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大学生村干部调研报告(精选23篇)

大学生村干部调研报告(精选23篇)



调研报告需要对所调研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和解决方案。以下是一些有关于调研报告的实例和案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村干部调研报告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发挥村干部和?三老?人员和离任村干部在新牧区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是促进各项工作开展的前提和保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新牧区建设的日益推进,村干部的待遇问题,特别是?三老?人员和离任村干部的待遇问题成为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江茸乡党委按县委工作安排,对全乡2个行政村的?三老?人员和离任村干部政治生活待遇问题进行了认真调查。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群众、电话等方式,广泛听取了解了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三老”人员和离任村干部基本现状。

(一)落实了生活补助待遇的人员。

江茸乡目前按照省、州关于?三老?人员的界定原则,共有?三老?人员5人,其中老村干2人,老积极分子3人;根据省、州关于离任村干部的认定标准,符合政策的离任村干部5人,其中村支部书记1名,村委会主任2名,会计1名,妇联主任1名。50—60岁的3人,60岁以上的2人。

(二)未落实生活补助待遇的人员。

由于之前统计遗漏,我乡还有部分离任村干未能享受到国家生活补助,据统计共15人离职后未享受国家生活补助,其中累计任职年限达到12年以上的`2人、6—12年的4人,6年以下的9人。这部分村干由于没有相关政策支持,离职后只能依靠子女或自已参加劳动来维持生活,乡党委政府只能对少数较贫困的,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在政策上和经济上给予少量的倾斜,逢年过节时为他们送去一点慰问品和慰问金。目前我乡大部分离职村干部生活都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他们大多数离任后虽然年事已高,但依要参加劳动来获取收入,维持最根本的生活。

二、待遇及生活水平状况。

执行150元/月/人标准,州、县两级财政按4:6比例负担,目前全乡共有5名离任村干部享受生活补助。二是在生活水平方面。目前,有1名离任村干部纳入大骨节病生活补助范围,享受每月67元的生活补助金。

三老人员和离任村干部以居家养老为主,其中完全靠子女供养、照顾的有10人,占100%。同时,国家实施农村养老保险政策后,10名三老人员和离任村干部中,符合条件领取每月55元的基础农村养老保险金的有7人,占70%。四是医疗保障状况。在三老人员和离任村干部的人群中,健康和医疗保障重点突出在三个方面:一是健康方面。全县农村三老人员和离任村干部普遍出生于上世纪三、四十以及五十年代,步入老龄阶段后,大多身患各类老年疾病,其中大骨节病患者1人,健康状况良好的有8人,占80%。二是医疗保障方面。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有10人,占100%。三是医疗费用支付方面。老年人的医疗费用子女支付的占100%。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养老问题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收入普遍偏低。10名?三老?人员和离任村干部中丧失劳动力或基本丧失劳动力的0人。除了享受生活补助、大骨节病生活补助以外,基本无收入来源,其人均纯收入与全乡年人均纯收入比相差近3倍,与在职村?两委?负责人年人均纯收入比相差近6倍,生活大都比较困难。

(二)就医问题较为突出。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虽已全面启动,但保障水平较低,仍不能完全解决贫困?三老?人员和离任村干部的日常医疗费用问题。大病医疗救助额度(最高10万)有限且对他们尚无特殊照顾政策,?小病拖、大病扛?的现象普遍存在。同时,红原特殊的地理环境,医疗网点少,覆盖面低,从医人员医疗水平不够高的现象仍然存在。

(三)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农村养老保险目前还处于初步阶段,政策、机制正在陆续实施中逐步完善和改进。困难?三老?人员和离任村干部的五保供养、最低生活保障机制尚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高龄、病残、贫困、孤寡等老年特殊群体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

(四)精神文化生活单调。从藏区的民主改革,到改革开放以来,?三老?人员和离任村干部在不同时段为党和国家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时至今日,他们却在群众中受到不同程度的冷落,大多数群众不愿与他们谈心交流做朋友,使他们倍感孤独;同时,因缺乏村级老年活动室,组织他们开展文娱活动不多,现有的文化体育健身设施尚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平时大多靠看电视、转经等打发时间,精神生活比较贫乏、单调。

(五)在任村干部由于考虑后顾之忧,积极性难调动。在任村干部工资水平普遍较低,除大三职干部外,支部副书记、副村长只有每月200元基本生活补助,小三职干部也只有每月150元生活补助。根本无法解决生活问题,特别是他们离职后,养老没有保障,如今不得不考虑他们以后的养老问题,大多数干部只有趁年轻的时候多赚一点钱,自己退下来后生活才有保证。加之,平时在开展工作时,由于村公务经费的短缺,部分开支还需要从家庭收入中拿出作为工作补贴。因此,他们为了生计,大多数在职干部只是勉强完成乡党委政府交办的工作,维持着正常工作的开展,没有创意,开拓性不强,积极性调动不起来。

(六)村干部年龄老化,后备干部不足、培养难度大。由于在职村干部待遇较低,离职后生活没有保障,大多数能力较强的农村党员和年轻人均外出创业,不愿意留在家乡担任村组干部,给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带来很大的难度。

大学生村干部农村调研报告

自2015年选聘大学生村官以来,我县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政策,不断完善工作措施,创新工作载体,积极搭建成长平台,着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规模适度”大学生村官队伍,全县大学生村官队伍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到位。始终把大学生村官工作作为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储备培养后备人才的动力工程来抓,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责任到位。建立了由组织部牵头抓总、县人社局、县财政局、县教育局、团等部门各司其职的组织领导机构,并及时根据领导人员变动进行调整充实,在具体责任上做到“二个明确”:明确组织部干部科和县人社局公务员管理科负责大学生村官日常管理工作,明确组织部一名副部长为大学生村官管理第一责任人,切实加强工作落实和督查指导。

方式全面了解考察对象各方面情况,通过严把考察、体检和公示等环节,把品质好、能吃苦、志愿到农村工作的优秀大学生选入大学生村官队伍。

(三)优化服务措施,营造良好环境。为确保大学生村官尽快转变角色,安心扎根基层,县、乡、村三级联动,切实为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一是抓好待遇落实。严格按照有关政策规定落实工作、生活补贴和社会保险等待遇,充分发挥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协调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积极为大学生村官提供开展工作所需的办公设备和日常生活用品,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村为大学生村官开通了宽带网络,不断改善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二是畅通交流渠道。适时召开大学生村官座谈会,建立大学生村官qq群,促进大学生村官沟通交流。在日常工作中,县、乡、村三级联系培养人主动加强与大学生村官的交心谈心,及时了解他们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帮助引导大学生村官正确面对和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

名大学生村官。三是实施一线锻炼。乡村帮带联系人带领大学生村官深入农户家中、田间地头了解情况,化解群众纠纷,指导他们处理村级事务,帮助他们熟悉了解村情民-意,提高服务群众的意识和能力。四是落实岗位职责。组织大学生村官参加村里召开的各种会议,并结合大学生村官个人特长,安排大学生村官兼任基层党建推进员、村级财务监督员、远程教育管-理-员、科技致富信息员。各村党支部积极将非党大学生村官纳入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严格岗位管理,明确乡镇及以上机关不得借调使用大学生村官。

(五)规范日常管理,搭建成长平台。建立完善年度目标责任制、工作述职制和考核评价制等制度。结合乡镇总体目标和村情实际,由乡镇党委与大学生村官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细化目标任务,确保大学生村官工作有内容,肩上有责任。实行定岗责任制,由乡镇党委政府发文任命大学生村官为村党组织书记助理,村主任助理兼团组织书记,大学生村官根据岗位分工,明确工作重点,认真履行职责。建立请销假制度,县、乡选聘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请销假情况做好备案登记。实行平时考核、年终考核和选聘期满综合评议相结合的综合评价办法,将考核结果作为大学生村官奖惩、期满续聘或解聘的重要依据,激励大学生村官努力工作,健康成长。

业单位中拿出部分岗位,定向在大学生村官中招聘。积极鼓励大学生村官参加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招聘考试,促使大学生村官合理流动。三是支持创业。积极整合人事、财政、团等部门创业支持政策,形成了以贷免扶补小额贷款为主体的创业资金支持机制,鼓励和支持大学生村官敢创业、创成业。

二、存在问题

(一)从大学生村官自身来看,思想上“扎根农村”不够。大学毕业生选择村官有相当一部分是出于就业的考虑,部分大学生“村官”把到村工作当作考公务员、事业单位的跳板,大学生村官短时间内频繁更换,导致一部分大学生村官作用发挥不明显。另外,学不能致用,所学专业与工作挂不上钩也是大学生村官难于融入农村的一个问题。如何从思想教育和机制建立两方面引导大学生村官扎根农村,在新农村建设中有所作为,是今后工作中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二)从管理机制上看,教育培训和管理监督机制不够健全。在培训上,对大学生村官知识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系统性、针对性和覆盖面不够。在管理上,出台了一些日常管理制度和办法措施,但对管理监督工作的实效性不够强。

(三)从出路上看,期满大学生村官出路的政策支持还不够。除通过自身努力考取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外,大学生村官创业这条出路不够畅通。对大学生村官创业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不够,没有形成科学管用的创业机制。在期满大学生村官的出路上,特别是任满两届的大学生村官出路问题应超前谋划考虑。

三、工作建议

(一)建立科学合理、符合基层实际的组织管理体系。一是建立好中选优的选拔机制,坚持大学生自愿原则,确保把有志向、有热情、有潜力的大学生选拔出来。二是加强大学生村官的培训和管理,建立分级培训机制,制定培训长远规划,采取集中培训、外出学习、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切实加强大学生“村官”的教育培训,切实扩大培训覆盖面,要突出农业农村知识、农村实用技术等培训内容。三是健全完善科学的考核体系,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对工作表现突出、考核评定为优秀的给予一定奖励,对工作业绩较差、工作能力不胜任的大学生村官给予批评教育、辞退等。四是建立激励关怀制度,加大经费投入力度,进一步改善大学生村官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适当提高工资标准和生活待遇。

(二)进一步强化大学生村官工作的督促指导。加大工作督促检查力度,县乡两级要经常性检查大学生村官考勤情况、工作开展情况,通过督促检查,促使大学生村官能力有提升,工作出成绩。

大学生村官,是领导干部新生的一代。

6月15-17日,我部与督查室组成课题调研组,先后深入蔡子池等乡镇办事处,采取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进行个别谈话等形式,对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状况进行了专项调研,现报告如下。

xx-xx8年选聘到我市的大学生村官19名(xx-xx志因个人原因已辞职),其中女性6名,占31.6%;外地人2名,来自长沙望城、株洲茶陵;本科学历12名,占66.7%,专科学历6名,分别为法律、计算机、旅游管理、工商管理、艺术等专业;中共-党员9名,任村支书助理,共青团员9名,任村主任助理。本科学历的村官工资每月1050元,专科学历的村官工资每月1000元,并办理了养老、医保、人身意外伤亡等保险。

二、积极效应

大学生村官在文化素养、理论水平、工作干劲等方面有明显优势,对改善村级班子年龄、学历结构,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生了积极效应。

一是发挥优势,助推经济发展。大学生村官下到基层后,面对农村相对落后的发展现状,在主观上滋生了助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的的热情与冲劲。他们充分发挥眼界宽、信息灵、思路活的优势,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技术支持,带领村民发展特色产业,有力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马水乡湖德村支书助理肖志龙到村任职后,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寻找“以地生财”的方法,贷款10万元,租赁承包了近百亩耕地,新建两座密集式大型烤房,办成了一个烤烟种植公司,并与其他村干部一起发动群众种植烤烟,帮助群众收购、加工、销售烟叶,去年全村烤烟面积增至860亩,实现产值230万元,为全村增收188.87万元,烤烟生产真正成了村里的支柱产业。

二是情理结合,宣讲政策法规。大学生村官在宣讲政策法规方面有明显的优势,一方面,他们自身政策理论水平比较高,接受能力比较强,对一些最新的政策法规,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消化掌握;另一方面,他们心态年轻,忧国忧民,宣讲政策亲和力强。一年来,他们积极发挥“调解员”作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现场讲解等方式,走村入户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法规,教育引导村民依法办事,产生了良好效果。如磨形乡杨丰村村支书助理周均利用法律知识专长,单独处理了多起村民纠纷,受到群众的好评。

三是直面矛盾,破解工作难题。农村凡事都得讲人情、看情面,且工作琐碎繁杂,有些

村可能还有长期积累的宗族、家族矛盾。要做好农村工作,没有耐心、不讲方法是绝对不行。调查发现,我市大学生村官大多能坚持深入一线,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在寒喧中了解村情民情,在工作中体会村民的酸甜苦辣,在促膝谈心中帮助群众破除陈规陋习,不断积累了农村工作经验,增强了独立工作、解决矛盾的能力。遥田镇新桥村支书助理陈杰虽然是女同志,但她全程参与了计划生育、低保评定等各项复杂工作,成了村支书的好助手,如为了做好4户两女户结扎的思想工作,她连续坚持一个星期,通过拉家常、讲解政策、亲自陪同做手术等办法,得到了两女户的理解和配合,由吃“闭门羹”变成了“座上宾”。

四是走近群众,优化便民服务。大学生村官坚持把走村串户、融入群众作为取得群众信任、打开工作局面的“敲门砖”和“金钥匙”,以便民服务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青睐和赞赏。永济镇永济村主任助理肖小军上任伊始,就投入到了为村民办实事的工作当中,他协助支书多渠道争取资金,在村里建了一个标准篮球场,为14户困难群众申请了低保补助,并利用村级广播站为村民解读新闻,普及科技常识,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在调查中有群众表示:“小军为我们做了很多好事、实事,如果任职期满,他不得不离开我们村,我们全村的人都会送他。”这表明,大学生村官用辛勤汗水换来了群众的信任。

三、现实困境

作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探索创新之举,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实际状况与初衷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目前尚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有不少现实困惑和困难需要我们面对并认真加以突破。

——专业对接不紧密,欲助发展但点子不多。我市大学生村官在校期间所学专业大多为旅游管理、工商管理等,与目前农村迫切需要的种、养、加工及农、林、水方面的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相比,显得“洋气有余、土气不足”。由于专业限制,他们在发展农村经济上常常是“书到用时方知少”,举步维艰,学非所用的现象普遍存在。调查中,对“您认为将大学所学知识应用于农村实际了吗”这一问题,所有被调查大学生村官都选择了“大部分不能”这一选项。对“您感觉在下列哪方面发挥了最大作用”这一问题,有80%的大学生村官选择了“处理村民日常事务”,有20%的大学生村官选择了“为民办实事,解决群众困难”,对于“发挥专业特长,传授实用技术”这一选项,无一村官认为他们在这方面发挥了作用。

——平台搭建不合理,欲有作为但难施拳脚。在分工上,作为村支书或村主任助理,大学生村官没有安排具体工作,一般是协助村支书或主任,自主空间有限,难以放开思路施展拳脚。为此,这些刚刚涉及农村工作的大学生,在如何发挥作用的问题上产生了很大困惑,并渐渐陷入了既来之、则安之的被动工作模式当中,造成主观能动性、创造性严重不足。调查中,对“你目前面对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这一问题,90%的大学生村官选择了“基本熟悉情况,但无明确职位无法开展实质工作”。在交谈中,一位大学生村官反映,村里没有安排我的具体工作,一般是协助村干部抓计划生育、春耕生产等工作,或者写村务报告、材料等。这和他们当初到农村想干出一番事业的理想差距较大,有失落感,有些“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

——帮带机制不完善,欲求进步但外力缺失。作为刚刚走出“象牙塔”的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对农村工作知之甚少,单凭主观努力,是难以快速成长、成熟起来的。必须得到各级组织的帮助和教导,尤其需要一些经验丰富的领导与前辈的点拨,这样,才能够不断练就农村工作的过硬本领。在我市,虽然明确了驻点乡镇市级领导为责任培养联系人,乡镇党委书记为主要培养联系人,乡镇组织委员为直接培养联系人,所在村党组织书记为具体培养联系人的培养联系制度,但由于运行机制上的缺陷,实际落入了“市领导鞭长莫及较少管,乡镇党委书记精力有限不常管”的局面,真正的帮带人实际上只剩下了村支书。然而,作为具体培养联系人的村支书,在培养帮带上也还有相当大的欠缺。调查中,有几位村支书告诉我们,他们在主动指导大学生村官协调解决矛盾、传经解惑上没有特别的做法,大部分是下指示,安排他们跟着村干部一起做。这对于个别性格内向、不善言语的大学生村官来说,要适应这种环境有很大的困难。在“如何看待现在的村官生活”这一问卷中,有个别村官选择了“想离开”这一选项。

四、对策思考

作为时代发展的产物,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必然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目前而言,我们认为要在三个方面作出努力:

第一,在选拔上要突出专业的对口性。方法正确才能事半功倍,专业对口才能人尽其才。否则,引进的村官学历再高、专业水平再好,也可能出现“千钧铁棒打苍蝇有劲使不上”的窘况,造成人力资源的不必要浪费。为此,在选拔过程中,必须始终突出专业的对口性。要坚持全市一盘棋的思想,紧贴决策部署,根据市域经济社会发展实情特别是农村的产业现状、区域布局、发展规划、资源优势等,对农村迫切需要引进的人才进行全面的疏理摸底。在此基础上,对照新农村建设规划,按市、乡、村三级分别形成大学生村官需求的总体意向及分年度意向,客观准确敲定人数、细化专业、明确标准,作为引进的依据。从当前我市的实际状况来看,重点要引进农艺、特色种养、农产品加工、采矿工程等与农业产业化进程联系紧密的专业人才,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地选派。力求下派一个,就能催生一个技术推广的能手,就能构筑一个经济发展的核心,就能使农村工作局面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

第二,在工作上要突出岗位的适应性。突出岗位特色,积极搭建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的平台,力求人岗相适、用当其长。要注重岗前培训,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邀请土专家、田秀才讲解农村工作的要点,安排经验丰富的基层领导干部现身说教,组织到产业化基地、矛盾一线现场观摩,帮助他们尽快进入角色。要大胆放权,多一分支持,少一分约束,在适当的限度内让大学生村官分管重要工作,鼓励他们放开手脚,单打独干。特别对一些长于农村实用技术的年轻人,尽可能创造条件,以实现从带点致富到带片致富的突破,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效益。要进行多岗锻炼,在引导他们重点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要根据乡镇实际,安排其全面参与乡镇的各项工作,学习文件撰写、信访接待、重大矛盾问题调处等方面的经验,力求一专多长,既“上得厅堂、又下得厨房”。要充分考虑大学生村官的专业、特长、性格等特点,通过正确导向,将他们安排到相应岗位。

议。各乡镇党委书记、组织委员每周要听取一次大学生村官工作、学习、生活情况汇报。村党支书要认识到大学生村官对加快农村发展的时代意义,切实发挥具体培养联系人的责任,在持续传授业务知识和工作经验的同时,更要适时切入,通过工作一线碰壁点拨的方式,将长期积累的独到经验转化为大学生村官的实际能力,让他们学会如何与群众打成一片,如何独挡一面,从而真正成为农村工作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为进一步了解村情民情,倾听农民的心声,摸清农民的需要,按照乡党委的要求,我于3月下旬开始,历时3个月对xx-xx村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xx-xx村位于xx-xx乡西北部,由xx-xx、北脑、张家、原家、红岭5个自然村组成,全村共有271户,932口人,现有党员28名,其中女党员3名。总耕地面积约1685亩,农作物以马铃薯为主,有少量的玉米、蔬菜,中药材(黄芩)种植面积达200亩左右。xx-xx村人均收入3400元左右,村内无企业,主要经济来源是农作物的种植,经济收入单一、偏低。去年xx-xx参与了街巷道硬化工程,完成了主村的巷道硬化,自然村的街道铺设,改善了村民出行困难的问题。

二、村民的困难和问题

(一)致富路途难。目前,xx-xx村的绝大部分村民仍以种地为主要收入来源,只有一小部分外出务工或者经营其他副业。

1、种地收入仅仅解决吃饭问题。民以食为天,民以土为本。村民主要是靠那一亩三分地维持基本生活,由于xx-xx村大都是山地,土地比较贫瘠,向土地要收入太难。其次耕种成本过高,村民王喜龙曾算过这样一笔账:拿马铃薯来说,种一亩,需化肥约150元,农药70元,还有农膜、种子等杂费,保守估算需付出成本300元。在风调雨顺的情况下,土豆亩产平均为1600斤,收入为1100元,减去成本,纯收益为800元。如果遇到天灾,必然引起减产减收,村民们辛辛苦苦忙一年,只能落个油盐钱。农民之所以种地,用他们的话说“就是为了混点口粮”。三是生产手段落后,科技含量低。村民种地仍然是以人畜力为主,机械化水平不高,对农作物新品种的应用、种植、病虫害有效防治等技术的.掌握仍然很欠缺。

2、外出打工受到限制。外出打工的农民首先要有一技之长,而对于大多数村民来说,缺乏技术,素质比较低,向外转移很困难,尤其近两年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就业机会更是大幅萎缩。其次,是农民的观念问题,有些农民宁愿守在土地上,坐吃山空,也不愿另谋出路。对于村上45岁—60岁的村民,他们没有一技之长,技术活干不来,重体力活又做不了,不好找工作。

扰村民的一个重要问题。走访过程中许多村民反映搞种植业、养殖业缺乏资金,而很多人又受中国传统思想束缚,不敢贷款,因缺乏资金而搁置。

(二)子女上学难。走访调查中得知,有40%的家庭表示教育消费占到了家庭收入的50%,有30%的表示占到了家庭收入的51%以上,也就是说,教育消费是一些家庭的最大负担。

1、上学远。在xx-xx村有一所小学,但随着近年陵川教育改革,生源逐年减少,目前全校只有3名学生,1名老师。村里的孩子一旦升入四年级就必须到离家二三十里的冶头寄小或县城上学,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够得到好的教育,大多数村民从一年级就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县城上学。虽然国家有“两免一补”政策,但一年的房租、生活费、车费仍然需要1000到2000元,对于人均收入只有千元的农民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负担。

2、上学贵。高中教育的花销对于农民家庭来说,是一笔相当大的开支,更不必说大学教育。教育成本之高,已使一部分农家子弟望而却步,使大部分农家不堪重负。在xx-xx村初中毕业后就放弃学业的孩子占到了同龄人的65%。

(三)就医养老难。由于环境卫生状况差,xx-xx村不少村民,特别是5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有高血压、风湿关节炎、胃病等常见疾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小病熬着、大病扛着。农民收入特别是现金收入增长缓慢,医疗费用特别是住院费用大多超过了农民的承受能力。村民无钱出去医治,就随便买些止痛片、消炎药来吃,小病拖成大病,才去县城医院诊治。家里有病人,除了有医药费支出外,还损失了一个劳动力,这样的家庭将滑向更为贫困的深渊。

2、什么时候倒下,什么时候退休。xx-xx村有将近17名孤寡老人,30余户夫妻俩独自居住的老人。这些老人中,最大的84岁,最小的53岁,几乎人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疾病,只要还能动,老人们都会不同程度地下田劳作。村民王小丑,今年65岁,患有高血压、关节炎,妻子王满英今年56岁,患有脑梗塞、高血压,去年秋天左半身瘫痪,儿子一家在高平打工,很少寄钱回来,老人舍不得也没钱买菜吃,日常吃的都是自己解决的,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

(四)男青年结婚难。在走访过程中我注意到,该村的未婚大龄男子比较多,xx-xx村的王秦龙,40岁左右,兄弟4人全是单身。初步统计,目前该村30岁以上的男性,未婚的达16人,其中30-40岁未婚的达9人。

1、贫困是造成结婚难问题的首要原因。xx-xx村居住环境与生存条件落后,经济发展薄弱,群众生活并不富裕,无论群众的生活环境还是生活质量都处于偏低状态。

2、地理环境差。据村民们讲自从学校撤并后,为了让孩子上学,好多村民特别是中青年人都到村以外的其他地方定居,不分男女都不愿意再回本村居住,没有本事外迁的,在本村结婚也很难。照这样的发展形势,xx-xx村的将来谁也不敢想象,恶性循环,贫穷将是这里无法摆脱的桎梏。

3、男性本身的素质问题。当我与几位大龄单身汉交谈问及为什么不出去打工挣钱时,

有位过路村民插嘴训斥他们太懒,有些男子连普通话都不会说,出去打工有困难。

三、村民的努力和意愿

为改变xx-xx村的现状,村民们挖井引水,远走他乡务工,学知识、学技能,为这个贫困的山村带回了新的理念和文化。同时他们深感很多事情是他们一个村无力解决的,需要政府和社会更多的理解和关注、帮助。

(一)希望政府能将各项惠农政策宣传和落实到位。我所到之处,所接触到的农民,绝大部分都知道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如取消农业税、两免一补等政策,不清楚的还主动打听。一位村民说:“这几年国家的政策是最好的,我们老百姓有了真正的奔头,希望能长期坚持下去。”

(二)社会及有关部门对农村的文化教育事业应该高度重视。解决入学难和留住教师难的问题,加强村级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已经成为农村的头等大事,盼望有关部门给予村级小学更多的关注。

(三)农民对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和农资市场行情等信息需求量越来越多。希望政府及有关部门能多给予关心和支持,多在农业生产知识的普及、农产品销路的扩大和顺畅上下功夫。

四、思考及建议

近几年党中央一直把三农问题作为重要的战略部署,老百姓都有深刻的体会。纵观上学难、看病难、就医难、养老难这些问题,归根结底就是穷,这些都是穷造成的,针对此次调查走访,提出几点思考与建议:

(一)精心打造致富信息平台。调查中发现,农民最渴望的就是信息,缺乏信息的农民在选择外出就业与项目投入方面往往举棋不定,心中没底,容易由于判断失误而走弯路。市场信息、科技信息对农民就业与增收至关重要,我们要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组织相关涉农单位及时搜集与地方实情相符的农业科技信息,并通过宣传,使农民了解了劳动力市场,提高务工收入。

(二)更加注重民生工程建设。从群众最关心、最盼望实事入手,继续加大村村通工程实施力度,改善我村小学办学条件,继续做好饮水安全工程,巩固和扩大我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加强和完善我村计划生育工作。

(三)重点支持发展种养殖业。以增加人均收入为中心,进一步做大做强种养殖业,集中力量帮助发展有特色、有市场的种养项目。针对好的致富项目,应加以鼓励并给予支持,在农村小额贷款方面给有致富项目的农户加以支持,使农民更快的富起来。

(四)注重新型农民培育。通过农业科技下乡活动,利用远程教育设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打造现代新型农民,切实提高群众素质,推进农村全面进步。

我叫xx,2015年12月,我荣幸地成为xx镇xx村一名大学生村官。进村半年多来,通过实地走访和调查摸底,对xx村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有了初步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一些制约村子发展的因素提出了几点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 村情概况

xx村位于xx县xx镇南部,距镇政府6公里。全村共有10个村民组,294户,总人口892人,耕地面积约1700亩。农民收入来源主要为种植、养殖、劳务输出,主要农作物为小麦、玉米。村中无任何矿产资源。

二、 农村经济发展

1、 经济发展现状

xx村算是全镇的落后村,09年人均收入1050元,远低于镇平均水平。经过调查,xx村村民的生活来源主要有以下两种渠道:一是靠传统农业,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这是村民最主要的生活来源,除此之外,畜牧业以养猪、鸡、羊等几个传统养殖类为主,几乎每家都有养殖动物家禽,但由于结构、资金、销售等因素制约,没有形成规模。其次就是依靠外出打工赚钱。据统计,xx村09年外出打工的人数达到312人,占总人口的1/3还多。

2、产业结构调整

农业方面。以前村民是靠天吃饭,管好自家田地,留下自己吃的,多的就拿去卖。现在一部分村民在三委干部带领下种植朝天椒、核桃、西瓜等特色产业,大力推进中高效农作物规模种植。为提高群众的耕地亩产量,灌溉方便,及其运输的方便,村自筹资金扩建电路、铺设管道,共建灌溉机井6眼,解决了60多户村民耕地用水问题。另外,今年积极争取到沼气项目20个,围绕沼气发展循环生态农业,利用新能源走生态发展之路。

工业方面。一直以来,全村无较好的企业,大都由于资金、经营不善等因素限制而倒闭。去年,在镇党委的帮助和村三委干部的努力下,承时选煤60万吨项目落户xx村,目前正在开工建设,预计10月建成投产,此项目建成后将解决我村一部分闲散劳动力,拓宽村民就业渠道,为xx村的发展带来勃勃生机。

三、 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设施建设

村三委成员在支书xx和主任xx的带领下,努力学习科学理论,不断加强和完善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全村共有党员20人,入党积极分子3人,村三委成员10人,其中大学生村干部1人,有1人是兼职。村三委班子精诚团结,齐心协力,分工明确,圆满完成村里的各项工作,多次受到镇党委的表扬。

村三委干部坚持与时俱进,采取多项措施,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进行新探索、总结新经验,全面、深入、扎实、持久地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加快基层组织建设步伐,努力为实现“加快发展,富民兴村”的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1、 完善了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整修村部屋顶,解决村部

漏水问题;对内墙进行了粉刷,地面全面硬化,修建了村部舞台,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

2、 翻修学校门楼,消除安全隐患,给孩子一个优美的学习环境。

3、 修建了xx公路至村中道路,方便村民出行。

4、 健全村干部管理机制。在村干部的管理上,进一步规范了党员

培养制度、坐班督查、干部包队等制度,使村组干部的管理进一步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

四、 信访稳定

加强农村信访稳定工作,是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环节。村三委一直对本村的信访稳定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近年来,xx村社会治安状况良好,没有发生重大恶性群体治安案件和集体上访事件。

稳定因素,从根本上消灭一切可能引起上访的不良因素,实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确保村子和谐稳定。

五、 创先争优及两抓一促活动

在这次“创先争优,两抓一促”活动中,xx村确定了“积极服务项目建设,从我做起争创佳绩”的活动主题,要求干部党员亮身份、比奉献、争先进、促发展,通过党员示范带动,比学赶超,着力营造创先争优活动的良好氛围。

"通组公路建设"的基础上,今年争取到农村危房改造项目、农村沼气建设等项目,这些项目实施后会使村基础设施得到大为改观。

争做优秀党员。在活动中,村中20名党员亮身份,做承诺,用实际行动率先垂范。截至目前,xx村的党员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各自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向全村群众公开承诺事项42 件,内容涉及搞好农村政策法规宣传、提供农业科学实用技术服务、义务维修村组道路、带领群众发展各种种植、养殖业等十二个方面。

六、 我的几点看法

1.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发展集体经济

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寻求有价值招商线索。鼓励引导自主创业,发展外放型高效农业,带动本村经济发展和就业,解决我村出现的空巢现象、留守问题以及无年轻党员问题。积极排查招商引资线索,寻找好的招商信息平台,以前我村在这方面重视不够,前两年大规模种植的留兰香长势良好,最后却因销售信息闭塞,受制于一家收购商而惨淡收场。要鼓励优秀青年创业,以一带百,全民致富。

可以增加本村的财政收入,也可让广大村民共享发展成果,走共同富裕之路。

2. 培训党员

建议大力宣传鼓励、引导农村青年、致富能手、回乡退伍军人和大学生积极加入党组织,不断壮大党员队伍,为基层组织注入新鲜血液,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把一些有知识、有文化、工作能力强,具有开拓创新、事业心强的年轻人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中去,增强我村基层组织活力,更好地与时俱进。

3. 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

今后我会充分利用好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实施“对口培训”。对本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定期组织收看,为党员干部播放政教视频,提高党员干部综合素质,加强其对农业科技、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学习;指导农民观看种植、养殖科教视频,用科学知识与“土”经验结合发展生产,促进农民增收。

4.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动场地,购置图书报刊供村民阅览,组织有技术的村民,办起各种编织、刺绣、木工等学习班,举办各种文化活动,让自己可以娱乐自己,既可以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增长他们的致富本领,更好地促进我村乡风文明。

5.发挥优势,注意各类信息动态

及时收集各类科技、农产品供求信息,农作物销售渠道,及时发放到农户手中,教会他们用网络与外界沟通,开阔视野。

目前,在上级党委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xx村干部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村三委正在努力探索一条适合本村实际情况的的发展道路。作为xx村的大学生村干部,今后,我将继续扎根农村,为村三委建言献策,争当“学习型、勤政型、创业型、满意型”大学生村干部,努力作好国家政策法规的宣传员、村情民-意的调查员、群众事务的服务员和远程教育的操作员,与xx村的干部群众一起,掀开美好明天的新篇章!

xx镇xx村大学生村干部:xx

2015年8月3日

大学生村干部调研报告大学生

村干部是我国农村最基层的管理者,是农村稳定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但在我国西部大部分地区却出现了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目标不明确、责任意识淡薄的现象。文章以省4个县的调研情况作为基础,深入分析目前部分地区村干部干事热情不高的原因,探索提高村干部积极性的有效措施。

一、调查基本情况。

在部分地区,村干部各方面待遇不及大学生村官,村干部被戏称为“三无干部”,即“政治上无奔头、经济上无搞头、老来无靠头”。在这种情况下,村干部对农村经济发展、村级党组织建设表现出了消极对待的情绪,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不愿当、不想当、没人当的情况。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具体到只有村干部基本收入得到保障后才能推动上层建筑,这些上层建筑包括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带领村民发展致富。第一、“政治上无奔头”。村干部在农村虽然名义上是一名“村官”,但即使干得再好、再优秀,也只能在原有的村继续担任村官,没有机会晋升。有些地方虽然正在试行从优秀村干部中选拔乡镇干部的制度,但由于年龄、文化程度上过于限制,对于老龄化严重的村干部队伍来说,效果仍然需要斟酌。另外,对于干得出成绩的村干部,大部分地区仍然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第二、“经济上无搞头”。村干部补贴水平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然而,目前大部分地区村干部补贴不及大学生村官,导致村干部工作积极性降低。第三、“老来无靠头”。村干部不仅工作补贴偏低,同时也缺乏相应的退养保障机制。许多村干部在农村干了大半辈子,为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退下来以后,却没有任何补贴和保障,导致村干部对养老问题缺乏基本的安全感。

二、村干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村干部工作缺乏积极性。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的加重,村干部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但与新农村建设步调不一致的是,村干部仍然面临着“政治上无奔头、经济上无搞头、老来没靠头,各方面待遇不及大学生村官”的窘境。在这样的情况下,部分村干部表现出了对村级组织建设、农村经济发展漠不关心、消极对待的情绪。

(二)村干部责任意识淡化。

在部分地区,村干部出现了责任意识淡化现象,工作缺乏责任感。这主要是由于村干部工作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导致大多数村干部产生了“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思想。此外,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中,个别乡镇引导选民不利,家族等各方面势力的影响下,致使个别素质差、道德低,缺乏责任感,动机不纯的人通过不正当手段,混入村干部队伍,给村级班子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三)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干部无钱干事。

在部分偏远山区,由于地域、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限制,村内没有集体经济,农业收入又不多,村委会没有经济来源,导致村干部无钱办公。很多村干部为村里办事还要自己掏钱、贴钱,想为村里办点实事只能靠政府扶持,缺资金、条件差严重影响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针对村干部能力弱、待遇差、任务重、工作难开展,不同程度出现“无钱办事”、“无心干事”等问题,省各个地方均采取了一定措施,在制度上下功夫,在机制上求创新,从建立健全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入手,在激活村干部队伍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结合各地在完善村干部激励机制方面所采取的积极措施,针对目前村干部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下一步,应重点加强村干部激励制度方面的建设,切实提高村干部工作积极性。

(一)提高村干部经济待遇。

一是合理的补贴水平不仅要参照当地的农民人均收入水平,而且还要参照当地外出打工人员的平均工资水平,保证村干部的补贴水平不低于两个参照平均水平,这样才能保证村干部留得住。二是要加强发展模式探索,选准好路子,把极端分散的资源要素——人、土地、资金、技术、管理等进行优化组合,“抱团取暖”形成合力,建立各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引导扶持发展水果、蔬菜、生猪等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壮大村集体经济。推行村干部“基础报酬+考核报酬+奖励报酬”制度。三是建立村干部退休补助、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为村干部购买“两险”,应该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在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可以在购买“两险”中适当增加国家财政补助的比例。对于经济发展稍微靠前,有集体经济收入的农村,可以用集体经济收入为村干部办理“两险”。对于55岁以上,在任期间对农村发展有突出贡献的村干部,要确保其离任后继续享有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切实解决村干部后顾之忧。

村干部调研报告

“督导什么?可不是呼啦啦下去走一圈。要取长补短,干事有准头才行。”自治区驻呼市调研督导组组长刘玉华一语中的。

从早上7点50出发,到下午5点,这支由14人组成的学习观摩团马不停蹄地参观了鄂尔多斯准格尔旗的13个“十个全覆盖”工程示范点,向这些地方的干部学习取经。

村民们看着他们忙碌的身影说:“大周末的都不休息,这样有劲头的干部肯定能干成事。”

时间:9月22日。

地点:玉泉区后本滩村。

人物:李福来刘俊文国过海吴庆英赵长青。

中午12点半,刚刚结束一上午的劳作,小黑河镇后本滩村参加村里修路的村民与施工队的工作人员准备吃饭,一时间他们的谈笑声吸引了大家。

“新生活给我们村里人带来了新希望,今非昔比啊!”55岁的李福来一脸兴奋地谈到,“院子里铺了砖,院墙也给粉刷了,还给换掉了破窗户,以前不知道‘十个全覆盖’是个啥,现在工程一铺开,大家都说好。”

驻村第一书记刘俊文告诉记者,随着工程建设的不断深入,村民们越发爱惜现在的村貌,不少村民找到村委会要求添加垃圾箱,妇女们更是每天几拨,到修建好的广场上跳健身舞,那些平日里爱说风凉话的村民也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你看,以前想盖房没钱,现在国家给补贴1万5,起码材料费就够了。”在乌兰巴图村见到驻村第一书记国过海时,他正忙着给村民做明年“十个全覆盖”工程动员工作。

一旁的村民吴庆英听了这些,拿出电话给大儿子王国英拨去了电话:“儿子,你说我们交点儿钱、政府再给补贴点儿,咱家盖个新房子是不是个好营生?”原来,她看到别的村都修了路,盖了新房子,一直想着什么时候能轮到他们村。

“我们村虽然有少数人还不太理解,但是做群众工作就得有耐心,‘通不通,三分钟;再不通,龙卷风’可不行!”从20xx年9月就驻村到现在,国过海跟村民早已熟悉并成了朋友。无论是在房前屋后的偶遇,还是在田间地头共同劳作,相互间总是热乎乎的。

沿着209国道一路行来,过去路两边脏乱无序的景象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整洁的青砖路面,挂着鲜亮招牌的小饭馆,以及一眼望去或白墙灰瓦或灰墙红瓦靓丽新居。

老百姓支持,老百姓参与,最终让老百姓受益,“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暖到了百姓心坎里。

自治区万名干部下基层“推进四个全面、加强重点工作落实”启动后,派驻呼市的31名调研督导组成员和呼市千余名干部组成的推进组成员马不停蹄走村串户,行走在秋日丰收的大地。

每到一处,督导组成员都与村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实实在在解决问题。村民说,这些下乡驻村干部工作不做假,白明黑夜地忙活在村子里,我们看着都觉得很辛苦。

时间:9月18日。

地点:托县郝家窑村。

人物:郝争平李志田孙世俊赫三三。

清晨,站在托县郝家窑村东边山梁上远远望去,黄河从村子西边缓缓地流过,薄薄的晨雾中,一排排红瓦黄墙的房子错落有致,漫山遍野的葡萄架一望无垠。

走进村里,宽阔的硬化水泥路、古色古香的民俗博物馆、各式各样的农家乐饭庄,还有休闲广场、亭台栈道、足球场……很难想到,这97亩地,去年还是一片杂草丛生的废弃砖窑。

“环境美了,足不出户就能把农产品卖出去,以前1块钱的葡萄现在能卖到10块呢!”当了16年村支书的郝争平深有感触,“村里大大小小农家乐有31家,收入非常可观,还带动了村民就业。几年前还是县里倒数的贫困村,现在成了有名的幸福村。”

自治区驻呼和浩特调研督导组托县组组长李志田,从9月7日到托县开展工作以来,白天下乡镇、村调研了解情况,晚上通过调研督导组建立的微信群说工作、写材料。仅仅10天,他走访了35个自然村,近百户村民。

李志田介绍说,“调研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资金上,托县低洼盐碱地多,改造的成本较高,资金比较紧张。我们会及时与县委、县政府沟通,建议一方面提高群众参与积极性,发动群众出工出力,另一方面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想办法向社会筹集资金,共同推进这项工作。”

同样,呼市纪委派驻到郝家窑村里的第一书记孙世俊每天吃住在村委会,用他的话说就是要当好“十个全覆盖”的宣传员、指导员和服务员。

顺着一条两侧栽植松树的硬化乡村小路,督导组一行走进村民赫三三家。院子里郁郁葱葱的葡萄藤上挂满了紫色的葡萄,窑洞式的窗户宽敞明亮,屋子里厨房、卫生间、客厅、卧室井然有序。说起装修一新的房子,赫三三乐得合不上嘴:“没有政府的补贴,我们哪能拆了土坯房住进这么好的砖瓦房?”

自治区驻呼和浩特调研督导组常务副组长赵长青谈了一些体会:“调研督导工作中,我觉得要坚持3个原则,一是上下联动的原则,及时把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部署决策贯彻到村到户,把基层的情况及时向各级党委、政府反映。二是突出重点的原则,督导组和推进组对每一个村建档立卡,针对不同情况进行督导。三是一盘棋的原则,要与当地党委、政府密切配合,共同努力做好3项重点工作任务的落实。”

时间:9月19日。

地点: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

人物:高怀京李锌等督导组长。

“我们观摩学习的第一站是大路镇小滩子村,这村子变化真是大……”9月19日上午9点,准格尔旗旗委副书记高怀京一上车就直奔主题,跟自治区调研督导组一行人介绍起这个村子来。

虽已9月,道路两边仍是杨柳依依,苍松翠柏,大巴车沿着绿意匆匆掠过村南口的大型“乡风文明”标志碑后,缓缓地停在一片依地势而建的西北大院前。在绿树掩映下,一个宛若世外桃源的小村庄出现在大家眼前。顺着油路往村里走,随处可见忙碌装修新房的场景。

“房子美观了,这下水啥时候弄呀?”一位大姐拉住高怀京问道。

“你看,这屋前屋后都没硬化,就是为下一步安装排水管预留的。”有了这样的回答,这位大姐的心就放下来,跟我们唠起村子的变化来:“以前墙都要倒了,过年都没人回来。你看现在这房子,男娃娃们也愿意领女朋友进门不是?一到假期,儿女们都回来了,热闹着呢。”

“不能光硬化,绿化也要跟上来;小红砖铺路大车一压恐怕就不行;2年就完成80%的工程任务了……”在自治区驻呼和浩特调研督导组清水河组组长李锌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着好几页观摩体会。

组长们边看边问边记边拍,还不时热烈地讨论着。“你看,拿木头栅栏围起来不比垒墙差,既能节约成本,还能保留乡村淳朴风貌。”“这废旧轮胎做装饰、就地取材拿小石子铺路,我看就挺好。”

在十二连城乡兴胜店村,大家看到“一书、一表、三图”的村庄规划感触颇深。每一张房屋建造及改造设计图上,每户院墙的样式、窗框的花纹、羊圈的摆放位置等细节都由户主自主选择,还有技术指导和户主的确认签字。看到这些,组长们纷纷感叹:“这才是真正做到一村一规划、一户一张图,村民自主参与自然积极性就高。”

大学生村干部调研报告范文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大学生村干部实际,按照市委组织部门有关要求,我镇以座谈会的形式(20xx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调研报告)对大学生村干部做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大学生村干部通过两年多的实践,从不会干到干得好,精神和能力两方面得到升华。

大学生村干部要想干得好,必须对自己有个准确的定位。大学生村干部与一般村干部相比较,有他的特殊性。大学生村干部既不是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也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村干部。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职责是协助、配合两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大学生当好村官的前提。刚到村里时,应该迅速认识、了解、熟悉工作环境,多向村里的老同志请教、学习,争取尽快进入工作状态。目前,我镇首批大学生村干部均有2年以上的基层工作经验,大多数村官认为在日常要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政策法规的宣传员。第二,村情民意的调查员。第三,富民强村的促进员。第四,群众事务的代办员。第五,弱势群体的救助员。第六,远程教育的操作员。

大学生村干部是个新生事物,没有先例可借鉴,通过第一批大学生村干部深入实践,我们发现以往选聘大学生村干部的对象及基本条件狭窄,缺乏从实际考虑。由于各村发展状况层次不齐,经济发展的近期倾向对村官的要求也不同,比如该村的实际情况是农业较发达,选派专业背景是工科的大学生效果就不如专业背景是农学的大学生。

二、八成以上的大学生村干部希望能够继续留任,但是普遍对待遇保障表示忧虑。

通过调查发现,对于第一批即将期满的大学生村干部来说,有90%的人希望政府能够拿出一定数量的基层事业单位工作岗位,面向此批大学生村干部定向招录;有85%的大学生村干部愿意继续任职;有10%的大学生村干部表示要到社会上另谋职业;有5%的大学生村干部打算利用政府推行的优惠政策自主创业。大学生村干部都纷纷表态,如果能够继续任职,一定会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协助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并积极配合两委为各村的经济发展谋求更多的福利。

目前,大学生村干部的政策待遇和保障普遍偏低。第一批大学生村干部今年的工资基本在1500元左右,工资水平和本地的企业员工收入有点差距;并且在当前乡镇机关、事业编制严格控制的情况下,大学生村干部的身份问题难以落实下来,这也使大学生村干部对未来感到迷茫。

三、严格聘期考核和年度考核,优秀者优先续聘。

我市xx年选聘的大学生村干部聘期将满,各乡镇(街道)党(工)委可以对任期满大学生村干部进行聘期考核和年度考核,考核合格者可续聘。考核主要应该围绕德、能、勤、绩、廉、学六个方面,村官们撰写述职报告后,所在乡镇(街道)召集考核对象进行集中述职,考核组现场对其进行评分。此外,考核对象所在乡镇(街道)将召集其所在村支部书记(主任)、干部和党员群众,分别对考核对象进行民主测评,按4:3:3汇总得出民主测评分。考核实行百分制,其中民主测评占总分的60%,考核组评分占30%,考核对象互评占10%。考核结果分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等,60分以下为不称职。考核结果作为大学生村官任用、考录、奖惩和解聘的重要依据,考核优秀者将优先续聘。

四、引导大学生村干部通过竞选任职村党支部书记,加快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升级换代。

如何选配、培训年轻村干部,以科学发展观推动村级经济发展,是目前农村工作的重要课题。我市已经有大学生村干部通过参加竞选的方式任职村党支部书记,这极大地促进了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的升级换代。但是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进程,需要注意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年轻村干部的配备问题。充实村官队伍,除了程序公开外,一般还应坚持就近、渐进的原则。二是年轻村干部的学习培训制度。必要的任前培训、定期的任中培训、适当的跨村培训、适时的挂职培训。三是激励保障机制。实践证明,要培养一大批年轻有为、有志于农村工作的村干部,就要在经济上,政治上和工作环境上创造条件,让年轻的村干部干得好,留得住。

包村干部农村调研报告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走转送、排抓促”活动安排,我作为**第二批驻村干部,自2012年2月1日至2月28日,深入成安县商城镇汪家营村,通过进村入户,召开党员大会和村民大会,大力宣传党的强农惠农政策,与村民进行面对面访谈,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深入了解广大农户生产生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全面开展情况调研活动,现将我这次驻村调研的情况和几点体会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村位于**城镇东南部,总户数 **户,总人口*** 人;村两委班子健全。支部班子5人,村委班子3人。有党小组10个,现有党员27人,村基层选举、账务管理、议事决策等重大事项,基本形成了一套规范制度。建立完善了党员服务中心,党员活动室,综合服务站点,便民服务室,文化娱乐活动室,卫生室,农村商贸服务点,各项制度和标识齐全,党员活动开展正常。全村人平均纯收入3700元左右,农民收入主要还是以打工收入为主,种植业主要以小麦、棉花等大田作物为主,全村有生猪养殖大户两户,特困户14户,主要集中在老弱病残家庭和培养子女读书家庭。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1、农民收入整体偏低。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强农惠农 

政策,但是通过走访了解到,农民收入普遍较低,主要原因一是农资价格上涨,基本生活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高过农产品上涨的幅度。二是青壮年多外出打工,在家劳动力身体条件和文化水平较差。三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农业种植规模不大,产业特色不明显。四是该村处于二程镇较偏远的位臵,交通不够便利,信息不畅。五是就医就学的成本过高。

2、农民在持续增收方面没有门路,没有技术和资金。

全村有男女劳动力300多人,而农业收入只能自给自足,依靠农业无法满足更高生活水平要求,因此壮年劳力主要靠外出打工挣钱,全村没有一个当家的经济产业支持,无法满足群众持续增收的愿望。

3、小孩受教育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上学难,全村有小学生39名,有的每天要走四五里路到邻村上学,有的在镇上上学,家长需要在镇上租房子照顾,成本较大。二是有的小孩子父母都在外地打工,靠爷爷奶奶照顾,由于爷爷奶奶年龄都较大,自己生活都难以自理,照顾小孩更是吃力,在小孩的学习上也没能力进行督促辅导。留守儿童亲情的缺失/诉求的堵塞以及学习生活的诸多无奈,将给他们的成长埋下很多的隐患。

政议事的积极性不高,在农村推进民主建设遇到现实性的障碍。

三、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1、进一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去年中央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支持力度,希望进一步加强,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切实解决好农田水利这个农业生产中的“短板”和“硬伤”。

2、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加大投入,积极引导,在当地形成一定的产业特色,拓宽农民的创收渠道,切实增加农民的收入2、加强土地流转,发展大户种植,或者采用农业合作社的形式,提高种植机械化程度,减轻农民的劳动负荷。

3、加大投入力度,规范建房秩序,搞好村庄环境卫生整治,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建议政府投入一点,发动社会力量捐助一点,每个村庄建一座公厕。

4、加大教育的投入,合理分配教育资源,让资金和教育力量更多的向农村倾斜,提高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

5、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让农民掌握科学种田的技术,积极推广新品种,提高农业生产中的科技含量。

四、几点体会

通过一个月吃住在村,和村民面对面的交流,对汪家营村的深入了解,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更好贯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方针,才能使自己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国家工作人员。

2、对“三农”的.认识更加深刻。通过在村的工作,我真实的感觉的,党的富农惠农强农政策使农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农村面貌有了显著改观、农业生产有了较快发展,同时也意识到做好“三农”工作是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3、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保持党同人民血肉关系的根本。基层组织是党在基层社会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只有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好了,坚强有力了,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带头模范作用,我们党执政之基才会更稳,才会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拥护。

2012年2月28日

乡镇干部是农村最基层的国家公务员,担负着联系群众、团结群众、帮助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去完成重大任务的重任。而当前,“乡镇干部难当,乡镇工作难做”成了广大乡镇干部的普遍心声。乡镇干部如何适应新时期的农村工作,如何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以干部的人格影响周围的群众

实践证明,只有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才会在群众中产生感召力和凝聚力,才能使群众与自己一起向着共同的目标前进。为什么有的驻村干部农民群众欢迎,而有的驻村干部农民群众不欢迎呢?原因就在这里。 人格影响力是一种强大无形的力量。尤其是直接做群众工作的乡镇干部的人格影响力,更是远远高过一般的空洞说教。乡镇干部的人格影响力来自于“德、能、勤、廉、公”五个字,要十分注重从这五个方面努力学习,加强修养,提高素质,让农民群众信你、服你、听你、跟你。

期望时,难免会出观各种不协调、不适应的矛盾。因此,乡镇干部首先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维护党委政府的威信。只有整体威信提高,才能发挥整体效能。其次要善于沟通,学会协调。要协调好乡镇干部与村干部的关系,使村干部成为乡镇干部下村工作的得力助手。要协调好村干部与村民群众之间的关系,要树立村干部威信,调动和保护村干部积极性,充分发挥村干部的主观能动性;要为村干部撑腰,帮助做群众工作;要关心支持村干部,为其解决后顾之忧;村干部有了错误,要及时开展批评帮助,不能姑息迁就,更不能护短。要协调好村民之间的关系,村民之间存在矛盾除了村级调解之外,还需要借助乡镇机关力量帮助解决。乡镇干部作为领导机构去协调这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应当做到,一是深入群众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矛盾产生的前因后果;二是认真倾听矛盾双方的倾诉,找出双方存在意见分歧的根本点;三是公正裁决,不偏不倚,一碗水端平,不使矛盾激化。

三、履行公仆职责,树立公仆形象,用亲和力来改善干群关系

怀爱民之心,善作富民之策,常办利民之事,恪尽为民之责。三是富民,始终把帮助群众致富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四是安民,努力为群众创造一个安定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确保农村社会稳定。乡镇干部设身处地地为人民群众着想,自然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干部关系也会越来越融洽。

大学生村干部调研报告范文

时光飞逝。我已经在这片淳朴的土地上工作快半年了。作为一个大学生村官,在洋河,心里有好多感慨。

我叫李遥,xx年7月份,刚从郑州大学毕业。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和满心的热情,我来到了信阳市平桥区洋河镇,开始我的村官之旅。大学里我所学的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我比较喜欢这个专业,因为能较强地锻炼我的思维能力。大学里我也做过家教,感觉很充实。第一次挣到钱的时候,感觉到挣钱的不容易,同时也让我学会了珍惜。在工作之前,我对农村并不熟悉。为了响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我报名了大学生村干部的考试。但是随着工作的进度,我对农村也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

首先,我先介绍一下洋河镇的概况。

洋河乡是信阳市平桥区的一个农业大乡,该乡位于信阳市平桥区东北城乡结合部,东与肖王、九店两乡接壤,南与平桥工业城、羊山新区为邻,西与彭家湾乡毗连,北与胡店、龙井两乡相依,是东大岗的中心乡。乡域总面积13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255亩。辖15个村民委员会,1个居民委员会,299个村民组,8500户,总人口3.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035人,集镇常住人口8000人。洋河区位优势明显。乡政府距市中心15公里,建设中的羊山新区、平桥工业城与其接壤,并且通过近年来的建设,洋河镇区已初具规模,为东大岗的农副产品集散地,是省建设厅命名的“中州名镇”,系大市重点规划建设的64个试点乡镇之一,区位优势明显。

洋河劳力资源丰富。在乡属二级企业—市二建公司的龙头带动下,年输出劳务人员8000人,创收近5000万元。

洋河基础设施齐全。全乡现有高中1所,初中2所,小学16所,成人学校1所,被市定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示范乡”。乡卫生院被省定为中心卫生医院。最开始的时候,我在洋河政府办公室工作了一段时间。政府办公室每天都有形形色色的人来办理各种不同的事情。我的视野开阔了很多。通过参照同事们工作的章程。我了解了很多工作的流程,通过一些体验,我也了解了工作的意义。有一段时间我分到劳动保障所,帮助输入城镇居民的表格。这次工作需要仔细和用心,不能出一点差错。正好我是学计算机的,所以很开心地做了这份工作。

后来,我来到了洋河镇周畈村村委。在后来的日子里,我不断在理论和实践上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在平时的工作之余,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尤其是在xx大会议召开后,借助每周一次的党员学习会议,与党员们一起学习xx大会议精神,并及时撰写个人心得体会。在今年,村里给我订了一份《信阳日报》,每天的下午六点多成了固定的读报时间。了解和掌握一些政治理论。同时,在日常工作中也虚心向村干部们学习。由于我们村是集体办公,村委支委都在一间办公室里,客观上给我提供了与村干部们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后来的日子里,通过与他们的深入交流,让我大概了解了如何在村里开展工作,如何处理各种关系等等,受益匪浅。这几个月来,我不断在学习中丰富自己、充实自己、巩固自己、提高自己。

做了半年的大学生村干部,我也有了以下的体会和认识:最开始,让我们做到“有备”。“有备”,就是让大学生村官进村前做到两个“基本有数”,一是对所到村庄的实际情况做到心理有数,即便是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刚从校园里出来直接到农村一线工作,由于对农村实际情况了解太少,常会感到无从下手。所以在大学生进入村庄前,最好由乡镇牵头,对村里的基本情况、村族姓氏、主要产业、薄弱环节、发展方向以及对大学生的工作角色期待等做一详实的整理与建议,使大学生对村里状况有一个较为细致的了解。另外还要做到国家对农业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政策做到心里有数。我们应该自己主动接受一些培训。以农村工作为主题,注重以新农村建设、文明生态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等课题为重点,并紧密联系上级发展农村的思路和经验。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我觉得,这样的准备,对以后的工作来说,是非常有利的。而我们在工作中,应该积极地动脑筋,有什么新点子,新提议,只要是对农村发展有利的,都可以向上级提出来。比如,文明生态村建设、农村治安稳定、农田科技指导推广、致富信息传递、法律知识推广等,我们大学生村官都可以有很大的作用空间。我们也应该谦虚谨慎,充分尊重村干部,村民的意见。积极吸收其中的精华,来扩展我们的知识面和见识度。

农村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我会好好努力加油,为了尊重党和政府,也为了尊重我自己的选择,我会不遗余力地走下去,为建设农村贡献出自己真实的力量。

大学生村干部调研报告大学生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大学生村干部实际,按照市委组织部门有关要求,我镇以座谈会的形式(2016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调研报告)对大学生村干部做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大学生村干部通过两年多的实践,从不会干到干得好,精神和能力两方面得到升华。

大学生村干部要想干得好,必须对自己有个准确的定位。大学生村干部与一般村干部相比较,有他的特殊性。大学生村干部既不是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也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村干部。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职责是协助、配合两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大学生当好村官的前提。刚到村里时,应该迅速认识、了解、熟悉工作环境,多向村里的老同志请教、学习,争取尽快进入工作状态。目前,我镇首批大学生村干部均有2年以上的基层工作经验,大多数村官认为在日常要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政策法规的宣传员。第二,村情民意的调查员。第三,富民强村的促进员。第四,群众事务的代办员。第五,弱势群体的救助员。第六,远程教育的操作员。

大学生村干部是个新生事物,没有先例可借鉴,通过第一批大学生村干部深入实践,我们发现以往选聘大学生村干部的对象及基本条件狭窄,缺乏从实际考虑。由于各村发展状况层次不齐,经济发展的近期倾向对村官的要求也不同,比如该村的实际情况是农业较发达,选派专业背景是工科的大学生效果就不如专业背景是农学的大学生。

二、八成以上的大学生村干部希望能够继续留任,但是普遍对待遇保障表示忧虑。

通过调查发现,对于第一批即将期满的大学生村干部来说,有90%的人希望政府能够拿出一定数量的基层事业单位工作岗位,面向此批大学生村干部定向招录;有85%的大学生村干部愿意继续任职;有10%的大学生村干部表示要到社会上另谋职业;有5%的大学生村干部打算利用政府推行的优惠政策自主创业。大学生村干部都纷纷表态,如果能够继续任职,一定会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协助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并积极配合两委为各村的经济发展谋求更多的福利。

目前,大学生村干部的政策待遇和保障普遍偏低。第一批大学生村干部今年的工资基本在1500元左右,工资水平和本地的企业员工收入有点差距;并且在当前乡镇机关、事业编制严格控制的情况下,大学生村干部的身份问题难以落实下来,这也使大学生村干部对未来感到迷茫。

三、严格聘期考核和年度考核,优秀者优先续聘。

村干部调研报告

村干部队伍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否坚强有力,影响到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和稳定的大局。村两委换届刚刚结束,新一届村两委成员正走入工作的轨道,通过此次换届选举,村干部的队伍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选出了一些素质高、能力强、能干事的村干部,也推出了一批三高三强的干部人选,但我们仍然发现,和实际的工作相比,村干部的文化素质仍然偏低、年龄仍然偏大,如何提高村干部的素质和能力,进而加强村干部整体队伍建设确实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近期,xx区彩石镇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为更好地建立健全五好党支部,通过查档、座谈和走访等形式,对全镇村干部的??教育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

(一)村两委成员基本情况。

彩石镇辖5个办事处,42个行政村,42名村党支部书记,42名村主任,村两委成员共242人,其中女性51人,交叉任职32人,书记、主任一肩挑8人。

其中,35周岁以下33人,占13.6%;35-45周岁的110人占45.5%;46-59周岁的90人,占37.2%;60周岁以上的9人,占3.72%。学历在大专以上71人,占29.3%;中专53人,占21.9%;高中85人,占35.1%;初中及以下33人,占13.6%。

(二)村两委成员学习情况。

一是集中培训。通过各级党委组织的培训,村两委成员可以学到一些政治理论和工作方式和方法,进而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今年村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共参加上级党委组织的培训2次,参加外出参观、学习1-2次,村两委成员参加各种集中培训5次。二是集中学习。通过各村组织的学习活动,村两委成员可以从书本、网络上学习先进事迹、典型经验和先进的基层工作方法,平均每月要集中学习3次以上,今年重点学习了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李林森同志的先进事迹、农村工作的先进做法、带领群众发家致富的方法和实用的农活技术。三是自学。村两委成员每月都要进行自学,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学习最近的领导讲话、学习最新的时事政治,自学次数不限,通过调查,村两委成员平均每月要自学4次以上,并且均做了学习笔记。

(三)大学生村官情况。

彩石镇共有大学生村官6人,分配到6各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助理和村主任助理,学历均在大学本科以上。有大学生村官任职的村占到14.3%。

近年来,彩石镇党委通过一系列措施加强了对村干部队伍的建设,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全镇村干部的年龄结构偏大。

经过此次换届选举,涌现了一大批年轻的村干部,但总体来说,年轻的村干部所占比例仍然较小,村干部队伍老龄化现象较以前虽有改善,但仍然较为突出。

(二)全镇村干部文化程度偏低。

通过调查,此次换届选举的新一届村两委干部文化程度较以前有所提升,出现了大学以上学历2人,是个新的突破,但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干部仍有一定的比例,现在发展速度如此快的时代,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学历已经远达不到干部带领群众进步的要求。

(三)缺乏完善的学习机制。

目前,全镇的村干部学习机制还不够完善,没有一套完善的、切实可行的学习机制帮助、督促村干部提高学习效率。

(四)村干部的学习途径比较局限。

由于村里的条件有限,村干部只能通过书本、电视、网络看到一些先进的工作方法或者先进技术,却不能走出去真正亲身感受到知识。同时,由于年龄原因,继续学习深造的机会较小,提升自身理论水平有一定的障碍。

(五)部分村干部的思想认识不到位。

一些村干部对学习教育不够重视,态度不够端正,不能真正的深入学习。

(六)人才流失严重,后备干部经验缺乏。

一些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不愿呆在村里,而是去往更广的舞台去发挥自己的才能,造成人才的严重流失。农村工作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同时也需要工作经验丰富的人才,农村工作繁琐复杂,如果没有一定的经验,也不能将工作做好。

(七)大学生村官深入农村工作困难。

大学生村官文化素质高,但是却很难深入到农村的工作中去。一是对村情不熟,而摸清村情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二是很难深入到农村工作中去,更多的大学生村官将这个机会当做了一个进入公务员队伍的跳板,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如何进入公务员队伍上。三是有大学生村官的村所占比例太少,在全镇范围内很难形成良好的培养和使用机制。

针对当前村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结合目前的基层党建工作,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村干部队伍的建设。

(一)加强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

针对目前村干部文化素质偏低的情况,定期组织开展村干部理论学习班和实践教学班。一是邀请教授对村干部进行专项理论培训,主要包括政治理论和常用知识;二是由专职党务工作者定期给村干部做实践培训,主要包括基层党建类和各项事务类的相关政策、工作方式和方法,增强村干部的业务知识;三是技术类培训,组织计算机操作、公文写作等方面的培训,提高村干部平时的工作效率。每次教育培训后及时进行考试,将考试成绩与村干部的绩效成绩挂钩,以增强村干部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培训效果。

(二)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村级后备干部作为一批生力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村干部队伍老龄化、后继无人的现状,这批生力军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要切实把政治思想好、模范作用好、工作作风好、群众威信好、整体素质好作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的重要标准。一是做好后备干部选拔工作。要通过走访群众,摸底调查,着重考察群众威信度、工作能力、个人素质等方面,掌握第一手资料,通过完善选拔机制,可通过个人自荐、群众推荐和党组织推荐三种方式相结合,同时,要严格组织考察程序,及时公开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二是做好后备干部培养工作。鼓励后备干部参与学习村两委的日常工作,培养其工作能力,定期对后备干部进行理论和业务培训。

(三)建立大学生村官的培养机制。

大学生村官补充了普通村干部文化素质低的缺口,但也有其局限之处,即农村工作经验不足,因此,要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农村工作能力培养和工作业务培训。一是让大学生村官更多的参与到村支部和村委的每项工作中,通过实践充实自身的工作经验,以进一步胜任农村工作;二是举办大学生村官理论实践培训班,强化政治理论,丰富各项农村法规政策和业务知识;三是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优惠政策体系,使大学生村官真正能够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

(四)强化对村干部的目标责任考核。

按照每年签订的目标责任制,对村干部进行严格考核。明确奖惩措施,对明显工作不作为的严肃进行处理。对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培训学习的要给予严肃批评,长期不改的,要按照党章或有关规定给予组织处理,从而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让村干部队伍的素质进一步提高。

大学生村干部调研报告大学生

我市__年选聘的大学生村干部聘期将满,各乡镇(街道)党(工)委可以对任期满大学生村干部进行聘期考核和年度考核,考核合格者可续聘。考核主要应该围绕德、能、勤、绩、廉、学六个方面,村官们撰写述职报告后,所在乡镇(街道)召集考核对象进行集中述职,考核组现场对其进行评分。此外,考核对象所在乡镇(街道)将召集其所在村支部书记(主任)、干部和党员群众,分别对考核对象进行民主测评,按4:3:3汇总得出民主测评分。考核实行百分制,其中民主测评占总分的60%,考核组评分占30%,考核对象互评占10%。考核结果分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等,60分以下为不称职。考核结果作为大学生村官任用、考录、奖惩和解聘的重要依据,考核优秀者将优先续聘。

四、引导大学生村干部通过竞选任职村党支部书记,加快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升级换代。

如何选配、培训年轻村干部,以科学发展观推动村级经济发展,是目前农村工作的重要课题。我市已经有大学生村干部通过参加竞选的方式任职村党支部书记,这极大地促进了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的升级换代。但是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进程,需要注意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年轻村干部的配备问题。充实村官队伍,除了程序公开外,一般还应坚持就近、渐进的原则。二是年轻村干部的学习培训制度。必要的任前培训、定期的任中培训、适当的跨村培训、适时的挂职培训。三是激励保障机制。实践证明,要培养一大批年轻有为、有志于农村工作的村干部,就要在经济上,政治上和工作环境上创造条件,让年轻的村干部干得好,留得住。

时光飞逝。我已经在这片淳朴的土地上工作快半年了。作为一个大学生村官,在洋河,心里有好多感慨。

我叫李遥,__年7月份,刚从郑州大学毕业。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和满心的热情,我来到了信阳市平桥区洋河镇,开始我的村官之旅。大学里我所学的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我比较喜欢这个专业,因为能较强地锻炼我的思维能力。大学里我也做过家教,感觉很充实。第一次挣到钱的时候,感觉到挣钱的不容易,同时也让我学会了珍惜。在工作之前,我对农村并不熟悉。为了响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我报名了大学生村干部的考试。但是随着工作的进度,我对农村也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

首先,我先介绍一下洋河镇的概况。

洋河乡是信阳市平桥区的一个农业大乡,该乡位于信阳市平桥区东北城乡结合部,东与肖王、九店两乡接壤,南与平桥工业城、羊山新区为邻,西与彭家湾乡毗连,北与胡店、龙井两乡相依,是东大岗的中心乡。乡域总面积13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255亩。辖15个村民委员会,1个居民委员会,299个村民组,8500户,总人口3.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035人,集镇常住人口8000人。洋河区位优势明显。乡政府距市中心15公里,建设中的羊山新区、平桥工业城与其接壤,并且通过近年来的建设,洋河镇区已初具规模,为东大岗的农副产品集散地,是省建设厅命名的“中州名镇”,系大市重点规划建设的64个试点乡镇之一,区位优势明显。

洋河劳力资源丰富。在乡属二级企业—市二建公司的龙头带动下,年输出劳务人员8000人,创收近5000万元。

洋河基础设施齐全。全乡现有高中1所,初中2所,小学16所,成人学校1所,被市定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示范乡”。乡卫生院被省定为中心卫生医院。最开始的时候,我在洋河政府办公室工作了一段时间。政府办公室每天都有形形色色的人来办理各种不同的事情。我的视野开阔了很多。通过参照同事们工作的章程。我了解了很多工作的流程,通过一些体验,我也了解了工作的意义。有一段时间我分到劳动保障所,帮助输入城镇居民的表格。这次工作需要仔细和用心,不能出一点差错。正好我是学计算机的,所以很开心地做了这份工作。

后来,我来到了洋河镇周畈村村委。在后来的日子里,我不断在理论和实践上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在平时的工作之余,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尤其是在__大会议召开后,借助每周一次的党员学习会议,与党员们一起学习“_大”会议精神,并及时撰写个人心得体会。在今年,村里给我订了一份《信阳日报》,每天的下午六点多成了固定的读报时间。了解和掌握一些政治理论。同时,在日常工作中也虚心向村干部们学习。由于我们村是集体办公,村委支委都在一间办公室里,客观上给我提供了与村干部们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后来的日子里,通过与他们的深入交流,让我大概了解了如何在村里开展工作,如何处理各种关系等等,受益匪浅。这几个月来,我不断在学习中丰富自己、充实自己、巩固自己、提高自己。

做了半年的大学生村干部,我也有了以下的体会和认识:最开始,让我们做到“有备”。“有备”,就是让大学生村官进村前做到两个“基本有数”,一是对所到村庄的实际情况做到心理有数,即便是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刚从校园里出来直接到农村一线工作,由于对农村实际情况了解太少,常会感到无从下手。所以在大学生进入村庄前,最好由乡镇牵头,对村里的基本情况、村族姓氏、主要产业、薄弱环节、发展方向以及对大学生的工作角色期待等做一详实的整理与建议,使大学生对村里状况有一个较为细致的了解。另外还要做到国家对农业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政策做到心里有数。我们应该自己主动接受一些培训。以农村工作为主题,注重以新农村建设、文明生态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等课题为重点,并紧密联系上级发展农村的思路和经验。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我觉得,这样的准备,对以后的工作来说,是非常有利的。而我们在工作中,应该积极地动脑筋,有什么新点子,新提议,只要是对农村发展有利的,都可以向上级提出来。比如,文明生态村建设、农村治安稳定、农田科技指导推广、致富信息传递、法律知识推广等,我们大学生村官都可以有很大的作用空间。我们也应该谦虚谨慎,充分尊重村干部,村民的意见。积极吸收其中的精华,来扩展我们的知识面和见识度。

农村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我会好好努力加油,为了尊重党和政府,也为了尊重我自己的选择,我会不遗余力地走下去,为建设农村贡献出自己真实的力量。

大学生村干部调研报告大学生

**村有3个村民小组,面积5.8平方公里,可耕地1468.68亩,有村民325户,现有人口1119人,少数民族1010人,外出人口727人,低保94户共计232人,村干部2人,党员17人,农民人均纯收入1745元。该村地理陡峭多山,生态环境较差,缺水严重,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村民文化素质较低,但民风纯朴,无较大矛盾纠纷。以农业种植为基本生活来源,农作物以玉米、小麦、油菜为主,养殖以家庭散养猪为辅,年轻人大多数出门打工。

二、到村后所做的工作。

在驻村工作中,我深入浅出地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特别是宣传党的十八精神,宣传党和国家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让政策真正能够为广大群众所知、为广大群众所用、为广大群众谋利;加强实地走访,充分了解目前村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并对一些村民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主动配合当地村委班子,加强学习与交流,把理论融于现实当中。具体涵盖一下几个方面:

(一)、召开群众大会,宣讲一系列党的会议精神和有关的惠农利农政策,共计11次有余。

第一次为交流座谈会议,主要向群众介绍自己,讲述自己的工作性质,目的和意义,旨在与群众有一个面对面的认识。接下来4次主要向群众宣讲了党十八大会议精神、同步小康及省市县的各项会议指要、各项有关的惠农利农政策及其一些普遍的法律知识。后来的群众大会主要是为了现目前“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和“两个硬化”工程,两个硬化工程的补助为每硬化户补助20个平方米,共计2吨水泥,9方石沙。召开这一会议一是为这项工程做铺垫,而是将这项工程的相关政策实打实地进行宣传,三是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民主商讨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同时由于当地村民居住的分散性,有几次会议开到了农户家里。

(二)、实地走访人情,加强与群众的交流,及时掌握群众现目前的具体状况。

走访的目的一是为了了解和掌握村民的客观情况,二是为了更好地密切联系群众,形成调研,为后来的工作开展奠定基础。走访过程中认真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和意见进行汇总,并尽最大努力地给群众出谋划策。足迹遍及xx5户人家,800多人次。其中包括党员同志17人,孤残老人14人(孤寡老人为3人,残疾人士为11人),空巢老人xx人,孤儿1人,留守儿童10人,低保户91户228人,离任村干部6人,大学生1人,种植大户1户,其余为普通农户。

(三)、进行矛盾排查,解决群众纠纷,为邻里和睦、乡村和谐尽自身努力。

驻村工作当中,由于所派单位的性质,矛盾排查被安排在工作的前端,当然也是干部驻村的重要工作之一。后经过走访和调查,本村尚无巨大矛盾纠纷,邻里之间相处和睦。这与**村的民风淳朴有直接性的关系,也和当地的民族比列,历史延习及风俗礼仪有重要的联系。源于325户当中,只有5户汉族,故相处之中不易发生族别歧视等问题,同时当地苗族同胞重礼讲仪,团结和谐,不会主动招惹他人。甚至在经过走访和调查后了解到,**村近5年来尚无偷牛盗马等刑事案件发生。连一两起治安案件也没有出现过。

(四)、组织村民兴修水利,解决一组村民的人畜饮水问题。

**村的基本情况当中,缺水问题一直是个严重的问题。在走访当中了解到,**村上沙坝组的村民吃水问题尤为突出。后经与当地村委班子商讨,组织当地村民寻找水源,发现距上沙坝组4000米位置处,有一水源地,位于山腰之上,海拔近800米左右,其流量较大,流速较快,且水源常年不干不断,周边只有两户村民在饮用,大多水流处于浪费状态。若经规划和构建,完全可供上沙组23户人口饮用。通过与上沙组村民的探讨,决定以构建小水窖的方法来解决当前吃水困难这一问题。当初拟定工程建设计划如下:

1,协调水源周边的两户居民,组织当地群众,以熊志发,罗朝亮为首,参考其他组和村的建水工程经验,整理水源,搭接水管(水管采用4分管,总计长度4000米左右),引水入户。

2,在距该组村民居住地500米位置构建以蓄水水池,长6--7米,宽3.5--4米左右,高4.5--5.5米,可溶120--150挑水。

3,村民集资,在条件范围内,尽最大力量每户投资150元左右。

4,村民出工,每户平均派出2个劳工人员,共计40人左右。

5,申请政府帮扶,衷心希望当地政府能在资金和技术上给予帮助。

6,完善和管理,责任落实到户。工程建成后以户为单位,每户对水利工程管理一月,出现问题及时进行追究和解决。

现目前该水利工程已基本竣工,与计划无异,上沙坝组村民饮用水问题已基本解决。

(五)、宣传“美丽乡村”的建设规划政策和内容,组织推动“两个硬化”工程的起步、实施。

与村委班子分工合作,下到需硬化农户家丈量院坝面积和联户路长度,经统计所需硬化农户为187户,院坝面积为2400个平方,联户路总长7891米即7891个平方。

采取就近原则,结合农闲时间,在村委办公室或下到**村各个组召开村民大会,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与群众商讨“两个硬化”工程的具体方法方法,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石沙的供给;。

2、投工投劳的分配;。

3、驻村干部与村委班子的配合和分点;。

4、建设当中的安全问题;。

经过研究,**村的石沙由干部组织,村民自行制造供给。选取好采石点后,村民分大组进行造沙,并同时进行,驻村干部与村委班子成员到岗到点,适时组织和监督。平分下来,每个干部负责两个小点,同时相互帮助与配合,劳动力适时流转,确保建设劳力的充足。造沙过程中严格监督,遇危险迹象和紧急情况及时通知,及时处理,确保安全。

包村干部调研报告范文

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对乡镇党委政府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乡镇驻村干部这支党委政府在农村最前沿的干部队伍,身负着团结群众、组织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使命,在密切党群关系,执行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履行党委政府职能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充分发挥乡镇驻村干部在农村工作中的特殊作用,使工作作风在一线得到转变,干部能力在一线得到提高,工作责任在一线得到落实,具体问题在一线得到解决,以此来巩固和加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是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一个亟需解决的难题。

在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现代农业步伐加快,农民持续增收的今天,大部分驻村干部兢兢业业,主动进村入户,为群众排忧解难,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真正地融入了群众,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形象。在肯定乡镇驻村干部队伍主流是好的同时,也要看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迁,农业、农村、农民工作从质到量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乡镇驻村干部队伍在适应这一变化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苗头和问题。

(一)驻村干部整体力量薄弱。由于行政村数量与干部配备的不平衡,致使驻村干部在力量安排上形成较大的反差。据统计,龙山镇共有干部106人,共有驻村干部31人,其中一人驻1个村的9人,占总人数的29%;由两个人共同包一个村的有22人,占总人数的71%。不驻村的乡镇干部75人,与联村干部的比例为75:31,其中党政班子成员3人,党政办工作人员10人(包括离退休人员),镇农财所2人,在外深造学习2人,其他为计生服务所、市容市貌监察中队和畜牧站工作人员。

(二)驻村干部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现有的驻村干部31中,45岁到60岁的达25.8%,驻村干部高龄化的问题较明显。在文化结构上,大学本科学历的仅占12.9%,专科学历的占81.4%,中专学历的占3.2%,高中及以下的占3.2%。,且大多数学历为函授所得,知识面层次不齐。驻村干部的专业结构不合理,真正懂专业尤其是懂农业科技、经济管理的干部偏少,有其他专业特长的干部也很少。

(三)一些驻村干部工作作风不实。主要表现在:1、工作不深入,下村时间少。随着交通工具、通讯工具的改善,村干部以及村民普遍反映现在的驻村干部下村次数少了,时间短了。一部分驻村干部把本应下村工作为主变成“坐镇指挥”,平时多数时间待在单位,无法掌握村级实际情况,在村民中缺乏威信,导致开展工作过于依赖村干部,有些甚至由村干部“牵着鼻子走”,驻村工作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村里有要求时也等村干部找上门来,很多时候是镇里布置了工作任务,或是村里出了事,才到所驻的村去一下,即使下村了,也只是向村书记或村主任作个交代,很少接触群众。2、服务意识不强,为民办事不够。少数干部缺乏事业心和责任心,下村往往是“身下心不下”,深入基层真正倾听群众呼声较少,关心群众疾苦不够,作用仅仅停留在传传话、送送信、填填表上,充其量只是个“通信员”、“联络员”。3、发展意识淡薄,促进农民增收缺办法。一些驻村干部驻村工作仅停留在一些事务性工作上,对如何促进村民增收,如何推动村级经济发展等考虑不多,缺少办法。4、组织建设不重视,制度执行不到位。少数驻村干部对村班子的要求往往停留在“能完成布置的任务、不出大事”上,而对书记主任不团结、党员不发展、后备干部不培养、村务财务不公开、村民代表不开会等问题不闻不问、听之任之。5、综治信访未尽责,矛盾纠纷调处不及时。驻村干部处在农村第一线,本应在化解矛盾、促进农村稳定工作中起到“急先锋作用”和“缓冲作用”,使一些矛盾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但是,由于驻村干部主客观上的原因,要么信息掌握不灵、汇报不及时,要么回避矛盾、一推了之,而没有采取有效措施,造成矛盾不断激化升级。

引发上述问题的原因,从客观上看,由于受机构改革、编制控制、市场经济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但从总体上看,主要有两个大的方面:

第一方面是驻村干部队伍自身存在的原因。部分干部自我要求不够高,工作缺乏激情和责任心,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淡忘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有部分同志存在满足现状,不思进取,无所作为,贪图安逸的思想,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从现有的乡镇驻村干部构成分析,主要有四类人员:第一类是参加工作时间不久的高校毕业生。今年,龙山镇共有驻村干部31名,其中参加工作时间不久的高校毕业生有2名,占驻村干部总人数的6.4%。这一群体工作积极性很高,并有着做好农村工作的良好愿望,但由于缺乏农村工作经验,往往工作成绩平平,难以赢得村民的好评。第二类是50岁上下的老干部。龙山镇现有驻村干部中,45岁以上的达8人,占驻村干部总人数的25.8%。这一群体农村工作经验丰富,但是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思想滞后,创新精神缺乏,工作积极性不高,方式、方法单一,对农村工作中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认识不清,对农村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乏深层次思考。第三类是事业干部。龙山镇现有驻村干部中事业编制的共有16名,占驻村干部总人数的51.6%。这一群体接受双重领导,一部分因为主管单位分派事务较重,工作往往无暇兼顾,力不从心;另一部分因为编制问题,个人发展机会不大,往往会导致其工作积极性不高,消极应对。第四类是大学生志愿者、村官、“一村一大”。龙山镇现有大学生村官1名,占驻村干部总人数的3.2%。这一群体往往工作变动性大,缺乏稳定性。一方面被乡镇机关常常借用或要应对复杂的工作事务,另一方面又要为自己的前途奔波,二者相比自然是不能耽误前程,工作只能放在第二位。

第二方面是驻村干部管理制度上的原因。一是激励机制不完善,缺乏动力。一些埋头苦干的干部受冷落,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严重影响了驻村的工作积极性。二是交流机制不完善,缺乏活力。由于驻村干部大都是乡镇一般干部,异地交流较少,在同一乡镇、同一岗位工作时间长了,一些干部就滋长了惰性,不注重创新,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减退;形成了惯性,工作方法固定僵化,习惯于按照老办法解决问题;产生了弹性,或碍于面子或亲疏有别,导致在群众中的威信降低,干部队伍缺乏生机活力。三是评价机制不完善,缺乏压力。乡镇考核工作缺乏必要的“刚性”,往往定性多、定量少,以干部之间民主测评为依据,而不是以实绩论英雄。随着时间的推移,民主测评的人为因素不断增强,人际关系的作用日益明显,往往是“只要人际关系好,年终照样得高分”,测评结果的“群众公认度”越来越低,最终导致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状况。有的借口各村大小不同、工作基础不同、驻村干部工作量不同,驻村工作难考核为由,没有认真进行考核。而我们现在的考核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般仅仅只为评出优秀,而在年度考核中定为“基本称职”或者“不称职”的少之又少,缺乏压力。四是职责设定不明确,缺乏方向。乡镇对驻村干部下村后到底“做什么”“怎么做”不够明确,驻村干部有哪些职权,该承担哪些职责没有设定,造成驻村干部认为只要完成领导布置的任务就算做好了驻村工作。一些乡镇就没有把村级组织建设、村务财务公开、矛盾纠纷排查等工作,落实到驻村干部工作职责中去。

针对新形势下驻村工作存在的问题,要做好驻村工作,必须要提高驻村干部综合素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切实提高其工作作风。

在目前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领导干部受培训的机会多,一般干部受培训的机会少,而专门面向驻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几乎没有。完善、创新驻村干部教育培训机制,培养锻炼其学习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依法办事、驾驭经济工作、开展调查研究、协调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开拓创新、抓工作落实、拒腐防变的能力,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1、营造驻村干部教育培训氛围。针对驻村干部综合素质不高的现状,营造良好的教育培训氛围至关重要。社会日益发展的今天,不学习就会停滞不前,农村在改变,村干部在改变,农村工作也在改变,用一成不变的工作态度,一成不变的工作方法去应对变化发展的农村工作是行不通的。因此,参加适当适量科学的教育培训对于驻村干部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工作能力,更好地进行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有收无收在于种,收多收少在于管”。乡镇驻村干部队伍建设要想有成效、获长效,必须要实行科学的管理,尤其要找准工作的突破口,在工作机制制度上推陈出新、切中要害。

1、强化激励机制。驻村干部多层次的结构构成及不平衡的工作能力,必然要求应该要根据其不同的特点来安排工作,人尽其才,扬长避短,以激励其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对于工作出色的驻村干部进行适当的表扬及物质奖励,如开展“十佳驻村干部”评选活动,而对工作相对落后的干部进行谈心交流,更好地形成“能上能下”、“干好干坏”不一样的良好氛围。

2、完善交流机制。驻村不等于“下放”,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乡镇一般干部的流转机制,对长期在同一乡镇、地域工作的驻村干部实行异地交流或岗位交流。通过建立干部交流制度,分化“小团体”,消除排外思想,激发工作活力,形成奋发向上,克难进取的良好工作氛围。另一方面,也可以探索乡镇干部与县级机关干部进行交流,激活驻村干部队伍活力。

3、健全考核制度。考核要确保公正、公平,这一点在基层工作中至关重要。要制定出硬性的考核内容,可以采用“村民考乡官”的方式,从村民代表、镇干部和镇领导三个层面加强对驻村干部的考核,并从新农村建设、村务财务党务公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村级组织建设等重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捆绑式考核,以提高驻村干部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也可以采取集中考核的方式进行,由各村将考核材料统一上交乡镇党委集中考核,避免因各考核组标准不一或个人感情等因素造成的不公平现象发生。

4、明确驻村干部职责。把责任分到每个驻村干部身上,使其切实挑起重担,“愿抓、敢抓、会抓”农村工作。驻村干部从职责上来讲,要求做到“引导、监督、协调、帮扶”。一是引导。及时宣传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涉及“三农”的法律法规,传达上级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和重要会议精神,引导农民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发展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二是监督,监督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各项民主制度的执行等等。三是协调,了解和掌握农民生产生活状况和农村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向上级党委、政府反映农民群众的思想动态和社情民意。协调好村级组织之间的关系,增强村级班子的合力,摸清村里的不稳定因素,协调好村干部和群众之间的关系。四是帮扶。帮助村两委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培育农民收入的增长点,促进农民增收和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5、建立驻村干部监督制度。乡镇建立有效的驻村干部督查制度,设立驻村干部监督考核记录,安排专人对驻村干部下村情况进行督查。要推行驻村干部佩证上岗和去向公开制度,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要在各村设立驻村干部办公室,公开驻村干部的工作职责、去向安排及联系电话、照片等,便于群众进行监督。

6、建立驻村工作例会制度。以乡镇为单位,定期(每周或每月)召开汇报会,由驻村干部汇报所联系村的各项工作及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执行情况,由乡镇领导进行点评,并根据汇报进行督查。

要使驻村干部真正与所驻村“同呼吸、共命运”,体现党委、政府的“民本”意图,必须要重时间、重方法、重实效,从而改变以往存在的“驻村不联户,驻村不联心”的状况,转变工作作风。

一要注重时间。在驻村时间上,除乡镇中心工作需要和县上重要工作安排外,其余工作日原则上都要驻村。应区别平原乡镇与山区乡镇,行政村多的乡镇和行政村少的乡镇,近郊乡镇和边远乡镇的实际,确定切合实际的驻村时间。对一人或多人驻一个行政村的,要每周不少于5天时间开展驻村工作;对一人联系多个行政村或县上工作任务比较重的,要统筹安排驻村时间,确保每月不少于15天的驻村时间。驻村干部在规定时间驻村的同时,还要做到“五必到”:即村召开两委会、党员会、村民代表会等重要会议必到,村发生重大突发性事件必到,乡镇安排重要工作必到,村举行重要活动必到,村干部要求解决重要问题必到,确保特殊情况得到及时处理。

二要注重方法。一是“坐诊”。实行驻村工作日现场办公,以村两委会为主体,协助村两委为村民解疑释难,宣传政策,接待群众,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并为群众提供咨询服务。二是“出诊”。村干部每周要基本保证走访农户的户数,每年要基本走遍联系村的所有农户。通过走访农户,广泛听取村民反映的问题,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制定解决方案提供依据。三是“会诊”。用晚上等容易召集的时间,召开村两委会,共同商议,研究解决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要注重实效。要通过建立帮扶联户制度和深化民情日记制度,力所能及为村民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不断增强驻村工作的实际效果。在帮扶联户方面,一是要明确帮扶对象,把农村党员干部户、致富户和特困户作为走访的重点对象;二是要明确帮扶职责,把为群众服务的相关职责具体化,并建立联系户、重点户帮扶台帐,作为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在深化民情日记方面,要加强督查和指导,真正体现一个“实”字,使其成为驻村干部“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帮百家富、聚百家心、办百家事”有效载体,确保民情日记制度不流于形式。

村干部调研报告

新桥乡地处永城西南5公里,全乡8个行政村,6.5万亩土地,人口4.2万人,现有大学生村干部7名,其中党员7名,女干部人,大学文化的人,从去年0月大学生村干部入村至今,半年的时间里,全乡7名大学生村干部能积极配合村委会,村支部,收取新农合资金,搞农业经济普查,参与第六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指导群众抗旱浇麦,防治手足口病,各项工作中均取得了较好成绩。

为进一步搞好大学生村干部的管理工作,我们从他们的思想、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进行了调研。

思想上的不适应。虽然说大学生村干部都生长在农村,但由于离开校园时间较短,部分同志工作中一时半会还脱不了学生气,想问题、办事情比较单纯、片面,存在着浮而不深,依赖心理强,承受心理弱的问题,加之以前没有接触过农村工作,面对复杂的环境和棘手的事情,每遇到一点困难就会打退堂鼓,感到心灰意冷、提不起精神。有个别同志则认为自己是一名大学生,具有知识厚实、专业技术能力强的优势,是各级组织部门百里挑一选拔出来,帮助村上谋发展、攻难关的,思想上有高人一等的心理,难以放下架子和基层干部、群众打成一片。还有个别同志,或许是出于择业的无奈,从内心深处对选择当村官还是感到不理想、不满意,认为当村官就是当泥腿子,心里多少有些心灰意冷的感觉,放松了自我约束,工作中随意性强,自制力差,只要组织照顾,不要组织纪律,履行职责情况比较差,甚至存在着遇事不请假,随意离岗现象。生活上的不适应。由于多年在外求学尤其是大学校园生活的经历,部分人已经习惯了都市的生活,因而在选择当村官后,虽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面对基层艰苦的工作环境和较差的生活条件,还是感到与自己的想像落差太大,一时难以适应,心理准备不足,不能尽快地进入角色。工作上的不适应。一些同志适应乡环境较慢,加之缺乏必要的实践,工作中被动应付、得过且过,不能将所学的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使个人的特长得不到充分发挥,尤其是面对复杂问题和突发事件,虽有热情却方法欠妥,应对能力和策略不足,独立工作能力不强。如何尽快消除这些不适应,进入最佳工作状态,这既要靠组织的帮助引导,更要靠个人的不懈努力。

二、大学生村干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培养锻炼欠缺,素质能力提不高问题比较突出。大学生村干部是一支需要精心培育的队伍,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处处遇到培育难的问题。从调查中,我们发现主要是缺乏科学的培养方法。一是培养方式单一。在培育过程中,往往局限于以参与村内事务形式的培养,缺乏行之有效的培养方式。二是培训内容缺乏吸引力。虽然在培养过程中,内容上不断加以丰富,但整体上看还是缺乏吸引力,内容还不够全面,政治培训所占比重较大,仅一个远程教育平台,三是锻炼岗位缺乏。从调查中发现,大学生村干部培养中基本采用的是在一些村级事务处置过程中,由村干部以传帮带的形式加以培养,使得大学生村干部能学习到一些村干部的工作方式和方法,但缺少独当一面的机会,无法真正提高自己处理事务的能力。

管理监督不足,工作压力和动力缺乏问题比较突出。从调查中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村干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管理流于形式,管理监督的刚性不足。一是管理制度不健全。从调查情况看,管理水平还存在不平衡性。二是日常管理放松。在管理上存在形式主义,往往仅在年底对工作进行简单总结,平时不注意收集掌握情况,使得村级后备干部约束不严。虽然建有相应的考核办法,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执行不严,应付了事,难以形成有力的威慑,也扼杀了大学生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三是管理工作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个别大学生村部出现迟到、早退等现象,村级党组织未能及时帮助纠正,放任自流。由于管理监督的缺失,导致大学生村干部自身出现消极现象,如有的认为我们就是一个名分、一顶帽子,可有可无,有用的时候戴一下,没用的时候丢一边,对工作缺乏激情;有的把自己等同于普通群众,平常与村党组织联系不多,只管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工作表现不突出,有的对自己要求不严格。

针对目前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农村现状和发展趋势,我们认为应进一步健全完善大学生村干部的选拔、培养、管理、使用机制,努力做到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真正使敢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会干事的人有地位,干成事的人脱颖而出。

(一)转变思想观念,营造良好环境。

加强大学生村干部队伍建设,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破除旧思想、旧观念的禁锢和束缚,勇于开拓进取、善于改革创新,为加强大学生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一是乡党委政府要把大学生村干部队伍建设摆上重要位置,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狠抓工作落实,列入党建工作规划,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在村级层面上,要引导和教育他们从大局出发,从农村发展前途出发,摒弃狭隘的个人观念,树立起得人才者事业兴和培养好接班人也是大政绩的观念。同时,要把培养大学生村干部纳入村党组织工作责任目标。要从教育引导、典型宣传入手,加深群众对大学生村干部的认识和了解,努力营造宽容失败,放手鼓励的有利于大学生村干部队伍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规范管理制度,优化成长环境。

加强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工作,必须有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使这项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不断优化大学生村干部的成长环境。一是要健全完善跟踪考察制度。要健全定期谈话制度。村书记每季度要对他们进行一次谈话,了解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指出存在的不足,提出新的要求。要健全定期考察制度。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和工作表现,解决他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上的问题。要完善定期交流制度。每年要组织四次座谈会,畅通思想交流渠道,及时反馈相关信息。二是要健全完善动态管理制度。要为每一位大学生村干部建立个人档案,收集干部基本情况、培养规划、思想汇报材料、学习培训情况、奖惩情况等,及时更新,形成一人一档的台帐式管理模式。结合平时的跟踪考察、访谈了解、考核评议等情况,实施优胜劣汰,确保大学生村干部质量。三是要健全完善考核激励机制。要探索建立大学生村干部考核评价体系,通过科学、合理地制定大学生村干部的考核评价指标,实施大学生村干部三年培养规划期工作承诺等方法,不断提高大学生村干部考评的参照性和可比性。同时,为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要实行激励与约束并重,完善管理机制,保障经济待遇,提供学习培训机会,提供发展空间,做到既能吸引又能留住优秀青年在农村工作。通过政治上给待遇、工作上多支持、生活上多关心,增强后备干部对农村工作的归属感与责任感,让后备干部经济上有想头、政治上有奔头、工作上有干头,在良好的环境中逐步成才。

(三)搞好传帮带解决实际困难。

传帮带制度,即每名大学生村官由一名乡领导班子成员、一名优秀村干部共同结对传帮带,当好思想与业务老师。一是在思想上进行全方位传帮带。帮助其转变角色,解决思想疙瘩,适应农村环境,使其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农户,以主人翁的姿态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想法,关心群众疾苦,尊重群众创造,与群众打成一片,真心实意和农民群众交朋友。二是在学习上进行全方位传帮带。学习农业知识,学习新农村建设知识,学习农村工作方法,引导他们写学习笔记和心得,撰写理论文章和调研报告,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三是在工作上进行全方位传帮带。帮助其开阔视野、拓宽思路,使他们尽快熟悉农村工作,提高农村工作能力,使其迈开步子、放开手脚、甩开膀子为农民群众出点子、带路子,寻求致富路,在处理各种复杂问题和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积累经验、锻炼成才。与此同时,还要认真解决他们各方面的困难。一是解决实际困难,确保安心农村。组织部门发挥娘家作用,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落实好大学生村官的经济和生活待遇,指派专人为来自外省的大学生村官当翻译,为他们提供便利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二是加强能力培训,确保顺心服务。开展传帮带活动,教育、引导大学生村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村党组织书记担当工作中的老师,负责向大学生村官传授农村基层工作经验。同时,进行多岗位锻炼,安排他们负责发展党员、育龄人员管理、信息编撰等工作,使其在多个岗位进行实践锻炼,尽快演好角色。

村干部调研报告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既是新农村建设的的重要内涵,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牢牢抓住基层组织建设这个根本,更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断增强凝聚力、战斗力,为推进我村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如果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事业比做一列飞驰的火车,那么农村基层组织毫无疑问就是那个掌握着火车方向与速度的火车头。

祁县昭馀镇下申村位于县城南面,祁子线贯村而过,交通便利,有农业人口3180人,980户,临时居住人口5000余人,党员100余人;全村主要街道有共计11条(逯街、史街、范街、前街、后街、原街、新建街、沙圪道、东庄、祁子路、贾大门),共有小街小巷150余条;耕地面积3322亩,私营企业24家,20xx年人均纯收入6000余元,逐步形成了以工补农,以工促农的良好发展势头。近年来,村党总支部、村委会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立足村情,因地制宜,积极响应新农村建设的号召,围绕党建抓经济,围绕项目抓增收,优化环境促发展。在“教”学上扎基础,在项目上做文章,在“新”字上谋发展,以全新的姿态,务实的作风,明晰的思路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之中。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同样农村的发展也需要一定的制度来规范管理,下申村根据村内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措施。

(一)村委对干部群众的管理。

1、下申村制定了干部管理制度包括有会议制度、工作制度、工资制度,全部以版面的形式向村民公开,接受村民的监督。其中会议制度是十几年坚持下来的,要求全体干部坚持每月逢“三日、六日、九日”,雷打不动的时间,开会研究工作,学习探讨,学习政策时事。工作制度主要分为常规工作(日常的卫生及田间管理)和中心工作(要求全体干部参加工作)。

2、对群众也制定各种制度,如《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四旁树管理制度》、《环城林网管理制度》、《水表使用管理制度》等,让村民学习,时刻注意着自己的言行。特别是为了搞好环境卫生,全部干部17人都成为卫生督促管理员,建立了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投资5万元(3辆保洁车,3位拉运员)解决了村民的垃圾清运工作,同时要求干部包街、包巷,党员包户,加上长久以来村民养成“门前三包”的良好习惯,每天6:00清扫门前责任区,拉运员每天8点将全部垃圾运送到指定填埋场(六谷20亩)。村内卫生实行每天一小查,三天一大查制度;田间卫生实行一月一小查,一季度一大查,为村民创造优美环境。

(二)村民自治。

建立健全了村级三项民主管理制度。由村民选出的村民代表;建立了村民监督组、村民理财组;开展村务公开活动;坚持执政民主,民主管理。时刻接受群众的监督,每年年中、年末,党总支组织安排“两委”干部要向党员代表、村民代表作述职报告,让代表对干部进行评议;加强“一事一议”让群众积极参与到我村的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本届的选举中也坚持“选好带头人、建设好班子、寻求好思路、营造好环境、谋求好导向”为标准和重点,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有力地促进了我村的新农村建设。

(三)加强思想、组织建设,提高整体素质。

支部村委一班人在务实抓工作的同时,不放松政治思想的建设,为了提高整体素质和思想觉悟,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每周两次用广播喇叭宣传和教育,宣传党的政策、法律,宣传上级精神指示,深入开展“形象工程”创建活动,要求干部“八做到”村务实行“九公开”,农户创“十星”的文明活动,营造了“团结一心干事业,齐心协力谋发展,群策群力促和谐”的良好局面。

党员的结构老化。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对党员干部的要求越来越高,可是我村的党员趋向于老龄化,存在严重的结构比例失调,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为了更好的充实党员的队伍,提高党员的素质,村党支部对每位入党对象进行了严格的审查,做到让组织相信、百姓放心。

新农村的发展是我们农村基层工作人员的心声,但要做好,全体基层工作人员就要真心为民,想群众所想,做群众所盼,努力解决广大群众最急需、最现实的问题和困难,更好地发挥服务发展、服务农民、服务稳定的作用,把管理为服务,用行动来构建,相信有这样的基层组织,农村将会用实际行动大力发展经济,富民富村。

村干部调研报告

年以来,为了提高村干报酬,调动村干工作积极性,进一步稳定村级干部队伍,镇党委结合本镇实际,在提高村干报酬工作上采取了以下措施:

(1)大力开辟财源,强化税收征管,千方百计堵住税收的流失,增加财政收入;

(2)多渠道筹集资金,从上级争取到的资金将一部分用于提高村干报酬;

(4)镇党委、政府年终对各村各项工作任务完成好坏情况进行考核,并拿出一定的资金对每个村进行奖励。

(5)在在职干部职工捐资和通过本级财政解决一部分以及向上级有关部门申请补助资金来提高村干报酬。

提高村干报酬的做法:

(1)20xx年6月出台了[党议]20xx年1号《会议纪要》,对符合条件的离任村干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

(4)20xx年元月出台了党通[20xx]号《关于开展挂靠帮扶村工作的通知》文件,制定工作职责及量化分值、考核办法及奖惩规定,工作职责及量化分值第3点规定:挂靠部门按照党委、政府文件规定,抓好冬季农业综合开发的总体规划,具体实施,并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办好50亩以上示范点,以此增加村干及农民群众收入,以调动村干工作积极性。

提高村干报酬的经验:

(1)把提高村干报酬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来抓;

(3)因地制宜,积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解决村干报酬后劲不足问题。

提高村干报酬取得的成效: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及做法,村干报酬有一定的提高,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增强了村干部工作责任感,工作效率和办事效率明显提高;

(2)村级组织建设进一步增强,村级干部队伍有了明显稳定;

(3)一定程度地减轻了村干部的经济负担。但提高村干报酬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

提高村干报酬存在的问题:

(1)镇级财政困难,经济落后,负担重,投入于提高村干报酬资金少。

(2)村级集体经济十分薄弱,有的村目前仍是空壳村,直接影响了村干报酬的提高。

提高村干报酬的体会:

(1)通过采取力所能及的办法,适当提高村干报酬之后,基层组织队伍的面貌大有改观,工作责任心比以前明显增强了。

(2)无人办事,无人管事问题。

得到有效解决。

(3)进一步调动了村干的工作积极性。

(4)一批年轻,有能力,有文化的村干部大胆担当工作重担。

(5)进一步稳定了村级干部队伍。

农村干部培训调研报告

** 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新沟镇村干部队伍素质的现状,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结合当前工作实际,我镇对村干部现状、教育培训现状及教育培训需求等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调研情况

1、村干部年龄偏大,文化层偏低。我镇现有村两委干部 人,其中55岁以上的有 人,占 %,36-45岁之间的有 人,占 %,46-55周岁之间的有 人,占 %,35岁以下的年龄段的有 人,占 %,初中以下文化程度 人,高中(中专)文化程度的有 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 人。

的“双带”能人。而村干部面对市场,往往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拿不出新办法,找不到新门路。

3、村干部工作被动应付多,主动出击少。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许多行政命令少了,多的是服务性工作,许多村干部的服务意识一时很难转变,对上面下达工作任务与群众的服务需求。

4、村干部后备力量弱。近年来,绝大多数有些本领或有点文化的青年纷纷外出务工,力图摆脱从前那种“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生活,为家带来更多的务工收入。留在家里的大多数村民属于进取精神不强、思想不够解放、文化程度不高、年龄偏大的村民,从客观上造成了村干部后备力量的严重匮乏,从而导致有时在换届时村干部难选的尴尬境界。

5、创新意识不强。由于村干部大多数年龄偏大,这些村干部缺少敢闯敢干的冒险精神,尽管各级部门给他们提供了很多的技术培训,大多数存在学时感慨万千,学后无行动局面。村干部思想不够解放,前怕老虎后怕狼,导致带头致富本领不高,更谈不上带领群众致富。

响了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不少村干部身上了出现自卑、埋怨和不思进取的消极思想。

三、教育培训现状

村干部是党在农村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者和执行者,承担着领导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责。近几年来,**镇坚持把对村干部的选拔、教育、管理作为一项重中之重工作来抓,相继出台了《**镇镇村级干部管理暂行办法》、……、《**镇村级财务管理办法》,着力在村干部选人用人、教育培训、待遇保障、考核激励等方面下功夫,努力探索村干部管理的有效办法和措施,充分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为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一)集中授课。主要是镇委、镇政府组织开展粮食、蔬菜种植、畜牧养殖、计划生育、基层组织建设、新农村建设、沼气后续服务等业务培训,有时邀请党校老师、计生局业务骨干、畜牧业务骨干等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熟悉业务知识的为村干部集中授课,提高村干部的理论业务知识水平。

(二)参观考察。在工作中,有选择性地带领部份村干部到县、其他乡镇(农场)实地参观种植、养殖、新农村建设等情况,通过参观学习开阔视野,增强发展村级经济的信心。

(三)业务部门开展业务培训。各部门根据各村实际需要,开展手把手的业务培训,并组织村干部内部交流学习,实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

(四)自学。村干部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边学边实践,同时开展自学。

(五)外派学习。根据县级有关部门安排,选拔部份村干部到职培中心学习;

(六)对照自查。组织村干部对所开展的工作进行自查自纠,使村干部进一步理清了今后的工作思路,明确了工作方向。

四、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时间无保证。主要是表现在乡镇干部数量严重不足,所有工作都往村干部身上压,村干部就成了全脱产,加之农村工作千头万绪,今天这里开会,明天又在那里开会,一会儿这个群众找,一会儿又要调得邻里纠纷,服务群众的事就更多了。

(二)培训内容单一,面窄量大,只限于业务需要。每遇一项工作,召集大家搞一下业务学习就开始开展工作,根本就没时间多准备、多讲解,更不要说讲深讲透,让全部了解掌握。

(三)培训形式单一,枯燥无味,不爱欢迎。

五、村干部对教育培训的需求

调查结果表明,当前我镇村干部在培训内容、培训形式的需求上存在较大差异,呈多样化的趋势。

(一)对于培训内容,大家需求的门类之多、科目之广,主要表现为:

1、大部份村干部对政策法规知识了解不多,掌握不全,理解不透,在宣传落实过程中凭感觉,瞎指挥。目前,多数村干部急需学习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及有关涉农法律、法规和政策等方面的知识。

关于如何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及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方面的知识,占调查人数的74%。

3、科普实用知识虽然多,但是可操作性不多,急需可操作、投资少、收益高的科技致富知识。有28人次的村干部认为,目前急需学习科学种田、科学养殖等方面的农村实用科技知识。

4、党建工作空洞、抽象,给大家的映像可能是每年发展几个党员,搞几次培训,讲些国际国内形势,对农村党员意义不大,无实惠,缺泛农村实际,急需党建工作业务知识的学习与培训。有21人次的村干部认为,当前急需学习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诸多方面的知识,如怎样做好农村党员、外出打工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在强调村民自治条件下,如何处理好支委与村委会、支书与村委会主任的关系等,占调查人数的70%。除此之外,还有14人次的农村基层干部要求学习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业务,占调查人数的46%;有18人次的基层干部要求学习抗击农村自然灾害与预防减灾方面的知识,占调查人数的60%。

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有28人次(占调查人数的93%)认为参加“短、频、快”(时间短、次数多、见效快)式的脱产学习,效果好收益大。

六、建议和意见

通过调查,经统计分析,结合平时掌握了解的情况,今后,在推动“一村一民大学生村干部”计划的同时,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村干部教育培训进行探索与创新。

(一)在培训内容上突出“三个加强”

1、加强理论知识的培训。一是加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央农业农村工作会精神、涉农法律、法规和政策等方面知识培训;二是开展现代农业、市场经济、扶贫开发、特色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知识的培训;三是开展依法办事、民主管理、服务群众、处臵突发事件等方面知识的培训。坚持以先进理论知识武装村干部的头脑。

2、加强实用知识的培训。每一名村干部要结合本村实际,至少掌握一门致富实用技术的目标,有计划地组织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不断提高村干部的致富技能,增强致富本领,提高带头致富和带领全村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

3、加强新农村建设知识的培训,突出发展现代农业这一重点的同时,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开展灾后恢复重建、村健规划、卫生防疫、账目管理等方面知识的培训,使我镇农业结构调整、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更加和谐等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二)在培训方式上做到“三个结合”

边学边实践等形式,不定期、手把手的对村干部进行培训,促进村干部知识结构的不断更新。

2、在培训时间上做到长短相结合。实行长中短期、轮回、分课题、“短、频、快”形式培训。

3、在培训形式上做到传统与创新相结合。在继续坚持课堂教学、在职自学等传统模式的前提下,增加实地考察、观摩交流等方式,并逐步扩大和探索电教、网教、广播教育等先进的培训学习方式,以增强培训学习效率,增加培训学习趣味,提高培训学习效果,全面提高村干部教育培训质量。

(三)在培训理念上树立“三种观念”

1、要树立综合素质教育培训的观念。在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基础上,加大新知识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村干部的综合素质。

2、要树立教育培训服务农村实际工作的观念。坚持以服务农村全局工作为村干部教育培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培养各类实用技术人才、复合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为各项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3、要树立长期教育培训的观念。发挥培训中心、远程教育等各类培训机构的作用,探索建立村干部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

党员教育培训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开展党内活动最为直观、最为有效的载体。加强基层党建,特别是抓好农村党员政治思想和素质能力建设,能够更好地促进党的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加快奔小康步伐。为进一步总结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中的得失,明确今后教育培训的重点,近期,我镇对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期间,共召开由镇党委会、村党组织书记、部分农村党员、机关党员等参加的座谈会6场。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党员队伍的现状和特点

**镇位于**县东北部,地处**、**、**三县交界,是个典型的农业大镇。全镇总人口6.4万,党员1128名,其中农村党员752名,占党员总数的66.7%;镇机关事业单位党员355名,占党员总数的31.5%;两新组织党员21名,占党员总数的1.8%。从年龄结构来看,35岁以下的青年党员有267人,占全镇党员总数的23.6%,45岁以上的党员有619人,占全镇党员总数的54.8%;从性别结构来看,男党员989人,女党员139人,分别占87.7%、12.3%;从文化程度来看,高中及以上的党员有422人,占37.4%,高中和中专以下的党员有703人,占62.6%。整体来看,我镇党员队伍在结构的主要特点有:一是老党员多,年轻党员少;二是男性党员多,女性党员少;三是文化水平低的多,文化水平高的少。

二、党员教育培训的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全镇共组织开展各类党员教育培训62场次,共教育培训党员2000余人次,其中参加政策法规、实用技术培训的有1100余人次,参加主题教育培训的有900余人次。在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中,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完善机制,促使教育培训工作规范化。一是建立三级干部教育培训机制。镇党委培训到村两委干部,村党组织培训到农村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并组织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参加市县组织的各类培训班。村党员干部培训每季度组织一次,每次不少于一天(4个课时);农村党员教育培训每半年一次,每次半天(2个课时)。二是建立目标管理制度。镇党委把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创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工程考核,确保使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三是建立教育培训督查制度。镇党委对各基层党组织教育培训工作进行跟踪管理,定期检查督促,并将督查检查情况作为“**党支部”的重要依据。

员活动室面积均达到100平方米以上,配备远程教育培训收看站点14个。二是扩大教育培训的覆盖面。采取党员帮学、助学、送学等方式创新开展教育培训,解决了流动党员、卧床不起的老年党员的教育培训的难题。如代元村党总支创新党员教育形式,利用飞信发送务工指南、党建信息,加强党员教育;施桥村党支部针对卧床不起的老党员,村支部委员包到人,采取送学上门,切实做到党员教育全覆盖。

(三)创新形式,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经过调查,我镇开展的教育培训方式主要有:一是集中培训。村两委换届结束后,我镇对村两委干部进行了集中培训,镇党委书记武子江同志上了《如何做一名优秀的村干部》专题党课,并集中观看了警示教育片,切实增强了村干部的党性修养、履职能力和廉洁意识。二是分片培训。结合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镇13个村划分3个片,分别由党委副书记、纪检书记、组织委员带队开展党员教育培训,采取上党课、举办农业技术讲座与收看远教节目相结合,重点学习了《党章》、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农村实用技术等知识,教育广大党员增强党性意识,在执行党的政策、发展经济、维护稳定等方面切实发挥党员模范作用。三是党员自学。利用组织部门下拨的4000元党员教育经费,印制党员学习材料200本、党员教育宣传画1000份,发放到每个党员手中,方便农村党员在家学习,很受党员欢迎。

三、当前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党员召集难。村级党组织很难召集齐党员按时参加“三会一课”或者党员学习,有些党员更愿意在家休息或者干活挣钱。个别村为了提高参会率,违规给党员发烟、发钱,造成了不良影响,也留下一些后遗症。

(二)培训覆盖面窄。多数党组织都把教育培训精力集中于党员干部、在家党员上,而对老党员、流动党员等教育培训不够,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不够全面。

(三)培训效果不理想。普遍存在着方式过于单调、内容过于单一等问题,多数都局限于传统的教育培训模式,教育培训缺乏吸引力。教育培训存还在重理论轻党性、重次数轻实效的现象,一些农民党员的党员意识明显弱化。

四、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教育培训的效果不理想,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部分党组织重视不够。部分基层党组织书记对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到位,特别是镇、村党组织书记认为农村党员教育培训是可抓可不抓的软任务,存在着“重发展、轻党建”的倾向,一些乡镇党委把工作重心放在计划生育、农洁工程、信访维稳等工作上,而疏于抓好党员教育这一“主业”,造成对党员教育工作重视不够,领导不力,成效不大。

(二)个别党员认识不到位。有的认为,学习党章党纪、政策理论是领导干部的事,作为一名普通党员,不用投入太多精力,了解一些就行了。因而对、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的学习不重视、不主动,浅尝辄止,应付了事。有的借口“工作太忙”、“农活太紧”,坐不下来,学不进去。有的认为年龄大、文化低,干脆放弃不学。

(三)教育培训形式单一。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的方法老套,手段单一,要么是“你讲我听,你说我记”的满堂灌,要么是读读报纸、学学文件、看看远教的简单学。讲理论,空洞说教的多,生动引导的少;讲技术,复杂且难应用的多,符合实际易于实践的少。

(四)工作机制不健全。一是培训经费投入不足。乡镇对党员培训经费投入甚少,严重制约了村级党员教育培训活动的开展。二是党员教育管理不严。村级党组织不能严格执行党员管理制度,对不能按规定参加组织生活的党员约束不够,影响了党员教育培训的开展。三是责任机制落实不力。多数基层党委特别是乡镇党委都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认为党员教育是虚功,做做资料、留点图片就可以了,对村级党组织疏于督查、考核,造成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抓党员教育培训存在侥幸、懈怠心理。

五、加强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的对策与建议

(一)提高认识,增强党建责任意识。对党建工作认识不到位,是近年来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党的建设虚化、党组织地位和作用弱化的主要原因。要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责任制,形成分级负责的责任落实体系,切实增强各级党组织书记的党建责任意识,把抓好党员教育工作与经济工作放到同等重要位置,持续用力,长期坚持,防止因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见效慢而放弃抓这项工作,坚决杜绝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两张皮”现象。

(二)建好阵地,搭建教育培训平台。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优化班子配置,教育党组织班子要真正重视起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注重发挥农村党员在推动发展、维护稳定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继续实施村室改扩建项目,已完成改扩建的村,要加大投入,提升标准。确保每一个基层党组织都做到有领导组织、有教学计划、有固定场所、有教学设备、有活动内容。特别是要抓好农村远教设备的更新工作,确保尽快投入使用,切实发挥远程教育系统在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基层组织、服务农民群众、推进农村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三)突出重点,丰富教育培训内容。要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适当考虑他们的兴趣爱好,丰富学习内容。一是抓好党性教育。以支部“三会一课”为载体,对他们深入开展宗旨、政策教育和党风、党纪教育,用党章和“三严三实”讲话精神武装他们的头脑,帮助他们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是抓好法治教育。围绕四中全会,集中开展一次《宪法》等法律法规学习,切实提升农村党员的法制意识和法制水平,争做学法、知法、守法的带头人。三是抓好技术教育。以提高带富能力和以科技知识教育为目标,组织他们学习创业本领、农村实用技术等,使农村党员干部掌握1-2门实用技术,提高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

随处学。同时,继续抓好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承诺制等六大载体建设,让农村党员在为民服务的实践中学习、提升。

(五)完善制度,激发教育培训活力。要抓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必须有机制保障,才能确保党员教育培训抓出实效。一是经费保障机制。要把党员教育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党员教育培训经费要向农村、社区、非公企业和有困难的基层党组织倾斜,年初及时下拨到乡镇,从严监管,确保经费发挥作用。二是党员管理制度。巩固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以处置不合格党员为抓手,出台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细则,把党员教育培训作为民主评议党员的重要内容之一,健全党员退出机制,真正把从严治党落到实处、落到基层。三是考核奖惩制度。各级组织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督查考核力度,对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抓得紧,抓得实,并且取得实效的党组织给予激励;对不重视、不落实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党组织给予通报批评,限期整改。

农村基层干部是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骨干,是团结带领广大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对各级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我们应当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创新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文化技术水平,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全面提高农村基层文化技术水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近日,笔者对三庄乡团结村进行了调研。

一、目前农村基层干部文化技术水平存在的问题

1、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普遍存在着年龄偏大、文化低、政策水平不高等问题。该村有3912人、19个村民小组、土地面积4212亩、893户、村干部8名、村书记年龄55岁,初中文化程度;其他七名村干部,只有一名高中文化,平均年龄都在53岁以上。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目前农村基层干部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

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由于文化基础较弱,知识更新不及时,农村基层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工作能力不强。一是服务不到位。表现在服务手段相对弱化,无钱办事的问题较为突出,影响到村干部积极性的发挥。二是引导不够强。部分村干部缺少带领群众致富的真本领,尤其在开发新产品、引进新项目、推广新技术方面的示范引导作用不强,带动作用不够。三是方法不新颖。部分村干部工作方法、领导水平与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不相适应。不少村干部仍沿用原有的工作方法,很少用经济规律指导本村经济工作,用示范、引导、服务的办法推动工作,用法制的手段解决工作中的阻力和障碍。

3、驾驭全局的能力不强,与农村实用技术以及市场经济、金融、法律、现代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不能为群众提供迫切需要的信息技术、项目、市场和销售方面的服务,依法行政的能力依然偏低,面对农村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矛盾力不从心。

4、干部作风不实,影响党群、干部关系。一些基层干部不愿深入农村、深入群众,工作浮在表面上,严重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有的基层干部在工作中存在着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表现在会议多、文件多、报表多、资料多、事务多;有的办事不公、处事不当,群众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侵犯群众利益,伤害群众的感情;个别干部为政不廉、以权谋私、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作风上存在一些差距,一是纪律较涣散。少数村干部受生产生活条件限制,将主要精力放在自己的生产或经营项目上,把管理村务当作兼职,工作随心所欲。个别村干部作风软、散、拖,对上级布置的任务,不积极、不主动,靠镇干部的指派和协助才去开展工作。二是方法较简单。部分村干部不善于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不能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工作态度冷、横、硬,有的甚至违法行政,滥用职权。个别村干部遇到问题只看表面现象,缺少理性思考,不做深层次分析,处理问题简单。三是民主意识淡薄。有些村干部习惯于一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缺乏民主管理的水平和能力,缺乏集中民智、凝聚民心、激发民力的能力。四是为政不够清廉。少数村干部缺乏管理知识,村务、财务管理混乱。个别村干部在处理村务上优亲厚友,甚至假公济私。

化程度的极少,整体素质不高。一是文化程度偏低。从村“两委”成员知识结构来看,初高中文化程度的村干部比较普遍,而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凤毛麟角,小学文化程度的也大有人在。二是年龄老化严重。三是素质偏低。一方面较低的文化程度和较大的年龄,影响了新观念、新知识、新思想的接收;另一方面部分村干部更替不快,老的村干部在经验丰富的同时带来了经验办事、创新不够。整体素质偏低已成为当前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突出问题。

二、影响农村基层干部文化技术水平的主要因素

1、干部综合素质偏低,工作缺少激情。一方面,虽然农村干部的文化水平比以前有了较大进步,但其政治水平和文化素质仍然难以满足农村工作的需要,面对纷繁复杂的基层工作感到吃力。另一方面,农村干部思路不宽,服务意识不强,缺少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方向和能力,过分强调客观困难,畏难情绪严重,等、靠、要思想比较普遍。第三,由于监督考核机制不完善,干好和干不好一个样,多干事还容易得罪人,导致部分干部缺少工作激情。

2、基层工作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太大。“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农村工作千头万绪,都需要由村干部去完成。由于农税改革后农村工作的重心转变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公益事业建设等日常管理上来,特别是计划生育抚养费的征收、信访稳定、排解矛盾纠纷等工作责任重大,往往压得村干部抬不起头。农村干部的权力小了,工作压力大了,上级交办的任务在群众中不好执行,不能按期完成上级政府安排的各项任务,村干部左右为难,上下受气,缺少疏通情绪的方式。

级政府的各项任务,夹在中间两头受气。另一方面,由于缺少资金,村干部难以有所作为,谋求发展的意识日渐涣散,养成等、靠、要的懒惰思想,进一步打消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4、农村干部待遇偏低,导致军心不稳。一是工资偏低。由于农村干部是村民自治选举出来的,不属于正式的国家工作人员,仅能领取极少的误工补助。而事实上,由于近年来农村工作的量不断加大,导致多数干部把60%以上的精力都投入到基层工作中来,成为事实上的“半脱产”干部。农村干部都是当地的能人,致富能力强,如果不当干部会获得比干部工资高得多的收益,导致农村干部职位越来越缺少吸引力,军心不稳,后备力量匮乏。二是前途无望。虽然已经实施村干部考录公务员制度,但是由于门槛较高,名额有限,难度太大,少数符合条件的农村干部也因为事务繁重不得不放弃。

5、是对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重视不够。目前,上级对农村基层后备干部的培养不重视。有的没有从思想上真正重视基层干部,没有从未来农村经济发展和人才战略的角度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有的对基层干部缺乏正确的态度,认为基层干部技术水平低;存在重使用,轻培养,重调整,轻教育,抓一阵,松一阵等问题比较普遍。

6、是干部的选拔、管理、监督、激励机制不健全。选任机制不健全。对农村干部的推荐、考察和选拔等环节还不是很规范,而且选人渠道较窄,村干部的“进”、“ 出”口不畅,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积极性难以充分发挥。

7、是农村税费改革带来的影响。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基层干部建设面临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乡村集体经济普遍较弱,干部的收入偏低,村干部误工补贴减少,解决村干部后顾之忧的措施乏力,工作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调动不起村干部学习积极性。

三、提高农村基层干部文化技术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善选拔任用、教育培训、激励保障、管理考核、后备培养等五个机制上作文章。

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普遍存在着年龄偏大、文化低、政策水平不高等问题要制定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建立和完善培训工作责任制。对农村基层干部进行分层次、分期、分批培训,坚持经常性业务培训和学历提高两手抓。把学历教育当做提高农村基层干部文化技术水平的治本之策,支持、鼓励基层干部参加各种学历学习。要创新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和方式,除加强政治理论、经济法律知识培训外,侧重进行实用技术知识、管理知识等方面的培训。

其次是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建立健全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坚持和健全领导干部调研制度,让他们在调研中提升技术水平。帮助农村基层干部熟悉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程序和方法,扎实推进村民自治。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创造条件、为农村基层干部营造一个干事环境。建立农村基层干部报酬的最低保障线,解决实际困难,让他们安心工作。

从整体上看,现在村干部主要缺的是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真本领和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好思路。因此,对村干部的培训一定要有针对性。要把村干部培训纳入干部教育培训的总体规划,全面实施村干部“素质提升工程”。 一是改进村干部培训形式。充分发挥县级党校在村干部培训中的主渠道作用,由县级党校直接培训村三职干部,变过去三年培训一次为一年轮训一次。建立村干部培训档案,保证村三职干部每年集中脱产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对新选任村“两委”班子成员必须进行10天以上的岗前任职培训。二是创新村干部培训模式。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培训村干部,力戒不切实际的形式主义,做到从农村的实际出发,从村干部自身的实际出发,强调针对性,讲求实效性。在形式上,可采取举办培训班、组织观看电教片、走出去参观、请进来辅导等灵活多样的学习培训方式。在内容上,主要强化政治理论、岗位业务、政策法规、实用技术等方面的培训。三是加快实施好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工程。一方面要通过出台政策措施,鼓励和吸引大学生到农村干事创业;另一方面还要注意选送现任村干部和后备干部参加大专以上学历教育,尽快改善农村干部队伍知识结构,保证每村至少有一名大学生从事村务工作。另外,要加大经费投入,积极创造条件,选派村干部外出参观考察,让他们开阔眼界、更新观念、促进工作。

有条件的地方,可推行上挂锻炼和异地学习制度。

最后要把村干部的素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就必须在健全制度、强化监督约束、规范工作行为上下功夫。一是全面推行村支部、村委会每周联席办公例会、重大村务村党支部村委会合签联章制度,村委会向村民代表会议报告工作制度、重大村务决策前听证制、决策中村民代表公决制和决策后公开接待日制度,实现党的领导、群众意愿、民主论证、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在村民自治中的高度统一。二是全面推行为民服务代理制、民主议政日、村级事务契约化管理,完善落实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制度,进一步加强对村级事务的规范化管理,确保党员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三是全面推行村干部工作绩效年度考核和任期目标综合考核制度。在考核对象上,以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村文书为主要对象,突出岗位职责考核。在考核内容上,突出经济发展、组织建设、和谐创建、党风廉政建设、惠农政策落实、产业项目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等工作重点。在考核方式上,实行自查自评、组织考核和群众测评相结合,推行村干部任期目标公开承诺制、年度述职评议制和考核结果公示制,考核结果与村干部的经济、政治待遇挂钩。四是规范完善监督约束机制。进一步推行村干部任免制度、村干部离任审计制度、村干部工作民主评议制度,使其行为更加符合国家法律要求,符合党章党纪规定,符合群众愿望。 切实加强农村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定期开展廉洁自律教育和作风建设集中整顿活动,着力解决他们存在的突出问题。

农村干部管理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深入落实我市第六次党代会会议精神,切实加强我乡村干部队伍建设,激发基层干部队伍活力。按照市委办《关于开展专题调研活动的通知》要求,我乡成立了由党委书记挂帅的专题调研组,采取走访、座谈会、谈心谈话、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全乡村干部队伍管理建设工作情况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乡当前对村干部管理的主要做法

与支委选举,并成功当选为支部书记。通过此次换届选举,使我乡村级班子逐渐走向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

(二)抓住一个关键,创新管理和工作机制

村干部是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的主要贯彻者和直接执行者,是带动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头羊”,如何加强村干部管理,稳定和发展农村经济,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是我乡党委的工作重心。乡党委自始至终在如何抓好村干部管理上,不断创新,对原有的制度进行完善,对工作中好的做法进行总结,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组织生活和管理制度。

一是创新了监督管理制度。为强化对村干部的监督管理,乡党委在2017年初制定了《村支部书记预免职制度》,对村级各项事务出现群众反映强烈的重大问题,乡党委将对该村支部书记预免职一个月,并责成其限期整改,整改不力的将由乡党委研究决定予以免职。

二是推进了村以下组织网络建设。乡党委按照村党支部联党小组,党小组联党员,党员联群众的要求,调整建立了201个党小组,每个村都创建了“党员之家”,配好配强了党小组长,明确了党小组长职责和党员任务,着力加强了“村以下”组织网络建设,建立了联思想、联生产、联生活、联义务的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党员的“双带”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树立了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三是落实了“四议两公开”工作方法和“五制”管理办法。 

在村级事务和干部管理过程中,结合我乡实际在全乡深入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方法及“五制”管理办法。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求各村因村制宜,从村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重大问题上,如村上的路、桥、水、电的整改等方面进行试点,在不断积累经验、群众认可的基础上逐渐扩大到其他事务的决定上来。在全面推行“五制”管理办法上,乡党委要求各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将自己提出的任期目标、年度目标、每年度要办事项及每年度的述职报告以书面形式报乡党委政府存档,并根据各村实际签订了一式两份的工作目标责任状。乡政府不定期对各村的工作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指导,年终将根据签订的工作目标责任状对各村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报酬发放和奖励评优的依据。

《农村干部管理调研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包村干部调研报告范文

新桥乡地处永城西南15公里,全乡18个行政村,6.5万亩土地,人口4.2万人,现有大学生村干部17名,其中党员7名,女干部11人,大学文化的1人,从去年10月大学生村干部入村至今,半年的时间里,全乡17名大学生村干部能积极配合村委会,村支部,收取新农合资金,搞农业经济普查,参与第六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指导群众抗旱浇麦,防治手足口病,各项工作中均取得了较好成绩。

为进一步搞好大学生村干部的管理工作,我们从他们的思想、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进行了调研。

思想上的不适应。虽然说大学生村干部都生长在农村,但由于离开校园时间较短,部分同志工作中一时半会还脱不了学生气,想问题、办事情比较单纯、片面,存在着浮而不深,依赖心理强,承受心理弱的问题,加之以前没有接触过农村工作,面对复杂的环境和棘手的事情,每遇到一点困难就会打退堂鼓,感到心灰意冷、提不起精神。有个别同志则认为自己是一名大学生,具有知识厚实、专业技术能力强的优势,是各级组织部门百里挑一选拔出来,帮助村上谋发展、攻难关的,思想上有“高人一等”的心理,难以放下架子和基层干部、群众打成一片。还有个别同志,或许是出于择业的无奈,从内心深处对选择当村官还是感到不理想、不满意,认为当村官就是当泥腿子,心里多少有些心灰意冷的感觉,放松了自我约束,工作中随意性强,自制力差,只要组织照顾,不要组织纪律,履行职责情况比较差,甚至存在着遇事不请假,随意离岗现象。生活上的不适应。由于多年在外求学尤其是大学校园生活的经历,部分人已经习惯了都市的生活,因而在选择当村官后,虽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面对基层艰苦的工作环境和较差的生活条件,还是感到与自己的想像落差太大,一时难以适应,心理准备不足,不能尽快地进入角色。工作上的不适应。一些同志适应乡环境较慢,加之缺乏必要的实践,工作中被动应付、得过且过,不能将所学的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使个人的特长得不到充分发挥,尤其是面对复杂问题和突发事件,虽有热情却方法欠妥,应对能力和策略不足,独立工作能力不强。如何尽快消除这些不适应,进入最佳工作状态,这既要靠组织的帮助引导,更要靠个人的不懈努力。

培养锻炼欠缺,素质能力提不高问题比较突出。大学生村干部是一支需要精心培育的队伍,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处处遇到培育难的问题。从调查中,我们发现主要是缺乏科学的培养方法。一是培养方式单一。在培育过程中,往往局限于以参与村内事务形式的培养,缺乏行之有效的培养方式。二是培训内容缺乏吸引力。虽然在培养过程中,内容上不断加以丰富,但整体上看还是缺乏吸引力,内容还不够全面,政治培训所占比重较大,仅一个远程教育平台,三是锻炼岗位缺乏。从调查中发现,大学生村干部培养中基本采用的是在一些村级事务处置过程中,由村干部以“传帮带”的形式加以培养,使得大学生村干部能学习到一些村干部的工作方式和方法,但缺少独当一面的机会,无法真正提高自己处理事务的能力。

管理监督不足,工作压力和动力缺乏问题比较突出。从调查中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村干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管理流于形式,管理监督的刚性不足。一是管理制度不健全。从调查情况看,管理水平还存在不平衡性。二是日常管理放松。在管理上存在形式主义,往往仅在年底对工作进行简单总结,平时不注意收集掌握情况,使得村级后备干部约束不严。虽然建有相应的考核办法,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执行不严,应付了事,难以形成有力的威慑,也扼杀了大学生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三是管理工作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个别大学生村部出现迟到、早退等现象,村级党组织未能及时帮助纠正,放任自流。由于管理监督的缺失,导致大学生村干部自身出现消极现象,如有的认为我们就是一个名分、一顶帽子,可有可无,有用的时候戴一下,没用的时候丢一边,对工作缺乏激情;有的把自己等同于普通群众,平常与村党组织联系不多,只管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工作表现不突出,有的对自己要求不严格。

针对目前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农村现状和发展趋势,我们认为应进一步健全完善大学生村干部的选拔、培养、管理、使用机制,努力做到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真正使敢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会干事的人有地位,干成事的人脱颖而出。

加强大学生村干部队伍建设,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破除旧思想、旧观念的禁锢和束缚,勇于开拓进取、善于改革创新,为加强大学生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一是乡党委政府要把大学生村干部队伍建设摆上重要位置,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狠抓工作落实,列入党建工作规划,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在村级层面上,要引导和教育他们从大局出发,从农村发展前途出发,摒弃狭隘的个人观念,树立起“得人才者事业兴”和“培养好接班人也是大政绩”的观念。同时,要把培养大学生村干部纳入村党组织工作责任目标。要从教育引导、典型宣传入手,加深群众对大学生村干部的认识和了解,努力营造宽容失败,放手鼓励的有利于大学生村干部队伍建设的良好氛围。

加强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工作,必须有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使这项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不断优化大学生村干部的成长环境。一是要健全完善跟踪考察制度。要健全定期谈话制度。村书记每季度要对他们进行一次谈话,了解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指出存在的不足,提出新的要求。要健全定期考察制度。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和工作表现,解决他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上的问题。要完善定期交流制度。每年要组织四次座谈会,畅通思想交流渠道,及时反馈相关信息。二是要健全完善动态管理制度。要为每一位大学生村干部建立个人档案,收集干部基本情况、培养规划、思想汇报材料、学习培训情况、奖惩情况等,及时更新,形成“一人一档”的台帐式管理模式。结合平时的跟踪考察、访谈了解、考核评议等情况,实施优胜劣汰,确保大学生村干部质量。三是要健全完善考核激励机制。要探索建立大学生村干部考核评价体系,通过科学、合理地制定大学生村干部的考核评价指标,实施大学生村干部三年培养规划期工作承诺等方法,不断提高大学生村干部考评的参照性和可比性。同时,为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要实行激励与约束并重,完善管理机制,保障经济待遇,提供学习培训机会,提供发展空间,做到既能吸引又能留住优秀青年在农村工作。通过政治上给待遇、工作上多支持、生活上多关心,增强后备干部对农村工作的归属感与责任感,让后备干部经济上有想头、政治上有奔头、工作上有干头,在良好的环境中逐步成才。

传帮带制度,即每名大学生“村官”由一名乡领导班子成员、一名优秀村干部共同结对传帮带,当好思想与业务老师。一是在思想上进行全方位传帮带。帮助其转变角色,解决思想疙瘩,适应农村环境,使其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农户,以“主人翁”的姿态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想法,关心群众疾苦,尊重群众创造,与群众打成一片,真心实意和农民群众交朋友。二是在学习上进行全方位传帮带。学习农业知识,学习新农村建设知识,学习农村工作方法,引导他们写学习笔记和心得,撰写理论文章和调研报告,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三是在工作上进行全方位传帮带。帮助其开阔视野、拓宽思路,使他们尽快熟悉农村工作,提高农村工作能力,使其迈开步子、放开手脚、甩开膀子为农民群众出点子、带路子,寻求致富路,在处理各种复杂问题和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积累经验、锻炼成才。与此同时,还要认真解决他们各方面的困难。一是解决实际困难,确保安心农村。组织部门发挥“娘家”作用,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落实好大学生“村官”的经济和生活待遇,指派专人为来自外省的大学生“村官”当翻译,为他们提供便利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二是加强能力培训,确保顺心服务。开展传帮带活动,教育、引导大学生村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村党组织书记担当工作中的老师,负责向大学生“村官”传授农村基层工作经验。同时,进行多岗位锻炼,安排他们负责发展党员、“育龄”人员管理、信息编撰等工作,使其在多个岗位进行实践锻炼,尽快演好角色。

包村干部调研报告范文

1、大幅度提高村干部报酬待遇,实现报酬工薪化。—x年,先后制定出台《关于调整部分村级规模的通知》、《x县村干部待遇激励保障机制实施方案》、《x县村妇代会主任、团支部书记报酬待遇实施办法》等政策文件,将150个村撤并到100个,村民小组由648个缩减到504个,村常设干部年报酬平均达到3400元,较x年前1x元增长1.8倍,落实青妇干部年报酬专职720元、兼职480元,使村干部报酬实现了从无到有、由低到高。x0年,研究出台《关于调整村干部报酬待遇健全激励保障机制的实施方案》,对村常设干部实行基本补贴+奖励补贴+绩效补贴的结构补贴制度,年报酬将由人均3400元提高到10000元,其中公选村主要干部年报酬最高12600元、最低7x元、平均10875元;“一肩挑”的年报酬最高13800元、最低8400元、平均12075元;非公选村主要干部年报酬最高10x元、最低4800元、平均8475元;“一肩挑”的年报酬最高11400元、最低6000元、平均9675元;副职和文书报酬最高8560元、最低3840元、平均7005元。同时,奖励补贴与新农村建设星级管理挂钩,每升一个星人均奖励500元,每升一个阶人均奖励300元。对组干部年报酬由原来300元提高到1800元,青妇干部年报酬由原来720元提高到1x元。在大幅度提高村干部报酬待遇的同时,适当提高村级组织办公经费,将村级办公经费按大小村由3000元、3500元提高到8000元、10000元;将青妇组织活动经费按每名妇女、每名青年各1元列入村级(社区)办公经费预算。x2年,及时建立健全村常设干部报酬正常增长和农村基层党建经费保障机制,对连续两年年度考核称职及以上的村主要干部基本补贴每人每月增加50元,,副职和文书基本补贴每人每月增加40元,村级办公经费每年再增加x0元,按大小村分别达到10000、1x0元,并对9个镇按每名党员50元的标准下拨党建专项经费。村干部报酬待遇“普调”后,县财政每年拿出576万元用于提高农村村干部待遇和办公经费,引起了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强烈反响和广泛好评。

2、健全村干部生活补贴和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待遇保障化。在继续执行对连续或累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20—30年和31年以上,年满60岁且正常离任的,每人每年分别发放600元、800元补贴的基础上,适当扩大离任村干部生活补贴发放范围,对连续或累计担任村主要干部10—20xx年、15—20xx年,年满60周岁且正常离任的,每年分别发放离任生活补贴360元、480元。建立现任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对现任村主要干部办理农村新型养老保险。保险缴纳标准由村主要干部按当年农村新型养老保险政策自愿选择,县财政每人每年定额补助x元,个人缴纳标准不低于当年农保缴纳最低标准。采取措施实行新老制度对接,在坚持自愿的前提下,对任职满9年的现任村主要干部,养老保险从第20xx年起补缴至x9年,年缴纳标准为434元,县财政负担x元,个人负担234元。x年以后离任的村干部不再享受离任补贴。截止x2年,全县共有259人享受离任村干部生活补贴,141名现任村干部享受养老保险补贴政策。通过扩大离任村干部生活补贴发放范围,进一步健全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有效解决了离任村干部的后顾之忧,使在职村干部吃上了“定心丸”。

3、实行全日制工作法和便民服务代理制,实现岗位职业化。以岗位职业化为要求,对村常设干部实行集中办公和全日制工作法,每月上班时间不少于22天,每天工作时间保证8小时,做到人人有事干、坐班有制度、工作有日志。对不能履行职责、不能专职从事村上工作的村常设干部,采取“一筛二推三承诺”办法予以调整。对村常设干部日常管理实行日考勤、周抽查、月报告制度,聘请监督员加强日常监督。县委组织部、县民政局和镇党委、政府定期或不定期对村常设干部进行明察暗访,发现脱岗1次提醒教育,2次通报批评,3次以上罚x元交县委组织部,作为困难党员帮扶基金,从而改变了村干部过去被动干事转变为主动找事做的局面,混日子、撂担子的村干部少了,想干事、干实事、干成事的村干部多了,切实解决了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都一样的问题。在全县全面推行便民服务代理制,设立镇级便民服务中心9个、村级便民公共服务站100个,聘请村民小组民情代理员504名,全面推行民事代理制、民情报告单、干部去向告知栏的“一制一单一栏”的便民服务措施,开发农村综合管理服务软件,实现了群众办事方便化、工作制度化、办事效率高效化。

4、建立务实管用的管理考核制度,实现管理规范化。以管理规范化为方向,每年年初按照村提村议—镇初审—组织部严审—镇村签订—公开承诺—广泛公示的“六步工作法”,由镇与村、村与组层层签订目标任务书,全面推行村“两委会”班子和村干部年度目标责任管理,并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制。以考核科学化为手段,强力实施以“双述双评”为主要内容的村“两委会”班子和村干部年度考核办法,通过村述民评、村述镇评,把“下评上”与“上评下”、乡镇考评权与群众评判权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考出了压力、考出了动力、考出了激情、考出了导向,使“双述双评”成为x县村“两委会”班子和村干部考核的特有模式。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研究制定《x县村级组织规范化管理实施细则(试行)》,从领导体制、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印章档案管理、干部职数与选拔任用、干部教育培训与管理监督、党员发展与教育管理、村级活动场所和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等方面进行规范,实现了村级组织基础工作规范化、决策机制民主化、队伍建设科学化、干部岗位职业化、组织管理制度化、阵地建设标准化。

二、新问题。

通过走访座谈、发放问卷调查以及平时了解掌握,绝大多数农村基层干部对我县实施的村干部待遇激励保障机制比较满意,但一些基层干部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值得深入思考和认真研究。

1、村干部被提拔机会少,政治上难“出头”。村干部身份“说官非官,说民非民”,他们不是国家公职人员,在选拔任用方面只能下不能上,既不能进事业单位,更难进入公务员行列。在职时倍受重视,退职后缺乏关心,家庭不理解,社会有偏见,自己心理上也不平衡。近年来,全县从村干部中招录公务员2名,选拔副镇长1名,仅占村常设干部总数的1%。

2、村干部报酬来源渠道窄,增资没“靠头”。财政转移支付是村干部报酬待遇和办公经费的主要来源。x县先后两次大幅度调资后,县财政负担从年的211万元(村干部工资180万元、办公经费31万元)提高到现在的576万元(村干部工资451.2万元、办公经费124.8万元)。从x7年下半年起,财政转移支付标准多年没有变化。如果国家转移支付政策没有大的调整,省市不补贴一部分,再想提高待遇必然愈加困难。另外,在调研中,绝大多数村干部反映,当前农村工作事务不断增多,管理服务范围扩大,发展任务加重,各类矛盾日益凸显,他们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相反收入与付出却不对等,强烈建议再次提高村干部报酬待遇。

3、村级债务化解难,抓发展没“奔头”。调研中发现,全县除一少部分村有零星集体经济收入外,66%的村都是空壳村,县财政每年拨付的办公经费,70-80%用于订阅报刊,经费开支捉襟见肘,集体公益事业无钱落实,出现村干部“有心办事,无钱落实”的尴尬局面,村干部对群众许下的承诺不能兑现,不仅挫伤了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成为压在村干部身上的沉重包袱,也影响了村级组织和村干部在广大群众中的威信,影响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

三、新思考。

1、择优提拔录用,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建议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招录公务员、乡镇副职的力度,对符合条件的村党组织书记、村主任鼓励报考国家公务员,每年拿出一定比例事业单位岗位定向从村干部中公开招聘。对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的村干部,采取“升职不挪位”的方式,享受乡科级副职待遇,仍然留在村里任职。

2、提高报酬标准,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建议市上尽快研究出台提高村干部报酬待遇的政策文件,按照不低于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倍的要求,统一全市村干部报酬待遇标准(参考大学生村官工资,每年2万元左右),实行基本补贴+奖励补贴+绩效补贴的结构补贴制度,并建立健全村常设干部报酬正常增长机制,对连续两年年度考核称职及以上的村常设干部晋升基本补贴。对现任村干部统一办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每人限办1份,任职期间由财政负担,离任后自行续缴。对离任村干部,按工作年限一次性发放离任生活补贴,每年不低于1000元。对村级办公经费,可按大中小村或按人口,拨付不低于2万元的办公经费。村干部报酬待遇及办公经费,建议由省、市、县三级按5:3:2的比例共同分担。

3、壮大集体经济,强化村级组织功能。建议建立地方财政支农补贴机制,每年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农业产业开发、新科技应用等实行财政补贴,并根据财力状况逐年增加。整合市县帮扶部门资源优势,捆绑支持经济薄弱村发展产业化项目,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积极化解村级债务,每年组织财政、经济管理部门对村级债务进行全面清理,制定清欠还债、节支还债等办法。实行经济“反哺”政策,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重点解决新农村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鼓励支持村级组织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形式,兴办旅游业、服务业、信息业等,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年村干部调研报告

本文目录。

××村坐落在××市××镇西南部,贯通××、××、××三地的省×号公路将本村一分为二,村民出行极为便利。本村由七个村民小组组成。全村总人口××××人,其中党员××人。总耕地面积××××亩。人均年收入×××元左右。村民姓氏有×、×、×、×等,其中×姓为第一大姓,约占人口××%以上,×姓为第二大姓,约××以上,×、×等其它姓氏极少。××村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河支流×河自西向东流经村子南部,聪明勤劳的××人民利用地利之便,从村子西边引水绕村一周,形成村子被水环抱之势,这样既有利于水利灌溉,又有利于防盗。

由于该村位于平川地带,为此耕地较多,人均为××亩左右。全村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是××镇主要的产粮大村。部分村民利用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使该村的木材加工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1、基本公共工程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扶助下,在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努力下,本村于去年争取到上级部门的援助资金30多万,使本村几条主要街道道路铺上水泥,计划在未来两年内再多方筹措将本村大街小巷全部硬化,构成一个干净便捷的交通网络。这样我村的道路改造就将全面完成,将会使村容村貌大大改观。

2、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由于××村距离镇市场中心较远,所以,以经商为主要产业的很少,大部分主要以种植养殖及外出打工为主要收入,有几户个体工商经营户,几户小范围养猪场及几户木材初加工户。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的制约,范围不大,不能形成范围效益,阻碍了农民收入的进一步提高。下一步,要努力争取各方面的扶助和支持,解决那些想办企业没有资金,想搞养殖缺少技术指导,想搞科学种地没有技术支持的农民的难题,切实提高农民的收入。

3、政府加大倾向政策,农民享到真实惠。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将农民纳入医疗保障体系,切实处理了农民看病就医难的问题。××月份开展的良种补贴工作,广大农户购买到放心的优质的小麦种子,现在小麦的幼苗长势优良,进一步增强了农民种粮的主动性和信心,为明年的粮食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月份开展的范围养殖补贴和能繁母猪补贴,极大的鼓舞了村民的养殖热度,提高了村民对养殖业的主动性。

4、农民观念转变,计划生育工作扎实推进。随着政策的宣传和农民素质的不断提高,村民们的生儿养老,传宗接代的思想观念有所淡化,在家的已婚育龄妇女能按单月康检的要求,准时参加孕检,外出人员也能按时将孕检证明寄回。但是仍需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宣传,采取惩罚与奖励相结合的有效机制,避免反弹现象的发生。

“村官”上任已经快一个月了,对本村各个方面的情况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心中也有了一些个人的想法。现今及以后的一个时期,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我要以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遵从各级政府举行的“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活动理论,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换新貌、农村各项事业全面进行这一总目标,主动推进农村经济范围化、农民收入效益化、农业基本公共工程标准化建设,努力实现本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针对本村的一些现实情况,我有以下的一些想法:

1、继续加强对农业的扶持开发力度。该村现有人口××××人,现有耕地××××亩,建设了较为配套、合理的供排水体系。目前尚有几百亩耕地灌溉紧张。这次借助国家的标准良田建设工程项目,解决彻底农田灌溉及田间生产路的平整问题,进一步优化土地资源。在此基础上,引导和扶持农民,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推动粮经比例的缩小,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增加农民的收入。

2、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主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优化农业内部结构,提升农业经济效益。按照产业化发展的方向和要求,对有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的农产品,实行连片规划建设,形成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主动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在目前状况下,该村的经济发展的主要工作精力应该放在抓产业结构升级上,大力提高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

返回目录。

信息时代的到来,给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增添了许多色彩,村民自治不再沿用传统方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而村干部作为最基层的领导干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带领作用,如何将村民团结起来,如何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如何推动新农村建设等问题与村干部密不可分。因此选好建好村干部队伍,是村级组织建设加强的前提,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条件,是成功解决新时期“三农”问题的必然要求。在这里我就调研情况浅谈一下当今村干部的基本情况和选拔任用等问题。一、村干部基本情况现举例位于荣昌县东部,距荣昌县城5公里,幅员面积63.04km2,总耕地面积27127亩。总人口39613人的荣昌县峰高街道。峰高街道辖3个社区和8个行政村,75个社(组),其中,农业人口35481人,非农业人口4132人。共有1347名党员,30个基层党组织。首先,据调研和分析后表明,农村基层干部“一高三低”现象仍旧十分突出(文化素质低、科技水平低、致富能力低、年龄偏高)。调研所得情况如下:村(社区)五职干部中,支部书记11名,从年龄结构上看:40—45岁2人,46—50岁1人,51-55岁3人,56-60岁3人,61-65岁2;从文化结构上看:初中文化7人,高中(含函授大专)4人,其中3人是参加工作后政府组织函授学习完成大专。家庭具有固定收入产业的2人,经济收入排列本村居前列的仅1人。村委会(居委会)主任共11人,从年龄结构上看:40岁以下1人,41—45岁1人,46—50岁6人,51-55岁1人,56岁-60岁2人;从文化结构上看:初中2人,高中(含函授大专)9人,其中2人是参加工作后政府组织函授学习完成大专。家庭具有固定收入产业的4人,经济收入排在本村居前列的2人。社事专干11人,从年龄结构上看:30岁以下1人,36—40岁1人,41—45岁5人,46-50岁4人;从文化结构看:初中3人,高中(含函授大专)8人;家庭有固定收入产业的1人,经济收入排列本村居前列的0人。其次,在工作方法上,大多沿袭过去传统的工作方式方法,以行政强制命令的多,以安排部署的多,以会传达会议的多,对“三会一课”、“一事一议”等制度运用的不是很好。村干部执行政策的能力、加快发展的能力、服务群众的能力、化解矛盾的能力、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有待于提高。最后,村干部思个人家庭经济发展的多,谋全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少。村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还有待于提高。 二、村干部培养选拔上存在的困难目前,在农村干部培养、选拔上普遍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村干部岗位缺乏吸引力,主要是村干部的经济待遇和政治待遇普遍较差。“能人”不愿意当村干部的现象日益突出。农村中有文化、有知识、有技术的中青年通过打工,更新了观念,增长了知识,提高了技能,增强了致富的本领,有的率先实现了富裕。他们将打工、经商、办实体与种养植的收入与当村干部的报酬相比较,绝大多数不愿意当村干部。二是是农村普遍存在缺乏优秀人才可选,更缺能人可选。大量有文化、有知识、懂技术的中青年农民外出务工,留下来人员远远不能满足村干部队伍建设培养选拔的需要。在调查中发现,无产业优势的村里,除进厂务工、经商、从事运输、建筑等外,75%的中青年在外务工。

三、村干部的选拔思考村干部的选拔任用,关系着一个村的发展和进步,要为百姓选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领导干部,把能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为人正派,处事公道,作风民主,真心实意为民服务,工作能力强,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在群众中口碑好的优秀青年,大胆启用到村级领导岗位上来,不求全责备。首先,以中青年、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为主。新进班子成员原则上年龄不超过40周岁,文化程度不低于高中。原任班子成员中特别优秀的可适当放宽年龄,但原则上不超过50周岁;其次,村干部—般从本村青年、复员军人、企业骨干、致富带头人和外出务工人员中的优秀分子中产生。村后备干部要优先选用。必要时,上级可以选派干部到村任职。支持和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村工作。同时,村支两委干部要组织结构科学合理,虽不要求人人全能,但至少要更有所长,如善于处理文材料的写手,电脑精通者,村里社会地位较高者,组织协调者等等。只有干部队伍结构科学化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才能促进干部队伍的和谐发展。

总之,加强和改进村干部的选拔任用,是确保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实、维护农村稳定、构建和谐村居的保证;选好用好村干部是农村脱贫致富、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保证。

返回目录。

时光飞逝。我已经在这片淳朴的土地上工作快半年了。作为一个大学生村官,在洋河,心里有好多感慨。

我叫李遥,xx年7月份,刚从郑州大学毕业。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和满心的热情,我来到了信阳市平桥区洋河镇,开始我的村官之旅。大学里我所学的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我比较喜欢这个专业,因为能较强地锻炼我的思维能力。大学里我也做过家教,感觉很充实。第一次挣到钱的时候,感觉到挣钱的不容易,同时也让我学会了珍惜。在工作之前,我对农村并不熟悉。为了响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我报名了大学生村干部的考试。但是随着工作的进度,我对农村也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

首先,我先介绍一下洋河镇的概况。

洋河乡是信阳市平桥区的一个农业大乡,该乡位于信阳市平桥区东北城乡结合部,东与肖王、九店两乡接壤,南与平桥工业城、羊山新区为邻,西与彭家湾乡毗连,北与胡店、龙井两乡相依,是东大岗的中心乡。乡域总面积13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255亩。辖15个村民委员会,1个居民委员会,299个村民组,8500户,总人口3.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035人,集镇常住人口8000人。洋河区位优势明显。乡政府距市中心15公里,建设中的羊山新区、平桥工业城与其接壤,并且通过近年来的建设,洋河镇区已初具规模,为东大岗的农副产品集散地,是省建设厅命名的“中州名镇”,系大市重点规划建设的64个试点乡镇之一,区位优势明显。

洋河劳力资源丰富。在乡属二级企业—市二建公司的龙头带动下,年输出劳务人员8000人,创收近5000万元。

洋河基础设施齐全。全乡现有高中1所,初中2所,小学16所,成人学校1所,被市定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示范乡”。乡卫生院被省定为中心卫生医院。最开始的时候,我在洋河政府办公室工作了一段时间。政府办公室每天都有形形色色的人来办理各种不同的事情。我的视野开阔了很多。通过参照同事们工作的章程。我了解了很多工作的流程,通过一些体验,我也了解了工作的意义。有一段时间我分到劳动保障所,帮助输入城镇居民的表格。这次工作需要仔细和用心,不能出一点差错。正好我是学计算机的,所以很开心地做了这份工作。

后来,我来到了洋河镇周畈村村委。在后来的日子里,我不断在理论和实践上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在平时的工作之余,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尤其是在xx大会议召开后,借助每周一次的党员学习会议,与党员们一起学习xx大会议精神,并及时撰写个人。

心得体会。

在今年,村里给我订了一份《信阳日报》,每天的下午六点多成了固定的读报时间了解和掌握一些政治理论同时,在日常工作中也虚心向村干部们学习由于我们村是集体办公,村委支委都在一间办公室里,客观上给我提供了与村干部们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后来的日子里,通过与他们的深入交流,让我大概了解了如何在村里开展工作,如何处理各种关系等等,受益匪浅这几个月来,我不断在学习中丰富自己、充实自己、巩固自己、提高自己。

做了半年的大学生村干部,我也有了以下的体会和认识:最开始,让我们做到“有备”。“有备”,就是让大学生村官进村前做到两个“基本有数”,一是对所到村庄的实际情况做到心理有数,即便是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刚从校园里出来直接到农村一线工作,由于对农村实际情况了解太少,常会感到无从下手。所以在大学生进入村庄前,最好由乡镇牵头,对村里的基本情况、村族姓氏、主要产业、薄弱环节、发展方向以及对大学生的工作角色期待等做一详实的整理与建议,使大学生对村里状况有一个较为细致的了解。另外还要做到国家对农业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政策做到心里有数。我们应该自己主动接受一些培训。以农村工作为主题,注重以新农村建设、文明生态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等课题为重点,并紧密联系上级发展农村的思路和经验。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我觉得,这样的准备,对以后的工作来说,是非常有利的。而我们在工作中,应该积极地动脑筋,有什么新点子,新提议,只要是对农村发展有利的,都可以向上级提出来。比如,文明生态村建设、农村治安稳定、农田科技指导推广、致富信息传递、法律知识推广等,我们大学生村官都可以有很大的作用空间。我们也应该谦虚谨慎,充分尊重村干部,村民的意见。积极吸收其中的精华,来扩展我们的知识面和见识度。

农村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我会好好努力加油,为了尊重党和政府,也为了尊重我自己的选择,我会不遗余力地走下去,为建设农村贡献出自己真实的力量。

返回目录。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大学生村干部实际,按照市委组织部门有关要求,我镇以座谈会的形式对大学生村干部做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大学生村干部通过两年多的实践,从不会干到干得好,精神和能力两方面得到升华。

大学生村干部要想干得好,必须对自己有个准确的定位。大学生“村干部”与一般“村干部”相比较,有他的特殊性。“大学生村干部”既不是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也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村干部。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职责是协助、配合“两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大学生当好“村官”的前提。刚到村里时,应该迅速认识、了解、熟悉工作环境,多向村里的老同志请教、学习,争取尽快进入工作状态。目前,我镇首批大学生村干部均有2年以上的基层工作经验,大多数村官认为在日常要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政策法规的宣传员。第二,村情民意的调查员。第三,富民强村的促进员。第四,群众事务的代办员。第五,弱势群体的救助员。第六,远程教育的操作员。

大学生村干部是个新生事物,没有先例可借鉴,通过第一批大学生村干部深入实践,我们发现以往选聘大学生村干部的对象及基本条件狭窄,缺乏从实际考虑。由于各村发展状况层次不齐,经济发展的近期倾向对村官的要求也不同,比如该村的实际情况是农业较发达,选派专业背景是工科的大学生效果就不如专业背景是农学的大学生。

二、八成以上的大学生村干部希望能够继续留任,但是普遍对待遇保障表示忧虑。

通过调查发现,对于第一批即将期满的大学生村干部来说,有90%的人希望政府能够拿出一定数量的基层事业单位工作岗位,面向此批大学生村干部定向招录;有85%的大学生村干部愿意继续任职;有10%的大学生村干部表示要到社会上另谋职业;有5%的大学生村干部打算利用政府推行的优惠政策自主创业。大学生村干部都纷纷表态,如果能够继续任职,一定会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协助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并积极配合两委为各村的经济发展谋求更多的福利。

目前,大学生村干部的政策待遇和保障普遍偏低。第一批大学生村干部今年的工资基本在1500元左右,工资水平和本地的企业员工收入有点差距;并且在当前乡镇机关、事业编制严格控制的情况下,大学生村干部的“身份”问题难以落实下来,这也使大学生村干部对未来感到迷茫。

三、严格聘期考核和年度考核,优秀者优先续聘。

我市xx年选聘的大学生村干部聘期将满,各乡镇(街道)党(工)委可以对任期满大学生村干部进行聘期考核和年度考核,考核合格者可续聘。考核主要应该围绕“德、能、勤、绩、廉、学”六个方面,“村官”们撰写。

述职报告。

后,所在乡镇(街道)召集考核对象进行集中述职,考核组现场对其进行评分。此外,考核对象所在乡镇(街道)将召集其所在村支部书记(主任)、干部和党员群众,分别对考核对象进行民主测评,按4:3:3汇总得出民主测评分。考核实行百分制,其中民主测评占总分的60%,考核组评分占30%,考核对象互评占10%。考核结果分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等,60分以下为不称职。考核结果作为大学生“村官”任用、考录、奖惩和解聘的重要依据,考核优秀者将优先续聘。

四、引导大学生村干部通过竞选任职村党支部书记,加快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升级换代”。

如何选配、培训年轻村干部,以科学发展观推动村级经济发展,是目前农村工作的重要课题。我市已经有大学生村干部通过参加竞选的方式任职村党支部书记,这极大地促进了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的“升级换代”。但是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进程,需要注意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年轻村干部的配备问题。充实村官队伍,除了程序公开外,一般还应坚持就近、渐进的原则。二是年轻村干部的学习培训制度。必要的任前培训、定期的任中培训、适当的跨村培训、适时的挂职培训。三是激励保障机制。实践证明,要培养一大批年轻有为、有志于农村工作的村干部,就要在经济上,政治上和工作环境上创造条件,让年轻的村干部干得好,留得住。

包村干部调研报告范文

加强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工作,必须有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使这项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不断优化大学生村干部的成长环境,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收集了关于包村干部。

供大家参考借鉴。

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对乡镇党委政府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乡镇驻村干部这支党委政府在农村最前沿的干部队伍,身负着团结群众、组织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使命,在密切党群关系,执行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履行党委政府职能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充分发挥乡镇驻村干部在农村工作中的特殊作用,使工作作风在一线得到转变,干部能力在一线得到提高,工作责任在一线得到落实,具体问题在一线得到解决,以此来巩固和加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是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一个亟需解决的难题。

在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现代农业步伐加快,农民持续增收的今天,大部分驻村干部兢兢业业,主动进村入户,为群众排忧解难,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真正地融入了群众,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形象。在肯定乡镇驻村干部队伍主流是好的同时,也要看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迁,农业、农村、农民工作从质到量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乡镇驻村干部队伍在适应这一变化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苗头和问题。

(一)驻村干部整体力量薄弱。由于行政村数量与干部配备的不平衡,致使驻村干部在力量安排上形成较大的反差。据统计,龙山镇共有干部106人,共有驻村干部31人,其中一人驻1个村的9人,占总人数的29%;由两个人共同包一个村的有22人,占总人数的71%。不驻村的乡镇干部75人,与联村干部的比例为75:31,其中党政班子成员3人,党政办工作人员10人(包括离退休人员),镇农财所2人,在外深造学习2人,其他为计生服务所、市容市貌监察中队和畜牧站工作人员。

(二)驻村干部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现有的驻村干部31中,45岁到60岁的达25.8%,驻村干部高龄化的问题较明显。在文化结构上,大学本科学历的仅占12.9%,专科学历的占81.4%,中专学历的占3.2%,高中及以下的占3.2%。,且大多数学历为函授所得,知识面层次不齐。驻村干部的专业结构不合理,真正懂专业尤其是懂农业科技、经济管理的干部偏少,有其他专业特长的干部也很少。

(三)一些驻村干部工作作风不实。主要表现在:1、工作不深入,下村时间少。随着交通工具、通讯工具的改善,村干部以及村民普遍反映现在的驻村干部下村次数少了,时间短了。一部分驻村干部把本应下村工作为主变成“坐镇指挥”,平时多数时间待在单位,无法掌握村级实际情况,在村民中缺乏威信,导致开展工作过于依赖村干部,有些甚至由村干部“牵着鼻子走”,驻村工作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村里有要求时也等村干部找上门来,很多时候是镇里布置了工作任务,或是村里出了事,才到所驻的村去一下,即使下村了,也只是向村书记或村主任作个交代,很少接触群众。2、服务意识不强,为民办事不够。少数干部缺乏事业心和责任心,下村往往是“身下心不下”,深入基层真正倾听群众呼声较少,关心群众疾苦不够,作用仅仅停留在传传话、送送信、填填表上,充其量只是个“通信员”、“联络员”。3、发展意识淡薄,促进农民增收缺办法。一些驻村干部驻村工作仅停留在一些事务性工作上,对如何促进村民增收,如何推动村级经济发展等考虑不多,缺少办法。4、组织建设不重视,制度执行不到位。少数驻村干部对村班子的要求往往停留在“能完成布置的任务、不出大事”上,而对书记主任不团结、党员不发展、后备干部不培养、村务财务不公开、村民代表不开会等问题不闻不问、听之任之。5、综治信访未尽责,矛盾纠纷调处不及时。驻村干部处在农村第一线,本应在化解矛盾、促进农村稳定工作中起到“急先锋作用”和“缓冲作用”,使一些矛盾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但是,由于驻村干部主客观上的原因,要么信息掌握不灵、汇报不及时,要么回避矛盾、一推了之,而没有采取有效措施,造成矛盾不断激化升级。

引发上述问题的原因,从客观上看,由于受机构改革、编制控制、市场经济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但从总体上看,主要有两个大的方面:

第一方面是驻村干部队伍自身存在的原因。部分干部自我要求不够高,工作缺乏激情和责任心,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淡忘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有部分同志存在满足现状,不思进取,无所作为,贪图安逸的思想,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从现有的乡镇驻村干部构成分析,主要有四类人员:第一类是参加工作时间不久的高校毕业生。今年,龙山镇共有驻村干部31名,其中参加工作时间不久的高校毕业生有2名,占驻村干部总人数的6.4%。这一群体工作积极性很高,并有着做好农村工作的良好愿望,但由于缺乏农村工作经验,往往工作成绩平平,难以赢得村民的好评。第二类是50岁上下的老干部。龙山镇现有驻村干部中,45岁以上的达8人,占驻村干部总人数的25.8%。这一群体农村工作经验丰富,但是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思想滞后,创新精神缺乏,工作积极性不高,方式、方法单一,对农村工作中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认识不清,对农村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乏深层次思考。第三类是事业干部。龙山镇现有驻村干部中事业编制的共有16名,占驻村干部总人数的51.6%。这一群体接受双重领导,一部分因为主管单位分派事务较重,工作往往无暇兼顾,力不从心;另一部分因为编制问题,个人发展机会不大,往往会导致其工作积极性不高,消极应对。第四类是大学生志愿者、村官、“一村一大”。龙山镇现有大学生村官1名,占驻村干部总人数的3.2%。这一群体往往工作变动性大,缺乏稳定性。一方面被乡镇机关常常借用或要应对复杂的工作事务,另一方面又要为自己的前途奔波,二者相比自然是不能耽误前程,工作只能放在第二位。

第二方面是驻村干部管理制度上的原因。一是激励机制不完善,缺乏动力。一些埋头苦干的干部受冷落,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严重影响了驻村的工作积极性。二是交流机制不完善,缺乏活力。由于驻村干部大都是乡镇一般干部,异地交流较少,在同一乡镇、同一岗位工作时间长了,一些干部就滋长了惰性,不注重创新,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减退;形成了惯性,工作方法固定僵化,习惯于按照老办法解决问题;产生了弹性,或碍于面子或亲疏有别,导致在群众中的威信降低,干部队伍缺乏生机活力。三是评价机制不完善,缺乏压力。乡镇考核工作缺乏必要的“刚性”,往往定性多、定量少,以干部之间民主测评为依据,而不是以实绩论英雄。随着时间的推移,民主测评的人为因素不断增强,人际关系的作用日益明显,往往是“只要人际关系好,年终照样得高分”,测评结果的“群众公认度”越来越低,最终导致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状况。有的借口各村大小不同、工作基础不同、驻村干部工作量不同,驻村工作难考核为由,没有认真进行考核。而我们现在的考核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般仅仅只为评出优秀,而在年度考核中定为“基本称职”或者“不称职”的少之又少,缺乏压力。四是职责设定不明确,缺乏方向。乡镇对驻村干部下村后到底“做什么”“怎么做”不够明确,驻村干部有哪些职权,该承担哪些职责没有设定,造成驻村干部认为只要完成领导布置的任务就算做好了驻村工作。一些乡镇就没有把村级组织建设、村务财务公开、矛盾纠纷排查等工作,落实到驻村干部工作职责中去。

针对新形势下驻村工作存在的问题,要做好驻村工作,必须要提高驻村干部综合素质,完善各项。

规章制度。

切实提高其工作作风。

在目前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领导干部受培训的机会多,一般干部受培训的机会少,而专门面向驻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几乎没有。完善、创新驻村干部教育培训机制,培养锻炼其学习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依法办事、驾驭经济工作、开展调查研究、协调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开拓创新、抓工作落实、拒腐防变的能力,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1、营造驻村干部教育培训氛围。针对驻村干部综合素质不高的现状,营造良好的教育培训氛围至关重要。社会日益发展的今天,不学习就会停滞不前,农村在改变,村干部在改变,农村工作也在改变,用一成不变的工作态度,一成不变的工作方法去应对变化发展的农村工作是行不通的。因此,参加适当适量科学的教育培训对于驻村干部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工作能力,更好地进行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有收无收在于种,收多收少在于管”。乡镇驻村干部队伍建设要想有成效、获长效,必须要实行科学的管理,尤其要找准工作的突破口,在工作机制制度上推陈出新、切中要害。

1、强化激励机制。驻村干部多层次的结构构成及不平衡的工作能力,必然要求应该要根据其不同的特点来安排工作,人尽其才,扬长避短,以激励其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对于工作出色的驻村干部进行适当的表扬及物质奖励,如开展“十佳驻村干部”评选活动,而对工作相对落后的干部进行谈心交流,更好地形成“能上能下”、“干好干坏”不一样的良好氛围。

2、完善交流机制。驻村不等于“下放”,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乡镇一般干部的流转机制,对长期在同一乡镇、地域工作的驻村干部实行异地交流或岗位交流。通过建立干部交流制度,分化“小团体”,消除排外思想,激发工作活力,形成奋发向上,克难进取的良好工作氛围。另一方面,也可以探索乡镇干部与县级机关干部进行交流,激活驻村干部队伍活力。

3、健全考核制度。考核要确保公正、公平,这一点在基层工作中至关重要。要制定出硬性的考核内容,可以采用“村民考乡官”的方式,从村民代表、镇干部和镇领导三个层面加强对驻村干部的考核,并从新农村建设、村务财务党务公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村级组织建设等重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捆绑式考核,以提高驻村干部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也可以采取集中考核的方式进行,由各村将考核材料统一上交乡镇党委集中考核,避免因各考核组标准不一或个人感情等因素造成的不公平现象发生。

4、明确驻村干部职责。把责任分到每个驻村干部身上,使其切实挑起重担,“愿抓、敢抓、会抓”农村工作。驻村干部从职责上来讲,要求做到“引导、监督、协调、帮扶”。一是引导。及时宣传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涉及“三农”的法律法规,传达上级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和重要会议精神,引导农民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发展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二是监督,监督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各项民主制度的执行等等。三是协调,了解和掌握农民生产生活状况和农村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向上级党委、政府反映农民群众的思想动态和社情民意。协调好村级组织之间的关系,增强村级班子的合力,摸清村里的不稳定因素,协调好村干部和群众之间的关系。四是帮扶。帮助村两委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培育农民收入的增长点,促进农民增收和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5、建立驻村干部监督制度。乡镇建立有效的驻村干部督查制度,设立驻村干部监督考核记录,安排专人对驻村干部下村情况进行督查。要推行驻村干部佩证上岗和去向公开制度,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要在各村设立驻村干部办公室,公开驻村干部的工作职责、去向安排及联系电话、照片等,便于群众进行监督。

6、建立驻村工作例会制度。以乡镇为单位,定期(每周或每月)召开汇报会,由驻村干部汇报所联系村的各项工作及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执行情况,由乡镇领导进行点评,并根据汇报进行督查。

要使驻村干部真正与所驻村“同呼吸、共命运”,体现党委、政府的“民本”意图,必须要重时间、重方法、重实效,从而改变以往存在的“驻村不联户,驻村不联心”的状况,转变工作作风。

一要注重时间。在驻村时间上,除乡镇中心工作需要和县上重要工作安排外,其余工作日原则上都要驻村。应区别平原乡镇与山区乡镇,行政村多的乡镇和行政村少的乡镇,近郊乡镇和边远乡镇的实际,确定切合实际的驻村时间。对一人或多人驻一个行政村的,要每周不少于5天时间开展驻村工作;对一人联系多个行政村或县上工作任务比较重的,要统筹安排驻村时间,确保每月不少于15天的驻村时间。驻村干部在规定时间驻村的同时,还要做到“五必到”:即村召开两委会、党员会、村民代表会等重要会议必到,村发生重大突发性事件必到,乡镇安排重要工作必到,村举行重要活动必到,村干部要求解决重要问题必到,确保特殊情况得到及时处理。

二要注重方法。一是“坐诊”。实行驻村工作日现场办公,以村两委会为主体,协助村两委为村民解疑释难,宣传政策,接待群众,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并为群众提供咨询服务。二是“出诊”。村干部每周要基本保证走访农户的户数,每年要基本走遍联系村的所有农户。通过走访农户,广泛听取村民反映的问题,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制定解决方案提供依据。三是“会诊”。用晚上等容易召集的时间,召开村两委会,共同商议,研究解决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要注重实效。要通过建立帮扶联户制度和深化民情。

日记。

制度,力所能及为村民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不断增强驻村工作的实际效果。在帮扶联户方面,一是要明确帮扶对象,把农村党员干部户、致富户和特困户作为走访的重点对象;二是要明确帮扶职责,把为群众服务的相关职责具体化,并建立联系户、重点户帮扶台帐,作为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在深化民情日记方面,要加强督查和指导,真正体现一个“实”字,使其成为驻村干部“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帮百家富、聚百家心、办百家事”有效载体,确保民情日记制度不流于形式。

新桥乡地处永城西南15公里,全乡18个行政村,6.5万亩土地,人口4.2万人,现有大学生村干部17名,其中党员7名,女干部11人,大学文化的1人,从去年10月大学生村干部入村至今,半年的时间里,全乡17名大学生村干部能积极配合村委会,村支部,收取新农合资金,搞农业经济普查,参与第六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指导群众抗旱浇麦,防治手足口病,各项工作中均取得了较好成绩。

为进一步搞好大学生村干部的管理工作,我们从他们的思想、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进行了调研。

思想上的不适应。虽然说大学生村干部都生长在农村,但由于离开校园时间较短,部分同志工作中一时半会还脱不了学生气,想问题、办事情比较单纯、片面,存在着浮而不深,依赖心理强,承受心理弱的问题,加之以前没有接触过农村工作,面对复杂的环境和棘手的事情,每遇到一点困难就会打退堂鼓,感到心灰意冷、提不起精神。有个别同志则认为自己是一名大学生,具有知识厚实、专业技术能力强的优势,是各级组织部门百里挑一选拔出来,帮助村上谋发展、攻难关的,思想上有“高人一等”的心理,难以放下架子和基层干部、群众打成一片。还有个别同志,或许是出于择业的无奈,从内心深处对选择当村官还是感到不理想、不满意,认为当村官就是当泥腿子,心里多少有些心灰意冷的感觉,放松了自我约束,工作中随意性强,自制力差,只要组织照顾,不要组织纪律,履行职责情况比较差,甚至存在着遇事不请假,随意离岗现象。生活上的不适应。由于多年在外求学尤其是大学校园生活的经历,部分人已经习惯了都市的生活,因而在选择当村官后,虽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面对基层艰苦的工作环境和较差的生活条件,还是感到与自己的想像落差太大,一时难以适应,心理准备不足,不能尽快地进入角色。工作上的不适应。一些同志适应乡环境较慢,加之缺乏必要的实践,工作中被动应付、得过且过,不能将所学的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使个人的特长得不到充分发挥,尤其是面对复杂问题和突发事件,虽有热情却方法欠妥,应对能力和策略不足,独立工作能力不强。如何尽快消除这些不适应,进入最佳工作状态,这既要靠组织的帮助引导,更要靠个人的不懈努力。

培养锻炼欠缺,素质能力提不高问题比较突出。大学生村干部是一支需要精心培育的队伍,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处处遇到培育难的问题。从调查中,我们发现主要是缺乏科学的培养方法。一是培养方式单一。在培育过程中,往往局限于以参与村内事务形式的培养,缺乏行之有效的培养方式。二是培训内容缺乏吸引力。虽然在培养过程中,内容上不断加以丰富,但整体上看还是缺乏吸引力,内容还不够全面,政治培训所占比重较大,仅一个远程教育平台,三是锻炼岗位缺乏。从调查中发现,大学生村干部培养中基本采用的是在一些村级事务处置过程中,由村干部以“传帮带”的形式加以培养,使得大学生村干部能学习到一些村干部的工作方式和方法,但缺少独当一面的机会,无法真正提高自己处理事务的能力。

管理监督不足,工作压力和动力缺乏问题比较突出。从调查中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村干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管理流于形式,管理监督的刚性不足。一是管理制度不健全。从调查情况看,管理水平还存在不平衡性。二是日常管理放松。在管理上存在形式主义,往往仅在年底对工作进行简单总结,平时不注意收集掌握情况,使得村级后备干部约束不严。虽然建有相应的考核办法,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执行不严,应付了事,难以形成有力的威慑,也扼杀了大学生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三是管理工作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个别大学生村部出现迟到、早退等现象,村级党组织未能及时帮助纠正,放任自流。由于管理监督的缺失,导致大学生村干部自身出现消极现象,如有的认为我们就是一个名分、一顶帽子,可有可无,有用的时候戴一下,没用的时候丢一边,对工作缺乏激情;有的把自己等同于普通群众,平常与村党组织联系不多,只管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工作表现不突出,有的对自己要求不严格。

针对目前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农村现状和发展趋势,我们认为应进一步健全完善大学生村干部的选拔、培养、管理、使用机制,努力做到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真正使敢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会干事的人有地位,干成事的人脱颖而出。

加强大学生村干部队伍建设,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破除旧思想、旧观念的禁锢和束缚,勇于开拓进取、善于改革创新,为加强大学生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一是乡党委政府要把大学生村干部队伍建设摆上重要位置,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狠抓工作落实,列入党建工作规划,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在村级层面上,要引导和教育他们从大局出发,从农村发展前途出发,摒弃狭隘的个人观念,树立起“得人才者事业兴”和“培养好接班人也是大政绩”的观念。同时,要把培养大学生村干部纳入村党组织工作责任目标。要从教育引导、典型宣传入手,加深群众对大学生村干部的认识和了解,努力营造宽容失败,放手鼓励的有利于大学生村干部队伍建设的良好氛围。

思想汇报。

材料、学习培训情况、奖惩情况等,及时更新,形成“一人一档”的台帐式管理模式。结合平时的跟踪考察、访谈了解、考核评议等情况,实施优胜劣汰,确保大学生村干部质量。三是要健全完善考核激励机制。要探索建立大学生村干部考核评价体系,通过科学、合理地制定大学生村干部的考核评价指标,实施大学生村干部三年培养规划期工作承诺等方法,不断提高大学生村干部考评的参照性和可比性。同时,为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要实行激励与约束并重,完善管理机制,保障经济待遇,提供学习培训机会,提供发展空间,做到既能吸引又能留住优秀青年在农村工作。通过政治上给待遇、工作上多支持、生活上多关心,增强后备干部对农村工作的归属感与责任感,让后备干部经济上有想头、政治上有奔头、工作上有干头,在良好的环境中逐步成才。

传帮带制度,即每名大学生“村官”由一名乡领导班子成员、一名优秀村干部共同结对传帮带,当好思想与业务老师。一是在思想上进行全方位传帮带。帮助其转变角色,解决思想疙瘩,适应农村环境,使其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农户,以“主人翁”的姿态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想法,关心群众疾苦,尊重群众创造,与群众打成一片,真心实意和农民群众交朋友。二是在学习上进行全方位传帮带。学习农业知识,学习新农村建设知识,学习农村工作方法,引导他们写学习笔记和心得,撰写理论文章和调研报告,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三是在工作上进行全方位传帮带。帮助其开阔视野、拓宽思路,使他们尽快熟悉农村工作,提高农村工作能力,使其迈开步子、放开手脚、甩开膀子为农民群众出点子、带路子,寻求致富路,在处理各种复杂问题和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积累经验、锻炼成才。与此同时,还要认真解决他们各方面的困难。一是解决实际困难,确保安心农村。组织部门发挥“娘家”作用,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落实好大学生“村官”的经济和生活待遇,指派专人为来自外省的大学生“村官”当翻译,为他们提供便利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二是加强能力培训,确保顺心服务。开展传帮带活动,教育、引导大学生村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村党组织书记担当工作中的老师,负责向大学生“村官”传授农村基层工作经验。同时,进行多岗位锻炼,安排他们负责发展党员、“育龄”人员管理、信息编撰等工作,使其在多个岗位进行实践锻炼,尽快演好角色。

农村干部管理调研报告3

调研中发现,各支村两委干部在干事创业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大的方面:

(一)农村干部自身的整体素质与当前形势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一是个别村干部思想观念跟不上社会形势的发展,缺乏创新意识。虽然为了农村的工作他们已是很努力了,但他们往往达不到更高的要求,永远停留在初始的水平。二是缺乏驾驭全局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对一些突发事件的处理束手无策或方法不多,如对一些公益性事业建设上,面对群众利益之争,有的村干部就显得无能为力。以上这些既有农村法律机制不够完善,教育培训跟不上等客观因素,也有村干部文化水平低,政治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相对较差等主观原因。

(二)部分村经济发展速度较慢,农村党员、干部致富、带富能力不强。有的村集体经济收入渠道单一,集体经济底子薄,村干部缺乏带领群众致富创收的好办法;少数村干部工作上畏难,致使村集集体经济增长缓慢,有的停滞不前甚至呈现出萎缩状态。微薄的集体收入导致村里缺乏为民办事的物质基础,即使许多村干部都想大展宏图,干一翻事业,由于无钱办事,想干事干不成,久而久之,丧失了信心。直接影响了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

(三)个别村级班子存在后继乏人的问题。农村许多有文化有能力的优秀青年通过考学、参军、外出务工、经商等多种渠道离开了农村,致使后备干部、人才相对匮乏。部分村支村两委干部存在年龄偏大,社会新鲜事物、新政策科学技术、群众的思想动态把握不够,使他们表现出工作能力不强,跟不上社会步伐,有些村干部仍停留在计划经济模式下的工作方法,缺乏组织领导与统筹协调能力,对一些事关全局的问题认识不够,研究不透,处理不好,甚至思想上产生了动摇,直接导致部分村干部工作上存在畏难情绪。

二、主要的整改措施

部的理论水平和带头致富能力,拓宽村干部的视野和发展思路,建立激励村干部干事创业的长效机制。

(一)多渠道选用人才,建强村级班子队伍

按照“选好一个人,带好一班人,致富一个村”的思路,为充分发挥领头雁的作用。拓宽选人渠道,打破地域、身份、职业等局限,选好配强村班子。一是从外出创业能人中选任村干部。将政治素质高、致富带富能力强的外出创业能人例为村后备干部,条件成熟的及时调整补充进村班子。二是从经济能人中选聘村干部。针对个别村班子相对软弱、战斗力不强的实际情况,选聘有一定经济头脑的年轻人到村任职,积极推动村里各项事业的发展。

(二)多形式培育干部,提高村干部素质和能力

把村干部教育培训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实行分类培训。一是举办学习班集中培训。每年举办村支两委干部培训班,提高村干部理论水平及发展能力。二是邀请专家培训。邀请县党校老师、县直有关部门领导为村干部授课。通过培训为后备干部储备队伍壮大和素质培养起到良好的作用。

(三)建立激励村干部监督管理长效机制

解除后顾之忧,积极创造条件,为村干部办理养老保险,让他们干有所得,退有所养,在工作上营造良好环境,提高工作积极性。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切实解决农村干部的后顾之忧,激发争先创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壮大村干部队伍实力、提高村支两委干部的素质和带领广大村民发展致富的能力。使村级班子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进一步推动各项事业的顺利开展。

2017年9月24日

大学生调研报告_大学生调研报告

《今日美国》18日报道,美国一份针对大学生的调研报告显示:近一半美国大学生在大学前两年几乎一无所获,36%的大学生读了四年等于“白读”。造成这种局面的最主要原因是,今天的大学老师和大学生,未把教学和学习放在首位。

一、老师忙学术研究 学生忙交际活动

这项调研由美国社会科学研究委员会研究员埃斯特、美国最大私立大学纽约大学的教授理查德·阿如姆等人合作完成。

调研人员在2005年-2009年,跟踪调研了美国29所大学的超过3000个全日制大学生,调研基于这些大学生的成绩单,对他们的问卷调查,以及对他们的学术评估:衡量学生批判性思维、分析推理能力和写作技能的一种标准化测试。调研报告已被写入理查德教授本月与人合著出版的书籍《随波逐流的大学:校园里学到的很有限》。

报告指出,大学老师更喜欢聚焦在他们的学术研究上,而不是给年轻的大学生上课;大学生也不喜欢上课,而是喜欢参加交际活动。

报告中的数据显示:45%的美国大学生在大学前两年,学习上没有“有意义的”收获;36%的美国大学生,经过大学4年学习后,几乎毫无改变,仍在原地踏步。

大多数美国大学生毕业时,仍不能分辨阅读材料中的哪些部分是事实、哪些部分是观点。这些毕业生,无法分析邻近地区犯罪率上升的原因,也无法抛开情绪性言辞、政治性谎言的干扰,进而理性决策。

理查德说:“这真是让人震惊、困惑的数据。”他说,接受调查的3000多个大学生,平均绩点是3.2(编者注:绩点是大学生成绩的一个评价标准,简单折算,绩点3.2大约是百分制的82分),“现在的大学生不用很努力,就能找到通过考试获得较好成绩的办法”。

二、学生学习时间太少了 每周只有不到12小时

调研报告说,美国现在的大学生,花在学习上的时间,比几十年前的美国大学生要少一半以上。

每周168小时,美国现在的大学生,用于学习(课外学习)的时间只有7%(不到12小时)。反过来,他们每周花51%的时间(85小时)用于交际等大学课程之外的活动。

报告指出:35%的受访美国大学生,每周单独学习的时间少于5小时;尽管团队学习、小组学习越来越普遍,但大学生在团队学习中的收获,远比单独学习的收获少。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哈弗福德学院的院长斯蒂芬·埃默森说,对这个结论并不惊奇,“我们学院最出色的学生,不靠团队学习,虽然他们可能会在实验室跟同学一起完成实验,但当进行其他学习项目时,他们是单独学习的”。

报告说,如果老师对学生要求得多,学生收获也会更大。明显的例子是传统文科专业,比如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数学专业的大学生,在批判性思维、分析推理能力和写作技能方面,要比商科、教育学、社会服务、通信等专业的大学生有更明显收获。报告指出,不排除这些收获较少专业的大学生,读大学期间正在开发他们有关未来职业方面的专业技能。

报告说,文科专业的大学生收获较大,一个原因是这些专业的老师布置了较多的阅读、写作任务。这样一来,学生也不可避免地会花更多时间在学习上。

三、大学想改进教学 学生瞄准找工作

理查德教授的调研报告,引起大学、家长和学生的关注。

美国高等教育数据分享公司的主管查尔斯·布莱奇说,美国大学意识到了自己有不足,正在改进中,“我不想让外界觉得大学管理者对这些短处视而不见”。这家公司提供的数据,被美国130所私立大学用来改善教学质量。

印第安纳州立大学的校长丹尼尔·布拉德利说:“我们过去的教学时间不够,学生学习时间也不够。”这所大学是全美71家签署“誓言改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大学之一。

《今日美国》网站上,家长“金杰42”留言:“在为儿子上大学砸了15万美元后,我真的在想是否让儿子去读一年制的技术课程更好。”

印第安纳州德堡大学的大四女生克里斯蒂娜,是一个学生组织的主席。克里斯蒂娜说,理查德教授的调研报告,并未真实反映她的情况:每周有30小时学习,自信学到了很多;她和她的同学,很多时候“身兼数职”——除了学习任务,还有非学术方面的任务,比如兼职——一方面可以赚钱交学费,另一方面,只是成绩好的毕业生,在目前这种经济形势下已不管用。

一、毕业生当年就业率(近三年)

2007年整体来说全国的情况不是很好,也就大约 70%左右,相比之下,全国的211高校,985高校的就业情况要好点,可以达到80%以上!

据教育部的统计,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559万人,比2007年增加64万人。而全国高校毕业生总量压力还将继续增加,“2008年毕业大学生实际就业率不到70%。”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说。

“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87%。”在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简称人保部)召开的2009年四季度新闻发布会上,人保部发言人尹成基表示。

二、大学生就业趋势的研究

多数学生对于“务实”有新的认识,就业期望趋向现实,主要表现在工作单位、工作区域等方面。

(1)就业方向: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

大学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它们分别为41.76%、28.57%、27.84%。调查显示,在面得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

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继续深造”,这选项占27.84%,有过四分之一学生希望继续学习,而且此风近年经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等因素。这一现象值得认真分析研究,其利与弊何在?其利在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改善我国人才结构,增强我国高级人才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忧虑的是它反映出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欠缺,社会压力的承受力不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选择了回避的方式,职业期望趋于“非风险化”。这种现象还可以从学生对就业前景的评价中看出。22.92%的同学对就业前景持有“不容乐观”的评价,这里除了客观实在的因素影响外,更多的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因素问题。由此可见,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是必要的。

(2)就业取向:就业地区首选经济发达地区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占66.54%。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有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外,经济发达地区与国际接轨更便捷,更能为就业者提供再学习提高的机会,这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密切相关。二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其他不发达地区的高,且就业岗位多元化,这是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3)职业价值:结合专业特色,务实肯干

作为师范院校的学生在选择就业岗位上,更多的是趋向于“学校或科研机构”、“行政机关或事业单位”

三、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

1、客观原因

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人认为根本性的原因在于现行就业制度、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结构、用人单位现状及用人单位的陈旧观念、以及大学生本身存在的问题等等。客观认识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正确分析大学生就业的障碍,寻求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是应对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办法。

(1) 政策方面的原因

第一,劳动、人事制度、户籍、档案管理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不到位、不完善是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客观原因。尽管我国己进入市场经济时期,但目前的人事管理制度仍然有较强的计划经济色彩,使不少缺位以待的用人单位受到用人的限制。据调查,不少中小型私营(股份)企业急需大学水平的管理技术人员,却因没有申报用人指标的途径,不能解决大学生的派遣、户口、编制、档案管理等问题,导致一些大学生担心丧失自己的“身份”而望职兴叹,企业也就招不到人。2004年就业的部委属高校毕业生到教学科研等事业单位为31.6%,到国有企业为31.5%,到民营三资企业为26.2%,其他就业为10.7%。而从当前城镇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状况看,个体私营和股份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己经占60%,但是,由于很大一部分个体私营企业不能解决“三险一金”(三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一金:住房公积金)而被大学毕业生放弃。

第二,就业程序复杂、就业渠道不畅,阻碍了大学毕业生的顺利就业。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相对滞后,整个社会缺乏顺利就业的软环境,影响毕业生就业市场中供需主体的体制性、机制性的障碍仍存在。很多地方对于录用大学生有户口、用人指标的限制,有的还有干部身份的要求;民营、外资企业不能根据需要招聘大学生,企业的用人自主权没有到位;有些高校毕业生还面临出地出系统等要交费的障碍;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不成熟,供需见面会还很不完善,处于“粗放”的运作和初级的中介形式。缺少统一平台的互联网信息发布渠道,信息化管理手段得不到充分利用。

(2)高校方面的原因

第一,高校大规模扩招,造成就业市场“供大于求”。造成目前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很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情况,许多人认为是因为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人太多了,用不完了,过剩了。其实,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仅占总人口的5%左右,而发达国家的这个数字己经达到1/3。因此,我国的人才过剩是相对过剩。而且,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跟不上高校教育扩招的步伐,也为高校毕业生“供大于求”制造了假象。我国的大学毕业生在大城市、大企业、大公司,人才济济,人满为患,是过剩了。而一些中小企业,事业单位,偏远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则是人才稀疏,人才缺乏。

第二,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层次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水平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在大学生就业己经市场化的情况下,大学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却显得十分滞后,致使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了错位,从源头讲,这已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滞后于社会的发展是教育的特点,但没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规划并主动调整,进一步放大了专业及课程设置的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结构严重失衡。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竞争优势。

(3)用人单位方面的原因

首先,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进行的机构改革大大冲击了大学生就业。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曾经是接收大学毕业生的主渠道,主力军。1998年以后,随着政府机关进行机构改革,精简人员。精简下来的人员多数要流向事业单位,而事业单位本身也在进行定编定员,另外,国有大中型企业多数存在冗员过多,超编运转,包袱过重的问题,继而实行分流下岗,减员增效。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许多企业由于经营不善也在面临着破产倒闭。面临着自身的生存危机,接纳大学毕业生的容量相当有限,很难给大学生就业提供畅通的就业之路。

其次,多数用人单位都走入了重“名牌”轻“一般”、“惟学历是瞻”的怪圈。随着大学生就业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用人单位也逐渐提高了用人的标准。他们将目光锁定在少数的名牌大学毕业生身上,放在了研究生、博士生身上。相对于名牌、重点院校的大学生而言,不少一般本科院校、专科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存在一定的“品牌劣势”。从中国高等学校的发展现状分析,高等学校之间的资源分配不均,办学质量差异较大,导致了用人单位对重“名牌”轻“一般”的怪现象找到理由和借口。

2、 主观原因

(1)不切实际的就业期望值

不切实际的就业期望值,是导致就业难的主观原因,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始终居高不下。非大城市、大机关、大公司、大院所、大企业不去,希望能去的单位名声好、工作条件好、待遇好、甚至有出国机会等等。举个例子:《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对全国28所大学、3万多名大学生作过“您最想到下列哪个城市工作?”的调查。在列出的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八大城市中,想到上海发展的大学生最多,获选率为32.3%,紧随其后的是北京(27.7%),两个城市的获选率之和达到了60%,成为大学生心目中发展事业的最理想城市:另外,像深圳这样的特区城市也较受欢迎,获选率为12.1%:但是一些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和内陆开放程度较小的城市则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很小,只有0.94%和0.52%的大学生愿意到重庆和武汉去上作。而目前实际最需要毕业生的恰恰是那些边远地区的中小城市和基层一线的中小单位。毕业生想去的单位去不了,而能去的单位毕业生又不予选择。于是出现了“有人无业、有业无人”的现象。

(2)自身综合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毕业生的能力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求也存在较大差距,加大了毕业生就业难度。现在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思想道德觉悟和能力素质水平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毕业生诚实守信,勤奋敬业,而且还要求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也是用人单位看好的主要方面。用人单位重视人品和能力,对专业的要求反而有所淡化。不少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持“宁缺勿滥”的态度。因此,学生干和学生党员以及那些综合素质好、动手能力强、敬业精神好以及“一专多能”的毕业生越来越受欢迎。用人单位看重的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3) 大学生诚信缺失造成就业危机

诚信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基本要求。在就业情况日趋严峻的形势下,毕业生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为了能够在社会中寻求一席立足之地,有些学生不从筑高自身的实力出发,而是挖空心思如何包装自己。正常的包装无可厚非,但是失真的包装会演变成伪装。这样一来就业诚信缺失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使得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实际能力产生怀疑,结果只能是大学生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15]。

四、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措施

1、 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

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必须加大人事制度、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力度。要加大用人机制、单位编制等制度的改革,扩大机关、事业、企业单位的用人自主权,使用人单位真正做到有用的人进,无用的人能出;加强户籍制度的改革,为边远地区、小城镇、农村的大学毕业生开方便之门,使人才能合理流动;要建立起完善的与毕业生就业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成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对未就业的大学生提供服务。

2、 调整高校专业和课程设置

在当前飞速变化的时代,大学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就必须把握时代的脉搏,不断调整课程结构和内容。当今世界正由工业化社会走向市场、信息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国间生产、流通、运输、资讯领域的相互依存关系日益紧密,整个世界将如同一个地球村,谁都无法完全正确的预料未来世界的变化。这就决定现代大学必须是面对未来开放式的,其课程也应从过去那种封闭状态走出来。

在课程布局上,应适当减少某些必修课,增加选修课的比重。一方面,让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发挥他们的所长。另一方面,这也有利于向学生提供反映社会文化各个领域发展的最新成果。因为现代社会知识急剧增加和迅速老化,选修课的开设有助于弥补必修课无法及时反映这一动态的缺陷。

3 、把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始终

当前我国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课都是针对毕业生开设的,通过几次的座谈会、报告会、讲座等等就算完成就业指导上作了。

对于一年级的新生,应该着重进行心理指导,重点帮助大学生尽快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结合入学的专业思想教育,逐步引导他们根据自身的特点初步设计职业发展的方向。在这个阶段,要向他们介绍本专业就业的大致情况,让他们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及适应职业的特点和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引导他们尽早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养成独立思考、自觉学习、努力奋斗的良好习惯。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应着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这个阶段,要通过对社会各种职业的全面了解,帮助他们分析自我的能力、优势和存在的缺陷,引导大学生要根据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完善自己,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打好专业基础,建立合理知识和能力结构。要对其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激发成才意识和行为。

对于三年级的同学,要给予一定的实习和锻炼的机会,让他们直接地去体会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帮助他们认清专业所适应的工作领域,并与自己的特点和能力相对照,继续培养和发展与其职业目标相适应的素质优势,对其原定的职业目标做出适当的调整。对于大三的学生,还有一个重要指导内容就是要逐渐分析整个社会及大学生就业形势,对大学生进行就业观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对毕业生的指导是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点,这一阶段,指导的重点在于传达就业方针政策、分析预测就业形势、指导大学生作好如何获取就业信息、如何进行面试,如何克服心理障碍等就业准备,处理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临时性问题。

参考文献

1 胡志宇.当前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初探[d].2003.12

3 刘常云.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模式研究[j].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8

5 田丽娟.试析人才市场中的结构性失业[j].唐都学刊.2001.5

6 史丽丽.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点与对策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2006.6

在思想道德中,社会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贴近我们生活实际的。它在第一时间体现一个人的素质涵养,同时又无处不在地伴随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针对当今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我们做了一次社会调查。

总体情况:

调查显示,现在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整体上比较强。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院长武东生说:“今天的大学生是值得肯定的,与八九十年代相比,社会的进步在大学生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有49.2%的人对当代大学生的总体评价是“思想先进,有知识,有文化,但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差”。只有17.79%的人认为当代大学生“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和社会实践报告能力强,有社会责任感。”这就表明,在公德认识方面,大学生普遍表现得好。对基本的公德行为和范畴,他们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在具体表现的方面还有待提高,而且这种“知行脱节”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愈趋明显。

助人为乐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和关心的时候。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的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人有三乐: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把帮助别人当成自己最快乐的事情,是博爱的表现,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殷切期盼。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将是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大学生应当“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力所能及地关心和帮助他人。

在本次调查当中,对于社会公益活动有57.75%的人选择“经常参加”,有37.97%的人选择“没兴趣,出于任务,偶尔应付”,另外有4.28%的人选择“不参加”。参加公益活动是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良好表现,它体现了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于不太喜欢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同学,社会也应该给予积极的鼓励与引导。

代大学生中,大部分同学很少接触社会,很少涉及世事纷争,也因此保存着那颗原始的善良的感恩之心。在我们的一个关于无偿献血的个人访谈中,接受采访者回答每个问题都干脆利落,毫不犹豫。献血时她自主争先,她觉得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当我们问到:“有人说献血很危险,甚至有可能感染疾病,你想过吗?”她回答很干脆:“没有,没想过。我只觉得我自己身体很好,抽点血没关系,何况还有很多人挣扎在死亡边缘,正等着我们献血来抢救呢!”从我们的调查数据中也显示,对于无偿献血,有58.63%的同学积极参与,还有36.31%的同学想去,但没时间,只有10.06%的同学认为这是医院在挣钱,不去献。

文明礼貌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而且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比如:尊重师长,主动让座等。在我们的调查中,84.54%的被调查者在路上见到老师都会主动问好。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对尊师重教的认知程度较高,且能付诸行动。而在公交车上见到老弱病残时只有49.47%的被调查者会积极让座,48.47%的人会视情况而定,偶尔让座。这说明广大大学生对让座这一行为都是持肯定态度的,二者之和占了97.94%,但能始终如一,坚持将道德认知转化在每一件日常小事上的人却只有半数。这说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在文明礼貌这一点上的素质还需提高一个新的档次。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也是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我们周边环境的日益改善,大学生逐渐意识到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根据调查了解,当外出制造了垃圾却暂时找不到垃圾箱时,有87.05%的同学会“找到垃圾箱后再丢”,有6.22%的人选择“随手丢掉”,另外有6.74%的人可能碍于面子,会“找个角落再丢”。在不破坏环境卫生这方面,大部分同学还做得不错,即能“独善其身”。然而对于真正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对待环境保护时,我们大学生做得还远不够,即不能“兼济天下”。比如,当看到地上有垃圾时,只有5.73%的人会马上弄干净,而有80.21%的人想弄干净但最终没做,其余14.06%的人干脆不理它。分析其原因,我们发现现在的大学生爱面子,觉得那些俗规矩太死板了,大家都不去做而我一个人做很别扭,所以在可以选择逃避的时候尽量逃避。对于以上这些现象,我们每一位有责任感的大学生都应该行动起来,不要以为是丢面子的事情,其实往往是那些最要面子的人最没面子。21世纪需要的是“弯腰精神”,多弯一次腰就给世界多一份洁净。另外,对于校园盛行的“课桌文化”,我们应持坚决反对的态度。在我们做任何事情前应想想它可能造成的后果与影响,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遵纪守法

遵纪守法的实践是提高人们社会公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人员构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正常生活秩序可能受到影响,这就需要用纪律与法规来维持。大学生应当全面了解各项法律法规,熟知校纪校规,牢固法制观念,“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自觉遵守相关纪律和法规。然而,当代大学生遵纪守法状况并不是很好,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考试作弊更是屡见不鲜。在我们关于考试舞弊的调查中,竟有93.2%的同学认为舞弊不足为怪,能够泰然处之。在2003年南京某高校的一次调查中,居然有56.7%的人根本不相信有从未作弊的大学生的存在!这反映出的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道德问题,同时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规则意识不强。许多大学生过早的有了世故圆滑、投机取巧的意识。诚然,要改变这一现状不仅要靠社会的正确引导,更主要的还是大学生自己增强思想道德与法律意识,自觉自主地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