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根据学校教育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的一份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工作安排。这是一份编制精良的教学工作计划,它涵盖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估等方面的内容。
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课文。
2.学习日记的写法和格式,初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3.初步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学习日记的写法。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看了课题你想了解什么?
2、谁来谈一谈南极在哪里?那里是怎样的情况?
二、初读课文。
1、带上所提的问题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把自己读懂得内容跟同桌说说,然后在班上交流。
三、体会感情。
1、在南极度过了这么多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2、1月14日发生了什么事?
(1)学生自由读第一则日记,说说日记的内容。
(2)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啊!怎么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呢?学生分组朗读。然后在班上交流体会,师生评点。
3、分四大组分别读后四天的日记,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4、各组派代表汇报学习所得,在第一段的基础上进行展示交流。
四、整体回归。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全文。
2、让学生谈谈学习感受。
3、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吗?
第二课时。
一、总结延伸。
1、学生自由读课文。检查学生读音的情况。
2、复习关于南极的知识,加深对南极的印象。
二、了解日记的格式。
1、课文写的真实感人吗?为什么?
2、把每天值得写的事记下来,叫日记。
3、通过学习,你认为日记该怎样写?
三、迁移练习。
1、我们也来练习写日记。
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3、师生教平展示优秀日记。
你要是想知道她是谁,那就先读读她的诗歌:“冰裂缝就这样张大了嘴巴随时能把人吞掉顾不得害怕我们将所有的样本背在身上抱在胸前跌跌撞撞地走在狂风之中苹果屋是那么遥远在下降风来临前我们能赶到吗不知道过了多久那顶象征着希望的绿色帐篷终于出现在眼前我不敢怠慢继续朝前走去眼泪流了下来如果你问我苦吗若我说不苦不累那是自欺欺人我记得一整天只用蛋黄派充饥的难以下咽也记得满天飞石的迎面刺骨也记得冰崩那一瞬间我的恐惧但探索人类发展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可以让我们超越自己。”读了这诗歌,我想你应该能猜出来了,能在南极上科考161天的女科学家就是唐立梅阿姨。
“一位前辈曾说过:我首先是科学工作者,然后才是一位女人。我非常赞同这句话,科学面前没有性别之分。我愿把中国女性的风采,留在攀登科学科学的道路上,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听完这句话,我的内心深深被触动了。我一直都以为女科学家就是坐在研究室内办公的,我以为女科学是不会有危险的,我以为女科学家只是一份职业,没想到当科学不仅辛苦,还会有生命危险。而唐立梅所做的一切,不管多苦多累多危险,她都不退缩,因为她所做的一切只为了国家。
在看完唐立梅那个故事时,我对她充满了敬佩之情。唐立梅的伟大与坚韧,她的`不畏牺牲,维护国家的利益维护国家的尊严,她所有的一切正是我身上所缺少的东西。
我是家中的宠儿,爸爸妈妈视我为掌上明珠,哥哥更是恨不得把天上的星星都摘给我。在家里,什么事都不让我干,妈妈还只怕我受委屈。在学校里我还算是听话,老师也从没有批评过我,和同学关系也处得不错,只要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同学就会把作业本放在我旁边。所以我生活上的困难都被家人阻挡,学习上的困难也被同学分解了。然而今天让我真正明白,任何的困难都必须要自己去面对,我想以后无论是生活上或学习上遇到了的困难,都不能抛给别人了,而是应该面对困难,想办法解决掉,毕竟退缩和逃避是最不可行的方法。
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课文。
2.学习日记的写法和格式,初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3.初步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学习日记的写法
关于南极的资料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看了课题你想了解什么?
2、谁来谈一谈南极在哪里?那里是怎样的情况?
二、初读课文
1、带上所提的'问题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把自己读懂得内容跟同桌说说,然后在班上交流。
三、体会感情
1、在南极度过了这么多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2、1月14日发生了什么事?
(1)学生自由读第一则日记,说说日记的内容。
(2)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啊!怎么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呢?学生分组朗读。然后在班上交流体会,师生评点。
3、分四大组分别读后四天的日记,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4、各组派代表汇报学习所得,在第一段的基础上进行展示交流。
四、整体回归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全文。
2、让学生谈谈学习感受。
3、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吗?
第二课时
一、总结延伸
1、学生自由读课文。检查学生读音的情况
2、复习关于南极的知识,加深对南极的印象
二、了解日记的格式
1、课文写的真实感人吗?为什么?
2、把每天值得写的事记下来,叫日记。
3、通过学习,你认为日记该怎样写?
三、迁移练习
1、我们也来练习写日记。
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3、师生教平展示优秀日记。
一、导人新课。
3.本文的小作者来到了南极,并把自己所见所闻写成了日记。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4.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边读课文边思考。
(1)哪些内容是小作者看到的?哪些内容是小作者听到的?
(2)想想哪些地方描写了“我们”和考察队员之间的深厚感情?
三、再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皮肤气氛吓唬俱乐部。
2.学生交流讨论思考题。
(1)出示句子:
长城站的叔叔们都跑出来迎接,见到我们像见到自己的孩子一样,个个激动万分,有的眼圈都红了。他们仔细地看着我们。我们代表全国的少年儿童向考察队员们问好。
(2)体会画线的部分的意思。
(3)想象当时的情景。长城站的叔叔们和“我们”会说些什么?分组想象练习,集体汇报。
四、信息资源交流会。
1.分组交流学生查找的有关南极的知识。
2.组内代表发言,全班交流。
(如:南极的地理位置;南极的自然资源;长城站的介绍;考察队员在南极乔治岛上的一些趣事……)。
一、检查复习。
找三名同学读课文。
二、初步了解写日记的知识。
1.写日记的内容。
(1)分析课文中的每一篇日记,想想作者记录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第一篇日记表达了“我们”和考察队员的深厚感情;第二篇日记表达了“我们”见到象海豹后的喜悦心情;第三篇日记表达出中苏两国人民的友谊撒在了两国儿童心里。)。
(2)小结:
日记应该记录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反映出自己的态度和看法。
2.写日记的格式。
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日记,明确首先要写清:某月某日星期几,天气情况。
三、班上同学日记交流活动。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2.小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相互交流:读懂了什么.
4.检查学生认记生字的情况,注意纠正地方音。
5.默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句,提出不明白的问题。根据大家提出的问题,结合阅读提示中提出的两个问题,自主合作,讨论解决。
6.各小组汇报学习讨论的情况,看解决了什么问题,还有什么没有解决的问题,老师作相关的指导和点拨。让学生在读书、讨论、交流中学习写日记的格式。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指导读好体现“我们”和考察队员之间的深厚感情的句子。
8.再读课文,回想课文中的每一则日记写了什么内容,讨论日记主要记什么.让学生在讨论中明白:写日记就是写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想等。
1.出示南极的图片资料。
3.本文的小作者来到了南极,并把自己所见所闻写成了日记。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4.板书课题。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边读课文边思考。
(1)哪些内容是小作者看到的?哪些内容是小作者听到的?
(2)想想哪些地方描写了我们和考察队员之间的深厚感情?
1.指名读课文,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皮肤()
气氛()
吓唬()
俱()乐部
2.学生交流讨论思考题。
(1)出示句子:
长城站的叔叔们都跑出来迎接,见到我们像见到自己的孩子一样,个个激动万分,有的眼圈都红了。他们仔细地看着我们。我们代表全国的少年儿童向考察队员们问好。
(2)体会画线的部分的意思。
(3)想象当时的情景。长城站的叔叔们和我们会说些什么?分组想象练习,集体汇报。
1.分组交流学生查找的有关南极的知识。
2.组内代表发言,全班交流。
(如:南极的地理位置;南极的自然资源;长城站的介绍;考察队员在南极乔治岛上的一些趣事)
找三名同学读课文。
1.写日记的内容。
(1)分析课文中的每一篇日记,想想作者记录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第一篇日记表达了我们和考察队员的深厚感情;第二篇日记表达了我们见到象海豹后的喜悦心情;第三篇日记表达出中苏两国人民的友谊撒在了两国儿童心里。)
(2)小结:
日记应该记录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反映出自己的态度和看法
2.写日记的格式。
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日记,明确首先要写清:某月某日星期几,天气情况。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南极景物、动物的特点,感受南极人的热情、好客。
2、学会日记的写法,培养学生记日记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基本环节及意图学生活动设计教师活动设计。
一、揭示课题。
二、检查自学结果。
说说课前收集的有关南极的资料。
1,课文中的“我”来到南极有哪些见闻,课文中是怎样介绍南极的?自读课文。
2,利用已有的经验和现有的资料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章的内涵。
小组代表提出该小组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集体交流解疑。
边读、边听、边想。调动学习热情,使学生主动进入课文的学习。
提出自读要求:
(1)在思考中读文,边读、边想、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联系上下文读懂意思。余下问题,小组内解决,最后把没读懂的内容记在纸卡上。
运用多媒体课件,再现南极有关图像和文字资料鼓励质疑,疏导并解决疑难。
适时鼓励多读多思,到文中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帮助学生归纳、梳理提出的问题,把学生的疑问编排成一定的顺序,在引导学生读文中逐步解决。
南极风光。
地球上的南极是一个白茫茫的`冰雪世界。在那里,没有奔腾的江河和潺潺的溪流,没有茂盛的树木和青葱的小草,更没有长漓各种庄稼的田野。
冰雪的表面相当粗糙,这是大自然的雕刻家——风耍的把戏。狂暴的风吐起沙子般的雪牲,又把它堆积成各种各样的形状:有的像隧道;有的像悬崖;有的象宫殿,晶莹副遣,绰约多姿。在终年不停的风暴和极度的严寒里,不但植物难以生长,连动物也望而生畏。企鹅、海豹、蚌以及一些海鸟成了南极大陆海岸边仅有的“居民”。不过,它们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要在海中度过,因为在贫痔的陆地上几乎找不到可以充饥的食物。
南极有十分罕见的景象,那就是南极光。在漫长的极夜中,突肥,漆黑的天幕上闪现出殉丽夺目的光彩,有时像空中垂下的帘幕;有时像不断窜动的火焰;有时像灯光动荡招曳;有时像天上的流星一掠而过。几百年来,凡是见过南极光的人,没有一个不为这奇景惊叹不已。
南极的严寒、狂风、冰雪是极为不利的自然条件,但它却是一块“宝地”。这里有十分丰富的地下宝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沉睡丁千万年的南极大陆已被人们唤醒,许多国家在这里建起了科学考察实验站。我国的五星红旗也在那里的长城站迎风飘扬。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通过“我”在南极的所见、所闻、所感,告诉人们:南极是一片净土,也愿它“永远是一片净土”。课文语言朴实,内容真实,既给人美好的感受、丰富的遐想,又启迪人们要增强环保意识,自觉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设计理念】。
以课文为凭借,围绕课后练习题,引导学生经历“课前预习--课中交流--课后延伸”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综合发展。
【教学目标】。
1.认识“洲、豪”等9个生字,注意积累优美词句。
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自主学习,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增强环保意识。
3.搜集、交流有关南极的资料,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南极为什么会是“一片净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注意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教学挂图(课文插图),有关南极的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检查预习。
1.交流自己所了解的南极,激发学习兴趣。
2.认读生字,交流记字的好方法。
3.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词句读通顺。
4.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
二、自主学习,感悟交流。
1.默读思考:为了使南极永远是一片净土,人们是怎样做的?大家为什么要这样做?
2.抓住重点句子交流、讨论、朗读,提高学生的认识:
(1)通过考察队员及旅客的行为,体会“[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南极属于全人类,不能动南极的一石一水、一草一木”的共识。
(2)通过船主和驾驶小船的卡地亚小姐的言行,感受人们保护南极生态环境的强烈意识和自觉行为。
3.再读课文,学生交流读书感受并进行质疑问难。
三、拓展延伸。
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有关南极的文字或图片资料,进一步感受南极是“一片净土”。
2.举办“话说南极报告会”或“南极风光图片展示会”。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南极景物、动物的特点,感受南极人的热情、好客。
2.学会日记的写法,培养学生记日记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准备学生准备教师准备。
收集有关南极的资料。
教学过程基本环节及意图。
学生活动设计。
说说课前收集的有关南极的资料。
1,课文中的我来到南极有哪些见闻,课文中是怎样介绍南极的?自读课文。
2,利用已有的经验和现有的资料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章的内涵。
小组代表提出该小组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集体交流解疑。
边读、边听、边想。调动学习热情,使学生主动进入课文的学习。
提出自读要求:
(1)在思考中读文,边读、边想、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联系上下文读懂意思。余下问题,小组内解决,最后把没读懂的内容记在纸卡上。
运用多媒体课件,再现南极有关图像和文字资料。
鼓励质疑,疏导并解决疑难。
适时鼓励多读多思,到文中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帮助学生归纳、梳理提出的问题,把学生的疑问编排成一定的顺序,在引导学生读文中逐步解决。
南极风光。
地球上的南极是一个白茫茫的冰雪世界。在那里,没有奔腾的江河和潺潺的`溪流,没有茂盛的树木和青葱的小草,更没有长漓各种庄稼的田野。
冰雪的表面相当粗糙,这是大自然的雕刻家风耍的把戏。狂暴的风吐起沙子般的雪牲,又把它堆积成各种各样的形状:有的像隧道;有的像悬崖;有的象宫殿,晶莹副遣,绰约多姿。在终年不停的风暴和极度的严寒里,不但植物难以生长,连动物也望而生畏。企鹅、海豹、蚌以及一些海鸟成了南极大陆海岸边仅有的居民。不过,它们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要在海中度过,因为在贫痔的陆地上几乎找不到可以充饥的食物。
南极有十分罕见的景象,那就是南极光。在漫长的极夜中,突肥,漆黑的天幕上闪现出殉丽夺目的光彩,有时像空中垂下的帘幕;有时像不断窜动的火焰;有时像灯光动荡招曳;有时像天上的流星一掠而过。几百年来,凡是见过南极光的人,没有一个不为这奇景惊叹不已。
南极的严寒、狂风、冰雪是极为不利的自然条件,但它却是一块宝地。这里有十分丰富的地下宝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沉睡丁千万年的南极大陆已被人们唤醒,许多国家在这里建起了科学考察实验站。我国的五星红旗也在那里的长城站迎风飘扬。
南极的明天在向我们招手。
1.词语搭配。
奔腾的树木可以充饥的火焰。
潺潺的土地十分罕见的宝藏。
茂盛的江河绚丽夺目的光彩。
青葱的小草不断窜动的食物。
贫瘠的溪流十分丰富的景象。
教学目标: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1.学生读课文,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教师提问你们都读懂了什么?你喜欢它们三个吗?为什么?
3.出示重点句子。
“一亩地撒上了南瓜籽;一亩地撒上……丝瓜籽。”
“南瓜地里开出了黄灿灿的南瓜花;冬瓜地里……丝瓜花。”
让学生反复诵读,并结合相应的图画来读,让学生体会到三只小老鼠的勤劳、可爱。
品读课文。
1.本文在写作上多处采用了排比句式,用词上采用了许多叠词。因此在朗读时,要注意语调的变化。
叠词上,才能更好地体现出三只老鼠获得大丰收后的喜悦和劳动后的成就感。
2.重点朗读第5、6自然段。
第5自然段在朗读时要体现出三只老鼠用自己的劳动成果创造了瓜车后的喜悦和幸福。
第6自然段只有一句话,重点要突出“更美更甜的好日子”,读时语速要稍慢,语气稍轻,从而体现出三只老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说一说。
先在小组里交流推荐若干同学在全班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演来进行。
延伸练习——三只老鼠今后的日子会怎样呢?启发学生想象,续编故事。
读一读。
写一写会读会写的基础上积累词汇选择适当的词语练习说话。
填一填。
这题可以引导学生先说后写,答案很多,最后选择自己会写的填在()里。
根据课文内容填词语。
括写词语。
引导学生说说这些词语好在哪儿。
背一背。
教师领读、指导背诵。
扩展练习,收集谚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个规律”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使学生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个规律。
教学难点:
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
投影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二、玩中学。
1、探索有关0的乘法规律。
(1)出示情境图,引导观察。
引导学生看图小刺猬一共摘了多少个苹果?用6530(个)每个小动物篮子里的6个苹果都吃光了剩几个呢?让学生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再汇报。
(2)独立计算,提出问题。
0×37×00×26。
引导学社列举出类似的口算题,如:8×0=?19×0=?0×14=?
(3)总结规律。
学生观察教师板书上的算式,说一说你从中发现的什么?
2、探索因数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计算。
(1)独立探索计算方法。
让学生独立计算130×5,列出竖式,想一想各位上的0应该怎么乘?
(2)组内交流。
小组之间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结合13×5=65,使学生明确13个十乘5德65个十,就是650,而且“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所以130末尾0不用成直接落下来。
(3)自主探索、掌握因数中有0的计算方法。
出示题目402×3,独立计算,然后交流算法互相比较,找出最正确的再让学生举几道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题,思考:看一看结果你发现了什么?最后总结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商的中间不一定有0。
三、学中做。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比较,发现上、下两题之间的不同的变化规律。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3、完成“练一练”第3、4题。
第三题学生填空后,可以让那个学生说一说判断大小的方法。观察和估算的方法都要给予鼓励。
4、下面计算对吗?把不正确的改正过来。
5、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3)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你觉得谁表现的好?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3个偏旁,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认识书信的一般格式。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关心爸爸妈妈。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
难点:了解书信的一般格式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词卡、小黑板
主要板书安排:
5
寄往南极的信
去南极
你
特别冷
一定要
半年多
进步快
我懂事了
长大了
作业设计:
课内:抄写字词、组词。
课外: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有亲人在外地工作吗?你们的爸爸妈妈有时出差到外地去吗?如果有,那么怎样跟外地的亲人联系呢?写信给他们是个好办法。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一位小朋友给正在外地工作的爸爸写的信。
二、揭示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5
寄往南极的信
2、解释课题,教学课题中的生字。
三、初读指导
1、看书上插图。
(1)图上画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从他身后墙上挂的照片看,他家有哪些人?
(2)联系课题,想一想他在给谁写信?
(3)从他的神情动做上看,他正在思考什么?
(4)小结图意:
图上的小朋友正在给他的爸爸写信,他正想着信上接下去该写什么?
过渡:他究竟写了哪些话?读了课文我们就会知道的。
2、学习生字词。
(1)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词。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特别
一定
进步
帮助
家务
国庆
公园
身体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词。
国庆
身体
帮助
家务
学校
(2)指名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三拼音等方面辨明加点字的读音。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特别:格外。
些:少量,一点儿。
家务:家里的事务。
4、个人轻声试读课文。
5、简介书信的格式。
(1)第一行顶格写收信人的名字或称谓,顶格写表示对收信人的尊敬。
信的末尾偏右部位要写上自己的名字和日期。
(2)中间分自然段写信的正文。
6、自读正文中的三个自然段。]
7、分自然段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
8、理清脉络。出示思考题。
信的正文三个自然段的意思分别写在下面,对照课文想一想,在前面括号里填上序号。
()“我”把这学期自己的情况告诉爸爸。
()“我”把自己和妈妈合拍的照片寄给爸爸看。
()“我”向爸爸问好,还表示了对爸爸的想念和关心。
指名到前面来填写。
四、布置作业
1、练读课文。
2、读抄词语。(练习3)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精读训练
1,指名读课文。
2,分自然段讲读。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段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问候语,一般总在正文开头写,表示礼貌。
(4)第三句说了什么?这一句话最主要的一层意思是什么?
出示:
你要多穿些衣服。
你一定要多穿些衣服。
比较:这两句话意思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表示这样坚决的态度?这说明了自己对爸爸有怎么样的感情?(特别关心爸爸身体健康)
(5)小结:
这一自然段主要说的是自己对爸爸的想念和关心。
(6)齐读第一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段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这一句话同第1自然
段哪一层意思有关?(“去南极已有半年了”)为什么要在信里说这一句话呢?
(7)
第二句说了什么?“进步很快”的“进步”是什么意思?同“进步”相反的词语是什么?“进步很快”的具体表现是什么?(“我”的字写得比以前好了,还能背诵不少课文)为什么要把老师说“我”进步很快告诉爸爸?(因为爸爸对“我”的学习很关心,把这件事告诉爸爸,会使他很高兴)
(出示:我常常帮助妈妈做些家务事。)
比较:加了“常常”,你们能够体会到什么意思来?(我想:家务事是经常要做的,又是很繁杂的,“我”虽然年龄小,力气小,但是能够常常帮助妈妈做一点,这就是说明“我”很自觉,也就是懂事的表现,而前面一句话缺乏这个意思)
(9)小结:
这一自然段告诉爸爸这学期自己学习的`进步和思想认识的提高
。
(10)齐读第2自然段。
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板书:长大了)
(3)第二句说了什么?这是个什么句子?“照片上的我是不是又长大啦?”这一句话谁能给他换个正面的说法?(“照片上的我又长大了”)这两种说法意思有什么不同?(用问句更能表示快乐的心情)
(4)小结:这一自然段说的是给爸爸寄照片,告诉爸爸自己哟长大了。
(5)齐读第三段。
其他部分
3、总结:
这封信向去南极的爸爸表达了自己的想念和关心,汇报了自己的进步和成长,体现了亲密的父子之情。
读了这封信以后,你有什么体会?
4、齐读全文。
第三课时
一、朗读指导
1、指名读全文。
2、重点指导。
(1)第一自然段的“特别”“一定”读时语气要加重,突出“我”对爸爸身体健康的关切。
第二自然段要突出重点语句“老师说我进步很快”“妈妈夸奖
(2)我比以前懂事了”,要用欢快的语气读。
(3)第三自然段“照片上的我是不是又长大了啦”要读得轻快,带亲切和俏皮的语气。
(4)“亲爱的爸爸”“祝爸爸身体健康”,“你的儿子”都要读得亲切而有感情。
3、各人练习。
4、指名感情朗读。
二、写字指导
1、须按笔顺描红的生字,包括要认识的3个新偏旁。
庆:六笔写成。半包围结构。外部“广”是个新偏旁,称作“广字头”,“撇”宜写长;内部“大”,“横”比右端略超过上横收笔处,底部“撇”“捺”对称,且与外部长“撇”的末尖齐平。
极:七笔写成。左右结构。左部“木字旁”写法同前;右部“及”收笔是“撇”不是“横折折撇”,后者是第二笔,须伸左起笔,盖过首“撇”右行后折转,两折角宜小,“撇”部稍圆转,末“捺”于首撇二分之一处起笔相接,穿过第二笔的撇部后出捺,右部两“撇”一“捺”下部齐平。全字左部略窄,右部略宽。
体:七笔写成。左右结构。左部“单人旁”和右部“本”
写法同前,全字左窄右宽,上下齐平。
些:八笔写成。上下结构。上部左边是“止”,末笔是“提”不是横,右边先写短“撇”,再写“竖弯钩”,两笔相接而不相交;下部两横上短下长,短“横”呈伸入上部空隙之势,长“横”左右两端均不超出上部“横”向长度。全字上大下小。
帮:九笔写成。上下结构。上部左边三横长短有差,中“横”最短,末“横”最长,“撇”取弯势,穿过三“横”后撇出,右边“阝”,“横折弯钩”的“弯”要饱满,“竖”笔要收紧;下部“巾”是个新偏旁,称作“巾字底”,其一、二两笔形成的“冂”要稍放宽,末“竖”起笔朝上空隙穿插,中线行笔,至低于“冂”的左右两笔下端收笔。
特:十笔写成。左右结构。左边“牛”是新偏旁,称“牛字旁”,第二笔横右端应收紧,第四笔是“提”不是“横”,形成让右之势;右部“寺”写法同“诗”字右边。全字左略窄,右略宽。
2、其他要描红的生字。
务:五笔写成。上下结构。上部是“夂”不是“攵”,写法同“条”上部;下部“力”,末“撇”应伸入上部空隙起笔。
助:七笔写成。左右结构。左边“木字旁”和右边“交”写法均同前,然须横向收紧。全字左略窄,右略宽。
三、作业练习
1、描红练习。
2、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交()
床()
功()
校()
庆()
助()
用“特别”“一定”“常常”各说一句话。
3.英国国王为什么是女性?答案因为英国男士都是绅士讲究女士优先。
4.什么东西要藏起来暗地里用,用完之后再暗地里交给别人?答案:底片。
6.什么时候,时代广场的大钟会响下?答案:该修理的时候。
9.哪种比赛,赢的得不到奖品,输的却有奖品?答案:划拳喝酒。
11.为什么有家医院从不给人看病?答案:兽医院。
12.四个加起来为什么等于?答案:+/=。
13.什么时候有人敲门,你绝不会说请进?答案:上厕所的时候。
14.黑鸡厉害还是白鸡厉害?为什么?答案:黑鸡厉害,能下白蛋,白鸡下不了黑蛋。
17.这冰看起来就好像是张铝箔(四字成语)?答案:如履薄冰(如铝箔冰)。
19.什么雨可以淋死人?答案:枪林弹雨。
20.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坐着看电影?答案:因为站着看脚会酸。
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写的是南极考察员在考察中自觉保护南极生态环境,走时没有带走任何东西,告诉人们要增强环保意识,自觉保护生态环境,教学时运用默读、自学生字。朗读、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读懂人们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的方法学习本课。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2、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注意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渊、豪、属、企、摄、扰、塑等。
二、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增强环保意识,自觉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三、课前准备:
本课生字、词语卡片、教学挂图及南极风光片等。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二、学习新课。
1、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2、齐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内容。
3、自学生字,利用查字典,相互交流来学习生字。
(1)“南极属于全人类,不能动南极的一石一水,一草一木!”这已成为所有到南极的人们的共识。
(2)“请不要捡石头!”“请不要挑企鹅!”“请注意,不要踩坏苔藓!”“即使是因为拍摄需要也不允许!否则,将不允许您再上船!”
(3)“为我们驾驶小船的卡地亚小姐不顾风流风浪,执意去追赶那只漂得很远的塑料袋,直到捞上来为止。”
4、抓住重点句子交流、讨论、朗读,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1)通过考察队员及旅客的行为,体会“南极属于全人类,不能动南极的一石一水、一草一木”的共识。
(2)船长的话说明为了使南极永远是一片净土,人们必须这样做。也表明船长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意识很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也才能使南极永远是一片净土。
(3)通过船主和驾驶小船的卡地亚小姐的言行,感受人们保护南极生态环境的强烈意识和自觉行为。
5、朗读课文。
你喜欢哪句话或者哪一个自然段,请读给大家听。
三、话说南极。
1、同学们除了从课文中了解到的南极知识,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南极的知识,搜集资料全班交流。
2、老师展示搜集到的图片资料。
四、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想说些什么?
五、教师总结。
南极永远是一片净土,祝愿地球的明天更美好。
六、作业:命题作文,给地球妈妈的一封信。
七、板书设计。
{没有带走(一滴水、一块石头)。
不能动(一石、一水、一草、一木)。
请不要(捡石头、逗企鹅、踩苔藓)}。
自觉保护生态环境。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gongzuobaogao/609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