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工作计划

四年级一个中国孩子呼声教学设计(精选16篇)

四年级一个中国孩子呼声教学设计(精选16篇)



教学计划的执行需要教师的耐心和细心,以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参考优秀的教学计划范文,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

四年级语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反思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课文属书信体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信中深切地缅怀父亲,并代表中国孩子向整个国际社会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课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语言朴实,没有口号,但读起来催人泪下。它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用情、用心倾诉着家庭的不幸,世界的不幸,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一、课前谈话为铺垫课堂气氛而设置。

课前谈话时,一起欣赏了一组展示家庭幸福和美的图片,并请学生谈论,在这些图片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的发言表达了他们的心声:家人团聚,共享天伦是最大的幸福。

以此作为情感的铺垫,营造氛围,急转直下。

二、初读课文是对文本的整体把握。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即使做了充分的预习,课堂上仍然要留足读书的时间。课上初读课文,是要体现对文本的整理把握,梳理脉络。通过初读,解决了“这封信是谁写给谁的?他在信里发出了怎样的呼声?”这两个问题,并且存疑:“为什么署名写‘一个失去父亲的孩子’而不直接写雷利这个名字?等到整篇课文都学完了,我们就会有深入而全面的认识。”这个环节的处理一是能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时候要学会关注体裁特点,读书信要关注格式,这也是一种学习语文的方法的总结。

三、字词学习更是一项综合性学习活动。

从多音字到课文新词的学习,结合了“据义定音”、“找近义词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等方法,带动了第一自然段的学习,通过阅读去搜集和处理信息。

通过抓“卓越”这个词,全面了解文中的爸爸卓越还表现在哪里,并且带动二、三自然段的学习。

在这个环节的处理中,有一点特别值得反省:当一生说:“爸爸的卓越还表现在是一个出色的经济学家”时,我没有及时去引导他去寻找前半句,而是急着去找另一个学生,企图救场。结果另一个孩子又找到“爸爸是和平卫士、牺牲在维和的战场上”这些话语。事后一想,如果我能追问第一发言的学生:“还有吗还体现在哪?”说不定,学生就能回答完整,补充到位。我想,这也是一种课堂调控经验缺乏的表现,值得在日后的教学中去锤炼。在今后的日子里应深入地关注学生的发言,做比较准确地引导,那么学生就能很好地表达、归纳。

四、品词析句融合意文情感兼得。

设计这堂课的主旨是:以读为轴心,连接学生、文本、语言、情感这四个点;在朗读、感悟中回归语文本色,演绎语文风采。

课文是封书信,作者主体感情色彩浓厚,情感自然质朴。遣词造句无过多雕琢痕迹,源于生活源于自身的生活经历。通过读,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架起桥梁。“分别时美丽的约定”和“重逢时残酷的现实”这两个内容的对比处理和挖掘。不仅仅在情感上打动人心,更是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两个自然段地对比写作才造成这样的情感落差,也才能这样打动人心。让学生隐约明白,这样的表达手法的妙处。

“和爸爸分别后,家人天天盼着他回家,想象着重逢的画面是怎么样的?”这样一个环节,把两个自然段结合在一起,造成一种落差。同时,课堂语言的设计和表述也起到一定的作用,营造了一个场,让学生进入到情境当中去,真切地感受文字传达出来的情感。并且用形式多样的朗读去提升这样的情感认识。

这个环节的教学之所以能营造出这样的气氛,这样的场,关键点就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通过品词析句,通过教师语言的描述,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来体现的。

在朗读当中,凸显了文本的情感主线:因为失去亲人的痛苦,所以引发对战争的痛恨,更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

五、课堂节奏的把握和轻重缓急的处理。

课堂教学如同烹饪手艺,此次课上深刻地感受到了自己对课堂节奏和火候的把握还是比较欠缺的。

比如说,更多的是关注设计,及时从课堂获取信息的意识稍欠缺。当学生的回答有失偏颇时,当学生说不到点子上的时候,该怎么去引导?尚不能很自如。师生互动时,什么时候火候最好?什么时候展示这个环节才能有最佳的效果?比如“美丽的约定”和“残酷的现实”那两段话的对比,是个很好的设计,但如何在课堂上起到最大的作用呢?这个还需要深思再深思。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四年级语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评课稿

今天,观摩了三位老师的同课异构课堂教学——《一个中国孩子呼声》,我感觉虽然是三种不同的教学风格,但是有异曲同工之妙。陆老师的课犹如一桌丰盛的大餐,让人大饱口福;毛老师的课宛如炎热夏天里一盘素淡的凉菜,感觉清凉可口;蒋老师的课仿佛是闲暇时的一块甜点,令人回味无穷。

我再次被陆老师的课堂教学所折服。记得,第一次是在实验小学,那时,我县教育局举办“精品课教学大赛”,我作为评委之一,当时,她的课就征服了我。今天,我有幸再次身临她的课堂,我的整体感觉是享受。我是被她的人格魅力所打动,产生了共鸣。一、她的语言感染了学生,也感染了我。她委婉的导入、循循善诱的启发,引导学生体会悲伤时的低沉语调、升华文章中心时的激昂声音。她抓住了在场所有人的心。她不愧是课堂上一位优秀的导演,她和学生共同演绎出一幕精彩的大戏。二、在她的课堂里,充分体现了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主要体现在指导写字、朗读、理解词语、小练笔等方面。陆启茜老师应该用的是自己的学生吧?(陆启茜:是的。)学生的朗读能力如此之强,可见,老师平时在朗读方面的指导和训练是多么到位。

毛老师在结课时的课外延伸设置很好:作为和平使者,你能为和平做什么?让学生认识到不是战争与我无关,而是我也应该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之,教无定法。只要老师用心、用情对待每一节课,一定都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今天,我从三位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在这里,我向她们表示感谢。

四年级语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评课稿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课文属书信体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信中深切地缅怀父亲,并代表中国孩子向整个国际社会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课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

廖彩芳老师在执教本课有以下亮点:

一、精心设计导语,激情导入:

上课尹始,廖老师出示本单元习作中的一张照片,通过学生观察谈体会,调动学生情感,你是否知道还有许多孩子因为战争正挣扎在死亡线上?有的被战争夺取了亲人,无家可归!由此引入课题,让学生通过课题进行质疑,再以问题“这个中国孩子发出什么呼声?”、“他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呼声?”引入新课的教学,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促使他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

二、朗读形式多样。

文章内容感人至深,要让学生通过朗读融入文章的情境,融入作者的心境,激起共鸣的火花。在教学中,廖老师十分重视引导学生读书,启发学生融入角色,激励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到审美的乐趣。在指导朗读“如今这顶蓝盔回来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时,廖老师先范读,然后学生多样式朗读,有些孩子因为入境而感动流泪。实现了与文本的对话。

听完这节课,感触很多,但总感觉这节课应该更精彩。不是老师,而是我们的学生们,他们应该更出色些。是什么影响了学生?我觉得在教学中,如果老师能考虑到以下几点,效果可能更好。

一、将语文与生活结合。

语文即生活,生活实际是语文教学取之不尽的源泉。在教学“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世界并不太平……”这两段话时,如果让学生拿出自已课前收集的资料,谈谈自已的感想。在教学中,创造性地还原课文的本真,创设情境,才易于使学生感知、感受、感悟,增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我们语文的阅读教学,应该是生活的再现和提高,应该是学生感受生活,学习生活的过程。唯有此,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所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学习语文,实际上是为学生选择了一条学习语文有效的捷径。

二、、应广泛利用教学资源。

为了更好地帮助孩子们初步了解战争,了解它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何等的痛苦,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廖老师课前如果能搜索大量的世界和平局势的资料,将精彩、感人的视频和歌曲,以及图片带进课堂,从感官上给予学生刺激,这样,学生更能走进文本。

四年级语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阅读课文,感悟雷利与爸爸诀别时的悲痛心情和制止战争的决心。体会他从心底里迸发出的让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与爱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时间:1课时。

三、教学准备:开展"世纪回望,百年战场"的活动:收集有关战争的图片、资料,对战争的残酷性有所了解,扩大学习本课的知识背景,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让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资料。

2、师述导语:当人类满怀和平的渴望步入21世纪的时候,战争却仍在这个星球继续。愿这些战争的画面能够到此静止、凝固--成为历史。这就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词句,读通课文。遇到不懂的词语,尽量自己动手扫清障碍。

2、检查自学效果:指名轮读课文,理解生词意思。

(三)再读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自由读课文第一段,讨论:"秘书长为什么评价他爸爸是一个卓越的观察员?"。

(2)齐读。

2、学习课文第二段。

(1)学生自由读这两个自然段要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

(2)指名读,评议,练读。

(3)全班练读第二段,读出雷利与爸爸依依不舍的语气。

(4)学生自读第三段后,用悲伤的音乐作背景,让学生配乐朗读。

3、学习课文第三段。

(1)师述:爸爸为维护世界和平而英勇献身了,作为儿子的"我"怎样呢?

(2)自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雷利的决心与呼吁。注意用上"弥漫"、"威胁"、"娇嫩"、"比例失调、""制止"、"充满"等词。

(四)齐读全文。

(五)注意书信的格式。

四年级语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评课稿

今天听了张副校长执教的《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感觉收获较多。课堂上张老师努力引导学生亲历亲为,引导学生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真正体现以生为本。课堂上有很多的亮点:

1、张副校长能引领孩子们从课题入手,提出非常有价值的三个问题:“是谁发出呼声?是什么样的呼声?为什么要发出这个呼声?”然后紧扣学生提出的问题展开教学,教师有侧重点的、有方向性地对学生的三个问题进行有机处理,不露痕迹。精讲多悟,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获得情感体验,从而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

2、教学环节的设计能层层递进,步步为营。从学生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到多种形式的感情朗读,让学生自主感悟到雷利失去父亲的.悲痛的心情。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向更高层次的感悟挺进,感悟到世界的不太平也同样呼吁着和平。在这里,张副校长要求学生借助搜集的资料,通过对资料的整理和汇报来感知当今世界还充满战争,从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了含义深刻的句子,落实课文的难点。再次,教师还创造性地还原课文的本真,创设情境,教师补充拓展了大量的关于战争的资料,更易于学生感知、感受、感悟,增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3、重视课文表达方式的研究。在课堂上,老师引领学生感悟到排比句的表达效果后,然后安排了一个小练笔。这个小练笔真是一举三得。既是对课文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也是学生情感的喷发,更复习了书信的格式。

总之,本堂课扎实、朴实、真实。真实地再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是符合现在课堂教学改革的潮流。但是,可能是我的教学理念还不够先进,还没有与时俱进,觉得课堂上如何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能更有效地引领学生有更高层次的发展。其次,作业进课堂的理念还在我们耳边回响,不知该怎样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四年级语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评课稿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课文属书信体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信中深切的缅怀父亲,并代表中国孩子向整个国际社会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这样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怎能不打动那些善良的孩子们的心?通过听刘芸课堂教学,我真切地感受到孩子们跟我是一样的。

一、入情入境,情感共鸣。

听了这节课,我被本文深深地感染,教者引领学生体会雷利失去父亲的悲痛时,体会对父亲的深深怀念。当鲜花捧来,蓝盔接来,而爸爸却永远不能再回来时,那时怎样的痛楚啊。教师用朗读渲染学生,学生的情感陷入了对父亲深切的缅怀当中。让每一个人都受到了感染,感受雷利悲痛的同时,对和平的无比渴望,在教学“雷利的呼吁”部分时,引导学生把自己融入语境,化成本文主人公去进行朗读实践。当学生一次又一次用慷慨激昂的语调来呼吁“和平!和平!和平!”时,全班同学的情感达到了高潮,对于战争的痛恨,对于和平的渴望溢于言表。

二、立足文本,个性解读。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每个学生都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画出感受深刻的句子,并交流自己的`体会。在交流时,学生能针对同一句话谈出自己不同的理解。发言的大部分同学能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根据“蓝盔”加上了引号,体会到它的意思并不单纯是指一顶蓝盔,而是象征着和平。爸爸是想让雷利看到世界的和平。这一切,都说明学生对于文本有自己的认识,平时的语文课上的日积月累,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初见成效。

这节课,由于教者潜心钻研,准备到位,使本节课收到了让人满意的效果。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引入课题。

(出示一幅小孩子痛哭的画面。)教师:孩子们,老师给大家看一幅画,谁能来给大家介绍这幅画的内容?(学生介绍略)。

教师:战争与和平,总是伴随着人类历史的进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生齐读)。

利用画面的目的是尽快进入情景,但实际反应来看,效果不是很好。

二、学生初读课文,将体会最深的地方与同桌交流。班上交流,学习课文。

1、体会“两年多来……”一节。教师的提问:你体会到什么?从哪里体会到的?

然后抽学生朗读,教师评价。

以学定教,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但是将“评价”只是当做老师行为不是很恰当。

2、体会第三自然段,教师请学生找找有几个“听见了”,几个“和平”。体会意思并自由感情朗读。

请自认为读得好的同学起立朗读。然后全班齐读。

这段话的学习教师基本上是让学生“读”完的,反复的读。但是我们的感觉是没有很好的体现“层次性”要求,有点“泛泛”而读的感觉。

3、试着体会作者对父亲才华横溢而又英年早逝的痛苦而复杂的心情。也是先个别朗读,再全班朗读。

然后让学生用一句话进行评价:“爸爸”是个怎样的人?

学生朗读“今天……”一段。教师提问:“和平之花”是指什么?

你知道哪些地方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学生展示收集的资料。

教师也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

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这一步拓展得很好,但是稍觉肤浅。我觉得顺序应该调整为:先展示资料。(很重要的一点是:收集来的资料反应什么问题?)然后再“回头”体会文中句子。如果学生没有深刻体会思想感情,表现出的可能仅是一些虚假的激情。

三、总结课文,引导实践。

1、教师:你们说战争是什么?面对战争,你想说些什么?雷利(本文作者)怎么说?什么叫呼吁?他“呼吁”什么?读“要……不要……”。

朗读之后,学生板书:要和平,不要战争。

2、引导实践。教师:孩子们学习了课文,为了制止战争,我们应该怎么做?

其实,情至深处,学生往往能够体现出很强的背诵能力,对于“为了……为了……为了……”一段话,完全可以让学生感情背诵!我觉得更好的设计是,在同学们的提议中,选择哪些是“可行”的,让这部分同学的发言稍微具体一点,避免走形式,也就是说,尽管是公开课,还是要考虑是否能够落实的问题。

3、再读课文,放飞“和平鸽”(纸做的)。

在充满感情的朗读声中,下课铃响,学生的感情达到了高潮。这点设计得很有新意。这是本课中设计较为成功的一点。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1、观看央视国际4套上播放的伊拉克专题,加上教师录制的音乐和旁白。

2、抽学生说说自己看了之后自己的感想。

3、教师小结:战争是无情的,战争是残酷的……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聆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呐喊吧!

学生齐读课题,再读。

效果很好,哀婉的音乐与悲惨的景象呼应,很快就为本课的学习定下了“基调”,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课文,体会思想感情做了一些铺垫。

多媒体出示自读要求:

思考并勾画句子:

1、作者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用横线勾出)。

2、当今的和平环境怎样?(用波浪线勾出)。

3、作者为谁呼吁?(用着重符号标出)。

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相应句子。

这几个问题提得比较好,有利于进一步理解课文,把握了课文的重点。只是从实际操作来看,学生受前面“哀婉”基调的影响,虽是让自由朗读,学生却都是默默地朗读,不管怎样,只要学生是在“读”,就是可以的,不一定非要出声。

1、教师:爸爸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学生:爸爸是个出色的人。我们能够从“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看出来。

教师:请你再读一读,读出自豪的感情。

学生:我的爸爸是个热爱和平的人。我们可以从“两年以前,我亲爱的爸爸作为……”看出来。

教师:还有什么地方能够看出爸爸是个热爱和平的人。

学生:“爸爸的嘴张着……”

教师:还有要补充的吗?

……(略)。

教师:罗老师找到一个句子。“我至今都忘不了……”。你能看出爸爸是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是个爱妻子,爱孩子的人。

教师: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教师:“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你体会到什么?

学生:我能从这里体会到爸爸的尽职尽责。

教师:请同学们互读互评。(学生读,较有感情。)。

教师用学生“找”和自己“引”的办法初步让学生掌握了课文的部分内容,“拉”得比较快。目的显然是为后面“突出重点”——感情朗读做一些准备。

2、教师:下面我请三个同学分段朗读课文的三至五自然段,要读得好象在和父亲面对面地交流。

学生读,比较好,全体学生自发鼓掌。

教师:我们把第三自然段读一读,体会低沉、坚定的思想。(学生读)。

教师:可是当作者看到爸爸的灵柩时,心情怎样?(由激动到悲伤),请大家再读“现在……浸满了凝固的血。”(齐读)。

教师:嘴张着,在呼唤什么?我们该怎样读?谁来给大家示范一下。

抽读,一学生读得很到位。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出心底的呼唤。

全班再读。

教师:“我”的爸爸本来还可以作出更大的贡献,因为他是精通四国语言的……(学生回答:经济学硕士)。请大家读四自然段。

教师:自豪的“味儿”不够,请大家再读一遍。

学生再读,很有感情。

展示“万人送英雄,鲜花赠英模”的画面。加上背景音乐和一个孩子对爸爸缅怀的旁白,课堂上的气氛变得更加凝重。

罗老师对于这个环节的处理是很精彩的,重点指导了学生的朗读,以读悟情。我觉得也可以从爸爸和我们“相约”,到我们“如约”前往,再到爸爸的“失约”,这样可以更清楚地理清文章的线索,后面探讨爸爸“失约”的原因。这和重点指导朗读并无矛盾。

教师:爸爸为和平献出自己的生命,却“死不瞑目”,原因是什么?

多媒体出示:“世界并不太平……”一段。学生齐读。

学生列举自己收集的资料。

教师: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组数据。(主要是一些战争中带来灾难的数据统计。)。

教师:同学们,如此娇嫩的和平之花怎么经得起战争的摧残?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地球的呻吟》。

地球的呻吟。

地球把它的一切都给了我们,

它从来不懂得自私和吝啬,

总是倾其所有。

可是人类,

曾经和正在做着多少惭愧的事情——。

在共同的家园里厮杀,

为野心和贪欲去争斗,

用刀枪去撕裂土地,让马蹄去践踏丰收,

硝烟窒息儿童的歌声,

鲜血染红清澈的河流……。

教师:地球把自己的一切都给了我们,可罪恶的战争却……(引用上面诗句中的话)。所以,这个中国孩子会向国际社会呼吁。想想,他为什么呼吁?呼吁什么?(学生回答)。

抽读课文七自然段。

隔海相望的陆地,

都伸出友谊之手,

相视一笑,

泯灭旧日的怨仇。

没有掠夺者的咆哮,

也没有反抗者的怒吼。

人们彼此赠送的礼物,

是平等、自由。

齐读。

教师:孩子们,为了制止战争,让世界充满爱,我们能够做点什么呢?

多媒体出示:让和平驻人间,让世界充满爱!(音乐响起,《让世界充满爱》)。

教师:让我们一起呼吁,一起疾呼!连读两遍。

罗老师的这节课上得非常精彩,也非常感人。许多听课的老师也不禁落泪。我觉得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情景的创设,还有感情朗读的导引。另外,拓展阅读也做得不错。只是我觉得教师的“导引”多了一些,学生“自主”的空间相对被压缩了,如果从倡导互动学习的角度,本课可以尝试另外一种强调互动学习的方案。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对父亲的真挚情感。

3、 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1、 理解“我”为什么发出呼吁。

2、 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一、揭示课题:

1、(师走到学生身边小声地问) 你爱你的父亲吗?为什么?

父亲就像是一艘小船,载着我们的梦幻,到达人生的每一站;

父亲还像是一棵参天的大树,为我们遮风挡雨;

父亲更像是一盏路灯,在人生的每一个路口,为我们指明方向;

父亲所给予我们的是一颗心,穷尽一生的爱。

雷利的父亲原本是一个精通四国语言,出色的经济学硕士,还是一名联合国军事观察员,可是一场战争无情地夺走了这位了不起的父亲。小雷利在悲痛之极,带着对父亲深深的思念和对和平的强烈渴望之情,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写了一封信。今天就让我们来读这封信,近距离地去聆听这个孩子此刻的内心。

二、深入感悟、有感情地朗读

(一)学习第3自然段,体会失父之痛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边读边可以做些批注。)

2、集体交流。

(1)说说哪一段的内容让你最感动?(指名找)

(2)你为什么感动?谁还想把自己的感动说出来?(交流感动的地方)

(3)指导朗读:一位捍卫和平的勇士,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才,一位可亲可敬的父亲,就这样被战争无情地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作为他最亲的人——儿子,雷利,面对这一切,心情哪能平静呢!

我们怎样把作者真实的感受读出来呢?自己先练练这一段吧!

(自读、指名读、齐读)

(4)想象说话练习:

请把你此刻想说的话写下来。

1. 学生写,教师随机指导。

(1、爸爸,虽然你牺牲了,可你是为了世界的和平牺牲的,你牺牲得值得,我为你自豪。

3、爸爸,罪恶的战争,罪恶的子弹,夺去了你的生命。看着你满身的鲜血,我憎恨战争,我要向所有的人大声喊:要和平,不要战争!

4、爸爸,你看见了吗?我和妈妈捧着你最喜欢的百合花来接你了。请你睁开眼睛看一看啊!我 以前常惹你生气,以后我再也不了。我只要你醒过来,我要你陪我放风筝,像别人的爸爸那样,放学接我回家。

5、爸爸,你走了,走得这样匆忙,来不及擦一下手表的血迹,来不及看一眼我们如约捧来的鲜花,来不及再和我们说一句话。看着你国旗下的遗体,我们的心都碎了,爸爸,你知道吗?我们不能没有你啊!)

b、学生基本写完时,教师:写完的同学,请你们深情地把它朗读出来。

c、交流。师:谁能深情地来读读你想说的话?

(二)痛恨战争、渴望和平

师:同学们,可这所有的一切又是什么造成的呢?

1、 指名说:战争

3、 点击课件,出示图片

(1)学生接说 点击课件:要和平不要战争

(2)朗读指导:这是小作者发自内心的呼声,这是浸满泪水的呼喊,一起再来喊喊。

5、 写话练习。

师:同学们,此时,你恨战争吗?你向往和平吗?把你对战争的恨和对和平的渴望写几句话。

(1)自由写

(2)交流

三、课堂总结

是的,战争是残酷的,一切爱好和平的人们痛恨战争,向往和平。同学们,我们是幸运的,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中。就让我们珍惜现在和平幸福的生活吧!

语文《一个中国孩子呼声》教学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

3、能联系实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重点:

1、理解“我”为什么发出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2、理解“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和“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

1、师:今天,老师想跟你们聊一聊幸福,你觉得我们的生活幸福吗?你觉得什么是幸福?(生自由说)是的,我们能享受到这样幸福的生活,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度里,可是,并不是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如我们一样幸运。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第15课,来倾听这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2、齐读课题。

二、复习巩固。

1、出示生词,自由读。

维和牺牲失去悲痛。

战争呼吁制止维护。

凯旋征战贡献圣坛。

罪恶健康阿姨妻子。

威胁蓝盔弥漫永驻。

2、你能不能用前两行的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回忆上节课的内容,谈谈雷利的爸爸是个什么样的人。

三、精读课文,感悟悲痛。

1、爸爸就是这么一个令我骄傲的人,他自从踏上维和的征程就再也没有回来,与爸爸临别时的场景至今难以忘怀。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想象当时的场面。从这个自然段中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

2、集体交流。

(1)生读句子,课件出示。

(2)谈体会。

(3)感情朗读。

3、是啊,我们和爸爸相约,等他凯旋的那一天,我们要捧着世界上最美的鲜花迎接他。这一天终于到了,我和妈妈早早地来到机场等待爸爸的归来。体会一下,此时雷利的心情是什么样的?(激动、高兴)。

4、飞机的门缓缓打开,我马上就要冲过去拥抱我亲爱的爸爸,可我看到的却是——(师配乐朗读正文第三自然段)。

5、听了老师的朗读,此时你有什么感受?试着用朗读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

6、这个自然段中哪个地方最令你难受、悲痛?你能带着你的心情读一读吗?

7、从“染红、浸满”这些词语中你仿佛能看见什么?

8、“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你知道爸爸在呼唤什么吗?这里为什么要用三个“和平”?(引读)。

9、是呀,有了和平,才有——,有了和平,才有——,有了和平,才有——。

10、战争,让祖国失去了一名卓越的战士,战争,让雷利失去了爱他的父亲,让我们再切身地感受小作者内心的痛苦,入情入境地读一读这令人难忘的一幕吧!(齐读第三自然段)。

四、结合图片,体会战争带来的灾难。

1、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国度里,多幸福呀!可世界上其他地区的国家也和平、安宁吗?默读5、6自然段,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画出不懂的地方。

2、交流。引导理解“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3、(播放图片,渲染情境)孩子们,这,就是战争!这,就是在战争中生活的人们!

4、看完了这些图片,此时的你,最想说什么呢?

5、战争中,孩子是最大的受害者,他们是民族的希望,没有了他们,祖国的明天又在哪里呢?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相信你们肯定有更深的体会。

6、此时,我们是否会和雷利一样,情不自禁地发出这样的呼声: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7、让我们和雷利一起向全世界呼吁——(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8、想到那些无辜的孩子们,想到他们那充满了惊恐的童年,让我们把这呼吁读得更响些,传到世界的每个角落,传到还存在战争的土地上,让那些挑起战争的人,为了孩子们,放下武器。(齐读)。

五、拓展。

孩子们,相信你们学完这篇课文后一定会思绪难平,请拿出你的笔,把你此时最想说的话写出来。

六、总结。

这篇文章带给老师很多思考,我们走出课堂,每个人都应该想想,地球为什么会有战争,我们该怎样制止战争,维护和平?这才是我们今天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

板书设计。

要和平!和平!和平!不要战争。

教学反思。

由于现在的孩子在和平的环境中长大,较难体会这种情感,因此,教学时,我通过创设情境、想象画面、补充资料等方式,不断引导学生朗读语段。先由抓关键词体悟“父亲之爱”,到深情范读,以情激情地体会“痛失父爱”,由学生朗读中喷涌而出的对“和平”的呼唤,再自然升华为“战争之恨”,层层深入,自始至终都使学生深深扎根在语言文字中,读出画面,读出情感,读出见解,也读出方法。整堂课就是以读促悟的过程,与此同时,学生又在朗读中历练了能力、积淀了语感,在过程中体验了阅读的乐趣。

文档为doc格式。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1、理解“蓝盔、军事观察员、联合国、卓越、罪恶、呼吁”等词的意思。

2、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3、通过查找资料,理解“但是当今世界并不太平……”这句话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以情促读,以情促悟。以孩子的呼声这一段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先是以孩子发出了什么呼声,再通过回忆父亲感受失父之痛促使学生理解孩子的呼声,最后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当今世界还不太平再次促使学生深切感受孩子发出的呼声。三次出示的孩子呼声体现了层次,使学生在情感体验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幸福的环境中,但是,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拥有这样的幸福生活,因为世界上有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

课件出示

师:战争是残酷的,在战争中有多少人伤痕累累,有多少人流离失所,又有多少人妻离子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齐读课题)。

质疑:读了课题,有什么想知道的?(为什么发出呼声?发出什么呼声?)

1、自读课文、出示“联合国、蓝盔、军事观察员”相关资料。

2、解决质疑的问题。师:是不是知道这些就可以了?今天我们还要透过语言文字用心来感受作者的呼声。

(一)、出示孩子呼声这一段。指名读。

(二)、感受“失父之痛”。

1、自读课文,用记号划出描写父亲的相关句子,然后读一读,说说你从中感受到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2、反馈。

句1:两年以前,我亲爱的爸爸……

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理解“卓越”。

句2:两年多来,我们全家……

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这一去可能会有什么情况发生?

指名读爸爸的话。(深情)

句3: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

师读这一段,同学们闭上眼睛,你好象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指名说。

出示填空,填一填,看看这些词填与不填有什么不同?

(师随机点拨)

指导朗读。

句4: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

(三)、再读孩子呼声

师:同学们,一个军事观察员,一个爱妻爱子的爸爸、一个出色的经济学硕士,就这样被战争夺去了生命,这是多么令人心痛,而对于一个失去父亲的孩子来说,更让他懂得了战争的残酷,和平的意义,让我们一起和雷利呼吁。朗读。

(四)、感受世界的不和平。

学生交流资料谈感受。

师出示有关图片。

看了这些资料,你有什么想说的?

读“但是世界并不太平……”

(五)、再读孩子呼声。

师:同学们,这一组组照片、数字刺激的不仅仅是我们的视线,更刺激了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一起呼吁。齐读。

四、升华情感,呼吁和平。

师:同学们,相信大家的呼声一定能感动罪恶的子弹,“和平之花”将永远灿烂,看,我们的世界应该是美丽的。看图。

和平鸽已经展翅飞翔,让我们拿起笔,也来写上几句和平的话。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对父亲的真挚情感。

3、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重点:

1、理解“我”为什么发出呼吁。

2、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师走到学生身边小声地问)你爱你的父亲吗?为什么?

父亲就像是一艘小船,载着我们的梦幻,到达人生的每一站;

父亲还像是一棵参天的大树,为我们遮风挡雨;

父亲更像是一盏路灯,在人生的每一个路口,为我们指明方向;

父亲所给予我们的是一颗心,穷尽一生的爱。

雷利的父亲原本是一个精通四国语言,出色的经济学硕士,还是一名联合国军事观察员,可是一场战争无情地夺走了这位了不起的父亲。小雷利在悲痛之极,带着对父亲深深的思念和对和平的强烈渴望之情,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写了一封信。今天就让我们来读这封信,近距离地去聆听这个孩子此刻的内心。

二、深入感悟、有感情地朗读。

(一)学习第3自然段,体会失父之痛。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边读边可以做些批注。)。

2、集体交流。

(1)说说哪一段的内容让你最感动?(指名找)。

(2)你为什么感动?谁还想把自己的感动说出来?(交流感动的地方)。

(3)指导朗读:一位捍卫和平的勇士,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才,一位可亲可敬的父亲,就这样被战争无情地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作为他最亲的人――儿子,雷利,面对这一切,心情哪能平静呢!

我们怎样把作者真实的感受读出来呢?自己先练练这一段吧!

(自读、指名读、齐读)。

(4)想象说话练习:

请把你此刻想说的话写下来。

1.学生写,教师随机指导。

(1、爸爸,虽然你牺牲了,可你是为了世界的和平牺牲的,你牺牲得值得,我为你自豪。

3、爸爸,罪恶的战争,罪恶的子弹,夺去了你的生命。看着你满身的鲜血,我憎恨战争,我要向所有的人大声喊:要和平,不要战争!

4、爸爸,你看见了吗?我和妈妈捧着你最喜欢的百合花来接你了。请你睁开眼睛看一看啊!我以前常惹你生气,以后我再也不了。我只要你醒过来,我要你陪我放风筝,像别人的爸爸那样,放学接我回家。

5、爸爸,你走了,走得这样匆忙,来不及擦一下手表的血迹,来不及看一眼我们如约捧来的鲜花,来不及再和我们说一句话。看着你国旗下的遗体,我们的心都碎了,爸爸,你知道吗?我们不能没有你啊!)。

b、学生基本写完时,教师:写完的同学,请你们深情地把它朗读出来。

c、交流。师:谁能深情地来读读你想说的话?

(二)痛恨战争、渴望和平。

师:同学们,可这所有的一切又是什么造成的呢?

1、指名说:战争。

3、点击课件,出示图片。

(1)学生接说点击课件:要和平不要战争。

(2)朗读指导:这是小作者发自内心的呼声,这是浸满泪水的呼喊,一起再来喊喊。

5、写话练习。

师:同学们,此时,你恨战争吗?你向往和平吗?把你对战争的恨和对和平的渴望写几句话。

(1)自由写。

(2)交流。

三、课堂总结。

是的,战争是残酷的,一切爱好和平的人们痛恨战争,向往和平。同学们,我们是幸运的,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中。就让我们珍惜现在和平幸福的生活吧!

四年级语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

1.让学生掌握了课文的部分内容。

2.理解课文深刻的句子。

3.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深刻的句子。

教师为学生讲述两个真实的故事。

1课时。

1.观看央视国际4套上播放的伊拉克专题,加上教师录制的音乐和旁白。

2.抽学生说说自己看了之后自己的感想。

3.教师小结:战争是无情的,战争是残酷的……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聆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呐喊吧!

学生齐读课题,再读。

多媒体出示自读要求:

思考并勾画句子:

1.作者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用横线勾出)。

2.当今的和平环境怎样?(用波浪线勾出)。

3.作者为谁呼吁?(用着重符号标出)。

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相应句子。

1.教师:爸爸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学生:爸爸是个出色的人。我们能够从“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看出来。

教师:请你再读一读,读出自豪的感情。

学生:我的爸爸是个热爱和平的人。我们可以从“两年以前,我亲爱的爸爸作为……”看出来。

教师:还有什么地方能够看出爸爸是个热爱和平的人。

学生:“爸爸的嘴张着……”

教师:还有要补充的吗?

……(略)。

教师:罗老师找到一个句子。“我至今都忘不了……”。你能看出爸爸是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是个爱妻子,爱孩子的人。

教师: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教师:“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你体会到什么?

学生:我能从这里体会到爸爸的尽职尽责。

教师:请同学们互读互评。(学生读,较有感情。)。

教师用学生“找”和自己“引”的办法初步让学生掌握了课文的部分内容,“拉”得比较快。目的显然是为后面“突出重点”——感情朗读做一些准备。

2.教师:下面我请三个同学分段朗读课文的三至五自然段,要读得好象在和父亲面对面地交流。

学生读,比较好,全体学生自发鼓掌。

教师:我们把第三自然段读一读,体会低沉、坚定的思想。(学生读)。

教师:可是当作者看到爸爸的灵柩时,心情怎样?(由激动到悲伤),请大家再读“现在……浸满了凝固的血。”(齐读)。

教师:嘴张着,在呼唤什么?我们该怎样读?谁来给大家示范一下。

抽读,一学生读得很到位。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出心底的呼唤。

全班再读。

教师:“我”的爸爸本来还可以作出更大的贡献,因为他是精通四国语言的……(学生回答:经济学硕士)。请大家读四自然段。

教师:自豪的“味儿”不够,请大家再读一遍。

学生再读,很有感情。

展示“万人送英雄,鲜花赠英模”的画面。加上背景音乐和一个孩子对爸爸缅怀的旁白,课堂上的气氛变得更加凝重。

罗老师对于这个环节的处理是很精彩的,重点指导了学生的朗读,以读悟情。我觉得也可以从爸爸和我们“相约”,到我们“如约”前往,再到爸爸的“失约”,这样可以更清楚地理清文章的线索,后面探讨爸爸“失约”的原因。这和重点指导朗读并无矛盾。

教师:爸爸为和平献出自己的生命,却“死不瞑目”,原因是什么?

多媒体出示:“世界并不太平……”一段。学生齐读。

学生列举自己收集的资料。

教师: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组数据。(主要是一些战争中带来灾难的数据统计。)。

教师:同学们,如此娇嫩的和平之花怎么经得起战争的摧残?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地球的呻吟》。

地球的呻吟。

地球把它的一切都给了我们,

它从来不懂得自私和吝啬,

总是倾其所有。

可是人类,

曾经和正在做着多少惭愧的事情——。

在共同的家园里厮杀,

为野心和贪欲去争斗,

用刀枪去撕裂土地,让马蹄去践踏丰收,

硝烟窒息儿童的歌声,

鲜血染红清澈的河流……。

教师:地球把自己的一切都给了我们,可罪恶的战争却……(引用上面诗句中的话)。所以,这个中国孩子会向国际社会呼吁。想想,他为什么呼吁?呼吁什么?(学生回答)。

抽读课文七自然段。

地球的呼声。

隔海相望的陆地,

都伸出友谊之手,

相视一笑,

泯灭旧日的怨仇。

没有掠夺者的咆哮,

也没有反抗者的怒吼。

人们彼此赠送的礼物,

是平等、自由。

齐读。

教师:孩子们,为了制止战争,让世界充满爱,我们能够做点什么呢?

多媒体出示:让和平驻人间,让世界充满爱!(音乐响起,《让世界充满爱》)。

教师:让我们一起呼吁,一起疾呼!连读两遍。

教及后记:理解课文深刻的句子是学生的难点,教师通过多途径引导学生理解。

四年级语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反思

总是埋怨语文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比不过副科老师,总是异想天开的想孩子什么时候能把语文当成音乐津津有味的学,那就今生无憾了。可是事与愿违,教了一辈子语文,发现语文似乎永远摆脱不掉严肃的面孔,无论自己怎样和风细雨,也似乎打动不了孩子的心,一部分学生拘禁的始终不敢举起他的小手,唉,可怜的“耗子“一族。让人一筹莫展。

可是学习《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后,我似乎有拨云见日的感觉,不妨说给你听听。

“我的时间我做主”

学习《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我采用从题目入手的方式,让孩子们提问题,几个孩子立马高举起手,我迫不及待的让一个孩子起来说:

a:“为什么是中国孩子而不是外国孩子?”

b问:“为什么是一个孩子而不是很多孩子”晕,i服了u,为了鼓励落后,即使这样的问题我也郑重其事的写在了黑板上。正在我灰心丧气的时候,聪明的孩子来解围了,“发出怎样的呼声”“为什么发出呼声”“对谁发出的呼声”。孩子门的问题让我豁然开朗。万事开头难,下面的教学可以按预定步骤进行了。在经过反复熟读之后,我采用激将法,让同学比赛看谁能无师自通,自己学习课文寻找答案,孩子们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读书的,思考的,划线的,忙的不亦乐乎。

小数字大历史。

“五十一年前,全世界人民用生命和鲜血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但是五十一年后的今天,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在理解51年前的时候,我让学生计算反法西斯胜利的年代,学生的兴致马上被调动起来,并且孩子们还交流了大量关于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些资料,一个小小的数字引发出大量的历史知识,孩子的话匣子被打开了,兴趣更浓了。

“全世界都听见了”

大量的排比句、感叹句使得这篇课文非常适合指导朗读,我启发学生融入角色,激励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在一次次的朗读中,孩子们的心灵受到了震撼,读的不仅有声而且有色了,特别是读到“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等句子时,学生的感情升腾到极点,最后的和平几乎是呼喊而出,即使我也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情不自禁的说:“是的,这和平的呼喊我听见了,古寨小学的同学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教室里立刻爆发一阵愉快的笑声。

情绪上来了,当然思维似乎也更活跃了,即使是上课开始几个上不了大场面的问题也被学生给消化掉了,用孩子们的话说,一个孩子只是全中国孩子的代表,至于为什么是中国孩子而不是外国孩子,那当然是因为中国是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国家,中国孩子更爱和平。看来孩子们是真正融入到文章所渲染的气氛中了。

课后,心情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孩子们应该和我一样轻松吧?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18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正确读写执行、维护、给予、素质、沉浸、凯旋、遗体、硕士、贡献、圣坛、威胁、呼吁、妻子、充满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

4.能联系实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阅读、理解与感悟,与小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呼吁和平。

教学难点:

课文第6、7自然段,有语句涵盖内容丰富,有的词句含义深刻,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大堂内最显眼的位置,挂着一幅最古老的标语(出示多媒体课件:四海之内皆兄弟)。

生:我认为孔子的学生很友好,因为四海之中不一定都是好人,而他都能把别人当成兄弟、朋友,他是个很宽容,很友好的人。

师:这是我们中国人,你心里感觉怎么样?

生:很自豪。

师:好,请坐下,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看大屏幕,预备起:

生:齐读四海之内皆兄弟。

师:请大家读出自豪的感觉。

生:再齐读四海之内皆兄弟。

二新课教学。

师:通过我们继续深入地学习《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课文,一定会对我们两千五百年前的古人说的这句话有更深的体会。请同学们翻开书,齐读课题22(预备起)。

生读课题。

师:是哪个国家的孩子?再读课题。

生再次齐读课题。

师:同学们了不起,老师一点就读得非常好了。

师:昨天我们初步学习了这篇课文,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词是什么?

(生断断续续地说昨天,)。

师:你直接说是哪个词?

生: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词是和平。

师:(面向全体学生问)你们是不是?

生:是。哪位同学上来把和平这个词写下来?

(生纷纷举手)。

师:你们班写字写得最好的谁?

(生齐说某个同学的名字)。

师:你来,你把和平两个字写在这儿,(师指着黑板)。

我们平时一想到和平这个词就容易想到哪个词?

生:我们平时一想到和平这个词就容易想到战争。

师:和平与战争总是非常矛盾的结合在一起,谁来写战争?

(指名上台写在黑板的右下方)。

(一生举手,师说,来,你来,拿话筒)。

生:这封信讲了我和妈妈对加利的问候和深深的谢意,然后讲了我对爸爸深情地回忆和深切的怀念,最后写了我呼吁全世界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师:请坐下,说得多么好!

(生自发掌声)。

师:从同学们的掌声中,我能听出来,你昨天学得非常认真,而且你把这句话用上了先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说明你是个思维非常连贯的孩子。

师:好了,昨天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现在请大家用笔勾画出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语句或者是段落,可以作一点批注,开始(读书)。

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

(师巡视课堂,提醒已经勾画出来的同学坐好,再巡视其他学生)。

师:勾画好了的同学等一等其他同学,再想想为什么这个地方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呢?

(师再巡视,生继续作勾画和批注)。

生:齐说,好!

生:我最感动的有两句话,是在第四自然段的第二三句话,(生读句子)。我从这两句话感受到一个孩子很高兴等待爸爸回来,看到的却是这样一幅景象,她心里多难过呀。

师:请坐下,老师刚才听到这个同学说到了一个词,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如果注意到了请大家在书上画下来如约。

(师,副板书如约一词)。

师:一想到如约这个词,你会想到上一自然段的那一个词?

生:我会想到相约。

师:它们都相约了什么了呀?同学们拿出书来读一读,齐读。

生:读我们相约迎接他。

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到这个地方时,心情怎么样?

生:我们读到这里心情很悲伤。

师:你的心情很悲伤?

生:(继续说)因为他们相约等爸爸凯旋的那一天,拿最美的鲜花去迎接他,本来很高兴的心情变得很悲痛了。

师:请坐下,说得多好。这位同学能联系上下文来体会文章的情感,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式,是啊,没有想到机场一别竟会是一家人的永别(师异常激动)怎能不让人伤心?同学们,让我们拿起书再来读一读这段文字。

师:现在,起。

(生读文,读完这两句后停了下来,师提示继续读下去,生又继续读。)。

师:老师不仅听出了同学们的悲痛,还听出了同学们发自内心的呼声,让我们再读一读这段最后一句话,让加利秘书长能听到我们雷利的心声。

师:啊,我听见了,起。

生:读文。

生:齐答能!

生:这句话每一部分都有听见了只是前面(师打断:有几个听见了?)。

生:齐说,四个。

师:还有几个什么?(生纷纷举手)。

师:一起说。

生:三个和平。

师:(再对刚才发言的哪位同学说)刚才对不起,老师打断了你,你接着说只是什么?

生:只是前面都是写什么人。

师:(加上手势)先说再说再说最后说(师生一问一答),范围慢慢扩大。

(师生共同读这句话时,全场掌声雷动)。

师:从同学们的掌声中,老师知道大家已经把这句话深深地刻在了心里,记在我们的脑子里,现在我们把这句话放到这段文字里,用我们的心去感受。

播放课件:灵柩回来了,凄楚、哀婉的背景音乐响起。

师: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前面的文字我们照着读,后面的文字我们背。

师:(深情的叙述)孩子们,蓝盔回来了,爸爸回来了,可爸爸是躺在灵柩里回来的。看着大屏幕,把心沉一沉、压一压,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生齐读)。

师:同学们,从你们深情地朗读里,我相信雷利一定会感动,加利一定深受感动。

生:爸爸是精通四国语言,出色的经济学硕士。

师:谁再来介绍爸爸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爸爸还是个热爱和平的人。

生:我认为爸爸是一个能用自己生命保卫和平的光荣战士。

师:爸爸是这么一个人,他现在离开了我们,我们心里感觉怎么样?

生:很悲伤。

师:悲伤、难过,是啊,还有吗?

生:很沉重。

生:读第五自然段。

师:爸爸倒下了,可是战争停止了吗?课文哪些在写战争还没停止?

生:课文的6、7自然段。

师:读到课文6、7自然段,同学们都想到了些什么?

生:我想到了现在战争还在爆发,战争还在威胁着伊拉克的小朋友那娇嫩的生命。

师:请坐下。你把书读活了,(面向全班)这位同学从书上哪一句话想到的?

生:第七自然段第一句。

师:除了想到伊拉克孩子以外,你还想到了什么?可以结合你收集的资料谈谈。

生:我还想到了反法西斯战争。

师:什么时候?

生:51年前。

师:51年前反法西斯战争,我们中国就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这个代价我们中国人体会深不深?(生齐答:深!)可是战争还在继续,从这位同学的发言里,我们听出了他的担心,(面对发言的同学)你已经跳出了这篇课文在思考了。

生:我还想到了日本攻打我们中国。

生:一想到战争,我仿佛听到了炮弹炸响的声音,飞机的轰鸣声和孩子们的哭声。我仿佛看到了那些孩子一张张流着泪的`脸。

师:说的多好呀!从孩子们的叙述里,我们已经把文字变成了一幅幅画面,想到这些,我们的心情能高兴吗?拿起书再读一读这段文字。

生:读第七自然段。

师:和平之花是娇嫩的(副板书娇嫩),老师这儿准备了一个短片,相信大家看完以后一定会把这段文字读得更好。

(师生齐看大屏幕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的画面及统计数据)。

师:看的时候,把你们的心情写在脸上。

师:看完以后让我们再次拿起书,把我们看完后的心情读出来。

生:读第七自然段。

师:(饱含深情的)战争是残酷的,战争让多少像雷利一样的家庭妻离子散,战争又让多少原本美好的家园毁于一旦,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雷利向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发出了呼吁。(板书:要不要)。

救救孩子们,(生读呼吁的内容)。

师: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联合国在总部大堂挂上了这幅标语(师指向大屏幕四海之内皆兄弟)目的就是向全世界呼吁,生再读(呼吁的内容)。

师: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你、我、我们大家、我们所有热爱和平的人们都应该深深地发出我们的呼吁救救孩子们(生三读呼吁内容)。

师:二十一世纪已经来到,可是战争的丧钟还没有敲响,今天战争仍然充斥在世界各地,孩子们学完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思考一下,把它写下来。(生写话)。

师:抽生念所写内容。

生:我想说,让世界没有战争,只有和平,让娇嫩的和平之花不受伤害。

生:让和平永驻人间,让战争消逝在过去。

生:如果加力看到这封信一定会尽全力去制止战争。

生:我们一定要保护好这朵娇嫩的和平之花。

生:我们一定要维护和平,不要让那些无辜的生命因为战争而失去,让和平永驻人间。

师:还有很多同学想说想写,写完后可以送给同学,还可以送给老师,孩子们,我们的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指板书)一起读:(生读要和平,不要战争)。

生:再读。

师:相信全世界都能听到我们的呼声,也相信我们的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

三深化情感。

在课文结束的时候,老师送给大家一段音乐,让我们一起憧憬美好的明天。

(师生共同欣赏音乐《让世界充满爱》)。

【附自评】:

上这课的时候,我真的很激动,也觉得悲愤。战争是可怕的,是残酷的,是的,血的记忆是痛苦的!我们虽然无法阻止战争,却可以壮大和平的力量!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阅读课文,感悟雷利与爸爸诀别时的悲痛心情和制止战争的决心。体会他从心底里迸发出的让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与爱的美好情感。

3、结合课文内容激发孩子们热爱和平的情感。

二、教学准备:收集有关战争的图片、资料,对战争的残酷性有所了解,扩大学习本课的知识背景,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重点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展开想像,体会中国孩子热爱和平、渴望和平的真挚感情。

四、教学过程:

一、初读:启疑导入,感知全文。

二、细读:深入探究,感悟形象。

雷利的爸爸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再来自由地读读这篇文章,把描写雷利爸爸的句子勾画下来,读一读,可以自己在旁边写一写体会,哪怕是只字片言也可以,写完后可以同桌、小组间交流感受。

(生自读交流)。

师:谁来说说雷利的爸爸是个什么样的人?(交流重点句子)。

生:他是一个维护和平的人。

师:你从哪儿知道的?

两年以前,我亲爱的爸爸作为联合国的一名军事观察员,在执行维护和平行动中壮烈牺牲。

师:还有谁有不同的体会?

生:我觉得爸爸是一个爱自己的妻子,也爱自己孩子的人。

师:哦!你是这样认为的,那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呢?

生:(读文中句子)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

师:还有谁和他有相同的体会,也可以来读读这段。

生:我觉得爸爸还是一个有才华的人。

师:说说你的感受吧!

生:我是从“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看出来的。

师:好,他读了,谁来评评他读得怎么样?(自读、评价读)。

生:他读出依依不舍的味道。(生读、评价读、齐读)。

生:我觉得爸爸临行前说的话要读得肯定些。

师:肯定些,也就是坚定的语气。你很会体会,你能不能读一读?

(生读爸爸的话)。

三、品读领悟:入情入境,潜心会文。

师:爸爸对这次出行充满了胜利的信心,有这样一位好爸爸怎能不让雷利感到自豪和骄傲?他是多么热切地盼望着爸爸凯旋回来,把那顶蓝盔亲手戴在自己头上啊!

(出示课件,师配乐读“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

师:此时此刻,如果你是雷利,面对爸爸的遗体,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生(吞吐):我觉得……我想,我是雷利……。

师:我知道你很激动,是的,你是雷利,你怎样想?

师:同学们,带着这种又悲、又痛、又恨的感情,自由地读一读,体会体会,在这一段里面,哪些句子最能打动你,说说你的感受。

(生自由读)。

生:我觉得“鲜血染红了……”这句话让我感动。

师:说说你的感受,是什么地方让你最感动?

生:我觉得爸爸牺牲了,但他的心还在呼唤和平。

师:还有谁有不同的感受?

生:我觉得这几句最让我感动,“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本来我们是高高兴兴地去接爸爸,可是我们却接到了爸爸的遗体。

师:是啊!我们日也盼,夜也盼,高高兴兴地捧着鲜花去迎接爸爸,没想到接到的却是爸爸那冰冷的遗体。

生:这句话最让我感动:“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说明爸爸临死前都不忘和儿子的约定。

师:爸爸和雷利有个约定,虽然他牺牲了,还是不忘把那顶蓝盔带回来。

师:还有让你感动的句子吗?

生:我觉得最让我感动的是“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爸爸流了那么多血,他还是想家。

师:流了那么多血,说明什么?

生:说明爸爸死得很惨烈。

师:同学们,带着这些感觉,老师和你们一起来读读这段,好吗?

(配乐,师领读第一句,生跟读)。

师:爸爸就这样牺牲了,他还有什么未了的心愿吗?

生:他还有个心愿,就是思念家人,希望世界永远和平!

师:是的,爸爸还有未了的心愿,因为现在世界并不太平。自由地读读这段话,你怎样理解世界并不太平?可以结合我们收集的资料谈。

四、诵读:点题明理,拓展升华。

师:下面,就让我们来亲身感受一下战争给我们带来的.灾难吧!

(课件显示战争场面,师解说)。

师:看到这儿,你们的心里怎样想?

是的,是可恶的战争,残酷的战争,无情的战争,夺去了雷利爸爸的生命。此时此刻,我们禁不住要和雷利一同呼吁——(生齐:要和平,不要战争!)。

师:这是谁的呼声?

生:雷利。

师:仅仅是雷利的呼声吗?

生:是全世界的呼声。

师:是的,这不仅仅是中国孩子的呼声,还是全世界人民的呼声啊!

师:雷利的呼声也代表了全世界人民的呼声,让我们到课文当中找到雷利的呼声,自由地读一读,体会一下吧!

(生自由读、指生读)。

师:你的呼声真正代表了全世界人民的呼声,我们在场的老师都被你感动了。这是小作者发自内心的呼声,这是浸满泪水的呐喊!让我们一同来呼吁吧!

(全班齐读)。

(课件显示和平鸽、世界人民祈盼和平的画面)。

师:让我们一起呼吁——。

(课件显示: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

课后延伸:

五、写一封信,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写给处在战争中的孩子。

写给远在云南的希望小学的同学。

写给自己的一位亲人。

写给凯旋归来的航天英雄。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