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活动目标:
1、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能区分正方体和长方体。
2、体验形与体的不同,发展幼儿的空间知觉。
活动准备:
1、师和幼儿每人1份:正方体、长方体(6个面中有长方体有正方体)的积木;正方形、长方形的纸;长方体的纸盒(6个面都是长方形)。
2、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一、复习巩固平面图形。
(1)师:小朋友,你们瞧,篮子里装的是什么?你能从篮子里拿出它们并说出它们的名称吗?(有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和椭圆形,请4、5名幼儿拿出其中一个并说出它的名称)
二、认识正方体、长方体的基本特征和名称。
(1)师出示正方体、长方体的积木问: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个新朋友。瞧,它们是谁?(请几位幼儿来说一说)那我们来学说一说吧!(引导幼儿拿出这样的两个积木,沿着周围摸一摸。)
(2)师:小朋友,你们刚才摸得这两个积木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引导幼儿回答,一个积木上全是正方形,另一个积木上有正方形还有长方形。)
(4)师:这六个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注:正方体全是正方形,长方体有正方形还有长方形。)
三:仔细观察比较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异同。
(1)师:现在请小朋友拿出正方体积木和正方形纸,仔细看一看并摸一摸,再把正方形纸放在正方体的其中一个面上,然后来说一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之处。(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所看到的。)拿出长方体积木和长方形纸,仔细看一看并摸一摸,再把长方形纸放在长方体的其中一个面上,然后来说一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之处。
(2)师小结:由6个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形体叫“正方体”。正方形也可以叫“面”。
而长方体也有6个面,有的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有的长方体6个面里,有的是长方形、也有的是正方形。(师出示6个面都是长方形的盒子)
结束部分:现在请小朋友看挂图,找一找图上哪些物体像正方体,哪些物体像长方体呢?请将像正方体的物体圈上红色,像长方体的物体圈上绿色。
1、注重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本节课我抓住两个点:一是空间图形的形成;二是空间图形的相关知识,我就是通过这两个知识点来串成教学主线。在复习空间图形的形成中,让学生感受到立体图形各自的特征和共同点与不同点;在复习空间图形的相关知识中。通过观察、回忆、交流将立体图形的知识连贯起来。通过板书中的梳理知识脉络,并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注重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2、注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通过上述教学主线,让学生体会立体图形的认识,旨在将小学部分所学的所有立体图形进行梳理,沟通联系,并适当拓宽学生的认知层面。这一点主要集中在对一个教具上,通过学生自主建构问题,并解决问题,以达到复习空间图形相关知识的目的,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比如在学生提出圆柱体积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时,我顺势问学生一定是长方形吗?有几种何能?并将几种切法作了比较,以期在比较辨析中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并发展空间观念。
改进之处:
上完这堂课,总觉得自己在很多细节之处处理得不够好。我认为本节课在几个地方需要改进:
1、课题要明显地揭示出来。
我在这节复习课上都没有明显地揭示课题,这样往往到最后有些学生不知道学了些什么?就像这节课最后我问学生有什么收获,学生不知所语,这就与没有板书课题有关。我只是在课件里出示课题,这远不如板书来得有效。
2、全面提高学生对知识理解掌握。
这一堂复习课,更多的是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和空间观念,提高学生对复习课的梳理知识的能力,但由于本节课内容设计通过观察、回忆、交流,对于一些中下学生,可能效果不明显。因为本节课没有在立体图形的特征、表面积、体积中进行具体的应用,所以我认为这节课还是应该设计一些让学生填空、判断等应用性练习穿插在课内。
我的困惑是:一节复习课要如何既照顾到知识的整理归纳,又体现具体的应用?
3、侧重对特征的归纳,忽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应用。
在教学技巧上,我侧重于让学生对特征进行自主的梳理与建构,而在实际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时间,去理知识,交流知识点的联系,为完成教学任务,整个课堂变成了老师问学生答单调的问答程序,忽视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使课堂气氛不够活跃,课堂浮于表面,所以今后我还要在这方面多下功夫,使学生的知识理解得更深刻,把握好对知识的重点、难点,为课堂上引导学生思考,交流沟通做好充分的准备。
活动目标:
1、学习按一定规律数图形,发现图形之间的分割组合关系。
2、能将常见图形变出不同数量的各种图形,并能创造性的运用各种图形组合物体形象。
3、喜欢玩图形变变的游戏,喜欢和小朋友分享合作。
活动准备:
1、教具:三角形、长方形、梯形、圆形拼成的一幅画(机器人或组合画面)
2、学具:每人一套各种图形的纸放在信封中,记录单、剪刀、课件。
活动过程:
一、出示教师用各种图形拼贴而成的画,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这是什么画?这幅画是用什么做的?
仔细观察这幅画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二、请幼儿操作自己手中的学具,探索发现图形的变化。
1、自由探索图形的变化,用折一折的方法,看分别能变出什么图形。
幼儿交流自己是怎么折的,把原来的什么图形怎样变成了现在的图形?
2、幼儿根据教师指令,只剪一下使图形变化,并说出是怎样变化出来的。(如三角形变三角形,圆形变半圆,正方形变三角形、长方形,长方形变长方形、正方形。)
3、将剪开的图形继续变化,看每种图形还能变化出什么图形,数一数变出多少个。
4、幼儿利用剪出的不同大小的图形进行拼摆,并尝试记录每种图形的数量。
三、用拼一拼、比一比的方法,引导幼儿探索图形之间的分割、组合关系。
一个图形对折后剪开,可以变成两个相同大小的图形,这两个图形合起来和原来的图形一样大。
如:一个正方形对角折后可以分成两个同样大小的三角形,对边折变成两个同样大小的长方形。这两个部分图形合起来还是原来的正方形。
四、观看课件,一起按顺序数出图中用到的图形及数量,发展细致的观察和空间知觉能力。
活动延伸:
请幼儿自由创作图形拼贴画,看谁的画更有创意。
1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特征,能从不同角度观察,加深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2增强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逻辑思维能力及空间观念。
3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
能扎实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并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复习引入
我们已经复习了平面图形的相关知识。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立体图形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出示预习题纲
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如果把上面的图形分为两类,可以怎样分?为什么?(有表面是平面和曲面之分)。请你分类写一写,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交流讨论。
三、回顾与交流(小组汇报,集体订正)
(1)复习长、正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点?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补充问题: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说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2),探究正方体特征
展开正方形纸盒,观察其特征,分别找出相对的面做出标记。小组交流
用5个正方体按老师要求搭出不同形状的图形,再从正面上面右侧面观察其形状。小组内任意搭,观察图形。
(3)复习圆柱、圆锥的特征
圆柱、圆锥有什么特点?二者区别与联系
(4)体与面的关系
这4种立体图形是怎样得到的,与平面图形有什么关系?
(5)4种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方法
四、反馈检测
1、(8)一个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搭这样的一个立体图形,最少需要()个小立方体,最多需要()个小立方体.
下一页更多精彩“《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1.了解小刺猬从“想摘果子”到“想办法摘到果子”的整个情节过程。
2. 学着仔细观察图片,愿意说说小刺猬和小猴的对话,体验同伴间互帮互助的快乐。
活动准备:1.大苹果树一棵,树上长满苹果;框子一个。
2.大图书或ppt;小猴头饰或手偶一个;小刺猬胸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以刺猬妈妈的口吻导入:小刺猬们,妈妈带你们去草地上玩吧!教师带领幼儿边念儿歌边进入活动室。(小刺猬,刺儿多,草地上,背果果。香果果,甜果果,啊呜啊呜吃果果。)
二.游戏:摘果子
1、 出示大苹果树。“小刺猬,看看前边有什么呀?”引导幼儿数一数苹果树上的苹果,并学说:苹果树上有许多苹果。
重点: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话来说:苹果树上有许多苹果。
2、 引导幼儿想办法摘苹果
树上有这么多苹果,你们想不想去摘呀?那去摘摘看吧!
提问:(1)、你刚才是用什么方法来摘苹果的?你摘到了吗?
(2)、你为什么摘不到苹果呢?请谁来帮忙好呢?
(可提示幼儿有一种小动物爬树很厉害,可以很容易的摘到树上的苹果。)
3、出示小猴的家。引导幼儿有礼貌的请小猴帮忙。学说:小猴,你能帮我摘苹果吗?
4、和小猴一起摘苹果,并将苹果放到框子里。
提问:小猴是怎么摘苹果的啊?我们和小猴一起说:一个一个摘下来。
重点:提醒幼儿,要谢谢小猴的帮忙。
三.阅读大图书
1、 小刺猬们喜欢摘果子吗?老师把摘果子这件事写在了一本图书里,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 教师带领幼儿完整阅读图书。
(1)、(出示第一幅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说说小刺猬发现苹果树会怎么做。
重点:丰富幼儿词汇,如高高的,大大的等。
(2)、(出示第二幅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小刺猬在干什么,从哪里看出来小刺猬摘不到苹果,小刺猬为什么摘不到苹果,让幼儿模仿小刺猬垫脚的动作,体验够不着的感受。
(3)、(出示第三幅图片)小刺猬在干什么呀?从哪里看出来的?
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的动线,知道小刺猬在很快的跑步
(4)、(出示第四幅图片)小刺猬去请小猴帮忙,它会对小猴说什么呢?
重点:鼓励幼儿想象小刺猬和小猴之间的对话,如:“小猴,你能帮我摘苹果吗?”、“好的,小刺猬,我来帮助你。”等。
(5)、(出示第五幅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小猴是怎么帮助小刺猬摘苹果的。
重点:学说:一个一个摘下来。
四.结束环节
1、(出示封底图片)小刺猬又要去哪里呢?原来森林里下了一场大雨,很多果子都掉到地上了,小动物们想要请小刺猬去帮他们背果子,小刺猬就急忙跑去帮助小动物了。我们小刺猬也出发去帮助小动物们吧。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三单元“摘果子”一课。
一、说教材
本课是学生学习减法的开始,学生对减法的含义体会不深。教材从学生日常生活入手,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浓厚兴趣及必要性。初步体会减法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因此,我根据教学要求,学生特点确定教学目的为:
知识目标、初步体会减法与生活的联系。
在具体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减法含义;能正确列出并读出算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与语言交流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大胆发言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体会减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体会减法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具: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二、说教法
本课我采用观察操作,练习,讨论多种方法交*进行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摘果子”这一生活情境中初步感知减法含义。
三、说学法
学生本课中通过观察操作,提出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加深对减法的理解。
四、说教学流程
根据数学“创境——探究”教学模式,我把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一)复习准备,创设情境
l 在这一环节,我充分利用“摘果子”这一情境。“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园,自然过子里的果子成熟了,兰兰提这篮子来摘果子。她请我们一起去,你们说好吗?那我们出发吧!这样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被调动起来渡到第二阶段。
(二)探究新知,总结规律
还剩3个果子?为什么用减法算?”学生对减法的理解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我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寻求不同解法。
为使每个学生对减法含义的理解,建立在亲身体验和动手操作的基础上,我设计了同桌摆铅笔的小练习。一人说另一人摆。最后我引导学生:生活中还有很多事情与减法有关,你能举例说明吗?让学生找找身边的减法,初步体会减法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再进行小结质疑:兰兰见到同学们学得这样好高兴得忘了刚才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谁能告诉她?如果没有问题进行第三街段。
(三)巩固练习,形成技能
练习是发展智力,形成技能的重要手段。练习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题1看图填算式。让学生对本课知识点进一步掌握。2算一算检查学生离开图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3到5题也是看图计算。其中4,5题答案会有不同的结果,只要学生解释合理,我都给予肯定。为了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我设计第6题是比较大小。这道题我采用同桌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互相帮助合作解决困难,让他们每个人都产生成功的喜悦,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 因素。最后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游戏“摘果子”让孩子们在玩玩,笑笑,算算中结束本节课。
(四)全课总结,强化新知
一堂课的结束,要让学生明确所学的知识,建立知识网络。我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这节课我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同时,自主感受,协调发展。力求圆满完成教学任务,使课堂教学优质高效。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物操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
(2)能根据几何结构特征对空间物体进行分类。
(3)会用语言概述棱柱、棱锥、圆柱、圆锥、棱台、圆台、球的结构特征。
(4)会表示有关于几何体以及柱、锥、台的分类。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空间物体,从实物中概括出柱、锥、台、球的几何结构特征。
(2)让学生观察、讨论、归纳、概括所学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感受空间几何体存在于现实生活周围,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感受大量空间实物及模型、概括出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难点: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的概括。
三、教学用具
(1)学法:观察、思考、交流、讨论、概括。
(2)实物模型、投影仪
四、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教师提出问题:在我们生活周围中有不少有特色的建筑物,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这些建筑的几何结构特征如何?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和相互交流。教师对学生的活动及时给予评价。
2.所举的建筑物基本上都是由这些几何体组合而成的,(展示具有柱、锥、台、球结构特征的空间物体),你能通过观察。根据某种标准对这些空间物体进行分类吗?这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研探新知
1.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思考、交流、讨论,对物体进行分类,分辩棱柱、圆柱、棱锥。
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小组选出一名同学发表本组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得出棱柱的主要结构特征。
(1)有两个面互相平行;
(2)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
(3)每相邻两上四边形的公共边互相平行。概括出棱柱的概念。
4.教师与学生结合图形共同得出棱柱相关概念以及棱柱的表示。
6.以类似的方法,让学生思考、讨论、概括出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并得出相关的概念,分类以及表示。
7.让学生观察圆柱,并实物模型演示,如何得到圆柱,从而概括出圆标的概念以及相关的概念及圆柱的表示。
8.引导学生以类似的方法思考圆锥、圆台、球的结构特征,以及相关概念和表示,借助实物模型演示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概括。
9.教师指出圆柱和棱柱统称为柱体,棱台与圆台统称为台体,圆锥与棱锥统称为锥体。
(三)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思维,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1.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后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是不是棱柱。
2.棱柱的何两个平面都可以作为棱柱的底面吗?
3.课本p8,习题1.1a组第1题。
5.棱台与棱柱、棱锥有什么关系?圆台与圆柱、圆锥呢?
四、巩固深化
练习:课本p7练习1、2(1)(2)
课本p8习题1.1第2、3、4题
五、归纳整理
由学生整理学习了哪些内容
六、布置作业
1.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知道相邻数的概念,能寻找出10以内的任意一个数(1和10除外)的相邻数是几和几,理解并能说出一个数和它的两个相邻数之间分别是多一和少一的关系。
2.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引导幼儿发现相邻数的特征:单数的相邻数是两个双数,双数的相邻数是两个单数。
3.学习与同伴友好交往、合作游戏的方法。乐意参加数学活动,大胆发言表达自己的思考结果。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能找出10以内的任意一个数(1和10除外)的相邻数是几和几,理解并能说出一个数和它的两个相邻数之间分别是多一和少一的关系。
活动准备
自绘风景图一幅,上有1——10个不同数量的各种物品组成的图案;1——10的数字卡和点卡各一套;1—10的纸牌。
活动过程
一、游戏复习
1、游戏《拍手问答》复习5以内的相邻数。教师边拍手边问,幼儿边拍手边回答。如教师问:小朋友,我问你,3的朋友是几和几?幼儿回答:x老师,告诉你,3的朋友是2和4。(可请个别或集体回答)
2.目测数群:出示自绘风景图,让幼儿说说上面有什么图案,各有多少数量?当幼儿说出某种图案有多少时,就将表示该图案数量的数卡贴在旁边。
二、引入新知识学习
1.师导语:我们都有好朋友,数字宝宝也有好朋友,每个数字宝宝都有两个离它最近的好朋友,数数的时候,在一个数前面的数和它后面的数都是他的好朋友,也就是数宝宝的邻居。
2.将数卡按1——10的顺序在黑板上排好,教师指出任意一个数,让幼儿找出排在它前面的数和排在它后面的数各是几,告诉幼儿相邻数的概念。多种方法引导幼儿学习寻找某数的相邻数,并练习说出:某数的相邻数是几和几。游戏可反复进行,多人参与。
三、巩固练习,加深相邻数概念
1音乐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
(1)幼儿胸前佩戴数字卡1——10,围成圆圈。幼儿听音乐找自己的好朋友。如:5先找4,再找6,然后站成一排。
(2)纸牌乐:每2个幼儿一组,把1——10的纸牌放在桌面上,两个幼儿猜“剪刀石头布”,赢幼儿先取一张纸牌,输的幼儿找出它的相邻数。游戏类次进行,教师巡回指导。
2讨论相邻数的小秘密:每个数都有两个相邻数,单数的相邻数是两个双数,双数的相邻数是两个单数。感知某个数和它的相邻数之间多一和少一的关系。
四、小结:评价幼儿的学习情况,激励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3人一起玩玩相邻数游戏。
教学反思
在整个教学活动的环节和过程中,每个幼儿都能积极的配合老师一起学习知识内容,有条理的操作自己的数字卡,因此在操作过程中能够体现幼儿理解了相邻数的关系,操作时能熟练的找出一个数的相邻数。但在一些细小的环节上,还有一些不足,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
1、用游戏主导课堂,用游戏的口吻营造课堂情境,用丰富多变的表情吸引幼儿注意,孩子们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要参加,并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努力争取正确、迅速地完成游戏中的学习任务,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
2、在活动中,如果出现教师始料未及的情况时,应采取认真地正面应对的方式和态度。孩子对于自己的想法总有独特的见解,教师给予他们表达的空间,让孩子在轻松的气氛中获取知识、经验,在活动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这方面我以后还得多注意。
3、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语言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倾听和应变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让幼儿真正意义上做到“玩中学,学中乐”,从而达到教学效果。这节课让我收获颇多,给我感受最深的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更要勤于动脑思考选择好的教学方法。
文档为doc格式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hetongfanben/108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