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的制定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资源的利用,以及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以下是一些已经应用于教学实践中的优秀教学计划,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1、理解“不可估量、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瑰宝、精华……”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起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篇课文文字优美,字里行间饱含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教学时可以以情激情,以读激情,以景激情,以史实激情,特别是要重视以读激情,充分体现阅读教学“以读为本”。通过读书,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运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创设的情境中,引导他们把最感兴趣的景观想象出来,并谈一谈自己的脑海里浮现的画面。感受到圆明园的瑰丽与辉煌再去读圆明园的毁灭,更能激发学生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挡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园明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
1.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辉煌景观,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
2.文章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又一难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2.影片《火烧圆明园》片段以及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生字、新词;弄清文本脉络。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精读、品读,了解圆园明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课,奠定情感基调。
板书课题:让我们举起写字的手,一起写下课题:“圆”是“圆满无缺”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园”是“皇家园林”的“园”。齐读“圆明园”。
2.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相信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课有许多四字词语用得十分精妙,我们再来读一读:
大屏幕出示词语:
举世闻名众星拱月金碧辉煌玲珑剔透亭台楼阁。
山乡村野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蓬莱瑶台武陵春色。
诗情画意风景名胜天南海北奇珍异宝不可估量。
二、走进开头,读文引发质疑。
这节课,让我们再次文本,细细地阅读课文,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1.请同学们打开书,迅速翻到第二十一课,自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自由出声读)。
(悲痛、愤怒、伤心……)。
3.我们来读读这个开头,把你的心情读出来。你现在最想知道的是什么?
(圆明园被谁毁了?被怎样毁掉了?圆明园为什么会被毁掉?圆明园被毁之前是什么样的?)。
三、学习结尾,感受被毁之耻。
1.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课文第五自然段,画出最让你触目惊心的词语。
2.听了这段文字的朗读,你了解了什么?
(圆明园是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践踏、毁掉的;)。
3.他们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课件出示,根据学生回答强调“掠、搬、毁、烧”)。
4.哪些词语让你触目惊心?
(凡是、统统、任意、毁掉、连烧、笼罩……)。
5.删词换词,体会这些词语的表达效果,感受侵略者的残暴与野蛮。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了灰烬。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来到北京,进入圆明园。他们把园内能拿走的东西拿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运不走的,就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烧了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了灰烬。
(1)分别读这两段话。
(2)换掉或删除一些词语后,有什么不一样?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4.我们来看一段录像(播放火烧圆明园的录像)。
我看得出,看录像中,一定有一种情感什么充满着你的胸膛,是什么情感?(屈辱、愤怒、痛恨……)。
四、昔日辉煌,更添被毁之痛。
2.一边读,一边思考,要静心、专心读书。
3.根据学生回答,大投影出示。
(因为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因为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而且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4.这就是2、3、4自然段告诉我们的。它不但建筑宏伟而且是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所以,它的毁灭,使每一个中国人痛心,会激起每一个中国人对英法联军、对当时腐败无能的满清政府的痛恨,读一读,想想课文哪几个部分写的是建筑宏伟?(2、3自然段)。
5.找一位同学为我们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圆明园在北京西郊……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1)这句话是介绍圆明园什么的?(位置和结构)。
(2)如果让你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来读这段话,你会强调哪些词语?(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知道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吗?说说看。
举世闻名:举,全。全世界都知道。形容名望极大。
众星拱月:群星环绕着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出示课件,看圆明园的.分布构成,在图上找一找,那个是“星”,哪个是“月”,体会圆明园的辉煌和宏伟。)。
(3)哪位同学查过资料,知道圆明园的面积有多大?
圆明园的总面积350公顷,占地约5200亩,(最新制定的方案,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范围东至圆明园东路,南到清华西路,西至圆明园西路,北到规划公路一环,占地面积458.9公顷。)。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奇珍异宝”等词语,用联系上下文,查阅工具书,词素分析法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对祖国文化、对侵略者的情感。
4、领悟课文特殊的表达方法。
一、谈话引入,检查学生课前资料的收集情况。
同学们,有谁去过圆明园吗?老师布置大家查阅有关圆明园的资料,请你们向大家作个介绍。
一、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看老师板书课题。注意两个“圆”字不同,“毁”字的写法。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复习。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请同学们回想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展标。
下面我们细读课文,重点学习课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抒发对圆明园的热爱和对帝国主义者的憎恨。
四、学习第一部分。
1、指读,思考:这一部分主要写的什么?
2、再读,比较用两个“不可估量”比用一个感觉怎样?
3、回读体会。读出惋惜之情。
五、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朗读,大家思考:请你用简练的语言说说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2、出示课件:圆明园平面图。观看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4、出示课件:圆明园示意图。理解“众星拱月”
5、相机板书:布局众星拱月。
6、回读体会作者用词准确,清楚。读出布局美。
六、学习第四部分,分小组合作学习。
1、出示课件:“学习提示:a先读读,看看这一部分写了什么?b画出重点词语。c再读,看看课文是怎样写的。”
2、汇报。抓“上自……下至”、两个“最”字。
3、相机板书:文物多而珍贵。
4、回读体会。
5、引导背诵。
过渡语:圆明园真美呀!它不愧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是用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建造的。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的最后一部分。看看主要写了什么。
出示课件:“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名侵略军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整个北京城。”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文档为doc格式。
。
知识与能力:会写生字,会认生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了解圆明园昔日辉煌及毁灭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
了解圆明园被毁灭的过程,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讲述了英法联军烧毁了我们国家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为什么说不可估量的损失呢?请同学们从文中找一找描写圆明园价值不可估量的相关句子。
请你来说: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布局巧(众星拱月)。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景观奇(有……也有……)同学们多么美的景色啊,我们读的时候要读出这种美的感觉。
收藏丰(上自……下至……)20xx多年的珍宝汇聚于此,件件珍贵,美不胜收。
然而,这一切,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全部毁掉了。
哪位同学愿意来读一下,要读出感情。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英法联军侵入……闯进……)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行径?这是强盗的行径,这是对中国的一种蔑视和侮辱。他们还放了一把火,一把火后,金碧辉煌的殿堂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没有了,清幽淡雅的山乡村野没有了,珍贵的青铜玉器也没有了……有的只是一片灰烬。
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再次朗读这段课文,要读出对帝国主义的痛恨和对圆明园的毁灭的惋惜的情感。
此刻,同学们,你有什么要问?是啊,当时的人们都去哪里了?为什么不把这把火扑灭?却眼睁睁的看着他们抢,看着他们夺,看着他们砸……因为当时我们国力衰弱,落后就要挨打。
同学们,抚今追昔,可能此时我们有很多话要说,假如你现在就站在圆明园的残垣断壁之下,你会想到什么?把你的感受写在本子上。
是啊,一百多年过去了,往事并不如烟。圆明园里那些柱子仿佛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在向我们控诉这段血泪史,让我们牢记“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同学们,请课下在网上搜一搜《火烧圆明园》这部影片,然后谈谈你的感受。
《圆明园的毁灭》是小学语文第七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围绕这一中心,作者着重写了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圆明园的宏伟壮观和它所收藏的大量无价之宝,突出了它是“园林艺术的精华,建筑艺术的瑰宝”;二是强盗们肆意毁坏圆明园的罪行,激起了人们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通过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学生潜移默化地体验到了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更进一步认识到:侵略者之所以胆敢如此为非作歹,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生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四年级的学生,知识面较宽,对新鲜事物注意力持久,已具备了丰富的想象能力和较强的理解能力,他们善于探索,敢于质疑,敢于创新,但当今学生对圆明园的了解一般囿于文字介绍,应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创设好良好的人文环境,使其在图、文、声、像等信息的刺激下充分感知,从而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设计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切实地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位置,注重学生的自我阅读,自我理解和情感体验,教师在关键处作些点拨和引导,体现教师是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和支持者。
2、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教学目标。
1、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训练学生在读中认真思考、认真体会,从而获得真实的感受。
3、通过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学流程。
一、从图入手,形象感知。
(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课文插图画的是圆明园毁灭后西洋楼的一片废墟,史书记载,西洋楼是宫廷画家意大利人郎世宁和法国蒋友仁、王致诚等人设计、监造的,是圆明园一处西洋景观。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景物并抓住其特点进行叙述。
如今,我们只能看到荒草丛中、乱石堆上几根劫后残留的烟痕犹存的石柱,石柱上雕饰的长青藤依然顽强地攀附在石柱上,远近石柱子高低错落,我们不难想象出此楼昔日的宏大与辉煌,四周绿树郁郁葱葱,飒飒作响,仿佛向世人诉说着什么,那么,这破败、荒凉的圆明园废墟,昔日又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呢?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师加以引导、梳理、评说,突出废墟的衰败,引起学生的联想,激发阅读兴趣。)。
此环节设计的主要意图是利用图像造成强烈的视觉形象,为形成图、文内容(景物)的强烈反差打好基础。
二、探索内容,生成情感。
1、默读二到四自然段,概括地说一说你读到的昔日的圆明园是什么样的?课文又是怎样概括的呢?齐读。
2、请你以小组为单位,以读读、品品、感悟的方法合作学习。
3、汇报自学,相机点拨,深入理解。
(1)第二自然段:指名学生上黑板画出圆明园的整体布局示意图,理解“众星拱月般地环绕”的意思。板书:规模:非常大。
(2)第三自然段:在学生读、品、悟的过程中结合课件讲解“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是杭州“西湖十景”中的两处,补充瑶台、武陵春色的出处,引发学生进行想象,体会为什么作者会产生“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置身在幻想境界”的感觉,并想象着读文。
讲述:这样的一座宏伟壮观的园林,汇聚了天下风光的迷人景色,融合了中外风格的建筑艺术,当你漫步圆内——(引读)流连其间——(引读),谁还想再读一读这句话?难怪课文中称————“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了解了昔日的圆明园的景象,你觉得圆明园怎么样?
板书:景观千姿百态。
如果圆明园现在还完好地保存着,你会以一种怎样的心情去读二、三自然段?让学生再次投入地读一遍课文第二、三自然段,去想象圆明园中的辉煌景观。(通过逐层深入的读,个性化的品,使学生展开想象,生成自豪感、美感)。
(3)第四自然段:引导学生从年代之长、物品之多、价值之贵三个方面体会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板书:收藏:最珍贵文物。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原为清代的皇家御苑。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到清乾隆九年(1744)基本建成。此后的嘉庆、道光、咸丰三代屡有修缮扩建,历时150多年。全园占地5200余亩,方圆20多华里。全园建筑总面积超过故宫。人们习惯上所称的圆明园,实际上是圆明、长春、绮春(后改名“万春”)三园的总称,占地甚广。圆明园是一座水景园,水面占全园面积一半以上。在山环水绕之中,分布着145处景观,有些景观的命名,直接以水为主题。如,“平湖秋月”“苏堤春晓”“三潭印月”“曲院风荷”,都来自于杭州的西湖十景。还有仿桃花源的“武陵春色”,仿庐山的“西峰秀色”,仿狮子林的“叠石迷宫”,仿瞻园的“茹园”,仿孤山放鹤亭的“招鹤蹬”等等,汇集了天下胜景和名园精华。在圆明园的鼎盛时期,这里既是具有空前规模的皇家园林,又是清代皇帝发号施令、行使权力的统治中心。从康熙到咸丰,6个皇帝每年总有三四个月在此居住,并处理政务和进行各种政治活动。当年的大宫门两旁,曾设置了内阁、六部、军机处等中央政府部门的办公处。在西北面的一片废墟残迹中,仍能寻找到几组规模宏大的宫殿遗址。有上朝听政的“正大光明殿”、举行盛大宴会的“九洲清宴”、供奉历代清帝影像和祭祀用的“安佑宫”和藏书楼“文源阁”等等。
圆明园在建筑艺术上,圆明园还形成了一种中西合璧的独特风格。长春园的北端,原建有一组园林化的欧洲式宫苑,其中有座“西洋楼”,由意大利传教士、画家郎世宁等外国专家设计,创建于清乾隆至24年(1747—1759),建筑用料大量是精雕细刻的石材,主要景区装置了多种形式的水池和机关喷泉。园路铺饰、绿篱修剪,以及围墙、石雕、铜像等都具有西方特色,但楼顶却铺上了中国特有的琉璃瓦,墙壁上镶嵌着琉璃砖,同时采用了中国传统的迭石技术和砖雕工艺。这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处兼有东西方风格的园林建筑群。园内还收藏了极为丰富的举国珍宝、稀世文物,堪称是东方文化艺术宝库。
圆明园被誉为“万园之园”,艺术价值极高。1860年10月6日至17日英法联军劫掠园中珍宝11天,并纵火焚毁三天三夜。1983年北京市人民政府集资修整,万春园、福海、万花阵(欧式迷宫)等逐步恢复,定名为“圆明园遗址公园”。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教材中第七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课文所介绍的内容都已消失,无法再现,引导学生读文,感受,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景观就成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经过40分钟的组织教学和引导,我有以下几点初浅的感受:
一、思路清晰,前后呼应。
(一)走近圆明园——从雨果给巴莱特上尉的信入手,让学生谈感受,激发情感。
(二)走进圆明园——抓住课文中的三个评价圆明园的句子“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学习“圆明园的辉煌的过去”和“圆明园的毁灭”的部分,让学生感受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三)走出圆明园——学完课文,配乐出示圆明园残址,拓展升华,想象写话:假如你就站在圆明园废墟旁,你会说些什么?最后再以雨果的话结束本课。教学思路简明清晰,前后呼应。
二、感性认识,激发情感。
为了达到本课的情感目标,突破重难点,我在课前搜集了大量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向学生展示了当年圆明园的辉煌之处:它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使学生亲眼目睹,亲身感受它作为万园之园的独特魅力,从而萌生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只有“爱之深”,才会“恨之切”。在教学过程中我分三步使用这些影象材料:一是在课前五分钟进行渗透式传播;二是在学习第五自然段时观看火烧圆明园的视频,推动学生情感的喷发;三是在初略学习课文2、3、4自然段时结合朗读观看相应的图片。丰富而感性的影象教材拉近了学生和教材的距离,看到图片后学生们都震惊了,播放圆明园在大火中被焚烧的影视资料,学生的惋惜、愤恨之情油然而生,最后一部分的感情朗读就无需过多指导了。
三、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古人也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突出语文课“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熟读成诵,在读中感悟”的特点,课堂上留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采用自由读、指名读、默读、齐读、范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让同学们带着自己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通过给学生时间朗读,体会作者怎样表情达意,使学生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再次唤起爱国热情,惋惜、痛恨之情,从而更进一步体验情感,与作者产生强烈共鸣。
四、拓展文本,融入理解。
在学生、教师、文本间经历了一番深刻的对话后,我引导学生引入了圆明园毁灭的真实史料,有关于“掠走的资料”和关于“毁坏的资料”,请学生读了后说说心里、是什么滋味?由此引发了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
不足之处:
1.“想象园中的美景进行说话”这个教学环节学生的想象过于苍白。
2.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完全调动起来,师生互动还不够到位。
教学《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让我体会到课堂教学要重视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的转变,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才能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富丽堂皇,无与伦比,巧夺天公,气度不凡,只是曾经的神话,而现在只是残坦断壁,杂草丛生,无人问津的废墟拨开历史的烟雾,穿过时空的隧道,插上想象的翅膀,让我们看看这位皇家小姐--圆明园。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反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公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里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里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教学目标: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理解铺垫这一写法在本课的运用及作用。
四、拓展阅读《两个强盗的故事》,巩固理解铺垫这一写作手法。
五、尝试运用铺垫的手法表达一段话。
教学重点及难点:
什么是铺垫?铺垫在本课的运用及作用。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猜猜老师现在是什么样的心情?
老师陈述本节课的不同之处和意义,就是为了突出老师现在激动、紧张的心情,这种手法在写作上就叫做铺垫。(板书“铺垫”)。
二、课前质疑:
在解决这一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一部分。
三、小组合作学习第五段。
(一)要求:1、自读文段,感知文段主要内容。
2、小组合作学习,你从文段中得到哪些信息,有什么感受。
3、组长组织,注意顺序,每人都要发言。
(二)小组汇报学习结果。
教师适时点拨:出示原文,采用去词法(把“凡是、统统”去掉),原文好在哪里?体会用词的准确,同时体会英法联军的可耻!感情朗读。
四、毁灭前的圆明园什么样子?学习2-4自然段,采用联想的方法,学习辉煌。
先把“有……有……有……”标红,让学生介绍圆明园里有什么。
然后采用想象和联想。如,说说“在山乡村野里”你看到了什么?“热闹的街市”你又看到了什么?学生就会充分感受到圆明园的壮美。在此基础上,对于“雷峰夕照”等学生不易想象的,难以理解的,可放图片,增加感受。
最后读出辉煌。
体会铺垫的作用。
既然写毁灭,为何大篇幅写辉煌。如果去掉2-4自然段,好不好?为什么?(体会“对比”表达的作用:进一步衬托……)。
说一说,议一议。
鲁迅说过: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作者把圆明园写得越金碧辉煌,越美好,在说到它毁灭事时人们就会越激愤、痛惜,越痛恨侵略者,从而激起我们的爱国之情。
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这就是运用了铺垫的手法,引起读者共鸣,激发读者情感。
自读文段,看一看外国人(雨果)眼中的圆明园是什么样子,找出属于“铺垫”的段落,读一读。
课堂交流。
六、口语交际。
我心爱的物品丢了。
要求:运用铺垫的手法描绘出物品之珍贵,从而衬托心情。
小组内交流,然后课堂交流。
七、作业。
将口语交际的内容整理,写一篇习作。
教学目标: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理解铺垫这一写法在本课的运用及作用。
四、拓展阅读《两个强盗的故事》,巩固理解铺垫这一写作手法。
五、尝试运用铺垫的手法表达一段话。
教学重点及难点:
什么是铺垫?铺垫在本课的运用及作用。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猜猜老师现在是什么样的心情?
老师陈述本节课的不同之处和意义,就是为了突出老师现在激动、紧张的心情,这种手法在写作上就叫做铺垫。(板书“铺垫”)。
二、课前质疑:
在解决这一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一部分。
三、小组合作学习第五段。
(一)要求:1、自读文段,感知文段主要内容。
2、小组合作学习,你从文段中得到哪些信息,有什么感受。
3、组长组织,注意顺序,每人都要发言。
(二)小组汇报学习结果。
教师适时点拨:出示原文,采用去词法(把“凡是、统统”去掉),原文好在哪里?体会用词的准确,同时体会英法联军的可耻!感情朗读。
四、毁灭前的圆明园什么样子?学习2-4自然段,采用联想的方法,学习辉煌。
先把“有……有……有……”标红,让学生介绍圆明园里有什么。
然后采用想象和联想。如,说说“在山乡村野里”你看到了什么?“热闹的街市”你又看到了什么?学生就会充分感受到圆明园的壮美。在此基础上,对于“雷峰夕照”等学生不易想象的,难以理解的,可放图片,增加感受。
最后读出辉煌。
五、体会铺垫的作用。
既然写毁灭,为何大篇幅写辉煌。如果去掉2-4自然段,好不好?为什么?(体会“对比”表达的作用:进一步衬托……)。
说一说,议一议。
鲁迅说过: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作者把圆明园写得越金碧辉煌,越美好,在说到它毁灭事时人们就会越激愤、痛惜,越痛恨侵略者,从而激起我们的爱国之情。
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这就是运用了铺垫的手法,引起读者共鸣,激发读者情感。
自读文段,看一看外国人(雨果)眼中的圆明园是什么样子,找出属于“铺垫”的段落,读一读。
课堂交流。
六、口语交际。
我心爱的物品丢了。
要求:运用铺垫的手法描绘出物品之珍贵,从而衬托心情。
小组内交流,然后课堂交流。
七、作业。
将口语交际的内容整理,写一篇习作。
知识与能力:会写生字,会认生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了解圆明园昔日辉煌及毁灭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
了解圆明园被毁灭的过程,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讲述了英法联军烧毁了我们国家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为什么说不可估量的损失呢?请同学们从文中找一找描写圆明园价值不可估量的相关句子。
请你来说: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布局巧(众星拱月)。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景观奇(有……也有……)同学们多么美的景色啊,我们读的时候要读出这种美的感觉。
收藏丰(上自……下至……)2000多年的珍宝汇聚于此,件件珍贵,美不胜收。
然而,这一切,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全部毁掉了。
哪位同学愿意来读一下,要读出感情。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英法联军侵入……闯进……)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行径?这是强盗的行径,这是对中国的一种蔑视和侮辱。他们还放了一把火,一把火后,金碧辉煌的殿堂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没有了,清幽淡雅的山乡村野没有了,珍贵的青铜玉器也没有了……有的只是一片灰烬。
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再次朗读这段课文,要读出对帝国主义的痛恨和对圆明园的毁灭的惋惜的情感。
此刻,同学们,你有什么要问?是啊,当时的人们都去哪里了?为什么不把这把火扑灭?却眼睁睁的看着他们抢,看着他们夺,看着他们砸……因为当时我们国力衰弱,落后就要挨打。
同学们,抚今追昔,可能此时我们有很多话要说,假如你现在就站在圆明园的残垣断壁之下,你会想到什么?把你的感受写在本子上。
是啊,一百多年过去了,往事并不如烟。圆明园里那些柱子仿佛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在向我们控诉这段血泪史,让我们牢记“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同学们,请课下在网上搜一搜《火烧圆明园》这部影片,然后谈谈你的感受。
圆明园的辉煌:布局巧、建筑美、收藏丰。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原文: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圆明园的毁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段辛酸历史,全文向我们讲述了圆明园的昔日辉煌景观和圆明园毁灭的经过。读完全文,会为祖国有如此辉煌美丽的圆明园而骄傲自豪,更会为如此辉煌美丽的圆明园被毁灭而痛心惋惜,为英法联军的残暴、贪婪、野蛮而义愤填膺,爱恨满园,感慨无限。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正确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不太难,但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细细推敲,揣摩藏在文字背后的精气神却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对于《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我是这样解读的。
一、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众星拱月的独特布局。
说它是皇家园林,因为它始建于康熙46年(17),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后改为万春园)三园组成。最初是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g(即后来的雍正)的花园,历经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六朝皇帝。圆明园占地面积约5200多亩,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有“万园之园”之称。中国历代皇家园林有很多,但圆明园绝不是一般的皇家园林,而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这就有它的特殊性。
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这座皇家园林的独特性之一就是它“众星拱月”般的布局了。圆明园的周围除了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以外,周围还有上百个的园子从东、西、南三面紧紧围绕着,就像是许多星星围绕着月亮一样,这宏大的地域规模在气势上已经让人称奇。
三、风格迥异的宏伟建筑。
课文第三自然段一口气用了三个“有……也有……”或“有……还有……”的句式,向我们描述了圆明园中不同的建筑风格。
在圆明园中的建筑,据史料记载当时分布着40多个景区,有上百处景点。作者重点介绍的殿堂、亭台楼阁、“买卖街”、山乡村野是经过精心选择的。有金碧辉煌、大气雄伟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小巧精致的亭台楼阁,显然这是一种对比的表达方式。同样,有象征热闹的“买卖街”和那种宁静的山乡村野又是一种比较写法。
这句也是如此,这些建筑有仿照现实存在的名胜建造的,也有根据诗中想象出来的景象建造的,一虚一实更是对比着在写。民族与西洋,一中一西也是比较着写。这样,作者在介绍圆明园中的建筑时重点选取的是大气雄伟的、小巧精致的,是热闹的、宁静的,是虚幻的、现实的,是古今中外的建筑,这种描述涵盖了诸多不同风格的建筑,而这些建筑全都集中在这一座圆明园中。作者又采用了“有……也有……”这种很有气势的排比句式来表达,使“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成为再自然不过的感叹了。
四、无数珍贵的历史文物。
这是个典型的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这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是难点。但是它帮我们概括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圆明园中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上自”和“下至”这两个词用得到位,把先秦到清代大约2300多年的时间串了起来,同时罗列的“唐、宋、元、明、清”的各个朝代名称更是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圆明园中珍藏的历史文物数量之多,历史之悠久、价值之珍贵。自然的,说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一点也不为过。
自此,圆明园的独特布局、宏伟建筑、珍贵文物在读者的脑海里应该有个整体印象:这到底是一座怎样的皇家园林?是园林艺术的瑰宝,是建筑艺术的精华,是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是拥有许多无价之宝的聚宝盆,是令人向往的人间仙境。
五、在强烈的对比中毁灭。
1.他们把园里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这里的动作是连贯的:掠走、搬运、毁掉,把这些动作连在一起写,就想表达这句话的一个意思,什么也没剩下。
2.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里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这是对前一句英法联军行径的一个递进描述,没有写任何一个带有感情色彩的词眼,诸如“贪婪、残暴、野蛮”,可是就是在“三千多名”、“三天”、“整个”等这样平静、客观的语言描述下让我们产生了对英法联军的愤恨和对圆明园被洗劫一空的惋惜。
教学目标:
1、由读通课文到初步读懂课文,并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
2、奠定情感基调,以情促读,从读中体悟语感。
3、从语言文字中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读出文本的个性体会,感悟文章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奠定情感基调。
1.知道哪些人文景观,名胜古迹?这些,在一座皇家园林里都有。那就是——圆明园。
2.但就是这样一座园林,在1860年被侵略者给毁灭了。你听说这样的消息后,有何感想?带着这种感受读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指导学生读书做记号的方法。
1.让学生养成读书做记号的习惯。
2.做上记号是自己读书思考的痕迹,有意识指导学生读书做上不同记号来表达自己的思考。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1.由学生初读文章的情感直奔第五自然段。
2.齐读、指名读。
四、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
师:同学们,为什么英法联军毁了一座圆明园会激起每一个中国人那么大的恨?请大家到课文2、3、4自然段去寻找答案。
1.学生默读2、3、4自然段。(读书方法:把书由厚读薄,归纳中心)。
2.组织学生归纳原因。(板书:不但……而且……)。
3.指名读第二自然段,通过理解“众星拱月”词意来体会圆明园的面积之大。
4.讲读第三自然度。
(1)本段有几句话,老师应该找几个同学来读。
(2)走进圆明园,园内有些什么?
板书:有……也有……。
有……也有……还有……还有……。
不仅有……还有……。
(3)假若要写尽园内所有景观,你认为还要多少个“有”?能在文章中找到理由吗?
师:难怪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齐读最后一句。
(5)师:然而,可惜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被英法联军毁灭了,让我们记住这天――1860年10月6日,端起书,再次读第五自然段,把我们的恨、怒读出来。
5.略读第四自然段。(教学方法同上)。
板书:上自……下至……。
五、历史再现,激荡情感。
1.师;就是这样一座园林艺术瑰宝的圆明园,就是这样一座建筑艺术精华的圆明园,就这样被“英法联军”这两帮强盗无情地烧毁了。
2.出示:这把火烧毁了什么?
板书:没有了……也没有了……。
没有了……也没有了……还没有了……还没有了……。
不仅没有了……还没有了……。
没有了上自……也没有了下至……。
3.师:什么都没有了,只剩下了几根残垣断壁,一片废墟。因此我们说圆明园的毁灭,它损失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拿起书,齐读第一段。
六、悬念设疑,激发深读读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挡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园明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2.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
1.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辉煌景观,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
2.文章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又一难点。
3.教学用具
ppt课件
4.标签
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圆明园的毁灭》。
板书课题:让我们举起写字的手,一起写下课题:“圆”是“圆满无缺”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园”是“皇家园林”的“园”。齐读“圆明园的毁灭”。
课题是整篇文章的窗户,看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圆明园被谁毁了?被怎样毁掉了?圆明园为什么会被毁掉?圆明园被毁之前是什么样的?)
1.请同学们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2.听了这段文字的朗读,你了解了什么?
(圆明园是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践踏、毁掉的;)
3.他们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课件出示,根据学生回答强调“掠、搬、毁、烧”)
我看得出,此时一定有一种情感什么充满着你的胸膛,是什么情感?(屈辱、愤怒、痛恨……)
2.一边读,一边思考,要静心、专心读书。
3.根据学生回答,大投影出示
(因为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因为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而且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4.这就是2、3、4自然段告诉我们的。它不但建筑宏伟而且是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所以,它的毁灭,使每一个中国人痛心,会激起每一个中国人对英法联军、对当时腐败无能的满清政府的痛恨,读一读,想想课文哪几个部分写的是建筑宏伟?(2、3自然段)
5.找一位同学为我们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圆明园在北京西郊……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1)这句话是介绍圆明园什么的?(位置和结构)
(2)如果让你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来读这段话,你会强调哪些词语?(众星拱月)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吗?说说看。
众星拱月:群星环绕着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出示课件,看圆明园的分布构成,在图上找一找,那个是“星”,哪个是“月”,体会圆明园的辉煌和宏伟。)
圆明园的面积相当于我们180多个学校那么大。各个大园以及小园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是多么壮丽的景观!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齐读第二段)
6.如此气势恢宏的圆明园里,有多少让我们啧啧称奇、留恋往返的美景呢?快速浏览课文第三自然段,你能从中找到几个“有”?(7个)
7.指名读带“有”的句子,相机板书:“有……也有;有……也有……;还有……;不仅有……还有……”
(1)这些句子让你体会到什么?(圆明园的建筑各具风格,千姿百态,既有殿堂的宏伟之美,又有亭台楼阁的秀巧之美;既有热闹的街市风光,又有幽静的自然风光,所以说它是建筑艺术的精华。)
(2)圆明园中的建筑有大的、有小的;有热闹的、有宁静的;有现实的、有虚幻的;有民族的、有西洋的。各式各样的建筑都集中在一个圆明园里,大家想一想,假如我们漫步园内……学生接读:“有如漫步在天南海北……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我们又怎能不惊叹,圆明园是——(出示大投影)“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3)法国大作家雨果眼中的圆明园是怎样的呢?
出示雨果的文章,指名读。
“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 雨果”
8.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齐读“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从哪一段知道的?(第四自然段)
(1)那位同学愿意为大家读第四自然段?(指名读)
(2)从先秦到清朝大约多少年的时间?(两千多年)
(3)经历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大约是两千三百多年的时间。想想会有多少名人字画和奇珍异宝。请用自己能想到的词语来形容。
(应有尽有、不计其数、成千上万、数不胜数……)
(4)知道了这些,你心里又怎样的感受?带着你的惊叹和自豪齐读四自然段。
1.是啊,多么恢弘,多么美好的圆明园!如果它完好无损地保存着,我们每个中国人现在看了该是多么自豪。可惜,它被英法联军掠走了,搬去了,毁掉了……圆明园里,有的是荒凉的废墟,有的是残垣断壁,没有了……没有了……也没有了……(缓缓擦去板书,只留淡淡的痕迹)
圆明园的毁灭是——学生齐读: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2、圆明园的毁灭仅仅是个损失吗?不是的。他还是我们这个国家、我们民族的耻辱。作为一名学生,我们不能忘掉中华民族百年的耻辱,我们要好好学习把国家建设的更加强大。
3、假如现在你站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心中是否有很多话想说,把他说出来。(学生自由表达)
在我们祖国逐渐强大的今天,我们不能忘记过去屈辱的历史,让我们永远记住一百四十多年前的噩梦,记住写在圆明园残柱上的耻辱,让我们永远记住历史告诉我们的教训“落后就要挨打”。因此,我们要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强大、繁荣的祖国,使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悲剧永远不再重演。让我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目标确定的依据。
(1)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2)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5)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
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3.学情分析。
1.认识本课的生字,能正确书写,能正确读写词语。背诵第3、4自然段。
1.通过学习过程中的一、二环节,检验目标1的达成。
2.通过学习过程中的第三、四、五环节,检验目标2的达成。
3、通过学习过程中的第六环节,检验目标3的达成。
环节。
学习过程。
评价要点。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3分钟。
2.让我们走进这段历史去回忆一下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吧!
1.回顾课文。
2.理解文本。
自读课文。
10分钟。
1.读2-4自然段,想一想你在圆明园中看到了什么?
3.哪个词写出了圆明园布局的特点?(众星拱月)出示ppt。
4读一读第2自然段来体会这众星拱月的圆明园吧!
1.学习自读。
2.在自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理解课文内容。
3.谈词语的理解和作用。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读课文并抓住课文中的四字词语。
11分钟。
1.第三自然段中有许多美丽的建筑(出示图片)。
2.圆明园中的景物真的太美了,让我们带着体会一起齐读这一段吧!
(朗读配乐)。
板书:有....也有....
有....也有....
3.这一段中还有很多的四字词来描述这美丽的圆明园,你能找到吗?
指导写玲珑剔透的“剔”
4.我们感受到了圆明园是这样的...(读四字词语)。
1细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环节四。
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并体会情感。
16分钟。
1.圆明园不仅美,还藏着许多珍贵历史文物,指读第4自然段。
上自....下至....(出示图片)。
2.作为中国人我们祖国的圆明园建筑这么美,珍贵文物这么多,你有什么感受?
4.让我们带着自豪的心情再读2.3.4自然段(配乐)。
1.体会语句的和字词所表达的效果。
2.体会情感,感受圆明园的雄伟。
研读句子,
品味感情。
16分钟。
1.我们祖国的圆明园究竟代表着什么呢?请同学们看第一自然段,用一个词来概括。
2.圆明园的价值是祖国的文化史是不可估量的,同样也是世界文化史不可估量的。
1.感受圆明园不可估量的价值。
激发情感,
阅读感悟。
16分钟。
1.当著名作家雨果走进我国这段历史时却说了这句话。(出示ppt)。
3.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我们去看一看(视频播放)并范读第五自然段。
1.激发感受圆明园被侵略者毁坏的心情。
2.体会感情,对文本有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环节五。
激发情感,
阅读感悟。
16分钟。
1.你的体会如何?请同学问看第五自然段,找出令你印象最深的句子。
2.这是一种什么行为?(恶劣、无耻、暴力)。
3.我国这样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化成一片灰烬。
1.激发感受圆明园被侵略者毁坏的心情。
2.体会感情,对文本有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自考感悟。
激发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1.思考:为什么我们祖国的圆明园会被侵略者毁灭?(搜集背景资料)。
2.我们应该如何去做才能避免当时这种历史惨剧再次发生呢?怎样改变?
1.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板书设计:
剔没有......也没有....文化。
没有.....也没有.......
。
(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圆明园当年的辉煌,了解圆明园毁灭的历史,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理解、体会。
2、过程与方法。
(1)搜集相关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屈辱的过去与今天的强大。
(2)以读激情,以悟促读,提高朗读能力;以悟促诵,背诵重点段落,积累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品读有关语句,领会句子含义;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1、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当年的样子,了解它毁灭的过程,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培养学生爱国情操。
2、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着祖国的强盛与衰败,进一步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揭题导入,奠定基调。
(课件出示插图)谁能告诉大家这是什么地方?
是的,这就是曾被誉为万圆之园的圆明园。
(板书:圆明园)。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圆明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根据个人感受答:美丽、举世闻名等)。
可以说:(指名说,并出示: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既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也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听到这么高的评价,作为中国人的我们是多么地自豪啊!让我们带着这种自豪之情再来读读这句话。
(齐读)。
(二)朗读感受,体味辉煌。
那么,圆明园里究竟有些什么,能让人们如此地赞美它呢?
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一起走进昔日辉煌的圆明园,感受那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吧!
1、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圆明园的园林和建筑呢?
(指名分段朗读。)。
(根据朗读板书:有-----也有-----)。
所以作者由衷地发出感慨漫步园内------。
(齐读)。
多美呀!想看看吗?就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吧!
(出示图片)。
看了这些,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齐读)。
(出示: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2、除了这些精美而宏伟的建筑,圆明园里还有什么?
(指名读第四段)。
(1)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指那些文物?
(2)理解上自下至。
从先秦到清代,你知道有多少年吗?(2500)。
(3)这2500多年中,这圆明园内所拥有的文物能有多少?
(生猜测)。
(出示资料:舍卫城,自康熙以来,每当皇帝、皇太后寿诞,王公大臣进奉的佛像都存放在这里。其中有纯金的、镀银的、玉雕的、铜塑的,年复一年,竟高达数十万尊。)。
(根据回答板书)。
(4)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就让你们开开眼界吧!
(出示图片,最后定格在铜首上)。
(根据回答板书)。
(5)谁能用关联词说一说?
(6)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当之无愧地说(齐读)。
(出示: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指导读好这一段)。
(三)研读毁灭,激荡情感。
可如今,我们却再也看不到这博物馆、这艺术馆、这瑰宝、这精华了。我们看到的只是一片废墟。
(出示图片)。
那是因为(齐读最后一段)。
(补充课题)。
1、谁能告诉大家英法联军当年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
(指名读,出示句子: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1)统统掠走是怎么掠走?你能举个例子或打个比方吗?
(2)任意破坏、毁掉是怎么破坏、毁掉?
仅仅是这些吗?老师这里有两段资料,是一位当年参加掠夺的士兵写下的。
(出示资料:为了夺取财宝,英法联军从四面八方冲进圆明园,有的搬走景泰蓝瓷瓶,有的抢走绣花长袍,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珠宝的挂钟,有的背负大口袋,装满了各种各样的珠宝,有的在宽大的口袋里装满了金条和金叶,有的身缠着织锦绸缎,有的帽子里放满了红蓝宝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挂着翡翠项链。
侵略者除了大肆抢掠外,被他们糟蹋的东西更是不计其数,房子里的绸缎、衣服扔了一地,人走进屋里,可超过膝盖,工兵们带着大斧,把家具统统砸碎,取下上边的宝石,一些人砸碎镜子,另一些人凶狠的向大烛台开枪射击,以此取乐。大部分法国士兵手抡木棍,将不能带走的东西全部捣碎。当10月9日,法国军队暂时撤离圆明园时,这处秀丽园林已被毁坏的惨不忍睹。)。
2、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感受?那就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段话吧!
(指导朗读)。
3、同学们,不仅如此,为了销毁罪证,他们还用火烧。大火(齐读)。
4、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当年英法联军的暴行吧!
此时此刻,我们还能称他们为军人吗?他们简直就是一群(强盗),一群无耻的(强盗)!面对着这群强盗,面对着这熊熊大火,你的心情怎样?那就读出来吧!
(指导朗读最后一段)。
是啊,烈火中,没有了金碧辉煌的殿堂(齐读),也没有了----(齐读);没有了-----(齐读),也没有了-----(齐读);不仅没有了-----(齐读),还没有了------(齐读);那些仿造各地名胜建造的(齐读)没有了,还有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景物都没有了,那些上自(齐读)没有了,下至(齐读)也没有了。
(逐条擦掉刚才的板书并叙述)。
圆明园什么都没有了。(激动人心的)圆明园彻底地毁灭了。(指题目)。
那么,作者为什么不按着题目直接写毁灭,而要写它曾经的辉煌呢?
(这样的写更让读者感到惋惜和愤怒,起到反衬的作用。)。
总之一句话:只有曾经拥有过,才能体会失去的痛苦!也正因为它那么的美好,我们才说。
(齐读)。
(生再次读)。
亲爱的同学们,面对这断壁残垣,你又想说些什么呢?请你拿起手中的笔,写出自己的感受吧!
(出示图片,并配乐《二泉映月》,学生写话)。
(交流)。
(四)总结升华。
在我们祖国逐渐强大的今天,我们不能忘记过去屈辱的历史,
让我们永远记住一百四十多年前的噩梦,记住写在圆明园残柱上的耻辱,让我们永远记住历史告诉我们的教训落后就要挨打。因此,我们要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强大、繁荣的祖国,使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悲剧永远不再重演。让我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齐读)。
(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圆明园当年的辉煌,了解圆明园毁灭的历史,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理解、体会。
2、过程与方法。
(1)搜集相关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屈辱的过去与今天的强大。
(2)以读激情,以悟促读,提高朗读能力;以悟促诵,背诵重点段落,积累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品读有关语句,领会句子含义;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1、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当年的样子,了解它毁灭的过程,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培养学生爱国情操。
2、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着祖国的强盛与衰败,进一步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揭题导入,奠定基调。
(课件出示插图)谁能告诉大家这是什么地方?
是的,这就是曾被誉为万圆之园的圆明园。
(板书:圆明园)。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圆明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根据个人感受答:美丽、举世闻名等)。
可以说:(指名说,并出示: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既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也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听到这么高的评价,作为中国人的我们是多么地自豪啊!让我们带着这种自豪之情再来读读这句话。
(齐读)。
(二)朗读感受,体味辉煌。
那么,圆明园里究竟有些什么,能让人们如此地赞美它呢?
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一起走进昔日辉煌的圆明园,感受那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吧!
1、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圆明园的园林和建筑呢?
(指名分段朗读。)。
(根据朗读板书:有——也有——)。
所以作者由衷地发出感慨漫步园内——。
(齐读)。
多美呀!想看看吗?就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吧!
(出示图片)。
看了这些,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齐读)。
(出示: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2、除了这些精美而宏伟的建筑,圆明园里还有什么?
(指名读第四段)。
(1)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指那些文物?
(2)理解上自下至。
从先秦到清代,你知道有多少年吗?(2500)。
(3)这2500多年中,这圆明园内所拥有的文物能有多少?
(生猜测)。
(出示资料:舍卫城,自康熙以来,每当皇帝、皇太后寿诞,王公大臣进奉的佛像都存放在这里。其中有纯金的、镀银的、玉雕的、铜塑的,年复一年,竟高达数十万尊。)。
(根据回答板书)。
(4)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就让你们开开眼界吧!
(出示图片,最后定格在铜首上)。
(根据回答板书)。
(5)谁能用关联词说一说?
(6)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当之无愧地说(齐读)。
(出示: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指导读好这一段)。
(三)研读毁灭,激荡情感。
可如今,我们却再也看不到这博物馆、这艺术馆、这瑰宝、这精华了。我们看到的只是一片废墟。
(出示图片)。
那是因为(齐读最后一段)。
(补充课题)。
1、谁能告诉大家英法联军当年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
(指名读,出示句子: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1)统统掠走是怎么掠走?你能举个例子或打个比方吗?
(2)任意破坏、毁掉是怎么破坏、毁掉?
仅仅是这些吗?老师这里有两段资料,是一位当年参加掠夺的士兵写下的。
(出示资料:为了夺取财宝,英法联军从四面八方冲进圆明园,有的搬走景泰蓝瓷瓶,有的抢走绣花长袍,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珠宝的挂钟,有的背负大口袋,装满了各种各样的珠宝,有的在宽大的口袋里装满了金条和金叶,有的身缠着织锦绸缎,有的帽子里放满了红蓝宝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挂着翡翠项链。
侵略者除了大肆抢掠外,被他们糟蹋的东西更是不计其数,房子里的绸缎、衣服扔了一地,人走进屋里,可超过膝盖,工兵们带着大斧,把家具统统砸碎,取下上边的宝石,一些人砸碎镜子,另一些人凶狠的向大烛台开枪射击,以此取乐。大部分法国士兵手抡木棍,将不能带走的东西全部捣碎。当10月9日,法国军队暂时撤离圆明园时,这处秀丽园林已被毁坏的惨不忍睹。)。
2、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感受?那就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段话吧!
(指导朗读)。
3、同学们,不仅如此,为了销毁罪证,他们还用火烧。大火(齐读)。
4、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当年英法联军的暴行吧!
(播放《火烧圆明园》片段)。
此时此刻,我们还能称他们为军人吗?他们简直就是一群(强盗),一群无耻的(强盗)!面对着这群强盗,面对着这熊熊大火,你的心情怎样?那就读出来吧!
(指导朗读最后一段)。
是啊,烈火中,没有了金碧辉煌的殿堂(齐读),也没有了——(齐读);没有了——(齐读),也没有了——(齐读);不仅没有了——(齐读),还没有了——(齐读);那些仿造各地名胜建造的(齐读)没有了,还有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景物都没有了,那些上自(齐读)没有了,下至(齐读)也没有了。
(逐条擦掉刚才的板书并叙述)。
圆明园什么都没有了。(激动人心的)圆明园彻底地毁灭了。(指题目)。
那么,作者为什么不按着题目直接写毁灭,而要写它曾经的辉煌呢?
(这样的写更让读者感到惋惜和愤怒,起到反衬的作用。)。
总之一句话:只有曾经拥有过,才能体会失去的痛苦!也正因为它那么的美好,我们才说。
(齐读)。
(生再次读)。
亲爱的同学们,面对这断壁残垣,你又想说些什么呢?请你拿起手中的笔,写出自己的感受吧!
(出示图片,并配乐《二泉映月》,学生写话)。
(交流)。
(四)总结升华。
在我们祖国逐渐强大的今天,我们不能忘记过去屈辱的历史,
让我们永远记住一百四十多年前的噩梦,记住写在圆明园残柱上的耻辱,让我们永远记住历史告诉我们的教训落后就要挨打。因此,我们要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强大、繁荣的祖国,使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悲剧永远不再重演。让我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齐读)。
《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设计体现了这一点,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以情激情,努力让课堂成为学生张扬个性的广阔天地,让阅读教学焕发出生命的色彩。
依托电教媒体教学,充分体现《课标》提出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借助媒体集“声、色、画”于一体,烘托渲染,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的与作者情感交融在一起,入情入境。
1、知识与技能:
(2)能联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理解课文。
2、过程与方法:
训练学生在读中体会,获得真实的感受,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认识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我国近代屈辱历史的见证,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责任感和使命感。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过去的辉煌和遭八国联军损毁后的惨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培养学生感悟、想象能力,激发爱国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节选《火烧圆明园》的录象。
以读代讲法、情景创设法、读中感悟法等。
一、名言引题,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翻开历史的长卷,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历历在目。今天,让我们把目光锁定在1860年,因为当时的中国人用自己的智慧和血汗建造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法国最著名的大作家雨果曾这样说:“在世界东方的中国,有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一奇迹,就是圆明园。”让我们一起走进圆明园,去欣赏这万园之园的精华吧!(板书圆明园)。(出示课件)。
二.美景再现,感悟体会。
(一)学习课文2—4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读后谈谈感受。请同学读感受最深的自然段。
(1)如果学生读第二自然段,学生谈感受。
课件展示,重点理解“众星拱月”。
(2)如果学生读第三自然段,读后谈感受。
这一段介绍了圆明园的建筑宏伟。引导学生读得慢些,想象圆明园是何等的宏伟。让学生展开想象描述一下自己喜欢的美景。
(3)如果同学读第四自然段,读后说感受。欣赏图片。(课件出示)。
2、同学们自由读书找一找找出文章中高度评价圆明园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的句子。边读边勾画、批注。(3句话)。
师:同学们会读书的人要善于抓住要点,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学习方法,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圆明园。引导学生概括,师给与评价。
3、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呼唤它的名字,让我们再一次自豪地呼唤它的名字。(师生齐读)。
4.这座历经六代皇帝花费了150年修建的圆明园中,有风格别致、巧夺天工的民族建筑,有引人入胜的西洋景观,再加上收藏了无数稀世珍宝,中外的史学家们给与它至高的荣誉,让我们一起走进圆明园,欣赏这一世界的伟大奇迹吧!(课件出示圆明园全景录像)。
5、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呢?好,就让我们带着自豪的语气来读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吧。
三.面对现实,激发情感。
1、老师引语:然而今天,我不得不在它的后面加上两个字,这两个字读起来让人心里也沉甸甸的。读一读课题。
2、读了课题,学生提出疑惑。
3、师引语:此时此刻的圆明园被无情地践踏、掠夺,就让我们到这些充满着血雨腥风的文字当中去寻找这些强盗们罪恶的嘴脸吧!
4、引导学生朗读第五自然段。
(1)先分别请同学读课文,谈感受。
(2)愿意读的同学站起来读。
(3)此时此刻,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用最精练的文字概括。
(4)划出所有暴露侵略者残暴罪行的词语。同学们,他们企图放火烧毁罪证,罪行是活的东西,销毁了吗?所有愤怒的同学们,把你的满腔怒火读出来吧1860年10月6日——读(生齐读)。
5、让我们再一次把历史的长卷翻开,撕开那道在中国人的心底里永远不可能愈合的伤疤。(课件播放《火烧圆明园》录像)。
6、这把火烧毁了什么?请你把它写在纸上的任何一个空白地方,把它写到你的心上。(学生写自己的感受,交流)(课件出示)。
7、圆明园的毁灭告诉我们什么?(引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四.激发情感,表达心声。
师引入: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英法联军,他们用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指引着他们的舰队驶入中国领海,用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制成的枪弹、炮弹屠杀中国人,然后,逼迫满清政府在中国人发明的纸上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我想每一个中国人一定有很多话要说。对自己,对别人。把此时此刻要说的话写下来。
同学们,拿起笔来,表述你的心声吧!(配入《我的中国心》歌曲)。
(大屏显示)1生自由创作,老师巡视鼓励。2生交流感受。
五、知识拓展,自由讨论。
课下小组讨论:圆明园该不该重修?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把搜集与整理、运用资料结合起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运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创设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进行自主探究。
一、导入新课。
ppt展示20xx年中国的成就。可以说,今天的中国让国人自豪,让世界惊叹。然而,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一百多年前的那个年代,由于清政府腐x无能,导致西方列强不断入侵我们中国,就在1860年的10月18日,在中国上空,烟云笼罩,那时正发生着一件让国人耻辱,让世界震惊的事情。孩子们,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吗?对,圆明园被毁灭了,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题目就是“圆明园的毁灭”。伸出手,和老师一起来写课题。大家注意这个毁,上面是一个臼齿的“臼”,下面的“工”最后一笔要变成提。
同学们,毁灭意味着什么?毁灭不是一般的毁坏,一旦毁灭,就再也没有了!也就是说,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就再也不存在了。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交流:课文主要写了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
三、感悟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看来同学们对文章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我们来看看课文怎样来评价圆明园的毁灭的。请同学们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不可以去计算的损失,可见损失非常大。作者在开篇就在这一句话中用了两个不可估量,让我们感受到圆明园的毁灭给祖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造成的巨大损失。
ppt出示第一段,再齐读。
那么,这究竟是怎样的一座园林,让作者这样说呢?让我们走进昔日的圆明园,却领略一番它的风景,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看看圆明园里都有什么,抓住词句,展开想象,将自己的想象批注在书上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想象的`景观和自己收集的圆明园的景观。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交流:圆明园里都有什么?
1、第二段中重点指导理解“众星拱月”众星拱月是什么样子?哪一字表示“环绕”?
那么大家知道吗?如此巧妙的布局,有100多公顷,那是多大啊?见过足球场吗?圆明园相当于640多个足球场那么大。
2、在这座园林里都有什么?抓住你最感兴趣的来和大家讲一讲。
“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能具体说说吗?你见过金碧辉煌吗?(生回答)。
同学们,这是一种高大的宏伟的建筑。除了这种建筑,你还看到了什么?
指导朗读:金碧辉煌的殿堂,那是很有气势的,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那是非常精美的,谁再来读?指名读。
生再读。
一个热闹,一个宁静,给人的感觉也迥然不同。……谁能连起来把这句话读一读?
太好了,每种建筑的风格都表现出来了。老师把也字去掉,大家再来试一试。
生读。
有感觉吗?不同风格的景观应有尽有。这就是这个也字的妙处。请大家再来读一读。
这次我们男生和女生发挥各自的优势,男同学读前两种,女同学读后两种。
(园中有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圆明园中景物有一百多处,而且一步一景,一景一物,想看看吗?圆明园已经被毁灭了,但老师从影片中为大家截取了一段。同学们,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圆明园。
看了,你有怎样的感受?这里的景色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
是啊,任何一个词来形容圆明园都不过分,难怪文中最后一句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师:在这样的园林中漫步,那是怎样的一种感受啊?同学们,我们读读文中的最后一句。
3、圆明园除了建筑宏伟,还有哪些东西?
想像一下,两千三百多年,该有多少青桐礼器?该有多少名人书画,该有多少奇珍异宝?(数不胜数)难怪作者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拿起书,自豪地读一读。生读。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同学们,这就是圆明园,这就是号称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这就是被称作东方的凡尔赛宫的圆明园,然而,这一切的一切都被英法联军毁灭了!我们来看一段录像。
【播放录像】。
教师解说:1860年10月,英法联军闯入北京……化为灰烬!
此时此刻,你有怎样的感受?愤怒憎恨惋惜。
交流:那一句话最能表达你此刻的心情?
(因为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馆和博物馆,也是多名建筑工人多年劳动的成果。)。
你再读一读最后一句话。生读我们的心都在流泪!……你还想读哪一句?
(他们把园里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他们把这些东西统统拿走,真是很可惜!)。
那是怎样的破坏?生:想怎么破坏就怎么破坏。师:想怎么破坏就怎么破坏。想摔——就摔!师:想砸——就砸!
谁还想读读这句话?点生读再次齐读。
然而这一切都被英法联军的一把大火给毁灭了!……这样的损失能估量吗?
所以作者这样说,齐读: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生:清政府,怎么会那么无能呢?
师:是啊,清政府到哪儿去了呢?同学们,课文的学习暂时就到这里,但我们的思考还没有停止。希望孩子们带着自己的问题走出课堂,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进一步地了解圆明园。一座圆明园,半部清代史。让我们继续查阅资料并把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它不仅是物质上的损失,更重要的是损失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同学们,当时的英法联军还有后来的八国联军,用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指引他们的军队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然后用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制成了枪弹炮弹屠杀中国人,最后逼迫满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圆明园被烧成了灰烬。同学们,学到这儿,难道你不想对自己说点什么?难道你不想把自己的心情表达一下吗?拿起笔,把你此时此刻最想对自己说的话、对别人说的,特别是对至今还在搞霸权主义的国家说的话写下来。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huibaotihui/158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