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范文是对某一特定主题进行详细说明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下面是一些成功的案例报告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为确保地震事件信息报告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我局在《市地震局地震应急预案》中,详细规定了信息报告工作的责任主体、内容、时限、方式等,明确了责任追究制度。
1、预案规定了须报告的地震事件,即我市区域内发生2.5级以上地震或邻区、邻近海域发生有感以上地震,均要在15分钟内启动内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向市委、市政府报告震情信息。
2、确定了信息报告在应急程序中的重要性,将其列为预案启动后的第一个应急环节,为首要任务。按照《预案》规定,震情值班人员是信息报告的第一责任人,预案启动后,全程负责并优先处理第一时间段内的信息报告工作,即确定了地震三要素后,迅速填写地震速报信息单,以传真的方式发送市委、市政府;信息发送确认无误后,方可交班,随后进入预案规定的应急岗位。
3、明确了地震事件信息续报工作机制。应急工作全面展开后,由监测预报组和震灾调查组分别进行震情会商和宏观调查,根据震情形势发展需要,应急保障组及时汇总情况,编写《震情应急工作简报》,随时向市委、市政府报送《震情趋势判定意见》和宏观调查信息,为市委、市政府及时掌握震情动态和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依据。
4、应急状态下的信息报告工作实行指挥(局长为指挥,书记为第一接替人,副局长为第二接替人)负责制,指挥负责审核、签发震情速报单和《震情应急工作简报》等信息,并负责在获知震情的第一时间,即震情速报单填好之前的时间里,利用通讯工具先期向市领导报告,并根据震情需要随时电话汇报震情情况,从而为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判断和全市的应急救援工作争取时间。
5、严格责任追究制。因个人原因造成震情信息漏报、迟报的,依据应急岗位职责分别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今年x月xx日、x日,我市市区相继发生三次三级以上有感地震,我局均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并分别在第一时间向市委、市政府速报了震情信息,及时报送了省地震专家作出的震情趋势判定意见,应急工作结束后又以最快速度上报了三次应对情况总结及宏观烈度调查报告,较好地完成了信息报告任务。三次应对均反应迅速,应对有序,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及省地震局领导的充分肯定,市委书记、省地震局局长还分别作出批示,表扬、感谢我局工作。为了进一步提高应急工作质量,优化工作程序,x月x日,我局召开了全体会议,人人查摆应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集思广益提出整改意见,其中,针对应急预案启动后首次信息报告环节中存在的人手少、工作头绪多等问题,从调整应急流程、确定不同时间段应急重点入手,制定了具体的改进措施,明确了值班员在第一时间段内优先处理和全程负责信息报告工作的职责,确保了震情速报的及时、高效。会后,整理、编写了《会议纪要》,报送市政府分管副市长及市科技局监督执行,并据此修订、完善了《市地震局地震应急预案》,使信息报告等环节更具可操作性。
1、以开展全员业务培训为契机,提高全体值班人员业务熟练程度,尽量缩短地震信息速报时间。
2、进一步严格落实设备检修制度,确保万无一失,保障信息通道畅通。
3、在进一步规范向政府速报震情信息的同时,与市应急办、各通信公司等部门、单位协作,完善向社会快速发布实发地震信息的运行机制。
xxxx镇中学是一所寄宿制农村中学,学校占地面积平方xx千米,建筑面积平方xx千米,现有教职工56人,有1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23人。学校有教学楼一座,办公楼一座,有标准化物理试验室,化学试验室各一个,有多媒体教室二个,图书室一个。20xx年以来,为了应对地质及自然灾害并使其损失降到最低,学校建立健全防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机制、积极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教育、制定防止救灾工作实施方案、进行防震救灾应急演练。确实把防震救灾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议程之中。现将近年来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学校成立了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由政教处专门负责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建立“校防震减灾教育领导小组——防震减灾教育辅导员——全校师生”三个层次组成的防震减灾教育网络,并向社会辐射。做到责任明确,任务落实,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得到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地震、防震减灾的教育资料进行整理,运用多种媒体、校广播、板报、文化长廊向全体师生开展地震知识宣传教育。
1、在教学楼内设立防震减灾知识宣传版面,组织学习防震减灾法律法规,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提高师生防震减灾知识水平,及应急处置办法。
2、邀请相关专家进行知识讲座,定期发放宣传资料,学习有关防震减灾、地震基础知识等科普知识,举办地震知识征文活动,演讲比赛等,全方位普及防震减灾科普知识。
3、防震应急,自救互救。做好震前防御准备,有备无患。
(1)在家中怎么办?
(2)在学校怎么办?
(3)在其他公共场所怎么办?主要解决:做好震前物资等各项准备及提高在各种场所的应急、自救和互救能力。
4、组织全校师生进行紧急情况下的安全避险演练,提高师生处置突发情况的能力。
学校根据我校的地形地貌特点及学校周边环境情况,编制学校防灾减灾应急预案。
(1)制定应急疏散演练方案。
(2)确定疏散线路。
(3)划定安全区域。
在地震发生时如何紧急疏散是每个人必需具有的常识,我们每学期都要定期在不同地点(餐厅、宿舍、教室)进行不同形式的地震应急演练,提高师生的应急反应能力和逃生技能。通过地震应急演练,让学生认识到当地震发生时应采取怎样的方式紧急避险,疏散到什么地方较为安全等,使学生提高意识,掌握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避震,当地震发生时使灾害减到最低,最大限度地保护人身安全。
对照上级对防震救灾工作的要求,目前我校还存在以下问题:
1、防震救灾知识宣传频次不够,对所学知识学生返生现象严重。下一步应对学生进行强化教育,让防震救灾知识扎根于每一个学生的心间。
2、受时间及场地的限制,每期一次的安全演练次数过少,内容单一,学生所学的防震救灾知识不能够充分利用。下一步我们要积极主动人为地创造条件,增加演练的次数,种类,让学生所学的防震救灾知识都能够在实际中得到检验。
3、师生对防震救灾工作认识不到位、思想重视程度不够。由于我校位于南阳盆地中,地质及自然灾害较少,师生思想麻痹大意,感觉自然灾害就不会光顾我校。针对这一点,下一步我们要加大警示教育力度,提高师生的防范意识。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市第三届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报告我市防震减灾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防震减灾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生命安全,关系社会稳定大局,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多年来,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切实加强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和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逐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人大监督、政协参与、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共同促进了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体系,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我市地质构造复杂,活动断裂贯穿全市,历史上曾多次发生4-6.5级破坏性地震。其中,788年竹山6.5级地震,为全省震级最大的地震;1973年丹江口库区4.7级地震,为全省最强的水库诱发地震;竹山、竹溪、房县地震烈度达到vii度,为全省地震烈度最高的地区。据专家预测,我市具备发生6级左右地震的构造条件,面临着构造地震和水库诱发地震的双重威胁,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面对严峻地震形势,市政府在抓经济建设的同时,始终坚持“经济建设同减灾一起抓”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组织领导,努力做到思想重视,组织落实,责任明确,措施到位。
一是加强了领导,加大了投入。按照《防震减灾法》要求,市政府把防震减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经常深入地震部门和防震减灾工作第一线调查研究,认真部署防震减灾工作,将防震减灾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组织实施了防震减灾“十·五”计划和规划纲要,做到了与整个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市、县两级政府逐年加大了防震减灾经费投入,配套解决了防震减灾项目专项资金,促进了防震减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强化了地震机构和队伍建设。为充分发挥防震减灾工作职能,市政府在机构改革中,不断理顺和加强地震机构建设。除两区外,县级地震机构建设实现了“三统一”,即统一级别(科级事业单位),统一名称(地震局),统一经费开支渠道(财政全额拨款)。市、县两级政府积极支持地震部门加大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力度,全市地震队伍人数增加到51人,高级职称2人,初步建立了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精通,纪律严明,精干高效的地震干部队伍。
三是加大了宣传教育力度。全市宣传、教育、司法、建设、科技、地震等部门,充分利用“7·28”唐山地震纪念日、“12·4”,法制宣传日等时机,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下农村等“三进一下”活动。按照“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保障一方平安”的工作思路,在全市组织实施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示范学校创建活动。目前,房县实验小学、房县实验中学、竹溪县实验中学、竹山县一中、丹江口市红旗中学等10所防震减灾示范学校已经或即将挂牌。通过宣传教育,广大人民群众防震减灾意识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积极参与、关心防震减灾活动的良好局面初步形成。
四是强化了地震行政监督和行政执法。为了认真贯彻《防震减灾法》、《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等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市政府先后制定了《十堰市防震减灾规划》、《十堰市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规定》和《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等10余部规范性文件,积极支持地震等部门依法履行防震减灾工作职能,不断规范全市防震减灾活动。近几年来,市政府分别组织开展了在建、已建建设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抗震设防和大型水库、学校校舍等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专项检查,摸清了底数,掌握了情况,减少了地震安全隐患,提高了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
(二)依靠科技创新,强化震情意识,不断提升监测预警水平。
一是实施项目建设,增强地震监测能力。20xx年以前,我市地震监测手段单一,监测仪器“超期服役,带病运转”,不能适应我市震情需要。为了改变地震监测落后状况,我市在“十·五”期间共投入360万元项目资金,新建和改造6个数字化地震台站、5个前兆台站、1个区域台网中心,实现了地震监测数字化、网络化,地震速报水平和监测精度有了较大提高,初步形成了以测震、地磁、形变、重力、水化等为观测手段的十堰数字化地震监测台网,具备监控鄂西北及邻区2级以上地震的能力。
二是加强环境保护,维护监测网络正常运行。为了维护地震监测网络正常运行,市政府和市公安局、市地震局分别下发“关于加强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地震监测环境保护范围,严禁干扰、破坏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建设、规划、国土、林业、人防、设计院和城市监察部门也将地震环境保护纳入工作内容。公安部门和地震部门在地震台站及其附近醒目位置,联合设立了地震监测环境保护标志。各县市政府先后下发通知,加强了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的保护力度,有效防止了破坏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的违法行为。
三是开展震情分析,提升震情速报水平。多年来,地震部门坚持地震科学研究,定期开展地震趋势分析季度会商和年度会商,向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和市主要领导报告震情预测意见,取得了一定成绩,我市地震分析预测工作在鄂豫陕地震联防区和全省名列前茅。地震部门始终坚持24小时震情值班和双岗责任制,实时开展震情监控。地震发生后,地震部门能够在15分钟内报告震情,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震情信息。
四是建立了地震群测群防网络。市政府在20xx年出台了“关于加强地震群测群防工作的通知”,明确将“三网一员”建设(即建设地震宏观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和地震知识宣传网,在乡镇设防震减灾助理员)纳入到了工作日程。各县市人民政府也相继出台文件,在各乡镇建立了地震宏观测报点、地震灾情速报点和地震知识宣传点,设置了防震减灾助理员。目前,全市已有70多个乡镇明确了防震减灾助理员、测报员,并进行了集中培训,占全市乡镇总数62.5%。初步建立起了地震群测群防“三网一员”网络体系。
(三)坚持预防为主,加强综合防御,努力提高城乡抗震能力。
一是将抗震能力建设纳入了城市规划。为了增强我市城区防灾功能,提升城市综合抗震水平,市政府在实施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中,将城市防震减灾功能作为城市规划修编的重要内容,将地震灾害预防前置到城市规划编制这一关键环节。20xx-20xx年,市政府安排专项经费70万元,组织完成了《十堰市城区抗震防灾专项规划》的编制,为十堰城区持续、有序发展,实现我市20xx年基本具备抗御6级地震能力的目标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是加强了抗震设防要求的管理。市政府把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确定科学合理的抗震设防要求,作为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经济建设的立足点,把抗震设防要求管理作为项目审批的必备前置要件,纳入基本建设审批流程,确保了建设工程场址安全、目标明确、设计科学,避免了抗震设防投入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目前,全市新建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和抗震设防要求审批比例达到80%以上。
三是严格抗震设计和施工质量。自1990年我市开展抗震设计专项审查以来,市政府将抗震设计审查和抗震施工质量验收作为工程建设的一项主要内容,纳入了质量责任制管理体系,确保了新建工程严格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抗震设计规范进行设计施工。汶川特大地震后,我市认真执行国家抗震设计新规范,提高了中小学校、医疗机构的抗震类别。十堰城区框架结构、混凝土现浇建筑比例上升至80%以上,砌体结构预制楼板结构的比例逐步缩小至20%以下。竹山县城的建筑楼面结构基本取消了预制板。
四是开展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示范点建设。为了加强农村防震减灾工作,逐步改变农村不设防的状况,提高农村民居抗震能力,市政府于20xx年印发了《十堰市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方案》,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搬迁安置中,开展了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示范点建设。地震、建设部门联合编印了《地震安全农村民居设计参考图》,免费提供群众使用,指导村民建设具有一定抗震能力的民居。目前,全市在建农居地震安全工程示范点共13个,涉及农户1151户,覆盖人口近5000人。
(四)坚持常备不懈,强化应急准备,增强了应急救援处置能力。
一是建立和完善了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市政府于20xx年制订了《十堰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十堰市地震应急预案》,成立了防震减灾领导小组,明确了各部门在地震应急工作中的职责。各县市政府结合当地实际,相继出台了县级地震应急预案。市防震减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有关大企业,基本都按各自职责编制了应急预案,形成了全市地震应急预案体系。
二是构建了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和灾情信息系统。在“十·五”期间,完成了地震应急系统网络建设,建成了十堰区域地震台网中心,加大了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建设,形成了省、市、县三级灾情速报网,有效提高了全市地震应急快速反应和指挥处置能力。
三是认真实施了地震应急准备工作。民政部门建立了救灾物资储备库;卫生部门成立了防疫专业队伍,建立了药械、血源等物资的筹集储备;公安部门制定了社会治安应急措施;建设、规划、民政、地震等部门对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作出了部署。
四是高效处置了地震突发事件。20xx年,竹山“3·24”地震和汶川“5·12”特大地震相继发生。地震发生后,市委、市政府迅速采取强有力措施,加强余震监测、严密震情跟踪,及时发布震情信息;开展正面舆论引导。迅速组织县乡机关于部深入震区,调查核实灾情,宣传地震科普知识,维护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由于行动积极,处置高效,确保了社会稳定。同时,全市上下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精神,全力支援汶川地震灾区抗震救灾。公安、消防、水文、供电、卫生、地震等部门先后派出工作组赴汶川灾区抗震救灾,全市各界人士纷纷献出爱心,捐款捐物,受到了灾区人民欢迎和上级领导的肯定。
我市防震减灾事业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地震危害性及防震减灾重要性认识不足,人民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我市地质构造复杂,已建、在建水库分布广泛,具有发生构造地震和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由于大震发生周期较长,加之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深度、力度和广泛性不够,部分干部群众对我市地震灾害的危险性和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防震减灾意识淡薄,存在侥幸心理和模糊认识,参与防震减灾活动的自觉性、主动性不高,影响了全市防震减灾事业的整体推进。
(二)防震减灾工作联动机制尚未形成。防震减灾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面广,涉及到多个职能部门。法律法规和市政府文件规定中虽已明确了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工作尚未全面开展,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防震减灾工作进展情况不能及时通报,部门之间联动、协作、配合的紧密度不够、力度不强,尚未形成相关部门各司其责、协同作战、密切配合的防震减灾工作格局。
(三)农村民居、医院和学校存在安全隐患,抗震设防管理有待加强。我市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力度不够,农居安全工程示范点数量偏少,农居基本不设防、抗震能力低、隐患大。大多数医院建筑抗震能力达不到新的国家标准,少数未设防不抗震的建筑还在继续使用。20xx年对全市1298所学校、幼儿园的校舍抗震安全排查中,在总面积387.26万平方米学生校舍中,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的仅占34.8%。除市直和丹江口市外,其它县市区及十堰经济开发区、武当山特区的学校校舍设防面积仅占25%左右。少数建设单位和开发商逃避抗震设防监管,存在不设防或盲目设防的现象,水利、电力、交通等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和抗震设防要求许可尚未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东风公司等大型厂房抗震设防未得到有效监管。
(四)地震监测预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全市地震监测预警能力虽然取得了一定进步,但还存在监测手段不足、地震前兆监测网点偏少,技术装备水平和信息传递手段落后,少数地区还存在地震监测盲区等问题。特别是受编制限制,加上地震工作枯燥单调、待遇偏低,地震专业人才引不采、留不住,专业人员匮乏,地震“三网一员”队伍不稳,无法适应地震监测预报工作需要。
(五)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滞后,应急能力建设亟待加强。十堰城区普遍存在建筑密度大,绿地、空地少,紧急疏散通道不足的问题。十堰城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尚在酝酿和计划建设中,人民广场、文化广场、青年广场、火车站广场、体育中心等公共场所避难应急设施不全,尚没有一处功能完善的应急避难场所。各县市已建、在建的避难场所规模较小、应急标志不明显、应急设施尚未完全到位。地震应急预案操作性不强,应急装备建设和物资储备有待进一步加强。
3月下旬,市人大常委会对我市防震减灾工作进行了专题调查,并书面反馈了意见,市政府高度重视,召开了防震减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有关部门参加的座谈会,拟定了《十堰市地震应急工作方案》,将于近期召开政府专题会议,并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建立防震减灾部门联动机制。防震减灾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必须按照“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工作方针,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思想,进一步健全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负责、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防震减灾管理体系和王作机制。市政府将根据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规定,明确各部门防震减灾工作职责,建立市政府防震减灾联席会议制度,实行地震监测环境保护、抗震设防监管、地震应急救援、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地震行政执法等防震减灾各个环节的部门联动,定期召开防震减灾联席会议和部门联动专题会议,健全防震减灾工作信息共享机制。各职能部门在联动机制下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相互配合、密切协作,形成防震减灾工作的合力,破解防震减灾工作难题,努力推进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不断提高全市防震减灾综合水平。
(二)全面提高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大力加强城乡抗震设防管理和监督,在高度重视震后救援工作的同时,更加注重震前防御。市政府将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将各类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抗震设防要求、抗震设计施工等作为责任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要突出学校、医院等重点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积极为东风公司等大型企业厂房和其它建设王程抗震设防服好务。进一步完善抗震专项规划、开展城市地震安全社区示范点建设。在移民搬迁和新农村建设中,积极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采取政府补助和群众自愿的方式,先行试点,逐步铺开,提高农村民居抗震能力。
(三)加快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增强地震应急救援能力。在城市总体规划、居民小区建设规划中明确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内容,设置地震应急疏散通道。组织建设、规划、园林、文体、财政、地震等部门,制定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方案,利用现有公园、广场,增添必要的应急设施和应急标志,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在新建城市公园、广场时,将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纳入建设内容,同步规划、同步施工、同步验收。20xx年,十堰城区建成l一2处应急避难场所,提升城市防灾减灾功能。
完善地震应急预案,制定操作性较强的地震应急工作方案。加大地震应急装备建设,购置必要的卫星通讯设备、照明设备、个人防护设备、帐篷,以及搜索侦检设备、营救设备等,提高地震现场的救援水平。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保证重要应急物资的数量和质量,不断增强快速应对地震等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
(四)广泛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充分利用有利时机,采取多途径、多形式,深入开展地震科普知识进社区、进校园、进机关、下农村活动,发挥乡镇助理员作用,加强边远乡村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启动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创建一批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每学期组织中小学生开展1-2次防震减灾知识教育和紧急避险演练活动。在每年“5·12”全国防灾减灾日,组织全市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认真开展地震科普知识教育,不断增强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和应急自救互救能力。
(五)加大防震减灾经费投入和地震队伍建设。建立防震减灾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将地震监测台网运行、完善、改造和宣传教育、应急救援等事业专项经费纳入财政年度预算,逐年增加防震减灾工作基本经费和专项经费。积极支持建立地震“三网一员”、农居地震安全工程、地震安全社区等工作,明确地震观测员、防震减灾助理员补助标准和地震安全农居的扶持标准,将补助和扶持资金纳入预算,直补到观测员、助理员和农户手中。
进一步加强地震机构建设,明确张湾区、茅箭区防震减灾工作归口区政府办公室管理。不断改善地震监测、办公条件,提高地震专业人员福利待遇,引进和培养一批扎根十堰、熟爱防震减灾工作的地震专业拔尖人才,促进我市防震减灾事业健康协调发展。
一年来,我市防震减灾工作在省地震局、漳州市地震局的指导下,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我办20xx年工作重点,全面完成了全年工作计划。现工作总结如下:
11月26日,李施军副市长带领有关部门负责人先后检查龙海一中强震台、海澄镇大埕社区、隆教乡监测台阵、紫崴绿地避难场所及消防大队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等,现场察看了我市地震强震台、监测台阵的监测、管理和维护情况,检查了解示范社区创建、救灾物资储备及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等情况,观看了凿岩机、蛇眼探测仪、破拆工具组、狭小空间救援担架、起重气垫等地震灾害救援装备的演练使用,听取了相关部门防震减灾工作汇报并给予了肯定。
11月14日,市政府召开全市防震减灾工作会议。市政府分管领导、市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领导、各乡(镇)场分管领导共7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贯彻落实漳州市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回顾了我市近期防震减灾工作情况,安排部署下阶段防震减灾工作。会议还邀请了漳州市地震局专家作当前地震形势报告。市政府李施军副市长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对防震减灾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要认清形势,深化认识,切实增强防震减灾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二要全面推进,突出重点,扎实开展防震减灾各项工作。三要加强保障,狠抓落实,促进防震减灾各项工作有力开展。
我办十分重视经常性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活动,多渠道进行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我办在“防震减灾宣传月”、“5.12防灾减灾日”、“科技活动周”、“7.28唐山纪念日”等,继续做好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工作,切实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1、积极参加第三个防震减灾宣传月活动。市政府办文件(龙政办[20xx]56号)规定每年5月为我市防震减灾宣传月。为进一步增强我市全民防震减灾意识,引导干部群众关注和重视防震减灾工作,增强地震应急避险能力,扎实开展“全市第三个防震减灾宣传月”活动,我办多形式强化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地震科普知识、地震综合应急和自救互救知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知识、农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知识等。
2、参加“5·12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六个防灾减灾日,5月12日上午,我办在市区街心公园通过设立地震知识咨询台、摆放展板、发放防灾减灾宣传资料等方式,大力宣传“防震减灾”相关知识。期间,共接受咨询200余人次,摆放展板17块,发放《地震灾害及其防御》、《防震减灾法》、《防震减灾手册》、地震常识宣传图片等材料1000多份,发放防震减灾dvd宣传片100多片。
大埕社区居委会,按照上级的部署要求,在我办的重视支持下,立足社区、面向群众,于20xx年5月11日—13日,先后开展了一系列居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宣传活动,掀起了“全市第三个防震减灾宣传月”暨“5.12防灾减灾日”活动的新高潮,深受社区群众的欢迎,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教育效果。活动内容有:(1)举办“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知识讲座”;(2)进家入户分发“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材料”;(3)出版2版“防震减灾科普宣传专栏”;(4)组织“防震减灾科普宣传乘凉歌会”等。
3、参与“科技活动周”活动。5月19日上午,我办在市街心公园摆设展板17块、现场解答群众的提问20多人次,发放《地震灾害及其防御》、地震常识宣传图片等材料700多份,进一步增强了全民的防震减灾意识。
4、开展“7·28唐山地震纪念日”宣传活动。值此纪念唐山地震38周年之际,我办于7月27日在大埕社区举办防震减灾科普宣传乘凉歌会,以通俗易懂的语句、明快的节奏,演唱防震歌曲,寓教于乐。于7月28日组织科普宣传志愿者上街贴宣传挂图、深入居民群众挨家挨户分发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手册、科普光盘等1500多份以及向过往行人分发科普宣传单20xx多份,从而提高居民群众防震减灾意识,懂得自救互救,减少财产损失和杜绝生命危险。活动期间,专家还现场解答了民众疑问。
5、认真开展社区防震减灾宣传。海澄镇大埕社区居委会在市地震办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因地制宜的开展了一些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宣传活动。于20xx年春节期间,举办了一场“新春科普防震减灾宣传歌会”和元宵节期间举办了“元宵防震减灾灯谜竞猜”活动。同时向群众分发了《地震—群灾之首》、《家庭防震减灾常识》等各种宣传画册500多份,达到了过节宣教两不误、防震减灾为人民的宣传教育效果,深受群众的欢迎。
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省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方案》(闽政办[20xx]69号)的文件精神。20xx年,我市按照《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及配套设施》国家标准要求,增加建设5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目前根据建设方案,已经完成应急标志牌招标制作工作。
为贯彻落实《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漳州市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建设实施工作意见的通知》(漳政办〔20xx〕94号)文件精神,提高我市社区防震减灾综合能力、震后自救互救能力,根据《中国地震局关于印发地震安全示范社区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中震防发〔20xx〕33号)要求,我办积极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创建活动,20xx年在海澄镇大埕社区和榜山镇锦龙小区上报创建漳州市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
一是加强动物宏观观测。我办坚持确保重点、因地制宜原则,对动物宏观点进行调整充实,其中程溪养鸡场宏观点、港尾海水鱼养殖场宏观点较形成规模,上报时间由原来每旬一次调整为现在的每周一次,并直接上报至漳州市地震局、省地震局,全年始终保持连续无间断观测的良好状态。
二是要进一步健全“三网一员”(科普宣传网、宏观观测网、灾情速报网和防震减灾助理员)工作体系,加强培训,切实发挥它在普及地震科学知识,稳定地震后的社会体系,收集地震前兆信息和灾情速报等方面的作用。
三是认真做好省台网维护管理。今年以来,我办积极协助省地震局对一中强震台、海澄镇下棣村的烈度速报台、隆教红星村gps基准站、隆教前线水库直径3公里范围内的十六座监测台阵的地震监测、维护管理等一系列工作。
今年11月,根据我市的实际,我办组织专门力量,对20xx年制定的《龙海市地震应急预案》进行审阅、修改,提出了《龙海市地震应急预案》征求意见稿,并通过政府办送呈各乡(镇)场、市直有关部门审阅,征求意见,送呈单位达50多家。最后根据反馈回来的意见正式制定出我市地震应急预案,提请市政府审批发布。
根据市政府办《关于印发龙海市地震应急预案的通知》(龙政办〔20xx〕125号)文件要求,龙海市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乡(镇)场及有关部门应根据本预案,制定与本预案相衔接、配套的地震应急预案,截止目前已有30多个单位制定配套的地震应急预案。
我办积极参与龙海市“下基层、解民忧、办实事、促发展”活动。为了切实发挥挂钩帮扶作用,了解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的实际情况,我办全体干部经常深入挂钩帮扶村--园仔头村调研,通过与村干部群众座谈、走访,详细了解该村基本情况和困难户存在的实际困难与问题。春节前,地震办主任带领全体干部职工到挂钩扶贫点(榜山镇园仔头村)慰问结对帮扶困难群众,将全体干部职工捐献的慰问金以及米油等生活物资送到了结对帮扶困难群众手中,并与他们交谈,倾听他们的呼声,了解他们的困难,嘱咐他们要注重学习科技知识,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尽快脱贫致富。
为认真贯彻落县防震减灾局《县防震减灾局关于20xx年度防震减灾考核工作有关事宜的通知》要求,健全防震减灾领导体系,普及科学救灾知识,有效开展防震减灾工作,减轻各种灾害影响,我局切实加强地区防震减灾工作,提高防震减灾能力。现将防震减灾工作自查报告如下。
(一)认真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组织领导。
我们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县防震减灾工作文件精神,把防震减灾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成立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增强防震减灾力量,全力配合,支持防震减灾部门开展工作,共同推进防震减灾工作,为实现县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贡献。
(二)深入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
突出宣传教育重点,强化防震减灾意识。继续加强粮食系统防震减灾宣传教育,进一步把防震避震、自救互救知识纳入单位学习教育,观看地震应急避险视频。今年共组织学习2次,观看地震应急避险视频2次。充分利用“5.12”等特殊纪念日和国内外有显著影响的地震事件,借助公众对地震关注度提升的时机,积极主动地开展防震减灾宣传和应急演练。
(三)提高地震应急救援管理水平。
牢固树立“震情第一”观念,切实建立应急工作联动机制和定期应急检查制度,不断提高地震应急水平。制定我局地震应急预案和宣传计划,不断提高应急预案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遇到紧急情况启动应急预案。切实做好粮食地震应急管理工作。
(四)加强自身建设,加强防震减灾工作。
我局通过普及防震知识加强培训来促进队伍建设,加强自身建设,逐步提高防震减灾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为防震减灾工作提供人员保障。
(一)继续做好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结合依法治县工作,做好防震减灾法制宣传,采取多种措施和形式开展地震法律法规宣传、地震科学知识宣传、防震避震知识宣传,使全体干部职工熟知基本的防震减灾和逃生知识。
(二)将在20xx年开展系列防震减灾活动,将邀请专业人员开展防震减灾知识报告会。进一步强化粮食干部职工的防震减灾能力和防震应急能力,提高应急综合素质。
20xx年,xx县防震减灾工作在市防震减灾局的精心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市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灾后重建、扶贫帮扶中心工作和上级主管部门确立的目标任务,牢固树立“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无防”的思想,不断完善工作机制,严密监测预报,突出应急准备,强化宣传教育,加强体系建设,全面完成了市防震减灾局下达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有力地推进全县防震减灾工作的顺利开展。现将20xx年度部门工作目标完成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监测预报能力。
1.落实震情监视与短临跟踪。严格遵照20xx年全省地震监测工作会、全市地震趋势会商会暨南北片区震情跟踪工作会精神,对全县地震监视与跟踪工作进行部署安排,结合县域震情趋势,制定印发了《xx县20xx年7级地震强化监视跟踪工作方案》、《xx县20xx年地震应对工作方案》,细化落实各乡镇、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责任分工,对震情跟踪和趋势研判、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地震应急指挥等做出明确的部署和分工。
2.抓好异常核实,及时报送相关数据信息。做到对本辖区内的宏微观异常数据早发现早上报,对辖区内外发生的有感以上地震在第一时间调查核实和向上级报告,全年未收到宏微观异常数据。努力提高震害防御综合能力,积极创建市级地震宏观观测点,xx县青龙乡沙坝河村黑山羊养殖基地拟创建市级地震宏观观测点基本完成,为全县地震宏观异常观测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3.落实地震观测台站运维管理。一是加强对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的保护和管理,在实现“每县一台”的基础上,重点做好对xx地震台、凰仪、石龙强震台观测点和“地震预警及烈度速报仪”的定期巡查和维护,各监测台点工作运行正常,管护人员落实到位,运行日志填写完整,信息节点、监测数据传输畅通,全年无地震台站及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遭受重大破坏干扰的事件发生,也无擅自中止地震台工作的情况出现,对机器仪器故障或断电等均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置;二是灾后重建项目xx县地震台测震数据实现了与省地震局、市防震减灾局的共享和联网监控;三是积极推进监测台网的建设管理,按期完成国家地震局“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在我县拟建地震预警台站地址的勘选及其他前期工作;四是提升防震减灾社会服务能力,做好市级技术平台的调试和视频会议接入,与市技术平台实现数据库共享,对操作人员进行了系统培训。
4.落实县地震群测群防工作。贯彻落实《雅安市防震减灾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地震群测群防工作的通知》精神,加强对全县群测群防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各部门群测群防工作的职责,不断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群测群防工作体系,对“三员”队伍及时调整补充,有针对性地开展现场培训指导,提升宏观测报能力和震情速报能力。目前全县有防震减灾助理员23名,联络员112名,宏观观测点7处,观测员7名。
(二)积极做好震害防御工作,提高城乡抗震设防能力。
1.加大防震减灾法制建设力度。一是持续深入推进依法治理工作,制定印发《xx县20xx年防震减灾科普和法制宣传工作计划》、《“法律进单位”专项行动方案》和《“谁执法谁普法”年度工作计划》,严格依照方案计划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二是草拟完成“七五”普法规划;三是建立机关学法用法制度,制定会前学法计划,开展法制专题学习4次,会前学法10次;四是建立健全机关依法治县档案。
2.深入开展示范创建。一是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村(点)建设。将农村抗震设防纳入了村镇建设管理,引导农民建防震安全住房,逐步解决农村地区民居不设防的问题。今年,我县民建彝族乡金鱼村和新添乡黄禄村成功创建县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村;二是积极组织动员符合条件的中小学校创建各级防震减灾示范学校,今年花滩中学成功创建市级防震减灾示范学校。
3.加大行政执法检查力度,做好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的后续监管,依法对新建工程采取集中和经常性检查,把好抗震设防质量关。坚持每月下基层一次,对企业、学校等单位的防震减灾工作开展例行检查和工作指导。
4.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制定印发《xx县20xx年防震减灾科普和法制宣传工作计划》,充分利用“5·12”“4·20”纪念日、科普宣传月、法制宣传活动等时机,积极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发放张贴《防震减灾,你我同行》宣传挂图276套1104张;宣传小分队开展送科普进社区、进乡村活动,发放各类宣传资料6300余份,张贴挂图40余套;开展“平安中国”防灾宣导系列公益活动,通过播放科教视频和宣传片,帮助公众更直观地了解地震科普知识。
(三)加强应急体系建设,做好地震应急救援准备。
1.强化地震应急预案管理。指导、督促重点工程及学校、医院、商场、体育馆、避难场所等人员密集场所和规模以上企业制订完善地震应急预案,结合预案开展实战化演练。进一步优化完善乡镇、防震减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的地震应急预案管理,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案体系。
2.强化防震减灾应急演练。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次生灾害多发点(村)、中小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防灾救灾演练方案并开展了相应的应急演练活动,其中教育系统全县51所中小学幼儿园每月至少组织开展了一次应急疏散演练,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应急疏散演练共计296校次,参加演练人数19555人,师生应对突出事件的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3.开展地震应急管理督促检查。6月份,会同县教育局、县政府应急办对县内各中小学校开展了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工作专项检查。7月份,会同县民政局、县政府应急办对全县应急响应、应急指挥体系、应急演练、应急物资储备以及防灾减灾宣传等落实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检查中对学校开展科普宣传、预案管理与演练、示范创建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重点乡镇、部门的应急准备工作落实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四)行政审批与政务工作。
1.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监督管理。一是做好新一代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和抗震设计相关标准的实施,落实一般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备案制度,将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全部纳入抗震设防备案范围,抗震设防备案和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建设项目立项审查已纳入县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办理,公开办事流程和指南;二是行政审批事项(主要是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备案)与市防震减灾局实现联网管理,全年已办理抗震设防要求备案27件,全部录入行政权力公开运行平台,并在电子政务外网上予以公开;三是在办理抗震设防中积极运用县城区地震小区划成果,并将其作为县城区范围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重要依据之一,体现到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中;四是加强对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对不符合设防要求或未按要求开展地安评工作的项目责令限期整改;五是着力提高学校、医院的抗震设防能力,对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其抗震设防类别均按高于当地房屋建筑1个等级的要求进行审批。
2.加强政务公开及信息报送工作。及时在雅安防震减灾站或通过党政网信息公开报送系统报送工作动态,发布信息,及时在电子政务外网上开展相关法律法规教育宣传,普及科普知识,按要求公示公开各类应公开文件材料,答复群众来信来访等,已在雅安防震减灾站发布信息33条,在电子政务外网上完成各类公开120件,通过党政网信息公开报送系统报送信息16条,采用12条(次),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信息发布审批机制,做到信息公开准确及时,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一是还需要不断加大防震减灾宣传力度,促进广大群众了解防震避震知识,增强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二是还需要不断加强防震减灾应急指挥体系建设,确保在地震发生第一时间,快速应对,科学处置,最大限度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三是还需要不断加强防震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防灾减灾项目资金投入力度。四是还需要不断加强地震专业人才培养,解决防震减灾队伍建设薄弱,地震基础研究工作专业人员缺乏,监测水平低的问题。
(一)继续做好短临跟踪和监测预报工作。
贯彻落实省市短临跟踪、地震趋势会商会议精神,做好地震监测、震情跟踪、宏微观异常上报工作。加强地震台站(点)管理维护,确保信息节点、台站数据传输正常。
利用“5·12”“4·20”纪念日、科普宣传月、法制宣传周等,继续做好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活动,特别是较偏远乡村的防震减灾宣传。
(三)继续发挥好部门职能,加强抗震设防监管。
继续做好灾后重建项目和其他建设项目工程抗震设防备案登记工作,开展好对重大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备案和超高建筑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监管工作,对违反抗震设防要求的进行执法检查。
(四)不断提高工作人员专业业务素质和应急处置能力。
积极引进充实防震减灾专业人才,提升地震专业分析能力,通过请进来,邀请专家授课,走出去,组织学习考察等方式,改善和提升单位干部职工综合业务素质。同时,抓好“三员”管理,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三员”队伍的责任心和业务能力。
(五)推进示范创建。
力争创建2个农居地震安全示范村(点),1市级示范社区,1个省级示范学校,同时,将乡镇纳入科普示范创建范围。
(六)协助省地震局、市防震减灾局做好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相关工作。
尊敬的艾县长,各位领导、同志们:
按照会议安排,我向大家通报20xx年我县防震减灾工作主要进展情况,对20xx年重点工作提出建议。
2月份县政府副县长艾买提江·马木提召集发改、住建、民政、教育、卫生、地震等部门召开会议,就地震局提交的《关于加强县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办法》进行工作安排部署。
3月份县人民政府召开20xx年防震减灾工作会议,以创建全国防震减灾示范城市为抓手,以加强抗震设防管理要求,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及生命线工程采用减隔震技术为切入点,做好防震减灾各项工作。
按照工作安排,在全县各乡镇场开展与县人民政府签订的目标责任书任务落实工作。从完善应急预案、宣传培训、应急演练、抗震设防管理要求、“三网一员”工作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分解部署。
审批建设工程项目33个,开展抗震设防行政执法3次,并进行了工程质量监督工作。
(二)以“防灾减灾日”为契机,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大规模的地震宣传和应急演练活动。
3月至5月,精河县地震局开展防震减灾工作“进学校、进医院、进乡镇、进村队、进社区、进军营、进党校”活动,以应急避险和疏散为主要任务,做好地震知识培训。精河县境内包括驻精团场、地方幼儿园、小学、初高级中学、中心校、教学点共计49所学校26532名师生参与。县境内包括驻精团场的13所人民医院、乡镇场卫生院538名医护工作者和1000名病患者参与。全县6个乡镇场2个村队、5个社区、1个军营的600名群众、官兵积极参与。在县城友谊北路举行“科技活动周”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150份,悬挂防震减灾日宣传标语1条。在县党校各类培训班讲课及应急演练3场,培训学员200人。同时对学校、医院的建筑结构安全进行调查鉴定,编写建筑抗震性能报告4份。
5月12日,在“防灾减灾日”之际,精河镇、民政、卫生、地震等部门在精河镇滨河社区开展应急综合演练活动。8月14日,在精河县地震应急指挥中心,县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开展了地震应急救援桌面演练。
开展学校地震安全隐患普查工作。9月2日至9月8日,与教育、公安、消防、电力、住建等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县城及乡镇场24所中小学、幼儿园进行安全生产大检查。地震局对学校地震应急预案、应急救援队伍、避难场所、物资储备、校舍抗震性能、存在隐患、应急演练等工作逐一检查。
创建自治区级、州级防震减灾示范学校、示范社区工作。精河镇滨河社区已创建自治区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精河县第三幼儿园、精河县第二幼儿园、精河镇锦福社区、精河镇东郊社区、绿园社区、大河沿子镇中学、八家户幼儿园已创建成为州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和防震减灾示范学校。
目前,全县具备基本生活功能的且有明显标志的应急避难场所15处,可容纳近5万人。全县应急物资储备库为2个,已登记工程机械、通讯器材、医疗救援、野外生存、现场调查、生活必需品、防汛抢险、防护装备等应急物资658项。
(三)强化监测预报工作,地震监测研判水平有一定提升。
精河县地震地质背景,精河县处于北天山西部区域地震构造,较为发育,县境内有5条活动断裂,分别是博-阿大断裂,从哈萨克斯坦境内穿过我县至玛纳斯全长1400公里,在此断裂带上发生过1765年2月9日精河6.5级地震,1944年3月10日7.2级地震局,1955年4月24日6.5级地震,1973年6月3日托托6.0级地震。此断裂带为7.5级地震潜在震源区;库松木契克山前断裂,20xx年10月16日在该断裂带发生托里镇5.0级地震,为7.5级地震潜在震源区;库松木契克河断裂,发生过1928年12月13日5.2级地震,为7.5级地震潜在震源区;四棵树-古尔图南断裂,在此断裂带上发生过1973年6月3日6.0级地震,为6.5级地震潜在震源区;亚玛特断裂,在此断裂带发生过1996年1月9日5.2级双震,为8.0级地震潜在震源区。
精河地处北天山地震带西段,是地震活动较为强烈的地区之一。据有历史记载的1765年以来,精河县及邻近地区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50次,其中:8级地震1次,7.0~7.9级地震1次,6.0~6.9级地震10次,5.0~5.9级地震38次,最大地震为1812年3月8日尼勒克东8.0级地震,最近一次5级以上地震是20xx年2月11日新源5.0级地震。
精河境内最大地震为1765年2月9日精河县6.5级地震。近期震情如下:20xx年1月3日,精河境内东南25公里处发生3.1级地震,1月4日精河东南112公里处新源县发生4.6级地震,1月14日05时精河东南320公里处轮胎县发生5.3级地震,07时精河县东北23公里处发生3.1级地震,2月12日精河县东南120公里处新源发生5.0级地震,2月22日精河以西102公里处博乐市发生3.2级地震。在不到2个月的短短时间内我县周边及县境内震声不断,发生了6次有感地震,地震发生的频度和强度均高于历年。据统计,二十世纪以来,平均每2年半发生一次5级以上地震,每14年发生一次6级以上地震,1973年6月3日托托6.0级地震均今已44年,期间没有发生过6.0级以上地震,打破了6级强震发生的时间规律,地震活动水平较高,地震形式较为严峻。
到“”末,精河县境内初步形成了包括精河地震台、阿拉山口遥测台在内的多学科、多手段的地震监测台网,观测手段7套,地震宏观观测点13个,精河区域内地震监测能力达到2.5级。县地震局坚持月会商制度,利用博州虚拟台网,实现每天24小时实时获取数字测震台站数据,认真做好普通高考和亚欧博览会期间的地震应急值班工作。修定完善《精河县“三网一员”工作管理办法》,加大监督管理力度,调整优化2个测报点,新建5个后备点。
(四)抗震设防工作不断强化。
20xx年,博州“安居富民工程”投入资金2.23亿元,建设5800户;同时投入2090.5万元,改造国有农场危旧房727户,牧场危旧房696户,实现贫困家庭危旧房清零。严格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全县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审批项目共33项。精河-阿拉山口高速公路、下天吉水库二期和沙尔托海水库二期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项目相继开展。
(一)充分发挥好县防震减灾领导小组的作用,积极做好防震减灾应急准备工作。
健全完善防震减灾工作机制,每季度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听取工作情况,安排部署阶段性工作。各乡镇每半年向上级防震减灾领导小组报告一次工作。县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不定期对相关工作进行检查督促。
当前要切实做好3月21日—25日自治区联合检查组对我县地震应急准备情况实地检查和评估的准备。各乡镇场、住建、国土、交通运输、民政、卫生、教育、水利、电力、通信、消防等部门认真开展基础设施隐患排查,突出实战性、操作性,完善各项抗震救灾应急预案,尽快制订出20xx年抗震救灾应对工作方案,扎实做好抗震救灾应急准备和防范措施。
(二)牢固树立“震情第一”的意识,认真做好震情监视和跟踪。
加强与自治区、自治州地震局震情监测预报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及时进行周、月会商,逐步形成3级以上地震响应联动机制。优化管理,注重异常报送、跟踪,确保“三网一员”宏观测报体系能够发挥积极减灾作用。
县国土、住建规划、教育、地震等部门要做好协调与配合,组织实施好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博州项目精河选址工作。国家拟在博州境内建11个基准台(架设测震仪)、7个基本站(架设强震仪)、20-30个烈度台。
(三)全面做好地震应急准备,稳步提高地震应急救援能力。
以科学应对大震巨灾为目标,加强地震应急现场工作队建设,提高地震现场处置能力。从实战出发,完善、细化《地震系统地震应急工作流程》,并开展经常性的实战演练、地震野外应急工作。完成精河县地震应急指挥平台数据库建设工作,并实际应用,为地震救援和灾害评估提供科学支撑。
镇场、机关、学校、医院、社区、企业要开展地震应急避险疏散、抢险救灾演练;今年拟开展二次地震综合演练;引导动员社会力量有序参与,提高社会公众自救互救能力。
(四)多措并举,不断增强地震灾害综合防御能力。
继续深入推进安居富民工程、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实施,推进减隔震技术应用,进一步改善城乡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抓住审批制度改革契机,利用好并联审批平台,强化抗震设防管理,用好小区划的工作成果。
大力开展新一代区划图的宣贯实施,我县有6个乡镇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积极与住建部门开展好相关座谈、培训、指导工作。公铁物流园要开展地震小区划工作。
积极参与“平安中国”防震减灾宣传活动;购置、制作防震减灾科普作品,发放一批双语科普宣传资料;推进县科普馆防震减灾展厅前期工作;精河县积极创建自治区防震减灾示范城市。
(五)抓紧制定“十三五”规划和实施第二期援疆工作。
根据中国地震局、新疆地震局及博州地震局的“十三五”规划,充分吸纳防震减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意见建议,科学编制精河县防震减灾“十三五”规划,依法纳入同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新疆地震局援疆项目计划为指导,抓好未来五年援疆方案的细化和落实,加强与湖北省地震局、荆门、襄阳市地震局沟通,争取实现项目资金、项目实施社会化效益的最大化。
同志们,做好防震减灾工作,事关全局,责任重大。让我们在精河县党委、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齐心协力,扎实工作,努力开创防震减灾工作新局面,为我县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做出更大贡献!
xx镇中学是一所寄宿制农村中学,学校占地面积平方千米,建筑面积平方千米,现有教职工56人,有1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23人。学校有教学楼一座,办公楼一座,有标准化物理试验室,化学试验室各一个,有多媒体教室二个,图书室一个。20xx年以来,为了应对地质及自然灾害并使其损失降到最低,学校建立健全防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机制、积极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教育、制定防止救灾工作实施方案、进行防震救灾应急演练。确实把防震救灾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议程之中。现将近年来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学校成立了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由政教处专门负责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建立“校防震减灾教育领导小组——防震减灾教育辅导员——全校师生”三个层次组成的防震减灾教育网络,并向社会辐射。做到责任明确,任务落实,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得到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学校把防震减灾教育纳入教学工作计划,聘请安全老师担任辅导员,并折算一定的课时量;组织班级课外活动小组收集有关地震、防震减灾的教育资料进行整理,运用多种媒体、校广播、板报、文化长廊向全体师生开展地震知识宣传教育。
1、在教学楼内设立防震减灾知识宣传版面,组织学习防震减灾法律法规,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提高师生防震减灾知识水平,及应急处置办法。
2、邀请相关专家进行知识讲座,定期发放宣传资料,学习有关防震减灾、地震基础知识等科普知识,举办地震知识征文活动,演讲比赛等,全方位普及防震减灾科普知识。
3、防震应急,自救互救。做好震前防御准备,有备无患。
(1)在家中怎么办?
(2)在学校怎么办?
(3)在其他公共场所怎么办?主要解决:做好震前物资等各项准备及提高在各种场所的应急、自救和互救能力。
4、组织全校师生进行紧急情况下的安全避险演练,提高师生处置突发情况的能力。
学校根据我校的地形地貌特点及学校周边环境情况,编制学校防灾减灾应急预案。
(1)制定应急疏散演练方案。
(2)确定疏散线路。
(3)划定安全区域。
在地震发生时如何紧急疏散是每个人必需具有的常识,我们每学期都要定期在不同地点(餐厅、宿舍、教室)进行不同形式的地震应急演练,提高师生的应急反应能力和逃生技能。通过地震应急演练,让学生认识到当地震发生时应采取怎样的方式紧急避险,疏散到什么地方较为安全等,使学生提高意识,掌握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避震,当地震发生时使灾害减到最低,最大限度地保护人身安全。
对照上级对防震救灾工作的要求,目前我校还存在以下问题:
1、防震救灾知识宣传频次不够,对所学知识学生返生现象严重。下一步应对学生进行强化教育,让防震救灾知识扎根于每一个学生的心间。
2、受时间及场地的限制,每期一次的安全演练次数过少,内容单一,学生所学的防震救灾知识不能够充分利用。下一步我们要积极主动人为地创造条件,增加演练的次数,种类,让学生所学的防震救灾知识都能够在实际中得到检验。
3、师生对防震救灾工作认识不到位、思想重视程度不够。由于我校位于南阳盆地中,地质及自然灾害较少,师生思想麻痹大意,感觉自然灾害就不会光顾我校。针对这一点,下一步我们要加大警示教育力度,提高师生的防范意识。
洪山社区隶属于淮北市相山区西街道,地处淮北市北端,辖区范围为明星路以北,东从公园三号门以西起,西至北山巷以东,南从洪山路12号22栋起,洪山社区门前的水泥路为界,北至山下。社区办公室设在利民巷40号,共有工作人员11人,其中计生专干2名,社保专管员3名,居委会人员6名。辖区面积27万平方公里,驻区单位2家。辖区楼房85栋,平房10栋,总户数1578户,总人口5568人。洪山社区党总支1个,辖区党员129人。我社区虽然地处淮北市最高点,但居民生活方便,紧临相山公园居民健身方便,真棒超市离我社区很近,存车棚2个。社区主要道路4条,战时社区就近地疏散人员,通往避灾场所的主要道路3条,全长近2公里。社区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成立了以书记吴旋为组长的防震减灾领导小组,社区划为六片(洪山社区一片区、二片区、三片区、四片区、五片区、六片区)每片设立信息员,转移疏散引导员6名,应急抢险队员6名,医疗救助人员3名,为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制定和完善社区应急救助预案,对弱势群体的救助措施,进一步规范灾害应急行为,提高灾时应急反应能力和救灾工作水平,切实保障好灾民的吃、穿、注医及灾后重建工作,维护灾区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二、宣传工作到位,群众知晓率提高。
为提高居民防灾减灾能力,增强居民防灾减灾意识,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社区制定防震减灾教育工作计划,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利用公益广告牌、宣传栏、宣传橱窗等宣传阵地,营造浓厚的社区防灾减灾宣传氛围。把5月12日“防灾减灾日”作为“社区减灾宣传日”,组织居民募捐,支援汶川地震灾民,在社区开展减灾宣传,发放宣传资料,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答题,增强社区居民的减灾意识,强化宣传力度。在社区图书室、少儿之家加挂减灾宣传图,把宣传资料发放到社区居民家中。
三、开展防震减灾活动,提高灾害应对力。
社区利用广场,绿地、空地等设立灾害应急避难场所,辖区共有3个疏散地,灾害避难场所有应急标志和指示牌,配备了消防救生器材,每年组织志愿者和居民开展防灾减灾演习,提高居民抵抗灾害的能力,灾害来临时,社区组织居民,积极应对灾害。
四、打造阵地,搭建“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有效平台。
为了保证“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能够实施,我们利用社区现有资源开展教育,有一定效果,但是,这样做还很不够,还需要更多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专项活动设施,必须搭建新的平台,以适应教育的需要。为此,我们做了很多努力,概括起来,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了努力。一方面搭建社会实践活动平台。我们比较重视利用社会资源进行“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另一方面在西园中学校内搭建“防震减灾科普教育”专项教育平台。虽然我社区办公用房紧张和办公经费短缺,我们还是挤出经费,专门用于“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这一平台标志着我社区“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进入了正常化,我们将把“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做的更好。
五、凸显活动,以活动提升居民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
在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的过程中,我们注重活动的开展,注重让居民有实践体验,通过实践和体验增强居民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居民防震减灾能力。为此,我们组织每项活动前都精心策划,注意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得每项活动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在创建过程中主要开展五项相关综合活动:
1、进行《防震减灾法》实施日宣传活动。安排了四项内容,即: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国旗下讲话;《防震减灾法》专题宣传栏;社区防震减灾专题黑板报。使得《防震减灾法》家喻户晓。
2、“5.12”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实践周活动。安排了十项活动。即:防震减灾社区宣传活动;防震减灾国旗下讲话;防震减灾社区宣传展活动;防震减灾宣传到家庭;防灾疏散演练;防震减灾专家报告会;防震减灾社区宣传栏;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竞赛等。以上这些活动,强化了“防震减灾科普教育”,锻炼了居民,使居民得到一定的体验,比如:双休日,社区搞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引导居民看“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展牌”,给居民发放“防震减灾科普宣传资料”,使得居民融入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之中。通过这些措施,有效了提高全民的防震减灾意识和防震减灾自救互救、应急避险能力,消除市民对地震监测预报工作认识上的误区和疑惑。
防震减灾的主要内容有防震减灾规划、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救援、地震灾后过渡性安置和恢复重建,以及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诸方面。今天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防震减灾工作汇报材料,希望你会喜欢。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市第三届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报告我市防震减灾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防震减灾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生命安全,关系社会稳定大局,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多年来,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切实加强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和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逐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人大监督、政协参与、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共同促进了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体系,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我市地质构造复杂,活动断裂贯穿全市,历史上曾多次发生4-6.5级破坏性地震。其中,788年竹山6.5级地震,为全省震级最大的地震;1973年丹江口库区4.7级地震,为全省最强的水库诱发地震;竹山、竹溪、房县地震烈度达到vii度,为全省地震烈度最高的地区。据专家预测,我市具备发生6级左右地震的构造条件,面临着构造地震和水库诱发地震的双重威胁,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面对严峻地震形势,市政府在抓经济建设的同时,始终坚持“经济建设同减灾一起抓”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组织领导,努力做到思想重视,组织落实,责任明确,措施到位。
一是加强了领导,加大了投入。按照《防震减灾法》要求,市政府把防震减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经常深入地震部门和防震减灾工作第一线调查研究,认真部署防震减灾工作,将防震减灾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组织实施了防震减灾“十·五”计划和规划纲要,做到了与整个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市、县两级政府逐年加大了防震减灾经费投入,配套解决了防震减灾项目专项资金,促进了防震减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强化了地震机构和队伍建设。为充分发挥防震减灾工作职能,市政府在机构改革中,不断理顺和加强地震机构建设。除两区外,县级地震机构建设实现了“三统一”,即统一级别(科级事业单位),统一名称(地震局),统一经费开支渠道(财政全额拨款)。市、县两级政府积极支持地震部门加大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力度,全市地震队伍人数增加到51人,高级职称2人,初步建立了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精通,纪律严明,精干高效的地震干部队伍。
三是加大了宣传教育力度。全市宣传、教育、司法、建设、科技、地震等部门,充分利用“7·28”唐山地震纪念日、“12·4”,法制宣传日等时机,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下农村等“三进一下”活动。按照“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保障一方平安”的工作思路,在全市组织实施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示范学校创建活动。目前,房县实验小学、房县实验中学、竹溪县实验中学、竹山县一中、丹江口市红旗中学等10所防震减灾示范学校已经或即将挂牌。通过宣传教育,广大人民群众防震减灾意识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积极参与、关心防震减灾活动的良好局面初步形成。
四是强化了地震行政监督和行政执法。为了认真贯彻《防震减灾法》、《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等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市政府先后制定了《十堰市防震减灾规划》、《十堰市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规定》和《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等10余部规范性文件,积极支持地震等部门依法履行防震减灾工作职能,不断规范全市防震减灾活动。近几年来,市政府分别组织开展了在建、已建建设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抗震设防和大型水库、学校校舍等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专项检查,摸清了底数,掌握了情况,减少了地震安全隐患,提高了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
(二)依靠科技创新,强化震情意识,不断提升监测预警水平。
一是实施项目建设,增强地震监测能力。20xx年以前,我市地震监测手段单一,监测仪器“超期服役,带病运转”,不能适应我市震情需要。为了改变地震监测落后状况,我市在“十·五”期间共投入360万元项目资金,新建和改造6个数字化地震台站、5个前兆台站、1个区域台网中心,实现了地震监测数字化、网络化,地震速报水平和监测精度有了较大提高,初步形成了以测震、地磁、形变、重力、水化等为观测手段的十堰数字化地震监测台网,具备监控鄂西北及邻区2级以上地震的能力。
二是加强环境保护,维护监测网络正常运行。为了维护地震监测网络正常运行,市政府和市公安局、市地震局分别下发“关于加强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地震监测环境保护范围,严禁干扰、破坏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建设、规划、国土、林业、人防、设计院和城市监察部门也将地震环境保护纳入工作内容。公安部门和地震部门在地震台站及其附近醒目位置,联合设立了地震监测环境保护标志。各县市政府先后下发通知,加强了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的保护力度,有效防止了破坏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的违法行为。
三是开展震情分析,提升震情速报水平。多年来,地震部门坚持地震科学研究,定期开展地震趋势分析季度会商和年度会商,向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和市主要领导报告震情预测意见,取得了一定成绩,我市地震分析预测工作在鄂豫陕地震联防区和全省名列前茅。地震部门始终坚持24小时震情值班和双岗责任制,实时开展震情监控。地震发生后,地震部门能够在15分钟内报告震情,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震情信息。
四是建立了地震群测群防网络。市政府在20xx年出台了“关于加强地震群测群防工作的通知”,明确将“三网一员”建设(即建设地震宏观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和地震知识宣传网,在乡镇设防震减灾助理员)纳入到了工作日程。各县市人民政府也相继出台文件,在各乡镇建立了地震宏观测报点、地震灾情速报点和地震知识宣传点,设置了防震减灾助理员。目前,全市已有70多个乡镇明确了防震减灾助理员、测报员,并进行了集中培训,占全市乡镇总数62.5%。初步建立起了地震群测群防“三网一员”网络体系。
(三)坚持预防为主,加强综合防御,努力提高城乡抗震能力。
一是将抗震能力建设纳入了城市规划。为了增强我市城区防灾功能,提升城市综合抗震水平,市政府在实施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中,将城市防震减灾功能作为城市规划修编的重要内容,将地震灾害预防前置到城市规划编制这一关键环节。20xx-20xx年,市政府安排专项经费70万元,组织完成了《十堰市城区抗震防灾专项规划》的编制,为十堰城区持续、有序发展,实现我市20xx年基本具备抗御6级地震能力的目标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是加强了抗震设防要求的管理。市政府把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确定科学合理的抗震设防要求,作为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经济建设的立足点,把抗震设防要求管理作为项目审批的必备前置要件,纳入基本建设审批流程,确保了建设工程场址安全、目标明确、设计科学,避免了抗震设防投入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目前,全市新建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和抗震设防要求审批比例达到80%以上。
三是严格抗震设计和施工质量。自1990年我市开展抗震设计专项审查以来,市政府将抗震设计审查和抗震施工质量验收作为工程建设的一项主要内容,纳入了质量责任制管理体系,确保了新建工程严格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抗震设计规范进行设计施工。汶川特大地震后,我市认真执行国家抗震设计新规范,提高了中小学校、医疗机构的抗震类别。十堰城区框架结构、混凝土现浇建筑比例上升至80%以上,砌体结构预制楼板结构的比例逐步缩小至20%以下。竹山县城的建筑楼面结构基本取消了预制板。
四是开展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示范点建设。为了加强农村防震减灾工作,逐步改变农村不设防的状况,提高农村民居抗震能力,市政府于20xx年印发了《十堰市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方案》,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搬迁安置中,开展了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示范点建设。地震、建设部门联合编印了《地震安全农村民居设计参考图》,免费提供群众使用,指导村民建设具有一定抗震能力的民居。目前,全市在建农居地震安全工程示范点共13个,涉及农户1151户,覆盖人口近5000人。
(四)坚持常备不懈,强化应急准备,增强了应急救援处置能力。
一是建立和完善了地震。
应急预案。
体系。市政府于20xx年制订了《十堰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十堰市地震应急预案》,成立了防震减灾领导小组,明确了各部门在地震应急工作中的职责。各县市政府结合当地实际,相继出台了县级地震应急预案。市防震减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有关大企业,基本都按各自职责编制了应急预案,形成了全市地震应急预案体系。
二是构建了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和灾情信息系统。在“十·五”期间,完成了地震应急系统网络建设,建成了十堰区域地震台网中心,加大了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建设,形成了省、市、县三级灾情速报网,有效提高了全市地震应急快速反应和指挥处置能力。
三是认真实施了地震应急准备工作。民政部门建立了救灾物资储备库;卫生部门成立了防疫专业队伍,建立了药械、血源等物资的筹集储备;公安部门制定了社会治安应急措施;建设、规划、民政、地震等部门对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作出了部署。
四是高效处置了地震突发事件。20xx年,竹山“3·24”地震和汶川“5·12”特大地震相继发生。地震发生后,市委、市政府迅速采取强有力措施,加强余震监测、严密震情跟踪,及时发布震情信息;开展正面舆论引导。迅速组织县乡机关于部深入震区,调查核实灾情,宣传地震科普知识,维护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由于行动积极,处置高效,确保了社会稳定。同时,全市上下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精神,全力支援汶川地震灾区抗震救灾。公安、消防、水文、供电、卫生、地震等部门先后派出工作组赴汶川灾区抗震救灾,全市各界人士纷纷献出爱心,捐款捐物,受到了灾区人民欢迎和上级领导的肯定。
我市防震减灾事业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地震危害性及防震减灾重要性认识不足,人民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我市地质构造复杂,已建、在建水库分布广泛,具有发生构造地震和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由于大震发生周期较长,加之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深度、力度和广泛性不够,部分干部群众对我市地震灾害的危险性和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防震减灾意识淡薄,存在侥幸心理和模糊认识,参与防震减灾活动的自觉性、主动性不高,影响了全市防震减灾事业的整体推进。
(二)防震减灾工作联动机制尚未形成。防震减灾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面广,涉及到多个职能部门。法律法规和市政府文件规定中虽已明确了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工作尚未全面开展,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防震减灾工作进展情况不能及时通报,部门之间联动、协作、配合的紧密度不够、力度不强,尚未形成相关部门各司其责、协同作战、密切配合的防震减灾工作格局。
(三)农村民居、医院和学校存在安全隐患,抗震设防管理有待加强。我市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力度不够,农居安全工程示范点数量偏少,农居基本不设防、抗震能力低、隐患大。大多数医院建筑抗震能力达不到新的国家标准,少数未设防不抗震的建筑还在继续使用。20xx年对全市1298所学校、幼儿园的校舍抗震安全排查中,在总面积387.26万平方米学生校舍中,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的仅占34.8%。除市直和丹江口市外,其它县市区及十堰经济开发区、武当山特区的学校校舍设防面积仅占25%左右。少数建设单位和开发商逃避抗震设防监管,存在不设防或盲目设防的现象,水利、电力、交通等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和抗震设防要求许可尚未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东风公司等大型厂房抗震设防未得到有效监管。
(四)地震监测预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全市地震监测预警能力虽然取得了一定进步,但还存在监测手段不足、地震前兆监测网点偏少,技术装备水平和信息传递手段落后,少数地区还存在地震监测盲区等问题。特别是受编制限制,加上地震工作枯燥单调、待遇偏低,地震专业人才引不采、留不住,专业人员匮乏,地震“三网一员”队伍不稳,无法适应地震监测预报工作需要。
(五)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滞后,应急能力建设亟待加强。十堰城区普遍存在建筑密度大,绿地、空地少,紧急疏散通道不足的问题。十堰城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尚在酝酿和计划建设中,人民广场、文化广场、青年广场、火车站广场、体育中心等公共场所避难应急设施不全,尚没有一处功能完善的应急避难场所。各县市已建、在建的避难场所规模较小、应急标志不明显、应急设施尚未完全到位。地震应急预案操作性不强,应急装备建设和物资储备有待进一步加强。
3月下旬,市人大常委会对我市防震减灾工作进行了专题调查,并书面反馈了意见,市政府高度重视,召开了防震减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有关部门参加的座谈会,拟定了《十堰市地震应急。
工作方案。
》,将于近期召开政府专题会议,并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建立防震减灾部门联动机制。防震减灾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必须按照“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工作方针,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思想,进一步健全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负责、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防震减灾管理体系和王作机制。市政府将根据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规定,明确各部门防震减灾工作职责,建立市政府防震减灾联席会议制度,实行地震监测环境保护、抗震设防监管、地震应急救援、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地震行政执法等防震减灾各个环节的部门联动,定期召开防震减灾联席会议和部门联动专题会议,健全防震减灾工作信息共享机制。各职能部门在联动机制下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相互配合、密切协作,形成防震减灾工作的合力,破解防震减灾工作难题,努力推进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不断提高全市防震减灾综合水平。
(二)全面提高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大力加强城乡抗震设防管理和监督,在高度重视震后救援工作的同时,更加注重震前防御。市政府将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将各类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抗震设防要求、抗震设计施工等作为责任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要突出学校、医院等重点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积极为东风公司等大型企业厂房和其它建设王程抗震设防服好务。进一步完善抗震专项规划、开展城市地震安全社区示范点建设。在移民搬迁和新农村建设中,积极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采取政府补助和群众自愿的方式,先行试点,逐步铺开,提高农村民居抗震能力。
(三)加快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增强地震应急救援能力。在城市总体规划、居民小区建设规划中明确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内容,设置地震应急疏散通道。组织建设、规划、园林、文体、财政、地震等部门,制定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方案,利用现有公园、广场,增添必要的应急设施和应急标志,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在新建城市公园、广场时,将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纳入建设内容,同步规划、同步施工、同步验收。20xx年,十堰城区建成l一2处应急避难场所,提升城市防灾减灾功能。
完善地震应急预案,制定操作性较强的地震应急工作方案。加大地震应急装备建设,购置必要的卫星通讯设备、照明设备、个人防护设备、帐篷,以及搜索侦检设备、营救设备等,提高地震现场的救援水平。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保证重要应急物资的数量和质量,不断增强快速应对地震等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
(四)广泛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充分利用有利时机,采取多途径、多形式,深入开展地震科普知识进社区、进校园、进机关、下农村活动,发挥乡镇助理员作用,加强边远乡村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启动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创建一批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每学期组织中小学生开展1-2次防震减灾知识教育和紧急避险演练活动。在每年“5·12”全国防灾减灾日,组织全市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认真开展地震科普知识教育,不断增强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和应急自救互救能力。
(五)加大防震减灾经费投入和地震队伍建设。建立防震减灾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将地震监测台网运行、完善、改造和宣传教育、应急救援等事业专项经费纳入财政年度预算,逐年增加防震减灾工作基本经费和专项经费。积极支持建立地震“三网一员”、农居地震安全工程、地震安全社区等工作,明确地震观测员、防震减灾助理员补助标准和地震安全农居的扶持标准,将补助和扶持资金纳入预算,直补到观测员、助理员和农户手中。
进一步加强地震机构建设,明确张湾区、茅箭区防震减灾工作归口区政府办公室管理。不断改善地震监测、办公条件,提高地震专业人员福利待遇,引进和培养一批扎根十堰、熟爱防震减灾工作的地震专业拔尖人才,促进我市防震减灾事业健康协调发展。
一年来,我市防震减灾工作在省地震局、漳州市地震局的指导下,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我办20xx年工作重点,全面完成了全年。
工作计划。
现
工作总结。
如下:
11月26日,李施军副市长带领有关部门负责人先后检查龙海一中强震台、海澄镇大埕社区、隆教乡监测台阵、紫崴绿地避难场所及消防大队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等,现场察看了我市地震强震台、监测台阵的监测、管理和维护情况,检查了解示范社区创建、救灾物资储备及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等情况,观看了凿岩机、蛇眼探测仪、破拆工具组、狭小空间救援担架、起重气垫等地震灾害救援装备的演练使用,听取了相关部门防震减灾工作汇报并给予了肯定。
11月14日,市政府召开全市防震减灾工作会议。市政府分管领导、市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领导、各乡(镇)场分管领导共7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贯彻落实漳州市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回顾了我市近期防震减灾工作情况,安排部署下阶段防震减灾工作。会议还邀请了漳州市地震局专家作当前地震形势报告。市政府李施军副市长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对防震减灾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要认清形势,深化认识,切实增强防震减灾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二要全面推进,突出重点,扎实开展防震减灾各项工作。三要加强保障,狠抓落实,促进防震减灾各项工作有力开展。
我办十分重视经常性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活动,多渠道进行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我办在“防震减灾宣传月”、“5.12防灾减灾日”、“科技活动周”、“7.28唐山纪念日”等,继续做好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工作,切实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1、积极参加第三个防震减灾宣传月活动。市政府办文件(龙政办[20xx]56号)规定每年5月为我市防震减灾宣传月。为进一步增强我市全民防震减灾意识,引导干部群众关注和重视防震减灾工作,增强地震应急避险能力,扎实开展“全市第三个防震减灾宣传月”活动,我办多形式强化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地震科普知识、地震综合应急和自救互救知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知识、农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知识等。
2、参加“5·12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六个防灾减灾日,5月12日上午,我办在市区街心公园通过设立地震知识咨询台、摆放展板、发放防灾减灾宣传资料等方式,大力宣传“防震减灾”相关知识。期间,共接受咨询200余人次,摆放展板17块,发放《地震灾害及其防御》、《防震减灾法》、《防震减灾手册》、地震常识宣传图片等材料1000多份,发放防震减灾dvd宣传片100多片。
大埕社区居委会,按照上级的部署要求,在我办的重视支持下,立足社区、面向群众,于20xx年5月11日—13日,先后开展了一系列居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宣传活动,掀起了“全市第三个防震减灾宣传月”暨“5.12防灾减灾日”活动的新高潮,深受社区群众的欢迎,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教育效果。活动内容有:(1)举办“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知识讲座”;(2)进家入户分发“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材料”;(3)出版2版“防震减灾科普宣传专栏”;(4)组织“防震减灾科普宣传乘凉歌会”等。
3、参与“科技活动周”活动。5月19日上午,我办在市街心公园摆设展板17块、现场解答群众的提问20多人次,发放《地震灾害及其防御》、地震常识宣传图片等材料700多份,进一步增强了全民的防震减灾意识。
4、开展“7·28唐山地震纪念日”宣传活动。值此纪念唐山地震38周年之际,我办于7月27日在大埕社区举办防震减灾科普宣传乘凉歌会,以通俗易懂的语句、明快的节奏,演唱防震歌曲,寓教于乐。于7月28日组织科普宣传志愿者上街贴宣传挂图、深入居民群众挨家挨户分发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手册、科普光盘等1500多份以及向过往行人分发科普宣传单20xx多份,从而提高居民群众防震减灾意识,懂得自救互救,减少财产损失和杜绝生命危险。活动期间,专家还现场解答了民众疑问。
5、认真开展社区防震减灾宣传。海澄镇大埕社区居委会在市地震办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因地制宜的开展了一些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宣传活动。于20xx年春节期间,举办了一场“新春科普防震减灾宣传歌会”和元宵节期间举办了“元宵防震减灾灯谜竞猜”活动。同时向群众分发了《地震—群灾之首》、《家庭防震减灾常识》等各种宣传画册500多份,达到了过节宣教两不误、防震减灾为人民的宣传教育效果,深受群众的欢迎。
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省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方案》(闽政办[20xx]69号)的文件精神。20xx年,我市按照《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及配套设施》国家标准要求,增加建设5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目前根据建设方案,已经完成应急标志牌招标制作工作。
为贯彻落实《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漳州市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建设实施工作意见的通知》(漳政办〔20xx〕94号)文件精神,提高我市社区防震减灾综合能力、震后自救互救能力,根据《中国地震局关于印发地震安全示范社区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中震防发〔20xx〕33号)要求,我办积极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创建活动,20xx年在海澄镇大埕社区和榜山镇锦龙小区上报创建漳州市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
一是加强动物宏观观测。我办坚持确保重点、因地制宜原则,对动物宏观点进行调整充实,其中程溪养鸡场宏观点、港尾海水鱼养殖场宏观点较形成规模,上报时间由原来每旬一次调整为现在的每周一次,并直接上报至漳州市地震局、省地震局,全年始终保持连续无间断观测的良好状态。
二是要进一步健全“三网一员”(科普宣传网、宏观观测网、灾情速报网和防震减灾助理员)工作体系,加强培训,切实发挥它在普及地震科学知识,稳定地震后的社会体系,收集地震前兆信息和灾情速报等方面的作用。
三是认真做好省台网维护管理。今年以来,我办积极协助省地震局对一中强震台、海澄镇下棣村的烈度速报台、隆教红星村gps基准站、隆教前线水库直径3公里范围内的十六座监测台阵的地震监测、维护管理等一系列工作。
今年11月,根据我市的实际,我办组织专门力量,对20xx年制定的《龙海市地震应急预案》进行审阅、修改,提出了《龙海市地震应急预案》征求意见稿,并通过政府办送呈各乡(镇)场、市直有关部门审阅,征求意见,送呈单位达50多家。最后根据反馈回来的意见正式制定出我市地震应急预案,提请市政府审批发布。
根据市政府办《关于印发龙海市地震应急预案的通知》(龙政办〔20xx〕125号)文件要求,龙海市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乡(镇)场及有关部门应根据本预案,制定与本预案相衔接、配套的地震应急预案,截止目前已有30多个单位制定配套的地震应急预案。
我办积极参与龙海市“下基层、解民忧、办实事、促发展”活动。为了切实发挥挂钩帮扶作用,了解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的实际情况,我办全体干部经常深入挂钩帮扶村--园仔头村调研,通过与村干部群众座谈、走访,详细了解该村基本情况和困难户存在的实际困难与问题。春节前,地震办主任带领全体干部职工到挂钩扶贫点(榜山镇园仔头村)慰问结对帮扶困难群众,将全体干部职工捐献的慰问金以及米油等生活物资送到了结对帮扶困难群众手中,并与他们交谈,倾听他们的呼声,了解他们的困难,嘱咐他们要注重学习科技知识,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尽快脱贫致富。
。
根据《xxx县环境保护局印发xxx县20xx年度细则的'通知》(x环发[20xx]50号)文件要求,我局领导高度重视,安排专人负责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目标绩效管理考核工作,现将自查报告汇报如下:
我局成立环保工作领导机构,由局长xxx任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办公室为成员,由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建立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机制;把搞好辖区内环保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每年专题研究工作2次以上;年初有计划,半年有小结,年终有总结。加强省级生态县创建任务。
在工作生活中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进一步完善饮用水源保护工作措施和工作制度,加强饮用水源日常巡查,确保饮水安全;指导畜禽养殖符合规划,教育群众加强畜禽养殖粪便的处理,不得将其直接排入河道沟渠;不出现畜禽养殖粪便污染事件。
积极主动与环保局一起加强辖区内企业环境污染监管,积极做好环境污染纠纷和污染事故的处理,确保社会稳定;按要求及时报送专项行动工作进展情况。协助环保部门做好其他该做的工作。
落实按县整治办要求,完成垃圾分类处理技术培训,按要求修建分类处理池,落实专人抓好分类处理工作;并及时上报垃圾池、垃圾房管理制度;不焚烧垃圾。
做好环保宣传工作,全年定制悬挂环保宣传横幅2幅。
20xx年xx月xx日。
1、积极做好震情监视、会商、短临跟踪。一是严格按照全市地震趋势会商会及片区震情跟踪工作会精神,对全县地震监测预报工作进行了再安排再部署,结合县域震情形势,制发印发《县20xx年7级地震强化监视跟踪工作方案》和《县20xx年地震应对工作方案》,细化落实乡镇、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责任分工,对地震监视跟踪和趋势研判、地震应急、预案管理等做出具体安排;二是积极开展震情会商制度改革,制定印发《县震情会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参加在汉源县和雅安市召开的趋势会商会并做专题会商报告,落实会议精神;三是积极为地震监测、震情跟踪、异常落实和地震分析预报提供条件,支持科研机构在县域内开展地震研究、试验等工作,在“国家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严道一中安装多分量aeta地震监测仪器系统;四是严格落实24小时震情值班值守和领导带班制度不间断;五是组织业务骨干参加全市20xx年监测预报业务培训。
2、及时报送地震监测相关数据、信息。落实地震宏微观异常“零报告”制度,加强对市、县级地震宏观观测点的运维管理和观测数据资料收集,对本辖区内宏微观异常数据做到早发现早上报。对辖区内外发生的有感以上地震在第一时间进行调查核实并向上级报告,努力提高震害防御综合能力。
3、落实台站(点)建设、管护及运行。一是积极协助市局开展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项目信息终端选点等相关工作;二是保障地震台、凰仪、石龙强震台观测点和“地震预警及烈度速报仪”的正常运维管理,在汛期,特别加强对台站周边地质灾害隐患的巡查防治,确保各监测站(点)信息节点、台站数据传输畅通,地震台测震数据与省地震局、市防震减灾局实现共享和联网监控;三是各台站(点)保护标志醒目,管护人员落实到位,巡察记录填写完整。
4、落实县地震群测群防工作。一是贯彻落实《雅安市防震减灾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地震群测群防工作的通知》精神,健全“三网三员”阵地、队伍、制度,对全县防震减灾助理员、联络员和地震宏观观测点(员)进行再次摸底调查统计,县21个乡镇及泡草湾林业公司电站、花滩电站均配备1名防震减灾助理员,落实105个行政村、7个社区防震减灾联络员共112人;二是建立地震宏观观测点8处(其中市级宏观观测点1处),落实基层地震宏观观测员8人,各观测点档案资料报市局备案,加强各观测点运维管理,按时按要求报送观测数据资料;三是召开防震减灾助理员培训会,组织学习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应急救援知识和防震减灾法律法规。
(二)积极做好震害防御工作,提高城乡抗震设防能力。
1、加大防震减灾依法治理力度。一是深入开展“法律进机关”活动,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坚持执法与普法相结合,制定年度防震减灾科普法制宣传工作计划,把法制宣传教育融入单位管理和服务的各个环节,深入基层广泛开展抗震设防、地震预警、农居地震安全政策法规宣传30余次;二是健全落实会前学法、常态学法、年度述法的学法用法机制,制定会前学法计划,全年累计开展会前专题学法12次,以此为契机积极创建学法用法示范机关和依法行政示范单位;三是做好执法证年审或换证工作,今年换证2人,新办证1人,持证人员按要求参加县上统一组织的执法人员培训和考试。
2、深入开展示范创建。本年度创建命名1所国家级防震减灾示范学校(严道一中),1所市级示范学校(六合乡中心小学),1个市级示范社区(严道镇城南社区),2个农居地震安全示范点(龙苍沟镇万年村、快乐村),1个县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村(新建乡紫炉村)。
3、加大对基层工作的检查指导力度。坚持每月下基层一次,对示范学校、社区防震减灾工作开展例行检查和工作指导。邀请市上专家到科普示范校、示范村开展防震减灾科普与法制专题讲座。
4、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制发《县20xx年防震减灾科普和法制宣传工作计划》,充分利用全国防灾减灾日、“科技之春”、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在应急避难场所、科普示范社区、县城区人员密集场所大力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让公众了解地震法制和科普知识。20xx年,累计开展防震减灾规模化宣传活动4次。
5、完成20xx年四川省省级财政防震减灾专项资金项目——县科普宣教点建设项目编报工作。
(三)加强应急体系建设,做好地震应急救援准备。
1、强化地震应急预案管理工作,完成全县各乡镇、防震减灾成员单位、其他相关部门地震应急预案修订(编制)备案,完成部门备案39份,乡镇备案21份。
2、组织乡镇、部门、学校开展防震应急、灾害避险演练,筹划并参加全县20xx地震抢险救灾综合演练。完成全市防震减灾系统地震应急技术保障演练和四川省地震应急指挥中心不定期的视频轮询检查,做好短波电台、超短波电台的日常维护和呼点应答。
3、提升防震减灾社会管理与服务能力。县级防震减灾社会服务平台运行正常,已完成对原数据库基础信息的更新和维护,与市技术平台共享数据库。
(四)行政审批与政务工作。
1、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监督管理。一是做好震灾防御基础性工作,在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乡村规划和在建工程的审批、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环节落实抗震设防要求;二是做好新一代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和抗震设计相关标准的实施,将抗震设防备案要求纳入新建、扩建、改建所有建设工程的基本建设审批程序,开展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抗震设防备案“回头看”,全年共办理抗震设防审批备案登记38件,其中梳理并补办重建项目抗震设防备案登记30件,全部录入行政职权目录管理系统;三是完成以前年度震防系统的补录工作;四是着力提高学校、医院的抗震设防能力,对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其抗震设防类别均按高于当地房屋建筑1个等级的要求进行设计、审批和施工。
2、加强政务公开及信息报送工作。及时在雅安市防震减灾门户网站公开报送工作动态,发布信息,已公开工作信息动态64条,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机制,具备完善的公开审签和保密审查工作制度,信息公开做到准确及时。
1、缺乏地震基础性研究专业人才,地震监测能力有待提高,分析能力水平低。
2、防震减灾工作基础较薄弱,应急指挥技术系统一体化工作不健全,尚无专业救援装备。
3、农居抗震能力整体还须不断加强,抗震设防监管范围还有待于进一步延伸,综合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有待提高。
4、宣传形式较为单一,力度不够,群众防灾减灾意识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1、做好短临跟踪和监测预报工作。贯彻地震趋势会商会精神,落实地震应对工作方案,做好对测震台站、仪器的运维管理,建立与省、市级部门地震观测资料共享机制,协助省、市级部门完成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抓好宏微观异常核实上报,落实县级地震群测群防工作。
2、加强震害防御能力建设。利用国家防灾减灾日、科普宣传月等有利时机做好防震减灾宣传工作,改进宣传模式,筹划建设县科普宣教点建设项目,推进防震减灾素质教育,推进示范创建,进一步加强抗震设防执法监管,做好抗震设防备案登记,加强防震减灾法制建设和依法治理力度。
3、不断提高部门应急处置能力和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强化地震应急预案管理和应急演练,开展地震应急管理督促检查,引进充实专业人才队伍,抓好“三员”管理,提高整个队伍的责任心和业务能力。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营造学校、家庭和社会防灾减灾的宣传氛围,唤起广大师生、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普及推广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互救技能,我校开展了“防灾减灾”的系列主题宣传教育活动,防灾减灾活动总结。现汇报如下:
一、5月11日,学校开辟了“防灾减灾”橱窗宣传专栏,张贴了宣传画,组织全师生观看。同日的升旗仪式上,政教处号召全体师生做到: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提高自我参与防灾减灾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认真学习防灾减灾知识,提高综合减灾能力。积极配合学校的抗灾防灾演练,防患于未然。防灾减灾,从个人做起。
二、拟定“防灾减灾”公约并宣布实施。重点从安全防范和逃生等方面做了要求。
三、重温20xx年11月26日的防震防火紧急疏散演练,进一步检验了应急反应力量,提高了师生的应急反应能力,增强了防灾减灾意识。本次重点针对了室内进行演练。
四、5月12日,利用课间操的.时间又开展讲座,部署了“防灾减灾”宣传的各项长期工作。
五、5月15日下午班会课,以班为单位召开“防灾减灾”主题班会,拟定举办“远离灾害一起行动”的知识竞赛。此项工作在进一步落实之中。
六、充分发挥校广播室的喉舌作用,进行了广泛宣传,把“防灾减灾”工作的宣传落到实处,并拟定长期坚持开展下去。
七、进行了校园安全大排查,重点针对饮食卫生,把防食物中毒工作落到了实处。
八、一如既往地把防流行病工作放在了每日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第十四周“防灾减灾”系列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学生掌握避灾自救的基本常识、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提高学生综合减灾能力,增强我校师生防灾减灾意识,程度防止灾害的发生、保障我校师生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生活,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在以后的学校工作中,还将一如既往的将安全放在第一位,绷紧安全教育这根弦不放松,加强生命教育,让学生安全健康快乐的成长!
一是健全机制。我局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为了保证防震减灾工作的开展,我局成立了由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股所(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xx县农业局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健全了防震减灾指挥部。
二是做好部署。我局把防震减灾项工作纳入重要的工作议事日程,多次召开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防震减灾有关工作,确保了我局防震减灾工作顺利进行。
我局结合农业工作实际,不断创新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形式和方法手段,扎实做好防震减灾的宣传工作。
一是以“法律进乡村”为契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防震减灾常识进行宣传。切实增强全县人民群众的防震减灾法律意识。
二是结合农业工作实际,通过科技三下乡、“走基层”等活动对农村的广大群众宣传农业科技知识的同时,发放防灾应急小手册、地震应急自救互救手册、防震避震常识等资料手册和宣传防震减灾的知识,提高广大群众的抗震抗灾能力和水平。
三是络、广播、橱窗、标语等形式宣传防震减灾基本知识,使广大干部职工、群众对防震、抗震和救灾等知识的基本认识。
四是利用实用技术、新型农民培训等机会,发放宣传资料,认真宣讲防震减灾知识。
一是严肃各项工作纪律,要求全体干部职工在汛期及自然灾害发生频繁时期,实行值班制度,全局干部职工保证手机24小时开机,及时上报各种突发性自然灾害。
二是制定应急预案,完善制度建设。为确保我局地震应急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制定《xx县农业局地震应急预案》、《xx县农业局重大自然灾害应急预案》,适时组织地震应急预案的演练,进一步熟悉掌握启动应急预案的方法、步骤,确保预案启动及时、运转顺利。
三是加强抗震救灾指挥体系建设,明确了辖区内发生有感地震活破坏性地震,必须第一时间报县防震减灾局,并及时将了解汇总情况上报、续报组织抗震救灾工作情况;视灾情请求县政府支援和呼吁其它地区援助;组织救援志愿者参加抢险救灾;部署和组织对受灾地区进行紧急援救;派工作组赴灾区慰问,指导应急救援;督促乡镇地震灾后农业生产和其它重建工作等救灾措施。
地震发生后,全县灾后重建农业项目进入国家总规20个(其中农村基础设施2个、农业生产设施10个、农业产业基地7个、生态修复类1个),总资金2.3606亿元(为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有6个项目未安排资金,分别是:优质肉猪产业基地、优质肉牛产业基地、优质禽产业基地、沼气池填埋、受损农田修复、草地植被);进入农业产业发展专规2个、总资金7662万元;为了使项目更具科学性、严谨性和可操作性,也便于建设和管理,专规项目并入总规项目实施。目前所有项目均已完工,工程建设项目已全部送审,产业项目正在开展扫尾验收工作。通过重建,使农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灾后农业产业特色日益明显。20xx年,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突出特色、打造亮点”的农业产业发展思路,充分利用项目扶持政策,立足资源优势,切实抓好茶叶、中药材、天麻等“短平快”重点产业发展。通过灾后产业项目的实施,全县农业重点产业面积较震前有很大增长;全县生猪、林下养鸡、生态羊等主要畜禽适度规模养殖面达45%,比震前提高10个百分点。
二是灾后农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xx县紧抓住灾后恢复重建和扩大内需的重大机遇,迅速启动了农村机耕道、牧道、农产品交易市场等一批农业农村基础建设重大项目,使得全县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种养殖水平大大提升,助农增收效益明显。
三是灾后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升。xx县把农业经营机制创新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与灾后重建项目紧密结合,重点对全县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品牌打造、合作社提升等进行扶持,使得全县产业化经营水平质量和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2022年,我局防震减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定问题,下一步,我局以下几方面做好防震减灾工作。
(一)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利用灾后重建契机,整体提升全县农业防震减灾水平,把防震减灾工作做的更好。
(二)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结合农业工作实际,采取多种措施和形式开展地震法律法规宣传、地震科学知识宣传、防震避震知识宣传,使干部职工、群众更加熟知基本的防震减灾和逃生知识。
(三)通过邀请专业人员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讲座、防震救灾演练等形式。进一步强化干部职工的防震减灾能力和防震应急能力,提高应急综合素质。
在防震减灾工作中,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真正将此项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来抓紧抓实。调整充实了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由乡长兰威任组长,分管领导李景任副组长,国土、党政办等相关人员为成员,明确职责,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部署防震减灾工作。为增强我乡防震减灾工作战斗力,降低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我乡完善了抢险应急预案,建立了应急抢险队伍,补充了必要的应急抢险设备。
我乡4个村都建立了防震减灾宣传专栏,我们充分利用标语、宣传栏、宣传单等形式,加强地震科普知识普及的力度、广度和深度,加强地震知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教育及防灾避险知识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提高人民群众的防灾和自救意识。全乡印发防震避险宣传资料1000余份,并及时上报防震减灾工作、应急避险演练、地质灾害巡查等信息。
牢固树立“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的防震理念,组织国土、民政等部门对全乡3个村的7处地质灾害点情况进行了全面排查。已向地质灾害隐患地带群众发放了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并落实了专人负责24小时监测,一有险情立即上报。
制定了《xx乡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和《xx乡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进一步熟悉掌握启动应急预案的方法、步骤,明确在应急行动中的职责,达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效果。加强抗震救灾指挥体系xx,及时充实抗震减灾应急队伍及应急小分队成员,确保预案启动及时、运转顺利。严格值班制度,在汛期及历年自然灾害发生频繁时期,要求各村严格实行值班制度,保证手机24小时开机,及时上报各种突发性自然灾害。
各灾情速报员做好信息的收集整工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确保信息畅通,完善了“三网三员”管理信息,健全了“三网三员”群测群防阵地、队伍和制度xx。
xx乡因受xx地震”的影响,有灾后重建农户469户,新建“1+n”村级综合服务设施xx项目2个,维修加固村级综合服务设施项目1个,新村聚居点2处,这些工程均按要求进行防震设防。4个行政村均有应急避难场所,我乡完善了应急避难场所标识及制度。
虽然我乡在防震减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缺乏防震减灾工作经费,各项工作开展难度大;二是村级建筑民居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三是社会公众防灾意识有待加强。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各项防震减灾制度,健全应急救援体系,加强对群众的防震知识教育,提高群众防震意识,大力开展应急避险演练,最大程度减小灾害损失。
一是健全机制。我局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为了保证防震减灾工作的开展,我局成立了由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股所(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xx县农业局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健全了防震减灾指挥部。
二是做好部署。我局把防震减灾项工作纳入重要的工作议事日程,多次召开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防震减灾有关工作,确保了我局防震减灾工作顺利进行。
我局结合农业工作实际,不断创新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形式和方法手段,扎实做好防震减灾的宣传工作。
一是以“法律进乡村”为契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防震减灾常识进行宣传。切实增强全县人民群众的防震减灾法律意识。
二是结合农业工作实际,通过科技三下乡、“走基层”等活动对农村的广大群众宣传农业科技知识的同时,发放防灾应急小手册、地震应急自救互救手册、防震避震常识等资料手册和宣传防震减灾的知识,提高广大群众的抗震抗灾能力和水平。
三是充分利用网络、广播、橱窗、标语等形式宣传防震减灾基本知识,使广大干部职工、群众对防震、抗震和救灾等知识的基本认识。
四是利用实用技术、新型农民培训等机会,发放宣传资料,认真宣讲防震减灾知识。
一是严肃各项工作纪律,要求全体干部职工在汛期及自然灾害发生频繁时期,实行值班制度,全局干部职工保证手机24小时开机,及时上报各种突发性自然灾害。
二是制定应急预案,完善制度建设。为确保我局地震应急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制定《xx县农业局地震应急预案》、《xx县农业局重大自然灾害应急预案》,适时组织地震应急预案的演练,进一步熟悉掌握启动应急预案的方法、步骤,确保预案启动及时、运转顺利。
三是加强抗震救灾指挥体系建设,明确了辖区内发生有感地震活破坏性地震,必须第一时间报县防震减灾局,并及时将了解汇总情况上报、续报组织抗震救灾工作情况;视灾情请求县政府支援和呼吁其它地区援助;组织救援志愿者参加抢险救灾;部署和组织对受灾地区进行紧急援救;派工作组赴灾区慰问,指导应急救援;督促乡镇地震灾后农业生产和其它重建工作等救灾措施。
地震发生后,全县灾后重建农业项目进入国家总规20个(其中农村基础设施2个、农业生产设施10个、农业产业基地7个、生态修复类1个),总资金2.3606亿元(为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有6个项目未安排资金,分别是:优质肉猪产业基地、优质肉牛产业基地、优质禽产业基地、沼气池填埋、受损农田修复、草地植被);进入农业产业发展专规2个、总资金7662万元;为了使项目更具科学性、严谨性和可操作性,也便于建设和管理,专规项目并入总规项目实施。目前所有项目均已完工,工程建设项目已全部送审,产业项目正在开展扫尾验收工作。通过重建,使农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灾后农业产业特色日益明显。20xx年,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突出特色、打造亮点”的农业产业发展思路,充分利用项目扶持政策,立足资源优势,切实抓好茶叶、中药材、天麻等“短平快”重点产业发展。通过灾后产业项目的实施,全县农业重点产业面积较震前有很大增长;全县生猪、林下养鸡、生态羊等主要畜禽适度规模养殖面达45%,比震前提高10个百分点。
二是灾后农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xx县紧抓住灾后恢复重建和扩大内需的重大机遇,迅速启动了农村机耕道、牧道、农产品交易市场等一批农业农村基础建设重大项目,使得全县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种养殖水平大大提升,助农增收效益明显。
三是灾后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升。xx县把农业经营机制创新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与灾后重建项目紧密结合,重点对全县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品牌打造、合作社提升等进行扶持,使得全县产业化经营水平质量和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20xx年,我局防震减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定问题,下一步,我局以下几方面做好防震减灾工作。
(一)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利用灾后重建契机,整体提升全县农业防震减灾水平,把防震减灾工作做的更好。
(二)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结合农业工作实际,采取多种措施和形式开展地震法律法规宣传、地震科学知识宣传、防震避震知识宣传,使干部职工、群众更加熟知基本的防震减灾和逃生知识。
(三)通过邀请专业人员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讲座、防震救灾演练等形式。进一步强化干部职工的防震减灾能力和防震应急能力,提高应急综合素质。
xxxx镇中学是一所寄宿制农村中学,学校占地面积平方千米,建筑面积平方千米,现有教职工56人,有1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23人。学校有教学楼一座,办公楼一座,有标准化物理试验室,化学试验室各一个,有多媒体教室二个,图书室一个。20xx年以来,为了应对地质及自然灾害并使其损失降到最低,学校建立健全防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机制、积极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教育、制定防止救灾工作实施方案、进行防震救灾应急演练。确实把防震救灾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议程之中。现将近年来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学校成立了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由政教处专门负责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建立“校防震减灾教育领导小组——防震减灾教育辅导员——全校师生”三个层次组成的防震减灾教育网络,并向社会辐射。做到责任明确,任务落实,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得到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学校把防震减灾教育纳入教学工作计划,聘请安全老师担任辅导员,并折算一定的课时量;组织班级课外活动小组收集有关地震、防震减灾的教育资料进行整理,运用多种媒体、校广播、板报、文化长廊向全体师生开展地震知识宣传教育。
1、在教学楼内设立防震减灾知识宣传版面,组织学习防震减灾法律法规,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提高师生防震减灾知识水平,及应急处置办法。
2、邀请相关专家进行知识讲座,定期发放宣传资料,学习有关防震减灾、地震基础知识等科普知识,举办地震知识征文活动,演讲比赛等,全方位普及防震减灾科普知识。
3、防震应急,自救互救。做好震前防御准备,有备无患。
(1)在家中怎么办?
(2)在学校怎么办?
(3)在其他公共场所怎么办?主要解决:做好震前物资等各项准备及提高在各种场所的应急、自救和互救能力。
4、组织全校师生进行紧急情况下的安全避险演练,提高师生处置突发情况的能力。
学校根据我校的地形地貌特点及学校周边环境情况,编制学校防灾减灾应急预案。
(1)制定应急疏散演练方案。
(2)确定疏散线路。
(3)划定安全区域。
在地震发生时如何紧急疏散是每个人必需具有的常识,我们每学期都要定期在不同地点(餐厅、宿舍、教室)进行不同形式的地震应急演练,提高师生的应急反应能力和逃生技能。通过地震应急演练,让学生认识到当地震发生时应采取怎样的方式紧急避险,疏散到什么地方较为安全等,使学生提高意识,掌握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避震,当地震发生时使灾害减到最低,最大限度地保护人身安全。
对照上级对防震救灾工作的要求,目前我校还存在以下问题:
1、防震救灾知识宣传频次不够,对所学知识学生返生现象严重。下一步应对学生进行强化教育,让防震救灾知识扎根于每一个学生的心间。
2、受时间及场地的限制,每期一次的安全演练次数过少,内容单一,学生所学的防震救灾知识不能够充分利用。下一步我们要积极主动人为地创造条件,增加演练的次数,种类,让学生所学的防震救灾知识都能够在实际中得到检验。
3、师生对防震救灾工作认识不到位、思想重视程度不够。由于我校位于南阳盆地中,地质及自然灾害较少,师生思想麻痹大意,感觉自然灾害就不会光顾我校。针对这一点,下一步我们要加大警示教育力度,提高师生的`防范意识。
为进一步落实上级工作指示,确保20xx年全乡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切实做好防震减灾工作,今年我乡重点抓好了五个方面的工作,具体如下:
领导在防震减灾工作中,党委、政府非常重视,真正将此项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来抓紧抓实。调整充实了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由xx乡乡长程可任组长,分管领导吴建刚任副组长,派出所、安监办、国土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召开xx乡防震减灾专题会议研究和部署防震减灾工作。为增强防震减灾工作战斗力,降低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党委、政府从机关、村、组抽调了45名干部职工组成了3支应急抢险队伍,同时在各村成立了以党支书记为队长,民兵和青壮年群众为队员的应急抢险小分队。
充分利用会议、标语、宣传栏、宣传单等形式,加强地震科普知识普及的力度、广度和深度,加强地震知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教育,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同时,在xx小学校开设地震知识讲座,加强对在校师生的培训教育,增强广大师生的防震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定期或不定期在xx小学校开展防震避震应急演练,提高广大师生的应急避灾能力。今年全年,开展地震知识讲座5次。
牢固树立“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的防震理念,组织国土、交管、安检、民政等部门对全乡5个村的地质灾害点情况进行了全面排查,经过今年大雨之后,排查出15个不同程度都存在地质灾害隐患,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乡党委、政府已向地质灾害隐患地带群众发放了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并落实了专人负责24小时监测,做好监测记录,一有险情立即上报。
乡党委、政府积极争取各方资金,大力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工程,实行动态监测。在项目安排上,我们坚持把特别贫困、特别简陋、特别危险的农村民居作为实施的重点对象,优先考虑,确保新建和加固改造的农村民居基本具备抗御不低于6级地震的能力。在工程建设中严把“三关”、做到“四不准”,即:严把材料质量关、严把施工质量关、严把验收入住关;对不符合抗震要求的设计不准实施,对不符合抗震要求的建设项目不准审批,对不符合抗震标准的建材不准进入工地,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工程不准验收。
完善修订了《xx乡防震减灾应急预案》,适时组织地震应急预案的演练,进一步熟悉掌握启动应急预案的方法、步骤,明确在应急行动中的职责,达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效果。加强抗震救灾指挥体系建设,及时充实抗震减灾应急队伍及应急小分队成员,确保预案启动及时、运转顺利。严格值班制度,在汛期及历年自然灾害发生频繁时期,要求各村及相关部门实行值班制度,保证手机24小时开机,及时上报各种突发性自然灾害。
虽然我乡在防震减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党和人民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各项防震减灾制度,健全紧急救援体系,加强对群众的防震知识教育,提高群众防震意识,减小灾害损失,将乡防震减灾工作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xx乡幅员面积15平方公里。全乡辖xx、xx、xx、xx4个行政村,下辖xx乡中心小学。全乡有7处地质灾害点,分别为xx村4个、xx村2个、xx村1个。现将20xx年度我乡防震减灾工作如下:
在防震减灾工作中,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真正将此项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来抓紧抓实。调整充实了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由乡长兰威任组长,分管领导李景任副组长,国土、党政办等相关人员为成员,明确职责,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部署防震减灾工作。为增强我乡防震减灾工作战斗力,降低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我乡完善了抢险应急预案,建立了应急抢险队伍,补充了必要的应急抢险设备。
我乡4个村都建立了防震减灾宣传专栏,我们充分利用标语、宣传栏、宣传单等形式,加强地震科普知识普及的力度、广度和深度,加强地震知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教育及防灾避险知识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提高人民群众的防灾和自救意识。全乡印发防震避险宣传资料1000余份,并及时上报防震减灾工作、应急避险演练、地质灾害巡查等信息。
牢固树立“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的防震理念,组织国土、民政等部门对全乡3个村的7处地质灾害点情况进行了全面排查。已向地质灾害隐患地带群众发放了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并落实了专人负责24小时监测,一有险情立即上报。
制定了《xx乡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和《xx乡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进一步熟悉掌握启动应急预案的方法、步骤,明确在应急行动中的职责,达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效果。加强抗震救灾指挥体系xx,及时充实抗震减灾应急队伍及应急小分队成员,确保预案启动及时、运转顺利。严格值班制度,在汛期及历年自然灾害发生频繁时期,要求各村严格实行值班制度,保证手机24小时开机,及时上报各种突发性自然灾害。
各灾情速报员做好信息的收集整工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确保信息畅通,完善了“三网三员”管理信息,健全了“三网三员”群测群防阵地、队伍和制度xx。
xx乡因受xxxx地震”的影响,有灾后重建农户469户,新建“1+n”村级综合服务设施xx项目2个,维修加固村级综合服务设施项目1个,新村聚居点2处,这些工程均按要求进行防震设防。4个行政村均有应急避难场所,我乡完善了应急避难场所标识及制度。
虽然我乡在防震减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二是村级建筑民居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
三是社会公众防灾意识有待加强。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各项防震减灾制度,健全应急救援体系,加强对群众的防震知识教育,提高群众防震意识,大力开展应急避险演练,最大程度减小灾害损失。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gongzuobaogao/80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