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讲话稿

分数混合运算一说课稿(专业14篇)

分数混合运算一说课稿(专业14篇)



通过教案模板的使用,教师可以更好地规范和掌握教学进程,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在这里,小编为大家精选了一些优秀的教案模板范文,希望对大家的教学有所启发。

《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

1、教学内容: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p56的内容,分数混合运算(一)。

2、教材内容所处的地位:是在五年级上册学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和本册第一单元学了分数乘法与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的内容后的一节新内容。是后面学习分数乘法的运算律以及解答有关分数混合运算问题作奠基作用。

3、教材的重难点:

(2)、利用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4、学习目标:

(1)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分数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2)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5、学生情况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一些需要运用分数计算来解决的问题。教材在安排分数混合运算时,遵循了本套教材的特点,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引出分数混合运算,从而使学生体会到进行运算的必要性,在学生列出算式后,教材先安排了分步计算,借助的是学生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接着又安排了综合算式。在交流的基础上,学生将体会到分数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是一样的。

二、教法。

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出示情境图,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列出算式。

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教材中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先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教师在用课件展示不同的计算方法,让学生体会算法之间的联系,明白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3、对问题的解决加以解释,即航模小组有3人。

三、学法。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的观察题、认真审题、正确计算、概括总结、检查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程序。

一、谈话引入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一遍。要达到学习目标,得靠自己的自学。

三、出示自学指导。

第二大组学生读一遍。明确自学的重点内容是什么,带着问题去自学。

看课本第56页试一试上边的例题,重点理解题意、看线段图、分数连乘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并把例题补充完整。

思考。

1、题中出现了几个兴趣小组?要求航模小组有多少人,得先求到什么?

四、先学。

(一)看一看。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在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

(二)做一做。指名上黑板扮演,其他的坐在练习本上。

五、后教。

(一)学习例题时,我只给学生展示了画线段图的每一步,让学生明白每条线段表示的意思是什么,然后能正确的列出算式进行计算,接着出示综合算式的不同计算方法,让学生感悟到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二)订正做一做。

1、同级,从左到右依次计算;2、不同级,先乘除,后加减;

3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强调:在分数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中,遇到除以一个数时,只要乘以这个数的倒数就可以了。遇到连除的,可以一次性转化为乘法计算,能约分的要约分。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

六、当堂练习。

1、森林医生重点是约分2、填空。除法一个数的方法和运算顺序。

2、当堂完成作业:57页的练一练第一题的后三个和第二题2题(用分部与综合俩种方法完成)。

《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80的内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学生对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已经比较熟悉了,本册教学分数加、减法和分数乘、除法时,已出现过一些两步的混合运算式题。本课时是在此基础上,教学计算三、四步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因此教材在讲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没有再详细说明运算顺序,而是直接说明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然后结合例1,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并让学生自己计算出结果。掌握好这部分的内容将对今后学习分数与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及其应用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新课标的要求,针对这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我确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一看、二想、三算、四查四步骤能正确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检查等良好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计算联系向学生渗透运算的逻辑性,相互影响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创造性地进行学习。

三、说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正确计算,其中含带分数的乘、除法是教学的难点所在。

四、说教法、学法。

围绕以上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以探究研讨法为主,形成一种多向交流的课堂氛围。以讲、扶放的形式进行教学,其中又将算理的讲解与学生自主练习有机地结合起来。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即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

学生通过计算练习,独立思考和开展小组合作互评活动,完善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寻求解题的多种有效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我分四大程序进行教学。

一、复习准备、导入新课。

1、出示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题,让学生回忆说说运算顺序。强调积、商可以同时脱式计算。

2、计算,计算后引导学生观察,写成一个综合算式。与准备题比较有何不同,从而揭示课题并板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明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所学过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相同。以旧知唤新知,促进知识迁移。有助于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深化理解,形成一定的技能。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对例1的教学,我大胆采用让学生自主探究、尝试解题。六年级的教学内容大多缺乏趣味性,想让学生激情洋溢地投入到学习中,需要学生自身感兴趣。注意是知识的门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足以见兴趣的重要性。六年级的学生喜欢挑战,喜欢自己尝试解决问题后获得成功的喜悦,可以大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探究解决例题便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学生做完后反馈交流,指名一学生口答运算过程(教师板书)。引导学生通过看、想、算、查四个步骤进行练习。一看,看清题中的数和运算符号;二想,想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怎样计算更合理简洁;三算,书写格式正确,认真计算;四查,一步一回头,算一步查一步。值得一提的是在试一试练习中除要求学生按以上四步骤解题外还鼓励学生互相检查。整个过程中注重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在计算过程中适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交流,学生积极性很高。我们知道数学知识丰富多彩,有时又错综复杂。对于小学生来说在计算中做到细心检查是至关重要的。按这四个步骤解题就可以大大降低学生的出错率。学生互相检查这一活动环节的设计是为了给学生之间的数学交流提高较大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都有机会体验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同时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得到提高。

三、练习反馈、巩固升华。

1、基本练习通过做书本中一些同例题相仿的试题,让学生整理自己的思考过程,从而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学会正确解题。通过互评互说,发展其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提高性练习例如四步计算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题、应用题等,加大难度,从不同程度练习提高。

四、总结质疑、课外延伸。

引导学生对本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总结质疑,体验学习的成功感,增强自信心,激励学生学好数学。(布置课后作业)。

在我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力图贯穿着教育的两到思想,即主体性与活动性,教师提供充分的时间、空间和条件让学生思考、解题、交流互评。学生即有外显的交流活动,又有内隐的思维活动。在教学中我不仅重视知识与技能,更关注学生的情感,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激励性的评价,学生的思维活了!情感丰富了!合作意识也增强了!

文档为doc格式。

分数混合运算一说课稿

1、教学内容: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p56的内容,分数混合运算(一)。

2、教材内容所处的地位:是在五年级上册学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和本册第一单元学了分数乘法与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的内容后的一节新内容。是后面学习分数乘法的运算律以及解答有关分数混合运算问题作奠基作用。

3、教材的重难点:

(2)、利用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4、教学目标:

(1)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分数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2)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5、学生情况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一些需要运用分数计算来解决的问题。教材在安排分数混合运算时,遵循了本套教材的特点,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引出分数混合运算,从而使学生体会到进行运算的必要性,在学生列出算式后,教材先安排了分步计算,借助的是学生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接着又安排了综合算式。在交流的基础上,学生将体会到分数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是一样的。

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出示情境图,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列出算式。

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教材中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进行计算,再组织讨论和交流算法之间的联系,明白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3、对问题的解决加以解释,即航模小组有3人。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的观察题、认真审题、正确计算、概括总结、检查的学习习惯。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1/2+1/21/2×2/32/3÷1/31/2-1/3。

1/5÷1/31/5+1/31-1/43+1/3。

2、笔算。

1/8+2/3-1/45/6-1/2+3/512×5×224÷8×5。

(生完成后,请生汇报运算顺序。)。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出示情境图。

2、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分析条件与问题。

3、画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理解题意。

(请生思考: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计算的?)(分数的混合运算的书写格式还可以怎样写?)。

12×1/3×3/4。

=4×3/4。

=3。

答:航模小组有3人。

孩子们,请看下面这幅图,你能独立解答吗?

(改变题里的条件与问题,让学生读题,分析条件与问题,找出解题的方法)。

第一步求:摄影小组有多少人?第二步求:气象小组有多少人?

算式:3÷3/4=4(人)算式:4÷1/3=12(人)。

综合算式:3÷3/4÷1/3。

=3×3/4×3。

=12(人)。

答:气象小组有12人。

(引导学生小结)。

(三)反馈练习。

(生分组完成,完成后请生说出运算顺序)。

生独立完成后小结。

试一试5/9×3/5÷6/712÷4/5÷3/8。

(四)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57页的练一练1、2题。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的分数除法单元中的例1和例2。例1是分数除法的意义认识,例2是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在这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乘法的意义及计算,而本课的学习将为统一分数除法计算法则打下基础。

例1先是整数除法回顾,再由100克=1/10千克,从而引出分数除法算式,通过类比使学生认识到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例2是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教学,意在通过让学生进行折纸实验、验证,引导学生将图和式进行对照分析,从而发现算法,感悟算理,同时也初步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根据刚才对教材的理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2.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原理,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3.经历观察、猜测、实验、验证和归纳的过程,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并从中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本课的重点是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本课的难点是分数除法一般算法的理解。这是因为要将除以一个数转化为乘以它的倒数,在运算形式上由除法转化为乘法,变化较大,而学生往往由于思维的定势,一时不容易接受。所以本课的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在实验和验证中自主体验和感悟。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必须贯彻以学生为主体,坚持启发与发现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动手实践,在体验中、在交流中发现规律。

学习方法上强调以探究学习法为主。认知结构理论告诉我们,学习是学生积极主动的内化过程。只有通过主动参与获得的知识,才是有意义的。因此,在重难点的学习上,通过折纸实验与验证,数形结合,从而实现真正的理解。

(一)类比迁移,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1.乘法意义对照。

(出示3盒标注100克的水果糖)问:共重多少千克?

这个问题的提法比教材中略有不同。教材中是先提问:共重多少克?借此引出整数乘法、整数除法算式,然后通过100克=1/10千克引出相应的分数乘除法。根据我以往教学的经验,这样的处理不少学生在类比迁移时有一定的障碍,并不容易实现。

而在问题中直接以千克为单位,首先因为问题更有挑战性而能更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还能引出三种形式的算式:

1整数形式:1003=300(克)=0.3(千克)。

2小数形式:100克=0.1千克;0.13=0.3(千克)。

3分数形式:100克=1/10千克;1/103=3/10(千克)。

这样的处理不仅有利于学生系统建构整个乘法的意义,而且,还能促使学生自然而然的把分数除法意义与整数除法、小数除法意义统一起来。这样一来,接下去的理解就显得水到渠成啦。

2.除法意义对照。

《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北师大版第十册第五单元《分数混合运算(三)》。

教材分析:

《分数混合运算(三)》属于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数与代数》领域在本学段的要求是:学生将进一步学习整数、分数、小数和百分数及其有关运算,进一步发展数感,初步了解负数和方程;开始借助计算器进行复杂计算和探索数学问题;获得解决现实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在教学时,应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避免复杂的运算,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避免对应用题进行机械的程式化训练。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利用方程解决与分数运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2、结合具体情境,发展估算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主动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利用方程解决与分数运算有关的实际问题。通过画线段图解决问题,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难点: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和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

教学准备:教具:课件学具:学生搜集到生活中的关于"节约"的资料。

二、说教法、学法:

三、说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引旧突新。

情境谈话:同学们,十七大的召开使我们看到了国家的进步发展,同时也看到了国家在又好又快的发展的同时倡导大力建设节约型社会。对于我们小学生能做些什么呢?(引导学生进入熟悉的生活的节约情境中来。)我们共同来看看小刚家是怎么做的。

(电脑出示)小刚家八月份用水14吨,九月份比八月份节约了1/7,九月份用水多少吨?引导学生画图帮助解决(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很容易会解决出这一问题。)。

(二)创设探索空间,发现解题路径。

1、搭建探索数学问题的平台(自己思考)。

出示例题:如果条件和问题交换一下位置,你能知道,八月份用水量吗?

小刚家九月份用水12吨,比八月份节约了1/7,八月份用水多少吨?

(1)引导估算。引导学生估算时提示学生简单地说出估算的依据。

(2)引导学生发现,数量关系没有变,只是未知数发生了变化,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即可把未知条件用字母x来表示。

组织小组讨论交流,通过交流使学生看到不同的数量关系列出的不同方程。培养了学生解题多样化的能力,同时也强化了乘法分配律在解答实际问题的作用。

3.全班汇报交流。

教师进行鼓励性评价,并引导学生在数学语言的叙述中,强化数学迁移的理念,提高探索能力。

引导学生评价,学生除了会把未知数带入原方程理解,还要引导学生用前面估算的结果进行检验。强化学生的估算意识。

(三)碰撞平台,质疑创新。

教师鼓励质疑并引导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地方或意见观点不同方法。

(四)搭建应用平台,增强应用意识,体现数学价值。

继续以课前的情境为载体,分别以:

2、综合练。以生活中的节约小窍门为情境设计练习题。

(2)空调控温节电窍门。

某航空公司20xx年电子机票的成本为17.52亿元,比纸制机票节约了31/250.从你的数学信息资料中你还能解决哪些问题。

(五)学生小结,升华情感。谈谈本课的收获。

四、说教学反思:

首先我对教材进行反思,这一节课的内容,包括三方面:一、用方程解决分数运算的实际问题;二、分数混合运算式题;三、解方程。本节课讲第一节课时用方程解决分数运算的实际问题。要突破的难点就是从有分数的句子入手,利用线段图找到基本的等量关系,一定要理解"比八月份节约了1/7"是和谁比?是谁的1/7呢?利用线段图来理解。教材前后呼应,先估算,最后进行检验。

第二从学生方面反思,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对反叙问题认识上的难度,应充分利用线段图来分析问题,降低认识上的难度。从线段图上看出来,九月份比八月节约1/7,就是八月份的6/7,也就是八月份的(1-1/7),再来找出等量关系式就容易多了。应让学生充分的说一说有分数句子的意思。这样才能扎实的掌握这类问题的方法。这节课实施开放性教学,我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了学生的主动学习上,而忽视了对学生参与学习的深度上的把握,而没有让学生研究到一定的深度。

《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是青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中国的世界遗产——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第一课时,本单元是学生在熟悉了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分数的意义和四则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是继续学习百分数、比和比例等知识的重要基础,本节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为学习稍复杂的有关分数的问题打下基础。

目标定位:

1、能结合具体情景,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计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领略中国的古老和文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整数相关的知识基础,并且已经有了分析相关问题的能力,利用类推迁移,学生完全有能力解决本节课所设计的问题,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三、教法。

针对以上的分析,结合本课时内容,整个教学思路是这样的:

1、充分体现算与用的关系,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本课努力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从学生已有的是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充分利用教材中创设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解决问题和计算有机地结合起来,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注重学生思维方法的渗透。

学生独立提出问题,独立思考,独立解决,然后在全班交流。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解题思路。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会对解决数学问题有深切的体验,会取得学习数学的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关注学生能否清楚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能否对自己的列式做出解释,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练习的设计关注学生的个人差异。

关注每个孩子的能力、基础,针对不同层次的孩子,注重学生的差异,对同样的练习,做不同的要求,使不同程度的孩子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

4、注重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并且已经有了解决简单的分数乘除法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进行类推。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本课时是以中国的世界遗产为题材,展现了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为了让学生对世界文化遗产有更深的了解,课前布置让学生查阅相关的资料,上课前交流,并用课件播放相关图片让学生欣赏,不仅让学生借此领略中国的古老和文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随后交流关于故宫有多大的一些信息,以"想不想知道故宫的面积"这一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解决问题的探索活动中来。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在学生急切地想知道故宫的面积时,师出示相关信息,让学生阅读信息,并且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分析,"要解决这个问题,哪条信息最关键?和谁有着怎样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解决,更好地体现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之获得个体发展。

汇报交流时,注重学生能否完整地说自己的思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不仅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而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运算顺序,突出了重点。学生解决了这个问题,师要照应前面的问题,适时评价:同学们很棒,自己求出了故宫的面积,下次再到故宫,你都可以当一个小导游了。让学生不仅有成功的体验,而且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特点,总结板书课题,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通过知识类推,同位交流,发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最后及时出示两道题练习巩固。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注重思维方法的训练,同时通过自主思索与同位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学生在独立解决第一个问题后,不仅知道了故宫的面积而且学到了新知识,通过师适时评价,还获得了一种成功的体验。师再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中国多处世界遗产的申请,想不想知道有多少处?"这一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出示相关信息,学生阅读,提出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重点解决一个,可以多解决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交流时,注重让学生清楚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并能对自己的列式做出解释,同时关注学生能否对别人的方法做出评价和提出质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和评价的意识,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成功体验及满足感。师只是适时出示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理解数量关系,不仅有助于学生体验数形结合的优越性,()还有利于提高学习有困难学生的理解能力。问题解决后,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式,交流自己的发现,体会运算律对分数运算同样适用。

在这个过程中,虽然重点解决我所需要的问题,但是并不搞一刀切,给学生一个自主解决问题的机会,所以设计时增加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还解决了哪个问题?"让学生说一说,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真正做到了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身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两个问题都解决完后,师适当评价,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培养孩子归纳总结所学内容的能力。

3、练习巩固。

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我设计了四组练习:

大显身手:让学生说一说运算顺序,并计算。要求是选择自己喜欢的两题完成,做得快的同学可以做三道或四道。不仅巩固学生对混合运算顺序的掌握,而且针对不同层次的孩子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使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巩固。

火眼金睛:判断运算顺序,并改正,巩固运算顺序。

与众不同:能否用简便算法,巩固学生对运算律的掌握,体验运算律的简便应用。

ibelieveican(解决实际问题):以题组形式出示,关注学生差异。

老师在学生独立练习的过程中巡视,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并做及时地个别指导,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与同位互看的方式,及时地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及时订正。

整个练习的设计不及层次分明,由易入难,而且题目设计的有趣,鼓励学生并且能够吸引学生积极完成。同时,关注学生个人差异,让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

4、收获总结。

在这节课的最后,"通过自己的积极探索,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体验收获的快乐。

师:同学们这节课表现的很棒,不仅收获了知识,还收获了快乐的心情,老师最后送给同学们一句话。

课件出示:学生齐读。

高斯说:"给我最大快乐的,不是已懂得知识,而是不断的学习;不是已有的东西,而是不断的获取;不是已达到的高度,而是继续不断的攀登"。

师总结:希望同学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断的获取,不断的攀登,收获更大的快乐,享受更多的喜悦。

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

1、教学内容: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p56的内容,分数混合运算(一)。

2、教材内容所处的地位:是在五年级上册学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和本册第一单元学了分数乘法与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的内容后的一节新内容。是后面学习分数乘法的运算律以及解答有关分数混合运算问题作奠基作用。

3、教材的重难点:

(2)、利用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4、教学目标:

(1)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分数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2)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5、学生情况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一些需要运用分数计算来解决的问题。教材在安排分数混合运算时,遵循了本套教材的特点,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引出分数混合运算,从而使学生体会到进行运算的必要性,在学生列出算式后,教材先安排了分步计算,借助的是学生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接着又安排了综合算式。在交流的基础上,学生将体会到分数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是一样的。

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出示情境图,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列出算式。

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教材中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进行计算,再组织讨论和交流算法之间的联系,明白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3、对问题的解决加以解释,即航模小组有3人。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的观察题、认真审题、正确计算、概括总结、检查的学习习惯。

六年级数学《分数混合运算二》说课稿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重温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板演:5/8×181—3/44/5÷3/42/3+4/7。

说说分数四则运算的方法。

3、学生口头列式,说说运算顺序。

4、提问:两种方法,哪一种计算更简便?为什么?

4、小结: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都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还可以使用运算律使计算更简便。

1、将数据改为例1的场景图,学生自主列出综合算式。

板书:2/5×18+3/5×18(2/5+3/5)×18。

2、交流两种算式的不同思路:列式时你是怎样想的?

3、指出:在一道有关分数的算式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称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4、独立思考,尝试计算。

使学生明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2)尝试:这两道算式你能试一试吗?

学生分别计算,指名板演。

5、交流算法,理解顺序。

让学生结合具体问题情境说说运算顺序。说清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小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也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算中体验,把整数的运算律推广到分数。

1、讨论:这两个算式,如果让你选择,你喜欢计算哪一个?为什么?

使学生明确第二个算式因为括号内的和是整数,所以计算比较简便。

2、观察:这两种算式有什么联系?

得出:两种方法从算式来看,其实是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3、引导:两个不同的算式,求的都是“一共用彩绳多少米”。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4、小结: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我们在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要恰当地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四、练习巩固,正确计算。

1、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反馈时: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算法,第1题的除法和乘法你是怎么处理的?

小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通常是一次计算出一个得数,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乘除法连在一起时可以同时运算。

提问:你是怎么检查结果是否正确的?

使学生重温检查的方法,养成习惯:

(1)数字、符号有没有抄错;

(2)每一步的计算是否正确;

(3)书写格式是否规范。

2、练一练第2题。

独立完成。

交流时,说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律或运算性质,为什么要这样算。

提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在使用运算律时,有什么特别之处?

小结: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在使用运算律时,常常是使用运算律凑成整十或整百、整千数再计算,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在使用运算律时,通常是凑成整数,或者观察是否有利于约分。计算步数较多的题时,要随时注意使运算简便。

3、练习十五1、2题。

独立完成。

五、全课总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或不足?

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你觉得你对同学们可以提出什么样的友情提醒?

六、练习设计:

1、填空:(1/9+5/6)×18=(×+×)。

4/7×1/6+4/7×5/6=×(+)。

2、下面四个算式中,得数最大的是:()。

3、用简便方法计算:

4、解决问题:一块地,长1/2米,宽是长的4/5,这块地的周长是多少?

《分数的混合运算》说课稿

一、说教学内容。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混合运算》的第一课时.

二、说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计算,能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以及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等同级的两步运算基础上学习的。为了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所以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采取螺旋上升的方式,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理解混合运算顺序,这一内容的学习也为今后的小数、分数混合运算打下的基础。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我认为这节课要达到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认识综合算式,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脱式计算。

(2)让学生经历由分步列式到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3)让学生在学生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结合教材的编写和本节课的特点我认为。

教学重点:用递等式显示计算过程的格式。

教学难点: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脱式计算。

教具准备:课件出示p30主题图,和习题图。

三、说教法、学法。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节课我利用情境、生活经验等多种方法,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学生是学习是主体,学生的参与状态、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引导学生“观察、对比、总结等多种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体现让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习为立足点。将设计以下的五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购物情境,自主解决问题。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结合自己的购物经验,让学生提出一步计算的问题。一个。

学生提出问题,全班同学口答。

(二)、探讨含有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这段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

为了掌握运算顺序,把混合运算的学习和实际问题相结合。激起学生学习欲望,让学生发现方法、总结规律。分为五个步骤:

1.课件出示:小军”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你们能帮我计算出一共用去多少钱吗?“绝大部分学生可能会进行分步列式,也可能会出现个别学生列出综合算式的情况。此时先让分步列式的同学汇报,我们及时用课件显示:先算3本笔记本多少钱?出示算式5×3=15(元)再算一共多少钱?15+20=35(元)。

2、看图解决问题。

3、列综合算式:我手指5×3+20像这样的算式,它是由两个算式合在一起的一道两步算式,我们叫它综合算式。这个综合算式里,在计算时要先算哪一步?得数是多少?这个得数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明白综合算式的意义。我再次总结指出:在计算综合算式时,为了看清楚运算的过程,一般都要写出每次计算的结果,用递等式表示。向学生介绍递等式表示方式。接着让学生用递等式巩固练习。

4、方法多样:如果我们把综合算式列成这样:20+5×3,可以吗?

让学生明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就是把一个书包和3本笔记本的总价合起来,所以符合题意,是可以的。

在这个综合算式里,要先算哪一步?得数是多少?为什么也要先算5×3?

让学生自己仿照上面的书写格式进行脱式计算,教师巡视,帮助困难生,捕捉错误资源。

5、展评作业: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这道综合算式的计算,让学生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小结:在一道既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算式里,无论乘法在前还是乘法在后,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像这样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通常叫混合运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怎样进行混合运算。(板书课题:混合运算)。

(三)、探讨合有乘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1.首先谈话:同学们真爱动脑筋,帮助小军解决了问题,小军谢谢你们。(同时课件出示:小晴说:我也想请你们帮忙,我买2盒水彩笔,付了50元,谁能帮我计算出”应找回多少元“呢?)。

让学生讨论准备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

2.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再把自己的解题思路和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你们是怎样列出综合算式的?为什么?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捕捉错误资源。

可能出现的脱式计算有:

=14(元)=64(元)。

=14(元)=14元)。

根据学生的计算情况,相应进行讨论评价。

(四)、应用巩固,提高能力。

为了体现数学来源与生活,用与生活的理念,我设计三个层次的练习:

1、首先是一道改错题,根据所学的内容先判断对错,说出错在哪里,然后改正。

2、让学生对混合运算的理解加以巩固,让学生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再在课本上写出计算的过程。要提醒学生注意每一步的书写格式,后交流计算结果。

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是我们学习的主要目的,是知识技能形成的重要手段。

第一次游戏:呈现三张扑克牌:2、4、10.

小结: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法时,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第二次游戏:再呈现三张扑克牌:4、4、7.

4×7-4的算式中,我们应该先算什么?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能和大家一起分享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总结所学,在交流反思中,意识到学习方式的重要性和数学内容的延续性,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知识的欲望。)。

整节课的设计我是通过五个环节的教学设计,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我通过引导、对比、交流等形式,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过程。获得知识体验。

小学数学说课稿《分数混合运算一》

小结:括号是用来改变运算顺序的。当你列出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与实际需要的运算顺序不相符时,就用括号来改变运算顺序。比如(擦去(270-180)÷30中的括号)这样的算式中先算什么?按照混合运算顺序的规定是不能先算270-180的,要想先算这部分就要用括号把这一步括起来。这个算式才正确表示了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教师给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阐述自己得出的结论探究过程及疑难问题。然后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组织、引导学生通过个体发言、小组讨论、辩论等多种形式进行辨析评价,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加稳定和完善。)。

第三环节:多层训练、拓展创新。

此环节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挖掘并提供创新素材:设计有针对性、代表性的练习题组(基本题、变式题、拓展题、开放题),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巩固新知,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与提高。

练习形式:

(一)、巩固练习。

2、错例分析,提高解题的能力。

(二)、变式练习。

把下面的三个算式列成一个综合算式。

120+180=300300÷6=5050×26=1300。

(三)、发展练习。

拓展:在一道算式不同的位置添上括号,运算顺序得到改变,在改变运算顺序的过程中加深对运算顺序的理解,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140÷4+3×2。

(1)使运算顺序为加法、除法、乘法,在什么位置添上括号。

(2)使运算顺序为乘法、加法、除法,在什么位置添上括号。

(设计意图:旨在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巩固知识,强化重点、突破难点)。

第四个环节:小结质疑、自我评价。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

评价:首先自评,你对自己学得怎么样?接着生生互评。表扬全班学生,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使他们更加热爱数学。

小学数学说课稿《分数混合运算一》

一、说教材:

教材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加、减混合运算和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编排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一是计算发展的需要,二是学生学生解决问题时需要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而运用知识迁移学生很容易学好这部分知识。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独立探索、互动交流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2、让学生体会对比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养成认真审题、细心计算、规范书写的好习惯。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本节课的教学采用尝试教学的方法进行教学。

三、说教学程序:

一.情景引入。

孩子们,五个重庆建设目标中的五个重庆指什么?谁能告诉大家你眼中的森林重庆的模样?

森林重庆的建设,让城市与自然融为一体,使我们身处闹市区也能观赏到自然的美丽,呼吸到清新的空气。今天我也带你们走进一个城市森林公园。

从学生感受到的五个重庆建设切入,巧妙的将森林重庆建设与例题结合起来,可大大地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同时又自然地渗透进对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建设的教育。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出示例1,学生看题。从表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知道什么是乔木?什么是灌木吗?

乔木林和灌木林都是森林,那么“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占公园面积的几分之几?”(板书)。

让学生了解题目中提到的乔木和灌木,扩展了学生学习的范围,这正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怎样列式:1/2+3/10-1/5。

还可以怎样列式?1/2-1/5+3/10,3/10-1/5+1/2。

会计算吗?选择第一个算式计算。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

第一题:

1/2+3/10-1/5。

=5/10+3/10-2/10。

=6/10。

=3/5。

第二题:

1/2+3/10-1/5。

=5/10+3/10-1/5。

=4/5-1/5。

=3/5。

回报交流。

方法一:方法二:

对比,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用你喜欢的方法从另两个算式中选一个计算。

小结、过度。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分步通分,也可以一次通分后计算,这要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自己的情况灵活选择。孩子们,知道吗,树木和花草可以清洁环境的空气,还可以保持水土。请看例2。(出示例2)。

例1让学生先尝试再交流掌握没有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符合这节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的规律,也遵循了以学定教的教学原则。

2.教学例2。

学生看题后质疑。

引思:题中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7/20是什么意思?

学生解答“裸露地面储存的地下水占降水量的几分之几?”

汇报交流。

1-(11/20+2/5)。

=1-(11/20+8/20)。

1-11/20-2/5。

方法一:方法二:

=1-19/20。

=1/20。

对比两种解法思路有什么不同?带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应先算什么?

孩子们,回头看一看这些数据,你又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想法?

交流小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没有括号的从左到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运算;计算时通分可以分步通分,也可以一次通分;书写格式递等式。

例2的教学同样尝试教学的方法,同时又突出了两方面的交流,一是审题时让学生质疑和引导思考,目的是这道题特点及这类题训练的需要;二是当学生算完后,让学生回头看表上两组对比的数据,去发现森林与裸露地面保持水分的区别,去发表自己的感想。这样提升了数学学习的价值,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练习巩固。

1.118页,做一做,分组完成。(先完成自己任务的可以做其他组的题)。

2.120页,第3题。

练习完成的方式做这样的处理,一是考虑时间的问题和学生的实际,都做有一部分学生时间不够;二是这节课的目的是掌握方法会算。这样的处理也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四.总结反思。

让学生反思学习的方法和过程,交流学习的感想和体会,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发展数学学习的能力。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

使学生知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希望大家喜欢。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34的内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学生对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已经比较熟悉了,本册教学分数加、减法和分数乘、除法时,已出现过一些两步的混合运算式题。本课时是在此基础上,教学计算三、四步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因此教材在讲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没有再详细说明运算顺序,而是直接说明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然后结合例4、5,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并让学生自己计算出结果。掌握好这部分的内容将对今后学习分数与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及其应用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新课标的要求,针对这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我确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一看、二想、三算、四查”四步骤能正确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检查等良好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计算联系向学生渗透运算的逻辑性,相互影响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创造性地进行学习。

本节课的重点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正确计算,其中含带分数的乘、除法是教学的难点所在。

围绕以上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以“探究—研讨”法为主,形成一种多向交流的课堂氛围。以“讲、扶放”的形式进行教学,其中又将算理的讲解与学生自主练习有机地结合起来。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即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

学生通过计算练[]习,独立思考和开展小组合作互评活动,完善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寻求解题的多种有效方法。

整个教学过程我分四大程序进行教学。

1、出示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题,让学生回忆说说运算顺序。强调积、商可以同时脱式计算。

2、计算,计算后引导学生观察,写成一个综合算式。与准备题比较有何不同,从而揭示课题并板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明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所学过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相同。以旧知唤新知,促进知识迁移。有助于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深化理解,形成一定的技能。

对例题的教学,我大胆采用让学生自主探究、尝试解题。六年级的教学内容大多缺乏趣味性,想让学生“激情洋溢”地投入到学习中,需要学生自身感兴趣。“注意是知识的门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足以见兴趣的重要性。六年级的学生喜欢挑战,喜欢自己尝试解决问题后获得成功的喜悦,可以大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探究解决例题便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学生做完后反馈交流,指名一学生口答运算过程(教师板书)。引导学生通过“看、想、算、查”四个步骤进行练习。一看,看清题中的数和运算符号;二想,想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怎样计算更合理简洁;三算,书写格式正确,认真计算;四查,一步一回头,算一步查一步。值得一提的是在做一做练习中除要求学生按以上四步骤解题外还鼓励学生互相检查。整个过程中注重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在计算过程中适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交流,学生积极性很高。我们知道数学知识丰富多彩,有时又错综复杂。对于小学生来说在计算中做到细心检查是至关重要的。按这四个步骤解题就可以大大降低学生的出错率。学生互相检查这一活动环节的设计是为了给学生之间的数学交流提高较大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都有机会体验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同时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得到提高。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正确计算,所以我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了以下不同层次的练习。

1、基本练习 通过做书本中一些同例题相仿的试题,让学生整理自己的思考过程,从而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学会正确解题。通过互评互说,发展其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提高性练习 例如三步计算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题、应用题等,加大难度,从不同程度练习提高。

引导学生对本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总结质疑,体验学习的成功感,增强自信心,激励学生学好数学。(布置课后作业)。

在我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力图贯穿着教育的两到思想,即主体性与活动性,教师提供充分的时间、空间和条件让学生思考、解题、交流互评。学生即有外显的交流活动,又有内隐的思维活动。在教学中我不仅重视知识与技能,更关注学生的情感,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激励性的评价,学生的思维活了!情感丰富了!合作意识也增强了!

小学数学说课稿《分数混合运算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分数四则混合式题。

2、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检验的学习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媒体:

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的。

二出示学生学习方案a和b,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方案。

学习方案a。

一、请你说出下面算式的运算顺序。

68+14—39。

通过你回答上面的题目,你能说说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引导学生归纳)。

1、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第二级运算,再算第一级运算。

3、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二、学习例题: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1)出示例1:问:这个算式里含有几级运算?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尝试的练习。

(2)出示例题2:请学生分组说一说这道题的运算顺序,(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边的。)。

学生回答后,请他们先独立完成,学生做题时,教师行间巡视,发现学生问题及时纠正。

(3)总结归纳。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我们可能觉得不难,但却很容易算错,所以我们要养成好的计算习惯:要审清运算符号,确定好运算顺序,不丢数、不抄错数,认真计算每一步。

学习方案b。

直接出示例1和例2,当解答不出例题时,立即返回学习方案a。

1、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2、第61页第1题。

(1)按照图指出的顺序进行计算,然后列出综合算式。

(2)判断。

教师出示扩展知识扩展资料。

1、三套服装。

夏师傅夏天在家穿背心,出门时外边加一件短袖衬衫,到了厂里上班时又换成工作服。三套衣服换来换去,夏师傅还是夏师傅,如果在一个式子里,有小数、有分数、还有百分数,这时就要留心,是否有同一个数在那里不停地换装。

例如有一道计算题。

算式中只有一个百分数,从它出发。往前找到对应的小数0.48,再往前寻找对应的分数得到下面的简便算法:

原式。

2、请勿通分。

现在要对你说:“做分数加法请勿通分,”你觉得奇怪吗?不过现在这道题很特别:

分母各不相同,不让通分,设法将其中任何两个直接相加,先试将题目中第二个分数拆开:

类似地得到:

所以:原式有了上面的经验,可以扩大规模,把5增加到100,答案还是1。

1、一除到底。

有一个算式,里面的运算都是除法:要做这么多除法运算,还有几个除下来不是有限小数的,比较麻烦,设用分数做,或许会好一些,试试看。

原式化成分数乘法以后,在分子和分母里都有3、4、5、6、7,把他们约掉,运算就变简单多了。

2、奇妙的算。

算起来很麻烦,通过观察发现与1接近,可以把看成1-,这样就可以运用乘法的分配律达到简算的目的。

通过观察,还可以发现55加上1正好等于56,所以也可以这样简算:以后遇到数字非常接近的整数乘以分数,不妨用这样方法去试一下。

小学数学说课稿《分数混合运算一》

1、说课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四下第一单元《四则混合运算》例4(两个商(积)之和(差)的混合运算),例4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乘除混合运算、积商之和(差)的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混合运算顺序,体会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2、本课的教学目标:新课程指出:要确立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体系。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本节课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用小括号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策略。

(2)、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3)、通过思考、自主探究,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问题意识、探索精神、协作交流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的习惯。

3、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探求科学、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理念。

教师的教学方案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基础之上。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并结合解决问题教学的特点,我认为教学中成功的关健在于:教师的“教”立足于学生的“学”。

1、从学生的思维实际出发,激发探索知识的愿望。

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存在差异,处于同一阶段的不同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也存在着差异。人的智力结构是多元的,有的人善于形象思维,有的人长于计算,有的人擅长逻辑思维,这就是学生的实际。教学要越贴近学生的`实际,就越需要学生自己来探索知识,包括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比较方法的正确与否,简单与否。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既明于心又说于口。

2、坚持面向全体,以学生发展为本。

课程标准要求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我将设计难度不同的问题,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得,都有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设计练习也注意坡度,既有基本练习,也有发展性练习,尽最大的努力体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并在空间、时间上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充分条件。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是一个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数学语言分析它,用数学方法解决它,从中获得相关的知识与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应用数学的意识,感受教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获得对数学较为全面的体验与理解。

三、教学程序设计。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同学们还记得“冰雪天地游乐场”吗?前两天我们曾去过滑冰区,也到过滑雪区,在那里探索过不少的数学问题。今天咱们到冰雕区走一走,一起去研究一下冰雕区里的数学问题好吗?(课件出示冰雕区的场景)。

你从图中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这里给出的信息是:冰雕区上午有游客180位,下午有270位,每30位游客需要一名保洁员。)。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对于前面的几个一步计算的问题在学生边提出问题的时候边请其他学生解决,最后的一个问题需要好几步才能解决,那我们共同来研究这个问题好吗?)。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使学生对探究规律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了学习的心理高潮。)。

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这是学生自主探究新知、自主解决问题的中心环节。在这一环节,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特征,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材料信息,留足思维的时空,组织学生通过有目的的观察、交流、讨论等方法,自主解决问题,主动建构自己的认识结构。

通过怎样解决“下午要比上午多几名保洁员?”这个问题呢?

同学们能不能通过算式把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表示出来呢?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写出算式。这时候教师通过巡视找出不同的解决方法,请学生上来板书算式,出现的算式可能是:

180÷30=6=9-6=90÷3090÷30=3。

9-6=3=3=3。

然后请板书的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也可以请其他的学生来猜猜这位同学的思考过程。

比较2和3两个算式:这两个算式的不同?请学生具体解释一下270-180为什么要用括号?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同,解决方法也不同,计算的步数也是不同的。

(再请学生分别说说这两个算式的计算过程,每一步的含义。)。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