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可以帮助教师根据学生的学情和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教学。一个优秀的教学计划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效。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不同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所在的位置。
2、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观念,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帮助学生树立从小仔细观察事物、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体验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教具:
cai课件、小猪存钱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诱趣激学。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喜欢)今天呀,老师就给你们讲一个“盲人摸象”的故事,好不好?(出示课件讲述故事内容)。
学生汇报。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盲人叔叔全听到了,说你们真是一群乐于助人的好孩子。这节课呀,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研究怎样正确地观察物体,才不至于像盲人叔叔们一样。
1、确定方位。
师:你们对小猪说了些什么?
学生汇报。
师:坐在小猪前边的同学朝我挥挥手。
师:我知道了,你们就分别坐在小猪的前后左右。
2、观察小猪。
(1)在自己座位上观察。
师:从你这个位置上看到了小猪的什么?
(课件出示:你坐在小猪的哪一边,看到了它的什么?)。
学生汇报。
师:其他同学观察的结果也是这样吗?有补充吗?
(2)交换位置再观察。
师:刚才你们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了可爱的小猪,现在咱们换换位置再观察。好吗?小猪前面和后面的同学换换位,左面和右面的同学也换换位。准备好,轻轻地换。(学生起身换位。)。
师:现在你又在小猪的哪边?仔细观察,你看到的小猪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汇报。
师:我想采访坐在小猪前面和后面的同学,现在的位置看到的小猪和你刚才看到的一样吗?
学生汇报。
师:哪儿不一样呢?
学生汇报。
预设:有的同学会说一样,有的同学会说完全不一样。
出现矛盾冲突时,学生再次观察小猪左右两边,并在组内讨论。
小结:从左边和右边观察小猪是不是一样呢?(学生齐声:不一样!)你们从细节观察并解决了问题,好样的!从小猪的前面和后面看是不一样的,从左边和右边看也是不一样的。
(3)从前后左右观察小猪。
方案一:到其他几个同学的位置上看看。
方案二:人走一圈的办法太麻烦。我们可以让小猪转一圈,我们只要坐在位置上就可以看到它的前后左右了。
学生尝试操作。
师:好的,每转一个方向停一下,看清楚了吗?这两种方法都很好,可以围着小猪转一圈,也可以让小猪转一圈,小组商量定下一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开始观察。
(伴随着轻柔的音乐,学生进行观察活动。)。
师:同学们从前后左右再次观察了小猪,你们看到的一样吗?(不一样。)为什么?
学生汇报。
师: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小猪是不一样的。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
三、分层练习,应用促学。
1、刚才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老师特别高兴。老师也给小亮、小明、小红一个礼物,大家看。(出示第67页上的恐龙图)你能很快说出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说说理由。(学生各抒己见)。
2、67页的做一做。
3、70页的第1题。
4、欣赏课件出示庐山图片和古诗《题西林壁》。
四、回顾全课,梳理评学。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1、放大镜。
师:它可以把一些很小的文字、图片进行放大。
2、望远镜。
师:观察比较远的物体我们可以依靠它。
3、显微镜。
师:这是显微镜,通过这个工具啊,可以看见很多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物体,很多科学家就是借助它来观察一些微生物或者细胞的。
希望大家课后能够处处留心观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感受,做一个勤于思考的好孩子!
五、实践延学。
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家里的物品,说给爸爸妈妈或好朋友听,你看到的是哪一部分?老师相信你一定说得非常好。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7页。
1.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使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空间相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形状的活动,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正确辨认从不同侧面(左侧面、右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师:杨桃、从上面拍摄的四本《语文读本》的照片、从四个不同角度拍摄的学生照片、若干从不同角度拍摄的生活物品照片。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认识老师手上的这个水果吗?对,杨桃。今天老师就要给大家讲一个画杨桃的故事。
画杨桃的故事:一天,美术老师带来了杨桃让大家仔细观察之后把它画下来,淘气也画了一张。同学们看了都笑话他说:这哪是杨桃啊,分明是颗五角星啊!
老师走过去看了看,不但没有批评淘气,还表扬他观察很仔细,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从杨桃的两端去观察,杨桃看起来就像个五角星)。
杨桃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到的情况不一样,那其他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到的情况是不是也不一样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观察物体。
二、探究体验。
1.活动一:观察物体找图片(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情景有时不一样)。
(1)观察找照片:在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摆了四本语文读本和一些照片,四位同学坐在不同的位置,请从你的位置仔细观察,然后把你观察到的图像从这些图片中找出来,放到自己的面前。
(2)汇报:请一小组的同学上台汇报。
先说你坐在几号位,再说说你看到的是语文读本的哪一面,选的是哪张照片?
这两张照片都是侧面,这两个侧面有没有什么不同呢?
(4)请小组长把书和照片收到抽屉里。
2.活动二:根据照片,判断拍照角度。
(1)老师给我们班的一位同学拍了几张照片,我们看看它是谁啊?请出这位同学。请大家猜猜这几张照片分别是从哪个角度拍摄的?请同学上来站在相应的位置。
先出示一张正面和一张背面。
当第三个同学上台找到位置后问下面的同学:他找的位置对吗?你是怎么判断的?
出示第4张照片问:这一张也是侧面,和第三张的拍摄角度一样吗?你是怎么想的?
(2)小明他们也在给小动物拍照呢,我们去看看!书:67页,例1。
三个人从三个不同的角度给小恐龙拍照,下面三张照片分别是谁拍的?请在照片下写上小摄影师的名字。
这一张照片拍的是小恐龙的哪个面?是谁拍摄的?
(3)给小动物拍完照片,他们又被门外的小卡车给吸引住了。
三个人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观察卡车,这辆卡车在他们三个人的眼里是什么样的呢?请你与下面对应的图片连一连。书70页,完成第一题。
投影订正后收起书。
3.巩固练习。
(1)根据照片把具体物体摆到正确的方向:
小动物太可爱了,老师也忍不住给小动物玩具拍了几张照片,每个小组白色信封里都有四张照片,它是汪老师分别从1,2,3,4号位拍摄的,请小组长按照照片背面的序号发给相应的组员。然后请大家根据手上的图片,摆出这个娃娃的正确位置,要保证这个娃娃摆好后,每位同学观察到的和图片上的一样。
汇报:请一位同学说说,你们小动物的脸面对着几号位(小动物的正面对着几号位)?
(2)换角度观察:你想从其他的角度去观察一下娃娃吗?那我们来个找座位的游戏,请小组长将这四张照片合起来洗一洗,正面朝上随意的发给每人一张,然后请大家根据组长发的照片找到正确的位置坐下来。三点要注意:1.娃娃不能移动;2.不能看照片背面的数字提示;3.找好了手放膝盖坐好。看看哪一组找的又快又好。
订正:每个同学是不是找对观察角度了呢?我们可以这样检验,如果你坐的位置和照片背面的数字是一样的就说明你们找对了。翻过来看看吧。四个人全找对了的小组请举手。
(3)转娃娃换座位:小娃娃朝一个方向坐累了,请小组长帮帮忙,帮娃娃换个方向,让他们面向××,现在小娃娃转方向了,同学们看看自己手上的照片,在观察一下娃娃,你还能坐在原地不动吗?想想你该坐在哪?请根据照片找到相应的座位。
说说你的座位怎么变化了?
还原座位,小组长收起照片和娃娃。
三、巩固拓展。
(1)根据照片猜物体(体会物体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同学们喜欢猜谜吗?下面我们来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汪老师从不同的角度给一些物体拍了照片,请同学们根据照片猜猜是什么物体(出示从一个角度拍摄的柠檬照片,有的学生猜橙子)看来有时候,我们从一个角度观察还不好确定,换个角度再来一张。
(2)同学们真聪明,说到大象,汪老师再给同学们讲一个摸大象的故事:
从前,有五个盲人,从来没有见过大象,不知道大象长的什么样,他们就决定去摸摸大象。第一个人摸到了鼻子,他说:“大象像一条弯弯的管子。”第二个人摸到了尾巴,他说:“大象像个细细的棍子。”第三个人摸到了身体,他说:“大象像一堵墙。”第四个人摸到了腿,他说:“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
同学们,同样一头大象,为什么四个人的说法都不一样呢?其实把这四个人说的综合起来才是大象的真正样子。看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才能比较准确。
四、课堂总结。
看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才能比较准确。
谈谈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
本单元属于空间与图形的第二学段,是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教材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熟悉的空间环境和物体作为观察对象,教材呈现的是几个小学生观看参展冰箱、冰柜的场景。通过解决“从不同方向看冰箱和冰柜,他们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形状”的问题,引入“辨认从不同方向看到的一组具体实物的形状和相对位置”的学习,让学生在具体的观察活动中学会观察和判断,体悟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事物,所得结果是不一样的。
此前学生在一二年级已掌握左、右、前、后的知识,并有了一定的空间观念。
1.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
3、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兴趣,形成良好的探究学习的情感与态度。
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一组实物的形状和相对位置,训练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辨证思维能力。
《观察物体》属于“空间与图形”这个学习领域里的内容。本节课的设计,我试图体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得到发展的思想。在学法上,鼓励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在活动中逐步由“学会”向“会学”转变,发展智慧,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因此,自主观察、自主探究,实践操作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
1、情景导入,目标定向。
情境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课件出示:一只卡通胡萝卜的横切面。
师:猜猜看,它可能是什么?
[鼓励孩子展开自由的想像,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课件:胡萝卜的动态旋转的过程。生:胡萝卜!(出乎意料)。
[此处安排学生熟悉的情境直入主题,学生自然而然地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中,并产生浓厚的兴趣,意会到“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结果可能不一样。]从而引出这节课的课题: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2、学案引领,自主学习。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先独立思考然后互相讨论。
学生观察情境图,并提出问题。
(意图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讨论:三位小朋友看到的形状是否相同?为什么?
师生共同小结:因为他们站得位置不同,也就是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也不相同。
3、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在班内搞一个展销会,分别用不同的纸盒来代表冰箱和冰柜,让学生分别从前面,后面,上面来观察,看看图中的三位小朋友看到得是什么形状。
师:那三位小朋友看到的都是什么形状呢?请同学们现场来观察一下,把三位小朋友和他们看到的形状连起来。
通过实际的观察,学生很容易的就能找出他们看到的物体的形状。
4、启发引导,精讲点拨。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的进行引导。特别是学生可能会说站得位置不同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也一定不相同。教师可以出示一个正方体或球体让学生观察,让他们认识到虽然站的位置不同,但是看到的形状不一定都不相同,而是可能不同。
5、系列训练,当堂达标。
(1)课件出示教室前后的图片。
生判断观察者的位置,并表达判断理由。
(2)请同学们看看下面三幅图分别是从哪个位置看到的。
学生自己观察,组内讨论,然后交流。
这两道题对于学生来说没有难度,可以让学生自己解决。
(3)组长拿出小猴玩具。
师:打个招呼吧!
生摸摸猴子的小脸蛋、小屁股、耳朵……。
师:说说看,你坐在小猴的哪一面?看到的是哪一部分?
闭上眼睛想一想,刚才看到的是?
[先观察后说,再想象,实质是在考察学生观察的有效与否,同时也将活动充分细化]。
师:你现在看到的是哪一幅?
生观察汇报。
换个位置再去观察,看看你看到的又是哪一幅啊?
让学生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再次体会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也不会相同。
(4)动画汽车徐徐而来,三个小朋友飘然而至。
师:三个小朋友会看到什么呢?一样吗?为什么?
生:小明会……小红会……小东会……不一样。
师(追问):小朋友知道小红(右侧面的)站在汽车的哪一面?
[此处为解决后面的左右两侧而扫除障碍,降低难度]。
其实在错与对的交锋中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体验非常深刻!
(5)认茶壶。
老师拿出茶壶放于桌中央,找四个学生站在桌子的四个方位,让其他学生判断他们看到的是哪一幅,并且让四个学生分别评判对错。
让学生自己判断对错可以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关键时刻也可以让学生站到那个同学的位置亲自去观察,这样更有助于帮助观察体验。
因为前后看到的形状有困难,教师可以借助于照相机分别站在前后两个位置拍摄相片,然后帮助学生理解。
(6)回扣目标,总结反思。
今天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本课的板书很简单,根据本课设计的需要,我们只把课题和“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物体形状也可能不同”板书出来就可以了。这样简明扼要,又突出重点。
以上说课仅仅是我对本课的一种教学预设,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将努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及时调控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动态生成。
谢谢大家!
1、知识与能力:
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能正确辨认从物体的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的过程,通过小组交流和游戏活动,继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积极主动参与观察活动,通过观察,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 本节所学内容是在一年级学习“从两个方向观察物体”的基础上发展到“从三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的,教材设计这个观察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长方体纸箱后体验: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亲自走到不同的位置进行实地的观察体验,再通过找一找、连一连、看一看、想一想及数学游戏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现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且最多能看到3个面,从而不断培养和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把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形状辨认准确,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因为本课的内容主要是学生在观察、操作、小组活动、讨论等环节中进行,所以学生的兴趣浓厚,积极性高。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再通过变换角度的观察,学生从感性上有了真正的体验,学起来比较轻松,但对判断所观察的物体形状还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重点:能正确观察物体并指出物体的正面,反面和侧面。
难点:
1.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长方体形状的物体,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2.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师:以前我们学过前后、左右、上下等方位词,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吗?好,全体起立!听老师的指令做动作,比一比看谁反应快。
口令:上拍拍,下拍拍,前拍拍、后拍拍,左拍拍、右拍拍。(节奏越来越快。) 师:通过刚才的游戏,看出同学们反应得真快。下面我们再做个小游戏“猜一猜”,考考同学们的眼力。
教师先后出示一张大象和学生的背面照,学生情绪高涨,进行判断,教师再出示两幅侧面照,一部分学生已猜出,此时教师又出示两幅正面照,学生为自己的正确猜测叫好。
师:为什么看到正面照片时才敢下结论?
生1:正面看得清。
生2:从后面看不好辨认。
师:是同一个物体,怎么会看到不同的样子?
生:站在他后面,就看到他后面的样子;站在他侧面,就看到他侧面的样子;站
在他前面,就看到他前面的样子。
师:答得真棒!掌声鼓励。
师:我们站得位置不同,看到的每幅图也就不同,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研究的内容: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看一看(一)
1、多媒体出示课本上笑笑,淘气和妙想观察长方体的场景,与此场景相似的,教师展示给同学们一个长方体的百宝箱。
(1)谁能说说百宝箱是什么形状的物体?
生:百宝箱是长方体的。
(2)仔细观察,说说在你的角度观察到的箱子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生1:我观察到的是两个长方形的面,一个面上写着“百”字,另一个面上写着“箱”字。
生2:我观察到的是一个长方形的面,一个面上写着“百”字。
生3:我观察到的是两个长方形的面,一个面上写着“宝”字,另一个面上写着“百”字。
(3)(师转换纸箱角度)现在你看到的和刚刚看到的形状一样吗?
生:不一样。
生1: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就不一样。
生2:观察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形状也就不同。
教师小结:同学们说的不错,正是因为同学们是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以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板书:从不同的位置观察长方体时,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生齐读) 完成书上情境图中的连一连。
2、说说生活里你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看到形状不同的例子。
3、拿出你们小组准备的小箱子,仔细听观察要求,明确要求后再开始观察。(小组活动)
观察要求:
(1)在你的角度仔细观察,看一看你最多能看到箱子的几个面。
(2)先看一看再想一想,然后再转换角度看一看。
(3)得出结论小组交流。
教师小结:通常我们把长方体朝上的这一面称为上面;面对观察者的这一面叫做正面;两侧的面称为侧面。长方体的上面、正面、侧面是人为的,不是固定不变的。转换角度这面又叫上面,这面又叫正面,这面又叫侧面了。
4、多媒体出示课本上妙想、笑笑、奇思、淘气观察小熊的情境图,与此景相类似,教师拿出一个小熊让4名同学们来观察。
(1)教师找同学说出这4名同学分别坐在小熊的哪一面。
(2)对照着多媒体图片上的4幅图,让这4名同学分别说出自己看到的是那一幅图。
1.完成“练一练”第2、3、4题。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指名学生汇报答案和思考过程。
2、四人小组观察学具
师:能够认清物体正面、侧面和上面后,大家想不想也像淘气那样观察我们身边的物体呢?
生:汇报观察所得。
3、 自由观察教室里实物。
生:活动后汇报所得。
1、这节课你过得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
2、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看一看(一)
从不同位置观察长方体时,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是“空间和图形”领域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的物体.初步体会从各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可能是不同的;.在对各个面进行逐一细致地观察,并用语言描述、动作表征、闭眼记忆等方式,使学生对所看到的图形形成清晰的表象。
学情分析:
本节课,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物体,通过学生的观察活动,使学生经历由“观察实物——初步感知——形成表象”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时,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目标:
1、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能根据特点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经历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使学生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初步掌握全面、正确的观察物体的方法,同时培养初步的倾听、合作和评价能力。
学习目标:
会准确判断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实物的形状。
教学重点:
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认识到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学习任务:
任务一:不同位置观察kt猫。
任务二:观察自带的学具。
教具学具:课件;学生4人一组,每组一个kt猫,自带一个观察物学具。
学情分析:本节课,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物体,通过学生的观察活动,使学生经历由“观察实物——初步感知——形成表象”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时,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过程。
激情导课:
1、导入课题。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个谜语,听“上边毛、下边毛,中间夹颗黑葡萄”,小朋友们是什么?(生:眼睛)。
师:对,我们用眼睛认真仔细的看就叫观察,这节课我们就用小眼睛来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师:我们来看一看,猜一猜,这是什么?(多媒体出示)。
生:是一个球……。
2、明确目标。
师:看来,我们观察物体时一定要全面,要学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有信心吗?
3、预期效果。
师:小朋友们,有信心吗?有,老师相信大家。
民主导学。
任务一:不同位置观察kt猫。
师:瞧,kt猫也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了,kt猫也想和大家一样坐端正,看黑板,小组长帮帮它。我们用小眼睛来观察kt猫:(强调观察要求)。
任务呈现:仔细观察后,四人小组说说。
(1)你坐在kt猫的哪一面?看到了kt猫的哪一面?
(2)你看到了什么?
自主学习:以小组独立思考观察。
展示交流:
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看到的和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交流的时强调自己在什么位置观察,看到了什么?)。
师:xx小组观察得怎么样,大家来评一评。
生:
师:xx小组的同学观察的真仔细,每个组员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奖励xx组一个笑脸。
游戏活动:面对面交换位置观察。
(要求与之前一样,小组说一说,体会交换位置后观察到的相同吗?)。
师:想要看到kt猫的四个面怎么办?
(生:可以围绕kt猫转一圈;生:也可以把kt猫转一圈)。
游戏活动:转圈观察,猜位置。
师:为什么同一只kt猫,每次小朋友看到的'会不一样呢?
生:因为我们观察的位置不同。
师:对,我们观察物体时观察的位置不同,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板书:观察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不同)。
师:小朋友,想想刚才观察到kt猫的四个面,我们看:(媒体出示四个面图片)。
任务二:观察自带的学具。
师:我们仔细观察了kt猫,大家还带来了什么,请拿出自带的学具观察。
任务呈现:仔细观察,你在什么位置观察?看到了什么?
合作学习:先独立观察思考,再小组交流。
展示交流:哪个小组和大家分享交流?(xx组交流)。
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
打开课本68页,独立完成做一做。
2、结果反馈。
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做的检测题,并做出评价(全对的奖励自己三颗星)。
3、反思总结。
师:今天我们是怎样进行观察的?
生:在不同位置观察,看到的形状不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能辨认从上面、正面、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2、经历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物体形状的过程,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合作的能力。
3、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
能结合具体物体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难点:
能结合具体物体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形状。
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玩具米老鼠。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观看3组照片分别为从不同方向拍摄的教学楼、雕像、饮水机。问:这些照片你熟悉吗?你知道老师是怎样拍摄的吗?通过学习本节课,你就会找到答案。
2、猜一猜:你能知道他是谁吗?(课件依次出示学生背面、侧面、正面图)。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正面背面侧面。
从背面观察很难确定是谁,从侧面看到正面就知道是谁了。
3、你知道老师是站在小朋友的那边拍出这些照片的吗?
4、揭题: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样子就不同,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研究的内容: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5、观察玩具。
师小结:像玩具,我们从它的上面、正面、侧面、后面观察,看到的形状一样吗?
师总结(出示):对一般的物体来说,从它的不同方位观察,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二、探究、学习新知识。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美景,(幻灯投影展示画面)你们喜欢吗?咱们一起来欣赏吧。
要求:从远到近观察,谁来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别人说的时候,你一定要认真听,他说不完的,你再补充,你补充的一定他没说过的。
2、师:看这只大船,桥上的小男孩看到的是船的哪面;洗衣服的阿姨看到是船的哪面,划小船的小男孩呢。
师:请再观察这幅图,下面图形分别是从船的什么位置看到的?
谁来说第一幅图是从船的什么位置看到的?(第二幅图、第三幅图呢?)(指名说)。
3、师:图上的两个小朋友同时看到了这轮水车,他们看到的水车的形状一样吗?
生:(学生先自己思考,然后同桌交流看法)指图回答。
师:他们分别从哪个位置看到的?
生:举手回答。
三、巩固目标。
1、课本第69页第1—3题。
第一题:
请看:读要求!
第二题::说一说:齐读要求,
谁来说第一幅图是从电视机的哪个位置看到的?第二幅呢?第三幅呢?
第三题::看一看。
请仔细观察这幅图,从左到右,你都看到了什么?
如果小女孩看这座房子,她看到的房子是什么样子呢?戴草帽的叔叔呢?
如果开收割机的叔叔看稻草人,他看到的稻草人是什么样子呢?小鸟呢?
四、达标训练。
新课堂、亮点激活部分练习题。
五、总结:
你有收获吗?
学生总结:学习了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对一般的物体来说,从它的不同方位观察,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使学生能区分东、南、西、北的方位,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位,并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位确定其它三个方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根据一个方向确定其它三个方向。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创设情景,认识生活中的东、南、西、北。
二、认识书面上的东、西、南、北。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总结。
1、认识南、北。
在茫茫的大海中航行,驾驶员是靠什么认清方向的?
出示指南针:指针所指的方向是南面。那么它后面的是什么面?
2、认识东、西。
每天太阳从(升)面升起,面对太阳,你的`后面是什么面?是(西面)。
3、说一说填一填。
(1)观察教室说说教室东面、西面、南面、北面墙上分别有些什么?
(2)面对南面,左面是,右面是()。
(3)面对东面,后面是(),右面是()。
1、到操场观察。
(1)、看操场的东、南、西、北面各有什么?
(2)、把看到的记录下来。
交流:说说你是怎样记录的?先确定哪个方向?
其它三个方向又是怎样确定的?
2、出示p87第3题。
创设情景:一天小明要到公园玩。可是在。
十字路口他迷路了,你能帮帮小明吗?
看路标:说说百货大楼、新华书店在哪个方向?那么人民公园在哪个方向,小明应向()面走。
3、p87第4题。
出示两张球票:观察思考说说这两个小孩。
能坐在一起吗?为什么?
(1)从票面上的东区、西区。
(2)从蓝球场图上看出。
p87第5题。
学生独立填写。
交流:说说你是怎样填写的?为什么?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
课后感受。
授课日期月日
教案(序65)。
课题。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这一课是继前面固体在水中研究基础上,对溶解现象的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按照教科书设计第一部分是做胶水和洗发液在水中的溶解,第二部分是醋、酒精、食用油是否在水中溶解。
第一部分胶水和洗发水在水中的溶解现象,要提醒学生按照表格提示分三步观察,不能急于搅拌而错过一开始放下去时的现象,从侧面观察能更好地观察到现象。在自己实验时胶水和洗发液都是下沉的',胶水花的时间较久,也不是很清楚,而洗发液是有颜色的,观察起来较容易。
第二部分,醋、酒精、食用油在水中是否溶解的实验,其他问题都没有,除了酒精观察时,一开始酒精滴下去时是先在上面一层扩散,振荡完全后就能均匀分布,对于一开始滴入的现象,学生往往与上浮混在一起,另外,为了更清晰地观察到酒精实验,我在准备实验材料时选择了有色酒精,使学生更容易观察。整节课学生清晰高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体验与同伴一起探索的'乐趣。
2、言能仔细观察并发现溶解现象的特征,并能用简单的语进行表达。
活动重点:
活动难点:
能仔细观察并发现溶解现象的特征,并能用简单的语进行表达。
活动准备:
温水,一次性杯子若干,小石头块若干,白砂糖和红糖若干,小勺若干,蛋糕盘若干。
活动过程。
一、直接引题:教师提出“溶解”现象。
1、出示白砂糖,大胆猜测。
幼:自由回答。
师:白砂糖放到水里到底会发生什么的变化呢,下面就请小朋友动手操作。请小朋友们把白糖放在水里轻轻地搅拌,看一看有什么变化?白糖可以从水里取出来吗?它去了哪里?(可以尝一尝,感知变化)注:在操作的过程中小朋友们一定要注意桌面和地面的卫生,搅拌的时候要一只手扶着杯子一手拿着小勺,不要把水弄洒了。
2、请幼儿品尝糖水。
师:请小朋友尝一尝水有什么变化呢?(轻轻地抿一小口)。
二、幼儿自己探索“溶解”现象。
2、幼儿大胆猜测。
3、验证猜测,感知实验结果。
师:在请小朋友把红糖放在水里用力搅拌,看一看水有什么变化?红糖能不能取出来?
三、分享实验结果。
幼:自由回答。
四、教师小结。
通过做实验,我们知道了不同的物质入进水中会有不同的现象发生。白砂糖放进水中会不见了,并且水可以变甜;石头放进水中,会沉在水底;红糖放进水中会改变水的颜色。白砂糖和红糖放进水中经过充分搅拌之后,能用工具取出来吗?这种现象叫:溶解。小朋友们回家以后看一看家里还有那些东西是可以溶解在水中的。
活动延伸。
小朋友回家可以用白糖,酱油、味精、醋去试试看,哪些在水中溶解得最快?为什么?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一些液体能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溶解于水,另一些液体则不能。
2、过程与方法:
观察和描述一些液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细致、客观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了解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进一步深化溶解的概念。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举例来说说什么是溶解?
2、下列哪些物质能够在水中溶解。
面粉、高锰酸钾、食盐、白糖、沙子、味精。
1、出示胶水和洗发液。
师:这是什么?如果把它们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
2、小组讨论,猜测实验现象3、出示实验要求,明确实验目的。
步骤一、用勺子从杯中取出一勺胶水或洗发水倒入装有水的烧杯里。
步骤二、仔细观察它是怎样进入水中的,在水中是漂浮还是下沉。
步骤三、静静地观察,记录它们是怎样在水中扩散的。
步骤四、记录好之后,再用小棒轻轻搅拌一下,记录发生的变化步骤。
五、最后用小棒充分地搅拌,观察它们是否溶解。
4、学生实验,并填写记录单。
5、汇报交流。
组织学生充分交流实验所观察到的.现象,鼓励用形象化的语言进行描述。
6、得出结论:胶水和洗法水都能溶解在水中。
三、探究醋、酒精、食用油在水中能溶解吗。
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厨房当中常见的几种液体。
1、出示醋、酒精和食用油。
师:如果把它们分别倒入盛水的烧杯中,会出现什么情况?
2、学生讨论、汇报猜测。
3、明确实验过程和目的。
师:把醋、酒精和油分别倒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它们是怎样进入水中的,在水中有没有扩散?是怎么样扩散的?记录完之后,再用小木棒充分搅拌,观察它们在水中是否溶解。
4、学生分组实验,验证猜测。
5、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醋和酒精在水中溶解了,而食用油没有溶解。
四、拓展延伸。
2、教师演示实验。
五、作业布置。
观察对象我让学生体验观察的过程,体验当从不同位置观察对象时,他们看到不同的形状,能够正确识别从正面、侧面和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操作和观察能力,初步树立空间观念。同时,学生的活动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活动是初中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这一教训在这一点上更为突出。课前,我反复学习教材和现有的多媒体课件,总觉得有些不足。后来,我发现无论多么直观,都没有具体的物理直觉。所以我跳出了课件和教室的局限,决定把学生分组,安排座位。整个班级以活动、物理观察和实践为主。我把学生分成四组,分成四个不同的方向让学生观察,并告诉每个人自己观察到的形状。这样,就有了分歧,让不可理解的人进行换位观察。通过物理观察,学生们发现他们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不同的形状。并积累了从正面、侧面和背面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识别经验。
本课程主要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讲授。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索和相互交流,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数学课是一门小型活动课,它使学生感到新奇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提问中,让学生最初感觉到他们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到不同形状的物体。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和交流,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进一步体验不同位置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概念,让学生观察和想象站在物体不同位置的人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然后确定观察图形。本课程教学结束后,再次给学生提供与合作伙伴合作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学习合作、交流思维和空间想象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活动形式。在最后的游戏活动中,进一步体验和提升学生的空间概念。
活动1:让学生正确识别物体的正面、侧面和背面。
活动2:观察小猴子的不同面部后,进一步加深对物体正面、侧面、上头部、下头部和背面的理解。
活动3:通过带学习辅助工具的小组活动,让学生体验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活动4:通过照片确定从哪个方向?站在适当的位置。
活动5:开展进一步的活动,通过照片和站立姿势确定谁看到了它。
这一课的教学活动意在指导学生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物质溶解速度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怎样加快溶解?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的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本课活动较多,教学的重点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来确定。但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每个活动都分小组进行的`话,一节课的教学时间肯定是不够用的。因此,可以根据的实际水平来取舍。
本课的教学方法也是多种多样,既可以放手让学生根据课文的提示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也可以采用先指导再独立研究的方法。在设计时,本文采用了第二种方法。在第一次研究时,重在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的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突出如何控制变量和如何设计方案。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合作设计方案进行实验验证。这种由“扶”到“放”的教学,有利于农村学校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循序渐进。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物质溶解速度的主要因素。
2、引导学生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3、在活动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逐步发展科学探究的乐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变量控制的讨论(相同条件下)。
2、难点:实验时的变量控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教师演示用:肥皂、搅拌棒、杯子、自来水、记录表、抹布、。
2、小组实验用:肥皂、搅拌棒、杯子、自来水、记录表、热水、自来水、小刀、粮块、秒表、抹布。
【教学过程】。
1、复习讨论,引入新课。
要说食盐在水里溶解了,我们有哪些理由?
生活中,妈妈常常用肥皂来洗衣服等东西。肥皂在水里能溶解吗?
妈妈是怎样让肥皂在水里溶解得快上点的?
你还有什么好办法让肥皂溶解得快一些?(简要板书学生说的所有办法)。
我们今天就来研究怎样加快溶解?
2、探究哪块肥皂溶解得快。
刚才说的这些方法行不行,可以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同学们说的方法很多,我们可以一个一个地验证,先来验证搅拌是不是可以加快溶解。
引导学生得出:杯子一样大,同一种水而且一样多,肥皂一样大小(多大才合适?)。
指导学生做对比实验:一个杯子静止不动,另一个杯子用搅拌棒搅拌。
引导学生描述实验情况,得出结论。
引导学生小结做加快溶解对比实验的方法:猜测——设计实验——验证实验——描述证明。
让学生小组讨论选择一个问题,讨论设计对比实验。
交流修正设计方案。
按设计方案实验,收集证据,描述证明。
反思实验过程中不足的地方(或失败的原因)。
讨论:肥皂在什么情况下溶解得快?(注意引导利用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3、记录糖块溶解的时间。
研究了肥皂加快溶解,让我们猜测一下糖块怎样溶解得快?(板书方法)。
刚才我们研究时只有用两个方法进行对比实验,现在我们让多种方法同时进行对比实验,还要用上记录时间的办法进行实验。
要让糖块在嘴里溶解,用上不同的方法,记录溶解的时间,我们可以怎样做?
讨论一下怎么分工(六个人一组,谁看时间?谁记录时间,其他四个同学分别采用某一种方法使糖块在嘴里溶解?)。
分组实验,记录数据。
溶解糖块的方法。
溶解所用的时间。
分析数据,描述得出结论:糖块怎样溶解得最快?
4、课外延伸:研究加快食盐的溶解。
做了加快肥皂的溶解和加快糖块的溶解,我们能否独立做加快食盐的溶解的研究?
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课外研究,记录实验情况,描述得出结论,下一次上课交流。
在学习中,说到知识点,大家是不是都习惯性的重视?知识点有时候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掌握知识点是我们提高成绩的关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数学下册关于观察物体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范围不同)
1、随着观察位置的高低与远近变化,能判断出观察对象的画面所发生的相应变化。
2、根据观察到的画面,判断出观察者所在的位置。
(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形状不同)
1、通过观察、比较一些照片,能够识别和判断拍摄地点与照片的对应关系。
2、通过观察连续拍摄到的一组照片,能够判断照片拍摄的前后顺序。
空间观念的培养是指通过物体、图形等元素,让学生逐渐掌握一定空间概念,从而为学生形成更成熟的数学思考习惯奠定坚实的基础。具有较强空间感觉的学生,通常其思维能力较强,想象力也比较丰富。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小学数学教师的关注度也开始往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观察力方向倾斜,这也丰富了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注入了新的活力。空间观念和观察力不仅是学好数学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学好别的学科、处理日常生活事务的基本素质,教师务必把握好观察教学这一重要环节,与学生一同去探寻数学的美好。
数学教学是对数学对象(空间形式、数量关系、结构关系等)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间接反映,并按照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内容的理想活动,而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都属于数学思维能力的内容,观察物体教学在培养学生这两种能力的同时,也锻炼学生学会用观察、类比和演绎的方式进行推理,辨明数学关系,最终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观察教学是让学生通过对自然界数量关系与图形关系的观察,思考并提出问题然后与同学们讨论,并能自己发现规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其出发点在于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利于培养学生质疑和批判精神,并逐渐形成足够的洞察能力。
(一)要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
观察是学好数学学科的基础,没有细致、准确的观察,学生就不能把题目看清楚、把解题过程写具体。在观察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软件的真实情景引起学生观察的兴趣,利用多媒体软件提供的图像、动画、活动影像等图文音像并茂的情景代替老师的口头演说,不但容易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还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在观察教学中,老师要让学生在观察之前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观察的训练。不可想象没有学习兴趣的学生会有好的学习成绩,所以老师在观察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利用他们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养成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观察事物、观察人的好奇心和良好习惯,着力进行空间感和观察能力的培养。
甘肃省会宁县甘沟中心小学的数学老师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立方体、圆柱体等教学道具,让学生观察物体形状的不同,并坚持写观察日记,让学生多理解生活,了解社会,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兴趣。
(二)教给学生观察物体的方法
观察物体要有方法,要学会寻求因果,要对自己观察到的结果再追问一次为什么,还要把自己的结论当成敌人去攻击,然后论证,运用演绎的思维方式破除既定的思维模式。老师在观察物体教学中要把这些观察物体的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加强目标判断,不是你观察什么,而是你不观察什么,在摸索中有意识地接近正确的途径。观察物体教学中的观察方法主要是指如何去分析、概况肉眼所见的物体中的内涵和外延条件,这对帮助学生快速解题,提高观察能力和立体空间感都是十分重要的。老师要通过正规系统的教学辅导,准确、简捷的授课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最终掌握完整正确的观察技巧。
为了能够更好地教给学生观察物体的方法,传统封闭式的教学方法就要转变为开放式,此外还要变灌输式为启发式,变学生被动模仿为主动发现,让学生用自己的各种感官去感知客观事物和现象,不应对学生有太多的框定,而是应该让他们学会观察物体的方法自己去发现问题。
淄博市临淄区梧台小学在小學四年级数学课堂上邀请了专业陶艺老师指导学生们捏出各种形状的物体,通过自己动手的过程,学生逐渐掌握了观察物体的方法,也牢固地掌握了知识要点,如此新颖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以及艺术审美能力也是一种锻炼。
(三)给学生提出观察目的和任务
在观察物体的教学中,老师要明确给学生提出相应的观察目的和任务,这样才能让学生避免观察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观察物体的效率。学生也要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打破思维路径的依赖,不要只会用一个标准去观察物体,也不要只是一条线式地去观察物体,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多观点来观察物体,这样才能看清物体的全貌。另外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也要有自己的主见和独立的判断能力,对老师所给出的观察目的和任务要熟稔于心,遇到问题时要充分开动脑筋,只有对所观察的物体做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的观察及分析,不轻易听信同学们的结论与判断,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河北承德县下板城小学数学老师在观察物体教学中总是开门见山地给学生指出观察目的和任务,避免学生“摸着石头过河”,让学生在观察的世界里能够游刃有余地探寻物体的奥秘,打开空间观察的新世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小学四年级教学中的观察物体教学在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阶段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老师应紧扣大纲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实施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观察物体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掌握观察技巧。观察物体教学就是通过显性的物体知识提升学生隐性的思维、观察和空间认识能力,让学生通过参与教学对物体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整体印象和认识,实现知识的自然生成,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能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发民兵直观思考和初步的宽间观念。
3、使用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观察、比较和判断等活动,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各种活动中丰富学生的空间观念,体会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看到物体的形状有所不同的道理。
照片、玩具猴、茶壶、教学挂图。
1、出示一张课前本班某同学拍的照片(投影)。
黑林小学集体备课用纸谈话:同学们认识这是谁吗?你们怎么知道他是谁的?你们喜欢拍照吗?好的,我们来玩一个拍照片的游戏吧!来,像老师这样架起自己的照片机。你们这么多相机一齐拍老师,老师得准备一下,好了,你们拍吧,请仔细观察,你拍的照片里,能看到老师的什么?谈话:同学们还想拍吗?好,老师再换个姿势你们拍吧。
学生活动。师:这次你能从你拍的照片里看到老师的什么呢?为什么和刚才看到的不一样?导入新课:由于观察的位置不同,观察的结果也就不同,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
1、教学例1出示书上94页上的两张照片。谈话:小明和我们一样也在教室里拍了两张照片,想一想,他是在教室的哪一面拍的照片?请在小组中交流。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小结:虽然两张照片都是在教室里拍的,但由于观察的位置不同,观察的结果也不同。
2、教学例2。
黑林小学集体备课用纸谈话:同学们还想拍照吗?我们再来为四只小猴子拍照吧。请每个小组长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玩具猴,让它面朝黑板坐好。
学生把玩具猴放好,教师检查一下每个小组的玩具猴摆的位置对不对。
谈话:请小组长从信封里拿出4张小猴的照片,想一想:哪一张会是你自己拍的?为什么?提问:你们四个同学都是为同一只小猴子拍照片的,为什么拍到的四张照片都不一样呢?先在小组中说一说,再在全班交流。
谈话:你们想换个位置给小猴拍照吗?请90度旋转你们的座位,然后再拍,这样组织三次。
(1)独立完在再交流。
(2)指名汇报,说明理由。
(3)提问:为什么同是一个学校的大门拍到的却不同呢?
(1)小组交流。
黑林小学集体备课用纸(2)全班讨论。
出示编好号的茶壶图,让学生想一想,你看到的是哪一幅图,猜一猜,你们小组里的其他3位同学看到的分别是哪一幅图。
黑林小学集体备课用纸第十一单元统计与可能性。
1、教学内容本单元安排了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的基础上,继续教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认识方块统计图。另一部分是教学法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3、教材的编写特点通过认识方块统计图,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价值。
4、教学本单元应注意的问题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通过操作活支,结合熟悉的生活事例,体会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黑林小学集体备课用纸儿童的自我体验,达到知情合一,促进儿童统计观念的发展。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从不同角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从形象构建抽象的想象能力。
教具学具:
一个球体、一个圆柱体、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对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观察,也发现了从中的奥秘和乐趣,今天我们将两上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体验从不同角度看世界。
二:新授课。
1、师将一个球体和一个圆柱体按例2摆放在讲台上,抽生的小组为单位上台观察,燕记住从正面上面左面右面,观察到的样子记下来,再回到位置上把从四个面观察到的.画出来,并同方交流。
师抽生把画出的图形展示出来,集体评议。
2、完成39页例2及做一做(展示评议)。
三:构建空间想象力。
1、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并排放,要求生想象画出以不同角度看到的样子(强调左右面是重合,故只能看见一个正方形)。
2、将一个正方体和圆柱体并排放,要求生想象画出从不同角度看到的样子。
完成练习八第3题。
教完这堂课觉得,虽然这节课的操作性很强,六人小组观察验证的时候要轮流,在本节课的三个层次学习中中,第二、三层次,我设计了一张表格,让学生自己观察验证,填写,得出结论,这样既能避免环节的重复,更能真正发挥小组合作探用,在本节课中我更加注重看、想、动三方面相结合。课堂中,我给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形象的学习材料,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体验观察的方法。比如,猜猜看(美丽的学校):判断是从正面、侧面,还是从上面拍摄的。让每个学生结合学校的实景观察图片,再一次地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时,形状是不一样的;通过用手中的`正方体,摆出各种图形,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物体正面、上面和侧面的理解。同时鼓励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自由地观察其他同学摆的图形,把所看到的和周围的同学说一说,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图形哪几个面,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这几个操作活动,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民主作风,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交流、合作空间。
不过,本节课也有一些值得我思考的地方:
1、大部分学生对于立体图形中是“由几个正方体组成的”这个问题不是十分清楚,在最初观察时,有的学生观察不全面,只说出正面看到的正方体的个数。细思原因,就是学生思考问题不细致,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慢慢培养这种能力。
2、本节课的亮点在于学生动了起来,思维也活跃起来了,不过学生活动的有些没有章法,课堂秩序有些混乱,教师会没有很容易地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这点值得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认真思考:如何在新课改课堂中,教学既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学的“活而不乱”。
1、体验与同伴一起探索的'乐趣。
2、言能仔细观察并发现溶解现象的特征,并能用简单的语进行表达。
活动重点:
活动难点:
能仔细观察并发现溶解现象的特征,并能用简单的语进行表达。
活动准备:
温水,一次性杯子若干,小石头块若干,白砂糖和红糖若干,小勺若干,蛋糕盘若干。
活动过程。
一、直接引题:教师提出“溶解”现象。
1、出示白砂糖,大胆猜测。
幼:自由回答。
师:白砂糖放到水里到底会发生什么的变化呢,下面就请小朋友动手操作。请小朋友们把白糖放在水里轻轻地搅拌,看一看有什么变化?白糖可以从水里取出来吗?它去了哪里?(可以尝一尝,感知变化)注:在操作的过程中小朋友们一定要注意桌面和地面的卫生,搅拌的时候要一只手扶着杯子一手拿着小勺,不要把水弄洒了。
2、请幼儿品尝糖水。
师:请小朋友尝一尝水有什么变化呢?(轻轻地抿一小口)。
二、幼儿自己探索“溶解”现象。
2、幼儿大胆猜测。
3、验证猜测,感知实验结果。
师:在请小朋友把红糖放在水里用力搅拌,看一看水有什么变化?红糖能不能取出来?
三、分享实验结果。
幼:自由回答。
四、教师小结。
通过做实验,我们知道了不同的物质入进水中会有不同的现象发生。白砂糖放进水中会不见了,并且水可以变甜;石头放进水中,会沉在水底;红糖放进水中会改变水的颜色。白砂糖和红糖放进水中经过充分搅拌之后,能用工具取出来吗?这种现象叫:溶解。小朋友们回家以后看一看家里还有那些东西是可以溶解在水中的。
活动延伸。
小朋友回家可以用白糖,酱油、味精、醋去试试看,哪些在水中溶解得最快?为什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gongzuojihua/503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