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的制定需要根据学科特点,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和任务,以及相应的教学时间和资源等方面的安排。不同类型的教学活动需要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组织和安排。
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图例,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学会用简单的图例画出学校的平面图。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水平,培养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学习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及热爱学习的情感。
要求学生通过询问、看书、上网,了解平面图及图例的'有关知识。
一、情感体验,确定方向。
1.看一看:太阳从哪个方向升起。
2.想一想:其他的各个方向并指一指。
3.做一做:面向太阳升起的方向站好,说说自己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方向。
4.选一选:根据每一小队坐的不同位置,为本组选好队名(东方队、西方队、南方队、北方队)。
5.议一议:现实生活中哪些事物也可以为我们确定方向。
二、创设情境,探究实践。
1.看地图,找位置:这是一张中国地图,看我国的版图像什么?对,她像一只雄鸡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你们看这是我们的广西。
2.探究、应用方向:理解地图方向“左西右东,上北下南”。找一找最南部的省份和西部的省份。
三、实践运用,绘制平面图。
1.情境设计:蓝猫、淘气知道我们的学校是个大花园,要来做客,可是它不认识路,请大家为他们指一指方向。
2.校门为入口点,确定校门实际方位。
3.想一想,做个小小设计师:根据学生的回忆,课件随机显示学校主要设施、景点的画面,说说它所处的位置,并同时让学生设计图例。
4.画一画:个人或合作完成校园平面图。
四、情感沟通,谈收获。
1.今天我们学到了不少知识,谈谈你的收获。
2.试试用今天学的方法绘制一张学校周边环境图。
《伸出爱的手》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关心你、爱护他》的第二个主题,整个单元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德意识。第一课时《走进残疾人》教学意在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生活的不易,了解他们对待生活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从而盟生关爱残疾人、关爱有困难的人的想法,并能走近、尊重、关爱残疾人,把爱推及社会对需要帮助的人献出爱心。本节以孩子们在参与体验的活动中感悟为教育方针,通过师生共同参与知识的形成,引导学生思考、探讨、发现、总结,以达到学生主动发展的宗旨。
当代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条件较优越,生活在被父母宠爱的环境里,自我中心的意识较强。在他们的生活中不容易体会到由于残疾而给生活带来的不便和困难,同时由于学生年龄小,缺乏关心爱护弱势群体的意识。因此两位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合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开展一系列模拟活动,引导学生亲身参与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发现,引导学生概括、总结,来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他们的爱心,关爱残疾人,关爱所有需要帮助的人。
在本课教学设计中两位教师进行了以“走进----尊重----关爱”残疾人为主线,层层递进,充分体现了品的来源与生活,知道生活,高于生活的基本精神。主观上希望更有利于课堂教学,更符合学生实际,和更有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本课两位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将目标锁定在“了解残疾人、理解残疾人、关爱残疾人”这三个环节上。通过引导学生角色体验,亲历残疾人,让学生首先了解残疾人,进而去理解残疾人在生活中的诸多不方便,能从他们身上学到身残志坚的品质和精神力量。从初步了解,进一步了解,再到深刻的了解后拓展生成新的主题——除此之外,谈谈自己熟悉的残疾人或所遇到的残疾人。感受到现实生活中需要我们帮助的弱势群体还有很多,由此引发学生关爱社会、关爱弱势群体的情感,而后为这种关爱要怎样做出行动。整节课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回归到生活中感受残疾人不容易、不方便,但是,他们也有生存的尊严和权利,进而让学生自觉地去关爱残疾人。关爱残疾人也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残疾人也需要人们的关心和帮助。
2、懂得做人应该有爱心和同情心,懂得怎样去关心和帮助残疾人。
过程与方法:
1、体验残疾人的生活过程。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情感与态度:
1、体会残疾人在生活中的不便和困难,以及他们为克服困难所付出的努力。
2、愿意关心和帮助残疾人,尊重他们的劳动和生活。
行为与习惯:
1、做人要有同情心和爱心,关心爱护残疾人。
2、不讥笑捉弄残疾人,努力做到尊重并尽力帮助残疾人。
重点:体验残疾人的生活,并由此产生对残疾人的尊重、理解和友爱。难点:增强学生尊重、关爱残疾人的情感。
教师在设计《走近残疾人》一课教学中为了提高课堂实效,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和教学情境,能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深刻地体验到了残疾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诸多不便,残疾人为达到目的较常人更多的付出,也增进儿童了对残疾人的同情心和爱心。这种情境教学法,注重让学生在走近残疾人生活的过程中获得情感的体验。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进行有目的的交流、探究活动,从而获得思想的升华。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二、指导体验,引导发现。
生动的情景模拟、亲身的体验,旨在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能从体验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残疾人的不易,情感产生共鸣,心灵受到震撼。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两位教师充分设计学生活动,让学生体验聋哑人渴望说话的感受。体验肢残者:让学生一手背后、单手穿上衣服、扣好扣子等活动目的是体验残疾人生活的不便。模拟体验后,教师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起初,学生们有可能感到活动有趣,发笑不止,但随着体验活动的进展,学生们就会感到在他们看来很容易做到的事情,残疾人却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完成,感受到残疾人生活的困难。让学生真切的体会到残疾人生活得不容易;这时过渡到“尊重残疾人”这部分内容,进一步感受他们的同龄残疾人生活、学习过程的艰辛,引发他们的爱心、同情心。
三、整体感悟,产生同情。
为了使本课的教学掀起了高潮,实现教师情感、学生情感和文本所要表达情感的共振。两位教师都精心选择的几位自强不息的残疾人代表,通过多媒体播放深深打动了学生的心。使学生对残疾人的认识、体验逐步深刻,学生感受到残疾人身残志坚的精神;接着展示残疾人优秀的运动员介绍,随后,教师适时地让学生观看有关残疾人(张海迪、何军权、北川的折翅芭蕾女孩李月等的资料)自强不息的先进事迹。通过“走近残疾人”、“体验残疾人生活”等环节的活动,感受残疾人身残志坚、勇当生活强者的顽强意志。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极大的触动,从而加深对残疾人的理解和关爱。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观看视频,通过观看视频图片使学生了解残疾人,感悟出残疾人在生活上的不容易,利用视频制造情境,这些是平时生活中孩子们看不到的,使他们了解到残疾人要比正常人付出更多的努力,使孩子们萌发对残疾人的同情心。
四、感悟提高,拓展升华。
是的,他们的不幸让我们同情,他们的坚强更是让我们敬佩!多么不容易啊,正因为这样,他们更需要大家的尊重,需要我们的关爱。怎样帮助他们?同学们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这样的教学设计注重学生情感的投入与引发。课件《千手观音》录像的播放,在自主探究中开展教育活动。教师充分利用学生自己的生活经历与教材现有资源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亲身感受体验残疾人生活的诸多不便和困难,进一步明确应该怎样正确对待残疾人。体现了自主探究学习、自我教育的理念。也让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对残疾人的敬佩之情。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只有源于学生生活的实践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这种学习获得的知识最直接,最有效。这种参与活动也在潜移默化、层层递进中降低了知识的难度,有效的突破了难点,突出了对重点知识的掌握。通过学生回答,引出残疾人虽然身有残疾,但却有着美好幸福的人生。人生与残疾毫无关系。使他们从对残疾人的同情转化为对他们的理解和尊重。
对这些残疾人,党和政府又会怎样关爱他们呢?王春宇教师利用课件出示有关残疾人的专用的公共设施,国家政府对残疾人的关心我们还可以为他们做点什么呢?说说助残知识,并体会社会政府对残疾人的关爱。
杨丽莉教师课件播放《让世界充满爱》命运对他们是残酷的,可是身残志坚的他们却能用一个健康、完整的心灵去拥抱这个色彩斑澜的世界,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向他们投去我们的支持、鼓励吧!希望我们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伸出温暖的手,献出自己的爱心,将这世界变成爱的乐园,让我们在爱的呼唤中行动起来,奉献我们的爱,让他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快乐,让世界更加灿烂美好。我们迅速行动起来,积极参与爱心活动,尽你我所能去帮助有困难的人。
利用音效的作用,以一曲动人的旋律做衬托,改变了以往的一问一答式的课堂小结和拓展延伸,而变为教师的祝福和希望。升华本课的主题,体现了品德课的人文性。
同学们,关爱残疾人,帮助残疾人,是社会进步,人类文明的表现。就让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伸出温暖的手,献出自己的爱心,将这世界变成爱的乐园,让我们在爱的呼唤中我们行动起来,奉献我们的爱,让他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快乐,让世界更加灿烂美好。
我相信这样的教学,两位教师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不同的类型的体验活动中,学生不仅用眼睛仔细观察,用耳朵认真倾听,用身体亲身经历,而且至始至终在老师的引导下表达着自己的体验。这种现实儿童与文本儿童的对话,健全儿童与残疾儿童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促进儿童对已有生活经验进行整理、反思与提升,帮助儿童形成认识、激发情感,使儿童了获得新的发展,体现了本课程发展观。
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参与社会、还能教会学生做人。这就是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核心。这样就达到学生了解、理解、尊重、关爱残疾人的教学目标。总之,教学中教师要从儿童的生活出发,选择生活中的例子,设计生活化的活动。以生活为起点。活动设计从儿童生活出发因而体会更深刻、更真实。这些都使课堂充满了亲和力,形成一种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落实了预设的实效点。
《学校里的规则》是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课文。在学校生活中,每个人都必须遵守规则,它是社会安定的保证,又是人们日常学习、生活正常进行的前提与基础。本课让学生感受到作为学校的一员,在学校生活中应该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做个讲文明,有教养的好孩子。课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学校生活都有哪些规则。第二部分要求学生理解在学校生活中为什么要制定这些规则。第三部分指导学生通过讨论,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班级公约。本节课只讲授第一、二部分,第三部分作为下节课的重点进行讲授。
这一课属于第一单元《做守规则的人》,学校是儿童最主要的生活空间,同时学校也提供了儿童道德发展和社会性成长所需要的同伴关系和学校生活环境,所以教学的重点在于学校生活。
新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等等。”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贯穿始终,以儿童由近及远的社会生活环境,学习有关社会生活的常识,感受社会的美好,了解社会生活的规范,掌握适应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并且这些内容要求随着儿童生活范围的逐步扩大而呈现出一种同心圆放大的趋势。道德存在于生活中,品德教育要回归生活。只有教育的内容是适合于学生需要和可能的,是最基础的教育方式,是生动活泼,他们乐于接受的,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制定学习目标的时候,做到“小、近、实”,从儿童的实际出发,以儿童原有的生活经验为起点,考虑到儿童的差异性,贴近儿童的生活。儿童的学校生活,指儿童所处的学校、班级等。根据儿童和教材的结合点,有所侧重,有所针对,有所舍弃,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了解学校生活中有哪些规则。
2、通过幻灯图片演示,懂得为什么会有这些规则。
3、能够自觉遵守《中小学生守则》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规则和学校纪律,做个讲文明、有教养的好孩子。
教学重点:
1、知道学校生活中有哪些规则。
2、明白学校生活中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难点:做个自觉遵守规则的好孩子。
为了突出重点,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通过课前调查,课中交流,学生了解到学校、班级的学校生活中有许多规则。通过寻找学校生活中有没有缺少规则、规则不完善、有了规则同学们不遵守的方面,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制定详细的规则,切实指导学生的行动,做个自觉遵守规则的好孩子,突破教学难点。
本课的教学设计遵循新课程标准中的活动————体验————探究这一新理念,以学生活动体验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让学生通过对日常生活中一些规则的调查,探究人们制定规则的原因,知道规则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加强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理解,立足于求真、求实。课堂教学中引入游戏、讨论、交流、合作制定规则等多样的教学方式,为目标服务,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少一些说教,多一些体验,注重探究活动的针对性,有效性,充分挖掘教育资源,达成预设目标,追求实实在在的效果。
与教法相适应,采用“课前调查————课中体验————课后延伸”的学习方法,在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中有实际的感受、真实的领悟,明白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做个自觉遵守规则的好孩子。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幻灯片演示————“丢手绢”游戏,让学生通过观察与联系自己平时的游戏方法,说一说规则是什么。
提问:没有规则游戏能进行吗?
小结:看来规则真的挺重要。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生活中处处有规则。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去体验,就会发现学校里有很多规则。各种规则与制度的制定,都是为了让我们在学校了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揭示本课课题:学校里的规则。
(二)、学校里的规则。
1、观察、汇总。
引导学生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回忆或者观察:在我们的学校生活中,同学们都要遵守哪些规则,这些规则的执行情况是由谁来负责监督和检查的。幻灯片演示,通过图片的观察与整理,了解学校都有哪些规则。
2、调查、分析。
指导学生了解学校里还有哪些规则。(出示幻灯片)帮助学生知道,学校生活中处处都有规则,时时都有规则。
3、探究和思考:
学校里的这样那样的规则都是由谁制定的?为什么要制定这些规则呢?不妨设计如下的问题来组织学生讨论:
1、我们希望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读书学习?为什么?这样的环境靠什么来营造呢?
4、除此之外,你还感受到了规则的哪些作用?
6、如果学校里没有规则会有什么后果?你喜欢这种后果吗?为什么?
通过充分的讨论,引导学生认识规则的意义,从心里真正接纳规则,而不觉得规则是一种束缚。
4、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一步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指导学生明确新时期小学生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
5、结束语:
播放《祝你平安》,总结:学校处处有规则,只有自觉遵守规则,我们才能像小树一样在阳光雨露中茁壮成长,我们才会生活得健康快乐。平安是福,祝同学们一生平安。
6、实践:
制定我们的班规(课下探讨、酝酿,下节课汇总整理)。
这节课努力将儿童的真实生活通过一定手段进行重组,以活动的形式在课堂中再现,从而引导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感悟和体验。
《学校里的规则》是人教课标实验版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做守规则的人》中的内容。我围绕本课的内容,根据课程的基本理念,设计了六个活动环节,整个过程以活动为素材,注重了活动的目的性、灵活性、自主性、实效性、升华性和延伸性,同时在活动的教程中注重了课堂评价,激发了儿童的发展及激活了课堂。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力求体现三个“关注”、两个“体现”。即一关注儿童的生活和体验,让课堂贴近生活;二关注儿童的参与和实践;三关注课堂的动态。两个“体现”即一体现课程内容的开放性;二体现课堂活动方式的实效性。
1.通过课文中事例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全球气候变暖变暖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变化所起的作用。
2.帮助学生认识到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是导致温室效应增强的主要原因,引导学生寻找我们的哪些行为会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探索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多种途径。
帮助学生认识到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是导致温室效应增强的主要原因,引导学生寻找我们的哪些行为会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探索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多种途径。
冰水混合物,透明容器。
一、导入。
1.展示透明容器里面的冰水混合物,说明:水的温度很低,和冰的温度相近。
2.学生观察温暖的室温下透明容器里冰块的变化。
二、学习“北极熊的忧愁”
1.假如你是生活在冰上的北极熊,请以北极熊的口吻讲述在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情况下的遭遇。
2.阅读《地球“发低烧”了》。
联系自己生病发低烧的感受,说说地球“发低烧”是一种怎样的状态。
4.齐读《环境警报》,联系经验,谈谈感想。
三、学习“假如地球继续变暖”
1.思考:假如地球继续变暖,会带来哪些问题?可能导致怎样的严重后果?
2.阅读课本关于海平面上升的段落和环保志愿者书写的标语。
在全球变暖所带来的问题中挑选某一个问题,试着为它撰写一条环保警示语。
3.分角色朗读《珠穆朗玛峰》。
你觉得这位小作者的想象有道理吗?为什么?
四、作业。
1、了解父母一天的工作,体会他们工作的辛苦,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
2、学习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感激,尊敬和关心,孝敬父母。
3、学习料理自己的生活,学会一些劳动知识和技能,会关心他人,愿意分担家务,有初步的家庭责任感。
感受父母的辛苦及他们对自己的爱,并能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感激,尊敬和关心,孝敬父母。
1、录音带《妈妈的吻》。
2、学生回家询问妈妈怀孕的感受。
3、引导学生了解父母一天的工作和劳作,学着亲自做一做。
(一)活动激情,引入课题。
上节课,我们在爱的港湾里就“家人关爱我”这个话题进行了讨论交流,大家都深深感到家人对我的关怀是爱,期待是爱,呵护是爱,责备也是爱!这节课,我们再继续在爱的港湾里去感受那份浓浓的爱。
板书:爸爸妈妈真辛苦。
活动一:妈妈怀孕真辛苦。
1、看一看、玩一玩、说一说。
(1)出示影示片段,看怀孕的妈妈;
(2)再玩胸前挂大书包系鞋带(或腿跟系上重重的沙包在教室走一走)做游戏体验一下生活。
(3)你了解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想说什么呢?
(4)你想对妈妈说什么吗?说什么呢?
2、是啊,我们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侯,妈妈就已经为我们付出了很多很多,我们真该感谢妈妈给了我们生命。
(二)谈话导入。
活动二:爸爸妈妈的一天。
1、看一看、听一听、访一访。
(1)出示影示片段,看爸妈的一天的活动。
(2)听听她们的脚步声。
(3)记一记他们一天的工作。
2、读一读讨论、交流。
(2)讨论:我们的父母在家操劳我们都看在眼里,在他们的工作中他们又是怎么做的呢?谈谈自己的感受。
(3)交流:父母的工作情况你是怎么知道的?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三)深入学习活动导入。
活动三:我也有爱。
1、影示图,看图理解意思。
2、阅读第10页内容交流表演。
(1)齐读,家人的爱滋润着我,使我懂得了爱意味着什么。我要把自己的爱回报给他们。
(2)交流(自编小演):你是怎样表达你的爱呢?(照顾生病的奶奶;自己整理房间;出门打招呼或写留言条;叮嘱父母早回家)。你这么做家人会有什么反应?(很高兴)你还打算怎么做?(家里帮忙扫地,让妈下班后休息;给爸妈按摩,让他们舒服;独自作业不让爸妈守在旁)。
(3)小结:爱是相互的,我们享受着家人对我们的爱,其实他们也需要我们的爱,“不给父母添麻烦”是爱;“自己的事自己做”是爱;“不让父母担心”是爱-------这些都是对家人爱的具体表现。
3、分组讨论:如果让你父母庆祝一次生日,你会怎么做?用什么做礼物?
(1)先统计一下:父母知道自己生日的有多少?知道父母生日的同学有多少?
父母从没忘记自己孩子的生日,我们却不知道他们的生日。
觉得很难过,下次一定要记住哦!
(2)全班交流:自制生日贺卡、花朵、买物品、、送蛋糕等。
(3)父母养育了我们,父母的生日不该忘记,再上这是爱的表现。
1、阅读故事,谈感受:自由阅读《十一支康乃馨》的故事,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2、总结:我们的父母为家庭操劳,工作艰苦,我们爱他们,都想做懂事的孩子。爱有很多种表达方式,只要我们心中有爱,在生活中少让父母操心,自己的事自己做,父母就会感受到来自我们的爱。
家人之间互相关心,互相体谅,多为家人着想,就会成为和谐、幸福的一家。让我们从今天做起!
本课是未来出版社《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走进科技的殿堂》中的第一个主题《世界科技的今天》。
1、该教材的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对于他们来说这个话题是充满兴趣和好奇的。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信息搜集能力,这也是对孩子提出的一个考验,让孩子在动手搜集资料的过程中了解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这也是一个自主学习体验的过程。资料的搜集与处理来说,需要老师有一个很好的引领作用,才能达到课堂效果的促进作用。
2、孩子天生具有极强的求知欲望,使得他们乐于了解,掌握科学技术主动性还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他们对现代科技成果知之甚少,而对现代科技给人们生活、社会发展缺少一定的认识,这也是这堂课难以驾驭的一个方面。
3、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搜集、处理和利用信息资料的能力,在学习中敢于大胆想象,敢于发表自己创意的表达能力。
1、通过学习能进一步的提升对资料信息资源的搜集、整理及处理的能力。
2、通过学习能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学习科学技术的欲望。
观察法、谈话引导、小组合作,展示交流、聆听感悟。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资料。
1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当今世界科技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与科技密不可分。科技让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五彩斑斓。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科技的殿堂,去了解世界科技的今天(板书)。
二、新授。
1、有请我们的今天的特邀嘉宾(科技博士——猴博士)课件出示,猴博士讲科技。穿插进行一个小活动——现代科技大竞猜,利用这项活动让学生对现代高新技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师:同学们对现代科技技术的了解还真不少呀!那么赶快带上你们课前查找的资料让我们一起来召开一个小小的现代科技交流会吧。(很荣幸老师将成为这次交流会的主持人,请大家给我点掌声一下。)。
(1)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有关机器人的资料。问题你还听说过哪些机器人呢?用简短的语言和洪亮的声音向大家介绍。看看哪一组将是我们这次现代科技交流最棒交流组。
(2)老师根据学生的资料交流,适时展示自己的资料。激发学生探索和了解机器人的欲望。
小结:我们从机器人的这一小小科技领域应经感触到科技的飞速发展,感触到科技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1)飞向太空,探索宇宙是我们人类一直的目标,此时能否把你搜集到的有关航空航天方面的科技成果与大家分享一下。
(2)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适时的进行自己资料的展示与补充(课件适时播放),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小结:我们从一个个重要的航空航天科技发展的历史节点,感触到航空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航空航天科技的发展为国家的安全,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他让我们的通信更畅、信息更准。
3、学生适时进行有关纳米技术、克隆技术、基因技术成果方面的资料交流,老师适当进行补充。
4、不知大家还搜集到了那些现代科技成果,把你的现代科技成果交流表与大家分享。
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你搜集到的这项成果,你觉得最神奇的地方是什么?同学们也可进行补充,看看谁是我们交流会上的小博士。(补充:其实现代科技成果还有很多很多,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再进行交流。)。
小结:同学们,我们高兴我们生活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自豪我们生活在这个发明创造层出不穷的时期。适时板书)。
三、扩展延伸。
我们作为国家未来的接班人,国家科技的振兴需要你们的参与,此时此刻我们每个人心中应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科技梦,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畅谈一下我们自己的科技梦!同学们先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然后在全班交流,好吗?开始。
小结:大家科技梦都非常好,只要我们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不断创新,关注科技,学习科技,大胆实践,大家的科技梦都会成真!(适时板书)。
四、升华结束。
同学们,此时此刻,让我们带着一颗学科学、爱科学的科技之心,(适时板书)为了我们的科技梦,不断努力。将来为世界科技的发展,中国科技的发展添砖加瓦,相信世界的科技,中国的科技发展明天会更好。
世界科技的今天。
智能机器人技术。
不断创新。
学科学。
航空航天技术。
纳米技术。
基因技术。
层出不穷。
爱科学。
克隆技术。
……。
将今天学到科技知识与朋友家人分享,完成一份科技小报。
1、查找多种图书、报刊杂志,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提供多媒体网络设备。
2、学生课前准备好与国际组织有关的图片、文字和录像等资料。
3、做好同学之间相互介绍国际组织活动的'计划和组织活动。
一课时。
1、分析案例,学会方法。
教师提问,你知道第一个总部设在北京的国际组织吗?它的宗旨是什么?引出第一个总部设立在北京的国际竹藤组织,教师进行系统的介绍,引导学生学会了解国际组织的基本要求和方法:了解一个国际组织应当包括其成立的时间与背景、总部所在地、基本宗旨、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以及我国在该组织中的作用和地位等主要内容。
2、利用各种信心资源,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教师提问,你认识以下国际组织吗?你知道这些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与交往中的作用吗?学生可以根据教材提供的部分国际组织的相关网站,通过互联网查找。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指导学生利用报刊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等媒体进行查找。活动中,教师要面对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选择的多样化、个性化,允许学生之间存在差异。
3、及时总结交流,突出主题思想。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及时的介绍给其他同学,使学生在相互交流过程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加深对本单元主题的理解。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这些国际组织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所发挥的作用,要让学生体会国际组织是国际合作与交流的纽带和桥梁,理解世界各国之间,特别是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在众多领域进行交流与合作,从而树立正确的全球观。
1、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和儿童的生活经验,理解诚实守信的重要意义,懂得“人无信不立”的道理。
2、知道诚实守信是中华的传统美德。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诚实是立身之本,理解“人无信不立”,理解诚实在待人处事中的作用,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诚实守信是中华的传统美德。
1,收集古今中外有关诚信的经典事例。
2、把第八页的故事讲给周围的人听,完成调查问卷,了解人们对诚信的看法。
3、利用收集媒体中的相关报道,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调查周围人的方式,了解有关不诚不信害人害己的事例。
3课时。
一、谈话引入新课。
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了什么是“诚”,什么是“信”,今天我们将继续来探讨“诚信”这一话题。
二、分组讨论,续编故事。
1、课件出示第八页故事情节。
2、分组讨论:
(1)那个扔掉诚信的青年人可能回成为什么样的人?
(2)想象一个不讲诚信的人在待人处事上会是什么样?这样下去其结果会是什么样?
3、小组合作,用表演的形式把故事续演出来。
三、交流收集,了解人们对诚信的看法。
交流课前调查的情况和问卷统计结果,看看划去“诚信”的人占多大的比例,他们选择丢掉诚信的理由是什么;不愿意丢掉诚信的人占多大比例,他们的理由是什么。
四、学习第九页的案例,体会“人无信不立”的含义。
1、课件出示第九页的案例。
2、讨论:
3、小结。
是啊,正如同学们所说的一样,人如果丢掉了诚信,即使有着聪明的大脑,出众的才学,也会因为不被社会承认,他的才学机敏无法展现,金钱荣誉无法获得,可见诚信是人立足与社会的根本,正如孔子所说的(出示孔子的话)——人无信不立。
五、作业。
通过收集媒体中的相关报道,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调查周围人的方式,了解有关不诚不信害人害己的事例。
诚信是金。
人无信不立。
1、借助他人的评价,帮助学生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
2、帮助学生正确面对他人的意见,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与心理承受能力。
3、让学生知道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并愿意改正。
认识自己,正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学会真诚地和别人交流,把表扬当作提醒,不断地完善自己,懂得用宽容、乐观的心态去感受别人的目光。
一课时。
一、师生谈话,激情导入。
二、以他人为镜,提升自我认识。
1、第一面镜子:家长。
在小组内交流父母写给自己的话,可以大声读,也可以交换看。了解自己在父母对自己的期望。
2、第二面镜子:同学。
(1)阅读教材中的活动提示,组织学生讨论活动中要注意的事项。
(2)学生分组开展“我是谁”的游戏,老师参与小组活动。
3、说说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
三、活动拓展。
1、说说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人可以做我们的镜子。
2、准备三张小纸条,找三个你认为了解你的同学,把纸条给他们,让他们写下他们眼中的你。最好能说明评价的理由。
3、学生记录下别人的评价,并表明自己对别人评价的态度。
4、学生自我评价,填写“同学眼中的我”一栏。
5、小组交流“同学眼中的我”。
6、教师总结:通过别人的评价,我们可以发现每个人都各有特点。别人的评价你可以赞同,也可以不赞同。鼓励学生不断以人为鉴,完善自己。
四、实践园地。
1、学生以小记者的身份去采访相关的人。
2、教师可当堂或事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加以下面积极的评价,完成“老师眼中的我”一栏。
3、可让学生提前或在课后通过对家庭成员的采访,完成其他填写内容。
4、学生对教师或其他家庭成员的评价发表自己的意见。
活动目标。
1、学习从多角度理解和体谅父母,知道父母对自己的期盼。懂得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虽然各有不同,但都蕴含着对子女深深的爱。能够理解父母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热爱之情。
2、指导学生在与父母发生冲突时或在遇到困难时,主动找父母谈心,并付诸行动。
3、学会与父母谈心,了解父母的喜怒哀乐和愿望等,愿意与父母交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活动准备。
2.准备长方形的空白纸条(3~5张);
3.教师事先调查学生在家里的烦心事并制作好悄悄话信箱。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引入活动。
1、大家好,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有趣的录像,想不想看?【出示课件】(足球场上十分热闹,唯有一男孩蹲在远处闷闷不乐地看着,一女生过去问他,才知道是他爸爸不让其踢足球。)。
2、提问。看了以上录像,你们认为与父母发生冲突时该怎么办?
3、同学们自由交流后,相机揭题:与爸爸妈妈有冲突时,可以跟他们谈心,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与父母进行心与心的沟通。(板书课题)。
二、开展活动。
活动一:感悟要领。
2、讨论:假如你是滔滔,你会怎样做?
交流后,进行角色扮演:一人当爸爸,一人当滔滔,父子好好地谈谈心(角色可互换)。再汇报交流,请你把老师当爸爸,谈谈你的想法。
3、你们知道爸爸妈妈对你们有多大的期望吗?出示教科书22页范例:《画笔的故事》(听录音)。
4、师小结:当年奶奶希望爸爸好好学习,这也是爸爸对孩子滔滔的希望,也是我们的爸爸妈妈对我们的希望。
活动二:领悟深化。
1、(出示“悄悄话信箱”)。这里面搜集的是我们同学对爸爸妈妈某些行为的困惑和不理解。
(围绕同学们的困惑与烦恼,大家先站在父母的角度想一想,为什么父母会这样做?例如,父母可能希望子女将来有出息,或迫于社会竞争的压力,强迫子女课外学更多的东西;父母可能由于工作忙而忽视了子女的要求和愿望;父母可能心情不好,把火气发在了子女的身上。)。
2、现场表演:我来当一回爸爸妈妈。让学生来演一演“悄悄话信箱”中出现的一两个情境,通过转换角色,让学生理解父母的.心。
活动三:明理导行。
2、小组模拟活动:各小组自选(或自定)一个内容,分角色进行摸拟表演活动。
3、选两个小组上台表演。
4、找朋友游戏:例:黑板上出示:“在爸爸妈妈难过的时候,我——”生出示纸条上写着的:“给他们讲笑话。……”
三、活动总结:今天,我们通过活动,知道了平时在家里要多和父母谈心、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对自己的期望,也要把自己的一些愿望及时告诉他们,做到心灵相通。
四、课后延伸。
师:同学们,我们的孝心不应仅仅落在嘴上,还应落实在行动上。
1、回家后,你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马上行动起来,给爸爸妈妈一个惊喜。做完后,在“孝敬日记”中写下来。一个月后,我们将进行“孝敬日记”的评比,并且请家长进行考核,在班级里评出孝敬小明星。
2、回家后,问问爸爸妈妈和家里的其他成员,了解他们的愿望、烦恼和兴趣爱好。填好表格。
附表:
愿望。
烦恼。
兴趣爱好。
。
爸爸。
。
妈妈。
。
附板书:心与心的沟通。
在爸爸妈妈难过的时候,我————。
在爸爸妈妈劳累的时候,我————。
在爸爸妈妈——的时候,我————。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实践、体验、探究、感悟,已成为《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基本思想。因此在本堂课的设计过程中,我竭力试图将这一理念贯彻始终。课前一周我就布置学生在家观察或向父母了解近段的烦恼,并想想自己有没有帮助他们的办法。活动中,安排学生交流、表演和角色互换等,让学生在实践中真真实实地感悟、探究、体验当父母的感觉,换个角度看自己、看父母,从而理解体谅父母的心,再通过对“悄悄话信箱”中问题的讨论和课后延伸活动,进一步指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深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体验,真正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懂得生活,学会做人。体现“回归生活,观注儿童现实生活”的教学理念。
通过访问学校中的工作人员,知道学校的组织结构,了解学校的发展变化。
(二)能力目标。
能够具有初步的交往能力,多种形式的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调查和体验活动,增强对学校的亲近感。尊敬老师、尊重学校里工作人员的劳动。
教学建议。
1.辛勤工作的园丁们。
(1)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学校里有许多位教师,有些教过我们,我们已经认识了,有些与我们没有直接的接触,但是一直为我们默默的工作着,启发学生要注意在采访中留心发现,还可通过一些素材资料(如:让同学们欣赏视频“老师和同学”、“在老师身边”;欣赏图片“备课”、“老师”、“老师关心我们”、“老师和学生一起游戏”、“老师送学生衣服”、“老师照顾学生”、“老师指导学生吹号”、“老师指导学生学习”、“批改作业(一)”、“批改作业(二)”、“上课”;还可让同学们欣赏音频“每当走过老师窗前”。)进行教育。采访可以利用课上的时间,也可以利用自习的时间。课上进行采访时要注意安静,不要影响其他班的正常教学活动。
(2)在访问前教师与学生一起制订采访提纲,因为这种学习方式以后还会运用。事先设计好采访提纲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进行,要先考虑好问什么问题?怎么问?对人物的采访要注意什么礼貌?访问的技巧是什么?比如:一定要在校长和教师闲下来的时候采访,不要打扰他们的正常工作。
(3)分小组进行采访,每个小组最好对采访的对象进行分工。也可以每个小组都去采访一个人,采访的内容可能会有差别,回来后大家交流,分享采访的结果。
2.老师爱我们,我们爱老师。
(1)教材通过学生给老师写信,写作文的形式,表达对老师的感情,从中体现出师生之间的民主和谐的关系。教师可利用教科书上的范例,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认识师生关系。可以讲讲与老师之间发生的最难忘的一件事,可以让学生写篇小短文,写写上学几年来的感受等。
(3)由学生自己选择他们比较擅长的方式,发挥自己的特长。比如:绘画组成一组;做手工贺卡的组成一组;使用电脑做贺卡的也可以编成一组。
(4)除了教材上提示的范例外,还可以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比如:农村地区的学生可以采一束野花送给教师,或为教师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等。
(5)最后将学生们创作的作品做一期墙报,全部展示出来,请全班同学和任课教师进行评价,对有创意的做法,要给予适当的激励。也可以由学生们自己进行评价,给他们认为最得意的作品贴上红花。
主题教学思路。
在人们的心中,人民教师是光荣的,教师的职业受到全社会的尊重。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教诲,但学生很少了解教师工作的辛苦。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通过学生在学校访问为自己辛勤工作的老师们,了解教师工作的辛苦,从心里感激老师为他们付出的劳动。在学生们的眼里,在学校工作的老师不论是后勤服务,或是从事事务工作的员工,都是老师,因此教材没有将这些人排除在教师之外,统称为老师,但主要是指做教学工作的各科教师。
最后通过学生祝福教师的活动,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学生对教师的爱,增进师生的感情。
教材分析。
(一)本课内容结构分析。
第56页的几幅图片,反映了老师们辛勤工作的情景。老师在讲授文化课;大队辅导员在带领同学宣誓;老师指导学生做各种制作;教师在认真地批改作业。同时引导学生了解关于教师的格言、教师节的来历、教师的工作得到了全社会的尊重和支持等。
第57页的图片,表现了教师辅导学生跳舞;教师在与同学沟通;教师做同学的思想工作,教师带同学到大自然中观察植物,引导学生要友爱。
第58页的图片,呈现的是学生采访老师们工作的情景,校长对教师工作的介绍;卫生老师在为受伤同学包扎伤口;图书室的老师为同学们借阅图书;传达室的老大爷和同学们热情打招呼。、图片内容反映了辛勤为学校工作的老师们的工作特点和他们的责任。
第59页的图片,通过一个学生写的一篇小文章,说明老师爱学生,表达了教师与学生朴素的情感。教师注意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性格内向的学生,使学生在不喜欢数学课的情况下,对数学产生兴趣并取得好成绩。
第60页的图片,通过学生给老师写信和信中对老师的描写,说明学生爱老师,喜欢老师,师生情谊不因时空的变化而淡化,体现了老师爱我们,我们爱老师。
第61――62页的图片,表现了学生通过访问后,表达对教师的祝福,学生们一起商量为老师们做些什么?有的同学要做贺卡;有的同学要为教师画像;有的学生要为教师点歌;有的学生要为教师发电子贺卡;有的学生在贺卡上写出自己的心里话。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教师的爱,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引导学生明白教师只喜欢学生自己创作的作品,因为它是同学们用心做出来的,最能表达感情,教师是拒绝收花钱买的礼品的。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学校环境和学校里工作的老师不能是一种简单的认识,应该提高到师生关系的层面上,老师对学生充满了爱,学生对教师充满了感激。师生关系可以从很多方面得到体现。在人们的心中,人民教师是光荣的,教师的职业受到全社会的尊重。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教诲,但学生很少了解教师工作的辛苦。因此让学生了解教师工作的辛苦,从心里感激老师为他们付出的劳动。懂得尊敬老师,尊重学校工作人员的劳动是非常重要的。
学习准备。
1.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搜集一些老师关心学生、辛劳工作等素材资料。
2.让学生课前准备好彩纸、水彩笔、剪刀、胶水等工具材料,为做贺卡做准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老师爱学生,为学生成长辛勤工作着,激发学生热爱老师之情。
教学难点。
使学生尊敬老师、尊重学校里工作人员的劳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是谁像花园里的园丁一样,不仅教我们学知识,还引导我们如何做人呢?
学生:(略)。
老师:同学们说的很好,两年多来,老师就像园丁,像妈妈一样,不仅教我们学知识,还引导我们如何做人。我们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老师的教导,同学们好比是祖国的花朵,老师就是辛勤工作,培育你们的园丁。(过渡)。
【讲授新课】。
一、辛勤工作的园丁(板书)。
学生:(略)。
老师:图上画的是老师辛勤工作的场景,她们教我们知识,给我们批改作业,教我们做人,带我们了解大自然,教师就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们都有哪些老师呢?大家来说一说。
学生:(略)。
学生:(略)。
(让同学们欣赏视频“老师和同学”、“在老师身边”;欣赏图片“备课”、“老师”、“老师关心我们”、“老师和学生一起游戏”、“老师送学生衣服”、“老师照顾学生”、“老师指导学生吹号”、“老师指导学生学习”、“批改作业(一)”、“批改作业(二)”、“上课”;还可让同学们欣赏音频“每当走过老师窗前”。)。
老师:我们的老师好吗?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学生:(略)。
学生:(略)。
老师:大家还知道哪些老师关心同学,辛劳工作的故事呢?给同学们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学校里的各位老师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付出了许多辛勤的劳动,为了让我们更清楚老师的工作情况,让我们去访问他们吧!
学生:(略)。
(可以让同学们访问老师早上几点到校、晚上几点离校?老师在什么时间备课、批改作业?老师一天上课的时间是多少等等,回来让同学们交流,分享采访的结果,然后把自己采访后最深刻的感受写下来。)。
老师:老师的工作是辛苦,为了我们的进步她们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老师爱我们,我们也应该爱老师。(过渡)。
二、老师爱我们,我们爱老师(板书)。
老师:我们打开课本第五十九页,大家读一读同学们写的作文,然后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略)。
老师:从作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老师对学生的爱,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之情,你知道哪些老师爱你的事迹呢?你又是怎么样爱自己老师的?大家讨论一下,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让同学们欣赏视频“老师好”;欣赏图片“爱老师(一)”、“爱老师(二)”、“不打扰老师工作”;欣赏音频“老师你早”。)。
老师:我们该怎样爱我们的老师呢?我们做个游戏好吗?
学生:(略)。
(给同学们创设以下情景:1.老师上课讲课时我们应该怎样做;2.同学犯了错误接受老师教导时应该怎样做;3.在校外遇到老师又该怎样做;然后让同学们分组讨论,以表演的形式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老师:国家和人们为了表达对老师的尊敬,专门给教师定了一个节日,你们知道是哪天吗?
学生:(略)。
学生:(略)。
(让同学们欣赏图片“给老师献花”、“教师节”、“教师节快乐”、“教师节送贺卡”、“教师节送祝福”、“庆教师节”。)。
学生:(略)。
老师:下面我们就来亲手为老师做一张贺卡吧!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啊!
(最后,指导同学们做贺卡。)。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工作的辛苦和对学生的爱,从而激发了他们尊师、爱师的情感。还让同学知道了9月10日是教师节,懂得了对老师有礼貌,听从老师的教导是爱老师的表现。
一、教学要求:知道两次世界大战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认识到热爱和平、向往和平,是人类的共同愿望。
二、教学重点:知道两次世界大战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三、教学难点: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战争,人民必胜。
四、教学准备:
1、教师收集一些反映战争的图片和事例。
2、学生课前查阅一些有关战争的资料,收集二战中法西斯野蛮残暴的行径及战争中英雄的小故事。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让我们把时间退回到20世纪初,共同来回顾那段让人不堪回首的历史。
2、教师播放或讲述两次世界大战的有关情况。
同学们,这就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真实情况,这两次世界大战为什么会爆发,给人类带来了怎样的灾难呢,下面我们分组来探究。
出示思考题:
(1)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实质的原因是由于帝国主义之间的殖民地矛盾而引发的,直接原因是19的萨拉热窝刺杀事件;二战的爆发有其社会根源,那就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激化了国内外的矛盾。)。
(2)两次世界大战涉及了哪些国家和地区?
(3)两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如何?给人类带来了怎样的灾难?
3、学生根据各自收集的资料进行分组探究,教师适度进行指导。
4、全班交流探究的结果。
(2)在学生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讲一讲,说一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哪些重要的战役和历史事件。
(3)根据交流情况将两次世界大战情况制成结果对比图。
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4年,有38个国家、15亿人被卷入了战争。战争中死亡人数达1000多万,受伤人数达多万,所有参战国的战争费用共达3400亿美元。
5、小结: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我们不能忘记住历史,不能让历史的的悲剧重演。
板书设计:
战争。
使许多人。
家破人亡。
使生态环境恶化。
使健全的人肢残臂断。
1、通过自己对毕业典礼的设计和准备,初步了解组织学校活动的程序,初步具备设计班级、学校活动的能力。
2、亲身体验对小学生涯的回顾,总结和惜别,具备中小学过渡时应有的心理准备。唤起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激发同学胸怀理想、展望未来的豪情。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往届毕业典礼资料。
2、中学毕业典礼资料。
导入。
播放一段以往的毕业典礼录像。
教学互动一。
请同学针对录像提问,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教学互动二。
组织同学评价所看到的录像中包含了哪些道理。
教学互动三。
组织同学阅读课本上提供的三个小学毕业典礼的场景。
教学互动四。
1、请同学自己谈谈喜欢这样的毕业典礼形式吗?还有没有听说过其他形式的毕业典礼?
2、同学们自己设计毕业典礼,有好的创意吗?
结束过程。
征集下节课上交的毕业典礼的主持人串词和方案。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1、老师充分阅读并仔细评价学生上交的毕业典礼方案,选择其中比较优秀的2-3个。
2、选出班级模拟毕业典礼的主持人。
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根据你们的方案模拟我们的毕业典礼。
教学互动一。
1、分别选择2-3个班级中较好的方案,进行毕业典礼活动的模拟。
2、组织同学分组讨论、比较、修改,整合出比较完善的方案交给学校待选。
教学互动二。
师:毕业在即,同学们是不是对同学之间的友情还很眷恋?是不是对老师、对母校有所很多话要说?大家交流一下。
教学互动三。
组织学生朗读课本上的“历史资料”,并请几位同学说说读后的感受。
结束过程。
在课本的留白处写上自己的毕业赠言。
[德育目标]:知道自己家庭成员,认识自己的长辈。
[智育目标]:能够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父母、长辈的爱,乐意为父母长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素质发展目标]:激发学生热爱长辈的激情,知道长辈养育自己很辛苦,为家庭做出很大贡献,应该敬爱他们。
[教学重点]:学生在体会父母、长辈爱的基础上,能够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父母、长辈的爱,乐意为父母长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为家庭添欢乐。
[教学难点]:能够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父母、长辈的爱,乐意为父母长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有关图片、学生自带全家福课件。
“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认一认自己的长辈”、“我为家庭添欢乐”
老师:对,大家都知道家人是那么的爱我们,可我们了解我们的家人吗?
一、了解家人(板书)。
(一)家庭成员的组成(板书)。
老师:今天,我们请几位同学上来,拿着自己的“全家福”介绍一下自己的家庭成员,我们看谁说的好。
(二)幸福的家庭是怎么来得(板书)。
老师:我们的家人虽然很辛苦,但是他们有了可爱、听话的你们,他们才感到快乐、开心,这就是“家人因我而快乐”。
二、家人因我而快乐(板书)。
(拿出图片“给妈妈扇扇子”、“给奶奶献花”、“让奶奶吃蛋糕”让学生看,或听一个音频“爷爷为我打月饼”。)。
老师:在这几个图片中,我们看到这些同学的家人是那么的开心,为什么啊?大家讨论一下,然后说一说。
老师:那我们平时还能为家人做些什么事情使他们开心,为家人添欢乐呢?
三、我为家人添欢乐(板书)。
(二)设置情景进行游戏。
1.题目。
(1)妈妈下班回来,我们该怎么做?(板书)。
(2)妈妈病了,我们该怎么做?(板书)。
(3)妈妈正在洗衣服,我们该怎么做?(板书)。
老师:下面我们大家分小组进行讨论,然后自选一个情景进行模拟表演。)。
2.表演。
(学生分组讨论,继而进行模拟表演。)。
老师:我们现在进行讨论,说一说谁做的好?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主要学到了我们的家庭成员有哪些,我们幸福的家庭是怎么来得,我们该怎么对待我们的父母长辈,我们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表达我们对他们的爱,为家庭添欢乐。
本课主要通过让学生用自己的全家福照片,给同学们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以及让学生通过走访爷爷奶奶,来了解长辈是怎样养育下一代的等形式,使学生知道自己家庭成员的结构,认识自己的长辈,知道长辈养育后代的辛苦,为家庭做出很大的贡献,应该敬爱他们;让学生欣赏一些家人和孩子在一起欢乐的图片,进而进行讨论“家人因何而欢乐”的形式,学生懂得了自己也能给家人添欢乐;通过情景设置,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把自己的想法以表演的形式来表达,使他们懂得用自己的方式爱自己的长辈,为家庭增添欢乐。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gongzuojihua/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