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报告(精选16篇)

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报告(精选16篇)



通过调查报告,我们可以了解某个问题的原因、情况和解决方案。这些调查报告范文展示了不同调查对象和不同调查方法的运用,可以为我们提供丰富的案例和思路。

社会经济调查报告

[摘要]本调查利用文献研究法、现场考察法、访谈调查等手段,对自20xx年遭遇美国金融危机后台州塑料行业的现状和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调查,以期挖掘中小企业发展的正确方向,并提出相应有效的政府应采取的应对措施。调查结果表明,塑料企业发展前景良好,但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因此,应该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从政策、资金等方面来扶持塑料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后危机时代台州塑料行业。

引言。

美国20xx次贷危机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方向和模式,影响中国中小企业出口的发展方向。从金融危机中吸取教训,引导中小企业的改变传统发展模式,扶持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增强风险的应对能力,是政府所刻不容缓的职责。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市城关春光塑料模具制品厂、台州君明打火机厂、台州泰和塑料、经贸局投资部。

2.方法。

实地观察法、访谈调查法、文献调查法。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文献调查法:

调查地点:经贸局。

资料提供者:经贸局投资部部长卢卫平。

调查时间:20xx年7月30日星期一。

调查的主要内容:

(1)中国塑料行业的近期状况(特指遭遇金融危机后的数据)。

表1-120xx-20xx年中国塑料模具进出口情况统计表。

由表1-1可以看出,20xx年至20xx年的中国塑料模具进出口比例逐渐下降。进出口比例从20xx年的1.45:1下降到20xx年的1:1.34,逆差的缩减,说明了我国模具制造水平不断提高,模具进出口结构在进一步改善。同时,继20xx年之后,20xx年不但继续实现了全年外贸顺差,而且顺差额增加了6.66亿美元,这说明了我国在塑料模具的发展前景很广阔。

(2)浙江台州塑料行业的目前的地位。

浙江省企业主要是以制造业为主,塑料模具业也尤为发达,近两年来,对于中国的塑料模具进出口顺差贡献较大,仅次于广东省。而台州拥有“塑料制品王国”、“中国模具之乡”的美誉,是中国最大的塑料制品生产基地和塑料模具生产基地之一。

据统计,台州市塑料企业总数达1万多家,从业人员18多万人,年销售额达300多亿,已初步形成了塑料原料、制品、机械、模具、技术的完整产业链。虽然生产规模较大,但是却没有主要的龙头企业。

(3)塑料行业的数据。

区以具有先进水平的模具制造业为依托,通过专业化生产,社会化协作,推动塑料加工业的快速发展,显现出明显的区域优势。20xx年,东城街道有规模上塑料企业34家、南城街道50家、西城街道21家、北城街道37家,合计占了全区60.68%。规模企业实现的销售收入东城街道32.35亿元、南城街道11.48亿元、西城街道2.4亿元、北城街道16.15亿元,合计占全区70.37%。

2、访谈调查法。

访谈的主要内容和方向:

整个塑料行业的运转流程;金融危机后企业的影响;目前遇到的困难;本公司的优劣;未来的发展趋势。

(1)**市城关春光塑料模具制品厂。

采访对象:**市城关春光塑料模具制品厂厂长。

**市城关春光塑料模具制品厂是20xx年成立,主要由两兄弟出资。主要由厂方两间,面积约为1000平方米,厂址位于沙埠镇。

目前企业规模不是很大,总共员工约70多人。经营的主要内容为塑料茶具、保温瓶、雨伞等,出口主要方向为欧美。

优势:针对市面上的塑料制品大都是仿品,质量差,价格低的状况。公司将引进加之500多万的韩国一整套保温瓶制作的先进技术,杯口和杯身紧密结合,保温效果好,温饱时间可以持续24小时以上。

企业的规模较小,融资困难。银行贷款多为抵押贷款和保证贷款,基本没有针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贷款。

目前的解决方法是通过多家银行,比如农村信用合作社、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多家银行进行小额贷款。

(2)台州君明塑料打火机厂:

采访对象:台州君明塑料打火机厂财务部经理王雪女士。

台州君明塑料是典型的家族企业,董事长是王雪的配偶,对外生意的洽谈主要由外国语学校毕业的女儿负责。台州君明塑料打火机厂曾是高桥镇企业规模第一,曾经从事保温杯、节日灯等制作产业,从20xx年6月开始,逐渐把企业的重心转移到塑料打火机制作上来。

转型的原因:保温杯、节日灯等塑料产品的制作国内市场日趋饱和。打火机原来的主要生产地在温州,但后来大部分温州生产商改行房地产,打火机行业空缺,故转行。

优势:台州君明塑料打火机厂从生产到加工到出口都经过了国际认证,是浙江省乃至全国内少有的生产企业之一(浙江省内这种企业也只有三家)。一线工人工资相对较高,平均工资为20xx到3000元人民币,生产积极性高。

中间遭受的挫折:20xx年5月因天气原因遭遇火灾,原材料损失约920万,造成资金断流200余万。

事后的措施:资金:银行贷款200万,外国进口商自愿资助约50万。安全设施:将大厂房改造成几个小厂房,并安装屋顶自然喷水装置,在中午最炎热的时候自动喷水降温。预计今年年利润为1000万人民币,能抵消部分损失。

(3)台州泰和塑料:

访谈对象:营销部经理卢卫旭。

访谈内容:台州泰和塑料成立有十多年的历史。主要的经营方向是日用塑料制品、厨房、卫浴用品等。出口方向主要是日本和欧美。金融危机后就企业条件一直未好转,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原材料的上涨,主要是石油价格的上涨导致成本的上升,另一个的订单量的减少。

20xx年也曾遭遇火灾,损失100多万.火灾的原因是1月临时工人傍晚玩烟火引起的。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曾一度频临破产的境地。后通过向别的企业融资才逐渐好转。总体来讲,20xx年的总销售额大于20xx年的总销售额,但利润比20xx年的小。

3、现场考察法:

(1)**市城关春光塑料模具制品厂。

感想:**市城关春光塑料模具制品厂厂房地处偏僻,工人多为外地人,每月大概只有一两天的时间休假,到市区不方便。从总体来看,东西堆放杂乱。而厂房和经理办公室的设备行成鲜明的对比,企业主的个人享乐主义比较明显。

(2)台州泰和塑料。

感想:泰和塑料的办公室靠近市区,办公室面积较小,约10平方米,但有5、6个接待人员,互为亲戚。而在访谈的1个多小时内,也没有人上门咨询,多数人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人员安排不当,是家庭式企业明显的弊端。

(3)君明塑料打火机厂。

感想:厂房很大,有9个厂房,完全的木质结构,虽然现在已经增加了降温装备,但仍存在明显的安全隐患。像打火机这种易燃易爆的产品,尤其应该提高警惕。

三、结论与讨论。

1.结论。

(1)产品以仿制为主,塑料制品精细化程度远远不够。

台州市塑料企业虽然总数达1万多家,但分布散,其中没有一个叫得响的品牌,更没有多少“拿得出手”的产品,高档产品几乎是空白。虽然市面上的塑料制品大部分是台州制造,但几乎都是仿品,质量差,价格低。

(2)塑料行业存在安全隐患。

据统计,**20xx年上半年共发生火灾53起,人员伤亡7人。主要发生的场所为厂房和住房。而在厂房方面,有很大一部分是不上规模的个私企业或家庭作坊式企业,造成的损失大。而大多数小企业并没有把这安全隐患放在重要的考虑位置,所以火灾的教训屡教不知。

(3)塑料行业无序竟争现象普遍,缺乏行业人才。

台州作为全国塑料制品的主要生产基地和产品集散地,产业优势明显。但在该行业,多数的企业主为中学学历,文化水平不高,急功近利,甚至以牺牲质量换取利润。而享乐为先,眼光短浅,管理能力不强,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2.讨论。

(1)大部分企业负责人表示舍不得在设备、技术、产品设计开发上花大钱。客观地说,我区中小塑料生产企业从模仿起步,学习和借鉴国内外著名品牌,是发展过程中的常见路径。但随着塑料原料价格持续高扬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低、小、散”格局势必无法适应形势。**市城关塑料模具制品厂董事长说:“看到洋品牌的做法,我感觉创新其实只是更关注细节,比人家考虑得更周到一些。这些正是我区日塑企业所欠缺的。

(2)多数家庭式企业成立的原因之初是规模效应,所凭借的是周围亲朋好友的经验,而不是经过正规的培训,不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导致从事人员专业水平不高,整体行业水准不高。

(4)因为企业家数太多,台州的塑料行业普遍存在无序竟争,有的企业不在开拓市场、建立稳定客户上下功夫,总想投机赚钱,看什么产品紧俏、赚钱他就做什么,没有客户就采取压价与别人竟争,每件产品哪怕只有一分的利润也能接单生产,导致来黄采购塑料的客户发出感慨“到,便宜还有便宜”。

四、对策与建议。

1、重组塑料企业,领导龙头企业上市,支持上规模企业做大做强,中小企业整合发展。

政府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引导塑料企业重组洗牌。对于龙头企业,出台政策鼓励支持,带动区域整体发展;出台成立塑料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优惠政策,简化相关手续;减少企业重组成本,以整合资源,利用区域集聚优势,抱团进军出口市场。

2、调整出口退税政策,减轻企业负担。

根据市场调整新的出口退税新政,包括增值税和消费税退(免)税政策,对高新出口技术企业采取优惠税率,简化办理手续,减少出口成本。减轻中小企业的纳税负担,缓解目前小型企业资金紧张的局面。

3、引导开拓东南亚市场,建立多元化避风险能力。

台州塑料多出口于传统发达国家,容易受西方市场需求的影响。在金融危机后,着力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利用东盟打开东南亚市场,加强“金砖四国”的拓展力度,加大新兴市场,开发发展中国家市场,分散风险,缓解台州塑料受制于人的局面,提高风险规避能力。

4、利用当前形势,依靠先进科技,促进企业转型,提高塑料行业整体水平。

5、设立专项基金,渡过经济困难期。

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基金,用于支持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自主创新、品牌建设、创业基地、公共服务体系、小额信贷体系及担保体系建设等,帮助企业渡过经济难关;设立转型升级基金,对在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企业上市等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分别予以奖励。

1、照片(见上文)。

2、实习单位证明。

社会经济调查报告杨帆

福建是一个大城市和大农村并存的省,全省4200万人口中有2600多万是农民。今年福建农业增加值达459.21亿元,同比增长3.8%。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7427元,同比增长11.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498元,同比增长9.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0%。实际增长5%。

一、消费现状。

近十年来,福建高度重视农村工作,把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整个经济工作的突出任务来抓,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加快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购买力明显增强。

1、收入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是农民购买力增强的根本原因。

随着农民市场观念的不断提高,农民不再安于现状,按市场安排生产现象增多,商品意识逐渐增强,以及农民增加收入的意识上升,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务工人数增多。福建农民收入的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主要来源于收入货币化程度不断提高和人均拥有金融资产大幅增加。

2、生活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是福建农民购买增强的集中体现。

十年来,逐渐富裕起来的福建农民有更强的经济实力去改善生活,也更有底气去享受社会经济发展的丰富成果。福建农民生活消费现金支出的比重大幅提升,服务性消费支出成倍增长,购买力水平已经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1)、消费水平明显提高福建十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以及政府对农村居民消费的正确引导,福建农民的消费观念不断更新,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整体生活质量稳步提高,进入到一个以提高质量为主的新阶段。

(2)恩格尔系数大幅下降。

十年来,福建农民生活水平提高,恩格尔系数下降,逐步向小康迈进。福建农民的生活消费支出结构悄然发生变化,在生活中更加注重自己的发展。

二、消费特点。

近年来,福建经济持续发展,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居民消费行为和消费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消费需求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

一、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消费能力显著提升。

近年来,福建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在经济总量实现跨越的同时,城乡居民收入不断迈上新台阶。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3230元,到2004年超4000元,2008年超6000元,2009年达到6680元,虽然年均增长8.0%,但还是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随着收入的不断增长,近年来居民对居住类、汽车类、家电类、通讯器材类、文化体育娱乐类的消费需求显著增加,呈现出感性消费、绿色消费、休闲消费的新特点、新趋势,居民消费能力明显增强。2009年,福建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480.99亿元,比2000年增加3160.19亿元,增长幅度达2.4倍。

二、消费支出逐年扩张,市场规模日益扩大。

随着城乡居民消费能力的不断提高,带动消费规模不断扩张。农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从2000年的2410元增长到2009年的5016元,虽然年均增长8.5%,但居民还是不敢大胆的消费。加之随着城市常住人口、外来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加,全省消费规模不断扩大。2009年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80.99亿元,这是继1998年总额突破千亿大关,2004年跃上2000亿元大关,2007年突破3000亿元后的又一个新台阶。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轨迹看,显示出福建省消费品市场强劲的需求成长潜力和实际增长能力,近年来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均高于同期gdp增长率,对全省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益增强。

三、消费层次不断提高,消费结构优化升级。

福建城乡居民消费性支出逐年增加的同时,消费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消费结构由低层次向中高层次提升,由基本生活型向享受型发展。

1、基本生存类消费支出比重持续下降。

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是国际上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常用指标,恩格尔系数越高,表明居民生活水平越低;反之,恩格尔系数越低,生活越富裕。2009年福建恩格尔系数城镇居民为39.7%,农村居民为45.9%,分别比2000年下降5.0和1.6个百分点,分别比1985年下降14.3和16.5个百分点。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就恩格尔系数而言,福建省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已达到小康。

四、消费环境不断优化,市场发展日益成熟。

近年来,在政府的科学规划、管理和引导下,福建省的消费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在软环境方面,由于不断加大市场管理力度,使得市场准入更合理、交易监管更到位、售后服务更完善,给消费者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消费软环境。在硬环境方面,由于高标准的规划和引导,形成了更加多样的消费业态、更加合理的商业网点布局,百货商场、大型购物中心、连锁超市、便利店、专卖店等营造了良好的消费购物环境。2009年限额以上百货商店、超级市场、专卖店实现零售额分别比2000年增长70.8%、2.1倍和2.2倍。

三、引发原因。

在消费特点中我们曾提到一些原因,可究竟是哪些是主导因素,我们就此做了关于“是什么原因让你不愿去把钱拿出来消费”的问卷调查。并就此得出结论:

(一)、农民的收入不高,不稳定(44%)。

通过问卷调查,这是所占比重最大的因素。虽然,农民收入有了大幅增强,但是农民的可支配收入与城市人口还有着很大的差距,而且农民收入不像城镇居民那样可以定期、按期得到,而是具有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再加上“量入为出”这一消费理念,使得农村形成了“钱不够多,就不敢花”的消费心理。

这一因素,是政府所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也是要扩大农村消费水平的基本前提。由于,农村保守的观念中对“上学”、“婚嫁”、“丧葬”、“生病”·····的重视,加上收入与这些预期性支出的比例,使得农民不敢花现在的自己手中的钱。

“省着点,以备不时之需”是对这种消费心理的最佳写照。

(二)、商品价格偏高(16%)。

这是农民关注率很高的又一因素。

虽然人均收入大幅提高,但是随之而来的是物价也大幅度攀升(其中07年的cpi指数为105.4(前一年标为100),增长5.5%。其中猪肉价格由01年的7-8元每公斤,而到现在确是接近20元每公斤)。大型消费品的价格也会让大多数农村消费者望而却步。

物价的增长会严重挫伤农民的消费积极性。

(三)、对商品不够了解,害怕上当受骗(11%)。

这一因素也超过了10%。

由于消费主流的农民大都是低学历、无学历,以及收入的来之不易,所以对于一些新生的陌生商品会抱有“不了解,与其不买也不要被骗”的心理,而且这也与农村消费市场欺诈,假冒,不合格现象太多有关,使得农民的购买欲严重的受挫。

这也是国家该对农民消费市场的整顿的警示。

(四)、社会保障不足(9%)。

虽然这一因素农民关注度不高,但这是政府该注重考虑的又一因素。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城市相比可谓天壤之别,再加上“养儿能防老”这一“礼”,不断在老年人的眼前验证着它的不可信性,使得人的心理更趋向于“把钱留着”而不是“有多少花多少”。社会保障的不足,必然会增加农民的对未来预期的消费,从而降低了现在消费的预期。

要补充一点的是,从2010年开始,村中实行了“六十岁以上的老年每月55元的养老金”为主题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希望它能在改革农民消费心理上有着很好的效果。

四、报告建议。

农村的消费特点决定了农村消费水平跨越式发展的道路上还有着种种坎坷。近年来政府的大力重视及投资,使得农村消费水平的发展步上了正轨,当然就现状与特点来看国家仍要继续加大努力。而我们就调查中得出的原因,给与一定的建议:

(一)增加农民收入。

中央党校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如果居民收入长期偏低,我国的消费动力就不足。”

所谓“巧妇不做无米之炊”,只有农民收入增加了,才有可能增加消费。让消费的增长凌驾于收入的增长是不可持续的,是不现实的。再加上农民保守的消费观念,所以只有收入水平的提高,才有可能带动消费水平的长期、持续、快速地提高。

当前,国家可以通过,提供更多的惠农、利农政策;把先进的农业技术更快、更实际的介绍给农民,来增加农业收入、解放劳动力;加大农村的基础设施投资,农民工培训等途径加大农民工就业······等途径来实现农民增收。

(二)加大消费宣传。

农民对消费的了解不够深,仅仅是为了满足必需品的拥有。所以加大宣传是很好的增加消费的途径:

一、加大新、奇消费商品的宣传,让它们像电视机一样走进寻常百姓的家中;

二、加大对新消费理念的宣传,让它们取代原来的保守消费观;

三、加大商家优惠、打折等利好消息的宣传,吸引老百姓的眼球。

(三)控制并稳定商品价格。

商品特别是生活必需品的价格过高、不稳定,也同样使农民过多的去关注预期消费,打击了农民消费的积极性。所以国家也应该稳定物价,抑制通胀,这样才能让消费者稳定信心,更敢去消费,也更愿去消费。

(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老百姓关注预期消费的传统,使得自己手里的钱却不愿花。而根治的办法就是拥有良好的、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只有使农民对“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等预期消费不再堪忧,才会把手里的钱拿出来,加大对即期商品的消费。

而社会保障制度,是挡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座大山,其中又以农村的医疗保障制度尤为突出。所以国家有责任加大对农村医疗保障的投入,尽早的建成惠及绝大部分农民的完善的医疗保障制度。只有这样,为农民的未来构建一条医疗防线,让其无后顾之忧,才会增强其消费信心,把钱花费在其他商品上,进而优化农民的消费结构。

(五)优化农村消费环境。

一方面进一步要丰富商业网点,让农村商品更加丰富,商业竞争更加充分,更多惠及农民;而另一方面则要加大执法力度,杜绝假冒伪劣产品流向农村转移的现象,杜绝商业欺诈,坚决防止挫伤农民消费积极性的事情发生。

总之,通过舆论,来真正的唤醒农民消费者心中的那份消费欲,让正解冻的农民存款开始流向消费市场。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业结构不断优化。

55年来,福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1950年的9.25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1135.2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5.5%。改革开放前30年,全省农村经济几度波折。1952-1957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平均年递增7.5%;1958-1961年,全省农业生产遭到空前破坏,年均下降13.5%;1962-1965年,全省农业形势有所好转,年均增长14.5%;1966-1977年十一年间,年均仅增长2.4%,农业落后状况成为福建国民经济发展突出的薄弱环节。改革开放以来,福建农村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1999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到2003年,按可比价格计算,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是1978年的5.4倍,年均增长7.0%。其中农业产值466.75亿元,是1978年的3.7倍,年均增长5.4%;林业产值79.25亿元,是1978年的5.4倍,年均增长7.0%;牧业产值237.34亿元,是1978年的7.5倍,年均增长8.4%;渔业产值351.85亿元,是1978年的13.8倍,年均增长11.1%。2003年全省粮食总产量为713.16万吨,比1950年增加402.16万吨,年均增长1.6%。

农林牧渔业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内部结构得到优化。农业在农林牧渔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由1978年的77.7%下降为2003年的41.1%,下降36.6个百分点;林、牧、渔业所占比重不同程度提高,其中林业产值所占比重由1978年的6.4%提高到2003年的7.0%,上升0.6个百分点;牧业产值所占比重由1978年的10.5%提高到2003年的20.9%,上升10.4个百分点;渔业产值所占比重由1978年的5.5%提高到2003年的31.0%,上升25.5个百分点,标志着全省农林牧渔业生产已逐步改变单纯依赖农业的落后状况,逐步形成了体现山海田优势的生产结构。

社会经济调查报告

本文目录。

为了更好开展挂钩扶贫工作,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我对xx乡xx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及生产、生活状况作了初步调研,现报告如下:

xx乡是西盟县唯一的拉祜族乡,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42公里,东接勐梭镇,南连翁嘎科乡,西与缅甸佤邦云盘区隔河相望,北连岳宋乡和勐卡镇,总面积185.5013平方公里,国境线全长10公里,为百分之百山区。全乡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山高谷深,最高海拔2191.3米,最低海拔590米,相对高差1601.3米。全乡境内土壤以砖红壤、赤红壤为主,土地贫瘠,土层薄,土壤有机质含量少。年平均降雨量2739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干湿分明。年平均气温15.3℃,常年无霜。全乡辖5个村民委员会,52个村民小组。xx年末,全乡总户数3426户,总人口11766人。全乡耕地面积33707亩,其中:水田面积7723亩,固定旱地7194亩,临时性耕地18790亩。粮食总产量629万公斤,农民人均有粮422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4779元。全乡粮食作物以水稻、旱稻、玉米、小麦为主;经济作物有甘蔗、油料、豆类;经济林木有橡胶、茶叶、蚕桑;养殖业以水牛、黄牛和家禽为主。xx年,茶叶面积10805亩,产量724吨;橡胶面积62877亩,开割面积23734亩,总产量1074吨,其中民营面积17145亩,开割面积1584亩,产量57吨。

xx村隶属西盟佤族自治县拉祜族乡,地处拉祜族乡东边,东邻勐梭镇,南邻左扩村,西邻xx村,北邻南亢村,距拉祜族乡政府所在地18公里,距西盟县城25公里,到乡道路为柏油路,交通方便。辖2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322户,有乡村人口1036人,其中劳动力373人。全村国土面积14.92平方公里,海拔1432米,年平均气温15.3℃,年降水量2739毫米,适合种植稻谷、玉米、小麦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1647亩,人均耕地1.59亩,林地3260亩。该村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畜牧业为主。

(一)干部、群众思想认识上存在一些偏差和误区。部分村民及少数村组干部对发展经济寄希望于上级资金扶持,等、靠、要思想较为严重;有的村组干部认为发展经济是上级要求他们这样做,并没有认识到自己在经济社会建设中的主体地位,责任意识较为淡薄;多数村组干部对怎样发展产业感到手足无措,寄希望于上面有可供参考的模式或方案下来。总的来说就是对市场经济的内涵了解得不够透彻。

(二)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成为制约xx村发展的重要因素。xx村山高坡陡,土壤贫瘠,加上水利基础差,现有农田多数是“雷响田”,有雨可种稻谷,无雨就只能种旱谷或玉米,水利设施根本无法保证农田的灌溉需要。加上人为支配力非常弱,致使xx村的发展举步维艰。

(三)经济来源单一,是阻碍xx村经济发展的症结所在。目前,xx村的主要经济收入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公司橡胶地的管理费和民营胶水收割、茶叶为支撑,拓展农民增收和发展农村经济成为当务之急。

(四)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较为薄弱,团结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本领不高。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xx村大部分干部群众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多数干部群众沿袭于传统工作思路,习惯于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二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一些农村干部科技文化水平偏低,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不强,发展的路子不宽,工作方法不多,在群众“盼富”面前力不从心。三是工作作风不够扎实。服务意识不强,缺乏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和对农民群众的感情。

(五)村级集体经济非常薄弱。正常的办公经费都是依靠上级组织下拨来维持,因此村级组织作用无法发挥,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随之减弱。同时由于包产到户后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村经济发展,也致使无人关心集体事业的现象产生,村委会虽实行村民自治,但一些政策、规划在本村缺少群众的积极参与支持而实施起来较为困难。

(六)农村村民自治工作发展不平衡。村务公开不及时,财务公开内容不全面,当地群众有意见。

(七)村民的法治意识淡薄。农村法制建设相对滞后,法律在调整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民合法权益过程中,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面对纠纷,群众依靠传统习惯化解的较多,农村社会法制文化氛围淡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村风文明。村风文明是建设“美丽村寨”的灵魂。促进xx村村风文明,必须加强xx村文化阵地建设,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大对干部群众的培训力度,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要建立健全乡风文明的评比奖励机制,引导农民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勤劳致富。要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广泛开展思想道德、科技文化、法制教育、文明生活“四进农家”的活动,把健康文化建设融入到每家每户中,让农民真正受到文化的熏陶。要加强科普工作,大力宣传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形成崇尚科学文明、反对封建迷信的良好社会氛围。积极推进农村的“四改”即改环境、改容貌、改卫生、改观念,改善xx村环境。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进一步完善村建规划,推进现代化乡村建设,改变农村面貌。要加大公共设施建设力度,实行人畜分离和垃圾集中处理等措施,改善农村卫生状况。通过培训、宣传等措施,改变群众的传统观念,提高农民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保护的意识,树立良好的文明乡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和谐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加强组织建设,增强基层组织凝聚力。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改变xx村集体经济捉襟见肘的现状,增强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用实际行动来说服和带动广大村民齐心协力谋发展、促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党员教育,明确责任。在党员中广泛开展“美丽村寨”建设带头人活动,对活动中表现突出的给予表彰;实行党员责任区负责制,给每个党员划定一个责任区,明确党员在责任区的职责;建立党员帮扶制度,引导农民积极参加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活动。

(四)关注民生,提高生产生活质量。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民房改造的投入力度,巩固以橡胶、茶叶为主的支柱产业,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返回目录。

历史悠久,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近代资本主义民族民工业的发源地,也是当代乡镇工业的发源地,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区域性交通枢纽和著名旅游胜地,是长江三角洲的特大城市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至*年底,全市gdp1901亿,在全大中城市中排列第九位,人均gdp5200美元。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排第六位。财政收入265亿元,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排第十位。全市协议注册外资50亿美元,到位注册资金27亿美元,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排列第六。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城镇人均可支配收11647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29万元,人均储蓄存款2.4万元。参照联合国粮农组织标准,**市民的生活水平总体已由小康向富裕迈进。当前,全市人民正在实施富民强市战略,规划到*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xx年,gdp在*的基础上翻两翻,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3000美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000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一是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992.74亿元,增长18.3%。其中,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790.61亿元,增长24.1%。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0.36亿元,增长14%;股份制企业增加值245.46亿元,增长25.6%;集体企业增加值114.81亿元,增长24.9%;股份合作制企业增加值85.83亿元,增长17.1%;三资企业增加值210.77亿元,增长29.2%。

二是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继续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3208.2亿元,增长32.7%;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7.67%;工业产品销售收入3206.76亿元,增长31.8%;实现利税263.24亿元,增长33.7%,其中利润161.32亿元,增长45%,增幅分别高于生产和销售20.9和13.2个百分点;亏损总额下降14.4%,亏损面下降1.2个百分点。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达到157.4%,创历史最好水平,较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四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加速农村工业化。是中国乡镇工业的发源地,乡镇工业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对实现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现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了历史的贡献。根据xx年资料统计,在全市的工业总量中,乡镇企业占71%,有120万个劳动力在乡镇企业中工作,占农村总劳动力的72%,农民收入中来自工业和第三产业的收入3443元,占农民纯收入的74%,上交财政占全市财政收入的60%。尤其是近几年来,一部分乡镇企业的规模有了很大的发展。*年,全市乡镇企业的上市公司达到12家,这些上市公司大部分集中在江阴市,形成了中国股市独具魅力的“江阴板块”,为本地区经济发民展融资近30亿。

五是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私营个体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实力迅速壮大。全市把发展私营经济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实行外资、国资、民资三轮驱动战略,从市场准入、科技创新、融资担保、财税支持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并加快私营园区建设,培育骨干企业。市私营个体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强劲态势,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年,全市私营个体企业共计达到15.92万户,从业人员73.26万人,注册资金651.26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2087.67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1.71亿元,上缴税金52.2亿元,分别占全市总量的31.2%、47.7%、39.5%和19.7%,全市销售收入超亿元私企150个,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私营企业358个。

一是农业结构调整有突破,粮经比例为5:5。通过科技兴农、科技兴牧、科技兴菜、建设农业示范园,增强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吸引三资发展龙头企业,建立特色化、优质化、标准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基本形成了以青梅、板栗、银杏及优质茶叶、笋用林为主的林特产业;以生猪、奶牛、肉鸭为主的优质畜禽产业;以中华绒螯蟹、甲鱼、青虾为主的特种水产业;以设施栽培为主的精细蔬菜产业等为五大主导产业。*年,农业和非农业产值达到3755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达到81.44亿元。

二是繁荣农村,积极推进城镇化。城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年,**市的城市化率超过了60%,目前世界平均水平为42%,发达国家为78%,我国平均为40%。从实践证明,富裕农民要减少农民,加强农业大发展非农业,繁荣农村要大力推进城镇化。城镇化对农村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城镇化促进了工业化,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较高质量的人力资源、社会服务、市场环境等。

**市在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同时,也着力加快了经济国际化进程。开放型经济已成为主体经济,坚持把发展外向型经济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年,全市新批超亿元项目就达15个,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143.8亿美元,增长了47.6%,协议注册外资50亿美元,增长了72.6%,到位外资27亿美元,居全国大中城市第六位。全市重点开放园区共完成协议注册外资42.6亿美元,增长80%,占全市总量的85%;到位注册外资21.3亿美元,较上年增长58%,占全市总量的79%;自营出口44.4亿美元,较上年增长58%,占全市总量的60.6%;固定资产投资449亿元,较上年增长78%,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0%;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30亿元,较上年增长51%,占全市gdp总量的33%;完成财政收入79.7亿元,较上年增长56.9%,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30%;完成税收74亿元,较上年增长65.5%,占全市税收总额的33.6%。至年底,全市累计批准超亿美元重大项目32个,有31个集中在园区,其中当年新批的15个超亿美元项目中有14个落户在园区。全市累计兴外办外资企业70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中,有51家落户。

辽阳,位于辽宁省中部,处于沈阳、鞍山、大连经济带的中心位置。东依辽东山地,西望辽河平原,北距沈阳70公里,哈大铁路,沈大高速公路纵贯南北,辽溪铁路横跨东西,南界钢都鞍山,北依省会沈阳,东临煤铁之城本溪,西与辽河油田接壤。距大连港332公里,距鲅鱼圈港162公里,距桃仙国际机场60公里。优越的地理位置及重要的战略价值决定了她在古代东北地区不可替代的中心地位,也今天辽阳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和资源优势。

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都为我市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多年扩大投入、调整结构的效应逐渐显现,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和经济国际化相互促进,以投资为主拉动经济增长,以消费结构变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使经济发展进入市场推动和政府调控良性互动的新阶段。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生活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多,一些制约发展的困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我们必须不断解放思想,把握机遇,趋利避害,努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今后要集中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进一步促进产业升级,推动增长方式根本转变。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全面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加快城乡工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加速中心城区工业企业易地搬迁,最大限度发挥资源的综合效益。切实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效率,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积极争取新的国债项目,落实项目配套资金,提高国债资金使用效益。规范政府性投资项目立项程序,加强建设资金管理和审计。积极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引导外资、民资扩大投入,支持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募集资金,放大全社会投资总量。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产业、重大项目、重点企业的信贷支持,充分发挥金融信贷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二是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增强经济持续发展动力。放手发展民营经济。清理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法规,推行开放平等的行业准入制度,允许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不禁入的行业和领域,在融资、税收、用地和对外贸易等方面同等对待,鼓励公众创业,挖掘民智、民资潜力。加强产业导向,重点扶持民营高科技企业和大市场建设,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做大做强。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和资产重组,与外资企业合资合作。拓宽多元融资渠道,规范担保基金运作,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全面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按照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原则,促进国有资本向先导性、基础性和公益性领域集中,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带动力和竞争力。

三是进一步协调城乡发展,提升区域综合竞争能力。努力实现城乡共同发展。树立新的城市发展理念,强化规划龙头作用,构筑梯度分布、有机联系的市域城市体系。积极引导农民向城镇和非农产业有序转移,合理调整乡镇区划,进一步密切城乡经济、文化及交通等基础设施联系,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实现共同发展。全面加快农村改革与发展,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强化农业生态环保、美化城市及产业经济等功能。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建设,大力开发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基地。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切实改变农村环境面貌。

四是进一步统筹社会事业,大力推进社会全面进步。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加大科研投入,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大力推进人才兴市。完善人才选拔任用、考核评价和分配激励机制,重点抓好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养青年人才,重视高技能人才培育和人才二次开发。落实各项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积极引进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人才。

五是进一步坚持富民优先,努力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积极增加居民收入,落实富民工程实施意见,营造鼓励群众自主创业的社会环境和政策环境,加强创业服务,提高居民资产性、经营性收入比重,培育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大力开发就业岗位,鼓励灵活就业,进一步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各项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重点为大龄下岗失业人员、双下岗人员、特困人员及被征地农民提供就业服务。

六是进一步强化以人为本,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大力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大力开展普法教育,增强公民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面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大力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强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塑造“诚信辽阳”。

七是进一步推进管理创新,全力践行执政为民宗旨。转变行政管理职能,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政府管理思想,切实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工作精力更多地放在推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上。按照省统一部署,加快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加快发展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执政能力,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全面推进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科学执政。进一步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完善考核体系和奖惩制度,创新用人机制。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监督制约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

农村调查报告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网吧在城市里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但是在经济相对落后,消息相对闭塞的农村,网吧却是一种新生事物。随着网吧在农村的落地生根,它也日益吸引着越来越多农村人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生的眼球。同其他新生事物一样,农村网吧的出现同样是一把双刃剑,它有利的一面:使农村人有机会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外面的大千世界,获取跟他们生活或者是生产密切相关的信息等;同样它也存在弊的一面,本文将主要探讨农村网吧带来的诸多原问题,原因及对策。

网吧专项整治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当前违法接纳未成年人问题得到有效遏制,绝大多数黑网吧被依法取缔。违法网吧出现了新的动向,呈现出从公开转入隐蔽,从地上转入地下的发展趋势。一方面是从沿街店面向居民楼院转移,继续在城市潜伏下来,但呈萎缩趋向;另一方面,就是从城区向郊区、向城乡接合部转移,向农村乡镇甚至村庄转移。

农村网吧目前还处于粗放发展的起步阶段,其特点主要体现为:小型、简易、分散、隐蔽。规模很小,一般只有几台或十几台电脑;有的农村网吧仍然以拨号上网为主,电脑也是城市网吧淘汰下来的二手货,条件十分简陋;一般分布在经济比较发达、生活比较富裕、信息比较灵通、交通比较便利的农村乡镇乃至村庄,而且大多采取家庭化、作坊式的经营模式。农村网吧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黑网吧多,接纳未成年人上网的多,安全隐患多,重复城市网吧发展的老路。

网吧向农村扩散后,出于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容易激发农村孩子的兴趣,而当兴趣浓郁度超过正常人的界限时,就形成了心理学上的“心理聚焦”现象,继而产生“心理毒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强行隔断网吧痴迷者的心理依赖,就可能导致严重后果。他建议,学校、家长应在孩子对网吧的兴趣未形成完全“聚焦”时就及时引导,采取转移其兴趣的办法,多组织他们参加文体活动,最终解除“心理毒瘾”。

农村网吧发展迅速,虽对丰富农民业余生活、了解信息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农村网吧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相对于城区网吧问题更为突出,特别是对未成年人的键康成长影响相当严重,亟待引起足够重视,切实予以解决。

(一)、环境卫生较差,安全堪忧。

农村网吧大多属于个体经营,业主从节约投资成本的角度出发,普遍是盖几间简陋的房子,或租赁几间偏僻的房屋,有的则是在自建房中,购回几台电脑,便对外开张营业,硬件设施差,安装不规范。农村网吧基本上只有一个通道,门窗紧关,不通风不采光,加上允许吸烟,空气污浊不堪。少数素质不高的人随地吐痰,脱鞋翘脚,网吧里充溢的各种气味,令人窒息。有的电脑键盘和电脑桌长时间都未清洗,黑污斑斑,灰黑难辨。有的农村网吧只设一个出口,窗户紧闭,无任何灭火、防火设备,一旦出现火灾或其他危急情况后果不堪设想。还有一些社会闲散人员经常进入,常因一些琐碎之事或言语不合便大打出手,造成极坏的影响。

(二)、无证违规经营普遍,隐蔽性较强。

由于农村地域广大、居住分散、范围大、隐蔽性较强,加之管理不严,给经营者带来极大方便,使农村网吧经营存在着许多违规违法行为,其主要表现:一是无证经营。农村网吧只要购回计算机,拉通互联网,便开始对外营业。二是经营非网络游戏。一些网吧业主为利益驱动,违法经营,随意链接黄色站点,传播不健康网络信息;网络凈化形同虚设。网上信息良莠不齐,有的网吧设有网络凈化器,但多是形同虚设。一些人肆意浏览黄色、暴力等非法网站,网吧老板为赚取钱财,大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为了保证网吧合法经营,为网民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笔者建议公安、工商、文化、电信等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对网吧进行检查、整顿,使其走上健康的发展道路。

调查的农村网吧90%以上都经营非网络游戏,这些非网络游戏绝大多数充满惊险、刺激的内容,有的经营者还设置了许多充满色情、暴力、迷信、凶杀等有害内容的游戏以诱惑人。三是隐蔽性较强。有的农村网吧,为躲避执法部门的检查,一般不设牌匾,不贴任何标志,隐藏在村民家中。有的农村网吧有人来便营业,无人来便关门。有的在深更半夜之中,紧锁大门开始营业,执法人员很难发现。

(三)、未成年人大量涌入。

好多中小学生课余就泡在网吧里,且一泡就是几个小时,对学习和身心健康均造成了较大影响和损害。而且还让家长们提心吊胆,忧心忡忡。xx年3月31日上午9时33分,重庆市沙坪坝回龙坝镇中学两名初一男生因连续通宵上网后疲惫不堪,坐在铁轨上熟睡时,被疾驰而过的火车轧死。与他们同在一起的另一男生被火车惊醒侥幸逃命。这名侥幸逃脱的男生是回龙坝镇中学初一(5)班的学生,14岁。据他回忆,两名被火车轧死的男生与他同龄,一名男生从星期一起连续三个通宵在网吧上网,另一名男生也在网吧连续“泡”了两个通宵。这段时间,他们都在玩电脑游戏。农村网吧的经营状况绝大部分靠青少年而支撑,极大地危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青少年因进网吧发生的事件让人触目惊心。一是迷恋网吧,铤而走险。二是严重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三是严重摧残学生身心健康。

农村网吧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特征,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上漏洞较多,造成盲点。

一是审批制度不健全,主管网吧的文化部门与信号输送单位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的审批程序,造成网吧“先上车,再卖票”。二是网吧管理机构鞭长莫及。农村网吧隐蔽性较强,网吧业主根本不到审批单位办理手续,我行我素。三是农村网吧地处偏僻,分散性较强,乡镇对网吧的管理基本处于空白的状况,区县(市)主管网吧部门力量薄弱,经费缺乏,无力顾及偏远的农村地区。

(二)、宣传力度不够。

虽然国务院《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颁布已久,但在农村很少有人知道该条例的具体内容,再加上多数群众思想认识不足,导致查处网吧的行动得不到农民的支持,给农村网吧的治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三)、农村网吧经营户唯利是图,违规操作。

农村网吧经营户法制观念薄弱,为收回投资,获取利润,将网吧管理的规定置之脑后,既不张贴“未成年人禁入”标示,又不严格执行网吧进入登记制度,反而对未成年人进入大加欢迎,提供吃饭、住宿等“优质服务”。有的专门传播色情、暴力等方面的有毒信息,引诱未成年人经常光顾。

农村网吧的现状已引起了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学校、家长已表示强烈不满,为此,治理农村网吧刻不容缓。

(一)、要进一步加大对《互联网上网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的宣传力度。

要根据农村特点,发动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因素,对青少年进行宣传,将《条例》张贴到各班级。各新闻媒体及各乡(镇)、村广播站,要定期进行宣传。要让广大农民熟悉《条例》,监管网吧守法经营,积极举报违法行为。要在农村网吧的入口显著位置张贴举报电话。学校要将举报电话和《条例》印发到家长手中。

(二)、加大对农村网吧的管理力度。

要充分发挥乡(镇)文化站的作用,将农村网吧管理纳入到乡镇文化站的重要工作中来,并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联系起来,与地方党委、政府工作联系起来。要建立社会监督网络,充分发挥党员、离退休干部、学生家长的作用,可在村一级聘请网吧监督员,分片对网吧进行监督,逐步形成社会监督网络。切实加强部门之间的配合,文化、公安、工商、电信等部门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互通情况,既各司其职,又互相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从源头上有效地管理农村网吧。与此同时,各职能部门要加强新技术和相关软件的推广应用,屏蔽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科学确定上网者的真实身份,有效防范有害信息的传播。要严格执行网吧营业时间的规定,信号输出方在每天的零点至8点期间,应停止对网吧的信号接入,彻底解决超时经营问题。

(三)、要加大疏导力度。全省网吧行业规范化、连锁化改革,要充分考虑农村的实际情况,将其连锁店延伸到农村。各乡镇联校要不断加大投入,逐步建设校园网,给农村青少年提供在网上学习的条件。

(四)、要切实加强文化稽查部门的力度。

要不断充实文化稽查部门的力量,区县(市)要专门设立农村稽查队,开辟举报电话。要加强文化稽查部门的业务培训,强化业务素质,不断提高执法水平。要不断改进其办公条件、交通工具,保证其办公经费,做到有效、及时查处各种违规行为。

社会经济调查报告杨帆

福建是一个大城市和大农村并存的省,全省4200万人口中有2600多万是农民。今年福建农业增加值达459.21亿元,同比增长3.8%。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7427元,同比增长11.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498元,同比增长9.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0%。实际增长5%。

一、消费现状。

近十年来,福建高度重视农村工作,把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整个经济工作的突出任务来抓,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加快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购买力明显增强。

1、收入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是农民购买力增强的根本原因。

随着农民市场观念的不断提高,农民不再安于现状,按市场安排生产现象增多,商品意识逐渐增强,以及农民增加收入的意识上升,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务工人数增多。福建农民收入的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主要来源于收入货币化程度不断提高和人均拥有金融资产大幅增加。

2、生活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是福建农民购买增强的集中体现。

十年来,逐渐富裕起来的福建农民有更强的经济实力去改善生活,也更有底气去享受社会经济发展的丰富成果。福建农民生活消费现金支出的比重大幅提升,服务性消费支出成倍增长,购买力水平已经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1)、消费水平明显提高。

福建十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以及政府对农村居民消费的正确引导,福建农民的消费观念不断更新,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整体生活质量稳步提高,进入到一个以提高质量为主的新阶段。

(2)恩格尔系数大幅下降。

十年来,福建农民生活水平提高,恩格尔系数下降,逐步向小康迈进。福建农民的生活消费支出结构悄然发生变化,在生活中更加注重自己的发展。

二、消费特点。

近年来,福建经济持续发展,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居民消费行为和消费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消费需求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

一、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消费能力显著提升。

近年来,福建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在经济总量实现跨越的同时,城乡居民收入不断迈上新台阶。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3230元,到2004年超4000元,2008年超6000元,2009年达到6680元,虽然年均增长8.0%,但还是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随着收入的不断增长,近年来居民对居住类、汽车类、家电类、通讯器材类、文化体育娱乐类的消费需求显著增加,呈现出感性消费、绿色消费、休闲消费的新特点、新趋势,居民消费能力明显增强。2009年,福建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480.99亿元,比2000年增加3160.19亿元,增长幅度达2.4倍。

二、消费支出逐年扩张,市场规模日益扩大。

随着城乡居民消费能力的不断提高,带动消费规模不断扩张。农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从2000年的2410元增长到2009年的5016元,虽然年均增长8.5%,但居民还是不敢大胆的消费。加之随着城市常住人口、外来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加,全省消费规模不断扩大。2009年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80.99亿元,这是继1998年总额突破千亿大关,2004年跃上2000亿元大关,2007年突破3000亿元后的又一个新台阶。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轨迹看,显示出福建省消费品市场强劲的需求成长潜力和实际增长能力,近年来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均高于同期gdp增长率,对全省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益增强。

三、消费层次不断提高,消费结构优化升级。

福建城乡居民消费性支出逐年增加的同时,消费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消费结构由低。

层次向中高层次提升,由基本生活型向享受型发展。

1、基本生存类消费支出比重持续下降。

1.6个百分点,分别比1985年下降14.3和16.5个百分点。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就恩格尔系数而言,福建省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已达到小康。

四、消费环境不断优化,市场发展日益成熟。

近年来,在政府的科学规划、管理和引导下,福建省的消费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在软环境方面,由于不断加大市场管理力度,使得市场准入更合理、交易监管更到位、售后服务更完善,给消费者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消费软环境。在硬环境方面,由于高标准的规划和引导,形成了更加多样的消费业态、更加合理的商业网点布局,百货商场、大型购物中心、连锁超市、便利店、专卖店等营造了良好的消费购物环境。2009年限额以上百货商店、超级市场、专卖店实现零售额分别比2000年增长70.8%、2.1倍和2.2倍。

三、引发原因。

在消费特点中我们曾提到一些原因,可究竟是哪些是主导因素,我们就此做了关于“是什么原因让你不愿去把钱拿出来消费”的问卷调查。并就此得出结论:

(一)、农民的收入不高,不稳定(44%)。

通过问卷调查,这是所占比重最大的因素。虽然,农民收入有了大幅增强,但是农民的可支配收入与城市人口还有着很大的差距,而且农民收入不像城镇居民那样可以定期、按期得到,而是具有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再加上“量入为出”这一消费理念,使得农村形成了“钱不够多,就不敢花”的消费心理。

这一因素,是政府所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也是要扩大农村消费水平的基本前提。

由于,农村保守的观念中对“上学”、“婚嫁”、“丧葬”、“生病”·····的重视,加上收入与这些预期性支出的比例,使得农民不敢花现在的自己手中的钱。

“省着点,以备不时之需”是对这种消费心理的最佳写照。

(二)、商品价格偏高(16%)。

这是农民关注率很高的又一因素。

虽然人均收入大幅提高,但是随之而来的是物价也大幅度攀升(其中07年的cpi指数为105.4(前一年标为100),增长5.5%。其中猪肉价格由01年的7-8元每公斤,而到现在确是接近20元每公斤)。大型消费品的价格也会让大多数农村消费者望而却步。

物价的增长会严重挫伤农民的消费积极性。

(三)、对商品不够了解,害怕上当受骗(11%)。

这一因素也超过了10%。

由于消费主流的农民大都是低学历、无学历,以及收入的来之不易,所以对于一些新生的陌生商品会抱有“不了解,与其不买也不要被骗”的心理,而且这也与农村消费市场欺诈,假冒,不合格现象太多有关,使得农民的购买欲严重的受挫。

这也是国家该对农民消费市场的整顿的警示。

(四)、社会保障不足(9%)。

虽然这一因素农民关注度不高,但这是政府该注重考虑的又一因素。

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城市相比可谓天壤之别,再加上“养儿能防老”这一“礼”,不断在老年人的眼前验证着它的不可信性,使得人的心理更趋向于“把钱留着”而不是“有多少花多少”。社会保障的不足,必然会增加农民的对未来预期的消费,从而降低了现在消费的预期。

要补充一点的是,从2010年开始,村中实行了“六十岁以上的老年每月55元的养老金”为主题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希望它能在改革农民消费心理上有着很好的效果。

四、报告建议。

农村的消费特点决定了农村消费水平跨越式发展的道路上还有着种种坎坷。近年来政府的大力重视及投资,使得农村消费水平的发展步上了正轨,当然就现状与特点来看国家仍要继续加大努力。而我们就调查中得出的原因,给与一定的建议:

(一)增加农民收入。

中央党校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如果居民收入长期偏低,我国的消费动力就不足。”

所谓“巧妇不做无米之炊”,只有农民收入增加了,才有可能增加消费。让消费的增长凌驾于收入的增长是不可持续的,是不现实的。再加上农民保守的消费观念,所以只有收入水平的提高,才有可能带动消费水平的长期、持续、快速地提高。

当前,国家可以通过,提供更多的惠农、利农政策;把先进的农业技术更快、更实际的介绍给农民,来增加农业收入、解放劳动力;加大农村的基础设施投资,农民工培训等途径加大农民工就业······等途径来实现农民增收。

(二)加大消费宣传。

农民对消费的了解不够深,仅仅是为了满足必需品的拥有。所以加大宣传是很好的增加消费的途径:

一、加大新、奇消费商品的宣传,让它们像电视机一样走进寻常百姓的家中;

二、加大对新消费理念的宣传,让它们取代原来的保守消费观;

三、加大商家优惠、打折等利好消息的宣传,吸引老百姓的眼球。

(三)控制并稳定商品价格。

商品特别是生活必需品的价格过高、不稳定,也同样使农民过多的去关注预期消费,打击了农民消费的积极性。

所以国家也应该稳定物价,抑制通胀,这样才能让消费者稳定信心,更敢去消费,也更愿去消费。

(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老百姓关注预期消费的传统,使得自己手里的钱却不愿花。而根治的办法就是拥有良好的、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只有使农民对“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等预期消费不再堪忧,才会把手里的钱拿出来,加大对即期商品的消费。

而社会保障制度,是挡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座大山,其中又以农村的医疗保障制度尤为突出。所以国家有责任加大对农村医疗保障的投入,尽早的建成惠及绝大部分农民的完善的医疗保障制度。只有这样,为农民的未来构建一条医疗防线,让其无后顾之忧,才会增强其消费信心,把钱花费在其他商品上,进而优化农民的消费结构。

(五)优化农村消费环境。

一方面进一步要丰富商业网点,让农村商品更加丰富,商业竞争更加充分,更多惠及农民;而另一方面则要加大执法力度,杜绝假冒伪劣产品流向农村转移的现象,杜绝商业欺诈,坚决防止挫伤农民消费积极性的事情发生。

总之,通过舆论,来真正的唤醒农民消费者心中的那份消费欲,让正解冻的农民存款开始流向消费市场。

社会经济调查报告杨帆

根据建整扶贫工作计划安排,我们就五里村社会经济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专题调研通过走村上户了解、召集村组主干座谈、统计报表分析等方式进行,重点对五里村所辖的10个自然村寨(村民小组)共同的突出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五里村地处永顺县东北部,距县城43公里,距石堤镇政府2公里,平均海拔520米,小部分属岩溶干旱地区。年平均气温15.3℃,无霜期278天,年降水量1442mm。耕地面积3267亩,其中旱土1432亩,水田1835亩。全村共有油茶林面积5000亩。全村共有10个村民小组(自然村寨),552户,1845人(其中男性947人,女性898人),劳动力1100人(其中男602人,女498人)。全村外出打工谋生的有27户。全村人均纯收入仅850元,至今全村尚有80%的人口处于温饱线以下。

专干彭彩萍,现年40岁。

全村共有五保户5名,两女结扎户11户,孤儿2名,残疾病人47名,特困户15户47人,独生子女户2户。全村共有育龄妇女521名,其中无孩14名,一孩78名,二孩及三孩以上399名。

二、贫困原因。

我们认为,造成五里村贫困原因是复杂的,既有自然条件制约,也有人力资本落后的原因,既有制度性缺陷,也有机制方面、具体工作层面的不足;既有现实的原因,也有历史积淀下来的原因。多种原因交织一起,造成今天五里村的困境。

自然倒地,电死村民的现象。

2、劳动者文化水平低,素质差,缺乏基本的科技生产意识。通过对五里村文化素质及教育的情况调查可以看出,在现有的人口中,小学文化程度占80%,初中文化程度占15%,高中文化程度仅占5%,劳动者的文化程度之低,由此可见一斑。劳动者文化水平低,直接导致劳动者素质差,从而劳动技能低,科技发展意识淡薄。绝大多数村民依然按照传统的经营、养殖模式进行生产,生产效率很低,全村没有一个支柱产业。农民不知道不该种什么,也不知道该种什么、该如何种。严重缺乏支持项目的信息和技术。

3、村民观念落后,不思进取,等、靠、要思想严重。在走访调查中发现,有的村民认为政府会投资改变村民们的生产生活条件,个人只要随着政府转就可以了。有的村民听天由命,安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原始农耕生活方式。通过统计分析还发现,五里村2008年末在册的552户中,只有27户在外打工,外出务工户数不足5%。愚昧思想盛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普遍缺失。

三、扶贫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增加村民收入为核心,以提高贫困人口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为主线,突出抓好五里村组织建设、支柱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建设,努力推进我州新农村建设进程。

(二)目标。

群众满意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也是我们的最终目标。首先,以五里村党组织建设为核心,深入抓好五里村的基本队伍、基本阵地、基本活动、基本制度、基本保障,使五里村村支两委真正成为务实、高效、公正的“领头羊”。其次,在2009年新修或完善道路,彻底改变五里村交通设施落后的状况;下大力气发展烤烟及油茶低改、猕猴桃等产业,使之逐步成为五里村的支柱产业;加强村民们的科技知识教育,积极营造用知识武装头脑,用科技指导生产的社会氛围;2010年实施电网改造、兴修水利,进一步发展烤烟生产。争取在2010年使村民年人均收入达到3000元,完全解决温饱问题且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实现全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四、方法或措施。

著成效。

(一)认真抓好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强化党组织带头作用。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领导作用,是实现农村脱贫致富的关键。我们将围绕“五个好”的目标,认真实施党建“双基工程”:一是狠抓村级班子建设。从调查研究入手,针对班子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对村支两委班子进行巩固提高或调整充实。建立健全共青团、妇代会、民兵营、治保会、调解会、计生协会等村级组织,充分发挥村级组织的整体功能。二是狠抓后备干部培养。在实际工作中,要“慧眼识珠”,积极发现和培养优秀的青年,并把他们逐步发展为新党员、新团员,不断壮大党团组织的力量。三是狠抓学习培训和各项制度建设。要建立和完善村党支部工作制度、组织生活制度、学习制度、村务公开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要经常组织村支书、村主任等进行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领导水平和政治觉悟。

天吃饭的落后状况,旱涝保收才会成为可能。农村的支柱产业建设、农产品的深加工等,当以完善稳定的电力系统为后盾,没有相对稳定的电力供应,一切产业化经营都是空谈。

(三)突出抓好农村支柱产业建设,着力培育规模产业。把发展农村支柱产业放在重要位臵,以现代农业的方式,打造一批规模化特色优势产业,有效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依据当前的产业政策,按照农民的意愿,立足当地的资源特点,计划重点发展烤烟及油茶低改、猕猴桃等产业,2009年,全村计划发展烤烟1000亩,发展猕猴桃面积500亩,发展油茶林面积5000亩(含低改2000亩)。这样,长、短结合,高、低搭配,既能让农民当年征收,又能使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四)转变愚昧观念,强化科技扶贫,提高农民素质。要帮助农民从“等、靠、要”,听天由命,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转变,要让农民真正明白,外力帮助只是辅助条件,改变当前贫穷状况,归根结底还是要靠自己辛勤耕耘。同时,根据五里村产业开发特点,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管理。加强技术培训,延请专家、教授进行经常性的技术培训,还要针对不同的管理环节、季节特点,实施跟踪培训并现场指导。根据时机,组织产业开发骨干到外地学习参观。

2009年2月15日星期日。

附:五里村扶贫村情调查表。

农村调查报告

潘xx。

了解有多少人了解“低碳”的含义,又有多少人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低碳”。

口头访问。

1、你知道“低碳”是什么意思?

2、你在生活中如何解决衣、食、住、行中的节能低耗的问题。

3、家里新增添了什么家用电器,会正确节能使用吗。

4、近距离外出和远距离外出时,分别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

1、本次调查中,一共访问了五十多位村民,其中分老年人、成年人和未成年人。

2、在对老年人的调查中发现,大多数老人都不知道“低碳”是什么意思,但他们从小吃过苦,生活大多很节俭,因此其实一直在过着低碳生活。比如:

在天黑之后他们才会开灯;米和菜都先拿到池塘洗一遍,回家再用自来水清洗一遍,用过的水也不浪费,用来浇花洗菜、喂性畜等;常把细小的肥皂收集起来,装到丝袜里,捏成大肥皂再用;上街时,除步行外,一般骑自行车或电动车;买菜时会自己带篮子,不用塑料袋。

3、成年人爱看报纸,所以对于低碳还是比较明白。可他们身强力壮,挣钱相对容易。为图方便快捷,出门就骑摩托车或开车,喜吃夜宵,常使用一次性筷子、餐盒;夏天图舒服,就把空调温度打得很低,整天呆在空调房里,玩电脑时电视也同时开着;手机常换新的,各种锂电池、镍电池也随手丢弃。

4、未成年人中,除了几个在校的高年级学生知道低碳,就是少排二氧化碳外,其它年龄小同学都不知道。所以他们用电、用水则更加浪费。刷牙时,水龙头开着刷牙;小孩子喜欢吃棒冰,常常在冰箱里面折腾半天,也没找到自己想要的;他们不喜欢喝白开水,只喝冰的饮料;他们最好一天24小时呆在空调房里。

1、打空调时,温度最低控制在26℃。

2、尽量少开冰箱门。

3、带上小手绢、小毛巾,尽量不使用纸巾、一次性筷子、餐盒、杯子、鞋套等,为地球添一份绿。

4、上街购物、买菜,自己备带布袋、菜篮子,不要使用塑料袋。

5、把家里的白炽灯换成节能灯。

6、外出时,最好使用自行车或电动车,以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排放。

7、大力推广并使用太阳能,使用太阳给我们带来的免费资源。

我们应当学习老年人的某些良好的生活习惯,每一个人能在生活中自觉地做到低碳生活,让我们的天更蓝,水更绿,生活更美好。

农村调查报告

为贯彻落实好中央关于做好“三农”工作的要求和省物价局《关于开展当前农村生产和消费调查的通知》的文件精神,经局党组研究决定,我局价格监测中心于20xx年3月13日至15日以农村价格信息员原有5户为基础,扩大到15户农户为调查对象,对当前我区农民的种植意向、消费意向、农民收入和主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等情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当前农村生产主要呈现以下五个特点:

1、粮食种植面积稳中有增。由于近年国家每年都较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保护价格,粮价的提高给粮农带来的收益显而易见,调查户中,有40%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去年增加;有26.7﹪的农户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与去年持平,其中只有13.3%的农户小农产品种植面积比去年减少。

2、农户种植意向更倾向于种植粮食。从我区农村所在的生产条件和农产品市场情况看,53.3%的农户倾向于种植粮食;6.7%的农户倾向于种植蔬菜;20﹪的农户倾向于种植其他经济作物。

3、农资价格与去年同期比价格下降,种子价格上涨。目前我区农村农资市场尿素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调查户中有60%的农户认为尿素价格特平。还有20%的农户认为尿素价格下降,只有6.7﹪的农户认为尿素价格上升。目前我区农村春耕生产种子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价格上涨,调查户中有46.7%的农户认为价格上涨,有26.7%的农户认为价格特平,只有6.7﹪的农户认为价格下降。据监测显示,目前我区农村市场尿素价格平均每50公斤125元,比去年同期下跌了10.7%;我区早稻常规稻湘早籼24号种子价格平均每公斤4.4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10%,种子价格已连续四年上涨。

4、春耕生产用水价格与去年同期比价格上涨。今年春耕生产中水价与去年同期比,60%的农户认为水价格上涨,40%的农户认为水价没变化。

5、外出务工人员数量同比增加。据调查15户农户,有53.3﹪的农户认为今年外出务工人员数量增加,有26.7﹪农户认为今年外出务工人员数量减少,有20﹪农户认为今年外出务工人员数量没有变化。在外务工人员随着工作经验增加、工作技能增强,逐渐适应并融入务工地的生活,有的甚至在当地购房安家,今年部分待业青年和农民工加入外出务工队伍中,因而今年我区外出务工人员数量相比去年有所增加。

1、我区农村大多数家庭主要的收入来源是农业种植,其次是外出打工,少数是养殖业或农村工副业。绝大部分农户对于今年家庭收入增长充满信心。15份问卷中46.7%的农户家庭收入来源是农业种植,外出务工,养殖业、农村工副业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户分别占26.7%、20%和6.6%。随着整个宏观经济的企稳回升和国家对“三农”工作的愈发重视,农民收入逐年增加,有86.7%的调查户认为去年的家庭收入比前年有所增加,并且他们对今年家庭增收普遍持乐观态度,有53.3%的农户预计今年家庭收入将有明显增加。

2、从目前形势看来,有30%的农户担心外出打工困难将影响今年的家庭收入,有30%的农户担心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将影响今年的家庭收入;担心种植养殖因受天灾病疫减产和农产品市场聚格下降而影响家庭收入的农户分别占25%和15%。

3、农村家庭开支主要集中在婚丧嫁娶及人情往来与购买农业生产资料、孩子上学、修建房屋、日常生活用品等五个方面,、其他依次是就医看病、购买食品及文化娱乐。近年来,随着农资费用和非义务教育收费的上涨,农业生产成本和子女教育费用成了农民朋友无法规避的两项重大支出。加上“婚丧嫁娶及人情往来”、“购买日用”及“修建房屋”以上五项支出集中系数之和高达86.6%。当前这些现状说明我区农民朋友的硬性支出比例过重,文化娱乐等其它消费需求依然受限。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以上情况并及早出台相关措施予以妥善解决,否则没有增加农村可支配收入而指望扩大农村消费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只有让农民收入迈上新的台阶,农村消费才能跨入新阶段。

1、拓展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消费,根本出路就是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一是积极抓好农业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建设提高农副产品的商品率和农产品的附加值,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大土地流转、成立各种专业合作社或组织指导农民种植经济效益高的农产品,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二是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的力度和宽度,着力培育劳动力市场,搞好劳务输出,提高农民收入;三是加大信贷保险力度,政府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解决农民贷款难、高风险农业生产领域如养殖业参保难等方面的问题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2、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着力优化农村消费环境。各级政府要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做好农田水利、道路、农业用电线路改造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对新农村的政策引导和税费优惠政策,着力提高农业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消费水平。

3、建立规范的农资质量监督体系和合理的价格调控机制。政府要加大农产品生产、供求信息的发布工作帮助农民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工商部门要对不具备农资经营条件的门店坚决停止其经营活动,对无照经营的,坚决予以取缔,严厉打击制销假、劣农资坑农害农行为;物价部门要进一步稳定农资价格,控制生产资料价格的不合理上涨,确保农民稳定增收,避免由于生产成本增加而带来的“增产不增收”的现象发生。

4、加强农业科技推广普及工作。一方面要采用各种形式不断加大农技知识推广、普及力度,本着因地制宜、市场需求原则,积极引进适合本地区种植的优良品种,优化粮食产品质量,提高粮食单产效益,满足市场需求;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病虫害预报预警制度,最大限度降低由于病虫害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5、正确引导农民消费。对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支农惠农措施要切实落到实处,坚持杜绝假冒伪劣产品,切实维护农民利益;结合医疗、养老制度改革的时代特点,积极培育农民在养生、健身、养老等领域的消费热点。

农村调查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摆脱贫困,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下,我县广大农村青年逐步转变"靠山吃山"的传统观念,纷纷走出山门,开始自发的或通过各种劳务方式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于是,一支敢闯敢干又充满活力的"劳务大军"应运而生,并日益发展壮大,对加快我县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发挥青年作为劳动力资源的优势,着力做好做实"劳务输出"这篇特色文章,景宁团县委通过召开回乡探亲、过春节的青年座谈会,赶赴外出青年集中的城市了解情况等形式,对全县农村青年流动的规模、现状以及青年外出务工对我县地方社会经济所产生的具体影响进行了调研。

1、总体流动规模。全县总人口17。6万人,劳动力总数为9。6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8。1万人,占全县劳动力总数的83。4%。截止20xx年10月底止,全县17至35周岁的农村青年实现跨县、市和跨省、市流动就业的达23574人,占流动总人数的74%。在外出务工青年中,以初中文化程度的为最多,达19331人,占总数的82%;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为3064人,占总数的13%。

2、职业分布情况。据调查,我县农村外出务工青年所从事的职业相对集中,以零售贸易、餐饮业、商业服务业以及一些低技能性的制造加工业为主,其从业人员约占流动总数的74。8%,且带有较强的地域性。如在北京从业的4000多人中,有近90%的均从事零售贸易;而在温州务工的,则大多从事皮革制品的生产和加工。

3、流动特点。一是具有较强的裙带性。多数农村青年的流动是经亲朋好友的介绍或引路而实现,通过政府或社会职业中介服务机构组织劳务输出的人数不到流动总数的10%。二是流动周期长。在我县青年劳务人员中,90%的农村青年已完全摆脱了农业生产而长期在外从事流动就业,流动时间在5年以上的达2500多人,举家外出的亦大有人在。三是流动区域相对集中。我县青年劳务人员遍及全国各地,近至邻县,远至中缅边境。但是,流动区域相对集中在丽水、温州、杭州、北京等地。其中,在丽水市内(除本县外)流动的劳务人员约20xx人,温州市为6500人,杭州市近5000人,北京市约4000余人。除此之外,宁波、上海、石家庄、广州、深圳等地也集中了一定量的青年劳务人员。

1、扩大就业,稳定大局。我县地方工业经济脆弱,经济总量小,劳动力大量剩余,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如何确保富余劳动力充分实现就业,不仅事关劳动者的切身利益,也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据统计,通过劳务输出方式已使我县69。5%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了转移就业,既满足了社会生产各部门对劳动重新配置的需要,又扩大了就业领域,极大的缓解了我县就业压力,有力的促进了经济发展。

2、全面提高了外出青年素质。从总体上说,我县农村青年因受思想观念、经济条件和教育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整体素质明显偏低,尤其是具有"一技之长"者为数甚少,就业能力相对较弱。而通过劳务输出后,生活环境、社会环境的变化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广大青年转变了观念,增长了见识。同时,也从客观上促使他们必须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素养和职业技能水平,以增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和市场竞争的能力。

3、加强了区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我县外出务工青年相对集中于经济发达地区,他们的流动为我县与经济发达地区的沟通与交流架起了桥梁,大大缩短了相互之间的空间距离。大量来自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行业的信息反流,既让"山里"的人们看到了经济发达地区日新月异的发展与变化,从而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择业观念和市场理念,也为促进我县地方产品的市场开发,扩大劳务输出渠道,引导劳动力合理流动发挥了极其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有效地加强了与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青年劳务输出成为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型产业"。据统计,20xx年我县实现劳务总收入7022万元。其中农村青年的劳务收入为5902万元,占总劳务收入的84。3%,占全县农村经济总收的11%,人均劳务收入2312元,仅此一项为农村人均增收58元。而一些外出劳务人员相对集中的乡镇,劳务收入比例则更高。如渤海镇,全镇劳务输出半年以上的达4516人,占劳动力总数的42。1%;实现劳务收入1612。5万元,占该镇农村经济总收入的27。4%,人均劳务收入达到3570元。地处海拔800多米的大顺乡徐洋村,总劳动力不过399人,而长年在温州等地务工的劳务人员却多达279人,占全村总劳动力总数的69。9%,年实现的劳务收入达62。59万元。

5、资金反流促进了我县地方经济全面发展。劳务输出给广大劳务人员和农村家庭增加了经济收益,不仅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为发展养殖业、种植业和效益农业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促进了我县的地方经济建设。首先,加快了城镇化建设进程。一批世居深山的农村青年劳动力通过劳务输出致富后,在县城购置商品房,踊跃参与土地、商业用房的拍卖竞标,促进了人口集聚,加快了城镇化建设进程。其次,促进了地方经济建设。近年来,我县提出并实施"创畲乡生态优势,建风情旅游名城"的发展战略目标,小水电业、旅游业迅速崛起,其巨大的市场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也吸引了一些具有较强经营意识和经济实力的劳务人员带资返乡创业。

1、流动的无序化。我县农村青年流动主要是通过自发性和裙带性等方式来实现,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而青年"盲流"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它给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劳动力宏观调控、开展有组织劳务输出和城乡统筹就业等工作增加了难度,降低了劳动力资源利用率。其次,增加了流动成本,一些急于实现流动就业的青年,不从自身条件或家庭条件出发,也不办理相关证件(如务工证、计生证),仅凭个人意愿或偏信虚假劳动信息而盲目外出求职,其结果是皆因各种原因或"无业"而返,或上当受骗,造成大量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和不应有的损失。此外,无序化的流动也给输入地的社会治安、城市交通、住房建设、计划生育等方面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2、外出务工青年文化、技术素质偏低。尽管劳务输出使我县广大劳务人员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综合素质,也造就了一批"百万富翁和企业家"。但是,因受文化程度的制约,我县务工青年的整体素质依然较低,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和市场抗衡的能力不强。特别是"技术型"人才的匮乏,导致大批既缺文化又缺技能的劳动力只能以"打工者"的身份在外谋业,且从事的也大多是一些简单劳动或低技能性的职业,其比例约占流动总人数的70%。既降低了劳务人员的经济收益,也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他们的自身发展。

3、返乡创业者少,资金回流量不大。我县青年的流动周期普遍较长,大多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青年又都在输入地站稳了脚跟,有了自己的产业和发展空间,继续实现"导地创业"成为他们的最佳选择。他们的成功也影响和吸引了大批劳务人员长期在外拼搏,以求得进一步的发展,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

4、自身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据调查,我县以"打工"为业的劳务人员,大部分从业于经济发达地区的非公有制企业,其中个体私营企业约占总数的65%。由于法制不健全和执法不力,目前,一些用人单位特别是个私企业的劳动用工很不规范,私招乱雇现象尤为严重,且招用工后大都不与劳动者依法签订劳动合同,以致发生劳资纠纷或工伤事故而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保护,蒙受不应有的损失。

1、健全组织,做好服务。无论是现在乃至今后一定时期内,转移就业仍将是我县解决就业问题、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为保护广大劳务人员合法权益不受侵害。首先,要与司法等部门联合加强劳动法、社会保险等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以提高广大劳务人员的自我防范能力。其次,要积极寻求驻外党支部,驻外办事机构的支持,在条件成熟的地方建立团组织或青年组织,采用多种方式和途径,在流动人员相对集中的地区或城市建立相应的管理、服务组织或机构,为本区域内的我县务工青年提供相关法律政策咨询、劳务信息、就业指导等一系列的就业跟踪服务,帮助他们具体解决工作和生活上所遇到的各种实际困难,如劳资纠纷、劳动争议、突发事件处理等等。

2、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外出青年素质。 要充分利用现有培训基地,联合劳动、司法等部门,加强对外出务工青年的技能培训。要增强培训的计划性、目标性和适用性,围绕劳动力市场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技能培训。要增加与发达地区团组织的联系,及时掌握用工信息,根据用人单位需要,设置专业课程,实行定向培训。要对外出青年进行法律知识,特别是劳动法和合同法等有关知识的培训,增强法律意识,自觉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此外,还要尽快培养或引进一批具有专业职业技能和理论知识水平的职教人才,解决当前培训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3、加强宣传,积极引导外出青年返乡创业。要通过典型引路扩大劳务输出的同时,运用多种形式、方法和途径,在劳务人员中大力宣传返乡创业的典型事例和我县地方经济的发展动态,引导、鼓励广大劳务人员返乡创业,充分利用他们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等加快我县地方经济建设。建议有关部门要致力改善投资环境,努力为返乡创业者做好一系列的配套服务工作;要根据我县具体实际,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给予返乡兴办企业的创业者以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和支持,如建设用地、资信贷款、劳动用工、职业技能培训等等。

农村调查报告

目前,xxxx市运用高效节水技术的耕地面积达到19.2万亩,到年底规模化整理土地将达到20—30万亩,保持着倍数增长速度。在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大检查活动中,西大沟东戈壁村2千亩番茄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四棵树镇查干布勒村5000亩机采番茄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石桥乡河湾村1.1万亩机采棉花高产创建示范区、皇宫镇林家庄子村万亩棉花标准化示范园区等几个精心打造的高标准示范园区,这些分布于xxxx各个农业片区的典型示范点,在土地整合规模上达到了千亩甚至万亩,而且在生产管理上都在运用高效节水技术的基础上实行了“五统一”,实现了“扩量、降本、增效”的预期目标,很好地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得到的启示:高效节水技术的广泛推广,不仅打破了“水”这一制约绿洲农业发展的瓶颈,而且也打破了改革开放初期以来形成的以埂为界的“井田”式生产方式,辅以市场竞争机制的拉动,最终形成一股强大的革新力量,推动传统种植业向科学化、规模化的现代农业转变。

在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大检查活动中,我市涌现出许多特色种植的亮点,八十四户乡蔬菜标准化示范园区、九间楼乡邢家庄子村地膜红薯、夹河子乡的邓家湖村千亩特色种植示范区,头台乡汪家庄子村设施林果业,四棵树镇哈达生布勒格村水稻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吉尔格勒特乡库鲁木村特早熟西甜瓜示范点等。其中八十四户乡的“巴海”牌蔬菜,九间楼乡的“九乡”牌红薯,四棵树镇“如山”大米等最为典型。这些典型示范点都突出与众不同的特色种植,以特色化、品牌化抓住了市场的牛鼻子,实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得到的启示:在市场需求的变化引导下,特色种植成为现代农业的主要标志之一。随着种植技术及品种的更新发展,特色种植的多元化、品牌化成为农村现代种植业发展的又一主要趋势。

在全市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战略要求下,为更好地实现畜牧业的“三个转变”,我市强力推进现代畜牧业进程,特别是加快农区畜牧业的发展。在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大检查活动中,重点推出的八十四户乡琦丰养殖有限公司、古尔图镇新兴牛羊养殖合作社、白泉镇托古里克莫墩村养殖小区、车排子镇三道桥村堕胎肉羊养殖小区甘家湖牧场铁架子牧民新村锦祥多胎肉羊养殖合作社、皇宫镇沙枣林村多胎肉羊养殖小区、九间楼乡黄渠村养殖小区、夹河子乡家河子村河东多胎肉羊养殖示范小区等一批新兴的农区畜牧业示范点,在此次检查活动的观摩示范点数量中占有较为突出的份额。这些示范点的共同特点是以养殖园区建设为载体,以专业化组织为抓手,以规范管理为保障,很好地调节了农民的生产结构,拓展了增收渠道。

得到的启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在市场供求关系的作用下,畜牧业在大农业发展中的增效作用日趋显现。因此,科学转化生态、社会资源,实现最大增效的现代畜牧业蓬勃发展。特别是在xxxx的有百万亩耕地、十几万人口的广大农区,以农区畜牧业为重点的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形势逼人,意义重大。

从此次农业农村工作大检查活动中我们了解到,xxxx市到目前为止已发展到290个,而且还在以近30%的速度增加,涉及土地整合、农机服务、农资服务、畜牧养殖等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古尔图镇新兴牛羊养殖育肥合作社、四棵树镇惠丰农民土地专业合作社、宝轩农机、土地整合专业合作社等一批发展较为专业和成熟的农村展业合作组织,引领了当前农村生产组织方式的潮流。

得到的启示:现代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形势,对农业生产的组织化、专业化的要求不断提高,使农民生产合作的自觉意识和愿望日益强烈。各种类型的经济专业合作社,在农村如雨后春竹,迅猛发展起来。合作社的发展正逐步改变着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主的生产组织方式,推动着现代农业大踏步的前进。

二、三产业的发展,很好地调整了村镇的产业结构。

得到的启示:随着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农村面貌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农村生活的城市化成为一种潮流。

总之,随着农业科技的日新月异,国际、国内统一大市场的日趋完善,国家的农业现代化战略的深入实施,一场革命性的农村生产技术和方式的改革正在xxxx广大农村强势展开。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轮农业大革新的重大机遇期,用工业的思维研判和谋划我市农业农村的发展。大幅度提高服务农村发展的能力,特别是市场资源整合和市场信息服务的能力。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一战略主题,强力推进我市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以工业与农业的良性协调发展为基础,真正实现我市农业优势资源的最大转化。

农村调查报告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普工作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结合点,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其根本目的就在于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实行富民强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市的科普工作在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科普网络基本形成,科普基地逐步建立,科技知识广泛传播,科学意识不断增强,科技教育逐步普及,科技与生产的结合日益紧密,有效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和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但也由于历史和客观的原因,存在着一些不足和制约因素。如何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农村科普工作,最近我们进行了认真调研。总体来看,发展势头还是比较好的,农民的科技意识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部份科普网络和科普机制已初步建立起来。

1、科普工作逐步走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经调研,我们认为:农村科普工作的基础设施、机构、手段等,都有较大改善的提高。形成了一支开展科普工作的基层骨干队伍。镇、行政村均安排有专(兼)职的科普人员。同时还设有一定的科普经费,为科普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部份还配有用于科普宣传的画廊、橱窗、黑板报、活动室、“三农”服务网等基础设施。

2、科普宣传因地制宜。

各地都能围绕热点难点问题,因地制宜开展相应的科学知识、科学技术普及活动。如:八步区莲塘镇、贺街镇,根据本地特色产业优势,成立了蔬菜、养猪等专业协会,引导农民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生产时销对路的农产品投放广东市场。富川县莲山镇,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脐橙种植,与此同时,广泛开展形式各样的技术培训,标准化种植技术培训和猪-气-果生态循环发展模式培训。市直各专业局结合地方特点,每年都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特色活动,深受广大农民欢迎。

3、“科技兴农”战略的实施促进了农业生产。

新产品、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加快了农业的产业化进程,并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益。昭平县是我市茶叶生产的主产区,也是当地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县涉农部门大力宣传和引导农民向茶叶产业化发展。先后引进了“福云六号”等一批新品种及相关种植技术,建立了有机茶种植试点示范基地,逐步引导茶农向有机茶生产发展,提高茶叶档次和质量。目前茶叶生产已发展壮大成规模产业。

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农村产业结构的加速调整,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加紧进行,农村科普工作也逐渐显现出了一些不尽人意之处,与城区发展差距正在逐步扩大。

1、科普工作发展不平衡。

一是科普工作开展不够平衡。我市部份农村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科普宣传栏、图书室等一些基本宣传设施不完善,不健全。给科普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了一定难度;二是部分行政村对开展科普工作不够重视,使得这项工作处于可有可无状态。三是科普工作对象也不平衡。我市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留守的就剩下老人和儿童,文化层次与年龄结构不平衡,往往不太重视对他们的科普宣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2、科普宣传内容形式比较单一。

在宣传内容上,普及实用技术方面的宣传较多,而在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等方面的宣传较为薄弱,致使农村封建迷信思想、赌博等不文明生活方式还偶有存在。在科普宣传方式上,各村一般是以出黑板报、宣传画廊、挂图、拉横幅等传统的宣传方法向农民普及科学知识,缺少新颖有效、生动活泼的宣传手段。

4、科普教育基地建设相对薄弱。

调查中我们发现各村对科普教育基地的建设不够重视,对身边各类农加工企业和种植、养殖场所的典型示范、宣传教育作用挖掘不够,尚未形成各方力量齐抓共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建议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农村科普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经济建设中心,贯彻科教兴农战略,立足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目标;加强组织领导,动员各方参与;加大科技投入,完善硬件设施;强化科普宣传,营造科普氛围;整合区域资源,延伸工作网络;立足自身优势,打造工作亮点;抓好科普下乡活动,实行镇村连动;夯实基础工作,提升工作水平,促进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的同步推进。

具体建议如下:

1、加强领导,科学规划,配合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

建议镇、村要加强对农村科普工作的领导和支持,把科普工作纳入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做到与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和产业结构调整同步规划,同步实施。

2、建立健全农村科普协会,延伸辐射科普组织网络。

一是抓好组织网络建设。健全县、镇、村三级科普网络;二是加强科技工作者之家(专家大院)建设。及时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撑;三是壮大科普工作者队伍。以人为本,极大地调动和发挥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四是提升科技工作者素质。对农村基层科普工作者进行继续教育和再培训,更新知识,进一步提高技能水平,逐步掌握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方法开展农村科普工作。

3、加大投入,整合资源。

一是多方筹措科普经费。做到财政有科普专项经费预算,同时要建立镇、村为主、社会捐助、单位自筹等多元化投入机制,广泛吸收社会资金捐助,鼓励社会团体和其它企事业单位投资科普事业,为科普工作提供财力保障。二是抓好硬件设施建设。建设一批农村常设性的科普宣传教育设施,如科普图书室、科普画廊、科普橱窗等。添置一些现代化的科普宣传教育设备,形成一批因地制宜、形式多样、图文并茂、定期更新的科普宣传阵地。三是抓好科普示范基地建设。在现有科普示范基地的基础上,力争建立一批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力强,示范效果明显,集试验、示范、推广、服务于一体的科普宣传教育示范基地,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农村调查报告

我与市农村办、市水利局的同志一道,就新形势下特别是农村两工及堤防保护费取消后,如何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问题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通过调研,我们形成的一个基本看法与基本结论是:农村水利已经成为制约三农发展的瓶颈问题,成为构建和谐农村的严重问题,加快解决农村水利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迫在眉睫。

现状与问题:农村水利问题已到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经过多年治水努力,虽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最大市情是水情,最大忧患是水患这一问题并没有根本改观,而且近年来有些问题呈现更加严峻的趋势。

1、堤防抗洪能力脆弱。经过近10年大规模二期治理,我市堤防工程尤其是重点垸堤防抗洪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但由于泥沙淤积加快、工程老化严重、资金投入不足等多种因素影响,堤防标准依然不高,防洪形势依然严峻。一是重点垸堤防险工隐患仍然较多。我市5个重点垸一线大堤全长503.7公里。到目前为止,按二期治理设计标准,重点垸还有52公里未达标;按历史最高水位标准,未达标堤段有352.0公里,占堤防总长的69.89%;此外,尚有病险穿堤建筑物77处,当冲当浪堤段104公里,砂基堤642处,两水夹堤39处,每年汛期险情不断。二是蓄洪垸及一般垸堤矮单薄。我市蓄洪垸和一般垸共有33个,其中万亩以上的22个,一线大堤全长618公里,其中556.2公里大堤欠高,309公里堤段为沙基沙堤,247公里堤段迎流当冲,一遇高洪险情频发。三是撇洪工程和内江内湖防洪标准极低。我市撇洪工程和内江内湖堤防总长1500多公里,线长面广,先天不足。由于国家投资少,地方财政和群众投入有限,工程长年失修,防洪标准极低。特别是五强溪等一批大型水库建成后,外河中高水位时间延长,致使内江内湖挤排撇洪机率减少,电排排水效益降低,高洪水位时间过长,防汛任务加重。每到主汛期,内江内湖堤基翻砂鼓水、堤身散浸滑坡及穿堤建筑物险情接连不断,层出不穷,成为湖区人民的一块心病。

2、水库枢纽病险严重。我市共有水库1119座,其中大型水库3座,中型水库34座,小型水库1082座。病险水库672座,占水库总数的60.1%,主要问题是,不同程度存在坝体单薄、大坝渗漏和滑坡、溢洪道损毁、涵管破裂、启闭设施陈旧等症状。桃源县戈尔潭水库大坝坝体严重渗漏,最大总漏水量达104.51l/s,此外,还存在大堤滑坡沉陷、溢洪道严重渗漏、底板结构性破坏、输水建筑物损毁等问题,被认为是我市水库第一枢纽病险工程。

农村调查报告

今年暑假,我们被”下放”到花名楼的宁乡县,体验一把乡村生活。期间就农村的医疗保障问题进行调查。我主要采取上门采访的形式去了解医保的现况,因此基本上都是从农民伯伯的角度去认识,所以内容和观点上有些许片面。

通过这几天的调查,发现农村医疗保障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是农民对待疾病的态度让人担心,大多数农民对一些“小毛病”不以为意,而实际上这些是一些大病的前兆,若不进行及时治疗会导致病情严重,最终深受其害的还是农民伯伯们。中国人最“擅长”的就是忍,在病情上一点也不例外。而实际上如果他们及时检查,只要早期病情可以得到控制,那么有许多灾难是可以避免。但是农村的医疗情况让人担忧,有时连基本的`治疗。

另外农村医院的格局继续改变,农村不像城市有很多医院,有些地方甚至只有一家综合性医院。一次造成一家独大的情况。就像垄断资本主义一样,再加上如今城市医院的医疗价格以及药品价格就已经很高了,那农村医院的就更不用说了------农民伯伯棵没那么多钱。若不倒没办法的程度估计也没什么人来看病了,最后深受其害的还是那些种地人。

然后是钱的问题,农村医疗保障的经费主要是由政府支出,但资金一直吃紧。导致医疗保障发展缓慢得不到完善。

第四是可以说是历史问题,也可以说是封建毒瘤对人思想的影响。农民不太信任政府,虽说现在是社会主义义社会,但从行政角度从某种程度上沿袭20xx多年的官主义,比如建立合作医疗制度虽然能给农民带来很大的好处,但这些钱很可能成为基层政府又一项乱收费,最后落入干部的腰包。因政府以前的一些政策,已经让农民有了类似的经历。从而政府发生了信用危机。农民们很难去响应政府的医为疗保障政策。

一个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在一个大国的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而对于拥有70%农村人口的中国来说,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显得尤为重要。在不断完善制度之中,政府应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政府应该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体系的建设,解决机构、人员、经费、技术不足等问题,增加经费投入。加快新型农村医疗保障建设进程,不仅要让特别困难的农民能够得到重点保障,还要研究扩大农民受益面,体现医疗保障的普惠性。说虽这么说,能不能做到就是另一回事了。在对于政府问题上,我们除了期待,抱怨或许还有些许愤怒还会有些什么------中国可没有感恩节。时间将说明一切。

而我们中学生则应该在了解现状接受教育的同时起到宣传的作用。像向农民讲解政府的政策,开导他们的思维,让他们知道医保给他们所带来的益处,从而促使他们接受并办理医保,我们这些小孩子的话似乎还是比那些政府官员的容易让人相信一些;另外对于行政部门,我们要加强监督,督促政府完成他们工作;最后,加强宣传力度,让整个社会动员起来,为农民进一份力------我们都是农民的孩子呀!希望我们的下一代对付的是另一个问题。

农村调查报告

本次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我调查的是我的农村老家–xx市xx区xxx村,这里有勤劳的农民,良好的农业环境,下面我将分类介绍一下这次调查中我获得的信息.。

(一)农业:我先介绍一下这里的农业发展状况。“民以食为天”,小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大到整个社会国家的发展,农业都在其中占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地处亚热带,平原为主,少量丘陵地带,水稻为主要粮食作物,油料作物以棉花、花生、黄豆、油菜,还种植少量绿豆、条树(用来扎扫帚和刷子)。作物为一年一熟。

国家对农业实施补贴政策后,农民的种田积极性明显提高,暑期我们村每家都收到了国家补助的尿素。

(二)农民与教育: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多,农村义务教育比重大。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的转变,农民整体素质有所提高。以前村里大人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较严重,家里有儿女的,通常只支持儿子读书,对女儿则不然,即使女儿成绩好也顶多让其读至初中毕业。我们村里跟我你年龄相仿和比我大的别家女孩子没有一个读至高中毕业。有一个考上高中,父母却不让读,认为女孩子迟早是要嫁给别人的,读那么多书没用,还浪费钱,留给儿子读才有用。

而现在,我们村年轻一代结婚生子的第一胎多为女婴,加之计划生育和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她们都是家中宝,孩子们四岁左右就接受启蒙教育。不过,受传统习俗影响,农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通过受教育出人头地,光宗耀祖。这本无可厚非,但农民最终是想让孩子走出农村,远离农村,摆脱农村的束缚。这一个思想观念一直贯穿在每一个农村孩子的受教育过程中。从小形成的走出农村,告别农民的思想观念使义务阶段的教育严重背离义务教育对农村教育的目标,没有人选择在掌握好知识后为农村作贡献,甚至在学习知识选择上避开农村避开农业。不仅在农村教育上产生了障碍,势必让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文化的继承缺少后劲。

(三)经济:首先前几年彩电开始普及,现在家家都有彩电;二是摩托车也普及了;三是电话普及快,用手机的不是很多(集中在打工一族)。

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我们家深有体会。我爸经常回忆:你们读小学时,家里穷得连买盐的钱都没有,你妈要到村里借我都不准,我们就蘸点腐豆腐度日子。从小学到高中我们从没买过新衣服。过年对我们来说不是什么买新衣服的节日。而现在,吃饱穿暖甚至吃好也不是什么很大不了的事情了。

我爸时常念叨:共产党的政策越来越好!每年的春联都有几幅是我爸亲自编的有关赞扬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

(四)医疗:医疗对民众特别是经济不宽裕的农民来说曾经是一个十分沉重的负担,小病不看,大病靠拖,这是贫困农民的典型写照。自从有了医疗合作制度后,我村农民只需交10几元钱就可以在以后的医疗过程中报销好多钱,交300元就可办住院,基本上每个村民都对此政策大加赞赏。

存在问题。

(1)农村合作医疗确实在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上发挥了很大作用,但不得不承认这也存在一定纰漏。一些医院把药价提高到一个新台阶,这变相加重农民的看病负担。

对此,我认为,建立有效的价格监督机制迫在眉睫。

(2)农民缺少凝聚力。中国的小农经济有几千年的历史,自给自足、独立、自私、散漫、无组织、无纪律的生活方式构成了“乡村中国”的“基因”。

(3)市场机制的冲击。小规模家庭经济无力抵御变幻莫测的市场价格,不能形成规模效益。农民处于无组织状态。这是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

对于以上2点问题,我认为基层干部难辞其咎。基层干部应多余农民交流,了接民情,对农民加强指引。建立相应的组织体系。

(4)农民权利意识薄弱。村干部的投票选举简直就是走形式!而农民们对此也毫无异议,听之任之,让投谁的票就投谁的,认为都是选个人,投谁的都一样。

(5)农民的法制观念淡薄。

对此,我认为,要加强对农民的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其权利义务观念和法制观念。

找出问题,拿出对策,领导们在工作中改进方法,加强对农民的积极引导,农民朋友们也应积极参与,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我相信,社会主义新农村将在有着两千多年“乡村中国”历史的泱泱中华遍地开花!

农村调查报告

带着一颗激动的心,带着包里存放的十份中国一拖农村农业机械调查表我回到了自己的家乡—————xx省x县xx镇xx。像这样给一个公司作调查,作这样一个调查,我还是头一次呢。有着0%的经验,带着100%的信心我开始了我的暑期调查活动。

其实回乡作调查在我回乡之前就已经在自己的日记本上排上了日程,我早已经把它当作了自己的一份工作,一个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回去的当天已经是下午四点多了,乘了十多个小时的火车,我早已累得爬不动了,只想找个地方好好休息。但想想毕竟自己还有任务没有完成呢,还是趁早为好,吃过晚饭我便来到了几个小小学同学的家里,找到几个现在也在上大学的学生,想让他们和我一同做好这份调查。他们是我的朋友,当然义不容辞地答应了这门差事了。我们觉得在自己本村开始为中心再到周围几个村里去调查,有必要的话我们还会去别的乡镇里去,因为他们也分别给自己安排了各自的任务。

(一)农村的交通大为改观。

我们调研的第一个村子是xx省xx市费县xx镇xx村。虽然说的只是这一个村子,但从市里回来的路上我们已经已经看到了,现在的农村已经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的目标。那些原本比较偏远的山村,一改过去那种天气变化,道路变化,交通中断的状况,现在条条水泥路修进了村子里,家民再也不用担心天气给他们的交通带来的不便了。

(二)农民的观念提高了。

现在的农村已经免农业税几年了,农民对国家的政策的认识水平也提高了,每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也是他们必看的。农民感激政府对农民的照顾,对这几年兴起的“新农村建设”更是喜上眉梢。农民一改往日那种只靠种田,秋天卖粮食来获取收入的方式。他们开始寻找自己的致富项目。村里的果园、大棚、养殖场像雨后春笋一般到处兴办。

(三)生活水平达了小康。

全村彩电的普及率几乎达到了100%,包括年龄已高的老人,我奶奶今天已经是70多岁的高龄,而他们家今年把自己原有的黑白电视机封存起来,购置了一台彩电。今天村里还要实现家家连有线的目标!这样更放便了农村及时了解国家的最新方针政策。

(一)计划生育做的不够到位。

(二)农业机械化程度还太低。

因为我所处的村子位于山区,山路曲折,田地也多在山坡上,而非在平原地区,每户的每一块土地也是比较狭长的,很不适合使用农业机械。所以到目前山上的田地还保持着最原始的耕作方式。

(三)村干部队伍状况令人担忧。

(一)加强农村领导队伍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

1、国家的政策再好如果不执行那也只是一纸空文!而一批有素质,有文化,有道德的农村领导干部则是国家政策顺利执行的有力保证。

2、一个好的农村干部会时刻想着怎样为百姓办事,怎么才能让村里上过上好日子,怎么才能让本村的经济有所发展!他也会利用各种信息途径为村里人寻找致富的项目,而这一点是我们所调查的村子里的干部做不到的,受各方面因素限制我们也不可能对国内所有村子进行调查,若大农村,我们只见一斑了吧!

(二)加强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拿种瓜来讲吧,一颗瓜上苦只结一个果子,这个果子往往会又大又饱满,而一颗瓜上苦结两个果子则往往不会结得太大,而结三个四个五个则往往根本就长不成果子,因为根吸收养分的能力是有限的。

所以我认识加强实行计划生育就是"强制"农民走致富的道路!

农村调查报告

按照《关于开展__活动的通知》,我采取个别走访、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作了深入细致的调研,现将有关情景报告如下:

各学校虽然都能按照国际教育部及省、市、区级要求开齐,开足科目,可是能够真正贯彻落实的除语数英以外的课程微乎其微。体育、音乐、美术、科学、信息技术、综合实践、班会等等,很多课程既缺乏专职的教师也没有专门的教室,没有落到实处的必要条件。如信息技术,各学校微机室的电脑早已废弃、淘汰,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微机室,怎样将信息技术课上好科学课,虽然有些学校实验室的设备异常齐全,可是根本没有能够领着孩子们去做实验的教师,每一次科学课都在教室进行,在这样的教育中,孩子们的科学素养能够得到多大程度的提高音乐、美术既无专职教师也无独立的教室,乐器、素材更是少之又少,即使有,也会被长期束之高阁。

各学校的德育时间仅停留在周一升旗仪式、思想品德课及班会课中,还常常要除去被代课教师占用的课时,并且即使是上课,也仅停留在说教、灌输层面。没有学生自我的活动,没有道德教育的阵地,没有保证活动开展的必要措施。学校、班级几乎不组织德育活动,更谈不上持课内外结合,形式要灵活多样。这种缺乏体验,闭门造车的道德教育,效果微乎其微。

学生上放学路途遥远,学校没有校车,很多小学生因无人接送,自我骑自行车上学;更有甚者,路上拦车上学;还有一部分由老年人负责接送,这部分人群的安全问题不容小觑。

另外,上放学期间道路拥堵,汽车、电动车、自行车,老人、年轻人、小学生瞬间挤满街道,同样存在安全隐患。

农村各小学留守儿童所占比例逐年攀升。因为产业结构的调整,家长们纷纷出外打工,将孩子留给家中老人照顾。因为观念和意识的局限,老人一方面存在溺爱心理,另一方面只关注孩子是否吃饱穿暖,对于孩子的道德品质、心理健康、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培养着实有限。留守儿童在校打架、上网、违反纪律、不完成作业现象极为普遍。

校长是一方教育的引路人,很多校长没有自我的办学方向,缺乏最基本的教育理念,眉毛胡子一把抓,漫无目的。如此办学,贻误子孙后代。

这是长久以来的痼疾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农村学校条件艰苦,待遇缺乏优势,要求不断提高。长久以来,到相桥的教师有条件的选择机会进城,没条件的寻找机会进城,留下来的教师工作进取性不高。

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育人网络的构成仅限于最多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会。学校教育脱离时代,脱离社会,闭门造车。

综上所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因为社会、家庭、学校、教师等各方面的原因,相桥教育将不仅仅仅输在文化课上,学生的道德品质、创新本事、动手及社会实践本事的缺憾也会日益增多,如不及时改良现状,相桥将有更多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