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工作总结是对自己工作业绩的一种自我激励和肯定,也是对未来工作的规划和展望。在下面的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行业或不同岗位的月工作总结,从中寻找适合自己的写作思路和技巧。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扎实做好普查前期准备工作。区民政局、地名办根据要求和本县实际,精心拟订实施方案。县政府高度重视这次地名普查工作,于2020年6月13日召开了第二次全县地名普查工作动员大会,进行动员部署。财政、国土、建设、交通、统计、工商、水利、文广、农业等部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密切配合,为普查工作提供支持和服务,指派联络员,负责相关行业地名信息资料的提供。
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落实普查所需经费81.48万元;安排办公用房;购置电脑、摄像机、办公桌椅、文件柜等设备;收集各类志书、图册、档案等。各镇(街道)选派组织协调能力强的同志担任具体业务负责人,配置了必要的技术业务人员,据统计,各镇(街道)从下辖行政村居共调用经验丰富的普查业务人员120人。
(二)注重培训,强化指导,因地制宜采集地名信息资料。注重业务培训,力求科学规范。分三个层面,对普查人员进行培训,首先对专业公司的技术人员进行普查工作规程、数据库安装、资料采集、地图标绘方法等为期三周的培训。其次召开第二次全县地名普查业务培训会议,对地名普查业务负责人和业务骨干进行专业培训。三是由各镇、街道组织对镇、村普查人员进行动员培训,区地名普查办派员指导授课,共举办9期次,200余人参加了培训。及时提供指导和帮助。普查办分7个组分片对应指导,深入镇、村,及时解决在普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收集的资料通过下发各地作为参考资料,制作样表以供借鉴。树立样板,重点指导重阳镇开展普查;典型引路,分别召开培训交流动员会,交流经验做法,督促推进普查工作,为确保普查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镇(街)为基本普查单位,具体负责采集本行政区域的地名信息资料,填写《地名目录》和《地名登记表》,标绘1:10000地形图。因地制宜,采用不同方式开展普查。一是以村为责任单位开展普查。普查资料下发至各村,由各村落实人员填报登记表,镇、街道审核、汇总。二是以镇(街道)为主,村(局)配合开展普查。镇(街道)抽调力量组成工作班子,填写登记表,标绘地形图,然后深入村(居),由熟悉当地情况的人员现场进行核对、补充。镇负责跨村道路、河流、镇级层面的地名调查和地形图的标绘;村负责本区域内其它地名的调查。普查人员普遍做到“一查二看三问”,查找资料,实地察看,访问座谈,努力提高地名普查的数量和质量。
(三)层层审核,考证录入,尽力保证地名普查数据质量。层层审核,严格把关,分四个层面对地名信息资料进行审核把关。第一层面在调查登记时每一地名信息资料都有登记人、审核人。第二层面由镇(街道)组织熟悉当地情况的同志对本辖区普查人员填报的地名调查登记资料进行审核并且分类汇总。第三层面由县级相关职能部门对本部门职能范围内的地名调查登记资料进行核实和确认。第四层面由县普查办组织专业人员对全县地名调查登记资料进行核对,确认合格后录入数据库。若出现不同志书、调查与志书记载不一致的,都详细记录存档备查。
在汇总资料的同时,对有地无名、有名无地、一地多名、多地重名、地名用字不规范等情况进行标准化处理。由各镇(街道)分别梳理核对,提出地名命名更名预案,由当地组织专家论证后,统一汇总上报。从普查资料看,农村居民点名称重名较多。普查办根据国家、省地名管理的有关法规和规定,按地名命名、更名权限和程序,进行审定和标准化处理。对第一次地名普查遗漏的、已约定俗成的老地名直接确认。重名的情况较复杂,须慎重对待,能改则改,一时难以达成一致意见的暂缓处理。
(四)整理资料,着力制作地名普查成果。对各地采集来的调查登记表、工作草图和照片、音像等多媒体信息进行检查、整理、编撰,处理为标准内容,录入省统一地名数据库。由专业技术公司标绘1:10000纸质地形图,修改整饰1:10000矢量地图,利用手持gps技术方式和图解法测量地名经纬度。完成地名普查数据的图库匹配,生成地名成果数据库数据。
结合普查“六弦和奏”加强地名管理。坚持组织领导、人员配备、经费保障、业务培训、工作措施、宣传发动“六弦和奏”,谱写地名文化保护与地名规范化管理互动发展的优美乐章。想要知道更多关于地名普查工作简报的内容?若想,请随时关注工作简报栏目!
山西、江西、陕西传达贯彻国务院地名普查办约谈要求和民政部副部长宫蒲光讲话精神。
7月15日,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民政部副部长宫蒲光约谈山西、江西、陕西地名普查主管负责人后,三地高度重视,迅速行动,积极采取措施传达贯彻约谈要求和宫副部长讲话精神,大力推进地名普查工作。7月18日,山西召开厅长办公会,研究近期整改措施;26日召开全省普查工作推进会,传达李小鹏省长“知耻后勇、加快进度”批示和罗清宇副省长指示精神,要求建立省、市、县三级工作进展情况“月报”制度,积极借鉴全国兄弟省市先进经验,今年完成总量80%以上普查任务,各市签订普查进度与质量责任书。7月21日,江西召开普查工作推进会,明确各批次普查单位工作要求和完成时限,要求8月15日前完成第一批已签订合同单位的外业踏勘工作;各设区市签订《目标责任承诺书》,确保今年年底前完成80%的普查任务,明年3月底前完成全部普查任务。7月19日,陕西召开年中分析会,要求各地务必于8月前完成服务外包,确保年底前完成普查任务;强调加强督察督办,进展较慢的市、县每周报告工作进展情况,省地名普查办每月通报一次普查进度。
《关于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进展情况通报》印发。
7月19日,国务院地名普查办印发《关于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进展情况通报》(国地名普查办发〔〕16号)。《通报》指出,是地名普查承上启下的攻坚之年,全国各级地名普查办高度重视,努力推进,地名普查工作不断推向深入,进度明显加快,成效显著。各地在外业普查、内业处理、软件应用、外包服务、质量监理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其中全国完成外业调查县(市、区)1299个,占县级政区总数45.5%;完成内业工作的县(市、区)936个,占县级政区总数32.8%。但目前各地工作进展不均衡,仍有个别省份普查进度滞后,全国地名普查工作形势依然严峻。《通报》提出三点要求:一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水平,从讲政治、讲大局、向中央看齐的高度认真对待地名普查。二要突出重点工作和关键环节,有效破解制约普查进展的困难和问题。三要加强交流,滞后地区要积极主动向先进地区学习经验,提高效率,少走弯路,科学普查。
《201-6月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信息采用情况通报》印发。
7月15日,国务院地名普查办印发《2016年1-6月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信息采用情况通报》(国地名普查办发〔2016〕15号)。《通报》指出,2016年上半年各地共报送普查政务信息892条,其中国务院地名普查办《工作简报》采用130条,民政部门户网站“区划地名”栏目、中国行政区划网、国家地名普查网和“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微信公众号(“三网站一微信”)采用399条。《通报》肯定各地信息报送工作在重视程度、报送数量、稿件质量三个方面的明显进步,同时指出存在任务落实不够到位、提炼总结不够到位、整体反映不够到位等问题。《通报》要求:各地要围绕普查“进度”和“质量”两个关键环节,进一步增强信息报送的针对性、主动性、创新性,反映新举措、突出新实践、展示新亮点,并明确从7月份开始每2个月汇总上报本地区工作进展情况。《通报》还统计整理了《工作简报》采用各地信息条目和数量,以及“三网站一微信”采用的数量。
国务院地名普查办副主任柳拯督导西藏地名普查工作。
7月21日,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民政部区划地名司司长柳拯检查指导西藏地名普查工作。通过查阅成果图、表、资料等方式,详细了解西藏地名普查工作总体进展情况。截至目前,全区74个县(区)中,已完成58个县(区)普查工作,普查地名20余万条。柳拯充分肯定西藏普查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就下一步工作提出四点要求:一要注重挖掘西藏地名特色,继续深入考证地名藏文含义及历史沿革,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地名文化属性信息采集工作。二要继续加强地名标准化建设,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三要保质保量、高标准完成普查任务,加强组织领导,深化督促检查和业务指导。四要加强地名普查成果转化,梳理形成一套符合普查规范要求、具有鲜明西藏地域特色的成果资料,让地名普查成果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服务。西藏自治区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民政厅副厅长尼玛次仁,国务院地名普查办秘书处处长、民政部区划地名司综合处处长徐怀好陪同检查。
地方动态。
※湖北采取“互联网+地名普查”方式校验核对地名信息。近日,湖北印发《关于开展“互联网+地名普查”推进地名信息校验核对工作试点的通知》。《通知》明确了开展信息校验核对工作试点的总体思路,指出居民点数量占地名总数50%以上,居民点类登记表能否达标成为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败的关键,拟在武汉市江夏区和宜昌市宜都市进行试点。规定了试点的路径方式、系统平台、宣传参与以及操作流程。要求开发相应信息发布平台,将已普查审核的居民点类地名中的标准名称、地名来历、地名含义、历史沿革、地理实体描述等五项内容提取进入网页、微信、客户端等终端。网民通过登录网站或扫描二维码登入系统查阅,提出纠错或补充意见。系统运营商采用“你找错,我买单,找到错误发红包”的方式,提升公众参与积极性。此次试点为期1个月,结束后将总结经验逐步在全省推广。
※多地持续加大地名普查培训和督查力度。7月15日,北京召开地名文化保护暨地名普查技术第四次培训会,通报内、外业调查典型问题,结合技术流程与属性信息处理方式,进一步明确普查标准和规范要求。7月14日—15日,海南举办加强地名文化保护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暨地名普查软件使用培训班,就普查软件、普查平板终端操作等进行培训。7月19日,重庆举办地名普查现场工作暨培训会,就验收资料准备、组织实施、文件及成果立卷归档等进行培训。6月至7月,云南组成6个督查组,开展第三轮地名普查专项督查,深入基层检查各地普查工作推进情况,重点对少数民族语地名、边境地名及地名文化挖掘保护等工作进行督查。
※安徽黄山市开展地名普查工作攻坚月行动。从7月开始,打响为期两个月的.地名普查工作攻坚月行动,要求奋战60天,全面完成全市县级审核工作,为今年顺利完成主体任务打好基础。要求将地名普查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采取市级调度、县级主战、外包、部门联动配合的方式形成工作合力;统一印制《地名专家咨询委员会构成、职责及审核流程》和《县直单位地名普查登记表审核流程》等。
※江苏连云港市全面实现地名网上申报。适应当前新生地名越来越多、民众地名服务需求愈加强烈、地名信息时效性日益凸显的趋势,结合地名普查创新地名公共服务方式,实行地名申报与审批网络化管理、系统化运行、便捷化办理,迈入“互联网+”时代。7月15日,该市全面实现地名网上申报。申报单位点击市民政信息网“区划地名”,在主界面选择申报的地名类型,根据要求填写地名网上申请表。审核办理时限由之前15个工作日缩短至3个工作日,实现了“让地名数据多跑路,让申报单位少跑腿”。
典型做法。
※广西自治区、四川资阳市开展地名故事征集活动。7月15日,广西印发《关于开展“寻找八桂最美地名”活动的通知》,决定下半年在全区范围开展地名故事征集活动。采取定向征集和社会征集方式,在《广西日报》、《广西新闻网》等报刊媒体刊登活动启事,在广西民政网设置专题页面,通过网络投票与专家评审相结合的方式评选出最终获奖作品。7月5日,四川省资阳市民政局联合市委宣传部,启动“那年的地名,那年的故事”征集活动。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方式,征集社会各界关于资阳境内山脉、河流等自然实体,村(居)、自然村等地名典故、人文故事稿件,为编撰出版《资阳地名故事》积累素材,截至7月29日已收到235件征集稿件。
※浙江绍兴市“三步走”做好方言地名审音定字工作。一是收集汇总。针对绍兴方言地名古越语特点,在实地调查中仔细做好标记,追溯此类地名沿革溯源。二是制定名录。按照方言地域,分成普遍存在和特殊个案的方言地名,目前已收录11个普遍性方言和57个个案类方言。三是专家审定。对方言地名进行考证,召开专家论证会,最终确定方言地名的语音标注、词义解释,并向绍兴市语言文字委员会提交有关材料。
※山东淄博市淄川区结合普查“六弦和奏”加强地名管理。坚持组织领导、人员配备、经费保障、业务培训、工作措施、宣传发动“六弦和奏”,谱写地名文化保护与地名规范化管理互动发展的优美乐章。一是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在城区醒目位置和重要路段设置宣传牌40多块、制作宣传灯箱100个、循环播放电子字幕400余次,发放地名普查明白纸10000多张。二是坚持边普查、边整改。成立城区道路地名规范化管理调研小组,对200多条已命名道路和40条规划道路进行实地调研,制定《淄川主城区74条道路命名更名方案》。三是创新手段,讲好淄川地名故事。组织拍摄地名文化系列专题片19期,挖掘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和民间传说,整理编辑了《淄川地名故事》。
※陕西铜川市印台区“一防二清三细”管控普查质量。“一防”即防止自查出现遗漏。认真对照各类志书资料查漏补缺,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二清”即“文字描述清”、“资料出处清”。对各类普查表格统一要求,每个词条描述具体、有据可查,有案可稽。“三细”即“分类细”、“排序细”、“用字(词)细”。做到词条的分类、排序、用字(词)由专家把关,确保分类清楚、排序清晰、用字规范。
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6年7月29日。
同志们: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是_决定开展的一次重大的、为期四年的国情调查。为搞好这次地名普查,我市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研究制定了普查实施方案等几个重要的相关文件,组织编写了普查培训教材,前期准备工作做得较为充分。市政府今天召开这次会议,就是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对开展好地名普查作出全面动员部署,进一步明确普查任务目标和推进措施。刚才,宣读了《枣庄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实施方案》,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深刻领会开展地名普查的重要意义。
地名是基础地理信息,通过开展地名普查,形成一套系统权威的地名资料,对于巩固国防建设、传承中华文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开展地名普查是适应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开展次地名普查距今已有30多年,这30多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期,城市建设规模迅速扩张,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大量新的行政区域名称、居民区名称、街道名称、建筑物名称等不断产生,同时也有众多地名消失或发生变更,地名变化的数量、频率呈现出不断增多、加快的趋势。现有地名信息不全、不新、不准的问题十分突出,已经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加快推进,迫切需要我们通过开展第二次地名普查,全面掌握地名现状,同时对不规范的地名进行标准化处理,不断提高地名管理服务水平,以更好地适应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二)开展地名普查是加大地名文化保护力度的有效途径。地名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4000多年前的甲骨文就有文字地名的记录。老地名中含有丰富的历史、地理、人文等信息,是研究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我市具有大量含有史料价值的地名,有的村庄已有千年以上历史,这些地名传述着我们先人迁徙的经历和与命运抗争的高贵品质。可以说,地名中的历史文化因素,是民族精神遗传基因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近些年,社会上对地名文化缺乏认知,对古老地名随意更改和废止的现象屡见不鲜,命名盲目追求大、洋、怪、奇。我们应该看到,改变、废弃一个古老地名,在当时背景下虽有一定道理,但将其放到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看,则极少合理性,往往文化损失、经济损失都十分惊人。因此,搞好地名普查工作,对地名文化的宣传和保护,将产生深远影响。
(三)开展地名普查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基础支撑。近年来,包括我市在内很多地区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积极探索发挥信息化手段的作用,比如数字城管、数字交管、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等,都是着眼于形成全面覆盖、动态跟踪、空间定位、联通共享、功能齐全的社会治理信息化平台。在这些平台建设中,最基础最关键的就是要有全面、完整、准确的地名信息。通过开展地名普查,建立完善各级国家地名数据库,能够为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提供不可或缺的基础性服务,有效提高国家和社会治理水平。
(四)开展地名普查是提高地名管理和服务水平的重要基础。地名服务直接面向社会和广大群众,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近年来,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对地名的需求强劲增长,但现有地名信息陈旧落后、不全不准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地名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开展地名普查,全面系统地掌握地名现状资料,实现地名信息数字化,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地名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地名管理服务效率和水平。
二、全面理解、正确把握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目标任务和基本要求。
根据_和省里部署,这次地名普查的目标任务是:查清地名基本情况,全面采集各类地名及其相关属性信息,对有地无名的有地名作用的地理实体进行命名,对不规范地名进行标准化处理,设置标准规范的地名标志,建立完善市、区(市)两级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加强地名信息化服务建设,发挥地名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方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高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的基础作用。
为完成上述目标任务,要重点把握好五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一)强化时效观念,按照时间节点,有序推进普查。这次全国地名普查,从20xx年7月1日开始,到20xx年6月30日结束,计划用四年时间分三个阶段完成。各级各有关单位要严格按照统一的时间表,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和进度安排,严格控制关键环节和时间节点,有序推进工作开展。目前,区(市)大都已成立了领导机构,下步要加大工作落实力度,确保统一步调、统一标准、统一时间点完成普查任务。
(二)强化质量观念,严格规范操作,保证普查质量。贯彻依法普查、科学普查、安全普查原则,建立健全普查工作制度,认真抓好各项工作落实;严格执行普查工作规程和实施细则,规范有序组织实施地名调查、考证和填报,确保普查数据真实可靠;建立质量控制体系,落实岗位责任制,对普查的每个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与审核检查。各级地名普查办要认真履行职责,强化工作督导,发挥好地名专家和技术人员作用,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确保普查工作优质高效。
各村委会、镇直各单位: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通知》(国发〔20xx〕3号)、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关于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实施方案》(国地名普查组发〔20xx〕1号)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福建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通知》(闽政办〔20xx〕112号)、福建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关于福建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实施方案》(闽地名普查组发〔20xx〕1号)以及市政府办《关于开展南平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通知》(南政办〔20xx〕120号)、南平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南平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实施方案》(南地名普查组发〔20xx〕1号)的精神,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此次地名普查工作,全镇24个行政村都在普查范围内。主要目标任务是:查清地名基本情况,对有地无名的.、有地名作用的地理实体进行命名,对不规范地名进行标准化处理,设置标准规范的地名标志,建立、完善各级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即国家地名数据库),加强地名信息化服务建设,发挥地名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方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加强国防建设和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等方面的基础作用。具体为:
(一)查清地名基本情况。包括行政区域,非行政区域,群众自治组织,居民点,交通运输设施,水利、电力、通信设施,纪念地、旅游景点,建筑物,单位,陆地水系,陆地地形等11大类地名的名称、位置及相关属性信息。
(二)规范地理实体名称。根据国家和省上关于地名管理的有关法规,对有地无名的、有地名作用的地理实体进行命名;对不规范地名进行标准化处理,切实解决地名上存在的一地多名、地名重名,地名命名罔顾传统、刻意崇洋、虚张声势、名不符实,地名译写不准确、用字不规范、含义不健康等问题。
(三)设置地名标志。根据实际需要,依据国家有关标准设置地名标志。
(四)开发、应用地名普查成果。利用地名普查成果,编纂出版地名图、录、典、志等出版物,建立、完善各级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开展地名信息化服务,开发研制地名信息化服务产品。
二、时间步骤。
此次地名普查标准时点为20xx年12月31日。普查从20xx年7月开始,到20xx7年12月结束。具体分四个阶段实施。
(一)准备阶段(20xx年7月至20xx年12月):。
1、成立机构。成立以镇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普查领导小组(名单附后),设立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采取临时借调办法安排2至4名工作人员,配置必要办公场所和设备。
2、制定文件。以镇政府普查领导小组名义制定下发普查实施方案;做好普查经费的预算文本。
3、动员部署。召开全镇地名普查动员部署会议,由镇政府分管民政工作的领导作动员讲话。11月底前,召开地名普查业务会议。
4、组织培训。安排人员参加县上组织的普查业务骨干培训。12月底前,完成普查工作人员的培训。
(二)实施阶段(20xx年1月至20xx6年12月):。
1、收集资料(20xx年1月至4月):全面搜集与地名相关的历史沿革、名称由来以及相关属性信息资料,包括图、录、典、志等,对资料进行整理、甄别、论证和审定,编写地名普查目录、绘制普查工作图、制定地名普查登记表。
2、实地踏勘(20xx年5月至12月):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应用先进技术和设备实地调查地名现状,查清地名的名称、位置及相关属性信息。
3、标准化处理(20xx6年1月至3月):根据国家和省上地名管理的有关法规,按照地名命名、更名的审批权限和程序,对有地无名的、有地名作用的地理实体进行命名,对普查的地名进行审定和标准化处理。
4、地名标志设置(20xx6年3月至5月):依据国家有关地名标准,对应设未设的地名设置地名标志。
5、数据库建设(20xx6年6月至9月):完成地名文字和图形信息及多媒体数据录入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根据普查成果和工作图,修改矢量地图上的地名注记和变化的地物,建立县级地名和区划数据库。
6、普查成果制作(20xx6年10月至12月):填写各类普查成果表;标绘地名普查成果图;对普查成果和文件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起草地名普查工作总结;起草地名普查成果上报审批报告。
(三)验收上报阶段(20xx7年1月至6月):。
1、逐级验收。验收内容包括组织实施和普查成果两个方面。1月至3月,完成普查成果自查工作;3月至5月,做好迎接县、市级核查工作;5月至6月,准备好普查成果省级验收工作。在逐级验收过程中,对存在的问题边验收边复查。
2、上报归档。普查成果验收合格后,逐级上报。完成普查文件、资料、成果等的立卷归档工作。建立普查档案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
(四)完善扩展阶段(20xx7年7月至12月):。
1、迎接验收。迎接国家“二普”办对“二普”成果抽查。
2、汇集成果。县、镇民政部门负责组织编纂出版本行政区域的地名图、录、典、志等出版物。
3、服务建设。利用地名普查成果,建设完善地名网站,开发研制地名信息化服务产品,为政府和社会提供全面、准确、便捷的地名信息服务。
三、普查的基本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村地名普查领导小组要切实负起地名普查组织实施的责任,精心筹划指导,及时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各村地名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密切配合,主动参与,特别是已有的资料、信息、数据要及时、准确提供。
(二)严格操作规程。要严格按照《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规程》和有关政策规定、技术标准开展普查工作。在普查过程中,对有关资料、数据和信息,要边普查边复核,并实施分类按责管理,确保普查成果真实可靠。对涉密资料、数据和信息必须严格保密,政府出资购买服务,承担地名普查的实体应具备相应的业务资质和保密资质。
(三)健全普查队伍。要专门抽调精干的人员负责“二普”工作,并送往上级进行“二普”工作培训或自行培训。在地名普查期间,各村要有办公场所和办公设施。
(四)广泛开展宣传。各村要充分运用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媒体以及宣传栏、街路牌广告栏和多种宣传工具,广泛宣传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
三、普查范围。
我镇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范围涵盖全镇所有村居委会。有以下相关信息。
(一)居民点名称(自然村(居)住宅小区、楼盘、商住小区)。
(二)群众自治组织名称(村委会、社会居委会)。
(三)交通运输设施名称。
(四)单位名称(党政机关、民间组织、事业单位、企业)。
(五)水利、电力设施名称(池塘、水渠、堤坝、发电站)。
四、具体安排。
第一阶段:7月15日—7月25日,组织动员,成立机构,制定方案,人员培训。
第二阶段:7月25日—8月5日,搜集资料,调查摸底,填报表格。
第三阶段:8月5日—8月25日,收集表格,登记勘测。
第四阶段:8月25日—9月15日,网上录入信息。
第五阶段:9月15日—10月15日,检查验收。
五、工作要求。
(一)切实加强领导。各地要相应成立普查领导小组专班,一把手负总责,专班专责,落实人员,落实时间,落实经费。
(二)切实认真负责。操作人员要走村入户,深入实地,了解实情。
(三)确保工作进度。地名普查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专业性强,各地要根据全镇统一部署,把握工作节点,按时完成任务。
(四)强化协调配合。各村(居)委会及相关单位要主动配合镇普查办,及时提供数据,交流进展情况,推进工作落实。
更多。
4月7日上午,市区划地名处处长李福安、西安地名协会会长王佳、监理单位天润公司一行5人来阎良区开展地名普查核查工作。区民政局局长逄国哲,分管领导谢利选陪同,普查办工作人员和外包服务公司配合。
会上民政局副局长就阎良区目前地名普查工作情况进行汇报,区划地名处、监理单位和专家组,按照《质量评价体系表》,逐条对照,全面、严格核对普查实施情况、普查成果、普查数据库进行核查,对核查中存在问题提出了意见,对疑难问题做了重点解读。同时要求在迎接省检查验收的攻坚期,要增派人手、加班加点,倒排工作计划,加快普查工作步伐。对普查资料内容不足之处及时进行补充完善,整理归档,高质量地完成普查验收的18项台账资料和地名普查9项成果,为省级核查验收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xxxx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通知》部署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去年以来,全省各地按计划完成了普查准备阶段的任务。今年,我省地名普查进入全面实施阶段。目前,各级地名普查机构正按照国家“442”普查目标和省地名普查领导小组统一安排,紧张有序地推进地名普查工作。今天召开会议,主要目的是总结xxxx年普查工作情况,部署普查工作任务,交流县市普查工作经验,下发省地名普查管理软件,开展有关软件操作培训。今天虽然时间紧,但会议内容丰富,相信大家都有收获。下面,我讲三点看法和意见。
xxxx年是我省地名普查全面实施的第一年,也是普查的关键年和攻坚年,任务十分艰巨。我省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在各市、州、县(市、区)通力配合下,群策群力,积极作为,扎实工作,形成了省、市、县三级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
(一)找准出发点,扎实开展组织动员。
深入充分的组织动员是普查的垫脚石。在xxxx年宣传发动的基础上,xxxx年全省各市州县深入开展层层动员、层层发动,构建强有力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作用,充分发挥相关部门、专业人才在普查办中的业务骨干作用,充分发挥乡镇、街道、村组、社区基层干部和普查联络员的基础作用;坚持实施“分层分类、有效培训”,做到全省统筹、县为主体、延伸乡镇、覆盖村居,因人施教,注重操作、讲究实效;坚持争取支持、营造氛围、形成共识,努力争取领导支持,努力争取各部门的支持,努力争取社会共识;坚持注重地名文化的挖掘,切实将地名文化建设贯穿地名普查的全过程。坚持将标准化建设贯穿普查工作,依托国家相关规定,制定并执行了《湖北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作业规范》、《湖北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业务外包规定》、《湖北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保密办法》、《湖北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监理办法》、《湖北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质量评价体系》、《湖北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地名登记表样板模板》和《湖北省跨界自然地理实体地名普查实施方案》等九项地方性普查标准,通过武汉市江夏区、荆门市京山县普查综合试点,将普查工作流程梳理成10个阶段、70个具体环节,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实施,有效地推动了全省普查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二)把握切入点,紧紧依靠行政推动。
实在有力的政府支撑是普查的坚强后盾。xxxx年,全省各级地名普查机构紧紧抓住各级领导小组不放、紧紧抓住各级政府领导不放,在“做争取、搞转换”上下功夫,着力实施普查项目目标责任制,促成分管省长与市州长,市州长与县市长层层签订《普查工作目标责任状》,116份签字盖章的责任状,像“钉子”一样,把普查的责任、任务、要求牢牢地钉进各级政府的工作目标,促成了地名普查从民政工作目标到政府工作目标的转变。各市州按照目标责任制,及时互动调整工作计划,明确“442目标”,大部分市州都制定了两年完成普查工作任务的计划,45个县(市、区)计划在xxxx年完成普查工作任务,占全省的43.69%;51个县(市、区)计划在20完成普查工作任务,占全省的49.51%;7个县(市、区)计划在完成普查工作任务,占全省的6.8%。截止目前,全省共采集地名信息532068条;已有89个县(市、区)完成普查外业招标,占全省的86.4%;48个县市区完成了外业采集任务,占46.6%。
(三)抓住结合点,积极推动行政与技术融合。
恰当匹配的技术是普查的必要手段。xxxx年,全省各级地名普查机构一方面开展“借脑”工作,省普查办组建专家咨询委员会,各市州县也相应成立了普查咨询机构,充分发挥专家优势和专长,为地名普查决策的出谋划策。另一方面,转变观念全面开展政府购买服务工作。按照“公平、公正、公开”原则,采取自愿报名、资质预审、培训考试、专家论证等程序,我省确定了34家单位地名普查业务合作单位,各县(市、区)按照省里规定,规范操作,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截止目前,已有23家业务合作单位在我省中标参与普查工作。第三,积极推动“两化工作(行政干部技术化、技术干部行政化)”,充分发挥行政的推动力、动员力、号召力和技术保障的准确性、科学性、精确性作用,从测绘、制图、遥感、地理、历史、文化、民俗、考古、网络、信息、宣传和行政管理等知识方面,开展全方位知识技能培训。省普查办采取请进来、走出出等办法培训自身人员20人次,先后举办13个市州、103个县(市、区)培训5场次588人次;各市州县共开展地名普查业务培训290余场次,培训各类各层级普查人员2万多人次。系统、全面、形式多样的培训工作,不仅夯实了普查工作的基础,也锻炼、提高了地名管理队伍的能力和水平。
(四)明确支撑点,打牢夯实普查保障。
全面系统的保障是普查的刚性需求。xxxx年,全省各级地名普查机构始终坚持分级保障原则,积极开展普查预算,在资金保障上确保有钱办事。一是省普查办及时协调省财政厅全额下拨中央补助资金,保障了普查的开展,专题向省领导汇报,向省政府上报请示,多次去人去函和省财政沟通,省财政已同意按照与国家资金1:0.5安排省级补贴资金。各市、州、县(市、区)也积极作为,共争取到xxxx年普查专项配套资金7895.62万元。在人员保障方面,各级普查办采取调配、借用、购买服务的形式配强、配齐了工作人员,市州普查办配备了4至5人的工作队伍,县(市、区)普查办配备5至7人的工作队伍,乡镇、街道配备了2-3名普查工作信息员。在物质保障方面,各级普查机构安排了办公用房,并购置了办公设施和普查专用设备。在技术保障方面,省市县都组建了专家咨询机构,确定了技术协作单位,制定了全省普查系列技术规范,确保普查工作有章可循。在安全保障方面,省普查办制定了项目廉洁自律公开承诺制度,全员签订了《廉政承诺责任书》,将项目招投标的资质管理明确写入《作业规范》,避免招标中出现“恶意排他”条款。同时,全省各级地名普查机构大力开展保密教育、保密培训,采取全覆盖签订《保密责任书》的方式,将保密责任落实到单位、到个人。高度重视人防、物防、技防,积极协调省保密局,将普查纳入保密项目,出台《地名普查保密管理办法》,借助专业力量开展保密检查。
(五)抓好落脚点,坚守普查质量底线。
严格有效的质量管理是普查的成败关键。xxxx年,全省各级地名普查机构面临引进合作单位既是创新也是挑战的局面,科学分析、正确判断普查形势,对于技术合作单位,管控、处理地理信息是其优势,但挖掘地名文化却不是其强项。因此,有效解决重测绘轻地名,重数据轻文化,重现状轻历史的问题,是质量管理的防控点。对此,全省各级地名普查机构把质量控制贯穿地名普查始终,促进地名文化挖掘。一是厘清职责、强化民政主体责任。明确地名文化挖掘是县级普查办的职责,指明文化挖掘的路径要依靠当地的“土专家”,省普查办在部分县市区开展地名文化建设试点,为全省地名文化建设提供示范引路;在大冶市开展“千年古县”申报工作试点,为全省地名文化传承提供鉴借经验。二是搞好样板示范。全省编辑印发11大类、108个小类、5万余字的地名登记表样板模板,对每类地名文化的挖掘、编辑、体例进行规范,力求可学、可用、可复制,各县(市、区)按照普查样板示范,规范推进普查工作。三是强化成果转化。制定了成果转化3年规划,将5大类、61项具体转化项目,分3年部署,推动撰研、出版、应用一批地名普查成果。四是全面建立质量监理体系。出台了《地名普查监理办法》和《地名普查质量评价体系》,确立了省市县三级监理组织体系、工作职责、工作机制,做到全覆盖、全过程监理质量。五是处理好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始终坚持“速度服从质量”,科学制定工作计划和措施,严格按照时间节点,稳妥有效、扎实有序地开展普查。六是加强督查督办。制定出台了督查规定,全省民政系统开展重点项目督查,省普查办开展分片包干巡查,市州政府开展目标责任督查,市州普查办开展督办。已经形成以普查办督查为主线、政府督查为重点,民政重点项目督查为补充的督查体系,达到了监控实况、推动平衡、发现问题、推广经验的督查效果。
(六)打造共同点,营造普查良好氛围。
富有成效的宣传报道是普查的强大推力。xxxx年,全省各级地名普查机构按照“围绕普查搞宣传,搞好宣传促普查”的总体要求,广泛深入开展普查宣传。省地名普查办和湖北卫视、荆楚网等媒体紧密合作,对全省地名普查领导小组负责人会议和全省地名普查现场推进会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宣传报道,促进了普查工作向前推进。各市、州、县(市、区)也注重加强宣传报道,利用传统媒体、网络媒介和群众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地名普查宣传,抓住了宣传发动是重点。各市州通过专题会议、电视专栏、平面媒体、宣传传单、宣传广播等形式对地名普查进行了深入发动和广泛宣传,开展了“找寻最美地名”、“地名普查宣传月”、地名普查知识竞赛活动、地名普查主题公益演出、地名普查书法大赛活动、地面普查问卷调查和现场解答等活动,为普查工作的深入推进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xxxx年,全省地名普查工作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国务院地名普查办和省委省政府坚强有力的领导,离不开全省各级地名普查机构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和共同努力。借此机会,我代表省地名普查办向各地参与地名普查工作的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我省地名普查总体上按照国务院部署有序推进,前期进展顺利,取得阶段性成效,得到国家地名普查办领导的充分肯定,在今年9月召开的全国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交流促进视频会议上,我省作了典型发言。会议之后,我省各地快马加鞭,积极推进普查工作,省级地名普查软件开发投入使用,大部分县市相继开展地名外业信息采集,不少县市将陆续进入数据整理入库,还有部分县市正在开展成果转利用,地名普查形势喜人。同时,我们也要保持清醒头脑,按照全省普查工作计划,到年底将有96个县(市、区)完成普查工作任务,占到全省的93.2%,任务十分繁重。从全省情况看,当前普查工作中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下列几方面:一是前期抓了一些关键性工作和环节,但实际成效不容乐观。有招标进度但实际普查进度不快,有普查进度但无普查质量,有文化挖掘但无高品位现代传媒手段的文化产品;二是进入“三期叠加”阶段。即进入“要速度要质量”叠加期、“边普查边验收”叠加期、“边挖掘边运用”叠加期;三是底气不足。对软件正确应用底气不足,对确保普查质量底气不足,对正确衔接监理、软件、合作三方底气不足。
2016年是地名普查全面铺开的第二年,是全省地名普查工作份量最重的年份,工作成效如何直接决定了全省普查工作的成败,各级地名普查机构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确保完成年度普查工作任务。一是完成“442”目标任务要坚定不移。已确定今年完成任务的县市区要按要求,继续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做好自查迎检准备;已确定2016年完成任务的县市区要尽快启动各项基础工作,争取主动,确保当年任务当年完成,上年“欠收”当年补;要始终坚持质量第一,速度服从质量。二是确保普查质量要坚定不移。要填好“一张表”;用好一支“本土”队伍,特别是“土专家”;抓住一组关键的填报信息项目,即地名来历、地名含义、地名沿革和地名实体描述,最关键的是地名来历与地名含义的描述的区别。三是做好地名普查基础性工作要坚定不移。切实做好五件重要工作的落实:通过加强培训、用好“外脑”、选好“高手”,落实软件的正确应用;通过坚持省、市、县监理的质量责任体制、坚持软件、监理、合作三方标准一致贯通、坚持县级普查、合作公司联合监管,落实质量监理的惩戒措施;通过文化基础、文化凝练、文化提升,落实地名文化挖掘与建设;落实地名普查宣传;同时,通过争取上级的、做实本级的,科学编制预算,充分使用预算,合规使用资金,落实地名普查经费,把地名普查工作做好做实,确保442年度计划按时完成。具体要重点抓好9个方面的工作:1.分类指导、分类推进、因类制宜,确保年度普查任务目标。2.全面部署省级普查软件,及时审核、汇总、入库普查数据。3.制定普查成果整理标准、规范普查成果制作。4.制定检查验收标准、全面开展验收工作。5.强化地名普查监理工作。6.开展普查成果转化规范化工作,制定成果转化省级标准,部署“五个一”的成果转化规定动作,形成一批转化产品。7.修订《湖北省地名管理办法》。8.进一步加大专业技术培训力度9.创新地名服务公众方式,建立地名专题网站、探索三维地名文化短片、二维码地名标志、app地名服务客户端、地名文化微信公众号、地名网上定位查询服务。
3月21日,全省区划地名暨地名普查工作会议在贵阳召开,各市(州)、县(市、区)分管领导和地名普查办负责人参加会议。
为及时贯彻落实好全省区划地名暨地名普查工作会议精神,黔西南州于203月21日晚上在贵阳召开贯彻全省区划地名暨地名普查工作会议。会议由黔西南州民政局区划地名办主任、州地名普查办副主任罗立同志主持召开。
会议通报了当前全州地名普查工作情况,并对近期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一是要求各县(市)及时上报自查报告和整改报告。二是及时填报《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审核申请表》。三是州级开展县级核查评定工作。四是抓紧时间,进一步完善成果。五是请兴仁县、安龙县、普安县按照边界管理规定,由牵头方做好界桩,择日埋设。六是各县(市)要将平安边界建设纳入政府目标管理工作。七是州级技术支撑单位要进一步加强核查后续工作。
会上,州老龄办副调研员张德琴同志对贯彻落实好全省区划地名暨地名普查工作会议精神进行了讲话。
各县(市)民政局分管领导、地名普查办负责人、外包作业单位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口26.67万人,非农业人口18.47万人。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通知》(发〔2020〕3号)、《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实施方案》(国发地名普查组发〔2020〕1号)、《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规程》(国地名普查组发〔2020〕3号)和《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质量评价体系》等政策规定文件要求,我们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周密部署,积极稳妥地开展第二次全省地名普查试点工作,共采集11大类60个子类的地名信息4160条,其中陆地水系类17条,陆地地形类1304条,行政区域类8条,群众自治组织类84条,非行政区域类1322条,居民点类602个,交通运输设施类154条,水利、电力设施类202条,纪念地、旅游景点类19条,建筑物类142条,具有地名意义的单位类306条,采集地名标志116个,标绘1:10000纸质工作图44幅,采集地名多媒体信息8140个,较好地完成了普查任务。
一、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争取领导重视无论任何单位的任何一项工作,都必须得到领导的重视,才能使这项工作顺利开展,档案工作也如此。
领导对档案工作的价值和认识程度,决定着他们对档案工作的态度,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档案工作的发展。把档案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是规范档案工作的需要。
档案管理人员应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以实际行动去影响并争取领导的重视。要使单位的档案工作更好的发展,领导和档案人员都必须同时重视档案工作。
档案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工作成果是决定档案工作好坏的根本原因。这个根本工作是内因,领导的重视是外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然而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争取领导重视,档案管理人员应当做到如下几点:1、加大档案宣传力度,使领导增强档案管理意识。有的单位领导对档案工作重视不够,很多都是因为缺乏档案意识,认为档案工作在一个单位可有可无,因此,对领导加强有关档案方面的宣传是十分必要的,要经常把有关文件、材料给领导看,在领导的脑海里留下印象,尤其是一些与本单位密切相关的材料,很可能会使领导看后受到启发,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档案管理人员要经常向领导汇报档案工作情况,多谈一些搞好档案工作对单位的益处,使领导更加重视档案工作。2、爱岗敬业,使领导满意自己的工作。
领导是否重视档案工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满意不满意。因此作为一名档案工作人员首先要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在领导和群众心目中留下一个好的印象。
二、拓宽视野,加强现有资源的综合利用,实现现代化档案管理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档案管理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诸如档案数量越来越多,给保管和提供利用带来困难。管理方法手段的落后直接影响档案的质量,只有实现现代化档案管理,才能有效地解决新形势下出现的问题。
1、增强责任感,提高管理意识。档案管理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管理人员既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细心办事的工作态度,乐于奉献的工作精神,又要有扎实的管理档案的基本技能。
查清地名基本情况,对有地无名的有地名作用的地理实体进行命名,对不规范地名进行标准化处理,设置标准规范的地名标志,建立、完善各级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即国家地名数据库),加强地名信息化服务建设,发挥地名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方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加强国防建设和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等方面的基础作用。
(一)调查地名基本情况。包括行政区域,非行政区域,群众自治组织,居民点,交通运输设施,水利、电力、通信设施,纪念地、旅游景点,建筑物,单位,陆地水系,陆地地形等11大类地名的名称、位置及相关属性信息。
(二)规范地理实体名称。根据国家地名管理的有关法规,对有地无名的有地名作用的地理实体进行命名;对不规范地名进行标准化处理,切实解决地名上存在的一地多名、地名重名,地名命名罔顾传统、刻意崇洋、虚张声势、名不符实,地名译写不准确、用字不规范、含义不健康等问题。
(三)设置地名标志。根据实际需要,依据国家有关标准设置地名标志。
(四)开发、应用普查成果。利用地名普查成果,编纂出版地名图、录、典、志等出版物,建立、完善各级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开展地名信息化服务,开发研制地名信息化服务产品。
(五)建立地名普查档案,实现地名普查档案的数字化管理。
代表"重妇幼保健工作在县卫生局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要思想为指针,贯彻实施《母婴保健法》,落实《两纲》发展要求,加大工作力度、开拓进取,以保障生殖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为重点,以为儿童妇女健康服务为宗旨,优化服务模式,拓宽服务领域。降低我区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出生缺陷发生率,使我区妇幼保健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现总结如下:
采取了多种形式加大学习力度,贯彻实施《母婴保健法》,依法搞好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和管理工作,规范服务内容,保证妇女儿童获得法律所规定的.服务。
对母婴保健各项技术服务逐步实行了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依法对母婴保健有关专项服务实行执业许可,使母婴保健服务既有法律的权威性,又具有医学技术的科学性。
推行住院分娩,做好孕产妇系统化管理,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自执行卫生部、国家教委颁发的《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以来,加强了儿童生长发育的监测、疾病防治,提高了全区儿童健康水平,尽量减少残疾儿童发生。
根据妇女保健的要求,辖区内每年对20-64周岁妇女进行妇女病普查,对防治妇女病起到重要作用,并且掌握影响妇女健康的主要因素。通过普查对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两癌"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极大保障了妇女的身心健康。
xx年开始陆续实施开展了三项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我区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正式实施,叶酸免费发放覆盖所有农村待孕妇女(包括流动人口)。我区开始实行农村妇女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同时针对低保妇女常见病免费检查项目目前还在实施中。
1.群众妇幼保健意识偏低、整体服从管理较弱,部分人存在着不理解服务现象。
2.工作量过大,医务人员较少,影响了妇幼保健工作实施力度。村级妇幼保健人员业务不明,必须加强基层队伍建设,稳定及扩充妇幼保健人员队伍。
3.加强乡、村二级设备网络建设,提高乡村保健人员素质、做好本职工作。为妇幼保健人员责任心和积极性,建议给予适当的财政支持,落实妇幼卫生专项经费,及时举办新人培训班提高业务能力专业水平,并进行相应的督导评估检查。
各村(社区):
为做好全镇地名普查工作,现将各村(社区)辖区范围内的地名目录发给你们,请你们认真核实和更新。
主要工作是:
1、核实地名目录的“标准名称”是否正确?是否属于你辖区范围内?名称有误的,请在原处改正。
2、对于不存在的地名或以前使用现在不使用的地名,请直接从目录中删除或在原处更新。
3、对属于你辖区范围内的河流、桥梁、群众自治组织、居民点、纪念地、旅游景点、广场、事业单位、楼盘等地名,如目录中遗漏的请添加上去。
4、已申报命名的街、路名由镇社会事务办统一填报。有关要求:
地名普查是一项基础性、群众性的工作,有利于社会交往、方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具有长久性的影响。各村(社区)要认真重视,积极配合做好这项工作。
原始的地名目录主要是根据《道滘镇志》、道滘地图初步筛选出来的,难免有很多错漏的地方。可以通过组织辖区内对村史、对村地形地理、对村内建筑比较熟悉的退休干部党员或村民召开座谈会,认真梳理核查辖区内的重要地名。
地名目录修改更新后,请于11月2号前将电子版报社会事务办。
道滘镇社会事务办。
二〇一一年十月二十七日。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xx街道办事处第x次全国人口普查宣传工作方案》石街办〔xx〕61、62、63号文件通知的精神,xx社区第x次人口普查工作在街道人普办的领导下,在区人普办的统一部署下,通过全体社区指导员、普查员的勤奋工作,圆满完成任务。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是领导重视,责任明确。社区“两委”班子高度重视第x次人口普查工作,今年6月18日启动社区人口普查动员会以来,多次召开辖区单位、居民小组会议,研究和部署人口普查工作,层层落实责任制。社区书记、主任亲自抓,负责统计人员具体抓,实行社区干部分片包干普查小区责任制和两名指导员分两片具体指导,做到普查工作一环扣一环,每个环节都有落实。为我社区工作取得圆满成功起到重大作用。
二是健全组织,选配人员。在街道人普办统一部署后,我社区成立了以书记、主任为组长、两委班子成员和物管经理为成员的人口普查领导小组,选配了两名指导员和54名普查人员,具体负责社区人口普查工作的实施。为全面开展人口普查工作打下了基矗尽管摸底、培训过程中,调整、补充多名普查员,但我们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完成每一阶段任务。
一是制定社区人口普查实施方案。以依法普查为主线,紧紧围绕第x次人口普查的内容、目的和意义进行宣传和有计划的推进工作。积极营造一个:领导重视、群众参与、社会关心的良好围。
二是制作人普宣传资料。为加大宣传力度,前期我们制作了xx份《致xx社区住户的一封倡议书》,作为人普宣传品,通过社区大小会议散发,在居民住宅小区内、楼梯口、社区宣传栏、建筑工地等张贴,告知居民群众积极配合人口普查工作。
三是制作人普宣传横幅。根据第x次全国人口普查宣传标语内容,制作人普宣传横幅10幅,在小区院落、建筑工地、行人较多的公路边悬挂,增加人普宣传氛围。
四是经常利用社区博客、黑板报、义务巡逻队夜间喊话等形式广泛宣传《全国人口普查条例》的内容,使普查工作人人皆知,家喻户晓。
五是入户普查员在普查登记时,给每户居民送上《致全市人口普查住户的一封信》和一份“福”字宣传品,让居民群众了解人口普查的目的和意义,积极支持和配合普查员开展登记工作。
今年8月16日至19日连续四天,社区派出3名指导员首次参加区人口普查业务培训,随后组织56名社区普查员先后参加街道在电大开展的人普培训。由于此次人口普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内容复杂,工作量大,为确保人普工作顺利完成,我社区分别在入户摸底阶段和上门普查登记阶段专门进行分类培训,使培训工作贯穿整个普查工作的全过程,通过多种形式培训、以会代训等,确保普查员在实践中熟练掌握和运用人口普查的程序、内容和方法,保质保量地完成人口普查上门摸底、入户登记、统计汇总、数据录入等各阶段的工作。
一是根据社区区域位置寻求普查界限的确定。为使普查小区图规范有序、不重不漏,在街道多次参与、配合下解决了街道与街道社区与社区推诿扯皮现象,最终明确了职责范围。二是结合部门资料数据建立摸底台账。本次人口普查在摸底调查期间,街道人普办通过从公安部门提供的户籍资料、新生婴儿出生台账、死亡人口台账、外籍人员台账等整合成摸底登记前的综合性台账,并将收集的资料按调查小区分给普查员。普查员根据资料上门对住户情况进行摸底登记,最大限度的保证户籍人口、出生人口、死亡人口的准确,避免遗漏。
二是根据普查小区,划分普查小组。xx社区根据规定要求,共划分为35个普查小区,其中30个为散户居民小区,每个普查小区拥有80-100户,200多人。还划分出4个物业普查小区和一个单位普查小区。
三是发挥社区普查领导小组作用。在摸底工作中难免遇到不配合的住户,普查领导小组负责派人上门做思想工作,若住户仍不配合,上报街道人普办并寻求社区民警配合。使社区2户“钉子户”的问题很快得到解决。
四是普查员细致耐心,加班加点入户摸底登记。在普查期间,社区实行5+2白加黑的工作方式,不论天晴下雨或是双休日、节假日只要居民在家,坚持入户登记。在普查中出现很多鲜为人知的事迹,例如:社区普查指导员喻蓉感冒生病坚持工作在第一线;社区书记、主任身先士卒,带头加班;胡可然不幸歪伤脚腕坚持上门登记等,正是有如此多优秀的同志加班加点,不计得失,才使这次普查工作任务得以全面完成。
五是人普指导员发挥重要作用。在普查期间,普查指导员作为业务骨干,理解能力、工作能力强,为调查质量保驾护航。普查指导员不仅仅是对普查员的业务进行指导,还是质量监督员,负责对普查员登记表质量进行抽查审核,对登记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区、街人普办反馈,由区人普办统一解决,避免大面积错误的发生。
六是加强质量控制,确保普查登记数据准确。普查登记数据的准确性是衡量普查工作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为了确保不错不漏,人普办下发了公安、计生、民政基本台帐,要求普查员事先掌握各小区户籍人口基本情况,在普查登记过程中逐个核实,确保全部登记到位;对于空挂户、挂靠户和集体户多方查找,落实去向;对集中居住的违章搭建、工地、宾馆等组织专门力量集中登记,确保了普查工作全覆盖,普查数据准确有效。本次普查正式登记人口4568户,10961人,其中常住人口2837人,户籍人口2812人,外来人口8124人,外出、空挂人口1837人,出生人数84人,死亡人数27人,无外籍与港澳台人士。
一是对普查员、指导员、严格要求工作职责,作为考核“二员”的工作依据,以增强“二员”对普查工作的责任心,更好地履行“二员”工作职责。二是建立社区人普日报制度,每天将各普查小组工作进度进行统计汇总上报,做到全街一盘棋。三是建立督导制度。在调查摸底和正式登记阶段,由社区指导员对普查员入户摸底、登记工作进行督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四是建立互审制度。社区普查员自己检查摸底登记情况,居干对负责包干的普查小区进行检查和复审,片区与片区交叉检查,指导员采取抽查的方式把所有普查小区抽查一遍,不合格的重新入户登记,达到合格为止。五是建立每周简讯报送制度。及时把一周以来开展地活动情况以简讯的方式上传街道人普办。目前为止累计26篇简讯。六是确保物资保障供给。及时把街道人普办发给普查员的配备如:笔、电筒、纸板、挎包等按时送到普查员手中。
我社区第x次人口普查工作在“两委”班子齐心努力下,按时圆满完成任务。通过街道检查、区里抽查,得到好评。我社区人普工作能顺利走到今日,得益于街道人普办的支持和指导,得益于驻地单位支持,得益于普查员勤奋工作。我们将通过总结,认真查找普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特别要向这次表现突出的普查员给予大力表扬和奖励。
地名普查是指对一个特定区域内的地名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和归纳的一项工作。作为一项对国土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地名普查对于我们了解地理环境、推动地理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此次地名普查活动中,我有着一些心得体会。本文将从五个方面来叙述我的感受。
第一段:了解地名普查的背景和目的。
地名普查作为一项高度的地理信息收集工作,是我们对国土资源保护和管理的一项有效举措。地名普查能够让我们清晰地了解到一个地区的地理环境信息,能够更好地推动地理科学发展,促进地理环境保护。此次活动的目的就在于通过调查搜集当地地名信息,进而展开相关研究工作,为区域发展和改善提供有力数据支持。
第二段:地名普查的方法和步骤。
地名普查的方法和步骤是很重要的,首先我们要明确研究的范围和目标区域,然后对此区域进行系统的搜集信息工作,通过聆听当地人的讲解、查阅相关的地图、文献资料等方式,获取更真实全面的信息。在此次活动中,我积极参与地名普查的工作,通过实地走访、查阅资料等方式,发现了一些联动性的地名,这些结果为后续研究工作提供了基础数据。
第三段:地名普查的意义和价值。
地名普查的意义和价值是非常重要的,它为我们构建更加完整的地理环境知识提供了有效途径,为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管理自然环境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在地名普查过程中,除了收集和整合数据,还能够促进地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此次活动中,我体会到了地名普查对于我们了解当地历史文化、社会经济和地理环境的深刻意义,这些宝贵的数据能够为我们更好地推动地方发展提供有效的价值支撑。
第四段:地名普查需要充分的认真对待。
地名普查需要我们充分认真对待,必须严谨投入,做好自己的角色和责任。我们要仔细审核收集的数据,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要保护好地方文化传承和蓬勃发展。在此次活动中,我们组织了多个小组,每个小组都采取了不同的方式对当地地名进行收集梳理,确保了活动的高效性和有效性。
第五段:结语。
地名普查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它是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研究自然环境、促进地理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保护地方文化传承的重要环节。在地名普查活动中,我们都积极参与了其中,通过这项工作学习到了许多新知识,深刻体会到了地名普查工作对于我们国土资源保护和管理的重要意义,对于未来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价值。
地名普查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关系到地理信息的准确性和国土空间发展的规划。我参与了一次地名普查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地名普查的重要性与意义,从中也获得了不少收获和启示。
进行地名普查工作并不简单,需要进行详细的调查和数次实地考察,着重要完成每个品类下的所有地名的采集、整理和申报工作。完成地名普查的工作关系到信息的准确性,涉及到国土空间的发展,以及民众的生产生活。因此,地名普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地名普查工作的难度不言而喻。在采集的过程中,由于时间、地点、人员等方面的问题,在普查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例如先前被错漏,名称收集不全或重复收集。此外,在实地考察时,地名之间的区别也难以辨认,可能会产生误区。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不断调整方法,采取各种有效的策略,才能够有效的应对难点。
同时做地名普查也给我带来了很多新知识和收获。在调查的过程中,我逐渐的能够了解到原来所不知道的地方、街道、街角和其名字的来源及意义。了解这些,不仅在在生活中增添了乐趣,而且在帮助个人认识社会历史演变,改善生活环境。
第四段:激发自己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参加地名普查也激发了我一种责任感与使命感。通过采集、整理和申报地名信息,我发现每个地名背后都有其自己的文化故事。这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国土空间信息工作者,需要不断的强化自己的使命以及责任感,认真去保障这片祖国的每一段土地与每一个地名。
第五段:结语。
总之,地名普查是一项需要付出努力与汗水的工作。但是,仔细分析它的意义和重要性,我们不难发现,它对于整个国家的国土空间规划和民生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参与地名普查,我们不仅能够认识到这项工作的意义与难度,还能够在其中找到许多有意义的感受和启示。因此,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这些心得体会必将成为我勇敢前行的动力。
根据省民政厅《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实施方案》和《天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通知》(天政办发[20xx]83号)精神,为做好我镇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查清全镇地名基本情况,准确掌握地名基础数据,提高我镇地名标准化水平,完善地名公共服务体系,为社会提供全面准确的地名信息,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领导。
为切实做好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成立拖市镇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宋运文同志兼任,具体负责日常事务工作。
二、目标任务。
查清全镇范围内地名的名称、位置及相关属性信息,对有地无名的有地名作用的地理实体进行命名,对不规范地名进行标准化处理,设置标准规范的地名标志。建立、完善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即国家地名数据库),加强地名信息化服务建设,发挥地名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方便人民群众生活,加强国防建设和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等方面的基础作用。
(一)调查地名基本情况。包括行政区域、非行政区域群众自治组织、居民点、交通运输、水利、电力、通信、纪念地与旅游景点、建筑物、单位、陆地水系、陆地地形11大类地名的名称、位置及相关属性信息。
(二)规范地理实体名称。根据国家地名管理的有关法规,纠正地名译写不准确、用字不规范、含义不健康等问题。
(三)开发、应用普查成果。利用地名普查成果,为编纂出版地名图、录、典、志等出版物,提供精准数据。
(四)建立地名普查档案,实现地名普查档案,数字化管理。
x年将启动的全国第三次农业普查是我国进入新常态后一项重大国情国力调查,郴州市统计局将做好第三次农业普查摆在突出位置,提前谋划部署,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有序推进。
一是及早汇报争取重视。11月初,新任黄胜发局长到位后,市农调队在黄局长上任的第一天便向他汇报了现阶段为我们为明年三农普所做的相关准备工作情况和农业普查工作的特点、重点及主要工作流程,使新局长对全国第三次农业普查有了大致认识。黄局长随即向市主要领导进行了汇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评和分管农业的副市长雷晓达指示,市统计局要按照国家、省统计局的要求抓好工作落实,全面做好全市第三次农业普查各阶段的工作;市政府将全力给予经费、宣传等方面的支持,确保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圆满完成。
二是认真学习文件精神。我们及时关注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动态,组织有关人员重点学习《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的通知》(国发〔20xx〕34号)、国家统计局下发试点方案和湖南省人民政府下发的《关于做好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的通知》(湘政发[20xx]42号)等文件精神,并与前两次农普进行比较,切实把握文件精神实质,做到心中有数。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农业普查需要多个部门参与,尤其是农口部门。为得到相关部门重视支持,我们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强调农业普查重要性。与市农业委、市畜牧水产局等部门联合调研时,我们结合当前工作强调农业普查重要性,获得他们认可;近日,在全市农口部门农业统计工作会议上,我局对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进行专门宣传部署。
四是组建普查机构。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郴州实际,我市下发了《郴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的通知》([郴政发]17号),成立了由雷晓达副市长任组长的全市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统计局,雷银菊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五是做好经费预算。三农普调查范围广、难度大、任务重,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认真学习领会省局有关三农普经费预算培训会议精神、充分征求意见基础上,借鉴经济普查、1%人口抽样调查等经验,做细做实做足经费预算,初步形成了涵盖印刷经费等十三方面的经费预算方案,起草了经费预算报告,并已经多次与市财政局进行了汇报、沟通。近日,x年所需第三次农业普查经费已经列入年度财政预算。
1月15日,新华社区召开党建工作会议,社区支部委员以上人员参加了会议。
会上,社区党总支书记孙建萍回顾总结了20xx年社区党建工作。充分肯定社区一年来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并指出了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与会人员就20xx年如何进一步完善党建工作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研究部署了20xx年度社区党建工作的思路。会议还传达了硖委(20xx)68号《关于开展20xx年度“双评”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布置各支部要结合党员“一员双岗”考核,做好20xx年度党员“双评”工作和社区党员优质服务岗评比工作;同时对照标准评选出年度党员积极分子。
最后,孙书记要求社区党员们在新的一年里要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更进一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争当创卫先锋。
地名普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也是保护和记录我国地理文化传统的重要手段。近期,我参加了一次地名普查,这次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了地名普查的重要性,以及更深层次的启示和体会。
地名是一种独特的文化遗产,它不仅是定位和交流的工具,更是人文关怀与认同的精神烙印。而地名普查则是为了记录和保护这些文化遗产,防止其流失或被淹没。地名普查会收集地名的名称、含义和历史,从而推动地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
地名普查也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第一,地名数量庞大、分布广泛,需要进行细致入微的调查。第二,有一些地名涉及到有价值和敏感的信息,需要妙手处理。第三,社会发展和生态变迁等因素,也会对地名有着较大的影响。这些因素的存在会给地名普查带来困难和风险。
地名普查虽然是个辛苦的工作,但是带来的成就感是非常的丰厚的。在整个过程中,我们不仅收获了大量的地域文化知识,还结识了许多善良、热心的人。在一群志同道合、心怀使命的人员中,完成了一项具有社会意义的工作,让我们倍感荣幸和骄傲。
第四段:对地名的认知。
通过这次地名普查,我更深刻的认识到了地名的存在价值和意义。地名是一项重要的文化遗产,是记录地区生态环境、历史文化和人文社会的记载,满足了人们对生存环境和生活领域的需求。而且在现代地理标志中,地名仍然是最具备代表性和传承性的符号。
第五段:对“普查”这个词语的反思。
“普查”一词虽然音节简短,表达了一项丰富的工作内容。我们在地名普查中有深切的体会和认识,普查作为一项人文、科技和管理三方面的有机整合,是为了保护和发展公共资源,及其与社区、历史、环境的关系。而现代社会中,“普查”这个词语近似于从土地、财产、人口,面对更广泛维度的场景,成为民生、人文、文化等领域关怀和治理的新渠道和新窗口。
总结:地名普查是一个很好的工作体验,在完成工作的同时也能不断学习,而且还能为文化保护和谐社会作出贡献,这是一项双赢的事情。希望地名普查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在未来我们能够继续为各类文化环境和资源保护工作作出自己的贡献。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gongzuozongjie/644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