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2024年林下经济发展情况报告(汇总13篇)

2024年林下经济发展情况报告(汇总13篇)



报告范文的结构需要清晰明了,每一部分的内容都需要紧密联系,以增加整体的逻辑性和连贯性。下面是一些成功辞职报告的范例,供大家参考。

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20xx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8.85亿元,同比增长10.1%;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9.75亿元,同比增长9.2%;2015年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7.21亿元,同比增长8.3%;从以上可以看出,生产总值增幅趋缓,经济发展趋向稳定发展。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可比价增幅2013年3.6%,2014年4.2%,2015年上半年4.5%,增幅逐年增长,农业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第二产业可比价增幅2013年12.2%,2014年10.2%,2015年上半年11%,增幅先降后升,工业经济呈现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第三产业可比价增幅2013年10.1%,2014年10.3%,2015年上半年4.8%,增幅先升后降,波动较大,不容乐观。

(一)。

1、夏粮生产丰产丰收。

根据全县小麦实产全面统计结果来看,今年全县夏粮播种面积为86.69万亩,同比增长2.0%;单产528.3公斤,同比增长0.59%。总产45.8万吨,同比增长2.6%。实现粮食产量十三连增。

2、畜禽产品售价波动严重,影响效益提升。

生猪价格经过去年的持续回落,从今年三月中下旬开始恢复上涨,目前生猪出栏价格为13.69元/公斤,同比增长1.78%。猪肉价格为22.80元/公斤,仔猪价格为21.55元/公斤,环比上涨1.17%,同比增长27.36%。仔猪价格伴随着生猪价格继续上涨。

第二季度鸡蛋价格持续下降,目前为7.19元/公斤,同比下降31.39%,环比回落1.24%,鸡苗价格为2.53元/只,同比回落17.05%,环比下降了1.56%。鸡苗价格没有稳住,养殖户对于养殖前景仍然缺乏必要的信心。肉鸡价格为8.29元/公斤,同比回落15.50%,环比下降2.15%。牛羊肉价格延续跌势,双双回落。牛肉价格57.05公斤/公斤,同比降低1.23%,环比回落0.47%;羊肉价格为61.51元/公斤,同比回落1.30%,环比下降0.68%,2015年5月份家禽养殖将至近几年最低点。

3、种植业效益稳定。

相对于畜禽产品价格的大起大落,种植业由于国家粮食收购保护价等原因,种植效益一直处于稳定状态。住户监测显示:每亩土地小麦和玉米均按亩产500公斤计算,每年毛收入约为2360元,支出方面:种子80元、化肥560元、农药140元、机耕机收165元、水电费93元、人工155元、其他52元等总计约为1245元,亩均收入为1115元,再加上小麦直补125元,每亩净收入为1240元。由于农资价格近几年一直处于涨跌不一的状态,农民种植粮食作物收入也相对稳定。

4、林果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全县优质果园面积达27.26万亩,果品总产量可达到30.74万吨,建成了鲁西最大的万亩大棚水果和万亩大樱桃生产基地,是鲁西北最大的果品生产基地。已形成了以苹果、梨为龙头,进而拉动桃、杏、葡萄、山楂、枣及特种名优果品为主导的果品大家庭全面发展的格局。从栽植特点上看,当前xx县的果树种植已从传统种植,逐步走向陆地栽培、保护地栽培、名优水果栽植相结合的生产模式。目前,xx县已逐步实现一个林果产业带,即以沙河地带为中心,外延辐射十个乡镇的果品生产带,年改接和新植一万亩新果园、壮大七大果品生产基地的林果生产总体目标。林果亩均效益约为6000元,相对于大田作物效益要高出许多,所以深受农户欢迎。

5、设施农业发展势头强劲。

全县共有各类大棚5.4万个,设施占地面积7.38万亩。形成了以斜店乡、烟庄街道为主的黄瓜蔬菜、兰沃乡、东古城的林果、贾镇的瓜果、店子镇的灵芝等特色种植基地,在拉动农民人均收入方面起到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调研情况看,一个1.5亩的冬暖式大棚每年可为农户带来2-3万元的纯收入,效益远超粮食种植。

1、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放缓,当前工业经济形势下行压力较大。2013年、2014年、2015年上半年的工业总产值同比分别增长16.17%、15.92%、7.72%;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0.03%、12.93%、9.04%;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21.87%、5.1%、1.24%;利税总额同比分别增长21.29%、7.93%、1.40%。近三年来来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呈下降趋势,反映当前工业生产增长放缓,经济形势下行压力较大。

2、部分重点行业生产形势稳中向好。虽然近三年来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放缓,但部分重点行业生产形势出现稳中向好的势态,比如交通设施制造业,通过调研,进入4月份以来xx县交通设施行业迎来销售旺季。xx县大部分交通设施制造企业订单已排到年底,订单充足,生产形势良好。国家由于加大中西部地区高速公路的开发,带动了交通设施行业的快速发展,企业负责人预测未来两年内交通设施行业的市场行情都很好。xx县是全国交通设施制造的基地,据了解xx县交通设施制造业主要产品(如护栏板)占全国份额的30%。xx县交通设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有利于扭转xx县工业生产放缓的趋势。

3、出口型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呈稳步增长态势。这种情况表现在钢材加工企业。出口业务给企业经营提供了较多的利润,主要原因是国内经济形势下行压力加大,房地产、汽车等下游行业需求放缓,且国内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竞争激烈,国内钢铁价格比国际上低,因此国内板材在国际市场上占有较大优势。再有人民币的贬值也对出口企业形成利好。如xx县冠洲集团镀锌板、彩涂板13年出口量129855吨,14年出口量164785吨,15上半年出口量85867吨,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

4、经济总量规模持续扩张,实力不断增强。2013年、2014年、2015年上半年全县纳入统计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分别为239家、270家、287家,2015年比2013年增加了48家。2013年、2014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为872.47、997.63亿元,总量上提升明显。

5、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唱响主角。xx县大力实施工业带动战略,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以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创新发展思路,发挥集群优势,突出产业特色,着力培植壮大精品钢板产业集群,取得显著成效。经过几年的发展,精品钢板产业集群已成为xx县最大的特色产业发展集群,区域面积85平方公里。目前,该集群内有企业142户,骨干企业主要有冠洲集团、中天复合材料、众冠钢板、通亚交通等。该集群拥有省级品牌2个、省著名商标2个,公共服务平台14个。以冠洲集团为龙头,加强产业延伸,重点发展汽车板、家电板、镀锡板、取向硅钢板等高端产品。截止2014年底,该集群主要产品产量:钢板971.5万吨、高速护栏板121.9万吨,占国内市场比重10%。

6、工业节能成效明显。近年来,xx县通过逐步加强各项用能管理,挖掘内在节能潜力,紧紧围绕节能降耗的目标要求,控制高能耗行业过快增长,加速淘汰落后产能设备。在工业经济保持平稳运行态势的同时,单位产值能耗稳中有降,能源利用效率有所提高。其中煤炭消费呈现下降趋势,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消费不断上升,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2014年规上工业企业煤消费量比2013年减少4.6%。

今年上半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43.1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0%;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6亿元;较去年增加48.2%,服务业地税收入15243万元,占地税收入的58.51%,同比增长-2.21%。

1、道路运输:今年,全县新增货运企业11家,货运企业达到116家。1-6月新增货运车辆1354辆,全县营运车辆总数达到7888辆,货运量达到796万吨,货运周转量达到112569万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9.5%、10.05%。

2、房地产业:截止到2015年7月份xx县共有联网直报房地产企业20家,比2013年的15家和2014年的17家分别增长了33.33%、17.65%;截止到2015年7月份房地产企业占地面积为35亩,较2013年的20亩,2014年的24亩分别增长75%、45.83%,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办公条件有所差距,大部分都是租赁或合用的办公地点;截止到2015年7月份房地产企业增加值为45900万元,2014年为89500万元,2013年为84300万元;截止到2015年7月份房地产企业税收合计为4285.1万元,2014年为7147万元,2013年为5073万元,地税占到总税收的96%以上;截止到2015年7月份房地产企能源消费量为0.014万吨标准煤,2014年为0.23万吨标准煤,2013年为0.24万吨标准煤。

3、旅游业:今年,成功举办第十届梨园文化观光周等活动,接待游客7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000万元。抓住当前乡村旅游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加快拓展市场空间,规划建设“梨园大世界”,进一步提升中华第一梨园景区品质。

4、批零住餐。

批零行业整体平稳,经营情况不乐观。xx县城区内的几个大卖场经营基本平稳,商品零售额未出现大的波动,但人们消费欲望不高,除日常消费以外,对耐用商品、高端商品、奢侈品消费不足。受价格及市场行情的影响,目前煤炭已下降到今年最低水平,部分煤炭批发企业的现状是只要少赔钱或者不赔钱就出货,以维持企业正常运转。受国际需求减少等因素影响,钢材价格持续低迷,钢材企业也是勉强维持经营。

住餐行业整体趋于回暖,年内有望好转。部分住餐企业逐渐适应了政策影响,积极谋求转型,推出平民化、大众化的就餐消费,加上一些婚宴、生日宴和亲朋好友宴请数量的增加,客流量逐渐增加,企业经营状况得到了改善,接下来的几个月有望得到好转。

1、重工业占比较大。2013年、2014年、2015年上半年重工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例分别为66%、67%、69%。重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比重占73.9%,工业结构层次仍然偏低。同时高耗能行业虽然得到有效调整,但所占比重仍然偏高。

2、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逐年减少,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2013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1家,2014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7家,2015年上半年xx县新增规上工业企业数仅有3家,比去年大幅减少,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

3、中小企业仍存在融资难的问题。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缺乏流动资金。个别生产形势较好的交通设施企业也存在流动资金缺乏的现象,如有充足的流动资金企业的生产销售能进一步提高。据了解企业融资难主要表现在:一是银行惜贷,贷款手续复杂,存在上浮利率的情况,造成企业财务费用高。二是2014年以来企业受担保圈的影响较大。担保圈中有一家企业贷款不能按期归还,就会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使其他企业遭受重大损失和影响,即便是没有经营问题的企业,也会因联保而被冻结账户,导致资金困难,甚至资金链断裂。

4、土地资源紧缺。企业发展、转型升级、招商引资都需要土地,随着xx县工业企业户数的增多,可用土地面积逐步减少,用地成本不断提高。尤其是工业园区企业投资项目受制于征地难、用地贵,土地供需矛盾比较突出。

1、目前房地产企业。截止7月份房地产企业投资4.83亿元,增幅11.39%;房屋施工面积85.85万平方米,增幅13.78%(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7.39万平方米,同比-71.49%);销售面积9.5万平方米,同比-20.14%,从环比数据来看6月份销售面积为8.4万平方米,环比增13.1%;从环比和调研中发现目前楼盘销售处于平稳态势,看房询价的有所增加;资金短缺等问题仍然存在,截止目前全县联网直报房地产企业共有26个楼盘项目,其中五星金桂园项目由于资金问题处于停工状态;冠玉星湖湾项目由于市场销售低迷及资金问题开工较为缓慢,只完成了验槽工作;还有些项目已经开工,由于手续不完备还无法纳入到统计范围内,比如民生的冠洲印象等项目。

2、限额以上批零住餐行业存在的问题。

企业布局有城乡发展不平衡,乡镇之间发展不平衡,待优化。截止到2015年上半年,xx县共有34家批零企业,5家住餐企业,共计39家。这39家企业中接近20家企业位于县城城区或者城乡结合部,19家位于乡镇驻地,城乡之间的企业布局存在较大差距。各乡镇之间的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个数也是参差不齐,多的乡镇能达到3-4家,如清泉、崇文、柳林镇,有的乡镇如梁堂镇、贾镇、万善乡至今还没有一家限上企业,乡镇之间发展不平衡。目前现有的限额以上企业大部分位于县城繁华地段或乡镇政府驻地,企业在地域分布上偏于集中,有待优化。

企业个数偏少,规模偏小,缺乏龙头企业带动效应。目前全市共有662家限上批零企业,xx县有34家,仅占5.1%,共有99家限上住餐企业,xx县有5家,仅占5.0%,与全市其他兄弟县相比,xx县的限额以上企业数量偏少。按照《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划分,目前xx县的39家限上企业中有9家被划为中型企业,25家为小型企业,5家为微型企业,缺乏大型企业。并且这些限上企业经营模式单一,规模较小,难以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企业经营的商品档次较低,经营粗放,品种雷同,名优产品不足。企业在软硬件建设方面存在很大差距,相关设施不配套,只能满足较低层次的购物、就餐、娱乐需求,已不能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休闲、以及商务活动等多方面的消费需求。反映当前消费时尚和潮流的综合性购物广场、星级酒店、大型超市和休闲娱乐场所还很少,难以满足消费者较高层次的消费需求。

企业管理水平不高。调查发现,有的企业基本没有建立规范的统计台账,没有专门的统计人员;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学历、年龄跨度较大,综合素质整体偏低;管理者对市场形势把握不准,经营理念滞后,营销手段不够,营销措施不力,缺乏精细化管理,从而制约了批零住餐企业的发展。

电子商务对xx县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分流严重。目前电子商务风生水起,对传统实体店商家造成一定的冲击,而实体店短时间内难以完成转型。xx县限上企业由于资金技术的等原因再向电商转型方面有很大欠缺,三联家电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家电零售的企业,随着电子商务日渐兴起,它的家电零售面临挑战,部分顾客对电商的青睐程度高于实体店,虽然该企业有自己的电商平台,但由于一些技术和营销方面的限制,搞得不是很好。

货运品种单一,行业依赖度高。一是随着国家治理污染力度的不断加强以及产能过剩等因素的影响,煤炭需求量大幅下降,山西省很多煤矿从年初到现在一直就处于停产状态,煤炭出货量不高,特别是今年五六月份这种现象更加突出。二是钢铁、房地产等行业整体不景气,货运需求减少。而xx县的道路运输行业市场主要在山西省,并且以运输煤炭、钢材为主。受上述两大因素影响,xx县的道路运输行业出现了整体性不景气的现象。

行业运行不规范,企业同业竞争激烈。近几年来,道路运输企业和运营车辆持续增加,道路运输市场逐渐趋于饱合,供求矛盾日益凸显,同行业间竞争加剧。竞争加剧最明显的后果就是运费下降,运费虽然降下来了,但是货车司机的工资却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日均300元左右)。去年五、六月份运费价格大致在220元/吨,而今年同期运费价格是190/吨左右,运费价格降幅为13.6%。企业收入下降,但是各项费用和开支却没有减少,造成企业利润降低,经营步履维艰。

道路运输企业订单大幅减少,原有长期固定大客户消失蒸发。按往年的情况,一般规模比较大的运输企业都拥有一定固定的大客户,引用一句企业老板的话就是“活不用愁,就怕没车。”去年同期的情况是企业因为订单多现有车辆满足不了,而去租借别人的车辆。今年却是相当一部分企业的车辆的运行都处于维持费用状态,几乎没什么利润;一些经常需要维修的老车,甚至处于亏损状态;还有一部分车辆由于订单减少甚至长时间没有订单而处于停运状态。

运营车辆骤减。报废车辆与新购置投入运营车辆存有时间差,新车不能及时投入运营,也会影响道路运输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甚至会使单个企业的效益明显下滑。

1、加强对全县工业经济运行的监测。密切关注工业经济主要指标的变化情况,健全完善经济运行监测和预警预测体系。认真组织开展工业运行情况分析,及时反映经济运行动态,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防范和化解运行中的风险,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创造良好条件。

2、做好新增企业的申报工作,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督促有关单位对xx县新投产企业和成长的企业进行摸底,对达到规模标准并且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加以指导申报,对接近规上标准的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其次,在规模以上企业申报过程中,提高企业上报材料质量,减少出错率。

3、在贷款融资方面,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当前国内经济形势下行压力较大,有些中小企业面临的市场行情还不好,流动资金的缺乏对这些企业来说是雪上加霜。加大对企业的资金支持,尤其是在银行贷款方面,降低企业的财务费用,给中小企业提供支持,将能帮助困难企业渡过难关。

4、要切实加大转型升级力度,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企业装备水平,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努力研发市场竞争力强的高端产品,向功能化、差异化产品发展,开拓高端市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传统产业要保持可持续发展,一要加快技术改造,淘汰落后工艺和产能,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改进产品的生产工艺,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二要加大科技和品牌投入力度,推动企业向产业高附加值方向发展,走高品质、高端产品、精品化路线,努力开拓高端市场,只要有好的产品就不怕没有市场。三要通过不断自主创新,开发新产品,延长产品的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等措施来消化生产要素成本上涨的因素,拓展企业的利润空间。

1、有序开工房地产项目,对于保持房地产健康发展十分重要。一是要督促已供地、已开工项目加快建设进度,确保如期竣工投入使用,保障商品住宅有效需求;二是着力打造新区,合理规划建设各类商业设施、工业厂房、办公用房、公共设施、商品住宅等,适度开发高档精品楼盘,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商业用房的需求。

2、继续培育好房地产的有效供应和有效需求。保证房地产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其重要作用,重视有效供应和有效需求。坚持住房市场化的方向,大力发展普通商品住房,使更多的人买得起房子。

3、要加强房地产行业管理,严格市场准入机制,加强监督,把好工程质量、促使房地产企业诚信经营、承诺兑现。建立健全房地产信息系统,建立不良经营行为公示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1、加大对批零住餐企业扶植力度,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使企业迅速膨胀规模,尽快成长为限额以上企业,积极扶持几家在批零住餐领域内有影响的企业成长为域内的龙头企业,带动xx县批零住餐行业整体发展。

2、积极排查和纳入够标准的企业为限上企业,在数量和质量上要有所突破,将限上企业个数纳入对乡镇的年终考核之中,督促各乡镇积极申报限上企业。特别是对于目前还没有限上企业的乡镇,要加大排查力度,尽快将符合标准的企业纳进来。

3、优化企业布局,提升企业经营水平,在商品质量、档次和服务标准上下功夫,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引导限上企业向乡镇延伸,均衡商业网点布局,方便乡村居民消费。

4、创优经营模式,打造特色品牌。企业经营者应充分认识到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在激烈的竞争中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将很难立足。这需要企业自练内功,找准主业发展方向,走“专、精、特、新”经营创业之道,特别是住宿餐饮企业要运用积极的营销手段,开展包括低价套餐、积分折扣、团购优惠等形式多样的打折促销活动,以实惠价格薄利多销吸引顾客消费,以量补价,拓宽利润空间。

5、积极引导企业搭建电商平台,开展电商服务,依托淘宝、京东等第三方平台进行经营,拓展销售渠道。

农村级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市委的安排,9月7日—12日,市委组织部牵头,从市人大、市委党校、市财政局、民政局、农业局、中小企业局等单位抽调15名同志组成三个调研组,由市委组织部三名县级领导干部带队,深入六个县市区,对全市村级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调研采取听取县市区委汇报,召开由乡镇党委书记,县市区人大、农业、民政、财政、土地、信用社、中小企业局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及村级经济组织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进村与村干部、党员群众代表、致富能手等个别座谈、发放调查统计表等形式进行。共调查24个乡镇、97个村(其中经济强村35个,中间状态村18个,经济薄弱村44个),召开座谈会30个,座谈党员干部群众572名,基本摸清了全市村级经济发展现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全市3705个行政村(居),2003年村级经济总收入共304.3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除农业税附加和公益金)3.6亿元。其中村集体经济收入100万元以上的125个,占3.41%;50—100万元的142个,占3.88%;10—50万元的433个,占11.83%;5—10万元的421个,占11.5%;3—5万元的522个,占14.26%;3万元以下的1148个,占31.4%;经济空壳村813个,占22.2%。

总的看,我市村级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各级对发展壮大村级经济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各级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积极适应农村税费改革的新形势,把加快村级经济发展作为增强村级服务功能,保证基层组织运转,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基层政权的重要措施,列入重要议程,紧紧抓在手上。各县市区专门组织调研,分析现状,研究措施,岱岳区、肥城市、宁阳县制定文件,明确目标任务,落实领导责任,强化督促调度,推动了村级经济健康发展。岱岳区在成功试点的基础上,探索实施“村村富”工程,逐村制定发展规划,落实帮促措施,一村一策,加快发展;肥城市落实大班子领导干部联、乡镇领导干部包、市直部门帮、经济强村或强企业带的帮扶制度;宁阳县把村级经济发展情况作为考核乡村班子的硬指标,严格奖惩,调动了乡村发展村级经济的积极性。各乡镇也都通过组织村干部外出参观等形式,教育引导他们解放思想,增强发展欲望,还通过制定扶持政策,落实年度目标责任制等措施,督促村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二是村级经济增收的渠道越来越宽。各级广泛引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股份制合作等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由单一的生产经营向资产经营、资本运营转变,以农为主向多业并举、一二三产业并重发展,形成了因地制宜,一村一策、一村多策的多元化发展格局。2003年,全市村级集体收入构成中,集体经营或承包企业收入2.2111亿元,占44.28%,果园、鱼塘、“四荒”和机动地承包收入0.9095亿元,占18.21%,有偿服务收入3810万元,占7.63%,盘活闲置资产收入2152.38万元,占4.31%,化解、清欠债务收入1175.52万元,占2.35%,其他收入12517万元,占25.07%。村级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日益多样化,呈现出收入来源渠道不断拓宽的趋势。三是村级经济发展两极分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各地由于受自然环境、基础条件、区位优势、班子状况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村级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村与村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2003年,除农业税附加外,全市集体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仅占三分之一,而3万元以下的村占到53.6%。经济强村干部精神状态好,发展氛围浓,发展环境好,路子越走越宽,发展后劲十足。这些村,群众生活富裕,社会稳定,各项公益事业发展快。而村级经济薄弱村基础差、底子薄,缺资金、缺人才,村干部待遇无着落,积极性不高,信心不足,信息不灵,发展难起步,增收无门路。这些村,村级组织服务功能差,公益事业难兴办,正常运转难保证,村级经济及社会各项发展缓慢。

二、主要做法。

在发展村级经济中,各级都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创造了许多好经验、好做法。

1、拓宽思路,多渠道、多形式增收。调查发现,有经营性收入的村,都能因地制宜,选准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路子,不断拓展增加村级经济收入的有效途径。一是靠企业。对原有村办企业,不断加强管理,挖潜增效,并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租赁等多种经营方式,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提高经济效益,促进村级经济增长。新泰市小协镇小协村,提出了“在位子交票子,不交票子让位子”的。

口号。

直接经营的8处企业今年可上交村利润700多万元5处改制企业可为村里增加收入300多万元。有的村依托区位优势大力招商引资兴办企业通过为外来投资者提供各类服务增加收入有的还以租赁土地、以土地参股入股等方式增加村级收入。肥城市老城镇杨庄村以260亩土地折价入股与杨庄煤矿合作新上了废纸脱墨浆项目村集体每年分红100多万元。有的村选准项目利用公共积累新上企业增加村级收入。新泰市东都镇南鲍村依靠原有集体积累先后建成了电线厂等10余家企业2003年集体增收416万元。目前全市有383个村靠发展企业实现了强村富民。二是靠服务。一些村在推进农业种养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积极围绕农户需求通过成立致富协会、行业协会等各种合作经济组织、建立批发市场等形式为群众提供中介、流通和科技等有偿服务以服务促经营以经营养服务增加村级收入。宁阳县东疏镇郑庄村大力发展奶牛养殖村里建起了养殖小区为养殖户集中提供场地、技术、防疫、销售等服务年增集体收入30多万元。肥城市边院镇济河堂村积极发展有机蔬菜1400多亩通过有偿服务年增加村级收入40多万元。目前全市农村共建立了63个批发市场、186个农村经济合作社237个致富协会。一些村发挥劳动力比较富足的优势积极与一些有资质、有信誉的劳务中介组织联合组织跨省、跨国劳务输出收取服务费增加村级收入。全市依靠有偿服务增收的村共有207个。三是靠资源。一些村充分利用土地、“四荒”、“四旁”、山林、河砂、石材等资源优势通过租赁、拍卖、承包、入股等方式稳定增加村级收入。泰山区大津口乡范家庄村针对村里荒山多、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引进泰山茶苑、茶厂等项目每年集体增收10多万元。肥城市孙伯镇庄头村在路边、沟边种植速生杨8万多株实行村集体统栽统管收益分成村集体每年增收100多万元。东平县彭集镇后亭村公开拍卖河砂资源开采权村集体年增收20多万元。有的村充分挥旅游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旅游业增加村级收入。泰山区大津口乡栗行村、沙岭村岱岳区下港乡木营村、肥城市仪阳乡刘台村、东平县梁林村等山区村积极开发旅游资源集体年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全市依靠资源增加村级收入的村共有1290个。四是靠资产。一些村以明晰产权、规范管理为重点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实现水库、机井等农业设施和闲置房屋、农业机械等存量资产合理流动优化组合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村级收入。岱岳区马庄镇坊子村对闲置的原麻纺厂院进行了公开拍卖村集体收入10多万元;宁阳县堽城镇东台村利用闲置的学校院落引进浙江一织布厂村里以电力设施、厂房入股每年增收近5万元。目前全市95%以上的农村闲置资产都得到了有效利用。全市依靠资产增加村级收入的村共有354个。五是靠争取。充分利用上级在山区开发、小流域治理、土地整理开发、“村村通”等方面的扶持政策积极争取资金及物资支持。东平县大羊乡南留屯村依托村内小流域治理项目对上争取无偿扶持资金300多万元把2000多亩山岭薄地整治成了优质果园并承包到户年增加村级收入40万元。六是靠清欠。一些村对债权、债务进行集中清查、清理。对债权积极清收特别是一些原先“三提五统”尾欠数额较大的村通过清欠增收辐度比较大。同时对债务采取清欠还债、降息减债、以物抵债、债转股、依法核销等形式妥善处理解决减轻村集体负担。2003年全市村级清欠收入达1175.52万元偿还债务6461.23万元。

2、优化环境,强化帮扶。调查发现,各地都把优化环境、加大扶持力度作为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举措,制定落实优惠政策,实行领导干部和部门包村,有力地增强了村级经济发展活力,拓展了发展的空间。泰山区、岱岳区、肥城市、宁阳县制定了税收返还政策,将各村年度工商税收(包括招商引资进入县、镇工业园的项目)新增地方财力部分,按10%至50%不等的比例返还给村集体,调动了村级发展民营经济、增加集体收入的积极性。岱岳区马庄镇老宫村引进了东马石膏粉有限公司,预计年实现利税1000万元,村集体仅靠地方税收返还一项每年就可增收20多万元。同时,各级还坚持实行包村工作制度,从县市区直机关抽调精干力量常年驻村,充分发挥各部门在资金、技术、信息、物资等方面的优势,为所包村提供有力支持。两年来,县市区共安排工作组315个,抽调县乡机关干部1253名,提供帮扶资金2028万元,实施打井、调水、修路、山区开发等重点工程项目431个,引进和帮助新上项目76个,为加快村级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有的县市区按照“地域相近、条件相似、便于工作”的原则,选择部分经济强村或强企业与经济薄弱村结成帮扶对子,教方法、帮资金,带动和促进发展集体经济。有条件的县市区和乡镇还积极为村级发展提供资金扶持。泰山区针对部分村难以运转的实际,按照“因地制宜、保障底线、体现政绩、优劳优酬”的原则,由区财政列支100万元,支付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工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费用。肥城市石横镇对6个集体经济“空壳”村,每年都从镇财政分别拔付5万元,以解除村干部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干事创业、加快发展上来。

3、加强管理,增收节支并举。各级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管理,开源节流并举,加减法一起算,一方面千方百计增加村级收入,一方面厉行节约,管好用好每分钱。一是减少干部职数。落实了村干部“四定”(定编制、定岗位、定职责、定报酬)改革措施,大力推行“两委”干部交叉兼职,使享受固定补贴和误工补贴的人数尽量控制在规定的标准和范围之内,减轻村集体负担。今年,岱岳区明确提出取消编外人员,计划生育专职干部、计生小组长、村民小组长等全部由在编村干部兼任,大大减少了村干部人数。据统计,目前,全市共有村“两委”干部17093人,平均每村4.7人,干部总数比2001年减少7500多名。二是推行农村财务“双代管”。普遍实行了农村财务由乡镇代理记帐、代管资金,大部分村取消了会计、现金出纳,设立一名报帐员,既加强了监督,又有效地减轻了村级的支出压力。三是规范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各级严格执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定,对村级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理财等工作程序和内容进一步作了规范,并坚持定期检查督导,实现了村级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新泰市健全完善了现金管理、开支审批、村干部任期审计、离任审计等制度,还设立了农村财务网络监控中心,与乡镇“双代管”服务中心微机联网,进行远程监控,实现了农村财务的会计电算化、监督网络化、运作规范化。

4、更新观念,选用经济能人担任村干部。调查发现,各级充分认识到,用好一个人就能激活一个班子,找到一条路子,带富一个村,特别是选用经济能人担任村干部已成为各级的共识。去年以来,各级都结合实施“递进培养工程”,大胆选用政治素质好、能够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优秀人才担任村干部,有的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为村级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去年以来,全市共调整经济薄弱村班子598个,876名致富能手被充实进村党支部班子,其中327人担任了党支部书记。他们上任后,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多种渠道增加群众和集体收入,使这些村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发生了很大变化。东平县提出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双强”(政治素质强、致富能力强)标准,改善农村干部结构,提高干部队伍素质。肥城市王瓜店镇蒋庄村,原来的村干部观念陈旧,发展经济没能力、无路子,集体经济空壳。2002年,个体大户孟凡胜回村任党支部书记后,提出了“经营农村”的思路,仅春季植树公开拍卖树点,村集体就增加收入20多万元。为切实提高农村干部致富能力,各级认真落实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知识培训五年规划,大力实施“十百万”工程,加大对农村党员干部的科技知识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他们的“双带”能力。去年以来,我市共培训农村党员干部31430名,建立县级科技知识培训示范基地37个,乡镇示范服务基地128个,培养建设科技致富示范村321个,党员科技致富带头户15908个。

三、存在问题。

我市村级经济发展虽然找到了一些路子,创出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通过调研,也发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特别是经济薄弱村,问题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农村干部发展经济的素质能力不强。一是思想观念陈旧。有的村干部市场经济意识不强,思路狭窄,认为发展集体经济就是办企业、上项目,贪大求洋。有的村干部认为当前主要是发展个体民营经济,发展集体经济不合拍,过时了,以为只要群众富裕了,集体有没有收入无所谓。泰山区省庄镇安家庄村地处山区,是有名的花卉苗木专业村,村里无偿提供技术、信息、销售等各项服务,群众收入虽然比较高,但村集体经济空壳,村里办公用房只有两间1965年盖的土坯房,村干部也十几年未发工资。东平县老湖镇南辛庄村,群众在村里的帮助下,通过特种动物养殖走上了致富路,有的户年收入达17万元,但村里不收服务费,集体无收入,运转非常困难。二是责任意识不强。有的村干部安于现状,只守摊,不创业,怕担责任,怕冒风险,“等靠要”思想严重。有的村虽然有发展基础和发展条件,但由于原先办企业、上项目受挫,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思想,顾虑重重,不敢闯、不敢干。有的村干部虽然自身致富能力很强,但主要精力用在个人致富上。新泰市石莱镇胡家泉村的两名村干部,都是致富能手,家里有波尔山羊养殖、羊肉加工等项目,年收入比较高,但对集体发展考虑得很少,主动做工作少,只满足于完成上级任务,致使村集体无收入。三是工作能力差。缺思路,少办法,过多强调客观条件,不从主观找原因,怨天忧人。调研发现,有的村虽有近千亩土地,但一年到头只能收一季小麦和一季玉米,没有任何增加集体收入的门路,村干部畏难发愁,只等上级扶持,全村坐等受穷。有的村虽然有土地、山林、“四荒”,但经营方式不合理,一次性低价拍卖,影响了村里的稳定持续发展。

2、村级债务负担沉重。截止2003年底,全市3705个行政村(居)中,有债务负担的2528个,占69.07%;村级负债总额达11.76亿元,平均每个村32.13万元,有的村竟高达5800万元。负债的主要原因,既有搞道路建设、通水通电、修建学校等公益事业形成的,又有盲目发展村办企业和盲目搞农业种植结构调整造成的,也有为完成上级任务,贷款垫付“三提五统”、农业税等形成的,还有一些村在近两年的“村村通”工程建设中,形成了新的债务。债务中既有各类金融机构的贷款,也有群众的高息借款。利息越滚越大,连年增加,有的村由最初的几万元累加到几十万元,根本无力偿还。特别是一些村,因欠群众高额借款,潜伏着很大的不稳定因素。沉重的债务负担,使这些村疲于应付,甚至有的村干部经常被司法机关传唤、拘留,根本没有精力谋发展、搞建设。东平县接山乡林马庄村因打井修渠、修路架电、新建学校等已累计欠外债284万元,积重难返,越陷越深,发展难度非常大。

3、村级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多。一是自然条件差。有的村地处山区、库区,土地贫瘠,耕地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生产条件差,治水、修路、通电成本高,发展没优势,这样的村全市达315个。有些山区村,虽然林果等农副产品产量较高,但受交通条件制约,产品运不出、销不了,增产不增收。东平县老湖镇有22个村属库区移民村,村里没有一寸土地,原先集体收入全靠公益金,自去年取消公益金后,这些村集体没有一分钱的收入,并且公益金不在转移支付范围,下一步得不到转移支付资金,村里运转困难,村干部待遇也落实不了,情绪非常低落。二是政策不配套。农村税费改革虽然减轻了农民负担,但也使村级收入锐减,原先村级组织运转还能由“三提”来解决,现在只能靠较少的农业税附加,如果村里没有其他收入来源,运转难以保证。特别是下一步农业税全部取消后,运转将更加困难。而现在没有相应的配套政策来优化村级发展环境,拓展村级发展空间,促进村级增收。如土地政策,越来越严格,村里即使引来了项目也难以落地;税收政策,在利益分成上,村里得不到任何收入;“一事一议”规定过死,每人每年必须限制在15元以内,一些公益事业根本无法兴办,等等。三是人才、资金、信息匮乏。调研发现,我市农村许多有头脑、有技术、有本事、有门路的年轻人不愿在村里干事,一些大中专毕业生尽管就业困难,也不愿留在村里,一些高中毕业生也千方百计外出找出路,致使村级经济发展缺乏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在发展资金方面,由于金融机构对村级贷款控制过严,使村里很难得到必需的资金;上级的一些帮扶资金过于分散,对一个村来说只是杯水车薪,不能集中财力解决发展问题。一些村对外接触少,走不出去,请不进来,信息渠道不畅,加上群众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关心,很少提出发展村级经济的好建议,即使村里想发展也缺门路、无项目。

4、非生产性支出大。调研发现,目前村级事权过多,支出项目多,资金缺口大。2003年,全市村级运转支出总额5.31亿元,运转资金缺口219.5万元。特别是一些非生产性开支比较大,突出表现在干部工资、计划生育和报刊征订上,基层反映比较强烈。目前拿工资、吃补贴的村干部职数还比较多,工资支出比较大。2003年,全市村级干部报酬总额8971万元,平均每村2.5万元,村干部不能按时足额发放工资的村达2133个,占58.3%,有64个村只能靠贷款来发工资。计划生育要求配备“三大员”(药管员、统计员、宣传员)、计生主任、协会会长、育龄妇女小组长和查访员(每个村民小组各一名),人员比较多,有的不允许兼职,必须专职配备,绝大多数村超过“两委”干部数,有的竟多达19人。并且计生干部的待遇标准比较高,还必须优先保证。基层普遍反映,计划生育工作检查过于频繁,重过程、重形式,培训、考试、宣传资料、档案、板面要求高,费用大,一般村用于计划生育的开支每年都在2万元以上,有的村高达15万元。报刊征订工作,尽管中央要求大村不得超过800元,小村不得超过500元,但是有的部门、单位从自身利益出发,摊派报刊仍比较多,有的村征订报刊种类多达25种,个别报刊份数太多、定价过高,而且必须完成。据统计,2003年,全市征订报刊杂志的费用达到1277万元,平均每村3490元,有的高达6万元。肥城市孙伯镇岈山村共有712人,每年工资支出2万多元,计划生育经费2万多元,报刊征订8000多元,而去年村集体收入只有2.8万元。类似这样的支出,很多村依靠自身的集体收入根本无力承担。有的为了应付这些支出,甚至采取借贷举债的办法,致使村级债务负担又“雪上加霜”。

四、对策建议。

2、大力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建设。继续深化“递进培养工程”,解决好村级经济发展人才匮乏的问题。结合今年村级班子换届,广开视野,扩大民主,大力选拔那些政治素质好、事业心强、有经营头脑和管理经验、乐于奉献、脚踏实地为群众谋利益的优秀人才进班子,特别是选好配强村党支部书记。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进一步核定干部职数,从严把握,大力推行交叉兼职,包括计划生育干部、生产组长、工勤人员等,能兼的一律兼起来,最大限度地减少村里吃补贴的人数。结合学习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班子成员的政治理论、市场经济、实用技术和政策法律知识的培训力度,提高思想文化素质和带动致富能力。加强农村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增强他们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的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总结成功经验,采取工资统筹、办理养老保险等措施,保证村干部待遇落实,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落实目标责任、民主评议、考核奖惩等制度,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管理监督。建立健全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运行机制,理顺“两委”关系,保证村级组织协调高效运转。

3、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市财政、农业、土地、工商、税务、金融、计生、政法等有关部门,根据各自业务职能,提出加快村级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形成齐抓共管、齐帮共扶的强大合力。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最大限度地减少村级事权,严禁各种形式的乱集资、乱摊派、乱罚款、乱收费,取消一切不符合实际的达标升级活动,不得强迫村里出资兴办各种基础设施项目。严格执行中央订阅报刊的政策规定,加大查处力度,坚决杜绝除党报党刊以外的其他报刊摊派。总结县乡化解村级债务的办法,拓清底子,研究措施,积极化解村级不良债务,能挂帐的挂帐,能停息的停息,能核销的核销。同时,要求乡村量力而行兴办公益事业,严防增加新的债务负担。

4、提高民主决策和经营管理水平。认真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规范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制定细致的工作标准,进一步健全决策机制,规范决策程序,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完善民主理财制度,加大审计力度,全面推行农村财务“双代管”。落实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对公开时间、程序、内容、形式等进行规范,加强群众监督。进一步健全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机制,杜绝“跑冒滴漏”,并通过多种方式改革产权制度,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5、进一步加强对村级经济发展的领导和指导。市委制定关于加快村级经济发展的《意见》,明确目标任务,理清发展路子,落实领导责任,要求各级党委、政府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基层政权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关注基层、理解基层、支持基层,积极帮助基层解决困难和问题,多渠道、多形式增加村级收入,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和有效发挥作用。认真落实市级领导干部联系困难乡镇,县乡领导干部联系贫困后进村和市、县直部门包村制度,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积极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出点子、找路子、搞服务、引项目,协调资金,优化环境。把村级经济发展纳入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和农村党建“三级联创”活动,作为考核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实绩和评先树优的重要内容。加大村级特别是负债严重、运转困难村的转移支付力度,集中扶贫资金,破解发展难题。总结岱岳区实行“村村富”工程,加快村级经济发展的经验,召开现场会议进行推广。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总结各级发展村级经济的先进经验,树立一批典型,加大宣传力度,推广经验做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面上工作开展。

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灵璧县向阳镇官庄村位于灵璧县东南部,向阳镇东部,东与泗县接壤,该村距县城15公里,距向阳镇政府7.5公里,距g343国道3公里,交通相对便利。全村辖7个自然庄,19个村民组,农户1163户,人口4531人,土地总面积16261亩,农用地面积14271亩,耕地12727亩。该村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主要作物为小麦、玉米、大豆和花生。根据县选派办的工作安排,工作队对该村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掌握了该村社会经济运行状况,并进行了解剖与分析,提出了发展村级级经济的思路与对策。

村集体20xx年末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078.3万元,其中生产性固定资产481万元(光伏发电441万,扶贫工厂40万),农田水利设施12.8万元,部分已老化待修,有的已经报废。拥有非生产性固定资产597.3万元,主要为办公用房、电脑、空调、监控设备、办公桌椅档案柜以及文化教育、卫生用品等。

20xx年底,该村集体收入达到35万元,贫困发生率0.98%,实现了脱贫摘帽。20xx年底,村集体年收入达到53万元,全村164个贫困户,725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xx年底,全村有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11家,全村存栏肉牛50头,山羊800只,猪20xx头,全村人均获得可支配收入15800元。

全村有2730个劳动力,其中:有技术特长的劳动力175人,占劳动力总量的6.4%。全村劳动力按其职业划分:家庭经营劳动力1360人,占50%;外出务工者1070人,占39%,本地务工者275人,占10%,其他职业25人,占1%。

全村农用地总面积14271亩,其中耕地12727亩,人均耕地2.8亩。全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共流转土地950亩,占全村农户承包地面积的7.5%。土地的经营模式仍以分散的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规模经营面积较少。

20xx年全村居住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户数是1080户,占农户总数的93%。全村文化教育卫生有了较好的发展,村内有一个小学、一个幼儿园,年末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就学率为100%,全村电视普及率已达100%。医疗设施较为完备,村里有2个医务室,7名从业的医务人员。全村生活垃圾全部采取回收处理、生活污水通过地下管网排放,全村建有公共厕所7座,财政支持完成旱厕改造300户。

脱贫攻坚和农村环境治理的有效开展,使官庄村面貌发生较大变化,集体收入由空壳村跃入到50万元以上村,725个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农村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成效是显而易见的,但与先进村相比,仍有差距,仍存在一些非常需要解决的问题。

官庄村集体收入虽已超过50万元,但收入仅仅来源于光伏发电和资产租赁,扩大再生产、再造血的功能不足。该村农民收入的来源也比较固定,主要是种植业和外出务工。固定的收入来源使官庄村农民抗风险的能力偏弱,一遇灾害天气,便会造成以粮食为主的农作物减产,引起农民收入的下降。

20xx年度该村养殖业总收入419万元。养殖业收入占第一产业收入比重为13%,与全县相比差距较大,可以看出该村畜牧养殖业发展严重滞后。

该村土地流转不活跃,土地流转面积占农户承包地面积的7.5%,地块细碎化程度高,土地的小规模经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业成本,降低了农业的收入;同时还牵制了劳动力的转移,影响了二三产业的发展。

在该村的劳动力中,有技术特长6.4%,此种状况的劳动力,限制了劳动者的就业渠道。

全村公共卫生厕所7个,数量偏少,生活污水虽能通过下水管道排放,但没有配套的污水处理设施,也只能排放到河道,容易引起河水污染,河道堵塞。

从该村农业生产的整体水平来看,无论是良种利用率还是田间管理水平与全国推广农业适用新技术的要求及农业生产实际的需求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该村虽然距离县城较近,交通便利,又是两县交界的小集市,但高效蔬菜设施栽培面积较小,全村仅有小麦、玉米两种粮食作物生产规模稳定,但因品质一般也缺乏市场竟争力。这说明目前该村种田农民的接受新技术能力还比较低,还要在农技推广的具体方法和方式上下一番功夫,确保推广的实用农业技术落实到农业生产的实践中去,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由于多方面的因素综合影响,农户十分缺乏必要的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无法实现农户的小生产与国内外需求的大市场有效衔接,农户只能按自已的主观意识和经验进行生产,不能根据市场的需求而相应调整,使得生产出的农产品未必适应市场导致价格偏低,造成效益下降,从而影响收入的.提高。

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的进一步深入,村级集体收入逐步增加,村级公益事业、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陆续开展,但仍有不足,机井、沟渠、桥涵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影响了农业生产整体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因此,进一步完善农业基础建设已显得十分紧迫而且十分必要。

目前,该村在农业生产上还是以一家一户的小农经营为主,组织化、规模化水平较低,无法大面积生产出适合市场需求的优质农产品,影响了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留下的多是老弱妇幼,严重影响了农村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当前,虽然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农民的环保意识却依然低下,个别农户依然使用旱厕,生活中随意乱丢垃圾、废水排放的现象依然存在,对环境保护没有任何使命感和责任感。农民环保意识低下,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影响到人们的生活。

加快推进官庄村农村经济发展,必须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农村的机遇,抓住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省、市、县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机遇,注重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努力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实现农业稳步发展。目前主要应抓好以下几点:

人力资源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决定因素,因此,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成了当务之急,目前,政府应加大农村的教育投入,全面普及农村基础教育,为农民接受新技术,掌握新技能奠定基础。要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向农民灌输科学种田的方式方法,积极引导、帮助农民了解最新市场动向,使之真正成为市场主体。要定期到农村进行科普知识的传播,从而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改善农民的操作水平,增强农民的自主创新能力。

加大措施实施积极主动的营销战略,尽力拓宽销路,抢占更多市场。认真抓好"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服务体系建设,按照"政府抓龙头(企业)+龙头带农户"的路子,具体负责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工作,帮助解决政策要办的、群众想办的、基层难办的问题。

在土地资源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要实现“增效、增收”的目标,必须抓好农业的内涵开发,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挖掘土地潜能,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率。针对官庄村现状,我们已经申请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通过高标准的农田路网建设,解决交通运输和排灌问题,提高官庄村抵御旱涝等自然灾害能力,确保粮食这一基础产业的稳产增产;同时,加强开展对已建桥路的保养和维护,建管并重,巩固成效。

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靠科技上水平,继续培植壮大小麦、玉米、蔬菜、养殖等支柱产业,大力加快二、三产业发展,生产适应市场需要的产品,加强品牌建设,加快农业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增长转变,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逐步生产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等高品质农业产品。

一是坚持科学谋划,分类指导,按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总体要求,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二是建立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长效管理机制,明确后续维护管理责任,利用公益岗、在家闲散农户,由村支部牵头带动人民群众都能参与到各项工作中;三是加大对农民的环保理论教育以及环境保护宣传力度,积极探索环境保护的措施,在实践中不断增强农民环保的意识;四是加大对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对农村范围内的环保问题进行实时监督与排查;建立污水处理池,实现废水再利用和零污染排放。

一是选好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头人”。吸纳有志投入家乡建设的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加入党组织,回村任村干部,建设出能力强的农村“领头雁”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在技术、阅历、经验和信息方面的优势,带领全村党员群众一起搞发展;二是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创新土地流转机制,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加快土地规模经营发展,为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三是从实际出发探索发展集体经济有效途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利用未承包到户的集体“四荒”地、养殖水面等资源,集中开发或者通过公开招投标等方式发展现代农业项目;可以在符合规划前提下,探索利用闲置的各类房产设施、集体建设用地等,以自主开发、合资合作等方式发展相应产业。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农户和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农业生产性服务。鼓励整合利用集体积累资金、政府帮扶资金等,通过入股或者参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村与村合作、村企联手共建等多种形式发展集体经济。

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为全面了解全区非公企业的经营状况、发展环境和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xx区委统战部、区工商联从20xx年4月16日开始,在区人大副主任、工商联主席冯春娥、区委统战部副部长、工商联党组书记屈光明的带领下对各基层商会及企业进行了近1个月的走访调研,走访非公企业36家,调研对象涉及化工、贸易、副食品批发、建材装修、家具、五金、制造业、房地产、餐饮等行业企业会员,听取了企业负责人的汇报,发放了调查问卷,召开了座谈会,就企业基本情况、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企业党建等方面进行了座谈。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xx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非公经济发展,围绕“打造雁城商都、建设石鼓新城”经济发展方针,从加强引导、优化环境、提升服务等方面入手,立足区位、资源两个优势,优化软、硬两个环境,把发展非公经济作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立足点,从政策、环境、体制等方面为非公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促进我区非公经济发展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不论是非公企业个数、个体工商户户数,实现产值、上缴税金都有呈快速增长。xx年全区非公经济上交税金6.5亿元,约占全区税收的50%,非公经济已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非公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如下:

1、非公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全区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通过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华源、五一、中湘、永兴四大专业市场为核心的建材、副食品、五金、家居等行业的商贸物流业、以共创集团、耀江实业、雅仕林等为代表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以香江百货、中环餐饮、漂亮宝贝等为代表的服务业,以及以领军现代农业、荣盛农业科技等为代表的一批农业企业。特别是近几年引进的中亿汽贸、崇盛国际中心、华耀城等已建成或在建的项目,更是为我区非公经济发展增添的强劲的动力。

2、非公经济贡献率不断提高。非公企业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财政增长、提供就业岗位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如华源、五一、中湘、永兴等专业市场,孕育了3000多户创业者,安置了3万余人就业,带动了数十家物流企业的发展。新澧化工、荣盛科技、领军现代等企业为两乡安置闲散劳动力2千多人。极大的缓解了社会就业和再就业的压力。同时,随着非公经济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自觉履行义利兼顾、扶贫济困、积极回报社会、造福人民的光彩事业。近几年,非公企业通过向公益事业捐款、救助贫困家庭、定点帮扶、救灾等方式多次为社会奉献爱心。如仅去年一年,区工商联的会员企业捐款就达300万余元。

3、非公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为全力推进民营企业发展,xx区委、区政府建立了一系列政策机制。相继出台了《xx区鼓励投资兴办生产型工业企业、大型商业网点和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优惠办法》、《xx区招商引资工作奖励办法》、《xx区区级干部同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交朋友制度》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十不准》等一批政策文件,有效支持了民营企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全区连续几年开展优化经济环境与政风行风测评活动,监测各职能部门的行政效能情况。宽松的环境,优惠的政策,良好的氛围,吸引了一大批投资者。

4、非公经济增长速度趋缓。从调研情况来看,全区非公经济整体还是有所增长,但较同期相比,非公经济已经进入发展趋缓、平稳下滑的阶段。一是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有些企业特别是工业企业由于市场需求萎缩,订单不足,产品库存增加,资金回笼受阻。如新澧化工主要是生产元明粉,按理说一季度是元明粉销售的`旺季,而今年却一反常态,市场需求不旺,订单与价格均有所下降,建衡化工、力弘化工等企业均反应开工产能不足60%;二是因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压缩了本来就微薄的部分企业利润;三是宏观政策制约了部分需求。由于国家多项调控措施的实施,针对房地产市场调控的进一步加强,部分投资性、改善性需求受到压制,还有今年以来厉行节约、光盘行动等因素,使一些房地产、高档餐饮业和服务业受到影响。

1、融资渠道不够通畅。融资难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有的企业有好的项目因缺乏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不足不能按时上马或满负荷生产。有些企业因战线拉得太长,摊子铺得过大,资金需求量巨大且过于分散,企业流动资金出现断裂。据调查,全区有45%左右的非公企业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资金不足。虽然国家放宽了中小企业的贷款门槛,金融机构也加大了对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但许多小微企业因规模较小,内部管理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且不动产等可抵押的担保物较少,很难获得银行贷款支持。我区贷款担保机构缺乏,融资渠道单一,民间借贷利息高,不规范,造成小微企业贷款难度大,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2、土地资源紧缺。土地问题是制约许多实体企业发展的根本问题。全区的非公经济在发展壮大的同时,对土地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而现在全区的用地指标非常紧。例如华源与中湘机电市场的许多经营户均反映,市场没有一个独立的够规模的仓库,各经营户都是分散在周边地区租用临时仓库,非常不方便,增加了运营成本,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还有的经营户反映现在经营成本逐年增加,单靠门店销售利润很微薄,企业要发展需要转型,最希望的是能拥有前店后厂,而土地是关键,例如天正输配电设备有限公司,近几年经营状况越来越好,由单一的销售延深到产品的加工制作,但因没有合适的场地建厂房,只能占用门店进行加工,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车立方市场的负责人反应,现在商用车的销售情况非常好,但是亟需完善配套的售后服务。现在全区的商用车(货车)维修服务站都是一些分散经营的规模较小的企业,因投入不够而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主要是因为现在的维修厂都是租地经营,随时面临搬迁的可能,所以经营者不能敢过大投入。而全区土地资源非常有限,可支配用地更是少之又少,许多企业不得不将迁往其它地区另谋发展。

3、企业管理人才稀缺。由于待遇、工作环境和条件等多方面原因影响,本土人才留不住,外地人才又很难引进,致使企业高层次管理人才稀缺。许多企业经营者自身素质不高,缺乏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和知识,停留在家族式管理模式,用人机制不活,用人唯亲,管理上常常力不从心,企业管理较为混乱,生产管理无规章,财务管理不规范,营销管理无网格,人事管理不到位,影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4、经济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在走访中企业主均反应xx区的经济发展环境较其它区相比较好,政府为企业的服务意识较强,服务也比较到位。但认为部分职能部门观念转变不到位,重罚轻管现象还时有发生,个别行政职能部门有时还存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说、事难办”的问题,少数基层执法部门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索、拿、卡、要的现象。有的企业周边环境恶劣,治安状况不好,农民或居民借机滋事阻工,致使企业花钱息事,增加了企业的经济负担和企业家的精神负担。

5、企业党建力量还比较薄弱。一是党组织覆盖面不广。这几年,在区委组织部和基层党组织及党务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全区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覆盖面得到了拓宽,但仍有相当一部分非公企业没有党员或只有个别党员,年轻员工、优秀员工入党积极性不高,党员结构老化,党的新鲜血液难以补充。此次走访的36家企业中,有党员的占41%,其中建立党组织的有8家,有党员但不具备建立党支部而挂靠在行业支部的有7家;无党员的16家,占44%;符合建立支部条件但没有建立的有3家,占8%。二是党员管理难度大。全区的非公有制企业数量较多而规模相对较小,员工流动性强。党员绝大多数是流动党员,具有不稳定性的特点,使党员管理难度增大。三是党组织生活难正常。一些非公企业主和党组织负责人对党建工作热情比较高,但苦于没有专职的党务工作人员,特别是缺少文秘方面的党务干部,宣传教育工作开展不顺利,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不突出。有的企业缺乏党建工作活动经费,虽然有阵地但不健全,难以为党组织所用。加上业务工作繁忙,平时很难开展正常的组织生活。特别是联合支部,组织一次活动难度很大,基本不能正常参加组织生活。

1、进一步畅通融资渠道。一是积极优化信贷环境。加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规范非公有制企业财务管理,建立严格、规范和透明的企业财务制度,并向金融机构提供真实、准确的财务信息,切实增强企业信用意识,严格履行借贷和其他融资契约。二是搭建融资平台。各级政府要引导各金融机构开发适宜中小微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通过与金融机构的协调与沟通,搭建银企合作平台,继续开展“银企对接”活动,形成常规性工作机制。支持、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利用自有资本组建互助性贷款信用担保机构,依托各级商会、行业协会,积极发展行业和专业担保公司,吸收民间资本和企业资金参与,增强信用担保能力,帮助解决小额度周转金借贷难的问题,从而降低金融部门的借贷门槛,不断扩大民营企业面向社会的直接融资,拓宽融资渠道,逐步建立起多元化的融资体系。

2、加强产业配套设施建设。一要依托全区的资源优势及专业市场集群的优势,支持企业大力发展零配件加工业、仓储物流业、售后服务业等配套延伸产业。二要完善产业集聚区的服务功能建设。为产业集聚区就业人员提供办公、就餐、居住、休闲等生活性服务场所,提高企业文化品位,要让企业引得进、留得住、发得起。

3、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一要优化政务环境。坚持阳光行政,以服务发展,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为他们排忧解难,及时发布产业预警信息,帮助他们在较短时间内了解本地产业现状,竞争者动态及政府的相关政策,主动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投资结构和企业发展方向。要关心爱护企业家,形成让企业家放心投资、安心发展的社会环境,对非法干预非公企业合法经营活动,利用职务之便“索、拿、卡、要”和以权谋私的行为,要严肃处理。二要优化服务环境。大力发展社会中介服务。鼓励和引导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中介组织为非公经济提供创业辅导、筹资融资、市场开拓、技术支持、认证认可、信息服务、管理咨询、人才培训等各类社会中介服务机构,为民营经济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三要优化法制环境。进一步加大规范和整顿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偷税漏税、合同欺诈等行为,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依法保护非公有制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4、加强企业自身建设。一要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企业管理人才的培训力度,邀请一批经济专家或知名企业家讲课或者本地优秀民营企业家现身说法,对企业经管管理人员进行免费培训。积极为非公企业参加各类专业会议、管理培训和考察交流创造条件。培养一批熟悉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优秀管理人才。加大人才资源引进力度,建立和完善人才引进和聘用机制,采取政策引导、物质奖励等综合措施,鼓励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支持大中专毕业生进入非公有制企业工作。二要加强企业党群组织建设。促进党组织与企业行政管理机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互促互进,加强党建行政工作力度和渗透能力,进一步扩大党组织在非公企业中的覆盖面与凝聚力,发挥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优秀人才和青年加入党组织,为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以党建带动企业团、工、妇组织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群组织的力量,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企业文化建设,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维护好企业及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和谐健康发展。

农村级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在发展村级经济中,各级都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创造了许多好经验、好做法。

我市村级经济发展虽然找到了一些路子,创出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通过调研,也发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特别是经济薄弱村,问题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农村干部发展经济的素质能力不强。一是思想观念陈旧。有的村干部市场经济意识不强,思路狭窄,认为发展集体经济就是办企业、上项目,贪大求洋。有的村干部认为当前主要是发展个体民营经济,发展集体经济不合拍,过时了,以为只要群众富裕了,集体有没有收入无所谓。泰山区省庄镇安家庄村地处山区,是有名的花卉苗木专业村,村里无偿提供技术、信息、销售等各项服务,群众收入虽然比较高,但村集体经济空壳,村里办公用房只有两间1965年盖的土坯房,村干部也十几年未发工资。东平县老湖镇南辛庄村,群众在村里的帮助下,通过特种动物养殖走上了致富路,有的户年收入达17万元,但村里不收服务费,集体无收入,运转非常困难。二是责任意识不强。有的村干部安于现状,只守摊,不创业,怕担责任,怕冒风险,“等靠要”思想严重。有的村虽然有发展基础和发展条件,但由于原先办企业、上项目受挫,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思想,顾虑重重,不敢闯、不敢干。有的村干部虽然自身致富能力很强,但主要精力用在个人致富上。新泰市石莱镇胡家泉村的两名村干部,都是致富能手,家里有波尔山羊养殖、羊肉加工等项目,年收入比较高,但对集体发展考虑得很少,主动做工作少,只满足于完成上级任务,致使村集体无收入。三是工作能力差。缺思路,少办法,过多强调客观条件,不从主观找原因,怨天忧人。调研发现,有的村虽有近千亩土地,但一年到头只能收一季小麦和一季玉米,没有任何增加集体收入的门路,村干部畏难发愁,只等上级扶持,全村坐等受穷。有的`村虽然有土地、山林、“四荒”,但经营方式不合理,一次性低价拍卖,影响了村里的稳定持续发展。

2、大力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建设。继续深化“递进培养工程”,解决好村级经济发展人才匮乏的问题。结合今年村级班子换届,广开视野,扩大民主,大力选拔那些政治素质好、事业心强、有经营头脑和管理经验、乐于奉献、脚踏实地为群众谋利益的优秀人才进班子,特别是选好配强村党支部书记。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进一步核定干部职数,从严把握,大力推行交叉兼职,包括计划生育干部、生产组长、工勤人员等,能兼的一律兼起来,最大限度地减少村里吃补贴的人数。结合学习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班子成员的政治理论、市场经济、实用技术和政策法律知识的培训力度,提高思想文化素质和带动致富能力。加强农村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增强他们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的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总结成功经验,采取工资统筹、办理养老保险等措施,保证村干部待遇落实,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落实目标责任、民主评议、考核奖惩等制度,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管理监督。建立健全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运行机制,理顺“两委”关系,保证村级组织协调高效运转。

3、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市财政、农业、土地、工商、税务、金融、计生、政法等有关部门,根据各自业务职能,提出加快村级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形成齐抓共管、齐帮共扶的强大合力。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最大限度地减少村级事权,严禁各种形式的乱集资、乱摊派、乱罚款、乱收费,取消一切不符合实际的达标升级活动,不得强迫村里出资兴办各种基础设施项目。严格执行中央订阅报刊的政策规定,加大查处力度,坚决杜绝除党报党刊以外的其他报刊摊派。总结县乡化解村级债务的办法,拓清底子,研究措施,积极化解村级不良债务,能挂帐的挂帐,能停息的停息,能核销的核销。同时,要求乡村量力而行兴办公益事业,严防增加新的债务负担。

4、提高民主决策和经营管理水平。认真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规范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制定细致的工作标准,进一步健全决策机制,规范决策程序,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完善民主理财制度,加大审计力度,全面推行农村财务“双代管”。落实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对公开时间、程序、内容、形式等进行规范,加强群众监督。进一步健全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机制,杜绝“跑冒滴漏”,并通过多种方式改革产权制度,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5、进一步加强对村级经济发展的领导和指导。市委制定关于加快村级经济发展的《意见》,明确目标任务,理清发展路子,落实领导责任,要求各级党委、政府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基层政权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关注基层、理解基层、支持基层,积极帮助基层解决困难和问题,多渠道、多形式增加村级收入,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和有效发挥作用。认真落实市级领导干部联系困难乡镇,县乡领导干部联系贫困后进村和市、县直部门包村制度,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积极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出点子、找路子、搞服务、引项目,协调资金,优化环境。把村级经济发展纳入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和农村党建“三级联创”活动,作为考核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实绩和评先树优的重要内容。加大村级特别是负债严重、运转困难村的转移支付力度,集中扶贫资金,破解发展难题。总结岱岳区实行“村村富”工程,加快村级经济发展的经验,召开现场会议进行推广。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总结各级发展村级经济的先进经验,树立一批典型,加大宣传力度,推广经验做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面上工作开展。

林下经济发展情况报告

为了进一步规范林权流转行为,深入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中央《决定》)及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贯彻中央《决定》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河南省《实施意见》),探索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新的模式和途径,促进我省林业可持续发展,资源林政管理处组织开展了我省林权流转情况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我省林权流转的基本情况。

林权流转既是开展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和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重要内容,又是实现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和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主要途径,我省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中央《决定》和河南省《实施意见》发布以后,围绕深化林业体制改革,林权流转势头迅猛,取得的成效明显。通过林权的合理流转,使林地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使资源配置得以优化,在一些地方出现了“资源增量、农民增收、社会增效”的“三增”局面。

(一)林权流转的主要内容。

我省林权流转的重要内容包括林木所有权流转和林地使用权流转,以及林地使用权和地上林木所有权同时流转。其中,以林地使用权的流转为主,尤以宜林荒山、荒沟、荒滩、荒丘、荒沙等宜林荒地和渠旁、路旁、沟旁、河旁等宜林四旁隙地的使用权为多。如洛宁县早在1993年就出台了《关于出让“四荒”使用权,加速“四荒”开发的决定》和《关于出让“四荒”使用权的实施细则》。1995年以后,*、*、*、*、*等地市委、市政府相继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发治理“四荒”,拍卖、承包其使用权的意见或决定,*县、*县、*县等许多县(区)也出台了相关决定或具体的实施办法。

(二)林权流转的发展过程。

我省的林权流转行为,始于二十世纪80年代后期,是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由农户承包自主经营,平原地区的农田林网和农林间作的树木,实行树随地走,作价转让给农户经营,林木所有权发生了流转;山区大面积的集体林、果园由懂经营会管理的农民接手承包,林木连同林地使用权一起发生流转。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随着农村土地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四荒”的开发治理,农民投资经营林业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从开始承包几米的路段、河段,发展到承包经营一条路、渠或一条河段;从承包经营几亩、几十亩林地发展为买断几百亩、几千亩的荒山经营权;从小片荒山荒坡开发利用发展到以林为主的多种经营。随着林业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经营方式的不断更新,林地使用权流转的规模也不断扩大,涉及面不断拓宽。《森林法》的修订、《森林法实施条例》的实施、中央《决定》的出台,使林权流转保持着持续发展的局面和良好的发展趋势。

(三)林权流转的主要形式。

1、拍卖。

拍卖是指依照有关规定对林地进行资产评估,确定底价后,举行拍卖会,由买方竞价,报价最高者中标,与卖方签订合同(协议),出资买断一定时期的林地使用权或林木所有权,并在林业部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自主经营管理,收益全部归中标人的流转形式。在拍卖过程中,允许各类投资主体跨地区、跨行业竞标购买,同等条件下本地人员优先。这种形式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比较受群众的欢迎。且这种形式转让,一般成交价都要高于底价,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实现国家或集体森林资源资产的价值。

2、承包经营。

承包经营是指按照有关规定,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签订林地承包合同,由承包人按合同约定向发包人支付承包费用,取得林地使用权,自主进行植树造林、经营管理,收益完全归承包人所有的流转方式。承包经营中,承包方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农户、法人单位或合伙组织。承包经营是起步最早的一种林权流转方式,也是实践中应用较多的方式之一。

3、联合(合作)经营。

联合(合作)经营,是指由多个投资主体以土地使用权、林木经营权、资金、劳动力、技术等作为合作条件,从事林业生产经营,收益按比例分成的经营方式。联合(合作)经营主要是通过民主协商,以联办合作的形式进行经营管理。如鲁山县赵村乡国贝石村布朗李园艺场,经营面积1000亩,*市房产局职工王保宪以30万元资金入股,国贝石村以土地、劳动力入股,林业技术员以技术入股,建立董事会,联合经营管理。

4、林木认领托管。

所谓“林木认领托管制”是指:托管公司首先通过承包等方式取得国有或集体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然后面向社会吸引自然人(主要是城市市民)、法人及其他社会组织自愿认领一定面积的林木,获得其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再由认领者将其所认领的林木委托给托管公司进行专业化、集约化经营管理至采伐的一种林权流转形式。委托方按照协议约定的价格和付款方式向托管公司交纳托管费用,托管方按照专业化水平对所托管的林木进行集约化管理,并确保林木生长量达到约定的蓄积,此种林权流转形式20*年起在我省新兴。

二、林权合理流转产生的积极效应。

(一)拓宽了林业投资渠道,增加了林业投资主体。

随着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化,林权流转的加速,全社会投身林业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亦随之高涨,非公有制林业形成并迅速发展,林业建设资金的来源打破了过去长期依靠政府的局面,林业建设主体实现了由过去单一行业建设项社会多元化参与的转变。以桐柏县为例,1999年以来,全县非公有制林面积达18.5万亩,占全县五年来造林总面积的67%,参与经营的企业、单位、个人2452家,累计吸引投资3800余万元,占同期全县林业总投资的70%。

(二)盘活了林业资产,优化了资源配置。

在林权流转前,宜林荒地、四旁隙地等长期闲置不用,或分配给无力经营者,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土地作为生产力要素,其使用价值难以实现,形成死滞资产。同时,社会上一些闲散资金没有找到合适的投资项目,因无政策和资金的支持,林业上一些技术人员和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没有施展的空间。通过林权流转,实现了林地资源、资金、劳力、技术等各种林业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活了资产,富了群众,稳定了社会,发展了林业。

(三)扩大了有林地面积,增加了森林资源的总量。

投入的增加、资源的优化组合必然地带来了资源量的增加。仅就桐柏县而言,1999年的有林地面积为118万亩,目前,已增加146万亩,森林活立木蓄积量从116万立方米增加到13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37.8%提高到42.1%。

(四)提高了造林质量,有效保护了资源。

俗话说:“三分造,七分管”,是说造林不易,管护更难。过去植树造林产权收益不明确,群众积极性差,造林成活率低,管护困难,“年年造林不见林”。通过林权流转,明确了产权,保证了收益,“谁造谁有”的政策落到了实处,广大林农有了实实在在的拥有感,造林护林积极性极大提高,前期造林舍得投入资金选良种、栽壮苗,高规格高质量栽植,后期管护精心浇水、施肥、防治病虫害,“象种粮一样育林、象管田一样管林”。在自己加强管理的同时,还积极学习林业法规政策,加强了对他人毁林的防范,乱砍滥伐等现象明显减少,资源得到了较好保护。

(五)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增加了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

林权的合理流转,促进了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紧密结合。经营者为了提高生产力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积极与林业科研单位建立协作依托关系,大力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促进了林业科技进步,加快了林业科技建设步伐。如桐柏县,近五年来,共引进优良树种15个,良种接穗(芽)100万节,推广优良品种58个,应用新技术、新成果36项,造林成活率、良种率均在95%以上,科技成果转化率达50%以上。

(六)增加了农民收入,培育了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以经济利益为驱动的非公有制林业,使经营者将追求最大经济效益为目标,围绕市场进行生产和经营,根据市场供求信息调整产业结构和树种结构。在实现了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成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据对桐柏县的调查,全县依靠发展非公有林业经济脱贫致富的农户达xx余户,占全县脱贫农户总数的30%。

(七)开辟了一条就业途径,减轻了政府压力。

经营“绿色企业”,风险小,效益持久,为机关富余人员、企业下岗职工及城镇无业青年提供了就业、再就业门路,也为一些单位和企业兴办经济实体、走兴林致富开辟了新的途径。如桐柏县风扇厂下岗职工杨某,在朱庄乡购买荒山200亩,发展以板栗为主的经济林,并在林间套种中药材及牧草,每年收入达2万元以上,依靠林果业摆脱了困境;义马市煤业集团下岗工人王小锋,承包荒山1000亩栽植经济林,实现再就业,被评为非公有制林业的好典型。

(八)带动了林业产业的发展,次金了区域经济进步。

通过林权流转,森林资源的增加带动了林业产业的发展,木材加工、林产品加工、花卉经营等,陆续形成一些地方的支柱产业。灵宝市农民罗眼科,从1993年起承包荒山4万亩,自筹资金1000万元,建成了目前全省最大的连片杜仲基地。他依托西北农大等院校,山上建基地,山下办工厂,实行综合开发。罗眼科的兄长罗来科承包荒山6000亩,投资150万余元,嫁接梨枣、雪枣等15万株,成立了来科枣业有限责任公司,实行种植、贮藏、销售一体化,现每年产干鲜枣10万余斤,产值达50多万元。

三、林权流转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有关法规政策相对滞后。

这里所说的相关法规政策包括两个大的方面:一是以建立具体完善的林权流转制度,规范、引导林权流转行为为内容的法规政策,二是以森林资源合理保护利用管理为内容的法规制度。

第一个方面,1985年,国家体改委、林业部颁发的《林业经济体制改革总体纲要》中提出要建立明晰的产权制度,规定“遵照林木所有权与林地使用权一致的原则,进行林木所有权及林地使用权的有偿转让”,提出了林权流转的要求。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治理开发农村“四荒”资源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中,要求要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各业生产,实行家庭或联户承包、租赁、股份合作、拍卖使用权等多种方式治理开发“四荒”,规定了对宜林“四荒”使用权的有偿流转。

1998年4月29日修改后的森林法,增加了第十五条,规定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及其林地使用权、采伐迹地使用权以及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依法作价入股或者作为合资、合作造林、经营林木的出资、合作条件,同时指出“不得将林地改为非林地”、“除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外,其他森林、林木和其他林地使用权不得转让”。以法律的形式,对林权流转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20*年,中央《决定》中也提出:“在明确权属的基础上,国家鼓励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各种社会主体都可通过承包、租赁、转让、拍卖、协商、划拨等形式参与流转”。应该说林权流转已是于法有据了。但相关的配套法规政策滞后,缺乏规范具体操作的行政法规,致使林权流转中还存在着操作普遍不规范等问题。

第二个方面,由于在林权流转中,大多数投资者主要追求的是经济效益,而我国的森林分类经营工作刚刚起步,现行的资源保护管理法律法规还不是建立在分类经营的基础之上的,各项管理制度如采伐制度等还停留在旧有的框架内,造成林木经营者经营上的约束性,客观上对林权流转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制度不健全。

其主要表现为:一是没有执行统一的评估标准、方法,二是没有法定的评估机构,同时,国家关于评估机构、人员资质的现行规定也与实际工作需要脱节。在已经开展的林权流转中实施的资产评估,多为有各方代表参加的合议性的评估,虽具有一定的公开性和合理性,但缺乏法定性、准确性和科学性。还有相当一部分流转没有进行资产评估,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的流失。如某国有林场,通过不很公开的协商,将本林场3500余亩林地全部承包出去,承包期20年。协议中将现有林木资源无偿交给承包方经营,待承包期满,承包方也无偿将林木资源交给林场。面上好似等资源交接,但实际操作起来远非如此,林场现有林木资源,多为中、近熟林,其价甚巨。若采伐后转租别人耕作、木材收入和地租收入两得,快到期满时再造林,还场以幼林,则国有资产流失的结局不可挽回。

(三)操作不规范,缺乏有效监督机制。

在林权流转过程中,有的没有依法实行公开;有的发包时没有依法召开群众大会或代表大会;有的合同条款不完备甚至是没有书面合同。不规范不仅表现在程序上,有些在实体内容上,也有不妥当甚至是违法的情况,如超出法律规定的流转范围实行流转、超出法律规定的权限约定双方的权利等。除了部分流转合同依法进行了公证以外,林权流转普遍缺乏监督机制。如在我省新兴的“林木认领托管”公司,在经营和宣传中,均存在有不同程度的不实之词和误导之嫌,他们假借有关主管部门和科研单位的名义,夸大宣传其经济效益,错误宣传《林权证》的性质和效力而分散委托人对托管协议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双方签定的合同中,有关条款不严谨、不完善,投资人一次性投资后,对公司执行合同情况缺乏约束与监督,不能及时有效地发现和应对该公司可能出现的违规甚至违法行为。将可能酿成经济纠纷甚至社会事件。

(四)政府干预多,服务不到位。

目前,全省的林权流转基本上是地方政府及其部门推动。有的地方对流转方式实行“一刀切”,强令在一定期限内完成所有宜林荒地的拍卖,重数量不重质量;有的地方甚至对经营者种什么树种、林种作出规定、强行实施,侵犯林农经营自主权;有的地方随意撕毁原来的承包合同,强行将已经承包的林地收回,再进行“拍卖”。竞标者主要是本地农民。虽然也有跨区域投资者,但在流转规则、成交价格等方面,以县域为单位,各地存在较大差异,全省尚未建立信息丰富的交易平台从而培育流转价格具有参考意义的市场。

据了解,目前仅“河南省技术产权交易所有限公司”(xx年9月1日成立)的经营范围中有代理林权交易的内容,尽管自行制定了《河南省技术产权交易所林权交易实施细则(暂行)》和《河南省技术产权交易所活立木托管暂行办法》、《河南省技术产权交易所林权证明托管办法(暂行)》、《河南省技术产权交易所林权交易信息披露规则(试行)》,但仍处于萌芽的状态。从长远来看,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能满足进一步推进林权流转工作的需要。

四、促进林权合理流转的途径。

(一)在较高层次上完善相关立法。

如前所述,法律法规的滞后已成为林权流转中的主要问题,对投资者来讲,需要一个具备较强操作性的具体规定,进一步规范流转的原则、范围、方式、程序、监督、管理,进一步地明确流转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对政府职能部门来讲,需要明确其法定职责,确定其管理和服务的方式和内容。而这些内容,从我国现行的有关立法规定和行政管理要求来看,不是哪个部门或地方政府文件所能够规定的,有些内容甚至是地方性法规也不能作出规定的,如前所述的流转范围问题、资源评估机构及人员资质问题、采伐管理问题等,必须通过修改《森林法》或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才可得以实现。

(二)建立完善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制度。

各种形式的流转,都应当建立在科学规范的评估基础上,合理确定底价,才能保证流转依法有序进行,实现盘活森林资源资产、促进林业建设可持续发展。建立完善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制度,一是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编制科学合理的参数表和各主要临终的评估细则,规范和完善评估技术、评估方法;二是要根据《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科学、可行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和人员资质认证办法,解决目前有关资质规定与实际工作要求相脱节问题;三是要加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和队伍建设,满足工作需要。

(三)搭建林权流转平台,培育和完善森林资源交易市场。

要真正将林权流转推向深入,就应该在保证国家生态安全和生态建设发展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引入市场机制。要按照市场经济运营的要求,结合森林资源资产的固有特点,培育和完善森林资源市场,一是要有大量能够在价格上进行量化的待转林权;二是要有畅通的信息收集和发布渠道;三是要有完善的服务体系,包括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林权流转中介机构的建设等;四是要有完善的市场监督保障机制。

(四)准确定位,合理发挥政府及林业主管部门在林权流转工作中的作用。

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要依照法律规定和市场经济运营规则的要求,明确其对林权流转的组织、指导、服务、管理、监督等职能,做到既积极推进,又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既严格管理又不干涉经营者的经营自主权;既加强监督又全面提供服务,充分、合理地发挥职能作用。尤其是林业主管部门,既要加强相关法规政策的宣传咨询,又要积极开展实际工作的调研;既要认真进行规划设计,又要搞好技术服务;既要大力指导评估机构、队伍的建设,又要加大对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以促进我省林权流转工作的依法、有序的开展。

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加速民营经济发展,对进一步增加县财政收入、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专题进行了调研。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在我县不断发展壮大。20xx年,新增注册个体工商户2650户,私营企业167户。截止到今年6月,全县累计发展个体工商户11785户,私营企业549户,累计注册资金6.69亿元,其中注册资本金100—500万元的有111户,500—1000万元的有18户,超千万元的有13户。全县54家规模工业企业中,有37家是民营企业,占68%,实现工业产值占72.7%,销售收入占73.2%,完成工业增加值占74.2%。

当前,我县民营经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势头,主要表现在:数量稳步增长,实力迅速壮大;对县域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增强,成为经济增长、人员就业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产业领域不断拓宽,区域化发展格局初具雏形;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压滤机滤布我县民营经济发展具有很多得天独厚条件,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至少有30万农村劳动力被释放,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人力资源。医药、毛发、再生铅冶炼、木材、绳网、筛网、中药材、装饰板条、红芋三粉等十二个专业市场拉动力较大,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200x年,全县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7.4亿元,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资金支持。我县老板多,能人多,大户多,他们头脑灵活,敢想敢干,具有强烈的创业欲望和发展意识,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较优的.人才资源。

但在全县民营经济发展中还存在着:服务机制不健全,民间投资创业氛围不浓;家庭式管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没能很好地在民企中实行;思想观念滞后,人才不能向民企有效流动;资金缺乏,融资渠道不畅,投资方向亟待调整等不利因素,制约或延缓了民营经济的发展。

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结合全市开展的“奋力崛起”大讨论,在广大民营企业家中广泛宣传,深入发动,破除部分民营企业家“小成即满”“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的思想,破除部分业主“吃饱穿暖即是福”的小农守旧意识,大力倡导兴业创业、成就一番事业的社会风尚。政府职能部门要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理念,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一项长期发展战略,不限发展比例,不限发展速度,不限经营方式,不限经营规模,为民营经济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要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和环节,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组织开展“企业评机关”活动,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家参政议政,督促政府职能部门规范管理,有效清除发展障碍,为民营企业创造发展的有利环境。

2、以技术和人才推动民营经济发展。

充分发挥科委的职能优势,积极引导民营企业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联合,与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联合,与国外知名大企业联合,与拥有专利技术、知识产权的所有者联合,引进科学技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鼓励民营企业象贝克药业引进关键技术人才一样,不惜重金引进人才,邀请国内外著名民营经济专家学者来讲座、“会诊”、出谋划策;聘请急缺、紧缺人才和大中专毕业生来就业;组织民营企业家和从业人员到江、浙等经济发达地区学艺;由工商联负责定期召开民营企业家经验交流、座谈会,实现经验、信息共享。

3、拓宽民营经济融资渠道。

鼓励金融部门调整信贷结构,滤布拓展服务领域,强化财务咨询、投资管理等为民营企业服务的业务。在信贷资金上,对民营经济的贷款应与国有企业一视同仁,对发展前景广阔的私营企业在贷款上给予重点扶植。

鼓励民营企业利用各类产业投资基金筹集资金。推广安徽华源医药担保有限责任公司的经验,采取信用担保、互助担保、商业担保等模式,在我县再成立三至五家担保公司,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便利。

4、鼓励民营企业调整投资方向。

鼓励民营企业通过兼并、承包和租赁等多种形式,参与公有制企业的改制、重组,充分利用国有企业的厂房、土地、人才等资源优势,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对规模较小、技术落后、竞争力不强的民营企业,动员经营者通过出让产权与大企业联合,吸引外来技术和资金,对现有技术、设备进行更新。通过循环出让产权,实现企业的升级换代和增强民营经济实力的目的。

积极支持民营经济向基础设施、公用事业、新兴服务业等领域拓展。譬如,投资非义务阶段教育事业,通过改善办学设施和条件,取得丰厚回报。

5、建立健全社会中介组织。

积极发展社会中介服务组织,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为民营经济提供政策、法律、财会、技术、管理和市场信息等方面服务的中介组织,着力构建民间投资信息网,为民间投资者提供政策、法律法规和市场资讯等服务。

鼓励建立为民营企业服务的商会、行业协会等自律性组织,充分发挥个体劳动者协会和私营企业协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增强民营企业抵御风险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共同促进我县民营经济发展。

工业经济发展情况报告

为进一步推进“工业强市”战略的实施,加快全市工业发展步伐,按照年初工作计划安排,9月13日至14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带队,副主任******,秘书长及部分常委组成视察组,在市政府副市长***、市经贸委主任***等陪同下,重点对市直工业经济进行了视察。视察组听取了市政府关于全市工业流通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到市经济开发区以及临工、鲁南制药等7家企业进行了视察,召集9个主管部门和8家企业负责人分别进行了座谈,广泛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通过实地视察、听取汇报、座谈、讨论等形式,对我市工业经济有了较为全面、客观的了解和掌握。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政府紧紧围绕市委关于建设“大临沂、新临沂”和“奋战三年过千亿,打好基础翻三番”的总体工作目标,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提高工业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工业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提供了强劲支撑。主要特点是:

(一)思想认识不断统一,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氛围浓厚。近年来,市委根据国内外经济发展的新形势,立足临沂实际,确立了实施工业强市、推进工业化进程、打造鲁南制造业基地的重大决策。从视察情况看,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贯彻市委的决策是有力的,紧紧围绕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不断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形成了政府强力推动、各级干部合力促动、社会整体联动的新的工作格局。特别是通过连续三年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各级加快发展的危机感、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增强,对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认识更加到位,抓发展、抓工业、抓项目的理念和共识已经形成。另外,通过开展“一创六建”、沂蒙精神晋京展等活动,极大地提高了临沂的知名度,增强了全市人民的凝聚力和自豪感,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干事的热情空前高涨,创业的激情充分涌动,形成了全社会抓工业、上项目的热潮。

(二)工业经济快速增长,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工业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全市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531.4亿元,增长19.6%,占gdp比重达到52.5%,二产占经济总量的比重首次占据半壁江山。全部工业完成总产值1513.8亿元,增加值437.4亿元,分别增长25.6%和18.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72.2亿元,同比增长31.59%。实现利税76.3亿元,同比增长32.7%,其中利润总额44.5亿元,同比增长33.4%。今年以来工业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1―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877.83亿元,同比增长48.54%;增加值253.76亿元,同比增长36.86%;实现产品销售收入822.65亿元,增长51.7%;实现利税65.84亿元,利润总额40.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6.07%和67.84%,增幅分别居全省第6位和第3位。县区工业发展势头迅猛。1―8月份,12个县区中有8个县区工业总产值增幅超过50%,9个县区工业增加值增长40%以上,5个县区的利税增幅超过60%,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工业快速发展。

(三)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工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市政府按照发展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坚持壮大规模与提升产业层次并重,促进了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一是积极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了产业结构升级。目前传统产业中已有近40%的企业通过改造得到提升。加强项目建设,注重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江泉碳素、新时代二期药业等一大批高新技术项目相继建设和竣工,高新技术产品项目投资占全部项目投资比重近30%,二是加快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建设,提高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全市已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企业技术开发中心15个,市级技术开发中心17个。三是支柱产业初步形成,优势产业特色明显。目前,全市已形成食品、机械、医药、纺织服装、建材、化工、木业七大支柱产业。20,七大产业完成总产值695.5亿元,实现利税56.8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79.4%和77.4%。各县区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充分发挥市场、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形成了板材、复合(混)肥、陶瓷等20条产业聚集带,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四)骨干企业不断壮大,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市政府把培植骨干企业作为促进财政增收、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对骨干企业在用地、并购、融资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推动了骨干企业的发展壮大。年全市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123家,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12家,金锣集团成为我市首家过百亿元的企业。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100家,过亿元的企业14家。今年1―8月份,全市有112家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8家,其中产值过10亿元企业10家,共完成工业总值557.4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3.5%,同比增长46.39%,拉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加29.89个百分点。73家企业实现利税过千万,其中利税过亿元企业11家,共实现利税43.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6.07%,增长50.58%,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利税增加34.62个百分点。

(五)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工业经济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市政府始终把加大投入作为加快工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千方百计融通建设资金,大小项目一起上,通过招商引资、鼓励民间投资、企业上市融资、争取上级扶持和召开银政企洽谈会吸引银行投资等多种方式,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撑,推动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为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加快了服务体系建设,今年发展了5家典当行,审批了13家担保公司,上半年典当贷款6.5亿元,提供信贷担保6.15亿元。200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500亿元,其中工业项目投资225.9亿元,今年工业投资预计超过350亿元。技改投入创新高。1―8月份全市技改在建项目739个,同比增加173个,累计完成技改投资154亿元,同比增长103%。投资过亿元的项目112个,累计完成投资80.1亿元,同比增长142.4%。一大批重点项目建设相继建设投产,为工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奠定了基础,增强了临沂工业发展的后劲。

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在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制约因素:一是工业经济总量不足。二是企业规模总体偏小,缺乏支撑力强的大产业带、大企业集团。三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四是企业发展的环境还不够宽松。五是企业家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针对上述问题,视察组提出以下建议:

(一)进一步牢固树立“工业强市”指导思想。目前我市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工业经济仍将是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各级政府要进一步牢固树立“工业强市”战略指导思想,加强领导,切实把发展工业放在经济工作乃至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位置,以更大的精力促进工业经济发展。要加强调度和协调,及时解决工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要广泛运用各种宣传舆论工具宣传“工业强市”战略思想,使“工业强市”深入人心,进而凝聚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加快推进工业经济发展的步伐。

(二)要认真搞好“十一五”工业规划。工业规划是对全市工业经济前瞻性的战略部署和具体安排,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做好“十一五”工业规划对于我市工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要象抓城市规划一样高度重视工业规划的编制,聘请国内高层次经济专家和本地工业专家一起,反复进行论证评估,切实提高规划编制水平。要认真分析“十一五”期间我市工业发展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研究提出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思路和措施,确定全市“十一五”工业经济发展目标,制定千亿产业、百亿企业集团攻坚计划,实施工业经济的重点突破。

(三)要创造更加宽松的工业企业发展环境。视察中,工业主管部门、企业家们反映我市工业发展环境不够宽松的呼声比较高。为此,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规范行政许可项目,减少行政审批程序,提高依法行政的透明度,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要大力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整顿执法队伍,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人员素质,严厉打击各种破坏市场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创造守法经营、平等竞争的良好经济秩序。要坚决清理“三乱”,坚决查处各类影响工业经济发展、损害投资环境的人和事,对典型案例要追究到底,切实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要强化对企业的扶持力度,尽快研究出台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在市场准入、土地使用、信贷、税收、上市融资、进出口等方面积极创造条件,扶持企业加快发展。

(四)要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实现我市工业经济的跨越发展,最终取决于能否产生区域级、国家级、国际级的企业家团队。要通过组织外出考察、集中培训等途径,进一步解放企业家的思想,开拓企业家的视野,不断增强他们的赶超意识、创新意识、诚信意识、做大意识,破除小成即满、小富即安、自我陶醉的思想观念。要帮助企业搞好必要的发展规划,减少投资的盲目性,帮助提高人力资源配置能力、市场营销能力、资本扩张能力,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要不断鼓励引导本地企业家想干大、能干大,勇于领导企业在市场中创一流,在行业中争第一,把企业做大做强。要通过多种渠道,利用优厚的条件引进高素质的企业管理人才,不断优化我市企业家队伍结构,造就一支高素质、有魄力的企业家队伍,推动工业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五)要积极培育大产业带、大企业集团。要把培育大产业带、大型企业集团纳入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战略,围绕建设制造业强市目标,按照“三个一批”的要求,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培植一批大产业带、大型企业集团和知名品牌。要立足实际,充分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确定优势产业,实现重点突破。可选择十几个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企业作为重点,市里成立专门班子,实行重点帮扶。要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在全市形成一批销售收入过1000亿元的大型产业带、过50亿元和100亿元的大企业集团。

县实体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20xx年,我市乡镇工业在仪征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扬州乡企局的直接指导下,以优化结构为主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狠抓运行监控和招商引资,重视科技创新,围绕产业集聚发展、企业做大做强、产品做特做精的工作思路,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努力破解发展难题,全面超额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

1、经济总量屡创新高,企业规模不断壮大。

2、运行质态明显改善,利税大户贡献突出。

全市乡镇全部工业迅猛发展,产值、销售、利税、利润同比增幅均超60%,规模工业产值、销售、利税、利润同比增幅均超70%,呈现了规模工业领先全部工业增长,效益增幅快于产销增幅,乡镇工业领先市辖和全市发展的喜人局面。

3、集中区建设成效显著,产业集聚效应显现。

4、开展创业辅导活动、推进创业基地建设。

建立健全创业服务体系,不断加大创业扶持力度,积极搭建信息、人才、资金、技术、厂房场地和公共设施等创业服务平台。真州镇、新集镇、马集镇和市工业总公司等四单位按照资源节约利用、服务便捷高效、要素合理配置、功能配套完善、信息交流顺畅、技术合作共享、人才有序流动、企业集群共生的工作方针,建成的创业基地。大仪镇、市科技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和江苏杭万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的创业基地正在启动。

5、协调生产要素供给,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6、技改投入明显加大,发展后劲不断积蓄。

7、技术创新扎实推进,企业信息化稳妥实施。

尽管我市乡镇工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相比,与周边地区先进县市区比仍有一定差距,主要有:一是产业结构升级不快。资源、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比重较大,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和信息化程度高的新兴产业发展较慢。二是规模工业产值仅占全部工业的51.9%,规模企业平均年产值不足5千万,两相指标在扬州县市中最低。三是集中区总体水平不高,主导产业带动效应不明显,特色产业优势不够明显,基础设施建设还不能满足项目建设需要。这些问题和不足,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克服。

2、企业规模:新增规模企业45家,新增亿元企业8家,新增5亿元企业1家。

3、工业投入:工业投入97.2亿元,同比增长29.8%,实施五千万元以上项目54个,亿元以上项目10个。

4、科技创新和品牌创建:全年开发新产品200个,新品销售率33.8%,认定扬州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30个;新增扬州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5家,培育市级以上研发机构8家;争创扬州市级以上品牌15个。

5、集中区建设:营业收入170亿元,基础设施投入1.4亿元,工业项目投入36亿元,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110个,新增入园企业160个,新建标准厂房40万平方米。

1、保目标,抓监控,实现经济平稳增长。一是尽早将全年主要经济指标分解到各乡镇,落实到企业项目。近期要重点抓好一季度指标的分解落实工作,把所有考核目标排细排实、一并下达。二是定期召开经济运行分析会,分析问题,排找差距,提出对策措施;同时,经常深入乡镇及企业,组织专题调研,了解掌握经济运行中苗头性、倾向性动态,落实解决问题的针对性措施,加强经济预警预测,防止工业生产出现较大波动。三是抓好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增产增收,积极组织名企、名品、名牌参加国内外经贸展销洽谈活动,引导企业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抢抓订单,增产扩销。四是督促乡镇对所属企业规范统计行为,配合税务、统计等部门加强督查,促使企业真实反映实际产出,做到应报尽报,确保应统尽统。

2、扩规模,调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一是坚持以科技为先导、全面提升产业竞争能力,在汽车船舶制造、化纤无纺织物、电器照明、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大力推动企业自主研发和产学研合作,开发一批科技含量高、竞争优势明显的新产品,拓展产品发展空间。二是改造提升机械、轻工、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加快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应用,依托资产重组、股权转让等方式、引进外来资金、技术、品牌和先进的管理方式,做大传统产业规模。三是培植壮大企业梯次群队,选择重点企业和成长型企业,实行分类指导、梯次培育,在项目建设、资金扶持、配套服务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培植一批行业“排头兵”、企业“小巨人”、产品“单打冠军”,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做特做优,进而带动产业扩张。

3、增投入,攻项目,提升工业发展后劲。一是大力引进和加快建设高水平重大项目,对上年结转的金陵造船和杭万汽配等亿元项目,加大服务协调力度,推进项目早日竣工投产,对在手在谈的项目,尽快落地落户。重点落实谢集的元胜纺织、青山的东盛国际废品处理等年内开工的十个亿元项目和总投资1500万美元的谢集乡摩泰克汽车电子助力系统等外资项目。二是做好项目储备报批,在项目的产业链开发、集聚开发和整体开发上做好文章,不断充实项目库;对照国家和省里出台的扩大内需政策,精心包装谋划,加大跑部、跑省力度,协助企业报批重大项目,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和省的“笼子”,获得政策资金的扶持。三是加快集中区建设,按照“拉开框架、拓展空间、做强基础、不断配套”的要求,鼓励有实力的经济实体参与园区开发经营,新增基础设施投入1.4亿元,提高集中区档次,增强吸附能力,提升项目承载力。

5、把关口,降能耗,推进科学和谐发展。一是强化基础管理。指导重点耗能企业建立能源管理制度,帮助用能企业完善基础台帐、能耗定额和计量统计等工作。二是严控能耗增量。从源头把关,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项目准入。同时,大力推广应用先进成熟节能技术,鼓励企业进行节电、节能技术改造,减少或降低能源消耗,全年实施重点节能技改造项目不低于8个。三是推行清洁生产。争取明年再有3家企业通过验收。争取8家企业通过省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和年检、更多的'企业进入省、市循环经济试点工程,确保全年节能降耗目标顺利实现。

6、整要素,解难题,营造加快发展环境。积极应对宏观经济形势变化,整合土地、资金、信息等要素资源,努力缓解企业发展瓶颈制约。一是加强宏观经济信息跟踪,定期发布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等重大信息、积极的财政政策及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信息、国家产业政策信息以及原材料价格变动等信息,为企业提供参考。二是推进银企沟通,加强银企互动对接,重点帮助优质企业落实和扩大授信规模,全年组织银企签约活动不少于3次,稳步提高银企合作履约率;同时发挥融资担保机构作用,争取更多的放贷资金,多渠道扩充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三是加快人才队伍建设,落实人才培育相关政策,通过一系列培训活动,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创业能人、管理人才和职工队伍。

7、兴调研,提效能,打造创先争优团队。一是以建设学习型、服务型、效能型机关为目标,有计划地开展素质培训,提高机关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业务工作能力和把握复杂经济形势、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二是加强调查研究,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深入基层一线,掌握情况,研究思考全局性、战略性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开展知识产权保护、打击商业欺诈等专项行动,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认真做好治乱减负工作,治理各类向企业乱收费、乱罚款和乱摊派的行为。四是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学习先进单位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大力开展“示范科室”、“示范岗”活动,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努力争创全市标兵文明单位。

县实体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x区是xx市都市发达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工业基地之一。区九次党代会以来,区委、区政府围绕建设经济强区和都市新区的奋斗目标,大力实施“工业驱动”战略,促进了全区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主要呈现出以下主要特点:

我区大力实施“工业驱动”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深化企业改革,加强经济运行调控,强化服务意识,在全市自20xx年以来开展的“工业十强区县”评比中荣获“三连冠”。20xx年,全区工业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6.6,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7.9,在全区生产总值12.54的增幅中,工业拉动增长了7.26个百分点。20xx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2户,主营业务收入和工业现价总产值均突破200亿元大关,分别比20xx年增长83.58和68.12,占xx市的9.72和9.71;工业增加值比20xx年增长121.53,占xx市的8.06,;利税总额比20xx年增长466.68,占xx市的13.61,比20xx年提高了6.95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占xx市的19.08;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63.0%,比20xx年提高90.4个百分点,高于全市23.6个百分点。

我区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促进了工业内部结构的调整优化。一是所有制结构更加优化。20xx年,全地区规模以上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体企业、非公有制企业的增加值分别为33.61亿元、2.61亿元、10.49亿元,占全区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71.95、5.59、22.46,分别比上年提高-3.14、0.22、2.92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在地区工业经济发展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使我区工业企业所有制结构更加优化。二是行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目前,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业分别占总产值的70.95、5.11、2.49和2.44。三是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产业结构由20xx年的2.41:61.57:36.02调整为20xx年的1.42:66.75:31.83。工业经济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主体地位显著,占全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6.59,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7.9,在全区生产总值12.54的增幅中,工业拉动增长了7.26个百分点。

招商引资显著效果,一批名牌企业入驻xx,协议引资29.7亿元,为xx工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增强了后劲。一是世界500强企业海尔集团签约入驻港城工业园区,建设“海尔xx创造工业园”。海尔的成功引进,将带动我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升区域经济竞争;二是中集集团项目已在园区征地300余亩,依托寸滩港口内河航运的优势,建立中集集团中国西南地区的集装箱和专用车的生产和销售基地;三是引入世界500强李尔公司与长安公司等组建李尔长安公司、民营企业跨越集团与长安等组建长安跨越公司,形成了以龙头企业带动中小型企业发展的新格局,全区工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20xx年以来,区属12户特困国有工业企业全面实施破产,改制面已达100,截止目前为止,区属国有工业企业已经妥善解决了企业破产中压力最大,矛盾最多的职工安置问题,其中安置了在册职工3237人,移交安置了退休人员5606人,确保了社会的稳定。20xx年12月前,xx远大织布厂、xx制胶厂、xx制皂总厂、xx红旗木器厂、xx皮革模具厂、xx制球厂等6户企业已经破产终结,目前为止尚未破产终结xx化工机械厂、xx皮鞋厂、xx皮件厂、xx金笔厂、xx织布厂、xx油脂化学厂等6户国有工业企业的职工及退休人员已经得到妥善安置,现已全面进入资产处置程序,待资产全面处置后,该6户企业的破产终结将顺利完成。市属下放的43户集体工业企业中,已有36户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其中27户企业以江溉片区和滨江路内侧整体开发为契机,成功实施了关闭解散),改制面达84,目前只有7户集体工业企业由于资产不能变现尚未进行改革。

近几年来,xx区在实施工业驱动战略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近年来,为盘活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存量资产,采取出售、破产、兼并、租赁、联合等多种形式,促进了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重组,新生了一大批企业,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全面推进扭亏无望的市属下放国有中小企业xx远大织布厂、xx化工机械厂等12户国有工业企业的破产工作,3237名在册职工得到妥善安置,5476名退休人员纳入市级医疗管理范畴;二是推进部分产品有市场的企业改制,更新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三是利用xx城cbd建设、北滨路内侧开发等机遇,全面推进以集体企业为重点的企业改革和关闭工作;四是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企业参与企业改革、改组、改造,采取参股、收购、重组等方式,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和经营方式多样化,进一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在深化企业改革中,有效维护职工、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在维护社会稳定的同时,消灭了部分亏损源,增强了企业发展活力。

工业发展空间问题是xx工业进一步发展的首要问题。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将加快园区建设作为实施“工业驱动”战略的重要抓手,作为我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按照“决战决胜园区经济”的工作部署,迅速完成了工业园区的规划定点、申报工作,xx港城工业园区成为xx市首批批准的特色工业园区之一。通过超前安排、层层落实,突破性的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抓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为招商引资打造硬件环境。园区已累计完成投资19592万元,开工建设全长7.6公里的5条主干道路,完成投资4380万元;获得d片区用地指标620亩;两座电力开闭所主体工程已全部完成,园内水、电、气、通讯、排污等市政基础设施初步完善。二是完善管理服务体制。为建立高效的管理体制,园区构建了由管委会领导决策,园区办公室具体管理,并将国土、规划、建委、经委、环保等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列为管委会成员,定期召开会议,统一思想,形成合力。同时,将财政、税务、工商、国土等职能部门延伸到园区,并组建相应的配套机构,一个窗口对外,为投资商提供“一条龙”快捷服务,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园区的管理服务效能。三是从招商突破,壮大产业集群。项目是园区生命,招商是园区前进的不竭动力。园区已启动招商服务大楼建设,完成投资108万元;按照“投产一批、续建一批、新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思路,园区招商引资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引进“龙头型”企业1家,实现总投资28122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68.5;投产企业7家,园内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60184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60。园区集聚了电子电器、物流装备、家电、建材、制造为主的产业,产业发展的积聚效应逐步显现,工业经济发展平台已初步建立。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进一步拓展了我区工业发展空间,为招商引资奠定了良好基础。

近年来,我区全面贯彻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方针,立足现有支柱行业,发展特色经济,充分调动区域内企业的积极性,努力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龙头企业长安公司带动了区域内与之配套企业同步发展,使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得到长足发展。在长安公司的带动下,区属李尔长安公司、天人公司、空调器公司、祥盛公司等一大批企业迅速发展,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迅速发展,支撑了我区工业保持快速增长。登康公司通过改制和不断开发新产品,规模和效益稳步提升,其“冷酸灵”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到目前为止,区域内有长安、冷酸灵、奥妮、药友、康佳等中国驰名商标和全国知名品牌。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登康口腔护理用品股份有限公司、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奥妮化妆品有限公司、长安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长安跨越车辆有限公司等企业先后被评“xx市工业企业五十强”。

当前,地区间的竞争越来越体现为服务体系的`竞争,为实现“工业兴区”,我区在健全服务体系方面狠下功夫:一是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工作制度。先后成立了区民营经济领导小组、区新型工业化领导小组,并出台了《xx区进一步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xx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实施意见》和《xx区民营经济联系会议制度》等重要的指导性文件,为我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工业经济指明了道路。二是健全了激励机制。先后通过了《明星街镇评比细则》、《企业法人考核奖励办法》、《xx区乡镇企业考核实施办法》、《工业经济、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考核办法》等考核办法。加大对街镇、部门的考核力度,进一步推进明星乡镇的创建工作。对在发展工业经济中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有重大贡献的个人予以重用,对妨碍工业经济发展的人和事要及时进行曝光和处理。对“纳税大户”等进行贡献激励,对列入国家、市重点项目的企业进行项目激励,对打造品牌有功的企业进行品牌激励,对开办企业、追加投资的进行投资兴业激励。大大地提高了各部门、街镇、各企业和企业家的积极性,大大地推动了我区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三是拓展发展空间,搭建经济发展平台。按照新型工业化要求,决战决胜工业园区。加强规划,合理布局,在园区招商工作中突出“抓大放小”的指导思想,培育发展专业分工突出、协作配套紧密、规模效应显著、相互共生的产业集群,努力加快以港城工业园区为龙头的“园区经济”发展。四是建立担保机构,拓宽融资渠道。成立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积极与国家开发银行和市内各大银行合作,构建中小企业融资平台,为企业新建、搬迁、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等提供资金支持。五是转变工作作风,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完善和深化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将重点企业联席会和座谈会制度化、规范化、长期化。更加注重民营经济的发展,建立民营经济维权投诉中心,积极受理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投诉和咨询,完善民营经济双月座谈会制度,及时研究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和困难。六是推动技术创新,强化项目开发。全力支持、指导企业申请国家、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加强同市级部门沟通,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市级重点项目计划,争取更多的市级资金及政策支持。对确定的重点企业,不论是区域还是区属都实行全程跟踪、全程服务。七是排除污染源,优化生态环境。嘉化公司的顺利搬迁以及天原化工厂的停产使我区的环境污染得到了进一步的控制和治理,为造“绿色”创造了有利条件,保护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入住企业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某村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从宿迁参加完了大学生村官创业(syb)培训之后,回到镇里根据镇党委政府的要求,在王玉镇长的带领下,我们李口镇大学生村官深入到潭坝村展开为期两个礼拜的调研活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掌握潭坝的具体情况,加强与潭坝的老百姓交流沟通,为潭坝人谋利益。

在从宿迁回来的路上,就听同事告诉我一些情况,由于我没能赶上前两天的调研。据说,第一天王镇长召集潭坝村组干部开会,部署这项工作,居然有部分村领导迟到了将近一个小时。这个是态度问题,正所谓“要想火车跑得快,还得车头拉”。村干部就是火车头,假如火车头都老化了、腐朽了,怎么可能带领整列火车跑得更快,带领火车赶上时代的站点。

调研活动已经进入中期阶段,我们对潭坝的基本请况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整个调研活动在镇党委政府的精心部署下,在王玉镇长的'亲自指导下,进行得非常顺利,基本向着预期的目标前进。通过调研也给我们大学生村官上了一堂深刻地课。

一、好的村支两委领导班子是关键。有的地方为什么会落后于其他的村,党委政府给的是同样的发展政策,甚至党委政府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给了一些优惠的发展政策,但是这些地方还是会出现问题,发展滞后。我想这个与村组干部的领导方式方法有很大的关系,村干部对老百姓工作态度不够好,久而久之就导致了百姓对干部的信任度下降,工作自然就难以开展,也就最终严重影响村级经济、政治的发展,在全社会都与时俱进地奔小康的时候,落后于时代的步伐。

二、党群关系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村级组织是我国最基层的组织,他的发展也是关系到改革开放稳定大局的事,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所在。而这些发展的取得,必须依靠群众的参与。有的村群众对村干部简直信任度趋近于零。干部不能以身作则,工作态度懒散,时间观念不强,自身形象也有严重的不协调。群众对他们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不管什么和谐社会,也不管什么奔小康。家家户户关起门来“谋发展”。此种现象的出现是绝对不允许的,更与这个社会的发展趋势格格不入的。

这就是我首日深入潭坝调研获得的感悟。

年农村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为了深入了解我市乡镇经济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探讨乡镇经济发展规律和加快发展的有效途径,__年9—10月期间,乡镇经济发展专题调研组一行,由副主席徐少伟、陶春元同志带队,分赴修水、都昌、庐山区以及萍乡市等地开展调研活动。通过听取汇报、实地考察、查阅有关资料和发放调查问卷、座谈研究等形式,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现作如下汇报:

我市共有81个乡、99个镇、12个街道,下辖1795个村、34个居委会。__年末,乡(村)总人口354.76万,约占全市总人口的75%。近年来,各乡镇认真贯彻市委“一个定位”、“四个打造”、“五大战略”的总体部署,坚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农业产业化、招商引资上项目,作为发展乡镇经济的总抓手,不断提高乡镇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为县域经济和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产业优势逐渐显现,民营经济快速发展。近年来,全市各乡镇普遍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注重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或原有产业的基础优势,上项目、兴产业、培税源,初步确立了本地的优势产业和工业主导项目。庐山区近两年来各项经济指标保持高位增长态势,乡镇财政收入约占全区收入三分之二以上,一个根本原因就是该区乡镇充分发挥了临江临湖临路临市的优势,在经济结构上确立了自己的主导产业和重点项目,分别打好“工业立镇、文化旅游兴镇、商贸活镇”三张牌。修水县立足山区资源发展生态农业,延长农产品加工产业链,仅蚕桑业一项就形成了从制种到销售的一条龙专业化体系。都昌县努力克服工业底子薄、财政实力弱的困难,着力培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鄱湖水产、华意珍珠贝类加工、春天食品等一批创品牌企业、农字号企业、个体民营企业都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2、农业结构渐趋合理,产业化进程扎实推进。经过多年努力,全市乡镇经济结构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粮棉油等传统优势产业稳定发展,特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布局渐成雏形。__年,种植业在农业中所占比重已下降到45.6%,养殖业比重上升至47.7%。全市初步形成了棉花、油菜生产区域,茶叶、油茶生产区域,蚕桑生产区域,水产养殖区域,蔬菜、花卉苗木生产区域,早熟梨生产区域以及速生工业原料林生产区域等块状经济。修水的古市镇、三都镇还分别被冠以“江南花椒之乡”、“江南蚕桑第一镇”的美誉,都昌县周溪镇荣获“全国最大珍珠核生产基地”和“中国淡水珍珠之乡”两块金字招牌,庐山区赛阳镇成为我市最大的花卉苗木之乡。随着近年农业税费制度的改革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普遍实施,广大农民务农积极性明显提高。各地的农田抛荒现象少了,农民对土地自觉投入的多了。市财政还每年安排400万元实施农业产业化,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市委提出的农业产业化“1121”工程得到稳步推进。

3、小城镇建设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各地通过完善小城镇的规模布局,调整产业结构,鼓励农村人口向小城镇有序流动,使一些集镇规模迅速扩张,人口急剧增加,小城镇在各地交通枢纽、边贸集市得到快速发展。修水县渣津镇短短几年城镇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集镇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集镇人口1.8万,成为湘、鄂、赣三省交界的商贸重镇。特别是在开展新农村建设中,各地以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村庄规划和“三清三改三配套”为切入点,大大提升了集镇、村庄建设品位,全市647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工作成效明显,一大批各具特色的产业村、生态村等示范典型纷纷涌现,一大批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

县实体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1、新开工建设工业项目。1-6月份,投资1000万元以上新开工建设工业项目27项。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开工8项,完成市年计划15项的53.3%;亿元以上项目开工8项,完成市年计划7项的114.3%。

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6月份,实际完成103.6亿元,同比增长37.2%,完成市年计划191.5亿元的54.1%。

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月份,实际完成31.8亿元,现价增长37.2%,可比价增长30.9%,超过市里下达30.6%的增幅计划,完成市年计划50.7亿元的62.7%。

4、新增规模企业。1-6月份,新增规模企业19户,新增企业户数完成市年计划20户的95%。

5、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6月份,实际完成48.1亿元,同比增长1xx%,完成市年计划90亿元的53.4%。

6、实际利用外资。1-6月份,全口径完成3xx3万美元,同比增长28%,完成市年计划5850万美元的52.5%。

7、出口创汇。1-6月份,全口径完成23000万美元,同比增长9.5%,完成市年计划58500万美元的39.3%。

8、内联引资实际到位。1-6月份,全口径完成36.2亿元,完成市年计划42亿元的86.2%。

9、重点新产品。1-6月份,完成28种,完成市年计划37种的81.1%。1-6月份,实现重点新产品产值8.5亿元,完成市年计划16亿元的53.1%。

10、技术创新重点项目。1-6月份,实施3项,完成市年计划3项的100%。具体是:xx阿斯创化工有限公司的新型环保遮光剂、从锆英砂中分离放射元素的工艺条件的研究;xx开发区合金铸造厂的大型薄壁耐压铝合金壳体系列产品的研发。

1、认真贯彻落实深化“工业发展年”各项工作。xx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深化“工业发展年”各项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市深化“工业发展年”会议精神,成立了xx开发区深化“工业发展年”领导小组;制定了《xx开发区深化“工业发展年”工作实施方案》和《xx开发区工业项目引进及相关奖励政策》。3月29日xx开发区召开了招商引资暨“工业发展年”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会议对20xx年招商引资暨“工业发展年”工作进行了总结,对20xx年工作进行了部署,表彰了纳税大户、获得国家免检产品企业、创省市名牌和著名商标企业,签订了20xx年招商引资暨“工业发展年”主要指标责任状。

2、确定工作的重点和发展方向。随着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沿海开放和“五点一线”战略的深入实施,xx开发区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实施新举措,谋划大发展,力求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和辽宁“五点一线”的开发建设进程中,实现率先发展。为了充分发挥沿海、临港和区位优势,我区确立以“建设辽宁沿海对外开放的先导区、新型工业化项目的集聚区、港口城市经济的示范区、城乡统筹发展的先行区、商贸旅游业发展的黄金区”为发展战略,以“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增强综合实力”为奋斗目标,以“项目、环境、和谐、稳定、惠民”为工作重点,全面实施大规划、建设大路网、建设大园区、发展大旅游“四大”工程,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创业、人居、旅游环境优势明显的和谐开发区,积极打造现代化、生态化的海滨城市。

3、狠抓招商引资工作。上半年加大了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党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亲自跑项目、谈项目,共组织了多次招商洽谈活动。今年3月份、5月份党工委书记高作平带领“三镇”、“四办”、区直有关部门及各园区先后2次到浙江的宁波、杭州、苏州、昆山、上海和山东的.威海、临沂、日照、聊城进行项目洽谈和招商活动;5月8日,闵忠贵副主任带队参加了“20xx年辽宁(南昌)商品展销会暨经贸洽谈会”,xx开发区绅特制衣有限公司、辽宁中泰彩铝有限公司、xx旺运红酒业有限公司三家企业各携带代表企业特点的产品参加了展会,展示了xx开发区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成果,同时推介熊岳温泉城项目和五金商贸城项目。

4、搞好各类园区的规划和建设。对现有7个工业园区进行整合。撤销绿色工业园、临港工业园、装备制造工业园、绿港物流,组建临港工业区、滨海工业区;保留冶金工业园、塑料工业园机构及法人资格,成建制并入滨海工业区,作为滨海工业区内相对独立的工业园区;保留海洋渔业产业园机构及法人资格,成建制并入临港工业区,作为临港工业区内相对独立的工业园区。

5、加强服务工作。对引进的项目做好跟踪服务,促进生物柴油、生物汽油、炭素深加工等投资5000万元以上落实项目的开工建设。

为了进一步抓好深化“工业发展年”的各项工作,下半年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抓招商引资工作,组织各种项目洽谈活动。开发区将积极参加市里统一安排的招商洽谈活动,其中,首先按市政府要求,在市经委的主动服务和大力支持下,组织安排好各项展洽工作;其次,将有针对性地到各地招商引资;再次,通过多种形式吸引国内外企业到开发区考察洽谈投资。

2、组织深化“工业发展年”工作调度分析会,按照开发区深化“工业发展年”实施方案,对各推进组、各部门工作情况进行督察。同时,加强对新开工项目的跟踪服务,帮助其快建设、早投产。

3、抓经济运行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尤其要抓好新增长点、重点企业、新增规模企业,确保按序时进度完成市计划。

4、有计划、系统地进行“工业发展年”工作宣传。其内容主要有:新开工建设工业项目巡视;技术创新重点项目探访;推荐省、市名牌产品报道;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工作进展等宣传。

综上所述,开发区正在全力、有序地推进深化“工业发展年”的各项工作,经过艰苦奋斗,开发区保证完成“工业发展年”的各项工作目标,力争超额完成任务,为xx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