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的撰写需要考虑读者的背景和需求,采用易懂、简洁的表达方式,使报告更易于理解和应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调研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村级债务一头连着集体,一头连着农民,是多年累积的结果。近年来虽然财政加大了转移支付的力度,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随着农村一系列改革的逐步深入,村级可支配收入锐减,村级债务问题更加突出。村级债务问题已经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障碍,村级债务问题不解决,村组织就很难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新农村建设就无从谈起。化解历史债务,防止出现新的非正常债务是当前村基层干部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一、我镇村级债务的主要用途与特点。
我镇村级负债的主要用途是:道路修建、农田水利建设、电力设施维修、村容村貌整治、村级管理支出、产业结构调整等。
我镇村级债务的特点:一是负债面广。全镇16个村(社区)个个有负债,负债面达100%。二是负债数额大。截止6月底,全镇16个村(社区)负债820.74万元,村平51.30万元。负债在10万元以下的村仅有3个,占村总数的18.75%,负债在50万元以上的村5个,占村总数的31.25%,负债100万元以上的村2个,占村总数的12.50%。三是债务硬,债权软。从调查情况看,绝大多数村债务往来是明确的,是必须要偿还的,是硬的。但从债权结构分析,90%左右的村级债权是农户税费尾欠款,这些欠款农户中有的已经迁走,有的已经去世绝户,很难回收,导致有相当部分成为呆、死账。
二、村级债务形成的原因。
1、基础设施建设留下负债。村集体建设没有一定的积累,牵强上马了一批需大量配套的资金如农业综合开发、水利工程建设等项目,在上级补助资金有限,又不好向农民伸手的情况下,只好形成了欠项目承包人的债务。
2、超过承受能力的公益事业投入欠下债务。修建道路、村容村貌整治等公益事业投入,这些公益事业的建设主要依靠村集体经济组织,国家只给少量的资金扶持,村里欠项目承包人,形成债务。
3、收不抵支增加负债。一些村无实质性的村营收入,除上级扶持资金外无其他任何来源,而村级支出却稳中有升,使得部分村集体经济组织收不抵支负担加重。个别村甚至连村干部工资都难以保证。
4、村级财务管理不够规范,非生产性开支过大造成负债。一些村民主理财制度不健全,对开支把关不严,不合理开支过大,管理混乱,也造成了数额不小的债务。办公费等管理费用开支随意性大;有的村因开发建设招待费开支也很大,这些都给集体经济带来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
5、历史性拖欠也是导致债务居高不下的一个原因。主要表现是:(1)集体经济组织在债务的清收上,力度较小,措施不得力,导致大量的债权收不上来,办事只好举债,造成大量的债务。(2)没有对账务进行核实,有的债权早已成为死账,由于种种原因,没有经过相关程序进行处理,形成一批空债权。
三、化解村级债务的难点。
1、化解债务的途径越来越少。随着形势的发展,以前的化解债务的措施各办法效力降低了。如盘活资产偿债,很多地方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能卖的卖、能租的租,拍卖、租赁经营权都已完成,靠盘活资产资源的空间有限。
2、村级集体经济来源减少,化解债务缺乏资金来源。
四、化解村级债务的对策思路。
1、开展财务清理,核销减债。对历史形成的债务区别情况,分类处理。对欠村组干部的工资形成的村级债务一律不得计息,对已计息的,其利息一律从债务中剔除,据实核算。对村级生产性与非生产性投资形成的债务,由审计、财政、农经等到部门审计,据实确认;同时在清理过程中发现收入不入账和重报、虚报支出,虚增村级债务的应如数退回,触犯法律的,由司法机关处理。
2、清收债权还债。对各项应收款的清理,可根椐不同的债权对象,采取多种有效的措施,积极开展清收工作。对单位和个人拖欠村集体的款项,采取经济、法律和行政等综合措施进行清收;对国家干部、村组干部、单位职工及其家属的欠款,限期、逐笔、逐人清收;对有能力还款的单位,可申请法院依法清收;对于无能力还款的困难户,实行减免缓和政策;对于一次性还款有困难的,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同意,按还款计划分期偿还。
3、发展经济化债。以拓宽农民、村级组织增收渠道作为化解村级债务的'根本途径。村级债务的解决,最终是要靠发展经济,靠农民和村级组织增收来实现。因此一是要加大改革力度,探索新的集体经济实现形式。积极引进资金和项目,利用集体资源、资产参股入股,实行股份合作,拓宽村级经济收入渠道,增强村级组织自行化解债务的能力。二是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化解其债务。三是引导农民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农民提供科技、信息、生产资料供应和产品销售及法律援助等方面的服务,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帮助农民发展畜牧业和多种经营。对农民进行知识培训,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扩大就业门路,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其还款能力,逐步回收农民欠村级组织的债务。
4、建制防债。以建立和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和监督为核心的长效机制是防止新债发生的重要保障。坚持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理财制度,建立健全村民议事组织,完善议事规则,规范财务公开的程序、形式和内容,重大财务开支必须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方可实施,切实加强村级组织内部民主监督;要建立村干部责任审计和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规定给村级组织造成新的不良债务的责任人,要依法追究经济、纪律责任,全面实行村财民理乡镇代管,实行村级账务、资金双代管,使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加快管理手段的现代化,逐步建立农村经济监测系统和农村经济管理网络,实施会计管理电算化;加大对村集体经济审计监督力度。
5、强化组织保障和责任追究化债。要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提高对化解村级债务问题的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把化解旧债、制止新债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要教育广大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要增加债务考核指标,把清欠减债和防止新债增加列入村干部政绩考核的主要内容,凡是违反规定擅自借款或担保而发生的债务,要按照“谁决定借款,谁负责还款”的原则处理;对没有偿清债务的当事人,不得提拔和调动,对造成损失的要追究主要责任人的责任,确保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为进一步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管好用好政府投资资金,确保工程质量和资金安全,建立科学、高效的政府投资项目决策和组织实施机制,提高投资效益,围绕《预算法》、《建筑法》、《招投标法》、《审计法》、《政府投资项目审计规定》等法律法规,现就如何进一步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监管和解决项目投资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索和探讨。
一、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各级地方人民政府为切实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监督管理,均在不遗余力探索制订国家建设项目审计监督实施办法、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监督办法、财政投资项目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规范财政投资项目招标投标活动、财政投资评审管理暂行办法等规范性文件,虽然取得了一定实效,但仍存在一系列突出问题,如决算超预算、预算超概算;建设单位拆分肢解工程项目发包、招标,中标单位非法转包分包,违规挂靠;不按招标文件约定内容签订施工合同,签订“阴阳合同”、“黑白合同”甚至无合同;不履行变更审批程序,擅自提高建设规模和标准;现场签证管理不到位;施工单位决算不实、高估冒算;基建财务管理不规范等。
二、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监管对策。
一是规范项目流程,严格环节管理。
严格项目建设程序。项目建设单位必须严格执行批准的初步设计和概算,按批准的'建设规模和工程投资额度进行限额设计,禁止先设计后勘察或不勘察。
加强招投标管理。针对所有依法依规实行招标的政府投资项目,都必须按规定进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招标,严禁卖标、买标、围标、串标、挂靠投标、违法分包和非法转包等违法行为,依法净化招投标市场。
规范合同签订。项目建设单位与参建各方签订的合同或协议要严格执行《合同法》,做到主体明确、严密、规范、职责清楚,有履约保证和质量保证条款。
严控工程变更。严格控制工程设计变更,不得随意变更设计内容,施工单位必须按照工程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规范标准组织施工,施工承包人不得擅自对原工程设计进行变更,建设单位要严把设计变更关。
加强签证管理。各单位应遵循公平、公正、诚实信用的原则,加强施工现场签证管理。对隐蔽工程、工程量增加项目的变更等签证,必须做到“三方签字”,即建设方、施工方、监理方同时参与,对工程量进行丈量、质量验收之后,实行现场签证。
严格竣工验收。要严格按照《江西省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竣工验收备案管理办法》开展工程竣工验收。竣工验收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活动,验收人员组成有特定要求,包括质监、业主、监理、勘测、设计、施工等单位,参建各方都应从各自的角度进行评定,集体验收合格方能出示验收通知并出具工程竣工验收报告。
完善财务管理。建设单位要按照《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做好政府投资项目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按规定设置独立的财务管理机构或指定专人负责项目建设财务工作,严格按有关规定和批准的建设内容做好帐户设置和管理,完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严格资金拨付。拨付项目资金必须由施工单位提出书面申请,必要时由建设单位申请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监察、发改、财政、审计等相关部门对工程进度和工程量予以核实,严格按施工合同规定的工程进度付款。财政部门要严格按资金管理办法拨付项目资金,并对建设单位审签的发票、工程量验收单进行抽查。
二是强化部门责任,形成监管合力。
发改委作为政府投资项目的综合管理部门,负责政府投资项目规划和计划的编制、组织实施、协调监督,具体负责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的审批,组织工程变更审查、竣工验收,监督协调政府投资项目的计划执行情况,对省、市、县重大项目实行稽查。
财政部门应切实加强政府投资项目资金财务活动的监督管理,具体负责政府投资项目资金计划的编制,审核政府投资项目工程概、预算及标底编制,参与工程变更审查,审核工程投资资金来源与落实情况,按工程进度审核拨付建设资金,对基本建设财务进行管理监督。
审计机关应深入开展对政府投资项目基本建设程序、工程变更、现场签证、造价结算、竣工财务决算等事项的审计监督,依法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处理。
政府招投标办负责政府投资项目交易招投标活动的监督管理,具体对政府投资项目交易招标文件和合同的备案审查,政府投资项目招标评标专家库的建设管理,受理对政府投资项目交易工作的投诉、举报。
建设、规划、交通、水务等部门负责各自行业施工、勘察设计、监理等单位和工程招投标代理、造价咨询等中介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经营行为的监督管理,依法查处其违规违法行为;监督检查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完善工程建设不良行为记录和黑名单制度,建立健全工程建设领域诚信体系建设,严格市场准入。
监察机关负责对政府投资项目实施过程中建设单位和相关职能部门及工作人员执行法律法规制度情况的监督检查,依法依规查处政府投资项目建设中监管不力、玩忽职守、失职渎职、违反管理程序等违法违纪行为,并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同时,建立政府投资项目监管联席会议制度,由政府牵头,监察、发改、财政、审计、招标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作为成员单位,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联席工作会议。各部门加强沟通和协调,发挥各自职能,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存在问题进行处理和行政问责,更加及时、直接、高效地解决困难和问题,形成项目监管合力,确保政府投资项目合法合规、科学高效、优质规范实施。
针对金融危机对陇南市铅锌产业的巨大冲击,就目前xxx市铅锌产业现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铅锌产业转型等提出一些产业发展思路,为xx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借鉴思路。
一、我市铅锌产业发展状况。
xx市铅锌矿主要集中在成县、西和县和徽县境内,东西长85千米,南北长7-12千米,面积为1200平方千米,金属储量约2800万吨,平均品位4.5-12%,为我国第二大铅锌矿体。铅锌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越高,走向枯竭的速度越快。随着开发程度的加深,开发成本不断上升,比较优势和竞争力逐步丧失,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以资源为依托的陇南经济发展。按照目前开采状况,再经过十几年,将面临资源枯竭的境况。那么如何未雨绸缪,发展接替产业,从而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是陇南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课题。
(一)支柱产业的作用明显。
截止xx年底,xx市共有铅锌生产企业98家,其中:采选企业86家,冶炼企业12家。从xx市的经济总体情况看,铅锌产业在xx市经济发展中占居十分重要的位置,已成为xx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xx年铅锌价格高位运行,xx市以铅锌产业为主的工业增加值达35.12亿元,占陇南市当年gdp总量的31.41%;铅锌企业上缴利税9.67亿元,占xx市当年财政总收入的59.99%。
按照《xx市人大会办公厅关于印发〈xx市人大会开展市人民政府法治政府建设情况调研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xx区人大会配合市人大会,于近期组织相关部门,对区人民政府法治政府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向市人大会提出了法治政府建设的相关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不断完善了体制机制。一是加强组织领导。xx区成立了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法治政府建设和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定期不定期听取法治政府建设和依法行政工作汇报,对全区法治政府建设和依法行政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区政府每年组织召开全区法治政府建设和依法行政工作大会,区政府会每年两次专题研究法治政府建设和依法行政工作,区人大会每年听取一次区政府依法行政工作报告。二是建构框架体系。以《xx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意见》、《xx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依法行政工作的意见》为核心,从重大行政决策、规范性文件管理、政府合同审查备案、行政执法监管、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和依法行政目标考核等方面加大制度建设力度,形成了“1+6”的法制工作架构,建立起更加完备有效的法治政府建设和依法行政制度体系。
(二)着力转变了政府职能。一是开展行政权力清理。按照市里统一安排部署,及时启动了全区行政权力责任清理规范工作。目前,该项工作第一阶段已经基本完成,待市级各部门出台区县通用清单后进行比照调整,形成全区的行政权力责任清单。二是深化行政审批改革。严格落实“一个窗口”办事制度,简化审批流程、压缩办理时限。开展审批项目审核清理工作,做好了103项上级下放或委托项目的承接工作,共减少131项行政审批项目,较原有项目数减少14.33%,并及时对外公布。三是继续深化专项改革。深入推进“先照后证”、“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等专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激发了市场活力。
(三)严格履行了决策程序。一是规范政府决策程序,发挥法制参谋作用。对重大行政决策,事前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风险评估,听取政府法制机构、政府法律顾问及相关专家的审查意见,经充分研究论证后,最终形成决策意见。一年来,召开发电公司有关问题法律论证等涉法专题会110余次,听取政府法制机构、政府法律顾问法律意见建议260余项,较好地从源头上避免行政纠纷的积累。二是严格政府合同审核,保障区域经济发展。认真落实《xx区政府合同审查备案管理办法》,xx年,共审核政府合同33份,有效地减少了政府在商务活动中的法律风险,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
(四)切实加强了法制审查。xx年,共审查《xx区城市综合管理暂行办法》、《xx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17件,有效地规范了抽象行政行为。开展全区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对xx直辖以来以区(县)政府、区(县)政府办名义发布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全面清理,补充报备继续实施的规范性文件27件,废止100件,失效85件,顺利通过市级规范性文件专项评审。
(五)全面强化了执法监管。一是规范资格管理。组织开展了全区行政执法人员大培训,全区350余名行政执法人员参加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后获颁行政执法证件,杜绝了“无证执法”现象发生。二是开展案卷评查。连续第三年在全区组织开展行政处罚案卷评查活动,对22个执法单位提交的44份处罚案卷进行了评查,对行政执法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予以整改。xx年,区交委被评为全市行政执法工作先进单位。
(六)大力推进了政务公开。切实履行政府信息主动公开职责,重点推进决策、执行、服务以及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项目建设、社会公益事业等人民群众普遍关注事项的信息公开。xx年,以区政府公众信息网为依托,主动公开政府信息4615条。同时,积极做好依法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工作,全年共受理公开政府信息申请13件并全部办结。较好地保障了行政管理对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也赢得了老百姓对行政工作的理解与支持,保证了各项重点工作的顺利推进。
(七)有效化解了行政争议。一是强化层级监督,树立复议权威。xx年,区政府共收到行政复议申请10件,受理8件,其中,维持2件、终止4件、转送1件、确认违法1件,充分发挥了行政复议内部纠错功能,督促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二是理顺应诉机制,推动司法实践。坚持“以法庭为课堂,以案件为教材”,严格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不断强化行政机关领导干部法治意识。xx年,区政府作为被告的案件47件,所有案件均按照生效判决书不折不扣予以履行,及时化解了行政争议。三是推广仲裁制度,促进矛盾化解。在行政机关与市场主体发生民商事纠纷时,促成推动双方通过仲裁这种既高效又便捷的方式解决纷争,有力地推进了矛盾纠纷的化解。xx年,xx区被评为“xx市仲裁推广先进单位”.
二、存在的问题。
(一)法治观念有待提升。法治政府建设和依法行政工作不是一项单项工作,它贯穿于政府组织、决策、执行等各个环节,是一项具有基础价值的体系性工程和系统运行模式。但在工作当中,一些单位对新形势下法治政府建设和依法行政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其本质理解有偏差,在推进的过程中存在“形式化”、“口号化”的倾向。有的干部不习惯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和法律手段来处理、解决发展改革中面临的问题,对法治政府建设和依法行政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认识不足,甚至把法治政府建设和依法行政工作与发展改革对立起来,错误地认为束缚了改革、妨碍了发展。
(二)制度执行尚有差距。区政府早已对政府合同、规范性文件、行政执法等工作建立了系统的管理机制,并作了多次培训,但在实施过程中,落实仍有差距。一些单位在规范性文件送审时没有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形式报送审查,非法创设行政许可、越权设定行政处罚、违法委托行政强制措施;政府合同主办部门不组织相关涉事部门研究论证就报送法制审查;在报送政府合同或规范性文件时不给法制审查留出必要的工作时间,经常是“下午签约,上午送审”;在行政执法中,有的单位对违法轻的处得重,对违法重的处得轻,没有严格执行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制度。
(三)应诉压力逐年上升。随着新行政诉讼法的实施,行政机关作为被告的案件数量相比往年呈几何倍数增长,对政府及其部门在法治时代背景下的工作开展提出了巨大挑战。xx年,区政府及部门作为被告的诉讼案件共94件,比往年增长51%,案件数量明显上升,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能力水平面临严峻考验。
(四)法制机构建设滞后。一方面,近年来,区政府法制机构和人员配备等方面有了一定增强,但与上级要求和法治政府建设与依法行政的目标任务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难以承担起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使命。另一方面,部门和镇街层面,政府工作部门中只有半数专门设立法制(规)科的单位,其余单位则由其他科室兼揽法制工作,镇街则多以综治办兼职法制机构的职责,并无一明确法制专职工作人员,法制工作缺乏基本的组织体系。部门和镇街作为法治建设的前沿阵地恰恰停留在一个真空半真空地带。
三、对区政府法治政府建设的建议。
(一)要按时完成行政权力清理规范工作。区政府各部门要在市级部门反馈区县通用权力责任清单后及时对照调整,保证在今年6月以前,形成全区的行政权力责任清单,并对外公布。同时,要建立行政权力责任动态监管机制,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法治政府。
(二)要加快推动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单轨运行”.我区网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自xx年x月x日启动,目前全区行政审批事项已按要求全部录入平台并经审核后发布在网审平台配置。区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查找网审平台中存在的问题,强化与市级部门的沟通,加强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开展对录入事项的纠错工作,为实现全区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全流程“单轨运行”创造良好的软硬件环境。同时,要按照市里统一安排部署,逐步取消非行政许可类审批事项,做好与行政权力责任清单及网上行政审批系统的衔接,实时调整,动态监管。
(三)要全面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区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按照“主体适格、程序合法”的总体要求,在全区开展行政处罚案卷评查、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等活动,保证全区行政执法工作开展。同时,要启动撤县设区后全区行政执法人员证件换发工作。
(四)要提升完善规范性文件管理机制。要严格贯彻落实新出台的《xx市人大会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规范》、《xx市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严格执行《xx市xx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办法》(xx人发[xx]x号),在往年出台相关规范性文件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对全区规范性文件管理机制进行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以适应市里和区里对规范性文件管理工作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五)要严格落实依法行政督促考核。区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强依法行政工作目标考核,细化考核指标,尤其要把部门负责人的重视程度,部门、镇街向区政府报告年度依法行政工作落实情况,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败诉情况,以及规范性文件报备率等纳入考核指标,充分发挥考核对依法行政工作的推动保障作用。
(一)。
4月上旬,我委在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谢方兴的带领下,对我区20**年以来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本次调研走访了区民政局、区人劳社保局、区建设局、区行政服务中心、区国土资源分局、区档案局、区信息办、区图书馆、新前街道办事处、茅畲乡人民政府等单位,检查设施、视察场所、查阅相关资料、听取有关信息公开工作汇报。召开了部分区人大代表、相关部门负责人、律师代表、社区群众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征求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法工委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和分析。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政府信息公开是国家政治走向民主化、法制化的重要标志,是打造阳光政府、法治政府的前提和基础。由于我国体制原因,政府信息公开长期未得到法律上的保障,但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出台,公民对于政府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毕竟还是在行政法规层次获得了法律依据。我们的调研工作事实上是按照群众对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基本利益诉求,参照《条例》的要求来审视和评价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随着《条例》的施行,区政府基本上按照条例的要求,开展了一系列政府信息公开的平台、机制建设。目前,我区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在台州市是居于领先水平的,我区的一些探索性做法和基础性工作,获得台州市的肯定。具体而言,区政府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体系逐步建立。**年3月成立以区长为组长的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并设立办公室负责指导、协调、监督全区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结合实际,编制《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按照“统一平台、统一规范、上下同步、分级编制”的原则,围绕《条例》规定,初步细化了政府信息主动公开的内容,明确区级部门和乡镇、街道公开的范围。同时分别制定了区级部门和乡镇、街道信息考核办法,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纳入区对部门、乡镇两个社会考核。
2、主动公开信息工作稳步推进。全市第一个开通的政府信息公开网络平台――黄岩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至今在网上公开各类政府信息2万多条。全区87个部门和乡镇街道已接入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其中51个部门和乡镇街道建立了专门的网站,主动向公民和企业提供50类办事项目的条件、流程、结果等信息。此外在区行政服务中心、区档案馆、区图书馆三个地方分别设立了区政府信息公开查阅点,配置多媒体触摸屏及计算机,公开各类政府信息。
3、依申请公开工作逐步规范。按照“谁产生、谁提供、谁负责”的原则,及时向申请人提供,并在黄岩区政府信息公开网(内网)设置了依申请公开的短信配置,通过短信的方式提醒相关责任单位受理依申请公开。20**年区政府共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26件,未发生涉及政府信息公开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20**年,区政府共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45件,其中区级部门及乡镇、街道受理40件,共发生针对区级部门和乡镇、街道的政府信息公开事务的行政复议案13件,未发生针对各单位有关政府信息公开事务的行政诉讼案和申诉案件。
二、主要问题。
1、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虽然处于起步阶段,但已经开展将近2年,其主要依赖于行政权力来推动,还没有变成公民对自身权利的实现而采取的积极行动,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关键的一点是宣传不到位,没有注重培养公民知情权意识。我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宣传渠道主要通过网络,导致百姓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知晓率较低,有些已公开的事项也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在本次调研中的座谈会上,各界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普遍反映比较陌生。其次,在**年涉及政府信息公开的13件行政复议案件中,同一申请人案件占了7件,相当一部分群众不清楚也不了解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形式、答复方式和时限要求,很少知道通过行政和司法的途径来获得救济。
2、政府信息公开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由于我国的信息长期处于为政府所垄断的现状,注定了信息公开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就取得大的突破。目前,我区已经基本建立起了政府信息公开的框架,但尚有一些乡镇、部门和工作人员认为公开的内容、时机、方式、范围等都是本部门的权力。有的甚至存在着“让老百姓知道的东西多了只能添乱”的错误思想,因此不愿也不敢将“信息”公开,对上级关于政府信息公开的工作部署采取敷衍的态度,工作停留在浅表层面。从**年度区级政府信息公开考核结果来看,15个区级部门及3个乡镇街道考核为零分。13件行政复议案件主要因不及时答复申请人导致行政不作为而败诉7件。
3、政府信息公开内容有待进一步深化。
虽然《条例》规定了政府信息的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的范围,但是范围过于笼统,不明确。这就给政府部门留下较大的自由裁量空间,使政府所公开的信息难免具有较强的倾向性和选择性,远离了“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立法理念。很多公众迫切需要掌握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信息,但获取较难。同时,一些政府部门在制定和印发文件的时候,出于谨慎,常常会有意扩大保密的范围,把一些不应当确定为秘密的信息确定为秘密。一些会议纪要、领导批示、人事财务等信息出于危及社会稳定考虑,而不予公开。种种因素造成公开的信息比较简单,更倾向于政绩及工作动态的公开或者只公开一些程序性要求,回避实质性事项。
三、几点建议。
政府信息公开是阳光行政的应有之举,是政治文明的具体表现,是法治社会政府的责任,而阳光政府的实现,有待于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的共同努力和深入持久的推动。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认知度。政府要结合实际,将《条例》内容纳入普法工作中去,不断创新公开方法、拓宽公开渠道、丰富公开形式。可以将公开信息内容摄制成影像资料或公益广告,扩大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影响面。各驻村干部应进村入社定期更新公告栏上的政府信息公开内容,及时、直观地让百姓了解政府公开信息。另外,还可以将涉及惠农惠民的政府公开信息内容编成短信,发送到西部边远农村用户,有效发掘信息公开带来的效应。
2、转变观念,强化服务意识。当前政府信息公开的操作性不强,信息公开的有效保障不多,信息公开的程度还远远不够。从长远来看,社会公众对政府公开信息的诉求会越来越强烈,从而推动政府对信息公开的认识越来越到位。政府应当树立一种开放、服务意识,实现公共服务理念的转换,把人民视为服务对象,向社会公众提供优质、高效的信息服务,保障公民知情权和决策参与权的实现。
3、加强载体建设,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在完善区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同时,可以选取部分政府信息网上公开做得较好的乡镇街道、部门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示范点,以点带面,促进全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再上新台阶。进一步建立政府信息公开责任追究机制,制定政府信息责任追究办法,切实规范政府信息公开中的行政行为,细化政府信息公开考核制度,积极探索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社会评议机制。
4、加强培训教育,提升队伍素质。一方面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领导,健全组织领导,配齐配强专职人员;另一方面加强对从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熟悉掌握相关条例及政府相关文件,坚决杜绝泄密以及行政不作为等情况的发生,规范、有序、稳步地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发展。
宿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本文将介绍2022宿州市政府调研报告。
改革开放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的物质生活,也使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得到提高;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实施,使得人口出生率保持在一个较低水平。随着人均预期寿命的提高、人口出生率的降低和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宿州市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不断加剧。人口老龄化和老龄人口养老问题已经成为广泛关注的社会性问题之一。2022年宿州市对全市人口老龄化和老龄人口养老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一、全市老龄人口情况。
截至2022年12月底,宿州市总人口为649.51万。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03.5万人,占总人口的15.94%;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76.13万人,占总人口的11.72%;80岁老年人14.44万人,占总人口的2.22%;100岁老年人601人,占总人口的0.01%。
依据老龄化社会标准(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占7%),我市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行列。按照每年1%的增长速度测算,到2022年底全市老年人口将增至110万。
二、全市养老机构情况。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问题,主动作为、积极应对,采取多种措施,开展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养老事业取得了快速发展。目前,全市共有养老机构(设施)747个,床位27875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269.32张。其中,农村敬老院170家,床位15263张,实现了乡镇全覆盖;民办养老机构64家,床位7492张;城镇日间照料中心75家,日托床位870张;农村幸福院438所,床位4250张。全市100张及以上床位的养老机构有97家,包括公办敬老院71家(萧县20家、砀山县18家、灵璧县12家、埇桥区11家、泗县10家)、民办养老机构26家(包括埇桥区15家、砀山县4家、泗县3家、萧县2家、灵璧县1家、宿马园区1家)。全市300张以上床位的养老机构7家,包括公办敬老院1家(泗县社会福利服务中心为310张床位)、民办养老机构6家(泗县2家、埇桥区2家、萧县2家)。初步搭建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框架。
三、老龄人口养老情况。
从生活来源情况看,全市60岁以上人口中,约有40%的老人依靠自己劳动满足日常需求,52%的老人依靠子女和亲属供养,约5%的老人依靠保险救助,约3%的老人依靠退休金。
从居住情况看,约40%的老年人口与子女同住,52%的老人单独居住,少数老人在子女家轮流居住。
从老人健康情况看,很大一部分老年人口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需要适度的护理和照料。据统计,有子女照料的老人仅占80%左右,无人照料的老人比例高达20%。
从医疗角度看,医疗费用的支出比较大,约20%的老人的收入主要用于医疗费用支出。
从老人养老意愿看,居家养老符合大部分人员的愿望,但也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对机构养老抱有期望。一是慢性病所带来的医疗需求催动老年人愿意入住养老机构。二是计划生育独生子女家庭,子女养老压力较大,老年人愿意入住养老机构。三是部分失独家庭,在没有子女照料的情况下,老年人选择入住养老机构。
四、全市养老政策实施情况。
近年来,我市相继出台了《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宿州市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20xx-2022年)》、《宿州市社区居家养老实施方案(试行)》、《关于成立宿州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关于加强农村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和敬老院管护工作的通知》、《关于下达20xx、2022年养老设施建设任务指导计划的通知》等政策性文件,明确了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为我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一)落实老年福利,努力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1.发放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市、县区财政从20xx年1月份起,对城镇户口80岁以上低保老人给予每月100元居家养老服务补贴。截止20xx年12月,全市共为786名老人发放补贴94.32万元。2022年居家养老信息平台全面建立,居家养老服务全面铺开。
2.大幅度提高五保供养标准。近几年来我市五保供养标准每年按照不低于10%幅度增长,20xx年发放五保供养经费7307.4万元。2022年,供养标准再次大幅提高,集中供养由20xx年每人每年2900元提高到3600元,分散供养由每人每年1900元提高到2400元。
3.实施高龄津贴制度。凡户籍在宿州市辖区内的年龄在8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含80周岁),均可享受高龄津贴待遇。宿州市从2022年在全市建立高龄老人津贴制度,补助标准为:对80至89、90至99、100周岁以上老人分别给予每人每年200元、300元、2400元高龄津贴。对80岁以上低保老人,高龄津贴每人每年提高到600元。2022年,共计为全市13.1万名高龄老人,发放高龄津贴3662.6万元。
(二)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大力推进养老设施建设。
1.突出示范带动,加快公办养老机构建设。全市2022年新建、改扩建敬老院20所,建设床位1870张,计划投入资金2057万元,设计全部带有室内卫生间。目前,所有敬老院已完成勘探、选址、规划设计,即将进入招投标。埇桥区祁县敬老院、永安敬老院已开工。市政府投入建设的社会福利中心,即将采取公办民营方式投入使用,灵璧县、泗县、砀山县各建成了1所政府主办的示范性养老机构,萧县、埇桥区也将于今明两年建成。
2.落实扶持政策,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采取发放建设和运营补贴、减免税费、购买服务等方式,扶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补助标准为:新建社会办养老机构每张床位给予1000元至2000元一次性建设补贴,入住率达到50%的养老机构,每个床位每月给予200元运营补贴。为失能失智老年人服务的,按照其轻、中、重度失能失智程度,补助标准分别上浮50%、100%、200%。2022年,市县区财政拿出302万元发放社会办养老机构建设和运营补助。2022年养老机构补贴正在核查,待媒体公示后发放。
3.积极申请各级资金,不断加大养老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各级政府坚持以公共财政为导向,不断加大对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投入力度,为各类养老设施建设提供有力的财政保障。十二五期间,我市地方投入和申请上级拨款共5.3亿元用于各类养老设施建设,其中争取国家发改委3200万元用于养老项目建设;申请省级财政补贴2200万元,市县财政配套1.3亿元用于五保供养机构建设;申请1005万中央福彩公益金建设335个农村幸福院;申请省级财政补贴500万元,并投入300万元用于社会办养老机构建设;投入各类资金1.3亿元用于社会福利中心建设;申请世行贷款1800万美金(地方政府按1:1配套,需配套1亿元)全部用于全市农村敬老院升级改造,届时,农村敬老院保障能力大幅度提高。
五、医养结合工作情况。
为了推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医养结合机构建设,满足群众需求,市政府自2022年开始,大力推进医养结合工作。目前,全市已经建成1家医养结合机构(宿马园区安杰养老服务中心养生苑),33处医院已经取得民政部门颁发的社会福利机构执业证书,市残联院内的二级康复医院、灵璧县的三级康复医院正在申请以老年人康复医疗服务为特色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
(一)宿马园区安杰养老服务中心养生苑情况。
总投资2亿元的民营安杰医养结合养生苑一期于2022年投入使用。安杰养生苑总设计6000个床位,环境优美、条件优越,已与宿州市立医院实行医联体深度合作,加快其二级医院资质建设,努力创建三级医疗机构,实现养老与医疗的高度融合。
(二)33处医院医养结合情况。
目前,33处医院取得市民政部门颁发的社会福利机构执业证书,设置了养老床位,实现了单一医疗机构向以医疗服务为特色的医护型养老机构的转变。
(三)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养老情况。
2022年,我市将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中的60岁以上老人纳入医养结合扶助范围,主要实施4444保障工程,解决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人员的养老问题:一是明确四个联系人:分别为亲邻照护联系人、签约医生联系人、党政领导联系人、村级干部联系人;二是签订四个协议书:分别是养老机构与本人协议书、亲邻与本人协议书、签约医生与本人协议书、乡镇与亲邻协议书;三是确立四个政府兜底:养老兜底,医疗兜底,大病兜底,临终关怀兜底;四是落实四个保险:即按最高标准代缴养老保险、代缴医疗保险、办理大病救助保险、意外伤害保险。
六、存在问题和工作建议。
目前,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社会的需要、老人的意愿还存在很大差距,比如养老床位总量供给不能满足多层次养老需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受到土地使用规划和资金等因素制约,社会居家养老服务功能相对薄弱,养老服务保障能力滞后,医养结合机构较少、方式单一,不能满足全市老人医疗和养老需求。
工作建议,一是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计生委等部门关于推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制定我市加快医养结合工作意见,力争通过政策引导,建立长期的战略规划和强有力的医养结合产业扶持政策,抓好医养结合机构建设,拓展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完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培育医疗养老产业。二是加强对医养结合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部门协调,出台政策倾斜,在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中先行试点,着力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和部门协同推进机制。三是加强养老服务产业市场监管,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加快我市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满足群众医疗和养老需求。
3月30日至31日,我来到单位帮扶村xx镇xx村驻村蹲点,和村两委班子共商脱贫攻坚工作,和贫困户面对面交流,谈脱贫具体措施。两天里,我走访了结对的蒋同生、王艳节、刘和庆等6户贫困户以及王新运等3户脱贫户,和村两委成员及部分党员、组长、村民代表就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座谈。对xx村的基本情况、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基层组织建设情况以及脱贫攻坚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一、基本情况。
五河镇xx村位于岳西县西南部的深山区,距县城35公里,面积13.6平方公里,山场1.8万亩,耕地1035亩。全村17个村民组,330户,1118人,其中建档贫困户137户,402人,占总人口的35%.xx村产业结构较为单一,以传统的种养业为主,主要经济来源为茶叶、蚕桑、高山蔬菜等农业收入及外出务工收入。目前,xx村仅有的一个教学点,只有一、二两个年级,教师1人,学生16人。其他适龄儿童多在镇辅导小学读书,全村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全村新农合参保率近100%.在村部一楼建有计生服务室一间,在宋口集中点建有一所医疗室。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全村主要由一条通村水泥路贯穿,全长9.8公里。农田水利设施比较落后。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村党支部3人,其中书记1人,支委2人。村委会3人,其中主任1人,副主任1人,委员1人。
二、主要致贫原因及表现。
通过这些天的走访调研,我初步分析xx主要致贫原因是:该村地处深山区,基础设施薄弱,劳动力素质比较低下,资源未得到有效开发。主要表现在:一是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村级负债大。二是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全村还有四个自然村落未通水泥路。三是xx自然条件恶劣,山高岭大、沟壑纵横,山场林木积蓄量少,塘、堰、渠年久失修,人均耕地少,农业产出率低下。四是劳动力文化程度较低,知识相对贫乏,致富技能落后。五是境内山场、旅游等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利用。
三、脱贫攻坚工作思路。
xx村原建档贫困户137户402人,经过、两年的努力,目前全村建档贫困户71户161人,其中五保户20户24人,a类低保14户19人,其他一般贫困户37户118人,和三清摸底调查年收入2900元以下数据基本一致,这37户是脱贫攻坚重点户,目前由市农发行、邮储银行岳西支行及县司法局干部职工结对帮扶。根据走访座谈了解到这37户每户致贫原因不同,有因病致贫、因学致贫、因灾致贫,还有自身发展能力不足造成贫困。
针对这些实际情况,我认为在脱贫过程中,要发挥帮扶干部作用,切实为贫困户脱贫做出努力,因户施策,一户一策。对我单位结对的20户特困户,要求司法局全体结对帮扶干部要把脱贫攻坚作为今年的头等大事,切实帮助贫困户脱贫,目前着力做好以下三点。
一是要求司法局全体帮扶干部至少要为贫困户找准一项脱贫措施,每季度至少到结对户家中走访一次,每月至少为结对户办一件力所能及的实事、好事,每半月至少与结对户电话联系一次,了解贫困户脱贫产业发展情况,在这一点上首先从我做起,挤时间驻村蹲点,面对面开展工作。
二是明确帮扶干部是所结对贫困户脱贫责任人,将脱贫成效纳入到对干部的考核,对引导帮扶贫困户发展好脱贫成效明显的干部职工优先评优评先,对敷衍了事严重不负责任的一律问责。
三是想法设法做好xx村脱贫工作。xx村集体经济薄弱,能不能脱贫,关键就是集体经济收入能不能达到并超过5万元。和村两委座谈中,了解到xx村今年准备发展100千瓦的光伏电站,我感觉这个思路很清晰很实际,但是发展光伏资金缺口大,司法局将想尽办法给予力所能及的支持,并鼓励村两委开动脑筋,大胆创新,拓宽融资渠道,多方面寻求支持,一定要把100千瓦村集体光伏电站搞起来,早日并网发电。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党和政府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基本方针和政策。“五五”普法期间,我局在县委宣传部、县司法局以及县依法治县办公室等上级机关的统一部署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建设事业“十二五”规划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和依法治理工作,加大普法、学法、用法与依法治理工作力度,全县建设行业“五五”普法及依法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绩。根据《关于开展法治工作专题调研的通知》(x法法治【2011】1号)的要求,现将我局法治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统一思想,联系实际,全面推进普法工作。
(一)领导重视,组织机构健全。
核、检查等工作,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检查,年终有。
总结。
确保五五普法工作取得实效。
(二)法制宣传教育及组织工作扎实有效。
一是以提高依法办事能力为重点,加强公务员的法制宣传教育。组织公务员深入学习《建筑法》、《公务员法》、《劳动合同法》、《突发事件应对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读本》、《预防职务犯罪读本》、《反腐倡廉学习读本》等规范政府行政行为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新颁布的各类法律法规,从而牢固树立依法行政思想,强化责任意识,转变管理方式,改进工作作风,规范行业执法程序和行为,做到每年度学法不少于60小时;二是坚持机关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法制度,每年组织学法4次以上;三是积极组织本部门及下属单位干部职工参加人事部门及司法部门组织的普法知识考试共计十余次,考试成绩与公务员年度考核挂钩,历次参考率、合格率均为100℅。
(三)普法经费投入有保障。“五五”普法期间,在行政经费较为紧张的情况下,我局每年用于法制宣传、普法教育及培训的经费近万元,每年安排一定资金购买普法教材,由局普法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其人手一册发放到各位干部职工手中,方便大家进行深入细致的学习。
二、分门别类开展普法工作,推进“五五”普法工作。
(一)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提高决策能力。
领导干部既是各项事业的组织者、管理者,又是决策者,领。
导干部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既是提高自身能力和管理水平,带动干部职工学法用法的需要,也是不断提高我县城乡规划建设水平的需要。为此,几年来,我局领导不但带头参加了省、市举办的法律知识培训,也积极组织参加了我局举行的各类法制教育培训,认真学习了《领导干部法律知识读本》、《建设法治政府基本知识》等普法教材,重点学习了《建筑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和《行政复议法》等颁布的专门法律法规读本,法律知识和素质有了极大提高,切实做到科学决策,依法行政。
(二)执法人员积极学法,提高执法能力。
公务员及先进执法人员的重要依据;四是强化建设系统内部的层级监督和纪检、监察等专项监督,建立行政过错追究制度,对违法行为和消极不作为而造成重大后果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五是进一步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廉政建设教育,适时组织执法人员学习国家有关廉政建设规定,观看反腐电教片,提高拒腐防变能力,杜绝脸难看、门难进,事难办和吃拿卡要现象的发生。通过努力,行政执法人员增强了自身的法律素质,能够掌握和运用与本职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依法行政、秉公执法,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三)加强对建设行业从业人员的法制教育。
利用安全生产月、12〃4法制宣传日等机会深入工地开展建设法律法规宣传,使广大建筑工人及农民工兄弟受到基本的法制普及和教育,增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取得良好的效果;三是在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和清理拖欠建设工程款工作过程中,充分利用替农民工追讨工资和血汗钱的机会,以加强依法维权为重点,加强对建设领域农民工的维权宣传教育,增强广大农民工充分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自觉意识、维权意识和综合素质,维护社会稳定。通过努力,“五五”普法期间,我县工程建设领域无重大上访及治安案件,无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建筑市场形势稳定。
(四)各类行政执法事项有效开展。
依法行政是现代法制国家政府行使权力时普遍奉行的基本原则,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和根本标志。依法行政使我们的各项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保证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保障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但是,当前依法行政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与社会预期相比,与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如何理性地把握和分析这些矛盾和问题及其根源,并积极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是当前行政法治建设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政府法制工作的一项紧迫的任务。一、依法行政存在的问题1、依法行政工作体制不顺畅推进依法行政,必须构建完善、系统、顺畅的工作体制。目前,我国的依法行政工作的主管部门是各级政府法制机构,它承担着依法行政工作规划的制定和组织实施的重要职责。实践证明,哪个地方、哪个地区政府法制机构建设搞的好,其依法行政也就搞的比较好,社会经济事业的发展也比较顺利。因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政府法制机构的建设,在20xx年的党政机构改革中,各级政府法制机构都不同程度的得到了加强。但是,目前我国的依法行政工作体制与依法行政工作的要求还有不相适应的地方。一是“倒三角”的工作体制影响了基层依法行政工作的开展。从机构设置情况看,政府法制机构的设置为国家、省、市、县四级,乡一级政府未设置专门的机构。从人员分配来看,国务院法制机构人员编制为200人,省级法制机构一般为40—70人,地市政府法制机构一般为10—20人,县级法制机构一般4人左右,有的甚至只有2人,多数还是兼职人员。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依法行政工作体制呈现出上强下弱的“倒三角”态势,这种状况势必影响基层依法行政工作的开展。二是政府法制机构内部人员结构不尽合理。从知识结构看,目前,政府法制机构的部分工作人员是从行政工作岗位转行而来,没有受过系统、专业的法律教育学习,在法学理论、法律理念和法律知识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依法行政的要求。从年龄结构看,尚未在总体上形成梯次的年龄结构。从个人状况看,政府法制机构工作专业性较强,个人发展受限制,一些长期从事政府法制工作的人员得不到提拔重用,不利于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对“事”不对“人”,影响政府法制机构权威。政府法制对于违法执法人员的处理只有“建议”权而没有直接处理权,严重影响监督效果和政府法制机构的权威,对依法行政工作产生负面影响。2、依法行政意识树立的不够牢固。依法行政在我国是一个全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是带有方向性和全局性的工作,做好依法行政工作就必须使依法行政成为自觉的行为,并使之真正融入到行政管理的各个环节和领域中去。但在现实工作中,一些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对于什么是依法行政,为什么要依法行政,怎样才能依法行政,还存在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认识和作法。有的把依法行政作为一句时髦的口号,喊在嘴上,写在纸上,钉在墙上,却没有落实到行动上;有的把依法行政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一味强调经济发展,以经济建设为借口,制定土政策、土办法,抵制依法行政;有的长官意志严重,习惯于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轻视法律手段重个别处理,轻制度管理重协调解决,遇到问题拍脑袋,决策问题拍胸脯,出了问题拍屁股,导致决策失误;有的片面强调行政相对人应当服从行政机关的管理,重权利轻责任,重利益轻服务;有的唯上、畏上、唯权、畏权,以言代法,以权压法;有的只重视领导的讲话、批示,忽视法律的规范、引导功能,讲话没有准则,办事随心所欲,导致行政执法水平不高;有的得过且过,不思进取,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制定政策、部署工作脱离实际,导致依法行政缺乏具体实际的内容。3、部分规范性文件不规范。规范性文件是指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为实施法律,执行政策,在法定权限内制定的除行政法规和规章以外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及行政措施等。通过制定规范性文件,可以对法律法规起到必要的和有效的执行作用,有利于完善各级政府的行政法制工作,及时解决行政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对依法行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在规范性文件制定工作中,也暴露出一些突出问题:一是程序不规范。由于一些文件起草单位和个人的程序意识淡薄,有的不按规定上报文件制定项目,有的不遵守文件制定计划,有的未进行充分的调研论证,仅凭上级的文件或者是领导讲话便制定一个规范性文件,有的不经过政府法制机构审核便进入审议程序等等,给规范性文件制定工作造成了一定的混乱,致使一些急需出台文件却迟迟不能出台,使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工作陷入被动局面。二是内容不规范。
关于依法治市工作的调研报告党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以全会的形式专题研究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一基本治国方略,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依法治国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对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和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提出明确要求。为了深入了解我市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4月上旬至5月中旬,由****带领市政协法制委和部分政协委员,先后赴****等县区以及市法院、检察院、司法局、法制办等部门就全市依法治市工作进行了专项调研。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依法治市工作基本情况。
近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能够认真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高度重视依法治市工作,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努力从法治层面建立健全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公正司法,坚持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法治**建设。
对具体工作作了详细的安排部署。
二是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进展。2012年,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规定了我市重大行政决策必须履行听取意见、听证、风险评估、专家论证、合法性审查、集体决定、责任追究等程序。**个县区政府也已建立施行了“逢文必审”制度。积极开展了“依法行政示范单位”、“执法示范窗口”创建活动。同时,强化行政监督和问责,完善执法公示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市委、市政府建立了以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和绩效管理制度。出台并下发了《**市领导干部问责办法(试行)》、《**市问廉问责问效暂行办法》等文件,推动行政法律法规的严格执行,不断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和依法行政能力。
三是司法建设有序推进。我市司法机关以抓好执法办案作为第一要务,加强司法人员的法律法规学习,提高司法人员执法办案水平。市县两级法院依托法院官网、微博、微信平台,全方位向社会公众公开审判流程、裁判文书、执行信息等内容。市检察院不断拓展检务公开的范围和内容,创新公开方式和方法。2014年底,**市检察机关案件信息公开系统正式上线运行,相关案件信息相继在“人民检察院案件信息公开网”上发布,实现和保障了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为促进公正执法、强化司法透明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是法制宣传教育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市建立了一支由2900多人组成的覆盖全市的“六五”普法联络员队伍,承担起组织实施本单位、本部门普法工作职责;同时组建了13支“六五”普法宣讲团。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依托法定节假日、纪念日、“科技文化教育法律”下乡等活动开展主题鲜明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扎实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切实抓好领导干部、农民、居民、青少年、学生、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学法用法守法意识。
二、依法治市工作存在问题。
(一)思想认识有待提高。
一是领导重视仍不够到位。部分县区和单位,还没有把依法治市同全市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这两大主题结合在一起,没有形成法治思维。主要是有些领导干部受传统的“人治”思想束缚严重,还未能真正的用法治的工作思维和工作方式来依法行政;其次没有建立有效的激励制约机制,各级党委政府并未真正把依法治市方略摆在重要议事日程,依法治市工作难以抓出成效。
二是齐抓共管的局面尚未形成。至今仍有部分领导干部把依法治市工作当作某一个机构、某一个部门、某个领导小组的责任,缺乏统筹兼顾、协调各方的意识和制度,依靠个别科室负责、个别人员落实,导致工作实效打折扣,整体推进不足,尚未形成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
三是组织机构有待加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将法治工作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市虽然成立了“中共**市委依法治市工作领导小组”的机构,但该小组办公室设在司法局,统揽全局、综合协调能力很有限,只是一个法律宣传的机构。
(二)宣传教育成效有待提升。
一是普法效果不佳。全市各级部门都把普法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对待,对普法对象的教育方式上往往以法律条文的宣讲为主。发放普法教材、灌输法律条文几乎成为普法教育的主要方法。在宣传教育过程中“普法”只是从上往下压的硬任务,是典型的“要我学”,没有形成由“要我学”的被动状态向“我要学”的主动状态转变,普法效果不佳。
二是宣传手段单一。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公众了解法律的途径越来越多元,如微信、微博等。目前,运用新媒体手段开展法制宣传工作有待加强,宣传报道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作的正常开展。我市公安系统具有执法资格民警不到总数的三分之一,且绝大多数是年龄较大的领导干部。具有执法资格的警力上浮严重,使基层警力严重不足,基层派出所往往仅有所长或指导员具有执法资格,直接导致相当一部分从事执法工作却不具备执法主体资格,有时一名警察同一时间出现在不同的地方,造成执法违法的问题。法院系统的这个问题也很突出,一线办案人员也很少,造成积压案件较多,群众对此多有怨言。
二是专业素养仍需加强。由于行政执法要求高、难度大,执法人员既要懂得法律政策,又要通晓本行业务,但我市近年来执法人员主要是通过事业单位招录、复转军人安臵,普遍存在法律素养低、业务水平低的问题,上岗后又缺乏培训。稍有工作资历的人员又不愿意在一线执法,所以不少执法人员难以适应执法工作的需求,更谈不上公正执法。公安、工商、土地、林业、综合执法等部门均存在这个问题。
三是缺乏公正有效的激励机制。由于缺乏制约,执法人员中存在执法不严、随意性大、滥用自由裁量权的问题;同时,缺乏激励机制,工作任务重、责任大、风险高的法官行业存在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现象,严重挫伤其工作积极性,直接影响到法院队伍的稳定性;另外,因缺乏保护措施,敢于担当的执法者,个人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四)行政执法工作有待改进。
农村社会治安情况的好坏与农村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农民群众的正常生活息息相关,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县委、县政府一直高度关注农村社会治安,特别是自去年初开始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实施了长达一年多的农村社会治安提升计划。为全面掌握该计划取得的实际效果和当前农村社会治安实际情况,根据县政协主席办公会议制订的调研计划安排,3月26日,在刘礼春主席和梁化学副主席的带领下,政协学习与文史委组织部分市、县两级委员围绕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问题,深入李集、官山两镇进行专题调研,并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了座谈。在座谈会上,县长助理、公安局局长葛徐晓同志作了情况介绍,部分政协委员作了发言,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现将有关调研情况综述报告如下。
一、我县农村社会治安现状。
目前,我县农村社会治安形势总体平稳。据公安局提供的资料显示,今年1-3月份,我县农村共发生刑事案件606起,同比下降29.8%,破案290起,破案率为47.9%,同比上升2.4个百分点;八类案件发23起,同比下降8%,破案21起,破案率为91.3%,同比上升1.1个百分点;命案发2起,同比下降33.3%,破案2起,破案率100%,同比持平;两抢一盗等侵财案件523起,同比下降31.1%,破案246起,破案率为47%,同比上升4个百分点;共查处治安案件1407起,同比下降4.9%。
由此可以看出,县委、县政府组织实施的农村社会治安提升计划效果显著,农村社会治安得到大力改善,群众的安全感明显提升。在调研中,被走访的群众均表示支持、感谢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绝大多数被走访群众对当前农村社会治安感到满意。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结果,也是公安机关强力工作的结果。通过调研和座谈,我们发现全县公安机关克服警力不足、财力紧张、装备落后等困难,创新工作方法,制定得力措施,切实发挥了维护农村社会治安主力军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一)始终坚持严打方针,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自去年以来,全县公安机关以实施农村社会治安提升计划为主线,相继组织开展了春雷行动、打击犯罪四项会战、严打“两抢一盗犯罪”、自行车被盗问题专项治理、扫黑除恶等专项行动,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3535起,其中八类案件285起,命案22起,两抢一盗案件2580起;共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1571人,其中刑拘670人,逮捕509人,移诉830人,劳教28人;打掉犯罪集团65个、成员254人,其中黑恶势力犯罪团伙32个、抓获成员162人,破获案件近200起,整体破案打击效能继续保持全市前列。
(二)始终坚持打防并举,大力提升防范水平。在县委县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公安机关在全县选择1603个监控点,全面建设社会治安动态监控系统工程;努力推进农村警务室建设,在398个行政村均建立了警务室;围绕“关得上、堵得住、抓得着”的目标,认真抓好“30分钟关睢宁县大门”工程建设,积极构建“四道防线”;大力加强巡防力量建设,压缩犯罪空间,在公路巡逻执勤方面,共投入民警84名,保安100余名,在农村每所均建立一支专业巡逻队,共有警力197人,保安队员近1000人。
(三)始终保持高度责任感,不断强化安全监督管理。自去年来,相继组织开展了张圩、岚山非煤小矿山集中整治、治爆缉枪等专项行动,共收缴炸药16425.5公斤、雷管68枚、导火索410米、废旧炮弹3枚、烟花爆竹506箱、管制刀具438把、仿真枪1600把,破案20起,查处涉案人员54人,其中刑事处罚10人,行政处罚44人;共发生各类交通事故92起,死亡50人,伤69人,直接经济损失23.25万元,同比分别下降9.8%、10.5%、11.23%、49.05%;共发生火灾事故35起、死亡3人,伤4人,直接经济损失30.57万元,同比分别下降37.5%、持平、下降50%、40.21%。
(四)始终保持工作主动性,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主要是在普法宣传、青少年教育、两劳人员帮教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效遏制了犯罪的滋生。
二、我县农村社会治安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委员们在视察、调研中发现和掌握的实际情况,认为我县农村社会治安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仍需加大力度,强化措施,切实予以解决。
(一)盗窃犯罪仍然是影响农村社会治安的最主要因素。虽然实施了农村社会治安提升计划以及公安机关予以持续打击,但由于盗窃犯罪是一项全国性的治安顽症,致使盗窃案件边打边冒,仍然是影响我县稳定的突出问题。从调研情况看,农户失窃物资多为家禽、家畜、粮食、农用三轮车等,案值虽不大,但严重影响了群众安全感。
(二)外来作案人员对我县侵扰较大。由于我县地处苏皖两省八县(市)结合部,因此受周边县、市的侵扰也大。据公安机关介绍,近年来外省市犯罪嫌疑人一直占被抓获嫌疑人总数17%-23%之间,其中安徽籍最多,其次是山东、河南籍人。我们在官山、李集两镇调研时,当地干群均反映盗窃案件多数系邻近的安徽人所为。
(三)一些矛盾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化解而引发群体性事件,甚至转化为刑事案件。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中央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民群众对基层民主的要求、对发展生产的热情逐步提高,这在一些地方便出现了因土地纠纷、合同纠纷及其他经济利益纠纷引发的群体性案件,还有一些因基层干部工作方法简单,作风粗暴,不能正确处理干群关系以及贪污腐败、非法侵吞集体资产所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这些事件如不能及时加以正确处理,便很有可能演变为刑事案件。
(四)青少年犯罪成为影响农村社会治安不可忽视的因素。在农村,部分青少年尤其是留守家庭的青少年思想空虚、是非界限模糊、道德水平较低、法制观念淡薄,他们不是将精力放在学习和工作创业上,而是沉迷网络,崇尚武力,迷恋色情,有些青少年没有得到及时的帮教,以致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我县农村社会治安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特殊的地理区位直接影响农村社会治安情况。我县地处苏皖两省八县(市)结合部。近年来,迅猛发展的交通环境,为外来流窜犯罪创造了有利条件。流窜犯罪跳跃性大,机动性强,案件反弹周期短,侦防难度大。一些外来犯罪人员驾车作案,依仗车况佳、路面好、里程短,作案后大都迅速逃逸,给公安机关的打击与防范带来了很大难度。特别是周边临近地区存在的一些大型废旧交易市场、牲畜交易市场为犯罪分子销赃提供了便利,有的地方还存在着一些盗、抢“专业村”,来自这些“专业村”的作案人员,对周边农村治安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我县公安机关对其鞭长莫及,缺乏控制流窜犯罪反弹的有效对策。
本文目录。
党的十八大在部署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时,提出“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不难看出,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不论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还是创新行政管理方式,都必须以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作为检验的最终标准。提升政府效能,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一项以全面提高政府绩效为目标,以加强思想、作风、制度、业务、廉政、能力等为内容的综合性能力建设和绩效改进活动。根据市政协常委会xx年工作要点安排,由市政协副主席冯霞带队,市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牵头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对我市效能政府建设情况进行视察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xx年以来太原市委、市政府以“两集中、两到位”审批流程再造为核心,全面开展了流程再造、电子政务、绩效考核、行政文化“四位一体”的效能政府建设,最大限度地解决体制机制障碍,坚定不移地推进审批流程再造。按照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在各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全力推进“两集中、两到位”和流程再造,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体制突破,强力推进“两集中、两到位”,实现了各部门审批处实体进驻、优化审批。按照“撤一建一”原则,由市编办发文,对市直各部门成立审批处,进驻中心的涉及固定资产投资的16个部门和其他社会服务的18个部门共34个部门,将过去分散在106个处的审批职能全部集中到各部门新成立的审批处,新成立的审批处整建制集中进驻到市政务服务中心,实现了审批权的相对集中。以“人员进驻、首席授权、定岗定责、细化流程”四个环节为标准和抓手细化落实。
二是顶层设计,再造了“一核三联动”系统化行政审批服务流程。我市与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埃森哲公司等国内外顶级咨询机构合作,运用最新研究成果指导流程再造实践。
三是联合审批,创新“一口进出、限时办结、并联办理、闭环运行”机制。实现了统一登记受理审批事项,推行了四个阶段层面的并联审批,形成了4个层次在中心的流程闭环运行。
四是电子固化,对流程运行全程管控,创新权力运行的约束、监督机制。运用信息技术,打造电子化流程,结合“两集中、两到位”和新流程的试运行,同步完善了电子审批网络系统。
五是纪检监察贴身跟进。市纪委监察局强化落实太原市效能投诉办法和集中监察、专项监察、电子监察、绩效监察等四项效能监察机制,定期对流程再造推进情况监督检查,以铁的纪律推进“两集中、两到位”落实。
总的来看,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强力推进下,在市级相关部门全力配合下,我市的以行政审批改革,“两集中、两到位”为突破口,开展效能政府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为我市建设全国一流的服务型政府,加快建设一流省会城市打下良好基础。
当前政府部门行政事务日趋复杂、各种社会矛盾日渐凸显,如何有效回应社会公众需求,改进政府机关的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提升人民群众对政府机关的满意度与公信力,成为当前政府部门面临的重要问题。针对一些机关存在的“门难进、话难听、脸难看、事难办”和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现象,我市在推进政府效能建设作为政府管理创新的重要举措,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有些问题在一定范围内还普遍存在。比如:部分干部对提高政府效能的认识不清。还没有认识到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机关行政效能,是新形势下服务大局的有效体现。加上机关缺乏竞争机制,干部缺乏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这对改进工作、提高效能是一种极大的阻力。有些行政部门还存在办事拖拉、相互扯皮、不讲行政成本,浪费严重等。在作风上表现为官僚主义,把职位、权力当成谋取私利的途径和手段。有的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与市场经济要求不相适应。
还有些行政机关结构、职责的配置还不尽科学。机构庞大,人员臃肿,政企不分,直接阻碍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有些人事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行政人员分类制度不完善,缺乏合理流动,不能人尽其才。考核任用制度不健全。有些不正之风尚待进一步治理。形式主义、以权谋私、贪污腐化等腐败现象的存在,就会严重影响广大行政人员的积极性,腐蚀机关工作人员队伍,影响国家机关内部组织的健康,影响机关效能的提高。
政府效能建设的目的是运用各种科学管理的手段和制度,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和工作能力,提高政府执行力,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因此,政府效能建设不可能简单依靠运动式的集中活动取胜,要有效地发挥效能建设的作用,核心和关键在于构建起职责明确、奖惩分明、科学合理、便于操作的激励制约长效工作机制,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推动效能建设的不断深入。
(一)进一步创新和深化政府效能建设。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的权力观和现代行政管理理念,在继承以往政府效能建设经验做法的基础上,以改革创新精神深化政府效能建设。一是要创新政绩考评制度。转变传统的政绩考评观念,按照精准化、具体化、数化的原则,互动、科学地制定考评指标。将绩效考评结果有效地运用于干部选拔任用、升降去留、教育培训、监督管理的全过程。二是要创新业务流程管理制度。以反思传统政府业务流程弊端的基础上,逐步改变以计划控制职能为基础的任务分工流程设计,打破政府职能分工与机构层级的界限,实现单向性、分散性的工作方式向多维性、集成性工作方式的转变,强调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建立协调的行政运行体系和服务流程模式。实现政府审批业务流程优化。三是要创新全程全员控制的动态问责机制。在强化重大事故后问责和对主要干部进行问责的基础上,建立全程全员控制的动态问责机制。重点关注民众关注的热点问题,针对政府效能建设中存在的“得过且过”、“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庸、懒、散”问题和行政作风,逐步建立起全程全员控制的动态问责机制,从源头上破解效能建设“中梗阻”难题,转变工作作风。四是创新奖惩激励的干部管理制度。在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下,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标准创新干部管理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实用、高效的干部管理机制和公开、公平的选拔任用机制,发挥每个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实现管理质的飞跃,推进政府高效运转。
(二)逐步构建跨部门跨单位的政府联动协调平台。在原有政府管理体制的基础上,打破传统的部门界限和公共服务功能分割局面,充分整合政府管理资源,简化办事程序,围绕公共服务的过程与结果,实现组织信息资源共享,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信息和服务,实现各部门及职能的协同,逐步形成资源利用更加科学、流动灵活、富有弹性、参与度高的新型行政结构,最大限度方便民众。要开展政策制定、执行与监督适度分开的试点工作。为减少权力过于集中、部门利益化和执行力不强等问题,在强化权力监督与权力制衡的基础上,探索政策制定、执行、监督适度分开、相互协调的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在有条件的地方,针对当前政府职能重叠交叉的现状,逐步整合和归并相同或相近的机构职能,有选择地设立宽职能的部委机构,切实减少部门分工过细、职能交叉、政出多门的顽疾。
(三)构建政府效能建设的保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适应现实发展趋势要求完善相关制度。一要统筹推进政府效能建设的制度保障体系。应以绩效管理为核心,全面推进政府效能建设相关管理制度的建设:建立规范办事制度,解决“自由裁量权行使和办事不规范”问题;建立。
岗位职责。
制度,依法确认行政权力,解决“职责不清”和“无责任行政”问题;将具体的行政事务分解到每个行政人员身上,具体谁干什么、怎么干、什么要求和标准,都有明确的规定,督促行政行为的规范与有效。二要优化整合政府效能建设的组织保障。当前应该明晰政府职能的范围及权力的行事深度,以精简、统一、协调为原则,加大机构整合力度,合理调整政府层级与幅度,探索职能统一基础上的大部门体制,实现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的制度与协调,各地各部门应依据各自不同的实际情况,充分整合职能相同及职责相近的部门,理顺各个政府机构之间的关系,最大限度地消除职能交叉及空白领域,合理设置内设部门和工作岗位,强化各部门的协调配合机制,逐步消除行政层级过多、行政机构关系复杂、职责分工过细、机构臃肿、政府成本过高等问题。三要合理建构政府效能建设的权力运行体系。政府效能建设需要一个规范有序、便民高效、公开透明的权力运行体系,必须综合协调好决策、执行、监督三个环节之间的关系,真正达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体系运行目标。效能建设要紧紧围绕行政体制改革目标,按照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的总体要求,不断规范完善,不断探索创新,不断深化发展。
返回目录。
安全生产工作事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为了解掌握我市xx年以来的安全生产情况,进一步推进全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玉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按照市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的调研要求,我就这一课题进行了深入的调研,通过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等形式展开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和效果。
xx年以来,我市在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基本形成了一个适合我市实际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框架,全市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
(一)建立了实施《安全生产法》的组织网络。
我市把《安全生产法》的贯彻实施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充实和调整市安委会领导成员,乡镇、部门也分别设立了以主要领导为负责人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定期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全市安全生产形势,部署阶段性安全生产工作措施;制定责任追究制、应急救援机制、事故隐患排查机制,安全生产监管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二)初步形成了实施《安全生产法》的氛围。
相关部门认真组织学习《安全生产法》、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甘肃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组织开展安全知识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进农村、进企业活动;加强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各乡镇和职能部门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安全生产法》。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和培训,使全市上下形成遵守《安全生产法》、重视安全生产的氛围。
(三)执行《安全生产法》措施扎实有力。
一是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近年来,市政府不断加大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力度,每年年初分别与乡镇、园区、街道和行业主管部门签订《安全生产目标管理。
责任书。
》,同时要求各乡镇、园区与所属企业也层层签订,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目标明确,责任落实。二是持续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加强对重大节日、重点时期、重点行业和事故多发季节的安全生产检查,把“五.一”、“十.一”、元旦、春节等关键时期的安全检查固定为常规性检查,把非煤矿山、危化品、道路交通、建筑施工企业、学校、网吧等行业作为重点进行专项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该整改的限期整改,该停产的立即停产,及时消除存在的各类事故隐患。三是进一步规范执法和加大执法监察力度。按照《安全生产法》的要求,安全生产执法人员做到持证上岗、亮证执法,严格程序,并采取联合执法等方式,加大日常巡查频度和密度,严厉打击违法生产经营行为。
(四)安全生产基础建设不断加强。
xx年以来,市政府下大力气狠抓安全生产的基础性工作。一是督促和引导企业加大安全投入,改善安全基础条件,全市仅矿山等行业的安全投入就超过了一千万;二是建立完善安全抵押金制度,制订了《玉门市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管理实施意见》,对煤矿等五大高危行业的生产经营单位按规定征缴风险抵押金,目前已征缴154万元。三是在建筑、危险化学品、水电等行业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制定三年达标规划,至目前,全市已有34户企业达到了三级安全生产标准。四是健全完善事故应急救援体系,修订了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煤矿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对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的组织领导、职责分工、后勤保障、应急救援等做了进一步明确。xx年9月22日、10月20日我市先后发生了液化气罐车侧翻、气体泄漏事故,市政府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成功地化解了险情,防止了重大事故的发生。
二、存在问题。
我市在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以来,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仅xx年至xx年两年间,全市发生生产安全事故5起,造成7人死亡,5人受伤。
(一)《安全生产法》的学习、宣传和培训工作有待进一步强化。
调查中发现,有的单位负责人对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重部署,轻落实,缺乏抓好安全生产的有效措施和手段;有的安全生产意识比较淡薄,将安全生产工作停留在口头上、会议上、文件上,对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严格不起来、落实不下去;有的企业重效益轻安全,重生产轻投入,安全生产不稳定因素仍然较多;有的从业人员缺乏安全生产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对企业主及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迫作业的违法行为不能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部分新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混乱、“三同时”制度贯彻落实不力;对执法人员业务培训还不够,安全生产学习、宣传还存在盲区。
(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还不够到位。
存在重审批轻监管,重生产轻管理的问题,监管执法不够严格,监管责任落实不力,监管措施不够到位,安全隐患仍然突出。有些职能部门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不够到位,监管责任不够清晰,造成执法时互相推诿或推卸责任的情况时有发生。虽然各乡镇都成立了安全生产监管机构,但安监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用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时间还不够。有的乡镇在领导、支持、督促各相关职能部门依法监管方面还不够到位,有依赖上级主管部门的思想。有的生产经营单位在安全生产保障、安全教育培训上投入不够,工作措施不够到位,甚至无视法律法规,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安全生产行为时有发生。
(三)部分企业安全生产体系不完善,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部分企业由于规模小,设备简陋,管理粗放,且业主安全意识淡薄,对安全生产缺乏正确的认识,只单纯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安全生产,对工人的安全保护措施不足,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装备都没有,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够,安全生产基本投入差距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制定不到位,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力度不够,存在较严重的安全事故隐患。
三、对策和措施。
(一)要继续加大《安全生产法》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力度。
安全生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不确定因素多,市政府要切实把《安全生产法》宣传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实,不断提高公众安全意识和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要把安全生产纳入法制轨道,一是要加强《安全生产法》宣传培训力度,使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意识,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深怀对人民的感情,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安全生产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大事来抓,着力提高监管部门领导及执法人员的安全素质、业务水平和行政执法能力。二是要加强对生产经营单位特别是个体私营企业负责人的法制教育,促使他们依法经营、认真履职、严格守法、保证投入。三是加强对生产经营单位管理人员、安全技术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新工人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素质和自我保护能力,增强防范风险和依法维权意识。
(二)要按照《安全生产法》的规定严格执法。
《安全生产法》明确规定了政府及监管机构、生产经营单位等在安全生产中的职责。政府及监管机构、生产经营单位要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同时要发挥工会特别是企业工会的作用,对安全生产工作实行民主管理和监督,依法维护职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合法权益。要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安全生产事故。要加强对存在安全事故隐患的重点行业和企业的监督查处力度,对存在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生产经营单位要限期整改,不留情面,对拒不整改的,要立即停产,以消除事故隐患,保证安全生产。要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事故责任的追究和处罚力度,对所发生的事故要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严格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以维护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严肃性。
(三)要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着力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实施《安全生产法》的关键措施,贯彻《安全生产法》的基础工作是制定和健全相关的制度和机制,而完善了制度和机制后,要搞好安全生产就必须狠抓落实。当前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要对已经建立起来的责任制要加大监督落实力度,依法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要进一步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市政府要加强对各行业的安全生产调查研究,适时组织专项检查和整治,监管工作要从事故查处为主转向预防和控制为主,要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加强日常监管和源头管理,使安全生产工作重心下放、关口前移,从薄弱环节、具体岗位抓起,从解决突出问题入手,把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到实处。
(四)要继续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市政府要建立健全安全监管联合执法机制,明确安监局及其他相关部门的职能,避免互相推委等现象的发生;要依法加强安全生产的行政执法工作,严格依照法律法规的各项规定,指导督促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健全责任制,保障安全投入,落实各项安全措施;要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监管人员的法律知识和专业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安全监管队伍的整体素质,以适应安全生产形势。
返回目录。
针对金融危机对陇南市铅锌产业的巨大冲击,就目前x市铅锌产业现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铅锌产业转型等提出一些产业发展思路,为xx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借鉴思路。
一、我市铅锌产业发展状况。
xx市铅锌矿主要集中在成县、西和县和徽县境内,东西长85千米,南北长7-12千米,面积为1200平方千米,金属储量约2800万吨,平均品位4.5-12%,为我国第二大铅锌矿体。铅锌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越高,走向枯竭的速度越快。随着开发程度的加深,开发成本不断上升,比较优势和竞争力逐步丧失,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以资源为依托的陇南经济发展。按照目前开采状况,再经过十几年,将面临资源枯竭的境况。那么如何未雨绸缪,发展接替产业,从而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是陇南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课题。
(一)支柱产业的作用明显。
截止xx年底,xx市共有铅锌生产企业98家,其中:采选企业86家,冶炼企业12家。从xx市的经济总体情况看,铅锌产业在xx市经济发展中占居十分重要的位置,已成为xx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xx年铅锌价格高位运行,xx市以铅锌产业为主的工业增加值达35.12亿元,占陇南市当年gdp总量的31.41%;铅锌企业上缴利税9.67亿元,占xx市当年财政总收入的59.99%。
(二)金融危机的冲击严重。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xx市以铅锌行业为主的工业经济遭受重创,在全国、全省工业经济呈现恢复性增长的背景下,xx市工业经济仍然保持低位运行,至xx年底,xx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只能与去年持平。xx市工业经济对铅锌行业的过度依赖造成xx市工业经济巨幅波动,xx年xx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0.33亿元,同比下降13.8%,特别是以铅锌为支柱的成县、西和县、徽县分别下降35.1%、13.7%和8.9%。
(三)短期内铅锌产业景气度不乐观。
据国际权威铅锌监测小组预测,在国家刺激政策支持下以及下游行业出现一定复苏的影响下,xx年前三季度,我国铅锌市场的数据出现了一些乐观的迹象,但在全球产能过剩的情况下,我国的铅锌市场仍然难以迅速回暖,复苏之路依然艰难。
(四)产业结构调整压力加大。
xx市铅锌工业的发展突出表现为企业数量的增加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水平、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则进步很慢。资源消耗多,能耗高,污染严重,产业结构不合理等深层次问题是主要问题。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国家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按照整合要求,陇南市铅锌企业不论在资源、环境、市场供给方面,均是无法承受的。
二、铅锌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产业升级、环境保护问题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不及时彻底的解决,企业生存将会面临巨大的压力。xx市铅锌企业也同样面临这样的巨大挑战.
(一)产业重组问题。
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有色金属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明确要以控制总量、淘汰落后、技术改造、企业重组为重点,目的在于帮助大型企业缓解经营压力,利用行业低迷时期实现低成本的跨越式扩张。《规划》将通过大规模推进行业兼并重组等措施提振有色金属市场,鼓励有实力的大型企业以多种方式重组,计划打造3-5个具有实力的综合性有色金属企业集团,使铜、铝、铅、锌骨干企业的产量占全国的比重分别由目前的70%、55%和40%,提高到xx年的90%、70%和60%,以提高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而目前陇南市铅锌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国内前十名铅锌冶炼企业中陇南没有一家企业,企业生产的保本点依旧高于同行业水平。铅锌冶炼企业89户,但是集约化经营程度不高,小企业数量过多,企业重组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二)环保问题。
xx市经济增长对资源的严重依赖,使得这种增长会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制约,支撑xx市工业经济的铅锌等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发展,将会受到日益增多的限制。高投入,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面临的市场压力日益严峻,难以支撑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作为国家的有形财富,政府对资源开采的宏观调控将会进一步加强,规模化开采、资源地的环保等问题将会面临更多限制。今年出台的《铅锌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实施细则中已经提到了全国铅锌行业的产能淘汰目标。由于xx市铅锌企业的粗放型的生产方式和铅锌企业仍然是依靠资源的高消耗来推动增长,生产集中度底、资源消耗高、浪费大、污染重,环保压力很大。
(三)持续发展问题。
陇南市铅锌企业主要从事简单的冶炼,没有下游企业,产品科技含量低,产业链条短,铅锌产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十分脆弱,普遍面临着接续和替代产业发展滞后的问题,在陇南市表现的尤为突出,已经影响到陇南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另外,伴随矿产资源的开采,现有矿山铅锌原料生产持续增长的势头已经明显减弱。以现有开采速度计算,探明铅锌资源储量仅够开采xx年左右(未计远景储量)。原料的生产有可能满足不了冶炼的生产。铅锌工业发展仍以粗放经营为主,采用投资扩大冶炼能力、实现增量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不顾资源的支撑能力和市场需求,受短期利益和局部利益的驱动带有很大的盲目性,难以取得持续性的投资效益。
三、铅锌产业转型与产业链延伸。
根据xx市铅锌情况,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xx市必须抓住机遇,实现产业调整、企业规模化经营,这是xx市工业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需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积极推动产业整合。
金融危机的爆发和低碳经济模式的推行并未根本改变铅锌工业发展的总体趋势,却为铅锌工业的战略重组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必然推动产业重组、资源整合。按照《有色金属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和《全国矿产资源规划(xx-)》,国家将尽快推动铅锌企业整合,通过矿山、冶炼和加工企业之间相互参股等方式进行联合重组,组建具有竞力的企业集团,提高行业的集中度,促进有色业结构转型升级。同时将建立健全落后产能退出机制,进一步规范投资行为,制止盲目投资和落后生产能力的低水平重复建设,严格执行新开工项目投资管理的有关规定,规范投资行为,从严控新建高耗能项目。xx市要抓住这次机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二)实现企业集约化经营。
按照产业整合的要求,针对陇南市铅锌行业"小、散、粗"的现状,适时进行结构战略性调整。通过兼并、重组、联合等形式,组建若干大型铅锌企业或集团公司,实现规模化生产。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领域,成为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主导力量,带动陇南市企业向产业化、大型化方向发展。市发改委、经委等部门要统筹考虑资源、环境、能源等条件,制定铅锌行业发展规划,指导陇南市铅锌行业发展。出台优惠政策,充分发挥成州、宝徽、洛坝等骨干企业的主导作用,整合重组审批手续,提高产业集中度,扩大产业集群规模和效益,提高产业集聚优势和竞争能力。
(三)延伸产业发展链条。
利用铅锌企业积累的财富、技术、人才优势,按照引进来,走出去的发展思路,加强上下游配套协作,构建技术关联、协作紧密的产业链,走链条式的发展道路。一是引进、启动一批有着完整产业链的"采-选-冶-深加工"企业,拉长"铅-铅合金"生产链条,构筑资源型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二是大力发展锌合金零部件,加快发展镀锌管材、板材、建材,积极培育"铅锌-镀锌钢板-汽车工业"产业链。三是加大铅锌产品市场应用领域的研究力度,不断开发铅锌新产品。
(四)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
按照国家环保标准,建立市发改委、环境保护、国土、安全生产监督、工商、电业、税务、金融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按照产业政策和行业规划要求,从布局和外部生产条件、工艺装备、能源节约、资源消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方面,加强检查,跟踪监督,综合运用行政、价格手段,对现有生产规模较小、不符合行业规划、环保不达标的企业,坚决予以关闭,促进铅锌行业快速健康发展。
(五)抓住产业转移机遇,降低陇南市工业经济对铅锌产业的依赖。
目前,沿海发达地区正积极主动地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推动高耗能、高排放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外转移,以腾出空间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国家也对沿海产业的这种梯度转移采取支持、鼓励政策。各有关部委积极落实国家关于"西部大开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战略部署,引导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计划在中西部地区认定一批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基地,会同国家开发银行出台了支持承接基地发展的政策,引导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抓住沿海产业梯度转移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xx市积极制定各项政策,高度重视主导产业的培育和支持,积极引进产业链条长、辐射效应大的工业项目,并列为支柱产业加以扶持。承接产业转移,有利于盘活现有资源、发展地方经济。我们必须开动脑筋、拓宽视野,在更大范围内谋求承接产业转移的途径,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充分掌握沿海产业转移的动向,积极做好沿海产业转移的对接工作,借此机会推动xx市的工业化进程,加快经济发展。
返回目录。
《政府采购法》的贯彻实施,对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加强财政支出管理,促进廉政建设,以及广泛发挥政府采购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具有重大意义。尤其在当前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认真实施《政府采购法》,用好纳税人的钱显得格外重要。依法监督,保证法律法规在本行政区域贯彻实施,是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能。服务大局,搞好监督是人大及其常委会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课题。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始不久,常委会组成了由我任组长、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副秘书长、市人大代表和预算工委成员组成的执法检查组,对我市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情况开展了执法检查。执法检查组听取了市财政局关于我市贯彻《政府采购法》实施情况的汇报,召开了市建委、卫生局、宜秀区等七个单位和供应商参加的座谈会,并深入到桐城市、岳西县、市教育局等地进行了实地检查。
一、贯彻实施《政府采购法》的基本情况。
我市政府采购工作启动较早,自1998年开始到xx年1月1日《政府采购法》颁布实施,6年来,我市按照公开透明、公平竞争、公正和诚实信用原则,认真贯彻实施,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依法履职、密切配合、分工协作。建立和完善了政府采购制度,进行政府采购预算的编制,落实政府采购计划,逐步扩大采购规模,加强政府采购的监管,在规范财政资金支出管理、节约财政性资金、预防和治理腐败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总体来看,各地各单位依法采购的意识不断增强,政府采购管理机构、采购人、采购中心、采购代理机构的工作职责分工日趋合理。《政府采购法》的实施对规范我市政府采购行为,提高政府采购规模和资金的使用效益,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政府采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廉政建设等方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为推进政府采购工作的健康运行,形成职责明晰、协调有序的运行机制,我市着力制定政府采购制度,完善政府采购运行机制,切实提高政府采购的行政效能。一是实行管采分离制度。目前,各级财政部门陆续设置了政府采购管理机构,专司行政管理职能,负责制度制定、预算编制、资金支付、信息和专家管理、业务培训等管理工作。到目前为止,已有望江、岳西、太湖、宿松四县实行了政府采购的管采分离,桐城市政府采购的管采分离正在进行中。二是履行财政、审计、监察部门的监管职能。通过《政府采购法》的贯彻实施,初步形成了财政部门负责对政府采购活动的全过程和当事人的监管;审计部门负责对政府采购活动进行审计监督和对政府采购项目实行专项审计;监察部门负责对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的国家机关、国家公务员和国家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实施监督,初步构建了一个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各有侧重、互相配合的政府采购监督机制,提高了监督效能。三是完善“管采分离、机构分设、政事分开、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我市先后制定出台了《xx市政府采购管理实施办法》、《xx市市本级政府采购管理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政府采购。
规章制度。
明确政府采购项目和程序进一步规范了政府采购行为。市公安局规定下属单位购置交通工具、业务器材、大型设备必须实行预算报批制度进行政府采购。枞阳、怀宁、潜山县和迎江、大观区等地也都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出台了政府采购内部管理制度。健全的工作机制使我市政府采购工作逐步步入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轨道。
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及监管机构,扎实工作,强力推进,政府采购工作已陆续向县(市)区覆盖,政府采购范围和采购规模逐步扩大,由当初单一的货物采购扩展到小型工程类和服务类采购,由财政性资金逐步扩展到自筹资金,采购名目已达数百种,采购面已覆盖全市所有的行政事业单位,采购规模不断扩大,资金节约额逐年递增。《政府采购法》实施以来,全市政府采购预算154755.82万元,实际采购金额136366.43万元,节约资金18389.39万元,节约率11.88%,共完成采购9716批次,政府采购量逐年增长,xx年比xx年净增加政府采购资金49309万元,增长率为576.8%。xx年以来,市本级政府采购预算资金共安排35349.05万元,由财政部门组织的政府采购预算资金23595万元,实际完成政府采购资金20521万元,节约资金3074万元,节约率13.1%,共完成采购1226批次。桐城市继自来水管网建设、路灯、绿化及民生工程等市政建设项目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后,又尝试将水利兴修工程、农田改造工程进行政府采购;太湖县采购项目涵盖医疗设备、救灾物资、人饮工程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岳西县对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项目所需水泥采取统一招标采购,杜绝了克扣材料行为的发生。市卫生局、市建委、四中等单位采购额逐年上升,采购范围逐步扩大,采购行为日趋规范。
政府采购制度是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的治本工程,建立高效可靠的监督制度,是政府采购制度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为了保护政府采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廉政建设,全市上下在制度建立、严格程序、从业人员监管和开展执法检查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是建立制度。《政府采购法》实施以来,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有关政府采购制度十余个,规范了政府采购行为,保证了政府采购工作公平、公正、有序地开展,这些制度的建立,有效地从源头上预防了腐败。二是严格程序。在执行政府采购过程中,各预算单位基本做到了制定采购计划,按照采购方式,严格采购预算,确保政府采购程序规范。政府采购预算采取“二上二下”的编报程序,与部门预算同时编报、同时审核、同时批复。在采购过程中,强调实行“阳光采购”,促进政府采购的公平公正。如望江县开通政府招标采购网,初步具备所有交易信息网上发布,专家评委、投标企业和供应商电脑随机抽取功能。市教育局自实行《政府采购法》以来,教育系统的政府采购率达100%,未发生一起违纪违规行为,保护了干部,提高了资金效益,提升了教育形象。一中在实验楼、运动场建设和谯楼、省立图书馆文物修复,以及实验设备、多媒体设备等大宗物品采购中,政府采购监督机制健全,程序严格,降低了采购成本,保证了采购质量,资金使用效益明显提高。三是加强从业人员监管。各级制定了政府采购从业人员规章制度,有效地防治了腐败行为发生。宿松县加强政府采购人员自律,重大采购活动,主动邀请县纪委、监察局及公证处全程参与,保证了采购活动的合法合规。四是开展执法检查。按照财政部、监察部、审计署、国家预防腐败局《关于开展全国政府采购执行情况专项检查的通知》精神,市财政局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对采购人、供应商采购行为进行监督检查。xx年5至9月,全市1088个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对政府采购开展了专项检查,进行自查自纠。并对市本级74个采购单位的政府采购情况进行了重点检查,主要是采购规模大、采购项目多的采购单位。
二、《政府采购法》贯彻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通过执法检查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还存在不少差距。
(一)政府采购法律意识有待加强。
政府采购法是一项从预算管理、采购方式到资金支付全过程对政府采购行为进行规范化管理的法律。个别单位认识不清,认为只有财政拨款资金的采购人才需要实行政府采购;个别单位心存抵触,认为政府采购程序繁杂,耗时费力,不如自行采购及时快捷;规避政府采购的行为时有发生。
(二)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和执行不够规范。
加强预算管理和发挥预算的监控作用,必须建立和完善政府采购预算制度。少数地方少数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没有与部门预算同步;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不够细化、缺乏预见性、计划性;临时增加采购项目频繁;政府采购预算在执行过程中,少数单位以采购急需、项目特殊为由,执行不严格,存在随意性。
(三)政府采购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政府采购涉及到项目招标、履约管理、违约仲裁等诸多环节,同时还需要正确把握市场行情,因此对从业人员素质要求较高。一些地方政府采购工作人员少,专业理论知识与业务操作技能还难以适应工作需要,与目前担负的工作任务不相适应;政府采购代理机构从业人员良莠不齐,专业人员少;评审专家资源还较为匮乏等。
(四)政府采购活动的监管有待加强。
对政府采购活动及集中采购机构的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管力度仍需加强;重大政府采购活动审计提前介入不够;对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的国家机关、国家公务员和国家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实施监督检查力度还不够;部门间的监督合力还需进一步加强;对供应商监管力度不大,售后服务还有待规范。
三、深入贯彻《政府采购法》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切实提高思想认识。
要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充分利用各种传媒手段广泛宣传《政府采购法》,尤其是要加强各级各单位领导依法采购的宣传工作力度,切实提高各级领导和政府采购从业人员对贯彻实施《政府采购法》重要性的认识,努力提高政府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益,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政府采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各机关事业单位负责人,要高度重视政府采购工作,依法规范本单位采购行为,切实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和廉政建设工作,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二)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预算,严格采购计划约束。
要强化采购预算编制,提高政府采购预算编制的完整性。严格政府采购预算和专项资金同步审批制度,防止规避政府采购的财政支出行为,对财政性资金、自筹资金和依法采购的事项实行“应进俱进、应采尽采”,配合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部门预算,建立行之有效的政府采购约束机制。依照法规凡是政府采购目录以内或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都应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凡未编制或编制不全的政府采购预算,审核时不予通过,政府财政部门不予安排资金。同时,要强化预算执行管理,不得擅自调整或改变政府采购预算。要规范急事急办的政府采购程序。
(三)进一步整合政府采购监管合力,科学有效防治腐败。
继续完善以财政部门为主,监察、审计及相关部门共同配合的有效监督机制,整合资源、减少环节、降低成本、提高效能,充分发挥监察、审计等部门的监督职能,强化对政府采购行为的约束,加大政府采购检查处罚力度,确保各项政策的落实。要强化政府采购制度建设,实行“阳光采购”制度。开辟社会监督渠道,发挥新闻媒体、网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保护政府采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益,为促进我市廉政建设发挥应有作用。
(四)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机制,不断加强政府采购工作。
进一步完善我市政府采购制度,简化采购程序,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性价比。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监管机制建设,配备好政府采购监管人员和采购从业人员,加强政府采购中介机构的监管。加强从业人员的勤政廉政教育,强化服务意识,不断提高政策业务水平,切实提高政府采购行政效能和服务质量。进一步完善专家库,搭建政府采购共享平台。围绕政府采购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进一步增强做好政府采购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和科学性,促进《政府采购法》在我市的深入贯彻实施,不断提高政府采购工作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
。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一、主要成效。
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认真贯彻党的xx大和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加强农业,做特农业”产业发展思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农业产业,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优质烟叶产业。做大做强“金三明”烟叶品牌。突出发展“翠碧一号”特色品种和生态型无公害烟叶,保持年种植面积在40万亩以上,年产量6万吨以上。笋竹苗木花卉油茶产业。以竹山集约经营为重点,竹子现代科技园为示范,提高林地产出率,大力发展笋竹精深加工,大力发展苗木花卉和油茶产业。新建丰产竹林6.56万亩,种植苗木花卉2.9万亩,新造和抚育油茶林4.2万亩。畜牧水产业。加快发展肉牛肉羊规模养殖,同时积极推进产品深加工。全市生猪年出栏139.71万头,肉牛出栏4.25万头,肉羊出栏18.82万头,家禽出栏2515.13万只,水产品年产量6.4万吨。中药材产业。重点抓好紧缺中药材和制药企业所需的原料药材品种栽培、引进和示范。全市中药材面积达18.44万亩。食用菌产业。突出抓高海拔地区反季节和珍稀食用菌以及低海拔区域的草生型和城郊型“菜篮子”食用菌。全年栽培食用菌2.7亿袋,产量7.66万吨。果茶产业。加快品种结构调整,引进推广优质品种,发展水果加工和茶叶精加工,扩大名优茶种植面积。全年茶叶面积达24.66万亩,产量2.4万吨,水果面积114万亩,产量84.71万吨。建莲产业。进一步选育和推广优质高产建莲品种,与旅游观光农业相结合,加强深度开发建莲功能食品和医药原料,延长建莲产业链。
当前,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正如火如荼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作为身处基层一线的乡镇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创先争优的意识强不强,先锋表率作用发挥好不好,关系一级组织,影响一方发展,责任更为重大。乡镇领导干部要当好“四种角色”,发挥好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的表率作用。
一是当好“电视机”,把握正确导向。尽管当前网络、电视、广播、手机、报刊、杂志等媒体信息铺天盖地,但群众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耐于与干部面对面宣传讲解和交流。作为乡镇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知识宽、信息广、政策透的优势,通过进村入户、走访群众,积极向群众宣传党的惠农政策、致富信息、科学技术、计划生育、就业保险、权益维护、民族宗教等知识;同时,积极向群众宣传经得起推敲、群众信服、叫得响亮、影响力大的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典型,激发群众紧跟党走、勤奋创业、比学赶超的积极性,夯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群众基础。
二是当好“录音机”,收集社情民意。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之事大于天,身处一线的基层干部处处与群众打交道,更应该事事以民为本,带头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始终把向下收集群众呼声,将呼声向上传达到决策层面作为乡镇领导干部的责任,了解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怨什么。还要及时掌握群众对创先争优活动的看法、评价并反馈上级,一旦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积极解决群众的各种诉求,主动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积极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的实际困难。
三是当好“耕作机”,推动科学发展。基层工作重在“落实”二字。一方面,对于身为一线的乡镇领导,要应该以身作责,咀嚼创先争优活动的细节,消化创先争优活动的内涵,同时把“先”和“优”目标化、具体化、形象化,把这一系列思路、目的以及意义传达到各村、企事业单位等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使其创有所求,争有所指。另一方面,领导干部要身先士卒,多抽出时间到村、企事业单位,指导基层党建阵地建设,在巩固基层组织建设上创先争优;到企业,积极为企业提供服务,在推动工矿企业扩大生产上创先争优;到农村,帮助村、群众理清产业发展思路,在帮助群众实现富民增收上创先争优,形成全社会创先争优的生动和谐局面,促进创先争优活动广泛深入开展。
重、自省、自警、自励,彻底改变在群众中“乡镇干部不象乡镇干部”的不良印象,大力塑造基层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
创先争优,创的是先进,争的是优秀。只有真正从内心转变思想,一心为民,才能真正做到高效、清廉,真正为人民服务,达到学习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真正目标。
市人民政府代市长。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经济社会实现了快速发展。2011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00亿元,同比增长18%,五年年均增长13.5%;完成全部财政收入18亿元,一般预算收入7.1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5%和29.5%,年均增长22.6%和21.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4亿元,同比增长31.5%,年均增长24%。
元,出口创汇7.5亿美元。
——五年来,城市形象不断提升。投资近亿元,高标准完成了6大类、39个专项规划。成立了城投公司,多渠道筹集城建资金20亿元。累计实施城建重点工程310项,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30亿元。新建、改造城区道路117公里。建设高标准住宅小区17个、游园15个,拆迁拆违185万平米,新增绿化面积580万平米,获得了省“人居环境进步奖”。启动了16.2平方公里的新城起步区建设,完成了总长39.2公里的“三横两纵”路网建设,实施了总投资100亿元的新城“十大工程”,城区面积由16平方公里扩展到3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18.2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3.3%。
——五年来,“三农”工作扎实推进。累计发放各类惠农补贴4.8亿元。2011年粮食总产达到35.1万吨,连续8年丰产丰收。扶持发展冬枣、畜牧、水产、设施蔬菜等特色产业,农业产业化率达到30.4%。启动了新民居示范工程,开工建设省级示范村24个,累计完成投资11亿元。累计修建农村道路708公里、桥梁138座,实现了村村通公路。新打机井98眼,全面消除了“无井村”,建设净化站102座,彻底结束了农村群众饮用苦咸水的历史。
患,和谐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巩固。加大审计、监察工作力度,严肃查处了一批违法违纪案件。街道、气象、残联、档案、油区、国防动员、“双拥”建设、民族宗教、国家安全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五年发展成就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给予我们监督与支持的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和战略任务。
成绩属于过去,希望昭示未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未来五年,能否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抢抓机遇、把握机遇、用好机遇,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考验。我们必须充分认清肩负的新使命,准确判断面临的新形势,科学谋划未来的新蓝图,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抢抓机遇,以更加科学的思路指导实践,以更加坚强的保障加快发展,向着更加宏伟的目标阔步迈进。
仍需进一步优化。一些部门服务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不高,不作为、乱作为现象时有发生,吃拿卡要、非法阻工等影响建设环境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各位代表,形势复杂多变,机遇稍纵即逝。“得时无怠,时不再来”。抓住这五年,我们就会开创一个新局面,在新一轮发展中赶超进位;错过这五年,我们就将失去一个时代,与先进地区的差距会越来越大。我们再也等不起,也更加慢不得,必须时刻保持昂扬的斗志和清醒的头脑,把握机遇,克服困难,迎接挑战,努力争当河北沿海地区发展的排头兵,共同谱写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市的新篇章!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标是:
(一)努力建设一座产业鲜明、实力强劲的新型工业化城市。突出沿海经济特色,大力发展临港经济,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经济合作,加快构建科技环保、外向度高、富有竞争力的新型工业体系。扶持壮大化工、五金制造、装备制造、现代物流四大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均达到60%。鼓励发展再生资源、新型建材、能源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到工业总量的20%以上。大力实施“十百千”工程,新上一批投资超10亿元的大项目,培育一批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大企业,发展一批产值超1000亿元的产业聚集区,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
进新民居示范村建设,完成30个村的改旧提升,力争全市30%的农民入住新民居,打造“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生活便利、安居乐业、文明和谐”的幸福乡村。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让人人享有良好的教育、基本的卫生保健和较好的公共文化服务,使农村群众幸福指数大幅提高。
(五)努力建设一座以人为本、富裕繁荣的文明宜居城市。加大社会事业投入力度,让全市人民尽享改革发展成果。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城镇基本养老、职工医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基本形成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相衔接,覆盖城乡、普惠百姓的保障体系。促进文化繁荣发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培育壮大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影视传媒、创意设计等文化产业,建设一批重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打造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有影响力的文化企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安全生产和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努力营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安全宽松的经济环境、安居乐业的治安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使社会更加有序、保障更加完善、群众更加富足。
三、2012年政府工作重点。
建设,新建园区道路45公里,建成3个11万伏变电站,基本实现“八通一平”。
三是壮大主导产业。化工产业:重点扶持鑫海化工、浅海石化等企业做大做强。推进鑫亿化工与中化集团合作。加快大化氯碱公司和金华公司搬迁扩能。积极与天津海晶集团合作,建设投资10亿元的盐业综合生态园。五金制造业:规划建设钢材物流中心,降低五金行业原材料成本。以羊二庄临港产业聚集区为依托,打造新型五金制造产业园。装备制造业:依托北汽集团黄骅汽车产业园,打造新205国道沿线以汽车制造、专用汽车、汽车零部件和汽车物流为主的汽车产业带。加强昌骅、宏泰、光华、亚峰等企业与北汽集团对接合作,促进提档升级。确保省级罐车监督检验站建成使用。完成市造船厂破产重组,加快壮大船舶修造业。推进五一机械厂与水利部新华投资公司合作,做强“大禹”牌水工机械。现代物流业:加快启动羊二庄煤炭物流交易中心、石化物流园区和中非矿业物流园建设。做大做强京海、长海等物流企业,打造服务港口、承接腹地的现代化物流基地。
四是培育骨干企业。制定鼓励企业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建立后备上市企业资源库,加快信诺立兴、骋宇铁路等企业上市步伐。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4家。加快组建和规范海滨建工、长海物流、信誉楼等十大企业集团。开展企业“对标行动”,实施“1+1”技改创新工程。开展“著名商标”评选活动,争创1个全国驰名商标和4个省著名商标,打造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较强市场竞争力的自主品牌。
五是扩大招商引资。依托沿海临港优势,积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和城市功能疏解。主动对接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央企国企,引进战略投资者。抓好新西兰纤维改良木材加工、中韩恒源大光食品等一批外资项目,全年力争到位外资3000万美元。扶持重点出口企业,培育特色出口品牌,完成出口创汇1.95亿美元。
第二,以新城建设为载体,全力推进中心城市建设新跨越。按照“以人为本、适宜人居”的理念,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和人口聚集,努力打造生态型、现代化滨海中心城市。
一是完善城市规划体系。调整城市总体规划,完成新城核心区控规和城市设计、南排河景观带设计、城市夜景设计、黄万铁路与津汕高速之间绿化带设计。编制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及综合防灾、绿地、供热等专项规划,完善燃气、水系、交通、公厕、垃圾中转站、商业、学校、医疗、体育场等专项规划。
二是启动新城核心区建设。突出现代化、国际化标准,高起点、大手笔建设新城核心区。投资6亿元,完成7500亩土地征收储备及地上附着物的拆迁工作。实施总投资1.9亿元的滨河大道及和平大街北伸、华兴街北伸、华东街北伸“一横三纵”路网建设及配套工程。投资12亿元,实施便民服务中心及人民广场、卫生综合服务大楼、公检法司行政办公业务用房、机关办公回迁安臵用房、金融大厦等工程。开发建设总投资5亿元的凤凰湾公园及周边项目。启动总投资10亿元的文化艺术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高档住宅区等工程。
-1112。
元,完成沿海高速连接线(歧口—南大港段)建设及老205国道(羊三木南桥—天津界段)、老307国道(贸易城—段庄段)大修和南滕线(南大港界—307国道段)中修罩面工程,新建、改建农村道路40公里。重建、维修农业生产桥10座,改善群众出行条件。投资8000万元,实施水利抗旱、旱作农业节水示范基地、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中低产田改造、节水灌溉等项目,新打机井138眼,清淤沟渠180万米,建设百亩坑塘35个,发展节水灌溉1.5万亩、旱作节水示范面积1.8万亩。
三是加强农村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立市、乡、村三级农技服务网络。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30万亩。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0家,提高农民市场化、组织化程度。搞好土地经营权流转,新增土地流转面积2万亩。新发展便民农家店122家、鑫和作日用品农家店60家,促进农村安全消费。
第四,以生态建设为保障,全力推进环境质量新跨越。大力倡导绿色生态、节能环保的理念,正确处理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全面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街—昌骅大街段)等绿化工程,积极开展居住小区、机关单位绿化活动,新增城区绿化面积180万平米。抓好新205国道、新307国道、中疏港路等通道绿化,六十六排干、黄南排干、黄北排干等河渠绿化,以及农田林网、国省干道和村庄绿化,年内新增绿化面积3万亩。
二是狠抓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全市工业园区的规划环评工作。严格控制高污染、高能耗项目,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建立重点污染源动态管理数据库,深入开展重点行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达标对标活动,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削减3%,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2%。推行项目节能审查、企业能耗利用状况监测、节能技术改造、合同能源管理,推进工业、农业、商贸、建筑、交通及公共机构节能,确保万元gdp综合能耗同比下降3.66%。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启动1000立方米的大型秸秆联户沼气工程和10个沼气服务网点建设。
三是促进资源集约利用。严厉查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规范取土用地秩序。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实现占补平衡。规范养殖用海管理,科学保护利用滩涂资源。高度重视水资源综合利用,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确保城市集中式饮水水源地达标率100%。
第五,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全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新跨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一是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加快投资1.7亿元的职教中心搬迁。
-1516。
二是狠抓建设环境整治。集中开展建筑市场、重点工程建设环境专项整治,严厉打击恶意阻工、强买强卖、敲诈勒索、扰乱公共秩序、破坏市政设施等违法行为,坚决查处破坏发展环境的各类案件,刹住影响建设施工环境、损害投资者利益的歪风,以优良的建设环境取信于企业、取信于社会,真正让投资者放心、安心、舒心。
三是着力破解瓶颈制约。千方百计突破土地、资金等难题,为加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积极盘活土地存量,挖掘内部用地潜力。严格执行投资强度、容积率等控制指标。积极申报省重点项目,最大限度地争取上级政策支持。积极采取基金、银行贷款、债券等融资模式,多渠道融资10亿元,完成投资12亿元,资产总量突破100亿元。建立企业、社会征信系统。鼓励交通银行等金融机构来我市设立分支机构。推进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将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整体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争取设立1家村镇银行。建立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多层次、全方位推进银企对接,全年新增信贷资金20亿元以上。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一届政府肩负着加快发展的重任,承载着全市人民的重托,必须大力改进工作作风,加强政府队伍建设,恪尽职守,奋发有为,真正成为一届勇于担当、有所作为、亲民务实、清正廉洁的政府。
(一)坚持与时俱进,增强政府创新力。思路决定出路,眼。
界决定境界。面对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我们必须加强学习和调查研究,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站在落实国家战略的高度,高站位谋划发展蓝图,高标准推动工作落实,以干就干大事、争就争一流的豪情,在全市上下形成追赶超越的浓厚氛围。坚定信心,强化责任,勇于担当,以超前的思维、宽广的视野、开放的胸怀,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
(二)坚持依法行政,增强政府公信力。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行使权力,积极发挥市人大、市政协及社会各界的监督作用。认真执行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完善群众参与、专家咨询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机制,保障政府决策科学民主。进一步健全土地管理、资金管理、项目管理、规划管理、人事编制管理等规章制度,使政府工作更加科学,更加民主,更加体现人民群众的意愿。
二、白加黑”的工作作风,坚持“干”字当先,沉下去抓落实,靠上前抓推进,下一线抓协调,做到议必决、决必行、行必果。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搞形象工程,不做表面文章,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多办惠民生、解民忧的好事,以踏踏实实的工作谋求实实在在的发展。
(一)贯彻国务院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法治政府建设方面。认真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依法行政方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为重点,以深化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为载体,以建设法治政府为目标,大力开展法制宣传和执法人员培训教育活动,严格规范性文件审查报备,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全面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和执法行为,着力推进依法行政进程,为全区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
(二)行政决策机制不断健全完善,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进一步增强。区政府修订完完善了《**区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建立重大问题、重大决策事项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和听取意见制度,明确行政决策的权限和程序,畅通公众参与行政决策渠道,增强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大大减少了决策的失误。20xx年以来,区政府召开常务会议5次,研究重大事项5项。大力推行政务公开,编制修订了政府信息公开目录,进一步增强行政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提高政府公信力。
(三)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规范性文件审查报备制度健全完善,文件合法性、有效性不断提高。建立法制机构审核把关制度、各方协调论证制度和政府常务会议审批制度,严格规范性文件制定审核把关,确保新出台规范性文件的质量。20xx年以来,全区共制定出台规范性文件3件,其中区政府出台2件,乡镇、部门出台1件;因政策、法律法规依据不充分审核未通过的0件。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对区政府出台的规范性文件及时向上级法制机构和同级人大报备审查,主动接受监督。对乡镇政府和区政府工作部门的规范性文件,定期督促上报备案,从发文主体是否合格、内容是否合法适当等方面进行严格审查,符合要求的予以备案,存在问题的提出书面审核意见,该纠正的责令纠正,该撤销的坚决撤销,保证文件合法。按照“谁起草、发布,谁负责清理、修改或废止”的原则,及时组织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20xx年以来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区法制办已经集中清理了20xx年到20xx年区政府出台的的规范性文件,并着手清理1990年到20xx年出台的规范性文件,下一步将集中清理1990年之前出台的规范性文件,力争实现上级部门下达的目标任务。
(四)积极推行政务公开,保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使国家机关信息公开,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主要是明确职权、明确政府职能及其运作以及流程。政务公开主要的要求是使政府的工作内容公开化,对于政府筹划或正准备进行的各项工作,如城市建设、道路规划、医疗保健措施、事务处理等分类进行公开,并对各项工作内容及进程予以公开,任何公民都可以通过特定途径,如政务公开栏、政务公开网络等进行查询、监督。区政府门户网站包括新闻概要板块,党务公开板块(民主决策、制度建设、反腐倡廉),政务公开板块(文件法规、招商引资、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新农村建设),并通过书记信箱、区长信箱等方式建立了畅通的信息回馈渠道,保证及时受理群众意见建议。另外定期编制发布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信息公开年度报告,做到政府信息公开及时透明。
(五)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方面。按照省、市关于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相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工作方案》,20xx年拟建设区行政服务中心综合大楼。目前,在原区就业局服务大厅暂时设立了区行政服务中心临时办事大厅,并投资40万元进行更新改造,统一购置了桌椅、沙发、茶几、档案柜、复印打印机、电脑等相应的办公设施。目前,临时办事大厅入驻人事、民政、扶贫、住建等12个部门,工作人员26名,办理服务事项达31项。政府其他职能部门、各乡镇也参照政务中心模式建立了相应的行政服务中心,方便了群众办事,提高了行政效率。
(六)完善行政监督机制方面,坚持规范与监督并举的方针,积极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承诺制、评议制,将执法依据、权限、范围、程序、时效、责任处罚、收费(罚款)项目、办事程序及结果、监督举报方式等事项向社会公开,设立举报箱、举报电话,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对群众反映和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违法行为,公开执法程序,限时承诺办结,及时报备审查,自觉接受行政机关的内部监督。坚持以“两个规范”为目标,统一行政处罚的程序和文书格式,做到了行政处罚主体合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处罚适当,程序合法,适用法律法规准确。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全面推行了统一票据、罚缴分离制度,各行政部门凡有收费项目和罚没权的,均办理了收费许可证和罚没许可证,收费和罚没收入全部上缴区财政。建立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认真组织开展行政处罚案卷质量评查活动,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有效地提高了行政机关科学执法、规范执法的能力和水平。20xx年以来,共评查行政处罚案卷5件,督促整改和纠正2件。
尽管经过多年的努力,政府法制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区政府各部门、乡镇人民政府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有所提高,但从目前全区依法行政工作开展情况来看,法制工作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是:
(一)行政执法存在一定不规范的现象,行政违法和不当行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制止和纠正。部分执法人员素质不高,依法行政意识不强。一是由于基层部门缺编严重,行政和事业人员混岗使用,执法人员调整频繁,执法队伍新兵多,有的不熟悉法律、法规,不懂执法程序等;二是有的执法人员为民服务意识不强,工作方法简单,野蛮执法、粗暴执法。如执法部门追赶违规摆摊设点人员、强行收缴商品,面对农民入市卖菜未交管理费采取粗暴方式强行赶出市场等;三是个别人员政治素质不高,执法动机不纯,主观上存在以权谋私思想,造成随意执法,利用职权吃、拿、卡、要时有发生。
(二)部分行政部门领导、干部因为缺少必要的法律知识储备造成法律意识淡薄,对涉及本部门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知之甚少,不能行之有效的解决现实中的问题,造成工作延误。有的行政部门“行政权至上”观念严重,在行政管理中总想包揽一切,管了不该管的事,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另外个别部门之间职能不明,执法权限模糊,造成多头执法,给行政执法工作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行政执法责任制缺乏明确标准,责任没有真正落实。一些部门执法主体资格、职责范围、职权依据不明确,执法程序混乱,未将责任落实到具体岗位、具体人员,对行政执法过错行为只纠正不惩戒,只追究单位责任不追究执法人员责任,只考核不奖惩,削弱行政执法责任追究的作用。
(四)政府法制机构的力量较弱,职能作用难以发挥。政府法制机构编制较少,专业人员不足,与其承担的行政执法监督、行政复议、行政应诉、政府法律顾问和依法行政工作的综合协调等职能不相适应,甚至有些职责无法履行,也难以发挥行政监督纠错功能和作用。
(五)规范性文件审查不严,备案不够及时。部分乡镇和部门为了规避监督,对本乡镇、本部门制定出台的规范性文件不报审,缺乏规范的审查制度,一些规范性文件质量不高,执行效果不够明显。有些乡镇和部门对规范性文件报备不够及时,甚至故意拖延报送备案,加之法制机构权限、手段有限,致使备案审查的意见难以落到实处,备案审查的监督效果不明显。
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制政府,是一项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系统工程。建设法制政府,要做到职权法定、依法行政、有效监督、高效便民。应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是建设法制政府的重要内容。要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高效便民、诚实守信的要求,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一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要明确政府职权和职能范围,从“万能政府”中解放出来,把政府不该管的事业交给企业、社会和中介组织,把政府的主要精力放在宏观规划、调控、服务和引导方面。要改革行政管理方式,减少行政审批,充分发挥行政规划、行政指导、行政合同等方式的作用,真正把政府职能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二是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要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实行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完善决策程序,建立决策公开制度,除依法应当保密的外,要将决策事项、依据和结果公开,方便公众查阅,规范行政权力的行使。三是加强对行政决策活动的监督。要建立完善行政决策制度和机制,明确监督机关、监督内容、监督对象、监督程序和监督方式,做到行政决策权责一致。
(二)完善行政执法体制,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健全行政执法体制,是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强化行政执法监督的有效途径。要按照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要求,完善体制,规范行为,做到严格执法、文明执法、公正执法。一是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行政机关要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根据法律授予的权限管理经济社会事务和其他行政事务。要严格按程序执法,注意依法保障当事人和利益关系人的权益,防止发生违法行使权力侵犯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二是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要按照职权法定、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清理和规范行政执法主体,明晰职责权限,切实从源头上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交叉执法问题,提高执法的整体水平。三是加强执法监督。行政机关要主动向人大及其会报告重大决策事项,接受人大的监督;严格按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支持和维护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建立健全社会监督机制,鼓励群众举报、揭露严重违法行为,强化层级监督,建立经常性的监督巡视制度,严格责任追究,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须追究;加强专门监督工作,审计、监察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敢于坚持原则,严格执法执纪,提高监督实效。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不断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观念和能力。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责任落实是关键。要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充分认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确责任,严肃纪律,真正把依法行政作为政府行政的基本准则。一是加强对依法行政工作的领导。各乡镇、各部门要把依法行政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成立领导机构,明确主要领导是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形成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二是建立领导干部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学法制度。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关学法、守法、用法,不断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要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各种问题和矛盾,积极探索高效、便捷和成本低廉的防范、化解社会矛盾的机制。三是发挥政府法制机构的作用。政府法制机构要认真履行职责,为政府行政决策、处理矛盾、解决难题出谋划策,提供服务。充分发挥法制机构在依法行政方面的参谋、助手和法律顾问作用,促进政府依法行政。要加强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增加人员编制,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四)严格规范性文件审查报备,提高文件制定质量和执行效果。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是对行政机关立法性活动进行监督的主要方式和手段,是行政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及其部门制定出台的规范性文件要严格审查,及时报备,确保制定质量和执行效果。一是认真做好报审论证工作。政府法制机构要科学编制年度规范性文件制定计划,对各部门报送提交县政府出台的规范性文件,要从起草阶段提前介入,做好指导把关工作。对于涉及执法部门多、直接影响群众利益以及一些公共管理政策性文件,要通过召开讨论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形式,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保证文件与现行法律、法规、规章相一致,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一致,与本级政府现行规范性文件相协调,符合规范要求,符合群众利益要求。二是加强备案审查工作。要建立规范性文件公告制度,对政府新制定出台的规范性文件,及时在政府网站或区有线电视台予以公布,并逐步建立公共场所政府规范性文件投放制度,方便公众查阅,接受群众监督。健全完善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明确备案时间、报备格式、登记条件,严格审查文件的合法性(包括主体、权限、程序是否合法)、适当性(合理、公开)和协调性(与相关规范性文件的衔接),对符合规范性文件制定主体资格、制定程序和公布方式的,予以登记备案,对不符程序要求的,及时予以纠正或撤销,做到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三是加强规范性文件的备案监督。要按照“一级抓一级、上下贯通”的备案工作目标,建立规范性文件统计、报告、审查责任追究等项制度,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行政行为的合法性。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为进一步了解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客观分析建设现代农业所面临的问题,以“农业发展”为调研课题,经过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农村开展了详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贾沙乡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紧紧围绕“三三一”发展思路及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狠抓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贾沙乡共有11个村委会,全乡总人口21358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7385人,占全乡总人口的81.4%。十一五期间,乡政府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扶持,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走优质、高产、高效的农业发展路子,农业生产以种养殖业为主,二三产业发展较慢。全乡耕地面积27111亩,农作物播种面积66465亩。推广种植杂交水稻6395亩,杂交包谷15468亩。粮食总产量11526吨。全乡有经济林果16271.9亩,完成荒山造林18430.3亩;生猪存栏23649头,出栏27686头;羊存栏3926头,出栏2966头;牛存栏8825头,出栏1224头;家禽存栏25493只,出栏34667只。肉类总产量2864吨。
(一)优化产业结构,特色产业发展呈现新亮点。按照高效农业的发展目标,以典型示范引领结构调整,以政策措施推动新农村建设,初步形成了以“烟叶”为主导产业,其他产业并存的农业发展格局。2010全年,贾沙共有7个村委会,30个村民组种植烤烟,种烟户数402户,栽种烟叶3000亩,计划交售烟叶9260担,实际交售烟叶10267.2担,比计划数超1007.2担,完成任务数的110.8%,烟农总收入715.4万元,实现税收160余万元。
(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新提高紧紧抓住国家把基础设施建设转向农村的机遇,认真贯彻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大力实施农水改造、把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为保证全乡农田用水,每年投入沟渠修复资金对农田水沟进行修复,确保了6946亩农田用水,做到满栽满播,为农民增收打下了基础。解决了陆车冲、五台坡、波罗克、白路脚、茂株柏、丫洒底等多个自然村的自来水,改善了饮水条件,解决农村饮水困难5000余人。其次,加强烟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按期完成了普洒河5840米的烟区配套改造工程。投资1.5万元,修复民云、丫洒底烟区管网3000余米。大力实施乡村道路通达工程,实现了行政村村村通公路、通电话的目标。
(三)大力发展以劳务为主的二三产业,农民收入有了新提高。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为载体,加强农民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工作,大力开展“技能型、职业型、创业型”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就业、创业的技能,每年培训农村劳动力600余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500余人次,提高了农民的转移性收入。
二、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贾沙乡现代农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同周边乡镇相比还有着较大的差距,发展现代农业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农村经济基础较差,农民收入水平很低。
贾沙乡早在1995年被云南省政府列为506个扶贫攻坚乡之一,农村经济基础相对较差,各村发展水平也很不平衡。尤其是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缺乏资金保障,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作用难以发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还很艰巨。
(二)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产业化程度不高。
目前贾沙乡农业产业结构主要以种植业为主,二三产业比重相对较小,且缺乏大型农业龙头企业的支撑,农业的工业化程度很低。种植业中以烟叶为主,占农业生产总值的75%以上。但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发展相对缓慢,现有的核桃、洋芋等比较有特色的种植业,经营管理粗放,优势不明显,缺乏规模效应,产业化经营程度不高,难以形成“产、加、销”一条龙的市场优势和产业化链条,特色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农业产业化的道路还很漫长。
(三)农技推广力量薄弱,农民文化程度很低。
农业科技力量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农民科技文化程度很低,农村初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人数不足50%,部分农民受小农意识影响,习惯于旧的生产方式,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有限,经营粗放,科技含量不高,外出务工也只能卖苦力,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
三、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建议。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村稳则社会安。加强“三农”工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就是要紧紧围绕“狠抓交通、水利、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种养殖、矿产、旅游业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思路,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切实转变农民观念,提高农民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现代农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扎实推进贾沙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进一步转变观念,形成明晰的现代农业发展思路。现代农业要求用崭新的现代发展理论、先进的管理理论指导农业。特别是要超越农业和农村工作层面,跳出农业抓农业,充分发挥贾沙乡矿产资源丰富的优势,强化工业对农业的支持作用,建立以工补农的新机制。将先进工业发展理念、资金装备于农业,从而推进农业的发展。
(二)优化农业结构,大力推广烟叶种植技术。
产业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途径和主要标志。一个地区农业产业化水平越高,其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就越高。因此,要按照优质、高效的要求,突出抓好烟叶产业化建设。
1、坚持控制总量。坚持“控制总量、适度从紧”的方针不动摇,科学安排生产量,做到既完成计划任务,又优化结构,烟叶种植不失控。
2、坚持需求导向。根据工业需求,围绕知名品牌发展需要,适当扩大生产量,实现总量供给与需求平衡,确保结构总体平衡,提高烟叶配置效率。
3、坚持服务烟农。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烟农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尊重烟农意愿,算清烟叶种植成本和收益,合理补贴,充分调动烟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坚持合理留叶。围绕“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目标,大力推行烟叶标准化生产,待条件成熟时,可进行招商引资,建立烟叶复烤厂,逐步让烟叶产业规模化和工业化,最终形成烟叶商品化。同时,合理确定留叶数,针对不同品种、不同气候,遵循烟株生长发育规律,细化封顶留叶技术措施,在合理留叶基础上,在不影响正常生长发育前提下,统一清除不适用两片脚叶和一片顶叶,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可用性。
5、坚持统一组织。以村组或田块为单位,统一时间、统一地点、统一方法、统一流程、统一标准、适度集中、定点处理,确保不适用烟叶“变废为宝”,确保不造成环境污染,积极探索田间消化鲜烟叶综合利用。
(三)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农业生产条件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有力保障。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加强主干排水沟道的综合治理,重点抓好水渠节水改造工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加快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组组通公路的目标,不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四)推进农业产业化,打造农业品牌,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和外向化的重要支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建设一批玉米等农产品加工和深加工企业。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对现有酒厂进行重组改造,重点扶持、提升产品质量和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严格按照商品质量标准生产、分级包装上市,创出自己的品牌,提高农产品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水平,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促进农民增收。
(五)依托温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旅游。
充分发挥温泉地热资源优势,进一步完善旅游业发展规划,整合旅游资源,挖掘整理民间文化,开发特色旅游产品,鼓励民间资本踊跃参与旅游开发,形成开放性、多元化的旅游发展新格局。全力打造集休闲、娱乐、度假、疗养等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旅游文化品牌,进一步提高贾沙在省内外乃至全国的知名度。借鉴外地成功经验,不断探索,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地方特色,力争用3—5年时间建成几家集生产、生态、观光、就餐、娱乐、休闲、旅游、文化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农庄,有效转移当地富余劳动力,满足城市居民回归大自然的愿望,推动贾沙乡旅游业快速发展。
(六)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育造就新型农民,形成持续推动的力量源泉。
本文目录。
城乡一体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山市委、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意见》的精神,我区积极开展城乡一体化调研工作,深入基层,紧密结合我区实际,形成。
如下:
一、我区城乡一体化的现有基础和优势。
(一)区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城乡一体化工作,各部门。
以及有关单位认识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区党工委、办事处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城乡一体化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增强紧迫感与责任感,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制定了“城乡一体、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方针,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落实政策措施,把握工作重点,在全区形成了齐抓共建的良好氛围。
(二)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我区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工作目标,坚持利益向下、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切实抓好各项农业农村工作,农业和农村工作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实现农业总产值14895.74万元,同比增长3.5%;农业增加值8400万元,同比增长3.2%;农民人均所得11297元,同比增长12%。
(三)城镇化扎实推进、基础设施逐步改善。我区坚持以工哺农、利益向下的原则,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市、区两级共投资842.8万元对我区隆昌悦生路一期、隆昌三队村路一期、沙朗三队、隆平六冲河岸路一期、隆平六冲河岸路二期、沙朗五队村路6条农路共6.5公里按6-7米的宽度进行硬底化改造建设,全面推进全区主干农路“硬底化”,大大改善我区农业生产、居民生活环境,并有效改善了村容村貌;投入455万元对辖区沙朗片的一河两岸进行改造建设以及河堤砌石清淤以及清拆河边违章房屋,同时为河涌加建两岸护栏,补种新树种,在畅通河道的同时,美化社区,还群众一个舒适、整洁安全的生活环境;投入105万元用于对辖区内电排站改造,彻底解决沙朗片区的排涝问题;投入资金398万元进行绿化建设,主要用于对金港路、金昌路、港隆路、金华路以及隆平乡道5条道路进行绿化工程建设,新种、改造和补种路旁绿化10.31公里,新增西区中心小学绿化面积15000平方米和广丰安居工程绿化面积15000平方米,到底,我区建成区绿地率达31.81%,绿化覆盖率达34.1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13平方米。同时,我区已经全面推进水、电、气、电视、电话网络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现了各社区通电、通水、通电话、通水泥路、通有线电视和通公交系统六通,基本实现城乡客运一体化。
(四)农村法制不断健全,文化生活进一步改善。经过努力,我区广大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普遍增强,依法治村活动广泛开展,民主公开、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农村基层民主得到发展。同时,随着农村义务教育、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农民在文化、服务、娱乐等方面的支出持续增加,移动电话、计算机、互联网开始进入农户家庭,农民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区宽带网络覆盖率已达100%,基本实现宽带进村、进家庭。
五、村改居顺利完成。我区现有经济实体社区6个,至,6个有经济实体的社区由原来的“村委会”顺利过渡为“居委会”,“村民”成为了“居民”,村改居工作全面完成。
(五)沙朗片现存土地资源丰沛。全区6个社区现存土地总面积7395亩(其中:耕地面积6935亩、已办证的商住地面积460亩)。今年,我区将完成社区一级统一核算改革工作,届时,社区将对生产队一级的土地资源进行整合,优化配置,统一规划土地的使用情况,最大限度发挥土地资源的作用。
二、工作目标与设想。
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城乡一体化,是我区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为了如期实现以上的工作目标,我区制定了一系列的。
工作计划。
(一)以社区一级统一核算为契机,积极探索城乡一体化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新机制,科学统筹城乡空间布局,维护规划的权威性;提高规划制定的公开性、透明性和群众参与度,推进规划编制和实施的法制化进程。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在旧城改造的同时新城区建设同步进行。
(二)加快城乡统筹,促进和谐发展。目前,我区农村虽然有较快的发展,但是城乡发展的差距和矛盾依然存在,要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建立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第一位,全面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统筹城乡发展,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入都要切实向农村倾斜,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各种限制,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要抓好统筹规划、城乡市场的统筹发展、城乡基础设施的统筹建设、城乡教育、卫生、社会事业的统筹发展和城乡社保制度的统筹,让农村和农民真正分享城市化、工业化的建设成果。
(三)继续加大农村的投入力度,强化政府服务功能。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动社会公众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交通、电力、通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城乡基础设施的共享度,解决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瓶颈制约。通过加大农村公共产品的支持力度,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弥合各项公共事业方面的城乡差距。
(四)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建立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机制。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因此在积极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农业产业化投入的机遇,集中力量大力扶持发展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加快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主动融入大市场。通过选择优势项目,制定优惠政策,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提高农业附加值。此外,要积极组织外出务工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和就业率。同时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城镇住房、就业、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为进城农民提供公平的就业和生活环境。
(五)加快促进农村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调整中小学布局,增加教育投入,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增加农民受教育的机会,建立城乡教师的合理交流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完善农村基本医疗体系,巩固城镇医疗保险制度,让农民真正看得起病。以政府公共财政为主导,建立多渠道社会保障资金投入机制,建立新型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让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建立健全新型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构建起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就业帮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为补充的多元化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做到农村低保水平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步增长,使城乡居民同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根据现有的6个社区发展各自的不同,我区拟将分三个阶段完成城乡一体化建设。
第一阶段是长洲、后山社区。该两个社区与城区相邻,城镇化程度较快,服务业比重大,在今后的改革工作中,区将侧重对两个社区的旧区域改造,社区经济主要以房地产业、服务业为主。
第二阶段是沙朗、广丰社区。主要由区统一规划、统一选址,在沙朗社区打造一个新的商业区,集汽车、名酒为重点,广丰社区则规划为以仓储服务业为主,打造一个专业的仓储市场,与沙朗社区相互呼应,做大做强,营造商业氛围。
第三阶段是隆平、隆昌社区。两个社区主要以新歧江路、汰澳公路为契机,利用优越的地理条件,把握发展机遇,形成新的物流配送中心,创立起自己的品牌。
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当今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区“三农”工作有优势、有亮点、有特色。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必定会碰到各种的困难与阻力。我区定将紧紧围绕《中共中山市委、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意见》精神,把握机遇,勇于面对困难与阻力,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使我区三农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返回目录。
xx年,河北省政协围绕完善12个事关河北大局的重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为省委、省政府提供决策参考。日前,记者从省政协获悉,省政府办公厅会同有关部门对省政协调研组所提建议进行全面梳理,并对成果运用情况进行跟踪督办。截至目前,12个调研报告所提69个方面建议,66个已被相关部门完全采纳或部分采纳,3个因与国家政策不符未被采纳。
在“关于完善开发区体制问题”的调研报告中,省政协调研组建议,整合处于成熟期的开发区经济功能和行政功能,实行“政区合一”模式。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推进全省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对相关建议予以采纳。目前“政区合一”模式在部分有条件的开发区实行,设立了开发区人大、政协和法院、检察院等相关机构。报告建议,下放审批权限,推行扁平化管理模式。省政府《关于加快开发区(园区)发展的若干意见》对相关建议予以采纳,积极开辟绿色通道,省政府有关部门应积极受理开发区(园区)的报件,并简化审批程序,优先予以办理。
针对“关于推进河北省产业集群转型升级问题”,提出按照“12345”的发展思路,即围绕“一大目标”、突出“两大重点”、实现“三大突破”,用足“四大政策”,强化“五大举措”。我省正在草拟的《河北省工业领域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方案(xx-)》对相关建议予以采纳。提出,到,年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的产业集群达到400个,超50亿元的达到200个,超100亿元的达到100个;培育省级以上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50个以上,其中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15个以上。推广“产业集群+技术平台”模式,选择50个特色明显、发展潜力大的优势产业集群,京冀共建100个产业共性技术平台。
返回目录。
在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化延展,是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必要举措。我局于6月份组成调研组深入各乡镇通过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进行了走访调研,形成专题报告如下:
(一)严以修身方面。主要表现在一是学习不够积极主动自觉、不够深入系统全面。存在以干代学的现象,学习的系统性不强,效果不佳。学习制度坚持的不好,缺乏持之以恒自觉学习理论的精神。二是理想信念有待进一步加强。对“四个全面”的战略部署的实质理解不深刻,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还有待加强,对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认识不足;三是理论联系实际做的不够。对党性修养和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用结合的关系没有处理好,导致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脱节。
(二)严以用权方面。地震部门作为社会公益性部门,服务的职能比较多,管理的职能相对较少。相对而言比较弱势,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权为民所用的政治觉悟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日常工作中,没有严格的把“权力是人民群众赋予的,要好好用好手中的权力,更好的为群众服务”的观念入脑入心。没有较好的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对优化政治生态的长期性、艰巨性认识不足。特别是推进依法治国,开展防震减灾行政执法方面,做得还很不够,在全县开展的防震减灾行政执法相关活动收效还不明显,没有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二是把权力真正用在为民办实事解难事上的力度不够。总是抱有一种单位小、职能弱的心态,具体工作中,受限于各种因素,没有下大力气解决群众的难事。尤其是乡镇的防震减灾工作基础仍很薄弱。
(三)严以律己方面。一是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政纪律的自觉意识还需进一步加强。思想上存在“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日常工作动力不足。疲于应付的多,创新性的工作少。二是艰苦朴素作风不够,廉洁自律、过紧日子的意识不强,抵制不良风气的意志不够坚定。三是在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上还有不到位的地方。比如,举办的一些活动、会议只想把工作做好,对投入成本考虑不够,存在一些公务接待精打细算不够,有超标准接待现象,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保持的不够好,在八项规定出台前存在请吃和吃请现象。
(四)谋事要实方面。一是对新形势下地震工作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认识不到位。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结合我县实际,就是要认真抓好“”时期防震减灾工作任务的落实,建立健全与本县地震灾害预防相适应的群测群防、宣传教育、应急管理和科学创新工作体系,加大社会资源整合和经费保障措施力度,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造成的损害。
二是对政绩观的理解和把握存在偏差。认为地震部门小,职能弱,人员少,在全县各项工作中,相对而言,地震工作是一个不容易出政绩的工作,不起眼。没有深刻认识到地震工作是一项公益性社会性工作。虽然不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然而社会效益不容忽视。
(五)创业要实方面。一是调查研究不够。调查研究不够,往往导致主观认识脱离客观实际、领导意志脱离群众愿望,从而造成决策失误,使事业蒙受损失。二是及时解决基层工作困难做得不够,面对困难有时强调客观理由,主动服务基层的行动需要进一步加强。三是以文件贯彻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精神的现象还一定程度的存在。四是敢为人先、干事创业、攻坚克难的锐气不足,思想解放不够。特别是对业务知识的学习还不够,缺乏一种孜孜以求的精神。不注重业务知识的全面性,等到问题出现再想办法解决。有时由于工作的重复性,图省事,照搬照抄,沿用老方法解决问题;在工作中遇到繁琐、复杂的事情,有逃避的倾向,缺乏一种刻苦钻研的精神。
(六)做人要实方面。个人能做到对党忠诚,真诚待人,正派为人,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作风不扎实,责任担当意识不浓。对基层防震减灾工作的实际困难和反映的问题,被动解决问题较多、主动化解矛盾较少。二是公职不公心,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意识氛围不足。在原则与感情发生冲突时,有时讲人情、顾面子,不能旗帜鲜明地坚持原则、摒弃私情,以特有的人格魅力树立良好形象。
(一)政治学习不够,理论功底浅薄。对理论学习认识不够深刻,存在重业务学习、轻理论学习的问题。有时候整天忙于事务性工作,常常以事务多、工作忙为自己开脱,不善于挤时间学习,理论水平提高不明显,运用理论来解决实际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本领不强。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不硬。平时只满足于读书、看报,研究专业少,联系实际不够,使自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实际脱节,没有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没有做到真正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事物,研究新情况、处理新问题。思想和工作存在主观性、局限性和片面性,站的不高,想的不远。
(二)工作开拓、创新意识不够。习惯于遵循过去的方式方法开展工作,没有过深地研究和探索,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自己的思想,影响了工作的创新发展。对本科室的同志们交任务多,指导的不够。主要表现在工作上有观望思想,攻坚破难的精神不够,开拓进取的意识不强。在主动地创造性开展工作上,有瞻前顾后的思想。对一些新事物认识不足,影响了自己的正确判断,在一段时间里思想上有一些消极的认识,这些都是思想解放不够所致,往往给自己的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在工作中按步就班、墨守陈规、不敢去打破老框框,也敢去探索新路子,缺乏开拓创新的精神,这些都是自身思想解放不够,观念认识不新而产生的痼疾。
(三)勤政为民服务的水平不高。适应防震减灾工作新形势,面对新任务意识滞后,出现的新问题方法不多、不灵活,片面地结合上级部署要求,抓好工作落实、缺乏创新,对队伍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还把握不准、了解不透。具体表现在一是日常工作与群众联系不紧密。二是深入基层不够,基层群众对防震减灾科普知识了解不多。
(四)党的意识不强,党性修养有所放松。由于长期忙于具体的事务性工作多了,对思想的提升少了。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宗旨意识淡化,政治敏锐性不强,批评与自我批评不够,艰苦奋斗的作风不能始终如一的落实到具体行为中,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要求有所放松等具体表现,都需要从加强党性修养做起。
(五)工作方法简单,只安于表面,认为把自己份内的事做好就可以了,处理事情方法比较简单,缺乏创新精神,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对问题深层次的分析、思考不够,有时把工作当成一种负担。主要表现为办事务虚多,工作主动性不强,想到的事情不一定办到了。常以工作事务繁多为理由,下农户、搞调研的时间少了。对形成一些具体问题的原因缺乏深入的了解和分析,致使工作有时被动。
1、加强理论学习,明确前进方向。只有理论上清醒和坚定,才能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学习不只是一般知识的积累,而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改造的大问题,理论水平提高了,看问题的能力也会提高,工作能力也同样会提高。只有刻苦学习政治理论,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学习促观念转变,坚决摒弃旧的不相适应的有碍发展的“条条框框”,克服陈规陋习,抛弃“各人打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箱”的洁身自好的中庸思想,要走出去,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了解新形势,掌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决不坐井观天,一叶障目,作茧自缚。
2.强化实干精神,增强工作后劲。强调,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靠的是实干,科技工作更需要实干精神。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更要充分发扬我党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踏实苦干,自强不息,真正在一线出成绩,见实效,对自己负责的工作要亲手操作,亲力亲为,每项工作的落实都要做到抓铁有痕,掷地有声。同时加强内部管理,推动工作落实。
3、强化责任意识,做到率先垂范。增强工作的前瞻性。时刻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和警觉性,注意分析和研究形势发展的动向、特征、规律,从中探索应对策略和方法。由此掌握工作主动权,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要经常不断地进行自我回顾、自我反思、自我检查、自我修正。在今后的工作中,注意思想的解放,观忥的创新,以适应新时期工作的需求,蹲下来和群众对话,保持平和心态,做到“有耐心、有爱心,又细心”,不过于急燥,始终要保持平等、公正的态度。
4、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质效。以服务为天职,增强公仆意识,以奉献为准则,爱民为民,务求实效的良好作风。一是服从和服务于大局;二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三是注重落实,注重实效,不虚幻;四是讲求效率,不拖拉散慢,贻误工作。
返回目录。
12月3日至6日,省政府研究室(发展研究中心)专题调研组一行赴同为“两型”社会试验区的湖南长株潭城市群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与湖南省发改委、“两型办”、政府研究室等部门就“两型”建设的推进机制和考评机制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座谈。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湖南省东北部,是以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为中心,辐射周边岳阳、常德、益阳、衡阳、娄底五市的区域,总面积9.68万平方公里,人口4110万,分别占全省的45.8%和60%。,城市群实现1亿元,占全省79%。其中,作为城市群核心的长株潭三市,沿湘江呈品形分布,两两之间半小时车程,总面积2.8万平方公里,人口1334万,去年实现gdp4565亿元,占全省40.9%。?长株潭城市群提出及批复经历了三个阶段。
从1997年湖南省委、省政府作出了推进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战略决策,致力于把长株潭培育成为湖南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至12月14日,经国务院同意,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同时获批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十年以来,湖南省实施“规划引导、基础设施先行、重大项目跟进”的推进方式,与世界银行合作,开展世行在华的首批城市发展战略研究,邀请英国、德国等国家的机构进行咨询设计,形成了20多个规划。在交通、电力、金融、信息、环境等方面,建设了一大批重大项目,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去年湖南的经济总量突破1万亿。
湖南省委、省政府广泛借鉴国内外先进地区工业化、城市化的经验,广纳民智,对长株潭试验区科学论证、高端定位、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全盘规划,并将改革方案和区域规划打捆上报,获得国家的一并审批这在全国现有的改革试验区是第一例方案的核心在“改革“,规划的重点是“发展“规划和方案将改革试验区从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拓展到“3+5“(岳阳、常德、益阳、衡阳、娄底)城市群,并突破传统开发区的概念,设计了大河西、云龙、天易、昭山、滨湖五大示范区,为试验区建设拓展了空间,明确了模式载体,打造了“一化三基“(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坚持一化带三化;加强三个基础,即加强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基础工作,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更大平台。
提升城市群区域规划,确立区域规划的龙头地位,发挥理念上、思路上、行动上的抓总作用紧扣“两型“主题,体现国际视野,彰显区域特色针对建设重点,强化部门和地区专项规划修订《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条例》,出台条例实施细则,强力保障和推进规划实施顺应综合交通发展的新趋势、新理念,编制了全国首个城市群综合交通体系规划-《“3+5“城市群综合交通体系中长期规划》,提出了建设“能力充分、方式协调、布局合理、运行高效“的发展目标,并着重从点、线、面统筹规划水、陆、空交通布局,构建长株潭核心区同城交通系统、外围区城际复合走廊、中部国际航空枢纽、长江中上游航运中心、全国陆运大通道五大圈层的核心系统,明确了城市群综合交通未来发展的定位和建设的重点。
一是以“两型“为主导的产业支撑工程按照战略性、先导性、传统性、限制性分类发展的思路,实施大项目、大企业、大产业战略突出产业的“两型“化,加快促进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着力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突出两型的产业化,加快建设长株潭国家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基地,尽快形成以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两型产业“发展二是以交通为先导的基础设施工程把交通作为缩短城市群时空距离,提高运行效率的重要环节,全面完善长株潭同城交通能力,大幅拓宽周边五市城际走廊,加快构建以轨道交通为核心、陆域通道畅通无阻、水能充分利用、各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的“两型“综合交通体系路网:核心区域重点建设“七纵七横“的城际主干道,形成以城市主干道相连的格局;“3+5“城市群重点建设“二环六射“的高速公路网铁路:核心区3市与周边5市统筹规划,建设连通8市的城际轨道交通;空港努力建设成中部地区的国际航空中心到xx年,能满足1800万人次年旅客吞吐量、年货邮吞吐量20万吨港口:重点建设湘江长沙综合枢纽等“五港一枢纽“,打通对接长三角的江海联运通道同时,加强能源、水利、市政、社会设施建设三是以湘江治理为重点的生态修复工程把湘江流域生态治理作为试验区建设的标志和突破口,以湘江重金属污染治理为切入点,坚持上下游联动、水陆联动、江湖联动,用5年左右时间,集中解决长株潭面临的突出环境问题,加强湘江治理争取国家将湘江治理列入全国重点流域治理范围,加强株洲清水塘等重点地区的治理,集中实施沿江截污治污、工业源头治理、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生态建设等工程实施水污染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今年确保全部完成设市城市和县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明年实现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把环境同治推广到湘江流域和洞庭湖区,积极探索流域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四是以城镇为节点的城乡统筹工程着力消除城乡二元机构,使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建设“3+5“城市群,带动全省发展五是以创新为核心的示范区建设工程规划设立大河西、云龙、昭山、天易、滨湖五大示范区,区别于传统意义的开发区,目的是通过在农村土地流转、投融资创新、“两型“产业引导、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开展各具特色、主题集中的改革试验,快速积累“两型“改革建设经验,打造湖南发展的“经济特区“、新型工业化“先导区“、新型城市化“展示区“、改革创新的“先行区“,到2020年在经济上再造一个长株潭。
一是创新资源节约的体制机制长株潭是湖南经济的重要聚集区,也是资源消耗相对较高的地区,目前,80%以上能源靠外输入四个方面重点推进:第一,加快清水塘等重点区域、冶金化工等重点行业的循环经济改造,将长株潭建成全国循环经济的示范城市群;第二,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功能,健全完善资源产权制度和交易市场;第三,加强政策的激励与约束作用,加大节能减排投入,提高新建项目准入门槛,促使落后产能退出;第四,建立城市群统一的资源节约管理体制,建设节约型城市群二是创新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长株潭最大的特色是生态,丘陵地貌,山水相连、绿色相间但作为老工业基地,历史上积累下来不少环境问题通过改革,在国家的关心支持下,逐步还清历史旧账,决不欠新账,还湖南碧水蓝天重点在五个方面率先突破:第一,把湘江治理作为一项标志性工程,开展综合治理和保护;第二,对限制和禁止开发区实行生态补偿,成为全国生态补偿试点地区;第三,建立完善环境产权制度,设立排污权交易市场;第四,推进环境管理制度的创新;第五,建立城市群环境同治机制,建设生态型城市群三是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体制机制长株潭正处于工业化中期,产业结构偏重,传统产业改造任务重通过改革,加快形成有利于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现代服务业中心重点是:第一,建立较完善的利益协调和补偿机制,引导区域产业合理布局;第二,制定产业分类指导政策,促使各类产业向符合“两型“要求的方向逐步转型;第三,加快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优化非公经济发展环境四是创新科技和人才管理体制机制通过改革,构建支撑“两型“社会建设的技术创新体系和人才保障体系重点是:第一,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自主创新体制架构;第二,打造创新平台,建设创新型城市群;第三,探索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打造我国高水平技术创新转化基地;第四,创新人才开发与配置的体制机制,使长株潭成为广泛吸纳国内外人才的“洼地“五是创新土地管理体制机制通过改革,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重点在国土资源规划体系、节约集约用地机制、耕地保护模式、征地用地制度和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等方面探索创新六是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大力发展多层次、高效率的金融市场,健全完善更有活力、更加开放的投融资体制机制,努力建设服务中西部地区的区域性金融中心七是创新对外经济体制机制通过改革,在转变外资外贸发展方式、建设“大通关“体系、发展临港经济、承接产业转移和发展服务外包、建立湘台两岸产业合作示范区等方面率先突破,打造我国中部对外开放的门户,为促进“两型“社会建设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八是创新财税体制机制逐步构建适应“两型“社会建设的财政支持体系、税收激励机制和城市群财税管理体制九是创新统筹城乡发展体制机制重点在打破城乡分割、突破行政区划壁垒等方面下功夫,加快建立城市群统一的公共服务体系、基础设施体系和支持“三农“的体制机制,在户籍、就业、社会保障等关键领域加快改革十是创新行政管理和运行机制长株潭试验区改革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在多个行政主体下,通过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完善社会治理和社区管理模式,探索建立利益协调、运转高效的城市群建设管理模式。
长株潭试验区的建设已初显成效。一体化进程加快,项目建设强力推动,关键领域改革不断深化,“两型“品牌聚焦效应逐步显现。在座谈中他们认为长株潭城市群试验区在改革发展中与武汉城市圈试验区建设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但在调研中我们发现,长株潭城市群试验区在发展中有些做法值得借鉴。
允许先在各示范区内从多角度探索两型社会建设途径,形成成功经验后推广,降低改革成本。
在推进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中,省政府确定了“省统筹、市为主、市场化“的原则。因试验区建设是在多个行政主体下推进,“两型办“存在着协调难,特别是跨区项目实施难的问题。湖南省委、省政府专门成立了“两型办规划局“。规划局围绕省政府确定的原则不越位、不缺位协调。他们的协调方式俗称为规划落地。首先提升区域规划。《长株潭区域规划》获批后,湖南省对区域规划进行了完善与提升;然后以此规划为纲,由省直部门牵头组织编制了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环境治理等领域的15个专项规划和五大示范区规划;紧随其后着手“3+5“城市群八城市总体规划同步修编,与区域规划一致。做到区域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三规合一,与投融资规划一起四规统一。区域规划、专项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实现从上至下的对接,确保区域规划不成为空中楼阁。规划对接完成后,赋予规划的法律地位,确保落实。今年9月,省人大通过了《长株潭城市群规划条例》,xx年1月起实施,并将出台《条例实施细则》。另外,“两型办“规划局还以八市规划局长联席会议形式,建立省级规划决策平台,以用地审批为抓手,城市群建设项目先报规划局长联席会审批,调整城市群产业发展趋同的矛盾,实现产业同步不同质的错位发展。
如何建立试验区改革建设总体方案推进机制,湖南“两型办“也在不断探索。一是建立项目库。项目建设是城市群试验区建设的总引擎。两型办建立了重大项目库,建设项目353个,总投资1.57万亿元,以省政府办公厅发文,明确要求2-3年完成。“两型办“在项目推进中建立了动态管理、项目责任人、统计报表、例会报告、监督机制等管理方式。同时,正在着手建立以“两型社会“为品牌的招商引资项目库,拓宽项目和引资渠道。二是建立考评体系。为促进长株潭三市和省直部门加强对“两型“社会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管理和协调服务,形成“两型“社会建设中的竞争力、发展力和创造力。“两型办“本着客观公正、易于操作的原则,围绕“两型“社会建设工作,建立起科学、客观、操作性较强的考评体系,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考核,突出考评试验区内各地、各部门在“两型“社会建设的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和重点项目等方面取得的工作绩效。考评结果一方面用于“两型“社会建设的考核验收,另一方面作为省政府对三市政府和省有关部门综合绩效考评的组成部分,同时,在省委、省政府组织的年度考评中,省目标考核分值为1000分,其中“两型建设“相关内容占50分,从而有效地强化了两型建设目标考核的硬约束。三是建立具有“两型“特色的投融资体制。湖南省将城市群投资公司归口省“两型办“管理,有利于“两型办“统筹试验区内重大项目的投融资;有利于“两型办“提高试验区各市重大项目布局的协调力度;有利于重大公益项目的投融资管理和协调。
一是湖南省“两型办“认为,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同属国务院批复的两型试验区,内容相同,地缘相近,应该建立紧密的合作机制,共同向国家争取相关政策;二是两个试验区均面临着江河湖泊整治的浩大工程,如何健全和完善相关补偿机制,具有很强的借鉴和互补性。湖南省“两型办“希望就此问题与我省加强合作。
。
根据工作计划安排,我对20010年全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政府信息公开是国家政治走向民主化、法制化的重要标志,是打造阳光政府、法治政府的前提和基础。推进城乡建设局信息公开是莱西市政府贯彻落实《条例》的重要举措,是深入推行政务公开,转变城建职能,实现管理创新,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机关的一项重要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和青岛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编制工作的通知》(青政办字„2009‟8号)要求,2010年城乡建设局信息公开工作在深化公开内容、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规范公开载体形式、加强基础性建设工作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调研工作事实上是按照群众对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基本利益诉求,参照《条例》的要求来审视和评价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具体而言,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门信息考核办法,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纳入部门年终考核的范围。
2、主动公开信息工作稳步推进。城建局各下属科室接入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并成立专门的网站,主动向市民和企业提供办事项目的条件、流程、结果等信息。此外在市行政服务中心、局档案馆两个地方分别设立了政府信息公开查阅点,及时准确公开各类政府信息。
3、依申请公开工作逐步规范。按照“谁产生、谁提供、谁负责”的原则,及时向申请人提供,并在莱西市政府信息公开网(内网)设臵了依申请公开的配臵,通过多种的方式提醒相关责任单位受理依申请公开。2010年市城建局共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3件,未发生涉及政府信息公开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
二、主要问题。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虽然处于起步阶段,但已经开展将近3年,其主要依赖于行政权力来推动,还没有变成公民对自身权利的实现而采取的积极行动,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关键的一点是宣传不到位,没有注重培养公民知情权意识。我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宣传渠道主要通过网络和电视,导致百姓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知晓率较低,有些已公开的事项也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其次,在10年涉及政府信息公开的3件行政复议案件中,同一申请人案件占了2件,大部分群众不清楚也不了解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形式、答复方式和时限要求,很少知道通过行政和司法的途径来获得救济。
由于我国的信息长期处于为政府所垄断的现状,注定了信息公开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就取得大的突破。目前,我局已经基本建立起了政府信息公开的框架,但尚有个别单位和人员认为公开的内容、时机、方式、范围等都是本部门的权力。有的甚至存在着“让老百姓知道的东西多了只能添乱”的错误思想,因此不愿也不敢将“信息”公开,对上级关于政府信息公开的工作部署采取敷衍的态度,工作停留在浅表层面。
虽然《条例》规定了政府信息的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的范围,但是范围过于笼统,不明确。这就给政府部门留下较大的自由裁量空间,使政府所公开的信息难免具有较强的倾向性和选择性,远离了“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立法理念。很多公众迫切需要掌握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信息,但获取较难。同时一些会议纪要、领导批示、人事财务等信息出于危及社会稳定考虑,而不予公开。种种因素造成公开的信息比较简单,更倾向于政绩及工作动态的公开或者只公开一些程序性要求,回避实质性事项。
三、
几点建议。
政府信息公开是阳光行政的应有之举,是政治文明的具体表现,是法治社会政府的责任,而阳光政府的实现,有待于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的共同努力和深入持久的推动。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认知度。政府要结合实际,将《条例》内容纳入普法工作中去,不断创新公开方法、拓宽公开渠道、丰富公开形式。可以将公开信息内容摄制成影像资料或公益广告,扩大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影响面。
2、转变观念,强化服务意识。当前政府信息公开的操作性不强,信息公开的有效保障不多,信息公开的程度还远远不够。从长远来看,社会公众对政府公开信息的诉求会越来越强烈,从而推动政府对信息公开的认识越来越到位。政府应当树立一种开放、服务意识,实现公共服务理念的转换,把人民视为服务对象,向社会公众提供优质、高效的信息服务,保障公民知情权和决策参与权的实现。
3、加强载体建设,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在完善城建局信息公开门户网站同时,进一步建立政府信息公开责任追究机制,制定政府信息责任追究办法,切实规范政府信息公开中的行政行为,细化政府信息公开考核制度,积极探索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社会评议机制。
为等情况的发生,规范、有序、稳步地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发展。
研报告。现将本次调研情况以及关于进一步改进机关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的建议一并报告如下:
一、对当前机关作风的基本评价。
较为丰硕的成果,大幅度清理和削减了行政审批事项,积极推行了审批核准制和备案制,简化了办事程序,降低了准入成本,各界的满意率大为提高。四是廉洁从政、依法文明行政的意识和效果进一步增强。多数企业反映,机关里能够做到廉洁自律、依法办事、文明执法的人员越来越多。
二、机关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
尽管开发区的机关作风发生了明显变化,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但从这次调研过程中反馈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区机关工作作风方面确实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个别具有审批和执法权力的区直和驻区有关部门依然是企业和基层反映的热点部门。行政审批手续繁琐、办事效率低下等问题依然是造成企业和基层不满的焦点问题。在问卷调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一项中,14.6%的问卷认为较差;在“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一栏中,31.8%的问卷不满意;在“工作人员素质和文明行政”一栏中,20%的问卷认为不满意。机关作风方面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群众观念和服务意识。
企业和基层反映,在少数部门和个别机关的工作人员及部门领导身上,仍然存在着“冷、硬、横、烦”的不良现象,在自己的执法权限之内为由相互推脱,造成一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五是个别驻区单位的机关工作作风改进力度还不够、服务水平偏低。调研期间,企业和基层普遍认为,随着我区实行垂直管理的驻区单位日益增多,“条、块”脱节的现象越来越多,区直单位与个别驻区单位之间的工作协调难度越来越大,时常发生推诿扯皮的事情。
(二)关于机关办事效率。
关于推进政府管理创新的调研报告文/市政府专题调研组。
一.我市政府管理和职能转变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我市通过机构改革、审批制度改革、体制机制创新等一系列举措,政府职能、管理方式和工作方式都有了很大转变,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是,政府自身改革仍然落后于经济体制转轨的步伐,与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还不相适应,需要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从调研的情况看,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问题:
1.机构设置不稳定。从1985年至2001年,金华市进行了五次机构改革,期间还包括两次全国统一的机构改革。政府机构调整变化过快,机构设置分开与合并、撤销与增加之间的循环,行政区域和管理权限的不断重新划分,导致了行政成本的增加,以及由于行政管理调整带来政策的变化调整,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2.行政层级越来越细化。我市有婺城区和金东区两个一级政府,下面还辖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婺城新区、金东新区、金三角开发区、金西开发区和双龙风景区,另外还有如城北综合园区、仙源湖度假区等“区中区”。这些开发区、园区、风景区又管辖着若干乡镇和街道。随着各级机构行政职能逐步强化,要求“五脏俱全”,机构设置越细,工作人员越多,机构臃肿、人员膨胀的体制病逐渐显露,逐步变得官僚化。由于行政层级越分越细,在工作中又普遍抱怨管理权限太小,人员编制太少,几个区都要求增设机构、增加编制。
3.市、区事权划分不合理,职能关系尚未理顺。由于市、区政府与开发区、园区的关系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权力的划分也没有按照法定统一原则和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而是顺应不同时期政府的目标的变化而变化,导致市与区各自的权力范围变化无常,有权无责和有责无权的现象并存,责权利不对应。
4.职能定位不够准确。同一法定职能被不同主体一分为二,如机动车道和人行。
道违章的处罚权分别归交警和城管部门。职能定位不够公开、公正,一些部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自行设立相关依据,制定规则标准,并实施监督。一些事业单位既行使行政职能,又提供社会中介服务,亦官亦商,执法行为与经济利益挂钩,且收费弹性大,随意性强等问题也不同程度地存在。
(二)从政府管理的水平看,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还比较落后。
1.行政管理缺乏规范化和透明度。对机关部门乃至个人的职责权限缺少严格明确的规定,办事往往无章可循,或是不按规范而是凭经验办事,按领导的指示办事,看上级的脸色办事;行政管理基本上还是自为行政、封闭行政,缺乏对社会和公民的开放度和透明度;行政管理者暗箱操作,在行政审批和执法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存在随意批、随意罚、随时罚、重罚没轻整改的倾向。
2.重审批轻监管现象依然存在。审批仍然是当前政府管理的主要方式。有的企业反映政府对不该管的事情管的很牢,而对应该由政府管的事情,如基础设施建设则进度缓慢,严重影响了企业正常开工投产。有的企业反映有些部门只重审批,对审批后的监督不够。有的企业反映出国出境审批环节多,办照速度慢,影响了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3.行政管理成本过高。受传统体制的影响,政府管理成本高、效率低的现象依然较为突出。从1999年到2003年,我市行政管理支出平均每年增长40.7%,与财政支出的平均增长率36.2%相比,高出4.5个百分点;行政管理支出占整个财政支出的比重1999年为21.2%,2003年达到22.9%,大大高于国际上各类发展层次的国家。
(三)从工作人员素质看,存在着依法行政观念不强、服务意识淡薄和工作作风不实等问题。
1.依法行政观念不强。对依法行政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到位,依法行政还是嘴上说的多,真正落实到行动上的少;部分执法者“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置法律于不顾,甚至把自己摆在了超越法律至上的位置;一些执法人员则是实用主义者,在具体工作中,当法律对自己有利时就拿来适用,对自己不利时就不执行。
2.服务意识淡薄。“主管”意识强,为企业服务意识弱,“脸难看、事难办”现象依然存在;部分面向社会的服务窗口实行双休日制度,特别是法定长假,企业办事不方便。
3.工作作风不实。表现在对社会转型时期的主要矛盾和问题缺乏敏锐性,调查研究不深,研究不透,不注重防患于未然,雪中送炭的少,锦上添花的多,抓落实有时成了从会议到会议、从文件到文件的布置。
4.人员素质结构不适应形势要求。一些干部运用市场经济和法律手段办事的能力、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创新意识、服务意识、法制意识都有待增强,对法律条文机械理解,把握不住立法本意,更没有前瞻性,站得不高,看得不远,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创新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推进我市政府管理创新的主要举措。
针对目前我市政府管理的现状,今后五年,推进我市政府管理创新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针,强化以人为本的政府管理理念,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审批制度改革,理顺职能分工,提高行政效能,推进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加快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政府管理体制。根据这一总体思路,在具体工作中要把握以下五条原则:以人为本原则、依法行政原则、市场机制原则、责权一致原则、整体效能原则。今后五年实现的基本目标是着力建设“五个政府”:有限政府、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廉洁政府。
按照政府管理创新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目标,建议今后五年推进我市政府管理创新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要在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上下功夫。
推进政府管理创新,首先要解决政府“管什么”的问题,要进一步理顺职能分工,加快从“越位”的地方“退位”,在“缺位”的地方“补位”,在“错位”的地方“正位”。
1.进一步提高政府调控经济和市场监管的能力和水平。一是建立完善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和集约利用机制,强化资源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支撑,切实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二是加强对市场主体的规范和监管,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建立健全产品质量和安全生产监管机制,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等违法行为。
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突出抓好两件事:一是加快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围绕突发事件事前、事中、事后等各个环节,不断完善突发事件的信息监测预测和预警、快速反应和处置、事件处置评估等制度和机制,提高应急处置的能力。二是切实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以生态市建设为载体,以水污染治理为重点,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宁静、生态、素养”行动计划,坚持不懈,扎实工作,通过若干年的努力,为后人留下一个经济繁荣、山川秀美、社会文明的“绿色金华”。
(二)要在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上下功夫。
1.以交通、信息、电力为重点,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快建立快速便捷的交通网络,积极实施“外通内畅”工程,形成浙中城市群城市之间半小时交通圈。加快信息网络建设,形成以金华市区为枢纽,贯通各县(市)的高效率、大容量、高可靠性的基础传输网,全力打造“浙中信息港”。以浙能兰溪燃煤电厂为重点,加快电源建设,进一步完善电网架构,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能源供给的需求。
2.以建设“三大中心”为重点,进一步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以建设浙江中西部教育中心、医疗中心、旅游中心为目标,统筹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旅游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在加强基础教育的同时,加快构建普通高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成人高等教育为一体的地方高等教育体系。以“医疗设施优良、医务人才集中、重点专科突出”为目标,加快建设浙江中西部卫生医疗中心。以规划为龙头整合旅游资源,推进旅游景点的一体化开发,构筑大旅游格局,扩大金华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使金华成为浙江旅游的副中心。
3.以构筑长效帮困机制为重点,加强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以“一个率先、一个加快,一个全覆盖”为目标,率先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险体系,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努力构建一个全覆盖、多层次的大社保体系。积极推进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的全覆盖,加快推广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扩大医疗保险和农村的新型合作医疗覆盖面,认真做好低保、孤寡老人集中供养等问题,努力实现全覆盖。高度关注低收入和弱势群体,大力推进困难群体的就业和再就业,千方百计改善困难和弱势群体的生活条件。
(三)要在管理体制和制度创新上下功夫。
1.进一步理顺市和区及开发区之间的管理体制。调整和完善市、区管理权限,以属地管辖为原则,能放则放,应收则收。从便民高效、服务经济建设的大局出发,努力克服部门利益主义,把市委、市政府的有关政策规定落实到位,把部门授权落实到位,实现责权利的有机统一。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总体要求,积极探索开发区的建设管理体制,进一步下放管理权限,凡有利于开发区建设、管理的权限都要研究下放,提高效率;要完善考核体系,对投资强度、开发进度、招商引资额度、环境保护力度以及投入产出率都要设定具体指标进行年度考核;要理顺开发机制,积极探索跨区域联建、民资外资参与的多元开发机制。
2.严格依法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严格依法设定行政审批事项,法律不允许和于法无据的行政审批要坚决取消,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事项。要按行政许可法规定的程序办事,按照法定项目和标准收取费用并严格管理,实施行政许可所需的费用,财政要列入预算予以保障,切实解决权力与利益挂钩的问题。强化对行政许可的监督检查,重点检查违法设定行政许可,搞地方保护、行业垄断,该许可的不许可、不该许可的乱许可,许可后不依法履行监督职责等问题。同时,还要做好取消项目和非行政许可项目的后续管理工作,加强事后监督和服务。
推进政府管理创新,要不断提高政府“怎么管”的水平。要进一步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做到决策科学民主,执行坚决有力,监督透明公正,全面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
——2012年2月9日在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市人民政府代市长。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
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产投资124亿元,同比增长31.5%,年均增长24%。
增长20.3%和20.6%。化工、五金制造、装备制造、现代物流四大产业完成增加值93亿元,占到gdp的46.5%。全市园区规划总面积达到80平方公里,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7.5亿元,新增入区企业238家。累计到位外资4300万美元,引进省外资金58亿元,出口创汇7.5亿美元。——五年来,城市形象不断提升。投资近亿元,高标准完成了6大类、39个专项规划。
在4%以内。
患,和谐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巩固。加大审计、监察工作力度,严肃查处了一批违法违纪。
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人民政府,向给予我们监督与支持的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未来五年,能否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抢抓机遇、把握机遇、用好机遇,是我们面临的重。
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实践证明,解放思想是推动地方科学发展的总开关,把科学。
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引向深入、开展好解放思想活动极为必要。围绕这个课题,县政。
府办公室认真组织开展了调研活动。
一、解放思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需要。党的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总结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科学分析了当。
想不断拓展完善发展思路,通过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的实践探索,通过解放思想推动改革。
创新,通过解放思想推动和谐社会建设,通过解放思想推动党的建设。
(二)进一步解放思想是破解县域经济发展难题的需要。破解难题,要害是找出破解难。
题的新办法。要破解制约我县发展的经济总量不大、开放力度不够等诸多难题,只有按照?
破除一个‘怕’字、树立一个‘敢’字,破除一个‘散’字、树立一个‘严’字,破除一个。
展理念,完善发展战略,拓宽发展途径,破解发展难题,才能实现一个地区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三)进一步解放思想是不断提升办公室工作水平的迫切需要。政府办公室的主要工作。
职责是协调、服务、参谋,工作程序简捷而任务繁重。通过调研,我们感觉到办公室工作由。
于年复一年、周而复始的长期一致性,导致不少同志工作流于惯性,思维狭隘,缺乏创新意。
识,只求一般,不求精益求精。虽然年度工作都能基本完成,但工作质量很难有一个大的突。
破、提升。为了能够完全适应新形势下的县级政府的工作,必须尽快统一办公室的全体同志的思想认识,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工作体制机制。
入到县直部门和乡镇,主动征求意见,经过认真梳理汇总,认为在办公室内部还存在着如下。
一些问题:
1、创新意识不强:实际工作中局限于老思路、老办法,不能用新思维、新办法解决新问。
题,存在?因循守旧?的现象。
2、超前谋划不够:除日常工作之外,其它工作主要是靠领导安排,不能做到超前谋划,敢为人先,存在?等?事做的现象。
3、干事敬业精神有待进一步加强:少数同志存在?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思想,工作得过。
且过,不求精致,只觉得自己付出的多,得到的少,缺乏爱岗敬业意识,缺乏扑倒身子一抓。
到底的工作作风。
4、存在怕苦畏难思想:认为同样一项工作,别人不能解决的,自己也肯定解决不了,从。
而绕道而行,或者是置之不理,导致某些工作停滞不前。
5、存在?老好人?思想:对于未按要求完成交办工作的工作人员,因为怕得罪人,未能完。
全对照相关规定进行教育处理。6、缺乏主动配合、团结协作精神:不能完全树立大局意识和?一盘棋?思想,各自为政,分管工作之间、科室之间没有形成有力的积极配合、相互补位,集体凝聚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是解放思想不够,缺少奋斗目标,以致迷失方向,浑浑噩噩,具体表现在:
且质量好。这就启示我们,只要坚持正确的发展思路不动摇,就能实现?好?与?快?的有机统一,就能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二)普遍存在一个?小?。
差距无动于衷,对落后麻木不仁,缺乏应有的危机感和责任感,因循守旧,安于现状,不求。
发展,不求进步,不愿接受新事物。
别的地方能够做、做得好,我们就不敢做、做不成?为什么有的事情别的地方已经干得热火。
合起来,找准政策规范与工作实际的最佳结合点。
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新局面。实践证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
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一大法宝和重要思想武器。面对当今时代发展的新潮。
流,面对怀远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作为县政府的?首脑机关?,办公室的全体同志都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在各项工作中寻找新办法,谋求新突破,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科学发展,为开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必须正确理解和把握解放思想的科学内涵。
识过程和实践过程而言,只有从思想禁锢、思想僵化和思想保守中解放出来,把思想认识从。
那些不合时宜的旧观念、旧做法和旧体制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式的理解中。
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大胆地闯,大胆地试,才能扫清认识。
上的障碍,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规律;反之,如果思想还处在僵化和。
半僵化之中,还受各种习惯势力和陈旧观念的束缚,在认识和实践过程中就会瞻前顾后,缩。
手缩脚,固步自封,就难以实现科学发展,难以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中解放出来,才能从教条主义的条条框框中解放出来,才能树立全新的价。
值标准。反之,如果离开了实事求是的客观基础,离开了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就会走。
门户网站的调研报告关于政府门户网站的调研报告。
窗、中国上海三个门户网站进行比较,试分析其完善以及有待改进的地方。
[关键词]政府门户网站信息导航信息检索1门户网站的概念1.1一般门户网站。
门户网站的概念诞生于网络经济发展初期,主要是指通过一个网站提供信息内容、电子。
息指引和在线服务。在信息膨胀的当前社会,网络成为重要的信息传递与沟通手段,而政务。
信息作为政府的重要工作对象和产出,为保证其能有效地服务于群众,也需要通过网络及时。
府的办事能力和效力,将公众和政府真正发展成为互动的关系。1.3认识政府门户网站,必须明确:
(1)政府门户网站有赖于各政府部门已有的信息化基础条件。但是,这种基础条件并不。
一定要求各政府部门已经实现了网络化办公,政府部门只要具备完善的内部办公与业务信息。
化管理应用系统即可。
流畅,通过数据挖掘、数据加工而使零散的信息成为知识,使相关人员能够在恰当的时间使用恰当的知识,为行政决策提供了充分的信息和知识支持。
(3)后台整合是政府门户网站区别于其他网站的关键所在。与互联网门户网站和企业门户网站不同,政府门户网站具有两种“前台—后台”关系。
第一种是双重的“前台—后台”关系,即:门户网站作为连接所有政府网站的前台,并不直。
接面对各政府机构的业务职能部门,它只是作为一个强大的搜索引擎,快速便捷地为客户找。
到办理相应业务的政府网站,这是第一重“前台—后台”关系;在此基础上,客户就可以通。
进入业务办理程序,客户无须与具体的政府机构(网站)打交道,也不用知道自己是在与哪。
站,但所有的政府门户网站都是政府网站。而且,网络意义上的“政府”已是一种超乎传统。
概念的虚拟化的“超级政府”。2中央政府门户网站与地方政府门户网站。
(1)就具体功能来说,中央政府门户网站主要是向全社会甚至是世界宣传和展示中国政。
自我鉴定纪要教学教学计划口号的履职辛弃疾教学建党,申请书道德语法千字文典礼了条例同义词顺口溜工作职责主题班会,履职挽联有感聘书工作申请书员工手册教学计划春联条例;述职疫情组织生活会活动策划!党员剧本。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gongzuobaogao/69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