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教学的“导航”,可以帮助教师抓住重点,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和资源。以下是一些教学工作计划的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创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策略。
教学反思:
练习课应该怎样上?是不是学生只要会做书上的题目呢。我觉得应该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拓展和有针对性的练习。
圆柱、圆锥体积的综合练习是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出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方法和熟练掌握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本节练习课教学中,我让学生画草图帮助理解,经过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生在运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上有了一定的提高。同时解决了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不足的地方:学生在审题时不能关注细节。
师指出:圆柱体简称圆柱,圆锥体简称圆锥。
2、举例: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锥?(学生举例)。
4、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样的直圆柱和直圆锥。(板书课题: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长方体和立方体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里学习立体图形的最后阶段,知识的综合性和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都比较高,因此,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圆的基础知识都是本单元的认知基础。同时,数学思想方法的有效迁移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材在编写上遵循了“特征—表面—体”的发展过程,使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理解逐步深入,并拓展到空心的圆柱(钢管、垫片等)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化归和类比是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师要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教材比较注重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编排了较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形成。本单元在教学方法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实践探究,要让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自主发现规律,获取知识,提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等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并直观认识圆柱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前面的学习内容既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同时也积累了探索的经验,准备了研究的方法。学习了新知,既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又拓宽了学习空间,知识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为今后学习其它的立体图形打好了基础。
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6、7题,“拓展与实践”,“反思”等。
1、使学生系统地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的体积公式,理解这些体积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
2、熟练地针对不同的情况运用不同的公式进行计算,使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
3、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
1、提问,引导学生讨论:
(3),板书关系。
2、基本练习:
通过上述两题的比较,让学生理解底面积相等、高相等与底面直径相等高相等之间的区别。
3、公式推导的深化理解。
(2)学生交流发言。
(3)教师引导:回忆推导过程,有什么收获?
1、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与数学知识的合理搭配。
2、先实际测量,再运用所学的知识计算。
分小组测量并计算。
(1)每组先出示一个茶杯,量出有关的数据,算出茶杯的容积。
(2)给每组一个土豆,利用刚才的茶杯让学生想办法测量出土豆的体积。
3、解决问题。
讨论解决第6题。
根据学生的解答教师质疑:
题目中所用的方法是不是用的硬纸板最少?
学生交流。
讨论解决第7题。
评议、交流。
4、完成探索与实践。
探讨、交流。
你有何收获?
学生交流。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与练习。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知道圆柱是由两个完全一样的圆和一个曲面围成的,圆锥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曲面围成的;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能举例说明。圆柱和圆锥,能判断一个立体图形或物体是不是圆柱或圆锥。
2.使学生知道圆柱侧面展开的图形,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计算方法,并认识取近似数的进一法。
3.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能说明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重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单元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圆柱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圆柱和圆柱的侧面积、“练一练”,练习一第1—3题。
我们已经学完了圆柱和圆锥这一单元,今天开始复习圆柱和圆锥。(板书课题)通过复习,一方面,要进一步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熟悉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掌握圆柱表面积、圆柱和圆锥体积(包括容积)的汁算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柱和圆锥,知道圆柱和圆锥底面、侧面和高的含义,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操作、猜想、估计、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能解决与圆柱表面积以及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简单的判断、推理能力。
4、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操作、猜想、估计、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能解决与圆柱表面积以及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应用圆柱和圆锥的有关知识,灵活、合理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
我们已经复习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这节课继续复习这方面的知识,特别是表面积、体积计算知识的实际应用。(板书课题)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表面积、体积的汁算方法,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
二、复习体积计算。
1.复习公式。
2.做复习第7题。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计算。
三、知识应用复习。
我们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可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1.做练习四第8题。
引导学生把新知与旧知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比较。
2.做练习四第9题。
结合画图演示水流的速度就是圆柱的高,每分钟的高在每秒的基础上乘以60。
3.做练习四第10题。
提问:用这堆沙子去填长方体的沙坑哪一个量是相等的?(体积)接着学生计算。
4.做练习四第11题。
出示题目。
结合题目和图形理解长方体纸箱的长、宽、高与每个圆柱体饮料罐相相关数据的关系。接下来学生自主完成。(教师要注意后进生的辅导)。
5.做练习四第12题。
可以先举例说明,再概括。
6.做练习四第13题。
提问:要求圆柱体饮料罐的容积需要测量哪些数据?(要注意从它的里面测量)。
通过计算再与商标纸上标出的容积比一比,你发现什么?加强学生把数学与生活有效结合起来。
7.做练习四第14题。
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再交流。
8.评价与反思:结合3个方面让学生自主评价。
9.让学生了解你知道吗?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复习,你进一步明确了哪些知识?
五、课堂作业。
基础训练。
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6、7题,“拓展与实践”,“反思”等。
1、使学生系统地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的体积公式,理解这些体积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
2、熟练地针对不同的情况运用不同的公式进行计算,使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
3、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
1、提问,引导学生讨论:
(3),板书关系.
2、基本练习:
通过上述两题的比较,让学生理解底面积相等、高相等与底面直径相等高相等之间的区别。
3、公式推导的深化理解。
(2)学生交流发言。
(3)教师引导:回忆推导过程,有什么收获?
1、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与数学知识的合理搭配。
2、先实际测量,再运用所学的知识计算。
分小组测量并计算。
(1)每组先出示一个茶杯,量出有关的数据,算出茶杯的容积。
(2)给每组一个土豆,利用刚才的茶杯让学生想办法测量出土豆的体积。
3、解决问题。
讨论解决第6题。
根据学生的解答教师质疑:
题目中所用的方法是不是用的硬纸板最少?
学生交流
讨论解决第7题。
评议、交流
4、完成探索与实践
探讨、交流
你有何收获?反思
学生交流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与练习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并发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
1、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2、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玉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分析中归纳解题方法
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导入
二、新授
1、拿出圆柱和圆锥,说说它门的特点。
2、你能找出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圆柱和圆锥形的吗?
3、现在我们首先来研究圆柱。
(1)请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桌上的圆柱,看看它有哪些特点。(提示:从面、棱、顶点和高这几方面来研究。)
(2)请一位同学代表你们组来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
(3)老师现在有问题要问大家:圆柱上下两个圆有什么关系,怎样验证?
(4)我们称这两个圆为圆柱的底面,也就是说圆柱有两个底面,一个侧面。
(5)圆柱的高指什么?你有办法测量吗?说明圆柱有多少条高,长度有说明关系?
(6)谁能完整的说一下圆柱的特征。
1、教师提问:现在找找请你们带来的东西中,哪些是圆柱?请把圆柱举起来。
2、举出学生带来的东西中不是圆柱的例子。
3、揭示实物图,出现圆柱几何图形。
教师说明:我们所学的圆柱都是直直的,上下粗细相同的直圆柱,我们叫它圆柱。
出示高、低不同的两个圆柱。
用直尺和三角板演示圆柱的高。
使学生明确: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4、下面我们来认识另一个立体图形——圆锥。
三、巩固练习
四、全课总结。
八、作业设计
课本20页练习五4、
欣赏一下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
九、板书设计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两个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圆锥,有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形,侧面一个曲面。
本课时的内容较简单,但作为教师,我们并不能仅仅停留在教给学生有关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这一层面上。研读教材,我发现教材力求体现让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感知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这与教师单纯地教给学生圆柱与圆锥的特征是有本质不同的。如果教师要教给学生这些知识的话,可能5分钟的时间就够了。但同样的,学生也可能很快就遗忘了。让我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是,我很清楚自己在这节课中应该体现怎样的教学理念,应该怎样让学生主动参与新知识的学习,但实际操作时,却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没有很好地达成自己课前预设的教学效果。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柱和圆锥》教学反思
本节课中,学生不仅掌握了圆柱的特征,而且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反思教学过程,我体会如下:
思维过程,整体地感知圆柱的特征。在讨论圆柱的侧面时,设置悬念,先让学生猜一猜圆柱的侧面展开会是什么图形,通过猜测再进行验证,认识到长方形与圆柱侧面积之间的关系。在练习阶段,我设计了针对性练习和发展性练习,在形式,难度,灵活性上都有体现。判断题有利于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最后的填空题进一步锻炼了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
在实际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很多,学生对圆柱都有初步的感性认识。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了基础。
本课时的内容较简单,但作为教师,我们并不能仅仅停留在教给学生有关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这一层面上。研读教材,我发现教材力求体现让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感知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这与教师单纯地教给学生圆柱与圆锥的特征是有本质不同的。如果教师要教给学生这些知识的话,可能5分钟的时间就够了。但同样的,学生也可能很快就遗忘了。让我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是,我很清楚自己在这节课中应该体现怎样的教学理念,应该怎样让学生主动参与新知识的学习,但实际操作时,却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没有很好地达成自己课前预设的教学效果。
本节课中,学生不仅掌握了圆柱的特征,而且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反思教学过程,我体会如下:
思维过程,整体地感知圆柱的特征。在讨论圆柱的侧面时,设置悬念,先让学生猜一猜圆柱的侧面展开会是什么图形,通过猜测再进行验证,认识到长方形与圆柱侧面积之间的关系。在练习阶段,我设计了针对性练习和发展性练习,在形式,难度,灵活性上都有体现。判断题有利于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最后的填空题进一步锻炼了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
在实际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很多,学生对圆柱都有初步的感性认识。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了基础。
练习二第14页内容。
1、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2、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复习
1、圆柱的侧面积怎么求?(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圆柱的表面积怎么求?(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二、实际应用
1、练习二第7题
(1)学生通过读题理解题意,思考“需要白铁皮多少平方米”是求几个面的面积?(侧面积)
(2)指名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于课堂练习本上。
(3)集中分析评讲。
2、练习二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这道题,集体订正。
3、练习二第9题
指名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于课堂练习本上。
4、练习二第10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提问:这个“博士帽”是由哪几部分组成?分别求哪些面的面积?
(3)学生自主完成。
(4)集体评讲,注重后进生辅导。
5、练习二第11题
(1)学生读题。
(2)提问:要想求“这根花柱上一共有多少朵花必须先求什么?。
(3)学生独立完成
6、练习二第12题
(1)学生读题。
(2)引导思考。
(3)集体练习
7、练习二思考题(学有余力学生完成。)
引导思考:截成3段截了几次?一共多了几个面?几个什么样的面?那么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厘米呢?如果截成4段、5段会做吗?接下来学生练习。
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对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四、课堂作业
基础训练。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看懂圆柱、圆锥的平面图;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并会测量高。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同学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从实际生活入手,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认识圆柱和圆锥的高,并会测量高。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这个三角形沿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会形成什么图形?(板书课题)
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
1、感知圆柱、圆锥。
师: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圆柱、圆锥形状的物体,大家看,这个茶叶盒的形状就是圆柱,这个积木的形状就是圆锥。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或者圆锥?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圆柱、圆锥物体的画面,当去掉这些画面的颜色和图案,就得到了圆柱、圆锥的立体图形。
师:圆柱、圆锥有什么特征呢?
2、认识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师:我们先来研究圆柱有哪些特征?请同学们用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等方法来研究圆柱的特征,看哪个小组合作的好,发现的多。
(1)哪个小组先来说一说你们的发现?
(2)介绍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结合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再来说一说圆柱的特征。
(3)质疑:你是怎样知道两个底面相等的?侧面是粗细均匀的?
(4)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圆柱的高。
圆柱的高有多少条?这些高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5)在日常生活中,硬币的高叫什么?钢管横着放高叫什么?圆柱形水井的高叫什么?
(6)结合实物,师生一起整理圆柱的特征。
(7)谁能结合板书,完整的说一说圆柱的特征。
3、探究圆锥的特征。
(2)哪个小组来说一说你们的发现?
(3)说一说圆锥的特征。
4、对比。
三、拓宽应用。
1。圆柱上下面是两个()的圆形,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形。
2。圆柱有()个面是弯曲的,圆锥的侧面是一个()面。
3。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圆柱的(),一个圆柱有()条高。
4。从圆锥的()到()的距离是圆锥的高,一个圆锥有()条高。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材第25~26页练习与应用第7~11题、探索与实践12~14题、评价与反思。
1.使学生进步掌握圆柱、圆锥体积计算方法,沟通已经学过的一些形体体积计算之间的联系。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沟通已经学过的一些形体体积计算之间的联系。
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复习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这节课继续复习这方面的知识,特别是表面积、体积计算知识的实际应用。(板书课题)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表面积、体积的汁算方法,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
二、复习体积计算。
1.复习公式。
2.做复习第7题。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计算。
三、知识应用复习。
我们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可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1.做练习四第8题。
引导学生把新知与旧知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比较。
2.做练习四第9题。
结合画图演示水流的速度就是圆柱的高,每分钟的高在每秒的基础上乘以60。
3.做练习四第10题。
提问:用这堆沙子去填长方体的'沙坑哪一个量是相等的?(体积)接着学生计算。
4.做练习四第11题。
出示题目。
结合题目和图形理解长方体纸箱的长、宽、高与每个圆柱体饮料罐相相关数据的关系。接下来学生自主完成。(教师要注意后进生的辅导)。
5.做练习四第12题。
可以先举例说明,再概括。
6.做练习四第13题。
提问:要求圆柱体饮料罐的容积需要测量哪些数据?(要注意从它的里面测量)。
通过计算再与商标纸上标出的容积比一比,你发现什么?加强学生把数学与生活有效结合起来。
7.做练习四第14题。
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再交流。
8.评价与反思:结合3个方面让学生自主评价。
9.让学生了解你知道吗?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复习,你进一步明确了哪些知识?
五、课堂作业。
基础训练。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这个三角形沿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会形成什么图形?(板书课题)。
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
师: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圆柱、圆锥形状的物体,大家看,这个茶叶盒的形状就是圆柱,这个积木的形状就是圆锥。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或者圆锥?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圆柱、圆锥物体的画面,当去掉这些画面的颜色和图案,就得到了圆柱、圆锥的立体图形。
2、认识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师:我们先来研究圆柱有哪些特征?请同学们用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等方法来研究圆柱的特征,看哪个小组合作的好,发现的多。
(1)哪个小组先来说一说你们的发现?
(2)介绍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结合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再来说一说圆柱的特征。
(3)质疑:你是怎样知道两个底面相等的?侧面是粗细均匀的?
(5)在日常生活中,硬币的高叫什么?钢管横着放高叫什么?圆柱形水井的高叫什么?
(6)结合实物,师生一起整理圆柱的特征。
(7)谁能结合板书,完整的说一说圆柱的特征。
3、探究圆锥的特征。
(2)哪个小组来说一说你们的发现?
(3)说一说圆锥的特征。
4、对比。
三、拓宽应用。
1、圆柱上下面是两个()的圆形,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形。
2、圆柱有()个面是弯曲的,圆锥的侧面是一个()面。
3、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圆柱的(),一个圆柱有()条高。
4、从圆锥的()到()的距离是圆锥的高,一个圆锥有()条高。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参加工作已经两年了,每一次听课都有新的收获。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听课,是提升自己最快的途径。对于刚参加工作的我来说更是一种迫切的需求,所以我十分重视每一次听课。以前的听课大多数是新授课,自己心中已经有了一定的模式,可对于六年级数学老师的我是远远不够的。叶主任的“圆柱与圆锥整理与复习”让我耳目一新。以前的我认为“整理与复习”就是多领着学生做练习题,根据学生出现的错误讲一讲就可以了,在习题的设计上我并没有下多大的'功夫更别提什么特别的计划了,就是找来一组题给学生们出、练、讲,何来精彩而言呢?今天听了示范课,感触颇深!
复习课首先要整理单元知识点及其中的重难点,我想在叶主任的心里,这早已熟记于心,否则怎么会如此流畅与自然呢?其次,要以学生为主,让学生提出要注意的地方,这样不就把课堂还给学生了么?学生的主观意识强,学习效率自然就高。除此之外,还要把应掌握的知识点重新整理,这样学生就能做到条理清晰,也为整节数学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把以上环节落实好再进入练习,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而在我平时的教学中却没有将这些环节落于实处!我不由低下头深深反思!然而反思过后,我也明确了我以后的教学方向――精心备课,深入浅出,立足学生!
除了教学设计外,在教学模式上我也有了一定的启发。自从去年,教育局提出“以学为主当堂达标”的课堂模式以来,我校就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自主探究学习,叶主任组织的小组合作学习让我反思自己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存在的问题:1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2.没有将小组长培养好。3.在小组学习时,我没有达到很好的指导效果。
正是这节精彩的示范课“一举点醒梦中人”不禁让我深深的反思。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改正我说话不够严谨、课上废话多、备课不够认真等缺点。我更相信,有这样的优质示范课、热心的同事及关心我的领导,我一定会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文档为doc格式。
。
教材分四段进行教学。第一段,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第二段,探索并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第三段,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运用此体积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第四段,探索并掌握圆锥的体积公式,并应用体积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最后,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了整理与练习,沟通知识间的联系,进一步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等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并直观认识圆柱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前面的学习内容既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同时也积累了探索的经验,准备了研究的方法。学习了新知,既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又拓宽了学习空间,知识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为今后学习其它的立体图形打好了基础。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柱和圆锥,知道圆柱和圆锥底面、侧面和高的含义,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操作、猜想、估计、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能解决与圆柱表面积以及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简单的判断、推理能力。
4、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操作、猜想、估计、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能解决与圆柱表面积以及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应用圆柱和圆锥的有关知识,灵活、合理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
课时安排:圆柱和圆锥(11课时)
教者:王志刚班级:6(3)人数:42时间:.3.18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圆锥体积的整理和复习。教学目的: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清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的计算圆柱与圆锥的体积。
2.能正确利用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解决生活实际应用中的难题。
力。
教学用具:多媒体、小黑板教学时间:2014.3.18。
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理清概念公式。
1.体积是指立体图形所占()大小。
2.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是()乘以,用公式表示为()或者()。
3.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中,我们用()的圆柱和圆锥做实验,得到的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倍,也就是圆锥体积是与它()的圆柱的(),即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就是()或者()。
4.明晰正误。
(1)圆柱的体积一定比圆锥的体积大。()。
(2)将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扩大2倍,体积也扩大2倍。()。
(3)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3倍。()。
(4)圆柱的体积比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大2倍。
(5)一个圆锥的体积是15cm3,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是5cm3。()。
二、加深记忆,直观图形计算(计算下列圆柱圆锥的体积)。
(图形详见小黑板)。
三、理清思维,简单文字题。
1.已知一个圆柱的底面直径是10米,高是3米。求圆柱的体积。
2.已知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是3厘米,高7厘米,求圆锥的体积。
3.已知一个圆柱的体积是36cm3,削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求削去的体积。
四、应用升华,实际问题解决。
1.一个圆柱形的粮仓,从里面量得底面半径为2米,高3.5米,已知每立方米的小麦重542千克,则这个粮仓可以装多少千克小麦?(保留整数)。
3.一个圆柱形水桶的水面高度是12厘米,在水中放入一个圆锥形的钢块(没与水中),这时水面升高到15厘米,如果水桶的底面直径是20厘米,求圆锥的体积。
五、能力提升,我会灵活应用。
六、全课小结。
分课时
圆柱、圆锥、圆台和球的概念的理解.
1引入新课
1.下面几何体有什么共同特点或生成规律?
这些几何体都可看做是一个平面图形绕某一直线旋转而成的.
2.圆柱、圆锥、圆台和球的有关概念.
3.圆柱、圆锥、圆台和球的表示.
4.旋转体的有关概念.
1例题剖析
例1
例2 指出图 、图 中的几何体是由哪些简单的几何体构成的.
图 图
例3
1巩固练习
1.指出下列几何体分别由哪些简单几何体构成.
3.充满气的车轮内胎可以通过什么图形旋转生成?
1课堂小结
圆柱、圆锥、圆台和球的有关概念及图形特征.1课后训练
一 基础题
1.下列几何体中不是旋转体的是( )
2.图中的几何体可由一平面图形绕轴旋转 形成,该平面图形是( )
abcd
6.如图是一个圆台,请标出它的底面、轴、母线,并指出它是怎样生成的.
二 提高题
7.请指出图中的几何体是由哪些简单几何体构成的.
三 能力题
adcb图1a图2dbc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huibaotihui/167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