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讲话稿

üyu的认识的教案教学设计(热门20篇)

üyu的认识的教案教学设计(热门20篇)



教学工作计划是一份详细规划了教师在一段时间内的教学任务、方法和安排的书面材料,它对于教师和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教学工作计划的编写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时间、提前准备教材和教具,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预习和复习,提高教学效果。以下是一些成功教师的教学工作计划,希望对大家的教学有所帮助。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教案

同学们喜欢我们的学校吗?小精灵聪聪也非常喜欢,并且他还把我们的校园画成了一幅美的画儿,想不想欣赏一下?(出示校园主题图)

1、从这幅画上,你都看到了什么?

2、其实,有一位新的数学朋友也藏在画中,猜猜看,它是谁?

3、对了,就是角。它藏在老师拿的三角板中,藏在老爷爷带的剪刀里,还藏在,又藏在,哎呀,到处都是它的足迹!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角。(板书课题)

(一)联系实际,初步感知。

1、老师先来了解一下,你们最想知道角的哪些知识?

3、老师也找到一些物品,上面有角吗?谁过来边指边说给大家听。

(二)抽象图形,形成表象。

1、刚才大家找到的这些是否都是角呢?数学中的角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接着研究好不好?(电脑演示,出现不同方向的三个角)

2、你认为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4、谁来指出这个三角板的一个角,并指出它的顶点和两条边。

6、现在,谁再说一下,角到底是什么样的?

(三)巩固练习:

1、现在你知道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了,对吗?谁来判断?(出示图一)

2、看来,数角时不漏数,也不要错数,考考你!(依次出示图一、二、三,让学生数角)

(四)实践操作,丰富认识

1、学习用尺子画角。

(1)要想设计,不会画角怎么行?那怎样才能画出一个漂亮的角呢?小组自己研究一下,看哪个小组想出的画角方法既快又好?(师巡视)

(2)哪个小组汇报一下?(生交流),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老师也来画一个。你们能再画一个开口方向和这个不同的角吗?(找三生板演,余生在下面画,并相互欣赏)

(3)画得真好,能标上它的各部分名称吗?

2、做角。

(1)、下面我们放松一下,做一个小巧手的游戏,好不好?你面前有许多材料,除了图形中原有的角,你还能做出其它的角吗?看谁做的角最巧妙,老师这儿还有奖品鼓励呢!

(2)、哪个小组愿意交流一下你们做出的角?(生纷纷出示用线绳拉出的角,用圆形纸片折出的角,以及用硬纸壳做成的活动角等等)

3、研究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2)、这位同学说用重叠的方法验证一下,试一试,你发现了什么?(电脑演示重合的过程)

(4)、对,科学家也发现了这个秘密,齐读一遍。(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1、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都解决了哪些问题?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教案

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教学中,我通过以下几个层次使学生形成关于角的正确表象:

在课的一开始,人学生熟悉的校园引出角,并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起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1、让学生找一找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在找角的过程中,初步体验到角这一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解释生活。

2、学生依据对角的各部分的认识,自由选择材料做角,在互相交流中发现角有大有小,为进一步探究角的大小与其边的长短无关做好铺垫。这样教学不仅符合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在突破角的大小与其两边长短无关这一难点时,我先利用有趣故事引入,以激发起学生急于探究新知的兴趣,从而让学生献计献策,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同时充分利用电脑教学的优势,通过重合两角以及边的变化来使学生进行直观的理解。当然这一点用传统媒体也是可以实现的。象活动角,伸缩角等等。

在课的最后,我通过让学生欣赏画,来引导学生利用角一创作画,融趣味性、创造性、思维性为一体,丰富了学生对角的认识,同时也使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得到极大的鼓舞,可谓一举多得。

o的认识的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师出示a的挂图,让学生进行观察,然后提出下面的问题请学生回答。

问:1、图上画了谁?他们在做什么?

(学生应回答出:图上有一位医生和一位小女孩,医生在给小女孩检查嗓子。)。

2、医生给小女孩检查嗓子,小女孩会发出什么声音呢?

(借啊的音,学习字母a的读音)。

讲:这个“啊”字的读音就是字母a的音,发音时要把嘴张开张大发a的音(舌头不动)。

教师范读a。

学生学读a。

(教师要注意学生齐读后,多叫几名同学独立读a,以便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二)教师指导学生细致地观察小女孩的头形和头后梳着的小辫子,以配合字母a的形进行教学。

问:1、图上小女孩的头是什么形状的?

2、她头后边梳着什么样的小辫子?

3、比较一下“a”和这些图形哪里很像呢?

教儿歌:圆圆脸蛋羊角辫,张大嘴巴aaa。

(三)认识汉语拼音本的四线三格指导写字母。

讲:a的两笔要连起来写占中格,边写边念下面的儿歌:

先写左半圆,竖弯在右边。

(书写时要注意:写左半圆时一定要在第二条线的下边一点起笔,然后从右向左画多半个圆,最后连写竖右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学写1―2个字母。

课中休息:

儿歌表演:圆圆脸蛋羊角辫,张大嘴巴aaa。配合动作:两手比成圆形,然后同时向右甩手成羊角辫样,后半句用拍手动作。

二、学习字母o。

(一)教师出示o的挂图,学生观察后提问。

问:图上画的是什么?

讲:公鸡喔喔啼,“喔”的音拖长些就是o,发音时把嘴唇收拢成圆形。

教师范读o。

学生学读o让学生把嘴张圆,舌头不动发“o”。(教师要注意,这个字母的音不易读准,要多叫几位学生读,一定要把音读圆。)。

(二)学写字母o。

请同学们看一看,字母o的形同图上什么地方很像,借公鸡叫的口形来帮助记忆o的形。

教儿歌:太阳出来红彤彤,公鸡啼叫ooo。

(三)指导书写。

讲:o的笔顺是从上起笔一笔写成占中格。

学生学写1―2个字母。

三、学习字母e。

(一)教师出示e的挂图,学生观察图中的白鹅,借鹅的音学习e。

问:图上画的是什么?

讲:把“鹅”的音平读就是e,读时嘴是扁的,嘴角向两边拉,露出牙齿。

教师范读e。

学生学读e。

(二)请同学们看一看,老师写的e像图上的哪一部分?讲:河水中“鹅”的倒影与字母e很相像。

教儿歌:清清池塘一只鹅,水中倒影像个e。

(三)指导书写。

讲:e的笔顺是一笔连写先内后外,占中格。

(学生写字母一定要从中格的中间起笔,这样写出的字母上下才能均称。)。

学生学写1―2个字母。

四、巩固练习。

1、看黑板读字母。

2、看卡片读字母(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练习如齐读、抽读、个人读等)。

3、看书(认识一下本节课所讲内容在哪一页,字母的规范写法在什么地方)。

文档为doc格式。

e的认识

1、学会aoe3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知道单韵母有4个声调,认识声调符号,能直接读出带调的aoe的音。

3、认识四线格,学会在四线格里书写aoe。

二、教学重点。

学会aoe3个单韵母,认识声调符号。

三、教学时数:2课时。

四、教学流程。

(一)看图讲故事,激发兴趣。

(二)学习aoe。

1、看图说话,小女孩在做什么?

2、教师示范发音a,边读边讲发音方法。

3、引导学生看图和a,说说发现了什么?

4、教学儿歌:圆圆脸蛋扎小辫,张大嘴巴aaa。

5、学生互相练习,开火车读。

(三)指导书写。

1、认识四线格。

2、教师范写,学生观察:aoe的笔画笔顺及占格位置。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四)学习声调。

1、看图观察,小汽车的走势,配合手势学习。

2、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

3、联系aoe的四声。

(1)按顺序读。

(2)变序读。

(3)二三声对比读。

4、请小老师教读,小组比赛读。

5联系日常生活,用带调的aoe组词。

(五)拓展练习。

1、读儿歌。

圆圆脸蛋扎小辫,张大嘴巴aaa。

太阳出来红通通,公鸡一叫ooo。

清清池塘一只鹅,水中倒影eee。

2、跟老师读一读,说一说。

阿姨好!

啊,你说什么?

啊!多么可爱的小鸟!]。

噢!原来是他。

哦,我明白了!

额额头!蛾飞蛾!

恶恶心,饿,饿了。

3、游戏:找朋友。

学生戴着字母头饰上台,介绍自己:我是a,你们愿意和我做朋友吗?

小朋友回答,a,你好,我们愿意和你做朋友。

a的认识

活动名称:认识图形(计算)。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和区别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2、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活动准备:

活动内容:

1、讲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昨天小白兔打电话给老师,小白兔告诉老师她的房子破了,请老师给她盖一间漂亮的新房子,你们看老师盖的新房子漂亮吗?小白兔对老师说谢谢。

2、出示图片,提问:

师:真漂亮的房子啊!你们看,老师把房子的大门盖成什么形状的啊?

师:真聪明!那这间房子的身体是什么形状的啊?

师:又猜对了,那我还想问问你们这间房子的屋顶是什么形状的啊?

活动反思:

在认识图形中,三角形、圆形,孩子能知道,正方形对孩子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孩子们都叫它方方宝宝。游戏中,由于准备了一份供孩子操作的材料,所以在孩子操作时显得比较拥挤。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经历从实物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2.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尺子画角。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小朋友们,这一节课我们要学习有关角的知识,你对角已经知道了些什么?

(多媒体出示课本38页校园一角情境图)。

图中那些地方有角?

(用多媒体演示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过程)。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a.说说角的样子?

b.指出下列各角中的顶点和边。

2.动手实践,感知角。

活动一:折角。

请同学们拿出你准备的纸,动动脑筋,看谁能用你手中的纸折出一个角?(折角是让学生能亲自动手,制作一个角,进一步感知角,获取实际经验,为形成角的空间观念奠定基础,以数学的眼光来观察带角的图形,真正感悟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这就把角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深深的印在学生心中,也经历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过程,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活动二:超级“变变变”

(通过活动,尽可能让孩子自己去发现知识,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的奥秘,感悟其中的道理,自己会讲出来,充分的感知角,用变魔术的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其主动的参与到数学活动之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3.画角。

每人动手画一个角,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画的。

三、拓展延伸。

1.下面的图中各有几个角?你能找到吗?

2.画一个有更多角的图形。

四、回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角的初步认识

一、教材分析: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角的初步认识》是京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在学习本单元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有了这些已有知识和感性经验作基础,本教学环节中设计了一些放手让学生在操作中做数学的环节,力求让学生在眼看、耳听、手动、脑想、口说中学习知识,发展抽象思维。

二、学情分析:

角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对角并不陌生,能够很容易的在周围的物体上找到角,怎样引导学生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通过具体的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获得直接的经验,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为学生学习几何知识做好准备。

三、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生活情景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一个角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会用尺子画角。

2、知道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3、通过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深化对角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4、通过活动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角,会画角。

教学难点:知道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五、教学准备:大小不等的圆纸片若干。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角。

1、同学们,这是什么?(三角板)你知道为什么叫它三角板呢?(因为它是三角形的,有三个角)。

2、谁能指一指它的三个角在哪?(生指三角板上角的顶点)。

师:我把你指的这个地方画在黑板上(师画一圆点)。

大家觉得这是不是一个角呢?(不是,这是一个点)。

3、“角”是什么样子的?谁再来指一指,描一描。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物品导入,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引起知识的冲突点,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出角。)。

(二)实物抽象,初识角。

1、从自己周围找角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三角板上有角外,其它物体上有没有角?下面大家从周围的物体中来找找角,比比看谁找得最多最准确。

(学生“找角”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汇报:同学们发现哪些物体上有角呢?谁能给大家指一指。

(生比划从周围物体上找到的角)。

2、老师也找到了一些,请看:(出示:钟表、相框、红领巾)。

你能在这些物品中找到角吗?(生指,课件抽象出角)。

4、刚才你找到的角的顶点和边在哪呢?和你的同桌指一指,说一说。

5、判断角刚才同学们认识了角,也找到许多的角,请大家看这些图形是不是角呢?(按点一:判断)(指名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找角”的活动初步认识角,从生活实物中抽象出角,引导学生观察找共同点,从而了解角的构成,并会读角和记角。另外再以一组判断题来检验学生初识角的成果,并加深对角的构成的认识。)。

角的初步认识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并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学重点难点。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2.加强学生的直观操作和探索活动。

3.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准备。

长方形纸条若干,手工纸若干,图钉若干。

【活动一】引入。

师:出示一张圆形的纸片,这是什么?

生:是圆形的纸片。

生:五角星......。

师:哦!真厉害,知道它为什么叫五角星吗?(边揭示谜底边展示在黑板上)。

生:因为它有五个角。(板书:角)。

师:真聪明!角到底是什么样的图形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角的世界,一起来学习有关角的知识。(补充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师:黑板上的五角星是一颗闪烁着智慧的数学星,我们将奖给在这节课上开动脑筋,善于发现,积极发言的同学。

【活动二】感知。

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师:其实我们生活中很多物体的表面都藏着角,看这是我们熟悉的...它也藏着角宝宝,你能将它找出来吗?现在就拿出你的三角板,给你的同桌说一说。

师:我们一起来摸一摸这三个角,你发现了什么?

生:三个角都是尖尖的。

生:角的两边是直直的,很滑。

生:先打一点,再画出两条直直的线。

生: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师板书)。

生:小组活动。

师:瞧,它又藏到了图行客人中,我们把它找出来。

【活动三】创造。

1.折角。

师:孩子们真棒,一个也没有逃出你们的慧眼。那你们想不想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角呢?现在拿出你们的手工纸,比赛开始!

生:折纸。

师:展示几个动作快的孩子的做品。(这是角吗,它的顶点和边在哪里)。

2.做活动角。

【活动四】探索。

师:同学们,你们能让自己做的角变大吗?怎么变?

生:我把两根小棒往外一拉,角就变大了。

生:我拿住一边,把另一边一拉就变大了。

师:你们能让角变小吗?

生:把两条边合拢一下,就变小了。

生:刚才,我们既能把角变大,又能把角变小,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生:与角的边有关。

师:与边的什么有关,长短吗?

生1:不是刚才边没有变长。

生2:不是两条边张开的大,角就变大,张开的小,角就变。

【活动五】牛刀小试。

1.数一数下面图形中各有几个角。(p35练习八第2题)。

2.开放题:对着正方形剪一刀,还剩几个角。

【活动五】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板书设计:

o的认识的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aoe3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认识四线格,学习使用四线格。

教学过程:

一芝麻开门。

1听说过《阿里巴巴》的故事吗?想知道芝麻开门的口诀吗?请看。

儿歌:汉语拼音用处大,学习生字需要它,帮助学好普通话,我们决心学好它。

2只要你掌握了芝麻开门的秘诀,就能去挖掘科学知识的宝藏。

二看图激趣。

茂密丛中几座房,青草河边一条溪。对岸有只大公鸡,喔喔喔喔大声啼。

它叫醒了谁呢?

叫醒了小姑娘,她在河边啊啊啊地练唱;

叫醒了大白鹅,它在河里快乐地游泳;

叫醒了小鸭子,它在水里愉快地戏耍;

``````。

让学生看图后畅所欲言。

三捉迷藏游戏。

这幅优美的山村图中藏了aoe3个字母,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

让学生初步感知aoe的音和形。

四学习aoe的发音。

1老师边读边讲发音方法,学生观察模仿,体会发音要领,反复练读。注意口形不能变。

2编顺口溜帮助记忆发音方法:

张大嘴巴aaa,拢圆嘴巴ooo,嘴巴扁小eee.

五指导aoe的书写。

1记住形。

找出图中与aoe字形相似的部分,念儿歌:

圆圆脸蛋羊角辫,张大嘴巴aaa;。

太阳出来红通通,公鸡一叫ooo;。

清清河水一只鹅,水中倒影eee.

2正确书写。

认识四线格后讲清aoe的笔画笔顺及占格位置。

教师示范,学生仿写。

六知识晚餐。

回家做aoe的卡片,再读给爸爸妈妈听。

香山小学王鲜花。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重点:

直角的认识及角的大小的比较。

难点:

直角的认识及角的大小的比较。

教学过程:

3、让学生用这个方法比一比自己折出的角是不是直角。

4、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比一比自己周围的一些角是不是直角。

5、用三角板画直角。

师:你们能不能用三角板画一个直角?下面自己动手试一试。学生画时,教师巡视并指正画的方法。

三、练习。

1、练习八的4—6题。

2、第7、8题。

3、生活中的数学。

4、回家以后找一些角,并用三角板量一量是不是直角。

3、让学生用这个方法比一比自己折出的角是不是直角。

4、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比一比自己周围的一些角是不是直角。

5、用三角板画直角。

师:你们能不能用三角板画一个直角?下面自己动手试一试。学生画时,教师巡视并指正画的方法。

三、练习。

1、练习八的4—6题。2、第7、8题。

3、生活中的数学。

4、(布置作业)回家以后找一些角,并用三角板量一量是不是直角。

e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方法的反复朗读,学会三个元音字母的发音。

2、通过教师范写,学生书空,再由学生讲解领写的方法掌握三个单韵母的写法。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学会三个元音字母的发音,可以任意指读。

2、学会三个元音字母的笔顺以及笔画,并正确书写。

教学难点:1、分清三个元音字母发音是的口型,做到能根据口型判断读音。

3、能够正确解说三个元音字母的笔画以及笔顺。

三、教学准备。

1、挂图(aoe)或实物投影仪投影书上的插图。

2、多媒体课件(包括aoe的发音,书写方法等)。

3、字母卡片。

四、板书设计。

aoe的书写,笔顺及笔画,重要如a的一竖和e的一横用红笔描出。

五、作业设计。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这些字吗?庆祝北京奥运会圆满闭幕!(ppt)出示。老师给它们带上小帽子,大家就可以认识它们了。指ppt这就是汉语拼音。从今天开始老师带着大家去认识这些字母宝宝,它们就是汉语拼音,它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生字,帮助我们说好普通话,还可以帮助我们读书,打电脑呢。所以我们一定要去认识认识它们,和它们做朋友。

二、图片导入。

(一)o的学习。

1、挂图或者实物投影书第6页的插图。小朋友们,观察这幅图你们知道这是一天的什么时候吗?从哪里能看出?(早晨,有日出,有大公鸡)。

2、小朋友们观察真仔细,那么你们知道大公鸡是怎么叫的吗?谁来学一学。(指名回答)。

3、同学们,如果我们把公鸡的叫声发的短一点就是我们要学的拼音字母o,出示字母卡片。跟老师一起读o,嘴巴圆圆ooo,指名读,小组塞读,再齐读。(正音,强调口型)。

4、小朋友们你们仔细观察,看看这个o像什么。(像零,鸡蛋)那么你认识它了吗?齐读。

(二)学习e。

1、小朋友们,你们在图上仔细找找还有什么小动物,(鹅)那么小白鹅是怎么叫的呢?谁来试一试。出示图片e,小朋友们如果我们把小白鹅的叫声读的短点就是字母e,发音的时候嘴巴扁扁的,跟老师读e,嘴巴扁扁eee。齐读,男生读,女生读,小朋友你会读了吗?指名读。

2、小朋友们真棒,大家再仔细观察一下这个e像什么呢?(白鹅的翅膀)聪明的小朋友再找找它于我们学的o有什么不同。(e不是一个圆,它中间有一横,而且一横转弯的地方不封口)。

3,小朋友们的小眼睛真是雪亮的,还知道怎么读吗。e嘴巴扁扁eee。

(三)学习a。

1、小朋友发现了图上还有谁(阿姨和小朋友)我们见到阿姨打招呼要说(阿姨好)出示a,原来这个拼音的发音跟阿姨的阿很像呢,小朋友能试着读一读吗?(指名读)发a的时候嘴巴要张大,就像医生检查口腔时候嘴巴张大。跟老师读a,嘴巴张大aaa。齐读,分小组读,齐读。

3、这三个字母你都会读了吗?谁来试试,(指读,开火车读,我的火车就要开往哪开,往这开,齐读)。

二、aoe的写法。

1、小朋友们,刚刚我们学习了读音,现在我们来写一写。

2、a先写半圆再写一竖,留个小尾巴。老师边讲边范写,学生书空。谁来学着老师说说并告诉大家怎么写。现在再书上第七页描红,看谁写的好。

3、而e老师也说了。中间有一横,右边不封口,教师范写学生书空,e只有一笔。描红。

三、小结。

1、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了三个字母,它们都是单韵母,跟老师读单韵母。嘴巴张大是什么(a)嘴巴圆圆的是(o)嘴巴扁扁的是(e),那么老师摆出口型,你们能猜出老师要发的音吗?(教师摆口型,学生猜)。

2,跟老师读a嘴巴张大aaa,o嘴巴圆圆ooo,e嘴巴扁扁eee。

三、作业。

1、请小朋友们回家读给爸爸妈妈听并写个爸爸妈妈看。明天老师再问大家,看哪位小朋友记得又快又好,不仅会读还会写。

2、请爸爸妈妈给小朋友做三张卡片,aoe下节课带来。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介绍,让学生认识四线三格,通过范写以及观察书本,让学生知道,aoe在四线三格中的位置。

2、通过观察发现,让学生认识汉语拼音的四声,对其中的a进行导读讲解,并让学生通过模仿找规律发现oe的四声发音方法。并能正确再四线三格中书写字母及声调符号。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认识四线三格,并找准aoe的位置。

3、读准aoe的四声,并会写声调符号。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发现探究oe四声的读法,以及在四线三格中书写字母及声调符号。

三、教学准备。

1、ppt(四声的读音,以及在四线三格中的位置)。

2、字母声调卡片。

3、直尺。

4、让学生自制卡片。

四、板书设计、

在黑板上画出四线三格,并在四线三格中范写aoe及其声调符号,声调符号用红色标注。

五、作业设计。

一、复习导入。

二、介绍四线三格。

1、小朋友们,老师画的这幅图,数数有几条线,(四条)这就是四线三格,指出上格、中格、下格。我们的拼音字母都写在这个四线三格里。

3、o跟a一样,写在中格,学生书空,并在自己本子上书写。

4、e一笔写玩,注意也写在四线三格的中格。教师范写学生书空后在本子上书写,教师巡视指正。

三、四声的读法及写法、

1、小朋友们观察书上第七页,发现a带上了不同的帽子。数数有几个帽子(4)这就是a的四声。第一个,带平顶冒的是第一声读(跟读齐读)第二个带向上帽子的是第二声(跟读齐读),第三个带拐弯帽子的是第三声(跟读齐读),第四个带向下帽子的是第四声(跟读齐读)。(注意读时用手指标明声调方向)。

2、自由读一读,谁来试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赛读)。

4、谁来试试e的四声怎么读,指名读,齐读。

5、谁能把这三个字母的四声一起读一读呢(指名读,齐读)。

6、小朋友们会在四线三格中书写aoe了,也会读aoe的四声了,那么你么知道aoe的四个小帽子应在写在四线三格的什么地方吗?(指名说,上格)并在黑板上范写,学生书空后,在自己本子上书写。

四、小结作业。

今天同学们非常棒,不仅学会了读aoe的四声还会写了,真是非常聪明。我们下节课再去认识位新的字母朋友,同学们回去要复习今天学的只是,还要预习,跟老师读预习,什么叫预习呢(指名,预先学习,位下节课做好准备)。

注;红色标记为ppt制作内容。

教学反思;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教案

【导语】本站的会员“snkhntr”为你整理了“百分数的认识。

教学。

设计教案”范文,希望对你有参考作用。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1.使学生经历百分数产生的过程,体会百分数在统计过程中的优越性,区分百分数与分数、比之间的异同,深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2.使学生经历信息收集、处理与分析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会成功,促进学生发展。

学生提前收集生活中含有百分数的物品,每个小组准备一台计算器。

生:我是从饮料瓶的商标中找到的。

生:我是从小食品袋上找到的。

生:我是从报纸上见到的。

生:我是从衣服标签中找到的。

师:听完介绍,你有什么感受?

生:百分数在我们生活中可真多,无处不在。

师:你知道所找到的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吗?

生:我认为这里的“柠檬汁12%”表示把整瓶饮料平均分成100份,柠檬汁占了12份。

生:我认为“酒精度56%”表示酒精占整瓶酒的一百分之五十六。

生:我认为这里的“80%棉”表示整件衣服成分有100份的话,棉占其中的80份。

师:看来同学们对百分数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那么百分数到底表示什么意思呢?人们为什么如此喜欢使用百分数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百分数。(板书课题:百分数的认识)。

1.创设情境,体会研究必要性。

师:前几天,万老师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组信息。

课件出示:

看完这组信息,你有什么感想?

生:我觉得我们国家小学生的近视情况太严重了。

师:是啊,我国小学生的近视问题已经不容忽视了。那咱班的近视情况怎么样?要不这样,咱们来个现场统计可以吗?来,请眼睛近视的同学举手。

学生举手,数数,汇报。

生:不一定。因为并不知道两个班的总人数是多少。

师:也就是说要看两个班的近视情况,只比较近视人数还不行。那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呢?

生:在两个班的总人数相同的情况下可以。

师:那告诉我,咱班一共有多少人?

生:31人。

师:(板书31)可是,我们班只有26人。现在总人数不一样,那么该怎么比较呢?下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研究一下这个问题。注意:组长把你们的研究思路写在报告单上,如果需要,可以使用计算器。

2.研究汇报,感受百分数的优越性。

师:现在到了展示大家集体智慧的时候了,哪个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的想法?

组2:(质疑)如果我们需要比较10个班的近视情况呢?通分是不是也太麻烦了?

师:那你们有什么简便方法吗?

组2:我们是利用计算器直接计算出小数,再进行比较的。10÷。

31≈0.32,9÷26≈0.35。因为0.35大于哦0.32,所以六年级(2)班的近视情况更为严重。

生:......(不好解释)。

师:来看这里,(出示百格图)想一想,如何在图中表示出小数0.32?

生:从中选择32个格子涂上颜色。(师涂颜色)。

师:还能用哪个数来进行表示呢?

生:32/100.

师:现在能说说这32/100表示什么意思吗?

生:我们班近视人数是总人数的32/100.

师:0.35还可以写成哪个分数?又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35/100,表示六年级(2)班近视人数是总人数的35/100。

师:像这里的32/100与35/100都表示近视人数是总人数的一百分之几,它们就是百分数。百分数一般不写作分数的形式,而是在分子的`后面直接加上百分号。注意看(板书:32%)读一下。来,伸出手,我们一起来写下一个35%,先写——35,再写——%。

师:看一下,哪个班的近视情况更为严重一些?为什么?

生:六年级(2)班,因为35%比32%大。

师:为什么刚才9和10不能直接比较,到了现在就能比较了呢?

生:因为现在两个班的人数统一了。

生:第二种,因为这种方法更简便。

生:第二种,因为这种方法更便于比较。

生:第二种,这种方法更直观。

师:正是由于百分数在统计过程中便于人们去比较和分析,所以人们才会如此喜欢使用百分数。

3.丰富感知,

总结。

师:再来看看刚才的百分数,现在知道它们表示什么意思了吗?

生:表示柠檬汁是整瓶饮料的12%。

生:表示酒精含量是整瓶酒的56%。

生:表示棉的含量是整件衣服成分的80%。

师:那你们找到的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呢?同桌之间互相说说。

学生互相说手中百分数的意义。

师:谁能总结一下,到底什么样的数叫百分数?

生: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板书)。

师:同学们,请看这里。(出示农夫果园饮料)看看,这里的果蔬汁含量是多少?

生:30%。

生:还是30%。

生:不是。

师:那30%表示什么?

生:表示果蔬汁与整杯饮料的一种关系。

师:你说得太棒了!也就是说,这里的30%并不能表示具体数量,而是表示果蔬汁与整杯饮料间的一种倍比关系。正是由于百分数仅仅表示两数之间的关系,所以百分数也叫百分比或百分率。(完善板书)。

4.深化理解,区分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

师:刚才我们已经研究了我们两个班的近视情况,那么全国学生的近视情况到底如何呢?我们继续关注信息。

课件出示。

看完后,你想说点什么?

生:我感觉从小学生到大学生的近视情况越来越严重,我们应当保护自己的眼睛。

生:大学生的近视情况是在是太糟糕了,每100人中就有80人近视。

课件出示:

师:现在,大家是不是更加清楚自己应该做些什么了?

生:是。

师:刚才信息中有三个分母是100的分数,想一想:哪些可以用我们今天学习的百分数来进行替换?组内讨论一下。

生小组内进行讨论。

师:谁想来说说你们的看法?

生:我们认为第一个和第三个可以替换成百分数,因为在这里它们都表示两数之间的关系,而第二个不可以,因为它带着单位名称,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百分数不能表示具体的数量。

师:大家同意吗?这正是百分数与分数之间最大的区别。

课件中把表示两数之间关系的分数替换成百分数:

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快要下课了,今天的知识你们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请自认为已经学会的同学举举手!嗬,都举手了!如果用一个百分数表示应该是多少?

生:100%。

师:那可不可能超过100%?

生:不可能超过。因为我们只有31个人,举手的不可能超过这些人。

师:那是不是说明100%就是最大的百分数了?

生:不是,还有更大的!比如说某公司今年营业额比去年增长了120%。

师:老师也见过。

课件出示:

师:谁能说说这个百分数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女教师太多了,男教师太少了!

生:女教师人数都是男教师人数的5倍了。

师:说得是啊,那大家此时的感觉是不是特别幸福啊?

生笑。

师:既然没有最大的百分数,那有最小的百分数吗?

生:没有。

师:1%不是吗?

认识克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教材编写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1克和1千克的关系,能正确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正确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刚才你们进教室的时候,有没有发现教室里与平时有什么不同呢?

你们想不想仔细的看一看并了解一下这些秤呢?

那好,就请你们下地去看看,哪些是你见过的,哪些没见过,你能说出秤的名字吗?

谁能到前面来指着说说,你认识的那种秤的名字呀?

二、新授。

1、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感受重量。

2、用用手掂的方法感受物体的重量。

3、用用秤称的办法准确的知道物体的重量。

4、学习字母表示的方法。

5、体会1克有多重。在称量物品的时候要选择适合的称来称。

5、感受10克有多重,50克、1000克有多重。并学会如何认识称。

6、引出千克这个重量单位。

那你们想想千克这个重量单位多用在称量什么样的物体呢?

生:比较大的,重的物体上。

师:在生活中称量什么可以用千克做单位呢?

生:体重,大米......

师:你们都是善于观察生活的孩子,说得真好,通过以上研究,我们认识了克和千克这两个重量单位。并和他们交上了好朋友,他们邀请我们去开心游乐园玩,你们高兴吗?好,让我们学得开心玩的快乐!

第一个游戏:猜猜单位名称。

请你像老师这样说题,让你的好朋友猜出它的单位名称,大家快速的判断对错,然后请你继续出题找其他同学回答,要贴近我们的实际生活。

(师生互动)。

第二个游戏。

猜猜小组同学的体重,你可以抱一抱或背一背,估计一下你的好朋友多重,再填报告单,

(师生互动)。

师:说说你同桌是多重,(生答)实际测量一下吧!生到前面(找两组)。

总结:同学们的估算能力是逐步从生活经验中培养,提高和积累来的,多用心你会估得越来越准确。

生:……。

三、总结。

我们共同度过了丰富而又有意义的40分钟,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能更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认识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3、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生活中非常有用的。

教学重点:

1、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

2、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

建立克和千克的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主题挂图,一个2分硬币,一些大豆、图钉、乒乓球等实物,或其他能表现1克有多重的实物。准备一些重1千克的物体,如1袋重1千克的盐,准备两袋各重500克的砂糖。准备一些常用的秤,如天平、盘秤、电子秤、弹簧秤等。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2分硬币。课前要求学生准备重50克、100克、500克、1千克的四样物品。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出示图)说一说:哪个轻,哪个重?第一组:一个西瓜和一个气球。第二组:一只松鼠和一只黑熊。

生答:气球轻,西瓜重;黑熊重,松鼠轻。

2、掂一掂:一本数学书和一支铅笔,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样的感觉。

3、从刚才的实践得出结论:物体有轻有重。板书课题。

二、实践操作、形成观念。

1、出示主题挂图,引出质量单位。

观察主题挂图:

(1)、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幅图画的是什么?

(2)、这幅图中的小朋友和阿姨在说什么?

生答:一盒饼干110克,一桶豆油5千克。

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有的后面带:“克”,有的后面带“千克”。

学生有可能答出: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单位来表示。

(4)、在学生说的同时,老师拿出有准备的东西展示。

2、千克的认识。

(2)用不同的“方式”体验1千克的质量。

(3)估计1千克重的本子大约有几本?怎么验证同学们的估计准不准?

(4)认识各种秤。

(5)体验几千克的质量。

拎拎2千克、3千克重的物品,说说你的感觉。

(6)估计一叠本子的质量。

3、克的认识。

(1)你们知道1克有多重吗?出示三样物品,猜测哪样东西的质量是1克。

用天平验证。

(3)感受50克、100克、500克有多重。

(4)估计数学书的质量。

4、1千克=1000克的教学。

(1)猜一猜,你觉得克和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

(2)使用盘秤验证。一袋盐重1千克,1袋砂糖重500克,两袋砂糖正好是1000克,即:1千克。

得出:1千克=1000克。

5、课中小结:

生活中什么时候用克作单位比较合适,什么时候用千克作单位比较合适?

生答:比较轻的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用千克作单位。

认识克

单元教材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质量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

1、注意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单元教学要求: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单元教学重点: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单元教学难点:建立克和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教学内容:

课本p85~86页,及第88~89页的第3~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3、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时间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时间生活中非常有用的。

教学重点:

1、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

2、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

建立克和千克的时间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人新知。

1、拿出一本数学教课书,和一只笔,提问:哪个重有些?

2、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让学生掂一掂,然后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样的感觉。

3、从刚才的实践得出结论:物体有轻有重。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思维。

二、观察、操作领悟新知。

1、出示主题挂图,物体的轻重的计量。观察主题挂图。

(1、)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幅图画的是什么?

(2、)这幅图中的小朋友和阿姨在说什么?

(3、)前几天,老师让大家广泛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质量,我们现在来交流以下好吗?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单位来表示。

(4、)在学生说的同时,老师拿出有准备的东西展示。

2、克的认识。

(2、出示天平,简单介绍天平的结构,并说明使用方法。

(3、)将一个2分皮放在左边盘内。1克砝码放在右盘内,让学生观察。

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个2分皮重多少克?板书:克。

(4、)1克有多重?我们来掂一掂好吗?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实践调查入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找一找等学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了克。

3、千克的认识。

(1、)出示盘称。大家认识这称吗?

(2、)看看盘称的使用方法。现在要称1千克的水果或蔬菜,谁能当售货员来称一称?

(3、)现在先掂一掂自己的书包有多重?估计有几千克,然后用称一称。

(4、)刚才大家都说了,一袋盐中农500克,那两袋呢?

(5、)板书:1000克。

1000克和1千克比较,请同学们猜一猜,谁重?

板书1000克=1千克。

齐读:1000克=1千克。

三、效果测评。

1、完成教材第88页第3题。

2、完成教材第89页第4题。

3、完成教材第89页第5题。

4、完成教材第89页第5题。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角的初步认识

本单元主要教学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

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和直角。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角和直角。

二、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三、教学建议:

1、注意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正确把握教学要求。

2、在教学中注意科学性。

3、这部分内容可以用2课时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重点:

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

2、用尺画角。

教学仪器与媒体:

多媒体课件,角的学具、一张长方形的纸、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并说说都看到了什么。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说完以后,出示红线标出图中的角。由此引出课题:“角”

二、教学例1。

1、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有角。学生说完以后从其中的三种实物(吸管、剪刀、水龙头)中抽取出角(锐角、直角、钝角),让学生认识。在此基础上介绍角的各部分的名称: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

2、学生用学具自己动手做角。

学生活动。

师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的纸说:请同学们指出老师手中的纸上的角。

学生指完后师说:其实除了这四个角以外我还可以用这张纸做出其他的角,你能吗?

学生动手操作并出示自己做成的角。

三、教学例2。

下面咱们一起来研究一下怎么样画角。教师示范。画角时教师要注意强调两边的画法。(方向)。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画一个角。师巡视。

四、练习。

教科书练习八1、2、3题。

五、总结:

你知道了有关角的哪些知识?

六、布置作业:

1、随堂练习。

2、找找生活中的角。

认识克

教材第100―103页和练习二十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过程与方法:通过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连,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培养学生估测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概念。

难点:估测物体的质量。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电子课本、天平、2分硬币、食盐等。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引导观察主题图,交流观察所得。

2、揭示课题,随之板书。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教师介绍: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克”用字母“g”表示。

(2)学生独立掂一掂一枚2分的硬币,静静感知1克。

(3)集体交流:互相说一说感觉,并找一找、掂一掂生活中约重1克的物品。

2、教学例2。

(1)教师介绍: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用字母“kg”表示。

(2)理解“净含量”,明确克与千克的关系。

(3)学生轮流掂一掂两袋食盐,静静感知1千克。

(4)认识用千克作单位的几种秤,会认读各种秤。

三、巩固应用。

小组合作完成教材第101页和第103页的“做一做”,教师巡视。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克和千克的认识。

克g一枚2分硬币约重1克。1千克=1000克。

千克kg两袋食盐重1000克,即1千克。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8~99页、练习十九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初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使学生经历百分数意义的探索过程,体会百分数与分数、比的联系和区别,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使学生在用百分数描述和解释生活现象的过程中,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难点:

体会百分数与分数、比的联系与区别。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大家喜欢打篮球么?喜欢看篮球赛么?他是谁呀?(出示照片)这里有一项关于姚明的数据统计:姚明在nba比赛中的罚球命中率一向很高,前两个赛季罚球命中率高达81%,但上赛季下降到了78.3%。

二、例题教学,引出概念。

例1:学校篮球队组织投篮比赛,我们来看看比赛的数据显示。(出示表格)。

姓名投篮次数投中次数。

李星明2516。

张小华2013。

吴力军3018。

1、如果你是评委,根据这张表格里的数据,你能判断出谁是冠军么?

学生独立思考,并在小组中交流想法。

2、组织学生在班级中进行讨论,学生可能会提出不同的比较方法,如:谁投中的次数多,谁的成绩就好一些;谁失球的次数最少,谁的成绩就好一些;算投中的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增加一栏)再比较这几个分数,谁大就表示谁的成绩好一些。

那投中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也叫投中的比率。出示“投中的比率”

3、口答三名队员投中的比率(出示完整的表格)。

根据上面的计算结果,你能比较出谁投中的比率高一些?学生自主探索比较的方法。

4、学生汇报方法,教师板书。现在能很快看出谁投中的比率高一些?(张小华投中的比率高一些。)。

为了便于统计和比较,通常把这些分数用分母是100的分数来表示。

5、表示哪个数量是哪个数量的百分之几?再让学生说一说、的实际含义。

说明:像上面这样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又叫百分比或百分率。(显示)。

6、这是百分数的意义,那百分数怎样写,怎样读呢?学生自学课本99页“试一试”上面的内容。

你会读这个数么?读作什么?(百分之六十四)一百分之几写成百分数,就要读成百分之几。

一起读65%60%。

说出读出下面的百分数,并说出每个百分数的含义.

1、五(2)班有50%的同学会游泳。

2、某种商品打“八折”出售,就是按原价的80%出售。

3、一件毛衣:100%羊毛。

在小组里说一说这些百分数的含义,再组织学生在班级中交流。

7、下面我们来动动手,拿出本子,请大家在规定的时间里写些自己喜欢的百分数,要求一个比一个写得好。记时开始。(巡视)。

(1)你写了几个?如果老师要求写十个,那你完成了任务的百分之几?

学生1:我写了5个,我完成了50%。

学生2:我写了7个,我完成了70%。

(2)实物展示过程:

a.写得好吗?100%正确,该怎么读?(百分之一百)百分号前面的数可以是小数么?

b.如果你写了12个,那你完成了任务的百分之几?

哦,看来百分号前面的数可以大于100,也可以小于100,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

8、刚才我们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又自学了百分数的读写,你们很能干!

三、分层练习,加深理解。

男生人数是女生的,男生人数和女生的比是():()。

(1)说说你是怎么填的?

(2)百分数又可以看成是一个怎样的比?(后项是100的比)所以把百分数又叫做百分比,百分比的后项始终是100。

2、课前老师计算出了我班的近视率,六年级一班的近视率是70%。

(1)说说什么叫近视率?

(2)回答问题。

再来看看三位同学投中的比率,又可称为投篮什么(引出投篮命中率)。

这是六一六二班成绩情况表,2个班的优秀率是多少?

引出优秀率,什么是优秀率呢?(优秀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项目优秀人数总人数优秀率平均分。

六(1)班173548.6%85.7。

六(2)班193850%85.0。

3、那你又能举出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百分率么?(命中率、优秀率、出勤率、及格率正确率、成活率、合格率)。

看来百分率也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白分之几,所以百分数又叫百分率,你同意吗?

明确:百分数的本质是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比关系,因此把百分数又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是合适的。

4、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百分数?

圆的认识课教案及教学设计

生:每个图片中都藏着圆。

师:很好,你的观察能力真强!有人说:“圆是生活中最美丽的几何图形”。那么我们这节课,就共同来学习“圆”吧。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师:圆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谁来举例说一说。

生1:车轮是圆形的。

生2:杯子的口是圆的。

…………。

片段二:感悟画圆的方法。

师:大家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画个圆呢?

生:有。

师:下面就请同桌两人合作,用学具或自己所准备的工具尝试画圆,比一比看哪一桌的同学想到的办法最多。

学生动手操作。师巡视指导,并发现不同的画圆方法。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画的?用了什么方法?

生1:我的三角板中间有个圆,我就沿着里面的边描出来了。

师:画得真好。还有同学和他一样用物体的描出来的吗?

(学生展示)。

生2:我是用光碟放在纸上,描出了一个圆形。(展示)。

师:真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有没有不一样的画法?

生3:我是用圆规画的。

师好奇地问:那你跟大家说说:你是怎么用圆规画出来的?

学生介绍他的画圆方法。

学生操作。

师:通过刚才的尝试,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最科学方便?

通过讨论后大部分同学都认为是:圆规最为方便科学。

师:是的,画圆最主要的工具还是圆规。

…………。

片段三:探索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生:大小不一样,画在纸上的位置也不一样。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谁来说说看。

生:圆规的针尖放在纸上的位置不一样。所以圆放在纸上的位置也就不一样了。

生:圆心。

师:对,圆心。通常用字母“0”表示。请找出自己画的圆的圆心,并写上“0”。

师:现在大家都明白了,是谁决定圆的位置的了。(圆心)那么圆的大小是谁来决定的呢?

学生讨论后,得出圆规两只脚间的距离决定了圆的大小。

师:如果要用一条线段表示圆规两只脚间的距离,该怎样表示?试试看。

学生画后汇报。

生:从圆心到圆上一点画一条线段来表示。

师:是的,用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来表示,这条线段就叫这个圆的半径。数学上用r来表示。(板书:半径r)。

师在圆内任意画一条线段。提问:这是半径吗?为什么?

学生判断后,师:那么,现在大家明白了是什么决定了圆的大小了呢。(半径)。

师:半径有什么特点呢?(小组讨论)。

全班反馈。

师小结:在一个圆内,半径有无数条,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我们可以用字母r表示半径。

请同学用学到的知识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同桌评价是否正确。

师把画得好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多联系现实生活,让孩子们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数学就在身边,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认识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3、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时间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时间生活中非常有用的。

教学重点:

1、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

2、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

建立克和千克的时间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人新知。

1、拿出一本数学教课书,和一只笔,提问:哪个重有些?

2、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让学生掂一掂,然后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样的感觉。

3、从刚才的实践得出结论:物体有轻有重。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思维。

二、观察、操作领悟新知。

1、出示主题挂图,物体的轻重的计量。观察主题挂图。

(1、)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幅图画的是什么?

(2、)这幅图中的小朋友和阿姨在说什么?

(3、)前几天,老师让大家广泛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质量,我们现在来交流以下好吗?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单位来表示。

(4、)在学生说的同时,老师拿出有准备的东西展示。

2、克的认识。

(2、出示天平,简单介绍天平的结构,并说明使用方法。

(3、)将一个2分皮放在左边盘内。1克砝码放在右盘内,让学生观察。

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个2分皮重多少克?板书:克。

(4、)1克有多重?我们来掂一掂好吗?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实践调查入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找一找等学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了克。

3、千克的认识。

(1、)出示盘称。大家认识这称吗?

(2、)看看盘称的使用方法。现在要称1千克的水果或蔬菜,谁能当售货员来称一称?

(3、)现在先掂一掂自己的书包有多重?估计有几千克,然后用称一称。

(4、)刚才大家都说了,一袋盐中农500克,那两袋呢?

(5、)板书:1000克。

1000克和1千克比较,请同学们猜一猜,谁重?

板书1000克=1千克。

齐读:1000克=1千克。

三、效果测评。

1、完成教材第88页第3题。

2、完成教材第89页第4题。

3、完成教材第89页第5题。

4、完成教材第89页第5题。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