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初中生学习心理调查报告(通用19篇)

初中生学习心理调查报告(通用19篇)



调查报告的撰写涉及到收集资料、分析数据、提出结论和展示结果等多个环节,要求严谨和客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调查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当前农村初中生学习心理调查报告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渔峡口镇第一、第二初级中学进行,共发问卷1021份,回收有效问卷1004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和大学,16%的初中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农村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高中?中专?毕业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小学毕业生挣钱多,只有2%的学生认为文盲能获得较高收入。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劳技学习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57%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习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许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长”看做是“素质教育”的代名词?对于这一认识的争议性,不属本文讨论的范畴?。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在劳技课、活动课上学到较多的、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在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中,我们得到了一组令教师们震惊的数据,52%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48%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师指点”。对于这一结果,也许我们对信息的有效度产生怀疑,或者强调它的地域性特点,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行为滞后”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认同,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55%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18%的学生选择就业,27%的学生还没有考虑。有读大学愿望的占37%。

初中学生对于“务农”的态度是我们调查的重要目标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务农,其比例随年级变化,且该心态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波动,其波动特点为:初一为69%,初二为58%,初三为72%。

初中生学习心理的调查报告

三、调查目的:

主要是了解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心理及现存的问题。解决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心理中现存的问题。

四、调查内容。

主要是了解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心理方面。共设计15个问题,12个客观题,3个主观题。

我于20xx年2月在县第四中学对初中生进行了语文学习心理状况调查。第四中学属于经济欠发达区域,学生家庭环境和条件普遍较差,由于学生早熟、家长素质较低,学生成长中的许多困难不能得到有效指导。在这种情况下,初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情感态度和世界观各不相同,造成学生的学习动机各不一致,从当前来看,有很大一部分初中毕业生的基本远不及上世纪80年代的小学毕业生、为了更准确的了解和把握当前初中生的学习动向,深化教学改革,落实教育科学发展观以及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加强初中教育的针对性,探索实施教育教学的新路子,把当前年轻一代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必须努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现代化的教育要求和马克思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到教育领域中去,从而改进初中教育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围绕这一主题,我对四中初中学生语文学习心理进行了深入系统调查。

五、调查结果分析。

1、对目前初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分析。

经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初中学生的学习观不同,具有明显的厌学心理,学习欲望不强,没有学习兴趣。但也有部分初中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一部分初中学生认为现在课程设臵存在一系列问题。

—1—。

大部分初中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价值观,有66%的学生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身素质。而25%的学生认为是为了考高中或中专。仅有9%的学生没有考虑。同时初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经济与教育相联系,其中有59%的学生认为高中毕业生挣钱多,24%的学生认为是初中毕业生挣钱多。其中11%的学生认为小学生挣钱多。有6%的学生认为是文盲挣钱多。

现在初中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学课程理念,有的学生认为现在课程存在的问题特别严重。有55%的学生认为现在课程只注重必修,而忽略选修。其中40%的认为现在教学注重学科而轻活动,而只有5%的认为现在课程设臵没有存在问题。

初中学生具有明显的厌学心理,学习欲望不强,无学习兴趣,调查表明,完全不讨厌上学的初一占51、6%,初二占37、3%,初三占33、7%。认为乐在其中的初一占53、7%,初二占41、5%,初三占63、7%,其余则认为学习“很苦很累”或“无可奈何”,喜欢现行学习方式的占32%,调查统计数据表明:在初中学生中,半数以上不喜欢现行的学习方案。

调查结果显示,有69%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有15%的学生学习热情度处于中等,有16%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高中,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占相当数额。并且在调查中还发现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一是与教育者密切联系,二是与社会生活密切相连,三是与公共性密切相连。79%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的学科的热爱度高,而对学习性强的科目。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有69%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生活几乎没用”。

3.初中生的学习要求。

现在许多学生都认同素质教育,他们都认为素质教育是各方面都得到发展。有8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教导,同时有76%的学生希望在劳动技能和活动课上学到较多和实用性强的技能知识,其中,有63%的学生希望学校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使之能对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关于学习的目的,调查结果表明,初中毕业后有53%的学生选择。

读高中或中专。36%的学生选择就业,11%的学生还没有考虑。

当前,学生的家庭条件转好,加之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从而导致了很多学生认为学与不学都一样,自认为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学习好对今后的发展没多大影响。

虽很多学生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但是作为现代社会是人际关系极为复杂,竞争异常激烈的市场经济社会。从而使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转为另外两个特点:务实化和功利化。初中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想结合,增加更多的实用术。虽然初中生已经步入青春期,趋于成熟,但由于初中学生的年龄和学识的不足,初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所以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从当今严峻的就业来看,不仅中专生,就是大学生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学习失去信心,这一现象导致学生产生一种消极的学习态度。

七、对调查结果体会。

对当前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成因分析结果:当前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大部分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形成其消极学习态度的原因主要有:

1、经济的影响。

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从而使许多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从而使他们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而忽视了学术性较强的学科课程。

2、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随着国家高等教育的改革,使更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但有更多人则处于失业状态,从而淡化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3、科技创新的影响。

在当今世界使一个科技竞争,人才竞争的时代。从而使很大一部。

分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是生存的前提。从而在学习中多要求理论联系实际,进而忽视了学科性较强的学科课程。

4、家庭的影响。

当前初中生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的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只顾享受。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较低。

1、加强道德规范的制定,宣传和教化工作,用以促进道德规范内化为人的道德良心。落实在人们的道德行为上,让学生学会求真、学会至善、学会爱美。从而使学生皆知、皆信、皆行,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增强社会道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2、作为教师要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解放。为今后学生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在当代发展先进文化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语文学习心理。改造落后的文化,努力防止和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和各种错误思想观点对学生学习的侵蚀,逐步缩小和剔除他们借以滋生的土壤,从而消除学生语文学习的消极心理。

3、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向他们介绍高等教育改革扩招的合理性、科学性。现代社会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公正性。向他们介绍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内容、价值和未来取向,以帮他们明辨是非、消除误解。

4、开设心理辅导班。从而使他们在学习期间确定自己的学习目的。

5、开设入职业教育:用以在毕业之后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

6、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

八、调查单位的意见:

该同志认真、积极,按时上下班,得到同事们的支持帮助,调查结果真实。

九、指导教师的评语和成绩:

目前农村初中生学习心理调查报告

我于20xx年xx月xx日至xx月xx日,对全乡中学学生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全乡中学进行,共发问卷361份,回收有效卷357份,接近理想的高校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农村初中生学习心理的调查报告

我于20xx年9月10日至12月20日,对全乡中学学生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一)具体目标。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全乡中学进行,共发问卷361份,回收有效卷357份,接近理想的高校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和大学,16%的初中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农村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高中中专毕业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小学毕业生挣钱多,只有2%的学生认为文盲能获得较高收入。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劳技学习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57%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许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长”看做是“素质教育”的代名词对于这一认识的争议性,不属本文讨论的范畴。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在劳技课、活动课上学到较多的、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在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中,我们得到了一组令教师们震惊的数据,52%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48%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师指点”。对于这一结果,也许我们对信息的有效度产生怀疑,或者强调它的地域性特点,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行为滞后”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认同,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55%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18%的'学生选择就业,27%的学生还没有考虑。有读大学愿望的占37%。

初中学生对于“务农”的态度是我们调查的重要目标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务农,其比例随年级变化,且该心态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波动,其波动特点为:初一为69%,初二为58%,初三为72%。

调查显示,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农村的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大学教育。

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初中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初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中专生和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中专或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初中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更为严重的是,我们在教师座谈和学生家长访谈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对学生前途的失望,部分家长和教师也失去了对教育的信心,厌学情绪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身上同时滋生并蔓延,我们称这一现象为农村教育的世纪迷茫现象。不可否认,这一现象所反映的是一种消极的教育价值观。

2.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初中生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初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中专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平;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平。学习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3.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73%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或在农村非农产业就业的艰难性,但有67%的学生却表示不准备在农村务农。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但他们中48%的学生没准备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准备读高中中专,从而忽视了科学文化知识对于事业的发展所起的基础性作用。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3%的学生将准备在农村务农,但这部分学生在上劳动技术课时并不认真,平时也很少接触农业科技方面的资料。同时,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农村初中生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辉煌的经济成就。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学生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入,使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而轰轰烈烈的农民打工队伍更使农村人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农村初中生对于这些变化极为兴奋,因为他们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们不愿生活在农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结束学业而外出打工。

2.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以至于部分学生对考大学信心十足。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调查结果表明,26%的学生认为家庭难以负担未来读大学的高额费用而放弃考大学的愿望;52%的学生认为大学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在学习上漫无目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影响,使部分德、才兼备的学生感到迷茫和失望,并逐渐淡化了对学习的兴趣,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

3.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是使他们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从而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其对于学生的消极作用,是使部分学生过多地追求学习的功利性,而忽视了学术性较强的文化课程的基础性意义。

4.家庭教育的影响。

当前,农村初中生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接触众多的学生家长后,发现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较低,且大多数侧重于纪律方面,而对学生提出考高中、特别是考大学要求的家长越来越少,从而在学习上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内家庭松外学校紧的矛盾局面。

5.学校教育的影响。

在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农村初中越来越重视特长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可是,由于资金和人才的制约,对于学生学习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无法满足,从而导致学生需求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冲突。

6.教师的影响。

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我们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当前的问题是,由于教师行为滞后,所以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制约和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影响学生学习心理的因素非常复杂,因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应积极地帮助农村初中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

1.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当前,农村学生已经感受到了社会进步的快节奏,初步了解了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学习中,他们接触的却是落后的仪器设备、简陋的实验场所、过时的科技知识,这种强烈的反差必然使他们感到厌倦并产生抵触。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使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科技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对学生产生求知的诱惑和刺激。

2.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农村初中生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实施等的了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有必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向他们介绍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难以及未来的美好前景;向他们介绍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收费制度的公平性、保护性,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公正性;向他们介绍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内容、价值和未来取向,以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消除误导。

进行职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主要是务农的特点、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使他们在学习期间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在毕业时选择自己适合的就业岗位。

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考试心理、学习适应性等内容的辅导是当务之急。

3.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1986年,原国家教委等四部委联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农村教育“应该从办学为了升学转到以为本地区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主,兼顾向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这个方向上来”。我们可以尝试在农村初中进行初中后职业教育——学期职业培训或“3+1”制的培训。但我们应该引以为鉴的是:传统的也是落后的农村职业高中教育,当前步入了关、停、并、转的恶劣境况。那么,在农村初中实施职业教育,则必须致力于追求教学内容的科技化和教学方法的科学化。

为了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在普教中渗透职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进行课程改革,相对均衡各学科在教学时间上的比重,淡化各学科考核的学术标准,以使学生具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各学科的均衡学习和最感兴趣的学科的强化学习。

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习方法简单和学习内容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能力差和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的农村初中教育基本上是属于这种情况。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习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目前农村初中生学习心理调查报告

1、建立监察网络。

具体做法是:建立暑假学生生活日历。

学生暑假生活日历内容为学生一日生活内容,特别要注出有无去过“三室一厅”,日记由学生自己记录,每天由家长签字,学生根据住址、班级分成若干小组。教师分头挂到班级小组,学生小组每周集中一次,交流生活日记,小组长负责向老师汇总,汇报小组内同学的基本生活情况,暑假设三个回校日,班主任要与请同学交流近阶段的情况,学校行政要召开教师会,了解学生假日的生活,严防违法现象发生,坚决禁止学生出入成年人娱乐场所。建立暑假学生生活日历的做法要覆盖到村校,使每一个学生都在监察网络之中,在这个网络中,每个学生都是受教育者,也都是教育者。

2、进行读书活动。

我们还要利用假日让学生多掌握一些法制知识,结合读书活动开展法制知识的学习,要求每个同学做到法制教育几个一:读一本法制知识书(学校图书室负责推荐);做一件法制宣传的好事;分小组进行一次法制知识学习、演讲、比赛。

加强暑假家访。

放假前,学校召开法制教育专门会议,实实在在、实事求是地排出班级中表现不太好的同学,作为重点教育对象,然后要求有关教师认真做好对这些学生的家访工作,要求每个教师暑假里家访至少一次,每个重点教育对象必须有一次以上的家访,确保他们健康度假。

当前农村初中生学习心理调查报告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大学教育。

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初中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初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中专生和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中专或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初中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更为严重的是,我们在教师座谈和学生家长访谈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对学生前途的失望,部分家长和教师也失去了对教育的信心,厌学情绪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身上同时滋生并蔓延,我们称这一现象为农村教育的世纪迷茫现象。不可否认,这一现象所反映的是一种消极的教育价值观。

2.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初中生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初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中专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平;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平。学习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3.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73%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或在农村非农产业就业的艰难性,但有67%的学生却表示不准备在农村务农。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但他们中48%的学生没准备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准备读高中中专,从而忽视了科学文化知识对于事业的发展所起的'基础性作用。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3%的学生将准备在农村务农,但这部分学生在上劳动技术课时并不认真,平时也很少接触农业科技方面的资料。同时,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农村初中生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辉煌的经济成就。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学生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入,使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而轰轰烈烈的农民打工队伍更使农村人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农村初中生对于这些变化极为兴奋,因为他们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们不愿生活在农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结束学业而外出打工。

2.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以至于部分学生对考大学信心十足。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调查结果表明,26%的学生认为家庭难以负担未来读大学的高额费用而放弃考大学的愿望;52%的学生认为大学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在学习上漫无目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影响,使部分德、才兼备的学生感到迷茫和失望,并逐渐淡化了对学习的兴趣,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

3.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是使他们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从而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其对于学生的消极作用,是使部分学生过多地追求学习的功利性,而忽视了学术性较强的文化课程的基础性意义。

4.家庭教育的影响。

当前,农村初中生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接触众多的学生家长后,发现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较低,且大多数侧重于纪律方面,而对学生提出考高中、特别是考大学要求的家长越来越少,从而在学习上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内家庭松外学校紧的矛盾局面。

5.学校教育的影响。

在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农村初中越来越重视特长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可是,由于资金和人才的制约,对于学生学习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无法满足,从而导致学生需求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冲突。

6.教师的影响。

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我们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当前的问题是,由于教师行为滞后,所以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制约和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影响学生学习心理的因素非常复杂,因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应积极地帮助农村初中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

1.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当前,农村学生已经感受到了社会进步的快节奏,初步了解了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学习中,他们接触的却是落后的仪器设备、简陋的实验场所、过时的科技知识,这种强烈的反差必然使他们感到厌倦并产生抵触。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使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科技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对学生产生求知的诱惑和刺激。

2.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农村初中生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实施等的了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有必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向他们介绍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难以及未来的美好前景;向他们介绍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收费制度的公平性、保护性,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公正性;向他们介绍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内容、价值和未来取向,以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消除误导。

进行职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主要是务农?的特点、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使他们在学习期间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在毕业时选择自己适合的就业岗位。

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考试心理、学习适应性等内容的辅导是当务之急。

3.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1986年,原国家教委等四部委联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农村教育“应该从办学为了升学转到以为本地区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主,兼顾向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这个方向上来”。我们可以尝试在农村初中进行初中后职业教育――学期职业培训或“3+1”制的培训。但我们应该引以为鉴的是:传统的也是落后的农村职业高中教育,当前步入了关、停、并、转的恶劣境况。那么,在农村初中实施职业教育,则必须致力于追求教学内容的科技化和教学方法的科学化。

为了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在普教中渗透职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进行课程改革,相对均衡各学科在教学时间上的比重,淡化各学科考核的学术标准,以使学生具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各学科的均衡学习和最感兴趣的学科的强化学习。

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习方法简单和学习内容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能力差和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的农村初中教育基本上是属于这种情况。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习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本文所研究的学习心理是指农村初中生在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和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等方面的影响下,对现实学习的态度和对未来教育产出的期望。

参考文献。

1?王善迈、杜育红、刘远新?《我国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实证分析》,载《教育研究》,.6?。

2?刘国光:《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若干问题》,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2.5?。

3?贺银瑞:《关于当前学校心理辅导的若干思考》,载《教育研究》,1998?1?。

4?覃章成:《中国的“三农”问题与农村职业高中发展研究》,载《湖北省职教学会农村职教专业委员会1997年年会论文》。

5.覃章成?《农村职高生的专业需求与教学需要的问卷报告》,载《农业高教研究》,1998?1?。

6?m·p·托达罗:《第三世界经济发展》,452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当前农村初中生学习心理调查报告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大学教育。

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初中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初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中专生和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中专或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初中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更为严重的是,我们在教师座谈和学生家长访谈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对学生前途的失望,部分家长和教师也失去了对教育的信心,厌学情绪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身上同时滋生并蔓延,我们称这一现象为农村教育的世纪迷茫现象。不可否认,这一现象所反映的是一种消极的教育价值观。

2.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初中生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初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中专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平;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平。学习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3.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发展所起的基础性作用。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3%的学生将准备在农村务农,但这部分学生在上劳动技术课时并不认真,平时也很少接触农业科技方面的资料。同时,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农村初中生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辉煌的经济成就。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学生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入,使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而轰轰烈烈的农民打工队伍更使农村人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农村初中生对于这些变化极为兴奋,因为他们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们不愿生活在农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结束学业而外出打工。

2.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以至于部分学生对考大学信心十足。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调查结果表明,26%的学生认为家庭难以负担未来读大学的高额费用而放弃考大学的愿望;52%的学生认为大学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在学习上漫无目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影响,使部分德、才兼备的学生感到迷茫和失望,并逐渐淡化了对学习的兴趣,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

3.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是使他们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从而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其对于学生的消极作用,是使部分学生过多地追求学习的功利性,而忽视了学术性较强的文化课程的基础性意义。

4.家庭教育的影响。

当前,农村初中生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接触众多的学生家长后,发现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较低,且大多数侧重于纪律方面,而对学生提出考高中、特别是考大学要求的家长越来越少,从而在学习上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内家庭松外学校紧的矛盾局面。

5.学校教育的影响。

在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农村初中越来越重视特长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可是,由于资金和人才的制约,对于学生学习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无法满足,从而导致学生需求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冲突。

6.教师的影响。

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我们认为。

初中生学习心理调查报告

摘要:我于20xx年9—11月在六盘水市四中学对初中生进行了心理状况调查。由于六盘水市中学属于经济发达区域,学生家庭环境和条件普遍优越,但是,学生早熟,家长素质较差,学生成长中的许多困难不能得到有效指导。而对于此种情形,初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情感态度和世界观各不相同,所以初中生的学习动机各不一致,当前教育危在旦夕,面对当今年轻一代无论是初中,高中毕业生,还是大学毕业生,他们的基本功一点也不扎实。在当前看来有很大一部分初中高中毕业生的基本远不及上世纪50,60年代的小学毕业生,可想而知啊!为了更准确的了解和把握当前城市初中生的学习动向,深化教学改革,落实教育科学发展观以及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加强城市教育的针对性,探索实施教育教学的新路子。把当前年轻一代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现代化的教育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及更好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到教育领域中去,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生产力高度发达,人了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从而要求我们必须加强教育机制。所以我对此就展开了对六盘水市四中初中学生学校心理的一系列调查。

中心词:心理初中学生素质教育城市。

一:调查的目的。

主要是了解城市初中学生的学习心里及现存的问题。解决城市初中学生的学习心里及现存的问题。

二:调查对象及一般对象。

调查对象:六盘水市四中初中学生。

一般对象:初一,初二,初三。

三: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和随机抽样,在六盘水市四中学生进行问卷发放:共发放80份收回65份,回收率为81.25%.

四:调查时间。

20xx年9-11月。

五:调查内容。

主要是了解城市初中学生的学习心方面。在此共设计15个问题,12个客观题,3个主观题。具体内容见调查问卷及报告。

六:调查结果分析。

1.城市初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

经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初中学生的学习观不同,具有明显的厌学心理,学习欲望不强,没有学习兴趣。但也有部分初中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一部分初中学生认为现在课程设置存在一系列问题。

大部分初中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价值观,有66%的学生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身素质。而25%的学生认为是为了考高中或中专。仅有9%的学生没有考虑。同时城市初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经济与教育相联系,其中有59%的学生认为高中毕业生挣钱多,24%的学生认为是初中毕业生挣钱多。其中11%的学生认为小学生挣钱多。有6%的学生认为是文盲挣钱多。

现在城市初中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学课程理念,有的学生认为现在课程存在的问题特别严重。有55%的学生认为现在课程只注重必修,而忽略选修。其中40%的认为现在教学注重学科而轻活动,而只有5%的认为现在课程设置没有存在问题。

具有明显的厌学心理,学习欲望不强,无学习兴趣,调查表明,完全不讨厌上学的初一占51.6%,初二占37.3%,初三占33.7%。认为乐在其中的初一占53.7%,初二占41.5%,初三占63.7%,其余则认为学习“很苦很累”或“无可奈何”,喜欢现行学习方式的占32%,调查统计数据表明:在城市初中教学学生中,半数以上不喜欢现行的学习方案。

经济调查结果显示,有69%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有15%的学生学习热情度处于中等,有16%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高中,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占相当数额。并且在调查中还发现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一是与教育者密切联系,二是与社会生活密切相连,三是与公共性密切相连。79%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的学科的热爱度高,而对学习性强的科目。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敢兴趣。有69%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生活几乎没用”。

3城市初中生的学习要求。

现在许多学生都认识素质教育,他们都认为素质教育是各方面都得到发展。有8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教导,同时有76%的学生希望在劳动技能和活动课上学到较多和实用性强的技能知识,其中,有63%的学生希望学校让学生在德,志,体,美,劳全面发展,使之能对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学习的目的,调查结果表明,初中毕业后有53%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36%的学生选择就业,11%的学生还没有考虑。

虽很多学生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但是作为现代社会是人际关系极为复杂,竞争异常激烈的市场经济社会。从而使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转为另外另外两个特点:务实化和功利化。初中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想结合,增加更多的实用术。虽然初中生已经步入青春期,趋于成熟,但由于初中学生的年龄和学识的不足,初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所以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从当今严峻的就业来看,不仅中专生就是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学习失去信心;这一现象导致学生产生一种消极的学习态度。

八: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当前城市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大部分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经济的影响。

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从而使许多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从而使他们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而忽视了学术性较强的学科课程。

2.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随着国家高等教育的改革,使更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但有更多的人责处于失业状态,从而淡化(最新关于城市管理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3.科技创新的影响。

在当今世界使一个科技竞争,人才竞争的时代。从而使很大一部分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使生存的前提。从而在学习中多要求理论联系实际。从而忽视了学科性较强的学科课程。

4.家庭的影响。

当前城市初中生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的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只顾享受。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较低。

1.加强道德规范的制定,宣传和教化工作,用以促进道德规范内化为人的道德良心。落实在人们的道德行为上。让学生学会求真、学会至善、学会爱美。从而使学生皆知、皆信、皆行。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增强社会道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2.作为教师要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解放。为今后学生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在当代发展先进文化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学习心理。改造落后的文化努力防止和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和各种错误思想观点对学习的侵蚀,逐步缩小和剔除他们借以滋生的土壤,从而消除学生学习的消极心理。

3.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向他们介绍高等教育改革扩招的合理性、科学性。现代社会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公正性。向他们介绍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内容、价值和未来取向。以帮他们明辨是非、消除误解。

4.开设心理辅导班:从而使他们在学习期间确定自己的学习目的。

5.开摄入职业教育:用以在毕业之后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

6.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

初中生学习心理的调查报告

1、问卷调查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二、调查结果分析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1、教育价值观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2、学习态度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3、学习习需求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目前农村初中生学习心理调查报告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大学教育。

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初中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初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中专生和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中专或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初中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更为严重的是,我们在教师座谈和学生家长访谈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对学生前途的失望,部分家长和教师也失去了对教育的信心,厌学情绪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身上同时滋生并蔓延,我们称这一现象为农村教育的世纪迷茫现象。不可否认,这一现象所反映的是一种消极的教育价值观。

2.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初中生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初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中专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平;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平。学习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3.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73%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或在农村非农产业就业的艰难性,但有67%的学生却表示不准备在农村务农。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但他们中48%的学生没准备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准备读高中中专,从而忽视了科学文化知识对于事业的发展所起的基础性作用。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3%的学生将准备在农村务农,但这部分学生在上劳动技术课时并不认真,平时也很少接触农业科技方面的资料。同时,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农村初中生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辉煌的经济成就。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学生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入,使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而轰轰烈烈的农民打工队伍更使农村人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农村初中生对于这些变化极为兴奋,因为他们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们不愿生活在农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结束学业而外出打工。

2.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以至于部分学生对考大学信心十足。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调查结果表明,26%的学生认为家庭难以负担未来读大学的高额费用而放弃考大学的愿望;52%的学生认为大学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在学习上漫无目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影响,使部分德、才兼备的学生感到迷茫和失望,并逐渐淡化了对学习的兴趣,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

3.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是使他们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从而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其对于学生的消极作用,是使部分学生过多地追求学习的功利性,而忽视了学术性较强的文化课程的基础性意义。

4.家庭教育的影响。

当前,农村初中生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接触众多的学生家长后,发现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较低,且大多数侧重于纪律方面,而对学生提出考高中、特别是考大学要求的家长越来越少,从而在学习上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内家庭松外学校紧的矛盾局面。

5.学校教育的影响。

在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农村初中越来越重视特长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可是,由于资金和人才的制约,对于学生学习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无法满足,从而导致学生需求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冲突。

6.教师的影响。

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我们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当前的问题是,由于教师行为滞后,所以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制约和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二)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对策。

影响学生学习心理的因素非常复杂,因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应积极地帮助农村初中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

1.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当前,农村学生已经感受到了社会进步的快节奏,初步了解了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学习中,他们接触的却是落后的仪器设备、简陋的实验场所、过时的科技知识,这种强烈的反差必然使他们感到厌倦并产生抵触。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使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科技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对学生产生求知的诱惑和刺激。

2.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农村初中生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实施等的了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有必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向他们介绍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难以及未来的美好前景;向他们介绍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收费制度的公平性、保护性,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公正性;向他们介绍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内容、价值和未来取向,以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消除误导。

进行职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主要是务农的特点、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使他们在学习期间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在毕业时选择自己适合的就业岗位。

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考试心理、学习适应性等内容的辅导是当务之急。

3.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1986年,原国家教委等四部委联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农村教育“应该从办学为了升学转到以为本地区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主,兼顾向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这个方向上来”。我们可以尝试在农村初中进行初中后职业教育——学期职业培训或“3+1”制的培训。但我们应该引以为鉴的是:传统的也是落后的农村职业高中教育,当前步入了关、停、并、转的恶劣境况。那么,在农村初中实施职业教育,则必须致力于追求教学内容的科技化和教学方法的科学化。

为了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在普教中渗透职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进行课程改革,相对均衡各学科在教学时间上的比重,淡化各学科考核的学术标准,以使学生具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各学科的均衡学习和最感兴趣的学科的强化学习。

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习方法简单和学习内容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能力差和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的农村初中教育基本上是属于这种情况。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习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农村初中生学习心理的调查报告

我们于××××年××月至××月,对渔峡口镇的两所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一具体目标

1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镇第一、第二初级中学进行,共发问卷1021份,回收有效问卷1004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和大学,16%的初中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农村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高中中专毕业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小学毕业生挣钱多,只有2%的学生认为文盲能获得较高收入。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

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劳技学习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57%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学习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许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长看做是素质教育的代名词对于这一认识的争议性,不属本文讨论的范畴。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在劳技课、活动课上学到较多的、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在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中,我们得到了一组令教师们震惊的数据,52%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48%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师指点。对于这一结果,也许我们对信息的有效度产生怀疑,或者强调它的地域性特点,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行为滞后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认同,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55%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18%的学生选择就业,27%的学生还没有考虑。有读大学愿望的占37%。

初中学生对于务农的态度是我们调查的重要目标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务农,其比例随年级变化,且该心态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波动,其波动特点为:初一为69%,初二为58%,初三为72%。

二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农村的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大学教育。

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初中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初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中专生和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中专或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初中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更为严重的是,我们在教师座谈和学生家长访谈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对学生前途的失望,部分家长和教师也失去了对教育的信心,厌学情绪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身上同时滋生并蔓延,我们称这一现象为农村教育的世纪迷茫现象。不可否认,这一现象所反映的是一种消极的教育价值观。

2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初中生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初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中专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平;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平。学习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3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73%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或在农村非农产业就业的艰难性,但有67%的学生却表示不准备在农村务农。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但他们中48%的学生没准备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准备读高中中专,从而忽视了科学文化知识对于事业的发展所起的基础性作用。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3%的学生将准备在农村务农,但这部分学生在上劳动技术课时并不认真,平时也很少接触农业科技方面的资料。同时,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一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成因分析

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农村初中生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辉煌的经济成就。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学生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入,使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而轰轰烈烈的农民打工队伍更使农村人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农村初中生对于这些变化极为兴奋,因为他们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们不愿生活在农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结束学业而外出打工。

2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以至于部分学生对考大学信心十足。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调查结果表明,26%的学生认为家庭难以负担未来读大学的高额费用而放弃考大学的愿望;52%的学生认为大学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在学习上漫无目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影响,使部分德、才兼备的学生感到迷茫和失望,并逐渐淡化了对学习的兴趣,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

3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是使他们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从而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其对于学生的消极作用,是使部分学生过多地追求学习的功利性,而忽视了学术性较强的文化课程的基础性意义。

4家庭教育的影响

当前,农村初中生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接触众多的学生家长后,发现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较低,且大多数侧重于纪律方面,而对学生提出考高中、特别是考大学要求的家长越来越少,从而在学习上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内家庭松外学校紧的矛盾局面。

5学校教育的影响

在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农村初中越来越重视特长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可是,由于资金和人才的制约,对于学生学习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无法满足,从而导致学生需求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冲突。

6教师的影响

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我们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当前的问题是,由于教师行为滞后,所以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制约和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二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对策

影响学生学习心理的因素非常复杂,因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应积极地帮助农村初中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

1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当前,农村学生已经感受到了社会进步的快节奏,初步了解了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学习中,他们接触的却是落后的仪器设备、简陋的实验场所、过时的科技知识,这种强烈的反差必然使他们感到厌倦并产生抵触。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使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科技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对学生产生求知的诱惑和刺激。

2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农村初中生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实施等的了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有必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向他们介绍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难以及未来的美好前景;向他们介绍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收费制度的公平性、保护性,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公正性;向他们介绍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内容、价值和未来取向,以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消除误导。

进行职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主要是务农的特点、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使他们在学习期间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在毕业时选择自己适合的就业岗位。

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考试心理、学习适应性等内容的辅导是当务之急。

3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1986年,原国家教委等四部委联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农村教育应该从办学为了升学转到以为本地区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主,兼顾向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这个方向上来。我们可以尝试在农村初中进行初中后职业教育学期职业培训或3+1制的培训。但我们应该引以为鉴的是:传统的也是落后的农村职业高中教育,当前步入了关、停、并、转的恶劣境况。那么,在农村初中实施职业教育,则必须致力于追求教学内容的科技化和教学方法的科学化。

为了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在普教中渗透职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进行课程改革,相对均衡各学科在教学时间上的比重,淡化各学科考核的学术标准,以使学生具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各学科的均衡学习和最感兴趣的学科的强化学习。

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习方法简单和学习内容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能力差和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的农村初中教育基本上是属于这种情况。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习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目前农村初中生学习心理调查报告

我于20xx年9月10日至12月20日,对全乡中学学生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全乡中学进行,共发问卷361份,回收有效卷357份,接近理想的高校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和大学,16%的初中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农村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高中?中专毕业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小学毕业生挣钱多,只有2%的学生认为文盲能获得较高收入。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劳技学习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57%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许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长”看做是“素质教育”的代名词?对于这一认识的争议性,不属本文讨论的范畴。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在劳技课、活动课上学到较多的、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在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中,我们得到了一组令教师们震惊的数据,52%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48%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师指点”。对于这一结果,也许我们对信息的有效度产生怀疑,或者强调它的地域性特点,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行为滞后”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认同,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55%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18%的学生选择就业,27%的学生还没有考虑。有读大学愿望的占37%。

初中学生对于“务农”的态度是我们调查的重要目标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务农,其比例随年级变化,且该心态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波动,其波动特点为:初一为69%,初二为58%,初三为72%。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大学教育。

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初中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初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中专生和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中专或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初中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更为严重的是,我们在教师座谈和学生家长访谈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对学生前途的失望,部分家长和教师也失去了对教育的信心,厌学情绪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身上同时滋生并蔓延,我们称这一现象为农村教育的世纪迷茫现象。不可否认,这一现象所反映的是一种消极的教育价值观。

2.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初中生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初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中专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平;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平。学习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3.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73%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或在农村非农产业就业的艰难性,但有67%的学生却表示不准备在农村务农。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但他们中48%的学生没准备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准备读高中中专,从而忽视了科学文化知识对于事业的发展所起的基础性作用。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3%的学生将准备在农村务农,但这部分学生在上劳动技术课时并不认真,平时也很少接触农业科技方面的资料。同时,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农村初中生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辉煌的经济成就。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学生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入,使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而轰轰烈烈的农民打工队伍更使农村人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农村初中生对于这些变化极为兴奋,因为他们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们不愿生活在农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结束学业而外出打工。

2.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以至于部分学生对考大学信心十足。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调查结果表明,26%的学生认为家庭难以负担未来读大学的高额费用而放弃考大学的愿望;52%的学生认为大学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在学习上漫无目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影响,使部分德、才兼备的学生感到迷茫和失望,并逐渐淡化了对学习的兴趣,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

3.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是使他们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从而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其对于学生的消极作用,是使部分学生过多地追求学习的功利性,而忽视了学术性较强的文化课程的基础性意义。

初中生调查报告

我于20xx年9月19日,来到xx市xx中学进行为期两个月的教育实习,在这期间我积极地努力地工作,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顺利的完成实习工作。 同时,我还在实习期间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工作,是针对数学这门课而言的。为 了发扬成绩、弥补不足,对教学做如下分析:

一、成绩分析

1. 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平时的教学中基本上都能做到:

突出数学教学的基础性、普及性、实用性和发展性,推崇“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 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教学中的组织者, 引导者与合作者。

2. 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在教学评估的推动下,通过课堂教学的“说、讲、评”活动,我们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有了提高,能够在教学通案的 引领下,整合出适合自己的教学个案,并结合我校的学情,能够在教学上重视发 挥学生的主动性,重视学生的参与、探究、体验,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 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备课、上课、检测、批改、辅导等方面有了 显著提高。

3. 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显著提高,在课堂教学上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如我校正在实施的“三元”教学法 ,对教学内容采用“三环-两步—一展示”的模式展开,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 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好数 学的愿望好信心。

二、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教学方面:

1.教学形式老化,学习方式单一,被动。

具体表现:(1)教学过程教师讲的多,就怕学生学不会。(2)师生互动、课堂练习、作业布置不能实现分层教学,不能顾及优、中、差各类学生的智能差异, 解决不了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中等生吃不好的教学问题。(3)重结论、轻 过程,对一些数学公式、定理的形成过程没有让学生亲身经历质疑、判断、探究 以及相应的分析、讨论、概括的认识活动,忽视了学生的发现与探究,过分的强 调了接受和掌握。(4)课堂教学中教师虽意识到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过程的 重要性,但在心理上还不能完全放下,怕课时不够,习题讲少了影响成绩。

2.合作学习有待改善

初中生调查报告

摘要:一、问题的提出1、对逆反心理现状作调查,是为更好的研究初中生心理发展的需要,心理学家早就注意到儿童在初中阶段心理上的特殊变化。前苏联心理专家达维多夫的研究结论指出,11-15岁是儿童产生急剧心理变化的年龄,这是个不可忽视的年龄阶段,我们必须加强调研,进一步发现其中的规律,更好的指导这一关键时期儿童的健康发展。

关键:初中生逆反心理调查报告

1、对逆反心理现状作调查,是研究初中生心理发展规律的需要

心理学家早就注意到儿童在初中阶段心理上的特殊变化。前苏联心理专家达维多夫的研究结论指出,11-15岁是儿童产生急剧心理变化的年龄,这是个“危机年龄”,儿童心理发展存在着许多困难与不平衡。

处在初中年龄儿童的心理活动显得激烈、动荡、身心发展不仅速度加快,还伴随着质的变化与转折,这给学校教育提供了重要机会。教育得好,初中生身心发展就可能非常顺利,为将来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教育得不好,则可能会使初中生感到成人的干扰太多,管教太严,反感情绪就油然而生。从而漠视甚至抗拒成人的教育。一旦产生破罐破摔的逆反心理就会变得很难教育,给以后的发展造成困难,不少十分聪明,原本可望成才的孩子,就是因为在初中阶段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与疏导,不能顺利度过“危机年龄”段而丧失成才机会的。这不能不引起教育者和家长的高度重视。因此,对初中生受挫型逆反心理现状进行调查以便采取正确的疏导措施,帮助其度过“危机年龄”,正是初中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2、对逆反心理现状作调查,是我校初中生心理现状的需要

我校社区环境差,生源差。本学区小学升初中时,经过重点学校两次筛选后进入我校。小学六年苦读,未进入重点校,这本身便是一个不小的心理挫折。在这一挫折下产生逆反心理是现状之一。此外,我校教师竞争意识强,总希望经过三年努力使自己教的学生在中考成绩上能赶上重点校学生的中考成绩。而这一目标又常常难以实现,于是在恨铁不成钢的心态支配下,则有可能产生教育方法的不恰当,导致学生受到新的挫折,这是初中生因受挫而产生逆反心理的现状之二。因此,及时地调查初中生受挫型逆反心理现状,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有效疏导,这正是调查我校初中生心理现状的需要。

3、对逆反心理现状作调查,是我校心育课题研究的需要

我校心理教育课题是《初中生受挫型逆反心理现状的调查及其疏导》,课题研究的核心是通过正确疏导,促进逆反心理的良性逆转。要进行正确疏导,必须通过调查了解其表现,分析其成因,才能据此选择正确而有效的疏导措施,因此,对逆反心理现状作调查,正是我校心育研究的需要。

从青少年逆反心理的类型来看,一般有自负型逆反心理,困惑型逆反心理,失落型逆反心理和受挫型逆反心理四种类型。本课题研究的是受挫型逆反心理。其内涵是通过对本校初一学生心理现状的调查,探索受挫型逆反心理的表现特征及其成因,以便有的放矢地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疏导,促进受挫型逆反心理的良性逆转,预防受挫型逆反心理的再度发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保证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为提高学校的全面素质教育质量从心理学角度提供有效的教育措施。

我们在课题研究中实施调查,目的.是了解受挫型逆反心理的表现形式,分析导致此种心理的内外因素,为寻求受挫型逆反心理疏导的有效措施提供依据并验证初步疏导的效果。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我们进行了两次调查。

第一次调查为以下两步:第一步,公开信调查和谈话式调查。4月,我们向全校教职工宣讲课题研究方案,在教师们充分了解课题研究内涵、目的和内容的基础上发出公开信,由教师以书面形式提供可能属于逆反心理的各种表现。同时,我们选择了初三的一个班进行谈话式调查(话题是:三年来,你对教师或家长是否有过较强烈的反感情绪,你渲泄此种情绪的方式有哪些?),并由学生写出自己渲泄反感情绪的表现形式。第二步,5月,课题研究中心组认真分析了第一步调查的资料,与潍坊学院前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8名大学生一起研究设计了调查卷,然后选定9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的培训,对初一(7个班)300余名学生在同一时间内实施了问卷调查。

第二次调查:4月,在对学生和教师近一年的心理疏导之后,我们又设计了第二份调查卷,对原初二195名(随机抽取4个班)学生和新初二新初一各100名(随机抽取4个班)学生实施了对比验证调查。

(一)、调查结果

1、公开信与谈话式调查结果:

60封公开信调查反馈:认为学生存在着逆反心理的教师为100%,列举出可能属于受挫型逆反心理表现的教师为71%(43份)。谈话式调查反馈:三年来对教师和家长曾有过较强烈的反感情绪的学生分别为48%和22%,其反感情绪的渲泄方式有10余种(下文将作具体分析)

2、两次问卷调查结果:

(1)抽样本分析,我们从两次调查问卷中随机抽取100份样卷作了分析,结果见下表:

统计主项(学生数)

第1次

第2次

1、自认为没有受挫型逆反心理

2%

7%

2、认为教育教育不当引起逆反心理

87%

64%

3、认为家长教育不当引起逆反心理

38%

33%

(2)全样本分析,我们对接受了两次调查的195名学生的问卷作了全样本分析,结果见下表:

统计主项(学生数)

人数

百分数

1、诊断受挫情形明显减轻

106人

54%

2、诊断受挫情形未见减轻

45人

23%

3、诊断受挫情形有所加重

12人

6%

4、认为经疏导能把挫折转化为动力

57人

29%

2、两次问卷调查结果:

(1)抽样本分析,我们从两次调查问卷中随机抽取100份样卷作了分析,结果见下表:

统计主项(学生数)

第1次

第2次

1、自认为没有受挫型逆反心理

2%

7%

2、认为教育不当引起逆反心理

87%

64%

3、认为家长教育不当引起逆反心理

38%

33%

(2)全样本分析,我们对接受了两次调查的195名学生的问卷作了全样本分析,结果见下表:

(二)初步分析

1、受挫型逆反心理的主要表现:

从心理角度说,初中生正处于少年向青年过渡的重要时期,成人感较突出,但却缺乏涵养,往往会过分地强调自我,表现自我。因此,在实际生活中,当他们的需要因不能满足而感到受挫时,往往会采取怀疑和敌视态度看待周围世界。而这种怀疑与敌视态度因其缺乏自控能力总会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只是我们平时观察不够,未能发现或观察到了却未作细致分析,常以“差”一言蔽之罢了。经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具有受挫型逆反心理的学生,大多会在学习、交往、工作方面以下列表现渲泄反感情绪。

(1)学习方面:大多表现为兴趣谈化或丧失,经常走神,学得及其被动;有的表现为故作学态或抄袭作业,以逃避老师或家长的责备;严重的会在课堂上故意捣乱,转移同学注意力,干扰教师教学;少数学生还会借故迟到,早退甚至借故负气出走。

(2)交往方面:主要表现为对老师或家长敬而远之,不理不睬,装聋作哑,不说真话;有的会背后嘀咕或说长道短,甚至假传教师意图,离间师生关系;严重的会故意找茬或当面顶撞。

(3)工作方面:有的会在班级工作中敷衍了事,不负责任,以此渲泄内心的不满;完全把自己当作局外之人。

2、受挫型逆反心理的主要成因:

导致学生产生受挫型逆反心理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根据我们的调查分析,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1)学校教育因素。

学校教师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去实现的。如果教师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忽视初中生心理发展的需要,教育措施不适应初中生心理发展特征,加之在应试教育思想的支配下一味地以恨铁不成钢的心态去要求学生,则难免会出现不恰当的教学方法,从调查结果来看,在引起学生受挫型逆反心理的诸因素中,教师的不当行为的确不容忽视。根据调查卷的反映,易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教师行为有:重复哆嗦,随意拖堂,教法陈旧,作业过量;讽刺挖苦,当众训斥,告状揭短,秋后算帐;偏爱优生,漠视差生,随意停课,体罚与变相体罚。此外,把男女生的正常交往误作早恋看待也会引起逆反心理。

(2)家庭教育因素。

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我校周边环境差,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当普遍存在。据调查卷的反映和观察所见,易引起学生受挫型逆心理的家长行为有:唠叨、贬斥、打骂;擅定考分指标;许诺不兑现;家庭纠纷,夫妻离异;此外,强行要求子女受家教或参加名目烦多的校外补习也会引起逆反心理。

(3)学生自身因素。

初中生身心发展速度加快,心理活动复杂而激烈,独立意识不断增强,常感到成人的干扰太多,管教太严,心理需求与现实的制约矛盾日趋突出,这是引起受挫型逆反心理的内因之一。其次,现在的初中生都是独生子女,衣食玩乐条件优越,缺乏磨练,感情脆弱,大多不能把外来挫折内化为前进动力,也是易产生受挫型逆反心理的内因之一。

五、主要疏导措施与初步效果

我校心育课题研究组在认真分析了第1次调查结果后,经反复研究,决定采取以下措施对教师、学生进行必要的教育和引导,力争在一年内使教育教学和管理方式有明显改进,把学生的受挫型逆反心理现状得到缓解。

1、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融洽师生关系,最大限度地改善来自教师的使学生心理受挫的外部条件。

要实现上述设想,关键在于转变教育观念。为此,我们除了及时地与施挫教师谈心外还利用政治学习经常地向教师通报学生的心理现状,分析受挫型逆反心理的成因,及时对教师进行宣传教育。此外,我们还成立了“青年教师读书会”,以“读书会”为阵地,引导教师们学习中外教育教学新经验、新理念。据统计,38位读书会成员一年来利用工作之余读了70余部教育教学著作,写了20多万的读书笔记。“读书会”还以心理教育和创新教育为主题举办了17次讲座。通过《逆反心理的成因》、《逆反心理的疏导技巧》、《焦虑心理的辅导》、《挫折心理》、《创新人格与心理发展》、《创新潜能开发与心理发展》等专题讲座和讨论交流,使教师逐步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正确的师生观,为教师在实际工作中改进教育方法,融洽师生关系奠定了思想基础。据了解,过去那种因恨铁不成钢而发生的不当行为明显减少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蔚然成风。

2、开放聊天室,开放聊天信箱,以心理咨询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努力从学生自身角度出发改善形成受挫型逆反心理的内部条件。

近一年来,心理咨询室接待了数十名来访学生,凡有来访者,我校值班咨询人员都能十分自然地抛弃自身价值和经验参照体系,以“真实的自我”而非角色的朋友身份坦诚地面对来访的学生,开试布公地与他们交流,帮助他们解开心结。并能以各种心理暗示技巧,提高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能力,增强他们的受挫能力。此外,我们还认真处理了数十封学生来信。每封信我们都仔细阅读,揣摩心结所在,分析内外因素,及时回信,帮他们排忧解烦。

通过与来访学生谈心和书信往来,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后,我们还对许多学生进行了跟踪疏导并分类别进行了不定期的团体辅导,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这一年来,我们把对教师和对学生的心理疏导紧密结合起来,把随机咨询与跟踪疏导同集体辅导紧密结合起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造成受挫型逆反心理的主客观条件,促进了逆反心理的良性逆转,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这从前文两次调查结果的对比中可见一斑,这里不再赘述,我们的课题研究尚在中期,大量的工作有待进一步摸索,为了及时反馈课题进展情况,谨以此文向领导和专家汇报,并以此与心育课题研究同仁者交流。

当你关心他人的时候,你就在关心着自己!

当你帮助他人的时候,你就在帮助着自己!

学习心理调查报告

缺乏父母关爱,性格孤僻,不善交际。

(一)具体的目标。

3、引起学生的心理健康成因及对策。

(二)具体的方法。

通过学生问卷的形式,主要对他们的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的需求和学习的目的四个方面来进行调查,问卷调查共发放了56份,实际有效的为50份,接近理想的目标,接近理想的样本数,具有可操作性。

对学生进行调查,可以发现这些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反应了许多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中学生无法抵制来自网络的诱惑,以及各种社会问题。

1、教育的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都有自己明确的教育价值观,64%的学生认为学习可以改变自已,提高各方面的素质,2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考上好大学,16%的学生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以后干什么,对自己未来没有考虑过。另外一方面,学生的教育价值观与经济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他们认为学历高的比学历低挣的钱多。

2、学习态度。

调查显示,64%的学生对学习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12%的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另外,90%的学生不喜欢学英语,认为英语作用不大。大部分人喜欢学习数学、物理、化学等与实际比较密切的。

3、学习的需要。

每个学生都有特长,而且大多数学生有正确的认识,大多数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还有一部分学生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

4、学习的目的。

大多数学生有自己的目标,考上一个好大学,少数的学生暂时还没有考虑。

(二)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的特点。

现在的学生心理与以往学生的心理有明显的不同。

1、教育价值的需求多样化。

大部分人认为教育可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可以掌握基本的生存必要的科学知识,而且可以提高就业的竞争力。另外,还有一个明显的特征,他们的教育价值观趋向于功利化,越来越多的学生把教育与经济价值联系在一起。由于中学生的价值观还尚未成熟,他们的认知,判断能力都还不稳定,相当一部分的学生的教育价值观比较迷茫,其原因在于: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大学生就业比较困难,从而对考大学失去信心。还有学术性较强的课程不能瞒足他们的职业需求,使许多的学生产生厌学的思想。

2、学习的需求多层次和多目标。

在调查中发现,在学习基础、学习目标、对未来的期望的差异,使他们对学习的需求也产生了不同的需求,高中后准备就业的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而想考上大学的学生不仅要掌握,而且要很优秀,学业成绩达到上等的水平。

3、学习目的明确,但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调差显示,大多数的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存在着不协调性和主观性,有很多学生知道就业很难,但在实际的学习中表现得不积极,还有一部分学生虽然学习目标很明确,但是思想和行动上出现不一致,学习不积极,呈现出一种消极的学习态度。说明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严重的不协调性和主观性。

1、教师应该有健康的心理而且具备一定你的心理健康的知识。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言行、举止、行为对学生带来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不但具有很高的教育业务水平,而且应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教师还应该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识,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同时进行心灵的教育。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应给与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学生也只有在老师的真心、真情、真爱下,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才会积极的投入学习生活中。

2、关心学生的心理,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

作为老师,不但要重视学生的学业发展,而且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虽然掌握了一些心理健康的知识,但是要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还是有难度的。其实,中学生有他们自己的特殊心理,比成年人更加的敏感和脆弱。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心理问题,首先跟家长取得联系,不然会使学生失去信心,从而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出现。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不但是提高教学的有力保证,而且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保证。教师要主动通学生进行交流,这样不仅加强了学生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协作、共同探究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3、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

中学生的合理需要包括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安全、交往、和爱的需要,还有尊重的需要。这些合理的需要如果没有满足,那么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的成长。因此,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的发挥教育的功能,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引导,帮助他们来认识事物和判断事物。由于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抵制不住诱惑,很容易走错路。这就要求老师给与治疗和指导,是他们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4、心理健康的关键是教师。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全体老师共同参与,教师不仅为学生传授知识,还为学生做好榜样。做好这一点,教师应该做到一下几个方面:

1、教师尊重学生。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成绩,尊重学生的隐私。

2、教师要讲诚信。

教师应该如实的向家长说明孩子的学习等各方面的情况,教师用做到客观。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拥有心理健康尤为重要,这意味着当一名老师不仅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还应该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辅导员。作为师范生的我们即将走向教师岗位,我们不仅要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具备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初中生调查报告

光阴似箭,眨眼间,本人的小学生涯也快熬到头了。但是学海无涯,这不,初中生活即将来临。我的心情也复杂异常,为此特拟了一份《初中生活假想调查报告》,具体如下:

无处不在的“恐怖分子”:一个个蒙着面,藏着刀,身上机关无数。要问他们的真实身份?当然是越来越多的学习科目喽!语、数、英什么的还好说,好歹小学时和它们一起度过了六年,怎么着也混了个脸熟,要更进一步深入了解它们,应该还是游刃有余的。可怕的是一下子冒出生物、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等“生面孔”,要把它们弄明白非一日之功,万一中途偷个小懒,稍微掉以轻心,说不定它们给你一飞刀,再来一暗箭,弄得你披红挂彩,防不胜防。

神出鬼没的“活跃分子”:这些活跃分子可是我们的大爱,什么体育课、电脑课、音乐课、美术课什么的,既好玩又没压力。可是由于它们太活跃了,所以常常神龙见首不见尾,稍不留意,它们就玩“失踪”,几天不见踪影。据调查,这些“失踪案”在初中会经常出现,它的发生率大约比小学生涯高出40%左右。

心怀不轨的“破坏分子”:因为科目增多,学习难度增大,我们常常会疲于应付。这时,破坏分子就会乘虚而入,想尽一切办法、用尽一切招数破坏我们的情绪,影响我们的学习,降低我们的成绩。所以,为了防止它们“入侵”,我们必须从早到晚保持高度警惕,以上战场的精神全力拼搏,浴血奋战。

天哪!这么说来,初中生活真如地狱一般?

“no!”呵呵,对初中生活充满向往的同学们开始发言了。

“我个人认为,初中生活苦一点是正常的,也是必需的,不是说学海无涯苦作舟吗?”

“初中阶段是逐步从儿童成长为少年的关键过程,也是日后记忆里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我觉得,家长也挺辛苦的,为了我们,他们不辞辛苦,劳心伤神,也怪累的。”

“其实我还是很期待上初中的……”

这位同学的话还没说完,立即传来一大批附和声:“我也是!我也是……”

看来,无论初中生活是酸是甜是苦是辣,对于我们这批即将毕业的小学生来说,都是充满期待的。既然无可避免,那就勇敢乐观地面对吧!

初中生调查报告

2、初中生语文课堂需求的心理及其成因。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和学习目的三个方面。问卷调查在上坝中学进行,共发问卷853份,回收有效问卷853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三)调查内容:关于初中学生语文课堂的需求心理。

(四)调查过程。

1、20xx年10月9日,召开教研组会议,确定了此次调查的主题。并对调查过程进行了细致周密的安排。

2、20xx年10月10日,讨论制定并通过了问卷调查样表。调查样表的设计突出了科学性与开放性的结合。

3、20xx年10月16日,在上坝中学初中四个年级,16个班级下发调查表,并有学生自主就设计的相关问题进行解答。历时近2个小时。之后,收集齐了下发调查表853份。回收率达到100%。达到了预期目的。

4、20xx年10月17日—11月初,对问卷进行了归类和整理。

5、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对调查材料进行了比对分析。同时,召开了两次部分师生座谈会。

6、11月中旬开始进行调查报告的撰写。11月18日定稿。

(一)调查统计体现的学生课堂需求。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初中生的语文课堂学习需求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1、调查显示,大部分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语文课堂学习应关注学生个体的不同需求,10%的学生认为语文课堂学习的作用是为了应用,16%的初中生没有考虑。

2、调查显示,85%的初中学生认为,课堂教学应该以指导学生生活和实践为出发点。只有15%的学生认为语文课堂教学应该以语文知识的掌握为自身需要。

3、调查显示,语文课堂需求同以前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要求更高,78%的学生认为教师的课堂创新和教师人格魅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方面。只有22%的学生认为此项需求不在意。

4、调查显示,83%的初中学生对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情感目标的关注程度高于知识目标。只有17%的学生认为对知识目标关注程度高于情感目标。

(二)调查带给我们的思考和启示。

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需要出发,又应以学生的需要为归宿。首先,学生的学习需求应该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切入点,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更好在学习活动中增长自己的智慧。其次,课堂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形成自己的语文体验和感悟。第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亲历各种实践活动,才有可能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才能满足学生现有发展水平和自身期望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需求,不断生成自我否定、自我超越、自我生成的精神追求。第四,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给每个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和发展的机会,更好地面对全体学生。才会满足学生多层面的需求。第五,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一个显著特征便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是学生的,学生在课堂上应该有表达自己不同看法、想法的时间和空间。孩子的不同看法、想法间实际蕴藏了太多的创新意识。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允许学生表达不同的想法、看法,那怕是有些奇特的想法,而不能轻易扼杀他们的见解。

四、初中学生语文课堂需求变化成因的思考。

(一)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初中生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辉煌的经济成就。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初中生对于这些变化极为兴奋,因为他们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们更加关注于自身价值的实现。

(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是他们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从而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为目的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式。

(三)社会个体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的增强对中学生的影响。

我们审视一下传统的教学体系就会发现,传统的教学观念是把教育定位为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因此,传统的教学体系是一种单纯传授知识技能的教学体系。它最大的特点是教教材—教学的全部任务在于完成知识点的接受。因此,完成认知性任务,成为教学的中心。其他目标,如情感目标、价值观的培养等并未得到真正的落实和整合。传统的学习方式是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之上,而社会发展推动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的增强,无形中也影响了学生对语文课堂教学需求的变化。

五、对调查结果的思考以及今后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满足学生需求的策略。

(一)突出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结合,满足学生知识需求。

过去语文课上,教师把课文条分缕析,弄得支离破碎。语文课上没有思想的碰撞、心灵的触动、情感的陶冶、审美的熏陶。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语文课不受学生的欢迎。只有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把提升人文素养渗透于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之中,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实现。学生才能真正享受语文课堂。

(二)语文课堂应注重学生自主性,满足学生实现自身价值需求。

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注重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自主性。课堂上淡化教师出场,在充分引导,虚设情境的情况下让学生“读、想、交流和感受。

(三)鼓励合作学习,满足学生参与意识的需求。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过程在人人参与、组组互动、竞争合作的过程中完成。思维碰撞的火花闪现在语文课堂中。就会极大的给学生以享受与启迪。

(四)倡导探究性学习,满足学生课堂自我发展的需求。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的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升华认识,学会学习。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将会得到极大的培养。也将会极大的满足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和需求。继而提高语文课堂学习的效率。

(五)加强语文课堂学生的对话,满足学生交流需求。

对话既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一种师生关系。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更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相互对话的过程。创设对话的良好氛围。引领学生亲历课文意境,刺激参与对话的话题。在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满足学生交流需求。

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的弊端在于对学生课堂需求的淡漠,必须革除。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才能真正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价值,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的走进学生心灵。许多学生都渴望责任感、自治和独立,他们同时也想拥有参与、选择积极课堂活动的权力。要鼓励学生自主的学习,教师就必须理解并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由于学生有控制课堂的需求,教师就应该给予学生在课堂进展走向上的选择和参与的机会,并让他们共享制定课堂秩序、课堂方向,以及课堂纪律规范等。在课堂上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使课堂变的生动活泼,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主动的思维能力与创造力。

初中生调查报告

字正腔圆的汉字一直是中国人的骄傲,算得上国粹类的传统文化。但是长时间以来,初中语文淡化字词教学,导致学生易写错别字甚至提笔忘字、乱用词语的现象层出不穷。随着电脑时代的到来,人们逐渐淡化汉字的读写,越来越多的人“提笔忘字”已逐渐成为一种流行趋势,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对于广大中小学生而言,作业书写潦草、作文里错别字大量充斥、网络语言盛行竟然也渐渐演变成时尚与潮流。尤其是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还受到少数民族语言、地方方言的影响,此现象已成为初中生学好语文以及初中语文老师教学中面临的十分严峻的问题之一。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在处理课后生字词时,往往就显得无足轻重了,大部分老师无非就是让学生读上两三遍,然后抄过三五遍了事,犹如蜻蜓点水,丝毫达不到会读会写会会用的目的。所以不少初中生对于字词的积累就靠吃小学阶段的一点老本。而在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在小学中的语文基础相对比较差,对汉语普通话的学习能力也相对较弱,因此越到后来错别字越多,用词、造句也跟着变差。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还是中学阶段,特别是初中阶段的字词教学环节薄弱了。

因字生词,由字组词,连词成句,正确理解与运用词语与否,是

学生综合素质高低的表现。学生对于词语的运用,能否达到正确理解词义、能否写对每一个字形、读准每一个字音,都值得研究与推敲。学生作文里表现出来的文意干涩、没有文采、乱用词语、词不达意等问题,都得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担忧。

因此,本课题组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的字、词、句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我们以景洪市五中初一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从初一十个班中抽取一个中等班级8班和一个平行班7班作为对照参考,其中8班学生汉族占大部分,而7班学生少数民族占大部分。另一方面,结合近三个月以来在景洪市第五中学实习期间所担任过的几个班级语文教学工作的`情况,并根据作业、作文等方面的实际资料的收集、分析、整理而得出调查结果。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通过调查研究活动,了解本区内学生对字词句使用的基本状况,加强规范使用汉字的思想意识及在字词句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2、通过调查研究活动,掌握学生学习使用字词句的基本情况,明确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汉语的作用,了解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社会用字的规定,正确使用汉字。能够曾强使用规范字的自觉性,认识到使用规范用字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积极学习汉语使用汉字的精神。通过学校学习、日常生活的使用从而从根本上提高汉语字词句的使用。

4、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规范社会用字作出贡献。

(二)调查方法

我们采取问卷调查、实地调研等方法搜集材料,对景洪市第五中学初中生字词句使用情况及学习汉语、汉字的情况,学生作业等进行调查并对其进行调研和分析。具体方法有:

1、学生问卷,内容涵盖学生对普通话的使用情况、学习态度,及对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的使用情况;字词句能力测试卷,包括汉语拼音、生字、词语以及造句写话等方面。本次调查问卷调查在景洪市五中初一7、8班进行,共发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6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7)班、(8)班、(10)班的平时上交作业,例如字词句的抄写、注音以及作文等方面进行收集分析整理。

三、调查结果

(一)存在的问题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发现当地初中生的字词句使用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普通话的使用及态度

调查显示,在8班95%的学生在学校中使用普通话,而且除课堂

之外,在其他场合使用普通话的学生也较多;而在7班,只有40%的学生在学校中使用普通话,有30%的学生使用汉语方言,其余学生都使用少数民族语言。而对普通话的学习及使用的态度上,两个班的学生70%的学生都表示愿意学习和使用普通话,但也有一个部分的学生表示很愿意学习普通话。

2、汉语拼音运用能力

关于汉语拼音方面,调查显示,在两个班的学生中,75%的学生汉语拼音的能力都很差,其主要表现为:(1)平翘舌音不分,很多学生受到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很难区分zh/z、ch/c、sh/s这三组声母。(2)前后鼻音韵母不分,测试卷结果显示,两个班85%的学生不会区分前鼻音和后鼻音韵母,如ing/in、eng/en、ong/on;同时,这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同学不会区分一些其他韵母,如,ei/ui、ui/iu、eng/ong等。(3)四声不分,测试中显示,两个班60%的学生都不能区分汉语拼音中的四个声调,尤其是阴平和去声、阳平和上声、阳平和去声。经向学生提问可知,学生的汉语拼音问题主要由于小学时基础没打好,同时该地区少数民族较多,学生大多数从小讲民族语言,受到普通话的熏陶较少。

3、字、词掌握及使用情况

族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和汉族学生无较大差距,而7班学生中差距就比较明显。在字词使用方面,两个班学生表现出的最大问题是:易写错别字,词汇贫乏,课外生字词的积累较少,不会将课本中的词语学以致用。

4、造句写作的情况

从测试中显示,8班的学生中,75%的学生能够按照题目的要求写出一段话,语言比较通顺,其中有40%的学生语言优美,生动形象,文采较好,但全班学生中,45%的学生的字数没有达到题目的要求。在7班的学生中,30%的学生能够按照题目要求写一段话,其余学生却抄写课文,不能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一段话来。在这30%的学生中,很对学生自述没有达到要求。通过此次测试以及抽查学生的作文来看,两个班学生在写作文方面表现出的最大问题是:错别字较多,易写谐音、形近字;语病较多,很多同学语句不通顺,方音较重;词汇贫乏,语言直白、空洞,不会使用修饰语、修辞等写作手法;对课外知识补充较少,视野不够开阔。

初中生调查报告

问卷调查显示95.6%的家长认为在电脑日益普及的今天,孩子写一手好字还是十分必要的,64.7%的家长认为自己孩子的执笔姿势不好,只有24.9%的家长多次对孩子的写字姿势、方法进行指导。为什么意识到写字问题却缺少指导呢?因为只有11.3%的家长认为自己有能力指导好自己的孩子写好字。其他一些调查信息显示大部分家长自身对写字的一般常识了解不够,对正确的执笔姿势没有清晰的认识,对自己的书写水平不满意,导致他们没有信心和能力指导自己的孩子写好字。64.9%的家长认为学生写好字主要取决于学校老师的指导。

二、学生对写字重视情况

通过对调查的材料进行分析,从中了解到95%的学生是想把字写好,70%的学生认为练不好的原因是不知道怎么练字,30%学生认为写字常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45%的学生认为写好字作文能得高分,37%的学生认为写好字能提高自身的能力,77% 的学生认为要想练好字必须要求老师和学生制定详细的计划,做到持之一恒,常组织一些写字活动,老师越严越好,23%的学生认为靠自学较好。

抽查结果显年级学生执笔姿势错误率高达77.3%,学生错误执笔姿势的主要表现形式依次是手指屈卷掌心、执笔太低、手指抓抱笔杆、手腕扭曲、执笔太竖。学生执笔的错误姿势表现形式往往不是单一出现的,而是几种一起出现的。

调查中还发现学生执笔的正确率并未随着年级的增高而提高。这说明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没有注重写字姿势的教育,没有一贯的要求去指导学生的执笔姿势。而学生由于要写大量的作业,为了追求速度,无暇顾及执笔姿势正确与否,以致有些正确的姿势也开始慢慢变型。据笔者的跟踪调查,小学生要养成正确的执笔姿势至少要两年以上的时间,且需老师、家长、学生共同的努力。

三、应对策略:

1、重视正确执笔姿势的养成

在八年级的学生中,有一大部分已经形成了错误的执笔姿势和书写姿势,要纠正这一错误是很困难的。这时教师应强化这方面的训练,教给学生正确的执笔、写字的姿势,让学生记住顺口溜,头正,肩平,臂张,脚分开,“三个一”要求记心上。这里的“三个一”是指笔尖离手一寸,眼睛离书一尺,身子离桌一拳。利用教学挂图让学生对照检查自己的姿势,逐渐形成习惯。正确的姿势一旦形成,会使学生受益一生。我们还让学生牢记“执笔歌”,利用指托规范学生的执笔姿势。久而久之就养成了正确的执笔与书写姿势。同时,学生也做到了充分的心理准备,用认真的态度去练字,使学生能树立“提笔即是练字时”的意识。

2、提高教师的书写水平和教学能力

俗话说“字如其师”,勿庸质疑,教师的.写字水平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一个写字好的老师也往往会更加注意学生正确写字姿势的培养。学校要请书法老师对其他教师进行定期培训,提高教师的书写水平。语文教研组可将正确的执笔姿势的养成作为一个课题进行研究,提高教师重要性的认识,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3、提高家长的重视程度,督促子女养成正确的执笔姿势

教师要利用家长会向家长讲明执笔姿势和写好字的关系,提高家长的重视程度。要让家长明白家庭教育一对一的优势,学生在家中要写作业时,家长要密切配合,时常提醒子女注意执笔姿势的正确性,手把手纠正其错误姿势。

4、营造良好的班级写字氛围,引导学生互帮互学

国外有研究表明,对儿童影响最大的人依次是父母、同伴、老师。教师可把班里写字好姿势又规范的学生作为榜样,让他们去当小老师,动员全班的力量对同学的执笔姿势进行监督。教师要经常进行“看谁写的好,看谁姿势正确,看谁进步快”的写字比赛,使学生人人争当上游。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