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为学生们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接下来是一些学校教育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学校的最后一天》一文中,作者从教师的角度回忆了自己教书生涯的最后一天———和小学毕业班学生们在学校的最后一天的感人情景。文中作者通过回忆,再现了他那群上课不爱听讲,爱搬弄是非,爱打瞌睡,爱刻字,爱搞恶作剧的学生。
这不由使我思考,中外儿童在天性上并没有太大差别,他们和我的学生一样既调皮又可爱。教学时我注重了对老师难过、不知该说什么心理的挖掘,从而体味老师对学生的爱。本文选材贴近生活,在引导学生跟文中孩子们的表现进行对比的基础上,反思自己的言行,已达到提升自己的情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1、认识国旗、国徽、国歌,知道国旗、国徽出现的一些场合。
2、体会到国旗、国徽和祖国荣誉的关系。
3、知道关于祖国的一些常识,如首都、天安门广场等。
教学重点:认识国旗、国徽,体会到国旗、国徽和祖国荣誉的关系。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之情。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升国旗、奏国歌的音像资料;准备几个爱旗护旗的小故事。
2、学生调查: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见到国旗和国徽。收集有国旗、国徽的资料。
第一课时:五星红旗升起来。
教学过程设计:
一、找一找、认一认。
1、出示祖国的版图,提问:这是什么图?(这是我们祖国的版图,我们祖国叫中华人民共和国。)。
2、找一找,指一指,我们祖国的国旗是什么?国徽是什么?首都在哪里?
3、找到了,认对了,把相应的序号填在课本中。
4、说说其他几个图上画的是什么?
二、升旗活动。
2、升旗时应怎样做?
三、教唱儿歌:
1、五星红旗真美丽,
全国人民热爱你。
升旗国时要敬礼,
唱国歌时要肃立。
2、国旗国旗真美丽,五颗星星在一起,
一颗大来四颗小,金光闪闪照大地。
国旗国旗真美丽,小学生们热爱你,
升旗国时要立正,我们向你敬个礼。
第二课时:五星红旗升起来。
一、升旗的指导。
1、具体指导学生升旗时要有的规范姿势(目视国旗、立正、敬礼),让学生明白规范的姿势体现着我们对国旗的尊敬。
二、模拟升旗活动。
三、讲几则爱旗护旗的.小故事,激发儿童对国旗的爱护和敬仰。
《五星红旗——少先队员向您敬礼》《他留下热爱五星红旗的一颗童心》
四、老师小结:
同学们非常严肃认真,行注目礼,唱国歌声音洪亮,充分表达了我们爱国旗的情感。
第三课时:我向国旗敬个礼。
教学过程设计:
一、观察升国旗的主要场所。
1、师:你们在哪些地方能看到我国的国旗?
2、小结:在学校的操场上、天安门广场、国家机关、轮船、飞机、火箭、边防哨所、我国驻外大使馆等,都能看到我国的国旗。每逢重大节日,家家户户都挂起国旗。自从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以后,国内外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我国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
3、出示图片: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
师:每天按照太阳升起的时间,武警战士在天安门广场升起鲜艳的五星红旗。
4、出示图片:国际比赛领奖台上升起五星红旗。
5、小结:作为中国人,我们会感到无比的激动、光荣和自豪。同学们盼望着自己快快长大,和这些运动员一样为国争光。
6、出示图片:火箭上的国旗;边防哨所有国旗。
7、小结: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边防哨所,表明这里是我们中国的领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解放军叔叔日夜守卫在祖国的边疆,护卫着国旗,保卫祖国。
二、认识国徽。
1、出示国徽图案:国徽上有什么图案?
2、出示图片:界碑上的国徽。
3、师:你们还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国徽呢?
三、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国旗、国徽,知道了国旗、国徽、国歌是代表国家的,热爱祖国就要热爱国旗,爱国旗是热爱祖国的表现。
板书设计:
第二课祖国妈妈在我心中。
国名中华人民共和国。
图旗图案。
国徽图案。
首都北京。
国庆节十月一日。
《在学校的最后一天》是一篇回忆性的叙事散文,主要回忆了一位外国老师在教书生涯的最后一天和小学毕业班的学生们依依话别的情景,描绘了师生离别时的感人场面,表现了老师对学生的热爱之情。
教学中,我先让孩子们抓住课题中的“最后”质疑——“这在学校的最后一天跟以往的日子有什么不同?”“师生们在学校的最后一天离别的场面是怎样的?”“这最后一天里体现了师生之间的什么情感?”……接着让他们带着这些问题自读课文,并学会复述课文。
在复述中,有的同学是以讲故事的形式把整个事件的细节都娓娓到道来;有的同学言简意赅地概括了故事的主要梗概;有的'孩子在复述中还能很好地结合自己的理解和读书感悟来讲。通过课文的复述,孩子们对师生之间那种依依话别的“感人”“不舍”的场面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
“你能从文中的哪些词、段来体会师生间道别时的这种“不舍”“真挚”“感人”的情感呢?”接着孩子们都能通过的“噙着泪水”“团团围住”“热泪盈眶”“挤”等一些词语和重点句段来畅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这篇课文很贴近孩子们的现实生活,他们不仅从中去体会一位老师在即将与学生告别的不舍、难过、伤感、失落及对孩子们的那种深深的爱,也能感同深受孩子们即将离开母校,离开老师,离开的小学生涯的那种心情。所以,在这节课的最后几分钟里,我也让孩子们想象自己即将离开母校、告别童年的那种心情,并让他们的动笔写下最想跟老师说的真心话。
整堂课很真实、朴实、常态,师生间的交流和谐融洽,孩子们的发言也很纯真很实在,都能深深地体会到师生间那种浓浓的爱。但在课堂上因投入与孩子们对文章内容与情感的交流,却把文章一个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恰当地运用了顺叙与插叙相结合的方法”给忽略了,没能及时引导学生抓住有关句段好好去体会,并指导他们在实际练笔中尝试运用。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师生之间难舍难分的感人之情。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字词、内容。
二、展示目标(同上)。
三、学习新知:
1、生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2、找生说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在学校的最后一天》中作者回忆了自己小学生学习生涯的最后一天,即将分别的感人情景。作者通过自己的语言和心理,描绘师生之间离别时的感人场面,表现作者在学校最后一天的回忆和留恋之情。)。
3、生读文,找出感受最深的地方。
(1)老师对学生的爱:语言描写“中学的老师要严格的多,你们要继续努力学习,做个好学生。我一定不会忘记你们的!我对你们说的都是心里话,记住我的话吧!”“吹得不错呀,斯巴多尼!”体现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嘱咐。动作描写“揉了揉他的头发”,体现老师对学生的浓厚感情。
最后一段其实含蓄地点明了作者的.情感,也可以看作文章的精彩点题之笔。“等我回到家里,如果我做了什么后悔的事,那就是不得不洗去脸上的唾沫印儿,”是说“我”极想留下一些什么学生的东西作为永久的纪念,所有没收上来的东西都已经还给了学生,只有这“唾沫印儿”是学生主动给予的,“我”极为珍惜,不忍洗去,也就是含蓄地表达了老师对学生的不舍,对学生的爱。
(2)学生对老师的爱:“噙着泪水”、“团团围住”、“热泪盈眶”、“挤”、“抽噎”等等。“拥抱”、“吻”、“抓”、“拉”、“塞”,动作的描写体现了同学们对老师的依依不舍之情。
4、写作特点:
(1)本文是回忆性叙事散文,以时间为顺序组织全文。
(2)在行文上富于变幻,顺叙和插叙相结合的行文方法。
5、练习:我的学生是一群怎样的孩子?
6、小结:主题思想。
四、作业:
拓展延伸,写一篇同题作文。
板书设计:
对校园的不舍。
本课作者从教师的角度回忆了自己教书生涯的最后一天———和小学毕业班学生们在学校的最后一天的感人情景。文中作者通过回忆,再现了他那群上课不爱听讲,爱搬弄是非,爱打瞌睡,爱刻字,爱搞恶作剧的`学生。这不由使我思考,中外儿童在天性上并没有太大差别,他们和我的学生一样既调皮又可爱。
为了引导学生跟文中的孩子们的表现做一下对比,反思自己言行。我让学生先给文孩子分类,然后看看自己是归哪一类的,大家个个积极主动。有好几孩子主动承认爱往桌面刻字;还有两个学生问我自己最近总是上课不专心该怎么办?最让我吃惊的是范志民竟然自动“揭发自己是爱搬弄是非的人。他可是个向来不愿接受批评的人呀!我想他既然敢于承认错误,那么在他心中会深深反思,引以为鉴吧!
在课堂上,我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引导大家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了一次自我批评,自我教育,提高了学生的情感与价值观。我想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敢于认错,改正错误的勇气和决心远比书本中知识与技能更有价值。
今天上午,青阳教育办小学素质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组在王书记的带领下莅临我校参观指导,并进行教学常规检查。听取了吴校长的工作汇报后,他们分组查阅资料、实地查看,接下来分头到各个班级进行听课。
今天我教学的是第八主题单元“告别童年”中的课文《在学校的最后一天》。这是一篇回忆性的叙事散文,主要回忆了一位外国老师在教书生涯的最后一天和小学毕业班的学生们依依话别的情景,描绘了师生离别时的感人场面,表现了老师对学生的热爱之情。
教学中,我先让孩子们抓住课题中的“最后”质疑——“这在学校的最后一天跟以往的日子有什么不同?”“师生们在学校的最后一天离别的场面是怎样的?”“这最后一天里体现了师生之间的什么情感?”……接着让他们带着这些问题自读课文,并学会复述课文。
在复述中,有的同学是以讲故事的形式把整个事件的细节都娓娓到道来;有的同学言简意赅地概括了故事的主要梗概;有的孩子在复述中还能很好地结合自己的理解和读书感悟来讲。通过课文的复述,孩子们对师生之间那种依依话别的“感人”“不舍”的场面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
“你能从文中的哪些词、段来体会师生间道别时的这种“不舍”“真挚”“感人”的情感呢?”接着孩子们都能通过的“噙着泪水”“团团围住”“热泪盈眶”“挤”等一些词语和重点句段来畅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这篇课文很贴近孩子们的现实生活,他们不仅从中去体会一位老师在即将与学生告别的不舍、难过、伤感、失落及对孩子们的那种深深的爱,也能感同深受孩子们即将离开母校,离开老师,离开的小学生涯的那种心情。所以,在这节课的最后几分钟里,我也让孩子们想象自己即将离开母校、告别童年的那种心情,并让他们的动笔写下最想跟老师说的真心话。
整堂课很真实、朴实、常态,师生间的交流和谐融洽,孩子们的发言也很纯真很实在,都能深深地体会到师生间那种浓浓的爱。但在课堂上因投入与孩子们对文章内容与情感的交流,却把文章一个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恰当地运用了顺叙与插叙相结合的方法”给忽略了,没能及时引导学生抓住有关句段好好去体会,并指导他们在实际练笔中尝试运用。
《在学校的最后一天》是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二篇主体课文,作者从教师的角度回忆了自己教书生涯的最后一天和小学毕业班的学生们分别时的感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学生的热爱之情。
感染作用”,在课前让学生回忆自己成长经历中留给自己印象最深的老师或学生;在教学中,我紧扣一个“情”字,着力体现一个“悟”字,通过创设情境来让学生充分挖掘教材的人文内涵,提升学生的生命意义,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谈话导课,营造氛围这篇文章表达了师生之间难舍难分的惜别之情,加之六年级再有一个月就结束小学生活,告别童年,他们对这种离别之情定会有更深得体会。课前我就通过声情并茂地谈话,渲染一种即将离别的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促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核心问题,精读感悟精读感悟环节,我根据文本特点,抓住“我是一位怎样的老师?我的学生是一群怎样的孩子?这两个主要问题,让学生充分自学感悟、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体会文字中蕴含的浓浓师生情,学习作者用最平实的语言,表达最真挚的情感的写作方法,使学生感同身受,被文中那浓浓的师生情深深打动。
三、创设情境,以读促写当学生还沉浸在文中那浓浓的师生深情时,我适时创设情境:时间老人的脚步总是那样匆匆,再过一个月我们就要所再见了,此时此刻,和大家相处一年来的点点滴滴像过电影似的浮现在老师眼前:难忘初次见面时大家的热情懂事,难忘每次活动我们刻苦训练的情景,难玩大家的欢声笑语……请大家以“难忘那一刻”为题,用最朴实的语言,记录下那时那刻我们之间最令你难忘的情景,注意把人物的语言、动作写具体。孩子们才思泉涌,写出来的文章令人赞叹。我想这就是读与写的巧妙结合吧。当然,教学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如果课堂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再细致些会更好。
本文教学,我不仅完成了课前预设的教学任务,还引导学生在毕业前,即将离开母校时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了一次自我批评、自我教育,提高了学生的情感与价值观。
本课作者从教师的角度回忆了自己教书生涯的最后一天———和小学毕业班学生们在学校的最后一天的感人情景。文中作者通过回忆,再现了他那群上课不爱听讲,爱搬弄是非,爱打瞌睡,爱刻字,爱搞恶作剧的学生。这不由使我思考,中外儿童在天性上并没有太大差别,他们和我的学生一样既调皮又可爱。
为了引导学生跟文中的孩子们的表现做一下对比,反思自己言行。我让学生先给文中的孩子分类,然后看看自己是归哪一类的,同学们个个积极主动。有好几孩子主动承认爱往桌面刻字;还有两个学生问我自己最近总是上课不专心该怎么办?最让我吃惊的是王雄同学竟然主动揭发自己是爱搬弄是非的人。他可是个向来不愿接受批评的人呀!他敢主动承认错误,正视自己的缺点,真是让我意想不到。我想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敢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的勇气和决心远远比书本中的知识和技能更有价值。
本文作者回忆了自己小学学习生涯的最后一天--即将分别的感人情节。文章中,作者通过自己的语言的心里,描绘了师生之间离别时的感人场面,表现了作者对在学校最后一天的回忆和留恋之情。
教学目标:
掌握生字词。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师生之间难舍难分的感人之情。
教学重难点。
体会师生之间难舍难分的感人之情。
教学构想。
通过谈话导入本课内容,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结构。学生再读课文,引导学生找出自己感受最深地词句,写批注,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电脑。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字词、内容。
二、展示目标。
体会师生之间难舍难分的感人之情。
三、学习新知:
1、生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2、找生说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在学校的最后一天》中作者回忆了自己小学生学习生涯的最后一天--即将分别的感人情景。作者通过自己的语言和心理,描绘师生之间离别时的感人场面,表现作者在学校最后一天的回忆和留恋之情。)。
3、生读文,找出感受最深的地方。
(1)老师对学生的爱:语言描写“中学的老师要严格的多,你们要继续努力学习,做个好学生。我一定不会忘记你们的!我对你们说的都是心里话,记住我的话吧!”“吹得不错呀,斯巴多尼!”体现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嘱咐。动作描写“揉了揉他的头发”,体现老师对学生的浓厚感情。最后一段其实含蓄地点明了作者的情感,也可以看作文章的精彩点题之笔。“等我回到家里,如果我做了什么后悔的事,那就是不得不洗去脸上的唾沫印儿,”是说“我”极想留下一些什么学生的东西作为永久的纪念,所有没收上来的东西都已经还给了学生,只有这“唾沫印儿”是学生主动给予的,“我”极为珍惜,不忍洗去,也就是含蓄地表达了老师对学生的不舍,对学生的爱。
(2)学生对老师的爱:“噙着泪水”、“团团围住”、“热泪盈眶”、“挤”、“抽噎”等等。“拥抱”、“吻”、“抓”、“拉”、“塞”,动作的描写体现了同学们对老师的依依不舍之情。
4、写作特点:
(1)本文是回忆性叙事散文,以时间为顺序组织全文。
(2)在行文上富于变幻,顺叙和插叙相结合的行文方法。
5、练习:我的学生是一群怎样的孩子?
6、小结:主题思想。
作业设计:
基础训练内容。
板书设计:
对学生的爱逐一描述。
时间顺序对学生家长的回忆。
对校园的不舍。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认识海底生物的千姿百态和异彩纷呈;了解部分海底动物的特点和习性。
情感目标: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壮观和神秘。
技能目标: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物体形象特点的概括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线条夸张地表现出对象的特点。
重点难点:
对不同海底动物形象特点的概括与表现。
课前准备:
记录片《海底狂欢节》(选自国家地理杂志系列),vcd机、实物投影仪。
作业要求:
运用夸张的手法,把不同海底动物的特点用线条画出来。
教学过程:
一、播放《海底狂欢节》,要求学生安静地欣赏,感受海底的神奇和绚丽。
(第一次欣赏,是从总体上进行欣赏,以感受为主)。
二、分段欣赏:
(第二次欣赏,是分段进行欣赏。每播放一种动物,我们都会停下来,研究这种动物的特点、习性,以及让学生说说他们对这种动物的认识和疑问。低年级的孩子都是好问的,我们应该要注意抓住一些好的提问,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认识。当然,该部分以引导学生抓住动物的`形态特点为主。)。
引导范例:
(播放一段录像,暂停)。
l嘿,谁给我们说说,这种有趣的动物是什么?(章鱼)。
l谁再给我们说说,你知道章鱼什么?(有八条腿,遇到危险是会喷墨水等)。
l关于章鱼,你们还有什么需要知道的吗?(如章鱼吃什么?尽量让学生来回答,必要时由老师回答,如果连老师都不会,就鼓励学生自己从课外书中寻找答案。)。
l大家认为章鱼外形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有八条腿、有个大脑袋等)。
(在引导的部分,尽量让课堂活跃一些,可以采取多样的形式。如有学生说章鱼会喷墨,我们可以让该学生示范一下怎样喷;说到章鱼走路方式时,可以请学生上台模仿一下。这样可以有效的吸引学生兴趣。)。
三、表现。
要求学生用线条画的方式,把动物的特征夸张地画出来。
(这一步其实是每讨论完一种动物就画一种动物。在画的过程中,重点是怎样引导学生用线条表现出对象的特点。老师不作示范,通过观看和表扬一些学生的优秀作品来达到互相学习的目的。)。
四、评价。
作者从教师的角度回忆了自己教书生涯的最后一天和小学毕业班的学生们分别时的感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学生的热爱之情。
感染作用”,在课前让学生回忆自己成长经历中留给自己印象最深的老师或学生;在教学中,我紧扣一个“情”字,着力体现一个“悟”字,通过创设情境来让学生充分挖掘教材的人文内涵,提升学生的生命意义,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谈话导课,营造氛围这篇文章表达了师生之间难舍难分的惜别之情,加之六年级再有一个月就结束小学生活,告别童年,他们对这种离别之情定会有更深得体会。课前我就通过声情并茂地谈话,渲染一种即将离别的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促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核心问题,精读感悟精读感悟环节,我根据文本特点,抓住“我是一位怎样的老师?我的学生是一群怎样的孩子?这两个主要问题,让学生充分自学感悟、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体会文字中蕴含的浓浓师生情,学习作者用最平实的语言,表达最真挚的情感的写作方法,使学生感同身受,被文中那浓浓的师生情深深打动。
三、创设情境,以读促写当学生还沉浸在文中那浓浓的师生深情时,我适时创设情境:时间老人的脚步总是那样匆匆,再过一个月我们就要所再见了,此时此刻,和大家相处一年来的点点滴滴像过电影似的浮现在老师眼前:难忘初次见面时大家的热情懂事,难忘每次活动我们刻苦训练的情景,难玩大家的欢声笑语……请大家以“难忘那一刻”为题,用最朴实的语言,记录下那时那刻我们之间最令你难忘的情景,注意把人物的语言、动作写具体。孩子们才思泉涌,写出来的文章令人赞叹。我想这就是读与写的巧妙结合吧。当然,教学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如果课堂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再细致些会更好。
《在学校的最后一天》一文中,作者从教师的角度回忆了自己教书生涯的最后一天———和小学毕业班学生们在学校的最后一天的感人情景。文中作者通过回忆,再现了他那群上课不爱听讲,爱搬弄是非,爱打瞌睡,爱刻字,爱搞恶作剧的学生。这不由使我思考,中外儿童在天性上并没有太大差别,他们和我的学生一样既调皮又可爱。
为了引导学生跟文中的孩子们的表现做一下对比,反思自己言行。我让学生先给文孩子分类,然后看看自己是归哪一类的,大家个个积极主动。有好几孩子主动承认爱往桌面刻字;还有两个学生问我自己最近总是上课不专心该怎么办?最让我吃惊的是范志民竟然自动“揭发自己是爱搬弄是非的人。他可是个向来不愿接受批评的人呀!我想他既然敢于承认错误,那么在他心中会深深反思,引以为鉴吧!
在课堂上,我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引导大家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了一次自我批评,自我教育,提高了学生的情感与价值观。我想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敢于认错,改正错误的勇气和决心远比书本中知识与技能更有价值。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不同的乐曲来形象地描绘各种动物,理解音乐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体现它们的特点的(旋律,速度,音色,强弱等)。
2.通过欣赏,让学生能分辨出各种乐器的音色及音乐表达的情绪!
教学重点:圣-桑的《动物狂欢节》之选曲。
教学难点:听辨各种不同乐器的音色;如何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情绪。
教学内容:
1.格里格《蝴蝶》。
2.里姆斯基-柯萨科夫《野蜂飞舞》。
3.安志顺《鸭子拌嘴》。
4.圣-桑《动物狂欢节》之《引子与狮子王进行曲》。
5.圣-桑《动物狂欢节》之《母鸡和公鸡》。
6.圣-桑《动物狂欢节》之《乌龟》。
8.圣-桑《动物狂欢节》之《布谷鸟》。
9.圣-桑《动物狂欢节》之《天鹅》。
10.圣-桑《动物狂欢节》之《终曲》。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midi音乐,钢琴,动物造型头饰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展示:幻灯片1播放音乐《森林狂想曲》,创设课前的氛围!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都去过动物园吗?你们看到了哪些动物呀?
(学生:老虎,狮子,大熊猫,猴子,河马,大象等等)。
展示:幻灯片2、3、4。
(有小鸟,狮子,鸭子,蝴蝶,小蜜蜂,天鹅,乌龟,大象,母鸡,公鸡,布谷鸟等等)。
你们能模仿他们的叫声吗?
首先出场的是美丽的蝴蝶,我们来听听,是用什么乐器来表现蝴蝶优美的姿态的呢?
展示:幻灯片5(播放音乐及展示问题)。
(钢琴来表现蝴蝶,旋律的流动感和紧凑的.节奏来表现蝴蝶飞舞时的婀娜多姿!)。
展示:幻灯片6(播放音乐及展示问题)。
(乐曲来自里姆斯基-柯萨科夫歌剧《萨旦王的故事》中的《野蜂飞舞》,用小提琴来表现大黄蜂振翅疾飞的情景,速度:快速!)。
展示:幻灯片7(播放音乐及展示问题)。
展示:幻灯片8(圣-桑创作《动物狂欢节》的由来)。
1、掌握生字词。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师生之间难舍难分的感人之情。
自己的语言和心理,描绘师生之间离别时的感人场面,表现作者在学校最后一天的回忆和留恋之情。)。
关爱、嘱咐。动作描写“揉了揉他的头发”,体现老师对学生的浓厚感情。
忍洗去,也就是含蓄地表达了老师对学生的不舍,对学生的爱。
“吻”、“抓”、“拉”、“塞”,动作的描写体现了同学们对老师的依依不舍之情。
(1)本文是回忆性叙事散文,以时间为顺序组织全文。
(2)在行文上富于变幻,顺叙和插叙相结合的行文方法。
本文教学,我不仅完成了课前预设的教学任务,还引导学生在毕业前,即将离开母校时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了一次自我批评、自我教育,提高了学生的情感与价值观。
本课作者从教师的角度回忆了自己教书生涯的最后一天———和小学毕业班学生们在学校的最后一天的感人情景。文中作者通过回忆,再现了他那群上课不爱听讲,爱搬弄是非,爱打瞌睡,爱刻字,爱搞恶作剧的学生。这不由使我思考,中外儿童在天性上并没有太大差别,他们和我的学生一样既调皮又可爱。
为了引导学生跟文中的孩子们的表现做一下对比,反思自己言行。我让学生先给文中的孩子分类,然后看看自己是归哪一类的,同学们个个积极主动。有好几孩子主动承认爱往桌面刻字;还有两个学生问我自己最近总是上课不专心该怎么办?最让我吃惊的是王雄同学竟然主动揭发自己是爱搬弄是非的人。他可是个向来不愿接受批评的人呀!他敢主动承认错误,正视自己的缺点,真是让我意想不到。我想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敢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的勇气和决心远远比书本中的知识和技能更有价值。
今天上午,青阳教育办小学素质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组在王书记的带领下莅临我校参观指导,并进行教学常规检查。听取了吴校长的工作汇报后,他们分组查阅资料、实地查看,接下来分头到各个班级进行听课。
今天我教学的是第八主题单元“告别童年”中的课文《在学校的最后一天》。这是一篇回忆性的叙事散文,主要回忆了一位外国老师在教书生涯的最后一天和小学毕业班的学生们依依话别的情景,描绘了师生离别时的感人场面,表现了老师对学生的热爱之情。
教学中,我先让孩子们抓住课题中的“最后”质疑——“这在学校的最后一天跟以往的日子有什么不同?”“师生们在学校的最后一天离别的场面是怎样的?”“这最后一天里体现了师生之间的什么情感?”……接着让他们带着这些问题自读课文,并学会复述课文。
在复述中,有的同学是以讲故事的形式把整个事件的细节都娓娓到道来;有的同学言简意赅地概括了故事的主要梗概;有的孩子在复述中还能很好地结合自己的理解和读书感悟来讲。通过课文的复述,孩子们对师生之间那种依依话别的“感人”“不舍”的场面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
“你能从文中的哪些词、段来体会师生间道别时的这种“不舍”“真挚”“感人”的情感呢?”接着孩子们都能通过的“噙着泪水”“团团围住”“热泪盈眶”“挤”等一些词语和重点句段来畅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这篇课文很贴近孩子们的现实生活,他们不仅从中去体会一位老师在即将与学生告别的不舍、难过、伤感、失落及对孩子们的那种深深的爱,也能感同深受孩子们即将离开母校,离开老师,离开的小学生涯的那种心情。所以,在这节课的最后几分钟里,我也让孩子们想象自己即将离开母校、告别童年的那种心情,并让他们的动笔写下最想跟老师说的真心话。
整堂课很真实、朴实、常态,师生间的交流和谐融洽,孩子们的发言也很纯真很实在,都能深深地体会到师生间那种浓浓的爱。但在课堂上因投入与孩子们对文章内容与情感的交流,却把文章一个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恰当地运用了顺叙与插叙相结合的方法”给忽略了,没能及时引导学生抓住有关句段好好去体会,并指导他们在实际练笔中尝试运用。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gongzuojihua/673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