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工业建设调研报告优选(实用24篇)

工业建设调研报告优选(实用24篇)



通过调研报告,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相关工作的改进和优化提供重要参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调研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工业项目建设调研报告

国务院出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后,xx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迅速部署,抢抓机遇,积极争取中央新增预算内投资项目,创新项目审批方式、建立完善工作制度,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县纪委监察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纪委全会精神,开展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新增建设项目监督检查示范点工作,切实加强对我县xx年中央新增预算内投资建设项目的监督力度,确保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政策落到实处,现各项工作正紧张有序地推进。

一、xx县贯彻落实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措施的基本情况。

(一)加大项目申报和资金争取力度,确定任务目标。

经过积极争取,上级下达给xx县xx年中央新增预算内投资项目0项,包括农村电网、农村饮水安全、水土保持、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农村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廉租房建设等7个类别,总投资2358.74万元。县人民政府提出目标要求,xx年中央新增预算内投资项目必须在xx年3月前开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8月底前完工。

(二)加强组织协调,落实项目责任。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大决策,切实加强对扩大内需工作的领导,促进我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县人民政府成立了扩大内需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县长任组长,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政府办、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监察局等20个县级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综合、投资、工业、金融、财税、监督6个工作组,明确工作职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其中监督组工作由县监察局牵头,负责投资项目的全过程监督检查,确保资金使用合理、安全,并积极配合上级监督组做好有关监督检查工作。

为确保中央新增预算内投资项目工程建设责任落到实处,每个项目工程由分管副县长牵头领导,项目单位为项目实施的责任主体,项目单位负责人为责任人,对所属项目的投资安排、项目管理、资金管理、实施效果负总责。

(三)制定工作措施,确保政策落实。

为确保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政策落到实处,县人民政府研究制定了3方面的具体工作措施,并狠抓落实。一是抢抓机遇,最大限度地争取国家和省、州的支持,要求各乡镇、各部门认真研究中央扩大内需的政策和投资重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超前谋划一批重大建设项目。二是按照“六个一批”的要求,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三是全力以赴,力争一批重大项目早日开工。四是加强监管,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和资金安全运行。五是深化改革,有效拓宽融资渠道。六是多措并举,千方百计扩大消费需求。七是加强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扩大消费领域。八是贯彻落实相关政策,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九是加强协调,切实加大金融对扩大内需的支持力度。十是高度关注民生,增加农民和城乡低收入群体收入。十一是更加重视社会事业建设,保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十二是高度重视就业工作,确保就业率的稳步增长,十三是加快价格改革,理顺价格关系。

二、开展监督检查工作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经验。

(一)加大“四项制度”执行力度,确保政令畅通。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大决策贯彻落实的监督检查工作,在县委党风廉政建设大会、县政府全会、县纪委全会和县政府有关专题会议上,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反复强调扩大内需工作的各项纪律要求。县人民政府印发的有关扩大内需工作的文件,都明确提出了加强监督检查的有关要求,并具体规定了行政问责的各种情形,切实加大了行政问责制、限时办结制等“四项制度”的执行力度,确保政令畅通。

(二)制定监督方案,扎实推进监督检查示范点工作。

县纪委、县监察局充分认识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是我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州纪委七届四次全会和县纪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精神,开展扩大内需项目监督检查示范点工作,切实加强对我县xx年中央新增预算内投资建设项目的监督力度,确保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政策落到实处,把这项工作作为xx年纪检监察重中之重的任务予以贯彻落实,并配合好上级的监督检查工作。委局领导班子多次开会研究,制订了《xx县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中央新增投资建设项目监督检查示范点工作实施方案》,成立监督检查示范点工作领导机构,明确工作目标,确定监督检查的范围和内容,科学制定监督检查的程序和步骤,确保示范点工作取得实效。

(三)建立健全制度,提高行政效能。

为强化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促使全县各乡镇、各职能部门自觉服从、服务于有效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这个全局,更好地为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履行职责,我县建立完善了一批工作制度,有效保障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一是完善审批办结时限制度,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努力做到县级审批的项目接到齐全报件后5日内办结,需报省、州和国家各部委审批的项目在接到齐全报件后3个工作日内上报审批。要求各有关部门向社会承诺办结时限,除特殊情况外,未按时办结的进行行政问责。二是建立部门联席办公会议制度,对申报项目进行并联并行审批。县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中央新增投资项目并联审批申报工作的实施方案》(武政办发[xx]8号),对发改委、财政、建设、规划、国土、环保、水利、林业等项目审批和服务单位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各项目审批和服务部门,按照“提前介入,同步审查,信息共享,公开透明,限时办结”的要求,优化审批流程,突出可操作性,达到审批时限大幅缩短、降低报批成本、监督约束更加强化、审批效率进一步提高的目的。三是健全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通报和专批制度,每5天由县发改委把各有关部门的审批办理情况汇总后通报一次,并专报县委、县人民政府。

(四)修改完善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规定。

为进一步规范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按照州人民政府的统一要求,我县由县监察局牵头,修改完善了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规定。一是将全县建设工程公开招投标限额由原定的30万元调整为50万元。凡大型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项目,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家融资及国际组织或者外国政府贷款、援助资金的项目,计划投资在50万元(含50万元)以上的建设工程项目必须进行公开招投标,并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二是加强对50万元以下建设工程的监督管理。计划投资在50万元以下20万元以上的建设工程项目,可以采用邀请招标,但工程造价必须纳入招标工程管理。三是加强对招投标工作的监督,进一步明确了县招投标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纪检监察机关全程参与招投标工作的监督。四是县纪委监察局对政府投资额在500万元以上及单项工程合同金额超过300万元以上的全县重大工程项目建设进行全程廉政监督。五是审计部门要做好工程项目资金和竣工决算审计工作,尤其要加大工程竣工决算的审计力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街道工业园区建设的调研报告

县委、县政府把加快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作为发展县域经济、实施工业强县的重大战略部署。对此,园区党工委、管委会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进一步贯彻落实县委颍发[20xx]2号和颍发[20xx]6号文件精神,结合工业园区产业发展状况,认真开展调研活动,提出加快颍上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的工作思路和对策,确定把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努力推进区域经济科学发展作为下一步工业园区的工作思路。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县委、县政府把加快园区建设和发展作为实施工业强县的重大举措后,园区党工委、管委会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审时度势,努力克服国家宏观调控带来的土地、资金等方面的困难,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有力地推动了我县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20xx年1-4月份实现工业总产值12615万元;工业增加值2653万元;税收2881万元;固定资产投资2.4亿元,累计入园企业达34家,全部达产后可解决劳动力就业超过7000人。

为进一步扎实推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深入开展,认识园区发展的作用,组织参学人员到园区有关企业进行专题调研,采取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听取园区各企业的意见和建议,掌握企业发展状况,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趋势找规律。通过专题调研发现,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我县招商引资的平台;成为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成为财政收入新的增长点和支撑点。

(三)企业用工结构性矛盾突出,缺乏熟练技术工人,招工难现象时有发生。入园企业大部分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用工数量大,尤其在建企业全部投产后,用工集中高峰期,企业用工难和招工难等问题将逐渐凸现。

三、发展思路和解决办法。

(一)加大对园区的投入。一是积极争取金融部门对省级工业园区专项建设资金的政策支持;二是应将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纳入县财政年度预算;三是通过县财政注资,园区企业入股等形式成立担保公司,构筑融资平台,获取发展资金;四是增强园区的造血功能,规划商业用地用于开发建设,获取利润、发展园区;五是催收企业拖欠的土地出让金。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园区发展速度,提高园区的承载力,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加大投入力度。园区要严格按照总规和详规,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高要求进行建设,园区规划、土地征用、基础设施建设要体现出前瞻性;要尽可能超前安排,保证签约项目及时入园,及时开工建设;推动园区建设上档次、上规模、上水平。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机制,实行招商目标、费用、奖励全面挂钩;进一步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进一步发挥园区优势,密切与上海、杭州等长三角地区有关企业的洽谈,加强与产业转出地行业协会、商会的沟通与交流;进一步借助颍上温州商会平台,大力宣传园区建设和发展优势,促进以商招商、以企引企、以情招商活动的开展,切实推进招商引资取得突破性进展。

(四)创新管理服务机制。因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有限,解决优势不优的问题,应在创新管理服务机制上下功夫。对落户园区的项目一律实行全程代办各类行政审批事项,全程跟踪服务,加强对项目落户情况进行及时跟踪调查和服务,加强督办,确保协议早落户、落户项目早投产、投产项目早见效。对落户项目应严格实行合同管理,督促投资方按照合同规定的日期动工、建设、投产,按照合同(协议)资金额投资到位。要建立项目建设预警机制,严格清理闲置和低效的项目。进一步解决园区企业招工难、用工难等问题,园区所有企业的招工和用工培训应全部纳入阳光工程政策,培训与企业用工实施有效对接、订单式培训;加强管理和技能培训;提供免费职业介绍服务。

(五)强化园区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大工业园区的宣传力度,挖掘园区的优势和亮点,做好园区的包装和推介,“走出去、请进来”,积极参加和举办经贸洽谈会、项目推介会,不断提高园区的知名度和认知度,进一步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探索创新工作机制;进一步发挥网络信息在园区建设中的突出作用,开设园区网站,发布招商引资、产业政策等各种信息,加快园区建设发展步伐,增强园区的服务功能和综合实力,提高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功能,促进区域经济科学发展。

工业建设调研报告范文优选

依托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办工业,加快城市化进程,加快宣城经济融入苏浙沪经济圈,是宣城市委、市政府的一项重要决策。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可以把服务、土地、劳力等优势聚集在一起,形成规模效益,产生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成为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有效途径,并将成为经济发展的带动区、体制和科技创新的试验区,城市发展的新区。总体上看,我市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发展势头较快,各级政府投入了大量人才和物力,成为当地政府的热切期盼的亮点,但全市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发展中的不平衡,多数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经济发展的总量不大,质量也不是很高,对母城和周边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力度还不大,市场体制建设也不够完善,经济运行机制和行政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创新,对外开放功能需进一步深化。如何统筹规划,科学定位,合理布局,推动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健康发展,值得关注和思考,一些突出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和亟待解决。

近三年来,在市委、市政府提出宣城经济融入苏浙沪经济圈战略决策以来,招商引资成为各级政府工作的最强音,加快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被摆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位置,各地都加大了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建设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体制创新快,规范高效的经济运行和管理体制开始凸现。我市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虽然普遍起步较晚,但通过参照周边发达地区开发区管理体制,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积极进行行政管理、投融资、土地使用制度等方面的率先改革。从行政管理体制上,各管委会均实行“小政府,大服务”,“一幢楼办公,一条龙服务”的新型运行机制,改变了计划体制下的政府机构垂直对口、机构人员臃肿的局面;在投资管理方面,以优质服务,创造了较好的投资环境;在土地使用上,实行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转让制度。因为发挥了体制创新功能,成为名副其实的“试验区”。

(二)滚动发展好,稳步推进了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规模扩大和功能完善。我市开发区、工业园区自设立伊始,就从市政建设、项目引进、资金运筹等方面提出构想和目标。立足实际可能的条件,扎扎实实,小块起步,以项目带开发,基本做了开发一片,建设一片,收效一片,滚动发展,有效地保证了建区初期的有限财力的集中使用,为后期的滚动发展打下较好的基础。

(三)开发热度高,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经济拉动作用渐成现实。各地在发展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进程中,绞尽脑汁,多管齐下,积极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实现与苏浙沪等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等优势的对接和互补,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对全市的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较为明显。

(四)区域分布广,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各具特色。目前,开发区和各类工业园区由市及县、区辐射到部分中心集镇,种类较多,从综合开发区到民营工业区,从专业园区到企业科技园区,各具特色,已成为全市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快速发展的“领头羊”。

尽管近几年我市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多数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规模小,产业结构层次低。

由于我市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区时间短,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招商引资规模小,项目档次低,缺少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产业链条长、牵动性强的“锚项目”。

(二)政策多,无序竞争加剧。

全市范围内开发区、园区数量较多,“僧多粥少”,开发区和工业园区都拿出了各种优惠政策,但无外乎提供廉价土地、延长税收优惠期限,无序竞争不仅使国家税费流失,还造成本地企业与外来投资者的不平等竞争。

(三)资金少,园区建设速度慢。

我市各级政府财政基本都属“吃饭财政”,政府财力十分有限,虽然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但前期投入普遍较少,加之开发区、工业园区起步之初,融资能力软弱,导致开发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举步维艰,园区投入不够,基本框架未能拉开,对外招商引资形象不好,很多外地投资商实地察看后信心不足,影响了开发区和园区招商引资效果。

(四)政府好,部门权力难下放。

各地开发区、工业园区创办伊始,当地党委政府都对管委会“高授权”,明确管委会为同级政府的派出机构,但在实际工作中,管委会各部门都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相应的证书、审批权被政府有关部门牢牢握在手中,大量的精力耗费在无谓的协调和游说中,管委会的职能无法落实,造成了开发区、工业园区的管理不顺。管委会不能行使同级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形成不了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影响了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发展。

(一)进一步做好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规划布局。

1、要以推进工业化为重点,调整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产业结构。我市经济发展尚处于工业化中的初始阶段,继续推进工业化是我市“十五”期间首要任务,我市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一方面要按照调优、调高、调大、调强的要求,改造传统产业。坚持_有所为,有所不为_,集中力量扶持发展支柱产业、拳头产品和优势企业。另一方面要通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选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装备企业,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省级宣城、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必须充分发挥对母城的带动、辐射作用。各类工业园区要因地制宜,办出特色,打造自己的拳头产品,发挥自己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优势。

2、要以推进城镇化为重点,加快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新城区战略的实现。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要积极实施新城区战略,这是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我市城市化发展的重要组织部分。通过突出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产业建设,努力打造新兴的工业城区,并探索工业旅游的路子,积极构筑区域经济中的一个旅游景观。通过完善城镇道路、供水、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立服务体系,搞好社区建设,强化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城镇功能。通过加强生态建设、污染治理和城镇管理,改善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城镇环境。

3、要以推进我市经济一体化为重点,做大做强我市宣城、宁国、广德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宣州民营经济园区。以318国道为主线,突出建设好宣城、广德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宣州民营经济园区。努力把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成宁国优势项目的_孵化器_、_研发中心_。其他县要因地制宜,建设一至二个具有特色、高起点规划、投资省、生态环境优、高效益的工业园区。

4、要以促进非国有制经济发展为重点,大力发展民营。

企业。非国有制经济企业快速发展在我市宁国、广德已显现。怎样把非国有经济企业引入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让他们加快发展。首先要切实搞好服务,依法保护个体、私营和三资企业的合法权益,为各类企业创造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环境。其次要积极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攀大靠强,加快体制和技术创新步伐,不断做大做强,促进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扩大规模。

(二)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1、树立招商引资是开发区、工业园区工作_生命线_的理念。

全市各级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管理委员会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切实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开发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要加强与苏浙沪等地的沟通与联系,抓住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资本输出的机遇,主动出击迎接辐射和转移。同时,要立足本地资源和开发区已具备的产业基础优势,鼓励区内大企业与国际大公司、大集团联姻嫁接,以个引企,以大引大,同时鼓励大企业引进配套企业落户开发区和工业园区。

2、按照产业化要求,创新招商引资的工作机制。

招商引资工作已成为当今发展区域经济的_灵丹妙药_,各地招商工作奇招迭出,创造了许多经验。就我市目前招商引资工作的现状而言,欲在全省乃至全国的招商引资工作分得一杯羹,必须实行体制创新,通过体制创新带动招商引资。当前要在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推行招商引资工作“公司化体制、职业化队伍、专业化招商、市场化运作_,即招商体制由政府推动转入公司化运作;招商队伍通过职业培训,树立职业精神,形成职业化的队伍;招商活动渐成体系,招商措施形成专业知识;通过市场化运作,为招商人员提供佣金和经费,在需求和市场中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

(三)进一步探索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思路。

1、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要拓展思路,探索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的融资思路。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必须理清思路,盘活存量,搞活“预期”,首先取得各级金融部门的支持,使其明确对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投入政策和投入规模,取得金融信度,为贷款建设打下基础。其次是争取各级政府财政收入按一定比例投入开发区和园区建设。第三是盘活土地存量,采取bot等利用外资形式,筹资建设。第四是争取国债指标搞建设。

2、各级政府探索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新模式。

当前,我市工业园区的开发仍是由政府主导,政府专门设立管理委员会等机构,参与了从规划、征用土地、基础设施建设到厂房设施建设等过程。政府在扮演开发商角色的同时,由于地方财力所限,也承担了过多投资风险,给开发区和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可考虑逐步引入公司制开发模式,从开发到管理都运用市场手段,减少行政行为,逐步将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由政府行为转化为企业行为,由开发企业将土地生产力、设施使用率以及地产的租赁和销售作为业务,以投资土地开发和设施建设并通过其产品和服务的销售末获得收入,使政府降低投资风险,转移投资成本,并由此获得税收收入。

(四)进一步加大体制创新力度。

1、进一步明确开发区管理权限。

从职能配备角度看,不能赋予开发区应有的行_力,在招商的过程中,仍出现多个环节,要花费很多精力去协调,造成不应有的负面影响。《安徽省省级开发区条例》明确规定开发区管委会“代表所在地人民政府对开发区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但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得到落实。为在开发区内建立高效、统一的管理机制,建议省政府在出台有关政策时,需要进一步明确各市县政府在哪些方面给开发区管委会授权行使市县级管理权限,以便开发区管委会对区内行政、经济和社会事务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

2、建立行政管理范围与规划管理范围统一的运行机制。

为克服开发区行政管理范围与规划管理范围不相统一的矛盾,做到管事与管人相统一,使开发区管委会更好地做好开发区的社区管理以及计生、创建、防洪等工作,必须要将开发区座落的办事处、乡镇划归开发区管理,实行行政管理范围与规划管理范围相统一,这样才能使开发区真正实现开放式运行与封闭式管理。

3、建立统一、协调的监管机制。

市有关职能部门要从全局出发,增强服务意识,积极支持、帮助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职能部门工作,开发区管委会要正确处理“责、权、利”的关系,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开发区管委会职能部门积极主动接受市有关职能部门的为务监督和指导,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不断提高综合业务素质,依法行使行政管理职能。

4、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

开发区管委会需发放的各类证书,由市有关职能部门向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职能部门及时提供足够文本,由省直有关部门发放的各项证书,市有关职能部门应积极帮助开发区管委会申报取得。开发区纪工委、监察室负责开发区内的纪律检查、行政监察工作(含对垂直机构的派出机构),对发现的各类违纪违规行为,按照有关规范行政行为改善投资环境的处分规定,追究部门领导、直接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总之,在开发区管理体制上,一方面要理顺开发区管理,机构与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要不断优化开发区内部运行机制,强化新机制。坚持“小政府、强中介、小机构、高效率、大服务”的精简高效的管理运作体系,走宏观导向和微观服务相结合,“一站式”服务与全过程服务相结合,努力实现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的改革创新之路。

工业建设调研报告范文优选

1.工业现状。我县年产值500万元以下的工业微小企业共有74户,主要是油菜种植加工,茶叶加工,水力发电、木材加工几大类。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有38户(其中规上企业23户),分布在工业硅冶炼、木材加工、农副产品加工等行业。其中硅冶企业7户、木材加工企业14户,茶叶加工企业3户、精制大米加工企业3户,电力企业2家,油茶、活性炭加工等其它企业9户。目前主导产业是工业硅冶炼和木材加工,生产比较正常的是农副产品加工企业,重点企业是##公司、##公司和##米业公司等。

今年上半年,500万元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9781万元,同比增长,其中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44656万元;同比增,完成市政府下达年度目标任务数的;完成工业用电量21570万度,比去年同期上升。完成工业投资上报192800万元,占全年目标任务的,同比增长。

2.生产情况。从今年来看,主导产业硅冶企业生产较去年正常,基本保持4到5台炉子开炉;受木材指标减半影响,木材加工企业未能满负荷生产;水泥企业生产量大,但由于市场销售不足、运输道路不畅、采矿证及生产许可证未办妥等问题,造成产大于销,水泥囤积,企业未能持续生产,其它农副产品加工业、酒业等企业生产比较正常。

3.项目建设情况。目前续建项目有年产4300吨山茶油。

生产线等4个,新建项目有混凝土加气砖生产线等5个,技改项目有##多晶硅9×16500kva冶炼炉异地升级改造项目,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共有6个,上半年已完成投资192800万元。

4.工业园区情况。我县成立工业园区管委会并对##工业园区进行了规划建设,围绕“七通一平”重点打造,升格为省级经济开发区。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区三园”的工业布局。园区形象初步显现,吸引产业、集聚项目能力逐步提升,为企业聚集发展创造了良好基础。

二、工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产业发展走不出困境。

多年来,我县的产业一直围绕着木材加工,工业硅冶炼,农副产品初加工三大类来发展,产业发展面临诸多困境。

1、工业经济总量小,产业层次低,结构不合理,立体产业未形成。我县工业总产值仅有亿元,缺乏带动全县经济发展的大产业和龙头骨干企业,结构单一,主要是木材和硅冶企业,在层次上以传统工业,资源型为主,产业链条短,产品层次低,缺乏精深加企业。并且各企业间分布零散,没有形成集聚发展,带动不起关联产业和配套产业发展。

街道工业园区建设的调研报告

为切实了解全市工业园区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索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举措,有效促进全市工业经济发展,4月至6月,市政协牵头组织部分政协委员组成调研组,对全市工业园区建设现状进行了实地调研,并邀请了恩施经济开发区、龙凤镇、舞阳办事处、六角办事处、市发展和改革局、市经信局、市国土资源局、市规划局、市环保局、市财政局等单位负责人及部分企业负责人现场座谈,征求意见,剖析问题,提出见解。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全市工业园区建设按空间布局大体分为:恩施经济开发区农产品加工园、六角亭生态工业园、龙凤低碳工业园、七里坪机械制造园;按产业布局,培植和构建了以富硒绿色食品(烟草)、机械制造、医药化工、环保建材为主体的四大支柱产业体系。

六角亭生态工业园:位于六角亭办事处头道水村和高桥坝村一线,范围包括东至恩咸公路,西至月亮岩水库,南至银白高速,北至209绕城线,园区计划总面积8025亩,规划工业用地5900亩,居住服务用地742亩,规划道路用地11.5%,绿化用地5.7%。预计入住企业210家,年产值50亿元以上,基础设施初步估算投资26.43亿元。项目建设期为20至,第一期建设2500亩,主要是帅丰、圣峰、机械制造业、孵化园入住。后期按亩,2000亩,00亩的计划分步推进,采取招商引资、bt方式等措施开发建设,园区计划建设“一园四集群”: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约1400亩,小微企业集群(孵化园)约500亩,环保建材产业集群约2000亩,制造产业约2000亩。

农产品加工园:该园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全省首批20个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之一,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导,配套仓储物流、科技研发、办公居住等功能,是一个具有恩施特色的生态型农产品加工园区。园区东接恩施市龙凤新区,西临金桂大道,北靠施州大道,南临沪蓉西高速连接线。园区南北长约3公里,东西宽约1.7公里,规划面积达到304.98公顷,计划到20入园企业100家以上,实现产值50亿元。园区建设采用类似bt模式,总投资13.8亿元。园区建设正式启动,规划建设周期6年。截至目前:园区完成工程建设投资1亿多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0多万元:园区主干道路(金子大道)全线开工建设,园区次干道路基已全线贯通;完成了安置小区规划及安置房建筑设计工作;已有硒润食品、仙恩印刷、星火印刷、献华印刷、宏祥包装等企业取得项目建设用地。

龙凤低碳工业园:按“五个五”工作重心,计划建设五大园区:即农产品加工园(涉及龙凤镇辖区1311亩,完成征地446.79亩)、低碳工业园(现入驻企业2家,金茨泉酒业、宜红茶业)、硒茶产业园(占地500亩,正在进行征地工作)、电子信息产业园、企业孵化园。

七里坪机械制造园:园区位于舞阳办事处七里坪原垃圾处理厂区域,距许家坪机场约8公里,距恩施火车站约5公里,距高速公路恩施站约2公里,紧临恩鹤公路。园区跨核桃坝和七里坪两个行政村,规划用地面积1200亩,3月启动建设,已投入资金4880万元。现已规划调整为物流园。

从调研的情况来看,经过全市上下多年的努力,全市工业园区建设成效较好,有力的推动了全市经济的增长,拓展了工业发展空间、搭建了工业经济发展平台、推动了特色产业的聚集,工业园区建设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和较好的投资潜力。但工业园区建设工作中,也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园区建设整体滞后,进度缓慢,难以适应我市工业经济的发展需要。一是建设规划滞后,影响园区建设质量,园区规划往往滞后园区建设,加之规划随意,缺乏连续性,产业布局混乱,部分园区还停留在概念层面,影响了园区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征地、拆迁及安置工作进展滞后,协调难度大,导致工业项目无法按计划实施。如:农产品加工园计划3100亩,目前只完成征地1700余亩;七里坪物流园园区内拆迁户9户只完成3户。园区安置房建设进度缓慢,基本停留在施工设计阶段。三是配套设施建设滞后。目前,全市除了农产品加工园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外,多数工业园区路、水、电、气、通信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无法满足企业入驻需求。

(二)园区用地问题矛盾突出,已成为了工业项目发展的瓶颈。恩施作为山区,山地多平地少,工业园区多为开山造地,山地平整导致建设周期长、成本高。个别企业存在土地征而不用的圈地现象。且受政策影响,用地指标日趋紧张,园区建设用地指标只能逐年解决。

(三)园区建设模式单一,建设资金紧缺。除少部分园区采用bt模式外,其余园区主要依靠政府投入、土地出让、项目扶持资金等,未建立规范化市场运作机制,资金投入有限,园区建设资金缺口较大。目前,所有园区都因资金紧缺影响征地拆迁、安置房建设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四)中小微企业进入园区多,上市企业、高科技企业入园少,且招大商难,招大项目难。截止目前:农产品加工园规划通过19个项目,但目前只有硒润食品、仙恩印刷、星火印刷、献华印刷、宏祥包装5家企业取得土地;六角亭工业园只有思乐牧业、帅丰木业、圣峰药业等企业开工建设;龙凤工业园只有金茨泉酒业、宜红茶业入驻开工。园区供地率低、建设滞后,严重影响企业正常落户,加之难以引进好项目、大项目、品牌项目,更谈不上形成产业集聚,严重制约了全市工业经济发展。

三、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园区组织领导,?明确各自职责,理顺管理体制,建立高效统一的管理机制。目前部分园区所在辖区办事处还存在职责不清,责任不明的情况,推进效率低。应进一步加强领导,完善园区管理运作、统筹机制,迅速落实建设业主及辖区乡镇(办事处)职责分工,明确激励政策,加强考核管理,减少办事中间环节,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加快园区建设。一是以市成立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统筹协调园区建设工作。二是建立工业园区建设考评机制,对影响工业园区建设和工作失职及环境不优的单位进行问责,对选择入住企业进行跟踪考评,对无实力和有圈地行为的要出台处罚政策。

(二)科学谋划园区布局,加强总体规划论证。一是科学编制园区规划,规划是建设的先导,应该着眼长远,精心谋划,充分考虑到园区地理位置、资源分布、产业发展等因素,以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为目标,园区规划要与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相衔接,与全市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要切实发挥规划对园区建设的指导作用,并邀请专家对园区总体规划进行论证,确保建设的科学性,力求形成统一的园区发展布局。二是推动产业加快集聚,促进资源共享。积极推动特色产业向园区集中,培育和发展优势产业(上市企业、富硒绿色食品、名牌企业),积极带动和促进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进一步增强辐射带动力,打造完整的集群产业链,逐步形成发展状况良好的企业簇群;按照我市产业发展重点、地理位置、资源优势及建设条件,建议重点布局三大工业园:六角亭生态工业园、农产品加工园、龙凤低碳工业园。

1、六角亭生态工业园:建议规划8000—10000亩。按照“一线三点、四大集群”布局。以绕城线贯穿谭家坝、高桥坝、松树坪三个点。以思乐集团、圣峰药业、宜恒公司为龙头组成食品产业集群;以腾龙公司、华新公司、帅丰公司、米迪床垫等公司为龙头组成建材产业集群;以山寨皮革、长源轴承为核心组建制造产业集群。为配套工业园的建设,在园区内规划建设1000亩的企业孵化园。

2、农产品加工园(含硒都工业园):建议规划3000亩。按照“一园两组团”布局。以卷烟厂、金叶烟草、卷烟材料为龙头以及滨湖印刷等企业形成烟草产业组团;以富硒食品、饮料、特色蔬菜加工、生物医药为主导产业形成特色农产品加工组团。

3、龙凤低碳工业园:建议规划3000亩。以三河村、小龙潭村已收储土地进行布局。原规划布局在原市水泥厂片区的工业园进行规划调整,不再布局工业。按照低碳环保的总体原则布局辖区工业园。建成以食品产业、生物医药产业、企业孵化、建材产业、电子信息产业为支撑的工业园区。凡是不符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必须无条件退出龙凤镇,确保城区引水安全。

(三)探索投资渠道,寻求融资新体制。采用政府投资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方式,鼓励bot、bt建设模式,倡导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模式多元化,吸引外地投资参与园区建设,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园区开发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化解资金瓶颈。同时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及拆迁农户征地补偿资金的利用方式。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支持,着力化解园区基础设施资金瓶颈。

(四)超前谋划、安置先行。进一步加大土地征收储备力度,加强土地集约利用管理。一是建议分轻重缓急,采取集中攻坚突破的原则,破解征地难题,稳妥推进拆迁和安置工作,以更高标准、更快速度推进建设。二是坚持安置工作先行,超前启动安置小区建设,同时因地制宜,积极探索高层住宅楼集中和“一户一基”并行的安置模式,为推进园区建设提供保障。三是提高企业入园门槛,严格约束企业投资强度,对于投资强度达不到的微小企业,以建设孵化园标准厂房,采取租赁的方式进行扶持。

(五)优化园区建设发展环境。一是加强服务软环境建设。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行“四个一”负责制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度,按照行政审批“项目最少、体制最顺、时间最短、收费最低”的目标,对入驻园区的重点项目实行一站式办公服务,帮助企业妥善处理征地、拆迁和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二是加强园区硬件环境建设,高标准建设园区基础设施,要加快土地平整、标准厂房、“四通一平”配套设施建设进度,有条件园区可集中建设污水处理厂、职工生活配套服务设施,改善园区环境。

(六)强力推进企业入园,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对园区已签约项目,要进一步加大后续跟进和服务工作,促其早日开工建设。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注重招商质量,营造更加优越的投资环境,精心储备一批园区招商项目,采取以商招商、网上招商、驻点招商等多种方式,引进项目落户园区,从而不断延长园区产业链,加快产业集聚,给力园区。

街道工业园区建设的调研报告

为研究破解我县工业园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加快园区建设,早日实现“工业强县”,根据县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坚持生态发展,主攻三区建设,实现富民强县”的目标要求和县委主要领导的指示精神,县人大常委会、政协xx县委员会园区建设工作调研组于8月24日至9月10日通过实地察看、部门调研、走访座谈、外出考察学习等方式了解了我县工业园区建设的基本情况及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考察学习了其他地区在园区建设中的好做法、好经验,积极讨论和探索了促进我县园区建设的工作措施和方法。现将调研考察的情况报告如下:

自20xx年2月园区管委会成立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并强力推进园区建设,制定出台了《xx县园区工业招商项目准入评估及管理服务指导意见》、《xx县金融机构信贷投放工业园区的考核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园区为载体带动全县工业投入大幅增长,多年来的“工业强县”口号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行动,园区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步显现。

1、园区规模不断扩大。全县园区总体规划面积为11.13平方公里。三年来,共累计完成征地拆迁2949亩,其中沙水产业转移园1303亩,东湖坪制笔研发基地686亩,马市工业园960亩。到目前为止,全县工业园区实际面积已达6950亩,形成了以东莞石龙(xx)产业转移园为主,黄花园、东湖坪、马市、江口等各片区为辅的“一园五片区”的发展格局。

2、配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保障园区建设有序开展,三年来,工业园区加大资金投入用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主要完成了征地、土地平整、园区道路硬化、绿化亮化、给排水管网铺设、园区外部排污排水铺设、高压电网、配套厂房建设、行政服务大楼基础设施建设、体育设施建设、污水处理厂建设等,为企业入驻创造了有利条件。

3、管理队伍不断强化。在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高度重视园区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高,为加大园区建设管理和招商引资力度,在原省级林产实验开发区和东莞石龙(xx)产业专业工业园的基础上整合成立了县政府派出机构——xx县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由县领导兼任管委会主任,属正科级行政单位,内设“三部一室”,专门配备行政编制5人,事业编制10人,后勤编制3人,为园区建设、管理和招商引资工作设立了机构和提供了人员保障。

1、园区绩效逐步显现。近三年来,随着园区新签约项目纷纷建成投产,园区绩效逐步显现。xx年,园区新增企业实现工业产值18.8亿元,实现税收2173万元,对我县gdp贡献率逐步提升。

2、社会带动作用日益凸显。随着园区企业的不断增加,园区逐渐成为就近转移剩余劳动力的重要平台。据不完全统计,到xx年底,园区企业实现劳动用工11318人。就业率的提高,带动了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大幅改善,幸福指数进一步提升,社会不稳定因素大幅度减少,同时也为我县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1、交通条件不断改善。我县距韶关市55公里,距广州248公里,有国道323线、省道1912线,随着韶赣高速的贯通和正在规划修建的韶赣铁路、粤湘高速等交通设施的完善,今后便利的交通条件将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xx。

2、资源丰富。我县拥有林地面积254万亩,活立木蓄积量1000万立方米,毛竹20万亩,蓄积量2200万条,年产毛竹100万条,能为家居生产、造纸等加工企业提供充足的原材料。全县水电蕴藏量11.81万千瓦,小水电总装机容量累计已达9.5万千瓦,能充分保障企业用电。同时,我县拥有相对稳定的4万富余劳动力,能较好地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

3、环境优势明显。我县为“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广东省生态示范县”、“争创全国‘三绿工程’示范县”,环境优势明显,为一些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的高科技产业入驻投资提供了理想的环境条件。

从近三年来新引进的39个项目整体来看,呈现整体发展缓慢,各自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截至xx年7月,建成投产企业12家,占总引进项目的30.77%,在建项目23家,占总引进项目的58.97%。同时,由于缺乏对入园企业的有效监管,部分企业未按期建设或投产,影响园区的整体进展和效益,园区整体绩效不明显。从20xx的园区绩效来看,企业实际税收对我县的经济发展还未能起到有力的支撑作用。三年来,新增企业税收总额分别为155.62万元、370.55万元和2173.01万元。

(一)做好科学规划,确保园区有序发展。科学规划是园区发展的龙头,园区发展要做到规划先行。

1、做好园区建设规划。一是要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紧密结合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编制高水平、有特色的工业园区规划设计方案,合理确定用地规模,统筹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预留发展空间,规范工业园区建筑、道路、绿化、通讯、水电、污水处理、废弃物处理等功能的规划设计标准,真正做到用高水平、有特色的规划引领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二是要将园区周边的规划纳入园区统一规划,妥善处理好园区建设与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的关系,有效防止因园区建设规划不到位而激发新的社会矛盾。如:太平、马市反映的因园区周边排水设施不完善,每逢雨季就容易发生水淹农田,水浸民房的危险,附近群众意见很大。

2、做好产业规划。一是要科学论证我县工业发展的产业定位,充分发挥我县的资源优势。建议充分发挥我县木材资源的优势,以华润木业为上游产业,延长产业链,将家俬产业的发展列入发展规划。二是要突出重点,协调发展。建议在重点发展沙水和马市工业园区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其它片区的产业配套,加大各片区产业集聚力度,着力打造沙水——电子机械、马市——新型材料和家俬、东湖坪——制笔等特色园区,改善目前“一园五片区”零星布局的局面。

3、在制定规划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强园区规划管理,确保园区建设按规划有序推进。要进一步推进园区规划管理政务公开,强化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精简审批环节,规范办事程序,切实树立和维护园区各项规划的权威性与严肃性,有效遏制变更规划的随意性。

(二)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园区决策议事机制。一是成立由县主要领导负责的高层次议事决策机构,定期召开例会,研究决定园区建设的重大事项,制定解决疑难问题的硬性措施,明确部门和单位为园区建设排忧解难的任务。二是建立由有关部门组成的园区工作协调会制度,负责园区工作的具体协调和事务办理。三是建立园区企业主与服务机构负责人的对话制度,不定期听取企业的工作建议、意见,现场解决有关问题。

(三)加强园区管理,优化园区建设发展环境。一是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在服务中履行管理职能,在管理过程中更好地做好服务。既要帮助入驻企业协调落实政策,搞好项目建设和开工投产,更要注重投产后的服务,促其尽快达产达标。二是健全园区管理机构。按照“精简、高效、责权统一”的原则,建立集园区管理、服务管理、招商引资等职能于一体的管理机构,对入驻企业实行一站式、代办式服务,做到“投感情、低成本、高效益、零障碍”,诚实守信,兑现全部承诺,增强园区的吸引力。三是加强园区安全生产管理,制定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和处置预案,强化园区治安工作,积极化解各种矛盾,积极维护园区建设良好环境秩序。四是加强对入园生产企业的监管,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督促园区企业依法经营、照章纳税,提高园区绩效。

(四)畅通融资渠道,解决园区发展瓶颈。一是建议可以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探索把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采取bot、bt等方式推向市场,吸引社会各界投资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缓解我县财政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压力。二是积极争取金融部门安排部分专项贷款扶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本地落户园区工业项目建设,加快建设步伐。三是积极争取省、市专项资金的支持。要根据省、市在产业转移、特色工业园区建设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充分做好相关的项目的申报工作,争取最大的资金支持。

(五)完善土地机制,解决用地难题。征地和供地是加快工业园区配套功能建设的先决条件。要解决园区用地难题,一是要尽快解决征地拆迁工作的历史遗留问题,抓紧完善征地拆迁政策,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转变农民观念,使土地征用变为农民的自觉行动。二是完善土地审批和使用的监管体制。对企业用地指标的规模要按照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审批,有效防止用地浪费;对分期建设的项目用地应采取科学的分期出让土地的政策,防止发生圈而不建闲置土地的现象;对不符合园区规划的用地指标要实行一票否决。三是加强对闲置土地的处置力度,要建立入园企业土地利用动态档案,加大对闲置土地的处置力度,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

(六)加大力度,提高招商引资质量。一是充分利用网络、广播、电视、手机短信等现代化手段及传统的方法加大招商引资的宣传力度,在全县上下形成“全民招商”的社会氛围,提高部门和个人参与和服务招商引资工作的自觉性。二是要根据现有的政策法规和新时期周边县、市、区的好做法,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及时制定和更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入驻xx。三是要打造一支专业的招商引资队伍,逐步从“全民招商”过渡到“专业招商,高位招商”,提高招商成果和项目质量。四是要提高招商质量。在招商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园区产业规划和《xx县园区工业招商项目准入评估及管理服务指导意见》(始府办〔xx〕42号)的有关标准,为园区发展引进高质量、高产出的企业。

(七)注重环境保护,促进园区建设生态化。一是设立环境保护准入制度,适当提高入园门槛,对污染大、能耗高、效益低的项目应限制入园。二是对入园企业,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的环保法律、法规,在园区环境保护工作中应做到立项之前要预审,动工之前要环评,投产之前要验收,生产过程要监管。三是提前统一规划和布局入园企业排污处理及环保措施,把工业园区建设与生态县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园区生产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工业项目建设调研报告

__年4月25日,由县___带队,县_经济委员会组织_委员一行十人对县城东新区曲阳生态公园、体育运动中心、安置房、路网、绿化长廊等项目工程建设进行调研,听取了县三项工程指挥部办公室和县规划局的工作汇报,参观了项目建设现场。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城东新区项目基本概况。

县城东新区三项工程及路网、绿化长廊建设,是县委、县政府从群众根本利益出发,着力提高人居环境作出的重大决策,是目前我县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最大的民生工程项目,是“打造千亿盐化,建设美丽定远”通篇力作,也是我县落实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工程。

城东新区三项工程项目范围:__路南侧、__山大道西侧、金山路东侧、戚继光大道北侧,项目总投资额达7.5亿元,规划建设总用地面积约3.0平方公里,项目计划建设周期为三年。三项工程主要包括曲阳生态公园、体育中心、安置楼等三项基础设施建设,即533亩的农田风光园、市民综合游园、农庄休闲体验园、水景娱乐园;171亩的体育广场、综合运动馆、游泳馆;18万平米的安置楼。

项目以长征东路为轴“四纵四横”。“四纵”即金山路、岱山路、靠山路、__山大道,“四横”即__路、幸福东路、长征东路、迎宾东路,主干路网总长约16公里。项目区内还拥有3660米、宽15米的绿化长廊,滨水休闲带,水街项目,以及五星级酒店、学校等诸多配套设施。

1、自3月份新的指挥部组建以来,在县委常委、县政法委书记张洪指挥长带领下,三项工程建设指挥部狠抓内务建设:一是组建10个土地征收组、10个房屋征收工作队、6个内设工作组、1个综合办公室,承担拆迁任务1050户,日常工作正在有效开展;二是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整理上报并加以解决;三是将东门入口改造指挥部、高铁连接线指挥部人员调整和充实到三项工程指挥部各组、室、工作队工作中。

2、曲阳生态公园项目:1号园开展北门入口广场、三孔桥、花木市场a区、展览厅、婚庆礼堂、塑胶跑道建设以及乔木栽植。2号园开展北侧广场建设等。

3、体育运动中心项目:土地征收工作已完成,规划方案已确定。

4、城东新区安置房项目:安置房已完成规划设计和地质勘探工作,建设施工单位已经招标确定。现着力解决马西塘组土地征收工作。

5、城东新区路网:城东新区路网建设自__6年启动,首批建设迎宾路、金山北路、长征东路、南北支路、东西支部等7条道路,总长约9公里,__8年新区一期道路工程基本完工,电力、电信、供水、燃气等标管线同步完成,雨污分流,路网框架已基本形成。__0年,继续向东扩展,采取bt方式,通过竞争性谈判,由安盐有限公司融资1.5亿元,新建8条道路,共14公里,拉开6平方公里新区框架。

6、绿化长廊工程:县__山大道—__路高压走廊下绿化工程项目为县重点工程之一,由安徽海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承建,建设规模全长约3660米,绿化宽度15米,投资概算约500万元,计划工期80天。__年3月22日正式开工建设。

7、安盐1、2、5号地块开发项目:1号地已完成前期相关工作,重新调整规划方案后报送规划局;2号地的1号、4号、7号、10号楼基基础施工完成,正在施工四至六层主体结构;5号地块开发项目已完成围墙施工,正在进行规划设计。

8、10个房屋征收组房屋征收情况:自3月底7个工作队进村入户开展房屋征收工作以来,经过工作队员艰辛奋战,取得实质性进展。调研时汇报已签订初选房屋协议82户,其中老户15户,外来户67户。

1、新房屋征收政策在我县刚刚执行,群众暂不能完全接受,有等待观望,唯恐吃亏思想,新政策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宣传。

2、资金缺口较大。三项工程建设时间紧、任务重,所需资金量较多,根据调研时的工程进度,缺口资金约6100万元。

3、路网控制价需调整。县政府于__年3月与施工方签订的新区路网工程施工合同,其控制价是以__年12月份信息价为依据编制的。__年,长征东路、迎宾东路、幸福东路、岱山路、靠山路、东一路等道路因拆迁原因停滞,并于__年4月开工建设。__年较__9年的人工费、材料费和机械使用费有大幅增加,路网控制价需调整。

四、几点体会。

近几年,县委、县政府坚持以县城建设为龙头,全面提升城乡建设水平,合力打造一座新城,走出了一条具有“定远特色”的城市化之路。在调研中,_委员感受较深的有:

一是在城东新区建设中发挥了城市规划的引领作用,摒弃了小城镇、小县城的眼光,强调规划布局的大手笔、大气魄,特别是城东新区工程建设,充分展示了定远县城美好的未来。

二是城东新区建设提升了县城建设的品位档次,在调研中,大家感受到,县委、县政府在新区建设中,要求建设者树立精心、精细、精品理念,全力促进新区长大、长高,县城建设开始步入“高层时代”。

三是城东新区建设增强了城市综合配套功能。城东新区有体育中心,有绿化长廊,功能日趋完善。

四是城东新区建设集聚了城市建设的强大合力。城东新区建设不仅仅是城建、规划等部门的事,各部门都齐心合力参与城东新区建设。

我们认为,上述成绩取得,得益于县委、县政府对城市发展目标的准确定位,得益于县委、县政府对城市建设组织工作的有力领导,得益于参与建设的广大干部的强大执行力。

五、几点建议。

1、进一步树立彰显城市特色的理念,精心打造城东新区,扩大县城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新区建设上,建议把定远地方特色文化和历史底蕴与城东新区建设结合起来,丰富城市景观,提高城市品位,充分运用建筑风格、色彩等措施,塑造城市特色。建议把城市当作景区建,把单体建筑当作景观建,使城东新区建设具备融合性、体现地域性、反映功能性、彰显文化性,努力形成一区一景、一街一景、一路一景的独特景观。

2、进一步树立在城东新区建设上全县一盘棋的理念。加大城市建设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力度,有关政策不能仅仅参与建设的同志和涉及到的群众知晓,应该让广大干部群众家喻户晓,可以开展城市建设政策知识竞赛,也可以组织干部群众参观城市规划馆,了解县城美好的未来。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不断增强法制意识、城市意识,进一步营造城市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工作队要认真宣传,把已规划地段拆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讲清、讲透,并阐述拆迁的相关法规政策,把相关资料散发给被征土地和被拆迁户,同时在拆迁地段的主要路口、居民住地张贴宣传单,让群众尤其是被拆迁户知晓、理解和支持政府拆迁工作,在拆迁工作中工作队员要善于听取群众意见,特别是被拆迁户意见,对他们一时的不同看法,要做好耐心细致的说服解释工作,对于一时不能达成拆迁协议的,可以采取成熟一户签一户、拆一户,做好引导工作。

3、规范房产评估,确保补偿安置标准统一。一是加强工作队员的拆迁业务培训工作,使他们先掌握拆迁政策的精神,补偿安置标准,对拆迁工作要制定并实行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工作人员在拆迁工作中要坚持政策的统一性、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二是加大执纪执法力度,对违法乱建的房屋坚决予以拆除,对签协议中骗取补偿的行为坚决予以打击,确保社会公信力和社会稳定。

4、严格依法行政,确保群众合法权益。一是要严格执行《定远县城东新区三项工程项目区集体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安置方案》;二是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严格按法律法规和政策办事;三是在拆迁安置协议中既要有货币补偿,还要有产权调换的条款,明确登记产权调换的地点、面积、附属设施等,使被拆迁人能安心、放心,让群众的合法权益受到保障,补偿安置能落实到位。

工业建设调研报告范文优选

为深度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决策部署,按照“十二字方针”,深入开展调研工作,全面了解企业、企业、社会的发展现实,有针对性地制定了调研方案,积极开展调研。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加强领导,精心部署。

为切实抓好调研工作,市委组织部下发了《关于印发新型工业化调研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各级织要认真组织学习贯彻落实,切实提高认识,确保调研工作取得实效。一是成立调研领导小组。成立了以、部长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调研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调研具体实施方案的制定、组织实施工作。二是制定方案。市委市召开了新型工业化调研座谈会,就调研对象、调研内容、调研方法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要求。三是召开动员会。市委、市长、市委副、市长分别就调研工作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要求各地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切实做到“两不误”,确保调研工作扎实开展。四是强调研成果。通过开门搞好调研活动,深入调研对象,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现状和企业发展的现实情况,掌握各级领导关心社会生产和经营工作的新动向、新思路、新措施,为调研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导。五是明确责任。根据市委市工作安排,市委、副市长分别与调研对象签订了调研协议书。六是建立调研成果。为了更好的开展调研工作,我们成立了以副、市长为副的调研成果采集团,并按照“三到位”(领导到位、专题调研到位、基层调研到位、调研结果运用到位)的程序,进一步提高调研成果的应用价值。

二)注重实效,提高参与度。

为全面完成市委、市交给的调研指导任务,市委宣传部和市委宣传部联合组织开展了新型工业化调研活动,全市各级织和广大参加了调研活动。

三)强化宣传,广泛动员。

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调研成果。一是采取座谈、问卷调研等方式,广泛发动。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市“十二字方针”,深入开展活动,市委宣传部印发了《关于在全市“十二字方针”集中宣传活动中开展新型工业化调研活动的通知》,并对开展新型工业化调研活动进行了明确安排和安排。在宣传调研活动中,我们坚持“宣传为广、宣传到位、指导到位、整体推进”的原则。一是深入调查。我们组织开展了对市内企业调研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摸底,了解企业的发展现状、企业的经营情况和企业的发展环境等,并针对调研出现的问题,采取了积极有效措施,及时有效地解决。二是广泛听取。通过深入调查,广泛听取企业对新型工业化调研活动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企业的发展现状,掌握各级织对新型工业化调研活动开展情况的真实情况和基本经验,为调研活动开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导。三是广泛听取。通过听取企业对新型工业化调研活动开展情况的意见、建议以及相关部门对新型工业化调研活动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企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新型工业化调研活动开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四是广泛开展。通过广泛开展,我们广泛听取了市委市的意见和建议,并针对开展新型工业化调研活动开展情况开展了专项调研。五是广泛听取。通过广泛听取了市委市对我市工业化调研活动开展情况、企业发展情况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了解企业的发展状况和企业的经营情况,为新型工业化调研活动开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六是开展了调研。在“十二字方针”集中宣传活动中,我们充分发挥了宣传作用,广泛听取了企业对我市工业化调研活动开展情况的真实情况和基本经验,为新型工业化调研活动开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四)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工业建设调研报告范文优选

根据市政协七届十二次主席会议的决定,20**年4月17日至26日,市政协副主席张俊昌、赵泽义带领经济委员会调研组到盘北经济开发区、红果经济开发区、钟山经济开发区(红桥新区)、水城经济开发区(董地工业园区)、水月工业园区、木岗工业园区等就园区建设的有关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全市共有11个工业园区,即钟山经济开发区(红桥新区)、红果经济开发区(两河新区)、水城经济开发区(董地工业园区)、盘北经济开发区(鸡场坪工业园区)、六枝经济开发区(岩脚工业园区)、水月工业园区、木岗工业园区、保田(盘南)工业园区、大河经济开发区(管理大湾、汪家寨、中箐园区)、发耳工业园区、路喜园区。11个园区现规划总面积977平方公里。通过近期各级党政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现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是产业规模不断增大。20**年,全市工业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亿元,同比增长,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实现工业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超百亿元的园区2个(水月、董地工业园区),工业产值超亿元的园区8个。20**年一季度,全市工业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亿元,同比增长,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实现工业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

二是基础设施不断增加。20**年,全市工业园区在建基础设施项目99个,总投资亿元,完成投资额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20**年1-3月份,全市工业园区在建基础设施项目115个,总投资186亿元,完成投资额亿元,同比增长,完成标准化厂房投资亿元,占计划投资30亿元的。目前,红桥新区、水月园区已全面实现七通一平,红果、董地、盘北、木岗、大湾园区核心区域已基本实现五通一平。

三是项目建设速度不断增多。20**年,全市园区在建产业项目165个,项目投资总额861亿元,完成投资额亿元,增长,建成投产项目44个,释放工业产值近30亿元,20**年1-3月份,全市在建项目175个,计划投资亿元。完成投资额亿元,同比增长。

四是带动能力不断增强。截止20**年3月底,全市11个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977平方公里(含开发区管辖),入驻生产企业150余户,直接和间接为园区服务的从业人员约10万人。20**年全市产业园区预计实现税收47亿元,新增从业人员数万人。

(一)产业布局不尽合理。长期以来由于受煤炭、钢铁、建材、电力四大产业影响,各园区在规划布局主导产业时,出现了明显的产业(主导产业)趋同,未能形成优势互补。如:水城经济开发区(董地、老鹰山园区)、红果(两河)新区、盘北(鸡场坪)产业园区、六枝经济开发区(岩脚工业园区)、大湾(汪家寨)工业园区(大河经济开发区)、水城县发耳产业园区等都把能源化工(煤化工)作为主导和主要产业来发展,产业布局不集中、规模分散,势必会造成重复建设,煤炭、水、土地、资金等要素资源得不到保障,甚至产生恶性竞争,还会造成工业污染源分散,治理难度大的问题。红桥新区、董地、红果(两河)、盘北(鸡场坪)也都着力把装备制造业作为园区的主要产业来培育发展,培育和发展上具有一定盲从性,未能找出发展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主导产业方向不清晰,易造成同业竞争,不利于产业聚集发展和形成区域竞争力优势。

(二)体制机制不尽适应。一是园区人员配备不到位。园区有抽调、借调的人员,但其工资关系、行政关系仍在原单位,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难以得到很好调动。部分开发区的公安、工商、地税、国税、国土等垂管部门机构人员不到位。二是部分园区还存在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的问题。尽管大部分园区机构成立,人员配备到位,但缺少项目、规划等行政审批权限,土地报批、交易程序复杂、手续繁琐,周期过长,对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影响很大。三是目前在11个产业园区中,仅红桥新区有完善独立的财税体系,能较好的满足园区发展需要。水城、两河、盘北、六枝4个开发区均由县区代管,尚未建立起真正独立运行的财税体制。其余园区也未建立与县区的财税分配体制,导致园区的责权利不明确,独立运行和造血功能不足,缺乏自我发展的动力,严重影响了园区建设。四是项目落地激励机制不活,不能有效刺激项目落地。

(三)协调管理不尽规范。有关职能部门对园区的管理、调度过于频繁,使得园区管委会需花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应付上级有关部门的各类文件、汇报、会议、材料、调度、统计(重复)以及各类社会事务等,极大地消耗园区建设的精力。

(四)招商引资不尽理想。相当一部分园区的项目是存量多,增量少,有的项目是在园区划定时就已存在。目前,表面上谈的多,实际落地的少,有的虽然落地,但后续扶持指导力度不够,造成项目推进速度缓慢,业主不满意。

根据市工业园区管理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出台全市园区管理办法(暂行)。为促进工业园区健康有序发展,规范工业园区管理,进一步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建议尽快出台全市园区管理办法。尽可能规范园区管理。

(二)成立专门的园区管理机构。为有效加强对园区的统筹、指导、协调力度。在市级层面,应成立一个较为独立的,有一定权威的园区管理机构,以便对园区的规划、土管、招商引资、产业布局等进行统筹协调,避免盲目无序的散打和乱打,使园区有序、健康的发展。

(三)赋予园区一些必要的实际权力。

1、各业务主管部门应尽可能下放一定的行政审批权限。在不违背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应大胆放权;在土地收储、项目报批、项目规划等方面,应将适当的权力下放到园区,减少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真正使园区成为一个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独立运行的经济主体。

2、允许园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项目落地激励机制,以便争取更多的项目落地。

3、赋予园区一定的人事权。对园区的工作人员,应让园区自行选聘,已选聘的要尽快办理相关手续。同时园区要建立用人的激励和退出机制,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4、应将各业务主管部门支持园区建设工作纳入目标考核。

工业建设调研报告范文优选

按照建设四个中心国家战略的要求,落实发展海洋经济的总体规划,将充分依托洋山国际深水港和浦东国际航空港两大国际性枢纽港的优势,延伸和拓展浦东开发开放的经济社会效应,准确把握在新一轮发展的战略地位,积极贯彻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充分体现区位优势,培育和发展主导产业,加快产业发展步伐,壮大主导产业,提升产业集聚度,提升产业能级。加快经济的发展,就是要以加快优势产业的发展为基础,形成产业细化、优势明显、集群度高的产业群,共同推进经济圈产业的竞争力。

一、工业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一)总体发展现状。

总体来看,我区4大重点产业发展状况良好,呈出现以下几个特点:

(二)各产业发展现状。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我区产业的发展现状,下面对各产业逐一进行分析:

二、加快工业产业发展的思考。

虽然目前重点产业还很弱小,但已经有一批正处强劲发展的产业,还有一批具有较明显发展潜力的产业,经济崛起的步伐在明显的加快。经济发展的提速,我们认为其根本而有效的途径应是产业的集群化发展,以区域经济的一体化来加速改变经济发展的固有状态,不断激发发展活力。从产业发展的层面上看,加快工业产业集群建设应着力抓好六个方面。

(一)实施好十一五产业发展规划。

在实际的发展中,应结合国际产业发展和转移规律、我国产业发展状况,制定出推进工业产业发展具体可行的措施。要从工业整体发展出发,立足于产业发展和产业集群状况,着眼于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强势发展产业--潜在优势产业,围绕产业联动,因地制宜地发展产业集群,合理布局生产力,形成产业聚集,要与大项目和龙头企业想结合,与产业园的特色相匹配,与人力资源相适应,发展以现代装备业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业,同时与浦东联动发展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

(二)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促进产业升级。

坚持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的产业发展方针,在发展中完成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在调整中实现产业创新提升,逐步构筑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为先导、现代装备工业为支柱,特色鲜明、重点突出、体现临港经济特征的多元产业体系,努力构筑现代装备工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和信息产业基地。要做好工业产业集群,其根本点就是要以产业中心发展区域的产业为基础,特别是利用其市场优势和技术优势,整合同类产业和产品资源,发挥产业集群的引领导作用,带动经济圈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资本流动的有利时机,努力创造条件,改善软硬环境,大力引进外资,不断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和质量。特别是要吸引外资在我区建立研发中心和关键零部件生产基地,提升加工产品档次和开发能力。

(三)以产品为核心,加强产业集群分析研究。

从产业竞争力上看,我们要对重点行业进行细化研究,从中类行业细化到小类行业、细化到产品。从小类行业上研究,以龙头产品为纽带,进行产业集群,进行充分合作和有效的竞争,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和赢利水平。同时充分重视国内外市场,做好两个市场大文章。比如电子信息行业,它的发展与国际it产业的.发展休戚相关,但另一方面,国内市场仍有巨大的潜力,对电子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在眼睛向外的同时,也要眼睛向内,加大技术投入,集中攻关,寻求核心技术突破,不但可从根本上解决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而且可以大大提高行业的产品附加值,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坚持以质取胜战略,法力培育优秀品牌,使之成为的产品新亮点。

(四)开源节流并举,应对能源紧张局面。

工业的快速发展,用能需求急剧增加,能源供需趋紧。短期来说,强化节能意识,组织协调好能源供给,最大限度地舒缓用能紧张的局面。长远来看,关键是加强节能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开发可替代新能源,特别是可循环使用的新能源,从根本上解决能源问题。与此同时,新技术的应用,还是从根本上化解原材料、能源价格上涨、成本压力增大的最佳途径。

(五)统筹协调好招商引资工作,促进工业园区良性有序发展。

招商引资是加快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而工业园区则是我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主战场。要把园区的工业做大做强,招商引资,引进项目和资金仍然是一条重要的途径。把加快工业发展、壮大工业规模、培育工业经济增长点作为重大措施来抓,各部门要积极配合,为园区建设创造宽松环境。提升工业园区的能级,加快培育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临港物流产业区、国际医学园区和信息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和功能培育。通过园区建设,拓宽我区工业发展空间,吸纳新的工业项目,形成新的发展格局,增强发展后劲。从经济一体化、空间布局扩容和功能提升出发,把工业园区整合成产业功能区,加快工业园区的产业集群化、市场专业化的发展。

(六)把握产业发展方向,加快发展新兴产业。

大力扶持大型优势企业和中小高技术企业,针对我区目前存在的企业多、技术竞争力弱的问题,要继续实施企业集团战略、龙头企业战略,发挥规模优势,提高整体抗市场风险能力,力求在微电子、软件、计算机、通信等重点领域尽快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集团和拳头产品。与此同时,进一步扶持中小高技术企业,培育大型企业的后备力量,以形成梯次推进的产业组织体系。比如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是世界产业发展的方向,也是我国工业的五大重点发展产业。年,该产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占我区规模以上总量的,实现总产值占总量的。要把握好产业发展的大势,着力发展增长潜力大、带动效益强、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发展和壮大新兴产业。

街道工业园区建设的调研报告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工作计划和常委会主任会议安排,为配合县人大常委会第38次会议听取和审议县人民政府关于工业园区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常委会组成由副主任龚仙桥任组长、部分常委会委员及相关工委人员为成员的调研组,于10月14日至15日采取“一看二听”的方式对3个工业园建设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看:即查看了“一区三园”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听:即听取各园区和有关部门关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项目落户、项目建设推进情况、园区体制机构建设情况及运行机制和工作制度建立完善情况。与此同时,认真分析研究工业园区建设工作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积极讨论和探索进一步抓好工业园区建设的工作措施和办法。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工业园区建设组织领导,建立各工业园区组织机构。县委于203月分别成立了园区党工委和管委会,由县四家班子领导任园区党工委书记和管委会主任,各工业园区所在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任办公室主任、副主任,履行园区规划、土地收储、融资、建设、行业准入、招商引资及项目服务等职能职责。同时从各部门抽调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人员参与具体抓好工业园区建设工作,确保了各工业园区建设的顺利推进。

(二)抓好《贵州思南工业园区发展规划》等规划的编制上报和评审通过工作。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产业园区发展的意见》要求,我县委托北京蓝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和贵州江天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共同编制《贵州思南工业园区发展规划》,于年8月完成文本编制并上报省经信委,于9月4日通过了省经信委组织的专家评审,并于9月23日获省经信委批复,并被列入《贵州省十二五产业园区建设和发展规划》,思南工业园区成为全省重点规划建设园区之一。全县工业园区发展定位、规划范围、区位及规模、产业布局、路网规划等进一步明晰,空间布局按“一区三园”布置,规划总面积38.16km2,其中:双塘产业园规划面积约18.31km2,关中坝产业园规划面积约4.15km2,灯油坝产业园(含邵家桥镇赵家坝片)规划面积约15.7km2。同时,顺利启动了工业园区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委托贵州福信达科技有限公司和中科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编制的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已通过省环保厅开发处组织的专家审查,目前正在编制《贵州思南工业园区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预计在11月可通过省环保厅审查批复。另外,委托武汉华中科大编制的双塘产业园控制性详规,已于7月通过了县专家组评审;关中坝和灯油坝产业园控制性详规正在洽谈编制中。工业园区各项规划的顺利编制上报和通过审查批复,为推进工业园区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三)扎实抓好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扎实抓好园区土地测量和收储工作。各园区都对规划建设红线内的土地进行了测量和确认,目前共完成土地收储3815.5亩(其中:关中坝1000亩、双塘1580亩、灯油坝1235.5亩),拆除违章建筑27幢,完成农户搬迁1435户,迁坟708座。二是抓好园区电力网络建设。拟新建关中坝110kv输变电工程完成选址工作;灯油坝220kv变2#主变扩建工程即将开工建设;双塘产业园110kv大同岩变电站已进入征地阶段。三是狠抓园区路网建设。投入100万元修建了灯油坝进场公路,完成了灯油坝园区所有通讯线路及国防光缆迁改工程;确定以bt投资模式建设全长7.5公里的双塘工业大道已于9月29日开工建设,施工单位正在陆续进入工地施工;关中坝东西岸工业大道,目前正在加快征地工作。四是加快园区给排水工程建设步伐。灯油坝排洪渠工程正在抓紧实施,石材城排洪渠工程正在进行项目可研报告编制;双塘园区排洪渠工程于近期完成招投标工作即可进入施工阶段。加快推进乌江思林电站库区提水给水工程进度,目前正在协调省高速路建设项目办解决从腾龙峡大桥增设管网问题,灯油坝、双塘产业园供水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关中坝给水工程将与城区给水工程同步进行。五是加快园区工业建设用地征用和批后供应的报件工作。截至目前,我县已在“一区三园”范围内实施土地出让供应项目1个,面积253.70亩;正在实施土地出让供应项目1个,面积13.56亩;报地区已审查通过的土地出让供应项目4个,面积226.68亩;正在组织呈报县级以上政府审批的土地出让供应项目13个,面积617.7亩。

(四)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入园推进工作。县人民政府结合全县实际,年初制定出台了“边规划、边引资、边建设”的战略部署,突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两大重点,加强队伍建设,解决机构编制设立xx县投资促进局,同时县财政预算1000万元作为招商引资工作经费,建立严格工作考核考评机制,提高外出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的频度,强势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大力推进项目入园建设。截至目前全县招商引资签约项目共80多个,工业园区已建成企业4个;在建项目13个,在建项目总投资12.8912亿元,已累计完成投资2.414亿元;近期还将新开工黔东北物流产业园等一批建设项目。

从调研的总体情况来看,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能取得这样的发展成绩和形成这样的发展局面,应予充分肯定;由于全县工业园区建设今年才起步,在工作推进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当然,我们更要保持清醒头脑,对工业园区建设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要特别引起高度重视并加以正确应对。

(一)园区管理体制不够健全,协调落实难度较大。从全县对工业园区建设领导管理的现状看,体制上还不能够满足发展的需要。园区建设工作在组织领导机构上虽然成立了园区党工委和管委会,由于没有解决编制和相应的待遇,实际上既“管”不了地又“管”不了人,既“管”不了职能部门又“管”不了企业,由于责、权、事不统一,作用发挥受到一定局限。一方面相对于工业园区建设工作时间的长期性和责任的`重要性来说,一次小的人事变动就会造成工作连贯性无法保证;另方面由于责、权、事相分离,造成中间环节增多,工作协调难度较大,形成“唱戏人多,跳戏人少”的局面。园区尽管都组建了相应的管理机构办公室,但普遍存在人手不够、队伍不齐、专业人员匮乏、工作经费和业务经费严重不足、职责不明确、责任不到人等现象。

(二)推进园区建设的运行机制不够顺畅,相关政策、工作规程和办事制度不规范、不配套、衔接差,部门之间工作协调配合不到位现象比较突出,服务园区建设的合力不大。一是各利益攸关方对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的关于实行“零地价”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条款的解读出入太大,已成为招商引资过程中与客商谈判签约的重要瓶颈。二是土地征收工作从土地及其附着物权属确认、实物指标调查测量、公示、复核、签字认可、补偿兑付、拆迁安置等工作环节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工作规程,各环节工作安排和落实不紧凑、相互脱节,园区内违法占地、违章建筑现象突出,造成土地征收补偿兑付工作难度增大,土地收储受到较大影响。三是由于园区管理体制不够健全,园区建设管理制度、工作制度及办事制度没有建立完善,涉及行政审批服务和专门业务服务没有明确责任到人,部门之间工作协调配合不到位现象突出,服务园区建设的合力不大。

(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滞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滞后,企业等地等水等电建设现象突出,道路、通讯、场平、管网及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不完善,园区安全生产、治安管理工作尚有一定差距,还不能满足入园项目建设需要。

(四)园区环境保护有待进一步加强。园区内建成投产企业环保措施不力,粉尘、燥音超标排放现象时有发生,污染较为严重,当地居民反映较为强烈。在建项目多数未做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环保设施能否一同建设不得而知,势必造成今后园区污染防治压力增大,影响园区整体建设质量。

(五)园区项目建设推进比较困难。一是部分建设项目涉及征地、拆迁及安置工作,协调难度大,导致工程无法按计划实施,工程进展较缓慢。二是由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开工建设工程量大,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县级财力困难,能投入的建设资金有限,在建项目推进进度较慢。三是对进入园区的建设项目把关不严,加之各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配合还不够,影响了项目的顺利推进。

(六)资源环境条件约束大,招商引资困难,加之投融资渠道不畅,园区建设缺乏持久动力。由于我县工业生产资源缺乏、工业发展环境欠佳,编制工业项目核心竞争力不强,导致招商引资签约履约率不高。另外由于我县财政困难和长期存在工业短腿问题,利用社会资本投入园区建设的吸引力不强,园区建设资金“瓶颈”难题非常突出。

(七)园区发展建设规划滞后,影响园区建设质量。园区总体规划、体系规划、专业规划、近期建设规划、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滞后于园区建设快速发展的需要,使规划的综合调控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存在建设牵着规划走,项目牵着规划走的现象。

三、几点建议。

(一)加强对园区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理顺全县工业园区管理体制,建立完善机构,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建议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产业园区发展的意见》要求,按照省经信委审查通过的《贵州思南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加快按规定和程序解决园区建设组织领导机构编制,及时建立完善园区建设组织领导机构,明确职责,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建立健全统筹园区发展、推进园区规范化建设的工作机制,切实做到责、权、事相统一,减少办事中间环节,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切实解决园区建设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促进园区建设稳步推进。

(二)进一步提升园区建设规划水平。抓好园区建设,搞好规划是龙头,是科学发展建设和管理园区的重要依据。一是要超前编制规划,抓好规划与园区建设项目的结合,切实发挥规划对园区建设的超前指导作用,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为园区项目建设打好基础。当前要重点抓好园区控制性详规编制和上报审批工作。二是加强园区规划管理。推进园区规划管理政务公开,强化内部监督,精简审批环节,规范办事程序,切实树立和维护园区各项规划的权威性与严肃性,有效遏制实施规划的随意性。

(三)进一步加大土地征收储备工作力度,为园区建设顺利推进提供用地保障。要制定出台土地征收管理办法,使土地征收工作从土地及其附着物权属确认、实物指标调查测量、公示、复核、签字认可、补偿兑付、拆迁安置等工作环节形成一套完整的工作规程,各环节工作安排和落实紧凑、不脱节;严厉打击园区规划红范围内违法占地、违章建筑现象;切实抓好拆迁农户搬迁安置工作和用地报件审查批复工作,为园区建设顺利推进提供保障。

(四)进一步畅通园区建设投融资渠道。资金问题是制约园区建设发展的关键问题。一是要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把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探索采取bot、bt等方式推向市场,吸引社会各界投资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要积极争取金融部门安排部分专项贷款扶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本地落户园区工业项目建设,加快建设步伐。三是要坚持扩大开放,加大对外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积极促成更多更好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工业产业项目落地,构筑开放式的投资主体,多元化、多层次的投融资新格局。

(五)高标准建设园区基础设施。要坚持按“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抓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不因资金制约而降低建设标准,要用发展的眼光以高标准适度超前建设。就当前而言,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依托项目抓好园区建设,实现滚动发展。要加快土地整治(场平)、标准厂房、公用工程配套建设进度,适当超前规划建设道路、桥涵、管网、消防、环保等基础设施,合理进行园区内生产区、服务区与生活区的布局,努力改善园区企业的生产生活条件。

(六)加大园区建设环境保护力度。一是设立环境保护准入制度,适当提高入园门槛,对污染大、能耗高、效益低的项目应限制入园。二是对入园企业,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的环保法律、法规,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保“三同时”制度,在园区环境保护工作中应做到立项之前要预审,动工之前要环评,投产之前要验收,生产过程要监管。三是提前统一规划和布局入园企业排污处理及环保措施,把工业园区建设与生态园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打造环保生态型工业园区,在园区优先建设绿色隔离带等生态屏障。

(七)强力推进项目入园工作。要重点突出龙头项目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点对点招商等招商方式,实现园区招商形式多样化。对园区已签约项目,要进一步加大跟踪落实力度,促其早日开工建设。

(八)努力营造良好的园区建设发展环境。一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建立园区“一个窗口对外”的办事机制。二是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切实解决园区建设实际困难和问题,努力做到园区办事“零障碍”,真正做到“能办的事马上办,难办的事变通办,份外的事帮助办”。三是进一步加强园区安全生产管理,制定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和处置预案,强化园区治安工作,积极化解各种矛盾,积极维护园区建设良好环境秩序。

工业项目建设调研报告

为掌握近年来我县工业项目建设运营情况,客观评估大项目投资效益,按照上级业务部门有关安排,我们采用电子问卷和实地查看相结合的形式对全县部分重点工业项目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项目的基本概况。

按照项目开竣工时间和实际完成投资额,调研项目分为2类,一是20xx-20xx年间竣工的实际累计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业项目;二是20xx-20xx年间新开工的计划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在20xx年底尚未完工的项目。

(二)项目数量及行业分布。

根据投资数据报送情况和实际摸底,确定了33个调研项目,其中已竣工投产项目21个,尚未竣工(含部分投产)项目12个。项目行业分布见下表:。

二、项目呈现的投资特点。

(一)项目规模大,投资完成度高。

21家已竣工投产项目总投资规模65.9亿元,项目平均规模3.1亿元,实际完成投资44.3亿元,完成率67.2%。从单个项目看,计划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0个,10亿元以上项目5个。亿元以上项目投资规模为57.7亿元,实际完成投资额37.5亿元,完成率为65.5%。亿元以上项目个数、投资规模、实际完成投资比重依次为47.6%、87.6%、85.5%。

12家未竣工项目(含部分投产)总投资规模46.9亿元,项目平均规模3.9亿元,截至20xx年底,实际完成投资23.6亿元,完成率50.4%。计划投资亿元以上、10亿元以上项目分别为10个、2个。亿元以上项目投资规模45亿元,实际完成投资22.3亿元,完成率为49.5%。亿元以上项目个数、投资规模、实际完成投资比重依次为83.3%、96.3%、94.5%。从上述两类项目均能看出亿元以上大项目投资贡献率明显。

21家已竣工项目中当年完成投资竣工的2个,跨年度完成投资竣工11个,跨2个年度完成投资竣工8个。从项目开竣工时间看和完成投资看,20xx、20xx两个年度大项目建设进度明显,投资强度较大,不考虑项目计划投资大小,项目年度平均投资都在亿元以上。单个项目,不考虑项目开竣工具体时间,投资周期按整年计,年均投资规模5000万元以上项目7个,亿元以上项目5个,3亿元以上项目4个。

(三)大项目带动效应明显,产业优势加强。

一是传统产业提升改造明显。从调研的33个项目看,以铝压延加工为代表的'传统优势产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项目8个,比重近四分之一,总投资规模33.6亿元,比重为29.9%,完成投资16.1亿元,比重为23.7%。8个项目中,5亿元以上项目3个,10亿元以上项目2个,铝材加工由原来的低端建筑型材向高端工业型材转型,产品附加值大大提高,实现利税大幅提升。截至20xx年底,8个项目中,5个已经竣工投产,达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标准。铝型材大项目的建成投产,膨胀了产业规模,拉伸加宽增厚了产业链条,加快了产业集聚速度,提高了产业竞争力。另外,以钢结构加工为主的金属制品业,纳入调研范围的企业4个,总投资规模达4.5亿元,钢结构材料加工、销售和安装一体化发展,全县钢架结构工程材料专业加工基地已颇有行业影响。

二是优势资源产业纵深发展。以纳米钙和建材添加剂为代表的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发展迅速,产品多样化、精细化。此次调研该大类项目9个,总投资规模14.6亿元,完成投资9.5亿元,比重依次为13%、14%。截至20xx年底,9个项目中,7个已经竣工投产或部分投产,达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标准。另外,以石灰石资源为原材料的水泥加工企业即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项目,计划投资11亿元的山水水泥有限公司,20xx年水泥产量62万吨,水泥熟料为165万吨,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4亿元,实现利税21422万元,上交税金10022万元,成为近年来首家纳税过亿元的企业。

县级项目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近年来,随着政府“精准扶贫”、“三乡工程”等投入的不断加大,乡镇工程项目数量逐年增加,规模不断扩大,标准也不断提升,加强乡镇工程建设领域特别是项目招投标的监督管理,是防止建设领域腐败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但近期笔者在对部分乡镇的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由于机制不完善,法制不健全,操作方案不切合实际,乡镇政府的招投标行为亟待规范。

(一)工程项目化整为零规避公开招标。

审计发现,有的乡镇存在将工程造价超过200万元的项目拆分成多个子项目,使单项合同价低于200万元,以达到将项目进行邀请招标或直接发包目的的现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有的项目人为拆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进行邀标,邀标单位均为相同的企业。

(二)工程项目未经集体决策或相关程序直接发包。

对工程造价低于200万元的建设项目,乡镇直接发包项目的情况较为普遍,而且发包过程鲜有会议记录。对这一类项目,招标投标法规定可以不进行招标,政府采购法也不能有效约束乡镇采购工程的行为,监管上存在漏洞,因此,乡镇在发包过程中具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选择哪家施工企业,合同价如何确定,都无据可依,为工程腐败和国有资产流失埋下了隐患。

(三)工程项目发包给不具备资质的企业或个人。

由于监管的缺失,有的乡镇将小型建设项目发包给不具备资质的企业或个人施工,工程质量存在隐患。如某镇某小型桥梁工程项目,施工企业为房屋建筑二级资质,根本不具备桥梁施工资质。

(一)法律法规上的“空白”造成管理盲区。

《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只针对200万元以上工程项目进行了规定,那么施工单项合同估算价在200万元以下的工程没有制度强行监管,成了管理的盲区,虽然有的乡镇成立了专门的招投标工作领导小组,安排了专门的办公场地及工作人员,制定了相关工作制度,招投标工作由乡镇纪委同志负责监督开标活动,但全程化、合法化监督仍存在一些“空白”,应招未招、肢解分包等情况时有发生。

(二)乡镇招投标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各地均建立了标准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同时招投标监管部门综合管理本地区的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牵头制定进场交易项目目录、交易规则,监督交易场所建设和运营,协调行业监督工作。对于乡镇工程,应确保项目在具备招标条件的情况下通过招标程序确定施工企业。但具体的招标信息发布方式、评标办法、评标委员会的组成等未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与规范。

(一)完善乡镇建设项目招投标行为管理相关制度。对于工程造价在200万元以下的建设项目,应当出台本地区乡镇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管理办法,适用于乡镇在本行政区域利用国有或集体资金投资的工程建设项目,规范项目立项、工程设计、工程预算、工程招投标、合同签订、施工现场管理、工程竣工验收等各环节,做到监管无死角,促使乡镇政府和相关单位按照规定程序规范招投标行为。

(二)加大乡镇建设项目招投标行为的监管力度。一是招投标管理部门要加强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对应当公开招标而采取化整为零规避公开招标的违法行为,要加大查处力度。二是住建、水利、交通等行业主管部门要切实担负监管职责,坚决查处并纠正将工程发包给不具备资质的企业或个人施工的行为。

(三)加大违法招投标行为的追责问责力度。对建设项目应招标未招标或采取化整为零的方式规避招标、未经集体决策或相关程序直接发包以及将项目发包给不具备资质的企业或个人等违法发包行为,应严格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不论投资额度大小,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形成有效震慑。

工业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近日,按照市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要求,围绕“四个重项”,就**县**村新民居建设情况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深入调研。在同**村干部群众的走访座谈中,详细了解集体经济、农业种植、农民收入、村民认知度等多种与新民居建设密切相关的因素,实地察看了**村一期新民居建设情况。同县、乡、村干部一起研究、分析了新民居建设中的制约问题,就促进新民居建设的措施、策略进行了积极探讨。

一、**村新民居建设进展情况。

该村20xx年被**县确定为首批省级新民居建设示范工程试点村。**村两委班子运用**村原集贸市场18亩空地,启动了第一期22栋二层别墅建设。别墅分为230平方米、197平方米两种户型,不含地价总造价分别为17万元、14万元。采取了资金全部由示范户自己承担,原宅基地通过签订书面协议,无偿交还村集体的办法实施了一期工程。一期新民居按照衡水市设计院新民居规划图纸,主体工程已基本竣工,已交付22户村民。打造了风格一致的小别墅群,具有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村新民居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村两委班子近期对40户村民新民居建设问卷调查信息反馈情况,清晰地看到推动新民居建设向纵深发展的难度,要实现**示范村60%以上的农户住上新民居的目标,任务仍十分艰巨。

一是对新民居建设认知程度较低。主要体现在农民习惯。

人居环境建设调研报告优选

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加快提升村容村貌,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不断推向深入,根据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我镇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创建“洁化、序化、美化、绿化”农民生产生活环境为目标,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科学规划,广泛动员,整合资源,强化措施,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进一步改善我镇农村人居环境,为乡村振兴提供良好开局。

为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包保全覆盖,市委、市政府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结合我镇精准扶贫包保工作制度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内容,健全包保制度,统筹人力资源,形成工作合力,进一步完善镇级领导包村,镇工作人员包村、屯,村组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包户,农户包保卫生(包括门前街道卫生清扫、包树木成活、包秩序、包庭院和房前屋后、室内卫生等),推进工作纵向、横向开展,用大动员推进大整治,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长效化和常态化,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不断推向深入,用携手扶实现共同富,为农民群众建设一个生态宜居的美好家园。

村干部要以身作则,带动亲戚、邻居,养成良好习惯;

引导农户提高环境意识、文明意识,确保落实到户到人。农户包保自家庭院内外卫生,使房前屋后、室内外干净整洁、规范有序,打扫门前街道卫生,执行门前“三包”制度。

1、加强组织领导。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是我镇重点工作,包保领导、包保干部要高度重视,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责任,加强领导,通力协作,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绝不允许推诿扯皮,充分发挥各种优势,积极主动搞好服务,对各项目标任务进行落实,做好统筹规划、项目落地、组织实施、资金安排、建立环境治理制度等工作,对实施效果负责,确保行动取得实效。

2、全面推进整治。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形成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强大合力,健全治理标准和法治保障,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标准化、法治化、规范化。鼓励各类企业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依法盘活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空闲农房及宅基地等途径,多渠道筹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引导相关部门、社会组织、个人通过捐资捐物、结对帮扶等形式,支持农村人居环境设施建设和运行管护,倡导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工业园区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为研究破解我县工业园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加快园区建设,早日实现“工业强县”,根据县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坚持生态发展,主攻三区建设,实现富民强县”的目标要求和县委主要领导的指示精神,县人大常委会、政协xx县委员会园区建设工作调研组于8月24日至9月10日通过实地察看、部门调研、走访座谈、外出考察学习等方式了解了我县工业园区建设的基本情况及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考察学习了其他地区在园区建设中的好做法、好经验,积极讨论和探索了促进我县园区建设的工作措施和方法。现将调研考察的情况报告如下:

自20xx年2月园区管委会成立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并强力推进园区建设,制定出台了《xx县园区工业招商项目准入评估及管理服务指导意见》、《xx县金融机构信贷投放工业园区的考核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园区为载体带动全县工业投入大幅增长,多年来的“工业强县”口号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行动,园区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步显现。

1、园区规模不断扩大。全县园区总体规划面积为11.13平方公里。三年来,共累计完成征地拆迁2949亩,其中沙水产业转移园1303亩,东湖坪制笔研发基地686亩,马市工业园960亩。到目前为止,全县工业园区实际面积已达6950亩,形成了以东莞石龙(xx)产业转移园为主,黄花园、东湖坪、马市、江口等各片区为辅的“一园五片区”的发展格局。

2、配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保障园区建设有序开展,三年来,工业园区加大资金投入用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主要完成了征地、土地平整、园区道路硬化、绿化亮化、给排水管网铺设、园区外部排污排水铺设、高压电网、配套厂房建设、行政服务大楼基础设施建设、体育设施建设、污水处理厂建设等,为企业入驻创造了有利条件。

3、管理队伍不断强化。在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高度重视园区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高,为加大园区建设管理和招商引资力度,在原省级林产实验开发区和东莞石龙(xx)产业专业工业园的基础上整合成立了县政府派出机构——xx县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由县领导兼任管委会主任,属正科级行政单位,内设“三部一室”,专门配备行政编制5人,事业编制10人,后勤编制3人,为园区建设、管理和招商引资工作设立了机构和提供了人员保障。

1、园区绩效逐步显现。近三年来,随着园区新签约项目纷纷建成投产,园区绩效逐步显现。xx年,园区新增企业实现工业产值18.8亿元,实现税收2173万元,对我县gdp贡献率逐步提升。

2、社会带动作用日益凸显。随着园区企业的不断增加,园区逐渐成为就近转移剩余劳动力的重要平台。据不完全统计,到xx年底,园区企业实现劳动用工11318人。就业率的提高,带动了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大幅改善,幸福指数进一步提升,社会不稳定因素大幅度减少,同时也为我县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1、交通条件不断改善。我县距韶关市55公里,距广州248公里,有国道323线、省道1912线,随着韶赣高速的贯通和正在规划修建的韶赣铁路、粤湘高速等交通设施的完善,今后便利的交通条件将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xx。

2、资源丰富。我县拥有林地面积254万亩,活立木蓄积量1000万立方米,毛竹20万亩,蓄积量2200万条,年产毛竹100万条,能为家居生产、造纸等加工企业提供充足的原材料。全县水电蕴藏量11.81万千瓦,小水电总装机容量累计已达9.5万千瓦,能充分保障企业用电。同时,我县拥有相对稳定的4万富余劳动力,能较好地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

3、环境优势明显。我县为“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广东省生态示范县”、“争创全国‘三绿工程’示范县”,环境优势明显,为一些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的高科技产业入驻投资提供了理想的环境条件。

从近三年来新引进的39个项目整体来看,呈现整体发展缓慢,各自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截至xx年7月,建成投产企业12家,占总引进项目的30.77%,在建项目23家,占总引进项目的58.97%。同时,由于缺乏对入园企业的有效监管,部分企业未按期建设或投产,影响园区的整体进展和效益,园区整体绩效不明显。从20xx的园区绩效来看,企业实际税收对我县的经济发展还未能起到有力的支撑作用。三年来,新增企业税收总额分别为155.62万元、370.55万元和2173.01万元。

(一)做好科学规划,确保园区有序发展。科学规划是园区发展的龙头,园区发展要做到规划先行。

1、做好园区建设规划。一是要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紧密结合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编制高水平、有特色的工业园区规划设计方案,合理确定用地规模,统筹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预留发展空间,规范工业园区建筑、道路、绿化、通讯、水电、污水处理、废弃物处理等功能的规划设计标准,真正做到用高水平、有特色的规划引领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二是要将园区周边的规划纳入园区统一规划,妥善处理好园区建设与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的关系,有效防止因园区建设规划不到位而激发新的社会矛盾。如:太平、马市反映的因园区周边排水设施不完善,每逢雨季就容易发生水淹农田,水浸民房的危险,附近群众意见很大。

2、做好产业规划。一是要科学论证我县工业发展的产业定位,充分发挥我县的资源优势。建议充分发挥我县木材资源的优势,以华润木业为上游产业,延长产业链,将家俬产业的发展列入发展规划。二是要突出重点,协调发展。建议在重点发展沙水和马市工业园区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其它片区的产业配套,加大各片区产业集聚力度,着力打造沙水——电子机械、马市——新型材料和家俬、东湖坪——制笔等特色园区,改善目前“一园五片区”零星布局的局面。

3、在制定规划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强园区规划管理,确保园区建设按规划有序推进。要进一步推进园区规划管理政务公开,强化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精简审批环节,规范办事程序,切实树立和维护园区各项规划的权威性与严肃性,有效遏制变更规划的随意性。

(二)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园区决策议事机制。一是成立由县主要领导负责的高层次议事决策机构,定期召开例会,研究决定园区建设的重大事项,制定解决疑难问题的硬性措施,明确部门和单位为园区建设排忧解难的任务。二是建立由有关部门组成的园区工作协调会制度,负责园区工作的具体协调和事务办理。三是建立园区企业主与服务机构负责人的对话制度,不定期听取企业的工作建议、意见,现场解决有关问题。

(三)加强园区管理,优化园区建设发展环境。一是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在服务中履行管理职能,在管理过程中更好地做好服务。既要帮助入驻企业协调落实政策,搞好项目建设和开工投产,更要注重投产后的服务,促其尽快达产达标。二是健全园区管理机构。按照“精简、高效、责权统一”的原则,建立集园区管理、服务管理、招商引资等职能于一体的管理机构,对入驻企业实行一站式、代办式服务,做到“投感情、低成本、高效益、零障碍”,诚实守信,兑现全部承诺,增强园区的吸引力。三是加强园区安全生产管理,制定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和处置预案,强化园区治安工作,积极化解各种矛盾,积极维护园区建设良好环境秩序。四是加强对入园生产企业的'监管,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督促园区企业依法经营、照章纳税,提高园区绩效。

(四)畅通融资渠道,解决园区发展瓶颈。一是建议可以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探索把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采取bot、bt等方式推向市场,吸引社会各界投资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缓解我县财政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压力。二是积极争取金融部门安排部分专项贷款扶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本地落户园区工业项目建设,加快建设步伐。三是积极争取省、市专项资金的支持。要根据省、市在产业转移、特色工业园区建设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充分做好相关的项目的申报工作,争取最大的资金支持。

(五)完善土地机制,解决用地难题。征地和供地是加快工业园区配套功能建设的先决条件。要解决园区用地难题,一是要尽快解决征地拆迁工作的历史遗留问题,抓紧完善征地拆迁政策,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转变农民观念,使土地征用变为农民的自觉行动。二是完善土地审批和使用的监管体制。对企业用地指标的规模要按照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审批,有效防止用地浪费;对分期建设的项目用地应采取科学的分期出让土地的政策,防止发生圈而不建闲置土地的现象;对不符合园区规划的用地指标要实行一票否决。三是加强对闲置土地的处置力度,要建立入园企业土地利用动态档案,加大对闲置土地的处置力度,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

(六)加大力度,提高招商引资质量。一是充分利用网络、广播、电视、手机短信等现代化手段及传统的方法加大招商引资的宣传力度,在全县上下形成“全民招商”的社会氛围,提高部门和个人参与和服务招商引资工作的自觉性。二是要根据现有的政策法规和新时期周边县、市、区的好做法,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及时制定和更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入驻xx。三是要打造一支专业的招商引资队伍,逐步从“全民招商”过渡到“专业招商,高位招商”,提高招商成果和项目质量。四是要提高招商质量。在招商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园区产业规划和《xx县园区工业招商项目准入评估及管理服务指导意见》(始府办〔xx〕42号)的有关标准,为园区发展引进高质量、高产出的企业。

(七)注重环境保护,促进园区建设生态化。一是设立环境保护准入制度,适当提高入园门槛,对污染大、能耗高、效益低的项目应限制入园。二是对入园企业,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的环保法律、法规,在园区环境保护工作中应做到立项之前要预审,动工之前要环评,投产之前要验收,生产过程要监管。三是提前统一规划和布局入园企业排污处理及环保措施,把工业园区建设与生态县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园区生产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

某开发区工业经济建设的调研报告

**派出所现在民警五人,一名所长,一名副所长,一名退二线副科级侦察员,两名办事员。除一名副科级侦察员59岁,其他四人均在30岁以下。本科学历一人,大专学历三人,高中学历一人。派出所所长为正股级。

基础建设。

**派出所现有办公用房**平方米,生活辅助用房**。月新购置普桑警车一辆,另有消防三轮车一辆,公用摩托车两辆。现有车载电台一部,手持台两部,办公电话9部。防护装备有:防毒面具两件、反光背心两件,防刺背心两件,防刺手套五件,防弹背心两件,防弹头盔两件,防暴头盔四件,救生衣两件。

目前经费来源主要靠镇财政拔款和罚没款返还。2005年1-10该所收到镇财政拔款2.1万元,分局罚没款返还2.4万元,总收入4.5万元。.总支出11.45万元,其中联防队工资(1-8月份)1.7万,汽油费2.4万元,修理费0.5万元,电费0.6万元,电话费0.5万元,,食堂开支1.6万元,招待费0.9万元,建留置室0.3万元,门前水泥地平0.6万元,接改自来水0.2万元,警务公开栏0.6万元,购置一台电脑0.45万元,办公桌椅0.4万元,其他办公用品约0.3万元.偿还前任欠款0.4万.全年开支预算为15万元.目前本年度已赤字约8万元.年底之前财政拔款约3万元,(按去年拔款数预算),返还款基本没有,最后两个月开支大约要4万元,全年经费缺口,大约9万元.派出所前任领导欠帐五万多元,加上今年缺口,派出所欠帐将达14万元。

勤务运作机制,包括现行的工作模式,考核机制,激励机制等方面。

**镇共计14村(居)委会,该所将辖区分为五个责任区,一区一警,实行弹性工作制。内部分工明确,所长负责全面工作,副科级侦察员负责后勤和联防队员管理工作,副所长负责外勤、国保、消防工作,两名办事员一人负责外勤兼职交巡警工作,另一人负责内勤、户籍管理工作。坚持原则所长带班制,周一到周五所长在所内带班,平时四人分成两班,轮流在所值班,处理当日事务,非值班人员,根据所里统一安排或者自主处理手中未结事情。该所根据分局制定的绩效考核办法,制定出了本所民警和联防队员考核办法,同时制定了派出所民警保安队员违规违纪记分办法,与工资奖金直接挂钩,实行每天一考核,一周一评比,一月一奖惩,每天公布一次,奖优罚劣。

目前派出所工作困难重重,特别是所长,感觉压力特别大。

警力方面: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口流动加快,社会治安日趋复杂,备感警力紧缺,**派出所虽有五名警力,但一名老同志已近60,只能做些力所能及事情,基本不能参与警务工作。所长每天要忙于开会、应酬、协调关系,很难抽出身子办理具体案件、处理具体事务。一名兼职交巡警,还经常被抽到交巡警大队从事交巡警工作,目前一名副所长又被抽到分局二代证办公室协助工作,平时正常在所里处理警务的仅一两个人,而农村的一些鸡毛蒜皮的报警又不是很快就能脱手的,有时一起小纠纷都能让民警忙好几天,民警每天常常忙得顾不上吃饭,顾不上睡觉。警力的缺乏,必然导致民警工作量加大,长期下来,容易使民警产生厌烦情绪,工作马虎,应付了事,想方设法进机关。目前这种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调研报告

为了搞好“如何加快曹县(青岛)工业园区建设”研究课题,县工业园区组织专门班子先后=次召开园区、企业和行政村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就加快园区建设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同时,向有关单位征求意见、建议==条。现将关于加快曹县(青岛)工业园区建设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园区发展现状。

(一)园区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一定成效。

截至====年底,完成基础设施总投资====万元。其中,硬化道路==条,实际通车里程==公里;建设通讯管道=.=公里;铺设供水管道===米、排水管道====米;栽植路旁绿化树木===棵;安装路灯===盏;架设高压线路==公里;建设桥梁=座、涵洞==座;建设标准厂房=万平方米。

(二)园区项目建设有了一定进展。

截至====年底,园区内企业==家,在建==家、投产=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累计完成税收====万元,涉及纺织、食品加工、木材加工、化工、机械制造等领域,其中,青岛入园项目==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万元。

(三)园区管理体制初步确立。

====年初,园区管理体制初步确立,成立了园区党工委、管委会,下设办公室、招商局、规划局、财政局,园区规划面积==平方公里、辖==个行政村,园区党工委、管委会代表县委、县政府对行政村实行属地管理,对企业实行封闭管理。同时,成立了园区派出所。

回顾园区的建设发展,有以下经验体会:

一、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

县委、县政府做出了“举全县之力发展园区”的战略决策,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园区工作。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指挥长、县长为副指挥长的园区建设指挥部,同时,将园区建设的各项任务量化分解到各相关单位和部门,掀起了举全县之力建设园区的高潮,有力地促进了园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青岛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

青岛市委、市政府将人才、资金、技术、项目等目标责任分解到各区市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采取==区市对园区实行包片开发等方式,取得了明显成效。截止====年底,共帮扶资金====万元,落地入园项目==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万元,实现利税===万元。

三、县直部门密切配合。

县直各有关部门,站在振兴曹县的高度,服从大局,全力以赴支持园区建设。县交通局、公路局、水务局、供电公司和网通公司,多方筹资开展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县国土资源局、建设局、建工局积极协助园区做好土地征用、附属物清点、规划建设、工程招标等工作;县行政服务中心、工商局、发展局、环保局上门为园区企业提供高效服务,及时完成了==家入园项目的注册、立项、环评等工作。

四、园区全体干部顽强拼搏。

园区工作人员面对任务重、困难多,人员少的局面,一人当作三人用,一天当作三天干。去年,共为道路和项目建设征地====亩,拆迁房屋==户,迁移坟墓===座,清理树木=.=万棵,兑付补偿金===余万元;帮助客商办理项目立项、土地征用、工商注册等手续==余份,帮助客商解决临时住宿、资金贷款等困难==余件;对扰乱企业正常施工和生产的强买强卖、强装强卸行为给予了重点打击,为入园项目创建了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确保了==余个项目顺利落户园区。

二、存在问题。

(一)园区缺少高标准总体规划。

由于缺少一整套高标准园区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目前,园区起步区内==%的道路无法定位、所有管网没有规划设计,园区建设缺乏明确长远目标。

(二)园区基础设施严重滞后。

由于缺乏建设资金,目前,园区仅建设==条道路,供排水、弱电管沟(通讯、有线电视等)、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基本没有或做得很少,如:路灯只是立设了灯杆,电缆至今未埋设。特别是排水系统建设的滞后,严重影响了项目进入和投产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营,如:====年,由于雨水较大,排水管道没有配套,造成企业排水不畅,影响了部分企业的正常生产和施工。

(三)入园项目规模小、投资强度低。

=、入园项目规模小。截至====年底,园区共有企业==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平均投资规模====万元,其中,规模最大的正和车辆固定资产投资=.=亿元,规模最小的奇源木业固定资产投资仅===万元。

=、入园项目投资强度低。入园项目普遍存在投资强度较低的现象,如:青岛==家企业,固定资产总投资=.=亿元,总占地面积===亩,平均投资强度仅为==.==万元/亩。

(四)园区管理体制不健全。

=、财政体制未独立。园区未建立独立的财政体制,使很多工作难以开展,如:园区工作人员工资不能及时发放、正常办公经费没保障,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园区与县财政存在往来借款,也给以后的工作造成遗留问题,等等。

=、派出机构未设置。与园区建设相关的县直部门还没有在园区设立派出机构,不能及时有效地为企业搞好服务,如:土地证、规划许可证等手续办理,由于缺少派出机构,影响了工作效率。

=、园区人员力量薄弱。目前,园区现有工作人员仅==人,除了完成相当于一个乡镇工作任务的同时,还要做好环境服务、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等各项工作,每天加班加点,没有星期天和节假日,一个人顶三个人干,一天当作三天用。尽管如此,有些工作仍不能很好的完成任务,工作量是每个乡镇和县直部门无法相比的。

(五)园区软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群众认识不到位。部分群众对土地依赖性较强,在征地、拆迁等方面不能积极配合,阻力非常大。

=、服务企业意识不到位。尽管园区的总体服务水平较好,但因园区工作人员较少,存在着工作效率低、服务企业不到位的现象,园区工作人员服务企业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治安环境还不够好。存在农村综合治理基础工作薄弱,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认识不足,企业安全防范意识差、时有盗窃案件发生,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等问题。

三、对策建议。

通过赴苏北参观学习,园区一班人深受鼓舞,同时,深感压力巨大。对此,园区先后召开了一系列会议,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制定出了新的工作目标和“=====”总体工作思路,提出了“服务、苦干、创新、争先”的八字园区工作精神,决心顽强拼搏,开拓进取,全面实现园区建设新突破。

“十一五”工作目标:一年扎框架,二年成规模,三年上档次,四年大发展,五年再造一个新城区。

====年工作目标:力争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亿元,园区自身招商=亿元,力争落地项目==个,确保完成总投入==亿元。

====年总体工作思路:搞好一个规划,健全两个体制,实现三大突破,做好四项工作,强化五项措施。

(一)搞好一个规划,高标准建设园区。

按照新城区建设的总体思路,高起点、高标准搞好园区==平方公里总体发展规划,与城区发展规划搞好衔接。规划突出“一线、两片、八区”的总体思路。“一线”指以青岛大道为园区主干线,打造成园区景观大道、精品大道;“两片”指青岛大道东、西两片,东片为行政商住区,西片为工业聚集区。“八区”为行政服务、商贸中心、文教卫生、生活居住、食品加工、木材加工、纺织服装、综合加工等八大功能区域。

(二)健全两个体制,提高园区服务水平。

=、健全服务管理体制。尽快在园区内设立县国税、地税、土管、城建、工商、劳动、电业等部门的派出机构,抽调分管业务的负责人和精干工作人员,进驻园区统一办公,由园区统一指挥、调度,为园区企业提供全程、高效、快捷、优质服务。

=、健全园区财政体制。尽快建立独立的园区财政体制,增加园区建设发展后劲,促进园区更快更好地发展;激发园区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园区财政收入,推动园区快速滚动发展。

(三)实现三大突破,大力推进园区建设。

=、基础设施实现新突破。按照“大规划、大框架、大投入”的原则,大力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今年,通过争取省投资公司贷款、青岛帮扶资金、全县各部门大力支援、市场化运作、土地置换、建筑公司垫付、招商引资等渠道筹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亿元。主要建设八横八纵==条道路,总长==公里,硬化面积==万平方米;修建桥梁==座;栽植绿化树木=.=万棵,绿化面积==万平方米。安装路灯====盏。铺设路沿石==千米;设立道路标牌==个;打深水井=眼,铺设供水管道==千米,修建雨水管道==千米,修建污水管道==千米;修建弱电管道==千米,通讯、有线电视覆盖率达到===%;架设高压线路==千米;建设新城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园区企业商务中心和大型标志性建筑;建设=万平方米标准厂房配套设施及生活区工程;完成园区内三干沟、曹北河、四级河网和白花河清淤工程等十大工程。通过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平方公里路网,使==.=平方公里基本达到“七通一平”。建议县委、县政府继续向上级争取资金,举全县之力建设园区,努力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年,以招大商、上大项目为主,力争落地项目不少于==个,总投资不低于==亿元。一是园区要突出承接好青岛帮扶项目。对==年开工建设的==个项目,上半年要全部竣工,年底全部投产运营。对今年入驻的项目积极搞好承接,在考察、办理各种手续、开工建设等方面做好工作,确保青岛项目快速落地;二是服务好乡镇和县直部门的入园项目。积极参与乡镇和县直部门入园项目,做好群众工作,及时提供建设用地;三是确保园区自身招商项目有个新的突破。通过转变招商方式,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建立一支专业招商队伍,年内至少有=个项目落地,总投资=亿元。

=、软环境建设实现新突破。一是服务环境实现新突破。实行项目专人负责制、责任追究制、全程服务等一系列制度,确保服务热情、细致、周到,打造出园区崭新的服务形象。二是社会环境实现新突破。在园区广大群众中,开展“园区发展我致富,我与园区共兴衰”活动,严厉打击各种强装强卸现象,为企业提供良好社会环境。三是治安环境实现新突破。打造一支快速、高效的公安干警队伍,严厉打击各种扰企业行为和违法犯罪活动,创建“无黑恶势力、无各类霸头、无重大安全事故、无影响企业和园区发展的群体性事件”,实现企业“零投诉”的治安环境。

(四)做好四项工作,确保园区和谐发展。

=、做好土地征用工作。今年园区预计道路和项目征地====亩左右。及时兑付土地补偿金,在做好群众思想工作的同时,协调有关部门依法办理好土地征用手续。

=、做好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按照建设新农村的理念、模式搞好试点,进一步搞好整个园区的农村建设规划,解决好“空心村”问题,解决好违章建设问题。

=、搞好入园企业及建筑工地的管理。对现有入园企业扎口管理,不经园区管委会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到企业检查和收费;园区管委会与入园企业及时沟通,加强服务;对建筑工地加强施工管理、安全检查工作。

=、搞好失地农民的.保障工作。对失地农民做好调查、统计、登记、备案,争取县政府支持,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积极为失地农民寻找出路,免费培训,优先安排进入园区企业务工,学习外地经验,探索出一条“失地村”迁移的成功路子。

(五)强化五项措施,为园区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大力提高干部素质。在园区工作人员中,开展集中学习、短期培训、考核评比、述职点评等活动,提高园区工作人员自身素质,全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抓好干部作风转变。园区管委会出台了一整套的管理制度,将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工作规范纳入了制度化的管理轨道。针对园区艰巨繁重的任务,园区干部拿出“一当十”的工作干劲,提出了“苦干、实干、拼命干、血战====年”口号,锻造一支敢打硬仗、勇打苦仗、善打胜仗的坚强干部队伍。

=、狠抓奖惩落实。根据园区==年工作目标,园区各局室都将==年工作量化、细化、责任到人。园区管委会将依据奖惩规定,真奖真罚,重奖重罚,确保各项任务的完成,建设一支注重实干的干部队伍。

=、引入竞争机制。对园区干部实行动态管理,建立能上能下的竞争机制,随时淘汰不胜任本职业务的工作人员。园区社会事业局,进行了人员的竞争上岗。园区招商局划分为招商一局、二局,招商工作也步入了竞争轨道,建立一支竞争向上的干部队伍。

=、抓好廉政建设。出台了廉政制度,园区干部不得利用职务之便索贿、受贿,不得随意接受企业宴请和馈赠;不得以任何理由截留、挪用应该下发到群众手中的资金;公开办事程序,树立一支良好形象的干部队伍。

街道工业园区建设的调研报告

近期,通过对区xx工业园区的全面深入调查,找出了目前园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并针对这些问题和矛盾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意见与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概述如下:

近年来,xx街道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取得明显成效。全街投资建设的工业园区共有6个,其中广场工业园、三里工业园、熊咀工业园、一宫工业园、广建工业园5个工业园区已建成投入使用,广场科技创业园正在筹建中。6个工业园区计划总投资3.5亿元,规划用地约600亩,目前,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6亿元,建成园区面积385亩,引进工业项目35个,引进资金3.3亿元,其中引进投资过千万元项目14个,过5000万元项目2个,建成投产工业企业23家。园区经济在街道发展越来越快,主要呈现六个方面特点。

一是园区规模逐步增大。街道先后建设的'三里工业园、一宫工业园、广建工业园、熊咀工业园、广场工业园5个工业园区,规模一个比一个大,特别是xx年兴建的广场工业园,占地达到200亩,引进企业投资总额达到1.72亿元以上。同时,即将动工的广场科技创业园的面积和投资规模更大。由此可见,街道园区建设规模呈逐步扩大之势。

二是园区功能逐步增强。已建成的5个工业园区,全部实现了水、电、路、话、网络“五通”,完全具备企业入驻条件。如广场工业园,厂房全部是标准化厂房,办公、住宿、仓储用房一应俱全,整个园区实现了硬化、亮化、绿化,园区功能十分完备。

三是入园企业逐步增多。随着各种优惠政策的出台和措施的落实,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资者看重这块热土。截止目前,园区新引进工业项目20多个,新引进项目个数占入园项目总数的70%。预计今年园区工业企业将达到40多家。

四是园区规模企业发展逐步增快。xx年,园区规模工业企业达到8家,是xx年的4倍。今年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望达到13家。

五是入园企业高科技含量不断提升。目前,园区新引进工业项目20多家中有9家是高新技术企业,其中有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

六是社会贡献逐步增加。从税收上看,xx年园区实现税收478万元,分别是xx、xx、xx年增长67%、48%、23%,对财政收入的贡献份额逐年提高。从社区集体增收上看,xx年社区集体从园区获取租金收入415万元,占集体纯收入总额的22%,分别比xx年、xx年、xx年新增收入391万元、241万元、160万元,园区对社区集体增收的总计贡献份额年均提高23个百分点。从安置就业上看,园区目前就业人员达到1000多人,其中,xx年新增就业人员400多人,仅社区在园区就业居民就达300多人。

1、企业抗风险能力不强。从现有的工业园区情况看,高新技术企业所占份额较小。机械加工、电子、农产品加工是目前园区主要产业,由于产业和产品的特色尚未形成,产品层次偏低、市场竞争力弱;园区专业化水平不高,企业与企业之间产业联系度不高,互补性不强,导致园内企业既无协作配套关系,又不能形成“簇群”效应,弱化了园区整体竞争力,导致企业抗风险能力不强。

2、资金融通渠道不畅。无论是园区前期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入园企业维持生产经营和扩大再生产,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由于政策性扶持力度小而且慢,企业的融资渠道没有得到有效拓宽。

3、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由于街道五个工业园区起步较晚,起点不高,布局上处于散、小状况,整体功能上还不健全,加上体制、机制和思想观念的原因,有的企业没有相应的人、财、物、信息、技术等配套资源,缺乏先进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经验;有的企业满足于现状,不愿承受企业自主创新可能带来的风险,不愿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有的入园企业在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和各职能之间没有良性互动,园区整体发展水平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人居环境建设调研报告优选

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开展以来,全市上下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开展集中攻坚。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市环保局、市住建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林业发展服务中心、市畜牧业发展中心等单位就农村垃圾处理、村容村貌提升、农村污水治理、农村改厕、畜禽粪污综合治理、水污染防治和村庄绿化等重点工作开展集中攻坚行动,联合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出动机械2万余台次,清运生产生活垃圾24088堆、3348方、1948吨,完成村庄清理923个;改造农村危房31个;整治废旧房屋9处;新完成改厕8xx3户;新完成农村污水治理村庄21个,新建污水处理设施1处,建设污水处理管道公里;新完成村庄规划2个。

(一)抓好“三个到位。

1、组织领导到位。一是迅速传达部署。分别召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会议和美丽乡村建设现场推进会议,对胶河生态发展区和醴泉街道的美丽乡村建设情况进行观摩学习,并就下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二是落实工作责任。市里成立了分管市长任组长,相关责任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各责任部门也成立了领导小组,按照责任分工抓好整治工作。三是建立定期调度制度。市农业农村局每周对各责任部门的整治工作进行调度,形成工作总结上报至潍坊市农业农村局。四是建立定期通报制度。市委农办每周两次印发工作简报,对各镇街区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行通报。

3、典型引领到位。对美丽乡村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做法进行推广学习,学习胶河生态发展区的路、树、灯、村;学习醴泉街道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大投入、真抓实干、效果明显;学习密水街道的全民动员、全域整治、全面提升等。

(二)突出“三个重点”

1、清理农村生活垃圾。一是规范垃圾收集设施。全市各村(居)垃圾箱桶按要求配备到位、定点摆放、外观洁净、桶盖齐全,无破损、无异味、无积存垃圾、无渗滤液外泄;合理分派,保洁人员按规定着装上岗在岗并保持工作状态;各镇(街、区)正在对镇级中转站重新规划、设计、建设,确保生活垃圾转运站全部按标准规范建设、管理和运行,做到外观干净整洁,确保无异味、无渗滤液外泄、无垃圾泄露,站点周边无脏水和遗撒、暴露垃圾,卫生达标。二是全面清理整治。各镇(街、区)彻底清除辖区内积存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业垃圾和农村“三大堆”,重点清理“三边三底三界三线”环境卫生,尤其是对铁路、高速公路、省市县乡公路、进出村路和河流沿线两侧、村头湾边的环境卫生,以及村内外小广告、树挂和漂浮物,加大清理整治力度,纳入常态化、规范化管理,安排专人负责包靠。结合春季安全生产和环保督察,严厉查处焚烧生活、生产垃圾和农作物秸秆行为。

2、清理村内塘沟。印发《xx市农村水环境整治行动专项工作方案》,并召集各镇(街区)水利站长召开专门会议,对该《方案》进行学习,对“垃圾围坝”整治、沟渠湾塘清淤疏浚及垃圾清理等农村水环境整治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并于4月17日至25日,组织市水利局工管站、河长科、农水站、水资办等相关科室到各镇街区开展督导工作。

3、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开展养殖场户粪污处理设施配建,通过成立督导调研小组对各镇(街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情况进行调研检查、对各镇(街区)畜禽规模养殖场、养殖专业户粪污处理设施配建及运行情况实现周报制度做好养殖场户粪污处理设施配建核查工作等方式,进一步巩固我市20xx年畜禽粪污集中整治行动成效。

一是村庄绿化面上进展不平衡,个别村建设的进度较慢,村绿化项目重栽轻管问题依然突出。二是部分镇(街、区)河湖、沟渠、湾塘存在的问题尚未完全清除。三是垃圾转运站建设管理不到位,农村村庄垃圾箱桶管理维护标准不高。

工业园区建设的调研报告

遵照县委的部署,结合审议县政府工业园区建设情况报告的需要,7月上旬,县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员对县工业园区的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并于7月下旬前往璧山、荣昌、忠县等地考察学习。现将调研考察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自2006年1月县工业园区批准设立以来,特别是2007年3月园区管委会成立以来,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并强力推进园区建设,制定出台了《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意见》、《促进工业企业向园区集聚发展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园区为载体带动全县工业投入大幅增长,多年来“工业强县”的口号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行动。园区管委会等县乡有关部门克服困难,忘我工作,实现园区征地拆迁、场平基建、招商引资和企业入驻同步快速推进,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是园区征地拆迁较为顺利。南宾工业园区1.89平方公里启动区征地基本结束,完成征地2080亩;签订房屋拆迁协议214户,占应拆房屋239户的89.5%。拓展区中2平方公里的土地丈量、实物勘测等前期工作有序开展。

二是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展较快。启动区现已完成基建投资1.96亿元,竣工场平工程12个,园区内道路、电力、通讯、供排水等设施基本达到企业入驻需求;1.8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即将建成投入使用,科技孵化楼已面向社会招商;3.5万平方米安居工程已基本建成3万平方米。

三是入园企业渐成规模。现已累计入园企业35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8亿元,建成厂房11.7万平方米(其中南宾工业园区入园企业24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4亿元)。园区投产企业20家,解决就业1000余人。在建企业11家,主要包括电解锌、沃特矿业、火电、复合肥、氧化铁、中药饮片等项目。待建企业4家,其中升达地板即将开工建设。

四是“一区三园”协调推进。除南宾工业园外,西沱临港工业园、龙潭有色金属园均有较大项目落地,带动全县工业投入提速提档。

(一)认识尚未统一,配合不够默契。

(二)建设资金断链,园区运行受阻。

(三)土地指标紧张,项目推进困难。

(四)区位劣势明显,引资到位较少。

(五)体制机制不顺,办事效率不高。

(一)统一认识,形成抢抓机遇大办园区的强大合力。

纵观世界各国和我国沿海地区,工业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由于历史及区位的原因,我县传统农业至今仍占相当大的比重,农业产业获得了几个全国第一,但并没有改变民贫县穷的面貌。同时,第三产业在我县尚处于培育起步阶段,多年强力推进的特色旅游业仍然举步维艰。要想加快发展,唯一的出路还是工业。发展工业如果继续走“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老路,既浪费资源又破坏环境,量小质弱,无法抵御市场风险。唯有发挥园区“要素集聚、产业集群、服务集成”的优势,才能走通走活“工业强县”之路。

在新一轮的产业大转移中,沿海发达地区加工贸易企业向内地梯度转移、主城“退二进三”企业向“两翼”转移;同时,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和全市半年经济工作会提出了许多含金量非常高的有利于区县园区发展的政策措施,这些都为我县园区建设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但企业梯度转移不可能持续多年,市委市政府的政策也不可能直接送上门,如果不主动承接相当数量且形成产业链的转移企业,不主动争取市委市政府和市级部门的支持,我们就会坐失良机,石柱的发展就会滞后。当前,至关重要的是要在全县上下强化“工业强县”意识,坚定“以园兴工”信念,以“先干不评论、先试不议论、时间作结论”的创新精神,全力打造园区,为石柱工业经济的兴起打下坚实基础。建议在全县开展“工业强县”大讨论活动,统一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为园区建设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真正形成“石柱的希望在工业,石柱的难点在工业,再难也要办工业”的共识。

(二)解放思想,突破陈规实现园区跨越式发展。

“思想大解放,园区大发展”,园区建设的规模和速度很大程度取决于思想解放的程度,思想解放表现在敢不敢于突破陈规旧习,开拓创新。只有敢闯、敢干、敢试,敢于突破“条条”、“框框”、“本本”,才能加快园区发展。常委会考察所到区县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

一是要敢于让利企业。一些同志担心我县入园企业享受的优惠政策是不是过多,4万元甚至1万元一亩的地价是不是太低,收取的税费是不是太少。殊不知区位条件比我们好的地方都有实行零地价和零收费的。璧山县与中国奥康集团联合打造西部鞋都,奥康集团用地2200多亩,位置紧靠璧山县城城南,完成“七通一平”后每亩土地出让金为3000元,而奥康年创税只有1000多万元,按当时璧山县城的商业用地拍卖价折算,用奥康的税收去偿还土地价款,需要300年的时间才能平衡。但在奥康集团的引领下,目前西部鞋城在全国已有较大影响,整个鞋业年创税7000多万元,100多家企业用工1万人以上,工人月均工资超过1800元,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奥康的成功,使市内外企业普遍看好璧山的投资环境。目前,长安、宗申、力帆等知名企业纷纷落户璧山或在璧加工重要零部件。同处渝西的荣昌则出台了入园企业不收取县级行政事业费的“零收费”制,吸引大批企业到荣投资,2007年其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渝西地区排名第二。璧山、荣昌的快速发展除区位比我们好之外,敢于让利企业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二是要敢于举债建设。我市工业基础较好的区县大都靠举债建设,涪陵区欠债20多亿元,渝中区欠债30多亿元。市委在《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决定》中,市政府在全市工业经济工作会等各种会议场合,都提出要帮助渝东北、渝东南各区县融资建设工业园区,其实质也是帮助区县贷款。我们应敢于举债建设园区,从中长期贷款入手,力争多融贷资金,尽快用于园区“七通一平”建设。现在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是,如果大规模举债,园区到底多少年能收回投资,实现平衡。经县园区管委会测算,启动区1.89平方公里完成“七通一平”共需资金35000万元,到2012年实现最大规模后每平方公里产出25亿元,按此计算的投资回报期限为13年。据了解,投资回报的平衡点在上海为10年左右,重庆则相对长一些,璧山、荣昌等基础较好的地方为12年左右。这样的投资平衡测算是指园区靠税收等直接收入与投入之间相比较得出的结论,常委会考察所到的区县都认为不能这样算,还必须算园区产生的社会效益和间接的经济效益。南宾工业园区除了税收,它还能有效扩大县城规模;有效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带动农产品基地建设和农民增收;有效扩大就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和降低城镇失业率等,所带来的效益是多方面的。

三是要敢于储地用地。要承接大项目或产业集群项目,就必须加大园区土地征用和整治储备,完善好基础设施,筑巢引凤,使前来考察的企业愿意投资。璧山、荣昌等区县除积极向上争取用地指标外,还解放思想敢于用地。荣昌县今年计划用地4000亩,上半年争取到位指标1000亩,实际征地拆迁8000亩。他们的体会是,只要做好了群众工作,安置好拆迁户,就可以早用地多用地。

四是要敢于创新机制。目前,阻碍区县园区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还很多。要实现园区快速发展,不打破障碍、创新机制显然不行。在企业审批方面,荣昌实行了“授权”办理,在园区内设立了四个职能分局,一个办证服务大厅,每年各职能部门将一部分审批序号留给园区,由园区自行在服务大厅一次性办结,不用再跑到各局审批。只要企业基本要件齐全,他们可以一天内办结,尽管如此,他们认为还不够快,在浙江昆山等沿海地区,只要企业达到“三符合”(符合产业结构、符合规划、符合环保要求),就可以先干再逐步完善手续。此外,行政事业性收费实行“零费制”、土地指标先用后争取等等做法,都无不与他们灵活创新的体制机制有关。

(三)拓宽渠道,集中各种资金投入园区建设。

除了县财政先期投入3000万元用于场平外,我县园区建设主要依靠融资,县政府作为投资主体,对融资部分承担了相当的债务风险。如按目前的运行模式,要大力发展园区,就必须大幅度提高举债数额,所带来的风险较之渝西的区县会更高。因为我们的用地条件差(山地多、平坝少),征地拆迁加整治成本每亩需21万元左右,加上水电气讯等投资,每平方公里在3亿元以上。南宾工业园区8平方公里拓展区,须在短时期内融资20多亿元,这是我县财力所不能及的。即使有足够的资金来源,我县也不能提供相应的担保资产。因此,必须拓宽投资渠道,增强融资能力。在拓宽投资渠道方面,一是可以借鉴璧山、荣昌、忠县的经验,责成县级部门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用于园区建设:水务部门运用城镇供水工程等项目资金投入园区解决供水问题,交通部门争取路网建设资金解决园区道路建设问题,市政部门争取市政设施建设资金解决园区内道路硬化油化问题等等。二是按县委〔2007〕34号文件规定,天然气、电力、通讯等公用事业部门,要从企业增量扩容的需要考虑,积极铺设园区管网,以减轻园区“七通一平”的建设资金压力,降低政府的负债风险。三是在拓展区内规划30%左右的综合用地,实行招标拍卖,“以商补工”收回资金缓解融资压力。在增强融资能力方面,关键是做大现有资产存量。建议在县城规划区内尽力多征多储国有土地资源,以储备的城镇国有土地进行融资,提高承接吸纳贷款的能力。

(四)转变观念,积极争取用地指标满足园区建设需要。

目前,我县无论是发展工业园区,还是城镇扩容,都需要大量土地指标。而国家的大政策是把好土地闸门,对基层用地设置了很高的门槛。沿海发达地区和我市较发达区县,在上世纪末就认识到土地对于一个地方发展的重要意义,囤积了不少可供开发的土地。我县长期以来强调“管好土地”而忽视了“用好土地”,结果导致我县土地储备严重不足,成为制约园区发展的主要瓶颈。市委三届三次会议明确提出帮助渝东北、渝东南的16个区县建立特色工业园区,同时近几年我县运用市上批准实施的土地整治工程,每年提供了几千亩的土地利用指标,从实现占补平衡角度讲,我县也应适当多享受一些土地指标。因此,采取多种形式,策划包装好项目,争取更多的用地指标是政府各部门,特别是国土部门的重要任务。建议我县每年为下一年储备可用土地指标2000亩以上,以保证园区建设的顺利推进。

(五)创新机制,调整完善园区管委会职能职责和办事程序。

一是适当调整园区管委会运作模式。对园区“企业运作、封闭运行、独立核算、自求平衡、滚动发展”的运行模式作出调整,使之适应新形势下多元化投入资金、多主体开展建设的需要。二是适当调整园区管委会管理职能。建议对园区松绑减压,不再承担招商引资任务,征地拆迁主要交由园区所在乡镇和县国土部门负责,水电气讯等公益事业和交通等基础设施交相关部门负责。同时,强化园区审批服务职能,使之更好服务入园企业。三是调整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实行县级行政事业性费用“零收费”制度,上级部门收取部分由县财政上缴,中介收费采取中介单位由园区推荐,企业自主选择并承担费用,园区代办的方式进行。四是调整企业审批办证程序。可以借鉴荣昌的做法,实行授权委托、集中办证,由职能部门留出部分审批文号直接授权园区办理。或者借鉴忠县的做法实行限时办结,不能因为部门的原因贻误建设进度和入园企业的生产经营。五是完善拆迁安置机制。可在城区较好位置统建居民小区,完善服务功能,最大限度满足拆迁户的合法利益,在此前提下对个别阻碍建设的钉子户依法实行强拆。

一是拟定入园企业基本条件标准。入园企业必须数质并举,注重环保和社会效益。引进项目要结合本地资源,突出特色、优势和重点,坚持“四不要”,即无税的不要,污染大的不要,实力弱的不要,劳动密集且附加值低的不要。二是加强园区土地管理。由政府出台《工业园区土地管理办法》,对不按协议投资投产的用地依法予以收回,禁止“跑马圈地”。三是建立完善入园企业退出机制。设立规范的退出标准,避免不必要的经济纠纷。四是加强园区审计监督。责成审计部门按期审计园区资金使用情况,确保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五是明确政府职能部门工作任务以利考核。如国土部门应争取到位的用地指标,规划部门应完成的园区规划面积和项目,交通、水务、市政等部门投入园区的争资立项任务等等,都应在相关部门的年初目标任务中加以明确,年底严格考核兑现。

(七)加强领导,健全园区决策议事机制。

一是成立由县上主要领导负责的高层次议事决策机构,每季度召开一次例会,研究决定园区建设的重大事项,制定解决疑难问题的硬性措施,明确部门和单位为园区建设排忧解难的任务。二是建立由有关部门组成的一个月召开一次的园区工作协调会制度,负责园区工作的具体协调和事务办理。三是建立园区企业主与服务机构负责人的对话制度,不定期听取企业的工作建议、意见,现场解决有关问题。

工业园区建设的调研报告

近期,通过对区xx工业园区的全面深入调查,找出了目前园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并针对这些问题和矛盾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意见与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概述如下:

近年来,xx街道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取得明显成效。全街投资建设的工业园区共有6个,其中广场工业园、三里工业园、熊咀工业园、一宫工业园、广建工业园5个工业园区已建成投入使用,广场科技创业园正在筹建中。6个工业园区计划总投资3.5亿元,规划用地约600亩,目前,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6亿元,建成园区面积385亩,引进工业项目35个,引进资金3.3亿元,其中引进投资过千万元项目14个,过5000万元项目2个,建成投产工业企业23家。园区经济在街道发展越来越快,主要呈现六个方面特点。

一是园区规模逐步增大。街道先后建设的三里工业园、一宫工业园、广建工业园、熊咀工业园、广场工业园5个工业园区,规模一个比一个大,特别是2008年兴建的广场工业园,占地达到200亩,引进企业投资总额达到1.72亿元以上。同时,即将动工的广场科技创业园的面积和投资规模更大。由此可见,街道园区建设规模呈逐步扩大之势。

二是园区功能逐步增强。已建成的5个工业园区,全部实现了水、电、路、话、网络“五通”,完全具备企业入驻条件。如广场工业园,厂房全部是标准化厂房,办公、住宿、仓储用房一应俱全,整个园区实现了硬化、亮化、绿化,园区功能十分完备。

三是入园企业逐步增多。随着各种优惠政策的出台和措施的落实,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资者看重这块热土。截止目前,园区新引进工业项目20多个,新引进项目个数占入园项目总数的70%。预计今年园区工业企业将达到40多家。

四是园区规模企业发展逐步增快。2008年,园区规模工业企业达到8家,是2005年的4倍。今年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望达到13家。

五是入园企业高科技含量不断提升。目前,园区新引进工业项目20多家中有9家是高新技术企业,其中有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

六是社会贡献逐步增加。从税收上看,2008年园区实现税收478万元,分别是2005、2006、2007年增长67%、48%、23%,对财政收入的贡献份额逐年提高。从社区集体增收上看,2008年社区集体从园区获取租金收入415万元,占集体纯收入总额的22%,分别比2005年、2006年、2007年新增收入391万元、241万元、160万元,园区对社区集体增收的总计贡献份额年均提高23个百分点。从安置就业上看,园区目前就业人员达到1000多人,其中,2008年新增就业人员400多人,仅社区在园区就业居民就达300多人。

1、企业抗风险能力不强。从现有的工业园区情况看,高新技术企业所占份额较小。机械加工、电子、农产品加工是目前园区主要产业,由于产业和产品的特色尚未形成,产品层次偏低、市场竞争力弱;园区专业化水平不高,企业与企业之间产业联系度不高,互补性不强,导致园内企业既无协作配套关系,又不能形成“簇群”效应,弱化了园区整体竞争力,导致企业抗风险能力不强。

2、资金融通渠道不畅。无论是园区前期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入园企业维持生产经营和扩大再生产,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由于政策性扶持力度小而且慢,企业的融资渠道没有得到有效拓宽。

3、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由于街道五个工业园区起步较晚,起点不高,布局上处于散、小状况,整体功能上还不健全,加上体制、机制和思想观念的原因,有的企业没有相应的人、财、物、信息、技术等配套资源,缺乏先进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经验;有的企业满足于现状,不愿承受企业自主创新可能带来的风险,不愿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有的入园企业在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和各职能之间没有良性互动,园区整体发展水平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1、加强对工业园区的领导和管理。一是要加强对工业园区建设的领导。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要继续把支持和发展工业园区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结合街道实际,完善相应的政策、制度和措施,及时处理和引导好工业园区建设与城镇化及环境保护的关系。二是要加强对工业园区的管理。

2、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一是要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政府服务经济发展的职能,加大工作力度,确保道路、供水、供电、城市交通、通讯、有线电视等配套设施与园区建设同步,使企业有良好的发展空间。二是要抓好广场科技创业园项目的启动和建设。督促项目主体尽快落实资金,实实在在搞好启动前期准备工作,加快在建项目的建设进度,促进在建项目尽快竣工投产。三是要加大园区招商引资力度。建立完善的招商网络,创新招商方式,提高招商引资的水平;加强与外地大企业的战略合作,嫁接一批大项目,新上一批好项目,力争全年新上工业重点项目5个以上。

3、优化工业园区发展环境。一是要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生产要素协调,改善融资环境,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经营需求,尽力克服资金、电力、运输等瓶颈因素对企业发展的制约。同时,要积极为企业发展提供创业指导、技术支持、人才培训等全方位服务。二是要实行客商“绿卡”保护制度。对各类入园投资企业业主及高级管理人员颁发投资保护“绿卡”,对持卡人员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予以重点保护;在就医、子女就学等方面予以优先照顾。三是要完善联系会议制度。

4、打造特色工业园区。一是要做好产业定位。各工业园区应从实际出发,根据区域特点和特色产业发展的特点,开辟新区,大气魄、大手笔,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几个上规模、上档次的精品园区,在讲求园区工业经济规模总量的同时,做好园区的产业定位。二是要积极开发上游产品。围绕提高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做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人居环境建设调研报告优选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在扎实推进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加强村庄规划布局,引导农村社区建设,高度重视农村环境建设,把村容整洁摆在了十分重要位置,明确要求大力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不断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始终把土地整治工作与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把土地置换安置小区建设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抓手,注重加强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村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一些试点示范村镇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但也有不少乡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比较严重。其城管局所驻的镇村也不例外,村有4259人,xx65户,xx个村民小组卫生脏、乱、差较为突出的小组有:河边、学堂下、胡屋坪、老安置地、新屋、老屋、火车站及邱屋、杨屋等。虽然工作队进驻后与镇、村一起不定期进行装运,但由于经费、人员等问题的困扰及村民素质的问题有待提高等客观因素制约着多项工作的总体推进。“三送”工作队就此开展专题调研活动,现报告如下:

(一)生活污染不断加剧。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随之生活污水和垃圾数量也持续增多。现场观察到,农民生活污水和垃圾,大部分未经处理,就随意倾倒、随意排放,日积月累,垃圾越堆越多,污染越来越重,局部地区沟渠淤塞,污水横流。本村河边小组(老一中对面)有一个村委的简易垃圾池,周边300多户的生活垃圾全部倾倒在河边,大雨来时直接被大水冲走,由于车子进不去,给周边的村民带来很大的健康隐患。

(二)公共设施配套不齐全。

大多数村只注意农民住房主体工程建设,而对新村道路、供电、供水、排污、卫生、绿化、美化、亮化、垃圾和污水处理等附属设施大多没有同步建设、及时配套。

(三)管理机制缺失。

一是部分村级卫生队伍不健全,环卫设施不配套;二是大部分村缺乏公共卫生管理机构,环境卫生长期处于无人抓、无人管、放任自流状态;三是没有形成村环境卫生工作机制,收集、处理垃圾(污水)的责任没有落实到位。

(四)饮用水安全难以保障。

目前村自来水水源大多为地表水,极易受到各类污染源的侵蚀,水质差,且大部分无处理设备;不少地方供水能力不足,严重影响农民生活用水。村处于城乡结合部,部分村民还未安装自来水,问题比较突出的如老屋小组黄日春等25户,要求安装自来水问题多次与工作队联系,但由于目前火车站的自来水压力不够,只能等到206国道改建后,新增自来水新管线方能解决。

当前统筹城乡发展的环境污染问题,是由多种因素长期累积所致,其根源在于发展不足或发展不当。

一是重视不够。长期以来,城乡分治的二元结构使得环境整治的重心几乎全部放在了城市,对农村环保工作重视不够,广大农民的生存环境权益未能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与城市和工业污染防治相比,农村污染防治工作,既无全面系统的措施,也无强有力的管理手段,使得农村环境卫生工作基础十分薄弱,在政策扶持、资金投入、技术支撑、监督考核等方面亟需进一步加强。

二是投入不足。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欠帐较多,加上缺乏有效的公共服务投融资机制和政策,导致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虽然每年村有5000元的环卫经费,但到现在一直未到位,每次的垃圾装运都要村委及“三送”工作队先行垫付。

三是意识不强。不少群众对环境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日常生产生活行为缺乏必要的环卫知识作指导,尚未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相关部门环卫宣传教育力度不大,未能达到进村入户、家喻户晓,导致农民参与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不高,统筹城乡发展的主体作用远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三、加快推进新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几点建议

目前我统筹城乡发展环境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已经成为影响各地扎实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突出问题,应引起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为此建议:

(一)将农村清洁工程列为市政府民生工程,大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一项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统筹发展,造福百姓的基础工程。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实现村容整洁势在必行。建议各级党委、政府以统筹城乡发展和苏区振兴发展为契机,进一步重视抓好农村的环境卫生整治,将农村清洁工程纳入各级政府的民生工程,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工作推进机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改善农民人居环境。

(二)坚持规划先行,研究制定农村环境保护规划。

要科学编制乡镇、村庄建设规划,统筹安排建设村镇基础设施,推进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区域共建共享。要以市、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基础,认真编制农村环保规划和垃圾处理等专项规划,明确农村环境整治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推进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向农村覆盖延伸。

(三)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农村环境整治投入力度。

在积极争取国家、省项目资金支持的同时,市、县政府应从城市建设维护费和土地出让金中安排一定的比例,用于乡(镇)、村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中转补助;市、乡财政应对垃圾运输和养护保洁经费予以保证;村庄清扫保洁费用可适当由村集体(置换土地收益,建立部分集体房用于卫生所、超市等公益收益,部分土地出让所得)和农民自筹,也可设立“村卫生保洁基金”。从长远看,各级政府应将农村环保和环境卫生整治项目纳入各级财政预算,逐年提高占地方生产总值的比重,建立农村环保长期、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

(四)重视抓好项目资源整合。

工业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工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必须遵循国家与市宏观调控的政策要求,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当前,要以“严格设置准入条件,认真筛选建设项目,合理分配用地面积,尽量缩短建设周期”为工作重心,根据项目质量继续统筹安排我区的工业用地指标,进一步提升我区工业区的整体能级。

1、规范项目审批程序,确定日常办事机构。

要进一步规范项目审批程序,建议项目评估协调小组每月召开一次例会,按照“批项目、核土地”的原则,对各工业区申报的新引进项目进行评审与筛选,并对评审通过的项目按质量(产业导向、投资强度、土地出让价格、环保评价等)进行排序,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生产能耗低的项目实行优先供地,并以文件形式下发给各审批职能部门。项目方可据此办理各项审批手续,待市房地局土地指标下达后,按排序先后办理用地申报手续;其它需协调处理的难事、急事,各工业区可向日常办事机构提出申请,以“一事一议”的方式处理。

2、建立项目长效管理机制,做好园区配套服务工作。

为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进度,形成项目长效管理机制,建议成立项目专管员例会制度,及时了解项目建设的最新动态,在此基础上加强监督与管理,并积极做好相关协调服务工作,促使项目缩短建设周期。同时,各职能部门要强化服务的意识,帮助工业区解决用电、用水、环保设施等基础设施方面的难题;对有利于工业区发展的问题,如工业区自建标准厂房项目,可经区项目评估审批领导小组确认,在项目审批环节设立“绿色通道”,加快项目建设进程,并在财政贴息、贷款及其它相关政策等方面提供特殊支持。

3、完善园区招商制度建设,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针对工业区面临的土地瓶颈问题,各工业园区要从招商的源头抓起,对招入项目的产业导向、环境保护、用地规模等方面加强管理,设置一定的项目准入门槛,努力提升项目质量。同时对动拆迁等工作的各个环节,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引导与督促企业缩短建设周期,提高园区项目引进工作整体效率,促进工业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