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工作总结

生物化学教学总结(精选17篇)

生物化学教学总结(精选17篇)



教学工作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和困难,以便及时解决和改进。范文二:在本学期的教学实践中,我积极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互动式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生物化学教学总结

通识教育(generaleducation),又被称为一般教育或通才教育,来自于西方的教育思想家。国内外教育家对通识教育的涵义解释是丰富多彩、见仁见智的,但在各自不同的阐述中,达成共识的是:通识教育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教育方法和内容,而是一种教育理念,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良好德性,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教育[1]。第一个把通识教育与大学教育联系在一起的是美国博德学院教授帕卡德(d)。之后,英国、德国、法国、日本、印度、俄罗斯等诸多国家也有类似的教育理念与做法。20世纪末通识教育理念进入我国大学教育界,众多教育家对通识教育与我国提出的素质教育、自由教育和通才教育等教育进行了辨析,通过辨析,逐步在我国高等教育中推行这一教育理念。通识教育具有多样化与联系性的特点。正确理解它的多样性与联系性,是把握通识教育科学内涵、促进通识教育实施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识教育理念与专业教育的有效结合能较好地解决近代以来大学教育极端专业化和功利化所带来的一些弊端[2]。在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两者的关系中,存在许多争议,作为医学院校专业课程的一线教师,笔者较为认同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关系,也就是说医学院校对于学生从事专业工作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必须通过其专业课程学习进行培养,但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始终贯彻通识教育理念,并指导教学过程(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等),以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激发学生作为医务工作者的人文意识,倡导学生加入到基层卫生组织服务队伍中去。

总体而言,其内容包括五大板块:人体的化学物质组成,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人体的正常代谢及调控,遗传信息的表达与调控,肝脏、血液等重要器官与系统的生物化学[3]。通过五大板块内容的学习,为医学各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和后期实习及临床工作奠定基础。临床上各种疾病发病机制的阐明以及诊断、治疗与预防等都需要生物化学提供必需的理论和技术;利用其理论和技术,护理专业可以更好地进行临床护理与康复指导,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可以更好地理解检验项目中各指标代表的临床意义,药学专业则可将其理论、原理和技术用于指导药物研究、药品生产、药物质量控制与临床应用。

3.1以通识教育理念指导扩展内容的选取。

3.1.1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生物化学学科发展历史悠久,近年来又有许多重大进展和突破,教学中可以时间为线串联、国别为线并联讲解学科发展史,并重点讲解我国人民为生物化学的`发展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热情。早在四千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会用粮食酿酒,而酿酒用的曲实质就是酶。“药王”孙思邈用中草药治疗维生素缺乏疾病;《本草纲目》一书中记载了444种动物代谢产物和分泌物。近代留美生物化学家吴宪对于国际生物化学贡献斐然,但热爱祖国,终身保留中国国籍。1965年,我国科学家实现了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的壮举;1994年,中国作为唯一发展中国家参与了人类基因组计划,协助这项盛大计划的顺利实施和完成。,我国科学家宣布中国水稻“精细图”完成[4]。这些知识既体现中国人民的智慧,又展现了现代科学家利用所学建设祖国、回报祖国的伟大壮举。作为青年学生,要用饱满的学习热情和扎实的专业知识投入学习与工作,实实在在地热爱祖国、建设祖国。

3.1.2通过教学内容讲授培养学生健康生活理念。

生物化学由于其内容包括机体化学组成和物质代谢及调节等知识,所以很多知识点与健康生活理念息息相关。比如,在“物质代谢”中讲到糖异生概念和甘油三酯的体内合成途径时,强调生活中部分女生“以瘦为美、节食减肥”观念和行为对身体带来的不利影响,指导学生培养“健康是美”“管住嘴迈开腿”的正确观念;在“肝的生物化学”中分析肝脏的“物质代谢中枢”重要作用,强调吸烟、饮酒、高脂饮食对肝脏功能的损害,培养学生远离烟酒的良好生活习惯;在“水代谢”讲解中强调机体每日所需水量为1500ml,而在饮用水中能更好地被机体吸收和利用的是白水。

3.1.3通过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医学生就业的主要去向是各级医药卫生相关组织和单位。医药卫生组织和单位是社会部门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尤为重要。在生物化学教学中,恰当结合教学内容引入社会热点,组织学生讨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比如,在“蛋白质的化学”章节中增加婴儿奶粉中掺入三聚氰胺以提高奶粉中蛋白质含量的文字材料和对婴儿造成损害的图片资料强调食品安全的重要性[5];在“核酸的化学”章节中强调名噪一时的核酸广告宣传的营养价值没有理论依据,即核酸并非机体必需营养物质;在“维生素”章节中强调维生素补充的每日需要量以及过量补充脂溶性维生素可能产生的副作用,揭露一些厂家广告夸大产品作用等现象。通过在教学内容中渗透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3.1.4通过扩展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明确职业方向,制定职业规划。

生物化学学科在近50年来蓬勃发展,众多科学家通过缜密的实验设计、反复的实验研究、仔细的实验分析一步步推动着学科的进步,他们也因此获诺贝尔奖垂青。这些科学家各有特点,通过介绍他们的人生和科研经历,帮助学生明确职业方向,树立远大职业理想,有目标地学习和生活。

3.2以通识教育理念改进教学形式,丰富教学手段。

3.2.1引入微课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由于我校参与了国家级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有适合医学专科层次的微课资源。所以,学期初,教师发布微课资源,鼓励学生课前做好预习,课后做好复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以适应现代教学节奏以及就业后面临的执业和职称考试。

3.2.2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实验教学是生物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目前各校的教学调整,许多学校压缩了实验课学时,将重心放在了理论教学上,这与通识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学生素质培养相冲突。因此,在保证各专业学生实验教学学时与条件的前提下,于经典验证性实验开设后增加设计性实验,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2.3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机会,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

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学生习惯于依赖和接受,缺乏独立思考。针对这种现象,在通识教育理念指导下,笔者尝试在学期初将班级学生分组,将简单章节,如维生素的概念与分类、部分疾病的生化病因等布置给学生,各小组充分准备后,将收集整理的材料制作成ppt,每组展示和讲解[6]。结果发现,学生不仅喜欢这种形式,课堂学习氛围好,而且知识点掌握得更为牢固,在考试中该部分得分率更高。课堂上,给出肝脏检验报告单,让学生分组讨论不同指标来自于哪个章节,血清中谷丙转氨酶等升高或降低有什么临床意义,并形成小组报告,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通识教育作为一种指导性教育理念,与专业教育是相辅相成、渗透共生的关系。正确认识和理解通识教育理念,能帮助专业课程教师在挖掘教学内容深度的同时,进一步拓展教学内容的广度,提升自己的认知层面;同时,在通识教育理念指导下,激发专业课程教师对教学形式和手段不断变革,满足现代化教学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需求,最终培养出优秀的医学专业人才,满足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3]何旭辉,吕士杰.生物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4]何丹.浅谈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生物化学》绪论教学体会[j].教育界,(33):142.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论文

推行实施学分制是近20年来我国高校实施教学管理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学分制以选课为核心,教师指导为辅助,通过绩点和学分,衡量学生学习质和量的综合教学管理制度。与传统的教学制度相比,学分制下的学习生活更为主动、独立,这样学生就不会因各种各样的要求而陷入被动境地,而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扬长避短,学习和兴趣爱好结为一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包头医学院为国家二类本科院校,自20xx级本科学生中全面推行、实施学分制管理。学分制改革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生物化学是医学类高等院校的重要基础课程,随着高等教育和基础医学的发展,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正以迅猛的速度向临床医学等其他学科渗透,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作为医学科研的一项基本技术成为广大医生和医学科研人员研究和阐明人类疾病的重要研究工具,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然而,生物化学实验课在国内很多医学高等院校中依然是依附于生物化学理论课而建立起来的一套实验课程体系,其课程内容多依附于理论教学,实验内容简单、实用性不强,不适应现代社会对医学本科生的要求。20xx年,在我校的学分制教学改革中,本科专业的生物化学实验课已经从理论课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有独立授课内容和学分考察的课程即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编写与之相适应的《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双语教程》。我们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进行了不断地改革和探索,在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采用实例和实验相结合的案例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作为教学媒介,结合教学主题,提出案例中各种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师生讨论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1]。按照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目的选择适合的案例,提出的生物化学实验,以吸引学生的积极参与。案例多涉及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学科新进展,并尽量涉及医学其他学科的复杂背景,或者是一些与生活相关、社会热点问题,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技创新精神,并使学生领会生物化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性、融合性。

例如,电泳是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常见的实验项目,运用案例分析就十分必要。血红蛋白研究是我校的特色研究项目,肝、肾、血液疾病、肿瘤等都可以引起血红蛋白电泳结果的变化。让学生了解临床上可以根据电泳图谱的变化,协助一些疾病的诊断。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是否正常,说明什么问题。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实验的理解。

2适当采取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调动学生积极性。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1969年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提出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它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对于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pbl教学法效果显著[2]。这种模式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理论讲解+动手实验”所带来的.枯燥感,从一开始就把学生放在主动位置,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同时,小组内和小组间的讨论也促使学生打开思路、发散思维,从多角度思考、探讨问题。

教师提前将问题布置给学生,学生围绕问题查阅参考书、文献资料,认真做好读书报告,学习小组进行问题的讨论,教师点拨式或精讲内容结合实验设计的教学方式,最后由教师针对学生自学和提出的实验问题进行总结。

3增加创新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的比例,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以前生物化学实验内容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教学目的过于单一、教学方式高度“程式化”。学生对做实验兴趣不高,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只按实验指导按部就班操作,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得到提高,已不能适应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所以我们新编的教材增加了部分灵活性的创新性实验,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创新性实验在学生掌握实验技能、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及创新能力方面表现出了很大的优越性。

设计性实验是由教师事先给定实验的目的,由学生根据实验室所具备的条件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实施。学生通过动手设计实验,能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进一步培养求真务实和创新的精神。一方面提高了生物化学实验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通过对学生的思路引导,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进而解决具体问题能力的培养。

综合性实验教学是一种师生间的互动教学,是一种启发引导式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查阅文献进行方案设计,将最好的方法提选出来,进行综合性实验,并独立进行实验数据分析处理,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工作和思考能力,又可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因此,对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4将webquest模式(网络主题探究模式)引入到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

充分发挥网络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教师通过案例导入将学生感兴趣的案例介绍给学生,然后让学生进行网络学习,并进行分组讨论和书写查询报告,最后由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成果汇报,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点评。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打破了满堂灌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网络素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充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3]。此外,将设计性实验通过webquest引入实验课教学,让学生通过网络查询自行设计一些小实验,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而且解决了由于实验课课时少、班级多、实验室面积和设施有限而限制了设计性实验开出的难题。

5尝试开放式的教学方法。

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即由学生自由组合成实验小组,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方法、配制试剂,在实验室开放时间里完成实验。这种教学方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通过查阅文献等手段对实验原理、方法等有更深的理解。教师则可以依据实验的方案、技术路线、实验成本、数据分析等方面对各小组的实验给出评价。利用实验室丰富的资源、为学生提供实验室及仪器设备,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6运用powerpoint、flash等手段,制作一个生物化学实验的多媒体课件。

在实验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将仪器的构造及使用、实验操作过程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利用国内、外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网络资源,如生物资源网、生物谷、科学网、生物通、生物实验网等,使实验教学不再受时空限制,这样既增加了生物化学实验课的趣味性和新颖性,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和思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能够了解生物科学领域的前沿技术,培养学生拓展知识、自我学习、自我思考问题的能力[4]。

7结语。

总之,随着生物化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要反映现代科技水平,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引进新方法、新技术,这就要求实验教学工作不断改革、探索和创新,还要求从事实验教学工作的教师不断学习,吸收新知识,掌握新方法,并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我们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这门课程的改革中不断地进行探索并总结经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创新的能力。

生物化学教学总结

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和前沿学科,是利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揭示生命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生物化学的发展不仅对生命科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引领和促进作用,而且随着学科交义的不断深入,在化工等领域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为适应新的学科特点和社会需求,生物化学逐渐成为化工学科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课程。早在1993年,全国化学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就决定化学工程专业必须开设生物化学课程,教育部“而向21世纪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内容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重点研究课题组也将生物化学内容列入化工类专业必修课内容之一。

经过近的教学和实践,生物化学为培养具有坚实生物化工理论基础和广博学术视野的交义型化工专业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教学过程中,广大生物化学教师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建设等方而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本文结合我校10多年的化工学科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1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目的不明确。

我校生物化学而向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精细化工、轻化工程等多个工科专业,多年来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一个普遍的现象是这些专业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表现在前几次课出勤率都很高,但随着课程的进行,出勤率开始下滑;即使是坚持下来的同学,许多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究其原因,很多同学反映对课程缺乏兴趣。而缺乏兴趣的根本原因是许多同学不知道为什么要学这门课程。首先,化工学科的学生在入学接受专业教育时,大多数教育专题以化工科核心课程为例进行相关前沿介绍,而未涉及或很少涉及生物技术或方法在化工领域的应用。其次,由于生物化学课程一般在二年级开设,化工科学生的知识结构还是以传统化工知识为主,学生从潜意识上就将该课程列为“异类”。因此不清楚为什么要开设这门“不相关”的课程,不清楚学习的口的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1.2课程内容的专业特色不突出。

生物化学讲授的内容微观、抽象、繁杂,具有一杂、二多、三性的特点口。从物质化学组成的角度,主要包括糖、脂、蛋白质、核酸等四大类,每类根据分子大小不同有不同的类别。从生物分子功能的角度,有作为结构成分的,有作为能源的,有参与催化反应的,有作为遗传物质的,有发挥调节作用的,并且不同类别之间又有重叠。从代谢角度看,有物质代谢,有能量代谢,有三大物质代谢,有合成代谢,有分解代谢。遗传物质核酸的信息传递规律更是复杂,不胜其繁。教学信息量大,知识点分散,内在联系少,涉及的理论与技术多,即便是生物学科的学生在有充分的学时保障的情况下,要想完全掌握也绝非易事,而化工科生物化学仅有32学时,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讲完这些内容几乎不可能,再说也没有必要,毕竞化工学科培养口标不同于生物专业,因此对教学内容必须进行优化配置,凸显化工特色。

1.3学生的学习方法不正确。

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学生们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普遍感到枯燥、抽象、杂乱、难点多,针对性不强,从考试情况看,大部分同学对应知应会的内容掌握不够好。如何针对化工类专业学生的特点及课程要求,将生物化学的知识有重点地、高效地传授给学生,使之能自觉在生物化学与化工学科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是生物化学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以上三个问题不是孤立的`,学习口的的明确是学好生物化学的关键。明确了学习口的,才能培养起学习的兴趣,建立学习的主动性。而课程专业特色的凸显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对学习兴趣的培养也是有利的。因此做好化工学科生物化学的教学工作应从三方而入手。

2.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的培养一是要让学生觉得学有所用。首先要认真备好、上好课程的第一课一绪论,这对学生认识到学习生物化学的重要性、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甚为关键。很多学生认为,绪论部分往往不在考试的范围,因此对绪论部分的学习不够重视,其实这种观点是不对的。一门课程的绪论一般是对课程的总体介绍,包括了研究内容、发展历史、实际应用等,对课程的学习起到了指引、启迪的作用。二是要找到生物化学与所学专业的交汇点、切入点,如糖一章中糖与生物乙醇的关系;脂类中油脂与生物柴油的关系,并可结合地沟油的利用现状分析变废为宝;化工领域的一个关键物质是催化剂,结合酶一章的学习阐述酶在化工生产中的优势,更容易激发学习的兴趣。生物化学教师应适当了解相关化工专业的课程、专业方向和应用领域,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用生物化学的知识和原理来解释相关产品生产过程。化工学科学生将来大多要从事化工类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工作,他们往往对相关产品生产的生化原理更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随时注意引入成功的生物化工案例以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三是要使内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2.1教学内容的优化配置。

生物化学内容如此庞大,而课程时数又十分有限,因此教学内容必须遵守少而精的原则。工科院校中生物化学课程的建设应该以夯实基础、而向应用为特色,在教学内容的优化配置上突出理论联系实际。整个生物化学从内容上可分为静态生物化学和动态生物化学两大部分。前者主要包括糖、脂、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后者包括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及代谢调节。这些内容相对繁琐,而课堂教学只有32个学时,要在这么短时间内将生物化学所有的内容都传授给学生是不现实的。因此需要针对化工学科课程的设置特点以及学生的培养口标,确定重点课堂教学内容。蛋白质、酶、核酸和代谢等既是生物化学的特色内容,也和化工领域关系密切,应作为教学重点。其中蛋白质部分应突出结构与功能的关系,酶部分应强调其作用机制,代谢部分应以糖代谢的讲述为主,这是联系其他代谢的核心部分。至于核酸部分,可根据各具体情况,将遗传信息的传递和dna重组技术作为选讲内容。在这些内容中,又以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为基础,这种设置在浙江大学得到约60%的同学的认可。

2.2教学策略的运用。

合理的教学策略的运用有助于学生全而、系统地了解生物化学这座大厦,高效把握课程的核心内容。框架式与脉络式的教、学方式可用于生物化学教学实践,即首先要建立起课程的整体知识框架,把内容分为三大模块:物质组成模块,包括蛋白质、核酸和酶等生物大分子;代谢模块;遗传信息表达模块圈。这如同大厦的主体结构,每一模块又可分成若干小模块。

如何将这些相对独立的章节、繁杂的内容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实现融会贯通,就需要一条主线起到贯穿沟通的作用。化学反应方程式就是生物化学这座大厦里的“钢筋”。生物化学毕竞研究的是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而化工学科学生化学基础又好,因此化学反应式是共通的语言,从化学反应的角度将生物分子与代谢途径甚至网络等不同模块的知识联系在一起。生物分子是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的底物或产物,作为生物大分子又有其特殊之处,只有了解结构和功能的关系,才有助于解释其在细胞中的作用。酶则是方程式中的催化剂,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这种蛋白质为什么具有催化功能,与常规催化剂比优势在哪里。在动态生物化学部分,我们对代谢的学习其实就是对组成一条条代谢途径的一个个化学反应的解析。细胞与一般的化学反应不同,反应间不是孤立的,往往前一个反应的产物,作为后一个反应的底物,以此类推,形成了某种物质的代谢途径。而不同的代谢途径间又可通过一个或几个中间物质联系在一起,从而交织形成代谢网络。

当然,上好一门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有合适的教材,合理的课程设计,还应讲究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技巧。但为什么学,学什么和怎么学都是必须优先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生物化学教学总结

过去我国的医学模式和卫生服务模式都局限在注重独立的个体的生物化学教学中,然而如今科技的发展和知识的进步都要求要及时的改变这种模式,以探索更适合现代医学模式的生物化学教学方式。生物化学教学是一门医学入门课程,同心理以及社会等医学模式密切相关,只有从源头进行探索才能研制出合适的教学模式。

二、从专业入手,进行多种类的相关知识渗透。

在生物化学的日常学习当中,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和变化规律是其研究的主要对象。医学生物化学是基于人体各种活动机能进行研究,也就是针对人类繁殖、生长、发育、衰老、死亡等一生的生命现象进行探究,简单来说就是研究生命的学科。目前一般的医学学校分设有中西医临床医学、护理和卫生保健等专业,因为其今后的就业方向不同所以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应该进行不同形式的生物化学课的培训。护理专业以培养护士为主要方向,护士是医院中一个横向连接的环节,然而护理学生一般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都相对较弱,所以应该在对其生物化学的教学中充分了解其知识水平和能力,在易于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培训。切忌使用各种专业术语和繁杂的案例,应该重点突出的解释相关内容。

一般情况下对生物化学的研究采用的是化学的原理和方法,然而生物中的细胞学遗传学等是学习的基本也是不可忽略的部分。因此在专业课程中,应该让学生深入实际去了解患者,包括患者所面临的压力以及不同的人的不同生活习惯等,这些都是最贴近实际也是最有说服力的例子。最贴近生活的有烟酒的危害,应从生物化学专业角度告诉学生其对生命功能的破坏;长期使用手机和电脑产生的辐射会对生命功能的正常运行产生干扰,等等与生活中常见的情况结合的临床实例能够生动的进行教学,也更便于记忆。

三、从课程体系入手,注重知识的融汇贯通。

生物化学教学是在细胞的基础上进行整体讲授的,它并不是一个单独的学科,因此要首先从全局把握其概念等,还要注重各个小分支,如大分子物质结构特点、性能、代谢途径以及特点等,尤其是基础中的基础应该重点学习。传统的生物化学教学进场采用分离的教学模式,单一的思考方式会将学生的思维困住从而不能对一些病症产生进一步的理解和思索。例如在两个世纪之前医学当中认为糖尿病患者患病的原因是体内的糖代谢紊乱导致的,然而通过各种临床现象等发现还涉及到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的内容。因此发现了胰岛素,使得过去是不治之症的糖尿病有了解决的方法,不过是思维上的一次开放就挽救了无数糖尿病人的生命,可见对知识的融汇贯通是今后医学教学模式发展的主要趋势。然而也不能全盘否定传统的教学,在某些临床问题中应该采用聚集的思维来看待问题,过于发散的方式可能很难快速的找到治疗的方法很容易耽误治疗时间。

因此在医学课程体系的设定中要以让学生培养联系的思维方式为主要目标,使学生认识到人体的各项生理功能的存在是有互相关联性的,如果某一个系统产生了功能性紊乱状况应该用联系的思路从多种系统中寻找引起病症的原因和解决办法。例如,人体血浆的ph值超过7.45时会发生碱中毒,这个时候物质代谢容易失调从而引起各种生理、生化功能的失调和紊乱,这时生命受到了很大的威胁。临床中采用氯化铵来治疗碱中毒的病人,然而在治疗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人体内的酸碱平衡,这就要联系神经、激素系统的知识,以及计算血液的缓冲、肺的呼吸和肾的排泄与重吸收三者的平衡点来进行治疗。

四、改变方法,让学生体验外界因素对人体生物化学过程的影响。

每个人都是单独的生物体,所以学生自身的感知和体验是最具象化的例子,也是最有影响力的学说。因此应该在日常的医学教学模式中让学生了解如果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或者使用胰岛素过量会引起低血糖,这个时候人会产生头晕心悸等状态。以及生活中其他的具体例子都能够让学生实际了解到生物化学教学的实用性。

五、结语。

除了文中列举的方式之外,还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该学科的教学,使得医学模式更加的开放更加的科学。只有用开放的思维和包容性的态度面对医学这个学科,才能够使我国在医学上获得更大的飞跃,才能够真正的培养具有实践精神和理论基础的社会需要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宋国斌、席国萍;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几点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xx年07期.

[2]张燕、李学军、管又飞、宫恩聪、王宪;本科生基础医学阶段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xx年06期.

[3]刘红林、程牛亮、张悦红;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改革的创新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xx年06期.

[4]王艳杰、柳春、赵丹玉、贾连群、冯晓帆、李宝坤;中医院校生物化学分级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j];基础医学教育;20xx年08期.

生物化学必看知识点总结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维持生存。

2、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还具有其他特征。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判断下列哪些是生物,哪些不是生物?

机器人钟乳石珊瑚珊瑚虫太阳水树人动物

一、调查的一般方法:

1、明确调查目的。2、选择材料用具。3、方法步骤:

(1)选择调查范围。(2)分组。(3)设计调查路线。(4)调查记录。(5)归类整理分析。

二、生物的分类。

1、按形态结构分:植物、动物、其他生物;2、按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3、按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一、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有生命活动的领域及其居住环境的整体,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一个家。

二、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三、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一、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分两类:1、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2、生物因素。

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所有生物的生活都会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当环境中一个或几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三、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很多其他生物的影响。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

四、探究实验的步骤:

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

五、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方法是:对照实验。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如:蚯蚓松土。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

三、在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影响着生物的生存,生物在生存和发展中不断地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在不断改变;生物也在不断进化,适应环境。生物和环境的相互作用造就了今天欣欣向荣的生物圈。

一、定义: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

1、生物成分:消费者(主要指动物) 2、非生物成分:阳光、空气、水等。

分解者(主要指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

构成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

三、食物链的定义: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生物与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称为食物链。

四、食物网的定义:一个生态系统中,多条食物链交错连接,构成了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能够沿食物链积累。

五、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使得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保持相对的稳定,但是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超过该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1、森林生态系统2、草原生态系统3、海洋生态系统4、淡水生态系统5、湿地生态系统6、农田生态系统7、城市生态系统8、河流生态系统等。

二、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1、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由于地域相隔,表面看来好像毫不相干,但实际上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2、整个生物圈在结构和功能上是一个整体,它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3、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

一、显微镜的构造。

二、使用显微镜的方法步骤:1、取镜和安放2、对光3、观察

三、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越大,看到的细胞数量越少。

一、玻片标本。

1、种类:切片、涂片、装片

2、制作:需要载玻片和盖玻片

二、植物细胞的结构。

2、细胞壁的作用:起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

3、西瓜甘甜可口主要是因为西瓜的细胞液中含有大量的糖分。

4、植物细胞的各种结构分别具有各自的功能,它们协调配合,共同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

一、人和动物的细胞形态不同,基本结构是一样的。

动物细胞模式图。主要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

二、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在结构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是: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不同点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植物细胞有液泡,动物细胞没有液泡;植物细胞有叶绿体,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

一、细胞中含有两类物质。

1、无机物:水和无机盐2、有机物:糖、脂类、蛋白质、核酸

二、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膜能够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

三、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

1、叶绿体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2、细胞都含有线粒体,线粒体将有机物与氧结合,经过复杂的过程,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3、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是细胞中的能理转换器。

一、遗传信息的定义:上一代能把控制生长发育的信息传给下一代,这样的信息就叫做遗传信息。

二、遗传信息储存在细胞核中。由克隆羊的故事可以得出这个结论。

三、细胞核中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是—dna

1、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一种叫做dna的有机物。dna存在于细胞核中。

2、dna的每个片段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这些片段叫基因。

四、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

1、每一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的数量是一定的。如人体细胞内含有23对染色体。水稻有12对。

2、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3、dna上的遗传信息是指导和控制细胞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一系列指令,也是生物体建造自己生命大厦的蓝图。

一、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分不开的。

二、细胞的生长:新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通过不断地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

三、细胞的分裂:一个分成两个,两个分成四个。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一、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1、在发育过程中,某些细胞各自具有了不同功能,它们在形态、结构上也逐渐发生了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2、组织的定义: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3、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

肌肉组织: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舒张功能。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构成,能够产生和传导兴奋。

结缔组织: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

二、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

1、器官的定义: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例如:大脑、胃、心脏、肝、肺、肾、眼、耳等。

三、器官构成系统和人体

1、系统的定义: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

2、人体的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这八大系统协调配合,使人体内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能够正常进行。

一、植物体是由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最终形成植物体。

二、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1、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三、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

1、分生组织:位于根尖的分生区就是分生组织。

2、另外几种: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

一、单细胞生物:身体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大多数生活在水里,有些生活在我们身上。

二、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生活。

以草履虫为例:如图。草履虫的结构和生活。

三、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有利的"一面:1、多数浮游生物是鱼类的天然饵料。

2、草履虫对污水净化有一定作用。

有害的一面:1、人体内寄生虫危害人类健康。如:疟原虫、痢疾内变形虫等。

2、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造成赤潮,危害渔业。

一、病毒的种类。

1、根据它们寄生的细胞不同,可以将病毒分为三大类:

一类是专门寄生在人和动物细胞里的动物病毒,如流感病毒。

一类是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里的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

一类是专门寄生在细菌内的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如大肠杆菌噬菌体。

二、病毒的结构和生活

1、病毒的结构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的。没有细胞结构。

2、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的细胞里。离开了活细胞会变成结晶体。一有机会侵入活细胞就会重新开始生命活动。

三、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病毒靠寄生生活,给人类、饲养动物、栽培植物带来了极大危害。

如:流行性感冒、肝炎、艾滋病、口蹄疫、鸡瘟都是由病毒引起的。

疫苗预防疾病。疫苗是经过人工处理的减毒病毒。

单元小结

1、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是绝大多数细胞共有的基本结构。

3、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核内含有遗传信息。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4、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5、生物体的结构是有层次的。

中职生物化学教学论文

在医学院设置的各项课程中,《医学生物化学》是其中一门基础课程,也是一门以理论学习为主的课程。多数学生的反应,这门课程知识点繁杂,内容抽象,理解和记忆的难度较大。相对于理论课程,实验课程更加生动、充满了探索的乐趣,更容易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实验课程,学生可以将理论课程上学习理论知识进行实践,让实验技术得到巩固,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因此,高等医学院要培养出优秀的人才,需要注重实验设施的完善,实验教学的改进,通过多种方式并用全面提高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

1、重视实验室管理建设,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

高等医学院的本科教学中,生物化学的实验课程较为密集,部分实验都存在一定的难度,涉及的器材较多,操作流程复杂,因此给实验管理带来了不小的难度。为了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对生物化学知识的实践能力,需要通过多种手段来加强试验管理。对于学生而言,需要保持科学的实验精神,按照规范的流程进行实验操作,才可能得到准确客观的实验结果。而加强对实验室的规范管理,是保证实验教学质量,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在进行实验课程教学之前,实验室老师需要将本次教学所需要的器材进行准备和整理,并进行规范摆放;然后对实验操作记录表进行规范填写,并根据参与上课的学生人数,将各项实验所需要的仪器的名称、数量、规格、操作方法和备注等内容在记录表上完整填写。为了便于学生和教师快速了解仪器的性能,避免操作不当对仪器造成损坏,每一台都提供了详细的参数说明和操作指南。此外,学生使用完仪器后,需要填写旁边的使用记录本。实验室管理有多种制度需要遵循,包括《生化教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教学仪器设备使用登记制度》以及《实验室安全责任制度》等,通过出台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管理制度,能够确保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学生在参加实验时,每人领取一套玻璃仪器,这些仪器由每位学生自行保管。在进行实验时,如果发生仪器损坏学生需要在登录表上进行记录,并承担一定比例的经济赔偿责任。通过这种方式,培养了学生耐心细致进行实验的品格,同时有助于学生养成爱护器材、规范使用器材的良好习惯。在生物化学实验室中,卫生管理也是实验室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通常情况下,由学生轮流负责打扫实验室,打扫完毕还要接收实验室老师检查。通过这些管理措施的执行,既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又有利于提高实验室管理的质量。

2、及时更新实验教学项目,不断完善教学方法。

在过去较长的时段内,实验室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很多高校只将其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方式。实验教学的实质只是对理论知识的检验,通过检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因此实验教学一直处于次要地位。在实验课上,通常是由教师先将实验原理和步骤等理论,然后由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进行实验操作,并撰写实验报告。因此从之前的实验教学来看,主要存在教学手段单一,教学目的存在偏差,对学生的启发性思维培养和综合素质效果较差等弊端。对此,高等医学院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应该降低验证性实验的比例,增加学生自主探索性实验的数量,通过这种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开放性实验安排学生提前自己配置试剂,自己先进行预实验,并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一定的心理预期,以此提高实验成功的概率。

3、努力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能力。

实验技术人员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须大力改善实验技术人员的队伍结构。实验技术人员除了具备一流的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对各类实验器材的性能、使用要求和检修维护等有足够的认知,这样既能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理论指导,还能够在实验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当前高等医学院的实验室技术人员应该积极参加各类学习和培训,不断学习先进的`实验设备操作技能,吸收新的理论知识,从而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学习辅导。对于大型的精密仪器,需要安排专人对其进行管理和操作。

4、坚持课前做预实验。

从反应稳定性的角度看,生物化学实验与常见的化学实验之间存在较大的区别,生物化学实验更容易受到其他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为了达到实验目的,提高实验的成功率,让学生得到预期的实验收获,在学生进行实验之前,实验技术人员需要先进行一次预实验。通过预实验的效果,判断实验方法是否需要完善、实验试剂是否需要更换,实验步骤是否需要优化等,通过预实验,能够提高学生实验的成功率。对于预实验中存在的问题,需要进行记录和分析,对于预实验中的成功之处,需要进行分享和总结,这样便于提高后期实验教学的质量,还能够为后期生物化学教学实验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5、及时听取学生反馈意见。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在完成实验教学后,需要及时听取学生的反馈。通过学生反馈了解教学实验的效果,并根据学生的意见对实验教学提出新的完善思路。听取的学生意见包括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对实验技术的掌握情况、实验条件的优劣、实验设备的管理等多个方面。在充分听取学生意见后,对学生意见进行归纳整理。重视学生意见反馈,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人翁精神,调动学习积极性,而且能使教师及时获得教学信息的反馈,增强师生沟通。运用计算机管理手段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生物化学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数量和种类都有很大幅度增加。由于仪器设备在学生使用过程中要如实反映每台设备的完好率、利用率,努力提高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中职生物化学教学论文

摘要:生物化学是医学院校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课,其理论性强,内容复杂、抽象、难懂,学生较难掌握。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要合理进行分组,对学习效果要进行有效的评价,并及时进行反馈和交流。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自学能力。

生物化学是医学院校的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程。与其他医学课程相比,其理论性强,内容复杂、抽象、难懂,知识更新快,这也使之成为众多医学科目中较难掌握的课程之一。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被越来越多教师运用于课堂的教学。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主要体现为以下方面。

1.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

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采用组内及组间交流的形式进行教学,营造了宽松的环境和轻松的氛围,让每个学生有平等的机会来发表自己的观点,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同时,教师布置的任务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有了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同时也提高了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及创新意识。

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动和帮助,求大同而存小异,所有成员都有所收获,让他们懂得在互助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合作学习的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真正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样,让学生自觉地探索知识,主动思考,从而敢于对问题进行探讨、质疑和批评,形成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教学中总是教师自问自答,学生几乎不用过多地思考,只是被动地接受。而在分组合作学习模式下,每组学生都有明确的目的,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能主动发现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因而能主动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整个学习过程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对问题的探索,完成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消化。综上所述,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有很好的现实意义。但是,由于生物化学课程自学的难度比较高,在该课程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许多地方还需要特别注意。

二、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1.合理地进行分组。

要想有效实施合作学习,就要科学合理地分组。首先要确定小组规模。合作学习小组的规模并没有固定的标准,分组时应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如学生的交往技能、小组学习的时间、学习任务的难易度、合作学习的类型、学生的参与程度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合理地确定小组规模。通常遵循异质分组原则。异质分组现已成为合作学习概念的一部分。组内异质,会产生更多的合作思维、更大的信息量,便于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看问题,能提高学生理解的深度。这种分组还会产生组间同质,使全班各组基础相同,更利于所有学生发挥出潜力。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异质分组,则需综合考虑学习成绩、性别、综合能力等因素。

2.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对合作学习的效果评价采取多元化评价模式,包括教师评价、小组内互评、小组间互评等。教师评价可分阶段进行,教师考评可从小组学习方案设计情况、学习资料收集情况、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小组内互评可从协作精神、积极性、主动性、个人贡献等方面考评。小组间互评则是对一个小组的总体评价。

3.及时反馈和交流。

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学习时,经常会遇到问题,教师要及时与之沟通,在教师的引导下帮助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还要鼓励各个小组之间进行交流,通过交流交换信息、资料等,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在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还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对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但合作学习是对传统教学的补充,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必须结合传统教学进行,不能完全代替传统教学。

参考文献:

[4]程晓兰.论合作学习在高校专业课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与职业,20xx。

生物化学必看知识点总结

1、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化学结构和分类。

2、氨基酸的理化性质。

3、肽键和肽。

4、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及高级结构。

5、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6、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两性解离、沉淀、变性、凝固及呈色反应等)。

7、分离、纯化蛋白质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8、核酸分子的组成,5种主要嘌呤、嘧啶碱的化学结构,核苷酸。

9、核酸的一级结构。核酸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10、核酸的变性、复性、杂交及应用。

11、酶的基本概念,全酶、辅酶和辅基,参与组成辅酶的维生素,酶的活性中心。

12、酶的作用机制,酶反应动力学,酶抑制的类型和特点。

13、酶的调节。

14、酶在医学上的应用。

1、糖酵解过程、意义及调节。

2、糖有氧氧化过程、意义及调节,能量的产生。

3、磷酸戊糖旁路的意义。

4、糖原合成和分解过程及其调节机制。

5、糖异生过程、意义及调节。乳酸循环。

6、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维持血糖恒定的机制。

7、脂肪酸分解代谢过程及能量的生成。

8、酮体的生成、利用和意义。

9、脂肪酸的合成过程,不饱和脂肪酸的生成。

10、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意义。

11、磷脂的合成和分解。

12、胆固醇的主要合成途径及调控。胆固醇的转化。胆固醇酯的生成。

13、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组成、生理功用及代谢。高脂血症的类型和特点。

14、生物氧化的特点。

15、呼吸链的组成,氧化磷酸化及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底物水平磷酸化,高能磷酸化合物的储存和利用。

16、胞浆中nadh的氧化。

17、过氧化物酶体和微粒体中的酶类。

18、蛋白质的营养作用。

19、氨基酸的一般代谢(体内蛋白质的降解,氧化脱氨基,转氨基及联合脱氨基)。

20、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

21、体内氨的来源和转运。

22、尿素的生成——鸟氨酸循环。

23、一碳单位的定义、来源、载体和功能。

24、甲硫氨酸、苯丙氨酸与酪氨酸的代谢。

25、嘌呤、嘧啶核苷酸的合成原料和分解产物,脱氧核苷酸的生成。嘌呤、嘧啶核苷酸的抗代谢物的作用及其机制。

26、物质代谢的特点和相互联系,组织器官的代谢特点和联系。

27、代谢调节(细胞水平、激素水平及整体水平调节)。

1、dna的半保留复制及复制的酶。

2、dna复制的基本过程。

3、逆转录的概念、逆转录酶、逆转录的过程、逆转录的意义。

4、dna的损伤(突变)及修复。

5、rna的生物合成(转录的模板、酶及基本过程)。

6、rna生物合成后的加工修饰。

7、核酶的概念和意义。

8、蛋白质生物合成体系。遗传密码。

9、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翻译后加工。

10、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干扰和抑制。

11、基因表达调控的概念及原理。

12、原核和真核基因表达的调控。

13、基因重组的概念、基本过程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

14、基因组学的概念,基因组学与医学的关系。

1、细胞信息传递的概念。信息分子和受体。膜受体和胞内受体介导的信息传递。

2、血浆蛋白的分类、性质及功能。

3、成熟红细胞的代谢特点。

4、血红素的合成。

5、肝在物质代谢中的主要作用。

6、胆汁酸盐的合成原料和代谢产物。

7、胆色素的代谢,黄疸产生的生化基础。

8、生物转化的类型和意义。

9、维生素的分类、作用和意义。

10、原癌基因的基本概念及活化的机制。抑癌基因和生长因子的基本概念及作用机制。

11、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原理和应用。

12、基因诊断的基本概念、技术及应用。基因治疗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程序。

静态生物化学心得体会总结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体内化学组成、结构、属性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而在生物化学的学习过程中,静态生物化学是一个重要的方面。静态生物化学是从生物体的角度出发,研究分子和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等静态特性。通过对静态生物化学的学习,我有了一些心得体会和总结,下面将从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静态生物化学让我了解到生命体内的化学成分。在静态生物化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深入研究了生命体内分子的构成和结构。我了解到生物体内是由蛋白质、核酸、脂质和糖类等多种有机物质构成的。这些物质在生物体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像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构成骨骼、肌肉、酶等的重要成分,核酸则是遗传物质的基础,脂质和糖类起到了能量储存和供给的作用。了解到生命体内的化学成分,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生命体的奥妙所在。

其次,静态生物化学帮助我认识到生物体内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在静态生物化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研究了生物体内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生命体内分子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的形式,包括离子键、共价键、氢键和范德华力等。这些相互作用是维持生命体正常功能的基础,也是生命体秩序和平衡的保障。例如,蛋白质的功能往往与其结构密切相关,结构的稳定性取决于蛋白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学习静态生物化学,我深入了解到这些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第三,静态生物化学启发我思考生命体内物质的传递和变换。通过学习静态生物化学,我了解到生物体内不仅存在着多种物质的组合和构成,还存在着物质的传递和变换过程。生物体内的物质在细胞之间进行传递,涉及到各种物质的进出细胞膜,通过生物膜通道、运输蛋白和渗透膜等方式进行。同时,物质在细胞内进行代谢过程,例如蛋白质的合成和分解等。通过思考这些物质的传递和变换过程,我对生物体内的物质运输和代谢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最后,静态生物化学让我意识到研究生命体的一种途径。生命体对我们来说是个复杂而神奇的存在,通过学习静态生物化学,我明白了研究生命体的一种途径。通过静态生物化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生命体内化学成分的构成和结构,以及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物质的传递和变换等多个方面。这些了解对我们研究生命体的结构和功能非常重要,也可以为生命体的科学研究提供指导和基础。

总之,通过静态生物化学的学习,我对生命体内的化学成分、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物质的传递和变换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这种认识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储备,也为我今后从事生物化学研究提供了基础和指导。静态生物化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在生命科学的研究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我相信将来可以进一步深化对于静态生物化学的理解,并为生命科学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静态生物化学心得体会总结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物质转化过程的一门学科,通过对生物体内分子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揭示了生命活动的本质和规律。在学习静态生物化学的过程中,我深入了解了细胞组织结构、蛋白质和核酸的特性以及能量代谢等方面的知识。通过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和实验操作,我不仅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技术和科学方法,也体会到了生物化学在现代生物科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下面将从实验经历、知识理解、技能提高、科学思维和学科发展等方面进行总结和体会。

在静态生物化学的学习过程中,我参与了多项实验操作,如细胞组织切片、蛋白质和核酸的分离纯化等。通过亲自操作实验设备、观察实验现象和记录实验数据,我深刻体会到了实验科学的严谨性和细致性。同时,实验过程中还锻炼了我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了我对实验结果的判断和分析水平。实验经历让我深刻感受到了科学研究的艰辛、耐心和精确性,同时也培养了我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学态度。

通过学习静态生物化学的理论知识,我对细胞组织结构、蛋白质和核酸等分子的特性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通过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我对生命活动的本质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蛋白质和核酸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分子,在多项功能上发挥着关键作用。对蛋白质和核酸的结构和功能了解不仅丰富了我的生物学知识,也有助于我理解生命活动中的分子机制和相关疾病的发生。这些理论知识的学习为我今后在生物科学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静态生物化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不仅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还培养了科学思维能力。在进行实验操作时,我能够准确地把握每个步骤,严格依照实验要求进行操作。同时,在实验过程中,我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提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这种科学思维的培养不仅有助于我在生物化学领域的学习,也对我日后解决科学问题和做出科学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

静态生物化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我也了解了一些该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应用前景。生物化学在药物研发、疾病诊断和食品安全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生物化学的发展为我们认识和解决生物学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因此,学好静态生物化学不仅有助于我个人的学术发展,也有助于推动整个生物科学领域的进步。

通过对静态生物化学的学习和实践,我深刻认识到生物化学在生命科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我通过实验经历、知识理解、技能提高、科学思维和学科发展等方面的总结和体会,对静态生物化学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基础。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实践中,我将能够更好地运用生物化学的知识和方法,为推动生物科学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成教学生的生物化学教学探索

大学阶段是有效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时期,学生拥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未来的医学领域里才能不断进步完善,成为优秀的医学人才,这才是我们教育的真正目的所在,所以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占据核心地位。如何增强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医学院校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全体教职工的责任。随着我校对临床专业教学改革的进行,学校对学生自主学习提出了新的方案,要求专业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生物化学》作为医学生基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学生的培养计划中占据非常重要地位。本文以海南医学院的临床本科学生为对象,分析了我校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针对现状的问题,在生物化学授课过程中采取相应的对策。

1学生自主学习现状。

在生物化学授课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自主学习表现较好,但整体上,学生被动学习也较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没有学习的动机或者动机不明确。

(2)没有时间学习。

(3)没有合适的学习环境去主动学习。

(4)形成了被动学习的习惯。

(5)不知道学习什么内容。这些现象都反映了当代大学生被动学习的情况,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只是为了应付学业而学习。

生物化学检验教学改革探索论文

生物化学课程的内容涉及学科门类较多、概念抽象,即使是生物专业的学生也感到理解难、记忆难、掌握难,更何况是基础生物学知识相对缺乏的化学和应用化学专业的学生,尤其是地方院校的学生,知识的起点普遍偏低,容易导致与两个专业的实际相脱节。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高,甚至产生畏惧和排斥情绪等。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尽可能地掌握有足够深度和广度的生物化学知识,真正对其专业学习有帮助是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要解决的问题。

1.修订教学大纲。

作为一所普通的地方性高等院校,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围绕的是结合地方特色,培养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化学与应用化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目标也不相同。因此,作为指导性文件的教学大纲应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拟定不同的教学大纲。具体体现在教学内容、课时分配以及教学进度、教学深度、教学重点和难点等方面。

2.教学内容的改革。

构建适合化学和应用化学专业特点的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内容,应尽量避免已学知识的重复。两个专业的学生由于基础生物学知识相对缺乏,在学习中易出现“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因此,在教学中适当增加基础生物学知识可为学生提供学习生物化学的基本背景性材料,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化学专业教学重点在生物大分子的结构、性质和功能,物质代谢及其调控和现代化学技术在生物化学中的应用。对应用化学专业还需要讲授生物化学知识在工业、农业、医药等领域的实际应用。构建一个既有联系又体现化学和应用化学专业特色,以适应不同专业学生的生物化学教学知识体系。

3.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

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与人才培养质量相关联。目前,不少学校的生物化学教学工作者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获得了一些经验。结合地方高校化学和应用化学专业的实际和特点,认真研究教学方法,以不同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广泛参与的积极性。

第一,注意理论结合实际,用生物化学的知识来解释和指导学生的日常生活,将教学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联系起来,让学生把学到的生物化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针对化学和应用化学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生活案例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了学生对枯燥、抽象的基本概念和代谢途径的理解,同时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并强化了记忆。

第二,采用启发式、对比式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以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中穿插讲解与化学和应用化学专业相关的生物化学的最新研究进展,启发学生自主思考来理解教学内容,并用形象直观的比喻帮助学生对抽象概念和机理的理解。此外,由于生物化学知识的逻辑推理性强,需要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对比和总结。

第三,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运用,多媒体已成为各高校普遍应用的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将枯燥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抽象的体内代谢变化规律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直观生动地展现出来,让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具体、更清晰。

三、结束语。

毫无疑问,教学永远是传授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学质量的高低决定了人才培养的成功与失败。通过不断地开展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使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真正符合不同专业的实际情况,从改革中获得更多、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使教学更好地为培养新世纪的人才服务。

制药工程专业生物化学教学随笔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审阅我的自荐信,希望给我一个机会。

我叫xxx,是xx制药工程专业××届毕业生。大学4年,我系统的学习了药物制剂、制药工艺学、药物分析等课程,初具既懂得药物制剂、生产工艺、质量分析,又懂得工程技术应用的能力,同时,我具备了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有cet四级证书,通过了省计算机二级考试,能熟练运用常用办公及网络软件。

我从小在医院长大,是sass坚定了我报考医药专业的决心,我相信药学各专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有着特别美好的前景。

虽然读的是理科,但我文科基础较好,有一定文字功底。喜爱医药专业,喜欢阅读专业书刊及其他科普读物。

在校期间,我还积极参加各种社团组织,如爱心华陀社,广播站等,也担任了一些小职务并加入了党组织,这些实践活动使我懂得了如何与人和睦相处,也使我处事更务实、更有责任感,相信这也是我人生的重要经验和宝贵财富。

我相信缘份,假如能喜获您的赏识,给我一个机会,我将万分感激,一定认真、踏实、勤奋工作,用真心和业绩回报您的厚爱。

希望各位领导能够对我予以考虑,我热切期盼你们的回音。

自荐人xxx。

xx年x月x日。

文档为doc格式。

中职生物化学教学论文

摘要:21世纪是一个追求创新、崭新生命科学的世纪,生物化学成为生命科学领域重要的前沿学科之一。生物化学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复杂生命现象的科学,在我校生物化学更是全校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生物化学已经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有较丰富的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以及相应的教学模式,同时它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与工业、农业、食品、医药和环境等各个领域都有着密切而广泛的联系,成为为生命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手段。

科学、先进、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生物化学教学的指导思想是精选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把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设在现代教育平台之上,不断提高、不断发展、不断完善。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教会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及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老师“教”为主,方法主要是单边灌输,我们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不能主动探求知识,更缺乏一种对学习的创新精神。现在的教学改革运用多种辅助方式教学,强调学生以“学”为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成为教学的主体,这样的教学可以激发我们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培养我们自主探究的能力。

2.1课前结合专业考研需求,优化生物化学内容。

由于生物化学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研究,故一些概念和反应过程十分抽象,难以理解。针对这一特点及各专业对生物化学的要求,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分析、讨论,删繁就简,浓缩基础教学内容,突出主线。在有限的学时内把教学的主要知识点、当今最新的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势介绍给学生,把重点、难点讲通、讲透。同时结合专业考研需求,将近几年的考研趋势以及发展动态介绍给学生,及时调整经重点、难点等,尽量把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及研究热点融入到日常教学中[1]。比如今年的h1n1型流感,老师对其进行了详尽的介绍,让学生加深了对这种病毒的了解,做到学有所长、学有所想、学有所用。

2.2课后用竞赛的方式强化知识,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今年期末,教研室组织进行了一次生物化学知识竞赛,分为团体赛和个人赛。在团体赛中,38名学生分为4个小组,做必答题、问答题,题型全部是课内习题,基本上让每一个人都参与到活动中,既加强学生间团队合作意识,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在个人赛中,80%的题型是课内习题,20%是创新题,即与现实生活联系比较紧密、需要综合各方面知识去解答,更利于强化生物化学知识,提高学习生物化学的热情。

3.1对放射性思维的锻炼。

以一个知识占为中心,把相关内容像蜘蛛网一样不断向外延伸,有利于深化和渗透知识,可以增强学习的兴趣。比如糖、脂、氨基酸代谢途径的相互关系,通过乙酰辅酶a、草酰乙酸、6-磷酸葡萄糖等关键物质达到相互转化,学生可以依靠这个关系把糖、脂、氨基酸代谢中相关反应都放射性的添加到其中,就可以从整体来看3大物质代谢,从而减少记忆某些反应产生的概念混淆。

3.2对框架性思维的锻炼。

按照一定的模式去提炼和消化书中的内容,将有关或相近的知识点通过有条理的比较、分析、归纳成固定模式框架,进行高效的学习。如在基因信息传递这一章中,可以把复制、转录、翻译进行比较,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对探索性思维的锻炼。

在已掌握的知识基础之上,不断向未知的领域探索,如对基因工程进行探索,人们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冈崎片段等。在生物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在学生能力范围内值得探索的知识很多,如1分子葡萄糖有氧氧化,在什么情况下产生多少个atp等。

4、小结。

教学过程不是一个单一的发展过程,而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的发展过程,教学方法的运用必须根据这种复杂的发展变化,灵活掌握、灵活运用[2]。在课堂中将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不断探索更新、更实用的教学方法,势必会提高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中职生物化学教学论文

摘要:生物化学是护理专业学生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可以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临床实习、就业等奠定坚实的基础。但目前在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中,由于学科自身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分析目前问题出现的原因,并对生物化学的教学提出优化措施。

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人体的化学组成及其在体内代谢转变规律的学科,其主要任务是从分子水平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对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而言,这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对于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临床实习、就业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用化学和物理等学科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和揭示问题,出现了大量的化学结构式和代谢反应式。(2)知识点多,且容易在识记中混淆。如:磷酸戊糖途径中的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和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糖原合成供体udpg和生物转化结合反应供体udpga。(3)代谢途径繁杂,相互关联,不易理解。生物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三大物质的体内代谢途径,皆是在酶的催化下逐步进行的系列化学链式反应,且三大物质代谢中部分代谢物相互关联,形成网络,对于学生的`理解易造成困难。(4)与临床相关的知识点较多,对于学习基础课而言,理解透彻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有很大帮助,若理解不透彻则对后续相关疾病的正确护理埋下隐患。

2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现状。

我校护理专业开设已有60年历史,为省内外各级医院输送了大量护理技术型人才。我校护理专业学生特点如下。(1)高中学习文科者多,理科者少。在历年新课开始前的班级统计发现,高中学习文科者占比达到80%以上,学习理科的学生不足20%。(2)女生较多,男生较少。历年护理专业学生以女生为主,男生人数不到专业总人数的2%。(3)来自于乡镇地区的学生多,县级以上地区的学生少。生源调查发现,我校学生总体来源于乡镇,个别来自较为偏远的山区,而县级以上地区的学生较少。同时在教学中笔者发现:(1)开课前学生的生物和化学知识掌握不足,且有畏难情绪;(2)学生理解层次差异大,进度难以统一,部分知识理科学生接受轻松,认为进度慢,文科学生认为进度过快,不能消化;(3)由于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生物化学总学时为32学时,对完成教学目标而言,略显困难。

3教学的优化设计。

基于学科特点和学情分析,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尝试了以下优化措施。

3.1绪论课优化设计。

绪论课并非只是常规介绍学科特点和发展史等基本内容,它还承担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学科对于后续学习和实习的重要性等任务。该任务的实施需要任课教师在学期初对绪论课进行精心的优化设计。比如,介绍学科的前沿性特点时可介绍生物化学方向诺贝尔获奖者的生平和科研故事,介绍学科的基础性特点时可初步联系每章临床代谢障碍疾病,介绍学科的实用性特点时可联系营养的生物化学内容。利用较为丰富的资料和生动的讲解,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生物化学学科的“临床生活两相宜”,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荐学习生物化学的方法。层层递进的介绍能缓解学生的畏难情绪,适时指导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课堂活动优化设计。

常规的教学活动往往是“师授生收”,即使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大多数时候仍然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度过了最初的学科新鲜期后,面对教师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活动,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从而影响学习效果。针对这种现象,需要教师对不同教学内容设计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活动。比如在维生素内容的教学中,笔者提前两周对学生分组,每8人为一组,收集整理资料,制作ppt,并派出代表在班级完成10~15分钟的讲解;在课堂上,给出学生肝脏检验报告单实例,让其分组讨论不同指标分别来自哪个章节,血清中谷丙转氨酶等升高或降低分别代表什么临床意义,并形成小组报告;将个别理论内容放在实验室教学,通过学生亲自操作,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多样化的课堂活动可以保证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3.3教学资源优化设计。

生物化学是一门既能服务临床也能指导生活的学科,而优化的课堂活动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这就需要任课教师潜心钻研、贴近临床、留心生活,不断收集各种资料丰富教学资源。临床的案例、报告单、各种病理现象的照片、专业文献、食物的配方及营养成分表、网络教学视频[1]等都是可以运用于辅助教学的优化资源。笔者曾经做过一组对比实验,两个平行班同时教授肝胆生物化学内容,一个班先上传笔者自制的肝代谢的简介视频,要求学生课前观看,然后授课;另一个班直接授课,不观看该视频,授课内容相同。课堂授课结束后10分钟进行测验,先行观看视频的学生答题的时间更短,正确率更高。因此收集各类资料来完善教学资源,可提高教学效果。

3.4考核方式优化设计。

学习的目的不在于考试,而在于能学以致用。考核方式应多样化和全面化,不完全依托期末卷面成绩,而是由小组授课评定、讨论报告成绩、实验现象精准度等多部分构成,同时期末卷面考试的题型设计参考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题型和分值,题目设计偏重于基础概念、生理意义以及与临床相关的内容,摒弃繁琐的结构式和代谢调节等在临床和生活中无实用性和指导性的内容。综上所述,任课教师必须牢牢把握“必需、实用和适度”的原则,采用多种方式不断增强教学效果,方能使学生真正学到和学好生物化学知识,并切实为以后的专业课程、临床实习和就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中职生物化学教学论文

[摘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是培养生物技术类专业的创新性人才的重要课程。文章从实验项目、教学资源的利用、课程的考核方式、创新性师资队伍的建设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以使此课程的教学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出具有创新性的实用型高素质人才。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实验技术已成为医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食品科学及生物化工、生物制药等学科的重要研究手段之一,而且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农业、医学和食品等很多领域。因此,作为生物技术专业类的学生除了学习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基本理论外,还必须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实验技术。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巩固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将就如何提高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的教学质量进行一些探讨。

一、调整实验项目,不断优化实验内容。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是从事各个学科研究、实践的基础,因此对这门实验课教学的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课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要求完成一些验证性实验,更重要的是加强生化实验技术训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那么首先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就要调整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实验项目,不断优化实验内容,除保留一些典型的、能训练生化实验基本技术的基础性实验外,加大综合性实验的比重,增加创新性实验的项目。例如:选择一些与生产、科研有着密切联系的实验项目,替代一些过时的实验;将一些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科研方面的新方法、新成果(如现代电泳技术、液相和气相色谱技术、免疫化学技术、生物大分子提取技术等)转化为生化实验教学。

二、合理利用资源,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是生物技术专业的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两门课程的实验合起来的专门实验技术课程,只有20个学时,而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的理论课分别为56学时和40学时。实验课学时偏少,不利于创新、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应将实验技术课学时增加到40个学时。由于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实验之间衔接性比较强,因此,在理论课后,应选择相对集中的时间连续开设实验课。为了实验课教学效果的提高,合理利用实验室的资源,应对具体的实验采取不同的安排,一般情况下以两人为一个实验小组比较好,这能给予学生更多的操作实验的空间,减少相互间的干扰。同时应做好充分的实验准备工作,在配制试剂、材料时多准备几组,以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操作实验的机会。而在实验的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去学着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积累实验成功和失败的经验。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和方法,而且还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科研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综合分析能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明显的增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实验当中,有很多时间是在等待结果,在这个时间段教师可以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安排一些理论知识和操作知识的讲解,将相关的实验内容制作成课件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让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术、规范和技能,还能通过多媒体教学形象地掌握一些先进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另外,可以利用这个时间进行实验的分析和总结,可以结合教师的具体的科研课题来介绍科研课题设计的基本思路,启发学生的科研思考能力,还可将相关的科研实验经验和教训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快速地积累相关的实验经验和教训,可以使学生在做毕业设计或论文的课题时以及实验操作过程中少走弯路,顺利完成毕业论文并为将来从事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增加实验室开放时间,培养具有创新性的实用型人才。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是生物技术专业的专业实验课程,它的内容和实验项目很多,要在20个学时的实验课堂上完全做完这些实验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开放实验室,使实验室不受上课时间的限制,这需要更好地管理好实验室,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来进行实验的操作训练,让学生的创新思想、创新实验有一个可以进行实践操作的基地。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使之成为社会急需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实用型人才。

四、增强实验考核,不断提高科研能力。

通过实验报告的考核,使学生明白每个实验项目的设计是一环紧扣一环的,必须是经过一系列的试验后,才能得到最终的结果。通过实验报告的考核,能过考察学生在实验课中的操作与实验结果以及学生的思考能力;通过实验分析和讨论,考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能动性,了解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拓展的考查,可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

五、加强师资培训,重视创新的师资队伍。

要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创新素质的学生,必须要有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师资队伍才有可能做到。因此,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这门课程的师资力量的配备上,必须学校领导重视,安排具有创新能力,敢于创新的教授当任课程负责人,配备有能力的,具有创新精神的老、中、轻相结合的教师当任任课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实验室管理人员和教师进行深造,还可以派遣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各种实验室建设管理培训班,提高本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重视他们的职称评定,提高本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促进实验教师的知识更新、与时俱进,能够掌握本学科的发展前沿动态,促进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提高专业教学质量。

中职生物化学教学论文

推行实施学分制是近来我国高校实施教学管理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学分制以选课为核心,教师指导为辅助,通过绩点和学分,衡量学生学习质和量的综合教学管理制度。与传统的教学制度相比,学分制下的学习生活更为主动、独立,这样学生就不会因各种各样的要求而陷入被动境地,而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扬长避短,学习和兴趣爱好结为一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包头医学院为国家二类本科院校,自20xx级本科学生中全面推行、实施学分制管理。学分制改革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生物化学是医学类高等院校的重要基础课程,随着高等教育和基础医学的发展,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正以迅猛的速度向临床医学等其他学科渗透,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作为医学科研的一项基本技术成为广大医生和医学科研人员研究和阐明人类疾病的重要研究工具,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然而,生物化学实验课在国内很多医学高等院校中依然是依附于生物化学理论课而建立起来的一套实验课程体系,其课程内容多依附于理论教学,实验内容简单、实用性不强,不适应现代社会对医学本科生的要求。20xx年,在我校的学分制教学改革中,本科专业的生物化学实验课已经从理论课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有独立授课内容和学分考察的课程即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编写与之相适应的《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双语教程》。我们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进行了不断地改革和探索,在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采用实例和实验相结合的案例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作为教学媒介,结合教学主题,提出案例中各种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师生讨论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1]。按照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目的选择适合的案例,提出的生物化学实验,以吸引学生的积极参与。案例多涉及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学科新进展,并尽量涉及医学其他学科的复杂背景,或者是一些与生活相关、社会热点问题,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技创新精神,并使学生领会生物化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性、融合性。

例如,电泳是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常见的实验项目,运用案例分析就十分必要。血红蛋白研究是我校的特色研究项目,肝、肾、血液疾病、肿瘤等都可以引起血红蛋白电泳结果的变化。让学生了解临床上可以根据电泳图谱的变化,协助一些疾病的诊断。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是否正常,说明什么问题。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实验的理解。

2适当采取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调动学生积极性。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1969年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提出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它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对于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pbl教学法效果显著[2]。这种模式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理论讲解+动手实验”所带来的.枯燥感,从一开始就把学生放在主动位置,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同时,小组内和小组间的讨论也促使学生打开思路、发散思维,从多角度思考、探讨问题。

教师提前将问题布置给学生,学生围绕问题查阅参考书、文献资料,认真做好读书报告,学习小组进行问题的讨论,教师点拨式或精讲内容结合实验设计的教学方式,最后由教师针对学生自学和提出的实验问题进行总结。

3增加创新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的比例,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以前生物化学实验内容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教学目的过于单一、教学方式高度“程式化”。学生对做实验兴趣不高,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只按实验指导按部就班操作,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得到提高,已不能适应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所以我们新编的教材增加了部分灵活性的创新性实验,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创新性实验在学生掌握实验技能、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及创新能力方面表现出了很大的优越性。

设计性实验是由教师事先给定实验的目的,由学生根据实验室所具备的条件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实施。学生通过动手设计实验,能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进一步培养求真务实和创新的精神。一方面提高了生物化学实验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通过对学生的思路引导,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进而解决具体问题能力的培养。

综合性实验教学是一种师生间的互动教学,是一种启发引导式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查阅文献进行方案设计,将最好的方法提选出来,进行综合性实验,并独立进行实验数据分析处理,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工作和思考能力,又可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因此,对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4将webquest模式(网络主题探究模式)引入到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

充分发挥网络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教师通过案例导入将学生感兴趣的案例介绍给学生,然后让学生进行网络学习,并进行分组讨论和书写查询报告,最后由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成果汇报,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点评。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打破了满堂灌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网络素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充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3]。此外,将设计性实验通过webquest引入实验课教学,让学生通过网络查询自行设计一些小实验,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而且解决了由于实验课课时少、班级多、实验室面积和设施有限而限制了设计性实验开出的难题。

5尝试开放式的教学方法。

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即由学生自由组合成实验小组,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方法、配制试剂,在实验室开放时间里完成实验。这种教学方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通过查阅文献等手段对实验原理、方法等有更深的理解。教师则可以依据实验的方案、技术路线、实验成本、数据分析等方面对各小组的实验给出评价。利用实验室丰富的资源、为学生提供实验室及仪器设备,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6运用powerpoint、flash等手段,制作一个生物化学实验的多媒体课件。

在实验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将仪器的构造及使用、实验操作过程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利用国内、外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网络资源,如生物资源网、生物谷、科学网、生物通、生物实验网等,使实验教学不再受时空限制,这样既增加了生物化学实验课的趣味性和新颖性,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和思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能够了解生物科学领域的前沿技术,培养学生拓展知识、自我学习、自我思考问题的能力[4]。

7结语。

总之,随着生物化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要反映现代科技水平,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引进新方法、新技术,这就要求实验教学工作不断改革、探索和创新,还要求从事实验教学工作的教师不断学习,吸收新知识,掌握新方法,并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我们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这门课程的改革中不断地进行探索并总结经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创新的能力。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