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工作计划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的教案(优质20篇)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的教案(优质20篇)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份精心制定的教学工作计划,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借鉴。

小学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知道了面积的含义,初步认识面积单位和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度量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初步练习运用公式进行面积计算。

有些学生可能在课前已经知道了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但可能在理解为什么长乘宽就是长方形的面积的问题上遇到困难。在这堂课中主要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解决为什么长乘宽就是长方形的面积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通过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迁移得到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

教学设想:

围绕长方形面积公式这个重点问题,我力图把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在操作交流之后,让学生对面积与长宽进行观察、比较、思考,组织学生围绕长方形面积和长宽之间有什么关系进行讨论,归纳分析问题,从而引导概括推导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根据迁移规律,充分利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和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也就迎刃而解,顺理成章地得出正方形面积公式。这样使学生了解了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又形象地沟通了正、长方形之间的联系。

本节课练习题的设计,力求紧扣重点,层次清楚,并体现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的要求。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得出后,安排一组专项练习题,旨在及时巩固所学会公式,获取足够的反馈信息,以便教师及时调理教学节奏。综合练习题,有一定的灵活性,旨在强化应用两个面积计算公式,形成计算技能。最后提高练习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的,意在因材施教,发展智能。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的教案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形成过程,并且会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用具:

电脑、每个学生6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直尺、米尺、卷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提问.。

(1)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面积单位?

(2)这些面积单位是怎样规定的?

(3)用手比划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有多大.。

2.说出下面图形的面积.(电脑演示)。

画面一:

问: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问: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为什么是20平方厘米?

问:这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数的?

(先移动成为长方形再数)。

设疑: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为什么答不出?你能想想办法吗?

二、探讨新知.。

1.理解长宽.(抢答)。

问: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

问:为什么长是6厘米、宽是3厘米?

生:因为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

沿长边依次摆6个小正方形,长是6厘米.。

沿宽边依次摆3个小正方形,宽是3厘米.。

问:通过上面的练习,你能知道长、宽与什么有联系吗?

2.实践感知.。

师:请你用6个1平方厘米摆一个长方形.(师巡视)。

汇报你是怎样摆的?(生说师板书)。

3.观察讨论.。

4.深入探讨.。

师巡视,汇报结果如下:(电脑演示,可让学生操作)。

如果用s表示面积,a表示长,b表示宽.字母公式是:

[板书:s=a×b]。

5.释疑。

师:复习中画面七那个长方形你能准确地求出它的面积了吗?

生:先测量长和宽再计算.。

三、巩固练习.。

1.直接列式计算.(口答)。

2.判断对错.。

(1)5×2=10(dm)()。

(2)(5+2)×2=14(dm)()。

(3)5×2=10(dm2)()。

(4)2×5=10(dm2)()。

反馈:(1)为什么错?

(2)求的是什么?(周长)你能指一指求的是哪里吗?

(3)求的是什么?请你指出来.。

(4)为什么对?

3.动手实践.。

师:教室里有很多物体的面是长方形的,请你测量并计算它们的面积.。

步骤:(1)各组讨论分工(测量、记录、计算).。

(2)汇报分工情况.。

(3)分小组进行测量.。

(4)反馈交流.。

[板书: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s=a×a]。

4.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看书、释疑)。

5.思考题.。

求阴影面积?单位:cm2。

(多种方法解答)。

板书设计:

小学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教学关键:

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

教学准备:

每位学生1平方厘米正方形纸片15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出示一张长方形的照片。

师:大家认识他们吗?想对他说什么?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是一张什么形状的照片?

生:是一张长方形的照片。

师:马老师很喜欢这张照片,想把它保存的久一点,老板向我建议:可以。

去塑封,就是在表面贴上一层薄膜。要知道这张薄膜有多大?

2、我们要求它的什么?

生:求面积。

3、师:对,我们必须知道这张长方形照片的面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

师:你们觉得长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系呢?

师:是不是这样的呢?,我们就一起来做个实验吧。

(二)动手操作,实践探究。

1、验证长方形的面积。

要求:

(1)用15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任选几个拼成长方形,看哪小组的摆法最多。

(2)请把结果填入表格。

(3)聪明的你会发现什么?

(4)(小组操作、交流并汇报)整理如下。

长所含的厘米数宽所含的厘米数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数。

616。

5315。

5210。

339。

师:请仔细观察这些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了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正好等于长的厘米数乘以宽的厘米数。

师:还有谁发现了?你来说说看!

生2: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

师:通过实验大家证实了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2、用字母表示公式。

师:刚才我们得到的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如果用字母来怎样表示呢?

师:如果用s表示面积,a表示长,b表示宽,那长方形的面积可以表示为。

生:s=a×b(板书)。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说:“老师,刚才那个表格上的第四个摆的不是长方形,是正方形。

师:是吗?同学们发现了吗?刚才那个同学摆的好象有点特殊。

师:我们刚才研究的可是长方形啊,怎么会出现正方形呢?那我们该怎么办呢?正方形的面积也可以这样算吗?(讨论)。

生2:我是这样想的:刚才我在排的时候横过来排3个,竖下来也排3个,这样就成为一个边长3厘米的正方形了。(教师指着原来的表格)它的面积有9个小正方形的面积,3×3就是9平方厘米,也就是这个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边长。

生3:老师,我们可不可以这样想,(师:你说说看)我们以前学过,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正方形的边长就相当于长方形的长和宽,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那么正方形的面积就可以等于边长×边长。

师:同学们,你们同意他们的说法吗?那正方形的面积怎么求?

(板书: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

3、小结。

(三)运用与扩展。

1、练习。

师:你能运用这个面积公式求下面几个图形的面积吗?

师;在算这个照片的面积时,我们要先做什么?

生:测量。有两个小朋友帮测量,一个测的结果是长15厘米,宽10厘米;。

生汇报:15×10=150平方厘米。

师:可是老板为什么给我180平方厘米的透明薄膜呢?他是不是想多要我的钱呢?

1、例1上海人民广场地下商业步行街长300米,宽36米。它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

解:s=ab。

=300×36。

=10800(平方米)。

答:它的面积有10800平方米。

2、计算出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动手试一试。

3、填表:计算下面各图形的面积。

图形。

面积。

长方形。

9分米。

4分米。

20米。

10厘米。

正方形。

边长8米。

(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宽是2厘米,面积是()。

a、12厘米b、12平方厘米c、16厘米。

(2)有一张方桌,桌面的边长是8分米,要配上一块与桌面同样大的玻璃,求这块玻璃面积的算式是()。

a、8×4b、8×8c、8+8。

5、判断。

(1)、课桌桌面的面积是20平方米。()。

(2)、“长×宽”可以求出长方形的面积。

(3)、边长是4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4)、常用的面积单位有:米、分米、厘米。()。

6、小明家刚刚买了新房子请你帮忙计算一下房屋的总面积。(单位:米)。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一)知识与技能。

1、在理解面积含义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操作推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运用长方形的计算方法正确解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逐步养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长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

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引导探究法。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1、师:前面已经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分别是怎么规定的?用手比划一下。

2、你想用什么单位度量你的课桌?为什么?为什么不用平方厘米和平方米呢?

3、咱们学校的大操场用什么度量呢?还能用摆正方形的方法吗?看来摆正方形的方法是有局限性的,如果有一个通用的计算公式那就方便多了。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节解决这个问题,板书课题: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1、如果你有12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把他们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几种拼法呢?

(1)生独立思考,用拼、画等方式完成。

(2)小组内交流方法。

(3)讨论:你们拼出形状各异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为什么?

(4)汇报结果:

a、因为都是12个小正方形拼出的,所以是12平方厘米。

b、数出来的。

c、用长乘宽的办法。

2、探究长乘宽的方法。

(1)先让第三位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

(2)先观察你们拼的长方形中,长的方向上有几块小正方形?长是几厘米,宽的方向上有几块小正方形?宽是几厘米?再说说长方形中所含平方厘米数是多少。把结果填写在课本77页。

(3)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每行的块数乘行数等于总块数,也就是长方形的面积。

每行的块数等于(长),行数等于(宽)所以得到:长乘宽等于面积。

3、验证与应用。

再画一画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怎样求面积?口述如何摆。

1、联系二十九第2题。

2、78页做一做。测量时取整数。

1、今天你学会了什么?在计算时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2、运用今天的知识,你能解决身边一些物体的面积吗?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经历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2、渗透“猜想—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以及相关事物之间都是有内在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

3、让学生通过对数学内在规律的探索,来感受数学的魅力,体验成功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践、观察比较,探究得出长、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用具: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尺子、课件等。

围绕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这个重点问题,我力图把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公式是怎样被提出来的,又是怎样加以推导论证的。

1、复习中设置障碍,引出问题。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引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乃是求知的前提。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中,让学生初步感知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宽之间存在的关系,再通过启发谈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为推导公式作铺垫。

2、在动手操作中,解决问题。学具操作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掌握一些数学规律,有利于教给学生探究知识的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沿着具体——表象——抽象的过程发现问题,把握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中让学生利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拼成一个长方形,在操作思维基础上,进一步感知长方形面积与它的长和宽的关系。

3、在思考、讨论、分析、验证中,得到结论。在操作交流之后,让学生对面积与长宽进行观察、比较、思考,组织学生围绕长方形面积和长宽之间有什么关系进行讨论,归纳分析问题,从而引导概括推导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4、在变化中,推导出正方形面积公式。充分利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懂得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也就迎刃而解。顺理成章地得出正方形面积公式。这样使学生了解了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又形象地沟通了正、长方形之间的联系。

5、在练习中,发展学生思维,促进技能形成。本节课练习题的设计,力求紧扣重点,层次清楚,题型多样,并体现面向全班学生,因材施教的要求。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得出后,均安排一组专项练习题,旨在及时巩固所学会公式,获取足够的反馈信息,以便教师及时调理教学节奏。综合练习题,有一定的灵活性,旨在强化应用两个面积计算公式,形成计算技能。最后提高练习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的,意在因材施教,发展智能。

1、提问:上节课,同学们认识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什么叫做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呢?(课件出示面积概念和常用的面积单位)。

(小结方法)。

3、提问:要想知道黑板、教室面积有多大,你们怎么测量呢?(生:用1平方米的面积单位去测量。)要想游泳池、菜地、森林、操场、知道中国土地的面积有多大,你们怎么测量呢?使学生悟出:用面积单位一个一个去摆、去测量的方法太麻烦,也不实际。

4、教师在学生产生疑问的同时,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索。

用面积单位去量的方法太不现实了,那么有没有一种简便的计算方法可以求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呢?这节课,就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一)、猜想,长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与长和宽有怎样的关系呢?

(二)、学生操作发现规律。

1、分组活动,出示活动要求。

(1)组长主持活动,活动中互相配合,控制音量。

(2)用小正方形摆成不同的长方形(个数可以不同),并照表做好记录。

(3)思考讨论: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2、活动反馈。

操作完毕,反馈活动情况。结合反馈结果师板书黑板上的表格:

3、抽象概括。

(三)、验证与拓展。

1、验证:是不是所有的长方形面积都可以用长×宽来计算?出示简单的图形面积计算。让学生快速说出答案。

2、观察讨论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师:这是什么图形?正方形的面积可以怎样计算呢?学生解答。

思考:正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系?

反馈:对呀!正方形本身就是特殊的长方形嘛!只是长和宽相等的长方形,我们习惯上把正方形的长和宽叫边长,所以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板书)。

1、计算78页“做一做”

3、告诉茶几面积,猜长和宽(出示课件)。

4、已知正方形的边长,对折一次后是什么图形,面积是多少?(备用)。

收获是什么?还想知道什么问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导学内容(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40~41页例1、例2,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七第2题。

1本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索过程,培养探索和探索能力。

2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3有关的实际问题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1cm2的正方形卡片若干张,。

教师:什么叫面积?

说一说下面图形的面积是多少。(1小格是1cm2)。

出示下面图形:

教师:你知道这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吗?

学生可能无法回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猜一猜,并把猜的结果记录在图的旁边。

学生如果不能回答,教师可以引导:长方形的周长可以测量、计算,那长方形的面积呢?

1格子的办法探索面积计算公式。

教师:用1cm2的正方形摆长方形,至少要多少个?(2个)。

教师:用5个、10个、18个小正方形分别摆成一个长方形,可以怎么摆?请根据你的操作填写下表。

学生逐一填表后展示汇报。

姓名正方形个数(个)。

面积(cm2)长(cm)宽(cm)。

提问:从上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

学生1:长方形的面积与正方形的个数有关,用了多少个小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多少cm2。

学生2:与长方形的长有关,长越长,长方形的面积越大。

学生3:不,与宽也有关,如果宽很短的话,长方形的面积不一定大。如…。

教师:也就是说长方形的面积与它们的长和宽都有关系,对吗?

2用计算公式出示下面的几个长方形:

学生分组用1cm2的正方形去覆盖上面3个图形,并填下表:

图形长(cm)宽(cm)面积(cm2)。

abc。

教师:从刚才的探索中,你又发现了什么?通过交流,尽量让学生感受到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关系。

教师:根据上表看一看,算一算,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长乘宽就等于面积。

教师:是这样的吗?再算一算学习例1时拼的长方形,看是否都具有这一关系?

教师:请你们大胆猜一猜,可以怎样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学生: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

(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让学生完成练习七第2题。

笔导活动:测量并计算面积物体名称课桌面数学书面文具盒面黑板面长宽面积。

教师:这节课你们学习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是三年级下册中的学习内容,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是在学生知道了面积的含义,初步认识面积单位和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度量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初步练习运用公式进行面积计算。首先预测学生根据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会有不同的计量方法。在这堂课中主要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解决“为什么长乘宽就是长方形的面积”的问题,让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举例说明其正确性和运用价值,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长方形面积,并通过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迁移得到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说学法。

学生先猜猜长方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再分小组活动:用学具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观察拼成后图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面积是多少,并作好记录。小组汇报拼摆结果,观察统计的数据,小组讨论:通过摆一摆,你们有什么发现?小组合作进行操作,验证发现,讨论小结出长方形面计算的公式,在此基础上探究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让学生在“猜想、操作、发现、验证、应用”的'学习过程中经历从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到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再创造,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经历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2、渗透“猜想—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以及相关事物之间都是有内在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

3、让学生通过对数学内在规律的探索,来感受数学的魅力,体验成功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践、观察比较,探究得出长、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用具: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尺子、课件等。

教学设想:

围绕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这个重点问题,我力图把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公式是怎样被提出来的,又是怎样加以推导论证的。

1、复习中设置障碍,引出问题。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引发学生对数学。

学习的兴趣乃是求知的前提。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中,让学生初步感知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宽之间存在的关系,再通过启发谈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为推导公式作铺垫。

2、在动手操作中,解决问题。学具操作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

掌握一些数学规律,有利于教给学生探究知识的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沿着具体——表象——抽象的过程发现问题,把握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中让学生利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拼成一个长方形,在操作思维基础上,进一步感知长方形面积与它的长和宽的关系。

3、在思考、讨论、分析、验证中,得到结论。在操作交流之后,让学生对面。

积与长宽进行观察、比较、思考,组织学生围绕长方形面积和长宽之间有什么关系进行讨论,归纳分析问题,从而引导概括推导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4、在变化中,推导出正方形面积公式。充分利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懂得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也就迎刃而解。顺理成章地得出正方形面积公式。这样使学生了解了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又形象地沟通了正、长方形之间的联系。

5、在练习中,发展学生思维,促进技能形成。本节课练习题的设计,力求紧。

扣重点,层次清楚,题型多样,并体现面向全班学生,因材施教的要求。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得出后,均安排一组专项练习题,旨在及时巩固所学会公式,获取足够的反馈信息,以便教师及时调理教学节奏。综合练习题,有一定的灵活性,旨在强化应用两个面积计算公式,形成计算技能。最后提高练习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的,意在因材施教,发展智能。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提出问题。

1、提问:上节课,同学们认识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什么叫做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呢?(课件出示面积概念和常用的面积单位)。

(小结方法)。

3、提问:要想知道黑板、教室面积有多大,你们怎么测量呢?(生:用1平方米的面积单位去测量。)要想游泳池、菜地、森林、操场、知道中国土地的面积有多大,你们怎么测量呢?使学生悟出:用面积单位一个一个去摆、去测量的方法太麻烦,也不实际。

4、教师在学生产生疑问的同时,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索。

用面积单位去量的方法太不现实了,那么有没有一种简便的计算方法可以求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呢?这节课,就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解决问题。

(一)、猜想,长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与长和宽有怎样的关系呢?

(二)、学生操作发现规律。

1、分组活动,出示活动要求。

(1)组长主持活动,活动中互相配合,控制音量。

(2)用小正方形摆成不同的长方形(个数可以不同),并照表做好记录。

(3)思考讨论: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2、活动反馈。

操作完毕,反馈活动情况。结合反馈结果师板书黑板上的表格:

3、抽象概括。

(三)、验证与拓展。

1、验证:是不是所有的长方形面积都可以用长×宽来计算?出示简单的图形面积计算。让学生快速说出答案。

2、观察讨论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师:这是什么图形?正方形的面积可以怎样计算呢?学生解答。

思考:正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系?

反馈:对呀!正方形本身就是特殊的长方形嘛!只是长和宽相等的长方形,我们习惯上把正方形的长和宽叫边长,所以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板书)。

三、巩固应用。

1、计算78页“做一做”

3、告诉茶几面积,猜长和宽(出示课件)。

4、已知正方形的边长,对折一次后是什么图形,面积是多少?(备用)。

四、课堂小结。

收获是什么?还想知道什么问题?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本课是在学生知道了面积的含义,初步认识面积单位和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初步练习运用公式进行面积计算。教材首先安排学生通过操作活动探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式。

先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长方形并填写表格,又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两个长方形的面积,交流量的方法。再通过“试一试”运用测量面积时的经验思考出一个给出长和宽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最后讨论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的关系,并归纳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材接着安排学生依据正方形的特征,运用知识迁移直接探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运用公式进行面积计算。练习中先安排看图计算,再安排运用面积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练习中重视了面积的估计和测量。

2、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关键:

教学关键:借助学具操作,找出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的关系。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而不是由老师灌输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呆板的机械的学习只能让学生觉得无趣没有生气,所以这节课里我主要是让学生去体验,去感知、去总结,一切都要由学生自己来完成。不断探究的过程就是儿童不断学习自我完善的过程。

1、观察比较,进行猜测。

在课的一开始先让学生通过观察比教等宽不等长和等长不等宽的两组长方形的面积大小,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进行猜测长方形的面积会和它的什么有关,从而引出新课。

2、合作探究,得出结论。

通过动手实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使学生获得战胜困难、探索成功的体验,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学生自己在学习中提出的各种问题,激发学生联糸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热情,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3、实际应用,提高估计意识。

在练习中设计一些实际应用和估计的题目,使学生学以至用,提高估算的能力。

本课的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面积的含义和面积单位,对面积单位有了一个较深的感性认识,学会了运用面积单位直接度量面积。学好这一部分内容,对于以后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探究有着重要的影响。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设计教学过程如下:

提出问题,让学生来猜猜这两张纸面积可能是多少平方厘米?并用摆1平方厘米的小方块的方法来验证。

这一次我先让学生利用刚才寻找到的规律,先在作业纸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算算有多少平方厘米?再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长方形的面积再次验证刚才的结论。学生就会想到“沿着长方形的长摆一排面积单位,然后再沿宽摆,就可以知道能摆几排了”这样的方法。

1.在运动变化中,推导出正方形面积公式。

1.小练习。说说什么形状?用什么公式?怎样计算的。书p84第1,2题。

2.比赛,这9格小格每个都有一道题,做对一题可以看到图片的一个角。看看谁先把题目都做对,看到最后的图片。

4、挑战题,帮奶奶设计游泳池。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一种根据面积,拉动画面选择合适的长和宽,一种根据面积和周长,选择合适的长和宽)。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教科书第123—124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二十八的第1—5题。

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师准备卷尺,生准备一张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20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一、复习。

1、让学生说一说面积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2、让学生说一说学过的面积单位,并比划一下它们的大小。

二、新课。

1、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根据生的回答,是在黑板上画出图形(画长方形时用1分米表示1厘米):

生答,师小结并板书:5times;3=15

长times;宽=面积

2、练习。“做一做”的题目,让生先量出它的长和宽,再计算它的面积。

二、课堂练习。

1、做练习二十八的第1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长方形的长和宽是多少厘米,再计算。

2、做练习二十八的第2题。

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做练习二十八的第3题。

先让一生与老师共同测量出黑板的长和宽,再让生计算。

三、作业

练习二十八的第4、5题。

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124页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做一做”中题目,练习二十八的6—11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立即和掌握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够正确计算正方形的面积。而且,通过对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正方形纸片和正方形手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提问: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2、计算。出示:4分米

3分米

二、新授。

1、教学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将复习2中图形改为:3分米

3分米

问:当长和宽都是3分米时,这个图形是什么图形?正方形的面积又应该怎样计算?

生答,师板书:3times;3=9(平方分米)

边长times;边长=面积

2、“做一做”的题目

让生拿出准备好的正方形和手帕,量一量它们的边长,再计算出它们的面积?

二、练习。

1、做练习二十八的第6、7题。

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练习二十八的第8题

让生读题,问“要配上一块与桌面同样大的玻璃”说明什么?再让生计算。

3、练习二十八的第9题

先让生动手操作,再让生计算。

4、练习二十八的第10、11题

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3、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120分米,求正方形的面积。

4、一间教室长9米,宽6米,如果用边长3分米的方砖铺地,需要多少块?

5、把一根长40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9、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20分米,长是36分米,求长方形的面积?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a、长×2+宽。

b、(长+宽)×2。

c、长×宽。

2、正方形的边长是4米,它的面积是()。

a、16米。

b、8平方米。

c、16平方米。

3、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它们的周长是()。

a、不相等。

b、相等。

c、不一定相等。

4、一个长方形的长增加4厘米,宽减少4厘米,它的周长和原来长方形的周长()。

a、相等。

b、不相等。

c、不一定相等。

5、两个长方形的周长相等,它们的面积()。

a、相等。

b、不相等。

c、不一定相等。

6、20平方米是()计算的结果。

a、长度。

b、面积。

c、重量。

7、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4米,它的周长是(),面积是()。

a、16米。

b、8米。

c、16平方米。

8、铁丝的长度是()。

a、1千克。

b、1米。

c、1平方米。

数学教案-《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本课遵循这一理念,力图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提出问题—寻找计算方法并推导面积公式—实际应用”三个环节组织学生实验操作、观察、比较、公式推导、验证结果等,渗透“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教学,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和合作交流的空间,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数学学习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使数学课堂成为生活与数学和桥梁。

教学目标 :

2、能力目标: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渗透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让学生初步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观察、质疑、分析、解决问题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养成勇于探索和实践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自主探究得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理解掌握并能正确应用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结构:利用网络课件,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结构进行教学。

教具准备:多媒体网络教室,网络运行课件一套、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若干、

学具准备:学生每人自制20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6个大小不相等、形状不相同的长方形、直尺、卷尺各一支,每组一部计算器。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新课。

1.考一考你。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愿意接受老师的检验吗?请看屏幕:

(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呢?

(3)出示一个长方形纸板,要测量它的面积,你认为用哪一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怎样去测量?(电脑演示测量的过程)学生说出则量的过程。

2.操作课件,激趣导入  。

提出问题:同学们,你能做一个公正的裁判,为他俩决出胜负吗?

学生自己操作课件,用数方格的方法开始为猫哥哥和猫弟弟做裁判。

二、提出问题、确定目标。

1.师:看了课题,你们想知道哪些知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归纳:

(1)计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方法是什么?

三、实践探究、寻找方法。

(一)猜面积游戏,发现关系。(电脑操作)。

师:这些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呢?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l.课件出示长3厘米、宽1厘米的长方形。

2、课件出示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3、课件出示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不出现小格子,直接猜)。

师问:通过猜面积游戏,你们觉得长方形的面积可能和什么有关呢?请你再猜一猜?

(二)分组实验,发现计算方法。

1.师点拔:长方形的面积是不是和长、宽有关系呢?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能不能寻找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而不是每次都是数格子。我们一起来做个小小的实验。请打开第一个信封拿出实验材料。

四人小组合作实验操作,教师巡视。

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三)分类验证,确认计算方法。

1.师:这个发现是否准确无误呢?是不是所有的长方形的面积都等于长乘以宽?我们还要对这个发现进行验证。

师小结:在各小组的努力下,证实了你们的发现是正确的,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四)整理归纳,揭示学习方法。

2、小组交流讨论学法。

四、应用深知、巩固深化。

1、回顾比赛,重新计算,引出正方形的面积。

师:已知猫哥哥绿化的草地长5米、宽4米,猫弟弟绿化的草地长6米、宽3米,下面开始计算。

2.应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一关:猫爸爸说:“帮我算算客厅的面积吧!”(屏幕出现1个长5米,宽3米的长方形客厅平面图)。

第二关:猫妈妈说:“帮我算算饭桌的大小吧!”(长15分米,宽10分米)。

第三关:猫哥哥说:“帮我算算电视屏幕的大小吧!”(长60厘米,宽40厘米)。

第四关:猫弟弟说:“帮我算算小床的长吧!”(猫弟弟床面的面积是150平方分米,宽是10分米,长是多少分米?)。

师:看来,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已经能够初步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3、参观新房子,发现房间里到处是长方形的物体。

师小结:长方形是一种很常见,很实用的图形,在我们的周围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长方形,比如,国旗的面,黑板的面等等,同学们想测量一下藏在我们身边的一些长方形的面积吗?各小组合作,先找到长方形的面,进行测量,一边测量,一边把结果记录在测量纸上。

五.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学得高兴吗?说说你学会了什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总结评析: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在数学新教学价值观中要求:“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本节课注重对新课程理念的落实,不但从观念和方法上进行了改革,还注意对课堂教学的模式进行创新。教师能充分发扬民主,以民主合作化的教学,塑造富有主体性的人,在课堂给学生创设自由,自主的学习活动空间,巧妙地设计了开放性的问题,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得到培养,特别是教师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贯穿“实验-发现-验证”思路,整节课教学过程 注重了学习方法,思维方法,探索方法的获取,这也就是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充分体现。首先,在课堂上给学生创设自由、自主的学习活动空间,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得到充分培养。其次,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都围绕学生的学习。改变了传统的“传递-接受”教学,采用“问题-探究”型的教学,教学过程 注重学习方法,注重思维方法,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这些知识是如何被发现的,结论是如何获得的,体现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教学观。学生在用面积单位直接量时,体验到这样做很麻烦。教师因此提出能不能找到其他比较简便科学的方法,以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和探索。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发现长方形面积和长、宽的关系。然后通过验证引导学生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在根据公式解决日常生活实际问题。学会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并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123~124页。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自己去实验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2.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渗透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今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打基础。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

1. 通过激趣,2. 引导学生自己去实验发现公式,3. 使学生初步理解方法,4. 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5. 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6. 渗透实验——发现——验证学习方法的教学,7. 发挥学生的性,8. 为今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打基础。9.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

理解掌握公式。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公式。

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结构进行教学。通过激趣,诱发学习动机,培养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突出数学教学的基础性和发展性,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教学理念。长方形、红旗、课件等。

学习纸、直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若干。

一、创设情境导入  。

1、课件出示新居结构图,质疑:

2、出示4dm×2dm的正方形,用哪个面积比较合适?用1平方分米小正方形怎样去量?比较两种摆法。

4、看了课题你们想知道哪些知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归纳: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是什么?课件提示。

师: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同学们提出的这个问题进行学习,希望大家自己动脑,小组使用,共同来解决。

二、实践探究,寻找方法。

(一)提供材料,启发学生大胆去猜想。

1、课件出示长2厘米、宽1厘米长方形。

2、把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通过课件进行图形变化得到四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变化。

4、猜一猜:通过这个长方形的变化,你们觉得长方形的面积可能和什么有关呢?

(二)分组实验,发现计算方法。

1.师点拨:长方形的面积是不是与长和宽有关呢?我们可以做个小的实验。

2、布置实验要求:用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摆任意长方形找出你们所摆长方形的长和宽以及面积并记录下来。

3、课件出示实验报告单,各组实验,记录实验结果,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测量结果后,现场在课件中输入各小组的实验结果。各小组带领组员认真观察表格并对思考题开展积极讨论。(观察实验报告单)。

思考:长方形面积所含的平方厘米数和长方形的什么有关系?它们有什么关系?

5、各组汇报讨论结果,发现:长方形的面积所含的平方厘米正好等于长和宽所含厘米数的乘积。

6、引导学生发现方法(公式)激情鼓励。

(三)分类验证,确认计算方法。

1.引导质疑:这个发现是否准确无误呢?这个方法是否对计算所有的长方形的面积都适用呢?我们还要对这个发现进行验证。

2.布置验证要求,讨论验证方法。学生自主验证,交流验证结果。

三、整理归纳,提示学习方法。

2、归纳:实验——发现——验证。渗透学习科学方法的教育。

四、应用深知、巩固深化。

2.应用公式计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同学们想测量一下藏在我们身边的一些长方形的面积吗?同桌两个同学合作,找到长方形的面,进行测量。一边测量一边把结果记录在纸上。

播放音乐让学生测量,然后各组交流测量的情况。

(1)回到导入  题。课件出示新居的结构图,给出数据,请学生计算新居各部分的面积。

(2)课件出示破镜子的画面,给出数据,让学生计算出长度。

五、深化拓展。

学习了这个方法你有什么打算?

六、开放题:课件出示一幅设计图,引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请你来当设计师为我们关山小学设计一幅新校规划图。

执教:涂红玲。

长方形面积教案

解放村小学三一班邱素婷。

教材分析。

(1)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经历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形成过程,并能正确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经历探索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形所含面积单位的个数等于长方形的长与宽的乘积。教学方法。

实践操作、讨论交流、小组合作教学准备。

课件、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若干、长方形卡片、直尺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有一天,乌龟又遇到了兔子,并向兔子提出挑战,这次进行粉刷墙面的比赛,看谁能赢。

1.课件出示:兔子粉刷一个长方形的墙面,乌龟粉刷一个正方形的墙面,它们同时开始,同时完工。

2.学生会出现争议,教师引导:怎样才能比较出谁赢了?(要想比较出谁赢了,就要知道它们粉刷墙面的面积到底哪个大些)3.揭示课题。在实际生活中,有些物体的面积用单位面积去量既不方便,又不符合实际,这就需要我们找到一种计算面积的方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一)提供材料,启发研究这张长方形卡片的面积是多少?(1)估一估。考考你的眼力,估一估这张长方形卡片的面积大约是多少?(2)怎样才能准确知道卡片的面积到底有多大?(3)就用你们刚才想到的方法看能不能求出它的面积?(二)展示、交流方法1.交流。

(1)它的面积是多少?(2)谁估计得比较接近?(3)你用的什么测量方法?2.展示交流“全铺”情况。

(1)沿长摆了几个?有这样的几行?一共是几个几?(2)算式怎么表示?(板书:4×3=12)这里的4表示什么?3呢?一共有多少个面积单位?(3)用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全部铺满,这是一种方法,谁和他的方法一样?3.展示交流“半铺”情况:沿长一行,沿宽一列。

(4)这种方法不用全摆满,通过想就知道全部铺满以后有多少面积单位了。

(1)用这个方法,比比谁能很快地求出这个长方形卡片的面积。(2)面积是多少?(课件展示:沿长一行沿宽一列一共是多少个?5.探究更简便的方法——间接测量方法。

(1)“半铺”的方法比较简单,但它是不是适用于任何一个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呢?(2)那我们今后就揣着平方厘米、平方分米,扛着平方米的面积单位到处去测量面积吧。比如足球场场地面积„„,想说些什么?(3)讨论:我们不妨把这张卡片就当作一个长方形,大家开动脑筋,小组研究能不能找到简便的方法?(4)探究交流:为什么长20厘米就能摆20个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呢?(5)为什么宽是4厘米,就能摆这样地行呢?怎么列式?(6)量出长和宽还真的能知道长方形的面积呢!6.利用多张卡片深化理解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1)研究到现在,你知道量出长和宽后怎样求出长方形的面积吗?(2)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板书)。

(3)(指算式)看到长几厘米,就知道能摆几个面积单位,宽几厘米,就知道能摆这样的几行。

所以长的厘米数乘宽的厘米数等于所含的平方厘米数。

三、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验证公式1.这种发现对所有的长方形的面积都适用吗?2.交流反馈:选取教室里表面是长方形的物体,先估计它的面积,再量出它的长和宽,计算出面积,看看估的和算的是不是较接近。

3.练习: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布置作业课本。

五、课堂小结。

1、生谈收获。

2、师强调。

今天这节课,我们用摆面积单位(方格)的方法得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宽,又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出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边长,并能应用得出的面积公式解决许多实际问题。希望同学们牢记这两个公式,解决更多的问题。

长方形面积教案

教科书51页。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应用。

1、通过练习进一步学会区分、比较周长和面积。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周长和面积的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3、体验周长和面积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学会区分、比较周长和面积。

一、通过复习旧知,导入本节练习。

二、练习。

1、比较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它们的周长是否也相等。

这道题可以先让学生猜想,然后再通过计算来验证。从而得到: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它们的周长不一定相等。还可以进行拓展训练,如果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它们的面积是否相等。

2、第5题。

先让学生交流一下怎样包书皮,亲自动手包一包、试一试,然后再出示该题让学生思考。得到:长方形纸的宽应比书本的长长一些,长要比书本宽的2倍多些。从而判断用这张纸来包书皮是完全可以的。

3、“聪明小屋”

可以先求出一个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再算6个长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如果学生还有其他算法,只要有道理,教师都要加以肯定,予以表扬。周长36厘米,面积12平方厘米。在计算周长时,如果学生用(12+6)×2一定要让他说说是怎样想的,并要给与充分的肯定。

4、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再加一些练习题。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1.使学生掌握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形成过程,并且会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2.通过对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形成过程的理解,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及思维的深刻性.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学用具:

电脑、每个学生6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直尺、米尺、卷尺.

一、复习引入.

1.提问.

(1)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面积单位?

(2)这些面积单位是怎样规定的?

(3)用手比划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有多大.

2.说出下面图形的面积.(电脑演示)。

画面一:

问: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问: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为什么是20平方厘米?

生:一排有5个1平方厘米,有4排,一共有20个1平方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20平方厘米.

问:这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数的?

(先移动成为长方形再数)。

设疑: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为什么答不出?你能想想办法吗?

二、探讨新知.

1.理解长宽.(抢答)。

问: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

问:为什么长是6厘米、宽是3厘米?

生:因为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

沿长边依次摆6个小正方形,长是6厘米.

沿宽边依次摆3个小正方形,宽是3厘米.

问:通过上面的练习,你能知道长、宽与什么有联系吗?

2.实践感知.

师:请你用6个1平方厘米摆一个长方形.(师巡视)。

汇报你是怎样摆的?(生说师板书)。

3.观察讨论.

4.深入探讨.

师:所有长方形的面积都等于长乘以宽吗?我们再来研究一个例子.2人一组用12个1平方厘米摆成长方形,比一比哪组摆的方法多.1个同学做记录.

师巡视,汇报结果如下:(电脑演示,可让学生操作)。

如果用s表示面积,a表示长,b表示宽.字母公式是:

[板书:s=a×b]。

5.释疑。

师:复习中画面七那个长方形你能准确地求出它的面积了吗?

生:先测量长和宽再计算.

三、巩固练习.

1.直接列式计算.(口答)。

2.判断对错.

(1)5×2=10(dm)()。

(2)(5+2)×2=14(dm)()。

(3)5×2=10(dm2)()。

(4)2×5=10(dm2)()。

反馈:(1)为什么错?

(2)求的是什么?(周长)你能指一指求的是哪里吗?

(3)求的是什么?请你指出来.

(4)为什么对?

3.动手实践.

师:教室里有很多物体的面是长方形的,请你测量并计算它们的面积.

步骤:(1)各组讨论分工(测量、记录、计算).

(2)汇报分工情况.

(3)分小组进行测量.

(4)反馈交流.

4.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看书、释疑)。

5.思考题.

求阴影面积?单位:cm2。

(多种方法解答)。

板书设计 :

长方形面积教案

1.进一步巩固公顷、平方千米的意义及与其他面积单位之间的关系。

2.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1. 做93页第4题。先让学生说一说应先求什么,再怎么办?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纠正。

2. 做 94页第7题。引导学生思考:要求这个问题,应知道什么?

如果把每4平方米植1棵树改为每平方米植4棵树该怎样做?

引导学生加以区别。

2、一个长方形的花坛的面积是48平方米。它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米?

3、用两根同样长的铁丝分别折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面积分别是24平方厘米和25平方厘米,求这根铁丝的长和折成长方形的各边长。

通过综合练习,学生进一步巩固了公顷、平方千米的意义及与其他面积单位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长方形面积教案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单位,理解面积单位的具体含义。

主动探索面积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1. 认识面积的含义。

2. 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米、平方分米。)

3. 面积的计算。(探究和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4. 简单的面积单位的换算。

5. “我们的试验田”为场景的实践活动。

一、 判断。

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周长与面积相等。

二、思考题。

长方形面积教案

教科书51页。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应用。

1、通过练习进一步学会区分、比较周长和面积。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周长和面积的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3、体验周长和面积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学会区分、比较周长和面积。

1、比较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它们的周长是否也相等。

这道题可以先让学生猜想,然后再通过计算来验证。从而得到: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它们的周长不一定相等。还可以进行拓展训练,如果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它们的面积是否相等。

2、第5题

先让学生交流一下怎样包书皮,亲自动手包一包、试一试,然后再出示该题让学生思考。得到:长方形纸的宽应比书本的长长一些,长要比书本宽的2倍多些。从而判断用这张纸来包书皮是完全可以的。

3、“聪明小屋”

可以先求出一个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再算6个长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如果学生还有其他算法,只要有道理,教师都要加以肯定,予以表扬。周长36厘米,面积12平方厘米。在计算周长时,如果学生用(12+6)×2一定要让他说说是怎样想的,并要给与充分的肯定。

4、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再加一些练习题。

课堂练习设计: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