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范本可以帮助写作者正确把握文章的结构和逻辑,使作品更加合理和有序。想要写一篇好的总结?不妨先参考一下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总结范例。
第1单元走进科学。
单元目标:
1.能够像科学家与工程师那样去尝试做一些小的探究活动或是工程实践。2.制定科学课的规则并自觉在活动中遵守。3.了解科学家与工程师的一些工作场景。
教学目标:
1.认识到有不同的科学家从事不同的研究,认识科学研究要从事观察、实验、考察、记录等实践活动。
2.让小学生也来经历科学探究发现的过程,意识到科学并不神秘,小孩子也能做科学。
3.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可以对自然现象作出很好的解释,但科学也不是万能的,一些问题至今仍没有找到答案。
4.科学研究、科学发现需要一个过程,许多问题的答案在今天仍没有到,但不代表以后不会找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课前准备:搜集科学家的故事,练习讲一讲。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一、说说科学家的故事。
1.观察教材图片,说说这些科学家正在做什么。2.学生讲一讲搜集有关科学家的故事。
出示一些科学家工作的场景图让学生进行交流。交流小结:科学家的研究要经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如观察、实验、收集记录数据、得到发现等。
二、动手试一试。
1.学生说说在他们的生活中有没有滚小球的经历。2.实验之前先让学生猜一猜在哪个位置的球会滚得远一些。
3.一年级的学生第一次做科学实验,在学生实验时教师要做好示范。在桌上铺一块有刻度标记的绒布,将斜坡架在绒布的一端,将小球先从斜坡上标有绿色标记的地方滚下,记下在绒布上停止时的位置,再将小球从斜坡上标有红色标记的的地方滚下,也记下在绒布上停止时的位置,比较它们的远近。
4.如果课堂时间充分还可以将斜坡的坡度变大,同样是从一点往下滚,记下小球滚动的距离,进行比较。
5.实验过后反思在实验的过程中有没有像科学家那样经历观察、实验、记录、发现的过程。
6.阅读大科学家伽利略做的滚小球实验资料,观看动画视频,将自己做的实验与大科学家做的实验进行比较,发现小孩子也和大科学家一样,也能进行科学研究,所以是小小科学家。
伽利略曾在6米多长的斜面上做过这样的滚球时间,用自制的水漏计时,他发现:小球越滚越快”。
三、探索大自然的秘密。
1.学生先说说教材中问题的答案。
2.你还知道科学家找到了哪些问题的答案。
3.还有一些问题至今没有找到答案,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4.说一说还有哪些问题没有找到答案。
5.一起讨论,你觉得这些问题以后会找到答案吗?
四、小结。小小工程师。
教学目标:
1.认识到工程师所做的工作和科学家所做的工作还是有区别的,科学家侧重研究、发现,而工程师侧重设计、发明、制造,学生通过读图应有一个浅显的认识。
2.利用身边简单易得的材料,经历工程师那样的设计制造过程,体验工程实践。
课前准备:一枝很短的铅笔。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一、认识工程师。
1.观察教材图片,说说这些工程师正在做什么。
3.讨论工程师的工作和科学家的工作有什么不一样?
二、工程师的杰作。
1.说说图片中展示了工程师的哪些杰作。2.交流还知道哪些是工程师的杰作。
3.结合活动手册,辨认哪些是工程师的杰作。4.交流你们有没有做过工程师的经历,讨论小孩子的玩的搭积木、造房子、堆沙堡、拼装模型、测试赛车等活动其实就是小小工程师做的事情。
三、小小工程师。
1.出示一个短的铅笔,不好写了,怎么办?
2.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个性化的铅笔加长器,不要求全班统一,就地取材,可以是纸质的、塑料管式的、也可以是木制的、竹制的等。
每一个小组里尽量要有不同的设计制作方案。
3.制作完成之后,先自己尝试写一写,然后再和同伴交换写一写,比较小组内哪些同学做得比较好。
4.使用买来的铅笔加长器,说说商店买来的有什么独特的设计,对自己有什么启发。
在比较铅笔加长器时,买来的铅笔加长器漂亮、结实、实用,但是自己做的环保、节约、经济,比较时也不是一味地买来的好,那就失去了设计制作的意义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关心自己的学习场地,熟悉实验室的环境,如实验仪器摆放在哪,标本厨在哪,在哪可以取水等。
2.通过一个简单的探究活动来让学生意识到规则对于科学学习的意义,遵守规则可以提高实验效率、学习水平。
课前准备:一个细而高的瓶子,一个粗而矮的瓶子,两个瓶子里装有高度不同的染色的水。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一、参观比较。
1.参观科学教室,说说它与普通教室有什么不同?
比较之前要让学生仔细观察科学教室,关注以下这些方面:课桌椅的摆放、橱窗里的物品、墙壁板报的布置以及通水通电情况。坐的桌子不一样,科学教室里是大桌子;科学教室里可以看到一些动物、植物的标本;科学教室里还有一些实验器材;科学教室里通水通电等等。
2.学生尝试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布置。
坐的桌子不一样,科学教室里是大桌子,可以多人坐在坐一起做实验;科学教室里可以看到一些动物、植物的标本;科学教室里还有一些实验器材;科学教室里通水通电;科学教室的环境布置与科学有关等等。
二、实验:比较水的多少1.教学时教师需准备给每个小组学生准备一高一矮的两个瓶子里装有不同高度的水,为了看得更清楚,可以用色素给水染色。
2.比较之前让学生制定一个简单的计划,说说怎么去比,需要用到什么材料。
3.比较的方法可以多样,教师要尽可能地想到学生所想到的方法并准备好相应的工具。
不好的行为:声音吵杂,不听指挥,互相争抢器材,搞得桌上到处是水、没有人人参与……。
7.将所有的规则都记录下来,进行强化,并提醒在以后的活动中要注意遵守这些规则。
三、小结。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的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实施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二、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能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培养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报刊等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学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识,敢于争辩的胆识,同时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科学概念。
1、掌握常用的机械和工具的特征,并能设计和制作机械和工具。
2、观察和研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并设计和制造自己的“桥梁”,体验科学与技术结合的乐趣。
3、研究热和燃烧的关系及其原因,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分析和阐述。
4、了解能量以及能量的变化,并能在实验操作中亲自去感受。
三、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不足之处: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有的学生发言不积极,表现欲望差,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四、教材分析。
本册共分四个单元,共32课。
1、《工具和机械》单元介绍了常用工具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的原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尤其是结合常用工具和实验器材设置了许多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各类机械和工具的特点和作用。
2、《形状和结构》单元介绍了各种建筑物中使用的形状和结构及其特点,从实验材料的选取到各种不同的设计都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3、《能量》单元介绍了电能、水的三态变化、太阳能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学生掌握自然界中的物质可以相互转化,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的自然规律,使学生养成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4、《生物的多样性》单元让学生知道生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知道同种生物不同的个体各不相同。初步理解生物体不同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知道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能自己确定标准对生物进行分类,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会用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方法描述某一区域的生物种类。
五、教学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9.2016/2017第一学期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计划。
1、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2、(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观察的重要数据。
3、(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和降水量)(风向和风速)。
4、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通常情况下,一天中(午后2点)的气温最高。
5、风向是指风(风吹来)的方向。
6、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如指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
7、我们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分别是(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
8、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9、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0、(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如小于(10毫米)是小雨,10~25毫米是(中雨),25~50毫米是(大雨),50~100毫米是(暴雨),100~200毫米是(大暴雨),大于200毫米是(特大暴雨)。
11、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通常把云分成(积云)、(层云)、(卷云)三类。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云是(层云),层云通常是(灰色)的。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积云),(积云)通常与晴好天气相联系。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
12、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使用了(晴天)、(多云)、(阴天)等来描述和记录云量的观察。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晴天),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云量超过(四分之三或覆盖整个圆面)就是阴天。
13、动植物也能预报天气,如:(1)松果在干燥晴朗的日子鳞片会打开,相反,如果松果的鳞片紧闭,则表示即将下雨。(2)蜻蜓要下雨时会低飞。(3)蚂蚁要下雨时会搬家。
14、空气质量预报分为5级;舒适度指数预报分为7级;紫外线强度分为5级。
3-1物体都有一个竖直向下的力,这个力就是重力。
孩从滑梯上滑下,水往低处流······.都是由于重力的作用。
3-1在做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关系实验时,拉力的大小用垫圈的个数来表示。
3-1提供动力可以使小车启动,有阻力使运动的小车静止。
3-2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
3-2充气后的气球具有能量,喷气时可以产生动力。
3-2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
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数越少,行驶速度越慢,行驶距离越近。
3-4研究运动和力时,往往需要知道力的大小,弹簧测力计就是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3-4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拉力越大,弹簧仲得越长,示数也越大”的特征制成的。弹簧秤由:(提环)、(指针)、(刻度板)、(挂钩)、(弹弹簧)五部分组成。
指针一。
3-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表示。1牛约等于100克的。
力。它是以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牛顿的名字命名的。
3-4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应注意:
(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0”位置:
(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
(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中数量。
3-4跳板、健身球、撑杆和海绵垫、蹦床等都是利用了物体的弹力。
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力。
3-5我们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一个物体,刚好能使这个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是它受到的摩擦力。
越大:物体轻,摩擦力越小·。
擦力的地方:前轴、中轴、后轴、脚蹬的轴、大小齿轮与链条。
驱动水轮转动··.它们都具有能量。
3-6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如果没有能量,自然界就不会有运动和变化。也不会有生命。
橡皮筋·······都具有能量。能量还储存在燃料、食物和一些化学物质中。
2-1人的呼吸器官有:鼻腔、气管、文气管、肺、横膈膜等。
2-1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气,交换后的空气由肺部到气管,再由鼻腔或口腔呼出的过程,胸腔收缩,腹部放松。
2-2呼出的和吸入的气体相比,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增加了,氯气不变。
2-2一个正常人在平静状态下,每分钟呼吸20次左右。每分钟心跳80次左右。
2-2为什么运动时呼吸会加快?
因为人体运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所以呼吸的次数要比平时多,以便呼出和吸。
入比平时多的气体。
2-2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
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再排出体外。
2-2为什么运动时心跳会加快?
因为伴随着身体运动量的增加,人需要更多氧气,心跳也就逐渐加快,以便输送出更多的血。
液。
2-3经常锻炼身体,会提高我们的呼吸能力,增大肺活量,获得更多的氧气。
2-3肺活量是指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
2-3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呼吸,伴随着运动量的增加,每分钟呼吸的次数也会增加。
2-4除了呼吸之外,饮食是我们从外界获得能量的又一重要活动。
2-4按人们的生活习惯,可以把食物分成粮食、藎菜、肉类、奶制品、水果、调味品等:
和熟食:根据食物的重要性可以分成主食和副食。另外,还有其他的分类方式。
粉丝、粉皮等食物,从食物来源上分类,属于植物类食物。
2-4植物类食物有:谷物、水果、蔬菜等:动物类食物有:奶、奶制品、蛋、肉等。
2-5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是从食物中得到的。
2-5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通常分为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2-5淀粉是富含糖类的食物。肥肉、芝麻等食物富含脂肪。
白质的食物有:大豆、牛肉、鱼肉、鸡蛋、纯牛奶、开心果等。蛋白质燃烧后有一股焦臭味。
料、、烹调淀粉、马铃薯等。
营养从食物中来。
物上滴碘酒,是为了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滴碘酒的地方变为蓝色,说明这种食物含有。
淀粉。
料的方法。
2-5食物的种类很多,并含有丰富的营养,保持合理营养,才能使身体健康。
2-5人的生长与活动需要营养,营养是从食物中得到的。
2-6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所需的所有营养成分,所以我们需要搭配膳食,保证营养的充足。
2-6搭配膳食营养要做到品种多样,并保持合理数量。
动量比较大。需要多吃糖类食物:手指间有一些脱皮,需要多吃含有维生素的食物等。
2-6只有营养均衡,才能保证我们正常的生活和成长。
2-6各类食物在均衡营养中的地位和比重是不一样的。
2-6手指脱皮、口腔溃疡时,需要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2-6谷物类、油脂类食物含有糖类和脂肪,可以给我们提供能量。
2-6奶制品、豆类、鱼虾类和蛋类等含有蛋白质,可以支持我们的生长发育。
2-6蔬菜和水果类含有维生素和矿物质,能让我们保持健康。
不均衡,会影响身体健康。
的消化器官之一。
2-7口腔是食物消化开始的地方,是由牙齿、舌头、唾液共同完成。
n%。
的。牙齿按形状给牙齿分类,可分为门齿(8个)、犬齿(4个)、
大
臼齿(20个)。
2-7门齿:用来切割食物:白齿:用来咀嚼食物:犬齿:用来撕碎。
食物。
2-7老人们常说“细嚼慢咽”的道理是牙齿将食物磨碎,以利于食。
大
物在体内消化。
门%。
2-7如果牙齿不妊,化就会受到影响,还会影响整个身体的运动。
牙流的分布排列图。
用,保护好牙齿对我们一生的健康很有意义。
2-8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食物被食道运输到胃里,
在胃里被进一步磨碎和分解的,在小肠里被吸收。
吸收的主要场所:大肠:储存食物残渣,并吸收少量水分。
2-8人体的每个消化器官都在各自的功能,都需要我们爱护。
2-8食物的旅行线路:食物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一体外。
2-8人体按工作类型分类可以分为:运动系统、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
运动系统:(骨骼、关节、肌肉)。
消化系统:(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
血液循环系统:(心脏,血管)。
呼吸系统:(鼻腔、气管、支气管、肺)。
1-1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
1-1有的声音听上去悦耳,有的听上去刺耳。
1-2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1-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行。
如果停止振动发声就会马上停止。)。
1-2拨动钢尺、击鼓、敲击音义、吹竖笛都会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1-2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声带。(p5)。
1-2发声时,声带变紧,快速振动,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
1-3声音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
1-3用击打过的音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1-3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报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
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一个地方。
1-3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真空的环境中不能传播声音。
到到声音、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备。
1-3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的传播速度固体液体》气体。
1-3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
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
1-4人的外耳就像一个隧道,声音通过这个隧道到达。
小会。
其镇听钟。
鼓膜。鼓膜很薄很有弹性,即使是很轻的声音,它都。
真
会产生振动。
14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构成,中耳由鼓膜和听小骨。
构成,内耳由耳蜗组成,耳蜗与听觉神经相连。
1-4耳廓的作用:收集声波: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
动:耳蜗:将振动转化为信号。
到内耳,并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信号。大脑接收到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就感受到声。
音。
1-5用不同力度敲打音义,轻轻敲击发出的声音强,大力一点敲击发出的声音弱。
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音就越高: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1-6越短、越小、越少、越细的物体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越长、越大、越多、越。
粗的物体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
1-6敲击大小不同的两支音义,小音叉发出的声音高,大音叉发出的声音低。
1-6击打长短不同钉子时,钉子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
1-6在拨动钢尺时,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尺子报。
动时发出的音高也会改变,因为尺子报动的快慢改变。
了。
1-6尺子伸出桌面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尺子伸出。
桌面越长,发出的声音趙低·。
1-7拨动琴弦时,琴弦越细,声音越高:琴弦越粗,声。
音越低。
1-8敲击水量不同的玻璃杯,水越少声音越高,水越多声音越低。
1-8拨弹橡皮筋时,皮筋越紧,声音越高:皮筋越松,声音越低。
1元=(2张)5角=(10)张1角=(5张)2角。
5元=(5)张1元。
10元=(10张)1元=(5张)2元=(2张)5元。
20元=(2张)10元=(20)张1元。
50元=(5张)10元=(50张)1元=张20元+()张10元。
100元=(10张)10元=(100)张1元。
付出的钱数-用去的钱数=找回的钱数(剩下的钱数)。
用去的钱数+找回的钱数=付出的钱数。
付出的钱数-找回的钱数=用去的钱数(商品的价钱)。
数学学习方法技巧。
注意老师的教学提示,这些提示往往反映出关键和难点。
年整理思路,思考老师讲或听老师认为的想法在推广的过程中,简短的写在笔记本上。
工作必须检查,检查是保证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保持良好的心态,冷静专注地做作业。
在工作量很大的情况下,要分部分完成任务。
有一个共同的想法,你可以考虑征求意见,当你不知道一个困难的问题。
应特别注意综合性和难点问题,即试卷最后到个主要问题。
课堂上不要把参考书当作小计算机使用做作业。
回答问题要简明扼要,注意克服紧张不安的心态,保持良好的心态。
人教版和部编版是国家教育部批准的两种教材编写体系。在不同的省区市,所采用的教材不尽相同以下是小编汇总关于部编人教版小学英语一年级下册电子课本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在线阅读请点击。
查看。
1.封面:人教版和部编版的封面可以显示其所属版别。人教版的封面通常为红色系列,图案较为简洁明了,有年级和科目的标示。而部编版封面图案相对复杂,颜色也比较多元化。
2.版权页:在教材的版权页可以找到出版社的名称、版别和教材编写人员的信息。通常人教版和部编版的版权页显示的对应版权单位不同。人教版的版权单位通常为“人民教育出版社”,而部编版的版权单位为“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教材编审委员会”或“地方教育出版社”,根据省区市不同而有所变化。
3.内容:由于国家对不同省区市的教材内容没有一致性的规定,所以人教版和部编版的教材内容有差异。部编版的内容较为注重学生的实践经验,多采用案例等方式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科知识。而人教版的教材内容多采用知识点和专业概念的解释,以文学篇章为主,多以理论和实验为支撑。
4.教育计划:在一些省区市规定,国家课程标准所需采用的教材必须选择人教版,而物理、化学、生物、历史等学科有可能会采用部编版教材,因此,了解学校所采用的教材来源是必要的。
一、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
俗话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步。自信心对于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尤为重要。简单地说,起始阶段,如果学生喜欢英语老师,喜欢回家和爸爸妈妈交流学习内容或者描述学习过程,那么,这个孩子应该是对英语有兴趣了,自信心也会悄然浓厚起来,这是肯定的。如果孩子没有这些表现,那么我们做家长或者老师的,可以主动关心一下他们。低年级的英语教学主要是口语,犹如孩子学母语一样,侧重于听说。平时的跟读、回答问题、唱歌、游戏、对话、表演都要用到“说”。假如学生一开始便没了自信心,怕出错误,不敢开口说,那么他的英语就无从得到练习,也便不会有进步,而且会越学越没劲。所以树立良好的自信,说英语,用英语,不怕犯错误,是学好英语的第一步。这需要老师、家长的不断鼓励和支持。
二、养成良好的英语课堂习惯。
英语课堂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阵地。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得越多,那么他也就学得越多。这种参与是指全身心的参与和投入。良好的课堂习惯是保持较高参与度的前提。良好的课堂习惯包括:集中注意力听讲,积极参与各种课堂活动(游戏、对话、唱歌、表演等),大胆开口说英语,在朗读课文时,必须养成孩子指读的习惯,让孩子们用小手边指边读,做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这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这样要求孩子:眼睛看老师,耳朵竖起来,小嘴动起来,小手点起来。一、二年级学生特别需要这方面的习惯训练。
三、养成复习的好习惯。
当天的新授知识,如果在第二天得到及时反馈,那么这样的记忆效果往往是非常有效的。早上到班级把新单词新句型及时读几遍,课堂上的反应效果就完全不一样。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对于学习内容,应该在尚未出现大量遗忘之前及时安排复习,以收事半功倍之效。匈牙利著名女翻译家卡扎·罗姆索通晓十多种语言,她的学习经验第一条是:学习不中断,哪怕每天挤出十分钟也好,早晨是最好时机。坚持每天读英语对小学生有很大帮助,以前的小孩子学诗有一个经验,“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经验也适合于学英语。小学生的英语朗读久了,熟能生巧,在一定情况下便能脱口而出。因此,养成复习好习惯在学习中的作用是相当大的。
。
1.要养成静听,跟读,指读,模仿读的习惯,课内外听读时需做到耳听,眼看,手指。
2.让孩子看一些儿童英语画报或小学版的英语辅导报,学会看图拼读英语单词,看图朗诵英语语句,看图说英语对话。让孩子学唱简略的英文歌曲、诵读英语诗歌、童谣,自编英语chant,看些英语动画或英文原声电影,比方小朋友耳熟能详的《米老鼠》、《白雪公主》、《灰姑娘》、《阿拉丁神灯》等经典动画片,让孩子能够在风趣的故事环境中快乐地学习英语。
3.孩子学习英语的爱好是最主要的,一年级以爱好为主,上课时老师会尽量把常识编成儿歌或顺口溜让学生来识记,孩子们都喜欢唱儿歌和顺口溜,能够很好地培养孩子的语感。家长要多和孩子沟通,多问问,今日学了些什么?有没有教儿歌?让学生感受家长也是很有兴趣知道学校工作的。
4.书本上的单词和语句尽量让孩子仿照磁带纯粹地道的发音来朗诵。上课所教授的内容为日子常用语和讲堂用语,家长可以回家帮助孩子一起温习。
人教版还包括的版本有:北师大版、冀教版、苏教版、语文版、鄂教版、鲁教版、沪教版、浙教版、河大版。人教版教材涵盖小学到高中的内容,是大多数学校所用的教材。以下是小编汇总关于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电子课本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在线阅读请点击。
查看。
旧的不是,新人教版又称部编版。
部编版教材由教育部组织编写,人民教育出版社负责出版。
新人教版(又称部编版,统编版)是2011年后人教新课标改版,主体编排是一样的,内容有改动。其中语文、历史、政治三科的教材是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的。
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立于1950年,其前身是华北联合出版社,上海联合出版社和华北教科书编审委员会,1961年与高教出版社合并,是教育部直属的主要从事基础教育教材和其他各级各类教材、教育图书的研究、编写、出版、发行的专业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受教育部委托,主持或参与草拟了2000年以前历次中小学各科教学大纲,由国家颁布;根据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先后编写、出版了九套全国通用的中小学教材。
01“读”——细读教材,注意重点,标出不懂的问题。
预习首先是细读教材,标出疑点。在预习教材的时候一定要认真,要逐字逐词的阅读理解,一边读一边用笔把重点疑点勾画出来。
02“思”——思考方法,理解例题,抓住前后的联系。
分析理解例题,掌握例题方法是课前预习的重要任务。理解例题是我们学习数学的一个关键,对例题理解与否就决定你是否掌握了本节点的知识与技能。
03“集”——收集信息,整理笔记,记录有关的知识。
收集信息就是收集整理与新知有关的信息。在预习的知识中,如遇到数学活动、统计之类的课题,课前预习时就必须收集与新知识有关的信息,以便上课时更好的学习新知识。
04“议”——议论疑点,合作学习,交流疑惑的问题。
在预习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认识模糊或难以理解的问题,学生可以与父母或者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在讨论中学生要说清自己的疑惑,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与猜想等。
。
1、《走进科学课》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初步感知观察、实验是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的主要方法。
科学探究:
1.善于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2.在教师指导下,能提出感兴趣的问题。科学态度:
1.对身边的科学现象充满兴趣。
2.能通过实验感知探究活动的乐趣,对科学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感知科学就在身边。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使学生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为以后的科学课打好基础。
教学难点:
使学生体会到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绿萝一盆,清水。学生:画笔,白纸,玻璃水杯。课时安排:1课时。
一、谈话导入。
教师与生谈话:今天我们要上什么课?板书:科学。领生读认。领生读开篇卷首语。
二、初步认识科学。
1.课件播放:生活中有趣的科学现象。让学生说感受。
师:你觉得科学课都干什么?生畅所欲言。师鼓励表扬。
2.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好玩的,有趣的现象?
你想知道什么科学现象的秘密?
小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3.探究活动。
(一)观察绿萝的叶子。
你想说什么?形状、颜色、大小登都可以。
你能画下来吗?生画叶子,展示,评价。
你还知道哪些植物的叶子,说一说并把它画下来,全班展示。
4.探究活动。
(二)透过水杯看小鱼。
三、科学家的故事。
课件播放科学家的小动画故事。说说故事中的科学家。
你还知道那些科学家?以及他们的故事?
四、拓展活动。
回家观察植物的叶子并画下来。板书设计:
观察实验制作。
2、《我的“小问号”》教学分析:
本课所在第一单元《我们一起学科学》是绪论单元,起着把学生领进门的作用,让学生知道科学课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二课,让学生感知生活中有许多科学问题,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感知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
初步感知观察、实验是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的主要方法。科学探究:在教师指导下,能提出感兴趣的问题。科学态度:
1.对身边的科学现象充满兴趣。2.能通过实验感知探究活动的乐趣,对科学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感知科学就在身边。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使学生爱上科学,为以后的科学课打好基础。
教学难点:
使学生体会到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自带小玩具与本课有关的图片若干。课时安排:1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的课后拓展作业:回家观察植物的叶子并画下来。交流展示,师生评价。评出最优作业。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科学,这次的科学就藏在我们的玩具里。快拿出来。
二、探究过程。
1.生拿出自带玩具,小组展示玩法。全班展示。
(3)、尝试让学生解决这些小问号。(教师多鼓励学生解决问题。)。
3.生活中的小问号。
师:不光玩具里有小问号,在我们生活中好多事物好多现象都有值得发现的问号。
在生活中,你还有哪些小问号?生小组交流再汇报展示,鼓励学生发言,及时表扬评价。
生提出问号,师可适当追问一些简单的问题谁能来解答。将师生交流加深。
三、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四、拓展活动。
观察校园中的现象,提出自己的小问号。板书设计:我的小问号。
第3课《看一看》。
一、教材分析《看一看》。
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的内容,位于教材第8至9页。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知道眼睛的作用。
3、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热爱观察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1、通过学习,知道什么是观察。
2、理解不同的观察方法和观察顺序,知道不同的方法观察到的结果不同。
四、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上课之前,学生准备好本节课要用的学具:镜子、七巧板。师:镜子和七巧板都准备好了吗?生:准备好了。
学生纷纷将自己的学具展示给老师看。
师:很好,都准备的很充分,下面我们就一起带着学具走进科学的课堂吧!
2、活动过程。
(1)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带的镜子,通过镜子看一下我们自己的眼睛。
生按照老师的引导面着自己的镜子看自己的眼睛。
师:从镜子里,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发现„„。
生2:我发现„„。
生纷纷积极举手回答自己的发现。
生:通过眼睛看到的。教师引导学生并总结:
用眼睛看七巧板的颜色、形状等,就是在观察。教师向学生明确,这就是眼睛的本领:观察。
(3)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用不同的方法观察,你有哪些发现:
生1:前两幅图都是松树,后两幅都是花生;
生2:第2和第4幅图片,是对1和3的放大;
生3:„„。
学生积极回答自己的发现。
师:大家观察的很仔细。在观察时,我们一定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比如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等方法进行,并且不同的观察方法,得到的结果不同。
(4)师:既然我们的眼睛这么重要,那怎样保护我们的眼睛呢?生1:做眼保健操;
生2:写字姿势要正确:
生3:不走路看书:生4:„„。
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并展示如何保护眼睛:正确做眼保健操;正确的读写姿势;不要躺着、走路、坐车时看书;看书一小时后要远眺几分钟等。
三、拓展活动。
师:同学们,请仔细找一找,图中有哪几种动物呢?
通过拓展活动,使学生明确眼睛的作用和重要性,知道要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激情。
课题:
3、看一看教学目标:
1、知道眼睛可以看到物体的颜色、形状等;了解观察的方法不同,结果可能会不同。
2、能通过观察认识眼睛的外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
3、能对生活中的七巧板、松树、花生等物体的外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
4、意识到保护眼睛的重要性,注意卫生保健。教学重点:。
能通过观察认识眼睛的外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
教学难点:
能通过观察认识眼睛的外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
教学准备:七巧板、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出示课件谜语:
“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板书:看一看讲授新课:
一、看一看我们的眼睛。
1、学生自主观察,和同伴一起互相观察对方的眼睛。
2、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二、我们的眼睛有什么本领?
三、引导学生先观察课本给出的图片,再观察自己的物体。
1、学生对七巧板颜色进行描述。
2、板的颜色有红色的,七巧板的有黄色,有蓝色等等。
3、生对七巧板形状和大小进行描述。
3、观察顺序指导:观察要按一定的顺序,如由远到近、由外到内等。
1、从远处看,松树像三角形;从近处看,我发现松针非常细。
预设。
2、花生仁的外皮是红色的,里面是白色的。
3、引导学生按顺序观察,并得出:观察的方法不同,结果可能不同。
五、怎样保护我们的眼睛。
1、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保护眼睛的办法。
2、师生一起总结保护眼睛的方法:
例如:不玩手机,看电视不要距离太近、不在光线过强或者过暗的环境中读书等等。
六、拓展活动;找一找,图中有哪几种动物?
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例如: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等。图中共有15种动物,引导学生重点认识大象、海豚、鱼、乌龟、鸡、马、狗、猫、老鼠、蛇等10种易于辨别的动物。
七、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课题:
4、听一听教学目标:
1、指导耳朵使我们的听觉器官,耳朵可以辨别声音。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通过观察认识耳朵的外部特征。
3、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能对生活中的多种声音表现出探究兴趣。教学准备:手电筒、瓶子、沙子、石子等物品,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教师播放雷电的声音,让学生猜测是什么声音。
2、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本课内容,并板书:听一听。
二、教学过程:
1、观察我们的耳朵。
教师指导学生由外到内观察耳朵的内部结构,引导学生思考要借助什么工具来观察耳朵的内部结构。
学生思考后学生借助手电筒观察其他学生的耳朵。
教师引导学生画出自己观察到的结果,展示优秀作品。
2、敲一敲,听一听它们的声音是不是相同。
教师展示不同材质制成的辈子并敲打不同的杯子,让学生听杯子敲击后发出不同声音。学生根据听到的声音判断杯子的材质,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判断的理由。
3、猜一猜,塑料瓶里有什么。
4、教师拿出准备好的事先已经放入物体的不透明塑料瓶,告知学生要通过听晃动瓶子产生的声音来判断瓶子内的物体。教师晃动瓶子,瓶子产生声音,学生进行判断。
三、拓展活动。
四、听听,是什么发出的声音。
五、教师引导学生观看教材中的插图,学生用语言描述图片中的声音。教师引导学生模仿身边经常听到的声音如模仿动物的叫声等。教师总结:用耳朵辨别声音,也是在观察。
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开展“传话游戏”,提醒学生思考怎样才能取得胜利,进而引导学生认识到耳朵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课题:
5、摸一摸教学目标:
1、知道皮肤可以感觉到物体的薄与厚、粗糙与光滑、干与湿、冷与热等。
2、在教师的指导下观察、认识皮肤这一感觉器官。
3、通过交流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4、了解学过的观察物体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
知道皮肤可以感觉到物体的薄与厚、粗糙与光滑、干与湿、冷与热等。教学难点:
知道皮肤可以感觉到物体的薄与厚、粗糙与光滑、干与湿、冷与热等。教学准备:
水彩笔、两条相同的毛巾、复印纸、纸板、砂板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蒙住眼睛,摸一摸老师手中的东西,说一说是什么,并解释是怎么猜出来的,在摸的过程中利用了哪种器官。
二、活动探究。
(一)观察我们的皮肤。
1、教师让学生先观察自己的皮肤,待学生有初步的认识后,再在小组内和学生相互观察面部皮肤。也可以让学生观察其他部位的皮肤,如脖子、耳朵、手臂等部分。
2、教师引导学生说皮肤的功能,让学生知道:皮肤可以感觉到物体的干与湿、冷与热、粗糙与光滑等。
(二)、说一说,找到的是什么。
1、教师出示不透明的纸箱,让学生通过摸一摸猜箱子里面可能有什么,注意指导学生要有依据第猜测。
2、教师让学生到讲台上实际摸一摸。当学生说出某一物体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物体的特征进行描述和判断。
(三)、摸一摸,有什么发现?
教师提供材料:复印纸、纸板、干湿不同的毛巾两块、光滑的彩纸1张、粗糙的砂纸1张、分别盛有凉水和温水的玻璃杯两只。学生活动,摸一摸纸的厚薄、毛巾的干湿、冷与热。用皮肤认识物体的特点,也是在观察。
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四、作业布置:
回家后,蒙上眼睛,摸一摸,分辨出爸爸和妈妈。活动前,要有礼貌整的爸爸和妈妈的同意和配合,还要洗干净手,要细心观察,用心感受。
课题:
6、闻一闻、尝一尝教学目标:
1、知道鼻子是我们的嗅觉器官,舌头是我们的味觉器官;鼻子可以分辨多种气味,舌头可以尝出多种味道。
2、能利用多种感觉器官观察水果的形态特征并能用语言初步描述这些特征。
3、能围绕“观察水果”这一主题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水果。
4、意识到保护鼻子、舌头的重要性,注意卫生保健。教学重点:
能利用多种感觉器官观察水果的形态特征并能用语言初步描述这些特征。
教学难点:能利用多种感觉器官观察水果的形态特征并能用语言初步描述这些特征。教学准备:筷子、镜子、苹果、橘子等实物图,旨在提示学生利用身边的工具来观察,增强学生勤于观察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教师播放视频,指导学生观察鼻子、嘴、舌头,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可以利用鼻子和舌头做什么,导出本节课的课题------闻和尝。
二、活动探究。
(一)观察我们的鼻子和舌头。
1、教师让学生用镜子观察自己的鼻子和舌头,看一看它们有什么特征并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2、教师班内交流:介绍自己的鼻子和舌头。
3、教师引导学生说出鼻子和舌头的功能,让学生知道:鼻子可以闻到气味,舌头可以尝到味道。
(二)、闻一闻它们的气味。
1、闻苹果的气味。
教师演示如何闻苹果的气味,强调闻水果的正确方法:把水果放到鼻子前方,鼻子不能靠得太近也不呢靠得太远。
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模仿闻苹果气味的方法并描述闻到苹果的气味。
2、闻液体的方法。教师演示闻白醋气味的方法:先把杯子放到鼻子前方,注意不要离着太近;再用手轻轻往鼻孔里扇一扇就能闻到气味了。这样做可以减轻强烈气味或者有毒气味对着鼻子的刺激。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闻白醋的味道并描述闻到的气味。教师强调:对不知道气味的物体不要随便闻。
(三)、尝一尝它们的味道。
教师先让学生说一说如何尝。然后强调:品尝的时候要把水果洗干净,小口咬慢慢嚼;品尝液体时要小口喝仔细品;用筷子蘸着尝的时候,筷子伸进液体不要太深,手拿着的一端要高于蘸有液体的一端。学生尝一尝橘子和白醋的味道并描述。
教师强调:对不了解的物体不要随便尝。为了更准确地辨别味道,尝完一种物体后要漱口。
(四)、利用多种器官观察水果,说一说它们的特征。
1、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水果: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手摸、用鼻子闻和舌头尝。
2、小组活动:用眼睛看多种水果的颜色、形状、大小、并描述;用手敲西瓜,判断西瓜成熟程度;摸多种水果感受表面的粗糙程度并进行描述。
教师总结:想全面、准确地认识一个物体,要运用多种多样的方法。
三、总结本课: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课题:
7、玩磁铁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观察活动认识到生活中常见磁铁的形状;知道磁铁可以直接吸引。
铁,也可以隔着物体吸引铁。
2、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利用多种感官直接感知、体验、观察;学会描。
述磁铁吸引铁的现象,学会做简单的表述和记录,并得出结论。
3、学会合作、交流和分享,能在游戏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关注科学知识与生。
活的密切联系。
4、寻找生活中哪里用到了磁铁;知道与磁铁有关的科技产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教学重点: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利用多种感官直接感知、体验、观察;
学会描述磁铁吸引铁的现象,学会做简单的表述和记录,并得出结论。教学难点: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利用多种感官直接感知、体验、观察;学会描述磁铁吸引铁的现象,学会做简单的表述和记录,并得出结论。
教学准备:曲别针、塑料尺、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谈话导入引出“小猫钓鱼”的游戏。教师请某组学生开展“钓鱼比赛”,发现有的学生能钓上来,有的学生钓不上来。学生质疑,进行猜想,教师导入新课。
二、探究活动:
1、认识磁铁。你们见过哪些形状的磁铁?(学生自由交流)(学生观察教师准备的磁铁,教师引导学生给不同形状的磁铁起名字。)。
同学们起的名字真形象。为了方便统一,我们把长条形的磁铁叫做“条形磁铁”。把这种弯的、像动物蹄子形状的磁铁叫做“梯形磁铁”,把中间有孔的环形磁铁叫作“环形磁铁”。还有这些方形、柱形、球形等形状的磁铁。
2、探究磁铁能否吸引铁。
同学们,我们来做个游戏------给磁铁找朋友,实验盒中有多种实验材料,教师把这些实验材料介绍给学生们。如果磁铁能和它吸在一起,磁铁就和它是好朋友;如果不能吸在一起就不是好朋友。把是朋友的材料放在实验盒外面,不是朋友的材料的仍然留在实验盒里面,看看哪个小组分得又快又准确。(学生做游戏,交流发现)。
磁铁的朋友都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学生回答)。
通过交流,我们发现磁铁可以吸引铁做成的物体。同学们把玩磁铁的发现与其他同学分享,就是在交流。其实,磁铁还能吸引镍、钴等金属。
谁能利用所学知识解释“小猫钓鱼”游戏中钓上鱼来或者钓不上来鱼的原因?(学生交流后回答)。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找学生尝试操作。)。
(学生隔着课本、练习本、木板、泡沫板等材料用磁铁去吸曲别针。)师生共同小结:磁铁隔着物体可以吸引铁、镍等材料。
4、找一找,磁铁还能吸引周围哪些物品。
既然磁铁和铁是好朋友,磁铁能吸引铁。那么,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物品是用铁制成的呢?咱们来找一找吧。
(学生自由活动,交流。)。
三、拓展活动。
四、通过本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8、玩彩泥教学目标:
1、知道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2、了解生活中力改变物体形状的现象。
3、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通过观察、比较提出与力有关的、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4、能用感官观察力使物体形状改变的现象;能简要描述力改变物体形状的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学生交流。
5、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彩泥的形变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
6、了解生活中常见物品形状的改变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力改变物体的形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能用感官观察力使物体形状改变的现象;能简要描述力改变物体形状的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学生交流。
教学难点:能用感官观察力使物体形状改变的现象;能简要描述力改变物体形状的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学生交流。
教学过程:。
一、玩彩泥,初步发现彩泥的特点。学生活动:玩彩泥。
同学们很善于观察,这么快就发现了彩泥的特点,彩泥又黏又软、容易变形,而且是五颜六色的。
二、彩泥大变身。
既然彩泥这么容易变形,那请同学们再次来玩一玩,玩的时候要注意思考,彩泥到底有多少种变身的方法?或者说你们能找到多少方法让彩泥变身呢?(学生尽情地玩彩泥)。
谁来说说有哪些方法可以让彩泥变形?(挤一挤、按一按、捏一捏、拉一拉。)还有谁可以补充一下吗、(压一压、揉一揉、团一团、拍一拍。)同学们都太聪明了,找到这么多可以让彩泥变身的方法。你们这些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呢?挤、按、捏、拉、压、揉、团、拍等都是对彩泥怎么样呢?(都是对彩泥用力)。
还可以用什么可以使彩泥的形状发生改变?力。
力可以使彩泥的形状发生改变。这是咱们刚才玩彩泥的一个重大发现。
三、做彩泥菠萝。
同学们,用你们的小巧手把彩泥做成多种多样的形状,如:水果、文具、玩具等。给大家5分钟,我们一起比赛做一个彩泥玻璃。
(学生做,并且展示自己的作品。)。
四、试一试,它们的形状能不能改变。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师生共同小结:我们发现力可以改变彩泥的形状。对毛巾、皮筋、海绵、橡皮筋等物体用力时,它们的形状也会发生改变。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板书: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五、课后拓展: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生活中,这样的现象很多,比如,我们用力拉绳就可以把窗帘卷起来,再向另一个方向拉,又把窗帘放下来。同学们课后再仔细观察力改变物体形状的现象,下节课汇报给大家,看谁发现的多。
9、玩小车教学目标:
1、知道推和拉可以让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推和拉都用到了力;知道推力和。
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力。
2、意识到证据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3、在观察周围事物的基础上提出问题,通过动手操作寻找证据,并解释交流。
所获得的信息。
4、了解生活中汽车等常见的科技产品给人类带来便利。教学重点:意识到证据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教学难点:意识到证据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常见的玩具小车等。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教师组织学生做游戏:一名学生站在某处不动,另外几名学生想办法让他离开原来的位置。
师生交流游戏规则。
2、交流反思。你们在游戏中发现了什么?使劲地推他和拉他都能使他离开原来的位置。
推和拉的过程中,我们都用到了力,这位同学离开了原来的位置,我们也可以说他运动起来了。
3.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推力和拉力。
二、探究活动。
1、想办法让小车动起来。
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办法让小车动起来?学生说出自己玩小车的方法。
教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尝试用多种方法使小车运动起来。
学生交流总结:玩小车时用到了推力或者拉力,推力或者拉力使小车运动起来了。
2、小游戏。
游戏规则。
师生讨论游戏规则,教师巡视。学生分组活动游戏中发现。
3、我们这样玩一玩。
学生说出自己玩的游戏,以及用到推力或者拉力的地方。学生交流自己在游戏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推力或者拉力。
三、拓展活动:我们一起来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推力或者拉力?学生分析、交流拖地与拉链的图。
打扫卫生与整理房间时,哪些地方用到了推力或者拉力?学生交流。
师生共同总结: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推力或者拉力?大家找找,我们下节课继续交流。
10、分一分教学目标;。
1、能根据物体的外部特征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
2、能把探究过程中学到得到分类方法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对事物进行分类。
3、尝试多角度、多种方法对事物进行分类。
4、初步了解分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尝试多角度、多种方法对事物进行分类。教学难点:尝试多角度、多种方法对事物进行分类。教学准备:不同颜色的积木、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书包。
你们的小书包是爸爸妈妈帮助你们整理的,还是自己整理呢?(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自己的书包自己整理。)。
二、探究活动。
1、给积木分类,了解分类要按一定的标准。同学们玩过积木吧?你们都用它们搭建过什么?(学生交流分享。)。
大家的小手可真巧。今天,同学们带来了积木,咱们换一种玩法,怎么样?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带来的积木,尝试把积木分一分,看看哪个小组的方法多?(小组活动)。
谁来说说你们小组是怎样分的?
(教师引导学生意识到:可以按积木的颜色、大小、形状、厚薄等特征进行分一分。)。
刚才同学们交流了这么多类分法,这说明在分积木之前,我们心中已有了一定的标准。像这样,根据积木的外部特征(如颜色)把特征相同的积木分在一起就是分类。
以小组为单位,观察组内同学带来的铅笔,想想可以按什么标准分类,说出分类的方法,动手将铅笔分一分。小组内的其他同学想想还可以按什么标准分类,再动手分分看。每个小组最终要记下你们小组有几种分类的方法。
(小组活动)。
(各小组汇报结果,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按颜色分、按有没有橡皮分、按有没有削过分、按笔杆的形状分、按铅笔的型号分、按笔杆的材质分。)同学们,通过大家的认真观察,动手操作,我们将铅笔按不同的标准进行了分类。大家思考一下,每次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的结果怎么样。
(学生认识到:标准不同,分的结果可能不同。)同学们,你们文具盒中的铅笔通常是怎么样摆放的?(学生交流)。
为了方便削铅笔,我们通常铅笔按用过的没用过的、需要削的和不需要削的等分类方法进行摆放;为了方便寻找铅笔,我们也可以按颜色为标准进行分类摆放。
师生共同小结:
看来,选用什么标准对铅笔分类应根据实际的需要或者目的来确定。分类有不同的标准,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可能不同。
三、生活中分类的意义。
1、欣赏图片,感受分类带来的便利。
同学们,现在我们用铅笔来写,等到了高年级,我们就可以用圆珠笔、钢笔等书写工具了,想看看超市文具中的笔是怎样摆放的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教师用课件出示超市文具区笔的分类摆放的场景图。)。
同学们,看到这些,你们有什么感想,谁来说说?(学生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物品摆放整齐、有序,这样方便查找,可以为人们带来便利。)。
你们还观察到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分类?(学生交流。)。
(教师用课件出示图片帮助学生了解到:超市中物品、书店书架上的图书、药店货架上的药品、服装店衣架上的服装等物品都需要分类摆放。)。
同学们,看到了这些图片,你们有什么想说的?(教师出示给垃圾分类的卡通图片。)怎样给垃圾分类呢?(学生交流。)。
垃圾需要分类投放,混放就是垃圾,分类后可能成为可再利用的资源。
2、整理书包,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同学们,想不想让你们书包中的物品摆放得更整齐?下面,我们就用今天学到的分类方法整理一下我们的书包。
(学生整理书包。)。
谁来说说你们是怎样整理书包呢?(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进行分类整理;书和作业本有卷的地方要整平;把书包按从小到大依次放进书包里,再把作业本依次放进书包里;文具盒子中的铅笔要摆放整齐,书包中的杂物要及时清理等。)。
分类摆放也可以为我们的学习带来便利,希望同学们都养成放置物品有序、有条不紊的好习惯。
五、课后拓展:
六、怎样把家里的玩具分分类,摆放得更好?家里还有没有其他分类摆放得情。
况呢?课后大家可以留心观察啊。
1)2、4、6、()、()、()、()。
2)20、18、16、()、()、()。
3)()、()、17、19。
4)4、3、6、()、()。
5)()、()、15、()、()。
二、1~20中,最大的双数是(),最小的单数是()。
三、16里有()个十和()个一,19里面有()个一和()个十。
四、1个()和3个()是13,()个一是20。
五、16前面是(),()后面是14。
六、选择题(填序号)。
1)1个十和1个一组成()。
a、2,b、10,c、11。
2)12○20。
a、,b、,c、=。
3)19后面一个数是()。
a、13,b、14,c、16。
4)()的前面是15。
a、13,b、14,c、16。
5)与10相邻的数是()。
a、9,b、11,c、9和11。
七、写出比20小的单数___。
八、写出比2大,比18小的双数___。
九、写出比19小,比3大的单数___。
一、口算。
二、填空。
1、1个十是();10个十是();1张100元可以换()张50元。
2、60比()大1,比()小1。
3、45和47中间是();40的前面一个数是(),后面一个数是();59再添上()就是6个十。
4、在43,58,83,86,98,5这些数中,个位上是8的数有(),十位上是8的数有(),将这些数从大到小排一排()。
5、小明用手抓了一把红豆,红豆的粒数比79多,比85少,个位上是比较小的单数,小明抓的红豆大约有()粒。
三、在里填上、或=。
四、用竖式计算。
五、应用题。
1、小红捡了30只塑料袋,小明捡了25只,请问两人一共捡了多少只塑料袋?
2、小兔拔萝卜的个数比40多,比50少,个位上是2,小兔拔了多少个萝卜?
1、识记3组词语,能运用学过的汉子组词造句,初步掌握汉字的语序。
2、借助拼音熟读词语,积累词语。
3、了解“加一加”和“减一减”两种识记汉字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识字。
4、巩固汉字从左到右的笔顺规则,正确书写4个生字。
5、借助拼音读儿歌,复习学过的汉字,感受阅读的快乐。
三、教学重难点。
1.词语积累的运用,组词成句,积累描写春天的四字词语,学习识记汉字的方法,复习巩固汉字书写的笔顺规则,扩展阅读,感受阅读的快乐。
2.组词成句,掌握汉语语序。
四、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字词句的运用。
1.读读记记:每组词语都包含共同的语素,先让学生读好这几个词,然后用自己感兴趣的词语说话,在运用中学会词语,需要注意“风和扬”是后鼻音,读音是难点.
2.读读说说:教师用春做示范,结合书上的例子说明要求.先组词,然后用这个词语说句子.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出不同的词语和句子.
3排排读读:语序在汉语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语序恰好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通过词语组成句子的练习可以加深学生对汉语语序特点的理解,教师可以以第一个句子为例,把这些词语写在卡片上,看看怎样排列才能组成一个正确的句子,教师示范后,让学生自己练。
二、日积月累。
1.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知识,先在词组中圈出认识的字,再重新拼读不认识的字.
2.如果学生的基础不太好,教师可以先示范读或者播放录音,通过跟读,自读.指名读等形式读准字音.
3.在熟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练习背诵.可以同桌你一行我一行对应地读读背背,也可以通过教师引读,学生介读的方式进行练习.
二.作业:背诵日积月累。
第二课时。
一、我的发现。
1、出示第一组字,学生试读,读不好的字可以与同桌共读,指名读.
2、你发现了什么?
1在小组内讨论.让学生分析前后字之间的关系,找出规律.2在全班汇报讨论结果.(亻+十=什),自己写一写其他的字.教师总结:这些字都是由熟字加偏旁变成的新字,这种识字法叫加一加。读第一个泡泡中的提示语。
3、读这些字,并用每个字口头组词。
4、方法同上、出示第二组字,提示学生这里也有一种识字方法,让学生观察总结。
5、你发现了什么?
《1》先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2》总结:这种识字方法叫减一减,读第二个泡泡里的提示语。
6、读准字音,并用每个口头字组词。二、拓展练习。
回忆自己以前用这两种方法识记得生字的例子,在说说其他识字的方法。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儿童的生活体验和独特的情感。本课设计以朗读为主,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读中有所感、读中有所悟。教学目标:1、认识14个生字,会正确书写丁、无、木等8个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懂得做事要有耐心和道理。
重点: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做事要有耐心的道理。2、识字、写字。难点:从故事中受到启发,养成良好的处事习惯。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课件、小黑板、挂图、投影仪。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今天的天气特别好,我们一起到公园去走走吧!(课件出示风景如画的公园景象,接着出现了本第二幅图的动画,小朋友没有听园丁把话说完便坐在椅子上,在他屁股上印了两道杠杠。)(2)画面出示;这怪谁呢?师:咱们读了21、课《只听半句》什么都会明白了。
板书课题、读题。
二、自主识记生字。
1、通过水果饰物带出本课的生字,让学生自由拼读。师:这些生字全都藏在咱们的课文里,看谁的眼睛最亮,能一下把它们找出来。先标生字,再圈生词。
2、把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当发明家、小老师,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互相学习生字。
3、老师要根据实际情况,以多种形式检查,认读生字。教师要及时表扬学生自主识字的方法,让学生尝试大胆发明、大胆地学,提高识字的乐趣。
4、指导书写。教师先让学生观察各字的结构,观察字占用字格的位置,让学生收空,再范书,然后让学生认真地书写。
三、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告诉学生这篇课文是一首诗歌,诗歌是分节的,节与节之间要空开一行。
2、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做到不丢字、不加字,并标出课文有几节。
3、同桌互读纠音。
四、读中理解、感悟文意。
1、再出示第二幅图的动画,让学生观看。
2、老师:这位小朋友的屁股上印了两道杠杠。这怪谁呢?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第七节诗,通过范读、领读、小组赛等形式,让学生读出感情。
小结:本课以朗读为主,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读中有所感、读中有所悟。对于学生收获较大。后记:你们都是诚实的孩子,那你自已有没有过这样的笑话呢?以后该怎么办?课后讨论激烈。这节课我们认识14个生字,会正确书写丁、无、木等8个字,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读中有所感悟,对于学生收获较大。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自主识记生字认识14个生字,会正确书写丁、无、木等8个字,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读中有所感悟,对于学生收获较大。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五、六小节。
师:你们是从哪些句子中知道这位小朋友错在他只听半句,
1.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园丁和小朋友的对话;。
2.这椅子、、知道了,知道了,这椅子只许坐,不许躺!通过自由读、个别读、小老师带读多种形式训练读出情感,把他们的'对话融入诗句中,让学生读这两节诗。
4、请学生再回头细细地品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还从哪些事情知道这位小朋友我论听谁讲话都只听半句呢?(1)、学生汇报后,用红蓝两种颜色出示下面句子:天热了、、知道了,知道了,我已经脱了一件衣裳。瞧,你这道算术题、、知道了,知道了,我以后一定算仔细。明天的电影是上午的儿童场、、知道了,知道了,儿童场总不会放在晚上!(2)、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喜欢的一组对话练习读好,并想一省略号后面还有些什么话,这位小朋友有没有听完呢?(3)、四人小组互读自已喜欢的对话,并把省略号后面的话充完整,并鼓励他们边说边配上动作。(4)、请同学汇报,下面的同学听完后进行评价,补充。(5)、把这三组对话融入到诗句中去,通过和朋友在一起的式一起读。(让学生和他们的好伙伴站在一起后,全班齐声朗读。)。
二、明白事理、指导生活。
小结:同学们,小男孩的下场告诉我们,凡事要善始善终,不要自以为是,否则总会吃亏的。
板书:21、只听半句只听半句一屁股油漆后记:大家认识了14个生字,会正确书写丁、无、木等8个字。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懂得做事要有耐心和道理。这节课我们通过自由读、个别读、小老师带读等多种形式训练学生读出情感,把他们的对话融入诗句中,让学生读这两节诗,从而理解本课内容。通过自由读、个别读、小老师带读多种形式训练读出情感,把他们的对话融入诗句中,让学生读这两节诗。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懂得做事要有耐心和道理。
教学目标:
1.鼓励在具体、鲜明的情景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连加的含义,掌握连加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2.能按照图的有序排列,找出规律,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体验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理解并说出连加的含义。教学难点:按照图意,找出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算式接龙)。
二、创设情境,初步体会。
三、巩固深化。
学习这首儿童诗的主要目的是要学生从课文中那个只听半句的小男孩身上受到启发,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选定这篇课文后,我认真阅读了教学参考,确定了教学目标,拟定了如下教学环节,希望学生能在课堂上有所收效。
一、识字讲求方法。
教学在学生已经预习的基础上进行,生字和词语作了圈点,课文进行了初步的阅读。上课之初,我会提问:“在阅读时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让学生归纳识字的办法:看拼音、查字典、问家长、问老师、问同学。出示本课生字词后,不逐一讲解,而是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加一加、换一换等方法自主交流识字,引导学生观察容易读错的字的读音,学生自己发现、自己解决,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欲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再采用开火车读生字、小老师领读词语等形式加以巩固。
二、朗读讲求技巧。
一年级的孩子缺乏阅读技巧,不会断句、句子读不通顺、更谈不上对感情的把握。我会用范读引路,让孩子们从模仿开始。这篇课文与以往学习的课文又不同,它是一首儿童诗,阅读的时候语速不能快,吐字要清楚,读完一行诗句,要稍作停顿,再往下读;读完一小节,停顿的时间要稍微长一点再读下面一节,而且,读奶奶、爸爸、老师和园丁叔叔的话时语速要放慢一点,读小男孩的话时,语速要少快一些,这样才能体现出小男孩的调皮可爱。我将采用齐读、分小组读、分角色读、男女生配合读、师生配合读等形式来进行阅读的训练,而且让学生自己当评委,评出同学的优缺点,给其他同学提供正确的方向。
三、学文学会思考和表达。
我们经常讲,教育要授之以“渔”,而不能授之以“鱼”。学完一篇课文,不能只看文章的表象,还要教会学生挖掘文章的内在,以及给我们带来的启发和思考,要让学生从小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这首小诗虽然内容浅显,但也有一定的道理在里面,也可以挖掘出很多东西。比如:奶奶、爸爸、老师、园丁叔叔的话后面全都打了省略号,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将他们的话补充完整;还可以想一想,小男孩在生活中还可能听谁的话只听了半句。上完课文后,抛出以下问题:1、这个小男孩的习惯好吗?你想对他说点什么?2、经过这次教训,他后来变得怎么样了?3、你闹过这样的笑话吗?4、学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这些问题切合课文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觉得有话可说,乐于表达,这样,逐步培养他们的思考习惯和口头表达能力。
课堂的构思是完美的,同时担心也有很多,如所提的问题会不会太大、太过抽象,学生一时难以回答;朗读能不能取得预想的效果;识字的方法是不是太单一;教学的环节是不是太模式化等等,这些只能看试讲之后再斟酌了。
《只听半句》是一首自由体诗歌。它的文字浅显,内容易懂,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学习这首儿童诗的主要目的是要学生从课文中那个只听半句的小男孩身上受到启发,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在学完课文之后,我让学生小组讨论:你遇到过这种事情吗?你有过只听半句的情况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有关自己或是自己知道的`这样的笑话,应该怎样避免这样的笑话呢?学生各抒己见,从而体会出做事要善始善终,有头有尾,不要想当然,自以为是,否则总会吃亏的,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学完本课的效果是明显的,第二天,我在布置作业时,就有学生插话,这时就有学生提醒了该同学,不要只听半句。这样,语文的课堂之外的延伸就体现出来了,学生懂得把课堂所学的知识转化为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教学内容:
第87---88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进位加中满十进一的方法及从个位加起的必要性,能正确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和在100以内)。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及小组合作交流的习惯。
重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进位加中满十进一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出求和的'问题:“现在有多少幢?并让学生列出解决的算式34+16。
二、引导探究,操作学具。
1、学生分小组探索交流。
2、学生先操作,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算法。各小组在班里用学具展示自己的操作过程。
学生可能的操作思考或过程是:
摆小棒的:整捆和整捆地加,单根和单根地加,4根加6根正好是10根,能捆成一捆,共有3+1+1=5捆,是50根。
拨算珠的:在依次拨上两个两位数后,个位上有10个珠,可以换成十位上的一个珠来代替,因此可以拨去各位上十颗珠,并在十位拨上1颗珠,十位上就有5颗珠,是50。
3、指导在竖式上怎样表示出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4、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34+16是怎样算的?
5、先小组说说,再指名学生说说。
6、学生独立探索试一试。
学生做完后在组里交流想法和做法。
7、联系例题,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
8、教师归纳小结,得出加法的算法和注意点。
三、讨论用竖式算。
(1)让学生自己列出竖式。
34+16。
(3)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竖式的书写方法。谈话:刚才我们通过摆小棒通过拨算珠找到了关键问题,就是个位上满十要向十位进一,那么十位上进来的一要写在哪?学生讨论后教师板书的书写格式。
(4)让学生自己边说边算。
四、巩固深化应用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1)前面4小题,每大组派出一名代表来板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这面红旗就属于哪个组。
(2)后面4小题,学生独立完成,全对的奖于小红花。
2、“想想做做”第2题。
3、“想想做做”第3、4题。
先独立思考完成再小组交流,然后教师引导集体交流,并让学生注意在得数后面的括号里写上单位名称。
教学后记。
学生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进位加中满十进一的方法及从个位加起的必要性,能正确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和在100以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及小组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学时,我先采用直接导入的形式:《只听半句》讲的是谁?只听半句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掌握生字,通过自读课文、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引导他们想象,说中感悟。最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有关自己或是自己知道的这样的笑话,应该怎样避免这样的笑话呢?学生各抒己见,从而体会出做事要善始善终,有头有尾,不要想当然,自以为是,否则总会吃亏的,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学时,我先采用直接导入的形式:《只听半句》讲的是谁?只听半句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掌握生字,通过自读课文、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引导他们想象,说中感悟。最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有关自己或是自己知道的这样的笑话,应该怎样避免这样的笑话呢?学生各抒己见,从而体会出做事要善始善终,有头有尾,不要想当然,自以为是,否则总会吃亏的,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学目标:
识记生字,会读课文。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
1、卡片出示“话”字:同学们认识这个字吗?你能用这个字组词吗?能够用数。
量词跟它组词吗?
2、我们听别人说话时,听一句好呢?还是听半句好?
3、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认识一个听话只喜欢听半句的小朋友,大家有兴趣。
吗?
板书:只听半句,学习生字“听”。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指导写:无、半、及、句。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拼读课文,边读边标出小节。
2、同桌按小节互读互听,互相提示并帮助纠正读错的字音。
(目的:用读书的方法检查学生对小节的概念是否理解正确,培养学生互相。
听读、互相纠错的能力。)。
3、反馈:
(1)、帮助同桌纠正了哪个字的读音,能够带领大家读一遍吗?
(2)、能够在课文中找出有这个字的句子并带大家读一遍吗?
(3)、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应该怎样写呢?
(4)、检查全部生字的认读情况:
a、读生字卡片,读一个拿一个。
b、小游戏:生字宝宝很淘气,趁同学们不注意又逃回了课文里,同。
学们在课文里捉住他们,有信心吗?
c、展示检查学生勾画生字情况。
d、再读生字卡片,读一个收一个。
(目的:用汇报的方式反馈学生自读时的识字效果,充分唤起学生的生活。
积累,主动地识字,把识字过程真正落到实处。)。
(三)、细读课文,读准确,读通顺,有一定语气(会读)。
1、自由练读课文,一小节一小节地读,读好一节再读下一节。
2、四人小组合作练读课文:1选择自己喜欢的、或者是最有把握读好的小节读,
互相提示、纠正,要读准确、流利。
3、面向全班检查练读情况:指名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小节,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根。
据学生的情况有意指导学生读好课文。(按课文的先后顺序逐一完成)。
4、朗读全文。
(四)、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识记的生字,指导写:术、丁、以、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激活学生想象,发展学生语言和思维,明白听话只听半句是不好的习惯,从。
小养成听话听清楚,说话说明白的好习惯。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出示文中主人公图片:同学们,你能够认出图片中的人是谁吗?记性真好。
(板书课题:只听半句)。
2、复习认读生字:这篇课文虽然短小,但要求我们认读的生字却不少。经过上。
节课的学习,你们的小脑袋里都把这些字记住了吗?请同学们选择一个方法让老师检查你。
们。
3、听写写过的生字词:咱们的词语花篮还是空空的,能够装满吗?(无论、半。
句、来不及)。
(二)、精读课文,激活学生想象。
1、边看课文上的图边小声读课文:(同学们把课文的生字生词记得这么准,肯。
定也记得,课文中写的这个小朋友在听人讲话时是很有特点的。这个小朋友在听别人讲话时。
到底有什么特点呢?)。
2、学生反馈后大屏出示指导朗读:他无论听谁说话,都只听半句。
3、根据小朋友的这个特点,你想给他取个什么名?
4、自由小声读课文,思考:课文里写他都听谁说话了?
5、在什么情况下听半句话?理解后指导朗读:重点指导朗读描写在家里的2、
3小节,重点指导“知道了,知道了”这一句,让学生体会到不耐烦的心情,并读出来。
(1)、指名朗读第二小节:奶奶想告诉他什么?没有说完的话应该是什么?
他听了哪半句?
(2)、听了奶奶的半句话,他说了什么?应该是怎样的语气说出的?指导朗。
读“知道了,知道了。”
(3)、分角色朗读第二小节。
(4)、在家里除了奶奶说话他只听半句,还有谁说话他也只听半句?(按照。
第二小节的方法学习第三小节)。
6、四人小组选择内容(在学校、在公园的表现任意选一)合作学习,选择汇报。
方式汇报学习效果。
7、马大哈听话听半句有对的时候吗?像这样的情况你觉得还会有哪些?他是不。
是每次都对呢?总是像这样,在生活和学习中还会闹出什么笑话?(为后面的拓展埋伏笔)。
(二)、思维和语言训练:
1、根据课文内容画的哑剧画面:以课文内容和平时的生活见闻为依据,为哑剧。
配解说词。(任意选一,也可以自己画一幅图自己配解说词。)。
2、出示练习:
面对马大哈的表现,我想说,,。
面对马大哈的表现,我想起了我曾经闹出的笑话,那就是,,。
(同学们,面对这个哭笑不得的马大哈,也许你肯定有很多话想对他说,
也许这勾起了你相同的经历回忆。你想说什么呢?你想起了什么呢?请与我们大家一起分享。
吧!)。
3、课本剧排演:从大家的发言中我们知道了,听话只听半句是非常不好的一个。
习惯,首先,它是一种不尊重人的表现,其次,它有时候会让我们闹出笑话,有时候会让我。
们耽误事情。我们把课文里的内容排成一个课本剧,演给我们身边的人看,让他们也知道好。
吗?
(三)、分角色读全文后小结:
所以,我们千万不能形成这样的坏习惯。我们小朋友一定要从小做起,在。
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在老师的指导下,自觉的养成好习惯。听话要听清楚,说话也要说清楚。
(四)、指导写字:丁、术、以、总(同学们,你们在读书,老师在读你们。从你。
们的朗读中,老师读出了你们愿意做一个把话听清楚、听完整的好孩子;从你们今天的表现。
中,老师读出了你们都是把话听清楚、听完整的好孩子。所以,老师一点都不担心你们把这。
篇课文中没写的生字写好,你们担心自己吗?)。
1、多媒体出示要写的字:认读后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字的结构规律)。
2、你认为最难写的字是哪个?怎样写才能够写好?(示范)。
3、学生练写后展示欣赏评价:听话听得认真,所以写得好。
(五)、朗读全文。
[《只听半句》教学设计(s版一年级下册)]。
一、填空乐园。(每空1分,共35分)。
1、40前面的一个数是(),后面的一个数是();。
79和81中间的.一个数是()。
2、5个一和2个十组成()。100里面有()个一。
56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3、按规律填数:
4、读数和写数都从()位起。
5、20角=()元3元-1元5角=()元()角。
6、一个两位数,个位上和十位上的数字都是9,这个数是(),比这个数多1的数是()。
7、把下列各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
3568599376。
()()()。
二、看谁算得又对又快。(15分)。
178=113=24+5=。
158=6+8=16-9=。
9010=50+38=5440=。
29+40=158=30+60=。
三、在里填上或=。(9分)。
35+205769+3010027+639-5。
1元10角5元7角7元2元1角12角。
四、解决问题。(共23分)。
1、原来有30只船,还剩9只。划走了多少只?(3分)。
2、果园里有桃树56棵,梨树30棵。(4分)。
(1)桃树和梨树一个有多少棵?
(2)桃树比梨树多多少棵?
3、有35只蚂蚁在做早操,又来了7只。现在一共有多少只蚂蚁在做操?(3分)。
4、小学图书室里有90本图书,借出40本书,还剩下多少本?(3分)。
5、小小商店。(10分)。
40元8元45元28元。
(1)爸爸给小明买了一顶帽子和一双鞋子,一个用了多少钱?
(2)衣服比裤子便宜多少钱?(2分)。
(3)爸爸买一件衣服,给售货员阿姨50元,应找回多少元?
(4)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解决?(4分)。
练习十二(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7页的1-5题。
教学目标:
2、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迁徙类推的数学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到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感。
教学重点:
进位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练习。
1、练习十二,1。
(1)学生先说出每题得数的十位上是几,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2)学生在书上计算,指名4人上黑板板演。
(3)全班批改、交流计算过程。
2、练习十二,2。
(1)学生独立改错。
(2)提问:每题的计算错在哪里?正确的竖式是怎样的`?
(学生上黑板板演)。
3、练习十二,4。
(1)学生独立填表。
(2)提问:你是怎样填的?(25+48=73(个))。
4、练习十二,5。
(1)提问:原来有多少袋牛奶?(44+28=72(袋))。
(2)追问:你是怎样算的?(指名交流)。
一、总结评价。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二、布置作业。
书第87页,3用竖式计算。
板书设计:
练习十二(1)。
25+48=73(个)。
44+28=72(袋)。
练习十二(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8页的6-10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进一步理解进位加的竖式计算过程。
2、能正确地、熟练地口算出已经学过的计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练习。
1、练习十二,6。
(1)学生独立口算。
(2)开火车核对答案。
2、练习十二,7。
(1)学生独立比较。
(2)指名说说判断方法。
3、练习十二,8。
(1)学生在书上独立计算。
(2)指名8人上台板演。
(3)全班交流核对。
4、练习十二,9。
(1)指名说说哪几题得数大于80,并简单说说判断理由。
(2)学生独立计算,并指名4人上台板演。
(3)全班交流、核对。
5、练习十二,10。
(1)出示情境图。
(2)提问:一共做了多少个?(35+15=50(个))。
(3)指名交流,并说说计算过程。
二、总结评价。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练习十二(2)。
35+15=50(个)。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hetongfanben/140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