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居民幸福感的调查报告(通用15篇)

居民幸福感的调查报告(通用15篇)



调查报告是一种系统、详尽地陈述和分析研究对象实际情况的书面报告。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调查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撰写调查报告。

居民幸福感调查报告

国民幸福指数(gnh)最早20世纪70年代是由不丹国王提出的,他认为“政策应该关注幸福,并应以实现幸福为目标”,人生“基本的问题是如何在物质生活(包括科学技术的种种好处)和精神生活之间保持平衡”。在这种执政理念的指导下,不丹创造性地提出了由政府善治、经济增长、文化发展和环境保护四级组成的“国民幸福总值”(gnh)指标。如果说“生产总值”体现的是物质为本、生产为本的话,“幸福总值”体现的就是以人为本。完全受经济增长左右的政策往往使人陷入物欲的陷阱,难以自拔。

20xx年,“十二五”规划开局幸福成为地方两会热词。很多地方逐步呈现了“gdp减速,幸福提速”的趋势。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幸福指数”被置于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它也将会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为反映居民主观幸福程度,在调查问卷设计中,分别设计了基本情况和问卷部分的调查项目,包括身心健康、社会幸福(社会保障、社会环境)、经济收入、自我价值实现、家庭幸福和人际关系等多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并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编制幸福指数。为了使本次调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这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网上问卷调查,抽样对象为年龄在0-70周岁之间的常住居民,涵盖社会各年龄、各阶层、各行业。并且在中山市实地进行了社会实践,通过与社区群众的沟通,来了解当前社会中民众对于生活的满意度和自身的幸福感。在网上查阅了一些有关调查问卷及报告的信息,通过收集各方面信息并参考范例初步设计出了调查表,通过自己反复查看并参考别人意见,反复修改最终做出用于调查的问卷.最后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了调查人群及较为可行的实施方案,对具体的调查实施作出计划。自此,调查的筹备工作基本完成。

1.调查时间:20xx年7月15日——20xx年8月31日。

2.调查对象:普通社区居民及及街道路人。

3.调查单位:中山市。

4.调查目的:通过了解当前居民的幸福感,加深对此社会问题的了解与重视,了解政府工作的成效。

5.调查方法:调查问卷,问询法,网上问卷。

6.内容概述:(1)被采访者所从事行业所对应经济收入多少。

(2)被采访者的身心健康状况。

(3)被采访者的居住环境。

(4)被采访者的家庭关系情况。

(5)被采访者对自身工资及生存现状感受如何(自身价值满意度)。

(6)被采访者对于影响自身幸福感因素排序。

四.数据统计:

调查表共制了60份,收回60份。网上问卷76份。

典型举例:

1.身份:公民。

性别:男。

工作:企业职员。

年龄段:31—45。

婚姻状况:已婚。

对目前收入满意度:比较不满意。

影响因素:收入比较低,与周围人关系欠佳。

2.身份:学生。

性别:女。

年龄段:18—30。

收入:0。

影响因素:家庭和睦、人际关系,社会环境比重。

3.身份:普通居民。

性别:男。

年龄段:45—60。

收入满意度:一般。

影响因素:身体健康、家庭和睦、心态乐观。

经济收入和身心健康:

经济收入对幸福感的影响程度不言而喻,是所有社会物质条件中对幸福感影响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古语都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拥有健康的身体、积极乐观的心态是人们对幸福最根本的需求,自然对幸福感影响程度颇深,也就是说对于普通公众来讲,能够拥有稳定富裕的生活和健康的身体已然是人生莫大的幸福了。

家庭和睦及社会环境:

居民的出行,还关系着他们的身心健康,例如,外出旅游,购物逛街等可以使得人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从而幸福感也会比较高一点。

人际关系和自我价值实现:

说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缓解工作生活方面的压力,增强自信心,居民在处理各方面的事情时,还可以在某些方面提供便利和一定的帮助,自然也就能提高社会幸福感。居民对自我价值实现充满信心或有较高预期,说明对未来是积极乐观的,保持一种愉悦的心情,乐观的心态,自身优势多,能力得到发挥,内心的满足感会增加,幸福感也会随之提高。

(1)健康的心理和身体以及家庭和睦直接影响着百姓的幸福感,心理和和身体越健康,越有机会接触新事物,越有能力和活力去创造新生活。家不仅仅是人们温馨的港湾,还是人们爱的发源地,和睦的家庭,家庭成员才有更充足的精力去为家庭拼搏,有更多的心情去进行家庭活动。因此,健康的心理和身体以及家庭和睦对居民的幸福感有着重要的影响地位。

(2)收入的高低也会直接影响百姓幸福指数,收入越高,幸福感越强烈。幸福感较低的居民,往往是那些收入不高或者是对自己的收入不满意的人群。而收入水平较高的人群,由于其物质生活和个人价值实现程度相对较高,则其幸福指数总体相对高一些。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幸福感也呈阶梯式增长,这就充分体现了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重要性。

(3)不同年龄的人群其幸福感有着显著的差异。其中幸福感相对最低的人群主要是31—45年龄段的居民,此年龄段正面临子女教育、老人赡养、事业发展等各方面的问题,生活、工作压力过大,且对自身的期望要求较高,导致身心疲惫,这是其幸福指数不高的最主要因素。而60岁以上年龄段的人群幸福感,18-30岁之间的次之。

(4)女性的幸福指数略高于男性,大多数女性在家庭承担着主内的角色,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家庭,主要从家庭成员身上获得幸福感;而男性更关注收入和个人价值的实现,且社会压力较大。因此,女性对生活的满意度、积极情感的体验较男性强,故其幸福感要高于男性。

从幸福率看,超过74.70%被访者感觉生活比较幸福。

所谓幸福率,是指在一定数量的群众中表示幸福的群众所占的百分比,是用来测评群众幸福广度的一种方法,其单位是百分比。

幸福方程式:幸福指数=效用/欲望。欲望是一种缺乏的感觉与求得满足的愿望,它分为五种层次,从下至上:第一个层次是人的基本生理需要,第二个层次是安全需要,第三个层次是归属和爱的需要,第四个层次是尊重的需要,第五个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要。效用是从消费物品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是对欲望的满足。判断一个人的幸福与否,可以从答案中得到,以得数1为分界岭。比1小就证明不幸福,等于1或者比1大就证明是幸福的。如果我们的欲望指数高,而在目前生活方式中得到的效用低,那得出来的幸福指数就是零点几了,那就说明我们的生活状态不好,让我们感觉不幸福,而不幸福的严重程度是根据数字来衡量的,数字越小就代表越不幸福,如果效用比欲望高,得出的得数就比1大,那就证明是个幸福的人。同理,幸福的指数也是根据得数来判断,数字越大就证明越幸福,即幸福感越高。即个体根据自己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它表现为在生活满意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

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常住居民中分别有11.76%和52.94%的居民表示生活的很幸福和比较幸福,35.29%的居民表示幸福程;七.存在的问题;在调研中发现,有些地方在确定幸福感时,想当然地设;幸福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透视民众的生活品质和对生活;各级政府和,让幸福指数变成百姓幸福的办;对于幸福感中的生活满意度、价值实现感、需求满足感;八.改进建议;虽然对于生活的幸福指数有所提高,但是物价的疯长、;35.29%的居民表示幸福程度一般,也就是说0%的居民认为自己不幸福。

在调研中发现,有些地方在确定幸福感时,想当然地设定一些和百姓幸福毫不相干的内容,将幸福感调查统计变成了数字游戏。有些官员为了突出自己的政绩,到处宣传炒作,作秀造势,搞华而不实的“幸福形象工程”,甚至民众还未评定,已提前将自己所在城市宣布为“幸福天堂”或“幸福百分百城市”等,这种到达了顶点的幸福指数评比带来的只能是官员的幸福,纸面上的幸福,对老百姓则毫无幸福可言。

幸福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透视民众的生活品质和对生活的主观满意度。民众的幸福感归根结底不能靠官方数据“一锤定音”。幸福是什么?幸福在哪里?只能靠老百姓说了算。幸福在百姓的生活里,幸福在百姓的心里。

各级政府和,让幸福指数变成百姓幸福的办法就是将幸福指数工程真正变成为民工程、富民工程、惠民工程,以幸福指数作为测试百姓冷暖的温度计,设身处地地体察百姓的所思、所想、所求、所盼,经常想一想,在这些数字背后,还有多少群众看不起病,多少家庭买不起房,多少孩子上不了学,经常问一问,群众能否能用上干净水,吃到放心食品,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对群众的冷暖,感同身受,对民众的困难和问题,逐项解决落实,只有这样,才能让幸福从冷冰冰的数字变成充满温暖的切身体验。

对于幸福感中的生活满意度、价值实现感、需求满足感等主观的抽象的指标,决策者要以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准确反映百姓的实际感受,以此作为加紧完善政策措施、纠正偏离的基本依据。

虽然对于生活的幸福指数有所提高,但是物价的疯长、工资的平稳态势也成为了大众的后顾之忧,政府应更多的社会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险制度,让市民“幼有所依,老有所养”。这样人民的幸福感增强了,政府才能得到更多的拥护。

这一次的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体会到个人力量的薄弱,团队合作才是一个有利于工作开展的形式。在这次活动中,我也有了机会更深入的与各个阶层的人进行交流和沟通,通过这一捷径我能够走进社会接触社会和了解社会。虽然说我们在大学里已经不再扮演新生这一角色,但是在社会这所大学里,我们脸上的稚嫩把我们彻底的出卖了。在这里有很多需要我们不断学习的东西,在这里没有你做不成的事,只有你不去做的事。认认真真地学习,勤勤恳恳地做事才是生活的真谛!

居民幸福感调查报告

昨(24)日,成都市民幸福感总体评价为82.15分,满意度较高,且较xx年提高了1.58分,较xx年提高了5.48分,连续两年实现持续提升。

通过调查,报告建议继续加大民生工程投入,提升市民幸福感。调查中,在问到对幸福影响比较大的因素方面,68.88%的市民认为“家人健康”、47.70%认为是“子女教育”、47.13%认为是“医疗状况”、42.28%认为是“食品安全”、41.63%认为是“住房条件”、36.54%认为是“社会保障”、32.51%认为是“婚姻家庭”、31.69%认为是“家庭养老”、21.51%认为是“人身安全”、18.31%认为是“伪劣商品”。

“75后85前”幸福感最低。

xx年成都市女性市民幸福感总体评价为82.19分,略高于男性0.11分。从具体构成看,女性在生活信心、幸福感知、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四项幸福感满意度高于男性,而在生存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便利三项则低于男性。

年龄段的不同对幸福感知程度也不一样。其中,16—19岁的青少年幸福感评价,为83.63分;其次为50—59岁的老年人群,幸福感满意度为82.95分;再次为20—29岁和40—49岁年龄段人群,分别为82.60分和82.00分;而处于30—39岁的“75后85前”幸福感满意度最低,为81.23分。

记者注意到,“75后85前”群体在七个方面评价分都最低,特别是工作环境和幸福感知两项,分别为71.19分和77.47分,分别比分少了3.21分和4.32分。

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幸福感。

从婚姻状况来看,未婚人士幸福感得分为82.46分,已婚人士幸福感为82.29分,丧偶人士幸福感为81.13分;离婚人士幸福感最低,仅为78.94分。从构成项目看,离婚人士在家庭环境和幸福感知方面满意度低,分别为79.39分和72.50分;而未婚人士在生活信心和家庭环境方面满意度较高,分别为87.24分和86.02分。

从职业来看,机关事业单位和教师群体幸福感,为85.32分;其次为离退休人员和个体经营户,幸福感分别为83.32分和83.05分;企业中层管理人员、一般职员、专业技术人员的幸福感依次为81.89分、81.80分和81.35分;待业、失业人员幸福感最低,仅为77.79分。

幸福感和学历高低关系不明显。

从学历方面看,小学群体的幸福感,为82.94分;其次为大专、大学群体,为82.59分;接下来依次为初中群体和中专、高中群体,分别为82.14分和81.48分;而硕士群体的幸福感最低,仅为79.90分。

其中,硕士群体在工作环境方面满意度较低为72.65分,在幸福感知方面满意度为74.49分。而小学群体尽管满意度较高,但在工作环境方面满意度最低,仅为67.67分。

收入与幸福感呈一定正相关。

按照500元的等距将收入分成九组,从调查结果看,收入在xx元以下的`三组低收入群体幸福感较低,分别为80.37分、80.95分和80.15分;收入在—4000元的四组中等收入群体的幸福感分别为82.02分、83.35分、82.53分和82.82分;而收入在4000—4500元以上的高收入群体幸福感,分别为85.91分和86.54分。

不同收入群体在工作环境满意度差距较大,低收入群体满意度最低,仅为66.54分;而高收入群体满意度较高,达76.56分。

从区域看,一、二、三圈层的幸福感呈倒序排列,即三圈层幸福感,评价分数为83.74分,二圈层次之为81.6分,一圈层最低为81.16分。从七个一类指标看,生存环境、工作环境、社会环境是各圈层间的幸福感拉开距离的主要因素。

全市幸福感排前列的区(市)县为新津、崇州和龙泉驿。

幸福感调查报告

天空的幸福是穿一身蓝;森林的幸福是披一身绿;阳光的幸福是镶一身金黄;而我们所拥有的幸福却是五彩缤纷的小时候,能每天都吃好吃的帖,每天都穿漂亮的衣服就是幸福。成年后,也许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能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就是幸福。年老后,能够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在一起吃顿团圆饭就幸福。这种幸福虽然平淡、简单,但是却很充实。

而现在呢?一个个生子女,一个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如今的学生面对了来自父母,社会,个人,等多方面的压力。我们正处在学习专业知识与人格塑造的关键阶段,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学生的学习、生活现状将会影响到未来社会的各个方面。而近年来关于学生的问题层出不穷,我们对学生幸福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了。

为了了解我校学生幸福感状态,构建和谐校园,本组对我校学生进行调查,重点分析我校学生在社人际关系、自我价值、健康关注等方面的情况。基于调查,提出提升我校学生幸福感的一些建议。

调查内容:

个人基本资料包含年级、性别、专业等,其它情况如生活状况、人际关系、性格等自我评定。你对幸福生活的理解,当前幸福感状况,影响幸福的主要原因等。

调查对象:

瘦西湖校区全体学生。

问卷调查,问卷采用选择题形式,附加主观题一题,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00份,实际回收的有效问卷为97份,有效回收率为97%。

对于即将迈人社会、走向生活的学生来说,追求幸福是家的主要目的,家在学里的奋斗拼搏就是为了以后的幸福生活,就目前来说,学生是否幸福决定着他们能否更好的学习生活,能否很好的为将来奠定基础,据此,我们调查了学生的总体感觉。

1、就总体感觉来说,8.25%的人选择了对生活质量非常满意,非常幸福,47.42%的人选择了比较幸福,39.18%的人选择了一般幸福,5.16%的人选择了不幸福。

2、就学校和专业的满意程度来说,3.09%的人选择了非常满意,38.14%的人选择了比较满意,19.59%的人选择了无所谓,34.02%的人选择了比较不满意,6.19%的人选择了很不满意。

3、就人际交往环境来说,6.19%的人选择了比较不融洽,16.50%的人选择了一般融洽,75.26%的人选择了比较融洽,12.37%的人选择了很融洽。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直接映了学生的幸福状态,值得我秘注。

20世纪50年代初,心理学研究新领域主观幸福感在美国兴起,一直无法量化的幸福感成为一个可操作、评估、实证研究的科学指标体系。主观幸福感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主观幸福感研究检视人们在情意与生活品质方面的整体评价,探讨包括正向情意、负向情感以及生活满意的认知评价。关于主观幸福感结构,一般认为主要有三个维度: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生活满意度是个体对生活总体质量的认知评价;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是指对个体生活中的情感体验。我国关于幸福感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研究主要集中在老年群体,而学生人群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于90年代中后期逐渐展开。根据此次调查,部分学生认为经济状况好,生活自由愉快就幸福,可见当前学生的观点有一定的片面,但不能说是完全错误的,这跟现在学生的人格特征以及时代特征有关。

影响我校学生幸福快乐的主要原因,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就业压力、学习压力、家庭情况、心理问题、恋爱问题、人际关系等各方面因素都制约着我们的心理状况,对我们的幸福指数产生一定影响。

1、就业压力方面,11.34%的人觉得就业压力很,因为感到前途渺茫,55.67%的人觉得就业压力,因为担心找不到一份好工作,20.62%的人觉得就业压力不,因为我有信心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12.37%的人觉得没什么就业压力,因为船到桥头自然直。

3、心理问题方面,就对自己外貌、身形等的评价来说,3.09%的人很满意,43.30%的人比较满意,29.90%的人一般满意,22.68%的人不满意。可见就业压力对学生来说是主要的,因为这是家即将面对的现实问题,而恋爱等问题只是附加因素,个人观点不一。

针对我校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我们建议从学校和学生本身两方面进行教育和引导。

从学校教育而言,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认识幸福的内涵,这是教育和引导学生体验幸福,增强主观幸福感的前提;加强学生追求幸福的意志力的培养,提高他们追求幸福的挫折心理承受力,教育学生正确看待家庭与事业的关系,引导学生正确协调自己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认识和处理好个人需要和集体、社会需要的关系,使个人需要自觉地服从和融合于集体和社会需要之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挫折与成功的关系,充分认识自己,明确方向,避免盲目,引导学生对挫败正确归因,消除悲观,振奋精神,增强韧性,并及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助,保证他们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适应环境,去创造幸福美好的未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从不同侧面与不同层次为学生创造参与社会生活、提高环境适应能力的条件和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参与各种活动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在一定的集体或社会活动中的价值,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社会规范和主流文化保持一致,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为他们开设学生心理卫生、人际关系心理学、职业心理学等课程,以助学生了解和把握自身发展规律,改善自我认识方式,从而能够促进自我调适,更好地顺应社会发展。

从学生自身而言,从我们的调查结果来看,家对提高幸福感做出了不同的回答。比如:改变自己,有目标,为之努力,脚踏实地的学习,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找个女朋友,考上研究生,寻找生活激情,充实生活,找到好工作,加强与人沟通能力,保持心态年轻……总的来说,应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正圈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防止个人主义、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在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拼搏、努力、奋斗和奉献中追求人生幸福,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保持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抓住在校期间一切发展、提高自己能力和素质的机会,同时多关注企业单位用人的要求、标准,把自己培养成符合企业单位需要的人才,努力加强与同学、朋友、师长和社会的沟通与交往,在平时的生活中积累人际交往经验,不断提高人际交往技巧与能力;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磨练意志,提高容忍挫折,克服困难,战胜失败的能力,正视自己的人格缺点,不断完善自己,培养积极、乐观、严谨、开放、自信、自强、立而稳定的有利于幸福感提高的人格品质。

综上所述,从对瘦西湖校区的学生的调查结果来看,当代学生都满意现在的生活,主观幸福感较强,这归功于当代学教育体制的完善,学生的自身素质水平的提高以及学生家长管理能力的增强等等诸多因素。整个学校的主氛围是爱好学习,勤奋上进,虽然有少部分奢靡攀比之风,但毕竟是少部分。在学术方面,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指导;在课外活动方面,爱好体育运动,增强身体素质;在社会实践方面,多数学生通过做家教一方面减轻家庭负担一方面丰富自己的社会经验。由此可见,当代学生的幸福感的提升是有迹可循的,今后的学生活将是以积极健康,幸福舒适为主旋律。

居民幸福感调查报告范文【】

1、离异居民幸福感最低。从婚姻状况来看,已婚居民选择"非常幸福"的比例最高,为15.3%,其次是未婚居民,为14.9%,和丧偶居民,这一比例为11.7%,离异居民的比例最低,仅为5.4%。把"非常幸福"和"比较幸福"合并来看,未婚居民倾向于幸福评价的比例为65.30%,已婚居民为77.40%,离异居民为53.10%,丧偶居民为61.70%。做负向评价的趋势与此相同,离异居民倾向于不幸福评价的比例最高,已婚居民最低。未婚、已婚、离异和丧偶各组居民平均幸福感分别为3.58、3.81、3.29和3.53。

2、有受教育子女成为幸福感正向影响。从有无子女受教育一项分析,有子女受教育居民组在选择"非常幸福"和"比较幸福"的比例高于没有子女受教育居民组,反向评价上结果一致,有受教育子女居民组选择"不太幸福"和"不幸福"的比例均低于无受教育子女组。有子女受教育居民组的幸福感平均值为3.78,没有子女受教育居民组的这一数值为3.69。

3、有自有住房居民幸福感高于租房居民。有自有住房居民组在选择"非常幸福"和"比较幸福"上的比例均高于租房居民组,比例分别为15.3%、13.7%和61.4%和47%;前一组选择"不太幸福"和"不幸福"的比例也低于后一组。有自有住房居民组的幸福感平均数为3.8,租房居民组为3.5。

4、家庭收入差别。把被调查居民分为月收入1000元以下组、1001—20xx元组、20xx—5000元组、5001—10000元组和10000元以上组,结果发现幸福感评价与家庭收入高低有线性关系,收入越高幸福感越高,各组幸福感平均值分别为3.40、3.62、3.78、3.89和3.95.各组在幸福感各选项上的选择比例与这一结果完全一致,家庭月收入越高选择"非常幸福"和"比较幸福"的比例越高,选择"不太幸福"和"不幸福"的比例越低。

考虑到家庭人口的不同,进一步分析家庭人均收入发现,家庭人均收入与幸福感的评价呈低度相关,相关系数为0.106.家庭收入低的居民幸福感的评价波动较大,随着收入增加表现为从低向高震荡变化,特别是人均20xx元以下变化复杂,之后的变化幅度减小逐渐平缓,达到一定高点后不再变化,甚至略微下降。

居民幸福感调查报告范文【】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武汉市光谷地域已经成为文化、教育、经济等发展的中心,因此,人流量、车流量不断上升,给该区域内的交通造成较为严重的拥堵。尽管在鲁广建有较为庞大的环形交叉路口,但仍然缓解不了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究其主要因素在于周边的支路没有起到疏通交通的作用,我们仔细查看就不难发现,虽说驶出鲁广环形交叉路口的道路南北向有民族大道,东西向有珞瑜路和卓豹路,看似交通状况四通八达,但实质上还是承载不了巨大的车流量,仍然存在着交通拥堵的问题。我们仔细观察一下就很容易发现,鲁广周边的支路建设实在是不可恭维,根本没有起到贯通整个交通网的作用。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只是我们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比较突出社会问题之一。解决好我市市区城市交通问题不仅仅是一个部门的事情,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只要我们的公共管理相关职能部门能够采取配套的措施,加强市区交通硬件和软件建设,提高我市市区交通的管理能力,就一定能够解决目前我市市区的交通拥堵问题。

幸福感调查报告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的角色不再是简单的教书,育人有时候更占据了主导地位,尤其是在职业学校中,这种育人的作用更突出。这样的高要求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压力。通过本调查发现教师的总体幸福感比较低。

面对学生,尤其是不服从管教的学生时,经常会有老师发出各种各样的感慨,总体感觉就是对学生不满意,但学生是教师工作的对象,因此对于这样一份教书育人的工作产生着害怕上课,厌烦学生的情绪,在工作中难以找到成就感。

教师的心理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他们面对的是个性发展和成熟过程中的学生,因此自身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显得尤为重要。但众多的调查结果和发生在教师身上的一些事故显示,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为了了解教师职业的幸福感,我们进行了调查问卷。通过对老师的调查问卷可以看出现在的教师职业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他们在岗位上有时会感到幸福,有时会感到沮丧。特别是高中的老师,面对学校领导的加压、同事之间的评比及升学率的多少,让他们感到压力非常大。

从调查结果来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从总体上来说,女教师的总体幸福感要比男教师的总体幸福感高,但是并没有显著性差异;从学校这个角度上分析,教师的总体幸福感也没有显著性差异;从职称这个角度上分析,教师的总体幸福感虽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在因子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上差异性显著。

教师幸福感是教师对工作和生活的满意度的评价,它直接影响教师对待工作的态度。性别压力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社会、学校、课堂教学、人际关系以及家庭期待等方方面面,根本的原因是整个社会在性别观念上仍然缺乏宽容度。一般来讲,男性会比女性追求更大的成就感,因此才会对工作和生活产生更大的热情。所以在同样的岗位上,男性所感受到的压力要比女性大得多。在承受和缓解压力的环节上,女性的特质决定了女性的忍受力要比男性强,因此在幸福感的体验上男教师与女教师就存在了一定的差异。

教师的职称不仅仅决定着教师的工资水平,而且也是对教师师德、教育教学水平的一种认定。在一个调查研究(高校教师职称、月收入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分析)中已发现教师的主观幸福感随职称和月收入的升高而增强。通过数据分析也表明了虽然教师的总体幸福感在职称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在“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这个因子上,却有显著性差异。这说明了职称对教师在生活的满足和兴趣这个方面还是起了相当大的作用。由于职称的高低影响教师对自我价值的评价,而当自我价值高低的认识与所处环境的认知和价值期望发生矛盾时,往往会产生焦虑情绪,遭受更多的自我压力,这样对幸福感的体验就会下降。

如何培养和提高教师的幸福感,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社会和学校重视的问题。只有心理健康能体验到工作和生活快乐幸福的教师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合社会的健康人才。我认为提高教师的幸福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培养和提高教师幸福感的关键就是改变观念,要让教师学会对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事件形成正确合理的认知,改变不合理信念,这样可促进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要让教师学会各种应对这些不确定因素发生的技能,当事件发生时教师才能将压力水平降低;影响幸福感体验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除了个人的努力外,还需要社会和学校对教师的关爱。

教师所从事的工作是非物质性生产,希望得到尊重、信任和理解,受到肯定,所以学校要围绕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知识素质、心理素质,以促进教师全面发展为宗旨,给教师一个宽松的环境。

幸福感调查报告

小时候,能每天都吃好吃的糖果,每天都穿漂亮的衣服就是幸福。成年后,也许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能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就是幸福。年老后,能够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在一起吃顿团圆饭就幸福。这种幸福虽然平淡、简单,但是却很充实。

而现在呢?一个个独生子女,一个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如今的大学生面对了来自父母,社会,个人,等多方面的压力。我们正处在学习专业知识与人格塑造的关键阶段,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现状将会影响到未来社会的各个方面。而近年来关于大学生的问题层出不穷,我们对大学生幸福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了。

为了了解我校大学生幸福感状态,构建和谐校园,本组对我校大学生进行调查,重点分析我校大学生在社人际关系、自我价值、健康关注等方面的情况。基于调查,提出提升我校大学生幸福感的一些建议。

一、调查研究内容、对象及方式。

调查内容:个人基本资料包含年级、性别、专业等,其它情况如生活状况、人际关系、性格等自我评定。你对幸福生活的理解,当前幸福感状况,影响幸福的主要原因等。

调查对象:瘦西湖校区全体学生。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问卷采用选择题形式,附加主观题一题,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00份,实际回收的有效问卷为97份,有效回收率为97%。

二、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

对于即将迈人社会、走向生活的大学生来说,追求幸福是大家的主要目的,大家在大学里的奋斗拼搏就是为了以后的幸福生活,就目前来说,大学生是否幸福决定着他们能否更好的学习生活,能否很好的为将来奠定基础,据此,我们调查了大学生的总体感觉。1.就总体感觉来说,8.25%的人选择了对生活质量非常满意,非常幸福,47.42%的人选择了比较幸福,39.18%的人选择了一般幸福,5.16%的人选择了不幸福2.就学校和专业的满意程度来说,3.09%的人选择了非常满意,38.14%的人选择了比较满意,19.59%的人选择了无所谓,34.02%的人选择了比较不满意,6.19%的人选择了很不满意,3.就人际交往环境来说,6.19%的人选择了比较不融洽,16.50%的人选择了一般融洽,75.26%的人选择了比较融洽,12.37%的人选择了很融洽。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直接反映了学生的幸福状态,值得我们关注。

(二)大学生对主观幸福感的理解。

20世纪50年代初,心理学研究新领域——主观幸福感在美国兴起,一直无法量化的幸福感成为一个可操作、评估、实证研究的科学指标体系。主观幸福感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主观幸福感研究检视人们在情意与生活品质方面的整体评价,探讨包括正向情意、负向情感以及生活满意的认知评价。关于主观幸福感结构,一般认为主要有三个维度: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生活满意度是个体对生活总体质量的认知评价;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是指对个体生活中的情感体验。我国关于幸福感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研究主要集中在老年群体,而大学生人群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于90年代中后期逐渐展开。根据此次调查,大部分学生认为经济状况好,生活自由愉快就幸福,可见当前学生的观点有一定的片面,但不能说是完全错误的,这跟现在学生的人格特征以及时代特征有关。

(三)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影响我校大学生幸福快乐的主要原因,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就业压力、学习压力、家庭情况、心理问题、恋爱问题、人际关系等各方面因素都制约着我们的心理状况,对我们的幸福指数产生一定影响。1就业压力方面,11.34%的人觉得就业压力很大,因为感到前途渺茫,55.67%的人觉得就业压力大,因为担心找不到一份好工作,20.62%的人觉得就业压力不大,因为我有信心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12.37%的人觉得没什么就业压力,因为船到桥头自然直2恋爱问题方面,20.62%的人认为谈恋爱能增加幸福感,34.02%的人认为谈恋爱能增加幸福感,但不是很多,27.84%的人认为还可以,17.53%的人认为不能3心理问题方面,就对自己外貌、身形等的评价来说,3.09%的人很满意,43.30%的人比较满意,29.90%的人一般满意,22.68%的人不满意。可见就业压力对大学生来说是主要的,因为这是大家即将面对的现实问题,而恋爱等问题只是附加因素,个人观点不一。

三建议。

针对我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我们建议从学校和大学生本身两方面进行教育和引导。

从学校教育而言,应该积极引导大学生认识幸福的内涵,这是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体验幸福,增强主观幸福感的前提;加强大学生追求幸福的意志力的培养,提高他们追求幸福的挫折心理承受力,教育学生正确看待家庭与事业的关系,引导大学生正确协调自己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认识和处理好个人需要和集体、社会需要的关系,使个人需要自觉地服从和融合于集体和社会需要之中;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挫折与成功的关系,充分认识自己,明确方向,避免盲目,引导学生对挫败正确归因,消除悲观,振奋精神,增强韧性,并及时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帮助,保证他们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适应环境,去创造幸福美好的未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从不同侧面与不同层次为大学生创造参与社会生活、提高环境适应能力的条件和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参与各种活动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在一定的集体或社会活动中的价值,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社会规范和主流文化保持一致,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为他们开设大学生心理卫生、人际关系心理学、职业心理学等课程,以帮助大学生了解和把握自身发展规律,改善自我认识方式,从而能够促进自我调适,更好地顺应社会发展。

从大学生自身而言,从我们的调查结果来看,大家对提高幸福感做出了不同的回答。比如:改变自己,有目标,为之努力,脚踏实地的学习,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找个女朋友,考上研究生,寻找生活激情,充实生活,找到好工作,加强与人沟通能力,保持心态年轻……总的来说,应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防止个人主义、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在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拼搏、努力、奋斗和奉献中追求人生幸福,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保持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抓住在校期间一切发展、提高自己能力和素质的机会,同时多关注企业单位用人的要求、标准,把自己培养成符合企业单位需要的人才,努力加强与同学、朋友、师长和社会的沟通与交往,在平时的生活中积累人际交往经验,不断提高人际交往技巧与能力;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磨练意志,提高容忍挫折,克服困难,战胜失败的能力,正视自己的人格缺点,不断完善自己,培养积极、乐观、严谨、开放、自信、自强、独立而稳定的有利于幸福感提高的人格品质。

综上所述,从对瘦西湖校区的学生的调查结果来看,当代大学生大都满意现在的生活,主观幸福感较强,这归功于当代大学教育体制的完善,大学生的自身素质水平的提高以及学生家长管理能力的增强等等诸多因素。整个学校的主氛围是爱好学习,勤奋上进,虽然有少部分奢靡攀比之风,但毕竟是少部分。在学术方面,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指导;在课外活动方面,爱好体育运动,增强身体素质;在社会实践方面,大多数学生通过做家教一方面减轻家庭负担一方面丰富自己的社会经验。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的幸福感的提升是有迹可循的,今后的大学生活将是以积极健康,幸福舒适为主旋律。

居民出行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的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是社会法律现实的组成因素。它包括人们对法律和法律现象的本质及作用的理论观点,对法律和法律制度的要求及态度,对现行法律和法律制度的评价和解释,也包括人们对法律和法律制度的认识、愿望和情绪等。生活中,人们通常所讲的“法律观念”、“法制观念”与法律意识近义。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是正确守法与执法的思想保证,普法教育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普遍增强公民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

对于社区公民法律意识的现状加以分析,将有助于从社区公民法律意识现状出发,有针地性地搞好社区普法教育活动。

二.调查时间:20xx年4月12号至6月20号。

三.调查地点:安徽省亳州市xx社区。

四.调查对象:安徽省亳州市xx社区居民。

五.调查方法:通过访谈进行调查。

1、调查xx社区居民法律意识现状。

通过对xx社区居民法律意识现状的社会调查,法的地位并不高,作用很有限,权利意识很淡薄,人们普遍有一种耻讼、贱讼观念。中国几千年封建意识以及建国后极“左”思想的影响,使居民的法律意识还存在着与时代精神相冲突的若干传统观念相交织的状况,特别是存在法律制度的现代化与法律意识滞后的矛盾。主要表现为:相当一部分居民仍习惯于按传统观念参于社会生活,评判他人与社会、解决纠纷及维护自身权益、甚至给“权大于法”以相当程度的认可,视法为维护道德的武器,致力于“无讼”来维护社会的安定,特别是封建统治者“言出法随”的现象,在某种程度上还有存在,给某些居民造成了一种畸形的法律观念,“领导人讲的话就是法”。这表明,法律权威的削弱和法律观念的动摇成为法制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2.调查xx社区居民法律意识现状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对xx社区居民法律意识现状的社会调查,了解现今我国城市居民的法律意识状况,通过了解进而加强和增进城市居民的法律意识,扫除法盲。通过普法工作的全面展开和深入进行,使得法律知识在普及,居民的法律意识在提高,进而使其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对法律保持正确的态度,能够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3、调查地和调查对象的选择。

调查对象是xx社区居民。所被调查的的居民中无文盲人员,文化程度在小学到研究生之间,年龄在20岁到60岁之间。因此他们都具备理解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4.调查程序。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的是访谈的调查方法。因为被调查对象人数较多,所以采用的是以访谈的调查方法。

(二)社会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1.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主要是面向xx社区居民的。在内容上主要分为七部分,分别是:法律知识及获得途径部分;法律理念部分;对法律功能的认识部分;对法律实施的评价部分;对法律的信任程度部分;纠纷解决途径部分;对居委会的认识和评价部分。为使调查能够真实客观的反映被调查者的思想和观点,在访谈时充分考虑到被调查者的文化水平的参差不齐,尽量做到浅显易懂。

2.访谈的基本情况。

他们反映的主要问题是:(一)在一些地方法律得不到全面实施。(二)轻视法律、漠视法治的现象仍然存在。(三)居民对法律赋予的权利欠缺理解,不善于依法维权。(四)执法不严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五)法律的普及不够深入,宣传教育不够广泛,效果不很理想,尤其是边远地区、农村、企业、基层单位、学校等还存在“死角”、“空白”。(六)在立法(包括法规、规章)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部门利益倾向突出,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在地方立法中群众参与还不够。

七.调查结果:

此次调查的结果说明,居民的法律意识比较弱,知识也比较缺乏,从数据上看,都没有太在意生活中的法律问题,也许他们觉得,在生活中遇到麻烦是必然的,并不是法律问题,也有可能受家庭、社会等各种因素影响,让他们认为权利比法律有用,在此问题中虽然有50%的居民回答是“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但事实上,他们的法律意识并不是很强,但是关乎到自己利益和前途,关乎到自己今后的发展,大家自然而然就会认为那是不合理也合法的,人都是自私的动物,谁不会为自己谋利益,谁不希望今后的路能够更加顺利,这也是人之常情。

八.建议:

1.通过法律进社区活动提高居民的法律意识。

法律进社区工作,就是以社区为依托,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开展的社区法律服务工作。一方面,要加强对“法律服务进社区”组织载体的培育和建设。可以组织律师和法律援助工作者等专业法律人士做好“法律进社区”,以及大力组织和发展社区志愿者队伍。“社区是个家,建设靠大家”。要努力号召和动员社区内具有一定法律知识和热爱公益事业的在职和离退休的法官、检察官、警察、律师、公证员和大中专院校的法律专业教授、学生积极参与法律服务活动,建立一支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他们的专长,以社区为依托,为居民提供义务法律咨询和法律帮助。法律进社区,社区将从三类人群进行普法教育,从而提高居民的法律的意识。

2.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九、结语。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调查,使我了解到我国居民的法律意识还很薄弱,依法治国的方针还需继续贯彻到底,只有不断提高我国居民乃至农民的法律意识,法治社会的好处才能得以彰显,社会主义的先进性才能更好的展现在世人的面前,社会才能和谐安定,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共同致力于创造中国的世纪华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居民消费调查报告

北京、上海。

入户访问。

xx年。

1036。

城市居民。

零点市场研究公司。

中国经营报。

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料消费开始成为居民消费的一个热点。目前的饮料消费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品种不断翻新,品牌不断涌现,饮料消费市场成为典型的买方市场,人们的选择范围越来越大。

前一段时间,零点调查与分析公司进行了一次饮料消费调查。调查主要在北京、上海两大城市进行,两城市成功样本均为518个,共1036个。

碳酸饮料当家。

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购买饮料时在类型选择方面存在着地区、性别、年龄上的差异。但相同的是,北京人和上海人均将碳酸类饮料作为饮料的首选,而且上海人对碳酸饮料的偏好表现得更加明显,比例比北京高出近10个百分点,北京、上海分别为%和49%。两地次选饮品均为矿泉水和纯净水;对于纯果汁饮料,北京人显然比上海人有更浓厚的兴趣,比例分别为%和%。

从性别角度看,喜欢碳酸饮料、奶类饮料以及茶饮料的女性比别性多,而喜欢矿泉水和纯净水的男性比女性多。从年龄上看,喜欢碳酸类饮料的人的.比例随年龄的上升而下降,60岁以上的人对茶饮料的兴趣比其他年龄段的人多。

品牌认知度各异。

第一类:碳酸饮料。

在北京,可口可乐独领风骚,高居综合提及率排名榜首,为%;雪碧位居第二,综合提及率为%;而芬达、健力宝、百事可乐、美年达的综合提及率分别为:%、%、%、%。

与北京人不同的是,上海人似乎并没有特别偏受哪一种饮料,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雪碧三分天下,共执牛耳,综合提及率分别为:%、%、%;另外,七喜、美年达、芬达也有一定的知名度。

第二类:矿泉水、纯净水。

在北京,乐百氏、娃哈哈位居前茅。综合提及率分别为:%、%;可赛牌也有一定的认知度;另外,崂山、九龙山、获特满、天赐庄、农夫山泉也为一部分北京人所了解。

大上海,农夫山泉、正广和、碧纯三分天下,综合提及率分别为:%、%、%;获特满有一定的知名度;娃哈哈、乐百氏、屈臣仅为一小部分人知晓。可以看出,北京和上海的矿泉水、纯净水市场几乎被完全不同的品牌所瓜分,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

第三类:纯正果汁。

在北京,汇源果汁的认知度排名第一,综合提及率为%,都乐居第二,为%,大湖、华旗、福运全、茹梦紧随其后,为:8%、8%、4%、4%。

在上海,都乐的认知度排名第一,综合提及率为%,大湖、三得利并列第二,为25%,汇源为4%。

第四类:果味饮料。

在北京,统一品牌有一定的认知度,为%,其它品牌认知度比较分散。

在上海,佳得乐为第一,综合提及率为%,麒麟居第二,为%,统一居第三,为%。

看来,上海有自己的果味饮料品牌,北京在这方面较为欠缺。

第五类:茶饮料。

在北京,统一、康师傅、旭日升、雪人冰茶排在前四位,综合提及率分别为:%、%、%和%。

在上海,排在前两名的是统一和康师傅,综合提及率分别为55%和45%。

第六类:奶类饮料。

在北京,卡夫居榜首,综合提及率为%,谁能敌、帕玛拉特并列第二,均为%。

在上海,江明牌一枝独秀,综合提及率为%,可以看出,上海人更青睐本地产品。

与矿泉水、纯净水饮料市场相似,北京和上海奶类饮料的主导品牌也是大相径庭。

品牌美誉度。

调查结果还显示,在品牌美誉度方面,可口可乐是近三分之一(%)北京人心目中的最好品牌。

居民生活调查报告

亲爱的居民朋友:

您好!非常感谢您能接受我们的调查!

为了研究社区居民对社区满意度情况,提高居民社区生活质量,我们设计了本次调查。本调查答案没有对错、好坏、高低之分,不会对您本人产生任何不良影响,旨在通过对居民满意度的调查对社区的相关建设做出改进。本次调查采用匿名形式,我们将严格保密您的信息,您可以放心作答。非常感谢您对我们此次活动的理解和支持!

第一部分:社区基本服务。

q1、据您经历过或了解到的,社区对一些困难家庭的帮扶工作做得怎样呢?

非常好()比较好()一般()--比较差()非常差()不清楚()。

q2、据您的了解,社区对一些老年人的服务方面工作做得怎样呢?

非常好()比较好()一般()--比较差()非常差()不清楚()。

q3、您对社区开展的就业帮扶工作是否满意?

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太满意()非常不满意()不清楚()。

q4、您对社区所提供的一些诉求调解服务是否满意?

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太满意()非常不满意()不清楚()。

第二部分:社区文体教育活动。

q5、据您知道的或者了解到的,社区是否经常组织一些文体教育活动?

很好,经常开展()比较好()一般()不太好,偶尔开展()很差,从来没开展()不清楚()。

q6、请问:您觉得社区的文体教育活动场所和设施是否能满足您的需要?

q7、据您知道或了解到的,社区是否经常组织开展一些教育培训活动?(访问员注意解释:包括针对育婴指导、健康保健、劳动技能以及其他培训等)。

很好,经常开展()比较好()一般()--不太好,偶尔开展()很差,从来没开展()不清楚()。

q8、据您的了解,社区是否经常组织开展一些有益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活动?

很好,经常开展()比较好()一般()--不太好,偶尔开展()很差,从来没开展()不清楚()。

第三部分:社区安全状况。

q9、请问:您觉得居住在本社区里让您有安全感吗?

非常有安全感()比较有安全感()一般()不太有安全感()没有任何安全感()。

q10、那您认为您所在社区的一些治安防范措施做得怎么样呢?

非常好()比较好()一般()--比较差()非常差()不清楚()。

q11、请问:您对你所在社区警务室的一些工作质量评价如何?

非常好()比较好()一般()--比较差()非常差()不清楚()。

非常好()比较好()一般()--比较差()非常差()不清楚()。

第四部分:社区环境状况。

q13、请问:您对本社区的卫生状况方面是否满意?

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太满意()非常不满意()。

q14、请问:您对本社区的绿化方面的工作是否满意?

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太满意()非常不满意()。

q15、请问:您对本社区一些车辆的停放及管理工作是否满意?

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太满意()非常不满意()。

q16、请问:您认为本社区内的各种噪音及环境污染方面的管理及控制做得如何?

非常好()比较好()一般()--比较差()非常差()。

第五部分:社区民主自治情况。

q17、请问:您对社区居委会民主选举的组织工作满意吗?

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太满意()非常不满意()不清楚()。

q18、请问:您对涉及居民公共利益的相关事项社区居委会在处理的方式方法满意吗?(访问员注意解释:如召开听证会,召集居民代表讨论商议等)。

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太满意()非常不满意()不清楚()。

非常好()比较好()一般()--比较差()非常差()不清楚()。

q20、您对社区目前邻里互助、邻里关系的状况满意吗?

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太满意()非常不满意()。

第六部分:社区工作者的工作情况。

(访问员注意解释:社区工作者的界定应是在社区居委会里工作的成员,不包括物业管理及其他非居委会工作人员)。

非常好()比较好()一般()--比较差()非常差()不清楚()。

q22、据您了解,您对社区工作者在办事效率上的评价是怎样的呢?非常好()比较好()一般()--比较差()非常差()不清楚()。

很好,经常走访()比较好()一般()--偶尔走访()从来不走访()不清楚()。

很尽职尽责,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太满意()不尽职,甚至失职,非常不满意不清楚()。

第七部分:综合评价。

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太满意()非常不满意()。

居民生活调查报告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收入情况,往往可以真实地反映当地的经济状况。而居民的消费结构也可以体现出本地区居民的消费意识及理念、消费方向及目的、以及热点消费方向。对本地区居民的收入及消费结构进行调查,有助于了解本地区的经济状况,确定经济发展的目标及方向,加快经济建设的步伐,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对社会主义经济的有效、高速、可持续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次调查就是在消费越来越重要的大背景下展开的,目的是通过调查发现问题,并找到相应解决方法,从而达到“合理消费”的最终目的。

在调查期间,我通过在市区发放问卷和走访部分居民家中实地调查。在此次调查过程中,总共发放问卷50份,收回有效问卷46份,回收率为92%。并从中抽取了24份进行抽样调查。通过整理,比对以及分析计算,得到了一些数据,对本次调查有较大的参考作用。

根据抽取的问卷。调查详细情况及分析如下:

年收入低于10000元的低收入家庭6个;处于10000元到20000元的中等收入家庭8个;20000元到50000元的中高等收入家庭6个;50000元到100000元的较高等收入家庭2个;年收入高于100000元的高收入家庭2个。

年生活费用低于10000元的低消费家庭7个;处于10000元到20000元的中等消费家庭11个;20000元到50000元的中高等消费家庭5个;50000元到100000元的较高等消费家庭2个;年生活费用高于100000元的高消费家庭1个。财政情况调查显示8户收支平衡,12户稍有结余,1户有很大富于,还有3户入不敷出。

低收入家庭开支占收入的86.67%;恩格尔系数为76.67%。居民第二消费点(即占开支额比例第二的消费点)主要是教育费用,其金额占总开支的41.67%。被调查者主要从事农民行业。

年收入处于10000元到20000元的中等收入家庭开支占收入的57.5%;恩格尔系数等于52.5%居民第二消费点主要是交通等与工作关系密切的项目,此项开支占总开支的37.75%。

高等收入的家庭开支占收入的46.67%;恩格尔系数等于37.33%。居民的第二消费点各项所占比例相近,此项开支占总开支的29.17%。

被调查人所从事的职业主要是收入高且稳定的行业,如it业、工程师企业高管等。

衣着和娱乐、文化消费比例继续保持稳定。较之过去,人们更加重服装的个性化、舒适性和品牌,老年人注重服装的实用性和稳重风格。人们追求娱乐消费的文化含量和文化消费的娱乐性。旅游消费仍是人们假日消费的重要选择,且形式日趋多样化。

医疗保健和交通通讯消费支出比例增长迅速,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加强医疗保健在支出中占了不小比例。随着城镇居民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交通和通讯消费日趋频繁,消费支出自然增加。尽管今后一段时间,自行车和公共汽车仍是城乡居民主要代步工具,但家用汽车消费的快速增长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住房消费支出比例会随住房价格下跌而上升。目前城乡居民住房消费支出比例虽呈下降趋,但并不意味着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下降,而是价格过高所致。随着时间的推移,住房价格会在市场调节作用下下跌,导致居民的购房支出上涨。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会伴随住房消费支出的上升而上升。此外,家电的更新换代也会提高家庭设备用品的消费支出比例,居民劳务消费观念的改变也会提高劳务支出的比例。经验,体会,问题,建议及总结:

总的来说,邢台市居民的消费支出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而持续上升,未来几年内生存资料消费仍占主要比重(50%以上),但会持续下降,享受和发展资料(包括劳务)消费比例会继续上升。食品消费支出额会继续上升,恩格尔系数会继续下降,食品供应结构日趋多样化和便利化,居民对营养丰富或保健食品消费倾向上升。

通过这次居民消费调查,我感觉到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较前几年相比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已经不光只侧重于食品支出,各领域都有发展,这说明居民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多采.但毕竟我们现在还处在实现全面小康的初级阶段,在消费结构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全社会共同努力,携手建设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

居民生活调查报告

xx省xx县xx镇曾经是xx县城所在地,地跨一江两河,是三峡库区的移民大镇。在三峡工程建设中,xx镇顺利完成了公路复建和集镇建设搬迁工作,较好地完成了一、二、三期移民搬迁清库以及库区地灾治理等项目工程,确保了三峡工程按期蓄水发电通航和库区的社会稳定与发展,受到了国务院三建委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可是,因历史、社会和自然等多种原因留下的社会问题越来越突出,城镇贫困居民生活困难、失地农民发展艰难等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一)县城东迁和移民搬迁过程中原老县城和香溪集镇剩下的居民困难突出。其主要特点是:

3、家庭负担过重。多数贫困居民家庭负担最重的是子女教育,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负担各不相同。其次是房租费,40的贫困居民没有自己的房屋,每月要30-120元不等的房租费开支。家庭经济承受力及其脆弱,最担心家中有人染上疾病。

4、多数家庭住房困难。据调查,现有贫困居民只有25左右的家庭建了房,并且100的负债,大都在3-6万元。没建房的家庭只得靠租房或是搭临时简易房居住,还有一部分贫困居民则居住在老县城175米线上经过政府出钱改造的残值房中。

(三)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的发展值得关心。1997年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以来,每年都有100多乃至几百人盲目无序的流向社会。这些人的户口很少迁往农村,一般都是找人托亲挂靠在县、镇不同单位。他们既不是农民,也不是居民,更不是干部职工。什么就业再就业、惠农、社会保障等优惠政策都沾不到边,更没有任何生产资料,几乎成了社会的盲点,发展十分困难。

复杂的原因造成了这部分人群生活艰辛,发展困难,若长此下去,将会影响社会稳定,不利构建和谐社会。突出表现有四:

(一)影响社会稳定。多数贫困居民和失地农民家庭子女因经济条件差只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有的初中未读完即流向社会,成为社会的负担。在这部分家庭中,少数子女生活堕落,抽烟酗酒,打牌赌博,打架斗殴,偷盗抢劫,犯罪现象时有发生。

(二)是影响家庭稳定。在贫困居民和失地农民中,离婚的多,出走的多,留守的多,孤居的多。不少家庭主妇忍耐不住贫寒,不得不抛开朝夕相伴的丈夫和老人小孩离家出走,谋求新的生活出路。贫困限制了子女读书就业和今后的发展,造成贫困居民和失地农民家庭生活状况的恶性循环。

(三)是影响政府形象。上述人群总认为他们为国家建设和社会改革付出了牺牲、做出了奉献。政府亏待了他们,造成目前状况的根源在政府。因而,他们埋怨政府,怀疑党的政策,思想消极,牢骚满腹。

造成上属人员生活贫困和发展困难的主要原因是5个方面:

(一)政策原因。

一是国家在出台政策时,考虑农村移民的多,考虑城镇居民的少,农村居民可以外迁,而城镇居民不能,农村居民搬迁有房屋补偿费、生产安置费、基础设施费、外迁补助费、过渡期生活补助费、搬迁费等各种补助费用,而城镇居民搬迁则只有房屋补偿和253元/人的搬迁费。城镇贫困居民与中央的各项惠农政策不沾边,库区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又享受不到,各级的重视程度又不能与大中城市相比,各项政策对城镇贫困居民来说显得有些不公平。

二是政策不配套。对于在改革和发展中做出牺牲和奉献的人群缺乏配套的政策管理和跟踪的社会服务,使得他们成了党恩惠顾的盲区。

三是政策滞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改革与发展、发展与稳定、建设与吃饭统筹协调不够,一些领域的政策适应不了日益变化、多元发展、社会转型的具体社会活动。

(二)社会原因。就老香溪和老县城而言,蓄水前,老香溪是长江中上游的一个重要港口,非常繁荣,居住在老香溪的居民随便开个小店、或是出租房屋、或是做点其他事情每月都有不少收入;居住在老县城的居民,条件更是优越,生活的门路宽广,勤快一点,每天就有几十上百元的收入。蓄水后,留下来的居民无论是居住的小环境,还是生存的大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地变化,原有的经济格局被打破,失去了过去的生活来源。占地移民失去了生产资料,打破了原有的生产生活格局,一时适应不了新的形势,加之仅有的补偿资金用于建房,没有发展空间。同时,大坝蓄水、县城东迁失去了往日的商贸优势,资源匮乏,企业破产重组,库区产业空心化,就地就业的门路极其狭窄,导致生活与发展十分困难。

(四)自身原因。历史的原因,导致绝大多数贫困居民很少走出去,视野不开阔。移民搬迁后,限于各方面条件特别是经济条件的限制,他们也很难走出去,生活圈子变得越来越小,生活的路子越走越窄。经过几次移民搬迁,有钱有能力和有门路的或是因特殊关系都搬到茅坪去了。留下来的多是一些老弱病残、少文化、缺技术、无出路的人,缺少发家致富的先决条件,只得依靠周边环境或是他人过生活。蓄水后周边环境发生了变化,先前的优越环境不存在了,再也没有多少好事可干,他们变得无所适从。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要求:按照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力,走共同富裕道路,实现社会和谐。要建立和谐社会,就必须从长远来谋划,努力消除不和谐因素。因此,就着力解决好弱势群体的生活及生产发展与建设和谐社会提以下5点建议:

(一)加强政策研究,深化社会管理。争取政策支持,加大和完善城镇居民、失地农民以及为改革和建设付出了代价的扶持力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建立长效机制,从长远上解决根本问题。加强和细化社会管理,提高社会服务功能,科学有效的归属人口管理、户籍管理、社区管理和政策管理,使社会的每一阶层,每一群体,每一角落都享受到党的春风和阳光。

(二)加快发展地方经济,吸纳城镇贫困居民和失地农民就业。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一个地方弱势群体的生活出路问题,唯一的出路就是大力发展地方经济,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xx县抢抓三峡工程建设机遇,已逐步迈向工业新县、旅游名县、物流大县的行列,每年可提供就业岗位都在不断增加。各级政府要有意识的通过合法程序,吸引城镇居民、失地农民或零就业家庭成员及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从更本上解决问题。

(三)提高城镇低保标准,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归州作为老县城所在地,情况特殊,历史遗留问题较多,贫困居民在库区移民搬迁中做出了牺牲,县级人民政府在出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时,可适当考虑归州的特殊情况,在政策上给予适度倾斜,真正保证这部分贫困居民,尤其是绝对贫困居民能够吃得上饭、吃得饱饭。创新机制,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社会保障体系,鼓励人们参与社会保险,以解决个人和社会的后顾之忧。

(四)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坚定他们的生活信心。人生最宝贵的是对生活持积极健康乐观的态度,从精神上战胜困难。对于库区城镇建设搬迁后留下和新出现的贫困群体,要帮助他们摆脱贫困,首先要从精神上帮助他们摆脱贫困,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让他们认识到自身价值的存在,认识到自己不是生活的多余人,要看到生活的希望,树立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五)强化居民技能培训,鼓励外出务工创业。在打工经济已发展成为农(居)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的情况下,各级政府要研究具体措施,为他们打工构建信息传递、技术培训、维权保障等机制。社区居委会要逐一对贫困居民家庭进行解剖分析,建立贫困居民外出务工就业信息档案,派出专人走出去联系劳动就业单位,签订就业合同,帮助他们融入经济社会的大潮。

幸福感调查报告

为此,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沿阵地广东做了关于幸福感的调查。

“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是广东省“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核心。如何在保证经济平稳发展的前提下,实现民生福祉的持续改善?如何使社会经济发展的考量从“血汗gdp”的数字标签到宜居“幸福指数”的人文标签的转型?如何将“幸福”的概念转化为民众切实感受的幸福生活?这些都将是未来需要正视和解决的问题。

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人中,回答“非常幸福”的比例为14.9%,回答“比较幸福”的比例最高,约占六成,为59.2%,两项相加为74.2%,也就是回答倾向于认为自己生活得幸福;有13.6%的人做了介于幸福和不幸福之间的选择,9.8%的人认为自己生活得“不太幸福”,2.5%的人选择了“不幸福”,倾向于不幸福回答的比例为12.3%。

调查中从“不幸福”、“不太幸福”、“说不清”、“比较幸福”和“非常幸福”分别计分为1—5,结果显示被调查者的平均幸福水平为3.74,标准差为0.912,也就是说整体平均分接近“比较幸福”水平。

女性比男性更感幸福。

本次调查样本的男女比例为男性52.9%,女性47.1%。调查结果显示,两性被调查者幸福感有一定差异,女性回答“非常幸福”和“比较幸福”的比例均高于男性,而回答“说不清”、“不太幸福”和“不幸福”的比例均低于男性,经卡方检验,男性和女性之间幸福感的差异在统计上达到显著水平。男性的平均水平低于女性,为3.71低于总体平均水平的3.74,也低于女性的3.78。

领导群体的幸福感最高。

统计分析发现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回答“非常幸福”的比例最高,其次是服务人员和不便分类的其它从业人员,回答“非常幸福”比例最低的是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和农林牧渔水产生产人员。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组,专业技术人员组,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组,商业服务人员组,农林牧渔水产生产人员组,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组和不便分类的其它从业人员组的平均幸福感得分为3.95、3.82、3.77、3.77、3.69、3.63和3.65。

1、离异居民幸福感最低。从婚姻状况来看,已婚居民选择“非常幸福”的比例最高,为15.3%,其次是未婚居民,为14.9%,和丧偶居民,这一比例为11.7%,离异居民的比例最低,仅为5.4%。把“非常幸福”和“比较幸福”合并来看,未婚居民倾向于幸福评价的比例为65.30%,已婚居民为77.40%,离异居民为53.10%,丧偶居民为61.70%。做负向评价的趋势与此相同,离异居民倾向于不幸福评价的比例最高,已婚居民最低。未婚、已婚、离异和丧偶各组居民平均幸福感分别为3.58、3.81、3.29和3.53。

2、有受教育子女成为幸福感正向影响。从有无子女受教育一项分析,有子女受教育居民组在选择“非常幸福”和“比较幸福”的比例高于没有子女受教育居民组,反向评价上结果一致,有受教育子女居民组选择“不太幸福”和“不幸福”的比例均低于无受教育子女组。有子女受教育居民组的幸福感平均值为3.78,没有子女受教育居民组的这一数值为3.69。

3、有自有住房居民幸福感高于租房居民。有自有住房居民组在选择“非常幸福”和“比较幸福”上的比例均高于租房居民组,比例分别为15.3%、13.7%和61.4%和47%;前一组选择“不太幸福”和“不幸福”的比例也低于后一组。有自有住房居民组的幸福感平均数为3.8,租房居民组为3.5。

4、家庭收入差别。把被调查居民分为月收入1000元以下组、1001—2000元组、2001—5000元组、5001—10000元组和10000元以上组,结果发现幸福感评价与家庭收入高低有线性关系,收入越高幸福感越高,各组幸福感平均值分别为3.40、3.62、3.78、3.89和3.95。各组在幸福感各选项上的选择比例与这一结果完全一致,家庭月收入越高选择“非常幸福”和“比较幸福”的比例越高,选择“不太幸福”和“不幸福”的比例越低。

考虑到家庭人口的不同,进一步分析家庭人均收入发现,家庭人均收入与幸福感的评价呈低度相关,相关系数为0.106。家庭收入低的居民幸福感的评价波动较大,随着收入增加表现为从低向高震荡变化,特别是人均2000元以下变化复杂,之后的变化幅度减小逐渐平缓,达到一定高点后不再变化,甚至略微下降。

(一)经济发展水平与幸福感。

本次调查发现广东省东、北、西部城市居民的幸福感存在差异,基本上可以认为,幸福感的高低与地区之间的发展水平有关。

经济发展水平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很复杂。美国人总体上要比新西兰人富裕,但并未觉得更幸福。更富的奥地利、法国、日本和德国人并不比巴西、哥伦比亚和菲律宾人更幸福。从1958年到1987年,日本的人均gdp增长了5倍,但日本人的幸福感却几乎没有增加。

这并非说经济发展水平与主观幸福感之间没有任何关系,研究发现,富足国家的人们明显比那些贫穷国家的人们幸福。对那些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于10000美元(1995年)的国家来说尤其明显。没有任何富足国家的人们的幸福平均值很低,但是那些富足国家中较高人均收入似乎并不对幸福值又太明显的影响。而在低端,许多发展中国家和过渡阶段国家的人们对生活表现出较低的满意度。

虽然,经济发展水平与幸福感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经济的发展并不能不断升高人们的幸福感。但是,幸福感是以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的,社会的发展应该以社会均衡发展为目标,致力于提高经济欠发达地区人们的经济、生活状况,提高全民整体幸福感。

(二)民生与幸福感。

在较低经济收入阶段,经济收入与幸福感之间是有正相关的,在经济收入增加到一定程度这种相关程度就很低了,收入对幸福很少甚至没有影响。

布伦诺·s·弗雷等人的多国对比研究发现,幸福感与收入的相关为0.20;在较低的收入水平,收入的增加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幸福水平,但一旦年收入达到1.5万美元,收入水平的提高对幸福感的影响变得相对较小。

本次调查发现家庭收入与幸福感之间的相关为0.106,幸福感随着收入的增加而提高。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还处于经济收入较低阶段,收入的提高依然是提升民众幸福感的重要影响因素。

此外,收入虽然是一个可以用货币单位衡量的量化指标,但是,收入的高低却是一个需要对比才能获得的,而和谁去比却是因人而异的,由于每个人的这种个体差异性,同样的货币量化的收入却得到不同的收入高低感受,也就是说,个人或家庭收入是一个主观性很强的心理指标,而不应该看作是一个经济指标,相对收入是一个比收入绝对数更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收入分配的公平合理就成为影响相对收入,进而影响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在当前社会条件下,调节社会成员收入差距处于合理范围,避免两极分化进一步加剧是提高社会幸福感的有效手段。

这些都说明,民生问题与居民的幸福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总结:从这次调查可以看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例如贫富差距问题,社会的不公平问题等等,如何正确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将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点。

幸福感调查报告

员工幸福感是指员工在职业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对舒适、安全、职业尊严和个人成就等的满意成度,以及由此产生的心情愉悦感,具体包括安全感、舒适感、成就感和归宿感等方面。

一、本次项目员工幸福感测评的时间及地点。

20xx年6月10日晚上7点在马巢高速总监办会议室。

二、本次项目员工幸福感测评的方式及幸福参数。

1、自由发挥。

2、薪酬福利、工作环境、身心健康、职业发展、人际关系、民主管理。

三、本次项目员工幸福感测评的参加人员情况。

本项目12人参与。

四、提高员工幸福感的意见建议。

1、保持工作环境、人际关系、身心健康建设方面的先进性;加强企业民主管理;搭建员工职业发展桥梁和完善职业发展制度;重视和改善薪酬福利体系,在薪酬、福利、绩效考核与激励等制度设计方面公平、合理化,同时可以考虑公司经营业绩大幅提升或cpi高位运行时相应比例地提高员工薪酬福利待遇。

2、对员工要做好职业培训,为员工创建深造的机会,特别是女性员工,给予更多的照顾和人文关怀,做好每一位员工的个人职业规划,提供更多、更好的岗位设计,争取通过公司和员工的共同努力,有更多地员工获得用工保障,开展更多文化娱乐活动,发挥工会更大的作用,开设心理健康辅导医疗室,加强公司领导和员工的沟通等。

五、总结。

员工幸福感测评是一项重大而又有意义的工作。做好员工幸福感测评,通过测评,我们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提高员工的社会竞争力,加强公司员工的凝聚力,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提高员工的公司归属感,降低员工流失率等来增强员工幸福感,使得提高员工幸福感和公司经营业绩增长形成良性循环,共创双赢。

居民收入调查报告

摘要:消费者对于通胀的厌恶,对于gdp的冷漠,以及对于投资的担忧,与企业界的态度差别很大。通过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同比增长率和gdp同比增长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占gdp的比例与名义gdp同比增长率、住户可支配收入占名义gdp的比例和名义gdp增长率、储蓄存款通胀损失调整后居民收入实际增长率与gdp实际增长率的比较分析,认为持续的高增长可能带来通胀的上升,导致居民收入增长率的下降,引起公众情绪和对宏观政策的负面评价,进而导致宏观政策调整滞后于经济信号。而逆周期只是在短期波动剧烈的时候才存在,如果低增长、低通胀持续一段时间,居民收入增长率也会降下来。所以从较长的时间段来看,居民收入仍然是顺周期的。

关键词:居民收入逆周期;高增长导致低通胀;反通胀。

中图分类号:f124。

近两年在较高通货膨胀的宏观背景下,消费者对于通胀的厌恶,对于gdp的冷漠,以及对于投资的担忧,与企业界的态度差别很大。这一态度差异具有国民收入统计方面的依据。从收入分配看,居民收入逆周期,企业利润份额顺周期。即持续一段时间的高增长可能带来通胀的上升,导致居民收入增长率的下降,引起公众的情绪和对宏观政策的负面评价,进而导致宏观政策调整滞后于经济信号。然而逆周期只是在短期波动剧烈的时候才存在,如果低增长低通胀持续一段时间,居民收入增长率也会降下来。所以从较长的时间段来看,居民收入仍然是顺周期的。

从图1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同比增长率和gdp的同比增长率在以来显著反向变化。由于gdp和居民收入调查的口径差别,这两个指标本身不是在包含的意义上严格对应的。例如,居民收入包括股票交易损益,而gdp则不包括此类财产价格变化的结果。上半年居民收入增长率很高,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股市大涨。除了这种定义上的差别之外,统计中存在这样那样的误差,特别是高收入家庭的调查收入倾向于偏低,会影响居民收入增长率和gdp增长率的可比性。不过误差的比例在短期没有太大变化的话,增长率的变化就不受影响。当然这一点也不是很可靠的,还是应当尽可能从其他数据中进一步确定。

图2显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占名义gdp的比例与名义gdp的增长率有非常强的正相关性,简单说就是利润份额是顺周期的。这里考虑名义gdp,包含了通胀率顺周期的情况。在不考虑滞后等细节的时候,说到一个变量顺周期可以理解为与真实gdp正相关,也可以理解为与名义gdp正相关。名义的劳动收入、利润和财政收入都是顺周期的,这一点没有问题,但是利润份额顺周期有更强的意思。财政收入份额也是顺周期的,只有劳动份额是逆周期的。再分配中的变化对这样的周期性没有大的影响。

利润份额顺周期的情况在其他经济中也存在。由于给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和一般的工资粘性,以及借贷利率的事先决定,企业利润对于经济景气的弹性一般来说都比较大。中国的情况更进一步加强了利润的弹性。一是很大的国有部门包括政府和企业的就业和工资对于短期经济景气的反应很差,再是利率显著缺乏弹性。后者在企业负债率比较高的情况下影响更大。

不过,居民收入份额与名义gdp的短期反向变化并不必然导致居民实际收入增长率与实际gdp增长率的反向变化。后者比前者更强。从前者到后者,需要几个有关的弹性达到一定的量值。这包括通胀率对gdp增长或缺口的弹性,利润和劳动收入对于名义gdp的弹性以及再分配中的一些情况。主要参考工业利润和名义gdp的关系,再考虑通胀率对gdp的弹性,可以认为图1中的情况是可能的。

但是考虑到通胀的滞后,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与gdp的同期反向变化关系仍然难以成立。在需求扩张引起高增长的早期,通胀还没有起来,居民收入份额虽然下降,但绝对的增长率仍然上升,这导致了真实收入增长率上升。在晚些时候,cpi通胀率上升,居民真实收入增长率才开始下降。所以应当存在一个滞后的负相关关系。这里,cpi通胀率特别是食品通胀率的变化,与更多的变量有关,难说有一个确定的滞后时间,在一些情况下,就可能出现同期负相关的结果。

最近几年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下降,这早晚会导致利润率的下降,但是否会影响到利润和劳动收入的份额并不很确定。从其他同类型经济的情况看,经济增长率显著下降的过程确实伴随着劳动报酬份额的上升。这是一个比较长时期的变化趋势,在短期内难以产生很显著的影响以至达到使居民收入和gdp增长率反向变化的结果。最近两年的情况,可能仍然是以周期性变化的影响为主,但劳动收入份额的长期趋势可能已经发生并产生了一定的效果。

二、通胀对金融资产本金的影响。

在简单的收入会计方法中,金融资产收益的计算可能产生歪曲。将表面收益计为金融资产的收益,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对于本金的损失没有考虑。在1988年和1994年两次高通胀中,居民金融资产遭受了很大的损失,住户收入调查数据没有反映这方面的情况。过去10年的通胀率平均水平显著低于早先,但是居民金融资产与收入的比例显著上升了。1987年,年末居民储蓄为当年gdp的25.5%,到年,这个比例上升到了77.2%。所以,尽管20的5.4%的cpi通胀率大幅度低于1988年的18.8%,储蓄存款因通胀导致的损失相对于收入水平却是接近的。在金融资产迅速增长的情况下,居民对通胀越来越敏感。

图4显示了一个很简单的估计结果。首先根据城乡人口和住户调查的人均收入计算居民总收入,其中城镇为可支配收入,农村为纯收入。这样计算的总量是有一定误差的。不仅可支配收入和纯收入口径上不完全可比,而且推算中城乡人口数也存在问题,还有城乡收入的可加性也不尽然(考虑购买力评价问题)。限于数据问题,这里只考虑了居民的储蓄存款,用上年末的储蓄存款和当年的cpi通货膨胀率计算储蓄存款的本金损失,按当年价格计算。这里只考虑本金的损益,因为利息收入已经计算了。最后再将这一项从前面计算的居民总收入中减掉,对结果按cpi做调整。如此估计肯定有多方面的漏洞,只能作为一个参考。不过在通胀率变化很大的年份,存款损益的变化很大,各种误差会相对变小。特别应当注意的是,跨度很大的对比误差比较大,近年来居民金融资产多样化,储蓄存款的重要性相对下降了。

图4中的结果是,用年度数据如此调整的居民收入增长率和gdp增长率在同期是轻微负相关,当年收入增长率和上年gdp增长率的负相关更强一些。由于年度数据样本小,不确定性是比较大的。从图中可以看出,负的相关性主要来自gdp增长率波动大的时候,在-的通货紧缩期间,gdp增长率持续偏低,情况就不一样了。就最近几年的情况来说,年是居民收入增长率最高的,2010年最差(是估计数)。由于是增长率,2009年的收入增长率高部分是由于上年通胀高而存款损失大,的情况也是这样。

需要强调的是,逆周期只是在短期波动剧烈的时候才存在,如果低增长低通胀甚至通缩持续一段时间,居民收入增长率也会下来。所以从较长的时间段来看,居民收入仍然是顺周期的。

三、反通胀舆论的影响。

在过去两年,基于较高的通胀,对于宏观政策上刺激需求的倾向或者可能性有不少批评,而本来就存在的对投资高增长的担忧进一步增强,对20底的“4万亿”政策的负面评价也在增加。这样的舆论可能对今年以来的宏观政策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尽管很多企业感受到了严重的困难,盼望政策宽松,但消费者更担心政策宽松引起通胀回头。回顾过去,同样的情况在1988年前后和1994年前后的高通胀时期也出现过。

这里的分析是希望从收入分配的角度来理解企业界和消费者群体的不同感受。消费者对于通胀的厌恶,对于gdp的冷漠,对于投资的担忧,与企业界的态度差别巨大。考虑到居民收入逆周期的情况,对问题的理解也许有助益。当然,与总量上收入份额波动相关的,还有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问题以及其他一些问题。居民收入逆周期只是很多问题中的一个。

这样来理解,过去治理通胀有时候在一定程度上“矫枉过正”是有基础的。持续一段时间的高增长可能带来通胀的上升,导致居民收入增长率的下降,引起公众的情绪和对宏观政策的负面评价。如果没有收入分配方面的积极调整,可能性很大的政策选择就是保持一段时间的紧缩,直到有所过度。这或许就是一种被动调整。

在被动调整开始的一段时间,居民收入增长率比较高。但是,如果在gdp增长率比较低情况下,调整持续时间太长,对企业和财政收入挤压太过,就可能导致内生的通货紧缩。-,在主动紧缩和被动紧缩中,调整后居民收入增长率显著高于gdp增长率,导致了企业的很多困难,最后产生了大规模的下岗和银行坏账,居民收入增长率随之降下去了。

参考文献:

[1]宋国青.通货膨胀:货币决定与国际传导[j].中国市场,,(24).

[2]宋国青.中国经济的周期性正在消失[j].中国市场,2012(33).

[3]范剑平.消费市场形势分析与扩大消费的政策取向[j].中国市场,2012,(37).

[4]与ppi不同变化带来的难题[j].中国市场,2012,(42).

[5]王一鸣.2012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盘点与调整策略[j].中国市场,2012,(50).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