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计划书是为了规划一段时间内的工作内容、目标和方法而撰写的一种重要文件。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工作计划书的写作要点和关键信息,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
按照省、市、县下达的xx镇20xx年省级重点村建设项目的任务指标,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积极组织实施。下龙井村全村总人口73户317人,耕地面积1563亩,人均有粮470公斤。具体建设项目包括:投资16.3万元硬化村庄道路5条2850平方米;投资9.3万元新建蓄水池1个60立方米,铺设管道3.1公里;投资0.8万元,改造中低产田地20亩;种植经济林果核桃255亩,改良基本农田地25亩;投资0.3万元建标志碑1座。该项目总投资26.7万元,其中省级扶贫资金15万元,群众自筹11.7万元(含群众投工投劳)。目前该工程已全部建设完工,预计今年年底完成竣工验收。
(二)贫困人口反贫率控制工作。
加强领导,采取措施严格控制贫困人口反贫率。一是:通过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千方百计帮助贫困农户改善生产、生活、生存环境,不断促使农民群众增收致富;二是坚持因地制宜搞好产业扶贫工程,为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创造条件,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三是加大培训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力度,逐步提高农民工素质,加大农村人口的转移力度,实现转移脱贫。严格控制因自然灾害、因上学、因病残而反贫的比例,xx镇20xx年贫困人口反贫率为3。5%。
(一)农民文化素质低、观念保守致贫。文化程度低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原因,家庭主要劳力文化程度越低,家庭人均收入越少,越贫困。缺文化必然导致观念的落后,观念落后是贫困的根源。贫困地区不少农民对商品经济至今还很不习惯,他们一贯视农为本,宁愿守着土地受穷,也不愿昌险出外经营工商业;许多农民听天由命,消极悲观,缺乏信心和勇气,把希望寄于“老天爷”风调雨顺;依靠国家支持,救济的“等靠要”思想非常严重,视吃救济、拿补贴为理所当然;观念保守,不愿接受新技术,甘愿受穷。
(二)缺耕地致贫。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主要经济收入依靠单一的种植业,由于耕地少、技术落后、农民文化素质差,不能适时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从种植业获得的收入自然就少。
(三)农业保障体系不健全致贫。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绝大部分地方仍然是靠天吃饭;农村专业协会数量少,涉及领域不广,带动能力不强,信息渠道不畅,农民文化程度低,驾驭市场能力弱;投入到农业实用技术上的培训费十分有限,加之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农民缺乏实用技术,农民增收十分困难。
(四)自然灾害致贫。因灾贫困是目前绝对贫困最根本的原因,对这种贫困,脱贫速度慢,是比较难以改变的一种贫困。
(五)因病、残致贫。农民还没有享受医疗保健待遇,农民看病治病,都是自己负担,一年中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果病稍大一点,一般农民的家庭都承受不起,贫困家庭更是承受不起。在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本来就少,农民家庭成员中,如果有人生大一点的病,就会给贫困的家庭带来更加贫困,如果是大病,只有听天由命。另外家庭成中有残疾,也是导致家庭贫困的根源。
(六)因上学致贫。虽说我们国家的小学、中学都是义务教育,但贫困地区财政收入少,用在学校上开支也比其它地区少,为了维持学校正常开支,有的学校采取增加收费来保证学经费缺口,如果贫困地区一个家庭中几个孩子都上学,对收入不高的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会导致家庭的贫困。对一个贫困家庭更是无法承受的,要想上大学,只有依靠借债,那幺,这些家庭的生活肯定是走入贫困的境地。
针对我镇的贫困现状,抓住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机遇,不断创新工作方式,积极争取各类扶贫资金,精心组织实施扶贫项目,扎扎实实地搞好扶贫开发工作,努力使农民收入稳步提高,群众贫困发生率逐年下降,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村支柱产业逐步形成。
(一)积极调整工作思路开展扶贫工作。即:在扶贫目标上,由主要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调整为解决生存问题和提高发展能力相结合,努力构建“和谐农村”;在扶贫内容上,由主要解决贫困人口吃穿问题调整为既解决吃穿问题又解决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问题;在扶贫投入上,由分散使用资金调整为整合资金集中力量解决一些突出问题。
(二)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国家进一步增大扶贫资金投入的机遇,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坚持不懈地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抓好农村村道公路的建设,千方百计帮助贫困农户改善生产、生活、生存环境,不断促使农民群众增收致富。
(三)坚持因地制宜搞好产业扶贫工程。
一是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地发展有特色的种植、养殖业;二是要将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作为全镇扶贫开发的重要工作,实行农科教结合,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特色农业;三是按照产业化发展方向对我镇现有的产业实行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形成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四是充分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注重示范引导,帮助农民切实搞好信息、技术、销售服务,为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创造条件,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四)进一步加大劳务开发扶贫力度。实践证明,劳务开发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为此,我镇将在各村开展不同类型的劳务技能扶贫培训,逐步提高农民工素质,加大农村人口的转移力度,实现转移脱贫。
xxxx年_县工业集中区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党工委)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展“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坚持以做好帮扶规划为基础、促进农村发展为重点,采取“全方位、立体化、经常性、重实效”的帮扶方式,全面完成了全年“挂包帮”活动及百乡教育扶贫工作各项目标任务。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为“挂包帮”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党工委结对帮扶镇村。“挂包帮”任务确定后,党工委及时成立了“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制定了“挂包帮”活动实施方案,科学规划,责任到人,构建起了齐抓共管“挂包帮”工作的良好运行机制。真正把“挂包帮”活动纳入党工委工作总体目标,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确保了“挂包帮”活动思想到位、认识到位、措施到位。
党工委多次召开“挂包帮”活动专题会议,对“挂包帮”工作进行宣传动员和安排部署,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广大干部职工开展“挂包帮”的责任感、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了“四个明确”即明确“挂包帮”活动的指导原则、目标要求,明确“挂包帮”活动的总体安排、方法步骤,明确“挂包帮”活动的工作重点、任务、目的,明确“挂包帮”工作联系人。
二、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编制“挂包帮”工作规划。
为摸清镇村的基本情况、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找准工作的结合部,选准工作开展的切入点。党工委与镇党委政府、村多次进行座谈,开展详细的调查摸底,制定了“挂帮包”活动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在编制规划的过程中,坚持科学发展和因地制宜的原则,做到既符合上级的方针、政策,又符合村里的发展实际。党工委量力而行,为村的发展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帮助。
三、深入群众,大力开展帮扶活动。
从解决群众最急、最需、最盼入手,党工委帮助村两委争取带动经济发展的资金和项目,强化班子队伍建设,加强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带动当地经济的全面发展。
一是党工委领导积极带头帮扶。党工委主要领导先后多次亲自带队,深入帮扶村开展调研及结对帮扶工作,深入到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了解情况,召开干部座谈会,认真了解村情、民情及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实地的调研指导。帮助制定帮扶措施,号召当地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信心、自力更生、勤劳致富。
二是派出干部驻村帮扶。积极落实县委、县政府的部署,选派县工管委干部驻村开展“挂包帮”活动,加强与村两委的常态化沟通、协调,落实具体帮扶项目。
三是开展干部结对帮扶。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确定了村15户困难户作为结对帮扶对象。采取干部“一帮一”的方式对15户困难户进行结对帮扶。县工管委全体干部分批次深入到贫困户家中开展结对帮扶工作,了解困难户的家庭情况,帮助他们分析贫困原因,科学制定帮扶措施,圆满完成了帮扶任务。今年9月,党工委为村小学校学生送去价值6000元的学习和生活用品,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以此鼓励同学们认真学习,努力上进,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是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党工委高度重视结对村的村级组织建设,自筹资金万元帮助村两委进行活动室的扩建、改建工程。组织两委干部和群众进行致富技术的学习,帮助提高村级干部的领导能力和群众的致富能力,发挥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五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和帮助群众整治和维修村内公路,解决“行路难”的问题;支持和帮助开展农业综合开发,解决“种田难”的问题;支持和帮助解决增加变压器容量的“用电难”问题。
六是积极指导配合好村两委换届工作。今年初是村委进行换届的一年。村委换届的各项工作十分繁忙,为了减轻村委换届工作的负担。党工委积极努力,帮助、指导村委换届的各项工作,并成功完成了村委的换届任务。
四、工作不足及今后的努力方向。
党工委xxxx年度的“挂包帮”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组织的要求、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相对于群众众多的扶持项目要求,单位融资能力有限,帮扶资金投入偏少。
2.提升、调整产业结构困难,群众致富项目偏少,发展路子不宽。
3.对村民教育培训力度不够,村民掌握的致富技术有限,自身致富的造血能力不高。
今后,县工业集中区党工委将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部署,积极发挥“挂包帮”联系单位的优势,采取切实可行的“挂、包、帮”措施,继续搞好党建共建活动、继续巩固发展主导产业和致富技术的培训、继续开展结对帮扶、力所能及的提供资金帮助改善村办公环境、帮助做好劳务输出工作、着力维护村社稳定、深入推进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确保“挂包帮”活动取得实效。
1、山区学校师资相对较少,教师有外出学习愿望,可是由于课程的压力,教学工作的延续性,想外出学习而又怕影响课程。
2、教学硬件和教育教学理念的差距。教育教学理念的不同,硬件设施的落后,使教师在实施教学、教研方面进行如何有效落实还有不足。
3、学校团队建设的困惑。指导学校都有着良好的互助团队,而作为农村学校,师资少,能给予出谋划策的人少,指导教师由于也有沉重的课程和管理负担有时也疲于应付。
4、学校之间交换互动活动展开的还较少。
总之,展开活动以来,我们以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不断学习、尝试,做了一定的工作,使帮扶活动逐渐走进正轨,营建了良好的教研、合作、研究氛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积极、虚心地向先进学校学习,把他们的优秀办学方法与我校实际结合起来,为实现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做出努力。
根据永仁县教育局永教通20**年23号文件关于《开展教育对口支援工作》通知精神,20**年我校工作在猛虎中心小学的指导下,本着求真务实、科学创新的原则,充分借鉴猛虎中心小学的管理经验和资源优势,找准自己的薄弱环节,虚心向猛虎中心小学学习,同时充分发挥了本校全体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切实加强管学校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现将有关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首先,领导重视,规划有序。为了尽快落实“学校对口支援”工作缩小学校办学水平的差距,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据教育局“学校对口支援”工作的布置安排,在猛虎中心小学的牵头带领下,两校行政领导召开了“学校对口支援”会议,制定了相关工作计划。成立了领导小组,签定“校对校”教育对口支援协议书,并具协议如下:
1、支援学校每学期选派一名政治思想好、业务能力强、身体健康的中层干部、骨干教师到授援学校进行工作指导,帮助学校提高领导层面的管理水平和教师业务能力。授援学校每学期选派一名中层干部、骨干教师到支援学校进行培训学习。
2、双方学校定期组织开展集体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支援学校通过指导备课、上示范课、结对帮扶等形式,加强对授支援学校教师的培养,使受援学校的师资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明显的改善。
3、双方学校及时互通信息、互相交流,共同交流现代教育管理、课改、寄宿制食堂及营养餐管理、勤工俭学等方法。
为深入贯彻落实政府关于强化扶贫帮困工作的总体部署,切实做好扶贫帮困工作,按照县局的统一安排,我校全面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现就我校精准扶贫工作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及时成立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加强领导,夯实工作责任。组长:xxx,副组长xxx,扶贫攻坚办公室主任:xxx,成员为其他班子成员、年级组长。并制定相关工作职责,统一领导、部署、组织此项工作。落实了专人具体办公,细化了工作任务,明确了工作职责。深入实际,明确工作目标。
1、在扶贫领导小组的部署下,确定了我校精准扶贫的帮扶目标:帮扶对象思想健康积极,人格健全,言行规范,有竞争意识,上进心强,学习方法好,学习成绩提升快,有帮助家庭摆脱贫困的意愿,并与人生理想和人生规划理性结合,初中毕业后保证升入高一级学校就读。巩固率为100%,中考升学率100%。
2、结成帮扶对子,具体落实帮扶计划。我校将119个帮扶对象分给每一位教师,即“1+n”,责任落实到人,避免疏漏。
二、制定了详实的工作计划,落实了扶贫任务。
根据县、乡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我校确定了帮扶的具体工作内容:
1、每位教师每周和帮扶学生进行一次谈话交流,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动态并进行疏导。
2、学校每周至少开展一次兴趣小组活动,如绘画,音乐,写作,篮球等,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情趣,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即使关注学生的学业水平,帮助学困生分析学困原因,并及时进行学习方法辅导,提高其学习能力和水平。
4、每位教师每月都至少进行了一次家访,了解学生生活状况,并向家庭成员宣传资助政策,帮助学生申请相关生活费补助等,形成家校共育的机制。
5、每位教师每月向学生推荐一本优秀读物,并引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交流读后心得,在思想文化的熏陶下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勇于挑战困难,敢于承担责任的品质。
6、学校每学期精心筹备并开展综合素质展示活动,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活跃学生的生活,给他们搭建展示自我才能的平台。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三、扎实有效的工作方法措施,让帮扶行之有效。
为了保障此项工作的规范性和实质性,我校成立了扶贫攻坚办公室,xxx任主任,专项负责学校的精准扶贫工作。
建立健全帮扶信息档案,并随着工作的推进不断完善。我校以《陕西省精准资助学生电子信息库》为依据,建立建档立卡贫困生档案库,确保了建档立卡贫困生不漏一人。我校一共有119个贫困生,按照“1+n”的方式,分给47位教职工,按照我校的地域特点,建立“教师+学生”结对帮扶信息册。原则上本班级(或年级)教师联系帮扶班级(或年级)学生,帮扶对象学段或帮扶教师发生变化,及时为贫困学生安排新的结对帮扶老师,并补齐完善档案,实现“教师+学生”结对帮扶无缝对接,确保了贫困户子女在校全程帮扶无脱节。并及时将《帮扶任务登记册》报镇扶贫办和科教局扶贫办。与永乐街道办政府精准对接,与中心校缝衔接,确保学校与学校之间纵向连贯统一。同时每村和外镇确定一名班子成员负总责,做好学校与政府、学校与村组之间的横向协调平衡。
一是进一步加大商贸流通体系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完善商贸流通管理体制,规范市场秩序,净化流通市场,打击假冒伪劣,开展“诚信示范企业创建”活动。二是大力打造“两中心一连锁”,用中心镇商贸中心、中心村直营连锁店打通农村商品流通的关节,解决农村消费不安全、不放心、不方便的状况。
二是进一步加大农产品流通网络体系建设。加强和完善县、乡、村三级商品流通网络,结合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和城镇发展,加强农产品流通规划引领,创新拓展农产品流通渠道。
三是大力开展电子商务扶贫工作。积极开展电商精准扶贫,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加强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网点建设,完善相应配套设施,加强对农村网点工作人员的技能、服务水平培训,引领贫困群众利用农村电子商务创业、就业和增收,提高贫困群众发展电子商务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电子商务脱贫致富的能力和素质。
认真贯彻落实^v^关于扶贫攻坚的重要指示精神,根据县教育扶贫办公室的安排,按照“扶贫先扶智、彻底斩断贫困链条”的总体思路,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工作原则,深入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以提升贫困地区基础教育水平、资助家庭贫困学生就学为首要工作任务,以加强贫困生资助力度、确保适龄学生全部入学为主要工作措施,通过教育提升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自我发展能力,从根本上消除贫困的指导思想,我区根据实际情况,认真抓好落实,现汇报如下:
马寨学区现有408名学生,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149名。留守儿童94人,既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又是留守儿童的学生有30人.其中马寨小学现有239名学生,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94人,留守儿童48人,建档立卡留守儿童12人。剡河在校学生45人,其中幼儿园13人,小学32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11人,留守儿童12人,建档立卡留守儿童4名。马寨幼儿园现有幼儿66名,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幼儿21人。留守儿童11人,其中建档立卡留守儿童4名。小百灵幼儿园共有58名幼儿,建档立卡幼儿23人,留守儿童23人,建档立卡留守儿童10人。
教育扶贫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全体教职工与广大学生家长加强沟通协调,促进教育扶贫工作有效开展。同时,成立我区教育扶贫工作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邢拴锁。
副组长:苏宏刚赵立荣鱼建华韩亚民。
1、落实好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对就读我区的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生给予生活补助,保证上级的贫困寄宿生补助全额准确的落实到位,让那些家庭贫困的孩子能够安心读书、读得起书。各校后勤处严格按照政策要求,落实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按照每生每天4元的标准,为贫困学生提供营养改善计划膳食补助。落实好教科书“一科一辅”的免费发放政策,坚决杜绝乱收费和推荐教辅资料的行为。
2、严格做好控辍保学工作。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做好防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工作,关系到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提高人口素质、推动经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才能更好的推动精准扶贫工作。因此,我区各校(园)制定控辍保学工作实施方案,并在每学年初与全体教师、家长交流教育经验,近年来我校区无一人辍学。
3、建立信息台账。各校(园)在多次上门入户认真调研、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建立贫困生档案、如进村家访、与村委会保持联系核查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信息,填写“建档立卡学生摸底表”和“明白卡”并把明白卡发放到每一位家长手中,使每一个贫困家庭、每一个贫困生都要有相应的信息资料,确保不漏一户贫困户、不漏一个贫困生,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管理,最大程度地发挥各种教育扶贫资源的作用,确保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稳步实施。
4、加强舆论引导。各校(园)充分利用手机短信、微信、板报、等各种载体,宣传好教育精准扶贫的重大意义、帮扶内容等,并向每一位家庭、学生发放教育资助政策手册,让每个贫困户、贫困生了解帮扶政策,掌握帮扶措施,进一步统一广大干部群众思想认识,激发教育扶贫攻坚信心,形成工作合力。
5、结对帮扶、责任到人。按照学校“责任到人、措施到位”的要求,我区各校(园)在开学初就建立了教师与建档立卡学生进行帮扶,学校建立精准扶贫对象管理档案,实现户有卡、教师有帮扶手册、学生有帮扶档案,并要求帮扶教师每周不少于一次的谈心、家访,及时掌握家庭、学生动态,把爱心、诚心、暖心送给学生,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并身心健康的接受教育,帮扶领导定期进行教师帮扶的检查落实情况,并把每年的教育扶贫工作情况纳入个人年终考核的量化之中,将扶贫工作效果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
6、多措并举,大力宣传教育扶贫政策。
本学期我区各校(园)利用节假日多次进行家访,了解贫困学生的家庭基本情况;入户张贴明白卡,告知家长所享受的教育资助政策,并向全家宣讲其他阶段的教育扶贫政策;走访村委会,落实适龄人口入学情况、建档立卡贫困户“户是生非”学生信息采集情况和长武县“因学致贫”户情况调查情况;通过函询、电话询问或访问家长等三种途径,掌握服务区建档立卡学生异地就读享受资助政策情况。根据县局要求,各校园制作张贴教育扶贫小小公示栏,使每位家长都对自己享受的教育资助政策和标准一目了然。在此基础上,各校园园还张贴教育扶贫政策宣传栏,其中以照片和文字的形式清晰的显示了各种教育扶贫资助情况。
7、真心真情帮扶、助力教育脱贫。
在教育脱贫工作中,各校园充分整合资源,利用相关政策资源,争取国家、省、县及社会爱心人士的资金和物资支持,助力教育脱贫。共计元。其中马寨完小自主联系咸阳救助管理站和咸阳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共同为贫困学生捐赠242套桌椅。中国狮子联合会陕西时光服务队为9名孤儿赠送衣服、鞋子、玩具并给120名贫困学生赠送儿童牙刷、牙膏。马寨幼儿园为贫困幼儿捐赠《幼儿画刊》,并结合实际情况,在冬季来临之际,全体教师慷慨解囊为21名建档立卡贫困幼儿捐赠过冬衣物及帽子手套等价值20xx余元;12月28日,在邀请贫困幼儿及留守儿童家长为全体幼儿举办集体生日会,帮扶教师与贫困留守儿童一起在许愿墙上贴上新年愿望,为贫困留守幼儿树立了脱贫信心,活动受到了家长的一致赞誉。剡河学校联系保险公司在儿童节为贫困学生送来爱心书包并与孩子们交流。开展了“爱心你我他”捐助活动,在学校刘宏伟老师的的组织下,为孩子们筹集来大量衣物,使孩子们得到了温暖。联系县里医务系统为孩子们进行免费健康体检,使孩子们明白社会在关心他们,人间有爱。
8、强化督导检查,确保工作实效。
我区各校(园)制定了切合实际的帮扶计划和措施,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幼儿建立帮扶纪实册,通过情感上主动交流、活动上优先安排、生活上优先照顾等措施,详实记载帮扶成长过程及家长满意度,加强过程化、痕迹化管理,确保“一教一帮,一生一策”帮扶措施落实到人。为了确保教师帮扶工作取得实效,我区定了教育脱贫工作考核奖惩办法。从结对任务、建立台账、帮扶计划及措施、帮扶过程、帮扶效果、家长满意度评价等十个方面对各校园结对帮扶工作每月量化考核一次,并将考核结果纳入考核。以考核促落实,向落实要实效。
1、教育扶贫政策知晓率低。
虽然教师多次走访,也多次宣讲了教育扶贫政策,但仍然存在部分家长对政策的知晓率低。是教师在宣讲政策时,形式不能灵活多样,语言不能通俗易懂,和大多数年龄大的家长在交流上存在障碍,致使家长对政策了解不够全面,知晓率低。
2.教师结对帮扶用情不深。
帮扶教师把大量的工作放在了填写帮扶台账和帮扶卡,帮扶纪实册,不能正真扑下身子做细做实帮扶工作,关爱留守儿童耐心不够,用情不深,有的帮扶记录措施不切合幼儿的心理和生理发展实际,针对性不强,效果不佳。
3.家长满意度不高。
由于家长对教育扶贫政策知晓率低,一些家长对受资助的情况不明,部分家长存在嫉妒心理,认为资助都应该享受,不应偏袒建档立卡和留守儿童。
4.教育扶贫宣传报道不及时。
对入户走访宣讲政策,各校园园内开展的各种帮扶活动不能及时报道宣传,降低了家长的知晓率满意度。
针对以上问题,今后在教育扶贫教育脱贫工作中,对良好的方面一如既往,继续保持。不足之处,高度重视,立即整改。
1.在今后的走访过程中,多询问,多观察,多了解学生的家庭基本情况,多和家长沟通,深入实际了解他们的需要,融入家长的交流语境,创新工作方式大力宣传教育扶贫政策,提高家长的知晓和满意度。
2.将物质帮扶和精神帮扶相结合,关注学生心理发展动态,注重心理辅导,用心用情做好帮扶工作,详实记载“帮扶卡”和“关爱卡”,不断完善“两卡三台账”,确保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加大督导检查力度,确保教育帮扶工作落实到位。
3.加大教育扶贫教育脱贫工作的宣传报道力度,及时报送教育扶贫教育脱贫工作进展情况,发挥微信,美篇,微头条等等的新媒介的积极作用。
马寨学区。
2017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的关键年,***按照省扶贫办的工作部署,提前谋划,自我加压,开拓进取,多措并举,有力地促进了目标任务的顺利实施,保证了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现将2017年工作进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1.今年以来,各项扶贫工作扎实开展,预计年底前能顺利完成3670人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目标。
2.2017年搬迁扶贫工作任务数为42户164人,目前已全部完成。
3.整村推进5个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验收工作已全部完成。
4.“雨露计划”培训已结业和正在培训人数达1320人,预计年底前能顺利完成培训任务。
5.到户增收3个村的项目建设任务已完成,带动203户829人发家致富。
(二)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1.搬迁扶贫成效明显。
2017年省财政投入98.4万元用于我市的搬迁扶贫工作,目前已顺利完成42户164人的搬迁任务。
我市将搬迁扶贫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起来,引导搬迁村向新型农村社区、中小城镇、产业集聚区集中。积极创造就业机会,解决搬迁群众就业和增收问题,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一是认真摸底调查,制订实施方案。在年初确定搬迁扶贫项目点过程中,多次深入到各镇、村搬迁户原居住地和迁入地实地察看,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积极引导人口向新型农村社区、集聚区、镇区集中,并就项目的可行性与项目镇村多次结合、调查摸底,认真确定搬迁对象,扎实做好项目规划,紧紧与“三化”协调发展要求结合起来,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结合起来,做到选址规划科学合理,建设标准着眼长远,并在镇村上报方案的基础上,形成市级搬迁扶贫项目实施意见。二是组织培训,强化项目管理。为了进一步提高搬迁扶贫项目建设的质量和资金使用效果,组织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培训班,各项目镇、村及施工单位均派人参加培训。在培训班上扶贫、财政、审计部门工作人员就搬迁扶贫项目的规划、实施、验收、资金报帐等环节的有关政策进行了认真讲解、规范指导,搬迁扶贫工作先进镇、村介绍了搬迁工作中好的经验和做法。通过培训,进一步强化了各镇、村的扶贫项目建设质量意识和资金管理规范化水平,有力促进了项目建设的质量和进度。三是强化督导检查,确保项目进度。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分管领导带队经常到项目点进行督导检查,要求各镇、村制订项目时间节点倒排工期,每月上报工作进度,确保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进展缓慢的进行督促,对迟迟不动工的进行调整或取消,让进展快的优先享受资金补助,保证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2.整村推进稳步实施。
2017年省财政安排280万元用于我市5个整村推进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截止目前5个村的项目验收工作已全部完成。
2017年,我们将整村推进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相结合。本着“集中连片、科学规划、统筹资源、群众主体、竞争激励”的原则,进行整村推进,突出重点,抓住亮点,认真打造,形成特色。对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开发式扶贫,结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求,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宜聚则聚,宜改则改,分期分批实施。着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建设公益设施较为完善的新型农村社区。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实施增收致富工程,确保贫困农民收入有较快增加。
3.“雨露计划”培训扎实开展。
2017年,省财政投资101万元用于我市“雨露计划”培训工作,截至目前已培训结业和正在培训学员达1320人,年底能顺利完成省定目标。一是认真认定培训基地。今年在**日报、**电视台发布培训机构认定公告,符合条件的多家培训机构按要求上报了申报书。随后市扶贫办会同财政、审计、阳光办等部门有关人员组成考评小组,对培训学校实地考评,考评小组采取听、看、问、访等方式,依照考评标准,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核。最后确定出9家培训学校为2017年培训定点机构。为培训工作开展奠定了基础。二是加强资金使用监管。认真落实培训学员“一卡通”直补机制和县级报账机制,对培训学校的培训过程采取不定期抽检,对学员培训效果和质量进行考核,确保资金效益最大化。三是圆满完成雨露计划实用技术培训。**市把雨露计划实用技术培训作为助推贫困农民增收的有效措施来抓,从培训村的选择、培训项目的确定、培训教材的编写等环节进行认真把关,立足实际,科学组织,精心安排,共组织完成12个村、900名贫困群众参加种植、养殖等实用技术培训任务,促进了贫困村农民科技能力提高,培育了一批观念新、技能强的种养能手。
4.到户增收工作顺利推进。
2017年,省财政投资80万元用于我市的到户增收项目,共选定3个村开展实施,分别是邵原镇崔家庄村白菜制种项目,下冶镇大岭村、吴村蔬菜制种项目,共带动203户贫困户发家致富。目前,项目进展良好。一是认真确定项目村,项目村两委班子必须团结,有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干事创业的积极性,群众自愿实施;二是科学选择产业。立足各村实际,与村干群充分沟通,确定为种植业、养殖业等,但一个村只能选择一个产业。实施产业示范户必须是贫困户,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有发展产业发家致富的愿望,有实施项目的条件和能力。三是确保程序公开透明。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把项目资金数额,扶持产业、实施户、补助标准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四是与其他扶贫项目结合,形成集聚效应。
(三)认真落实精准扶贫机制,深入开展定点帮扶工作。
定点扶贫工作是我市扶贫开发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市通过精准识别,重新认定59个贫困村,并及时调整、发动59个市直单位进行结队帮扶,实现“对帮扶村结对帮扶全覆盖”。为加强定点扶贫工作的组织能力和执行能力,**市扶贫办与市委组织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定点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把定点扶贫工作列为组织工作考核内容之一。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全市干群扶贫工作的积极性,为我市形成精准扶贫模式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对于重新识别的贫困村及贫困人口,要求每一个贫困村都有帮扶单位,每一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并开展摸底调查,制定脱贫规划。
二是签订目标责任书。2017年是定点扶贫工作开展的关键年,为推进驻村工作扎实开展,与各个包村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主要包括:创新干部思想观念、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基础设施、加快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并进行量化。
三是强化落实。我们采取工作队每月报一次工作进展情况、建立工作台账、不定期检查、印发工作信息等措施,强化督导。通过多种形式的督导检查,59个驻村工作队负责人按照工作台账结点,认真开展工作,扎实实施,稳步推进。
(四)存在问题。
1.扶贫项目补助标准尚需提高。随着经济发展,物价上涨,扶贫项目补助标准也应水涨船高。比如说:搬迁扶贫项目主要解决的是扶贫户,但由于深山区独居、散居户基础设施差、致富能力弱、群众家底薄,按现有的搬迁补助标准,贫困农户在完成搬迁过程中,容易加重自身经济负担;整村推进每个村安排50-60万元,要想使一个贫困村面貌发生较大改观,难度较大。
2.“雨露计划”三个月短期培训要求只能在培训学校进行,而我市贫困群众多分布在山区,培训学校多设立在市区,由于交通不便,学员需在市区住宿或每日往返,这样每月自己还要花费餐费、住宿费和交通费等上千元。这无形中增加了贫困群众的负担,影响了群众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参加培训的人数和效果都很难得到保障。
(一)总体思路。
2018年,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党的***精神,继续坚持精准扶贫方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抓住**市列入太行山片区的大好机遇,提高扶贫标准,加大扶贫投入,扎实开展整村推进、搬迁扶贫、科技扶贫、“雨露计划”培训和产业化扶贫等专项扶贫工作,认真开展定点帮扶工作,加大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力度,全面做好我市扶贫开发各项工作。
(二)目标任务。
加大农村扶贫开发力度,创新扶贫开发模式,对4个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工程;完成“雨露计划”培训600人,提高贫困农民劳务技能;完成160人独居、散居贫困群众的搬迁扶贫任务,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选择4个村开展到户增收项目,切实增加群众收入;开展产业扶贫贴息贷款工作,带动贫困户就业脱贫;认真开展老区村建设,改善革命老区村发展条件;扎实搞好定点扶贫,深入持久开展社会帮扶。
(三)主要工作。
1.全面开展搬迁扶贫。
坚持群众自愿原则,对生存条件恶劣地区的扶贫对象实行迁户并村,充分考虑资源及就业条件,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有序搬迁,把迁户并村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小城镇建设、产业聚集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引导搬迁对象向中小城镇、产业集聚区、新型农村社区集中。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2018年计划完成搬迁40户160人,同时做好市级搬迁工作。
2.分类实施整村推进。
以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增加贫困农户收入为着力点,促进贫困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实现贫困村整体脱贫。2018年计划实施4个村整村推进任务,按照《河南省财政扶贫整村推进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重点用于村级道路建设、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和小型农村饮水安全配套设备建设。
3.搞好雨露计划培训。
加大“雨露计划”培训力度,促进贫困农民就业增收。以促进扶贫对象稳定就业为重心,以提高贫困农民职业技能素质为目标,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培训就业农民向城镇转移。结合贫困村产业实际和需求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017年计划培训600人。
4.稳步推进到户增收项目。
选择贫困人口比较集中和具有产业发展基础的村,在改善生产生活基本条件的同时,以村为单位,实施到户产业发展项目,实现增收目标。2018年计划开展4个村,实施到户产业发展项目。
今年来,我办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和上级工作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统领全局,以整村推进为工作平台,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着力推进精准扶贫惠民政策宣传,产业扶贫、扶贫生态移民、教育扶贫、金融扶贫、基础设施建设、结对帮扶等工作,同时加大资源整合和扶贫资金投入力度,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狠抓道路质量,落实项目设计、监理。
“******”的前期,我市扶贫村道路硬化项目建设,大多是由项目施工方自行设计和监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工程监管不到位、工程质量不保证等问题。针对以上情况,从20**年责任、权力、资金、任务“四到县”开始,我市一改以往的方式方法,将项目的设计、施工、监理各个程序进行单独、分开,在项目建设之前,就邀请第三方对项目进行设计监理,市扶贫办根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文件精神切实加强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确保资金安全有效,设计、监理方面所需资金由市人民政府支持,市从2016年起列入政府预算内资金,从而确保了道路硬化的工程质量达到相关的标准要求。
(二)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实施产业开发。
我市通过各方面的工作调研,打破了以往在贫困村平均分配指标的常规模式,积极尝试、探索“以贫困村的发展后劲、地方特色为依据,因地制宜发展相应的产业及规模”的模式,有序开展“整村推进”扶贫工作,有效避免了扶贫开发工作中“撒胡椒粉”导致效果不明显的现象出现。实践证明,新模式的尝试、实践,进一步提高了贫困村及群众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主动性。比如:我市通过推行“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安平镇古院村设立宝峰立体种养殖公司,在大业镇泗龙村种植100亩澳洲坚果基地。这两个基地的建设,实现了集约经营,有效推动了种植业、养殖业的长远发展。
(三)强力推进精准识别工作,为下步扶贫攻坚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20**年7月我市贯彻上级要求,依据贫困人口20**年农村居民家庭收入低于2736元和贫困村“一高一低一无”的识别标准,我市识别出53个贫困村,18494户,72065人,到2016年精准识别的标准我市还有59022人尚未脱贫。为了贯彻落实好自治区的决策部署,围绕与全国全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我市领导高度重视。自精准识别工作开展以来,岑溪市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严格按照规定步骤和时间节点扎实开展工作。截至12月12日,我市完成入户调查农户49669户,完成率100%;完成评议和公示工作的村民小组5825个,完成率100%;完成评议工作的行政村277个,完成率100%;完成录入系统49669户209428人,完成率100%。
我市采取“四督四查四备”措施,扎实做好精准识别各项工作,确保二次入户工作前有序开展。四督即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督导,成立四个督查小组,对14个镇精准识别实行全覆盖督导。四查即各村自查,村与村交叉检查,镇与镇交叉检查,市四个督查小组按市下发的交叉大检查通知要求认真核查。四备即精心准备精准识别工作方案,精心准备业务骨干人员,精心准备资金及工作保障措施,精心准备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目前我市在精准识别评估评分阶段工作中率先在梧州所辖县(市)区排第一位。
(四)生态移民工作顺利实施。
20**年,我市扶贫生态移民工程为马路水平村等四个项目,总投资2007.4万元,目标任务为220户,1038人,搬迁群众通过扶贫产业、利用扶贫补助资金自主创业等方式方法,逐步实现“搬得出、留得住、有发展”的理念,现全市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工作已完成218.4万元专项资金投入,占任务101.1%。(五)加大对今年“美丽广西•生态乡村”村屯道路硬化,绿化项目建设及“十百千”产业项目筛选工作。
我市安排扶贫专项资金132万元用于贫困村“生态乡村•村屯绿化”建设项目11个,村屯道路硬化7个项目10公里,安排资金320万元,项目凡涉及的镇为确保工程进度,每个项目镇都要求落实专人抓此项工作,制订工作计划、细化工作措施、强化督促、检查,市扶贫办加强检查,指导验收及资金拨付工作,确保按上级要求完成,同时扶贫办对今年“十百千”产业项目筛选工作,其中完成龙头企业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家,到户增收项目10个,扶贫贷款贴息工作做到抓实、抓细、抓出成效,今年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部完成。
(六)深化实施“雨露计划”教育培训工程。
落实好一本、二本及中高职学历教育补助政策,对贫困家庭子女实行“应补尽补”,积极组织开展,围绕产业扶贫项目的实施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两年来共使用660多万资金。比如:市委统战部牵头组织的20家民营企业对“******”期间20个贫困村开焊的的扶助贫困村大讲堂培训,得到了岑溪乃至梧州有关领导的好评,也为我市做好“******”贫困村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两广”对口帮扶职业教育协作招生中完成15人,占任务130%。
(七)继续实施整村推进规划。
围绕整存推进规划确定的目标和******区“******”时期整村推进验收办法,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安排扶贫资金项目,整合扶贫资源,加大力度实施36个贫困村的整存推进扶贫开发,确保规划任务如期完成。
(八)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
加强与市委党校、统战部、工商联协调配合深入推进我市民营企业20个扶助贫困村活动。积极推进市内对口帮扶藤县埌南镇100万元的项目帮扶工作。并认真谋划和开展好这两年的扶贫日活动,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募集活动,收到较好的效果。
(九)加强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确保安全有效。
管好用好扶贫资金是扶贫工作的生命线,是扶贫工作的底线,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市扶贫办认真贯彻落实****号文件精神,明确市镇村各级工作职责,细化监管重点。创新公开透明的扶贫资金监管机制,建立和完善扶贫资金公告公示制度,充分发挥农户、社会和舆论的监督作用,实现扶贫资金项目信息化管理。
(十)落实主体责任,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全面落实“两个责任”,市扶贫办按照梧州市扶贫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要求,认真落实主体责任。强化社会项目监管,把扶贫资金列入绩效考评指标等。有效地保证资金使用和安全。同时坚持典型引路和警示教育相结合,党风廉政教育力度不断加大,从而扶贫干部的廉洁从政的思想意识和法治思维得到进一步加强。
(一)贫困人口经济基础薄弱,返贫因素较多。在贫困村中,一些刚脱贫的农民经济状况还非常脆弱,疾病、灾害、农产品价格波动或子女就读等大学等因素极易造成经济反复恶化,突出的如因灾返贫、因病返贫、因学返贫等。(二)扶贫队伍有待充实提高。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的任务加重,我市扶贫队伍人手紧缺,尤其缺少产业开发项目种养殖方面的科学技术指导人才。
(三)贫困村基础设施落后资金缺口大。贫困村基础设施落后,贫困群众资金自筹能力差,仅靠专项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项目实施难达均衡化。特别是村屯道路缺乏后续资金养护。扶贫道路硬化后,由于后续资金又重新出现了“行路难”现象,交通状况恶化直接影响当地经济复苏。
(四)20**年的扶贫项目尚有13条硬化道路建成后的后续资金拨付为到位给施工方,导致他们多次找扶贫办解决,原因是无法整改而导致。
(一)大力推动产业扶贫。
在产业开发取得新成绩的基础上,我办将继续探索创新产业开发发展模式,在种养殖方面努力探索“一村一品”模式,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实现贫困村都有自己的特色产业。比如:对安平镇古院村的宝丰养殖场、马路镇和平村的软枝油茶基地加大建设力度,继续采用“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的模式来推动种养殖业的发展。
(二)大力实施“美丽岑溪、生态乡村”建设围绕“美丽岑溪、生态乡村”建设,继续抓好53个贫困村的村屯道路建设和绿化工作,认真对照《广西壮族自治区“******”时期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验收办法》对全市“******”期间36个“整村推进”贫困村投入财政扶贫资金进行全面排查,对尚未达到投入要求的贫困村给予财政扶贫资金倾斜安排,加大投入,确保完成投入任务。
(三)大力实施金融扶贫。
抓好扶贫龙头企业培育工作,引导更多企业及商会参与扶贫工作,发挥好扶贫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抓好小额信贷扶贫工作,加大与市农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协作力度,寻求更多途径解决影响贫困农民增收的资金投入瓶颈问题,促进贫困村产业开发,加快贫困农户脱贫致富步伐。
(四)积极推动对口帮扶工作。
认真做好结对帮扶的相关单位扶贫工作,市直各有关单位加强对相关单位的联系,积极帮扶,共同发展。同时抓好“领导挂点,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的跟踪管理和服务工作,谋划和组织好各年度10月17日这个“扶贫日”的活动,深入实施开展“市民营企业扶助贫困村的方案”活动,进一步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实施一企一村“村企共建”活动。
(五)落实党风建设责任制。
深入推进“阳光扶贫,链接扶贫”。强化落实“两个责任”,进一步健全制度,细化责任。
(六)积极提升干部群众的综合素质能力。
落实好扶贫工作队,使得282个行政村均有工作队进驻,重点抓好53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同时加强学习培训,大力提高扶贫干部职工素质,努力打造一支素质高、作风实、服务强、讲奉献的干部队伍,不断提高开发扶贫工作成就,深入实施“雨露计划”等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村官、致富带头人和群众创业能力和素质。
(一)深化实施“雨露计划”教育培训工程。
(二)深化实施53个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和产业扶贫工程。
(三)认真做好“******”时期扶贫开发整存推进验收工作。
(四)大力实施金融扶贫工程。
(五)加强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确保安全有效。
(六)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工作。
(七)加强扶贫开发建档立卡信息的管理,确保运行正常。
(八)贯彻落实“两个责任”进一步健全制度,细化责任。
“******”期间,我们将按照有关的工作部署要求,进一步创新机制,增强贫困村的发展后劲,实行更科学更有效的扶贫。注重整体推进与精准到户、加快发展与保护生态、各方支持与贫困村自身奋斗相结合,汇聚强大力量,努力啃下扶贫攻坚的“硬骨头”,合力同心打赢这场硬仗。
致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了贫困乡镇经济发展进程扶贫开发工作再上新台阶。据统计:半年来全县低收入人口中有2870人脱贫;解决饮水困难2200人;扶贫搬迁80户;培训转移贫困劳动力300人;完成了整村推进重点村和雨露计划验收工作;45个重点村项目建设进入了刹尾阶段39个重点村和7个老区村的整村推进工作已全面展开。
上半年我们的扶贫开发工作凸显了十大亮点。
(一)和谐实施村庄整治,全力打造文明新村。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要求,我们一是科学规划,民谋互动;二是项目覆盖,民众联动;三是监督管理,民权制动;四是整合资金,民营助动,打造了一大批新农村。根据县政府“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确保出特色、出形象、出亮点”的标准,我们实行“以点连线、以线成片,以片促面”的办法,狠抓了22个重点示范村、4个重点示范乡镇和3个重点示范片区的建设。
为了充分发挥新农村的示范效应,做到村庄硬化、净化、美化,亮化,下大力气对新农村实行了全面的环境整治。梅岩村在沿河建小别墅210家。为树文明新风,和谐拆迁沿河住户、商铺、厕所和猪圈69个。硬化路面10公里,砌河岸米,筑蓄水坝三道,铺文化体育场平方米,设农家书屋1个、安装塑钢护栏3000米和太阳能路灯25盏。百丈河村高山移民88户,建小康住宅148个。为净化环境,硬化街道路面米,筑水坝6道,拆除街边厕所、猪圈、危房264个,彻底根除了柴草乱放、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畜禽乱跑的“五乱”现象。我们抓点带面,集中连片,构建了百丈河——宋家塝连线18个村的环境整治示范区,涌现了乌云山、河南畈、龙潭河等一大批环境整治示范村,现在的新农村是村在林中,楼在绿中,人在画中,车在景中。村庄环境整治引起了省委的高度关注,4月29日全省农房建设与村庄环境整治现场会在我县召开,省委张昌尔对农房建设与村庄环境整治给与了高度评价,号召在全省推广英山经验。
(二)强势打造特色产业,提升质效经济飘红。
我们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利用本县特色产业优势,大力发展茶、桑、药、栗、畜牧、水产和食用菌等低碳经济,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现在全县茶、桑、药、栗基地达到60.6万亩,人均1.5亩。其中茶叶面积19.83万亩,位居全国第四、全省第一,建成了四个万亩“茶叶走廊”,五个重点茶叶乡镇和一百个茶叶重点专业村。蚕桑面积7.5万亩,药材面积20.5万亩,板栗面积14.22万亩,生猪存栏24万头。上半年新发展特色产业基地1.2万亩以上,其中,新建和改造茶园0.7万亩,新发展桑药栗等特色产业基地0.5万亩。
县域经济仅有数量的扩张远远不够,必须向质效的提高转变。为了让优品占领市场,市场拉动产业,产业惠及农户,我们锁定龙头企业,加大扶持力度,一下牵住了产业扶贫的“牛鼻子”,形成了茶叶、中药材、绿色食品、纺织丝绸和建筑建材五大新型产业集群,经济效益全线飘红。我们积极申报志顺、绿屏、绿羽等一大批茶叶加工龙头企业,争取扶贫贷款额度25540万元,申请扶贫贴息额600多万元。全县崛起10多家民营茶叶公司、30多家骨干茶场和20多家清洁化茶叶加工厂,拥有各种制茶机具6500台套,年销售收入过5000万元的1家,过万元的2家,过1000万元的6家。绿屏茶叶有限公司销售收入突破6300万元,有效提高了茶叶附加值,加快了广大茶农脱贫致富的步伐,全县户平年特色产业收入由过去的3000元达到5000元,农民64.6%的收入取自特色产业,农民年人均纯收也同步增长到3668元,比上年增加312元,增长9.3%。
(三)抢抓机遇脱贫致富,精心雕塑小康试点。
涵盖了公路、桥梁、水利、沼气、农田、山林、住房、医疗、保险各个方面,惠及“三农”。五是加强领导、对口帮扶。我们请示县委分工,“四大家”26位领导每人直接蹲点帮扶一乡一村,带头示范。同时争取省市有关部门对口帮扶项目229个,争取资金1890万元。这些举措让脱贫奔小康试点释放出强大能量,展现了前景的无穷魅力。
(四)强力推动整村推进,良性运行经济血液。
整村推进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项目资金分散,工作难度很大。但我们谋定发展,攻坚克难,强力整合各部门涉农资金,集中投入,捆绑使用,充分发挥了项目资金的聚集效应。5月份,省扶贫办对我县度整村推进重点村工作进行了考核验收,一致认为整村推进工作规划科学、项目扎实、基础牢固、管理严格,我们的考核达到优秀等次。
我县15个整村推进重点村项目资金共计2171.4万元,村平达到144.76万元,共扶持建设了68个扶贫项目。其中扶持产业开发项目25个,投入项目资金650万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8个,投入项目资金1080万元;社会发展及贫困户子女培训项目15个,投入项目资金441.4万元。资金是经济运行的血液,血液良性循环,扶贫开发就有了保障。对这些巨额资金的运行,我们实行了“五制”管理。一是财务“三专”制。财政部门对连片扶贫开发的财务实行专人、专帐、专户管理,金融部门设立“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财政扶贫资金专户,确保专款专用。二是项目公示制。在乡镇政务公开栏和项目村公示项目计划,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三是项目责任制。县、乡、村级级签定项目建设责任书,在拨付资金时暂扣工程款总额15%的质量保证金。工程竣工验收后再拨付保证金。四是全程监控制。由相关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实行全程监督,杜绝扶贫资金的转移、挪用、拖欠和挤占。五是资金报帐制。建立以村为单位,项目为载体,乡镇财政所报帐,县财政审核的管理模式。通过“五制”,确保了整村推进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加强扶贫资金监管,锁定绩效环环考量。
我县财政扶贫资金有1929万元,其中以工代赈608万元。对财政扶贫专项资金的监管是扶贫开发工作中的一项难点工作,为了杜绝跑、冒、滴、漏,确保扶贫资金产生绩效,我们采取五大有效措施进行监管。一是资金一本帐。无论是上级下达的扶贫资金,还是地方配套的项目资金,一律进入财政扶贫资金账户,经县领导签字批准后才能使用,实行县级报账制。二是招标一套法。选择项目施工单位,严格按照招投标法规进行,做到“三公”。三是合同一把锁。项目落实后,主管部门及时与施工单位签订合同,规定进度和质量标准,用合同锁住双方的权利义务。四是督查一把尺。扶贫项目申报时,业务主管部门审查没过关的,财政部门不予报账。扶贫项目实施时,我们不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对在建项目进行督查,严查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一把尺子量到底。五是验收一道关。项目实施完毕后,及时组织财政、审计、交通、水利等相关部门检查验收,对没有煞尾、不符合质量要求的项目必须返工,直到验收合格才拨付款项。我们创建“五个一”的监督管理办法,使财政扶贫资金产生了良好的绩效,3月份省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核组对我县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及管理工作给与了高度评价,综合评分,在黄冈市名列前茅。
(六)创新扶贫开发模式加强互助资金管理。
对贫困村实行村级互助资金试点,是新时期一项全新的扶贫模式,我们一是成立组织。由县政府办、财政局、扶贫办等部门成立了工作机构。二是制定村级互助资金试点办法。三是积极申报。我县大畈河、梅岩、三门河、鸭掌树4个村成功吸纳为全省村级互助资金试点,安排财政扶贫专项资金15万元。四是规范运行。强化管理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为避免互助资金被少数人控制而偏离扶贫目标,我们按照参与不干预,服务不包办的原则,建立了有效的内部监督制度和外部监管制度。扶贫办和财政局定期对互助资金运用情况进行检查监督,互助社内部监督小组也代表全体村民行使职权,对信贷程序、资金账目、用户资金使用情况、贷款的发放回收等定期公示,提高了资金运行的透明度。互助资金健康稳妥地运行,为试点村群众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提供了有力支持。据初步统计,我县首批启动的4个试点村,吸纳入社农户399户,其中贫困户126户。互助资金总量达135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45万元,农户交纳入社资金55万元,村级配套35万元。累计向213户发放借款106万元。其中种植户179户,养殖户14户,加工业13户,运输业7户,扶持种植茶、桑、药、栗7000亩,建茶叶、药材加工厂7个,养猪130头。村级互助资金试点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发展生产无资金的难题,促进他们由“输血型”向“造血型”扶贫转变,推动了贫困村、贫困户的脱贫致富。
(七)“两项制度”有效衔接,两轮驱动扶贫济困。
为实现20xx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的奋斗目标,4月28日,全省召开了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会议,标志着我省扶贫开发进入了开发与救助两轮驱动的新阶段,这是一项重大转变。我们迅速精密部署,积极探索,使我县“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平稳、快速、健康、有序地铺开。主要体现了四个特点:一是早。全省“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会议一结束,6月11日我县在全市率先召开了全县“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会议,县委、副县长陈李虹作了重要讲话,对“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进行宣传动员和安排部署。二是严。陈李虹在报告中严格规定了“八步两公示”的操作程序,即本人申请、村民小组推荐、村级民主评议、评议结果公示、乡镇审核、县领导小组审批、审批结果公示、填写《农村扶贫对象档案》。三是准。“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的焦点是瞄准贫困,全县乡镇党委书记挂帅,分管领导牵头,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对贫困人口正在进行拉网式调查摸底,锁定贫困户,分类制定具体的帮困措施。四是舍。扶贫办舍得财力,投入3万余元,将省发“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宣传资料复印400册,下发全县11个乡镇和309个村,有效促进了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
(八)倾心推进“雨露计划”,安装扶贫智力引擎。
针对我县1万多农村富余青壮年,我们狠抓劳动力转移培训。一是层层落实责任,将招生计划分解到乡镇,建立万元激励机制。二是积极宣传,入户促学。三是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以黄冈电子信息学校、卫东职校和远程科技培训中心为平台授课,将培训课件资源传送到村级站点。先后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89期,培训农民1.5万人次,返乡农民工2230人次,实用技术培训10520人次,向农民发放科技书籍1万余册,使全县85%以上的农户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雨露计划”使一大批乡土人才从产业经济中脱颖而出,成为勇闯市场的主体。草盘镇肖胜章参训后,我们帮他创办了中药材种植公司,对11个村的1200个农户进行长期技术指导和产成品回收,上半年基地由770亩扩大到3000亩,药材种植遍及20个村4200个农户,带动药农每亩年增收余元。全县有200多个贫困农民参训后成为名优茶制作能手,我们以滚雪球方式让他们在300多个茶场传技,将普通绿茶质量提高了两个等级,高中档茶由50%上升到92%,每亩茶叶平均效益翻了两番,英山云雾茶荣获中国国际茶文化博览会金奖和100多次“中茶杯”、“陆羽杯”金奖。为解决贫困户产前产中产后的困难,提高市场竞争力,我们提升扶贫质量,及时指导全县先富的乡土人才组建了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52个,实现销售收入3200万元,带动农户1.92万户,农民人均增收300元,形成“百社带万户”的良好局面。河南畈村9位农民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后,吸引全村300多农户加入,带动所有田地种茶,上半年茶叶收入达到6000万元,大大超过种粮收入。陶河乡组建宏业药材专业合作社,网络全乡重点药材专业户规模生产销售,药农创效2290万元,比建社前增加15.2%。孔坊乡2600户种桑养蚕,蚕桑专业合作社派出10支贩运队伍奔走全国,蚕茧销量130万公斤,产值近1300万元,带动一大批贫困户增收致富。
(九)大造宣传舆论声势,扶贫《条例》家喻户晓。
新的《湖北省农村扶贫条例》是规范农村扶贫工作,加快贫困地区建设,提高贫困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法宝。为了使《条例》家喻户晓,入脑入心,我们迅速反应,周密部署,制定宣传方案,出资3万元,在全县轰轰烈烈地掀起了宣传活动,利用广播电视、宣传车、横幅标语、宣传资料和各种会议广泛宣传,做到电视有形,广播有声,标语有字,照片有景,网络有贴,报刊有文。大型活动主要是“四会”,一是召开了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专题学习了新《条例》,提出宣传贯彻意见。二是县政府分管领导作了重要的电视讲话,就新《条例》实施的重大意义和主要内容进行了宣传,使群众了解新《条例》。三是在全县召开了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学习贯彻《条例》,李云中主任就《条例》的内容做了详细的讲解,社会影响深远。四是对扶贫干部进行了业务培训。通过“四会”活动,为新《条例》的贯彻实施和我县扶贫开发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增强了全民依法扶贫的意识,规范了扶贫行为。
(十)扶贫到户注重民生,优质调研引导决策。
根据鄂政扶电4号文件的要求,正月初六一上班,我们就在周围一片喜庆春酒的鞭炮声中,马不停蹄地开展工作,先后召开了乡镇扶贫办主任会、十个扶贫开发重点村支部书记会、县直部门和乡镇党委书记座谈会,广泛听取扶贫到户的政策措施意见。然后机关干部分成3个调研专班,踏着新春的积雪翻山越岭,奔赴全县10个贫困村入户调查,获取了大量详实的一手资料。农民的贫困深刻教育了我们,大家怀着沉重的心情,撰写出《英山县扶贫到户政策措施调研报告》,报告认为我县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五大成效:特色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增强了贫困户的“造血”功能、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了改善民生的基础、搬迁扶贫破解了高偏远山区扶贫“老大难”、创新扶贫机制整合了各种扶贫资源。但是还存在着五个严峻的问题:当前农村贫困面比较大、贫困户劳动能力和文化素质较差、贫困户收入状况差和农业收入占比大、贫困对象瞄准不够、扶贫政策措施到户的覆盖面小。郑重提出了五条建议:要准确核定贫困对象和建好“两类人口”档案、建立贫困户信息共享机制和统一资源运用操作管理、实行“一户一法”和设立扶贫到户“项目菜单”、实行无偿与有偿扶持相结合和提高扶贫到户资金效益、建立统筹协调的运作机制和做好资金整合文章的。这份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在全县引起很大反响,广大干部群众从一片繁荣的反面清醒认识了农村的贫困民情,它成为县委、县政府作出下一步扶贫开发正确决策的重要依据。同时这份报告也得到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在湖北省扶贫网上予以刊载,好评如潮。
此外,我们灵活采取了“四种”移民安置方法。即培植产业,集中安置;“独户”搬迁,插花安置;自发搬迁,协助安置;改造危房,灵活安置。积极推进了老区建设工作,落实7个重点老区村136个规划项目,对3个老区乡镇的集镇道路、水电设施进行了改造。5月25日迎接了市政府考评组对我县党政领导干部扶贫工作责任制的综合考核,考评领导对我县圆满完成工作任务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我们还密切配合省扶贫办搞好结对共建工作。4月20日,省扶贫办副主任杨立宪赴石河冲村结对“认亲”,要求该村争创全省“城乡互联,结对共建”的先进村。我们同步跟进,围绕省办“建设一个好班子,制定一个好规划,选准一个好项目,建设一个好基地,完善一套好制度”的目标,落实帮扶共建举措,协助村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突出三个重点、办好十件实事、实现六化目标。
(一)雷厉风行,立足于“早”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一结束,我们就请县委、县政府迅速召开县委和县长办公会听取汇报,认真研究全县扶贫开发工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的会议纪要》、《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和《英山县扶贫开发工作考核评分标准》,加大了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和资金投入力度,明确了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我县扶贫开发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对实施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战略部署。
(二)人少事多,立足于“实”。经县委决定,我办4位领导一起退居二线,留守只剩6人,面对新时期繁重的扶贫开发任务,压力重于泰山。但我们不畏困难,实行“5+2、白+黑”工作法,抓住重点,工作求“实”。英山绿屏茶叶有限公司刚组建时缺技改资金,生产无法上线,手持大批销售合同面临赔款。这个茶叶加工企业是拉动全县茶叶生产、提高产品附加值的龙头大户,生产上马有利于贫困茶农增产增收,对这个处境我们没有冷眼旁观,而是及时伸出橄榄枝,帮助申办扶贫贴息贷款300万元,扶上马、送一程、帮到底。现在该公司年销售收入6000万元,成为扶贫开发的火车头,带动7000多户、2万多茶农逐步走出贫困。由于我们诚实做事,在村庄环境整治、产业扶贫、脱贫奔小康试点、财政扶贫专项资金监管、整村推进验收、扶贫资金绩效考核、扶贫到户调研和宣传扶贫《条例》各项工作上,都取得了较好成绩。
(三)转换思路,立足于“新”。我们深入开展“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活动,在新时期以新视角出新思路,拓展扶贫手段,创造了系列新亮点。在产业扶贫上,我们打破狭隘的资源和传统农业模式,大力实施茶、桑、药、栗四大支柱产业扶贫开发战略。在劳务经济引起土地抛荒上,我们积极推行土地流转集约经营模式。在新农村建设上,我们致力村庄环境整治。在脱贫奔小康试点上,我们整合资金强势推行整村推进。在“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上,我们精心制定“八步两公示”操作法。在监管财政扶贫专项资金上,我们创建“五个一”的监督管理模式,针对新形势下层出不穷的新问题,我们深入研究,破解难题,从容应对,这些新思路为扶贫开发增光添彩,国家《扶贫开发》、《湖北省扶贫网》、《湖北科技信息报》、《黄冈日报》、英山电视台都进行了宣传报道,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进一步扩大了扶贫工作的影响力。
但是,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全县扶贫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一是部分乡镇领导重视不够,导致扶贫项目的建设进度、质量、发展不平衡。二是贫困农户经济基础薄弱,自筹资金、自我发展难度大。三是部分贫困农户等、靠、要思想严重。四是上级投入资金不足,离需求还有一定差距。
三、下半年的工作思路。
(一)抓好整村推进项目。重点搞好产业、道路、安全饮水等问题。
(二)办好脱贫致富奔小康试点。进一步加大协调力度,确保试点工作进展顺利。
(三)搞好低保与扶贫“两项制度”衔接试点,加大扶贫到户的支持,做到低保与扶贫无缝对接。
(四)实行村级互助金试点,对大畈河、梅岩、三门河、鸭掌树4个纳入全省村级互助资金试点的村加强指导,规范运作。
(五)加强老区建设,对7个重点老区村加大建设力度。
(六)实施“雨露计划”,加快贫困村劳动力的转移。
(七)继续扶贫搬迁。帮助高山移民异地脱贫。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团结拼搏,开拓进取,科学谋划,扎实工作,全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一、全面加强规划建设,提高建设品位。
1、加快规划编制。一是。
委托省城规院开展北斗坪控制性详细规划,现已完成中间成果,待县政府组织会议交换意见。二是研究制定了县城后3年规划管理、市政基础设施、城市景观项目的建设规划,报县会进行了研究,形成了相关决定。三是组织了桑树拐改造、县城小车修配厂、原古夫农场职工住房还建项目等规划意向分析,报县委、县政府研究决策县城的开发建设。四是组织了原新安市场控制性规划研究,通过专家评审后报县政府予以批复,并向县人大进行了备案。五是完成了全县亮化改造方案设计,部分单位已计划启动实施。六是进一步优化昭君广场和龙珠路街景改造规划方案,现已形成中间成果,全部具备评审条件。
2、加强规划审查。一是严格执行县规划委员会和县住建局规划建筑设计方案两级审查制度,从优进行项目选址、方案评审,半年共召开2次县规划委员会例会,对县档案馆、联通公司、廉租房等一批项目进行了选址,审查通过了相关建筑设计方案。二是认真开展国有土地出让工作,先后对明妃广场、六号地块等土地提出规划设计条件,使经营城市土地工作取得新的进展。三是依法办理“一书两证”,半年共办理《选址意见书》6份、《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21份、用地面积12168平方米(其中单位7份,用地面积10777平方米;个人14份,用地面积1391平方米)、《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22份,建筑面积35926平方米(其中单位7份,建筑面积30864平方米;个人15份,建筑面积5062平方米)。四是加强古夫老街改造,搬迁建房10户。
3、加大管理力度。一是本着优质高效的服务精神,认真抓好项目建设规划管理,使兴发集团总部办公大楼、工人文化宫福利中心等房屋建筑全面建成,成为县城新景观。县廉租房建设进展顺利,现已进入外墙装饰阶段。新龙商苑、福德园两处房地产开发项目正在全面施工,下半年可投放市场。二是继续对县城周边居民建房实行严格控制,坚持县住建、国土资源和古夫镇政府三家现场联合办公制度,从严审批相关手续,使随意建设的行为得到有效控制。三是加强规划日常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对违背规划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半年共纠正和查处建设违规行为12处,确保了建设按规划实施。
二、精心实施建设项目,全面加强城市管理。
(一)抓环卫,保清洁。
一是进一步完善环卫监理考核机制,由城建、监察部门组成考核小组,每半月进行一次集中考核,促进环卫质量上水平。二是对环卫工人作息时间和工作质量进行量化管理,凡长期不负责任、不负管理的工人一律进行清退,对环卫管理人员进行了调整,将有事业心的人员调整到管理岗位中来。三是扎实做好“门前五包”考核检查工作,与县文明办、爱卫办联合在每月中旬开展一次大检查,发出整改通知,督促整改到位。
(二)抓市政,提功能。
一是开工了桑树拐大连路北侧滨河公园河堤工程,现已完成总工程量的50%(其中挖填方完成工程量的90%,基础混凝土完成工程量的70%),预计8月底可竣工。二是立足早字,认真清理防排沟渠,使县城防汛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完成县城雨污水管网及排污设施的疏通清淤工作,共清理雨污水管2万多米,排洪沟5000余米。三是配备专人上路,全天进行检查,发现破损设施及时更换维修到位,共修复城市道路3000多平方米。四是对市政设施进行了全面的安全排查,对检查出的安全隐患进行了整改,共更换雨污水井盖8套,维修河堤栏杆13处31米,维修人行道200多平方米。五是确保县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正常运行,上半年共处理污水1400多万吨,处理垃圾1.2万吨,处理合格率经环保局检测均达到100%。
(三)抓园林,促环境。
4000株,组织搬迁草花10余万盆。六是完成所有道路行道树的补植,共补植树木300多株。七是完成了宜巴高速公路指挥部基地附属绿地及209国道护坡新增绿化工程。八是对所有树体及灌木进行了一次全面打药,以防白蚁继续扩大。
(四)抓监察,强市容。
一是加强日常市容管理。严格控制新安市场、汇金超市、桂苑路、众生堂门口。
以及桥头等县城占道经营行为严重的区域,清理占道经营和店外经营56处、清理店外摆摊设点23个、流动商贩130余人(次)。
二是加强对建筑渣土的管理。严格城区建筑渣土准运制度,本月共查处渣土严重溢洒街道行为3起。
三是组织人员对全城公共设施“牛皮癣”、“野广告”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清除,共清理乱写乱贴乱画25余(条)处、清理广告条幅13条。
四是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治理。从3月4日开始,大队每天安排2名执法人员定时对校园周边流动摊点进行清理,共暂扣三轮车3辆,罚款60元。
五是开展了2次大型的宣传活动。在3月26日,与县实验中学联合开展“城管进校园”活动,组织学生到昭君路、宝丰路、昭君广场等主要地段开展捡垃圾、清“野广告”活动,清理随意张贴的广告200余处,发放“爱我家园、共铸文明”倡议书300份;在4月7日,配合县卫生局在兴源广场开展“迎世博、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世界卫生日宣传,发放“致全体市民的一封公开信”150份,进一步营造全社会爱护和参与县城管理的氛围。
六是加强规划监察管理。半年来,共下达处罚文书27份,查处违法乱搭乱建17起,拆除违法建筑17处,面积近600平方米,加强了对209国道、后河小区、张家坝、王家岭、万家岭、腰子坪等处的房屋建设巡逻力度,制止城区2处违规施工行为。
七是强化市政管理。在巡逻中发现存在污损、丢失等问题的路牌2块、井盖3处,果皮箱等市政设施2处,均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及时进行了更换。查处1起垃圾桶被毁案,在执法人员耐心说服和确凿证据面前,当事人承认了错误并赔偿了损失,从而使市政设施发挥了良好的运行机制功能。
三、强化建筑行业管理,规范市场秩序。
1、加强工程招投标管理。一是对辖区内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必须招标的工程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招标,工程招投标率为100%。上半年,招投标工程项目7个(其中市政项目3个),建筑面积18688.00平方米,投资3196.81万元。二是开展了专家评委增补工作,增加评委25人,专家评委库共55人,确保招标评标工作的正常开展。
2、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一是强化工程质量管理。为加强对监理企业履行质量责任的监管,我局印发了《关于加强企业备案管理的通知》,要求监理企业进行单项备案,明确监理工程师或监理员必须持证,建立监理履责信用和追究制度,有效遏制了无证上岗、人员不到位、责任心不强、履责不力的现象。加强建筑节能管理,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执行建筑节能单项验收制度,局被市住建委评为建筑节能先进单位。加强工程验收备案管理,上半年,办理工程验收备案项目2个。二是开展质量安全联动监管。组织质量安全生产大检查2次,累计检查在建工程16项(次),发出《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7份,停工通知书2份,查出和督促整改安全隐患20多处,发现质量隐患16处,质量整改通知书7份,并对峡口卫生院综合楼项目擅自违规加建房屋一案进行了调查,责令相关责任方拿出科学有效的方案整改。三是草拟了《兴山县村镇农(居)民建房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办法》和《兴山县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实施办法》两个规范性文件,待县政府审查。
3、加强专项治理和档案及造价管理。一是根据国家、省、市、县关于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治理的统一部署,在县工治办的统一领导下,认真开展住建系统工程质量和建筑市场等方面的自查工作。二是加强城建档案工作。上半年档案馆共接收竣工档案12个项目,立卷180卷。整理《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资料档案29卷。三是加强工程造价管理。发布材料价格信息6期。抓好从业人员的培训。5月份,组织了全县10多名造价员参加了全市造价员继续教育培训班的学习,系统学习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和湖北省建筑、装饰、安装、市政等定额的技术交底,提高了业务水平。做好日常业务工作,切实做好定额解释答疑、造价纠纷调解等日常业务工作,服务于基层,接待造价咨询10人(次)。加强施工合同备案,上半年施工合同备案8件,发挥了造价监管的职能作用。
四、强化规划建设管理,推进城乡统筹。
1、精心组织规划设计。一是与经济商务局通力协作,完成了黄粮生态工业园总体规划、工业园控规和黄粮集镇控规,最终成果将出台。二是组织完成了黄粮集镇老街建筑风貌改造规划,为黄粮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乡镇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提供了规划文本。三是服务省现代烟草农业现场会议,组织完成了黄粮界牌垭至榛子老院子沿线房屋改造、环境综合整治方案,现全部进入实施阶段。四是配合高桥乡政府开展了统筹城乡规划编制工作,现正在组织方案的修改和完善。五是继续开展全县剩余行政村的村庄环境整治规划,确保完成市委、市政府确定今年全部完成所有村庄新农村建设规划的目标任务。
2、抓好高阳集镇规划管理。一是从规划管理出发,加强集镇道路、供水、污水、绿化等市政园林工程的技术指导,使中心区相关设施基本配套。二是抓好镇直公建单位的统一方案设计和施工图编制,为工程的迅速开工缩短了时间,提高了效益。三是加强小区和耿家河区域的居民房屋建设,今年共开工19户,用地面积1710万平方米。四是加强违规建设行为的查纠,共查处违规行为33起,维护了规划的严肃性。
3、提高村镇建设速度。一是完成了环“一江两山”特色民居示范点高岚集镇的房屋改造,形成了沿线新的建筑特色。二是继续推进重点交通干线房屋改造美化工程,新改造房屋18户,外墙刷白21户。三是配合各乡镇政府,开展集镇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改善集镇市容环境。四是服从县委组织部的安排,从规划图纸设计和现场技术指导,全面抓好全县各村级活动阵地建设。五是全力支持和服务民营企业、环保、旅游、交通等重点工程建设,推动全县经济快速发展。
今年是扶贫领域作风问题整治年,我们始终把作风建设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今年脱贫摘帽的基本保障和有力手段,按照“抓两头、促中间,抓关键少数、带动大多数”的工作思路,创新工作举措,压紧压实责任,将作风建设贯彻扶贫工作始终,开展以“四个坚持”为核心的作风整治行动,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得到扎实有效推进,多次迎接上级检查验收均获得优异成绩;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效果得到上级的认可:2020年9月,作为典型在全区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议上发言;2020年12月,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工作得到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陈志刚的充分肯定扎实开展县处级领导干部深入走访、本办主动会同县纪委监委摸排走访、县脱贫攻坚督查专责小组专访、乡镇扶贫办和乡镇纪委常态化查访“四访”活动,开展公开大接访11次,接访、重点约访、带案下访3143人次,现场解答解决群众问题46件,受理信访问题111件,排查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线索88条,立案审查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85起。
20xx年以来,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省、市扶贫办的大力支持帮助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扶贫工会议精神,积极争取各类扶贫项目,并认真组织实施。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20xx年,共争取到位财政扶贫资金1820.32万元,发放扶贫贴息贷款3150万元,实施了11类扶贫开发项目,完成了县委、政府下达的向上争取资金任务。具体情况如下:
1、整乡推进扶贫开发项目。20xx年12月省市批复在20xx年—20xx年度实施,规划总投资9691.44万元(20xx年投资6170.59万元、20xx年投资3520.85万元)。已到位省、市专项扶贫资金1100.00万元。已完成投资7762.15万元,其中:财政专项补助资金827.02万元、整合部门资金3575.93万元、信贷资金578万元、社会扶贫资金14万元、群众投工献料折算2767.2万元,完成20xx年度投资计划的125.8%,占20xx、20xx两年总投资的80.1%,在20xx年12月底前完成。
2、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实施27个,投入财政扶贫资金405万元,第一批6个已竣工验收,第二批21个已竣工,已竣工验收。项目覆盖全县7个乡镇、街道办,23村(居)委会27个自然村,1345户群众5495人受益。
3、革命老区建设项目。计划实施2个,实际实施4个,其中省级2个、市级2个,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39万元(省级100万元、市级39万元),省级2个已竣工,市级竣工1个。
4、易地扶贫搬迁项目。20xx年—20xx年度实施5个,搬迁5个自然村206户777人,到11月20日已完成安居房建设134户,已竣工验收3个。
5、太阳能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实施1个1000户,投入100万元,已启动实施,计划在20xx年5月30日前完成。
6、扶贫安居工程项目。第一批实施100户,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00万元,在汁易地搬迁点实施,已完成28户,其余正在实施;第二批实施70户,投入财政扶贫资金70万元,已完工40户,计划在20xx年6月30日前完成。
7、产业扶贫项目。在十街乡、铜厂乡实施4个,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00万元,正在组织实施。
8、扶贫到户贷款项目。配合县妇联发放到户贷款20xx万元,贴息资金100万元。
9、美丽家园建设项目。在浦贝乡下浦贝村实施,投入市级财政扶贫资金12万元,正在组织实施。
10、扶贫贴息贷款项目。在山里香、恒源、康源食品公司实施项目贷款3150万元,贴息资金94.5万元。
11、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培训100人,投入财政扶贫资金8万元。
通过以上扶贫项目的实施,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得到明显加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村贫困人口逐步减少,可以基本解决2190户8000人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二、主要工作措施。
1、积极争取资金。一是广泛储备建设项目,完善项目库,积极争取整村推进、易地搬迁、老区开发等项目,提高扶贫开发水平;二是深入调查研究,扎实做好项目规划,为争取各类项目加快发展打牢基础;三是加大产业扶贫力度,积极扶持农业龙头企业,扩大扶贫到户贷款规模。
2、规范项目建设。一是认真落实项目管理责任制,严格执行工程项目建设招标邀标、公告公示、资金管理、绩效考核等制度;二是科学规划,规范实施,强化项目监督管理,确保建设内容和质量要求,发挥项目效益;三是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广泛宣传发动群众积极参与项目建设,不断提高扶贫开发水平和扶贫成效;四是认真做好扶贫统计监测、项目报表等工作,提高业务水平,推进扶贫项目绩效管理。
3、强化资金管理。一是进一步强化扶贫资金管理,严格执行《云南省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全面实现报账制,规范扶贫资金审批、拨付、报账程序;二是加强监督工作,不断完善项目资金申报、审批、管理办法,筑牢“六道”防线;三是落实廉政承诺制度,继续在整村推进、产业开发、易地扶贫等项目中实行廉政承诺制;四是继续开展扶贫资金治理工作,进一步完善监管措施,按照省市扶贫办、财政局的要求,对20xx1年以来全县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清理自查,积极迎接省市审计。
4、做好服务工作。一是继续贯彻落实好法制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效能政府各项制度;二是认真开展“四群”教育活动,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切实帮助联系村委会马头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三是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搞好调查研究,了解贫困群众所想所需,真扶贫、扶真贫;四是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纪律意识、服务意识,健全完善工作纪律、公务接待、用车管理等制度,坚持勤俭办事,厉行节约;五是加大扶贫宣传工作力度,认真编印《易门扶贫信息》,宣传全县扶贫工作动态。
5、加强廉政建设。一是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廉洁从政教育,深入开展岗位廉政教育、警示教育;二是进一步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体系,继续深入学习《廉政准则》;三是认真执行“三重一大”集体议事决策制度,项目立项、大额经费安排等,实行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四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实施办法,严格执行“四个倡导”和“九个严禁”规定,自觉遵守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洁身自好,廉洁从政;五是继续开展廉政共建活动,实行项目绩效责任制和廉政承诺制,并开展廉政评议;六是落实扶贫项目资金公告公示制度,强化约束监督,逐步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加强对重点环节、重点岗位的风险防范。
我县20xx年的扶贫开发工作,有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大组织协调力度,项目争取工作成效明显。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配合密切,资金整合力度大。
二是组织项目实施扎实。各乡镇、街道高度重视,落实扶贫项目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切实加强监督管理,想方设法整合资金,积极发动群众参与项目建设,认真组织项目实施,各类项目实施进度快、质量高、效益好。
三是管理制度落实较好。扶贫项目管理责任制得到较好落实,项目招标邀标、公告公示、资金管理、项目验收、绩效考核等制度和规定得到严格执行,做到标准统一,施工规范,用制度管理项目,提高了项目建设的规范性。
四是实施效益比较明显。通过项目实施,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实现了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开发、农村社会事业同步推进,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基础。
但是,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项目争取难度大。我县不属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不属民族自治地方、不属西部大开发集中连片开发区,扶贫开发资源单一,扶持政策有限,项目支撑不足,项目争取难度加大。
二是工作进展不平衡。个别乡镇(街道)领导不到位,干部责任意识不强,工作作风不实,组织管理不力,项目实施进度慢、规范程度差、实施效果不明显。同时,少数乡镇业务工作仍然滞后,日常项目资料、统计报表报送不及时,难以适应工作要求。
三是扶贫管理人员少。扶贫项目实施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任务艰巨,扶贫办现有干部职工人员较少、年龄偏大,随着扶贫业务的拓展、工作量的增加,现有人员难以适应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需要,对积极协调争取项目,加强项目监督管理,提高业务水平,推动各项工作带来了影响。
三、20xx年。
工作计划。
(一)工作思路。
20xx年我县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实现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为目标,抓住云南桥头堡及滇中产业新区建设的重大机遇,按照“做大蛋糕、找准平台、创新机制、突出重点、合力推进”的工作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突出片区开发重点,积极整合各类资源,加大投入力度,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以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为支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产业扶持力度,不断改善贫困山区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促进易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二)目标任务。
全年争取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000万元以上,实施整村推进、安居工程、产业扶贫、老区开发等扶贫开发项目10个以上,基本解决1620户6000人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三)主要措施。
1、抓好项目争取。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千方百计争取各类扶贫项目,为贫困地区群众多办好事实事:一是进一步深化县情认识,认真把好项目的审查、立项关,积极储备建设项目,建立和完善各类扶贫项目库;二是做好项目规划,把争取十街彝族乡整乡推进扶贫开发项目作为重点工作,加大力度,积极争取,力争在20xx年—20xx年度实施;三是多方协调,积极争取安居工程、老区建设等项目;四是加大产业扶贫力度,扩大扶贫到户贷款规模,积极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五是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统筹政策,整合资金,不断提高扶贫开发成效。
2、全力组织实施。重质量、强管理,继续认真执行扶贫项目管理各项制度,采取强有力措施,强化监督管理,认真落实项目:一是多方整合资金,加大投入,重点做好浦贝彝族乡整乡推进扶贫开发项目实施,确保实施效益;二是认真组织安居工程、产业扶贫等项目的实施,克期完成项目建设任务;三是抓好信贷扶贫项目实施,不断增加群众增收渠道。在项目实施中:继续严格执行工程项目建设招标邀标、公告公示、资金管理、项目验收、绩效考核等制度;认真落实项目管理责任制,继续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完善项目管理,规范建设;强化扶贫项目质量管理,加强监管,确保建设质量;进一步加强扶贫资金管理,严格执行报账制,进一步规范扶贫资金审批、拨付、报账程序;完善项目移交手续,建立移交制度。
3、强化工作责任。一是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把重点工作项目化、项目建设责任化、责任落实具体化,把工作任务层层分解;二是强化跟踪督查,及时掌握项目实施进度,确定每一项目的完成时限,倒排工期,克期完成;三是把“效能政府”四项制度落实到工作中和行动上,深入开展一线工作,推进行政效能建设。
4、完成目标任务。一是继续深入推进廉洁扶贫行动,认真落实各项廉洁制度,扎实推进廉政建设;二是切实做好扶贫业务,按时上报材料,及时提供各种信息,提高报表填报质量,做好年度统计监测及基期调查工作;三是认真做好宣传工作,继续编印《易门扶贫信息》,宣传全县扶贫工作动态及成效;四是提高工作效率,认真落实省、市扶贫办及县委、县政府的决议、决定,努力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
1.省委宣传部选派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长马志顺同志到村任职以后,商务局派驻村扶贫工作人员服从管理,在他的领导下,积极配合,全力以赴开展工作。
2.加强对局派驻村扶贫工作人员的督促指导,注重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3.负责对驻村工作队局直成员的管理。局定期或不定期对驻村工作队队长在岗情况进行检查。
4.请销假制度。驻村工作队成员离岗时要履行请假手续。凡未经批准的不准擅自离岗。长请假期满后,要及时向准假的单位销假。
5.负责落实单位包村的各项帮扶措施,协助指导帮扶干部做好包户帮扶工作。
为贯彻落实省、市、县脱贫攻坚工作会议精神和灵璧县商务局开展帮扶脱贫工作规划,根据汴河村实际情况,制定2020年度工作计划:春节前,对贫困户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局里拿出一定数量的资金对贫困户进行慰问,为他们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帮助他们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
1.局党员干部与村贫困户仍然实行“一对一”帮扶,落实“单位包村、干部包户”。根据国家扶贫政策,对已经纳入帮扶范围的10户贫困户,局直包户干部将加大入户走访、调研、帮扶工作力度,帮助他们理清发展思路,找准发展方向,通过各方面提供的帮助以及自身的不懈努力,尽快尽早脱贫。
2.按照县扶贫部门的安排汴河村于2020年出列,为了确保整村顺利达到出列标准,一是对照村出列标准,协助村级搞好各项资料准备工作;二是促进集体经济收入增加,确保年收入超过7.5万元,商务局将积极协助汴河村搞好扶贫工厂建设,做好项目选址及项目落地工作,为下一步整村脱贫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四、开展2020年扶贫成效“回头看”活动,了解实施项目现状,已脱贫群众生产生活情况,是否存在某方面的难题,是否有返贫现象等等,切实做到真正脱贫。
五、充分利用“一事一议”资金及各项扶贫专项资金,对村内主干道进行硬化,铺设水泥路,同时,继续在村内主干道两侧安装太阳能路灯,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及出行。对主干道两侧进行绿化,美化环境,改善群众生活环境。
六、抓产业结构调整。突出汴河村的特色产业,一是鼓励村民扩大芦蒿种植规模;二是进一步加大引进中草药种植力度,使之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切入点,打造自己的品牌,借助“农村淘宝”电子商务商务平台,帮助种植户拓宽销售渠道,增加销售收入,带动更多的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七、指导帮助贫困户做好2020年到户产业项目,协助和配合村级做好发展项目的谋划与落实工作。
八、联系农业科技部门针对种植、养殖业开展科技培训、咨询工作,开展智力扶贫。
九、配合村“两委”开展劳务输出工作,对在家富余劳动力进行摸排,鼓励他们外出务工,进一步提高经济收入。
十、结合县扶贫工作要求,开展“精神扶贫”。按照我局制定的“精神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帮助贫困户打扫卫生,美化生活环境,改善生活条件。通过实施精神脱贫工作,切实增强贫困户脱贫的信心和质量。
十一、全面加强对局派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的管理工作,充分发挥驻村他们在政策宣传、项目实施及资金监督管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年的驻村精准扶贫工作结束了,那么大家知道驻村精准扶贫工作总结怎么写吗?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驻村精准扶贫工作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一年来,我们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县精准扶贫指挥部的总体要求,在丰溪镇党委、政府的帮助指导下,组织机关干部全员参入联系村——丰溪镇高子河村精准扶贫工作,进村入户扎实开展“结穷亲、解民困、拔穷根”帮扶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基本情况。
高子河村位于丰溪镇东南部,平均海拔1200米,山场辽阔,自然资源丰富,距丰溪集镇15公里。全村辖2个村民小组,92户334人,总面积21000亩,其中耕地1540亩,有劳力238人,外出务工劳力70人。92户住户中,土木结构住房83户,其中危房35户,砖木及砖混结构住房7户,无房现租房住居2户。20xx年农村人均纯收入3652元。
全村经济主要以传统农业种植、养殖业为主。20xx年底发展特色产业基地2310亩,(1)梭罗基地300亩,其中:连片种植150亩,农户零星种植150亩;(2)烟叶种植22户,面积560亩;(3)药材种植540亩,其中:种植黄莲达到5亩的有8户40亩,玄参种植15户100亩,天麻种植1户600平方米,零星种植药材50户400亩;(4)以核桃、板栗为主的干果基地910亩。山羊养殖户2户,存栏总数150余只。
二、贫困现状及成因。
(一)贫困现状:
高子河村人均收入在2736元以下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7户78人,贫困率24%。其中18岁以下5人,18-60岁43人,60岁以上30人。建档立卡贫困人群中因病致贫5户,因缺劳动力致贫20户,因缺增收产业致贫5户,因缺技术致贫6户,因其它原因致贫1户。
(二)成因分析:一是产业收益较低。
高子河村群众有发展种植、养殖的传统习惯,但药材种植、山羊养殖等产业受种养技术、规模和市场价格等因素制约,增收效果十分有限,特色基地没有形成增收支柱产业,大多数群众收入较低,生产生活水平难以提高。二是交通不便。全村现仍有42户126人出行较为困难,有32户农户农资和农产品运输要靠人力背运1.5公里以上,制约了经济发展和群众致富。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多年来,由于地处偏僻及镇、村财力十分有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水利灌溉、教育卫生、供电等基础设施条件落后,影响该村快速发展。四是农户经济收入来源渠道单一。多数农户打工收入,占家庭经济收入的70%,且多以从事简单体力劳动为主,收入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家庭养殖和种植收入水平普遍较低;失能人员普遍靠有限的养老金和“五保”、“低保”等救助资金维持日常基本生活。五是贫困群众自身发展能力素质不高。多数村民基本都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新的生产技术难推广,科技扶贫步履艰难;在家青壮年劳动力少,发展项目难落实,脱贫任务较重。
三、工作开展情况。
(一)组建机构,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年初成立了由局党支部书记任组长,局领导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驻村帮扶工作领导小组;选任作风扎实、农村工作经验比较丰富的同志任队长,抽调有关股室人员参加,专门组建了驻村帮扶工作队,初步形成了干部人人参与扶贫帮扶工作的良好局面。精心制定《帮扶工作方案》,根据溪政办发[20xx]26号、溪政办发[20xx]1号文件要求,结合驻点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了《竹溪县农经局驻高子河村帮扶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帮扶工作主要任务和目标,以及兴办实事工作内容,进一步清晰了帮扶联系村脱贫致富发展方向、路径和具体措施。
(二)全员参入,因户制宜制定帮扶措施。
一是按照县委、县政府下发的《关于在全县开展驻村帮扶贫困村和贫困户工作的实施方案》精神,将该村37户贫困户全部分解落实到每名干部进行“一对一”帮扶,做到家家有人过问,户户有帮扶措施,组织全体机关干部深入帮联户认真摸清情况,找准帮扶办法,制定脱贫计划,细化帮扶措施,强化帮扶工作常态化。二是适时组织开展“送温暖”活动。2016年春节对8户基本生活困难和2户特殊困难群众进行了走访慰问,发放慰问金5000元、大米500斤。三是经常性开展帮扶工作“回头看”。结合上门座谈宣讲政策,充分听取联系对象户意见,根据各自不同的发展实际,及时对包保的贫困户扶贫规划进行完善与补充,确保措施可行、方法对路、群众认可。
(三)认真核查,确保帮扶对象精准。
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扶贫对象大核查的安排部署,我们组织力量集中时间、集中精力、统一行动,深入联系村所有农户对家庭经济状况、生活环境、发展需求等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逐户实行量化打分核查,做到过程透明、公开公正,确保精准扶贫对象不漏一户。
(四)突出重点,抓好扶贫项目建设。
通过深入调查和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结合高子河村实际,我们把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条件和产业扶贫作为帮扶工作的着力点,积极与县直相关部门协调沟通,争取扶持,力促扶贫项目尽快建成。一是帮助完成了通村客车工程。通村公路危险路段建设防护栏300米,警示墩20个,警示桩10个,候车亭1个,招呼站2个,使村级公路达到农村通行客车条件,并选择车况好、驾驶技术熟练、无安全事故的两辆面包车作为通村客车,目前已正常运行。二是维修加固一组钢索木板桥一座,工程包括更换桥面腐朽木板、加固护栏及硬化引桥路面。三是维修一组砂石公路2公里,主要工程是清理边沟,平整路面,维修涵洞,栽植具有保护、绿化作用的速生行道树。四是针对村小学房屋陈旧、设施简陋的现状,积极争取县教育局支持,计划投资30万元重新选址兴建村小学,目前此项工作正在加紧进行中。
(五)搭建平台,助推致富产业发展。
依托能人懂技术、会经营、有销售门路的优势,积极帮助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提升经济收益拓展路径。根据现有产业基础和不同群众要求,先后帮助建立了竹溪县丰高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竹溪县志同道合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社员15户。通过能人带动,当年新发展以梭椤、黄莲为主的中药材基地300亩,为贫困户增收搭建了新的平台,增强了自身造血功能。
四、主要问题。
前一阶段扶贫帮扶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上级要求和贫困群众强烈愿望比,我们的帮扶工作还有较大差距,工作中也还面临一些现实困难,精准脱贫任务较大。一是思想认识有待提高。少数干部对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的迫切性、重要性、艰巨性认识不足,对精准脱贫的政策、理念、要求把握不准,对如何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思路不够清晰,对应帮扶措施的针对性不强;部分群众认识不清、热情不高、配合不紧,影响帮扶措施有效落实。二是政策宣传亟待加强。多数群众由于受自身文化程度和接受信息渠道较少因素制约,对精准扶贫政策理解不透、不全,没有有效激发贫困户的发展积极性,需要采取群众易于接受的方法,循序渐进地持续开展扶贫政策宣传。三是工作合力不够。镇村干部工作头绪多、人员少,精准扶贫工作精力投入难以保障,对口帮扶单位工作队面对并不十分熟悉的村组农户情况,存在着有力难以用上的困惑,镇村干部与驻村工作队之间配合协调机制暂时没有厘清,合力需要进一步增强。
五、工作计划。
20xx年,我们将积极主动作为,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精准脱贫的总体安排部署,在县精准扶贫指挥部的统一组织领导下,以促进扶贫措施切实落地到户为重点,继续加大基础设施改善和产业扶贫帮扶力度,务求扶贫实效。
(一)强化宣传,确保扶贫政策到户。
进一步加大精准扶贫工作方式、方法的宣传力度,将产业发展奖励措施逐户宣传到位,鼓励和帮助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通过自身努力摆脱贫困。利用春节年关农民工返乡和农闲的有利时机,深入贫困户开展“送政策”活动。向群众宣传金融扶贫、劳动力培训与就业、教育与卫生扶贫等优惠政策,让贫困群众了解扶贫政策,调动群众参与,拉近距离,增进感情。
(二)跟踪问效,落实到户帮扶措施。
对已开展的帮扶措施,逐户认真进行“回头看”,与帮扶对象面对面交流,查看帮扶对象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和年度脱贫规划的实施情况,查看帮扶方法是否对路、措施是否有效,及时查找不足,有的放矢进行调整。紧紧围绕实施“五个一批”,算好扶贫攻坚明白账,明确脱贫时限,巩固前期驻村帮扶工作成效,提高后期帮扶成果。
(三)依托平台,能人带动抱团发展。
通过帮助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种养技术服务、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加强财务核算分配和建立稳定销售渠道等措施,着力提升合作经济组织这一平台的牵引助推作用,发挥好能人经济效应,辐射带动贫困对象共同发展致富。
(四)主动服务,脚踏实地办好实事。
升华主动服务意识,发挥好驻村工作队宣传员和协调员作用,及时向村“两委”班子和村组群众传达贯彻县委、县政府有关精准扶贫工作精神,进一步把村组干部群众思想高度统一起来,充分调动村组干部群众参入的主动性、积极性;根据脱贫规划确定的兴办实事项目,积极与相关单位搞好协调配合,主动争取支持,主动全程参入,主动排忧解难,主动贴心服务,努力把群众期盼的实事办好,用真抓实干诠释帮扶使命,用真心真情引领帮扶村群众走上致富路。
20xx年,我办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扶贫办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持扶贫开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紧紧瞄准贫困群体与贫困人口,大力实施开发式扶贫战略,不断完善扶贫开发机制,积极实施整村推进、“雨露计划”等重点项目建设,全县扶贫开发工作富有成效,贫困人口继续减少,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农村经济保持稳步增长势头,社会事业有了新的进步。
一、加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和十八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县委“一创双优”集中教育活动办公室的安排部署,扎实开展“一创双优”教育活动;认真学习省、市扶贫办的各类文件,掌握其中的精神实质。通过学习提高了我办整体素质,为开展扶贫开发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20xx年主要业务工作情况。
(一)整村推进项目。
1、20xx年整村推进项目,按照《关于下达20xx年度扶贫开发办公室责任目标的通知》(濮贫组【20xx】1号)要求,我县今年完成了9个贫困村(韩村乡苏二庄村、固城乡姚屯村、柳格镇城北村、双庙乡单寨村、六塔乡谢庄村、瓦屋头镇里固村、马村乡岳麦村、大流乡店上村、阳邵乡西阳邵三村)的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任务,使用中、省财政资金630万元,修建c25标准水泥路道路长18.65公里。
2、度第二批整村推进项目,使用中省财政扶贫资金132万元,完成了马村乡齐吕楼村、巩营乡刘庄村的整村推进道路工程,修建c25标准水泥路道路长4.6公里。
3、度整村推进示范村奖励项目,省扶贫办奖励我县整村推进示范村(古城乡后囤上村、大屯乡南召市村)资金100万元,修建c25标准水泥路道路长2.76公里。
4、利用整村推进结余资金86万元,修建c25标准水泥路道路长2.4公里,解决了古城乡叶村、范村、前囤上、大高村、马庄村等5个村的群众出行难问题。
(二)“雨露计划”培训情况:
20xx年xx县“雨露计划”计划培训1000人,按照国家精准扶贫要求,今年扶贫办积极组织开展“雨露计划”农村劳动力贫困人口培训,共举办培训班13期,培训贫困人口1200人。
培训前期我办充分摸底调查,掌握农民需求,培训实施方式根据农民需求,真正做到农民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农民喜欢什么样的培训方式就采取什么的培训方式,培训过程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重点覆盖阳邵乡乜庄村、报录村、西阳邵二、三、四村、前寒泗滨村、仙庄乡王毛孙村、大流乡店上村、六塔东留固村、古城马庄村、西王庄村、前囤上村、固城乡吕家村、马村乡白马杨村。培训专业主要为花生种植与管理、现代小麦、玉米高产技术、中药材种植技术、大棚蔬菜管理技术、莲藕种植、养殖技术等。
从今年整体培训情况来看,根据农民需求,重点突出“实用”二字,经后期电话回访培训效果整体较好,受到广大贫困农民的称赞,通过开展培训,进一步转变了贫困村群众的生产观念,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强了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使贫困村贫困户基本掌握1—2门实用生产技术,拓宽了农村家庭的增收门路,提高了贫困家庭就业创业的技能和致富本领,增强了农民自身的“造血”功能,促进了贫困村的发展。
1、扎实开展前期各项准备阶段工作。一是精心制定了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按国务院扶贫办及省、市扶贫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操作性强、针对性强的县级实施方案;二是及时召开全县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动员会,及时安排部署工作。三是科学测算贫困人口。按照市测算贫困人口规模,根据本县贫困人口分布实际情况,将贫困人口规模测算到乡,乡镇按照县测算规模测算到行政村;四是注重分类指导。通过扶贫办人员包乡,经常深入一线通过各种方式指导建档立卡工作。
2、完成了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对象的识别。
按照“确定规模,农户申请,民主评议、村级公示、乡镇审核、县级公告”的识别办法,稳步开展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对象识别工作,真正做到了不错评、不漏评。全县17个乡镇涉及到行政村都成立了民主评议小组,全县识别贫困人口46602人,11590户。
3、完成了贫困村的识别。
按照“一高一低一无”的标准,对符合条件的行政村采取“村级自愿申请、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的程序,以20xx年全省认定的贫困村为基础,严格按程序和条件进行识别。对通过整体推进,定点帮扶等措施或通过自我发展、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村容村貌已发生明显改善、农民人均纯收入较快增加、贫困人口明显减少、大部分贫困群众已经稳定脱贫的贫困村(包括受表彰奖励的整村推进示范村),乡镇政府所在地以及纳入产业集聚区、中心商务区、城中村改造规划的贫困村,不再作为建档立卡的贫困村。通过这次建档立卡工作共识别出贫困村78个,其中新认定贫困村20个。
4、完善各乡镇资料归档工作。
我县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了扶贫开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识别工作,但是在一些乡村仍然存在不注意保存评选材料问题。目前,我办采取逐乡审核上报材料,并对各乡材料提出整改意见,待各乡整改完成后方可进入下一个程序。截止目前,全县17个乡镇资料已审验合格,完成归档。
5、完成了我县46602贫困人口的信息录入和上传工作。
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我县已已制定《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的实施意见》,派出78个驻村工作队,参与驻村帮扶县直单位90个,驻村工作队员246名,参与结对帮扶工作各类人员2604名,有力促进了我县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
(四)通过项目扶持和带动实现全县稳定脱贫4966人。
一、近几年扶贫开发情况。
围绕"按照"便民修道路,富民输劳务,发展引项目,落实抓干部"的工作思路,以"突出项目建设、发展高效农业、加快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为突破点和切入口,加大基础设施、结构调整、基层组织等方面建设力度,取得扎实的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抓整村推进,完善基础设施。近年来,集中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财政支出85%以上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事业。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工程,解决了"行路难";开通了程控电话、移动基站、网络通讯,解决了"通信难";新建了镇卫生院,全面实行新农合,解决了"看病难";新建了中心校,镇中学宿舍,完成教学点调整,义务教育阶段全免学杂费,义务教育入学率100%,解决了"上学难";完成了农电网改造,解决了"用电难"。全镇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群众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社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二)抓资源开发,促农民增收。由于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加快了果业、毛竹、林业等特色资源的开发,农产品得到升值,资源优势开始转变为经济优势。果业面积已达22800亩(其中密桔13600亩,脐橙9200),其中连片200亩以上的精品果园有8个;全镇共有林业面积32万亩,其中毛竹林基地面积6.5万亩。同时,扎实开展了农民实用技术和农民技能培训,使农村富余劳动力掌握了一技之长,拓宽了农民致富渠道,劳务收入明显增加。
(三)抓政策落实,完善社会保障。我们高度重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惠农政策的落实,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全镇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一是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富民惠民政策;二是全面落实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三是不断健全民政救助,及时安排发放救灾救济款物,加强低保规范化建设,扎实落实各项优抚安置政策;四开展广泛的支持和扶助活动,让受灾群众、农村贫困人口、计划生育贫困户、贫困党员等普遍感受到党的恩情、政府的温暖,享受到改革与发展的成果。
(四)抓新农村建设,改善生活条件。一是村庄环境整治成效显著。先后完成了上坪集镇建设规划设计和69个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投资400万元,以精品建设点为重点,以点带面推进了18个新农村建设点建设,农村面貌得到较大改观;二是全力实施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作。完成了654户农村危旧土坯房的改造,群众居住条件得到改善。三是加强民主管理。改革村级管理办法,对所有村级集体收入和转移支付经费一律实行"村财镇管、镇管村用、民主理财,规范管理"。对村级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奖得动心罚得心痛,实现村民自治与政府工作的对接,促进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五)抓基层组织,增强发展能力。建立了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度,成立了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分工,分解了任务,使责任落实到个人、落实到每个环节。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建立健全党领导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完善了村组干部管理考核和激励机制,先后有两名优秀村支部书记考录为乡镇事业干部,村级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明显提升。
二、致贫原因分析:
主要存在于一部分农户天灾、****、生病、残疾、子女入学、智障、资金、技术、劳动力缺乏等。
三、帮扶计划。
xx村"两委"驻村工作组紧紧围绕"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和"六个到村到户"帮扶措施总要求,通过对贫困户建档立卡,为尽快解决贫困户脱贫特制定以下帮扶措施:
1、救济粮款向贫困户倾斜,2、镇、村落实帮扶单位责任人,3、农业技术培训,让贫困户掌握1-2门农业种植技术,4、向用人单位推荐劳动力输出,5、争取贴息贷款,6、招商引资、土地流转、开发旅游项目、带动第三产业发展,通过以上帮扶措施,达到扶持一户、成功一户、带动一片,致富一方的目的。
四、工作要求。
1、村"两委"和驻村工作组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充分认识做好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负责本村精确扶贫结对帮扶工作的组织协调和落实,确保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不走样。
2、要积极协调、精心安排,积极争取部门支持,帮助种植户协调贴息贷款和产业扶贫项目资金,切实解决帮扶计划中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3、村"两委"和驻村工作组要紧密配合,对照帮扶计划,积极争取广大群众的支持,加快逐一落实,并及时发现和反馈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纠正工作中的不足。每月定期向镇扶贫办报告工作实施进度,对在工作中落实不力、推进缓慢,给本村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造成负面影响的相关责任人予以责任追究。
20xx年,我办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扶贫办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持扶贫开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紧紧瞄准贫困群体与贫困人口,大力实施开发式扶贫战略,不断完善扶贫开发机制,积极实施整村推进、“雨露计划”等重点项目建设,全县扶贫开发工作富有成效,贫困人口继续减少,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农村经济保持稳步增长势头,社会事业有了新的进步。
一、加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和十八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县委“一创双优”集中教育活动办公室的安排部署,扎实开展“一创双优”教育活动;认真学习省、市扶贫办的各类文件,掌握其中的精神实质。通过学习提高了我办整体素质,为开展扶贫开发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20xx年主要业务工作情况。
(一)整村推进项目。
1、20xx年整村推进项目,按照《关于下达20xx年度扶贫开发办公室责任目标的通知》(濮贫组【20xx】1号)要求,我县今年完成了9个贫困村(韩村乡苏二庄村、固城乡姚屯村、柳格镇城北村、双庙乡单寨村、六塔乡谢庄村、瓦屋头镇里固村、马村乡岳麦村、大流乡店上村、阳邵乡西阳邵三村)的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任务,使用中、省财政资金630万元,修建c25标准水泥路道路长18.65公里。
2、度第二批整村推进项目,使用中省财政扶贫资金132万元,完成了马村乡齐吕楼村、巩营乡刘庄村的整村推进道路工程,修建c25标准水泥路道路长4.6公里。
3、度整村推进示范村奖励项目,省扶贫办奖励我县整村推进示范村(古城乡后囤上村、大屯乡南召市村)资金100万元,修建c25标准水泥路道路长2.76公里。
4、利用整村推进结余资金86万元,修建c25标准水泥路道路长2.4公里,解决了古城乡叶村、范村、前囤上、大高村、马庄村等5个村的群众出行难问题。
(二)“雨露计划”培训情况:
20xx年xx县“雨露计划”计划培训1000人,按照国家精准扶贫要求,今年扶贫办积极组织开展“雨露计划”农村劳动力贫困人口培训,共举办培训班13期,培训贫困人口1200人。
培训前期我办充分摸底调查,掌握农民需求,培训实施方式根据农民需求,真正做到农民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农民喜欢什么样的培训方式就采取什么的培训方式,培训过程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重点覆盖阳邵乡乜庄村、报录村、西阳邵二、三、四村、前寒泗滨村、仙庄乡王毛孙村、大流乡店上村、六塔东留固村、古城马庄村、西王庄村、前囤上村、固城乡吕家村、马村乡白马杨村。培训专业主要为花生种植与管理、现代小麦、玉米高产技术、中药材种植技术、大棚蔬菜管理技术、莲藕种植、养殖技术等。
从今年整体培训情况来看,根据农民需求,重点突出“实用”二字,经后期电话回访培训效果整体较好,受到广大贫困农民的称赞,通过开展培训,进一步转变了贫困村群众的生产观念,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强了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使贫困村贫困户基本掌握1—2门实用生产技术,拓宽了农村家庭的增收门路,提高了贫困家庭就业创业的技能和致富本领,增强了农民自身的“造血”功能,促进了贫困村的发展。
1、扎实开展前期各项准备阶段工作。一是精心制定了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按国务院扶贫办及省、市扶贫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操作性强、针对性强的县级实施方案;二是及时召开全县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动员会,及时安排部署工作。三是科学测算贫困人口。按照市测算贫困人口规模,根据本县贫困人口分布实际情况,将贫困人口规模测算到乡,乡镇按照县测算规模测算到行政村;四是注重分类指导。通过扶贫办人员包乡,经常深入一线通过各种方式指导建档立卡工作。
2、完成了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对象的识别。
按照“确定规模,农户申请,民主评议、村级公示、乡镇审核、县级公告”的识别办法,稳步开展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对象识别工作,真正做到了不错评、不漏评。全县17个乡镇涉及到行政村都成立了民主评议小组,全县识别贫困人口46602人,11590户。
3、完成了贫困村的识别。
按照“一高一低一无”的标准,对符合条件的行政村采取“村级自愿申请、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的程序,以20xx年全省认定的贫困村为基础,严格按程序和条件进行识别。对通过整体推进,定点帮扶等措施或通过自我发展、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村容村貌已发生明显改善、农民人均纯收入较快增加、贫困人口明显减少、大部分贫困群众已经稳定脱贫的贫困村(包括受表彰奖励的整村推进示范村),乡镇政府所在地以及纳入产业集聚区、中心商务区、城中村改造规划的贫困村,不再作为建档立卡的贫困村。通过这次建档立卡工作共识别出贫困村78个,其中新认定贫困村20个。
4、完善各乡镇资料归档工作。
我县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了扶贫开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识别工作,但是在一些乡村仍然存在不注意保存评选材料问题。目前,我办采取逐乡审核上报材料,并对各乡材料提出整改意见,待各乡整改完成后方可进入下一个程序。截止目前,全县17个乡镇资料已审验合格,完成归档。
5、完成了我县46602贫困人口的信息录入和上传工作。
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我县已已制定《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的实施意见》,派出78个驻村工作队,参与驻村帮扶县直单位90个,驻村工作队员246名,参与结对帮扶工作各类人员2604名,有力促进了我县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
(四)通过项目扶持和带动实现全县稳定脱贫4966人。
20xx年,襄州区扶贫办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以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部署,按照“精准扶贫,不落一人”总要求,坚持做到“四个切实”、“六个精准”,使扶贫对象早日实现“一有两不愁四保障”(有收入来源,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住房、基本医疗、养老有保障)的目标。经过积极努力,完成全年减贫人口11922人,超额完成省下达的减贫任务10065人。
一、主要做法和总结:
(一)转理念、调思路,确保工作新突破。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新一轮扶贫攻坚的主题,基于新的定位,我们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转变,三个注重,四个方略,五个结合的工作思路,对5个重点镇,64个省定重点贫困村进行了普访与调研,在面与面的“碰撞”中,直面问题和矛盾,集部门、基层和群众智慧于一体,制订了切实可行的扶贫开发规划,收到了问题在一线解决,规划在一线产生,工作在一线落实的新成效。
(二)重实情、定准位、科学规划谋发展。
以扶贫项目为载体,以发展当家产业为途径,实现由“救济式扶贫”到“开发式扶贫的转变,增强“造血功能”,加快自身产业发展,才是扶贫资金效益最大化的体现。为此,我们在工作中一是科学规划定准产业,因地制宜,找准适宜本地区发展的产业,形成可行性报告。二是群策群力,反复证论。改变过去“部门拿规划、村里忙落实、村民看热闹”的状况,交由村民讨论,征求村民意见,上下达成共识,由要他干变为他要干,让村民成为参与的主体。三是架接企业,搭建平台。采用公司+村委会+基地+农户的模式,由龙头企业组织农民实施,实现共赢。四是成立经济组织,建立合作社或协会,以经济组织推动产业,带动农民。五是积极争取资金,为群众解燃眉之急。全年共向省、市争取各类专项扶贫资金225万元:安排整村推进项目5个,投入资金138万元;帮扶小项目25个,投入资金87万元。扶贫资金用以扶贫产业项目12个,发展高产花生产业10000多亩;修建通村通组路8处10.5公里,修建渠道3000米,打井5处,维修泵站及配套2处。解决了贫困群众急需解决的难题。
(三)搭平台、促联营,巧用小钱办大事。
以产业扶贫开发之龙头,带动千家万户参与到扶贫开发行列,因地制宜,通过协会带动,订单拉动,村企业互动科技推动等方式开展产业项目扶贫探索经济撑点,培植农民增收点。
一是在黄集镇程营村发展优质黄牛产业,目前养殖规模已由过去的80头扩大至400多头,参与养殖的10多户贫困农户实现了年人均纯收入5000元以上的目标。
二是坚持“产业第一,发展至上”的原则,以科技扶贫发展高效大田产业,力求进一步发挥产业扶贫的强劲带动作用,实现扶贫资金效益最大化。20xx年在黄集镇耿寨村、张家集镇范湾村、朱集镇马沟村、峪山镇闫坡村等省定重点村发展花生高产种植新模式,发展高效大田高产优质花生达4000亩,在全区发展高效大田高产优质花生面积达到1万亩以上,亩平增效1000多元,当年为农民增加收入1400多万元。
三是在省定重点贫困村黄龙镇陶巷村及连片开发项目区的丁湾村、陈岗村、明湾村等村发展密植桃、冬桃等优质桃类产业3500亩。为发展好产业,我们引入了思恒农业公司为龙头作支撑,龙头企业+扶贫+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推进项目发展,截止目前已完成冬桃种植3500亩,已投资1300多万元,其中国家扶持资金250万元,农民自筹资金650万元,思恒农业公司投入400多万元,用于冬桃种植,配套设施,保鲜库建设。项目建成后,每年可为黄龙老区人民增加收入3000多万元。通过多方面实施产业扶贫,达到“扶持一村脱贫一村”的效果,实现了脱贫增收致富,同时为插花贫困地区在扶贫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上进行了积极探索,收到了显著成效。
(四)引技术、抓推广,科技扶贫显威力。
近年,我们了解到河南省南阳市中豫庄稼人花生种植合作计有一套十分先进的花产种植收获模式,此模式使得花生的起垄、播种、施肥、除草、盖膜等八道工序一次性完成,花生种、管、收实现了机械化和科技化的融入。我办抓住机遇大胆尝试,实行科技招商,引入花生高产种植新模式,以产业发展引领扶贫开发。近年来,我们先后在张家集镇范湾村、朱集镇马沟村、峪山镇闫坡村等省定重点村发展花生高产种植新模式,在全区发展高效大田高产优质花生面积达到1万多亩,在黄集姚店村、朱集下湾村、峪山蒋岗村、古驿张坡村等十多个村试种,面积达3000多亩,具体按五步实施:一是抓培训提认识;二是选试验点找带头人;三是扶小钱、助推广;四是现场观摩,现场示范;五是建网络促发展,试种的茶生在大旱之年硕果累累,经测产春播花生单产达到1000斤,麦茬花生单产也有800斤,比传统种植花生增产300斤亩平增收1000多元。之后我们又完善了推广模式,采用了科研+合作社+扶贫+农户的模式,今年推广到3.5万亩,仅科技运用的扶持推广已为农民增加收入4640万元。
(五)强培训、撒“雨露”,提高自身发展力。
按照“富教合一、学以致富”的原则,进行不同的“对口培训”。一是确立雨露计划培训基地,实施劳动力培训,让农民不当农民,发展打工经济。目前通过雨露计划方式已培养技术工人近100名,全部上岗就业挣薪金成为致富带头人。二是制订科学培训方案,实施实用技术培训,让家民当好农民。采用专家训骨干、骨干传一般,联动推进,近年来共培训农民一万多人次,使种植技术得以提升,产业得以稳步发展。积极探索以“培训带就业,就业带创业,创业带产业,产业再就业”可持续性发展模式。真正达到“培训一人、脱贫一户,创业一家,受益一片”的良好效果。
(六)讲规范、重核查,提高扶贫精准度。
一是成立工作队,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按照区委办、区政府办印发的《关于开展全区第六轮“三万”活动的通知》(襄州发〔20xx〕34号)精神,全区组成139个工作队,派驻到11个镇384个村(社区),通过工作队包村包户对建档立卡的50000多贫困人口实现了全覆盖。我办也成立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驻村工作队,党组副书记岳德明同志任组长,副科级干部乔春安、综合科科长胡素珍同志为成员,深入到各驻村峪山镇万荡村,开展深入细致的基础调查摸底工作,目前已按要求上报精准识别核查表等种类数据表格,实现一户一册,一户一档。
二是认真核查,加强信息管理,精准识别对象。按照“五步一公示”的工作程序,在驻村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我们对驻村的贫困户进行逐户摸底、调查核实、全面识别,做到了扶贫对象客观公正、精准到位。在具体工作中,按照“逐项清理、责任到人、限期整改”的建档立卡数据核查的总要求,逐户调查走访,清理不符合要求、信息不准确及“失准”扶贫对象等。并通过“一户一卡”,形成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基本信息核查表》,确保减贫人口在建档立卡中到户到人;对贫困村的“一无,四通四有”现状进行了全面摸底调查,形成了《建档立卡贫困村基础设施核查汇总表》,实行脱贫销号,加强信息管理,进一步精准扶贫对象,切实做到不落一人、不落一隅。
三是规范建档立卡各类档案资料。在数据核查真实准确的基础上,我们按照要求进一步整理规范建档立卡扶贫对象纸质、电子档案,扶贫对象识别档案,扶贫对象动态管理档案及扶贫工作队驻村联户帮扶记录,扶贫对象入档信息变动记录等各类档案资料,确保资料完整、准确。
到20xx年,襄州区将全面实现5万多贫困人口的脱贫目标。推进扶贫开发,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如期实现脱贫奔小康目标,时间十分紧迫,任务非常繁重,必须打一场扶贫攻坚战。
(一)配合区委、区政府打好扶贫攻坚战。
1.当好参谋,助力精准扶贫。根据中央和省、市文件的精神和要求,区委、区政府印发了《关于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实施方案》,提出了到20xx年底,全区建档立卡的5.35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64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的任务目标。我办作为引领全区农民消除贫困、脱贫致富的职能部门,如何当好区委、区政府的参谋和助手,在新阶段扶贫攻坚的大潮中,实行政府主导、行业支持、社会参与、全民行动,共同为全面实现贫困人民脱贫致富、奔向小康的伟大工程,我们的责任义不容辞,任重而道远。作为新一轮扶贫攻坚战的指挥部,为当好区委、区政府的参谋,一是要勤于学习,“学习是智慧之源”,尤其在当今知识不断更新的情况下,要使思想观念紧跟时代,知识更新紧跟时代,服务能力紧跟时代,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学好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二是要善于钻研,“天才来自勤奋”,要培养钻研精神,要勤写、勤练,总结好经验,研究好方法,并运用到扶贫工作实际中去;三是要学会思考,“一个能思考的人,才真正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要经常思考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思为扶贫之所思,谋为扶贫之报谋;四是要高度负责,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只有“一切为了贫困的父老乡亲”,才能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专一行,不计个人得失,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伟大而又艰巨的重任。
2.发展产业,助推精准扶贫。产业可以帮助贫困地区解决生存和发展问题。贫困户靠传统农业无法解决温饱问题,救济式扶贫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而产业扶贫可以使贫困人群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发展产业助推精准扶贫,不仅要从过去成效较为显著的产业项目中寻求经验,还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寻找新的产业突破口。
一是坚持以特色、精品、高效为目标,紧扣畜禽养殖、蔬菜苗木种植及农副产品深加工,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在贫困村培育2—3个种养加特色产业,贫困户发展1—2个特色种养项目,提高贫困村、贫困户种养业效益。
二突出发展特色生态旅游业,充分利用排子河红水河大中型水库、黄龙冬桃观光农业、姚岗苏维埃旧址等优势资源,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旅游资源、扶贫资金入股、土地合作等方式参与旅游开发,确保贫困群众通过发展旅游扶贫获得稳定收益。
三是推进“互联网+扶贫”,依托区内的本昌、天润、光彩等电子商务示范企业,积极开展电子商务营销,探索一店带一户或多户、一店带一村或多村等电商扶贫模式,推动贫困户开展网销,每个贫困村至少有一名电商应用人才和信息员。
3.统筹协调,落实各项政策20xx年8月8日,我区印发了《关于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实施方案》(襄州发[20xx]9号),提出通过发展生产增加就业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通过教育扶贫阻断一批等“四个一批”,确保精准扶贫措施到户精准。为进一步落实“四个一批”政策,我办要积极与各级各部门做好统筹协调。一是要与区农业局、畜牧局等进一步开展合作,培训贫困户种养殖技术,发展贫困村种养殖业;二是要与民政部门统筹安排,对符合政策兜底条件的贫困对象做好统计、审核之后,将其纳入低保或五保的救助范围,适时提高低保五保标准,实现动态条件下应保尽保;三是与卫计局、人社部门沟通,加大医疗救助力度,提高医疗救助标准,使贫困人口享有更加均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四是与教育部门做好对接,切实解决现有在校贫困生因贫辍学、失学问题,确保未成年贫困人口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新生代劳动力具备转移就业基本素质,贫困代际传递得到有效遏制。
4.加强培训,增强人才支撑。20xx年9月25日,区委办、区政府联合发文《关于开展全区第六轮“三万”活动的通知》(襄州办发[20xx]34号),共计有139个工作队进驻到全区11个乡镇384个村,其中有些工作队是区直单位干部及工作人员组成的,有些工作队是镇政府干部及工作人员组成的,并且绝大多数工作队在此之前并未接触扶贫开发工作,缺少精准扶贫的理论知识和具体做法,为顺利、有序开展各项工作,急需组织各类相关培训,提高相关区直单位、镇以及村扶贫工作的专业性。此外,还要加强贫困户的培训,扶贫先扶智,一是利用“新型农民培训工程”、“雨露计划”等培训平台,全面开展贫困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开展就近就地培训,促进转移就业稳定增收;二是开展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创业培训,支持创业致富带头人在贫困村创办企业,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5.社会参与,形成攻坚合力。搭建平台,整合资源,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到扶贫攻坚工作中。广泛宣传动员,调动社会各界扶贫帮困积极性,营造良好氛围。发挥各类市场主体、社会组织和社会各界作用,形成多元主体参与、多种形式、多种方式推进的强大合力。倡导自愿公益理念,推动公益事业可持续发展。引导社会力量集中扶持贫困村、贫困户,把握扶贫重点,紧扣关键环节,着力解决制约发展和脱贫的瓶颈因素。甄别致贫原因,分清轻重缓急,合理配置扶贫资源,实现扶贫成效最大化。对扶贫工作中的先进事迹和典型人物要加大宣传力度,对认真履行扶贫工作的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及时给予物质和荣誉奖励,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发扬帮贫助困的传统美德,积极参与扶贫工作。
(二)加强党的建设,落实两个责任,保障工作顺利推进。
1.加强思想建设。要组织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精准扶贫的战略部署和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论述,广泛学习扶贫开发政策,大力宣传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自强不息、自力更生、决战贫困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加强自身思想道德建设,构建精准扶贫的精神支撑,着力营造凝聚人心、鼓舞干劲、奋发作为的精准扶贫浓厚氛围。
2.加强组织建设。为更好的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结合区扶贫办主要实际工作内容,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任务,把这一任务抓紧抓实抓好,对于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以及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一是要突出思想认识、工作观念、服务网络、服务体系、工作目标等重点,全力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二是要不断增强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把党支部的工作重心转移到服务发展、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上来,转移到服务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扶贫开发等“三农”服务工作上来。
3.加强制度建设。为提高我办科学文明管理水平,统筹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协调发展,要加强各项制度建设。一是要突出工作实效,着力推进科学决策机制建设,充实畅通政令、优化环境、优化服务、强化岗位目标管理等方面的办法规定,完善领导班子议事决策、分工负责、工作协调等基本制度;二是突出制度目标,着力加强党务政务公开,要通过宣传教育,使全体干部能够认识到制度建设的必要性,牢固树立严格按制度办事的观念,养成自觉执行制度的习惯,创造和谐扶贫工作氛围。
4.加强作风建设。工作作风要扎实。一是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统一思想、统一行动,聚精会神抓精准扶贫工作,一心一意谋发展,紧紧围绕扶贫工作,调动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增强群众致富增收的信心;二是要树立群众观点和为民意识,发扬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公仆精神,要多下村、勤入户,多与群众交流、沟通,放下架子开展“送政策”、“送技术”、“送资金”的三下村活动,带头给帮扶户联系材料、联系技工、解决资金困难,从而更好地推动精准扶贫工作。
5.加强考评建设。制定襄州区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办法,从思想作风、学习调研、工作任务、配合协作四个方面对每个干部年度目标任务进行明确,进一步明确岗位责任,建立干部目标管理责任制。积极开展作风建设、行风建设、基层组织建设,把扶贫队伍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抓紧抓好。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gongzuojihua/695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