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讲话稿

小学数学质数和合数说课稿(通用16篇)

小学数学质数和合数说课稿(通用16篇)



教案模板可以和其他教育资源结合使用,提供多样化的教学体验和学习机会。资深教师总结了几份实用的教案模板,供广大教师参考使用。

小学数学《质数和合数》说课稿

《数铅笔》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材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的内容。在一年级上册的学习内容中,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20内数的数数、比较及加减运算,对20以内数的组成也有了初步认识。本课教材安排了数铅笔这一情景和一些相关的练习题。意图是让学生通过用不同方法数数,认识100以内数的组成,会数、会读100以内的数。并在具体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感,体验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实情,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数出100以内的数,通过数实物、表示结果、圈一圈的活动,感知以10当一的优越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选择合适的方法数数,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增强学生优化算法的意识。

3、情感与态度:通过小组调查、数数活动,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感知以10当一的优越性,自主建构新的计数单位十。理解计数单位一和十。

课前准备:

1、学具:小棒100根。

2、课前调查活动:调查生活中哪些方面存在数。

二、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动手操作为主,让学生的操作中启迪思维,在合作交流活动中体验数学,体现自主探索的优越感。感受数学活动的有趣性,初步渗透数学的生活性。

三、说教学流程。

(一)检查课前调查并复习。

[教学预设:学生说出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师:同学们,老师布置你们回去调查生活中哪些方面存在数,现在请你们四人小组里面互相说说你发现生活中哪些方面存在数。并且说说这些数个位上是几,十位上是几,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巡视指导)。

师:刚才有的小朋友说的物体的个数超过了20个,你们还会数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数100以内的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知学习新课的必要性]。

(二)探究新知。

1、数一数。

(1)师:这一共有多少根小棒?说一说你是怎么数的?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分组讨论,然后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向全班汇报数小棒的方法。

(2)优化数法,练习10根10根数,边摆边数。

[教学预设:10根10根数,因为最快。]。

那我们也像那个小朋友一样,10根10根数,并且我们利用带来的皮筋,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

师:小朋友们想一想,1捆是10根小棒,那么10个一就表示1个什么?2捆小棒表示2个什么?5捆,8捆又表示什么?数一数一共捆了多少捆小棒。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计数单位十和一]。

(3)学生跟着老师在一次十根十根数100根小棒。并用皮筋把10捆捆在一起。

(4)明确十进关系。

10个一是1个十,10个十是一百。

2、圈一圈,数一数。

数p2练习。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3页练一练,第1题。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3、游戏:接力赛。

教师说清游戏规则:两人做游戏,一人说出3个有规律排列的数(如34、36、38)另一人接着按规律再数出3个数。

4、练习5(开放题)。

四、总结:谈自己本课所学到的知识。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以学生动手为主,让学生在自己操作中去体验数学,发现数学知识,让学生体会数学和生活密不可分,数学其实就是来源于生活。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通过对比,优化数学方法方面进行了一些大胆有益的尝试,优化数学方法是教学改革中的一大亮点。我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经历一个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对于多种数法出现后,我问学生你最喜欢哪种数法?为什么?引导学生比较各种数法,选择合适自己的数法。通过优化数法,大家觉得10个10个数比较好后,自然的就引入到了对计数单位的认识环节。并且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了十进关系。在练习中,我注意由易到难。不仅对基础知识进行了巩固,还安排了开放式题目,让基础知识得以升华。并且我没有死用教材,把书上的按规律填空,改成了以做游戏的方式出现,这样符合了这个阶段孩子的实际情况,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在愉快中教学。在课后,我感觉班上的孩子基本能掌握几种方法数数,但对十进关系,有的孩子掌握还不是那么很好。我感觉新教材的编排给了老师更大的思考空间,看来老师要花的功夫还很多很多,我会为之努力,为了让每个孩子都有所进步,学有所用。

小学数学《百分数》说课稿

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百分数的认识”。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第十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百分数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分数,特别是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分之几”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

教学。

这一内容是学习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和用百分数知识解决问题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百分数在学生生活社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大部分学生都直接或间接的接触过一些简单的百分数对百分数有了一些零散的感性认识所以在教学中我从学生实际入手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感知并能正确地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真正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新课标的要求是“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结合本节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知识现状和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解释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过程性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真正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会主动的将生活中的数据加以收集理解。

3、情感态度目标:结合相关信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与勤俭节约的思想品德教育。

4、个性品质目标:在学习中充分的让学生发挥个性特长,体现课堂中的生命化教育。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通过认真分析教材,贯彻新课标的精神,并结合小学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生活化、活动化的问题情境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和问题意识,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因此在导入新课时,我通过亚运会精彩瞬间与奖牌引入,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2、知识迁移,以旧带新。

对教学影响最大的是学生已有的知识,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水平,巧妙的推进新课的教学。因此在进行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复习旧知,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带领下逐步完成“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学习。使教学过程自然,顺畅,让学习新课变成是对已有知识的巩固,让学生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就学会新知识。

3、循循善诱,适时启发。

教师要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最终的结果。在教学中多采用启发式的提问,给学生指明方向,让他们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

古人云:“授之以鱼,受用一时,授人以渔,终身受用”。现代教育要交给学生方法,交给他们终身受用的知识。因此在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新课标理念下,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1、注重数学学习的情感化。

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我尊重并引导学生大胆表达自已内心的想法,营造了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乐于交流合作。在学习活动中尝到成功的喜悦,建立自信心。

2、注重数学学习的活动化。

生活的中心是活动,课堂教学的本质应该是活动的,要让学生“活”起来,必需先让学生“动”起来。小组活动是学生喜欢的学习活动形式之一。把数学教学与活动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激发学习动机。

3、注重数学学习的自主化。

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有效的学习方式,主动进行学习,学生学得积极,教师教得轻松活泼。这样实实在在地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使其参与新知的认知过程。

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者百分比。

写法:2。5%读法:百分之十点五。

300%百分之三百。

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分数百分数。

既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只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

也可以表示某个具体数量。倍数关系。

(这样的板书设计力求简明扼要、条理分明、布局合理,体现形式美和简洁美。把知识的重点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睛前。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加深学生的印象)。

《质数和合数》五年级数学评课稿

听了张老师执教的《质数和合数》,这节课学生的兴趣很浓,发言很积极,效果也很好,下面谈谈我的听课感受。

在教学中张老师努力放手,让学生从自己的思维实际出发,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时间,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索、尝试、讨论、交流,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共同发展。学生经历和感受了合作、交流、成功、愉悦的情感体验。放在让学生自主探究概念的本质属性上,即让学生动用多种感官,对提供的实例进行观察、比较,自己去发现,去揭示。这样不仅着眼于让学生经过自主探究,能够主动地建构概念,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在课中,老师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敢干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分类、讨论、质疑、释疑、归纳、验证,经历了知识的发现和探究过程。

概念之后,张老师纯粹放手让学生找出1——100中的质数,让学生从自己的思维实际出发,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时间,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索、尝试、讨论、交流,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共同发展。学生经历和感受了合作、交流、成功、愉悦的情感体验,因而整节课同学们情绪高涨,兴趣浓厚,学生在兴趣盎然中也掌握了数学基本知识,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小学数学《质数和合数》说课稿

《认数》是一年级上册第十单元的内容。教材尊重了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直观到抽象。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试着摆一摆、数一数,使学生直观认识“一”和“十”是计数单位,体会要知道十几,看有一捆小棒和几根小棒组成。然后通过直尺上的数字,使学生不仅正确认数,而且对20以内数的顺序有了了解。最后通过一系列练习,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巩固数数和读数。

二、备课设想。

这一节课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这节课我是这种设计的。

(一)问题----在童话中生成。

每个小孩都喜欢听童话故事,看童话书,根据这一特点,我出示了色彩鲜艳的图画数字,创设童话情境,目的在于引发孩子的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环境。

(二)问题----在操作中解决。

这一环节是获取新知的过程,教学中我将以学生自立操作为主,环节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骤是在活动中感受体验计数单位“十”和“一”。

通过猜数引出10个一,并在捆小棒的过程中知道10个一是1个十,这仅仅是激发孩子学习情趣的一种策略,更是让孩子通过做和猜的活动,发展数学意识。

第二步骤是游中感受数的组成。

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游戏是认识的兴趣和情趣的兴趣之间的一种缓冲地区。游戏可使学生轻松、愉快、有效地掌握知识,也可发展学生的灵敏性,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所以我让两名学生进行摆放比赛游戏,让孩子认识到十几的组成,并在反复的摆放中加强巩固十几是由1捆和几组成的。

第三步骤是在观察中了解数的顺序。

培养学生的数感,不是在教师讲解中获得的,而是要让学生自己感受体验。所在在最后,我让学生在读直尺上数字的过程中感受体验数的大小顺序,这在一定程度上让他学会数学地思考。

小学数学《百分数》说课稿

1、教材分析: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是青岛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八单元百分数中较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的概念和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是这部分内容的`基础,学生只有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才能正确地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分析对于百分数,学生在生活中已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如何激活学生的相关经验,适时进行数学化,让学生完成百分数意义的建构,是本课教学的关键。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读、写法,能利用百分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经历百分数意义的探索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交流讨论。

(3)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相关信息,让学生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重点:借助生活经验,通过生活实例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难点: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和联系。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节课我在教学中主要体现以下的教学方法:

1、选择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情境导入新课,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生动、有趣的资源。新课开始,联系学生生活的具体实例引出百分数,再让学生试着找出日常生活见到的百分数,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这节课主要通过几条信息让学生探索、发现规律,进而概括百分数的意义。然后让学生自学课本,理解百分数的读、写法,发挥教科书的示范作用。最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数与百分数的区别,进一步深化百分数的意义。这样教学循序渐进,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同时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自主探索、独立学习、合作交流,逐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初步的概括能力和自学能力。

2、利用所学的知识去探索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初步的创新能力。

针对以上教材学情的分析及对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把握,我设计了以下由三个环节构成的教学流程。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近视率的统计、学校兴趣小组情况、产品合格率、饮料及毛衣的成份等图片,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信息,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百分数。然后让学生交流在生活中发现的百分数,说说是从哪里收集的。由此引出课题并板书。

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学习活动来引导学生逐步展开对百分数意义的探究。

活动一,概括百分数的意义。

活动二:自主学习百分数的读、写法。

活动三:自主探究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与联系。

课件出示一组含有分数的关于奥运会筹备情况的数学信息,让学生辨别其中哪些分数可以改成百分数,哪些不能。

学生在做出判断后,组织学生讨论百分数和分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并小结。

成思维。]。

第三个环节:巩固基础,拓展提高。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活动。

第一个活动:明辨是非。在这里出示一组基础判断题,考查学生关于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的掌握情况。

活动二:我是设计师。这是一个拓展活动。发给每位学生已标明百分数的方格纸,让他们用涂色的方式设计出喜欢的图案。

活动三:看信息、谈想法。在这里我展示多条有关耕地面积、环保调查、水资源状况等方面的含有百分数的信息。让学生说一说想法。

《质数和合数》五年级数学评课稿

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是“重点导学、疑点导练、精讲点拨成就有效课堂”,现结合活动主题谈自己几点收获:

1、导入有效、铺垫扎实。

课前复习2、5、3的倍数特征为寻找100以内质数、判断质数和合数做足了铺垫,在引新课时,说“自然数还有新的分类标准?”一下子抓住了学生探究的心,很想一探究竟。

2、重点导得准、疑点练得巧。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教师没有让学生反复记,而是采用了质疑的方式,“在更大的自然数中,还有没有1个因数的”加深了1的特殊性,处理的细致、明了。对于易混的知识点采用了判断的方式,学生通过举反例巩固了刚学与已学的知识之间的联系,如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等等。对于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质数、合数采用了对比教学,当引课时由与奇、偶数不同的分类方法引出,认识了质数、合数后,又让学生从20以内的奇、偶数中找质数、合数,在练习中又将二者密切练习,给了学生一个清晰的概念。

3、巩固练习注重层次性、拓展性。

每一次的练习出现时都具有一定的层次,由浅入深,先是对刚学知识的运用,而后是具有争议或开拓思维的题目,学生迎接挑战的兴趣也会随着提升。

建议:

1、如果把填写精要交流和写1-12的因数放在课前完成,这样节省出的时间留给后面环节,就不会显得紧张了。

2、再找100以内质数时,小组合作效果是不是会更好?

小学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说课稿

《乘法估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p59页的教学内容,包括例2以及相关的'练习。

(二)教材简析。

本课是在三年级上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的基础上来进行学习的。此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整十整百数乘法的口算方法,能进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学好本节课内容,能为今后学习多位数除法估算以及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做好知识上的准备。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结合学生的知识现状和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过程,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初步理解估算方法。

2、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解释估算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比较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估算意识。

难点:合理选择估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为了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我设计了估座位数、准备钱买书、师生互动等生活场景,激发学生的主体探究热情,让学生主动结合生活情境进行估算。

2、说学法:本课设计力求突出“自主学习实践感知”的特点,采用个体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创设有利于学生参与探索活动的学习情境,使学法与教法和谐统一在“促进学生能力发展”这个教育目标上。

三、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引出新知。

1、口算。

20×20=24×10=40×50=12×30=。

2、下列算式,你能估算各题的结果吗?你是怎样想的?

28×4≈62×7≈。

(二)创设情景,自主探究。

1、创设情景,引出主题。

紧接着问:“能坐下吗?”是什么意思?又问:要比较座位数与人数的大小,必须先求出什么?(座位数)你会列式吗?(板书算式:18×20)。

再问:只要比较座位数与人数的大小,需要知道准确的结果吗?(不需要)既然不需要,那我们就试着用估算去解决会比较便捷一点。

2、尝试估算,探索方法。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

3、巧理信息,探究明理。

根据学习卡(一)的内容,四人小组交流误差产生的原因,完成学习卡,小组汇报。

根据学生汇报的结果分析小结:估算的时候我们可能把因数看大了,这时估算的结果比实际结果大,也可能会把因数看小了,这时估算的结果比实际结果小,不同的估算方法会有不同的估算结果,但都会与实际的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的误差。

4、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在刚才讨论的基础上,逐步理清,在第(3)种方法中,采用估小的方法得到的360都大于350,那么实际结果应该比360还要大,肯定能坐下350人。同时指出:虽然估算的方法有很多,但在这道题中,用估小的方法来进行估算,相对而言比较有把握解决“够不够坐”的问题。

5、指导看书,质疑释疑。

(三)、应用提高,巩固深化。

1、随堂练习,检验效果。

让学生独立完成书本p62第10题第一行和书本p59做一做。

2、配对练习,突破难点。

在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后,让学生帮老师拿个主意,应该选择下面哪种建议?

a、12看成1010×19=190(元)。

b、19看成2012×20=240(元)。

在学生的争论中,让学生逐渐明白:像这种准备钱购物的情况应该尽量选择估大的方法来进行估算,才能更为有效地解决问题。

同时作出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由于因数的不同特点,估算的方法可能有几种,但我们在解决不同的情景问题时,一定要考虑具体情况,灵活地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四)、实践生活,升华教育。

设计学生采访的师生互动环节,巩固所学知识。

内容a、我们组采访的是()老师,他家每月水费支出大约是()元,一年大约支出水费元。我们是这样估算的。

内容b、我们组采访的是()老师,他每天批改作业()本,每个星期(5天)大约批改作业本,每学年(40个星期)大约批改作业本。

看到这么大的数字,你有什么感受或想法?

(五)、互动总结,课外延伸。

互动总结: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又有什么收获呢?

课外延伸:请你把你是怎样用估算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小故事记录下来,写一篇生动的数学日记。

小学数学三年级《认识分数》说课稿小学数学三年级思维导图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整数是单位“1”的叠加,而分数是单位“1”的均分,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是学生认识数的一次质的飞跃。

本节课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几分之一既是一个分数,又是一个分数单位,对以后认识几分之几、分数大小的比较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分数,能结合具体图形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直观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几分之一的认识过程,体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的活动经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具体实例,感受到数由整数向分数的扩展,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直观演示法、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五、教学具准备。

学具:每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若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彩笔,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纸片,1分米长的线段,两分米长的绳子。

小学四年级数学《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说课稿

1、教学内容。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是人教版数学第八册的内容,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在生产和日常生活有广泛的应用。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的基本性质得基础上教学的,是本套教材内容的第四单元。而本节课内容是这个单元的最后一节课,主要属于掌握知识教学。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问题。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可以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2)、能正确地按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3)、使学生理解保留小数位数越多,精确程度越高。

3、教学重、难点。

4、教法、学法。

根据本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突破重、难点,按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主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概括——应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

二、说程序设计。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获得,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些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把下面各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似数。

986534587413198210。

2、下面的里可以填上哪些数。

32()645≈32万47()050≈47万。

问:(1)你是怎么想的?(2)四舍是什么意思?五入呢?

(二)、新授课。

1、导入新课。

(1)、有时我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商店买菜,电子称上显示价钱是7.53元,可是商店阿姨只收我们7.5元,这是为什么呢?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往往只需要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就可以了,那如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一内容.(板书: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2、讲授新课。

(1)、出示例题情境图。

生:思考。

师: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同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相似,都可以根据“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3、以该同学的身高为例进行讲解保留两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整数的方法。

4、把课本上的例题以练习的形式让学生做。

师:作必要的讲解和分析。

注意:保留两位小数,就要看第三位是舍还是入。保留一位小数,就要看第二位。保留整数,就要看小数部分的第一位即十分位的数。

问:1.0和1数值相等,它们表示的程度怎样?

a、让学生明确保留一位小数是1.0,原来的准确长度在0.95与1.04之间。

b、让学生明确保留整数1,原来准确长度在0.5与1.4之间。

即小数保留的位数越多,精确的程度越高。保留一位小数1.0,它是一个近似数,因此十分位上的0不能去掉。

a、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取近似数值,如果保留整数,就看十分位是几;要保留一位小数,就看百分位是几;......,然后按“四舍五入法”决定是舍还是入。

b、取近似值时,在保留的小数位置里,小数末一位或几位是0的。0应当保留,不能去掉。

(三)、完成课本74页的“做一做”。

独立完成,个别上讲台演做。提问其思考的过程。

(四)、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75页练习十二的第1题。

2、完成课本75页练习十二的第2题。

3、把下面各小数四舍五入。

(1)、精确到十分位。

3.470.2394.08。

(2)精确到百分位。

5.3346.2680.495。

4.思考。

9.996保留两位小数是()。

(五)、布置作业。

三、说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掌握知识教学,在上课之前自己感觉整节课的设计挺不错的,开始的分类,由放到收,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而在知识点的获取时,让学生主观发现,分析比较,概括出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整节课的设计,总体感觉还是比较适合学生的思维发展的,在结构上,我也注重了前后呼应,使整堂课也显得比较紧凑。

但是上完之后,我总觉得:学生掌握得不好,尤其是根据“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这里需要学生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去思考,但学生的逆向思维似乎都比较欠缺,这是我对学生在能力上的估计不足。整节课时间比较紧张,后面巩固练习和课小结的环节有点匆匆过场的味道,与自己曾设想的场景有一定的差距。自己激励性的语言还欠缺,这也将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

我觉得通过这一节课我学到了好多,作为一名教师,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设计课程,要考虑到学生。在今后的日子里,还得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四、说板书设计。

更多相关的小学数学说课稿推荐:

小学数学说课稿《分数的初步认识》。

小学数学说课稿《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小学数学面试说课稿《长方体和立方体的认识》。

新课标小学五年级数学《质数和合数》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能够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重难点:质数和合数的概念。根据概念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互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简单回顾因数和倍数的知识。

2、让学生列出1—20各数的因数,小组比一比,看谁列得快。

3、请同学们观察自己列出的这些数的因数,看看它们因数的个数有什么特点。(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汇报)。

4、让学生按照汇报情况把这些数进行分类。

5、引出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因数只有1和它本身的数叫质数(也叫素数);除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其他因数的数叫合数。(同时板书)。

明确质数和合数的概念,结合刚才的分类进行初步理解。

1、在刚才的分类中,1好象没有被分到哪一类,那么1是质数还是合数呢?

学生独立思考,根据概念判断,踊跃汇报。

3、组织学生做“我说你判断”的游戏,同桌之间互相说出一个数,请对方根据概念判断其为质数还是合数。

4、我们已经找出了10以内的质数,那么,大家能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吗?

小组讨论找100以内的质数的方法,根据找10以内的质数的方法找,发现用这种方法找太慢。

5、对,逐个判断比较麻烦,是否有什么方法可以很快地找出来?用排除法可以吗?

6、下面同学们就用排除法来找一找100以内的质数。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商讨寻找质数的方案。

7、同学们的方案真是严密呀,一个都不漏掉。现在同学们把课本24页表格中的自然数用排除法找出质数吧。

按照小组讨论的方案依次划掉不是质数的数,完整划出100以内自然数中的质数。

三、阅读材料,知识拓展,进行课堂练习。

1、让学生阅读教材第24页阅读材料“分解质因数”,了解如何对一个数分解质因数。

学生阅读材料,明确质因数的概念,知道如何对一个数进行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分解成几个质数的积。

2、说出几个合数,让学生对这几个数进行分解质因数:36、42、144、228。

3、让学生做练习四第1、2、3、题。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个别指导。)。

四、总结。

组织学生说说这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以及有些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质数和合数。

因数只有1和它本身的数叫质数(也叫素数)。

除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其他因数的数叫合数。

规定: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10以内的自然数:2、3、5、7是质数;4、6、8、9、10是合数。

新课标小学五年级数学《质数和合数》教案

1、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意义,并能正确辨析。

2、能熟记20以内的质数。用筛选法编制100以内的质数表,掌握初步分类的数学方法。

3、使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得到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及其特征。

2.初步学会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难点。

区分奇数、质数、偶数、合数。

教学准备:

1、学生有关质数合数的学具:1-12的约数的纸片(学生已经提前写好),教师准备也准备相同卡片。

2、1-100的数表(学生已经用不同颜色的笔依次划去了2、3、5、7的倍数,2、3、5、7本身留下。)。

3、课件或小黑板写好了判断题,填空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约数和倍数?

2、找出13、14的约数。

14的约数中包含2,那14就是2的倍数,它能被2整除,这样的数又称为什么数?

引入复习偶数和奇数的意义。(板书)偶数和奇数是把自然数按什么标准来分类的呢?(板书)。

你能说出1-12中的奇数和偶数各有哪些吗?(生答后,师板书)。

自然数中不是奇数就是偶数,奇数加奇数等于什么数?(偶数)8等于哪两个奇数之和呢?(板书8=3+5)。

生:什么叫奇质数?师:奇质数是指又是奇数又是质数的数。

生:那什么叫质数呢?师:那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质数这个新名词和它的伙伴“合数”。

二、新授。

首先请同学们拿出写好了1-12的约数情况的学具纸片,

例1.写出下面各数的所有约数:

1的约数:2的约数:3的约数:4的约数:

5的约数:6的约数:7的约数:8的约数:

9的约数:10的约数:11的约数; 12的约数:

(一)引导学生归纳。

1.按这些约数个数的多少,可以分为哪几种情况?

2.分组讨论后汇报。

3.引导学生说明:

有一个约数的。(板书:有一个约数的)。

有两个约数的。(板书:有两个约数的)。

有三个约数的,有四个约数的,有六个约数的。

教师提示:像有三个、四个、六个甚至更多的约数,我们把它们归纳为一种情况,用一句话概括为有两个以上约数的。(板书:有两个以上约数的)。

(二)按约数个数的多少,把自然数分成三种情况。

1.分组再讨论。

2.汇报讨论结果。

3.引导学生说出:1的约数是:1(板书:1的约数:1)。

有两个约数,它们分别是:

板书:2的约数:1、2。

3的约数:1、3。

5的约数:1、5。

7的约数:1、7。

11的约数:1、11。

有两个以上的约数,它们分别是:

板书:4的约数:1、2、4。

6的约数:1、2、3、6。

8的约数:1、2、4、8。

9的约数:1、3、9。

10的约数:1、2、5、10。

12的约数:1、2、3、4、6、12。

(三)观察比较发现特点:

1.观察2、3、5、7、11的约数,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

2.观察4、6、8、9、12的约数,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

3.教师明确:根据这些数约数的个数的多少,给这些数分类,也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知识,质数和合数。(板书课题:质数和合数)。

(四)质数、合数的定义。

1.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板书)。

2.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板书)。

3.教师提问:1是质数还是合数?

学生明确: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因为1只有一个约数,既不符合质数的特点,又不符合合数的特点。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板书)。

(五)按约数个数的多少给自然数分类。

三类:质数、合数和1。

2.教师提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关键是找什么?

关键:找约数的个数。

(六)教学例2.

1.判断下面各数,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17 22 29 35 37 87。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教师强调:熟练运用找约数的方法,这种做题法是做对题的关键。

2.反馈练习:下面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

19 21 43 67。

(七)介绍100以内的质数表。

1.除了用找约数的方法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还可以用查质数表的方法。

2.用质数表检查例2。

检查方法;表中有17、29、37,说明是质数;

22、35、87表中没有,又不是1,说明是合数。

3.教师提示:要熟记20以内的质数。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17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教师提示:古希腊的数学家就是用这种方式找质数的,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用这种方法找100以内的质数。

2.检查下面各数的约数的个数,指出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分别填在指定的圈里,再用质数表检查。

小学五年级数学《真分数和假分数》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第二课时的第53页《真分数假分数与带分数》。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学情、说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新课程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与体验。所以教材为了加强教学的探究性,很多地方都只是展示了知识生成和教学活动的过程,对基本知识和概念都不直接出示。让学生通过看一看、画一画、想一想、比一比等活动进行体验。《真分数假分数与带分数》在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3页,教材通过具体的实例,借助直观,提出问题,引入真分数、假分数的概念。为了让学生建立真分数、假分数的概念,教材充分提供的直观材料,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含义。这些直观材料是用图形的等份,揭示真分数、假分数的意义大小。这些直观材料都具有数形结合的特点,这些材料有利于从两个方面帮助学生建构概念的意义。

而教材注重以分数单位为生长点,安排了操作和比较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首先,通过涂色,有序地表示一些真分数和假分数,感受真分数到假分数的分数大小变化。然后,加深对分数单位的认识。画图是对分数大小的直观感受,通过画图,学生可以清楚地认识到不同分数所含有的分数单位。最后,及时比较,对例题中的分数进行分类。学生根据分子与分母的关系大多分成三类,在此基础上,揭示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

1、知识与技能。

认识真分数、假分数与带分数;会读写假分数和带分数;

掌握真分数、假分数与带分数的特征,明确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认识真分数、假分数与带分数,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分数知识充满好奇心,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真分数、假分数与带分数.。

教学难点:

明确真分数、假分数与带分数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真分数假分数与带分数》这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再次认识分数,学生在三年级已有了初步认识分数的经验基础,但那时主要是从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角度来学习的,认识分数都是真分数,而现在,引入了假分数,这就需要学生打破原有的认知结构。但又因真分数在学生心中根深蒂固,而假分数表示什么?在单位“1”不够取的时候怎样理解?在生活中假分数又有怎样的现实意义,学生并不明白。因此,建构对假分数意义的理解是个关键,同时也是难点。教学中引导学生“经历”“感受”和“体验”概念的建立,结论是探索过程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复习导入:

师示出这个假分数,让学生说说这个假分数的意义。

(二)、新课讲授:

1、教学真、假分数。

(一)、分别涂色表示下面各分数;先让学生涂色,然后展示,接着集体订正。思考:这些分数都是把什么看做单位“1”的呢?分数单位分别是什么?你在涂这个分数时是怎么涂的?把你的想法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分析意义表示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个圆的,里面有4个,所以要涂这样的4份。(意图:循序渐渐,从学生已有认知经验出发,利用分数单位的累加引出假分数,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对假分数有个初步的感知,为进一步研究假分数做了孕伏。)。

接着再涂色表示,图文结合:让学生说说涂色过程中的想法。如:表示把一个圆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这个圆的,里面有11个,所以要涂这样的11份。

(二)、观察、比较给这些分数分类。先让学生自己分类,接着同桌交流想法,最后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1(分子比分母小)。

(2)(分子等于分母)。

(3)(分子大于分母)。

(三)、揭示真、假分数概念: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

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假分数。(意图:图文结合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顺势而为,重点突破对真假分数意义的理解。)。

同桌合作例举一组真分数、一组假分数(了解了真假分数意义后再通过举例加深对真假分数的区别进一步的理解。)。

(四)、观察、比较给这些分数比1大,还是比1小?

2、教学带分数。

(1)、让学生自学课本53页有关带分数的段落,汇报自学收获。(如:让学生例举带分数,带分数的读法,带分数的概念。)。

有些假分数的分子恰好是分母的倍数,它们实际上是整数;有些假分数的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这样的假分数可以写成带分数。

(3)、例举带分数。

(三)、随堂练习:

1、判断真、假分数。

2、根据图意填分数。(意图:对假分数理解的进一步深化。如:、)。

3、用直线上的点把、、、、、、这些分数表示出来。(意图:借助直线让学生直观对真假分数有更为系统和整体的认知。)。

(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六)、板书设计: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小学数学五年级《因数和倍数》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号。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倍数和因数》(同时板书)我的说课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首先我来说说对教材的理解,《倍数和因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它属于数与代数的认知领域,是在学生初步认识整数和自然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以及分数的约分,通分和四则运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本部分知识节课将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并掌握求一个数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2、能力目标:让学生初步意识到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非零自然数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互相合作,互相学习的习惯,并注意对学生有序思维的培养。

围绕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节课的。

教学重难点(课件)。

教学重点: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教学难点: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说教法。

其次说教法和学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本节课我采用情景教学法、活动教学法等方法进行教学。

说学法。

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

三、说设计思路。

这节课我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更换了情景。整体的设计思路是以庆祝我校成立30周年文艺演出为主线贯穿始终,从开始出示入场券到最后的抽奖环节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流程图),设计的情景、活动,并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始终体现了在趣中学、试中悟、做中得的原则,使学生学的实在、学的轻松、学的忘返。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设计思路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以“入场券”为情景,引入新课。

课堂伊始我给每位同学发一张庆祝我校成立30周年文艺演出的入场券,(排:30的最小的因数号:自己学号的最小倍数),问根据这张入场券你们能找到自己的座位吗?要运用到什么知识来解决呢?同学们观察后说:“要运用倍数和因数的知识”。(设计意图:由此通过这张特别奇怪且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入场券,引入课题,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以“舞蹈”排队列,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概念。

为了文艺演出能圆满成功,学校各艺术队正在积极准备着呢!瞧,舞蹈队的老师正在发愁呢,怎样给12位同学排队形,要求每排的人数一样,问每排站几人,可以站几排,能给舞蹈老师想办法?(继续追问)请你用乘法算式把自己的排法表示出来。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很快编排出六种不同的排法,并写出相对应乘法算式。在此我结合算式4×3=12,介绍像这样的乘法算式,3是12的因数,4是12的因数,12是4的倍数,12是3的倍数。接着要求学生根据6×2=12同桌说一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再通过“能说4是因数,12是倍数吗?进行反例教学。

(设计意图:通过为校舞蹈队编排队列,学生经历了“算式与图形相结合”的过程,为理解概念提供了帮助,并结合具体的乘法算式,理解倍数和因数意义,体会倍数和因数是相互存在的关系,从中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品质。)。

以“合唱队”挑队员,探讨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

刚才同学们积极思考,给舞蹈老师想出了多种编排队列的方法,现在合唱队的老师更着急了,因为报名合唱队的人数太多了,必须筛选,最后决定挑选每个班学号数是12的因数就可以参加排练,请问我们班谁有幸被参加呢,你能找出所有符合条件的同学吗?(课件)找一个数的所有因数是本节课的难点,在此不必急于告诉学生方法,而是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探索,对学生出现的情况我作了充分的预设:

2、有同学的可能是用除法想:12÷()=()除数和商都是12的因数;我及时肯定了这两种的方法,但是都出现同一个问题:无序,从而导致重复、遗漏现象。为了解决问题,我再次放手,小组交流,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探究”怎样找才会有序,找到什么时候为止”?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最后师生达成共识: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一组一组的去找,最后找到两个数接近为止,(关键字一一对应有序相接近)从而在互相评价、充分比较、集体交流中感悟有序思考的必要性和科学性。这时我问:还有别的方法吗?同学们想了想,摇摇头,老师这有一种方法,想学吗?于是我隆重推出u型法,举例操作。老师讲解后,同学们通过对比,观察上述几种方法后,觉得u型法简洁,易操作。

如果选择标准改为16、36的所有因数,又有哪些同学将有幸参加呢?并观察这些被选上的学号,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学生通过练习对比,观察发现:“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一个数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以“管乐队”找倍探讨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管乐队的老师也在不闲着,正在制定训练计划了,规定每个月中,号数是3的倍数为训练日,聪明的同学你们能写出训练的日期吗?相对于找一个数的因数而言,找一个数的倍数就简单多了,在此我设计了两个问题,什么样的数是3的倍数?怎样找才能有条理?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最后得出3的倍数从1倍开始找起,以此类推。再问:刚才我们是在一定的范围中找出了一个数的倍数,要是在自然数中找的话,能找出多少个呢?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在小组交流得出“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数是它本身,一个数最大的倍数(没有),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无限个)

设计意图:在此环节中学生从有一定范围到没有范围中一个数的倍数,充分发展想象空间。

(四)、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巩固新知。我设计了两个环节:

1、写出自己入场券的排数和号数(课件)。

排:30的最小因数号:每人学号的最小倍数。

为了庆祝文艺演出圆满成功,准备在演出结束后有个抽奖环节(出示抽奖规则):

1、凭自己座位的号数参加抽奖,2、座位的号数符合题目的要求即为中奖,3、奖项分设一、二、和三等奖)(课件)这里要借助抽签软件,具体操作如下(介绍每奖项的设计目的)。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的操作,班级气氛达到高潮,学生不仅巩固了新知,而且能在玩中学,学中乐,充分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

五、说板书设计。

最后说说板书设计,我的板书自然、明了,充分展示教学内容,让学生一目了然。

总之,本节课我以教材为依托,以生活为背景,以学生探究为主线,使学生在经历的活动中,学到有用的数学,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大家!

小学数学五年级《因数和倍数》说课稿

一、说教材。

《因数和倍数》是小学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也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部分最重要的知识之一。《因数和倍数》的学习,是在初步认识自然数的基础上,探究其性质。其中涉及到的内容属于初等数论的基本内容,相当抽象。在这一内容的编排上与以往教材不同,没有数学化的语言给“整除”下定义,而是在本课时通过乘法算式借助整除的模式na=b直接给出因数与位数的概念。这节课是因数与倍数的概念的引入,为本单元最后的内容,以及第四单元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提供了必须且重要的铺垫。

二、说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复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整除、因数、倍数、质数、合数、偶数、奇数、分解质因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互质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等概念及其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让学生经历数的整除的有关知识的整理复习过程,培养学生整理复习的能力,进一步完成认知结构。

3、进一步培养学生整理的意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说教学重点:质数、合数、分解质因数、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算理。难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四、说教法学法:

1、遵循学生主体,老师主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线的理念,利用学生对乘法的运算理解概念。

2、小组合作讨论法。以学生讨论,交流,互相评价,促成学生对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进行优化处理,提升。巩固学生方法表达的完整性,有效性,避免学生只掌握方法的理解,而不能全面的正确的表达。

五、说教学过程:

(一)知识点梳理:

让学生经历数的整除的有关知识的整理复习过程,培养学生整理复习的能力,进一步完成认知结构。

(二)巩固练习:

通过整理复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整除、因数、倍数、质数、合数、偶数、奇数、分解质因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互质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等概念及其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六、课后反思。

1、教学方法单一。

2、课堂气氛不活跃。

3、应该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新课标小学五年级数学《质数和合数》教案

课件。

2.学具准备: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若干、小组合作表格。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有关数的知识。

(出示数字卡片:把2、13、9、12、7、16、15贴在黑板上。)。

师:看到这些数,你想到了什么?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质数与合数的知识。(板书课题:质数与合数)。

[通过复习,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一)操作,感悟。

师:请两个同学商量一下你们想研究哪个数。

(学生商量研究的数。)。

师(出示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今天,我们就借助这些小正方形帮助我们理解。

我来提出活动要求:

(1)你们研究哪个数,就从学具袋中取出几个正方形。

(2)用你们选好的正方形来拼摆长方形或正方形。能摆几种,就要摆出几种。

(3)将你摆的结果,填在表格中。

同时请你思考问题:

(1)你用几个小正方形拼出了你的长方形或正方形?

(2)你是怎样拼的?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或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两个学生利用学具独立操作、拼摆。)。

(学生依次汇报自己拼摆的结果,教师用电脑演示学生汇报的结果,并展示图形。)。

(二)发现图形与算式的关系。

师:你们看,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宽与正方形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图形消失,出示乘法算式:7=7×1。)。

生:长与宽相乘就得到了正方形的个数。

师:用××个小正方形,可以拼出几个长方形?所以写出了几个乘法算式?

(学生根据自己拼摆的结果作出相应的回答。)。

(三)发现算式与因数的关系。

小学数学《一个数除以小数》说课稿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21、22页的例5、例6及“做一做”,练习四的部分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计算。

2.培养学生的分析、转化及归纳的能力。

3.使学生体验到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师: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请同学们试着在练习本上做一做下面的题目。(出示20.4÷24,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

师:刚才同学们做得都很好,谁能给大家说一说怎样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生发言)。

(一)学习例5。

师:同学们,再过几天就是教师节了,为了庆祝教师节,美术小组的同学精心布置了学校的宣传栏。学校为他们买来一些荧光纸作装饰。(课件出示:学生装饰宣传栏的动画,接着出现对话:荧光纸0.85元一张,买荧光纸共用去7.65元。)。

师:从图上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师:怎样列式呢?

生:7.65÷0.85=(师板书算式)。

师:这个算式和我们刚才做的题目有什么不同?

生:刚才题中的除数是整数,而这道题的除数是小数。

1.初步探究计算方法。

师:请大家想一想,能不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呢?如果能,请算一算;如果不能,请试着把它转化为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生1:我想,可以把7.65元和0.85元都换成用“分”作单位,这样原式就转化成了765÷85,就可以计算出得数了。

生2:我觉得也可以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0倍,这时只要计算765÷85就可以了。

生3:我们刚学过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我想就把这道题看做7.65÷85来计算,根据商的变化规律,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了100倍,商就要缩小到它的,这样也可以算出7.65÷0.85的商。

2.交流,评议。

师:同学们通过动脑筋想到了不同的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比较好?

生1:因为第1种方法只适合能够进行单位换算的一些数量,而第3种方法换来换去的有点麻烦。所以,我觉得第2种方法比较好。

生2:我也认为第2种方法比较方便,而且适合各种情况。

师: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可以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把7.65÷0.85转化成765÷85,也就是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3.竖式的书写格式。

师:在转化时要注意“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这一转化过程如何在除法竖式中体现呢?(出示竖式)。

师:要想把除数转化成整数,要扩大到它的100倍,小数点可以向右移动两位。其实,只用划去除数中的零和小数点就可以了。(划去除数中的零和小数点)。

师:要想把被除数转化成整数,用同样的道理,只用划去被除数中的小数点就可以了。(划去被除数中的零和小数点)。

师:这时,原式就转化成了765÷85。

(完成如下图所示)。

师:请同学们自己也照这样试一试,并把竖式补充完整。

(学生完成7.65÷0.85并组织学生相互评价)。

(处理第22页“做一做”第1题)。

师:请大家先认真看清题意,可以同桌两人先互相说一说,然后再计算。

(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三)总结归纳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请大家想一想,怎样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呢?(小组讨论之后,汇报交流)。

1组:我们认为,在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关键是要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然后再按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

2组:在转化时要利用商不变的性质,就是说,除数扩大多少倍,被除数也要扩大相同的倍数。

3组:转化时,也可以看除数有几位小数,就把小数点各右移几位,同时被除数的小数点也要同时向右移动几位。

师:在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先要看清除数有几位小数;再把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然后再按照除数是整数的方法进行计算。

(一)小组接力赛。

1.处理练习四第1题第一行。

(先独立完成,再同桌交流,然后用展台让部分学生的作业向全班展示,并评价。同时提醒答案不正确的要订正。)。

2.处理练习四第2题。

(课件出示鸵鸟和天鹅对话画面)。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鸵鸟的体重是天鹅的多少倍?

师:谁能把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

(课件出示:鸵鸟是世界上最大的鸟,重134.9千克,天鹅只有9.5千克,鸵鸟的体重是天鹅的多少倍?)。

师:这个问题大家有信心解答吗?

生(齐):有!

(生独立完成,交流订正。)。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1:我学会了怎样计算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

生2:我知道了在遇到新问题时,要善于动脑,把新知识转化成已学过的知识,就能解决问题了。

生3:我还认识到了学习数学是很有用的,它可以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一个数除以小数”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