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的饮食文化丰富多样,有着许多独特的地方美食,例如山西刀削面、炒糕等。接下来,小编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来自山西的传统手工艺品,让大家感受一下当地的文化氛围。
师生共同交流对陆游的认识。
2、解题:“山西村”是什么地方?
3、板书课题—游山西村。
二、读诗、整体感知。
1、集体朗读、注意读书节奏。
2、根据书中注释,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3、理解“莫笑”“足”“疑”等词的意思。
三、体会意境、感悟哲理。
1、理解前两句、想象意境。
诗人当时在什么地方?他有什么感受?
“莫笑”“足”等词你能体会到什么?
(体会到农家的热情好客)。
2、理解后两句、想象意境。
a、诗人会在哪里?他当时遇到怎样的情景。
b、你认为这两句诗中,哪个词用得很好?为什么?
(师引导学生理解“疑”和“又”用在这里的好处)。
c、你心目中的山西村是个怎样的地方?
3、讨论交流:我们在什么地方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举例说说。(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谈)。
四、背诵古诗《游山西村》。
五、作业:
背诵:默写古诗《题西林壁》《游山西村》。
板书设计。
横看成岭侧成峰。
不识庐山真面目。
题西林壁。
远近高低各不同。
只缘身在此山中。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足——热情好客)。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又一村——山西村)。
这首诗写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当时诗人罢官闲居,住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市)镜糊的三山乡。诗题中山西村,指三山乡西边的村落。诗中记叙了当地的风俗,饶有兴味。
问:这首诗跟《钱塘湖春行》样,也是记游的。诵读全诗两遍后,说说它在记游上跟《钱塘湖春行》有何异同。
(异:诗人在村民家做客;游踪用了概括的写法。同:也写了游中可见;也用抒情作结。)。
问:第一、二句的大意是什么?(山西村民家给客人备办了丰盛的饭食)表现什么?(农家的热情和朴实)客人是谁?(诗人;也许还有他的游伴,以及主人请来的陪客。)。
问:第三、四句跟前两句接得上吗?先说这两句的内容。(写行路人的感觉,迷茫中突然发现了美好的去处。)这又一村指什么说的?(指山西村,即诗人此刻所在的村庄。)由此可见,这是诗人回忆来村的.经历,跟前两句接得很好,这也可以说是倒叙。由此可深入一步,继续问:这个村子美不美?(美得很,它在重山复水的保护之下,在柳树花草的掩映之中。)。
问:第五、六句写游山西村所见。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复述。(略)这是写村中的习俗。问:第七、八句是抒情语,请先说大意。(今后如果有可能趁着月夜出来闲游,说不定什么时候我会拄着拐杖来敲你的门的。)按:诗人当时虽在家赋闲,但他有志报效国家,说不定什么时候仍会外出的,所以说若许,意思是如果有机会。
再问:这歼结尾方式跟《过故人庄》的结尾相似吗?(相似之处是,都是诗人对招待自己的主人说的,就菊花闲乘月夜叩门等都是美好韵意境。不相似的是,《过故人庄)把重来拜访说得很肯定,而这一首说得不甚肯定,仅是一种愿望而已。)。
补充问:这个结尾跟开头是怎样呼应的?(这次游山西村得到主人的盛情款待,又看到了上古的遗风,深受感动,故有重游之念。)。
这首诗描写了山西村古朴的民风,也表达了诗人的向往之情,这是容易看出来的。但陆游是爱国诗人,虽是写记游的诗,未必与政治无关,因为当时世风衰颓,跟山西村这种古朴的风尚确实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诗中山重一联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其意义不止于表现行路人的感受,在许多别的事情上也同样适用。
1、知识:背诵这首诗;理解诗的意境。
2、能力:诵读能力;联想、想象能力。
3、德育:陶冶美的情操。
4、重点目标:背诵此诗。
5、目标难点:理解诗的意境。
(一)作者及背景简介:
爱国诗人陆游在政治的斗争中,屡受统治集团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但他坚持抗金主张,始终不渝。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陆游由于支持张俊北伐失败被罢官还乡。居山阴(今绍兴)镜湖之三山村。这道诗作于次年春。诗中生动地描写了农村淳朴的习俗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表现出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真挚的情感。
(二)理解诗的意境:
1、“莫笑农家腊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写农家热情、淳朴、热情好客,以丰馔款待客人的情况。“足鸡豚”,形容菜肴很丰盛。“足”,“足够”。“豚”,小猪,这里泛指猪。
2、“山重水复疑无踟,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联描绘了山水复杂纡曲的美丽风光,表现了游者的惊喜和豪兴。这两句写的是眼前景,述的是真实感受。重重叠叠的'山岭,弯弯曲曲的流水,远远望去好象前面已经无路可通了,可是,走到近前,在垂柳掩映、山花烂漫的地方,突然又出现了一带村庄。两句后来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忽又绝处逢生的情境。它给人以坚持不懈、生意不绝的启示,引导人们从一个狭小的圈子奔向一个开阔、明朗、优美的崭新天地,所以被人们传诵不衰。
3、“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前一联写村外风光,这一联转为写村中所见所闻。春社日将临,农民要祭祀土地神以祈丰年,击鼓弄箫、载歌载舞,热闹异常;农家的穿载简洁朴素,还保留着古代的风俗习尚。这二句勾勒出一幅纯真明快的农村风俗画。
4、“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意思是说,从今以后,假如你们允许我在空闲的时候趁着晚上的月色前来访问的话,那么,我会随时在夜间拄着杖叩启你们的家门的。这里,不仅说明了陆游与当地农民相处得多么融洽,也充分表露了诗人对山西村和山西农民无限喜爱的真挚情感。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诗中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并能默写《游山西村》。
3、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人的心境。
学情分析:
本文是一首古诗,由于古今用词的差异,学生对诗意的理解有些困难,需要教师耐心引导,逐字译解,结合地方习俗,帮助学生透彻理解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积累古诗名句。
2、体会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课前准备:
背景音乐、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简介作者。
1、上一堂课我们一起学习宋代诗人苏轼写的《题西林壁》,同学们会不会背诵这首诗?(齐背)。
2、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首古诗《游山西村》,这首诗是宋朝另一位著名诗人陆游写的,你们对陆游有哪些了解?给大家介绍一下。
3、诗人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他出生于北宋末年,一生处于国家动乱、人民苦难的严重关头。他能文能武,主张抗金,收复失地,写下许多忧国忧民的诗篇,是一位受人敬仰的爱国诗人。
4、解诗题。
山西村在什么地方?山西村只是一个小山村,作者去这个山西村游玩会有什么收获呢?
二、朗读古诗,初步感知。
1、请同学们先自由读一读这首诗,并划出诗中的生字。要求把诗读通,读正确,读出诗的节奏。
2、指名读。提醒在读的时候要读出诗歌节奏和诗歌韵味。
3、师示范读,生自由读、齐读。(出示古诗,标明节奏)。
5、学习生字"豚",注意:不要在"豚"的上面加点,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
三、学习诗文,理解感悟。
1、学习《游山西村》一、二句:
(1)出示古诗的一二两句。自由读读一、二句诗,然后借助注释,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2)同桌相互说诗意,指名串讲诗意。(不要笑话农民朋友家的腊酒浑浊,丰年待客的鸡肉猪肉十分充足)。
(3)请同学们再去反复地品读这两句诗,告诉老师你读到了什么?
(4)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研读,说说你从哪那些关键词中体会到了山民的热情。例如:“足”是什么意思?指什么足,想像一下,山民招待客人时的情景,他们会尽其所有、想尽办法的去招待客人,唯恐自己不够客气。你能把山民的这份淳朴、好客情感通过读表达出来吗?此刻诗人已被山民这份淳朴,这份热情深深的打动了,从“莫笑”一词可以看出,诗人叫大家不要笑。这里的酒菜虽然简单、淳朴,但包含了村民对诗人的深厚情谊。让我们通过朗读把诗人内心的这份感动表达出来吧!
(5)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自由读、个人读、齐读)。
(6)同学们此刻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山西村村民招待客人的画面?这个画面是怎样的?又仿佛听见乡亲们和诗人说了些什么?(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汇报)。
2、学习《游山西村》三、四句:
(2)、同学们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吗?(同桌互说,指名说)(山重水复真好像已无路可走,柳暗花明处又冒出一个村庄。)。
的.风光,这前面一句该怎么读?后面一句又该怎么读?对,要先先抑后扬。(个人读——齐读)。
(5)、在学习中,生活中,你有过和诗人相同的感受和经历吗?(绝处逢生)。
四、体会心境,感悟哲理。
1、同学们,诗人回归故里,内心郁闷。对照官场的伪诈,他更感受到乡间生活的纯朴自然。但他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会重新为国出力。这种心境与游境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就有了千古流传的《游山西村》。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千古流传的《游山西村》。
2、这首诗既有美丽的景色描写,又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诗里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说明什么道理呢?(小组交流讨论)。
3、同学们,你愿意把这首千古流传的古诗永远留为自己的记忆吗?请赶快把他背下来。
五、作业布置。
1、将这首诗背给你的家长听,并和他们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诗中的词句。
(3)背诵并会写古诗。
2、过程与方法。
(1)熟读:反复诵读,疏通诗意。
(2)剖析:对诗句作具体分析,探讨作者的表达方法及思想感情。
(3)体情:通过讨论交流,感悟诗中包含哲理的句子,并联系生活获得启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诗中富有人生哲理的句子。
(2)激发对祖国山河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中描绘的景象。
2、理解诗中富有哲理的话,并联系生活获得启示。
教师准备:
庐山的挂图。
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及作品。
2、搜集自己喜爱的陆游和苏轼的诗词。
课时划分: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学生能会说出“某某到此一游”……。
2、师:是啊,在公共场合,这是破坏环境的行为,我们可不能做呀。可是在古代,这却是发表作品的一种途径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宋代诗人苏轼留在一座寺庙的墙壁上的。(板书课题)。
3、谁能根据文中的注释,说说课题是什么意思呢?
4、说得很好,下面让我们共同来学习这首诗。
二、吟读诗句,理解诗意。
鼓励学生进行有创意的想象。
2、听录音、画出诗的节奏。
3、理解诗的前两句。
a、找出这两句中表示方位角度的词。
b、根据注释,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c、作者眼中的庐山是怎样一种情形呢?为什么始终看不出书?
d、有感情朗读这两句诗。
4、理解后两句诗。
a、根据注释,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b、与前两句相比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3、讨论:你认为怎样说才能看清庐山真面目?你从中受到怎样的启发?
(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4、“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各不相同”你碰到这样的情况吗?举例说说。
四、朗读、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课题。
师生共同交流对陆游的认识。
2、解题:“山西村”是什么地方?
3、板书课题—游山西村。
二、读诗、整体感知。
1、集体朗读、注意读书节奏。
2、根据书中注释,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3、理解“莫笑”“足”“疑”等词的意思。
三、体会意境、感悟哲理。
1、理解前两句、想象意境。
诗人当时在什么地方?他有什么感受?
“莫笑”“足”等词你能体会到什么?
(体会到农家的热情好客)。
2、理解后两句、想象意境。
a、诗人会在哪里?他当时遇到怎样的情景。
b、你认为这两句诗中,哪个词用得很好?为什么?
(师引导学生理解“疑”和“又”用在这里的好处)。
c、你心目中的山西村是个怎样的地方?
3、讨论交流:我们在什么地方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举例说说。(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谈)。
四、背诵古诗《游山西村》。
五、作业:
背诵:默写古诗《题西林壁》《游山西村》。
板书设计。
横看成岭侧成峰。
不识庐山真面目。
题西林壁。
远近高低各不同。
只缘身在此山中。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足——热情好客)。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又一村——山西村)。
一、谈话导入,解题。
1、介绍有关陆游的情况。
2、出示课题:山西村是什么地方?
二、熟读课文,知晓大意。
1、将古诗抄在黑板上,安排学生自读。
2、安排小组读诗,交流字词。
3、指导翻译(通过此环节理解诗文大意,掌握“莫”、“浑”、“豚”、“疑”等字的意思。
三、深入研究、破诗明理。
1、齐读古诗。
2、讨论:从诗的前两句你能看出什么?
3、讨论:古诗前两句说的是农家的待客之道,后两句却突然转向写景,是不是有些突兀?
“又一村”指的是?(山西村)。
4、鼓励学生描述村子的景象和村民们的生活。
四、指导背诵。
1、鼓励背诵。
2、跟着音乐齐背。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陆游,理解诗意;背诵本诗。
2、理解主题,学会赏析名句,体味诗词意境。
3、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诗抒发了抗金爱国的情怀,一度得到孝宗的赏识,所以入朝当了军器少监。但朝中的投降派百般排挤他,不断上书皇帝,诬陷他终日赏花吟诗,不务正业,皇帝偏听偏信,结果陆游被弃。
陆游怀着满腔的愤怒,回到老家绍兴闲居。一天,陆游前往山西村拜访友人,友人及左邻右舍听说陆游来访,都热情地接待他,家家户户摆酒设宴相迎。那淳朴的民风使陆游十分感动,他诗兴大发,写下诗篇《游山西村》。诗中有这样两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诗句既描绘了大自然的景象,又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寄予希望的心境。“柳暗花明”后用来比喻环境的突然转变;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整体感知:
1、“游”,出游。“山西村”,是指当时三山附近的一个小村。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乡下做客时,农民殷勤好客的情形,表达了诗人热爱农村的真挚感情。
有很大的影响。由于他坚决主张抗战,政治上经常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爱国诗人陆游在政治斗争中,屡受统治集团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但他坚持抗金主张,始终不渝。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陆游由于支持张俊北伐失败被罢官还乡。他晚年失去了官职,回到了故乡,报国信念始终没有衰退。一生留下九千多首诗,大都洋溢着爱国热情,充满收复失地的信心。风格豪迈是他诗歌的特色。
三、细读品味:
1、“莫笑农家腊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写农家热情、淳朴、热情好客,以丰馔款待客人的情况。“足鸡豚”,形容菜肴很丰盛。“足”,“足够”。“豚”,小猪,这里泛指猪。
2、“山重水复疑无踟,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联描绘了山水复杂纡曲的美丽风光,表现了游者的惊喜和豪兴。这两句写的是眼前景,述的是真实感受。重重叠叠的山岭,弯弯曲曲的流水,远远望去好象前面已经无路可通了,可是,走到近前,在垂柳掩映、山花烂漫的地方,突然又出现了一带村庄。
两句后来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忽又绝处逢生的情境。它给人以坚持不懈、生意不绝的启示,引导人们从一个狭小的圈子奔向一个开阔、明朗、优美的崭新天地,所以被人们传诵不衰。
3、“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前一联写村外风光,这一联转为写村中所见所闻。春社日将临,农民要祭祀土地神以祈丰年,击鼓弄箫、载歌载舞,热闹异常;农家的穿载简洁朴素,还保留着古代的风俗习尚。这二句勾勒出一幅纯真明快的农村风俗画。
4、“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意思是说,从今以后,假如你们允许我在空闲的时候趁着晚上的月色前来访问的话,那么,我会随时在夜间拄着杖叩启你们的家门的。这里,不仅说明了陆游与当地农民相处得多么融洽,也充分表露了诗人对山西村和山西农民无限喜爱的真挚情感。
四、教师小结:
这首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的诗篇,题材比较普通,不同的是立意新巧,手法白描,不用辞藻涂抹,而自然成趣。
诗中表现了农家的殷勤好客和风俗古朴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五、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六、板书设计:
农家——丰衣足食;村外——景色优美;村内——民风古朴;希望——随时做客。
————喜庆欢悦、民风淳朴。
1、介绍有关陆游的情况。
2、出示课题:山西村是什么地方?
二、熟读课文,知晓大意。
1、将古诗抄在黑板上,安排学生自读。
2、安排小组读诗,交流字词。
3、指导翻译(通过此环节理解诗文大意,掌握“莫”、“浑”、“豚”、“疑”等字的意思。
三、深入研究、破诗明理。
1、齐读古诗。
2、讨论:从诗的前两句你能看出什么?
3、讨论:古诗前两句说的是农家的待客之道,后两句却突然转向写景,是不是有些突兀?
“又一村”指的是?(山西村)。
4、鼓励学生描述村子的景象和村民们的生活。
四、指导背诵。
1、鼓励背诵。
2、跟着音乐齐背。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诗中的名句。
2,能借助词典等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诗中的词句,并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扩大知识面。
3,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
4,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
5,学会一类生字豚。
教学重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
资料准备。
背景音乐与诗境相关的挂图。
字典。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熟读古诗,了解诗句大意感悟诗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学习豚。
教师读诗,学生边听边画出一类生字豚。
注意:不要在豚的`上面加点。
学生豚:小猪,也泛指猪。
学生到黑板前写生字,针对生字特点强调记忆。
二,读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指导检查读诗情况。
2,个别读。
3,组内读,并在组内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遇到不会的字。
4,完成课后练习1。
提问:你有哪些字还不太清楚具体意思?可以什么方法解决:咨询老师。
同学讨论。
三,再读诗,感语交流。
仔细读诗,试着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自己的感受。
重点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
学习先抑后扬的写法:山重水复疑无路—抑柳暗花明又一村—扬。
感情读诗,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感受,并能用连贯,正确的语言表述。
四,熟读成诵。
采取小组竞赛,组内竞赛等不同方式背诵。
五,检查反馈。
检查背诵情况:个人感情背诵组内背诵小组竞赛等不同形式。
检查生字识记情况。
检查对重点字,句的理解情况。
六,作业布置。
继续读诗,用喜欢的方式感悟诗境:配画编故事配乐朗诵。
搜集有关作者陆游的生平资料。
板书设计: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诗中的词句。
(3)背诵并会写古诗。
2、过程与方法。
(1)熟读:反复诵读,疏通诗意。
(2)剖析:对诗句作具体分析,探讨作者的表达方法及思想感情。
(3)体情:通过讨论交流,感悟诗中包含哲理的句子,并联系生活获得启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诗中富有人生哲理的句子。
(2)激发对祖国山河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中描绘的景象。
2、理解诗中富有哲理的话,并联系生活获得启示。
教师准备:
庐山的挂图。
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及作品。
2、搜集自己喜爱的陆游和苏轼的诗词。
课时划分:。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学生能会说出“某某到此一游”……。
2、师:是啊,在公共场合,这是破坏环境的行为,我们可不能做呀。可是在古代,这却是发表作品的一种途径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宋代诗人苏轼留在一座寺庙的墙壁上的。(板书课题)。
3、谁能根据文中的注释,说说课题是什么意思呢?
4、说得很好,下面让我们共同来学习这首诗。
二、吟读诗句,理解诗意。
鼓励学生进行有创意的想象。
2、听录音、画出诗的节奏。
3、理解诗的前两句。
a、找出这两句中表示方位角度的词。
b、根据注释,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c、作者眼中的庐山是怎样一种情形呢?为什么始终看不出书?
d、有感情朗读这两句诗。
4、理解后两句诗。
a、根据注释,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b、与前两句相比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3、讨论:你认为怎样说才能看清庐山真面目?你从中受到怎样的启发?
(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4、“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各不相同”你碰到这样的情况吗?举例说说。
四、朗读、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课题。
师生共同交流对陆游的认识。
2、解题:“山西村”是什么地方?
3、板书课题—游山西村。
二、读诗、整体感知。
1、集体朗读、注意读书节奏。
2、根据书中注释,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3、理解“莫笑”“足”“疑”等词的意思。
三、体会意境、感悟哲理。
1、理解前两句、想象意境。
诗人当时在什么地方?他有什么感受?
“莫笑”“足”等词你能体会到什么?
(体会到农家的热情好客)。
2、理解后两句、想象意境。
a、诗人会在哪里?他当时遇到怎样的情景。
b、你认为这两句诗中,哪个词用得很好?为什么?
(师引导学生理解“疑”和“又”用在这里的好处)。
c、你心目中的山西村是个怎样的地方?
3、讨论交流:我们在什么地方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举例说说。(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谈)。
四、背诵古诗《游山西村》。
五、作业:
背诵:默写古诗《题西林壁》《游山西村》。
板书设计。
横看成岭侧成峰。
不识庐山真面目。
题西林壁。
远近高低各不同。
只缘身在此山中。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足——热情好客)。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又一村——山西村)。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诗中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并能默写《游山西村》。
3、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人的心境。
学情分析:
本文是一首古诗,由于古今用词的差异,学生对诗意的理解有些困难,需要教师耐心引导,逐字译解,结合地方习俗,帮助学生透彻理解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积累古诗名句。
2、体会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课前准备:
背景音乐、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简介作者。
1、上一堂课我们一起学习宋代诗人苏轼写的《题西林壁》,同学们会不会背诵这首诗(齐背)。
2、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首古诗《游山西村》,这首诗是宋朝另一位著名诗人陆游写的,你们对陆游有哪些了解给大家介绍一下。
3、诗人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他出生于北宋末年,一生处于国家**、人民苦难的严重关头。他能文能武,主张抗金,收复失地,写下许多忧国忧民的诗篇,是一位受人敬仰的爱国诗人。
4、解诗题。
山西村在什么地方山西村只是一个小山村,作者去这个山西村游玩会有什么收获呢。
二、朗读古诗,初步感知。
1、请同学们先自由读一读这首诗,并划出诗中的生字。要求把诗读通,读正确,读出诗的节奏。
2、指名读。提醒在读的时候要读出诗歌节奏和诗歌韵味。
3、师示范读,生自由读、齐读。(出示古诗,标明节奏)。
5、学习生字“豚“,注意:不要在“豚“的.上面加点,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
三、学习诗文,理解感悟。
1、学习《游山西村》一、二句:
(1)出示古诗的一二两句。自由读读一、二句诗,然后借助注释,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1、知识:背诵这首诗;理解诗的意境。
2、能力:诵读能力;联想、想象能力。
3、德育:陶冶美的情操。
4、重点目标:背诵此诗。
5、目标难点:理解诗的意境。
二、教学过程。
(一)作者及背景简介:
爱国诗人陆游在政治斗争中,屡受统治集团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但他坚持抗金主张,始终不渝。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陆游由于支持张俊北伐失败被罢官还乡。居山阴(今绍兴)镜湖之三山村。这道诗作于次年春。诗中生动地描写了农村淳朴的习俗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表现出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真挚的情感。
(二)理解诗的意境:
1、“莫笑农家腊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写农家热情、淳朴、热情好客,以丰馔款待客人的情况。“足鸡豚”,形容菜肴很丰盛。“足”,“足够”。“豚”,小猪,这里泛指猪。
2、“山重水复疑无踟,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联描绘了山水复杂纡曲的美丽风光,表现了游者的惊喜和豪兴。这两句写的是眼前景,述的是真实感受。重重叠叠的山岭,弯弯曲曲的流水,远远望去好象前面已经无路可通了,可是,走到近前,在垂柳掩映、山花烂漫的地方,突然又出现了一带村庄。
两句后来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忽又绝处逢生的情境。它给人以坚持不懈、生意不绝的启示,引导人们从一个狭小的圈子奔向一个开阔、明朗、优美的崭新天地,所以被人们传诵不衰。
3、“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前一联写村外风光,这一联转为写村中所见所闻。春社日将临,农民要祭祀土地神以祈丰年,击鼓弄箫、载歌载舞,热闹异常;农家的穿载简洁朴素,还保留着古代的风俗习尚。这二句勾勒出一幅纯真明快的农村风俗画。
4、“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意思是说,从今以后,假如你们允许我在空闲的时候趁着晚上的月色前来访问的话,那么,我会随时在夜间拄着杖叩启你们的家门的。这里,不仅说明了陆游与当地农民相处得多么融洽,也充分表露了诗人对山西村和山西农民无限喜爱的真挚情感。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能借助注释理解生词;。
2、读懂诗句意思,体会作者诗中的哲理;。
3、背诵古诗,默写《游山西村》。
教学重难点:背诵古诗,理解诗中所含哲理。
教学准备:风景画、课本插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背诵《题西林壁》。
2.说说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了解诗意。
1.自由读《游山西村》,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
2.指名读古诗,相机正音。
3.再次自由读古诗,思考诗中主要写了什么。
三、读懂诗句,感悟诗理。
1.自由读古诗,读懂诗句。
2.按照:“学法尝试”中的思路读一读,看一看,想一想,议一议,力争读懂诗句。3.集体交流。
(1)从注释中知道了“腊酒”“豚”“疑”等词语的意思,读懂了第一、二行诗。
(2)从插图中,了解了“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是怎样的景象,知道了“疑无路”的意思,知道了“又一村”是指什么。
一、导入。
这首诗写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当时诗人罢官闲居,住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市)镜糊的三山乡。诗题中“山西村”,指三山乡西边的村落。诗中记叙了当地的风俗,饶有兴味。
二、读读讲讲问问。
问:这首诗跟《钱塘湖春行》-样,也是记游的。诵读全诗两遍后,说说它在记游上跟《钱塘湖春行》有何异同。(异:诗人在村民家做客;游踪用了概括的写法。同:也写了游中可见;也用抒情作结。)。
问:第一、二句的大意是什么(山西村民家给客人备办了丰盛的饭食)表现什么(农家的热情和朴实)客人是谁(诗人;也许还有他的游伴,以及主人请来的陪客。)。
讲:起势突兀,乍看似与游览无关,须读到最后才能懂得诗人的用意所在。上句是抑,言酒不甚美;下句突然扬起,说菜之丰盛。
问:第三、四句跟前两句接得上吗先说这两句的内容。(写行路人的感觉,迷茫中突然发现了美好的去处。)这“又一村”指什么说的(指山西村,即诗人此刻所在的村庄。)由此可见,这是诗人回忆来村的经历,跟前两句接得很好,这也可以说是倒叙。由此可深入一步,继续问:这个村子美不美(美得很,它在重山复水的保护之下,在柳树花草的掩映之中。)。
讲:诗人这样来写山西村,又是为下文“古风”一语张本的,因为这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所以才能保存古风。
问:第五、六句写游山西村所见。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复述。(略)这是写村中的习俗。
问:第七、八句是抒情语,请先说大意。(今后如果有可能趁着月夜出来闲游,说不定什么时候我会拄着拐杖来敲你的门的。)按:诗人当时虽在家赋闲,但他有志报效国家,说不定什么时候仍会外出的,所以说“若许”,意思是“如果有机会”。
再问:这歼结尾方式跟《过故人庄》的结尾相似吗(相似之处是,都是诗人对招待自己的主人说的,“就菊花”“闲乘月”“夜叩门”等都是美好韵意境。不相似的是,《过故人庄)把重来拜访说得很肯定,而这一首说得不甚肯定,仅是一种愿望而已。)。
(《初中语文第一册教案》人民教育出版社延边教育出版社)。
补充问:这个结尾跟开头是怎样呼应的(这次游山西村得到主人的盛情款待,又看到了上古的遗风,深受感动,故有重游之念。)。
三、总结。
这首诗描写了山西村古朴的民风,也表达了诗人的向往之情,这是容易看出来的。但陆游是爱国诗人,虽是写记游的诗,未必与政治无关,因为当时世风衰颓,跟山西村这种古朴的风尚确实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诗中“山重”一联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其意义不止于表现行路人的感受,在许多别的事情上也同样适用。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
2、品读重点词语,感受乡亲们的淳朴热情以及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3、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尝试加以运用。
教学重点: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境。
教学难点:体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哲理思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出课题。
上一堂课学习了《题西林壁》,我想检查一下同学们会不会背诵这首诗。个人背——齐背。
二、解诗题,知作者。
1、今天,我们学习第二首古诗《游山西村》。作者是陆游,你们都读过陆游的那些诗呢?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他出生于北宋末年,一生处于国家动乱、人民苦难的严重关头。他能文能武,主张抗金,收复失地,写下许多忧国忧民的诗篇,是一位受人敬仰的爱国诗人。
2、“山西村”在什么地方?“游山西村”是什么意思?
三、抓字眼,明诗意。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诗的方法。
2、学生结合注释,自由阅读,自主思考。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读诗,正音。
4、集体交流:能读懂哪些?还有哪些不懂?教师相机进行指导。
(1)乡亲们是怎样招待这位从远方来的客人呢?出示古诗的一二两句。(不要笑农家的腊酒浑浊,丰年待客的鸡肉猪肉够充足)。
请同学们再去反复地读这两句诗,告诉老师你读到了什么?
能抓住重点词进行品读吗?也就是说你从那些关键词中体会到了山民的热情。
自由读——个人读_个人读——齐读。
山民对待诗人是那样的热情、好客,而诗人对待山民又是怎样一份情感呢?你能继续抓住关键词来谈谈你的体会吗?莫笑是什么意思?诗人叫人不要笑什么呢?对,这里的酒菜肯定没有大酒店里的精致,由此可见,在诗人的眼里,他不看重什么,他看重是什么?,相信此刻诗人已被山民这份淳朴,这份热情深深的打动了,同学们,让我们通过朗读把诗人内心的这份感动表达出来吧!自由读——个人——齐读。
同学们此刻你眼前仿佛看见了山西村村民招待客人的怎样一个画面?又仿佛听见乡亲们和诗人说了些什么?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汇报。
(2)受到乡亲们热情款待的陆游心情豁然开朗。他骑上毛驴,流连于山水之间。出示诗句,他看到了那些景物?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山重水复指的是山峦重重,山一程,水一程。水道弯弯,柳暗花明又指的是什么?美丽的小山村。这里的疑是什么意思?能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吗?个人说——同桌说。(山重水复真好像已无路可走,柳暗花明处又冒出一个村庄。)。
是啊!即使走到了路的尽头,你也有可能欣赏到别样的美景。同样的道理,即使人生陷入了困境,你也可能会绝处逢生。
诗人此时的心情肯定是非常的——那这份欣喜之情,你能把它读出来吗?(指导朗读)本来以为自己是陷入绝境,无路可走的,突然发现一片无限的风光,这前面一句该怎么读?后面一句又该怎么读?对,要先先抑后扬。个人读——齐读。
四、多诵读,悟诗情。
1、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这首诗跟《题西林壁》有一个共同的地方,是什么呢?那就是既有美丽的景色描写,又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这首《游山西村》里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说明什么道理呢?看似简简单单的诗句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看来,这句诗句能成为千古绝唱绝对有它自己的理由,当然,我们就没有理由不记住他了。一起读读这句千古名句。
2、同学们,你愿意把这首千古流传的古诗永远留为自己的记忆吗?请赶快把它背下来。个人——集体。
3、对于古诗,我们不但要会背,还要有感情地朗诵,同学们自由试试看,个人——个人——集体。
五、课堂作业。
1、背诵、默写《游山西村》。
2、结合生活事例,说说你是怎么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诗的意思。
板书设计: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叙事盛情待客。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写景抒情,景色迷人。
景美人更美。
一、导入。
这首诗写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当时诗人罢官闲居,住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市)镜糊的三山乡。诗题中“山西村”,指三山乡西边的村落。诗中记叙了当地的风俗,饶有兴味。
二、读读讲讲问问。
问:这首诗跟《钱塘湖春行》—样,也是记游的。诵读全诗两遍后,说说它在记游上跟《钱塘湖春行》有何异同。(异:诗人在村民家做客;游踪用了概括的写法。同:也写了游中可见;也用抒情作结。)。
问:第一、二句的大意是什么?(山西村民家给客人备办了丰盛的饭食)表现什么?(农家的热情和朴实)客人是谁?(诗人;也许还有他的游伴,以及主人请来的陪客。)。
讲:起势突兀,乍看似与游览无关,须读到最后才能懂得诗人的用意所在。上句是抑,言酒不甚美;下句突然扬起,说菜之丰盛。
问:第三、四句跟前两句接得上吗?先说这两句的内容。(写行路人的感觉,迷茫中突然发现了美好的去处。)这“又一村”指什么说的?(指山西村,即诗人此刻所在的村庄。)由此可见,这是诗人回忆来村的经历,跟前两句接得很好,这也可以说是倒叙。由此可深入一步,继续问:这个村子美不美?(美得很,它在重山复水的保护之下,在柳树花草的掩映之中。)。
讲:诗人这样来写山西村,又是为下文“古风”一语张本的,因为这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所以才能保存古风。
问:第五、六句写游山西村所见。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复述。(略)这是写村中的习俗。
问:第七、八句是抒情语,请先说大意。(今后如果有可能趁着月夜出来闲游,说不定什么时候我会拄着拐杖来敲你的门的。)按:诗人当时虽在家赋闲,但他有志报效国家,说不定什么时候仍会外出的,所以说“若许”,意思是“如果有机会”。
再问:这歼结尾方式跟《过故人庄》的结尾相似吗?(相似之处是,都是诗人对招待自己的主人说的,“就菊花”“闲乘月”“夜叩门”等都是美好韵意境。不相似的是,《过故人庄)把重来拜访说得很肯定,而这一首说得不甚肯定,仅是一种愿望而已。)。
(《初中语文第一册教案》人民教育出版社延边教育出版社)。
补充问:这个结尾跟开头是怎样呼应的?(这次游山西村得到主人的盛情款待,又看到了上古的遗风,深受感动,故有重游之念。)。
三、总结。
这首诗描写了山西村古朴的民风,也表达了诗人的向往之情,这是容易看出来的。但陆游是爱国诗人,虽是写记游的诗,未必与政治无关,因为当时世风衰颓,跟山西村这种古朴的风尚确实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诗中“山重”一联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其意义不止于表现行路人的感受,在许多别的事情上也同样适用。
[附录]仅供教师参考。
古人作诗有所谓“脱化”之法,即在前人诗句的基础上加以改造,使有新意。陆诗“山重”一联也是脱化前人诗句的结果,例如:
“遥看云木秀,初疑路不同。安知流转处,忽与前山通。”
——王维《蓝田山石门精舍》。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腊酒浑()鸡豚()叩门()。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丰年留客足鸡豚。()。
(2)从今若许闲乘月。()。
3、填空:
《游山西村》选自,作者,字,号,(朝)著名诗人。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4、全诗紧扣一个“”字,按推移展开叙述。
5、首联写出了什么内容?
6、“古风存”一句用来赞美农民的什么品格?
7、本诗中哪两句流传最广?含有什么哲理?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诗中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并能默写《游山西村》。
3、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人的心境。
学情分析:
本文是一首古诗,由于古今用词的差异,学生对诗意的理解有些困难,需要教师耐心引导,逐字译解,结合地方习俗,帮助学生透彻理解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积累古诗名句。
2、体会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课前准备:
背景音乐、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简介作者。
1、上一堂课我们一起学习宋代诗人苏轼写的《题西林壁》,同学们会不会背诵这首诗?(齐背)。
2、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首古诗《游山西村》,这首诗是宋朝另一位著名诗人陆游写的,你们对陆游有哪些了解?给大家介绍一下。
3、诗人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他出生于北宋末年,一生处于国家动乱、人民苦难的严重关头。他能文能武,主张抗金,收复失地,写下许多忧国忧民的诗篇,是一位受人敬仰的爱国诗人。
4、解诗题。
山西村在什么地方?山西村只是一个小山村,作者去这个山西村游玩会有什么收获呢?
二、朗读古诗,初步感知。
1、请同学们先自由读一读这首诗,并划出诗中的生字。要求把诗读通,读正确,读出诗的节奏。
2、指名读。提醒在读的时候要读出诗歌节奏和诗歌韵味。
3、师示范读,生自由读、齐读。(出示古诗,标明节奏)。
5、学习生字"豚",注意:不要在"豚"的上面加点,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
三、学习诗文,理解感悟。
1、学习《游山西村》一、二句:
(1)出示古诗的一二两句。自由读读一、二句诗,然后借助注释,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2)同桌相互说诗意,指名串讲诗意。(不要笑话农民朋友家的腊酒浑浊,丰年待客的鸡肉猪肉十分充足)。
(3)请同学们再去反复地品读这两句诗,告诉老师你读到了什么?
(4)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研读,说说你从哪那些关键词中体会到了山民的热情。例如:“足”是什么意思?指什么足,想像一下,山民招待客人时的情景,他们会尽其所有、想尽办法的去招待客人,唯恐自己不够客气。你能把山民的这份淳朴、好客情感通过读表达出来吗?此刻诗人已被山民这份淳朴,这份热情深深的打动了,从“莫笑”一词可以看出,诗人叫大家不要笑。这里的酒菜虽然简单、淳朴,但包含了村民对诗人的深厚情谊。让我们通过朗读把诗人内心的这份感动表达出来吧!
(5)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自由读、个人读、齐读)。
(6)同学们此刻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山西村村民招待客人的画面?这个画面是怎样的?又仿佛听见乡亲们和诗人说了些什么?(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汇报)。
2、学习《游山西村》三、四句:
(2)、同学们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吗?(同桌互说,指名说)(山重水复真好像已无路可走,柳暗花明处又冒出一个村庄。)。
的.风光,这前面一句该怎么读?后面一句又该怎么读?对,要先先抑后扬。(个人读——齐读)。
(5)、在学习中,生活中,你有过和诗人相同的感受和经历吗?(绝处逢生)。
四、体会心境,感悟哲理。
1、同学们,诗人回归故里,内心郁闷。对照官场的伪诈,他更感受到乡间生活的纯朴自然。但他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会重新为国出力。这种心境与游境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就有了千古流传的《游山西村》。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千古流传的《游山西村》。
2、这首诗既有美丽的景色描写,又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诗里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说明什么道理呢?(小组交流讨论)。
3、同学们,你愿意把这首千古流传的古诗永远留为自己的记忆吗?请赶快把他背下来。
五、作业布置。
1、将这首诗背给你的家长听,并和他们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2、提出学习目标。
(1)把古诗读通顺,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画出诗的节奏,并读一读。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心境。
(3)能抓住重点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包含的意义。
(4)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给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时间至少约束8分钟)。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完成)。
1、我会读、写生字词。
莫、腊、浑。
2、我会组词并说一句话。如:腊、浑等。
3、我会流利地朗读古诗。
4、我会完成课后思考题及每课一练。
(二)学文悟情展示。
1、我会读。
生:我会按节奏读古诗。
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的"疑"和"又"字要重读。
2、我会悟。
(1)悟文本。
生1:我知道"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的意思是:不要笑农家腊酒浑浊,丰收之年,他们全以丰盛的菜肴招待留下的客人。
生2:我知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是:走过一座座青山,经过一条条溪水,突然看见柳色葱郁、鲜花明媚,又是一座村庄。
(2)悟写法。
我知道是采用先抑后扬的写法:"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是抑的写法;"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扬的写法。
(要求:没有展示的同学可做补充、答疑、记录)。
(三)创作性展示。
1、展示个性感受。
生:我知道前两句诗写出了山西村丰收之年的景象,让人感受到农家款待客人的热情和民风的淳朴,达了作者对农家丰收景象的由衷赞美之情。
生:我知道后两句诗描绘了山间水畔的美景,写景中寓含丰富哲理,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不同感悟。
生:学了这首诗,从中使我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只要不怕困难,勇于开拓进取,就一定会有希望的。
2、我会读诗人陆游写的其它诗。
3、展示心得体会。
怎样巧用对偶语言?
一、导入。
这首诗写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当时诗人罢官闲居,住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市)镜糊的三山乡。诗题中“山西村”,指三山乡西边的村落。诗中记叙了当地的风俗,饶有兴味。
二、读读讲讲问问。
问:这首诗跟《钱塘湖春行》—样,也是记游的。诵读全诗两遍后,说说它在记游上跟《钱塘湖春行》有何异同。(异:诗人在村民家做客;游踪用了概括的写法。同:也写了游中可见;也用抒情作结。)。
问:第一、二句的大意是什么?(山西村民家给客人备办了丰盛的饭食)表现什么?(农家的热情和朴实)客人是谁?(诗人;也许还有他的游伴,以及主人请来的陪客。)。
讲:起势突兀,乍看似与游览无关,须读到最后才能懂得诗人的用意所在。上句是抑,言酒不甚美;下句突然扬起,说菜之丰盛。
问:第三、四句跟前两句接得上吗?先说这两句的.内容。(写行路人的感觉,迷茫中突然发现了美好的去处。)这“又一村”指什么说的?(指山西村,即诗人此刻所在的村庄。)由此可见,这是诗人回忆来村的经历,跟前两句接得很好,这也可以说是倒叙。由此可深入一步,继续问:这个村子美不美?(美得很,它在重山复水的保护之下,在柳树花草的掩映之中。)。
讲:诗人这样来写山西村,又是为下文“古风”一语张本的,因为这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所以才能保存古风。
问:第五、六句写游山西村所见。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复述。(略)这是写村中的习俗。
问:第七、八句是抒情语,请先说大意。(今后如果有可能趁着月夜出来闲游,说不定什么时候我会拄着拐杖来敲你的门的。)按:诗人当时虽在家赋闲,但他有志报效国家,说不定什么时候仍会外出的,所以说“若许”,意思是“如果有机会”。
再问:这歼结尾方式跟《过故人庄》的结尾相似吗?(相似之处是,都是诗人对招待自己的主人说的,“就菊花”“闲乘月”“夜叩门”等都是美好韵意境。不相似的是,《过故人庄)把重来拜访说得很肯定,而这一首说得不甚肯定,仅是一种愿望而已。)。
补充问:这个结尾跟开头是怎样呼应的?(这次游山西村得到主人的盛情款待,又看到了上古的遗风,深受感动,故有重游之念。)。
三、总结。
这首诗描写了山西村古朴的民风,也表达了诗人的向往之情,这是容易看出来的。但陆游是爱国诗人,虽是写记游的诗,未必与政治无关,因为当时世风衰颓,跟山西村这种古朴的风尚确实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诗中“山重”一联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其意义不止于表现行路人的感受,在许多别的事情上也同样适用。
[附录]。
仅供教师参考。
古人作诗有所谓“脱化”之法,即在前人诗句的基础上加以改造,使有新意。陆诗“山重”一联也是脱化前人诗句的结果,例如:
“遥看云木秀,初疑路不同。安知流转处,忽与前山通。”
——王维《蓝田山石门精舍》。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王安石《江上》。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能借助注释理解生词;
2、读懂诗句意思,体会作者诗中的哲理;
教学重难点:背诵古诗,理解诗中所含哲理。
教学准备:风景画、课本插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背诵《题西林壁》。
2.说说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了解诗意。
1.自由读《游山西村》,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
2.指名读古诗,相机正音。
3.再次自由读古诗,思考诗中主要写了什么?
三、读懂诗句,感悟诗理。
1.自由读古诗,读懂诗句。
2.按照:“学法尝试”中的思路读一读,看一看,想一想,议一议,力争读懂诗句。3.集体交流。
(1)从注释中知道了“腊酒”“豚”“疑”等词语的意思,读懂了第一、二行诗。
(2)从插图中,了解了“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是怎样的景象,知道了“疑无路”的意思,知道了“又一村”是指什么。
4.感悟诗理。
(1)指名读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指名回答。
(5)从诗人游山西村的经历、从你举的例子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柳暗花明:绿柳成阴、繁花似锦的美景。
四、作业。
2.结合生活事例,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的意思。
板书设计游山西村。
腊酒、鸡豚(莫笑、留客)--热情。
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景物。
上课时,我让学生自读古诗,让学生借助有关资料和书上的注释,自己去读去理解诗所表达的意思,在来说说古诗从哪些方面来写山西村的。之后以“山西村美吗”这个大问题为主导,引领全诗的教学,在引导学生理解山西村不但景美,而且人美的过程中,渗透听说读写训练。学生最初讲的是第三四句,体现景美。还从哪个词看出山西村的美?“柳暗花明”让学生感受山西村的美,体会诗人的心情,再指名学生板演,指导学生朗读最后两句诗。两句优美的诗,既写出了乡村的美,又写出了诗人从“疑无路”到“又一村”的心理变化。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也会遇到困难,以为无望,但经过努力,又重现生机的情况,学生讨论交流就能举出类似的例子。
山西村不仅写了景物的美,但写了人的活动,通过一些丰盛的食物,学生去感受村民们对到访客人是怎样的态度呢?有的说“热情”、有的说“大方”、有的说“好客”等等,这些热情大方好客的村民们,给诗人们展示的,不是景的美,而是纯朴的人性美。最后学生与诗人一道,融进这纯朴的乡情中,感受村民们的热情。通过反复朗读,把诗人对大自然的真挚的感情读出来。
第二首诗对于孩子们的一生都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我花了比较多的时间去引导孩子们理解在他们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即将遭遇的各色困难时,都能够想起这句话的含义,并且能够在迷局之中为自己指明方向。
1、知识:背诵这首诗;理解诗的意境。
2、能力:诵读能力;联想、想象能力。
3、德育:陶冶美的情操。
4、重点目标:背诵此诗。
5、目标难点:理解诗的意境。
(一)作者及背景简介:
爱国诗人陆游在政治斗争中,屡受统治集团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但他坚持抗金主张,始终不渝。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陆游由于支持张俊北伐失败被罢官还乡。居山阴(今绍兴)镜湖之三山村。这道诗作于次年春。诗中生动地描写了农村淳朴的习俗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表现出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真挚的情感。
(二)理解诗的意境:
1、“莫笑农家腊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写农家热情、淳朴、热情好客,以丰馔款待客人的情况。“足鸡豚”,形容菜肴很丰盛。“足”,“足够”。“豚”,小猪,这里泛指猪。
2、“山重水复疑无踟,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联描绘了山水复杂纡曲的美丽风光,表现了游者的惊喜和豪兴。这两句写的是眼前景,述的是真实感受。重重叠叠的山岭,弯弯曲曲的流水,远远望去好象前面已经无路可通了,可是,走到近前,在垂柳掩映、山花烂漫的地方,突然又出现了一带村庄。
两句后来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忽又绝处逢生的情境。它给人以坚持不懈、生意不绝的启示,引导人们从一个狭小的圈子奔向一个开阔、明朗、优美的崭新天地,所以被人们传诵不衰。
3、“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前一联写村外风光,这一联转为写村中所见所闻。春社日将临,农民要祭祀土地神以祈丰年,击鼓弄箫、载歌载舞,热闹异常;农家的穿载简洁朴素,还保留着古代的风俗习尚。这二句勾勒出一幅纯真明快的农村风俗画。
4、“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意思是说,从今以后,假如你们允许我在空闲的时候趁着晚上的月色前来访问的话,那么,我会随时在夜间拄着杖叩启你们的家门的。这里,不仅说明了陆游与当地农民相处得多么融洽,也充分表露了诗人对山西村和山西农民无限喜爱的真挚情感。
(三)背诵这首诗。
1、知识:背诵这首诗;理解诗的意境。
2、能力:诵读能力;联想、想象能力。
3、德育:陶冶美的情操。
4、重点目标:背诵此诗。
5、目标难点:理解诗的意境。
爱国诗人陆游在政治斗争中,屡受统治集团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但他坚持抗金主张,始终不渝。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陆游由于支持张俊北伐失败被罢官还乡。居山阴(今绍兴)镜湖之三山村。这道诗作于次年春。诗中生动地描写了农村淳朴的习俗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表现出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真挚的情感。
1、莫笑农家腊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写农家热情、淳朴、热情好客,以丰馔款待客人的情况。足鸡豚,形容菜肴很丰盛。足,足够。豚,小猪,这里泛指猪。
2、山重水复疑无踟,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联描绘了山水复杂纡曲的美丽风光,表现了游者的惊喜和豪兴。这两句写的是眼前景,述的是真实感受。重重叠叠的山岭,弯弯曲曲的流水,远远望去好象前面已经无路可通了,可是,走到近前,在垂柳掩映、山花烂漫的地方,突然又出现了一带村庄。
两句后来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忽又绝处逢生的情境。它给人以坚持不懈、生意不绝的启示,引导人们从一个狭小的圈子奔向一个开阔、明朗、优美的崭新天地,所以被人们传诵不衰。
3、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前一联写村外风光,这一联转为写村中所见所闻。春社日将临,农民要祭祀土地神以祈丰年,击鼓弄箫、载歌载舞,热闹异常;农家的穿载简洁朴素,还保留着古代的风俗习尚。这二句勾勒出一幅纯真明快的农村风俗画。
4、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意思是说,从今以后,假如你们允许我在空闲的时候趁着晚上的月色前来访问的话,那么,我会随时在夜间拄着杖叩启你们的家门的。这里,不仅说明了陆游与当地农民相处得多么融洽,也充分表露了诗人对山西村和山西农民无限喜爱的真挚情感。
这是一首纪游诗,记录了诗人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罢官归故里后一次到山西村游赏的经历。诗人陆游以一个“游”字贯穿全诗的主线,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第一、二行诗写不要笑话农人田家的腊酒浑浊不清,丰收年景款待客人,菜肴尽够丰盛。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时尽其所有的盛情。第三、四行诗写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正疑无路可走,突然出现柳阴深深,鲜花簇簇,眼前又是一个山村。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善状难写之景,又于写景中寓有一定的哲理,成为千古传唱的名句。现在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似已无望,忽而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
2、品读重点词语,感受乡亲们的淳朴热情以及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3、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尝试加以运用。
教学重点: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境。
教学难点:体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哲理思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上一堂课学习了《题西林壁》,我想检查一下同学们会不会背。
诵这首诗。个人背——齐背。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他出生于北宋末年,一生处于国家动乱、人民苦难的严重关头。他能文能武,主张抗金,收复失地,写下许多忧国忧民的诗篇,是一位受人敬仰的爱国诗人。
2、“山西村”在什么地方?“游山西村”是什么意思?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诗的方法。
2、学生结合注释,自由阅读,自主思考。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读诗,正音。
4、集体交流:能读懂哪些?还有哪些不懂?教师相机进行指导。
(1)乡亲们是怎样招待这位从远方来的客人呢?出示古诗的一二两句。(不要笑农家的腊酒浑浊,丰年待客的鸡肉猪肉够充足)。
请同学们再去反复地读这两句诗,告诉老师你读到了什么?
能抓住重点词进行品读吗?也就是说你从那些关键词中体会到了山民的热情。
自由读——个人读_个人读——齐读。
山民对待诗人是那样的热情、好客,而诗人对待山民又是怎样一份情感呢?你能继续抓住关键词来谈谈你的体会吗?莫笑是什么意思?诗人叫人不要笑什么呢?对,这里的酒菜肯定没有大酒店里的精致,由此可见,在诗人的眼里,他不看重什么,他看重是什么?,相信此刻诗人已被山民这份淳朴,这份热情深深的打动了,同学们,让我们通过朗读把诗人内心的这份感动表达出来吧!自由读——个人——齐读。
同学们此刻你眼前仿佛看见了山西村村民招待客人的怎样一个画面?又仿佛听见乡亲们和诗人说了些什么?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汇报。
(2)受到乡亲们热情款待的陆游心情豁然开朗。他骑上毛驴,流连于山水之间。出示诗句,他看到了那些景物?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山重水复指的是山峦重重,山一程,水一程。水道弯弯,柳暗花明又指的是什么?美丽的小山村。这里的疑是什么意思?能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吗?个人说——同桌说。(山重水复真好像已无路可走,柳暗花明处又冒出一个村庄。)。
是啊!即使走到了路的尽头,你也有可能欣赏到别样的美景。同样的道理,即使人生陷入了困境,你也可能会绝处逢生。
诗人此时的心情肯定是非常的——那这份欣喜之情,你能把它读出来吗?(指导朗读)本来以为自己是陷入绝境,无路可走的,突然发现一片无限的风光,这前面一句该怎么读?后面一句又该怎么读?对,要先先抑后扬。个人读——齐读。
1、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这首诗跟《题西林壁》有一个共同的地方,是什么呢?那就是既有美丽的景色描写,又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这首《游山西村》里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说明什么道理呢?看似简简单单的诗句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看来,这句诗句能成为千古绝唱绝对有它自己的理由,当然,我们就没有理由不记住他了。一起读读这句千古名句。
2、同学们,你愿意把这首千古流传的古诗永远留为自己的记忆吗?请赶快把它背下来。个人——集体。
3、对于古诗,我们不但要会背,还要有感情地朗诵,同学们自由试试看,个人——个人——集体。
1、背诵、默写《游山西村》。
2、结合生活事例,说说你是怎么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诗的意思。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叙事盛情待客。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写景抒情景色迷人。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gongzuojihua/665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