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工作计划

我身边的小能人教学设计(专业23篇)

我身边的小能人教学设计(专业23篇)



教学计划的编制应注重前瞻性和实践性,能够帮助教师预见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接下来是一些教学计划的案例分享,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

习作5:我身边的小能人

1.指导学生会认 10 个生字,会写 8 个生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谚语。

3.培养学生积累谚语的兴趣。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2.教学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谚语,培养积累谚语的兴趣。

[教学准备]。

有关文中重点词句的实物、字词卡片、田字格。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做实验游戏,激发兴趣。

1.请两位学生做实验。

一个学生折一根筷子,一个学生折一把筷子。看看谁能将筷子折断。(此环节设计旨在用学生喜欢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突出中心,直入主题。)。

2.谈谈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板书:团结)。

二、朗读感悟。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会的请生字宝宝帮忙,把字音读准。

2.个别读文,出示带拼音生字自由读。

3.检查读音,边读边正音。

一类(注意读音相近):移动、容易。

二类(注意翘舌音):折断、木柴、绳子。

三类(注意前鼻音、平舌音):千斤、搓绳。

其他:火焰、独立、计谋。

(此环节将读音相似的生字进行归类认读,让学生能系统地进行识记,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全班齐读带注音的生字。

(2)开火车读。

(3)去掉拼音再读。

4.读课文。(男女学生对读、同桌对读。)。

5.生字宝宝想考考大家:你们有什么方法记住它们吗?

(1)四人小组自由说。

(2)个别学生识记生字。(边讲边点出方法。)。

(3)还有一些生字,老师用猜谜的方法帮助记。

(4)小结记字方法。

6.随机小结。

大家刚才运用课外识字、猜谜识字、换部件识字,方法真多,值得表扬,现在就奖励大家玩个游戏。

7.制作气球飞走的课件进行游戏。气球说,只要大家读准字音,它就会升起来。

(1)全班读字。

(2)开火车组词读。

学生先读带注音的生字,然后去掉拼音再读,再回到课文中巩固。

8.生字宝宝说,你们想看故事吗?它们都藏在一个故事里头去了,如果想看很容易,大家这么聪明,排一排顺序就行了。

(1)排一排吧,你就能得到一个故事了。

(  )中午,一块千斤巨石挡住了去路。小熊很容易就把巨石移开了。

(  )早上,小熊与有计谋的猴子一起去冒险。

(  )到了晚上,它们找来许多折断的木柴,把木柴点燃,火焰红红,真暖和啊!

(  )夜深了,它们独自在自己的床上进入了梦乡。

(  )它们在火堆附近,用绳子搓成了网床。

(读故事激发兴趣,文中涂红色的为生字,让需要掌握的生字在新的语言环境中再现,检查学生的知识反馈情况。)。

(2)排好后自读并给故事加个题目,行吗?

9.读课文。

(1)师生拍手对读。

(2)小组比赛读。

三、指导写字。

1.两个生字兄弟,样子长得非常像,它们就在这里头,如果找到的我数三下就站起来说。

2.出示“斤、折”,两兄弟不但样子非常像,而且有着很大的关系呢!

3.学习“斤”字。

学生观看录像,录像的内容为:“斤”字的古代写法,从古字到今字的演变过程,以及“斤”字表示斧子的意思。

(通过观看录像,让学生对“斤”字的古形和古义有所理解,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本字形的记忆,而且可以启发学生对其他有关的字形与字义的理解。)。

(1)老师范写指导:注意横撇和竖撇,横撇和竖撇是斧头,而一竖是斧柄,应该写直。

(2)学生在本子上练写。

(3)展示台上指导纠正。

4.学习“折”字。

(1)“折”是会意字,你能根据“斤”字的学习想想这个字表示什么意思吗?

(2)“折”字的提手旁表示手的意思,“斤”字表示斧子,那么,“折”字表示用手拿起斧子把一些东西砍断,东西断开两边就表示“折”。

(刚学完的“斤”字记忆犹新,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自我创新。)。

(3)指导书写,注意提手旁,结构是左窄右宽。

(4)伴着音乐,学生练习写字。

(5)拿出来自由评议。

习作5:我身边的小能人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结合上下文理解课文练习3中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我们伟大的祖国历史悠久、山川锦绣,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在世界上可以说是首屈一指。

2、现在请同学们就你所知道的名胜古迹说一处,要求:一说清楚,二不重复。

3、刚才我们花了不到两分钟的时间,把自己熟悉的名胜古迹检阅了一番,已经巍巍乎壮哉!我们祖国无处没有名胜古迹,真是美不胜收。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莫高窟》也是一处名胜古迹。(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梳理脉络:

1、《中国名胜词典》上这样介绍莫高窟: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现存石窟492洞,里面保存着彩塑多尊。保存的壁画有4.5万平方米,若把这些壁画排列起来,能有20多公里长。19发现的藏经洞里藏有大量珍贵的文物。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这段介绍一共有几句话,每句话都介绍了什么?

3、默读课文,把这段介绍里的每句话与课文中的有关段落对应起来。

4、指名朗读课文,纠正错误读音。

5、你觉得《中国名胜词典》上对莫高窟的介绍与课文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哪一个好?

(点评:引入《中国名胜词典》对莫高窟的介绍,并与课文作比较,让学生明白一个介绍得简要,一个介绍得具体。进一步懂得根据不同的文本要求写出不同的对莫高窟的介绍。)。

三、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这一段与词典上的介绍有哪些不同?

3、为什么写莫高窟用“她”而不用“它”?

4、齐读第一段。

四、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词语:

断崖绝壁   威风凛凛 惟妙惟肖 啧啧称赞。

精妙绝伦   宏伟瑰丽 漫天遨游 腐败无能。

2、朗读词语。

3、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二、三、四自然段。

2、学做小导游,在做小导游中积累语言,感受祖国文化的灿烂辉煌。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        听写词语:

断崖绝壁   威风凛凛 惟妙惟肖 啧啧称赞。

精妙绝伦   宏伟瑰丽 漫天遨游 腐败无能。

2、        用上这些词语说说与莫高窟有关的内容。

(点评:听写关键词语并说说与莫高窟有关的内容,将基础知识的教学落到了实处。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记忆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运用能力。)。

二、    讲读第二段:

1、        指名读第二段。

2、        你觉得这一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点面结合)。

3、        读读写“面”上的句子。

4、        读读写“点”上的句子。

5、        展示莫高窟彩塑的图片。请用“有……有……还有……”说说彩塑的神态。你发现书上的问题了吗?(“力士”后面不应该用句号,应该用省略号。)。

6、        背诵第二段。

习作5:我身边的小能人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优美的童话。写小露珠由形成到消失的过程以及小动物和植物对小露珠的喜爱,表现了小露珠外表美丽,心灵更美,它在美化,滋润万物的同时蒸发牺牲了自己。赞扬了山露珠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的高尚的质。

设计理念:

本设计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指导学生多角度地研读文本,提高审美情趣。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合作中交流,表达中提高,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多媒体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中,培养学生说话能力。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知道小动物和植物都喜欢小露珠,感受大自然的和谐、融洽和美丽,体会小露珠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

朗读感悟课文,想象文中所描绘的美的意境,知道小动物、植物都喜欢小露珠的原因。

教学难点:

体会小露珠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准备:

课件    小露珠、小青蛙、小蟋蟀、小蝴蝶头饰。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认识了小露珠,今天这节课继续走进小露珠的童话世界。(板书课题:小露珠)生齐读课题两遍。

二、学习新课。

1师:(出示课件1)夜深人静,万物都在入睡,可爱的小露珠却在这时神秘地出现了,瞧!她笑着、滚着,越来越大,越来越亮,让我们一起走进夜幕,去看看小露珠是如何形成的。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读完后同桌交流一下。

(1)师指导朗读。从“越来越……越来越……”我们可以看出小露珠的形成是一个慢慢的过程,所以我们读这一自然段时要稍微慢一些。

(2)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2.晶莹透明的小露珠爬呀、滚呀,它是多么高兴啊!花儿在向它招手、荷叶在向它微笑,小动物更是对它喜爱无比,请小朋友们自由朗读第二~第五自然段(出示课件2)。

(1)指生回答第一个问题。(是围绕第五自然段写的。)。

(2)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课件3、课件4、课件5)指导学生朗读对话。

(3)让抓住动词边自由读边表演。

(4)(出示课件6)让学生反复朗读思考从这些小动物的话中你感受到了小露珠是什么样的?(相机板书:闪亮、透明、圆润)。

(6)听到小动物们都在夸自己,小露珠又会说些什么呢?我们来把当时见面的情景分角色表演出来,同桌之间挑选最喜欢的一种小动物,与小露珠对话,大家可以先在下面试试,一会儿我们来演一演,看看哪一小组合作的最好。

(7)请学生到讲台上戴上头饰表演。

(8)师:小露珠是那样的闪亮、是那样的透明、是那样的圆润,是不是只有这三种小动物喜欢它呢?(生:不是)这不,一群蜻蜓和蜜蜂也被它吸引来了,它们同小露珠见面会说些什么呢?(出示课件7)。

3、小露珠是那样的惹人喜爱,不仅小动物们喜欢,小植物们也喜欢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六自然段。(出示课件8)。

出示阅读要求:划出表示颜色的词语;说说小植物们为什么喜欢小露珠?

(1)指生回答问题1。(金黄     碧绿      紫红)。

(2)指导学生朗读出色彩的五彩缤纷。

(4)指生回答问题2。(相机:板书生机勃勃   美丽)。

(5):“俊俏”是什么意思?“美丽的珠宝”指什么?

生:俊俏是指相貌长得非常美丽。

生:“美丽的珠宝”是小露珠。

(6)指导学生朗读这个比喻句。

(7)光彩熠熠的小露珠就像一串串珠宝,使花草树木变得格外精神、俊俏,花草树木十分感谢小露珠,你们想看看被小露珠滋润的花草树木吗?(出示课件9、10、11、12、13、14)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种植物,你会如何感谢小露珠呢?(出示课件15)。

(8):师(微笑着)还有这么多的“鲜花嫩草”想感谢小露珠啊!那就让我们带着对小露珠的感谢之情来齐读第6节吧!

4.看到这么多的花草树木在自己的滋润下变得那么俊俏、那么精神,小露珠可高兴啦!所以它更欢快的--(爬着,滚着,笑着)小露珠在阳光反射下,把美丽带给了大家,可是她自己怎么样了呢?我们一起来看第七自然段。(出示课件16)。

(1)指导学生朗读。

(3)小露珠要走了,想象一下:大家和小露珠告别时,会说些什么?如果你在场,你又会说些什么呢?(出示课件17)。

(4)小露珠就要消失了,她为什么还要笑呢?(学生展开讨论)。

5.多么可爱,多么美丽,多么善良的小露珠呀,她把快乐带给别人,把美丽留给别人,就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将她这种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永远记在心中吧。(生齐读课文)。

三、布置作业。

1、把这篇课文编成一个课本剧,准备在队会课上表演。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板书:

动物  闪亮透明  圆润。

小露珠。

植物带来生机   美丽。

习作5:我身边的小能人

教学目标:1、晴朗的夜空,远眺皎洁的月亮或闪烁的星星,产生奇思妙想,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积累习作素材。

2、想象要合理,内容要具体,表达自己的感受。

3、根据想象的内容,确定习作的题目。

教学重点:激活储备,引发学生奇特的想象,写出自己的奇思妙想。

教学难点: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和幻想,进行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师:同学们,晴朗的夜空,无边无际,神奇美丽。当你留心观察的时候,会见到许多有趣的现象,:月圆月缺、群星闪烁、流星飞逝、银河灿烂……我们不禁沉醉其中,这节课就让我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去这神秘的夜空探索、遨游。(出示课题:星月遐想)。

二、欣赏品味,感受妙趣。

(2)一轮新月好像一朵白色的梨花,宁静的开放在浅蓝色的空中。

(3)弯弯的月牙吐洒着清辉,月光洒落在四周,似有千点万点的光斑在跳动,月光为他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2、比较朗读,体会这几句话带给人的不同感受。

3、小结:面对广阔无垠而又变幻莫测的夜空,每个人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对景物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

(三)展开想象,交流感受。

1.师:面对璀璨的星空和迷人的月色,相信你在欣赏时定会产生产生许多奇特的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用几句话把它写下来。

2.交流自己的奇思妙想。

(四)范文引路,指导写法。

1.学习课本范文,指导写法。

师:段立男同学看着迷人的月色,产生了这样奇特的想法:(投影出示:月牙是花瓶,星星是花朵),接着他又想花瓶是谁的呢?后来为什么花瓶越来越满,而花朵越来越少呢?于是,他联想到了牛郎织女的故事,写下了这么一个感人的故事:

(1)自由读一读这两个片段,体会有何不同的感受。

(2)交流:你比较喜欢哪个片段,为什么?

教师小结板书:内容具体,想象奇特、合理。

2.教师下水文展示,揭示方法。

师:老师昨天晚上在遥望星空的时候,想起了《吉祥三宝》中的一句歌词:(投影出示:月亮、星星、太阳是吉祥的一家)。

师:于是,我又想这一家是怎样的一家呢?一定是个很幸福的家庭吧?他们家的房子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太阳爸爸不和月亮妈妈、星星宝宝们在一起呢?想着、想着我就想到了我自己,经常为了工作没有时间陪自己的丈夫和女儿,我拿起笔一口气写下了,这么一段温馨的故事:

一碧如洗的夜空是一个幸福美好的大家庭。这座瓦蓝色的漂亮房子,很大很大。房子里住着热情似火的太阳爸爸,还有美丽而又温柔的月亮妈妈和数不清的星星宝宝。星星宝宝们既调皮又可爱。你看有时流星飞逝,那是星星宝宝在追逐打闹。闪闪发光的星星在眨着眼睛,好象在说我困了,不跟你们玩了。过了不大一会儿,就不见了。这时太阳爸爸悄悄地从东边升起来了,告别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去工作了。月亮妈妈和小星星们在家里静静等待爸爸的归来。这样的事每天每夜都在发生。多么美好的夜晚呀!

教师小结板书:联系生活、真情实感。

(五)激发想象,真情表达。

1.师:现在,你头脑中一定也产生了许多奇思妙想!是神秘的仙境,还是动人的故事?赶紧拿起你的笔,把它写下来,相信你的文章一定能打动人!写好后别忘给习作定个题目。

二、作中指导。

学生当堂习作,教师个别指导。

三、作后指导。

1.欣赏评点佳作,进行二次指导。

2.学生各自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

3.展示、评点典型的修改范例,进一步指导写法。

板书。

星  月  遐  想。

想象合理。

内容具体。

感情真实。

语句通顺。

我身边的小能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根据征文要求,进行写人的练习,写一个“我身边的小能人”。

2、掌握用一两个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弄清征文启事的要点,尝试向各种儿童报刊投稿。

教学重点:用一两个事例反映人物特点。

教学难点:生动具体地描写,反映人物特点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题。

1、课前谈话:同学们,你的偶像是谁?用最简短的话说一说为什么把他当作自己的偶像。

2、刚才说的这些人都是在某一方面有杰出才能或突出成就的人,都是些“能人”。(板书:能人)。

3、六一节前夕,北京的一家报社要举办“我身边的小能人”征文活动,学校让各班评选出班级的小能人,名额只有一个,可是我们班的同学都很优秀,我不知道选谁合适。大家愿意帮我选出身边的小能人吗?(板书:我身边的小能人)。

二、交流材料,拓展思路。

1、引导审题:谁先来说说,你认为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小能人”。

(让学生自由谈,引导总结出指“有一定特长的人”。)。

2、师生互动,拓展思路。

(1)你们准备推荐谁?同组的同学先讨论一下。

(不要说这个人的名字,说说这个的特长,其他同学边听边想,给他说的这个人起一个绰号,并猜猜他是谁。)。

(2)指名说自己推荐人的特长,其他同学根据特长内容起绰号,猜猜是哪一位同学。(请推荐者将被推荐者的名字写上黑板)。

(3)有不同意见吗?你推荐的是谁?他有着怎样的特长?(大家猜猜他说的这个人是谁,准备给他起个什么绰号。)。

教师扮演记者采访:“我是广播电台的记者,这次你获得了小能人的提名,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的?”

3、多边互动,交流素材。

(1)有这么多的同学获得了提名,获奖名额有限,究竟该选谁呢?

请支持者们互相讨论一下,然后介绍小能手的事迹给老师听一听,看哪一位同学的事迹多,理由充分,就选谁好吗?有相同意见的小组之间互相串联。

4、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意见和理由。

6、进行模拟采访,引导被采访者说出自己最难忘的事。(引导板书:典型事例)。

三、写法指导:

1、我相信听了这几位同学的自我介绍后,同学们对他们更加了解。“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一家报社开展了“我身边的小能人”相关的征文活动。请看一看征文启事。

2、出示征文启事,自由阅读。

附:征文启事。

迎“六一”征文启事。

为了迎接“六一”国际儿童节,本报将举办“我身边的小能人”征文活动。具体要求如下:

1、请你写一位身边的小能人(可以是语文、数学、体育、艺术等课程成绩优秀的同学,也可以是电脑、制作、发明等方面的能手)。题目自己定。

2、来稿要文从字顺,条理清楚,字迹工整。

3、参赛对象为三至六年级的同学。欢迎大家积极投稿。

4、来稿请寄:北京市++街++号《++报》编辑部,邮编++++++。

5、截稿日期:5月1日

《++报》编辑部。

3、读了征文启事,你觉得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同学们的。(引导学生归纳、板书)。

(1)题目:我身边的小能人,也可以自己确定一个合适的题目,如:“++谜”,“++高手”、“++健将”、“++标兵”等。

(2)范围:“身边的”、“小”、“一两件”。

(3)要求:文从字顺,条理清楚,字迹工整。

四、写作延伸,开拓思路。

1、写人作文要注意人物外貌的描写,在事情的叙述中注意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

2、选取典型事例,不要贪多求全,最多两件。

3、结尾可以写出大家对他的评价,可以写出他取得的成绩,也可以写出你要向他学习的决心。

4、注意段落之间的衔接,加上过渡句。

五、理清条理,开始草稿。

板书设计。

体育健将象棋高手。

“小飞人”“飞毛腿”

学习标兵。

……。

模仿训练。

开头。

我们班的小能人很多,例如:“手风琴家”侯骄洋,“音乐家”姚伊雪,“歌唱家”周方睿,“小老师”陆育昕……我今天向你们介绍的是“悠悠球王”谢天宇。他是一个脸长得白白的帅小伙。一个小小的悠悠球在他的手里被“驯”的服服帖帖,能变得千姿百态,淋漓尽致。不相信?走,我们去去看看。

过渡:

+++打乒乓球真是厉害极了!

++不仅工作能力强,而且舞条得也很好,为班级争得了荣誉,也给同学们带来了快乐。

结尾:同学们,++厉害吧!为他加油吧!

习作5:我身边的小能人

教学目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

3、从本课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出示金字塔全景图,问:能运用图中的词语描述一下你看到的金字塔吗?

(出示词语:角锥形建筑物巍然屹立 傲对碧空 举世闻名,进行描述。)。

2、看到这样巍然屹立的金字塔,你们的心中有什么疑问呢?

(如:有什么特点?怎么建成的?为什么而建?等。)相机板书有关问题。

今天我们这节课就要围绕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去探索金字塔的奥秘。

二、合作学习,研读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

1、过渡:学习了第二自然段,又使我们加深了对金字塔的了解,那课文的第三节又会告诉我们什么呢?学生自读课文。

2、交流汇报:

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一公里的路程。……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

结合资料,个人汇报:

指导朗读,你知道绕我们学校走一圈多少米吗?算一算,绕金字塔走一圈相当于绕学校走几圈?)。

(231万块,平均每块2.5吨,石头之多,石头之重,三分之一米宽的石路,可以绕地球一圈,要六十万个车皮,如果把这些车皮连起来,也快要绕地球一圈了,把你的不可思议,惊讶不已表达出来。)。

砌合得很紧密,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是怎样结合的?(将石块打磨得十分平整,然后叠放在一起,中间没用任何水泥类粘结物。这样堆砌起来的金字塔牢固吗?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你知道吗?为了保证金字塔永远不倒,古埃及人没用一颗钉子,没用一根木料。因为钉子时间长了会生锈,木料时间长了会腐朽。整座金字塔都是用这些巨石构建的。)。

经常10万人,30年:我们乡约有四万人,你想想十万人是多少?据记载,当年,每3个月便换一批人,每批十万,估计一下整整30年,要多少人?联系上文说说为什么要用这么多人呢?)。

小结:这一小节中罗列了许多数据,也把金字塔与其他事物作了比较,更有形象生动的描写,让我们牢牢地记住了金字塔的特点。

3、引读第3节。思考:分析这些数据,通过这样的比较,再加上具体形象的描述,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交流。(宏伟、精巧;智慧、勤劳;奴隶、剥削)。

4、练习:把句子补充完整。

万里长城是著名的游览胜地,。

胡夫金字塔的建造是一项庞大的工程,。

我们学校的多功能报告厅很大,。

学生汇报:

生1:勤劳而聪明的埃及人民想出了许多科学的方法。看他们--(介绍书上的方法,边读边用画图来表示;)。

生2:当时没有起重机,没有汽车,没有石厂、机器……埃及人民就是这样,用无数的肩膀和无数的手把一块块巨石搬运过来,并砌成金字塔。多么了不起啊!

生3:请看,这是我画的建造金字塔的场面,是根据课文中的句子画的。(出示图画)。

学生汇报:

生1:“这些金字塔矗立在黄沙之中已经有四五千年了。它们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让我明白了它历史悠久,体现了埃及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生2:这又与 课文的开头呼应,理解了它所以“傲对碧空”!

生3:我想对埃及人民说:你们是伟大的,令人崇敬的!

四、课后练笔:

我国有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收集了一些有关长城的资料,请同学们学习本课写法,写。

一篇介绍长城的文章。

板书设计:

14、埃及的金字塔。

宏伟。

埃及的金字塔 智慧的结晶。

习作5:我身边的小能人

1、写一个小能人。

2、学习用一两件典型事例反映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弄清启事的要点,教育学生向各种儿童报刊投稿。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用一两件典型事例反映人物特点。

2、要描写好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方面内容,表现出人物的“能”。

教学过程。

一、聊“偶像”

1、咱们先来聊一聊,同学们有偶像吗?谁能告诉老师你的偶像是谁?并用简短的话说一说为什么把他当作自己的偶像?(指名说)。

2、这些人都是在某一方面才能比较杰出或者说做出的成就比较大。完全可以也应该是我们的偶像。

二、引“能人”

1、认识下面这些人吗?(出示:鲁班、王献之、徐悲鸿、李广、法布尔、鲁迅、司马光、海伦·凯勒……)谁能用简短的话来介绍其中一个人物?(如:鲁迅——时时早,事事早,毫不松懈地奋斗了一生,成为文坛的一面旗帜。)。

2、同学们发现了吗?这些人都是在某一方面才能比较杰出或者说成就比较大。这些人,我们可以称他们为“能人”)。

三、说“能人”

2、交流人选:学生自由说一说身边的“小能人”。

(一)说特长。

1、同学们,就要介绍你身边的“小能人”了。怎么介绍呢?老师想了个有趣的办法。你先想一想准备介绍谁?想好了之后再说,说的时候不要说出这位同学的名字,你就说说他有什么特长?其他同学边听边想,猜猜你说的是谁?如果别人猜对了,就说明咱们班的确有“小能人”。

2、大家再准备一下吧!

3、谁来说说你准备推荐的“能人”的特长?提醒你不要说出他的名字。(学生介绍)。

师:他这方面很出色,有何证据?获过什么奖吗?为班级争得过什么荣誉吗?

师:真了不起!听你一说,他的确是“小能人”了。

师:大家听出他说的是哪一位同学吗?

(二)说外貌。

1、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发现咱们班真是能人辈出。但是老师觉得我们如果将班上的这些“能人”介绍给其他班的同学认识,就更好了。老师希望你们能对照“小能人”,对他外貌、衣着等方面进行简单的介绍,让读者通过你的描述能够对人物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观察、介绍“小能人”外貌)。

2、你观察得细致入微,描述得绘声绘色,称得上我们班的“说话小能人”了。谢谢你帮我找到了他。同学们记住了,在写人的作文中适当地加上人物的外貌描写,会让你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会让读者对你写的人物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说事迹。

2、(摇头)我可不信。都说“事实胜于雄辩”,你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有这个特长的,好吗?我想其他同学一定也很想知道,希望你将自己怎么拥有这项特长告诉大家!(学生介绍事迹)。

3、同学们,听了他的介绍,你也许准备写他在××方面很能干。要想写好作文。咱们就要对他这方面进行更多的了解。想写他的其他同学,你们还想了解他什么?现在可以当一名小记者来采访他。

(四)写典型。

1、同学们,我们要表现某位同学某个方面的才能,就要选择“小能人”典型的事迹,只有事迹典型,才让人信服。写的时候注意写好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等。这样文章就生动、具体了。如果要写几件事来表现一个人的特长。还要注意事与事之间的过渡。

2、有的同学听说要选取典型事例,还要写具体,觉得真难。什么样的事例才是典型事例呢?我们来看投影辨析一下。

(出示:烹调能手投影)。

a、我们班×××是烹调能手,他会煮饭,还会做“西红柿蛋汤”。

b、我们班的×××是烹调能手,他会做“糖醋鱼”,还会做“红烧肉”。

3、你说谁选取的事例典型,为什么?f第一个小朋友写的事对五年级学生来说很普通,大家都会做。大家都会做的,就不能说他是“小能人”。)(第二个小朋友做的菜,都要讲究一定的技术,而且他还能做到色、香、味俱美,不简单。这样的小朋友不是烹调小能手,那谁还能称为小能手呢?)。

(五)、写具体。

1、所选事例如何写具体呢?我们来看这一幅图,图上画的是什么?(一个人在跳远)一位小朋友写身边的同学×××跳远很厉害,他是这样写的(出示:“他按照老师教的动作,一跳,足有4米远。随后跳的人,没有一个超过他的。”)。

2、同学们,你觉得他写得具体吗?如果我们写身边的跳远能手,会怎样写呢?(不具体,没有抓住人物的动作描写,语言渲染得也不够……)。

3、你们觉得如何写就具体了,就能表现出他跳远的确厉害?(学生交流)。

4、这位同学听了同学们的建议后,将作文进行了修改。我们来看修改后的文章。(出示:“××同学起跑了,向我们这儿冲来,只见他双手向上迅速一收,左脚踏板,纵身一跃,双脚在空中收起,最后平稳落地。老师量出了他的成绩,哇!刚好4米远!这时老师都惊呆了,我们更是目瞪口呆。”)。

5、读一读,评一评,你觉得他写得如何?(有了具体的动作描写,内容具体生动,令人身临其境。还写了周围人的评价反应。更让我们觉得他的确是跳远小能手。)。

四、写“能人”

1、同学们,快下课了,老师感受到我们班的同学能说会道。老师发现这节课同学们介绍的都是在学习、文艺或体育方面的“小能人”。一个成绩中等,文艺和体育也不算突出的孩子会不会是“能人”呢?(出示《我要做好孩子》封面图片)同学们,这是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黄蓓佳写的《我要做好孩子》。书中的主人公金铃有一样特殊的本领“自来熟”。(读原著一两处,简单解释“自来熟”的意思)所以同学们在写作时,思路要开阔一点,不要只把目光紧盯着学习或文艺好的同学。

2、下一节课,请同学们用笔将你们心中的“小能人”写好。获优秀作文的,老师就把《我要做好孩子》这本书,奖励给我们班的“写作小能人”。

习作5:我身边的小能人

为了迎接“六一”国际儿童节,本报将举办“我身边的小能人”征文活动。具体要求如下:

1.请你写一位身边的小能人(可以是语文、数学、艺术、体   育等课程成绩优异的同学,也可以是电脑、制作、发明等方面的能手),题目自己定。

2.来稿要文从字顺,条理清楚,字迹工整。

3.参赛对象为三到六年级的同学。欢迎大家积极投稿。

4.地址:北京市xx街xx号《xx报》编辑部,邮编xxxxxx。

5.截止日期:5月1日。

交流:

1.征文主题:写一位身边的小能人,题目自己定。

2.征文要求:文从字顺,条理清楚,字迹工整。

3.参赛对象:三至六年级的同学。

4.投稿地址:北京市xx街xx号《xx报》编辑部,邮编xxxxxx。

5.截稿日期:5月1日。

二、审题,让小能人浮出水面。

师:什么叫能人呢?ppt。

点击课件,出现一组图片。

师:这是谁,用一句话介绍一下他。(姚明  季校长 芮毅民  等)。

欣赏图片交流。

师:是啊,像这样有突出才能或者在某方面有一技之长的人就是“能人”。那今天我们能写他们吗?(ppt小  身边的)。

师:那你们身边有小能人吗?ppt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能人”

生交流(如果发掘得不够,可以看图片启发)。

师:为了要在千万封的稿件中让编辑老师的眼前一亮,我们要尽可能的开阔视野,选择别人绝对想不到的小能人。老师准备了几个小能人,让我们来打开一下思维。

ppt:      飞镖射得准(无敌神射手)。

点子特别多(超群智多星)。

会做布娃娃(王牌设计师)。

玩滑板高手(超级风火轮)。

打字速度快(小小灵巧手)。

徒手捉龙虾(无敌抓捕手)。

……。

师:给你30秒,快速锁定你的写作对象。接下来,给自己的习作确定一个题目。

ppt:1:特长+姓名;2 取个美名;3 形象的比喻  4 特长+美名。

生:自己拟一个题目。

三、 选材:让小能人名副其实。

ppt:璐瑶同学为了表现邻居家的孩子是个烹饪高手选择了两个事例:

1.周末到她家做客,她煮了一袋方便面,味道好极了。

2.周末到她家做客,她炒了好几个色香味俱全的菜来。

师:你会选择哪个事例?为什么?

生:因为第二件事她是选择的做菜,而第一件是煮了一袋方面便,方面便人人都会,而做菜是需要功夫的,不一定人人都会,所以更能反映她是烹饪高手。

师:对,难度越高,越显本事。

生:因为方便面做得再香,其中的作料也是别人设置好的,根本不需要你做任何的调整,而做菜却全凭借的真本事。

师:是啊,有真本领才算真正能。

这种能够真正展示人物特点的事例,才是我们应该选择的典型事例,教师板书“典型事例”。你能为你的小能人选择一个典型事例吗?先静静想一下,再同桌交流。

师:找到典型事例只是第一步,最关键的是要能挖掘出事例中最能表现其“能”的要素。

师:轻轻读,你从哪些语句读出了这位烹饪高手真的很“能”?

交流:

1.抓住了炒蛋时的一系列动作。

2.整个过程井井有条。

3.炒菜过程神态自如。

4.和我的对比。

5.成果显著。

板书:神态自若  动作娴熟  语言自信  过程流畅  成果显著  他人反衬……。

师:所以,我们不仅要能选择典型事例,更要善于将典型事例中的特出主题的要素转化出来,变成我们所要表达的文字。

四、练笔:让小能人跃然纸上。

师:下面,就请大家选择一个典型事例,挖掘好凸显其能的点写一个片段,让你的小能人跃然纸上。

学生练笔作文,教师巡视。

之后,选择两篇作文片断点评。

师:哪个地方写得好?写得精彩,值得我们学习。细节描写。

第一篇细评:从遣词造句到标点符号的运用,每一个细节都进行细致的评析。

再次修改,受这位同学的启发,继续写。注意写作姿势。时间有限,谁愿意展现。

第二篇统评:学生读完,进行总评。

结束语:今天我们学写了身边小能人的一个片断,作为一篇完整的习作,我们有时需要围绕主题通过两三件事情来表现,这就需要考虑谋篇布局,像这样写人的文章,我们一般采用怎样的结构?(总分总),其中分写的事例也要确定主次与详略。我们下节课再讨论。

板书设计:

总写。

神态自若。

典       动作娴熟。

分述      1. 型       语言自信。

确定主次     事       过程流畅。

详略得当     例       成果显著。

他人对比。

……。

2.3。

总结。

习作5:我身边的小能人

一、教学目标:

2、学习用两三个典型事例反映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弄清征文启事的要点,练习向各种儿童报刊投稿。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一两个事例反映人物特点。

难点:生动具体地描写反映人物特点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题:

2、同学们刚才说的这些人都是在某一方面有杰出才能或突出成就的人,都是些“能人”。(板书:能人)“能人”的`确值得尊敬,可最近我一听到能人这个词就有说不出的烦恼,猜一猜,我为什么会烦恼。

3、猜不出吧,还是让我来告诉你,最近学校让各班评选出班级的小能人,名额只有一个,可是我们班的同学都很优秀,我不知道选谁合适。愿意帮我选出身边的小能人吗?(板书:我身边的小能人)。

(二)、交流。

1、引导审题:谁先来说说,你认为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小能人”。(让学生自由谈,引导总结指出“有一定特长的人”)。

2、生生互动,拓展思路。

(1)你们准备推荐谁?同组的同学先讨论一下(不要说这个人的名字,说说这个的特长,其他同学边听边想,给他说的这个人起一个绰号,并猜猜他是谁。)。

(2)指名说自己推荐的人的特长,其他同学根据特长内容起绰号,猜猜是哪一位同学。(请推荐者将被推荐者的名字写上黑板)。

(3)有不同意见吗?你推荐的是谁?他有着怎样的特长(大家猜猜他说的这个人是谁,准备给他起个什么绰号)。

(4)下面有请获得“我身边的小能人”提名的同学上台。教师扮演记者采访:“我是射阳国际外语学校广播电台的记者,这次你获得了小能人的提名,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的?”

3、多边互动,交流素材。

(1)有这么多的同学获得了提名,可获奖名额有限,究竟该选谁呢?请支持者们互相讨论一下,然后介绍小能手的事迹给老师听一听,看哪一位同学的事迹多,理由充分,就选谁好吗?有相同意见的小组之间互相串联。

4、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意见和理由。

6、进行模拟采访,引导被采访者说出自己最难忘的事。(引导板书:典型事例)。

(三)、写法指导:

1、我相信听了这几位同学的自我介绍后,同学们对他们更加了解了。学校在展“我身边的小能人”评选活动的同时,还开展了相关的征文活动。请看一看征文启事。

2、出示征文启事,自由阅读。

附:征文启事。

为了繁荣校园文化,全面展示我校开展特长训练的成果,培养和发掘写作人材,特举办“我身边的小能人”征文活动。

征文对象:学校全体同学。

文稿要求:1、介绍自己身边的一位小能人,事例典型,人物特点鲜明;

2、内容具体,语句通顺,题目自拟。

本次活动设一等奖3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若干名,学校授予获奖者“写作之星”称号,并将获奖作品向有关刊物推荐发表。

3、读了征文启事,你觉得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同学们的。(引导学生归纳、板书)。

四、学生写作,教师巡视。

姚雨馨是我的邻居,也是我的好友。她今年九岁了,头发很长,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下还有一张樱桃小嘴。她喜欢跳舞,如:恰恰、拉丁、街舞、民族、牛仔等各类舞蹈。因为她是我们当中跳舞最好的,所以我们都亲切地叫她“舞奇人”。她性格开朗、可爱、天真。20xx年,大年初二,我们要举办春节晚会,那天晚上,我们都要装扮好自己,有两位主持人,一位是姚雨馨,另一位是王浩明。第一个节目是由姚雨馨表演的舞蹈。你们知道姚雨馨表演的十个节目里,舞蹈有多少个吗?我来告诉你们吧,有十个。她是多么的爱好舞蹈啊!她跳的舞很好,也受到了大家的好评。

习作5:我身边的小能人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九个生字。

3、了解母亲怎样为作者启蒙,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和怀念之情。

二、教学设计:

第一板块:初读课文。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课题是《月光启蒙》。(课件出示课题)。

2、注意“蒙”字的写法,“蒙”是草字头,最早的意思是一种寄生的藤本植物,缠绕依附在别的植物上,所以“蒙”字有“覆盖”的意思。“蒙”字平宝盖下面有几横?对,是两横,表示一层盖在一层上面,所以是两横。“启”字是什么意思呢?是打开的意思,所以从字面上来看,“启蒙”这个词的意思就是打开,使原先遮盖的东西能够看见。

3、这篇课文的作者名叫孙友田,是一位十分有名的诗人,被人们称为“煤矿诗人”。他写过许多优秀的诗歌,我们一起来读读其中的几句:(课件出示诗句)。

万年煤层打个滚,一山乌金往外冒。黑宝石,往外跑,满山满谷金光照。一路大声喊:我是煤,我要燃烧!

4、孙友田的这些诗句,感情充沛,想象丰富,节奏明快,读来琅琅上口,振奋人心。那么,孙友田是怎样成长为一名诗人的呢?他曾写过一篇散文,名叫《月光母亲》,回忆了孩童时代,母亲对他的启蒙教育。他在文中深情地说道“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由此可见,孙友田能走上文学这条道路,和母亲的启蒙教育是分不开的。那么,母亲是用什么为他启蒙,又为他启了什么蒙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到课文中寻找答案。

5、同学们,到了高年级,读课文应该不成问题了,但这篇课文中的有些字不大好读,我请同学来读读看--(课件出示词语,定格延长)。

篱笆  混沌  筛大米。

时辰  俺们  莲花落。

“笆”、“辰”两个字都读轻声,莲花落同学们听过吗?它又叫“数来宝”,早在宋代就开始流传了。语言通俗易懂,在民间广为流传,是民间曲艺的一种。

6、请同学们把书打开,(课件出示要求)自由、轻声读读课文,读完后想一想,作者回忆了母亲用什么方式为他启蒙,用笔把相应的内容画出来。(动画:读读想想画画)。

7、同学们,课文主要写了母亲在“我”童年时代用(课件出示内容)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猜谜语等方式为我启蒙。

第二板块:民歌启蒙。

谁来读第一首?(课件出示歌谣一)。

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

谁来读第二首?(课件出示歌谣二)。

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俩去云南,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

2、母亲是怎样为作者吟唱这些歌谣的?我们一起来看这一小节。(课件出示内容)。

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里立刻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三月的和风”是什么感觉?“小溪的流水”呢?是的,都是那么轻柔,那么恬静。母亲的歌声不仅能让皮肤感觉得到,能用耳朵倾听得到,甚至还能给人带来味觉上的享受,让我们捧起书,轻轻地,慢慢地,舒缓地来读一读。

3、母亲用唱歌谣的方式,让优美的旋律和十足韵味,在作者幼小的心田深深地扎下了根。

第三板块:故事启蒙。

1、美妙的不仅仅是这些歌谣,还有一个又一个充满了神秘色彩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课件出示课文)。

母亲唱累了,就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故事……高深莫测的夜空,竟是个神话的世界。

2、“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的故事大家一定都听过,这些故事有什么特点呢?母亲还会给作者讲些什么故事呢?同学们想想议议(动画:想想议议)。

3、一个个故事,在作者心中埋下了真善美的种子,同时,也给作者的心灵插上了丰富而奇特的想象的翅膀。

第四板块:童谣启蒙。

1、我们再来读读这些夏夜里的童谣:(课件出示童谣)。

小红孩,上南山,割荆草,编箔篮,筛大米,做干饭。小狗吃,小猫看,急得老鼠啃锅沿。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老鼠老鼠你别急,抱个狸猫来哄你。

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轿。毛娃醒,吃油饼。毛娃睡,盖花被。毛娃走,唤花狗,花狗伸着花舌头。

2、三首童谣,自由念,可以拍手,可以跺脚,可以拍桌子,甚至可以叫着喊着读,觉得怎么畅快你就怎么读。(课件定格,时间延长)。

3、同学们,发现这些童谣有什么特点了吗?它们的节奏是那么明快,语言是那么生动。这样的节奏,这样的语言,对孙友田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第五板块:谜语启蒙。

1、母亲还用什么为作者启蒙呢?对,是谜语,一个个谜语,启迪了作者的心智,让他变得更加聪明了。

第六板块:月光启蒙。

2、首先,母亲是在夜晚的月光下为作者启蒙的,其次,母爱就像柔和的月光,潜移默化地教育着作者,指引着作者。在母亲的影响下,作者的文思和诗情不断地扎根、生长、酝酿,最终成为了一位著名的诗人。

习作5:我身边的小能人

课   题17、爱如茉莉课   型阅读课   课   时第一课时。

学材分析。

文章用清新、朴实的语言记叙了妈妈生病住院,爸爸去医院照顾这件小事,告诉我们真爱就如茉莉般平淡无奇却芬芳怡人。。

学情分析。

文章选材典型,看似平实的文字却蕴含着人生基本的哲理和情感,相信学生联系生活能很好地理解。因此在教学中适当延伸到生活中,学生心灵会比较容易受到触动,引导他们去揣摩细节描写。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其中9个生字,并记住字形。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

能力目标。

2.通过具体的语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培养语感;真切体会“如茉莉一般的爱”是让人回味绵长的爱、是了无痕迹的爱、是心有灵犀的爱。

情感目标。

3.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的爱,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受到情感的熏陶。

学习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中有关爱的细节描写,体会父母之间平淡而真挚的爱,进而理解“真爱就像茉莉”。

导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法教法点拨法、自读自悟法。

导学流程学生学习活动教师导学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出示课题。

联系旧知导入,可以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的氛围。

呈现目标。

渗透学法。

(2分钟)1.自学课文。

(1)圈画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3)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自主学习。

讨论研究。

(10分钟)交流:1、(1)你学会了什么字?(从音形义三方面说)。

(2)是怎么学会的?(方法指导)。

(1)你准备怎样读好课文?选择难的句子读好。

(2)在小组中读。

(3)自告奋勇读。评。

3、说说课文大意。

师组织交流,维持纪律。

根据目标进行细化提问,引导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习得方法。

交流点拨。

达成目标。

(10分钟)(2)“寻思”、“随手”与“一本正经”:抓三个词语的对比体会母亲内心世界就像茉莉一样羞涩、含蓄而芳香。

蹑手蹑脚:形容脚步很轻。为什么蹑手蹑脚?怎样蹑手蹑脚?(做动作)。

师点拨:指名分节读课文,相机指导读好一些难读的句子,理解一些词语。

同步训练。

关注慢生。

(10分钟)现场写生字作业,挑最差的学生的作业展示,让好的学生检查纠正,后进生再修改,再展示。

质疑问难。

总结拓展。

(5分钟)学生提出问题,教师组织解决。

我身边的大能人

我的姥爷是个修理家具的能人,什么坏了的家具交给他,只需一会儿功夫,他就可以把坏的“变”成好的。姥爷是我们家里的“维修大师”。

那是一个星期六,我在家写作业,忽听得“轰”的一声,我吓得不轻,连忙跑去查看。发现是客厅的窗帘掉了下来。窗帘杆一端垂在紧挨着的沙发上,让一家人感到束手无策。这时我心生一计:“有了,姥爷是维修能手,他一定有办法!”想到这儿,我赶忙去找姥爷。

姥爷听到这个消息,立刻来到我家,先是查看掉落的窗帘杆,若有所思。不一会儿,姥爷就自信地说:“这个好办!”姥爷立刻找来了工具箱,又踩到沙发上近距离观察窗帘掉落的原因。忽然,姥爷像是想到了什么,说:“是膨胀螺丝松了,固定不住支架才掉的。”姥爷看。

了看墙上打膨胀螺丝留下的小洞,又扫了一眼掉下来的膨胀螺丝,很快找到了目标。他先把螺丝放到墙上的眼儿里,试着放了放窗帘支架。可无奈,因墙皮随之脱落,原来的小洞变大了,光靠之前的螺丝是固定不住了。姥爷见方法无效,又下楼找来一小块木头,娴熟地用刀子把木头雕成了一块锥形的木塞。在雕的时候,姥爷不时的对比着墙上洞眼的大小,力求合适。当木塞雕成后,姥爷先是把它对到洞上,拿起锤子,眉头紧锁,再用力一敲……“砰”地一声,木塞不偏不倚的住进了洞里。姥爷为了加固支架,随后又在木塞处钉了一个钉子,还用手用力晃动查看,觉得依然稳固,这才托起窗帘杆放到了上面。

姥爷修窗帘的一幕把我看呆了!不得不说,姥爷真是我们家的“修理能人”!

《寻找身边的科技》教学设计

1、了解科学技术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

2、寻找生活中的科技产品,感受科技进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

3、培养热爱科学的兴趣。

让学生感受到科技进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培养热爱科学的兴趣。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有没有见过以前人们收割麦子的情景呢?

生:有或没有。

师:老师这里就有,同学们一定要仔细看,看农民伯伯是怎样收割麦子的。播放视频。

生:回答。

生:收割机。

生:科技。

二:问题探讨,形成认识。

师:科技是怎样影响着人们的衣食住行的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选择其中一个方面,寻找其中的科技产品,并说说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板书:衣、食、住、行)。

生:寻找讨论。最后汇报。

师:总结提升。(课件展示)。

生:谈感受.

三:体验内化。

生:一生读,其余生边听边思考。生再回答。

师:原来发明是源于生活的,不仅科学家能发明,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发现某些物品的不足,开动脑筋加以改进,也会成为小小发明家的。出示课件:小小发明家。板书:小小发明家。

生:展示介绍发明。

四:课后延伸。

课后继续进行我的发明,把你最得意的作品展示给大家。

身边的能人作文

雪白的瓜子脸,细长的眉毛下闪动着一双乌黑发亮的大眼睛,流露出聪颖的光芒。

她就是——“未来的舞蹈家”孔瑢。孔瑢天生就是个跳舞的料,她不仅身材好,而且韧带很软,一双眼睛富有神韵,跳起舞来就如孔雀开屏。

一次学校开的联欢晚会,她表演的是舞蹈。本来排练的非常好,可到了表演时,却发现:这支舞应是伏在地上跳的,但是地上比较脏,而且,坐在后面的同学还看不见。于是,她临时编了一支踩在地上跳的舞,尽管是即兴演出,却还是那么的迷人,令我们如痴如醉。

还有一次,我去她家玩,一进她家的门,我就高喊:“孔瑢,我带了最新的‘大富翁’,一起来玩吧!”可一走进书房的门,却发现,原来她在练舞呀!虽然只是排练,可她还是面带微笑,动作到位,好像她就身置舞台,台下有很多观众在观看似的。看到她那么认真的样子,我不禁“扑哧”一声笑出来,本以为她也会沉不住气,和我一起笑,没想,她对我的笑声充耳不闻,仍旧面带微笑,认真的练着这支舞。乐曲进入了尾声,舞蹈也伴随着乐曲结束了。她这才慢慢向我走来,我说道:“又没有观众,你那么认真干什么?还带微笑。”她听后,严肃的说:“如果我现在不好好练习舞姿,练习微笑,表演、考试时该怎么办?而且,我热爱舞蹈,如果跳得好看,舞蹈也就充满了生命。”听了她的话,我自愧不如。

对了,忘记告诉你们了!她的表演可是在全国获得过金奖的!

《身边的科学》教学设计参考

1、细心观察身边的现代科技,发现科学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带来的变化。

2、学会运用研究方法研究课题。

3、在讨论中研究如何正确利用科学技术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4、学会独立或合作写简单的调查报告,并以演讲的形式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学会运用多种研究方法研究课题,并用搜集到的资料撰写调查报告。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的调查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原来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现代科技正迅速发展,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以“身边的科学”为主题,搞一次综合学习活动。

二、课前准备。

课前老师已经给大家布置了作业,就是让同学们自主选择学习主题,运用书中提供的研究方法观察、采访、搜集信息,这个任务你们完成了吗?好,请同学们把材料放在桌面上我们一会儿会用到。

三、讨论与交流。

(一)讨论。

2、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既利用科学技术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又能不被那些“烦恼”所困扰呢?下面就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注意要把大家的观点和想法作以记录。

(二)发表交流。

1、独立或合作写一份简单的调查报告,用上你们搜集到的材料,这些材料要围绕着你们表达的观点来取舍。

2、个人或小组代表到台前发表调查报告,可以配以图片、照片、表格等。

我们身边的垃圾教学设计

1、让学生通过观察、交流,大致了解生活垃圾的来源以及正确的处理方法,并能用通顺、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

2、通过小组合作,画一画处理垃圾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在口语交际过程中,能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和别人的交流能力以及待人处事的能力。

1、自制课件。

2、奖励学生的小奖章若干枚。

一、观察图画,引入话题。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大街上,人们把食物包装纸随手仍在地上;把空易拉罐等扔在垃圾箱内。

生:在家里,妈妈把剩菜倒进垃圾袋,然后扔进垃圾箱。

生:叔叔把废旧电池、碎玻璃片等倒在路边。

生:校园里,同学们把铅笔削、纸团随意丢在地上。

师:你看我们身边处处能发现垃圾,今天我们就来讲讲我们身边的垃圾。

从学生身边的垃圾入手,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进而指导学生进行说话,学生会觉得有话可说。

二、引申扩展。

生:是大家不讲卫生乱丢的。

生:是小朋友扔的。

师:谁能结合刚才我们所看到的,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呢?

出示句子:我们生活中的垃圾很多:在校园里,在家中,在街道上,等这些都会产生许多垃圾。

生:我们生活中的垃圾很多,在校园里小朋友扔的纸屑,在家中爸爸妈妈扔的剩饭剩菜,在街道上人们扔的瓜子壳,等这些都会产生许多垃圾。

师:对啊,就这么说,你说得很好,奖你一枚奖章。谁还有不同的说法。

生:我们生活中的垃圾很多,在校园里我们削的铅笔屑,在家中我们家人丢的废电池,在街道上人们丢的易拉罐,等这些都会产生许多垃圾。

……。

这一环节,主要是训练学生说话的能力,而在学生说的时候尽量“多鼓励少指责,多表扬少批评”。对于讲的好的学生及时地奖励他们一枚小奖章。以表示对他们的肯定,以激发下面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口语交际中来,争取自己的小奖章。而这一方法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大家跃跃欲试。

通过几组多媒体境头,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打开学生的思维,从多角度来认识我们生活中垃圾的来源。同时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他们的表达能力比较缺乏条理性,往往想到什么就讲什么,此时,我给学生提供一种句式,一方面是帮助学生把话讲清楚,使表达有条理,一方面要求学生填句式里的词语尽量不要重复,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三、设计交流。

1、课件出示:

聪明小博士告诉大家有关垃圾分类处理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由于受认知水平、年龄等的限制,他们对垃圾的相关知识了解甚少,通过设计“聪明小博士”的介绍,使学生的知识面拓宽了,也为下面的设计垃圾处理的方法打好基础。同时,根据一年级小朋友的特点,像“聪明小博士”这样的介绍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学生会听得津津有味,引发学生的兴趣。其次,这一环节的设计,也同时对学生提出了认真听的要求,只有认真听,才能讲明白。

师:你们又会怎样处理垃圾呢,下面请小朋友们想想:生活中的垃圾这么多,你觉得应该怎样处理垃圾?四人小组讨论,组长汇报。

2、课件出示句式:

师:请你们用这样的句式汇报:生活中的垃圾这么多,我设计了,它可以。

(用什么办法处理垃圾)。

生交流讨论。

心理研究学表明,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在学习中由于儿童知识、经验的贫乏,模仿就成了他们的心理需要。在此时教师先自己示范说垃圾处理的办法。无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范例,也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3、反馈:

生:生活中的垃圾这么多,我们这组设计了旧电池回收垃圾箱,因为根据刚才聪明小博士说的,旧电池的污染很大,那这个垃圾箱它就可以帮助人们回收旧电池,让旧电池不会污染我们的环境。

师:是个不错的方法,奖你一个奖章。还有不同的点子吗?

生:我们组根据刚才聪明小博士介绍的设计了一个白色污染箱,它可以回收生活当中的塑料袋、一次性包装盒这些垃圾。

师:这也是一个不错的点子,你们这组也得一枚奖章。还有其它的不同的想法吗?

生:我们组设计了机器人垃圾筒,它可以自动分离垃圾,能根据垃圾的种类分出绿色垃圾、白色污染垃圾、金属垃圾,这样垃圾工人处理垃圾的时候就很方便了。

生:我们设计了音乐垃圾箱,它可以为那些自觉保护环境,不乱丢垃圾的人唱颂歌。

生:……。

小组合作,把你们的想法画一画。

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请学生介绍说明,教师伺机评价。

学生通过自己合作学习,能相互启发,使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得以发展。通过自主想像,使创造能力得以培养。同时,让学生学会如何去与小组成员交流,与小组成员合和。最后的实物投影展示,并再一次让学生介绍说明,目的在于再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总结升华。

1、师小结:

看了小朋友们的设计,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因为你们太出色了。将来,当你们的奇思妙想变成现实时,我们的地球妈妈肯定会变得越来越美。

2、欣赏歌曲《热爱地球妈妈》。

1、源于生活,引发思维激情:

丰富多彩的生活为我们的口语交际提供了活水源泉,因为“语文一旦与生活联系起来,马上就会生动活泼起来。”扎实的口语交际应该兼容并蓄,打通课内外的壁垒,把学生各种时间、空间所获得的经验唤起、激活。在教学本课时,我从学生身边产生的垃圾入手,先让他们说说平时生活当中,校园、街道、家里这些垃圾的来源。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畅所欲言,激起学生说话的欲望,再由此引申到社会、生活,以调动学生交际的积极性。

2、创设情景,鼓励积极参与:

创设交际情境,一方面指在教学中创设与交际训练有关的语境;另一方面指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使他们能积极参与。李吉林老师曾说:“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言语的发展。”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给学生提供了几组处理垃圾的镜头。因为内容接近学生的生活,学生通过亲眼目睹,激发了参与的热情,增强了说话的欲望。而后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大组汇报等形式,扩大了参与的广度,提高训练的效益。

3、激活思维,发展想像能力:

“口语交际”训练中,不但要渗透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渗透思想教育、渗透审美教育,更要渗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这种创新能力的渗透不只是提供一个民主的氛围,一个生活色彩情景,更主要的是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在教学第三块内容时,我让学生听一下“聪明小博士”有关科学垃圾分类的介绍,补充一些相关垃圾的知识,然后让他们小组合作,说说画画,设计也更多更科学的垃圾处理方法。

这篇口语交际能充分地检验学生对日常生活的观察积累。通过创设多种情境,提供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做到把知识、能力、趣味、感受整合在一起。整堂课学生思维活跃,兴致极高。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我们身边的垃圾教学设计

1、通过观察、交流,使学生大致了解生活垃圾的来源、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2、通过小组合作,设想处理垃圾的方法,并能画出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探究能力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

1、和其他学科老师先沟通交流(如美术老师),帮助同学们用废旧垃圾制成工艺品。

2、让学生了解生活中每天产出的垃圾以及社会上怎么样处理垃圾的。

3、收集有关的.图片和资料。

创设情景。

1、同学们,老师发现每天放学后,值日生把很多的垃圾倒入垃圾坑里,那么这些垃圾是从哪里来的呢?(出示有垃圾的纸篓)。

出示图片一:

商场里人们把把一些物品的包装袋随手扔掉。

图片二:在家里爸爸妈妈把废纸和不要的塑料袋等扫进垃圾箱。

图片三:游乐场,人们把吃了东西的食品袋和易拉罐扔进垃圾箱。

图片四:菜场人们把菜叶随地乱扔。

图片五:餐馆里,人们把垃圾倒入下水道流进长江里。

[抓住生活即景,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并展开思考。]。

2、提问: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想法呢?

(1)小组讨论。

(2)小组交流开始。

(3)全班交流。老师在黑板相机板书————我的发现。

(一)、我代表我们小组发言,这些垃圾都是人们把自己家的垃圾丢出来的。

(二)、我们小组的意见是这些垃圾时不讲卫生的人随便丢的。

(三)、我们小组同意别的小组的看法,可是有了垃圾比丢掉,留着还有什么用呢?

(四)、垃圾当然还可以有用的。我们小组也是觉得这些垃圾是我们人类的垃圾,但是还可以用。

3、师小结告诉学生,垃圾可分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

4、问:怎么处理这些生活垃圾呢?说说自己的看法?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归纳:

(一)这些垃圾可以卖掉。

(二)垃圾也可以再利用。我们可以分开处理的。

(三)这些垃圾可以丢进长江里去。

针对这三个办法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这些办法好不好。

有同学说:“我反对,不可以把垃圾丢到长江里去的。”

另一个同学问:“请你说一下你的理由好吗?你要把我说服气,我就不把垃圾丢到江里去。”

回答:“因为长江的水会被垃圾搞脏了,这样子的话长江里的鱼就喝脏水,会死掉的。我们人类喝了不干净的水,就会得病。”

师“你说得很有道理,请大家想想看就第三个办法你认为对不对?”同学们议论纷纷。

师小结“这位同学说得非常正确。爱护我们身边的环境就要像爱护我们的眼睛一样。”

[这一环节的交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效果比较好。]。

问:你们有更好的办法来减少这些垃圾的产出吗?

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师过渡“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觉得有些垃圾可以再利用,今天老师就利用废旧垃圾做了几个物品还设计了一种环保垃圾箱。

师出示制作的装饰品,介绍环保垃箱的用途。

问:你们有更好的想法吗?小组合作把你们的相法画出来。

(1)学生展示自己课前利用垃圾制作的工艺品。

(2)小组派代表介绍设计的环保垃圾箱。

(3)请大家把你们制作的物品和大家交换,去装饰自己的房间吧。(学生互相交换各自的物品并象伙伴介绍怎样摆放。

[一环节的设计旨在再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1、此次活动的设计联系了学生的实际,打通课内课外的壁垒,把学生在不同时间、空间所获得的经验唤起、激活。

2、创设生活情境,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尊重学生的思维、想象和交际能力。

3、生参与面较大,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增强了学生的社会生活意识。

我们身边的物质教学设计

《我们身边的物质》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下《物质》单元的第一课。学生对物质的变化比较熟悉,看到的现象也比较多,许多变化发生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这为他们的学习提供了经验上的准备。本课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在变化和让物质发生变化,在单元教学中具有前测和铺垫的性质。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些观念既是科学的概念,也是哲学的概念。因此,本单元的概念具有观念层面上的意义。而这些概念的形成,并不是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能够达到的,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应该渗透这些观念,为学生的发展成长奠定基础。同时要把教学重点放在让学生描述所看到的物质的变化和思考这些变化的异同点上。

1、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2、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另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1、用举例、分析、综合、概括的方法,对物质的变化进行比较分类。

2、通过具体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认可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

能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体验物质的变化

教师:蜡烛1根、小纸片一张、多媒体课件等

学生:蜡烛、打火机、纸、记录纸、剪刀等各一份。

1、同学们,我们教室有很多物体,我们具体来看其中一种:桌子,你能说说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吗?(木头)

2、科学上,把像木头这样,做成物体的东西叫做物质。(多媒体展示)

其实,在教室中就存在很多的物质,能举几个例子吗?(塑料 ……)

3、大家有没有发现,刚才你们说到的这些物质,都能被我们看到、摸到,它们都实际存在。(副板书:物质:实际存在)

4、其实在我们教室里还存在一种物质,同学们没有提到,虽然我们看不见也摸不到它,但它却是实际存在的。(可提示学生:我们呼吸需要它)

5、空气、电、光、火、声音它们也是物质,虽然这些看不到、摸不到,但它们是实际存在的。

6、科学上,把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叫做物质。整个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多媒体)

7、今天,就让我们先一起来研究我们身边的物质。(板书:我们身边的物质)

我们教室里的这些物质,它们会发生变化吗?你能举些例子吗?

同学们举的例子都说明物质在变化。(板书:物质在变化)

1、下面,我们也来让一些物质发生变化。(出示易拉罐压扁前后的组图)

2、把易拉罐压扁,易拉罐变化了吗?发生了什么变化?(预设:形状)

3、易拉罐发生变化后,还是原来的物质吗?(预设:是的)

4、 (投影出示水结冰的图片)水结冰后会发生哪些变化?(体积、形状、状态、温度……)

5、水结冰后还是原来的物质吗?(冰是固态的水,可举例,夏天我们吃冰棍,把它塞在嘴里,融化了还是水)

6、易拉罐和水都发生了变化,这两种变化哪种变化比较快?(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

7、那么,它们的变化有什么相同之处呢?(预设:形状、体积等发生了变化,还是原来的物质,没有产生新物质如果学生不能说出来,则先过渡到下个环节)。

8、师边听汇报边及时板书: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

小结:这两种物质的变化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和大小

1、接下来我们再来使一些物质发生变化。每小组从火柴盒中拿出一根火柴,把它折断,火柴折断发生了哪些变化?(形状、大小发生了变化)

2、每小组从火柴盒中拿出一根火柴,把它点燃,火柴燃烧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形状、体积、颜色、温度、产生火、产生炭……)

已不是火柴了,生成了新的物质“炭”,并发光、发热了。

3、问这两种变化一样吗?(预设:不一样,火柴被折断只是物质的形态、大小发生了变化但没有生成新物质,火柴燃烧则生成了新物质)

(板书:产生新的物质)

4、哪一种变化跟易拉罐变形和水结冰的变化相似?

5、出示铁生锈的图片,铁钉生锈发生了哪些变化?

学生回答交流(体积、颜色、手感、牢固度、产生锈……)

6、这两种变化有哪些相同之处?(产生了新的物质)

7、小结:物质在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没有产生新物质;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物质。(多媒体展示)

8、过渡引申:我们研究的都是现有的物质,那么像岩石、房屋、马路都在变化吗?世界上有不变的物质吗?说出你的依据。

9、其实,世界上所有的物质都在发生着变化。只是有些变化的速度比较快,有些比较慢,甚至不容易被我们察觉到。

1、接下来就让我们亲自体验让物质发生变化。

2、你有哪些方法让老师手中的这张纸发生变化?(预设:折、烧…..)

3、老师给每小组准备了一根蜡烛,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让蜡烛发生变化

(小组内讨论一下,并把你们打算使用的方法填写到“记录表”中。)

4、哪个小组先来说说你们的方法?有不同的方法吗?

5、那就请大家用你们自己的方法让蜡烛发生变化,并仔细观察发生了哪些变化,这样的变化有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呢?(生实验,完成“记录表”。)

6、哪个小组先让大家分享你们的发现?

7、补充:蜡烛燃烧后有什么变化?有没有产生新物质?

如蜡烛油是不是一种新的物质?(蜡油是蜡受热熔化后形成的,冷却后又是蜡,所以并不是一种新的物质。)

8、这些新物质到哪里去了?怎样验证有没有新物质产生呢?(我们只看到蜡烛在不断地减少,是不是物质会减少或者消失了呢?)

(可以拿铁器在烛焰上掠过,上面会留下碳黑的痕迹。)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整个世界是有物质构成的,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物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我们身边的垃圾教学设计

教材说明:

《我们身边的垃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人教版)中第三单元中口语交际的训练内容。这一单元的学习内容是以保护环境为主题,在单元整合这一思维模式的指导下,本单元的口语交际的内容安排了“我们身边的垃圾”,以“身边”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观察,通过发现了解垃圾的来源,思考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理解力,引导学生从小养成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习惯,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环保实践活动。

设计理念:

1、让口语交际课和生活相结合。本次活动以“源于生活--交流互学—应用生活”这个主线来贯穿教学内容,每一个环节的活动都来自学生的现实生活,都是在学生身边的事或是课前收集到的资料的基础上去深入理解“生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来顺势引导,得到体验、探究和领悟,并从中得到情感的交流、达到良好习惯的培养及能力发展的目的。整个活动凸现了学生的生活体验。

2、走进情境,构筑活力无穷的体验课堂。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这种言语交际活动,离开了特定的环境,就无法进行。因此“口语交际”必须精心创设符合生活实际和教学需要的交际环境。对于一年级的孩子,创设各种情境,可以使他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情绪也因此会变得高涨起来,学习口语交际的主动性就会被激发起来。例如让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垃圾是哪里来和怎样处理垃圾的资料,课中,让学生做小小美容师,小鸭先生的参与等多种方式,创设口语交际情境,这些情境的创设不但会激发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还会使他们有表达的愿望和自信心。

3、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多向互动的课堂生活。在本次活动中,教师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和指导者。教师和学生始终处于平等的状态下进行交流,学生也始终处于一种轻松、愉悦的状态中。在课前准备时,师生共同调查,在课堂中,教师融入到学生中间,师生一起交流,一起发现、感悟,使小朋友感觉到他们是学习的主人,老师是他们的学习伙伴,创设了一种宽松的学习气氛,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交流,能说清楚垃圾是从哪儿来的,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

2、就如何处理生活垃圾,展开合理的想象,交流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培养学生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有自觉美化环境的行动。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能用正确的普通话交流垃圾的来源,并能展开合理的想象来处理生活垃圾。

2、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课前准备:

1、生活小调查:我们身边有哪些垃圾?这些垃圾是从哪里来的?这些垃圾到哪里去了?(学校、家附近、公园大街等公共场所。)。

2、师生共同搜集资料:垃圾的处理方法。

3、小组讨论填写:我给校园做“美容”计划。

4、课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话题:

1、请小朋友低头看我们教室的地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现在老师想请大家当当小小侦探家,想一想我们教室里这些垃圾都是从哪里来的,看看谁是我们班里的小侦探。

(1)组织学生留意观察教室的环境卫生,教室干不干净。

(2)请学生找一找教室角落里的垃圾,想一想这些垃圾都是从哪里来的?

(3)组织学生交流。

二、交流小调查,发现身边的垃圾:

1、除了教室里,老师让小朋友课外去进行了小调查,谁能说说我们身边还有些什么垃圾?你知道这些垃圾一般是从哪里来的?(结合搜集的资料)指名说话。

你能学着用这些话来说吗?

句式(1)、我发现(或看到)(什么地方)的(什么垃圾)是(怎么或从哪里)来的。

(2)、我发现,(什么地方)的(什么垃圾)是从(哪里)来到这里,使那里变得()。

2、以四人小组分组交流。

3、教师小结:垃圾的来源:果皮纸屑、塑料袋、各种瓶子、吃剩的食品等(校园垃圾)、厨房垃圾。

三、开展活动,处理垃圾。

1、设疑:我们身边的垃圾可真不少,但是我们的校园,我们的家园,我们的城市仍然这么美丽整洁,你们知道这些垃圾到哪里去了吗?。

2、师生一起交流垃圾处理方法:

导入:课前老师请小朋友去收集处理垃圾的方法了,现在就把课前收集的资料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结合学生回答随机出示课件:

课件一:有人把易拉罐、瓶子、废纸等拿到废物回收站卖掉。

追问:你还知道哪些东西可以回收?你怎么知道的?

课件二:我们每家都把食品袋、包装盒、烟头、果皮等扔到蓝色垃圾桶内。

追问:那么垃圾桶里的垃圾最后到了哪里呢?你怎么知道的?

教师结合学生说话随机课件出示小小资料袋:

卫生掩埋法:顾名思义,就是找空地,把垃圾掩埋起来。这种方法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所以已遭淘汰。

焚烧法;将垃圾分类后,送入焚化炉里燃烧,并以焚烧所产生的热能进行发电、取暖等等。但我们中国等亚洲国家很少做到将垃圾分类,所以焚烧垃圾时所产生的热量能真正用到发电、取暖的则很少。而且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烟雾和有毒气体,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停止这一方法。

读一读,说说你认为这种办法还有哪里不够好?可以提出问题要求解答。

课件三:在家里,一家人吃饭后,把剩饭、剩菜倒进小盆去喂猪。

课件四:在家里,爸爸把死猪,在田里挖了个坑放在坑里深埋。

点评:爸爸这样处理你觉得怎么样?请你评价,并说明理由。(让学生知道垃圾不能乱扔)。

教师结合学生说话随机课件出示小小资料:

积肥法:把垃圾堆叠起来,使废气物的纤维质和有机质腐化,变成肥料来改良土壤。我们常把落叶堆在一起,用做树木的养料,这就是一种积肥法。这种方法很少造成二次污染,所以应用这一技术的国家很多。

学生评价:这种处理垃圾的方法怎么样?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结合追问:你的资料是从哪里得来的?

小结方法:你真会收集资料。爸爸妈妈可以告诉我们;自己观察到的;电视里介绍的;看课外书知道的;电脑上查等,你看,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就能从生活中学到那么多的知识呢!

2、小结:我们人类可真聪明,能根据垃圾种类的不同人们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四、我为校园做美容:

情境导入:《美丽的小路》中的环保小卫士鸭先生来看我们了。(课件出示小鸭)并出示:小朋友,我每天打扫我校门前的小路,还有鹿先生给我送来了一个分类垃圾箱。小路经过我们的美容,现在可美丽了,欢迎你们来哦!你也来做个小小美容师吧!

1、校园美容计划交流:

(1)小朋友,你们怎么准备怎么为我们学校和教室美容呢?请你们小组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我们的校园美容计划交流。

(2)小组推荐代表交流,并小结。

a、从我做起,不乱扔垃圾,做到弯弯腰随手捡一捡。

b、看见乱扔垃圾的同学、现象要勇敢地进行批评。

c、建立垃圾回收站,进行垃圾分类,变废为宝。

d、回家向大人宣传,人人保护环境。

(3)学生评价,哪个小组的校园美容计划好,评选出最佳校园美容师,并为“最佳校园美容师”小组发奖。

五、小组合作,想象拓展:

1、我们一个小组的小朋友先讨论一下,再合作完成,好吗?

2、展示台:

预设:想象画展示——手工小制作展示。

请各组选一名代表介绍处理垃圾的方法,组员相互补充。

(1)其他各组小朋友认真听,并说说他们的方法哪里好?哪里不够好?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

(2)请大家评一评哪个小组听得最认真?哪个小组想出的方法最好?好在哪里?(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垃圾变废为宝,从环保、废物利用等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六、小结:小朋友,让我们行动起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热爱我们的校园,热爱我们生活的环境,像小鸭先生那样当好“小小小美容师”,让我们的校园、我们的环境更加美丽、洁净。

我们身边的垃圾教学设计

《我们身边的垃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下册第三单元口语交际训练的内容。本次口语交际有两部分内容,一是让学生就身边的垃圾问题进行交际,二是把想法画一画。可以把两部分内容结合起来完成。《我们身边的垃圾》以“交流垃圾是从哪里来的?跟同学们交流”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把课前的调查结果与同学交流。这一提示提出了交流的内容以及交流的对象。以“怎么处理生活垃圾”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怎样处理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有条理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小组合作,把你们的想法画一画”引导学生动脑想一想,动手画一画。口语交际是听话、说话的发展,是一种双向甚至是多相互动的言语活动。

口语交际是以口语为媒介进行人际交流的活动,教学中既要重视“交际”,又不能忽视“口语”基础。因为教师面对的是刚入学不久的儿童,有的学生不能运用较为通顺的话表达自己的意思,有的同学不会倾听与欣赏,还有的同学不太愿意主动与同学交流……所以教师应该十分重视学生的口语基础的培养。一是要引导学生会表达,二是让学生学会倾听与欣赏。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这种言语交际活动,离开了特定的环境,就无法进行。因此“口语交际”得精心创设符合生活实际和教学需要的交际环境。对于一年级的孩子,创设各种情境,可以使他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情绪也因此会变得高涨起来,学习口语交际的主动性就会被激发起来。例如让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垃圾是哪里来的资料,课中让学生说说该如何处理垃圾,让学生设计未来的垃圾处理场等多种方式,创设口语交际情境,这些情境的创设不但会激发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还会使他们有表达的愿望和自信心。

1、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

2、培养学生爱护环境卫生的好品质。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重点: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

难点:如何创设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地进行口语交际。

我们身边的垃圾教学设计

《我们身边的垃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人教版)中第三单元中口语交际的训练内容。这一单元的学习内容是以保护环境为主题,在单元整合这一思维模式的指导下,本单元的口语交际的内容安排了“我们身边的垃圾”,以“身边”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观察,通过发现了解垃圾的来源,思考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理解力,引导学生从小养成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习惯,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环保实践活动。

1、让口语交际课和生活相结合。本次活动以“源于生活--交流互学—应用生活”这个主线来贯穿教学内容,每一个环节的活动都来自学生的现实生活,都是在学生身边的事或是课前收集到的资料的基础上去深入理解“生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来顺势引导,得到体验、探究和领悟,并从中得到情感的交流、达到良好习惯的培养及能力发展的目的。整个活动凸现了学生的生活体验。

2、走进情境,构筑活力无穷的体验课堂。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这种言语交际活动,离开了特定的环境,就无法进行。因此“口语交际”必须精心创设符合生活实际和教学需要的交际环境。对于一年级的孩子,创设各种情境,可以使他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情绪也因此会变得高涨起来,学习口语交际的'主动性就会被激发起来。例如让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垃圾是哪里来和怎样处理垃圾的资料,课中,让学生做小小美容师,小鸭先生的参与等多种方式,创设口语交际情境,这些情境的创设不但会激发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还会使他们有表达的愿望和自信心。

3、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多向互动的课堂生活。在本次活动中,教师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和指导者。教师和学生始终处于平等的状态下进行交流,学生也始终处于一种轻松、愉悦的状态中。在课前准备时,师生共同调查,在课堂中,教师融入到学生中间,师生一起交流,一起发现、感悟,使小朋友感觉到他们是学习的主人,老师是他们的学习伙伴,创设了一种宽松的学习气氛,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1、通过调查交流,能说清楚垃圾是从哪儿来的,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

2、就如何处理生活垃圾,展开合理的想象,交流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培养学生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有自觉美化环境的行动。

1、教学重点:

能用正确的普通话交流垃圾的来源,并能展开合理的想象来处理生活垃圾。

2、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生活小调查:我们身边有哪些垃圾?这些垃圾是从哪里来的?这些垃圾到哪里去了?(学校、家附近、公园大街等公共场所。)。

2、师生共同搜集资料:垃圾的处理方法。

3、小组讨论填写:我给校园做“美容”计划。

4、课件。

1、请小朋友低头看我们教室的地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现在老师想请大家当当小小侦探家,想一想我们教室里这些垃圾都是从哪里来的,看看谁是我们班里的小侦探。

(1)组织学生留意观察教室的环境卫生,教室干不干净。

(2)请学生找一找教室角落里的垃圾,想一想这些垃圾都是从哪里来的?

(3)组织学生交流。

1、除了教室里,老师让小朋友课外去进行了小调查,谁能说说我们身边还有些什么垃圾?你知道这些垃圾一般是从哪里来的?(结合搜集的资料)指名说话。

你能学着用这些话来说吗?

句式(1)、我发现(或看到)(什么地方)的(什么垃圾)是(怎么或从哪里)来的。

(2)、我发现,(什么地方)的(什么垃圾)是从(哪里)来到这里,使那里变得()。

2、以四人小组分组交流。

3、教师小结:垃圾的来源:果皮纸屑、塑料袋、各种瓶子、吃剩的食品等(校园垃圾)、厨房垃圾。

1、设疑:我们身边的垃圾可真不少,但是我们的校园,我们的家园,我们的城市仍然这么美丽整洁,你们知道这些垃圾到哪里去了吗?。

2、师生一起交流垃圾处理方法:

导入:课前老师请小朋友去收集处理垃圾的方法了,现在就把课前收集的资料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结合学生回答随机出示课件:

课件一:有人把易拉罐、瓶子、废纸等拿到废物回收站卖掉。

追问:你还知道哪些东西可以回收?你怎么知道的?

课件二:我们每家都把食品袋、包装盒、烟头、果皮等扔到蓝色垃圾桶内。

追问:那么垃圾桶里的垃圾最后到了哪里呢?你怎么知道的?

教师结合学生说话随机课件出示小小资料袋:

卫生掩埋法:顾名思义,就是找空地,把垃圾掩埋起来。这种方法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所以已遭淘汰。

焚烧法;将垃圾分类后,送入焚化炉里燃烧,并以焚烧所产生的热能进行发电、取暖等等。但我们中国等亚洲国家很少做到将垃圾分类,所以焚烧垃圾时所产生的热量能真正用到发电、取暖的则很少。而且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烟雾和有毒气体,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停止这一方法。

读一读,说说你认为这种办法还有哪里不够好?可以提出问题要求解答。

课件三:在家里,一家人吃饭后,把剩饭、剩菜倒进小盆去喂猪。

课件四:在家里,爸爸把死猪,在田里挖了个坑放在坑里深埋。

点评:爸爸这样处理你觉得怎么样?请你评价,并说明理由。(让学生知道垃圾不能乱扔)。

教师结合学生说话随机课件出示小小资料:

积肥法:把垃圾堆叠起来,使废气物的纤维质和有机质腐化,变成肥料来改良土壤。我们常把落叶堆在一起,用做树木的养料,这就是一种积肥法。这种方法很少造成二次污染,所以应用这一技术的国家很多。

学生评价:这种处理垃圾的方法怎么样?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结合追问:你的资料是从哪里得来的?

小结方法:你真会收集资料。爸爸妈妈可以告诉我们;自己观察到的;电视里介绍的;看课外书知道的;电脑上查等,你看,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就能从生活中学到那么多的知识呢!

2、小结:我们人类可真聪明,能根据垃圾种类的不同人们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情境导入:《美丽的小路》中的环保小卫士鸭先生来看我们了。(课件出示小鸭)并出示:小朋友,我每天打扫我校门前的小路,还有鹿先生给我送来了一个分类垃圾箱。小路经过我们的美容,现在可美丽了,欢迎你们来哦!你也来做个小小美容师吧!

1、校园美容计划交流:

(1)小朋友,你们怎么准备怎么为我们学校和教室美容呢?请你们小组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我们的校园美容计划交流。

(2)小组推荐代表交流,并小结。

a、从我做起,不乱扔垃圾,做到弯弯腰随手捡一捡。

b、看见乱扔垃圾的同学、现象要勇敢地进行批评。

c、建立垃圾回收站,进行垃圾分类,变废为宝。

d、回家向大人宣传,人人保护环境。

(3)学生评价,哪个小组的校园美容计划好,评选出最佳校园美容师,并为“最佳校园美容师”小组发奖。

1、我们一个小组的小朋友先讨论一下,再合作完成,好吗?

2、展示台:

预设:想象画展示——手工小制作展示。

请各组选一名代表介绍处理垃圾的方法,组员相互补充。

(1)其他各组小朋友认真听,并说说他们的方法哪里好?哪里不够好?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

(2)请大家评一评哪个小组听得最认真?哪个小组想出的方法最好?好在哪里?(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垃圾变废为宝,从环保、废物利用等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六、小结:小朋友,让我们行动起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热爱我们的校园,热爱我们生活的环境,像小鸭先生那样当好“小小小美容师”,让我们的校园、我们的环境更加美丽、洁净。

资料:

处理垃圾的方法:

卫生掩埋法:顾名思义,就是找空地,把垃圾掩埋起来。

焚烧法:将垃圾分类后,送入焚化炉里燃烧。

积肥法:把垃圾堆叠起来,使废气物的纤维质和有机质腐化,变成肥料来改良土壤。

美马萨诸理工学院等离子物理实验室宣布,他们成功利用人造闪电所释放出来的巨大热量能将垃圾熔化,待冷却后,有害废物可以变为没有毒害的巨大玻璃。

生活小调查:我们身边有哪些垃圾?这些垃圾是从哪里来的?这些垃圾到哪里去了?(学校、家附近。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校园的垃圾进行观察。)。

布置搜集资料:垃圾的处理方法。

谈话引入:

小朋友,你们知道我们义乌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卫生城吗?那你觉得义乌城干净吗?(可以播放义乌的风光或校园风光,让学生感受城市的整洁美)。

城市里的垃圾到哪里去了呢?今天我们的口语交际课要谈的话题是:

小调查的汇报交流。

每人在小组里汇报自己的调查结果,互相帮助,互相补充。

每组派代表交流。

垃圾的来源:果皮纸屑、塑料袋、各种瓶子、吃剩的食品等(校园垃圾)。

厨房垃圾。

开展活动,处理垃圾。

1、让学生自由说说,交流自己所搜集到的资料。(学生可能会说扔到垃圾桶里、垃圾房里去了,那么老师就追问:“垃圾房装满了怎么办?)该怎么处理垃圾呢?今天我们来成立“点子公司”,为处理垃圾出出点子吧。

(1)学生自由组合,成立公司,动脑子,想办法。

(2)分组汇报。注意评议:谁听的认真?谁的点子好?好在哪里?你认为还有哪里不够好?可以提出问题要求解答。

义乌的处理办法:塔山垃圾填埋场。焚烧法。积肥法。

引导学生从环保、废物利用等方面谈谈看法。

介绍美科学家研制出用人造闪电出来垃圾的新方法。

学习目标:

就身边的垃圾进行交流,能说清楚垃圾是从哪里来的?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就如何处理生活垃圾,展开合理的想象,交流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培养学生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具有自觉美化环境的行动。

《身边的科学》教学设计

1、 细心观察身边的现代科技,发现科学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带来的变化。

2、 学会运用研究方法研究课题。

3、 在讨论中研究如何正确利用科学技术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4、 学会独立或合作写简单的调查报告,并以演讲的形式发表自己的观点。

学会运用多种研究方法研究课题,并用搜集到的资料撰写调查报告。

1课时

课前准备的调查资料

一、引入课题

原来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现代科技正迅速发展,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以“身边的科学”为主题,搞一次综合学习活动。

二、课前准备

课前老师已经给大家布置了作业,就是让同学们自主选择学习主题,运用书中提供的研究方法观察、采访、搜集信息,这个任务你们完成了吗?好,请同学们把材料放在桌面上我们一会儿会用到。

三、讨论与交流

(一)讨论

2、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既利用科学技术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又能不被那些“烦恼”所困扰呢?下面就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注意要把大家的观点和想法作以记录。

(二)发表交流

1、独立或合作写一份简单的调查报告,用上你们搜集到的材料,这些材料要围绕着你们表达的观点来取舍。

2、个人或小组代表到台前发表调查报告,可以配以图片、照片、表格等。

我们身边的垃圾教学设计

资料:

处理垃圾的方法:

卫生掩埋法:顾名思义,就是找空地,把垃圾掩埋起来。

焚烧法:将垃圾分类后,送入焚化炉里燃烧。

积肥法:把垃圾堆叠起来,使废气物的纤维质和有机质腐化,变成肥料来改良土壤。

美马萨诸理工学院等离子物理实验室宣布,他们成功利用人造闪电所释放出来的巨大热量能将垃圾熔化,待冷却后,有害废物可以变为没有毒害的巨大玻璃。

生活小调查:我们身边有哪些垃圾?这些垃圾是从哪里来的?这些垃圾到哪里去了?(学校、家附近。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校园的垃圾进行观察。)。

布置搜集资料:垃圾的处理方法。

谈话引入:

小朋友,你们知道我们义乌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卫生城吗?那你觉得义乌城干净吗?(可以播放义乌的风光或校园风光,让学生感受城市的整洁美)。

城市里的垃圾到哪里去了呢?今天我们的口语交际课要谈的话题是:

小调查的汇报交流。

每人在小组里汇报自己的调查结果,互相帮助,互相补充。

每组派代表交流。

垃圾的来源:果皮纸屑、塑料袋、各种瓶子、吃剩的食品等(校园垃圾)。

厨房垃圾。

开展活动,处理垃圾。

1、让学生自由说说,交流自己所搜集到的资料。(学生可能会说扔到垃圾桶里、垃圾房里去了,那么老师就追问:“垃圾房装满了怎么办?)该怎么处理垃圾呢?今天我们来成立“点子公司”,为处理垃圾出出点子吧。

(1)学生自由组合,成立公司,动脑子,想办法。

(2)分组汇报。注意评议:谁听的认真?谁的点子好?好在哪里?你认为还有哪里不够好?可以提出问题要求解答。

义乌的处理办法:塔山垃圾填埋场。焚烧法。积肥法。

引导学生从环保、废物利用等方面谈谈看法。

介绍美科学家研制出用人造闪电出来垃圾的新方法。

学习目标:

就身边的垃圾进行交流,能说清楚垃圾是从哪里来的?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就如何处理生活垃圾,展开合理的想象,交流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培养学生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具有自觉美化环境的行动。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