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一些优秀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在我们的生活,有许多人正在从事或有志于从事新闻工作,它们包括各种媒体记者、各社会媒体通讯员、特约记者、新闻专业的等。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作为有志于从事新闻工作的的人来说:好第一篇新闻稿件十分关键。结合具体实践经验,本文将对次做如下论述:
一、培养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新闻线索,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意思准备
同是大学生记者,共同生活在同一个环境里,也都到实践中去了,到学生中去了,为什么有的记者能写出漂亮的新闻作品,而有的记者仍然发现不了新闻线索,或者说发现不了有意义的新闻线索呢?为什么有的学生记者通讯员总是埋怨没有什么东西可写,而一再要求编辑老师为他们提供采访的话题,说到底这就是一个新闻敏感的问题。
什么叫新闻敏感或新闻触角呢?简言之,它就是新闻工作者识别新闻的敏锐能力。一个具有新闻价值的事情,别人不能看出它是新闻,而你却一下就能识别它是新闻,这就是新闻敏感。没有一定的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很难写出一篇像样的新闻稿。
美国新闻学家卡斯柏.约斯特在《新闻学原理》一书中的一段话,形象的阐述了新闻敏感对于记者的重要性。他说:“一个不善于辨别色彩的人,不能成为一个画家;一个不懂得和谐的人,不能成为一个音乐家;一个没有‘新闻敏感’的人,也不能成为一个新闻记者。”
(1)培养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新闻线索,就能够当事情还在“风起于清萍之末”时,就敏感地察觉到它,并预见它的去向,从而比较得心应手地写出一篇新闻稿。
当然,新闻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记者在采访实践中不断培养训练获得的。在大学生记者群中,不乏这样的人,他们刚开始成为一名学生记者,通讯员的时候,由于都是刚刚从中学来到大学,不用说缺乏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是基本的新闻知识也不具备。
但是,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新闻工作实践,刻苦学习,勤奋笔耕,终于成为了一名有一定新闻敏感和写作能力的校园记者。
二、积累新闻素材,选好新闻题材,找准新闻角度,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前提。
人民艺术家老舍曾经对初学写作的年轻人说过:“先收集材料,越多越好。”
周立波也认为“材料少了不好办。”有个外国记者说:“你要有作为吗?*8小时写稿不行,要做24小时的记者。”这些都说明积累素材对写作的重要意义。作为一个初学写作的大学生记者,更应该重视积累新闻素材。
新闻素材是进入记者视野并被记者所意识,所采摘的生活现象,即从社会生活摄取而来的、尚未通过提炼和加工的原始材料。没有新闻材料的积累过程,就谈不上新闻写作的问题,作为记者,要积累新闻素材,必须重视自己的“笔记本”。
法国作家果戈里便有一个近五百页的笔记本,他总爱把自己每时每刻看到的、听到的传闻趣事、警句谚语随时记到这个笔记本上。他说:“一个作家。应该象画家一样,身上经常带着铅笔和纸张。
一位画家如果虚度了一天,没有画成一张画稿,那很不好。一个作家如果虚度了一天。
没有记下一条思想,一个特点,也很不好。”每一个大学生记者,要写好一篇新闻稿,就必须养成随得随记的习惯,把在校园内看到的一切与师生相关、有可能产生新闻的素材积累起来。一个校报记者在几年的采访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笔记本”,将成为他从事新闻写作和研究工作的“万宝囊”。
角度,是新闻写作向自然科学借用来的一个概念。报道的角度,是记者认识被报道对象的思想方法及对被报道对象各“侧面”把握水平的综合反映的结果。它在一定程度上能说明记者处理采访的素材、挖掘材料的新闻价值的'流程。
大量散漫在笔记本上和记忆中的材料,如何进入新闻的既成轨道中呢?找出它之所以构成为新闻的特殊由头,就为记者进入材料的世界打开了一个突破口,开启了一扇大门;同时,找出最便于读者接受的角度,实质上是对材料的归纳和梳理,并对读者认识、接受事实起到了一个“导读”的作用。
要写好一篇新闻稿,可以注重这样几个角度:
第二、特色角度,有些节日的庆祝活动每年都大同小异,但我们如果找准了该年活动的特色内容进行报道,就能写出有价值的新闻。
分享或讨论以及反映相关话题,请到论坛讨论
第三、读者角度,要注意研究同全校师生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竟紧密相连、普遍关心的问题,选择发生在师生学习、生活中的“小事”,以小见大,才能增强新闻的吸引力。作为一个大学生记者,只要经常深入到同学们的教室、寝室、图书馆、运动场,注意观察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了解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从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从他们最关心、最想知道的内容入手,才能写出有意义的新闻。
新闻稿件写作技巧第2页
闻了;有的事实发生在a学院算不了新闻而发生在b学院却又算新闻了;有的事件和话题,在一定时期内迫切需要解决,对实际工作能起推动作用;有的问题在一定时期内成为师生关注的焦点。
三、掌握新闻写作的一般技巧,提炼新闻主题,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关键
大学生记者要写好一篇新闻稿件,就必须掌握各种新闻体裁写作的一般技巧。如果是学写第一篇新闻稿,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基本掌握标题的制作技巧。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篇新闻稿若有一条新颖别致的标题,就能象磁石那样牢牢地吸引编辑和读者的注意力。
第二、学会写导语。导语是消息的开头,是消息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国外新闻界有人称导语是“抓心的手”这就是极言导语吸引作用的。没有好的导语,就算不上成功的新闻稿。
第三、基本熟悉各种新闻体裁的写法和结构。不熟悉各种新闻体裁的基本写法,就无法比较得心应手地进行新闻写作。而谋篇布局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新闻稿件在受众和编辑眼中的“身价”
而孕育新闻主题,则是提高新闻稿价值的应有之义。
新闻主题是一篇报道的主旨,我们写任何东西,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到底要表现什么、反映什么,若是心中无数,势必信笔涂鸦,不知所云。如果要反映记者对生活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基本态度和看法,使写出的新闻报道吸引人、鼓舞人、引导人、就必须注重提炼新闻主题。清代的袁枚对“主题思想”的问题讲的精彩。
他把漂亮的句子比做一大堆铜钱,古代的铜钱外圆内方,可以用绳子穿起来,一串铜钱叫“一贯”,袁枚认为,文章的主题就好比是穿钱的绳子,要是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思想来统帅你的文字,那你写的东西就像撒满一地的铜钱,不能派上用场。
如获得1986年全国高校校报好消息一等奖的《小郎和日本姑娘喜结良缘》
(3),如果作者只是轻描淡写地描述去婚姻本身,而不是站在“为中日友谊写下了新篇章”、日本姑娘向往中国、追求自我存在价值的高度,就不会使这篇消息给人以启迪和教育,也就成不了一篇好消息。
新闻主题是整篇报道的灵魂,它隐藏于新闻素材之中,一旦我们把它发掘出来,它就会统领全篇,成为整篇报道的中心内容。我们要站在时代和社会的高度,坚持实事求是、不落俗套、贴近生活、读者至上等原则,运用追根究底法、对比联系法、见微知著法等方法,提炼和深化新闻主题。
四、虚心请教,大胆投稿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必要过程
请教的时间,可以贯穿到新闻采访写作的全过程。如何培养新闻敏感,寻找新闻线索可以请教;如何拟订采访提纲、选好新闻题材、提炼和表现新闻主题可以请教;如何使写出来的新闻更加符合新闻写作的要求,更加精彩,更应该虚心向学长、师长请教。
一篇新闻概写好后,还得大胆投稿。有的初学新闻的学生记者,或者认为自己的作品羞于出手,即使写好了,也不敢或不愿寄出去,或者总是过分要求稿子的质量,一而在,再而三的修改,结果错过了报道的时机。其实,由于校园存在范围小、易于捕捉、头绪少等特点,如果不抢时间积极投稿,就会让别人抢得先机,即使你写得再好,也只能算作又一次练笔了。
当然,大胆投稿不是盲目投稿。如果没有任何目的,打的是无准备之仗,再好的稿子也可能石沉大海。因此,作为一个大学生记者,一定要认真研究传播媒介,研究它的版式结构、专栏设置、报道风格、出版(或播出)周期甚至编辑部的人员构成、编辑姓名及联系电话等。
是邮寄的,还要弄清楚通讯地址,保证所投稿件万无一失地寄到编辑部。这样一来,就可以在写稿之前,针对传播媒介的特点,引导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方法,对写作内容和形式作出必要的限制;在新闻稿写好之后也能够有的放矢地投递到报纸等媒体的相应版面、专栏及编辑手中,从而大大增强新闻稿见报几率(或播出几率)。
总之,作为初学新闻的大学生记者,如何写好第一篇新闻稿是十分关键的,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大学生记者只有勇于实践,大胆尝试,深入采访,勤奋笔耕,不断提高新闻采访写作的技巧,才能写出更多更好的新闻作品。
一、标题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一则好的新闻,首先要有一个好的标题。精心制作标题犹如“画龙点睛”,它既要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又要醒目、新颖、有趣味。这样才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增强阅读的兴趣。
新闻的标题有三种形式:
1.多行标题。主要是三行标题,由引题、正题和副题组成。引题也称眉题,它的作用是介绍背景,烘托气氛,引出正题。正题也称主题,它的作用是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或点明新闻的中心思想。副题也称子题,它的作用是介绍与正题有关的情况,补充正题,如点明意义,指出结果等。例如:
44个国家的政府代表团齐聚亚的斯亚贝巴
中非合作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举行
温和10余位非洲国家的领导人出席开幕式
2.双行标题。是由引题、正题或正题、副题组成。正题一般都有实质的内容,因此也称实题;副题和引题一般是对气氛的烘托、意义的阐述,因此又称虚题。双行标题一般是虚实结合、彼此呼应、互为补充的。例如:
枪声骂声传媒声 声声应和 股价汇价石油价 价价波动
萨达姆被捕搅动全球市场
再如:
让造林与造纸牵起手来
――关于加快中国造纸工业发展的思考
3.单行标题。单行标题指只有正题的标题。这种标题要求突出主题,简明、醒目。例如:
让信息技术惠及全人类
新闻标题写作的要求是:
1.准确。即标题要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地概括出新闻的内容、精神和实质。
2.生动。即在准确的基础上,尽量突出内容和表达方式上的生动活泼,以吸引读者。
3.新颖。“新”是新闻的一个基本要求,不新不足以成为新闻。标题要善于突出新事物、新方向,抓住最具新闻价值的问题。
二、导语
“倒金字塔”结构,是新闻的基本格式。所谓“倒金字塔”,就是以重要性递减的顺序来安排新闻中的各项事实,即把最重要的事实放在最前边,次重要的事实放在第二位,以此类推。
新闻导语的写法,通常有以下几种:
1.叙述式。这是最常见的方式。它是把新闻中最重要、最新鲜、最有吸引力的事实,高度概括地加以叙述。如:
12月22日,作为2003中国会展经济论坛主要的两场主题研讨活动之一的专家论坛,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300名来自全国主要会展城市、会展举办单位、会展服务企业以及研究机构的代表,在这里倾听8位业内资深专家的演讲,并与他们进行深入交流。
(摘自《经济日报》2003年12月24日《推动会展企业和城市发展战略准确定位》)
2.描写式。对某一个富有特色的事实和一个有意义的侧面,用简明的语言进行描写,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如:
(摘自《经济日报》2003年12月23日《酒类行规为一农民改写》)
3.评论式。对报道的事实进行简洁、精辟的评论,以揭示事物的性质和作用,引起读者重视。如:
2003年即将过去,人们在盘点欧盟一年的收成时,有喜悦,但更多的却是惆怅。喜的是欧盟东扩取得了决定性进展,愁的是欧元区的经济一直不见起色。
(摘自《经济日报》2003年12月16日《欧盟 一分喜悦难掩惆怅几许》)
4.结论式。将新闻事实的结论,在开头部分写出来,开门见山,反映事实的意义。如:
辞旧迎新之际,随着勉(县)宁(强)高速公路提前通车,陕西省成为西北第一、西部第二个突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000公里的省份。
(摘自《经济日报》2003年12月23日《陕西千里高速铺坦途》)
5.提问式。用提问的方式引出新闻报道的事实,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如:
经济大省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广东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明确提出切实做到六个“更加注重”,努力实现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摘自《经济日报》2003年12月24日《广东六个“更加注重” 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6.引语式。引用与新闻有关的诗句、格言等
标题和第一段文字应该点明主旨,剩余部分则展开描述。你只有几秒钟的时间来抓住读者的注意力。
为媒体而写。有时候,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会挑选一些新闻稿直接或者稍事修饰后投放在他们的出版物上。此外,还有记者会将新闻稿作为比较大的专题报道的来源。不管怎样,试着按照你想的那样写出整个事件。即使你的新闻稿不会被逐字照搬,也可能带来足够的曝光率。
并不是所有的事件都可以写成新闻。你对某件事情的热情并不意味着它就有报道的价值。替你的读者想一想。别人也会像你一样觉得这件事情很有趣吗?设想一下,你花费很大力气开了一个网店。对于任何行业来说,新店开张总是值得兴奋一把的,但是媒体却不会投以过多的注意力。这样的新闻很老套,没有兴奋点。换个角度,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你自己的网络购物经历、网店独特的商品和服务上。要能回答“别人为什么会关心这件事”这个问题,确保你的消息有一定的新闻价值,诸如独一无二的特色等。尽量避免像“为顾客省钱”或者“良好的客户服务”这样的陈词滥调。一定要把注意力放在如何能让你的新闻脱颖而出方面。
避免出现失误、美化、夸张之词。如果你觉得新闻稿里面有修饰美化的成分,不妨先把它放在一边,等到真正有价值的新闻再来和大家分享。记者们总是用怀疑的眼光看问题的。如果你的新闻读起来太过完美,很有可能降低你自己的可信度。即使那是事实,你也应该试着低调一点。
用尽量少的文字报道一个事实。避免使用像“赠品”和“首次”等这样不必要的形容词、浮华的语言和多余的表达。如果你能够用较少的文字说清楚一件事情,那就这样做吧。繁冗的文字只会分散人们的注意力。使用简洁的语言,让每个字词都有意义。
如果你想让搜索引擎能很容易搜到你的新闻稿,那么少量的行话是可以的。不过传播新闻的最佳方法是让它读起来顺畅,通俗易懂。行话只适用于一定的专业人士或者群体中,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则是不合适的。避免在文中使用“产能规划工艺”、“推断”和“优先评估程序”等行话。
避免夸张宣传。感叹号(!)在新闻稿中是不合适的。如果你不介意自己的信誉被毁的话,就使用一连串的感叹号吧。如果文章中确实需要用到它,一个就足够了。千万不要这样!!!!!!!!!!
企业都很珍惜自己的名誉。如果你要在文章中用到或者引用其它企业、组织的员工或下属企业的信息,记得事先向他们申请书面许可。任何争端都是对另一方有益的,也就意味着你的新闻稿有可能被撤掉。
在我们的生活,有许多人正在从事或有志于从事新闻工作,它们包括各种媒体记者、各社会媒体通讯员、特约记者、新闻专业的等。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作为有志于从事新闻工作的的人来说:好第一篇新闻稿件十分关键。结合具体实践经验,本文将对次做如下论述:
一、培养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新闻线索,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意思准备 什么叫新闻敏感或新闻触角呢?简言之,它就是新闻工作者识别新闻的敏锐能力。一个具有新闻价值的事情,别人不能看出它是新闻,而你却一下就能识别它是新闻,这就是新闻敏感。没有一定的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很难写出一篇像样的新闻稿。培养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新闻线索,就能够当事情还在“风起于青萍之末”时,就敏感地察觉到它,并预见它的去向,从而比较得心应手地写出一篇新闻稿。
具有了一定的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不会感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会兴奋地发现“生活处处皆新闻了”。在上班下班、吃饭、出差旅游、住宿乘车等看似没有新闻的场合,都能发现新闻线索。
二、积累新闻素材,选好新闻题材,找准新闻角度,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前提。
级的党章小组开展的活动,单从范围来说,算不上大的新闻,但如果从加强思想政治学习的角度来看,却又有报道的价值。
第二、特色角度,有些节日的庆祝活动每年都大同小异,但我们如果找准了该年活动的特色内容进行报道,就能写出有价值的新闻。
第三、读者角度,要注意研究网友普遍关心的问题,选择发生生活中的“小事”,以小见大,才能增强新闻的吸引力。
三、掌握新闻写作的一般技巧,提炼新闻主题,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关键
要写好一篇新闻稿件,就必须掌握各种新闻体裁写作的一般技巧。如果是学写第一篇新闻稿,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基本掌握标题的制作技巧。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篇新闻稿若有一条新颖别致的标题,就能象磁石那样牢牢地吸引编辑和读者的注意力。
第二、学会写导语。导语是消息的开头,是消息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国外新闻界有人称导语是“抓心的手”这就是极言导语吸引作用的。没有好的导语,就算不上成功的新闻稿。 第三、基本熟悉各种新闻体裁的写法和结构。不熟悉各种新闻体裁的基本写法,就无法比较得心应手地进行新闻写作。而谋篇布局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新闻稿件在受众和编辑眼中的“身价”
第四、理解和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用事实说话。摆事实,用事实说话,这是新闻独特魅力所在,也是新闻事业不可代替的价值所在。
新闻主题是整篇报道的灵魂,它隐藏于新闻素材之中,一旦我们把它发掘出来,它就会统领全篇,成为整篇报道的中心内容。我们要站在时代和社会的高度,坚持实事求是、不落俗套、贴近生活、读者至上等原则,运用追根究底法、对比联系法、见微知著法等方法,提炼和深化新闻主题。
校园记者培训内容四:如何写好新闻稿
第一、积累新闻素材。
人民艺术家老舍曾经对初学写作的年轻人说过:先收集材料,越多越好。周立波也认为材料少了不好办。每一个大学生记者,要写好一篇新闻稿,就必须养成随得随记的习惯,把在校园内看到的一切与师生相关、有可能产生新闻的素材积累起来。一个大学生记者在几年的采访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笔记本,将成为他从事新闻写作和研究工作的万宝囊。 第二、选好新闻题材。
犯的一个毛病,就的不重视新闻材料的利用和选择,他们恨不能将自己的采访所得全部堆砌到新闻稿里去,或者面对大量的新闻素材,不知如何下笔。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新闻素材的利用率呢?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尽量把精彩的新闻素材转化为新闻题材。要选择那些真实的、有较大新闻价值的、符合新闻政策的材料作为新闻题材,要使选择的材料新颖、生动、有特色,能够有助于说明、烘托和突出新闻主题。 而没有被选为新闻题材的素材,也不是全无用处。它还可以作为新闻背景,加强新闻报道的纵深度;或者作为新闻记者的生活积累,帮助记者捕捉和深化主题;或者应用到其他新闻体裁中,搞好新闻素材的综合利用。
第三、找准新闻角度。
《新闻稿写作技巧精选》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1.取其精华,要把主题破小,角度选小,架子搭小 要集中一点,以少胜多,不搞大而全、小而全的总貌式的报道,不搞漫无边际的全景式报道,不搞罗列条目一二三四五波浪式的新闻。要破除“文非三段不成文”的旧观念。实际工作中,笔者收到不少基层卫生宣传部门提供的稿件,内容模式总是“成就―措施―经验―问题―认识―效果”。如果经验比较新鲜而且实际,这种形式不妨一用,但是千篇一律地成为“新八股”而且毫无实际做法,全是云山雾罩的大话、套话、面子话,读来确实令人生厌。
2.新闻要善于化整为零,多搞连续性报道、跟踪报道,变总结式为进行式 新闻具有事实的片断性和事件的连续性的特点,只有反映事物的最新态势,才能保持新鲜。一事一报的新闻特点是简单灵活,缺点是无法及时提供发展的趋势。为此,一些选题可以采用一事多报的方法,把一个事情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展现出来,就容易使人看清脉络。
3.挤掉水分,只讲事实 新闻是一种“无形的意见”,看起来是透明的,讲的是事实。作者一般不应该在新闻中“挺身而出”说三道四,而要把自己的观点隐藏在对事实的叙述之中。新闻需要开门见山,不拐弯抹角,不穿靴戴帽。穆青常说:写新闻要学会炼字、炼句,要言简意赅。要多用动词,少用形容词、副词;多用短句,少用长句、复句;多用短段落、少用长段落,最好一段一个意思,一段一个事实。
4.讲究体裁分工 不同体裁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作用。动态新闻和经验新闻有区别,把动态新闻强行拼凑成经验新闻是拉郎配,拼凑痕迹太过明显;把经验简化成动态虽然对作者比较省力,但是浪费了宝贵的新闻资源,减弱了报道的力量。不要把消息写成通讯,不要把通讯写成报告文学,更不要把小特写、小故事拉成大特写、长报道。特写要“特”,有镜头感,重在细节和再现。追求“特”字就必然删去大段背景和一般性、程序性的过程描写。
5.逆向思维,大胆借用其他媒体叙事手法,以短小精悍取胜 一篇几千字的文章,往往会使读者昏昏欲睡;而几个小时的电影常常会使人置身其中、声泪俱下。这与电影采用的多种叙事、剪辑手法是分不开的。蒙太奇就是比较常用的电影手法。简要地说,蒙太奇就是根据影片所要表达的内容和观众的心理顺序,将一部影片分别拍摄成许多镜头,然后再按照原定的构思组接起来。一言以蔽之:蒙太奇就是把分切的镜头组接起来的手段。电影可以采用的手法为什么不可以应用于新闻写作呢?把围绕一个中心思想的全部资料分类切割,短小精悍,自成一文,但是可以按照内在的逻辑联系把它们组织成一篇大的文章,形式非常新颖。
6.采用科学的考核方式,革除旧观念,为繁荣短新闻创造环境 以字论酬是很多报刊的常用考核方式,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作者撰稿的积极性,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为了赚取稿酬,想方设法为稿件掺水,无限拉长、拉宽稿件的现象。正所谓:内容不多,篇幅不小;亮点不多,套话不少;新意不多,拼凑不少。这个问题需要利用更科学、更关注稿件质量、更体现稿件作者敏锐性和劳动价值的考核方式来解决。
另外,工作指导类杂志不可避免地与各级管理部门打交道,不少地方有“篇幅越长越重要,字数越多越有面子,内容越全面越显政绩”的思想,直接造成了稿件大而全。这类问题成因比较复杂,需要媒体工作者和全社会一道,为革除旧观念、树立新文风,做出长期不懈的努力。
假设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的话,若咬到你、我、张三、李四或某个政要首长呢,哪个才是新闻,写新闻如同写作一样,该事件确能反映现代生活型态,对大众具有感动话题或启示,警觉的影响力就可成为新闻。
(一)先拟定大纲:写短稿可以仅凭腹稿,但写长稿时,若无大纲或准备小抄,往往很难写得好。
(二)开头与结尾:写导言时,最好已规划如何结尾,才不致於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三)举例与说明:写人物时,穿插一些小故事最传神。切记要适可而止,最多两个例子。
(四)迅速与简洁:记者写稿要求迅速,整篇写再做修改。众人皆知的事不写,不用废字,力求扼要。
(五)主题应熟悉:主题设定后一次完成,避免中断思路。遇严肃主题时,用字也应严肃表达。
(六)可峰回路转:笔法模式试图改变,运用情节隐喻或拐弯方式,争取注意。
(七)能力与论述:除具备收集资料,应多方查证,抓住重点,论述正确,言之有物,客观事实,不穿插个人意见。
(一)新闻稿撰写与作家写作方法,作文相互一致,段落分配也是启、承、转、合。
(二)第一段之导言是全文的精神,最好在60字以内,重点约略提出,提纲挈领。
1、新闻写作应多使用短句,尽量符合150字以内适当阅读量。
2、导言不宜直接用引语,避免无谓困扰。
3、每段开头不宜用同样的语句,尤其是相接的两段。如连续几段的开头都用「他说:」,「他表示:」,会让人生厌,也会使人以为作者文思不足。
4、连接词(由于,但是)尽量不要用,先拿掉后再看看是否影响句子叙述的完整性,否则将可省略。落笔前先应审慎确认事件之可信度。
1、使用日常,简单易懂的字:如类似歌迷,影迷,避免改用fans:「粉丝」。
2、写短句子,写简单的句子:简短有力的句子,使读者欣赏起来轻松自然,感受深刻。
3、尽量少用专门术语:新闻与写作是要给大家看的,应以贴近生活习惯,浅出的语言。
4、尽量少用最,甚,极为或唯一,避免与事实不符,会造成读者抗议。
5、不要用避讳引语:某人说就用钱xx说,不使用钱氏说。
6、尽量少夹用外文:除非有必要,但不要乱翻译,造成误解。
1、删去不必要的字:虽简而不漏,意思不变。
2、如:1.作为期五天的访问-访问五天。
3、.今天起办理报名手续-今天起报名。
4、不作无谓的解释:尤其在新闻专题报导中,有必要才解释,没有就省了。
5、不记流水帐:除非天天精采,否则,仅提重要事件。
6、人名官衔省略:除总统外,第一次提全衔,第二次用姓名即可,避免礼多文虚。
1、新闻要素:不可忽略5w1h。(who、what、when、where、why、how)
2、新闻构成:题、文、图、表。
3、题:简要、突出、吸引人。
4、文:导语100至200字:开宗明义,人事时地物。
5、主体300至500字:深入浅出,阐扬主旨。
6、 结语100字:简洁有力,强调该新闻的意义与影响,或预告下阶段活动。
1、短小精练:新闻要短小精练,这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就小记者采写新闻来说,写好短消息,便于迅速及时的报道新闻事实,同时也锻炼小记者的采写能力;就读者阅读新闻来说,它便于阅读。
2、语言生动简洁:新闻的语言只有生动、简洁,才能吸引读者
3、“倒金字塔”结构:新闻的写作是将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写在新闻的最前面,按事实重要性程度和读者关注的程度先主后次的安排,内容越是重要的,读者越是感兴趣的,越要往前安排,然后依次递减。这在新闻写作中称为“倒金字塔”结构。
1、叙述式导语的写作:就是直截了当地用客观事实说话,通过摘要或概括的方法,简明扼要地反映出新闻中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给人一个总的印象,以促其阅读全文。
2、描写式导语的写作:记者根据目击的情况,对新闻中所报道的主要事实,或者事实的某个有意义的侧面,作简练而有特色的描写,向读者提供一个形象,给人以生动具体的印象,这就是描写式导语的一般特点。一般用在开头部分,以吸引读者,增强新闻的感染力。
3、议论式导语的写作:往往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通过极有节制、极有分寸的评论,引出新闻事实。一般分为三种形式:评论式、引语式、设问句。
背景材料在不少新闻中占据一定的位置,是新闻稿件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交代背景应根据需要因稿而异,更要紧扣主题,还有交代背景时不宜太多,材料要写的生动活泼。
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
通讯是一种详细、深入的报道,也是一种具有多种表现方法的新闻媒体,通讯报道生动形象、具有感染力。
是以报道人物为主要内容的通讯。
其基本要求和方法有以下几点:要体现当今的时代特征;要写出人物的特点;要用人物的行为表现人物。一般有两种写法,一是对人物一生或是某个阶段、某一个方面,作比较全面的报道;还有就是不对人物作全面的报道,而是抓住某个特定的情景,简单几笔,把人物的精神、特点写出来,或是作一个侧面报道。
1、其基本要求和方法有以下几点:叙事要有明确的目的性;事件情节要交代清楚名了,线索要清晰;叙事要生动,灵活运用多种表现手法,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在叙事中要选好人物,写人物时注意精练、生动形象。
2、通讯的语言特点和细节描写:通讯作为一种新闻媒体,语言要求准确严谨,简明扼要,鲜明生动,具体真切,通俗易懂;多运用琅琅上口的群众语言写通讯,要有浓郁的感情色彩。
1、初学写作可以“描红模子”,从实践出发,边学习边实践,模仿着别的去学。
2、写新闻要有由头,最主要特点就是新,发生的事件离发表的时间越近越好。
3、多写短新闻,可以扩大版面的信息量,是各家报纸都特别提倡的。
具有新闻价值、正确的格式、动人的标题。简洁切要的内容、平易友善的叙述、高度可读性、篇幅以1至2页为宜(一页尤佳)。 写作技巧:清晰简洁、段落分明、使用短句、排版清爽。切忌偏离事实、交代不清、内容空洞。一篇好的新闻稿除了必须具有新闻价值、把握主诉求与正确的格式外,行文应力求简洁切要,叙述应有事实基础,文稿标题则以简要、突出、吸引人为原则,用字要避免冷僻艰深,以提高文稿的可读性。
此外,篇幅也不宜长篇大论,一般以1至2页为原则,必要时可以加入图表,增加文稿的专业性,切忌内容空洞、语意不清、夸大不实。
倒金字塔结构是绝大多数客观报道的写作规则,被广泛运用到严肃刊物的写作中,同时也是最为常见和最为短小的新闻写作叙事结构。内容上表现在在一篇新闻中,先是把最重要、最新鲜、最吸引人的事实放在导语中,导语中又往往是将最精彩的内容放在最前端;而在新闻主体部分,各段内容也是依照重要性递减的顺序来安排。犹如倒置的金字塔,上面大而重,下面小而轻。此种写作方式是目前媒体常用的写作方式,亦即将新闻中最重要的消息写在第一段,或是以「新闻提要」的方式呈现在新闻的最前端,此种方式有助于媒体编辑下标题,亦有助于阅听人快速清楚新闻重点。
基本格式(除了标题)是:先在导语中写一个新闻事件中最有新闻价值的部分(新闻价值通俗来讲就是新闻中那些最突出,最新奇,最能吸引受众的部分),比如一场球赛刚刚结束,观众/读者/听众们最想知道的是结果,或者是某个球员的发挥情况,就先从这里写起。
其次,在报道主体中按照事件各个要素的重要程度,依次递减写下来,最后面的是最不重要的。同时注意,一个段落只写一个事件要素,不能一段到底。
因为这种格式不是符合事件发展的基本时间顺序,所以在写作时要尽量从受众的角度出发来构思,按受众对事件重要程度的认识来安排事件要素。把最重要的写在前面,然后将各个事实按其重要性程度依次写下去。
正金字塔式此种写作方式刚好与「倒金字塔式」相反,是以时间发生顺序作为行文结构的写作方式,依序分别是引言、过程、结果,采渐入高潮的方式,将新闻重点摆在文末,一般多用于特写。
折衷式又叫新华体。此种写作方式为「倒金字塔式」、「正金字塔式」的折衷,亦即,新闻中最重要的讯息仍然在导言中呈现,接著,则依新闻的时间性或逻辑性叙述。我们国家的新闻报道一般是遵循时间顺序,但是这种“讲故事”的写法已经不适合受众的阅读习惯(一般人没有时间听你讲长篇大论),所以“新华体”在吸收中外新闻报道之长的情况下诞生了。
基本格式(除了标题)是:先把事件中最重要的部分在导语中简明地体现出来。
其次,在第二段进一步具体阐述导语中的这个重要部分,形成支持,不至于使受众在接受时形成心理落差。因而,第二段实际上是一个过渡性段落。
再次,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把“故事”讲下来。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作为有志于从事新闻工作的的人来说:好第一篇新闻稿件十分关键。结合具体实践经验,本文将对次做如下论述:
一、培养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新闻线索,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意思准备。
同是大学生记者,共同生活在同一个环境里,也都到实践中去了,到学生中去了,为什么有的记者能写出漂亮的新闻作品,而有的记者仍然发现不了新闻线索,或者说发现不了有意义的新闻线索呢?为什么有的学生记者通讯员总是埋怨没有什么东西可写,而一再要求编辑老师为他们提供采访的话题,说到底这就是一个新闻敏感的问题。
什么叫新闻敏感或新闻触角呢?简言之,它就是新闻工作者识别新闻的敏锐能力。一个具有新闻价值的事情,别人不能看出它是新闻,而你却一下就能识别它是新闻,这就是新闻敏感。没有一定的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很难写出一篇像样的新闻稿。美国新闻学家卡斯柏.约斯特在《新闻学原理》一书中的一段话,形象的阐述了新闻敏感对于记者的重要性。他说:“一个不善于辨别色彩的人,不能成为一个画家;一个不懂得和谐的人,不能成为一个音乐家;一个没有‘新闻敏感’的人,也不能成为一个新闻记者。”(1)培养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新闻线索,就能够当事情还在“风起于清萍之末”时,就敏感地察觉到它,并预见它的去向,从而比较得心应手地写出一篇新闻稿。
当然,新闻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记者在采访实践中不断培养训练获得的。在大学生记者群中,不乏这样的人,他们刚开始成为一名学生记者,通讯员的时候,由于都是刚刚从中学来到大学,不用说缺乏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是基本的新闻知识也不具备。但是,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新闻工作实践,刻苦学习,勤奋笔耕,终于成为了一名有一定新闻敏感和写作能力的'校园记者。
二、积累新闻素材,选好新闻题材,找准新闻角度,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前提。
人民艺术家老舍曾经对初学写作的年轻人说过:“先收集材料,越多越好。”周立波也认为“材料少了不好办。”有个外国记者说:“你要有作为吗?8小时写稿不行,要做24小时的记者。”这些都说明积累素材对写作的重要意义。作为一个初学写作的大学生记者,更应该重视积累新闻素材。新闻素材是进入记者视野并被记者所意识,所采摘的生活现象,即从社会生活摄取而来的、尚未通过提炼和加工的原始材料。没有新闻材料的积累过程,就谈不上新闻写作的问题,作为记者,要积累新闻素材,必须重视自己的“笔记本”。法国作家果戈里便有一个近五百页的笔记本,他总爱把自己每时每刻看到的、听到的传闻趣事、警句谚语随时记到这个笔记本上。他说:“一个作家。应该象画家一样,身上经常带着铅笔和纸张。一位画家如果虚度了一天,没有画成一张画稿,那很不好。一个作家如果虚度了一天。没有记下一条思想,一个特点,也很不好。”每一个大学生记者,要写好一篇新闻稿,就必须养成随得随记的习惯,把在校园内看到的一切与师生相关、有可能产生新闻的素材积累起来。一个校报记者在几年的采访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笔记本”,将成为他从事新闻写作和研究工作的“万宝囊”。
第一、基本掌握标题的制作技巧。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篇新闻稿若有一条新颖别致的标题,就能象磁石那样牢牢地吸引编辑和读者的注意力。
第二、第二、学会写导语。
第三、理解和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用事实说话。
摆事实,用事实说话,这是新闻独特魅力所在,也是新闻事业不可代替的价值所在。
一篇结构严密的新闻稿一般由标题、导语、背景、主体和结尾等组成。
其导语、背景交代、主体内容和结尾都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在一个统一的关系中互相影响,互相勾连,互相牵制,互相完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5w,即新闻稿的5要素。
2.怎样选好新闻稿的主题。
要写好新闻,事先要想好文章的中心思想写什么,无论是写消息、特写,还是通讯,都要表达一个中心思想,这就是主题。
比如写一篇消息时,写什么内容,要先把意思想明白,这就是立意。
立意就是主题。
主题对新闻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是文章的灵魂,是文章的纲。
它就像一根红线,贯穿全篇,成为这篇文章的中心。
所以说,主题是新闻稿件的统帅,新闻稿件的结构安排、遣词造句要受它的“调遣”,即文章的造词、结构、语言、表达等等,都要以主题为依据,受主题的约束。
因此,“意在笔先”,主题明确了,才好伏案动笔。
3.怎样写活新闻导语。
写新闻首要写好导语。
写新闻稿时往往不是按照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来写,而是把事情的高潮、最有吸引力之点放在最前面(这就是导语),使新闻的主题通过导语最先突出地表达出来。
有这样一句顺口溜很形象的说明了导语的写法和作用:“导语像倒金字塔,凸现重点写精华,形象具体引人看,文字简明一句话。”新闻“倒叙式”即“倒金字塔”结构形状,而“导语”则恰恰是“倒金字塔”的塔基。
4.重视背景的结构特色。
新闻背景是为了描述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写出它同其他事物有联系的历史事件、社会环境、政治原因、科学知识等客观背景,全面的揭示事物的意义。
写好写活新闻背景,可以起到烘托、深化新闻主题的作用。
新闻主体顾名思义是新闻稿件的血肉之躯,是文章的主要部分。
要写好新闻主体,首先要有丰富的材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要获得丰富的材料,就要深入生活、工作、学习中去搜索、摄取。
当然,稿件的材料,不是写什么要什么,而是会挑选,把那些能够表现稿件主题的材料选出来。
和主题有关系并能有力地说明、烘托突出主题者,选而留之;和主题无关不能说明主题者,“扣”而舍之。
有了材料后,把握好新闻稿件的语言特色,是作者表达写作主题、展示文章功力的最直接的手段,也是写好新闻稿件的关键。
新闻语言要明快、准确,快速切入实质内容,注重用事实说话,不要过分修饰,过分追求华丽,但这决不是要放弃对语言的推敲。
切忌无限上纲上线、大加评论,自己先给出结论,要把结论留给读者得出。
6.用简练的语言写好结尾。
结尾要注与主体的搭配、衔接,要注意和导语遥相呼应,最好用一两句话干净利索的把新闻稿结束。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作为有志于从事新闻工作的的人来说:写好第一篇新闻稿件十分关键。
结合具体实践经验,本文将对此做如下论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同是大学生记者,共同生活在同一个环境里,也都到实践中去了,到学生中去了,为什么有的记者能写出漂亮的新闻作品,而有的记者仍然发现不了新闻线索,或者说发现不了有意义的新闻线索呢?为什么有的学生记者通讯员总是埋怨没有什么东西可写,而一再要求编辑老师为他们提供采访的话题,说到底这就是一个新闻敏感的问题。
什么叫新闻敏感或新闻触角呢?简言之,它就是新闻工作者识别新闻的敏锐能力。
一个具有新闻价值的事情,别人不能看出它是新闻,而你却一下就能识别它是新闻,这就是新闻敏感。
没有一定的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很难写出一篇像样的新闻稿。
美国新闻学家卡斯柏.约斯特在《新闻学原理》一书中的一段话,形象的阐述了新闻敏感对于记者的重要性。
他说:“一个不善于辨别色彩的人,不能成为一个画家;一个不懂得和谐的人,不能成为一个音乐家;一个没有‘新闻敏感’的人,也不能成为一个新闻记者。”培养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新闻线索,就能够当事情还在“风起于清萍之末”时,就敏感地察觉到它,并预见它的去向,从而比较得心应手地写出一篇新闻稿。
当然,新闻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记者在采访实践中不断培养训练获得的。
在大学生记者群中,不乏这样的人,他们刚开始成为一名学生记者,通讯员的时候,由于都是刚刚从中学来到大学,不用说缺乏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是基本的新闻知识也不具备。
但是,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新闻工作实践,刻苦学习,勤奋笔耕,终于成为了一名有一定新闻敏感和写作能力的校园记者。
人民艺术家老舍曾经对初学写作的年轻人说过:“先收集材料,越多越好。”
周立波也认为“材料少了不好办。”
有个外国记者说:“你要有作为吗?*8小时写稿不行,要做24小时的记者。”
这些都说明积累素材对写作的重要意义。
作为一个初学写作的大学生记者,更应该重视积累新闻素材。
新闻素材是进入记者视野并被记者所意识,所采摘的生活现象,即从社会生活摄取而来的、尚未通过提炼和加工的原始材料。
没有新闻材料的积累过程,就谈不上新闻写作的问题,作为记者,要积累新闻素材,必须重视自己的“笔记本”。
法国作家果戈里便有一个近五百页的笔记本,他总爱把自己每时每刻看到的、听到的传闻趣事、警句谚语随时记到这个笔记本上。
他说:“一个作家。
应该象画家一样,身上经常带着铅笔和纸张。
一位画家如果虚度了一天,没有画成一张画稿,那很不好。
一个作家如果虚度了一天。
没有记下一条思想,一个特点,也很不好。”
每一个大学生记者,要写好一篇新闻稿,就必须养成随得随记的习惯,把在校园内看到的一切与师生相关、有可能产生新闻的素材积累起来。
一个校报记者在几年的采访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笔记本”,将成为他从事新闻写作和研究工作的“万宝囊”。
角度,是新闻写作向自然科学借用来的一个概念。
报道的角度,是记者认识被报道对象的思想方法及对被报道对象各“侧面”把握水平的综合反映的结果。
它在一定程度上能说明记者处理采访的素材、挖掘材料的新闻价值的流程。
大量散漫在笔记本上和记忆中的材料,如何进入新闻的既成轨道中呢?找出它之所以构成为新闻的特殊由头,就为记者进入材料的世界打开了一个突破口,开启了一扇大门;同时,找出最便于读者接受的角度,实质上是对材料的归纳和梳理,并对读者认识、接受事实起到了一个“导读”的作用。
要写好一篇新闻稿,可以注重这样几个角度:
第一、特色角度,有些节日的庆祝活动每年都大同小异,但我们如果找准了该年活动的特色内容进行报道,就能写出有价值的新闻。
第二、读者角度,要注意研究同全校师生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竟紧密相连、普遍关心的问题,选择发生在师生学习、生活中的“小事”,以小见大,才能增强新闻的吸引力。
作为一个大学生记者,只要经常深入到同学们的教室、寝室、图书馆、运动场,注意观察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了解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从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从他们最关心、最想知道的内容入手,才能写出有意义的新闻。
第三、时间和空间角度。
有些新闻事实,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空间其重要的程度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有的事实发生在去年算不了新闻,但发生在今年却要算新闻了;有的事实发生在a学院算不了新闻而发生在b学院却又算新闻了;有的事件和话题,在一定时期内迫切需要解决,对实际工作能起推动作用;有的问题在一定时期内成为师生关注的焦点。
大学生记者要写好一篇新闻稿件,就必须掌握各种新闻体裁写作的一般技巧。
如果是学写第一篇新闻稿,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基本掌握标题的制作技巧。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篇新闻稿若有一条新颖别致的标题,就能象磁石那样牢牢地吸引编辑和读者的注意力。
第二、学会写导语。
导语是消息的开头,是消息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国外新闻界有人称导语是“抓心的手”这就是极言导语吸引作用的。
没有好的导语,就算不上成功的新闻稿。
第三、基本熟悉各种新闻体裁的写法和结构。
不熟悉各种新闻体裁的基本写法,就无法比较得心应手地进行新闻写作。
而谋篇布局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新闻稿件在受众和编辑眼中的“身价”
第四、理解和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用事实说话。
摆事实,用事实说话,这是新闻独特魅力所在,也是新闻事业不可代替的价值所在。
初学新闻的大学生记者往往用自己的主观评价和臆断代替大量的重要的新闻事实,使写出的新闻或空洞无物,或言不及义。
而孕育新闻主题,则是提高新闻稿价值的应有之义。
新闻主题是一篇报道的主旨,我们写任何东西,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到底要表现什么、反映什么,若是心中无数,势必信笔涂鸦,不知所云。
如果要反映记者对生活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基本态度和看法,使写出的新闻报道吸引人、鼓舞人、引导人、就必须注重提炼新闻主题。
清代的袁枚对“主题思想”的问题讲的精彩。
他把漂亮的句子比做一大堆铜钱,古代的铜钱外圆内方,可以用绳子穿起来,一串铜钱叫“一贯”,袁枚认为,文章的主题就好比是穿钱的绳子,要是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思想来统帅你的文字,那你写的东西就像撒满一地的铜钱,不能派上用场。
如获得1986年全国高校校报好消息一等奖的《小郎和日本姑娘喜结良缘》(3),如果作者只是轻描淡写地描述去婚姻本身,而不是站在“为中日友谊写下了新篇章”、日本姑娘向往中国、追求自我存在价值的高度,就不会使这篇消息给人以启迪和教育,也就成不了一篇好消息。
新闻主题是整篇报道的灵魂,它隐藏于新闻素材之中,一旦我们把它发掘出来,它就会统领全篇,成为整篇报道的中心内容。
我们要站在时代和社会的高度,坚持实事求是、不落俗套、贴近生活、读者至上等原则,运用追根究底法、对比联系法、见微知著法等方法,提炼和深化新闻主题。
请教的时间,可以贯穿到新闻采访写作的全过程。
如何培养新闻敏感,寻找新闻线索可以请教;如何拟订采访提纲、选好新闻题材、提炼和表现新闻主题可以请教;如何使写出来的新闻更加符合新闻写作的要求,更加精彩,更应该虚心向学长、师长请教。
一篇新闻概写好后,还得大胆投稿。
有的初学新闻的学生记者,或者认为自己的作品羞于出手,即使写好了,也不敢或不愿寄出去,或者总是过分要求稿子的质量,一而在,再而三的修改,结果错过了报道的时机。
其实,由于校园存在范围小、易于捕捉、头绪少等特点,如果不抢时间积极投稿,就会让别人抢得先机,即使你写得再好,也只能算作又一次练笔了。
当然,大胆投稿不是盲目投稿。
如果没有任何目的,打的是无准备之仗,再好的稿子也可能石沉大海。
因此,作为一个大学生记者,一定要认真研究传播媒介,研究它的版式结构、专栏设置、报道风格、出版(或播出)周期甚至编辑部的人员构成、编辑姓名及联系电话等。
是邮寄的,还要弄清楚通讯地址,保证所投稿件万无一失地寄到编辑部。
这样一来,就可以在写稿之前,针对传播媒介的特点,引导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方法,对写作内容和形式作出必要的限制;在新闻稿写好之后也能够有的放矢地投递到报纸等媒体的相应版面、专栏及编辑手中,从而大大增强新闻稿见报几率(或播出几率)。
在我们的生活,有许多人正在从事或有志于从事新闻工作,它们包括各种媒体记者、各社会媒体通讯员、特约记者、新闻专业的等。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作为有志于从事新闻工作的的人来说:好第一篇新闻稿件十分关键。结合具体实践经验,本文将对次做如下论述:
一、培养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新闻线索,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意思准备
同是大学生记者,共同生活在同一个环境里,也都到实践中去了,到学生中去了,为什么有的记者能写出漂亮的新闻作品,而有的记者仍然发现不了新闻线索,或者说发现不了有意义的新闻线索呢?为什么有的学生记者通讯员总是埋怨没有什么东西可写,而一再要求编辑老师为他们提供采访的话题,说到底这就是一个新闻敏感的问题。
什么叫新闻敏感或新闻触角呢?简言之,它就是新闻工作者识别新闻的敏锐能力。一个具有新闻价值的事情,别人不能看出它是新闻,而你却一下就能识别它是新闻,这就是新闻敏感。没有一定的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很难写出一篇像样的新闻稿。美国新闻学家卡斯柏.约斯特在《新闻学原理》一书中的一段话,形象的阐述了新闻敏感对于记者的重要性。他说:“一个不善于辨别色彩的人,不能成为一个画家;一个不懂得和谐的人,不能成为一个音乐家;一个没有‘新闻敏感’的人,也不能成为一个新闻记者。”(1)培养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新闻线索,就能够当事情还在“风起于清萍之末”时,就敏感地察觉到它,并预见它的去向,从而比较得心应手地写出一篇新闻稿。
当然,新闻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记者在采访实践中不断培养训练获得的。在大学生记者群中,不乏这样的人,他们刚开始成为一名学生记者,通讯员的时候,由于都是刚刚从中学来到大学,不用说缺乏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是基本的新闻知识也不具备。但是,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新闻工作实践,刻苦学习,勤奋笔耕,终于成为了一名有一定新闻敏感和写作能力的校园记者。
二、积累新闻素材,选好新闻题材,找准新闻角度,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前提。
人民艺术家老舍曾经对初学写作的年轻人说过:“先收集材料,越多越好。”周立波也认为“材料少了不好办。”有个外国记者说:“你要有作为吗?*8小时写稿不行,要做24小时的记者。”这些都说明积累素材对写作的重要意义。作为一个初学写作的大学生记者,更应该重视积累新闻素材。新闻素材是进入记者视野并被记者所意识,所采摘的生活现象,即从社会生活摄取而来的、尚未通过提炼和加工的原始材料。没有新闻材料的积累过程,就谈不上新闻写作的问题,作为记者,要积累新闻素材,必须重视自己的“笔记本”。法国作家果戈里便有一个近五百页的笔记本,他总爱把自己每时每刻看到的、听到的传闻趣事、警句谚语随时记到这个笔记本上。他说:“一个作家。应该象画家一样,身上经常带着铅笔和纸张。一位画家如果虚度了一天,没有画成一张画稿,那很不好。一个作家如果虚度了一天。没有记下一条思想,一个特点,也很不好。”每一个大学生记者,要写好一篇新闻稿,就必须养成随得随记的习惯,把在校园内看到的一切与师生相关、有可能产生新闻的素材积累起来。一个校报记者在几年的采访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笔记本”,将成为他从事新闻写作和研究工作的“万宝囊”。
角度,是新闻写作向自然科学借用来的一个概念。报道的角度,是记者认识被报道对象的思想方法及对被报道对象各“侧面”把握水平的综合反映的结果。它在一定程度上能说明记者处理采访的素材、挖掘材料的新闻价值的流程。大量散漫在笔记本上和记忆中的材料,如何进入新闻的既成轨道中呢?找出它之所以构成为新闻的特殊由头,就为记者进入材料的世界打开了一个突破口,开启了一扇大门;同时,找出最便于读者接受的角度,实质上是对材料的归纳和梳理,并对读者认识、接受事实起到了一个“导读”的作用。
要写好一篇新闻稿,可以注重这样几个角度:
第二、特色角度,有些节日的庆祝活动每年都大同小异,但我们如果找准了该年活动的特色内容进行报道,就能写出有价值的新闻。
分享或讨论以及反映相关话题,请到论坛讨论
第三、读者角度,要注意研究同全校师生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竟紧密相连、普遍关心的问题,选择发生在师生学习、生活中的“小事”,以小见大,才能增强新闻的吸引力。作为一个大学生记者,只要经常深入到同学们的教室、寝室、图书馆、运动场,注意观察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了解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从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从他们最关心、最想知道的内容入手,才能写出有意义的新闻。
第四、时间和空间角度。有些新闻事实,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空间其重要的程度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有的事实发生在去年算不了新闻,但发生在今年却要算新闻了;有的事实发生在a学院算不了新闻而发生在b学院却又算新闻了;有的事件和话题,在一定时期内迫切需要解决,对实际工作能起推动作用;有的问题在一定时期内成为师生关注的焦点。
三、掌握新闻写作的一般技巧,提炼新闻主题,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关键
大学生记者要写好一篇新闻稿件,就必须掌握各种新闻体裁写作的一般技巧。如果是学写第一篇新闻稿,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基本掌握标题的制作技巧。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篇新闻稿若有一条新颖别致的标题,就能象磁石那样牢牢地吸引编辑和读者的注意力。
第二、学会写导语。导语是消息的开头,是消息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国外新闻界有人称导语是“抓心的手”这就是极言导语吸引作用的。没有好的导语,就算不上成功的新闻稿。
第三、基本熟悉各种新闻体裁的写法和结构。不熟悉各种新闻体裁的基本写法,就无法比较得心应手地进行新闻写作。而谋篇布局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新闻稿件在受众和编辑眼中的“身价”
而孕育新闻主题,则是提高新闻稿价值的应有之义。新闻主题是一篇报道的主旨,我们写任何东西,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到底要表现什么、反映什么,若是心中无数,势必信笔涂鸦,不知所云。如果要反映记者对生活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基本态度和看法,使写出的新闻报道吸引人、鼓舞人、引导人、就必须注重提炼新闻主题。清代的袁枚对“主题思想”的问题讲的精彩。他把漂亮的句子比做一大堆铜钱,古代的铜钱外圆内方,可以用绳子穿起来,一串铜钱叫“一贯”,袁枚认为,文章的主题就好比是穿钱的绳子,要是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思想来统帅你的文字,那你写的东西就像撒满一地的铜钱,不能派上用场。如获得1986年全国高校校报好消息一等奖的《小郎和日本姑娘喜结良缘》(3),如果作者只是轻描淡写地描述去婚姻本身,而不是站在“为中日友谊写下了新篇章”、日本姑娘向往中国、追求自我存在价值的高度,就不会使这篇消息给人以启迪和教育,也就成不了一篇好消息。
新闻主题是整篇报道的灵魂,它隐藏于新闻素材之中,一旦我们把它发掘出来,它就会统领全篇,成为整篇报道的中心内容。我们要站在时代和社会的高度,坚持实事求是、不落俗套、贴近生活、读者至上等原则,运用追根究底法、对比联系法、见微知著法等方法,提炼和深化新闻主题。
四、虚心请教,大胆投稿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必要过程
请教的时间,可以贯穿到新闻采访写作的全过程。如何培养新闻敏感,寻找新闻线索可以请教;如何拟订采访提纲、选好新闻题材、提炼和表现新闻主题可以请教;如何使写出来的新闻更加符合新闻写作的要求,更加精彩,更应该虚心向学长、师长请教。
一篇新闻概写好后,还得大胆投稿。有的初学新闻的学生记者,或者认为自己的作品羞于出手,即使写好了,也不敢或不愿寄出去,或者总是过分要求稿子的质量,一而在,再而三的修改,结果错过了报道的时机。其实,由于校园存在范围小、易于捕捉、头绪少等特点,如果不抢时间积极投稿,就会让别人抢得先机,即使你写得再好,也只能算作又一次练笔了。
当然,大胆投稿不是盲目投稿。如果没有任何目的,打的是无准备之仗,再好的稿子也可能石沉大海。因此,作为一个大学生记者,一定要认真研究传播媒介,研究它的版式结构、专栏设置、报道风格、出版(或播出)周期甚至编辑部的人员构成、编辑姓名及联系电话等。是邮寄的,还要弄清楚通讯地址,保证所投稿件万无一失地寄到编辑部。这样一来,就可以在写稿之前,针对传播媒介的特点,引导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方法,对写作内容和形式作出必要的限制;在新闻稿写好之后也能够有的放矢地投递到报纸等媒体的相应版面、专栏及编辑手中,从而大大增强新闻稿见报几率(或播出几率)。
总之,作为初学新闻的大学生记者,如何写好第一篇新闻稿是十分关键的,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大学生记者只有勇于实践,大胆尝试,深入采访,勤奋笔耕,不断提高新闻采访写作的技巧,才能写出更多更好的新闻作品。
请教的时间,可以贯穿到新闻采访写作的全过程。
如何培养新闻敏感,寻找新闻线索可以请教;如何拟订采访提纲、选好新闻题材、提炼和表现新闻主题可以请教;如何使写出来的新闻更加符合新闻写作的要求,更加精彩,更应该虚心向学长、师长请教。
一篇新闻概写好后,还得大胆投稿。
有的初学新闻的学生记者,或者认为自己的作品羞于出手,即使写好了,也不敢或不愿寄出去,或者总是过分要求稿子的质量,一而在,再而三的修改,结果错过了报道的时机。
其实,由于校园存在范围小、易于捕捉、头绪少等特点,如果不抢时间积极投稿,就会让别人抢得先机,即使你写得再好,也只能算作又一次练笔了。
当然,大胆投稿不是盲目投稿。
如果没有任何目的,打的是无准备之仗,再好的稿子也可能石沉大海。
因此,作为一个大学生记者,一定要认真研究传播媒介,研究它的版式结构、专栏设置、报道风格、出版(或播出)周期甚至编辑部的人员构成、编辑姓名及联系电话等。
是邮寄的,还要弄清楚通讯地址,保证所投稿件万无一失地寄到编辑部。
这样一来,就可以在写稿之前,针对传播媒介的特点,引导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方法,对写作内容和形式作出必要的限制;在新闻稿写好之后也能够有的放矢地投递到报纸等媒体的相应版面、专栏及编辑手中,从而大大增强新闻稿见报几率(或播出几率)。
新闻稿的目的在于告知全世界关于你们的消息。不要把新闻稿当成宣传促销的工具。以下是关于微信新闻稿写作技巧,以供参考!
标题和第一段文字应该点明主旨,剩余部分则展开描述。你只有几秒钟的时间来抓住读者的注意力。
为媒体而写。有时候,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会挑选一些新闻稿直接或者稍事修饰后投放在他们的出版物上。此外,还有记者会将新闻稿作为比较大的专题报道的来源。不管怎样,试着按照你想的那样写出整个事件。即使你的新闻稿不会被逐字照搬,也可能带来足够的`曝光率。
并不是所有的事件都可以写成新闻。你对某件事情的热情并不意味着它就有报道的价值。替你的读者想一想。别人也会像你一样觉得这件事情很有趣吗?设想一下,你花费很大力气开了一个网店。对于任何行业来说,新店开张总是值得兴奋一把的,但是媒体却不会投以过多的注意力。这样的新闻很老套,没有兴奋点。换个角度,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你自己的网络购物经历、网店独特的商品和服务上。要能回答“别人为什么会关心这件事”这个问题,确保你的消息有一定的新闻价值,诸如独一无二的特色等。尽量避免像“为顾客省钱”或者“良好的客户服务”这样的陈词滥调。一定要把注意力放在如何能让你的新闻脱颖而出方面。
避免出现失误、美化、夸张之词。如果你觉得新闻稿里面有修饰美化的成分,不妨先把它放在一边,等到真正有价值的新闻再来和大家分享。记者们总是用怀疑的眼光看问题的。如果你的新闻读起来太过完美,很有可能降低你自己的可信度。即使那是事实,你也应该试着低调一点。
用尽量少的文字报道一个事实。避免使用像“赠品”和“首次”等这样不必要的形容词、浮华的语言和多余的表达。如果你能够用较少的文字说清楚一件事情,那就这样做吧。繁冗的文字只会分散人们的注意力。使用简洁的语言,让每个字词都有意义。
如果你想让搜索引擎能很容易搜到你的新闻稿,那么少量的行话是可以的。不过传播新闻的最佳方法是让它读起来顺畅,通俗易懂。行话只适用于一定的专业人士或者群体中,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则是不合适的。避免在文中使用“产能规划工艺”、“推断”和“优先评估程序”等行话。
避免夸张宣传。感叹号(!)在新闻稿中是不合适的。如果你不介意自己的信誉被毁的话,就使用一连串的感叹号吧。如果文章中确实需要用到它,一个就足够了。千万不要这样!!!!!!!!!!
企业都很珍惜自己的名誉。如果你要在文章中用到或者引用其它企业、组织的员工或下属企业的信息,记得事先向他们申请书面许可。任何争端都是对另一方有益的,也就意味着你的新闻稿有可能被撤掉。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作为有志于从事新闻工作的的人来说写好第一篇新闻稿件十分关键。那么应该如何写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新闻稿件的写作技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同是大学生记者,共同生活在同一个环境里,也都到实践中去了,到学生中去了,为什么有的记者能写出漂亮的新闻作品,而有的记者仍然发现不了新闻线索,或者说发现不了有意义的新闻线索呢?为什么有的学生记者通讯员总是埋怨没有什么东西可写,而一再要求编辑老师为他们提供采访的话题,说到底这就是一个新闻敏感的问题。
什么叫新闻敏感或新闻触角呢?简言之,它就是新闻工作者识别新闻的敏锐能力。一个具有新闻价值的事情,别人不能看出它是新闻,而你却一下就能识别它是新闻,这就是新闻敏感。没有一定的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很难写出一篇像样的新闻稿。美国新闻学家卡斯柏。约斯特在《新闻学原理》一书中的一段话,形象的阐述了新闻敏感对于记者的重要性。他说:“一个不善于辨别色彩的人,不能成为一个画家;一个不懂得和谐的人,不能成为一个音乐家;一个没有‘新闻敏感’的人,也不能成为一个新闻记者。”(1)培养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新闻线索,就能够当事情还在“风起于清萍之末”时,就敏感地察觉到它,并预见它的去向,从而比较得心应手地写出一篇新闻稿。
当然,新闻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记者在采访实践中不断培养训练获得的。在大学生记者群中,不乏这样的人,他们刚开始成为一名学生记者,通讯员的时候,由于都是刚刚从中学来到大学,不用说缺乏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是基本的新闻知识也不具备。但是,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新闻工作实践,刻苦学习,勤奋笔耕,终于成为了一名有一定新闻敏感和写作能力的校园记者。
人民艺术家老舍曾经对初学写作的年轻人说过:“先收集材料,越多越好。”周立波也认为“材料少了不好办。”有个外国记者说:“你要有作为吗?*8小时写稿不行,要做24小时的记者。”这些都说明积累素材对写作的重要意义。作为一个初学写作的大学生记者,更应该重视积累新闻素材。新闻素材是进入记者视野并被记者所意识,所采摘的生活现象,即从社会生活摄取而来的、尚未通过提炼和加工的原始材料。没有新闻材料的积累过程,就谈不上新闻写作的问题,作为记者,要积累新闻素材,必须重视自己的“笔记本”。法国作家果戈里便有一个近五百页的笔记本,他总爱把自己每时每刻看到的、听到的传闻趣事、警句谚语随时记到这个笔记本上。他说:“一个作家。应该象画家一样,身上经常带着铅笔和纸张。一位画家如果虚度了一天,没有画成一张画稿,那很不好。一个作家如果虚度了一天。没有记下一条思想,一个特点,也很不好。”每一个大学生记者,要写好一篇新闻稿,就必须养成随得随记的习惯,把在校园内看到的一切与师生相关、有可能产生新闻的素材积累起来。一个校报记者在几年的采访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笔记本”,将成为他从事新闻写作和研究工作的“万宝囊”。
角度,是新闻写作向自然科学借用来的一个概念。报道的角度,是记者认识被报道对象的思想方法及对被报道对象各“侧面”把握水平的综合反映的结果。它在一定程度上能说明记者处理采访的素材、挖掘材料的新闻价值的流程。大量散漫在笔记本上和记忆中的材料,如何进入新闻的既成轨道中呢?找出它之所以构成为新闻的特殊由头,就为记者进入材料的世界打开了一个突破口,开启了一扇大门;同时,找出最便于读者接受的角度,实质上是对材料的归纳和梳理,并对读者认识、接受事实起到了一个“导读”的作用。
要写好一篇新闻稿,可以注重这样几个角度:
第二、特色角度,有些节日的庆祝活动每年都大同小异,但我们如果找准了该年活动的特色内容进行报道,就能写出有价值的新闻。
分享或讨论以及反映相关话题,请到论坛讨论
第三、读者角度,要注意研究同全校师生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竟紧密相连、普遍关心的问题,选择发生在师生学习、生活中的“小事”,以小见大,才能增强新闻的吸引力。作为一个大学生记者,只要经常深入到同学们的教室、寝室、图书馆、运动场,注意观察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了解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从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从他们最关心、最想知道的内容入手,才能写出有意义的新闻。
第四、时间和空间角度。有些新闻事实,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空间其重要的程度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有的事实发生在去年算不了新闻,但发生在今年却要算新闻了;有的事实发生在a学院算不了新闻而发生在b学院却又算新闻了;有的事件和话题,在一定时期内迫切需要解决,对实际工作能起推动作用;有的问题在一定时期内成为师生关注的焦点。
大学生记者要写好一篇新闻稿件,就必须掌握各种新闻体裁写作的一般技巧。如果是学写第一篇新闻稿,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基本掌握标题的制作技巧。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篇新闻稿若有一条新颖别致的标题,就能象磁石那样牢牢地吸引编辑和读者的注意力。
第二、学会写导语。导语是消息的开头,是消息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国外新闻界有人称导语是“抓心的手”这就是极言导语吸引作用的。没有好的导语,就算不上成功的新闻稿。
第三、基本熟悉各种新闻体裁的写法和结构。不熟悉各种新闻体裁的基本写法,就无法比较得心应手地进行新闻写作。而谋篇布局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新闻稿件在受众和编辑眼中的“身价”
而孕育新闻主题,则是提高新闻稿价值的应有之义。新闻主题是一篇报道的主旨,我们写任何东西,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到底要表现什么、反映什么,若是心中无数,势必信笔涂鸦,不知所云。如果要反映记者对生活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基本态度和看法,使写出的新闻报道吸引人、鼓舞人、引导人、就必须注重提炼新闻主题。清代的袁枚对“主题思想”的问题讲的精彩。他把漂亮的句子比做一大堆铜钱,古代的铜钱外圆内方,可以用绳子穿起来,一串铜钱叫“一贯”,袁枚认为,文章的主题就好比是穿钱的绳子,要是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思想来统帅你的文字,那你写的东西就像撒满一地的铜钱,不能派上用场。如获得1986年全国高校校报好消息一等奖的《小郎和日本姑娘喜结良缘》(3),如果作者只是轻描淡写地描述去婚姻本身,而不是站在“为中日友谊写下了新篇章”、日本姑娘向往中国、追求自我存在价值的高度,就不会使这篇消息给人以启迪和教育,也就成不了一篇好消息。
新闻主题是整篇报道的灵魂,它隐藏于新闻素材之中,一旦我们把它发掘出来,它就会统领全篇,成为整篇报道的中心内容。我们要站在时代和社会的高度,坚持实事求是、不落俗套、贴近生活、读者至上等原则,运用追根究底法、对比联系法、见微知著法等方法,提炼和深化新闻主题。
请教的时间,可以贯穿到新闻采访写作的全过程。如何培养新闻敏感,寻找新闻线索可以请教;如何拟订采访提纲、选好新闻题材、提炼和表现新闻主题可以请教;如何使写出来的新闻更加符合新闻写作的要求,更加精彩,更应该虚心向学长、师长请教。
一篇新闻概写好后,还得大胆投稿。有的初学新闻的学生记者,或者认为自己的作品羞于出手,即使写好了,也不敢或不愿寄出去,或者总是过分要求稿子的质量,一而在,再而三的修改,结果错过了报道的时机。其实,由于校园存在范围小、易于捕捉、头绪少等特点,如果不抢时间积极投稿,就会让别人抢得先机,即使你写得再好,也只能算作又一次练笔了。
当然,大胆投稿不是盲目投稿。如果没有任何目的,打的是无准备之仗,再好的稿子也可能石沉大海。因此,作为一个大学生记者,一定要认真研究传播媒介,研究它的版式结构、专栏设置、报道风格、出版(或播出)周期甚至编辑部的人员构成、编辑姓名及联系电话等。是邮寄的,还要弄清楚通讯地址,保证所投稿件万无一失地寄到编辑部。这样一来,就可以在写稿之前,针对传播媒介的特点,引导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方法,对写作内容和形式作出必要的限制;在新闻稿写好之后也能够有的放矢地投递到报纸等媒体的相应版面、专栏及编辑手中,从而大大增强新闻稿见报几率(或播出几率)。
总之,作为初学新闻的大学生记者,如何写好第一篇新闻稿是十分关键的,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大学生记者只有勇于实践,大胆尝试,深入采访,勤奋笔耕,不断提高新闻采访写作的技巧,才能写出更多更好的新闻作品。
新闻由于篇幅短小,需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要循着事物的脉络提供信息,解释背景,揭示主题;还要考虑声画对位和逻辑关系,要写得精彩、生动、鲜活,实非易事。需要从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写作各个面下工夫。
标题如同消息的“眼睛”,是观众记忆新闻最重要的环节,它在屏幕上停留的时间一般只有几秒或十几秒,稍纵即逝。这就需要它先声夺人,引起注意,要一下子抓住观众,激发“想看”的欲望。
点睛传神的标题是对整条新闻的高度概括,拟定标题的基本原则是简洁、通俗、生动、确切。标题写作要紧贴主题,起到引导视听、浓缩信息、说明内容的作用,要让观众一看就知道消息的大体内容,用词要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标题要力求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组成,要具有一定的内涵和美观的外在形式,这就要求语言简练形象、对仗整齐,决不可使用生僻的字词。比如:2005年我采写的一篇反映宁阳县农村合作医疗典型经验的新闻,标题是《每人每年十元钱,解决农民看病难》,观众一看标题就大体知道了这条消息的主要内容。
主体如同消息的“躯干”,是新闻的主要部分,它阐述新闻的详细内容,是对导语的注释、补充、丰富和深化,而不是简单的乏味重复。主体部分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整条新闻的质量,主体写作至关重要。
主体写作要围绕着消息的主题进行,应圆满说明或回答导语所提出的问题,运用的材料要具体充实,具有典型意义。同时主体部分还必须精炼紧凑,要以事实说话,不宜空泛议论。
主体写作是多样化的,它往往是服从于解说词的总体布局和结构,目前最常用的主体部分的结构主要有三种类型。
“倒金字塔”结构是按照各个新闻信息的重要程度依次排列,即把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放在最前面,这是新闻写作最常用的结构。这种写法在视听上符合观众的思维接受顺序,观众可以知晓新闻最重要的内容,也可以了解到次要事实,便于消化和吸收。
逻辑顺序结构,是按照事实本身的逻辑去展开。围绕着主题思想,根据事物间的内在联系,自然妥善地安排材料。材料安排有的是点面关系,有的为并列关系,还有的是总分关系、因果关系、主次关系等。写作时可以并列出几个问题,一个一个加以阐述,也可以先揭示结论性的事实,再交代产生这一事实的原因,如同剥笋,层层深入。
时间顺序结构是按照事件发展的先后次序来安排新闻事实,适用于反映某一新闻事件的每个事实和细节都比较重要的新闻,许多现场报道都是按这种结构处理的。
比如1992年中央电视台播放的消息《香港特技大王柯受良驾驶摩托车飞跃长城》,就是典型的时间顺序结构。“各位观众,这里是距北京150多公里的河北金山岭长城,现在的时间是1992年11月15日上午11点整,再过一会,香港特技明星柯受良将在这里驾驶摩托车飞跃长城……柯受良启动了摩托车……冲上斜坡,起飞……他成功了。”
单车飞跃长城,举世瞩目,这一时间顺序结构的现场报道,准确描绘了柯受良飞跃长城的惊人壮举。
结尾是消息的收尾部分。一般的消息只对主要事实作概要性介绍,可以不要结尾。对于那些既要传播信息,也要引导舆论的新闻,可以考虑增加结尾。精彩的结尾如同空谷响鞭,余音回荡,可以深化主题,给人以启迪,引导观众思考。
结尾的写作有多种形式,主要有总结式、照应式、展望式、议论式、呼吁式等等。采用何种结尾并无统一的规定,要按照内容的要求来确定。无需结尾的消息,大可不必硬性拼凑,画蛇添足。
1.2015年小学作文写作方法指导。
2.小小说写作方法攻略。
3.2015小学生写人记事作文写作方法。
4.初中作文“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5.小学生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
6.论文写作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现在我们获取新闻信息的渠道很多,可以通过报纸、电视、网络、手机app的新闻阅读软件等渠道来获取新闻信息。为大家分享了短篇新闻稿的写作技巧,欢迎参考!
1.取其精华,要把主题破小,角度选小,架子搭小 要集中一点,以少胜多,不搞大而全、小而全的总貌式的报道,不搞漫无边际的全景式报道,不搞罗列条目一二三四五波浪式的新闻。要破除“文非三段不成文”的旧观念。实际工作中,笔者收到不少基层卫生宣传部门提供的稿件,内容模式总是“成就—措施—经验—问题—认识—效果”。如果经验比较新鲜而且实际,这种形式不妨一用,但是千篇一律地成为“新八股”而且毫无实际做法,全是云山雾罩的大话、套话、面子话,读来确实令人生厌。
2.新闻要善于化整为零,多搞连续性报道、跟踪报道,变总结式为进行式 新闻具有事实的片断性和事件的连续性的特点,只有反映事物的最新态势,才能保持新鲜。一事一报的新闻特点是简单灵活,缺点是无法及时提供发展的趋势。为此,一些选题可以采用一事多报的方法,把一个事情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展现出来,就容易使人看清脉络。
3.挤掉水分,只讲事实 新闻是一种“无形的意见”,看起来是透明的,讲的'是事实。作者一般不应该在新闻中“挺身而出”说三道四,而要把自己的观点隐藏在对事实的叙述之中。新闻需要开门见山,不拐弯抹角,不穿靴戴帽。穆青常说:写新闻要学会炼字、炼句,要言简意赅。要多用动词,少用形容词、副词;多用短句,少用长句、复句;多用短段落、少用长段落,最好一段一个意思,一段一个事实。
4.讲究体裁分工 不同体裁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作用。动态新闻和经验新闻有区别,把动态新闻强行拼凑成经验新闻是拉郎配,拼凑痕迹太过明显;把经验简化成动态虽然对作者比较省力,但是浪费了宝贵的新闻资源,减弱了报道的力量。不要把消息写成通讯,不要把通讯写成报告文学,更不要把小特写、小故事拉成大特写、长报道。特写要“特”,有镜头感,重在细节和再现。追求“特”字就必然删去大段背景和一般性、程序性的过程描写。
5.逆向思维,大胆借用其他媒体叙事手法,以短小精悍取胜 一篇几千字的文章,往往会使读者昏昏欲睡;而几个小时的电影常常会使人置身其中、声泪俱下。这与电影采用的多种叙事、剪辑手法是分不开的。蒙太奇就是比较常用的电影手法。简要地说,蒙太奇就是根据影片所要表达的内容和观众的心理顺序,将一部影片分别拍摄成许多镜头,然后再按照原定的构思组接起来。一言以蔽之:蒙太奇就是把分切的镜头组接起来的手段。电影可以采用的手法为什么不可以应用于新闻写作呢?把围绕一个中心思想的全部资料分类切割,短小精悍,自成一文,但是可以按照内在的逻辑联系把它们组织成一篇大的文章,形式非常新颖。
6.采用科学的考核方式,革除旧观念,为繁荣短新闻创造环境 以字论酬是很多报刊的常用考核方式,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作者撰稿的积极性,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为了赚取稿酬,想方设法为稿件掺水,无限拉长、拉宽稿件的现象。正所谓:内容不多,篇幅不小;亮点不多,套话不少;新意不多,拼凑不少。这个问题需要利用更科学、更关注稿件质量、更体现稿件作者敏锐性和劳动价值的考核方式来解决。
另外,工作指导类杂志不可避免地与各级管理部门打交道,不少地方有“篇幅越长越重要,字数越多越有面子,内容越全面越显政绩”的思想,直接造成了稿件大而全。这类问题成因比较复杂,需要媒体工作者和全社会一道,为革除旧观念、树立新文风,做出长期不懈的努力。
假设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的话,若咬到你、我、张三、李四或某个政要首长呢,哪个才是新闻,写新闻如同写作一样,该事件确能反映现代生活型态,对大众具有感动话题或启示,警觉的影响力就可成为新闻。
(一)先拟定大纲:写短稿可以仅凭腹稿,但写长稿时,若无大纲或准备小抄,往往很难写得好。
(二)开头与结尾:写导言时,最好已规划如何结尾,才不致於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三)举例与说明:写人物时,穿插一些小故事最传神。切记要适可而止,最多两个例子。
(四)迅速与简洁:记者写稿要求迅速,整篇写再做修改。众人皆知的事不写,不用废字,力求扼要。
(五)主题应熟悉:主题设定后一次完成,避免中断思路。遇严肃主题时,用字也应严肃表达。
(六)可峰回路转:笔法模式试图改变,运用情节隐喻或拐弯方式,争取注意。
(七)能力与论述:除具备收集资料,应多方查证,抓住重点,论述正确,言之有物,客观事实,不穿插个人意见。
(一)新闻稿撰写与作家写作方法,作文相互一致,段落分配也是启、承、转、合。
(二)第一段之导言是全文的精神,最好在60字以内,重点约略提出,提纲挈领。
1、新闻写作应多使用短句,尽量符合150字以内适当阅读量。
2、导言不宜直接用引语,避免无谓困扰。
3、每段开头不宜用同样的语句,尤其是相接的两段。如连续几段的开头都用「他说:」,「他表示:」,会让人生厌,也会使人以为作者文思不足。
4、连接词(由于,但是)尽量不要用,先拿掉后再看看是否影响句子叙述的完整性,否则将可省略。落笔前先应审慎确认事件之可信度。
1、使用日常,简单易懂的字:如类似歌迷,影迷,避免改用fans:「粉丝」。
2、写短句子,写简单的句子:简短有力的句子,使读者欣赏起来轻松自然,感受深刻。
3、尽量少用专门术语:新闻与写作是要给大家看的,应以贴近生活习惯,浅出的语言。
4、尽量少用最,甚,极为或唯一,避免与事实不符,会造成读者抗议。
5、不要用避讳引语:某人说就用钱xx说,不使用钱氏说。
6、尽量少夹用外文:除非有必要,但不要乱翻译,造成误解。
1、删去不必要的字:虽简而不漏,意思不变。
2、如:1.作为期五天的访问-访问五天。
3、.今天起办理报名手续-今天起报名。
4、不作无谓的解释:尤其在新闻专题报导中,有必要才解释,没有就省了。
5、不记流水帐:除非天天精采,否则,仅提重要事件。
6、人名官衔省略:除总统外,第一次提全衔,第二次用姓名即可,避免礼多文虚。
学校新闻,是以宣传为手段反映学校当前学习与生活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学校内部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经常大量运用的一种文体。
学校新闻,是学校消息、通讯、新闻特写与速写等体裁的统称。
(二)学校新闻稿的特点
1.真实性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线。
学校新闻,要求报道学校真实的事实。
2.实证性实证性,就是说学校新闻要让事实本身说话。
事实的基本要素,一般应交待人、事、时、地、因果、怎样、意义等七个要素。
3.及时性
学校新闻是新近发生或发现的事实的报道和评述。
这就要求必须有新的事实、新的内容,表现出新的特点与新的意义。
4.开放性
学校新闻是不受空间限制的一种宣传形式,具有冲破闭锁隔绝现象的开放性。
学校通讯员在撰写新闻稿件时,必须要把握好新闻其开放性的特点。
(三)学校新闻稿的写作方法
1.善于捕捉
要写出好的学校新闻,就要善于捕捉蕴藏在现实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丰富而有意义的新闻题材。
要注意深入教育实践与教育生活,留心各种各样的校园事情,将新的分析思考写进“新闻手记”。
2.勤于采访
学校通讯员的实践,实际上就是采访的实践。
采访是一门专门的科学,也是一种独特的艺术。
通讯员的采访要想顺利进行并获得效果,就要学会拟写采访提纲,找准采访对象,注意采访方式。
3.精于构思
获得采访后的真实情况,就要精心构思,动手写出学校新闻稿。
一篇学校新闻稿立什么样主题,选取什么材料表现主题,材料的详略处理与先后安排等等,通讯员都得一丝不苟地精心构思。
4.疾于运笔
运笔要“疾”,不仅仅是从时间上要求快,而且须快中求好。
二、学校通讯稿的写作
(一)学校通讯的概念
学校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学校里的教育教学事件或师生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校报、校园广播常用的文体。
(二)学校通讯的特点
一般来说,学校通讯有四大特点:
1.真实性。
2.客观性。
3.时间性。
4.形象性。
(三)学校通讯的分类
1.按内容分
学校通讯一般分为学校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
2.按形式分
学校通讯分为一般学校记事通讯、访问记述(专访、人物专访)、小故事、巡礼、纪实、见闻、特写、速写、侧记、散记、采访札记。
(四)学校通讯的写作
1.主题要明确
有了明确的主题,取舍材料才有标准,起笔、过渡、高潮、结尾才有依据。
2.材料要精选
按照主题思想的要求,去掂量材料、选取材料;把最能反映学校教育事物本质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和最有吸引力的材料写进去。
3.写人离不开事,写事为了写人
写教育人物通讯固然要写人,就是写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也不能忘记写人。
当然,写人也离不开写事。
4.角度要新颖
写作方法要灵活多样,除叙述外,可以描写、议论,也可以穿插人物对话、自叙和作者的体会、感受,既可以用第三人称的报道形式,也可以写成第一人称的访问记、印象记或书信体、日记体等。
(五)常见学校通讯文体简介
1.学校人物通讯
所谓学校人物通讯,就是以报道学校先进人物为主的通讯。
它着重揭示先进人物的精神境界,通过写人物的先进事迹,反映出人物的先进思想,使之成为学校内外的共同财富。
2.学校事件通讯
所谓学校事件通讯,就是报道典型的、有普遍教育作用的学校新闻事件。
写事当然离不开事件有关的人,但它不像人物通讯那样着力刻画人,而是以事件为中心,在事件的总画面中,为了写好事来写人。
3.学校工作通讯
所谓学校工作通讯,就是反映学校贯彻执行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中的成绩,总结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或者探讨有争议的亟待解决的学校教育问题等报道。
它是校报、校刊、校园网上经常用于指导学校工作的重要报道形式。
4.学校概貌通讯
学校概貌通讯又称学校风貌通讯。
它是以反映校园生活、人情交往、校园风光和日新月异的教改成就为主的报道。
概貌通讯与事件通讯不同,它不是围绕一个人物或一个中心事件来写,也不要求写一件事发生、发展的完整过程,而是围绕主题集中各方面的风貌和特色。
在表达方式上,往往运用点上具体事例来叙述和描写学校的一个年级、一个班级、一个科组、一种特色、一个办学理念的风貌变化,展现学校随着时代的步伐和人的思想境界的变化。
一般采取“巡礼”、“纪行”、“散记”、“侧记”等形式,向师生介绍。
5.学校小故事(小通讯)
反映学校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片断,通常表现一人一事,线索单一而有故事情节,短小精悍,生动活泼。
三、学校消息稿的写作
(一)学校消息的概念
学校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学校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师生普遍关心的事实。
在众多的新闻体裁中,消息最为常用。
(二)学校消息的特点
1.内容真实,事实准确。
真实是消息的生命,是力量的所在。
事实是它的本源,也是它令师生信服的基础。
真实,就是事实真实,所写的.人物、时间、地点、事情发生发展的经过不可虚构。
准确,就是每个事实,包括细节都准确无误。
2.内容新鲜,具有价值。
新闻贵在新,而且有认识意义、启迪和指导意义。
消息只有新,才能引起师生的注意,先睹为快。
新,不仅要把新人物、新事件、新经验报道给师生。
而且要选择有意义、有价值,给人以启迪,有指导性的事物。
3.迅速及时,有时效性。
迅速是消息的价值,消息报道速度迟缓便会降低消息的价值,“新闻”则变成了“旧闻”。
时效,就是速度要快,内容要新。
4.简明扼要,篇幅短小。
简短是消息区别于其他文体的主要标志。
所谓简短,就是“三言两语,记清事实;寥寥数笔,显出精神;概括而不流于抽象,简短而不陷于疏漏”,用笔要简洁利落,内容要集中精炼。
(三)学校消息的种类
1.学校动态消息
学校动态消息是迅速而准确地报道学校新近发生的重大事件、重要的活动和学校各项建设与发展中最新出现的新情况、新动态、新成就、新问题的一种文体。
它是校报、校园网上使用最多的一类新闻报道形式。
学校的重大新闻以及简讯都属于动态消息。
如,我校的科研动态,重要人物来访,我校与香港姊妹学校联谊活动等。
2.学校典型消息
学校典型消息也叫学校经验消息,它是学校对学校某一方面的工作或对一些具体部门、年级、班级、科组等典型经验、成功做法集中报道的一种文体。
这种消息是在介绍经验、做法之后,总结经验,揭示规律,以达到以点带面,推动学校工作的目的。
如 《真心诚意促均衡,实效帮扶谋发展》(深圳市龙岗区实验学校“千校扶千校”工作经验介绍)。
3.学校综合消息
学校综合消息是把发生在不同地点、不同部门、各具特色、性质相同的事实综合在一起,并体现一个主题的报道。
它的特点是在综合、概括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提出见解,揭示规律。
如,《重本求新,务实奋进》(以实干精神人民满意的学校体育特色工作)。
4.学校述评消息
又称“记者述评”、“新闻述评”。
它是一种兼有消息与评论作用的新闻。
它是在陈述事实的基础上,穿插评论或抒发感慨,从而分析说明所报道事实的本质和意义。
它的特点是边叙边评,要求以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为依据,针对教育事实进行评说,并要求观点正确,评论得当。
如,《分清支流与主流,莫把教师当保姆》(针对学校安全工作,教师到底处于什么角色)。
“万事开头难”,作为有志于从事新闻工作的的人来说:好第一篇新闻稿件十分关键。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论述新闻稿件的写作技巧及注意事项。
一、 培养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新闻线索
为什么有的记者能写出漂亮的新闻作品,而有的记者仍然发现不了新闻线索,或者说发现不了有意义的新闻线索呢?为什么有的记者总是埋怨没有什么东西可写,而一再要求编辑老师为他们提供采访的话题,说到底这就是一个新闻敏感的问题。
什么叫新闻敏感或新闻触角呢?简言之,它就是新闻工作者识别新闻的敏锐能力。
一个具有新闻价值的事情,别人不能看出它是新闻,而你却一下就能识别它是新闻,这就是新闻敏感。
没有一定的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很难写出一篇像样的新闻稿。
当然,新闻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记者在采访实践中不断培养训练获得的。
二、 积累新闻素材,选好新闻题材,找准新闻角度
作为一个初学写作的记者,更应该重视积累新闻素材。
新闻素材是进入记者视野并被记者所意识,所采摘的生活现象,即从社会生活摄取而来的、尚未通过提炼和加工的原始材料。
没有新闻材料的积累过程,就谈不上新闻写作的问题,作为记者,要积累新闻素材,必须重视自己的“笔记本”。
角度,是新闻写作向自然科学借用来的一个概念。
报道的角度,是记者认识被报道对象的思想方法及对被报道对象各“侧面”把握水平的综合反映的结果。
它在一定程度上能说明记者处理采访的素材、挖掘材料的新闻价值的流程。
大量散漫在笔记本上和记忆中的材料,如何进入新闻的既成轨道中呢?找出它之所以构成为新闻的特殊由头,就为记者进入材料的世界打开了一个突破口,开启了一扇大门;同时,找出最便于读者接受的角度,实质上是对材料的归纳和梳理,并对读者认识、接受事实起到了一个“导读”的作用。
要写好一篇新闻稿,可以注重这样几个角度:
1、特色角度,有些节日的庆祝活动每年都大同小异,但我们如果找准了该年活动的特色内容进行报道,就能写出有价值的新闻。
2、读者角度,要注意研究同全校师生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竟紧密相连、普遍关心的问题,选择发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小事”,以小见大,才能增强新闻的吸引力。
作为一名记者,只有经常深入生活,注意观察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了解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从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从他们最关心、最想知道的内容入手,才能写出有意义的新闻。
3、时间和空间角度,有些新闻事实,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空间其重要的程度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有的事实发生在去年算不了新闻,但发生在今年却要算新闻了;有的事实发生在a处算不了新闻而发生在b处却又算新闻了;有的事件和话题,在一定时期内迫切需要解决,对实际工作能起推动作用;有的问题在一定时期内成为关注的焦点。
三、 掌握新闻写作的一般技巧,提炼新闻主题
要写好一篇新闻稿件,就必须掌握各种新闻体裁写作的一般技巧。
如果是学写第一篇新闻稿,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1、基本掌握标题的制作技巧。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篇新闻稿若有一条新颖别致的标题,就能象磁石那样牢牢地吸引编辑和读者的注意力。
2、学会写导语。
导语是消息的开头,是消息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国外新闻界有人称导语是“抓心的手”这就是极言导语吸引作用的。
没有好的导语,就算不上成功的新闻稿。
3、基本熟悉各种新闻体裁的写法和结构。
不熟悉各种新闻体裁的基本写法,就无法比较得心应手地进行新闻写作。
而谋篇布局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新闻稿件在受众和编辑眼中的“身价”。
4、理解和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用事实说话。
摆事实,用事实说话,这是新闻独特魅力所在,也是新闻事业不可代替的价值所在。
初学新闻的记者往往用自己的主观评价和臆断代替大量的重要的新闻事实,使写出的新闻或空洞无物,或言不及义而孕育新闻主题,则是提高新闻稿价值的应有之义。
新闻主题是一篇报道的主旨,我们写任何东西,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到底要表现什么、反映什么,若是心中无数,势必信笔涂鸦,不知所云。
如果要反映记者对生活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基本态度和看法,使写出的新闻报道吸引人、鼓舞人、引导人、就必须注重提炼新闻主题。
新闻主题是整篇报道的灵魂,它隐藏于新闻素材之中,一旦我们把它发掘出来,它就会统领全篇,成为整篇报道的中心内容。
我们要站在时代和社会的高度,坚持实事求是、不落俗套、贴近生活、读者至上等原则,运用追根究底法、对比联系法、见微知著法等方法,提炼和深化新闻主题。
四、虚心请教,大胆投稿
请教的时间,可以贯穿到新闻采访写作的全过程。
如何培养新闻敏感,寻找新闻线索可以请教;如何拟订采访提纲、选好新闻题材、提炼和表现新闻主题可以请教;如何使写出来的新闻更加符合新闻写作的要求,更加精彩,更应该虚心向学长、师长请教。
一篇新闻概写好后,还得大胆投稿。
有的初学新闻的记者,或者认为自己的作品羞于出手,即使写好了,也不敢或不愿寄出去,或者总是过分要求稿子的质量,一而在,再而三的修改,结果错过了报道的时机。
其实,由于校园存在范围小、易于捕捉、头绪少等特点,如果不抢时间积极投稿,就会让别人抢得先机,即使你写得再好,也只能算作又一次练笔了。
当然,大胆投稿不是盲目投稿。
如果没有任何目的,打的是无准备之仗,再好的稿子也可能石沉大海。
因此,作为一个大学生记者,一定要认真研究传播媒介,研究它的版式结构、专栏设置、报道风格、出版(或播出)周期甚至编辑部的人员构成、编辑姓名及联系电话等。
是邮寄的,还要弄清楚通讯地址,保证所投稿件万无一失地寄到编辑部。
这样一来,就可以在写稿之前,针对传播媒介的特点,引导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方法,对写作内容和形式作出必要的限制;在新闻稿写好之后也能够有的放矢地投递到报纸等媒体的相应版面、专栏及编辑手中,从而大大增强新闻稿见报几率(或播出几率)。
作为初学新闻的记者,如何写好第一篇新闻稿是十分关键的,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只有勇于实践,大胆尝试,深入采访,勤奋笔耕,不断提高新闻采访写作的技巧,才能写出更多更好的新闻作品。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gongzuobaogao/956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