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的编写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资源的利用情况。希望以上的教学计划范文能够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和帮助。
1.能够认真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内容,表达自己的想法。
2.喜欢玩影子的游戏,体验与同伴合作影子造型的乐趣。
课件准备:《有趣的影子》课件,各种物体图片及其影子,故事音频等。
教师谜语导入,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师:你停它也停,你走他也走,和你做朋友,就是不开口?这是什么呢?
——你见过影子吗?在哪里见过?
教师结合ppt画面,鼓励幼儿仔细观察,大胆猜想故事内容。
——师:画面上有谁?它们发现了什么?
——师:手电筒照在墙上出现了什么?(圆形的光圈)它们准备用手电筒做什么呢?
——师:墙面上出现了什么?(一只手的影子)是谁的手呢?
小结:原来不是手,是两只小兔子肩靠肩在一起的影子呀。
——师:墙面上出现了什么?(一只小兔的影子)我们来看看是不是呢?
小结:原来不是一直兔子,是两只小兔子背靠背的影子呀。
小结:原来是小鸟呀!
——师:这次你又看到了什么样的影子?是谁的影子呢?
小结:原来小动物都站在大象的身上才完成的高难度动作,变出了一棵大树的影子。
结合ppt完整欣赏故事,进一步加深幼儿对故事的了解。
——请小朋友们把积木和它们的影子朋友连在一起吧!
——师:有三只小猪找不到自己的影子了,你能帮帮它们吗?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ppt中的影子图片,请幼儿猜猜这个影子造型是怎么变出来的。
——教师创设环境,邀请小朋友用手或者身体来做影子造型,请小伙伴来猜一猜他们表演的是什么。
——师:你和谁一起做了影子造型?你们的造型是什么?你们是怎么做出这个造型的?
区域活动:
——科学区:找影子(小汽车找影子、小动物找影子等)。
日常活动:
——影子造型:鼓励幼儿与同伴一起做出有趣的影子造型(可以增加一些道具)。?
夜晚的森林里,动物们发现了一个手电筒,一按按钮,一束圆圈的光照在墙壁上。咦?谁的手?大家慌忙四处查看,原来是俩只兔子肩并肩站在手电筒面前。怎么回事?“手影”又变了。哦,俩只兔子背靠背坐在那里了。哇!真好玩!这下所有的动物都高兴起来,他们轮番表演,又摆出了好多种姿势,墙壁上出现了好多有趣的影子。最后大家集体合作,做出了一颗大树的影子。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飞、马、鸟”3个字。认识1个笔画和5个偏旁。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认识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
练习朗读、认字和理解句子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投影 小黑板 生字卡片
两课时
第一课时
1我说一个谜语,请你们猜一猜,谜底是什么?
我走,他也走。我拍球,他也拍球。
我跳,他也跳。我舞蹈,他也舞蹈。
2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你最想读那一段?
1第一段。
(1)书上的小朋友的影子在哪里?读一读课文。
(2)为什么说影子像一条小黑狗?(影子是黑色的,有时很小,很像一条小狗。)
(3)谁注意过,影子什么时候在你的前面,什么时候在你的后面?
(4)感情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第二段。
(1)指名读,小朋友的影子有什么变化?
(2)从什么地方知道影子是我的好朋友?(常常跟着我,好朋友也是常常在一起的)
(3)感情朗读。(好朋友在一起是很高兴的,读的时候,要把这种高兴的心情读出来)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1 自由练习背诵,你是怎样快速背会的。
2 指名背。齐背。
读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影子常常跟着我们,陪伴着我们,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课下观察一下,影子什么时候长,什么时候短,什么时候在前,什么时候在后。也可以在灯下观察手的影子。
第二课时
1学习新偏旁:三撇倒八头羊字头 黑字旁 反犬旁。
2小黑板出示生字。
3指名读,齐读。
4说音节,结构,偏旁。
5说记法。
(1)自由说。
(2)四人小组互说。看谁记得多。
(3)全班交流。
加法: 后 常 跟 着 它 朋友前
形象记忆: 影黑 狗
6组词。四人小组学习,先给每一个字组词,再挑两个组的最多的组词,看哪组组的词最多。
7重点:
影:电影 影子倒影 影碟 合影影片
黑:黑色 黑板黑洞 黑豆 黑白分明黑夜
1读字组词。(自由读,指名读,指名领读)
2去掉拼音读。(自由读,组长检查读,开火车读)
3做游戏---找朋友。
1说说下列词的反义词。
前----( ) 右----( ) 黑----( )
2谁会说。
我的前面是( )
我的后面是( )
我的左面是( )
我的右面是( )
(一)、课文解读: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一课, 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童话。这篇美丽的童话,营造了一种纯真、友好的氛围,具有诗情画意的境界。意境美、语言美、情感美。在体验欣赏过程中,既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情感,又能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弱者的良好品质。
(二)、学情分析:
本文是篇美丽的童话,主人公是个寂寞的盲孩子,“影子”的陪伴使他快乐,给他带来温暖,最后让他重见光明。这个有趣的童话故事本身对学生具有吸引力,而且文笔优美,富有文化内涵,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能很好的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和能力:多角度理解文章主旨,培养多向思维的习惯。
2. 过程和方法:(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课文语言,梳理故事情节。
(2)、有创造性地改写课文,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弱者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语言,体会盲孩子的心声。
(三)、教学难点:
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
(一)、教法:
1、运用多媒体课件配上合适的画面和《爱的奉献》音乐,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激发兴趣,更主要的是真切感受童话的“爱”的氛围,诗一般的意境。在朗读中,激发联想想象,在每个学生心中,再现文中所展现的画面形象。
2、采用分组探究,合作交流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多向思考,多角度理解本文的主旨。
(二)、学法:
诵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情境教学法。
一、 导入新课
二、揣摩语言、体会情感、把握情节
1、品读1--7段,思考:盲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从这一部分的那些语句可看出?试画出来读读并简要说明。(“寂寞”)
2、是谁为这样一个寂寞的盲孩子带来了快乐?(影子)因此,当人们夸赞他的影子说:“看,你有一个多么好的影子啊!”“他总是告诉人们”什么?(“它不只是我的影子,它还是我的朋友。”)分角色读出人们的夸赞,影子的骄傲、自豪、炫耀。
3、小组合作探究。小组合作读7--28段,共同分享盲孩子的快乐心情(注意读出语气,节奏和人物情感的变化)。读后进行自评,互评并总结朗读方法。
讨论:影子是一个怎么样的朋友呢?影子和盲孩子之间发生了哪些故事?以盲孩子的口吻,结合课文内容,发挥想象,用“我是一个盲孩子,影子是我的朋友,他_______________”的句式说说。
4、影子的陪伴让盲孩子感到了快乐,但作为一个盲孩子,他最大的快乐,最渴望的应该是什么呢?(光明)自读29--------51自然段,体会盲孩子初见一点光的过程和喜悦心情,找出体现他心情的句子和语言描写的句子并展示你的朗读。
(第46段,读出惊喜、激动的感情。)
5、略读52---------88段,最后,盲孩子终于获得光明,他是怎样获得的?概括此情节。
(困境中来自萤火虫的爱、影子的爱以及太阳、月亮的爱,使他得到了光明。)
6、盲孩子见到萤火虫是那么的欣喜,他获得光明更是快乐得无法形容,让我们饱含感情地合作读80--------88自然段,分享他的快乐吧!
(盲孩子很寂寞--影子的陪伴给盲孩子带来了快乐--影子,萤火虫,太阳和月亮的关爱使盲孩子获得了光明)
三、感受形象,领会主旨
a. 身边朋友的关爱
b. 自己的顽强,乐观,对生活充满信心
a..我们要多关爱身边像盲孩子一样孤单弱小的人
b.给别人带来幸福,自己也能获得幸福。
c.无论遭遇什么不幸,都应热爱生活,追求光明的未来。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欣赏并体会文章的美言、美境、美情。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弱者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1 欣赏并体会文章的美言、美境、美情。
2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
教学方法
朗读与感悟、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课前准备
学生:熟悉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句障碍。
教师:录音机、磁带(背景音乐)、幻灯机、幻灯片(图片)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当一个盲孩静静地坐在一个角落倾听伙伴们的嬉笑声时,倾听虫鸣鸟叫时,甚至倾听落叶飞舞的声音时,你可曾知道他心里正想些什么,最需要些什么?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作家金波去感受一下一个盲孩的心情。(板书:《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二.学习与探讨
先由老师来朗读课文,大家边仔细听,边体会盲孩子的心情经历了哪些变化?
学生发言,教师予以肯定,提炼出两个词加以板书(寂寞——快乐)
为什么盲孩子的心情会发生这样的变化?你们认为这个问题如果由盲孩子自己来回答是不是更合适?那么,我们将这位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请到我们身边来怎么样?哪两位同学愿意成为我们身边的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将他俩之间发生的故事再为我们演绎一遍?(找出两位同学上台分演盲孩子和影子)再找一位同学读叙述性语言,其他同学到现场当美丽而善良的萤火虫。(分角色读演课文,录音机播放背景音乐)
这几位同学演的,读的好不好?既然好,我们是不是该对这两位小演员采访一下?如果你是一位小记者,让你去采访他俩,你会问哪些问题?怎么问?(让学生稍作准备并实践,教师可帮助设计几个问题并用幻灯打出:你在演盲孩子时,你觉得是什么原因使他的心情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你是如何细腻地表现盲孩子的心理变化的?作为影子,在带给盲孩子无比的快乐之后,自己有什么样的感受?)
盲孩子认为是爱使他从寂寞走向快乐,你们在读了和听了这篇文章之后是不是也有同感?(趁机在板书:寂寞——快乐中贴上红色双心)的确,爱能使寂寞的人变得快乐,能让绝望的人重新寻回自信,日常生活中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体会?你得到过哪些爱呢?(学生举例发言)大家说的都很好,家庭成员之间、邻里之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到处都充满了爱。其实,爱我们美丽的家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爱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这也是爱。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情感。在被爱中我们感到快乐,在付出爱时我们也会幸福。我这里有几幅图片,请大家根据自己对爱的认识和体会,为爱说句话,仿照“爱是____________”的句式。(学生口头表达)
大家刚才所说的这一句话组合起来就是一首关于爱的散文诗,大家觉得爱的主题美不美?(板书:美情)除了感情美,大家觉得这篇课文还有没有美的地方?(学生回答并板书:美境 美言)
三.小结课文
美的东西总让人留恋,当我们经历了一次爱的熏陶和美的体验后不得不与她说再见时,我们多么想将她挽留,可是挽留的方式是什么呢?(尽学生所能回答,教师补充“用我们的爱使更多的美、更多的快乐永驻人间”)
四.板书设计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寂寞——(红色双心图片)——快乐
美情
美境
美言
1、.课件出示情境:太阳金灿灿的,照得大地亮堂堂的。
你们看,太阳公公散发出了光芒,阳光像金子,洒遍田野、高山和小河。阳光还会洒到我们小朋友的身上。
(我发现太阳照到身上,就会出现影子。)。
看到这么有趣的影子,吴老师不禁想起一首歌,歌名叫《影子》,小朋友想听吗?
课件出示歌曲《影子》,播放《影子》的曲,师唱,学生听,感知曲子的'内容。
2、师范读。
想学吗?那我们先来学习歌词吧。大家赶快打开语.文书第81页,歌词就在那儿呢!(我发现这位小朋友一打开书双手就捧着书读,这是很好读书的读书姿势。)(我还发现小朋友很上进,老师一说,大家就学会了。)。
大家听老师来读一读,比一比谁听得最认真,听清每个字的音。师范读。
3、跟读。
大家跟老师读一读。
4、借助拼音拐杖自由读通课文。
小朋友自己读一读课文,圈出要认识的生字,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来记。当你遇到不会读的字,可以请拼音朋友来帮你,拼一拼,会了以后再往下读。
(读书够认真的啊,看得多仔细呀!)。
(我发现这位小朋友一次读好了再读第二次。这很好,我们读书一次不够两次,两次不够三次,只要多读,就能读通课文。)。
5、反馈。
这些红色的字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
指名读生字、正音、齐读。(在这过程中重点指导学生读好“朋友”以及每一小节的第三行。)(第三行最难读了,谁能读好第三行,就非常了不起了。)。
指名读课文第一节(谁自告奋勇,来读第一节?)、正音、小组赛读。
(眼睛看准,不要慌。)。
(很遗憾,多了一个字,再读一遍。)。
(那么多老师听课,还读得这么好,很不容易。)。
(他第一个举手,很有勇气。)。
(不要慌,要心平气和。要沉住气。)。
指名读课文第二小节、正音、男女生读。
齐读全文(老师特别佩服小朋友,在短短的时间里,就读得这么好。)。
6、朗读指导。
教学目标:
1.认识“影、前”等5个生字,会写“在、后”2个字。
2.抓住重点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体会影子的特点。
教学过程:
1.出示谜语,引出“影子”。
像我不是我,常常跟着我,
一会儿在前,一会儿在后,
和它说说话,就是不开口。
【设计意图】猜谜语是小学生喜欢的活动。这个谜语不仅引出了课题,而且呈现了本课要学的生字,可以给学生一个初步的认识。
2.指导“影子”的读法。
(1)对比读“影”和“音”,体会后鼻音和前鼻音的`发音区别。
(2)复习轻声的读法,读好“子”。
3.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影”的意思。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停顿。
(1)出示“跟着我、陪着我、好朋友”等需要读轻声的词语,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
(3)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教师随时纠正。
2.读重点句,体会影子的特点。
(1)出示重点句,学生朗读。
就像一条小黑狗。它是我的好朋友。
(2)说说为什么说影子像一条小黑狗,为什么它是“我”的好朋友。
(3)画出表现影子与“我”形影不离的句子,读一读。
(4)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影子与人形影不离的特点,加深对儿歌的理解。
【设计意图】影子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生活经验的引入,可以加深学生对儿歌的理解。
1.出示句子:
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在左,影子在后。
2.指名读4个生字。
重点指导“左”的发音,与“正”对比着读,体会平、翘舌音的不同。
3.辨析“左”和“右”的字形。
利用口诀:左下有个工,右下有个口。
4.结合课后第二题,帮助学生理解、运用4个方位词,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鼓励学生用多种句式表达。
【设计意图】在生活情境中理解字义,运用汉字,可以让学生对字义有一个直观的感受,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意义。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
2.教师读生字,学生出示相应的生字卡片。
3.通过课中操来巩固生字学习。
像我不是我,常常跟着我。(站立拍手)。
影子在前,影子在后,(跟着方向,有节奏地小跑)。
影子在左,影子在右。(跟着方向,有节奏地小跑)。
它像小黑狗,是我好朋友。(站立拍手)。
【设计意图】通过做动作来感受字义,不仅达到了巩固的目的,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动一动,调节课堂氛围,符合低年级学生学习的特点。
1.引导学生说说写字要注意什么。
围绕执笔姿势、写字姿势、字的笔顺、关键笔画等方面进行交流。
2.教师范写。强调撇的变化与写法。
3.学生试写,教师巡视指导。
4.反馈评价。展示写得好的字,出示问题范例并纠正。
5.学生再次练写。
1、从学生的生活入手,拉近学生与语文的距离。
课堂从学生认识的桥入手,设下悬念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求知欲。让学生在好奇求知中达到学习的高潮,这些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2、重视语言的积累:
针对本课语言优美的特点,引导学生以读为主,积累语言,如大量句式训练,培养语感,为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作积淀。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什么桥?
生:木桥、拱桥。
师:大家知道的真多!图上画的是什么?
生:图上画的是一座石拱桥。还画了桥的影子,其实图上画了两座桥,水上一座,水下一座。
谁能把课题读好来呀?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题。
二、听读课文,想象画面
师:接下来,我们要用“心”看一场特殊的电影,大家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想象,看谁看到电影最精彩的了。(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闭目静听,想象)
师:电影好看吗?
生:好看。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石拱桥。我看到了四个石狮子。
我好象看到了小鱼快活地游,我还看到一个小朋友坐在石头上看鱼呢……
师:多有趣的影子桥啊!你们也读一读,好吗?
三、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大家都是二年级的小同学了,已经懂得了好多识字方法了,对吧?那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你们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吧。好!开始读书吧!(我们今天这一课的生字可真不少呀,你们都会认了吗?现在请同桌互认生字词吧。)(我们还是象平时那样如果同桌读得都正确,你就夸夸人他,如果同桌还不会读你就帮帮他)好,开始同桌互读生字吧!
生字宝宝它可不愿意上大屏幕,它们想让钟老师帮个忙,用开火车的形式检查一下看是不是每一个小朋友都认出它来了。好!哪列小火车先开起来呀?(开得真顺利!畅通无阻!真不错!好样的!)
看来词语娃娃和生字宝宝都难不倒你们,现在他们又跑回到课文里去了。
四、自读课文,交流感受
它们请同学们再自由读一读课文,用横线划出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生自由读课文)已经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的同学也可以读给你们小组里的同学听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
师: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出来跟大家一起分享呀?看,我们班的小勇士可真多呀!
生:我最喜欢这一句:“风儿吹来,水面像奶奶的脸,起了好多好多皱纹”。这是一句比喻句,一读这句子,我就想起奶奶。
(你说得真好,真让老师佩服!更让老师佩服的是还有好多同学都学会了倾听同学的发言了呢!)
师:你能用“……像……”说一句话吗?
生:老师像妈妈一样关心我。
生:我还喜欢这一句话:“只要有人来钓鱼,我不是向水里抛石子,就是大声吆喝。”我觉得这个小朋友很喜欢鱼,不想让别人破坏鱼自由自在的生活。我喜欢这一句:“听爷爷说,这桥很老了,是爷爷的爷爷那时候修的。”感觉有趣极了。
师:听你读,好象是爷爷修的,一点也不古老,能再试读一次吗?(生再读)
生:我最喜欢这一句:只要有人来钓鱼,我不是向水里抛石子,就是大声吆喝。因为我觉得这个小朋友很喜欢鱼。
生:我也喜欢这一句,但我有不同的意见,这个小朋友是喜欢影子桥,所以不喜欢有人钓鱼,他就扔石子,还大声吆喝。
,《影子桥》教学设计
师:你也活泼可爱,能用“一忽儿……一忽儿”说话吗?
(生练习说话)
生:老师,我一直说不好“蹿”字,我可以改成“跳”吗?
师:可以,但应该说出他们的不同之处。我们来比较以下两个句子:“我在山间小路上散步,走着走着,突然看见一只小兔子从草丛中蹿出来。”“我在山间+小路上散步,走着走着,突然看见一只小兔子从草丛中跳出来。”(学生读,比较)
生:感觉“蹿”比“跳”的动作快。
师:那课文这一句话就应该读出快和突然的感觉,××同学,老师相信你也一定能读好。
生:老师,“站在桥上往下看,河水清清,水底有许多五颜六色的小石子,还有好多好多的小鱼游来游去。”这句话好美好美呀。
从你的读书中老师已经有点美的感觉了,谁再来试一试,把它读得更美一些呀?(学生
师:从你的朗读中确体会到了它的美,喜欢这一句的同学一起美美的读一读吧!注意一边读一边想象文中的画面。
师:石拱桥为什么待在这儿,鱼儿还可能在干什么呢?
生:石拱桥在照自己的影子,鱼儿在玩跳高游戏吧?我想它们是想象陆地的景色吧!
[两个简单的问题,给了学生思维的广阔空间,真正实现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生:老师,为什么课文题目不叫“石拱桥”,而叫“影子桥”呢?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呢?
生:我觉得是因为“影子桥”比“石拱桥”更有趣些,大家一看到这个题目就会喜欢上这篇课文。
师:说得真好!看样子,取一个好的题目对一篇文章来说很重要。还有其他理由吗?
生:哦,我知道了!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水中的影子桥,不是石拱桥,书中的小朋友最喜欢的也是影子桥,题目当然是 “影子桥”。
四、美读全文
师:白天的影子桥多美啊!可是书中的小朋友不知道,夜晚的影子桥更美了。同学们闭上眼睛,让心飞到那儿去看一看吧。(同时播放音乐)
(学生有的说看到了,有的说没看到)
师:看到了的同学给大家描述描述。
生:我看到晚上安静极了,几只小青蛙在荷叶上呱呱的说话,小虫子在草丛里唱着歌。
生:我看到月亮出来了,月亮的影子就在影子桥旁边晃动。
生:我还看到了小鱼都睡觉了。
生:我看到萤火虫打着灯笼在影子桥周围飞来飞去。
……
师:多么迷人的影子桥啊!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再来自由地朗读一遍。
五、畅反欲言,品尝收获
师:学完课文,你有什么收获?你还见过什么有趣的倒影?
生:我知道“一忽儿”就是“一会儿”的意思。我会读课文了。我会用“……像……”说比喻句。我洗脸时,脸盆里有倒影。公园的池里有树的倒影,还有船、蓝天、白云的倒影。
师:你喜欢桥吗?
生:喜欢。
师:请你收集一些桥的图片,下节课我们来欣赏。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把阅读的时间还给了学生,让学生自己去体验,交流心得,并没有非要把课文讲得怎样深或怎样透。
我们看到,学生喜欢的句子不同,对课文、句子的体验也是不同的,有的读出了句子的美,有的读出了比喻句,有的还能用词说话,还会给词换不同的说法——由于老师没有设定统一的问题,没有指定必须的学习任务,所以学生能够名抒己见。
遗憾之处:朗读的办法由教师所决定,这方面又限制了学生的喜好。
我发现了……
这个主题活动是由《影子的乐园》(四年级上学期学生活动资源包)衍生而来,它更加侧重于实际应用为主的设计制作类的学习活动。皮影戏的历史源远流长,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选择这个主题活动,并采用真实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是希望让越来越多的孩子了解皮影戏,喜欢皮影戏,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1、能简单了解皮影戏的起源及发展。
2、能在观看皮影戏的过程中,感知皮影戏的演出内容和形式,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3、能在讨论、交流活动中,明确表演一场皮影戏的任务,提出完成任务可能遇到的问题,初步形成将复杂的事情分解成几个部分解决的思维方式。
4、尝试体验演出过程,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
5、经历皮影戏剧本的创作、皮影的制作、以及排练、演出过程,获得真实的传统文化体验,尝试运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懂得实践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同时感受皮影戏的魅力。
第一课时:观看皮影戏,简单了解皮影戏起源及发展。
第二课时:明确表演皮影戏的任务,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
第三课时:编写剧本
第四课时:制作皮影
第五课时:小组排练
第六课时:表演展示、总结交流
1、在讨论、交流活动中,明确表演一场皮影戏的任务,提出完成任务可能遇到的问题,初步形成将复杂的事情分解成几个部分解决的思维方式。
2、体验皮影戏的演出过程,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尝试运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懂得实践的重要性。
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说说自己看完皮影戏的感受,激发学生演出皮影戏的愿望。
1、出示专业的实物皮影,提出演出任务。
2、课件出示表演任务:
1、表演的内容各个小组决定。
2、皮影戏的演出长度是2到3分钟。
3、演出时间:10月30日。
注意:表演得好的小组将被推荐到学校,参加学校的元旦汇演。
3、齐读要求,强调任务,让学生明确。
1、创设情境:指名一组表演,让学生发现演出皮影戏之前要做的准备,如:剧本、皮影等。
2、剧本
(1)课件出示剧本《晏子使楚》(鄂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科书),简单了解剧本写作形式。
(2)学会运用语文课上学到的相关知识或者向语文老师请教如何写剧本。
3、皮影
(1)实物展示老师制作的简易皮影,与之前的专业皮影比较。
(2)引导发现皮影制作材料或者方法上的问题。
(3)简单了解皮影制作步骤。
(4)学会运用美术课上学到的相关知识或者向美术老师请教如何做皮影。
5、请本组和他组同学讲表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老师记录下来。
1、回到学生提出的问题,看视频,观察幕后演员如何操纵皮影?
2、动手实践,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
3、课件出示活动要求。
4、请两个组在全班表演,其他组仔细观察,说说表演中值得学习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意识到实践并借助学科知识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学情分析:六年级第二学期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教材中个别的能力点和知识点,而是致力于综合性的学习活动。在学习实践中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广泛的文化积累。所以,自主学习语文,让学生又一次体验到了语文学习的快乐。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并积累:骤增笼罩忧心忡忡心急如焚痛哭流涕痛苦不堪晨曦初露阴雨霏霏等词语。
2、自主学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当代神农氏”——袁隆平不畏艰难困苦的献身科学事业的伟大精神。
3、合作研读,给文中四个片断拟小标题。
学习重、难点:
1、整体感知课文,给每个片断概括一个小标题。
2、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主人公对研究成功的珍爱,对科学的热爱。
自学流程:
一、课前预习,引入新课。
1、收集神农氏的传说故事以及袁隆平其他方面的资料,交流收集到的信息和资料。
2、朗读课文,自学生字,初步理解生词。
3、“神农氏”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当代神农氏”又是谁?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赞誉呢?让我们进入到今天的课文学习中去。
二、小组合作研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文章的开头两段对袁隆平在什么方面的成功进行了高度的评价?(杂交水稻)是怎样评价的?(世界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当代神农氏”)。
2、熟读课文,学习第二部分四个片断的内容。
方案一:
认真阅读每一个片段,说说每一部分分别从哪些方面表现袁隆平的科学精神。(画出相关的词句,仔细品读)。
片断一:
(1)袁隆平是在什么情况下萌发培育杂交水稻这个惊人的念头的?(国内面临严重饥荒)。
(2)“忧心忡忡”“心急如焚”是什么意思?表现了袁隆平怎样的情怀?(忧国忧民)。
(3)袁隆平在这样情况下是怎样做的?(决计……,驱走……。)。
片断二:
(1)当西方学者断言:“搞杂交水稻是对遗传学的无知时。”袁隆平又是怎样对待这个舆论的?(迎难而上)。
(2)“偏偏”和“硬骨头”说明了什么?(迎难而上的决心和这一任务的艰巨)。
片断三:
(1)袁隆平和助手是如何找到“雄性不育的水稻植株的”?(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大海劳针”充分说明了什么?(寻找工作的艰难)。
(2)“袁隆平和助手们跳进水沟,小心翼翼把水稻连根带泥挖出来。”这句话表现了科学家们什么精神?(表现了科学家们对试验成果的珍爱和成功时的喜悦)。
片断四:
(1)袁隆平是怎样取得成功的,哪句话最能说明试验研究的艰辛?(开头第一句话)。
(2)“夜色下袁隆平捧起劫后余生的四钵稻苗又惊又喜,像慈母似的抚摸着……”这个比喻句生动地表达了袁隆平怎样的心情?(再现了袁隆平当时兴奋、喜悦、失而复得的复杂心理)。
方案二:
整体阅读四个片段,归纳出袁隆平取得成功的过程中经历的种.种艰辛。(画出相关的词句,仔细品读)。
(1)压力大:国内的饥荒形势严峻;国外科学家的断言。
(表现了袁隆平忧国忧民的情怀和不畏困难的决心)。
(2)困难多:西方舆论的压力;找“雄性不育植株”如“大海捞针”;“__”期间人为的破坏。
(表现了袁隆平迎难而上的精神和对科学事业的热爱)。
(3)时间长:整个研究历时十多年,其中寻找雄性不育水稻植株就化了六年时间。
(表现了袁隆平坚持不懈的追求和献身科学事业的伟大精神)。
(4)挫折重:“十年__”几乎断送了他全部试验成果。
(表现了袁隆平不计个人得失,不畏艰难困苦的精神)。
3、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四个片断是按什么顺序组织在一起的?(时间顺序)。
4、研读后给每个片断概括一个合适的小标题。
5、文章最后的两个自然段,再一次对袁隆平的科研成果进行了赞誉,称之为中国对世界的“第五大贡献”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首尾呼应,浑身一体)。
三、总结课文。
1、就全篇来说,全文采用的是什么样的叙述方法?(倒叙)这种写法对于歌颂袁隆平献身科学事业有什么作用?(突出了杂交水稻试验成功的伟大意义)。
2、本文以“当代神农氏”为题,表达了作者对袁隆平怎样的思想感情?(歌颂和崇敬之情)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什么?(从小立志报国,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献身科学;不畏艰难困苦,坚持不懈的追求,发扬勇往直前的科学精神。)。
四、课后作业。
1、搜集摘录科学家名言。
2、根据研读的收获写一篇学习心得。
评析:
本课设计针对自读和小组研读的学习方法,大胆创新而设计。重点部分拟两套方案,不拘泥文本的限制,不局限课堂的生成,力求适应不同学情的课堂教学的指导。
1、设计把握住了课标对第三学段在阅读方面的要求: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会文章基本是表达方法。
2、设计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指导学生能够乐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
3、设计在重点部分设立了两种方案,但要求都要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实施。方案一的学法指导虽然精细,但注意不要着眼于支离破碎的分析,而应通过品味语言文字来感悟对科学精神的理解;方案二是个整体的粗线条,但如果不仔细地分片段品读课文,也是不容易概括出来的。因此,无论哪一种方案,必须借助文中的重点词句,才能达到理解的目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本课教学宗旨在体现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让学生自己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质疑讨论交流,提高读书能力。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飞、马、鸟”3个字。认识1个笔画竖折折钩和5个偏旁三撇儿、反犬旁、足字旁、宝盖头、目字底。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生字卡。
【教学要求】。
第一教时:1、习课文,让学生认识方向。
2、学会本课生字。
第二教时:1、认识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
2、背诵课文。
一、揭题,学习生字“影”
1、(教师边叙述边画简笔画)一轮红日当空照着,地上有一幢高高的建筑物,旁边有一片影子。(当堂板书:影)读准“影”的后鼻音。
2、谁能看着图,想一想,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影”字呢?
3、(用红笔勾画“影”中的“彡”)这个新偏旁叫“三撇儿”,多像这地上的影子啊!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你们自己读读课文,对照生字条画出本课的生字,读读拼音,看看还有什么字你能用有趣的办法记住它。
2、检查自学情况,正音。读准“前、跟、影、常、朋”的前、后鼻音,读准“常、着”的翘舌音。
3、交流讨论,记生字的好方法。
“黑”就像一只小黑猫,睁着两只眼,伸着四个爪子蹲在那里。“狗、跟”都可联系偏旁表义的特点来认识。有的可联系以前学过的部件或熟字来认识,如“着、朋”等字。
4、这些字去掉拼音你还会念吗?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5、这些字放在课文中你还会念吗?试一试,不看拼音读一读。
三、学习写字。
1、认识新笔画竖折折钩,可利用一截彩色电线,由“竖”弯折成“竖折折钩”,在动态演示中帮助学生了解笔画形状,知道是一笔写成的。
2、出示生字,学生认读,找找哪个字的第几笔是竖折折钩。
3、帮助学生分辨“鸟”与“马”的区别:撇就像鸟头上的羽毛,“丶”就像“鸟”的眼睛。写“飞”时注意横折弯钩的写法与“九”字里的写法不同。
4、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指导写字。
“飞”:横折弯钩在竖中线,撇和点分别在横中线两边。
“马”:竖折折钩中横的一部分在横中线。
“鸟”:撇从竖中线起笔,横折钩在横中线收笔。
四、课堂练习。
1、认读课后的生字。
2、读课文。
1、能理解诗歌内容,并初步学会朗诵诗歌。
2、认识动物名词:老鹰、小鸡、青蛙、小鱼、马儿、花儿、小鸟。
老鹰、小鸡、青蛙、小鱼、马儿、花儿、小鸟的头饰、操作卡、相应的字卡。
一、复习已学过的字宝宝,引入课题。
t:今天,有很多小动物来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它们听说你们很会认字,于是就带来了很多字宝宝来考考你们。(教师抽出字卡,幼儿认读)。
二、出示动物卡片,幼儿认读。
t:哗!你们都能读出这些字宝宝,我们一起看看有哪些小动物来。(逐一出示动物卡片,幼儿认读)。
t:你们看!这是谁呀?(老鹰)老鹰会怎样呢?(飞飞)。
咦,它们也有名字。(出示字卡,幼儿认读)。
三、出示范例,学会儿歌。
1、t:今天陈老师教你们念一首儿歌,里面也有这些小动物的。(教师出示动物卡片,让幼儿跟读)。
如:我学飞飞,我学刨刨……。
2、把小动物的名字放进儿歌里,让幼儿学念。
四、表演游戏。
1)、请小部分幼儿表演小动物,其他幼儿念儿歌;表演者跟随念儿歌的幼儿念的内容做出相应动物的动作。(游戏换人重复几次)。
2)、全体幼儿边念儿歌,边做相应的动物动作。
五、结束活动。
t:小朋友,现在我们就像一只快乐的小鸟一起飞回家吧!
1、学生能认识本课10个生字,写好本课7个生字。
2、学生能读懂课文,学习用“一会儿……一会儿……”练习说话。
3、学生初步了解影子的变化。
4、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能认识本课10个生字,写好本课7个生字。学生能读懂课文,学习用“一会儿……一会儿……”练习说话。
难点:学生初步了解影子的变化。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老师有一个谜语,谁能猜?
一只小黑狗,沉默不开口。
你停他也停,你走他也走。
板书课题:我的影子。
二、初步感知,合作识字。
1、自读课文,标出不认识的生字。
2、听教师范读,要求听清楚字音。
3、同桌互相听读课文,遇到障碍互相帮助。
4、小组内学习要认识的字,组长做好记录。
5、教师出示字卡,巩固识字。
6、展示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
三、学文解趣,点燃火花。
1、学文。
丁丁说自己的影子很有趣,你认为呢?你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来影子有趣呢?
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变得真快,能用“一会儿……一会儿……”说句话吗?
你们还知道那里有影子?我们在阳光下看到的影子是怎样的?
2、课后质疑。
学生提问题。
四、课外延伸,自主探究。
在阳光或灯光下做影子游戏,并记下影子变化。
查一查,问一问:影子为什么会变化?
1.对影子有探索、发现的兴趣。
2.能利用影子游戏,丰富自己的生活。
活动准备。
(一)学情分析。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是一所农村小学。学生课余生活相对比较单一,因此获取知识的途径也有限,知识面比较窄。而有些学生家长文化水平不高,甚至有的家长就不识几个字,所以在辅导孩子方面相对城市有一定的差距。但本班大部分学生性格外向,思维较敏捷,又特别好学,所以本次活动完成效果较好。二年级的学生关于影子方面的知识,只是平常生活中的无意注意,至于影子有什么特点,怎样就能变大变小,与光有什么关系没有去深入思考、实践过。
(二)物质资料准备。
1.每组学生准备手电筒一只。
2.同学们分组观察影子,可以画、量,观察影子的特点,并记录在记录表上。
3.教师准备课件:皮影戏。
活动时间。
课内为主,课外为辅。
活动过程。
(一)交流体验、分享乐趣。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阳光下同影子一起游戏、玩耍,你们玩得高兴吗?老师布置你们观察影子的特点,有兴趣的把它画下来,你们做了吗?谁来说说影子有什么特点?学生纷纷举起了手。
2.交流发现。
生1:我发现影子黑黑的,像非洲人。
师:你观察得很认真。
生2:太阳从后面照,影子上看不见我们的眼睛、鼻子、嘴巴,太阳从旁边照能看到鼻子、嘴巴。
师:你们真聪明,能从不同方向观察。
生3:我们还发现影子很有趣,爱跟我们学,我们做什么它们也做什么。
师:你们的收获真不少,发现了新问题。
生4:我们小组发现早上、下午影子很长,中午的影子最短。我们是通过测量发现的。××同学的影子早晨1米57、中午1米13、下午2米15;××同学的影子早晨1米81、中午1米43、下午2米50;××同学的影子早晨1米50、中午1米05、下午2米15;我的影子早晨1米60、中午1米31、下午2米07。
师:你们更了不起,学到的东西更多,不仅把影子的特点说出来,还把观察影子的方法也说出来了。
生5:我们小组发现影子很有趣,太阳在东,影子在西;太阳在西,影子在东。老师,你看我们还把它画下来了。
3.展示图画。
师:我们班的同学真了不起,发现影子有这么多的特点。还有哪些同学也像他们一样把影子画下来的,请一起上台展示给大家看。
台上同学逐个展示画。台下同学评价。
生1:他画的影子应该和人的脚连在一起。
生2:我觉得他画的是下午的影子。
生3:他画下午的影子应该长一点,不是那么短的。
生4:太阳在左边,影子应该在右边,他怎么还画在左边呢?
生5:影子应该是黑黑的,不能看清眼睛、鼻子、嘴巴。
生6:他画的中午的影子很像,中午的影子很短。
生7:影子的动作要和他自己的动作一模一样,不然就不是他的影子了。
生8:他没有画太阳,没有光哪里来的影子呢?
师:我们班的同学真是多才多艺,画的影子各有特色,但刚才有的同学提到了没有光哪来的影子,这个问题很重要,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证明一下吧。
(二)实验操作,研究探索。
1.实验1:探索影子的位置。
生1:我观察到太阳从东方升起,影子就在西方。
生2:我发现太阳在西边,影子就在东边。
生3:我发现太阳在我们正上方时,影子就变得很小很小了。
生4:我发现光在左边,影子就在右边,不在同一边,它们所在的位置是相反的。
师:是的,影子的位置和光源的位置刚好是相反的。
2.实验2:探索影子的大小。
师:知道了影子的位置,那你们知道影子会变大变小吗?让我们再来研究研究。
教师给每一组学生准备了一把手电筒,请学生动脑筋想办法,动手做个实验。教师此时巡视指导,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尝试,在尝试中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做法,边说边做。
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兴趣高涨。学生拿着手里的电筒不断地尝试。有的学生把实验工具放在桌子上用手电筒照,有的学生来回移动实验材料。
实验记录员在大家实验的基础上认真地做着记录。
师:通过这个小实验你明白了什么?
生1:离灯近一点,影子就变大,离灯远一点,影子就变小了。
生2:光越弱影子越看不清,把灯关了,影子就消失了。
生3:灯在物体的正上方,影子就成为一点了。
师:同学们发现了许多光与影子的秘密。如影子会变大变小;影子有时会出现,有时不会出现;没有光就没有影子等等。
(三)皮影游戏。
师:同学们都很聪明,从实验中学到了不少知识。看来影子离不开光,光和影子都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经常同它们一起跳舞、唱歌、讲故事、做游戏。你们看,这些影子多有趣啊。
播放一段简单的皮影戏。
师:老师准备了简单的道具,谁愿意上台试着表演呢?
学生表演,并谈谈感想。
师:真要感谢我们的影子朋友,给我们带来这么多欢乐!影子不但能给我们带来欢乐,它的作用还有很多,比如辨别方向等。请同学们回去再搜集资料,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来谈谈。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让学生通过互相配合、共同参与,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努力让他们在探索的过程中体验愉快,尝试实验成功的喜悦,并通过这节课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以及相关的能力。本次活动有一个难点是光与影子的关系,为了突破难点,我让学生画影子图,并安排了小实验,希望通过做实验让学生知道光源、物体与影子的关系,以此来降低难度。在实际操作中,学生的争论较多,但我没有武断地去纠正、下结论,而是把实验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尝试,反复实际观察,互相纠正,体验动手的乐趣。在活动中,学生非常投入,并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主体意识和探索意识。而我则起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引导作用,基本上达到了我的预期目标。
1、猜谜语:你走他也走,你停他也停;晴天里有他,阴天里没他。
2、用拼音板书课题,指导正音,造句(可以省略)。
3、出示图片,解释影子的产生。(光被不透明的物体挡住就会形成影子)。
1、听光盘读课文。
2、自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
3、齐读课文。
1、圈出文中生字,圈好读两遍。
2、带拼音读。(提醒后鼻音的字和翘舌音的'字)。
3、去拼音读。
4、词语认读。
5、读字卡(送信)。
6、组词造句。
1、课中游戏:拍手操。
2、“我会说”(我的前面是~~~)。
3、写一写“我会说”
1.认识生字“影、前、后、黑、左、右”等生字。2.会写“我”字。
3、能正确朗读课文,体会我对影子的喜爱之情,理解人与影子形影不离的特点。
重点:识字和朗读?????难点:体会影子为我们带来的乐趣。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作业纸一张。
过程:
一.导入。
2.看来难不倒大家,我得来个难度大一点的,猜猜这个是什么字?(出示京的甲骨文)猜不着,我给点提示吧,这是“京”字,这个字在古代表示高大的亭台,这个你没猜出来吧。
3.没关系,我们继续看,你看到什么?(出示太阳照着亭台,留下了影子),你猜出什么字了吗?你是怎么猜出来的?太阳是“日”,亭台是“京”,影子,我们用三撇儿表示,这就组成了这个“影”字。影是合体字,左右结构。三撇儿是它的偏旁。而且它是后鼻音。跟我读影,左右结构三撇儿。
4.那么为什么会有影子产生?(不透明的物体遮住了光)。
说得真好,这么说来,如果我们用手遮住光,这就会产生――手影如果是树遮住了光,那就是――树影。
如果是身体阻挡了阳光就成了――身影人影?那还有哪些影呢?
影子多种多样,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新课文《影子》。(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不会读的字可以圈出来,借助拼音拼一拼,实在有困难的可以问问同学和老师。
2、同学们读完一遍了吗?你有什么字不会读!
都会了,就先请一个孩子来试着读一读这首儿歌。
3、随机正音:影前后黑左右他好狗跟陪。
三、新授内容。
1.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为什么一会儿在你前面,一会儿在你后面,它是怎么做到的(由于阳光在后面,影子就在前面,阳光在前面,影子就在后面。)。
说得真好,一起跟老师读一读这一句:影子在前,影子在后。
2.影子常常跟着我?什么时候影子跟着我?
(早上太阳出来,影子什么样子?中午阳光下,影子短了,傍晚影子又变长了)。
晚上有影子吗?(月光下,路灯下,都有影子)。
影子白天也跟着晚上也跟着,这就是常常的意思。大家一起跟老师读一遍,影子真的是常常(重读)跟着我。学生跟读这句话。
3.影子就像小黑狗这里还把影子比做了什么?
大家看,黑狗,这两个字笔画数有点多,大家怎么记住这两个字呢?
(黑字上面两点就像小狗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她有四只小脚,好像在说小主人,我想永远跟着你。)我们给黑组个词。
(狗的右边是我们曾经认识过的一个句子的“句“字。左边是个反犬旁,好多动物的名字都带有这个反犬旁,一起读狗,左右结构反犬旁,右边是个”句“)。
那么影子为什么像小黑狗呢?a影子是黑色的`b影子不离开我,跟着我。
影子就像小黑狗真可爱,你们喜欢这条小黑狗吗?能带上喜欢的语气,读一读这一句:就像一条小黑狗。生跟读。
谁能连起来读一读这一段话?(两生)评价,再全班读。
6,、最后我们来写一个“我”
四、拓展。
咱们在我在课后的时候玩一下踩影子的游戏,看看踩不踩得到别人的影子。
教学反思:
《影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认识生字“影、前、后、黑、左、右”等生字;会写“我”字;能正确朗读课文,体会我对影子的喜爱之情,理解人与影子形影不离的特点。
学习生字;细读课文,理解人与影子形影不离的特点;学写“我”字,理解字义。本课以课题为突破口,通过语言和画面创设情境,以游戏的形式引起学生兴趣,一步步学习“影”字。在学习生字时,主要学习“前后左右”四个字,学生从中了解反义词的概念,并有所拓展。细读课文的环节,以第一段为主,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到“影子是怎样的”相关句子,逐句分析,渐渐体会人与影子形影不离的特点。最后再学写“我”字,了解“我”左小右大的特点。
我作为新教师,虽然经过多次试教,但第一次上公开课,还是有些紧张。在教学过程中,我因为过于注重教案每个环节的实施,忽视了学生对课文的吸收情况,在教授时就会略过学生自身的反馈,如在让学生猜字环节中,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没有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说出自己为何会猜出字,又如在引导学生猜“形影不离”的成语时,即使学生没有猜对,而是有其他想法时,也没有留出更多时间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而是马上就说出“形影不离”,给学生思考与回答的时间缩短了,以至于留出很多时间在写字上。总的来说,在教学时,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而不是只关注教案本身,一堂好课最主要的还是要让学生充分表达,而我还没有完全做到这点,今后还需不断努力。
1.获得影子的新知识。
2.感受影子的奇妙和有趣。
3.发展主动探索的能力。
〖活动准备〗。
(一)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对影子并不陌生,但缺乏更深层的认识。因此,通过与影子做游戏、测量影子等活动,能让学生直观感受影子,产生探索影子的兴趣。同时,在活动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让学生体验在生活中学习科学的乐趣,发展他们的主动探索能力,力求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去发现身边的科学。
(二)物质资料准备米尺。
〖活动时间〗。
2课时(第一课时在室外,第二课时在室内)。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影子游戏。
1.活动导入。
师:今天我给大家出个谜语,请你们猜一猜:人人有个好朋友,乌黑身子乌黑头。太阳光下伴你走,一到黑处就分手。
生:我知道!是影子。
师:你是怎么知道谜底是影子的?
生1:因为影子是乌黑的。
生2:太阳光下有影子。
生3:到黑的地方就和影子分手了。
生4:在黑的地方就没有影子了。
师:为什么到黑的地方就没有影子了呢?
生1:因为没有太阳了。
生2:因为没有光了!
师:你说得真好!在明媚的阳光下,你看到自己的影子了吗?
生:看到了!
师:既然影子是我们的好朋友,那就和它一起做个快乐的游戏吧!在游戏过程中大家好好观察影子,看看谁的发现多。
2.分组做“踩影子”、“玩手影”等游戏。
3.初步认识影子的特点。
师:刚才大家和影子玩得真开心,那在游戏当中你有什么发现?
生1:我发现我的影子特别黑。
生2:我的影子会动,它老跟着我!我跑得快,它也跑得快;我跑得慢,它也跑得慢。
师:看来影子真是我们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呢!
生3:太阳和我的影子不在一个方向。
师:它们分别在哪个方向?
生3:太阳在东,我的影子在西。
生4:是西方偏北。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
生5:我用脚量了量同桌同学的影子,有10步长。
生6:我发现我的影子比××的短一点儿。
生7:因为你个子比我矮,影子就短。
师:看来大家的发现还真不少,在日常生活中关于影子你还有什么发现?
生:晚上我从路灯下走的时候,影子一会儿在前,一会儿在后;一会儿长,一会儿短。
师:看起来影子好像在和我们捉迷藏一样。
生:放暑假的时候,有一天上午我和同学在树阴下玩球,下午再去的时候,那儿就没有树阴了,树阴转到别处去了。
师:这是怎么回事儿?
生:这是因为太阳转走了。
师:太阳转,树阴的方向也就跟着变了。看来影子的方向是会变化的。
生:影子的长短也能变,中午的影子就特别短。
师:是什么使影子的长短发生变化的?
生:是太阳吧?
师:是真的吗?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证明你的说法正确呢?
生1:太阳照着你的时候看看它的方向,然后把影子画下来,量量长短。
生2:上午、中午的影子都要量才能比出来长短。
生3:刚才×××说用步子量,我觉得这个方法也可以。
生4:直接用尺量就行。
师:对,这个方法测量更准确!老师发给各组一个米尺,让我们亲自测量一下,看看太阳和影子的变化有什么关系。
(二)测量影子。
1.明确测量方法。
师:谁能具体说说测量的方法?
生1:先找到一个位置,站直。让我们组的同学帮我量。
生2:把尺拉直,不然不准确。
生3:要用尺从脚跟量到影子的头顶。
师:还要看准读数,及时记录。请小组的同学互相合作,量一量自己的影子有多长,同时观察并记录影子的方向。
2.学生分组测量、记录,教师巡视指导,了解测量情况。
3.教师布置中午及下午的测量任务。
师:看来影子还有大小变化呢!那回家后我们就做一个观察影子大小的实验:用手电筒或台灯做光源,再选择一个物体。自己设计实验方法,观察它的影子会不会有大小的变化。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各组的发现。
第二课时。
(一)探索影子的变化。
1.汇报观察结果。
师:太阳与影子的变化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用事实说话。各组把你们的结果说一说吧。
第一组汇报测量结果:
党××的影子。
时间。
上午。
中午。
下午。
长度。
1.70米。
1.05米。
3.15米。
方向。
西北。
北
东
李××的影子。
时间。
上午。
中午。
下午。
长度。
1.80米。
1.10米。
3.21米。
方向。
西北。
北
东
张××的影子。
影子的探索北师大版二年级下。
时间。
上午。
中午。
下午。
长度。
1.84米。
1.14米。
3.29米。
方向。
西北。
北
东
赵×的影子。
时间。
上午。
中午。
下午。
长度。
1.76米。
1.07米。
3.17米。
方向。
西北。
北
东
其他组汇报测量结果。
2.观察中的发现。
师:通过测量,你知道了什么?
生1:中午的影子最短,上午和下午的影子比中午的长。
生2:下午的影子最长,好像巨人!
师:这就说明了影子在一天当中是有长短的变化的。
生3:我看到上午、中午、下午的影子都不在同一个方向。
生4:影子的方向能变化。
师:那测量结果说明影子的方向和长短是随着什么变化而改变的?
生:是随着太阳的变化而改变的。
师:对,由于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和方向都会随着而变化。看来同学们在观察中学会了发现。
师:那影子的大小会不会有变化呢?
生1:影子的大小能变。
师:能给大家演示一下吗?
学生用手电筒做光源,用手指在电筒前移动,离电筒近时影子变大,离电筒远时影子变小。
生2:我和他的方法不一样。
学生把铅笔立在桌上,把手电筒对准铅笔,手电筒靠近铅笔,影子变大,手电筒离铅笔远,影子变小。
生3:老师,我是在灯下做的实验,我把一本书放在离灯近的地方,书的影子就大,书离灯越远,它的影子越小。
师:那你们的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
生:离光越近,影子越大;离光越远,影子越小。
(二)拓展延伸。
生1:太阳照着靠窗坐的同学,拉上窗帘有了影子就不晒了。
生2:妈妈出门总要打伞,有了伞的影子她就不会被太阳晒黑了。
生3:夏天我和伙伴儿在大树的影子下面玩儿,就不觉得热了。
生4:可以玩手影游戏。
生5:影子可以帮我们看时间。我在肯德基吃东西时得到了一个玩具叫日晷表,它就是靠影子的变化来看时间的。
师:下节课把它拿来给大家看一看好吗?
生5:行!
师:日晷是我国古代人民发明的一种计时工具。早在2000多年前,人们就发现阳光下物体影子的移动是有规律的,根据这一规律制成了日晷,就像表一样可以看时间了。大家看,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多么富有智慧呀!有兴趣的同学课后也可以查找一下相关资料。
师:看来影子给我们的帮助可真不小,但是它也有不受欢迎的时候。比如医生给病人做手术,灯光下的影子会给医生带来不便,于是人们便发明了无影灯。这说明只有会思考、会动脑的人才会让影子成为你真正的好朋友。请大家课后解决这样一个问题:晚上做作业时,台灯放在什么位置最合适呢?同学们在家里动手试一试。
〖教学反思〗。
上课伊始,我让学生猜了一个小谜语,这使学生一下子就对影子产生了探知的兴趣。我知道,影子对于七八岁的小学生而言是非常熟悉的。但就是因为过于熟悉,很少有人去注意它、探究它。因此我又设计了快乐的影子游戏,学生可高兴了,他们尽情地和影子一起玩,在玩中自然地发现了影子的特点。在测量影子的活动中,我让学生自己想办法,使他们学会用集体的智慧解决问题,减少错误尝试。学生纷纷献策,想出了好办法,使我不禁对他们刮目相看。这比以往的一些活动中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的效果好多了。在这两堂课中的每个环节里,我都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想开去,教会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看着他们快乐的样子,我想,只有真正放手让学生自主活动,自主探究,教师做活动的引导者,才能使学生在快乐中探究,在探究中思考,在思考中获得新知。
1.知道光与影子的关系,了解影子的方向和长度的变化特点等。
2.在观察、探究光和影子奥秘的过程中,体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
3.在活动中,体验与同伴合作的愉悦及收获的成功感。
(一)学情分析。
对影子好奇几乎是所有学生共同的特点。影子是学生学习和探索光的知识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因此,本单元从探索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影子开始,引导学生获得有关影子的知识,探索和认识光的一般特性,激发学生对光的好奇心和浓厚的探索兴趣,让学生注意到身边的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并愿意用各种方法去学习和探索,在获得有益的知识和经验的同时,提高活动能力。
(二)物质资料准备。
教师:白色和彩色粉笔、帽子、布伞、口哨、录音机(磁带)。
学生:帽子、卷尺、透明物体、彩色塑料或带颜色的塑料伞。
1课时。
(一)情境导入。
(二)阳光下影子的探究。
1.找影子。
师:请你找一找,什么物体有影子呀?
师:除了在阳光下可以见到影子,你还在哪儿见到过影子?
2.画影子。
师:你想把影子留住吗?怎样才能留住它呢?
生:我把它盖住。
师:可我们动一动,影子就跑了。
生:站在有太阳的地方。
师:试试看,你发现什么了?影子还是没留住。
生:物体不动影子就不动。
师:是吗?我们用事实来说话吧。楼房、墙是不动的吧,我们画一下它们的影子。
学生用粉笔画。
师:影子有时大有时小,是这样吗?那我们就来画画影子吧。怎样才能画出自己的影子呢?
(1)同伴互助。
(2)画影子时,最好脚尖踩在白点上,摆好姿势不要动,画时要沿影子的边缘画准确。
(3)师生共同画影子,画完的学生可以画楼、墙等物体的影子。
(4)引导观察太阳的位置。
3.测影子(第一次测)。
师:我们画了影子,你来猜猜你的影子长还是身高长?
师:那我们量量看。同学们都知道自己的身高了,请你先把身高写在影子的脚跟处,画一条线写上是多少厘米,再量一量影子的长度,把它记在影子的头部。使用卷尺时要注意安全,手不要把着尺的两侧。开始行动。
师:现在是上午×时,请大家在影子长度旁记上时间。
师:大家发现什么了?
生:影子比被照的物体长。
4.和影子一起玩。
师:刚才我们画了影子,测量了影子,你们想不想和影子一起做游戏呀?在游戏中,看看你能发现影子的哪些秘密。
师:我们和影子赛跑,好吗?注意,听到老师的哨声要立刻站到现在的位置上。
师:怎样才能赛过自己的影子,让影子追你呢?
生:迎着阳光跑。
师:怎样使自己的影子赛过你,你去追影子呢?
生:背着阳光跑。
师:怎样让影子追你?你怎样让影子跑第一?把小秘密悄悄告诉你的同伴。
师:我们来和影子捉迷藏。你能把自己的影子藏起来吗?
生:我站在墙下面,就看不到我的影子了。它藏在墙的影子里了。
5.第二次画影子、测影子,记录时间。
师:我们再来画画影子,测一测看它有没有变化。画时一定要站在原来的位置,做和刚才同样的姿势,画完记上长度。
师:你发现什么了?
生:现在影子的长度和身长差不多。
师:看来,影子在悄悄地变化。
请学生看看太阳的位置。
6.影子的秘密。
师:刚才在游戏过程中,你发现了影子的哪些新秘密?
(1)影子的方向。
生:影子与光源总是反方向的。影子在左,光源在右,影子在右,光源在左。
师:早上你的影子该在哪一面,为什么?
师:傍晚你的影子该在哪一面,为什么?没有仔细观察的同学,老师请你们仔细观察后再告诉我。
(2)影子会动:
被照的物体动,影子就会动。
生:我动影子就动。
师:怎样使我的影子和我的身体分离开?
生:跳起来。
(3)影子的颜色。
学生比较玻璃、带颜色的塑料的影子。
师:像玻璃这样透明物体的影子和不透明物体的影子颜色有什么区别吗?
学生发现多数物体的影子是黑色的,而带颜色的透明物体的影子是有颜色的。
生:当有墙挡着时,影子会落在墙上。
师:高个和矮个同学比较,谁的影子长?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生1:被照的物体大,影子就大。
生2:影子的大小和光源离物体的远近有关。
生3:影子没有鼻子、眼睛。
生4:影子是我们挡住光线形成的。
……。
7.第三次测影子。
师:站回到你的影子上,刚开始是什么姿势就做什么姿势。再画画、测测自己的影子现在在哪儿,记下长度和时间。看看墙的影子现在在哪儿,找个同学画个记号。看看教学楼的影子现在在哪儿,找个同学画个记号。
师:你发现什么了?
生:影子的大小位置变了。
师:影子在悄悄地变,为什么?
学生看看太阳的位置,发现因为太阳在动,所以影子就会动。影子有时比自己的身高长,有时比自己的身高短。
师:今天的作业是进一步探索阳光下影子的规律,看看中午和下午影子的长短位置有什么变化。
8.你还想和影子玩什么游戏?
生1:皮影戏。
生2:踩影子。
生3:影子接龙。
生4:影子造型、手影。
生5:和影子跳舞。
学生和影子游戏。
师:注意安全,玩时要将我们学到的有关影子的知识灵活加以运用,看看你还能不能发现影子的新秘密。
放音乐,分组游戏。
(三)影子的利用。
师:学了影子的知识,我们要在生活中灵活运用。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影子?
生1:树阴下乘凉。
生2:太阳伞。
生3:遮阳帽。在强烈的太阳光下我们可以用这些方式来保护皮肤。
生4:皮影戏。
生5:凉亭。
生6:窗帘。
(四)小结。
师:和影子一起玩,有趣吗?下次我们继续来和影子一起玩好吗?
学生是活泼纯真的,他们好动,对新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他们喜欢有自己的活动天地,更喜欢自己动手、动脑去发现大自然的秘密。因此这节品德与生活课我不再把学生禁锢在教室这个小天地,也不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而是真正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宽阔的室外活动舞台。
开始,我还担心学生会像放羊一样散乱,不好组织。但是在课上,学生投入的'热情却出乎我的意料,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从参与的状态来看,个个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大家兴趣盎然。从参与的广度看,人人参与,时时参与,个人都成为活动的主人,学生们通过自己亲眼观察、动手测量、动脑思考,发现了光和影子的秘密。从参与的效果看,学生确实在有趣的活动体验中,积累了经验,丰富了自我,发展了能力。当他们发现因为人动影子就动,自己无法画出自己的影子时,便想办法和小伙伴合作。学生们发现与人合作完成任务要比自己一人完成容易得多,在其中体验到与人合作的和谐美。通过这个活动,每个学生不论知识技能,还是学习的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都有一定发展与提高。太阳就像个神奇的魔术师一样,那变来变去的影子,把学生们带入了一个奇妙的世界,学生和影子一起游戏,大自然在悄悄地向学生们诉说着小秘密,学生们都入到参与的快乐中、体验的兴奋中、收获的乐趣中与成功的喜悦中。
点评一。
本案例以大量贴近学生的有趣活动来实现教学的目标,将活动与本课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目标有机结合起来,避免了直接地灌输知识、罗列答案。活动设计具有科学性、趣味性、可操作性。活动重视学生的直接体验,让学生能以讨论、观察、实验、测量等多种方式去学习。教师在课堂中确立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而不是主宰者,引导学生自主有计划地展开活动,而不是让学生依赖教师的讲授去获取知识。
教学不是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在教学中,有很多教师害怕让学生到室外自由研究,尤其担心对学生失去控制。从杨老师的课堂上可以看到,每个小组中的每一个学生都有各自的角色,如组长、材料员、记录员等等,每一个学生都认真地投入到学习研究之中。这种课堂组织形式非常值得其他学科的教师借鉴。
点评二。
这是一个室外活动的案例。教师组织学生在游戏中探究影子,而不是在探究中附加游戏。教师引导学生在找影子、画影子的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启发学生三次画影子,而且每一次都有所体验和发现。教师注意到了这个探究活动要控制的因素,提醒学生每次画影子要站在同一位置,说明教师自己对本探究活动是清楚的。活动交替进行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对影子以及影子和光的关系的认识逐步加深。从教师的反思中可以看到,活动的效果是明显的。尽管是在室外,但学生活动是有序的,就是因为活动设计符合了学生的认知特点。
在活动中还有些疏漏的地方。如学生第一次测完影子又去活动了,教师是否要提醒学生在测的位置上做记号,才能保证第二次测的时候还在原处,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度,第三次也是如此。学生在测量中以及游戏活动中是否遇到了问题,学生未必自己都会解决,教师给予了哪些指导,在案例中没有呈现。另外,教师和学生怎样展开评价,如何促进活动的深入开展,都需要教师深入思考。
文档为doc格式。
。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gongzuojihua/259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