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县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汇报(热门19篇)

县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汇报(热门19篇)



汇报工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在工作中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通过阅读一些工作汇报的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类型工作汇报的写作风格和技巧。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情况的汇报

##区现辖5个乡镇,109个行政村,农业人口15.8万人,耕地23.3万亩。2017年,全区农业总产值8.7亿元,增加值4.7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55元,同比增长11.5%。

(二)社会事业发展情况。农村卫生事业得到长足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稳步推进,新建改建了1所乡镇卫生院,基本达到村村都有卫生室,解决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形成了农民小病不出村,一般疾病不出区的良好局面。农民最低生活得到保障,区政府将符合低保条件的困难农民都纳入了救济范围;通过“温暖小区”工程建设,使农村“五保”老人得到了老有所养;通过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使病残孤害寡等弱势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得到解决。计划生育政策全面落实,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农村教育事业,抓住“中心村”建设机遇,中小学校布局得到合理调整,严格落实了“两免一补”政策,中小学实行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0%。农村文化事业建设快速发展,全区80%以上的乡镇建有文化站,乡村两级建有图书室50多个,各类文艺表演团体80多个,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以农村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载体,大力实施“执政基础工程”、“三级联创”活动,创建“生态小康村”、“富裕文明示范村”,制定了公民道德“十不准”规范,推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党的执政基础工程不断加强。全面实施村民自治,发展农村政治文明,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建立健全,村级政务、财务全面公开,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得到加强,维护了稳定,促进了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及表现

(一)农业投入不足。基层特别是乡镇财政困难,没有能力对农业进行投入,原有农业基础设施大多年久失修,难以发挥有效作用。并且随着农业税和农村“两工”的取消,进一步削弱了基层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能力。此外,农业配套体系建设不健全,特别是动植物防治控制体系建设力度不够,直接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的约束仍然较强,农业生产起伏较大。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考和建议

(二)科学规划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前提。好的规划也是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中,我们应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改造村庄,立足实际,坚持“长远不落后、眼前要领先”的原则,从改善最基础的条件入手,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特别是制定好产业发展规划,做到远有目标,近有计划。

(三)加快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第一要务。没有村级经济的发展壮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失去了基础和支撑。通过股份制经济、专业合作社、村企合一等多种发展模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快村里教育、文化、养老等公益事业发展步伐,走出共同致富的新路子,带动困难群体一起过上小康生活。

(四)选准发展路子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内涵十分丰富,由于农村面广点多,发展不平衡性突出,选准突破口,找到关键点,坚持走多样化的道路。用城市化带动农村,用工业化提升农业,靠产业化培育特色,壮大规模、打造品牌、开拓市场,提高农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推进工业带动型、农业产业化带动型、商贸服务业带动型、劳务经济带动型等各类新农村协调发展,形成合理的新农村建设体系。

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四、贯彻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初步打算

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将本着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示范带动、有序推进的原则,以深化富裕文明村创建活动为主线,采取农民自主、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方式,发扬事实求是、务实重干、团结协作的精神,全面有力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逐步把我区广大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初步打算是:

(二)深入实施执政基础工程,建设健全强有力的村级领导班子。以农村保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载体,全面提高党员群众思想素质,不断深入实施执政基础工程建设,着力抓好党员干部思想素质教育、工作能力提高、致富技能培训,使村级两委班子真正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群众致富的带头人,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可靠的组织保证。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情况的汇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创新党建工作夯实基层基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同志们:

椒园村位于博兴县城东郊,全村总人口2300人,总户数660户,党员80名,,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成为当地有名的富裕村、文明村。先后被省委授予“贯彻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先进党组织”、“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村”荣誉称号;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单位”荣誉称号;并连年受到县委、县政府的表彰奖励。

村党支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中央提出的“二十字”方针,结合本村实际,拓宽思路,积极谋划,力求创新,提出建设工业化、市民化、城镇化、和谐化、法治化新椒园的目标,推动全村的新农村的建设步入快车道。

一、在新农村建设方面的工作。

(一)以工业化的思路发展全村经济作为一个城郊村,椒园村有着优异的区位优势,村党支部从实际出发,提出用工业化的思路发展农村经济,通过“工业带动,全面发展”的战略带动全村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从开始,村“两委”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作出决定:投资建设“城东大市场”,创建一个全新的工业园区和商贸流通交易市场。几年来,我们克服种种困难,多方筹资3000多万元,将“城东大市场”建成了鲁北最大的农村工业和商贸流通交易业园区。目前,城东大市场规模达3800多亩,包括木材、竹器加工批发市场、钢材、铝材批发市场、车辆物流中心、农用车交易中心等六个专业市场。优良的软、硬环境,吸引了八方客商,先达化工公司、万达工艺品有限公司、中日合资东丽纺织有限公司等40余家企业落户城东大市场,真正形成了一个辐射面广、吞吐量大的现代化农产品交易中心和工业园区。20城东大市场年销售额达3亿多元。依托大市场的带动作用,我村的餐饮、汽车修配、出租、旅店、劳务输出等二、三产业得到迅猛发展,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农业的主导地位已被第二、三产业所取代,农村的城市化格局已基本建成,截至年底,全村民营业户发展到300户,占总户数的40%以上;运输户达380户,占总户数的57.5%。目前,我村已形成拥有固定资产8000余万元,年产值超过1.5亿元、年利税近千万元的村办和民办企业体系。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民营经济明星村”、“经济建设百强村”等荣誉称号。

(二)以市民化的思路培育新型农民我村转变村民思想观念入手,加速农民市民化进程。一是大力发展村里的基础教育。2005年村里将村小学并入县乐安实验学校,将村里的300余名学生当地名校接受教育,受到群众的欢迎,目前全村学龄段儿童入学率达到100%。二是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党群教育体系。我村作为全省远程教育试点村之一,投资8万多元建成了完善的农村党员现代教育网络系统,并以此为依托对全村群众进行每月不少于三次的教育培训,有力的推动了农民基本素质的提高。目前,全村党员群众的参学率达到95%以上。有力的推动了群众的思想观念转变,提高了致富能力和民主意识。三是大力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村支部将农村合作医疗作为实践党员先进性的具体工作来抓,规定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个人缴纳部分由村集体完全负担。目前,我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100%以上,有效的.解决了群众因病致贫的问题,使群众确确实实得到了实惠。

(三)以城镇化的思路建设现代化村庄近年来,我村积极探讨用城镇化思路建设新农村。一方面继续完善村内基础性设施建设,投入300余万元,对村内全部街巷进行了硬化,并配套了路灯、封闭式下水道和道路绿化带。同时,借鉴城市管理经验,紧扣村容整洁这一重点,积极探索农村环境卫生、公共事务管理的长效机制,每年都从集体收入中拿出资金,用于村道路、给排水、垃圾处理、架设通讯设施等基础设施的配套与维护;在村规民约中明确规定了门前卫生管理区,责任到户,保证了村里整体的卫生环境;聘用了15名年富力强的村民专门担任“保洁员”负责村里几条主要街道的卫生。

现在的椒园村街巷全部硬化、绿化、亮化,户户通上自来水,有线电视、电话安装率达到100%,新村与城区完全融合在一起,全村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彻底改善。与此同时我们又提出村集体的“四个负担”,即:学生义务教育期间所有费用集体负担;村民生活用水集体负担;村民农业生产管理费用集体负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所有费用集体负担。同时,村里每个月还为60周岁以上的老人每人发放30元的生活补助金。

(四)以和谐化的思路塑造农村新风尚从开始,我们在全村开展了“美在家庭”、“尊老敬老”系列评选活动,营造建康文明的邻里关系。对评选出的先进人物给予相应的精神和物质奖励。通过这一过程使村民的发展意识、市场意识、市场意识、法制意识、竞争意识得到明显增强。我们还在村规民约中明确反对封建迷信,倡导文明新风。过去,逢年过节,村里不少老人聚在一块烧香磕头,被迷信所困,现在老人们则是聚到一起扭起大秧歌、跳一跳健身操,比比谁家的儿女更孝顺。4月,村支部还组织开展了以“知荣辱、树新风”为主题的道德实践活动,把“八荣八耻”转化为自觉地行动。现在的椒园人在奔小康的征程上,崇尚的是开拓创新、科技致富、扶危济困等现代文明意识。计划生育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村计生工作连续多年受到市、县表彰。

(五)以法治化的思路推动民主管理进程我们紧扣管理民主这一要点,依托“双基工程”、“三级联创”和“村务公开”等工作,全面落实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机制,使村内各项事务“透明化”。一是推进民主自治,建立以村党支部为核心、村民代表大会为主要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每月5号召开由村民代表和党员参加的民主议事会议,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群众认可的事就干,群众反对的事就不干,讨论后的结果在公开栏内公开,实现了事前议事民主化、事中决策科学化、事后监督规范化,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与监督权。二是健全长效机制。按照“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要求,经常开展主题教育,并实行村干部综合考评制度,使其发挥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排头兵作用。通过扎实的基层党建工作和先进性教育活动,我村打造出了一支肯吃苦,能干事的党员队伍,为新农村建设创造了坚实的领导基础。

二、近期的工作打算。

近期我们将完成城东工业园区内新修道路的配套建设和205国道沿线的房屋拆迁工作。首先是完成对城东工业园区内今年新修的三纵三横8700多米的道路的绿化、亮化等相关配套工程。同时,按照“八通一平”的标准,实现城东大市场的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加快与开发区工业园的对接,为实现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开发区32平方公里新规划打下基础。

在205国道沿线,按照县委的路域综合整治工作要求,做好路域综合整治的各项工作,保证按时完成整治任务。

三、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在抓好城东大市场建设的同时加快我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城东大市场的各项硬件设施,创新服务手段和服务形式,为外来项目的落户创造优异的环境。同时,继续利用城东大市场的带动作用,推动我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让群众获得更好的生活。

总之,我村在农村党建工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做出了一些成绩,但离上级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和先进单位相比仍显不足,今后,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扎实工作,探索和创新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新路子,努力向着村富民强,和谐文明的社会迈进。

创新党建工作夯实基层基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情况汇报

农村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承担着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职责。农村基层党支部书记作为其带头人,其个人素质高低和工作能力大小,对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影响。如何选准配好基层党支部书记成为了新时期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中很值得研究的命题。带着这一命题,笔者深入调查走访了子良乡上百个农户,对15个村的党支部书记进行了详细了解。得出的感受就是:一个素质高、能力强的支部书记必然会带出一支战斗力强的队伍;一个发展水平高的村子,它的背后一定站着一个优秀的支部书记。选准配好基层党支部书记有利于更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新时期基层党支部书记应具备的条件。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特别是支部书记必须具有较强的个人素质和驾驭农村经济工作的能力,与时俱进,不断改进领导水平和工作方式,更好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时期的基层党支部书记除了要具有很强的党性、坚定的`政治信念、较强的组织观念和大局意识外,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是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为人厚道,与人为善,处事公道,不优亲厚友,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和意见,用实际去感染群众,在工作中树立自己的威信,从而更好地去开展工作。

二是要具有较强的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不仅要有敏锐的政治头脑,更应具有敏捷的经济头脑。要有改革创新精神,围绕发展农村经济,在工作中要不断寻求新思路、新举措。要有致富本领,在发展经济时,自己要先带好头,先上项目;要有市场意识,立足实际,寻找适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路子;要有学习习惯,不断加强自身能力的培养,在闲暇之余,广泛涉猎农业经济、科技、法律等方面知识,练就过硬本领;要有共富观念,时刻为群众着想,自己富了不能忘了群众,支持和帮助群众致富。

三是要具有较强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发展的能力。科学民主意识要强。善于着眼本单位,立足长远,科学规划本地区经济发展,坚持民主集中原则,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科学民主决策。统筹意识要强。善于整合社会资源,并随时调动支村两委干部和广大党员群众的积极性,促进班子团结,充分发挥集体战斗力和凝聚力。法制意识强。能够依法管理村内事务。

四是要具有健康的身心和旺盛的精力。农村工作与群众直接打交道,工作头绪错综复杂,事情零碎繁重,没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和清晰的思维,也是不能胜任基层党支部书记这个岗位的。

二、选配基层党支部书记应坚持的原则。

认真实行“两推一选”,即群众推荐,党员推荐确定候选人,然后按照党内选举的有关规定,将候选人提交党员大会和村民大会进行选举,使一批责任心强、群众基础好、工作扎实的村干部走上支部书记的岗位。,子良乡实行合村并组,村级建制由原来的37个合并成15个,一个村的面积、人口相当原来的两三倍,工作的分量和难度也成了以前的几倍。在初的村支两委的选举中,我们实行“两推一选”,15个村都成功选配了一名合适的支部书记,其中有13个村还成功实现了支部书记和村主任一肩挑。经验告诉我们,在选配过程中要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要坚持群众公认原则。选配农村基层党支部书记是为了更好地为基层群众服务的,群众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是选配支部书记的落脚点。只有选配群众公认的支部书记,他在以后工作中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如果一个候选人首先都不能被群众公认,他在某些方面一定有群众不认可的地方,可能存在着不以人民群众利益为根本宗旨的落后思想,也就不能为群众利益着想,也就不符合当一名支部书记甚至是一名党员的标准。

二是要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始终要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于整个选配过程中,从拟定选配方案、规定任职条件、宣传发动、资格审查、组织推荐、正式选举、审批结果等各个环节都要纳入党委的统一组织领导下,从而把党委的意愿和群众的意愿有机结合起来,既有利于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发扬民主,又有利于保证组织意图。

三是坚持德才兼备、能力优先原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要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选配基层党支部书记在重视其德性良好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其实际工作能力,尽量向那些工作能力强、致富本领强的人倾斜,扩大人才选择视野。可以培养和发展农村土专家、田秀才等致富能人加入党组织,将他们列入后备干部队伍;可以鼓励大中专院校高才生下基层;可以引回在外务工的能人返村当干部;可以吸纳一批企业下岗的优秀分子到农村工作,充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力量,并作为支部书记候选人进行重点培养,尽快转变他们的思维方式,更好适应农村工作。

创新党建工作夯实基层基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情况汇报

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布置,我村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并按照目标要求,统筹规划,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村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扎实有效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将我村半年来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村位于xx县西南边陲山区,辖18个村民小组,408户,1502人,党员38名。水田1164亩,旱土378亩,水面134亩,林地2231亩,果园30亩。2005年人平纯收入2098元,历年税费上缴尾欠2.1万元,累计负债3.5万元。全村改灶126户,改栏130户,改厕310户,改水385户,水泥路入户70户,楼房改造率82,劳动力输出450人。年牲猪出栏1380头。全村共有私家汽车8辆,电话普及率65,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50。村支两委现有成员4名,班子齐全,能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2005年全村无民事、刑事和集体上访现象发生,年度绩效考核列全乡第四。

二、发展思路。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我村实际,我们确定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发展思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扩大林业生产,提高种植业生产效益,加快劳动力转移,拉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通过推进各业生产,全面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广大村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6年总体规划是:

1、硬化1.5公里村级主干道路,铺好乡政府至村部2公里沙路,6月底竣工。

2、兴建xx村村级汽车站一座。年底至明年初完工。

3、搞好10―40户沼气池建设试点,试点成功后,年底全面铺开。

4、大力发展种养殖业,增加造血功能,引进高产优质稻品种。

5、积极宣传发动,将有线电视迁入农户家中,力争实现户户通有线。

6、规范建立村部,整章建制,建立健全村各项规章制度。

7、积极创造条件,培育新型农民,发展1―2名党员,加强村级后备力量的培养。

三、当前推进情况。

1、深入宣传发动,营造良好的建设氛围。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为了让广大农民群众了解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我们通过组织召开村民大会、党员大会及村民代表会议,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精神;通过走访入户,广泛了解村情民情,宣传目的和意义,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充分利用宣传条幅、标语口号、宣传单等有效形式,广泛深入地进行宣传动员,广大村民群众对其重大意义有了深刻的认识,积极性空前高涨,主人翁、主要角色、主体作用意识已经形成。目前,我村悬挂横幅2条,张贴标语45条,建立宣传栏1个,召开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党员会议、理事会议27次,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宣传发动方式,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了新农村建设舆论先行的目的。

2、抓制度建设,完善民主管理机制。

一是从加强两委班子建设入手,建立干部岗位责任制,对村支两委干部各自的职责进行细化分解,实行量化管理,增强村支两委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二是从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入手,成立民主理财小组,对全村所有收入、支出情况实行先审计、后入帐、再公开的理财方式,使财务管理民主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三是规范村级政务管理入手,成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理事会”,通过村民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产生9人组成的“xx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理事会”,积极参与、监督、公开和决策该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务和财务。四是从落实村民自治入手,进一步完善村民代表议事、党员议事、村民议事和公示制度,让村民享有村务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通过几个方面的措施,使全村干部各个层面的干部和群众全部行动起来,共同投入到民主管理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当中。

3、抓重点项目建设,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为使新农村建设在xx村稳步推进,我们积极争取领导重视,半年来共有县级各单位6个,领导11人次来村调研4次,召开现场会3次,争取资金50万元,其中道路硬化17万元,沙路3万元,汽车站28万元,其他资金2万元。二是充分发挥我村在外的社会力量,共筹集资10万元。资金的到位是保证规划顺利实施的基础,我们首先抓好了村级道路的硬化,在原有1.3公里水泥路的基础上又将其延伸,现已经全面按标准完成了村级主干道1.5公里的水泥路面硬化,使全村主干道全面贯通,改变了我村交通闭塞的面貌,并为邻近的'双凤、瓦叶、石垅三个村打开通道,方便了5000余人的生产生活。其次,将乡政府通往村部的次干道3公里,全部铺上沙石路,改变4个组几百余人下雨不能出门的。

局面,大大方便所辖村民的生产和生活。第三是争取上级部门重视,将xx村汽车站列入规划,征收了土地,争取了资金28万元,为年底xx村汽车站顺利投入使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四是积极宣传和引导村民群众,迁入有线电视100户,使之能及时了解各类新闻信息和资讯,掌握经济动态,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首要手段之一。第五是大力发展种殖业,增加造血功能,上半年引进高产优质稻品种110亩,经济作物70亩。

四、存在的困难。

该村地理位置较差,交通闭塞,村级经济发展滞后,村上无任何集体经济来源,村民收入仅靠劳动力输出和种田,无任何支柱产业和种养殖业来带动村级经济发展,经济基础差。因此,资金是影响该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瓶颈;其次,该村劳动力输出较多,只剩下老幼、妇女在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力量较单薄;第三,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发达,与外界交流较少,导致村民思想僵化,小农经济思想比较严重,这也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五、下步打算。

1、继续做好宣传发动,统一思想,激发和提高村民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形成共同参与的氛围。

2、继续做好调查研究,集思广益,出谋划策。

3、引进技术,启动40户沼气池建设的试点,试点成功后拟全面铺开。

4、集中精力,全面完成xx村汽车站的建设。

5、积极创造条件,培育新型农民,发展1―2名党员,加强村级后备力量的培养。

局面,大大方便所辖村民的生产和生活。第三是争取上级部门重视,将xx村汽车站列入规划,征收了土地,争取了资金28万元,为年底xx村汽车站顺利投入使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四是积极宣传和引导村民群众,迁入有线电视100户,使之能及时了解各类新闻信息和资讯,掌握经济动态,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首要手段之一。第五是大力发展种殖业,增加造血功能,上半年引进高产优质稻品种110亩,经济作物70亩。

四、存在的困难。

该村地理位置较差,交通闭塞,村级经济发展滞后,村上无任何集体经济来源,村民收入仅靠劳动力输出和种田,无任何支柱产业和种养殖业来带动村级经济发展,经济基础差。因此,资金是影响该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瓶颈;其次,该村劳动力输出较多,只剩下老幼、妇女在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力量较单薄;第三,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发达,与外界交流较少,导致村民思想僵化,小农经济思想比较严重,这也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五、下步打算。

1、继续做好宣传发动,统一思想,激发和提高村民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形成共同参与的氛围。

2、继续做好调查研究,集思广益,出谋划策。

3、引进技术,启动40户沼气池建设的试点,试点成功后拟全面铺开。

4、集中精力,全面完成xx村汽车站的建设。

5、积极创造条件,培育新型农民,发展1―2名党员,加强村级后备力量的培养。

文档为doc格式。

创新党建工作夯实基层基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情况汇报

按照镇党委、政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为搞好我村新农村建设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指针,以“三清、四改、五化”和文明村创建为切入点,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根本,以“四新一好”为重点,把新农村建设作为解决我“三农”问题的新突破口和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新载体,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

二、总体目标。

hy――农业产业经济发展。

1、扩大白瓜籽种植面积,发展优势产业项目。预计达到1500亩。并与收购方签订回收合同,以保护价收购。

2、依托山产品大市场,鼓励村民、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预计20达到10万袋,三年内力争达到100万袋,成为我村的主导产业。

3、与鸡西林源牧业合作开发养殖肉牛项目,加大肉牛发展规模。大力发展肉牛“放犊还牛”工程。年引进西门塔尔品种肉牛500―1000头。

4、加大劳务输出力度,把更多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出去。

5、项目建设工作。根据洋草村畜牧业发展较快的情况,大力发展畜牧业,在畜牧业上大做文章。2008年与鸡西林源牧业合作肉牛的养殖项目发展到500――1000头,力争三年内发展到3000头,实现规模化养殖,争取更大效益。

――农村人居环境优化。全面开展“三清、四改、五化”工作,全村在今年内完成“三清”工作,“四改”工作力争借助生态家园沼气建设项目进一步全面落实,2008年完成“两改”,没完善的进一步完善,没吃上自来水的争取上面支持,今年能吃上放心水。村屯环境进一步改善,加大对道路等公共设施的投入力度,使村屯环境得到改善。

――农业保护体系完善。全村优势产业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达到总量的70以上。继续推广测土施肥技术,实施科学配方施肥和“三三轮耕”制度,尽最大可能保护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

――农村文明法制提升。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和普法活动,各类宣传教育覆盖面要达到90以上。以创建“文明村镇”、“新农村、新家庭”等活动为载体,开展建设文明村镇活动,营造安全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

――基层组织活力增强。按照“五个好”要求,稳步建设具有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的班子集体。配齐配强村级班子,优化班子的年龄、文化结构。拓宽发展党员渠道,优化农村党员队伍结构。党建致富链活动扎实开展,开展率要达到100。

――民主管理机制健全。建立村级绩效考评机制,全面推行村干部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和承诺述诺制度,深入落实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切实推行“村党支部领导、村代会决定、村委会执行”的农村民主治理新模式,确保村民自治在法制化的轨道有序运行。

三、实施步骤。

按照全市统一要求的时间步骤,结合洋草村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高标准启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下步工作奠定扎实基础。

(一)调查准备阶段(2008年3月至4月)。

1、成立机构,落实责任。成立以支部书记为组长的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安排专职工作人员推进新农村建设,明确工作职责。

2、调查摸底,掌握实情。村干部深入村组,全面了解各村道路、住房、厕所、环境卫生、村情村貌等情况。对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谋划村屯建设和产业发展思路。

(二)启动实施阶段(2008年4月至10月)。

1、宣传发动,营造氛围。制订实施方案,召开新农村建设动员会,专门部署,迅速启动,形成合力推进的氛围。利用广播、标语、宣传栏、下发宣传材料、集中培训等形式,深入到农户进行宣传。

2、因地制宜,规划设计。在搞好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搞好村屯建设、产业发展、经济带和景观带的规划设计。

3、集中力量,稳步推开。在3至6月集中开展以“三清”为重点的村屯环境整治活动。7月至10月集中开展以“四改”、“五化”为核心的村基础建设工作。

四、推进措施。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惠民、富民工程。要切实增强做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各项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积极、全面、扎实地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落到实处。

1、深入发动,形成合力。全村必须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工作,切实在思想发动、组织动员上下功夫,采取有力措施,扎实的做好思想工作,引导农民群众正确认识新农村建设与自身利益的关系,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参与的积极性。要强化责任意识和全局意识,密切配合,通力协作。

3、明确目标,落实责任。要把新农村建设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村领导是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要把新农村建设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明确目标任务,层层抓好落实。

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汇报

(2008―2010年)。

一、规划依据。

(一)基本情况。

1、地理位置:**村位于***东侧,与县城区相邻,东至**路34公里,北与**接壤;本区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3.6―4.4度,土壤解冻期235天,无霜期153天,有效积温为2860℃,年平均降水量420毫米。

2、幅原面积:总幅原面积70961亩,其中耕地面积13084亩,牧业用地41798亩(其中草原20022亩),林地3478亩,森林覆盖率11;宅基地面积706亩,道路面积525,荒山、荒水面积8319亩。

3、组织机构及人口状况:辖区3个自然屯,10个村民小组。党总支1个,党小组10个,党员56名。星级文明户350户,超星级文明户20户,全村共有农户856户,总人口3346人,劳动力1493人,其中:男782人,女711人,青壮年劳动力611人,从事农业生产人口437只,务工经商转移劳动力284人。

4、人口素质结构及比例。小学文化1176人,占35,初中文化1874人,占56;高中文化200人,占6;大专文化100人,占3。

(二)经济状况。

2008年,全村实现农业总产值2719万元,其中:农业产值815.7万元,占总产值30;牧业产值1305.1万元,占总产值48;其它各业产值598.2万元,占总产值22。全村人均收入5127元。

(三)建设优势。

一是地缘优势突出。***村大部分居民住在县城城郊结合部,环境优越,交通便力,**铁路、**公路穿村而过,电力通讯发达,城镇自来水、有线电视接近村屯。文化娱乐与城区互相衔接,**社区就在本村范围内,社区环境卫生管理规范。文化教育、卫生设施完善,县第二小学、第四小学、第四中学设在本村区域内。**火车站前娱乐广场、**社区文化娱乐活动室是农民文化活动的主阵地;有村卫生所、社区卫生所、铁路卫生所3处。二是主导产业基础好。奶牛养殖与蔬菜种植已成为促进村域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几年来,建成牧业小区4个,青贮窖23个1950立方米,伊利榨乳站3个,年产商品奶3000吨,畜牧繁育、防疫综合服务体系健全。“四三”型温室7栋,蔬菜大棚总面积23000平方米。响誉国内的乳制品企业伊利公司和县奶牛公寓在村行政区域内,同时有草业公司、青贮公司和大牲畜交易市场等多家社会化服务体系。

二、基本思路。

以畜牧业为主导产业,大力实施奶牛提质增效工程,坚持多元牧业并举,打造精品牧业;利用城郊农业优势,大力发展绿色有机食品生产,扩大棚室蔬菜面积,创建蔬菜深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条,逐步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加快村域经济的跨越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三、任务、目标和措施。

(一)产业规划。

2008年,农业经济总产值达到2991.1万元,比2008年增长10,2010年达到4379.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640元,比2008年增长10;2010年达到人均收入6500以上。

1.畜牧业(2008―2010年完成)。

任务目标:2008年,全村奶牛存栏要达2024头,比2008年增长15;鲜奶产量4800吨,比2008年增长15;大鹅饲养量达2.6万只;狐貉、獭兔等经济动物养殖要达4.5万只,畜牧业产值要实现2409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5。到2010年,全村奶牛存栏3540头、大鹅饲养量4.5万只,狐貉、獭兔饲养量7万只,鲜奶产量10100吨,实现牧业产值3872万元,占总产值65以上。

措施:一是通过调动群众养奶牛积极性、招商、争取资金购进、辅助产业靠拢主导产业、转移劳动力创收购买等手段增加奶牛数量。二是坚持质主量从,发展精品,走好内涵扩大再生产的畜牧业发展之路。奶牛要注重良种化率、规范化水平、单产“三个提高”,大力推进提质增效工程。三是扶持贫困户,落实发展项目,帮助争取贷款,培育1000只以上大鹅养殖户4户,种鹅孵化大户1户,狐貉养殖典型户25户,獭兔典型户6户。四是采取政策扶持、典型引导、技术服务等措施,积极扩大饲草饲料种植面积,适应现代牧业发展要求。五是继续深化“服务也是产业”的思想,采取法人制、会员制、合同制的形式,组建各。

类经纪人协会,大力培育发展饲草经销、奶牛贩运、鹅雏孵化、大鹅、狐貉销售、防风种植等经纪人群体,形成多元化的服务体系,支撑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2.种植业(2008―2010年完成)。

任务目标:2008年,完成抗旱保收田建设任务4485亩;完成1个农机合作社建设任务;粮、经、饲比例达到2:3.8:4.2;主要粮食作物亩产500公斤,经济作物亩收入510元;特色经济收入占种植业收入的35。2010年,粮、经、饲比例达到1.8:4:4.2;主要粮食作物亩产600公斤,经济作物亩收入620元;绿特色作物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40;建成3个农机合作社,机械化程度达到85;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1100亩,抗旱保收田占耕地总面积85,实现种植业产值1445.1万元,占总收入的33。

措施:一是依托城郊优势,进一步挖掘发展潜力,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逐步把传统产业打造成为加快农民增收的优势产业,特别是在绿色特色种植上下功夫。二是完成绿色有机蔬菜种植面积2600亩,规划改造节能温室10栋;绿色食品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35。三是通过争取国家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争取贷款、农民自筹等多种途径,购置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增加大型农机具的保有量和配套率。四是按照“保农保牧”原则,以推广节水灌溉为突破口,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到2010年,计划打抗旱大井105眼,小井60眼。五是因地制宜,整合资源,采取集中连片的'基地化发展模式,完善一批特色种植小区,形成村域特色种植业格局,使有限的耕地发挥最大的效益。

3、劳务经济(2008―2010年完成)。

任务目标:“十一五”期末,全村青壮年劳动力75以上得到职业技能培训,转移劳动力720人,实现务工收入360万元;2008年,培训劳动力6次达到500人,转移劳动力500人,实现务工收入260万元。

措施:一是采取基本素质培训与专业技能培训相结合,订单培训、定向培训与普遍的劳动技能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以用人单位为主体,把农民的劳动技能培训和市场需求结合起来;二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拓宽转移就业渠道。三是大力扶持各类中介组织建设,重点组织建立牲畜交易、粮食贩运、技术服务、订单农业等专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组织,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4、项目开发(2008―2010年完成)。

2010年贫困人口下降到3以下,2008年贫困人口下降到8以下。2008年建成年产15吨蔬菜净菜包装企业,项目资金由农村蔬菜合作组织筹措,项目责任人:***。2008年落实省土地复垦项目资金200万元,完成奶牛广场东侧盐碱化区域复垦面积1300亩,具备耕种条件对外进行发包,项目责任人***。2008年在八公里屯西侧规划70000平方米的新村一处,五年内计划建设50栋高标准、节能、环保生活住宅小区。2008年计划建设10栋,资金由包扶单位、社会各界与农民自筹共计150万元,项目责任人***。2008年村集体自筹24万元,建一栋400平方米办公室,项目责任人***。2008年争取县能源办项目资金3万元,完成10栋节能温室沼气池建设任务,项目负责人***。

(二)村容村貌规划。

1.街面建设。

2008年,申请地方道路及包扶单位资金50万元,硬化村屯路4800米,其中:***屯1600米、***屯3200米,2010年村内主干道全部达到硬化标准;初步形成北街基设柴草堆放点四处;八公里设柴草堆放点四处;2010年全村堆放点全部达到规划要求。改造、新建环保节能住宅达到8,2010年达到30以上,2010年砖瓦化率达到60以上;在八公里屯西侧规划70000平方米的新村一处,五年内计划建设50栋高标准、节能、环保生活住宅小区,2008年计划建设10栋,资金由包扶单位、社会各界与农民自筹共计150万元。

2.绿化美化。

2008年,造林面积35亩,绿化植树5800株,绿化道路总长4800米,其中:北街基巷道绿化2000株,绿化道路1600延长米;八公里3800株,绿化道路3200米,森林覆盖率达到12以上,2010年达到30%以上;完成沼气池10处,2010年达到50处。

3.生活设施建设。

2008年争取县水务局及包扶单位落实安全饮水项目,总投资55万元,完成***屯82户自来水安装任务和**屯两眼人畜饮水井项目,实现自来水入户率到50,责任人***,2010年安全饮用水入户率达100%;2008年,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60以上,2010年有线入户率达到90以上;2008年村集体自筹24万元,建400平方米村办公室一栋。

(三)公共事业规划。

1.教育规划。

“十一五”期末基本实现九年义务教育,接受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达到50;2008年,小学、中学生流失率控制在0.3‰和3以下;主要抓好学龄前儿童入学、中学生辍学等问题。

2.卫生规划。

一是建立新型村级合作医疗服务制度,切实解决好农民看病难的问题,把村卫生所办成农民看病的第一诊所,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有补贴,人人都健康的人文环境。2008年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80,2010年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100%。二是强化农村计划生育政策落实。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奖励制度,对计划生育优生、优育户进行奖励,给予一定福利待遇,带动全村计划生育水平的整体提高。

3.文化规划。

到2008年,做到每两月放一次电影;建立村文化室一处,丰富农民文化生活。2008年,达到平安村要求,成为省级文明村标兵。

4.福利规划。

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贫困、弱智、病残群体及灾情社会救助制度,让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有劳动能力的人(户)帮助他(她)们找增收门路,解决生活困境;每年在集体收入中拿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救助金,使他(她)们的生活条件得到保障。

(四)民主政治建设。

任务目标:村两委班子整体形成合力;健全村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一事一议”制度;“党务、政务、财务”及时公开;完善村规民约,规范村民行为,减少民事纠纷和治安案件,达到县级安全村标准;以“星级”文明户为载体,提高农民的文明素质和文明程度,争创省级文明单位标兵。(2008―2010年完成)。

措施:一是两委班子成员经常沟通思想,研究事务,做到分工不分家,形成强有力的整体合力。二是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切实提高发展能力和化解矛盾能力,增强党员、干部的“双带”作用。三是积极把种田大户、致富能人、养殖能手中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组织中来,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四是结合“五五”普法活动,开展以创建“平安村”为主的普法教育活动,引导农民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增强基层干部、党员运用法律手段妥善处理农村基层热点、难点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五是建立健全民主管理机制,坚决执行“一事一议”和大事决策制度,做到村务、政务、财务公开,把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交给农民。(2008―2010年完成)。

四、资金筹措。

本规划需资金998.4万元。其中发展产业需要380万元,整治村容需要504.2万元,建设公共事业114.2万元,不可预见费30万元。

资金来源:

1.激发调动群众积极性投入388.5万元。

2.争取立项360.9万元。

3.争取帮扶单位支持200万元。

4.盘活村集体资产24万元。

5.村集体投入25万元。

创新党建工作夯实基层基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情况汇报

农村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农村各项的领导核心,承担着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职责。农村基层党支部书记作为其带头人,其个人素质高低和能力大小,对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影响。如何选准配好基层党支部书记成为了新时期农村基层党建中很值得研究的命题。带着这一命题,笔者深入调查走访了子良乡上百个农户,对15个村的党支部书记进行了详细了解。得出的感受就是:一个素质高、能力强的支部书记必然会带出一支战斗力强的队伍;一个发展水平高的村子,它的背后一定站着一个优秀的支部书记。选准配好基层党支部书记有利于更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新时期基层党支部书记应具备的条件。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特别是支部书记必须具有较强的个人素质和驾驭农村经济的能力,与时俱进,不断改进领导水平和方式,更好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时期的基层党支部书记除了要具有很强的党性、坚定的政治信念、较强的组织观念和大局意识外,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是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为人厚道,与人为善,处事公道,不优亲厚友,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和意见,用实际去感染群众,在中树立自己的威信,从而更好地去开展。

二是要具有较强的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不仅要有敏锐的政治头脑,更应具有敏捷的经济头脑。要有改革创新精神,围绕发展农村经济,在中要不断寻求新思路、新举措。要有致富本领,在发展经济时,自己要先带好头,先上项目;要有市场意识,立足实际,寻找适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路子;要有学习习惯,不断加强自身能力的培养,在闲暇之余,广泛涉猎农业经济、科技、法律等方面知识,练就过硬本领;要有共富观念,时刻为群众着想,自己富了不能忘了群众,支持和帮助群众致富。

三是要具有较强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发展的能力。科学民主意识要强。善于着眼本单位,立足长远,科学规划本地区经济发展,坚持民主集中原则,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科学民主决策。统筹意识要强。善于整合社会资源,并随时调动支村两委干部和广大党员群众的积极性,促进班子团结,充分发挥集体战斗力和凝聚力。法制意识强。能够依法管理村内事务。

四是要具有健康的身心和旺盛的精力。农村与群众直接打交道,头绪错综复杂,事情零碎繁重,没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和清晰的思维,也是不能胜任基层党支部书记这个岗位的。

二、选配基层党支部书记应坚持的原则。

认真实行“两推一选”,即群众推荐,党员推荐确定候选人,然后按照党内选举的有关规定,将候选人提交党员大会和村民大会进行选举,使一批责任心强、群众基础好、扎实的村干部走上支部书记的岗位。20,子良乡实行合村并组,村级建制由原来的37个合并成15个,一个村的面积、人口相当原来的两三倍,的分量和难度也成了以前的几倍。在20初的村支两委的选举中,我们实行“两推一选”,15个村都成功选配了一名合适的支部书记,其中有13个村还成功实现了支部书记和村主任一肩挑。经验告诉我们,在选配过程中要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要坚持群众公认原则。选配农村基层党支部书记是为了更好地为基层群众服务的,群众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是选配支部书记的落脚点。只有选配群众公认的`支部书记,他在以后中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更好地开展。如果一个候选人首先都不能被群众公认,他在某些方面一定有群众不认可的地方,可能存在着不以人民群众利益为根本宗旨的落后思想,也就不能为群众利益着想,也就不符合当一名支部书记甚至是一名党员的标准。

二是要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始终要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于整个选配过程中,从拟定选配方案、规定任职条件、宣传发动、资格审查、组织推荐、正式选举、审批结果等各个环节都要纳入党委的统一组织领导下,从而把党委的意愿和群众的意愿有机结合起来,既有利于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发扬民主,又有利于保证组织意图。

三是坚持德才兼备、能力优先原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要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选配基层党支部书记在重视其德性良好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其实际能力,尽量向那些能力强、致富本领强的人倾斜,扩大人才选择视野。可以培养和发展农村土专家、田秀才等致富能人加入党组织,将他们列入后备干部队伍;可以鼓励大中专院校高才生下基层;可以引回在外务工的能人返村当干部;可以吸纳一批企业下岗的优秀分子到农村,充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力量,并作为支部书记候选人进行重点培养,尽快转变他们的思维方式,更好适应农村。

四是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基础,其先进性和纯洁性关系到党在农村中影响程度,也是广大群众利益得到更好保证的阵地。要维护其权威和威严,决不允许在选配支部书记时出现拉帮结派、拉选贿选、暗箱操作等有违群众意愿的黑幕发生,那样势必削弱党在基层组织中的基础地位。因此,选配基层党支部书记一定要坚持公平公正原则。严格执行选举程序,严格监督选举过程,严格保证选举结果按正常秩序产生。

三、选配基层党支部书记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要广泛宣传,深入发动,提高广大干群的思想认识。要让广大群众意识到选配党支部书记的重要性,避免出现群众漠不关心,随意填写候选人,不充分表达自己意愿的情况;要让广大党员干部认识到选配党支部书记的战略意义,避免出现下面选举,上面不管,甚至连候选人的名字都不知的情况。

二是要严格把好每一个环节。要把好公开报名关。通过发布公告,广泛宣传选举的基本原则,使党员、群众明确新一届支委的职数和任职条件,并采取组织推荐、个人自荐、群众举荐的三种形式组织党员、群众按竞选职位进行公开报名,同时,对外出务工、经商的党员寄去公开信,告之回乡参与选举,动员符合条件的党员积极报名竞选,真正做到宣传力度大,参与面广、选任范围宽,群众参与积极性高。要把好资格审查关。组成专门的资格审查组,严格按照任职的基本条件,在广泛征求党员和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对竞选人进行全面考核、审查,并张榜公布符合参选条件的人员名单。把好党委审批关。对公开报名人选进行严格审查后确定候选人初步人选,各村组织党员、群众召开公推会议,按职位进行民主推荐产生候选人预备人选,经乡镇党委审批后确定并公布正式候选人,提交党员大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差额直接选举产生村党支部书记和委员,最后由乡镇党委根据选举情况予以讨论审批。

四、完善基层党支部书记选配机制的思考。

一是建立发现机制。按照政治坚定、事迹典型、群众公认的原则,由乡镇党委组织下村调查走访,广泛听取群众对候选人的评价,特别是听取老党员老干部的意见,然后根据收取的意见,召开党政班子会议认真研究,择优选择候选人。

二是建立培养机制。按照树立一批、培养一批、储备一批的思路,分巩固提高、重点培养、后备对象三个层次对发现的农村优秀人才、致富能手进行培养。培养可采取两种形式。集中培养,组建重点培训班,培训一段时间后,进行考试,择取优秀人选;选前锻炼,将预选人安排在所属村当副支部书记或村副主任,考察一段时间,胜任者委以组织重任,列为支部书记候选人,不能胜任者,留在村支部或村委,继续培养,作为后备干部。

三是建立扶持机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要发展农村经济。对那些致富能力强、市场意识强的经济能人,可从组织上给予重点扶持。扶持也可采取两中形式:落实包扶领导,将这些能人逐一落实优秀的乡镇干部,特别是联点干部包扶,让其跟班。集中扶持,发挥党校先进思想理论阵地的作用,将这些能人集中在党校学习,让其成为优秀干部,成为支部书记候选人。

创新党建工作夯实基层基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清洋街道根据中央、省、市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指示精神,结合清洋实际情况,以发展壮大居委会集体经济和提高居民综合文明程度作为重点,以开展居民区环境综合整治为突破口,积极解决居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使广大居民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看到希望,得到实惠。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组织保障。

清洋街道把新农村建设工作列入“一把手”工程,建立了以工委书记为一把手负总责,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新农村建设工作由分管政工的工委副书记任分管领导,并配备专职的工作人员。清洋街道在接到上级下达新农村工作任务后,召开专门的新农村工作会议,传达市、区新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明确工作思路和重点,并严格落实中央、省、市、区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确保老百姓在新农村工作中真正得到实惠。

二、推进机制。

2008年初我们制定了清洋街道新农村建设年度工作计划,工作计划中制定了阶段性工作进度要求,并配套相应的.工作落实机制(见附一),同时制定了新农村建设目标责任体系,把年度目标任务分解到各片区和相关部门(见附二)。

三、工作绩效。

1、示范村创建。

今年4月,根据上级布署,清洋街道办事处申报了10个居委会为城区型新农村创建示范村,其中五星级四个,分别是三里店、宋家疃、下夼、西**;四星级三个,分别是栾家疃、城里、钟家庄;三星级三个,分别是城西、南关、朱甲山。在示范村创建的过程中,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创建规划,并完善了工作机制(见附三)。在半年考核中,我们积极落实辖区内星级示范村的创建工作进度(见附四)。

2、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1)清洋街道所辖30个居委会均按规定完成柴草堆、土石堆、粪土堆、垃圾堆清理以及污水整治和乱搭乱建治理任务。累计投入资金900余万元,重点对“三不管”地段、居民区“四大堆”进行了集中整治,共硬化道路5万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3万平方米,安装路灯160盏,购买垃圾清运车1辆,新上垃圾箱130个,整治主干道93条,清理垃圾死角570处,全街道30个居民区面貌发生了积极变化。

(2)街道26个居委会建立起了文明一条街,主要街道达到硬化、绿化要求,并安装了路灯,完善了垃圾处理和排水、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30个居委会均有综合整治项目,且重点整治工程成效显着。

其中,大沙埠居委会投资15万元完成道路硬化3000平方米;并在居内广场新上4万余元的健身设备,浆砌垃圾箱5个,投资1万元;投资12万元改造浇地水井4个;并投资5万元用于居内绿化。兴华庄居委会投资25万元垒砌村**道600余米,并新修垃圾池10个;投资15万元用于居内自来水改造,改造后的饮用自来水水质完全达标。姜家庄居委会投资18万元完成居内道路硬化3800平方米;投资2万元在居内铺设人行道板,同时投资3万元完成居内绿化600平方米,并投资2.7万元绿化花墙围栏200米。

3、农村经济。

1、2008年上半年办事处农村经济总收入267157万元,其中第一产业收入2175万元,第二产业收入144089万元,第三产业120893万元,第二、第三产业占总收入比率为99%;上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018元,2008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700,比去年增17%;上半年农业增加值812万元,20上半年农业增加值为852万元,增幅为5%。

2、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一是做好“三年大造林”工作。按照全区三年大造林的动员会议要求,为切实加快街道绿化建设进度,4月8日办事处召开了三年大造林调度会,邀请区林业局的专家,同农业办的工作人员一起,对城市规划区内的413亩宜林地进行了总体规划,做出了预算,同时多渠道筹措资金,为在在2008年底前完成造林任务提供资金保障。4月20日,办事处召开了召标会议,对413亩的造林任务进行了招标,最终有两家专业造林队中标,与办事处签订了造林合同。4月20日――5月1日,投资15万元,动用挖掘机、铲车等工程机械完成了1500米的环山路建设任务。从5月1日――5月30日,两支专业造林队投入人力、物力,完成了413亩的挖坑任务,到5月底全部完成挖坑任务,同时修建森林防火隔离带米。从6月1日到6月30日,完成413亩的黑松容器袋苗栽植任务,栽植黑松14000多棵。计划从11月1日到11月30日完成413亩的紫叶李和连翘栽植任务。

二是做好自来水改造和病险水利工程的修复工作。投资65万元完成大沙埠居委会的自来水工作工程;投资28.6万元完成包家沟塘坝修复和上夼溢洪道浆砌工程。

三是培育品牌,打造优质果品。今年,办事处按照区政府的工作部署,在辖区内开展了“一村一品”创建活动,着力培育西黄埠居委会大樱桃优质果品生产,同时辐射带动姜家庄、东黄埠、包家沟、钟家庄等居委会共同发展优质大樱桃生产,进而带动全街道的大樱桃生产更上一个台阶。目前西黄埠居委会正在注册“福春”牌大樱桃商标,该商标注册成功后,将给西黄埠的大樱桃生产带来无限商机,带动广大居民进一步发展大樱桃种植业,从而形成一个生产绿色无公害大樱桃果品的产业带。

四是发展畜牧标准化养殖场3个,上半年发展标准化饲养场3个,其中养鸡场2个,养猪场1个。一是**农科院养鸡场,饲养蛋鸡10000只,全部实行笼养,喂配合饲料,按标准化程序防疫消毒。二是大沙埠养鸡场,饲养蛋鸡10000只,全部实行封闭式笼养,喂配合饲料,按标准化程序防疫消毒。三是东关养猪场,共存栏400头,其中母猪92头,规模饲养,配合饲料,按程序防疫消毒。

五是做好全街道农业机械化服务工作。全街道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以上,新培育**农科院农机合作服务组织一处,做好全街道的农机安全生产工作,上半年未发生重大、特大事故。

六是做好大樱桃的生产销售工作。目前,全街道共有大樱桃2320亩,其中盛果期1060亩,初果期820亩,主要分布在东留公、大沙埠、东黄埠、西黄埠、上夼、东关等居委会,年产量预计在800吨左右。街道鼓励和引导居民以市场为导向,对老品种果园进行改造,目前,已有500多亩老品种果园改造完毕,全部发展了优质新品种大樱桃。今年,在区政府、区农林局的大力扶持下,又在吕格庄、东留公、钟家庄等居委会发展优质大樱桃300多亩。聘请市、区的农业专家,对广大果农进行技术指导,通过采取人工辅助授粉、疏花疏果等技术措施,引导果农生产高档优质的果品,吸引更多的客户前来定购。()东关居委会今年投资12万元,在内夹**侧和东关小学前建成占地5亩的大樱桃批发市场两处,建设钢管式活动大棚5个,吸引了10多个批发商收购果品,从5月20日到6月底每天上午9:00到晚上7:00收购大樱桃,每天收购20000斤左右。今年全街道共销售大樱桃82500公斤,实现销售收入6988000元。

3、城镇建设。

为提高居民居住水平,针对清洋的特点,突出城市化主题,加快推进旧城改造,房地产开发的层次和质量明显提高。目前,三里店居民区的寰宇嘉诚广场主体工程已经完工;美航花园项目一期、二期工程已竣工;隆源小区一期工程已竣工;南关板块b区共8栋楼,其中5栋楼已经封顶。宋家疃居民区的“松霞苑小区”三期工程已于2008年4月28正式开工建设,截至目前已完成建筑工程量30%,预计7月底完成60%,工程到2008年底完成80%。同时继续把园区作为发展工业经济的重要载体,在空间拓展和基础配套上狠下功夫,加大投入,进一步提高承载能力,形成新的载体优势。目前,占地180亩的清洋工业园二期拓展工程,地面附着物已全部清障结束,正在加紧两条园区规划路整修和相关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及落户项目的厂地平整。

截至目前,街道培植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6,扶持福联食品加工厂一处,该企业总投资350万元,面积27亩,其中厂房面积5000平方米,年屠宰量5――6万头;引进水产品加工企业两处,一是鑫丰水产,投资500万元,面积5亩,从事水产品冷藏加工,已投产;二是亨通水产,投资1200万元,面积11.25亩,从事水产品冷藏加工,已投产。引进食品加工企业一处,**阿来利食品有限公司,投资70万元,已投产;引进****果蔬有限公司,投资4000万元,面积20亩,该项目正在办理手续;引进投资8000万元的韩资食品加工企业瑞和食品,目前正在办理手续。

清洋街道办事处。

县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汇报

2005年我县创建生态文明村的总体做法是:“三抓”、“四结合”。

“三抓”即:抓重点、抓特色、抓亮点。抓重点。我们把创建生态文明村“五改五有”的“五改”作为2005年创建生态文明村的重点来抓,根据各创建村的经济状况和具体环境条件,群众观念意识的实际,重点搞好改水改厕、人畜分离和硬底化巷道、排污渠建设,彻底改变脏乱差的卫生环境,然后根据各创建村经济状况和实力建设文化娱乐设施,改变以往有些创建村好大喜功,先建篮球场、文化广场等形象工程,花光了钱,而改水改厕、人畜分离等项目难以开展,卫生面貌难以改善的做法,使广大创建村乐于接受,容易铺开,成效显著。抓特色。我们根据各创建村不同的生态、文化、民俗等特点,营造一村一景一特色,为开发生态文明村旅游资源打基础。例如我们重点抓了“武垄古村落”和“千年古荔??荔岸村”等村的别具特色创建工作。抓亮点。我们结合创建工作还抓了“保护古树名木”、“保护古村落古民居”、“沼气应用工程”、“新农村康居工程”等亮点工程的建设,使生态文明村更亮丽更有特色,内涵更丰富,创建工作更有意义。

“四结合”即:改变环境与营造文明相结合;创建与保护相结合,开发利用与发展生产相结合,创建生态文明村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一是改变环境与营造文明相结合。我们在改变农村恶劣的卫生环境和农民千百年来的生活陋习的同时,着力开展讲文明、讲卫生、讲礼貌和遵纪守法的教育。通过张贴宣传标语、挂图,建设宣传走廊,在石头、石凳刻写“爱国守法诚信知礼”内容警语等做法,培养农民的文明意识,营造创建村的文明氛围。我们还制订各种制度,开展评选文明户等活动,约束不文明行为,倡导文明新风尚,易风易俗,促进创建村文明品位的提升。二是创建与保护相结合。我们在创建生态文明村的过程中,注意创建与保护和挖掘历史文物、古村落文化、健康的民俗习惯相结合,与保护古树名木相结合。例如:在武垄村创建工作中我们发掘和修复了古桥、古井、古民居、古祠堂和保护了古榕树等古树名木,还清洗复原了古壁画100多幅,使在文革惨遭破坏的珍贵的文物得以重放异彩。三是开发利用与发展生产相结合。例如:我们在创建生态文明村中,鼓励创建村绿化时种植各种果树,制订发展生产规划,发展集体经济,有条件的与开发旅游相结合等。通过抓好“三结合”工作,大大地丰富了创建生态文明村的内容,提升了生态文明村的品位,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四是创建生态文明村与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在创建工作中,县委号召全县党员在时代潮流的前面,带头参加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把创建生态文明村作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县先后组织了万名党员干部参加创建生态文明村义务劳动,党团妇等组织也与挂点创建村开创联创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我县生态文明村建设,丰富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内容。

二、具体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齐抓共建。

我县从三个方面保证领导力量到位、挂钩帮扶到位、督促检查到位,确保创建工作顺利有效地开展。

一是建立健全层级领导体制。县成立了创建指挥部,由县委书记和县长担任总指挥和副总指挥,分管精神文明建设的县委副书记、县委常委和副县长担任执行指挥,宣传、卫生、妇联、团委、农业、规划、建设、交通、财政等部门主要领导担任指挥部成员。并从成员单位抽调10多名政治素质强、业务水平高的干部组成专责工作小组,设立日常工作办公室,负责指导、协调、督促全县创建工作的开展。同时,还抽调17名县直副科以上干部驻镇负责督导工作。各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形成了党委书记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共同抓,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是建立健全挂钩帮扶制度。县五套班子领导成员全部挂点各乡镇,县直150多个单位挂钩到各创建村,并明确将创建生态文明村的任务分解到镇及县直挂钩单位,把创建生态文明村的成效作为各镇和县直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

三是建立健全检查督促考核机制。县委建立健全了督促检查、汇报通报、考核评比工作机制。县专责工作小组和驻镇工作组长期深入各村督促检查,以简报、通报形式,推广先进,督促后进。2004年10月检查发现有些镇创建进度慢、效果差,县委及时在高良召开了创建工作现场会,对创建工作进行了重新部署,使进度快的镇工作做得更好,进度慢的镇迎头赶上,后进单位也作了表态发言,会议之后,后进镇加快了创建工作进度,全县创建工作得到平衡发展。为防止搞形式走过场,杜绝出现“豆腐渣”工程,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机关的领导和干部组成的调研组对全县创建村进行全面的考核验收,以考核最终结果为依据,对创建成效明显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创建工作落伍的.单位进行通报,限期改进。

(二)抓好示范,以点带面。

由于我县农村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人文地理条件、工作基础不尽相同,因此,在创建生态文明村的实践中,我们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分阶段实施、分层次推进和务求实效的原则,运用典型引路的办法,在全县筛选了56个自然村作为示范点,探索路子,积累经验,以实干聚民心、以实效促发展,影响、带动、辐射、延伸其它村。56个示范点出现的新气象,产生了巨大感召力,点燃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群众中蕴藏着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三)大力宣传,营造氛围。

通过报纸、广播、电视、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宣传建设生态文明村的重要意义,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举办各镇分管领导和各创建村的村长培训班,使他们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明确创建工作的目的、意义和工作原则、方法。组织创建村的干部群众实地参观示范点,让他们亲身感受改水改厕、人畜分离和整治“脏乱差”带来的好处,由“要我建”向“我要建”转变,把告别愚昧、走向文明变成自觉行动。现在,广大村民创建生态文明村的热情高涨,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积极行动起来参与创建活动。一些原来暂未列入当年创建任务的村也纷纷要求提前创建,如武垄镇的武垄村、莫村镇的新围村等的干部和村民主动要求政府帮助和指导创建生态文明村。

(四)多方筹措,落实资金。

德庆是山区县,县镇财政比较薄弱,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更加有限。为此,我们采取“几个一点”的办法筹集资金:向上级争取一点,县级财政挤一点,县直挂点单位扶持一点,镇里拨一点,社会募捐一点,村集体筹集一点。2005年全县共运筹资金约1304多万元,其中省市下拨171.68万元,县投入444.29万元,县直挂钩单位支持176.5万元,镇投入99.79万元,村集体投入157.37万元,社会捐资254.73万元,发动义务投工17万元。在筹集建设资金中,有的创建村创造了非常好的经验,积极盘活集体资产,采取收**占乱建土地投标重建,出租山地、果场、沙场等集体经济项目一次性缴交租金等多种灵活方式筹集资金。如武垄镇武垄村统一拆除村中乱搭乱建的破烂猪栏牛舍及闲杂屋,把土地收归集体,规划为宅基地投标给农户,筹集资金3万多元,同时将集体山林旱地和果园及鱼塘投标发包给种植大户,并预收了3年的承包款,一下子筹到资金5万多元。许多村积极争取本村在外工作的干部职工和外出经商、务工的人支持,激发他们爱村爱家的热情,发动他们慷慨解囊。例如莫村镇的新围村去年一次就收到外出务工人员捐资2万多元,投入创建工作。此外,村委会还组织发动广大村民义务投工,全年全县组织义务投工17万多工,节约资金340多万元。

(五)加强监管,确保质量。

为切实加强资金和物资管理,县专门制订了创建资金物资管理办法,让资金、物资使用情况接受群众监督,防止资金挪用和管理疏漏。一是从源头上严格审核各村改厕、改水、建禽畜区和垃圾屋等工程的预算。二是从管理方式上,上墙公开,强化监督。按“统一调拨,优先扶持积极性高的村,拨物不拨款,物资直拨到村到农户”的原则,县财政划拨和部门支持以及向上争取的资金物资由县专责办公室统一管理,按工程进度直接调拨到村。对物资的去向亦上墙公布,实行跟踪,由镇专责小组负责监督建设物资的落实,县专责人员以村为单位对物资使用情况进行抽查验收,使有限的财力、物力都用到实处,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令更多农民得到实惠。同时,加强对有关工程的技术监督,严把质量关,确保不出现“豆腐渣”工程。

(六)分类指导,扎实推进。

我们坚持“因村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扎实推进”的工作思路,县规划建设部门以及镇规划办根据各创建村原有的布局特点,统一对村的居住区、活动休闲区、禽畜区进行规划,并指导各村严格按照规划进行施工建设,确保了村的布局及功能分区合理。同时,根据每个村的实际情况,特别是经济条件来确定创建标准,实行分类指导,对文明村建设不下硬指标,不搞不切实际的“一刀切”创建标准。对那些村民少、村庄面积小或经济实力不强,暂时不具备条件创建成高标准生态文明村的创建村,坚持“五改”(改卫生厕入屋,改饮清洁自来水,改建封闭硬底化排污渠,改建硬底化村巷道,改建远离人居猪牛栏)的标准实施创建。对那些经济基础好、创建积极性高、人口较多的创建村,则引导其按“五改五有”(在“五改”基础上达到五有:有宣传栏,有垃圾屋,有篮球场,有小广场,有小公园)的高标准建设,努力使生态文明村建设体现科学性、可行性原则,体现循序渐进、合理适用的原则,真正把创建生态文明村工程办成是顺民心、合民意的“德政工程”。

(七)强化管理,巩固成果。

县、镇派出专门力量指导已建成的生态文明村加强公民道德、卫生基础知识和生态知识的宣传教育,制作了永久性道德规范警句标语牌,制订可操作性强的《村卫生管理制度》、《村规民约》,规范人们的道德行为,并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形成共识,营造“讲社会公德、讲究卫生、维护生态”的良好氛围。各村根据各自的实际,由集体出资,或按人头筹集资金,落实专(兼)职卫生保洁人员,使村的公共环境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八)检查验收,表彰奖励。

为了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创建生态文明村的任务,我们专责小组定期下乡检查督促指导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处理。2005年底县委县政府组织县四套班子和有关部门的领导对各创建村进行考核验收,对按时完成创建任务的创建村给予3000?6000元的奖励。同时,各镇、村创建工作的绩效与县、镇和有关部门的领导年终工作考核挂钩,完成任务的给予奖励,不完成任务的取消年终考核奖励并递交组织部门对其任用进行重新考察。2005年按时完成任务的150生态文明村和24条广东省卫生村及其责任人分别得到奖励和表彰。

三、创建生态文明村所取得的综合效益。

(一)有效地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提高了农民的健康水平和保健意识。

创建生态文明村,通过拆除村内有碍观瞻、污染环境的烂屋破棚,实施人畜分离、改厕入户、村巷道改造,疏通沟渠,整治蚊蝇孳生地,消灭卫生死角,搞好村环境的绿化美化,落实保洁员,家家用上清洁卫生自来水,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观,有效地堵塞了疾病传播的途径。武垄镇武垄村通过创建生态文明村,从根本上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了村民的健康水平,增强了村民的保健意识,2004年该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村民仅占全村28%,2005年参保率就达90%左右。

(二)提升了农村的文明程度,培育了文明和谐的村风民风。

环境革命带来农民群众思想观念的更新、文明素质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建设生态文明村不只是村容村貌的巨变,更转换了人的思想观念,帮助农民摒弃生活陋习,告别愚昧,走向文明,提高生活质量,乐于接受科学文明生活方式。村民逐步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随意丢垃圾、胡乱排污水的陋习,自觉维护公共环境卫生,走向人改造环境、环境改造人的良性互动。生态文明村建起了篮球场、小公园、儿童游乐园等文体娱乐设施,伴随着广播电视的普及化,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的经常化,农民休闲健身、求知增智有了好去处。以往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枯燥乏味生活方式得以改变,健康的文娱活动取代了以前“斗三公”、“买六合彩”等不健康行为。不断充实的精神文化生活,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情趣,而且有助于村民的沟通交流,有利于村民之间团结友爱、守望相助、和谐融洽关系的形成。同时,各生态文明村围绕巩固创建成果,始终不渝地抓住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个根本,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道德规范教育和“七无”(即无毒、无赌、无黄、无犯罪、无违反计生、无上访、无“六合彩”)教育,抓好农业技术培训、法律辅导,教育引导农民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逐步成为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旅港多年的德庆同乡会会长江梓荣先生连声感谢共产党做了一件大好事:他的家乡官圩镇中山村建成了生态文明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邻里和睦,安居乐业,他的两个侄子,昔日因争宅基地打架,今天在文明村里同场打球。

(三)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

生态文明村建设,给农村基层干部提供了推动村级工作,为农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的有效抓手。在创建过程中,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帮助群众转变观念,带头捐资献物,指导并参与创建工作,出主意、想办法为群众寻找致富门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困难,彰显出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的本色。广大农民群众从党员干部的言行中,从创建生态文明村给自己生产、生活带来的新变化中感到党员干部是真心实意为他们办实事解难题的,是自己可以信赖的主心骨。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教育群众,最终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的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用自己实实在在的行动实践着党的宗旨,实践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在这一实践过程中受到教育,增长了才干,提高了在群众中威信。许多群众都说:“以前干部到村上,要农民完成各项任务多,奉献少,现在干部满腔热情为我们多办好事实事”。如武垄村村长梁文坚等,就是创建过程中基层干部的先进典型代表,县委已发出通知要求全县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向他们学习。

(四)改善了农村经济发展环境,加快了农民奔康致富步伐。

我们把创建生态文明村与发展农村经济紧密结合,加大投入铺好硬底化村道,建起连心桥,筑出致富路,大大改善了农村发展环境,加快了农民奔康致富。各村以生产生活环境不断改善为契机,结合实际,选准奔康致富路。2005年高良镇、马圩镇、官圩镇多个创建村,在创建生态文明村时改善经济环境和农村道路状况,大力发展种植沙糖桔、贡柑的种植,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奔康致富的步伐。新圩镇荔岸村拥有枝繁叶茂的荔枝老树1000余株,正着力打造“荔枝村”,发展生态休闲游。

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汇报提纲

各位领导、评委:

下午(上午)好!我们***村是绩溪远近闻名的文明村,历来民风纯朴、治安稳定。农村经济连年增长,公益事业不断推进。村两委干部开拓进取,敬业奉献,全体村民人心思富,富而思进。特别是10月村级规模区域调整以来,邻近的陈村、东干村整村并入,尚田村成为拥有多人3100多亩耕地的中心村,全村干部群众本着“并村更应并心”的宗旨,团结一心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先后被评为“县文明村”、“市文明村”和“市民主法治示范村”,并作为“全市生态示范村”上报待评,村党总支还被县委评为“五个好”村党组织。

我们申报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有其独到的区位优势和群众基础优势,首先,尚田村、组干部和群众投入新农村建设积极性空前高涨。经过近年来的共同努力,全村干群深刻体会到:只有不断发展,全面提高农村综合发展能力,农村经济建设和公益事业发展才能持续、健康、稳定。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才能真正得到保障和提高!

其次,近年来,在村两委干部的身体力行下,村容村貌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喜人的变化,3个自然村之间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目标,目前村村公路“路灯亮化工程”和总投资80万元的“村村通油路工程”正在有条不紊地运筹之中。使地处岭南岭北交界地带的尚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交通便利信息灵通等有利条件。

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优势明显是我们尚田村较为突出的特色之一,“尚田西瓜”凭其瓜甜个大在市场上倍受消费者青睐,目前全村已形成千亩绿色西瓜生产基地。年产值达50万元以上;除原有的传统木材加工外,笋竹两用林培育示范基地,经过近两年的高效运作,使盛产元竹资源的尚田村,在提高元竹附加值的加工上,为农民增产增收开辟了新渠道。

此外,我们尚田村的农村经济发和社会发展水平在全乡来看,相对较高,加上领导班子凝聚力战斗力较强,组织发动群众能力较好,村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思路清晰,建设氛围浓厚。村集体收入实现3.6万元,全村人均收入达到3150元,位居全乡之首,无论是在捐资助学修桥补路,还是在扶贫济困/科技兴农上,广大干群都能以发展大局为重,齐心上阵,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

更为难得的'是,我们村在农村结构调整,双培双带等活动中涌现出了一批经济状况较好的致富先锋,他们乐于奉献,乐于带动更多的群众发家致富,他们投资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热情较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促进派!

以上5大优势寄托着我们尚田村2000多名父老乡亲的殷切盼望,体现着广大干群极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和干劲!而近年来,多位省市县领导视察和指导尚田工作时,热情洋溢的讲话中,对尚田村的工作思路和成绩给予充分的肯定!对尚田的发展未来充满了希望!

各位领导,同志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党当前一项艰巨而又光荣的历史任务,给我们尚田村带来了难得的发展好机遇,我们全村父老乡亲企盼党和国家的惠农政策和扶农措施,更愿全力以赴投入建设美好新农村行列之中,为此,在村两委的倡议和全体村民的共同商定下,尚田村将紧紧围绕中央“20”字建设目标,遵循“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群众自愿投入和政府扶持相结合”三大原则,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步伐,以增加农民整体收入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全力抓好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为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

**村地处富阳市西端,东临渌渚江,紧挨23省道,水陆交通十分便捷。全村农户142户,总人口438人,耕地面积480亩,山林面积3600亩。20xx年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8万元,人均收入元。20xx年被评为富阳市“百千”工程重点整治村、市生态村和市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一、以“百千”工程为抓手,加大环境整治力度。

去年以来,**村围绕“百千”工程重点整治村的工作重点,根据本村自然环境和村宅散落的特点,在多方论证的基础上,制订了高标准的村镇规划,建立了村宅中心区、商贸文化区、休闲健身功能区;首先加大“空心村”整治力度,筹措资金11万元,先后拆除23户52间1720平方米的破旧房屋和乱搭乱建建筑物,拆除率100,同时加大“赤膊房”的整治力度,采取镇资助一点、村补助一点和农户自筹一点的方式,完成22幢“赤膊房”的粉刷;其次是以提升村民生活质量为目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54万元完成了**至毛岭头长550米、宽7米的主干道铺浇,投资80万元,新建了1204平方米的老年活动中心和村办公楼,投资12万元,安装路灯38盏、新建灯光篮球场和科普图书室,投资40余万元,疏浚沟渠、埋设污水管道2100米和道路护岸4125平方米,新建了生态公墓。目前全村道路纵横交错,沟渠排放通畅,供水、供电、通讯、电视、卫生等公共设施基本配套,呈现出一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气象。

二、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载体,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去年以来,村支两委会结合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工作思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方式,大力引进项目、资金,不断壮大集体经济。成功引进了登城建材有限公司投资2900万元、年产100万吨的水泥生产线和投资500万元、年产石料300万吨的瑞富矿业有限公司,为村级公共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对照新农村建设要求,明确新一轮发展思路。

20xx年度对照市委、市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村支两委及时召开村民组长以上干部扩大会议进行讨论,对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征求到的各方面意见建议,结合本村实际,制订20xx年度工作计划: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及时完善和制订各类议事制度,规范办事程序;

二是加强组织建设,及时挖掘和培养年轻干部,充实后备力量;

三是加强经济建设,想方设法引进企业及资金,解决群众就业增收和壮大集体经济;

五是加强实事工程创建,着力解决村民饮用水问题,进一步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

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汇报提纲

一、基本情况。

我们**村共有耕地面积2050亩,辖13个村民小组,2380口人,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达4600元,全村以民用采暖、造纸机械加工业为主,现有企业10个,年产值达1.8亿元。

在创建和谐新农村过程中,我们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整体战略,抢抓机遇,因地制宜,努力推进和谐新农村建设,在“抓”字上下功夫,在“新”字上求突破,努力做到“六抓六新”。

一抓农民增收,发展新产业。在创建和谐新农村过程中,在工业发展上,我们村注重结合本村实际,给村内企业提供用地、用电、用水方面的优惠,帮助企业筹集资金解决实际困难,协调企业与村民间的关系。如:在桑宝公司新型采暖炉项目的征地工作上,有一少部分村民思想落后,成见较深,甚至到企业滋事生非,村干部就多次上门给他们摆事实、讲道理,及时化解了村企矛盾,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生产发展环境;此外,为国盛机械厂等新建企业在调整用地、生产线路架设方面提供帮助,保证了企业前期筹建和正常运转。村两委的服务跟上了,村内企业与村民的关系理顺了,农民增收也就有望了。我们依托桑宝、机械厂等龙头企业,积极解决村内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仅20,就安排村民就业100余人,直接促进了村民增收。农业发展上,我们在稳定两大优势企业的同时,下大力气进行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重点发展了养殖业,全村共有规模养殖户6户,特色养殖户12户。此外,我们鼓励村民种植冬瓜、地黄等经济作物达500多亩,经济效益显著。工农业的协调快速发展,不仅吸纳了大批劳动力,也加快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步伐。年,全村青壮年劳动力务工率达80%,村内种植户、养殖户、产品加工运输户等专业户占全村户数的45%,全村人均纯收入达4600元,同比增长20%,非农业收入已占总收入的70%,全村经济发展呈现欣欣向荣之势。

二抓精神文明,提倡新风气。我们以创建文明村为切入点,狠抓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等评选活动,积极引导村民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我们还投资4万余元,建起了高标准农村文化活动中心,设“四室”、“一场”、“一校”、“一台”和“六个协会”,初步具备了政治理论学习、法纪教育、文体活动、科技服务等功能。农村文化活动中心的建立和完善,极大地满足了村民求富、求知、求乐的需要。今年春节,村里还组织了沁阳、焦作、济源三地农民门球邀请赛,活跃了村民春节期间的文化生活,受到了全村群众的一致欢迎。为了让村民看上有线电视,村两委积极与广电局协商,促成有线电视进村,全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86%。如今,我们村的村民逐渐养成了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习惯,村里无不赡养老人现象,无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现象,无集体上访、越级上访、闹访现象,治安案件发案率显著下降,逐步形成了安居乐业、和睦相处的新风尚。

三抓素质提高,培育新农民。创建和谐新农村离不开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我们村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农业的要求,充分利用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络平台,积极联系市科协、省农科院、省农大等科研单位,建立了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对村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努力提高他们运用科技致富的本领,切实增强了村民转移就业和独自创业的能力。通过培训,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和产业工人走上了脱贫致富的舞台。

四抓环境整治,营造新环境。我们村坚持以“创优美舒适环境,建文明和谐新村”为目标,以整治脏乱差现象为突破口,从整治环境卫生、提高生活质量入手,广泛发动群众改水、改厕、改灶、改路,逐步改善农村环境,做到了道路畅通、农居清洁、院落整齐、圈厕卫生、生活区和生产区分离。为了确保村内环境整洁,我们拿出1万元,组建了专门的环卫队,设立了固定的垃圾倾倒点、填埋点,彻底解决了村里脏乱差的顽疾。同时,投资20余万元,对村内所有大小街道的路面进行了硬化修复,架设路灯60多盏,对街道两侧进行了绿化,村里的美化、亮化、绿化工程基本完成。为改善全村人的吃水条件,村里还投资5万元新打深水井1眼,目前,正与市自来水公司联系铺设自来水管道。

五抓村务公开,构筑新体系。村两委班子十分重视村务政务的公开和民主决策,凡涉及全村的'大事,关系群众利益的事务,都提请村民代表大会议论、决策。尤其是财务方面,村理财小组的职能得到了强化,任何开支未经小组审核的均不能入帐,村内财务状况的透明化,让村民对本村财务“心中有数,心服口服”。我们还健全完善了村民自治机制,认真制定了新农村创建规划以及学习宣传、文化教育、法制道德、日常活动的目标、制度等,切实保障了村民对新农村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全面提高了民主自治的程度,使新农村创建工作逐步走上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道路。

六抓先进性建设,增强新活力。创建和谐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因此,我们村以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按照“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管理、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总体目标,切实解决本村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主要问题,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重点问题,务求取得实效。我们按照柏香镇“六好”村街的创建要求,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继续实施“双强”工程,切实加强了班子建设和农村党员教育管理,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增强了党员干部服务“三农”的实力,使之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强劲动力,真正把先进性活动建成村民长期得实惠的满意工程。目前,村两委班子风气正、人心顺、想干事、比创业的氛围已初步形成,为创建和谐新农村活动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和思想基础。

二、存在问题。

一是整体发展意识不够强,党员、群众还没有形成“全员动员、人人招商”的浓厚氛围。二是地理优势、产业优势发挥不够,没有能够在现有基础上挖掘潜力,多渠道、全方位进行招商引资力度不够。三是村两委班子战斗力、凝聚力需进一步加强。四是党员致富、带富能力、依法办事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五是发展经济的措施不够,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力度还需加大。

三、下步创建思路。

随着第三批先进性教育的不断深入,村两委将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先进性,再上新台阶,进一步加大和谐新农村创建工作的宣传力度,发挥紧靠沁伏路的地利优势,依托民用采暖、造纸机械行业,通过把这两大产业做大、做强,做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剩余劳力安置,全面协调工农业发展,为改善村容村貌、改善村民生活,为创建一个和谐、文明、富裕的新伏背做出新的更大的成绩。

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汇报提纲

(一)基本情况。

(二)经济状况(三)建设优势。

二、基本思路。

三、任务、目标和措施。

(一)产业规划。

1.畜牧业。

2.种植业。

3.劳务经济。

4.项目开发。

(二)村容村貌规划。

1.街面建设。

2.绿化美化。

3.生活设施建设。

(三)公共事业规划。

1.教育规划。

2.卫生规划。

3.文化规划。

4.福利规划。

(四)民主政治建设。

四、资金筹措。

社会主义新农村电网建设的汇报

从开始,我局共投入3500余万元,分二期对全县254个村进行了电网建设改造。通过改造,我县的农村电网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是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15个村未经用电标准村改造。一、二期农网改造面仅为68.83%,全县尚有115个村未经用电标准村改造。这些未经整改的村虽然是同价了,但是存在着线损率高、容量超载、电压质量差等问题;私拉乱接、“三线”交越距离不足、线下建房与电力设施距离不足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供电安全可靠性低,不能满足新农村发展的需要,急需加以整改。另外,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不少村目前的用电设施配置已不能满足农户用电需求,加上新农村建设的全面铺开,将面临第二次整改。特别是玉山地区由于季节性炒茶用电容量的迅猛发展,迫使我们不得不加快电网建设改造的步伐。据统计,玉山区域现有炒茶机8000多台,负荷达60000千瓦,而玉山区域2座35千伏变电所总容量仅15650千伏安。全县共有165个村需要进行不同程度的整改。

二是10千伏、35千伏线路输送能力不足。虽然经过了两次农村电网的改造,更换了一批导线线径细的线路。但是目前的双溪线、墨林线、高二线、方前线、万苍线、胡宅线等10千伏线路输电能力依然十分弱,这些线路全部为单辐射型,且线路设备老化,不少水泥杆有裂缝,混凝土疏松脱落,露筋现象严重;横担、拉线等锈蚀十分突出;线路线径偏细,全为lgj-50导线,制约用电负荷的增长,且供电半径过长(全线长达40公里以上,高二线甚至高达108.397公里),末端用户电能质量极差,用户供电可靠性低,电能损耗大。同时在一、二期农村电网改造中,我县没有安排35千伏网架建设,所以,35千伏设备也出现了明显的滞后,导致电网整体供电能力受限。

三是100千伏安及以下配变的无功补偿容量不足。其中:100千伏安及以上共有96台配变未安装无功补偿装置,功率因素低,导致电压质量差。

四是电网设备中存在着不少装置性违章。如:配变令克反装的有150台,高压线路对“三线”、对建筑物等的安全距离不足的有37处等。

五是一大批电能计量表急需更换。据统计,今年共有3万只机械表、超使用周期的电子表需要更换。

二、建设与改造项目和规模。

根据我县电网现状,为切实加快新农村建设,今年我局拟建农村电网项目主要有以下几项:

1、10千伏及以上的电网。

(1)110千伏尖山变35千伏配套工程:新建35千伏尖尚线、尖岭线,线路总长18.5公里;完成35千伏尚湖变电所、仁川变电所技改等,预算投资555万元。

(2)110千伏尖山变10千伏配套工程:尖岭ii联络线等,新建10千伏线路26.5公里,改造6公里;新、老城区建设开闭所及进出电缆(海螺山、南园、磐中、新城区3座、环网柜3座),新增、更换配变120台,计投入资金1972万元。

2、低压项目:新建线路22.6公里,改造线路404.458公里,整改低压标准村61个;更换表计4.3万只;加装无功装置。计划投入资金1213万元。

3、电网自动化项目200万元。

以上三项合计3940万元。

三、资金来源、缺口和筹措。

(1)底农维费结余资金14万元。

(2)企业折旧和税后利润370万元。

(3)20省公司农维费补贴预计1500万元,用于正常运行开支300万,供电营业所等基础建设300万元,可用于电网改造资金900万元。

合计可支配资金:1284万元。

3、资金筹措:我局经济基础差,自有资金积累少,资金缺口很大,融资能力弱。20,为建设110千伏冷水变,我局已向建行贷款500万元,年底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了48%;今年110千伏尖山变配套工程如果再贷款500万元的话,企业负债率将高达60%。因而,今年的.新农村电网建设工程,我们除了继续积极争取省市电力部门扶持外,很难依靠企业自身通过贷款方式获得资金,而且缺口部分资金全部由省、市电力部门扶持的可能性也比较小。

四、请求县政府帮助协调解决的问题。

1、帮助做好标准村改造政策处理。今年我们安排用电标准村整改的村有61个,其中有20个村是本身没有整改要求,这些村电网改造积极性不高,可能在政策处理中会遇到一些障碍,影响改造进度。

2、帮助动员农户做好过期家用保安器更换工作。目前我县农村家用保安器多数已过期,保安器投运率低,万一出现漏电现象,用户用电安全得不到保证。保安器属表后设备,系农户资产,按规定应由农户出资更换,但目前多数农户不愿出资更换。

3、帮助筹措电网建设资金。为了搞好新农村电网建设,建设一个相对坚强的xx电网,恳请县政府在新农村电网建设改造资金中给予我局一定的政策支持和帮助。

4、提高因改路、改水、改房而导致电力设施改道搬迁建设补偿标准。目前35千伏、10千伏杆线的搬迁标准尚不够支付人工工资。

5、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尽量做到电力改造与新农村其它设施的建设改造能够统筹安排,步调一致;为电力设施的建设留足线路通道、配变位置;对新农村建设中电力设施的配置问题希望能够量力而行,从我县的实际出发。

社会主义新农村电网建设的汇报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一项基本战略。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内涵,超前研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思路和方案,稳妥解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所存在的一系列困难和矛盾。这是我们基层干部当前必须思考的一个重大课题。围绕市政协领导提出的调研提纲,就当前新农村建设我们做了以下几个方面调查与思考,现简要回报如下:

一、全面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内涵,把广大干群的思想统一到新农村建设这一主题上来。

首先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全面准确理解新农村建设内涵。开动一切宣传工具,采取一切有效手段,大张旗鼓、浓墨重彩地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大历史意义,让大家从根本上明白,什么叫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怎么样建设新农村。特别是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20字目标的学习宣传,要让广大干群真正懂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宏伟、内涵丰富,是一个科学的系统工程,必须正确把握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既要注重发展农村生产力,又要注重调整农村生产关系;既要注重加快经济发展,又要注重推进农村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建设;既要注重推进农民生产方式的现代化,又要注重推进农民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现代化。要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新农村建设的全过程,并作为当前和今后“三农”工作的总目标和总抓手,使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伟大战略,进一步深入人心,并成为广大干群的自觉行动。

其次要统一广大干群的思想认识,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大思想动力。目前,在新农村建设上从干部到群众都普遍认为,这是党中央为农村发展所办的一件大好事、大实事,是一项功盖千秋、福泽子孙的伟大事业。这一决策深得民心,无比英明。这是一个基本共识。但从我们所了解掌握的情况看,在一部分干部中,也存在着不同的思想顾虑,有的同志认为新农村建设面广量大,涉及千家万户,随着这一工程的推进,可能导致许多矛盾和问题,客观上给基层干部的工作带来一定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也有一部分同志面对新农村建设这一宏大工程,感到自己缺乏通盘规划能力和决策能力,工作方式方法难以适应,新农村建设驾驭能力不足,担心工作做不好。目前,在新农村建设上基层干部反映比较集中的主要有四难:一是建设资金投入难。对我们贫困乡村来说,在新农村建设投入上,除了国家投入还是国家投入,由于经济薄弱,无论是镇财政,还是村积累,都拿不出钱来投入建设,在关键时期可能因此而影响总体进程。二是建设用地难调整。中心村建设都要按总体规划进行集中布局安排,而所规划中心村建设用地都是一家一户的承包地,有的.还涉及到跨组、跨村,由于受现行承包土地法律法规制约,这部分建设用地调整难,矛盾多。三是建设规划实施难。新农村建设完全可以按照中央和省市的要求,进行全面科学的规划。难就难在实施上。由于目前农村村庄布局分散,居住零乱,基础设施配套不到位等原因,加之复杂的群众思想工作。给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的实施带来一定的难度。很难按上级要求的时序进度实施到位。四是农民素质提高难。鉴于农民文化科技水平普遍滞后这一现状,农民文化教育、技能培训的任务十分艰巨,在短时间内要全面提高农民素质是比较困难的,这是一个现实问题。对上述这一类问题我们都要按上级领导的要求,在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逐步加以解决。

二、瞄准目标,因地制宜,稳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我们界牌镇而言,当前在新农村建设上必须牢牢抓住三点:

1、加快发展,激发新农村建设内生动力。发展经济、致富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和基本前提。因此我们将坚持从本镇实际出发,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一要坚持以工业化致富农民,大力发展主体经济。以工业经济的大发展,促进农民收入的大提高。二要坚持以产业化提升农业,培植主导致富产业。按照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目标,做大做强界牌的草鸡、生猪、蔬菜、小花生和林业五大主导致富产业,扩规模建基地、创特色树品牌,通过培植龙头企业,建立农业产业协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全面提升农业发展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三要坚持以城镇化带动农村,通过加快小城镇建设,拉动三产经济发展,促进劳动力转移,多层次增加农民收入。

2、科学决策,拟定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按照发展定向,功能定位,布局定点的要求和“三集中”的原则,重点对经济发展、村镇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环境整治等方面进行全面科学的规划。为新农村建设,提出一个科学可行,切实可靠的实施方案。

3、典型示范,有计划、有步骤推进新农村建设。计划在沿街的镇南村、沿路的周庄村和竹林村等3个工作基础较好的村,率先启动新农村建设工程,搞好试点工作,不断总结经验,以点带面,循序渐进,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在抓好上述三项重点工作的同时,我们还将一并抓好农民文化技能培训、干部队伍建设,以及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等工作,使新农村建设绐终沿着健康轨道运行。

三、认真调查研究,全面掌握并致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当前从我们调查了解所掌握的情况看,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担心在新农村建设中是否会增加农民负担;二是部分群众对新农村建设主动意识不强,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三是一部分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仍然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突出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都将要认真宣传和引导,并采取积极措施逐步加以解决。从我们界牌镇实际情况看,目前,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思考:

第一,强化对广大农民的宣传教育,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把宣传教育的重点,放在启发引导农民继续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牢固确立自主创业、艰苦创业、全民创业,彻底克服等、靠、要思想。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加快发展生产,致富农民,壮大实力,催生新农村建设的内生动力,使广大农民真正成为建设新农村的主力军,依靠农民自身的力量,依靠农村经济的发展,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二,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循序渐进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一项伟大的历史任务,也是一个非常远大的目标。按照中央提出的二十字要求。象我们界牌这样一个贫困乡镇,距离十分遥远,任务非常艰巨。但我们应当坚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强势推进,稳步扎实的抓好新农村建设,做到能快一步快一步,能办一件办一件,能抢一拍抢一拍,尽可能地加快速度,缩短距离。当前,我们要致力从四个方面去努力。一是继续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彻底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走以工促农,以工富民的发展路子。三是抢抓机遇,积极兴办各类社会基础事业,重点在农村交通、卫生、教育和小城镇建设上加大投入,为新农村建设打好基础。四是加强农民的文化、科技培训。全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增强农民的致富本领,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建成一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型农民队伍。

第三、制定完善政策,整合社会资源,努力挖掘新农村建设的动力源泉。依据国家政策法规,结合界牌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把社会财力资源引向导向新农村建设上来。对一些龙头企业,二、三产业项目。基础设施和中心村建设,可以鼓励群众合股兴办,也可以鼓励本地能人大户独资兴办,还可以通过经营权、收益权转让,吸引外地客商投资兴办,多渠道的整合资源,聚合力量,加快建设速度。

第四,建议国家结合新农村建设这一实际,对农村一些政策作适度调整。一方面对农村土地承包政策进行调整,有利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的顺利流转征用。现行政策土地承包30年不变,这给未来的农村道路建设、中心村建设用地的调整流转带来很大的难度,如现行政策不调整,总体建设规划就难以实施。另一方面,政府在对弱势群体的扶持救助政策上要继续放宽,特别是对困难群众的看病就医、子女入学等方面,要大幅度地提高扶持标准,集中实施救助,彻底解决他们看病难、子女读书难问题,以争得在和谐环境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让弱势群体更多地享受改革成果,和周群众一起共同走上致富道路,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历史任务,也是一个全新的时代课题,我们决心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改革的胆略、创新的精神、科学的态度、求实的作风,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路子,谋求新突破,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实现富民强镇,全面小康作出应有的贡献!

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

由于大部分工作队员对“三农”情况不够熟悉,对乡村基层的工作方法了解不多,农村工作经验缺乏。为了能够切实履行好职责,胜任角色的要求,xx乡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将努力学习摆在突出的位置。一是学习县委、政府、组织部、新农办关于转变干部作风的各项要求。派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是县委、政府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具体举措,是锻炼培养干部的重要手段。xx乡新农村建设工作队认真学习了有关领导讲话、文件精神和政策规定,为指导员队伍日常工作确定了明确的主题。二是学习新农村建设的有关法规政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程。除了认真参加县委、政府组织的集中培训外,xx乡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充分利用读书、看报、研究理论文章、参加专题会议等形式,重点学习了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解读、农业发展扶持政策、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农民小额信贷、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的法规、政策,做到了基本熟悉、基本掌握,为指导新农村建设准备了前提。在学习的过程中,xx乡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注意边学边想,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及时提炼心得体会,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用,努力提高自身履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职责的能力和素质。

乡党委、政府既是派驻新农村指导员工作的主要领导力量,也是指导员能够顺利开展工作最重要的保证。一是认真组织全乡指导员认真学习贯彻乡党委、政府的政策、决定和工作部署,让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等方面成为了一支生力军。一个多月来,驻村指导员先后完成了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和“零报告”,完成了乡集体经济的调查分析等重点或涉及全局性的工作,为乡领导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乡党委、政府不断发现和认可了指导员队伍的重要作用。二是坚持经常分析研究新农村建设及指导员工作的情况、特点,利用新弄村指导员派出单位的有利条件,以专题请示、调研报告等方式积极向派出单位主要领导汇报,争取领导对指导员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为指导员能“下得去、干起来”创造了条件。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因此,xx乡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将大部分工作时间用在走进乡村、走进农户家,真正发挥指导员作用。xx乡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召开了指导员座谈交流会,组织了县直机关派驻的5名指导员进行了两次专题交流,对驻村指导员的工作和学习情况进行了了解。这些交流活动对帮助指导员理清思路、开阔视野、互相学习很有益处。对调研中发现的有推广价值的好经验、好方法,认真进行总结提炼,向全乡指导员进行推广,重点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明确了指导员的定位。新农村建设中要坚持农民是主体、“两委”是核心、党员是骨干、指导员是助力的“四个坚持”的观点,指导员对自己实事求是的定好位。

二是细化了指导员的角色任务。经通过开展“带政策、带思路、带信息、带法律、带技术”等“五带”进村活动,指导员努力当好“政策法规的宣传员、经济发展的服务员、信息技术的推广员、社会稳定的维护员、基层组织的督导员”等“五个角色”。

三是推广了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针对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影响农村发展的“瓶颈”问题,发动驻村指导员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按照“沉下身子,多动脑子,找对路子”的工作要求,总结推广指导员的帮带作用,主要体现在帮理思路、帮学技术、帮解矛盾等工作方法。

xx乡驻村指导员分散在8个村开展指导工作,各自面临的情况差别很大,仅仅靠工作队长一己之力难以实现有效的教育和管理。为了加强对指导员队伍的规范管理,xx乡新农村建设工作队队长周荣瑜坚持勤沟通,多协调,发挥不同方面、不从层次的作用,形成了对指导员教育管理的合力。一是充分发挥乡政府相关基层部门主导作用。在及时主动向乡党委、政府领导沟通、汇报的基础上,依托乡基层部门,加强对指导员的学习培训,在强化建章立制,强化督促检查,强化宣传引导等方面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二是充分发挥派出单位的后盾作用。派驻单位在工作上、生活上支持指导员,在政治上、思想上关心指导员,避免一派了之、不管不问的情况。

一个多月的实践证明,派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在xx乡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驻村指导员学会了讲群众语言,做群众工作,理论水平和基层工作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干部作风变“实”了。指导员通过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进一步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党群关系变“密”了。指导员的扎实工作,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劲动力,新农村建设变“快”了。xx乡驻村指导员,将进一步脚踏实地,扎实工作,创新方法,为加快xx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而继续努力工作。

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汇报提纲

我村在镇党委镇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全体党员和广大村民共同支持和配合下,坚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以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干部服务、社会参与为工作路径;以“三清三改”为切入点,抓点示范、连线扩面、整体推进的思路;以村组干道的硬化、村庄美化、绿化、改水、改厕、规划新区建设为重点;以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为目标;按照中央20字方针和市委“五新一好”的要求,带领和团结全村村民,大力实施年初确定的各项实事工程,不断强化基层组织、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三项建设,使我村村级集体经济和各项事业稳步发展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增强合力,是我村新农村建设的落脚点。

按照镇党委、政府对新农村工作的部署,在此我村对新农村建设工作高度重视,把新农村建设当作一项中心工作来抓。一是不断创新领导方式,充分发挥了党总支的核心领导作用、村民代表的支撑作用、村干部的服务作用和村级的主体作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二是不断调整和完善工作思路,找准切入点,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巩固和发展门面房和厂房出租。拉动村级经济社会发展,确保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促进集体经济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三是不断加强班子队伍建设,增强“两委”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始终把解决“有人办事”作为解决“有钱办事”的前提条件,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投身到“三村四化”建设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努力为村级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四是不断创造良好的`村级环境,赢得各级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为新农村建设和集体经济的发展增加动力。

二、深入调查,摸清村情,制定计划,是我村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

我们着眼于农村生产力的新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新提高、社会文明进步的新风尚、生态环境友好的新面貌、依法民主管理的新体系等方面的内容,按照“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现代农村、培育现代农民”的总体要求,围绕农村“产业园区化、居民社区化、生产规模化、组织合作化、保障社会化、环境生态化”的基本思路。根据本村实情,制定了以下工作目标和措施:

1、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首先是加强班子建设,结合农村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中央20字方针和市委“五新一好”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进一步深入开展村党支部书记“双带致富”和党员“十带头”活动,建立健全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理事会运作机制,提高村、组干部和农村党员的素质。村组干部和农村党员普遍掌握1―2门致富技术,重视农村无职党员的教育管理并发挥其积极作用。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并按l:1的要求配备村级后备干部。

2、推动经济快速发展,面向市场,立足实际,用产业化的思路经营农业,用市场化的思维调整种养结构,用科学化的手段提高农业生产质量和效益。重点抓好种养殖、个体经营三大产业建设,实现全村,做大做强富民产业,确保农民增收。

3、全面推进社区文明新村建设,加大对村级基础设施的建设。年底力争争创省级卫生村达标。

4、进一步加快农民知识化工程。针对农民文化偏低、技术单一的问题,借助依托远程教育这一平台,全方位地举办各类农业技术、科普培训班,今年完成500人次的农民培训。全面提高全村农民的知识水平。

三、筹集资金,抓好落实是我村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着力点。

在这基础上,加强全村实事工程建设步伐,积极为村民办实事,今年投入156万元用于全村实事工程。其中用于村道维修27万元,完成道路硬化1万平方米;用于创建卫生村投入76万元;取缔露天粪缸270只、新建24座大小公厕、新增修建垃圾箱226只;用于安置拆迁小区三通投入53万元;32户拆迁户到明年6月底,将全部拆除安置到小区。届时,具有时代气息的新农村小区展现在永和村内。。

四、构建和谐,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是我村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中心点。

1、面对矛盾纠纷增多,治安问题增多,安全隐患增多现象,首先加强治安防范、强化队伍建设,发挥治保调解组织和群防群治的作用,加强日常矛盾排查调处工作,提高调解水平,提高调解队伍素质,提高调解工作效率,把各种不稳定因素及时消灭在萌芽中;其次,我村从自身实际出发,加强对村级联防队力量建设,四月份,调整充实联防队伍,我村现有专兼职联防工作人员7人,每天晚上安排义务巡逻在全村各居住区周围轮流开展巡逻,确保一方平安。

2、加强流动人口管理,针对本村外来流动人口多,积极完善流动人口登记管理服务运行机制,积极配合派出所开展每周不少于一晚的清查工作,严格流动人口登记发证制度和长效管理制度,今年来,我村集体或村民出租房屋无发生重大刑事、治安案件。

3、深入开展做好普法宣传教育,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村民的法制意识大大提高,法律法制知识增强,逐步形成使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财产权益。全年无重大闹事出现,能够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工作,使本村辖区内未发现刑事案件。

4、实施八大保障制度,对失地农民和无收入无保障人员完善了农保、土保养老保险、低保等制度,做到人人有保障。完善了农村的大额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全村覆盖率达100%。

五、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通过一年的实践,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是:一是部分党员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不高,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不强,“等、靠、要”的思想严重。二是“四化”工作发展不平衡,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建设相对较快,社会和谐化建设初见成效,住房新型化建设由于受土地政策和资金的制约,发展相对较慢,规划实施中部分村民要求建房难以启动。三是农民群众的整体生产水平不高,质量意识、商品意识薄弱,农业产业化建设起点较低,农业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带动能力不强,各类专业协会工作运转困难。四是村级硬化、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等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投入困难,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六、明年工作打算。

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二年,也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之年。农业农村工作总的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完善强化支农政策,建设现代农业,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良好开局。我们决心在20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动力,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在上级镇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结合本村的具体实际,加强干部队伍的领导,取长补短。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结合农村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把新农村建设与平安村创建等工作结合起来,不断改善村民的生产条件和居住环境,促进农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真正把党的先进性体现到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实践中。

2、扎实抓好“三个工程”,即抓好“班子工程”,建设开拓务实、团结协作、勤政为民、充满活力的“两委”班子,不断增强班子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抓好“载体工程”,找准工作的切入点,推动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抓好“保障工程”,以集体经济为支撑,不断加大投入,推进文明村、富裕村、和谐村建设进程,加快“四化”建设力度,进一步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让广大农民群众真正感受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实惠。

3、要切实发挥好“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部门积极配合、村(社区)干部群众主动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领导、强化协调,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新农村建设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真正把新农村建设抓出成效。

4、认真组织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围绕实现农业特色优质化、道路房屋整洁化、村风民俗文明化、社会秩序和谐化的要求,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整体推进,通过新农村建设实现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切实体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更加完善,各种制度建立健全,农民收入稳步增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容村貌明显改观,村民素质明显提高,村风民俗文明进步,社会环境安定有序,使我村成为文明村、富裕村、和谐村,在全镇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社会主义新农村电网建设的汇报

各位领导:

感谢为我们基层来的同志提供了今天这样一次好的学习机会,借此机会,向各位领导汇报一下我县开展生态文明g落创建工作的情况。

[本文来源于本网网--本网网,帮您找文章]。

首先向各位领导简要介绍一下我们罗田县的基本情况。我县地处鄂东,是一个山区县,也是国家级贫困县,版图面积2144平方公里,人口59.8万人,财政收入1.65亿元,农民年人平纯收入2438元,是全国闻名的板栗第一县。大别山国家林森林公园和大别山主峰天堂寨就在我县境内,新型旅游产业正在我县兴起,欢迎各位领导到我县检查指导工作,也欢迎各位领导携带亲人、朋友到我县观光旅游。

下面,就我县开展生态文明g落创建活动向各位领导作一个简要汇报:

一、创建工作的由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一个新名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它的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完善。我县开展生态文明g落创建活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探索与实践,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有效载体。

全国扶贫开发工作现场会在我县召开,我们在三里畈镇古塘河村毛家g等村组开展以“树立新观念、培养新农民、倡导新生活、营造新环境、建设新农村”为主题的“生态文明g落”创建活动,使g落的环境面貌和农村的乡风、民风有了很大的变化,创建工作的开展:

一是解决了农村自然g落环境卫生脏乱差的问题。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民收入的逐步提高,一栋栋漂亮的农家楼房拔地而起。但由于缺乏系统、科学的规划,房屋建设零乱,猪圈、牛栏、厕所乱搭乱建,脏乱现象严重,g落交通不便,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通过创建改变了与现代文明不相适应的这些问题。

二是找到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载体。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找到一个好的载体,生态文明g落创建就是我县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新载体。

三是实现了山区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的有效途径。罗田是一个典型的贫困山区县,自然g落分布较为分散,搞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难度很大,我们就考虑从农民居住相对集中的自然g落的这个小处着手,搞生态文明g落建设,以点带面,以g带组,以组带村整体推进农村脱贫工作。

创建活动的开展,得到了干部群众的拥护,也得到了与会的国家省市有关部门领导和全国贫困县代表的高度赞赏。以后,我们抓住这一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新形式,及时召开现场会,总结推广这一作法,在全县坚持长期开展“生态文明g落”创建活动。

二、生态文明g落创建的主要内容。

在创建生态文明g落过程中,我们主要着力抓“五五工程”建设,即“五小”改造、“五通”配套、“五治”固本、“五园”开发、“五到户”服务五个方面。“五小”改造,就是对猪圈、牛栏、厕所、沼气、晒场等“五小”建设进行综合规划和统一改造,形成科学的农家生态链;“五通”配套,就是g落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通电视,使g落富有现代文明气息;“五治”固本,就是治穷、治愚、治脏、治乱、治差,提高农村文明程度;“五园”开发,就是因地制宜地在农家房前屋后建设小菜园、小果园、小竹园、小花园、小药园,把g落建设与发展庭院经济、生态农业结合起来;“五进家”服务,就是党的政策进农家,法律知识进农家,先进文化进农家,致富信息进农家,文明习俗进农家。同时,还制定了生态文明g落创建标准,其基本标准是:整体布局合理、g容g貌整洁、“五通五治五小”达标、星级农户创评、邻里关系融洽、社会风气纯正、科教意识浓厚、计划生育先进、家庭经济发展、生活方式文明。

三、创建生态文明g落的主要作法。

1、抓好三个环节。

(1)抓规划制订。规划是创建和整治的基础,我县几年来坚持对全县居住10户以上的g落的道路、房屋、“五小”设施、池塘、绿化等进行分期分批系统设计,力求体现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山村如画的生态特色。对农家建房提供多种标准住宅图纸,供农户选择。在建设过程中,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进行,不搞一刀切。

(2)抓环境整治。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环境脏乱这一问题,引导农户对猪圈、牛栏、厕所、沼气、杂房进行综合建设,并同改路、改水、改厕、改厨结合起来,同搞好室内外卫生结合起来,鼓励农民装修房屋,植树种花,美化居住环境。

(3)抓文明创建。为了培养新型农民,促进乡风文明,在创建中,开展了“五个一”的活动,用活动促创建。即:办好一个宣传栏(宣传文明创建知识和文明创建评比活动情况及党的政策、科技知识等),建一个“两打(打球、打粮,农忙时用于打粮,农闲时用于打球)”、“两晒(赛球、晒粮,农忙时用于晒粮,农闲时用于赛球等文体活动)”场地,扶持一个文化中心户(全县相关单位捐助图书,建立农家文化室,供g落农民借阅),建立一批民间协会组织(思想道德建设协会、禁赌协会、文化娱乐协会、信息服务协会、治安协会、计划生育协会等群众性协会)。每年开展一次创建评选活动。“十星级文明农户”(政治思想好、勤劳致富好、遵纪守法好、勤俭持家好、计划生育好、学用科学好、家庭和睦好、邻里团结好、环境卫生好、移风易俗好)“十佳婆婆”、“十佳媳妇”、“十佳妯娌”、“十佳丈夫”。大崎乡刘家庙村是一个与麻城市接壤的'边界村,他们根据社情复杂的实际,先后成立了思想道德建设协会、禁赌协会、文化娱乐协会、信息服务协会、治安协会、计划生育协会等群众性协会。通过活动以群众教育群众,以群众管理群众,以群众服务群众,开展文明创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实行三个结合。

(1)把创建“生态文明g落”与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相结合。在创建活动中,注重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服务,开展科技宣传,组织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致富技能;引导部分农民投身其它产业,培训转移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从而为“生态文明g落”创建提供了物质基础。

(2)把创建“生态文明g落”与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相结合。为了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在创建活动中,注重抓好荒山开发、退耕还林、兴办饮水工程、兴修公路、修整鱼塘、整改农电网等工作,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配套建设。大搞退耕还林、开发荒山,新建以板栗为主的经济作物基地,有效促进了我县农村板栗产业的形成。

(3)把创建“生态文明g落”与发展旅游产业相结合。罗田山清水秀,自然风景迷人,是生态旅游和避暑的胜好地方。为了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我县首先在通往国家森林公园两条公路的沿线创建“生态文明g落”,大力整治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等违规现象,使g容g貌、路容路貌、和基础设施建设有明显改善,形成了两条文明走廊。同时,加强诚信教育,倡导文明新风,笑迎八方来客,努力塑造文明、诚信的罗田新形象,把两条旅游走廊建成全县“生态文明g落”的示范带。

3、形成三个机制。

(1)形成长效的投入机制。生态文明g落创建在硬件及其它建设投入上,我们采取群众为主、乡村集体为辅、县级补助的办法,形成对创建“生态文明g落”的必要投入。每年从财政、计划、科技、扶贫、交通、农业、林业、卫生、广播等相关部门捆绑筹集了近千万元资金,用作“生态文明g落”示范点的规划设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补助和奖励。各乡镇、村也利用多种途径增加对创建活动的投入,支持“生态文明g落”的道路、池塘、文化活动室等公共设施建设。同时对创建点的建房农户,在规划设计、土地调整或征用等方面,减化手续,免收规费;对开展“五小”配套建设的农户,给予适当鼓励。

(2)形成部门帮扶机制。在创建活动中,县直机关各相关部门根据自己的职能,主动为创建点献计出力,县直单位一年对口扶持一个g落,并将结对帮扶活动作为优质服务单位评选的重要条件之一。如土地部门依规审批宅基地时简化手续,免收规费;广电部门扶持农户安装卫星地面接收设备和有线电视;文化部门帮助建设文化中心户;能源办每年为农户优惠建沼气池800多口;县卫生局在卫生防疫方面为生态文明g落提供便利;县交通局在通村公路建设方面向生态文明g落倾斜;县水利局将人畜饮水解困项目重点投入生态文明g落;县扶贫办和发改局仅去年就为“五小”改造项目提供30多万元资金扶持;省市级文明单位积极主动开展结对帮扶活动。通过帮扶机制,全社会形成任务共担、资源共用、成果共享的创建工作格局。

(3)形成领导责任机制。罗田县委、县政府把创建“生态文明g落”作为造福广大农民群众的德政工程坚持长期抓,采取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一个g落一个g落地集中建设,一个村一个村地向前推进。县里成立了高规格的创建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四大家”领导带头在各自住点的乡镇创办示范g,并作为年度述职的一个内容,年度考核的一个指标。去年以来,为了掀起创建“生态文明g落”的高潮,县委还派出督办工作组,深入各乡、村进行分类指导,检查督办,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创建工作的扎实开展。

四、创建生态文明g落的主要成效。

一是改变了生产生活环境。在创建“生态文明g落”的过程中,由于对道路、房屋、“五小”、池塘、绿化等进行系统规划,建设,通过对猪圈、牛栏、厕所、沼气、杂房等“五小”设施进行综合配套,解决了畜禽散养、粪便横流、脏乱严重的问题,让农民进出道路晴雨通车,饮上了洁净的自来水、自流水,看上电视,通上了电话。

二是形成了文明的乡风民风。通过大张旗鼓地开展“十星级文明农户”、“十佳婆媳”等创评活动,弘扬社会正气,净化了农民的心灵。发动群众评议身边的真善美和假恶丑,弘扬社会美德和浩然正气。现在,邻里和睦、尊老爱幼的多了,民事纠纷少了;爱国家、爱集体的多了,损公肥私的少了;遵纪守法、助人为乐的多了,损人利己的少了;学科学、用科学的多了,信迷信、抹牌赌博的少了。

三是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过去的农村工作,乡村干部常年围着“催款子(税收),摸肚子(计划生育)”忙得团团转,工作效率低,干群关系紧张。现在转变工作方式,带领农民创建“生态文明g落”,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使农民切切实实地得到了实惠,纷纷称赞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打心眼里高兴,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社会主义新农村电网建设的汇报

乡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汇报材料--抢抓机遇率先发展科学谋划注重实效。

今年以来,**镇充分利用被纳入全省“百镇千村”工程和确定为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镇这一契机,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的,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以产富民的路子,协调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建设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科学谋划,明晰思路促发展。

(一)抢抓机遇,把握先发优势。近年来,**抢抓各级支农惠农的大好机遇,切实统筹城乡发展,争取国家投入和筹措资金1000多万元,先后完了方家畈等四个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工业经济发展迅速,镇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先后被评为全省“五好乡镇党委”、“文明乡镇”、全省卫生乡镇,是**市唯一夺得全省小城镇规划建设与管理“楚天杯”的乡镇。今年,**镇被确定为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镇,**村被**市、**等5个村被**市确定为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村。我们在这样良好的基础上,将抓住机遇而不丧失机遇,把握先发优势,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一是抢抓总投资近亿元的国投**、**土地整理和省投**高产农田示范项目以及花庙河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落户**的大好机遇,将土地整理、高产农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涉及到的农户搬迁、土地平整、沟渠和道路配套建设规划与其覆盖的19个村的新农村建设规划有机结合,加快这些村的新农村建设步伐。二是抢抓党的惠农政策、各级新农村建设扶持政策的机遇,争取路、渠、“三改一建”、环境整治等多个项目资金落户**。三是抓住省“百镇千村”项目的大好机遇,加快小城镇提档升级的步伐,扩大集镇容量,增强城镇功能,提升城镇品位,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提高城镇化率水平。(二)因地制宜,科学制定发展思路。根据新农村建设要求和**的际,我镇新农村建设围绕“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变样、十年出成果”的要求,坚持因地制宜、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经过5年的努力,逐步把**建设成为现代农业强镇、化纤纺织工业新镇、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镇。具体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打基础阶段,主要是抢抓国投和省投土地整理项目和高产农田项目(1亿元)以及20农业综合开发项目(600万元)机遇,加快改善农民生产、生活设施条件,从各方面按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开好头、起好步。第二阶段(-)为突出重点、试点示范阶段,在全面建设的同时,重点抓好**、方家畈、**、杨山、袁码头等12个村的试点示范工作。第三阶段(-)为全面推进阶段,在全镇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并在20全镇60%的村实现“经济发展、生活安康、设施配套、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的目标。第四阶段(-)为深入提高阶段,努力提高全镇新农村建设水平,基本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标。(三)实事求是,合理确定发展目标。到年,全镇社会口径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8亿元以上、年均递增7.57%,其中农业产值达到5亿元、年均递增10.8%;粮食产量稳定在6.7万吨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60元,年均递增8.3%;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村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比重达到50%以上;城镇化水平达到45%以上;农村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以上,60%以上的村达到**市级卫生标准;100%的村级主干道达到国标规定的通达硬化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以内;60%以上的村达到文明村标准;100%的村达到“民主法治村”建设标准。公共服务条件有较大改善,村容明显改观,乡风和社会治安进一步好转,民主法制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

二、精心部署,细化措施快发展。

(一)规划为先,绘就城乡统筹、思想超前的农村建设新蓝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是龙头。今年初,我们按照全镇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高标准、高起点地绘制了**镇“十一五”期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并制订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目前,全镇23个村也拿出了符合各村实际的规划方案,经镇委、镇政府研究通过后正式实施。(二)发展为要,构筑特色鲜明、助农增收的农村经济新格局。一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助农增收。以工业理念抓农业,依托优势农产品资源,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培育壮大关庙山米业、施杨工贸、永隆米厂、福星油脂、清明湖珍珠养殖等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力争引进一个投资过1000万元的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实施品牌战略,打响“九龙仙米”、**西瓜、**白鹅等农业品牌,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二是大力发展板块经济,提高农业规模经营效益助农增收。着力建设以“九龙仙米”品牌为主的.6万亩优质稻种植基地、以“双低油”为主的6万亩优质油料生产基地、以宝通农庄为龙头的6万头三元杂交猪养殖基地、以清明湖珍珠养殖场为龙头的3万亩优质水产基地、以**白鹅、土鸡养殖为龙头的100万只家禽养殖基地、以袁码头岗地开发为主的1万亩绿色林果基地,着力提高优势板块农业的规模经营效益。三是切实抓好品种改良,提高种养效益助农增收。大力发展优质畜禽养殖业,力争全镇年饲养白鹅1000只以上的户达到20户、总饲养量达到20万只,年饲养土鸡、鸭1000只以上的户达到20户、总饲养量达到80万只;大力发展优质生猪养殖,力争全镇年出栏1000头的户达到20户、总量达到8万头;大力发展优质稻种植,优质品种覆盖率达100%;大力发展优质水产,优质品种覆盖率达到80%以上。四是加大科技推广力度,依靠科技进步助农增收。重点围绕“一盏灯”、“一口池”、“一张表”、“一根针”的“四个一”工程,大力开展农业科技入户活动。力争先进实用技术入户率达到90%以上、农业综合生产成本降低15%以上、农业增长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大力推广水稻、棉花、水果、生猪等优良品种,力争全镇良种覆盖率达到100%;积极推广优质高产高效模式技术,力争高效模式种养面达到90%以上,稻鸭共育、稻田养鱼发展到亩,猪沼鱼、猪沼果等生态高效种养模式发展到5000亩。逐步构建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更加直接的技术服务。到2010年,全镇发展3个新型农业技术服务组织,培育科技示范户1000个,辐射带动全镇90%以上农户。五是搞活二、三产业,发展非农产业助农增收。坚持工业兴镇战略不动摇,大力发展以化纤纺织、机电建材为主的的特色工业,建设好关庙山化纤纺织工业园,力争五年内全镇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达到12家,年提供税收达到1000万元以上,每年新增就业岗位500个以上。发展商业和服务业,到2010年,全镇个体工商户发展到700家,就业人员达2000人。工资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到40%以上。按照“民办、民管、民营、民受益”的原则,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鼓励农民自办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组织,到2010年,组建种养专业协会6个,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中介组织23个,发展经纪人800人。六是引导扶持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发展打工经济助农增收。到2010年,全镇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达到10000人,打工收入达到1亿元。(三)和谐为基,打造村容整洁、安定祥和的农村居住新环境。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把“村容整洁”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扎实稳步推进村庄整治工作,实行“五改”,即改路、改水、改厕、改房、改圈,使农村居民“走平坦路,喝干净水,用清洁灶,上卫生厕,住整洁房”。积极开展环境综合整治,使农村逐步达到“六化”标准,即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庭院净化,环境美化,生态优化,居住社区化。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全面硬化9条主灌渠、50公里,硬化末级渠系400公里,做到能灌能排、旱涝保收;硬化通村公路64.2公里,全镇所有村通水泥公路,镇级列养公路100%硬化,逐步形成“田成方、渠成行、水电路三配套”的现代农业生产格局,农户分组集并率达60%以上,改水、改灶、改厕户达到80%以上。二是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卫生和福利事业,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切实巩固“普九”成果,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加强人口和计生基础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强镇中心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面达到98%;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福星工程”,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98%以上。三是抓排忧解难,把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与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研究解决,从而化民怨、顺民气。四是加强依法治镇,避免违法行政行为的发生。五是加强信访和调解工作。充分发挥信访、人民调解等职能部门和农村老年人协会、红白理事在解决矛盾纠纷、倡导文明新风等方面的主导作用,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六是抓群防群治,确保社会治安长治久安。(四)文化为魂,倡导科学致富、积极向上的农村文明新风尚。一是把农民培养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农民。加快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力争每年培训农民5000人次,到2010年,全镇农村干部和80%以上的农民都掌握2门以上实用技术。加强对农民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学法、守法、用法的能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化农村“十星级农户”评比活动和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引导广大群众发扬传统美德、社会公德、家庭道德,争创新型农民、文明家庭、文明新村、信用户、致富能手、好公婆、好媳妇、好妯娌,倡树文明新风。二是大力发展镇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所有村通有线电视,广播电视宽带网综合覆盖率达到95%以上。三是大力发展农村文化科技中心户。5年后全镇培育科技文化中心户500户,其中**市级50户。四是大力发扬传统文化事业。着力挖掘发展**楠管、唢呐、锣鼓、彩莲船等传统农村特色文化,每年推出1-2个农民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五)以人为本,建立高效运作、民主公开的农村组织建设新机制。一是加强基层组织阵地建设。经过五年努力,使全镇各村组织活动阵地建筑面积均不低于200平方米,达到“基本场所适用、基本设施完备、基本制度规范、基本功能健全”的标准,切实把村级组织阵地建成干部的服务中心、村民的活动中心和群众的议事中心。二是以深化和完善乡镇机构改革为契机,切实转变职能,理顺关系,改进作风,加强党委和村党支部的执政能力和构建和谐社会能力的建设。三是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为主题,切实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四是深入开展争创“五好乡镇党委”和“五好村党支部”活动,再创全省“五好乡镇党委”,力争3年内60%的村、5年内80%的村达到“五好村党支部”的要求。五是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全面深入开展“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推进民主管理,保障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通过依法民主选举,保障群众的民主选举权;建立村务民主议事会,保障群众的民主决策权;制订并落实《村民自治章程》,保障群众的民主管理权;抓好村务公开,保障群众的民主监督权。六是健全村“两委”工作运行机制,实行支部工作规范化、村务工作法制化、民主监督程序化。

三、周密组织,狠抓落实保发展。

(一)加强领导,健全队伍。一是层层成立机构。镇委、镇政府成立了由镇委书记任组长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统一领导全镇新农村建设工作;各村也分别成立了由村书记任组长的工作专班,具体负责本村新农村建设的组织实施;选派了5名优秀年轻干部到5个**市级试点示范村担任第一副书记,切实加强村级新农村建设的领导。镇村共同组建23个工作队,深入千家万户,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意义、目标要求以及具体措施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目前,全镇共拉横幅21条,办专栏23个,印发宣传资料1.2万份,举办村干部新农村建设培训班2批次,广大群众以主人翁姿态主动、自觉地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从而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二)部门联动,密切配合。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们根据不同部门的职责,提出了不同的服务要求,并以文件的形式下发,并制度了一月督查、一季度一碰头,半年一总结、一年一评比的考核机制,真正做到部门联动,密切配合。村镇建设服务中心抓好村镇规划建设,按时完成集镇、村庄规划编制任务,组织编制不同类型的小康楼通用图集供农民选用;国土资源管理所严格按照规划要求把好土地审批关;乡村道路管理站搞好通村公路建设规划,协助各村搞好村级道路的规划设计,积极向上争取通村公路建设计划;卫生、环保、建设、农口部门抓好环境整治、改水改厕和沼气池建设;电力、电信、文化服务中心做好中心村及自然村落的通电、通信、通广播电视工作;民政、扶贫部门按照新农村规划建设要求,加大对重点村的扶持;工商、科技部门加大对新产业、新经济组织的扶持力度;金融部门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优化贷款手续,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司法所积极做好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工作;各级党组织和群团组织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组织和动员党员、民兵、青年、妇女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去。(三)整合资源,合力攻坚。对各类涉农支农资金和项目统筹安排,集中投放,把扶贫开发、以工代赈、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公路交通等各项支农资金相对集中捆绑使用,整合资源,用于新农村建设。镇直各部门、各单位对口包扶一个示范村,结合各自职能,积极向上级争取各种资金扶持,投向新农村建设。镇政府建立“新农村建设项目基金”,用于与上级政策性资金配套,对按照规划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实行以奖代补的专项扶持。(四)以点带面,典型引路。采取政府“点名”与各村自愿申报相结合的方式确定了**、袁码头村为第一批试点村。目前,**、袁码头村村庄规划已基本完成,组织阵地建设已全面完工;5个市级试点示范村的详细发展规划已上报镇委、镇政府审批。通过抓这些试点示范村的建设,其它各村也都完了初步规划,从而带动了全镇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展开,逐步掀起新农村建设的高潮。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