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工作计划

复习教案设计(精选15篇)

复习教案设计(精选15篇)



有了教学工作计划,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工作计划,我将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发展。

整式的加减复习教案设计

讲授新课。

我们知道,化简有括号的式子首先应去掉括号,你能用乘法分配律计算下面的题目吗/。

(1)20(a+b)=-20(a+b)=。

比较上面两式,你能发现去括号时符号变化的规律吗?

去括号法则: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注意:去括号时要对括号里的每一项的符号都要考虑,做到要变都变,要不变则都不变;另外,括号内原有几项去掉括号后仍有几项。

学生尝试将引言中的题目解答。

整式的加减复习教案设计

知识技能:理解同类项的概念,并能正确辨别同类项。

过程方法: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能进行简单同类项的合并。

【问题2】青藏铁路上,在格尔木到拉萨之间有一段很长的冻土地段。列车在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可以达到100千米/时,在非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可以达到120米/时,请根据这些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学生活动:分析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学生各抒己见。引导学生意识到“归类”存在于生活中。

学生思考并回答:100+252t。

【问题3】式子100+252能化简吗?依据是什么?

探究1。

(1)运用有理数的运算律计算:

(2)根据(1)中的方法完成下面的运算,并说明其中的道理.

探究2。

(1)()。

(2)()。

(3)()。

学生活动:在独立完成的基础上,小组合作交流。

教师提问,想一想:1.上面三个多项式有哪些单项式组成?

2.每个多项式中的单项式有什么共同特点?你能运算吗?

观察多项式中各项的特点,得出同类项的概念以及合并同类项的概念.

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的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

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

1、玩一玩:找同类项朋友。

方法:1、现在,黑板上有16张写有单项式的卡片;。

2、同学们把认为是同类项的卡片用数字序号找出来;。

3、请其他同学做裁判,看看他们有没有找错朋友。

学生活动:合作交流,找出答案,明确过程。

教师活动:教师巡回指导,待学生完成后,叫学生回答,确认。

【问题4】。

试一试:试着把多项式合并同类项:

这个多项式中含有哪些项?

各项的系数是多少?

那些项可以合并成一项?为什么?

类比有理数的运算,探究得出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法则: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系数的和,字母部分不变.

注意:(1)合并的前提是同类项。

(2)合并指的是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保持不变。

(3)合并同类项的根据是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分配律。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下,师生合作得出结论,共同归纳总结。

3.练一练:下列计算对不对?若不对,请改正。

师生活动:教师出示问题,学生合作交流,叫个别同学回答。提出问题3,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来解决探究1.

独立完成探究1中的(1),并对(2)进行分组讨论.

通过对探究1和探究2的探讨,引出同类项的概念。

学生接受同类项的定义不是很难,但是做到判断无误却很困难,需要通过练习,反复强调同类项判断标准,使学生通过甄别、比较,逐步提高准确度和熟练程度.

【例1】合并下列各式的同类项:

(1);。

(2);。

(3).

解(1)。

(2)。

(3)。

【例2】(1)求多项式2x2-5x+x2+4x-3x2-2的值,其中;。

(2)求多项式的值,其中,b=2,c=-3的值。解:(1)。

(2)。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教案设计

了解置换反应的概念,对给定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反应,能初步判断反应类型;。

根据气体的性质,学会判断气体收集的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观察了解启普发生器的工作原理,并根据其原理,用易得廉价的简单实验仪器,自行设计制备氢气的简易装置。

情感目标。

通过对氢气纯度的检验,使学生了解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需要进行验纯的必要性,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教学建议。

本节课是元素化合物的基础知识课,难度虽不大,但知识面广,这些知识是后续教学的基础。

1.准确恰当地抓住教学目标,本节课要抓住置换反应的概念和氢气的实验室制取装置等主要内容,紧紧围绕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教学活动。因此教学目标应具体、明确,教材处理详略得当,紧紧围绕教学大纲的规定和教材内容的要求,重视能力培养和养成教育。

2.教学内容应有序、合理。

教学过程从水的电解产物和氧气的有关知识开始,可以用计算机等媒体放映"氢气的用途"资料片,导出新课。再通过实验,师生共同讨论,建立置换反应的概念,同时简介原子团的知识。在此基础上,结合实物展示,巧设问题,由简到繁,从易到难,根据仪器药品,让学生在课堂上设计出一套制氢气的合适装置,通过设计实验,一可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二可增强他们学习兴趣,三可巩固已学知识。

3.优选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多样化。

本节教学方法是实验探究法,以实验为前提,通过实验观察,实物展示和录像、计算机、投影等电化教学手段,集实验、讨论、讲述、讲解、归纳、练习为一体,这种方法既充分体现了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点,又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二者统一的教学原则。

4.重视能力培养,注意养成教育。

本节教学应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实验或启发性、探究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动眼、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培养和发展学生观察、操作、思维与自学等多种技能和多种能力。同时,教学中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以已有知识或化学事实、探究性问题开始,通过实验观察、引导思考、讨论、自学等多种方式,突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这样有利于逐步建立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此外,教学中还可结合"氢气的发现史"和"制氢发生装置"的分析讨论,以及知识的迁移过程,同时向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教育,这些都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教学设计方案。

一、验室制取氢气的原理:

(实验)取四支试管,分别向其中加入镁条、锌粒、铁钉、铜片,然后向试管中加入等量的同种稀硫酸,观察产生气体的速率。

(现象)稀硫酸同时与mg、zn、fe、cu接触,实验现象是:mg与稀硫酸反应剧烈,锌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较快,fe与稀硫酸反应很慢,铜与稀硫酸接触,没有明显现象。

实验室制取气体,要求便于操作和收集,而mg反应速率过快,不方便收集;fe反应速率过慢,因此常选用锌为最合适。

二、实验室制取氢气的装置和收集方法。

1.制备装置:

完整的气体制取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即发生反应生成该气体的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

气体发生装置的确定,要依据反应原理,特别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实验室制取氢气所用的锌是颗粒状固体,所用的稀硫酸呈液体,常温下两种药品接触即可发生反应。由此可见,只需用容器将锌和稀硫酸盛放在一起,并将产生的氢气通过导管导出即可。因此组装发生装置应包括盛装药品的反应容器(大试管、广口瓶、锥形瓶、烧瓶等均可),用于封闭反应容器口的胶塞,穿过胶塞用于导出氢气的玻璃导管(用试管或烧瓶作反应容器时还需用铁架台固定)。这种装置是最简单的氢气发生装置,如下图(a)、(b)所示。

(a)。

(b)。

实验中常加一长颈漏斗,通过长颈漏斗分次加酸来控制反应,如下图所示。

长颈漏斗下部必须浸泡在酸液中,为什么呢?

此时将导气管一端堵死,观察实验现象。如学生看不清楚,可重复几次,并提示学生应注意的问题。

(请同学简述现象,分析原因)。

展示启普发生器,介绍部件名称,作用,介绍使用方法。

2.气体的收集:

气体的收集装置要依据该气体的收集方法而定。氢气的收集方法有两种:向下排空气法(因为氢气密度最小)和排水法(因为氢气难溶于水且不和水反应),如图(e)、(f)所示。

如果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难于验满,因此收集氢气的方法是排水法。

注意事项:仪器连接好以后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再装入药品制取氢气;将锌粒装入试管时,应将试管倾斜,使锌粒滑入试管底部,以免直接投入时砸破试管底;对产生的氢气经验纯后再收集或直接应用;收集满氢气的集气瓶应倒置在桌上,防止氢气很快逸散。

三、氢气纯度的检验方法。

实验操作:用排水法或向下排气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移近火焰,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然后按上述方法再收集、再检验,至点燃时发出的响声很小时,表明氢气已经纯净。实验操作过程如下图:

注意事项:当开始收集的氢气经检验不纯,这时需要再收集、再检验。若下一步要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应先用拇指把试管口堵住一会儿,再去收集、检验氢气。否则刚用于检验氢气的试管内的火焰可能没有熄灭,立即用这个试管去再收集氢气时,可能会点燃导管口不纯的氢气,引起装置爆炸,发生危险。

四、置换反应:

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置换反应中“置换”的涵义是:反应物之一的单质中所含元素,代换了参加反应的化合物中的某种元素。

置换反应是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之一。

表达式:单质+化合物=新单质+新化合物。

a+bcac+b。

锌+稀硫酸==硫酸锌+氢气。

zn+h2so4==znso4+h2。

单质化合物化合物单质。

置换反应的特点是:参加反应的物质只有两种,且一定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物也只有两种,一种一定是单质,另一种一定是化合物。掌握了这些特点,就能够正确地判断置换反应。

(讨论)置换反应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有哪些区别?

五、原子团的概念:

锌+稀硫酸==硫酸锌+氢气。

zn+h2so4==znso4+h2。

在锌与硫酸进行反应时,反应物硫酸,生成物硫酸锌均有相同的集团,即:

h2so4和znso4中的画线部分。在许多化学反应中,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就好像一个原子一样,这样的原子集团叫做原子团。

常见的原子团有:

kclo3氯酸根。

kmno4高锰酸根。

naoh氢氧根。

h2so4硫酸根。

kno3硝酸根。

探究活动。

1用废旧的可乐瓶(塑料)、吸管、粘合剂,根据启普发生器原理,制作一个简易装置。

2根据启普发生器的原理,设计三套类似的实验装置,画出装置图。

3设计一个储存氢气的装置,便于利用该装置收集氢气,便于实验中使用氢气。

压强复习课教案设计

综合组在推进“生命课堂”进程中,每一位老师都在学习,也在进步。黎老师新授的《压强》是一节以实验探究为主的力学课程。以下我从生命课堂的基本特征对黎老师的课进行得要的评析。

一、营造安全、受鼓励的学习环境。

黎老师主要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生解决问题时其实有的不太科学,黎老师注意保护学生自尊,最大可能的鼓励学生,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学生敢于表达,也乐于表达。如果黎老师的评价更机智一点,效果肯定会更好。

二、遵循自学、交流、实践、评价四步学习流程。

引入课题后,黎老师让学生带着几个问题自行阅读教材,然后合作交流解决“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哪些?”这一环节,学生自主探究展现较好,小组之中分工合作,解决自己的猜想,得出结论。最后老师给出评价,整个流程较好顺畅。在探究环节中,如果黎老师让学生上讲台边演示边讲解应该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三、强调学习行为的自主、真实、有效。

从独学、对学到群学,不管出现什么样的结果,黎老师始终尊重过程的真实性。这一点做得比较好。

四、发展理性批判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这一点黎老师还可多训练学生,当一组同学把他们的实验方案呈现出来时,黎老师只是自己做了评价,其实学生的方案不一定很科学,其他组的同学也能从中发现问题,并在他的基础上加以完善,这样长久地训练学生,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更好地培养。

总的来说,黎老师的课进步了,“生命课堂”的理念渗透到了每一个环节,他在成长,听课的'我也在成长,有了我们共同学习的精神,相信在“生命课堂”的推进中,我们会做得越来越好。

整式的加减复习教案设计

5.熟练进行整式加减运算;教学重点:结合知识要点进行基础训练,整式的加减复习教案韩龙华。教学难点:立足基础训练,拓展思维空间。教学过程:

(1)整式的分类:单项式、多项式、整式。

(3)多项式的项数和次数:多项式里,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教案《整式的加减复习教案韩龙华》。

(5)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把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6)去括号法则: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变符号。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去掉,括号里各项都改变符号。括号前面带系数的',按乘法分配律计算。

(7)添括号法则:所添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符号;所添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

(8)整式的加减步骤: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注意:用多项式进行列式时,要用括号把它括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来使用。

(9)求代数式的值:如果能化简,就先化简,再代入求值;代入数字求值时,分数、负数的乘方要加括号;切记要先代入后计算。

(10)升幂与降幂的排列:2课堂训练1.单项式-x2a+1y3与2x3yb+1合并后结果为x3y3,则a+b=.2.单项式5x2y、3y2x、-4xy2、yx2的和为。3.3b3-(2ab2+4a2b-a3)=3b3+a3-。4.若x2+xy=3,-xy+y2=5,则x2+y2=,x2+2xy-y2=,5.如果m是三次多项式,n是三次多项式,则m+n的次数是a.六次b.不高于三次c.三次d.不低于三次6.化简求值:(1)(x-2y)-2(2y-x)(2)(4a+3a2-3-3a3)-(-a+4a3)其中a=-2(3)若a=4a3b-5b2,b=-3a2b2+2b2且a+b+c=0,求c。

《五柳先生传》复习教案设计

今天,我们学习了《五柳先生传》这篇文章,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五柳先生的“不慕荣利”。

金钱和名利是十分诱人的字眼。有些人的灵魂就在它们的引诱下被吞噬了。他们抛弃了党的原则,利益熏心,以权谋私,甚至贪赃枉法。“权”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武器,可有人却利用手中的权力,穷奢极欲钻营捞钱,一步步走向腐败,成为钱与权的奴隶,成为钱与权的傀儡。这些人比起陶渊明来说,是不是太渺小了呢?他41岁做彭泽令,上任80多天,因不堪官场污浊,便弃职而去,从此过着隐居生活。

他的“不慕荣利”,一直被后人所称赞。再看看当今这个社会,不仅人们做不到陶渊明的“不慕荣利”,而且贪污受贿。这个风气既在官场中蔓延,又以极快的速度刮到了社会各个阶层,“走后门”已成为当今的“时髦”。诸如,企业要贷款,就得向“行长大人”送红包;在医院这块“洁白”的区域里,给病人看病做手术,本是医生天经地义的职责,可患者都还要送礼,否则便无人理你;就连在学校这块神圣之土上,学生升学中此类事情也层出不穷,且钱能买分,还能买到文凭。可悲!可叹!可恨!

清醒过来吧!让我们向陶渊明一样,“不慕荣利”,只有这样,才能把我们的祖国建设成富强的现代化发达国家。

文档为doc格式。

初中数学总复习教案怎么设计

知识点: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核心、应用问题的主要类型。

教学目标:能够列方程(组)解应用题。

内容分析。

列出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

(i)弄清题意和题目中的已知数、未知数,用字母表示题目中的一个(或几个)未知数;。

(ii)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或几个)相等关系;。

(iii)根据找出的相等关系列出需要的代数式,从而列出方程(或方程组);。

(iv)解这个方程(或方程组),求出未知数的值;。

(v)写出答案(包括单位名称).

考查重难点与常见题型:

1、教学过程:以中考总复习为线索讲解。

3、课堂练习:中考总复习作业。

4、课堂小结:

5、板书:

6、课堂作业:中考总复习作业。

7、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总复习教案怎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调查和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学生填写比较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

二、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2、读一年级刚入学时,你测量的体重是多少?(学生自由汇报各自的体重情况)。

3、怎样才能让大家一看就明白我们班所有人的体重情况呢?

(二)、活动体验,探究新知。

1、电脑出示统计表(1):

体重(千克)15以下、16~20、21~25、26~30、31以上人数。

师:现在我们就用“正”字记录法来统计一下刚入学时的体重(集体活动)。

2、活动结束后,师生共同将收集的数据整理后填入表格中。

3、二年级时,我们的体重有什么变化呢?

体重(千克)15以下、16~20、21~25、26~30、31以上人数。

集体进行统计活动,并将结果填入表中。

4、讨论:如果想把两年的体重数据填入一个统计表中,该如何表示呢?

学生讨论后,在黑板上出示表格(3):(单位:千克)。

5、先让学生独立尝试填空,然后小组合作交流。指名上台在黑板上填写数据。

6、引导观察讨论大屏幕上的两个单式统计表与黑板上的复式统计表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7、观察复式统计表,回答问题。

(1)一年级时,体重在()千克的人最多。

(2)二年级时,体重在()千克的人最多。

8、你还能发现什么?先在小组交流,后指名在全班汇报。

9、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组织学生对体重过轻或过重的学生提些合理的建议等。

(三)、整理数据,巩固练习。

出示“做一做”,练习情景图。

1、交流图上的小朋友参加了哪些课外活动?

一班的同学参加各项课外外小组活动人数的情况是怎样的?

你参加了哪项课外活动?

2、讨论:怎样收集我们班参加课外活动人数的数据?

3、活动、统计数据。

4、整理数据并把数据填入复式统计表中。

5、讨论并回答统计表后面的四个问题。

(四)、汇报收获,回顾总结。

这节课我们干了什么?(板书课题)你有什么收获?

字母表示数复习教案设计参考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律和有关图形的计算公式。

2、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抽象性、概括性与简洁性,向学生渗透符号化思想。

教学重点:

能准确用字母或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

教学难点:

探索规律,用字母表示一般规律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激发课题。

1、生活中有许多事物是用字母表示的,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这些字母表示什么?(多媒体出示)。

(1)阿c和小d看《阿p的故事》,c、d、各表示什么?

(2)小军和小明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a、b各表示什么?

(3)扑克牌“黑桃a”、“梅花k”,a、k各表示什么?

导课:生活中,用字母可以表示人名、地名和数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板书课题)。

(二)利用情境,探求新知。

(出示课件,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青蛙两张嘴,三只青蛙三张嘴……齐读)。

师:照这样下去,能读得完吗?这首儿歌中的数字有个特点,谁发现了呢?

过渡语:n的威力可真大,能表示这么多不同的数!可以换个字母说一说吗?我们用“n只青蛙n张嘴”一句话就概括了这首说不完的.儿歌。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活动一:组内同学年龄与老师年龄比较,进行填表。

活动二:利用学具摆一摆,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和意义。

(四)练习。

1、说说下面每个式子所表示的意义。

(1)一辆公共汽车上有乘客36人,到站后下车a人。“36-a”什么?

(3)学校买来x个小足球,每个24.5元,“24.5×x”表示什么?

(五)拓展。

现在你们已经学会用字母来代表青蛙的只数了,那青蛙的嘴数、眼睛数、腿数呢?请你填在数量关系表(2)里。

青蛙。

(只)嘴。

(张)眼睛。

(只)腿。

(条)。

(六)、知识回顾,归纳总结。

这节课你们用字母表示数的特点是什么?学会了什么?要注意什么?

(七)、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初中数学总复习教案怎么设计

二、教学目标: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点:

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表内乘法,长度单位和角的初步认识,观察物体,统计。

第一课时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

教学内容: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

教学目标:

1、复习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计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估算。

教学重点:正确、熟练的计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巧妙的进行估算。

教具准备:微机。

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点:

1、学生看书自学,同桌讨论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这个单元学习了哪些知识。

学生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

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

笔算加法笔算减法笔算加减混合估算。

2、教师:笔算加减法应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算起;

(3)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当十再减。

3、练习:算出下面每组数的'和与差。

42、3654、29。

4、教师:笔算加减混合运算需要注意什么?

练习:计算。

5、教师:估算两位数加减法有什么方法?

练习:一本80页的书,小明第一天看了32页,第二天看了27页,他大约看了页,大约还剩()页没有看。

二、综合练习。

1、计算比赛:105页第1题。

2、先估算,再笔算:105页第4题。

第二课时米和厘米角和直角。

教学内容:米和厘米角和直角。

教学目标:

1、复习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形成“米”和“厘米”的观念,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能估计和测量长度。

2、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判断直角,会画角和直角。

教学重点:建立米和厘米、角和直角的观念。

教学难点:正确的画直角。

教具准备:微机、三角尺。

学具: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点:

1、学生看书自学,同桌讨论米和厘米、角和直角这两个单元学习了哪些知识。

学生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

米和厘米。

米厘米1米=100厘米线段。

角和直角。

角直角画角和直角。

2、教师:1米等于多少厘米?

学生用手臂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用手指表示1厘米大约有多长。

3、练习:填出合适的单位。

教学楼高12()橡皮长2()。

小明身高1()课桌宽60()。

4、教师:什么是线段?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述。

练习:完成103页第5题。

5、教师:什么叫角?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个角、一个直角。

二、综合练习。

1、(1)下面的图形有几个角?哪几个是直角?

(2)在图形里加一条线段,使它增加三个直角。

2、完成106页第7题。

3、画直角:完成106页第8题。

《复习2》教案设计

《孔雀东南飞》以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成功地塑造了刘兰芝和焦仲卿的艺术形象。就是反面形象如焦母和刘兄的塑造也各有特色,人物形象呼之欲出。这得力于人物对话的个性化。

二、分析人物形象。

结合人物语言(主要是对话),分析人物性格——。

刘兰芝坚强、持重,不为威迫所屈,也不为荣华所动。她明白婆婆要驱逐她,就主动要求“遣归”,对仲卿说“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对婆婆说“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不亢不卑,很有教养。阿兄逼婚,她说“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外柔内刚,自有主意。刘兰芝还是个善良温顺的妇女。她对仲卿体贴谅解,一方面忠于爱情,“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一方面设身处地,“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焦仲卿个性也非常鲜明,他忠于爱情,而不敢直接抗争,只能消极反抗,忍辱负重。他深爱兰芝,扬言“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无怪乎“阿母得闻之”,要“槌床便大怒”了。后来,不得已与兰芝暂别,他又郑重声明:“誓不相隔卿”“誓天不相负”。他还说“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直言不讳,态度明朗。而从回家辞母的那段话里,可以看到仲卿的反抗性格:“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这番话,无异晴天霹雳,可是封建家长焦母,并不回心转意,收回成命,最后仲卿不顾焦母的劝告,自缢于庭树。显而易见,这位忠于爱情的人物,跟兰芝一样,是充满叛逆精神的。

焦母是一个突出的反面形象。她是一个极端蛮横无理的女性,对于兰芝的美德,仲卿夫妇的爱情,毫无认识和同情,一意独断专行。对仲卿,她一会儿恶语威胁:“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一会儿又是好言诱哄:“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软硬兼施,目的是要仲卿速遣兰芝,除去眼中钉,以维护她的家长权威。这充分暴露了封建家长制摧残青年的丑恶本质。

对于另一反面形象刘兄着墨不多,但他的性行暴戾,趋炎附势,丑态毕露。他对兰芝说:“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作计何不量!”粗暴训斥,盛气凌人。“先嫁得府吏……足以荣汝身。”趋炎附势,见利忘义。沈德潜对这几句诗的评语说:“小人但慕富贵,不顾礼义,实有此口吻。”“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弦外之音是:“难道要我养你一辈子吗?”下逐客令,可见其尖酸刻薄、冷酷无情,是一副典型的市侩面孔。

三、欣赏铺陈排比的艺术手法。

诗的开头,“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这是纵的铺陈,按时间顺序,突出刘兰芝多才多艺、有教养的特点。罗列数字,应作为互文看,交叉表述。横的铺陈如写兰芝离家的打扮,由足至头、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连串夸张性的铺陈,旨在描写她的美,更表现她的从容镇定;写太守办喜事豪华排场,显示兰芝不为富贵所动的节操,也形成太守家的喜和兰芝、仲卿的悲之对照,强化了悲剧性。本诗的铺陈排比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也为诗歌带来了声律和色彩之美。

可引导学生比较《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辞》的铺陈排比手法。“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四、欣赏起兴和尾声。

以孔雀失偶起兴,以鸳鸯双飞作结,这种由禽鸟恋偶联想到夫妻分离的艺术手法,是民歌的特点。

诗歌开头用“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给全诗笼罩上悲剧气氛,用具体的形象来渲染气氛,激发读者想像。构思上,也有统摄全诗、引起故事的作用。结尾处合葬化鸟,“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生不能相守,死却能“相向鸣”,而且“夜夜达五更”。寄托人们追求自由恋爱、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诗最后说“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更表达了激愤之情和美好心愿。

五、背诵精彩诗段,并鉴赏诗作内容。

“鸡鸣外欲曙……二情同依依。”

这一段始写兰芝的美丽,“要若流纨素”,“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中叙告别阿母、小姑,又那样谦逊,通情达理;终写夫妻的恋情和誓言,语深情切。夫妻恩爱。品格高尚,却被粗暴拆散,令人同情、愤慨。

“府吏闻此变……千万不复全。”

府吏闻变,夫妻重逢,只能“嗟叹使心伤”。仲卿埋怨,誓“向黄泉”。兰芝深知“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只得相约“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一对恩爱夫妻在高压下无法反抗,恋情浓烈,又异常冷静,决然相约“黄泉下相见”,表现了相知的忠贞和无奈的抗争,实是令人血气俱动的人生悲剧。

六、总结、扩展。

本诗是叙事诗,不但有人物,作者还以白描手法极其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内性格。从现在的内容看来,这首长诗在它出世以后似乎经过一个时期的传唱,人物的性格正是在传唱中逐渐地丰富起来的,因而每一个人物身上都渗透着劳动人民的感情。这种感情不仅表现为爱憎分明,而且显示了铢两悉际。作者否定了一切该否定的东西,也肯定了一切应该肯定的东西,然后无沦是否定或者肯定,都不是遵循一个简单的公式,而是通过复杂和具体的描写,暗示人物的社会地位和个性特点,给予他们以恰如其分的评价。从作者听把握的生活深度而论,不能不说,这是现实主义艺术创造在我国古典文学中一个杰出的范例。

课后阅读乐府民歌《上邪》、《江南》、《陌上桑》、《木兰辞》,比较体会铺陈排比手法的运用。

七、布置作业。

《复习2》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学习小说围绕看社戏这件事,记叙详略有致,疏密相间的写法。

二成功的景物描写为小说增添了不少色彩。指导学生了解小说景物描写的特点。

三学习小说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刻画人物。

教学设想:

一以到赵庄看社戏的全过程为教学重点。

二采取阅读、讨论、讲解、写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写作能力。

三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用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一进一步熟悉课文,对易读错的字正音,梳理结构。

二体会、揣摩小说在安排材料上详略得当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用投影幻灯出示词语,给加点的字注意:

二补充注释:(可先让学生查词典,养成使用工具书的好习惯)。

大抵:大都,大概。

怠慢:有冷淡之意。

朦胧:模糊看不清,一般形容月色或烟雾。

屹立:高耸而稳固地立着。

疏疏朗朗:形容稀疏开阔。

纠葛:指纠缠不清。

三结合预习分段,归纳段意。

要求学生默读课文,然后进行讨论,指名回答。教师明确:

这是鲁迅先生1922年写的一篇短篇小说。作品以少年时代的生活为依据,写出了“我”十一二岁时来到平桥村后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经历,其中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的形象。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却全都嘲笑起来了”)“我”随母亲归省来到平桥村,简明地交代出了看社戏的时间、地点、缘由,同时介绍了乡间生活的小朋友。

第二部分:(从“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到“各自回去了”)“我”和小伙伴们到赵庄看社戏。这是课文主体部分,可分四层:

第一层:(从“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到“我们立刻一哄的出了门”)看社戏前的波折。小伙伴们帮助“我”实现了看社戏的愿望。

第二层:(从“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到“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小伙伴们愉快地架橹摇船送“我”去赵庄看戏和途中的见闻。

第三层:(从“最惹眼的是屹立在庄外临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戏台”到“又向那松柏林前进了”)在赵庄看社戏的情况。

第四层:(从“月还没有落”到“各自回去了”)看社戏后深夜返回平桥村的情景。

第三部分:(从“第二天,我向午才起来”到全文结束)六一公公的好客和“我”对昨夜看戏、吃豆的怀恋。

四作品在组织材料上做到了有详有略,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地体会、揣摩。

(一)教师提问:小说的第一部分写了哪些内容?是详写还是略写?不写这些内容行不行?

要求学生在笔记本上摘出这部分的主要内容,然后举手回答问题。教师明确:

这部分写了三个内容:1.“我”跟随着母亲归省来到平桥村。平桥村是“我”的乐土,因为这里不仅能免读《诗经》之类的书,还能看到社戏。2.这里有与“我”年纪相仿,不拘行辈,嬉戏玩闹的小伙伴们(正是这些小伙伴实现了“我”看社戏的愿望)。3.平桥村这块乐土上可以钓虾、放牛、无拘无束、趣味无穷。

然而以上这些内容都是略写,虽是略写,却又不能不写,因为这些内容跟看社戏有不可分的联系,它们为看社戏做了有力的铺垫。

(二)教师提问:看社戏出发前遇到了一些波折,这里是详写的,为什么?

要求学生在笔记本摘出遇到了哪些波折,然后回答详写的原因。教师明确:

看社戏前确实遇到了一些波折,如一时叫不到船,母亲不准“我”和别人一同去,又怕外祖母担心等,还恰如其分地渲染了“我”的扫兴。然而,这些“困难”又逐一地被小伙伴们解决了:八叔的航船回来了,小伙伴们和“我”一起去,双喜写了“包票”。叙事非常详实,这样写突出了双喜等小伙伴的.友爱、聪慧的品德,同时也显得文笔曲折,文意跌岩。

(三)教师提问:在看社戏的途中,作者详写了什么?各采用了怎样的笔法?

要求同学讨论后回答。教师明确:

作者写了小伙伴们开船,侧重于写动作:

点、磕、后退、上前、出,采用了白描的手法,突出了孩子们的精明能干;还写了春末夏初的夜景,作者侧重人的感觉写;写山,以动衬静地写;写渔火,由远及近地写。这些描写生动地勾画出了一幅江南水乡夜景图,读后仿佛使人置身于江南水乡之中。

要求学生在书上摘出内容,作比较后回答。教师明确:

详写的内容是:双喜述说铁头老生翻筋斗的本领,“我”喜欢看“蛇精”和“套了黄布衣跳老虎”的表演,“一个红衫小丑被绑在台柱子上”挨打的一折,让孩子们厌烦的老旦的踱来踱去不停的唱。总之,作者抓住了孩子们看戏的兴趣和对台上表演的反映进行详写。

在详写中也有略写,如小旦、小生的演唱等等。

详略之间并不是截然分开的。根据中心主题的需要,做到详中有略,略中有详,才能使文章多姿多彩。

要求同学们能够复述这一段(因为这段很贴近少年儿童的生活),然后回答问题。教师明确:

作者浓墨重彩叙写了小伙伴们偷吃罗汉豆,着意刻画了小伙伴这个群体,他们天真、淳朴、热情、聪明、能干。另外,究其实,那夜的戏让小伙伴们看得失望,仅让“我”看社戏的心愿得到了满足;偷吃的罗汉豆,不是珍馐美味,不过是普通的豆,却构成了“我”的极大快乐,这样写又与小说的结尾紧紧呼应起来,“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五布置作业:

(一)背诵“一出门……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二)在第二部分中,找出描写山、戏台、航船的比喻句,并加以体会。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一认真学习小说对人物的刻画。

二领会小说景物描写的特色。

三检查作业,复习巩固上一课时所学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集体背诵、个人背诵相结合,课上背诵、课下背诵相结合。

二课堂练习:(教。

复习一网友来稿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100―101页的第1―5题。

教学目标。

1.系统认识20以内数和顺序及大小。

2.熟练掌握数的组成;理解和掌握计数单位“一”和“十”、比多比少等概念。

3.对钟表及整点时间有初步的认识。

4.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过程。

一、“糖葫芦儿串一串”――忆一忆。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随机在红圈圈里填上相应的内容如“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

二、“智慧岛上走一走”――理一理。

1.第一站:“直尺上的学问”。

师:(出示直尺)这是一把神奇的小尺,上面有许多学问呢!谁来当“小老师”考考大家?

生:谁能从大到小数出小尺上的数?

生:你会2个2个数吗?你还会怎样数?.....。

生:比9小1的数是多少?9后面的一个数是几?

生:15左面有几个数?12和7,谁离10近一些?

生:从右面数,第4个数是多少?

……。

(学生对于自己有机会上台做“小老师”考同伴很是得意)。

2.第二站:“计数器上的操练”。

(1)师:(出示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是什么位?

(2)教师在计数器上拨出11,让学生读数,并问这两个1表示的意思相同吗?为什么?

(3)“你说我拨”活动:(分为男子组与女子组)。

由一生随意说数,另一生上台拨计数器,并说出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其他学生“检阅”)。

3.第三站:“画张智慧图”。

在老师的引导或合作下,把相关联的知识连点成线,连线成面。如:

三、“练功场上比一比”――练一练。

1.做书上第2、3题。(包括数的顺序、组成)。

2.书上第4题:“小明的一天”(认钟表)。

师:出示图,问小明在干什么?

(学生交流讨论)。

师追问:为什么是2时?为什么要写清楚是“下午2时”、“晚上8时”?

(同桌互相交流方法,再填在书上)。

3.做第5题。(这题综合了认物体、分一分以及统计等方面的知识)。

(1)分小组讨论、填表,并在小组里相互说一说,然后集体交流。

(2)讨论:“还可以怎么分?”(可以按颜色分,或按有无曲面来分等,只要说得合理就要肯定)。

(3)让学生说说统计的方法?怎样统计就能又对又快?

4.拓展题:按规律填空,看谁方法多?

()10()()。

四、回顾复习说感受――课堂总结。

学生说一说本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课后与同学共同分享复习的好方法。

五年级数学《与复习三》教案设计

(二)对2~6的乘法口诀进行整理,找出规律,进一步熟记乘法口诀,比较熟练地掌握用乘法口诀求积的方法。

(三)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乘法的含义,乘法口诀的整理与熟记.。

难点:填写乘法口诀和乘法算式中的未知项.。

教具和学具。

教具:1~6的乘法口诀卡片,4,6,12的数字卡片.。

学具:1~6的乘法口诀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乘法的`含义、算式的读法、各部分名称及表示的意思。

教师谈话:前一段我们学习了乘法初步认识和2~6的乘法口诀.今天我们一起上一节整理和复习课.(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1.出示图32。

(1)谁能看图口头编一道应用题.。

(2)怎样列式?(教师板书:3×4=12(面))。

(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说出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2.口答下面各题。

(1)3个4是多少?怎样列式.。

(2)被乘数是6,乘数是4,积是多少?怎样列式: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二)乘法口诀的整理。

1.整理。

提问:谁能告诉大家我们一共学习了多少句乘法口诀?(同学们可能回答不上来,或者回答不一)。

同学们手里都有一套已经学过的乘法口诀,数一数,有多少句?(21句)。

我们做什么事都要有条有理,为了便于记住这些口诀,我们把这些口诀按一定的顺序,给它们排列一下,制作一个1~6的乘法口诀表.请同学们两人一组讨论一下这21句乘法口诀怎样排列好。

(学生先自己动手尝试排列,然后统一排列方法.)。

副标题#e#。

2.找规律。

横着读:就是刚才我们制作乘法口诀的过程,第一横行,1的乘法口诀;第二横行,2的乘法口诀;……第六横行,6的乘法口诀。

竖着读:先读第一竖行,你们发现了什么?(口诀的前半部分都有“一”)。

这些口诀都可以计算什么样的乘法算式?例如“一三得三”,(可以计算3×1=3,1×3=3)由此可见,1的乘法口诀不只是一句,可以是六句。

再读第二竖行,你们发现了什么?那么2的乘法口诀你认为有几句呢?(有的同学可能认为是5句,最后统一为6句)。

由此可见,乘法口诀不仅可以横着读,竖着读,还可以拐弯读,拐弯读以后,每种乘法口诀都各有6句,计算乘法时就可以方便多了。

由学生拐弯读一遍.。

(三)利用乘法口诀计算。

初中数学总复习教案怎么设计

数与代数。

课题一:数的分类和读写法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38―40页1―5题。

教学目标:

1、使同学牢固地掌握整数,小数、正负数等概念的意义,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同学能熟练地读、写数,并进行数的.改写。

3、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使同学在整理复习中形成知识网络,学会复习方法,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有关数的意义和多位数的读写法,沟通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等。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引入课题。

1、谈话激趣。

谈话主题:日常生活中的整理话题。

同学联系实际举例,教师和时渗透整理的意义和整理方法。

2、迁移导课。

师:生活中我们很多地方用到了整理,整理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这节课我们一起整理和复习有关数的基础知识。(板书课题)。

二、回忆整理,沟通联系。

1、数的搜集。

师: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数呢?

同学回忆搜集学过的数(随着同学回忆屏幕上显示:整数、小数、自然数、正数、负数……)。

2、分类整理。

师:大家还记得这些数的意义吗?咱们看着大屏幕,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各小组在班上交流,然后独立完成书38页第1题,集体证正。

3、数的读写和改写。

小组探究,一起参与。

同学自身举例,出示多位数,提出问题考考大家。

通过同学之间、组与组之间、师生之间相互提问、相互质疑、相互争辩、相互评价,完成知识构建。

三、综合练习,加深理解。

填空:(1)在0、8、-15、10、3.15、-3.7、0.43中()是自然数,()是小数,()是整数,()是正数,()是负数。

(2)九亿六千万四百三十写作(),四舍五入到亿位记作()。

(3)二百零七零零四写作()。

(4)53005300读作()。

(5)3.92保存一位小数约是()。

四、总结全课学习情况。

五、作业。

教科书39―40页3、4、5题。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