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是一种组织和安排学习活动的方式,它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分配时间,确保教学内容的全面和系统性,提高学习效果。教学计划还可以帮助学生有条理地进行学习,减少学习压力,提高学习动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计划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新词,理解相关词语的含义,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2.整体感知课文,借助思维导图理清课文脉络,分清内容主次。
3.聚焦文中的细节描写,反复品读,体会人物形象,初步感受作者文字中所蕴含的情感。
教学重点:借助思维导图理清课文脉络,分清主次。
教学难点:抓住细节,体会人物形象。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揭示课题,走进腊八。
1.说说腊八节(展示思维导图)。
2.板书课题《腊八粥》。
3.听写词语:腻腻的浓稠深褐搅和熬粥。
4.出示第1自然段。
思考:这段话中哪个地方让你觉得特别有意思?
学生互动交流。
想象画面,读一读。
板块二:梳理文脉,初识“八儿”
1.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2.课文围绕八儿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板书:等粥喝粥)。
引导学生质疑。
3.快速默读2-19自然段,想想八儿等粥时想了什么主意?试着补充下面的情节图。
提问:从这些情节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八儿?
板块三:聚焦细节,再识“八儿”
1.学习提示:自由读2至11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八儿的馋样儿,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从哪个细节读出来的?用笔勾画出来,再到小组里和同伴说说。
2.交流预设:
(1)“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那一大锅……但他妈妈总是说时候还早。”(2)“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
(3)“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那我饿了……”
(4)八儿分粥可是有窍门的,发现了吗?
3.小组里分角色朗读。
板块四:补充资料,拓展留疑。
1.出示句子:我就生长在这样一个小城里,将近十五岁时方离开。出门两年半回过那小城一次以后,直到现在为止,那城门我还没再进去过。但那地方我是熟悉的。现在还有许多人生活在那个城市里,我却常常生活在那个小城过去给的印象里。
2.沈从文的腊八粥里到底还有着什么不一样的味道呢?
1、请同学们分成男女两组比赛,在每组每人5秒内说出中国的传统节日。(活动)。
2、一碗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诉说着古往今来细细碎碎的无数动人的往事,勾勒出了一幅幅动人的情感画卷,或赞美,或怀念,或憧憬佳节的团聚以及这自然的馈赠,粘粘的腊八粥包裹着的却是中国人浓浓的情,深深的谊,一切融化在粥里,流露于笔尖。今天,我们师生一起欣赏现代作家沈从文的小说《腊八粥》。
板书:腊八粥沈从文(解读“腊”字)。
二、听读录音,整体感知。
1、检查自学效果(生字词)。
糖唾沫浓矮亦胀。
2、思考课文:围绕“腊八粥”这一线索作家沈从文为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能否用小标题概括出故事情节来。文中的“八儿”对腊八粥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从哪些语句中,能够看出八儿对腊八粥的这种感情的?从文中妈妈与八儿的对话中,你还能感受到八儿是个怎样的孩子?(播放录音,标清段落)本文围绕八儿等着吃母亲熬煮的腊八粥的经过,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表现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板书:煮腊八粥—盼—想—猜—看—吃腊八粥)。
三、精读赏析,激发灵性。
分析第一部分:
1、作者写吃腊八粥为什么要不惜笔墨介绍这种粥的原料和这些原料煮在锅里的状态?
“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这是煮粥的基本原料,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老舍《北京的春节》)衬托腊八粥的香甜诱人、美味可口,为下文做铺垫。
抓住“甜甜的腻腻的”“合并拢”“叹气”“大碗大碗,大匙大匙”“塞灌”等词分析。
2、作者在文章开篇是如何写出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的?
过渡:一碗碗美味可口的腊八粥会让小孩子、大孩子和老孩子馋涎欲滴,住方家大院的八儿正是这众多喜爱腊八粥中的一员,那么面对甜甜、腻腻的一锅粥,他的表现如何呢?我们首先来学习盼腊八粥和想腊八粥这两段情节。
(第一句就采用了排比修辞手法,选取了三个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腊八粥的态度,以点带面,说明腊八粥所有人都喜欢;接着看到熬煮腊八粥的状态“叹气”,闻腊八粥的香甜诱人、美味可口。吃的是痛快淋漓;调动人的视觉,嗅觉。第二句则用拟人的修辞,形象地把腊八粥的熬制过程再现出来,那情形,如在眼前,那香气,如入五腑六赃,真忍不住要尝上一口呢。
)
3、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加以小结。
四、课堂作业。
1、抄写课后生字。
2、试理解课后思考题。
开篇写“小孩子、大孩子、老孩子”等不同年龄段的人都被腊八粥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吸引着。再从视觉上写出食材多样以及具体做法,从嗅觉上写出腊八粥的喷香,从味觉上写出腊八粥的味甜。“叹气”“咽三口”“大匙大匙”“塞灌”,文章语言俏皮风趣又亲切,描写得有声有色有味。
作者选取了八儿“盼粥”“想粥”“猜粥”“看粥”四个场景,抓住八儿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详细地把八儿“等粥”这一过程写清作文吧楚,让八儿的馋样儿跃然纸上。
1、“……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动作频繁)。
2、“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语言急切)。
3、“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八儿要哭的样子。”(神态失落)。
4、“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是猜想:……”(心理好奇)。
1、课文围绕腊八粥,写了两部分内容,谁能用四个字概括出来?
2、默读“等粥”部分,让你印象深刻的是什么场景?结合文中句子说说。根据学生汇报交流,伺机引导板书。(内容上写法上)说说详略结合的好处。
3、其实不只八儿渴望喝腊八粥,“小孩子、大孩子、老孩子”等不同年龄段的人都被腊八粥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吸引着。这是为什么呢?(关注对腊八粥的描写的句子)。
4、再读第一段,照样子写一种自己喜爱的事物。
认识10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文中人物的对话描写。
4.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教学重点文中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
教学难点。
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教学准备建议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腊八粥”的相关民俗。有条件的可以找来沈从文《腊八粥》的全文,仔细阅读,对小说全文的大概内容先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今天,我们学习《腊八粥》,请一个同学来读一下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请其他同学们认真在心里跟着读。
3.这篇文章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
4.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三、默读课文,圈画批注。
1.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谁?——“八儿”。
2.“八儿”这个人物并不是一层不变的,请默读圈画相关语句。
3.学生圈画后汇报。
4.教师及时总结:他的心理活动变化构成了本课的线索,可以此为突破口。从“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到“美妙的猜想”再到“亲见时的惊讶”。
四、总结升华。
1.文章中有关腊八粥熬煮的描写也不可忽视。如第一自然段写的:“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口里塞灌呢!”
2.学习作者语言的妙处。
3.当堂积累下来。
板书设计腊八粥沈从文主人公:“八儿”迫不及待苦苦等待美妙的猜想亲见时的惊讶。
一、导入:
1.请学生说一说对“腊八”或腊八粥的了解。
2.教师导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腊八粥》这一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指名读课文,边读边标记自然段记号,划出读不准音的词语。
2.正音,并反复读关键词语。
3.同桌一起读重点段落。
三、再读课文:
1.学生围绕课后题默读思考。
2.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
第1小题:练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可以先适当提出文中的主要人物,围绕“妈妈”和“八儿”结合课题来概括,这样先降低了难度,概括效果会更好。
第2小题:这一题旨在训练学生对“八儿”这一人物是否理解。是在梳理文章大意后关注作者的表达。聚焦到主人公“八儿”身上,因为他的心理活动变化构成了本课的线索,可以此为突破口。从“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到“美妙的猜想”再到“亲见时的惊讶”,文章随处可见“八儿”急切想吃腊八粥的情形。
第3小题:全文围绕“八儿”全家吃妈妈熬煮腊八粥的经过,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的图景。表达了一家的其乐融融。
4.教师相机总结。
四、分析人物特点:
1.“八儿”是个怎样的孩子?结合文中语句加以说明。
2.师生交流。
3.文中的母亲呢?用刚才的方法。
4.师生交流。
五、指导朗读:
1.本篇课文人物对话描写较多,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
2.通过揣摩人物心理,联系提示语来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组织朗读比赛,互相点评,取长补短。
六、作业:
1.有感情地将课文朗读给家长听。
2.查找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资料,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民俗文化。
腊八粥。
沈从文。
“八儿”母亲。
其乐融融。
通榆县××镇第二小学马××。
案例题目:《腊八粥》教学设计方案教材分析文章选自沈从文先生早年的小说《腊八粥》的前半部分,全文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煮的腊八粥的情态、心情,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学习者特征分析大部分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本课的学习内容,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学习比较积极,参与学习的面儿比较广。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7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习文章中人物的对话描写。教学方法看图法、合作法、小组活动。教学过程一看图导入1.请学生说一说对“腊八”或腊八粥的了解。
2.教师导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腊八粥》这一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指名读课文,边读边标记自然段记号,划出读不准音的词语。
2.正音,并反复读关键词语。
3.同桌一起读重点段落。
三、再读课文:
1.学生围绕课后题默读思考。
2.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
第1小题:练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可以先适当提出文中的主要人物,围绕“妈妈”和“八儿”结合课题来概括,这样先降低了难度,概括效果会更好。
第2小题:这一题旨在训练学生对“八儿”这一人物是否理解。是在梳理文章大意后关注作者的表达。聚焦到主人公“八儿”身上,因为他的心理活动变化构成了本课的线索,可以此为突破口。从“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到“美妙的猜想”再到“亲见时的惊讶”,文章随处可见“八儿”急切想吃腊八粥的情形。
第3小题:全文围绕“八儿”全家吃妈妈熬煮腊八粥的经过,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的图景。表达了一家的其乐融融。
4.教师相机总结。四、分析人物特点:
1.“八儿”是个怎样的孩子?结合文中语句加以说明。
2.师生交流。
3.文中的母亲呢?用刚才的方法。
4.师生交流。五、指导朗读:
1.本篇课文人物对话描写较多,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
2.通过揣摩人物心理,联系提示语来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组织朗读比赛,互相点评,取长补短。六、作业:
1.有感情地将课文朗读给家长听。2.学生自由读课文。
腊八粥。
沈从文。
“八儿”母亲。
其乐融融教学反思。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重点词句、分角色朗读等感悟课文。
2、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课文内容,感受八儿的心理活动的变化,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3、学习文中人物对话的描写,感受浓浓亲情。
教学重点:结合文章对人物细致描写,体现人物特点,感受深深情感。
教学难点:在字里行间中体会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与喜爱,体会浓浓亲情。
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精读品味:
(一)1、快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汇报,指导朗读。
抓住重点词句,想象粥的制作过程和人们吃粥的感觉,感受腊八粥的美味。
读了作者笔下的腊八粥,你想到了哪个成语?
(二)、面对美味的腊八粥,八儿有什么表现呢?读课文2—19自然段,要求:
1、画出描写八儿的句子,想想这些句子分别属于什么描写?
2、反复品读这些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运用我们学过的语文学习方法进行学习,简单做下批注。
3、学生交流汇报:
a、盼粥:
1、抓住八儿心里活动的直接描写,“喜得快要发疯了,指导朗读。
2、八儿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
抓住关键词。“松劲“急红了”这样神态的描写,体会八儿的迫不及待。
b、等粥:从八儿的语言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八儿的天真、贪吃)。
c、猜粥、看粥:
看了粥后八儿心里会怎样想?
三、回读感悟:
1、回读全文,谈谈自己读了《腊八粥》的感受。
2、读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说说喜欢的原因。
四、拓展阅读:
阅读全文《腊八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文中人物的对话描写。
4.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教学重点。
文中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
教学难点。
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教学准备。
建议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腊八粥”的相关民俗。有条件的可以找来沈从文《腊八粥》的全文,仔细阅读,对小说全文的大概内容先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相关资料。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1918年自家乡小学毕业后,随当地土著部队流徒于湘、川、黔边境与沅水流域一带,后正式参军,当过上士司书。
1922年在五四思潮吸引下自身来到北京,升学未成,在郁x夫、徐志摩等人鼓励下,于艰苦条件下自学写作。1924年,他的作品最早载于《晨报副刊》,接着又在《现代评论》、《小说月报》上发表。1928年,与胡也频、丁玲相继来到上海,曾共同创办《红黑》杂志。1929年在上海中国公学教书。这时期的作品结集为《鸭子》、《旅店及其他》、《蜜柑》等,所描写的湘西乡俗民风和鲜明的生活,引起人们的注目。《萧萧》、《牛》、《柏子》、《阿丽思中国漫游奇境记》显示了他早期小说较成功的乡土抒写和历史文化思考。
1930年后赴青岛大学执教,创作日丰。到抗战前,出版了20多个作品集,有《石子船》、《虎雏》、《月下小景》、《八骏图》等,还有重要的选本《从文小说习作选》。中篇小说《边城》于1934年问世,标志着他的小说的成熟。
抗战爆发后,经武汉、长沙,取道湘西去云南。途经沅陵时,写散文《湘西》、长篇小说《长河》(第1卷)。后至昆明西南联大任教。1945年后回京,在北京大学教书。问时编《大公报》、《益世报》文艺副刊。
1949年以后,长期从事文物工作。先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研究中国古代服饰和物质文化史。1960年发表《龙凤艺术》等文。1978年调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他以作家身份被邀参加第三次全国文代会,增补为全国文联委员。1980年曾赴美国讲学。1981年出版了历时15年写成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专著。
文档为doc格式。
。
一勺快乐,一碗开心,一盘如意,一碟甜蜜,一袋财富,一把平安,统统煮进短信里,熬出特别的腊八粥,送给日夜思念的你,愿你吃得幸福开心!腊八节快乐!
黏住甜蜜绕心头,芬芳遍布心田,腊八粥的味道是幸福,黏住好运驻身边,开心笑容溢满脸,腊八粥的容颜是吉祥;黏住福气满家园,喜事连连财不断,腊八粥的颜色是鸿运。腊八节,愿幸福快乐黏你一辈子!
腊八节到了,送你一碗腊八粥。吃在嘴里,营养又可口,愿你身体健康,一生增福增寿。看在眼里,赤橙配黄绿,愿你平安幸福,生活五彩缤纷。腊八节快乐。
熬一碗真诚的八宝粥,为你加入八颗心,一勺开心,一勺顺心,一勺舒心,一勺真心,一勺爱心,一勺倾心,一勺细心,一勺安心,在腊八节到来之日,祝你事事顺心,永远开心!
腊八到,好粥到,一份祝福来报道:如意的红枣伴着快乐的桂圆,幸福的薏米和着美满的花生,甜蜜的冰糖融着安康的莲子,温馨的红豆携着轻松的水一起把最美的祝福送给你,愿你腊八快乐。
抓了几把开心果,洒了一些吉祥豆,放了一份幸福米,舀了一勺快乐水,扔了几颗如意枣,做成一碗腊八粥,腊八节到了,送你这碗腊八粥,愿你腊八快乐,吉星高照福连天!
送你一碗腊八快乐粥,主原料:幸福日子米,吉祥安康枣,好运连连豆,美好心情糖,如意燕麦片,平安小麦仁,健康薏米粒,欢乐葡萄干,配送方式:短信,运输方式:祝福,腊八节愿你快乐!
腊八浓汁暖心间,晶莹米粒纯洁爱。满屋飘香幸福味,五谷杂粮祁丰旺。红红火火腊八日,喜喜欢欢传统节。祝福朋友:喇叭节日心喜欢,享受口福保平安。吉祥风顺更如意,祈盼来年兆丰年。
今年腊八不送礼,送礼只送腊八粥。喝上一碗暖暖胃,过上温饱小日子。再来一碗润润喉,小康就在你面前。祝你新年大跃进,富贵逼人好运来。
烟就不要发了,伤身;酒就不要拼了,乱性;牌就不要打了,费神;还是给我来碗粥吧,腊八节喝腊八粥,保健定性乐悠悠,幸福甜蜜暖心头。
腊八节来到了,用温馨的火炉,取幸福的焰火,拿美好的汤锅,抓快乐的彩豆,拣各色的米粒,怀真诚的心愿,煮一碗甜蜜的暖心粥,送给腊八节可爱的你。祝腊八节事事如愿,好运连连!
融春来时蓬勃生机,裁夏临时快乐炽热,集秋凉时好运月华,采冬到时健康白雪,在寒冷腊八节时,为你熬一碗幸福腊八粥,保佑你身体安康心情好。
“腊”走你的烦恼,“八”快乐释放;“腊”走你的霉运,“八”好运带上;“腊”走你的忧伤,“八”幸福延长;“腊”走你的疾病,“八”健康变强。腊八节,我要“腊”走你一切的不如意,让你“八”心情美丽,“八”精彩继续,“八”成功坚持!
将祝福添入腊八粥里,喝下的是快乐,洋溢的是幸福;将问候注入腊八粥里,喝下的是健康,品尝的是如意;腊八节里,愿你腊八快乐,记得喝腊八粥哟!
腊八粥,裹着浓浓的情,芳香了岁月;腊八粥,藏着浓浓的`爱,温暖了亲情;腊八粥,孕育着甜甜的幸福,甜蜜了爱情;腊八节,包含着深深的问候,快乐了生活。腊八节,祝你生活吉祥如意!
添入快乐的莲子,投入幸福的红枣,放入健康的大麦,撒入平安的花生,用我的牵挂为水,用我的问候为火,熬碗浓浓的腊八粥,在这寒冷的日子里,给你深深的温暖,最真挚的关爱。
腊八粥节将快到,发条短信朋友报。民俗民风莫要忘,时日不凡默祷告。祈盼朋友平安笑,吉祥如意过节好。身体健康出行顺,不惧严寒逞英豪。祝朋友粥节悅颜,愿冬天平顺安详。
喝碗吉祥腊八粥,滋润肠胃心里暖,驱走疾病和严寒,快乐开心展笑颜;吃瓣健康腊八蒜,生活红火似蜜甜,好运笼罩身旁伴,财源滚滚好赚钱。腊八节到了,愿你幸福美满无病灾,吉祥快乐每一天!
浓浓的友情为你驱散心头的阴霾,关怀的话语温暖冰冷的心怀,祝福声声让烦恼不再,香甜的腊八粥让你生活比蜜甜。祝你腊八节快乐!
腊八朋友想一想,幸福立刻来登场,腊八朋友念一念,快乐马上来会面,腊八相互笑一笑,健康随后来报道。腊八彼此发一发,情意即刻来开花。给你写个腊八短信,所有的祝福和心愿都在这碗腊八短信粥里了。腊八吉祥哦。
腊八节来了,送你一碗快乐粥,保你无忧又无恼;送你一碗平安粥,一生无伤又无病;送你一碗富贵粥,财源滚滚四方进;送你一碗幸福粥,生活美味尝不够。腊八节快乐!
教育目标:
1、了解腊八节的来历,了解民俗腊八节的常识。
2、认识腊八粥的材料,学习制作腊八粥,提高幼儿的生活能力。
3、愿意与同伴合作,体验劳动的快乐。
4、激发幼儿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对老人的尊重的理解。
5、学念儿歌:腊八粥,感受过节的快乐。
6、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幼儿认识制作材料,以愉快的心情制作腊八粥。
教学准备:
1、准备课件《腊八粥》。
2、腊八粥制作材料(实物):大米、小米、红枣、红小豆、绿小豆、莲子、花生米、红糖,成品腊八粥。
3、腊八粥制作工具:电饭煲或者普通锅、火、水等等。
4、识字卡片:米、腊八节、枣、红糖、豆、莲子、花生。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片,激发兴趣。
观看课件《腊八粥》中的——过腊八节,让幼儿了解腊八节的由来。
二、认识腊八粥的制作材料。
1、观看课件《腊八粥》中的——材料,解说腊八粥是由大米、小米、红枣、红小豆、绿小豆、莲子、花生米、红糖等很多种材料熬成的。
2、展示实物材料,让幼儿从视觉、触觉认识这几种材料。
3、分组合成材料。每组一份材料,互相看看是否合适。
三、我做腊八粥。
1、认识电饭煲,清洗材料,学习使用电饭煲。
2、引导讨论制作腊八粥的方法,熬制腊八粥。
3、观看课件《腊八粥》中的——成品粥。让幼儿了解腊八粥的多样性。
四、品尝腊八粥。
1、观看课件《腊八粥》中的——品尝腊八粥,让孩子们说说课件里的小朋友们们在做什么?他们高兴吗?为什么?你们做的腊八粥分给谁一起品尝?(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哥哥姐姐还有小朋友们),培养幼儿对老人的尊敬和关心。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文中人物的对话描写。
4、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教学重点文中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
教学难点。
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教学准备建议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腊八粥”的相关民俗。有条件的可以找来沈从文《腊八粥》的全文,仔细阅读,对小说全文的大概内容先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今天,我们学习《腊八粥》,请一个同学来读一下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请其他同学们认真在心里跟着读。
3.这篇文章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
4.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三、默读课文,圈画批注。
1.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谁?——“八儿”。
2.“八儿”这个人物并不是一层不变的,请默读圈画相关语句。
3.学生圈画后汇报。
4.教师及时总结:他的心理活动变化构成了本课的线索,可以此为突破口。从“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到“美妙的猜想”再到“亲见时的惊讶”。
四、总结升华。
1.文章中有关腊八粥熬煮的描写也不可忽视。如第一自然段写的:“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口里塞灌呢!”
2.学习作者语言的妙处。
3.当堂积累下来。
板书设计腊八粥沈从文主人公:“八儿”迫不及待、苦苦等待、美妙的猜想、亲见时的惊讶。
文章选自沈从文先生早年的小说《腊八粥》的前半部分,全文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煮的腊八粥的情态、心情,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
学习者特征分析大部分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本课的学习内容,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学习比较积极,参与学习的面儿比较广。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文章中人物的对话描写。
看图法、合作法、小组活动。
1.请学生说一说对“腊八”或腊八粥的了解。
2.教师导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腊八粥》这一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1.学生指名读课文,边读边标记自然段记号,划出读不准音的词语。
2.正音,并反复读关键词语。
3.同桌一起读重点段落。
1.学生围绕课后题默读思考。
2.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
第1小题:练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可以先适当提出文中的主要人物,围绕“妈妈”和“八儿”结合课题来概括,这样先降低了难度,概括效果会更好。
第2小题:这一题旨在训练学生对“八儿”这一人物是否理解。是在梳理文章大意后关注作者的表达。聚焦到主人公“八儿”身上,因为他的心理活动变化构成了本课的线索,可以此为突破口。从“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到“美妙的猜想”再到“亲见时的惊讶”,文章随处可见“八儿”急切想吃腊八粥的情形。
第3小题:全文围绕“八儿”全家吃妈妈熬煮腊八粥的经过,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的图景。表达了一家的其乐融融。
4.教师相机总结。
1.“八儿”是个怎样的孩子?结合文中语句加以说明。
2.师生交流。
3.文中的母亲呢?用刚才的方法。
4.师生交流。
1.本篇课文人物对话描写较多,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
2.通过揣摩人物心理,联系提示语来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组织朗读比赛,互相点评,取长补短。
1.有感情地将课文朗读给家长听。
2、学生自由读课文。
板书设计。
腊八粥。
沈从文。
“八儿”、母亲。
其乐融融。
1.请学生说一说对“腊八”或腊八粥的了解。
2.教师导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腊八粥》这一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1.学生指名读课文,边读边标记自然段记号,划出读不准音的词语。
2.正音,并反复读关键词语。
3.同桌一起读重点段落。
1.学生围绕课后题默读思考。
2.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
第1小题:练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可以先适当提出文中的主要人物,围绕“妈妈”和“八儿”结合课题来概括,这样先降低了难度,概括效果会更好。
第2小题:这一题旨在训练学生对“八儿”这一人物是否理解。是在梳理文章大意后关注作者的表达。聚焦到主人公“八儿”身上,因为他的心理活动变化构成了本课的线索,可以此为突破口。从“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到“美妙的猜想”再到“亲见时的惊讶”,文章随处可见“八儿”急切想吃腊八粥的情形。
第3小题:全文围绕“八儿”全家吃妈妈熬煮腊八粥的经过,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的图景。表达了一家的其乐融融。
4.教师相机总结。
1.“八儿”是个怎样的孩子?结合文中语句加以说明。
2.师生交流。
3.文中的母亲呢?用刚才的方法。
4.师生交流。
1.本篇课文人物对话描写较多,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
2.通过揣摩人物心理,联系提示语来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组织朗读比赛,互相点评,取长补短。
1.有感情地将课文朗读给家长听。
2.查找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资料,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民俗文化。
腊八粥
沈从文
“八儿” 母亲
其乐融融
1. 认识10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学习文中人物的对话描写。
4. 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文中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
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建议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腊八粥”的相关民俗。有条件的可以找来沈从文《腊八粥》的全文,仔细阅读,对小说全文的大概内容先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今天,我们学习《腊八粥》,请一个同学来读一下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请其他同学们认真在心里跟着读。
3.这篇文章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
4.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1.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谁?——“八儿”。
2.“八儿”这个人物并不是一层不变的,请默读圈画相关语句
3.学生圈画后汇报。
4.教师及时总结:
他的心理活动变化构成了本课的线索,可以此为突破口。从“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到“美妙的猜想”再到“亲见时的惊讶”。
1.文章中有关腊八粥熬煮的描写也不可忽视。如第一自然段写的:“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口里塞灌呢!”
2.学习作者语言的妙处。
3.当堂积累下来。
腊八粥
沈从文
主人公:“八儿”
迫不及待
苦苦等待
美妙的猜想
亲见时的惊讶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重点词句、分角色朗读等感悟课文。
2、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课文内容,感受八儿的心理活动的变化,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3、学习文中人物对话的描写,感受浓浓亲情。
结合文章对人物细致描写,体现人物特点,感受深深情感。
在字里行间中体会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与喜爱,体会浓浓亲情。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一)1、快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汇报,指导朗读。
抓住重点词句,想象粥的制作过程和人们吃粥的感觉,感受腊八粥的美味。
读了作者笔下的腊八粥,你想到了哪个成语?
(二)、面对美味的腊八粥,八儿有什么表现呢?读课文2—19自然段,要求:
1、画出描写八儿的句子,想想这些句子分别属于什么描写?
2、反复品读这些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运用我们学过的语文学习方法进行学习,简单做下批注。
3、学生交流汇报:
a、盼粥:
1、抓住八儿心里活动的直接描写,“喜得快要发疯了,指导朗读。
2、八儿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
抓住关键词。“松劲“急红了”这样神态的描写,体会八儿的迫不及待。
b、等粥:从八儿的语言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八儿的天真、贪吃)。
c、猜粥、看粥:
看了粥后八儿心里会怎样想?
2、读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说说喜欢的原因。
认识10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文中人物的对话描写。
4、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教学重点文中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
教学难点。
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教学准备建议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腊八粥”的相关民俗。有条件的可以找来沈从文《腊八粥》的全文,仔细阅读,对小说全文的大概内容先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今天,我们学习《腊八粥》,请一个同学来读一下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请其他同学们认真在心里跟着读。
3.这篇文章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
4.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三、默读课文,圈画批注。
1.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谁?——“八儿”。
2.“八儿”这个人物并不是一层不变的,请默读圈画相关语句。
3.学生圈画后汇报。
4.教师及时总结:他的心理活动变化构成了本课的线索,可以此为突破口。从“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到“美妙的猜想”再到“亲见时的惊讶”。
四、总结升华。
1.文章中有关腊八粥熬煮的描写也不可忽视。如第一自然段写的:“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口里塞灌呢!”
2.学习作者语言的妙处。
3.当堂积累下来。
课文《腊八粥》是沈从文先生早年的小说《腊八粥》的前半部分。全文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煮的腊八粥的情态、心情,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生活图景。
文章重在通过主人公八儿的语言、行为及心理描写体现八儿迫不及待地想吃腊八粥,心理活动变化构成了本文的线索。于是,课堂上我便抓住这一线索来展开教学。
文章中共有七处描写八儿与母亲的对话,虽然语言并不是很多,但却能充分表达出八儿急于吃到腊八粥的心理。于是,我便让孩子们找出描写八儿语言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从读中你体会到了八儿的什么心理。孩子在动笔、动脑、动口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了八儿的心理变化。从最初的“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再到“美妙的猜想”,一直到最后的“亲见时的惊讶”,将八儿的心理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同时也将一个可爱的、天真的孩童形象呈现在同学们面前,让人不得不喜,不得不爱!
“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那我饿了!”写出了八儿急于要吃到腊八粥的心情;
“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都看出了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及希望可以吃到更多的腊八粥的强烈愿望!
“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无法马上吃到渴望的腊八粥,八儿便猜想着锅里的腊八粥的样子,于是,恳请妈妈抱着自己看看,也看出了八儿急于想证实自己的想法!
“哦!”虽然这一处语言描写只有一个字,却将八儿亲眼见到锅中腊八粥时的惊讶真实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所以说,语言不在多少,关键看它的作用!
透过语言描写展示的是八儿的心理变化!在读中分析,在读中感悟,
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不但通过八儿语言的描写来表现,作者还注重的是八儿行为和表情的描写。
“从哪里还能看出八儿特别急于吃到腊八粥?”
一个问题将孩子们再次带到课文之中,“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一个人出出进进灶房……”“出出进进”一词把八儿对腊八粥的惦记形象地写了出来。
“八儿要哭的样子”“他惊讶得喊起来了”都真实地将八儿的心理展现给大家。
八儿心理变化的描写将一个嘴馋的小孩子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八儿等吃妈妈熬煮腊八粥的经过,也将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展现给了大家!
文章中在写锅中的腊八粥熬煮时,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孩子们在体会中了解作者运用想象将句子表达得如此生动形象,由此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下来,达到积累的目的!
文章内容较浅显,在抓住八儿心理变化的同时更抓住了孩子们对八儿的喜爱之情,运用了最适合孩子们阅读的文字,把一个天真、可爱的孩童深深地注入孩子们的心中!也激起了孩子们对腊八粥的爱恋之情!可见,抓住孩子的心是最重要的!
1、请同学们分成男女两组比赛,在每组每人5秒内说出中国的传统节日。(活动)
2、一碗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诉说着古往今来细细碎碎的无数动人的往事,勾勒出了一幅幅动人的情感画卷,或赞美,或怀念,或憧憬佳节的团聚以及这自然的馈赠,粘粘的腊八粥包裹着的却是中国人浓浓的情,深深的谊,一切融化在粥里,流露于笔尖。今天,我们师生一起欣赏现代作家沈从文的小说《腊八粥》。
板书:腊八粥沈从文(解读“腊”字)
1、检查自学效果(生字词)
糖唾沫浓矮亦胀
2、思考课文:围绕“腊八粥”这一线索作家沈从文为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能否用小标题概括出故事情节来。文中的“八儿”对腊八粥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从哪些语句中,能够看出八儿对腊八粥的这种感情的?从文中妈妈与八儿的对话中,你还能感受到八儿是个怎样的孩子?(播放录音,标清段落)本文围绕八儿等着吃母亲熬煮的腊八粥的经过,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表现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板书:煮腊八粥—盼—想—猜—看—吃腊八粥)
分析第一部分:
1、作者写吃腊八粥为什么要不惜笔墨介绍这种粥的原料和这些原料煮在锅里的状态?
“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这是煮粥的基本原料,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老舍《北京的春节》)衬托腊八粥的香甜诱人、美味可口,为下文做铺垫。
抓住“甜甜的腻腻的”“合并拢”“叹气”“大碗大碗,大匙大匙”“塞灌”等词分析。
2、作者在文章开篇是如何写出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的?
过渡:一碗碗美味可口的腊八粥会让小孩子、大孩子和老孩子馋涎欲滴,住方家大院的八儿正是这众多喜爱腊八粥中的一员,那么面对甜甜、腻腻的一锅粥,他的表现如何呢?我们首先来学习盼腊八粥和想腊八粥这两段情节。
(第一句就采用了排比修辞手法,选取了三个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腊八粥的态度,以点带面,说明腊八粥所有人都喜欢;接着看到熬煮腊八粥的状态“叹气”,闻腊八粥的香甜诱人、美味可口。吃的是痛快淋漓;调动人的视觉,嗅觉。第二句则用拟人的修辞,形象地把腊八粥的熬制过程再现出来,那情形,如在眼前,那香气,如入五腑六赃,真忍不住要尝上一口呢。
)
3、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加以小结。
1、抄写课后生字。
2、试理解课后思考题。
1.掌握生字新词,理解相关词语的含义,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2.整体感知课文,借助思维导图理清课文脉络,分清内容主次。
3.聚焦文中的细节描写,反复品读,体会人物形象,初步感受作者文字中所蕴含的情感。
:借助思维导图理清课文脉络,分清主次
:抓住细节,体会人物形象
第一课时
板块一:揭示课题,走进腊八
1.说说腊八节(展示思维导图)。
2.板书课题《腊八粥》
3.听写词语:腻腻的浓稠深褐搅和熬粥
4.出示第1自然段
思考:这段话中哪个地方让你觉得特别有意思?
学生互动交流。
想象画面,读一读。
板块二:梳理文脉,初识“八儿”
1.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2.课文围绕八儿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板书:等粥喝粥)
引导学生质疑。
3.快速默读2-19自然段,想想八儿等粥时想了什么主意?试着补充下面的情节图。
提问:从这些情节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八儿?
板块三:聚焦细节,再识“八儿”
1.学习提示:自由读2至11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八儿的馋样儿,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从哪个细节读出来的?用笔勾画出来,再到小组里和同伴说说。
2.交流预设:
(1)“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那一大锅……但他妈妈总是说时候还早。”(2)“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
(3)“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那我饿了……”
(4)八儿分粥可是有窍门的,发现了吗?
3.小组里分角色朗读。
板块四:补充资料,拓展留疑
1.出示句子:我就生长在这样一个小城里,将近十五岁时方离开。出门两年半回过那小城一次以后,直到现在为止,那城门我还没再进去过。但那地方我是熟悉的。现在还有许多人生活在那个城市里,我却常常生活在那个小城过去给的印象里。
2.沈从文的腊八粥里到底还有着什么不一样的味道呢?
认识10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学习文中人物的对话描写。
4. 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教学重点文中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
教学难点
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教学准备建议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腊八粥”的相关民俗。有条件的可以找来沈从文《腊八粥》的全文,仔细阅读,对小说全文的大概内容先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今天,我们学习《腊八粥》,请一个同学来读一下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请其他同学们认真在心里跟着读。
3.这篇文章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
4.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三、默读课文,圈画批注
1.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谁?——“八儿”。
2.“八儿”这个人物并不是一层不变的,请默读圈画相关语句
3.学生圈画后汇报。
4.教师及时总结: 他的心理活动变化构成了本课的线索,可以此为突破口。从“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到“美妙的猜想”再到“亲见时的惊讶”。
四、总结升华
1.文章中有关腊八粥熬煮的描写也不可忽视。如第一自然段写的:“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口里塞灌呢!”
2.学习作者语言的妙处。
3.当堂积累下来。
文章选自沈从文先生早年的小说《腊八粥》的前半部分,全文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煮的腊八粥的情态、心情,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
学习者特征分析大部分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本课的学习内容,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学习比较积极,参与学习的面儿比较广。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文章中人物的对话描写。
看图法、合作法、小组活动。
1、请学生说一说对“腊八”或腊八粥的了解。
2、教师导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腊八粥》这一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1、学生指名读课文,边读边标记自然段记号,划出读不准音的词语。
2、正音,并反复读关键词语。
3、同桌一起读重点段落。
1、学生围绕课后题默读思考。
2、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
第1小题:练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可以先适当提出文中的主要人物,围绕“妈妈”和“八儿”结合课题来概括,这样先降低了难度,概括效果会更好。
第2小题:这一题旨在训练学生对“八儿”这一人物是否理解。是在梳理文章大意后关注作者的表达。聚焦到主人公“八儿”身上,因为他的心理活动变化构成了本课的线索,可以此为突破口。从“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到“美妙的猜想”再到“亲见时的惊讶”,文章随处可见“八儿”急切想吃腊八粥的情形。
第3小题:全文围绕“八儿”全家吃妈妈熬煮腊八粥的经过,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的图景。表达了一家的其乐融融。
4.教师相机总结。
1、“八儿”是个怎样的孩子?结合文中语句加以说明。
2、师生交流。
3、文中的母亲呢?用刚才的方法。
4、师生交流。
1、本篇课文人物对话描写较多,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
2、通过揣摩人物心理,联系提示语来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组织朗读比赛,互相点评,取长补短。
1、有感情地将课文朗读给家长听。
2、学生自由读课文。
板书设计。
腊八粥。
沈从文。
“八儿”、母亲。
其乐融融。
1、请同学们分成男女两组比赛,在每组每人5秒内说出中国的传统节日。(活动)。
2、一碗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诉说着古往今来细细碎碎的无数动人的往事,勾勒出了一幅幅动人的情感画卷,或赞美,或怀念,或憧憬佳节的团聚以及这自然的馈赠,粘粘的腊八粥包裹着的却是中国人浓浓的情,深深的谊,一切融化在粥里,流露于笔尖。今天,我们师生一起欣赏现代作家沈从文的小说《腊八粥》。
板书:腊八粥沈从文(解读“腊”字)。
1、检查自学效果(生字词)。
糖唾沫浓矮亦胀。
2、思考课文:围绕“腊八粥”这一线索作家沈从文为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能否用小标题概括出故事情节来。文中的“八儿”对腊八粥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从哪些语句中,能够看出八儿对腊八粥的这种感情的?从文中妈妈与八儿的对话中,你还能感受到八儿是个怎样的孩子?(播放录音,标清段落)本文围绕八儿等着吃母亲熬煮的`腊八粥的经过,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表现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板书:煮腊八粥—盼—想—猜—看—吃腊八粥)。
分析第一部分:
1、作者写吃腊八粥为什么要不惜笔墨介绍这种粥的原料和这些原料煮在锅里的状态?
“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这是煮粥的基本原料,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老舍《北京的春节》)衬托腊八粥的香甜诱人、美味可口,为下文做铺垫。
抓住“甜甜的腻腻的”“合并拢”“叹气”“大碗大碗,大匙大匙”“塞灌”等词分析。
2、作者在文章开篇是如何写出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的?
过渡:一碗碗美味可口的腊八粥会让小孩子、大孩子和老孩子馋涎欲滴,住方家大院的八儿正是这众多喜爱腊八粥中的一员,那么面对甜甜、腻腻的一锅粥,他的表现如何呢?我们首先来学习盼腊八粥和想腊八粥这两段情节。
(第一句就采用了排比修辞手法,选取了三个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腊八粥的态度,以点带面,说明腊八粥所有人都喜欢;接着看到熬煮腊八粥的状态“叹气”,闻腊八粥的香甜诱人、美味可口。吃的是痛快淋漓;调动人的视觉,嗅觉。第二句则用拟人的修辞,形象地把腊八粥的熬制过程再现出来,那情形,如在眼前,那香气,如入五腑六赃,真忍不住要尝上一口呢。
3、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加以小结。
1、抄写课后生字。
2、试理解课后思考题。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gongzuojihua/554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