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幼儿园工作总结的目的是为了反思和改进,以提高幼儿园的整体教育质量。以下是根据幼儿园工作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整理的幼儿园工作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工作有所帮助。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教案设计的质量是课堂教学的基础,也是正在进行的《新大纲》与新教材学习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年龄特征、知识水平、思维水平等因素,不可能直接学习教材,教师在教材和学生之间起一个“转化”作用,即把教材转化为教案,把教案转化为学案,而设计教案是这个转化过程的中间环节。在教案设计上,我根据不同课型,不同水平学生,不同班级情况和自己已有的经验精心设计,以教材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体,以学法指导为重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主旨,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创造力。在实践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计划与实际的矛盾,我尽量写好教学后记,便于及时发现矛盾,解决矛盾。
要想学生对音乐课感兴趣,首先要消除学生心中对课堂上的种种顾虑,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应该保持良好的自身情绪,注重自己的语言艺术,将自己的快乐情绪“传染”给学生;幽默的语言、亲切的微笑、鼓励的眼神、有趣的动作都毫不吝啬地奉献给学生,让学生和教师走得更近,这样学生才能更喜欢音乐课。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传授知识为目的,以教师为中心,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课堂气氛讲究一个“静”字。而现代教育讲究学生的“参与”、“创造”,要让学生大胆发问,敢于质疑,课堂气氛讲究一个“动”字。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去,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能动地参与教学活动,音乐知识和技能、个性有所发展,教学方法的运用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方法上,我认为还要勇于创新,要灵活选用发现教学法、问题教学法、体态律动法、自由参与法、课件激趣法等先进的教学方法,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驱使他们积极参与,形成主动性。
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过程。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是师生之间能否产生和谐共鸣效应。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交流互动关系。教学形式灵活多样,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便于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便于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流,在新课程音乐教学中,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为出发点,为学生提供学习、积累音乐文化的广阔天地。
良好的课外音乐活动的开展,也有助于调动学生的情绪、启发学生的思维情感。本学期因各种条件的限制,活动组织较少,可以与课外结合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举办各式艺术节,让每个学生乐于学习更多的音乐技能,学生音乐潜能会被充分发掘,浓郁的艺术氛围在校形成。
总之,在这一学年中我边从事教学工作,边利用课于时间学习探索新教学理论,当然也有许多的不足之处,让我感触最深的是,音乐教育是一门高深的艺术,必须从各方面提高自己,跟上知识发展的步伐,才能更好地让这一代的学生从更高的角度体现人的崇高精神境界的学识财富。但我深信作为一名新世纪的音乐教师,自己能在不断的追求探索艺术的同时,能真正地让学生感受、领悟,从而主动追求真正的艺术,也深信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会有所突破,为社会的发展献上自己微薄的力量。
xx年4月14日-15日,省学前教育讨论会领导下的省音乐教研小组在合肥开展了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研讨,本次研讨活动的重点是进一步探讨幼儿园的音乐观赏教学,来自合肥的十一家省级一类幼儿园和蚌埠的两所省级一类园参与了活动。研讨的方式是每家在自身研讨的根底上拿出一节音乐活动供小组研讨,这次活动共研讨了十四节音乐观赏活动,其中省委幼儿园潘茜教师的《藏族舞蹈》观赏活动和105医院幼儿园陈娟娟教师的《元霄乐》观赏活动得到了大家的全都好评。通过这次活动,大家得到了以下几点启发:
1、幼儿园音乐观赏的面可以拓宽。这次音乐观赏活动有舞蹈观赏(包括教师用自身的优势直接让幼儿感受和通过录像让幼儿观赏)、皮影戏观赏、外国歌曲观赏、幼儿自己的舞蹈观赏、进展曲观赏、山歌观赏等等,各幼儿园都进展了大胆的尝试,使人耳目一新,拓宽了与会者的思路,大家全都认为,幼儿园的音乐观赏教学是可以在原来只是乐曲观赏的根底上加以扩大,只要找准切入点,幼儿是可以理解的。
2、通过音乐活动,探究学科的`整合方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强调学科之间的整合,每个学科自成体系,如何找好位置,使各科之间能够很好地进展整合是大家探究的问题,如《幸福快车》歌曲观赏,大家就认为可以进展整合,虽然是一节音乐观赏活动,但通过活动可以进展安康方面的教育,保持开心的心情,以及歌曲中贯穿着的爱的教育内容等,都可以整合进去,这就比单纯的音乐观赏更具有肯定的意义,由此,引发了大家对选材的研讨。
3、对教学方式方法的研讨。如何在音乐观赏活动中表达《纲要》的精神,也是大家关怀的话题,在这次活动中,每位教师根本上都能做到(1)注意活动的过程,活动的结果次之;(2)能从幼儿的角度提出活动目标,在活动中能很好地敬重幼儿,表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如教师的语言“谁情愿上来跳的,可以跟教师一起跳”,这时可以看到有些幼儿情愿表现,而有些幼儿则情愿坐在位子上观赏,教师并不是一刀切或统一要求,充分敬重了幼儿的情愿;(3)教师的教态亲切、自然,语言标准,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制造性,让幼儿多通道去感知音乐。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音乐观赏和韵律活动的区分有些模糊,对选取的材料本身的挖掘不够深刻,切入点把握不到位,如何更好地将《纲要》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的行为,年青教师的教学机灵和教育策略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等等,都有待于讨论和探讨。这次活动,我们将推举《藏族舞蹈》、《元宵乐》、《幸福快车》、《小马放飞》、《义勇军进展曲》和《欢乐小牧民》等赴南京参与由许卓娅教师组织的南京音乐教研小组活动。
音乐教育要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贯彻到教学始终。接下来应届毕业生考试网小编为大家编辑整理了幼儿园上半年音乐教学工作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音乐教学是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陶冶儿童的情操,培养儿童的心灵美起着积极的作用。音乐教育要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贯彻到教学始终。对低年级学生我以进行节奏、音准训练为主,并适当进行识谱教学,让学生在节奏、律动中去感知音乐的美。
学生刚刚开始接触基本音阶时,教师要把七个音符写在黑板上,用汉语拼音标上唱名,然后再一个音符一个音符的教学生认识,教师用琴伴奏,学生随着唱。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虽然做到了基本会读,会唱,但是音准,特别是半音还是掌握不好。用这种办法并不能引起孩子的兴趣。
这时,可根据儿童的特点,以"听"为主激发兴趣。做法是:把学生分成两个组来做游戏。一组学生拍一下手喊4,另一组学生再跺一下脚唱fa;再拍一下手喊6;另一组就唱la;再拍一下手喊7;另一组学生就唱si......经过这样反复多次,既有音程的变化、组合,又有一问一答式的游戏,不仅训练了学生的音准感,而且培养了注意力,逐渐引起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刚刚入学的学生特点是好动,如果一堂课让学生坐着不动,他们会坐不住的,所以当学生对一首歌基本上能唱之后,就要选择恰当的动作配合。比如:在教唱《小袋鼠》这首歌时:"小呀小袋鼠,摘呀摘果子,果子放进大袋子,......"我就选择简单而又适当的动作,教学生边唱边舞,结合"体态律动",弹2/4拍子的音乐,进行训练,这时可要求学生在音乐声中做摘果子与放果子的动作。
摘果子是强拍,将摘下的果子放在篮子里是弱拍。当我把这首歌的动作全部教完时,学生就完全掌握了歌词和强弱规律,同时也理解了歌曲的内容。
我国小学音乐教材中的大多数歌曲,都是经过时间检验、百唱不厌的优秀作品。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理解歌曲内容,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如,我在教学生唱《向着国旗敬个礼》时,先要求听《国歌》,出示印有国旗飘扬的图片导入,再结合课本中的插图或校园的升旗仪式,引导学生认识国旗是我们国家的象征。
然后,教学生读歌词,并根据歌词,让学生找一找这首歌中哪几个词、字要读重一些,用生动的语言向学生介绍国旗的意义,并告诉学生在升国旗时应注意什么?如何向国旗敬礼等。我引导学生有表情地歌唱,"爱祖国、爱国旗"要求唱得肯定些,"向着国旗敬个礼"中"国旗"两字要求唱得突出些,"敬个礼"要唱得坚定饱满,"敬礼"要求热情。最后教师小结:国旗是我们国家的象征,我们爱国旗,尊敬国旗,就是爱国家,爱我们自己。
我在教音符时值的长短时,让学生通过自己行走的步伐"呛呛|呛呛",感受四分音符的时值和四二拍子的节奏特点。然后,再进一步通过学生的生活感受"跑比走快","走一步可以跑两步","跑跑走、跑跑走",以及小闹钟的走动声"嘀嗒嘀嗒"来认识八分音符的时值。低年级学生没有分数的概念,对八分音符比四分音符短常常不能理解,且易记错。
在讲解时我用一张纸,一裁为二,取出其中一张(上面写二分音符),告诉学生一张纸裁开,其中的一张就好比是二分音符。我仍用一张纸裁成四份或八份,分别表示四分音符、八分音符。这样讲解,学生就易于认识八分音符确实比四分音符短的道理。
为了使简单的节奏练习变得饶有兴趣,我还选了几首儿童熟悉的8小节或6小节的短歌,由学生按练习中的顺序拍手,我在琴上奏出旋律。通过以上练习,不仅可以使单纯的节奏练习与旋律结合起来,增加了音乐性和趣味性,同时,也培养了儿童随音乐的节奏拍手的能力。
从形象、直观出发,让孩子得到美的感受和联想。讲故事、猜谜语是吸引儿童的最好方式之一。我在教唱歌曲《闪烁的小星》时,首先把这首歌的内容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孩子们听,让他们从形象直观中得到美的感受。我问,什么东西一闪、一闪、亮晶晶,好像千万只小眼睛,挂在天空会放光明。"同学们,你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孩子们靠自己的生活感受,很快就会齐声回答出来"星星"。我肯定这一回答后,接着就说,今天我们来学唱一首美国儿歌《闪烁的小星》。当唱起这首歌时,孩子们的头脑里就有一个一闪、一闪、亮晶晶的形象在活动。这样,不需我多加强调,学生在听故事和猜谜语的过程中,很快就学会了歌词。
音乐课是一个布满欢快的课堂,欢声笑语,让一节真实的音乐课必定存在偶然性、随机性。这些偶然性和随机性正是音乐课的生命活力所在。教师要火眼晶晶、奇妙捕获课堂上的动态生成点,激发和利用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让学问在自由公平的沟通中不断生成、激活演化成新的教育、教学资源,促进学生的学习进程在“动态生成”中向前迈进,使音乐课堂布满着欢快活泼的气息与情趣,引领学生进入音乐理性感知的新天地。学生在课堂上快乐的动起来是音乐教学的主题。而作为学生的指引者,应到处查找欢乐的脚印,搭建欢乐的平台,让学生欢乐的感受,愉悦的表达。我在《四季童趣》一课的教学中做了大量预备,努力构建一个让学生欢乐的学习主题。
课堂上总有一些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和教学情境,常常会有与课前预设不全都甚至相冲突的意外状况发生。课堂资源无处不在,我们应当正视课堂教学中突发的每一件事,擅长捕获与利用。
比方:创设情境,走进迪斯尼乐园1、出示有关季节的的图片t:小朋友们,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个是什么季节吗s:知道t:今日米老鼠将要带我们去他的家,你们知道它的家在哪里吗s:它们的家在喵喵屋,喵喵屋,是什么地方。我都没有听说过,或许是米老鼠住的地方吧,因此只能连续问小朋友:那你们知道它们还有另外一个家,知道在哪里吗现在最终有同学说出我想要的答案:disney乐园,因此顺当的过度到下一环节。
跳出教案,敏捷应变课堂,敬重学生的思索,重视学生的进展,辨证的对待学生的批判,寻求个人理解的学问构建,无限的教学资源就隐藏在我们生动的课堂内部,课堂会因生成而变得绚丽多彩。我们只要把握课堂生成性资源,激活用好课堂生成性资源,就能更好地提升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质量,让他们能够真正的乘着音乐的翅膀,在自由的课堂中展翅飞行,享受音乐带给他们的欢快。
在新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变成了课堂的主角,是课堂的重要教学资源。新课程所关注的是课堂是一个不断生成的`教学,它更多地强调学生课堂生成的新问题、新内容、新方法、新过程,更多关注学生在课堂中共性化的活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学习状态,包括他们的爱好、留意力、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发表的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辩乃至错误的答复等等,都是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性资源。
一节真实的音乐课必定存在偶然性、随机性。这些偶然性和随机性正是音乐课的生命活力所在。教师要火眼晶晶、奇妙捕获课堂上的动态生成点,激发和利用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让学问在自由公平的沟通中不断生成、激活演化成新的教育、教学资源,促进学生的学习进程在“动态生成”中向前迈进,使音乐课堂布满着欢快活泼的气息与情趣,引领学生进入音乐理性感知的新天地。
1、感受与同伴一起活动的乐趣,愿意在集体中进行表演,2、感知、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应的词句“敲”、“门关的紧紧的”。
3、能用有关的动作表达出对角色的理解,进行简单的表演。活动准备:
1、故事磁带、录音机;设置故事背景图一张。
2、头饰:兔子(4个)、狼;瓶子5个。
3、一个小兔子玩偶。活动过程:
3、教师生动有趣的讲述故事《小兔子乖乖》。(1)教师边演示教具边表演故事。
(2)分段讲述故事,重点强调小兔子的特征;故事情节的对话;不同角色的不同声音的说话、唱歌的表达。
4、播放故事磁带,集体完整地欣赏故事。(1)围绕故事内容,教师进行简单的提问:师:你最喜欢故事里面的谁?你来学学它的动作。(2)讨论:小兔子乖不乖?不要随便给陌生人开门。
5、采用合作的方式,让幼儿参与故事的讲述。
(1)教师再次讲述故事,在幼儿熟悉的故事环节中,请幼儿参与故事的表达。(小兔子说的“我们知道了”及大灰狼和兔妈妈不同声音的歌曲演唱。)(2)集体讨论:大灰狼/兔妈妈是怎么唱歌的?小兔子听到大灰狼/兔妈妈是怎么回答的?(3)师幼用歌声共同重复狼和小兔、兔妈妈和小兔的对话。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小二班刘爱清。
幼儿时期是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的关键时期,对我们小班的幼儿来讲,引起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是尤为重要的,所以在这个学期中,我围绕了如何引起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努力的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幼儿在舒适、优美的环境中愉快的、积极的参加音乐的教学活动,对幼儿进行早期的艺术熏陶培养,如何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的:
一、在音乐欣赏中,激发幼儿的兴趣。
它能使人快乐,也能安抚人的心灵,如何引起幼儿对音乐的兴趣,首先得选择好的音乐,让幼儿来听,在听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美,所以在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教室里总能听到一些节奏感明显,旋律优美的曲子,让幼儿在一日的活动在音乐的伴随下进行,在他们进行游戏时,我会放一些轻快的音乐,让幼儿感受--------活动时特别快乐,在他们午餐时,我会播放一些较为舒畅的音乐,让幼儿愉快的进餐,在优美、安静的摇篮曲的陪伴下,他们会很自然的进入甜美的梦乡。这些都是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音乐的美。其次,要让幼儿了解音乐美的因素。例如:在欣赏《钟表店》的过程中,这是一首经过缩短后的欣赏音乐,边欣赏小朋友们便会跟老师一起跟着音乐,用各种不同的钟摆运动模仿动作表演,让他们了解在a段音乐中的节奏是均匀的,而且非常愉快,用各种不同的钟表店工人的舒展、柔和的动作感知、了解音乐的优美、舒缓的性质。其实在听的过程中,幼儿已经投入到这音乐中去了,被音乐所吸引、感染。并对这音乐有了大概的了解,这些对引起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二、在音乐教学中引起幼儿的兴趣。
在小班的音乐教学中,一些抽象的音乐知识对幼儿来说好象在听一些故事,只知其表不知其内,如何使一些枯燥无味的音乐知识变得具体形象,让幼儿易懂易记,我经常以一些小故事来引导他们。比如:在进行音阶的练习时,我会先让幼儿听故事,在很远的地方有一座漂亮的房子,房子前有一排台阶,有一只小花猫经常去玩,着台阶很奇妙,共有七步,每踩一--------步都会发出一个好听的声音,那就是1234567,上到顶上的时候,小花猫觉得很有趣,又从上面走下来,7654321,小花猫会用这些声音唱歌,所以小花猫特别喜欢,从低到高,再从上面下来。讲完故事后,我让幼儿扮演小花猫上下楼梯,从低到高,从高到低,让他们在富有情趣的练习中逐渐掌握不同的音乐,依照这样的思路,每当碰到新的难懂的乐理知识时,我都会编出一些比喻恰当的故事,让幼儿容易接受,而且他们也会感到这样的学习音乐很有兴趣,既可以学小花猫上下楼梯,又可以学到新的知识。
三、在音乐游戏中,引起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在小班的音乐教学中,由于小班幼儿年龄较小,所以他们比较适合在音乐游戏中来学习音乐,在这个学期中,我们就接触到了音乐游戏。例如:我们在学习音乐游戏《办家家》的过程中,我先让幼儿回家去看爸爸妈妈是如何来理家的,着重看爸爸妈妈是如何做饭的,怎样炒菜的,在幼儿了解了这些做饭、炒菜的经验后,我们就学习《扮家家》的歌曲,然后就根据歌词,我们玩了扮家家的音乐游戏,让他们围着围裙,抱着娃娃做妈妈,很神气的拿着铲子做爸爸,随着音乐节奏进行炒菜,他们真的象能干的爸爸妈妈,炒好小菜还会大叫一声”开饭喽”然后再喂娃娃吃饭,--------这些对幼儿学习这首歌,帮助幼儿记忆歌曲中的歌词都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幼儿的兴趣也很高。
在这一个学期的培养中,大部分幼儿已经会很高兴的跟着老师学唱歌,听暗合音乐做动作,有时候会很安静的坐在那儿听听音乐等,这些都可以表明幼儿已经对音乐产生了最初的兴趣,但这只是一个开始,离幼儿能陶醉于音乐,理解音乐还差很远,我只有在此基础上,更加努力的工作,使幼儿在音乐这条艺术道路上茁壮成长。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
《纲要》中明确指出:艺术教育应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然而在音乐活动中幼儿常常会因为教师指导策略的不当而产生焦虑,教师因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影响学习效果。
通过对音乐活动流程的学习和实践,使自己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新的认识和体验,能有效的促进自己的教学实践工作,并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同时在实践中也反映出存在的问题,以此作为总结,为日后的工作能有更好的借签。
1、(够用的)故事。
2、为故事匹配(够用的)相应动作。
采用老师规定的动作。
3、用动作去感知音乐(一般需要2-3遍后再添加其他)。
4、增添其他挑战。
《狗熊吃面包》的活动主要是感受乐曲ab两段不同的情绪,学习a段创编动作做面包的过程,b段玩躲避狗熊的游戏。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尝试随音乐创编在身体不同部位捏面团的.动作。体验与同伴在多种变式游戏中玩躲藏游戏的快乐。对此活动我进行了创造和改编。
我将活动的主题换成了《喜羊羊和灰太狼》,我想借助这个孩子们耳熟能详的动画片作为引子,以提高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一个简短够用的故事很快就吸引了孩子:羊村举办一个服装大赛,小羊们都在高兴地为自己设计各种各样的衣服准备参加比赛,灰太狼得知了这个消息也想参加趁机来抓小羊......我们一起来玩这个游戏吧!孩子们的兴趣都很高,也很兴奋,都想积极的展开游戏。
这时,我提出让孩子们来创造做衣服的动作,孩子们轻松愉快的情绪状态并没有被阻断,游戏又得到了延伸。
在另外一个音乐欣赏活动《神奇的魔汤》里,开始也同样是以一个简短够用的故事开始,以“小精灵”为主角叙述了一个神秘的故事:在森林里住着一个能干的小精灵,她非常的能干,会调制神奇的“魔汤”,“魔汤”不是用来喝的,是用来帮助人们实现愿望的。故事引出后,孩子的好奇心也被提起,都想一探究竟的样子。后续的活动也就正常展开了。
通过两个案例都让我深深体会到,活动的导入既要语言简明、适宜接受。最好是孩子熟悉感兴趣的主题内容,主要是吸引孩子,能为后续的活动做好铺垫。
采用老师规定的动作。
在这个过程中能提高孩子的学习品质,会出现观察模仿学习、创造性学习、解决问题学习。在活动前我们就应该设计清楚是采用老师规定的动作还是采用幼儿创造的动作。
如《喜羊羊和灰太狼》这个活动中,a段我们需要收集剪、缝、熨、抖这四个动作。动作来源于孩子创造,收集动作时在众多孩子中只收集一个匹配(够用的)相应动作就可以了。而且在实践活动中我们收集并展示动作时一定要清楚、准确。
而在音乐欣赏活动《神奇的魔汤》里是采用老师规定的动作,同样我们也需要示范精准,切记“想当然”的引导幼儿学习。
用动作去感知音乐。
动作明确以后,就可以放音乐,动作合音乐。
如《喜羊羊和灰太狼》这个活动中,a段我们需要做剪、缝、熨、抖这四个动作。跟音乐展示动作时老师一定要清楚、准确。在练习完一遍后,我们可以引导幼儿去整理我们的动作,在记忆动作的同时感知音乐,再次练习时能更好的用动作来表现音乐。
但是在实践活动时,我光强调了做动作,我忽略掉的问题是,对动作的空间方位没有考虑到去提醒引导孩子,如:剪的动作,那我们剪的时候可以向上、向下、向左、向右剪,但是却不能剪到其它“小羊”的“布”,这样它就做不成衣服了。
如《喜羊羊和灰太狼》b段音乐时,灰太狼出现了,孩子们既兴奋又害怕,有的蹲着,有的站着,有点捂着眼睛,有的兴高采烈的盯着灰太狼的出现,这样的情况也让我失去了控制局面的能力。后面也就显得混乱了。如果在活动前就有了语言暗示或者是要求,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了。
因此,我们在顺应总流程的同时,还得用心去把握各个环节的设计和实施,在音乐游戏与空间状态中就包含其它方面的学习,如空间流程、合作流程、动作流程、这些流程都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交织的,缺一不可。这样我们的活动才能有效顺利的进行。
在幼儿熟悉音乐活动的基础上增添适宜的挑战,如;人际合作、创造性表演、队形变换等具有一定难度的活动。但是“高度”要适宜,是孩子踮踮脚尖就能勾到的。从而获得成长的快乐。
通过一系列的学习,让我了解了音乐就是材料,借助动作和游戏作为手段,使孩子达到成长的目的!
蒙台梭利告诫我们:“教师应当经常对儿童的困境进行反思。”我们更应该对造成儿童困境的原因进行反思,从中找出自身及其他可能的原因,积极采取适宜的指导策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本学期,我担任中班的音乐教师,通过繁忙的教学工作,终于圆满地完成了全部的教学任务,现将一学期来的教学情况总结如下:
一、知识掌握情况。
1、学会了本册应该学会的歌曲,
2、欣赏了其中的声乐和器乐作品,
4、进行了各种音乐游戏,在游戏中掌握音乐知识。
二、音乐技能的培养。
1、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指导学生轻声演唱歌曲。
2、加强视唱教学,每首歌曲带唱旋律,为以后学生视唱能力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3、提高学生音高、音准的水平,每首歌曲进行无伴奏演唱。
5、注重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如:为《你的名字叫什么》、《法国号》、等歌曲创编歌词,为《国旗、国旗真美丽》、《洗手绢》、《大家来劳动》《动物水花》、《龙咚锵》、《新年好》、等歌曲设计歌表演。
现代幼儿园的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音乐课程作为幼儿学习的重要课程之一,其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显得十分重要。幼儿音乐教学生活化,搞好幼儿音乐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是现代教育的要求,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本文将对幼儿园音乐教学生活化理念的内涵与实践进行探讨和分析。
在幼儿园,幼儿开始慢慢接触到音乐。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生活化,带有生活色彩,鲜活的音乐氛围能够使幼儿更容易地学习音乐的技巧,了解音乐的内涵。这对于提高幼儿学习兴趣,提高幼儿音乐学习的能力,促进幼儿园音乐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一)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幼儿的参与度较低。在现在的幼儿园音乐教学中,仍旧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体,教师为教学主导,对幼儿进行板书教育,幼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参与度较低。幼儿只能被动地学习,缺乏对学习课程内容的主观选择和思考。一方面,学生缺乏养成独立思考和独立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幼儿园音乐教学效率和质量难以提高。
(二)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课程内容较为枯涩,缺乏生活气息。在幼儿园音乐课程安排上,教学内容较为单调、枯燥,与实际生活距离较远,具有一定的时代感。幼儿在这一时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还处于开发和养成的阶段,在这一阶段,过于晦涩的教学内容不利于幼儿的接触和学习。幼儿对音乐课程难以理解,兴趣较小。在实际音乐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学习的进度较慢,教学难度也较大。
(三)幼儿园音乐教师师资力量不均衡,不利于幼儿教育教学的发展,也不利于幼儿的成长和学习。部分幼儿园教师师资力量不均衡,教师在对幼儿进行音乐训练和培养上容易出现偏差或者教学效果差距较大。这不利于幼儿园音乐教学的良性发展。
幼儿园音乐教学需要根据幼儿的成长规律进行合理安排。幼儿成长阶段,接受知识量的多少是次要的,教师更多的是要在幼儿阶段发现、挖掘幼儿的潜能,合理开发、培养幼儿的才艺。在音乐课程教学中,从基础的音乐知识的教授到音乐氛围的熏陶,若从日常生活中入手,则更容易让幼儿感知和感受,从而引发共鸣。音乐本身源于生活,幼儿音乐教学生活化理念十分切合教学实际,音乐课程内容与生活结合起来,给予幼儿更广阔的空间,也有助于音乐的再创造和发展,这也是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尝试。幼儿在具有生活化气息的环境中感受到的音乐更具生动性、多彩性,打破了传统的课本为主的教学方式,是现代幼儿教育的创新和发展,有利于丰富现代幼儿音乐教学的功能和内容。
幼儿园期间,幼儿在与外界的接触过程中,逐渐有了认知、判断。将幼儿园音乐教学结合实际生活,将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将生活中的元素融入教学,在生活中穿插音乐的表达,比如教幼儿儿歌、游戏中伴随音乐、幼儿演练音乐剧等等,运用多种形式,更多地让幼儿接触音乐元素,在成长中培养其音乐素养,提高其音乐学习的兴趣。
(二)加强对幼儿音乐教师教学方法的指导,提高教师自身的音乐素养和业务能力。
幼儿园音乐教学事业的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自身的音乐素养和能力是重中之重。尤其在幼儿阶段,幼儿对音乐了解甚少,这是幼儿音乐的启蒙阶段。在这样的时期,音乐教师要引导幼儿进入音乐的世界,加强幼儿对音乐的学习。教师通过自身的音乐素养来对幼儿进行引导和培养。只有音乐教师自身具有较强的能力和水平,才能更好地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因此,我们要加强对音乐教师的筛选,合理任用,定期对音乐教师进行培训和综合测评,督促音乐教师增强自律能力,加强自我修炼,提高教学能力。
幼儿在音乐学习阶段,教师要多鼓励幼儿参与,关注幼儿的喜好,尊重幼儿的选择,为幼儿创造更多的主动学习的机会。幼儿在这一时期的学习更为随意、自由,教师应充分让幼儿展现自身兴趣,在日常的教学中,有重点地对幼儿进行听觉训练、音准训练等,挖掘其潜力,这样更有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和自我成长。
幼儿在学习阶段,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有限,因此,教师要选择适合幼儿这一发展阶段的音乐素材。选取比较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音乐素材,有助于幼儿融入到音乐教学活动中去。在对幼儿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把握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如通过游戏环节、场景模拟环节或比赛环节等等,开展更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教师要选取生动有趣的教学素材,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把握这一阶段幼儿的成长规律,更好地规划幼儿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五)在幼儿园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幼儿,提高幼儿学习的信心。
幼儿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心理还未成熟,这是学习习惯养成的阶段。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以鼓励为主,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做积极性的引导。批评、刺激性的言语将会对幼儿产生消极性的影响,可能会使幼儿对学习产生畏惧感,这不利于幼儿的进一步成长。在小学音乐的学习中,教师要注重对幼儿兴趣的培养和自信心的呵护。教师要增强幼儿学习的自信心。这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稳定发展,也有利于幼儿音乐课程的顺利开展。音乐本身是取材于生活的。幼儿园音乐教学生活化是将音乐回归生活。这种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的书本为主的教学方式,是现代教学方式的创新和改革,有助于丰富现代幼儿教育教学的功能。这对于幼儿音乐潜能的挖掘和音乐素养的培养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现代幼儿音乐教学的科学发展。
[1]胡荣琴.乐生活化教学有感[j].北京教育(普教版),20xx(10).。
[3]姜硕.试论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倾向[j].成功(教育),20xx(3).。
[4]王懿颖.学前幼儿音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5]庞丽娟.文化传承与幼儿教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xx.
幼儿阶段正是由无知走向懵懂的阶段,他们缺乏对字词、数字以及客观事物的主观判断力,然而却能通过形象的绘画、优美的音乐、有趣的表演等形式,得到基本的客观认知和情感体验。然而由于幼儿阶段缺乏学习的自主性,思维漫无边际,导致音乐教学往往是一锅粥,很难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我国,音乐学科很少受到学生、家长以及学校的重视,总是让位于语文、数学等主学科,因此主观上减少了很多学生接受音乐熏陶的机会。其实这是一种相当错误的观念,因此为了契合新课标的改革精神,以及为了儿童的长远发展,笔者认为音乐教学应从娃娃抓起,从兴趣抓起。
第一部曲:精选合适的教材。幼儿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萌芽的阶段,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正是从这个阶段起步的,因此我们的幼儿音乐教学必须结合幼儿的心理特征有序进行。面对幼儿特殊的心理特质,他们追求新鲜的事物,因此我们的音乐教学方式必须要出新,必须要丰富多样,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其中对音乐教材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在选择合理的音乐教材的时候,我们教师应该全面地思考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考虑幼儿的心理特质。幼儿还处于生理发展的脆弱时期,因此我们要选择一些音域较窄的歌曲,符合幼儿的声线发展,保护幼儿的发声器官不受伤害。同时,高音域的音乐往往会加大学生学习的难度,甚至会出现跑调的情况,长此以往,幼儿的自信心受到打击,不利于长期的音乐教学。结合幼儿阶段的心理特征,他们更喜欢轻快、活泼的歌曲,因此我们要根据当下的潮流选择适宜的歌曲进行模仿,将跳、唱融为一体,从而多方位地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第二,选择形式丰富的音乐教材。幼儿的坚持性不强,对同一事物的喜爱时间维持得较短。对此,我们可以挑选风格多变的音乐教材,从曲调到风格以及乐器的使用等我们都要适时地转换,力争长时间地维持学生学习的新鲜感。例如,在长时间地学习了一种轻松欢快的音乐风格后,我们可以适当地为学生挑选一些节奏舒缓的歌曲。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从主观上产生音乐对比的意识,找到自己喜爱的风格。教学内容的广泛性体现在我们所选的音乐可以涉及藏族舞曲、傣族舞曲以及古典音乐等,多角度、多形式地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第三,选择一些故事性、趣味性强的音乐。幼儿阶段对事物的认知很难构成一个整体,往往一段音乐的演奏在他们的脑中总是支离破碎的。我们可以选用故事性强的`歌曲,利用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明白这首音乐创作的背景,甚至可以结合教师对音乐的描述,让学生描绘画面等。通过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脑中会浮现特定的音乐场景,从而对音乐产生主观情感上的认同。第二部曲:创设音乐教学的氛围。幼儿阶段的音乐教学由于受到传统幼儿教学和固有教学资源的影响,仅仅只是注重对幼儿进行音乐的聆听和歌唱,却忽视了孩子们的生理特质。他们对世界往往比较陌生,很多简单的事物都不能准确地感知,对此我们要尽可能为幼儿创设真实的音乐教学环境,让学生从生活实践中去感知、欣赏、捕捉音乐的意境和美。比如,在学习《会说话的小雨点》这章节的音乐内容时,教师不能简单地采用“一教一唱”的教学方式,这种传统的教法容易使幼儿丧失学习兴趣。因此,可以选择适宜的机会带着孩子们走出教室,走进幼儿园的偌大空间中,让同学们自主观察飘落的小雨滴,让学生自我感受小雨滴的飘落形态,想象小雨滴的内心独白,鼓励幼儿大胆描绘自己的所见所感。通过孩子们的描述,笔者惊奇地发现,他们对大自然的万物是如此的好奇,是如此的期待,他们喜欢小雨滴落入手心的感觉,这让他们感受到了自然界万物的神奇,尤其是雨滴落在花朵上的情境更是勾起了幼儿的遐想。
在幼儿对这样的小雨之中的景象有一个深刻的体验之后,教师便可以把幼儿带回教室,组织他们展开小组讨论,通过自己的所见所感自主描绘或者采用绘画的方式来展示当雨滴落入大地时,自然万物所表现的情态和美感。同时,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一些与雨滴有关的经典的音乐,以此来丰富课堂的教学情境,让每一位幼儿都沉浸在雨滴的氛围中,并由此引出所要学习的歌曲《会说话的小雨滴》。正如歌词中所写:“一句开心的话让种子发了芽,一句温暖的话让那桃树开了花。”第三部曲:让幼儿学会在音乐中表演。幼儿天性活泼,缺乏坚持力,因此对于他们来说很难长时间地坐在座位上和老师学唱歌,这是幼儿的天性使然。在这种环境下,如果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必然会引发幼儿的不满情绪。因此,我们不要束缚学生的表演天性,很多时候,幼儿们一听到音乐往往会情不自禁地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例如,舞舞小手、甩甩小腿,做个小鬼脸等,教师不要打断学生的这种即兴表演的兴致,相反要善于引导,激发学生的表演激情,让学生通过肢体动作来表达对音乐的喜爱之情,让孩子真正地动起来。并且为了激发学生的表演兴趣,教师要尽可能地在播放音乐的时候给孩子们提供表演的机会,让幼儿感受到音乐学科学习的多样性,树立课堂的主人翁意识。通过将表演融入音乐教学的形式,一方面可以通过表演来激发幼儿善于表现自我的天性;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表演这种丰富的形式将其融入音乐课堂教学,激发幼儿对音乐学习的热爱。在音乐课堂的表演学习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每首音乐中可用来表演的因素,适当地选择一些简单的动作让学生来进行表演,如拍拍手、跺跺脚、转圈圈、摇摇头等,让每个孩子都能自觉地参与到音乐课堂的教学中来。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一些歌词让学生自编舞蹈动作,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这些都是孩子们天性的流露和智慧的结晶,由孩子自主设计的舞蹈动作才是最适合他们的。比如,我们在教学《转圈圈》这首儿歌时,里面的歌词写到“转圈圈转圈圈圈圈圈,我们手拉手手牵着手,大家一起转呀转圈圈,转圈圈转圈圈转转转,大手小手一起拉着转大家一起笑呀笑开颜”。根据歌词,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做一些手拉手、转圈圈以及一起欢笑的动作,让孩子们跟着老师一起来做,也可以让孩子们组成一个大圈,在转圈的活动过程中来学习这首儿歌。又唱又演的方式灵活地调动了幼儿的各种感官,使得幼儿更好地融入音乐教学的氛围。教师要适当地引导和鼓励,给予孩子充分的肯定,培养学生的表演热情。
综合来看,我们上面详细叙述的三种教学方法都可以有效地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使他们更好地融入音乐教学的氛围之中。因此,我们教师要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创新教学方式,从而让教学模式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的特征,挖掘幼儿的潜能,培养幼儿的音乐细胞。
[1]陈鹤琴.陈鹤琴全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xx:139.
[2]孔起英.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118.
[3]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作为音乐教师,写好音乐教学总结汇报有很大的帮助。在音乐课程改革大形式下,对于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必须全身心投入到音乐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有关于幼儿园音乐教学工作总结,希望你喜欢。
音乐活动对幼儿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幼儿只有学会认识音乐、驾驭音乐,学会体验音乐的美、追求音乐的美才能进入音乐的天地,获得积极的人生经验。本学期我们音乐领域组以“幼儿园音乐活动设计的原则与方法”为中心,开展了系列活动。
首先,我们进行了理论的学习和研讨。在以往的幼儿音乐教育中,由于教育本身存在的缺陷和具体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目标理解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认识上的模糊和行为上的盲目。因此,这对这些问题,我们音乐组的成员一起学习了《浅谈幼儿园音乐活动设计的原则与方法》、《浅谈如何上好幼儿园音乐欣赏课》等3篇文章。在学习中,我们感悟在开展音乐活动时,要根据幼儿的心理发展和年龄特点,从他们喜欢的音乐入手,注重他们的感受、体验和情感的表达方式,让幼儿成为音乐活动的小主人。
其次,我们开展了“一课三研”活动。我们音乐组的老师一起进行选材和备课,研讨氛围浓烈。小班幼儿喜欢“躲猫猫”游戏,我们抓住幼儿的兴趣爱好,选择了小班音乐游戏活动《找小猫》,由毛丹老师执教。活动设计以三段体的形式,设计了层层深入的游戏活动,小朋友在情境中反复游戏,乐此不疲,让幼儿在音乐游戏中尽情享受音乐给我们带来的愉悦。毛丹老师也在“一课三研”活动中,获得了新的教学经验,教学能力成长了很多。
通过本学期音乐组的教研活动,我们意识到要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握兴趣、爱好,把音乐与生活、玩耍融为一体,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受音乐的美和表达的内容,从而达到幼儿喜爱音乐的目的。我们老师还需要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提高音乐教学能力。让我们共同探索,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特有功能,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
音乐教育有不同于科学教育与思想教育的特殊作用,它不是单纯的是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而是一种提高幼儿智力和智慧,培养幼儿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合作意识和个性,帮助幼儿初步形成正确的审美、技能技巧的教育。简而言之,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音乐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方法要有别于其他学科。
通过这一次的音乐教学观摩活动,很多老师能够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在选择题材上另辟蹊径,在教具的准备上也各显身手。这次观摩教学比较突出的地方表现在:一是音乐活动、游戏贯穿始终,从易到难,提升要求,能让幼儿反复感受并体验节奏的新颖有趣,实现了情感启迪,情感交流和情感表达。二是充分发挥了幼儿学习的主体性,让幼儿学会分享合作。并用自己手中的乐器与教具中的图谱产生积极互动,加深了对不同音乐的理解。三是活动设计紧凑巧妙,教学形式多样,幼儿比较感兴趣。重点难点突出,幼儿基本上都能掌握,并且操作性强,每个幼儿都能积极参与活动。四是本次活动不是单纯一个音乐活动,而是在活动中渗透了多种元素。如从技能的角度看,幼儿学会了粗浅的知识技能,从情感角度看,幼儿获得了对音乐活动新颖有趣的情感体验,从认知的角度看,幼儿学会了用自己手中的乐器与教具中的图谱产生积极互动,从社会性角度看,幼儿获得了与同伴合作分享的经验。这其实是一个综合活动,但其中又贯穿了一条主线。
例如:杨松、孔亚柳、董成云几位老师的音乐课比较好的地方:一是题材选择很有新颖有童趣,对于开发幼儿的右脑、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和创新意识养成都有很大的好处。二是老师相信孩子,鼓励幼儿思维开放。从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的想象力是惊人的,只要你给他空间、时间,他们就能插上想象的翅膀飞翔。三是整个活动中根据孩子的想象给予技能上的指导。由于孩子表现自己的所想,活动时显得很愉悦,在这样的气氛中产生了很多很好的创意。
李颖、姜晓波、刘亚南、鲁园园几位老师的音乐课比较好的地方:一是选材适宜,符合托班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二是教学游戏化,很好的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音乐活动的重要动力,托班幼儿作为音乐教学的初始对象,兴趣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它会影响幼儿音乐技能的提高速度。三是建立一个轻松、和谐、平等的学习环境,教师通过很好的时机,循循善诱,因势利导,让小朋友在学习技能上得到了充分的自信心。
特别表扬牛林红老师,作为一个刚刚担任教学的年轻助教教师,牛林红老师认真肯学的态度是值得大家学习的,首先是她作为教师的激情和状态很值得提倡,再者是她的教态一直很亲和,有感染力。教学自始至终都在与孩子的互动中,充分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这次音乐观摩教学不足之处:
1;音乐课程的特色凸显不够,有些年轻教师有脱离教案的做法,把所制定的目标要求抛在一边,组织活动随心所欲的现象还时时存在。个别教师在选材及制定教学目标上没有依据班级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所以教学效果就大打折扣。教师在音乐活动中首先要遵循幼儿音乐教育的规律和特点,恰当地选用教材,细心地研究教材,从中挖掘有助于培养能力的教育因素,切合幼儿实际情况进行音乐教育,儿童就能得到音乐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孩子有了一定的音乐能力之后,再结合与教材相关的知识技能和生活体验,引导幼儿感受和领悟音乐的情绪情感和教育内涵。我们有意识有目的地安排和制定教学计划并作出合理的安排,使孩子们循序渐进的接受新的知识,教育又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有些老师的教具准备不够充分,不够醒目。对幼儿没有吸引力,使他们的注意力不稳定,缺乏自控能力,身体的协调能力不够。
3、教师要尊重幼儿的创新。幼儿缺乏经验,但他们的观察力不受约束,也就不会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这让幼儿说出做出的形象往往是成人意识不到又发人深思的。我们需要的是理解与尊重,并给予鼓励。如果我们要求幼儿的观察是建立在客观的基础上,就会把他们带进单一的世界,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也会丧失殆尽。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创新意识不可避免地被放在了首位,教师要在尊重幼儿的前提下,抛弃原有的教学观念,引导幼儿自己去发现、去观察、去探索、去创造,让创造教育贯穿于各科教学活动中,使幼儿在创新的天地里自由地张开想象的翅膀。
作为一名教师,不是我说你做,而要善于激活幼儿的思维,让幼儿独立思考,产生自己的思想,如果我们的教育总是建立在一个问题只有一个答案的基础上那我们的就是失败的。我们要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允许标新立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那么我们要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也,相信用这样的观念来教育孩子,他们一定会成长得更棒的!
_年4月14日-15日,省学前教育研究会领导下的省音乐教研小组在合肥开展了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研讨,本次研讨活动的重点是进一步探讨幼儿园的音乐欣赏教学,来自合肥的十一家省级一类幼儿园和蚌埠的两所省级一类园参加了活动。研讨的方式是每家在自身研讨的基础上拿出一节音乐活动供小组研讨,这次活动共研讨了十四节音乐欣赏活动,其中省委幼儿园潘茜老师的《藏族舞蹈》欣赏活动和105医院幼儿园陈娟娟老师的《元霄乐》欣赏活动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通过这次活动,大家得到了以下几点启示:
1、幼儿园音乐欣赏的面可以拓宽。这次音乐欣赏活动有舞蹈欣赏(包括教师用自身的优势直接让幼儿感受和通过录像让幼儿欣赏)、皮影戏欣赏、外国歌曲欣赏、幼儿自己的舞蹈欣赏、进行曲欣赏、山歌欣赏等等,各幼儿园都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使人耳目一新,拓宽了与会者的思路,大家一致认为,幼儿园的音乐欣赏教学是可以在原来只是乐曲欣赏的基础上加以扩大,只要找准切入点,幼儿是可以理解的。
2、通过音乐活动,探索学科的整合方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强调学科之间的整合,每个学科自成体系,如何找好位置,使各科之间能够很好地进行整合是大家探索的问题,如《幸福快车》歌曲欣赏,大家就认为可以进行整合,虽然是一节音乐欣赏活动,但通过活动可以进行健康方面的教育,保持愉快的心情,以及歌曲中贯穿着的爱的教育内容等,都可以整合进去,这就比单纯的音乐欣赏更具有一定的意义,由此,引发了大家对选材的研讨。
3、对教学方式方法的研讨。如何在音乐欣赏活动中体现《纲要》的精神,也是大家关心的话题,在这次活动中,每位教师基本上都能做到(1)注重活动的过程,活动的结果次之;(2)能从幼儿的角度提出活动目标,在活动中能很好地尊重幼儿,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如教师的语言“谁愿意上来跳的,可以跟老师一起跳”,这时可以看到有些幼儿愿意表现,而有些幼儿则愿意坐在位子上欣赏,教师并不是一刀切或统一要求,充分尊重了幼儿的愿意;(3)教师的教态亲切、自然,语言规范,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幼儿多通道去感知音乐。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音乐欣赏和韵律活动的区别有些模糊,对选取的材料本身的挖掘不够深刻,切入点把握不到位,如何更好地将《纲要》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的行为,年青教师的教学机智和教育策略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等等,都有待于研究和探讨。这次活动,我们将推荐《藏族舞蹈》、《元宵乐》、《幸福快车》、《小马放飞》、《义勇军进行曲》和《快乐小牧民》等赴南京参加由许卓娅老师组织的南京音乐教研小组活动。
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作为提高幼儿素质的重要学科,是对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是显露孩子个性、爱好、潜力的最好途径。所以,我在音乐教学中运用讲故事做游戏、即兴表演等各种“动”的形式来充分调动幼儿对音乐学习的用心性,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以下是我多年音乐教学实践的几点体会:。
一、大班的孩子由于年龄特点,对那些抽象、平板的讲述是很难产生兴趣的,所以,我在教学中就用生动、形象的体态语言来进行授课。透过灵活的眼神、活泼的语气、夸张的动作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以此来缩短我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久而久之,孩子们很自然地就对我产生一种亲切感和信赖感,喜欢和我交流,愿意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逐渐对音乐产生了兴趣,并有了强烈的学习欲望。
二、创设意境,提高歌曲表达力。
三、透过欣赏,提高鉴赏潜力。孩子用动作表现出了乐曲中个别动物的动作。
这时我鼓励幼儿随着乐曲中动物主角的变换,发挥想象,大胆地自编动作,使幼儿在边听边想边做的过程中感知音乐,表现音乐总之,对于大班孩子来讲,教师只能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利用多种形式,突出一个“活”字来进行音乐教学,才能激发他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音乐素质,同时也大大促进了其智力的开发。
转眼间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已圆满结束.一个学期以来,有辛苦的付。
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是对幼儿进行的音乐启蒙教育,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培养和发展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如采用音乐游戏的形式,选取适合幼儿的音乐教材,带孩子在音乐的伴奏下,动手、动脚、动口做一些活泼有趣的活动。幼儿只有在兴趣性较强的音乐活动中才能真正喜欢参与音乐活动,感受音乐的情趣。因此,在音乐教育中大班可采用活泼愉快的音乐游戏活动,2.通过合理训练培养音乐情趣。
幼儿活泼好动,总是蹦蹦跳跳闲不住。节奏性活动是幼儿喜欢的活动。教师一方面可以通过拍手、拍腿、拍脚等动作来进行节奏训练;另一方面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些打击乐器引导他们在有节奏的身体动作和运用乐器演奏活动中感受节奏性活动的兴趣和美感。
3.提高唱歌兴趣。
幼儿歌曲来自幼儿生活,反映幼儿生活。引导幼儿了解与歌曲相关的知识,不仅可以拓宽幼儿知识面,结合歌曲内容培养动手动脑能力,还有助于对歌曲内容、情绪的理解与感受,提高歌唱的兴趣和表现力。
二、语言是音乐教育的保证。
音乐和语言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首活泼、动听的歌曲往往就是一首首好的儿歌、诗歌;一首首优美、诙谐的乐曲都好象讲述着一个个有趣的故事。音乐教学不仅能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而且能全面促进幼儿身心和协发展。其中,语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言是开展音乐教育的重要保证,我们应该寓语言于音乐教育之中。
首先,我们在进行音乐教育时,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在幼儿听完一首歌曲或乐曲后,教师应及时鼓励幼儿读者讲讲自己的感受和对作品的理解。这样,既增加了幼儿表达的机会,又满足了他们表达的愿望,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能力。
其次,要把握好尺度,即在进行音乐教学活动时,要正确处理好音乐与语言的关系。
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编出自己喜欢的小故事。这使幼儿享受到了表现自我的乐趣,同时发展了幼儿的语言。
总之,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不应局限于音乐课中,应渗透于日常生活中。
。
。
工作计划网发布幼儿园音乐教学计划范文,更多幼儿园音乐教学计划范文相关信息请访问工作计划网工作计划频道。
以下是工作计划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幼儿园音乐教学计划范文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掌握本领。
活动目标:
2、大胆仿编歌曲,体验歌唱活动的乐趣。
活动流程:
一、小动物来做客——节奏练习。
逐一出示ppt图片,引导幼儿与小动物们互动。
小羊:
1、听声音,猜猜是谁来了?
2、小猫送礼物:小鼓。
3、幼儿用身体动作来模仿打鼓。
小鸡:
1、小鸡怎么了?
2、帮小鸡捉虫子。
3、这些虫子有什么不一样(大小)。小虫子很灵活,我们要快点抓,大虫子很大,住起来有点吃力,要慢慢地抓。练习节奏。
小鸭:
1、小鸭怎样叫?
意图:
1、通过多种形式与小动物互动,用不同的形式来让孩子们练习节奏,为突破难点做准备。
2、教师有意识地渗透歌词,为幼儿学唱做好铺垫。
3、帮助小鸡,培养孩子帮助关心弱小的品德。小鸡捉虫进一步巩固节奏。
二、给小动物唱歌——学习歌曲《我爱我的小动物》。
这么多的小动物来做客,老师真高兴,老师要为它们唱首歌,歌曲,名字叫《我爱我的小动物》,我们一起来说一遍。(师幼共同说歌曲名)。
1、教师清唱。幼儿仔细聆听。
2、幼儿跟唱数遍。(跟琴声,跟录音)。
3、分角色演唱。幼儿自主选择想要表演的动物,
意图:
1、清唱能帮助孩子清楚地听清歌词,理解歌曲。
2、通过多种形式,带领幼儿学唱歌曲,体验音乐的节奏感。
三、小动物家去做客——创编歌曲。
1、来到小狗家,给小狗唱歌。
2、给小猪唱歌。
意图:创编活动,培养幼儿的思维及对音乐的感受力。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我以情境贯穿始终,通过与小动物见面互动,给小动物唱歌等形式,吸引幼儿自然地投入到活动中。活动目标定位明确,活动过程始终围绕目标展开。节奏练习方式设计丰富,不枯燥,由浅入深,逐步突破难点。整体活动效果好,目标达成度高!
【导语】计划形式是指用文字和指标等形式所表述的组织以及组织内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安排的管理事件。wtt搜集的幼儿园音乐教学计划【三篇】,供大家参考阅读,更多内容,请访问工作计划频道。
托班幼儿正处在听觉感官发展时期,听觉的发展比其他感官快而需求多,因此对音乐能表示出明显的情绪反应,这一环节是幼儿的听觉感受及动作感受,使幼儿对音乐有初步的印象。
活动目的:
1、通过游戏,辨别感受两种不同风格的音乐,并作相应动作。
2、喜欢音乐游戏。
活动准备:
磁带、森林背景布置、老虎及小动物头饰。
活动过程:
一、欣赏。
师放音乐,宝宝完整欣赏音乐。
二、模仿。
1、说说谁来了?(小兔、小狗等随意说)。
2、模仿动作(说到哪个动物就模仿哪个动物)。
三、
游戏。
1、托儿扮演小动物,师扮演老虎。
2、听到欢快的音乐,小动物出来做游戏,听到沉闷的音乐,小动物马上躲起来。
3、反复进行(重申规则)。
三、活动准备。
为了引起幼儿的兴趣,调动对音乐的积极性以及帮助他们对歌词内容的理解,加强节奏感等,我适当地使用了一些能活动的教具,本次活动我作了以下准备:
1、情景课件。
2、区域活动中,幼儿自由听赏过歌曲的旋律。
3、创设在游戏中学习的氛围。
4、准备鸡妈妈头饰一只,音带,录音机。
四、活动流程。
(一)、引出课题:听小鸡叫,问“谁来了?”幼儿回答,打开课件引出小鸡及音乐。
(二)、看小鸡、听节奏、做动作。
1、引导幼儿看小鸡,模仿学做各种小鸡的动作,激发幼儿的兴趣。
3、教师听音乐,表演小小鸡,让幼儿模仿。
4、引出鸡妈妈。教师表演鸡妈妈找小鸡。(初步感知游戏规则)。
5、告诉幼儿这是一个音乐游戏,游戏是有规则的。(幼儿表演小小鸡在草地上玩耍,做各种动作,鸡妈妈来找小鸡,按音乐旋律进行游戏)。
6、边听音乐,边哼唱歌曲进行游戏,再次激发幼儿爱小鸡的情感,强化游戏规则,以此来突破本次活动的重难点。
7、在游戏中结束本次活动。
节奏感是音乐实践活动中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是音乐情绪、风格的重要表现手段。小班时期是培养幼儿节奏的阶段,同时也是培养音乐素质的基础时期,而游戏化的方法符合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幼儿好动、好玩,思维具体形象,一切从兴趣出发。本学期,我开展了有关“小班幼儿节奏感培养游戏化初探”的课题研究,旨在通过研究用游戏化的方法对小班幼儿进行节奏感培养的同时,探索其内容、目的和组织手段。现将我在第一、第二个阶段中的一些做法和实施过程做个简单的小结。
一、主要工作成效。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了解本班幼儿在音乐节奏感方面的表现情况,确定教研课题。
2、查阅相关的幼儿音乐教育资料,如“幼儿游戏化音乐教育丛书”、“许卓娅音乐教育活动设计”、“幼儿的音乐素质与能力训练”等,拟写计划。
3、培养并建立初步的音乐活动常规。
(二)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激发幼儿对节奏的兴趣。
(1)、提供多种乐器,让幼儿在自由敲打中获得满足以激发幼儿玩乐器的兴趣与*。
(2)、幼儿提供两种乐器(如碰铃、圆舞板)让他们在敲敲打打中听听其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在比较中进一步感知乐器的不同音色,初步掌握其乐器的演奏方法。
(3)、提供音色差别较大的两种乐器,在幼儿的敲打过程中用动作帮助他们了解乐器的音色与情感所表达的关系。如敲大鼓时引导他们模仿“老虎、狮子”等有力的动作。敲三角铁、碰铃时做鱼游、小兔跳等灵巧的动作。由于在这些自由敲打的游戏活动中没有节奏的要求,对于尚不能较好地掌握有规律打拍的小班幼儿来说同样会使他们的获得成功和满足感。
2、在听听玩玩中激活幼儿的节奏动感。
1、引导幼儿感知节奏。
首先,音乐来源于自然生活。我经常有意识地培养幼儿学习感知生活中的节奏,如引导幼儿倾听观察自然界、动物、生活中的节奏响声,之后进行模仿、感知,并拍出节奏类型来。从中让幼儿发现音有高低、长短、强弱之分,使他们积累丰富的听觉经验。其次,我还设计了起步较低、由易到难的一系列听力游戏,让幼儿在听听玩玩的过程中感受节奏的动感。如:用筷子敲击铝锅、玻璃杯、碗碟等生活中常见的用具、器皿,从中辨别声音的高低。有时,我还采用师生角色互换的方式,即老师用打击乐器敲击简单的节奏,幼儿用拍手、拍肩、跺脚等动作将其表现出来,反之,幼儿敲节奏、老师将其再现出来。
2、体验、感受稳定单一的节拍。
这是培养幼儿节奏感的基础。我经常让幼儿以自身的身体律动来感受稳定的节拍。如唱歌、乐曲时,让幼儿随着节拍,一拍一拍地摇动身体、头,感受有规律的无变化的拍子。在这个练习中,我还让幼儿随着乐曲做拍手、拍肩、拍腿、跺跺脚等律动,这样就能帮助幼儿较好地体验、感受稳定的节拍,为今后掌握有变化的节奏打下基础。
二、存在不足:
1、节奏训练的时间较为局限,不利于幼儿节奏感的培养。
2、幼儿节奏的听觉、记忆能力等还比较差,有待于发展和提高。
三、改进措施及下阶段做法。
1、在各种活动中贯穿节奏练习。
(1)每次在教新歌前,可让幼儿跟着音乐拍节奏,听一听曲子里都有哪些节奏类型,待幼儿能准确拍出后,再让幼儿按照歌曲的节奏、速度等来学歌词。还可边读歌词边拍节奏。
(2)结合语言节奏进行练习。
(3)在区域活动中开设节奏创编区,也可利用餐前的时间进行练习节奏,在各种游戏中也可用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来进行练习。
2、注重发展幼儿的节奏听觉、记忆能力。
在今后的活动中教师可启发引导幼儿把自己听到的各种节奏告诉老师或其他小朋友们,这样在无形中就能发展幼儿对节奏的记忆力。长期坚持,幼儿就能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加以注意,发展对节奏的听觉和记忆能力。
一、本学期教学目标:
【歌唱歌谣】。
1.喜欢歌唱,体验在歌唱活动中的快乐,并与他人合作演唱。
2.学会一些基本的歌唱技能,能够正确的咬字,吐字和呼吸;能较自然地运用声音表情和身体动作表情;能够在集体歌唱活动中适当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声音使之与集体相协调。
【韵律游戏】。
1.喜欢参加韵律活动和音乐游戏;体验韵律活动和音乐游戏中的快乐;能够用身体动作探索、表达音乐以及与他人合作表演。
2.能够较自如的运用和控制自己的身体动作;你简单实用韵律辅助道具;能够在合作性的韵律活动中运用动作和表情与他人交流配合3.能够在韵律活动中感知、理解音乐与动作的关系,能根据音乐的不同情绪来表演韵律活动,并尝试用自己的感受进行创造性活动表现。
【玩奏乐器】。
1.喜欢参与打击乐演奏活动;体验并享受与他人合作演奏的快乐。
2.学会常用打击乐器的基本演奏方法;能够在集体的演奏活动中有意识的控制、调节自己的节奏等;使其与集体相协调;尝试用不同演奏方法创造性的表现音乐。
3.能够认识,辨别各种常见打击乐器及基本音色特点;了解基本的乐器知识;初步了解简单的节奏型;能看懂简单的指挥手势含义并与指挥相配合。
4.碰铃铃鼓响板。
【音乐欣赏】。
1.喜欢参与音乐欣赏活动,体验并享受音乐欣赏过程中的快乐。
2.初步学习运用语言,美术韵律动作等各种艺术表现手段来表达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想象和情感体验;能够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尝试与同伴交流合作。
二、教学进度。
1歌唱歌谣《嗡吧吧》(蒙氏)。
2韵律游戏《蹦踏踏蹦踏》(蒙氏)。
3韵律游戏《热带丛林》(亲子)。
4歌唱歌谣《小脚》。
6音乐欣赏《游乐场》。
7玩奏乐器《厨房音乐》(蒙氏)。
1歌唱歌谣《洗手擦脸》。
2韵律游戏《小小音乐家》。
3歌唱歌谣《划船》。
1韵律游戏《彩带舞》(蒙氏)。
2音乐欣赏《纺织歌》。
3歌唱歌谣《鸽子》(蒙氏)。
4韵律游戏《快乐小猪》(蒙氏)。
5音乐欣赏《狮子王》利用课余时间在幼儿欣赏动画片的时候进行。
6玩奏乐器《马蹄声声》双响筒碰铃。
7歌唱歌谣《快乐哆唻咪》。
1韵律游戏《圣诞礼盒》(亲子)。
2玩奏乐器《圣诞铃声》或《铃儿响叮当》任选腕铃(蒙氏)。
1韵律游戏《小猫钓鱼》(亲子律动)。
2音乐欣赏《糖果舞会》(蒙氏)。
3玩奏乐器《雪娃娃来了》三角铁沙锤铃鼓。
4民族舞欣赏韵律游戏《印度舞》(蒙氏)。
【注】十二月份各班空出两周时间布置教室及准备元旦活动,进入到一月份之后各班老师可根据本班课时完成情况来调整。如没有完成的课程可放到一月下旬完成。音乐小组教研时间:每个月23次教研如有问题可随时进行交流。
活动目标:
1.幼儿在反复感受的基础上,学习创编二拍子的节奏型。
2.幼儿在活动中学会用身体乐器(小脚)踩节奏,发展动作的灵活性。
3.幼儿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录音机、录像机、磁带、录像带,大鼓一只,小鼓若干。
2.彩色节奏卡若干,音符娃娃若干,小节线若干。
3.幼儿已认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
活动过程:
一、复习节奏鼓《鼓旦旦》。
师:找只小鼓做朋友吧,让我们敲起欢乐的鼓,热情地欢欢迎客人老师!
1.“比比哪只小鼓节奏最好听。”幼儿根据音乐伴奏的速度,完整演奏。
2.送小鼓休息。
二、节奏练习。
1.看一组幼儿在海滩上玩耍的录像。
2.幼儿互相交流在海滩玩耍的情景。
3.节奏练习。
师:“我的大鼓想知道你们在海滩上都玩了些什么。”
老师有节奏地边敲大鼓边问幼儿:你在|做什么|幼儿用同样的节奏来回答:我在|踩文蛤|(1)部分幼儿进行节奏练习。
(2)变换节奏,幼儿逐个练习。
师:你在做|什么|幼:我在洗|脚丫|1.幼儿用脚踩出节奏。
师:你们的小脚丫在海滩上踩出的节奏就像一首快乐的歌。把你们的快乐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1)出示节奏型xxx|xxx|,幼儿踩。
(2)个别幼儿随意踩,大家学。
三、自编节奏型1.出示音符娃娃,引导幼儿说出每个音符是几拍的。
2.和音符娃娃做游戏:用音符娃娃编二拍子的节奏型,编两个小节。
3.幼儿分组摆节奏型,教师巡回指导并提醒幼儿用小节线隔开。鼓励编好的,先打出自己的节奏,再用脚踩出来。
4.将各组编的节奏型排成一队,幼儿集体练习踩节奏。
5.大鼓加入,幼儿再次练习踩节奏。
四、复习律动《快乐的啰唆》。
师:玩了这么久,你们快乐吗?还有很多快乐你们没发现呢。走,我们一起找快乐去!
1、歌曲选材来源于主题,并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
2、在整个教学中,始终都贯穿着游戏,有节奏的游戏、角色游戏等等。
(一)活动目标:
1、进一步熟悉歌曲的旋律,在教师的带领下,能跟着音乐合拍地做买菜、洗菜、切菜、炒菜的动作。
2、愿意参加集体表演,体验共同游戏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磁带、录音机
2、围裙、铲子、筷子、蔬菜图片若干。
3、将座位排成一个u字形。
4、幼儿已熟悉歌曲扮家家。
(三)活动过程:
1、复习韵律活动《买菜》。
教师引导幼儿根据歌词内容及音乐节奏,合拍地做“买菜”的动作。
(评析: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经验,并在基础上进行模仿。)
2、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幼儿学习“洗菜”的动作。
a、教师分别出示若干蔬菜图片(萝卜、黄瓜、虾、冬瓜、蘑菇),引导幼儿回忆蔬菜的名称。
b、教师哼唱音乐,幼儿练习有节奏地洗菜。
a、哗啦啦??洗萝卜,洗萝卜,洗好萝卜洗什么?
c、我们一起把虾放在篮子里洗,哗啦啦??洗虾拉,洗虾拉,洗好虾来洗什么?
e、哗啦啦??洗蘑菇,洗蘑菇。
3、将“切菜”和“炒菜”的动作与音乐匹配,听音乐做动作。
a、幼儿回忆相关经验,教师引导幼儿根据音乐合拍地做切菜的动作。
b、在教师语言及动作的提醒下,幼儿能跟着音乐合拍地做炒菜的动作。
(评析:教师以从买菜到洗菜到切菜刀炒菜,这个生活中幼儿都了解的过程为整个活动的贯穿线,并且以有节奏的儿歌游戏来配合幼儿的模仿动作,增加幼儿的模仿乐趣。)
4、复习歌表演《扮家家》:
教师引导幼儿找空的地方与同伴进行表演,体验同伴间身体接触的快乐。
师:让男孩子来做爸爸,女孩子做妈妈,我们一起来招待小娃娃吧。
1、让幼儿知道水仙花是福建特产,誉满全国,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2、让幼儿学会基本动作,做到动作优美协调。
3、熟悉乐曲旋律,并用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
4、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水仙花若干盆,音乐磁带,三用机。
1、幼儿律动进入活动场地。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水仙花,启发幼儿讨论并回答:“水仙花的故乡在哪里?水仙花长得什么样?”
3、教师请幼儿欣赏舞曲,并让幼儿谈谈听完乐曲之后的感受。
4、教师让幼儿进一步熟悉曲子,并引导幼儿在欣赏乐曲的过程中想像乐曲表现的动作。
5、请个别幼儿来示范他想像出的动作,教师进行指导,让幼儿的动作更加优美。
6、教幼儿学习舞蹈动作。
(1)先全班一块儿学习基本动作。
(2)请个别幼儿示范舞蹈动作,教师讲解。
(3)幼儿找一位朋友,分小组进行练习。
7、幼儿听音乐进行表演。
导入环节没有吸引力,整个活动一直在强调水仙花在跳舞,但是并没有一朵水仙花出现在孩子们面前。虽然刚开始的时候,我给孩子们介绍了一下水仙花,但是并没有展示图片,所以孩子们头脑中还真是不知道水仙花是怎样跳舞的?感受不到那种意境,又怎么会真正的身临其境呢?而且,图谱设计也不是很好,这次活动是音乐欣赏《水仙花圆舞曲》,后来我才想到,既然是圆舞曲,那为什么图谱不用三拍子圆环呢?指挥棒是水仙花,这样一来,给孩子们的感觉就像真的是水仙花在跳舞。后来的这个想法很好,有机会,我会再尝试一下的。不过整个活动孩子们兴致也很高。
摘要:我国学前教育专家许卓娅指出:“音乐教育不仅仅是教音乐的教育,而是在进行音乐教育时,让孩子学会基本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责任感,培养他们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由此可见,音乐教育是一门需要专业性、技术性的艺术教育,知识技巧和感知能力在儿童的创作与表现、感受与欣赏中是必不可少的。那么,怎样化繁为简?让音乐淌进儿童的心田,让儿童走进音乐的世界?答案就是游戏化。当然,在实际幼儿园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就如何合理有效地开展音乐活动的游戏化进行了探讨,让幼儿在感知音乐、发展音乐能力的同时,使幼儿的认知、情感及社会性得到全面的发展。
儿童的内心是游戏的,而音乐是直入人心的,当两者融合的时候,这种魅力是1+1>2的。需要注意的是,所谓音乐活动的游戏化不仅是指狭义的“音乐游戏”,它包含在一切活动形式、教学方法中,使其具有游戏和类似游戏的特点。但在实际幼儿园音乐教学中仍存在诸多不足,如活动形式的单一刻板;游戏与音乐活动的生搬硬套;对音乐感受经验的准备缺失等。如何让幼儿在自由宽松的活动氛围中,有如“玩”一般的学习体验?怎样让幼儿快乐地、主动地、不知不觉地投入活动之中?让幼儿听到、感受到、喜爱上、想象出、创造出音乐?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以兴趣为切入,让游戏作品有趣起来。
兴趣是投入的前提,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最好的催化剂,教师要了解幼儿真正喜欢什么、需要什么,再从兴趣入手,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音乐游戏作品。比如,从幼儿熟悉的《米奇妙妙屋》动画片生成小班音乐游戏《妙妙屋,我来了》,在与米奇、米妮的音乐历险途中,通过让幼儿和“高飞”、“布鲁托”打招呼的形式感受二拍子与三拍子的不同,上山下山帮助幼儿感受音乐的上下行;又如音乐游戏《朵拉与机器人》,结合幼儿爱模仿的特点,选择了机器人为题材,有趣的机械动作,幼儿在模仿创编的过程中体验乐趣,同时感受节奏。这些趣味纷呈的活动内容,成为了活动有效开展的有力保障,更可见教师在选择素材时的独具匠心。
二、以材料为承载,让游戏环境妙起来。
提高幼儿的积极性离不开游戏化的环境创设,让幼儿在具体的物质世界中体验音乐与环境、材料的关系,促进幼儿与音乐之间的互动体验。教师提供的材料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叠加的;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是关联的。各类能发出声的玩具p乐器p头饰甚至是废旧材料等,让幼儿在敲敲打打间,释放表演欲望和创造才能。例如在音乐活动《纸王国的音乐派对》中,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纸,解放孩子的手和脑,揉一揉、拍一拍、搓一搓,试着让纸发出声音,与众不同的材料让幼儿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愉悦感。当然,在材料的选择上,也要注意适宜性,挑选轻便、安全、环保的材料。根据不同阶段的幼儿年龄特点,因材施材,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与环境的承载作用。
三、以多媒体为输出,使游戏活动活起来。
多媒体是游戏化教学的有力推手,在运用的过程中需注重多感官手段渗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感受音乐,获得愉悦。
(一)多听多辨,拓展幼儿思维。为了丰富幼儿的音乐感知,提高艺术审美能力,教师应整合多元的音乐素材,让幼儿体验多元趣味的音乐游戏,倾听各具特色的音乐曲调,充分激发幼儿的音乐潜能。让幼儿想他们所想,见所未见之景,闻所未闻之曲,开拓视野,陶冶情操。
(二)多思多想,培养想象美。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幼儿的艺术想象力,可以发展个性、启迪智慧。如音乐活动《哈哈镜》,利用白板技术呈现了生动有趣的画面,诙谐幽默的视听效果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再让幼儿倾听旋律,想象小矮人在镜子中可能出现变大、变小、变高、变矮等的画面。与音乐的韵律感有机整合,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了音乐的节奏感。通过完整的画面、音效、故事欣赏,让音乐插上想象的翅膀,放飞思维,不再是过去老师教、学生模仿的机械模式。
(三)多实践多创造,发展创造美。在想象的基础上,儿童更不可缺失的是创造力,只有想象力,没有创造力,永远只能是空想家。因此,组织音乐活动时,要让幼儿不仅听音乐,还要通过积极的联想和想象,以及视觉、触觉去感受、去体验、去创造音乐和表现音乐。动作是音乐形象化的直观表达,幼儿创编动作的前提是相关经验的准备。如在音乐活动《好玩的洗衣机》创编动作环节,在讨论各种动作时,多媒体直观地演示了洗衣机的运行动作,形象地再现了动作的节奏感,化解了教学难点。而在“甩干”这个情境处,课件生动的场景配以快速回旋的乐曲,自然而然创编出相应的动作。以幼儿为主体,自主创编再共同模仿练习的学习方法,真正凸显了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游戏化音乐之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音乐的旋律间,充分发挥游戏化的灵动魅力,需要教师做好功课,研究音乐的主要特征、遴选适宜趣味内容、尊重幼儿独特表达、创新游戏化策略,为幼儿搭建随心而唱、随性而舞的舞台。让幼儿的心灵浸润在音乐的河流中,让游戏化走进幼儿园音乐教学中。
音乐活动中,经常看到的打击乐教育模式是:孩子跟着老师带给的节奏,一边又一边的模仿练习,直到孩子“学会”为止。如何改变传统的“要我学”为幼儿用心主动参与式的“我要学”,从而使幼儿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呢中班打击乐《粉刷匠》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二、案例描述及分析。
活动开始,只见王老师不慌不忙地出示一张没有颜色的小猪的新房图片,问小朋友:“你们觉得小猪的新房漂亮吗”小朋友立刻七嘴八舌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不漂亮”、“没有颜色的”、“不好看,给它涂上颜色才好看”。这时王老师“好,那我们就来做小小粉刷匠,帮小猪来刷新房吧”,短短一句话就巧妙自然地引出了活动的资料“粉刷匠”。跟随着音乐的节奏,孩子们情不自禁地刷起了房子。而老师此时则是静静地观察孩子的动作,并不时地用鼓励及赞同的眼神回应着孩子。
音乐一停,老师就已经将目光注视在孩子们身上,“谁来试试,你是怎样刷房子的”孩子们争先恐后举起小手。一个男孩子上前,随着音乐双手做摸墙状,快速地上下移动,表现八分节奏的动作,“哦,你是这样快快刷的,真棒!请你来教教我们吧!”刚才还有点羞涩的男孩,俨然像个小老师似的教了起来,王老师却像个渴求的孩子,在小朋友中间认真地学着。“哎呀,那你们明白哪个节奏在说这个快快刷的动作呢”大家学好这个动作安静下来后,老师求助似地拿出三张节奏卡(四分节奏、八分节奏、带休止符的八分节奏)。话音刚落,孩子们就纷纷发表起自己的看法:“x多的是快快刷的”、“x下面有横线的是要快快刷的”、“这张只有2个x,那张有4个x,是要快一点的”。“哦,是这样吗”老师用疑惑的眼神望着大家。“我们试试不就明白了吗!”一个小朋友自告奋勇地提议。“你的办法真好,我怎样就没想到呢”被老师这么一说,乐得这个小朋友呵呵直笑。在音乐声中,老师和孩子共同验证了结果。“对了,我们说对了”孩子们欢呼雀跃着。“我们的小粉刷匠真能干,那你们还能用其它动作来刷这个节奏吗”“能够,老师我能够横着刷”、“我会画圆刷”……片刻,孩子们就巩固掌握了八分节奏。
“哦,快快刷的累了吧”老师关切地说。“那你能够怎样刷让自己放松一下呢”“慢慢刷”一个孩子迫不及待地喊了出来。“太好了,你来教教大家吧……”随着音乐的节奏,大家又乐此不彼地学了起来,并且同样地找出了慢慢刷的四分节奏卡。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孩子们又掌握了四分节奏。
高—潮过后,老师提出那张有八分休止符的八分节奏卡(休止符用红笔画),这是只听见孩子开始窃窃私语:“哦,这么难的!”。这让我们几个下面听课的老师也一阵心揪:“这个节奏这么难,让中班上学期的孩子学习,老师要如何解决呢”。只见王老师神态自若地将节奏卡贴到刚才的八分节奏卡下面,用挑战的语气问:“你会这个节奏吗它与前面的节奏有什么不同呢”室内一片寂静后,又立刻沸腾起来:“老师我明白,那里有空的”、“0表示要休息”、“有红灯”、“下面有横线”,孩子们的思维一下子又活跃起来,活动也相当投入。“有线的有红圈的这个节奏要怎样刷”老师追随着孩子的回答紧之后问。站起了一个小男孩,他镇定地说:“刷房子的时候有一个装颜料的桶,那个0(指休止符)像桶一样,刷的时候先把刷子在桶里蘸一下,再刷一下。”“太好了!你来快来做小老师教教我们怎样刷!”伴随着音乐,师生开心地玩着、学着。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节奏就这样简单地解决了。
最后,老师请小朋友完整欣赏音乐,回忆音乐的那里是快快刷哪里是蘸一下、刷一下哪里是慢慢刷经过完整的动作练习后,用上乐器进行伴奏。整个活动在欢快、愉悦的气氛中简单地完成。
“教师提问”作为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有关“提问策略”的论文也日渐增多。然而,关于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的“教师提问”的文章还略显微薄,所以本文探讨的就是有关幼儿教师进行音乐教学活动时的提问艺术,主要从幼儿音乐教学活动提问的意义、提问的现状以及提问的有效性建议三个方面来阐述。
音乐活动作为幼儿园艺术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受到了广大幼教工作者的重视。音乐是一种抽象的艺术,以声音作为传播的媒介,只凭幼儿自己的能力是不容易理解的,必须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所以“提问”就成了教师音乐教学活动的主要手段。
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和观察真实的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对教师提问这一师幼交互作用着的动态过程进行分析和思考,反映了部分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现状。
(一)提问的主体:重教师话语霸权,轻师幼双向对话。
近年来,我们一直在强调以儿童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尊重儿童,倾听儿童内心真实的声音。广大幼教工作者在观念上都已经接受了这一说法,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特别是像音乐这种以听觉化符号为主要传播媒介的教学活动,教师往往又回到了过去,以自我为中心,用自己的想法代替儿童的想法,轻视与幼儿之间的对话,忽视了幼儿的想法和感受。
在韵律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通过提问的方式掌握着话语的霸权。幼儿园教育在使幼儿社会化的过程中预先赋予了教师教育幼儿的社会权威。另一方面,教师由于年龄上比幼儿成熟、知识比幼儿专深,使教师在教育情境中,特别是在教学活动中的言语交往中处于优势。教师一般认为教教学并不是一种个人行为,而是在代替社会、国家对幼儿实施教育,行使社会和国家赋予她们的将社会认可的合法化内容内化为幼儿的价值观和信仰的权力,因而她们认为其话语具有合法性、权威性和不容易质疑性。教师的霸权话语虽然代表的是社会的要求,但在教学上形成的教师独自言说的权力,使幼儿没有自己言说的权力,师幼之间的关系变成了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当幼儿抱在一起创造性地表现“小花和小雨做朋友”的时候,教师否定了。可见,教师控制了教学活动中的发言权,同时也控制了幼儿的思维。幼儿的话语,成为了教师话语的依附,没有幼儿主动思维的参与,没有幼儿独立的有创造性的意见的参与。
(二)提问的内容:局限于表面联想,忽视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
幼儿学习的疑难点也是教学的重、难点,抓住疑难点提问,就是要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音乐的表现形式是以音乐的形式要素——节奏、旋律、和声、调式、曲式等通过艺术的组合而显示出来的,不同的音乐要素经过不同的组合具有不同的表现作用。在音乐表现形式的作用下,作品呈现出独特的音乐形象、意境、风格,体现了特定的情绪、情感和人文主题,也就是音乐的内容。在音乐教学中提问的目的是要使幼儿在音乐的表现要素和形象之间建立起联系,而不简单地停止在“像什么”的层面上。而如今的教师提问普遍都处于这样的层面。
(三)提问的重要目的之一:常规的维护。
幼儿园通常把常规分为日常生活常规和教育常规。幼儿园教育常规,是指为保证教育活动顺利进行,在教育活动中经常使用的用来规范儿童行为的标准、法则或习惯。当然,也就包括幼儿音乐教学活动。
在如今的教学中,常规不再是手段,而是目的;常规不再是教学的保障措施,而成为教学内容本身;即遵守常规不仅是一种事实性认识,同时也是一种规范性认识。常规拥有了事实价值之外的规范价值,且规范价值远大于事实价值。教师借助提问来完成对儿童的控制并借此形成儿童普遍秩序。在这种秩序下,儿童仅被作为教学的客体,被动的接受和驯服,其主动性被压抑、主体性被抹杀、积极性被磨灭、创造性被扼杀。这种教育遮蔽了儿童本应拥有的丰富的日常生活,成为了儿童自由和主动性的“镣铐”。
(四)满堂问——形式的互动。
提问作为师幼互动的一种形式,需要教师与幼儿双方的真实投入,包括教师和幼儿之间的情感沟通、思维激发与信息交流。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有很多教学活动表面上热热闹闹,教师与幼儿在进行“积极”的互动,其实是以形式的互动代替实质的互动。形式的互动,指的是只有互动的形式而无实质性的内容,表现为教师一呼、幼儿百应,对幼儿智慧活动没有多大激发作用的互动形式。如教学中教师、幼儿都明明知道某幼儿回答正确了,但教师还不止一次地问“对不对”,幼儿一齐回答“对”。
总之,目前的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存在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提问水平低;提问频度高,但以低水平问题为主;提问目的片面性;提问形式化;教师对幼儿回答的反馈策略性不强等问题。
从各个视角来审视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提问现状,既是为了找出幼儿园音乐教学中教师提问存在的缺失与不足,更是为了找到适当的途径和方法,消除教学中教师提问的不合理性,提高教师的提问水平。因此,笔者将从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提问水平和提问策略、提问走向对话三个方面提出优化教师提问的建议。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教学是一种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交往活动,它需要物质条件的支持,如座位的排列形式、班级的规模等,这些因素都是制约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但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育观念的转变。要充分尊重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音乐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不是一方压制或变革另一方,而是共同参与,塑造一个属于双方的情境。在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要改变幼儿处于被动、受抑制或其主体性受到忽视的`,实质上被异化为客体的状况。教学要从幼儿出发,充分发掘每个幼儿的潜能,让幼儿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教学的设计、实施中把幼儿当成是发展中的、富有潜力的、整体的、具有主动性的人,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合作者,而不是被动承受教学活动影响的客体。
(二)提高教师的提问水平和提问策略。
1、精心设计,充分发挥不同类型问题的价值。
提问要有目的性,提问有组织、激发、反应等不同的功能与价值,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和发挥不同类型提问的价值。提问设计要精简数量,直入重点,重视提问的密度、节奏以及与其他教学方式的配合;紧扣教学目的和重点、难点,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力求提问设计少而精。提问时,教师还要注意表述的技巧,把握提问的一些基本规则,如问题中心要集中,用尽可能少的字表述清楚,语音、语调要突出问题的中心和重点等。
2、给幼儿适当的问题的解答距。
教师的“问”的根本目的在于开拓幼儿的智慧。如果幼儿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缺乏必要的思考,那么就很难达到“问”的目的。心理学上把从问题的提出到解决完毕的过程,称为解答距。首先,给予幼儿适当的问题解答距,给幼儿更大的思维活动空间,更多的探究发现、交流合作、体验成功的机会,是促进幼儿智慧生长的必然要求。其次,“问”与“答”之间要有适当的时间间隔,给幼儿留有较充分的思考时间。如果思考时间太短,幼儿对问题缺乏充分的感知和足够的思考,必要的心理过程没有完成,“问”的效果自然不好。一般来说,简单的问题幼儿只需2-3秒的思考即可回答。如果问题可能引发争议,需要幼儿仔细想一想,教师等待的时间则要相应地延长。
(三)从提问走向对话。
幼儿音乐教学要充满生命的气息,追寻生命的意义就必须以对话的方式而不是独白的方式进行。对话方式的教学为幼儿的茁壮成长和教师的生命成长营造了充分的自由空间。幼儿会质疑“权威”、反思“真理”、超越“教材”,而不是单纯的聆听权威的“传授”、理解课本的“真理”、适应教材的“内容”,师幼在对话中达成意义的建构。教师关注幼儿的心灵、呵护现实的生命、尊重幼儿的需要、关照幼儿的感受、接纳幼儿的观点、宽容幼儿的“错误”。师幼在理解、分享、崇敬、盼望、自由、开放、轻松的教学中,敞开自己的心灵,真诚地呼喊出生命的真切感受,知识在生命对话中变为活跃的生命气息流入到幼儿的个体生命。
总之,在提高教师提问艺术方面,幼儿音乐教学活动与其他领域的教学活动是一致的,都是以提高有效教学为目的。希望能引起更多的教师关注教学提问,提高教学提问的水平,进而提高师幼互动的质量和教学的效益。
[1]童时.反思幼儿园常规教育[j].早期教育.20xx:1.
[2]高时良.学记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14。
[3][美]索里jm&特尔福特.教育心理学[m].高觉敷.刘范.林传鼎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152。
[4]金传宝.教师如何提高发问技巧[j].外国教育研究,1998(2)。
[5][美]cazden,b‘c.著,蔡敏玲、彭海燕(译).教室言谈一教与学的语言〔m〕.台北:心理出版社,1998.59.
[6]张玉成.教师发问技巧[m〕.台北:台北心理出版社,1984.9。
[7]黄伟.对话语域下的课堂提问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xx,4。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gongzuozongjie/35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