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工作总结

贵州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心得大全(18篇)

贵州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心得大全(18篇)



心得体会是对过去一段时间内的经历进行反思和总结的一种方式。在这里,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写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贵州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心得体会字

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凝练出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作为初来乡镇工作不久的年轻人,应自觉发扬脱贫攻坚精神,弯下身、埋下头、静下心,苦干实干,奋力拼搏,为乡村振兴事业献策出力。

看齐英模,坚守为民初心。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取得全面胜利的背后是数百万扶贫干部舍小家为大家,走遍千山万水,克服千难万险,长年累月奉献,1800多名英模更是为脱贫攻坚献出了自己最宝贵的生命。“最美乡村教师”张桂梅,“太行山上新愚公”李保国,“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黄文秀……一个个英模的感人故事荡气回肠,他们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他们是我们这些服务基层年轻人的学习榜样,他们是我们奋进前行的目标方向。我们应坚定为民初心,脚踏泥土大地,自觉接过乡村振兴的“接力棒”,主动答好乡村振兴的新时代考卷,用满腔热情、高超水平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努力在服务群众中践行初心使命。

勤学本领,解锁精准密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精准扶贫的论述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制胜法宝,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问题,正确的方法论,漂亮的组合拳,让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赢得干脆彻底。作为初入职场的年轻人,深感受益匪浅,同时却也倍感本领恐慌。对此,我们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懂、弄通其中的精神要义、思想内涵,坚持带着问题学、联系实际学,努力用新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我们要认真学习基层工作各项业务知识,苦练业务技能,更好地开展工作、服务人民。我们还要经常走进乡村,向基层村居干部和广大群众求教取经、汲取智慧,不断改进基层工作方法,努力在基层一线锤炼能力、增长才干。

实干担当,奋进美好生活。千年梦想,百年奋战,八年攻坚,今朝梦圆,脱贫攻坚漫漫征程创造的人类奇迹靠的依然是艰苦奋斗。要想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也必须依靠艰苦奋斗。恍惚间,我到村工作已经半年有余,新的一年,基层组织建设、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等一系列振兴任务已经在手,振兴道路就在脚下,仿若胜利就在前方。站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新起点上,我们年轻人尤其要做好长期吃苦奋斗的准备,担当在心,责任在肩,不避难不畏难,敢于迎难攻坚,努力用实干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用奋斗为人生赋能添彩,正所谓: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

贵州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心得感悟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我国脱贫攻坚战中涌现出一大批为群众办实事的人民公仆。广大干部当领悟他们传递的脱贫攻坚精神密码,弘扬脱贫攻坚精神,苦干实干,以“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指导行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35年,永葆初心,彰显人民至上。李保国35年坚守太行山,被称为“新愚公”。因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心怀人民,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所以才能够一个人坚持35年之久。除此之外,“厚着脸皮”带领马鞍山村从穷山沟变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的刘叶阳、被村民亲切称为“玉米书记”的靳康鹏、被乡亲们称为“老闺女”的沈淼等,他们把人民群众当作家人,把工作当作理想,为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广大干部当弘扬他们身上永葆初心的优秀品质,用好手中“为民剑”,斩出群众“幸福路”,以水滴石穿的干劲,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

1800多名同志,勇于担当,以生命赴使命。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令人难忘的数字不仅有“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还有“1800多名同志将生命定格在了脱贫攻坚征程上”。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1800”不仅仅是一组数字,他对于我们广大干部来说,是一种精神食粮,更是我们的人生追求。“行百里者半九十。”当下“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广大干部需戒骄戒躁,勇于担当,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将“1800”精神融入骨子里,践于实际行动中。继续发力,以生命赴使命,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尽自己更大的努力。

走遍440个行政村,苦干实干,体现坚持不懈。河北赤城县扶贫办冯强3年时间走遍全县440个行政村,年轻干部刘叶阳辞别家人赴村担任“第一书记”一干就是4年,扎根脱贫一线、鞠躬尽瘁的黄诗燕,回乡奉献、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的黄文秀,驻村9年造福一方的刘双燕……他们向我们展现了“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革命精神,用汗水谱写了一个个载入史册的数字。广大干部需坚持不懈、苦干实干,始终“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防得住“糖衣炮弹”,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领悟并牢记“35”“1800”“440”脱贫攻坚精神密码,汲取精神力量,继续奋斗,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钉钉子”精神书写为民服务的忠诚和担当。

贵州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心得感悟

自2012年10月11日正式挂牌开业,8年多来,贵州银行围绕“大扶贫”战略,在产业、交通、教育、医疗等重点领域持续发力。截至2020年12月末,贵州银行对66个贫困县的融资余额超950亿元;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256.85亿元;扶贫捐赠8450.63万元。

以产业扶贫纾民困。

贵州银行创新金融联姻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截至2020年12月末,累计投放产业扶贫贷款168亿元,其中支持生态家禽、食用菌、茶叶、刺梨等贵州12大山地特色产业项目125个、贷款104亿元,受益贫困人口近10万人,每年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以交通扶贫惠民生。

贵州银行积极支持贫困地区农村通村、通组公路建设,打通了农村生产生活“最后一公里”,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产业路、致富路。截至2020年12月末,累计发放贷款176亿元,支持全省近4万个村组、7.87万公里通村通组道路建设,项目沿线受益群众达1166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83万人。

以消费扶贫增民收。

贵州银行创新打造“黔山翠宝”扶贫电商平台,累计销售丹寨县农副产品达1300万元;全行累计认购林下土鸡金额超400万元,采购丹寨县农特产品金额超870万元。

贵州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心得体会字

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肯定脱贫成果,表彰脱贫楷模。在决胜全面小康之年,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彪炳史册的伟大胜利。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一人间奇迹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共同创造的辉煌。我们要充分学习、领悟和发扬脱贫攻坚精神,谱写中华民族繁荣富强的新篇章。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学习脱贫攻坚奉献精神,脱贫楷模需要我们铭记。扎根太行山的“新愚公”李保国,将三十五载岁月默默奉献给教育扶贫;凿开草王坝“生命渠”的黄大发,将三十多年光阴无私奉献给引水开渠;放弃优渥条件返回家乡的黄文秀,将青春与生命奉献给家乡建设……他们是脱贫攻坚的楷模,更是这个时代的楷模,他们身上闪耀出熠熠生辉的光芒,他们的精神、他们的付出、他们的无私奉献需要被世人铭记!脱贫攻坚的胜利,正是有这样一批时代楷模扮演好了“领头羊”的角色,才能收获完美的成绩。个人虽然只是国家的十四亿分之一,但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小小的石子堆积起来,就是一座大山。我们需要铭记楷模的精神,争做时代先锋。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学习脱贫攻坚克难精神,巩固成果需要我们奋斗。脱贫攻坚的道路,从来不乏磨难与荆棘。“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前人辛苦付出换来的全面脱贫伟大成就,需要我们用奋斗去巩固、去筑牢。贫困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社会的顽疾,人们从来没有停止过与贫困的抗争,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巩固成果需要我们切实做好各项工作,需要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对接,需要我们不断攻坚克难,努力奋斗。上承党的各项政策,紧跟步伐,下接人民的各种困难,全力解决。如今,防止返贫的集结号已经吹响,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去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为巩固成果贡献我们的力量。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学习脱贫攻坚开拓精神,时代篇章需要我们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开启,全面脱贫不是终点,只是新篇章的起点,我们的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我们更需顺势而上,开拓探索,开辟新时代新征程。要实现宏伟目标,就要不断创新,因为创新是改革的动力,是发展的动力,也是新时代前进的动力。站在新的起点,要贯彻新的理论,掌控新的局势,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因地制宜的转变工作思路,以更加有力的措施不断开拓进取,凝神聚力,汇聚更加磅礴的力量促进乡村振兴,谱写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华彩乐章。

回首来时路,郁郁满芳华,脱贫攻坚的伟大精神需要我们回首、学习;迈步新征程,砥砺再出发,共同富裕的崭新篇章需要我们前进、谱写。

贵州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心得感悟

自10月11日正式挂牌开业,8年多来,贵州银行围绕“大扶贫”战略,在产业、交通、教育、医疗等重点领域持续发力。截至12月末,贵州银行对66个贫困县的融资余额超950亿元;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256.85亿元;扶贫捐赠8450.63万元。

以产业扶贫纾民困。

贵州银行创新金融联姻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截至月末,累计投放产业扶贫贷款168亿元,其中支持生态家禽、食用菌、茶叶、刺梨等贵州12大山地特色产业项目125个、贷款104亿元,受益贫困人口近10万人,每年人均增收元以上。

以交通扶贫惠民生。

贵州银行积极支持贫困地区农村通村、通组公路建设,打通了农村生产生活“最后一公里”,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产业路、致富路。截至年12月末,累计发放贷款176亿元,支持全省近4万个村组、7.87万公里通村通组道路建设,项目沿线受益群众达1166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83万人。

以消费扶贫增民收。

贵州银行创新打造“黔山翠宝”扶贫电商平台,累计销售丹寨县农副产品达1300万元;全行累计认购林下土鸡金额超400万元,采购丹寨县农特产品金额超870万元。

贵州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心得体会和感言

在4月23日举行的贵州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贵州省人民医院党群三支部荣获先进集体表彰,省医发展与规划处副处长李敏荣获先进个人表彰。

2012年党中央拉开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序幕以来,省医党群三支部先后有4人多批次长期驻点战斗在脱贫攻坚一线,为受援地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突出贡献,以荣获全国表彰1人次、荣获全省表彰2人次的优异成绩向省委省政府递交了扶贫答卷。

贵州省人民医院党群三支部荣获先进集体表彰。

贵州省人民医院以健康扶贫为己任,先后帮助威宁县人民医院创建“二甲医院”,帮扶龙里县人民医院提升综合管理水平,为迤那镇、大营镇、板底乡卫生院协调省医捐赠资金设备物资等,有效推进健康扶贫。自2012年3月开始,省医党建扶贫、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及省委督战队等,在威宁、紫云、兴义、龙里开展脱贫攻坚,积极协调组织招收贫困学生近300名就读省医护校(现贵州省护理职院),为高质量打赢“四场硬仗”做出了贡献。

贵州省人民医院发展与规划处副处长李敏荣获先进个人表彰。

贵州省人民医院发展与规划处副处长。

李敏毫不退缩,扎根威宁,经过近1年督战工作,全面实现6个乡镇“三镇两乡一街道”88个村521个村民组督战全覆盖,有效解决威宁多村通组路建设完工,同时带领队员完成督战队资料档案收集整理、问题台账归档等工作,建好省直部门“双台账”,有力保障督战队的高效运转。

同时,李敏充分发挥省医的资源优势,协调省、市、县残联和省慈善总会等有关部门共同开展救治救助,共送医送助20余人,为百姓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贵州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心得体会年

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脱贫攻坚精神作为时代的产物,对于指引方向、指导实践,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具有重大意义。

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不是一时的事,而是长期的事。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看到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取得成就的同时,也要看到仍然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一系列工作,需要我们一以贯之地去推进、去完成。因此,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不是某个时期的事,而是需要保持劲头、长期坚持的事。必须不歇脚、不松劲,要坚持践行“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

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不是只贯穿于扶贫工作的事,而是需要贯穿于所有工作始末的。一路走来,在最贫的堡垒、最穷的人口面前,是无数扶贫工作者坚守岗位,舍小家为大家,积极谋划、稳抓落实,站在困难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办事情,接下一个又一个“烫山芋”,啃下一个又一个“硬骨头”,闯过一个又一个“娄山关”。而脱贫攻坚精神不仅在扶贫战场上闪闪发光,还在疫情防控工作中、防汛救灾中发挥作用。正因如此,脱贫攻坚精神不仅适用于扶贫战场,也同样适用于各项重点工作之中。无论是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还是解决前进路上的新难题、新风险,都离不开我们对脱贫攻坚精神的始终坚守、大力弘扬。

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的事,而是所有人共同的事。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的背后,不是某个人、某几个人的努力使然,而是各个领域各条战线的工作者们的目标一致、团结一心、共同坚守使然。倘若没有数百万扶贫干部倾力奉献、苦干实干,没有社会各方力量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真扶贫、扶真贫、脱真贫,就没有脱贫攻坚举世瞩目的成就。任何时候,都要深信团结就是力量,践行众人拾柴火焰高,都要凝聚力量、握指成拳、形成合力。每一个人的坚持、努力、不放弃,大家的齐心协力、风雨同舟,定能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翻越一个又一个高山、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只有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将其当作长期的事来坚持、当作重要的事来践行、当作共同的事来传承,才能在遇到困难时仍然团结一心、遇到风险时依然英勇奋斗,才能把迎难不畏难、克难勇担当书写在中华大地,才能让脱贫攻坚精神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贵州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心得体会和感言

4月23日,贵州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贵阳隆重举行。大会授予贵阳市委办公厅等1000个集体“贵州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授予刘明兰等1500名同志“贵州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大会在贵阳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积极学习先进,向榜样看齐,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贵阳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坚定信心,持续开展结对帮扶。

“云岩区农业农村局荣获‘贵州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既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激励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贡献力量。”云岩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刘勇说。

刘勇表示,云岩区将切实落实“四个不摘”工作部署,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以城乡要素双向流动、融合发展为重点,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帮助结对帮扶地农村增强持续发展能力,在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迈进。一方面,认真研究帮扶地发展条件,依托帮扶地产业发展优势,联合区级平台公司共同寻找激活内生发展动力的特色高效产业项目,进一步提高帮扶地自我发展能力,推动帮扶地实现产业振兴。另一方面,深入推进生产加工销售稳定衔接,着力在帮扶地区、消费市场、加工中心之间构建桥梁,建立城市和农村、线上和线下、产品与商品、企业与市场之间的深入联系,逐步形成特色农副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信息网络。同时,探索建立乡村振兴示范点,明确乡村振兴路径,以发展迫切度最高、振兴难度最大、利益覆盖最广的结对帮扶地为试点,探索建立以经济发展为抓手,部门、社会力量为依托,“合作共建式”的帮扶模式,实现双方共赢。

贵阳高新区科创局被授予“贵州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该局局长陆秀峰说:“这是对贵阳高新区科创局工作的认可,更是对贵阳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整体工作的认可。”

对纳雍县的结对帮扶工作启动以来,贵阳高新区科创局认真贯彻落实脱贫攻坚工作部署,主动融入脱贫攻坚工作大局,强化党建引领,发动园区240余个企事业单位的1800余名干部职工,认购纳雍县“玛瑙红”樱桃2万余斤。同时,以科技项目为抓手,引导园区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及成果转化运用,辐射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共安排扶持资金420万元、立项扶持项目4个,为全省食用菌、蓝莓等特色农产品种植和土地石漠化治理、特色民族旅游产品开发等提供了科技支撑。

陆秀峰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的奋斗起点。我们将立足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继续通过政企联动、产业扶贫、以购代捐等方式,为推动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合力。”

贵阳综保区纪检监察工委工作人员王月忠作为一名派驻开阳县土香村的驻村帮扶干部,对三年的驻村工作感触深刻。“贵阳综保区多次到土香村开展走访调研,精准开展乡村振兴产业扶持,进一步发展土香村特色农产业、建强土香村村集体经济,作为亲身参与这项伟大历史进程的普通党员,我感到非常激动和自豪。”王月忠说,下一步,贵阳综保区将结合自身优势,参与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中,继续选派乡村振兴帮扶干部开展帮扶工作,同时,积极推动农特产品加工产业发展,通过重点推进原粮膨化加工和出口茶加工,加快癸水进口农产品加工、富之源粮食加工、黔芝灵等项目建设,打造以粮油制品、饲料用粮及酒类批发、仓储、加工、分装、零售等为一体的贵州粮油进出口集散分拨中心,助力黔货出山。该区将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以更加昂扬的奋发姿态,全力以赴,上下同心,为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作出综保贡献。

发挥优势,做优做强特色农业。

“贵州脱贫攻坚战取得的成就让我倍感自豪,催人奋进、深受鼓舞,坚定了我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决心。”白云区牛场布依族乡石龙村驻村第一书记袁国科说,他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大会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进所驻村的乡村振兴事业发展上来。一方面要把原有的优势特色农产品和知名品牌“长生椒”、“脆脆心”甜柿和“林下生态鸡”做大做强;另一方面积极发挥石龙村乡村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的资源优势,打造红军长征__教育基地,结合国家森林乡村的自然生态环境,促进旅游产业发展。

“我们将整合现有资源,打造红色经济产业链条,结合全域旅游发展战略,以红色培训为主题开展培训活动,实现‘红色文化+培训+旅游’有机联动,打造‘菜单式’培训模式,将红色文化资源、绿色文化资源、民族特色文化资源有机融合,实现培训质量提高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共赢局面,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升村民致富能力,助力乡村振兴。”袁国科说。

“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撕掉了贵州省千百年来绝对贫困的标签,这一历史伟绩让我们倍受鼓舞,信心倍增。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下坝镇279户、738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全镇的道路交通、农村饮水安全、产业基础也得到极大的改善和提升。接下来,我们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任务,确保实现平稳过渡。”乌当区下坝镇党委书记张未说。

张未表示,下坝镇将按照区委“三新”建设的总体要求,围绕打造乡村振兴新标杆的目标,全力做好下坝的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依托现有特色农产品基础优势、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良的区位交通优势,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大力发展以精品水果为主的特色农业,全面带动全镇实现乡村振兴。

整合资源,全面提升民生福祉。

“扶贫战线上的感人事迹,让我很受感动,也倍受鼓舞。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息烽县九庄镇副镇长寇伟说,近年来,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九庄镇通过聚焦重点,优化布局,大力发展培育万亩粮食、万亩中药材、万亩水果、万亩蔬菜、万头生猪养殖、百万羽肉鸡养殖“六个万”产业,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发展现代农业强镇,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寇伟说,目前,九庄镇通过抓实“红色九庄,浪漫天鹅”田园综合体示范项目建设,不断配套完善观景台、停车场、综合服务中心等设施,并对3.2公里主干道进行提质改造,163户农户房屋进行立面美化,整治了68户庭院,修建了3公里观光步道和1000平方米广场,人居环境显著提升。

寇伟表示,九庄镇党委将坚持教育优先、就业为本、病有所医、弱有所扶,惠及民生,持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贵州省脱贫攻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宝贵经验催人奋进,先进个人、先进集体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鼓舞人心。同时,大会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出了目标和要求,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理清了思路、鼓足了干劲。”修文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县扶贫办副主任张远华说。

张远华表示,下一步,修文县将结合实际,以乡村振兴示范创建为抓手,全力整合修文丰富的旅游资源、文化资源、交通区位优势及宜人的生态环境优势,以实施产业带动工程、基础提升工程、社会治理工程、文明引领工程四大工程为重点,努力建成产业强、人才聚、文化兴、百姓富、环境优、生态美、活力显、城乡融的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新修文。

贵州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心得体会观后感

近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会上授予张桂梅等10名同志“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他们的伟大事迹背后凝聚着我国脱贫攻坚战的“制胜秘籍”。我们当从中学好扶贫经验,传好扶贫精神,讲好扶贫故事,在一线大地上书写无悔青春。

铆足“敢为善成”的闯劲,开足马力全速前进。“当代愚公”毛相林带头签下“生死状”,历时7年,用血肉之躯在绝壁上凿出了一条长8公里的“天路”,让下庄村贫穷落后的面貌大大改观。我们也要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去基层一线练就“能文善武”的过硬本领,既要政治理论和业务能力两手抓,做提笔能写、下笔千言的“笔杆子”,更要探访民情和生产发展两不误,做躬身实践、知行合一的“实干家”,用学思践悟将青春写在田野上。

鼓起“踏石留印”的干劲,甩开膀子攻坚克难。“水利能人”刘虎为解决贫困地区群众因水致病、因病致贫的问题,身患重病仍奋战饮水安全工程一线,助力贫困县的47万群众告别苦咸水,喝上“放心水”“安全水”“幸福水”。我们也要涵养“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情怀,在基层工作中少些“花拳绣腿”,多下“绣花功夫”。既要全方位、广覆盖,不遗漏不放弃每个对象,更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精准摸排核实核细贫困户,精准把控致贫返贫风险点,精准实现一户一策促增收。在工作中做到不怠慢、不虚浮、不急躁,真正为贫困群众拔穷根、摘穷帽,让贫困群众生活“节节高”。

用好“开锁解结”的巧劲,精准发力点石成金。“草原绣娘”白晶莹瞄准蒙古族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用针尖刺破贫穷与落后,用丝线串起文化与幸福,带领贫困地区的农牧民妇女走出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我们也要发扬“勇立潮头踏浪行”的精神,既要沿袭好老一辈干部朴实的工作作风和扎实的工作经验,更要创新求变,大胆跳出原有的框架,将新方法、新战略、新模式融入基层工作中来,下好一盘棋,激活一池水,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新成效。

贵州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领导干部心得体会

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肯定脱贫成果,表彰脱贫楷模。在2020决胜全面小康之年,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彪炳史册的伟大胜利。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一人间奇迹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共同创造的辉煌。我们要充分学习、领悟和发扬脱贫攻坚精神,谱写中华民族繁荣富强的新篇章。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学习脱贫攻坚奉献精神,脱贫楷模需要我们铭记。扎根太行山的“新愚公”李保国,将三十五载岁月默默奉献给教育扶贫;凿开草王坝“生命渠”的黄大发,将三十多年光阴无私奉献给引水开渠;放弃优渥条件返回家乡的黄文秀,将青春与生命奉献给家乡建设……他们是脱贫攻坚的楷模,更是这个时代的楷模,他们身上闪耀出熠熠生辉的光芒,他们的精神、他们的付出、他们的无私奉献需要被世人铭记!脱贫攻坚的胜利,正是有这样一批时代楷模扮演好了“领头羊”的角色,才能收获完美的成绩。个人虽然只是国家的十四亿分之一,但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小小的石子堆积起来,就是一座大山。我们需要铭记楷模的精神,争做时代先锋。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学习脱贫攻坚克难精神,巩固成果需要我们奋斗。脱贫攻坚的道路,从来不乏磨难与荆棘。“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前人辛苦付出换来的全面脱贫伟大成就,需要我们用奋斗去巩固、去筑牢。贫困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社会的顽疾,人们从来没有停止过与贫困的抗争,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巩固成果需要我们切实做好各项工作,需要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对接,需要我们不断攻坚克难,努力奋斗。上承党的各项政策,紧跟步伐,下接人民的各种困难,全力解决。如今,防止返贫的集结号已经吹响,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去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为巩固成果贡献我们的力量。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学习脱贫攻坚开拓精神,时代篇章需要我们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开启,全面脱贫不是终点,只是新篇章的起点,我们的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我们更需顺势而上,开拓探索,开辟新时代新征程。要实现宏伟目标,就要不断创新,因为创新是改革的动力,是发展的动力,也是新时代前进的动力。站在新的起点,要贯彻新的理论,掌控新的局势,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因地制宜的转变工作思路,以更加有力的措施不断开拓进取,凝神聚力,汇聚更加磅礴的力量促进乡村振兴,谱写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华彩乐章。

回首来时路,郁郁满芳华,脱贫攻坚的伟大精神需要我们回首、学习;迈步新征程,砥砺再出发,共同富裕的崭新篇章需要我们前进、谱写。

贵州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心得感悟

当天,汇川区广大干部群众通过各种渠道积极收看大会盛况。大家纷纷表示,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心、砥砺奋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不断书写新篇章、展现新作为、创造新业绩。

“谌贻琴书记在讲话中对广大扶贫干部给予了高度评价。作为脱贫攻坚这场战役的参与者,我深感骄傲自豪。”板桥镇脱贫攻坚办副主任费武坤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接下来,我将立足岗位,发扬扶贫干部精神,为乡村振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高桥街道城建中心副主任王智勇是全国万千扶贫干部中的一员,在观看此次全省脱贫攻坚表彰大会后,他谈到,心灵深处的震撼如洪钟般回荡在心中,久久难以平静,“一方面,我无比惊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省乃至全国各族同胞创造了人类史上无可复制、辉煌而伟大奇迹。另一方面,我深切缅怀在扶贫攻坚战斗中顽强拼搏、英勇牺牲的扶贫烈士们。”

迎难而上,砥砺前行。王智勇告诉笔者,在脱贫攻坚时期,他所在的高桥街道城建中心与城管办一道共同承担了“三改三化”、农村危房改造和通村通组公路建设工作,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将继续认真履职、甘于奉献,继续为辖区群众做好事,做实事。

观看谌贻琴书记在全省脱贫攻坚表彰会上讲话,上海路街道红梅社区党支部书记剧松范说:“脱贫攻坚战役的胜利离不开千千万万扶贫干部与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步工作中,我将向获得表彰的先进学习,不忘初心使命,不断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做新载体、做优治理、做实服务,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用‘奉献指数’提高群众的‘满意指数’。”

芝麻镇扶贫办工作人员韩梅梅说,“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全面胜利,作为基层年轻干部,在接下来的乡村振兴工作中,我将发挥自己所长,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新征程上继续奋斗,奋勇前进。”

“为脱贫攻坚伟大事业献出生命的英雄们永垂不朽,他们深刻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担当。”毛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黄政表示,接下来,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毛石镇将以百分百的努力,把乡村产业发展好,把群众引导好,努力推动毛石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观看学习贵州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感悟

20世纪80年代,被称作“苦甲天下”的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30多个山全是荒山秃岭,土地沙化贫瘠,粮食广种薄收,房屋破烂不堪、家徒四壁,群众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存在4人使用3个碗情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视为“不适宜人居”。当时的贫困程度引起了党中央的关注,在各级各部门的倾力帮助下,现在海雀村变了,变美了,变富了,有了今天的“绿色银行”。

绿色改变了命运。

三十多年来,海雀护住了这片林,也护出了绿色生态,土壤肥沃了,水源充足了,2016年该村出列,2020年仅剩的贫困人口1户10人全部清零,现在老百姓都过上了小康生活,海雀村共260户995人,有93辆轿车、200余辆农用车。

苗族姑娘朱跃花动员母亲做背小孩子用的背带,她通过网络直播,在网上销售母亲手工制作的产品,2020年,纯收入超过了2万元。2020年10月,海雀村成立助农直播间,朱跃花成为了海雀村的代言人,直播销售海雀村的优质农产品,成了“网红”主播。

“我们是新时代的海雀人,我们在以自己的方式带领村民追梦。”朱跃花的脸上写满了自信。

这里的村民富起来了。

2020年5月,上级组织部门为弘扬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最美奋斗者文朝荣“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愚公移山、改变面貌”的精神,在海雀村建立了毕节海雀文朝荣党性教育基地。该村党支部依托文朝荣党性教育基地领办了村集体合作社,将村民空余的房间入股给基地作为培训民宿,采取“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助力群众增收致富。2020年,基地共培训贵州省委党校厅干班、中青班等52个班次2800余人次,共接待全国政协、台盟中央和中组部等46个单位550余名党政领导干部和专家考察调研,基地建设模式和培训教学得到了各级领导专家及培训学员的充分肯定和表扬,实现培训收入220多万元,村集体获得分红12万元,民宿户按股分红22万元,有效探索了“党员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民群众长期得实惠”组织振兴路径。现已被省委组织部纳入备案管理,成为全省5家省级党性教育基地之一。该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85年的33元提高到2020年的1.62万元,目前,村集体经济积累140万元。

2020年,王兴方靠着民宿收入近2万元,准备把民宿重新装修打造,吸引更多学员入住。“我要把民宿办好,争取明年民宿收入超过3万元。”王兴方满怀信心。

此外,海雀万亩林海的松果、松籽每年户均采收5000余元,海雀村的林木价值达到了8000余万元,人均约10万元。2020年起,国储林项目群众就获得4110万元收入,收入最高的1户达到20余万元,碳汇林使50户群众户均增收1400元。

这里的村庄靓起来了。

现在海雀村绿树成荫、山清水秀、空气常新,家家户户都住上了小洋房,全村林地面积有13700亩,森林覆盖率达到了81.38%,环境卫生得到有效提升。

被王光德称为一片“宝地”的山林,在文正友的眼中,则是全村人现在的“致富银行”。海雀村党支部书记文正友介绍,村里打算试种50亩独角莲,“独角莲经济效益可观,预计50亩每年可为村里带来600余万元的收入。”

30多年来,海雀村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带领群众走出了一条从“苦甲天下”到林茂粮丰的发展之路。如今村民们过上了小康生活,2021年1月,海雀村被国务院扶贫办定为全国脱贫攻坚考察点;2021年2月,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贵州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心得感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八年的接续奋斗,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如期完成了目标任务。

继续当好“领跑者”。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在脱贫攻坚战场上,有“躬身为民勇担当”的第一书记文伟红、有“从苦甲天下到林茂粮丰”的贵州海雀村党支部书记文朝荣,有“用生命诠释最美青春”的第一书记黄文秀……他们倾情投入一线,用生命诠释了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他们艰苦奋斗,为一方百姓摆脱贫困,出谋划策,不懈开拓;他们立足实际,履职尽责,用一片丹心为贫困群众撑起一片天——他们是脱贫攻坚路上的“领跑者”。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坚持党的领导,强化组织保证,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落实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当好巩固脱贫成效路上的“领跑者”,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继续当好“贴心人”。“民生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一路走来,我们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始终践行“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与人民群众密不可分的血肉联系正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习近平强调,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把人民群众关心的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脱贫成果由人民共享。要在基层一线用心用情、苦干实干,解决好群众息息相关的难事要事枝叶事,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继续当好“主心骨”。回首过去,我们在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上取得了伟大历史性成就,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各级党委政府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扎实做好了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就业扶贫、危房改造、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等精准扶贫重点工作。广大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一线勇当“急先锋”,知难而不怕难,拿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势,向贫困发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总攻,奋力夺取了脱贫攻坚的最后胜利。展望未来,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党员干部是乡村振兴的“主心骨”,要坚持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在群众最需要、问题最突出、情况最复杂的地方要拿出统筹力、协调力、决断力,引领群众走上适合自己的发展“新路子”。

贵州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心得感悟

靠辛勤劳动摆脱贫困,才能过上幸福新生活。在过去的几年里,贫困群众是开发式扶贫的主体,各级党委及干部及时剔除不符合条件的低保对象,打消他们不劳而获的投机心理。切实为想干事、能干事的群众建立资金、技术、项目的扶持机制。接下来要继续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并举,处理好国家、社会帮扶和自身努力的关系,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的精神,增强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

富裕的生活大体相似,而贫困的原因各有不同。因此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在于精准。实现精准扶贫,深入调研、准确识贫是前提。在脱贫攻坚战的这些年里,各地深入调查,把扶贫对象摸清,把家底盘清。各地党委政府保持着冷静与镇定,秉承着“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的操守,逐步改变以往扶贫工作中存在的福利化、平均主义倾向,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真正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所以产生了大批农村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精准扶贫,切实解决了这一群体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提供了更加精准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各地通过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大病保险和新农合等政策,确保了留守儿童和老人不成为被遗忘的群体。各级党委政府和基层组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通过更加精准的管理和服务,加强了对未成年人的监护和对老年人的关怀照顾,让他们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享受到了扶贫开发的阳光雨露。

在观看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时,脑海中不禁又浮现出用生命照亮扶贫路的黄文秀,绝壁上用血肉之躯凿出“天路”的毛相林,带牧民过上好日子的“草原之子”廷·巴特尔,“把信仰种进石头里”的周永开,“用人性的光芒照亮别人”的张桂梅……无数干部舍小家、顾大家,为百姓脱贫殚精竭虑、笃定前行。在脱贫攻坚这条路上,楷模们的名字历久弥新,当永记在心。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扶贫是庄严的使命与承诺,在以初心赴使命的时代征程中行稳致远,道虽迩,行则至;路且长,期有为。在广袤的大地上,一幅幅乡村振兴的蓝图接续展开。一代又一代人接续而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无畏向前!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贵州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的反响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视察时强调,“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党员干部当以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为指引,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为乡村振兴开新局贡献智慧和力量!

知责于心,上牢思想“螺丝”。知者行之始,且知之愈明方可行之愈笃。“知责之心”于党员干部,是一种精神追求,蕴含了远大崇高的理想、坚定不移的信念和清晰明确的奋斗目标;是一种思想境界,体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更是一种不竭动力,激励共产党员立足岗位职责,践行使命担当。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的主题主线,必将带来农业大发展、农村大变化,党员干部要准确把握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紧咬“责任”二字,以“舍我其谁”的高度责任感激发出“时不我待”紧迫感、“不负众望”使命感,从思想根源上治理“庸、懒、散、拖、奢”等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现象,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和稳中求进的工作举措,加快推进乡村经济向稳向好发展,为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力量,把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

担责于身,吹响冲锋“号角”。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村稳则天下安,农民富则国家盛,自古以来,三农问题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进入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重心发生历史性转移,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成为了新时期下党和人民赋予当代党员干部的时代课题,是历史机遇也是责任担当。八年脱贫攻坚战,一大批党员干部走出城市机关,扎根农村带领群众“挪穷窝”“挖穷根”“创产业”,为实施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但农业农村投入资金不足、绿色发展任务艰巨、人才短缺等现实问题仍制约着农村的发展。脱贫攻坚显担当,乡村振兴再启航。党员干部是乡村振兴的“排头兵”,肩负着实现农民富、农业强、农村美的重任,要带头直面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主动化解农村发展难题纠纷上做表率,以强烈责任心担当光荣使命,发挥敢闯敢干的改革精神,抓住村级工业园提升改造、“三旧改造”等利好政策,发挥农村的内在资源优势,找到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的发力点和突破口,推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履责于行,拧紧实干“发条”。实现乡村振兴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党和国家的重要决策部署。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冲锋在前,把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殷殷嘱托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将“响应乡村振兴新战略,投身共建美丽乡村”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磨刀石”、体现责任担当的“试金石”;坚持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既立足当下解决好“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又着眼长远从体制机制、政策实施、资源投入等方面促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一步一个脚印朝着农业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奋斗目标扎实迈进;不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不做表面光鲜、违背民意的“政绩工程”,用脚步丈量乡情,用实干赢得民心,如此方能充分调动和激发更广泛的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战略中来,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凝聚起更伟大的磅礴力量。

贵州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心得感悟

2月25日,国家乡村振兴局牌子正式挂出,“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牌子已退出“历史舞台”。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标志着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八年漫漫征程,从“山重水复疑无路”到“柳暗花明又一村”,“脱贫攻坚”这把坚实的“锁”终于被广大扶贫干部用最真挚、最热烈的精神“密码”解开。

打赢脱贫攻坚战,应树立“愚公移山”的远大志向。截至底,中国仍有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面对如此一座巨“山”,全党全国以“愚公”姿态迎难而上,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一寸一寸地“挖”动贫困“巨山”。下庄村村委会主任毛相林在遭受村民质疑和冷眼之后,仍坚持凿石修道,历经7年时间在悬崖绝壁上凿出一条“天路”,修路后村民人均收入提高了42倍,他的“胜利”源于他立下的要改变下庄村落后面貌的远大志向。也许,愚公移山的远大志向确实带着点“傻气”,但是这“傻气”中却带着毅然与决绝,把不可能变成可能,这正是八年“脱贫攻坚”所传递的精神内涵。

打赢脱贫攻坚战,应抱定“水滴石穿”的信念坚守。八年来,累计300多万名驻村干部、第一书记和数百万名基层工作者奋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他们同贫困群众想在一起、过在一起、干在一起,带领广大群众苦干实干,共同描绘“涓流汇聚成汪洋大海”的美好蓝图。48年坚守科技兴农情怀的赵亚夫,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由他推广种植的180万亩应时果品,给农民带来25.5亿多元的收益,他的“胜利”源于他抱定了要带领村民致富的信念坚守。也许,水滴石穿的信念坚守需要忍受漫长岁月所带来的“孤独寂寞”,但是穿石而过的水的甘甜,只有亲身经历过方能体会,这正是八年“脱贫攻坚”所给予的精神馈赠。

时代造就英雄,伟大来自平凡。这些“脚下有泥、手上有伤、心中有党、身后有光”的扶贫干部写下的精神“密码”,将成为照亮“脱贫攻坚”后半程路的永恒光芒!

贵州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

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了脱贫攻坚取得的伟大成绩,深刻总结了脱贫攻坚的宝贵经验,并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出明确要求,他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继续披坚执锐、脚踏实地、久久为功,以实干作风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保驾护航。

要肯吃苦,在解决相对贫困方面乘势而上。伴随着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消除了绝对贫困,解决相对贫困的挑战摆在了我们面前。而解决相对贫困问题更具有长期性与艰巨性,面临的持续增收、多维贫困、体制创新等挑战更为复杂。因此,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克服骄傲自满、松劲歇脚情绪,持之以恒发扬我们党吃苦耐劳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持扶上马送一程,乘势而上解决好相对贫困问题。要在建立持续增收机制方面花大力气,发挥好贫困地区在资源、环境等方面的优势,将乡村产业打造成为持续增收的源泉;要在强化保障方面下苦功夫,紧盯教育、医疗、住房全等方面的脱贫指标,不断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制度。

要敢担当,在强化内生动力方面再接再厉。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除了继续加强外在帮扶外,更应下力气强化内生动力。所以,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强化担当精神,坚定斗争意志,紧盯“蹲在墙根等小康”“畏难情绪”等“看不见的贫困”,持续用力、再接再厉,注重培养、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努力帮助困难群众既富口袋,更富脑袋。要通过先进典型宣传、榜样示范引导等感染贫困群众,杜绝单纯“给钱给物”的养懒汉措施,约束“不劳动”“占便宜”等行为;要摸清贫困群众需求,加强教育培训,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不断化解“怕”的心理。

要善作为,在衔接乡村振兴方面接续奋斗。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善于作为、继续奋斗,在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方面勇立新功。要从产业入手,坚持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优势产业及主导产业,强化就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扶持力度,做好发展衔接;要从治理入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做好服务衔接;要从机制入手,统筹考虑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和农村综合改革的发展情况,做好政策衔接。

贵州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的反响

《进城记》里学习为民“三招”

《进城记》是一部脱贫攻坚纪录电影,围绕贵州省遵义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反映了搬迁后群众生活、工作各方面发生的变化,上映至今,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引发激烈讨论,取得热烈反响。

看完影片,耳边回荡起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过去历经千难万险,克服百般困难,我们兑现了曾许下的承诺,无愧于心,无愧于人民。如今“十四五”规划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然开启,我们当从“进城”中汲取营养,学习为民“三招”,砥砺“新进程”,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再一次交好为民“考卷”。

这一招战无不胜,增进鱼水之情共闯关。随着镜头移动,伴随鞭炮声,父老乡亲们阔别山里的老家,相伴欢声笑语走进城来,可离开他们熟悉的黄土,众人就业困难、生活不适等问题接踵而至,当地社区党员干部邀请企业供岗位、规划土地谋发展、组织活动添温暖,真心实意做好“服务者”,得到了群众积极参加招聘、献计产业方向、党群关系亲如一家的强烈“回音”。细细观想这一幕幕,便能从中窥探出我党百年来无往不胜、永葆活力的强大秘诀。此刻鉴往知来,回忆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我们“为换新天”冲前线,群众送粮消后顾;激情燃烧的改革年代,我们用心画好为民“蓝图”,与群众共力谋崛起。事实证明,党员干部与群众之间有着割不断的情谊、剪不断的牵挂,常同“家里人”聊聊,为“自己人”办好实事,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我们定能一起开好这艘“复兴船”。

这一招披荆斩棘,强化责任担当破万难。影片中幸福社区党支部争分夺秒召开了一场又一场会议,讨论搬迁后续工作规划,每个人皆面红耳赤,他们为什么讨论得如此激烈、如此认真?是因一份责任,一份担当。群众把权力的“方向盘”交到了我们手中,寄予无限的期待和嘱托,当不能有丝毫放松和懈怠,但是有部分党员干部漠视身上责任重担,净说“明天再来”的懒话、“领导不在”的瞎话、“不归我管”的推脱话,常常“甩锅”,把办事当作语言游戏,说得好听,做得难看,背离我党的初心使命。因此我们要明确自身责任归属,提高政治认知,清楚究竟为谁服务,讲好“我来办”“现在就行”的老实话,并严格准守规章制度,高标准要求自身,勇扛责任,攻坚克难,像影片中党支部书记一般,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恒心决心,把群众事办漂亮,纾好民困,解好民忧。

这一招越战越勇,提升能力本领奋前行。“体育精神就是更快、更高、更强”,电影中主人公杨多宴用体育精神激励儿子努力学习,成长成才。而党员干部何尝不需要时刻勉励自身,鞭挞自己,我们过去或许成绩显著,但“功劳簿”上的印记只属于昨日,唯有以“忘记”去谨记,学习新的本领,提升为民服务的能力,才能更好面对未知的新挑战。所以,在日新月异的时代里,党员干部应当勇于冲锋、探索求真,锤炼出善于创新的新思维,解决好当下新问题,将群众的“没有底”的担忧转换成“就这样”的放心。同时,在面对飞速发展下越发复杂多变的为民工作时,学好政策措施、用好系统应用、走熟窗口单位,练就为民“十八般武艺”,做到“白纸黑字”了然于胸,“如何操作”脱口而出,“走向哪里”心里有数,持续发力提本领,久久用功奋前行。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