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工作总结是对过去一个月工作的总结和概括,是一种反思和检验自己工作表现的方式。如果你不知道如何下手写月工作总结,不妨先阅读一下以下这些范文,或许能够给你一些启发和帮助。
(一)经济运行稳步增长。按照区委经济工作会议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强化协调服务,确保骨干企业正常运行,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2019年1-12月全区规模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59亿元,同比增长12.6%,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86.9亿元,预计可比增速9%,在全市排名靠前,龙头企业带动作用越来越明显。
1、龙头企业带动作用越来越明显。目前,全区共有134家规模企业。其中产值过亿元规模企业包括宇晶机器、鸿源稀土、富佳科技等78家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92.5亿元,占全区规模工业总产值的93.2%;总产值达10亿元及以上有包括口味王、奥士康、颐丰食品、海大饲料、湘大饲料5家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5.9亿元,占全区规模工业总产值的30.5%,龙头企业发展态势较好,效益增长明显。
2、工业税收质量越来越高。工业企业税收在全区税收占比越来越大。税收百万以上的有包括三木电气、瑞亚高科、鸿源稀土等26家企业,税收千万以上的包括口味王、宇晶机器、奥士康、皇爷食品4家企业,其中口味王税收达到1.34亿元。
3、食品加工产业发展形势越来越好。全区食品加工规模企业共27家,完成产值121.9亿元,同比增长30.3%,占全区规模工业总产值的38.8%。其中口味王完成产值31.6亿元,同比增长27.7%,占食品加工产业总产值的25.9%;颐丰食品完成产值26.2亿元,同比增长83.1%,占食品加工产业总产值的21.4%。
(二)信息建设搭建平台。积极实施“互联网+”八项行动,全力参与“智慧城市”建设各项任务,协调电信、移动、联通三大运营商及铁塔公司不断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我区新建5个贫困村通光纤和新建10个行政村4g基站的重点民生实事任务已完成100%。为推动信息化建设平台,我局协调服务机构深入园区,帮助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目前我区有443家中小企业“上云”,6家企业“上平台”,有效地推动了我区民营经济创新驱动与高质量发展。
(三)部门助力开展企业帮扶。根据区委、区政府《资阳区2019年企业帮扶行动方案》,我局联合各责任单位,针对区帮扶办年初选定的13家重点企业开展了帮扶工作,除湘味食品房屋拆迁、南洋包装不动产办理、辅导生力化工上市暂无法解决外,协助雅杰建筑办理相关生产资质,配合瀚鑫机械招聘技术人才,解决口味王厂区门口道路停车等13个问题均已落实到位。2019年,我局指导帮助企业申报省“制造强省”项目共21个:其中省工业转型升级各类项目8个;湖南制造强省专项项目2个;省双百项目5个;省智能制造示范车间1个;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项目1个;省中小企业项目3个;省军民融合项目1个。申报省级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税收增量奖补资金项目6个;市级产业发展专项项目21个,争取市级以上项目资金共1373万元,助推企业转型升级,持续不断推动全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其他工作有序开展。局机关以强化支部建设和党员日常管理为抓手,严格规范组织生活,推动党建与其它工作融合发展、互促共进。一是接受了五届区委第六轮巡察。对工作存在的问题立行立改,认真领会把握巡察整改要求,逐一对照问题,完成了整改任务。二是综治维稳落实到位。接待上访120多人次,网上信访4件,信访批复6件,化解了多家改制企业的遗留问题以及拆迁带来的新矛盾。三是砖厂整治力度加大。对规划区内的4家砖厂进行了联合验收,拆除一江三路遗留的1个混凝土搅拌站,严格执行了国家产业政策。
一是扎实开展工业污染专项整治工作。目前我县报市工业污染专项整治办备案工业类企业263个,其中有217家工矿企业(129家工业企业、88家矿山企业)、46座尾矿库。至10月27日,我县工矿企业停产70家,正常生产企业139家,已关闭“十小”企业9家;正常运行尾矿库11座,停止运行尾矿库18座,已闭库尾矿库17座;经第三方验定,我县共有在生产并需采水样企业44个(工矿企业33家、尾矿库11座),其中工业废水排放达标25个(工矿企业19家、尾矿库6座);不达标19个(工矿企业14家、尾矿库5座),不达标企业集中在钤山镇9个、工业园区8个、湖泽镇2个;已整改完成18个,通过达标验收并销号管理企业18个,仍在整改中1个。小冶炼作坊1个已经取缔。市下达燃煤锅炉整治任务数60台,其中已经完成淘汰、改造51台,正在整改中9台。
二是深入开展淘汰落后产能生产设备和严厉打击制售“地条钢”违法行为专项行动。共排查了150多家企业,我县只有分宜龙鼎铸造有限公司一家企业从事“地条钢”生产。主要工作进展情况:一月份6对中频炉主体设备拆除到位,二月份6只变压器拆除到位,5月中旬除尘罩切割到位、操作平台及轨道彻底拆除,同时我们要求相关工作组做好设备转移跟踪工作,所有切割设备不能异地转移,水电部门始终对企业停水、停电,分宜县工业园区重点对企业进行监管,彻底打击制售“地条钢”违法行为。
今年我局在开展常规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和相关部门对接,为挂点村争资争策。一是争取扶贫项目和物资。通过我局积极争取,将车田村扶贫项目资金由6万元增资到9万元,争取了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提升项目资金30万元,解决了两户贫困户的危房改造难题,为有需求的贫困户争取了棉被5床、拐棍5副、轮椅1辆。二是积极参与扶贫慈善款募捐。工信局捐赠扶贫慈善款1万元,动员规上企业,尤其是直管企业积极参加“百企帮百村”活动。三是改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2020年度在县扶贫办政策倾斜下,车田村安装了下东坊村小组、车田村小组的路灯照明亮化工程,完成了车田至下东坊村小组的机耕道设施建设,有效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截至目前,车田村已脱贫10户,占总贫困户数的76.9%;脱贫人口44人,占总贫困人口的89.8%。
一是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及时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工作制度并下发《2020年分宜县精准帮扶企业实施意见》;二是做好入企宣传工作。组织帮扶人员到帮扶企业开展精准帮扶入企宣传工作,重点宣传省80条、省新20条、市83条及上级相关惠企政策。三是努力体现成效。1-10月共收集70家重点帮扶企业反应的困难和问题30个,其中政策类3个,资金类13个,劳务用工类8个,其他类6个,已解决25个,正在解决5个,问题解决率83.3%。解决的问题涵盖了融资、用工、土地办证、环评验收等方面。
通过开展对企帮扶工作:雅保锂业1-10月份完成主营业务收入4.2亿元,上交税金8216万元(含江锂新材料公司);海螺水泥公司1-10月完成主营业务收入5.1亿元,同比增长13.6%,上交税金7280万元;青春康源1-10月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1.3亿元,同比增长15.6%,上交税金2054万元,同比净增913万元;珠江矿业1-10月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1亿元,同比增长近1倍,上交税收1130万元,同比净增541万元;博源矿业和铁坑矿业1-10月上交税金1656万元,同比净增486万元;盛泰光学自9月份起每月主营业务收入超1亿元;驱动桥公司、宏大电机公司等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和上交税收均有较大幅度增长。
要实现经济快速发展,我们认为,新经济是对冲经济下行压力的突破口,是助推产业发展的主力军,所以我们坚持“把传统做强、把特色做优、把优势做大”的思路,提升麻纺、锂电新材料、光电信息和装备制造四大主导产业,培育新动能,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向中高端迈进。
今年1-10月份苎麻纺织产业、锂电新材料产业、光电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产业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分别为-9.4%、117.2%、81.6%、35.5%(麻纺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市里在全年累计数中下调了19.2亿元)。
一是麻纺产业配套更优。分宜麻纺产业是全省20个示范产业集群之一,我县坚持把麻纺产业作为首位产业来抓,打造成富民强县特色产业。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从原料种植、剥麻机械攻关、招商平台建设、龙头企业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卫星工厂”模式探索、麻纺城交易市场拓展、特色小镇建设、品牌创建等方面下功夫,加快建成全国麻纺产业示范基地。
二是锂电新材料产业前景可期。突出锂电池上游原料优势,集中力量,大力发展以动力与储能电池为主的锂电产业。江西雅保锂业有限公司5万吨氢氧化锂扩建项目一期2.5万吨的各项工作正在全力推进。科能年产4亿ah(安时)全自动化的高性能锂离子储能电池生产线项目今年4月份正式签约。
三是光电信息产业后劲增强。加大手机主机及配件生产企业的引进力度,加速形成显示屏、触摸屏、手机摄像模组等关键零部件产业链和“整机+关键元器件”发展格局。今年联创凯尔达、中邦电子、正飞科技等一批光电信息项目陆续投产,盛泰光学总部迁至分宜,光电信息产业后劲增强,将进入高速发展期。
四是装备制造产业持续好转。大力引进和培育汽车零部件、整车装备等关联产业项目,推动企业由单一生产向整件及整机制造转变,实现装备制造产业向中高端转型发展。目前,江锻重工公司、驱动桥公司订单增加,企业加班加点生产,生产经营状况好转,有的超过历史最好期。
(一)继续健全政务服务机制。构建现代管理服务体制,推进法治经信建设,继续完善行政审批制度,进一步减少、优化审批环节、流程。进一步深化依法行政,制定行政权力清单,完善行政审批程序、管理、责任追究等相关制度,抓好执法规范化建设,提升依法行政实效。
(二)继续强化依法治理。全面推进企业“依法治理”,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监督、检查。深入开展安全、执法、信访等专项整治行动,推动行业发展科学有序进行。
(三)预防化解纠纷。完善信访工作与社会矛盾多元化化解方式对接机制、信访终结机制,切实把矛盾问题圆满解决,让群众满意,让企业满意。
(四)扎实推进法治建设。完善局党委中心组定期学法制度,实施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述法制度。抓好干部职工法制教育培训,进一步完善干部职工学法机制,推进法律培训工作,增强干部职工的法治意识,推进法治部门建设。
(五)深入推进法治进企业。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治教育,提高“诚信办企、依法经营”的管理理念,强化依法维护企业和职工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举办企业负责人法律知识培训班,认真组织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关法律法规,着力提高企业防范法律风险的能力。
1、强化运行调度。一是进一步加强对工业经济结构、经济发展中深层次矛盾的分析研究,努力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运行,避免出现大起大落。二是加强运行监测预测,坚持按月调度分析,定期召开经济运行调度会,将目标分解至各版块具体到单个企业,确保完成市里下达的目标任务。三是深入企业开展调研,及时掌握企业发展动态,协调解决企业经营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
2、实施精准帮扶。深入项目和企业宣传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县委、县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指导企业用活、用好、用足,帮助企业提振信心,理清发展思路;要密切关注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协调解决项目推进和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帮助企业保障生产要素、优化物流配送、拓展产品市场、拓宽融资渠道,推进企业创新升级。同时,进一步督促引导企业增强软实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引导企业加快技术进步,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全面提升企业的科技竞争力。
3、找准产业定位。一是坚持把麻纺产业作为首位产业来抓,打造成富民强县特色产业,发挥恩达麻世纪公司龙头带动作用,加快建成全国麻纺产业示范基地。二是突出锂电池上游原料优势,集中力量,大力发展以动力与储能电池为主的锂电产业。全力推进雅保锂业、科能公司项目落地健康发展。加快江锂科技公司重整步伐,尽早恢复生产,重现生机。三是充分利用国家扶持光电产业的政策,加快承接沿海地区光电信息产业梯度转移,推进光电信息产业园建设。以盛泰光学、联创凯尔达、富威光电等企业为龙头,加大手机主板企业引进力度,加速形成显示屏、触摸屏、手机摄像模组等关键零部件产业链和“整机+关键元器件”发展格局。以好英王、卓照光电等企业为引领,重点发展室内照明、户外照明、全彩显示屏等下游led应用产品,推动led产业迅速做大做强。四是以江锻重工、驱动桥等企业为骨干,大力引进和培育汽车零部件、整车装备等关联产业项目,推动企业由单一生产向整件及整机制造转变。鼓励企业加大技改并运用先进技术开发新产品、扩大产能,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落实装备制造三年行动计划,推动两化融合和智能制造,实现装备制造产业向中高端转型发展。
4、做实项目支撑。一是围绕我县四大产业产业,抢抓当前产业转移和转型升级重要机遇,实施产业招商、精准招商、以商招商,招引一批示范带动作用强的优质企业,为培育新型产业体系不断引进新的增长点。二是创新考核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实行项目引进、落地、审批、建设、投产的联动考核机制,通过强化考核督促新引进项目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避免招商成果和企业入规工作脱节。
(一)抓园区建设,搭建高端产业聚集高地。区经信局牵头推进智能装备产业园、丹香科技园、豪迈(潍坊)研发基地、美林新型节能环保卫生陶瓷产业基地“两园区两基地”建设。建设过程中,区经信局落实分管领导包靠责任制,制定详细推进方案,实施挂图作战,坚持一线工作法,现场包靠、现场调度、现场协调,确保园区建设顺利推进。一是新建豪迈(潍坊)研发基地。园区占地383亩,2020年6月份开工建设,36000平米的三个大型生产车间目前已全部封顶,今年4月份投入运营。园区已落户豪迈研究院、年产100套智能锻造生产线、中频感应电炉、高端精密锻件及西门子、卡特彼勒高端配件等项目,航空发动机箱体项目正在论证之中。豪迈园区现场在区级观摩点评中被评为示范点。二是推进智能装备产业园建设。总投资15亿元、占地320亩的智能装备产业园a区落户凯斯博电梯、罗驰泵业、省雷沃农机装备创新中心等13个项目,引进筹建雷沃智能农机国家创新中心,目前园区内孵化器大楼主体砼结构完成,计划今年“五一”投入使用,公共基础设施全部完工,除凯斯博以外6个项目全部实现投产达效,其中3个项目获批高新技术企业,2家企业获批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三是启动美林新型节能环保卫生陶瓷产业基地建设。该基地利用原破产企业建陶厂土地,实现“腾笼换鸟”,目前已完成土地拍卖工作,到位资金740万美元,正在进行规划编制,待土地转让完成后,开工建设。四是启动丹香科技园建设。正在与上市公司解除合作,2020年在我区实现税收2000余万元,今年甩掉包袱,重新上路,启动园区建设。
(二)抓平台搭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一是与国家机械研究总院签约投资1.1亿元搭建山东省数字化绿色铸造装备与技术创新服务平台。该平台已被省经信委确定为省级平台,经过不到一年时间建设,于2020年10月份建成并开展对外服务,该平台建成运营,将对我区乃至全市装备制造业、传统铸造业的升级改造起到引领作用。2020年12月5日全省会议上,省工信厅已表态,明年将给予资金支持,市经信委将全省的铸造业网上公共服务平台、“山东铸装云科技有限公司”落户我区,已启动注册工作。二是搭建以华制智能制造、赛宝工业技术研究院为核心的企业精益管理与智能化改造平台。2020年筛选我区富源增压器、共达电声、谷合传动等10家企业进行精益管理、智能化改造、质量可靠性提升等全方面的诊断,针对诊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提出改善方案。通过10家企业的引领,目前平台已与中粮肉食、美林卫浴、万达汽车工具、中茂散热器等10余家企业开展精益管理、智能化改造为核心的合作,从而推动企业从管理、节能、机器换人、质量等方面大幅度改善提升,助力企业转型升级。三是完善企业家联合会及企业问题需求直报平台。以企业家联合会为纽带,实施企业家培育提升工程。围绕我区传统工业企业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高效益发展,组织开展企业家培训活动,先后组织企业参加智能工厂顶层设计高级研修班、采购经理培训、智能制造2025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工智能与国家战略培训等16次。邀请洛可可集团总裁张建辉先生做“设计创新引领,驱动产业转型升级”专题讲座,开展工业设计服务,与十余家企业达成战略合作;邀请日本富士通公司专家为我区20多家成长型工业企业主要负责人进行智能化、精细化管理知识培训,不断提升企业家素质。通过企业问题需求直报平台,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全年共受理解决问题202余项。四是搭建与国家级专业协会合作平台。联合市经信委聘请中国农机协会为我区编制国家级智能农机新型产业化示范基地规划。加强与中国铸协合作,加快铸造业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2020年8月10日,区政府与中国铸造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由中铸协组织专家为我区铸造企业把脉诊断、改造提升。目前铸造产业改造提升已初见成效,在2020年5月14日中铸协年会上,裕川机械获批我区第1家,也是全市第3家绿色铸造企业荣誉称号;裕川机械与鼎梁消防获批铸造行业排头兵荣誉称号,10家铸造企业进入铸造行业准入培育名单。2020年9月份,区政府与中国非金属矿业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积极筹建__区膨润土行业协会,致力于我区膨润土行业的改造提升。
(三)抓转型升级,为企业注入新动能。强化创新驱动,引导工业企业把科技创新摆在公司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推动“__制造”向“__创造”“__智造”跃升。今年注重加强经信局与企业的融合、共振、互通,搭建政企交流平台,每月从科技型、成长型企业中选派1-2名优秀人才到经信局进行为期2个月的挂职学习锻炼,帮助企业包装项目,学习项目申报本领,学完后回到企业服务,提升企业科技创新水平。一是做好创新中心培育。2020年2月,我区被工信部授予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装备制造·智能农机),全省仅3家;2020年5月31日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在雷沃重工揭牌,成为全国首家农机行业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全市首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雷沃重工申报山东省智能农业装备创新中心已验收,获批扶持资金300万元已到位,2020年争创国家级创新中心;2020年10月24日,山东省经信委、潍坊市经信委相继公布山东省第二十五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020年度潍坊市企业技术中心名单,我区新增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市级技术中心,占四区总量的60%,目前我区已有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2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0家,市级11家;市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6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2家,市级3家,继续领跑四区。在“省长杯”“市长杯”工业设计大赛中再获佳绩,“市长杯”工业设计大赛获得2个一等奖(全市共10个),2个三等奖(全市共15个),“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中,3个作品获得省长杯优秀奖;共达电声智能无线电视辅听器项目进入2020年中国优秀设计奖复评,全省仅35个项目进入。二是加大项目申报力度。今年1-12月份申报完成省技术创新项目44个,完成年度计划的147%;组织富源、谷合、智新等3家企业申报国家、省2020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目前我区共有省级以上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4家,其中国家级2家,列入全市两化融合重点培育企业11家;继续推动企业上云,我区目前有106家企业上云,超额完成区政府工作报告制定的100家的目标。组织金普瑞恩、智瑞重工申报潍坊动力装备产业集群2020年度示范项目,获批资金171万元。新方集团年产50万吨高效煤粉制备中心示范项目,是我市唯一一处经批复建设的煤粉制备中心项目。目前已竣工验收,投产运营,争取到市级奖补资金500万元。三是强化人才培育。积极组织企业参加2020年泰山产业领军人才、鸢都产业领军人才申报工作,雷沃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罗锡文荣获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称号,获批省市区项目扶持资金500万元,四区唯一。陈志、松冈秀树两人荣获鸢都产业领军人才称号,四区最多。
(四)抓集群发展,拉长主导产业链条。一是加大产业招商力度。围绕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两大产业,以雷沃重工、共达电声为龙头,依托智能装备产业园、军民融合产业园、地理信息产业园等特色园区,抓上下游产业链打造,用足用活产业政策,引进一批占地少、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大项目、好项目,不断膨胀我区工业经济总量。今年投资3亿元的美林节水型卫生陶瓷项目,已到位资金740万美元;投资6亿元的豪迈(潍坊)研发基地,实际到位资金1.1亿元;投资1.1亿元的山东省数字化绿色铸造平台与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到位资金5000万元;正在洽谈引进华制迷你型智能化工厂平台,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智能化水平;积极对接激光切割机器人、骑客工业设计小镇、上海索菲玛公司、瑞森抽油机等多个项目,争取项目早签约、早落地。二是实施“三换一融”工程(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一方面让园区“长高”,向空中要地,提高亩均产值,拓展建设用地空间,提升企业发展空间,实现“空间换地”目标。全区已有中粮肉食、恒安纸业、中茂散热器、谷合传动、正达实业、共达电声、华凯比克希等10余家企业开始实施“机器换人”的智能化改造;另一方面实施“零增地”技改,向技术要空间,充分利用原有厂房引进先进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实现量、质的扩张和提升,今年审批雷沃年产3000台260马力动力换挡轮式拖拉机、年产3000台13公斤大型谷物联合收割机等技改项目28个,技改投资6.5亿元。2020年12月5日,全省规划与技改工作座谈会在我区召开,为全区新旧动能转换助力添翼。
(五)抓责任落实,确保安全形势稳定。一是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加强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组织经信系统企业开展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培训会,聘请安全生产专家对经信系统企业进行安全生产隐患大检查,共排查隐患129处,确保不发生安全生产事故。二是强化成品油市场日常监管。采取定期、不定期巡查工作方式,对辖区内加油站进行全覆盖、无死角检查80余次,督促成品油经营企业落实安全规范、应急预案响应责任,持续不断加大对非法加油站点检查力度,维护好成品油市场秩序。三是扎实推进全区煤炭经营网点全封闭改造工作和长输油气管道保护工作。2020年7月,全市散煤清洁化治理工作会议在__区召开,潍坊市散煤办组织全市17个县市区到__区对煤炭网点全封闭式改造工作进行了观摩学习。__区联营货场作为潍坊市煤厂封闭改造样板,东营市各县市区考察、学习区煤炭网点全封闭式改造工作。结合__区实际,进一步完善了《__区油气管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为我区应对突发事件,减少人民群众损失,奠定了基础。依法审批4个油气管道第三方施工,已完成3项市政公路、穿越油气管道工程。所有第三方施工工程,均现场进行监护,确保安全。依法纠正2个违反油气管道安全保护距离规定的村民种植树木和蔬菜大棚建设违法案例,依法界定一拟建仓库与管道安全距离工程,有效的促进了油气管道安全运行。
(六)抓组织建设,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经信局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摆在突出的位置,以最大力度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促进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整体提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发挥好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和凝心聚力作用。一是针对区委第三巡查组反馈的14个问题,局党委高度重视,专门召开党委会议研究部署整改工作,做到立整立改,切实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二是开展党员党性体检,经信局党委组织学习新修订的《准则》和《条例》10余次,通过开展党员自查、开展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以及群众监督,确保经信局全体党员干部保持党性纯洁、党性健康;三是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落实方面,经信局党委始终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不断强化担当精神,全力把好舆论方向,巩固和壮大社会主流思想文化,坚定不移成为经信系统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者、推动者和执行者。
1、深化“互联网+政务”建设,提升政府服务效率和水平。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行动计划工作。印发《xx区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工作方案》,深入推进我区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工作,大力提升政务服务网上供给能力,共享共用大数据、协同联动大系统。从全局上和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困扰我区政务信息化建设的诸多问题。二是推进广东省政务服务网的建设和应用,完善政务网的各项申办事项梳理。我区政务服务系统集约化改造提升工作按省的统一标准和要求,对区网上办事大厅、一门式一网式、基层公共服务平台等政务服务平台进行升级改造。并接入省集约化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了在省集约化政务服务平台提供区政务服务公共入口、公共通道和公共支撑,提升xx区政务服务能力,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助力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建设。三是升级xx区电子政务云平台。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和用户需求不断提高,我局于4月份将电子政务办公业务系统升级为电子政务云平台,大大提高了我区电子政务的服务质量、服务能力和应用安全,为全区干部职工提供更优质、更高效、更便捷、更稳定、更安全的服务。
2、政府网站信息化工作。一是扎实做好网站升级改造成工作。随着电子政务深入推进,为进一步提升全区政府网站信息安全的工作水平,我局对区政府门户网站群集约化进行升级改造。升级后将进一步促进我区政务网站信息资源的整合,并以全新的框架、全新的形式、更高的安全性、更完善的功能呈现,促进全区政务网站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深化电子政务应用,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二是积极做好网站维护、网站考评工作。通过开展政府网站考评工作,提升全区政府网站建设管理水平,将政府网站打造成更加全面的信息公开平台、更加权威的政策发布解读和舆论引导平台、更加及时的回应关切和便民服务平台。
3、信息化业务培训工作。一是电子政务云平台业务培训工作。共举办了6期,培训平台操作员300多人,有效保证了新旧系统间设换的无缝对接。二是xx区政务服务事项培训班。于8月9日、29日、30日先后举办服务事项实施清单梳理培训班,参加人数共230多人次。三是网站集约化业务培训班。于10月25日举办1期培训班,参加人数100多人次。
4、积极开展网络安全及机房管理工作。一是电视电话会议工作。2020年,负责国家、省、市、区等各类电视电话会议及视频会议技术支撑工作100多场次。二是加强机房各类服务器的管理工作。我局对机房内一批性能老化的服务器及核心交换机进行更换,对数据进行迁移,有效保证我区各业务系统更高效、更安全的运作。三是加强网络安全管理维护。发挥防火墙硬件设备防御网络病毒、网络恶意攻击的功能,对机房网络进行梳理整合,安排专人负责值班,防止突发事件影响网络正常运行。四是“核高基”试点工作。为实现办公设备国产化,我局作为xx区的第一批“核高基”试点,更换36套“核高基”电脑、打印机等设备,实现我局办公设备100%国产化。五是机房电路改造工作。主要对机房内的机房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等进行升级改造,升级改造后,机房在功能上将更加趋于完备、在使用上将更加安全稳定、在管理上将更加方便智能。
5、企业情况综合数据采集工作情况。2020年数据采集工作圆满完成。根据省市经信工作安排,我区于8月9日完成了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的各190家企业情况综合数据的采集工作;于11月23日前完成了第三季度的190家采集任务,全年三个季度的采集工作全部省审通过。第四季度的工作将于2020年1月继续跟进。
坚持党建与业务工作同步推进,严格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将党风廉政工作与业务工作有机融合,推进建章立制,着力构建长效机制。经信局党支部对已有制度进行全面的排查,重新修订完善了党建工作制度,编印成册,形成长效机制。依托“主题党日”、“三会一课”、贯彻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建立健全“五化”建设,并按要求落实阵地建设的规范化,有效的把党员活动室资源共享。按照xx区直机关工委要求每月认真落实研究和讨论“主题党日”活动,以讲党课、开展讨论、参观红色基地、座谈、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并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纳入学习重点,及时把组织生活上传智慧党建工作平台,同时充分利用智慧党建工作平台和红星云进行学习,让理论和知识学的更加深入更加扎实。认真组织开展半年度组织生活会,对照上半年存在的问题,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查找原因,明确整改措施,大力提升党员自觉性。2020年3月组织党员干部赴雷锋纪念馆进行了实地教育,通过参观学习让党员干部亲身体验和感受,增强党员干部的党性觉悟,确保党员队伍坚强有力。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2020年1-10月完成规模工业完成增加值211.00亿元,同比增长7.8%,累计增幅较上月略有回升。预计全年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281亿元,同比增长8.5%。主要运行特点为:一是xx高新区受中兴事件等因素影响,工业运行的下行压力较大。二是区属规模工业企业生产回升向好,但规模小,拉动作用不强。
(二)大力培育科技创新。借助湖南省、市推进大科城建设的契机,大力发展科创经济,将是xx区今后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组织创新创业挑战赛,扩大科创工作影响力。高规格举办了第三届“麓山杯”创新创业挑战赛。从获奖团队中选拔20余支队伍分别参加“创客中国”、“科技创新创业”、“中国创翼”xx市复赛。xx晚报头版、红网、掌上xx、新湖南等20余家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区校合作初见成效,重大项目落户我区。由xx高新区与中南大学合作建设的中南大学科技园(研发)总部于2020年5月24日正式开园并举行项目集中签约仪式,19家高新技术企业首批正式入驻,已累计入驻企业近60家。目前中国五矿新材料基地等项目与签订框架合作协议,力争尽快促成项目落地。成立xx区创业创新联合会,发挥双创平台优势,提升服务科创经济能力。
(三)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筹建科创政务服务平台。提质改造大科城科创大厦,构建科创政务中心、大科城展示中心、活动服务中心、科技金融服务中心、知识产权服务中心、人才服务中心、为高校师生、创业者、企业提供政务、金融、知识产权、文化、活动、生活一条龙,保姆式服务。打造科创孵化基地。xx·中建产业园一期已启动建设,打造为以科技创新产业为主的国家级创智活力园区。动员企业实施清洁生产。联合格朗环保咨询公司对莲花沥青混凝土、赛恩斯环保等企业开展了清洁生产宣传工作,与莲花沥青混凝土公司、赛恩斯环保签订了清洁生产审核服务协议,已完成初审工作,提交了审核报告,促进企业绿色高效发展。
(四)推进工业信息化深度融合。根据《关于推进xx万家企业上云的通知》(长经信发[2020]13号)文件精神,积极行动,协助xx区政府出台了《xx市xx区2020年推动企业上云实施方案》,制定了xx区企业上云任务分解表,同时,广泛进行宣传发动和组织培训工作,在规定时间内圆满完成3700家的企业上云工作任务。
(五)千人帮千企工作。领导率先垂范,部门积极作为,街镇主动担当,企业积极参与,通过带着感情帮、落实政策帮、解决问题帮、突出特色帮、提升效率帮、完善机制帮,为企业解决了“融资难”、“用工难”等具体问题,确保精准服务企业取得实效,获得了企业的一致好评。截至2020年12月15日,xx区共走访企业355家,收集问题572个,解决302个,解决率52.8%。其中xx高新区走访企业75家、收集问题108个、解决54个,解决率50%;市帮扶企业32家,收集问题105个,解决59个,解决率56.2%。兑现政策资金6919万元,促成意向融资近1.7亿元。举办专项服务活动8场,其中xx区人社局在湖南大学、湖南商学院、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举办3场人才招聘会;区金融办举办银企对接、融资路演、金融沙龙3场专项活动;xx区科技局举办1场政策宣讲会;xx区经信局举办1场专题讲座。在新华网、央广网、新湖南、xx晚报、xx新闻网等媒体发布专题报道171篇。
20xx年上半年以来,我局认真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全力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全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正常,主要经济指标均处于中高速增长合理区间。1—5月份,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72。69亿元,同比增长9。7%,增幅同比上升4个百分点;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40。52亿元,同比增长8%,增幅同比上升2。5个百分点;完成工业性投资15。7亿元(其中技术改造投资10。9亿元,同比增长0。6%),增速23。7%。
归纳今年上半年工业经济的发展情况,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抓产业平台建设。坚持把平台建设放在工业发展的重要位置,通过新建平台和工业企业搬迁改造共同推进,全面优化产业布局。
一是序推进工业企业搬迁改造。根据市委、市政府《推进市区工业企业搬迁改造的实施方案》要求(瓯海被列入市区工业企业搬迁改造的区域范围涉及景山、新桥、娄桥、郭溪、梧田、三、南白象等7个街道50个行政村和瓯海经济开发区3个工业园区,涉及工业区块17个,供地工业企业1002家,用地面积约4400余亩,建筑面积487万平方米),并结合《温州市工业企业搬迁改造三年行动计划》的初稿,我区先行制定了《瓯海区工业企业搬迁改造三年行动计划(20xx2018年)》,通过结合城中村改造、线性工程建设、重点污染行业整治、低小散整治、淘汰落后产能和亮点区块建设等工作,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有序、有力推进工业企业搬迁改造。计划到20xx年底,完成搬迁工业企业500家以上,腾空土地面积350亩以上,腾空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以上。计划到2018年底,完成搬迁改造工业企业1800家,收储土地和整体“退二进三”700亩以上,启动13个工业区块和6个街道片区搬迁改造,其中5个工业区块完成搬迁,3个工业区块完成改造建设。
二是全力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特色小镇作为补齐我区传统块状经济发展短板,推进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平台。现有在建的省级特色小镇2个,其中时尚智造小镇于2015年6月被列入第一批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截至5月底,已完成投资20。3亿元,各项建设工作进展有序。
三是配合做好大学科技园平台建设。大学科技园是创新的重要源头,是培育新兴产业的重要平台。在配合开发区管委会、科技局等部门共同打造好大学科技园外,重点服务好孵化器企业,积极解决其进一步发展的空间载体问题,将其列入特色小镇的产业准入名单。此外,充分借力在瓯高校资源,完成有形和无形平台的有效对接,实现共赢发展。
(二)抓产业结构优化。坚持把调结构放在工业发展的关键位置,通过做大做强优质企业,“腾笼”与“换鸟”并举,大力推进“低小散”产业结构向高度合理化方向升级。
一是强化龙头企业培育。深入实施领军企业、高成长型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瓯海区领军工业企业和高成长型工业企业培育实施方案》,确定了区级领军工业企业30家和高成长型工业企业78家,通过落实资源要素保障、拓宽融资渠道、强化人才支撑等多项培育扶持政策,充分发挥其在工业强区建设中的引领和标杆示范作用,使之成为瓯海经济稳增长的基本力量。力争年内新增销售产值超百亿1家、超5亿元企业1家、超亿元企业8家;培育省级“三名”试点企业达到2家、市级4家。建议市政府尽快出台工业企业搬迁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区里将对照市里文件作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
二是加快“低小散”问题企业淘汰。针对我区“低小散”企业量大面广的现状,不仅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也已成为制约瓯海经济协调健康发展的主要短板。对此,我区重点部署开展了“低小散”问题企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依法查处取缔全区范围内无证照、无安全、无环保的“低小散”问题企业(作坊),特别是在民房、违法建筑内生产的企业、家庭作坊及个体工商户。同时,结合“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和城中村改造等工作,把低小散企业腾出的空间用于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用地集约节约、符合节能环保要求的高科技企业和总部经济、科技研发、工业设计、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生产性服务业,彻底破解瓯海“低小散”产业困局。今年计划淘汰重污染企业24家,原址规范提升44家,关闭“低小散”问题企业4000家,明年计划再关闭4000家。截至目前,已取缔关闭重污染企业11家、“低小散”企业692家。
三是抓好“小升规”培育。今年市里下达“小升规”任务数为30家,任务又居“四个区”首列,今年我们将工作重点转移到抓小升规的质量上。
(三)抓智能品牌打造。坚持把企业技术创新、自主创新放在核心位置。通过政策引导,鼓励走智能制造之路,打造区域时尚品牌,不断提升区域品牌竞争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是鼓励企业技术改造。通过实施《机器换人三年行动计划》,采取低端换高端、机械换数码、人工换智能等手段,大规模推进“机器换人”,特别是加大传统行业的设备改良、产品开发力度,有效实现从制造向“智造”转变,促进时尚元素的有机结合,确保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3%,新增省级新产品计划项目10个。
二是加快传统产业品牌运作。加大我区传统轻工产品的个性化定制和柔性生产,加快推进轻工行业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再造。强化品牌运作、时尚设计、展示展览,促进流行时尚元素与传统行业融合,加快调结构、转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我们正着手进行区域眼镜品牌的打造,研究草拟《关于加快瓯海眼镜行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力争将瓯海打造成全球知名的高端眼镜研发制造基地。
三是加大“两化”深度融合力度。重视信息经济发展,以现有产业为基础,充分利用“两化”深度融合、“互联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再造,强化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将电商发展和产业链配套发展有机结合,集线上线下各类模式于一体,提高产业产品竞争力和企业生命力。力争新增2家市级以上信息化示范试点企业和3个区级信息化示范项目,争取培育1名以上市级优秀企业首席信息官,确保新增小微园全部实现“千兆光纤到园”及4g和wifi网络全覆盖,并建成公益性场所免费wifi网络服务点80个。截至5月份,我区已完成基站改造66个,新建64个,完成全年任务数的47%。排摸梳理区内信息化重点平台3个,重点企业12家。wifi项目建设与瓯海电信分局、瓯海移动分公司实地对接考察,已完成初步方案和资金概算。
(四)抓助企强工服务。坚持把助企服务放在工业发展的基础位置,通过跟踪服务、精准施策,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提振发展信心。
一是扎实开展“五帮五助”行动。通过建立区四套领导班子挂钩联系、科级干部驻企服务领军和高成长型企业的“一对一”联系服务制度,强化分类指导、重点帮扶,着力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目前,已帮助解决远华企业的供地问题以及万超电器的“挖潜节地”项目等。积极鼓励和指导企业开展“机器换人”技术改造,截至目前,瓯海已实施“机器换人”技术改造项目164项,其中投资额超500万的项目占半数以上,切实帮助企业减员增效,增强发展动力。全力兑现工业企业各项优惠扶持政策,2015年共兑换“小升规”“工业技改”“零地”等补助资金3813。66万元。
二是提升服务能力。认真落实降成本减负担政策,组织开展以减轻企业负担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服务工作,及时清理涉企乱收费等问题。重点抓好瓯海区企业信息平台建设和瓯海企业大学堂企业创新成长在线培训平台的搭建等工作,进一步加大高级人才的培训力度,为我区实现转型升级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三是强化运行监测。以工业稳增长为目标,定期召开工业经济联席会议,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预测预警,政策引导和项目服务,及时掌握重点企业生产运营情况,关注苗头性、趋势性问题,切实提高管理精细化水平。
1。工业性投资后劲不足。一是受市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布局影响,我区近3000余亩工业用地调整为非工业用地,近2000亩工业用地在市区工业企业搬迁范围内为限制发展区,近千亩工业用地受区域重点工程建设影响需拆迁,致使我区工业用地空间有限。二是工业性投资总量不足,工业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而工业性投资指标任务又在逐年增加。三是今年工业性投资统计总投资5千万以上项目首次实行国家联网直报,审核比往年更加严格。
2。信息经济较为滞后。一是电子信息产业基础较为薄弱。2015年度,全区制造业中信息经济核心产业实现产值49。08亿,在工业总产值中的占比约10%;同时全区服务业中信息经济核心产业总量不足亿元,占比仅2%左右。二是缺乏产业集聚发展平台。目前,全区没有一个建成或在建的电子信息产业园区,龙头企业引入困难,产业发展受限。三是信息经济缺乏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支撑。同样全区没有一家规上的软件及系统集成类服务企业,全区信息化支撑能力极弱。
3。“两链”风险仍在持续发酵。企业诚信体系仍未恢复,银企对接成效有待提高,广大中小企业融资难和融资成本增加短期内难以改变。国内外市场疲软状况仍将持续,企业盈利空间日益减少,经营和发展步履维艰。2015年共使用应急转贷资金215笔,帮扶企业达32家,涉及资金34。57亿元。今年1—5月份,共帮扶企业32家,使用应急转贷资金64笔,共7。71亿元,“两链”风险仍较为严峻。
紧紧围绕“补短板、树标杆、促发展”与“两学一做”相结合,与经信各项目标任务相结合,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强目标促发展,确保实现“半年红”和“全年红”。一方面及时细化任务目标。制定出台《20xx年度瓯海区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任务目标和考核办法》,细化各镇街、开发区目标,落实责任,挖掘潜力,找准支撑点、着力点和发展方向,全力克服各种不利因素,确保各项目标任务按进度完成,实现“半年红”及“全年红”。另一方面,加强部门联动信息共享。进一步加强部门联动,统筹各项考核指标工作,统计、国税、地税、供电等涉及企业经营数据的部门,进一步强化精细化管理,分行业进行“电产比”、“电税比”、“地产比”等综合经济效益排序应用,要及时做好基础数据的分析,切实推进全区亩产效益挖潜提升,引导和倒逼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二是优环境强服务,提振企业发展信心。一方面强化服务意识,继续扎实开展“五帮五助”活动。贯彻落实扶持企业健康发展的新政策,帮助企业争取省、市级转型升级扶持资金,争取鼓励小微企业上规模和“零地”补助优惠措施,使政策效应最大化。对涉及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项目建设中的难题,及时做好沟通和协调,必要时实行“一事一议”,提振企业主发展信心。另一方面,强化应急风险处置,稳定发展秩序。针对风险企业增多,加强处置办成员单位的联动,确保企业渡过困难期,切实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同时严厉打击恶意骗取银行贷款、恶意逃避债务、恶意欠薪及其它暴力讨债等违法违规行为,共同维护我区社会和经济秩序的稳定。
三是重引导抓创新,增强工业发展后劲。一方面加大企业创新项目支持力度,切实做好企业技改项目的指导服务和监管,组织实施一批重点技改项目,引导企业进行“机器换人”现代技术改造,通过实施低端换高端、机械换数码、人工换智能等手段,切实提高装备水平、核心竞争力和扩大工业有效投资。全年全区计划组织100家企业开展“机器换人”工作,全区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性投资比重达70%以上。另一方面进一步重视信息经济发展,补短板、促发展,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实现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占比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附加值双提升。与此同时,加强我区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开展重点领域的网络和信息安全检查、政府信息系统互联网接入口管理,组织开展信息安全业务培训和信息安全演练等工作,为g20峰会保驾护航。
2020年市下达到我区招商引资目标任务47亿元(含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园),累计至12月我区已引进项目18个,计划总投资51.57亿元(其中,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园引进1个项目,计划投资0.8亿元),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09.72%。18个项目中,超10亿元项目2个(云浮市金濠花苑综合体建设项目、云浮荔园新天地花园商业综合体),超1亿元项目6个。此外,还有一批项目已签约或正在洽谈中,例如广东珠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综合投资项目、中南高科产业集团综合投资项目、云浮市“新城·吾悦广场”项目、三一云浮绿色建筑产业园、云浮市新芸定制家居有限公司总部基地、云浮市中农批农产品物流园项目等。
2020年市下达到我区承接珠三角梯度转移项目目标任务8个,累计至12月我区承接珠三角梯度转移项目8个。
(一)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有待加快。一是目前我区工业经济结构相对单一,主要以石材、服装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有待加快;二是我区石材经营模式单一,基本为“前店后厂”式,产销合一的市场运作;三是石材产业投入产出率偏低。石材企业的数量、投资规模、产值都逐年增加,但石材行业占用土地、劳动力资源较多,创税能力不强,投入产出率还处于较低水平。
(二)规模以上企业退库较多,新增培育规模以上企业同比减少。一是由于市场竞争加大,经营不善等原因,导致部分企业规模缩少或停产倒闭。二是由于近几年因环保整治,石材产业受到环境等行业规范的压力出现停产、搬迁等现象,造成部分规上工业企业退库。
(三)外贸进出口形势不容乐观。一是缺乏新的外贸增长点。二是产业结构单一,对外界风险的抵御能力薄弱。我区出口企业以加工出口为主,部分企业出口订单量小,持续性不强,对传统出口市场仍较为依赖,后劲不足,导致进出口业务发展不平衡。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gongzuozongjie/622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