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工作计划

四年级语文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热门24篇)

四年级语文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热门24篇)



教学计划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教学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提高教学质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计划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和帮助。

四年级《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七月的天山》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还是一篇写景物的记叙文。课文记叙了作者七月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天山美景的热爱和热爱之情。本组课文描写祖国的大好河山,多姿多彩。本课教学适宜扶放结合,让学生自主阅读,自读自悟。通过自读、品读、美读、想象,体会作者对天山美景的热爱之情,同时感悟文章优美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课文的写作思路是:先总述七月的天山是游人最理想的地方;接着分述了作者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和遍地的野花的奇异美景;最后作者抒发了对天山美景的赞美之情。

1.会认“缎、涧”等8个生字,正确读记词语。

2.能正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描写了那些景物,它们有什特点?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

4.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5.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感情

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一课时

1.布置学生做课前预习.

2.分配好上课学生的任务.

一、师谈话导入课

1.江南的山水、溶洞真是奇妙无比,引人入胜。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那就让我们随同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去游一游吧!

2.板书课题《七月的天山》,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作者笔下的天山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2.再读课文,检查生字认读。用大屏幕出示字词,指名认读。

3.默读课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在文中找出有关地点变换的句子。

4.课文主要描写的哪些景物?

三、合作探究,披文入情

1.分配学习任务

第一组学习骑马上天山

第二组学习天山途中

第三组学习天山深处

2.小组交流、汇报

出示:七月,骑马上天山,“我”——

第一小组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第二小组可以在文中找出有关句子连起来回答。

第三小组用简短的语言表达。

四、师做总结

1.轻声读2---4自然段,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点,再细细地游览一遍,在文中找出认为写得美的句子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并写下感受。

2.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学习汇报并指导朗读。

师:这就是七月的天山,生齐读最后一段:

3.指名个别读、比赛读、男女分读

4.齐读

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你能给最后一段换种说法吗?(改为陈述句)

5.通过我们深入的了解,这时天山给你怎样的印象?

五、对照梳理,积累运用

(一)细品语言文字,小结学习内容

作者按照移步换景的顺序写了天山的水、树、花等景物,抓住景物的特征,展开细腻的描写。作者精心运用了比喻、映衬、夸张、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把景物描绘得淋漓尽致,美不胜收。

(二)拓展训练

小练笔:练习写景状物作文,要求抓住景物的特征,如校园的早晨、公园的景物等。

要求:抓住一处景物按一定的顺序描写,正确运用修辞方法并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

4、七月的天山

进入天山——雪峰、雪水

再往里走——森林、日影、水声

走进深处——野花

四年级语文《七月的天山》教案

这是一篇写景物的记叙文。记叙了作者七月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陲天山风景的喜爱之情。

课文的写作思路是:先总述七月的天山是游人最理想的地方;接着分述了作者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和遍地的野花的奇异美景;最后作者抒发了对天山美景的赞美之情。

前几天听了于小冬教师上的一节《七月的天山》,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于是,在我上略读课文《七月的天山》的教学时,我也依照她的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就抓住一个问题展开:“七月的天山留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学生马上蹦出一个词:“美!”自然后面就可以接着问了:“美在哪些字里行间啊?”指名的学生先说到了“雪山”,自然要体会其中的两处比喻,从中体会了比喻的妙处,再用朗读体现雪山的壮丽,由雪山的壮美再到雪水的欢快。接着学生找到了“花”、“塔松”、“鱼儿”三处,都进行了深入理解,并结合句子开展联想说话,用朗读表现。学生在理解中感受了美,而且有大到整体的理解,小到一个句子,一个短语,一个词语,小到一个字“浮”“捧”的深入理解;还从作者角度去理解他的写作情感,小到从“心爱”感受作者对天山的深情;一字一句都表现出了作者用词的准确,无形当中,对学生进行了写法的渗透。最后在赞美天山中结束了一节课的学习。学生明白了这天山美丽、幽静却又生机勃勃。正是雪山上的雪水给了这些花草树木、鱼儿浇灌,才会有那些生机勃勃的树和那些欢快的鱼儿。

四年级语文《七月的天山》教案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川的感情,体会作者通过记叙浏览天山的见闻所流露的热爱祖国,热爱新生活的深厚感情.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3,体会课文精炼华丽的语言特色,揣摩文中比喻,衬托等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1,掌握组织材料的顺序和方法,可以比喻,映衬等表现手法为讲析重点,学习运用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

2,培养热爱祖国边疆的情感.

1,学习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

2,体会学习使用绚丽多彩的语言风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河壮丽,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燎原广阔的草原……真是江山如画!你能向大家介绍你从课本上了解到的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文章吗(学生介绍)。

今天我们随同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在出发之前,我想把我搜集到的一些天山风景图片展示大家,大家想看吗(播放图片)。

问:美吗七月的天山又会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打开课文,共同去感受吧!(出示课题)。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词语(课件出示):个别读——开火车——齐读。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同学们再读课文时注意抓住作者观察点的变化,画出地点变换的句子.

2,老师明确,学生交流.

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

3,在天山不同的地方看到的景象也是各不相同的请你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景点,细细地读一读,看看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4,学生分组合作学习自己喜欢的部分.

(1)教师发放学习目标卡表(课件出示)。

(2)小组合作学习。

5,交流.(课件出示)。

课文按照从外到里的浏览顺序,采用比喻和衬托,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描绘出了天山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天山文字的赞美,喜爱之情。

小练笔:练习写景状物的作文,要求写一段特定环境下的景色,如校园的早晨,节日的夜晚等能抓住景物的特征,安排明确的线索,采用合理的顺序.

为什么天山在七月比其它地方要凉爽?我为什么要喜欢这篇课文呢……读一下我的文章你就知道了!

让我来给大家解释一下吧!天山是一个,是一个很长的山脉,它(天山)一年四季,也可以说是长年积雪。“啊!真凉爽!真美啊!”是去天山的旅客经常说的一句话。

天山在七月的时候,最好的是去山上骑马,来到山上的“花海”。是多么美好!!!

哦,对了,我还没说我为啥喜欢这篇课文呢!

我带来了凉爽,愉快的天山,我爱你。

词语解释:

戈壁滩:是蒙古语译音,意为“难生草木的地”。为粗砂,砾石覆盖在硬土层上的荒漠地形,无土壤发育,植物稀少,按成因可分风化的砾质戈壁,水成的砾质戈壁和风化的沙质戈壁。主要分布在蒙古南部,我国内蒙古北部。塔里木、柴达木等盆地山麓,也有砾质戈壁带分布。

山涧:山间的水沟。

洄水涡:水流回旋。

【词语积累】。

锦缎幽静萦绕绵延绚烂矫健白皑皑高悬的山涧闪耀的银链。

清澈的水底闪闪的鳞光寂静的天五彩斑斓无限生机蜿蜒无尽。

重重叠叠斑斑点点五彩缤纷。

“学然后知困,教然后知不足”,在教学探索过程中,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对我们自身的提高,对教学手段的优化,是很好的补充。

四年级语文教案《七月的天山》

一、教学目标:

1.会认“缎、涧”等8个生字,正确读记词语。

2.能正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描写了那些景物,它们有什特点?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

4.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

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三、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搜集天山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2.指名说说感受。

3.教师导学:刚才我们欣赏了天山的旖旎风光,感受了天山的美,今天让我们随着作家碧野的脚步,细细地感受七月的天山独特的风韵吧。

4.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让学生明白天山的位置,初识天山美景,以至产生迫切学习的愿望,为下一步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教师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自由练读,教师巡视。

3.教师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

戈壁滩白缎山涧洄水涡饮马。

重重叠叠五彩斑斓白皑皑五彩缤纷。

5.学生自由读、领读、齐读生词。

6.读完这些词,你眼前浮现了怎样的画面?(戈壁滩上酷暑难耐,天山雪峰像白缎一样美丽、山涧的雪水飞泻下来,洄水涡里的小鱼游来游去,重重叠叠的枝丫和五彩缤纷的野花交相辉映,美丽极了。)。

7.默读课文,理清写作顺序。引问:天山这么多美丽的景色,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把景物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直线把表示游览顺序的词语画出来。

8.指名交流:作者先游览了天山脚下,然后来到了原始森林,最后来到了天山深处。

9.师小结:作者就是这样通过移步换景的方法,向我们介绍天山的美景的。其实这既是作者的游览顺序,也是本篇文章的写作顺序。今后同学们写游记时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展开描写,这样会使我们的表达更有条理。

设计意图:四年级学生已具备自学生字新词的能力,此环节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及借助工具书查阅资料的能力,理清文章写作顺序,为下一环节研读课文、赏析美景扫清障碍。

三)、研读美景,感悟写法。

1.教师导学:美丽的天山哪里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请大家默读课文,用“”把你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并把你喜欢的原因写在旁边。

2.学生自由学习,跟同桌说说自己的感受。

3.交流反馈。

句一: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1)指名读。

(2)在这句话中,作者把什么比作了什么?(雪峰比作白缎,云影比作银灰色的花。)。

(3)体会比喻的妙处。引问:这样的比喻更加突出了雪峰的什么特点?(高耸入云、洁白无瑕)。

句二: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1)引问:从“飞泻”“千百条闪耀的银链”两个词你感受到了什么?(雪水流下来时气势磅礴的景象。)。

(3)引导学生把感受读出来。

(4)男女生合作读。

(5)引导学生夸夸雪峰、雪水。导学:看到这样的峰、这样的水,人们不禁要说——。

(6)练笔:一位老人情不自禁地说:“__________”

一位青年人情不自禁地说:“________”

一位小朋友情不自禁地说:“________”

(7)教师小结:在这两句中,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也正是因为这些形象生动的比喻,使天山雪峰、雪水、溪流的美景更真实地呈现在了我们眼前,文章除了这两处,还有其他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你找出来读一读。

句三: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1)这句话美在哪儿?(写出了原始森林的广阔无边、枝繁叶茂的特点。)。

(2)“密密”“重重叠叠”可以换个词吗?(茂密、挨挨挤挤)。

(3)引导学生想象“巨伞”遮天蔽日的景象。

(4)能把你想象到的画面,用朗读的方式表达出来吗?

句四: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声,使密林显得更加幽静。

(1)想一想,这样枝繁叶茂的密林为何如此幽静?

(2)这样幽静的地方,我们该怎样读?谁能试一试。注意:语气要轻柔,突出密林的静。

句五: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1)“绚烂”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花数量多、颜色鲜艳)。

(2)教师播放课件,引导学生欣赏“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景象。

(3)说说你的感受。

(4)教师引读:难怪作者会说——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像……像……。马走在花海中,显得……;人浮在花海上,显得……。

(1)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只是因为天山的花,作者才会这样说吗?还因为什么,请你说一说。

(3)教师小结: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峰,天山才会如此凉爽;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林,天山才会如此幽静;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花,天山才会如此迷人。这一切的一切合在一起,才会让作者由衷地感到——学生接读课文最后一段话。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潜心读文,与文本展开充分的对话,既从内容、写法、用词等方面深入地阅读课文,又以读悟情,品味了天山美景。

四)、拓展训练,课堂练笔。

小练笔:练习写景状物作文,写一写校园的早晨,要求能抓住景物的特征来描写。

设计意图:积累是为了更好地使用,有了积累和悟得的方法,再学以致用,这是阅读教学由吸收到表达的具体体现。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以学定教,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由于我们的学生对远在新疆的天山非常陌生,加之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又不可与精读课文相提并论,进行精讲,因此,在课前通过课件展示天山的美景图片,使学生对美丽的天山产生直观的感受,从视觉上来认识天山,了解天山,激发学生对天山的向往,引导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2.注重多读感悟,进行自主获取。

依据略读课文的特点,我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品味语句,进行自主获取。在文中作者多次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通过奇特的想象,展现了七月天山独特的美景。如:“蓝天衬着……盛开的白莲。”在自读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出喜欢的理由,可以是对重点词语的体会;可以是从修辞角度去感受;也可以是从景物特点去欣赏,等等。让学生自由地表达感受,进而指导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体现景物的美,从而感受作者对天山的热爱和赞美。这样的阅读指导,才会让学生尝试到自主获取的快乐。

四年级语文《七月的天山》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语句并积累。

3.情感目标。

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感受优美语句: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媒体:

挂图;画有导游线路的小黑板;天山景物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题。

指名读课文前面的过渡语。

二、学生自学。

带着过渡语提示问题,初读课文,并读准生字,找出新词。

整体感知,提问:文章似乎是个向导,带着你游览,能看出导游线路吗?(让学生列出作者的游览路线)。

教师指导:随着导游线路观看图像或网页浏览,初步感知新疆天山的`美丽风光。

三、引导读通。

结合看画面,指导读好课文各个小节,让学生说说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同时正音、解词,通读句子。如疑难词有:炎暑、山涧、饮马、萦绕等。

“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这句,需要结合图片点拨感受。

四、合作学习。

你觉得哪些语段、词句写得好?这段话或这一词语好在哪里?在四人小组中阅读交流,说出感受,请同学发表看法,不理解的可以请教老师。

如:写雪峰、雪水时的确切比喻:“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桠,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一句,用了许多叠词,读起来别有韵味,让人感受到原始森林的幽静的美;还有描写花海的排比句;“人浮在花海上”中的“浮”字等,都是值得研读的句子。

五、班级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体会不到位的进行点拨,并结合朗读加深体会。

四年级语文教案《七月的天山》

1、认识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

4、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课前准备。

挂图:画有导游线路的小黑板;天山景物课件。

教学重、难点: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直接揭题。

指名读课文前面的过度语。

同学自学。

带着过度语提示问题,初读课文,并读准生字,找出新词。

整体感知,提问:文章似乎是个向导,带着你游览,能看出导游线路吗?

教师指导:随着导游线路观看图象或网页浏览,初步感知新疆天山的美丽风光。

引导读通。

结合看画面,指导读好课文各个小节,让同学说说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同时正音、解词、通读句子。

合作学习。

你觉得哪些语段、词句写的好?这段话或这一词语好在哪里?在四人小组里阅读交流,说出感受,请同学发表看法,不理解的可以请教老师。

班级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体会不到位的进行点拨,并结合朗读加深体会。

激发兴趣,课外延伸。

在同学交流后,问他们是否喜欢读这样的游记,并让同学在课外自由选择读些这方面的书,也可以浏览互联网上的资料,鼓励同学多和老师、同学交流。

摘抄优美词句。

有条件的设计专门的摘录本子,指导摘录的格式,提醒同学在课外阅读中也要进行这样的摘录。

作业。

复习词语卡。

四年级语文教案《七月的天山》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掌握文章描写的主要景物及其特点,学习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把观察到的景物描写的具体、生动、形象。

3、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

4、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文章描写的主要景物及其特点。这节课按照“读――说感受――再读”的过程进行,不可忽视充分的读。(增加重点)。

难点:学习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观察到的景物描写的具体、生动、形象。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课件的设计要注重图声并茂)。

2.学生预习课文(要求学生课前要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深切体会文章的感情思想)。

教学过程:

一、赏图来揭题。

2.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天山。(配乐欣赏天山美景)你有什么想说的?

3.作者碧野在游玩天山后,如何用五百多字来表现《七月的天山》的'美的呢?(板书补充完整:《七月的天山》)。

二、自读通字词。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七月的天山》文章非常美,作者的用词也非同一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词吧!3.有不理解的词吗?交流。

三、快读抓主线。

2.出示要求:快读课文,用横线画出表示游览顺序的词。

3.学生交流。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

4.教师小结:这就是作者的游览顺序,也是本篇文章的写作顺序,作者就是这样由近及远,步步深入,通过移步换景的方法,向我们介绍七月的天山的,我们在今后的写作中要学会运用。

5.这些表示游览顺序的词分别在那句话中,请画出句子来,齐读,出示句子: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会使你感到秋天似的凉爽。

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美。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

四、美读找美景。

1.过渡:站在不同的观察点,我们观察到的景物是不一样的,在本文的字里行间,藏着许多美景,等待着我们用回发现的眼睛去寻找!

2.出示要求:你欣赏到了哪些美景?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自由阅读课文,用长方形框出作者主要描写的景物,用波浪线画出它们的主要特点。

3.你们发现美景了吗?学生汇报。

4.根据学生回答,概括成“雪水、密林、野花”三个词。并板书。

设想:

b.“树”:幽静。

c.“花”:绚烂。

1.过渡:作者又是怎样具体、形象地描写它们的呢?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处,找出最美的句子,划下来,读一读,想一想美在哪里?在书旁写下感受,试着读出感受。待一会儿,我们一起交流。

2.佳句交流:

a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双比喻分别是什么?突出了什么?)。

b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也有两个比喻句,为什么比作银链和白莲?“飞泻、抛”等词感受到什么?)c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漏、斑斑点点、细碎”等词衬托出树林的茂密。)。

d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3.小结:作者就是这样用一双回发现的眼睛,用各种各样恰当的修辞,把七月天山的美淋漓尽致的向我们一一展现。

六、结尾产共鸣。

1.过渡:难怪作者发出这样的感慨——读最后一段。

3.到过天山的李白这样说: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到过天山的洪亮吉这样说:此脉至此断,天山已包天。日月何处栖,总挂青松巅。到过天山的汪曾祺这样说:苍茫浮紫气,天山真雄伟。陵谷分阴阳,不假皴擦美。初阳照积雪,色如胭脂水。

4、齐读。

5、总结:是啊,这就是天山,作者碧野先生用丰富的想象、恰当的修辞、准确的词句把我们带到七月的天山,同学富有激情的诵读,让奇异的天山充盈我们整个教室,给了我们美的享受。

七、诵读增积累。

1.过渡:这是一篇美文,作者用精当、优美的语言为我们呈现了我们一辈子也难见的美景,值得我们学习么?常言道:“学习语文重在积累。”让我们用两分钟的时间快速记下自己最喜欢的句子。看谁记得多,记得好?2.学生展示。

3.小结:这真是文章处处是美景,段段是美文,声声是美音。

八、作业分层次。

最后,请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喜欢的作业。

1)、请把你喜欢的优美语句找出来,并摘抄在积累本上。

2)、请你运用本文学过的一种或几种修辞手法描写你最喜欢的一处风景。

3)、请你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介绍你去过的一个地方。

4).推荐阅读:《天山景物记》。

九、板书设计。

景物印象修辞雪水凉爽比喻密林幽静衬托野花绚烂排比。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四年级语文《七月的天山》教案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写景物的记叙文。记叙了作者七月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陲天山风景的喜爱之情。先总述七月的天山是游人最理想的地方;接着分述了作者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和遍地的野花的奇异美景;最后作者抒发了对天山美景的赞美之情。

学情分析:

学生对天山不了解,只能通过图片向学生展示天山优美的景色,并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受到美的熏陶,积累好词好句。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借助字典,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

天山景色图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二、自读自悟。

1、我能把课文读流利。

2、我能读准下列词语。

戈壁滩白缎山涧飞泻洄水涡俯视五彩斑澜。

饮马无限生机白皑皑撑开枝丫马蹄溅起。

重重叠叠幽静萦绕五彩缤纷绵延矫健马鞍。

3、我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我还知道作者是按什么方法来介绍天山哪些景物的。

三、合作、探究。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2、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a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

b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

3、第三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主要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4、朗读四自然段: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

四、积累自己喜欢的字词和句子。

板书设计:

走进天山:雪峰溪流。

游览的顺序再往前走森林。

感受大自然的美热爱祖国壮丽河山。

再往前走:野花。

四年级语文《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精选

(1)十分讲究写景的顺序,全文从总体上说,以游踪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或由远及近,或自上而下,写出了景物的变化,显得繁而不杂。

(2)抓住景物的特征,展开细腻的。描写。作者抓住特征,用简练而又形象的笔触加以描绘,使之活灵活现,跃然纸上,构成一幅幅生动、奇美的画面。

(3)绚丽多彩的语言,饱含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边疆风情,具有感人的魅力。作者精心运用了比喻、映衬、夸张、对偶、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把景物描绘得淋漓尽致,美不胜收。

练习写景状物作文,要求写一段特定环境下的景色,如校园的早晨、公园的景物、节日的夜晚等,能抓住景物的特征,安排明确的线索,采用合理的顺序和即景抒情。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10篇《四年级语文下册《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四年级语文《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七月的天山》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组的一篇略读课文。本组课文描写祖国的大好河山,多姿多彩。本课教学宜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读自悟。通过自读、品读、美读、想象,体会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同时感悟文章优美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1。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积累语言。

3。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夏天独特的美景,受到美的熏陶和情的感染。

制作介绍天山美景的多幅图片及相应文字的多媒体课件。

1、师:在上课之前,老师先送你们一份礼物,希望你们在欣赏这份礼物的时候仔细观察,用心感受。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

2、欣赏天山美景(图片配音乐:新疆好)。

师:课前,我们一起欣赏了美丽的天山风景图,你有什么感受?

生1:美!

师:一个简单的“美”字却概括出了天山的特点。

生2:我仿佛置身于天山之中。

师:用流畅的语言说出了自己的感受。

生3:真是美不胜收!

师:你的词汇真丰富,不但理解了这个词语的意思,还学会了恰如其分地运用它,不简单。

……。

1、寻找本单元课文的共同特点:

生: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写景的(以写景为主)。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块儿来学习本单元的最后一篇写景的文章,它就是——七月的天山(板书,齐读课题)。

生:阅读下面的课文,与作者做一次愉快的旅行,去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去体会作者对山山水水的热爱之情,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

师:请同学们一起来看大屏幕(齐读单元训练重点),大家尤其要注意老师用红色标出的这句话。

过渡:一般来说,写景文章语言文字都比较优美,七月的天山也同样如此,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作者是怎样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

明悟:《七月的天山》是一篇略读课文(板书*),希望同学们能够借助我们以前积累的知识和已经掌握的阅读方法试着自己读懂并欣赏这篇文章。

1、自读课文,画出游览顺序词。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放声自由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请注意作者的游览顺序,并用“——”画出表示游览顺序的词语。

2、师生共同自由朗读。

3、相互交流,理清顺序。

生:我找到的是“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

进入天山。

再往里走。

天山深处。

师:其实这既是作者的游览顺序,也是本篇文章的写作顺序,作者移步换景,用简练而形象的笔触描绘了天山景物。它们分别在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2、3、4)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的2、3、4自然段,也就是这篇文章的重点段。请同学们来看阅读提示。(课件出示)。

(1)默读课文2、3、4自然段,独立思考,每段重点写了哪种景物?

(2)同桌交流: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些语句,说出理由。

师:现在,请同学们带着第一个阅读提示的要求进行学习。

4、学生默读并找出所写景物。

5、相互交流。

师:找到答案了吗?现在谁来给大家汇报?

生:我认为作者所描绘的景物有:雪峰、雪水、溪流……。

师:接着说。

生:我认为作者所描绘的景物还有:原始森林、野花。

师:无论是雪峰、雪水还是溪流,它们都是写出了天山的什么呀(水)?正是因为水的清澈明亮,才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板书:水、树、花)。

天山的景物很多,碧野先生却重点抓住了天山的水、树、花这三种景物来具体描写,而且十分讲究写景的顺序,写出了景物的变化,显得繁而不杂。

6、品读感悟优美语句(完成阅读提示2的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优美语句。

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2、3、4自然段,画出文中你最。

喜欢的语句,再来说说喜欢的理由,然后和同桌交流。

(2)学生自读课文,做好批注。

(3)读悟结合,品析优美的语言文字(依据学生的发言随机指导)。

师:现在我们进行全班交流。

师:交流时,先告诉大家你喜欢的语句在第几自然段,然后把这句话读给大家听,最后再说出你喜欢这句话的理由。

a: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生1:我喜欢的句在课文第2自然段: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我喜欢它是因为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雪峰云影的美。

师:你是从修辞的角度来欣赏的,就这一句,谁还有不同的感受?

生2:高耸,巨大,写出了山峰的高长、雄伟。

师:你是抓住重点词语去体会的。

指导朗读:能通过朗读来体现雪峰的特点吗?(突出多种形式的读)。

师:在这一段中还有你喜欢的语句吗?

b:在这个时候,饮马溪边,你骑在马上,可以俯视阳光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斓的溪水和石子之间,鱼群闪闪的鳞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生1:我喜欢的语句是:在这个时候,饮马溪边,你骑在马上,可以俯视阳光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斓的溪水和石子之间,鱼群闪闪的鳞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师:质疑,能用一个词语说出水的特点吗?(清澈)。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它的清澈?(石子、鳞光)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好吗?

引导:对这句话,谁还有不同的感受?

c: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喜从天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桠,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生:我喜欢的语句在第3自然段: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a、是因为蜿蜒无尽写出了树的多,密密的、重重叠叠……写出了树的茂密……。

师:鼓励学生积累叠词。

师:指导朗读。(依据学生实际随机指导)。

生1:从修辞角度(排比、比喻)去欣赏。

生2:抓住野花的特点来欣赏。

生3: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如:解读“五彩缤纷”一词的引导)。

师: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五彩缤纷……)。

描写颜色的词语还有哪些?

生:五颜六色、五彩斑斓……。

师:描写一种颜色的词语还有哪些?比如说洁白的……。

生:蓝蓝的、嫩绿的、通红的……。

师:这么多颜色汇聚在一起,就叫做五彩缤纷。

师:对这句话还有不同的感受吗?

学生闭眼想象野花的五彩缤纷。

请你试着用朗读来体现花的特点。(个别读——齐读)。

5、总结,读悟第5自然段。

这篇课文作者抓住了重点景物,用优美的语言进行具体描写,表达了对天山的热爱和赞美。如果有机会,希望你们也能在七月骑马上天山。

把课文中你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在采集本上。

《七月的天山》一篇文字优美,脉络清晰的抒情散文,作者紧抓七月天山景物的特点,为我们展现了美丽的寂静而又充满生机的天山,文章遣词造句严谨,诗化的语言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天山美景的热爱与赞美。

如此文质兼美的文章,如何让其在略读文章中独占鳌头,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积累方法的最佳素材呢?依据本次教研专题《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经过不断尝试,反复修改,设计了此课。

由于我们的学生对远在新疆的天山非常陌生,加之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又不可与精读课文相提并论,进行精讲,因此,在课前通过课件展示天山的美景图片,使学生对美丽的天山产生直观的感受,从视觉上来认识天山,了解天山,激发学生对天山的向往,引导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进入中高年级后,语文教材有一个特点,即每个单元的导读都会明确提出单元训练的重点,于是开课之初我注意了单元训练重点的回顾,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围绕单元训练重点来阅读理解语言文字,真正达到学有目的,学有重点。然后初读课文,从整体上感受天山之美,通过自由轻声朗读课文划出表示作者游览顺序的词语“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有效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依据略读课文的特点,我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品味语句,进行自主地获取。在文中作者多次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通过奇特的想象,展现了七月天山独特的美景。如:“蓝天衬着……像盛开的白莲……”在自读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出喜欢的理由,可以是对重点词语的体会;可以是从修辞角度去感受;也可以是从景物特点去欣赏等等。让学生自由地表达感受,近而指导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体现景物的美,从而感受作者对天山的热爱和赞美。这样的阅读指导,才会让学生尝试到自主获取的快乐。

在品读、感悟优美语句这一环节中,先是让学生默读思考,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在独立感悟优美语句的前提下,进行同桌交流,从而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这样的训练一是为了渗透单元训练重点,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范文教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当清脆的铃声在耳边响起时,自己有种无法比拟的欢愉油然而生,这种欢愉来自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来自学生的精彩品悟。一篇《七月的天山》既让我掌握了语文教学应关注的重点,又让我探寻到了平素教学的误区,同时还让我摸索到了略读课文应攻破的难点。也正是通过本次教学让我逐步成长起来。

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由于自己的年轻,经验甚少,致使教学中存在诸多的不足,敬请各位教师开诚布公,多提宝贵意见。

四年级语文《七月的天山》教案

1、认识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

4、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课前准备。

挂图:画有导游线路的小黑板;天山景物课件。

教学重、难点: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直接揭题。

指名读课文前面的过度语。

学生自学。

带着过度语提示问题,初读课文,并读准生字,找出新词。

整体感知,提问:文章似乎是个向导,带着你游览,能看出导游线路吗?

教师指导:随着导游线路观看图象或网页浏览,初步感知新疆天山的美丽风光。

引导读通。

结合看画面,指导读好课文各个小节,让学生说说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同时正音、解词、通读句子。

合作学习。

你觉得哪些语段、词句写的好?这段话或这一词语好在哪里?在四人小组里阅读交流,说出感受,请同学发表看法,不理解的可以请教老师。

班级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体会不到位的进行点拨,并结合朗读加深体会。

激发兴趣,课外延伸。

在学生交流后,问他们是否喜欢读这样的游记,并让学生在课外自由选择读些这方面的书,也可以浏览互联网上的资料,鼓励学生多和老师、同学交流。

摘抄优美词句。

有条件的设计专门的摘录本子,指导摘录的格式,提醒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也要进行这样的摘录。

作业。

复习词语卡。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写景物的记叙文。记叙了作者七月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陲天山风景的喜爱之情。

课文的写作思路是:先总述七月的天山是游人最理想的地方;接着分述了作者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和遍地的野花的奇异美景;最后作者抒发了对天山美景的赞美之情。

课文第1自然段是全文的总述。写了七月间游人最理想的去处是骑马上天山。“七月间新疆的戈壁滩炎暑逼人”反衬了此时天山的凉爽。“这时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是这一段的重点,也是全文的总起。

课文的2、3、4、5自然段分别描写了作者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野花,字里行间蕴含着对奇异景观的赞美之情和作者置身其间身心的美好感受。

写雪峰一段,突出了它高矗巨大、寒气扑面、云影飘动的特点。同时描写了进入天山会立刻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在太阳的照射下白云在高大的学峰间投下云影,像白缎上绣上了几朵银灰色的暗花的切身感受。

写溪流一段,突出了溪流倾泻时浪花飞溅,缓流时鱼儿跳跃、清澈见底的特点。同时描写了溪流倾泻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浪花飞溅像千万朵盛开的白莲;缓流时则感受到寂静的天山无限的生机。

写原始森林一段,突出了它蜿蜒翠绿、葱郁幽静的特点。同时在字里行间蕴含了作者置身其间的惬意和流连。

写野花一段,突出了它五彩缤纷、绵延、耀眼、绚烂的特点。同时抒发了作者看见山色柔嫩,山形柔和有一伸手就可以触摸到嫩脂似的感觉;看到那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兰、白、紫,觉得像织不完的织锦那么绵延,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和骑行其间感到格外精神。

课文的最后一段,总说天山的无边繁花胜过春天的花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陲天山风景的喜爱之情。采用“虽然……但是……”的转折复句的形式表示了不是春天胜似春天的意思,充满赞叹之情。

二、教法研究。

1.初读课文:引导学生在读中思考作者描写了七月天山的那些景物,由此达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认识课文的思路;引导学生在读中想一想,文中每处景物的特点是什么,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天山景物的特点,初步感受语言的优美。练习填写课文中的表格。

2.深读课文: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那些句子写得好,细细地品读课文,读出味道来,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在与同学的对话交流中学习课文运用比喻、排比、反问地修辞把天山的美景描画的形象、具体,表达情感。并及时引导学生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

1、能就春游活动讲清楚自己的计划,并参与商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参与意识。

2、能具体明白的描写生活中观察到的景物或者由此引发的联想。

3、感性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4、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词,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5、学习浏览获取需要的信息,并交流感受。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不知不觉春天已经来到我们身边。看窗外,春光多美好。我知道同学们最想去春游了,记得往年我们去了哪里?今年我们还要去,不过需要由大家来自己安排。

准备计划。

先读读课文里的这段话,想想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准备纸笔,稍做记录。

分组讨论。

恐怕一个人拿不定主意,咱们分小组进行。看哪一组计划的周密、妥当,咱们就听从他们的意见,每人稍做准备,谈谈自己的计划,再由小组长统一意见,推选一人作好发言,师生评议。最后,由班长综合大家意见,制定出一个春游方案。

第二、三课时习作。

启发谈话。

我们在校园里生活了三年,对环境应该很熟悉了,你能说说吗?你最喜欢哪个地方,比如校园的花坛,有哪些花草等,你经常在那里做些什么?(鼓励学生自由说,放开说,教师做适当补充指点)。

小结:有的同学平时能够留心观察,说了自己的所见所想,讲的很具体,而有的同学疏于观察,我们要做善于观察的人。

实地观察。

现在给大家30分钟时间,去校园里做一次观察,把观察到的景物记录下来。可以选一处景物来写,具体写出你的感受来,或者你想到了曾经在那里发生过的事情,觉得很有意思,也可以写下来。注意要仔细观察。

交流观察所得。

指名说说你已经观察到什么,准备怎么写,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得到启发。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进行点评。

学生完成习作。

同桌互相交流,评改。

改通顺,指出错别字及其病句、标点错误等;评优点,划出你认为的好词好句或者精彩语段;提建议,提出哪些内容需要具体或补充,哪些可简单或删除等等。

第四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复习导入检查读词语卡中的词语,有选择的听写词语。

我的发现。

自由朗读诗句,说说自己读懂意思的诗句,提出难以理解的诗句,教师点评释疑。比一比,看谁背的多,背的快。

宽带网1、自读:看图,读文,说说从中了解的知识。

2、小组交流:介绍自己了解的五岳和五湖。

3、拓展知识:搜集或下载资料,遨游祖国的山山水水。

4、集体交流:图片附文交流,或者就图片自己口头介绍,或者直接在多媒体教室打开网页介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四年级语文《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教材第八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七月的天山》,说课的侧重点是如何突破课文《七月的天山》的重难点。我们都知道人教版教材从中年级开始安排了一定比例的略读课文,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就教学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只做得一半。”叶老已经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这一单元前面几篇课文都是经典的写景文章《古诗词三首》、《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这些写景的文章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运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为后面的略读课文的学习做了充分的准备。《七月的天山》一课描写的是我国西北边疆一条连绵几千里的大山脉,作者用抒情的笔调,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天山夏天的奇异风光,并抓住了天山的地方特色,写出了独具风韵的天山之夏。课文重点从水、树、花三方面展示了天山的景物,为展现景物特点,作者采用了丰富的想象,确切的比喻和恰如其分的形容等方法,使读者有置身其间的感受。

在前面精读课文的教学中已经让学生初步学会了抓住景物特点,并运用不同的手法把景物写具体的方法,为学习略读课文《七月的天山》打下了伏笔。本单元的教学重在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激发美感,感受语言的魅力。根据教材特点以及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我为本课确定了三维目标:

1、自主朗读,认识8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并体会作者是如何把景物写具体的方法。

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我认为上面的目标中第2条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并初步体会作者是如何把景物写具体的方法。这是根据教材特点、目标和本篇课文的课前提示语来确定的。《七月的天山》前有这样一段提示语:“江南的山水、溶洞真是奇妙无比,引人入胜。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这段提示语生动活泼,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延续了本组课文的主题,同时明确提出了阅读要求。依托这些,我确定本课的难点是品味课文中的优美语言,初步体会作者把景物描写具体的方法,在头脑中构建画面。因为这景毕竟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一定的距离,对他们来说也很陌生,要使美景在头脑中构建出形象优美的画面有一定困难。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设计的理念是运用学到的方法,让学生大胆地自读自悟。为了突出“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并初步体会作者是如何把景物写具体的方法。”这一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课文描写了天山的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在激情导入后,我想安排三个层次的读,让学生自读自悟,层层推进。

一、初读,自主阅读,初识天山之美。

略读课文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及主题由粗放整体的认识,所以我设计让学生轻声自由地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多读几遍,并让学生思考:作者笔下的天山之夏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在实施这一环节时,如果学生遇到困难,就举手示意,老师给予个别指导,遇到共性的问题,在自读后交流,如难读的字“饮马”、“山涧”、“白皑皑”,通过集体齐读来落实目标。对于思考的问题,学生的整体印象是一个字“美”!野花五彩缤纷,这里像春天一样美;这里的树木繁茂,还有就是凉爽,因为那里有雪峰、雪水、溪流,这一切都源于水。至此学生也清楚了课文是从水、树、花三方面来描写天山景物的。

二、再读,整体感知,构建天山之美。

这是第二层次的读,默读并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天山风景的?引导学生找出有关方位变化的句子,弄清游览顺序和地点的转换,关注每个自然段之间的过渡句子。让学生画出来。读后交流。文章仿佛是导游,让学生指出导游线路来,即文中的连接过渡句。此时学生明晰了文章采用了地点变换的顺序写的,理清了文章的脉络。有了对课文轮廓性的了解后,为加深学生对天山风光的印象,我设计呈现一组天山美丽的风光图,并按游览路线展示,借助多媒体的力量为学生构建天山之美。

阅读教学中强调学生“自主读悟”,并不排斥教师适时、恰倒好处地点拨。在以上两个层次的读中,我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读自悟,在学生有困难时,给予及时的帮助,教师此时只是一个点拨者。

三、细读,略中有精,品味天山之美。

虽然是略读课文,要求粗知,但是这是相对于精读课文而言的,略读课文目标更为集中,教学重难点更为突出,其教学设计中不排斥有“精”处理,文章的重点和精彩之处还是需要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使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一)学习第二段。

这篇课文是怎样具体写七月的天山的,以第二段为抓手,来突破难点。这一环节我还是以读为本,设计了三次读来进行教学的。

第一次指名读,了解文章中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读后交流。

第二次默读,让学生再次读课文,想想哪些景物影响特别深,体会景物的特点,想象画面,帮助学生构建画面,让他们从中感受到雪峰是那么高,那么大,那么白。溪流是那么清,那么急,那么有生机。

第三次品读,为了突破难点,我就让学生又一次与文本亲密接触,初步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景物写具体的?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划下来,读一读,有感受的可以在旁边做批注。可以与同桌交流交流。

学习略读课文,教师要做的只是组织学生认真地读,有独立感悟的时间保证,有了感悟就需要倾吐和交流。同桌伙伴学习的任务只是为每个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创造机会。然后全班交流。我预设学生能体会到文中的写景方法,如:

1、学生可能会说我印象最深的地方是“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彩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这句话把太阳、雪峰、云彩三者融为一体,犹如一幅优美的风景画,使我感受到太阳光透过云彩,把云彩的影子映在雪白的山峰上的美丽景象。作者把雪峰比喻成白缎子,云彩的影子喻为银灰色的花朵,非常形象,说明雪山极白,连白云映在上面都显得发灰。可能会有很多学生关注这句话,在这位同学汇报的基础上,再请其他学生补充,有的同学会说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具体生动地写出了雪峰的特点。这样,通过大家的合作交流,明白了这句话是通过比喻、想象把景物写具体的。然后请同学们把自己感受到的用朗读表达出来,体会到作者的想象是多么丰富,比喻是多么的贴切。

还有像把溪流抛起的浪花比作是盛开的白莲花,浪花像玲珑剔透的小水珠那么美,多么讨人喜爱啊!

2、交流了这些,教师引导,让学生进一步品味,还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揣摩、欣赏的?(像用词的巧妙,如:抛、飞泻的用法,还有描写景物有条理,有层次。)“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所以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进行引导是很有必要的。

3、最后教师小结:描写景物要按一定的顺序来写,运用生动的比喻、恰当的形容、丰富的想象等方法把景物写具体。

在本段教学中,美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二)学习第三四段。

在这篇课文其余各段中都有写得生动的地方值得我们探究发现。在学习了第二段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互相合作探究,然后把探究的成果与大家分享。

交流预设:

这两段中,学生可能会找到这句:“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

精神、矫健,用词上富有变化,一个“浮”字形象地写出了花之多,人好像置身于花的海洋之中。多么恰如其分的形容啊!

这两段中的比喻句、排比句可以通过美读来感受。

在细读这一环节中,第二段的教学,我充分体现了“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实践,特别是文章语言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让学生多读,入情入境地读,自己去感受领悟,使学生头脑中形成美丽的画卷,受到美的`熏陶。所以交流时,我以第二段为例理解描写景物的方法、顺序,三四两段以自悟美读为主,达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

(三)有感而发,对比体会结尾的好处。

通过对课文的解读,我有感情地引入最后一段,让学生齐读赞美天山的反问句。与《桂林山水》的结尾引用诗句来赞美桂林山水作对比,体会可以用不同方式来赞美风景,感受天山之美。这里又一次与精读课文衔接,注重积累与迁移。

四、借助多媒体,升华天山之美。

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两次看多媒体,天山之美逐层深入到学生心中。

1、第一次欣赏天山风景图,提升美感。

这次多媒体展示,为丰富学生头脑中的画面,学生边欣赏边回忆文中描写天山的优美生动的的语言,达到积累佳句的目的。

2、再次欣赏画面,指导学生边看美景边试着背诵相应的句子,边在头脑中构建画面。

学完了全文,让人置身于美景之中流连忘返,我设计了两次借助于多媒体中的实景展现,当场让学生为风景图配上优美的语言。这一环节让学生再次走进文本,接受美的熏陶。以读促讲,以说代讲,突破了重难点,激发了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3、最后,让学生把文中的佳句摘抄下来。

五、课外作业:

课后的延伸,我安排学生运用本单元所学的方法自己读懂与本文结构类似的文章。如《桂林游》、《春天》,使课堂内习得的方法在课外得到迁移和运用。

以上是我的本课的教学设计,我觉得设计中有这样两个亮点:

1、略读课文是精读课文的补充,而精读课文担任着授之以“法”的角色,略读课文则为用法服务。我能充分与精读课文衔接,努力引导学生把精读课文中习得的学习方法得到迁移和运用。

2、以读为本,层层推进。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三次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写”,在教学中体现了其层次性,使整个课堂以板块设计,层层推进。对文章重难点的突破,自然也是水到渠成。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七月的天山说课设计的全部内容,此分享对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非常有帮助,小编祝教师朋友们工作顺利!

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都喜欢旅游,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看看那里的山和水。素有“甲天下”美称的桂林山水一定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的。请打开书。

二、探究交流:

1、学生汇报(漓江水的特点):a:我标出了漓江水静的特点。生读句子。师点拨:出示句子问:这句话里有一个“真”字,是什么意思?如果换作“很、非常”可不可以?怎样能读出水的静来?(静字要读得慢一些,句子要读得平缓一些。)。

b:我标出了漓江水的清的特点。读句子。师指导:请观察图片,从哪些地方还能看出水清?用你的声音把这种感觉表达出来。清字要读得重一些,要清脆一点。

请观察图片,找到答案。怎样能读好这句话。

2、总结:这漓江的水真美呀!让我们再深情地读一读这三句话。问:这三个句子组成了一个什么句式?运用这样的句式有什么好处?运用排比句式足以把水的特点写具体了,但这一段的'开头为什么还要写“大海和西湖”呢?假如你乘船来到水面上,你想做些什么?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出示句子:漓江的水真——啊,——得——!

b:我标出了桂林的秀的特点。读句子。师点拨:这里用了什么修辞?解释“屏障”,你认为哪座山像屏障?哪座山像竹笋?怎样理解“色彩明丽”,你怎样把山秀的特点读出来。

c:我标出了桂林的山的险的特点。读句子。师指导:观察图片,从哪些地方能看出山的险?“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是什么意思?指导书写“栽”。“一不小心就要栽倒下来”说明这山怎样?怎样能读好这句话。

2、总结拓展:假如你站在山脚下,看见一座座高耸直立的山峰你会有怎样的感觉?出示语言训练:桂林的山————,好像————!

过渡:孩子们,我们欣赏完桂林的山水,我不禁想起一句读,这真是江作青云带,水如碧玉簪啊!那么,作者又发出了怎样的感叹?让我们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四)深入感悟:生读最后一段。师边板画边问:这样的山指什么样的山?这样的水指什么样的水?再加上————。

三、总结全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四年级语文《七月的天山》教案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写景物的记叙文。记叙了作者七月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陲天山风景的喜爱之情。先总述七月的天山是游人最理想的地方;接着分述了作者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和遍地的野花的奇异美景;最后作者抒发了对天山美景的赞美之情。

学情分析:

学生对天山不了解,只能通过图片向学生展示天山优美的景色,并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受到美的熏陶,积累好词好句。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借助字典,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

天山景色图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二、自读自悟。

1、我能把课文读流利。

2、我能读准下列词语。

戈壁滩白缎山涧飞泻洄水涡俯视五彩斑澜。

饮马无限生机白皑皑撑开枝丫马蹄溅起。

重重叠叠幽静萦绕五彩缤纷绵延矫健马鞍。

3、我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我还知道作者是按什么方法来介绍天山哪些景物的。

三、合作、探究。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2、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a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

b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

3、第三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主要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4、朗读四自然段: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

四、积累自己喜欢的字词和句子。

板书设计:

4七月的天山。

走进天山:雪峰溪流。

游览的顺序再往前走森林。

感受大自然的美热爱祖国壮丽河山。

再往前走:野花。

四年级语文《猫》教学设计

《猫》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是一篇状物抒情散文。文章短小,但内容具体,描述生动,剪裁得当,构思精巧,是一篇令人百读不厌的优秀范文。

作者通过长期细致的观察,对成年猫的古怪性格及刚满月的小猫的淘气可爱作了细腻、生动而又逼真的描述,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猫的十分喜爱的感情。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每段都紧紧围绕总起句进行具体描述,语言精当,层次分明,上下连贯,结构严谨。因此,教学这篇课文就要根据其自身的特点,抓住总起句,层层深入,环环紧扣,如同剥竹笋一样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方面的扎实训练,以期达到“加强基础,培养能力”的目的。

教学这篇课文,主要抓住以下三个环节:

(1)找出总起句并理解句意。

(2)课文围绕总起句写了哪些内容,是怎么写这些内容的;

(3)找出并理解重点词、句是如何表现中心的。

这样教学,符合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律,即从整体入手,再到部分,使学生不仅理解课文内容,而且学到了阅读此类课文的方法。

结合多媒体课件,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自主探究,强调学生享有个性化的、自由的发展空间,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同时也不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力求人文性与工具性两者的和谐统一。

【教材分析】。

《猫》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作家笔下的动物”为主题串联整个单元教学内容。本组课文,有的是不同作家写相同的动物,有的是同一作家写不同的动物。学习本组课文,要让学生具体感受作家笔下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并试着比较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本文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状物抒情散文。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以风趣亲切,通俗晓畅的语言细致。作者老舍先生用无雕饰的极具生活化的语言,具体、细致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猫刚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字里行间流露着对猫深深的喜爱之情。本课语言通俗易懂。内容风趣生动,再加上学生对猫又特别的熟悉和喜爱,所以,凭借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对猫的情感基础,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没有多少困难的。因此。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多个回合地读,走进课文的字里行间去感受猫的形象以及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后者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学情分析】。

猫是较常见的家养小动物,学生对猫比较熟悉,都见过,有的学生还养过猫。在教学中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猫的性格特点。在读中整体感知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用具体事实表现动物特点的描写方法。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作者用具体事例表现动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体会“人爱猫,猫亲人”的情感。

【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2、难点:在阅读中体会“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课教学中采用让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适当播放光盘片段来帮助学生突破本课的重难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文生字,搜集有关老舍的资料。

2.教师的教学准备:先读光盘看看优秀教师是怎么设计的,是怎样整体把握这个教材的,要安排哪些学生活动,为何要这样安排;再联系本班实际、自身实际将自己的教学设想和光盘中的教学思路进行整合。

3、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创设情境,谈话交流。

[简介老舍]。

老舍原名舒庆春,我国著名的小说家和戏剧家,被誉为语言大师,代表作品有《四世同堂》、《龙须沟》、《茶馆》、《骆驼祥子》等。

师:老舍是一个很热爱生活的人,他的家里不仅养了满院子的花,而且还养着一只十分可爱的猫。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只猫。

二、检查预习。

认真细致的预习会拉近你和作者之间的距离。下面我们就来交流一下自己的预习成果。

1、查阅老舍的资料。

2、熟读课文,认识生字,理解词义。屏息凝视屏幕。

3、读熟课文,思考:如果将文章分两大部分,该怎样分?为什么?(大猫、小猫)。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理由说得很充分。这说明的阅读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相信其他同学在这节课会有更出色的表现。

1、通读课文。

老师想请几位同学把课文读一遍,在座的同学认真听,读的好的你就学着,不足之处你也记着,给自己提个醒,自己读的时候尽量避免。(逐段读)。

2、学习123自然段,理解古怪的意思。

谁来回答?

生:……(此处可能会出现多个答案,随机应变)。

若生说:古怪。问:哪些地方可以看得出古怪?

若生说:贪玩……一一板书,引导总结“古怪”

预案:

重点指导:

(1)老实。

(2)贪玩:任凭……也……。

用上“任凭……也……”说句子。

过渡:猫既老实又贪玩,的确古怪。它的古怪还体现在哪里?

句子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尽职:屏息凝视,非……不可。

品味:屏息凝视。

a、谁来说说“屏息凝视”是什么意思?

(指名回答:抑制呼吸,聚精会神地看,不发出一点声音)。

b、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屏息凝视”,请大家先找好“凝视”的目标,“屏息凝视”10秒钟。(师生体验)。

c、交流感受。

d、师:我们才体验了10秒钟,而猫一连就是几个钟头,可见猫是多么的——(尽职)。(齐读相应的句子)。

过渡:这么贪玩的猫,工作起来却这么尽职,非常古怪!

句子3: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

句子4: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可是它又那么勇猛,不要说见着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板书:高兴温柔可亲。

不高兴一声不出无论……也……。

胆小。

勇猛。

过渡:

2、体会猫的性格古怪在老舍爷爷的心目中也是可爱的。

句子1: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体会“蹭”

(蹭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不同?蹭出什么?体现什么?)。

体会“梅花”

比较句子: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几个脚印子。

表达了老舍爷爷的什么感情?

其实,从这句话中不仅能看出老舍爷爷对猫的喜爱,也能感觉得到猫对主人的喜爱。

句子2: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

品味“丰富多腔”:

师:我们一起来体会猫“丰富多腔”的叫声:

a、如果猫刚刚吃饱喝足,它也许会心满意足地长叫一声——(生:齐叫“喵——”)。

b、如果猫听到主人叫唤,它也许会干脆利落地短应一声——(生:齐叫“喵”)。

c、如果猫生气了,想要打架,它也许会粗声地吼一声——(生:齐叫“喵……”)。

d、如果猫正伸出脖子来给主人抓痒,它也许会非常舒服地细叫一声—(生:齐叫“喵”)。

e、如果猫不想叫了,它就会——(生:“咕噜咕噜”)。

过渡:

四、同桌互相学习,交流,通过具体事例,体会满月的小猫的可爱。

师:猫的性格如此古怪,但在老舍爷爷的心目中还是很可爱的。他说:“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突出“更”)(板书:小猫可爱)那么,老舍爷爷用了哪些具体的事例来说明满月小猫的可爱呢?请大家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找出体现小猫可爱的具体事例,然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生边读边找,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师:小猫这么可爱,同学们学习得认真可爱。

师:(总结)老舍爷爷用了这么多的具体事例描写了小猫的可爱,这表达了老舍爷爷怎样的感情?(对猫的喜爱)。

从第四自然段的哪句话可以看出?(你见了,绝不会责打它,它总是那么生气勃勃、天真可爱)(师板书:生气勃勃、天真可爱)这时候,老舍爷爷完全把小猫当作一个小孩子看待了。

五、总结:谈话交流,情感提升——人爱猫,猫亲人。

1、师:同学们,从文章中我们了解了猫的性格如此古怪,但又很可爱,满月的小猫更可爱,老舍爷爷是这么的喜欢这只猫,猫也喜欢老舍爷爷,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人爱猫,猫亲人”的和谐画面(板书)。

六、小组合作,体会写法。

1、学习老舍爷爷的的写作方法。

师:老舍爷爷是我国一位著名的作家,他把这只猫写得既古怪又可爱。那么,老舍爷爷是怎样写这只猫的,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待会我们一起交流。(生分组讨论)。

交流。

重点指导:(1)用具体事例表现动物特点(2)拟人的手法。(3)表达感情。

2、拓展:自学“阅读链接”中的文段,体会不同的写作方法,任选一篇,汇报学习成果。

师:不同的作家写同一种动物,会有不同的写法。现在,请同学们自学课后的“阅读链接”,看看这两位作者又是怎样写“猫”的,每个同学任选一篇学习。待会我们一起交流。

老舍:用具体事实表现动物特点,从而抒发对猫的喜爱之情;

周而复:写猫的外貌和神情表达喜爱之情;

夏丏尊:写一家人对猫的态度来表达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板书设计】。

老实贪玩尽职。

人爱猫。

猫——古怪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也不吭猫亲人。

胆小勇猛。

七月的天山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语句并积累。

4、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

课前准备。

挂图;画有导游线路的`小黑板;天山景物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学。

指名读课文前面的过渡语。

二:自学。

带着过渡语提示问题,初读课文,并读准生字,找出新词。

整体感知,提问:文章似乎是个向导,带着你游览,能看出导游线路吗?(让学生列出作者的游览路线)。

教师指导:随着导游线路观看图像或网页浏览,初步感知新疆天山的美丽风光。

引导读通。

结合看画面,指导读好课文各个小节,让学生说说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同时正音、解词,通读句子。如疑难词有:炎暑、山涧、饮马、萦绕等。

“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这句,需要结合图片点拨。

三:互学。

你觉得哪些语段、词句写得好?这段话或这――词语好在哪里?在四人小组中阅读交流,说出感受,请同学发表看法,不理解的可以请教老师。

如:写雪峰、雪水时的确切比喻;“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桠,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一句,用了许多叠词,读起来别有韵味,让人感受到原始森林幽静的美;还有描写花海的排比句;“人浮在花海上”中的“浮”字等,都是值得研读的句子。

班级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体会不到位的进行点拨,并结合朗读加深体会。

四:展示。

激发兴趣,课外延伸。

在学生交流后,问他们是否喜欢读这样的游记,并让学生在课外自由选择读些这方面的书,也可以浏览互联网上的资料,鼓励学生多和老师、同学交流,这样,“足不出产,也可以游遍千山万水”。

摘抄优美词句。

五:测评。

复习词语卡。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四年级语文《七月的天山》教案

1.认识8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预习要求]。

1.标注自然段,识记注音词语。

2.朗读课文,由慢到快,至少三遍。

3.画出自己喜欢的词句,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在感受深刻的地方写下批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在中国的西北有一个很大很大的地方,叫新疆;在新疆的中部有一条很大很大的山脉,叫天山。那里终年积雪,是个天然的避暑胜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七月的天山》(板书)。让我们通过文字跟随作者“骑马上天山”,去感受一下七月天山的美丽景象。

(导入环节应尽量少绕弯子。前两句的简要介绍,意在集中注意。后两句则提示学习的目标及途径。)。

二、集中识字。

锦缎绵延萦绕矫健峭壁断崖雪水清流五彩缤纷五彩斑斓饮马溪边。

高悬的山涧闪耀的银链冲激的溪流细碎的日影。

(如何提高本环节的效率?精选词语是关键。“锦”与“绵”形近音不同,“萦”与“矫”容易读错,“峭壁断崖”“雪水清流”属非常用词语,“五彩缤纷”“五彩班斓”属近义词。以上词语,如果没读错的话,一读而过。“饮”是非常见多音字,讲解一下。后四个短词的入选理由是因为词语的“陌生感”或“画面感”,其中“细碎的日影”引导学生想象一下。)。

三、整体感知。

师:自由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想象。留意作者的行踪及看到的景物,并在文中作上记号。

(学生读书5分钟左右,教师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巡视学生的预习标注,进行整体了解及个别指导。)。

师:文中的哪些词句提示了作者的行踪?

生: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师随机板书)。

师:在不同的地方,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生:水—树—花。(根据学生回答,引导概括,随机板书)。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七月的天山留给你怎样的印象?

生1:美。

生2:幽静。

生3:还有那么多的动物,充满生机。

师:看图的吧!

生4:很有大自然的气息。

生5:文章中的天山在七月,可看着看着,总觉得好像在春天。那里的花,好漂亮哦!我真想去摘几束。

师:很好!符合小女生的心理。呵呵!

(学习游记类文章的第一要点就是要知道作者“按照怎样的顺序写了哪些景物”。通过若干游记文章的学习之后,这项学习内容应该逐渐成为学生能够一望而知的东西。因此,本环节可走得稍快些。特别是不要在“水—树—花”之类的细节处逗留,说白了,用其他词语也未尝不可。)。

四、品读赏析。

师:默读课文,画出这些让你产生美好感受的语句,并想想这些语句好在哪里?

生1:“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这是个比喻句,我感觉很美。

师:“比喻句”就很美吗?

生1:有点说不出来。反正一看到这个句子,第一感觉就是“好美啊”,我的脑海里很快就浮现出了天山的美丽。

师:呵呵!看来这个句子可真神奇。那就请你把这种美的感觉读一读!(生读)。

生2:“这个时候,饮马溪边,你骑在马上,可以俯视阳光透射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斓的溪水和石子之间,鱼群闪闪的鳞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增添了无限的生机。”阳光射到水中的样子我见过,五彩缤纷的,很好看。再加上鱼群的鳞光,很美!这个句子把天山的溪流描写得很生动。

师:善于联系生活经验,真会读书!

生3:“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这个句子很有神秘感,很有趣!

生4:我有补充。这个句子把塔松比作巨伞,很形象。还把千万缕阳光透过叶间的美也写进去了。

生5:“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声,使密林显得更加幽静。”读着这个句子,感觉这个地方非常安静,特别是“只听见”这三个字。

师:抓得很准!

生6:“这里溪流缓慢,萦绕着每一个山脚。”就这么短短的几个字,让我脑海中浮现出了这种景象:一条长长的带子,在一座又一座山峰下环绕,感觉真是不错!

师:你的想象真是太丰富了。真会读书!你把“萦绕”都读活了。

生7:“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这里把野花分别比作锦缎、霞光和彩虹,还写出了野花的特点,让人感觉很美。

师:一连用了三个比喻,构成了一组排比句,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感受“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是一种怎样的场面。(生齐读)。

生8:“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这句话让我感觉到了那里的花很美,那里的花就浮现在了我的眼前。

生9:我有补充。这句话让我感到花很多,都能让人浮在上面了!这才叫“花海”。

师:马矫健,人精神。用词富于变化,值得学习。再读!(生读)。

生10:这个“抛”很有力,与前面的“飞泻”相对应。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环节。整个过程的展开遵循“顺学而导”的原则,不放任,不拔高,有肯定,有指导。)。

五、语句积累。

师:将自己喜欢的语句改写成“按内容填空的形式”抄一抄。如:。

(1)蓝天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彩就像白缎上几朵银灰色的花。

(2)融化的雪水,从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下来,像千百条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的溪流,浪花往上,形成了千万朵的白莲。

……。

(做题的过程又是一次回味文本的过程。)。

《太阳》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太阳》是四年级语文的一篇常识性课文。主要介绍了有关太阳的知识,说明太阳与人类的关系。课文共有8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在介绍太阳的特点时,运用了数字、假设、比较、比喻等方法,把太阳远、大、热三个方面的知识说得很具体、通俗,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第二部分讲太阳和人类的关系,从太阳和动、植物的生存,地球上气候的变化及太阳光可防治疾病等方面表现出太阳与人类关系的密切。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很活跃,理解能力和自读自悟方面的学习能力较强,而且大部分学生喜欢阅读课外书籍,常常会在课堂上结合自己的课外知识来理解课文内容,谈自己的认识。

根据我班学生这一学习特点,我感到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怎样把新课程中的教学理念运用到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是能否让学生学好这篇课文,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关键。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按照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进行分析。

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读中理解课文是怎样把太阳的特点写清楚的,同时了解到列数字、作比较等写作方法,并能将其写作方法运用到练笔中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写一个”日”的象形字,让学生说出最早这个字指的是什么?(师相机板书:太阳。)。

师引导学生说出课前查找的有关太阳的资料。

【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课堂,同时也让学生的课外知识得到了交流。】。

师随机鼓励引入下一环节:同学们对太阳的了解还真不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太阳的课文,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将会对太阳有更多的了解。

二、整体感知课文。

师让学生正确、流利地读课文,问:看看通过阅读你能读懂什么?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师:谁想来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培养学生自读课文的能力,帮助理清文章的思路。】。

师相机板书:

师:《太阳》这篇课文就是围绕它的特点和与我们的关系这两方面来写的。现在我们就先来学习太阳的特点。

三、学习太阳的特点。

1.太阳公公听说我们要了解它,很高兴,特意赶来了,你们听——。

(课件播放:动画画面、太阳公公说话的录音及文字。)。

“同学们,我离你们很远、很远,我很大、很大,我的温度很高、很高。现在,你们对我了解清楚了吗?”

这时,一学生站起来说道:“我只知道太阳的三个特点是:远、大、热,但它远、大、热到什么程度并没有说清楚,所以我觉得太阳公公说的话不清楚。(师进行鼓励,进入下一环节。)。

2.师: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1~3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太阳的三个特点写清楚的,选一个你最喜欢的特点进行阅读。

3.分组交流。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一个喜欢的特点进行重点学习,并分为学习小组进行交流学习。结果,想学习“远”的分为一组,想学习“大”的分为一组,想学习“热”的分为一组。

4.汇报。

学习“远”的学生汇报: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坐二十几年。(学生将课文中的内容读了出来。)。

师引导:不错,你读出了重要的部分,能不能就这个内容说一说课文是怎样把这个内容说清楚的。(学生不知该怎么说。)。

师用课件演示、引导:一亿五千万公里有多远?课文中怎样说的?

走——三千五百年,飞——二十几年。

学生看课件做口头练习:

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坐(二十几年)。

引导学生发现里面填的是数字,通过数字具体说明,我们对太阳的“远”就了解了。所以我们知道了:在说明某一事物的时候,列出一些具体的数字,可让我们更好地来理解,但数字必须是精确的,有科学依据的。这就是列数字的方法。

师板书:列数字。

师:写太阳“远”这个特点还用了其他什么方法,找找看。

这时学生们高举右手,有的学生忍不住脱口而出:“还运用了写传说故事的方法。”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调动。

学习“大”的学生汇报:课文也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来说明太阳的“大”,130万个地球等于1个太阳。(对学生能说出列数字的方法进行鼓励。)。

这时学生顿时领悟了,大声说道:“拿地球的大小来和太阳作比较。”

对学生的细心观察进行鼓励,并进行小结: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对我们而言,地球非常大,我们不可能走遍地球的每个角落,然而,拿地球和太阳一比,更突出了太阳的大。这就是作比较的方法。

师板书:作比较。

引导学生发现说明太阳“大”的特点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仍然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阅读中去寻找答案。】。

学习“热”的学生汇报:(此时,学习“热”的学生有了以上学习的基础,回答问题就相对有条理)课文在写太阳热的特点时,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告诉我们表面温度有六千度,中心温度是表面温度的三千倍。

师:那中心温度是多少呢?请同学们动手算一算。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片刻,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出:一千八百万度。

教师再进一步引导:真有一千八百万度吗?

这时有学生强调:是估计,太阳温度太高了,人们无法进行测量,所以是大概的数。

师进行鼓励:同学们注意了“估计”,特别好。说明你们读书很细心,那看一看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又有学生起来说道:用钢铁与太阳的温度作比较,说明了太阳的温度真的很高。

教师让学生一起读一读描写太阳大、热特点的段落,感受一下这样写的好处。

四、练笔。

1.教师写一个“月”的象形字,让学生说出最早这个字指的是什么?(生答:月亮。)同时教师演示课件:用图画的形式出示有关月亮的资料:

月亮距地球有三十八万四千四百公里,到月亮上去步行要800天,骑自行车要400天,坐飞机要200天,49个月亮等于1个地球。

先让学生说出资料上月亮有几个特点(远、小)。

(师出示的资料为程度差一点的学生保底。)。

让学生自由说出课前查阅的有关月亮的资料。(学生用课外知识再次进行交流。)。

2.生进行练笔。

要求:选取月亮的两三个特点写一写,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等方法,争取把月亮的两个特点说清楚。

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文中引用的五副春联。

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学问,诵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3、通过朗读感受音律美,领略祖国语言的无穷奥秘,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对课文中出现的五副春联的理解以及让学生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

课文中出现的春联的特点:对仗、音律美,这些因为是初次接触,学生可能较难理解。

多媒体课件、收集春联。

(一)、激趣导入。

1、播放音乐《恭喜发财》,谈话:在刚才的歌曲声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过春节的热闹气氛。春节到了,人们都要放爆竹、吃年夜饭,还有很多人家会在大门上张贴——大红春联。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冯老师相信大家对春联都有了一定的了解,那谁能来说一说一副春联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呢?(上联——右手边;下联——左手边;有的上面还有横批)。

3、这些春联给节日增添了不少欢乐祥和的气氛,其实,春联中还包含着很多学问呢,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研究春联。揭示课题,板书——春联。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如何开头是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环,根据本课实际,我在开头就创造了一个节日的氛围,一曲热闹的《恭喜发财》,同学们马上被带到了欢欢喜喜过新年的气氛中,学习的欲望也大大增加了,不知不觉进入了学习状态。)。

(二)精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生按要求自由读课文。

3、汇报。

(1)你们画了那些春联?(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

我们一起把画出的春联读一读。

(2)谁来把你找到的描写春联有哪几方面内容的句子读一读。

(内容有描绘美丽春光的、有展现祖国欣欣向荣的、有歌颂劳动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的、有表达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的)。

我们再一起把画出的句子读一读。

4、过渡:大家读得很准确,下面请大家再大声、有感情地读读这些春联,读完之后想一想:如果过年了,你会选择哪副春联贴在你家大门上呢?你可以用这样的句式说:我喜欢的春联是——,它——(反映了什么内容),这副春联的意思是:——。

5、全班交流。

(1)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

a。谁来试着读读看。

b。点拨。从哪几个词中看出春光是美好的?(芳草绿、杏花红)。

c。你能来读好它吗?(个别、集体)。

e。练习朗读。这副春联描绘的景色真美呀,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副春联,把这么美的景色快速地记在脑于里。

(2)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

a、谁再来试着读一读。

b、点拨。什么叫“欣欣向荣”啊?你从哪里感受到祖国的欣欣向荣?(千山秀、百业兴)你能带着你的这种感觉把这副春联读好吗?(个别、集体)。

c、这里的“神州”指的是什么?(祖国大地)。

e、练习朗读。让我们用自豪、高兴的语气来再读读这副春联。快速把它记在脑子里。(指名背、齐背)。

(3)过渡:课文中还有两种内容的春联,出示: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你能说说这两副春联反映的是书上哪方面的内容?从哪几个词中可以看出,它们又是什么意思呢?请各小组进行讨论。

(a)谁来讲讲你们的讨论结果?(教师可适当地点拨)。

提示:“门第”指的是人家。“竹”指的是爆竹。(引申)。

“岁”在这里指的是一年。

(b)下面考一下大家的反应能力,我说内容大家马上把相应的春联读出来。

6、小结春联的内容,引读:(板书;各种各样)。

7、拓展练习。

老师今也带来了几副春联,请同学齐读,想想这些春联它属于哪种内容呢?请你试着连连看!

描绘美丽的'春光家家致富家家乐,处处迎春处处歌。

展现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艳阳照大地,春色满人间。

歌颂劳动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祖国与天地同寿江山与日月争辉。

表达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四化宏图展,九州春意浓。

(设计意图: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和提供积累优秀语言文字的机会。春联的内容广泛,正是学生积累语言文字的良好素材。课文中介绍了四大类春联内容,为了使学生既爱读爱学,又在朗读的过程中有所感悟,积累语言。我先指导学习第一副春联“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先感知描写的内容,再让学生体会从哪里能感受到春光是美好的,这样学生一下就抓住了重点词“芳草绿”、“杏花红”,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到春的气息,同时加深了对春联描写的内容的印象。其余3副春联,则让学生自学,自读自悟,理解内容,感受春联描写的意境。)。

(三)精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1、指导理解“对仗”。对于对仗,大家一定不明白,书中给我们举了个例子,我们一起来读读。

出示: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

a、这幅春联上联是——(绿柳舒眉辞旧岁),下联是——(红桃开口贺新年),数一数,上联有几个字?下联呢?上下联字数——(相等)。

2、引读:看了这几副春联,我们可以发现每副春联的上下联不仅……而且……这就是一开始所说的,春联是讲究对仗的。

3、刚才大家读得有点平淡,其实读春联也和读文章一样,要有轻有重,有快有慢,有高有低,要读得动听一些,用书上的词来形容,就是读起来要——(抑扬顿挫,和谐动听)谁来试试?(个别、集体)。

小结:你们读得真好,让老师感受到了其中的声律美,让老师领略到了祖国语言的无穷奥妙。这就是春联的第二个特点。

4、同学们知道了春联的这两个特点后,我又要考考大家了。这里有几副春联的上联,请大家为它在后面找出正确的下联。(点击课件)。

出示:载歌载舞庆新春人新事新时代新。

碧波跳红鲤同心同德于四化。

山美人美风光美绿水跃白鲢。

5、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读读课文的二、三两个自然段。

(设计意图:作为小品文,就应该让学生有所得。基于这一点,我把了解春联对仗和声律美的特点作为另一个教学重点。"对仗""声律美"这些内容较为烦琐,理解起来也有困难,那么教学上就以学生的朗读感悟为主,以读促析,以读促悟,让学生在读中感知特点,在读中体会特点,读出感受,读出语感来。)。

(四)精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第四自然段,思考;这一段讲了什么?

2、出示:“开卷有益”齐读。“卷”有两种解释。

(l)试卷;

(2)书本。请为它选择正确的解释。你能说说“开卷有益”是什么意思吗?

3、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读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板书:值得一学。

4、小结:是啊,多读读春联,其实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下课以后你可以收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春联把它背出来。

(五)、拓展练习。

1、对对子。(点击课件)。

刚才我们读了那么多精彩的春联,下面我们也来试试写写。

蓝天对珍禽对()。

成功对()明月对()。

勤奋对()细雨对()。

开花对()高山对()。

地北对()林深对()。

细雨对()桃红对()。

地北对()蓝天对()。

芳草绿对()古木参天对()。

凯歌迎大地对春色满()。

山河增秀色对()。

山美水美春光美对()。

2、补字成句。(点击课件)。

风拂千条柳,雨()万朵花。

小草萌芽思春暖,红梅傲雪斗()()。

处处红花红处处,重重()()()()()()。

3、课件出示“找朋友”。老师还想请大家来帮忙找一找朋友,这里有几副春联,它的上联和下联弄乱了,你能不能来帮它找一找朋友?(点击课件)。

上联下联。

学海无涯勤可渡山河分外娇。

碧波跳红鲤瑞雪兆丰年神州万象新。

田园无限美书山万仞志能攀。

春风催旧岁华夏百花艳祖国无处不春光。

神州有天皆丽日绿水跃白鲢。

(设计意图:拓展练习中对对子、补字成句、“找朋友”、对下联,既是对课文的有效延伸,更是对学生学习的延续,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的探究精神及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1、师:同学们,《春联》这篇课文为我们介绍了春联的内容以及特点,还告诉我们读春联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其实,春联它是一种象征,哪里有春联,哪里就有华夏子孙;春联是一条纽带,牵动着多少漂洋过海的赤子之心;春联是长江、长城,是黄山、黄河,树起了中华民族的气节,奔腾着中华儿女的激情。课后请同学们去搜集春联,下节课我们将在班级进行交流。

2、播放音乐《恭喜发财》,(下课)。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应树立一个“大语文”的情怀。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这一结语将这堂课的教学提升了一个层次,与中华民族紧紧相连,与巍巍华夏息息相关。工具性与人文性在此得到了完美的统一;课在喜气洋洋的音乐中开始,又在洋洋喜气的音乐中结束。)。

六、布置作业:抄写并背诵课文中的五副春联。

24、春联。

内容各种各样。

对仗。

特点。

声律美。

值得一学。

四年级语文《七月的天山》教案

《七月的天山》作者从水、树、花三个方面展示了天山的景物。整篇文章的字里行间流淌着大自然的美,洋溢着作者的赞美之情。在课堂教学中我着重从自主阅读、品读课文、阅读整理这一块着手。

一、自主阅读,自读自悟。

本文教学遵循略读课文的原则,以学生自读为主。学生边读边想,知道了哪些天山的信息,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出来的,引导学生找出有关方位变化的句子,弄清游览的顺序和地点的转换,了解作者笔下的天山之夏是怎样一番景,从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品读课文,感受天山之美,文字之美。

引导学生围绕“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和“哪儿写得好,好在哪里”进行自主研读和反馈。学生感受到了词汇的丰富,景物之美和修辞手法的巧妙使用。

四年级语文《猫》教学设计

1、学习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学习文章的写作特色。

学习文章的写作特色。

朗读法,引导法,讨论法

一、语言导入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板书课题、作者)

二、预习检测

1、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污涩 ( )怂恿( ) 蜷伏( )惩戒( ) 怅然( )诅骂( )红棱 ( )

2、下列词语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怂恿:鼓动别人去做。b、预警:预备警察

c、蜷伏:弯着身体卧倒。d、怅然:不愉快的样子。

三、朗读课文,感知文意,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1、朗读课文,完成下表

2、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亡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明确: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的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无处辩诉,最后死在邻家屋檐上。“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3、学习了本文,你有什么收获?

归纳:凡事不可主观臆断,妄下断语,否则就会造成难以弥补的过失

四、再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写作特点

五、 再次跳读课文,想一想,本文最显著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归纳:

1、情节曲折,结构严谨。文章围绕中心叙写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都以养猫的亡失为线索都具有相对的完整性。三个故事又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组成一串,构成一段家庭养猫的悲剧史:得猫——养猫——亡失——再得猫——再养猫——再亡失——复得猫——复养猫——复亡失,永不养猫。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

2、首尾呼应和伏笔的设置。衔接呼应表现为:开头交代几次养猫的结局,抛出线索,总领全文,末了以“我家永不养猫”收尾,开拓深意,呼应开头。三个故事之间又有过渡段贯通弥合。伏笔的设置表现为:第一只猫忽然消瘦预示其病死;写第二只猫街上乱跑,预示其被人捉走;写第三只猫凝望鸟笼,预示其被冤打致死。所以这些都起到了穿针引线,连珠缀玉的作用,把三个故事和各个故事之间的情节缀连成有机的整体,浑然天成,天衣无缝。

六、延伸迁移

板书:

郑振铎

“我”三次养猫的故事:1、2、3、

态度:喜欢 更喜欢 不喜欢

情感:酸辛 怅然 难过、自责

做事不能主观臆断。要弄清事实

对人对事不能存偏见,要善待动物

六、课堂总结

本文写的是猫,作者却巧妙地借物抒情,曲折地表达了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感情。本文组织材料的特点是前后连贯、首尾呼应,文章在结构上严丝合缝,条理清晰。

七、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二 四

2.熟读全文,领悟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感情

3、写第三只猫被冤枉后的心里活动

我在教学《猫》这篇课文的时候,发现文章构思精巧,意味隽永,针对文本的这一现状,我教学设计考虑的重点,是如何在课堂上让学生更充分地占有学习时间,让学生得到更规范有效的语言训练,于是,我选择了“说读”这个课型。说读,就是说自己的阅读感受。

我选择了三个话题:说猫,说人,说文。每一个话题,分说两个方面的内容:说猫,生命之美和命运之悲;说人,养猫之乐和失猫之痛;说文,语言之妙和结构之巧。

整个课堂,学生边读边说,边说边读,学生在文本中来来回回地走,课堂气氛轻松活泼,学生积累丰厚自然 。

我觉得,这堂课我的最大的亮点,可能就是:大胆尝试了课堂教学中的“无提问设计”。 从“提问”的视角来审视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如下几种情况:一是“碎问”,时时在问,问得密度很大,可以说已经不能称之为“提问”;二是“多问”,问得比较多,“提问”的质量不高;三是“主问”,只提出几个主要的问题,提问有深度,有牵引性,学生能够充分地活动起来;最后一种情况,最精妙最有趣,就是“不问”,不使用提问来建构课堂,也不使用提问来组织教学。

当然,在执教过程中由于有点紧张,各环节过渡还不够自然,在“品味”环节还觉得做的不是太理想,在拓展环节还需要斟酌,推敲,在以后的教学历练中有待进一步提高。

七月的天山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掌握文章描写的主要景物及其特点,学习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把观察到的景物描写的具体、生动、形象。

3、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

4、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文章描写的主要景物及其特点。这节课按照“读――说感受――再读”的过程进行,不可忽视充分的读。(增加重点)。

难点:学习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观察到的景物描写的具体、生动、形象。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课件的设计要注重图声并茂)。

2.学生预习课文(要求学生课前要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深切体会文章的感情思想)。

教学过程:

一、赏图来揭题。

2.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天山。(配乐欣赏天山美景)你有什么想说的?

3.作者碧野在游玩天山后,如何用五百多字来表现《七月的天山》的'美的呢?(板书补充完整:《七月的天山》)。

二、自读通字词。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七月的天山》文章非常美,作者的用词也非同一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词吧!3.有不理解的词吗?交流。

三、快读抓主线。

2.出示要求:快读课文,用横线画出表示游览顺序的词。

3.学生交流。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

4.教师小结:这就是作者的游览顺序,也是本篇文章的写作顺序,作者就是这样由近及远,步步深入,通过移步换景的方法,向我们介绍七月的天山的,我们在今后的写作中要学会运用。

5.这些表示游览顺序的词分别在那句话中,请画出句子来,齐读,出示句子: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会使你感到秋天似的凉爽。

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美。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

四、美读找美景。

1.过渡:站在不同的观察点,我们观察到的景物是不一样的,在本文的字里行间,藏着许多美景,等待着我们用回发现的眼睛去寻找!

2.出示要求:你欣赏到了哪些美景?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自由阅读课文,用长方形框出作者主要描写的景物,用波浪线画出它们的主要特点。

3.你们发现美景了吗?学生汇报。

4.根据学生回答,概括成“雪水、密林、野花”三个词。并板书。

设想:

b.“树”:幽静。

c.“花”:绚烂。

1.过渡:作者又是怎样具体、形象地描写它们的呢?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处,找出最美的句子,划下来,读一读,想一想美在哪里?在书旁写下感受,试着读出感受。待一会儿,我们一起交流。

2.佳句交流:

a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双比喻分别是什么?突出了什么?)。

b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也有两个比喻句,为什么比作银链和白莲?“飞泻、抛”等词感受到什么?)c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漏、斑斑点点、细碎”等词衬托出树林的茂密。)。

d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3.小结:作者就是这样用一双回发现的眼睛,用各种各样恰当的修辞,把七月天山的美淋漓尽致的向我们一一展现。

六、结尾产共鸣。

1.过渡:难怪作者发出这样的感慨——读最后一段。

3.到过天山的李白这样说: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到过天山的洪亮吉这样说:此脉至此断,天山已包天。日月何处栖,总挂青松巅。到过天山的汪曾祺这样说:苍茫浮紫气,天山真雄伟。陵谷分阴阳,不假皴擦美。初阳照积雪,色如胭脂水。

4、齐读。

5、总结:是啊,这就是天山,作者碧野先生用丰富的想象、恰当的修辞、准确的词句把我们带到七月的天山,同学富有激情的诵读,让奇异的天山充盈我们整个教室,给了我们美的享受。

七、诵读增积累。

1.过渡:这是一篇美文,作者用精当、优美的语言为我们呈现了我们一辈子也难见的美景,值得我们学习么?常言道:“学习语文重在积累。”让我们用两分钟的时间快速记下自己最喜欢的句子。看谁记得多,记得好?2.学生展示。

3.小结:这真是文章处处是美景,段段是美文,声声是美音。

八、作业分层次。

最后,请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喜欢的作业。

1)、请把你喜欢的优美语句找出来,并摘抄在积累本上。

2)、请你运用本文学过的一种或几种修辞手法描写你最喜欢的一处风景。

3)、请你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介绍你去过的一个地方。

4).推荐阅读:《天山景物记》。

九、板书设计。

景物印象修辞雪水凉爽比喻密林幽静衬托野花绚烂排比。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四年级语文《七月的天山》教案

《七月的天山》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组的一篇略读课文。本组课文描写祖国的大好河山,多姿多彩。本课教学宜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读自悟。通过自读、品读、美读、想象,体会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同时感悟文章优美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积累语言。

3.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夏天独特的美景,受到美的熏陶和情的感染。

课前准备制作介绍天山美景的多幅图片及相应文字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课前感悟。

1、师:在上课之前,老师先送你们一份礼物,希望你们在欣赏这份礼物的时候仔细观察,用心感受。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

2、欣赏天山美景(图片配音乐:新疆好)。

二、悟中体味。

师:课前,我们一起欣赏了美丽的天山风景图,你有什么感受?

生1:美!

师:一个简单的“美”字却概括出了天山的特点。

生2:我仿佛置身于天山之中。

师:用流畅的语言说出了自己的感受。

生3:真是美不胜收!

师:你的词汇真丰富,不但理解了这个词语的意思,还学会了恰如其分地运用它,不简单。

……。

三、回顾单元训练重点。

1、寻找本单元课文的共同特点:

生: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写景的(以写景为主)。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块儿来学习本单元的最后一篇写景的文章,它就是——七月的天山(板书,齐读课题)。

生:阅读下面的课文,与作者做一次愉快的旅行,去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去体会作者对山山水水的热爱之情,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

师:请同学们一起来看大屏幕(齐读单元训练重点),大家尤其要注意老师用红色标出的这句话。

过渡:一般来说,写景文章语言文字都比较优美,七月的天山也同样如此,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作者是怎样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

明悟:《七月的天山》是一篇略读课文(板书*),希望同学们能够借助我们以前积累的知识和已经掌握的阅读方法试着自己读懂并欣赏这篇文章。

四、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写作顺序。

1、自读课文,画出游览顺序词。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放声自由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请注意作者的游览顺序,并用“——”画出表示游览顺序的词语。

2、师生共同自由朗读。

3、相互交流,理清顺序。

生:我找到的是“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

教师及时板书:

进入天山。

再往里走。

天山深处。

师:其实这既是作者的游览顺序,也是本篇文章的写作顺序,作者移步换景,用简练而形象的笔触描绘了天山景物。它们分别在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2、3、4)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的2、3、4自然段,也就是这篇文章的重点段。请同学们来看阅读提示。(课件出示)。

(1)默读课文2、3、4自然段,独立思考,每段重点写了哪种景物?

(2)同桌交流: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些语句,说出理由。

师:现在,请同学们带着第一个阅读提示的要求进行学习。

4、学生默读并找出所写景物。

5、相互交流。

师:找到答案了吗?现在谁来给大家汇报?

生:我认为作者所描绘的景物有:雪峰、雪水、溪流……。

师:接着说。

生:我认为作者所描绘的景物还有:原始森林、野花。

师:无论是雪峰、雪水还是溪流,它们都是写出了天山的什么呀(水)?正是因为水的清澈明亮,才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板书:水、树、花)。

教师小结:

天山的景物很多,碧野先生却重点抓住了天山的水、树、花这三种景物来具体描写,而且十分讲究写景的顺序,写出了景物的变化,显得繁而不杂。

6、品读感悟优美语句(完成阅读提示2的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优美语句。

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2、3、4自然段,画出文中你最。

喜欢的语句,再来说说喜欢的理由,然后和同桌交流。

(2)学生自读课文,做好批注。

(3)读悟结合,品析优美的语言文字(依据学生的发言随机指导)。

师:现在我们进行全班交流。

师:交流时,先告诉大家你喜欢的语句在第几自然段,然后把这句话读给大家听,最后再说出你喜欢这句话的理由。

a: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生1:我喜欢的句在课文第2自然段: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我喜欢它是因为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雪峰云影的美。

师:你是从修辞的角度来欣赏的,就这一句,谁还有不同的感受?

生2:高耸,巨大,写出了山峰的高长、雄伟。

师:你是抓住重点词语去体会的。

指导朗读:能通过朗读来体现雪峰的特点吗?(突出多种形式的读)。

师:在这一段中还有你喜欢的语句吗?

b:在这个时候,饮马溪边,你骑在马上,可以俯视阳光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斓的溪水和石子之间,鱼群闪闪的鳞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生1:我喜欢的语句是:在这个时候,饮马溪边,你骑在马上,可以俯视阳光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斓的溪水和石子之间,鱼群闪闪的鳞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师:质疑,能用一个词语说出水的特点吗?(清澈)。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它的清澈?(石子、鳞光)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好吗?

引导:对这句话,谁还有不同的感受?

c: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喜从天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桠,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生:我喜欢的语句在第3自然段: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a、是因为蜿蜒无尽写出了树的多,密密的、重重叠叠……写出了树的茂密……。

师:鼓励学生积累叠词。

师:指导朗读。(依据学生实际随机指导)。

生1:从修辞角度(排比、比喻)去欣赏。

生2:抓住野花的特点来欣赏。

生3: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如:解读“五彩缤纷”一词的引导)。

师: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五彩缤纷……)。

描写颜色的词语还有哪些?

生:五颜六色、五彩斑斓……。

师:描写一种颜色的词语还有哪些?比如说洁白的……。

生:蓝蓝的、嫩绿的、通红的……。

师:这么多颜色汇聚在一起,就叫做五彩缤纷。

师:对这句话还有不同的感受吗?

学生闭眼想象野花的五彩缤纷。

请你试着用朗读来体现花的特点。(个别读——齐读)。

5、总结,读悟第5自然段。

五、深化单元训练重点。

这篇课文作者抓住了重点景物,用优美的语言进行具体描写,表达了对天山的热爱和赞美。如果有机会,希望你们也能在七月骑马上天山。

六、佳句采摘。

把课文中你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在采集本上.

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海狸是一种海狸是温和的,不袭击生物,它以树与草为食。它啃树的时候,用前肢抱着树。尾巴支着地,像坐凳子一样。它15分钟便可咬断一棵树。一棵杨树可供6口之家的海狸吃两年。以现今的眼光看,这是很糟糕的进食方式,违犯了《森林法》,虽然它们吃的是北美的湖泊里的树木。但海狸没想过改变自己的饮食。

海狸有三道眼睑,外眼睑上下两道,还有一道透明的内眼睑,适合潜泳,也可防止被树木扎伤———它的视力不好。海狸的'前肢有蹼,也有爪,爪上下分叉。海狸经常用它当木梳,把皮毛梳理光滑,像一个绅士一样,当然是视力不太好的绅士。

海狸过家庭生活。一个家庭一般由6只海狸组成,雌的、雄的和4只幼海狸。海狸是安静的,如果它们之间有了争执,必是海狸父母将幼海狸逐出,即“分窝”,一般两年就要分窝。当然,如果成年海狸知道幼海狸可能成为人们口中的美餐,并有“海龙玉树”这样的美名,定会搂着孩子痛哭,永远不会驱逐它们。

海狸出于本能喜欢筑坝,全家合力为之,用石块、树枝和淤泥筑成的水坝最长可达300米。挖淤泥时,海狸把河底的泥抱在胸前潜出,很辛苦但样子很可爱。当然,海狸的坝没什么特别的用处,搞不成水电站,但对人类也没有害处。可能它们在劳动中享受到了愉快,没事看看这条大坝,心里也很高兴。海狸的巢高于水面1米多,像湖心凉亭。巢顶有一间房子,是幼海狸取暖的地方,房子下面有4-6条隧道,通向水下。总之,海狸很巧,很温和,也很迂腐。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