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和总结的一种方法,它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教学反思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和帮助。
1、掌握认读生字。
2、了解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过程与方法
1、自主阅读,了解文章的写作结构。
2、感情朗读,感受天山的美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感受天山的美好。
相关课件
导入:
1、出示课件,直接揭题
谈谈你对新疆的认识。
指名读课文前面的过渡语。
2、整体感知课文;学生自学
带着过渡语提示问题,初读课文,并读准生字,找出新词。
整体感知,提问:文章似乎是个向导,带着你游览,能看出导游线路吗?(让学生列出作者的游览路线)
(教师指导:随着导游线路观看图像或网页浏览,初步感知新疆天山的美丽风光。)
3、引导读通
结合看画面,指导读好课文各个小节,让学生说说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同时正音、解词,通读句子。如疑难词有:炎暑、山涧、饮马、索绕等。
“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这句,需要结合图片点拨感受。
你觉得哪些语段、词句写得好?这段话或这一词语好在哪里?在四人小组中阅读交流,说出感受,请同学发表看法,不理解的可以请教老师。
如:写雪峰、雪水时的确切比喻;“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桠,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一句,用了许多叠词,读起来别有韵味,让人感受到原始森林幽静的美;还有描写花海的排比句;“人浮在花海上”中的“浮”字等,都是值得研读的句子。
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体会不到位的进行点拨,并结合朗读加深体会。
在学生交流后,问他们是否喜欢读这样的游记,并让学生在课外自由选择读些这方面的书,也可以浏览互联网上的资料,鼓励学生多和老师、同学交流,这样,“足不出户,也可以游遍千山万水”。
有条件的设计专门的摘录本子,指导摘录的格式,提醒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也要进行这样的摘录。
朗读课文,复习词语
教材简析:
天山,我心中一片纯洁的净土,多么令人心驰神往。冰山、雪峰、溪流、野花、羊群和牧羊女,饮马溪边,策马奔腾,大气而不乏精致,粗犷而不失娴静,好一派奇异的北国风光。《七月的天山》选自《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天山是我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天山终年积雪,盛夏,戈壁滩上虽然炎暑逼人,但一进入天山,便凉爽宜人,则是另一番天地了。作者用抒情的笔调,浓墨重彩描绘了天山夏天的奇异风光。这里的夏天有着秋天般的凉爽,春天般的魅力。作者正是抓住了天山的地方特色,写出了独具丰韵的天山之夏。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时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月底教学使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师生共同品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深层次对话的形式之一。《七月的天山》一文的作者用抒情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天山夏天的奇异风光。学习这篇课文,首先应让学生自主去“品读”,通过读,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在读中有所感悟的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其次,在各自“品读”中,让师生之间展开自由的对话,通过对话,来互相启发,相互感染,共同提升对文本的理解。
教学目标:
1、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3、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具准备:
1.天山风景的图片,《天山景物记》序的音像材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先做一个思维小游戏,(板书:新疆)齐读,看到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其实,就在同学们的联想和交流中,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一种独特的西北风情,并且多少有些向往,是吗?我也一样,一说起山,我就会想起这样一座山,板书“天山”,自然,我就会想起一位著名的作家——碧野,他写了一篇非常有名的散文——《天山景物记》文章一开头,作者这样写道:(播放录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在我们这儿,七月是最炎热的夏季,不知道天山怎么样。(板书课题:七月的天山)今天我们随同作家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2、出示:七月的新疆,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齐读)。
3、这是全文的开场白,简洁明了,却又总领全文,想一想,你感觉到了什么?
4、出示有关图片和文字介绍。
【设计意图】在学生情绪刚刚调动起来的时候,适时插入一些图文并茂的对天山的介绍,则会激起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让他们更投入的在课文中去感受去感受天山的美。
5、难怪作家碧野说:(生接读……)那就赶紧骑马上天山吧!请同学们自由地,放松地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2、3、4、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6、汇报。出示句子。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
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美。
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
(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原来,上天山不是登上天山的顶峰,而是骑在马背上,从天山之外走到天山深处,记下一路上所看到的独特的风景,你知道,这是什么体裁的文章吗?(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游记”。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就是作者游览的行踪。)。
7、骑在马背上,从进入天山,一直到到天山深处,一路上,看到了哪些景物?请同学们再一次默读课文。用恰当的词语分别给2、3、4自然段拟一个简洁的小标题,可以是文中的词语,也可以是自己概括的词语。(归纳板书)。
三、品读感悟,欣赏景点。
2、汇报交流师相机引导品读,指导朗读。
重点指导这些句子。
(1)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2)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3)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的细碎的日影。
(4)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设计意图】。
品与读结合,在反复读中品,在品的基础上进行好朗读训练。在这个环节中,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自读自悟,先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并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根据学生自己的喜好来回报交流,讨论对语句的理解,交流自己的看法,充分体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
四、形象感知,感情朗读课文。
1、一路上,我们跟随作家碧野,从字里行间里领略了天山的风景,现在,想不想看一看这些美丽的风光呢?(播放图片)。
2、归纳小结,形成板书。
五、拓展延伸,积累优美语句。
1、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阳光旅行社要招聘一批天山景区的小导游。招聘条件熟悉各处景点,普通话标准,举止文明,待人热情大方。
2、先在小组内自由练习,再展示。
板书设计。
再往里走森林。
走进天山深处野花。
奇异风光天山景生机无限七月情。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预习要求:
1.标注自然段,识记注音词语。
2.朗读课文,由慢到快,至少三遍。
3.画出自己喜欢的词句,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检查预习。
分别出示:
白缎山涧。
俯视马蹄溅起。
绵延离鞍白皑皑。
饮马重重叠叠。
无限生机五彩斑斓细碎日影。
锦缎绵延五彩缤纷峭壁断崖。
师:“细碎日影”特别有画面感,读读这个句子就明白意思了。
生:太阳照在森林里,光线透在地上有斑斑点点的光,就是细碎日影。
师:(出示与语境相关的画面)。
师:(这一组词语里)请找到一组近义词。
生:“五彩缤纷”“五彩班斓”
师:也有不一样的地方。
出示:当这个时候,饮马溪边,你坐在马鞍上,就可以俯视那阳光透射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斓)的水石间,鱼群闪闪的磷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添上了无限的生机。
满山都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织锦那么绵延,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
生填空后:五彩缤纷就是色彩很多,很耀眼,很绚烂的。
生:阳光照在水里,石头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师:文章似乎是个向导,带着你游览,能看出导游线路吗?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天山脚下------再往里走-----天山深处。
师:这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课文的前面有一个提示语。
课文主要写了天山什么景象,什么特点,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师:在不同的地方,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静静读书,把主要的景物圈划出来,把“特点”批注出来。
师:我们可以交流了。
根据学生回答,引导概括,随机板书:(水树花)。
三、举一:进入天山。
师:进入天山,作者主要写了水,这里的水是什么样的特点呢?哪些优美的句子划出来。
生:“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天山的水太美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回答得非常好,先读句子,再说特点,也可以先说特点再读句子。
师:是作者精美的文笔展现了美景。我们再读读这些句子,怎么会写得这么美呢?
生:作者把从峭壁断崖上泻下来的雪水比作银链,既写出了雪水的样子,又写出了它的光亮,很生动!
生:作者还把溪流抛起的浪花比作是盛开的白莲花,浪花像玲珑剔透的小水珠那么的美,讨人喜爱,表现了作者当时那种喜爱之情。
四、反三:“往里走”和“走进天山深处”
学生说特点再汇报喜欢的句子和景物的特点。
生5:“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声,使密林显得更加幽静。”这里的特点是很安静,很安静。特别是“只听见”这三个字。
师:抓得很准!
生6:“这里溪流缓慢,萦绕着每一个山脚。”就这么短短的几个字,让我脑海中浮现出了这种景象:一条长长的带子,在一座又一座山峰下环绕,很美很美。
师:你的想象真是太丰富了。真会读书!你把“萦绕”都读活了。
生7:“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这里把野花分别比作锦缎、霞光和彩虹,还写出了野花的特点,让人感觉很美。
师:一连用了三个比喻,构成了一组排比句,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感受“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是一种怎样的情形。(生齐读)。
生:“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这句话让我感觉到了那里的花很美,那里的花就浮现在了我的眼前。
生:我补充。这句话让我感到花很多,都能让人浮在上面了!这才叫“花海”。
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花海吧!(出示画面)。
师:马矫健,人精神。用词富于变化,值得学习。再读!(生读)。
五、语句积累,摘抄句子。
师:这么多美妙的句子,选择其中一两处最快的速度背诵出来。
学生背诵后检查背诵。
师:我们背诵的语言可以积极运用,这天山的美景其实在我们的校园、安公园和柏林寺里也有。
可以改编或者直接运用背诵的句子。师友互相说说后再全班发言。
柏林寺里的柏树()。
校园里的松树()。
校园里(公园里)的花,五彩缤纷像()。
安济广场的喷泉像()。
生:那条小河清澈见底,里面的小鱼快乐地自由自在地玩耍,给桃李园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生:公园里,花儿绽放,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织锦那么绵延,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
六、收获。
1、修辞方法表现美2、移步换景。
生:塔松。
板书:进入雪峰:高大白。
水:急清生机。
往里走森林:密静绿美不胜收。
深处野花:高艳多。
教例删繁就简,经过三个颇有空间的学习活动展开教学过程:
一是“读”。在这个教例中,“读”是作为一种点拨手段而存在的。读了三遍,从诵读到默读,任务有不一样,方法在变化:第一遍是诵读,主要训练概括本事,第二遍是默读,主要是训练寻读、择读的本事,第三遍还是默读,读中训练想象画面的本事。读懂了文章,拉出了教学线条,教学简洁明了,但读得丰富饱满。
二是“品”。学生毫无预设地边读边品,字词句段篇情感意蕴,构成了品读的精妙的角度,教学生成丰富,教学结构灵动。在读中品析,边读边品,学生你说我说,说着说着大家就弄懂了课文,说着说着大家就有了新的见解和感受,最终教师的小结,有力地推动学生品读上升到新的高度。
三是“记”。主要是积累丰富的课文语言。教师从文中撷取几个不一样角度的比喻句,梳理记忆资料,目的是为帮忙学生呈现出丰富背景中的醒目的信息、主干信息,增强记忆的美感,提高记忆的效率。
从这个教例展开的“读、品、记”三项活动,应当是阅读教学的“三要素”。把握阅读教学的“三要素”,能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什么是阅读课的基本教学资料;把握阅读教学的“三要素”,能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阅读教学的基本价值,并努力实现这个价值。
而这三要素被设计成三项主体活动,时间跨度大,在教学过程中明显起支撑作用,突出了阅读方法的运用,表现出了扎实的训练力度,简洁地表达出阅读教学的美。
教材内容分析:
《七月的天山》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还是一篇写景物的记叙文。课文记叙了作者七月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天山美景的热爱和热爱之情。本组课文描写祖国的大好河山,多姿多彩。本课教学适宜扶放结合,让学生自主阅读,自读自悟。通过自读、品读、美读、想象,体会作者对天山美景的热爱之情,同时感悟文章优美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课文的写作思路是:
先总述七月的天山是游人最理想的地方;接着分述了作者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和遍地的野花的奇异美景;最后作者抒发了对天山美景的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1、会认“缎、涧”等8个生字,正确读记词语。
2、能正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描写了那些景物,它们有什特点?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
4、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5、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做课前预习、
2、分配好上课学生的任务、
教学过程:
一、师谈话导入课。
1、江南的山水、溶洞真是奇妙无比,引人入胜。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那就让我们随同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去游一游吧!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作者笔下的天山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2、再读课文,检查生字认读。用大屏幕出示字词,指名认读。
3、默读课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在文中找出有关地点变换的句子。
4、课文主要描写的哪些景物?
三、合作探究,披文入情。
1、分配学习任务。
第一组学习骑马上天山。
第二组学习天山途中。
2、小组交流、汇报。
出示:七月,骑马上天山,“我”——。
第一小组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第二小组可以在文中找出有关句子连起来回答。
第三小组用简短的语言表达。
四、师做总结。
1、轻声读2———4自然段,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点,再细细地游览一遍,在文中找出认为写得美的句子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并写下感受。
2、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学习汇报并指导朗读。
3、指名个别读、比赛读、男女分读。
4、齐读。
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你能给最后一段换种说法吗?(改为陈述句)。
5、通过我们深入的了解,这时天山给你怎样的印象?
五、对照梳理,积累运用。
(一)细品语言文字,小结学习内容。
作者按照移步换景的顺序写了天山的水、树、花等景物,抓住景物的特征,展开细腻的描写。作者精心运用了比喻、映衬、夸张、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把景物描绘得淋漓尽致,美不胜收。
(二)拓展训练。
小练笔:练习写景状物作文,要求抓住景物的特征,如校园的早晨、公园的景物等。
要求:抓住一处景物按一定的顺序描写,正确运用修辞方法并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
板书设计。
进入天山——雪峰、雪水。
再往里走——森林、日影、水声。
走进深处——野花。
1、掌握认读生字。
2、了解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过程与方法。
1、自主阅读,了解文章的写作结构。
2、感情朗读,感受天山的美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感受天山的美好。
三、课前准备:相关课件。
四、教学过程。
导入:
1、出示课件,直接揭题。
谈谈你对新疆的认识。
指名读课文前面的过渡语。
2、整体感知课文;学生自学。
带着过渡语提示问题,初读课文,并读准生字,找出新词。
整体感知,提问:文章似乎是个向导,带着你游览,能看出导游线路吗?(让学生列出作者的游览路线)。
(教师指导:随着导游线路观看图像或网页浏览,初步感知新疆天山的美丽风光。)。
3、引导读通。
结合看画面,指导读好课文各个小节,让学生说说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同时正音、解词,通读句子。如疑难词有:炎暑、山涧、饮马、索绕等。
“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这句,需要结合图片点拨感受。
五、合作学习。
你觉得哪些语段、词句写得好?这段话或这一词语好在哪里?在四人小组中阅读交流,说出感受,请同学发表看法,不理解的可以请教老师。
如:写雪峰、雪水时的确切比喻;“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桠,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一句,用了许多叠词,读起来别有韵味,让人感受到原始森林幽静的美;还有描写花海的排比句;“人浮在花海上”中的“浮”字等,都是值得研读的句子。
六、班级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体会不到位的进行点拨,并结合朗读加深体会。
七、激发兴趣,课外延伸。
在学生交流后,问他们是否喜欢读这样的游记,并让学生在课外自由选择读些这方面的书,也可以浏览互联网上的资料,鼓励学生多和老师、同学交流,这样,“足不出户,也可以游遍千山万水”。
八、摘抄优美词句。
有条件的设计专门的摘录本子,指导摘录的格式,提醒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也要进行这样的摘录。
九、作业:朗读课文,复习词语。
学生借助工具书正字正音和解词,收集相关资料,初步了解课文的写景状物顺序和特点。
二、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写景物的记叙文。记叙了作者七月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陲天山风景的喜爱之情。
课文的写作思路是:先总述七月的天山是游人最理想的地方;接着分述了作者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和遍地的野花的奇异美景;最后作者抒发了对天山美景的赞美之情。
作者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展示了天山景物三个不同的方面:
一是从高到低,由远及近,运用形象的比喻,依次描绘了天山的雪峰、雪水和雪水汇成的溪流。一方面向读者展示了天山的无限生机,另一方面解释了为什么盛夏季节进入天山会有秋天般的凉爽的原因。
二是描绘了天山密林幽静的美景:茂密的森林,细碎的日影和马蹄溅起的水声相映成趣。
三是描写天山深处的景象:山色柔嫩,山形柔美;重点写了五彩缤纷的野花,溪流两岸,满地鲜花,犹如进入了春天的花园。
三、学情分析。
文章的语言绚丽多彩,包含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边疆风情,极具感人的魅力。在学习文章时,教师需要点拨的是,作者是如何吧天山之夏的景色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的。着重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确切的比喻。体会品味时,可让学生去发现,并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对他们的发言进行评议,对独到见解的加以肯定和鼓励,不够到位的则加一点拨,引导他们再次回文探究。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小组交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独立理解文章的内容,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五、教学重点。
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六、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月间新疆的戈壁滩炎暑逼人,这时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就远远地被撇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立刻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天山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这飞泻下来的雪水,在山脚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可是每到水势缓慢的洄水涡,却有鱼儿在跳跃。当这个时候,饮马溪边,你坐在马鞍上,就可以俯视那阳光透射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斓的水石间,鱼群闪闪的磷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添上了无限的生机。
在往里走,天山越来越优美,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天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桠,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骑马空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声,增添了密林的幽静。在这林海深处,连鸟雀也很少飞来,只偶然能听到远处的几声鸟鸣。但是这里有时也会遇上成群的野羊、草鹿、野牛和野骆驼。
如果说进到天山这里还像秋天,那么再往里走就像是春天了。满山都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织锦那么绵延,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也显得格外精神。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只要伸手就可以捧到你心爱的大鲜花。
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一教师激趣导入。
同学们应该都听过一首民歌《我们新疆好地方》,歌中提到了新疆好多的自然风光,我想同学们一定也很想去大西北看看吧,今天我们就去领略一下天山的自然风光,相信你们一定会喜欢上这片土地。
二学生初读课文,并说说初读感受。
教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的朗读课文,你可以默读,也可以大声读出来,但一定要用心去读,仔细体会作者的情感,然后说说自己的感受。
(三分钟后)。
请大家以前后桌四人小组的形式自由的交流自己的初读感受,也就是每个人用一句话说说自己最想说的感受;既要说自己的,也要听别人的。
然后教师随机选出选出几位同学向全班介绍。
最后教师也说自己的初读感受:
我也说说我的初读感受:我第一次读这篇课文的时候,就被作者优美的语言吸引住了,感叹作者的语言驾驭能力,他用如此巧妙的方法将天山与众不同的美描绘了出来。
三学生再读课文,并说说再读感知。
教师:现在我们以默读的方式,再读一遍课文;读完后大家尝试一下用一句话来说说这篇课文写了什么;说的时候可以引用课文中的一些话来说,但大家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自由发言,达成基本想法后,再推荐一位同学向全班同学介绍。
教师准备的基本理解:作者通过描写天山的雪水、森林、鲜花这三种景物来具体描写天山风景的美。
第四步:学生自选式学习。
教师:同学们已经读过了课文,也对文章的内容有了一个总体的印象,接下来请同学们从自己感兴趣的某一个两方面入手展开学习。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先说说自己的学习心得,注意大家一定要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
然后教师随机选出一名小组代表向全班介绍。
五学生共选式学习(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教师:刚才大家都提到了自己喜欢的是文章的语言,那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赏析一下文章的语言。
这篇课文描写的语言特别优美。请大家给课文段落标上序号(共5段),请说说自己喜欢哪些段落的哪些优美的描写语言,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先每人独立学习,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最后教师随机抽点一些学生起来说说自己的理解。
教师在学生发言后,也说说自己的理解:
第2段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雪峰高大而又色彩淡雅,雪水晶莹而又充满动态美。第2句着重描写了雪峰的“高矗”“巨大”,并着力渲染了色泽之美:以蓝天为背景,白缎似的雪峰耸立着,白云投下的云影如几朵银灰的暗花。第3~7句着重描写了雪水之美。在描写时,作者抓住雪水“飞泻下来”到“汇成湍急的溪流”,再到“水势缓慢的洄水涡”,到“清澈的水底”这一由动到静的变化,用了“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千万朵盛开的白莲”等比喻,写出了雪水形色兼美的特点。
第3段描写雪峰下翠绿的原始森林,这段描写同样抓住了原始森林的特点。作者用“密密的”“重重叠叠”“斑斑点点”等叠词和“像撑天的巨伞”这个比喻,让大家仿佛看到了茂密的原始森林。“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声”和“偶尔能听到远处的几声鸟鸣”,用侧面衬托的表现手法来突出森林的“寂静”;从林外“阳光灿烂”和密林中“难见天日”这种对比描写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森林的“幽深”。
第4段主要描写了天山的花海。“像不断的织锦……像天边的彩霞……像高空的长虹……”这一连串的比喻,将花海的广阔无边、高大茂密、五彩缤纷的特点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妙处所在。
第5段用反问句结尾,进一步突出了七月的天山繁花无边,不是春天,胜似春天。如果我们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可以通过这两种句式表达效果的比较,发现作者使用反问句的用意所在,他是为了更强烈的表达出对天山的热爱之情。
六学生美读。
教师:请同学们放开声音,将课文再读一遍,要美美地读,有感情地读,读出感受,读出享受;读出语言美,读出情感美。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
七学生总结。
请同学们每人说一句结束语,表达自己的学习感受与学习收获。
教师:这篇课文作者抓住了天山的重点景物,用优美的语言进行了具体描写,表达了对天山的热爱和赞美。如果有机会,希望你们也能在七月骑马上天山,感受一下那儿美丽的风景。
八教师推荐课外阅读篇目。
希望大家课外阅读一下《天山景物记》,学习作者描景状物的写作方法。
内容简介:
《七月的天山》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组的一篇略读课文。本组课文描写祖国的大好河山,多姿多彩。本课教学宜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读自悟。通过自读、品读、美读、想象,体会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同时感悟文章优美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积累语言。
3。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夏天独特的美景,受到美的熏陶和情的感染。
课前准备。
制作介绍天山美景的多幅图片及相应文字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课前感悟。
1、师:在上课之前,老师先送你们一份礼物,希望你们在欣赏这份礼物的时候仔细观察,用心感受。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
2、欣赏天山美景(图片配音乐:新疆好)。
二、悟中体味。
师:课前,我们一起欣赏了美丽的天山风景图,你有什么感受?
生1:美!
师:一个简单的“美”字却概括出了天山的特点。
生2:我仿佛置身于天山之中。
师:用流畅的语言说出了自己的感受。
生3:真是美不胜收!
师:你的词汇真丰富,不但理解了这个词语的意思,还学会了恰如其分地运用它,不简单。
……。
三、回顾单元训练重点。
1、寻找本单元课文的共同特点:
生: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写景的(以写景为主)。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块儿来学习本单元的最后一篇写景的文章,它就是――七月的天山(板书,齐读课题)。
生:阅读下面的课文,与作者做一次愉快的旅行,去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去体会作者对山山水水的热爱之情,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
师:请同学们一起来看大屏幕(齐读单元训练重点),大家尤其要注意老师用红色标出的这句话。
过渡:一般来说,写景文章语言文字都比较优美,七月的天山也同样如此,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作者是怎样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
明悟:《七月的天山》是一篇略读课文(板书*),希望同学们能够借助我们以前积累的知识和已经掌握的阅读方法试着自己读懂并欣赏这篇文章。
四、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写作顺序。
1、自读课文,画出游览顺序词。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放声自由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请注意作者的游览顺序,并用“――”画出表示游览顺序的词语。
2、师生共同自由朗读。
3、相互交流,理清顺序。
生:我找到的是“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
教师及时板书:
进入天山。
再往里走。
天山深处。
师:其实这既是作者的游览顺序,也是本篇文章的写作顺序,作者移步换景,用简练而形象的笔触描绘了天山景物。它们分别在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2、3、4)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的2、3、4自然段,也就是这篇文章的重点段。请同学们来看阅读提示。(课件出示)。
(1)默读课文2、3、4自然段,独立思考,每段重点写了哪种景物?
(2)同桌交流: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些语句,说出理由。
师:现在,请同学们带着第一个阅读提示的要求进行学习。
4、学生默读并找出所写景物。
5、相互交流。
师:找到答案了吗?现在谁来给大家汇报?
生:我认为作者所描绘的景物有:雪峰、雪水、溪流……。
师:接着说。
生:我认为作者所描绘的景物还有:原始森林、野花。
师:无论是雪峰、雪水还是溪流,它们都是写出了天山的什么呀(水)?正是因为水的清澈明亮,才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板书:水、树、花)。
教师小结:
天山的景物很多,碧野先生却重点抓住了天山的水、树、花这三种景物来具体描写,而且十分讲究写景的顺序,写出了景物的变化,显得繁而不杂。
6、品读感悟优美语句(完成阅读提示2的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优美语句。
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2、3、4自然段,画出文中你最。
喜欢的语句,再来说说喜欢的理由,然后和同桌交流。
(2)学生自读课文,做好批注。
(3)读悟结合,品析优美的语言文字(依据学生的发言随机指导)。
师:现在我们进行全班交流。
师:交流时,先告诉大家你喜欢的语句在第几自然段,然后把这句话读给大家听,最后再说出你喜欢这句话的理由。
a: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生1:我喜欢的句在课文第2自然段: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我喜欢它是因为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雪峰云影的美。
师:你是从修辞的角度来欣赏的,就这一句,谁还有不同的感受?
生2:高耸,巨大,写出了山峰的高长、雄伟。
师:你是抓住重点词语去体会的。
指导朗读:能通过朗读来体现雪峰的特点吗?(突出多种形式的读)。
师:在这一段中还有你喜欢的语句吗?
b:在这个时候,饮马溪边,你骑在马上,可以俯视阳光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斓的溪水和石子之间,鱼群闪闪的鳞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生1:我喜欢的语句是:在这个时候,饮马溪边,你骑在马上,可以俯视阳光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斓的溪水和石子之间,鱼群闪闪的鳞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师:质疑,能用一个词语说出水的特点吗?(清澈)。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它的清澈?(石子、鳞光)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好吗?
引导:对这句话,谁还有不同的感受?
c: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喜从天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桠,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生:我喜欢的语句在第3自然段: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a、是因为蜿蜒无尽写出了树的多,密密的、重重叠叠……写出了树的茂密……。
师:鼓励学生积累叠词。
师:指导朗读。(依据学生实际随机指导)。
生1:从修辞角度(排比、比喻)去欣赏。
生2:抓住野花的特点来欣赏。
生3: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如:解读“五彩缤纷”一词的引导)。
师: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五彩缤纷……)。
描写颜色的词语还有哪些?
生:五颜六色、五彩斑斓……。
师:描写一种颜色的词语还有哪些?比如说洁白的……。
生:蓝蓝的、嫩绿的、通红的……。
师:这么多颜色汇聚在一起,就叫做五彩缤纷。
师:对这句话还有不同的感受吗?
学生闭眼想象野花的五彩缤纷。
请你试着用朗读来体现花的特点。(个别读――齐读)。
5、总结,读悟第5自然段。
五、深化单元训练重点。
这篇课文作者抓住了重点景物,用优美的语言进行具体描写,表达了对天山的热爱和赞美。如果有机会,希望你们也能在七月骑马上天山。
六、佳句采摘。
把课文中你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在采集本上。
说课与反思。
《七月的天山》一篇文字优美,脉络清晰的抒情散文,作者紧抓七月天山景物的特点,为我们展现了美丽的寂静而又充满生机的天山,文章遣词造句严谨,诗化的语言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天山美景的热爱与赞美。
如此文质兼美的文章,如何让其在略读文章中独占鳌头,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积累方法的最佳素材呢?依据本次教研专题《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经过不断尝试,反复修改,设计了此课。
一、以学定教,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由于我们的学生对远在新疆的天山非常陌生,加之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又不可与精读课文相提并论,进行精讲,因此,在课前通过课件展示天山的美景图片,使学生对美丽的天山产生直观的感受,从视觉上来认识天山,了解天山,激发学生对天山的向往,引导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进入中高年级后,语文教材有一个特点,即每个单元的导读都会明确提出单元训练的重点,于是开课之初我注意了单元训练重点的回顾,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围绕单元训练重点来阅读理解语言文字,真正达到学有目的,学有重点。然后初读课文,从整体上感受天山之美,通过自由轻声朗读课文划出表示作者游览顺序的词语“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有效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二、注重多读感悟,进行自主地获取。
依据略读课文的特点,我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品味语句,进行自主地获取。在文中作者多次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通过奇特的想象,展现了七月天山独特的美景。如:“蓝天衬着……像盛开的白莲……”在自读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出喜欢的理由,可以是对重点词语的体会;可以是从修辞角度去感受;也可以是从景物特点去欣赏等等。让学生自由地表达感受,近而指导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体现景物的美,从而感受作者对天山的热爱和赞美。这样的阅读指导,才会让学生尝试到自主获取的快乐。
三、注重自读品析,倡导合作交流。
在品读、感悟优美语句这一环节中,先是让学生默读思考,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在独立感悟优美语句的前提下,进行同桌交流,从而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这样的训练一是为了渗透单元训练重点,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范文教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当清脆的铃声在耳边响起时,自己有种无法比拟的欢愉油然而生,这种欢愉来自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来自学生的精彩品悟。一篇《七月的天山》既让我掌握了语文教学应关注的重点,又让我探寻到了平素教学的误区,同时还让我摸索到了略读课文应攻破的难点。也正是通过本次教学让我逐步成长起来。
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由于自己的年轻,经验甚少,致使教学中存在诸多的不足,敬请各位教师开诚布公,多提宝贵意见。
教材简析:
天山,我心中一片纯洁的净土,多么令人心驰神往。冰山、雪峰、溪流、野花、羊群和牧羊女,饮马溪边,策马奔腾,大气而不乏精致,粗犷而不失娴静,好一派奇异的北国风光。《七月的天山》选自《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天山是我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天山终年积雪,盛夏,戈壁滩上虽然炎暑逼人,但一进入天山,便凉爽宜人,则是另一番天地了。作者用抒情的笔调,浓墨重彩描绘了天山夏天的奇异风光。这里的夏天有着秋天般的凉爽,春天般的魅力。作者正是抓住了天山的地方特色,写出了独具丰韵的天山之夏。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时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月底教学使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师生共同品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深层次对话的形式之一。《七月的天山》一文的作者用抒情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天山夏天的奇异风光。学习这篇课文,首先应让学生自主去“品读”,通过读,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在读中有所感悟的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其次,在各自“品读”中,让师生之间展开自由的对话,通过对话,来互相启发,相互感染,共同提升对文本的理解。
教学目标:
1、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3、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具准备:
1.天山风景的图片,《天山景物记》序的音像材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先做一个思维小游戏,(板书:新疆)齐读,看到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其实,就在同学们的联想和交流中,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一种独特的西北风情,并且多少有些向往,是吗?我也一样,一说起山,我就会想起这样一座山,板书“天山”,自然,我就会想起一位著名的作家――碧野,他写了一篇非常有名的散文――《天山景物记》文章一开头,作者这样写道:(播放录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在我们这儿,七月是最炎热的夏季,不知道天山怎么样。(板书课题:七月的天山)今天我们随同作家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2、出示:七月的新疆,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齐读)。
3、这是全文的开场白,简洁明了,却又总领全文,想一想,你感觉到了什么?
4、出示有关图片和文字介绍。
【设计意图】在学生情绪刚刚调动起来的时候,适时插入一些图文并茂的对天山的介绍,则会激起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让他们更投入的在课文中去感受去感受天山的美。
5、难怪作家碧野说:(生接读……)那就赶紧骑马上天山吧!请同学们自由地,放松地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2、3、4、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6、汇报。出示句子。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
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美。
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
(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原来,上天山不是登上天山的顶峰,而是骑在马背上,从天山之外走到天山深处,记下一路上所看到的独特的风景,你知道,这是什么体裁的文章吗?(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游记”。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就是作者游览的行踪。)。
7、骑在马背上,从进入天山,一直到到天山深处,一路上,看到了哪些景物?请同学们再一次默读课文。用恰当的词语分别给2、3、4自然段拟一个简洁的小标题,可以是文中的词语,也可以是自己概括的词语。(归纳板书)。
三、品读感悟,欣赏景点。
2、汇报交流师相机引导品读,指导朗读。
重点指导这些句子。
(1)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2)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3)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的细碎的日影。
(4)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设计意图】:品与读结合,在反复读中品,在品的基础上进行好朗读训练。在这个环节中,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自读自悟,先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并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根据学生自己的喜好来回报交流,讨论对语句的理解,交流自己的看法,充分体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
四、形象感知,感情朗读课文。
1、一路上,我们跟随作家碧野,从字里行间里领略了天山的风景,现在,想不想看一看这些美丽的风光呢?(播放图片)。
2、归纳小结,形成板书。
五、拓展延伸,积累优美语句。
1、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阳光旅行社要招聘一批天山景区的小导游。招聘条件“熟悉各处景点,普通话标准,举止文明,待人热情大方。
2、先在小组内自由练习,再展示。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了解七月天山神奇的雪峰、幽深的森林和烂漫的鲜花,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进行表达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把自己的感受批写下来。
了解七月天山神奇的雪峰、幽深的森林和烂漫的鲜花的特点,把自己的阅读感受批写下来。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进行表达的方法。
1.教师:音乐磁带一盒,曲调柔和舒缓。
2.学生:搜集天山风光图片。
1~2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播放新疆乐曲,以优美的旋律激起学生对天山神奇景色的向往。
2.老师简介天山。
3.学生展示收集到的相关图片,交流对天山的了解。
4.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课文《七月上天山》,通过语言文字去感受天山独特的魅力。
二、自主读书,自主体会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记叙的?勾画出相关的语句。
全文是按游览顺序来记叙的,沿着“进入天山……往里走……再往里走……”一路走来,写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2.默读课文,思考:每一部分主要写了哪些景象?尝试着命个小标题。
课文按游览顺序主要写了“神奇的雪峰”、“幽深的森林”和“烂漫的鲜花”。
3.细读课文,尝试着边读边批:这些景象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三、品味语言,领悟美境
1.读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交流阅读感受。
着重交流对下列句群的理解:
a.“蓝天衬着高矗的巨大雪峰,在太阳下,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下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的暗花。”这句话描写了雪峰的“高矗”、“巨大”,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渲染了色泽之美:以蓝天为背景,白缎似的.雪峰耸立着,白云投下的云影如同几朵银灰的暗花。
b.第二小节中写雪水的句子,作者抓住雪水“飞泻下来”到“汇成湍急的溪流”,再到“水势缓慢的洄水窝”,到“清澈的水底”这一由静到动的变化,用“银链”和“白莲”打比方,写出了雪水形色兼美的特点。
c.第三小节写原始森林,抓住“密密的”、“重重叠叠”、“斑斑点点”几个叠词和“像撑开的巨伞”这个比喻,写出了森林的茂密,并用侧面烘托和直接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写出了森林的幽静。
d.第四小节抓住“从哪些描写可以看出七月的天山是‘名副其实的春天’?”这一问题让学生自读、感悟。
e.“虽然天山现在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繁花无边的天山呢?”这是个反问句,将其改为陈述句,并通过朗读对比,体会作者对天山的赞美之情。
2.边品边读,练习有感情地朗诵。
四、揣摩表达方法,指导写作
1.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七月天山的美景的?有哪些表达方法值得借鉴?
2.思考:假如让你记叙一次游览经过,你会写什么?怎样写?
1、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3、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1。天山风景的图片,《天山景物记》序的音像材料。
2、多媒体课件。
同学们,我们先做一个思维小游戏,(板书:新疆)齐读,看到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其实,就在同学们的联想和交流中,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一种独特的西北风情,并且多少有些向往,是吗?我也一样,一说起山,我就会想起这样一座山,板书天山,自然,我就会想起一位著名的作家碧野,他写了一篇非常有名的散文《天山景物记》文章一开头,作者这样写道:(播放录像)。
1、在我们这儿,七月是最炎热的夏季,不知道天山怎么样。(板书课题:七月的天山)今天我们随同作家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2、出示:七月的新疆,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齐读)。
3、这是全文的开场白,简洁明了,却又总领全文,想一想,你感觉到了什么?
4、出示有关图片和文字介绍。
【设计意图】在学生情绪刚刚调动起来的时候,适时插入一些图文并茂的对天山的介绍,则会激起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让他们更投入的在课文中去感受去感受天山的美。
5、难怪作家碧野说:(生接读)那就赶紧骑马上天山吧!请同学们自由地,放松地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2、3、4、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6、汇报。出示句子。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
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美。
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
(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原来,上天山不是登上天山的顶峰,而是骑在马背上,从天山之外走到天山深处,记下一路上所看到的独特的风景,你知道,这是什么体裁的文章吗?(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游记。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就是作者游览的行踪。)。
7、骑在马背上,从进入天山,一直到到天山深处,一路上,看到了哪些景物?请同学们再一次默读课文。用恰当的词语分别给2、3、4自然段拟一个简洁的小标题,可以是文中的词语,也可以是自己概括的词语。(归纳板书)。
2、汇报交流师相机引导品读,指导朗读。
重点指导这些句子。
(1)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2)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3)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的细碎的日影。
(4)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设计意图】:品与读结合,在反复读中品,在品的基础上进行好朗读训练。在这个环节中,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自读自悟,先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并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根据学生自己的喜好来回报交流,讨论对语句的理解,交流自己的看法,充分体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
1、一路上,我们跟随作家碧野,从字里行间里领略了天山的风景,现在,想不想看一看这些美丽的风光呢?(播放图片)。
2、归纳小结,形成板书。
五、拓展延伸,积累优美语句。
1、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阳光旅行社要招聘一批天山景区的小导游。招聘条件熟悉各处景点,普通话标准,举止文明,待人热情大方。
2、先在小组内自由练习,再展示。
板书设计。
再往里走森林。
走进天山深处野花。
奇异风光天山景生机无限七月情。
1、认识8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的景物的特点。
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三、教学时间: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题。
指名读课文前面的过渡语。
二、学生自学。
带着过渡语提示问题,初读课文,并读准生字,找出新词。
整体感知,提问:文章似乎是个向导,带着你游览,能看出导游线路吗?
教师指导:随着导游线路观看图像或网页浏览,初步感知新疆天山的美丽风光。
三、引导读通。
结合看画面,指导读好课文各个小节,让学生说说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同时正音、解词,通读句子。如疑难词有:炎暑、山涧、饮马、萦绕等。
“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这句,需要结合图片点拨感受。
四、合作学习。
你觉得哪些语段、词句写得好?这段话或这一词语好在哪里?在四人小组中阅读交流,说出感受,请同学发表看法,不理解的可以请教老师。
五、班集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体会不到位的进行点拨,并结合朗读加深体会。
六、激发兴趣,课外延伸。
在学生交流后,问他们是否喜欢读这样的游记,并让学生在课外自由选择读些这方面的书,也可以浏览互联网上的资料,鼓励学生多和老师、同学交流,这样,“足不出户,也可以游遍千山万水”。
七、摘抄优美词句。
有条件的设计专门的摘录本子,指导摘录的格式,提醒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也要进行这样的摘录。
1、认识8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的景物的特点。
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指名读课文前面的过渡语。
带着过渡语提示问题,初读课文,并读准生字,找出新词。
整体感知,提问:文章似乎是个向导,带着你游览,能看出导游线路吗?
教师指导:随着导游线路观看图像或网页浏览,初步感知新疆天山的美丽风光。
结合看画面,指导读好课文各个小节,让学生说说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同时正音、解词,通读句子。如疑难词有:炎暑、山涧、饮马、萦绕等。
“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这句,需要结合图片点拨感受。
你觉得哪些语段、词句写得好?这段话或这一词语好在哪里?在四人小组中阅读交流,说出感受,请同学发表看法,不理解的可以请教老师。
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体会不到位的进行点拨,并结合朗读加深体会。
在学生交流后,问他们是否喜欢读这样的游记,并让学生在课外自由选择读些这方面的书,也可以浏览互联网上的资料,鼓励学生多和老师、同学交流,这样,“足不出户,也可以游遍千山万水”。
有条件的设计专门的摘录本子,指导摘录的格式,提醒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也要进行这样的摘录。
七月间新疆的戈壁滩炎暑逼人,这时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就远远地被撇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立刻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天山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这飞泻下来的雪水,在山脚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可是每到水势缓慢的洄水涡,却有鱼儿在跳跃。当这个时候,饮马溪边,你坐在马鞍上,就可以俯视那阳光透射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斓的水石间,鱼群闪闪的磷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添上了无限的生机。
在往里走,天山越来越优美,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天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桠,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骑马空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声,增添了密林的幽静。在这林海深处,连鸟雀也很少飞来,只偶然能听到远处的几声鸟鸣。但是这里有时也会遇上成群的野羊、草鹿、野牛和野骆驼。
如果说进到天山这里还像秋天,那么再往里走就像是春天了。满山都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织锦那么绵延,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也显得格外精神。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只要伸手就可以捧到你心爱的大鲜花。
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同学们应该都听过一首民歌《我们新疆好地方》,歌中提到了新疆好多的自然风光,我想同学们一定也很想去大西北看看吧,今天我们就去领略一下天山的自然风光,相信你们一定会喜欢上这片土地。
教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的朗读课文,你可以默读,也可以大声读出来,但一定要用心去读,仔细体会作者的情感,然后说说自己的感受。
(三分钟后)。
请大家以前后桌四人小组的形式自由的交流自己的初读感受,也就是每个人用一句话说说自己最想说的感受;既要说自己的,也要听别人的。
然后教师随机选出选出几位同学向全班介绍。
最后教师也说自己的初读感受:
我也说说我的初读感受:我第一次读这篇课文的时候,就被作者优美的语言吸引住了,感叹作者的语言驾驭能力,他用如此巧妙的方法将天山与众不同的美描绘了出来。
教师:现在我们以默读的方式,再读一遍课文;读完后大家尝试一下用一句话来说说这篇课文写了什么;说的时候可以引用课文中的一些话来说,但大家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自由发言,达成基本想法后,再推荐一位同学向全班同学介绍。
教师准备的'基本理解:作者通过描写天山的雪水、森林、鲜花这三种景物来具体描写天山风景的美。
教师:同学们已经读过了课文,也对文章的内容有了一个总体的印象,接下来请同学们从自己感兴趣的某一个两方面入手展开学习。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先说说自己的学习心得,注意大家一定要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
然后教师随机选出一名小组代表向全班介绍。
教师:刚才大家都提到了自己喜欢的是文章的语言,那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赏析一下文章的语言。
这篇课文描写的语言特别优美。请大家给课文段落标上序号(共5段),请说说自己喜欢哪些段落的哪些优美的描写语言,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先每人独立学习,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最后教师随机抽点一些学生起来说说自己的理解。
教师在学生发言后,也说说自己的理解:
第2段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雪峰高大而又色彩淡雅,雪水晶莹而又充满动态美。第2句着重描写了雪峰的“高矗”“巨大”,并着力渲染了色泽之美:以蓝天为背景,白缎似的雪峰耸立着,白云投下的云影如几朵银灰的暗花。第3~7句着重描写了雪水之美。在描写时,作者抓住雪水“飞泻下来”到“汇成湍急的溪流”,再到“水势缓慢的洄水涡”,到“清澈的水底”这一由动到静的变化,用了“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千万朵盛开的白莲”等比喻,写出了雪水形色兼美的特点。
第3段描写雪峰下翠绿的原始森林,这段描写同样抓住了原始森林的特点。作者用“密密的”“重重叠叠”“斑斑点点”等叠词和“像撑天的巨伞”这个比喻,让大家仿佛看到了茂密的原始森林。“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声”和“偶尔能听到远处的几声鸟鸣”,用侧面衬托的表现手法来突出森林的“寂静”;从林外“阳光灿烂”和密林中“难见天日”这种对比描写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森林的“幽深”。
第4段主要描写了天山的花海。“像不断的织锦……像天边的彩霞……像高空的长虹……”这一连串的比喻,将花海的广阔无边、高大茂密、五彩缤纷的特点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妙处所在。
第5段用反问句结尾,进一步突出了七月的天山繁花无边,不是春天,胜似春天。如果我们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可以通过这两种句式表达效果的比较,发现作者使用反问句的用意所在,他是为了更强烈的表达出对天山的热爱之情。
教师:请同学们放开声音,将课文再读一遍,要美美地读,有感情地读,读出感受,读出享受;读出语言美,读出情感美。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
请同学们每人说一句结束语,表达自己的学习感受与学习收获。
教师:这篇课文作者抓住了天山的重点景物,用优美的语言进行了具体描写,表达了对天山的热爱和赞美。如果有机会,希望你们也能在七月骑马上天山,感受一下那儿美丽的风景。
希望大家课外阅读一下《天山景物记》,学习作者描景状物的写作方法。
1、认识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
搜集资料、思考交流。
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
2、解题,了解作者:《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于《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简介作者)。
“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
1、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课文;
2、引导阅读: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让学生找出地点变换的句子。这些句子表示空间的转换,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
(2)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让学生议论,然后交流)。
(明确:写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描绘方法:a、衬托,如: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静美;以溪流、游鱼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b、比喻,如:说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开的“白莲”。)。
(3)第三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
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4)朗读四自然段(或放配乐朗诵)。
自读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学生用笔在书本上做出标记)。
1、课文主要是由外到里,由高到低。表现方法主要运用衬托和比喻。
2、引导学生从描写景物形态、描绘声音、描绘动态、描绘色彩、描绘感觉上去找比喻句、体会精妙之处。
3、积累自己喜欢的字词和句子。
4、课外阅读《天山景物记》。
小练笔:练习写景状物作文,要求写一段特定环境下的景色,如校园的早晨、公园的景物、节日的夜晚等,能抓住景物的特征。
《七月的天山》是一篇写景记叙文,记叙了作者七月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陲天山风景的喜爱之情。课文的写作思路是:先总述七月的天山是游人最理想的地方;接着分述了作者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和遍地的野花的奇异美景;最后作者抒发了对天山美景的赞美之情。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围绕“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抓住景物的哪些特点,作者是怎样用优美的语言表情达意的”进行自主研读和交流。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了词汇的丰富,风景的优美和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
讲课时,我着重引导学生欣赏句子“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要求学生合理运用比喻、排比的句式对身边熟悉的景物进行仿写练笔。
《七月的天山》是第一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文字优美,脉络清晰,作者紧抓七月天山景物的特点,为我们展现了美丽的寂静而又充满生机的天山,文章遣词造句严谨,诗化的语言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天山美景的热爱与赞美。
按照预设,我用课前导读来引领学生进入课文的学习。
“江南的山水,溶洞真是奇妙无比,引人入胜。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读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
学生就按照导读的要求来自读,批注。学生经过十几分钟的读书、思考、讨论,看来都有了结果。于是,我就组织全班交流。可在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回答问题的准确度也差。我想,这么美的文章,要让学生好好读一读多好,一旦让思考景色的特点,就属于理性思考的范畴了,学生不喜欢这样,看来,不能一味地依赖阅读导读引导学生的学习。
我们班级学生的学习需求应该是在朗读中感受天山的美,想象美景,产生向往之情。
如何让学生获得独特的感受呢?我想,《七月的天山》这篇略读课文所描绘的景色非常美,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一定或多或少的感受到了天山的美,所以,我应该从这个角度提出问题,那样,学生们都会有话可说,有话愿说。我想,我的问题可以改为:读了课文,七月的天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是哪些描写使天山给你留下了这样的印象?读出来。结合着读课文,学生也轻松的感受到了天山的美,同时训练了朗读。
到最后结课的时候,再总结课文都写了哪些景,都有些什么特点,学生就能轻松地说出来写了。
文档为doc格式。
。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了解七月天山神奇的雪峰、幽深的森林和烂漫的鲜花,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进行表达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把自己的感受批写下来。
了解七月天山神奇的雪峰、幽深的森林和烂漫的鲜花的特点,把自己的阅读感受批写下来。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进行表达的方法。
1、教师:音乐磁带一盒,曲调柔和舒缓。
2、学生:搜集天山风光图片。
1~2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播放新疆乐曲,以优美的旋律激起学生对天山神奇景色的向往。
2、老师简介天山。
3、学生展示收集到的相关图片,交流对天山的了解。
4、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课文《七月上天山》,通过语言文字去感受天山独特的魅力。
二、自主读书,自主体会。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记叙的?勾画出相关的语句。
全文是按游览顺序来记叙的,沿着“进入天山……往里走……再往里走……”一路走来,写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2、默读课文,思考:每一部分主要写了哪些景象?尝试着命个小标题。
课文按游览顺序主要写了“神奇的雪峰”、“幽深的森林”和“烂漫的鲜花”。
3、细读课文,尝试着边读边批:这些景象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三、品味语言,领悟美境。
1、读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交流阅读感受。
着重交流对下列句群的理解:
a、“蓝天衬着高矗的巨大雪峰,在太阳下,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下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的暗花。”这句话描写了雪峰的“高矗”、“巨大”,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渲染了色泽之美:以蓝天为背景,白缎似的雪峰耸立着,白云投下的云影如同几朵银灰的暗花。
b、第二小节中写雪水的句子,作者抓住雪水“飞泻下来”到“汇成湍急的溪流”,再到“水势缓慢的洄水窝”,到“清澈的水底”这一由静到动的'变化,用“银链”和“白莲”打比方,写出了雪水形色兼美的特点。
c、第三小节写原始森林,抓住“密密的”、“重重叠叠”、“斑斑点点”几个叠词和“像撑开的巨伞”这个比喻,写出了森林的茂密,并用侧面烘托和直接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写出了森林的幽静。
d、第四小节抓住“从哪些描写可以看出七月的天山是‘名副其实的春天’?”这一问题让学生自读、感悟。
e、“虽然天山现在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繁花无边的天山呢?”这是个反问句,将其改为陈述句,并通过朗读对比,体会作者对天山的赞美之情。
2、边品边读,练习有感情地朗诵。
四、揣摩表达方法,指导写作。
1、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七月天山的美景的?有哪些表达方法值得借鉴?
2、思考:假如让你记叙一次游览经过,你会写什么?怎样写?
课文分析:
天山是我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天山终年积雪,盛夏,戈壁滩上虽然炎暑逼人,但一进入天山,便凉爽宜人,则是另一番天地了。作者用抒情的笔调,浓墨重彩描绘了天山夏天的奇异风光。这里的夏天有着秋天般的凉爽,春天般的魅力。作者正是抓住了天山的地方特色,写出了独具丰韵的天山之夏。
作者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展示了天山景物三个不同的方面,重点从天山的水、树、花三个方面展示了天山的景物。整篇文章的字里行间流淌着大自然的美,洋溢着作者的赞美之情。
知识与能力:
1、认识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
过程与方法:
搜集资料、思考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二)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
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
2、解题,了解作者:《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于《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简介作者)。
“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
(三)根据“阅读提示”速读全文,理清全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引导理解内容。
1、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课文;
2、引导阅读: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让学生找出地点变换的句子。这些句子表示空间的转换,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
(2)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让学生议论,然后交流)。
(明确:写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描绘方法:a、衬托,如: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静美;以溪流、游鱼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b、比喻,如:说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开的“白莲”。)。
(3)第三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
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4)朗读四自然段(或放配乐朗诵)。
自读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学生用笔在书本上做出标记)。
(四)细品语言文字,小结学习内容。
1、课文主要是由外到里,由高到低。表现方法主要运用衬托和比喻。
2、引导学生从描写景物形态、描绘声音、描绘动态、描绘色彩、描绘感觉上去找比喻句、体会精妙之处。
3、积累自己喜欢的字词和句子。
4、课外阅读《天山景物记》。
(五)拓展训练。
小练笔:练习写景状物作文,要求写一段特定环境下的景色,如校园的早晨、公园的景物、节日的夜晚等,能抓住景物的特征。
课后反思:
新课标指出朗读读是获得审美体验重要途径,应让学生在积极思维和情感体验中,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我先让学生们自由练读课文,边读边想: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七月的天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马上蹦出一个词:”美!“自然后面就可以接着问了:”美在哪些字里行间啊"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美,通过教学我发现朗读是非常有效和重要的途径,首先通过读为学生展现七月的天山如诗如画的美景,激发学生对七月的天山的喜爱,接着让学生找出描写天山景物特点的`句子,结合想象,说说对七月的天山的感受,以此引导学生主动体会,形成读的见解,并通过读表现出来(即自我体会的情感朗读);接着在品读,诵读中相互吸引,相互碰撞,相互触发,使每一个学生想读,能读,爱读,读出美,读出情趣,读出感情。在学生对朗读的评价中,教师顺其自然地引导学生确定重点词语进行品析与体会,或结合语境理解,或积极启发想象,在读中感悟意思,用感悟促进朗读;同时,朗读吸引了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神奇,内容的丰富多彩,内蕴的意味绵长,感悟美,体验美,得到爱的抚慰,情的熏陶。
仔细回忆发现课文中有一些应教给孩子们的知识点被我漏掉了,如:课文开头那么简洁明了,却又紧扣题意,我却一读而过;另外教学中涉及到了排比句,虽给学生讲了,但却没让学生练习说话。当然还有很多不足,希望今后语文教学中逐步改正。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gongzuojihua/422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