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来制定,既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又要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教学计划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灵感。
本节内容是在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并初步理解了周长概念的基础上安排的,使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总结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过程,加深对周长的理解,初步形成计算周长的能力。
2.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长方形纸一张,磁性小棒20根,10根作为长方形的长,10根作为长方形的宽,正方形纸一张。
教学过程:
出示课本例3情境图。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熟悉这个生活情景吗(篮球场)?今天我们先要研究一道和篮球场有关的问题。
(1)出示课本上的例题,学生自读题并理解题意。
师:从题目当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篮球场长28米,宽15米、要求周长是多少厘米、篮球场是一个长方形。
师:你们找得真仔细,谁来指一指这个篮球场的周长在哪儿,并告诉同学们哪条边是28米,哪条边是15米?(指名学生上台指一指)。
(出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贴在黑板上)。篮球场的两条。
长对应这个长方形的哪两条边(上篮球场的两条长闪烁)?
生:上下两条边。(教师拿表示长的磁性小棒摆在长方形的上下两条边上,并写上28米)。
师:那两条宽呢?(上篮球场的两条宽闪烁)。
生:左右两条边。(请学生上台拿表示宽的小棒摆到长方形上去,并写上15米)。
师:要求篮球场的周长,其实也就是求这个形的……(周长)。
师:这也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第一个知识。(板书课题:长方形的周长)。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道题你准备怎样解答?
(这里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自己想的方法来算一算这个篮球场的周长。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做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此时教师下去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并选择有代表性的方法,让其把他的答案写在磁性小黑板贴上,然后请他带着自己的方法上台)。
(学生展示自己的方法,同时要求学生说出这样做的道理,还可以借助老师的小棒解释。)。
师:这四种方法都算出了长方形的周长,你认为哪种方法更简便?
生:第四种。
师:为什么?
生:只需两步计算。
师:这也是在计算长方形周长时候经常采用的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认识到这里求长方形篮球场的周长无论用哪种方法都要知道它的长和宽。)。
(学生交流后请一名学生总结一下。)。
(3)“练一练”。
那我们就用刚才的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吧?(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的前两道)。
学生在作业纸上独立完成,再指名汇报,集体纠正。
师:通过这两题可以看出同学们对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掌握得很好,如果换成正方形如何求它的周长呢?(出示“试一试”)。
师:请你们自己读题,并独立解决。
学生完成后,指名汇报结果。
预设1:25×4=100(米)。
师:这位同学做的对吗?(对)这里为什么要乘“4”?
生:因为正方形有四条边,四边相等。
预设2:50+50+50+50=100(米)。
师:这样做对吗?(对)。
生:这样做太麻烦了。
师:这也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第二个知识。(补充课题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3.比较归纳。
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相同:都是求四条边的和。
不同:长方形的周长是用一条边加一条宽,再用结果乘2;正方形的周长是用边长乘4.
1.快速抢答,看谁答得又对又快。
依次出示:
长方形:长6米,宽3米,周长()米。
长方形:长8c,宽4c,周长()c。
正方形:边长12分米,周长()分米。
长方形:长15.宽5.周长()。
准备小棒、6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
ppt出示(一个等边三角形和一个等腰梯形)。
1、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周长”,你能说说屏幕上图形的周长是指什么吗?(暂停)。
2、师:围成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的周长。(边讲解ppt边闪动平面图形的边线,接着ppt导入平面图形每条边长的数据)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分别是多少?你会算吗?把你的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3、师:这两个图形的周长都是12厘米,你们算对了吗?
ppt出示。
2、师:对了,计算出篮球场和草坪的周长,谜底就会自然揭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ppt出示课题)。
ppt导入:上面图片中左上角篮球场放大充满全屏,并标明数据,
1、师:我们先来研究篮球场的周长。请同学们先想一想什么是篮球场的周长?怎样算篮球场的周长?然后试着列式算一算,最后在全班交流自己的算法。(暂停)。
2、师:同学们一定想出了很多种算法,老师这里收集到几种,我们一起来看看。
ppt导入:(1)28+15+28+15=86(米)。
(2)28+28+15+15=86(米)。
(3)28×2=56(米),15×2=30(米),56+30=86(米)。
3、师:第一种算法是把四条边的长顺次加起来;第二种算法是把相同的数放在一起加,第三种算法是先算两条长是多少,再算两条宽是多少,最后加起来。其实,这三种方法都是按照周长的概念计算的。也有同学是这样算的,你们看的懂吗?互相说一说。(暂停)。
ppt导入:
(4)26+14=40(米),40×2=80(米)。
4、师:因为长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所以也可以先将一条长和一条宽的长度加起来,再乘上2,算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5、师:在这几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算法?现在你会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吗?在小组里说说看。(暂停)。
ppt出示:上面图片中右下角草坪放大充满全屏,并标上:草坪的边长是20米。
2、师:请同学们自己先列式算一算,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算法。(暂停)。
ppt导入:
(1)20+20+20+20=80(米)。
(2)20×4=80(米)。
3、师:同学们可能出现下面两种算法,第二种算法。
你们能看懂吗?这两种方法哪一种更简便?
第四段:教学想想做做1、2、3、4、5、
1、师:现在我们来完成“想想做做”第1、2两题。在动手做之前请同学们先思考:你准备测量几条边的长度,然后再动手测量、计算。(暂停)。
2、师:因为长方形对边相等,所以在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时只需测量一组长和宽就行了。而正方形四条边全相等,所以计算正方形的周长时只要测量一条边的长度。
课件出示:这是想想做做的第3题:
1、师:请大家在作业本上计算每个图形的周长,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的算法,比一比谁的算法最简便。(暂停)。
2、师:我们一起来核对一下,你们是这样算的吗?
1、师:下面我们利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师:先想一想,计算需要多少米长的铝合金材料,就是计算镜子的什么?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试试看。(暂停)。
3、师:镜子的形状是长方形,计算需要多少米长的铝合金材料,就是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暂停)因此做这样一个镜框,应该需要大约6米的铝合金材料。
请同学们在课本上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第五段:教学想想做做6。
1、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动手拼一拼的游戏。活动要求是:用4个边长1厘米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这个大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暂停)。
2、师:老师也和同学一起拼,你们拼的方法和老师一样吗?(边演示课件边说明)。
4、师:下面我们用6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你能拼成不同的长方形吗?拼成的长方形长、宽各多少厘米?(暂停)。
5、师:有的同学拼成的是长6厘米,宽1厘米的长方形;有的同学拼成的是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边说边导入两个长方形)。猜一猜它们的周长会相等吗?再算一算验证你的猜想。(暂停)。
6、师:比较拼成的两个长方形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7、师:用6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可以拼成一行,也可以拼成两行,由于拼法不同,长宽不同,周长也不相等。
第六段:全课总结。
本节内容是在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并初步理解了周长概念的基础上安排的,使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总结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过程,加深对周长的理解,初步形成计算周长的能力。
2.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长方形纸一张,磁性小棒20根,10根作为长方形的长,10根作为长方形的宽,正方形纸一张。
教学过程:
出示课本例3情境图。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熟悉这个生活情景吗(篮球场)?今天我们先要研究一道和篮球场有关的问题。
(1)出示课本上的例题,学生自读题并理解题意。
师:从题目当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篮球场长28米,宽15米、要求周长是多少厘米、篮球场是一个长方形。
师:你们找得真仔细,谁来指一指这个篮球场的周长在哪儿,并告诉同学们哪条边是28米,哪条边是15米?(指名学生上台指一指)。
(出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贴在黑板上)。篮球场的两条。
长对应这个长方形的哪两条边(上篮球场的两条长闪烁)?
生:上下两条边。(教师拿表示长的磁性小棒摆在长方形的上下两条边上,并写上28米)。
师:那两条宽呢?(上篮球场的两条宽闪烁)。
生:左右两条边。(请学生上台拿表示宽的小棒摆到长方形上去,并写上15米)。
师:要求篮球场的周长,其实也就是求这个形的……(周长)。
师:这也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第一个知识。(板书课题:长方形的周长)。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道题你准备怎样解答?
(这里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自己想的方法来算一算这个篮球场的周长。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做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师: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就知道大家都成功了,请你们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计算的?
(此时教师下去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并选择有代表性的方法,让其把他的答案写在磁性小黑板贴上,然后请他带着自己的方法上台)。
(学生展示自己的方法,同时要求学生说出这样做的道理,还可以借助老师的小棒解释。)。
师:这四种方法都算出了长方形的周长,你认为哪种方法更简便?
生:第四种。
师:为什么?
生:只需两步计算。
师:这也是在计算长方形周长时候经常采用的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认识到这里求长方形篮球场的周长无论用哪种方法都要知道它的长和宽。)。
(学生交流后请一名学生总结一下。)。
(3)“练一练”。
那我们就用刚才的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吧?(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的前两道)。
学生在作业纸上独立完成,再指名汇报,集体纠正。
师:通过这两题可以看出同学们对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掌握得很好,如果换成正方形如何求它的周长呢?(出示“试一试”)。
师:请你们自己读题,并独立解决。
学生完成后,指名汇报结果。
预设1:25×4=100(米)。
师:这位同学做的对吗?(对)这里为什么要乘“4”?
生:因为正方形有四条边,四边相等。
预设2:50+50+50+50=100(米)。
师:这样做对吗?(对)。
生:这样做太麻烦了。
师:这也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第二个知识。(补充课题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3、比较归纳。
师:在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相同:都是求四条边的和。
不同:长方形的周长是用一条边加一条宽,再用结果乘2;正方形的周长是用边长乘4。
1、快速抢答,看谁答得又对又快。
依次出示:
长方形:长6米,宽3米,周长()米。
长方形:长8c,宽4c,周长()c。
正方形:边长12分米,周长()分米。
长方形:长15,宽5,周长()。
1、学科:数学。
2、学生课前准备:每名学生准备相同规格的长方形、正方形卡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有一定的认识,通过探究理解,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会用多种方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动手抄作的能力。
3、渗透事物之间互相联系、互相转换的思想。
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理解周长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有两个例题:例1,例2和做一做的题。例1是求长方形卡片的周长,例2是求正方形卡片的周长,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概念,通过探究理解、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并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
引导学生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自主学习,动手操作,用学生尺先量出边的长度,观察边的长度,发现边长的特点,根据自己的理解动笔算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整节课围绕两张卡片需要彩带长短展开教学,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
1`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过什么新知识吗?
谁能说一说图形的周长是指什么?
2`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师:再过几天,国庆节要到了,老师制作了两张卡片,一张是长方行的,一张是正方行的,想在节日里把它送给我的两位好朋友,但又觉得卡片不够漂亮,于是我就想给这两张卡片的一周都镶上彩带(用手演示指一周)。请同学们猜一猜,哪张卡片需要的彩带更长一些?哪张卡片需要的彩带更短一些?(生自由猜)。
师:看来,同学们各自有各自的想法。其实,我们要比较“两张卡片需要的彩带的长短”,就是要比较“两张卡片的一周的长”(用手演示指一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两张卡片的周长吧!(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1、引导学生探究长方行周长的计算方法。
(1)`课件出示例1,组织活动量一量。
师:现在我们用先量后算的方法,先来计算这张长方行卡片的周长吧!
给每名学生都准备长方行的卡片,请学生用学生尺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再算一算长方形的周长。(给学生准备的长方形卡片和老师的是一样规格的)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
(2)`组织汇报,交流展示学习成果: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得到长方形的周长的?(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课件。)。
生1:我先量出它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然后用6+6+4+4算出周长是20厘米。
6+6+4+4=20(厘米)。
生2:我量出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也是6厘米和4厘米。我用6×2算出两个长边的长度,然后用4×2算出两个宽边的长度,再把它们加起来,就是12+8,也等于20厘米。
6×2+4×2=20(厘米)。
生3:我先算出一组长边和宽边的长度,就是6+4=10厘米,因为另一组长边和宽边的长度和这一组是相等的,所以再乘2就可以了,也就是10×2=20厘米。
(6+4)×2=20(厘米)。
(3)`引导学生对算法进行优化。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1)`课件出示例2,组织活动量一量。
师:现在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来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2)`组织汇报,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结合汇报,演示课件。
生1:我可以把4条边的长度加起来,就是8+8+8+8.。
8+8+8+8=32(厘米)。
生2:因为正方形的每一条边的长度都是相等的,所以还可以用乘法来计算,就是8×4.
8×4=32(厘米)。
(3)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呢?
3比较总结。
生:正方形卡片需要的彩带更长些。
很多,归纳观察这些方法,我们发现要计算长方形的周长,一定要先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的长度;要求正方形的周长只要知道正方形的一条边长就可以了。我们掌握了这两种周长的计算方法之后,就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了。
1、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长是5米,宽是3米。这个花坛的周长是多少米?
2、这是我的一块手帕,用90厘米长的绸带能围一圈吗?
3`判断下面的说法对吗?
(3)一个长方形周长是20厘米,长是7厘米,宽是3厘米。
4`这是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长4厘米,宽2厘米。
(1)计算一个长方形周长。
(2)计算拼成的长方形周长。
(3)计算拼成的正行的周长。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一定有不少的收获吧!谁来谈一谈?
3、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独立思考能力、合作交流学习能力。
4、体验主动获取新知识的成就感。体会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愉悦。
1、出示物品,请同学摸一摸物品表面的周长。
3、学生思考,出主意。
同学们所用的办法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把长方形或正方形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求出它们的周长。
4、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1、小组合作,量长方形的边长。根据量出的长度算出长方形的周长。
3、生汇报师板书。
4、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便?说说你的理由。
5、2人小组合作,量出正方形边长。根据量的长度算出正方形的周长。
7、生汇报师板书。
8、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便?说说你的理由。
1、师:今天大家真不简单,经过自己的努力,学会了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既然同学们有这么大的本领,有两个问题想请教大家。
3、作业:
4、完成的同学量量五角星的边长,求出它的周长。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师总结。
我上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是九义教材第五册的内容,是学生在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之后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周长,也为今后学校其它图形的周长奠定基础,因而正确理解周长的概念非常重要,所以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理解周长的意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教学的重点是理解周长的概念和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的难点是理解长方形周长的化计算方法。整节课我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我觉得这节课突出以下几点:
1、根据第低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知识特征,在教学中我采用故事引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全心投入学到习中。
2、改变传统的教师一味的教,学生听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现的主体、实践的主体,教育学家波利正指出:学习任何新知识的途径是学生自己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和联系。,教师只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新课标指出:合作交流与积极探索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探索的意识是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美国一所大学的墙上写着:我听到的,我就忘了,我看到的,我就记得了,我做过的,我就理解了。在理解长方形的周长的化公式时,我给学生提供充分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分工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并小组讨论计算方法总结,全班交流、汇报后,才得出长方形的周长的化公式。
3、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要重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把现代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铺助教学,发挥其新颖直观的优势,为了突破理解概念周长这一重点,运用电脑演示一周的总长度就是一个图形的周长。在怎样了解长方形的周长化方法时,我也借助电脑直观演示过程,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
4、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教学中,我为学生创设了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我始终以商量的语气与学生交谈,把自己当作一位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与学生处于朋友关系、平等状态。由于有这样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所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主动学,乐意学。
5、有机地渗透情感教育,经过一系列教与学,我提出:小白兔与乌龟新的长跑比赛结果怎样呢?让学生猜一猜,通过猜,让学生懂得了:骄傲必定失败,坚持就是胜利,失败一次并不可怕,关键是能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从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也是对学生进行了教育。
综观整节课,教师和学生都是在一种宽松、平等的氛围中一起学习,学生乐于学,每个学生都在学习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没有的,只有更好的,教学过程就是一个有缺憾的过程,在教学中由于时间的关系没能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展现自我的机会,对学生的情况了解也不足。
教学目标:
3、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独立思考能力、合作交流学习能力。
4、体验主动获取新知识的成就感。体会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愉悦。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出示物品,请同学摸一摸物品表面的周长。
3、学生思考,出主意。
同学们所用的办法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把长方形或正方形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求出它们的周长。
4、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
1、小组合作,量长方形的边长。根据量出的长度算出长方形的周长。
3、生汇报师板书。
4、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便?说说你的理由。
5、2人小组合作,量出正方形边长。根据量的长度算出正方形的周长。
7、生汇报师板书。
8、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便?说说你的理由。
三、实践应用。
1、师:今天大家真不简单,经过自己的努力,学会了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既然同学们有这么大的本领,有两个问题想请教大家。
2、我们数学课本的封面是一个长方形,请指出它的周长在哪里?你能计算出它的周长吗?
3、作业:
4、完成的同学量量五角星的边长,求出它的周长。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师总结。
准备小棒、6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
ppt出示(一个等边三角形和一个等腰梯形)。
1、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周长”,你能说说屏幕上图形的周长是指什么吗?(暂停)。
2、师:围成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的周长。(边讲解ppt边闪动平面图形的边线,接着ppt导入平面图形每条边长的数据)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分别是多少?你会算吗?把你的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3、师:这两个图形的周长都是12厘米,你们算对了吗?
ppt出示。
2、师:对了,计算出篮球场和草坪的周长,谜底就会自然揭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ppt出示课题)。
ppt导入:上面图片中左上角篮球场放大充满全屏,并标明数据,
1、师:我们先来研究篮球场的周长。请同学们先想一想什么是篮球场的周长?怎样算篮球场的周长?然后试着列式算一算,最后在全班交流自己的算法。(暂停)。
2、师:同学们一定想出了很多种算法,老师这里收集到几种,我们一起来看看。
ppt导入:(1)28+15+28+15=86(米)。
(2)28+28+15+15=86(米)。
(3)28×2=56(米),15×2=30(米),56+30=86(米)。
3、师:第一种算法是把四条边的长顺次加起来;第二种算法是把相同的数放在一起加,第三种算法是先算两条长是多少,再算两条宽是多少,最后加起来。其实,这三种方法都是按照周长的概念计算的。也有同学是这样算的,你们看的懂吗?互相说一说。(暂停)。
ppt导入:
(4)26+14=40(米),40×2=80(米)。
4、师:因为长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所以也可以先将一条长和一条宽的长度加起来,再乘上2.算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5、师:在这几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算法?现在你会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吗?在小组里说说看。(暂停)。
ppt出示:上面图片中右下角草坪放大充满全屏,并标上:草坪的边长是20米。
2、师:请同学们自己先列式算一算,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算法。(暂停)。
ppt导入:
(1)20+20+20+20=80(米)。
(2)20×4=80(米)。
3、师:同学们可能出现下面两种算法,第二种算法。
你们能看懂吗?这两种方法哪一种更简便?
第四段:教学想想做做1、2、3、4、5、
1、师:现在我们来完成“想想做做”第1、2两题。在动手做之前请同学们先思考:你准备测量几条边的长度,然后再动手测量、计算。(暂停)。
2、师:因为长方形对边相等,所以在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时只需测量一组长和宽就行了。而正方形四条边全相等,所以计算正方形的周长时只要测量一条边的长度。
课件出示:这是想想做做的第3题:
1、师:请大家在作业本上计算每个图形的周长,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的算法,比一比谁的算法最简便。(暂停)。
2、师:我们一起来核对一下,你们是这样算的吗?
2、师:先想一想,计算需要多少米长的铝合金材料,就是计算镜子的什么?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试试看。(暂停)。
3、师:镜子的形状是长方形,计算需要多少米长的铝合金材料,就是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暂停)因此做这样一个镜框,应该需要大约6米的铝合金材料。
请同学们在课本上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第五段:教学想想做做6。
1、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动手拼一拼的游戏。活动要求是:用4个边长1厘米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这个大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暂停)。
2、师:老师也和同学一起拼,你们拼的方法和老师一样吗?(边演示课件边说明)。
4、师:下面我们用6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你能拼成不同的长方形吗?拼成的长方形长、宽各多少厘米?(暂停)。
5、师:有的同学拼成的是长6厘米,宽1厘米的长方形;有的同学拼成的是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边说边导入两个长方形)。猜一猜它们的周长会相等吗?再算一算验证你的猜想。(暂停)。
6、师:比较拼成的两个长方形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7、师:用6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可以拼成一行,也可以拼成两行,由于拼法不同,长宽不同,周长也不相等。
第六段:全课总结。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借助观察、操作,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能在钉子板上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发展空间想像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索、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获得对空间与图形知识的直观经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同时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正确区分正方形和长方形。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复习图形:我们一年级时已经认识了一些图形,看这些交通标志(点击课件),开火车说出它们的形状。其实,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都是由一些图形构成的,现在让我们去观察、去发现、去体验图形的多姿多彩吧。
2、导入新课:老师还有很多的图形你们想办法把它们分类好吗说出你们这样分类的好处(生:想)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请同学们齐读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长方形、正方形特点。
(一)认识边的名称。
2、你认识这两个图形吗?
3、你还知道什么?(长、宽、边)。
1、请你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
2、汇报:
(1)对折后发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2)用直尺量,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
(3)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个直角。
3、小结。
三、巩固练习。
1、第80页做一做第1题。
请你在上面的方格纸上画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2、第80页做一做第2题。
3、练习十七第3——6题。
4、练习十七第8题。
四、总结。
五、作业。
练习十七第7题。
板书:
角:4个直角4个直角。
边:4条4条。
相对的边相等4条边都相等。
这一课是小学数学苏教版第二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基础上,来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在教学中,我始终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每个环节都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和体验数学,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发展。
课一开始我以学生直观认识的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为基础,用学生喜爱的搭积木作为活动的开始,通过描一描,从体上“分离”出面。学生利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画出三种基本的平面图形,通过分析和比较,将平面图形和相应的几何体进行对应,学生感受了面与体的联系。通过这一环节活动,让学生经历了把物体的面抽象成平面图形的过程,知道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名称。接下来让学生来分别说说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特点,使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为了让学生巩固这三个形体的特征及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接下来我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也是这些形状的。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没有分清体和面。通过交流、纠正让学生了解今天研究的是物体的一个面。引导学生在举例时能用规范的语言来回答。此环节很好的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练习中,又通过围一围、画一画和涂一涂等多种活动,使学生加深了对三种平面图形的直观认识。活动中人人参与,在活动中体验了数学学习的快乐,积累了对数学的兴趣。在活动中,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在钉子板上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之后,学生先通过猜想,判断能否围成圆,在动手进行验证,让他们感受直线图形与曲线图形的不同。当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就是通过“围”图形,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区别时,有同学在钉子板上围出了个多边形,说围出了圆。这时,我就要告诉学生这不是圆,把多边形放大,然后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自己发现这个图形的边是直的,所以不是圆。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纠正错误,同时也加深了对圆的认识。
当然本课有些地方也不尽如人意,由于掌握学情不够,课堂节奏调控不当,出现时间不够用的情况,导致用长方体、正方体“画”图形,加深对“体”表面的认识,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这一环节草草完成。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慢慢改进自身的不足。
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85页的内容。
本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建立了周长的概念以后,着重研究两类规则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的问题。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对周长的含义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在自己的头脑中对“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也建立了相应的概念,这就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非常重要的认知基础,本课教学内容的知识生长点也就在此处。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掌握计算公式,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一、激趣设疑。
同学们都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吧!自从兔子失败之后,它一直很不服气,就想找个机会证明自己的实力,这一天,在遥远的森林里,动物们又举行了一次龟兔赛跑。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裁判员猴哥宣布比赛路线。说:“请运动员小兔沿第一块草坪跑一圈,运动员乌龟沿第二块草坪跑一圈。”小兔一看着急地说:“不公平!不公平!我跑的路程比乌龟的长!”
师:到底小兔跑的路程是不是比乌龟的长呢?咱们一起看一看。(出示多媒体课件)。
你有办法判断出谁跑的路程长吗?
预设:
生1:有,可以量一量。生2:算一算他们的周长……。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1、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师:兔子的路线有什么特点?(长方形)。
长方形的特征是什么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乌龟的路线有什么特点?(是正方形)。
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准备好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卡片,小组合作,想一想、量一量、算一算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长应该怎样计算?你们小组能想出几种计算方法?你认为哪种计算方法更好?(注意在讨论之前要先选好记录员、测量员和监督员和汇报员。)。
(1)生合作解决以上问题。
师:好,哪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
预设:
生1:我们小组讨论的是长方形卡片的周长的计算。我们先量出这个长方形卡片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因为长方形有两个长边和两个宽边,所以这个长方形卡片的周长是:6×2+4×2=20(厘米)。(师板书)。
师:哪个小组计算的这个长方形卡片的周长的方法和他们小组的方法和结果都一样?
师:哪个小组计算的长方形卡片的周长的方法和他们不一样?
生2:6+6+4+4=20(师板书)。
生3:(6+4)×2=20(师板书)。
师:哪个小组讨论的是正方形卡片的周长,汇报一下你们的结果?
预设:
生4:我们小组讨论的是正方形卡片的周长的计算。我们先量出正方形卡片的一条边长是5,根据正方形的特点,用5+5+5+5=20(厘米)。
生5:5×4=20。
预设:
生:长+宽+长+宽=周长宽+宽+长+长=周长。
宽×2+长×2=周长(长+宽)×2=周长。
(随着学生的汇报,师板书)。
引出: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这就是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齐读2遍)。
师: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我们总结出来了,下面小组讨论一下正方形的计算公式?
生: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齐读2遍)。
2、比较他俩的路程的长短,得出结论:他们跑的路程一样长。
师:是呀,小兔子知错就改,真棒!希望我们也能像小兔那样做一个知错就改的好学生。
三、巩固深化,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师:在这次比赛中,兔子吸取了以往的教训,一心一意的和乌龟比赛,最终取得了胜利。在裁判员猴哥宣布比赛结果的时候,乌龟又不服气了,说:“跑得快算什么,我们一起来比比智力吧!”同学们,你们愿意和他们一起比赛吗?(愿意)好,那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比赛题目吧!
1、小小判官。(课件出示)。
(1)长方的周长=长+宽×2。()。
(2)正方形的周长是它边长的4倍。()。
(4)一个长方形的长是5米,宽是4厘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70米。()。
(5)用边长相等的两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一定是其中一个正方形周长的2倍。()。
2、求下面图形的周长。(课件出示)。
3、量一量,算一算。
测量并计算课本封面的周长。(学生测量、计算。)。
4、拼一拼,算一算。
两人一组,把两块长10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纸板拼起来,算一算所拼图形的周长。
5、分一分。把一个正方形分成两个相等的长方形,求出每个长方形的周长。(课件出示)。
四、课堂总结。
五、课后延伸,解决实际问题。
师:这节课,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课下请同学们:
1、寻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周长的知识?
2、小组为单位,搜集数据计算教室门、窗、课桌、凳子面的周长。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2.通过学生手动、脑想、眼看,使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中积累感性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2.小组合作运用不同方法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直尺、三角尺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生:张贴一张“寻亲启事”。
师:前来认亲的图形有:平行四边形、直角三角形、五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和梯形。(ppt出示)大家都说“我才是王子”“我和国王长得最像”。
师:这时,士兵走了过来,对大家说:“想要见国王和王后,你们需要经过几次筛选”。
师:同学们,想一想筛选的条件是什么?
生1:要有4条边。
生2:要有4个直角。
生3:4条边相等。
二、观察异同点。
师:同学们说的真准确,士兵首先叫有四条边的图形向前迈一步。
师:有哪几个(序号)?
师:被淘汰的图形很沮丧的离开了。
师:士兵又说道:“现在进行第二次筛选,谁的身上有4个直角?”
师: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4个直角的图形有:。
师:剩下的两个图形里,谁才是正方形国王的儿子呢?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它的四条边都相等。
师:这只是你们的猜想,到底如何,大家一起去验证一下吧!
三、实践验证,汇报交流。
1.验证猜想。
师:拿出剩下的两个图形,通过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等方法找找它们的边和角分别有什么特点。
2.汇报交流。
(1).学生介绍长方形的验证结果。
学生汇报长方形的四条边的长度和四个直角,发现长方形的特征。用折一折的办法验证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用三角尺验证直角。
小结:通过验证我们发现有两组对边分别相等,有四个直角,这样的图形是长方形。(板书:长方形及长方形特征)。
(2).学生介绍正方形的验证结果。
学生汇报正方形四条边的长度且有四个直角,这样的图形叫正方形。用折一折的办法验证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不能只进行横竖对折,还要进行对角对折来说明邻边相等),用三角尺验证直角。
小结:通过验证我们发现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有四个直角。(板书:正方形及正方形特征)。
(板书课题)。
师:现在我们帮助国王找到了儿子,国王和王后可高兴了!为了庆祝小王子的归来,举行了一个盛大的舞会。
师:前来认亲的图形都进入了舞会,舞会上国王隆重的介绍了小王子。为了让大家不把正方形和长方形弄混淆,国王把正方形小王子四条边都叫作:边,长方形长度相等的一组边分别叫作:长、宽。(指名学生来介绍长方形和正方形)。
学生通过测量可以得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这是一次不完全归纳的过程,值得花时间让学生经历。比起量的方法,折的过程具有一定的推理性,特别是用折的方法验证正方形的四边相等时,受长方形对边相等验证方法的负迁移影响,绝大多数学生都觉得分别沿着两条边对折就可以了。学生学习出现的错误,恰恰是教师应给予指导的地方。于是,教师提问:“怎么能说明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呢?”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沿着对角线斜着对折。其实,再斜着对折一次已经能说明正方形的四边相等了,但教师还继续引导学生把四条边重合在一起,完成更为细致、周密的推理,使数学的本质得以体现。
四、应用特征,深入认识。
1.辨一辨。
(出示平行四边形、直角梯形、菱形、长方形)。
师:下图中,有属于正方形家族的图形吗?(说说理由)。
2.变一变。
师:老师也画了一个长方形,谁能介绍这个长方形长几厘米,宽几厘米?老师觉得这个长方形太瘦了,想把它变得胖一些,你打算怎么拉?用手势比划一下。(慢慢拉成正方形―――继续拉成长方形)。
3.画一画。
师:给舞会上的小王子和长方形画一张画像吧(给出点子图)。
先同桌之间讨论画法再画,画完以后提醒学生对照长、正方形的基本特征进行检查。
4.猜一猜。
师:舞会的最后,出现了一位神秘嘉宾,大家猜一猜它是谁呢?
(ppt做效果灯光投射,只能看见图形的两个直角)。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p63~65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过程,加深对周长的理解,初步形成计算周长的能力。
2.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到相同个数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往往有不同的拼法,并能理解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为什么不相等。
教具、学具准备:实物投影仪一台、长方形正方形纸各一张大的、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硬纸片每小组20张。
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设计以这一基本理念为指导,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线”,重社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鼓励算法多样化,努力使学生在探索交流中获得新知,同时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
1.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周长”,谁来举例说明周长是什么意思?
(教师可多让几位学生举例说说,学生的回答肯定是多种多样的。如果有困难可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三角板、课桌面、树干等说起,再逐步抽象到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指什么。)。
2.拿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纸,让学生上去指一指它们的周长各是指哪里的长度。
3.导入: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举例以及指一指知道了周长的意思,我们来看生活中的一个问题。
1.投影出示课本上的例题,学生读题。
2.“理清题意。
师:看懂了题目的意思,谁来告诉同学们你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理解的?
(通过指一指、想一想使学生认识到求篮球场的周长实际上就是求篮球场四条边长度的总和。)。
3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看来同学们对题意理解得很清楚,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道题你准备怎样解答?
(这里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自己想的方法来算一算这个篮球场的周长。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做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师: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就知道大家都成功了,谁愿意把自己的方法拿到前面来展示一下?
(学生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方法,同时要求学生说出这样做的道理。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板书)。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以下这四种:
(1)26+14+26+14=80(米)。
(2)26+26+14+14=80(米)。
(3)26*2=52(米)。
14*2=28(米)。
52+24=80(米)。
(4)26+14=40(米)。
40*2=80(米)。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认识到这里求长方形篮球场的周长无论用哪种方法都要知道它的长和宽。)。
师:请同学们说说,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并说说这种方法的意思。
(这里教师要注意让学生说完整的话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更要注意调控课堂。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理解的角度不同,各人喜欢的方法肯定有所不同。在讨论四种方法时可能对第1种方法和第2种方法不屑一顾,从而有些不耐烦,教师要及时对该同学的发言进行肯定并重复,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从而渗透体现新课标“鼓励算法多样化”的新理念。)。
(学生交流后请一名学生总结一下。)。
师: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是有这么几种,今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
4.“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对个别差的可稍作指点。集体订正后可粗略统计正确情况。)。
5“试一试”。
师:通过这两题可以看出同学们对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掌握得很好,如课换成正方形如何求它的周长呢?(投影出示试一试)。
师:这题是老师把算式写在黑板上再来分析呢?还是同学们偿试一下自己解答呢?
(学生练习,静等几分钟。)。
(讨论后请一组派个代表汇报,其它组如有不同意见可补充。)。
1.“想想做做”第3题。
(要求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解答,集体订正时注意了解全班的正确率。)。
2.“想想做做”第4题、第5题。
(要求学生先默看题目,然后说说对题目的理解,使他们认识到第4题实际上就是求一个长2米、宽1米的长方形的周长。第5题实际上就是求边长是6米的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这里可让前面题目做错的同学上前板演,再有针对性地订正。)。
3.“想想做做”第6题。
师: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拼图”游戏,大家有兴趣吗?(投影出示题目)。
师:请各组同学拿出小正方形纸片,同心合力,先按要求拼出图形,再讨论出问题的。
答案,同时请组长安排一名同学作好记录。
(学生动手操作、合作讨论,教师可参与其中一组。)。
学生到实物投影仪前汇报,肯定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答案。
(这里让学生稍作讨论,努力通过学生的回答得出因为拼出的两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不同,所以周长也就不同,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拼出的长方形的周长与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的长短有关。)。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简短的话告诉大家吗?同桌互说,然后告诉大家。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gongzuojihua/577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