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合同范本

三年级人教版数学第二单元教案(精选19篇)

三年级人教版数学第二单元教案(精选19篇)



教案是教师为了实现教育教学目标而编制的一种有系统性、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和指导材料。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三年级语文教案范文,希望能给您带来一些启发。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利率(教材第11页有关利率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储蓄的意义;明确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掌握计算利息的方法,会进行简单计算。

2.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积极参加储蓄以及支援国家、灾区、贫困地区建设的思想品德教育。

【重点难点】。

1.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2.正确地计算利息,解决利息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新课讲授】。

1.介绍存款的种类、形式。

存款分为活期、整存整取和零存整取等方式。

2.阅读教材第11页的内容,自学讨论例4,理解本金、利息、税后利息和利率的含义。(例如:王奶奶月8月1日把5000元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两年,到8月1日,王奶奶不仅可以取回存入的5000元,还可以得到银行多付给的150元,共5150元。)(注:这里不考虑利息税)。

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王奶奶存入的5000元就是本金。

利息: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利率:利息和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1)利率由银行规定,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利率有时会有所调整,利率有按月计算的,也有按年计算的。

(2)阅读教材第11页表格,了解同一时期各银行的利率是一定的。

3.学会填写存款凭条。

把存款凭条画在黑板上,请学生尝试填写。然后评讲。(要填写的项目:户名、存期、存入金额、存种、密码、地址等,最后填上日期。)

4.利息的计算。

(1)出示利息的计算公式: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2)计算方法:

若按照207月的银行利率,如果王奶奶的5000元钱整存整取,两年到期的利息是多少?学生计算后交流,教师板书:5000×3.75%×2=375(元)。

加上王奶奶存入的本金5000元,到期时她能得到本金和利息,一共5375元。

【课堂作业】。

本题是有关“打折”和“纳税”的问题,是百分数的具体应用,在练习时应让学生说说自己每一步计算的意义,并进行集体订正。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2.教材第14页第9题。

教学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教科书第66页例3、例4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能用三角形、长方形等一些基本的图形拼出组合图形,并能通过想象给拼出的图形取名。

2.让学生经历拼图的活动过程,加深学生对简单几何图形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拼组图形的过程。

【教学准备】。

师生都准备一些组合图形。

【教学过程】。

一、引出问题。

教师:小朋友,你们听说过七巧板吗?(学生可能有的说听过,有的说没有)这里有一段录像,介绍了关于七巧板的有关情况,我们一起看一看。

把教科书第36页的内容制作成课件,播放完后,让学生了解七巧板的情况,并初步感受到用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可以拼组合图形。

板书:拼组合图形。

二、自主探索。

1、看一看,拼一拼。

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教科书第35页例1中的树、鱼、帆船图。

教师:这些你们都认识吗?它们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指出:其实,它们可以看成是一些基本图形的组合,你能想象出它们是由哪些基本的图形组合的吗?请用你们的图形拼一拼。

学生独立拼,拼后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交流时注意:学生拼的不一定与教科书上的完全一样,只要学生说得出道理,看起来又像就可以。

2、拼一拼,说一说。

教师:生活中你喜欢哪些动物?

学生自由说一说。

教师:想象一下,你喜欢的动物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闭眼自由想象。

教师:你能把你喜欢的动物用几何图形拼出来吗?

请试一试吧。学生先独立拼,拼好后与同伴交流,说一说拼的组合图形像什么,用了哪些图形。

全班交流时,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说出拼的图形像什么,促进学生想象力的提高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课堂活动。

(1)完成第37页第1、2、3题。

(2)拼图比赛:我心中的航天飞机。

四、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总结。

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小小商店》(教材第14、15页)。

二、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购物,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领悟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

三、重点难点。

重点: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购物。

难点:在购物情境中学会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四、教具学具。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情境图。

师: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来到了小小商店,看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我知道了1架玩具飞机的价钱是12元。

·我喜欢的玩具坦克价钱是9元。

·画画用的水彩笔一盒是15元。

·1个足球72元,1个篮球68元,足球比篮球贵。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

【设计意图: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交流各自的发现,为信科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自主探究。

生:1架玩具飞机12元,1辆玩具坦克9元,一共就是。

12+9=21(元)。

师:回答得非常准确,真棒!

2、师:看第二幅情境图,奇思付给售货员20元,买了。

1盒水彩笔,找回多少元?

3、师:说得真好!如果你有30元,可以买哪两样物品呢?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想法。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交流的情况,在组织汇报。学生所选物品只要是两样且总价没有超过30元都可以,对于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肯定。

4、师:淘气想买一个花皮球,他有3张1元和2。

张2元,他可以怎么付钱?先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学生在小组里交流各自的想法,教师巡视,即使知道个别有困难的学生。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方法有两种:

3张1元和1张2元,正好是花皮球的价钱5元。

·我可以付1张1元和2张2元,也正好是5元。

师:这两种方法都是正确的,说得很好。

5、师:请你算一算:足球比篮球贵多少元?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生:算足球比篮球贵多少元,就是计算足球比篮球多多少元,用减法计算,72-68=4(元)。

师:思路很清楚,说得非常正确,真棒!继续努力哦!

6、师:你能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吗?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学生小组交流后,请小组代表汇报提出的不同问题,请其他同学解答,并组织交流想法及计算结果。

(三)总结提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六、板书设计。

小小商店共需要多少钱?用加法。

应找回多少钱?用减法。

如何付钱?凑钱数。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1。复习利率有关知识:税收的种类,应纳税额,税率。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积攒一些零用钱,我们积攒的暂时不用的零用钱,会怎么处理呢?学生回答,由学生的回答引出“储蓄”。

3。谁存过钱?怎么存的?将钱存入银行有什么好处呢?讨论利息的情况。

4。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相关储蓄方面的知识,探讨利率有关的知识。

二、新课探究。

1。自读教材11页例4上面的部分内容:

学习要求:理清以下问题。

(1)存款有哪几种方式?

(2)什么是本金?

(3)什么是利息?

(4)什么是利率?

(5)怎样计算利息?

学生自学教材,学习后汇报。教师结合学生汇报,考查学生对利息的理解,对利息公式的理解。

检测:

(1)结合20xx年10月利率表,说说各种存款方式的年利率是多少?

(2)整存整取一年的年利率是1。50%,表示什么意思?

2。学以致用,教学例4:

(1)出示例4。

(2)读题思考:两年后可以取回多少钱,取回哪些钱?包括几部分?

(3)利息的多少和什么有关系?(引导学生知道是与本金、利率、时间有关)。

(4)归纳整理汇报:实际取回的钱数=本金+利息;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注意巡视学生计算过程,避免丢落项和计算不准确。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1页“做一做”

(2)学生运用公式独立解答后集体订正。

2。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9题。

先让学生观察存款凭证,从中能获取哪些信息?本金、利率、时间各是多少?再根据利息的计算方法进行解答。

3。教材第15页“练习二”第12题。

(1)妈妈需要慎重选择吗?怎么办?

(2)第一种方式的时间,利率是多少?第二种呢?

(3)分别计算后比较并做出决定。学生独立解答。讲一讲自己的解题思路。

小结: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这样做出选择,选择时需要用心地算一算,算的过程不要怕麻烦,按照时间和方法一步一步地去想,就能很好地解决问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学生汇报,引导学生懂得储蓄是利国利民的事情;在银行存款的方式很多种,如活期、整存争取、零存整取等;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我们还知道了计算利息的方法是:利息=本金×利率×存期;计算时遇到步骤比较的计算时,要一步一步认真计算,有耐心,保证计算结果正确。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税率(教材第10页有关纳税的内容,练习二第6、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意义,知道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以根据具体的税率计算税款。

2.在计算税款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使学生知道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重点难点】。

1.税额的计算。

2.税率的理解。

【情景导入】。

1.口答算式。

(1)100的5%是多少?

(2)50吨的10%是多少?

(3)1000元的8%是多少?

(4)50万元的20%是多少?

2.什么是比率?

【新课讲授】。

1.阅读教材第10页有关纳税的内容。说说:什么是纳税?

2.税率的认识。

(1)说明:纳税的种类很多,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也不一样。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一般是由国家根据不同纳税种类定出不同的税率。

b.某人彩票中奖后,按奖金的20%缴纳个人所得税。这里的20%表示什么?

3.税款计算。

(2)分析题目,理解题意。

引导学生理解“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的含义,明确这里的5%是营业税与营业额比较的结果,也就是缴纳的营业税占营业额的5%,题中“十月份的营业额是30万元”,因此十月份应缴纳的营业税就是30万元的5%。

(3)学生列出算式。

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列式:30×5%。

(4)学生尝试计算。

(5)汇报交流。

【课堂作业】。

1.巩固练习:教材第10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6题。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有关纳税的知识,你们对纳税的知识有哪些了解?

【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2.教材第14页第7题。

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使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万”,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的数位顺序。

使学生通过联系实际等活动,初步理解万以内数的实际含义,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

使学生学会用数描述身边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用数的观念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初步体验量化的思想,促进数感的发展。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增强同学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意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感受身边的数据。

师:我们以前认识过哪些数?你还记得哪些有关数的知识?能大声的说给同学们听吗?

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更多,更大这样的数,你瞧:(多媒体出示信息窗2的情境图。)。

这是老师收集到的数据,你呢?(请学生汇报收集到的数据并展示。)。

二、认识计数单位“万”

1、故事竞猜:课件出示故事画面。

森林里小猪、小熊、小猴比赛数数,大象当裁判。它们从989开始数,比比谁先数到5000。

小熊是这样数的:989、990、991、992、993……。

小猴是这样数的:989、990、1000、、3000……。

(1)小朋友你猜猜谁先数到5000?为什么?数数都可以怎样数?

(2)你能像小猴这样继续数下去吗?试试看。

(4)今天学了“万”你觉得应该怎样补充数位顺序表?

(5)读数位顺序表。从右往左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

2、感知“一万”。

问:你们在平时的生活当中用过“万”这个计数单位吗?你们觉得万这个计数单位大不大呢?你知道“一万”究竟有多少吗?我们来看看吧。

a、在刚刚结束的第二十八届雅典奥运会上,我国女子长跑运动员邢慧娜获得了女子10000米跑的冠军。你知道她围着体育场的跑道跑了多少圈吗?(25圈)(课件二)。

b、我们学校有多少人?(1036)想象一下,一万人大约有多少?(10个我们学校这么多人。)(课件三)。

c、一张纸非常薄,10张纸叠起来大约厚1毫米。一万张纸叠起来有多厚呢?(1米)(课件四)。

d、如果每秒数一个数,连续不停的数,数到一万,大约需要多长时间?(3小时,就是同学们从上早自习起到第三节课下课那么长的时间。)(课件五)。

3、认、读、写万以内的数。

刚才听你们读起这些数时都那么流利,真不错。那你们是怎么读的呢?

(1)认、读、写几千几百几十几。

教师一次在计数器上拨出3个百、6个十和5个一。问:这个数是多少?试着读一读。再问:你是怎样读的?再在千位上拨上2个千。问:这个数是多少?试着读一读。再问:你是怎样读的?(千位上的“2”读作“二千”,百上的“3读作“三百”,十位上的“6”读作“六十”,个位上的“5”读作“五”。)学生齐读一遍。

学生尝试写数。(一生板演,并讲解:千位上写2,百位上写3,十位上写6,个位上写5。)。

学生试读写,一生汇报,一生板演。

(2)认、读、写万以内中间有0的数。

a、去掉百位上所有的珠(3个千、7个十、6个一)。

问:这个数是怎样组成的?你能读出它是多少吗?(强调:百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要读作“零”。)你能写出来吗?(一生板演)。

b、去掉十位上所有的珠(3个千、6个一)。

问:这个数是由什么组成的?应该怎样读?

学生试读,指名汇报,强调: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两个0,只读一个零。

学生尝试写数,一生板演。

练习:师写出6003,让学生说一说它的组成和读法。

独立练习p17第2题(强调:末尾的0不读)。

问:像这样的万以内的数,你们在生活中遇见过吗?把你们收集到的数据跟你小组的同学说一说、读一读。

请几生汇报:1202,6078,,6008,2260,2200,2000。读一读。

小结万以内数的读法与写法。

三、练一练。

1、p18d3。

2、发散练习:按要求写数。

(1)4个千和9个百组成的数是()。

(2)4个千和9个十组成的数是()。

(3)4个千和9个一组成的数是()。

(4)1个万、6个千、4个百和8个一组成的数是()。

(5)写一个比3205小的四位数。

(6)写一个比9080大的四位数。

(7)写一个最接近10000的四位数。

(8)写一个比7839小2000的数。

(9)写一个比6045大5的数。

(10)组数游戏:请你用0、6、0、1组成四位数并读一读,写一写。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求整年度的利率,只要根据利率表,把整年度的利率和存期一一对应起来,相乘、再乘本金即可求出整年度的利息。但是求半年的利息,学生往往容易出现本金×半年的利息×6。看见根据公式的有问题,学生的利率和存期的关系一一对应起来。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学生对什么是利息,概念抽象、理解困难,六年级学生的心理上一看套公式解决问题,心理的松了,机械的带公式解决问题。学生没有理解半年的年利率的含义,年利率的和存期没有一一对应起来,导致错误。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错例对比分析,发现利率和存期是一一对应关系,

2.通过一题多解的方式,学生理解利率和存期一一对应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将多余的钱存入银行即可增加收入,又支援了国家建设。

2.出示存单,介绍利息,思考利息与什么有关系?

二、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3.出示利率表,根据利率表解决第一个问题,王奶奶到银行存钱,到期后可以取多少钱?思考问题的同时介绍本金、存期、利息的概念,出示求利息的计算公式,解决王奶奶本金5000元,存期1年后可取回多少钱的问题。

存款是整年:只要用本金×年利率×存期就能求出相应的利息了。

5.设疑激趣,引发学生思考。

改变存期由两年调整到半年,半年后的利率是多少呢?

出示计算方法,5000×1.55%×6=465(元)。

发现半年的利息怎么比一年的利息还高呢?问题出在哪里?

6.寻找出错原因。

(2)介绍另一种计算方法,突出利率和存期可对应关系,

5000×1.55%÷12×6=38.75(元)。

(4)通过两种计算利率的方法,理解利率和存期的对应关系。

存期用多少年表示,就要用年利率;存期用多少月表示,就要用月利率。

三、课堂练习(难点巩固)。

7.巩固练习。

王奶奶本金不变,存期三个月,到期可得多少利息?(独立完成)。

5000×1.35%×?=16.88(元)。

5000×1.35%÷12×3=≈16.88(元)。

四、小结。

8.扩展思考:存款、贷款、理财产品都涉及到利率的问题。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生1:一般情况下,爸爸妈妈应该把钱存入银行。

生2:爸爸妈妈不会把一大笔现金放在家里,这样太不安全了,他们会存入银行。

生3:把钱存入银行不仅安全,还可以获得利息呢。

……。

师:人们常常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或信用社储蓄起来。这样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也使个人用钱更加安全和有计划,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钱存入银行后增加的部分就是利息,今天我们就重点研究与“利息”相关的问题。

二、探究体验,经理过程。

师:先来大胆地猜一猜,你觉得利息的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生1:不可能说钱存入银行的时间长短不同,而所得的利息一样,所以利息的多少应该与钱存入银行的时间有关。

师:对,利息的多少与存入的时间长短有关,存入的这段时间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存期。

生2:不可能说存入银行的钱不管多少所得的利息都一样,所以利息的多少应该与存入银行的钱的多少有关,存入的钱越多,相同时间内的利息应该越多。

师:说的很有道理,我们把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存期相同的情况下,本金越多,利息就越多。

生4:我们小组的同学进行过调查,在银行内很显眼的位置公布着不同存期的利率,利息的多少一定与利率有关。

学生可能会说:

o我知道了储蓄的种类有整存整取、零存整取和活期。

o我知道了整存整取的利率又分为三个月的、半年的、一年的、二年的、三年的、五年的,存期不同利率也不一样。

o我知道了活期的利率最低,但是随时用钱随时取,比较方便。

……。

师:你们知道利息究竟怎么计算吗?

生:利息的计算公式是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师:根据国家经济的发展变化,银行存款的利率有时会有所调整。下面是20xx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存款利率。(课件出示:教材第11页利率表)。

学生观察利率表。

师:能运用你所掌握的利率的相关知识帮王奶奶解决问题吗?试一试。(课件出示:教材第11页例4)。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师:谁愿意说说你的想法和算法?

生1: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到期后王奶奶可以取回的钱除了本金还有利息,本金我们已经知道是5000元,所以最关键的就是算出利息。根据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我们从上面的利率表中对应找到存期两年的利率是3.75%,这样就可以算出利息5000×3.75%×2=375(元);再加本金,到期后可以取回的钱就是5000+375=5375(元)。

生2:我们也可以把本金5000元看作单位“1”,这样每年的利息就是5000元的3.75%,存入2年,所得利息就是5000元的(3.75%×2);这样到期时可以取回的钱就可以列成算式5000×(1+3.75%×2)=5375(元)。

只要学生解答正确,讲解合理就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三、课末总结,梳理提升。

利率。

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1、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体会除法计,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数的除法的口算及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数的除法的口算及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课程标准中相对应的`知识技能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除法的意义。

2、能熟练地口算整百整十数的除法口算。

3、能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的除法。

4、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5、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6、学习验算的方法。

7、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教材分析:本单元以风筝厂的见闻为大的学习背景,使学生学习用一位数除多位数的方法,内容包括口算除法、估算、笔算除法、验算四部分。

本册教材中的除法,每个例题都有配有不同的情境图,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并在学习中体验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和方法。

单元教学建议: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探索计算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

3、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利用课件创设情境和学生一起“走进风筝加工厂”。

让学生整体观察画面后,重点去仔细品读情景图提供的文字信息,并引导学生根据信息联系实际提出“保证按时交货”“各种风筝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只”等一系列问题,引入对新知的学习。

教学时先让学生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再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小组讨论,交流出计算方法。

教学中教师注重体现算法多样化,让学生体会估算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达到初步培养学生估计的能力。

建议教学课时数:11课时个人补充意见年级三年级课题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上课教师第二单元(组)课时第一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整百、整十数的除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3、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掌握整百、整十数的除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1。理解利率,能利用百分数知识,解决与储蓄有关的实际问题。

2。结合储蓄等活动,学会合理理财,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概念,能利用百分数知识,解决与储蓄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利率有关知识:税收的种类,应纳税额,税率。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积攒一些零用钱,我们积攒的暂时不用的零用钱,会怎么处理呢?学生回答,由学生的回答引出“储蓄”。

3。谁存过钱?怎么存的?将钱存入银行有什么好处呢?讨论利息的情况。

4。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相关储蓄方面的知识,探讨利率有关的知识。

二、新课探究。

1。自读教材11页例4上面的部分内容:

学习要求:理清以下问题。

(1)存款有哪几种方式?

(2)什么是本金?

(3)什么是利息?

(4)什么是利率?

(5)怎样计算利息?

学生自学教材,学习后汇报。教师结合学生汇报,考查学生对利息的理解,对利息公式的理解。

检测:

(1)结合20xx年10月利率表,说说各种存款方式的年利率是多少?

(2)整存整取一年的年利率是1。50%,表示什么意思?

2。学以致用,教学例4:

(1)出示例4。

(2)读题思考:两年后可以取回多少钱,取回哪些钱?包括几部分?

(3)利息的多少和什么有关系?(引导学生知道是与本金、利率、时间有关)。

(4)归纳整理汇报:实际取回的钱数=本金+利息;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注意巡视学生计算过程,避免丢落项和计算不准确。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1页“做一做”

(2)学生运用公式独立解答后集体订正。

2。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9题。

先让学生观察存款凭证,从中能获取哪些信息?本金、利率、时间各是多少?再根据利息的计算方法进行解答。

3。教材第15页“练习二”第12题。

(1)妈妈需要慎重选择吗?怎么办?

(2)第一种方式的时间,利率是多少?第二种呢?

(3)分别计算后比较并做出决定。学生独立解答。讲一讲自己的解题思路。

小结: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这样做出选择,选择时需要用心地算一算,算的过程不要怕麻烦,按照时间和方法一步一步地去想,就能很好地解决问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学生汇报,引导学生懂得储蓄是利国利民的事情;在银行存款的方式很多种,如活期、整存争取、零存整取等;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我们还知道了计算利息的方法是:利息=本金×利率×存期;计算时遇到步骤比较的计算时,要一步一步认真计算,有耐心,保证计算结果正确。

板书设计。

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时间)。

例45000×(1+3。75%×2)。

=5000×1。075。

=5375(元)。

答:到期时王奶奶可以取回5375元。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教材第11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小组合作调查,交流储蓄知识,解决和利率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过程。

2.知道本金、利率、利息的含义,能正确解答有关利息的实际问题。

3.体会储蓄对国家和个人的重要意义,积累关于储蓄的常识和经验。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利率与分数、百分数的含义。

难点:解决有关“利率”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导。

生1:一般情况下,爸爸妈妈应该把钱存入银行。

生2:爸爸妈妈不会把一大笔现金放在家里,这样太不安全了,他们会存入银行。

生3:把钱存入银行不仅安全,还可以获得利息呢。

……。

师:人们常常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或信用社储蓄起来。这样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也使个人用钱更加安全和有计划,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钱存入银行后增加的部分就是利息,今天我们就重点研究与“利息”相关的问题。

二、探究体验,经理过程。

师:先来大胆地猜一猜,你觉得利息的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生1:不可能说钱存入银行的时间长短不同,而所得的利息一样,所以利息的多少应该与钱存入银行的时间有关。

师:对,利息的多少与存入的时间长短有关,存入的这段时间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存期。

生2:不可能说存入银行的钱不管多少所得的利息都一样,所以利息的多少应该与存入银行的钱的多少有关,存入的钱越多,相同时间内的利息应该越多。

师:说的很有道理,我们把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存期相同的情况下,本金越多,利息就越多。

生4:我们小组的同学进行过调查,在银行内很显眼的位置公布着不同存期的利率,利息的多少一定与利率有关。

学生可能会说:

o我知道了储蓄的种类有整存整取、零存整取和活期。

o我知道了整存整取的利率又分为三个月的、半年的、一年的、二年的、三年的、五年的,存期不同利率也不一样。

o我知道了活期的利率最低,但是随时用钱随时取,比较方便。

……。

师:你们知道利息究竟怎么计算吗?

生:利息的计算公式是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师:根据国家经济的发展变化,银行存款的利率有时会有所调整。下面是20xx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存款利率。(课件出示:教材第11页利率表)。

学生观察利率表。

师:能运用你所掌握的利率的相关知识帮王奶奶解决问题吗?试一试。(课件出示:教材第11页例4)。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师:谁愿意说说你的想法和算法?

生1: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到期后王奶奶可以取回的钱除了本金还有利息,本金我们已经知道是5000元,所以最关键的就是算出利息。根据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我们从上面的利率表中对应找到存期两年的利率是3.75%,这样就可以算出利息5000×3.75%×2=375(元);再加本金,到期后可以取回的钱就是5000+375=5375(元)。

生2:我们也可以把本金5000元看作单位“1”,这样每年的利息就是5000元的3.75%,存入2年,所得利息就是5000元的(3.75%×2);这样到期时可以取回的钱就可以列成算式5000×(1+3.75%×2)=5375(元)。

只要学生解答正确,讲解合理就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三、课末总结,梳理提升。

教学反思。

1.本节课我始终“以学生为本”,强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归纳出利息的计算方法,增加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以往计算利息时,学生经常把时间漏乘,这是学生容易忽视的地方。通过简短的争论,练习时学生很少把时间漏乘,从简短的争论中,引导学生发现方法,要比教师反复强调效果好得多。

2.储蓄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密切,本节课是在百分数的知识和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的联系。我们知道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体现数学服务于生活的教育理念。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考查知识点:利率;能力要求: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b类。

存期年利率。

一年4.14%。

二年4.77%。

(考查知识点:利率;能力要求: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3000×3.81%×5+3000=3571.5(元)。

b类:

存一年再存一年:10000×4.14%×1=414(元)。

(10000+414)×4.14%×1+414≈845.14(元)。

直接存入两年:10000×4.77%×2=954(元)。

954845.14直接存入两年比较合适。

教材习题。

第11页“做一做”

8000×4.75%×5=1900(元)8000+1900=9900(元)。

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认识万以内的数,是学生认数范围又一次扩展。全单元的内容包括一千到一万间各数的认、读、写,大小比较,相应的口算与解决实际问题。

本单元教材在编写时充分考虑了以下一些问题:

1、调动学生已有的认数经验,运用学具引导学生主动地认、读、写整千数。

(1)从现实的生活情境引入新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

教材首先出示一幅体育馆的照片,并告诉学生:这座体育馆大约能坐一万人。“一万”是学生未曾学过的数,教材希望这个情境能激起一万有多大、一万怎样写、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一万等疑问,引起学生继续认数的愿望。

(2)利用教具和学具帮助认识整千数及一万,扩展数位顺序表。

(3)及时安排口算。把认数与口算密切结合在一起能促进学生对数意义的理解。

(4)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巩固获得的基础知识。

2、科学地安排非整千数认、读入写的教学。

(1)由一般到特殊、从形象到抽象合理安排。

(2)设计了形式多样的练习。

3、在开放情境中教学比较数的大小。

(1)由一般到特殊、从形象到抽象合理安排。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数数、操作、计算、解决问题等活动,认识万以内的数,知道计数单位“万”,知道10个一千是一万,知道万以内的数的`组成和含义,正确口算整千数加、减整千数以及整千数加整百数与相应的减法,能灵活的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2、进一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的基本特点,加深对数的意义、数的表示方法以及数的大小的理解;进一步增强估算意识,提高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

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会计算整千数加、减整千数,整十数加整百数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

体验万以内这些较大的数的实际含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培养学生的数感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

课时划分:

5课时。

认识整千数,1课时。

认识非整千的四位数,2课时。

比较数的大小,1课时。

练习三,1课时。

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加深对表内除法、有余数除法的认识,进一步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2.巩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提高混合运算的计算能力。

3.经历整理过程,构建表内除法、有余数除法间的知识体系,培养思维能力。

4.在解决问题中感受除法和混合运算的价值,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

目标解析:

在问题中经历表内除法、有余数除法的整理过程,更有利于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巩固计算的方法;在对比中明辨混合运算的顺序,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小括号的作用,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1.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巩固有余数除法试商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余数为什么要小于除数。

2.巩固同级、不同级及带小括号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深化对运算及其之间关系的理解,提高计算的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整理除法相关知识,逐步学会整理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揭示课题。

(一)游戏活动:

教师选12个小朋友上台。

1.分组。

让其他同学给他们分分组,要求每组人数同样多,且每组不止1人。

(可以每组2人,分成6个组;可以每组3人,分4个组;可以每组4人,分3个组,可以每组6人,分2个组。)。

2.抢答。

分好组后,开始抢答游戏。

(课件依次演示:)。

(二)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复习除法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形式,既引导学生复习已学的知识,即除法的意义和乘法口诀,从而揭示课题,又调动学生参与复习的积极性,提高复习的效率。

二、回顾梳理,构建联系。

(一)复习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

1.课件出示:

(1)16枝铅笔,装在4个盒子里,平均每盒装多少只?

(2)16枝铅笔,每8枝装一盒,需要几个盒子?

(3)16枝铅笔,装在7个盒子里,平均每盒装几枝?还剩几枝?

2.学生分析后列式并计算。

3.学生汇报。

(1)三道题如何列式,为什么用除法列式?

(2)计算时用什么乘法口诀?

(3)第三题余数是多少?余数与除数有什么关系?

4.学生自主提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除法问题?并解答。

例如:每3枝装一盒,至少需要几个盒子?

5.说一说:表内除法与有余数除法的异同。

6.练一练:

(1)出示习题:如果每枝铅笔8角,小英带了6元钱,她最多能买几枝?还剩多少钱?(列式并用竖式计算)。

(2)汇报交流,并说说用竖式计算的注意事项。

(3)比较:60÷8=6(枝)……12(角)60÷8=7(枝)……4(角)。

让学生通过对比,明白第一种错误的原因,为什么不能剩余12角,(因为12角里面还有1个8角,还能买一枝铅笔。)从而进一步理解为什么余数一定要小于除数。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将表内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串在一起,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经历知识的整理过程,更好地理解除法及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进一步提高计算的能力。

(二)复习混合运算。

(1)说一说:先请学生说说这些混合运算的顺序。

(2)分一分:让学生将这些算式按运算顺序进行分类。

(3)根据分类结果分别计算。并让学生自己尝试举出类似的例子。

2.练一练:

(1)课件出示:18-6÷3(18-6)÷318÷6×318-6×3。

(2)学生计算。

(3)汇报交流计算方法:先看运算顺序,然后计算。

设计意图:混合运算的重点是先看运算顺序,因此在复习前出示三类不同的混合运算让学生说运算顺序再分类,既突出运算顺序的重要性,又给学生复习混合运算指明了方向,在此基础上,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进一步提高混合运算的计算能力。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一)基础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题。

结合直观图巩固对除法及有余数除法意义的理解,沟通两者间的关系。

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2题。

巩固除法竖式计算的方法,强化试商的技能。

3.完成练习二十二第3题。

以说出“先算什么,再计算”的方式,突出对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巩固,同时培养认真审题的能力。

(二)实践应用。

1.40个图形如下排列:……第34个图形是(),40个图形中有()个。

设计意图:本环节复习题的选择突出了不同层次,由简单巩固到实际应用,不仅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还充分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畅谈收获,总结提升。

谈话: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学会了哪些方法?还有哪些疑问?

三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了解,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感情。

1.视频:壮观的赛特凯达斯瀑布。

奄奄一息的赛特凯达斯瀑布。

2.巴西总统菲格雷主持葬礼的图片。

1课时。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视频:壮观的赛特凯达斯瀑布。

看了短片你有什么感想?

(太壮观了!太漂亮了!)。

视频:奄奄一息的赛特凯达斯瀑布。

看了短片你又有什么感想?

(这个瀑布没有刚才的瀑布雄伟壮观)。

师:“其实这两个短片播放的是同一条瀑布——赛特凯达斯瀑布”

出示:巴西总统菲格雷主持葬礼的图片。

你知道这些人在做什么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特殊的葬礼》这一课。

板书课题。

看到课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

(谁的葬礼?为什么特殊?等等)。

二、激发兴趣,自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采用、拼拼音、查字典、等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决。

(2)小组内读课文。

(3)指名分节读课文,纠正不正确的读音,读得不流利的语句反复练习。

三、自然感悟、交流。

(2)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感悟。

(一)赛特凯达斯瀑布的今昔对比中感受大瀑布消亡的迅速、环境破坏的严重。

结合重点次与理解。

昔日:汹涌、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雄伟壮观;(板书:雄伟壮观)。

今日:逐渐枯竭、无奈的低下头、像生命垂危的老人,奄奄一息。(板书:逐渐枯竭)。

(二)赛特凯达斯瀑布逐渐枯竭的原因。

人类毫无节制的用水。

乱砍滥伐。

四、扩展:

师:假如你是菲格雷总统,在这个葬礼上,将对着巴西人民演讲,你会怎么说?

五、自学生字。

调动学生动脑识字,逐步掌握识字方法。

三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1.让学生主动与人交流、结为朋友。

2.培养学生勇于发言,积极参与讨论,与人沟通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勇于展示自我,与人相处、合作共事的精神。

【课时计划】。

2课时。

教法指导:

完成活动一、交友之道。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教材,教师将全班同学分为6-8个小组,分配搜集交友方面的诗歌、、典故、成语故事、经典友情故事等材料的小组。

2.小组内分工,组长将搜集材料的任务分配到成员,搜集时间一周。

3.小组内整理搜集的资料,形成手抄报或其他形式的作品,在班内展示。

4.学生分享交流的成果。

完成活动二。

1.班委会或语文学习组长策划活动,设计好活动的名称、组织形式、小组设置分工、主持人、场地布置、实施过程。注重设计好细节、设计好后请语文老师过目,征求意见。

2.设计邀请卡,学好邀请词。针对不同学科不同性格的老师写上有针对性的邀请词、语言要有礼貌、有感染力。

3.组员要围绕“自我介绍”拟好发言提纲,反复练习,小组内交流改进。

4.活动举例,展示交流。

5.活动后教师点评,小组及个人总结反思提高。

学法指导一:

“我”之所以是“我”,就是因为“我”与众不同,因此,要着重写出这个“不同”来。首先要写出“我”的外在特征,要按一定的顺序,从上到下,先整体后局部,先面容后神态、服饰。再重点抓住一两个与众不同的个性来写,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更要写出“我”的内在性格。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鲁迅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朋友是一个人生命中的加油站。结交一个好朋友能为自己的人生增添精彩。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步骤一交友之道,展示交流。

1.学生展示搜集交友的诗词。

(1)鹅毛赠千里,所重以其人;鸭脚虽百个,得之诚可珍。(欧阳修)。

(2)说尽向来无限事,相看摩捋白髭须。(唐张籍)。

(3)落日见秋草,暮年逢故人。(唐李端)。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

(5)丈夫会应有知己,世上悠悠安足论。(唐张谓)。

(6)人生所贵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亲。(唐李贺)。

(7)同声自相应,同心自相知。(晋傅玄)。

2.学生展示搜集的名言警句。

(1)友谊应当是不朽的。——蒂特李维。

(4)真诚的友谊好像健康,失去时才知道它的可贵。——哥尔顿。

(5)友谊!你是灵魂的神秘胶漆;你是生活的甜料,社会性的连接物!——罗布莱尔。

(6)在无利害观念之外,互相尊敬似乎是友谊的另一要点。——莫洛亚。

3.学生展示搜集的真诚的友谊。

(1)季布“一诺千金”使他免遭祸殃。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金”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感,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2)抗战老兵欧兴田,生为战友守墓,死与战友同眠。

抗战时欧兴田和战友们订立了一个生死约定——“谁要是活下来就要为死去的战友守陵!”最终全班只剩他一人幸免于难。1981年12月,欧兴田离休,回到了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寻找烈士遗骨,把包含同班战友在内的2400余具烈士的遗骨,安放在自己辛辛苦苦牵头筹建的烈士陵园里。1991年春,欧兴田和老伴一起住进了陵园,从此不曾离开。20xx年3月,欧兴田的老伴去世,留下他孤零零地守在陵园里。今年3月26日,这位抗战老兵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享年91岁。临终前他把看护烈士陵园的接力棒交给自己的孙子欧阳,并特别交代家人:生为战友守墓,死与战友同眠,把骨灰撒在烈士陵园里。

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巩固前面两段学习的内容,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相关的计算技能,能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能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想想做做1。

分组练习,并指名学生板演。

集体评讲。

2、想想做做2。

出示题目,先让学生估算,并要求说出估算的依据。

再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估算的结果进行比较。

小结。

3、想想做做3。

问:能不能通过题中条件一眼看出谁跳得比较多?

怎样才能知道谁跳得比较快一些呢?

先估计,再要求计算。

4、想想做做4。

分组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并要求完成后观察每组中两题之间的联系。

集体讨论,领会其中的联系和区别。

小结: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除数的`积。

5、想想做做5。

出示图,理解图意和题意。

同桌互相说说解题策略。

2、油厂把610千克的豆油分装在最多只能装5千克的油壶里。准备120个油壶够吗?

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的教案

请每一位学生用适当的方式将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作一个概括性的描述。用文字、表格、框图等方式表示出本单元的知识结构。

提示整理知识的一般方法:

3.根据目录和例题,概括出本单元的知识。用自己理解的方式表示出来。

1.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将自己整理的知识在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寻找整理得较全面、较有逻辑性的学生作品,利用实物投影仪在全班交流。师生共同对展示的作品做评价。

2.教师将自己整理的本单元知识结构图向学生展示(如本书第13页知识结构图)。对着结构图,引导学生系统回忆本单元所学知识:

(1)口算除法、估算

(2)笔算除法:一位数除两、三位数

(3)除法的验算:利用乘法验算除法

(4)除式中的零:被除数中间、末尾有零的除法,商中间、末尾有零的除法

3.提出问题和介绍经验

师:“对以上学习内容,你有什么疑问?你有哪些成功的体会可向同伴介绍的?”

组织学生质疑、释疑并交流整理知识的体会。

1.出示教科书第35页第1~3题(或让学生翻开书自读这3题)。然后让学生独立作业,可直接写在书上。出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

(1)这3个问题的解答有什么共同点?(都用除法计算,根据除法含义直接列式。)

(2)你是用什么方式来完成这3道题的计算的?(第1题用口算,第2题用估算,第3题用笔算。)

(3)说一说口算、估算、笔算的过程。

2.请学生当小老师,由小老师点名让3~6名学生上台说口算、估算、笔算的过程(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作业或写在黑板上)。其他同学对他们的说算理过程进行评价。

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三个部分,即加法、减法和加减法的验算。根据《标准》的要求,笔算加减法限定于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因此本单元主要讲解三位数的加减法。本单元是在二年级下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本单元主要介绍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和连续退位减,这是学生学习笔算加减法的难点。

1、采用小组和合作学习方式,熟练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2、通过多种形式练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

口算卡、投影片。

谈话、讲授、练习法、合作学习法。

一、设置情境、揭示内容。

(把两箱物品加起来)。

师:请你动手列竖式算一算,这六艘船的排列顺序是不是和你估计的一样?

二、课本第19页,直接在表格中写出上下两个加数的和。

师:有什么办法即不用在稿纸上列竖式有能够将上下两个加数的和算得准确呢?

问:在这道题目中哪座建筑高?我们应该怎么考虑问题?

四、算出玉米上算式的得数。

五、开锁游戏。

锁头上有得数,钥匙上有算式,请将算式和相应的得数连起来。

六、判断,课本20页第7题,判断各题有无错误,说说错在哪里。

七、536、915、351、85、464、208、649、873、792、127。

上面哪两个数加起来得1000?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八、共同分析21页第9题。

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相邻单位间的进率,认读钟面上的整时或了解24时记时法,进行两种记时法的相互改写,计算经过时间。

学生在前几册教材里学习了时、分、秒,本单元继续教学年、月、日。全单元教材共编排了两道例题、两次想想做做和一次实践活动。在你知道吗里介绍了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指导学生看课外书籍、上网查找资料,搜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教学内容大致分成三段:第一段教学年、月、日以及相关的大月、小月等内容,第二段教学平年、闰年、季度等知识,第三段是实践活动。

这一段内容涉及许多知识,学生在日常生活里或多或少都有过接触,积累了一些经验。教材尽量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提供观察材料,组织学习活动,激活已有经验,引导发现规律,适当解释点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并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

教材让学生从年历卡上找自己的生日切入,既引起兴趣,又提供了学习用具。设计的学习活动有观察整理、填表分类、涂色记忆、计算交流等,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同时接受年、月、日的知识。

首先要求学生观察20xx年的年历从中获得信息。年历卡里的内容十分丰富,要结合观察与交流指导有困难的学生学会看年历。如年历里的1、2、312表示一年里的1月、2月、3月12月;每月都有一张月历,其中的日、一、二、三、四、五、六都表示星期几,1、2、3、4表示每月的1日、2日、3日、4日在年历卡上能查到每月有多少天,各天分别是星期几。

接着要求学生把各个月的天数填入一张表格。填表活动能让学生更清楚地知道一年有12个月,各个月的天数并不都相同。填表还能引发学生把12个月按天数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接受大月、小月的知识。

然后指导学生在填各个月天数的那张表格里涂颜色。涂色活动实际上是分类活动,通过再次分类记忆一年里的大月和小月。教材要求每个学生都能记住一年里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鼓励他们自己设计记忆方法。同时,也介绍了利用拳头帮助记忆的办法。

最后突出2月的天数既不是31也不是30,它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教材还让学生计算20xx年全年的天数,通过计算重温这一年各个月的天数,检查记忆效果,弥补记忆中的缺漏。学生计算全年天数的方法必定是多样的,交流并比较各种算法,体会比较简便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建构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想想做做在年历上圈出重大节日和有纪念意义的日子,一方面巩固知识,另一方面进行思想、情感的教育。

平年和闰年的教学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发现现象,初步知道平年和闰年。第19页例题让学生同时观察20xx年2月和20xx年2月的月历,比较这两个2月的天数是否相等。让学生发现不同年份的2月天数不同,然后告诉他们,什么是平年、什么是闰年。

第二步同时观察从1997~20xx连续十二年的2月月历,从中寻找天数的规律。教材特地把这些月历分成三行,每行是连续的四年,方便学生发现每一行的四张月历里只有一张是29天,另三张都是28天。从而明白通常每四年里有1个闰年、3个平年。教材里讲解了判断平年、闰年的一般方法,至于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安排在底注里讲解。

第三步在想想做做里巩固平年、闰年的知识。第1题通过把公历年份除以4进行判断,虽然教材只教过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但学生完全能够自己进行四位数除以4的计算。第2题计算平年的全年天数,合几个星期零几天,结合计算再次温习前面学习的年、月、日知识。教学时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闰年全年有多少天以及怎样算的,再次清晰地认识平年与闰年。第4题回答并解释一种比较特殊的生日现象,巩固连续四年里一般有1个闰年的知识。

第四步是你知道吗,引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了解为什么通常每四年有1个闰年的原因。

这次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生日为题材,活动形式新颖有趣,紧扣年、月、日的知识,运用了统计方法。活动分两段进行:第一段是学生相互介绍自己的生日是哪天。教材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间接地讲述,让同伴猜一猜是几月几日。这里会涉及年、月、日的许多概念,学生一定很感兴趣。第二段是用统计的方法调查、整理并用图表呈现班级里学生的生日分布情况,是一次联系实际的活动。最后是记住爸爸妈妈的生日,进行孝敬长辈的教育。这次活动要认真组织,让每名学生都有机会说话,然后请几名学生在全班交流,落实对学生的品德教育。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