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工作计划

省地方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热门16篇)

省地方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热门16篇)



创作演讲稿范文时,要注重内容的逻辑性和针对性,确保每个观点都能够有力地支撑演讲的主题和目的。这些演讲稿范文彰显了作者的才情和口才,是学习的好例子。

全省地方史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省地方史志工作会议,主要是传达贯彻全国地方志机构主任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两年来全省地方志工作,安排部署20**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任务。刚才,李虎同志向大会作了工作报告,对过去两年的工作做了全面总结,对20**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地方志工作做了安排,希望各级各部门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深化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新形势下地方志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地方志是传承和彰显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古人云: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地方志工作。20**年3月,习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讲话时指出,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20**年2月,习在考察首都博物馆时又强调,搞历史博物展览,为的是见证历史、以史鉴今、启迪后人。要在展览的同时高度重视修史修志,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20**年4月,在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召开之际对地方志工作作出批示,指出,地方志是传承中华文明、发掘历史智慧的重要载体,存史、育人、资政,做好编修工作十分重要。修志问道,以启未来。希望广大史志工作者继续秉持崇高信念,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以求真存实的作风进一步做好地方志编纂、管理和开发利用工作,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刘延东副在会见与会代表座谈时发表重要讲话,对下一步做好地方志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她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仅要有经济实力,而且还要有文化魅力。推动地方志事业发展,既能展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也能体现现代文明与历史文明的一脉相承,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位领导同志的指示要求为我们做好新时期地方志事业指明了方向。

省委省政府对于地方志工作是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的。省委王三运书记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协调推进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要坚持“三业”齐抓,抓祖业的传承保护,把祖宗留给我们的各类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抓事业的繁荣发展,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抓产业的做大做强,真正把文化产业打造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我认为,做好地方志工作,是传承保护祖业的重要内容,是我省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做大做强产业的坚实基础和有力支撑。省政府每年将地方志工作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由分管副省长担任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主任,与各市州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着力推动。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以战略目光和全局高度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地方志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做好地方志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其纳入当地文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不断推动地方志事业健康发展。

二、明确目标,强化落实,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过去两年,全省各级地方志工作部门认真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的部署和省委、省政府要求,苦干实干,志书编纂不断推进,年鉴工作有序开展,志书质量有了新的提高,修志部门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地方志事业取得了新的发展。但也存在地方志工作机构不健全、工作制度不完善、工作进度跟不上以及修志机构自身能力不强等问题,尤其是与省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相对照,还有较大差距。各级政府以及各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认真查找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推进。

一是要始终坚持地方志工作的正确方向。第二轮修志记述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社会的发展变迁。总结编纂这段历史,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全面、系统、客观、准确地记述全省自然演进和社会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要以深入学习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正确处理好政治与学术、理论与实践、修志工作与中心工作的关系,依法履行好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督促指导的职能。

二是要坚持依法修志。今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全省地方史志系统要认真落实好《地方志工作条例》和《甘肃省地方志工作规定》,实现地方志工作规范化、长远化和法治化。要以修志编鉴为重点,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靠实工作责任,开拓工作思路,切实做到“一纳入、八到位”(将地方志工作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切实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机构到位、编制到位、经费到位、设施到位、规划到位、工作到位)。要加强与各级人大、政府法制部门和出版行政部门的协同配合,通过开展法律宣传教育、组织执法检查等活动,敦促有关方面落实法律规定事项,依法调节和规范社会修志、用志行为。要立足地方志工作和省情实际,探索建立促进地方史志事业发展长效机制,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瞄准解决问题的着力点,不断提高工作水平,推动地方志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是要进一步加快修志编鉴进度。编修志书和编辑年鉴是地方志工作的两项基本业务。根据李虎同志刚才的报告,我省的修志编鉴工作总体进展是好的,但是要按期完成省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特别是省政府与各市州政府签订的20**至20**年目标任务,还需付出很大的努力,尤其是有的单位至今还没有启动相关志书的编纂工作,必须引起足够重视。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提出,到要全面完成二轮省、市州、县市区三级志书编纂任务,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志工作的意见》确定基本完成省、市州、县市区第二轮志书编纂任务,而目前仅完成了32%,今后几年要完成近120部志书的编纂,任务相当艰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既然省政府与各市州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就必须按照责任书的要求,100%的圆满完成任务,这既是对各市州、各有关部门的一次能力检验,也是“工作落实年”给予我们的政治考量,更是践行“三严三实”的必然要求。各级各部门要紧紧抓住二轮修志和年鉴编辑两项重点任务,充分发挥修志部门和审志部门两个积极性,进一步细化任务目标,明确工作责任,强化工作措施,不断加快修志编鉴工作进度。对工作滞后、进度缓慢、质量不达标的志书编修工作,要提前介入、靠前服务,认真查找原因,督促提高效能,尽快迎头赶上。

四是要不断提高志书年鉴的质量和水平。志书质量是地方志的生命所在。各级修志部门要把保证质量作为首要责任,将质量意识贯穿于修志编鉴工作的始终。要以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严格遵循地方志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健全和完善志稿评议、质量评价、审查验收、批准出版等制度,精心把好各个关口,确保史实的真实性、准确性,绝不能在政治观点以及敏感问题上出差错,努力创编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佳志。要进一步发挥好省地方史志办统筹规划等职能,动员和组织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到地方志事业中来,整体推进全省第二轮修志工作。

五是要加强与中心工作的融合。资政是地方史志工作三大功能之一,也是最具时代性的特征之一,只有开发利用好地方史志资源,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才能赋予其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引领,紧盯省委、省政府1236扶贫攻坚行动、3341项目工程、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建设等中心工作部署,积极寻找地方志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主动为全面深化改革、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富民兴陇服务。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视野,坚持问题导向,结合地方、行业、单位和重点专项工作特点,用法治的思维和改革的办法,整合各方面力量,全面推动地方史志工作做好、做实、做细。要树立修以致用、修用并举理念,不断拓宽工作领域和服务领域,加大地方文献挖掘、地情资料收集、区域特点研究和部门、行业大事记等史志研究及课题咨询等方面工作力度,挖掘历代方志中高含金量的资料,实现地方志工作与中心工作的有效对接和有机融合,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真正做到用历史的智慧创新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水平。

三、加强领导,强化地方志事业发展保障。

编纂地方志是一项复杂系统的文化工程。要继续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持、社会参与的地方志工作基本格局,按照国务院《条例》和省政府《规定》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地方志工作领导责任制,各级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分管领导要真抓实管,真正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结合重大经济文化项目,给地方志工作部门出题目、压任务,发挥地方志工作部门的作用,加快地方志成果向智力成果的转化。要推动志书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努力扩大史志文化的受众面。社会有关方面要积极参与支持地方志工作,建立健全鼓励、扶持、引导社会参与修志的激励措施,形成全社会重视修志、支持修志的良好氛围。省史志办要不断强化对全省修志编鉴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及时掌握进展情况,定期向政府报告。要高度重视地方志专业人才培养,通过专门选调、定向培训、进修提高等途径,吸收引进专门人才,造就高层次修志队伍。要切实关心修志人员工作和生活,为他们创造良好工作环境。

盛世修志,惠泽千秋。修志问道,以启未来。做好新时期地方志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希望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修志工作者,振奋精神,锐意进取,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积极投入文化大省建设事业,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全省地方史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今天,市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市史志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总结工作,部署任务,深入推进我市史志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刚才,毕建国同志作了工作报告,很客观、也很有针对性,我完全赞同,各级、各部门一定要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就如何做好今年的史志工作,再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增强做好新时期史志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编史修志是一项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服务当代、润泽后世的光荣事业,与政府各个部门以及社会各界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党的十七大特别是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史志工作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作用越来越重要。市委、市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刘慧晏书记、周清利市长多次做出重要指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都要深刻理解和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真正摆上日程,做好谋划,扎扎实实地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编史修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在我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史志发挥着“存史、资政、教化”的重要作用,为中华文明成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作出了突出贡献。地方志作为“一方之全史”,全面系统地记述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历史与现状,是传承和彰显地域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瑰宝。淄博作为齐国故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历代先贤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方志文献,积淀形成了特色鲜明、影响深远的齐文化。继承和弘扬这一优良传统,做好当代志鉴编纂工作,是我们的光荣使命,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对此,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

编史修志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从一个典型的重工业城市,发展成为生态宜居文明城市,综合实力大幅提高、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社会更加文明和谐。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正进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殷实和谐经济文化强市、各项事业繁荣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的过程中,各项工作都有很多经验教训、成败得失,尊重历史,尊重科学,真实地记录、反映时代巨变的脉搏,可以为后世留下我们这一代创业者的真实足迹,为今后的工作提供镜鉴,我们必须不折不扣地认真做好。

编史修志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支撑。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思想,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带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我市也出台了《中共淄博市委关于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意见》。地方志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传承和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要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在展现中华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更好地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贡献。刘延东同志也在第四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上指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一步推进地方志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方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优秀传统文化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鼓舞新时代人民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我国志史素来推崇“春秋笔法”,在客观记述的同时,隐恶扬善,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这一点来讲,编史修志对于今天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社会主义新方志的编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弘扬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党、为国、为民立言,本身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充分认识到史志工作不仅传承和彰显淄博的历史文明,而且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淄博殷实和谐经济文化强市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努力实现史志工作新跨越。

近年来,史志工作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史志战线的同志们甘于奉献,努力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许多领域已处于全省甚至全国领先水平。20**年,《淄博市地方史志工作条例》颁布实施,成为全国第一部地市级地方史志工作法规;20**年,《淄博市志(1986-)》被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列为全国地方志精品工程候选志书之一;《淄博年鉴》在全省史志系统“八个一优秀”、“齐鲁新方志奖”评选中连续多年榜上有名。去年以来,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领导两次来我市视察,对我市史志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市委、市政府对全市史志系统的工作是满意的,对史志事业未来的发展也寄予厚望。各级、各部门必须按照市里的统一部署,认真专业务实地做好各自的工作。

(一)加强规范管理,推动基层修志工作全面开展。第二轮社会主义新方志编纂启动后,几代史志工作者上下同心,几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字斟句酌,数易其稿,志书编纂进度之快、质量之高,在方志界有目共睹,为我市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下一步,市史志办在做好《淄博市志》全国地方志精品工程评选工作的同时,要及时总结十年来的经验教训,探索修志工作的规律,形成理论成果,供全市史志系统和修志单位交流、学习。现在,市、区县第二轮修志工作已基本完成,要把工作重点放在指导基层志书编纂上来。各区县要采取措施,鼓励乡镇、经济强村和有条件的部门、企业编修志书。基层修志不仅是对每一个修志单位发展历程的记录和总结,也是对其文化精神的提炼和塑造,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同时,基层修志涉及的点多面广,容易将社会中比较分散的地情资源集中起来,能够更加深入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反映地区、行业的发展特色,同样具有“存史、资政、教化”的崇高价值。对此,各级、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市、区县两级史志办要加强指导,努力促进基层修志事业繁荣发展。

(二)实施精品战略,进一步提高年鉴的编纂质量。《淄博年鉴》作为市委、市政府的年度公报,是全市唯一由市政府主办的地方综合性年鉴,记载着完整、翔实的市情资料,是展示我市地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纲目,为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提供了翔实、权威的依据,也是社会各界认识淄博的重要窗口。作为史志工作的传统业务,已经具有比较成熟的编纂体例、行文风格和丰富的编纂经验。在此基础上,应当树立“精益求精”的理念,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质量上提出更高的要求。大家要充分认识做好年鉴工作的重要性,树立科学认真的态度,坚持严谨求实的作风,提高撰稿、编辑的责任感和质量意识,一以贯之地贯穿志鉴编修的始终。同时,要积极主动地结合专家、读者意见,在增强志鉴的可读性、资料性上下功夫,更好地发挥年鉴存史资政、传播交流的重要价值。

(三)加快“三个中心”建设步伐,突出抓好市方志馆建设。以方志馆建设、地情网站建设、区域地情研究和研究论著征集为核心的“地方文献中心”、“地情资料中心”、“区域研究及课题咨询中心”建设是当前史志系统的重要任务。其中,方志馆被纳入市文化中心建设整体规划,备受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根据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的相关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方志馆要打造成全面展示我市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的市情馆。在新理念指导、高标准要求之下建设的方志馆,应当成为我市重要的地情资料收藏、管理、研究、展示中心和教育基地,是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重要文化设施。对这一重点工程,市史志办要认真对待、倾力投入,相关部门也要给予大力支持。各区县要把方志馆建设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争取馆舍建设有大的进展。要以方志馆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做好信息化建设,用先进、科学的技术手段管理、利用方志,为群众打造崭新便捷的服务平台。同时,要积极开展文献整理、实地调研、学习研讨等活动,研究我市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采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我市基本地情,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宣传辉煌建设成就,为社会各界了解、认识淄博做出史志人应有的贡献。

三、加强领导,创造良好的史志工作环境。

史志工作虽然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但它横陈百科,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用开放的视角、历史的视角审视过去,用合作的精神、协调的行动面向志书编纂。要和衷共济、群策群力,共同推进我市史志事业的发展。

(一)深入学习贯彻《条例》、规章,做好依法行政。20**年以来,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淄博市地方史志工作条例》相继颁布。20**年,我市8个区县和高新区都先后颁布了地方史志工作规章,标志着我市史志工作已进入法制化轨道。特别是11月,市十三届人大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的《淄博市地方史志工作条例》,科学界定了“地方史志”的概念,明确了各级、各部门史志工作参与者的职责与要求,建立了志鉴编修出版的相关制度,突出强调了违反条例行为的法律责任,为做好我市地方史志工作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保障。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提高法制意识,按照《条例》、规章的规定,依法履行好本行政区域、本部门的职责,推动全市史志工作迈上新水平。

(二)强化组织领导,为史志工作提供坚强保障。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单位,要深刻认识史志工作的内涵,明确自己的职责,切实做到“一纳入、五到位”。即把地方史志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计划,落实领导到位、机构到位、队伍到位、经费到位、条件到位。要经常研究史志工作,为他们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有力地保障史志机构的工作条件,促进地方史志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加强部门协作,进一步完善供稿机制。志鉴编修涉及面十分广泛,几乎涵盖全市各个部门、各项主要工作,因而每个环节的延误,都有可能对志书、年鉴的编纂质量和进度造成影响。因此,必须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持、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各级史志部门要加强对工作的部署、协调,各部门、各单位、各类社会组织和个人要在贯彻《条例》、规章的同时,树立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严肃对待,明确责任,对工作任务进一步分工落实,做到按时、按要求、高质量地完成供稿、编纂任务,对史志部门征集相关资料给予积极主动的支持。不仅如此,各有关部门在制定政策、措施和规划时,也要和史志机构及时沟通,充分考虑史志事业发展的需要,努力为史志工作提供良好的条件。

(四)加强队伍建设,夯实史志工作基础。史志工作的专业性对修志队伍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深刻认识人才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通过教育培训等多种形式,提高修志人员在政治理论、政策法规、科技文化、社会历史、志鉴编纂以及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技能。同时,通过专兼职相结合的灵活形式,把业务水平高、组织能力强、热爱史志事业的专业人员充实到史志队伍中来,为史志事业补充新鲜血液,推动史志队伍结构优化、提升战斗力。广大修志工作者要进一步发扬淡泊名利、乐于奉献的精神,脚踏实地,认真负责,高标准做好每一项工作,确保每一段文字、每一件史实精准无误。

同志们,我们正处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新起点上,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广大史志工作者要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同心协力、扎实工作,推动全市史志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为全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殷实和谐经济文化强市做出更大的贡献!

全省地方史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刚才,官燕同志通报了我市的受表彰情况,我受曹书记委托,代表市委和市政府对你们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邱俊同志全面总结了20**年的党史工作,提出了20**年工作的具体安排,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就进一步做好20**年的党史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要认真学习贯彻以来中央和省委各项新理念新要求。

要通过学习,进一步坚持党史姓党的根本原则,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确保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为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坚决贯彻栗战书同志提出的理论学习“既是政治学习、又是业务学习”的要求,进一步深入学习和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党的历史和党史工作的重要论述,要深入学习省委会对党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以及省委党史研究室制定的13条贯彻落实意见,学习全国、全省党史研究室主任会议精神,突出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突出把握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和工作要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要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并引领全市党史工作。

全市党史系统要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刻认识和把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基本内涵好实践要求,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新的发展理念上来,切实把五大发展理念作为工作引领和基本遵循,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到各项党史工作中,体现在党史工作的各环节和全过程,不断开创党史工作发展的新境界。

(一)践行创新发展理念,将创新融入党史工作各个环节。在党史工作重点方面,要推动党史研究重点的转移,把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以来作为研究的重点,在基本著作方面修撰好《中国共产党泸州历史》(第二、三卷)和区县党史卷。在史料征编方面做好党委执政实录和改革开放实录。在党史工作的机制方面,探索解决部分区、县编制不足、人才缺乏的问题。

(二)践行协调发展理念,推动全市党史工作全面发展。一是要形成工作合力。党史部门不能单打独斗,要主动与党委的办公室、组织、宣传部门和纪委机关协作,把工作协作与及时征集党史资料紧密结合起来。二是要处理好党史工作的内部协调。要处理好党史研究、党史资料征编、党史宣传教育等主要业务工作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党史遗址保护和场馆建设、红色旅游、党史题材作品审读等延伸业务工作之间的关系,聚焦主业,补齐短板,统筹推进各项工作。要进一步明确党史研究“一突出两跟进”主攻方向。把握好深化党史研究与党史人才队伍建设的关系。市县两级在指导中要注意解决区域内的工作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探索运用体制内外力量对口支援的方式。

(三)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营造清新健康的党史舆论环境和社会文化生态。一是以高质量的党史著作加强正面宣传引导。进一步加强党史研究,准确记载党的历史,为党修好史、立好传,写好“红色家谱”,讲好“红色故事”。对社会关注度高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党史人物,提前谋划,跟踪研判,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主动设置议题,准确发声,领好导向,抢占道义制高点,牢牢把握党史舆论的话语权和主动权。二是对待历史虚无主义及时正本清源。对社会上特别是网络上各种歪曲党的历史、抹黑党的领袖、散布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观点、错误倾向和负面舆论,有针对性地予以积极主动回应和有理有据的批驳,还历史真相,正社会视听。三是树立节约、成本和效率意识,集约各种党史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四)践行开发发展理念,构建大党史工作格局。一是加大全市党史系统内部的开放合作力度,充分发挥党史部门的主力军作用。以共同开展重大项目和重点课题为牵引,促进党史研究、党史宣传教育力量的统筹整合,促进党史资源、党史网络平台整合。二是要加大全市党史工作者的开放合作力度。主动加强同党政机关有关部门、党校、高等院校、社会科学研究系统的党史工作者的交流和沟通。要主动同热心参与党史工作的老同志和广大党史爱好者加强纵向联系和横向合作,共同开展重大党史课题研究,共同组织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热情支持党史爱好者的研究和著作出版。三是加大对外交流借鉴的力度。要向搞得好的市内外和省内外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学习。

(五)践行共享发展理念,确保党史研究成果惠及全社会。一是积极以史资政。要紧密结合党委工作重点、难点,创新举措,开展基础性、专题性、战略性研究,使党史成果走进党委、政府的决策、实施过程,提供历史经验或教训的借鉴。二是主动以史育人。要面向党员干部、青少年、社会大众开展好党史教育工作。三是重视以史服务。要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接受形式,创新党史研究成果的表达方式,充分运用互联网、动漫、影视、音像、手机等新兴媒体,做到群众所需即我们所为。要自觉实现研究和转化的同步发展,将研究成果的高文典册与普及群众的通俗读物同步,使研究成果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

三、要明确工作重点,进一步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

(一)要多出精品力作。一要抓好党委执政实录编撰。市、区县要完成20**年党委《执政实录》出版、20**年党委《执政实录》资料征集及编印工作。二要抓好党史基本著作编撰。修改并定稿《中国共产党泸州历史》(第二卷),加大修改完善《中国共产党泸州历史》(第三卷)的力度。三要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护国战争胜利100周年、“泸州起义”90周年、朱德同志诞辰130周年的重要契机,编辑出版一些有分量的作品。四要做好党史专题研究工作。要完成已经确定的四个重大课题《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革命斗争史料》《三线建设在四川》《强渡大渡河:中央红军与太平天国石达开比较研究》和《泸州抗战史料汇编》。配合省委党史研究室开展改革开放以来专题研究基础资料征集工作。要抓紧出版印刷《中央红军长征过泸州》连环画、《图说长征》画册、《三线建设在泸州》资料丛书、《傅钟传》、《穆青传》、《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大辞典》。

(二)要进一步抓好党史资政工作。一要紧跟市委中心工作,提供一批具有良好政治效应、社会效应和宣传效应的资政报告。二要全面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和市级有关部门委托的调研课题、决策咨询和政治史实把关等工作。三要积极打造资政平台和载体,不断拓宽党史资政途径。要加强“泸州史志网”《泸州史志工作动态》等的建设和发展。

(三)要扎实抓好党史宣传教育。一要利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护国战争胜利100周年、“泸州起义”90周年、朱德同志诞辰130周年等重要节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二要继续抓好党史“七进”和“三个面向”工作。三要继续做好泸州市第二批中共党史教育基地的命名授牌和管理工作。

(四)要加强目标考核和督导管理。区、县党史部门要全面落实“四个一(一本党史正本、一本执政实录、一篇资政报告、一次党史活动)”目标考核内容。市委党史研究室要加强指导和督查督办,确保区、县党史部门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

同志们,盛世修史、躬逢其时,重任在肩、时不我待。我们要以只争朝夕、脚踏实地的态度投入工作,不断提高党史工作科学化水平,全面开创泸州党史工作的新局面!

谢谢大家!

省地方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接着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召开的,主要是落实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的精神。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传达了全国第四次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通报了全省三级志书编纂情况,表彰了先进集体和个人,交流了6个单位的先进经验,李明波秘书长和张岱梨副省长分别作了重要讲话。刚才坤斗主任就贯彻会议的精神作了讲话。一是通报了全省20xx年的地方志工作情况,总结了成绩,肯定了经验;二是分析了当前我省地方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形势;三是对20xx年工作进行了安排,提出要采取超常规的措施,今年总体完成全省第二届三级地方志书编纂任务,抓进度,保质量,加强检查督办,做好出版工作。进一步加强三级年鉴编纂出版工作,明年要召开年鉴工作会议,全面规范全省三级年鉴工作。进一步加强地方志信息化和资料工作,继续做好整理旧志的工作和地情资料的挖掘。同时提出了几点要求。在工作思路上要进一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处理好重点与一般、全局与局部、当前和长远的关系,要认识自己、判断形势、全面思考、抢占先机、不怕困难、从容应对。在工作方法上要积极创新,大胆开拓,形成抓发展的机制,多出成果,多与领导沟通,争取良好的环境。在工作作风上要倡导狠抓落实,求真务实的作风,增强紧迫感,加快进度,提高效率。要集中力量攻难点、抓重点,要加强协调协作,要及时做到上情下达,反馈情况。要加强学习,提高素质,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依靠全体干部职工努力完成任务。为了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和文主任讲话,我再强调几点:

一、千钧一发出智慧。

会后要抓紧传达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今年要总体完成第二届三级地方志编纂任务,各地各部门要结合自身实际,拿出一套工作方案和具体措施,这个措施不是一般的措施,是要动脑筋、出智慧、出良策、想妙计。在一个月之内要反馈情况。省志办由省市县志工作处负责收集、整理各地情况,省志办将进度情况一月一通报,省政府办公厅一季度一通报。昨天李明波和张岱梨同志的讲话中就提到了这一点,如果连续几次通报进度都滞后,就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大家面临的责任非常重、任务非常紧,所以在千钧一发之际必须出智慧,必须有一套与本地实际相适应的好的方案、工作计划和工作措施。请大家会后一定要思考一下,集思广益,制订出一套具体的措施,一个月之内反馈情况。我们要综合各地各部门的情况,向全省进行通报。

二、千辛万苦抓进度。

我们有些志书的稿子已基本收齐,进入总纂,但这并不代表工作量已经没有多少了。不能把进入总纂作为工作的完成,还要计算一下我们的工作量还有多大。从现在看,整体的情况是1/3的志稿质量比较好,进度也快一些,1/3志稿的质量比较一般,1/3比较差。各地都有这种情况,有的质量好的志稿1/3强一点,有的还不到1/3。所以我们在总纂中可能还有反复,这个工作量是比较大的。我们要计算这个工作量,再根据这个工作量抓进度,抓难点,抓薄弱环节,抓领导,抓骨干。我昨天跟有的地方交流情况的时候说,虽然你们现在已经进入总纂,但是有1/3的稿子质量是通不过的,将来会影响整部志书的质量,怎么办?应该针对质量较差的这1/3的稿子,由地方志办公室出智慧,由政府组织,专门成立一个志书修改班子,各单位一把手都要参与到这个修改班子中来,否则这1/3的问题就很难解决。不能乐观于已完成交稿的任务,要根据质量的要求看进度,看我们的工作量。现在有的已经进入总纂,但是后面的任务还很重,在一年之内完成任务也面临着很大的考验。我们要做好吃大苦、耐大劳的准备,千辛万苦抓进度。我在我们机关的全体干部职工动员会上也指出,我们今年一年要吃苦,准备夜以继日地工作。在抓进度的过程中必须强调抓领导,抓薄弱环节,抓骨干。

三、千方百计保质量。

我们一定要总揽全篇,理清脉络。不管是否进入总纂,我们修志办的领导同志在总纂时一定要头脑清醒,有一本总揽全篇的账,要把脉络理清楚。这里面的重点是要抓资料的补充,解决那较差的1/3的问题。差的1/3中的问题很大一部分就是因为资料不完整,要抓资料补充。要抓修改机制,三审的机制是明确的,但是关于修改的机制却并不明确。修改有的是要补充资料,有的是要调整文风、体例,有的是篇目上要进行修改,所以我们要建立一个修改的机制,在修改上还要细化,怎么去设计一些修改的要求。这里面还要解决我们总纂人员的思想问题,有些总纂人员有自己的想法,不接受别人的修改意见,这怎么办?我们要保证志书的总体质量,要对历史负责,不能是以哪一个总纂人员的个人观点为转移,必须是要服从整体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设置好修改机制。大家要集思广益,刚才文主任说了老领导要看,老领导提的意见怎样去修改?各个部门提出的意见怎样去修改?我上次在宜昌提出了这个观点,志书全部完成以后,先要印一本没有正式刊号的书,由各方面读一遍后再听取意见,补充修改完善后再出版。这样就又经受了一次众手成志的考验。要千方百计保质量,不要搞成一个漏了事的、断了线的、缺了项的流水账。有些志书漏掉了大事,有些中间有几年的工作没有记载,有的缺项没有独立成篇,有些该立大项的没有立大项,立了小项。比如有的地方旅游资源是优势,旅游应该立大项,但是却立成了一个小项。我们在保证质量上要解决好这些问题。

四、千难万险抓投入。

刚才文主任讲了我们要保证今年总体完成三级志书编纂任务,很关键的一点就是我们的资金要有保障,我们的人才力量要有保障。要投入人力、投入资金。作为领导班子要提前做好预算,要去跑项目,把项目立起来,再去要钱。出版就要整体测算需要多少钱,项目拿出来以后再跟政府要钱。还有具体的要开什么会议,把一年中要召开的会议作为项目立下来,各种会议、出版、活动都分解成项目,测算资金。要提前预算、科学立项、争取资金。同时还要增加力量、增加骨干。我昨天跟有的同志交流的时候说到,那1/3拿出较高质量志稿的单位肯定有人才,有专家,我们要利用政府的力量来调动这1/3较好质量单位的资源,李明波秘书长和张岱梨副省长提到了修志不是我们地方志机构的任务,而是每级政府的任务,我们要给政府出主意,把人才选好调过来,参加总纂和审稿。要解决他们的工资问题。我们要厚着脸皮、不怕丑、不怕挨批评要钱。我们要向荆门的刘主任学习,他不怕多跑路,也不怕挨批评,一门心思争取资金,为他们的地方志工作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五、千头万绪抓学习。

根据会议精神,今年是攻关年,也是规范年。我们要根据任务进行攻关,同时要协调开展各方面工作,包括年鉴工作、资料工作、旧志整理工作等各方面的工作都要进行规范。任务繁重,工作要协调发展,要求比较高,任务千头万绪。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还是要抓学习,以学习促工作,促进度,保质量。我们过去讲的思想解放不够,发展不够,抓落实不够,说到底还是觉悟不够,学习不够。我们要借全党开展创学习型政党、学习型政府的机遇,创建学习型系统。我们地方志系统应该是一个学习型的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和档案都是讲系统地达标,涉及各个环节,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只有全系统的工作全部上去,我们的工作才能上去,才能互相带动,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我们要以创学习型的系统为载体推动我们的工作。文主任最后强调要抓学习,就是说我们必须有一个学习型的机制。我们的地方志系统应该是一个学习型的系统,我们的各级地方志机构应该是学习型的机构。学习型组织不是我们自己发明的,而是西方企业管理的一个提法,是企业在生存发展遇到危机的时候,对怎样改进工作提出的一个要求,有其自身的特点,其中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学习型组织中的领导人必须是一个设计师、一个仆人、一个教师。我们各级地方志机构的领导应该是一个设计师,应该走在前面,带头学习。我们各级地方志机构的任务也是这样。要完成三级修志,关键在领导,关键在地方志机构的领导;地方志机构的领导还必须是一个好的仆人,搞好服务;是一个好的教师,起到示范的作用。学习型组织的规律就是这样,领导必须走在学习的前列,进行总体设计。这是第一个要求。第二个要求是我们要强调自我管理、自我学习。在任务确定下来后,我们要围绕工作目标,围绕解决实际工作的难题来进行学习,而不是脱离实际搞形式主义。必须是围绕提高素质、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学习。荆门的经验说明了这一点。围绕要完成的任务,几大目标,几大工程,提出创学习型机关,搞“一创三促”。主要抓学习型机关,学习型机关抓好了,就是服务型的机关、创新型的机关、文明机关,提高了工作效率,出了成果。再就是要强调团队意识,利用集体智慧来解决问题,集中力量攻关。这都是学习型组织的特点。希望大家能认真研究怎样开展创学习型组织这项工作,把我们的任务和学习结合起来开展工作。

冬天快要过去了,春天就要到来,让我们以满怀胜利的热情迎接春天。祝大家新年愉快,春节愉快!

省地方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上午好。我们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传达贯彻全国省级方志工作机构主任会议精神,进一步推动第四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和全省第七次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总结交流以往工作,研究部署今后工作,推动我省地方志工作新格局的构建,推动我们的事业上一个新台阶。

20**年全国省级方志工作机构主任会议在南京召开,31个省(市、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解放军、武警部队的方志工作机构主任等百余人参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交流一年多来的工作,进一步贯彻落实第四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会上,中指组常务副组长朱佳木和秘书长田嘉分别作了讲话,各省级方志工作机构交流了工作情况并进行了讨论。我省关于做好“志、鉴、库、网、刊、会”工作的发言得到了中指组领导的肯定。

在这次会议上,朱佳木同志以建设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服务型方志委(办)为题,对地方志工作提出了要求。会议强调,要加强修志队伍建设;要按第四次全国会议的部署,大体在完成第二轮修志任务,首轮修志扫尾工作已进行好几年了,各地今年内要想方设法完成;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对待和加强第二轮修志工作,把志书质量放在第一位,同时抓紧修志进度;要重视并加强地方志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凡是没有做到的地方要抓紧做到,已经做到的地方要不断完善;等等。

对于我们的工作来说,第四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是个特别重要的会议。在这个会上,刘延东、陈奎元以及朱佳木等领导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对地方志工作的意义、地位、目标、任务等作了全面阐述,对今后工作作了部署安排。会议要求,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认真总结首轮修志经验,全面推进第二轮修志和年鉴编纂、旧志整理等工作。会议指出,在多年工作中,我国地方志工作形成了修志编鉴、地情资料库与服务开发为一体的工作格局,促进地方志事业逐步走上协调发展、持续发展的轨道。要利用今后五年左右时间,使志书质量、地方志系统的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和队伍整体素质有一个明显的提高,为地方志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会后,我省于去年3月召开了全省第七次地方志工作会议,贯彻第四次全国会议精神,对第二轮修志等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省委、副省长陈桦到会作了重要讲话。她从海西建设的新形势、文化强省建设的新高度,提出了要服务中心、服务社会,强化质量、以质取胜,改革创新、提升水平及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工作要求。

一年多来,全省地方志系统贯彻落实全国第四次、全省第七次会议精神,积极谋划,扎实推进,持续提升,努力拓展,取得了较大成效。可以说,我省地方志事业正处于一个良好的发展时期。一是依法修志逐步落实。宣传贯彻《地方志工作条例》,“一纳入、五到位”进一步落实。全省地方志工作机构基本上完成了“参公管理”工作。一些市县(市、区)地方志工作机构在做好“参公管理”工作的同时,还加强了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二是二轮修志全面展开。省志分志已交付验收3部,已评稿14部。市、县(市、区)志已出版6部,交付出版2部,已评稿12部。全省三级志书的编纂工作正稳步推进,其中龙岩市的工作进度还比较快。三是年鉴工作得到加强。全省9个设区市及50多个县(市、区)开编地方综合年鉴。四是库、网建设成效明显。省方志书库明确了以“收藏志书为主,兼及其他”的建库方向,与省外方志机构交换志书工作取得良好效果,购买了一批台湾志书,半年来的藏书量明显增加。省地方志网站总字数超过3.5亿,一年多来点击数约达1800万人次。对于我们这类严谨的专业性网站来说,能有这么多点击数是不容易的。“数字福建方志”项目已开始建设。市县(市、区)已建立10多家地方志网站,积极为公众提供服务。五是学术研讨得到加强。各级方志机构陆续取得了一些学术理论研讨成果。《福建省志·文化艺术志》、《福建省志·闽台关系志》分别获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和三等奖。《福建史志》今年起在台湾发行,成为大陆首家“登陆”台湾的方志刊物。六是积极为全局工作服务、为社会服务。各地努力开发利用方志资源,编纂出版了一批地情读物,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南靖、永定、华安县方志委为“福建土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做了大量工作,得到党委政府和社会的充分肯定。闽台方志文化交流合作取得新突破,海峡两岸合编《妈祖文化志》工作正在扎实推进。

以上工作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全省修志工作者的大量心血,是大家胼手胝足、辛勤耕耘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方志委党组,向长期以来为我省地方志事业勤勉工作、默默奉献的同志们表示由衷的敬意,向关心支持我省方志工作的领导、专家学者和有关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我省地方志工作的基础总体上还比较薄弱,修志编鉴、地情资料库与服务开发为一体的工作格局尚未形成,各方面工作都需要加强。依法修志的社会意识还比较淡薄,《地方志工作条例》的宣传贯彻需要加强、需要持续;一些地方经费紧、条件差、队伍素质不高的问题还相当突出,“一纳入、五到位”需要进一步落实;第二轮志书编纂工作总体上进展不理想,一是各地和省直单位工作进度很不平衡,二是志书志稿质量亟待提升;等等。这些都需要切实地引起我们的重视,努力地加以解决、改善与提升。

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地方志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全国第四次、全省第七次工作会议精神,继续推动“一纳入、五到位”的落实;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要求,抓好“志、鉴、库、网、刊、会”,努力构建地方志工作新格局;狠抓志书质量和修志进度,完成第二轮三级志书编纂出版任务;全面推进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工作,加强方志学术理论研究,加快地方志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图书资料收集、整理工作,推进闽台方志文化交流合作,提高为社会服务的水平和成效;建设“四型”方志委(办),练好内功,夯实基础,提高队伍素质,积极服务于福建发展和海西建设,把我省地方志事业推上一个新台阶。

1.志,即修志工作。

各级地方志机构要切实加强对地方志书编纂工作的组织协调、督促指导,把好志书质量关,加快修编出版进度。同志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要保质按时完成我省第二轮三级志书的编纂出版任务,时间是紧迫的,工作是繁重的,丝毫也不能懈怠。

省直修志单位要按照《条例》和省政府要求,根据省方志委对第二轮省志分志编修进度的安排计划,配强修志力量,抓好编纂工作。当前,一是要完成首轮省志扫尾工作。我省首轮省志分志还剩3部未完成编修任务,承编单位要想方设法在今年内完成并交付出版。二是要加快第二轮省志编修步伐。少数尚未启动编修工作的省直单位,要尽快启动,争取年内开编全部省志分志。《人口与计划生育志》等7部省志分志要按事先商定的计划,在年内送审验收和交付出版。

各市县(市、区)第二轮修志已全面展开,但志稿质量参差不齐,编纂进度快慢不一。市县(市、区)方志机构要加强分类指导,加大推进力度,努力提高志稿质量和工作效率。已送出版的要跟踪进度,尽快出版;已开过评稿会的,要认真修改,提高完善,抓紧送审验收;将要召开志稿三级评议会的,要用心做好筹备工作,确保评稿会上水平、有成效。

全省各级地方志机构都要认认真真地贯彻落实《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地方志书质量规定》,按照省领导“科学严谨修志”的要求,努力编修精品佳志。要积极参加中指组志书出版精品工程评奖活动,争取获得好成绩。关于志书质量问题,我们是有教训的。尽管我省首轮志书的质量总体上看是排在全国前列的,但也存在许多缺失,到现在还有人不断反映有关问题。在这里我想再次强调一下,编修志书是一项十分严肃的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与敷衍;志书质量问题首先反映的是对待这项工作的态度问题,而不是水平或条件等其他问题。因此,我也再次重复一下,对我们从事的事业应当心存敬畏,对时间的检验应当心存敬畏,希望能以此与大家共勉。

这一段时间来,省方志委的同志们对第二轮修志实践中遇到的一些带有普遍性的业务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研究讨论,现借此机会就其中几个问题加以明确,以利于具体业务工作的推进。

——关于第二轮志书与首轮志书的衔接。《条例》明确规定,第二轮修志是“续修”。也就是说,第二轮所修的是首轮的续志,是承上编纂的,不是另起炉灶。那么,第二轮志书与首轮志书衔接的原则就应该是:凡是首轮志书已记述的内容,二轮志书尽可能不再记述,而首轮志书漏记、误记的,二轮志书则应补缺、纠误。

——关于第二轮三级志书的时间下限。要按规定和要求,统一断至20**年。个别确有特殊情况的,应报省方志委慎重地商研审批。这是从全局、长远考虑的,请大家给予理解并执行。

——关于做好资料长编工作。资料工作是修志的基础工作,编写资料长篇是保证志书编纂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修志人员来说,这也是一项基本功。现在一些志书志稿质量不高,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对这项工作不重视,没有做好资料长编工作,甚至不做基本的资料收集就匆忙下笔。当然,在这方面,如泉州市等一些单位和地方相对做得还是比较好的,希望能坚持下去,并不断提高水平。编修第二轮志书要做好资料长编,要建立健全资料工作制度。省方志委有关业务处要加强对资料工作的指导与辅导。

——关于“提炼文字、压缩篇幅”。根据当前我省存在的志稿篇幅过大的突出问题,去年底,我们提出将“提炼文字、压缩篇幅”作为突破口和抓手,由此倒逼回去,引发链式反应,全面提高志书质量。我想这已经说得很明白了。提高志书质量绝不单单是“提炼文字、压缩篇幅”。那为什么要将它作为提高志书质量的突破口和抓手呢?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考虑的:一是当前志书质量不高的突出表现之一是篇幅过大,水分不少;二是这个方法每个修志工作人员都能立即运用、操作,能立竿见影。要不然,提高志书质量说了许多年了,由于有各种意见、办法,或许这些意见、办法都不错,但就是难以付诸行动,难以见到成效。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单位和地方在这项工作上开始有所动作,有的还初见成效,尝到甜头。希望大家在实践中注意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省方志委准备以一两部省志分志和市县(市、区)志为试点,召开“提炼文字、压缩篇幅”工作现场会,以点带面,示范推动。这里我再强调一下,要把志稿文字提炼好,以使篇幅缩水,绝不可以为了压缩篇幅,简单地把资料删除,也不可以把它与做好资料长编工作对立起来。

——关于落实好主编负责制和推动总纂“一支笔”统稿制度。朱佳木同志强调:要保证为每本书找一位好主编,保证每位主编有名有实,有职有权。可见主编这个角色在志书编纂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主编要做好志书编纂的统筹协调工作,把握指导思想和体例布局,把好编纂的整体质量关。主编要审看志稿。如果是方志委(办)主任当主编,更要仔细审看志稿。主编最好能亲自总纂统稿,如果无法做到,就应该挑选一位同志负责全书的总纂统稿。担任总纂的同志要“一支笔”统稿,做到指导思想、观点、体例、内容与文风的统一。这也是我国修志传统中的好做法、好经验,是保证志书质量的一条有效途径,需要很好地加以继承。

——关于志书的出版质量。要严格执行新闻出版总署《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在出版前就要把志稿的差错率控制在万分之一以内,超过万分之一的要收回,重新校正后再印。所有修志人员都要认真读一读这份文件,并在实际工作中把握好有关规定和要求。

——关于志书的装帧版式。志书装帧版式应该力求庄重一些,以体现其学术品位。第二轮《福建省志》的装帧版式很快就会设计完成。建议市县(市、区)志书的装帧版式向省志靠拢一些,争取我省第二轮三级地方志书装帧版式的品位档次有所提高、风格尽可能接近一些。

各级方志机构还要认真做好旧志的收集、整理与出版工作,加强对部门志、专志、乡镇志、村志及其他地情书籍编纂的指导,组织编纂好相关地情文献和资料。要按照省委、省政府最近关于进一步做好新时期援藏工作的意见精神,尽我们人力、财力之可能,善始善终地完成好帮助西藏林芝地区修志的项目。

2.鉴,即年鉴工作。

年鉴是记述自然与社会年度发展变化的资料性文献,发挥着存史存真的重要作用。我省年鉴编纂工作有一定的基础,福州、厦门等地的年鉴曾在全国评奖中获得一等奖。各级方志机构要重视并加强年鉴编纂工作,把它摆上年度工作日程抓紧抓好。已开编的地方要注意提高编纂质量,尚未开编的要积极筹划,尽快开编。要加强对年鉴编纂的理论和业务研讨,从它的指导思想、内容到框架、体例等进行一些总结研究,不断增强其科学性、权威性。在这方面,厦门市方志办作了一些尝试,并将研究成果结集出版了《年鉴编纂实务》一书,大家可以学习借鉴。今年,中指办将开展全国地方志系统第二届年鉴评奖活动,参评年鉴的范围为—20**年公开出版的省、市、县三级地方综合年鉴、专业年鉴,请各地按要求做好推荐及报送工作。

3.库,即书库(资料室)。

各市县(市、区)都要加强书库、资料室建设,这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各地可参照省方志书库的做法,以收藏本地志书为主,兼及其他地情书籍资料,着眼于长远,着手于当前,精心运作,做好书籍资料的征集、收藏、交换与整理工作,并从一开始就制订好相关规章制度,专人专管。各设区市方志机构都要建设独立的书库,县(市、区)方志机构则应设立独立的资料室。基础和条件较好的市县(市、区)方志机构也可按中指组的要求,朝着建设方志馆的方向努力。同志们,一个有特色有价值的书库,包括馆、室,不是一有钱就能建立起来的,而是要有意识地积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起来的。所以,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从现在起就开始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市县(市、区)方志机构都应争取设立开放的读者阅览室,为公众提供服务。省方志委将向有藏书条件的市县(市、区)方志机构赠送整套省志,并提供其他力所能及的帮助与支持。适当的时候,我们还将组织市县(市、区)志书交换活动,并通过这类活动,逐步探索建立省市县三级志书交换的长效机制。去年我们布置的志鉴、旧志及地情书的调查摸底等工作,请尚未完成好的市县(市、区)方志委(办)抓紧落实。这里顺便说一下,今后省方志委布置工作任务时,会充分考虑各地人手、条件等具体情况,不会轻率而为,而一旦有任务布置下去,请大家以大局、全局为重,按要求及时完成好。

4.网,即地情网站。

加强地方史志网站建设,创办特色鲜明的地方史志信息服务平台,是地方志工作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关乎地方志工作方式方法创新的方向性大课题。最近省领导专门就此作了重要批示,要求加大力度,抓紧抓好。这项工作在我省尚处于起步阶段,各市县(市、区)方志机构都要切实加以重视,根据各自实际情况,下力气推进。争取设区市方志委(办)能在三五年内建起网站;县(市、区)委(办)也要积极创造条件,分批建设,条件、基础较好的地方,应加快步伐。要朝着地方史志数字化、网络化的目标,努力建设一个省市县三级共享的网络。今年,省方志委将争取完成“数字福建方志”项目的建设,并支持一些地方建设网站。地情网站和地方史志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一开始就要注意科学管理。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既做好保密工作,又适应社会需要加大开放力度,以更好地为公众服务。

5.刊,即史志刊物。

《福建史志》是全国方志界为数不多的公开发行的地方史志刊物之一,是我省地方史志界共同的学术交流平台。我们要按学术性和可读性兼备的原则,努力将它办好,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希望大家一起维护好、利用好这个平台,积极撰写文章,多投稿,并抓好征订工作。办有其他史志刊物的方志机构也应努力提高办刊水平。《中国地方志》是我们学习业务的一条重要渠道,订阅这个刊物是业务学习的需要,希望各级方志机构重视订阅学习。

6.会,即方志学会。

地方志学会是开展地方史志学术交流、理论研讨的又一重要平台。我省地方史志学术理论研究还比较薄弱,应充分发挥这个平台的作用,把地方史志学术理论研讨活动开展起来。还可依托学会开展闽台方志文化交流,加强与省内外史志界的联系。有条件的市县(市、区)也可举办一些学会活动,培养人们对地方史志的兴趣,扩大地方历史文化的影响,造就一批谙熟地方历史文化的人才。我们正筹备召开省地方志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和学术年会,推动学术交流和理论研讨。下半年,在广州有个“中国当代史与中国地方志”国史学术年会,有兴趣的同志可以写文章,参与有关专题的研讨。

三、建设“四型”方志委(办),建好方志队伍。

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要全面履行职能,按照朱佳木副组长和陈桦副省长的要求,结合贯彻最近中央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精神,建设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服务型方志委(办),建好建强我省方志队伍。“四型”方志委(办)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是一项持续不断的工作,其主要内容和内在相互关系,朱佳木副组长已作了阐述,我不再重复。这里主要是结合我省实际状况,讲一讲当前我们建设“四型”方志委(办)、建好建强方志队伍要抓的一些工作。

要按照省委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要求,加强学习。这对于我们修志工作者来说,特别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记得毛泽东同志1939年在延安的一次讲话中说到:“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全省修志工作者也要有“本领恐慌”的意识,要有学习的紧迫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抓紧学习,善于学习。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努力提高政治素养。要高度重视并树立良好的学风,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学好编纂业务知识,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增强新本领,树立全球的眼界和历史的眼光,拓宽视野和工作思路。要认真贯彻落实最近中央关于改进文风的精神,“修辞立其诚”,把“讲短话、讲实话、讲新话”贯彻于我们的日常编纂业务工作之中,贯彻于“提炼文字、压缩篇幅”之中,努力提升思想理论水平和文字工作能力。“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毛泽东同志和鲁迅先生的许多文章之所以让人读之再三而不厌,正因为它不仅有思想,而且有文采,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志书的生动可读是它生命力和影响力的前提之一。编写志稿应多推敲文字,注重文采,力求精炼典雅,努力做到文与史的统一。

要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总结志鉴编纂工作经验,探寻研究其规律,以更好地指导修志编鉴实践。应清晰地认识到:地方志书属史学范畴,是严谨、客观的地方史著述和资料性文献,而不是资料汇编。把握好地方志书的这一属性,我们在编修工作中才会把史实放在第一位,才会十分重视做好资料工作。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志书才具有丰厚坚实的基础,才会提高其价值,才会增强其权威性。编写志书要坚持“述而不论”,防止和克服片面性和庸俗化。“述而不论”是志书区别于其他书籍的重要特征。现在的许多志稿中,议、论、评俯拾皆是,这种现象应予克服。“述而不论”不是逢事必录和随意记述,不是没有指导思想和观点,而是对所发生的事实,即所拥有的资料进行深入理性的研究分析后,有目的地记述,寓观点于记述之中,让资料说话,让事实说话,把观点隐藏在字里行间。同志们,述,事实也;论,雄辩也;“事实胜于雄辩”。这可能是对“述而不论”本质的诠释。因此,既要“编”,就要“研”。要求真务实,切实加强业务研究,各级方志机构的领导要带好这个头。

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精神,与时俱进,解放思想,转变思维方式,改进工作方法,努力创新,精心运作,以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新情况。要树立行政程序意识,加强专家咨询、论证等行政程序的建设,不做拍脑袋定决策的事。要认真细致地研究特有的地域文化、特有的地情,在第二轮修志中把它记述好、反映好。要改进和创新志书编纂方法,如恰到好处地使用随文图照等。

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充分发挥志书存史、资政、教化的功能,努力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有效性。应当清楚地认识到,存史是志书首要的也是主要的功能,但不是全部功能。要善于开发利用志书中蕴藏的宝贵资源,使其潜在的功能得到有效发挥。要做好读志用志工作,宣传优秀的地方历史文化,为社会提供良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要办好地方史志网站,使之成为公众信赖喜爱的网站,成为我们为社会服务的重要“窗口”。

全省各级方志机构要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和谐机关。要结合业务工作抓好党建“三级联创”活动,创优争先,努力创建“精神文明单位”。要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廉政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切实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和约束力,强化纪律监督。要规范管理,健全完善机关制度,厉行节约,严格遵守财经纪律。要努力改善和优化队伍结构,多吸收热爱方志事业、素质较好的同志到方志机构工作,大力培养优秀方志人才特别是年轻人才,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结构合理、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方志队伍。要坚持从严要求干部和关心爱护干部的一致性,健全完善考核机制,推行绩效管理,落实问责制,奖勤戒懒,营造有利于干部“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环境。地方志工作比较辛苦、清苦,修志人员要有正确的认识,乐于奉献。我们说“人人都可以成才”,但前提是要勤奋学习、勤勉工作,也就是所谓“天道酬勤”。要认真履行职责,按照规矩办事,树立坐言起行、即言即行的作风,继承和发扬我省史志队伍和谐融洽、相互学习、相互尊重的传统和风尚,树立正气,振奋精神,共同在修志实践中砥砺品质,锤炼意志。各级分管领导也应按照省领导的要求,站在全局的高度,切实关注并加强对地方志工作的领导,推动“一纳入、五到位”的落实,认真听取地方志工作汇报,及时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尽可能为修志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增强方志队伍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今年底,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和中指组将联合开展全国地方志系统先进单位和个人表彰活动,各级方志机构要做好推选工作,推动创优争先活动的开展。

同志们,我们要切实增强做好地方志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荣誉感,看重自己,看重地方志工作,真抓实干,沉下心来抓工作质量和效率,做一件成一件,形成聚集叠加效应,努力构建我省地方志工作的新格局,积极服务于文化强省建设,为福建发展和海西建设作出贡献。

省地方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全国地方志机构主任工作会议各项议程即将圆满完成。根据会议安排,由我对会议进行总结。

一、会议的基本情况和总体评价。

这次会议是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后召开的首次主任工作会议,也是两天来继中国地方志学会换届会议、全国地方志系统先进模范座谈会之后连续召开的又一次重要会议。会前,就全国地方志系统先进模范座谈会召开作了重要批示,刘延东副接见与会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回顾成绩,总结经验,探讨问题,部署任务,推进工作,是一次成功的年度工作会议,对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刘延东副重要批示、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规划纲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次会议呈现了三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领导高度重视。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领导非常关心会议的筹备工作,对开好这次会议提出了具体要求。上次全国地方志机构主任工作会议在合肥召开,各地参会的同志在会上建议把主任工作会议提前,以便及时总结当年工作、研究部署新一年工作。会后,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王伟光同志和我继续到一些省(区、市)调研,了解情况,研究问题,也听到了各地同志希望提前召开主任工作会议的建议。为此,王伟光同志专门要求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进行专题研究,在此基础上,最终决定会议提前到12月下旬召开。到今天为止,除了少数几个省(区、市)外,王伟光同志和我将大部分省(区、市)都走到了,有的去过还不止一次。大家对此反映比较好,认为有力推动了全国地方志工作。王伟光同志提出,在本届指导小组任期内要把各省(区、市)走完,这个目标有望提前完成。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并推广了各地工作中的一些好经验、好做法,也发现了一些不足,这些内容已经在王伟光同志的报告中进行了充分反映。会上,王伟光同志还传达了的重要批示精神和刘延东副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了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报告。领导的高度重视为会议的顺利召开提供了重要保障。

第二,会议准备充分。一是会务筹备工作紧张有序。与以往春节后召开会议不同的是,这次会议召开时间大幅度提前,加之与中国地方志学会换届会议、全国地方志系统先进模范座谈会“三会”合一,会议时间之紧、任务之重、需要准备的材料之多,都是前所未有的,给会务组织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指导小组办公室党组对会议的内容与要点进行了充分研究,对会议的任务和要求进行了具体部署,对人员的分工与协作进行了统筹协调,并多次向指导小组领导作专门汇报。尽管会议筹备时间很短,但各项工作有条不紊、顺利推进。二是会议材料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基础上,不断修改完善。会前,指导小组办公室成立会议筹备工作组,进行统筹安排、总体部署,有关会议文稿还在办公室内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征求了部分省市地方志工作机构负责同志的意见,确保了会议文稿的质量。

第三,会议内容丰富,主题突出。这次会议虽只有半天时间,但议程安排紧凑,组织严谨有序,内容非常丰富。会上,王伟光同志作了题为《全面落实〈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2020年)〉大力推进地方志事业科学发展》的报告。报告围绕全面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结合当前地方志工作形势,作了主题明确、内涵丰富、立意深远的陈述,为下一步做好地方志工作指明了方向。会上,还对霍贵兴等21名同志进行通报表扬,并延续全国地方志机构主任工作会议合肥会议上的好做法,为刚刚退出地方志工作岗位、在地方志工作机构任职以上的省级地方志工作机构负责人王铁鹏、霍宪章、李一是三位同志颁发了荣誉证书,肯定了他们为地方志事业发展作出的贡献,有助于进一步弘扬“修志问道、直笔著史”的方志人精神;还安排向10家全国年鉴工作试点单位授牌,要求试点单位牢固树立质量意识、争当全国年鉴工作的排头兵,也为深入贯彻《规划纲要》关于推进地方志综合年鉴工作的要求开了个好头。与会代表还分为三个小组,围绕王伟光同志的报告和如何做好20**年的地方志工作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会后,请会务组的同志认真进行研究。

同志们,20**年是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落实《规划纲要》的关键之年,我们要努力抓住这个大好时机,通过扎实有力的工作,为推进落实《规划纲要》各项目标任务、推动地方志事业科学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下面,我就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刘延东副重要批示、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深入贯彻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抓好《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抓好这次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谈几点意见。

第一,深刻领会会议精神,着力抓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紧紧围绕全面落实《规划纲要》,系统总结了20**年工作,深刻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并就20**年的全国地方志工作进行了部署。会议研究了新情况,交流了新经验,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共识。与会代表要深刻领会会议精神,回去后及时向当地政府和上级主管领导汇报,同时还要把会议精神及时传达到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引导和推动广大地方志工作者抓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

第二,深入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全面落实《规划纲要》目标任务。《规划纲要》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与主要任务,是我们开展地方志工作的行动纲领。大家要结合本地工作实际,通过对照《规划纲要》要求,认真找差距、找不足,系统梳理本地地方志工作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深入研究解决措施与办法。在此基础上,我们要抓住这难得的战略机遇,主动作为,抓紧制定本地地方志事业“十三五”规划或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或方案。已经出台规划或实施意见的,要抓紧贯彻落实;没有出台的,要抓紧工作,加倍努力,争取早日出台。目前,编史修志已写入全国“十三五”规划草案,各地要对照“一纳入、八到位”的总要求,努力争取把地方志工作列入本地“十三五”规划,列入本级政府新一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这方面,福建、山东等省已经开了好头,希望20**年有更多的省份能做到。

第三,全面落实依法治志原则。依法治志是依法治国方略在地方志领域的具体体现。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实施马上进入第十个年头了,通过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的不懈努力,地方志法治化建设已取得丰硕的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志提供了充分条件。大家要全力抓住20**年《地方志工作条例》颁布10周年这个有利时机,加大宣传贯彻力度,为深入推进依法治志营造更有利的社会环境;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与法律规章配套的制度体系,确保全面推进依法治志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积极借鉴其他省(区、市)推进依法治志的好经验、好做法,如与人大、法制办联合开展执法检查,与督查室开展行政督查等,努力提高地方志工作法治化水平。

第四,加快第二轮修志进度,扩大省、市、县三级综合年鉴覆盖面。《规划纲要》明确了地方志工作的“两全”目标,即到2020年全面完成第二轮修志规划任务,实现省、市、县三级综合年鉴全覆盖。这是《规划纲要》中的核心任务,是硬性指标,是必须完成的任务,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关于第一个“全”,王伟光同志在报告中提出要“又好又快推进二轮修志工作”,尚未完成规划任务的地方要倒排工期,细化责任,确保按时完成任务。关于第二个“全”,王伟光同志在报告中提出,要努力扩大本地区地方综合年鉴编纂覆盖面,为实现省、市、县三级综合年鉴编纂全覆盖奠定更好基础。实现“两全”目标是我们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献出的大礼,大家要结合自身优势,在新的一年更加勤奋、更加努力地工作,不折不扣地将这些要求落到实处。

第五,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创造性地开展地方志工作。各地要牢牢把握时代发展脉搏,着眼于服务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充分发挥地方志资源优势,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力争使地方志工作进入到地方领导的视野中心。指导小组办公室要统筹协调、总体部署,进一步扎实推进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抓紧启动中国名村志文化工程。此外,还要重点抓好几件事:一是抓紧筹备20**年全国经验交流会,力争把会议办出成效,为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提供经验交流的好平台;二是按照《抗日战争中长期规划实施方案》的要求,推动《中国地方志抗日战争资料选编》《中国抗日战争人物志》等丛书的编辑工作;三是积极筹备第三届全国地方志书评奖活动;四是抓紧筹备《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首发式;五是积极推动修志援藏援疆工作;六是大力推进“互联网+”,引领地方志信息化大发展,多为党政机关和社会各界提供国情、地情信息方面的优质服务。各地也要积极探索读志用志工作的新渠道、新措施,积极配合各地文化大省、旅游大省、生态大省等建设,全力打造好地方志这张靓丽的文化名片。前不久,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召开,我从中受到启发,觉得如果我们抓住机遇,编修出版《乌镇志》的中英文版,送给与会代表,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方志文化,是多么有意义的一件事。

同志们,地方志工作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前程光明。我们要紧紧围绕《规划纲要》规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大力推进地方志事业的科学发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地方志工作的新局面。

最后,提前祝大家新年快乐!

谢谢大家!

全省地方史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编史修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是中华文明得以代代相传的重要载体。党的以来,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非常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多次强调要坚持文化自信,加强历史文化建设。各级党委和政府都在自觉、主动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创造力。今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要“做好地方史志编纂工作,巩固中华文明探源成果,正确反映中华民族文明史”。把地方史志工作纳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这就对地方史志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洛阳作为中华文明的核心区域,在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方面责任更大,任务更重,做好地方史志工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2月21日,省里召开了全省地方史志工作会议,对20**年全省地方史志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我们今天召开这个会议主要目的就是传达贯彻省地方史志会议精神,总结回顾我市地方史志工作成功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安排部署20**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地方史志工作,力争把我市地方史志事业推向新的高度。

一、史志工作回顾。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史志系统贯彻落实《地方志工作条例》《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河南省地方史志事业发展规划(20**—2020)》,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扎实做好修志编鉴工作,积极拓宽史志工作领域,努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强化史志工作保障,依法推进史志事业科学发展,全市史志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在全省乃至全国占有一席之地。然而,站在弘扬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高度来看,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和制约史志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必须及时加以解决。

(一)依法治志,“一纳入八到位“的修志氛围初步形成。

通过贯彻落实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及《河南省地方志工作规定》,全市“一纳入、八到位”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健全了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地方史志工作机构组织实施、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当代修志工作体制。地方史志工作已经纳入市、县(区)两级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政府工作之中,逐步形成“认识、领导、机构、编制、经费、设施、规划、工作”到位的工作机制。通过明确市、县两级地方志工作机构行政权力清单,将地方志工作纳入政府依法行政范畴,进一步强调地方志工作是一项“法定职责”,是必须肩负的历史使命。20**年12月,市政府印发了《洛阳市地方史志事业发展规划(20**-20)》,这是洛阳历史上第一个史志事业五年规划,为我市史志工作描绘了发展蓝图。

(二)以市、县两级综合志书、年鉴、月报为主体的当代史志编纂体系基本形成。

截至20**年底,已经完成两届市、县(区)两级综合志书编纂出版任务。出版市级志书2部24册1600多万字,县(区)级志书30部31册近3000万字。有关单位编写出版专业志、部门志百余部。《洛阳年鉴》自创刊,至20**年已出版17部,总计达2500余万字,多次在全国获奖。全市15个县(市)区实现了年鉴全覆盖,总计出版县(区)级年鉴100余部。《洛阳大事月报》自启动,每月一期,至今已编辑发送132期。同时每月按时向《河南大事月报》报送有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要事和特事。15个县(市)区中有宜阳、伊川、洛龙、新安、嵩县、栾川、洛宁相继开展大事月报编写工作,覆盖率达到50%。

(三)地方历史文献搜集整理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区域,历史上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献典籍。然而,历代却从未对河洛文化典籍进行过系统地搜集整理,导致零散保存,散失严重。为弘扬和传承河洛文化,服务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市史志办从20**年着手对以旧志为主体的河洛文化典籍进行全面系统的搜集整理和再生性保护利用,启动《中国河洛文化文献丛书》整理出版工程。截至20**年底,该项目已成功实施四期工程,总计出版洛阳历史上珍贵文献典籍39部102种258册1300余万字。并开发制作了《洛阳名碑十品》《洛阳龙门百品》和《洛阳文献精品欣赏》等系列产品,深受社会各界欢迎。同时,宜阳、孟津、嵩县、汝阳、新安、洛宁、洛龙等县(区)也整理出版本行政区域旧志近10部。在地方历史文献搜集整理方面走在全省前列。

(四)乡镇(街道)志编纂工作全面启动,取得阶段性成果。

乡镇(街道)志是省、市、县三级综合志书的延伸和补充,是省政府部署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及省史志办工作部署,我市于20**年全面启动乡镇志编纂工作,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做好乡镇(街道)志编纂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市史志办在全市范围内组织三次大型培训会议,为187个乡镇(街道)培训编纂人员400余名;在全省率先出台《洛阳市乡镇(街道)志评审验收办法》,成立《洛阳市乡镇(街道)志评审委员会》。20**年每个县区确定一个试点乡镇重点推进,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全面铺开。截至20**年底,已有几十个乡镇写出初稿,其中嵩县的《大章镇志》已通过评审即将交付印刷,洛龙区的《白马寺镇志》《安乐镇志》《开元街道志》、伊川县的《水寨镇志》、宜阳县的《城关镇志》、栾川县的《栾川乡志》等完成评审稿,其它大部分乡镇正在搜集资料或撰写初稿。

(五)方志馆(室)、信息化建设初见成效,公共服务职能不断提升。

为发挥史志部门的地情资料优势,为社会各界提供地情咨询服务,20**年6月经市编办批复设立了洛阳方志馆,经过近几年的建设,目前拥有馆舍面积200平方米,馆藏图书16万册,面向社会开放,可为市民提供地情资料查阅服务。

为适应当今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为社会各界了解洛阳、研究洛阳提供高效快捷的地情咨询服务,市史志办在市委、市政府支持下于20**年启动地方史志信息化建设项目,20**年建成了全省第一个地市级地情数据库和地情网站,并开发制作了以u盘为载体的《洛阳地方文献大典》面向社会发行,有力提升了服务效率和质量。经过不断充实完善,到20**年底,“洛阳地情数据库”已收录志书、年鉴、月报、旧志古籍、专著论文等7大类378部2.2亿字,内容涵盖洛阳市古往今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自然及社会等各个方面。“洛阳地情网”总浏览量达420万,成为人们了解洛阳历史文化和当今地情的重要窗口。20**年,在全省方志系统率先开通了官方微信平台“河洛史志”,形成了网站、数据库、微信全面发展格局,拓展了史志资源的辐射范围和利用效率,更好地为社会各界提供地情信息查询服务。

与此同时,洛龙、新安、宜阳、伊川、嵩县、涧西、瀍河等县区也建成了不同规模的的方志馆或方志阅览室,洛龙区还采取与社会人士合作的方式建成了云祥书屋、白河书斋藏书博物馆;洛龙、孟津、嵩县、伊川、宜阳、瀍河、涧西等县区建成了地情网站或在政府门户网开设了地情专栏,在服务县域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六)在开发史志资源,服务全市中心工作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多年来,史志部门在做好修志编鉴等日常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地情资源优势,根据不同时期中心工作需要,编写出版地情书籍、组织开展各种文化推广宣传活动,有力地服务了洛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市史志办先后推出了《洛阳——丝绸之路的起点》《读诗词赏牡丹》《读故事赏牡丹》《都洛帝王史话》《邮驿诗词选》《图说洛阳系列丛书》《乡镇概览系列丛书》《洛阳回族文化》《千古白居易》等地情书籍二十余部,特别是《洛阳——丝绸之路的起点》一书最早提出并论证了洛阳是丝绸之路的东端起点,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市史志办还先后组织开展了“洛阳十大文化符号评选”、“洛阳城市精神研讨”“洛阳历史文化知识网络竞赛”、“地情书籍进基层”等历史文化宣传推广活动,在传承华夏文明、宣传河洛文化、普及历史文化知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各县(市)区史志机构也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编写出版了大量地情书籍,有力服务了当地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特别是嵩县史志办率先编写了《嵩县通史》,在地方史编纂中走在全省前列。

同志们,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全市各级、各部门领导大力支持及撰稿人员辛勤努力的结果。在此谨表示诚挚的谢意。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市地方史志工作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史志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还存在着与洛阳历史文化地位不相称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一纳入八到位”没有得到全面落实。个别县(市)区,没有把地方史志工作纳入当地社会发展规划和政府重要工作之中,特别是二轮志书出版之后地方史志机构处于瘫痪状态,领导职数、人员编制长期空缺或挪作他用,没有专职人员从事日常的年鉴、月报编纂工作,对上级史志部门部署的工作敷衍应付。有的地方虽有机构和专职人员,但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工作经费和设施没有保障,严重影响工作进展。二是方志馆建设与洛阳的历史文化地位不相称。目前,北京、杭州、南京、西安、秦皇岛、广州等城市以及我省的新乡、三门峡等地级市都已建成了收藏地方历史文献、展示地域文化特色、为公众提供地情咨询服务的高标准方志馆,而洛阳作为闻名中外的千年帝都和历史文化名城,却还没有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方志馆,只有区区200平米的藏书阅览室,洛阳的历史文化优势无法展示,这与洛阳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地位极不相称。三是工作开展不平衡。个别县(市)区修志进度缓慢,拖全市乃至全省后腿;有少数撰稿责任单位不能按时、按要求为《洛阳年鉴》供稿,敷衍应付,严重影响整体工作进度和质量提升;部分县区年鉴、月报编纂出版严重滞后,不能实现一年一鉴,一月一报,公开出版。甚至还有几个县(市)区没有开展月报工作。以上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我市史志事业健康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着力解决。

二、20**年工作安排。

20**年是实施《洛阳市地方史志事业发展规划(20**~2020)》的开局之年,我们要以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系列重要讲话为指导,以“记好洛阳历史,传承河洛文明,服务洛阳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洛阳市地方史志事业发展规划(20**~2020)》为抓手,紧紧围绕全市“9+2”工作布局,高点定位,创新发展。在20**年力争全市史志工作上台阶,出亮点,树品牌,创一流,把地方史志事业推向新高度,创造新辉煌。

(一)全面落实“一纳入,八到位”,为地方史志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纳入,八到位”是国家对地方史志工作的具体要求,也是做好史志工作的必要条件。近些年来在市委、市政府重视下,“一纳入,八到位”基本得到落实,但个别地方和单位仍存在没有到位的情况,严重影响史志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在“八到位”中,“认识到位”是前提。只有认识到位了,才能把史志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真正解决史志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机构到位”是基础。没有机构其它就无从谈起。《地方志工作条例》明确规定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方史志工作机构的职责,说明地方史志机构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须设立,而且要“编制到位”、“领导到位”;“经费到位”、“设施到位”是保障,是开展地方史志工作必须具备的条件;“规划到位”“工作到位”是具体要求,只有前面几个落实了,这两个到位才能够实现。从我市目前实际情况来看,高新区、伊滨区、龙门园区由于种种原因还没有建立史志机构,其它15个县(市)区都有地方史志机构,“机构到位”基本上做得了,但其他几个方面不到位的情况都不同程度存在。在20**年,各县(市)区要对照“一纳入八到位”的要求,以健全机构、充实队伍为重点,切实解决各种“不到位”的问题。落实人员编制,配强领导班子,充实修志人员。根据目前工作需要,县(市)史志机构要保证有5~8名、城市区史志机构保证3~5名专职工作人员,工作经费要列入当地财政预算,工作必须的办公设施要配备到位。在这里需要明确强调一点,按照《地方志工作条例》的规定,史志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持续性公共文化事业,史志机构是常设机构,不是一届志书修完就可以解散,而是必须保持机构和队伍的相对稳定,实现史志事业可持续发展。这些都已经列入今年的责任目标,年底要进行考核验收和督促落实。

在加强修志专业队伍建设的同时,还要组织吸收各界专家和有学识的离退休人员参与史志工作,建立史志专家人才库,建成一支专、兼职相结合、各界专家广泛参与的高素质修志队伍,为提升史志工作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完善提升“志、鉴、报”编纂体系,全面、客观地记录洛阳当代发展历程。

编好当代历史是地方史志部门的基本职责,目前,我市“志、鉴、报三位一体,各有侧重,相互补充”的当代史志工作格局已初步形成。月有月报,年有年鉴,二十年有志书,洛阳发生的重大事项基本能得到及时地记载和史料保存。20**年,以第二届《偃师市志》的进厂印刷为标志,全市第二届志书编纂工作已基本结束。根据《地方志工作条例》“地方志书每20年左右编修一次”的规定和省里的统一规划,20就要启动第三届志书编纂工作。20**年,在回顾总结二轮修志经验教训、为第三轮修志做好前期准备的同时,重点要抓好年鉴、月报的规范和提升。

1.统一要求,实现年鉴、月报的规范性。年鉴、月报相对于志书来说编纂出版周期更短,时效性更强,服务现实的目的更明确。目前我市已实现市、县两级年鉴全覆盖,月报覆盖率50%。下一步首先要实现年鉴、月报市、县两级全覆盖,保证每年一鉴,每月一报。没有启动月报编纂工作的县(市)区必须在20**年启动月报编纂工作。年鉴是内部出版的今年必须由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

2.完善撰稿体系,保证年鉴、月报内容的系统性、真实性。年鉴、月报作为官办的资料性著述,所记内容必须全面系统、真实可信。要达到这一目标,仅凭编纂人员的精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完善的撰稿体系作支撑。各个县(市)区史志机构、市直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是洛阳年鉴、月报的供稿责任单位,要对所提供资料的系统性、真实性负责,要把本地区、本系统、本部门应载入洛阳史册的内容全面真实地提供上来,做到重大事项无遗漏,所记内容无虚假。各单位撰写的稿件要经过部门主管领导审核签字并加盖公章,编纂部门要对供稿单位提供的原始底稿归档保存,一旦出现差错便于落实责任,原始稿件的问题由供稿单位负责,编校环节的问题由编纂部门负责。在年鉴、月报编纂中要坚持记载历史与服务经济社会相结合,在真实记录洛阳当今发展历程的同时,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加大新亮点、新情况、新发展反映力度,在贴近领导决策部署、突出阶段工作重点、服务现实方面下功夫,为领导决策提供准确、快捷的信息服务。

3.缩短编纂出版周期,提高年鉴、月报实效性。编纂年鉴、月报的目的主要是为各级领导及社会各界提供及时快捷的地情查询服务,出版时间没有保证,使用效果就大打折扣。因此,在保证质量前提下,要尽量缩短编纂出版周期。月报最迟必须在次月底前印发,不能跨月;年鉴必须在次年12月底前出版发行,不能跨年度。《洛阳年鉴》多年来之所以出版较晚,主要问题就是个别供稿单位不能按时提供稿件,影响整体工作进度。为加快年鉴编纂进度,发挥服务社会功能,今后要求各撰稿单位必须在3月底前把记载上一年度内容的稿件送交年鉴编辑部,之后根据编纂要求做好各项配合和补充完善工作,确保年鉴按计划出版发行。

4.提高编校水平,保证年鉴、月报科学性、可读性。各单位负责给年鉴、月报撰稿的同志要树立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确保供稿质量。史志部门从事年鉴、月报编纂的同志要树立精品意识,加强学习,借鉴各地先进经验,不断提高编纂出版质量,在谋篇布局上讲究科学性,在记事语言上体现严谨性、可读性,在出版印刷形式上要体现地方特色和时代特色。为增强年鉴的服务便捷性,今年要探索出版《洛阳年鉴》精编本,以较小的篇幅、灵活新颖的形式、高度精简的内容,为社会各界提供及时灵活的地情查询服务。

(三)加大地方历史文献整理力度,传承河洛文明。

《中国河洛文化文献丛书》作为我市重要文化建设项目先后被列入“十二五规划”和《建设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战略纲要(20**~2020)》《关于构建文化传承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今年1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要“实施国家古籍保护工程,……加强中华文化典籍整理编纂出版工作”。我们要抓住这一契机,加大河洛文化典籍的整理出版力度,提升整理出版水平,把《中国河洛文化文献丛书》打造成文化传承的精品,争取在国家“文化典籍整理编纂出版”工程中占有一席之地。20**年,在完成该丛书第五批12部文献典籍整理出版任务的同时,进一步扩大洛阳文献典籍搜集整理范围,完成第六批拟出版文献典籍的选定、底本引进、招标等任务。并做好该丛书的宣传发行工作,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使原藏于深阁大库的洛阳珍稀典籍文献走向社会,为大众所共享和应用,为洛阳“十三五”期间构建文化传承创新体系作出新贡献。同时,各个县(市)也要做好本区域的旧志整理工作。

(四)加强督促指导,以点带面,全力推进乡镇志编纂工作。

编纂乡镇志对于全面翔实记录城镇化发展历程,展示改革开放成果;对于传承乡镇文脉、集聚地方特色;对于抢救和保存乡土风情、民俗文化,满足乡镇居民文化需求;对于展示乡镇个体发展脉络,摸索乡镇发展经验,提炼发展思路,梳理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对于打造系统科学的地方志成果体系均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市城镇化建设日新月异,形势发展要求我们把乡镇的沧桑巨变客观真实的记述下来,为存史研究、文化传承保存好第一手资料。通过乡镇志的编纂,努力挖掘历史智慧,抢救地方特色文化,让老百姓在志鉴成果中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地方史志部门的指导下,我市乡镇(街道)志编纂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进展极不平衡。今年是省里部署乡镇志编写工作的第四年,行动早的乡镇已经进入志稿评审阶段,但还有部分乡镇行动缓慢甚至没有行动。这种状况如不改变,就要拖全省的后腿,造成整体工作的被动。因此,各县(市)区要把乡镇志编纂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采取得力措施,加大督查力度,全力推进乡镇志编纂工作健康开展。在具体工作中坚持省史志办提出的“全面启动、试点先行、加强培训、狠抓质量、稳中求进”原则,一方面在“面”上强调进度,广泛动员,全面部署,统一认识,迅速行动;另一方面在“点”上狠抓质量,从培训人员人手,以评议、审核为抓手,重点解决质量问题。20**年首先必须保证符合编纂规定的乡镇(街道)全部启动,在此基础上每个县(市)区抓好1~2个重点乡镇,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稳步推进。20**年确定的15个试点单位今年要完成志稿评审工作。在乡镇志编纂工作中,资料搜集难、编纂人员缺乏是两大难点,各县(市)区史志机构要积极主动作为,加强队伍培训和业务指导,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帮助解决各种问题。可尝试建立“乡镇志编纂服务中心”,组织区域内有学识和专长的人员参与乡镇志编纂工作,提高编纂进度和质量。在这方面,洛龙区和嵩县的经验值得借鉴。洛龙区政府出台乡镇志编纂奖励政策,对按时完成编纂任务的乡镇给予10万奖励,有力地促进了乡镇志编纂工作,全区10个乡镇(街道)全部完成初稿的编写工作。嵩县史志办发挥业务优势,建立编辑分包制,编辑深入从各个环节具体指导,使编写工作少走弯路,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进度。

《洛阳乡镇概览》系列丛书20**年要完成《洛宁卷》出版发行和《偃师卷》评审工作。同时,倡导工作基础好、修志积极性高的单位编纂部门志、行业志,鼓励有特色、有文化底蕴的村编写村志村史,引导修志工作向纵深处发展。

(五)加强方志馆和信息化建设,提升服务大众能力。

1.高标准定位、高起点谋划,积极推进方志馆建设。方志馆是收藏地情资料、展示地方历史文化特色、向社会大众提供地情咨询服务的公共文化场所。目前我市虽然有方志馆之名,但由于受场地条件限制,收藏的数万册地情资料重叠堆积,查阅起来极不方便。更没有场地进行地方历史文化展示供各界人士参观。修志为用,地方史志部门编纂出版的大量地情书籍及收藏整理的珍贵文献资料,出版后如果往书库一放了事,不能为社会大众提供服务,就失去了史志工作的意义,也是对公共资源的极大浪费。方志馆作为集藏书、展示、地情咨询、科研、爱国主义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文化设施,已经得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省委、市委书记李亚对方志馆建设做出重要批示:“重大公共设施建设要有前瞻性,其功能和规模要与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地位相适应”。下一步我们要落实李书记重要批示精神,积极推进洛阳方志馆建设,高标准定位,高起点筹划,在馆址确定前做好调查研究、方案论证等前期准备工作。争取早日建成功能齐全,特色鲜明,能充分彰显洛阳厚重历史文化底蕴和当代科技水平、全国一流的方志馆。通过文字、图片、沙盘、模型、塑像、展板、影视等形式,运用声光电等现代高科技手法全景式再现洛阳50文明史和当今地情,使之成为社会各界认识洛阳、了解洛阳、研究洛阳,接受地方历史文化熏陶教育的重要场所。

各县(市)区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建立方志馆或方志室,积极为社会各界提供咨询服务,使史志文化基础性建设更加巩固,服务社会效益更加明显。

2.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强化服务效果。当今是信息化社会,仅有传统的服务手段是不够的,我们要与时俱进,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应用现代技术手段,推动“互联网+地方志”工作。首先要不断丰富完善“洛阳地情数据库”,提高入库资料的广泛性和权威性,扩大入库范围,探索通过支付报酬、资料交换共享等形式,把全国各地、社会各界有关洛阳的著述都收纳入库,把“洛阳地情数据库”打造成社会各界广泛应用的“洛阳百度”。同时要加强“洛阳地情网”和“河洛史志”微信公众号平台建设,以地情数据库为支撑,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为社会各界提供便捷的地情咨询服务。各个县(市)区也要加快地情网站和数据库建设,实现全市地情网站和数据库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六)大力开发史志资源,服务洛阳社会发展大局。

在做好修志、编鉴等史志日常工作的同时,史志部门要发挥地方志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地情研究开发,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及党委、政府中心工作,高起点筹划,高标准实施,推出一批有特色、有社会影响力、具有带动全局作用的史志资源开发利用项目,在服务“9+2”工作布局和“四高一强一率先”的奋斗目标中实现史志工作的价值。市史志办计划在第35届牡丹文化节期间推出研究洛阳牡丹文化的专著——《唐宋牡丹文化》。适时组织专家系统论证,筹划编写历史上第一部官方的《洛阳通史》。同时,主动引导社会各界读志用志,推动地方史志成果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军营。发挥史志协会的作用,汇聚专家学者智慧,开展方志理论、地情研究、史志资源开发利用等学术交流活动,提升史志工作服务社会的水平。

同志们,地方史志事业是一项重要的文化基础事业,做好地方史志工作是我们的神圣职责。让我们以党的和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地方志工作条例》和《河南省地方志工作管理规定》,以全国、省、市地方志事业“十三五”规划为指引,紧紧围绕洛阳市“9+2”工作布局,开拓进取,创新发展,把我市地方史志事业推向新高度,为实现“四高一强一率先”的奋斗目标和让中原更加出彩的洛阳篇章作出积极的贡献。

谢谢大家!

省地方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新春伊始,万象更新。很高兴受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的邀请,参加吉林省地方志工作机构主任会议。按照东北的习俗,不出正月都是年,借此机会我代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向吉林省地方志工作同仁致以新春的祝福,给大家拜个晚年!

20**年12月6―7日,第一次全国地方志工作经验交流会暨20**年全国地方志机构主任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常务副组长李培林出席会议并作题为《全面推进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的讲话。此次会议既是全国地方志机构主任工作会议的传达会、落实会,也是对吉林省20**年地方志工作的部署会、动员会。中指组将20**年确定为落实年、督查年,主要目标是全面督促检查落实《规划纲要》的各项任务,特别是大力推进实现“两全”目标。

一、团结一致,锐意进取,全面推进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

党的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关心地方志工作,、、刘延东副就地方志工作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批示,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加强修史修志”写入国家“十三五”规划,党中央、国务院对地方志工作的重视前所未有。在第五届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的领导下,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呈现出重大变化,顶层设计日臻完善,大力推动实现“六个转变”,努力构建转型升级新格局。

去年,中指组及其办公室完成国务院交办的《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编纂工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首发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首届全国名镇论坛暨中国名镇志丛书首发式;启动中国名村志文化工程;召开第一次全国地方志基层基础工作会议,第一次全国方志馆工作会议,第一次全国地方志科研工作会议,第一次全国地方史志期刊工作会议等10多个全国性会议;成立中国地方志学会方志学研究会、年鉴研究会、方志馆研究会、信息化研究会、史志期刊研究会5个研究会;制定了《〈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20)〉实施方案》《全国年鉴事业发展规划(20**—年)》《全国地方志信息化发展规划(20**—2020年)》《关于加强全国地方志科研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全国地方史志期刊工作的意见》等全国性专项规划和指导性文件。

贯彻落实《规划纲要》是当年全国地方志工作机构的首要任务,特别是坚决完成《规划纲要》确定的“两全”目标,确保到2020年,实现省省有志鉴、市市有志鉴、县县有志鉴,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献礼。同时,立足于拓展地方志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大局能力,全面推进全国地方志“一体两翼”用志工程等,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社会反响很大。以中国志书精品工程和中国年鉴精品工程两大工程为抓手,狠抓志鉴编纂质量;加快推进全国地方志专业出版基地建设工程,先后在四川、湖南、山西、黑龙江、山东等地设立方志出版社分支机构,从出版环节严把质量关。不断强化全国地方志队伍培训,举办第一次全国年鉴主编培训班、第一次全国方志馆培训班、第一次全国地方志信息化培训班、第一次全国地方史志期刊培训班、全国地方志工作机构新任负责人培训班等;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合作办学,培养地方志专业人才,不断提升地方志队伍素质水平。全力推进全国信息方志与数字方志建设工程、方志馆建设与研究工程,完成“方志中国”布展并对外开放,积极推进“魅力中国”布展工作,发挥中国地方志学会的桥梁纽带和学术引领作用,做好《中国地方志》编辑等,打造网、馆、刊新平台。

中指组及其办公室当前的工作在顶层设计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全国各地也紧跟步伐,团结一致,锐意进取,地方志工作全面提升,加速发展,取得了突出成绩,全力推动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志书编修体系进一步完善,年鉴工作又上新台阶,旧志整理工作稳步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方志馆建设取得长足发展,用志领域不断拓宽,服务大局能力不断提升,地方志理论研究稳步推进,依法治志取得较大进展,地方志机构队伍建设不断强化。

以上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对地方志工作的高度重视,得益于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得益于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协同配合和积极参与,尤其是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和广大地方志工作者团结一致、勇于奉献、敢于担当的结果,成绩来之不易。

二、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开创吉林省地方志工作新局面。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王伟光同志曾评价吉林省地方志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可圈可点,很多经验值得在全国推广”。吉林省地方志工作在吉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得到全面发展,党委领导、政府主持、人大监督、地方志工作机构依法组织实施、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地方志工作体制日臻完善,在这种体制下地方志工作面临的实际困难都及时地得以解决。吉林初步形成了地方法规、政府规章和部门工作制度相配套的地方志法规制度体系,为推进依法治志奠定了坚实基础。和20**年先后两次,吉林省人大组成执法调研组,到各市进行“两个《条例》”贯彻执行情况执法调研,发挥了人大监督的作用,也切实发挥了吉林省地方志编委会督查、落实的作用。吉林省地方志工作连续被纳入吉林省“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推进二轮修志工作,新方志馆建设”列入吉林省政府20**年重点工作,地方志工作连续4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努力构建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地方志工作格局。由“编一本书”向“兴一方事业”的转变,不断创新地方志工作方法,努力向“十业并举”探索奋进。吉林省地方志工作方法切合实际、针对性强、很有特点,具有开拓性、前瞻性,凝聚着吉林省地方志系统全体工作者开拓的思维、创新的火花、进取的精神。在此,我代表中指组及其办公室向吉林省地方志这些年取得的成绩表示衷心的祝贺。

20**年,是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一年,是全面贯彻落实《规划纲要》任务的重要一年。为此,就如何做好吉林省地方志工作我提几点要求。

(一)全面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确保“两全”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规划纲要》是国务院向各级政府提出的目标要求,确定了到2020年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的法定目标任务。全面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的首要任务是要完成“两全”目标,中指组将20**年确定为督查年、落实年,吉林省各级政府和地方志工作机构必须紧紧围绕既定任务,切实落到实处,扎扎实实、锲而不舍、不折不扣地按时保质完成“两全”目标的硬指标、硬任务。从吉林省地方志事业发展现状来看,吉林省完成“两全”目标的难度不大,但仍不能松懈,还要以钉钉子的精神扎实推进。在抓进度的同时,也要以“堪存堪鉴”为标准,抓好志书质量。希望吉林省积极参与“十大工程”,在参与中贡献吉林方志的力量。

(二)坚定方志文化自信,确保地方志工作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中有所作为。“文化自信”是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内容,方志文化自信是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年初,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这为树立方志文化自信,通过方志文化科学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难得的契机。方志人要牢固树立方志文化自信,找准地方志工作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中的定位,切实担负起传承民族文化的历史使命,通过编修、开发利用地方志成果,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吉林省要主动把地方志工作融入文化强省战略,讲好吉林故事,写出吉林特色,为吉林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文化和精神支持。

(三)努力实现“六个转变”,力争率先完成地方志事业的全面转型升级。地方志事业的转型升级,要紧紧围绕“六个转变”,大力推进“十业并举”,努力构建地方志事业的大格局。全面转型升级,一方面要实现地方志由一项工作到一项事业的转型,另一方面要实现地方志全面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升级。吉林省要积极探索新时期地方志工作的新途径、新模式,补齐短板,借新建吉林省方志馆的契机,切实打造现代化的公益服务平台,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增强地方志事业发展活力,为社会提供“资治、存史、教化”全方位服务,力争早日实现吉林省地方志事业的全面转型升级。

(四)大力推进依法治志,积极探索地方志工作向现代法治化治理体系转型发展。依法治志是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形势下,以“一纳入、八到位”为总要求,使地方志从单一的依法修志,向依法识志、依法修志、依法研志、依法用志、依法管志、依法存志、依法传志转型发展,最终实现地方志事业发展的常态化、制度化、法治化。吉林省已经在依法修志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良好成效。希望吉林省在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吉林省地方志工作条例》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探索依法治志的实现路径和方法。通过继续加大宣传力度,使地方政府、部门领导和社会各界加深对地方志工作的认识,强化依法识志。要以修订《吉林省地方志工作条例》为契机,进一步推动全省地方志工作的法治化建设,努力构建省市县三级法律体系,确定地方志工作机构的主体责任、权力清单,不断完善依法修志。努力建立各级政府依法履行领导责任、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依法履行组织实施和管理职责、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各界依法履行修志义务的法治化工作格局。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要真正树立法治理念,善于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手段来组织、指导、督促和检查地方志工作,使依法研志、依法用志、依法管志、依法存志、依法传志逐步纳入法治化轨道,保证地方志事业全面、协调、创新、持续发展。

(五)坚持修志为用,切实发挥地方志在振兴吉林、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修好志,更要用好志。吉林省地方志工作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社会各界提供服务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和方法,服务能力在不断增强,社会效益日渐显现。但用发展的眼光来看,还存在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手段单一、服务能力较弱的情况。吉林省现处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时期,如何发挥地方志资源优势,为吉林省的经济、文化、生态文明建设服好务,应该是有事可做,大有可为的。在今后工作中要调准工作角度和切入点,为当地党委政府中心任务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充分发挥地方志资政的重要功能,成为党委政府事业发展的得力助攻手。同时,让方志文化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群众中发扬光大,成为实现中国梦、振兴吉林的文化源动力。

同志们,新的历史时期,赋予了地方志工作者新的使命。希望吉林能抓住机遇,紧紧围绕《规划纲要》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坚定方志文化自信,以依法治志为重要保障,以“一纳入、八到位”为总体要求,进一步振奋精神,积极进取,创新工作,全面推动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为打造文化强省作出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省地方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同志们:

福建省第七次地方志工作会议的召开,充分体现了福建省委、省政府对地方志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全省地方志工作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此,我谨代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福建省各级党委政府对地方志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向辛勤耕耘的全省地方志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借此机会,我主要讲两个方面的问题:

福建地处东海之滨,与宝岛台湾隔海相望。八闽大地,人文荟萃,物华天宝,孕育了灿若星辰的名人墨客,拥有着丰富的自然文化资源。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福建经济、社会、文化的快速发展,福建省地方志工作在全体修志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福建省全面建设小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近几年来,福建省的地方志工作发展迅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一是地方志法制化、制度化进程加快。国务院《地方工作条例》颁布施行后,福建省认真学习宣传,全面贯彻落实。出台了《福建省地方志工作20**~20**年发展规划》、《福建省第二轮市、县(市、区)志书编纂行文规范》、《福建省第二轮市、县(市、区)志书出版规范》和《〈福建省志〉编写通则》、《全省第二轮设区市志篇目报审制度》等一系列文件,拟定了《福建省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草案)并已报送省政府审批。

二是志鉴编修取得重要进展。福建省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始终抓住主业,着力搞好修志编鉴工作。通过努力,目前,福建省的首轮修志基本完成。第二轮市、县两级志书计划编修的93部中,已出版发行的有6部;交付出版的有1部;正在审查验收与审核的有1部;召开评稿会的有5部;初步完成总纂的有15部。第二轮省志计划编修的75部分志中,有68部已经启动,并有40部初稿基本完成或部分完成。全省有8个设区市和50多个县(市、区)已经编纂地方综合年鉴。

三是地方志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成绩显著。为适应福建省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的需要,全省地方志系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致力于为领导决策、旅游开发、地情教育、闽台文化交流等服务,积极推广地方志文化产品,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服务台胞和海外侨胞寻根问祖、宣传福建历史文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外,在旧志整理、地方志网络化信息化建设、地方文献编纂、地情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等方面,也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

四是加强了修志机构队伍建设。福建省较好地解决了地方志工作机构参照公务员法管理问题,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完成了参照公务员法管理转制工作,各市县也已基本解决,稳定了人心,稳定了队伍。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与省人事部门多次联合开展表彰先进活动,树立典型,鼓励先进,调动了广大地方志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了工作。根据修志人员的情况,举办针对不同培训对象的业务培训,着力提高修志人员业务素质。

五是积极推进方志理论研究。福建省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认真总结编纂实践经验,积极开展方志理论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特别是20**年,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组织了“首轮修志、二轮修志和服务中心”三个重点课题的调研,主题鲜明,重点突出,针对性强,对推动修志实践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此外,积极利用学术刊物、学会学术年会等载体,加强交流研讨,推出了很多高质量的理论研究成果,促进了方志学学科建设。

福建省地方志工作有着厚实的发展基础,一定会实现新的跨越,再上新的台阶,为全国地方志工作做出新的贡献。为此,我提几点建议:

一是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和重要指导方针,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要充分认识其重大战略意义,深入学习实践。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条例》,认真领会各条文的深刻内涵,切实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去。目前,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有16个出台了地方志法规,福建省工作基础好,建议早日出台。

二是要认真贯彻好第四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第四次工作会议全面总结了第三次工作会议以来的工作经验,研究部署了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内容丰富,意义重大。贯彻落实第四次工作会议精神,重点是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和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陈奎元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常务副组长朱佳木所作的工作报告,把各项工作部署和要求落到实处。

三是要切实落实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的三个规范性文件。近两年,指导小组制定了《关于建立地方志书编纂规划备案制度的规定》、《第二轮志书编纂的若干意见》、《地方志书质量规定》等三个规范性文件。这三个规范性文件,是在总结和提炼全国地方志工作长期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是地方志工作制度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建省地方志系统一定要严格按照文件要求,结合本省的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好。

同志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地方志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前进中还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我们要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贯彻落实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第四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探索地方志的工作规律,不断解决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努力建立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为促进地方志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不懈奋斗。

最后,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祝在座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全市地方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

同志们:

这次全市地方志工作会议,是第二轮修志工作开展以来,市政府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刚才,xx同志回顾总结了十四五期间全市地方志工作,并对今后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占平同志的报告总结工作客观准确,工作思路非常清晰,推进措施十分有力。会上,相关县区、部门和企业作了很好的发言,我完全同意,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工作。

十四五期间,在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精心组织下,经过全体修志人员的共同努力,我市的地方志编纂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是新一轮修志工作全面展开。各县区各部门、中省驻延各单位普遍成立了编志机构,落实了编纂任务,全面开展了续修志资料搜集整理和编写工作。二是年鉴编纂工作成效显著。自20**年《延安年鉴》创刊以来,至今已连续出版11卷,为各级各部门提供了良好的地情信息服务。三是地方志工作领域不断扩大。在继首轮修志编纂出版的14部市、县区两级志书和34部部门专业志、厂矿企业志之后,进一步拓宽修志用志领域,编撰出版延安地情书籍50多种,整理校注出版旧志10多部,较好地发挥了地方志资政、存史、教育的作用。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在修志一线上辛勤耕耘的全市方志工作者表示亲切的慰问,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地方志工作的各级各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深刻认识做好地方志工作的重要意义。

地方志是传承中华文明的纽带,是展示当代中国的载体,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古人云: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清代学者章学诚认为地方志的特点是补史之缺、参史之错、详史之略、续史之无。在浩瀚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长河中,地方志以其丰富翔实的资料性,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发挥着传承文明、资政育人、服务当代、垂鉴后世的重要作用。中华民族素有编史修志的优良传统,历朝历代都将修志视为一种官职、官责,并颁布政令定期修志。志书的编纂过程就是梳理传统文化脉络的过程,是对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通过编修地方志,将本地区的建置沿革、政治变迁、经济发展、文化进步等各方面情况全面系统地记载下来,使后来的主政者有所借鉴,使子孙后代知晓其由来,使地方文明得以薪火相传。当前正在进行的第二轮修志工作,适逢十四五,是我市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重要历史时期,是我们大力实施能源化工强市,绿色产业富民,红色旅游兴业三大战略,率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建设富裕、生态、和谐新延安的关键时期,用志书形式真实记录这一段历史,不仅紧扣时代脉搏,具有重要的存史价值,而且可以为我市的长远发展提供佐证和经验,更加凸显服务当代、资治垂训的作用,更加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这必将对我市科学发展产生积极作用。现实中,修志是一项非常辛苦而又默默无闻的工作,它所做出的成绩表现力也不是很强,常常不被人们所重视,这就需要我们各级领导去重视它、关心它、支持它,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也真心希望全市地方志的同志们,继续发扬地方志人辛苦、清苦、艰苦的三苦精神,牢记责任,不辱使命,有所作为。

二、加大力度,如期完成第二轮修志任务。

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完成我市第二轮修志工作的关键之年。各级各部门要顾全大局,着眼长远,切实抓紧抓实抓好我市两级志书编纂工作。总的要求就是要努力做到又好又快,好字当头。好就是要确保修志的质量,资料要全面,内容要真实,表述要准确,文风要朴实;快就是要抓紧工作,加快进度,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本县区、本单位、本行业的志书编写任务。围绕又好又快,要着重抓好四个方面:

(一)结合实施十四五规划统筹安排地方志工作。

地方志工作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工作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县区政府要把它纳入到十四五规划,统筹考虑,全面安排。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模式,制定新措施,克服困难,保证按时完成二轮修志任务。一是要用抓项目的办法安排修志工作。各级各部门领导要明确认识到,地方志工作确实是地方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大项目,要按照抓项目的办法来组织实施修志工程。二是要切实加快编修进度。《延安市志》各承编单位务必确保在2011年6月底前完成初稿上报。尤其要注意的是,地方志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一部志书是一个整体,需要各级各部门的通力配合,只要有一个单位拖后腿,就无法进入总纂,更无法交付出版。各级各部门及全市修志工作者要站在全市大局的高度,切实增强做好修志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把修志工作当作本部门、本单位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采取有效措施,倒计时安排、加快工作进度,绝不允许有哪个单位拖全市的后腿。三是要把修志工作与服务现实紧密结合起来。把修志的成果应用于科学决策,应用于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使修志工作真正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之中,实现地方志的价值,扩大影响面,提高修志工作的社会地位,真正发挥和体现修志工作的作用和价值。

(二)切实加强年鉴编纂工作。

编辑出版地方综合年鉴是国务院《地方志条例》和陕西省《实施办法》规定的地方志工作任务和职责。地方综合年鉴由同级人民政府主办,本级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组织编纂。要重视质量,坚持创新,不断充实内容,突出年度地方特点,成为文化精品,为经济建设提供信息服务,为修志保存资料。到目前为止,除延安年鉴外,安塞、富县、黄陵、志丹这4个县地方综合年鉴编辑出版工作搞的比较好,甘泉、宜川、吴起3个县还没有编辑出版过综合年鉴。因此,没有连续编辑出版年鉴的县区,要连续搞好此项工作;还没有编辑出版过年鉴的县,要在今年创刊出版。同时,要加快编修进度,各级年鉴要力争在每年68月前出刊,最迟不得超过10月份。

(三)着力打造精品志书。

要树立质量第一意识。质量是地方志的生命,是关乎地方志发展的根本。地方志作为为党为国为民立言的重要历史传承,既是对市情的普遍调查,也是对当地自然与社会发展状况进行的综合研究,时间跨度长、内容全面丰富,有严格的体例和规范要求,需要汇集各方力量和专业工作者的集体智慧共同完成。这就要求我们地方志工作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就象做学问一样,必须要有严谨细致的致学态度和秉笔直书的求实精神,我们修志的成果必须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同时,要严把志书的政治关、保密关和重大史实关,在志稿正式上报之前,要采取各种形式广泛征求意见,未经内部评议审查的志稿不得上报。市方志办要认真贯彻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颁布的《地方志书质量规定》和市委办、市政办《关于印发延安市志(1997~20**)编纂工作实施方案通知》要求,抓好志书编纂质量管理,对各单位报送的稿件认真审查,把好评审验收关,不合格的志稿要坚决退回重写,努力编纂出一部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良志、佳志、美志。

(四)积极开发利用地方志成果。

盛世修志,志在于用。编修地方志,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在全面、系统、准确地记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地方志资源为中心工作服务,充分发挥地方志经世致用的作用。要紧随时代和科技发展步伐,对方志资源进行分门别类,将各种志书和已开发的有价值的信息资源,转化为群众喜闻乐见和易于吸收的载体和形式。要通过各种手段、各种方法,把地方志炒热,让地方志成果走下书架,走出书斋,做到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提高志书、年鉴的普及率和对外宣传效果,努力扩大社会影响,使志书真正成为各级领导熟悉地情、了解历史、科学决策的必备参考书目,成为科技教育工作者的工具书,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乡土教材。

一要加强督查。市、县区政府督查室、方志办,要定期不定期对市志、县区志以及各部门和单位专业志编纂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及时向政府分管领导和地方志编委会汇报修志工作进展情况,重点督查、通报后进县区和单位工作进度。

二要依法修志。要继续加快地方志工作法制化的步伐。认真落实《陕西省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各县区、各部门要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完善相关规章制度,探索法制化、社会化修志的新路子,着力解决修志工作随意性大、主观性过强、发展不平衡等突出问题,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地方志工作的局面。

三要做好保障服务。编修地方志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人力、财力的综合支撑。一纳入、五到位这条修志工作的基本经验,必须要长期坚持。各方面要加强组织领导,尽职尽责开展修志工作,将修志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目标任务之中,做到领导到位、机构到位、经费到位、队伍到位、条件到位。从而形成密切配合、齐心协力做好地方志工作的合力,推进地方志事业的健康发展。切实加大解决地方志工作机构、人员编制、经费保障等突出问题的力度。采用专兼职相结合的办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将业务水平较高、熟悉地情、热爱和安心地方志工作的专业人员,吸引、充实到修志队伍中来,保障修志质量。同时要关心修志人员生活待遇和工作条件,让他们安心工作。对在地方志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和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

同志们,地方志的工作是光荣的,事业是崇高的。十四五期间,地方志工作任务重,大家要发扬优良传统,积极开拓进取,再创佳绩,再立新功,为我市地方志事业的蓬勃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档案地方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刚才,冯荣球局长总结回顾了20xx年全市档案和地方志工作的情况,部署了今年的工作任务,我完全赞同,希望大家认真贯彻落实。

在过去一年里,我市各级档案方志部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锐意进取,干事创业,积极主动为领导决策服务、为部门工作服务、为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镇区各部门领导重视、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市档案方志工作者立足本职岗位、无私奉献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市政府向在座各位并通过你们向全市档案和地方志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一、提高思想认识,让档案和地方志工作更好地为全市社会经济发展大局服务。

档案是历史的原始记录,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档案事业是维护党和国家历史真实面貌的重要事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完整地保存档案,就是维护党和国家历史的真实面貌;所以,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在全国档案工作暨表彰先进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广大档案工作者要牢记“始终'为党管档、为国守史'的神圣职责”。各镇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档案方志工作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的特殊作用,进一步提高对做好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将档案方志工作提上议事日程,认真抓紧抓好。

今年是实施“”规划承上启下重要的一年。在去年底、今年初召开的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市人大、政协“两会”上,市委市政府提出要率先走出一条具有珠江口西岸特色的科学发展道路,建设“三个适宜”幸福和美家园,奋力争当幸福广东建设排头兵的奋斗目标。各级各部门围绕奋斗目标,以狠抓落实的工作作风,推动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的有效落实,不少工作已经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比如,去年9月中山在全国率先启动为期五年的全民修身行动,引导广大市民涵养德性、提升素质,得到了中宣部和省委的充分肯定;根据中央部署开展新时期学雷锋活动,将全民修身和学雷锋活动结合起来,努力打造“人人学雷锋,全民齐修身”知名文化建设品牌。又如,启动首届“绿化月”活动,掀起了全社会种树绿化热潮,走在了省委、省政府提出十年绿化广东的前头;还有抓项目,继去年签下1700亿元大单、过半项目实现落地的基础上,今年又与8家央企签订200亿元的优质项目,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因此,我们各镇区各部门要针对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拓宽档案工作领域,提高档案方志工作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协同性。档案方志部门要坚持把服务经济发展、服务民生作为工作重心,密切关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热点和亮点,将档案方志工作推进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领域,为建设“三个适宜”幸福和美家园作出新的贡献。

二、突出重点,推动档案方志事业上新台阶。

刚才,冯局长对今年工作任务作了详细部署。要全面完成今年工作任务,既要统筹全局,又要突出重点,科学处理好各项工作关系,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这里,我强调几项重点工作:

(一)推进档案馆舍建设,发挥档案馆的社会功能。国家和省档案局提出要加强档案馆“五位一体”(即档案安全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利用中心、政府信息查询中心、电子文件中心)等功能建设。档案馆舍建设不仅是档案安全保管的基础,也是档案工作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民生的基本条件之一。20xx年开工建设的市档案信息中心已于去年底顺利封项,现已进入后期装修阶段。市档案局要会同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建设单位做好各单位功能用房的合理布局,认真做好后期装修工程。全市已有14个镇区批准设立档案馆,过去一年来,已设立档案馆的镇区档案馆舍建设都有很大的推动,有的镇区利用“三旧改造”改建档案馆,有的镇区对现有办公用房进行优化调整,确保档案馆用房需求,还有的镇区准备新建档案馆。希望各镇区将档案馆舍建设列入党委和政府的议事日程,从确保档案安全保管的高度重视档案馆舍建设工作,而且要确保新建或改建的档案馆符合国家规定的建设规范标准和要求。

(二)依法治档,实现“两个转变”、建立“两个体系”。要坚持依法治档,努力实现国家档案局提出的“转变传统观念和认识,建立覆盖广大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和方便广大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的目标。

一是认真贯彻国家《档案法》和《广东省档案条例》以及其它有关档案和地方志工作的法规。市人大会20xx年主要工作安排已将《档案法》执法检查列入今年5月份工作计划,重点检查各单位尤其是各镇区在简政强镇事权改革中档案管理工作情况,希望各单位各部门做好迎检准备。

二是全面贯彻执行国家档案局9号令,加大档案方志资源建设力度。9号令新颁布的《各级各类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的规定》,是自1986年以来国家档案局针对档案馆收集范围的首次修订,反映了我国档案法制化建设不断完善更新,档案工作规章对实际工作的适应性、指导性不断加强。新版《规定》不仅贴近档案馆的性质、定位和服务要求,而且更强调了档案馆在进行档案收集过程中的主导、主动地位,档案行政干预的弱化和具体操作权的回落。各单位各部门要依法加强和规范文件归档、档案接收征集工作,为档案事业发展奠定坚实的档案资源。

三是要服务大局、服务广大群众。这是推动档案方志事业科学发展的根本要求。事实证明,档案和地方志工作只有贴近党委和政府工作大局,贴近广大群众,才能从“后台”走到“前台”,由“冷门”变为“热门”,各级档案部门要充分发挥档案和方志部门优势,把做好档案方志工作与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人民群众有机统一起来,为建设幸福和美中山服务。

四是积极开发档案方志信息资源为建设文化强市服务。档案方志里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具有资政、利民、存史的重要价值。档案方志部门要拓宽领域、深层次开发出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为市委市政府重大文化和宣传活动提供更多、更生动的档案素材,为全体公民提高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满足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服务。

(三)做好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市创建工作。3月13日召开了全市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市动员大会后,各镇区决心大、行动快,尤其是东凤镇和南区在全市动员会前后也召开了本镇区动员会,提早进行安排部署。3月31日至4月1日,冯荣球局长带队到列入第一批创建活动的黄圃、东升、坦洲、小榄、三乡等镇进行督促检查。请市直涉农部门和各镇区一定要提高思想认识,将创建工作列入本单位本部门工作议程,圆满完成今年的创建任务。

(四)认真做好地方志工作。我市第二轮修志工作进展比较顺利,《中山市志(1979~20xx)》已通过省政府终审送出版社进行审稿排版,标志着我市第二轮修志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下一步工作重点是要做好地方志年报工作和镇区志部门志编纂出版工作,尤其是目前全市还有13个镇区志正在编纂中,这些镇区志按《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广东省地方志工作规定》要求,都要由市地方志办公室进行审查才能出版,而且“”期间要全面完成这项工作。没有完成这项任务的镇区要加强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市地方志办公室要加强督促,确保该项工作任务按时完成。

三、加强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档案方志干部队伍素质。

做好档案方志工作,必须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档案方志干部队伍。各单位尤其是已批准设立档案馆的各镇区,在选配档案方志工作人员时一定要把好进人关,要根据档案方志部门的职业特点,按照政治上靠得住、业务上有能力、作风上过得硬的要求,选配和录用事业心强、有专业特长的人员。同时,各单位领导要切实关心、爱护档案方志工作者,及时解决他们在政治待遇、生活条件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为他们更好地工作提供方便,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广大档案工作者,要主动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始终牢记“为党管档、为国守史”的神圣职责,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个人专业素质,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甘当“无名英雄”,出色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光荣任务。

同志们,档案方志工作十分重要,档案事业是一项崇高的事业,也是我们各单位各部门的一项基础工作。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档案方志事业发展,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努力开创全市档案方志工作新局面,为加快建设“三个适宜”幸福和美中山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在X片区地方志工作会议上讲话年

同志们:

大家好!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的指示要求,提升新时代地方志干部的业务能力,切实提升志鉴质量,推动全省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x年,省地方志办决定拟通过x年时间,分x、x两个片区实现全省地方志编纂业务全员培训,x片区业务培训会已于x年x月开展,xx个市(州)及所属县(市、区)地方志部门参加了业务培训。因受疫情影响,原定x年举办的x片区x个市(州)业务培训班延期到今年举办。可以说,此次培训会期盼已久、筹备已久,来之不易!

这次会议,x市人民政府,x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x市疾控中心、x县疾控中心给予了大力支持和有力保障,x市地方志办、x县地方志办的领导及全体同志为会议精心筹备并顺利召开付出了大量辛勤劳动。在这里,我代表省地方志办对x市及x县有关方面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感谢!

根据工作需要,此次培训班设置了地方综合年鉴编纂质量问题、

乡镇。

现场参观教学,增强了现实感,开阔了眼界思维,特别是x深度融入x地区双城经济圈,推动工业经济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给我们以巨大鼓舞,x数字经济产业园“用志品鉴奋斗历程,以史存述创业之路”,将党史、将历史文化融入创业创新发展、融入企业文化建设的做法,对我们做好地方志工作以深刻启示:创新思路天地宽!在这里,我代表省地方志办也代表全体参会人员对吉祥处长、毕雪莹副总经理、高伟明处长的精心备课、精彩讲授,对他们为提升x志鉴编纂水平、信息化建设水平付出的努力、给予的真切帮助表示衷心感谢!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和“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借此机会,我就进一步推动全省地方志事业法治化高质量转型升级谈三点意见。

一、高举旗帜、提高站位,牢牢把握新时代地方志工作正确方向。

地方志事业关乎历史延续、文化传承,关乎当前建设、未来发展,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讲政治是我们的立业之本,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前提。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才能确保地方志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行稳致远。

(一)始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地方志工作的根本遵循。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x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是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纲领、旗帜和灵魂,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是新时代地方志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前进的根本保证,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全省地方志系统干部职工要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始终坚持党对地方志工作的绝对领导。

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共产党是国家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作为党委政府领导下履行“为党立言、为国存史、为民修志”的地方志工作部门,要坚决拥护党的领导、执行党的路线、落实党的政策,主动承担起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的使命,通过地方志成果和宣传平台,教育引导人民群众深刻认识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光明前途,充分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切实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心和必胜信念,增强人民群众的政治认同、民族认同、道路认同、理论认同、制度认同、文化认同。

(三)始终把稳守牢意识形态工作主阵地。

始终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坚决抵制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想,全面系统、客观真实记录历史,打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精品佳志。要加强网站、期刊、新媒体等舆论阵地管理,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对错误思想、错误思潮、错误言论,敢于亮剑、敢于抵制、敢于斗争,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巴x文化宣传弘扬,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守住意识形态主阵地。

二、解放思想、打开格局,准确把握新时代地方志工作历史机遇。

对一项事业来说,格局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广。我们要准确把握新时代地方志事业面临的新机遇,构建大方志格局,坚定方志人自信,履行好新时代方志人的光荣使命。

(一)把握新时代方志新机遇。

在首都博物馆考察时说,要高度重视修史修志,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x年x月x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的贺信中说:“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是中华民族x多年文明史的一个优良传统。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系统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更加需要深刻把握人类发展历史规律,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x是方志大省,重视地方志是x的优良传统。近年来,x省陆续出台《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施意见》《建设文化强省中长期规划纲要(x—x年)》《关于加强古镇古村落古民居保护工作的意见》《x省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条例》等地方法规和规范性文件,都对地方志部门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了具体任务。我们一定要把握机遇,乘势而上,主动作为,接好历史交给我们的“接力棒”,跑出地方志事业的光明未来。。

(二)构建新时代大方志格局。

修志是一项系统工程,工作量大,延续时间较长。我们要突破“闭门修志”思维,敞开大门开放修志,加强向党委政府的请示汇报,加强与兄弟单位的沟通协调,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动互动,听取文史专家及群众意见建议,汇聚起“众手成志”的强大活力。我们要打开格局、开阔视野,充分履行好“存史、育人、资政”三项职责,突破地方志部门就是编书的思维定势,在抓好编纂的同时,一定要把开发利用、宣传弘扬和资政服务抓好。这样,我们才是履好了职,地方志的功能才能发挥好,地方志部门的地位才能提升,地方志的影响才会越来越大,我们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

(三)增强新时代方志人自信。

教育、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地方志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我们要有方志自信、职业荣耀,自觉担负起传承文明、记录历史、弘扬文化、服务社会、以史鉴今、启迪后人的光荣使命。。

三、明确任务、把握重点,积极探索新时代地方志事业法治化高质量转型升级新路径。

如何把握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起新时代地方志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是我们新时代方志人需要认真深入思考的问题。我们要把握重点,勇于担当,始终坚持“三个服务”,扭住质量提升这个关键核心,切实推动地方志事业法治化高质量转型升级。

(一)下好“三个服务”先手棋。

服务中心大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是地方志部门把握新形势、立足新常态做好存史、育人、资政最有效的手段和途径。目前,市、县两级地方志部门正处于二轮修志全面完成,三轮修志尚未启动的空档期,抓好“三个服务”工作尤为重要。目前来看,全省地方志系统在“三个服务”工作中还存在思路不宽、深度不够、形式单一、效果一般等问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视野,坚持问题导向,整合各方力量,把“三个服务”工作思路走深、走实。要深度融入、广泛参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x、“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落实落地和乡村振兴、文旅融合发展等,推进x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年鉴、乡镇(街道)志、传统村落志及特色村村志编纂,提升服务中心大局能力。要紧紧围绕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传承保护、x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建设、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等重大任务,推出具有重要影响、重大价值的资政报告、调研文章、高水平的信息咨询、政策建议等,提升资政辅治水平。要立足丰富的地方志资源,拓展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度和广度,丰富地方志成果展现形式,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乡土故事,激发乡愁情怀,增强人民群众爱乡爱国感情,提升服务人民群众能力。要顺应新形势下宣传工作发展新变化,积极创新方式方法,努力探索方志文化有声化、视频化传播模式和时代化表达途径,让地方志“立起来、活起来、强起来”。

(二)打好质量提升攻坚战。

习近平同志任福建宁德地委书记时,在全区地方志工作会议上讲到,志书要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考验,要把质量放在第一位,对社会负责、对事业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近年,全省高度重视志鉴质量提升,x年x月,x省地方志办印发《关于实施地方志工作质量提升行动的意见》,今年x月,印发《关于提升地方综合年鉴编纂质量的意见》,x月印发《乡镇(街道)志、村志编纂规范》,目前正在组织制订完善x省志、市县志、综合年鉴质量体系建设纲要,部分市(州)还组织各县(区)采用交叉检查评议的方式,提升综合年鉴质量。这些文件措施的出台落实,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有思想认识不到位、质量意识不强、落实力度不够、志鉴质量不高等突出问题,志鉴成果从内容、文字、逻辑,到史实、排版、印刷,都还存在不少瑕疵。文件的生命在于执行,不执行不落实的任何文件都是一纸空文。x年开始,省地方志办实施地方综合年鉴编纂篇目审查和复审制度。去年,对x个市(州)年鉴x卷篇目进行审查,提出审查意见,今年又逐条复审各市(州)对审查意见的采纳和修改情况。x年,省地方志办首次对x个市(州)综合年鉴从篇目、体例、内容结构、文字编辑等开展质量抽查,目前抽查已结束,正在形成抽查结果意见,最近将进行通报。总体来看,各市(州)基本能按省上的意见进行修改完善,但也存在对审查意见重视和采纳不够的情况,少数市(州)意见采纳率仅x%,甚至x%。认真落实上级决策部署是一个部门执行力的具体体现,各市(州)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坚决避免此类情况再次发生。同样,市(州)地方志部门也要认真组织开展好所属县(市、区)综合年鉴篇目审查、复审及质量抽查工作,县(市、区)地方志部门也要加强对县直部门、乡镇(街道)、村(社区)地方志工作的业务指导,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三)谋好“十四五规划”制胜局。

欲善其事,计划先行。“十四五”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是关乎未来五年本地地方志事业发展的一件大事。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还有不到x个月就结束了,时间已非常紧迫。要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要深入开展调研,紧密结合实际,研究全局性、前瞻性、关键性问题,把调研成果运用到规划编制中。要充分发扬民主,注重开门问策、集思广益,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和基层经验充分吸收到规划中来。要精准对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规划要求,加强与其他规划的有机衔接,确保规划的战略性、指导性和可行性。

(四)练好实干担当真本领。

经验,在解决纠纷矛盾中增长才干,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经受考验。。

盛世修志,惠泽千秋。做好新时代地方志。

工作。

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以更加昂扬的奋进姿态、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勠力同心,砥砺前行,做好历史文化的守护者,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的传播者,民族文化、本土文化的挖掘者,积极推动地方志事业法治化高质量转型升级,为加快x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助力治x兴x再上新台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x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市领导在全市地方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地方志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大家共同参与和不懈努力。下面是本站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市领导在全市地方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仅供参考。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市政府召开全市地方志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回顾总结“”期间全市地方志工作,认真分析新时期、新形势下地方志事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研究部署“”地方志工作,以二轮修志工作为抓手,全面推动我市地方志工作再上新台阶。市委、常务副市长薛占海同志出席今天的会议并将做重要讲话,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并做好贯彻落实。现在我向大会报告工作。

过去的五年,随着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的颁布和我市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地方志事业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全市地方志工作者围绕使命,履行职责,开拓创新,在服务全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发挥了自己应有的作用。

1、统筹兼顾,第二轮修志工作全面展开。

20xx年12月省政府下发通知,全省第二轮修志工作开始启动。我市从20xx年下半年开始,就着手部署全市的第二轮修志工作,市政府办公室先后印发了《延安市地方志工作20xx年规划纲要(1999—20xx)》(延政办发【20xx】60号)、《关于开展续修地方志工作的通知》(延政办发【20xx】25号)等文件,并确定黄陵、志丹两县为第二轮修志试点县,之后多数县区政府也印发了启动第二轮修志工作的通知。到“”初,我市二轮修志工作全面启动,但实际进展十分缓慢。截止20xx年12月全市仅有安塞、子长、黄陵县召开了第二轮修志工作动员会,《延安市志》编纂工作尚未启动。20xx年4月市委办、市政府办联合印发了《延安市志(1997—20xx)编纂工作实施方案》,20xx年市政府召开全市地方志工作会,对二轮修志进行再动员再部署。会上,市政府、市地方志编委会同各县区、市直各部门及中省驻延单位签订了目标。

责任书。

市、县区两级志书编纂工作全面展开。

几年来,市、县区两级二轮修志工作进展基本顺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是领导重视、保障到位。修志工作开展以来,各县区、各单位领导逐步对修志工作重视起来,切实落实了“一纳入、五到位”。黄陵县是省、市第二轮修志试点县,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和支持县志续修工作。自20xx年《黄陵县志》编纂工作启动后,县长呼世杰几乎出席所有修志会议,经常听取县志办汇报工作,当场解决志办的困难和问题。把县志编纂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为县志办配备了公务用车,改善了修志人员办公条件。正是因为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才使得《黄陵县志》续修工作顺利开展,为全市其他县区带了好头。志丹县主要领导多次过问县志续修工作,将二轮修志列入全县重点工作,落实启动资金,更新办公设备,并配备了公务车辆,县委督查室对各单位的修志工作进行了督查。20xx年12月子长县委、县政府根据二轮修志工作的迫切需要,单设了县志办,并召开再动员会,落实续修志经费和人员;宜川县高标准、高规格召开二轮修志动员会,会议由县长主持,常务副县长安排部署,县委书记专门讲话,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全部参加,极大地调动了修志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工作。市工信委抽调熟悉本系统情况的老同志主持修志工作,并对下属各单位、各县区提出了具体要求。市卫生局成立专门机构,聘请专家,抽调人员,租用办公场所,落实经费,高标准高效率开展卫生专志编纂工作。市物价局班子对编志工作认识明确,高度重视,指定一名局领导专门负责此项工作,按志稿内容类别分解收集整理资料和编写任务,落实责任,编写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又快又好。二是加强督查,工作进度加快。去年及今年年初,市方志办先后两次组织业务人员对各县区、市直各部门及中省驻延单位的修志工作进行了督导和调研。针对不同单位不同行业的特点和实际,专业科室及业务骨干人员,深入修志一线单位调查研究,采取边学边用、分类指导、专门培训等办法,帮助各部门各行业修志人员尽快进入角色,开展工作。去年9月份就检查情况在《延安日报》上发表专题文章《以检查促进度,以督促抓落实》。之后,又将检查情况向市地方志编委会及市政府分管领导汇报,以市政府办名义发出文件,对全市第二轮修志工作进展情况进行通报,以切实督促各相关单位进一步提高对修志工作的认识,加快工作进度,保证《延安市志》编纂工作顺利进行。三是扎实工作,成绩明显。按照有机构、有计划、有人员的标准,目前,已启动修志的单位有104家,占总数的91%;已进入资料编写阶段的单位有37家,占总数的33%。《黄陵县志(1990~20xx)》已交付二审;《延安市人民医院志》、《延安中学校志》、《洛川中学校志》、《子北采油厂志》出版发行;安塞县还准备编修出版《黄崖根村志》;《延安市畜牧志》已脱稿,准备交付印刷。进展比较快的单位和县区还有市委宣传部、发改委、林业局、农业局、司法局、审计局、计生局、教育局、旅游局、信访局、档案局、煤炭局、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延安大学、延长石油集团公司、延安地电公司、延安机场、安塞县、富县。四是修志人员培训工作扎实有效。面对第二轮修志队伍中新手和年轻人多,业务素质较弱的情况,各级地方志机构加强了修志人员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的培训工作。市方志办20xx年和20xx年两次组织各县区修志人员参加省方志办培训,20xx年10月组织市直各部门及各县区108名修志人员到宁波大学培训。安塞县分别在20xx年、20xx年对全县供稿单位编纂人员和县志承编人员进行培训;20xx年富县举办了县属单位160余人参加的修志培训班;20xx年黄陵县、洛川县召开专门会议,对参加续修县志的500余名专兼职编纂人员进行培训。市城管局邀请市志办业务人员对本系统40多名修志人员以会代训;延长石油集团与市方志办、工信委专家召开座谈会,研究讨论石油志篇目。

2、综合年鉴出版工作成果显著,总体质量不断提升。

我市于20xx年开始编辑出版政府年刊——《延安年鉴》,已连续编辑出版11卷,在不断总结年鉴编辑出版工作的基础上,把编辑出版《延安年鉴》工作重点放在增强时效性、提高编写质量、突出地方特色、增强可读性四个方面,从供稿、总纂、设计、校对到印刷,任务到人,量化管理,工作效率有较大提高。全市大部分县区都开展了地方综合年鉴编辑出版工作。从未出过年鉴的甘泉、宜川、吴起也积极开展工作、筹措经费,争取出版发行地方综合年鉴。

3、地。

情书。

籍出版稳步推进。

五年来,各级地方志机构在人员少、任务重、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拓宽修志用志领域。“”期间编纂出版的地情书籍达50多种。市方志办积极为《中国二十世纪图鉴—陕西卷》提供《延安市县纵览》概况和南泥湾村镇人口分布、土地面积、经济收入等方面资料;出版发行了延安市地方志系列丛书第一部书籍—《陕北古代史纪略》。另有颂扬延安人杰地灵方面的书籍《古文延安》、《延安高才生及其家长访谈录》、《慈善放歌》出版发行。宝塔区志档案局组织人员编写《宝塔区人物名录》。安塞县志办组织编写《东西南北安塞人》、《全景延安—安塞卷》、《我是安塞人》;完成了以安塞县北部谢子长领导的地下游击队闹革命的真人真事为根据创作的历史纪实小说《塞北风云》的编写工作,已被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完成了《走进安塞》大型宣传画册的第三稿的编辑工作;《新闻典藏安塞》已进入排版阶段。甘泉史志档案局完成了《甘泉石油钻采志》编纂工作。延川县志办编纂出版了《魂系江河源——延川籍老革命马万里在青海奋斗50余年的光辉历程》、《陕北文化艺术》、《延川县黄河文化旅游纵览》、《伏羲太极文化》、《伏羲故里—延川县》、《延川县黄河文化旅游招商引资宣传册》等地情书。延长县志办出版了《延长人物》。黄陵县志办承担《黄陵文典》中《历史文献》和《人物》两分卷编写工作。富县志办编注出版了《诗咏鄜州一千年》。市旅游局出版发行了《快速发展的延安旅游》一书。

在编辑出版地情书籍的同时,全市共整理校注出版旧志11部。宝塔区校注《延安府志》(弘治本);富县校注清道光十三年《鄜州志》和民国《鄜县志续编》;宜川县将乾隆、民国十三年、民国十七年《宜川县志》和清末《宜川乡土志》进行整理复印;黄陵县聘请专家校注民国三十三年《黄陵县志》;延川县完成了清道光《延川县志》点注和出版工作。安塞县校注清乾隆九年和民国十四年《安塞县志》。

4、地情网站建设初具规模。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信息的需求愈来愈大,地情网应运而生。20xx年12月14日,陕西地情网—陕西省地情资料库建成开通。市方志办积极筹备今年建立开通延安地情网,安塞、富县的地情网站已经建成。

5、存在的问题。

五年来,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存在的问题还是不能忽视的。一是机构设置不统一,主管渠道不畅,截止20xx年12月,全市还有7个县区档案、方志、党史为三合一或二合一机构,个别县甚至有机构无人员。二是修志专业人员缺乏,全市13个县区共有专职修志人员55人,而且大多数没有参加过首轮修志,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匮乏。三是修志经费严重不足,大多数县区没有按照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省、市有关文件要求,把修志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有的县每年只有1000-20xx元的业务经费,续修志工作难以开展。四是个别县领导对续修志工作重视不够,存在等、靠、拖思想,工作缺乏主动性,虽然作了动员和安排,但没有真正行动起来。五是少数市直部门及中省驻延安单位的领导,借口工作忙,人员不足,经费紧张,对编志工作不闻不问,推诿拖延,至今尚未开展工作。我们在检查中发现,多数单位停留在做出工作安排、落实人员阶段,工作并无实质性进展,有的甚至尚未开始收集资料,全市进入初稿编写阶段的单位只有37家,严重影响了《延安市志》编纂工作的整体进度。六是地方综合年鉴出版编辑工作良莠不齐。虽然只有三个县没有编辑出版过年鉴,但是部分县区的出版状况也是断断续续,有一年没一年,而且年鉴的质量亟待提高;少数市直及中省驻延单位为年鉴提供资料的积极性不高,影响了《延安年鉴》的质量和出版时间。

“”全市地方志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依法行政与工作推进相统一,认真贯彻落实《地方志工作条例》和省、市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学好用好法规政策;坚持进度和质量相统一,全面完成市县区两级续修志书编纂工作;坚持数量和质量相统一,进一步加强地方综合年鉴编辑出版工作;坚持管理和服务相统一,加强全市地方志资料库建设工作,逐步完善地方志信息化建设;坚持保护与利用相统一,深入开展旧志整理和地情资源的开发利用,努力实现全市地方志事业科学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1、强化措施,确保高质量完成续修志任务。

省上要求,“”末全省要全面完成省、市、县三级志书的编修任务,这一要求已列入省上“”规划纲要向社会昭示。我市也将完成市县两级二轮修志任务列入“”规划。各级地方志机构、市志各承编单位,要围绕总体目标,分解任务,强化督促检查,确保工作进度。至今还没有启动第二轮修志工作或启动后仍无实质性进展的县区和单位,要切实行动起来。要正确处理进度和质量的关系,坚持质量第一。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进度,保证志书按时出版。同时要严格执行志书质量规定,坚持三审定稿制度,切实把好质量关,力争使每一部志书都成为精品佳作。一是要进一步提高对地方志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编修地方志是集成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具体体现,也是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政府的“官职”、“官责”,“为官一任,以志载绩”。编修志书不但是对地方负责,也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具体体现。二是要为修志工作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要切实做到“一纳入,五到位”,保障修志工作顺利开展。三是要抓好队伍和制度建设。志书质量的优劣关键在于修志者素质的高低,因此稳定和提高修志队伍素质修是地方志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要吸收有志于修志事业的各方面人才,充实修志队伍。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四是要将地方志工作列为各级政府的督查考评项目,建立健全地方志工作督查制度。把修志工作与领导任期目标考核结合起来,与岗位目标责任制结合起来,确保高质量完成第二轮修志任务。

2、规范管理,推进年鉴工作整体上台阶。

编辑出版地方综合年鉴是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规定的地方志工作机构的任务和职责。各级地方志机构应当认真履行职责,搞好地方综合年鉴的编辑出版工作。要在篇目创新、提高质量、缩短出版周期等环节上狠下功夫,力求全面、准确、真实地反映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特点、新经验和新成就,进一步增强年鉴的可读性和实用性。特别是没有编写年鉴的3个县以及没有连续出版年鉴的县区要加大工作力度,力争全部启动,并将编辑出版工作经常化。市直各部门、中省驻延各单位要切实重视做好《延安年鉴》供稿工作,全面而翔实地反映本行业本单位每年的发展变化的情况,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创造条件编辑出版行业年鉴。

要不断加大地方志信息化和志鉴资料管理力度,立足于为地方志工作者及社会各界提供丰富质优的地情信息咨询服务。依据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的要求,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协调,争取早日立项,推动延安地方志馆建设,有条件的县区也要建设方志馆。“”期间,全市至少50%的县区要建成地情网站,延安市地情网要建成投入使用。

4、继续开展地情资源挖掘保护利用和旧志整理工作。

各级地方志机构要继续抓好旧志资源的抢救保护,制定好旧志整理。

工作计划。

分类实施保护措施。对一些孤本采取影印、照相等方式实施抢救性保护对一些善本名志要进行校注出版使之能更更好更广泛的收藏和利用。要继续围绕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再出一批受社会欢迎的地情丛书逐步形成有特色的地情信息资源体系。要把以“志”命名的出版物纳入地方志系统的管理范围不断丰富地方志的资源宝库。以后计划每年出版1—2部反映延安经济、文化、历史、风情民俗等情况的系列丛书以拓展地方志工作领域保护非物质文化扩大对外宣传促进延安经济社会发展。希望有关部门和各县区志办予以大力支持积极推荐和提供书稿。

5、切实加强地方志机构、队伍建设。

新时期、新形势下地方志工作有了新的历史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我们要以此为契机,把贯彻落实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省、市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贯穿于“”地方志的各项工作之中。各县区要按照“一纳入、五到位”建立健全地方志工作机构,有条件的县区要单设方志办,要配备好地方志机构的领导班子和足够的业务干部。要加强修志队伍自身建设,加强业务培训,着力提升自身业务水平,要在政治上重视方志工作者,在生活上关心方志工作者,在工作条件上权利改善方志工作者的工作环境,营造用人、留人、爱人的良好氛围,稳定方志工作队伍。

三、20xx年的几项重点工作。

今年是“”的开局之年,起好步,开好局,至关重要,全市地方志系统要以贯彻落实省、市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围绕中心,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取得实效。

1、扎实做好续修志的编纂工作。

截至目前,我市已有12个县区召开了第二轮修志工作动员会,但是不能动员会开完工作就放下,要切实做好落实工作,要做好续修志方案实施工作。《延安市志》各承编单位,要加快资料收集整理进度,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抓紧专业志稿编写工作,力争今年6月底之前向市方志办报送志稿,不拖市志总纂后腿。市方志办将抽调人员对各县区、市直各部门的修志工作进行不定期的检查、督促。

2、认真做好志书的评审工作。

4月底,将对《黄陵县志》进行复审,这次评审是我市第一部二轮志书评审,希望参加这次评审会的专家学者发挥自己的最高水平,多为志稿修改提供宝贵意见。各县区志办、史志档案局,要按《通知》要求,积极组织修志人员参加这次评审会,为更好地完成续修志工作任务培训骨干力量。市直各部门及中省政府驻延有关单位,在志稿编写成稿之后,先要组织内审,广泛征求新老领导、新老专家及各方面专业人士的意见,进行考证和文字修改工作,然后再报送市地方志编委会审定。

3、年鉴工作要不断创新,提高质量,重视时效。

要不断增强时效观念,力争早出刊,出好刊,面向社会,彰显特色,更好地为当地经济社会服务。今年的《延安年鉴》要力争在6月份出刊,最迟不能超过8月份。吴起、甘泉、宜川三县今年必须完成《年鉴》出版任务。

4、做好地情信息工作,更好地为经济社会服务。

根据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要求,积极与省志办联系,着力抓好县级地情网站的建设,年内要建成宝塔区、志丹县2个县级地情网站。积极收集延安地方志丛书稿,出版1—2本地情书籍。继续做好旧志校注工作。

同志们,“”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全面完成第二轮修志任务、地方志工作整体迈上新台阶的攻坚时期,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地方志工作全局,以对事业负责、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积极态度,发扬埋头苦干、赤诚奉献的修志精神,勤奋工作,锐意进取,求实创新,与时俱进,努力完成“”规划的地方志工作各项任务,为开创我市地方志工作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3

页,当前第。

1

1

2

3

市领导在全市地方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全面落实《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的起步之年,更是启动实施《天津市地方志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xx—20xx年)》,努力开创我市地方志工作新局面的关键之年。

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召开全市地方志工作会议,总结“”时期地方志工作取得的成就,分析存在的矛盾和问题,部署“十三五”期间的工作任务,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下面,根据会议的安排,我代表市地方志编修委员会办公室作简要。

工作报告。

一、“”时期工作的回顾。

地方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深厚的国家文化软实力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宝贵的思想源泉和最直接的精神纽带。编修方志历史悠久,连绵不断。历代政府都把编史修志作为一种官职、官责,颁布政令进行统一规范。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周礼》就有“外史掌四方之志”、“小吏掌邦国之志”的记载。同时期成书的《尚书·禹贡》,记述九州人文地理,堪称中国最古老的方志。汉代司马迁著《史记》,创设“书”体,专记天文历法、典章制度,班固编《汉书》,改“书”为“志”。“志”作为一种史书体裁正式确定下来,距今已两千余年。

天津的方志,首创于明朝正德十四年(1519)的《天津三卫志》。此后,历代修志一直持续进行。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开始了社会主义新方志的编修工作。1984年,我市正式成立地方志工作机构,系统组织推动全市地方志编修,至20xx年8月,全面完成首轮志书编修工作,共出版《天津通志》分志48部、56册,区县志19部、20册,各类部门志、行业志、专业志202部,乡镇村志39部、山水名胜古迹志1部,点校整理历代方志9部。其中,9部志书在全国新编地方志优秀成果评奖中获奖,14部在历届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中获奖,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全市地方志事业取得了新的进展,为全面反映天津市情、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发挥了积极作用。主要成绩体现在:

(一)二轮修志有所推进。

坚持把推动市、区县两级志书二轮编修作为中心任务来抓。20xx年,天津市政府办公厅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天津市地方志工作的意见》(津政办发〔20xx〕59号),明确了到20xx年的目标任务,有力推动了工作开展。五年间,出版《天津市志》分志11部,累计出版30部,完成规划总量61部的49%。全市各区县全部启动二轮修志,其中《武清县志》、《宝坻县志》、《静海县志》3部志书已经出版。此外,还出版专业志、山水志2部、乡镇志12部。

(二)年鉴编纂注重创新。

坚持志书编修与年鉴编纂并举,通过组织知识辅导、业务培训,调研检查督导等措施,较好地推动全市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工作。目前,两种市级综合年鉴《天津年鉴》《天津区县年鉴》已公开出版,16个区县除蓟县外,都创办了综合年鉴,其中滨海新区、和平、北辰、静海4个区做到了公开出版。市地方志办公室主办的《天津区县年鉴》已历时20xx年,在编纂过程中,注意完善体例结构,压缩一般政务活动记述,充实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信息内容,体现了内容形式和服务方向的创新。

(三)理论研究方兴未艾。

以信息网络和《天津史志》刊物为平台,推动方志理论和地方史志研究。对《天津史志》进行创新改版,采用国际版式,增加栏目板块,提高内容质量。五年来,发表论文上百篇。积极参与中指组《方志百科全书》编撰,承担有关内容的撰写。与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天津市历史学会开始建立合作关系,加强了史志研究团队实力。

(四)读志用志成效显现。

积极扩大地方志的影响,努力提高资政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史料优势,挖掘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与市委党史研究室合作编纂出版《中国共产党天津历史图鉴》。编辑出版《天津地方志资料丛书》,已出版《天津史志研究文集》、《清初良相杜立德》、《小站练兵图集》、《南市记忆》、《天津话语汇》、《七十二沽》、《津门读史杂记》、《画说津沽民俗》、《李叔同(弘一大师)研究纪事》等书籍,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旧志整理成果突出,天津历史现存的9部区县旧志经整理点校后全部出版,影印了清康熙十七年《天津卫志》。

(五)工作规范不断完善。

注意总结修志经验,制定工作规范和标准,先后出台《〈天津通志〉编修工作流程》、《关于地方志书人物篇撰写参考意见》、《关于进一步明确地志办机关〈天津通志〉岗位责任制的暂行规定》、《天津市地方志书编修行文规范》、《天津通志人物篇撰写参考意见》、《天津市专业年鉴编纂出版工作规范(暂行)》、《天津通志审查验收规定》、《天津市区县志书审查验收规定》、《天津市区县志书出版印刷规范(试行)》、《天津市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规定实施细则》、《天津市志印刷规范》等文件,初步构建了志鉴编修的规范体系。

总结分析“”期间地方志工作好的方面和经验。我们深刻体会到:一是必须坚持依法治志,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大力推进地方志工作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不断完善地方志工作的。

规章制度。

用制度管人、管事地方志事业才能得到持续健康发展。二是必须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地方志工作机构组织实施、社会组织和力量积极参与的地方志工作体制和“一纳入八到位”的工作机制。承修单位真正做到领导重视、机构健全、人员稳定、经费到位修志工作才会顺利推进任务才能按期完成质量才有可靠保证。三是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存真求实与时俱进在天津发展大势中书写历史才能真正凝聚成文化软实力。这些经验体会是做好地方志工作的宝贵精神财富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期间地方志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离不开天津市地方志编修委员会的正确领导,离不开中指组的有力指导,离不开各区县、各部门的积极作为和艰苦努力,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和热情参与,离不开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的精心筹划和全力推动,离不开全市广大修志同仁的默默耕耘和忘我奉献。在这里,我谨代表市地方志办公室向市委、市政府和编修委员会的各位领导,向各区县、各部门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全市地方志工作者致以诚挚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与国家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与我们应当完成的任务,与目前其他省市的状况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第二轮修志工作进展缓慢,61部《天津市志》尚有31部分志没有完成,其中16部志书没有启动或者陷于停顿;部分市志承修单位重视不够、修志责任没有明确,保障措施没能到位,普遍存在责任机构经常变化、修志人员变动频繁、工作停滞不前、资料积累匮乏、经费难以保证等问题,严重影响到20xx年全市修志任务的全面完成。二是区县级地方志工作机构不够健全,归属不统一,有的区县人员编制被长期占用,导致实际从事修志工作人员过少,任务难以完成。16个区县目前还有蓟县未创办综合年鉴,公开出版的也只有4部,距实现市、区县两级综合年鉴区域及公开出版全覆盖的目标还有不小差距。三是推进法治建设,实施依法治志步伐有待加快,监督、检查职责落实有待加强。四是地方志馆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开发应用严重滞后,特别是市、区县两级均无一座专用方志馆,这与国家对方志馆建设的要求,与天津大都市的地位作用,与市委、市政府明确的文化强市建设目标极不相称。五是读志用志为现实服务的水平有待提高,特别是资政、育人的功能发挥不够充分,地方志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还比较低,方志文化独特的作用优势有待彰显等。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地方志事业蓬勃发展的瓶颈,必须通过强化体制、机制的落实,采取有力措施予以突破。

二、“十三五”时期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

同志们,困难和希望同在,挑战与发展并存。当前地方志事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和难得的发展机遇。党的以来,按照“四个全面”战略部署,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对地方志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地方志事业发展创造了更好的环境。强调“要高度重视修史修志”,提出“修志问道,以启未来”,刘延东副强调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明确管理和发展地方志事业的重要职责,切实做到“一纳入,八到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站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高度,对地方志事业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进行了顶层设计。全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更是史无前例地将加强修史修志列为全国重要文化工程。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地方志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坚定了我们为地方志事业发展不懈努力的信心和决心。今年4月,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天津市地方志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就贯彻落实全国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做好全市地方志工作提出了新目标、新任务和新要求,为我市地方志事业繁荣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和依据。

今年以来,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抓工作落实的力度越来越大,标准要求越来越高,工作节奏越来越快,检查督导越来越严。仅3月16日至5月13日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接连组织召开了10次全国层面的工作会议,对修志、编鉴、著史三项中心任务和方志馆、信息化等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新的部署,提出具体要求。天津作为四大直辖市之一,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地方志事业没有理由甘居兄弟省市之后。今后五年,全市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和修志人员必须乘势而上、顺势而为,立足当前、谋划长远,抓住和用好地方志事业发展的难得机遇,主动适应地方志工作发展新常态,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和更强的责任感、使命感,进一步端正思想,明确任务,扎实工作,把既定的奋斗目标、美好的工作蓝图变为现实成果,真正担负起“为党立言、为国存史、为民修志”的光荣使命,不断推动我市地方志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十三五”期间,我市地方志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和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一纳入、八到位”的总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和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依法全面推进全市地方志事业科学发展,为建设美丽天津提供精神动力、决策参考、信息服务和智力支持。

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到20xx年,全面完成第二轮修志任务,做好第三轮修志工作准备。实现市、区县两级综合年鉴全覆盖,并公开出版。全力推动方志馆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努力实现地方志网站升级并覆盖全市。积极组织开展编著地方史工作,加强对社会修志和编修地方史的指导与管理。基本形成基础设施建设、修志编鉴、地方史编著、理论研究、开发利用、信息化建设“六位一体”的地方志事业发展新局面。

围绕实现这一奋斗目标,我们要努力做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推进依法治志。

严格落实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尽快制定出台天津市地方志工作规章。推动建立政府依法履行领导责任、地方志工作机构依法履行组织实施和管理职责、社会各界依法参与和提供支持的法治化工作格局。在完成立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配套的制度体系,加大地方志工作法律法规的宣传、执行力度,定期开展执法监督检查,依法纠正、查处执行不力和违法行为。积极推动建立修志工作绩效考评及动态管理机制,定期检查通报工作落实情况,保障地方志事业健康发展。

(二)完成市级志书二轮编修任务。

《天津市志》是我市的市级地方志书,目前距离二轮编修完成时限只有不到五年的时间,但工作进度尚未过半,还有16部志书没有启动或陷于停顿。面对如此现状,我们将加大指导、监督、检查力度,有针对性地、逐一单位地进行业务指导,限定完成时间,协助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各承修单位也要认清形势任务,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按照市政府制定的志书编修规划进度,组织好人力物力财力等基本工作保障,明确任务、分解目标、落实责任,确保全市第二轮修志工作在20xx年全面完成。

(三)抓好区县志书编修。

在确保进度的前提下,要坚持把志书编修质量摆在首位,严格按修志规律及规范程序进行编修和评审,确保优质高效地完成第二轮区县志书编修任务。支持《北辰区志》纳入全国方志精品工程,宣传《天穆镇志》率先加入首届全国名镇志工程。继续指导有条件的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开展名镇志、名村志文化工程。重点推出一批历史上影响力强、当前有很大发展潜力的古镇名村,修出精品佳志,弘扬优秀历史文化,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的需要,也同时为本地区扬名添彩。

(四)做好第三轮修志准备。

在全面完成二轮修志任务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第一、二轮修志经验和教训,调研第三轮修志组织管理及续修方式,组织开展有关理论研究,适时收集整理资料信息,为全面启动第三轮修志做好各项准备。已完成修志任务的区县、部门,史志工作不能就此终止,要继续落实地方志资料年报制度并形成常态。

(五)做好年鉴编纂工作。

积极推动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工作。认真按照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天津市地方志工作规章要求,理顺市级综合年鉴管理体制,依法开展年鉴工作。加强对区县、部门年鉴业务指导和管理,完善年鉴审批、出版、备案等工作规范。加强业务培训和指导,组织参加精品年鉴评比活动,力争提前实现区县综合年鉴全覆盖并按一年一鉴公开出版的目标。

要按照全国地方志著史工作的总体部署,制定实施方案,积极创造条件,牵头有关单位,开展地方史研究,有计划地将地方史编著职能纳入地方志工作范畴,明确机构职责。指导有条件的区县、部门开展地方史编著工作。要深入挖掘历史文献和地情资料,在完成市、县两级旧志点校的基础上,继续加强旧志资源的普查搜集工作力度,为做好著史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七)加强方志馆建设。

目前,我市和区县两级方志馆建设还未起步,需从头开始。两级应尽快把方志馆建设纳入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规划,积极争取按国家规定的标准立项改扩建,努力改变基础设施落后现状,使地方志馆成为集史志文献收藏、方志文化交流及方志成果数字化展示于一身的公共文化设施。各区县、各部门目前要在完成二轮修志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档案室、资料室等现有基础设施,做好方志文献的保存、展示及查阅服务工作,并为将来馆藏做好积累。

(八)加强信息化建设。

在市、区县两级目前还没有方志馆的情况下,我们要本着实体方志馆与数字方志馆建设并举的原则,积极按照资料数字化、传递网络化、信息共享化、使用便捷化的要求,努力提高资料管理利用水平。要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广泛应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逐步实现修志编鉴数字化、网络化,建成地方史志全文数据库,更好面向社会提供服务。要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升级完善地情网站和地情资料库软硬件设施,建设新的载体平台,逐步建成以天津地方志网为中心,辐射各区县的地情网络平台。加强史志信息的采集、编辑和发布,构建多界面、多渠道、多元化、全方位的综合服务体系。同时,注重加强地情网站和地情资料库管理,确保网络信息安全。

(九)深化方志理论研究。

要加强传统方志和社会主义新方志编修经验总结,为方志学科的建设和史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尽快启动《天津方志百科》的编写工作,提高修志人员的理论素养,用不断发展创新的理论成果指导工作实践。发挥《天津史志》期刊的作用,围绕学科建设及修志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采取多种方式,及时组织各类交流、研讨和培训活动。依据全国地方志工作要求及做法,适时建立天津市史志研究学术团体,积极推荐方志成果参加全市社会科学成果评奖。加强地方史志跨学科交流,汇聚各门类专家学者智慧,活跃学术研讨,推动理论创新,推出一批有分量的学术成果。

(十)提高史志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充分利用地方志文化资源,特别是地方志已有成果和中间成果,创造性地开发转化为现实服务的新成果,从而更好地发挥地方志资政、育人作用。要加强对地方志资源的深加工,拓宽服务渠道,增强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手段,更好地贴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贴近人民群众需要。发挥地方志资源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城乡方志文化建设,鼓励有条件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修志编鉴著史,培育城市历史记忆。按规定要求加强与国外和港澳台地区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档案馆、图书馆等单位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地方志文化产品走向海外,增强我市方志文化的影响力。

同志们,修志、编鉴、著史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地方志工作的三大中心任务,强化体制机制保障,加快依法治志进程,推进方志馆和数字化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培养,加大宣传力度,是推动我市地方志“十三五”规划有效落实的重要抓手。我们感到,地方志工作责任重大、岗位重要、使命光荣、任务艰巨、时间紧迫、挑战性强。最近,就研究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表重要讲话,同样对我们抓好地方志工作落实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他强调指出:“不能因为包袱重而等待、困难多而不作为、有风险而躲避、有阵痛而不前,要树立必胜信念,坚定不移把这项工作向前推进。”

当前,“。

两学一做。

”学习教育正在全市广泛深入开展,我们要结合实际,以此为动力,认真学习传达和贯彻落实秋军秘书长的重要讲话精神。“两学一做”基础在学、关键在做,最重要的是抓落实出成果,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中指组工作的有力指导下,弘扬修志问道、直笔著史的方志人精神,记录当代、保存历史、传承文明、发展文化,努力开创我市地方志事业新局面,为把天津建成文化繁荣、社会文明的魅力人文之都作出更大贡献!

3

页,当前第。

2

1

2

3

全市地方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

同志们:

这次全市地方志工作会是经市委、市政府批准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传达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地方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市地方志编委会扩大会议精神,部署十四五时期地方志事业发展目标任务和20**年主要工作。

去年12月29日,全国地方志系统先进模范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李克强总理专门作出重要批示,刘延东副总理接见与会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为地方志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前不久,市地方志编委会召开扩大会议,审议通过了《北京市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20xx年)》,市长、市地方志编委会主任王安顺同志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对高质量完成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开创首都地方志事业发展新局面、建设高素质地方志工作队伍提出了明确要求,反映了市委、市政府对地方志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寄予的殷切希望。我们要深入学习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地方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市地方志编委会扩大会议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用更加扎实有效的工作开创首都地方志事业发展的美好明天。

刚才,陈玲同志代表市地方志办作了工作报告,对20**年的工作做了实事求是的总结,对20**年的工作做了务实可行的部署。对此,我都同意。六位来自市志、区县志承编单位的同志交流了各自的工作经验,他们的创新和探索值得大家学习借鉴,以更好地推动本地区本部门的地方志工作。现在,我就进一步深化对地方志的认识、做好十四五时期的地方志工作谈三点意见。

1、进一步提高对地方志的认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做好工作,推动事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于深刻认识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形成文化自觉和内生动力。地方志工作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一项具有长远历史价值和重大现实意义的工作。发展好地方志事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从事地方志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这是由地方志在中华文明传承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也是由建设文化强国、扩大国家文化软实力现实需要决定的。

中华文明得以传承延续,历代连续编修志书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历经磨难而百折不挠,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除了血缘、地缘的因素外,更重要的是文化的认同和传承。梁启超先生指出,最古之史,实乃方志。地方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志书编修起始于春秋战国,发展于秦汉隋唐,成型于两宋,清代臻于鼎盛,至今2000多年绵延不衰。历朝历代都高度重视地方志,明代以后更被制度化,或反复颁布修志诏谕,或下令设方志馆、方志局,编修省、地、县三级志书,或编修国家一统志。正是由于不间断地编修志书,形成了中华民族完整统一的历史记忆、价值观念和风俗习惯,构筑了对中华民族牢不可破的文化认同,为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一方之全史和一地之百科全书,地方志是传承中华文明、发掘历史智慧的重要载体,承载了源远流长、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是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基础和母体。它纵贯古今,横陈百科,包罗万象,对一地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与现状作出全面系统记述,是所有国情书、地情书中最全面、最翔实、最客观的,其内容之丰富、范围之广泛,是其他文献难以比拟和替代的。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存方志8500多种,11万余卷,约占现存古籍总数的1/10。可以说,志书记录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演变和文化积淀,对中华文明做出了全景式展示。对此,世界著名科技史学者、英国人李约瑟指出,古代罗马,乃至近代英国,都没有与中国地方志相比拟的文献。地方志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基因和具有民族特征的标志性文化形式,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自成一脉,独树一帜。

地方志在地域文化的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以历史文化名城、世界著名古都著称,有着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近千年的建都史,拥有世界首都发展史上唯一未曾中断、延续至今的文化,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和地方志编纂密不可分的,北京地方志构成了北京丰富厚重的文化。北京有着悠久的地方志编纂历史,据缪荃孙等所纂《(光绪)顺天府志》《纪录顺天事之书》中记载,纪录顺天事见于史书者以《燕十事》为始。北京地方志编纂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元代熊梦祥所纂《析津志》。自元以后,北京地区的志书编修从未间断。北京历代编纂的府志中以《析津志》《(永乐)顺天府志》《(万历)顺天府志》《(康熙)顺天府志》《(光绪)顺天府志》为代表,其中由张之洞、缪荃孙总纂的《(光绪)顺天府志》体量最大,内容最丰富,全书约350万余字。据不完全统计,北京现存民国以前的旧志有100余种,包括府、州、县等地方志,为人们了解北京的自然、建置、风土人情等提供了丰富翔实的历史资料。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地方志工作。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在省、市、县三级设立地方志工作机构,动用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编纂社会主义新方志,取得巨大成就。20**年,国务院颁布《地方志工作条例》,使地方志工作纳入依法修志的轨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地方志事业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和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20**年考察北京工作时强调,要高度重视修史修志,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决心和信心,其后还在多个场合对地方志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作出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先后两次专门就地方志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提出修志问道、以启未来,指出地方志是传承中华文明、发掘历史智慧的重要载体,存史、育人、资政,做好编修工作十分重要,强调要直笔著信史,彰善引风气,为当代提供资政辅治之参考,为后世留下堪存堪鉴之记述。刘延东副总理多次就做好地方志工作发表讲话,指出,推动地方志事业的发展,既能展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也能体现现代文明与历史文明的一脉相承,特别是能够更好地凝聚人心,提升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对实现两个百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20**年8月底,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了《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20xx年)》,明确了地方志事业在国家发展改革大局中的目标和任务,首次把地方志事业的发展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联系,成为国家战略在文化领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和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对地方志的价值和功用给以充分肯定,凸显了地方志作为国家基础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自1988年我市启动第一轮修志工作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领导都高度重视地方志工作。贾庆林、刘淇、王岐山同志先后就做好我市地方志工作作出重要指示。20**年,郭金龙同志在市第六届地方志编委会扩大会议上指出,启动新一轮修志工作,不仅是建设人文北京的一项内容,还可以达到资治、存史、教化的目的,更好地为建设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提供服务,扎实开展地方志编纂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需要;是促进首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首都软实力的需要,对加快建设繁荣、文明、和谐、宜居的首善之区具有重要意义。20**年,郭金龙同志还专门调研地方志工作,对我市地方志工作提出记述快速发展的历程、坚定实现中国梦的信心的明确要求。同年,王安顺同志在市第七届地方志编委会扩大会议上指出,北京作为文化名城,方志编修历史悠久,为我们了解北京的自然、建置、风土人情等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读史明志,我们从志书宝库中得到很多启示,更加热爱这座伟大的城市,增强了提高建设与管理水平的使命感、责任感。今年1月,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政府工作报告中都对地方志工作作出了具体部署,强调要发挥地方志资源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重要作用,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做出贡献。

同志们,早在1981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向市委领导传达了周总理生前的嘱托:一定要修好北京志。这既是中央对北京的要求和希望,也是北京地方志工作者肩上的责任和使命。我们一定要深化对地方志事业的认识,以首善标准落实好规划纲要提出的各项任务,以改革创新精神开创首都地方志事业发展的新篇章,不辜负党和人民对我们的期望。

城市政府的首要职责就是规划建设管理好城市。地方志中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智慧。古人常讲,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存史、资治、教化,是大家公认的地方志三大功能。存史,可作存史镜鉴,察民风,验土俗,使前有所稽,后有所鉴,甚重典也资治,可作资政辅治之参考,究兴衰之由,陈利弊之要,补救时政之阙失,研求民生之荣枯教化,可作教化育人,传述忠孝节义,凛凛烈烈,有声有色,使百世而下,怯者勇生,贪者廉立。一部地方志书在手,便知一方历史兴亡、政权更替、经济枯荣、文化盛衰、社会变迁、民族分和等等。地方志工作是一项借鉴历史、资治当今的工作,要从历史中获得规律性的认识,探索和挖掘历史智慧,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地方志所记涵盖百行百业,可以为各个行业提供借鉴。

当前,我市正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前不久,市委十四届十次全会专门研究形势下的城市工作,出台了《全面深化改革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明确了首都城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要找准地方志在服务首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开阔思路,聚焦发力,积极发挥作用。

(一)发挥地方志在提高市民文明素质中的作用。

市民是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活动的主体。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不仅要有以高楼大厦为代表的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以市民素质为代表的高度发达的精神文明。提高市民文明素质的关键在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旧志中有古来志书半人物的说法,人物在志书中占据特别重要的地位。入志人物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激励后人的先贤,例如《(光绪)顺天府志》中用很大的篇幅记述了大量先贤,以期景仰名德,遗言逸事,甄采靡遗,所以传先哲之风规,示后人以法式,意至美也,先贤们承载的仁义礼智信忠孝节义的传统美德,对于加强市民道德建设仍有重大价值和意义;另一类则是以警后世的鉴诫人物,从不仁不义、不忠不孝的角度来记述,成为后人的反面教材。

新编地方志记述的人物更加具有时代特色。例如一轮《人物志》中记述了大量为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与独立、推动人民解放和民族独立事业、促进各族人民团结与合作、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先进文化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的杰出人物。这些杰出人物生动地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谛,传扬他们的事迹,比单纯的说教更能发挥思想政治工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全市地方志工作者要深入挖掘志书精髓,加大对体现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人物和事例的收集整理,加大对优秀家训、家风的收集整理,注重用典型人物的言行事迹来感召人,用优秀的道德思想来鼓舞人,大力弘扬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正能量,鼓励市民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城市建设、管理,真正实现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

(二)发挥地方志在研究城市和管理城市中的作用。

作为展示一地自然和社会全貌的地情资料书,地方志在研究城市、管理城市中具有天然的优势。地方志书开篇记述的是自然地理环境,而环境是城市研究中的背景和基础。地方志展示了城市的环境因素,将一地的疆域、形胜、风土、山川、险隘详加记述,对于准确认识和把握城市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地方志对北京城市环境的记述,可以看到北京地质地貌、物种矿藏、水文气候、自然灾害等的演变情况,以及长期以来人们对城市不间断的开发建设。在展示北京的地理环境的优势方面,志书花费了大量笔墨,如《大金国志》记述,燕都地处雄要,北依山险,南压区夏,若坐堂隆,俯视庭宇燕京地广土坚,乃礼仪之邦《宛平县志》记载,皇居右肋,千山拱护,万国朝宗。山奥而深,土肥而衍《大兴县志》记载,气势庞厚,文武之丰镐不是过也。这些对于认识北京的自然环境优势,有序开发城市是很重要的参考。特别是当前高水平规划建设城市副中心,也可以从志书中汲取历史智慧和历史借鉴,把城市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

北京在历史上曾经是有着重要影响的世界城市,元大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和所处的地位,是当时任何一个城市都难以企及的,明清北京城也有广泛的影响力,这些情况在北京的旧志和古籍中都有记载。对后世影响深远的《考工记》中提出有关都城的城市规划方案,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其规划思想对历代都城的规划均产生过潜在影响,辽南京、金中都、元大都与明清北京城的设计规制无一不取自于《考工记》,其中元大都对《考工记》的规划思想体现最为彻底。而新编地方志所包含的资料更加丰富。一轮《规划志》《建筑志》《房地产志》《环境卫生志》等志书,全面翔实记述了北京城市建设和管理方方面面的发展情况,包括各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可供今天的城市建设和管理借鉴。

地方志还可以弥补正史记载的不足,如正史中记载了城市建设管理方面的制度,但缺乏实际执行的效果,这些内容在地方志中可以找到。利用地方志资料可以使城市研究更为具体细致,更加接近历史真实,可以得出一些新的结论。历史在不断延续,地方志也在不断编纂,可以提供源源不断的参考资料。要修好志,从历史中总结和提炼规律,用历史的智慧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水平。

(三)发挥地方志在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中的作用。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和软实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北京文化底蕴深厚,是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北京的一张金名片,传承保护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首都的职责。随着改革开放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城市进程日益加快,一些具有价值的古建筑纷纷被拆,许多老的胡同、四合院不复存在,经济飞速发展与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和社会通力协作来完成。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在保护城市历史文化中积极作为,牢牢守住历史传统根脉,保护好北京古都风貌这张中华文明的金名片。近年来,市地方志办已经组织编纂了《北京胡同志》《北京四合院志》等特色志书,对胡同、四合院建筑和人文进行了全面系统记录,把胡同、四合院的文化形态长久地保存于历史的记忆之中,使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北京有很多的历史遗存已经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这方面的资料在相关志书中可以找到记载,不仅展示了有形的文化遗存,而且挖掘了北京特有的文化内涵,使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特点得到充分反映。在社会的发展中,实体文物弥足珍贵,应该倍加珍惜和保护,但实体文物总有消亡的时候。把旧的实体文物消亡和新的实体文物产生的过程记述下来,把消亡的实体文物的物质和精神形态记述下来,是地方志工作者的重要职责,也是实现历史文化得以永续利用的有益实践。比如北京历史上的一些胡同、会馆等,已经在城市的建设发展中不复存在,要把它们记录在《地名志》中,使后人能够感受到北京当时的城市格局和在历史中的发展变迁,这是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统筹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地方志工作者要担负起这一沉甸甸的责任,深入挖掘北京的历史文化资源,深化对北京各类优秀历史文化资源的研究利用,延续首都城市历史文脉。

3、进一步挖掘利用地方志的丰富资源。

夫修志者,非示观美,将求其实用也,贵在史识,重在致用,地方志是一座不断丰富、取之不竭的巨大文化宝库。修志不仅仅是为了存史,更重要的是为了使用,而且首先是要为当代人服务。地方志开发利用的水平是衡量地方志工作成绩的重要标准,开发利用做得越好、推广得越多、运用得越广泛,地方志工作的现实价值和历史贡献就越大。

前些天有个消息大家都很关注,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陈忠实去世。大家都知道陈先生的《白鹿原》,却很少有人知道它和地方志的渊源,这部小说是陈先生花了两三年的时间查阅蓝田、长安和咸宁三地县志后写出来的。《白鹿原》中的不少人物,都可以从县志中找到影子。从这个角度上讲,陈先生可以说是读志用志的典范。

地方志在首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也发挥了积极作用。税制改革时,《财政志》编辑部提供了民国时期分税制和历史上的税费改革情况等资料,成为决策的重要参考。颐和园、天坛、十四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燕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相关文件,天坛神乐署、颐和园耕织图景区等恢复建设,都是基于丰厚的地方志资料。

地方志开发利用的基础在于深入挖掘地方志资源。地方志特别是新编地方志书一般体量都比较大,二轮规划的《北京志》分志一般是50万字,区县志是80万字。在当前互联网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知识传播速度日益加快的背景下,地方志工作者要牢固树立互联网思维模式,像开采宝藏一样,把志书中的精华,根据不同需要、运用各种方法挖掘出来,提供快速便捷的信息服务,更好地服务党政机关和社会群众。

(一)加强对地方志资源的综合研究和统筹。

地方志资源宝库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财富,要加强对地方志资源的深加工,重视地情文献资料的普查摸底和专门研究,加强对包括旧志在内的文化典籍的整理和利用,努力打造地方志资源的大数据库。

旧志对于研究修志规律,服务当代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用价值。北京市旧志整理于20**年组成了编委会,制定了整理标准和规范,计划对对元明清以及民国时期记载北京现行政区划内的府志、州志、县志,以及各种厅志、关志、山志、水志、街巷志、寺庙志进行点校整理,形成了以《北京旧志汇刊》为代表的初步成果。这项工作要坚持下去,力争把北京现存旧志全部点校整理,实现古为今用。

新编地方志书也要在利用上下功夫。可以按照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大门类,将一轮、二轮规划志书的内容进行分类整理,深入研究,既要提炼成功的经验,也要总结失败的教训,努力形成资料资源库。各种规划外志书以及志书编纂过程中收集的各种资料也要有计划地加以整理。

年鉴是地方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十分宝贵的资源。据初步统计,北京地区目前拥有各级各类年鉴300余种,相当一批专业年鉴已经成为科学研究、数据分析等不可或缺的资料。要重视年鉴的重要作用,加强对年鉴的研究和开发利用。

当前,要结合首都城市定位、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治理大城市病、环境保护、改善和保障民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发展重大课题,打通新旧志书、规划外志书和年鉴的使用,形成相应的专题数据库,为提供决策咨询和参考资料夯实基础。

(二)提升地情信息、方志文化服务决策、服务社会的水平。

地方志是各级领导、专家学者、广大群众了解国情、地情最为权威的资料性著作,可以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借鉴,为社会各界提供翔实可靠的地情资料,为开展爱祖国、爱北京、爱家乡教育提供素材,满足多种文化事业的需求。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动将地方志工作放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围绕党政中心工作和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拓宽地方志资源的服务渠道,总结历史规律,提供历史借鉴,通过编辑信息简报或月报、编写地情读本、开展专题研究,努力推出高水平的信息咨询、研究成果和政策建议,为党和政府提供资政辅治之参考。深入研究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要求和内涵,科学规划地方志机构参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定位和途径,当好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地情服务专家。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拓宽发行、交换、赠阅等渠道,鼓励社会各界读志用志,千方百计扩大读志用志覆盖面。大力推动地方志成果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军营,全面展示地方志成果和地方志事业。

要培育历史记忆,结合十四五规划提出的北部长城文化带、西部西山文化带和东部运河文化带建设,讲好北京故事,把志书内容编入乡土教材,作为中小学生的辅助读物,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优良品质。针对社会各界的不同需求,将地方志资源科学划分门类,根据服务对象的差异和特点,拓宽服务渠道,可以分门别类地编辑一些志书的精装本、普及本和简写本,如编纂部分名胜古迹的文化简本,摆进旅游景点或旅游书店,向游客展示北京深厚的历史文化,提升地方志资源的社会影响和效益。

找准着眼点和切入点,研究发挥地方志资源公共文化服务作用的途径和方式。自觉把地方志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当中,加快方志馆、地情网站、数据库等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各种地情文献的研究、分类、整理和归档工作,将这些资料妥善保存在方志馆、地情文献中心,同时为社会各界查询和借阅提供条件。注意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地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为社会各界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举办各种地情展览,征集并展示能够反映北京城市历史文化线索、元素的文字、图片、实物等展品,大视野、多层次展示北京城市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和街坊风貌留存的基本情况,讲述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发展历程。

(三)采用多种方式途径宣传扩大地方志影响力。

酒香也怕巷子深。要牢固树立宣传意识,主动加强与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合作,用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大对地方志工作、地情信息和方志文化、地域文化的宣传力度,满足社会各界对地方志资源的需求。加强与电视台、电台、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的合作,扩大官方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受众面;开发地情类app,通过手机和智能终端等新载体,提供终端应用阅读、查询;充分利用现有交通领域的户外数字广告,如地铁隧道动画广告,火车站、飞机场液晶显示屏等,嵌入宣传地方志成果的宣传片或宣传画。

扩大宣传范围,加大优秀地方志的宣传和推广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地方志、喜爱地方志、应用地方志。要创新地方志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传播方式,将地方志从书籍的形式转化为数字、墙体、石碑、宣传栏形式,通过志来直接展现一条胡同、一个景区、一个建筑物;选择历史悠久、文化氛围浓郁的传统街区、历史建筑,设立文化信息标识牌,留存北京城市记忆;在社区设立公益广告宣传栏,制作各类地情文化折页,在公交站点、机场车站、酒店等人流量大的区域发放,使城市的历史文化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举办一系列公益性的历史文化和地情知识讲座、竞赛活动,提高市民对地方历史文化的兴趣。注重发挥志愿者的作用,加深公众对城市的感情和热爱,增强市民参与保护城市文化的意识。

配合国家文化走出去战略,通过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地方志成果走出去。重点推介一批高质量的地方志成果,加强对外以及对港澳台地区的方志文献学术交流,推动方志文化走向海外,充分展示地方志的当代价值和恒久魅力,展示中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增强中华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要发挥方志文化在文化交流中的独特作用,使国际友人通过方志文化更好地了解北京的前世今生,扩大北京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最后,我再强调一下完成十四五时期地方志事业发展目标任务的问题。《北京市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20xx年)》是对十四五时期地方志事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战略规划和制度安排,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地方志工作的要求,是我市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一项战略举措。到20xx年,全面完成第二轮修志规划任务,实现市、区两级综合年鉴全覆盖,是未来我市地方志事业发展的核心目标和任务,也是全市地方志工作者向市委市政府立的军令状。确保两全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既需要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和全市地方志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也需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今年是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颁布10周年,要抓住这个契机,加大依法治志工作力度,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开展执法检查,进一步落实政府的法定职责和主体责任,切实把地方志工作放在政府整体工作布局中加以谋划和推进。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入研究完成目标任务的难点和问题,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和工作措施,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健全地方志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和配套政策,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要强化督责和检查,将规划纲要的落实情况纳入市委办公厅和市政府办公厅督查范畴和工作考核,市地方志办公室做好组织协调、统筹推进工作。希望承担第二轮规划志书的各区、各部门与市地方志办一道,科学制定路线图和时间表,按时保质完成规划任务。全市地方志工作者要增强做好地方志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本着对历史、对人民负责的态度,直笔著信史,彰善引风气,为当代留下资政辅治之参考,为后世留下堪存堪鉴之记述。

全省地方史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经市委、市政府领导同意,20**年全市史志工作会今天在这里召开。此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全国、全省党史和地方志工作会精神,总结20**年工作,部署20**年工作,动员全市史志系统牢固树立和创造性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进一步统一思想,凝心聚力,开拓实干,提质增效,不断开创史志工作新局面。

刚才,何晓波副主任通报了20**年12月以来市委党史研究室(市志办)以及各区县委党史研究室和地方志办公室、个人获得荣誉的情况,传达学习了市委副书记曹建国重要批示精神。

会议精神传达。

接下来,我分别传达学习一下全国党史研究室主任会议、全国地方志系统先进模范座谈会暨20**年度全国地方志机构主任工作会议、四川省党史研究室主任会议、四川省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由于时间关系,我就只简要的说一下会议概况和主要精神。

一是全国党史研究室主任会议精神。全国党史研究室主任会议于20**年2月24―25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传达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栗战书同志1月25日在听取中央党史研究室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曲青山做了工作报告,会议印发了《中央党史研究室-年工作规划(征求意见稿)》、《中央党史研究室20**年工作重点(征求意见稿)》和《全国省级副省级党史研究部门20**年工作情况交流材料》,会议分7个小组讨论了栗战书同志重要讲话、曲青山同志工作报告和两个征求意见稿。会议还表彰了全国党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全国党史部门先进个人及全国党史部门优秀成果。中央党史研究室室委会成员、各省、自治州、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副省级城市党委党史研究室负责同志、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广东联络部党史部门负责同志以及中央党史研究室各部门负责同志出席会议,中央有关部门、单位负责同志、中国中共党史学会、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会长、副会长、常务理事应邀出席会议,中央党史研究室副处级以上干部列席会议。

曲青山表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阐述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也对党史工作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打开了工作思路、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新路径、提供了新方法,对破解党史工作发展难题,厚植党史工作发展优势,具有重大指导意义。他表示,党史工作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基点和第一动力,摆在党史工作发展的核心位置,贯穿和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推动思想观念、重点领域、体制机制、方式方法的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党史工作的质量和效益;要用全面系统的思维和科学统筹的方法,正确把握和处理党史工作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形成科学平衡、合理的结构,增强发展协调性、平衡性、整体性;要履行好职责、发挥好优势,守好党史这块意识形态领域重要阵地,营造积极健康、清新明朗的党史舆论环境和社会文化生态;要强化开放意识,坚持“开门办史”,主动请进来、走出去,扩大内外交流,动员组织各方面力量,建立全方位开放的党史工作格局,推动党史工作不断向前发展;要加大党史研究成果转化力度,充分发挥以史鉴今、资政育人重要作用,把党的历史中蕴含的丰富经验和智慧、优良传统和作风,记载好、梳理好、研究好、总结好、呈现好,以精品力作和各种有效方式,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习党史知识、运用党史经验,修好党史这门必修课,提供优质服务,让全社会共享党史工作成果。

二是四川省党史研究室主任会议精神。20**年2月29日,四川省党史研究室主任会议在成都召开。会上,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王承先传达了全国党史研究室主任会议主要精神,并作了题为《与时俱进提质增效持续推进建设党史工作强省各项工作》的讲话。省委党史研究室机关党委书记郭生春传达了省委、组织部部长范锐平同志重要批示精神。省公务员局副巡视员向可华宣读了《省人社厅、省委党史研究室关于表彰四川省党史部门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的决定》。阿坝州、绵阳市、宜宾市委党史研究室的负责同志分别作了交流发言。会议的主要精神主要体现在王承先同志的讲话中。

省政协环资委副主任、省中共党史学会会长陈荣仲,省纪委驻省委组织部纪检组组长李文星,省公务员局副巡视员向可华,省委党史研究室机关党委书记郭生春,省委党史研究室副巡视员宁志一等出席会议。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江红英主持会议。全省21个市(州)及部分区(市、县)党史部门负责同志,部分高校院所以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特邀民间党史爱好者共16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在总结工作时指出,20**年,四川省各级党史部门在省委的坚强领导和中央党史研究室的有力指导下,按照“一突出两跟进”要求,扎实推进党史各项工作,整体工作有了新布局,重点工作有了新提升,内外形象有了新改善,得到了中央党史研究室领导和省委领导的充分肯定。

会议在部署工作时指出,20**年是“十三五”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经济强省的开局之年,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朱德同志诞辰130周年,全国党史文化论坛也将在四川省召开。全省党史工作部门要全面贯彻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关于党的历史和党史工作重要论述精神,牢固树立和创造性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坚持党史姓党根本原则,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落实“一突出、两跟进”要求,紧扣团结提质主题,突出工作重点,全面履行省委赋予的工作职责,从理论武装、编研工作、党史资政、宣传教育、指导把关、队伍建设等方面提质增效,全面完成省委和中央党史研究室交办的各项任务。省委党史研究室要编辑出版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党史研究和资政育人作品,开展好各类党史纪念活动和党史宣教工作;全省党史部门要持续深入推进以“一本党史基本著作、一本执政实录、一篇资政报告、一次党史宣教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四个一”工作,不断提高党史工作科学化水平,为全省改革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会议强调,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既对党史工作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又打开了工作的新思路、开阔了新视野,拓展了新路径、提供了新方法,对破解党史工作发展难题,厚植党史工作发展优势,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全省党史系统要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切实把五大发展理念作为工作引领和基本遵循,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到各项党史工作之中。要践行创新发展理念,将创新融入党史工作指南、党史工作重点、党史工作机制等党史工作各个环节,推动思想观念、重点领域、体制机制、方式方法的与时俱进。要践行协调发展理念,把握和处理好工作部门职能和研究部门职能的关系,全面覆行党史部门职责;把握和处理好党史工作对外协调,形成工作合力;把握处理好党史工作的内部协调,推动全省党史工作全面发展。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以高质量的党史著作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对待历史虚无主义及时正本清源,树立节约、成本和效率意识,集约各种党史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营造清新健康的党史舆论环境和社会文化生态。要践行开放发展理念,加大全省党史系统内部的开放合作力度,充分发挥党史部门的主力军作用;加大全省党史工作者的开放合作力度;加大对外交流借鉴的力度,构建大党史工作格局。要践行共享发展理念,积极以史资政、主动以史育人、重视以史服务,确保党史研究成果惠及全社会。

会议还表彰了中共彭州市委党史研究室等47个“四川省党史部门先进集体”和潘晓棠等43名“四川省党史部门先进工作者”。阿坝、绵阳、宜宾党史部门负责人在会上作了经验交流发言。

三是全国地方志系统先进模范座谈会暨20**年度全国地方志机构主任工作会议精神。20**年12月29日,全国地方志系统先进模范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公务员作出重要批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刘延东接见与会代表并讲话。中央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王伟光作了题为《公心直笔著信史阐善惩恶引风气》的讲话。全国地方志系统共32个先进集体受到表彰,四川省北川羌自治县地方志办公室荣获全国地方志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全国地方志系统县级集体代表、全国地方志系统先进工作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建设兵团、全军、武警部队、副省级城市地方志工作机构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20**年度全国地方志机构主任工作会议20**年12月30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题是总结交流全面贯彻落实第五次全国第五次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及“一纳入、八到位”落实情况与基本经验,学习宣传贯彻《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2020年)》的落实情况,布置20**年工作,中央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王伟光作题为《全面落实〈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2020年)〉,大力推进地方志事业科学发展》的报告。中央候补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常务副组长李培林宣读《关于对霍贵兴等21名同志进行通报表扬的决定》《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公布首批全国年鉴工作试点单位的通知〉》,并作总结讲话。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副秘书长兼办公室副主任冀祥德,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玉宏、邱新立出席会议。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5个副省级城市地方志工作机构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的主要精神体现在王伟光同志所作的工作报告中。

四是四川省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20**年1月20日,四川省地方志工作会议在成都花园宾馆召开。会上,省政府副秘书长陈越良受省委、常务副省长王宁同志的委托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马小彬作了题为《直笔著史记信史问道彰善启未来》的工作报告。省科技厅和凉山州、内江市、北川县地方志办公室的负责同志现场分别作了交流发言。省交通运输厅和成都市、乐山市、威远县地方志办公室作了书面交流发言。会议的主要精神主要体现在马小彬同志的报告中。

陈越良强调,一是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新要求,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2020年要全面完成二轮三级规划志书编纂任务,实现省、市、县三级综合年鉴全覆盖的落实。进度比较滞后的部门和单位,要倒排工期,量化程序,细化责任,强化督导,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二是要认真谋划落实方志规划,进一步创新优化事业发展。要以《规划纲要》为“总抓手”,树立“创新驱动发展”理念,不断推动地方志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方法创新,做到思想上不断有新突破,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工作上不断有新举措,确保地方志事业永葆发展活力;三是要认真推进落实依法治志,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完善依法治志工作格局,将地方志各项事业全面纳入法治轨道,推进地方志工作由“依法修志”向“依法治志”转型升级。

马小彬在工作报告中总结回顾了全省“十二五”地方志工作,他指出,四川地方志事业是全省宏伟发展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全省“三大发展战略”“两个跨越”中作出了应有贡献。多项工作经验和做法在全国性工作会议上作典型交流,受到领导和社会各界好评肯定。地方志工作实现了由依法修志向依法治志的历史性转变。针对下步工作,马小彬要求,一是要聚焦规划,明确任务,压实职责、分级负责,精心编制各地“十三五”发展规划,为事业发展做好“顶层设计”;二是要积极争取领导,善于借助外力,真正实现依法治志;三是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强力推进滞后志书及年鉴编纂出版工作;四是要抓住特色、抓出实效,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五是要着重实效、着眼长远,加快方志馆、信息化建设,加强理论与宣传交流工作,加强机构和队伍建设,着力打牢发展基础。

会议由省地方志办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王孝平主持。各市(州)分管地方志工作的政府负责人、地方志办主任,省志各分卷参编单位分管领导以及部分基层先进代表共150余人参加会议。

20**年工作总结和20**年工作安排。

一、20**年工作开展情况。

2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省委党史研究室、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的关心指导下,我们扎实推进党史、地方志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得到了省委党史研究室、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领导和市委、市政府领导充分肯定。

(一)立足主业,开门办史,党史工作全面推进。

1.党史基本著作编写成果丰硕。一是《中国共产党泸州历史》(第一卷)、《四川省革命遗址通览》(泸州宜宾卷)正式出版发行。二是完成《中共泸州市委执政实录(20**)》和《20**年中共泸州市委大事记》的资料收集和初稿编写工作。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了、20**年《中共泸州市委大事记》。三是完成《中国共产党泸州历史》(第三卷)、《中国共产党纳溪历史》(第一卷)、《中国共产党泸县历史》(第一卷)和《中国共产党合江历史》(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初稿的编写工作。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了《中国共产党泸州历史》(第二卷)。

2.党史专题研究成效明显。一是完成中央到省、市的三个重要课题:协助中央党史研究室、省委党史研究室拍摄完成大型历史画册《图说长征》泸州部分的图片。《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革命斗争史料征集》课题即将结项。完成《四川三线建设资料丛书》泸州卷的资料收集及初稿编纂工作,将汇编形成《泸州三线建设资料丛书》成果。二是纪念恽代英诞辰120周年,《青年英豪光照人间》4月正式出版发行。三是我市汇编形成了《泸州市红色旅游指南》图文手册并即将出版,同时该手册已上报省委党史研究室作为《四川省红色旅游指南》的一个部分,这将有力地促进泸州市的红色旅游发展。四是协调好《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大辞典》出版发行工作。五是完成泸州籍党史人物传记《傅钟传》的编写和《穆青传》初稿。六是叙永县编辑了《中央红军长征转战叙永档案文献选编》《抗日战争中的叙永档案史料图文集》。古蔺县完成《红色古蔺》的校对和审批工作,正等待出版;还编辑了诗词集《赤水涛声》和创作了小说《古蔺剿匪记》《抗日英雄骆健郎》。

3.党史宣传教育有声有色。一是认真开展重大纪念活动。以纪念“红军长征过泸州80周年”和“抗战胜利70周年”为主题开展系列工作,如:4月承办省社科院与泸州市委在叙永县联合召开的“红军长征过泸州80周年”座谈会,会后积极收集整理专家意见,形成了《红军长征过泸州80周年”座谈会资料汇编》一书,用于指导后期红色资源开发;4月做好了毛新宇、朱和平等红色后代赴泸州“四渡赤水”渡口、陈列馆和中央红军“鸡鸣三省”会议旧址参观考察相关接待工作,并组织撰写了毛泽东、朱德、张闻天、陈云、刘亚楼、耿飚等四渡赤水大事记;6月市委党史研究室与叙永县委、《中国西部》杂志社联合开展了“重走长征路”活动,并推荐红军长征过泸州80周年纪念文章刊载于《中国西部》杂志及其特刊;收集抗战老兵文稿15篇,在《泸州日报》上载文报道泸州地下党领导的抗战活动;6月24日―25日,参与协办在古蔺县举行的声势浩大的红军长征四渡赤水胜利80周年群众纪念活动,期间内还召开了由省委宣传部、省委党史研究室、省文联、省社科联以及泸州市委、市政府主办的“四渡赤水”战略思想的历史及现实意义座谈会,毛泽东外孙王效芝、周恩来侄子周秉和、朱德外孙刘建、陈毅之子陈昊苏、罗荣桓之子罗东进、肖劲光女儿肖凯、陈赓之子陈知庶等一批红军后代以及众多专家学者、媒体记者和各界群众参加了活动;7月,成功协办抗日战争泸州纪事图片展,审核《泸县抗战纪事专题片》并参与节目访谈;先后全程陪同毛泽东女儿李讷、中央文献研究室原主任逄先知、中组部原部长张全景、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原党组书记田嘉来泸考察调研红军长征遗址遗迹;全年整理出18个红军故事,创作出《中央红军长征过泸州》335幅连环画并将出版;等等。另外,其他区县也组织开展了征文、书画展、知识竞赛、专题宣讲等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二是强化党史教育基地建设。通过主动汇报和争取,20**年6月中央红军“鸡鸣三省”会议旧址和“泸州市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被省委党史研究室命名为“四川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吕世光、科研管理部主任姚金果分别为两个基地授牌。三是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站、微信、微博等媒体广泛开展党史宣传教育。通过推荐和对接,20**年6月28日《廉洁四川电视栏目》第18期播出了《寻廉记?石坝乡的红色记忆》;为中央党研室提供红军长征过泸州5个影视创作素材,协助江苏省委党研室、江苏党史总台拍摄红色专题片《致未来书》恽代英、刘雪亮烈士在泸州部分。《泸州日报》10余次报道全市史志工作情况,其中头版有5次。及时更新“泸州史志网”网站内容,上载消息、文章、视频、图片等200余篇。编发《泸州史志工作动态》简报12期、《泸州史志》刊物4期。开通“泸州党史地方志”微信和微博。向省委党史研究室、省志办报送信息40余条,在《四川党史》发表论文2篇。四是积极建言献策。在20**年全市两会期间,市委党史研究室提出的《关于“三线建设”内迁职工享受本地居民同等待遇的建议》和《“三线建设”精神传承的问题》2个提案均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正在落实中。向省委党史研究室上报《“鸡鸣三省”会议的启动》和《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挖掘、利用的现状及思考》2篇资政报告。

(二)突出重点,开拓创新,地方志工作成效明显。

1.适时出台规范性文件。市志办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新形势下地方志工作的实施意见》,并以市委办、市政府办名义联合下发。该《实施意见》对于今后一段时间全市地方志工作的体制机制建设、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2.扎实推进志书年鉴编纂工作。一是全市第二轮修志工作已经完成大部分。8部市、县级志书已出版7部,仅有《叙永县志》已完成文字总纂正处于审稿阶段。第二轮志书质量比首轮志书有较大提高。二是《川南区志》已经全面进入资料收集阶段,相关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三是市、县两级共出版综合年鉴8部、专业年鉴5部以及行业志、部门志、专业志7部。四是20**年6月《泸州少数民族志》出版发行,填补了泸州市之前没有少数民族志书的空白。五是开展旧志整理工作。合江县开展了4个版本旧志(乾隆、嘉庆、同治、民国版)的点校。叙永县启动了旧志整理工作,并在省志办的支持下于20**年8月出版了《叙永旧志辑存》。

3.认真开展地情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一是再版《宋元之际的泸州》,出版《枇杷沟》《汉唐古韵酒乡长安》《古镇罗汉场》《况场古镇》《泸县龙舞》《熊文灿文史研究专辑》等地情书籍9部。二是完成地情书《泸州史话》10万字稿件修改定稿工作。三是市、县两级开展家谱、族谱征集活动,陆续收到94套完整的家谱、族谱。四是与省内外同行交换数十部地情资料书籍。向社会各界赠阅《泸州年鉴》800册、《泸州史志》刊物1800册。五是积极为单位和个人服务,回复各种咨询和提供相关地情资料。市、县两级全年接待单位和个人前来查阅相关资料、咨询1000余人次。

4.着力加强修志工作业务指导。一是加强对区县修志工。

作的指导。通过市、县两级地方志部门的争取,至20**年,全市7个区县的综合年鉴都实现一年一鉴,公开出版。二是加强对部门修志工作的指导。评审验收了《泸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志》《泸州水利志》《泸州市纪检监察志》《泸州市工业经济志》《泸州市交通运输志》。对《中共泸州市委志》《中共泸州市委组织部志》《泸州市农业局志》《中国人民银行泸州市中心支行志》《泸州检察志》《泸州市投资促进局志》等进行了审读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对市级部门志编纂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并进行分类指导。纳溪区、泸县、合江、叙永、古蔺等区县也开展了部门志(乡镇志)、村志(社区志)编纂工作,市志办也多次派人前往进行现场指导。

20**年,我们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这些工作的进展和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离不开省委党史研究室、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的有力指导,离不开市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更离不开全市史志系统干部职工的同心协力。在此,我代表市委党史研究室、市地方志办公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泸州史志工作与泸州资源大省的实际相比、与市委和省委党史研究室、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对我们的期望相比,还有一些不相称的地方;我们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方式与“新常态下”下史志工作科学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一些不适应的地方;我们的队伍建设、业务能力和总体形象与其他部门相比、与史志部门职能职责要求相对照,也还有一些差距和不足。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逐一加以解决。

二、20**年主要任务。

20**年,是“十三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是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之年,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护国战争胜利100周年、“泸州起义”90周年、朱德同志诞辰130周年。全市史志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学xxx省、市的决策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履行市委、市政府赋予的工作职责,细化落实中央、省、市史志工作20**年―2020年规划,全面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不断提高党史工作质量和科学化水平。

(一)扎实抓好党史工作。

1.制定下发泸州市党史工作五年规划。认真学习贯彻省委党史研究室制定的《20**―2020年工作规划》,及时制定下发《泸州市党史工作20**―2020年发展规划》。

2.抓好党史基本著作编写。编辑出版《中共泸州市委执政实录(20**)》。完成《中共泸州市委执政实录(20**)》和《中共泸州市委大事记(20**)》的资料收集和稿件编写工作。修改并定稿《中国共产党泸州历史》(第二卷),继续修改完善《中国共产党泸州历史》(第三卷)。

4.抓好党史资政工作。紧跟市委中心工作,提供一批特色鲜明、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一定决策参考价值的资政报告。全面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和市级有关部门委托的调研课题、决策咨询和政治史实把关等工作。

5.抓好党史宣传教育。开展好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护国战争胜利100周年、“泸州起义”90周年、朱德同志诞辰130周年等纪念活动。全面启动和实施好党史“七进”活动。抓好中央红军“鸡鸣三省”会议旧址等重大革命遗址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做好泸州市第二批中共党史教育基地的命名授牌和管理工作。协同有关部门认真开展“清理网上歪曲党史国史内容”专项行动。积极做好相关党史书籍的发行工作。

6.抓好业务指导。抓好分层分类业务指导,健全完善党史工作规范,进一步抓好基层党史部门“四个一(一本党史正本、一本执政实录、一篇资政报告、一次党史活动)”工作内容的全面落实。

1.坚持依法治志。切实做好有关《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2020年)》《四川省地方志事业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20**―2020年)》以及市委办、市政府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地方志工作的实施意见》(泸委办发〔20**〕5号)文件的学习宣传、贯彻落实,积极争取市、县(区)两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对地方志事业的领导支持、监督协商;围绕“一纳入,八到位”主线,为地方志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配合市人大会教科文卫委开展《条例》评议工作,开展地方志工作法规贯彻落实情况的检查调研。加强对各区、县及市直部门地方志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指导。加强全省地方志执法队伍建设。指导各区、县完善行政权力、责任清单的梳理和申报工作,依法开展志书分级审查、地方志工作评先表彰工作。

2.制定泸州市地方志工作“十三五”规划。认真学习贯彻《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2020年)》和《四川省地方志事业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20**―)》,制定下发《泸州市地方志事业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20**―2020年)》。

3.抓好志鉴编修。今年全市要全面完成第二轮三级规划志书编纂任务。完成《泸州年鉴(20**)》编纂出版。继续做好《川南区志》资料征集和编辑工作。继续做好对区、县和市级部门修志工作的指导。

4.加强地方文献资源收集保护与开发利用、旧志整理和馆库建设。加强地方特色文化文献资料的收集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修改完善地情书《泸州史话》并出版印刷。编印地情书籍《泸州市乡镇概览》。继续开展家谱、族谱、古镇、古道等地情资料的收集工作。有序开展旧志整理、影印出版等工作。积极推进泸州党史陈列馆、泸州市方志馆、泸州起义纪念馆“三馆并建”工作。

5.推进地方志理论研究、信息化建设及宣传工作。充分发挥市史志学会的学术研究平台作用,积极开展理论研讨、对外交流考察活动。加强全市地方志工作信息化建设。围绕各种纪念活动,通过举办方志成果展览,利用网站、微信、《泸州史志》等载体和手段,加强地方志工作的社会宣传。组织参加纪念四川地方志机构恢复成立三十五周年活动。

(三)扎实抓好干部队伍建设。

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即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活动。严格遵守党的“六大纪律”,坚持研究立室、科学立身、制度治室、从严管室,确保中央、省、市级党委、政府政令在全市史志工作中的畅通和落地生根。要进一步提升干部队伍素质。要加强对基层史志工作者的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要着力加强团队精神的塑造,提高团队科研水平。要加大对人才特别是青年骨干人才的引进培养选拔力度。

同志们,重任在肩,时不我待。我们要以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关于党的历史和党史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两次关于地方志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为指导,进一步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对史志工作的新要求,着力构建“大党史”“大地方志”工作格局,以只争朝夕、脚踏实地的态度投入工作,不断提高史志工作科学化水平,借助史志学会的成立,继续开创泸州史志工作新局面。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