑,人若骄满,神明相拒。
如果说积善是自我的修行,专注于自身的话,那么,谦虚则是在人际关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态度。试想,一个不知道谦虚的人,是多么鲁莽和无知啊!“无知者无畏”,不知谦虚的人肯定能捅出大漏子,后悔莫及。《易经》谦卦上说:天的道理,不论什么,凡是骄傲自满的,就要使他亏损,而谦虚的就让他得到益处。地的道理,不论什么,凡是骄傲自满的,也要使他改变,不能让他永远满足;而谦虚的要使他滋润不枯,就像低的地方,流水经过,必定会充满了他的缺陷。鬼神的道理,凡是骄傲自满的,就要使他受害,谦虚的便使他受福。人的道理,都是厌恶骄傲自满的人,而喜欢谦虚的人。
纵览《了凡四训》一书,才发觉它不仅包括待人接物的技巧,也有安身立命的方法,还有应对人生、处理情感、生活的策略,真不失为一本全面周到的佳作。相信各位朋友在反复品读《了凡四训》一书之后,定能走出生活与情感中的种种阴霾,并能发无上慈悲心,成为生活中的强者,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当一个通情达理的智者。
《了凡四训》是一本种德立命、修身治世类的教育书籍,全文通过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分四部分来讲解如何改变命运。作者为明代袁黄,字坤仪,后改名了凡,其以亲身经历,讲述了改变命运的过程。
未学此书前,只知道人的命天注定,胡盘烂算不顶用。殊不知命运是可以改变的。了凡四训是一本非常好的认识世界,认识自己命运如何改变命运的书,好的修养德行福泽后代,对于我来说命由天定那是铁的事实,生辰八字注定的,直到读完了凡四训,终于深刻的理解了“命由心造,福自我求”这句话的意思。
了凡先生以自己的实践说明了命运是可以掌握在自己手里的,也印证了:“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的古语名句。读完这本书我不仅懂得了命运可以改变及改变命运的方法,还认识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真正内涵所在。
人们常说:生死由命,富贵在天;又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由此可知,数千年以来,人人皆知有命运的存在,也都感慨命运的不可捉摸。命好命歹,心态最重要,一定学会反省自己的过失,发现并改掉自己的坏脾气,对待他人要像对待自己一样,才会有宽容心,要一心向善,力所能及的真心的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不断学习,充实自己,让自己成为一块对家族、对社会充满正能量的磁铁。
了凡先生告诉儿子袁天启命是可以改的,但命要怎样改呢?所谓“断恶修善,灾消福来,趋吉避凶,避祸纳福”这是改造命运的原理。既然懂得行善来改命,那为什么不是马上积极行善而是先要改过呢?了凡先生告诉我们其实行善的第一步就是改过。改过的根本:由心改过。只有从心改过,方能有效的行善。改过是积善的先决条件,过不能及时的改正,虽然修善,善中夹杂着恶,善不纯,功难显,命难改。
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孟子说“人恒过,然后能改”可见改过的重要性,同时了凡先生提出了改过必要的三要素对我颇有触动,即第一要发耻心,知耻才能正在从心里正视改过的必要性;第二要发畏心,敬畏才真正地愿意付出实际行动去改过;第三要发勇心,改过需要勇气,我们常常不改是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
另外了凡先生提出改过的方法分三个层次分别是:第一层从事上改,即把毛病找出来一一改正;第二层从理上改,即从理解道理的角度出发,道理明白了,自然会加以改正;第三层从心上改,即人有不好的思想所以才会发展成千万过错,一个人如果净化自己的心灵和思想,这样犯错的次数也会大大降低,从而改过之举就成了没必要的了。
读此书,从她说起,一位宛若仙子的女子,与我甚是要好,20xx机缘巧合结缘佛教,20xx暑假回家乡与她见面,言谈间对生的从容、对死的坦然让我刮目,临别送我几本书,其中一本---《了凡四训》,暑假期间得空细细品读,颇有些许沉淀,借此机以为记。
了凡先生在少年时,遇到一位孔先生替他算命,算他一生的寿命到五十三岁,命中无子,当官的话能够做到县长。他每年拿国家多少待遇,考试第几名,都算得很准,了凡先生一对照,一点都没错,所以就深信不疑。既然一生的命都已定,所以心就定了,没有妄想。世间人追求功名、财富,而了凡先生没有这个念头,因为他晓得命里没有的,求也求不到,所以干脆就不想了。
之后,他和云谷禅师在禅堂里,坐了三天三夜,没有打一个妄想。禅师很佩服他,说道:“你的功夫了不起,一般人做不到。”他回答说:“我的命被人算定了,打妄想也没有用。”云谷禅师听了哈哈大笑说:“我以为你是圣人,原先你还是个凡夫。”随后,云谷禅师的一番教导,使得他顿悟。于是,他立志改变自己的命运,不但考取了进士,而且还有了两个儿子,活到了74岁。
这正是《了凡四训》所讲,“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
只要一心一意地发善心,做善事,正的念头出此刻前,那么邪恶的念头,自然就污染不上我们的心灵。即便是有过错,有过失,只要发心发愿去用心改正,一样能回归自然,回归到我们最真实最善良的一面。
“满招损,谦受益”,这句训诫一向成为世人的座右铭。在《了凡四训》一书中,同样阐释了“谦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须使我存心制行,毫不得罪于天地鬼神,而虚心屈己,使天地鬼神,时时怜我,方有受福之基。彼气盈者,必非远器,纵发亦无受用。稍有识见之士,必不忍自狭其量,而自拒其福也,况谦则受教有地,而取善无穷,尤修业者所必不可少者也。”这是说,人若谦虚,神明相佑,人若骄满,神明相拒。
纵览《了凡四训》一书,才发觉它不仅仅包括待人接物的技巧,也有安身立命的方法,还有应对人生、处理情感、生活的策略,不失为一本全面周到的佳作。在反复品读《了凡四训》一书之后,定能走出生活中的种种阴霾。
路漫漫,把每一天当成修行。
《了凡四训》这本书,分为“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篇。他的价值在于把儒道佛教的思想与命里风水相融汇,超越了迷信的层面,变成一种操作性很强的生活哲学。袁了凡通过自身的经历来告诉世人如何改变命运,首先改变你的内心,任何事都要反省,而不是外求,通过修行改变,透过持续不断地做好事。如何改变命运作者提出了一下几个观点:
通过提升自己的个人修养让自己的信念和行为合乎情理。一定要积德,一定要对人宽容,一定要和气慈爱,一定要保养精神,多种善事,每天反思自己的行为。
要有羞耻心,要有敬畏心,要有勇猛心。从改正过失开始,改变命运的第一步,就是把自己的过失改正过来,改过要趁早,觉悟要趁早。
如果能够心存善念、严于律己,对天地鬼神敬重,对别人抱着谦逊的态度,那么,鬼神也会时时眷顾我们,我们才有受到福泽的根基。那些咄咄逼人的人,肯定难成大器,即使发达了也不会享受生活的乐趣和美好,谦虚使人进步,凡是抱着谦虚的态度,不但能让我们学到更多的东西,还能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读了知过,认识了知过,那我就谈谈我的感想,知过有知道过去的意思,往深了里讲还有一点,就是知道自己过去所犯下的错误,换个角度可以说,知过等于反思。在了凡四训里云谷禅师问了凡,你应不应该有儿子?了凡回答,不应该。在古时候生儿子是很重要,光宗耀祖就够这个,现在了凡回答了不要,就说明他首先很诚实。
其实他能充分的了解自己的错误,并能详细的把每一点列举出来这需要勇气,而了凡就具备了这一点,这为他的将来成就奠定了基础,也为改命划下了起点。其实按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了凡的那些错误并不是很大的错误,但了凡却很重视它们,现在我就一一列举说明。一开始他先说了自己福薄,不是当官的料,因为当官不是给自己当的,是给千千万万百姓当的,所以心胸要开阔。然后他讲了兼不耐烦剧。不能容人。这句话是说性情急躁,心急的人因为沉不住气,所以做事毛燥,感别人一种毛手毛脚的感觉,这种人成不了气候。
然后他谈到了直心直行,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耍性子,在那时对这种风气是很不看好的,当然我并不是说这种风气在现实社会里好,除了女孩子以外,如果一个男性经常性的闹脾气,我想周围不会有人喜欢他的,相对的就是轻言妄谈,也就是说话要稳重,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德修养。下一点是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这一句是说地下不干净会长东西,会生五谷杂粮;水要是太清了就没有鱼。为什么?鱼在清水里,它也知道会被人家捕去,所以它不会在清水里游。也可以说地里头很干净没有秽物,是不会生长植物的。而了凡提到这一点的时候想说的是有洁癖的人也是不好的,要把握到“中”这个度。最后一点是和气能育万物,我想这点大家都有体会,你对人好,别人对你好,这是相对的。
多言耗气。宜无子者四,喜饮铄精。宜无子者五。好彻夜长坐。而不知葆元毓神。宜无子者六。前面说的那些是讲存心的,后面则从生理上说为什么不应该有儿女。喜欢强出头,喜欢喝酒,晚上熬夜,这都是伤身之举。
通过以上的知过,了凡知道自己有这么多毛病,所以他开始忏悔,用佛门讲就忏除业障,业障除掉如何除去呢,这就要通过修行,把毛病一点点的修正过来,只有知错能能改才能有效,不然光知过有什么用呢。当能把这些业障都一点点的解决了,那么改命就已经开始,这是从内向外的转变,所以得出一个结论,求人不如求已。
都是一些道听途说的例子,大部分应该都是以讹传讹胡编的,还好都劝人向好。大概是封建思想的产物吧。
有一点值得肯定:做好事却不深究其中的客观道理,就自称是做了好事。知道其实是造孽,浪费了一番苦心不说,还没好处。
了凡认为,对自己好的好事不算好事,对别人好的好事才是真的好事。这在现代社会的风气里,不太可能流行起来。经济学中认为每个人都做对自己有好处的事就会推动社会变得更好,虽然也有外部性等例外,但大部分情况下还是要以经济人的利益为首。
了凡举孔子的例子说明,人做善事不应该只看眼前的好处而要看长远的利弊。不谈论一时而谈论长远,不谈论一个人而谈论全天下。有时候看起来不道义反而是道义,看起来不符合礼节反而符合礼节,看起来不诚信反而诚信,看起来不仁慈反而仁慈。
文中有言,韩愈说过:“如果想要劝人家一时,用嘴说就行了;如果要规劝百世的人,就要写成书籍。”不知道是真的假的,可能他没有考虑过万一后人不读书怎么办吧,但是不对,不读书总有人会读,只要读了就会影响些人,一些人就可以影响其他人。
我是从7月份开始读《了凡四训》,这本书让人读后受益匪浅,它分为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个部份的内容。目前,我所在的组学了前三个内容,积善之方还在学习之中,尚未读完。
前言部分介绍这本书是的内容:‘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等于佛经。所以从中认识了佛教,它是值得尊敬。值得赞叹的。还让我懂得了命运是可以改变的以及改变命的方法,命运是靠自己的德行和持之以恒的努力实现的。我觉得改过和行善最重要的是修心养性,从自己的意念做起,做到心纯净。善良,不起丝毫的妄念,顺从自己的本性,做到真诚待人,才能使自己的德行有所提升。
了凡先生的一生让我明白了: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颗心,我们要管好自己的这颗心,不管在心里种什么种子,都可以开花结果。我想把福德种在心里,把宽容种在心里,把慈悲种在心里。在工作当中,要经常检讨自己,当工作犯错的时候,要反思自己,找出解决方法,让自己在工作中成长。
最后,一定要心存志向,有了志向,就像树木有了根,自然能够成长开花结果。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好好学习这本书,并按照古圣先贤地教育理论来教育自己的后代,那我们的国家一定会比现在更加和谐美好。
我亲爱的孩子:
从开始看《了凡四训》,我就在认真的思索,什么是该给你的真正正确的教育。今天我在看第二篇,“改过之法”,在心里也慢慢有了答案。
人生很长,因为前路漫漫而未知。人生也很短,回望,过往皆为虚度。如何不虚度,又能让未知的路途尽量平坦,就要明白:厚者常获福,薄者常近祸。心底淳厚、待人厚道、知恩图报,如此行事必会远祸而近福。对人刻薄、心胸狭窄、斤斤计较、不知感恩,如此一来必会近祸而远福,损人害己。
今天我要把自己向了凡先生学习的三点教给你。
第一,知耻之心。要有羞耻心。有羞耻的学生,自然会在学习上力求上进。有羞耻心的人,在社会中也会自觉维护自己的尊严,在道德上反省和自律。知耻能给人上进的力量、自我约束的力量。
第二,敬畏之心。知道畏惧,就能唤醒自身的良知,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每一个人,对于父母、老师、长辈,都应该心存敬畏,言行举止礼貌恭敬。万物皆有感知,纵使我们在别人看不到地方,也要约束和管理自己的行为,不能做坏事,花草树木,风雪云雨都是坏事的见证者。
第三,勇敢之心。一个人最大的勇敢,就是改正自己的过错。人不能改掉自己的过错,大多是因为拖沓、懒惰,畏惧艰难而退缩,所以必须勇敢发奋,有错误即刻改过,不能消极等待。
如果在教室里捡到了东西,要尽量找到是谁丢失的,归还别人,或交给老师。不能占为己用,一针一线,不告而自用,即视为偷。心存羞耻,就会正确对待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这样的话小事。如果你能从内心对于成绩的好坏存在羞耻心,我相信你一定会认真去对待学习。
花草鱼虫虽小,都是生命,对生命存有敬畏之心,你就不会随意去伤害任何的生命。对老师真正的敬畏体现在,对老师劳动成果的尊重,上课就应该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温暖的暖从三年级一直错到四年级,在学习上,从今天开始,努力做一个勇敢的勇士吧!一切的错字错题都是“纸老虎”,认真对待,勇敢地战胜懒惰的自己!
给你写这封信的时候,我也反省了自己今天的过错。不应该在抱怨的坏情绪中度过,这个飘雪、诗意的下午,有很多事情在等着我去做,有很多道理在等着我去明白,我也应该对生活更勇敢。
人生在世,就要在修的问道方面有所成就,如果想做一个有益于世,顶天立地的人,就必然在立命,改过,积德和培养谦德四个方面下功夫。《了凡四训》里就强调了人的命运完全可以自己掌握,一生的成败完全取决于自身所作所为,正所谓其中的“命自我作,福自己求”。
《了凡四训》虽然篇幅不多,但寓意内涵十分深刻,它结合了儒释道三家思想,展现出了真善美的中华传统文化。通过“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孝”四个篇章,论证了“种瓜得瓜,善有善报,积极进取,有愿皆成”之理。
它平实而无虚华,深奥而不迷信,有很强的感染力与说服力,流传至今。
当我读完《了凡四训》后,也明白了许多道理,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幸福,说法,和做法都有些不正确。
当我们到达一个层次,就会发现命运无时不刻地在注视着我们,监督的我们,而我们却无法看见它,感受它的存在。但我们只要一心向善,行得正,坐得端,做得直,为自己积功累行,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满幸福。
我们如果想要趋吉避凶,纳福而免祸,且不说行善,首先要能改正过错。改正过错,须发三心——耻心,畏心与勇心,具备了这三心,则有过即可改,正如春天的冰雪遇到了阳光,难道还要担心它不消散吗?“过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斩毒树,直断其根,奚必枝枝而伐,叶叶而摘哉?”
当我做到了改过,就要学会行善,而善图恶的区别就在于善是一心为别人着想,而恶事只为自己的利益着想。
这些,就正所谓“由此观之,举头三尺,决有神明,趋吉避凶,断然自我。”
现在社会这个大染缸是许多人迷失了方向,人们的妄想,欲望不仅没有被控制住,而且还在一天天膨胀!他们胡作妄为,还以为不会有报应,真是自欺欺人!人们要早日回头,千万不要等到恶报降临的才悔悟,到时候那真是欲哭无泪啊!
了凡在开始静坐时,三天三夜都没有妄念,看似非常入定,其实是因为他颠倒梦想,听天由命。表面上看起来很努力,其实是心灰意冷。禅师说,你怎能把为人一世的愿望一并舍掉呢?看到这里意识到,本心不是让我们无欲无求,让我们知道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然后全力以不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本心的修行事中修,在做事的过程当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自我意识。关于正定与邪定,最近感悟特别深刻,感觉自己就陷入了邪定当中,活在了幻想的互联网世界当中,对现实生活处于严重的逃避。而且自己用物欲把自己框住了,对于很多事物都失去了原始的动力与激情。这是失去生命本源的动力的,需要通过慢慢地跟外界接触,恢复内心的活力。
现在开始参加外界的活动了,也愿望多多跟人交流了,慢慢地打开了自己的心扉,让自己增加生命的参与感与体验感。
之前对本心有很多的`幻想,总觉得只要坚持静坐学习本性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都不知自己内心想要的是需要自己通过积极主动的努力付出实践才可以得来。而且本心是一门实践的学问,只有在做的过程当中才可以发现问题,学会独立思考,不断让自己的自我意识提升,甚至提升思想的维度。最近见了很多人,给我的感触最深的就是,自己的人生需要自己积极主动争取,被动等待只会让自己错失很多机会。
在最近的生活当中,发现念头对一个人的影响真的特别大。当自己处于抱怨、愤怒、恐惧的时候,吸引来的东西都是抱怨、恐惧、愤怒的,而且会影响人的心情,做事的态度以及做事的结果。当我抱怨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的身体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反思过去的生命当中,自己业障真的太重了。仗着自己有点聪明才智,锋芒毕露,不把别人放在眼里,攻击打压别人。而且心气特别高,老想着自己很厉害,想要出人头地,成就欲爆棚。尤其是在跟人相处的过程中,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只想着自己痛苦,说话毫无顾忌,不考虑别人能否接受。而且生活中由于理想与现实相差甚远,于是整天怨天尤人,虚度光阴。这个状态跟袁了凡一模一样的。而自己对自己的认知仅仅停留在知道层面,没有戒,更没有忏悔,因此依旧重复着之前的模式,身心没有得到改变。接下来需要加强戒的力量,尤其是拜忏,要增加改过自新的勇气和魄力。
本心的成长是调心的过程,最近工作上遇见了一件事情,自己接纳了自己的抱怨,然后整个念头发生了转变,做事情就会高效了很多,还出现了创造力。那一刻,我真正的感受到了接纳的力量,也是我接下来要好好加强的点,训练接纳的力量。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jinaghuagao/389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