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2024年高中生课题研究报告 高中英语课题研究报告模板

2024年高中生课题研究报告 高中英语课题研究报告模板



在现在社会,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英语课题研究报告篇一

“农村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

结 题 报 告

课题报告执笔:周源 时间:2010年12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农村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具有自身的研究优势,主要反映在它不脱离教学,目标指向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在参与研究之前已经有所思考,参与课题后对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倾注了更多精力。在各级行政领导以及学校校长们都在关注有效课堂建设、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益的今天,本课题顺应了形势,并提前进行研究,得到了各级领导的支持。 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是研究英语语言教学的中心环节,它依赖与其他方面或者其他课型的研究成果和学生听说写的能力提高,同时也促进学生其他语言能力的提高。与本课题相关的英语课堂教学以及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在国内外的研究已经比较广泛而且深入,同时趋于成熟,但大部分都是建立在英语教学论、英语学习论基础上的教法与学法的研究,建立在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基础上的研究尚未到位。农村住宿制高中学生英语语言学习与运用的条件和社会环境与城市学生相比较为薄弱,专门针对这一重要群体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尚属空白。专门针对农村高中,特别是英语教学基础薄弱地区农村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尚未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应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探索农村高中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突破经验层面的更为有效的途径。

2、探索农村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所承载的获取信息、分析处理信息,高效思维、正确推理、准确归纳等理解能力,达到全员提高的有效途径。

3、探索农村高中面对学生英语能力基础相对薄弱而又面对与外界学生同平台竞争的压力,通过阅读教学辅助学生听、说、读、写等多维度能力提高的途径。

课题组围绕课题研究目标设计的主要专题为:

1、农村高中学生英语学习的现实状况以及基础对学习能力提高影响的研究(负责人:李学如、王中山)

2、情感因素(农村学生)对学习能力提高影响的研究(负责人:李学如、吴璇) 3、课堂教学媒体与手段对农村高中英语学习能力影响的研究(负责人:李学如、周源) 4、文化背景知识对农村高中生英语学习能力提高影响的研究(负责人:周源、夏厚德) 5、农村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具体操作研究。(负责人:周源、卞方梅、朱海兰)

(二)课题研究的原则

本课题根据农村高中学生英语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目前的在校生英语学习能力提高比较困难、影响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发展的现状,提出有效模式存在的假设,通过对情感因素、媒体与手段、方法与过程(课堂教学程序)、训练材料等维度的研究探索,发现有效模式并进行实践运用,实现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本课题研究前,我们发现:1)农村高中学生英语学习能力与水平相对薄弱,有提高的必要性;2)教师的训练方法与手段处于经验层面,缺乏针对性;3)在情感因素、媒体与手段、方法与过程(课堂教学程序)、训练材料等维度上一定存在适合于农村高中学生的有效模式。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课题的创新特色体现在:1)手段的创新:进行实证性研究。2)研究客体的创新:农村高中学生及其的英语阅读能力与水平的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1、管理方法

为保证课题研究按计划有条不紊地实施,课题组建立了课题领导小组,定期进行总结、交流、分工,落实年度计划,分析课题计划的落实情况和学生状况,建立科研档案,积极把课题工作落到实处,真正发挥对教师水平提升和学生学业进步的促进作用。

2、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是通过课题组成员广泛深入地开展学生入校基础的调查、目前学习方法与学习成绩的调查、查阅各种文献资料、进行课堂教学方法与策略的假设与验证、撰写调查报告和论文、参加省教育学会等各级各类培训和课题组成员之间的广泛交流,并通过实践与总结,形成农村高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以及多维度能力提高的模式,提出适合我校及同类学校提高学生相关能力的途径的建议。

3、落实方法

组织课题成员集中学习,时间由课题组安排,每月不少于一次,积极参加各类培训。课题组成员积极参加学校教研组组织的集体学习活动和各年级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活动,在集体备课活动中,和非课题组成员老师一起学习,一起讨论,共同研究阅读及英语教学各种课型的有效性策略,时间每周一次以上。

学习内容主要是开题报告中所述内容,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客观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国内关于英语教学的理论;有关英语学习的机制、英语学习的效率、英语学习的境界、英语学习的规律、英语学习的策略和方法、英语学习的模式和程序、英语学习的能力与活动等英语学习理论;外语教育语言学理论;结合上级教师培训要求学习课程与信息化教育技术整合理论等。在积极进行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的过程中,课题组教师积极参加省市各类教育教学培训,回来后及时开会,把学习收获与大家分享。教师们结合教学实践,积极总结教学心得,撰写教学论文,争取获奖和发表,促进农村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工作,同时提升了自身的教学素养。

四、课题研究的保障条件

1、我校是位于江都市农村集镇的省重点中学,学校具有较大的规模。学生来自于全市农村各乡镇,学生跨进丁沟中学的大门,是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成就人生辉煌的远大理想。家长和社会都关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状况及成果,有着开展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的社会基础和校内氛围。

2、教师队伍学历合格水平高。有多名中学高级教师和骨干教师参与,也有青年教师参加课题研究的较高热情。

3、我校有从事农村高中英语教学的较长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对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和学生的入校基础有充分的了解。

4、我校教学设备先进,是江苏省现代化教育技术先进示范学校。有江苏省中小学一级图书馆,图书资料齐全。与外界交流频繁,与高校联系多,接受高校辐射与指导能力强。

主要工作:1、制定各子课题计划,全面开展课题工作;2、定期举行会议,及时总结近期工作,设置下阶段工作重点;3、迎接、完成中期评估验收,指导后续工作;4、关注学情,及时调整、完善计划,积累过程资料。5、课题组教师积极结合实践撰写教学论文,指导学生参加竞赛。(负责人:李学如、周源)

第三阶段(2010.1-2010.12)——总结阶段

人:周源)

六、课题研究成果

a、成果类型

(一)课题

组的调查报告和发表、获奖论文、教案汇编。

(二)优秀阅读课文教学研讨课、阅读训练教学研讨课和阅读测试讲评研讨课教学设计(附光盘)。

(三)本课题的研究推动全校英语教学质量攀升所带来的获奖和成绩证明。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2013.7

一、课题的提出

1. 有利于教师进一步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中、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就是要引导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人为本、促进发展的课程观和学生观,突破接受学习的定势,探索引导学生英语阅读的教学方式和策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2.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阅读教学应“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所谓探究性阅读,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研究探索的方式自主地阅读获取和运用的一种学习方式。

3. 有利于拓展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使阅读教学课堂从封闭走向开放,体现用英语做事的教学思想。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读技能的训练进行探讨与研究。外语教学心理学认为,阅读是一个认识和言语交际的过程,也是极为复杂的生理和心理过程。阅读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读者对语言信息理解过程。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假如教师只是让学生读文章,做练习题,朗读,而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都是违背阅读心理规律的,势必影响阅读教学效果,也难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言学研究成果。语言学习包括听,说,读,写,译,是一个input(输入),decoding(解码),output(输出)的过程。听和读是输入,说和写是输出,但只须达到一定的输入量,才能保证更好的输出。从而高效率地完成我们学习语言的目标。而大量的阅读正是语言输入转为输出的必不可少的途径。我们古人也早就总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的有益经验。可见阅读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了。

三、课题研究主要目标和内容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和发展是英语课程标准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我们的目标是:通过研究,探索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构建一套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能掌握基本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并深受学生喜欢的阅读教学模式。

l. 总体目标:巩固和扩大词汇量,增强语感,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的准确度,逐步形成他们的英语阅读习惯和能力。帮助学生善于、乐于了解异国文化,拓展实践空间,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

2. 分级目标:六年级能通过上下文理解部分生词的含义。正确运用工具书理解文中的单词、词组; 能通读简单的故事、短文,正确理解大意;能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描述所读的语言材料。七年级能正确流利地进行朗读;能从文中找出有关信息,理解大意;借助工具书,提高理解的准确度和阅读的速度;能根据故事情节改编表演。八年级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所学对话,短文以及与教材难度相当的对话,短文; 能够正确理解所读故事,短文的大意,能从文中找出有关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阅读技巧来提高理解的准确度和阅读的速度。

临沂一中2010级研究性学习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负责人:  贾睿  所在班级:2010级8班

课题组成员: 刘祺源 刘健平 乔继成所在班级:2010级7班

指导老师:  崔荣圆联系方式:

课题领域:学习

课题来源及目标

在经济全球化飞速发展,中国正积极融入这股潮流的的今天,英语已成为一门不可或缺的学科,特别是对我们中国人而言,掌握一定的英语水平不仅仅是自身素质提高的一个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繁荣的一个重要前提。可也许对不少同学来说,学习英语是枯燥乏味的,然而其重要性又是不容忽视的。于是,如何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成为了当今校园乃至整个教育界的一个重要课题。

高中英语教学过程我们都会发现以下问题:有的学生笔试成绩好,口语却很糟;在交际活动中,有的学生心里想得挺不错,一到口头表达,就抓耳挠腮,表达不完整。诸如此类的现象俯拾皆是。我们小组针对英语口语的学习这一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并决定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探明这一问题。

结论与收获

a.在阅读过程中、从书本例句中、从对话中看、听到地道、标准、典型、或优美的句子摘抄下来。

b.将每一个摘抄的句子分别记在不同卡片或纸条上随身携带。

c.随时取出尽量做到大声、快速、清晰地读几遍。

d.经常回忆所记的句子。

e.积累到一定量后分类总结设立“自己”的句子库。

f.坚持记英语日记

结题报告

(一)英语科目的特点

1.新异性

一.课题名称:生命化教育理念融入英语课堂导入环节的研究

二.研究背景

高中英语学科的总课题为“生命教育理念下高中英语互动式的教学模式的研究”已经经历了初期的关于课堂“warming-up”环节的小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已于上学期期末开展了关于此项研究的阶段性汇报,即课题的中期推进。这个学期之所以要把小课题定位于” 生命化教育理念融入英语课堂导入环节的研究”这一阶段,首先源于对上一阶段的承接和顺延。英语的课堂热身过后便是对课程的导入,让学生明确学习的内容及目的。其次是因为我们区绝大多数的老师上课前的口头语基本是” 认真听课,精力要集中,把嘴闭上,把书拿出来翻到多少多少页“或是依旧停留在对上堂课的复习或是单词的听写中来开始一堂课的讲授。根本没有给学生一个对新课程学习的准备。问其原因多数教师又会说“我们的学生基础太差,我们的课业任务难以完成等等。”总的说来,课堂导入简单枯燥,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引导学生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心理准备、认知准备,并让学生明确教学内容、学习目的、学习方式以及产生学习期待、参与需要的作用,根本发挥不了任何实效性。

怎样发挥课堂导入环节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呢?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经过了认真的讨论,认为: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并根据新的将要学习的语言材料的特点来进行导入。曾经聆听过许多位名师的课堂,他们精彩的讲授,学生们卓越的表现,无一不是从一段精彩的导入开始的,或是大气磅礴,气吞山河,或如小桥流水,娓娓道来,一段好的导入总能让人产生无限期许,油然而生的一种直觉告诉大家:好戏还在后头呢!它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始,直接影响着一节课的效果。我们认为导入要含着活力,带着兴趣,带着思索步入课堂;形式多样化,保鲜度强,力争成效高,从而达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们的学习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得以发展,也让老师们收到更佳的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研究的对象:高一至高三的全体学生

四、研究的方法:

1,调查分析法:调查了解学生们的英语学习现状,包括学习水平,兴趣爱好,是否喜爱英文歌曲,英文电影,玩游戏,听故事,讲故事,做表演,是否上过英文的知名网站等。调查表明:有一半左右的学生还是非常喜欢这些内容来作为导入的方式的。

2,个别分析法:分析研究学生的个体的具体情况,总结规律。如有的学生擅长歌曲或者朗诵,那就让她选出自己喜爱的英文歌当堂演唱或者朗读英文名篇佳作给大家欣赏,既提高了他自身的兴趣,又带动了其他的学生,培养相似的爱好和兴趣。等等。

3. 对比试验法:我们并不是设立实验班和非实验班,通过对比二者的结果来验证研究的效果,做法是否有效,而是针对不同的班级用不同的导课的方式的对比,比较不同导入方式那种更有效,更适合学生。我们会及时的研讨和总结优缺点,争取找到适合于每个班级的最佳方式。

4.经验总结法:收集活动中的资料进行整理,并对研究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体会及时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研究方法。

五、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计划及具体时间安排:

1. 第一阶段:2013年3月

准备阶段:撰写计划,收集相关资料,学习新的课堂教学改革理论和有关于高中英语导课的先进的教学课例和经验总结。我们注重从相关的著作以及网络资源中吸取精华,充实自我。每天保证阅读30-60分钟。如:阅读张文质老师的《生命化教育的责任与梦想》、《英语教学精彩片段和课例赏析》,《高中英语新课程解读》等著作或文章。

2. 第二阶段:2013年4月——2013年7月

实验阶段:结合课堂教学进行导课实效性研究,建立资料档案,进行研究。确定研究方法,总结课题的成功与不足之处,进一步探索改进提高生命化教育理念融入英语课堂导入环节的策略。交流心得体会,提出新问题。

目前我们了解的导入方法主要有:“实物导入”、“歌曲导入”、“游戏导入”、“看图提示”、“故事导入”、“生活化导入”、“情境表演导入”、“影视作品导入”、“网络资源素材导入”、“视频导入”、“背景导入”、“想象导入”、“ 竞赛导入”等多种形式,来分别运用到不同的课程内容当中去。另外,我们本阶段的重点还是还针对本班学生的基础情况,在课堂导入提问时分层次设置,对程度不同的学生设置难易不同的问题。

在此期间,我们课题组成员还要坚持自2011年3月以来从未间断过的每星期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工作实录,记录了我们外出听课,学习,对名师、好课的借鉴与收获的体会,记载我们的具体做法,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反应,对于课堂上的突发事件,我们的应对方式,反思,疑问,彼此相互指出大家的不足之处,和我们研讨时的点滴心灵的感悟。另外,我们每位课题组成员还准备了一个专门的笔记本,每个月每位老师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科研学习心得和感悟,及时总结和反思我们的科研活动中的不足之处,同时也记录了我们的好的做法,总结成经验,便于交流。这两个笔记本,我们全体课题组成员已经坚持记录了整整两个年头了,它们记录了我们这一路走来,从开始对课题研究的困惑迷茫,到一知半解,再到逐渐有了头绪,到刻苦钻研,到能够应用到实践当中,就像由一个刚刚会爬的小婴儿逐渐长成了一个健康,步履稳健的儿童,我们相信,有它们的陪伴,经过长时间的积累,蓄积力量,我们在未的科研道路上来一定会长成健步如飞的壮年,随心所欲的在生命化教育的这片田野上奔跑。此外,在我们的英即将建立关于课题的栏目,及时发布进展信息和学习研究体会.接下来我们要做的还有完成个案的分析。包括对学生和对某一节课的导课环节的反思。完成阶段反思,对学生进行分析,总结效果。

3. 第三阶段:2013年9月——11月

总结阶段:总结研究成果,归纳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形成论文,课例,案例反思,教育故事等。

预期研究成果:

2. 撰写研究报告。

3. 优秀课例展示。

总之,我们的最终目的,不只是要是完成科研课题,而是要使学生真正从细微之处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在愉悦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其实我们生命化课堂的终极目标就是要找到适合学生的教育。

──英语学习策略培训

周秋兰

摘 要:1999国务院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指出: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校本课程)的三级课程体系。实行“三级”课程管理政策以来,“校本”已实实在在向我们走近。那么如何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呢?本文从校本课程开发遵循的原则说起,把英语学习策略培训作为校本课程,阐述了英语学习策略培训的意义、实施培训的方式、培训的步骤和内容,通过英语学习策略的培训得出启示和建议。

关键词:校本课程 学习策略培训 开发与实施

我们今天的教育是为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高中英语新课程的总目标也要求学生在教育阶段的英语学习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建立规范的英语教材体系以及丰富的课程资源体系,以保障英语课程的顺利实施。高中英语校本课程就是这个体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开发和发展对于中学英语教学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校本课程开发(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简称sbcd)的思想源于20世纪60—7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主张学校的教师、学生、学生家长、社区代表等参与课程的决策,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实现课程决定的民主化。它对于学校办出特色,向学生提供最迫切的教育有着重要的价值。

一、英语校本课程开发中所遵循的几条原则

1.有效性和重要性的原则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面临着不断更新的知识体系,我们在开发校本课程时,在选择课程内容的过程中,应该删除陈旧或过时的知识,选择学生“就近发展区”的内容扩充具有现实意义的内容,把握好重要的内容。

2.特殊性与差异性

资、学生水平、教学设施等情况全盘考虑,但这一“个性”也要植根于整体的教育目标这一“共性”之中,不能脱离高中各阶段的总体目标。“个性化”的教育理念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思想与灵魂。

3.趣味性和可学性的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这是开发的出发点。要把教学主体的角色还给教师与学生,找回他们在大一统的课程体制中失去的自主性、主体性和创造性。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易于学生消化学习的内容同时,在编制校本课程的过程中,课程的内容要选择学生能接受并能理解的知识范围,而且内容要健康。

4.现实性和应用性的原则

现实性就是要求校本课程的内容必须符合当今社会的现实需求。在选择课程内容时,要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横向思维能力。应用性就是要求在课程开发中选择最有助于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课程内容,选择具有应用价值的知识。注意将人文主义思想渗透于校本课程开发的各个环节之中。

二、英语学习策略培训的意义

发提供帮助。

三、英语学习策略培训方式

1.讲座和讨论

主要用在对学生介绍英语学习策略;学习策略的重要性;制定学习计划;如何获得学习资源;克服对英语的恐惧和英语学习过程中的焦虑,建立信心、培养毅力;通过讲解示范英语学习策略,在课堂具体学习策略的培训过程中通过讲解让学生讨论“选择怎么样的策略会更好的掌握学习内容”,或采取先让学生讨论再讲解。讨论的形式可分为座谈式、小组讨论(4~6人)和同桌讨论,在讨论中或讨论后及时做记录。

2.观察和访谈法

在培训的过程中要时刻对学生做观察,了解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中、回答问题时的表现等等,并且做必要的记录。课后和学生通过聊天进行了解,在研究过程中坚持每天写研究日记和做记录。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说出自己所想的,在课后怎么做的。报告自己计划完成的情况等等。

3.问卷及测试

对参加英语学习策略培训的学生进行学习策略、学习风格和学生性格的问卷调查;在选定研究对象后对所选择的对象进行综合语言能力测试,培训后再对研究对象进行综合语言能力测试。

培训时间为16周每周2课时,共32课时。其中一课时在下午自习时间,另一课时在晚自习时间。学习策略培训采取选修课的形式,让学生自愿报名参加“英语学习策略培训班”。

第1周

第一章 介绍学习英语策略

第一节 观念的改变

讲解英语学习观念的形成与特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英语学习观念。介绍英语学习成功者学习经验的材料。

第二节 几个重要观念的分析与调控

习的准确与流利:让学生对英语学习过程中准确与流利二者的关系形成正确的认识。语言的形式与内容的关系。语言错误对语言学习的影响。

母语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作用:让学生正确认识母语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以及在学习过程中正确的使用母语帮助英语学习。

第2周

第二章 认知活动的管理

第一节 管理活动的重要性

让学生明白目标、计划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

第二节 学习计划的制定

讲解怎样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学习计划的要素。指导学生制定自学计划课程计划;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第三节 自我评价

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观念,介绍自我评价的三个重要方面:测评学习进步;总体评价;日常评价。

第3周

第三章 情感活动

第一节 建立自信心、培养“毅力”

自信心是人们对自己成功的把握程度。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让学生自己坚信,只要学习策略运用得当一定能学好英语。英语学习是艰辛的工作,需要大量的时间去练习,学习英语并取得成功也需要毅力。农村中学在缺乏学习资料、没有说英语的环境中学习英语,特别需要培养学生不怕挫折的坚韧性和持之以恒的忍耐性。

第二节 克服外语学习焦虑

由于学生外语成绩不理想,会对外语学习产生焦虑,给学生教些消除在外语学习焦虑的一些方法。

第4周

第四章 资源策略

具书的使用,让学生在有限的图书馆资源中获取资料,去书店不买书而获取资料去学习,获取网络资源,听收音机等等。积极的运用教师、学习好的同学人力资源。

第5周到第15周

第五章 教材渗透具体学习策略

第一节 听力策略(5~6)

以问题陈述:听不懂教师用英语上课怎么办?怎样解决“听”比“读”难学的问题?听力差,困难在哪里?如何提高听力水平?采用一定的资料示范听力的一些策略技巧。让学生讨论怎样才能有效提高听力。

第二节 口语策略(7~8)

鼓励学生开口说英语;几个人创设说英语环境;自己给自己说英语;在培训的过程中让学生组织举办全校英语角。采取多种口语练习活动,讲解有效的交际学习策略。

第三节 阅读策略(9~10)

阅读三个模型和图式:自上而下模型;自下而上模型;相互作用模型。默读和朗读。有效阅读策略:略读;寻读;预读;猜测生词意思;克服阅读中的不良习惯。采用阅读材料讲解。

第四节 写作策略(10~11)

提高写作的策略:收集精彩句子;写日记;通过阅读扩展思路;模仿练习;交笔友。写作过程的策略:构思;选词;组织;修改。采取课堂当堂练习。

词汇和语法(12~15)

第五节 词汇(12~13)

学习记忆单词:语境中学;联想记忆;利用图像图形;词汇分类;同义反义词;词缀等等。采用材料当场训练,讨论适合学生自己的记忆策略。

第六节 语法(14~15)

语法学习实用语法,语法是工具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语法学习策略:在理解基础上学习;积极主动归纳语法规则;在错误中学习;在交际中学习。

以上各专题的训练并不是孤立的可在材料的运用中综合几方面的能力学习策略。并且要布置一定的课后作业,完成计划的制定;学习资源的获取;语言知识的运用练习等等。

高中英语课题研究报告篇二

大家好!

《高中生多元文化价值观培养的方法研究》课题已经于今年2月被自治区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正式批准立项。根据课题管理的规定,现在由我代表《高中生多元文化价值观培养的方法研究》课题组向大家作开题报告,请大家对我的报告提出宝贵意见,在此我向大家表示真诚的感谢。

本研究课题希望通过校本课的开发来对学生进行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培养,并探索一种有益的实践方法。本研究课题的研究周期初步定在三年。第一年我们做作准备工作,进行该课题相关的信息搜集和调查,为第二阶段的研究做准备。第二阶段为实验研究阶段,该阶段我们采用班级实际教学中的实验法,通过问卷调查和学生意见反馈来积累课题资料。第三阶段为理论总结阶段,整理出最终的结题报告课题论文和校本课教材,申请结题。

选取高一年级三个班级作为实验班,在正常教学外分别按照课题的设计增开校本课,计划开设《世界三大宗教介绍》、《发达国家介绍》、《内蒙古三少民族介绍》三科校本课,将每一教学内容制作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授课,并最终形成校本教材,另选其他两个班级作为对比班,按原计划组织教学。考虑到本课题的内容较多,我和刘江宇、李杰将主要承担《世界三大宗教介绍》、《发达国家介绍》等校本课的开发,姜振国等将承担《内蒙古三少民族介绍》的研究工作。

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需要做大量的调查。这一点我们准备通过网络进行搜集,通过对网络上全国教育同行的调查和教育网站的研究来实现。如果全国有与本课题关联较大的会议或培训,我们将申请参加。同时本课题的第二阶段需要确立实验班和对照班,针对学校每个年段都设实验班和普通班的现实,我准备从这两种班中分别选取实验对象,并分别确立对照班。

1、世界三大宗教介绍的校本课开发。

2、发达国家——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日本、以色列介绍的校本课开发。

3、内蒙古三少民族——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介绍的校本课开发。

4、网络优质教学信息资源的发掘与探索。

5、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网络备课,制作课件并进行实际教学效果研究。

高中生正确价值观的培养方法研究是一个长久而宽泛的课题,本课题组仅仅在多元文化教育方面开展了一定的探索,所以我们在这里也向我们的广大同行发出邀请,如果您对我们的课题感兴趣,并且很想参与我们的研究,请您尽快和我们联系,我们将向自治区课题管理部门申请加强本课题的研究力量。

同时我们真诚的恳请各位领导、专家和同行能多指教。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各位领导的支持和各位专家的指导,我们也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支持与帮助。

谢谢大家!

高中英语课题研究报告篇三

由xx老师申报的课题《普通高中生物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研究》,经xx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列为xx市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批准号为。现根据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和县教研室对课题立项开题的通知文件的要求,提出本课题的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准备正式开展研究工作,请各位领导和专家予以审议指导。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目的意义

(一)研究背景

1.校情、学情的分析

按照我校高中部在我县中招录取中的批次状况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我们学校应该当之无愧的算作普通高中中的普通高中了。在别的学校不起眼甚至说瞧不上的学生,换作在我们学校可能都要被当成宝了。

我们的学生普遍基础比较薄弱,学习习惯有待培养,学习方法不

够科学,学习能力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学习成就感不强,自我效能感意识不强,学习中的求助意识缺失等现象普遍存在。

面对这样的情况,学校也做了深入地思考,并采取了必要的措施。比如,在高一新生军训期间,就把教材发给学生,让学生提前翻一翻,看一看。组织相关学科教师走进教室,跟学生介绍学科学习的情况,给学生鼓舞士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我们把九月份看作新生心理调适月,学校组织迎新生的一系列活动,帮助他们进行心理调适,以使他们尽快地适应新环境、新同学、新老师,做好适应高中学习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及学习方法的改进。我们一贯强调,现在大家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只要坚持按照老师说的去做,学习一定能上新台阶。正所谓:“今日事今日毕”,今天学习的问题今天处理完。不让学习问题无限积累和放大。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设想的都是很美好的,但结果却是很现实的。

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方式的转变岂是一日之功。随着学习任务的不断增加,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也越来越多,不断打压着学生的士气。再加上他们不能正确的归因,有些学生甚至就认为自己不是这块料,就把学习落下了。可这一落不得了,等什么时候悔悟过来了,再想赶上来,又不知道要付出多少努力喽。

这种消极的情绪会不断蔓延、传播,传染给周边的学生,甚至会传染给教师。时间一长,有的教师,就给学生磨的,没脾气了,也没斗志了。有一些老教师,凭着自己的经验,就断定这个学生不行了没希望,也不管不问他了。我们知道心理学上,有一个叫做“皮革马利翁效应”的现象,即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传送给学生,会使学生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这样一来,学生自己便更自暴自弃了,如此下去,就会走向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教学工作的持续有效开展。

2.作业情况分析

长期以来,学校结合县局开展了几届岗位业务大练兵活动,常抓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加强各教学环节的检查落实情况,成效显著,努力打造高效课堂的想法坚定不移。

但有一个问题始终未得到很好的解决,那就是我们给学生使用的作业或者说练习,一直以统一订购的同步作业为主。经过多年的使用,我们一致认为,对我们学校的学生不大适用,难度较大。教师讲解也没有针对性,容易的一点就过,把那些相对难一些的题反复讲,那些我们心目中的“好生”才勉强领会,大多数学生简直就在听天书。这样的课堂教学最终效果可想而知。

我们知道练习作为教学过程五个环节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的重要性,尤其对于理科的学习更甚。练习是形成技能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思维训练的重要方法。

我们曾经也鼓励学生自己去书店选购一些练习。尽管市面上的辅导资料十分丰富,但真正适合我们学生的真的很少。有的学生买了一本,却也很少看。

总之,普通高中教学课业繁重,学生课外时间被大量的作业占据。而且很多都是机械的、重复的作业。导致学生厌学怕做怕听,作业抄袭成为常态,学业成就低下,严重打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甚可以说摧残学生的身心健康,一些学生在紧张、压抑的心理状态中,缺乏自信心和进取心,渐渐地,受不了的辍学了。坚持坐下来的,还有一部分要为全县高二学业水平考试垫底,每年都有一些学生无法顺利学业达标。

(二)目的和意义

本课题紧密联系学校、教师、学生实际情况,围绕所遇到的真实教学问题而开展实践研究,遵从以校为本、以人为本、师生共同发展的原则,坚持务求实效、从小处着手,认真研究和解决具体实际问题。

教师在实践中主动反思,从局部入手,从当前入手,研究实际问题,提出课题。在困惑中学习,在迷茫时合作,开展课题研究,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具体实际问题。

1.通过作业分层的设计研究,教师在备课环节要加大备作业环节的份量,促进教师有效备课、有效上课。

2.对作业布置从关注量、关注批改次数到关注作业目的、关注作业质量的转变,让学生有效的、及时的巩固知识。通过作业分层的设计,让学生根据自己情况选择自己能吃下的、爱吃的“馅”,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3.通过作业分层的实践研究,促成教师的教育教学的有效性,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4.研究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学生学习畏难情绪减弱,学习进取心增强,学业成就提高,最终必将反映在学业考试达标情况上。

通过作业分层设计实践与研究,有针对性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作业,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充分满足学生的个别需求,从而提高学生的有效的学习参与度,进而促成学困生顺利学业达标的同时,亦不至挫伤优等生的进取心,给予我们的。

高中英语课题研究报告篇四

课题成员:xxxx

课题的提出:

学校学生早中午排队买饭时间过长,久而久之学生产生了排队长,吃饭难的观念。一些同学由于因为种种原因(主要原因是排队过于浪费时间),以吃方便面,面包甚至不吃来度日。严重影响了学生身体健康和学习效率。为此,我们提出了此课题。

目的与意义:

一个健康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作为21世纪的高中生,饮食是我们培养良好的身体素质的基础。一日三餐对于我们来说尤为重要。因此我们想研究我们学校的食堂。

通过这次研究,增加我们的观察能力和收集资料能力,也培养我们的合作精神,用样让同学们注重自己的饮食习惯,加强他们的纪律意识,做一个身心全面发展的学生。

研究内容:

1、不吃饭或以零食代替主食对身体的危害

2、学校食堂的设计方案、色彩对饮食的影响和卫生情况

主导学科:管理相关学科:政治美学社会医学

具体研究计划

任务分工

责任人

责任人

开题报告的提出

xx、xx

完成报告(输入电脑)

娄智超

资料的查阅

xx、xx

资料的整理

xx、xx

结题报告

研究方法:√□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制作法√□观察法□其他

每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阶段时间(周)主要任务阶段目标

一xx年3月中旬选题选出合适的课题

二xx年3月下旬开题报告进行答辩

三xx年4月初至5月上旬实地调查,收集资料进一步熟悉课题

四xx年5月中旬分析资料初步形成见解

五xx年5月下旬结题报告答辩、展示、评比

计划访问的校内、外专家:1、沈飞2、校总务主任:李志成

活动所需条件(如设备、器材、活动场地、经费及来源等):

高中英语课题研究报告篇五

偏科,是我们在评价学生时经常用到的一个词。在平时学习中,学生在成绩上反映出来的某科分数持续低下,我们称之为偏科。或学生对某学科的态度特别冷淡,不感兴趣,我们也称之为偏科。

有的孩子学习的时候,在某门课上表现非常好,而在有些课上显得特别差,甚至出现不及格现象。学习偏科,作为高中生学习过程普遍出存在的现象,一直以来令家长头痛不已。

偏科存在着假性偏科和真性偏科。所谓假性偏科就是无论成绩突出的,还是成绩特别差的,都是暂时性的,而长期以来都是偏科状态,并投入很大的精力在落后的课程上,补课,强化做题等等方法用尽,依然成绩甚微,就有可能是真性偏科。

(一)教师问题:学生偏科学习,受教师影响较大。学生偏爱某一学科,能提高该科学习成绩,而好的学习成绩又强化了对该科的喜爱,形成良性循环;反之学生不喜欢某个老师,也往往不喜欢某个老师所教的学科,久之,学习成绩下降,丧失对这一科学好的信心,导致恶性循环。

(二)家庭影响:家庭特殊文化氛围和家长的某些爱好,以及家长职业差异,也会诱发学生偏科。

(三)学生原因:

1.学生偏重什么学科学习,跟不同智力发展有一定关系。

2.学生偏科往往也是由“兴趣差异”造成的,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重视感兴趣的学科,轻视或不学讨厌的学科,学生对某门学科兴趣较强,就产生了学习动力,便能主动积极的专学这门课,反之,对某门学科兴趣弱或没兴趣,学生自然不愿把工夫下在这门课上。

3.中考和高考的指挥棒对学习科目的导向作用,对很多同学造成有意偏科,或是主动偏科。

为此,我们给予高度的关注,希望通过我们的深入调查研究,能够引起社会对人文科学的重视,并为高中生的选科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建议,促使个人及社会能够全面和谐的发展。

为了使课题研究更有意义,我们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

一.偏科的含义是什么?

二.高中生为什么大多数偏科?

三.高中生偏科对个人和社会造成什么影响?(社会、家长、教师.……)

四.高中生如何正确科学的选科?

五.应该从那些方面来扭转偏科的局面?

随着素质教育思想的提出,随着高考模式在全国的实施,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成了一个新课题,但是,高中生学习过程中长期存在着偏科现象,为了准备而又全面的了解清楚偏科现象的成因,时间以及人们对它的认识和评价,为了从人才成长过程中探索中纠正偏科的办法和措施,以有效的指导高中生的学习生活,我们高二(3)班研究性学习小组,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

一是以三班为单位,进行全员问卷调查;

二是对典型的偏科生进行个案调研;

三是采访有关专家和教师。

(1)问卷调研

为了使问卷调查科学全面具有操作性,我们谈论设计出问卷调查表:高一(3)班共58人,我们以6人一表发放操作,调查前进行了细致系统的指导,同学们的配合很协调。调查是真实可信的。对调查结果的统计,从表中我们发现喜欢科目人数最多的是微机占78.72%,然后是音乐70.71%,再次就是语文,英语,数学分别为27.66%、30.80%、25.61%,其中语文的厌恶率最低为__.83%,次之为微机14.89%,厌恶率在20%以上的有:数学21%,化学25%,美术22%,体育29%,政治30.85%,物理40.1%,在此调查中我们发现形成偏科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先说喜欢的原因,在众多调查对象中,有的认为“从小就喜欢文科,基础一直也很好,没有掉队,所以喜欢文科。”而有的“出于好奇心和求知欲。”有的却是认为“由于班主任,家长或其它课老师、同学、朋友的影响。”同时形成偏科的原因还和社会时代的发展有关系。譬如,有的同学认为“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希望通过学习这些科目进而了解现实生活。”由于媒体的影响或是看书籍等影响,比如因爱着历史性的电视剧而喜欢学历史。”再就是和自身的认识有关,如有的说:“因为自制力薄弱而投入不进去。”学起来心情舒畅,有种美的享受,可以增强兴趣、自信心。

接下来再说形成厌恶的原因。有的同学认为“天赋较差”、“从小不感兴趣”、“基础一直很差”、“讨厌背诵和记忆而不愿学文科”。有的则是因为“听不懂老师讲的内容,感到乏味、难学”,由于一项成绩不理想就失去了学习这门课的兴趣和自信心。”同时对周围的环境也是有影响的,如“因为班主任,科任教师,同学,朋友影响。”觉得所学科目在实际生活中用处不大,所以不想学。还有人说“自身性格,爱好有关,”自身性格缺陷或意志力薄弱,不愿下苦工。

在面对高考和人才成长的问题上,同学们的认识和评价也是复杂多样的,有的同学已有所认识,如他们说:“马上文理不分科了,大综合后,每科都要考,为了高考,不得不学。”学习不单是为了考试,认真思考从中可以体会到无穷乐趣。要尽力学习较差的科目,学习是为以后的生活打基础,是我们将来立足于社会的必要途径。“对于自己擅长的学科或特长,要再接再厉,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不管哪一科对自己都有益处,我已认识到偏科的严重性,努力改正,争取做一名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将来的社会,需要的是多方面的复合型人才,偏科不利于我们将来的事业的发展。就算自己学不好,也要为关心自己的父母,亲人努力去拼搏、奋斗。为自己的前途,父母,国家而学习,应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和发展自己的特长。

对偏科时间的统计,发现61.7%的同学在初中阶段有不同的偏科,在小学偏科的占24.47%,高中偏科为19.15%。

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对操作性强和娱乐性的科目比较感兴趣,此外对三门主科也具有较大兴趣,对美、体、政厌恶率也较高。

这次研究性学习的调查活动,我们有以下一些体会和认识:

(1)中学生的偏科现象,是人才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似乎个别人的偏科并没有影响到他以后的发展和成长,我们估计这应该是一种特殊现象。

(2)从问卷调查访问的过程中,不少同学认为为了高考,主观上希望纠正自己的偏科现象,可见高考“指挥棒”对偏科是有导向作用的。

(3)从调查了解中,偏科现象出现的高峰期,在初中这恐怕与初中生特定的心理,生理以及课程的加重有关,比如说他们会因为同学的一句话,社会思潮等等的因素而形成偏科,也就是易受外因的影响。

(4)从成功人士的调查来看,偏科还是应纠正的,坚持全面发展,会使人终生受益,可见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以及培养坚强的意志,尤其要加强对初中时期预防偏科的教育。

(5)如果我们能对偏科现象予以正确的,适时的引导培训,开办各种特长班、兴趣班、文学班。多种多样的形式来引导它,那么即使偏科的同学也会走上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

实践证明,高中生偏科的现象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高中生的偏科现象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的才能,为以后的生活打基础。反之偏科也影响学生的自信心,影响其他学科。学习上的弱科往往会导致整体成绩下降。学生一旦出现偏科现象,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引导,往往会造成烦躁和厌倦,进而产生对学习的厌烦情绪,很可能波及其他学科。由于各学科都是相互联系,融会贯通的,学习上出现“瘸腿”现象也会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并给升入高一年级的学习带来困难。同时,高中生自信心不足,缺乏毅力造成偏科记忆力较差或记忆方式特殊造成高中生偏科。

1.解决思想问题:心理学家指出,厌学往往只是孩子心理问题的表面现象,其背后隐藏的原因不尽相同,而家长们却往往只看成绩单,缺乏对孩子真正的关注。

2.激发学习兴趣:偏科往往是学习没有兴趣,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是纠正偏科的关键,我们可以通过这几个方面:(1)用目标激发兴趣;(2)用兴奋形成兴趣;(3)用优势引导兴趣;(4)用意志强化兴趣;(5)用成功来激发兴趣。

3.解决心理的问题:偏科是指在学习学校文化课程中,某一门或者几门功课成绩特别好或一般,同时剩下的功课成绩特别差或较差,我们称之为偏科。这些现象有些可以纳入学习心理范畴,有些学生的学习心理有问题,或者说,在某学科的学习上,这些学生的学习心理是不健康的。

4.从零做起:学习偏科现象是一个客观的事实。每当学生们的学科出现“瘸腿”时,不仅学生自己着急,家长和老师更是甚为头疼。所以,我们应该正确的去看待和应对这个问题,不应该存有焦虑的心情,要敢于从零做起。

5.“有效”偏科法:所谓“有效偏科”就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越是感觉困难大的科目就越是要努力拿下它,“啃的就是硬骨头”。这与一般的“偏科”的意思截然相反。

时间过得真快,两年已过,我收获很多,开心多,伤心过。在研究性学习这门课上,我更是领会颇多,一个小组(团队),只有所有人都付出,才会成为好的团队,一个再强的也强不过一群人要认真的观察生活。只有平时多努力,学习方法正确,我的学习也会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巨大收获。

—李进

转眼间,和研究性学习这门课已经相识两年了。对于这门课刚开始的陌生感也消失了。对于这门课的喜欢也随着时间增加了。

在研究活动中我最开心的就是组员在一起讨论问题,尤其是讨论到最令人难忘的。当然其中也有令人不愉快的事,大家会因为种.种原因争得面红耳赤,有时不免闹矛盾。也有一些组员不合作,这也是令人烦恼的。在活动中我学会了合作、团结。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增强了我学习的积极性,启发了我的思路,让我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我不在是沉默不语,而是开始思考问题,提出问题。是它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更进一步的了解外面的世界,培养了我们独立自主的精神。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学习研究性学习这门课,给我们以后的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吕纯慧

—王昌勇

我们所研究的课题,对我们来说有一点点的挑战性。虽然课题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讨论的焦点和热点,但在研究,调查,讨论,制作等方面也让我们吃尽了苦头。在制作调查问卷时,要提什么问题也让我们想了好久时间,各成员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与见解,但我们却不知该采取哪一种,在散发调查问卷时,许多同学都抱着懒散,无所谓的态度,让我们拜托半天才肯填写。我想,或许每个人对这个问题都很敏感,很有压力吧!

在这学期结束后,我接触研究性学习也有一年半的时间了。随着时间的飞逝,我对这门课的认识与了解也有了更深的印象。明白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充满知识,充满探索,蕴涵着无尽宝藏的学科。

—牧园园

研究性学习,教会了我很多。如:团结认真,仔细的态度等。转眼间,两年已过,我的高中三年生活已过了一半,往事如云,我不想去追忆,我只想为我的研究性学习生活划上圆满的句号。投身到学习当中,研究性学习,一个很奇妙的课,不久的将来,它会更好的帮助我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关,完成自己的梦想。

—葛亮

时间过的可真快,转眼间,我们小组的课题研究已接近尾声。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小组的成员都积极配合,共同努力,终于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课题。为此,大家都很高兴。同时,通过对这个课题的'研究,我也看到了我们小组成员合作精神,明白了很多道理:合作是我们得以完成浩大工程的前提,是团体取得成功的基础,是个人更快更好的发展途径。这个过程本质上就是一个合作的过程。合作,是产生伟大力量的源泉。合作,让我们创造出令人惊叹的奇迹。我们合作所取得的成功,是团体的成功,是团体中每一个成员的骄傲,我们每个人都要有合作精神。人类需要合作,社会需要合作。那么,让我们人类中的每一分子都积极参与合作中去吧。因为,合作是伟大力量之源。

高中英语课题研究报告篇六

课题名称:《中学生主动学习英语态度形成的研究》

撰写:

年级/班级:

课题组长:

指导老师:

课题组成员: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现代教学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中学生学习英语普遍存在缺乏主动探求英语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难被真正调动、激发起来。针对中生学习英语中存在的不良现象,我们开展了中学生主动学习英语态度形成的研究,意在探索培养和发展学生形成主动学习英语能力的方法,引导学生成为英语学习的主人,更好地掌握英语这门语言工具,利用它来获取各方面的信息,进行更好的学习和工作。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既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担负的重要任务,又是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的手段和途径。

随着新教改的深入,我们现在面对的问题是:大部分老师的教育观念转变了,然而学生在传统的小学教育下已经学了三到六年英语形成的“填鸭式”教学思维定式,他们的意识没有改变,学生等着老师去“灌”!我校现在高一,二学生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没有主动思维、主动提问的能力,只等着老师去“教授知识”,我想在我们中国这种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大家都知道,知识是要领会的,“灌”只能灌知识,不能提高能力。所以,现在要解决的问题是:用什么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如何给自己定位,构建有效课堂,引导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再到“我能学”的转变,培养学生提问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以致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围绕这些问题,我组将《中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的态度形成的研究》作为课题,旨在通过结合我校学生的学习现状,研究并找出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形成主动的学习态度,为其终身学习和毕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合我校学生现状特点,调查问卷得出的启示:

为了解目前中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和策略是否得当,他们的学习效果如何及他们当前英语学习主动性情况,以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对高山中学高中部三个年级名学生以问卷的形式进行了一次调查。此次调查共设问题18个(其中开放性问题3个),发放问卷共520份,收回508份,其中有效问卷508份,有效回收率97%。在问题设计上,我们主要关注的是高中生在校的课内学习和课外的自主学习情况。题目分为三部分:关于学生英语学习情况的调查,学生学习英语的习惯及方式的调查,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特征的调查。

1、中学生英语学习情况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53%的学生对英语比较感兴趣,反映出他们对自己的英语学习情况比较满意。但29%的学生外语学习效果不够理想;而在我们问及“你认为学英语最大的难题是什么”时,占前两位的选项为“语法”和“单词”(分别占到40%和24%的比例)。这样的结果反映出,尽管我们的外语教学改革这些年来一直在不间断地进行着,我们试图从注重语法的旧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然而我校学生关注的重点还是停留在语法和单词这两方面,问及“你平时是否‘开口大声’地读英语”时,44%的学生有时,而35%的学生则很少,这充分说明“口语”和“听力”这些交际性技能不受关注。这也提醒我们英语教师能在这方面能够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帮助。

2、中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与学习习惯

在学生们的英语学习策略与学习习惯方面,我们就课前、课中及课后三个方面展开调查,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只有5%的被调查学生会经常自觉预习,形成了良好的课前学习习惯,36%的学生是想起来就预习,而另外24%则是老师要求才预习。但是学生课前预习的策略并不科学,其中29%和28%的学生分别“看一遍”和“记单词”(这两项的比例达到了57%)。少部分学生(35%)会找侧重点和难点。

而在课堂上45%的学生会边听边记重点,说明他们有一个基本正确的学习策略,但是只有23%的学生会边听边思考,力争在课堂上解决问题,说明学生没有意识到“思考”的重要性,仅仅注重“记”。其中53%的记重点,31%的学生会有时看笔记。这一结果同时也应证了我们所得出的结论:多数学生的英语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效果欠佳。

此次调查还反映出学生在课后英语学习的情况,50%的学生会经常主动检查并更正老师批改过的作业。调查中我们非常担忧地发现,课后64%的学生仅仅通过“做作业”来学习英语,34%的学生做习题集,30%的学生会阅读英语文章、报纸,这说明我们学校的学生在课外知识的扩展上有待提高。43%的学生有时会注意收集英语标识、广告,这样的数据说明:在有了几年外语学习经验之后,小部分的初中生已经形成一定的外语“语言意识”,懂得“学以致用”,抓住身边可能的机会学习生活中的英语。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有利于中学生养成好的外语学习习惯,巩固、提高外语水平。

3、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特征

初中生知识面和社会接触面的扩大,以及需要的不断丰富,使初中学生的兴趣广度大为增加。对探求事物的认识倾向表现出更大的坚持力,即有了较为长久稳定的兴趣。所以问到“学习英语的目的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34%的学生是为了学生他国文化,这说明初中生的求知欲很强,但是也有26%的学生是为了通过考试,这也反映出他们应试学习的情况。48%的学生反映在上课刚开始的10 分钟最能集中精力,而42%则是在课堂中间10分钟最能集中。37%的学生有时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而34%的学生很少参与,这也反映出中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自我意识开始形成,英语教师应注意教学设计和改进教学方法把握初中生心理特征,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让学生在课堂上能最大化地集中注意力,参与课堂活动。

1.通过调查了解,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态度形成的规律、途径和方法,为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

2. 通过研究可以引导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并在教学中,以理论指导教学。

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的老师围绕课题,深入思考,撰写了大量的教学论文及案例分析,有力地促进了老师的成长,在研究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1. 通过对我校学生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希望更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走进学生的世界,从学生的实际问题出发,了解学生,解决问题。

2.期望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品质,提高学生主动的学习能力。

3. 希望能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提高老师们专业的理论化素养,并以理论指导实践,协助教师进一步构建有效课堂。

社会的发展对教育、对学校、对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校地处市区偏远地带,规模小,教师数量少,教育教学力量相对薄弱,开展课题研究,有助于教师在现有的条件下解决当前教育教学中碰到的困难,提高教师处理教材、把握课堂的能力,在研究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1.调查研究我校学生学习英语的现状以及他们英语学习存在的困难。(分析报告附在后面)

2.分析研究初中学生这个年龄阶段英语学习的心理特征。

a. 认识能力方面的特点

①感知的能力增强了,特别是感知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提高了。

②注意力比较稳定和集中。

③记忆有了显著的发展,主要依靠意义记忆,而不是过去那样主要依靠机械记忆。

④抽象逻辑思维日益占主导地位。小学阶段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到了初中,逻辑思维开始占优势,它与形象思维相辅相成,成了初中学生思维的特点。另外,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也有发展,但很不成熟,主要是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常常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看不到事物间的依存和联系。

b. 情感意志方面的特点:

初中生富有朝气,热情活泼,在感情上丰富强烈,常易激发冲动,情感上的两极性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得十分明显。总的说,初中学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半成人、半儿童的特点,处于身心发展的突变时期。少年期身心发育的突出特点就是矛盾。他们处于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具有两极分化的可能,向上可以冒尖成才,出类拔萃,向下,亦可能越轨犯罪,误入歧路。

3.通过实验研究,探索引导初中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的态度形成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1)学生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

锻炼自己的思维、开发自己的智力、发展自己的能力。否则,仅仅知晓一个个语言现象,自己的思维没有得到任何的锻炼。久而久之,定会两手空空无所收获!

2) 具体从三方面阐述:兴趣的培养; 习惯的养成; 学法的指导

3)不论在教学哪个过程,都要对学生多赞美,鼓励

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对一个人传递积极的期望,就会使他进步得更快,发展得更好。反之,向一个人传递消极的期望则会使人自暴自弃,放弃努力。皮格马利翁效应其实体现的就是暗示的力量。皮格马利翁效应在学校教育中表现得非常明显。受老师喜爱或关注的学生,一段时间内学习成绩或其他方面都有很大进步,而受老师漠视甚至是歧视的学生就有可能从此一蹶不振。对后进生,我们尤其要多鼓励,少批评,运用期待效应来帮助他们。

4. 再次通过调查问卷,反馈问题。

1.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给课题予以理论支撑。

2.调查法:通过对本校学生英语学习态度和方法,以及主动学习的行为结果的调查,具体分析,不断修正实验方案。

3. 观察法:在教育的实践中,对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直接观察、记录、分析,以期获得第一手资料。

在研究中注意理论探索和实际研究相结合,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和研究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以获取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1.本课题遵循理论学习-实践模式-评价改进-模式确立的研究过程,前一阶段研究为后一阶段研究的基础,但每个阶段都构成自身独立的研究任务和研究价值,总体上相互支撑。本课题主要是应用性的研究。

2.本课题重视资料的采集、整理和分析过程,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手段,理性思考和实践行动相结合,重视案例收集和分析,重视教师的教育叙事,重视比较分析研究。

1、准备阶段:2019、12--2019、5

(1)选题讨论,设计方案,申报立项。

(2)成立实验研究小组。

(3)组织课题组人员学习理论,请校领导为教师提供培训。

(4)查阅文献,研究与课题相关的教育理论,审视、分析变革的思路。

(5)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状况及发展趋势。

2、实施阶段2019、6--2019、11

实施研究计划。计划活动落实到人,运行操作。收集积累资料,改进研究方法。

3、总结阶段:2019、11--2019、12

再次通过调查问卷,反馈问题。进行深入重点研究,收集资料加以整理,形成成果。研究课题的结题报告及附带的研究成果。

4、最终成果形成:2019、1

本课题的结题报告,成果汇编,课例相片及光盘。

策略一:营造主动学习氛围,提供自主努力目标。

如果没有和谐、民主、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学生对老师有畏惧感,课堂上不敢发言,不敢活动,主动学习将成为一句空话,因此,营造主动学习氛围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条件。

1.教师要尊重、热爱、信赖每一位学生,用关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要把自己定位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平等中的首席”。同时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接受型的被动学习为探索型、发现型的学习。教师赞许的点头、会心的微笑,亲切的注视,赞赏的目光能使学生平添一份激动,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强烈关爱和信任,从而从内心深处萌发参与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2.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以平等和蔼态度对待学生。教师要用博大的胸怀,着力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精神上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提倡“童言无忌”,提倡“思维无禁区”,鼓励他们提出不同见解和观点,甚至对教师的观点提出挑战。对于学生不同意见,不要轻易作出否定的评价。

3.发扬学生间的平等互助,尊重学友的精神。为了不让优生产生优越感,看不起后进生,也不让后进生产生自卑感,教学中可组成学习小组。提倡学生之间互帮互学,在小组内自由发表见解,倾听别人发言,先肯定优点,再提出建议。教师评价小组整体学习进步与否而不是指向个人。这样使每一位学生都感到自己是被尊重的,体验到愉悦和成功,从而产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4.教师以平等的参与者身份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教学目标。目标导向意在置学生于学习主体的地位,让学生看了学习目标就明确了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和需要达到的程度,进而围绕目标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策略二:培养学习责任感,激发参与动机。

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是教学是否有效、学生主动性学习品质能否发展的关键。

1.激发学习兴趣,把学习当成一件乐事。如教师的导入语、课件的适当运用、游戏、辩论、表演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好一样事物非常重要,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更是如此。那么怎么培养兴趣呢?活动的作用不容忽视。老师可以“投其所好”,利用课外活动课给学生看他们喜欢的英语版影视,动漫,如《人猿泰山》,《狮子王》,《阿甘正传》等;听他们喜欢的明星的英语歌,如张靓颖的很多英语歌,学生也将很乐意查歌手的一些英语资料,写影视欣赏等;开展各类比赛,如英语配音比赛;英语手抄报比赛,英语卡拉ok比赛,讲故事比赛,英语书法比赛等,做各种游戏,如“单词接龙”,“吊死鬼”,“do and guess”, “传话筒”等,让学生在玩中体会成功的乐趣。

2.培养学习责任感,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学习活动毕竟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初中学生很容易在课程适应上遇到挫折,从而影响学习兴趣。显然,光靠直接兴趣维持学习是很不够的,还应注意培养和激发初中学生对于学习的责任感、义务感,使他们逐渐懂得学习是社会、国家与民族赋予他的一种历史责任,而承担起这一责任,就必须有意识、自觉的去对待学习,体现中学生对自己负责的精神,有不怕困难,坚韧不拔的顽强品质,这是中学生必须要具备的心理品质。教育学生学习上有追求。只有这样,强化着孩子们的学习动机,才能促使他们履行学习责任,形成责任感。

3.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问题情境是指有一定困难,需要努力克服,对于学生来说又是力所能及的一种困惑状态。在学习新知识以前,教师提出相关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学习热情。

4.以学科自身的知识价值和特有的审美价值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研究中,我们认识到:如果我们在教学内容安排上,结合旧经验把新知识运用到实践情景中,可以让学生感到熟悉、有价值而增强学习的动机。学科本身特有的审美价值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如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等。

5.适当开展竞赛,激发成就动机。竞赛是根据人们的自尊需要和获得成就的需要来激发人们奋发努力、力求上进的一种手段。在竞赛中学生的成就动机表现得最为强烈,因而可以提高学习成效。当然,竞赛也有一些消极影响。所以,在竞赛中,教师除了要注意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外,还可以将个人竞赛与分组竞赛、团体竞赛、自我竞赛等方式结合起来用,以克服竞赛带来的消极影响。

策略三:创设主动学习时空,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1.发挥师生榜样作用。实践证明,主动学习态度也可以通过观察模仿来获得,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自己要示范给学生一些主动学习的技能外,还要注意利用学生中的主动学习榜样。如展示学生优秀作业、让学生介绍自己的主动学习故事、介绍预习方法等。

2.大胆地“放”,精巧地“扶”。“放”是指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变“先讲后学”为“先学后讲”。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小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能力,相信他们,给他们以展示自己的机会。教学中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学,让学生自己去凭旧知探索新知,让学生摸索学习方法,找到适合自己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获得解决问题后的无限乐趣。

3.把学生放在活动中培养。因为人的发展是以活动为中介的,人只有在活动中才能使自己的能力得到发展,人性得以丰富。所以,课堂教学中要多开展讨论、交流、辩论、表演、竞赛等活动,把这些活动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使之经常化。并把课堂向社会延伸,让学生在社会活动中不断学习。

策略四:传授学习方法,培养学习习惯。

学生不愿学,学不会,原因之一是“不会学”。因此,要让学生做到主动学习,教师应该把学习方法做为礼物送给学生。兴趣只是一种诱因,一种动力,要使学生真正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关键还在于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各种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养成学习习惯。

1.在学习的各个环节,教师都把方法传授给学生,使他们成为会学习的人。如“送”给学生良好的预习方法。教师可针对学习要求布置一些可操作的细致的预习作业,坚持训练,使学生内化为方法,养成习惯。

2.在教学生方法上,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学会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按学习计划去实现学习目标,是学生有无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对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也特别重要。学法的指导落实在三环节:课前,课中,课后。a. 课前的引导策略:1)要形成学生主动预习的态度,首先应该培养其学习兴趣;2)引导学生进行主动预习的内容以及方式。引导学生就各个单元的topic涉及的话题进行预习;对于平时的英语课堂教学,主要引导其对课文的预习;英语词典不可忽略的作用。3)教师可以在平时对学生预习的情况进行检查,多鼓励学生。b. 课中的引导策略:1)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形成积极的心理态度。2)教师要注重自身积极教学和个人学习态度。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改变角色;微笑是至关重要的;多赞美,少批评。4)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师生间的情感沟通:注意与学生情感沟通和交流的方式,时间,场合;多使用鼓励性语言,增进师生间的情感沟通;多采用合作学习,培养合作精神。5)在课堂教学中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6)防止“消极态度论”。c. 课后的引导策略:1)帮助学生在英语活动中获得快乐。2)课堂之外英语词汇的自主学习。3)开展合作学习。4)布置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的课外作业,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学以致用。

3.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好习惯,受益一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让学生更主动地学习。初中是养成习惯的黄金期,平时就要注意培养学生书写,读音、朗读, 笔记,作业,知识梳理,课外阅读等习惯。对于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老师要时刻放心上,平时就要纠正,推广好的作业,促学生私下交流,开展书法比赛,发挥榜样作用,老师要注意赏识和鼓励相结合。开展朗读活动,形成每模块的对话和短文学生以3-4人组到老师跟前朗读和展示,纠正学生读音,节奏等,培养朗读能力。笔记不时的检查,提醒,并展示好的笔记习惯,加以表扬。作业采用小组批改(老师收上来检查),和面批相结合。指导学生知识梳理,如比较两现在完成时和一般过去式,学了多种时态后,利用“时间轴”多个时态加以对比,对比形容词比较级和最高级规则的和不规则的变化等,引导学生有意识的增强这方面的能力。课外阅读方面,利用报纸指导学生阅读,制作自己的“词汇本”,赏识学生的“词汇本”。

认真完成老师安排的预习作业外,主动增加预习内容,预习时,会用工具书解答疑难,独立思考掌握基础知识,归纳提出疑难问题;上课时,积极展示学习成果,经常主动请教,虚心接受他人意见和建议,能与人合作,在合作中能积极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能与人合作,在合作中能积极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作业时,独立完成,积极改错;复习时,积极自我检查,查漏补缺,评价反思,调控学习。

1.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品质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学生主动学习态度的形成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品质的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学习的自觉性、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的策略性、学习的灵活性、学习的批判性、学习的自制性、学习的坚持性、学习的自控性得到较好发展,尤其是学习自信心有了长足的发展。喜欢提问的学生多了,常常看课外书籍的学生多了,把动脑筋当成一种乐趣,讲究学习方法,在没有外力束缚下自己按时完成作业,自觉按计划学习的学生更多了。

2.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

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大多数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增强,学习方法得到了改善,主动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学生能主动计划自己的学习,恰当合理安排学习和娱乐的时间;课前能主动预习课上能多感官参与学习;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提高,动手能力和交往能力增强;掌握了多种记忆方法,想象更丰富,思维更敏捷、更有广度和深度;质疑能力得到了提高,收集和整理材料的能力增强。总之,学生越来越“会学”了。学生学习质量日益显著,综合素质不断发展。

3.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加强了与家长的联系,邀请家长来校听讲座,观看学生作业、作品等,让学生、家长都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在这个对话平台上,让家长、教师各抒己见、讨论争鸣、共商对策,分享成果。课题研究得到了广大家长的热情支持,有许多家长对孩子学习主动性的增强感到由衷的高兴,认为学校开展教育科研很有价值。广大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都有了明显转变。许多家长已自觉遵循教育规律来指导孩子的学习,能用发展的眼光和自信的态度来对待孩子。

4. 通过研究可以引导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并在教学中,以理论指导教学。

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的老师围绕课题,深入思考,撰写了大量的教学论文及案例分析等,有力地促进了老师的个人成长,在研究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也为以后的教学思考和研究提供了宝贵经验。

1.研究存在的问题

1)要重视课题研究过程的“质”。反思我校课题研究的过程,课题组根据学校发展的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们认为针对性还不够强。在一些我们常言的“术科”教学的研究上比较缺乏实践性。

2)我校绝大部分学生都是全日制寄宿学校,而学校网络及视听资源有限,有时布置学生的预习及查寻相关资料的条件有限,因为不能带player播放器,所以学生也没办法进行个性的、针对自己视听方面的练习,而回到家中父母大都也没时间辅导,而且平时相处时间也少,所以放松了相关指导,这给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态度的形成带来了困难。

3)但从整体上看我校校本教研的制度还不够完善,特色还不突出,形式和内容上的创新性做得不够,教师专业发展之路还有待探究。

4)专业理论不够丰富,研究的深度不够

5)教师在整理自己的资料的过程中,平时不够注意素材的收集,总结材料缺乏基础材料的支撑,有些空乏。过程性的资料较少。特别在教研组的活动中,在各种资料的收集上还不够细,特别是教师的发言记录不够细致,闪光点没有得到及时的发现,对创新来说是很可惜的。

2.今后努力的方向

1)继续研究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学校管理、如何促进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学生主动学习态度的形成与发展。

2)探索隐性课程--校园文化,即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对促进初中学生主动学习态度形成的作用。

3)探索促进初中学生主动学习态度形成过程中社会与家庭教育的策略

高中英语课题研究报告篇七

偏科,是我们在评价学生时经常用到的一个词。在平时学习中,学生在成绩上反映出来的某科分数持续低下,我们称之为偏科。或学生对某学科的态度特别冷淡,不感兴趣,我们也称之为偏科。有的孩子学习的时候,在某门课上表现非常好,而在有些课上显得特别差,甚至出现不及格现象。学习偏科,作为高中生学习过程普遍出存在的现象,一直以来令家长头痛不已。

偏科存在着假性偏科和真性偏科。所谓假性偏科就是无论成绩突出的,还是成绩特别差的,都是暂时性的,而长期以来都是偏科状态,并投入很大的精力在落后的课程上,补课,强化做题等等方法用尽,依然成绩甚微,就有可能是真性偏科。

(一)教师问题:学生偏科学习,受教师影响较大。学生偏爱某一学科,能提高该科学习成绩,而好的学习成绩又强化了对该科的喜爱,形成良性循环;反之学生不喜欢某个老师,也往往不喜欢某个老师所教的学科,久之,学习成绩下降,丧失对这一科学好的信心,导致恶性循环。

(二)家庭影响:家庭特殊文化氛围和家长的某些爱好,以及家长职业差异,也会诱发学生偏科。

(三)学生原因:

1.学生偏重什么学科学习,跟不同智力发展有一定关系。

2.学生偏科往往也是由“兴趣差异”造成的,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重视感兴趣的学科,轻视或不学讨厌的学科,学生对某门学科兴趣较强,就产生了学习动力,便能主动积极的专学这门课,反之,对某门学科兴趣弱或没兴趣,学生自然不愿把工夫下在这门课上。

3.中考和高考的指挥棒对学习科目的导向作用,对很多同学造成有意偏科,或是主动偏科。

二、目的和意义:

为此,我们给予高度的关注,希望通过我们的深入调查研究,能够引起社会对人文科学的重视,并为高中生的选科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建议,促使个人及社会能够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内容:

为了使课题研究更有意义,我们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

一.偏科的含义是什么?

二.高中生为什么大多数偏科?

三.高中生偏科对个人和社会造成什么影响?(社会、家长、教师.……)

四.高中生如何正确科学的选科?

五.应该从那些方面来扭转偏科的局面?

四、过程:

随着素质教育思想的提出,随着高考模式在全国的实施,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成了一个新课题,但是,高中生学习过程中长期存在着偏科现象,为了准备而又全面的了解清楚偏科现象的成因,时间以及人们对它的认识和评价,为了从人才成长过程中探索中纠正偏科的办法和措施,以有效的指导高中生的学习生活,我们高二(3)班研究性学习小组,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

一是以三班为单位,进行全员问卷调查;

二是对典型的偏科生进行个案调研;

三是采访有关专家和教师。

(1)问卷调研

为了使问卷调查科学全面具有操作性,我们谈论设计出问卷调查表:高一(3)班共58人,我们以6人一表发放操作,调查前进行了细致系统的指导,同学们的配合很协调。调查是真实可信的。对调查结果的统计,从表中我们发现喜欢科目人数最多的是微机占78.72%,然后是音乐70.71%,再次就是语文,英语,数学分别为27.66%、30.80%、25.61%,其中语文的厌恶率最低为13.83%,次之为微机14.89%,厌恶率在20%以上的有:数学21%,化学25%,美术22%,体育29%,政治30.85%,物理40.1%,在此调查中我们发现形成偏科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先说喜欢的原因,在众多调查对象中,有的认为“从小就喜欢文科,基础一直也很好,没有掉队,所以喜欢文科。”而有的“出于好奇心和求知欲。”有的却是认为“由于班主任,家长或其它课老师、同学、朋友的影响。”同时形成偏科的原因还和社会时代的发展有关系。譬如,有的同学认为“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希望通过学习这些科目进而了解现实生活。”由于媒体的影响或是看书籍等影响,比如因爱着历史性的电视剧而喜欢学历史。”再就是和自身的认识有关,如有的说:“因为自制力薄弱而投入不进去。”学起来心情舒畅,有种美的享受,可以增强兴趣、自信心。

接下来再说形成厌恶的原因。有的同学认为“天赋较差”、“从小不感兴趣”、“基础一直很差”、“讨厌背诵和记忆而不愿学文科”。有的则是因为“听不懂老师讲的内容,感到乏味、难学”,由于一项成绩不理想就失去了学习这门课的兴趣和自信心。”同时对周围的环境也是有影响的,如“因为班主任,科任教师,同学,朋友影响。”觉得所学科目在实际生活中用处不大,所以不想学。还有人说“自身性格,爱好有关,”自身性格缺陷或意志力薄弱,不愿下苦工。

在面对高考和人才成长的问题上,同学们的认识和评价也是复杂多样的,有的同学已有所认识,如他们说:“马上文理不分科了,大综合后,每科都要考,为了高考,不得不学。”学习不单是为了考试,认真思考从中可以体会到无穷乐趣。要尽力学习较差的科目,学习是为以后的生活打基础,是我们将来立足于社会的必要途径。“对于自己擅长的学科或特长,要再接再厉,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不管哪一科对自己都有益处,我已认识到偏科的严重性,努力改正,争取做一名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将来的社会,需要的是多方面的复合型人才,偏科不利于我们将来的事业的发展。就算自己学不好,也要为关心自己的父母,亲人努力去拼搏、奋斗。为自己的前途,父母,国家而学习,应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和发展自己的特长。

对偏科时间的统计,发现61.7%的同学在初中阶段有不同的偏科,在小学偏科的占24.47%,高中偏科为19.15%。

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对操作性强和娱乐性的科目比较感兴趣,此外对三门主科也具有较大兴趣,对美、体、政厌恶率也较高。

这次研究性学习的调查活动,我们有以下一些体会和认识:

(1)中学生的偏科现象,是人才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似乎个别人的偏科并没有影响到他以后的发展和成长,我们估计这应该是一种特殊现象。

(2)从问卷调查访问的过程中,不少同学认为为了高考,主观上希望纠正自己的偏科现象,可见高考“指挥棒”对偏科是有导向作用的。

(3)从调查了解中,偏科现象出现的高峰期,在初中这恐怕与初中生特定的心理,生理以及课程的加重有关,比如说他们会因为同学的一句话,社会思潮等等的因素而形成偏科,也就是易受外因的影响。

(4)从成功人士的调查来看,偏科还是应纠正的,坚持全面发展,会使人终生受益,可见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以及培养坚强的意志,尤其要加强对初中时期预防偏科的教育。

(5)如果我们能对偏科现象予以正确的,适时的引导培训,开办各种特长班、兴趣班、文学班。多种多样的形式来引导它,那么即使偏科的同学也会走上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

五、结果:

实践证明,高中生偏科的现象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高中生的偏科现象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的才能,为以后的生活打基础。反之偏科也影响学生的自信心,影响其他学科。学习上的弱科往往会导致整体成绩下降。学生一旦出现偏科现象,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引导,往往会造成烦躁和厌倦,进而产生对学习的厌烦情绪,很可能波及其他学科。由于各学科都是相互联系,融会贯通的,学习上出现“瘸腿”现象也会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并给升入高一年级的学习带来困难。同时,高中生自信心不足,缺乏毅力造成偏科记忆力较差或记忆方式特殊造成高中生偏科。

六、对策:

1.解决思想问题:心理学家指出,厌学往往只是孩子心理问题的表面现象,其背后隐藏的原因不尽相同,而家长们却往往只看成绩单,缺乏对孩子真正的关注。

2.激发学习兴趣:偏科往往是学习没有兴趣,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是纠正偏科的关键,我们可以通过这几个方面:(1)用目标激发兴趣;(2)用兴奋形成兴趣;(3)用优势引导兴趣;(4)用意志强化兴趣;(5)用成功来激发兴趣。

3.解决心理的问题:偏科是指在学习学校文化课程中,某一门或者几门功课成绩特别好或一般,同时剩下的功课成绩特别差或较差,我们称之为偏科。这些现象有些可以纳入学习心理范畴,有些学生的学习心理有问题,或者说,在某学科的学习上,这些学生的学习心理是不健康的。

4.从零做起:学习偏科现象是一个客观的事实。每当学生们的学科出现“瘸腿”时,不仅学生自己着急,家长和老师更是甚为头疼。所以,我们应该正确的去看待和应对这个问题,不应该存有焦虑的心情,要敢于从零做起。

5.“有效”偏科法:所谓“有效偏科”就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越是感觉困难大的科目就越是要努力拿下它,“啃的就是硬骨头”。这与一般的“偏科”的意思截然相反。

七、感悟:

时间过得真快,两年已过,我收获很多,开心多,伤心过。在研究性学习这门课上,我更是领会颇多,一个小组(团队),只有所有人都付出,才会成为好的团队,一个再强的也强不过一群人要认真的观察生活。只有平时多努力,学习方法正确,我的学习也会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巨大收获。

—李进

转眼间,和研究性学习这门课已经相识两年了。对于这门课刚开始的陌生感也消失了。对于这门课的喜欢也随着时间增加了。

在研究活动中我最开心的就是组员在一起讨论问题,尤其是讨论到最令人难忘的。当然其中也有令人不愉快的事,大家会因为种.种原因争得面红耳赤,有时不免闹矛盾。也有一些组员不合作,这也是令人烦恼的。在活动中我学会了合作、团结。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增强了我学习的积极性,启发了我的思路,让我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我不在是沉默不语,而是开始思考问题,提出问题。是它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更进一步的了解外面的世界,培养了我们独立自主的精神。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学习研究性学习这门课,给我们以后的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吕纯慧

—王昌勇

我们所研究的课题,对我们来说有一点点的挑战性。虽然课题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讨论的焦点和热点,但在研究,调查,讨论,制作等方面也让我们吃尽了苦头。在制作调查问卷时,要提什么问题也让我们想了好久时间,各成员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与见解,但我们却不知该采取哪一种,在散发调查问卷时,许多同学都抱着懒散,无所谓的态度,让我们拜托半天才肯填写。我想,或许每个人对这个问题都很敏感,很有压力吧!

在这学期结束后,我接触研究性学习也有一年半的时间了。随着时间的飞逝,我对这门课的认识与了解也有了更深的印象。明白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充满知识,充满探索,蕴涵着无尽宝藏的学科。

—牧园园

研究性学习,教会了我很多。如:团结认真,仔细的态度等。转眼间,两年已过,我的高中三年生活已过了一半,往事如云,我不想去追忆,我只想为我的研究性学习生活划上圆满的句号。投身到学习当中,研究性学习,一个很奇妙的课,不久的将来,它会更好的帮助我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关,完成自己的梦想。

—葛亮

时间过的可真快,转眼间,我们小组的课题研究已接近尾声。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小组的成员都积极配合,共同努力,终于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课题。为此,大家都很高兴。同时,通过对这个课题的研究,我也看到了我们小组成员合作精神,明白了很多道理:合作是我们得以完成浩大工程的前提,是团体取得成功的基础,是个人更快更好的发展途径。这个过程本质上就是一个合作的过程。合作,是产生伟大力量的源泉。合作,让我们创造出令人惊叹的奇迹。我们合作所取得的成功,是团体的成功,是团体中每一个成员的骄傲,我们每个人都要有合作精神。人类需要合作,社会需要合作。那么,让我们人类中的每一分子都积极参与合作中去吧。因为,合作是伟大力量之源。

课题题目:普通高中生物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研究

由__老师申报的课题《普通高中生物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研究》,经__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列为__市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批准号为。现根据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和县教研室对课题立项开题的通知文件的要求,提出本课题的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准备正式开展研究工作,请各位领导和专家予以审议指导。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目的意义

(一)研究背景

1.校情、学情的分析

按照我校高中部在我县中招录取中的批次状况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我们学校应该当之无愧的算作普通高中中的普通高中了。在别的学校不起眼甚至说瞧不上的学生,换作在我们学校可能都要被当成宝了。我们的学生普遍基础比较薄弱,学习习惯有待培养,学习方法不够科学,学习能力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学习成就感不强,自我效能感意识不强,学习中的求助意识缺失等现象普遍存在。

面对这样的情况,学校也做了深入地思考,并采取了必要的措施。比如,在高一新生军训期间,就把教材发给学生,让学生提前翻一翻,看一看。组织相关学科教师走进教室,跟学生介绍学科学习的情况,给学生鼓舞士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我们把九月份看作新生心理调适月,学校组织迎新生的一系列活动,帮助他们进行心理调适,以使他们尽快地适应新环境、新同学、新老师,做好适应高中学习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及学习方法的改进。我们一贯强调,现在大家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只要坚持按照老师说的去做,学习一定能上新台阶。正所谓:“今日事今日毕”,今天学习的问题今天处理完。不让学习问题无限积累和放大。“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设想的都是很美好的,但结果却是很现实的。

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方式的转变岂是一日之功。随着学习任务的不断增加,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也越来越多,不断打压着学生的士气。再加上他们不能正确的归因,有些学生甚至就认为自己不是这块料,就把学习落下了。可这一落不得了,等什么时候悔悟过来了,再想赶上来,又不知道要付出多少努力喽。

这种消极的情绪会不断蔓延、传播,传染给周边的学生,甚至会传染给教师。时间一长,有的教师,就给学生磨的,没脾气了,也没斗志了。有一些老教师,凭着自己的经验,就断定这个学生不行了没希望,也不管不问他了。我们知道心理学上,有一个叫做“皮革马利翁效应”的现象,即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传送给学生,会使学生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这样一来,学生自己便更自暴自弃了,如此下去,就会走向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教学工作的持续有效开展。

2.作业情况分析

长期以来,学校结合县局开展了几届岗位业务大练兵活动,常抓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加强各教学环节的检查落实情况,成效显著,努力打造高效课堂的想法坚定不移。但有一个问题始终未得到很好的解决,那就是我们给学生使用的作业或者说练习,一直以统一订购的同步作业为主。经过多年的使用,我们一致认为,对我们学校的学生不大适用,难度较大。教师讲解也没有针对性,容易的一点就过,把那些相对难一些的题反复讲,那些我们心目中的“好生”才勉强领会,大多数学生简直就在听天书。这样的课堂教学最终效果可想而知。

我们知道练习作为教学过程五个环节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的重要性,尤其对于理科的学习更甚。练习是形成技能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思维训练的重要方法。我们曾经也鼓励学生自己去书店选购一些练习。尽管市面上的辅导资料十分丰富,但真正适合我们学生的真的很少。有的学生买了一本,却也很少看。

总之,普通高中教学课业繁重,学生课外时间被大量的作业占据。而且很多都是机械的、重复的作业。导致学生厌学怕做怕听,作业抄袭成为常态,学业成就低下,严重打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甚可以说摧残学生的身心健康,一些学生在紧张、压抑的心理状态中,缺乏自信心和进取心,渐渐地,受不了的辍学了。坚持坐下来的,还有一部分要为全县高二学业水平考试垫底,每年都有一些学生无法顺利学业达标。

(二)目的和意义

本课题紧密联系学校、教师、学生实际情况,围绕所遇到的真实教学问题而开展实践研究,遵从以校为本、以人为本、师生共同发展的原则,坚持务求实效、从小处着手,认真研究和解决具体实际问题。教师在实践中主动反思,从局部入手,从当前入手,研究实际问题,提出课题。在困惑中学习,在迷茫时合作,开展课题研究,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具体实际问题。

1.通过作业分层的设计研究,教师在备课环节要加大备作业环节的份量,促进教师有效备课、有效上课。

2.对作业布置从关注量、关注批改次数到关注作业目的、关注作业质量的转变,让学生有效的、及时的巩固知识。通过作业分层的设计,让学生根据自己情况选择自己能吃下的、爱吃的“馅”,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3.通过作业分层的实践研究,促成教师的教育教学的有效性,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4.研究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学生学习畏难情绪减弱,学习进取心增强,学业成就提高,最终必将反映在学业考试达标情况上。

通过作业分层设计实践与研究,有针对性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作业,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充分满足学生的个别需求,从而提高学生的有效的学习参与度,进而促成学困生顺利学业达标的同时,亦不至挫伤优等生的进取心,给予我们的。

高中英语课题研究报告篇八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 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

一、问题的提出

1.背景

经济的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的临近,对创造性人才,对劳动者的创新精神提出了前所未有的紧迫要求。第三次“全教会”着眼于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高度,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受诸多因素制约,课程改革可以视为举措之一。各门课程的实施都应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宏观背景。

教育界内部对课程改革的探讨始终是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我国的课程建设曾受到国际课程整合理论的儿童中心(杜威)、结构中心(布鲁纳)和人本主义的认知--情意整合论等流派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经过广泛的实践,确立了三大板块课程,即: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尽管这三个板块的划分在逻辑上还显得不够清晰,但它在实际运作中却是简便易行的。另一种划分是按课程设置权限分为:国家课程十地方课程十校本课程三个板块。这两种划分课程的表述,都是从课程外在的、外显的属性来进行的。90年代末,人们愈加重视在课程的内涵上进行挖掘,提出应注重课程三性,即:基础性、拓展性、研究性。以课程改革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实践为基础,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出现可以说是应运而生,这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中观背景。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课程改革中较为活跃的一块园地。多样的校本课程,如培养兴趣爱好和发展个性特长的,以及品德类、心理类、科技类、人文类、休闲类等。校本课程的深度开发向何处去?研究性学习课程确是一个理性的价值方向,这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微观背景。

2.为什么要提出研究性学习

(1)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重要的着眼点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行为习惯的养成,归根到底是学生学习的结果。所以,学校教育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是要让我们的学生形成怎样的学习方式。在原有教育、教学条件下,许多学生的学习偏重于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仅仅立足于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传输。这种学习方式十分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一状况,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是通过教学目标、内容和途径方法调整,帮助学生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在开展有效的接受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起了组织、指导作用,在时间安排上更多的是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活动。这样的教学活动显然与被动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不同,对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也较为有利。

(2)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的掌握和运用,需要依托相应的课程载体。

只要教学处理得当,原有的课程内容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展开。我们的许多优秀教师,正是在原先的学科课程教学中,既有效地指导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在各科教学中重视学生探究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而且,如果能在各科教学中都做到既打好基础,又培养创新精神,那是教学上的很高境界。但是,从目前情况看,更广泛做到这一点还有困难。

第一,相当一部分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形成定势,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变化不大的情况下,要实现教学行为方式的重大转变从而指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需要有一个较长过程。

第二,基础性课程的教学中,如何处理好“打基础”(进行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与培养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的关系,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都是一个有待解决的新课题。

因而,如果能开发出一种新的课程类型,它的实施主要地采取研究性学习方式,那么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改变,就会比较容易实现。

(3)原有的活动课实践的发展需要新的生长点。

近年来,活动课作为一种与学科课程相区别又相补充的课程类型,在学校教育中广泛实施,为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拓展了极其重要的阵地。活动课的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很受学生欢迎。但是在实践中,已有的活动课较多的还是着眼于学科教学内容的深化与拓展的知识类活动课,着眼于培养生活、职业技能和动手能力的技艺类活动课,着眼于陶治性情、健体强身的文体类活动课等。普通高中的活动课相比,它应提高在何处?如何实现活动课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上的独特的作用?这些都是有待于解决的问题。综合实践活动板块中研究性学习的设置,为高中阶段活动课实践的发展和水平的提升,找到了一个新的生长点。

(4)每一个高中生都具有发展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很大潜能。

以前也有不少科技小组,学生们在指导教师引导下,开展研究探索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但这些小组往往只有少数成绩优秀的学生能够参加。我们能否为全体同学提供这种开放性研究活动的机会?已有的实践经验表明,每个高中生都具有充分的发展潜能,学习成绩差的同学探索欲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见得就比别人差。

(5)各地学校都有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可能性。

各地学校的内、外部条件虽然有较大的差异,但都具有可供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学生也都能从本地实际出发,寻找到他们感兴趣和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越是困难的地区,对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的需求越是迫切。

(6)有助于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

3.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要求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也必须发生转变。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将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在参与指导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吸纳新知识,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并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当前,受传统学科教学目标、内容、时间和教学方式的局限,在学科教学中普遍地实施研究性学习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项特别设立的教学活动作为必修课纳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将会逐步推进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并从制度上保障这一活动的深化,满足学生在开放性的现实情境中主动探索研究、获得亲身体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需要。

二、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围绕着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为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

1.开放性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而是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一些社会问题或其他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它可能是某学科的,也可能是多学科综合、交叉的;可能偏重于实践方法,也可能偏重于理论研究方面。

在同一主题下,由于个人兴趣、经验和研究活动的需要不同,研究视角的确定、研究目标的定位、切人口的选择、研究过程的设计、研究方法、手段的运用以及结果的表达等可以各不相同,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为学习者、指导者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

“研究型”课程,要求学生在确定课题后,通过媒体、网络、书刊等渠道,收集信息,加以筛选,开展社会调研,选用合理的研究方法,得出自己的结论,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它的最大特点是教学的开放性。

(1)教学内容是开放的。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题目,并有一定的可行性,都可作为研究课题。

(2)教学空间是开放的。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调活动、体验的作用。学习地点不再限于教室、实验室和图书馆,要走出校门进行社会实践;实地勘察取证、走访专家、收集信息等等。

(3)学习方法、思维方式是开放的。针对不同目标,选择与之适应的学习形式,如问题探讨、课题设计、实验操作、社会调查等。要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思维方式从平面到立体,从单一到多元,从静态发展到动态,从被动发展到主动,从封闭到开放。

(4)收集信息的渠道是开放的。不是单纯从课本和参考书获取信息,而是从讲座、因特网、媒体、人际交流等各种渠道收集信息。

(5)师生关系是开放的。学生在研究中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教师扮演着知道者、合作者、服务者的角色。提倡师生的辩论,鼓励学生敢于否定。

2.探究性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习的内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确定的研究课题: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的过程。因此,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不宜由教师指定某个材料让学生理解、记忆,而应引导、归纳、呈现一些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由展示一个案例、介绍某些背景或创设一种情景引出,也可以直接提出。可以自教师提出,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自己得出结论。

3.实践性

研究位学习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性活动。同时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应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条件和可能。

三、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1.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定位

(1)培养收集和处理的信息能力。

从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理论的角度看,学生开展学习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信息处理的过程。与以记忆、理解为目标的一般学习方式相比,研究性学习过程围绕着一个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展开,以解决问题和表达、交流为结束。就研究性学习的过程而言,需要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解决问题设想的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分析资料和得出结论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并要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其中,在一个开放性环境中学生自主、主动惧和加工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是个关键。

(2)发展创新精神,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

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也是情感活动的过程。一般而言,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所获得的成果,绝大多数只能是在自己或周围同学现有基础上的创新,还不大可能达到科学发现水平。研究性学习通过让学生自主参与、积极参与类似于科学家探索的活动,获得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

(3)学会沟通与合作。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是人们合作探索的结果,社会的人文精神弘扬也把乐于合作、善于合作作为重要的基石。但是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机会并不多,且较多停留在口头引导鼓励的层面,弄得不好,很多还是说教。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正是一个人际沟通与合作的过程,为了完成研究任务,一般都离不开课题组内的合作以及与课程组外人士(如指导教师、社会力量、研究对象)的沟通合作。所以,研究性学习也把学会合作作为重要的目标。

(4)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创新精神培养只有同科学态度、科学道德的培养统一起来,才会真正形成对社会、对个人发展有价值的结果。已有的实践告诉我们,同学们参与课题研究是饶有兴趣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几乎都会碰到各种问题和困难。学生要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从实际出发,通过认真踏实的探究,求得结论的获得,并懂得尊重他人的成果。

(5)发展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联系社会实际开展研究活动,为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创造性和认知能力,而且还要学会关心社会的进步、祖国的前途、人类的命运、经济的发展、环境的保护,争取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6)激活各种学习中的知识储存,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

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多门学科的知识积累,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了有利的基础。但是,如果让这些知识长期处在相互分割和备用的状况之中,它们就会被遗忘,就会逐渐推动可能发挥的效用。研究性学生的重要目标是在综合运用中提高各科知识的价值。

从研究性学习的上述目标看,它对于实施以德育为核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对于学生从事各门各学科的学习、打好基础、掌握方法、提高能力、培养积极性都是大有好处的。

2.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1)获取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研究性学习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产生积极情感,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位学习通常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围绕研究主题主动收集、加工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研究性学习,要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学会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并恰当的利用信息,以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4)学会分享与合作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研究位学习的开展将努力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5)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认真、踏实的探究,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尊重他人想法和成果,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磨练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学生要深入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类的意义与价值,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关注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3.研究性学习与高效的学习

“后工业社会”将会给教育提出什么要求?现在有两条思路:一条思路是“高效的学习”。这条思路的基本假设是:运用先进的学习方法,可以充分开发人的学习潜能,学习方式的革命将成倍,甚至十倍、百倍地提高人的学习速度。因此,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应该特点重视学习方法的学习,包括各种快速阅读法、记忆法、思维技巧以及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另一种思路是“研究性学习”。这条思路的基本观点是: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是信息时代学校教育的核心,而创造能力培养的关键是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因此,应该提供研究性的学习,即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

上述两种思路对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作出了各自的解释,但从两种学习方式所蕴含的教育理念及其教学实践来看,二者之间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所谓高效的学习,十分重视学习方法的学习,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学习的效率。它强调“授人以渔”,但实际上并不关心打到的是什么“鱼”。高效的学习所追求的,首先是掌握知识的量而不是质。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工业时代注重单位时间效率的观念。

与高效的学习相比,研究性学习更关心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研究性学习也讲求方法,但它较少强调学习知识的技能和方法,而更关注培养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关键是能否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换句话说,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本身也就是它所追求的结果。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学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概念的学习,通过概念来了解事物的性质;二是规则的学习,懂得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三是问题解决的学习,即运用概念和规则来解决实际问题。研究性学习主要是第三层次的学习,其目的是发展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它与一般的知识、技能学习的根本区别。

研究性学习与高效的学习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但从学校教育的时代特征来看,研究性学习无疑应该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学习方式。特别是在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中小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更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未来的教学组织形式将是研究性学习加上个别化的集体教学,并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中教学形式的主要特征。

四、研究性学习的心理学基础

研究性学习观是建立在现代学习理论基础上的科学学习观,学习过程是积极的有意义学习过程。

从学生生理心理特点来看,学生有探究和创造的潜能,研究性学习本身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以及求知欲。

研究性学习重视运用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策略,尊重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

研究性学习关注知识表征,认知结构的发展及问题解决。

研究性学习不仅在于获得问题解决的结果,更注重学习创造性与主体性人格培养,并以此作为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

1.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相结合的模式

布鲁纳发展发现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模式已形成了一种发现式教学方法群;奥苏贝尔用有意义学习的观点巧妙地结合了学习过程中的发现与接受。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与研究性学习观是相一致的。

2.研究性学习的建构主义模式

建构主义由皮亚杰的结构的观点发展而来。研究性学习的建构主义学习模式,把研究性学习分为三个阶段,即冲突阶段、建构阶段和应用阶段。研究性学习的建构主义学习模式,重视学生在知识内化过程中探索研究的作用,重视教学过程中有关问题情景的创设,重视知识结构的更新,因而在学科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研究性学习的问题解决模式

研究性学习的问题解决模式建立在认知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问题解决模式认为研究性学习即是对学习问题的解决过程,学生是主动的信息加工者,问题解决是对问题空间的搜索。因此,研究性学习过程有这样三个基本特征:目的指向性。学生学习是有目的的过程,最终要达到某个终结状态;认知操作。学生的学习依赖于一定的学习与思维策略,并依此来进行一系列的认知操作;操作序列。学习活动包括一系列的心理过程和系列。

研究性学习的问题解决模式把学习过程分为三个阶段:问题表征阶段;策略选择阶段;反思结果阶段。

研究性学习的问题解决模式,实际上把学习过程与科学研究过程相比较,认为学习方法与科学研究方法具有相似之处。近年来这一学习模式倍受关注。

4.研究性学习的创造性模式

研究性学习的创造模式,强调了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这样一些过程。问题情景的探索过程。智力与思维方式的弘扬过程。元认知监控过程。

创造性学习模式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数学、自然、音乐等学科教学中,这种学习模式不仅有利于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而且有利于学生的人格发展,有利于贯彻研究性学习观,因而是一种具有生命力的学习模式。

研究性学习是广义的问题解决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三个层次的学习过程:问题解决的知识表征过程;问题解决的认知过程;创造性解决问题过程。

研究性学习模式在形式上具有各自的特色,但从心理结构来分析,均应包括以上所论及的心理结构。

五、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1.开放性是研究性学习内容选择上的主要特点

第一,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所涉及的面可以相当广泛,既可以是属于传统学科的,也可以是属于新兴学科的;既可以是科学方面的,也可以是人文方面的;既可以是单科性的,也可以是多学科综合、交叉的;既可以偏重于社会实践的,又可以偏重于文献研究或思辨的。

第二,在同一主题下,研究视角的定位、研究目标的确定、切入口的选择、过程的设计、方法手段的运用以及结果的表达等,均有相当大的灵活度,留有展示学习者、指导者个性特长和发挥才能的足够空间。

2.问题性是研究性学习内容呈现的主要方式

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指导者通常不是提供一篇教材,让学生理解、记忆,而是呈现一个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专题或课题)。这个问题可以由展示一个案例、介绍某些背景或创设一种情景引出,也可以直接提出;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

(3)实践性,即在学习间接经验的同时,提供学习直接经验并在探究实践中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途径与机会。

4.研究性学习的层次差异性

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是有层次差异和类型区别的,因而在目标定位上可以各有侧重,在内容选择上所体现的特点上也可以有所不同。有的专题所涉及的内容综合程度高、与社会生活实际联系紧,有的则可能较偏向于单科性、学术性。另外,教师在日常的各科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解决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性质,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5.研究性学习的重点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重点即为素质教育的重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中学生而言,创新更多的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探索精神,发现新事物、掌握新方法的强烈愿望以及运用已有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是有层次的,这里所讨论的创新不同于科学家和艺术家的创新。研究性学习课程的重要任务就是要通过本课程的实施对学生加以教育和影响。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体现主体性,发展学生丰富的个性;具有针对性,适应不同年龄学生的水平和需要;具有时代特色,能够及时反映人类最新文明成果;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目的是使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研究性学习课程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出发,一方面应组织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搞小发明、小制作,开展思维训练,但更重要的一方面是为学生的成才提供一个有利于学生创新和实践的"土壤"及良好的氛围,从而提升学生对自身的价值追求。

6.研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和设计

(1)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c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绕、人文环绕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有利于培养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以及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保持较强的探索动机和创造欲望。

(2)重视资料积累,提供共享机会。学习内容的开放性为学生的主动探究、自主参与和师生合作探求新知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师生在研究位学习中所获取的信息,采用的方法策略、得到的体验和取得的成果,对亏本人和他人,对于以后的各届学生,都具有宝贵的启示、借鉴作用。将这些资料积累起来,成为广大师生共享并能加以利用的学习资源,是学校进行研究性学习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

(3)适应差异,发挥优势。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学校和不同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在内容和方法上是有层次差异和类型区别的,因而在学习目标的确定上可以各有侧重,在内容选择上可以各有特点。学校应根据自身的传统优势和校内外教育资源的状况,形成有地区和学校特点的研究性学习内容,同时为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具体条件,自主选择研究课题留有足够的余地。另外,教师要在日常的各科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解决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研究性学习的价值与性质,对于提高学科教学水平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具有新的特点,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师生互动的形式都要发生较大变化。

(一)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类型

1.依据研究内容的不同,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主要可以区分为两大类,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类。

课题研究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为主要目的,具体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等类型。

项目(活动)设计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为主要目的,一般包括社会性活动的设计和科技类项目的设计两种类型。前者如一次环境保护活动的策划,后者如某一设备、设施的制作、建设或改造的设计等。

一项专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可以属于一种类型,也可以包括多种研究类型。综合性较强的专题,往往涉及多方面的研究内容,需要运用多种耕究方法和手段,更需要参加者之间的分工协作。

2.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类型: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

(1)小组合作研究是经常采用的组织形式,学生一般由3-6人组成课题组,聘请有一定专长的成人(如本校教师、校外人士等)为指导教师。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各有独立的任务,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各展所长,协作互补。

(2)个人独立研究可以采用"开放式长作业"形式,即先由教师向全班学生布置研究性学习任务,可以提出一个综合性的研究专题,也可以不确定范围,由每个学生自定具体题目,并各自相对独立地开展研究活动,用几个月至半年时间完成研究性学习作业。

(3)采用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全班同学需要围绕同一个研究主题,各自搜集资料、开展探究活动、取得结论或形成观点。再通过全班集体讨论或辩论,分享初步的研究成果,由此推动同学们在各自原有基础上深化研究,之后或进入第二轮研讨,或就此完成各自的论文。

(二)研究性学习实施的一般程序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一般可分三个阶段: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表达交流阶段。在学习进行的过程中这三个阶段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交叉和交互推进的。

1.进入问题情境阶段

本阶段要求师生共同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一般可以开设讲座、组织参观访问等。目的在于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然后经过讨论,提出核心问题,诱发学生探究的动机。在此基础上确定研究范围或研究题目。

同时,教师应帮助学生通过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有关研究题目的知识水平,该题目中隐含的争议性的问题,使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分析问题。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建立研究小组,共同讨论和确定具体的研究方案,包括确定合适的研究方法、如何收集可能获得的信息、准备调查研究所要求的技能、可能采取的行动和可能得到的结果。在此过程中,学生要反思所确定的研究问题是否合适,是否需要改变问题。

2.实践体验阶段

(1)搜集和分析信息资料。学生应了解和学习收集资料的方法,掌握访谈、上网、查阅书刊杂志、问卷等获取资料的方式,并选择有效方式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料;要学会判断信息资料的真伪、优劣,识别对本课题研究具有重要关联的有价值的资料,淘汰边缘资料;学会有条理、有逻辑地整理与归纳资料,得出相应的结论。这时要反思所得结论是否充分地回答了要研究的问题,是否有必要采取其他方法获取证据以支持所得结论。

(2)调查研究。学生应根据个人或小组集体设计的研究方案,按照确定的研究方法,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调查,获取调查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应如实记载调查中所获得的基本信息,形成记录实践过程的文字、音像、制作等多种形式的"作品",同时要学会从各种调研结果、实验、信息资料中归纳出解决问题的重要思路或观点,并反思是否获得足以支持研究结论的证据,是否还存在其他解释的可能。

(3)初步的交流。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得到的初步研究成果在小组内或个人之间充分交流,学会认识客观事物,认真对待他人意见和建议,正确地认识自我,并逐步丰富个人的研究成果,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

3.表达和交流阶段

在这一阶段,学生要将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成果的表达方式要提倡多样化,除了按一定要求撰写实验报告、调查报告以外,还可以采取开辩论会、研讨会、搞展板、出墙报、编刊物(包括电子刊物)等方式,同时,还应要求学生以口头报告的方式向全班发表,或通过指导老师主持的答辩。

学生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分享成呆,这是研究性学习不可缺少的环节。在交流、研讨中,学生要学会欣赏和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理解和宽容,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也要敢于和善于申辩。

(三)研究性学习实施中的教师指导

研究性学习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把学生作为学习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主体,并注意转变自己的指导方式。

1.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老师应成为学生的研究信息交汇的枢纽,成为交流的组织者和建议者。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在品德、能力、个性方面的发展,给予适时的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教师的指导切忌将学生研究引向已有的结论,而是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

2.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通过多种方式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与学生一起开发对实施研究性学习有价值的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

3.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

4.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和班级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不同目标和主客观条件,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进行重点的指导,如着重指导资料收集工作,或指导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指导学生如何形成结论等等。

(四)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实施

1.研究性学习具体实施的一般要求

与其他类型的学习方式相比,研究性学习重在学习过程而非研究的结果;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而非掌握知识的数量;重在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获得感悟和体验,而非一般地接受别人传授的经验;重在全员参与,而非只关注少数尖子学生竞赛得奖。

2.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

在综合实践活动板块进行的研究性学习,采取组成课题组以小组合作形式展开学习探究活动的较多。课题组一般由3-6人组成,学生自己推选研究和组织能力较强的同学为组长,聘请有一定专长的成人(如本校教师、校外人士等)为指导教师。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有分有合,各展所长,协作互补。也可以采取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研讨相结合的办法。

3.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般程序

(1)开设科普讲座,参观访问。目的是作好背景知识的铺垫,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存,提供选题范围,诱发探究动机。

(2)指导选题。研究课题可以由教师指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较多的是通过师生合作,最后确定题目。与学生生活直接关联的切入口小的课题较受欢迎且易实施。

(3)组织课题组,制订研究计划。课题组多采用学生自由组合,教师适当调节的做法。研究计划中要有对目标的清晰表述,研究的具体方法和工作程序的设计。可以组织由教师参加或师生共同参加的评审组对学生设计的研究方案进行论证。课题组聘请本校教师或校外专业人员担任课题指导者,对于课题研究的顺利展开会起到有益的作用。

(4)实施研究。学校要给予一定的时间保证,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并对学生进行操作方法的指导和如何利用社会资源的指导。学生要作好比较详细的工作记录,并随时记下自己的感受、体会。课题组应积极主动地争取校外力量的帮助。

(5)处理结果,撰写报告。研究结果的表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同时教师又要引导学生学会整理资料、加工处理信息,学会以恰当的方式表达研究结果。

(6)组织研究成果的交流研讨。通过交流研讨分享成果,进行思维碰撞,使认识和情感得到提升,这是整个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必要组成部分。

依据不同的目标定位和主客观条件,主题研究学习的实施也可以有不同的切入口和操作特点。实践中,有的项目过程完整、操作规范;有的则可以截取过程中的某一环节,或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着重做资料收集工作,或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根据教师所提供的材料,筛选、整理,形成结论等等。

(五)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教师应充分注意其下述特点:

(1)实践性。放手让学生亲自去做,鼓励并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国际教育界近年流行三句话:你听来的就会很快忘掉,你看见的就能记住,你做了的就能学会。

(2)开放性。不要设定所谓"答案",努力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求异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创造性。引导学生独创,把新颖、独到作为评价的重要指标。

(4)自主性。提供尽可能多的项目供选择,建立"课题超市",使学生充满热情地、兴趣盎然地投入研究性学习。

(5)过程性。淡化结论的正与误,允许结论的多元化,主要看过程。

(6)互动性。提倡多重互动,如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他人(指校外的人士)之间的互动。互动的手段可以是说话的、书面的、现代信息技术的。互动是一种交流、碰撞过程,也常常是产生思想火花的过程。

(六)研究性学习的师资问题

(1)挖掘现有师资的潜力。长期的"应试教育"和教师的"从一而终",埋没了教师的才能,抑制了教师的特长和创造性。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际上也是给了教师一个展示才华、发挥特长、自我实现的机会。教师中蕴藏着极大的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资源,如何开发,这是摆在学校领导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2)青年教师的培训。以往的教师培训,无非是学历文凭教育或教材教法讲座或现代教育技术指导,基本是围绕教师的学科教学进行的。可以预计:研究性学习课程指导教师的培训不久将提上师资培训的重要议程。青年教师的培训,应实现两个基本目标,其一,具备初步科学研究的能力,掌握科学研究一般的通常的方法和步骤;其二,能对l?2门研究性学习课程进行较有成效的指导。这方面师资培养、培训的力度将直接关系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际水平。

(3)建立一支专兼职指导教师队伍。结合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内容,在社区内聘请一些学有专长的人士,以某种组织形式,建立一支队伍,为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提供师资保障。

(七)管理及体系

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管理,主要应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1)形成新的办学理念,办出学校特色。(2)资源开发。学校资源和社区资源的开发;教师资源和教材资源的开发。(3)评价机制。通过科学的评价,促进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健康发展。

研究性学习课程是校本课程,也是学校特色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应形成各学校自己的课程体系,且不断地丰富和完善。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具体课型可分为以下四种:社会专题调查型、社会角色实践型、校内情景活动型、小组课题研讨型。

七.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

1.小组合作形式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学习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于70年代率先兴起于美国,并且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它的 产生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它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基本做法是将全班学生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每组3-6人),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功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

2.小组合作形式对于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1)更适宜于让学生获得从事科学研究的体验和技能 当今时代科学研究的主要方式是集体研究。开展研究性学习目的就在于让中小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会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研工作者开展科研的情境和途径。以小组合作形式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在合作学习小组中,通过与同伴的共同努力,提出问题、确定目标、制订方案、收集信息资料并进行分析处理、寻找问题的答案或结论,为学生获得科学研究的相关体验提供了基础。

(2)更有利于研究性学习的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的均衡达成 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情感的过程;也满足了每个学生“影响力”和“归属”方面的情感要求。小组合作开展研究性学习,不仅使学生“学会”、“会学”,而且使学生“乐学”、“好学”。

(3)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研究性学习,开发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教学效率。每个学生在课题小组中担当一部分研究任务,随着研究的深入,参与程度的提高,自身的潜能得到发挥,获得了新知识,提高了研究、创新能力。

(4)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始终拥有高度的自主性,能够对学习过程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而教师对学习过程的干预和控制降低到最低限度。

(5)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合作精神和与人交往能力 在研究性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基本组织形式贯穿学习过程始终。课题研究的成败,往往取决于小组成员间合作的好坏。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对于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的机会。

3.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的实施方式

(1)开放式。基本式:这类组织方式的特点是,各组研究题目完全由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决定,小组研究课题互不重复,其成果丰富多样,选题领域广泛,学生同社会的联系面比较宽。变式:每一个研究题目至少有二个小组各自独立地开展研究。便于形成“组间竞争、组内合作”的良性机制。

(2)半开放式。基本式:各小组研究的主题相同但具体题目互不相同。特点是,学生必须在统一的主题范围内,自主选择研究题目。变式:与基本式的区别就在于小组研究的题目可以重复,每个题目都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小组独立开展合作研究。

(3)集中式。基本式:由全体同学讨论或师生共同交流,最后确定一个引起广泛兴趣的研究题目,作为唯一的研究题目,各合作学习小组独立开展研究。这种组织方式研究的视角、方法、过程及至结果各不相同,差异性大,“组间竞争“可能比较激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各小组课余收集大量有关资料,各组在课堂上展开讨论、交流研究结果。

4.研究性学习中小组合作形式的评价

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的评价的特征是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过 程的评价;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小组集体的评价。评价必须把“小组合作表现”列为评价的主要指标之一。

八.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评价是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评价的内容与方式必须充分关注学习态度,重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重视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

1.研究性学习评价的价值取向

更重视过程。诸如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知识整理与综合、信息资料的收集、处理和判断等。重视的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等。

更重视应用。研究性学习评价强调的是学生在问题提出和解决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 识,既促进学生对知识价值的反思,又加深知识内涵理解和掌握,形成知识的网络和结构。重视的是学生主动探求、创新勇气和能力综合等在更高层次的发展。

更重视体验。包括使命感、责任感、自信心、进取心、意志、毅力、气质等精神自我认 识和自我教育的发展。

更重视全员参与。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取向强调每个学生都有充分学习的潜能,为他们进 行不同层次的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可能性,也为个别化的评价方式创造了条件。

2.研究性学习评价的一般原则

研究性学习学习的过程,强调对知识技能的应用,强调学生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并获得感情和体验,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因此,要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要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3.研究性学习评价的特点

(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者可以是教师或教师小组,可以是学生个人或学生小组;可以是家长,也可以是与开展项目内容相关的企业、社区或有关部门等等。至于有的学生成果获奖或在报刊上公开发表,则意味着媒体也扮演了评价的角色。

一是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态度。它可以通过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来判断,如是否认真参加每一次课题组活动,是否认真努力地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是否做好资料积累和分析处理工作,是否主动提出研究和工作设想、建议,能否与他人合作,采纳他人的意见等。

二是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这主要通过学生的自我陈述以及小组讨论记录、活动开展过程的记录等来反映,也可通过行为表现和学习的结果反映出来。

运用有关方法、技能的水平进行评价,如查阅和筛选资料,对资料归类和统计分析,使用新技术,对研究结果的表达与交流等。

四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要考察学生在一项研究活动中从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所显示出的探究精神和能力,也要通过活动前后的比较和几次活动的比较来评价其发展状态。

五是学生的学习结果。研究性学习结果的形式多样,它可以是一篇研究论文、一份调查报告、一件模型、一块展板、一场主题演讲、一次口头报告、一本研究笔记,也可以是一项活动设计的方案。教师需要灵活掌握评价标准。

(3)评价手段、方法的多样。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可以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等做法。

4.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实施

(1)评价要贯穿于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操作时可以重点从三个环节,即开题评价、中期评价和结题评价着手。

开题评价要关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设想的意识和能力,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进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中期评价主要是检查研究计划的实施情况,研究中资料积累情况,以及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和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情况等。对评价结果要及时反馈,对于在研究中学生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要通过教师指点、学生小组内部讨论、学生小组间交流、寻求校外帮助等方式予以解决。

结题评价主要对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全过程的情况、体验情况、资料积累情况、结题情况、研究结果及成果展示方式等进行评价。

(2)评价的具体方案可以由指导教师提出,也可以在师生协商的基础上提出。鼓励由学生个人或学生小组自己设计评价方案,对自己的研究情况加以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3)研究性学习评价既要考虑学生参与活动、达成研究性学习目标的一般情况,又要关注学生在某一些方面的特别收获,顾及学生的个别差异。要使认真参加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学生普遍获得成功的体验,也要让研究上卓有成效的少数优秀学生脱颖而出。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既要着眼于对整个小组的评价,又要注意到个人在课题研究中所承担的角色、发挥的具体作用及进步的幅度。

5.评价的信息收集问题

(1)信息的来源

研究型课程及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信息,主要地是由学生主动收集和提供。在研究活动的 全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信息,其中有文字的,有行为的,有静态的成果,有动态的实践,有外在的形象,有内在的体验,有物质形态的,有精神状态的等等。指导学生系统地收集这些信息,不仅是对学生研究性学习进行价值判断的需要,是有效发挥评价的诊断、导向、激励等功能的需要,也是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现在的中小学教学中除了学生的测验考试分数外,几乎没有什么规范化的收集与学生学习表现的方法。

(2)信息的处理

简明、直观、具有诊断性,是研究性学习评价结果的理想模式。

研究性学习的态度、能力、成果等部分中的多指标无法直接计数或工具测量,大多需采用评定的方法。评定结果的表述方法主要有语言描述、等级评定、程度定位等。这对指导老师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答辩是评价结果目前被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评审教师或相关专家在查阅了学生的相关信息材料后,作出直觉判断,然后再倒算出各具体指标的得分或等第。同时,在评审的答辩中,教师或相关专家对学生某一方面价值、意义、或某一方面不足,能够直接与学生进行讨论,这种经验直觉判断及师生互动评价,是研究性学习比较适用的评价方式。

6.评价结果表示问题

研究性学习评价的结果表示应该是多形式的,且强调用实质性评述对学生研究性学习作结果处理,可以比较实在、有针对性地发挥评价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诊断、鉴别、导向、激励等评价功效。这也是90年代以来,教育评价改革和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即以动态的评价结果处理替代静态的一次性评价。

7.重视三个环节的评价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也要体现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全员参与的一般要求,要体现形成性评价的特点,评价要和指导紧密结合。

重视三个环节的评价:

一是开题阶段的评价与指导。这一阶段主要评价课题方案的可行性、合理性。

二是中期检查与指导。如果是全校性或全年级性有多个课题组分别进行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周期较长(如一个学期),那末在期中应有中期检查、交流、汇报制度,引入适度的组间竞赛及相互启发帮助。教师对有困难的课题组要及时指点,或要求各课题组至少在中期主动向指导教师请教一次。

三是结题时的评价。既要看最后的论文、研究报告,也要看其他的材料。

学生课题组在结题时一般需要递交五个方面的材料:开题报告(或研究计划,应反映为什么要提出该课题和打算怎样实施这个课题两方面的内容);每次课题研究活动的记录;课题研究中所惧的资料,包括原始资料(如调查、测试数据、实验数据)、处理过的资料、参考文献及出处等;最后的总结性成果;具体反映每一成员参与研究的感受、体会的小结。

九、研究性学习的管理

研究性学习是普通高中必修课,全体学生必须参与。研究性学习作为主要由学校自主开展的课程有许多新的特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切实加强对实践的研究和指导,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努力开拓、创新,形成有效、可行的经验。

高中英语课题研究报告篇九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生物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课题题目:普通高中生物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研究

由xx老师申报的课题《普通高中生物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研究》,经xx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列为xx市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批准号为。现根据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和县教研室对课题立项开题的通知文件的要求,提出本课题的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准备正式开展研究工作,请各位领导和专家予以审议指导。

(一)研究背景

1、校情、学情的分析

按照我校高中部在我县中招录取中的批次状况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我们学校应该当之无愧的算作普通高中中的普通高中了。

在别的学校不起眼甚至说瞧不上的学生,换作在我们学校可能都要被当成宝了。

我们的学生普遍基础比较薄弱,学习习惯有待培养,学习方法不够科学,学习能力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学习成就感不强,自我效能感意识不强,学习中的求助意识缺失等现象普遍存在。

面对这样的情况,学校也做了深入地思考,并采取了必要的措施。比如,在高一新生军训期间,就把教材发给学生,让学生提前翻一翻,看一看。组织相关学科教师走进教室,跟学生介绍学科学习的情况,给学生鼓舞士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我们把九月份看作新生心理调适月,学校组织迎新生的一系列活动,帮助他们进行心理调适,以使他们尽快地适应新环境、新同学、新老师,做好适应高中学习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及学习方法的改进。我们一贯强调,现在大家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只要坚持按照老师说的去做,学习一定能上新台阶。正所谓:“今日事今日毕”,今天学习的问题今天处理完。不让学习问题无限积累和放大。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设想的都是很美好的,但结果却是很现实的。

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方式的转变岂是一日之功。随着学习任务的不断增加,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也越来越多,不断打压着学生的士气。再加上他们不能正确的归因,有些学生甚至就认为自己不是这块料,就把学习落下了。可这一落不得了,等什么时候悔悟过来了,再想赶上来,又不知道要付出多少努力喽。

这种消极的情绪会不断蔓延、传播,传染给周边的学生,甚至会传染给教师。时间一长,有的教师,就给学生磨的,没脾气了,也没斗志了。有一些老教师,凭着自己的经验,就断定这个学生不行了没希望,也不管不问他了。我们知道心理学上,有一个叫做“皮革马利翁效应”的现象,即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传送给学生,会使学生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这样一来,学生自己便更自暴自弃了,如此下去,就会走向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教学工作的持续有效开展。

2、作业情况分析

长期以来,学校结合县局开展了几届岗位业务大练兵活动,常抓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加强各教学环节的检查落实情况,成效显着,努力打造高效课堂的想法坚定不移。

但有一个问题始终未得到很好的解决,那就是我们给学生使用的作业或者说练习,一直以统一订购的同步作业为主。经过多年的使用,我们一致认为,对我们学校的学生不大适用,难度较大。教师讲解也没有针对性,容易的一点就过,把那些相对难一些的题反复讲,那些我们心目中的“好生”才勉强领会,大多数学生简直就在听天书。这样的课堂教学最终效果可想而知。

我们知道练习作为教学过程五个环节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的重要性,尤其对于理科的学习更甚。练习是形成技能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思维训练的重要方法。

我们曾经也鼓励学生自己去书店选购一些练习。尽管市面上的辅导资料十分丰富,但真正适合我们学生的真的很少。有的学生买了一本,却也很少看。

总之,普通高中教学课业繁重,学生课外时间被大量的作业占据。而且很多都是机械的、重复的作业。导致学生厌学怕做怕听,作业抄袭成为常态,学业成就低下,严重打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甚可以说摧残学生的身心健康,一些学生在紧张、压抑的心理状态中,缺乏自信心和进取心,渐渐地,受不了的辍学了。坚持坐下来的,还有一部分要为全县高二学业水平考试垫底,每年都有一些学生无法顺利学业达标。

(二)目的和意义

本课题紧密联系学校、教师、学生实际情况,围绕所遇到的真实教学问题而开展实践研究,遵从以校为本、以人为本、师生共同发展的原则,坚持务求实效、从小处着手,认真研究和解决具体实际问题。教师在实践中主动反思,从局部入手,从当前入手,研究实际问题,提出课题。在困惑中学习,在迷茫时合作,开展课题研究,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具体实际问题。

1、通过作业分层的设计研究,教师在备课环节要加大备作业环节的份量,促进教师有效备课、有效上课。

2、对作业布置从关注量、关注批改次数到关注作业目的、关注作业质量的转变,让学生有效的、及时的巩固知识。通过作业分层的设计,让学生根据自己情况选择自己能吃下的、爱吃的“馅”,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3、通过作业分层的实践研究,促成教师的教育教学的有效性,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4、研究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学生学习畏难情绪减弱,学习进取心增强,学业成就提高,最终必将反映在学业考试达标情况上。

通过作业分层设计实践与研究,有针对性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作业,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充分满足学生的个别需求,从而提高学生的有效的学习参与度,进而促成学困生顺利学业达标的同时,亦不至挫伤优等生的进取心,给予我们的全体学生都能留下一段美好的学习经历。

1、调查摸底实验各班学生生物作业情况及学生学力情况,并梳理分类。研究每课时布置作业的数量、质量以及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和时间量。

2、研究作业布置与教学三维目标之间的联系。

3、研究作业的分层设计,丰富作业的形式,重视作业的层次性、差异性、梯度性、可选择性。

4、研究作业的批改,提高作业反馈及评价的有效性。

5、研究学生自己布置作业,提高学生学习的自律性。

6、研究建立作业档案,指导帮助学生建立“错题集”,“好题集”。

1、人员结构

(1)专家顾问

xx,在教育科研方面经验丰富,将在理论上给以指导,在课题实施上给予极大的支持、帮助和建议。

(2)负责人:

xx老师长期任教高中生物教学,教学经历丰富,学历层次较高,业务能力较强。两位老师,年轻力壮,工作热情高,扎实肯钻,责任心强,从事课题研究的意识和意愿强。本课题研究的实践对象为高二年级5个班级,xx老师任教这5个班级,步调一致,有利于协调配合。

(3)成员:

xx老师,分别是各实验班级的班主任,作为课题组的成员,将积极配合课题组工作安排,作好学生的思想稳定、观察学生学习动向等配合工作,确保课题组各项工作能够有条不紊的开展。

2、科研手段

(1)文献研究法:

对国内外有关研究情况和资源进行查询,搜集相关研究的新成果与发展动态,学习其先进的手段、理论及设计原理、方法等,在一定的范围内系统地、科学地解决研究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2)调查法:

在课题研究的开始、进行和结题时,将对学生进行单项或综合的调查,调查学生对做作业的观点、态度以及对完成作业的信心的基本状况,以不断调整研究的行为和方式。利用对比研究比较课题实施前后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业成就的变化。

(3)个案研究法:

选取典型个案进行跟踪研究。对收集到的个案的材料进行细心的整理和分析,作出合理判断,进一步提出建议。

(4)经验总结法:

教师通过学习、实践,不断反思,及时撰写反思、经验总结、论文等。

3、保障方面

本校一贯重视教师的教科研能力的培养,有着优良的学习和研究传统,20xx年获得xx县“教学研究先进学校”称号。学校教学研究氛围浓厚,先后主持承担过多项课题研究。

学校领导对本课题研究十分重视,将从经费和激励机制上给予大力支持。

(一)准备阶段(2014年4月——8月)

撰写课题研究立项申请书,做好申报工作。组建课题组,落实课题研究分工协作。

交流研讨,增强课题研究人员对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的认识,形成对研究的认同感。

学生问卷调查,初步了解学生对作业分层的态度认识和心理倾向,并加以分析和梳理。

进一步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学业水平考试考试纲要、高考考试说明。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文献资料进行收集、学习和整理。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理念和研究手段,指导本课题研究的操作和目标落实。

(二)实施阶段(2014年9月——2015年6月)

第一阶段:(2014年9月——2015年2月)

1、做好课题立项及论证工作。

2、学生学力分层的研究。

在自愿选择的基础上,教师结合以往考试成绩和平时课堂表现情况,研究对学生进行初步的作业分层的分组。同时任课教师与班主任配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一要量力而行,二要强调合作互助,三要避免歧视,四要坚持。

3、作业的层次性、多样性的研究。

①口头作业

②随堂练习ab

③课后作业(共同+自选)

④学生自愿选择自行汇总的知识网络图、错题集、好题集

⑤章节测验ab卷

4、研究作业的批改,提高作业反馈及评价的有效性。

5、研究作业布置与教学三维目标、考试纲要之间的联系。

6、对学生典型个案进行跟踪观察研究。

第二阶段:(2015年3月——6月)

1、收集学生作业,形成作业档案。对前期实践进行反思,提出整改意见并落实。

2、对学生阶段性考试、期末考试学业成就进行对比研究和省察。

3、进行经验总结,撰写相关论文,适时发表交流。

4、进一步研究学生自己布置作业,提高学生学习的自律性。

5、集中展示学生优秀“错题集”、“好题集”等。

(三)总结阶段(2015年7月——8月)

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预定于2015年8月结题。

高中英语课题研究报告篇十

一、课题名称:从地缘关系分析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原因

二、课题组员:陈蕊颜 万子畅 徐婧宁 李晓雨

指导老师:李磊

三、课题的提出:

新时代的高中生应该放眼世界,有大局观,有学习能力。我们作为新高考选择历史、地理学科的同学,更需要经常通过各种媒体来了解国际大事,并从历史、地理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理论上,用所学历史、地理知识对国家间各种事件进行评析 ,将会更进清晰透彻地得出事件的真面目。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是美国国家地缘战略利益的需要,美国是中东霸主,中东的混乱状态是最符合美国战略利益的,也是最利于美国管控中东。

实践中,从地缘关系分析美伊战争体现了地理学科在实际中的运用。研究这场冲突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我国的对外战略制定也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总之,本课题选择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小组成员可以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国际大事结合起来,逐步培养自己用所学理论追踪热点,洞察问题,分析其背后原因的能力,还能是自己具备初步的归纳、整理、分析以及研究的能力。

五、预期成果:

加深对伊拉克战争的了解,并能从地缘关系分析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原因。

六、研究方法:

1.查阅资料,收集并整理资料

2.请教老师

七、活动计划:

1. 任务分工:

分为3个小组

第一组:陈蕊颜 徐婧宁整理和搜集资料。

第二组:李晓雨负责制作ppt。

第三组:万子畅最终整理并打印文件。

2. 活动步骤:

(1) 全体组员进行讨论、确定课题、明确分工、出动全体组员收集有关资料。

(2)所收资料进行整理。

(3)将开题报告打印出来,便于写论文报告和总结

课题报告开题

一般课题开题报告

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

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范本

最新-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范文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